谢晓峰: ?名声是甩不掉的包袱
名声就是一群人对一个人的评价,同时它也彰显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不能只为自己活,还要为别人活。一方面,人因为在乎名声,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尽量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或者努力改造自己的缺点,只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大家,时间长了,就成了一种习惯,他就真的变成了一个至善之人。另一方面,人刻意追求名声,在积累名声的过程常常要把别人的名声作为阶梯,踏在别人的头上往上爬,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既在乎别人的看法又损害别人的生存。最终,人就是在伤害别人和被别人伤害的纠缠中生活的。
名声是人类精神花园中最灿烂又最妖娆的一朵花,它是美丽的装饰品,是催人上进的兴奋剂,也是麻木人心灵的毒药。名声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也能让人套上沉重的枷锁,想要脱离而不得。而古龙告诉我们:「名声,有时就像是个包袱,一个永远都甩不掉的包袱。」
可谢晓峰偏偏就背上了这个包袱,而且很重,因为名声越大,名声所要佔据的包袱的空间也越大,包袱就越重。他的祖先在华山论剑中赢得「天下第一剑」的匾额,高悬在神剑山庄的大堂上,他一出生,就被荣华天赋所包围,就注定了他要承担的东西很多。他十一岁成名,此后行走江湖,挑战各大剑客,未逢敌手。他从不轻视敌人,所以他出剑必尽全力,正因为尽全力,他的剑就要伤人,伤人的身体,也伤人的自尊。
逐渐,他的人成为神,他的剑成为神剑。但在成功之后,他却感到莫名的空虚,他是正直的人,也是侠义的人,但在他的剑下流血的鬼魂太多,他厌倦了这种生活,一直想逃避,但是他不能。如果他是一个恶魔就好了,就不会有这麽多的良心不安,但他偏偏又是个善良的人,这就是他的性格悲剧。而最想和他挑战的燕十三所却是最瞭解他的痛苦的人。
燕十三:「也许他并不想杀人,他杀人,是他没有选择的馀地。」
所以,谢晓峰痛苦,寂寞,恐惧,他的名声没有给他带来快乐的享受,带来的只是灵魂上的空虚和纠结。他想解脱,他想试一试。于是, 他离开了神剑山庄,留下了一口棺材,带走了一副沉重的心情。他变成了「没用的阿吉」,就像打手铁虎推测的一样,他是为了逃避而选择了这种普通的生活。
他这麽样做,一定是受了某种打击,忽然间对一切事都变得心灰意冷,他不惜忍受痛苦和羞辱,一定是因为他的家世和声名太显赫,现在他既然已变成这样子,就绝不能再让别人知道他的过去。
但现实中,恶霸欺穷凌弱的现象不允许他过一种安宁平静的生活,既然他是谢晓峰,他就不得的不承担起保护朋友的职责。他不得不杀人。当看到自己拳头上再次沾染的鲜血时,他的灵魂却在剧痛:「我本来不想杀人的,你们为什麽一定要逼我?」在接二连三杀了强敌时,面对敌人惊诧的面孔,他在心里呐喊:「我又杀了人,我为什麽又要杀人?」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许多事我们并不想做,可是又不得不做,这是数千年前人的生存状态,也是数千年后的今天人们的生存状态。不管是在江湖中,还是现实的世界里,大多数人都过著身不由己的生活。因为,你不这样做,你就得死。
谢晓峰的理想是好的:
「我想要每个人都自由自在地过他自己愿意过得日子。」
「虽然有些人出卖自己,可是也有些人愿意挨饿受苦,因为他们觉得心安,受点苦也没有关系。」
而在生存面前,这种自由自在的日子是根本不存在的,要想自由就必须付出代价,而最大的代价,也就是死亡。但人死了,又有什麽自由生活的梦想可谈呢。梦想之所以是梦想,就在于它的幻想性、自作多情性和不可成真性。
最后,为了救自己的儿子,谢晓峰重新成为谢晓峰,他想逃避江湖的尝试失败了,但并不能说是毫无收穫,他起码知道了,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生活不能苛求,灵魂更是如此。
与燕十三的那场决战,谢晓峰看到人在面对死亡时的状态,他知道自己无法抵御燕十三的「第十五剑」,他只有等死,但是燕十三却将剑划向了自己的脖子。他从燕十三的死亡中体悟到了人的精神境界,他自己也将两个大拇指砍断,从此不再握剑。
「可是我现在想通了,一个人只要能求得心里的平静,无论牺牲什麽,都是值得的。」
「现在我已经不是那个天下无双的剑客谢家三少爷了。我只不过是个平平凡凡的人,已经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折磨自己了。」
经过了一段灵魂的思索和救赎过程后,谢晓峰终于挣开了心里的枷锁,得到解脱。他不再为名利所累,既不苛求自己去争取名声,也不会千方百计的维持名声。因为,他知道名声就是包袱,是自己把他扛在肩上的,如果累了的话,为什麽不放下来歇一会呢?
只要你一旦做了江湖人,就永远是江湖人。
只要你一旦做了谢晓峰,就永远是谢晓峰。
就算你已不再握剑,也还是谢晓峰。
不再握剑的谢晓峰如何面对江湖上依然存在的恶势力,因为他还有手,他的手仍然可以让向他挑战的风华少年惭愧退去。从此,他游走在江湖中,喝酒、论道、赏景,可是他仍然是谢晓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