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3220|回复: 8

[转载美图] [推荐]江苏南通之狼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4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謇 园


         
    位于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北麓园内的謇园是狼山近几年大力度进行开发建设过程中增添的又一旅游精品。
  謇园占地30余亩,背靠狼山后山,所在北麓园原是清末状元张謇的避暑山庄,始建于1916年。园内的赵绘沈绣楼、林溪精舍、讲经堂等都是张謇文化遗产中的精品。去年初,狼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投入180万元,对园内的古建筑进行整修,新建了畅音堂、枕山、来今雨楼等亭台楼阁,謇园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俨然是一座极具江南风格的园林建筑。謇园的开放既是为了纪念张謇先生的不朽功绩,又为配合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名片,充分做足狼山景区“一山一人”的旅游文章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狼山何时建有观音禅院,已不可考,按张謇《重建狼山观音禅院》记:“僧述其长老言,院始建于明,而不详其朝代年月”,而明刻《狼五山志》所附之图,已见观音禅院之图样,其文亦记“海月岩下有观音大士院”。想来明中叶以前,观音禅院业已存在。相传观音禅院的建造起于古时海上漂来一尊观音像,止于山脚。当地人以为灵异,即祀之于海月岩下,后陆续扩建为观音禅院。狼山的成陆约在北宋中叶(天圣九年),而海漂观音的年代当早于此,所以观音禅院的形成最早当开始于北宋中叶。
        
        今存观音院为张謇于民国初年重建。彼时张謇年四十而无子,其夫人每岁于观音院一再祈祷,并许下诺言若得子,必写经造像。果然“戊戌儿子(即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公元1898年)怡祖(即张孝若,他后来与孙科,袁克定,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生”,张謇因此写经造像,以报先室之祷辞。后来张謇营造五山时,于民国三年(1914年)重修观音禅院。1919年,观音禅院的赵绘沈绣楼落成后,他请来佛门高僧太虚来此讲经,并亲于座下听讲,一时成为佛门佳话。为迎请太虚,张謇赠诗:“此生不分脱裟婆,正要胜烦冶共和。过去圣贤空舍卫,相残兄弟战修罗。觉人谁冼心成镜,观世岂闻面皱河。师傥能为龙象蹴,安排丈室听维摩。”听经后,謇又以诗记云:“别院堂依洞,乔林绀杂青。山禽余落污,庭卉送微馨。爱俗应尊佛,皈僧为讲经。坛边休聚石,我老当能听。” 讲经堂建于民国十一年,为重檐歇山顶,四周绕以围廊,下有须弥座台基,颇为壮丽。其前石牌坊题“灵山胜地”亦为张謇所书(灵山乃释迦说法之灵鹫山),牌坊前古树依依,林溪环绕,其上为石拱桥。坊西为天祚山房,是张謇取其后杨吴时天祚岩而命名的,其东为望岩堂,再东为语梅楼,张謇与梅兰芳先生相善,曾邀梅先生赴通表演,据说梅先生一度在此盘桓,张謇以此名之以示纪念。

 


牌坊之前,临山壁而起为三重赵绘沈绣之楼,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楼具中西合壁风格,内部为传统格局,楼外门用圆拱形,挑小阳台,具有西洋风格。
楼名取其藏有赵孟頫父子画和沈寿姐妹绣的观音像而得名。赵孟頫,元末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人,为宋宗室,工书法,字称赵体。画尤为世所重,既工山水,又工人物,亦工墨竹花鸟,其画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宋人之雄去其狂,他提出“画贵有古意”。楼内所悬赵孟頫画观音作男像,以古意胜。沈寿,苏州人,字雪君,号雪宧,别号“天香阁主人”,为近代苏绣名家。她曾绣过意大利皇后像及耶稣像,获国际大奖,轰动于世。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她精心绣出“无量寿佛”像一幅进贡宫中,慈禧大喜,赐名为寿。沈寿晚年被张謇请到南通办“女红传习所”。她的墓就在狼山西边的马鞍山下。
赵绘沈绣之楼原藏有历代名人所画观音像一百五十多幅。民国时浙人张摩诃曾在普陀山为僧,后还俗,与杭州井亭庵静法为知交。静法圆寂时,将庵中所藏历代观音像交给张摩诃嘱为保管。张深感责任重大,自已势单力孤,便悉数送交张謇先生保管。张謇得宝后,原拟藏于南通博物苑,后来感到苑藏不恭,特造赵沈楼以贮之。日人侵来,此宝又转移上海。在沪期间,经佛教界人士商议,为广流传,遂影印千部,嗣后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部分历代名人画观音像不知所终,今赵沈楼两壁所悬十数幅观音像,为晚近据影印本摹绘而制。有唐吴道子、元赵孟頫、明徐渭、仇英、近代沈寿等人之作。
 



    观音岩在观音禅院后,其左右景色颇多。这里山岩突出,势如刀劈,可谓鬼斧神功。而夏日终日滴水,积于下面的滴水池,故称滴珠岩。崖间石刻“滴珠岩”三字,为明天启年间成一位题写。古时其下供海漂观音,故称观音岩,北宋赵抃游观音岩诗云:
石龙一滴水潺潺,大士岩溪峭壁间。
我道音闻无不是,何须更入宝陀山。
    卢纯学《雨后晚集观音岩》诗云:
暮林孤磐挟风鸣,夏木千章过雨清。
六月阴岩藏古雪,五山残日背荒城。
僧来久坐江声冷,鸟去遥看海色晴。
欲说长生更何地,断崖深壑可茅楹。
  观音岩左昂藏向上,拱若朝天,为朝天岩,又因抬头观之,帽落于地,又称落帽岩。其右为天祚岩。
 


天祚岩下面有一小斜坡,为题名坡。题名坡上刻满了自五代以来的历代游山题刻,共有15处,为狼山刻石最为密集之处,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代十国杨吴时姚存的题刻,其字如碗大,体近北魏,文曰:“天祚三年□月十四日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姚存上西都朝觐回到此。”天祚三年即公元937年,天祚为杨吴的年号,东洲和静海为姚氏辖下两处市镇,姚存所上西都即今南京。
上南京是因为当年徐诰被册立为齐王,故往朝贺,朝贺后乘舟回通,系舟于狼山江,此行料必得意,故在此题名。此石刻从实物上保存了南通最早的建置称号。汉朝时吴王刘濞在南通煮盐,唐时南通大部分土地尚未成陆,一部分江中沙洲,称“胡逗洲”,一部分陆地属海陵县,当时狼山已设立镇遏使。唐朝南通是全国主要产盐地,每年产盐六十万石,盐质优于楚州和浙江,每岁盐的收入相当于全国租赋的三分之一,唐末胡逗洲与大陆连接,五代时命名为静海,杨吴于此设立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始终由盘据在南通的姚氏家族担任。题名坡上还有宋提刑薛球太守臧师颜题名、熙宁癸丑蒋之奇题名(公元1073年)、绍熙癸丑赵师睾题名(公元1193年)、淳祐甲辰杨公瑜题名(公元1244年)、淳熙丁未题名、明嘉靖十五年及清光绪徐乃昌的题名。淳祐题名记载了当时城市毁于兵灾的历史,淳熙年的题名表明了狼山和剑山成陆的初步状况。题名坡三字为张謇先生所题,其字现刻于坡上方之石上,张謇还为此写了《天祚题名跋》。  
清光绪二十四年徐乃昌(积余)与郡人范锺、范铠兄弟同游狼山观天祚岩时作《台城路》词一阕,内中有“深沉琳宇,忆朝罢人来,舣舟何处”,即写天祚题名故事。当时徐乃昌还请画家郑抉云绘《紫琅访碑图》,并请张謇题诗。其诗云:
杨吴天祚题名日,鯷壑中央见此山。
不待千龄变沧海,竟成一掌控江关。
沙入香火祈田处,太守林峦剔藓还。
见说鱼龙方曼衍,何当猿鹤共消闲。
海月岩在天祚岩西,因该岩向外挑出,能承光照,海上月出先临于此而得名。海月岩上刻有“海月岩”三个大字,其下一石刻有“嘉靖十五年四月望游此询明月僧知为观音岩遂为扁上其曰海月庶名”。据此可见海月之名最晚当出于明代,而“海月岩”三字乃刻于嘉靖十五年。明人殷学思游海月岩诗亦可为证:
海白月初出,月圆海复满。
照见牟尼珠,寒光湿不散。
  

[ 本帖最后由 仙剑2007 于 2007-4-4 16:10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泥山、马鞍山位于狼山之西,略成东南—西北走向,马鞍山在东,最高峰翠屏峰51.3米,黄泥山在西,最高峰狮子峰30.7米。两山绵延而西,长约1.5公里,逼近大江,南面皆悬崖峭壁,峭壁之下就是浩淼奔流的长江,江面较长江沿线其它诸山而言最为宽阔,为长江观赏江景最佳之山。北面亦多峭壁,且多洞穴,文化遗迹较多。黄泥山、马鞍山两山最近处百米不足,绵连不断似横亘在长江边的长城,从江上看峰峦起伏,婀娜多姿,又似横卧水边的美女。    
    马鞍山得名于山形似马鞍状,黄泥山得名于山中多黄色土壤。两山皆多起伏的峰峦,皆都有黄泥分布。明代起黄泥山被讹称马鞍山,而马鞍山讹称黄泥山,遂使山名互换,直至1981年地名普查时,方始恢复旧称,各还其原名矣。又以两山地理位置和山形极其相似,又相绵延,故现合称黄马山。
      黄泥、马鞍二山在隋时就因隋炀帝征辽在此放马,而为世人发现。入唐后可能一度没于水中。宋时今黄泥山已定名为仙女山,马鞍山已定今名。元时漕运即由此山之西的通济闸入江通行。到明时黄泥山并因山顶建塔而称塔山,且已与大陆相连。
       历史上黄马二山古迹众多,至清末约有五洞十庵(斋),八方来游者络绎不绝,也留下了许多吟诵之作。
       游览黄马山有三条路线,一从马鞍山最东处伏兔石起,沿山脊经沈寿墓、有有亭、虞楼、梅林春晓、拇迹亭、狮踞亭而至龙爪岩;另一条循北麓山根而行,有双眼石、穿山洞、诸贤洞、大人峰、翠屏石刻至龙爪岩;第三条路线只可以在长江枯水期,由南麓脚踩鹅卵石而行,欣赏江景,沿途有拇迹石、虎啸轩等景点。
黄马二山旧时东北临海西南临江,浩浩荡荡,拍天浴日,“渔舸贾艘出没于波涛吞吐之中,飞凫翔鹤隐现于烟霭苍茫之际,吴岑楚岫,相望咫尺,”景色颇为壮丽。
 



  在伏兔石南有近代制绣大师沈寿的墓。沈寿(1874~1921年),苏州人,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雪宧,别号“天香阁主人”。1914年8月,应张謇之聘来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任所长。在通期间,她热心教学传艺,悉心培养人才,受到张謇及师生的敬佩,为南通刺绣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苏州是著名的苏绣之乡,沈寿从小受家人影响,8岁就开始学绣,因天姿聪颖,16岁即小有名气,20岁时嫁与浙江绍兴举人余觉(字兆熊)。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十月,余觉临摹家藏古画《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作蓝本,沈云芝亲自绣制,历时三个月完工,由余觉进献宫中作为贺寿之礼。慈禧太后正在为顾绣佛册失窃一事为憾,见所绣寿屏大悦,喜爱不置,赞叹为“绝世神品”,并亲笔书“福”、“寿”两字,分别赐给余觉夫妇。从此,余觉更名为余福,沈云芝更名为沈寿。
   
       1904年11月余沈夫妇两人受清庭委派,去日本考察。回国后,沈任京都绣工科总教习。在任职的六年时间中,她一边为宫廷贵族子女传授剌绣技艺,一边为清政府绣制礼品。同时任国绣审查官,监审各地送验的绣品。
    1909年,她绣制意大利皇后像,在意大利世界万国博览会获金奖。意皇亲笔函谢清政府,赞叹中国工艺美术之精湛,并回赠清政府最高级圣母利宝星一枚,并颁赠沈寿贴有皇家徽记的钻石金表一块。
    作为苏绣艺术的传人,她在继承民间传统针法的基础上,独创“散针”和“旋针”两种新针法,并借鉴西洋油画和摄影艺术的光和影的原理,运用到自己的绣艺中,独创了“仿真绣”,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她认为“色有定地,色用无定也”,“日美术绣千形万态,但入吾目,无不可入吾针,即无不可入吾绣”。张謇在《题沈绣》一文中说:“沈作翎毛,无不奕奕有神,栩栩欲活。”“若沈绣之开径自行,空前无二,露香且当北面矣。”
    沈寿在通八年,积劳成疾,但在患病期间,仍坚持施教。她于病榻之上讲述剌绣要领及一生技艺,由张謇记录整理成《雪宧绣谱》。这是中国第一部刺绣工艺专著。     沈寿去世后,由张謇主持将其安葬于风光秀丽的马鞍山东坡。墓门面东南,横额上书刻着“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汉白玉墓碑的向阳面刻有张謇先生撰写的《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向阴面刻有沈寿之遗像。
 




    自虞楼沿山脊一路西行,尽是茂林幽树,穿过马鞍峰最高峰翠屏峰,有一处亭阁相连的临江建筑,即为梅林春晓。为八十年代所建,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建筑群。它临江而立,依山势而建,院内曲径回栏,连接七个亭阁。院内设餐厅、茶室,在此品茗、饮酒、观江听涛,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建成以来,吸引了无数中外人士来游。又以此处江面至宽,梅林又临悬崖直逼长江,是长江之上观赏江景的最佳之处,有人誉之为“天下望江第一楼”。当代著名南通籍画家范曾为“梅林春晓”题写了匾额。赵鹏题写了“梅开梅落林月澹,春去春来晓风酣”的联语,陈云书写。
   
民国初年张謇在黄马山一带营造“西林”,在黄泥山西的镶山种植大量的梅花,称为“梅垞”(垞Cha意为低矮的小山丘)。他在《西山闲行》一诗中写道:
行山回曲处,山外似山中;
川势纡徐合,林荫窈窕通;
迎人惊石好,劚地有憎穷;
尚拟营梅坞,逍遥养浪翁。
梅花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是孤高自赏,不畏权势,圣洁脱俗的象征,“松竹梅”并称岁寒三友,深受人们喜爱,因此,文人雅士都愿通过赏梅咏梅赞梅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张謇在这一带广植梅花,还驯养了一群梅花鹿。张謇建造此梅垞不仅有寄情山水,超然凡尘之意,同时也是为纪念与梅兰芳先生的交游之谊。
张謇一生十分爱梅,留下许多与梅有关的诗文,如“无限含春意,朔风吹未开。不知残雪里,已有暗香来”。这首短短的小诗,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乐观豁达的为人。
   
 


在梅垞建成之后张謇经常在此地吟诗会客,休憩,并留下了许多诗文,如“明日复止西山庐,儿来问疾翁作书。书罢还寻梅垞宿,千株隔水新条绿。溪鸟飞来呼且鸣,殷勤相慰忘幽独。”     近年,为了丰富黄马山景区的旅游资源,增加景区的可观赏性,狼山风景区管理处在黄马山种植了大量的梅花,梅林春晓已渐成为一片江上的“香雪海”了。
  



 
    自有有亭沿山路小径西行,过一小岗即为虞楼。其原址为建于清代的海云庵,后改称慧日庵、卓锡庵。此处极为清幽。如皋人范栻海云庵诗云:“妙香精舍昔寻游,花月相思十五秋,一榻重来扫苔藓,春风春雨听鸣鸠。”后张謇为纪念其恩师翁同龢,于1921年在此建造虞楼。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沧桑之后,虞楼曾荒废多年,至2000年,按原状予以修复重建,楼内现陈列有反映翁张之间师友情谊及爱国行为的丰富史料。院门一联文曰:山根拟改丹砂井,江上唯瞻白鸽峰,为书法家魏武所书。
   
翁同龢(1830~1904年)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老人,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状元,先后为同治,光绪帝师,两任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及刑、工、户部尚书等职,在朝任职达40余年。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政治家,因支持维新运动而遭保守势力迫害,以致革职禁锢,抑郁而终。
    张謇(1953~1926年),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赴顺天府乡试获中第二名,结识了翁同龢,知遇颇深。此后张謇参加科举考试屡屡受挫,未曾及第,翁同龢始终对其寄寓关心和同情。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謇落第后,翁同龢曾致函张謇说:“窃为国家惜非为诸君惜也”,表达了为国家遗失人才的惋惜之情。
    光绪十八年试事中,各主考纷纷觅张謇试卷,以引为弟子,但阴差阳错,因另一人在卷中多次论及朝鲜,被误认为是张謇,而中状元,张謇反而落第。自此试后,张謇尽失功名之想,拟回乡兴办实业,而翁同龢虽有心将张謇罗至门下,但鉴于京城派系之争日趋复杂而同意张謇回乡,并致书江苏学政为之谋崇明瀛洲书院学正一职。
   


在光绪廿年,即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的恩科会试中,张謇迫于父兄的催促借了试具赴试,会试复试顺利通过,殿试又得翁同龢的大力举荐,终于金榜题名,独占鳌头。
    由于他们两人的政治见解及政治立场一致,他们的师生情谊又得到发展和延续。翁同龢钦佩赏识张謇的才干,他在自已的日记中留下“此君是霸才”的评价,极力予以提携,并希望因此而壮大自己的门户。当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实权在握,势力庞大;以光绪、翁同龢为首的“帝党”因积极推动变法,推行新政迫切需要人才,张謇的入揆,虽官位不大,但却壮大了维新派的力量。但是维新的活动与后党发生了深刻的矛盾,翁同龢最终于变法前夕被以“误国”罪名开缺回籍,交常熟地方官严加看管。
    张謇得知后即赶往翁宅,而翁同龢为避免牵连同仁,已闭门治装谢客。后张謇特作《奉送松禅老人归虞山》诗一首:“兰陵旧望汉廷尊,保傅艰危海内论。潜绝孤怀成众谤,去将微罪报殊恩。青山居士初裁服,白发中书未有园。烟水江南好相见,七年前约故应温。”
   
 
而后不久,张謇也匆匆告别宦海离京返乡,离开了京城政治斗争的旋涡而返乡。刚到家,便又写了《寄呈松禅老人》诗一首表达共同归隐湖下的志向:“尚湖鱼鸟堪寻侣,大泽龙虾未息机。正可斋心观物变,蒲团饱吃北山薇。”
在翁同龢回常熟后,张謇曾多次前往拜望,并将自己在通开办纱厂及开发地方事业的情况详情告之。翁同龢甚感欣慰,并为大生纱厂的开工书联一副“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
   
 

翁同龢去世后,安葬在常熟虞山的白鸽峰下,民国十年(1921年),已近古稀之年的张謇冒着料峭春寒专程前往拜谒翁同龢墓,并写诗记之。他在虞山之巅隔江望见南通五山,遂心生一念,就在马鞍山东岭卓锡庵旧址建造虞楼,以期透过江烟雾霭,看到虞山,作为对恩师永远的纪念。他为虞楼的建成题写了《虞楼匾跋》和“山根拟改丹砂井,江上唯瞻白鸽峰”的对联。他在匾跋文中叙述了建楼的原因和意图,并感叹“悲人海之波潮,感师门之风义,殆不知涕之何从也。”
    在以后的日子里,张謇常去虞楼望江,待客,并留下了多篇诗文。其《宿虞楼》写于民国十四年四月十三日,诗云:
为瞻虞墓宿虞楼,
江雾江风一片愁,
看不分明听不得,
月波流过岭东头。
  



    有有亭位于马鞍山东南麓,伏兔石西上方,该亭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九月(公元1774年),由通州人邵可捐资,刘名芳所建。《清五山志》云:该亭“玲珑孑立于石崖上,众石层层若莲花佛座载之出,四山罗列于前,一水横流其下,而海墺江屯云树烟柳映带回环,寺钟田鼓牧笛樵歌声音叶答,坐此宜雨宜晴宜月宜雪,榜以《有有》,盖取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有仙有龙义也”。后刘名芳又借壁题诗一首
十笏方亭列五峰,云光岚气翠重重,
吐吞江海吟将尽,坐臣烟霞兴未慵,
柳岸钓船春尽笛,花村樵担夕阳钟,
不高山与不深水,上有神仙下有龙。
    有有亭的命名,不仅是因此地风光绝佳,可看江观塔,更是因为狼山有神仙,长江有龙,即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故有此亭名。该亭建成后,引得四方文人前来此地观景吟诗。清安徽宣城王一楷在《题有有亭》一诗中写道:“孤亭悬绝壁,秀起一峰间,寥阔天为盖,指撑柱借山。”     张謇于1918年作《古有有亭榜铭》:“山不必仙而名,水不必龙而灵。胡为而取刘之铭?顾亦既有之而名之灵之矣,何妨卿言佳而佳如卿。岭松亭亭,溪流渟渟,姑亭焉以适吾情。”张謇又为有有亭题对联一副,以佛理引发“有有亭”的新义,其联云:有有何有,未必非有;无无亦无,焉得谓无。现匾为张晏所题,联为魏武书。
  



    进入黄马山东大门,穿过小桥,沿石径左转前行数十步,便可见一巨石横亘于前。此石高约数米,顶呈斜坡形,当游人站在此石西北方向,选择一最佳角度望过去,它恰像一只葡伏在地的巨大的兔子,似乎随时都准备一跃而起。传说这是一只从月宫中逃出来的玉兔,后被嫦娥仙子点化于此。旧题伏兔石诗谓:

苔藓如毛着背生,天池旧梦自纵横;

夜深江月空江上,隐隐犹闻捣药声。

    在伏兔石西侧的岩壁上有一题刻:“西林”,为张謇所书。当年张謇营建“东西双林”,位于军山脚下的东奥山庄,称东林,黄马山内建西山村庐、梅垞、虞楼、我马楼。除此之外,他在黄马山还种植了大片的桃树、梨树、梅树等,俨然一座私家园林,因地处狼山之西,所以称西林。

    在伏兔石东南,古有石桥一座,名曰彩虹桥。据清刻《南通州五山全志》记载:因清以前,狼山与马鞍山之间无路无桥相通,行人往来必由河坝纡回,“行者病之,每风雨之夕,肩担背负不啻咫尺千里之叹”。后在刘名芳倡议下,建桥一座,从而始得“车马如履平地,山脉泉源自兹一气贯注矣。”虽然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此桥早已不存,但刘名芳及其友为百姓造桥铺路的义举,值得后人推崇。
 

 




    龙爪园位于黄泥山最西端。步入大门,沿着桃花夹径的小道漫步前行,左侧为葱茏山崖,右侧有一泓清池,前行数十米,豁然开朗,万里长江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你的面前,触手可及。
    园内有听涛轩。此处江面宽阔,水深流急,江边乱石嶙峋。每当风大潮涌,这里“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而风平浪静之时,则是一幅“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秀美画卷。
   
  
        黄泥山西麓伸向江中的那条长长的石堤,因象龙爪插入江水之中,扼住江涛,所以称作“龙爪岩”。早些时候,这里只是一段犬牙交错、凹凸不平的嶙峋乱石,其下水流急湍称镶山,即镶于地表之义。张謇所营建的梅垞即在是处。解放后,水利部门为了保护附近的江堤,将此乱石礁改为一段栈桥般的挡浪堤。
站在龙爪岩上回首东望,黄泥山恰似一只斑斓猛虎俯卧于江边,江水拍打着犹如虎口的巨石,发出声声巨响,似虎啸龙吟,蔚为壮观。
   
 


在堤的尽头,有一白色灯塔,为近年来新建的太阳能航标灯,为在这黄金水道中航行的船只安全导航。这里风大浪急,游人伫立其间,恍如驾一叶扁舟漂泊于惊涛骇浪之中。
    在太阳能航标灯的东侧,有一旧式灯塔及一组蓝色叶片,那是我国第一座风力发电航标灯,虽然年代久远,不能正常运作,却也是南通历史上的一个骄傲。
这一带三面环水,一面临山,视野极为开阔,傍晚时分,可以让人充分领略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神韵。
   
 
在龙爪岩的北面,为一现代化港口,东面是狼山水厂,又名龙爪水源,内有我国第一座给水技术博物馆。     龙爪亭,是一两层双檐四角的方亭,其东南处有巨石一块,上刻“气吞吴会”四字,道出了此地长江浩荡,气势磅薄的壮观景色。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4-4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想去这个地方找我朋友玩 一直没机会 风景挺好的~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啬园,即清末状元、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的墓园。位于南通市城区东南7公里处,为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11年(公元1922年),张謇确定在南郊陆洪闸附近的袁保圩营建墓地。他亲自在此选地5.3公顷,1923年底开始建园造圹,同时在圹旁广植树木。主要栽植有大龙柏、日本地柏、雪松、台湾杉、缨珞柏、香樟、池杉、枸骨等名贵树木,这些树木大多由张謇的国外朋友和亲友所赠。今树木长势高大旺盛,绿树成荫。1926年8月24日,张謇先生病逝,同年11月1日出殡,葬于此园。因张謇号“啬庵”,故旧称“啬公墓”。1935年,其子张孝若亡故,归葬于张謇墓东侧。
  张謇墓茔居全园中心轴线北端。墓的东南畔为“张氏飨堂”,此堂建于1927年,四合院式房舍,后毗连一八角亭,计380平方米。青砖粉墙,瓦格围墙,开月洞门进出。堂内曾陈列张謇画像、各界人士祭奠的诗文、书法、挽联等。二OOO年七月,飨堂重新进行了修缮和布置。进月洞门,迎面为飨堂的正堂,堂前上方挂有南通市委书记周福元题写为“勋望千秋”的匾额。廊柱上挂有“导教育实业先河三十载中华溯开创,出经术文章餘绪一万言举国系安危”柱联;堂内正中挂有张謇先生像片,照片上方为胡子昂书写的“万古流芳”匾额,旁柱挂对联一付“勋名事业永流人间,经济文章大魁天下”。正堂内主要陈列有张謇多时期照片及家庭成员合影、张謇的住宅、别墅照片。正堂后是东西两厢房,东西厢房分别布置有张謇与各界名人的合影及家书等照片。后房及八角亭内陈设有张謇遗物其生前所用全套家具等。
   


      墓园的中部,飨堂右侧是“憩厅”,为张氏后人所建,面积127.37平方米。1956年落成时,郭沫若曾题写“张季直先生纪念馆”匾额相赠,此匾在“文革”中佚落。如今,啬园将此厅辟为专室,以珍贵的历史图片扼要地展示张謇奋斗的一生,因为贯穿张謇一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
    张謇墓前,“憩厅”后横一小溪。因张謇生前喜爱养鹤,故溪西小池内雕塑着几只形态各异的白鹤,距鹤雕不远的水榭,称为“松鹤轩”,出轩北登假山,上有“碧云亭”,登亭环顾,可纵览全园景色。溪东建有“望鹤亭”。
   
自1926年建成至解放初,张謇墓园一直由张氏家人管理。1956年,张謇墓园交由国家管理,1958年5月由张氏家属提议改名为“南郊公园”。1966年“文革”开始,张謇父子墓茔、墓阙遭受破坏,张謇铜像被毁,园内其它设施也损坏严重。
1976年开始,南通市人民政府先后三次征地扩园,修筑景点,现啬园总面积达11.68公顷。1983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在原地重建了张謇父子墓茔、墓阙。1985年复立张謇铜像,并改称“啬园”。
   


    啬园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园,现有各类树木59科140种计万余株。这里不仅有常见的花卉、树木,还有稀罕的日本柳杉、百年龙柏等名贵树木;不仅有蒙蒙如茵的草坪,还有青翠蔽天的竹园;不仅有现代风格的水榭轩阁,也有古典、质朴的茅亭、竹亭和引人入胜的牡丹芍药百花园。园内东南隅,建有“鱼乐廊”,这里溪水清澈,游鱼可数,上有曲折迂回的小桥沟通,与南侧形若游艇的“环溪映山楼”隔水相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使许多游人流连忘返,也使张謇墓园显得更加肃穆庄严。     今日啬园,张謇墓茔端庄肃穆,塑像巍然高矗,佳木成荫,环境雅静,是人们瞻仰和纪念张謇先生的最佳处,也是南通市不可多得的绿色旅游景点。
 
 




    剑山又名剑脊山,明代时亦称“刀刃山”。高87.33公尺,海拔74.8公尺,位于狼山东南,军山之西,其高度在五山中排在第三的位置。整座山呈东南-西北走向,其山脊突如卧置出鞘的宝剑,相传秦始皇曾经在剑山东南的一块石头上磨淬过宝剑,故而得名剑脊山。据刘名芳《南通州五山全志》中载:“剑山山脊若剑,一名剑脊,亦谓祖龙尝于此淬剑。”
   
    。
    剑山昔日有着许多自然、人文景观,但由于岁月的演变,以及“文化大革命”中的人为破坏,许多建筑景观都已不复存在。剑山东南面峭壁陡立,峰奇石危,因其山石色呈赤赭,故取名为“赤壁”,这自然不是三国中周瑜大破曹操水军的武昌赤壁。王扬德在《狼五山志》中记载:“五山固多峭壁,此壁独耸峙,洪流傍,且其色稍赤,故名。乘月泛舟东望沧溟,南望吴会。”如若遵麓而游,则田园风光尽收眼底,日出霞光饱蘸眉间,犹如神仙之感。
    剑山最高峻处,为“老乌岩”,鹰隼多穴居于此。古时相传秦始皇磨剑石即在此处,后坠于江中。明人殷学思题磨剑石诗:“白云忽风雷,魑魅泣江泋,至今片石上,犹见秦时云。”“老乌岩”右方有二石,“亭亭如两人并肩于天半”,称为“双人峰”,好似一对恩爱夫妻,携手漫步于剑山之道,观赏着通城的大好美景。“老乌岩”南有“舍身台”。因“老乌岩”西南尽是悬崖,崖下古时就是滔滔大海,故常有不欲生者自此蹈海。后为护生故,将“舍身台”凿毁,今已无存。剑山麓洞穴较多,又因旧时山在江海之中,洞穴位于海上,故得名亦多因海上风物。“双人峰”下,直坎深穴,有一“燕子洞”,因五山在海中时,海燕多栖于此,“燕子洞”之南还有一洞便是“望海洞”。此洞广丈余,倍而半之,深邃莫测,“可容数十人,临军山洪,往者濒江绕行,目眩心悸,且其蹊径窄狭,步必重迹,人之所不易到者。”昔日剑山还在江边,潮水能至山脚,涨潮时,潮水绕洞口,如若到此洞口,可观海景,在旭日初升时,更是金光闪烁,故又名“朝阳洞”。洞左昔日曾建朝阳庵,现已废圯。古人游此洞留传不少赞诗,将江中剑山之景写得非常传神:

酒狂直欲吸长江,孤月能来杯底双;
迳拓悬崖欺客屣,潮回溅沫洒僧窗;
苍生望尔同安石,居士怜予学老庞;
剩有豪吟谁得似,千岩竞秀势难降。
     明狼山总兵王扬德亦有《朝阳洞》诗:
洞与海相连,红轮夜半发,
山头鸟雀鸣,繁星尤未没。
    “望海洞”右侧有“炼丹石”,高广约丈余,传说明代名医陈实功炼丹于此遇仙。
    剑山东南麓高峻而险隘,山麓有“獭鱼洞”,洞口向东,游人侧身入内,渐渐变宽,窈窅不可测。昔日海水绕洞口,獭鱼常随着潮水潜入,因而得名。又因明朝时期,老百姓为躲避倭寇的骚扰,也经常躲藏在洞内,所以又俗称为“倭子洞”。又有好事者称其为“仙人洞”,这仅仅是当地人的讹称。
       “獭鱼洞”右上方不远处又有“菩提洞”。此洞上下纵横,方约一丈余,相传曾有一老僧在此手捻菩提子,朝夕参禅打座,故名。“菩提子”原产于印度,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海南及云南南部,呈三角状卵形。而“菩提”在佛教中则指豁然开悟,如人睡醒,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菩提洞”之西有荷兰水利工程师特莱克的墓,为1987年移建于此。上述三洞,即“望海洞”、“獭鱼洞”、“菩提洞”,为剑山较知名的洞穴。
        自剑山“赤壁”之巅南下,曲折向西迂回,则为回龙岗。岗右西南处昔日曾有一庵,曰回龙庵。回龙岗东南自下而上西折迂回,曰鹤颈湾,因绝曲如鹤颈而得名。此处山势较陡,林木葱茏,比较幽静。据《光绪通州志》记载:“剑山西北麓有放生亭,旁有放生池,香花桥在放生池上。”东北麓则有一桥名曰“十虎桥”,“相传昔之议建是桥,屡无成功,村落十人,鼓勇而出,负石荷土,恃强力为之因名。”(《崇川诗赋题解》)。剑山西南还有一景,一道洪流曲抱山麓,沙涨后,海潮时盈时涸,如“万竿细条映带左右”,此为淡竹滩。
剑山的“燕子洞”、“朝阳洞”、“獭鱼洞”、“菩提洞”,目前为有关单位占用,游人难得睹其真容,而“十虎桥”、“淡竹滩”,也因山川变迁而成为田野平畴了。
古时文人曾在游览剑山时留下许多诗篇,其中《五山全志》的作者刘名芳于清乾隆十二年题写的《剑脊山题壁诗》尤为出名:
天低海腹易晴阴,蛟窟龙宫逼翠岑。
横遏风雷停极浦,倒飞日月上疏林。
息机鸟抱孤僧梦,归岫云生倦客心。
古刹半间栖绝顶,荒凉人弃我探寻。
 



    军山在五山中独尊一方,山形既绵延又回护,形成一片独立天地。其山形呈括弧状,背弓狼剑,地括东南,故其东南一隅山光水色绝佳,堪舆家赞为龙象之地。
    昔时山在江海之中,洪涛万顷,汪洋满目,吴岑楚岫,隐现于云雾间。登高长啸,海天一色,心旷神怡,登临斯山,能感宇宙之大观,极遨游之胜慨。骚人逸士,纷至踏来,明清以来,隐逸是山之文人不下百计,留下众多诗作文赋。明人卢纯学《军山采樵诗》谓:“万仞见绝壁,参差凌丹霄,青碧眩海色,烟云白昏朝。”
    军山在五山中位置最东,且又最高,为观日出佳地。特别是长江自此东南折颈而去,山光水色,相互掩映,更有海上日出之妙。明人王猷定《军山看日出》诗记下军山日出的美景,“须臾东际生微白,碎剪波光乱天碧”,写的是初露鱼肚白之时;再过稍顷,“豁然半壁红轮起,砍断蛟龙四海水”则红日已喷薄而出。借用张继孟游山诗,可谓“波涌日轮金射海,树缠烟带玉横川”。此等壮阔之景,唯此山有。军山不仅可观日出,其水光之利,亦可赏月,那朗朗天空中,明月皎洁,而大江之上,月光粼粼,苏轼赤壁之月亦可得之。王猷定军山看月诗谓:
日见海天低,夜见海风苦。海水浴天时,星辰皆作雨。
惟月下海中,百道金光聚。波响月可听,波来月可取。
           试问山中人,月来几寒暑。
    明月尚可听,明月尚可取,看来也只有军山有之了。
    军山既高,就可望远。明人汤有光诗谓“东去微茫秋一抹,扶桑隐隐入双眉”。不要说吴山楚岫,就是日本岛也可隐隐入目。
    军山不仅有雄有壮有畅,更有幽有美有艳。幽深处天日不见,艳丽处春天有山茶、桃花眩目,美妙处秋天有万山红叶。明人孙自成《军山》诗云:
东望军山好,佳游记昔年。
松阴无昼旭,云坞有栖禅。
僧澹花偏艳,林幽鸟更喧。 一从迁废后,猿啸隔江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4-4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狼山南畅北幽,北麓可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里林溪环绕,处处成景。在赵绘沈绣之楼西,香炉峰下有林溪精舍,与观音禅院相邻 。建于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精舍即书斋和讲学之所,佛教修行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精舍又取精进之舍之意。林溪精舍匾额为书法家秦能所书,下悬有张謇撰,孙淼书“已寻岚壁临空尽,别构新斋与竹齐”的门联。
 
    林溪精舍旁的林溪是张謇在狼山规划建立植棉试验场而开辟的灌溉河,此地原来十分荒芜,不通水利,无以灌溉,张謇特为开凿护山河经小洋港而通长江。水利既通,山水环抱,林木相依,张謇就依溪筑此林溪精舍。当年精舍之北还有一座木桥横跨溪上。自狼山远处见“五山拱北”摩崖大字巍然,穿曲径,跨栈桥,在幽林中见一林溪精舍卧于水边,景致极为宜人。张謇晚年自称居士,此处常贴有“啬庵居士习静之所”的字条,流连忘返于是处。张謇曾给林溪精舍题写门联:“或因求仲开三径,自爱泾溪筑一亭。”寄寓于仿效汉代蒋诩、求仲等人的隐逸精神,实现他七十退而读书的想法。实际上张謇晚年的好多日子是在这里度过的。他的诗作中以林溪为题的就有数十首之多。其《林溪精舍五首·之一》云:
沧海流无极,青山买已迟。
千岩吾曷羡,一壑自专之。
杜宅白盐蘸,韩庄黄子陂。
老来足幽兴,非与古人期。

    张謇的众多文友也以诗相和。如李拔可诗云:“诛茅缚竹费经营,压瓦琅峰翠欲倾。江入倒悬三峡势,鹤鸣时作九皋声。开山筚缕规殊远,投老菟裘制更精。不似穰侯憎客子,到门车马漫相惊。” 张謇将梅兰芳的照片制入镜框,悬于精舍。在精舍之旁,还特意建造鹤亭,养了两只仙鹤,后来飞跑了一只,他作诗表示惋惜和珍重。每到狼山,他多留宿于此。宿必有诗,如《精舍独宿》云:“冷逼空斋夜早眠,壁光闪动火炉边。拥衾忆远堪谁语,满耳山风泻瀑泉。”林溪精舍成为张謇在繁忙的工作中,亲近山水,退而静思的居所。 




    海月岩西为香炉峰,因其形若香炉,逢天阴晦欲雨时,云气从石缝间喷出,如烟缥渺,故名。明人张元芳有香炉峰诗:
奇峰天所设,望望御香浮。
帝座通呼吸,仙风想去留。
巉岩云暗度,澹汉雾微流。
斧凿何为者,山含万古愁。
郡人白秉易亦有题咏,其《望香炉峰》诗谓:万树隐层崖,一峰苍翠里。叆叇白云飞,疑是炉烟起。  
香炉峰侧石壁有古衣冠人像,长尺许,渲勒分明,距地十余丈,仰望可见,从左右侧视愈加真切,好象是仙人化入的遗影,颇足赏玩。
香炉峰下有“五山拱北”四个摩崖大字,字径丈余,为明人严尔珪所题、范凤翼所书。右下刻“五山之一”四字,为清代书法家洪福所书。按明礼部主事海门知县严尔珪曾作《五山拱北碑记》,其首句为“登五岳而小天下,登五山而小崇川”。五山拱北概括出狼五山在南通地理形胜及军事上的重要性。狼山扼守长江口,北拱南通,上卫南京,自唐末以来就一直有驻军。南通亦是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问两越、出东海、动燕齐、为南北之喉吭,周世宗柴荣为了统一中国,故于后周显德四年出兵攻打南唐,夺取了包括南通在内的江北十四州以为依托,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即姚存题刻后的二十一年),乃在南通筑城,因州通吴越故名通州,这是南通建城的藁矢,南唐失去江北十四州就失去了富国强兵的来源,于是派宰相冯延巳向后周献军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米麦二十万担,茶五十万斤,请求赐还南通的盐田(因为盐在古代是经济资源又是战略物资),柴荣不许,只答应每年支拨军用盐三十万斛,南唐藉此募集士卒,维持残局。     香炉峰西崖壁有清代题刻,记载通州知州金咸命书法家洪福题写“五山之一”摩崖石刻事,石刻由当时的诗僧芥舟亲为监制。
  




鹁鸪岩向东,山型起伏,仿佛横卧的葫芦,称葫芦峰。葫芦峰下有仙人洞和朝阴洞。仙人洞在醒石之东,外狭内深,上有曲阿(今 江苏丹阳)蒋从教题“仙人洞”三字。传说此洞穿过江底,可通江南,且很便捷。自此洞过江,到常熟买一块热豆腐,回来豆腐仍有余温。仙人洞之东有朝阴洞,高二丈宽三四丈,可布几席座卧,一名千人洞,又名夕阳洞,因洞口西向,唯照夕阳,故名。内有宋淮南刑狱祖无择等人的题名(庆历甲申,即公元1044年),宋郡守尚书聂世卿等人题名(嘉佑戊戌,即公元1058年)。宋熙宁癸丑(公元1073年)同题醒石的晁端彦亦在此题名。汤有光《过夕阳洞》诗记:“避世堪沮溺,题名有宋唐。买山钱可假,一枕下茅堂。”看来以前应该还有唐代的题名,可惜现在未能发现。
朝阴洞周围的景色十分宜人,郡人张元芳游洞题诗曰:
山阴时纵步,此洞较清幽。
无雨天常漏,将风露已流。
云深迷出处,苔渍阅春秋。
昼冥疑长夜,仙踪未可求。
 

 


    狼山北麓的山石多石缝,因极齐整,上下交叠,不知所来。传说是神人的鞭迹。据说秦始皇想要到太阳生起的地方看一看,因有大海阻隔,不得而往。有一位神仙告诉秦始皇,可以驱赶群山入海,造石桥以达。驱山时,有些山走得慢,便用鞭子抽打,狼山也为鞭子所抽,故留下鞭痕。《三齐记略》载:“始皇欲渡海观日出处,有神人能驱石下海,去不速,遂鞭之,即其处也。”齐郭《狼山歌》有:“祖龙神兵驱不得,挥麈成鞭有陈迹”,就是说的这个故事。
    杜甫诗:“合欢却笑当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是对此表示怀疑的,但联系到南通军山因秦始皇驻军而名,这个传说也反映了秦始皇与南通的某种关系,为狼山增添了神话色彩。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4-4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狼山上还有没有狼?万一旅游时遇上。。。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4-4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应该没有!!   不过风景确实很好!!!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4-5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东地区是没有野生的狼的,放心旅游去!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4-5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南通的头号旅游点——狼山,绝对无狼!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1-17 16: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