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1598|回复: 3

大胆授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4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刘备请孔明出山后,对其非常器重,对人说:'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关、张内心不服。不久,曹操差夏侯?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刘备请孔明安排作战计划,因顾虑到关羽、张飞不听号令,刘备遂以剑印付之。孔明召集众将,发号施令,让各将依计而行。关、张二人讲了许多怪话,不服军令,孔明厉声喝道:'剑印在此,违令者斩!'(第九十三回)关、张只好领命而去,最后大获全胜。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东吴。刘备率七十万蜀兵伐吴,势不可挡,孙权经过认真考虑,决定让陆逊统大兵御敌,陆逊被东吴众将视之为白面书生,在他接受大都督之职时,孙权担心自己的故旧之臣不听号令,遂将自己所佩之剑交给陆逊,对他说:'如有不听号令者,先斩后奏。'(第八十八回)在前线战场,韩当等老将果然不服号令,陆逊拿出剑印才压服了众将,使自己的作战计划得以实施。剑印在古代是一种指挥权力的象征,领导人在向部下授职时,应同时授予相应的权力,如果授职不授权,像孔明、陆逊那样有才干的部下也未必能够将所托付的事情办好。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高明的领导人在接受自己上级给予的职责时,一定要同时接受到相应的权力,如果有职无权,那就不能保证自己的指挥得心应手,不能保证有成功的把握。初上任的年轻管理者尤其如此。

   魏将司马懿在宛城听到新城守将孟达反叛的消息后,他违反魏国惯例,未表奏朝廷就自行发兵,兼程前进,未等孟达举事即平定了叛乱。事后他向魏主曹睿作了汇报,并解释了先斩后奏的原因,曹睿当即赐给金钺斧一对,让他以后遇到机密大事,不必奏闻,见机行事,这更是交给了部下一种特殊的权力。

    关羽围困樊城时,孙权派吕蒙领兵偷袭荆州,临行前提议让孙皎与吕蒙一同领兵前去。孙皎字叔明,是孙权叔父的儿子,吕蒙担心因孙皎和孙权的特殊关系,使自己临事不好处理,遂向孙权表示说:'主公若以蒙可用则独用蒙,若以叔明可用则独用叔明。'(第七十五回)孙权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让他总领各路军马。在吕蒙向孙权的建议中,表达了在授权问题上一人负责的原则。在某一重大的领导活动中,坚持一人负责,能使领导责任明确,并避免互相掣肘推诿的现象,防止了不必要的内部矛盾的发生。

    沟通与协调内部关系

    一个集团内部的成员在完成总任务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协调的问题。不协调的问题可以由许多性质不同的原因引起,对这类问题应区分事情的不同性质,根据实际情况慎重处理。

   有些不协调是属于竞争的性质。例如刘备在徐州公开反曹后,曹操派刘岱、王忠前去攻打徐州,关羽、张飞都欲前去迎敌,发生争执。刘备伐吴前,关羽的儿子关兴和张飞的儿子张苞争当先锋,二人当着刘备的面射箭比武,未决上下,遂准备刀枪相争,后被刘备制止。刘备取桂阳时,孔明让赵云领兵前去,张飞不服,定要去取,二人发生争执,孔明只好让他们拈阄,最后拈着的前去,这才解决了问题。

    刘备攻益州时,魏延、黄忠为攻打两个敌军营寨,亦发生竞争。这类竞争由争功、好胜引起,由于竞争方向与集团大目标相一致,因而适当地提倡对本集团是有好处的。对于这类竞争,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把竞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知道,水平悬殊的人一般不产生竞争,竞争的人都是水平相差无几。如果听任竞争过分激烈,就会造成对本集团力量的消耗。第二,对那些与大目标、总任务有联系的竞争才给予提倡,而对那些与大目标无干的竞争应给予制止,不让这类竞争稍有发生。例如,关羽在荆州听到刘备招降了马超,又听人们评价马超武艺高强,就要入川与马超比武,这种竞争与本集团的目标无干,是一种不健康的竞争,孔明给予了及时制止。第三,正常的竞争之后,没有特殊情况,领导人一般不要评价竞争者的优劣。凡竞争,部分地或主要地都由好胜之心引起,领导人肯定了一方面的优胜,势必会刺伤另一方面的争胜心,挫伤后者的积极性,不利于以后的工作。黄忠和魏延夺了两个营寨回来后,只是由于作战中魏延曾违反号令,又曾被黄忠相救,刘备才肯定了黄忠的头功,即便这样,也没有超出本战役的范围评价他们的优劣。

    有些不协调是由嫉妒引起的。曹操大将曹仁在樊城被关羽围困,情况甚是危急,操急派于禁领兵前去救应,并派勇将庞德作先锋,庞德与关羽在阵前大战一天未分胜负。第二天他施拖刀计,一箭射中关羽左臂,关羽回归本营,庞德乘机回马抡刀相赶。这时,于禁在本营急令军士鸣金收兵,原来却是于禁见庞德射中关羽,怕他成了大功,灭自己的威风。庞德回来问收兵的原因,于禁借'魏王戒旨'搪塞之,又劝庞德说:'紧行无好步,当缓图之。'(第七十四回)后来,庞德提出乘关羽箭疮发作,不能动武之机,率军一拥杀入其寨,于禁又怕庞德成功,以'魏王戒旨'相推托不肯出兵,最后反让军队依山下寨,令庞德屯兵于谷口,自己领兵截断大路,使庞德不能进兵成功。于禁的安排为关羽创造了水决相淹的条件,导致了自己全军覆没。这种由嫉妒引起的不协调对本集团有害无利,是应该坚决消除的。对待这类问题,领导人除了平时对部下应进行经常的、卓有实效的理想、目标教育外,还应该在选派主将时注意挑选那些忠诚无私、胸襟坦荡的将领,要注意把能力高强的人安排在能力低下的人之上。

    有些不协调纯由个人利益引起,而这种不协调常达到分裂的程度。钟会、邓艾伐蜀时,二人各怀鬼胎,邓艾攻入成都后,违逆司马昭的命令,滞军蜀都,又拒绝送刘禅入魏,钟会借司马昭之令,让监军卫收捕邓艾送洛阳,自己又收编了邓艾的全部军马,最后威逼众将反叛魏国。众将联合谋杀钟会后,邓艾部下之人急去追救邓艾,卫?觉得,邓艾一旦被救,必然要找自己报仇,准备派人赶上斩杀之,邓艾手下护军田续挺身而出,向卫?说:'昔邓艾取江油之时,欲杀续,得众官告免,今日当报此恨!'(第一百十九回)征得允许后,遂领五百兵赶到绵竹,乘邓艾无准备时一刀斩之。在这里,各种势力互相倾轧,矛盾复杂,但多是由个人利害引起。司马昭把握的原则,一是利用钟会与邓艾的矛盾来'以毒攻毒';二是大军进驻长安,以防钟会兵变,将这股祸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三是掌握了大的局面后,具体细节任其自然。其实,司马昭对钟会的反叛及其结局事先也有一个基本的估计,他在钟会刚出兵伐蜀时就对邵悌分析说:'蜀既破,则蜀人心胆已裂,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会即有异志,蜀人安能助之乎?至若魏人得胜思归,必不从会而反。'(第一百十六回)司马昭对因个人利益而发生的叛逆行为持坚决平定的态度,只不过想在灭蜀之前利用一下他们的力量罢了。对这类分裂和不协调的活动不坚决消除,会给本集团带来重大的危害。

    有些内部冲突由历史原因引起。甘宁原在黄祖手下为将,曾为黄祖攻杀孙权大将凌操,后来他投了孙权,凌操的儿子凌统多次寻衅争斗。孙权在处理这类内部冲突时,一是立即制止;二是勉励双方不念前仇,以大局为重;三是将一方施予另一方的恩惠公开向其介绍,这样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解决这样的冲突,还需要如下两个条件:一是周围将士的及时配合;二是争执人至少有一方要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胸怀大局。

    有些思想分歧是由认识上的原因引起的。刘备兴兵伐吴时,孔明、赵云、秦宓等许多官员劝阻,大将黄忠没有提什么意见,大概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吧。但他在前线冲锋陷阵,立有大功后受伤病危,临终前对刘备说:'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第八十三回)他在伐吴的战场上,劝刘备向中原争锋,看来心底里并不赞成伐吴。赵云率后应部队,在伐吴失败后全力营救刘备与诸将。我们看到,大家对伐吴一事虽曾有思想认识上的不同,但一作出决定并变成事实后,就保持了行动上的统一。这里没有相互的怨恨和拆台,是一种难得的群体精神和集团意识,需要领导人在长期的生活中精心培养才能形成。由于认识的原因发生思想分歧,这是正常的事情,但却是极易引起误会的地方。袁绍不赞成许攸的计策,却怀疑他与曹操勾结。袁谭退守南皮时,身边的辛评受命去和曹操谈判,并拒绝了曹操的挽留,回城向袁谭汇报谈判结果。因谈判结果出乎意料,谭即怒斥辛评道:'汝弟现事曹操,汝怀二心耶?'(第三十二回)辛评怨气填胸,昏倒于地,不久死去。袁绍父子的思想方法直接危害了自己的领导行为,造成了不良后果,这是非常值得吸取的教训。

    与领导人有隔阂的部将在前线打了败仗或出了其他问题,处理这类事情是极复杂的,需要领导人持冷静的头脑对待。刘封与孟达守上庸时,曾拒绝向困守麦城的关羽派增援部队,致使关羽被擒受害,刘备准备立即治罪,派人去捉拿,孔明认为,此事'直缓图之,急则生变'。(第七十九回)他建议升刘封去守绵竹,使其与孟达分守二处。孟达看清了刘备的用意,遂投降了魏国。刘备欲起兵擒拿,孔明建议说:'可就遣刘封进兵,令二虎相并,刘封或有功,或败绩,必归成都,就而除之,可绝两害。'(第七十九回)刘备从其言,让刘封从绵竹率兵擒孟达,后刘封兵败回成都,被刘备斩首。看来,孔明原准备稳定其心,分而治之,后来情况变化,又采取'以毒攻毒'的手法,只是由于刘封兵败,才未除掉孟达。孔明司马懿装病率兵伐魏,有一次,陈式在前线违犯军令,擅自进兵,被魏军伏兵打得大败,率残军屯于山谷。孔明听到消息,立即派邓芝前往军中抚慰陈式,以防其生变,等陈式回来后,他即以违犯军令罪将其斩首。看来,孔明对待这类事情的态度,首先是以抚慰、升调等方式稳定其心,不使发生前线兵变,而当这些犯罪将领回到自己的控制之中时,即按军法正罪,他在处理这类问题时真正做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司马懿为夺取曹爽兵权,乘其外出畋猎之际,在都城发动兵变,他怕曹爽在外挟天子号召天下与自己作对,连续派人前去见曹爽,吩咐使臣:'汝见爽,说吾与蒋济指洛水为誓,只因兵权之事,别无他意。'(第一百七回)曹爽思虑再三,最后抱定'但为富家翁足矣'的心情交出了兵权。开始,司马懿派人给曹爽家中送去大批粮食。以稳定其心,而在剪除了曹爽的主要党羽后,遂将他斩首灭族。司马懿采用这种办法,没有通过武装对抗就夺取了曹爽的兵权。看来,处理这类问题,首先得本着稳定局面的目的,对所要处理的人员加以安抚,防其生变,避免造成恶劣影响,然后努力创造适当的条件,等时机成熟,再作最后的处理,包括对当事人的处分。如果操之过急,不顾大局,必然发生意外。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派大将张嗔与高览去攻曹操营寨,因曹兵有备而失败,袁绍听了郭图对二将的诬陷之词,在其未回来交令之前派人前去捉拿归案,二人被逼无奈,遂率本部军马投降了曹操。袁绍处理这类事件,看来是缺乏周到的考虑。

    集团内部的不协调,不论是由争功而引起的竞争、由嫉妒而引起的陷害、由利益而引起的纷争、由前仇而引起的冲突、由认识而引起的分歧,还是由各种复杂原因可能产生的军事分裂,都需要领导人分析情况,认真对待,高明的领导人必然有高明的手段稳定本集团的队伍和秩序。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各种自然条件能够极大地服务于军事斗争,季节、气候、天气、地理等因素是作战双方的共有财富,高明的领导人事实上是把它们看成自己手中克敌御敌的得力'兵将'。孔明就是善于使用这些兵将的典范,除孔明之外,一些其他的领导人在用这些因素上也获得了成功。

    孙坚与黄祖大战时,黄祖伏弓弩手于江边,孙坚令他的军队藏于船中诱敌,三日内船几十次靠岸,江面大雾迷漫,黄祖军队只顾放箭,等箭已放尽时,孙坚军队拔船上所得之箭,约计十几万枝,值顺风之日,孙坚令军士一齐放箭,黄祖抵挡不住,大败而退。(第七回)这种'草船借箭'是利用了天气和风力。曹操与马超沿渭河大战时,马超冲突频繁,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后来用渭河沙土建起土城坚守,但沙土不实,筑起便倒。时值深秋,天气暴冷,连日阴云密布,朔风大作,曹操采纳了隐居于终南山的'梦梅居士'娄子伯的建议,让兵士夜间担土泼水,因寒冷天气,墙随筑随冻,及等天明,沙土冻紧,土城筑就。马超看到非常惊奇,还以为有神仙暗助。这是利用了当时的寒冷天气。刘备伐吴时,东吴新任大都督陆逊自春至夏,坚守不战,后来天气炎热,刘备七十万军马屯于平原旷野,犹如赤火之上,又远离水源,深为不便,军队煎熬难耐,终于被逼到林木荫密之处避暑,陆逊于是火烧连营,大获全胜。这是利用酷暑天气为自己的用兵创造条件。也有许多对江河条件的利用之例,如曹操在下邳城围困吕布时决沂、泗两河之水灌城,攻冀州时决漳河淹城;关羽围樊城时放襄江水以淹于禁军队。还有许多利用地理条件伏兵、纵火的例子。

    地理名称会对战役发生影响,这是一个应该引起注意的奇怪问题。关羽围樊城时,听说于禁领援兵于樊城之北安寨,他登高远望,见城北十里山谷中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看了半晌,问导官屯兵的山谷是什么地名,导官回答说,那个山谷叫'罾口川'。关羽高兴地说:'于禁必为我擒矣。'将士问其何以知之,关羽回答说:''鱼'入'罾口',岂能久乎?'(第七十四回)诸将未深信,后来关羽决水相淹,果然使于禁全军覆没。孔明七擒孟获时要对付藤甲兵,他乘小车在桃花水北岸遍观地理,在险岭山峻之处望见一谷,乃问当地人:'此谷何名?'答道:'此处名为盘蛇谷。'孔明大喜道:'此乃天赐吾成功于此也!'(第九十回)遂在此处作了安排,最后焚烧藤甲兵于此。孔明出祁山时还在葫芦谷火烧司马懿。地名能对战役发生影响,对这一问题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一口否认,又不能用神秘的观点去解释。原因可能是:地名本是当地人所命,命名时总有一定方面的根据,有些地名是根据其地理特征、形状而命名的,因而它或少或多地反映了本身的地理特点,如'盘蛇谷',形如长蛇盘旋,并且光峭石壁,无有树木生长,中间一条大路,真可谓'形如其名'、'名副其实'。一听到这样的地名,自然能知道它是诱敌火焚的天赐良地。关羽对'罾口川'的地名发生兴趣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罾,是鱼网的意思,取名'罾口',必是因为此地地势低洼,江水时常冲入,退水后留下许多鱼虾,因其地势为天然捕鱼之所,故取名为'罾口川',于禁屯兵于此,若一放水,自然全军变成鱼虾,会被一网打尽。所以,在对敌作战时,要善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还应在陌生的地方留心其地理名称以作为用兵的参考。

    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的家属

    领导人应该认识到家属问题的重要性。曹操早年谋刺董卓未遂,诈称献刀逃跑,一开始,董卓尚不知道曹操出城离去的真正目的,李儒对董卓说:'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第四回)没有家属在京,决定了曹操是一个去留不定的人物。司马懿在魏都洛阳发动兵变,要夺取曹爽的兵权,被人们称为'智囊'的司农桓范建议曹爽随天子去许都,调外兵以征讨司马懿,曹爽回答说:'吾等全家皆在城中,岂可投他处求援?'(第一百七回)最后终于决定回城中交出兵权,他因家属牵累而束手就缚。赤壁大战时,蔡中、蔡和按照曹操的安排诈降周瑜,做间谍工作,临行前曹操告诫二人勿怀二心,二人回答说:'吾等妻子俱在荆州,安敢怀二心,丞相勿疑。'二人去周瑜大寨投降后,周瑜重赏二人,私下却对心腹将领甘宁说:'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乃曹操使来为奸细者,吾今欲将计就计……'(第四十六回)看来,家属问题不仅影响一些个人的重大决定,而且是判定一个人政治动向的重要依据,领导人应该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由于家属问题的重要性,许多瓦解敌军的工作就是在家属问题上做文章的。曹操派兵进攻刘备的新野,数次被打败。当他得知为刘备出谋划策的是托名单福的徐庶时,他派人将徐庶之母带到许昌,后仿徐母字体,以她的名义写信召徐庶来许昌相见,这封书信完全打乱了徐庶的心绪感情,迫使徐庶告别刘备而去。孔明一出祁山时,在天水等地被姜维用计打败,他思考再三,最后打听到姜维之母居住于冀县,遂派兵诈称去取冀县,姜维恐老母有失,率军往救,蜀兵围定姜维于此城,孔明乃使人扮假姜维攻魏兵,用反间计招降了姜维。吕蒙偷袭荆州,司马懿赴淮南平定毋丘俭的叛乱,均抚恤敌军将士的家属,由此来瓦解敌军。看来,家属问题有时会成为瓦解敌军、争取人心的一个突破口。

    糜夫人像

   能够妥善处理本人及本集团人员的家属问题的,有以下几例。第一例,刘备协同曹操在徐州、下邳一带剿灭吕布后,曹操请他随军回许昌,刘备去时未带家小,仍将他们安排在徐州。这种安排既可以为他回徐州创造借口,又可以保证他脱身曹营时无所羁绊。看来这种安排是很有考虑的。第二例,孔明初出茅庐,在新野帮助刘备几次打败曹军的进攻,曹操夺取荆州等地后,想用对付徐庶的办法对付孔明,他派人前往隆中搜寻孔明妻小,但却不知去向。原来孔明令人提前将家属搬送至三江内隐藏起来,因此曹操抓获不到(第四十一回)。第三例,关羽曾降曹操,后来过五关斩六将,随行的是两位嫂嫂,并无自己的妻室,看来一直是单身生活。关羽自到荆州后,刘备出面为其择娶妻室(第七十三回)。刘备没有忘记在戎马之际为其解决婚姻大事。第四例,马谡拒谏失街亭后,孔明全线被动。情况十分危急,需要马上撤退,他对各路军马作了安排后没有忘记派心腹之人到冀县将姜维的母亲送入汉中(第九十五回)。事实上,如果将姜维的母亲忘在了魏国,那还等于没有将姜维争取过来。
    家属问题影响人的去向和情绪,即可以作为瓦解敌军的突破口,妥善安置本集团人员的家属问题一样会稳定其心。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0-4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写的吗。。。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0-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羽围困樊城时,孙权派吕蒙领兵偷袭荆州,临行前提议让孙皎与吕蒙一同领兵前去。孙皎字叔明,是孙权叔父的儿子,吕蒙担心因孙皎和孙权的特殊关系,使自己临事不好处理,遂向孙权表示说:'主公若以蒙可用则独用蒙,若以叔明可用则独用叔明。'(第七十五回)孙权完全接受了他的意见,让他总领各路军马。在吕蒙向孙权的建议中,表达了在授权问题上一人负责的原则。在某一重大的领导活动中,坚持一人负责,能使领导责任明确,并避免互相掣肘推诿的现象,防止了不必要的内部矛盾的发生。

这段与三国志里有明显出入...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0-16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有出入的地方不止这一点哦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2-18 20: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