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与池田演绎三国
池田: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三国演义》的魅力根源究竟来自何方?其宏大舞台是由何处开始的?其人物形象之栩栩如生表现在哪一方面?
金庸:在中国的古典小说中,《三国演义》享有崇高之极的地位,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比得上,近三百年来,向来称之为"第一才子书",或"第一奇书".近代的文学批评家们从纯文学观点来看,认为《红楼梦》的价值更高,我也觉得是如此.毛泽东主席认为《红楼梦》有攻击封建意识的革命意义,从阶级立场来说,把《红楼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一生以性格粗豪出名,战功赫赫的许世友将军,也说要研读《红楼梦》.但我相信,许将军读了之后,对于"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那样回肠荡气的情景一定会老大不耐烦,必定更加欣赏"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周公瑾赤壁鏖兵"那样的场面. 它的布局和气氛安排也是高明之极,例如刘备三顾茅庐,一步一步把本书的主角诸葛亮从喧天的锣鼓声中引出场来;又例如"草船借箭"的写箭,"借东风"的写风,一步逼一步地扣得极紧.
池田:原来如此,充分发挥戏剧效果,甚至在微小之处也下功夫.
金庸:我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全面站在刘备的蜀汉一方,决不承认蜀汉居然会比东吴,魏国先亡,为此和我大哥激烈辩论了几个小时.大哥没办法,只好搬出他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来,指着书上清清楚楚的几行字,证明蜀汉为邓艾,钟会所灭,我才悻悻然服输,生气大半天,流了不少眼泪.其实,邓艾,钟会灭蜀和姜维被杀等情节,《三国演义》中也写得很详细的,但自诸葛亮在五丈原归天,以后的故事我就没有心思看下去了.
池田:特别是决定与魏王决一雌雄而跃马挺进五丈原,以此切切之心境而写以"臣亮言"开始的《出师表》,令人流泪而读不下去.人们在诸葛亮身上所寄托的思念,正是祈愿正义必胜的万古不易的人类心理啊!吉川的小说《三国志》事实上是以"孔明之死"而结束的. 先生您在写作过的许多部武侠小说中,曾描写过许多具有魅力的人物.依照您的创作经验,《三国演义》的人物中,哪一位最吸引您?
金庸:《三国演义》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我一直觉得他远远胜过了关羽,张飞.他在长板坡曹军中七进七出,勇不可挡,比之关公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难得多,也精彩得多.同时赵云人品很高,精细而有智谋.
池田:我注意到在"武功"方面,赵云可说是《三国演义》中所出现的人物中少见的,长寿而得"大往生"(注:佛家语,谓人之死),像睡眠一样安详地逝世.一个人什么时候会死,是无人可以知道的.关羽也罢,张飞也罢,都是死于非命,戏剧性地死去,与赵云之死实大有不同.对于人来说,有所谓"虽死犹生",关羽张飞可谓如此.然而,赵云之死却非豪杰般的壮烈而是平凡之死,这种印象予人十分强烈.
金庸:我其次喜欢的是马超和吕布.当时我年纪小,只重视战斗力高强的战将,对于马超的急躁,吕布的愚蠢和负义,这些重大的缺点没有多加重视.这两人在戏台上扮相英俊漂亮,在我心中也加了分.
池田:所谓"三岁定八十",那种少年时代的体会,对于后来成为优秀的小说家的您来说,不是起着"幼芽"一样的作用吗?在我而言,因为读《三国演义》时为青年时代,就认为吕布是一个确有相当实力却"无脑"的人,容易沉溺于一些欲望,对他留有一种负面的印象,听到金庸先生对他的褒评,我实在有一点点的意外.贵国人的同乡观念在作品中也会有微妙的反映,是吗?
金庸:形象一经固定很难改变.《三国》故事的说书人,以及贯串史事与民间传说而写成小说的罗贯中对蜀汉的偏袒实在是过了分.罗贯中因为是山西太原人(以前一般认为是我的同乡杭州人,但北大教授周兆新先生近来令人信服地考证他是太原人),所以特别偏袒他的同乡山西关公.痛贬曹操,那也罢了;(笑)连东吴人物也一并贬低,在我年纪大了之后,常常感到不服.孙坚,孙策,孙权那些人是我的浙江同乡富阳人(汉时为富春县,郁达夫的故乡),我甚至想过要写一部以东吴为主体的《三国演义》,主角自然是周瑜和陆逊,陆抗,次主角是孙策,孙权,顾雍(此人是大政治家)以及美人大乔,小乔.然而这是和全国民间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作对,后果必定不佳,很快就放弃这个意图.
池田:您自己可以秉笔直书,把历来对《三国》人物的偏见反转过来,写出您想像中的人物.
金庸:在史实上,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完全是周瑜的杰作,诸葛亮并无贡献,我有时自己空想一番"小乔初嫁了"之时周公瑾如何"雄姿英发",如何"曲有误,周郎顾",如何"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东吴大将程普说:"与周瑜做朋友,就像是喝最好的美酒,不知不觉的就在他的个性魅力中醉倒了").再描写一些江南人物与江南风光,也就怡然自得了.陆逊文武全才,政治上能忍辱负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流人物,我对他钦佩之极.在自己脑子里玩玩"东吴主体三国演义"的文字游戏,自逞想像,已足够过瘾,真的笔之于文,未免辛苦,亦无必要.
池田:陆逊确实是一个有魅力的人物.他虽然设计打败刘备,却没有给人留下那种坏人的印象.比起"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吴下阿蒙,或者东吴谋士鲁肃来说,他也许更有名.
本文出自【金庸江湖 www.jyjh.net.cn】,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