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欧阳逸伟

少林72绝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4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12-14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玄子 于 2008-9-13 23:11 发表
我以前好像在电驴下载了一套少林武功
图文并茂
内容超多

那你练了吗

[发帖际遇]: 几合去长白山捉火蟾,掉入泥沼中,损失银两1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9-1-2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金钟罩是不是就是几位大大所说的金刚护体神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9-1-2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版本一
01、铁臂功 02、排打功 03、铁扫帚功 04、足射功
  05、腿踢功 06、铜砂掌 07、蛇行术(蜈蚣跳) 08、提千斤
  09、罗汉功 10、铁头功 11、四段功 12、铁布衫功
  13、双锁功 14、上罐功 15、石锁功 16、铁珠袋 
  17、千斤闸 18、鞭劲法 19、分水功 20、玉带功
  21、鹰翼功 22、跳跃法 23、霸王肘 24、一指金刚法
  25、拔钉功 26、一指禅功 27、石桩功 28、金钟罩
  29、铁牛功 30、旋风掌 31、卧虎功 32、拔山功
  33、合盘掌 34、推山掌 35、踢桩功 36、鹰爪功
  37、斩魔剑 38、玄空拳 39、金砂掌 40、铁砂掌
  41、飞行功 42、枪刀不入法 43、五毒追砂掌 44、飞檐走壁法
  45、一线穿 46、穿纵术 47、金铲指 48、揭谛功
  49、梅花桩 50、捻花功 51、螳螂爪 52、跑板功
  53、闪战法 54、金刀换掌功 55、轻身术 56、铁膝功
  57、陆地飞行术 58、穿窗功 59、泅水术 60、点石功
  61、琵琶功 62、柔骨功 63、壁虎游墙术 64、门裆功
  65、翻腾术 66、布袋功 67、蛤蟆功 68、千层纸功
  69、弹子拳 70、锁指功 71、追风掌功 72、软玄功
  (以上转载自德虔、素法、勤炎《少林正宗七十二艺》)
版本二
1日月鞭法
  2燃木刀法
  3韦陀杵
  4风云手
  5拈花指
  6散花掌
  7鹰爪手
  8普渡杖
  9千叶手
  10醉棍
  11达摩剑
  12龙爪功
  13罗汉拳
  14伏魔剑
  15修罗刀
  16韦陀杖
  17大金刚拳
  18无常杖
  19一指禅
  20如影随形腿
  21如来千手法
  22韦陀掌
  23少林弹腿
  24寂灭抓
  25摩诃指
  26慈悲刀
  27大力金刚指
  28定珠降魔无上神功
  29虎爪手
  30伏魔杖
  31多罗叶指
  32魔爪功
  33达摩掌
  34无相劫指
  35大智无定指
  36去烦恼指
  37因陀罗抓
  38少林擒拿十八打
  39摩诃指
  41一拍两散
  42一零八路疯魔杖法
  43大力金刚掌
  44金刚狮子吼
  45金刚不坏体神功
  46须弭山掌
  47袈裟伏魔功
  48擒龙功
  49袖里乾坤
  50铁布衫
  51达摩剑法
  52金刚般若掌
  53杂阿含功
  54易筋经
  55金钟罩
  56大慈大悲千手式
  57普门杖法
  56阿罗汉神功
  57破衲功
  58少林长拳
  59罗汉剑法
  60心意气混元功
  61澄静指
  62光明拳
  63偏花七星拳
  64左右穿花手
  65双圈手
  66大摔碑手
  67菩提刀法
  68破戒刀法
  67大文殊杖法
  68达摩八法神禅杖法
  69达摩闭息功
  70菩提心法
  71降龙伏象功
  72如意缩骨功

[发帖际遇]: 铁掌杨八愣帮张无忌翻译小昭写的情书,得到辛苦费银两19.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9-1-2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易筋经

发一个我以前发过的的给大家看看
易筋前功練法:
易筋經前功,共有十二式,每式動作不同,而各有其妙處。宜於清晨時,在空曠清潔之地,依法練習,待十二式練畢後,再從第一式複練,周而復始,晨夕各三次,半年之後,則精神萎頓者,立可振作;而精神健旺者,則實力倍增,神充氣足,誠是易筋換骨之妙。尤其青年人修練,收效更見神速,但須按日行功,切不可稍有間斷,若荒怠不勤,決無法預期收效。
易筋前功第一段.混元一氣功:
面向東而立。
兩足分開,中間相距約一尺,足之位置,須趾與附同一方向,成平行線,切忌踏成八字形。
凝神調息,精神集中,不可散漫,心平氣和,不可輕浮,摒除一切雜念,不可胡思亂想,聚氣於腹,毋使走洩,在行功用力的時侯,應停止呼吸幾秒鐘。
頭部向上微昂,口宜緊閉,牙齒相接,舌尖抵住牙開,兩目向前睜視,有精神的向前凝視,有稍稍怒目之意,睛珠須定,不可稍有閃閉,眼睛不可一開一閉。
然後,將兩手拆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緩緩略屈其肘節,將手提起少許,至腰部稍下處為度。惟兩手雖上提,而兩臂之氣力,必須下注。所謂兩臂之氣力必須下注是說以意運氣,心裡想著這時候是兩臂的氣力往下注,此時有如按桌踴身之狀,如同手掌按在桌上要把身子跳起來的樣子。

略加停頓之後,乃將十指運力向上翹起,而掌根則運\力捺下,手掌根要用力往下捺,手指尖則用力往上翹,行功時動作要慢如打太極拳一樣的慢,等到手掌及手指用力,達到最高度時,再停頓片刻(手掌捺下手指翹起的這種姿勢要保持幾秒鐘的時間),乃放下手指,提起掌根(手指放下手掌根自然就會提起來),回復原狀。此時手臂放鬆均不著力。
如此一翹一按,是為一度,徐行四十九度。
要點:
混元一氣之勢,乃先天之象也。一翹一捺,得手動機,停頓貫氣,得手靜定,動靜相因,而陰陽判,萬物主矣。故以下各段,皆由此式而化生。行時宜全神貫注手指掌之間,不可相離,日久之後,則氣隨神到,而運於內,力由氣生,而行於外,內外相合,而超乎一切矣。若神氣渙散,力不專注,是為大忌。在兩手上提之時,切不可過至腰上,否則不得其益,且有損於筋骨,慎之慎之。
鼓氣於腹,毋使走洩;在手掌根下捺手指上翹時,先要很自然的用鼻孔吸進一口氣,不可快,不可粗,要很平靜的吸一口氣。當手指用力上翹時,自然而然會停止呼吸,不必用力去鼓氣,用力鼓氣,會弄成很不自然,反而做得不暢順。毋使走洩,這種凝神,貫氣,用力的時侯,是不能呼氣的,一定要停息幾秒鐘,等手指手掌恢復原狀時,才呼出一口氣,此時呼氣是要由鼻孔慢慢呼出,不可張口,也不可很快的呼出氣;象皮球洩氣一樣,萬萬不可,切忌切忌。

運氣的方法要特別注意,姿勢、動作程序以及做法的正確,固然很重要,但運\氣貫力更為重要,更為行功成敗的關鍵。在做的時侯,先要平心靜氣,凝集精神,心無雜念。在兩臂氣力下注時,並非真正用力下注,而是意想著力往下注,這就是以意運氣,練習日久,即可意到氣到。在手指上翹手掌根下捺時,此時是真正用力,而且是用極大的氣力,同時要全神貫注於指掌之間。當手指手掌放鬆的時候,精神還是要集中,不能散亂,隨便胡思亂想,或聽聲音,嗅氣味,向人談話等分心的事都不可做。
有關運氣、凝神、貫力,在練習每節動作時,必須融會貫通,注意如何運\用,日久純熟,自可心神領會,運用自如。

凡遇鼓氣於腹、毋使走洩、閉口鼓氣、凝神鼓氣、屏息鼓氣、開口屏息、鼓氣於中……等名詞時,應將本段說明詳加研究,因其用意相同,不再重複說解。
勢站定以後,全身各部肌肉要一律放鬆,不可緊張,只有指明要提精神或運氣貫力以至極度之肢體,始得用力,因為每次行功時,並非全身都要緊張用力也。
練易筋經,應先練兩段,俟熟練後,再練兩段,如此陸續增加,自不易發生錯誤,亦不致感到困難,否則貪多務得,反而不易熟練,將影響學習興趣。
易筋經前功,著重在增加實力,使力與氣相隨,大力強身,收效神速。易筋經後功,乃於純柔之中求運行之道。然實力不足之人,欲其氣力運\行,誡不易言,故前後兩部須分開練習。專線前部,其效用已至為宏偉,如專練後部,則不能單獨收效也。

易筋前功第二段.凝神功:
行畢前段功,將氣力收起,各部放鬆不再用力,回復平常站立狀態,很輕鬆的站一兩分鐘,使全身筋骨稍為舒展,以免過勞。
練習本段時,先將兩足緊併,全身立定,鼓氣閉口,昂首突視,頭部向上微昂,兩目向前睜視,與第一式完全相同。
兩手則將指屈轉握拳,惟拇指伸直,此時握拳極鬆,不可用力。
握定之後(現在兩拳在大腿兩邊),則將拳移置於大腿前面,掌心與腿面相貼,兩手大指則遙遙相對,至此略略停頓之後,即將兩手拇指,向上翹起,以至極度(要特別出力)。
同時兩手之其餘四指,則用力緊握,務用全力;而兩臂之力,則須同時下注,切不可有絲毫提勁,在手指用力的時侯很容易使兩臂用力上提,這是絕對錯誤。
略停片刻之後,兩拇指徐徐放下,其餘四指亦慢慢鬆開,以復原狀,此時兩臂則宜用提勁,便氣力上收。


如此一緊一鬆為一度。行功時宜凝神注氣,專心一志,行四十九度。
要點:
此一段,坊本有將兩拳貼於大腿旁側,而拇指向前者,殊不得勢,不得勢則力不充,力不充則氣不行,精神亦因而渙散,以之求功,尚可得手,實謬誤之甚也。
至於翹指之時,不能稍雜提勁者,則以氣力下注,貫於指掌之間,俾拳能愈握愈緊,指能愈翹愈高也。
行此段功夫,宜出之以徐緩。緊時則氣力下注,鬆時則氣力上提,一注一提,所以行氣使力也。在表面觀之,似乎功夫僅及手指臂,實則遍及於全身,蓋以人身肢體,無不通連;而氣之源流,又從內腑行流而至,無所不及也。在練功時,最忌口鼻呼吸,也就是在行功用力的時侯,要停止呼吸,此在前面已有說明。身體不可動搖,在行功用力的時侯,身體要穩定不可動搖,因皆足以耗氣散力也。
凝神即集中精神,勿使渙散,要時常反復練習,即專想某一問題時,勿使其他思想混入,時時驚覺,心一分散,即刻收回,持久練習自可思想集中。

易筋前功第三段.全達全歛功:
行畢第二段功,略事休息,再續行第三段。
此段正立如前,先將兩足分開,中間距離約一尺左右,務使趾與跗成平行線,足趾與足跟要成平行線,忌作八字形。
腿部宜運力下注,自己用意想在無形之中把氣力往下注,不可稍有鬆浮,否則身體易於動搖,而致神氣渙散矣。
頭昂目睜,口閉牙接,鼓氣腹中,與第一、二段同。
兩手則將拇指先曲置掌心,餘四指則緊握拇指外面。
兩臂垂直,雙拳置大腿兩側,掌心貼腿,拳背向外。
在開始之時,臀部並不用力,拳也握得極鬆,略略停頓之後,即將兩拳緩緩握緊,至極度為止,要盡量用力

時運力於臂,在用力握拳的時候兩臂也要用力,用意想將氣力下注。即用力將兩臂挺直,使肘節突出,把肘節用力向前挺,但係無形之力,不可用拳貼緊在腿面上用力,則氣力易達手指掌之間。
停約五六秒鐘的時間,徐徐放鬆臂力,放鬆拳指,回復原狀。
如此一緊一鬆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
要點:
要特別留意拳臂,行氣之法,一提一注,固與上段無所區別,但其間不同之處,亦不止一端:彼並足,而此則分開;彼伸直拇指,而此則屈握拇指;因皆各有其用意者。夫兩足分開,所以使下盤牢固,不易動搖也。握拇指手掌中,所以實拳心而易於著力也。臂向下挺,而突其肘節,所以使全臂之氣力,下注於拳也。而各段之動作相異無幾,在功效上則相差甚大也。
行功時,除動作之外,尤須注意神氣貫注,務使精神氣力,融會一起,在用力的時候必須聚精會神,心無二用;達則全達,歛則全歛,要運氣到某一部份,即用全神貫注運\氣過去,要做得徹底,不能好像做又好像沒有做,這種做法就是不能全達;又收歛心神的時侯,一定要凝聚精神,心無二用,專心致志,否則思想散亂,就不能算為全歛。若精神氣力不相融,雖練百年,亦是無益,宜加注意。
無論練習何種內功或運動,必須與深呼吸相配合,始可有完滿之收穫。故練習易筋經時,必須練習深呼吸。


易筋前功第四段.平行貫氣功:
行畢第三段功,休息片刻,以舒展筋骨,然後再續行第四段。
此段與以上各段不同,先全身立正,兩足緊並。用足將兩腿之力下注(心意運力下注),以固下盤。
然後將兩大拇指,屈置掌中,而以餘指屈置其外,握之成拳。
兩拳由前面向上舉起,注意由前面上舉並非由左右上畢,動作要慢。以平肩為度,掌心相對,虎口相向,兩拳間之距離則與肩膀之闊度相等。
在上舉時,兩臂宜直,上身切忌動搖。
略略停頓,即運力將拳緊緊握攏,要用最大氣力以至極度,而兩臂同時向前伸,位置雖不能伸前若干,但氣力則完全前注,這裡要特別注意,必須運\氣,要意到神到,氣到力到,要想著兩臂是在往前伸。
停頓幾秒鐘,則將拳放鬆,而收回兩臂之伸勁,此時將兩臂之力收回,兩臂略微鬆弛並非放下。在兩臂伸出時,切忌左右盪動。如此一握一鬆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

要點:
此一段功乃注氣平行之法,使氣力進則注之於拳臂,退則流行於肩背。蓋握拳伸臂,兩肩必向前探出,肩向前探,背部筋肉,勢必緊張,此時氣力完全前透。待鬆手收力,臂部筋肉,完全鬆弛,氣力亦因而退行,流注於肩背各部矣。
此段最忌者,即為用力時兩拳向左右盪動,因兩拳盪動,則全身之氣力,不能專注於前,而旁行散亂,功散神亂,行之非但不足以獲益,反足以招害,是宜特加注意。
易筋前功第五段.氣走全身功:
行畢第四段功,稍事休息,續行此第五段。
全身正立,兩足緊並,昂首睜目,閉口咬齒,不可咬緊,凝神鼓氣,凝神吸一口氣,如第一段之形狀。
將兩手握拳放輕鬆,翻掌掌心向外,徐徐從兩旁舉起,豎於頭上方,掌心相向,虎口向後,肘節微彎,兩臂須離開耳際一寸處,切不可緊靠兩耳。
在兩臂上牽時,把兩足後跟提起,以兩踵離地一寸左右為度。
略略停頓片刻,乃將兩拳緊緊一握,兩臂則用力向下挫,似拉住鐵槓,將身上提之狀,同時兩踵再乘勢向上舉起,至極度為止,即是用全力,再把兩足後跟盡量提高。

停頓片刻,并專心致志注意運氣,及很自然的停止呼吸,再將兩拳徐徐放鬆,收回氣力,兩踵亦緩緩放下,仍至離地一寸左右為度,這時足跟並未完全落地。
如此一起一落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
要點:
此段功乃將氣力流注全身,蓋舉踵墊趾,則腿胯等處,必氣力貫注而後堅實。若氣力不注,則腿胯虛浮,腿胯虛浮,勢必全身動搖,不能直立,難於行功。至於兩臂上舉,欲使肩背胸脅腰腹等部筋肉,處處緊張,以便氣力易於流注進退。
此段功夫最須注意者,即在緊握雙拳之際,下挫其臂,乃運其兩臂之全力,向下挫去,即用力向下拉,並非真將兩肩作有形之動作。此實為運\意而役使氣力之法,宜當特加注意。
兩踵之起落,務宜徐緩,切忌猛疾;因起落猛疾,兩踵易受震擊,足以影響頭腦與心房,為害甚烈,是宜切記。
易筋前功第六段.臂指功:
行畢第五段功,略事休息,然後再續行第六段。
全身正立,昂首睜目,閉口鼓氣,用鼻吸一口氣,勿太用力,使氣在腹中稍停,站穩後,再讓呼吸恢復原狀。兩足分開,相距約一尺左右,趾踵須成平行線,切忌踏成八字式,因八字式力不專注,且易動搖。
兩手則將大拇指放在外面,以餘四指握拳,再將拇指放於指節之外。握拳時須鬆弛,不可遇緊。

然後將兩臂從旁側舉起,掌心向上,至臂平直時(不可彎曲),更屈轉肘節,引肱豎起(小臂彎屈向上),再向內彎至拳面適對兩耳,即兩拳拳面正對兩耳,全臂成三角形,拳以離耳一寸許為度,掌心則向肩尖。
略為停頓後,即將拳徐徐握緊,在握緊時要自然鼓氣停息,以至極度。小臂則用力向內折,即向肩尖方面,用力下折;大肩則用力向上抬,要注意是無形的向上抬,此皆力行,不以形式行之。小臂內折,大臂上抬,要凝神豉氣,運氣貫力,以復原狀,如此一鬆一緊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
要點:
此段功夫,乃運使氣力,進而流注於臂肘指節之間,退則流注於肩背胸廓之部;小臂內折,則筋肉緊張,氣力易於前達;大臂上抬,則胸廓開展;肩背緊張,而氣力易於流行,內腑諸器官,亦必因而舒伸,處處著力,毫不鬆懈。
惟行功時,上身切忌動搖,兩臂切忌震盪,欲免除此弊,在用力時,助作緩慢,若舉動猛疾,則必難免動搖抖顫。
兩足分開,兩手叉腰,胸略挺,專心注意丹田,採用深呼吸方法,緩呼慢呼,時間要長,要自然,勿勉強用力,每次可練習五分鐘至十分鐘。
易筋前功第七段.內臟行氣功:
行第六段功夫後,休息片刻,再續行此第七段。
兩足緊並,全身直立,昂首突視,鼓氣閉口如前。
兩手則各將四指握在里面,而拇指則扣在指節外,拳握輕鬆,兩臂由正前面向上提起,掌心向下,提至肩平,成平三角形時,略停片刻,即運力於臂,徐徐向左右分開,至平肩成一字形,掌心向下,上身則略向後仰,惟不能過度。
在兩臂分開後,即將兩足尖徐徐抬起,離地約一寸許,只用兩足跟著地。
同時,將拳徐徐握緊,從鼻中吸入清氣一口。
吸滿一口氣,再將足尖輕輕放下。兩拳緩緩放開,同時從口中吐出濁氣一口,以復原狀,即恢復以前兩手下垂直立原狀。如此共行四十九度而功畢。
要點:
此段功運氣使力均行之而調內腑。伸臂握拳,可以增加氣力;一呼一吸,可以調和內臟,即吐濁納清之意。故行功時上身必須略為後仰,始足以使胸廓開展,才可以盡力呼吸,即深呼吸。
至於足尖上抬,亦無非欲使下盤固實而不虛浮。蓋足跟點地,氣力若不貫注,非但動搖,且立見傾跌,宜注意。

易筋前功第八段.氣貫上下身功:
行第七段後,休息片刻,再續行此第八段。
此段與第四段大同小異。並足正立,昂首突視,屏息鼓氣如前。很安靜的吸一口氣,並使氣在腹內稍停。
將兩拇指先曲,置於掌心,更以其餘四指握在外,拳握輕鬆。
再將拳由正前面向前上舉,兩臂緩慢平舉,以平肩為度;虎口向上,掌心相對,惟兩拳間之距離,並不限於肩的寬度,相去極近,約距二三寸。
在兩拳上舉時,兩踵(足跟)亦徐徐提起,離地約二寸許,只用足尖點地。
然後用力徐徐將兩拳握緊,以至極度。此時要停息數秒鐘。
在握緊雙拳後,同時更將兩臂向外分去。注意:此時要把兩臂向左右分開,以至與肩膀寬度相等,至放鬆時,則徐徐合攏,要慢慢把兩臂合攏至相距二三寸時,再行徐徐放下。
兩拳徐徐放鬆,兩臂緩緩下垂,兩踵亦輕輕落地,著地時務須極輕。同時也放鬆一口氣,如此一緊一鬆為一度,前後共行四十九度而功畢。
要點:
此段功練空中懸勁,使氣力流注於上下各部,與第四段相異之處,在於兩拳距離之遠近,及舉腫與不舉踵二種。
行此段最難之點,在於上身向上提,致使下盤不能固實。下盤部指下半身腿足部分。故此一段功夫,實較第四段為難。

易筋前功第九段.舉鈞功:
行畢第八段功,休息片刻,再續行第九段。
全身直立,頭正目前視,上身須直,閉口鼓氣如前,兩足緊並。
將兩拇指屈置掌心,而以餘四指握其外,拳握輕鬆,然後將兩拳從下面提起,務須在正前方上提,提至腹前,則屈其兩肱(腕到肘之間)向上翻起(掌心同時向外翻轉)。至當面為度,兩拳提高與鼻頭相平,掌心向外,兩拳相距約三寸許。
然後更將拳徐徐握緊,至極度。
同時將小臂用力向內翻轉(掌心同時向內翻轉),大臂則用力向前挺逼出,但不可使身體變為不正確傾斜姿勢;肘節配合向後面分引,各部同時運用氣力。
略事停頓,停止呼吸幾秒鐘,不可太短,再徐徐放鬆雙拳,收回各部氣力,以復原來狀態。兩臂下垂,輕鬆握拳。
如此一緊一鬆為一度,自始至終,共行四十九度而功畢。
要點:
此段功在翻肱向上時,宜似握千鈞重物向上翻提之狀,雖手中無物,心中當作如是想。此段坊本錯誤者甚多,且有與第六段混為一談者,詒誤世人,不知幾許,只須兩者參看,不難領悟。

易筋前功第十段.手托功:
行畢第九段功,休息片刻,再續行此段。
正立如前。兩足緊並,昂首挺胸,不可緊張,睜目突視閉口屏息,鼓氣於中(吸進一口氣)。
將兩拇指屈置掌心,而以其餘四指握成拳,並不甚緊,虎口貼腿,掌心向後。
兩臂運用氣力綏慢從前面舉起,向前平舉,至平肩之時,乃運\肘力向左右兩邊分去,與肩相平,同時兩肱亦向上豎起,舉直為度。此時兩臂與頭,適成一山字形,掌心向前,虎口向兩耳。
略事停頓後,徐徐將拳緊握,以至極度。
同時兩臂用力向上托,如手托千斤之勢,身體及兩臂不動,兩肘節用意向前挺,并向外逼出,但皆用虛力,而並非有形之動作。
停頓片刻,徐徐鬆手。
如此一緊一鬆為一度,自始至終保持山字形緊握兩拳臂力上托肘,肘節外逼停頓片刻,這就是一度,共行四十九度而功畢。
要點:
此段功乃練氣力之上行,除握拳之外,其餘皆非有形動作,此亦為運意使力之法。內家拳所謂;意到神到而力隨行是也。
坊間俗本,有演為有形動作,則勢亂神散,而欲收效,其可得乎?


易筋前功第十一段.氣運升降功:
行畢第十段功,休息片刻,再行第十一段。
全身正立,兩足緊並,昂首,怒目而視,閉口鼓氣如前。
兩手則各先將四指屈置掌心,而以拇指護其外,握成極鬆之拳,運用臂肘之力,將拳向上提起,置於小腹臍輪(肚臍眼)之兩側,肘微出,虎口斜對,拳面向下,掌心自內,拳距腹大約一寸左右。
略事停頓,將兩手之四指,徐徐緊握,以至極度,而兩拇指則用力上翹,愈高愈妙。用大力使兩手大拇指盡量上翹;在握拳翹指之時,應自然停息。兩臂不作有形之動作,但氣力卻須上提,不可下注,似提千鈞重物之狀。現在是以意運氣,好像有千鈞重物要向上提起。
停頓片刻,再將兩拇指徐徐放下,四指徐徐放鬆,而將兩臂之氣力,緩緩下注。慢慢的把氣使之下降,這也是以意行之。如此一緊一鬆為一度,(保持屈肘握拳姿勢一緊一鬆為一度。)自始至終,共行九度。
要點:
此段功夫,乃運氣升降之法。在緊握前,則自鼻中吸入清氣一口;在放鬆之時,則自口中吐出淘氣一口,惟須行之徐緩。吸須吸盡,吐須吐盡,切不可失調或中途停頓。失調或中途停頓易引致內部受到意外之震激。運\力上提,本為無形之動作,兩肩切不可向上聳起,是為至要。

易筋前功第十二段.舒展全身筋胳血脈功:
行畢第十一段功,休息片刻,再續行第十二段。
全身正立,兩足緊並,昂首突視,閉口鼓氣如前。
兩臂直垂,指尖向下,掌心向前。
臂徐徐從前面舉起,向前平舉時要注意兩掌心平直向前舉起,平肩為度;大指在外,掌心向天,兩手中間距離,與肩膀之寬度相等。
在兩手上舉之際,兩踵亦同時提起,即是兩臂上舉之時,同時要把兩足跟提起懸空,以離地二寸許為度。
略事停頓之後,不必停息,兩手徐徐放下,向左右分開,兩踵亦輕輕落地,如此起落各行十二度,兩臂放下舉起,兩足跟同時提起落下,如此一起一落為一度,再舉掌如前,平肩,手掌向上一抬,肘節向下一扎,(此處與前面兩臂平舉的動作各有不同,這裡是手掌上抬,當然兩臂要微微彎屈,肘節略略向下面突出。)同時兩踵提起(兩足跟提起如前),再輕輕收回,(兩臂伸平仍平肩平舉。)兩踵落地之後,即將足趾向上翹起,(與前面不同之處,足後跟落地後,足趾要上翹)離地以一寸為度,如此亦連續行十二度。
要點:
此段乃舒展全身筋絡血脈之法。蓋以上十二段功夫,各有功效,行時氣力不免偏注,故必須用此一段調和,而使氣力遍注於全體各部,無太過不及之弊。綜上述十二段功夫,每日晨夕三次勤習,一年之後,轉弱為強,三年之後,必可有成,卻病延年,而身強力壯,氣力相隨。此十二段功夫,動作雖簡單,每一段功夫,各有妙用。


易筋後功練法:
前功易筋經十二段,雖注重氣力相隨,惟猶以力為主,剛多柔少,而以力行氣之法。練習成功之後,雖可以氣力相隨,但欲其遍及全身,能運行於內膜筋絡肌肉,而無所阻礙,尚難如願以償。欲達到此種程度,必須前功易筋經練成之後,再繼續此後功。但亦不能入手即練後功;因為,此功功夫,完全注重於運\行氣力於內膜,以充實其全身之筋肉,而不在於增加實力。然實力不足的人,欲其氣力運行,固不易言,即算能練成易筋後功,其收效亦微弱,所以必須先練前功,待增加實力,使與氣相隨,然後才進而練習後功,於純柔之中求運\行之道,自易於入手,且收放亦較為神速。單練前功者,不練後功則可;單練後功則不可。因單練前功,氣力縱未能運行於內膜,亦足以卻病延年。而後功則專講運\行之道,單單練此,毫無用處,只是徒勞無功。凡練少林內功者,對於此事,不可不知。茲將後功易筋經十二段各法,列舉於後,以便練習。
易筋後功第一段.氣貫中宮功:
先盤膝而坐,以右腳背加於左大腿之上面;再將左腳從右膝外面扳起,以左腳背加於右大腿之上面,使兩足心皆向上,此為雙盤趺坐法,即尋常打坐,亦多用此法,惟須練習有素,始能自然。


坐時,身宜正直,且不能有所依傍,坐於木板之上。坐正蓆亦可,但海棉座墊質軟而有彈性,易使人身體偏側,故不相宜。
兩手緊握雙拳,但不必用力;四指屈內,而以拇指護其外,兩拳放膝頭上,須純聽其自然,不可稍微用力。
眼皮下垂,眼露一縫,似開非開,似閉非閉,微微見光不能見物。口繄閉,上下牙齒相接,舌抵牙關之內,冥心屏息,心平氣和,呼吸靜細,心無雜念,周身完全不用絲亳勉強之力,惟將精氣神三者,用意想之法,而注於丹田。此即:凝集精神,專心致志,心里想看把呼吸送入丹田。在入手之初,決不能立時會合,惟如此凝思存神,收歛心神意聚丹田,日久自有功效。
要點:
按此段在末行功之先,心中雜念,一時不易完全消減;雜念不消,則心神不寧,心神不寧,則精神渙散,行功等於不行,決不能收到絲毫效果,故先用此法消除雜念,然後行功,自無妨礙,所以必注想於丹田者蓋以其為內腑之中宮也,道家稱丹田為內腑之中宮。



易筋後功第二段.周天循環功.陰陽造化功:
行第一段功夫,大約以十至十五分鐘為度,然後再續行第二段。
趺坐如前,兩足並不放開,身體亦完全不動。
兩手則將握掌之指,徐徐放開,以舒直為度,然後將兩臂緩緩從旁側舉起。掌心向上,舉至平肩時,把兩小肩彎曲向內,由頭上抄至後面,同時翻轉手腕,使掌心向前,大指在下,(在兩臂上舉時,是掌心向上;翻轉手腕時,掌心向前),至玉枕穴(後腦殼)後面時,兩手漸漸接合,十指交叉,而抱持後頭,兩手之掌根,適按於耳門穴(耳後根上方),兩臂則成三角形。
抱時不宜用有形之力,頭略向後仰,胸稍前突出,惟在兩手動作之際,軀幹各部,不宜稍有震動。此處要注意身體要保持穩定,心意仍須注在丹田,要心神不亂,時時注意丹田。
既抱住頭顱之後,略事停頓,即提氣上升,意想此一口氣似由丹田而起,經過臍輪(肚臍),上達心包(心口窩),而過喉結(喉頭),直達頂門而停留片刻,是心裏想看要命令它停留片刻,再由頂門向後轉下,經玉枕穴由頸椎緣脊而下,即順著脊骨的內沿往下去,過尾閭(尾龍骨),抄至海底(會陰),再轉上面回至丹田。初行時不過一種意想,氣力必不能遵此途徑而運行自在,練習既久,自有成效。
行此功夫時,須一切純任自然,不可有絲毫勉強。此處要特別留心,如果自己這種運行法行不通,則不可勉強硬做,也不要焦急,且不可過於貪功,即不可貪多,做了又做,要按照規定做。這些都是練者該注意的。
要點:
此一段功夫,乃使氣力轉運循環之法。蓋頂門的百會穴實為首部要區;而臍下的丹田穴,實為內腑寶穴,同一重要。故氣力上升,貯於百會;氣力下降,則歸於丹田,一升一降,即周天循環之道,一起一伏,亦陰陽造化之基,所以一切須純任自然,蓋本乎先天之靜穆,而致後天生動。內功靜坐也就是這個道理,必須能靜,而後才能生出自然之功。練習之時以循環二度而停止。二度即二次。乃將雙手放開,握拳收置於兩膝之上,回復原狀。


易筋後功第三段.健腰功:
行第二段功夫既畢,將盤腿緩緩放下,也就是把盤腿,徐徐放開,改為下盤,略事休息,使腿部筋骨,得以舒展,氣血不致因而壅阻,但在此休息之時,心神猶須寧靜,身動而心不動,切不可有絲毫雜念興起。
約五分鐘後,再將兩足徐徐向前伸去,至腿部平直為度,兩腿緊並。
兩足跟之後部放在板上,足心向前,足尖向上。
上身徐徐下俯,兩手則從旁側抄向前方,至足前時,乃交叉十指,收住兩足,此時須將兩足用力向前伸挺,而兩手則向後拉引,方能得力,腰背兩部,始能因而緊張,成此姿勢之後,乃將貯留丹田之氣運於肩背腰股各部,初時亦僅意想可到(起初只是意想著去運\氣力),練至功夫漸深,則氣力亦可隨之俱到。
行這一段功夫,約以五分鐘為度,然後徐徐放開,回復原來的平坐狀態,即原來兩腿下盤之狀態。
重點提示:
按此一段功夫,乃充實軟弱各部之法,其主要之處,則在乎腰間,因為腰部在人身各部之中為最軟弱,氣力亦最不易貫注,故行功時必須俯身至極度,然後始能使腰部之筋肉緊張,筋肉緊張後,氣力亦較易達到;勤加練習,自有妙用。惟身體起落之時,務須徐緩,切不可向左右擺動,致亂神散氣,此點是最為重要,學者恨之。


易筋後功第四段.臂指功:
行畢第三段功,略事休息,再續行第四段。
先將兩腿徐徐盤起,以右腳背置於左大腿上面,然後將左腳從右膝外扳起,放在右大腿上面,兩腳心皆向天,成為雙盤坐勢。不能雙盤坐的,可改為下盤;惟在兩腳盤坐時,上身切忌前後或左右動搖。
坐定後,凝神一志,注氣於丹田,即心中想著是呼吸入丹田,摒除一切雜念。
稍事停頓,兩手即徐徐翻腕,使掌心向外,然後兩臂從左右兩側緩緩上舉,至頂門上面相合,交叉十指,再將腕向前翻轉,而使掌心向上,兩掌用力上托,同時運用其氣,這時要以意運\氣,從丹田向上提起,即意想著氣力似乎是由丹田而直達兩臂,而進於指掌,亦用以意役神,以神役氣之法(意念役使精神,精神役使氣力),並無有形之動作,惟意念之專注耳。
兩手掌每上托一次,略為停頂,即行放鬆,一托一鬆,返復行之,亦以五分鐘為度。
然後,徐徐將手鬆開,將兩臂仍從旁側落下,運氣下降,就是心想著氣力從兩掌由臂下降仍回至丹田,回復原狀。
要點:
此段功乃行氣於臂指之法,較第三段為難,因臂部肌肉堅實,氣行不易,如欲練至意到氣到,氣到力隨之境,非短時間所能奏效,需費苦功。此功需盤坐而行,旨在固實下盤。架手於頂門,則可使全身上提,正直得勢,使氣易於上達,更不至中途多所阻滯。在兩手動作之時,務須徐緩而固其神氣,不可粗率。
易筋後功第五段.肩背前挺功:


行畢第四段功,將所盤兩腿,徐徐放開,向前伸去,以腿直為度,兩足相並,以足跟之後部,放在板上,足心則向前,足尖則向上,與第三段之起首時相同,略略休息之後,即續行第五段功夫。
將兩手由兩旁側之下面,徐徐移向後方,至尾閭穴之後,兩手相合,交叉十指,將腕翻轉,使掌心向正後方,而兩手背則貼於尾閭穴兩旁,須要貼得緊緊,不可稍有鬆浮,兩肩頭則用力向前逼出,兼向上聳,務使肩背部分之筋肉緊張異常。
然後,用意想法運用氣力,使肩背充實,起初不過意行,久後氣力自能達到。
行此一段功夫,亦是一緊一鬆,以五分鐘時間為度,然後徐徐收回雙手,回復原狀。
要點:
肩背等部,骨多筋雜,皮肉極薄而堅實異常,故氣力不易運行,練習亦頗不易,收效之遲綏,較諸上一段功為尤甚;然能下苦功,亦必有成。此段功之所以兩手放在後面,及兩肩前逼而無上聳者,無非欲使肩背部分之筋肉緊張,而易於運\行其氣,使之到達,不致多所阻磚。惟在運氣之時,並無有形之動作,純以意行。
易筋後功第六段.收劍功.歛陰功:


行第五段功夫既畢,略事休息,然後續行第六段。
將兩足收回,成盤坐狀。
兩足動作時,上身切忌搖動,坐定之後,先將兩手從旁面移至前面,至臍下時,兩手相合,而交叉其十指,翻腕向內,掌心向內,以掌心捧著小腹,初時並不用力,冥心存念,心中極靜只有一種念頭注意丹田,略定神思,精神歸一,思想不亂。
然後,運氣由丹田而注於腎囊以活動睪丸。
停頓少許時,乃提氣上升,以回至丹田,作似欲將兩睪丸吸入腹中之想。
在提氣上升之際,兩手掌同時漸漸用力,略作向上摩起之勢,即向上按摩之勢。
略停片刻,便運氣注於腎囊,此時兩掌略略放鬆,並向外稍移。如此升降各十二度而功畢。
要點:
腎囊為人體最重要之物,睪丸又極嫩弱,稍受外力,極易破損,此一段功夫,乃專練收歛睪丸之法,即俗稱之歛陰功。初練時,睪丸必難隨氣升降,練習稍久,即易活動,反較運氣於肩背等功易為收效;因腎囊為筋絡所組成,中空而連接於小腹,與丹田相距甚近,故氣力易於運\達。
待練習既久,睪丸自能隨氣升降。此功練成,人縱取我下部而制我之命,亦無從下手。


特別提示:這段練功與洗髓神功之墜字訣功相似,參照研讀當能心領神會。
易筋後功第七段.凝神歛氣功:
行畢第六段功,略事休息,續行第七段。
上身及兩腿,完全不動,就原式按板加以停頓,即是把兩手放鬆,平氣凝神,閉目略事休息。
兩手則從貼於小腹上徐徐放下,移向兩股之側,按在坐板上,大指在內,指尖則向前面,掌板按面,不宜過分用力,但求其能相貼合。
心神既定之後,則將兩臂徐徐用力下注,意欲將上身作向上升起之狀,推非有形之動作,同時提氣上升,(意念運氣,並非吸氣上升)使充於胸部,停滯不動,即停息不呼吸;歷一呼吸之久,約半至一分鐘。
再將氣從原道降下,停於丹田,這完全是靜坐法中之吐納導引法;而兩臂之力,亦同時弛鬆,回復原狀。此時兩手仍按在板上任其自然。
再隔一呼吸時,約半分鐘至一分鐘,再提氣上升如前。
如此一升一降各十二度為止。
要點:
此段功夫,雖不甚難,但在初練時,亦不免有所阻滯,須經過若干時日後,始可升降自如。此段功夫,乃充實胸部之法,運氣於內,固較行於筋膜之間為易。惟運\行雖易,而停滯一事,極為煩雜,若神氣未能完固之人,絕難達到此目的,此即道家所謂凝神飲氣之法也。初入手時,未能久停,(停息時間不能長久)為時不妨稍暫,以後逐漸加長,可由練者自己量力增加。



易筋後功第八段.健腹功:
行畢第七段功,即就原式略事休息,調和氣力,使稍弛張,然後再執行第八段。
上身與兩足皆不動,一如以上二段之姿勢。惟將兩手提起,使離開板面,然後徐徐向前移去,繞至兩腳心上面,即以左掌心緊按右足心,右掌心緊按左足心,即以中渚穴(手掌心)緊對湧泉穴(足掌心略前),大指在內,指尖相對,兩肘微曲,臂部並不十分用氣力,但以手足兩心貼合為度。
略為停頓之後,始將兩臂稍微用力撐住,同時將氣從丹田中運行而出,這仍是以意運\氣,由丹田下方轉往左面,轉上繞右方而下,即繞至肚臍上方再由右方而下,回至丹田。在胸之四周,繞一圓圈,這一圓圈是要上至人字骨以下,下至小腹以下,旁及前腰。這表示圓圈範圍要大,並不是僅在肚臍周圍。
如此運行一週之後,即此乃以意運\氣,運行周天之法,休息數十秒鐘,休息時間內,仍凝神一志,不能胡思亂想;休息後再為運\行,以九度為止。
要點:
若是婦女練習此功第三節時,則宜自右而左。按此段乃煉氣充實肚腹之法,而兼及腰腎前部。行時宜先鼓足氣,即要先吸一口氣,使肺腹充實,略為停止呼吸,然後再運之循軌而行,即前面所說以意運\氣,循圓圈而行,如此似較易練。惟在運行之時,非但外表不宜顯有形之動作,如身體動搖等,即內部亦不宜有迸氣掙力之象,須純任自然,初時固未必能盡如人意,久後必可成功。




易筋後功第九段.健肩健背功:
行畢第八段功,保持雙盤坐之原式,略事休息,上身與腿足完全不動,將兩手徐徐移至側面,仍按在板上,休息約兩分鐘時間,則行此第九段功。
右手慢慢向左上方舉起,小臂彎曲,至左肩之上,即用手掌搭在肩上,掌心剛好按在肩窩穴上,五指則在肩後,肱則緊貼於胸脅前面,肱部小臂。
然後,將左手亦從前面向右斜上方徐徐屈肱(小臂彎曲)舉起,左掌心按住右肩窩穴,左肱則緊貼於右肱之外側,用力緩緩搿緊,而使肩背筋肉,緊張至極度,同時則運用丹田之氣,使之上升,以意運\氣,以神役氣,而充實其肩背之內部,初時絕難氣隨神到,但宜用意想之法行之,日久之後,自能運行無阻。
要點:
此段功係行氣於肩背之法,肩部以筋雜肉薄之故,氣力殊不易運到,故須多練。而此後部易筋經中,對練習肩背之法特多,亦以此也。行時所以必兩手抱肩,緊緊相搿,用意使肩背緊張,而氣易於貫注。




易筋後功第十段.健胸功:
行畢第九段功,左手徐徐落下,按在坐板上,再將右手徐徐落下仍按在坐板上,然後將盤腿徐徐放開,直伸於前,略事休息,再續行第十段功。
兩腳收回,屈繞而跪,兩腿緊緊相靠,腳背貼在地板上。
臀部坐在小腿上面,尾閭(尾骨處)則緊靠兩腳跟。
上身略向後仰,頭正目前視,但終此一番動作,心神必外瞥。(即心神不寧不能凝神。)故須休息片刻,加以收攝,把精神重行集中。
心神既定,則徐徐將兩手從側面抄至前下方,屈肱向上舉起,至心窩兩旁乳下為度,乃將兩手掌輕輕按在脅上(用掌非用拳),兩肘則略略用力後引,惟非有形動作。
按定之後,即將氣提上升,氣是丹田之氣,用意想之法,使之充滿於乳房,停滯不動,此處有停息實力之意,歷時約一分鐘,仍從原路使之下降,如此升降各九度而止。
要點:
手按脅上,兩肘略略後引,每提氣一次,兩肘即後引一次,氣下降一次則肘亦放鬆一次。胸前乳房係人之主要部位,而臍窗乳根等大穴,皆在此,若不練氣使之充實,最易為外力所傷,與歛陰功實有同等重要。此段功之所以跪行,蓋欲使上身正直,而氣易於運行之故。兩手按脅,為的是要表示運\氣循行之路。可見提氣上升之路,即是兩手掌所按之處。



易筋後功第十一段.鐵喉功:
行畢第十段功,就原式略休息片刻,原式為跪式,應保持不變。兩手徐徐放下,垂手旁側,稍稍舒展,將身體放鬆一下,續行第十一段。
兩手稍微舉起,徐徐移至前面,至膝蓋之上。
右掌心按在右膝蓋,左掌心按在左膝蓋,即膝骨與腿骨接合之處;拇指在內,指尖向前,兩臂稍微用力,作撐住之狀,上身向後作依靠之勢,頭則後仰至極度,要注意盡量向後仰。
心定神安,毫無雜念,心神既定之後,則將氣提之上升,氣由丹田向上提,經臍輪心坎等部直線而上,至喉結穴(喉部突出之軟骨)而停留不動,使喉部充實,(意想著氣力停留在咽喉部分)停頓約一分鐘,仍將氣下降,停滯丹田,亦約一分鐘。
再運氣上升而充注於喉結穴,如此升降各九次後,將上身徐徐坐直,(在此一段行功時間內,頭一直向後仰,到九次以後,始將頭直起坐立)頭亦向前略下俯,兩手亦收回垂於兩側,回復原狀。
要點:
咽喉為人身最重要之部位,生死開頭之所繫,且喉管為一軟骨,雖有筋肉護其外,奈極薄弱,故此處最易受傷,稍重即足以致命,故必須加以鍛鍊。若能運氣於喉,而充實其內部,功夫精純時,即使快刀利劍,亦不足以損其毫髮矣。惟此種功夫並非易練。







易筋後功第十二段.精門功:
行畢第十一段功,上身抬起,使兩足徐徐舒展,把跪著的兩腿慢慢放開,直伸於前。續行第十二段。
略事休息後,即收起兩足盤坐如前,仍以右腳背放置在左大腿上,而左腳背則放置在右大腿上,成雙盤坐之勢。在動作之後,神志不免外瞥,即外馳散亂之意,故須瞑日靜心,以收攝之,即閉目靜心,收歛心神。
待心神既定後,將兩手移至前方,上下相同,右手在下,左手在上,掌心相合。
然後,用力將左掌自左而右,旋摩七十二度。
再翻轉兩手,使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用右掌之力,自右而左,亦用力旋摩七十二度。
此時掌心熱加發火,乃將兩掌移貼後腰,先由外轉內,旋摩七十二度,再由內轉外,亦旋摩七十二度,則此段功夫畢矣。
收同兩手,作第一段趺坐之勢。
要點:
靜坐時間最少五分鐘,如能延長至十五分鐘以上更佳。
以上十二段功夫,皆係坐行之法,頗不易行;練習時,懼有損傷,故加此一段功在十一段之後,良有因也。為了不使練功的人,久坐之後腰背酸疲,所以應用這一段予以恢復。後腰是精之門,精門和暖,百脈暢通,則生氣自足,自然不虞有何損伤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9-1-2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很强大啊 哪个有手抄本卖吗~~
~~好吧我承认我在灌水~~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9-1-4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倾向于这个版本:
01、铁臂功 02、排打功 03、铁扫帚功 04、足射功
  05、腿踢功 06、铜砂掌 07、蛇行术(蜈蚣跳) 08、提千斤
  09、罗汉功 10、铁头功 11、四段功 12、铁布衫功
  13、双锁功 14、上罐功 15、石锁功 16、铁珠袋 
  17、千斤闸 18、鞭劲法 19、分水功 20、玉带功
  21、鹰翼功 22、跳跃法 23、霸王肘 24、一指金刚法
  25、拔钉功 26、一指禅功 27、石桩功 28、金钟罩
  29、铁牛功 30、旋风掌 31、卧虎功 32、拔山功
  33、合盘掌 34、推山掌 35、踢桩功 36、鹰爪功
  37、斩魔剑 38、玄空拳 39、金砂掌 40、铁砂掌
  41、飞行功 42、枪刀不入法 43、五毒追砂掌 44、飞檐走壁法
  45、一线穿 46、穿纵术 47、金铲指 48、揭谛功
  49、梅花桩 50、捻花功 51、螳螂爪 52、跑板功
  53、闪战法 54、金刀换掌功 55、轻身术 56、铁膝功
  57、陆地飞行术 58、穿窗功 59、泅水术 60、点石功
  61、琵琶功 62、柔骨功 63、壁虎游墙术 64、门裆功
  65、翻腾术 66、布袋功 67、蛤蟆功 68、千层纸功
  69、弹子拳 70、锁指功 71、追风掌功 72、软玄功
  (以上转载自德虔、素法、勤炎《少林正宗七十二艺》)

因为既然称其绝技必然有其特殊的练功方法,并非只是套路的不同,绝技没有3年以上的时间是练不成的,以上的绝技配上可以发挥特点的套路,才是无往而不胜,上面的绝技很多是死手,练成一项足以伤敌致死致残,而有些如泅水术是普通人也可以练的.就是潜水术;最厉害的当属一指禅、朱砂掌需十年以上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方能练成,其厉害程度实不亚于武侠小说里那些吹嘘编造的武功

[发帖际遇]: 风铃买通太监进宫偷葵花,转手挣到银两21.


[ 本帖最后由 风铃 于 2009-1-4 21:58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9-1-5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的眼花撩亂,版本真多阿..

真不愧是天下武功出少林阿@@..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9-1-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毒追砂掌
练的人会五脏受伤的吧!!

[发帖际遇]: kgilove偷听到尹志平酒后吐露真言,威胁要将他的丑事公开,得到封口费银两17.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2-24 0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