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一部电影让藏于深山的千年古刹名扬天下;如今,这座禅宗祖庭以现代理念谋划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引来颇多争议
少林寺的“出世”之旅
回眸少林寺改革开放后的30年,3个时代拐点鲜明可见。沿着这个脉络,人们不难看到,当佛家寺院将其拥有的各种资源予以商业性开发和开放后,必然会与传统思维和方式格格不入,少林寺的做法是否恰当,恐怕谁也无法给出答案。但人们可以看到的是,这座禅宗祖庭一直在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一部电影让千年古刹名扬天下
1981年,一个16岁的安徽少年揣着一条棉被和20斤粮票来到嵩山,希望能皈依佛门。后得师父行正为其剃度,赐法名为永信。27年后,在少林寺的一处僻静禅房内,已经是方丈的释永信对记者侃侃而谈那段往事,“我刚来时这里可以说就是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十几个和尚守着28亩地过日子”,据说那时,寺院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卖大碗茶。
少林寺走向复苏的第一个拐点出现在1982年,电影《少林寺》的全球热映,让很多人知道了中国功夫的发源地少林寺。提起这部红极一时的电影,很多人想到的是李连杰,但释永信说,最应该提起的是廖承志。1979年,正是廖承志给香港导演张鑫炎写信,建议拍摄《少林寺》。
少林寺自此打开了一道川流不息的大门。“到少林寺去”成为那个时代不少年轻人的英雄梦想,不知有多少懵懂少年看了不下几十遍《少林寺》后,打起铺盖卷上少林寺拜师学武,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红极一时的《士兵突击》的主演王宝强。如今,拜师学武这种梦想被更为规范化的武术学校所实现。经常在央视春晚露面的塔沟武校号称世界第一武校,仅在校学生就多达1.8万人,而类似的武校在登封至少有五六十家,学生几万人。
到少林寺去,还有一种方式是旅游。根据统计,1974年至1978年少林寺游客总量仅为20万左右,而到了1983年至1985年,这个数字猛增到300万。“那几年,一天能来六七万人,我记得当时很多旅游车辆都是东风汽车,一车载了五六十个人。”释永信回忆说。正是从那时起,少林寺旅游收入长期稳占登封市财政总收入的30%以上。登封,河南郑州的一个县级市,在少林寺的影响下确立了旅游立市的战略方向,以往的经济支柱——煤炭已经让位给了新兴的旅游业。
少林寺也在为“旅游经济”不断添薪:1988年1月,少林寺首次公开对外表演功夫;第二年少林寺组织少林武僧团开始国内外访问;1986年,少林寺先后创立了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书画研究院等……二十多年来,少林寺武僧团已经出访了七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场官司带来的发展变革
1993年,已经担任住持6年的释永信突然得到消息:某食品厂在电视台播出了少林火腿肠的广告。在该广告中,不仅出现了少林寺匾额,而且还有以电影《少林寺》主题曲配的广告词“少林、少林,少林火腿肠”。
“少林寺僧人始终持戒食素,这样对少林寺的影响太恶劣了。”这一年12月,少林寺将这家食品厂告上法庭,这也成为国内寺院名誉侵权第一案。两年半之后,法院勒令被告停止生产、销售少林火腿肠。
官司尘埃落定,但名誉侵权仍余波未消,这场“基于宗教感情考虑”的官司,少林寺只是表明了反对用少林商标生产火腿肠的态度,但并没有涉及到该厂注册使用少林商标这一源头问题,而这时,很多商家看中了“少林”背后所蕴藏着的巨大商机,抢注“少林”商标的狂潮愈演愈烈。
有统计表明,当时国内有百余家企业、54个“少林”商标在使用,行业涉及汽车、家具、五金、食品、医药等,居然还有少林酒和少林烟,而境外出现抢注“少林”或“少林寺”商标的国家多达70个、平均每个国家出现抢注11项。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而面对前所未有的商业利益的挤兑,少林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是闭门清修,还是开门护法?
1998年7月,少林寺做出创举:投资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有了公司这个法人身份,少林寺可以依法开展对少林和少林寺无形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钱大梁说,少林寺至今已拿到45个类别、近200项商标的注册证书。2004年,少林寺商标还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2003年3月,台湾地区一家电影公司与少林寺联系后,就在电视片中使用少林知识产权一事达成了协议。随后,该公司向少林寺实业发展公司支付了38万余元无形资产管理费,这是公司成立后的第一笔收入。“后来,我们缴纳了2万多元的税款,这也是建国后少林寺实业公司缴纳的第一笔税款。”
一个称谓背后的社会争议
很多人偏向于用CEO来称呼释永信,大概是因为这位少林方丈与传统观念中佛门子弟的所谓清净和避世大相径庭,而过多地沾染上了商业的味道。
2004年,少林寺将《易筋经》、72绝艺、点穴功等少林武功秘笈以及修炼方法向全世界公开;2006年,少林寺参与并支持的大型生态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在嵩山山坳亮相;随后,少林寺旗下少林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接连运作两届“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2008年,少林寺文化和英国古典剧院联合制作舞台剧《箴言》……
在被注入时尚、新潮、高科技等现代化的元素后,这座千年古刹变得和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寺院大不一样时,各种评论和指责越发响亮:美国《洛杉矶时报》称释永信是“身披袈裟的首席执行官”,英国《卫报》说,少林寺的生意做得很大,每年收入达1000万英镑,其中1/3归寺院,而国内最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便是“少林寺已经沦为赚钱机器”。
少林寺与时俱进的作风,与明星方丈的大力推动不无关系。“少林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官府供给、农禅并重、商业服务。这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大趋势。”释永信强调说,少林寺与其他寺院最大的不同就是生存方式,少林寺的时代变革,是必然之路。少林寺的商业元素,解决的只是自身的生存问题,“我们搞的是演出,如果把经商赚钱当目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开煤矿、搞房地产?”
毫不夸张地说,少林寺对外界的影响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少林寺所引来的质疑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元,对此,释永信表示:“有些非议不是坏事,起码这说明外界对我们是关注的,也是对我们的一种建议。”
谈及以后少林寺的规划,释永信说:“如果只是观光旅游,那少林寺就成了博物馆;佛教有文化的一面,又远不止是文化。少林寺真正的价值是真修实证、是1500年从未中断的传承,这些又都落实在少林僧人的生活方式中。下一步我们打算改变游客的参观方式,不仅仅是景观游览,而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少林寺僧人的生活方式,让他们从感受达到心灵感动,对他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帮助。”
少林寺已经突破了传统中的寺院概念,而释永信也已经突破了传统观念中对方丈的定型,尽管其做法是否恰当目前还没有权威答案,而可以肯定的是,少林寺将在自己的发展之路上坚持走下去。
当然,释永信和少林寺也有自身的底线,比如对于目前风闻的上市说法,释永信态度极为坚决。“那只是个别人的炒作,少林寺绝对不会上市。”释永信大和尚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