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fenks 于 2011-7-25 07:03 编辑
以孙子兵法和史实 公正评价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无可诋毁的绝代名将诸葛亮
在后人对评价诸葛亮的评价中,他的军事才能是最没争议的一点,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点。
说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最没争议——因为无论历史的武庙,历代帝王将相,包括司马懿父子、李靖、岳飞、刘伯温等大军事家、大谋略家对其军事才能倍加推崇。还有大英词典,辞海,历史书,语文书,军事书,基维百科等等都评价为杰出军事家……本来就该没什么争议。但现在某些讲坛上时常冒出些以敛财出名为目的、喜欢卖弄嘴皮、纸上谈兵的的砖家叫兽,和受其愚弄的亮黑们,喜欢用双重标准对孔明求全责备、百般刁难,乱泼莫须有的脏水,因此没争议的也就变成了有争议。 所以为了多数不够了解历史上的诸葛亮的朋友们,能有个如实的认识,写下此文。(其中部分内容材料参考了同类文章,特此感谢)
要想对军事才能做出公正评价,首先要懂得兵法和军事,才会有恰当的评价标准(而非外行人的想当然)。请看《孙子兵法》摘要——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根据孙子兵法的要点,结合魏蜀形势,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
1、兵法家才能是广义的,包括治国与治军才能,而此是战场胜败的关键。以兵家五事而言:孔明独掌大权而举国无疑,国弱而军民有志。他也是历史上罕见的通晓天时地利之全才。将之五德也堪称历代楷模。崇尚法制,赏罚严明,恩威并施,令生者死者皆无怨言。治军有方,如臂使指,蜀军具备孙子兵法里风林火山般的军容军威。通过比较,能够看出诸葛亮是完全具备这“兵家五事”的才能的。
2、以正合,以奇胜。所谓以正合,是指安邦定国与善于治军,奇即是临机计谋应变。他的治国治军才能,历代自有公论不提。根据三国志注与资治通鉴里记载,孔明的空城计、七擒孟获、诈败杀将(参照孙膑战绩)等战例不正是传世奇谋么?
3、孔明能先使蜀军立于不败之地,无论胜负皆然。在魏军占据天时地利,敌将战法得当的情况下,没能完成北伐战略目的很正常。而每次因补给战略撤退时,部队都井然有序,并且借机设伏射杀魏国大将张颌、王双。这比战事有利的形势下,更能看出其军事指挥艺术。
所以,诸葛亮是完全符合孙子兵法里善战者的标准,堪称知兵善战之名将。
而一般人们对诸葛亮军事才能有质疑之处主要是以下三点:
1.北伐没有达到消灭魏国的目的。
孙子兵法云:五则围之,十则攻之。可见攻比守难,以弱攻强更难。所谓先尽人事,而后听天命。除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外,以弹丸之地攻强大的国家能占据攻势就很不容易了,想灭了对方那是个低几率事件,除非对方战略战术上出现了明显失误。蒙古大军南下时,以数十倍的兵力围攻孤立无援的合川钓鱼城三载,赔上了蒙哥大汗和数万将士的性命,直到南宋全境沦陷后,都还无法将它攻克。蒙古将领和军队的战力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尚且如此,这正所谓“攻难守易”,牵涉到双方占据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判定。这点质疑明显不成立。
2.诸葛亮胜少败多。
而蜀军几次北伐,只有街亭一次失败,三国志里也说明了此战失利是马谡不听将令之过,非孔明指挥失误。退一步说,就算“用人”也归到军事才华里,那曹操用的人失败了多少次?曹操自己带兵又失败了多少次?难道曹操也没啥军事才能?历代名将如李牧、项羽、韩信、陈庆之、李绩、岳飞哪个没失败过,在天时地利人和不利的情况下失败是必然的。还有人拿陈仓之战说事,即是再厉害的名将也有攻城攻不下的时候:白起,项羽,李世民……多不胜数,这种人只能说对军事知识了解太有限。只有阴暗偏执的亮黑们,才爱用双重标准,对孔明百般刁难,对自己喜欢三国人物评价时掩饰其非。这点也不成立。
3.诸葛亮是历代帝王因为政治需要“捧出来”的。
这方面可以逐一分析:(1)历史上才华和忠义兼备的多了是,人家只“捧”最强的。( 2)一般的帝王可以说“捧”,想李世民等马上打天下的善战帝王,他们再想“捧”诸葛亮也得有事实为依据,不然岂不显得自己军事上太无知?既然他们都说诸葛亮是名将,诸葛亮就必定在军事上有相当的造诣。而像后金元朝,这种尚武的国家,政治上手段用的少,更崇拜武力,这些少数民族的政权,也十分崇拜诸葛亮的军事才华,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3)历代帝王暂且不提,李靖岳飞等绝代名将也对诸葛亮军事才华推崇备至,军事权威人士们的评价是含金量十足的,可不是某些看了两页三国志的军事盲的瞎点评。若有兴趣的可以去查百度查基维。何况当代军事家们也认真研究诸葛亮的军事理论,难道我们比他们对军事更内行、更有辨别力?这点毋庸置疑。
这里要强调的关键性的一个误区:关于三国历史的记载和评述,陈寿《三国志》并非唯一!还有裴松之《三国志注》,以及《资治通鉴》等后来各朝代史书的记载都需要参考。(有些人看过几天三国志,就自以为掌握三国所有历史真相了,就可以拿它着对着推崇蜀汉及孔明赵云的人说:只看演义的不懂历史。要批评历史人物,就要拿出充分的历史事实与严谨分析,要黑也要黑得有理才行,别乱骂街咬人,对没素质的人来说,本人不屑与之论道。而且对于真懂历史的人也知道,所谓正史记载也要维护本朝天威,也是要隐恶扬善的,会刻意曲笔,而历代正史避君主讳之笔法正是由陈寿《三国志》而开创。还不要细说《晋书.陈寿传》里记载他以作佳传为饵,向当时的名士丁氏二人索取贿赂的丑闻。再说,所谓无风不起浪,日久见人心,包括演义在内的野史,本身也是代表民间流传的部分真相,也有部分参考价值。)
现在,我们来看看演义成书以前,正史里对诸葛亮才能的主流评价吧。(免得亮黑们又找借口,说近代的人受演义的影响)
-------------------------三国、西晋时期--------------------------
先看《三国志》—— (司马文宣王子孙三代,作为比陈寿更懂军事、更了解孔明的宿敌,作为灭蜀的战胜方,完全没有吹捧敌国领袖的必要和动机,若有赞叹推崇必然是发自内心,更何况采纳孔明的治军方法推广全国,岂会戏论。)
司马懿:①“天下奇才也”。
②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观武侯,乘素舆,著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军,众军皆随其进止。宣王闻而叹曰:『可谓名士矣!』
司马昭:司马昭灭亡蜀汉后,曾令陈勰“学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并表示可用“武侯遗法教五营士”,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作为国家军事制度推广。证明他也认可“天下奇才”的评价。
司马炎:①朕闻卿之言,晓诸葛亮之能也!今天下已定,朕立武侯伺,乃为祭其忠贞。
②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备:①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②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刘弘:刘弘为诸葛亮立碑,碑文中云:“……英哉吾子,独含天灵,岂神之祗,岂人之精?何思之深,何德之清!异世通梦,恨不同生。推子八阵,不亚孙吴;木牛之奇,则非般模……”认为就诸葛亮所创的“八阵图”来说,其军事才华不亚于孙武、吴起。
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於未夷。
--------------------------东晋时期-------------------------------
东晋政府为了表示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推崇,特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
--------------------------南北朝时期-------------------------------
梁将陆法和说:“诸葛孔明可谓名将,吾自见之。”
北魏大将刁雍则对诸葛亮很佩服,柔然犯塞,刁雍上书给北魏文帝,称“立战场, 十日一习;宜采诸葛八阵之法,为平地御寇之方”,此武侯之法实行后果然“边境获其利”。
苻坚觉得出将入相的王猛就是诸葛亮转世,于是干脆谥王猛为“武侯”。
★世说新语(刘义庆)——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诸葛亮矣!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隋唐时期-------------------------------
隋朝: 诸葛亮乃一代名将!
唐代“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被称为“三绝碑”。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碑文,书法家柳公绰书写,名匠鲁建刻字。都很精湛,因此被称为三绝碑。 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
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他死后葬在陕西勉县定军山下。他在遗嘱里要求依山造墓,墓穴能容下棺材就行了,入殓时穿平常的衣服,不需要随葬器物。
《武经七书·李卫公问对》中,李靖、李世民均称诸葛亮为一代名将,推崇备至,李靖称自己的六花阵法源自诸葛亮,并且其舅韩擒虎亦深明此法。隋唐对诸葛亮的推崇也反应在官方态度上,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可以看作是官方首次认定的“十大”军事家和名将排名。
1,《新唐书-礼乐五》记栽:“开元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这武庙十哲是: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齐国的司马穰苴,战国时代魏国的吴起、燕国的乐毅、秦国的白起,西汉的张良、韩信,蜀汉的诸葛亮,唐的李靖、李世绩,而以太公望为武庙主祀。”
2,唐德宗建中三年,朝廷下诏叫史馆考定,列古今名将64人配享,并都画有图像,分列武成王左右。左边32人是:诸葛亮,越范蠡,齐孙膑,赵廉颇,秦王翦,卫青,隋韩擒虎、郭子仪等。
3,唐昭宗封诸葛亮为武灵王,并御赐庙堂于隆中。
唐代武庙的主神是太公望(姜尚),以张良等名将十人为配享(称为十哲),祭祀的规格同孔庙等。十哲名单----右边依次是: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左边依次: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勋
--------------------------------宋代-----------------------------
宋代名将中谁最权威:岳飞!
成都武候伺现存岳飞《出师表》真迹,据说大将军当时越写越激动,泪雨滂沱,笔下也是笔走游蛇,所以成就了这个千古书法卷轴,岳飞非常崇敬诸葛亮!
《宋史》卷105《礼志八》: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凡七十二将”于是释奠日,以张良配享殿上。
一档:张良
二档: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三档: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
四档: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飃、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并东向。
★资治通鉴
司马光《资治通鉴》高度评价了诸葛武候
★事物纪原(高盛)
诸葛亮南征,将渡泸水。土俗杀人首祭神,亮令以羊冢代,取画面人头祭之。馒头名始终此。 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后汉·郡国志》,巴郡有江州县,疑亮之始创,作之于江州县,当时云然,故后人以为名也。
★《宋史》
《隋书》:史万岁征南宁(上大下弓,查不到这个烂字……),入蜻蛉川,经大小勃弄,见《诸葛武侯纪碑》云:“万岁后,胜我者过此。”万岁乃倒其碑而进。《蜀古绩记》:曹彬伐蜀,谒武侯祠,谓孔明虽忠于汉,而疲竭蜀之军民,不能复中原之万一,不得为武,欲折毁之。俄报中殿摧塌,有石碑出,上云:“测我心事者,惟有宋曹彬”。彬遂令郡守新其祠宇,为文祭之而去。《宋史》:狄青破侬智高,见《孔明纪功碑》云:“后有功在吾上者,立石于右。”青果立之其右。后为震雷所击。孔明累累前睹若此,真神人哉!
---------------------------元代----------------------------------
金人遵唐旧制,但降低管仲和韩信的地位,剔除王猛和慕容恪等,诸葛亮的名将地位仍巍然不动。而且在《金史》的观念里面,谁要是说出“诸葛亮不知兵”这句话,那就证明此人“好为大言”。
元朝武庙从祀规模大减员,很多人都被剔除了,但是仍然有诸葛亮,他的地位还是和孙武等平起平坐。
1.《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
2.元英宗封诸葛亮为戌烈忠武显灵仁济王
3.仍然非常注意诸葛亮兵法研究: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十一月,赵禼乞讲求诸葛亮八阵法,以授边将,使之应变。诏郭逵同禼讲求,相度地形,定为阵图闻奏。北宋时候还有李昭、王当等专门研究武侯兵法的军事著作。
----------------------------元末明初-----------------------------
明代第一军师,第一智谋家刘伯温:军在于治!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定帝王庙,崇祀名臣( 封)风后等三十七人,诸葛武侯在其中。
总结以上事实,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诸葛亮具备杰出的治国治军才能,有很强的统率指挥力。孙子兵法里讲的很明白,作为杰出军事家,要有安邦定国的运筹才能、治军如臂使指的指挥才能,使得自军立于不败之地,此为以正合,而以临机应变的奇谋为辅。项羽打赢巨鹿之战,韩信打赢背水一战,靠的的将军以自身的统率指挥力感染激发全军战心,使部队在极端劣势下,产生的强大战斗力,以弱胜强。中外历史上,擅长步兵方阵的凯撒、擅长骑射战法的成吉思汗、擅长炮兵的拿破仑能够横扫天下,主要靠的是对所带军队的深刻洞见,靠的是强有力的统率指挥力,“奇谋”并非决定性因素。而诸葛亮的统率指挥力与和蜀军风林火山般的军容军威,是刻画于历史记载上的。
2、诸葛亮军阵战法和治军制度冠绝三国,泽被炎黄子孙。司马文宣王的儿子司马昭灭亡蜀汉后,曾令陈勰“学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并表示可用“武侯遗法教五营士”,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作为国家军事制度推广。柔然犯塞,刁雍上书给北魏文帝,推广武侯战法,后果然“边境获其利”。 此外东晋政府为了表示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推崇,特追封诸葛亮为“武兴王”。 李靖称自己的六花阵法源自诸葛亮,并且其舅韩擒虎亦深明此法。他的军事理论和战阵之法一直被后世军队证实并推崇的,对战胜侵略者,保护华夏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
3、诸葛亮重视军事武器的发明与改良。正所谓“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他发明了孔明灯传递战场信息,发明了保障后勤运输的木流马,尤其发明了诸葛连弩。“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连弩战法与其他的军事发明,补强了蜀军的软肋,使得蜀汉步弓与北方铁骑正面交锋时的形势发生了大逆转。
所以说诸葛亮是是具备兵家五事的杰出军事家,是不可诋毁的绝代名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