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1260|回复: 0

金庸和他的读者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8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金庸和他的读者们
作者:黄子平

《我与金庸》这题目,初以为极宜由金庸先生的亲朋好友、门生故旧来写,敍友情忆往事,重现金先生大侠生涯的文坛风景;不料主办单位以此为题,向全球华人徵文,于是乎来稿如雪片翩然而至,精彩纷呈,拼图般成就了一部「全球华文视野中的金庸阅读史」,或平添一个重要的副标题曰:「金庸和他的读者们」。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在冷战正酣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在英属殖民地香港,有意经营虚实相间、踵事增华却也言之凿凿的「新派武侠小说」。金庸小说的武侠行迹,在江南、中原、塞外、帝都之间铺展游移。其笔下的山水、人物、思想,突显了朝与野、涉政与退隐、向心与离心、顺从与背叛、大义与私情、明心见性与聊遣悲怀之间意味深长的平衡,并以迂迴曲折的「后遗民写作」策略,折射出香港文学想像与历史记忆中的身份焦虑与身份认同(宋伟杰《阅读体验,学术研究,移位定位》)。

拿得起放不下

金庸的武侠小说,文化的和历史的底蕴博大精深,但其最吸引人处,当为人物性格的栩栩如生,人物关系的複杂多变,恩怨情仇的紧凑情节,比武过招场景的咄咄如画,简言之,就是「拿得起放不下」。这种「废寝忘食」的阅读经验,带来一代又一代读者们的共同经历就是,经常「被禁」。下禁令的首先是老师校长,其次是家长,如果成了家还是「废寝忘食」,下禁令的就是你家中的那位生活伴侣了。

更大范围的禁令则将阅读带入沉重的历史语境,如两岸意识形态冷战的「附带伤害」,或如东南亚国家对华文教育的歧视和限制,再次使人意识到「阅读自由」,一如「写作自由」,是「金庸阅读史」中最重要的价值争取(于而凡《与武侠一起成长》)。武侠小说,正如一般小说,是对现实的不满和抵抗的产物。想像一种与现实不同的侠义江湖,想像人间终究有情有义,不公不义可以得到「诗的正义」的想像解决,这正是阅读体验中根本的「愉悦」所在。
当然也有代代相传的阅读,父亲带年幼的你去医眼疾时随带了一部《倚天屠龙记》,激励你后来以听代读读完了全套金庸有声书(李尧《撼动心灵的完美艺术——金庸笔下的生离死别》)。你从父亲的书柜里找到一本残旧的书,封面有岩石苍松和大鸟,原来那是一本《射雕英雄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读不能止。在海外华人社会中藉金庸小说令子弟重拾华文阅读与写作的例子也很多。意识形态禁令的消解,乃至盗版的风行,也以令人意外的方式巨量扩展了阅读的群体。

在某些理论圈子里,通俗小说是被消费文化玷污的文体类型,然而金庸小说已悄然在学术界的「严肃阅读」中登堂入室。师友告诫你选题不可涉险,但你还是敢为人先,以金庸研究作博士论文,因为此时已经有严家炎教授在北大开「金庸小说研究」选修课,陈平原老师著书《千古文人侠客梦》,对武侠小说作类型学研究。其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港台两地,国际研讨会这种「专业阅读」的方式也浮出地表。

「金迷」:想像的共同体

金庸的全球华人阅读,「集合」起一个被称为「金迷」的「想像的共同体」。阶级的分野被超越了,从大科学家、院士到小学教师、底层打工仔,在书本面前无不是平起平坐的「金迷」。性别的差异被忽略了,你以为「男读金庸女读亦舒」是定律?否!来稿中写得最好的很多都是「女金迷」,如《此生,我只愿如花似你——致黄蓉》的王英、《一生看尽金庸书》的周瀚等。国族语言的隔阂也被打通了,可以参阅这位《鹿鼎记》法文译者的敍说,他计划将金著全部译为法文,并计划直接用法文写武侠小说(王健育《改变一生的相遇》)。阅读总是个体的个性化的行为,每一个人读到的版本不同,流传各异,阅读时的情境千差万别,进入作品世界的路径交叉迷离,对人物的认知也决不一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郭靖,一千个黄蓉。所以说这个「共同体」是想像的,然而「金迷」们的「共同性」又是超乎想像的,你只需到「金迷」们集合专设的网站或论坛去浏览浏览就知道了——他们对「金庸世界」中每一个细节都如数家珍,其熟悉程度令人吃惊。

简言之,「金庸阅读」构成了他们生命中的「真理事件」,对这个「真理事件」的忠诚是「共同体」的不容冒犯的基础(「忠诚」的最佳证明是它的排他性质:我的一位好友曾发表激烈的言论,说世界上可分为两种人,一种是读金庸的人,另一种是白痴)。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成为「事件」,同样,通常一两部作品也不能构成「事件」。一方面,这些作品必须是一种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它们可以被称为一个系列;另一方面,这样的一批作品必须带有「事件」的特质,譬如一定程度的新奇和突破,超越了既定的知识系统和分类学。上世纪五十年代产生的「新派武侠小说」正是这种文学事件,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创作、改编、阅读和评论,确认了对这一「文学真理」的忠诚。「真理」不是先于「事件」而存在的,而是由「事件」创发的,它紧跟在「事件」后面。「真理」召唤「主体」,在我们的论述中,这些主体被称为「金迷」。

「改变一生的相遇」。「神遇金庸」。「没有金庸,我可能是另外一个自己」。「蓦然回首,一个个大侠的音容笑貌伴随我成长」。金庸和他的读者们,他们忠诚的是怎样的「文学真理」呢?无以名之,概言之曰:「侠之大者」。

(作者是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本文为「我与金庸——全球华文散文徵文奖」公开组获奖作品总评。)

(本版「特辑」潘耀明先生《一个美丽的梦想》为节录,全文刊于《明报月刊》文化附册《明月》八月号,更多精彩文章见《明月》八月专题「金庸给我们美丽的梦想」。)

文:黄子平
原文载于《明报》副刊明艺版特辑(2016年7月30日)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5-19 2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