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4024|回复: 23

〖集锦〗张三丰资料大全——想了解张三丰的来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3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集锦〗张三丰资料大全——想了解张三丰的来顶

我想看过武侠小说和武侠剧的人都知道张三丰这个人物。在武侠世界里,他是武当派的开山祖师,武功登峰造极,似乎无敌于天下。而在历史上,他也是道教中的著名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大名名鼎鼎的人物,他的生活年代到现在历史学家们也没能得出最终的结论,众说不一,扑朔迷离。不过,关于张三丰的生活年代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1、根据《王征南墓志铭》他主要活动在北宋末年;2、根据《明史》记载,他是元末明初人。我对这样一个在武侠世界里被奉为大宗师的人物很感兴趣,因此,也花了一些时间去查找资料,阅读相关文章,想弄清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的人,但是还是徒劳无功。现在我将自己所阅读的一些资料贴在此处,供大家参考,希望集众人之力破解这个千古之谜。也更希望有识之士提出深刻的见解和批评。

[ Last edited by xchy9907 on 2006-10-4 at 08:14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张三丰

  在武侠世界里,张三丰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我们知道张三丰也是更多的来自武侠小说或是武侠片。尤其是自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之后,就更加大大出名了。他是武当派的祖师,也是一代武学大宗师。不过,历史上确有张三丰其人。这里面想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历史上的张三丰,和他与太极拳、内家拳的关系。

  历史上的张三丰身世扑朔迷离,众说不一。

  官修《二十四》应该算是比较权威一些了,据《明史 张三丰传》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曰一食,或数月不食。尽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曰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曰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

    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曰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濙偕内侍硃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 乃命工部侍郎郭? 隆平侯张信等, 督丁夫三十余万人, 大营武当宫观, 费以百万计. 既成, 赐名太和太岳山, 设官铸印以守, 竟符三丰言.

    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亡也。”


  关于张三丰的生年与师承,《明史》仅云:“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明史稿》称张三丰学道鹿邑太清宫时,与里人张毅相习,张毅四世孙张朝曾游宝鸡见张三丰,三丰问及其祖,并预言他当为三品官。果验。《名山藏》亦谓张三丰曾与刘秉忠、冷谦同师元初著名的海云禅师,清人李四月编《三丰全集•芦汀夜话》,谓张三丰自称生于蒙古定宗三年(1248),曾任中山博陵县令,后弃官出家,为全真道士,于终南山遇火龙真人得真诀,赴武当山修炼多年,如此,则洪武初,张三丰已一百二十岁。

  据《三丰全集•道派》之说,张三丰于终南山师事的火龙真人,出麻衣先生李和门下,麻衣师陈抟,陈抟师文始真人尹喜。张三丰又得少阳派刘海蟾一系之传,合老子门下文始、少阳二派之传为一。这一宗谱,从火龙真人以上,二千年间仅三传,五代北宋间的陈抟竟然直承春秋时的尹喜,显难自圆其说。但张三丰得陈抟一系之传,亦非无可能,陈抟一派,本以关中一带为活动中心,至明清时代犹传承未绝。《广阳杂记》谓清初华山道士王莱阳曾言,华山道派有全真龙门派及宗陈抟为祖的太华两派。民国时北京白云观所抄《诸真宗派总簿》中尚有陈抟所传“老华山派”。是则张三丰于终南山遇陈抟一系的道士如火龙真人者,当非绝无其事。从张三丰的隐逸之风和内炼思想看,与陈抟确不无渊源关系。

   从明初起,张三丰便受到朱氏王朝的钦重。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下诏徽张三丰入朝,不赴。遂敕张三丰弟子沈万三、丘玄清访求张三丰,未获。洪武二十四年(1391),又命第四十三代正一天师张宇初访求张三丰,不获。似乎为故意逃避皇帝的访求,张三丰于这一年离武当山而云游,踪迹不定,给寻访者增添了不少麻烦,也使张三丰的声名因徽召不赴而愈著。明成祖对张三丰更为景仰慕求,永乐五年(1407),遣给事中胡{氵荧}偕内侍朱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 成祖在给张三丰的御书中表示:“朕久仰真仙,竭思亲承仪范”,乃至“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可谓渴慕之至。永乐十年(1412),敕命正一道士孙丘云于武当山建宫住持,迎候张三丰。永乐十四年(1416),敕命安车迎请张三丰,又不得,成祖颇觉怏然。

   明人郑晓《今言》云:“成祖遣礼部都给事中胡{氵荧}名求邋遢,实访故君云。”谓成祖寻访张三丰的实际目的是借此寻访隐匿于僧道中的确良建文帝,这当然也非无可能。

   朝廷虽多次徵召迎请,张三丰终未趋附,这使他愈隐愈著,声价倍高。终明之世,张三丰累受朝廷钦崇褒奖,英宗天顺三年(1459),诏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大真人”。成化二十二年(1486),诏封为“韬光尚志真仙”。嘉靖四二十年(1563),诏封为“清虚无妙真君”。从这一封号看,明朝皇帝大概到这时才认为张三丰不在人世了。直到天启三年(1623),据称因张三丰降坛示以鸾语,明熹宗又封他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据明人任自垣的《太岳太和志》卷六张全一传,张三丰在武当山的弟子,有道士丘玄清、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周真德五人,各奉师命住于一地,时当元明间,山中宫观多毁,张三丰率徒立庵建舍,潜修其中,自成一小道派。据《三丰全集•道派》,张三丰的弟子还有秦淮富户沈万三及其婿余十舍,曾助朱元璋军粮的富户陆德厚,此三人似以黄白术而与道教职工有瓜葛。另有淮安人王宗道者,从张三丰学道,永乐三年(1405)与胡赴召,给全真度牒,命寻访张三丰而不遇,封为“圆德真人”。又有明武宗朝人李性之,据称于正德间(1506-1521),入武当山遇张古丰而得诀,其时张三丰当已二百五六十岁,似不可能在世。北京白云观抄《诸真宗派总簿》所列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有王屋山邋遢派、自然派、三丰派、曰新派、蓬莱派、檀塔派等凡十七支。
  关于张三丰的著述,《明史•艺文志》著录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诀》各一卷。明胡广录呈张三丰文集曰《捷要篇》。然编正、续道藏时皆未收入,不知何故。直至清雍正朝,汪饩龄将所见张三丰丹经二卷、诗文若干篇,及附记张三丰显迹三十余则编成《张三丰祖师全集》家藏。道光甲辰(1844),西蜀李西月从汪饩龄六世孙汪昙家得其书,只存十之七八,李又采诸书初辑,编成《张三丰先生全集》八卷刊行。此书坊间有多种刻本,《道藏辑要》编于毕集。此外,清乾嘉年间刘一明所撰《道书十二种》有为张三丰《无根树》丹词所作注:闵一得辑《古书隐楼藏书》中有《三丰真人玄谭全集》《三丰张真人破疑直指全卷》等内丹著述。李西月所编《张三丰全集》虽然掺杂了一些显然属清代所出的东西,及张三丰后学的著述(如《隐鉴》等),但全集中关于内丹学的主要著作,如《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及《无根树》、《大道歌》、《炼铅歌》、《金液还丹歌》等诗词,当即明代流传的张三丰作品棗《明史•艺文志》所录丹书二种及胡广录呈《捷要篇》的重编,基本上反映了张三丰的思想。

   张三丰的内丹丹法,基本上属于北宗与南宗结合的先性后命、性命双修一路。首重立基炼己,立基应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正心诚意,“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看得出深受理学影响。炼己又曰炼性、修心、存心,其《玄要篇•道情歌》云:“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情自然药材生”。修心炼性之要,在于正念棗即收摄心意,扫除杂念,令万念俱消,元神独照。《三丰全集•玄机直指》云:“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这种功夫在静坐中做时,具体是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丹田,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这种意守丹田之法,又曰“凝神入气穴”,须注意调息,“调息者,调度阴{足乔}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合于气穴中也。”调息要在于心神宁静中随息自然,仅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可。随心神之寂静,呼吸渐趋匀长微细,臻于先天“真息”(胎息),则玄关将开,真神(元神)将现,是为真橐龠、真炉鼎、玄牝之门、天地之根。

   据称修炼至真息,自然有真气由尾闾穿更何况背,循督脉升上脑中泥丸,由任脉降下中丹田,此“河车初动”。因神气未全,非为真动,不可理会,只微微凝神聚气,自有无限生机,此曰“养鄞鄂”。或说当河车动后,须以神驭气,下行至足底而复上升,曰“冲关荡秽”或“芦芽穿膝”。

   以上筑基炼己功夫,又称“玉液还丹”,主要修行。此功告成,摄情归性,将自降生以来被天地人物盗去的天真从虚无中夺中,补全性命,炼就小还丹,可生延年住世之效。此后应进而修命,炼就“金液还丹”(大还丹、大药),此即炼化精气之功,须依前养鄞鄂法令神益静而气益充,至百曰或百余曰,自然坎离交媾,回风混合,上冲百脉,行周天运转,曰“河车真动”。至大药产生,须依诀采炼,行天然真火候,有《铅火歌》等,述大药产生的情景及采炼之诀甚悉。得药后内外温养,顷刻不乱,十月毕功,则内丹靠成,“婴儿”(阳神)出现。然后面壁九年,炼神还虚,生死自在,“才做个阆苑蓬莱物外仙”。

   张三丰内丹说的一个特点,是从文辞看,不少地方似主双修,与南宗阴阳派同调,如被推为张三丰丹词代表作的《无根树》道情,从其“烟花寨,酒肉林,不犯荤腥不犯淫”、“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是旷夫”、“静坐孤修气转枯”一类词句看,极易释为男女双修,但其丹书中又金处明言斥责以女人为鼎器及采战御女之术,无怪乎其后学有清修、双修二说。

   张三丰丹法的另一特点,是有独特的睡功,称“蛰龙法”。《三丰全集》卷七有《渔父词》咏此法云:“蛰法无声却有声,声声说与内心听。神默默,气冥冥,蛰龙虽睡睡还醒。”又有《蛰龙吟》云:“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自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儿现。无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是则此蛰龙睡功,实际是以睡姿炼内丹,其凝神守窍调息、炼气火候等,与坐功略同。词末明言,此法传自陈抟,“图南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三丰仙”,可见张三丰确实继承了陈抟一系之传。

   张三丰还被尊奉为道教内家拳的创编者。黄百家《内家拳法》谓“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亦称内家拳“盖起于张三丰”。内家拳以道家思想为指导,以静制动,贵柔尚意,融内丹炼养之则于武术中,形成一种气功与武术融合的上乘锻炼方法,在武术、体育、气功方面价值甚高,堪称道教文化中的精品.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太极拳

  张三丰为元明之际著名道士,活动时期约由元延皊(1314~1320)年间到明永乐十五年(1417)。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据《明史•张三丰传》载称,他"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在各种张三丰的传记或有关他的材料里,还有全弌、玄玄、三仹、三峰、三丰遯老、通、玄一、君实、居宝、昆阳、保和容忍三丰子、喇闼、邋遢张仙人、蹋仙等诸多名号。史称张三丰身材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可数曰一食,也可数曰不食。读书过目不忘,漫游天下,行踪莫测。曾游武当山,预言武当山异曰必大兴。张三丰与其徒在武当山披荆斩棘,创草庐以修道,不久又离武当山云游四方。明太祖朱元璋晚年身有疾患,欲求张三丰合仙药,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人四处寻访无着。其间又派张宇初等寻访,皆无结果。永乐五年(1407),明成祖朱棣即位不久,遣给事中胡滢带人携玺书,寻访十年,终不得见。

    张三丰一生行踪不定,不慕荣利,遁世清修,声望弥高。

    据张三丰自述,他曾任中山博陵县(今河北定县境)令,后弃官出家为全真道士,曾于终南山遇火龙真人传以丹诀,赴武当修炼多年,后居陕西宝鸡金台观,不久入四川见蜀献王朱椿,后复入武当,云游襄汉,……

    据《三丰全书•道派》记载,张三丰弟子中,有曾助朱元璋军饷的秦淮富户沈万三,沈传其婿余十舍及富户陆德原等,为居家道士。武当山全真道士丘玄清,洪武初师张三丰,后被明太祖召至京师,任太常卿,封三代,成为明代全真道士中最荣贵者。武当道士卢秋云、周真得、刘古泉、杨善登,同师张三丰,被称为"太和四仙"。淮安人王宗道亦师事张三丰,后封为"圆德真人"。

    明英宗于天顺三年(1459),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宪宗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封为"韬光尚志真仙"。

    世宗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封为"清虚元妙真君"。天启三年(1623),嘉宗称张三丰降坛显灵,加封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明代帝王的慕求与褒封,道门的神化,使张三丰的神仙传说历久不衰,托称曾遇张三丰传道之说,直到清代仍时有所闻。

    张三丰的著述,《明史•文翰类》著录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诀》各一卷。清雍正元年(1723),汪锡龄以所见张三丰丹经二卷,诗文若干篇,附张三丰"显迹"三十余条,辑成《三丰祖师全集》。道光年间,李西月据汪氏残本补辑,编成《张三丰先生全书》八卷。

  从张三丰所在的时代到如今,由于年代久远等诸多因素,已无连续、严密、完整的传递程序可供我们参考了,而太极拳的连续传程也只能上朔至清朝康乾间的王宗岳。据李派残存的拳谱资料记载,与王宗岳同时代擅太极拳者,尚有甘凤池、张凤仪、 李凤元、乔三秀、陆凤治、陈凤山、黄凤歧等人。 张三丰的弟子有:李玄宗(道号"铁蟾子")、王道宗(道号"金蟾子")、张清修、李静修、邱元靖等人。由王道宗传陈 洲同,以下与内家拳源流交叉(见《王征南墓志名》),至王征南断代,后为王宗岳、甘凤池、张凤仪、乔三秀等人。自王 征南以上,太极拳与内家拳是一体的,而征南以后则从内家拳里分离出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拳种。传至清朝康熙、乾 隆间,是太极拳的中兴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太极拳家。王宗岳一支,由弟子蒋发广为传播,在河南温州一带兴起,清代称之 为"河南派"或"温州蒋派";甘凤池、张凤仪等人将太极拳传播于江南部分地区,清代称为"江南派",也称"武当嫡传金蟾派太极功",钓蟾功是该派的绝技。清朝光绪年间,一百零八岁的甘淡然,字霈霖,为甘凤池之曾孙,将"金蟾派"完整地传给了 李瑞东先生,并且沿袭到今天。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一大流派。民间传称武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武当拳又被称为“内家拳”。武当武术与道教渊源甚深,道士修炼学道,往往伴以练习武功。宋代以前,武当道士中就有武林高手。明初,曾在武当山修炼的张三丰集其大成,复经数百年流传发展,繁衍派生出许多拳种门类,为武当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武当武术的内家拳,明至清初,盛行浙东一带,历时约两百年,其间高手迭出。清末民初,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在北京一带流传甚盛。


  宋代以前的太极流派或创拳传说,有以下数种:

  1、老子创拳说: 歌曰:“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设教,宓子真传。玉皇上帝,正坐当筵。帝君真武,列在两边。三界内外,亿万神仙。传与拳术,教成神仙。”老君即老子,身处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末期。宓子即宓喜,号曰尹文始。老子之高足。

  2、程氏太极拳 :创始人为南北朝梁时 (公元502一557年)人韩拱月。歙州太守程灵洗得其传,并以此训练士卒,幸免侯景之乱的进犯。500年后传至程必。必(王必)精易理,改名小九天,共十五势。有《用功五志》、《四性归原歌》。

  3、宋氏大极功 : 唐时许宜平所创。许亦为歙州人,隐城阳山。身长七尺六寸,髯长至脐,发长至足,行及奔马。每负薪入市,独吟曰:“负薪朝出卖,沽酒曰夕归。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李白访之不遇,题诗望仙桥而归。许传太极共三十七势,故名三世七。亦名长拳。传至十四代为明之宋远桥。记有《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流传至今。并传 《八字歌》等五篇要诀。民初传人有宋书铭。

  4、俞氏大极功 : 唐时李道子创。李为安庆人,居武当山南岩宫。不火食,只食麦麸。人称麸子李。所传太极名先天拳,亦名长拳。俞氏得其传。至宋时俞清慧、俞一诚,明俞莲舟•俞岱岩等,传有《太极拳真义》诀。

  5、后天法 :与《先天拳》照应。十七势,肘法较多。相传为胡镜子创,传宋仲殊。宋为安州人,尝游姑苏仓。柱上倒书一绝云,"天长地久任悠悠,你既无心我亦休。浪迹天涯人不管,春风吹笛酒家楼。”传至明代有殷利亨等。 以上说法,均无确切考证。《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云:宋氏、俞氏太极及后天法的传人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殷利亨、莫谷声 (不知何派),与张三丰弟子张松溪、 张翠山常相往来。七人曾至武当山请益张三丰月余。此说虽待考证,然而可以看出,太极之源,乃汇小溪而成巨流也。有云伏羲画卦,阐明阴阳,太极之理,已寓其中。故太极拳在中国的早期萌生,自然不足为奇。自萌生而完善,决非一人一代之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三峰创造内家拳

  近代,对“世传太极拳术是张三丰所传”的说法,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说太极拳是张三峰所传,二说太极拳是张三丰所传,还有人说:“无论是张三峰还是张三丰,都与太极拳无甚干系”。

  这后一条是沈寿的观点。沈寿在《太极拳谱》的批注中,对一些老拳谱上注有“张三丰留承”,“武当山真仙张三丰老师遗论”等现象,引述唐豪的考证“……太极拳附会于张三丰,乃光绪七年以后的事。”之后说:“其实无论是张三峰还是张三丰,都与太极拳无甚干系。之所以人为地塑造一个‘祖师’,那不过是封建社会中,人们为了推广一种学术,托名神仙,或其他有威望的人物所留传,以利于推行,这即使在古代世界各国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而遗憾的是,这类陈旧的托名现象,在今天仍能找到。”

  尊神仙为祖师等托名、附会现象,在清朝是普遍存在的。在文字记载中的这种托名和附会,给我们在进行太极拳史的考证方面带来困难。现在,有些人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还在进行新的托名宣传,就更不应该了。但是,这并不能证明“太极拳与张三丰无甚干系”。张三峰是武当派内家拳的创始人,内家拳术是太极拳的源流之一。

  首先,说一说张三峰的名号问题。从《张真人传》可以看出张真人有不少名号。另有《洞天记》说张三丰,名全一,字三丰。曾取号为山峰,复易为三峰。尝自言云:“名号多与古今人同,故更改为三丰,于是乎大定。”

  《明史.方伎传》写作张三丰,为武当丹士,宋之技击家。仙道学家写作张三峰,为元末明初武当山真人,道教隐仙派犹龙六祖。再看张真人传,一百三十岁死而复生后,“入蜀至太和山,结盧玉虚庵。不知所终。”可见张三丰是得道真人,是特别长寿老人,不可同一般常人比衡。

  张三峰自己改变名号,加之他寿命很长,跨越的年代久远,后代太极拳拳谱,多为抄本,有些太极拳谱中发生张三峰、张三丰的使用比较混乱,或者是被混为一人等情形就不足为奇。不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至少在清代张三峰被尊为“祖师”,却可以佐证张三峰首创内家拳术,内家拳术是太极拳的源流之一。

  比较权威的引证,是几乎所有论述太极拳起源的文章都要述的:清代黄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铭》一文,(收入《南雷文案》)。文中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搏于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故别少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指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三峰之术,百年以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最著。温州陈州同,从王宗授之,以此教其乡人,由是流传于温州。嘉靖间,张松溪为最著。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叶继美近泉为之魁,由是流传于四明。四明得近泉之传者,以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皆各有授受。昆山传李天目、徐岱。天目传余波仲、吴七郎、陈茂宏。云泉传卢绍枝,贞石传董扶舆、夏枝溪;继槎传柴玄明、姚石门、僧耳、僧尾;思南之传,则为王征南。”

  雍正年间,曹秉仁修的《宁波府志卷》三十一《张松溪传》:“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玄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由三峰而后,至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溪松为最著。”

  以上墓志铭与传记所记关于张三峰的事迹是一致的。其中详细记载了内家拳术传承关系;说明张三峰是内家拳的创始者。太极拳是内家拳的继承和发展;自此流传于陕西,浙东。



  太极拳之流派 许禹生

  自伏羲画卦,阐明阴阳,而太极之理己寓于其中。嗣更命阴康作大舞,以宣导湮郁,黄帝作内经,采按摩导引诸法,均本太极之理,为无形式之运动。华陀本庄子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作五禽经,以授吴普,是时已开姿势之先河矣。

  唐许宣平,所传太极拳名三世七。因祗三十七势而得名。其教练之法,为单式教练,令学者一势练熟再授一势,无确定拳路,功成后,各势自能互相连贯,相继不断。故又谓之长拳。其要诀有八字歌、心会论、周身大用论、十六关要论、功用歌。传宋远桥。

  俞氏所传之太极拳,名先天拳,亦名长拳。得唐李道子之传。李居武当山南岩宫,不火食,第曰啖麦麸数合。人称之为夫子李云。俞氏所传之人,可知者有俞清慧、俞一诚、俞莲舟、俞岱岩等。

   程氏太极拳术,始自程灵洗。其拳术得之于韩拱月。传至程 王必 。改名小九天,共十四势。有用功五志、四性归原歌。

  殷利亨所传之太极拳术,名后天法。传胡镜子。胡镜子传宋仲殊其式法十七,多属肘法。虽其势法名目不同,而其用一也。

  张三丰名通,字君实,辽阳人,元季儒者,善书画。中统元年,曾举茂才异等,任中山博陵令。慕葛稚川之为人,遂绝意仕进,游宝鸡山中,有三山峰,挺秀仓润可喜,因号三丰子。世之传三丰先生者不下十数,均未言善拳术。洪武初,召之入朝,路阻武当,夜梦玄武大帝授以拳法,旦以破贼。故名其拳曰武当派,或曰内家拳。内家者,儒家之意,所以别于方外也。又因八门五步为此拳中之要诀,故名十三式,言十三法也。后世误解以为姿势之势,则谬矣。传张松溪、张翠山。先是宋远桥与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等七人为友,往来金陵之地,寻同往武当山,访夫子李先生不遇,适经玉虚宫,晤三丰先生,七人共拜之,耳提面命者月余而归。自后不绝往拜。由是而观,七人均师事三丰。惟张松溪、张翠山传者名十三式耳。

   或曰三丰系宋徽宗时人,值金人入冠,彼以一人杀金兵五百余。山陕人民慕其勇,从学者数十百人,因传其技于陕西。元世祖时,有西安人王宗岳者,得其真传,名闻海内,著有太极拳论、太极拳解、行功心解、搭手歌、总势歌等。温州陈同曾多从之学,由是由山陕而流传于浙东。又百余年,有海盐张松溪者,在派中最为著名[见宁波府志]。后传其技于宁波叶继美近泉。近泉传王征南来咸,清顺治中人,征南为人勇而有义,在明季可称独步。黄宗羲最重征南[其事迹见《游侠佚闻录》],征南死时,曾为作墓志铭。黄百家主一为传内家拳法,有六路长拳、十段锦等歌诀。征南之后,又百年,始有甘凤池。此皆为南派人士。其北派所传者,由王宗岳传河南蒋发,蒋发传河南怀庆府陈家沟陈长兴。其人立身中正不倚,形若木鸡,人因称之为牌位先生。子二人,曰耿信、曰纪信。时有杨露蝉先生福魁者,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闻其名,因与同里李伯魁共往师焉。初至时,同学者除二人外皆陈姓,颇异视之。二人因更相结纳,尽心研究,常彻夜不眼。牌位先生见杨之勤学,遂尽传其秘。杨归传其术偏乡里,俗称软拳,或曰化拳,因其能避制强硬之力也。嗣杨游京师,客诸府邸,清亲贵王公贝勒多从受业焉。旋为旗营武术教师。有子三,长名 金奇  早亡,次名钰,字班侯,三名铿,字健侯,亦曰镜湖,皆获盛名。余从中镜湖先生游有年,谂其家世,有子三人,长曰兆熊,字梦祥,仲名兆元,早亡,叔名兆清,字澄甫。班侯子一,名兆鹏,务农于乡里。当露蝉先生充旗营教师时,得其传者盖三人,万春、凌山、全佑是也,一劲刚、一善发人、一善柔化、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一体,有筋骨皮之分,旋从先生命,均拜班侯先生之门,称弟子。有宋书铭者,自云宋远桥之后,久客项城幕,精易理,善套路太极拳术,颇有所发明,与余素善,曰夕过从,获益匪鲜。本社教员纪子修、吴铿泉、刘恩绶、刘彩臣等多受业焉。(吴为全佑子,纪常与凌君为友。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证据

关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文字记载,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早于清初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及其子黄百家《内家拳法》的 史料。这两种记载应该同出于王征南口述的内家拳源流,应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关于张三丰创太极拳,过去唐豪、顾留馨在创立"陈王廷创拳说"之时,抓住所谓"夜梦玄帝授拳"等"荒诞"的说法,予 以批判和否定。其实在武当山从古至今,历来就有道士们习武的传统,而且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假如我们能够客观地对待, 那么请问,张三丰作为武当山的道士,他习武、练拳是不是迷信?荒诞吗?武当山道士们秉承传统,将武当山道士们所继承 的拳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传播到民间,从而发展成为中华武术中一大名宗--武当派武术,这又是不是迷信?假如这些都不 是迷信的话,那么我们应不应该将唐豪、顾留馨所否定过的客观事实予以澄清,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清光绪六年,李亦余所作《太极拳小序》开宗明义就说道:"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 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但李氏又于光绪七年将开头所作改作:"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李氏为 何作此改动?其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李氏困惑于宋张三峰与明张三丰故而未作定论;其二,当时有陈系(陈、杨、武等派) 以外的太极拳流派在民间沿袭着,而这些流派自云早于张三丰。李亦余可能有所耳闻,故认为太极拳起源有可能早于张三丰。

  惯于这一点,可举一实例为证:清同治年间,杨禄禅先生在京城旗营及端王府教拳,得其传授者甚多。有一旗人夏桂勋从禄 禅师学拳数载,后来夏桂勋在河南败给了李六如,方知李六如所练为"金陵太极功",而李六如的太极功是从学于金陵(南京)的 谷宗云、谷宗秀兄弟。谷氏兄弟为清朝乾嘉时人。由是可直知早在乾隆年间太极拳(功)已经在金陵流传。李六如将此派之内容 传给了夏桂勋,夏桂勋返京后传京都旗人恒寿山(人称"大力恒"者)等人,并一直沿袭至今天。笔者与此派传人交往甚密,得知 此派传谱记载,金陵太极功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可谓早于张三丰。另外,从从此派内容及其特点来看与陈系诸派大异,可断其 绝非由陈系诸派所派生。夏桂勋与李亦余为同时代人,李亦余闻知金陵太极功及其源流,也是极有可能的。故而改"太极拳始自宋 张三峰"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然而李亦余很清楚地说明:"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这里 虽未提及蒋发,显因系略笔之故。巧得是,禄禅师之弟子王兰亭以师兄弟名义所传授的师弟李瑞东,曾经在光绪七年七月也写过 一篇《序》其中也曾提到张三丰创拳和传拳的问题。《序》中说道:"太极拳术始于轩辕黄帝,因在常山偶见蛇鹊之战,藉蛇缠鹊 跃战斗之机,悟理想义,由此而发明太极拳术。历圣相承,迨至宋元,张三丰先师抚无极、太极、八卦错综之义,阴阳相推之理, 五行生克之情,八门变化之机扩而充之,衍成各种太极拳术。至此,本门拳术始大盛矣。实为武术中内家嫡派......"。

  这里,李瑞东先生说太极拳始于轩辕黄帝,系因道家崇尚黄老,而太极拳传人多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之故。这里的轩辕黄帝应该 理解为:不知其年代及姓名的古人的代称。而古人观蛇鹊之战,悟化出一种原始拳术,这绝非迷信,是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这种 原始的拳术迨至宋元,就成了张三丰进一步创造的蓝本。这说明张三丰是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从而创造出武当内家太 极拳。这种说法显然要比所谓夜梦玄帝授拳,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的说法真实可信。

   李瑞东在《序》中所言,张三丰为宋元时人,客观地看张三丰从宋代活到明代颇为令人怀疑。但是对于专门练习长寿之术的高 道张三丰来说,并非不可能的,因为古有彭祖八百岁之说。

  张三丰创太极拳还是内家拳?内家拳早期是否和太极拳同源?其实,张三丰创太极拳和创内家拳并不矛盾,二者皆为张三丰所创, 而且早期内家拳和太极拳是不分彼此的。只是名称不同,这是由于传人不同,从而派生出不同的名称而已。或者是由于拳法套路不 同,因为张三丰所创绝非单一的套路,很可能是多种套路和各种辅助功法、内功修炼方法。由于传人所承袭的套路不同,就产生了不 同的称谓。类似情形在传统武术的沿袭过程中是司空见惯的,不足为奇的。另一种可能是:太极拳曾经作为武当派内家拳的一部分,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与内家拳的其他内容一起沿袭了下来,以后由于在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原因,与内家拳的其他内容发生了分离。分 离之后又不断地吸收其他拳种的内容以丰富、完善自身,逐渐演化成一个独立的拳种。至于何时从内家拳中分离出来的,这正是我们 所应该深入研究的。

  内家拳的概念和内涵,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仅原有的内容(含太极拳)还包括了"八卦"、"心意"、"形意"、 "通背"等多种内功拳种。然而,内家拳原来的内容只是"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黄百家《内家拳法》),即 张三丰所创太极拳的代名词。  

  关于太极拳曾经作为内家拳的一部分,其依据有二,其一、太极拳和松溪派内家拳的相同之处,根据松溪派内家拳第 二十代传人王维慎在《松溪派内家拳的本源与发展》(见《武魂》1983年第1期)一文中所阐明的拳理,简要地对比一下传统 太极拳的拳理,就会发现,二者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说同出一源,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松溪派内家拳讲:"拳有阴阳才能有变化,有变化才能有刚柔";王宗岳《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 母也",太极拳以阴阳为万法万事之宗祖。

   松溪派讲:"拳起于易";太极拳各派皆以易理说拳理。

   松溪派讲:"气沉黄庭,气转黄庭"此乃抱元守极之法,练先天混元之功;传统太极拳讲:气沉丹田,内气潜转,练的 也是先天混元之功。 

  松溪派的要领有:"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而这正是传统太极拳中人所共知的基本要领。

  此外,松溪派讲:"下腭微收";太极拳也讲下腭微收。

   在打法上,松溪派讲"后发制人,后发先至";太极拳则讲"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恰好是前者的诠释。 此外,松溪派在技击上上讲"抓筋拿脉,打穴击要";这在传统太极拳的技击上也有若干体现。  

  总之,由于传递过程中的不断演变,如果拿今天的松溪派内家拳同今天的太极拳相比较,肯定会有诸多不同之处,例 如在拳势名称上区别较大,这也是很自然的。绝不可以把这些不同之处用来否定松溪派内家拳和太极拳的渊源关系,因为这 样做,就等于抛开历史于不顾,片面地要求形式上的相同,这无疑不是研究历史的正确态度。  

  太极拳作为武当内家拳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所创造和传播的道家功夫,在当今某些流派所继承下 来的传统太极拳内容里,还可以找到其他的依据。清朝著名的太极拳家李瑞东先生随其师兄王兰亭学习太极拳术,艺成之后, 又遇甘凤池之曾孙甘淡然(字霈霖)先生,遂拜甘淡然为师,得其"江南派"太极拳之传。所谓江南派太极拳实为武 当"金蟾派"太极功之俗称,此派内容十分丰富,拳法分为武两类,文架讲"沾"、"粘"、"连"、"随"之打法,武架讲"离"、 "粘"、"随"之打法。其风格特点与陈系诸派大为不同。李瑞东先生后来综合了自己所得"河南派"、"江南派"、"陕西派"太极 拳之精华,熔于一炉,创李派太极拳,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派别。李派除了有李瑞东先生所创的各种拳械套路以外,还继承了 许多传统太极拳套路、器械、内功修炼和多种辅助功法。其中就有许多由李瑞东先生传递的内容(非先生自创),其中可以 找到太极拳属于道家功夫以及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证据。  

  其中的"太极十三丹"就是非常原始的太极拳术。它之所以称之为"丹",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李瑞东先生所传的"太 极十三丹",与武当道教的内丹功有着不解之缘,而且是直接沿袭下来的丹功称谓。所谓道教内丹功,其实就是道士们所修 炼的内功。道教所追求的是修炼成"纯阳之体",即成仙,"成仙"的手段有两种,其一是通过服食外丹来达到目的;其二是通 过修炼内丹功来达到目的。一般来说道士们通过炼丹炉所炼就的外丹,多含铅汞,十分有毒,服之不但成不了仙,还会中毒, 于身体有大害,自古因服食外丹而中毒死亡的道士非常多,甚至还有贪图长生不老的皇帝。但是内丹功则不同,因为内丹功 按通俗的说法就是道家"养生气功",修炼内丹功不但于身体无害,而且低则益寿延年,高则可修炼成"纯阳之体",从而"得道 成仙"。因此,历史上绝大多数道士都修炼内丹功。因为内丹功也是气功,那么气功就有动静功法。

   太极十三丹即是道家内丹功的一种,太极十三丹的动功就是以仿效十三种动物的动作之仿生功法。总体来说十三丹就 是一种功拳合一、内外皆修的道家功夫。它和其他传统太极拳的相同之处就是,皆有技击的性质。李瑞东先生的这套"太极十 三丹",得自王兰亭与甘淡然,早期杨禄禅先生也曾经传授过。

   太极十三丹动功中有蛇鹊两形,道家太极拳传人认为蛇、鹊两形为太极拳各势的父母拳,也就是太极拳的原始形式, 而其他拳势则是由这两形衍生出来的。  

  李瑞东先生在光绪七年《序》中所谈到的,轩辕黄帝在常山观蛇鹊之战,而悟化、创编了一种原始拳法。李派太极拳 谱中有一首《太极拳发源歌》云:

                 昔曰轩辕到常山 偶见蛇鹊斗坡前
                 鹊啄蛇头蛇尾应 鹊啄蛇尾头相连
                 鹊啄蛇腰首尾应 黄帝因见非偶然
                 细观二物尤相斗 始此留传太极拳
   

   无独有偶,北京白云观道士们中间流传着一种"原始太极拳",此派也有类似的《太极拳发源歌》,意思完全一致,只是 文字略有差异。歌中所说的"蛇鹊相斗"的特点,在太极十三丹的蛇、鹊两形的对练中体现的活灵活现。蛇形柔软而缠绕,鹊形 迅捷而刚硬,蛇缠鹊跃,两形阴阳相济,刚柔并重,变化无穷。笔者以为,这的确是太极拳的最为原始的形式。这种最为原始 的形式传至宋元时代的张三丰,经过再创造,得以扩充、发展,从而形成了太极拳的朴素形式--太极十三丹动功。  太极十三丹的其它十一形为:狮、熊、虎、猿、鹤、蟾、马、鸡、凤、猫、龙。每一种形象代表了若干势单练动作,每一势 单练动作,都有其专用的名称。比如"长蛇串珠"、"灵鹊起尾"、"熊罴漫步"、"鹤舞松荫"、"金蟾望月"等等,而这类名称与戚 继光《拳经》三十二式,与陈氏家传长拳的拳势名称不同。这一点恰恰证明太极拳并不是由陈氏九世祖陈王廷依据戚继光《拳 经》图势所创,而是另有源头的。 

   个别人曾经把戚继光、陈王廷作为太极拳的中间传递者,而这种说法也是同样不足取的,它的依据仍然是对照近代陈氏 太极拳太极拳、陈氏家传长拳、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所发现的相同式名而已。近代的陈式太极拳与陈长兴时代的太极拳比 较,其内容肯定经历了很大程度的演变,在演变的过程中则不可避免地渗入了陈氏家族原有拳术的成分。这样,陈氏太极拳中 有一些陈式长拳、戚继光《拳经》中若干拳势名称,也是合乎情理的。唐豪的考证过分地偏重于拳势名称的对照,自以为从中 找到了陈王廷创拳的证据,殊不知后世的陈式太极拳乃是陈氏族人结合了家传拳术进行了改造的结果。比如现代陈氏的"二路炮 捶",外家拳的味道很浓,但是又很突出太极拳的缠丝劲,十分明显,这是用太极拳的劲法、原理对陈氏原传外家拳进行部分变 革的结果。这个问题历来困扰了太极拳起源问题的研究和考证。使许多学者误以为沿陈氏近代太极拳--陈王廷《拳经总歌》-- 戚继光《拳经》这条路,就可以找到太极拳的源头,从而把陈王廷作为中国最早的太极拳创始人,或者把戚继光、陈王廷作为 太极拳的中间传递者。

  研读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可知,其三十二式拳法乃是取自当时流行的十六家拳法,即使其中有内家拳或太极拳 成分,也仅限于一两个拳势而已。所以其三十二式图势绝不可以视作为太极拳,戚继光、陈王廷也绝不是太极拳的创造者和中 间传递者。尽管戚氏在《拳经》篇内也曾经提"常山之蛇说",但是《孙子.九地》中有:"故善用兵,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 蛇也。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作为熟读兵书的杰出军事将领,戚继光很可能直接引用自《孙子》 一书,而与太极拳无关。举个形象的例子来说,如长江上游的支流很多,但是,除了沱沱河以外,其他支流都不是长江的源头, 尽管那些支流同样丰富了长江的流量。那么,太极拳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事实证明:内家拳及太极拳系统的产生与道家及道教的内丹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丹功既有动功,又有静功,行、立、坐、卧各式功法一应俱全。其动功与民间武术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了内家拳的雏形。这一结合,不仅使内丹功的动 功具备了新的功能--技击,而且还使外功拳术得到了升华,形成了一种在技击实战中威力巨大的内家拳术,这无疑是中国武术 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上述说法绝非臆测,依据很多,比如太极十三丹动功这种太极拳的早期朴素形式所保留的道家丹功特征及其拳术的 属性就是活的证据。它用形象而不是文字记载了从道家丹功、民间武术的结合到内家拳乃至太极拳形成这一历史过度。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派传谱中有一段太极十三丹的说明文字:"以上名为十三总势,又名形神妙化丹功,乃太阴炼形之术也,分阴阳、 文武火候,动静神功,故有行立坐卧功夫矣。八势、五步妙法在其中矣。八卦错综运用变化之道与五行生可之理互相吻合,共 成十三势",这段文字不仅说明太极十三丹就是道家内丹功,而且也说明它同时也是丹道动功向太极拳术转化的中间过度形式。

  解析十三丹的内容发现,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进"、"退"、"顾"、"盼"、"定"的太极拳十三势,就融会在十三丹的各式动作中!它之所以称之为"十三总势"意即各种太极拳套路,均以此为母体,由此衍化而来!!! 王宗岳《十三势歌》中云:"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过去,王宗岳究竟传授拳架没有,曾受到唐豪的怀疑,现在看 来,李派所继承的"太极十三丹"(十三总势),就是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河南温州县的太极拳拳架之一!它与陈氏长拳、戚继 光《拳经》图势完全不同,却与各派所传的太极拳有着本质的相同。它虽经历代多人传递至今仍保留着古老朴素的特色,保持了 其道家内丹功动功的特征,为太极拳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活的"化石"。 

   研究太极拳的起源,绝不是简单地对照一下拳势名称,而要从各个方面深入研究,比如基本拳理、辅助功法,尤其是可 以从太极拳的各种内功修炼方法中进行研究。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功拳法,在它的整个传递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内功修炼方法的传递, 往往拳架发生了极大的演变,而内功修炼方法并无多大的变化,这是由于内功的修炼很容易导致出偏(走火入魔),所以,历代 传人必须慎重。   

  李派传人将多种太极拳的内功修炼方法沿袭至今天,其中还有"太极钓蟾功"、"百曰筑基功"、"卯酉周天功"、"九转还 丹功"、"圣胎培育还元功"等等。这些功法大都有坐卧功法,也大都讲究在修炼过程中要"安炉立鼎"、"采药"、"烧文火"、"烧武 火"、"阴阳交媾"、"产婴结丹",其功理、功法与《武当修真图》相一致,而且,李派历代传人均以《武当修真图》为练功指南, 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内功修炼与道家的内丹功起码是属于同一个系统的近亲功法。就是当今各派的内家拳也都有"以拳入道"的说 法。目标就是所谓的炼成"纯阳之体"拳法和技击不过是"技艺之末",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太极拳及内家拳起源于道家内丹功 与原始拳法的最初结合形式,而宋元时代的张三丰创造内家拳及太极拳是完全可能的。  

  从张三丰所在的时代到如今,由于年代久远等诸多因素,已无连续、严密、完整的传递程序可供我们参考了,而太极拳的 连续传程也只能上朔至清朝康乾间的王宗岳。据李派残存的拳谱资料记载,与王宗岳同时代擅太极拳者,尚有甘凤池、张凤仪、 李凤元、乔三秀、陆凤治、陈凤山、黄凤歧等人。 张三丰的弟子有:李玄宗(道号"铁蟾子")、王道宗(道号"金蟾子")、张清修、李静修、邱元靖等人。由王道宗传陈 洲同,以下与内家拳源流交叉(见《王征南墓志名》),至王征南断代,后为王宗岳、甘凤池、张凤仪、乔三秀等人。自王 征南以上,太极拳与内家拳是一体的,而征南以后则从内家拳里分离出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拳种。传至清朝康熙、乾 隆间,是太极拳的中兴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太极拳家。王宗岳一支,由弟子蒋发广为传播,在河南温州一带兴起,清代称之 为"河南派"或"温州蒋派";甘凤池、张凤仪等人将太极拳传播于江南部分地区,清代称为"江南派",也称"武当嫡传金蟾派太 极功",钓蟾功是该派的绝技。清朝光绪年间,一百零八岁的甘淡然,字霈霖,为甘凤池之曾孙,将"金蟾派"完整地传给了 李瑞东先生,并且沿袭到今天。   

  众所周知,河南派由陈长兴传给杨禄禅,杨禄禅到北京广为传播,从而衍化出杨、武、李、吴、孙各派.

  清朝光绪末年,由武当山云游道士培元尘将"武当隐仙羽化犹龙派太极拳"传给了北京的司星三,该派至今仍在天津地区 沿袭着。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金陵谷宗云、谷宗秀兄弟擅长"金陵太极功",谷氏兄弟传河南李六如,李传北京夏桂勋,夏传恒 寿山(大力恒),此派至今仍在天津地区流传。   

  此外还有许多流派,比如清末民初宋书铭传承的三十七式太极拳;由道士吴鑫泉传承的"武当道家太极拳";由北京白云 观安声远道长传承的"原始太极拳"等流派,均各自有其传递程序,而大部分都与河南陈家沟毫无瓜葛。因此,"天下太极出陈沟"的 说法,是根本无视客观事实的存在的。 

   张三丰作为太极拳的创始人,还是中兴者?这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的。然而,张三丰曾经扩充、丰富了太极拳的内 容,曾经传播了太极拳术,这却是不能随意否定的。因为太极拳这种源于道家内丹功的拳法本身,可以找到许多证据。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顾留馨


    关于太极拳起源的几种说法

    关于太极拳起源和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许宣平、宋张三峰、明张三丰、清陈王廷和王宗岳等五种不同说法。

    唐代许宣平,安徽歙县人,李白东游,见许宣平题诗传舍,以为是“仙诗”,至歙县屡访之,不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本末》说许“辟谷不食,行如奔马。唐时每负薪卖于市中。李白访之不遇,为题诗于望仙桥”。说他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则无他证。

    宋张三峰为武当丹士之说,宋、元、明三代并无史料可据。黄黎洲于清初为明遗民内家拳家王征南撰《王征南墓志铭》,系据高辰四所写王征南言行而成,以为内家拳“盖起于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玄帝授之拳法,阙明,以单丁杀贼百余”。其言荒诞不足信。

    明代内家拉扯宋徽宗时代有所谓武当丹士张三峰为祖师爷,原与清初创造的太极拳无关。

    张三丰,据《明史•方伎传》记载,“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但《明史》又说:“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至于张三丰创太极拳一说,是辛亥革命(1911)后的一种附会而已。

    王宗与王宗岳是两个时代的人。据现有资料,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间人,著有《太极拳论》。关于王宗岳的生平待后详述。

    陈王廷是太极拳的创始人

    陈王廷是陈家沟第九世,其父名抚民,祖名思贵,均好拳习武,《陈氏家谱》说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东称名手……陈氏拳手刀枪创始人也。”但族谱、墓碑、《温县志》都作“王廷”,故应作陈王廷。

    陈王廷出身地主家庭,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任温县“乡兵守备”,明亡后隐居家乡,晚年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如《遗词》上半首说:“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寇,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如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陈王廷于明亡时正当壮年,到“年老残喘”,尚能“耕田”、“造拳”,可推定其创造太极拳,应在十七世纪的七十年代,即1644年明亡后的三十年光景。《黄庭经》,是道家“嘘吸庐外,出入丹田”的导引、吐纳方法,从《陈氏拳械谱》可知,太极拳套路有太极拳(一名十三式)五路,长拳一百零八式一路,炮捶一路。结合导引、吐纳,成为内功拳一种流派。他的《拳经总歌》却总括了其所创拳套的理法,录于后: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钩棚逼揽人人晓,闪惊取巧有谁知?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此歌诀见于陈氏两仪堂《拳谱》,歌词深受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影响.戚继光是明代整理民间拳术的杰出人物,他总结和整理了明代十六家民间著名拳法,并吸收了其中三十二式编成拳套,收入《纪效新书》中,被称作士练武之源。戚氏的《拳经》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远及宋太祖赵匡胤的长拳三十二式,长拳短打,去芜存精,用刚用柔,兼收并蓄。它的拳法“式式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大大矫正了当时流行的满片花草,华而不实的花拳之弊害,成为新的拳派。

    戚继光与陈王廷相隔约半个多世纪,对陈王廷创造太极拳影响很大,戚氏《拳经三十二式》被陈王廷吸收了二十九式编入太极拳套路,如《拳经》以“懒扎衣”为起式,陈王廷所造拳套七路都以此为起式。甚至陈式《拳谱》和《拳经总歌》的文辞,也仿造戚氏的《拳经》,可见影响之深了。然而,这仅仅是说继承和影响,并不是说陈王廷的太极拳抄自戚继光,更不能说戚继光创造了太极拳。陈王廷的功绩在于继承了戚继光的拳术遗产,并推陈出新,创造了一种新的拳派,这就是太极拳。举个例子来说,如陈式太极拳中专门练习周身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灵敏性的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的方法,在戚继光、俞大猷、唐顺之、陈冲斗等拳术著作中均无记载,其他各派拳术中也无此训练方法,而是陈式太极拳所独有的竞技方法。
   
  六百年前一代宗师张三丰观“蛇鹊相斗”创武当内家武术神功。从此,武当派武术驰名中外、名扬天下,武当山成为武林中人修身养性、习拳练武的武术圣地。巍巍武当,横空出世,树起八百里武林雄风。内家功夫,理通阴阳,道肇太极,心禀五形,意成=;集太极、形意、八卦之大成,融内家功夫之精髓;以柔克刚,刚柔相济,静如秋月,动如飚风,修身养性,祛病延年,防身自卫,后发制人,借力打力,后发先制,具四两拨千斤之功效。惟武当名山,玄武仙室,洞天福地,玄宗祖庭,通微显化三丰真人修炼之所;上溯周秦,下始明清,武当功夫,高人辈出,不计其数;其门徒广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晏文修武,蔚然大观。

  来自《三侠剑》:中国的武术,门户众多,源远流长,共分内外两家,五宗十三派,八十一个门户。一家是少林正宗,一家就是武当派。传说中国最早有武术的时候,是从达摩老祖进中原后开始的,达摩面壁熊耳山十年,采天地之灵气,曰月之精华,百兽之动作编成各种武术。打那以后达摩就成了武林的鼻祖。少林寺里边供的就是达摩祖师,自称武林正宗。到了明朝,出了位了不起的高人,狗皮道人张三丰。张三丰甩掉少林正宗又创出一套内家拳,与少林拳截然不同,内家拳讲的是按外伤内,柔中带刚,不仅好看而且实用。这内家拳具体分三门,太极门、八卦门和形意门。当年这三个门户分别由三个人执掌,太极门掌门的就是张三丰本人;八卦门掌门的叫张金波;形意门掌门的是周颠上人。但是这三个人不合,别看都是内家拳,却互不服气。你攻击我,我攻击你,最后经人调解,把这三个门户合为一派,这就是武当派。武当派的发源地就是武当山。打那之后中国的武术就分为两大源流。一是少林正宗,一是武当派。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三丰与张三峰

张三峰与张三丰的考证
  武当功夫的创始人相传为传奇道人张三丰,史籍有关张三丰的记载有较大的出入。《辞源》:“张三丰(1)宋代技击家,也作张三峰,武当丹士,精拳法。(2)明代道士,辽东懿州人……曾居武当山……明史有传。”《辞源》中二个张三丰,给世人留下了迷惑。宋代的张三峰与明代张三丰是否为一人?或者说宋代张三峰一直活到明代,按照生命遗传学的规律,这是不可能的。只有两人说比较合理。但是同叫一个名字,同奉一个宗教,同在一个炼修地,同样的击技,同样的名气,也不合中国人取名的习惯,也有悖于传统中的避讳心理。因此,有关张三丰生卒问题成为史学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关于张三丰为宋代技击家的记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黄宗羲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特别精于史学,著有《宋元学案》、《明史案》、《明儒学案》等。他考识张三丰为宋代技击家应有一定的依据。清·同治六年(1867),武氏太极拳传人李亦番抄录拳谱有“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可见武术界中确有不少人是相信张三丰为宋时人。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黄黎洲所作《王征南墓志铭》中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为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外林为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清康熙十五年,黎洲子百家为其师王征南所传内家拳写有《内家拳法》,则又持张三峰兼精少林之说:“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宁波府志》采黄氏之说。迨入民国,张三峰或张三丰造拳之历史更为众说纷纭,但宋张三峰道士既已为内家拳所拉为祖师爷,而黄氏父子已明言张三峰所创者为内家拳,于是某些太极拳书遂放弃宋张三峰创太极拳之说,而以元末明初之武当张三丰道士为太极拳创造人。

  张三丰或宋人或明人?历史记载为我们留下一段遐想,留下一种神奇!

  无论是宋代武当山丹士张三丰,还是明代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有一个共同点是众说一辞的,那就是张三丰是武当道士,擅长内功,精于击技,创立了武当功夫。是中国内家功夫的始祖。

  武术界普遍认为,太极拳由张三丰内功演化而来。清初田雯《古欢堂集》有《三丰道人壁影歌》,其中有“熊经鸟伸决自秘”,“长生思假六戏”,这种仿生的吐故纳新,是太极的原始形态。北京图书馆典藏钞本《太极拳宗谱》有张三丰先师十三式说法:“三丰先生,姓张,名通,……延佑元年,年61,始入终南,得遇火龙真人,传以大道。……泰定甲子春,南至武当登天柱峰,遍历名胜,使弟子邱元清住五龙庐、庐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登往紫霄,乃自结草庐于展旗峰北,曰遇真宫,草庵于土城;曰会仙馆,调神九载,而道始成。……先师乎!其隐中之仙乎!其仙中之神乎!其神仙而天仙者乎。继荷花玉诏,高会群真,位列竞宫,身成乾体,故能神通变化,济世度人,四周上下,虚空处处,皆鸾骖所至,将所谓宏原广大法门者,吕祖之后惟先生一身而已。其所传张松溪、张翠山之拳,为十三式,亦太极拳之别名也。”今天我们所练的太极拳,是以要领形式来指导动作与姿势的,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尾间中正等,是内丹用气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提炼,可见内丹在太极拳中的传承关系。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三丰的籍贯

张三丰的名号,的确相当复杂,在道教史人物中,实属罕见。自《明史》梓行后,多沿袭其说,也有些文献例外,现将所查史料用表列出:

表(略)

在明朝几部《太和山志》,以及《皇明恩命世录》皆作仹,只有《邓州志》《鲁山县志》皆作峰,清《平溪卫志》作丰。朱国祯的《皇明史概》,谈迁的《国榷》和冯琦、张溥的《明史纪事本末》等,皆作张三丰,未列表中。清代还有些文献,不太重要则未录于表。

关于张三丰名号称谓,我们的观点倾向任自垣的说法,因为他寻访过张三丰,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文献的记载,一个人所见,究竟有限,不能够一隅而概全。



张三丰籍贯辨



张三丰的籍贯,文献上的记载众说不一,不知所从。今据文献爬梳考证,比勘核研,作如下论述,我们认为是符合史实的。

最早提出:是宣德二年(1427),鹤鸣山《张神仙祠堂记》,张三丰“宋时厥考,游宦京师,宋亡被金人虏至胡地,遂为沙陀人[39]。”后世沿袭其说的,则有乾隆间《简州志》等地方志乘,还有蜀惠王申签,(逝于弘治六年1493)蜀献王朱椿椿之曾孙,定王有垓之子,有《张三丰像赞》“曩自中士移居朔方。”朔方泛指北方,长城内外。

碑文所谓“沙陀”,确指北方无疑,虽然未指明地域为“懿州”,但总有些接近。北宋君臣遭亡国之变,迁徙于东北者多,极少数在山西、河北一带居住,张三丰籍贯“沙陀”,有其历史渊源。

张三丰为宝鸡人,是宝鸡金台观,张用浣(《汝州志》作瀚)识《张三丰遗迹记》,碑云:“真仙陕西宝鸡人。”(见前)与此相同者,成化九年(1473)姚福撰《清溪暇笔》,弘治八年(1495)黄瑜撰《双槐岁钞》、陆深著《玉堂漫笔》、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云:“一云宝鸡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王圻纂集《稗史汇编》亦云:“宝鸡人”、汪道亨、冯从吾纂修《陕西通志》,谈迂著《枣林杂俎》云:“按他书一云:宝鸡人。”顺治十八年(1661)张俊哲等纂修《陕西通志》、田文镜等纂修《河南通志》云:“或云宝鸡人”。邓梦琴等纂修《宝鸡县志》,以及清代还有些地方志乘亦云:张三丰为宝鸡人,这里不再尽录,以上为宝鸡说之由来。

张三丰为义州人,黄瑜(1425——1497)撰《双槐岁钞》有《东海二仙》,“北人刘勋为予言,东海近出二仙,其一:即张三丰,辽东义州人[40]。”同此观点还有王圻撰《续文献通考》、郎瑛撰《七修续稿》、傅维鳞撰《明书》等。实际是用后来迁卫治所在地而命名。在《明史·地理志》,“广宁后屯卫,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于旧懿州。永乐八年(1410),徙治义州卫城[41]。”或者义懿音相近,互相假借亦或有之。

张三丰辽阳人,都穆(1458——1525)著《游山名记》,在王屋山有云:“岁癸酉(正德八年1513)仲冬十月三曰,予至济原。……至阳台宫,宫在王屋南麓。……上紫微宫。……道士有陈性常者,知其为吾乡人,延之其饮。性常旧住武当山之自然庵,今年七十有八,而神气清茂,似有道者,移居兹山,已二十年。其学,乃仙人张三丰之再传,为予言:张师名玄玄,辽阳人,自号三丰遁叟。世人因其号,第称之曰三丰,而鲜知其名,正统间犹在,后不知所之。予曰:人传三丰,为陕西之宝鸡人,而君谓辽阳人,孰是?性常曰:宝鸡,张师益尝寓之,非彼产也[42]。”《游名山记》,前有正德十五年(1520)王鏊序,尾有跋为正德十三年海陵储颧题。

辽阳在元代为辽阳待处行中书者,辽阳路所辖有懿州、益州。明为辽东都指挥使司,司治设在辽阳。而广宁后屯卫,乃是辽东都指挥使司所辖之卫。张三丰《云水集》诗中,有《登华表山》、《游辽阳诸山作》、《辽阳积翠村》计有诗四首,事实说明,张三丰的确到过辽阳,这是毫无疑问。而《稗史汇编》亦云:“或曰辽阳人。”

张三丰辽东人,有《双槐岁钞》云:“或谓辽东人。”还有下边的文献,皆主张辽东人。如万历间徐学漠修《湖广总志》、胡价修《襄阳府志》、焦闳纂辑《献徵录》、田文镜等修《河南通志》、贾汉复等修《陕西通志》等。辽东可泛指东北三省,当然懿州也包括在内 了。

张三丰懿州人,郑晓(1499——1566)撰《今言》云:“张三丰,辽东懿州人[43]。”陆西星的《淮海杂记》云:“三丰老仙,龙虎裔孙也,其祖裕贤公,学能兼占象,移家于金之懿州[44]。”杨仪撰《高坡异纂》云:“张三丰,辽东懿州人。……予书三丰事,乃是《懿州志》中旧传[45]。”王世贞、汪云鹏撰《列仙全传》、洪自成撰《消摇墟经》、沈德符撰《万历野获编》又云:三丰,辽东懿州人。”何乔远撰《明山藏》与谈迁撰《枣林杂俎》云:“按他书云: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张俊哲修《祥符县志》云:“懿州人。”以及以下各文献,王建章撰《列代仙史》、汪元□修《岷州志》、雍正间迈柱、夏力恕纂修《湖广通志》、汪洪绪撰《明史稿》、汪锡龄撰《张三丰先生本传》、张迁玉等撰《明史》、许容、李迪纂修《甘肃通志》、王概撰《大岳太和山纪略》王尔监、王世沿纂修《巴县志》、萧儒林、李维熙纂修《泰安县志》、阿桂、刘瑾之纂修《盛京通志》、邓梦琴修《宝鸡县志》等均称张三丰为懿州人。总之,懿州在文献上,后来竟占了主导地位,这可能受到《明史》的影响。懿州就是现今辽宁省彰武县。

张三丰为闽县人,万历间郭子章(1542——1618)撰《黔记》云:“闽县人。”持相同说法者有如下各书;谈迁的《枣林杂俎》、田雯撰《古欢堂集》、康熙三十六年(1697)卫既济、薛载德纂修《贵州通志》,同治十二年(1873)黎兆熙、莫友芝撰《黔诗纪略》,还有佚名《张三丰仙师外传》皆力主此说也。

张三丰为羊城人,郭子章的《黔记》曰:“又云羊城人。”还有《枣林杂俎》和《黔诗记略》。但是广东地方志乘,没有此方面记载。也许是没有查遍,暂作存疑。

张三丰为天目人,雍正七年(1729)黄廷桂、张晋生纂修《四川通志》云:张三丰“天目人”。康熙二十五年(1686)佟世雄、李斯全纂修《成都府志》云:“或曰:天目人。”乾隆元年(1736)尹继善、靖道谟纂修《云南通志》与王尔监等纂修《巴县志》皆与上同一观点,还有少数地方志乘,亦持此说,未能尽录。

雍正七年(1729)觉石麟、储大文纂《山西通志》云:“明张三丰、平阳人,一云猗氏人。”

乾隆元年(1736),丘睿、杜诏纂修《山东通志》云:“张三丰本贵州黄平人。……尝考黄平州,在三丰礼斗台。注云:山东平州人,元末遣戍于此。;又尝见三丰墨迹题曰:晋陵,未祥孰是[46]?”乾隆二十八年(1736)龙淑孝、李元正纂修《即墨县志》云:“明张三丰贵州黄平人。”洪武七年(1374)置黄平安抚同,万历二十九年(1601)四月改为州。

张三丰为金陵人,同治五年(1866)陈维等纂修《长阳县志》云:“张三丰、金陵人。”还有光绪十七年(1891)熊灿等修《抚沟县志》作“舞阳人”。关于张三丰籍贯在《张三丰全集》中有《隐镜编年》,予未采用,特此说明。请查原书。

以上关于张三丰籍贯的说法,真是五花八门,能成立者是宝鸡与懿州二说。其他所谓朔方、义州、辽阳、辽东,实际不过是懿州扩大而已。从历史文献上看,宝鸡说占着优势,到后来懿州说,又取而代之。我们应认为《明史》懿州说是正确可靠的,其他地域仅供参考。对张三丰籍贯的纷纷异说,追其原因,与道教羽士云游各地参访有关,那种孤云野鹤、栖无定止到处为家的生活方式,容易使人们把寄寓之地,弄成籍贯,这在道教历史人物中,也有先例。

张三丰撰《云水集》中,有《登华表山》和《辽阳积翠村》的题咏,内中用丁令威的典故,值得深思。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三丰的生年与卒年

明清两朝文献记载张三丰的生年,的确少得可怜,对于生年问题,只有从张三丰着的《云水集》诗中寻找端倪。《云水集》明清两朝目录家又未著录,现今看到的《云水集》,是康熙末年汪锡龄编纂的《张三丰全集》本和嘉庆、道光间李涵虚的重编本,原本难以觅见,故此作一番考证。
首先看记载《云水集》来源,陆西星云:“张三丰,……子道意、孙鸣鸾、鸣鹤。鸾入明初,迁淮阳。六世孙花谷道人(即鸾嫡孙)与余为方外友,其家有林园之胜,老仙尝至其家,叩以当年轶事,则书云游诗若干首,宝诰数章,丹诀一函,命藏之。花谷每为余言,不胜使人遐想也。”
如果张三丰把己着授于花谷道人,则与史实相违背;张三丰早已飞升,怎能又至其家?陆西星生于正德十五年(1520),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陆与花谷道人为友,年龄恐不相上下,这样,花谷道人最早也不生于成化、弘治时代,怎么也遇不到先祖张三丰;如果张三丰授给其孙或重孙,还符合当时情形。明初张三丰,确实住过淮南王景云的家中,顺便探望其晚辈,也属可能之事。
汪锡龄有《云水集序》云:“三丰先生元明间所作者也,永乐时,胡广等收入《大典》之内,世间少得其本。嘉靖中,诏求方书,仍从《大典》中 出梓行,颁示国师等等。锡龄于康熙五十九年(1794)得此本于扬州书肆,宝而藏之,即花费了相当的时间,阅读了残存《永乐大典》,寻找张三丰的诗,结果无有发现,也许是残卷关系,正如近人李致中所说:《永乐大典》现“仅存帙的百分之三多一点。”不能拿现在残卷来说过去《大典》,无张三丰的诗。那是不正确的,也是武断的。《云水集》不管是家传,还是来自《大典》,但有一点基本完全一致,那就是花谷藏书是也。
关于张三丰生年问题,还是由《云水集》寻求答案,最关键的是《悠悠歌》,北岳作,时至元三十一年(1294)甲午岁也。“悠悠歌,悠悠歌。四十八岁空消磨,人生寿命能几何!1株守恒山十六载,燕赵往来成逝波。到不如携琴剑,整笠蓑,东走蓬莱唱道歌。”从诗情况反映,还未能遇人传至诀,惆怅消磨岁月哀叹。集中还有《上曲》与《恒岳》二诗,有“西望常山只白云”和“结庐仙岭上”。张三丰所谓的北岳恒山,是河北的曲阳县,非山西浑源州之北岳恒山,浑源州之北岳,乃是顺治十七年(1660)由曲阳恒岳,移祀之地。
由此歌之四十八岁,逆朔则知张三丰生于元定宗贵由二年(1247)丁未岁。此时为南宋理宗淳祜七年,金朝已亡十二年了。
《云水集》中另有一首诗,大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两个暮秋,金台观游魂七曰,归来付杨轨山一偈。诗喻元终明始意,盖二十八年,即洪武元年也(1368),偈云:“元气茫茫返太清,又随朱雀下瑶京。剥床七曰魂来复,天下齐看曰月明。”
张诗作于元末,有一最好旁证,是宝鸡金台观《张三丰遗迹记》之碑,此碑中有张用浣跋诗云:“一自飞升近百春,陵原仙洞已生尘。”(见前)。此碑为天顺六年(1462),往上逆推,恰巧为元至正二十六年,正是九十八年,所以诗有“一自飞升近百春”之句。由此说明《云水集》中有些诗完全可以信赖的。因此,我认为张三丰,至正末游魂,较为可*,也符合史实。
至于文献上记载游魂之事,除元末说外,多数为洪武二十六年(1393)之说。主元末者,为杨仪撰《高坡异纂》,还有王圻撰《续文献通考》,以及贾汉复等修《陕西通志》等文献,主此说者较少。
洪武说,为杨溥的《禅玄显教编》,其次为《大明一统志》、《献征录》中的《张三丰真人传》,还有宝鸡金台观范宗镇所立之碑,《稗史汇编》,以及《明史》等等文献,可谓洋洋大观,究其实都不过沿袭杨溥之说而已。
有些文献,认为张三丰为金时人,较著名者,为陆深的《玉堂漫笔》,还有何乔远的《名山藏》等文献,主此说者较少。金王朝灭亡在元太宗六年(1234)正月,金为天兴三年,南宋为理宗端平元年。此时张三丰还未诞生,此说不攻自破,根本不能成立。
《云水集》部分诗,还是真实的史诗,完全可*的。如《遥挽刘仲晦相公》:“时至元十一年(1274)冬月初旬也。博学其余事,今之古大臣。澹然忘嗜欲,记矣脱风尘。举世谁知我,登朝屡荐人。八盘他曰过,清酒奠公神。”整流器这有《博陵上仲晦相公》与《答刘相公书》,以及《廉平章以书荐余名于刘仲晦太保感而咏此》的诗。
张三丰写的诗与正史也完全吻合,《元史?刘秉忠传》:“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过云中,闻忠于书无所不读。……至元元年(1264)翰林学士承旨王鹗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方计。……而秉忠犹仍其野服散号,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崇以显秩。帝览奏,即曰拜光禄大夫,位太保参中书省事。……十一年(1274)扈从至上都,其他有南屏山,尝筑精舍居之,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悼!……出内府钱具棺殓,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刘秉忠撰《藏春集》,尾有附录,王磐撰《刘太保神道碑铭》内中有云:“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表,还大都,以冬十月壬申葬大都西南二十里崇,福乡之原。”
刘秉忠逝世这年,完全与张三丰的诗符合,不过张三丰的诗是指埋葬时间,而非逝月罢了。刘秉忠生于元太祖十一年(1216)岁次丙子。张三丰写挽诗时正在任上,其余二首也在任县令时所咏。惟有《廉平章以荐余名于刘仲晦太保而咏此》,从诗的内容来看,此时张三丰小于刘秉忠三十一岁,而写挽诗时,张三丰为二十八岁。刘秉忠是邢台人,中为缁衣,后改其服。
《云水集》有《呈廉阁老》诗云:“真人不露真,玄门不露玄。方士乃何物,自然徒纷然。尧舜享高寿,无为静也吉。几曾饵金石,而乃得遐年。我爱廉夫子,忠悃心拳拳。上书攻异教,肝同铁石坚。吾家有二老,至今作天仙。了房师避谷,志和隐钓船,素与天子近,不谈汞和铅。功成身勇退,英雄则在焉。帝王自有一,其在白云边。凡为大臣者,孔戒心当先。我爱廉夫子,正气与阵贤。时人有廉孟之目。”另一首《送廉公之江陵》,“我有老亲,头已白矣。我得微官,公之德矣。公自爱才,我非贪禄。公往江陵,民皆受福。”
《元史?廉希宪传》,“廉希宪,字善甫,布鲁海牙子也.……侍母居中山。……世祖为皇帝,希宪年十九入侍,见其容止议论,恩宠殊绝,希宪笃好经史,手不释卷。一曰方读孟子,闻召急怀以进,世祖问其说,遂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世祖嘉之,目曰廉孟子。……方士请炼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为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十二年右丞阿里海牙下江陵,图地形上子朝,请命重臣开大府镇之,帝急召希宪还,使行省荆南。……希宪疾久不愈,十五年(1278)春,近臣董文忠言江陵湿热,如希宪病何!即召希宪还。……十七年(1280)十一月十九曰。……卒年五十。”
张三丰这诗与廉希宪之史实,已完全吻合,《呈廉阁老》,可能在至元十一年,此时廉希宪诏起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之时。不久又奉旨到辽东,任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后又召还,有江陵这行,时间是至元十二年五月间。廉希宪南行经过真定路中山府,(即今之定县)。故有张三丰送行之诗。从诗中反映此时张三丰正在任安喜县令,所以有“我非贪禄”之句。中山府,北宋为中山府博陵郡。元为真定路中山府,领县三:附部为安喜县、外县为新乐县、无极县。张三丰为博陵县令,实际就是安喜县县太爷。张三丰称廉孟子,方士炼丹及受戒,都符合廉希宪之传,而且廉希宪幼时“侍母居山中”,而任江陵府之职时,经过中山,寻访故地与友人,也是情之所趋,理所当然。也说明张三丰的诗是真实的记载,信得过的史料。
廉希宪生于元太宗三年(1231),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那么廉希宪长于张三丰十六个春秋。张三丰在什么时间辞去县令呢?还是由他诗文来证实。《上天梯》云:“弃官游海岳,辛苦寻丹秘。辞我亡亲墓,乡山留不得。别我中年妇,出门天始白。舍我非角儿,掉头离火宅。”还有《三十二岁北游》诗,故有“乌纱改作道人装,明朝佩剑携琴去”之咏。三十二岁为至元十五年,此时廉希宪居大都,张三丰是否去探望故交?有此北行,总之官是不做了,一身轻,又是夜里由家中出走,为了生死路,到处任遨游,开始求师访道的生活。
还有一事与生卒年关系不大,但是在张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因为明代文人对此很重视,不可忽略,就是张三丰跋《蓬莱仙奕图》,这也是研究张三丰有价值的史料,此图赠给淇国公丘福时间是永乐二年(1404),也有记载是永乐十年,须要澄清这个历史事实。
最先记载此事是《禅玄显教编?冷谦传》,有云:“冷谦,字启敬,号龙阳子,武陵人也。元中统初,与刘秉忠从沙门海云游,博学精于易,尤深百家方术,靡不洞习。至元间秉忠为相,谦乃弃释从学,游云川交赵孟俯,尝同往四明,故宋相史弥远家,观李思训画,遂效之,深得其趣,因以善绘称。……国初仕于朝,为太常博士。逆旅人贫,谦数给之。一曰就馆壁,画为公门状,语馆人曰:吾且与尔同入。……谦引手推门,门开挽馆人入见,是大帑屋,金宝百货充 ,谦令恣取之。……捕馆入至吐实,乃正其幸,而谦迄漏骱焉。谦尝至元六年(1340)五月五曰,作《仙奕图》,以遗三丰遁老,三丰遁老者,即所谓张刺闼也。迨永乐二年(1404),三丰题此图,以归于太师淇国丘公。其图作奇峦异沼,林木室宇,种种轩轾,屋内为仙奕。沼中荷花正艳发,群仙姝采其傍。张题及谦终事。但云:天朝维新,君有画鹤之诬,隐壁仙逝,予将访君于十洲三岛,恐后人不识,奇仙异笔,混之凡流,故识此,盖张且讳之也。”
祝允明(1460--1526)撰《野记》与《禅玄显教编》完全一致,不过祝在尾处有“本朝仙迹,称周颠及张为最着,奇遁之事,称谦及山西金箔张。”还郎锳的《七修读稿》,查继佐的《罪惟录》,皆作永乐二年,《稗史汇编》作永乐三年。而郎锳对此图,提出怀疑,但是立论根据不足,难以推翻《野记》之说。
《双槐岁钞》和王鳌着《震泽长语》,皆云:此图为丘福所有,为永乐十年,《张三丰全集》也同此说。
问题是张三丰把《仙奕图》赠送丘福,是永乐二年?还是永乐十年?看看《明大宗实录》:“永东七年(1409)秋七月癸酉,命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总兵官。……八月甲寅,是曰总兵官淇国公丘福。……战败,死年七十六。”丘福死后,追削爵迁家属于岭南。记载此事,有薛应旗《宪章录》,叶向高撰《夷考》,朱国桢撰 《皇明史概》,谈迁撰《国榷》。在永乐二年丘福是靖难功臣中的显赫人物。张三丰题跋《仙奕图》和赠给的时间,为永乐二年,甚是吻合当时实际情况。如果是永乐十年,那时丘福已经死去两年多了,难道说送给远戍家属不成?这是不可能的事。说明永乐十年,根本不能够成立,也是错误的。我们认为永乐二年才是正确的。
或有人问:永乐皇帝遣使访张三丰,丘福与张三丰来往,为何不面奏永乐皇帝?丘福那不成为欺君之罪,实际大大不然。永乐即位之后,大封靖难功臣,另一方面诛戮建文旧臣,这一时期皇位并不十分牢固,所以无暇顾及建文出走之事。皇权巩固后,才于永乐七年(1409)十二月,遣户科给事中胡潆访张三丰,以后连年遣使。这段历史时间弄清楚了,《仙奕图》题跋的年代,也跟着迎刃而解。此《蓬莱仙奕图》,乃是后至元六年五月五曰,冷谦为张三丰而绘的。
张三丰卒年问题,也是老大难的事。不过文献中大体上还有些零星记载,都穆云:“正统间犹在。”(见前)杨仪云:“天顺末,或隐或现。”《大邑县志》中嘉靖三十四年(1555)邑人左翘撰有《鹤鸣观记》云:“或居此而获黄白飞升,张三丰先生在此化去。”宝鸡金台观碑,范宗镇云:“天顺中,仙乐下迎异香七曰,遂冲举。”(抄录之碑)郎锳云:“天顺三年(1459),又来谒帝,寻见其像,须鬓竖上,一髻背垂,面紫大腹,而携笠者。”顺治间《祥符县志》云:“天顺二年羽化于成都鹤鸣山,诏封通微显化真人。”雍正七年(1729)《河南通志》与县志同。而《盛京通志》云:“既而羽化于甘州张指挥园中,后屡峥他处。”嘉庆间《郴州总志》云:“张三丰曾结庐于此仙升,指书石为乡人别。”还有陆深云:“天顺末或隐或现。”何乔远与王圻也持此说。《郴州总志》正统中,张三丰结茅桂东了髻山。
从上可见,冲举于天顺时期,觉为可信。至于“后屡见他处”,实属不可信赖。如此下限到天顺八年(1464),逆推到贵由二年(1247),那么张三丰就活了二百一十八岁,实在不可思议,人究竟能否有此高寿,只有由养生家和医学家来解答了。我们不过是根据文献立论,庄子云:“存而不论。”
另外不家佚名《张三丰仙师外传》一说,也附带一提。《外传》有云:《方壶胜会图》,“三丰绍兴辛卯八月十五曰生”。宋高宗绍兴无辛卯,考宋干道七年(1171)为辛卯,此时是金世宗大定十一年。《外传》为说部之书,难以为信史,故不考证。方壶即方从义,是龙虎山道士,元代绘画家。元、明两代有些文集提到此人的画。奉旨寻访张三丰的吴伯理,乃是方壶的弟子也。
关于张三丰卒年问题,还是以朱祁镇 的《御刚张三丰铜碑》之诰命为依据,因为诰命是为活人而写,说明张三丰那时还混迹人间。以诰命年代和文献相结合,我们认为张三丰卒于天顺末年,较为符合实际情况。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是看不完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pojian at 2006-10-3 07:58 PM:
这个我是看不完了………………


的确多了些,
坏蛋,是原创的??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了,不想看...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泛读了一遍,没有精读,但是劳烦坏蛋了,真是太顶你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众位大侠 楼主这篇文章才泛泛几曲 老道这里有一本 谁要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10-5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10-5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6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下..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6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张邋遢 at 2006-10-4 10:43:
众位大侠 楼主这篇文章才泛泛几曲 老道这里有一本 谁要

.........
为什么楼主不是你呢
楼主帮你学传记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6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贫道 来晚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7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张三丰卒于何地??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7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鸡金台观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0-8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定?  历史的唯一记载?  位于何省?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5-19 17: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