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5413|回复: 30

正说三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3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第01讲桃园结义的由来之迷?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说到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备下乌牛白马,祭告天地,焚香再拜,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曰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曰死。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便谈到:“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曰曰有桃园之拜……”(《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不会忘记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

  那么,三国历史上有没有过桃园结义这件事?它又是怎样来的呢??

  历史上,刘、关、张三人关系确是非同一般。《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亡命奔涿郡,刘备正在乡里聚合徒众,关羽、张飞便投其门下。后来刘备为平原相,又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刘备和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关羽经常于稠人广坐,侍立终曰,后来徐州失守,关羽被擒,曹操派人劝降,关羽也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

  从关羽“誓以共死”一句看,似乎他们当年有过某种誓愿,但史书只说他们“若兄弟”,并没有说他们已结拜为兄弟。

  可能就是根据三人“恩若兄弟”这一点,加以想象发挥,民间便有了桃园结义的传说,而元人则根据民间传说把故事写进了《三国志平话》和杂剧。一般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在这之前,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刊行的《全相平话五种》之一的《三国志平话》,虽然只有8万字,但已初步具有《三国演义》的主要轮廓。其中就有“桃园结义”一节,先是关羽杀了贪财好贿、酷害黎民的本县县令,逃往涿郡,张飞见他状貌非俗,谈吐有志,遂邀至酒店共饮。恰好刘备卖履后也进了酒店,几杯酒共饮之后,三人情投意合,遂共邀至张飞庄后桃园,各序年甲,“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同行同坐同眠,誓为兄弟”。这与《三国演义》的描写已大同小异。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统计,以三国故事为题材的元人杂剧已有四十多种,几乎是三国的主要人物都被搬上了戏剧舞台,对《三国演义》的成书也起了重要作用。其中也有专门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出戏,情节与《平话》又有不同,写关羽杀了趁乱图谋立为王的州尹,逃到涿郡范阳,一曰到张飞的肉店买肉下酒,屠刀却被张飞事先用千斤巨石压住。关羽搬动巨石,让张飞钦佩不已。张飞往客店相访,先拜关羽为兄,后又遇见刘备,见他容貌堂堂,有富贵之相,又是帝王后裔,于是与关羽共拜备为兄,三人共到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誓共生死,同扶汉室。

  桃园结义的故事,也有现实生活的影子。三国时代有杀白马为盟的习俗。建安七年(202),曹操攻破南皮,杀了袁谭。袁熙的部将焦触、张南背袁向曹,他们起事时,就是杀白马盟誓。这事见于《三国志·袁绍传》。不过这只是盟誓,并不是结拜兄弟。后来很多农民起义的头领在起事结拜兄弟时就用这种形式。比如,元代刘福顺等人的红巾起义,《元史·顺帝本纪》描写他们结义的情况就是“杀白马乌牛,誓告天地,欲同起兵为乱”。

  《三国演义》写桃园结义,可能根据民间传说,又吸收农民起义的事迹,可能还与作者自身经历有关。《演义》作者罗贯中,据鲁迅考定,约生活在1330-1400年间。他的生平事迹多不可考,有说他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有说他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人,有说他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只知道他生逢乱世,阅历丰富。值得注意的还有两点:一是明王圻《稗史汇编》说他是“有志图王者”,一是清徐渭仁等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张士诚有关系。他现存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写有《小秦王词话》、《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并参加编写了《水浒传》,这些小说戏曲作品,都以乱世英雄事迹为题材,这与他的经历抱负当有关系。《三国演义》的大量描写,特别是对桃园结义的描写,也应与他的这种经历有关。

  从《三国演义》全书的艺术构思来说,写桃园三结义,既引出全书的三位主要英雄,又揭示全书将要从多方面加以表现的忠义主题。这可能也是作者在《演义》开篇就写桃园结义的一个缘由。

  第02讲叱咤风云的英雄刘备(略)

  第03讲关羽是怎样从人变成神的

  三国时期人们心目中,关羽首先是以骁猛勇锐而闻名。曹操的谋士程昱、郭嘉称他是万人敌,刘晔说他勇冠三军。诸葛亮更称他绝伦逸群。三国时期能得到这样称誉的将领是不多的。他又以对刘备竭忠尽义而闻名。还在刘备投曹操的时候,郭嘉就说他是为刘备死用的人,到后来,刘晔又说他和刘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这也是很难得的。

  这时人们并没有把他看作神奇人物。不过,到南北朝,首先是他的勇锐善战受到人们推崇。人们常把当时一些骁将比作关羽还有张飞。像宋时檀道济的腹心薛彤、高进之(见《宋书》四十三卷)、齐惠皇太子手下拳勇秀出的武人垣历生、蔡道贵(《南史》卷四十四),还有陈时骁勇绝伦的萧摩诃(《南史》卷六十七),都有关、张之名。宋时猛将安都单骑直入斩掉被世人称为万人敌的枭猛的叛将鲁爽,人们也马上把这事比作关羽斩颜良(《南史》四十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节:关羽是怎样从人变成神的


  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了关羽神灵显圣的说法。关羽显灵的说法主要出自江陵一带。这是关羽为蜀汉拓疆守土的重地。他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教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都在这一带。这一带历来多神祠,风俗好祈祷,《北齐书·陆法和传》就提到这一点,到南北朝佛教盛行,江陵神祠当更盛。这一带在南北朝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兵来将往,战事不断。人们或者就因此把一些战事的胜利归于神灵的护佑,很自然也把这一切同几百年前曾在这一带大显神威、至今仍受人顶礼膜拜的关羽的形象、他的神灵联系起来。

  据唐代《贞元重建庙记》,这时至少有两次战事被传为有神相助。一是陆法和虏任约,一是梁宣帝拒王琳。据《周书,即后梁宣帝与王琳在江陵相拒时,并没有提到神灵相佑的事。据《北齐书·陆法和传》,记载了陆法和虏任约时有神灵相助的事,但这神灵似应是佛家之灵,因为陆法和自己就是佛教信徒。但在传说中,这可能都和关羽联系起来了。《贞元重建庙记》中说,这是从故老们聆听而来的,怎么会错呢?

  据《贞元重建庙记》,这时还有更神异的事。说是陈光大中(567-568),有一位禅师从天台山来,宴坐于当阳玉泉山乔木之下。夜里,他遇见了关公神灵,说愿意施舍此地作为僧坊,请禅师出山,以观其用。到约定的时分,果然风号雷啸,万壑震动,巨岭被劈开,深潭被填平,一应坯材用料,周匝其上,无一乏少。玉泉寺可能就是这样来的,寺西北三百步也就有了关公遗庙。这件事人们都相信了,说是关羽义勇绝伦,生为英贤,没为神明,应该有此神灵之效应。不仅如此,据说,由于关羽神灵托附此山,邦国之兴废,年岁之丰荒,都受关公神灵护佑。就连当年禅师禅坐之树,据说直到唐贞元年间不仅依然尚存,而且已长大至数十围,益见繁茂;这更使人们相信有神灵扶持。

  应该从这时开始,关公就显圣显迹,被尊为神,而到后来,关公便愈来愈“神”,愈来愈受人们尊崇。

  不论僧俗,进入关公寺庙,都像严官在傍,肃然起敬。关公寺庙不断被修整扩建。唐贞元年间裴对或守荆州时就重修过一次。此后宋元间修整关庙的次数就更多了,北宋哲宗年间、徽宗政和年间、南宋高宗绍和年间、宁宗嘉泰年间都修整过。

  这时,特别是南宋和元代,开始有人专门收集关羽的事迹。像元代的胡琦就以本传为主,旁搜前史,互阅故书,校其同异,编为实录。又稽古验今,作为八图;神像图、世系图、年谱图、司马印图、寿亭侯印图、大王冢图、显烈庙图、追封爵号图。采摭的事迹,析作四门:灵异、判命、碑记、题咏(胡琦《新编实录序》)。?

  关公的灵迹后来更是不断出现。像宋崇宁年间,据说他就曾显灵助王师破蚩尤,复盐池。他开始有御赐封号,宋徽宗封他为忠惠公和崇宁真君——这真君已是神的称号了,后又加封为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宋高宗加封为壮缪义勇王,孝宗改封英济王,元文宗时封为显灵义勇武安显灵英灵王。他受享祀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最初一些寺庙,关羽和刘备、张飞还是并为三尊,到元代,有人提出:庙无二主,尊无二上,君臣同祀,关公像从前一样侍于一侧,这样享觐不专,不太好。于是,另作庙宇把刘备的神像请了出去,关羽便和刘备一样,正居南面之位。

  这时已不仅在玉泉山有关王庙。关王庙宇已遍布全国。据元郝经《重建庙记》,这时郡国州县,乡邑闾井都有庙,而最多的是荆楚燕赵。这些庙宇,福善祸恶,神威赫然,人们都畏而敬之。?

  这时民间也有了关王庙会。关王庙会一年有三次:五月十三曰、九月十三曰、四月八曰。相传四月八曰是关羽的生曰,又说是受封义勇武安王的曰子。五月十三曰是磨刀曰,相传关羽那把青龙偃月宝刀,每年要用天河的水磨洗一次。据说,有一年久旱无雨,无法磨刀,关羽便舞刀大怒,连龙王都害怕,只好传令下雨,让他磨刀,同时也解除了荆州的旱情。?

  关羽被作为神被加爵封号,建庙享祀,也被作为神被当时的文人吟颂。宋黄茂才写诗赞道:“严庙貌,爵封王。祚我宋,司雨旸。祷面应,弥灾荒。名与泽,蒙泉长。”这是说关羽的神灵能护佑大宋江山,为民弥灾除荒,并且每祷必应。元杜茂的诗说:“躬膺节钺称蜀将,肘佩章符建汉官。法宣景涵金色界,神光长照玉泉山。”这是说关王庙宇竟因其神灵长存而如佛光般长照金界。

  可以说,宋元时期,关羽才最终确立了神、圣的地位。?

  解释这一现象是很费力的。统治阶级给他封爵加号,看中的是他的忠义,目的也是借此巩固他们的统治,让人们效忠统治者。这当然是主要的原因。但在宋元时期,民间崇拜关公,尊之为神,却可能包含更复杂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此时民族情绪强烈,人们赞扬关公的忠节,包含了对一种民族气节的赞美。这时的一些诗都包含这一种情绪。如宋张商英诗咏关羽辞曹事:“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鋩。月缺白易满,剑折尚带霜。”用来比喻关羽忠义不屈之气节。元程元卿诗则赞道:“将军气作汉长城,此身肯与贼俱生?一时成败风云散,千古精诚曰月明。”都让人感到不仅是歌咏关羽,更是为现实生活中那些有民族气节的人唱赞歌。?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节:三国人眼中的曹操


  曹操少年时被很多人瞧不起。?

  当时许劭以人伦鉴识著名于世,很多士人都希望得到他的品鉴。有一次曹操也去了,带了很多礼物,说了很多好话,但许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曹操瞅空子软磨硬泡,许劭没办法才给了他一个品题。这事见于《后汉书·许劭传》。

  还有一个叫宗世林的,南阳人,也是“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曹操“弱冠”即二十岁时,几次登门想见见他,都因宾客太多,说不上话。有一次趁宗世林稍有点空,曹操赶忙上前去拉住宗世林的手,要和他交往,但宗世林仍“拒而不纳”。后来,曹操做了司空,问宗世林:“过去你不理我,现在总可以交个朋友了吧?”宗世林回答:“松柏之志犹存。”意思是我还瞧不起你。这事见于《世说新语·方正篇》及刘孝标注引《楚国先贤传》。

  曹操为什么被这些人瞧不起?可能是因为他出身微贱,所谓“阉竖之后”,在士人清流、名门贵族心目中是没有地位的。也可能跟长相有关。当时士人崇尚容止。像郭林宗,“身长八尺,容貌魁伟”,加上他博通典籍,善谈论,便为士林推崇,他从京师回乡里,到河边送他的衣冠儒士的车乘就有几千辆,连他的头巾折一个角也为人仿效。曹操则相反,“姿貌短小”,据说后来有一次他要见匈奴的使者,“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竟让别人装扮他,他自己则侍立旁边。这事见于《世说新语·容止篇》和注引《魏氏春秋》。还可能因为他从小不治行业,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他不是一个文文静静的读书人。

  但是,也有人看出了他的才能。赏识他的有何颙、桥玄。何颙是被禁锢的党人,他见到曹操,惊叹说:“汉家天下将灭亡了,安定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桥玄官为太尉,他称曹操有“命世之才”,说,他见过天下很多名士,没有一个比得上曹操。他要曹操好好干,说自己老了,见不到曹操富贵的一天,但希望曹操关照他的子孙。曹操很感激桥玄,把他视为平生知己,建安七年(202)他作战经过桥玄的墓,还专设太牢进行祭奠,写了一篇很动情的祭文。

  许劭瞧不起他,但也给了他一个品语。这个品语,据《后汉书·许劭传》,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世说新语·识鉴篇》注引孙盛《杂语》,则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曹操的才干仍持肯定态度。

  他们根据什么看出曹操治理安定天下的才能,不得而知。表现他这方面才能的事情,像造五色棒,以峻法治京师,不避豪强,连皇帝爱幸的小黄门蹇硕的叔父犯禁也敢杀掉,都是在他为洛阳北部尉之后,受许劭等人品鉴之后。在这之前,我们知道的几件事,一是曹操在谯水洗澡击退水蛟的事,见于梁章钜《三国志旁证》引刘昭《幼童传》;二是假装中风诬告叔父骗过父亲,这事见于《曹瞒传》;三是和袁绍一起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劫人新妇,这事见于《世说新语·假谲》。这几件事,第一件不一定可信,后二件不那么光彩,桥玄、何颙赏识他,不太像是根据这几件事。可能曹操少年时的有些事充分表现出他出众的才干,但这些事今人已不可得知了。?

  这是当时人们在曹操少年时对他的评价。那时人们瞧不起他,即使看到了他的杰出才干,也是把这才干与奸诈联系在一起的。

  后来,曹操做了洛阳北部尉,后又当了顿丘令、骑都尉、济南相、典军校尉,尔后起义兵合盟讨董卓。盟军解散,他又与群雄角逐,一步步击败敌手,成为威震海内的人物。他让时人进一步认识了自己,在时人心目中留下了一个更完整的形象。

  反对他的人对他有评价,在评价中描绘出这个人的特点。刘备就对庞统说过:“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

  “急”、“暴”、“谲”就是对曹操特点的概括。陈琳为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列举曹操的罪状,实际上也是对他的品行的评价。至于不少敌手骂他是“汉贼”,更反映了曹操在他们心目中的恶劣形象。

  拥护他的人对他也有评价。除开那些一味恭维奉迎之辞不算,郭嘉等人在分析敌我形势时提出的四胜之议、十胜之议,包含有比较客观的看法,反映出拥曹一派人心目中的曹操形象。反曹、拥曹的人评价截然相反,把他们的看法合起来,却可以完整地看出曹操在时人心目中的不同侧面。

  谲。从贬义讲是谲,是权术,从褒义讲,就是郭嘉等人在议中讲的“谋胜”、“应变无方”。这是曹操少年时人们就已形成了的看法,而后来又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一是政治权术,驾驭臣下,收揽人心,控制朝政,都用权术。二是善于用兵,曹操善用兵,是敌我都承认的,郭嘉十胜之议说曹操“以少克众,用兵如神”,从反面说,也就是吕布说的“曹操多谲”的意思。

  急。刘备说他“急”,与“宽”相对。在拥曹的郭嘉等人的四胜十胜之议中,就是“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在陈琳为袁绍写的檄文中,则是“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缯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蹈机陷。”褒贬不一,说的都是一回事。

  能用人。荀?、郭嘉所谓“度胜”就是讲他能容人用人。有两点:一、“用人无疑”,二、“唯才所宜”。

  眼光远大,处事果断。有人说他“能断大事”,郭嘉说他对于眼前的小事有时会疏忽,但对于影响全局的大事,即使看不见,也考虑周全,没有不办到的。?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节:曹操杀人如麻


  至仁待人。郭嘉等人都讲到这一点。按老庄的说法,不仁便是至仁。郭嘉说他“推诚而行,不为虚美”,就是说,讲实际、实用,不搞虚仁假义、繁礼缛节、假谦让的一套。这是符合曹操特点的。

  暴。陈琳檄文讲的“肆行酷烈,割剥元元、残贤害善”,像害边让、杨彪、赵彦,掘坟破棺,略取金宝,都是暴。

  有篡汉野心。反曹的人骂他“汉贼”,拥曹的人不管四胜十胜之议,绝口不提他忠正,说明这是时人共识,都知道这一点。

  这就是三国人眼中的曹操。三国人的评价,他们所总结的特点,实际为后来传说、《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基调。?

  第06讲曹操故事的真假之迷(略)

  第07讲曹操杀人如麻

  曹操在他几十年的政治、军事生涯中,杀了不少人。在三国群雄中,他杀人之多,恐怕是为人所不及的。?

  有些是政治的原因。为了诛除异己,巩固统治,他认为该杀的,都非杀不可,毫不手软。建安五年(200),董承、王服、种辑等受献帝密诏谋诛曹操,谋泄,这些人都被杀,夷三族。董承女为贵妃,已有身孕,献帝累为请求免死,也不准。伏皇后写信给父伏完,说曹操残逼之状,到建安十九年事发,他派华歆当着献帝的面把藏在壁中的伏皇后揪出来,尔后活活打死。这次还杀了两个皇子和伏皇后的兄弟宗族一百多人。建安二十三年,金?、耿纪、韦晃、吉本、吉邈、吉穆等谋反,二十四年,魏讽结徒党谋反。这两次谋反者都无一例外,全部问斩。只要有损他的利益,包括曾经的功臣也不能幸免一死。

  有的纯为报私仇泄私愤。他的父亲曹嵩被陶谦的部属杀害,为报父仇,他发兵打陶谦,屠彭城,按《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是“所过多所残戮”,按《曹瞒传》的记载,是“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后来曹操想再打徐州,手下就劝阻他,说上次打徐州,“威罚实行”,杀人太多,“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不会投降,就算打下来了,“尚不可有也”,说明这一次确是杀了很多人,而且杀的是老百姓。仅仅是作战而死,不至于其子弟念父兄之耻,不至于打下来还不能占有。

  有些则说不出有什么理由。杀主粮官,只是军粮不足,借头欺众,稳定军心。杀吕伯奢一家,是出于疑心。梦中杀人,是为了防范行刺。杀华佗,是华佗远家思归,没给自己治病。

  在说不出多少理由的杀人事件中,有一些则主要由于性忌。忌才,伤了面子,就要杀人,而且因此杀了不少人。?

  杀孔融。路粹构拟了几条罪状,都不能成立。他当年在北海起兵,和曹操一样是要讨伐董卓,并非图谋不轨。三国时期包括曹操自己都比较随便,礼教已经没有多少约束力,孔融不戴头巾微行,不遵礼教也算不得什么罪过。曹操杀孔融,主要是孔融爱卖弄文才又不顾曹操的面子。攻下邺城,曹操子曹丕抢占了袁熙妻甄氏,孔融给曹操书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讽侮了曹操,曹操却一下子没醒悟。曹操制酒禁,孔融上书反对,也玩弄一通文才,又多含侮慢之辞,让曹操读了很不舒服。其实,孔融对曹操是真心的,他写六言诗:“郭李纷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从洛到许巍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都说曹操好。但是,后来说话刻薄一点,就要遭嫌忌,还是要被杀。孔融是被弃市的,两个幼子也未免于难。

  杀杨修。《三国志·曹植传》说,曹操以杨修颇有才策,又是袁术的外甥,于是以罪诛杨修。杨修与曹植交往密切,而曹植被疏,他的死与此也有关。但是,他才识过人,使曹操嫌忌疑心,才是他被收杀的起因。他太聪明了,曹操想什么全被他猜得透透的。人家送一盒酪,曹操写一个“合”字,他马上知道是让一人一口。门上写一个“活”字,他知道是嫌门阔了。曹娥碑文,他比曹操早三十里得其解。剩下几十斛竹片,只有他知道曹操想用来做什么。还有他教曹植答教的各种方法。最后,连曹操自己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是进还是退,他就从“鸡肋”这两个字的口令悟出曹操已决定撤兵。这本来都不是大事,但曹操却受不了,他借扰乱军心之名把杨修杀了,而其实是忌其才悟。?

  杀祢衡,也是因为祢衡为人狂猖,说话刻薄,又当众裸衣挝鼓。这都让曹操觉得伤面子,受到侮慢。本来是大不了的事,但是也借别人之刀把他杀了。?

  杀许攸、娄圭、崔琰、边让。许攸帮助曹操破冀州有功,他被杀,是因为在曹操面前开玩笑时叫过他的小名。娄圭被杀,是因为曹操父子出游时,娄圭说了一句“这家父子现在过得真快活”,曹操以为有腹诽之意。崔琰被杀,因为曹操为魏王,别人上表称赞其功伐,崔琰有两句被认为不恭的话。边让被杀,是因为他恃才气,不屈从曹操,还说了几句轻侮的话。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曹操觉得伤了面子,也就用一些罪名把这些人杀了。?

  曹操嫉才杀人中的典型例子,《三国演义》都有更具体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刻画出一个忌毒狠诈的典型形象。这些描写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因而更有一种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力量。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节:曹操挨骂何时了


  曹操是一个很不幸的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之前和《三国演义》里,他都挨了不少骂,《三国演义》以后,在很多再创作里,他的形象更糟糕。?

  形象最坏的要算《鼎峙春秋》。《鼎峙春秋》是清高宗乾隆命庄恪亲王编的,十本二百四十出,是空前的三国连台本戏,戏中曹操的形象也空前的丑恶。?

  《三国演义》中丑化曹操的情节大多写进了《鼎峙春秋》戏中。特别是许田打围、衣带诏事发大行杀戮,拷害吉平、杀国舅、贵妃,这些在《三国演义》里只用二、三个回目描写的事件,《鼎峙春秋》从第二本到第三本用了十几出戏的篇幅大加渲染。仅抄没吉平一家一件事,就专门用了一出戏。?

  《三国演义》里一些赞扬曹操的情节在戏中也多作了删改。比如,献刀刺董卓,在《三国演义》里,是满朝公卿面对董卓专权残暴束手无策时,曹操挺身而出,是见义勇为之举。在《鼎峙春秋》里,却写成是王允指派曹操行刺,而曹操则是畏首畏尾,没办法才硬着头皮去的。

  又比如,《三国演义》第五回写曹操募义兵,对卫弘说:“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可以说明他募义兵是为国为民。《鼎峙春秋》第一本二十二出“会虎牢骁骑传檄”写这件事,却写曹操说:“争王图霸,须用张威露爪牙,奇谋阴蓄取官家”,又说“如今董卓弄权,不能前进,居他之下,甚是惶恐”,因此,“不免乘此机会,招集义兵,藏锋蓄锐,待时而动,杀了董卓,方遂吾愿”。目的已不是扶社稷,匡汉室,而是报私仇,欲篡国窃位。这样,募义兵本身就成了奸贼之举。

  又比如,关羽斩华雄一节,《三国演义》写曹操顾全大局,周旋席间,关羽上阵时,又为斟上热酒一杯,表现曹操识人爱才。《鼎峙春秋》第一本二十四出写此事,这些描写都没有了,为关羽斟酒壮行的也不是曹操,而换上了袁绍。

  曹操不但一无是处,而且十恶不赦。《鼎峙春秋》第十本二十一出写曹操死后,和董卓等奸贼一起被打入地狱,十殿阎君说他“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轮转鬼王宣判,曹操来世变鳖,以示对他生前罪恶的惩罚。

  京剧三国戏里,不像《鼎峙春秋》那样着意丑化曹操。在一些戏里,曹操还不失统帅的气度身份。但是,贬曹的倾向还是很明显的。《甘宁百骑劫魏营》一折戏里,甘宁率百骑劫魏营,杀得曹兵乱作一团,曹操也狼狈不堪,他唱道:“火冲天烧得我头昏眼晕,黑夜里找不着哪是营门。恨吴兵火攻计心肠太狠,身无力脚无根跌倒埃尘。”与他刚出场时的志得意满鲜明对照,嘲笑他的失败。《水淹下邳》一折戏里,写攻下下邳、生擒吕布等人后,曹操对刘备说:“传令下去,今曰所擒之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三国演义》没有的,写曹操的骄横。还有很多骂曹的戏,《闹长亭》借祢衡之口骂曹,《徐母骂曹》借徐庶母亲之口骂曹,都骂得痛快淋漓。《徐母骂曹》中徐母骂道:“种种奸谋,彰明昭著。世之三尺童子,未有不想杀尔之头,食尔之肉,割尔之心,碎尔之骨!”真是恨之入骨。

  评书《三国》也是贬曹的。比如南方的苏州评话唐《三国》里的曹操,便既奸诈又残暴。唐《三国》一般从千里走单骑说起,《三国演义》写到的曹操的很多劣迹都在这之前,本可以不涉及,但评书总要反复揭露这些事。比如,《长坂坡》便借赵云之口,列数他十大罪状,从杀吕伯奢、屠徐州到拷吉平、杀国舅贵妃,无一遗漏。有些情节,曹操比《三国演义》里还残暴。比如,刘备携民过江,曹操军马追来。《三国志·先主传》只记载曹操追到当阳长坂,“大获其人众辎重”,并没有说曹军杀百姓。《三国演义》写这一段,也只说百姓被冲得七零八落,哭声遍野。在唐《三国》中《长坂坡》一集,却写曹兵杀百姓,不是一般的杀,而是大屠杀:“曹兵一看,反正已经杀的了,杀一个也是杀,杀光他们也同样是杀。于是提足杀性,绝灭天良,挥动武器,刀劈、枪刺、钻打、杆敲,如砍瓜切菜相仿,只见脑袋像滚西瓜,鲜血像飞浪花,物件像播谷种……人群像倒篱笆……曹兵边杀边冲,杀一批,冲一批,马蹄在死尸、活人身上践踏蹂躏。”

  评书中的曹操,既奸诈残暴,有时又很愚蠢,很容易上当。蒋干中计之类是《三国演义》已有的。评书又虚构了一些新的情节。《长坂坡》一集里,徐庶一句话,骗得曹操下令部下不准放箭,使赵云得以在乱军中冲杀而安然无险。后来徐庶一席话,又骗得曹操下山劝降,结果险些被赵云一枪给挑了。

  和京剧三国戏一样,评书也常常嘲笑他的失败。一到曹操失败的时候,总是让他狼狈不堪,出尽洋相。赤壁之战失败,《三国演义》里曹操已经够惨了,评书里犹嫌不够。黄盖火船攻来以后,让曹操先掉进冰冷的长江成了落汤鸡,还咕嘟咕嘟喝了一肚子凉水。爬上连环舟捡了一条命,又被熊熊烈火烤得像烘番薯。被人从火中救上岸,又陷进淤泥里,两只靴子全没了,成了赤脚丞相,踩在冰冷尖利的砂石上,痛得龇牙咧嘴。败退到葫芦谷,又让他两次跌倒在湿土烂泥里,一身污秽,像个泥乌龟。为了逃命,不被认出,不但蟒袍、相貂全丢了,而且自己捧起污泥往脸上乱抹,抹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鼎峙春秋》的骂曹和后来京剧三国戏、评书《三国》的贬曹不可相提并论。《鼎峙春秋》反映的主要是清朝统治者的意愿,反映的是他们对历史人物的偏见和对一切不顺从他们专制统治的人们的仇视。京剧三国戏和评书《三国》的骂曹,是把曹操看作一切奸恶势力的代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痛恨奸恶的愿望。骂曹贬曹,当然有《三国演义》的影响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一个复杂人物的典型,有雄才大略的一面,但奸诈的一面也是很明显的。这样一个奸雄的典型已经为人们广泛接受,再过多少年这个形象恐怕也难于从人们心目中抹掉。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6节:三英战吕布之谜

  各路诸侯起兵讨董卓时,有几个人的确与董卓军直接交锋过,比如曹操、孙坚等。曹操是在袁绍等人畏缩不前时,一马当先、引兵西进的,到荥阳汴水,和董卓的部将徐荣交战。这一战,曹操失利,死伤很多士卒,曹操自己也被箭射中,骑的马也被创,是曹洪把自己的马给曹操,又找来船渡过汴水,曹操才脱险而归。

  孙坚最初也为董卓将徐荣所败,收聚散卒进屯阳人,董卓派胡轸和吕布再次向他发起攻击,孙坚奋起反击,大破卓军,斩了董卓的都督华雄。

  刘备他们有没有和董卓军交过战呢?

  《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这样说:“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刘)备亦起军从讨董卓。”从这条材料看,刘备似乎也参加了讨伐董卓。

  刘备这时投了公孙瓒。他如果参加讨伐董卓,则应跟从公孙瓒。《三国演义》说,关东义军讨董卓,共十八路诸侯,其中有公孙瓒。可是一查历史,不对了,当时参加讨董卓,只有十四路人马,公孙瓒与孔融、陶谦、马腾,都没有会盟孟津。《三国志·袁绍传》说,各路诸侯会盟讨董卓时,公孙瓒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心)欲袭(韩)馥。”可见他只是打了讨卓的旗号,并不真想与董卓打仗。《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投公孙瓒后,公孙瓒表为别部司马,让他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拒御冀州刺史袁绍。这样看来,刘备并未参加讨董卓的战事。

  这本来不算什么。当时就是在洛阳一带前线的诸侯联军,有几个真和董卓军较量过?还不是各怀异胎,徘徊不前,每曰里在军帐中置酒高会?

  不过,民间艺人可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其他人不上阵尚可,唯独刘、关、张应该上阵交锋,一展威风。于是,从《三国志平话》到元杂剧再到《三国演义》,人们都各自发挥想象,重写了这一次战事。

  《三国志平话》里,在催粮官曹操的劝说下,刘、关、张兄弟点手下三千杂虎骑选曰登程来到了虎牢关。他们见过冀王袁绍,诸侯军有人瞧不起他们,说:关前诛董卓,怎么要地位低下的绿衣郎呢?刘、关、张一气之下要离去。曹操又把他们劝回大营,说:萧何三荐韩信,兴汉四百余年。他把刘备他们比作刘邦的大将韩信。

  这天吕布搦战,陶谦步将曹豹上阵,只一个回合,被吕布捉了去,又被放回来,说是吕布只等着捉拿十八路诸侯。次曰,长沙太守孙坚又引军出马,不到三个回合被吕布杀得大败。孙坚逃入林中,挂在树上的头盔战袍被吕布得了去。吕布正行之间,遇上张飞,反被张飞夺了袍甲。

  原来,瞧不起张飞等人的正是孙坚,这回得了孙坚败阵丢弃的袍甲,张飞便径到冀王袁绍帐前献上孙坚的袍甲,声音像洪钟:上次孙坚说我们是猫狗无能之徒,这回你看,孙坚连袍甲也被吕布夺了。孙坚大怒,要斩张飞,众人劝解,张飞才得脱身。

  第二天吕布又来搦战,刘、关、张便上阵了。先是张飞出马持枪和吕布交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败,接着关羽就纵马抡刀,刘备也使双股剑助战。这就有了“三英战吕布”。

  吕布被打得大败,退回虎牢关。次曰,他下关单搦张飞出战。张飞圆睁环眼,直取吕布,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再战三十回合,张飞越战越勇,吕布则心里害怕,拨马上关,坚闭不出。

  元杂剧有两个长长的剧本,一个叫《虎牢关三战吕布》,一个叫《张翼德单战吕布》,把这段故事铺演得更热闹更生动。?

  《三战吕布》里,诸侯军气派非凡,十八路人马,分为前哨、左哨、右哨、合后、游兵、游骑,浩浩荡荡向虎牢关进发。?

  不料吕布带着八健将一上阵,先杀退左哨人马,再击退右哨人马,又直扑中军,把盟主袁绍打得落荒而逃。次曰孙坚上阵,不必说更不是吕布的对手。吕布洋洋得意:“我则道十八路诸侯怎生英雄。原来也只如此,被某曰不移影,杀十八路诸侯大败亏输。”

  这就为刘、关、张的出场作了铺垫。刘、关、张是经曹操一力举荐出阵的,他们来到军中,众将瞧不起他们官位低微,有一番角舌自不必说,只说他们和吕布交锋。

  吕布这边,为迎战张飞等人,精心作了一番准备。八健将一一登场亮相,他们是李肃、侯成、李儒、高顺、何蒙、陈廉、韩先、杨奉。通过他们各自介绍,我们知道他们一个个武艺超众,有万夫不当之勇。吕布调兵遣将,八健将各带三千人马四面布下阵势。张飞他们当然不把吕布放在眼里,曾大败十八路诸侯的吕布,在刘、关、张面前却不堪一击。张飞先上阵,才一会儿吕布就要住手休息,接着刘、关出马,吕布更招架不住,拨回马头逃命去了。

  《单战吕布》则说刘关张三英大败吕布后,袁绍设宴庆功,孙坚却不服,要张飞一人一骑出战吕布,并立下军令状,把监军牌印押下作赌注。袁绍众人还为张飞担心,张飞却慨然应允,料定必胜:“则我这战马越咆哮,战将威风大,预备着得胜也张飞到来。”

  次曰与吕布交战。战不多时,吕布被张飞打中三叉金冠,并且被揪住了衣带。吕布挣断衣带逃走,八健将又围攻上来,张飞越战越勇:“您都是狐朋狗党,在我上舞剑轮枪者,莫你千军万马我敢当。”刘、关冲上助阵,打败八健将,又趁势追击,夺了虎牢关。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节:张飞吕布这两个对头


  到《三国演义》,则保留了三英战吕布的情节,在这之前又增写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斩华雄倒实有其事,不过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斩华雄的是孙坚,而不是关羽,《演义》作者移花接木,把这功劳算给了关羽。

  这一来,后人都知道关羽温酒斩华雄、张飞单战吕布,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是家喻户晓。人们都知道刘、关、张何等英雄。现在河南荥阳县汜水镇附近的虎牢关遗址,还有为纪念三英战吕布而立的“三义庙”,庙里还保存着一座紫檀木雕的关羽像。据说,张飞的营寨当年就扎在东南面的山上。这就越传越神,越传越真像有那么回事。

  第12讲吕布形象的真假之迷

  第13讲张飞吕布这两个对头

  小说理论有个词,叫性格冲突,又有个词,叫形象对比。《三国演义》前十几回常让张飞和吕布这两个冤家碰到一起,大约就用得上这两个词。

  两个人都勇冠三军,但一个嫉恶如仇、快爽直率,一个反复无常,是无义小人,《三国演义》里这两个人可以说一碰就火。作者这样写,其情节多是有意设计的。

  三英战吕布,还有《平话》、元杂剧的单战吕布自不必说。我们已经知道,张飞等人并未和董卓军交锋,但作者们却非要让他们对—对阵。这其实不只是武艺的较量,也包含性格的冲突。你看张飞一出马就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他恨的就是吕布这种有奶便是娘的小人。三国时人,大约都知道吕布为人,但在阵上骂吕布为三姓家奴,张飞却是第一次。

  后来在徐州,这两人干仗的次数更多。这是天赐机缘,因为刘备和吕布这时都在徐州,有和有斗,《演义》抓住这个机会,或者顺手牵合,或者巧为虚构,总之让这两个冤家在这条窄道上好好干了几次。

  吕布在钜野被曹操打得大败,收集败残军马来投刘备。一到,刘备便以徐州相让。将牌印送与吕布,吕布竟伸手想接——这一接,便显出了吕布的卑劣灵魂。这事已是虚构,既写到此,作者又顺手一笔:“只见玄德背后关、张二公各有怒色”,于是吕布只得佯笑,不敢接印。

  次曰,吕布回席请刘备,酒至半酣,吕布请刘备入后堂,令妻女出拜,还一口一个贤弟。写到这里,倒有根据,因为《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记载了这件事。吕布不仅令妻女向拜,还让刘备“于帐中坐妇床上”——这也足见历史上的吕布原来确是不识礼数。不过,这事不高兴的本来是刘备,《英雄记》说:“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悦)。”在《演义》里,却是张飞捺不住叱道:“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你来,我和你斗三百合!”吕布送刘备出门后,张飞又跃马横枪来了,大叫:“吕布,我和你并三百合!”,作者不失时机地让张飞和吕布干了一次。

  第十四回,曹操移驾许都,再议徐州之事。曹操用“二虎竞食”之计,授命刘备为徐州牧,又密书一封给刘备,教杀吕布。这事纯属虚构,当然只有让刘备不忍心杀吕布了结,既表现刘备仁厚,又使故事还能演义下去。不然,吕布早早死于刘备之手,后面的白门楼还怎么写呢?不过,作者又顺便让张飞出来要和吕布干仗。刘备受命次曰,吕布来贺,却“只见张飞扯剑上厅,要杀吕布”,刘备慌忙劝阻,吕布则大惊:“翼德何故只要杀我?”又见“张飞叫曰:‘曹操道你是无义之人,教我哥哥杀你!’”

  接下来,是张飞失下邳。这是史实。《三国志·先主传》注引《英雄记》说,刘备攻袁术时,留张飞守下邳。陶谦故将曹豹也在下邳,张飞想杀掉他,曹豹坚营自守,得免一死,又派人招吕布,吕布于是取了下邳。既有史实,《演义》当然更可以借题发挥了。让张飞醉后使酒,这是意料中事。有趣的是曹豹的身份。《英雄记》只说他是陶谦故将,没说与吕布有什么亲戚关系。罗贯中却顺手一笔,说吕布是曹豹的女婿,本来只是张飞与曹豹干,这一来张飞和吕布两个冤家又碰上了,你看曹豹被打得求饶:“翼德公看我女婿之面,且恕我罢!”张飞问:“你女婿是谁?”曹豹说:“吕布是也。”张飞自然大怒:“我本不欲打你,你把吕布来吓我,我偏要打你。我打你便是打吕布。”把对吕布的气都泄在曹豹身上了。

  曹豹迎吕布夺了下邳,刘备和吕布讲和,吕布让他屯于小沛。不久,两方又翻了脸,起因则是买马,《英雄记》说,吕布派人带着钱去河内买马,被刘备兵给抢了。吕布便派高顺、张辽攻破小沛,赶走了刘备。这事到了《演义》,抢吕布马的成了张飞。于是,吕布大怒,点起兵马往小沛斗张飞。刘备还想掩饰,张飞却挺矛出马:“是我夺了你好马,你今待怎么?”又理直气壮说:“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说完,两人大战了一百回合。

  元杂剧《三出小沛》写这事,还有一段张飞抢马时的描写。吕布手下王斌、吴庆买马撞着张飞,王斌以为不妨事,便说我们是吕布手下的部将如何如何,哪知张飞一听吕布这名字就火冒三丈:“这厮好无礼也,量你那败将吕布,打甚么不紧也。”“卖弄你吕布威仪令严,恼的我不邓邓怒重添。”他索性一鞭打死王斌,把他们的钱柜一并扛走了。

  让两人碰在一起,一碰就火,原来是形象塑造的需要。可惜吕布很快死了,不然两人会有更多好戏看。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8节:孙坚何以成了油滑的小丑
?

  孙坚是孙策和孙权之父,孙氏基业的创始人,气度不凡,为时人所重。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元杂剧《虎牢关三战吕布》竟把他描绘成了一个油腔滑调的小丑。

  他一出场就自我介绍:“我做将军世稀有,无人与我做敌手。听得临阵肚里疼,吃上几钟热烧酒。”又说:“为某能疥狗,善拽软弓,射又不远,则赖顶风对南墙,箭箭不空,虽然我为大将,全无寸箭之功。”

  下一次出场,他还有一番表白,大意说,湛湛青天不可欺,八个螃蟹往南飞,只有一个飞不动,看了原来是尖脐。他上得马去,普通小河也过不去;听得厮杀,帐房里推睡;不知天文,不晓地理。他当参谋,只会批吭捣虚,为头说谎,助阵敲鼓全不响,旗上描成哈叭狗。

  张飞骂他是蜡枪头,他要杀张飞。后来上阵和吕布交锋,刚交手,他就使金蝉脱壳计逃命去了。

  其实,历史上的孙坚是个很英雄的人物。十七岁时,他和父亲一道乘船到钱塘,正遇一伙海贼掠取商贾的财物,在岸上分赃,过往行旅都不敢前进。孙坚对父亲说:“这伙强盗可以对付,让我去讨伐他们吧。”他不顾父亲劝阻,拿着刀,跳上岸,用手东一指,西一挥,像是在部署人马围过去攻打这伙强盗的样子。强盗们远远望见,以为真的是官兵来了捕捉他们,丢下财物四散逃走。孙坚追过去,一刀就把一个强盗给斩了。这一下他可出名了,县府召请他,把他一下子从小小的县吏提拔为代理县尉。

  待他真的带兵打仗,征讨攻伐,就更显出他的智勇胆略。?

  会稽有个叫许昌的,在县里起兵,自称阳明皇帝,和他的儿子在各县煽风点火,有近万人马。孙坚招募了一千多人,和州郡兵一起,将他们镇压。?

  打黄巾时,他被表为佐军司马。他自己招募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奋力出击,所向无敌。他追打的这一部黄巾军无计可施,退入宛城死守。孙坚独当一面,率先登城杀了进去,大破了这部黄巾军。

  朝廷命他为长沙太守。那时长沙正有一个叫区星的人自称将军,纠合一万多人马,到处攻围城邑。孙坚上任后,施方略,设计谋,不到一个月就将其镇压了。接着,他又很快平定了邻近的零阳、桂阳二郡。

  张咨是南阳太守。孙坚起兵讨董卓,经过南阳,拿了朝廷使者的檄文向张咨要军粮。张咨没给他。孙坚也不计较,照样设宴摆酒礼请张咨。第二天,张咨到孙坚军营表示答谢。正饮间,孙坚手下进来了,报告说,前面经过南阳,道路没有修治,军资也没有准备,应把他们主簿拿下问问缘故。张咨知道不妙,想脱身,却见四面都是孙坚的兵马,只好束手就擒,遭到杀戮。

  孙坚杀张咨还有一说。说孙坚到南阳,张咨既不给军粮,也不肯见孙坚。孙坚想进兵,又怕出意外,便诈称得了急症,闹得整个军营震恐不安,叫来巫医,祈祷祝告。然后派亲近的人去告诉张咨,说孙坚病得恐怕不行了,想把这支兵马都交给张咨。张咨早就探知孙坚举军人心惶惶,又有巫医祷告,便信以为真,很想把这支兵马接过来扩充自己的势力,便带了五六百步骑到军营中看孙坚。这当然是自投罗网。孙坚就这样用利诱之计杀了张咨。

  讨伐董卓,众诸侯军中,孙坚是最善战的一路。?

  一次,他驻兵鲁阳,派一个部下带人马回州里督促军粮,在城外设帐幔饯行。不料董卓的数万人马打了过来,几十轻骑已经先到了。事出突然,情势危险,可孙坚镇定自若,照常行酒谈笑,敕令部队整顿行阵,不得妄动。尔后,孙坚从容撤席罢座,让队伍有秩序地进城。进得城来,孙坚才说:“刚才我不马上起坐,是怕队伍乱了,自相蹈践,大家进不了城。”董卓的兵众见孙坚军阵齐整,竟不敢攻城,自己退去了。

  又一次,孙坚在阳人与董卓军大战,把董卓军打得大败,还把董卓的都督大将华雄给斩了。这华雄,就是《三国演义》“温酒斩华雄”的那个华雄。斩华雄其实是孙坚的功劳,与关羽一点关系也没有。

  众诸侯军中,最让董卓畏惮的也是孙坚。董卓一次对他的部下说:关东军屡次失败,都怕我了,不会有什么作为。只有孙坚很憨猛,很能用人,应当告诉众将,让大家多提防点孙坚。他又说,只要杀了二袁、刘表、孙坚,天下就自然服从自己了。因此董卓很想拉拢孙坚,他派人来向孙坚请求过和亲,还许愿说,让孙氏子弟家人都任刺史、郡守,但被孙坚严词拒绝。

  这样看来,孙坚的猛壮智谋,不应在张飞、关羽之下,如果愿写,很可以也有几个如张飞独破杏林庄、关羽温酒斩华雄之类的动人故事。可是,小说家们对他却不感兴趣,元杂剧还把他写成那样油滑无能的丑角,为什么会这样,很令人费解。

  

  说来有意思,天下拥兵而立、势壮力雄的诸侯那么多,曹操都不放在眼里,独独看中了既没有兵马,更没找到立足之地,栖身于自己门下的刘备。刘备听到曹操说天下英雄只有他和曹操,竟也惊得连汤匙筷子都掉到地下,还巧借怕雷震掩饰过去。?

  这不是小说家言。了解三国历史的都知道,这是有真实记载的。?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9节:大闹石榴园到煮酒论英雄

  当然,有关此事的史料很简单,我们无从知道它更多的细节。这恰好给民间艺人留下了驰骋艺术想象的广阔空间。

  元人有个杂剧,叫《莽张飞大闹石榴园》,把它写成一个鸿门宴式的故事。说是曹操征服吕布,刘、关、张投于麾下,却各有异志,不听调唤,又英雄无比,胆量过人,一时难以擒拿,因此曹操和张辽、许褚一起商议,定下一计,在许都城外石榴园凝翠楼上摆下酒宴,把刘备请来,准备将他杀害。

  少不得一番紧张周密的布置,凝翠楼上,安排下盛宴,凝翠楼下,则团团匝匝围了七重兵马,只待刘备赴会,楼上击金钟为号,便要活捉了刘备,若关羽张飞知道了来救,便来一个拿一个,来两个拿一双,一举全部擒灭。

  得到书请,刘备便找简雍商议,简雍不知怎么居然知道曹操埋伏了七重人马,关羽张飞又不在,因此就坚决劝阻刘备。刘备却觉得曹操不一定有坏意,他认为自己失徐州以后,是曹操借兵马两家共破了吕布;到得京师,曹操又给重赏封官。他吩咐待关、张回来便来接应,就带着几十骑人马赴会去了。

  关、张从教场回来知道哥哥被请去赴会,张飞独自先赶去石榴园,关羽随后带关平领兵马前往接应。这没有多少故事可说。?

  有趣热闹的故事都在石榴园宴会上。刘备应约而来,曹操以为得计,便把杨修请来,给他的任务是行酒,替刘备递一杯酒要斟满十分,到曹操面前却只须浅斟半杯,要把刘备灌醉,然后罗织他一些风流罪过,曹操才好借口杀他。

  杨修心里有数:“某想玄德公是仁德之人,俺丞相要杀害他,丞相也量你何足道哉!”行酒时,他给曹操斟得满满的,说是“君子不吃凹面钟”,给刘备则只斟八分,说是虽是八分却十分喝了。这一来,几杯下去,刘备没事,曹操自己倒醉得扶着桌子睡了。

  接着杨修上菜,借机一语双关来提醒刘备。他上一只家鹅,一只野雁,指着这野雁说:“他则为一口水食,因此上打在网里也。”又指着楼外秋景说:“你道是便可惜了花红锦绣,俺主人家便弃嫌你叶密枝稠,待将他翦草除根不存留。”还说:“你怕不待有花时方饮酒,无月不登楼,我则怕你醉时节怎的走。”

  这时曹操醒来和刘备论天下英雄,并说:说的是,喝三杯酒,说的不是,罚三碗凉水,让杨修做中人。刘备故意说吕布是英雄,曹操则斥之为三姓家奴,怎生是英雄好汉!刘备又说项羽是英雄,曹操则认为项羽被刘邦打得大败,四面楚歌,乌江自刎,怎么是好汉。杨修趁机说丞相说的是,让他喝了三杯又三杯。曹操生气了:“这厮无礼,我说一椿,他破一椿,我说一句他破一句。”把杨修拖去打四十大棒赶了出去。

  回头曹操再问刘备:“则说俺两个谁是英雄好汉?”刘备说:“丞相曹刘好汉。”曹操又气了:“你好汉则说你好汉,我好汉则说我好汉,怎么曹刘好汉?十八路诸侯都不敢与我作对,唯有你敢与某作对。”他一拍桌子,刘备连忙掩住耳朵,说:我怕打雷。

  这边张飞关羽却赶来了。楼下夏侯惇把住门,不让上去,气得张飞一拳过去,打得夏侯惇直叫:“哎哟,老三不要打,你上楼去罢。”曹操见张飞,连忙把盏:“三将军来了也,许褚将酒来;三将军满饮此杯。”张飞把酒杯打落,一把揪住曹操:“哎你个曹孟德,你可休小觑咱,我着你三魂七魄卧黄沙,看今夜宿谁家。”刘备劝张飞放了曹操,张飞扶刘备下楼,三人回私宅去了,曹操自我解嘲道:“用尽自己心,笑破他人口。”

  曹操想杀刘备,不但枉费心机,还受到嘲弄,这故事生动热闹、痛快淋漓,民间气息很浓,不过,虚构成分太多。?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又是一种写法。它把一些散见于史书的材料拈合移接过来,拈合得非常巧妙,不露痕迹。?

  开头写刘备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这是从《吴历》中来的。《吴历》说,曹操经常派亲信秘密察看下属将领有没有宾客宴会的,如果有,就找借口加害。这时刘备正闭门种菜,看见曹操的人从门里偷看,便对张飞关羽说:“我怎么是种菜的呢?曹操必有疑意,此地不可再留。”当夜把曹操赐遗的衣服都封着留下,打开后园门和张飞等人骑马走了。这个材料后半部分是不可取的,因为刘备是受曹操派遣攻打袁术而离开许都的,并不是这样逃走的。《演义》删去后半部分,只写刘备种菜,便很好地表现出刘备当时的处境心境。

  曹操论英雄的那些评语,有些是作者代为立言,有些也是从其他地方拈合过来的。对袁术的评语,移用了孔融五年前的话。那一年,陶谦死了,糜竺奉陶谦遗命请刘备管领徐州,刘备推辞,提出袁术四世五公,海内所归,可把徐州让给他。孔融在场,说了一句话:“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这“冢中枯骨”四字便移过来了。对袁绍的评语,有的是曹操自己在其他场合说的,如袁绍破了公孙瓒,兼并四州之地,率十几万大军将攻许都,曹操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众将都以为袁绍声势甚盛,不可力敌,曹操则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有的是移用了其他人的话,那是在这之前,曹操正东忧吕布,南拒张绣,又想北讨袁绍,但担心力不能敌,郭嘉便提出十胜十败之议,其中说到袁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在这之后,曹操驻军官渡,与袁绍相拒,关右诸将议论将来谁胜谁败,杨阜当时也说袁绍“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演义》把不同人物不同场合的话都移用过来,成为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的高论,一点痕迹不露,非常巧妙。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0节:古城聚义纯属虚构

  《三国演义》这样写,历史真实感强多了。另外,《演义》写这故事,让曹操刘备一个借题试探,一个巧为应付,暗中斗智,隐藏杀机,看似不如《石榴园》热闹痛快,其实别有一种紧张气氛,人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手笔的高明。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过黄河,又折向汝南,千里迢迢寻找刘备,不意却在古城遇见张飞。原来,张飞在徐州战败失散后,先在芒砀山中住了月余,为探听刘备消息,路过古城,赶走县令,占住城池。关羽斩蔡阳,消除张飞的误会,又往汝南、奔河北,找到刘备,同回古城,至此,刘、关、张主臣重相会,英雄再聚义。

  历史上并没有张飞在芒砀山落草,占古城为王,刘、关、张主臣会古城的记载,蔡阳也并不是关羽斩的,那么,《三国演义》是根据什么写成古城聚义这些情节的呢?

  首先是根据《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而《平话》、元杂剧又是根据民间传说。《平话》写张飞与刘备失散之后,来到古城,打败了原来占着城池的一个叫巩固的人,夺了古城,建了王国,自号为“无姓大王”。不久,刘备和赵云路过古城,听巩固诉说,才知道这位“无姓大王”原来就是张飞。刘、张相会后,关羽也历尽艰辛来到此地,于是主臣三人同会古城。元无名氏写的《关云长千里独行》杂剧,则说这古城原由张虎镇守,张虎原是陶谦旧将,后归刘备,因事被张飞打了四十大板,他便投降曹操,受命当了古城太守。徐州兵败后,刘备和张飞一道破了张虎的胡同阵,夺取了古城,在这里招兵买马。尔后,关云长千里独行来到古城相会。《演义》吸收了《平话》和杂剧的这些虚构故事,又删去了巩固、张虎这两个过场人物的事迹,让张飞占古城之前先在芒砀山呆上月余,占古城后又先与关羽相会,尔后与刘备相会,使线索更集中明了,情节发展更合情理。

  其次是根据了史实提供的一些材料。古城会属虚构,历史上徐州败后张飞的行踪是个谜,关羽千里寻主的具体情形也是个谜,但刘备的行踪却比较清楚。《演义》写刘备弃了徐州,经青州见袁谭,再往冀州投袁绍,尔后随袁绍攻曹操,又往汝南会合刘辟攻许,复回河北,建议袁绍南连荆州刘表,又第二次往汝南,会合龚都,这都有史实根据。历史上,刘备往荆州依刘表之时三人应该已经会合;简雍、孙乾这些人此时也确是随从刘备,四处奔走联络袁绍、联络刘表等等;蔡阳虽然不是为关羽所杀,而是为刘备所杀,但蔡阳确是受曹操派遣往汝南攻打刘辟,也确是在这一战中被杀的。就是说,关羽、张飞之事为虚,刘备之事为实,会合的地点、方式为虚构,但会合之事确有,关羽斩蔡阳为虚,但蔡阳被斩之事为实,孙乾等人是否与关羽、张飞联络不得而知,但他们确在四处联络。或移花接木(如斩蔡阳),或以实衬虚,虚中含实,这就写成了《演义》古城聚义的动人故事。

  《演义》这样写,依据了民间传说和史实线索,也有艺术构思的需要。这次主臣聚会,是刘备事业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前,刘备的基本力量在徐州,并且屡遭惨败,在这之后,他的力量已转移到荆州,虽也有失败,但渐渐立住脚跟,逐渐发展。因此,历史上只是隐隐约约有过的聚会,到小说里,则要浓墨重彩把它勾画得有声有色。关羽既然降过曹操,引起心直性躁的张飞的误会是很自然的,既有误会,让死于刘备刀下的蔡阳让关羽杀掉,也就顺理成章。

  史实只有蛛丝马迹,主要依据民间传说,辅以合理的想象虚构,这是《三国演义》情节的特点,古城聚义就属于这一类。?

  第20讲关羽在曹营有多久(略)

  第21讲千里走单骑之谜

  关羽降曹,虽受赏识和厚遇,但仍难忘桃园兄弟结义主臣之情。在杀颜良、文丑立下战功报答曹操之后,挂印封金,辞别曹操,单骑匹马保护二夫人,辗转千里北上寻找刘备,一路上过东岭关斩孔秀,过洛阳斩孟坦、韩福,过沂水关斩卞喜,过荥阳斩王植,过滑州黄河渡口斩秦琪,历尽艰辛,终于在古城先后与张飞、刘备相聚。这是《三国演义》描写的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这段故事,《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也有描写,但情节略有不同。都只有千里走单骑,没有过五关斩六将。《平话》写关羽走后,曹操用张辽的计策,先在灞陵桥埋伏军兵,再假装送行敬酒,赠送锦袍,想趁关羽下马受礼时一举抓获,不料关羽并不下马,使曹操之计落空。关羽到冀州见袁绍,不料刘备已和赵云投荆州去了。于是关羽又往南经太行山,过千山万水,终于找到刘备、张飞。元杂剧《关云长千里独行》情节与《平话》相似,只是曹操与张辽定了三条计:假装送行,骗关羽下马,让许褚抱住,众将擒之;不成,则敬上一杯酒,酒里下毒药;再不成,则假借送锦袍骗关羽下马。但关羽不下马,递酒不喝,用刀挑袍,三条计都落空。杂剧没有关羽到冀州又经太行山往荆州的情节,而是直接便到古城与刘、张相聚。

  小说描写的关羽一生中,这是很值得炫耀的一段经历。历史上,关羽挂印封金,亡归先主,实有其事,但是否如小说描写的那样过五关斩六将,由许都北上经洛阳、荥阳而过黄河,又折向汝南,辗转千里?这一经历的具体情形如何?却是个谜。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1节:千里走单骑之谜

  《三国志·先主传》:“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响)应(袁)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攻)略许下。关羽(逃)亡归先主。”一般根据这个记载,认为当时关羽是直接从许都往汝南投奔刘备,路途并不远,更无须经过洛阳、荥阳北渡黄河;历史上也没有被关羽斩掉的六位守将,因此,《演义》写这些情节纯属虚构。

  但问题并不那么简单。一、《三国志·武帝纪》和《资治通鉴》都记载,关羽斩颜良之后,袁绍遣刘备、文丑攻曹,被曹操击破,杀了文丑。尔后曹操还军官渡,袁绍进保阳武,关羽逃归刘备。这时的刘备当随袁绍在阳武,关羽当是在曹操击败刘备、文丑一战中知道刘备下落的,既如此,他自许都出发投奔刘备,就应该是北上,而不是南下。二、《资治通鉴》记袁绍遣刘备将兵往汝南助刘辟一事在七月,而关羽亡归刘备一事系在此前的四月,既如此,关羽也不可能预知三个月后刘备的行踪而预先直接去汝南找他。三、刘备这一时间奔走不定,先与文丑一起在官渡击曹操,随后又往汝南助刘辟攻许,曹仁败刘备于汝南后,刘备又往袁绍处,旋又复至汝南,与袭都合兵,击杀了曹操部将蔡阳。这样,关羽奔刘备,也很可能显环转北上,扑空后又折而南下,如此往复,千里之远是不为夸张的。四、史书自记关羽在文丑被杀后亡奔刘备,直到一年后刘备依刘表,才出现关羽的事迹,那么,这么长时间关羽为什么没有露面?如果径往汝南很快找到了刘备,为什么几次重要战斗都不见他一显身手?这种情况,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关羽一直在四处奔走寻找行踪不定的刘备。这样辗转往返,又都在曹操的地方,虽然曹操放行,但其部下加以阻拦,被关羽斩掉是可能的,虽然现在《演义》写的被斩的六将都不见史载。

  不过,这两种看法,推测的因素都比较多。不论是肯定还是否定关羽有过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这段经历,都还需要寻找更确凿的证据,在找到证据之前,这段经历只能是个谜。

  第22讲关云长单刀劈四寇?

  第23讲关云长也为女色动过心?

  在后人心目中,关云长不但不慕荣华富贵,而且不为女色所动。

  比如,《三国演义》中关羽保二位嫂嫂在曹操一段,当曹操让他与二嫂共处一室,欲乱其君臣之分时,关羽就情愿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曹操又送十名美女侍候关羽,关羽也毫不动心,全部送入内门,让她们伏侍二嫂。

  还有关羽斩貂蝉的故事。这是个人所熟知的故事,在不同人笔下(或口头传说)中有不同的情节。元代《关大王月下斩貂蝉》的杂剧已经亡佚,无从知其内容。清代戏曲舞台上流行的《斩貂》一出戏,则说水淹下邳,杀了吕布,捉了貂蝉,张飞把她送给关羽。关羽却从《春秋》里看到自古美女皆祸水,既害人又误国,又想到董卓父子因此而丧权丢命,于是决意杀掉了貂蝉。

  后来京剧写这一故事,则说送貂蝉给关羽的是曹操,是曹操想用美色诱惑拉拢关羽,让关羽为自己所用。但关羽不但丝毫不为所动,而且一刀把貂蝉斩了,绝了祸根。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则说水淹下邳,俘了貂蝉后,见她如花似玉,刘备想纳为妾,连莽张飞也动了情。刘备知道关羽不爱女色,便想假意把貂蝉让给关羽,送个空头人情。

  关羽自然不想要。但他看到不但董卓、吕布之流为一个貂蝉而招来祸害,现在连一向英雄的刘备、张飞也迷恋上了,暗想这真是个大祸根,如果留下她,不但兄弟间会互相嫉妒,伤了和气,而且更担心误了兴汉室的大业。于是他就假意留下貂蝉,心里却打定主意要斩掉貂蝉。

  据说关羽留下貂蝉后,见她不但美艳绝世,连落在地上的影子也婀娜动人,竟也许久不忍下手。好在关羽毕竟是关羽,他紧闭双眼,咬咬牙,还是把貂蝉给斩了。

  这三个写法(说法),共同的一点,都是说关羽不爱女色,不为动心。?

  相传《三国演义》本来并不是现在这样写法,说是罗贯中写关羽在曹营,当写到曹操只给关羽和两位嫂子一间房子,晚上又只送来一支蜡烛时,本来是想写一点关羽的风流韵事的。可是罗贯中正写到这里,却见关羽显灵站在了他的面前,大喝一声笔下留情,关羽说,我平生不近女色,一生清白,你怎么能随意编造,玷污我的清白呢?关羽一气之下,挥刀把书案前的蜡烛拦腰削成两半。罗贯中无奈,只好重写了这一段。

  说关羽与二位嫂嫂有风流之事,当然是凭空编造。不过,说关羽见女色而毫不动心,却也未必。

  有这么一件事。那是曹操和刘备一起围攻下邳时的事。困守下邳的吕布有一个部下叫秦宜禄,他有一个妻子杜氏。吕布派秦去向袁术求救,秦却被袁术留下,让他娶了汉室之女。这时,秦的前妻杜氏则仍留在下邳——她可能是被遗弃了。?

  关羽知道了这件事,便屡次三番向曹操提出要求,攻下城后,希望得到秦的这个前妻杜氏。?

  关羽这时大约还没有妻室,不过他为什么不要别的女人,偏偏看中了杜氏呢?原来这个杜氏颇有些姿色。曹操一听关羽要求,便有这个怀疑,后来一见,果然如此。

  关羽当然不能得到这个杜氏。她被曹操占去了。曹操颇好女色。他曾占了何晏的母亲、何进的媳妇,又占了张绣的婶母,都是贪恋美色。这次遇上杜氏,自然也不例外。秦宜禄和杜氏的儿子秦朗也被纳为养子,后来官运亨通。关羽这时和刘备几个人连自己的立足之地都没有,没力量和曹操争高下,也只有眼睁睁看着曹操把自己屡次要求得到的杜氏抢去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2节:曹操残暴的另一面

  这件事记载于《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纪》和《三国志·明帝纪》注引《魏氏春秋》,当是实有其事。这说明关羽虽不能和曹操等辈的好色相提并论,但他见了女色还是很动心的,并不像演义、戏曲写的那样一本正经。?

  这其实很正常。倒不是说英雄必爱美女,而是说关羽虽为神勇之将,却也和凡夫俗子一样是血肉之躯,有七情六欲。?

  后人删去关羽这类涉于男女情欲之事,主要是出于对关羽的敬重,这类事实在有伤这位神圣人物的体面。但就《三国演义》来说,却恐怕还有另一个原因。《三国演义》主要写三国时代的政治风云军事斗争。它虽然也写了一些男女情事,像吕布与貂蝉,刘备娶孙夫人,但都是为了表现政治军事斗争。一个是董卓败亡的关键,一个则是孙、刘斗争的重要情节,因此非写不可。至于关羽与杜氏之类,却是不宜写,写了,既有损人物形象,也会冲淡演义的主题。

  第24讲袁绍怎是曹操的对手(略)

  第25讲曹操残暴的另一面——体恤民情

  陆机《辨亡论》指出:“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人怨。”陆机是东吴丞相陆逊的孙子,东吴灭亡时已二十岁,他说这话当有闻见体会。不过从史料看,曹操虽称得上奸雄,但还不同于历史上那些只知残虐百姓的暴君。他有时还是很能体恤下民疾苦的。

  兴平元年(194),军阀兼并,群雄竞逐,兵强者胜,兵弱者亡,曹操又新失兖州,受到吕布的攻击,经濮阳之败,折兵损将,正需要补充兵员。但这一年蝗虫起,百姓大饿,以至人相食。曹操并没有在这时扩充军队让百姓养活,加重百姓负担,而是“罢吏兵新募者”。后来,他靠很少的兵力,用奇谋打败了吕布。

  曹操还采用枣祗、韩浩的建议,实行屯田。最初是建安元年(196)在许下,建安十四年(209)又开芍陂屯田。贷给农民牛畜田地,用官牛的收谷按官六客四分成,用私牛的对半分成。屯田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军粮,但也使一些无牛畜田地的农民生计有依。租税直接交官,不受地主的额外榨取,军粮也不是全部由农民负担。《魏书》说当时遭荒乱,军队没有粮谷,“饥则寇略”。实行屯田积谷,有一定的军需来源,曹操的军队应该可以不再随意寇略百姓。这对百姓有益,也是史家早有评论的。

  募民屯田也采用农民自愿的办法。《三国志·袁涣传》记载,则开始募民开屯田,一些人不乐意,纷纷逃走。袁涣对曹操说:“百姓安土重迁,应该顺从他们自己的意思,乐意的就招募他们,不乐意的不要勉强。”曹操听从了袁涣的意见,结果,“百姓大悦”。这也说明他是体恤民情的。

  袁绍统治冀州,放任豪强兼并,结果租赋负担全落在贫弱的下民身上,他们常常卖掉家财,还不能交纳租赋。建安九年(204)曹操消灭袁绍,九月就下令“重豪强兼并之法”,明令每亩纳田租四升、每户出绢两匹、绵二斤,不再额外多取,不准豪强藏匿不交,而让贫弱的百姓多交赋税。同时明令,免除河北人民当年的租赋。结果,“百姓喜悦”,这又是一个体恤民情的例子。

  曹操还考虑到连年征战,很多吏兵死亡不归。他们的家里失去劳力,生活困难,甚至无法自存,流离失所。建安十四年(209)曹操就下令,死者家里没有基业无法自存的,官府供给他们的粮食不能断绝,长吏要经常去存恤抚循他们。建安二十三年(218),他又由此想到其他百姓。这一年刚刚遭受瘟疫,百姓已很贫困,加上军兴在外,垦田损少,曹操很忧虑,便下令,女的年七十以上没有丈夫、儿子,年纪在十二岁以下没有父母兄弟,以及眼睛看不见、失去劳动力,又没有妻儿父兄和产业的,由公家供养他们终身。这也是体恤民苦的一项措施。

  曹操还写诗对汉末动乱年代百姓遭受的痛苦深深同情。著名的有《蒿里行》,后六句这样写:“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伤时悯乱,苍凉悲楚,感情是很真挚的。

  曹操能体恤民情,是因为他懂得民为邦本的道理。他是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深知如果老百姓被逼得没有活路,一旦起来造反就会有摧毁一切的力量。他也深知扫平诸侯,成就王霸之业,首先要收揽人心。

  曹操恤民惜贫,和袁绍一类人不一样。郭嘉比较曹操袁绍二人,提出十胜十败之议,其中第七条就说,袁绍眼见到有人饥寒,会表示同情体恤,但没有看见的就不予考虑;曹操就不同,对目前小事有时会忽略,但对恩加四海的民生大事,虽然看不见却没有考虑不周的。郭嘉认为这就是仁胜。

  郭嘉的意思是说,曹操不是只顾眼前,装模作样,而是采取实实在在的政策法令,从长远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这确是曹操恤民的特点,是他高于袁绍、袁术之辈的地方,也是他能打败强手、统一中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三国演义》里也都有反映。嘉靖罗贯中本尤为突出,后来的毛宗岗改本虽然删掉一些,但仍保留不少这类描写。?

  比如,写曹操统军伐张绣,见一路麦子已熟,老百姓却因兵至逃避在外,不敢刈麦。曹操便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百姓闻谕,无不欢喜称颂,望尘遮道而拜”。

  比如,官渡一战曹操大败袁绍,又引军到仓亭。作者先写当地百姓“箪食壶浆”欢迎他们,又借父老之口说,老百姓对袁绍早已怨声载道,盼着曹操军来就可望太平。而曹操则先对军士惊扰乡民深表不安,接着又号令三军: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之罪。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3节:曹操的御人之术


  再比如仓亭大胜,众将劝曹操急攻冀州,作者写曹操说:“现在田里正种着庄稼,恐怕会荒废农民的生产,待秋收以后再来攻打也不晚。”这一处,嘉靖本还写众人说:“如果体恤下民,必然误了大事。”曹操却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如果废其民,纵得穿城,有什么用呢?”

  《三国演义》是有抑曹操倾向的,毛本尤为明显。但在这些地方,对曹操的明达远见、体恤民情却能如实而写,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是很可贵的。

  

  有几件事,看出曹操有一定度量。?

  兴平元年(194),张邈和弟弟张超、陈宫趁曹操远出东征陶谦时,据兖州叛迎吕布。事变一发生,曹操许多属下都跟着倒过去了。这一事变,使曹操一度极为被动。他的根据地兖州,只有鄄城、范、东阿三城为立足之地。由于这一事变,他和吕布几次作战失利,有一次他只得突火而出,连左手掌都烧了。他还因此差一点被迫迁家居邺,投靠袁绍,寄人篱下。

  不久,曹操扭转了局势,收复了兖州,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兖州叛乱的参与者大多也落到曹操手里。

  这一事变的发起者都受到了惩罚。张邈被夷三族,张邈自己往袁术请救,未至,就为他的兵众所杀。张超一说自杀,一说被斩。这两个人如果被俘,恐怕也要处死。陈宫和吕布一起被俘后,自请就戮。这三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大概称得上首恶必办。

  但对另一些胁从者,曹操就不但不问罪,反而大胆任用。?

  毕谌,原为兖州别驾。张邈叛后,把毕谌的母亲、弟弟和妻、子都劫走了。曹操对毕谌说:“你老母在那边,你去吧。”毕谌叩头发誓,没有二心,曹操很感动,流下了眼泪。不料毕谌一出去,马上就逃走了。待吕布失败,毕谌也被抓了回来,大家都为他捏一把汗,曹操却说:“孝敬自己亲人的人,哪有不忠于君主的呢?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他提拔毕谌做了鲁相。

  魏种,是当年曹操保举为孝廉的。兖州叛乱,曹操说:“魏种一定不会背弃我。”后来听说他也到那边去了,曹操大怒:“魏种!只要你不是南逃到越,北逃到胡,我就不放过你!”打下射犬,活捉了魏种,曹操态度却变了:“这真是个人才啊!”不但释缚免罪,还以他为河内太守,把河北的事务都交托给他。

  徐翕、毛晖,原是曹操在兖州的两名守将,兖州一乱,他们也叛变了。曹操平定兖州,他们又逃到臧霸那里。曹操让刘备告诉臧霸,一定要把这两个人交出来。到后来,这两个人也没有被问罪,他们都被曹操任为郡守。

  曹操处理张绣叛乱也是这样。?

  建安二年(197),屯兵南阳的张绣率部投降曹操。才过了十几天,张绣又反叛,突然袭击了曹操兵营。曹操措手不及,被打得大败,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遇害,他最贴心的武士典韦战死,他自己虽然逃得性命,可右臂被箭射伤,所骑的名马“绝影”也被射死。

  第二年,张绣又和刘表联合,在安众(今河南镇平县东南)分兵前后夹攻曹操,使曹操又一次陷入险境。曹操让士兵连夜开挖地道才逃得性命,并用奇兵把张绣打败。

  后来,张绣在他的谋士贾诩的劝说下又一次投降曹操。曹操没有计较杀子之仇,盛宴欢迎张绣,为自己的儿子求得张绣的女儿为妻,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后来张绣在官渡之战和南皮破袁谭有功,先迁破羌将军,后增邑至二千户。那时,天下户口减耗,十才存一,曹操自己那些将领封邑还没有满千户的,却给了张绣最丰厚的封赐。

  曹操烧密信也是这样一件事。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从袁绍的书信中发现了很多许都官员和军中人员给袁绍的投降书。曹操本可以把这些写密信的人抓起来,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他把密信全部烧掉。他说:“当袁绍强大的时候,连我也难自保,何况别人?”

  上述几件事,曹操这样处理都是很有眼光的。第一件事,偌大的兖州除三座小县城外都反叛了,若要一一问罪势必牵连众多的人,使自己失去一批贤才。因此,只能首恶则办,胁从不问。第二件事,放弃旧仇,便首先使自己信重于天下,其次是收拢了一批得力的将才谋士。第三件事,那些人写密信,不过是担心袁绍力量强大,想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袁绍既已被打败,那些人自然断了投袁绍的念头,烧掉密信,既无碍讨袁,又可稳定、争取人心,扩大自己的势力。

  要这样做不容易。烧密信这种事,只有汉光武帝曾经这样做过。不计私仇,大胆任用反对、伤害过自己的人,也只有一些有眼光的帝王这样做过。曹操在这些问题上,表现了一种帝王气度、政治家的胸襟。有这种度量,他才有一种吸收力,集聚各方面的力量,实现他的王霸之志。

  
  有一个传说,说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灯会,诸葛亮母亲进城探望儿子,还想再看看灯会。不料诸葛亮却对母亲说:“您不用去街上看龙灯了,儿画一条真龙给您看吧。”说着便在地上画了起来。不一会儿,龙画好了,画得像极了,母亲正惊异时,画的龙竟动了起来,成了真龙。诸葛亮连忙叫母亲和他一起骑上龙背,刚坐好,只见那龙摇头摆尾,腾空而起,驮着诸葛亮母子飞呀飞,不知飞了多长时间,一直飞到南阳城西才落下来,一到地面,那条龙便化作一道山岗,后来称为卧龙岗。诸葛亮母子便在卧龙岗扎茅为屋,开荒种地,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把他请下山,干出一番大事业。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4节:诸葛亮身世之迷


  在人们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传奇人物,因此他的早年身世也就带有神异色彩。现实生活中当然不可能如此。他是从别处移居到南阳隆中的,不过不是乘龙而来,而是经历了一番颠沛流离。

  诸葛亮故里在东汉徐州琅邪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据《三国志·诸葛瑾传》注引应劭《风俗通》,诸葛家族是秦末跟从陈涉起义的将军葛婴的后代。葛婴有功反被陈涉杀害,到汉文帝时追录他的功绩,封他的孙子为诸县(属琅邪郡)侯。后来,葛家由诸县迁到阳都,阳都先有葛姓,当地人为了把他们和当地葛姓区别开来,便称他们为“诸葛”,后来便成了他们的姓氏。

  诸葛家族并不显达。我们知道的,只是西汉元帝时远祖诸葛丰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泰山郡郡丞。他的叔父诸葛玄也不过和袁术、刘表有些来往而已。所以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称出身“布衣”,在给李严的一封信中也自称是“东方下士”。

  诸葛亮从小就历经战乱。先是黄巾农民起义的浪潮冲击着他的家乡。然后是曹操征陶谦,攻徐州,他的家乡又直接受到骚扰和破坏。

  诸葛亮早年家境当比较困难。还在他幼小时,生母章氏病故。八岁那年,父亲又去世。这时他有一个比他仅大五岁的哥哥诸葛瑾,下有一个弟弟诸葛均,此外还有两个姐姐。兄弟几个都只靠叔父诸葛玄抚养。

  后来他便背井离乡,一家离散。徐州一带战乱不已,难以安居。当叔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赴任时,除留下诸葛瑾在家照看家财外,把诸葛亮姐弟几个全部带到了豫章。这时诸葛亮大约十五岁。

  诸葛玄到豫章上任不久,东汉朝廷又派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上任时,从扬州刺史刘繇那里借来兵马,强行赶走诸葛玄。诸葛玄只好带着诸葛亮姐弟投奔荆州刘表。后来,诸葛玄病卒。当诸葛亮到隆中时已是没有亲人照顾,全靠自力维持生活,立足社会。

  这段身世经历,对后来诸葛亮一生事业是有深刻影响的。?

  自幼身历战乱,使他很早就关注国家命运,有以天下为怀的胸襟,树立起改变现状的志向抱负。在隆中躬耕,常自比管仲、乐毅。和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游学,说这三个人做官可以做到刺史郡守,而问及他自己的志向,却笑而不言,当孟公威思归乡里时,诸葛亮便说:“遨游何必故乡呢?”显然是要以天下为己任。?

  这段身世也使他加深了对社会政治的认识。他后来常和刘备讨论汉末政治,有感于桓、灵之世的衰乱。他从中吸取了不少教训,后来他辅佐刘备,采取了很多政治措施,常常是以此为鉴,反其道而行。

  自幼丧失父母,也使他较早自立、成熟,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二十七岁就在政治上十分成熟,担当大任。后来在危难之秋独力支撑西蜀局面,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进兵伐魏,这种百折不挠的坚毅性格,与他自幼就经受磨难有关。

  诸葛亮早年的这段身世,《三国演义》里并没有描写。和其他中国古典小说一样,人物一出场,思想、性格就已定了型。不过,《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后来思想、政治活动的描写,其性格与这段经历是可以衔接上的。我们了解了诸葛亮的这段经历,不论对历史上的诸葛亮,还是小说中的诸葛亮,都会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第30讲诸葛亮的师傅是谁(略)

  第31讲诸葛亮羽扇的来历

  《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羽扇纶巾后来成了戏曲舞台上诸葛亮特有的穿戴。?

  历史上,诸葛亮指挥打仗,可能确实是这样的装束。裴启《语材》曾记述这样一件事,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渭水之滨对阵时,司马懿一身戎装,来到阵前,却见对面蜀军阵中,诸葛亮乘一辆没有油漆的车,著着葛布巾,手持白羽扇,指挥着三军。司马懿不由地赞叹:“真可谓名士矣。”?

  不过,这在当时却只不过是名士们的时髦打扮。在这稍前,京城洛阳的士人们就这般装束,这以后,晋人也以此显示潇洒风流,顾荣就曾手摇羽扇指挥军队与陈敏打仗。十六国时前凉的军师将军谢艾,作战时也曾“乘轺车,冠白蝁”,气得敌将发怒说:“谢艾年少书生,冠服如此,分明是蔑视我!”与诸葛亮同时的周瑜的装束可能也是这样,后来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里就写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诸葛亮之所以这身装束,是因为他不是武将,而是名士。晋人张辅写《名士优劣论》,就是把诸葛亮作为名士来看待的。?

  但是,这事到了民间,却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在人们看来,诸葛亮之所以有人们想象中的那非凡超群的本领,就与他经常拿在手里的羽毛扇有关。于是,关于这羽扇,关于这羽扇的来历,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神奇的传说。?

  一个故事,说这羽扇是水镜先生给的。因为一开始诸葛亮读书时没能悟出先生的真谛,先生一怒之下,烧了生平著的书,把诸葛亮赶下了山。但他却又让夫人送去两件东西,一件是八卦衣,另一件就是羽毛扇。当诸葛亮再回到山上求师,遇到难题心里烦躁不安的时候,只要用那羽毛扇轻轻扇两下,就会顿觉神清气爽,心头豁亮,一边扇,一边想,便悟出了水镜先生讲的深奥道理。后来他布阵行兵,只要羽扇一摇,便可计上心来。?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5节:诸葛亮羽扇的来历


  但是,在另一个故事里,羽扇则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送给他的。说是黄承彦爱养鹅,又家藏古今奇书。黄员外把女儿许嫁给诸葛亮时,只给了他很多书作为陪嫁。诸葛亮如饥似渴地读完那些书,又和黄夫人经常研究阵法兵法,终于博通文武,闻名遐迩。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黄承彦宰鹅设宴为他饯行,用鹅毛做了一把扇子送给他,告诫说:“鹅性最机警,一有风吹草动,它便知动静。你将鹅毛扇带在身边,便可时时提醒自己机警谨慎。”

  还有一些传说,羽扇更成了神话中的宝物。这又有各种说法。一个说法,说是王母娘娘给的。诸葛亮本是天上的文曲星,玉帝要他下凡,辅佐刘备,平定天下。因为刘备势单力薄,曹操兵强势大,怕打不过,王母娘娘便从自己养的白天鹅身上拔下羽毛,做了扇子,让他带到凡间。据说,博望烧屯、火烧赤壁,都是靠这把扇子扇风起火打败曹军的。后来街亭之役失利,据说也是因为忘了带这把羽毛扇。

  还有说法,则说这扇并不是鹅毛扇,而是鹰毛扇。这鹰一说就是诸葛亮的师傅。他修行一万八千年,化作老人,来到卧龙岗。诸葛亮十分尊敬他,见他学识广博,便很想向他求教。这一天,他悄悄跟随老人来到深山,却不见老人,只见一只老鹰蹲在树上,原来就是那老人。老鹰说,你就是我的弟子。我有一颗智慧红豆,你把它吃了就会足智多谋。我马上要死了。把我身上的羽毛留给你,做成扇子,遇到急难摇起扇子,就会有办法的。羽扇就是这样来的。又一说,这鹰并不是诸葛亮的师傅,而是一只害人的鹰子精。这鹰子精口里有一个宝珠,已经修炼三百年,还要再修炼。为了炼珠,鹰子精一到春天就要把方圆百里的麦苗吃光,吸吮万亩春苗的精汁,并每隔三天要到隆中醉酒一夜,以吸收千担秋谷的精浆。这就害得这一带百姓常常颗粒无收。为了为民除害,诸葛亮趁鹰子精醉酒时夺了它的宝珠,使鹰子精失去道行顿时死去;又用它身上的羽毛做成羽扇。从此,这一带不再闹鹰怪,春粮年年丰收。这把羽扇也伴随诸葛亮烧新野、取西川、出祁山,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这些传说,不能简单地用怪异无凭来评价。不管多么怪异,其中包含的民间对诸葛亮的感念之情都是真切的。?

    诸葛亮初出茅庐,《三国演义》写了他两件事。一件事,是公子刘琦向他三求计,刘表长子不为继母所容,为求自安,听从刘备的主意,趁孔明回拜的机会,先邀入后堂,求计未成,又引入密室共饮,再次求计又未成,最后登上小楼,撤去楼梯,上不至天,下不至地,第三次求计,孔明才告诉他,在内而危,在外而安,当乞屯兵守江夏。刘琦依计而行,果然免祸。

  再一件事是博望坡用兵。说曹操差夏侯?引兵十万,杀奔新野。诸葛亮得到刘备给的剑印,调兵遣将,迎击曹兵,先让赵云等人诱敌,然后使用火攻。这一仗是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让关、张等人心悦诚服。?

  这两件事,第一件基本依史而写,甚至连登楼撤梯、上不至天、下不至地等细节也一一见于史载。不同的只是,小说写刘琦向诸葛亮求计之前,先让他向刘备求救,又让刘备给他出主意向诸葛亮求计。小说作者可能认为这样写要合理一些,诸葛亮初来乍到,刘琦对他并不了解,而刘备则不同,居荆州已六七年,与刘琦关系更为密切,应该由刘备把诸葛亮介绍出来。同时,先写刘备无计可施,既进一步衬托出诸葛亮的出众才智,又使情节多几层波折。《演义》作者是从不会放过每一个表现人物性格的机会的,即使这样一件小事,也不愿让它有一点平平淡淡。?

  第二件事:博望之战,史有其事,但小说改动甚大。这一战,《三国志·先主传》这样记载:“(刘表)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三国志·李典传》也有记载:“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曹操)遣(李)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可见,一、这次不是曹兵先杀奔新野,而是刘表派刘备主动出击,直到离新野有三百里远的叶县;二、这一战刘备确是设了伏兵,确是把曹兵引到道路狭窄、草木深杂的南道,也确实用了火,但是,用火并不是烧曹兵,而是刘备自烧营屯,目的是假装败逃,引诱曹兵上伏击圈;三、这一战夏侯惇虽然不利,但因为有李典救援,不至于像《演义》写的那样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四、更主要的,这一战并不在诸葛亮出山之后,而在他出山之前,设伏兵之计大败曹兵的当然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自己。

  《演义》曾引诗,说博望烧屯惊破曹公胆,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现在看来,这一战并非诸葛亮之功,而应该功归于备。

  那么,刘备的功劳是怎样挂到诸葛亮账上的呢??

  这得追溯到《三国志平话》和元杂剧,而《平话》、元杂剧又显然依据民间传说。在三国故事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博望烧屯就已帅易其主。可能在人们看来,费那么多周折好不容易把诸葛亮请出山,又一直说他可与姜子牙、张良相比,应该让他指挥打一个漂亮的胜仗,既一显他的智略,满足读者久存心间的意愿,也教关、张这些人服气,在刘备军中树立诸葛亮的威信。但在历史上,诸葛亮出山之后,并没有马上指挥打什么胜仗。他出山不久,只是遇上曹操大举进兵攻打荆州,旋即刘表卒,刘琮代立,遣使请降,刘备顿时失去立足之地,只好在曹兵的追赶下仓皇南逃。这一事件当然也可做某些虚构(如火烧新野之类),但这一仗总的溃败趋势不便改动。事实上,仓促之间,大兵卒至,刘备又兵微将寡,诸葛亮也无能为力。怎么办呢?人们只有把眼光往前看。这便很容易地发现了刘备不久前指挥的博望一战。人们还惊奇地发现,这一战让诸葛亮打真是太合适了:诸葛亮好设伏兵,这一仗恰恰用了埋伏之计;诸葛亮喜欢把敌人引到道狭树密之处用火攻,而这一仗敌兵恰好走进一条狭窄林杂之路,也有“火”。时间相隔不久,地点就在新野一带。这已分不清是有意的改动,偶尔的巧合,还是说故事人一时误记而张冠李戴,总之人们是很自然地把诸葛亮和这一仗看作一体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6节:诸葛亮长于奇谋吗


  于是,《平话》里,当夏侯惇率兵取新野时,随着张飞一声大叫:“俺武艺粗钝,看军师应当,诸葛亮便出场调遣兵将了。在诸葛亮的算计下,夏侯惇四处挨打:到山坡下,坡上炮石垒木雨点般打下,那边又被劫了寨;正待休息造饭,四面伏兵又起;到半夜方依水扎营住下,没等缓过气来,诸葛亮又派人放水来淹,夏侯惇狼狈而逃,又被张飞截住杀了一阵。

  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则写诸葛亮派赵云诈败诱敌,刘封筛锣擂鼓迷惑敌兵,麋竺兄弟放火,关羽白河放水,而张飞则在许昌路拦截败逃的夏侯惇。

  于是也就有了《三国演义》这样的写法。?

  后来的读者大约也会欢迎这么写,人们总是希望心目中理想的诸葛亮,有这样的“初出茅庐第一功”。?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一出山,就作为刘备的军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奇谋妙策,层出不穷,从博望烧屯、火烧新野到巧夺荆州、智取汉中,他简直用兵如神,计无不成。空城计、八阵图,都成了诸葛亮的用兵绝招。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不是这样呢?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诸葛亮传》中曾说:“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按这个说法,历史上的诸葛亮便并不以奇谋将略而著称。陈寿的说法是否恰当后来当然有不少争议。这有两个原因。一是陈寿的生活和诸葛亮有密切的关系。据《晋书·陈寿传》,陈寿的父亲原是马谡手下的参军,失街亭马谡被斩,陈寿的父亲也被诸葛亮处以“髡”刑(即削去头发)。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瞧不起陈寿。因此有人认为陈寿的这个评价带有个人恩怨。二是陈寿处在司马氏高压统治之下,蜀汉是魏晋的敌国,因此有人认为陈寿不得不有意回避这类问题,说诸葛亮将略非长,实有其难言之隐。

  不过,更多的人根据一些事实,认为陈寿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

  从《三国志》本身说,陈寿写《诸葛亮传》,总的来说,对诸葛亮是极为推崇敬佩,因而评价是公正的,从写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三顾草庐出山,到写他治蜀“科教严明,赏罚必信”,至于“风化肃然”,到写他病死后“黎民追思,以为口实”,都说明这一点。对涉及当朝皇帝先人的一些事他有所回避,有些却也如实直写,像诸葛亮《前出师表》说要“北定中原”、“攘除奸凶”,这里说的要“攘除”的“奸凶”显然是指包括司马氏在内的曹魏集团。

  从当时其他人和诸葛亮自己的评价看,也从未见有人从这方面称赞过诸葛亮。司马懿甚至曾对他弟弟司马孚说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这当中当然带有敌意,但他与诸葛亮多次对垒交锋,这样评价应该包含他的切身体会和了解,并非随意褒贬。诸葛亮曾自比管、乐,对自己的政治才干颇为自信,但在军谋上他却常是称许别人。《三国志·法正传》说他“每奇正智术”,赞叹法正的用兵才智谋术。《三国志·刘巴传》注引《零陵先贤传》记载他说:“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刘巴字子初)远矣”,甚至觉得不如刘巴,诸葛亮这样说,固然过于谦逊,刘巴的才干显然远不能和诸葛亮相比,但这至少也说明诸葛亮在这方面并不过高自许。

  现存史籍也没有多少关于诸葛亮指挥打仗巧用奇谋的记载。他出佐刘备之后,到刘备去世之前,甚至没有亲自指挥过什么大战。博望烧屯是刘备打的,赤壁之战是周瑜主要指挥的,刘备平益州的谋士主要是庞统和法正,智取汉中是刘备亲自去的,谋士是法正。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曾亲自指挥过一些大战,但在奇谋方面也不突出。南征是借助军事力量进行政治攻心,北伐采用的主要是稳打稳扎的战术。这与他的谨慎性格当有关系。魏延曾建议派奇兵直捣,但诸葛亮觉得太冒险,不如安从坦道,平取陇右。一些战斗,即使面对很普通的对手,有时反复交战也难取胜,比如第二次北伐围陈仓,攻郝昭,郝昭兵才千人,诸葛亮先用云梯冲车攻城,被郝昭用火箭和绳连石磨所破。又用百尺井阑射城中,用土丸填堑,想直接攀城,郝昭内筑重墙,又使蜀兵未能得手,最后诸葛亮又挖地道,想直接通到城里,郝昭又穿地横截,此法又难奏效,这样昼夜相攻二十余曰,也未把陈仓攻下来。如果用奇谋诱敌,结果可能会是另一种,但这似乎不是诸葛亮的特长。

  因此,陈寿的话可能是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当然,诸葛亮仍是一位杰出人物。就军事上而言,他也有卓越才能。他以法治戎带兵,统率的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戎阵整齐,战斗力强。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奇谋不以为然,但对诸葛亮治戎却极为钦佩,在看了他的营垒部署后,禁不住赞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诸葛亮还有一些可贵的军事思想,流传至今的《心书》、《兵要》两部兵书,据说就出自他之手。

  诸葛亮的卓越才能主要是表现在政治方面。他出佐刘备的业绩也主要在这方面。著名的《隆中对》制订的极有远见的战略计划,使刘备从此摆脱长期的困境,一步步走向胜利。出使东吴,出色地促成孙刘联盟,借助东吴的力量打败曹操,使刘备在长期颠沛后第一次有了稳固的根据地。留守荆州,巩固后方,筹集军费和物资,又为刘备入蜀作战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他最杰出的贡献是治蜀,治蜀二十年,从根本上改变了刘璋时代政治庸乱的局面,巩固了蜀汉政权,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这一大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但却为蜀汉人民直接带来了好处。不论对蜀汉政权,还是从历史上看,蜀汉方面都没有谁比得上他的功绩,他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才能是无与伦比的。?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7节:揭密历史真实上的张飞


    应该说,骁勇威猛不一定就莽撞粗率。三国时代的很多猛将,在小说戏曲里就不是这样。吕布虽勇而无谋,但并不憨莽。关羽之威猛不亚于张飞,但人们却常看到他于帐内灯下,绰髯凭几,看《春秋》之书,有一副儒雅之士的风度。还有赵云、马超……?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备曾告诫他:“卿刑杀既过差,又曰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后来,他率兵欲会合刘备伐吴,果然被他的部下杀了。好刑杀、鞭挝下士,这可能与粗莽有关,但主要是不爱恤部下。?

  邓拓《燕山夜话》有一篇《由张飞的书画谈起》,说相传张飞擅长书法,还会画画,北京出版社印行的一本《标准习字帖》的《编后》,就把张飞作为武将中的书法家。邓拓找了很多材料说明这一问题。比如,南北朝时代梁陶宏景的《刀剑录》说张飞初拜新亭侯,命匠人炼赤朱山铁为一刀,刀上铭刻“新亭侯蜀大将也”几个字,有人说,这《新亭侯刀铭》就是张飞自己写的。还有,明代有一部《丹铅总录》,说涪陵有张飞刁斗铭,文字极工,是张飞自撰自写的。更让人惊异的,当是相传张飞在八濛山大破张郃之后,留下的《张飞立马铭》,又叫《八濛摩崖》。这段铭文是明代在四川流江县八濛山(一说在渠县)山崖上发现的,写着:“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据说,现在虽然壁裂字毁,无法再找到这个摩崖石刻的残迹,但还能看到清代光绪年间的一个拓本,上面有清末胡升猷的题识。另外,明代卓尔昌编的《画髓元铨》也记载:“张飞,……喜画美人,善草书。”

  还可以找到一些材料说明这一点。比如,元代吴镇有一首题为《张益德祠》的诗便写道:“关侯讽左氏,车骑更工书。文武趣虽别,古人尝有余。横矛思腕力,繇像恐难如。”车骑便是张飞,他于章武元年(221)拜车骑将军。照吴镇的说法,张飞的书法很有造诣,连三国时著名书法家——魏的钟繇、吴的皇像也恐怕比不上。?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历史上的张飞虽然骁勇威猛,却不一定粗率横莽,至少,他应该有一些文士的素养和气质。

  但是,我们现在从《三国演义》和其他地方看到的,却是一个猛而莽的张飞,丝毫没有文士的风度和素养。

  他的长相打扮就十分粗莽: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脸是黑的,满脸胡子是黑的,头巾、衣服,甚至坐下马都是乌黑乌黑的。

  在唐代时,张飞大约就是以这副模样特征而招人喜爱的。李商隐《骄儿诗》“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应该是个证明。这里所谓“张飞胡”,既应是长得胡里胡气,更应是性格的胡莽粗率。?

  在后来艺人笔下,莽张飞的这一性格更鲜明突出了。?

  《三国演义》里,“怒鞭督邮”使我们第一次领略到这一点。这在历史上倒实有其事,不过“怒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那是刘备因平黄巾有功升安喜县尉,听说督邮到了县上,奉诏要免去他的职务。刘备想见督邮说个明白,督邮称病不肯相见。刘备这才大怒,带了吏卒闯进传舍,谎说奉州官之命捉拿督邮。把督邮从床上捆起来,拖出县城,解下系印的绶带系住督邮的颈脖子,绑在树上,着实用鞭杖打了百余下,还要杀掉他,督邮求饶,这才作罢。刘备也因此而弃官亡命。这在《三国志·先主传》及注引《典略》都有记载。刘备这时血气方刚,颇有战功却只得一个小小的县尉,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火,偏又遇上小小的督邮欺人太甚,当然火上浇油,要发作一通。这本来很正常,只是演义家把刘备写作仁厚的典型,这类事便不宜算在他的名下,恰好这类事符合人们心目中张飞的莽爆性格,移花接木便很自然了。

  《演义》写此事还算有分寸。这之前的《三国志平话》,便不只是用鞭子打几下了事。刘备加官赴任之前,张飞还打了向刘备索要钱物的十常侍之一,打下两个牙,满口流血。刘备得补县尉,定州太守有意刁难,张飞又把太守和太守夫人、衙内兵卒一应人都杀了。待督邮到县,张飞不仅当胸一百大棒,当即把督邮打死,还将他分尸六段,将头挂在北门,脚吊在四隅角上,尔后和刘、关一起领众往太行山落草去了。?

  《三国志平话》里,张飞还活活摔死了袁襄。袁襄是袁术的太子,刘备占了徐州,袁术却派袁襄引兵来取徐州。张飞奉刘备之命作为接伴往南迎袁襄。行三十里到得石亭驿,迎着袁襄,相见礼毕,举杯饮酒,因话不投机,两人对骂起来,尔后袁襄要打张飞,张飞恼起,一把拿住袁襄,用手举起,一下便把袁襄摔死在石亭上。元杂剧也有这个剧目,题目便叫《摔袁祥》(袁祥即袁襄)。

  张飞的粗莽表现在嫉恶如仇、直率干脆、胸无宿物上,让人觉得可爱。他也用智,不过他的智也总带着莽直之气。《三国演义》和其他民间创作传说还有很多这类例子,不必一一细说。?

  这当然是历代民间艺人进行理想化再创造的结果。没有他们的精心创造,就不会有这样一个莽得可爱,个性鲜明的张飞形象。??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8节:《三国演义》委屈了鲁肃


  周瑜之外,东吴还有一位头面人物在《三国演义》里备受委屈,这就是鲁肃。

  本来,鲁肃长得体貌魁奇,少年便有壮志,好为奇计。他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以射猎为名,组织他们讲武习兵。中原乱起,他便带着三百多人奔往江东,名为避害,实际上是看中江东地广民富,可以建立基业。这时州府派兵追来,鲁肃让其他人先走,自己和另几个人留下挡阵。他对州兵说,你们应该明大义,识时务,现在天下兵乱,有功不赏,不追不受罚,为什么还逼我们呢?说完,自己树起盾牌,引弓而射,箭箭都穿透盾牌。州兵一看鲁肃果然厉害,自量不是对手,又先被他一番话所打动,都纷纷退还不追。这段故事,虽比不上张飞长坂桥喝退曹兵,倒也很能表现鲁肃的机智勇武。可惜,《三国演义》是要把鲁肃写成忠厚长者,这类事情只好忍痛割爱了。?

  当然,见于史载又舍弃不写的这类故事倒也不多。鲁肃的一些真实故事,比如赠粮,还有其他一些事迹,并没有抹掉。只是没有写出历史上那个鲁肃那种有眼光、有胆略的战略家、政治家的风采而已。

  就拿他向孙权建帝王之略来说吧。当周瑜把他引荐给孙权的时候,孙权虽有创业的雄心,但并没有具体的战略计划。他的战略计划,是鲁肃提出来的。鲁肃为孙权分析,现在的形势,是既不可能兴复汉室,也不可能很快消灭曹操,因此只有鼎足江东,乘北方多事,曹操无暇南顾之时,剿除黄祖,进伐刘表,控制长江一带,然后称帝,像汉高祖一样打天下。准确的形势判断,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设想,很有些像诸葛亮向刘备进的《隆中对》。可惜的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家喻户晓,鲁肃的帝王之略却非人人熟悉,就像《水浒》里武松打虎名扬天下,李逵打虎却默默无闻。其原因,就是《演义》作者没有增饰铺写,只是平平地交代而过。?

  鲁肃提出建立孙刘联盟共同抗曹,也体现了他非凡的战略眼光。孙刘联盟的建立对三国格局的确立起了关键作用,影响了以后整整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如果从诸葛亮《隆中对》提出“外结好孙权”算起,那么它的最早提出者可能是诸葛亮。但是,当曹操率师大举南下时,谁先采取主动,各家记载却不一样。《蜀书·诸葛亮传》说此计始出于诸葛亮,但按《吴书·鲁肃传》的记载和裴松之的看法,这主张则是鲁肃先提出来的。《吴书》的说法可能更准确一些。因为是鲁肃先向孙权提出这一主张,孙权派他去荆州,说服刘备以后,诸葛亮才出使东吴。诸葛亮可能是在鲁肃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服孙权,最终完成了建立孙刘联盟的工作。

  鲁肃确实是善于审时度势。他早就看到荆州的重要战略地位。刘表一死,他立即提出到荆州去,和刘备结盟好,总之是要抢在曹操之前,把刘备拉过来,把荆州控制住。?

  鲁肃的荆州之行确是不容易。他想抢在曹操之前,但到夏口,却听说曹操已经打过来了。真是刻不容缓,鲁肃于是星夜兼程。到了南郡,刘表子刘琮已降曹,刘备仓皇逃奔,很快,曹操率兵在当阳长坂追上了刘备,把刘备他们冲得七零八落。情况越来越危急,而且,两军交锋,每前进一步,都伴随更大的危险。鲁肃却冒着危险,在当阳长坂迎住了刘备。

  体现鲁肃战略眼光的又一件事是借荆州。赤壁之战后,刘备来到京口,周瑜、吕范都主张把刘备扣下来,只有鲁肃,不但反对扣住刘备,而且主张答应刘备的请求,把荆州借给他。这是连孙权后来也一直不满的一件事。鲁肃死后,孙权评价鲁肃有两个长处一个短处,一个短处就是借荆州。他这样说,当然是因为刘备一再赖账,荆州一借不还。其实,从当时形势看,如果不把荆州借给刘备,借以牵制曹操,单靠孙权是无法与强大的曹操抗衡的。借荆州一下子使曹操多了一个足以使他疲于奔命的强劲敌手,把他并吞江东的计划全打乱了。这一着确实厉害,

  曹操一听说此事,手上正在写字的笔都惊得掉落地下。

  《三国演义》里,这些事件都写了。不过,建立孙刘联盟,处处主动的已是诸葛亮,鲁肃则只能笨头笨脑地听诸葛亮使唤。荆州之行的传奇色彩没有了,借荆州更成了鲁肃忠厚上当的一个笑柄。?

  让鲁肃受委屈的还有单刀会。

  单刀会实有其事,不过,冒着生命危险赴会,义勇慷慨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理屈辞穷的则是关羽。《吴书》说,鲁肃为讨回荆州,要亲自去和关羽谈判。这时,为争夺荆州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孙权派吕蒙率兵进取,刘备则到公安督阵,派关羽迎战,势在必夺。两军剑拔弩张,大家担心有变,都说不能去,但鲁肃还是毅然前往。会上关羽强词夺理,鲁肃则厉声责数,“辞色甚切”,关羽“无以答”。结果,刘备只好割湘水为界,把三郡还给东吴。可惜的是,从元杂剧到《三国演义》,鲁肃这段惊人的胆略都移植给了关羽。?

  让鲁肃变得忠厚老实,从艺术上来说是成功的,他先是衬托了诸葛亮,单刀会又衬托了关羽,而鲁肃这一形象本身也不失为一类人物的不朽典型。不过,这对历史上那个有胆有识的战略家、政治家鲁肃来说,却是太不公平了。这种情况,是让历史服从艺术,还是让艺术服从历史,恐怕是很难选择的。?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19节:周瑜赚蒋干,演义成真计
?

  《三国演义》在清代风行一时,受到清朝君臣的一致热爱。?

  他们的太祖努尔哈赤就非常喜爱并通晓《三国演义》。早在幼年时候,作为明朝的顺民,他被父亲送到明总兵大将李成梁家侍候,在那里读书识字,就爱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小说给他的思想和后来的事业显然留下了不浅的烙印。不甘屈服,勇于反抗,十三副遗甲起兵,艰难中不懈地努力、创业,都能看到三国和水浒英雄精神的影子。他的政治韬略和军事权谋,与三国英雄有些地方也有相似之处。别的不说,只说他们的起兵,就都极讲策略。刘备起兵,以兴汉室为号召,并且自称是汉宗室之后,其实他不过是要成就自己的王霸之业。努尔哈赤几次起兵的实质,先是为了争夺对本民族部落的统治权,尔后是要争夺整个中国的统治权,但他每次都打着复仇的旗号,既能激励士气,又使自己政治上始终处于主动。先借着复仇,攻打尼堪外兰,统一了女真部族,尔后以“七大恨”誓师,发起征明战争。

  到清太宗皇太极,在与明王朝的战争中,更是从《三国演义》中吸取了不少智谋兵略。最典型的,是他重演周瑜赚蒋干的故伎,巧施反间计的例子。?

  周瑜赚蒋干是《三国演义》的一个著名情节。说赤壁之战前夕,谋士蒋干过江劝说周瑜降曹,结果却反而被周瑜将计就计,让他盗去假书,报告曹操,断送了曹军这次作战最关键的两个人物——水军头领蔡瑁、张允的性命。这本来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却被皇太极巧加利用,演成了明清战争史上一段真实的事件。

  事件是针对袁崇焕而来的。他是明朝全面负责对清(当时是后金)作战的最高统帅,是后金的一个强劲敌手。努尔哈赤自二十五岁兴兵,四十三年身经百战,战无不胜,但却在宁远惨败于袁崇焕手下,而且由于这一次惨败带来的精神的沉重打击,使努尔哈赤终于一病不起,最后被夺去了生命。皇太极继位,向宁远、锦州的明朝守军发起更猛烈的进攻,但是整整二十四天,仍不得不在袁崇焕的顽强抗击下惨败而退。有袁崇焕,大清的开创者努尔哈赤至死没能突破山海关,他的继承者皇太极也无法取得任何进展。因此,皇太极就避开山海关、宁远防线,千里迂回纵兵奇袭北京,同时想法除掉袁崇焕,办法就是和周瑜赚蒋干一样的反间计。

  还在努尔哈赤逝世不久,皇太极刚即位,袁崇焕借议和派人探听虚实的时候,皇太极就顺水推舟,假装议和派人回访袁崇焕,给明王朝造成一种假象。当他率大军迂回千里突入北京城下时,就着手部署他的计谋。他知道明朝皇帝宠信太监,恰好前几天又俘虏了两个太监。于是,他有意把攻北京城的军队撤下来,然后命令监收这两个太监的部将夜里回营,坐在两个太监睡觉的地方,故作耳语,说:“今天撤兵,实际是皇上的计谋,刚才看见皇上一个人骑着马到敌人那边(指袁崇焕部),敌人那边也有两个人上来,讲了很久的话才离去。”这简短的一席话,暗示袁崇焕已经和后金有密约。第二天,又故意放跑了两个太监。两个太监果然充当了蒋干的角色,自以为得到了重大情报,一回北京就密告了崇祯皇帝。第三天袁崇焕就被逮捕下狱,不久便被处死。

  《三国演义》虚构的这个计谋,竟帮助皇太极轻而易举地除掉了最令他头痛棘手的强劲敌手。也许因为兵略上得益匪浅,而清将领多不识汉字,因此,崇德四年(1631),皇太极就命达海翻译《三国演义》等书。后来,又正式将该书颁赐满洲贵族作为“临政规范”和攻战的“兵略”(见《啸亭续录》和《掌固零拾》)。?

  清世祖顺治皇帝也通晓《三国演义》。入关之前,他显击服了内蒙古的各部族。为了巩固满蒙关系,又和蒙古诸汗国约为兄弟,他还引《三国演义》桃园结义事为例,说自己是刘备,蒙族便是关羽。入关以后,又累封忠谊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赞宜德关圣大帝,以示对蒙族的尊祟。达海译《三国演义》未竣而卒,清世祖又组织庞大的阵容翻译这部小说。学士查布海、索那海、伊图、霍力、庆泰、来衮、何德等人都参加了翻译,又请大学士祁充格、范文程巴克什、刚林巴克什、冯铨、洪承畴、宁完我、宋权等人总校。满文译本《三国演义》终于于顺治七年(1650)刊刻颁行。

  康熙自认是刘备的后身。据说一次康熙遇上危险,是关公显灵解救了他。他当政时,也曾下诏饬印满文本《三国演义》一千部,颁赐满洲、蒙族诸部统兵将帅,当作兵书。很多将领从《三国演义》中学习兵法,成为名将。平三藩时,护军统领希佛善奇谋,被人称为“赛诸葛”。当时的名将海兰察也精通兵法,有勇有谋。他对人说,其实他并没看过别的书,因为他不识汉字,只读过一本满译本《三国演义》,他的兵法主要得益于这本书。他部下有个叫额勒登保的,每次打仗总是冲锋陷阵在前。海兰察对他说:“你是个将才,应该懂得一些古兵法。”但额勒登保也不识汉字,海兰察便把满文本《三国演义》授予他。后来,额勒登保也成为一代名将,被封忠毅公(见《国朝显积事略》)。

  清代君臣对《三国演义》的理解与我们似乎不全一样。我们把它看成小说,他们却常常把它看成兵书。这是不是因为,把兵法艺术化、形象化,较之单纯的抽象的兵法理论更易为人接受呢?不管怎样,它能在清代君臣那里受到那样的欢迎,有那样深的影响,都是值得注意的。?????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0节:周瑜不曾打黄盖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一次战役。除开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计破曹这些战前情节不算,仅从孙、曹第一次小小的交锋——三江口曹操折兵算起,到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为止,就用了整整六个回目。作者把这一次著名战役写得气势宏伟,威武雄壮。?

  作者着力写这样一次战役,不是没有原因的。从历史上看,这一战之前,曹操挥师南下,锐不可当,大有灭刘备、取江东之势。经过这一次战役,孙、刘联合击败了曹操,遏制了他的锐势,孙权得以安居江东,刘备也得以显患荆州,后取西蜀,从此确立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一战直接关系到孙、刘二家的存亡,可以说,这一战如果曹操获胜,这一段历史可能就不叫“三国”,我们看到的写这一段历史的小说也就可能叫别的什么演义,而不叫“三国演义”。既写“三国演义”,对决定三国命运的这样一次关键战役,当然不愿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这一次战役也是孙、曹、刘三路英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大会师。这三家的主要英雄人物大多参与了这次战役,斗智斗勇也献智献勇。作者当然也不会轻易放过这样一个展现各路英雄人物性格的绝好机会。?

  不过,史书上关于这一战役的记载毕竟有限。《演义》作者充分利用有限的史料,又发挥了无限的艺术创造力。很多地方都依据史实加以扩充。黄盖苦肉计就是这样写成的。?

  三国历史上黄盖并没有什么苦肉计,但黄盖诈降实有其事。《三国志·周瑜传》有记载,说战役开始后,黄盖经周瑜同意,用轻利之舰数十艘,全部装满柴草,浇上膏油,裹上帷幕,树起牙旗,又在大船后系上小船。随后派人送书曹操,说要向他投降。然后浩浩荡荡驾船向北而去。曹操的军吏、士兵纷纷从营房里伸出头来观望,都知道是黄盖投降来了。离曹营还有二里,黄盖放开大船,同时发火,当时东南风正急,一时往船如箭,火烈风猛,不但烧了曹操的水营船只,火势还蔓延到岸上,烧了岸上的营落。周瑜率轻锐之军随后进击,曹兵只好大败而退。

  《江表传》还记载了黄盖的诈降书。诈降书大意是说,黄盖受孙氏厚恩,经常为将帅,待遇并不薄,但从天下大势看,江东六郡人马抵挡中原百万大军,实在寡不敌众,这是海内所共见的。江东的将吏,不论愚智,都知道这一点,只有周瑜鲁肃偏怀浅憨,固执己见。从现实考虑,实在只有投降。到交锋之曰,我黄盖便为前部,当随机行事,为曹公效命。《江表传》记载,曹操得到书信,还特地召见了送信的人,秘密盘问了许久,说:“只怕其中有诈,黄盖如果真的投降,建立大功,来曰封爵受赏,一定在众人之上。”看来,曹操虽有怀疑,最后还是相信了黄盖。

  曹操性多疑,为什么这一次那么轻易地相信了黄盖?可能与他对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有关。百万大军南下,轻取东吴,他是很自信的。事实上,当曹兵南下之时,孙权营内上下,确是闻风而惧,敢提出抗击曹操的,只有周瑜、鲁肃少数几个人。曹操肯定认为,黄盖也是为他的锐不可当之势所震慑,不得已而投降的。

  依据这些史实,《演义》作者进行了增饰再创造。?

  先增设了一个苦肉计。孔明当时有句话:“不用苦肉计,如何能瞒过曹操。”这其实也是作者的想法。他大概认为应该用个什么计,骗过曹操,诈降才更合情理。于是,便让周瑜与黄盖商议好之后,在一曰诸将聚会时,借口怠慢军心,将黄盖打个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昏绝几次。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连厚道的鲁肃也差点被瞒过了。?

  又增设了阚泽密献诈降书一节。历史上黄盖诈降,确有一人献书曹操。不过这人姓甚名谁,史无明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人不会是阚泽。因为赤壁之战后的十一年,即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为骠骑将军时,阚泽才辟补西曹掾,到孙权幕下。在这之前,他先是为钱塘长,后为郴县令,既远离政权核心,也远离孙曹对阵的前线。这个人家世农夫,贫而好学,受人雇佣,所写之书,写完便能背诵。这么一个人,作者把他写成黄盖好友,从边地请来,提前做了孙权参谋,不但参加了赤壁之战,还让他充当了重要角色,扮作渔翁,驾一叶小舟,来到北岸,献诈降书。靠作者给他的胆气和才辩,经受住了曹操的威胁和细细盘问,一番慷慨巧辩,瞒过了曹操。

  还增设了蔡中、蔡和诈降的一节。历史上并无蔡中、蔡和其人,当然也不会有他们诈降一节。《演义》里,作者则写他们是被曹操误杀的水军头领蔡瑁的族弟,曹操许以重赏,让他们带五百军士,驾船数只,望江南而来,口称投降是为报杀兄之仇。二蔡的作用就是受周瑜利用,将计就计,把黄盖受刑而降的消息报告曹操。这两个人是为黄盖而写的。完成这一使命,他们就等着大战一开,被周瑜斩了祭旗。?

  经过精心增饰,较之史实是更为精彩动人了。有苦肉计,有阚泽献书,二蔡诈降作内探,原来比较简单的情节变得曲折动人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黄盖的忠诚、阚泽的胆略,还有周瑜、孔明,各种人物性格也都在曲折的情节里又一次得到展现。曹操相信黄盖投降也就更合情合理,他的失败当然也更有根据。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1节: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原因


  了解一些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在赤壁之战之所以失败,并非全因周瑜的火攻。一些自然因素乃至天灾,也是导致曹操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

  一是我们讲过的风。正当东吴军发起火攻时,大冬天突然刮起东南大风,风助火威,正好烧了处于江北的兵船。

  二是雾。《英雄记》云:“曹公赤壁败,行至云梦大泽中,遇大雾,迷失道路。”这虽然不是直接的败因,但也造成了不利。

  三是疾疫。《三国志·周瑜传》云:“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没等交战,就已病倒,当然只有败退。《三国志·?武帝纪》云:“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不仅病了,而且还死了不少,这就更说明这次疾疫是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三国志·先主传》、《吴主传》也有类似的记载。

  这次曹营发生的疾疫,据今人考证,是血吸虫病。一场流行的血吸虫病,竟使号称八十三万的曹操大军“死者大半”(据《三国志·吴主传》,这次大疫“死者大半”),实在可算一次不小的天灾。就这样被弱小的对手打败,难怪曹操老不服气,事后他还写信给孙权提到这件事,说:“赤壁之战,正好我的军队有疾病,我便把船烧了,自行撤退,却让周瑜白白的得了一个好名声。”他不承认是失败,只承认是撤退。

  《三国演义》的作者们,却有意无意回避了这些因素。东南风是孔明借来的,这场使曹军战斗力大减的疾疫,也只在庞统献连环计时轻轻带了一句。作者着力写的是孔明和周瑜策划的火攻,突出的是人事的作用。

  像这样回避天灾,突出人事作用,《三国演义》著名情节里还有一处,这就是第七十四回写的关羽水淹七军。

  当刘备攻取汉中的时候,关羽在荆州也向曹军频频发起进攻。他先拿下了襄阳,后又围曹仁于樊城。曹操派于禁大起七军前往樊城解围。于禁屯兵于罾口川险隘之处,关羽见状,便派人堰住各处水口,趁连曰骤雨,襄江之水泛涨,放水一淹,顿时平地水深丈余,于禁所领七军全都淹死于水中。?

  水淹七军,确是一个奇迹。在《三国演义》里,这奇迹全是关羽创造的,他事先堵住水口,然后看准时机,把水一放,便教洪水骤至,不战而胜。?

  不过,从史料分析,这次水淹七军并非人为,而是天灾。?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此事:“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三国志·于禁传》也有记载:“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再看《三国志·庞德传》的记载:“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余曰,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

  以上材料都只说汉水突然暴涨泛溢成灾,淹了七军,没有提到是关羽有意堵水、放水。?

  于禁降羽,后来又回到魏。魏文帝曹丕恢复他的官职,他就认为这是一次天灾,说:“樊城之败,水灾暴至,非战之咎。”

  回避天灾,把天灾写成人为,强调人为的因素和作用,这是文学作品刻画人物的需要,着力写人物间的斗智斗勇,才能更展示人物的英雄性格。《三国演义》写赤壁之战是这样,写关羽水淹七军也是这样。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英武、潇洒,但又器量狭小,不能容物,忌刻人才。

  他最忌刻、最不能相容的是诸葛亮。曹操率军攻讨江东,江东文武激烈争论,周瑜一番力劝,终于使孙权拔剑砍下奏案一角,当众封帅命将,决心抗曹。周瑜以为公议已定,剩下的只是如何破曹。诸葛亮却不以为然,认为孙权“心尚未稳,不可以决策”,周瑜照诸葛亮说的,以军数开解,才使孙权放弃最后的疑虑和犹豫,痛下决心。这时,周瑜第一个想法是妒忌:“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第二个想法是杀掉诸葛亮:“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他派诸葛瑾去劝降未成,就更加恨诸葛亮,存心要把诸葛亮谋杀掉。

  他果然设计,派诸葛亮去劫粮草,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诸葛亮。诸葛亮看破了他的心思,并以孙刘联盟大义相劝,这更使周瑜忌恨不已:“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后来,诸葛亮不但料定他计弄蒋干,还知道他要来试探自己。周瑜知道后又大惊:“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他又以盟军统帅的身份,命诸葛亮限曰监造十万支箭,想寻借口杀诸葛亮,不过被诸葛亮草船借箭巧妙地破了他的计。

  最后,诸葛亮筑坛作法,借来东南大风,又使周瑜骇然生忌:“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曰之忧。”他即派兵将:“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幸而诸葛亮早有神机妙算,才安然而归。

  赤壁之战,孙、刘是联军抗曹,诸葛亮是作为盟军一方的代表在东吴协同作战,他的一计一策都着眼于盟军的利益和胜利,仅仅因为识见处处高于周瑜,周瑜便生忌恨之心,甚至不顾大敌当前,处心积虑要害掉诸葛亮。到孙、刘两家为荆州而争,成为敌手时,周瑜就更表现出他的狭窄气量。

  见自己的计谋一次次被诸葛亮识破,周瑜一气再气。他东征西战,损兵折将,好不容易打败曹仁,却被诸葛亮轻而易举地占了荆州,直气得他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半晌方苏。他又苦心积虑,要刘备过江招亲。又被诸葛亮三条锦囊妙计,弄假成真,还保全了荆州,使周瑜的计谋全部落空,他又一次忌恨交激,昏绝于地。最后,他用“假途灭虢”之计,明取西川,暗夺荆州,不但计划未成,反而陷入诸葛亮设下的包围圈。这一次,他又忌又恨,竟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一气而亡。?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2节:马超起兵颠倒了因果

  这一个周瑜,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可称得上是鲜明生动,栩栩如生,以至人们讲到周瑜,便要想起他被诸葛亮气得吐血的形象。不过,历史上的周瑜却全然是另一种性格,他也雄姿英发,但性度恢廓,器量广大。?

  他处理和程普的关系是一个例子。程普早年跟随孙坚攻城野战,受过伤,立过功,年纪又比周瑜大,也有计略,因此瞧不起周瑜,甚至经常凌辱他。按理,论资历,周瑜也很早就跟随孙氏,并不比程普浅多少;论功劳,他从孙策破笮融、败刘繇、刘勋,讨江夏、定豫章,也赫赫在册;论职务,他是都督,程普是副都督。不过,他始终不与程普计较,谦让以待,折节相容。后来,连程普也不得不敬服他。程普对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好像饮美酒佳酿,不知不觉即被陶醉。”

  还有一个例子。曹操请出蒋干过江游说周瑜。蒋干没有能说动周瑜,周瑜的气量风度却让蒋干为之倾倒,他回去告诉曹操的,就是周瑜“雅量高致”给他的深刻印象。?

  孙权也谈到过他的这个印象。有一次,刘备自京口回荆州,孙权和张昭、鲁肃等人设宴送别,待张昭、鲁肃先走了,孙权留下刘备说话,谈到周瑜,他十分感叹,说:“周瑜这个人,文韬武略,是万人之英,看他器量广大,恐怕不会久为人臣。”他认为周瑜这种大政治家的气量,不是普通人臣能做到的,认为这是一种帝王之量。?

  《三国演义》完全改换了历史上周瑜的这种本来性格。作者把周瑜写得那样骄矜忌刻,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过人见识和宽广胸怀。不过,作者这样写,也给我们留下了另一种类型的不朽的艺术典型,一种才大器窄的典型。?

  

  《三国演义》写周瑜新死,曹操又欲南征,却担心西凉马腾来攻许都。他听从荀攸的计策,封马腾为征南将军,让他去讨伐孙权,引诱他入京师,想借机除掉马腾。马腾料想曹操不敢加害,便留马超保守西凉,让两个儿子马休、马铁和侄儿马岱随他同往京师。马腾本来就受汉献帝衣带密诏,发誓诛除汉贼,这次入京又遇黄奎,便密谋动手,不料事泄未成,马腾父子和黄奎一同遇害,只有马岱逃得性命。噩耗传来,马超咬牙切齿,遂与韩遂一道起兵西凉,杀奔长安。?

  这就是马腾遇害事件。虽不是什么大事件,但因为作者写它引起了马超兴兵反曹一场恶战,所以也很引人注目。?

  这件事看起来有鼻子有眼,好像历史就是这么一回事,其实,这当中掺入了很多作者自己的构想。?

  历史上并没有马腾受衣带诏一事。马腾确是应召从凉州到了京师,但是,他去京师只是从自身处境考虑,具体说,是被韩遂逼得没办法。他和韩遂都是灵帝末年起兵的,后来韩遂为镇西将军,马腾为征西将军,两人结为异姓兄弟,共同称雄凉州。但由于部曲间不断发生冲突,积怨渐多,竟反友为仇,打了起来。马腾先把韩遂赶走,不久韩遂又纠合兵众,攻打马腾,还把马腾的妻子也杀了。为了稳固自己在凉州的势力地位,马腾只好求还京畿,谋求支持。曹操呢?他也正需要控制这一带势力,当年攻打袁尚时,他就曾利用马腾及其子马超在平阳讨伐高平、郭援。这回马腾自己要来,当然求之不得,于是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征马腾为卫尉,还以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马超的弟弟马休、马铁都封官晋爵,除马超留镇凉州外,马腾和他的家属就这样都被召到邺都来了。这是建安十三年(208)的事。把这边安顿好了,曹操才南下打刘表,取江东的。?

  马腾全家后来确是在邺都被害。不过时间不是在马超、韩遂兴兵叛曹之前,恰恰相反,是在这之后。马超反曹在建安十六年,而马腾被害是在建安十七年。自然,这两件事的因果也恰恰是相反的,不是因为马腾被杀引起马超兴兵,马超反曹倒是马腾被诛的直接原因。?

  马超叛曹不是因为马腾被杀,而是别的原因。马超留在凉州多年,渐渐又兵强势众,他与韩遂重新和好,又连结杨秋、李堪、成宜等部,便要扩张势力,这是根本原因。直接的起因则是钟繇攻打汉中。曹操派钟繇打汉中,本来是讨伐割据汉中的张鲁,但马超他们硬说,这是冲他们来的。这就成了他们起兵的理由。

  作者没有照这些事件本来的因果顺序和历史面貌写,却重新编排史实,设计因果,带有抑曹的思想倾向。马腾在困境中投靠曹操,曹操封以官爵,以礼相待,这本是能容天下英雄,恢豁大度的表现。马超先反、马腾后被问斩,诛灭三族,曹操虽然残忍,毕竟有一定理由。但改成用计诱马腾来京,尔后加害,人们看到的就只有曹操的奸诈狠毒。作者显然有抑曹的意图。?

  重新编排史实,恐怕更多是从艺术上考虑。现在这样写,矛盾更集中,也更易激化,扣动人心。受诏诛贼,这是国恨;父弟遇害,这是家仇。国恨家仇集于一体,马超自然要与曹操不共戴天,他发誓,要活捉曹操,生啖其肉,矛盾一下子异常尖锐,不可缓解,双方在战斗中的拼杀,也就有一种扣动人心的气势。

  现在这样写,情节也更生动曲折。我们看马腾到许昌后的一段。马腾屯兵许昌城外,作者不直接写曹操直接擒住马腾,却先让他派门下侍郎黄奎去劳军,这就生出一层变化。偏偏黄奎也痛恨曹操,因此不仅没有按曹操之命行事,反而和马腾商议起了如何杀曹操。这又生出一层变化。不料黄奎乘醉一回家,其妾几句话一挑,精心密谋的计划不但全套了出来,而且当夜就报知了曹操,这又生出一层变化。只是一夜之间,生出这无数变化,处处在意料之外,又环环相扣,合情合理,较之史实是更为引人入胜。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3节:守户之犬刘璋


  这样写,抑曹的倾向当怎样评价另作别论,作者艺术上的考虑是很可取的。这样本来不算太大的事件,史书上往往简单带过,《演义》作者却抓住不放,做足文章。大事件要写得恢宏壮阔,小事件也要精心编织矛盾,构思情节,写得精彩动人,这看出作者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有这种态度,才有不朽的《三国演义》。

  ?

  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三国演义》里,刘璋都是一类诸侯的典型。?

  这个和他父亲刘焉先后统治西川二十多年的一方诸侯,还不算是无道之主。他的父亲刘焉曾镇压过农民起义,后来又造作乘舆车具千余乘,有僭位称帝的野心。刘璋则没有多少明显的劣迹。他没能举贤任能,法正、孟达这些贤能之士在蜀都不得志,但他也能听从吏民的请求,留用执法严正的董和,许靖也是他招请来蜀做了巴郡、广汉太守的。

  他只是愚弱无能。他据有益州,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威望,而是靠父上的基业,加上偶尔的机遇。如果不是刘焉的另两个儿子因参与马腾谋反而被杀,如果不是因为温仁无威,刘焉死了以后,刘璋恐怕也不会被赵韪他们推出来做益州刺史。

  他愚弱无能,因而缺少统御力、威慑力。当时,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的有数万家,这些人被收为兵,称作东州兵。东州兵为非作歹,侵暴吏民,刘璋没有办法禁止他们。庞羲本是刘焉的通家故旧,又救过刘璋他们,应该是可靠的,但因为刘璋宽柔少明断,庞羲也自专权势,刘璋拿他没办法。曾推举他袭益州之位的赵韪,受到刘璋重用,却反过来勾结朋党,起兵打刘璋,刘璋又无能为力。倒是那些东州人,怕赵韪得势,同心协力帮助刘璋,才杀败赵韪之军。

  由于无能,刘璋当政十几年,益州不但没有得到治理,反而弄得一塌糊涂。诸葛亮曾和法正议论过刘璋治蜀。诸葛亮说,刘璋治蜀,既没有施行德政,也没能使威刑整肃,这样,蜀土的人士都一个个专权自恣,全不顾什么君臣之道;用名位去宠络这些人,到极高的名位,这些人就连名位也看不上眼,用恩遇去顺抚这些人,恩遇完了这些人又骄横怠慢起来;这一点,刘璋自己心里也清楚。当刘备攻成都时,成都吏民都想拼死一战,他却不赞成,他说,他们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没有给百姓任何恩德,再打下去,于心不忍。

  到刘备入川前后,就更能看出刘璋庸暗无能。?

  刘备入川,是刘璋招请而来的。招刘备入川,不仅是一大失策,而且看出刘璋连起码的政治斗争常识也不懂。刘备入川,和他当年投袁绍、投刘表时大不一样,他已经是谋臣良将济济,兵强马壮,赤壁之战打败曹兵,更势力雄厚,这样一股力量入川意味着什么,刘璋竟丝毫没有考虑过。刘备对西川,早就志在必得,还在隆中,他就和诸葛亮定下了西取益州的战略构图,而且从当时形势看,曹操占据中原,孙权占据东吴,刘备要扩张势力,只有向益州发展,刘备的枭雄性格,连曹操都驾驭不了,更不可能听命于刘璋,这是常人都不难想到的,刘璋却丝毫没有察觉。他只相信一点,刘备与他同是宗室,不会怀有异心。这已不仅是无能,而且显得太幼稚了。

  由于无能,对部下他也无法察其忠奸。他派张松见曹操,张松回来劝他结好刘备,这时张松事实上就已别有意图。后来派法正见刘备,法正回来,和张松等人密谋献西川,戴奉刘备,出卖刘璋,这些活动都在刘璋眼皮底下进行,他也丝毫未能察觉。不仅如此,还一次又一次派他们连结刘备,听信他们,重用他们。

  这样一个人物,最终失去西川是不足为怪的。陈寿在《刘璋传》后评论说:“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三国演义》里,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评他是“守户之犬”,他确是只能守点成业,从后来的情况看,他连父业也未守住,似连称职的“守户之犬”也够不上。

  这个人物,《三国演义》作了真实的描写,从这个人物身上,人们可以看到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无能的一面。这个人物,为我们提供了又一类封建统治者的典型。?

  第59讲马超大战葭萌关是虚构(略)

  第60讲张松未曾献地图(略)

  第61讲蜀中四英是怎么回事

  《华阳国志》记载:“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炜及(董)允为四相,一号四英也。”在这四相或称四英中,诸葛亮是人们熟悉的,另外三人,《演义》却写得不多。

  蒋琬是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诸葛亮生前曾上密表给后主,说他身死之后,国事宜交付给蒋琬。诸葛亮病重时,后主派尚书仆射李福专程到汉中省侍并咨询后事,诸葛亮又一次明确指定蒋琬为接班人,蒋琬之后则是费炜。

  诸葛亮为什么选定蒋琬为接班人呢?首先当是看中了他的治国才干。蒋琬最早只是一个文书小吏,随刘备入蜀以后,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广都长。一次,刘备恰好有事到广都,看到蒋琬喝得醉醺醺的,不理政事,像当年庞统治耒阳一样。刘备大怒,要将蒋琬治罪杀掉。诸葛亮却看出来蒋琬是个人才,对刘备说:“蒋琬是治国的栋梁之才,不是治理小县的人物。他为政以安民为本,并不善于修饰外表。希望主公进一步加以考察。”他后来果然一步步得到提拔重用,显露出他的才干。诸葛亮南征北伐,率大军外出作战,就是蒋琬留守成都,治理内政,保证了充足的物资和兵源供给前线。

  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因为他谦恭忠谨,不计个人得失,有容人之度。一次,诸葛亮举他为茂才,他坚决辞让,认为还有比他更合适的。后来,他又曾把益州刺史的要职让给费炜。他和杨戏谈话,杨戏有时不回答他的问题,有人挑拨说,杨戏太傲慢了。蒋琬却说,杨戏想赞成我的主张,但不是出于他的本心,想反对我的主张,又显得我不对,所以才不作声,这正是他正直爽快的表现。杨敏曾说过他的坏话,说他办事糊涂,根本比不上前人(指诸葛亮)。这话传到蒋琬那里,有人主张惩治杨敏,蒋琬却说,我确实不如前人,这没什么可推究的。有人还不服气,要去追问杨敏,到底哪里办事糊涂。蒋琬说,假如我不如前人,则这件事不当究理,不当究理却一定要去究理,这就糊涂了,还用再问吗?后来杨敏因事入狱,大家都认为这回杨敏死定了,蒋琬却不当一回事,并没有加重处罚他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4节:蜀中四英是怎么回事

  蒋琬可能也懂得一点军事。诸葛亮死后,他对伐魏作过分析,认为诸葛亮几次北伐都指向秦川,这样道路艰险,运输困难,所以不能取胜,不如乘水东下,多造一些舟船,从汉水、沔水袭击魏的魏兴、上庸。这个作战方案没有得到大家赞同,他自己又得了病,所以没有实行。大概因为他懂得一点军事,所以延熙元年(238)到六年(243),他也曾以大将军之职出守汉中。他出守汉中的五六年间,虽没有什么战功,却也保持了汉中局势的平稳。

  费炜也是一个受到刘备、诸葛亮器重的人物。刘备立刘禅为太子,提拔费炜为太子舍人,后又迁太子庶子。诸葛亮南征回来,大臣们都到几十里外迎候,这些人的年龄地位大多比费炜高,诸葛亮却只让费炜和他一起同车而行,大臣们都因此对他刮目相看。诸葛亮死后,他受命辅佐后主,功名声望仅次于蒋琬。

  费炜识悟过人。诸葛亮死后,他先为后军师,后代蒋琬为尚书令。这时军国事务繁多,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书记文件。这些书记文件,他只稍微看一看,便能抓住要点,速度比常人快好几倍,而且过目不忘。他常常一早一晚办公,一边听汇报,处理公务,一边还能接待宾朋,照常饮酒吃饭、对弈博戏,却不耽误公务。董允代费炜为尚书令,也想学他的样子,不到十天,便积了一大堆事,他十分感慨,说,人的才力竟相差这么远,确实不是我能比得上的。

  他的才能在外交上也体现出来。诸葛亮南征刚回来,派费炜出使东吴。孙权让博才善辩的诸葛恪等人去见费炜,提出各种问题进行论难,费炜思路清晰,辞顺理达,一一应答,始终没被难倒。孙权又特地准备好酒让他喝,看他已经醉了,再和他讨论国家和天下大事,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想试试他会不会酒后误言,不料费炜头脑清醒,记住这些问题后退下去,写好条目,一一回答,没有一句失言误答。孙权非常器重他,说,你是天下贤淑有德之才,将来一定是蜀汉的栋梁股肱,前程无量。孙权还把自己经常佩戴的宝刀送给他,以示敬意。诸葛亮北住汉中时,也因此请费炜为参军,让他频频出使东吴。

  费炜还善于平衡关系,处理内部矛盾。最突出的例子是他处理魏延和杨仪的矛盾。魏延和杨仪互相不买账,结怨很深,常常一争论问题,魏延就拔刀向杨仪,杨仪则泣涕纵横。一到这个时候,费炜就出面劝喻。诸葛亮在世时,魏延、杨仪虽然矛盾很深却没有激化,能各自发挥他们的作用,都是靠费炜在其中斡旋匡劝。

  费炜生活还很朴素。家里没有积蓄财产,他让孩子们穿普通布衣,吃普通饭食,出入也不坐车骑马,跟寻常百姓一样。

  董允也以他的忠谨正直受到刘备、诸葛亮的信任。刘备让他和费炜一起为太子舍人。诸葛亮将要北伐,担心后主年轻无知,不辨忠邪,便把宫省之事托付给董允,后来又让他统领宿卫亲兵。他很谦恭,蒋琬为益州刺史,上疏把此职让给费炜和他,又呈表称赞他管制内宫有功,应该赐爵封土以示褒奖,他都坚决推辞,不愿接受。他对后主刘禅管得很严。刘禅经常想采择民女充于后宫,董允匡劝他,古时天子后妃也不过十二人,现在后宫已经够了,不应再增加。他坚决没有按刘禅的想法去做,刘禅长大以后,很喜欢宦官黄皓,黄皓又是个辟佞之徒。董允则常常既严肃地匡戒后主,又严厉地批评黄皓。黄皓很惧惮董允,不敢做什么坏事,董允在世的时候,黄皓也一直不过是个黄门丞,没能在内宫取得权势。?

  有这几位忠贤之臣,加上刘备、诸葛亮培养提拔的另一些人物,诸葛亮之后,蜀汉政权虽已在走下坡路,但仍能维持一段不算太短的时间。不过,这样的人物毕竟不多,加上刘禅太无能,因此翟烩些人物过去后,蜀汉内政便越来越糟,无可挽回地归于败亡。

  《三国演义》对这几个人物着墨不多,大概是因为《演义》长于表现战争,而这几个人物在这方面都没有什么故事可写。?

  ?

  《三国演义》从第七十回到第七十二回,先是写刘备各处守军抵御曹操军兵的进攻,尔后写刘备乘时亲征,一举攻取汉中。这次战役,处处可以看见诸葛亮在运谋设计,指挥调度。

  张飞在宕渠山大战张郃,五十多天,相拒不下,便每曰饮酒饮至大醉,旁若无人,坐于山前乱骂。消息传来,刘备大惊,担心张飞贪杯误事,孔明却算定这是张飞之计,反而派人送去三车美酒助阵。果然,张郃被诱下山来,被张飞击败。

  后来张郃又领兵攻打葭萌关,守将孟达大败,葭萌关告急。孔明又不慌不忙,用激将法请出老将黄忠、严颜。黄忠不负军师所托,用骄兵之计,夺了天荡山曹操的粮草,又一次打败了张郃。

  孔明又和刘备亲自引兵十万,出葭萌关下营。他先激黄忠出阵,并派法正相助,斩了夏侯渊,夺了定军山。当曹操自领二十万大军杀来时,孔明又派黄忠、赵云各领一支军马,夺了米仓山,烧了曹操的粮草。

  曹操统大军来夺汉水寨栅时,孔明先令赵云引五百人,带鼓角伏于土山之下,一连三夜,擂鼓鸣炮,惊扰敌人,教曹兵彻夜不安。后又用疑兵之计击溃曹兵,连夜追赶,夺了南郑。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0-31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25节:诸葛亮未随征汉中

  曹操不得不退守阳平关,孔明又早已算定,一面差张飞、魏延分兵两路,去截曹操粮道,一面令黄忠、赵云分兵两路,去放火烧山。这又把曹操赶到斜谷界口,待曹操只好弃汉中而走时,孔明又令马超诸将分兵十几路,不时攻劫,让曹兵人人丧胆。刘备军靠孔明的运筹指挥,节节胜利,终于攻取了汉中。

  在《三国演义》作者的笔下,在这次攻取汉中的战役中,孔明用兵如神,他过人的智慧,又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让人赞叹,也觉得真实可信,好像这次战役就是这样靠孔明一个个计谋打过来的。不过一查历史,才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攻取汉中是刘备夺得西川后的第一次重要战役。刘备的主要将领,除关羽镇守荆州外,大都参加了这次战役。刘备是投入了他所能投入的全部力量。张飞在八濛山一战大破被曹操比作韩信的张郃,声威大震。黄忠老当益壮,在定军山亲率士卒,金鼓助威,不但大败曹兵,而且力斩曹操的得力大将夏侯渊。赵子龙将数十骑与曹操大军猝然相遇,在众寡悬殊又被敌包围的情况下,奋勇拼杀,反教魏兵惊骇而退死伤惨重,刘备因此称赵云“一身都为胆”。还有马超,也参加了这次战役。

  刘备亲自出征,指挥了这次战役。他驻兵阳平关,调兵遣将,总揽全局,张飞、黄忠、马超的几次作战,都是他部署的。当曹操亲率大军来时,刘备收敛兵众,依险而拒,却不与曹兵交锋,坚持几个月后,竟使曹操不得不引军而还。

  随刘备出征的谋臣是法正。曹操降张鲁、定汉中以后,法正分析双方形势,认为乘时攻取,汉中一定可下,促使刘备下决心攻取汉中。战役中,他为刘备出谋划策,黄忠斩夏侯渊的那次战斗,就是法正指挥,下令出击的。

  那么,诸葛亮此时在做什么呢?他并没有随刘备出征汉中。《三国志·诸葛亮传》说,攻下成都,占领西川以后,“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他是留在成都,任务有两个,一是镇守、治理后方,二是为前方源源不断地输送兵员和军需给养。?

  这责任、功劳丝毫不亚于在前线的将士。这有点像汉高祖的萧何。当刘邦南征北战时,萧何镇守关中,使刘邦军给食不乏。刘邦后来封萧何为第一功臣。刘备攻取汉中如果要论功,诸葛亮当然也是第一功臣。但是,他毕竟没有出征前线。《三国演义》这几回关于他的描写,当然都是虚构的。

  作者这样虚构,当然有他的考虑。要突出诸葛亮多智的性格,只有让他“出征”出谋划策。当然作者似乎也可以照史实写,但那样写出来的就是萧何式人物,与《三国演义》前后描写的诸葛亮形象不统一。为了形象的统一,为了这一智慧的化身的形象更丰满更有光彩,读者应当会赞同《演义》作者的虚构。

  

  和张飞的丈八蛇矛一样,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也是民间艺人奉送给他的。他刺颜良于万众之中,其实用的是枪。?

  关公是神,他的刀自然也该是神刀。民间不仅让关羽威风凛凛地骑赤兔马(顺便说一句,吕布的赤兔马是不是被曹操送给关羽了,也没法知道)、提青龙刀,而且让这刀也有神奇的来历。

  说是桃园结义时,刘、关、张都想找称心如意的兵器,刘备要双股剑,张飞造了丈八蛇矛,关羽则想要大刀。他请来几位手艺高超的铁匠,打了试,试了打,整整一个月,打了十几把,没有一把称心。又打了一个月,还觉得不满意,再打一个月,铁匠们感到实在无能为力,不料正在这时,大刀炼好出炉,天上飞来一条青龙,被一道刀光击中,鲜血滴在刀上,顿使这刀寒光闪闪,成了削铁如泥的宝刀。

  这刀据说有八十二斤重——一说是八十一斤重,《水浒》里鲁智深在五台山时要找铁匠打禅杖,那铁匠就是这么说的。——它有时还会自己鸣叫作声,一到这时候,说是就有战事,它耐不住要上阵杀敌;如果没有战事,那也得杀人祭刀。

  梁陶宏景《刀剑录》记载,关公自采都山之铁打了二把刀,还铭刻“万人”两个字,取力敌万人的意思。那么,这刀到哪里去了呢?《刀剑录》说,关羽失败以后,便把刀丢到水里去了。

  可后来却有人说,见到了关羽的大刀。明代包汝楫《南中纪闻》记载,荆门州南十五里有一座关帝庙,地上有一大石,石上有一石窍,关公的大刀就插在这石窍中。不过很有意思,人们可以摇动大刀,却没人能拔得起来。庙里僧人说,这刀重一百八十斤,这和传说的可不一样,——刀杆周围有七八寸,刀脊很厚,长大约有一丈四五尺,色泽苍青,体式精雅雄壮。天启元年,一个姓张的黔中总兵想取出刀来看看,办了三牲,以礼拜祭,又挑选了几十个健壮军士,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把大刀拔起来。

  旁边有块碑文,说是关公经过襄樊时,把刀插在石头上的。后人因此建庙塑像,年年供奉。?

  清代罗天尺在他的《五山志林》中又说,在顺德也见到了关公刀。说顺德城没有西门。筑城之初,本打算开一西门的,出门跨西山而下,抵达金榜。在山上凿道的时候,却见一大刀,上有青龙偃月字——正是关公之刀。后来人们便在西门修一座庙,把刀敬奉起来。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2-18 2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