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看到的,作者的观点很有意思,特转来给大家看一看.
刘备到底借没借荆州?史书上没有明确地记载,但东吴那边却当真事似的挂在嘴巴上,君臣上下一次又一次地以此挑起争端,几次三番地索要夺取,最终还是把荆州拿到手才算作罢。因为当初联合为了抗曹,头等大事是生死存亡,还顾不上荆州的归属。谁知曹操没作坚决的对抗,稍一失利就主动撤兵了。荆州的归属就成了问题。
按理说荆州是刘表的,他死后指定刘琮为接班人,可刘琮却投降曹操了。接下来的赤壁之战,曹军败下阵来。此时的荆州是无主地,按世上通行的办法,无主地谁先占据归谁,那么,赤壁之战结束了,现在是谁实际占了荆州就归谁所有。刘备就是这么想的,战争一结束他马上立刘表的儿子刘琦为荆州牧(这也是极有谋略的一着,一来可堵孙权集团的嘴,刘琦继承老爹的遗产还有什么可说的,二来可以号召刘表的部属前来聚集,比刘备亲自出面更有利),同时派兵收复江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桂阳),荆州南部直接掌握在刘备手里,北边南阳郡为曹操所有,而东边江夏郡孙权占了大部分,荆州一分为三,刘备占了大半,刘备实际上占了荆州。此时此刻孙权没提出荆州的归属问题,不久刘琦病逝,刘备由部下推举为荆州牧,孙权也没提出荆州问题。这么说,刘备是得到了荆州,最少他也是实际占有者。
刘备对荆州的渴望不是临时产生的,而是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备占领了荆州,就完成了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设计的战略计划第一步,那里要求先拿下荆州,第二步是再拿下益州,然后待天下有变就两路出兵夹击曹操兴复汉室。这样看来刘备要得到荆州是蓄谋已久的事了;从实际战场情况看,他也必须拿到荆州,因为在当时全国已不剩什么地盘了:北边八州已是曹操的;东边为孙权所占;西边刘璋,西北马超、韩遂,中部刘表,离他最近的就是刘表的荆州,再一个是益州,刘表在荆州无发展的雄心,儿子没什么本事,曹操说“刘景升儿子若豕犬耳”,西边的刘璋也属无能之辈,只等来人收拾,刘备要取天下,只剩这两个州给他,如果他不认真谋划,这两个州也不一定能让他得手;至于西北的凉州也在刘备的视野,一是还离得太远,二是马超韩遂等西北军队太能战斗,还没把握能必胜。可他为什么迟迟没对荆州动手呢,也没趁刘表病逝刘琮软弱之机强行拿下,而非要等到曹操进军荆州刘琮投降荆州处于混乱前途未卜之时取得荆州呢?这就涉及到刘备要维护他正面形象的问题,也是人心所向的问题,他不能让士人指责他夺同姓的地盘以失人望,虽然早拿下荆州对今后的事业有利,但会冒名誉受影响的风险失去大众的支持,一得一失,最终还是失,因为刘备已无天时地利的依恃,只有一个“人和”是他可依赖的优势,如在此拿失去人心强取荆州,可能得荆州之日,就是他走向灭亡之时。刘备对庞统说“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占领一个地方,不仅是要一块儿地盘,还要收拾人心,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荆州有一批从中原避难来的士人,形成了一股左右舆论的力量,不可小觑,刘备一到荆州就礼贤下士,在他身边团结了一大批人才,“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多”,如果刘备当时急功近利急急忙忙用武力夺来荆州,可能这批人才就会对刘备的为人产生怀疑失去信心,他再取益州就会失去众人的支持,而最终导致失败。况且刘表所依靠的蒯姓,蔡姓等当地大姓豪族,正当权,被曹操说过“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的蒯越,有很大的势力,蔡瑁代表的蔡家又握有荆州军政实权,即使刘备硬干,也未必就能马到成功。所以过襄阳时,“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刘备是个英雄,越是艰难困苦之时,越显英雄本色,自己都不知何去何从,还公开说出不忍心的话来(在当今有多少人以不得已为口实违背道德,丧失诚信去取一己之私利)就这一着,立刻赢得荆州士众之心。“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刘备能在荆州站得住脚,就是此时征服了人心所致。蒯越等上层士人被曹操所收买,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还是留在荆州,被刘备所收留,成为刘备的骨干力量。这是老子所言,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刘备是高手。
曹操军事上雷厉风行,抓要害准而狠,他不大关注刘表的儿子及其部下有什么作为,“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是他做出的评价,可他对刘备却倍加小心,要一举击溃刘备,轻军急进出兵先到襄阳,再派五千骑兵紧追,一日三百里,追到当阳,把刘备部众冲散,截获大批辎重人众,要知道这些都是刘备在荆州几年来辛辛苦苦积累的,有人马,也有军事物资,这一点加上荆州士人的归附,“表疑其心”,如果仅仅是一些人仰慕刘备的大名而前去拜访,还不会遭致刘表的怀疑,以刘表对张济“引兵入荆州”的处理,刘表不是心胸狭窄的人。张济攻城中流矢死,众人皆贺,刘表说“(张)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致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收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肯定刘备是在荆州扩大兵马,足有实力取代荆州,才引起刘表的不安。曹操也肯定得到了刘备的一些情报,知道刘备的军力在上升,引起他的注意,他一直视之为心腹之患。他要把刘备的军事实力扼杀在摇篮里,消灭袁绍的残余军队后,他没等休整军队有一个缓冲阶段,即出兵荆州就是为此。他连续追赶,让刘备没有喘息的时间。但刘备还是逃过一劫,在聚合了关羽和刘琦的几万兵马,就来到夏口。在当阳时碰到想要与荆州方面联络的江东决策人物鲁肃,此时刘备接受他的劝说与孙权连合,共同抗曹,派诸葛亮为特使随鲁肃去江东。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是一个政治家很准确地把握住时局的紧迫性,孙权的性格,充分发挥出他的聪明才智,说服了孙权与刘备联合,与曹军决战。而孙权则面临着众多文武官员要求降曹的巨大压力,与曹军实力对比的悬殊,也迫使他急于与刘备联合,以解决内外压力。
当时荆州大部分地区已被曹军占领,只有江夏郡因地处荆州最东边,并与吴相接,还未被占领,刘备逃到江夏,这是刘琦的领地(时任江夏太守),先在夏口住扎,后“进住鄂县”“备从鲁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江表传》),而此时孙权的军队还没进入荆州,等定下抗曹大计,才派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备,瑜復追至南郡”,与此同时“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来牵制曹操的荆州军队(许多人不明白为何孙权不派更多一些军队来打赤壁大战,就是因为他要亲帅大军攻曹操的侧翼,此围魏救赵中途截击之法也),曹操为何在赤壁稍一失利就退兵,其原因就在于两头受攻,难于相顾。这是建安十三年的事。这个时侯孙刘双方都没谈地盘如何归属问题,他们先要解决主要问题即生死存亡的问题。但双方都对荆州怀着占有的打算,无论谁都很清楚这一点。
孙权对荆州的要求,也是有很长历史的。早在父辈孙坚时,就不断对荆州用兵。要知道孙坚第一个地方官职就是荆州的长沙太守,他在荆州讨伐地方叛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发生叛乱的长沙、零陵、桂阳很快平息,史书说“三郡肃然”;董卓作乱,全国各地诸侯纷纷起兵讨卓,孙坚也出兵北上,平常荆州刺史王叡看不起他,孙坚路过州府时也借故杀了他;在南阳又杀了太守,震动了全郡,所要求的粮草军资都得到满足,孙坚在荆州杀出了威风。初平三年,袁术指使孙坚攻打荆州,被黄祖的军队射死。起于荆州的长沙,死于荆州的州治襄阳,孙坚对荆州共始终,他对荆州的了如指掌,孙家的子弟也应差不多。与吴郡与会稽郡相比,荆州是富庶之中原地区,而吴、会乃是偏远东南的蛮荒之地,孙策代父统兵,在平定吴越后,建安四年,就西进,史称“讨黄祖于沙羡”,荆州是孙家的一个难以忘怀的目标。孙权掌权后,就着手对荆州用兵,建安八年,孙权“西伐黄祖”,因山越(孙权基地)又乘机作乱,孙权只好返回东吴平山越。建安十二年,孙权又“西征黄祖”抢掠大批人口而还。建安十三年,孙权再伐黄祖,这次大胜,“屠其城”杀了黄祖,“虏其男女数万口”,孙权把江夏郡的黄祖军队消灭了,下一步就要打刘表的荆州腹地,就在这时,发生了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曹操南下,要扫平江南的地方势力,这就打乱了孙权的计划,只好停下对荆州的打击,而来考虑如何对付曹操。这说明孙权对荆州的想法,早就在他的盘算之中了。曹操的退出江南战场,给孙刘两家留下了想象空间,他们都在对荆州这块肥肉摩拳擦掌。建安十四年“权以瑜为南郡太守”,这应该说孙权准备接收荆州的开始。在利益问题上没什么大公无私的情感照顾,只有赤裸裸的抢夺。他没想刘备怎么打算的,怎么办,他只想他自己该干什么。刘备也在积极活动,同样他也不管孙权怎么打算的。
问题的源头,起自刘备的军队于何处驻军,当刘备与孙权联合,开始聚起人马,他的人马驻扎在哪里,已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刘备和周瑜都小心翼翼的处理,表面客气,而各怀心腹事。《江表传》“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别小看改名这样的一件小事,它表明刘备对这块地方的权力。应该说荆州问题的出现就是在这个时候。那时还在打曹操军队,利益一致,共同对外,周瑜是联军统帅,他给刘备的军队安排在江陵南岸,如果刘备只有很少的军队,还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可是“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刘)备。”这样刘备的兵马急剧膨胀,给周瑜一个很强烈的信号,此人(刘备)能量太大组织能力太强,他又对荆州像处理家里事一样随便改了地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后来周瑜是坚持收拾刘备的一派,就源于此。周瑜专门给孙权上书要求软禁刘备“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刘)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周)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刚一打败曹操在赤壁前线的军队,孙权集团就打起了荆州土地的主意,还要把刘备集团解决掉。这是第一次对荆州问题,孙刘两家在利益问题上发生了矛盾,周瑜为代表的一派,要把刘备的军事力量处理掉,荆州全拿在自己手里,吕蒙也是这一派的。如果没有别的因素牵制,也就这么做了,可是旁边还一个曹操虎视眈眈地盯着要寻机再下江南,为此鲁肃提出另一个方案:给刘备在荆州存在的地盘,让他把刘表的部属团结起来,充分发挥他的凝聚力,形成一种力量(为什么非要刘备来聚拢刘表的部属呢?靠他孙权决不能,因为孙权多次打刘表的荆州,还屠城抢掠人口,如果没有刘备做缓冲,荆州人会跟曹操一起来打击孙权的。)两家联合起来,对付曹操的再次进军。孙权不是大方的人,明显可以轻松到手的荆州,他不会慷慨送人的,可是曹操几十万大军的压力,他还是感到太大了,对曹操的再次打击靠他一方力量对抗,没有信心,他不得不同意鲁肃的建议,给刘备以荆州地盘,后来他后悔这个决策,甚至多次为此批评鲁肃。那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如果没有刘备这个力量,他是打不退曹操的,加上荆州人对孙家的世代仇恨,那他只有失败。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联合刘备是正确的,曹操一听他们联合,孙权给地刘备,就紧张的把笔掉落于地,这个敌人的表现就可说明给刘备荆州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任周瑜为南郡太守,孙权还把长沙分出一部分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这长沙可是已在刘备手中,孙权表达的是一种信息:荆州是我的了,虽然你刘备占领了荆州大块土地,但你没我实力强,要论打还不在话下。刘备怎么办呢?他也悄悄地把问题公开出来,要联合抗曹,我的军队住哪?总得给块地盘吧,周瑜让他在长江南岸驻扎,这是前线统帅临时性措施。刘备联合孙权打败了曹操,荆州军政人员除少数投靠曹操外,大多数还是投奔他来。他先是正名,立刘琦为荆州刺史,子承父业这是名正言顺的事,然后顺理成章地征服南边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刘琦病死,部众推刘备为荆州牧,孙权对睡榻之侧的刘备逐渐壮大有些怕,前半场孙权还顾虑曹操的军事压力,要联合刘备:而后来刘备已壮大,他已不能不考虑怎么处置刘备了,他已不能随意解决。为了面对曹操的不断的打击,他只能把刘备的问题放在第二位,还把妹妹嫁给他搞了一出政治婚姻,但双方都感到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尤其是对此刘备觉得还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要在名义上成为荆州之主,他亲自去吴,用他的一些承诺来打动孙权。究竟他对孙权说了什么,史书上没讲,但孙权最终是被说服了,从此可见刘备的才能。“先主至京见权”,《蜀书》没讲去吴都的目的,《吴书周瑜传》说“备诣京见权,上疏曰:┉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这里表明确实要给刘备地盘,周瑜反对,《鲁肃传》也说了这件事“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刘备实际是先掌握了地盘,然后去找孙权,要求在名义上也真正掌握荆州。即使不同意孙权对他也无可奈何,因为他已将荆州实际控制在自己手里。孙权着眼于曹操的再次南伐,眼前曹操的威胁是第一位的,孰轻孰重做为政治家是很清楚的,不会因感情用事而不管不顾。于是孙权同意“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但他留下一个尾巴“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把江陵这块富庶地区留下。这就是借荆州的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