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2853|回复: 19

梁羽生诗文汇编(原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0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梁羽生小说诗词全录

还剑奇情录之【七绝三首】
传家愧我无珠宝,剑匣诗囊珍重存。
但愿人间留侠气,不教狐鼠敢相侵。

百战归来酒尚温,繁霜侵鬓转消沉。
金戈铁马当年恨,辜负梅花一片心。

廿年湖海飘蓬后,冷落梅花北国春。
荷包空绣鸳鸯字,绿叶成阴对旧人。

萍踪侠影之【七绝两首】张丹枫
长江万古向东流,立马胡山志未酬。
六十年来一回顾,江南漠北几人愁。

中州风雨我归来,但愿江山出霸才。
倘得涛平波静日,与君同上集贤台。

萍踪侠影之【浣溪沙】
独立苍茫每怅然,恩仇一例付云烟。断鸿零雁剩残篇。
莫道萍踪随逝水,永存侠影在心田。此中心情倩谁传?

萍踪侠影之【清平乐】
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赶上江南春未了,春色花容相照。
昨宵苦雨连绵,今朝丽日晴天。愁绪都随柳絮,随风化作轻烟。

萍踪侠影之【踏莎行】 张丹枫
掠水惊鸿,寻巢乳燕,云山记得曾相见,可怜踏尽去来枝,寒村漠漠无由面。
人隔天河,声疑禁院,云魂漫逐秋魂转。水流花谢不关情,清溪空蕴词人怨。

散花女侠之【浣溪沙】
万里江山一望收,乾坤谁个主沉浮?空余王气 秣陵秋。
自草新词消滞洒,任凭短梦逐寒鸥。散花人去 剩闲愁。

散花女侠之【浣溪沙】
惆怅晓莺残日梦,梦中长记误随车。此中情意总堪嗟!
大树凌云抗风雪,江南玫瑰簇朝霞,各随缘份到天涯。

散花女侠之【浣溪沙】
望里春风接翠微,无情风自送潮归。钱塘江上怅斜晖。
我似江潮来又去,君如鸥鹭逐波还。人生知己总相怀。

联剑风云录剑之【临江仙】
忆诗酒琴棋消永日,流年似水匆匆。春花争似舞裙红,繁华如梦幻,惆怅怨东风。
人近中年愁鬓白,却嗟壮志成空。倚栏看剑剑如虹,豪情难自谴,高唱大江东。

联剑风云录剑之【七绝】铁镜心
却似移舟上碧滩,一滩经过一滩难!
酷怜剑气消磨尽,飞瀑流泉日影寒!

联剑风云录剑之【对联】沐粼
舞袖翩跹,影摇千尺龙蛇动
歌喉宛转,声撼半天风雨寒

广陵剑之【陌上花】
梦幻尘缘,飘零萍梗,何堪相语?月冷秦淮,误了三生鸳谱。
生生死死浑虚语,莫怪蝉声别树。算吹冷嘘寒,添香问字,徒增凄楚。

广陵剑之【浣溪沙】
一凤凌云独自飞,失群亦是合群时。只伤旧侣欲安归?
剑胆琴心空伫望,牛郎织女却参差!天山望断意凄迷。

白发魔女传之【水龙吟】
天边缥缈奇峰,曾是我旧时家处。拂袖去来,软尘初踏,石门西住。短锄栽花,长诗佐酒
,几回凝伫。惯裂笛吹云,高歌散雾,振衣上,千严树。
莫学新声后主,恐词仙笑侬何苦。摘斗移星,惊沙落月,辟开云路。蓬岛旧游,员峤新境
,从头飞渡。

白发魔女传之【沁园春】
一剑西来,千岩拱列,魔影纵横。问明镜非台,菩提非树,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
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评。且收拾,话英雄儿女,先叙闲情。
风雷意气峥嵘。轻拂了寒霜妩媚生。叹佳人绝代,白头未老,百年一诺,不负心盟。短锄
栽花,长诗佐酒,诗酒年年总忆卿。天山上,看龙蛇笔走,墨泼南溟。

白发魔女传之【双调忆江南】
秋夜静,独自对残灯。啼笑非非谁识我,坐行梦梦皆缘君,何所慰消沉。
风卷雨,雨复卷侬心。心似欲随风雨去,茫茫大海任浮沉。无爱亦无憎。

江湖三女侠之【踏莎行】
似水柔情,如花美眷,千秋佳话人争羡。依人燕子又归来,沧桑变了心难变。
柳絮轻扬,春风拂面,词笺不写文君怨。江南塞外一般同,碧波深处鸳鸯现。

江湖三女侠之【浣溪纱】沈在宽集前人句
谁道飘零不可怜,金炉断尽小篆香,人生何处似尊前?
见了又休还似梦,坐来虽近远如天,断来能有几回肠?

江湖三女侠之【一萼红】  沈在宽
梦深幽,度关山千里,寻觅旧时游。树老荒塘,苔深苇曲,曾寄心事悠悠。只而今,飞鸿
渐杳,算华年又过几清秋。东海潮生,霞峰翠拥,尽凭凝眸。
回首殊乡作侣,几同消残漏,共读西楼。班固书成,相如赋就,闲招吟鹭盟鸥。问征人,
归来何日,向龙山醉与白云浮,正是菊芳兰秀,天涯何苦淹留。

江湖三女侠之【菩萨蛮】
剑胆琴心谁可语,江湖漂泊怜三女。弹指数华年,华年梦似烟。
遥天寒日暮,寂寞空山路。踏遍去来枝,孤鸿独自飞。

七剑下天山之【八声甘州】 杨云聪
笑江湖浪迹十年游,空负少年头。对铜驼巷陌,吟情渺渺,心事悠悠。酒醒诗残梦断,南
国正清秋。把剑凄然望,无处招归舟。
明日天涯路远,问谁留楚佩,弄影中州?数英雄儿女,俯仰古今愁。难消受灯昏罗帐,怅
昙花一现恨难休,飘零惯,金戈铁马,拼葬荒丘。

七剑下天山之【八声甘州】 冒浣莲
最伤心烽火烧边城,家国恨难平。听征人夜泣,胡笳悲奏,应厌言兵。一剑天山来去,风
雨惯曾经。愿待沧桑换了,并辔数寒星。此恨谁能解,绝塞寄离情。
莫续京华旧梦,请看黄沙白草——碧血尚阴凝。惊鸿掠水过,波荡了无声。更休问绛珠移
后,泪难浇,何处托孤茎。应珍重,琼楼来去,稳泛空溟。

七剑下天山之【浣溪沙】
已惯江湖作浪游,且将恩怨说从头。如潮爱恨总难休。
瀚海云烟迷望眼,天山剑气荡寒秋。峨眉绝塞有人愁。

冰魄寒光剑之【点绛唇】
玉剑冰弹,端的是奇缘奇遇。雪莲鸳谱,冷香飞入诗句。
纵有珠峰,难隔刘郎路。云深处,愿同偕隐,营屋冰川住。

冰魄寒光剑之【点绛唇】
萍水相逢,便已是琴心先许。一家寰宇,海内存知己。
纵隔珠峰,难隔天台路。书此意,意凭风絮,吹向郎边去。

冰魄寒光剑之【霓裳中序第一】
青颦粲素靥,冰国仙人偏耐热。餐盘风香露屑。便万里凌空,肯凭莲叶,盈盈步月。
悄似怜轻去瑶阙!人何在?忆伊痴小,点点爱清绝。

冰川天女剑之【百字令】唐晓澜
飘萍倦侣,算茫茫人海,友朋知否?剑匣诗囊长作伴,踏破晚风朝露,长啸穿云,高歌散
雾,孤雁来还去!盟鸥社燕,雪泥鸿爪无据。
云山梦影模糊,乳燕寻巢,又恍重帘阻。露白葭苍断肠句,却倩何人传语?蕉桐独抱,霓
裳细谱,望断天涯路。素娥青女,仙踪甚日重遇?

冰川天女剑之【七绝两首】金世遗
不是平生惯负恩,珠峰遥望自沉吟。
此身只合江湖老,愧对嫦娥一片心。

人间白眼惯曾经,留得余生又若何。
欲上珠峰摘星斗,填平东海不扬波。

冰川天女剑之【对联】
慧质胜幽兰,摇曳空山,明月有情徒惆怅;
卿云灿银海,飘浮天际,瑶池无路漫低洄!(唐经天)

幽谷荒山,月色洗清颜色;
萍梗莲叶,雨声滴碎荷声。(唐经天)


华严妙境偕谁游?看龙叶拈花,释迦微笑;
玉笛仙音邀客和,听相如鼓瑟,子晋吹萧。(桂华生)

云海玉弓缘之【滴滴金】
三月艳阳天,
莺声呖溜圆,
问赏心乐事谁家院?
沈醉江南烟景里,浑望了那塞北苍茫大草原,
羡五陵公子自翩翩,
可记得那样狂疯丐尚颠连?
灵云缥缈海凝光,
疑有疑无在哪边?
且听得那吴市啸声再唱玉弓缘。

冰河洗剑之【金缕衣】
蜗角浮生换。怅年来车尘马迹,天涯望断。青冢寒鸦啼未了,凄绝此情难浣。更还有幽闺
旧伴,死别生离同一恨,梦魂惊,犹似闻低唤。清泪滴,鸳枕畔。
深情负尽长遗怨。此生缘,镜花水月,都成空幻。弹剑狂歌临绝塞,云海苍茫人远。挽冰
河洗涤尘丝乱。往者如斯随逝水,后来人应得如心愿。殷勤祝,嘘寒暖。

牧野流星之【浣溪沙】
大地忍令浮劫火,风霜历尽订三生。少年豪气任纵横。
折戟消兵歌牧野,沉河洗甲看流星。难忘最是弟兄情。

牧野流星之【望江南】
临异境,林石涌奇峰。万笏朝天惊鬼斧,千岩竞秀诧神工。人在画图中。

绝塞传烽录之【浪淘沙】
家国两茫茫,诗酒佯狂。长安西望路漫漫,吟到恩仇心事涌。愁上眉端。
何处觅红颜?金楼歌残。伤心剑底起波澜,自是情天长有恨。天上人间。

龙凤宝钗缘之【蝶恋花】
乱世姻缘多阻滞,水远山遥,难寄相思字。露白霞苍心事苦,宝钗光黯凭谁护?
频年踏遍天涯路,侠骨柔情,要向伊人吐。喜有东风吹暗雨,月斜风定鸳鸯起。

龙凤宝钗缘之【浣溪沙】
只羡鸳鸯不羡仙,烽火未许换年华。玉钗重合镜重圆。
愿向江湖同展望,且从游侠拓新天。相期毋负此良缘。

女帝奇英传影之【七绝两首】长孙璧
十年梦醒相思泪,万里西风瀚海沙。
同命鸳鸯悲命薄,天涯何处是我家。

愿将热血洒明尘,且把遗言托旧人。
应念李郎家国恨,留他同赏雪山春。

女帝奇英传影之【七绝两首】
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赶上江南春未了,春色花容相照。
昨宵苦雨连绵,今朝丽日晴天。愁绪都随柳絮,随风化作轻烟。

龙虎斗金华之【踏莎行】
弱水萍飘,莲台叶聚,卅年心事凭谁诉? 剑光刀影烛摇红,禅心未许沾泥絮!
绛草凝珠,昙花隔雾,江湖儿女缘多悟。前尘回首不胜情,龙争虎斗京华暮。

游剑江湖之【浣溪沙】
妙手空空负盛名,官衙甲帐任纵横。孤身偏向虎山行。
不道人心多险恶,诧他大侠作嘉宾。神偷窥秘也心惊。

狂侠天骄魔女之【五绝】 华谷涵
昂头天外笑,湖海一书生。
但识狂歌客,何须问姓名。

狂侠天骄魔女之【七绝】
弹剑狂歌过蓟州,空抛红豆意悠悠。
高山流水人何在,侠骨柔肠总惹愁。

大唐游侠传之【五言古诗】段圭璋
宝剑欲出鞘,将断妄人头。
岂为报小怨,夜半刺利仇。
可使寸心折,不能绕指柔!

剑网尘丝之【七绝】
浮沉力道未能紧,世网撄人只自怜。
谁解古今都是幻,大槐南畔且留连。

[ 本帖最后由 haahharen 于 2007-5-10 16:38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岁”从来多短命
            在封建皇朝,臣下叩见皇帝的时候,先要三呼“万岁”,这“万岁”二字,等于
是皇帝的尊称,其实真是莫大的讽刺!
        有史以来,皇帝总是要比普通人短命得多,而且大都是开国的皇帝比较长寿,越
到后来,就越是短命。
        前几年我无聊时,忽发傻劲,拿中国各个朝代皇帝的寿命,作过一个统计,最短
命的是南北朝(例如南朝的宋,在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中,算是最长命的皇朝,共
五十九年,而五十九年中,却换了八个皇帝。最短命的齐朝,廿四年中换了七个皇帝)。但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皇帝有死于非命的,有被废立的,这个不算。其次皇帝
寿命平均最短的是东汉,开国的皇帝刘秀(汉光武帝)算是最长命的了,活到六十二岁。其
他十二个皇帝,有四个都是未过十岁,在孩童时代就夭折的。有六个皇帝是三十岁左右就死
掉的,只有两个皇帝活上四十岁(明帝和献帝)。十三个皇帝总共的岁数是三百八十五岁,
平均寿命不到三十岁。

        比较来说,皇帝最长命的是中国最后的一个皇朝——清朝,从入关之后算起至辛
亥革命止(公元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共二百六十八年,只不过换了十个皇帝,其中还有
一位“古稀天子”乾隆,活到八十九岁,算是历代皇帝中最长命的(无信史可考的,传说中
的长命皇帝不算)。

        清代十个皇帝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呢?有数得计:顺治(二十四),康熙(六十九
),雍正(五十八),乾隆(八十九),嘉庆(六十一),道光(六十九),咸丰(三十一
),同治(十八),光绪(三十八),宣统(六十一)。十个皇帝总共的岁数是五百一十八
岁,平均寿命不到五十二岁,亦不过“中人之寿”而已!

        这种现象,看似奇怪,实是理所必然。我们平常也可看到,劳动人民多是健康长
寿,而富贵人家娇生惯养的子弟,却常常都闹毛病,经不起风吹雨打。富贵人家尚且如此,
何况“贵为天子”的皇帝。皇帝的家庭是与社会隔离的,也是与大自然隔离的,他们过着皇
宫的阴暗生活,又哪里会长命?而且更大的原因是,荒淫的生活方式本来就等如慢性自杀,
就是健康的人也受不了,更何况那些皇帝在遗传上已经是体质脆弱的呢!

        溥仪的身体本来也很弱,据《末代皇帝》一书说,他的许多毛病,还是由于在俘
虏营中的时候,一方面得到适当的医疗,一方面从事合乎体力的劳动,因而才转弱为强,健
康起来的。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啼笑姻缘》题诗
张恨水是近代写“通俗小说”的一大名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很流行,尤以《啼笑姻
缘》为最。只以在香港一地而论,就曾经三次改编成电影(张瑛、梅绮主演的同名粤语片,
葛兰、赵雷主演,电懋改编的《京华烟云》,和李丽华、关山主演,邵氏改编的《故都春梦
》),并且改编成电视片集(陈振华、李司棋主演)。

      这部小说,在结尾处有张恨水自己写的一首诗:
      毕竟人间色相空,伯劳燕子各西东。
      可传无限难言隐,只在拈花一笑中。
      解放后,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重新出版《啼笑姻缘》,由编者加上内容提要:“《啼
笑姻缘》是张恨水先生的旧作。这本书写三十年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个杭州的青年樊家
树到北京上学,与天桥一个唱大鼓的姑娘沈凤喜的恋爱故事。……今天来看这部小说,对于
描写旧社会青年男女的恋爱悲剧,揭露当时封建军阀的丑恶腐朽,仍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但上面那首诗则已删去。我觉得此诗不过是表达作者对他所写的“爱情悲剧”的感慨而已,
给新一代的读者看也并无“害处”,其实是不须删去的。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话怪联
看了百剑堂主谈对联的文章,我想起一件有趣的事。二十四年前,清华大学的新
生入学试,国文一科的试题中有一条是对对联,以“孙行者”三字命对,有一个学生对“胡
适之”,一时脍炙人口。以胡适之去对善变的齐天大圣,那确是妙不可言。但论字面的工整
,却不如另一个学生所对的“祖冲之”,以“孙”对“祖”,以“行”对“冲”,以“者”
对“之”,简直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妙对。祖冲之是南北朝时代的大数学家,他是全世界第
一个将圆周率的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人,比其他国家的数学家要早一千多年!
(按: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三.一四一五九二六五,比现在通用的三.一四一六还精确
。)

        
        那回的事还引起不大不小的风波,当时正是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矫枉过
正,许多人攻击清华大学不应该要学生对对子,出试题的人是著名的史学家陈寅恪,他解答
出这条题的理由是:对对子最易测出学生对中文的理解程度,因为寥寥几字,已包含了平仄
虚实的用法。而且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特色,用其他国家的文字,绝不能做出对联来的。他的
解释一发表,风潮也就平息了。

        
        中国有许多绝妙的怪联,说来颇有趣味。广东的何 ?
      如就是做怪联的能手,例如“有酒不妨邀月饮,无钱那得食云吞。”“公门桃李争荣
日,法国荷兰比利时。”等真是匪夷所思,“云吞”本来是个名词,他却拿去对“月饮”,
“法国荷兰比利时”连接三个国名,他却拿去对一句旧诗,看来风马牛毫不相及,但却对得
那样字面贴切!听一些老前辈说,何
      ?
      如为人非常风趣,有一次他随众人闹新房,有人以“天”“地”二字要新娘造句,要
天字行头,地字收尾,新娘迟迟未答,他老人家冲口而出道:“天光你重摩人地”,众人大
笑,于是纷纷退出新房,让新娘领略“天光你重摩人地”的滋味去也!

        
        马君武先生在做广西大学校长时,热心提倡桂剧,名伶小金凤就是他的乾女儿。
马君武其人老尚风流,当时颇招物议。他卜居桂林环湖路,在宅门自撰一联道:“种树如培
佳子弟;卜居恰对好湖山。”有人给他每句加上四字,成为:“春满梨园,种树如培佳子弟
;云生巫峡,卜居恰对好湖山。”
      ? 来当时桂林设有“特察里”(妓院),在象鼻山下,恰好对正马君武的住宅,下联
就是用这个“即景”来调侃马君武的。
        
        马君武死时,小金凤挽他的联也颇为传诵一时,联云:“抚我若亲生,慈父心肠
,大人风度;现身而说法,桃花旧恨,木兰新词。”上联表出她是马君武乾女儿的身份,下
联“桃花旧恨,木兰新词”则是指欧阳予倩所编的两部新桂剧:“桃花扇”和“木兰从军”
。小金凤就是演这两个戏出名的。传说此联为桂林名士龙某所拟。

        
        敌伪时期,梁鸿志和吴用威是出名的大汉奸,有人嵌他们二人的名字成一联道:
“孟光轧妍头,梁鸿志短;宋 ?
      吃败仗,吴用威消。”“夹硬”把“梁鸿志”和“吴用威”的名字拆开来用,变成“
梁鸿”之“志”与“吴用”之“威”,也真是想入非非。
        
        解放前我在广州见过一付春联道:“胡混混全凭两度;戆居居又过一年。”也颇
有趣,道出了当时一般人的生活情况。
        
        近来本港报刊颇兴怪联,某报的“副刊上”就时有佳作,例如“怕热最宜穿短裤
;论功还欲请长缨。”“水紧一声齐走鬼;风飘万点正愁人。”“赤柱有食兼有住;汀洲无
浪复无烟。”“徒令上将挥神笔;惯见霸王搭电车。”“白日放歌须纵酒;黑灯跳舞好揩油
。”“西山白雪三城戌;南国红眉七镬开。”等以一句香港俚语来对一句古人诗句,甚为有
趣。只是“白雪”“红眉”一联,似稍嫌轻薄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霸王难免别虞姬
 历史上“英雄的悲剧”很多,“英雄的悲剧”各各不同,但最具典型意义而又最
被人所熟知的一个恐怕是应数“霸王别姬”了。有一首流传很广的广东话诗就是咏他的。诗
道:


        又高又大又峨嵯,临死唔知重唱歌。

        三尺多长犀利剑,八千靓溜后生哥。

        既然凛泵争皇帝,何必濒沦杀老婆。

        若果乌江唔锯颈,汉兵追到屎难屙。

        (按:“峨嵯”是广东话的的“高大衰”之意。“凛泵”在广东

        话中是“纷纷”貌,“濒沦”是“匆忙”貌。这两个辞语在字典中

        是没有的,只能用同义字替代。)

        此诗夹叙夹议,用诙谐的口吻评论历史人物,堪称通俗文学的上乘之作。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项羽有过失也有功劳。在推翻秦的统治上,他作了很大的贡
献。秦以暴政而失人心,他敢想(彼可取而代之)、敢干(不畏强秦,以少胜多),历史功
绩,不容抹煞。明代思想家李贽(卓吾)写到巨鹿之战,就大赞项羽是大  英雄。不过,
他要恢复六国的贵族统治,那就是违反历史潮流了。


        在推翻秦的统治上,项羽的赫赫战功,那是比刘邦大得多的。可是项羽在大战章
邯的时候,耽误了时间,却让刘邦先入了关。刘邦一入关,首先就笼络地主阶级,收买人心
,宣布废除奏的严刑酷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入者死,伤与盗抵罪,其他秦朝
刑法通通废掉)。这样他的政权就得到地主阶级的积极支持了。


        项羽当然不甘刘邦为王的,他挟着优势兵力,跟着也进了关,自立为西楚霸王,
更违约立刘邦为汉王,另外还把许多六国遗臣都封了王。他入关后的措施与刘邦截然两样,
他一把火将秦的宫殿烧个干净,据说烧了三个月才熄,还纵兵劫掠妇女珠宝。如此措施,当
然不能收拾残局,也大失人心了。


        楚汉相争,楚强汉弱,但刘邦终于能够打败项羽。刘胜项败,原因虽然很多(主
要原因是刘邦得到新兴地主阶级支持,而关中是富庶之区,经过刘邦的经营,支持战争的经
济能力也要比项羽的强),但项羽性格上的弱点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太史公评项羽,说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批评有对有不对,施政
要合乎历史潮流,原不必“师古”,而且项羽在政治上的措施,小处不谈,从大处说,他要
恢复六国的贵族统治就恰好是“师古”的(效法古代的封建割据制度)。不过太史公批评他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则是说对的。项羽把灭秦的功劳都归于自己,样样以为“老子天下
第一,忽略了帐下英雄”(清代嵇永仁在剧作中借剧中人物社默间接批评项羽的话)。他常
自以为是,不肯采纳部下的正确意见。刘邦能用张良、韩信、萧何三杰,项羽有一范增而不
能用(范增劝他在鸿门宴杀刘邦,他不听。后来反而信了刘邦的反间计,怀疑范增对他不忠
,气得范增出走,至彭城,疽发背死)。不善于采纳众议,搞“一言堂”的人,总是免不了
要如楚霸王那样被迫“别姬”的。


        项羽败亡时的结果是很悲惨的。据《史记》描写,他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山
下)被包围时,汉的谋臣张良教汉兵四面唱起楚歌,叫项羽部下出征的农民想起故乡,都不
愿拼死,纷纷逃散。项羽这时知大势已去,唯有向他宠爱的虞姬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
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歌了。到逃亡至乌江时,以“无面
目见江东父老”,这位力能拔山举鼎的“大英雄”,终于只有以“乌江自刎”而告终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华绝代纳兰词
        纳兰容若的词,可以毫不夸张他说是词苑里一枝夺目的奇葩,与他同时的和后世
的词家对他的评价都非常之高,陈其年将他和南唐二主(李中主、李后主)相提并论,聂晋
人称他的词是:“笔花四照,一字动移不得”;王国维先生更认为他的词不但是清代第一人
,而且是宋代以后的第一人。这些评语,对纳兰容若来说,我想当不是过誉之词。

        有一件非常奇怪、几乎令人不能理解的事情是:纳兰容若为什么会写出《饮水集
》那样的词来?那些词一片悲恻情调,不是昔怀昔日便是感慨今朝,十首有九首都是痛苦的
倾诉,怆凄的呻吟,如果不知道他的生平的人,一定以为他是穷愁潦倒的文人,谁知道他却
是极尽人间富贵的相国公子呢!他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通议大夫,一等待卫,皇帝非常宠
爱他,到各处巡视都带他同行,在封建时代,那可真是一种旷世的殊荣呢!

        许多人将纳兰容若与李后主相比,可是李后主那些悲苦的词,都是在他被俘之后
写的;在被俘之前,李后主的词却是充满了个人的欢乐。但纳兰容若一生没有受过什么波折
,始终都是过着贵族公子的生活,为什么他的词也会那样悲苦呢?

        据我看来,正是因为他出身贵族家庭,因此特别感觉到贵族生活的腐朽,他曾经
有几句词道:“电急流光,天生薄命,有泪如潮。勉为欢谑,到底总无聊!”看来,他对那
种“勉为欢谑”的生活,是感到无聊透顶的。

        纳兰容若的父亲名叫纳兰明珠,官至太傅(相当于宰相),可说是位极人臣。但
此人庸俗卑鄙,而且贪财,和纳兰容若那种清高绝俗的性格,正是极端相反。我想,也许又
正是因此,使他在贵族的血管里流着“叛逆”的血液,他本质上是一个有正义感的读书人,
他父亲的所作所为,都令他听不惯,看不惯,可是在封建的压力下,他又不能公开地反抗父
亲,因此精神上就感到郁闷,正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在封建压力下,不能求得精
神的解脱,于是在词章上就化为悲苦之声。

        纳兰容若的情感非常丰富,他说自己“不是人间富贵花”,而是天上的“痴情种
”,这一点也很和《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相同。无怪有些“红学家”,甚至认为《红楼梦》
中的贾宝玉,即是纳兰容若的化身,大观园之事,即是纳兰相府之事,做起详细的“索引”
来。这种说法,当然是几近附会,但两人的性格,却拥有共通之处。

        纳兰容若自称是“痴情种”,事实也是如此,他在十八岁的时候有几句词道:“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那时他大约尚未结婚,在梦想一个
能了解他的伴侣。后来他结婚了,真的碰到了一个知心的人,夫妻非常恩爱,可惜婚后不久
,他的妻子短命死掉,他就更悲苦了。纳兰容若写过好儿首悼亡词,情感之真挚,允称千古
绝唱《七剑》里曾引过一首,只从那首词中也可看出,他是如何的“痴情”了!“纳兰容若
词中,常自称薄命,不料竟成“谶词! ”,他后来真的短命,只三十一岁就死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
新加坡写作人协会於1977年6月8日,邀请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先生,在

      国家图书馆作专题演讲,题目是:《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演讲近两小时,前往
听 讲者十分踊跃,座无虚席,殊为盛况。这儿所刊出的,是现场录音的精彩部分。

    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首先我要感谢新加坡写作人协会的邀请,让我有这个机会向同行们演讲,以及有机
会和对武侠小说有兴趣的朋友们见面。
    《从文艺观点看武侠小说》,这是一个新鲜的题目。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像这样有
系统地谈这个问题,以前好像没有。我本来是没有资格来谈以前没有人谈过的,而且是
像这样有系统和新鲜的题目。我昨天刚刚从马来西亚回来,这里有旅途中和我同在一起
的朋友,旅途匆匆,毫无准备,手头上也没有参考资料,所以可说是没有什么准备。但
是为了主人的雅意,只能够试试,讲得不好请各位指教原谅。
    我准备把这个题目,分为几个部分来谈,第一部分:武侠小说算不算文艺?有很多
人可能有这种观念,到底武侠小说算不算文艺呢?第二部分:武侠小说跟其他类型小说
的共通性。第三部分:武侠小说的特性。第四部分: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武侠小说不算文
艺?这是牵涉到现在流行的武侠小说的评价问题,也就是说,在武侠小说当中,有好的,
有坏的,还是都是坏的,或者说都能够算文艺,或是都不能算文艺等种种问题。第五部
分:从武侠小说在东南亚、港台流行的一些联想。这可能是题目以外的,但也有点关联。
这次来星(马),我得多谢谢克先生送我两本书,一本是《新加坡华文文艺》,另一本
是《新加坡华文文学作品选集》。未来新加坡以前,我对新加坡的华文文艺,实际上是
没有什么认识的。看了这两本书,开始有一点点初步的认识,所以我不敢说我对新加坡
文艺的发展有什么看法,那是属放高级的,而我所讲的,只能说是一点感想。
                              武侠小说算不算文艺

    现在言归正传。武侠小说算不算文艺?老实说,在我初写武侠小说的时候,我自己
也曾经这样怀疑过,到底它算不算文艺?我怎么学写武侠小说呢?南洋商报一位记者的
访问里面有谈到一点。那是在1954年的时候,港澳有两派拳师比武,一个是武术界辈份
比较高的,年纪比较大的太极派掌门吴公仪,另一个是少壮派的白鹤派陈克夫,两个人
开始时是在报上以文字骂战,我说我好,你说你好,怎么办呢?就打一下吧。香港的法
规是不准打的,双方于是决定在澳门新花园打擂台。两位掌门人一打,不到三分钟就结
束了:太极派的老掌门一拳打出去,白鹤派的鼻子给他打破,鼻血也流出来,裁判赶快
叫停,这场决斗三分钟就结束。但是这三分钟就影响了香港报纸,各报在这项比赛的前
后都加以大事渲染,一时大为轰动。我有一位朋友,他是新晚报的总编辑。他突然灵机
一动,邀我写一篇武侠小说,我说不行,但是后来被说服了。为什么当时我推说不写呢?
在1954年香港的华文报,有点地位的大报,是根本不会刊登武侠小说的,当时对武侠小
说的观念,认为它是比较低级的,是不入流的小说,只有小报才登,大报是不登的。新
晚报在香港算是有地位的大报,我那位朋友表示对我有信心,他表示不怕降低报格来登
武侠小说,于是我就尝试写《龙虎斗京华》。可能自己受旧的武侠小说的影响比较少,
加上我尝试用一些新的东西——诸如近代文艺的写作手法等掺进去,想不到反应还不错,
就这样的一直写下去。
    到了今天,除了中国大陆之外,港澳和海外的报纸,几乎很难找到一份不刊武侠小
说的,这种现象刚好跟1954年的时候相反,这当然并不是我个人开武侠小说的风气。
    其实,武侠小说之所以流行,是有许多社会因素,其中一个是都市生活紧张。以香
港为例,一般人是九点钟上班,五点钟下班,城市的高楼大厦好像森林一样,人们向往
广阔的天地,在现实里找不到,但是在武侠小说里面,他可能见到了西北草原的奇景;
有些真诚的友谊,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也可以在武侠小说中找到;有的人向往纯洁的
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也可能在武侠小说中找到,诸如此类。
    上述所举的例子,涉及一个文艺观点的问题,即所谓“距离产生美”,文艺上的所
谓心理距离说,是意大利克罗齐的理论(朱光潜有介绍过)。这就是说,一个人在东岸
看西岸的风景美,到了西岸看到东岸的风景美。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有了距离,近看
不觉得美,有了距离就产生美,这是他的说法。所以,回忆往往是美丽的,因为有了时
间的距离,回忆童年的时候,常常是美好的;是不是真正美丽呢?那不见得。再说,为
什么初恋的爱人总是好的呢咽为得不到就有了距离。上面所说,只是文艺的一种表现手
法,观点对不对,我们不作结论,我只是说有这种观点,但并不等于说我赞成这种观点
或反对这种观点,而只是说有这种文艺观点。武侠小说的流行有很多原因,上面所谈的
所谓距离美,只是其中之一。况且,文艺理论有很多派别,各家各派有各自的学说,而
我所说的是一般人比较公认的。
    话说回来,武侠小说到底算不算文艺?我们先从武侠小说的历史来追踪吧。司马迁
的史记里面的《游侠列传》,还不是小说,那只能称作传记文学,那只是写一些类似武
侠小说的东西。真真正正的武侠小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应该是从唐代唐人传奇里面
的侠义小说开始,比如《虬髯客传》,写的是虬髯客想争天下的故事。《红线传》是很
特别的,女主角是一个做奴婢的,帮一个节度使偷另一个节度使的金盒,使得一场战争
平息下来……。我写过一本《大唐游侠传》,就是取材于这些。我认为如唐人传奇里面
这些小说,才是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始,尤其是《虬髯客传》,知道的人最多。……在中
国文学史里面,虽然武侠小说并不是重要的,但是它算是文学,文学史上有它的地位,
是小说里的一个流派,尽管它的地位并不重要,也还算是一个流派,是属于文学的。又
比如说《水浒传》写的是农民起义的小说,严格来讲不能算是武侠小说,但是里面有很
多故事是有武侠情节的,比如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把四大金刚都打下来;武松杀死潘金
莲;还有林冲夜奔等等,这些都是很有武侠小说的意味。后世的武侠小说里面,有很多
故事情节是套用《水浒传》的。《水浒传》严格来讲不算是武侠小说,不过它却有一点
点味道。从中国文学史上来看武侠小说,应该说,它是属于文艺的一个流派,应该算是
文艺。
                          武侠小说与文艺小说的共通性

    我们再从文艺小说的特征来看,第一个特征是时代的反映,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
时代的文学作品。文艺小说是通过小说的形式来反映某一个时代的现实。顺便解释一下,
常常有人问,小说的主题思想是不是特征?我认为主题思想不是特征,它是分析一个作
品的时候,一个重要的东西,但是并不是文艺小说的特征。为什么呢?因为理论文章或
任何文章都有主题思想,所以主题思想并不是文艺小说的特征。刚才谈到文艺是时代的
反映,怎么说呢?比方,你写些数学论文,可以不必有时代反映。那么,武侠小说是不
是要反映时代呢?当我们追踪这个问题的时候,又得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当时人写的,
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他写的是反映他的那个时代没落贵族阶级的生活,当时的人写
当时的事。武侠小说就不同,比如我写唐朝,我就不是唐朝的人;而曹雪芹作品反映那
个时代,正是当代人写的。又举例来讲,台湾的於梨华,她写的是美国留学生生活,虽
然那是六十年代,但是她写她同时代的美国留学生的生活。……台湾的白先勇,在技巧
方面是有相当贡献的,他能写很多种风格的小说,有的人批评他是反映台湾某些没落贵
族阶层生活的,便这也说明白先勇写的是反映他那个时代的现实。可是历史小说呢?作
者写的并不是作者生活的时代。比如我写唐朝、宋朝、明朝,我当然不是唐朝、宋朝、
明朝的人。那么,是不是应该做到反映作者所写的那个时代呢?这个问题,以前有人谈
过一点点,但不够深入,我自己也想得不大成熟。正统的历史小说,当然算是文艺,由
现代人来写的,有好处也有缺点,缺点是他并不是当代人。比如我写唐代,我不是唐代
的人,对唐代人的感情思想,就算我怎样去考据,肯定是不能一致的。像曹雪芹能把
《红楼梦》写得那样好,因为他本身就是没落贵族。但是却也有优点,后代人写历史小
说,他能够看到整个历史轮廓,看得全面,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说,你在里面就不知道山的真面目,整个历史时代还没过去,你在潮流里,你不
一定看得全面,但是一旦过了一百年,过了两百年,后代的人写历史小说,他不是那个
时代的人,他就比较看得全面,他可以收罗到历史上各方面的材料,比在当代的人写的
还丰富。他可以用一定的史观来写,史观好像一条线,很多的历史事实,就好像古代有
孔的钱,让线把很多铜钱穿起来,这样就可以写得比较全面和有深度,这就是优点和缺
点的两方面。
    那么,武侠小说写古代侠士的活动,是否可以反映那个时代的现实呢?我认为是应
该的,而且必须要有的。举例来说,有人写宋代的小说,很多很多出身不同的女孩子爱
上故事中的男主角(侠士)。我曾经开玩笑说,假定你把时代背景放在唐代,还有一点
谱,因为唐代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时代;可是宋代呢?宋代的礼教是很严的,讲究男女授
受不亲。假定你要写男主角,什么不同出身的女孩子都爱上他,本来已经不合理,但是
放在宋代来写更加不合理,放在唐代还有一点谱。所以,写历史小说,要懂得时代背景,
不懂时代背景,很可能就出问题。
    武侠小说可以做到时代反映吗?我认为是可以做到的,虽然某些地方可能受到约束。
换句话说,文艺小说反映时代的特征,在武侠小说里也可以有,没有人禁止你,你所写
的反映不出来那是你的事情,你的功力不到,不能说这不是特征。
    文艺小说的第二特征,是创作方法上典型人物的塑造。鲁迅的《阿Q正传》,我们
现在只讲阿Q,大家脑子里就出现一个精神胜利者,不用怎么描绘,一提起阿Q,大家脑
子里就有这个典型的形象,巴金写《家》的时候,很多亲属感谢巴金,让他能在巴金笔
下超生,说巴金写了某人某人……。其实,巴金并不是写任何人,人们会认为巴金写他,
这就是文艺作品中的通性和特性。所谓通性,鲁迅写阿Q,阿Q是农民,农民一般是比较
保守的,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乡土,这是农民的通性。阿Q有,小D也有,但是阿Q和小D到
底还是不同的,这里面就有他的个性、特性。所以,典型是有它的通性和特性。新文艺
小说注重人物的塑造,讲性格的刻画、内心的活动,武侠小说是不是要具备这些呢?我
看当然是要的,你写人物性格写得成功与否,那是你的事,写得不好,就不可能吸引读
者。某些武侠小说,尽管它的内容不一定健康,但是有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很成功,我们
不能否认。我尝试过写人物的性格,自己认为不满意。我有些小说在香港也流行,如
《云海玉弓缘》,传奇演的那个角色,吊儿郎当,但是有正义感,又肮脏又不修边幅。
在香港放映此片期间,很多人将这类人叫金世遗。最近香港正在上映我写的《白发魔女
传》,女主角很刁蛮,有人就将刁蛮小姐叫做白发魔女,把刁蛮男孩叫做白发魔男。并
不是说我对人物的性格刻画成功,我是想通过这些例子来说明,武侠小说里也是要有典
型人物的塑造,也要有性格的刻画,有内心活动的描写等等。而这些正是文艺小说的特
征之一。
    文艺小说的第三特征,是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通俗来说,就是能够打动读者的感情,
令你跟作者起共鸣。这是涉及表现技巧的问题,诸如严密的结构、生动的语言、比喻手
法等等。西方有人比喻女孩子的眼睛美,形容她的眼睛好像金锁匙,能够为人们开启天
堂或地狱的门。这个比喻很新鲜。比喻女孩子的眼睛像秋水,中国方面也有人以秋水比
喻女孩子的眼睛……。上面的例子,是说明文艺的艺术特征。那么,这特征在武侠小说
里可以做到吗?我认为是可以做到的,它同样可以有新鲜的语言,来打动读者的感情,
使读者与作者起共鸣。我自己写得不成功,不过也有个经验,我写《萍踪侠影录》的时
候,以女读者来信最多,什么原因?因为她们妒忌小说中的女主角,因为男主角太美了,
女读者说那个女主角有什么好?为什么男主角也喜欢她?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文艺小
说的艺术特征,武侠小说也可以有的。换句话说,这也正是武侠小说与其他文艺小说的
共通性。
                                武侠小说的特性

    那么,武侠小说的特性是什么呢?我们从两方面来谈。第一方面,顾名思义,标明
是写武侠小说,有武有侠。我认为,武是一种手段,侠是一个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
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最重要的,武是次要的,这是我的看法。一个人可以完全
没有武功,但是不可以没有侠。那么,什么叫做侠,这有很多不同的见解。我的看法是,
侠就是正义的行为。什么叫做正义行为呢?也有很多很多的看法,我认为对大多数人有
利的就是正义的行为。
    第二方面,写武侠小说的作者,知识面越广越好,他不一定要专,也就是说,十八
般武艺不是要你件件精通,但起码你要懂得要三招两式,懂得越多当然越好。比如写武
侠小说,这是古代的东西,那你多少要懂得一点历史。你写中国古代的东西,你就多少
要懂得一些中国古代的历史;你写爱情小说就不一定需要。比如小说中的人物分别在新
加坡和吉隆坡,那你要知道中国的历史干嘛?你完全不晓得也同样可以把爱情小说写得
非常好。但是如果你写中国古代小说,不懂一些历史恐怕就很糟了。比如写武则天,为
什么武则天在唐代做起皇帝来呢?起码就得看一点书。写武侠小说,地理也要懂一点,
既然要写古代的侠士,你的角色就不能老是在同一个地方,所以多少要懂得一点地理知
识,如果不懂地理知识,写起来可能不知所云,没有地方特点。假如你写一个侠士,在
黑风洞打架,如果写成吡叻洞就不同了,你不能把黑风洞和吡叻洞写成一个洞,里面有
它的特点。桂林的石山跟云南的石林是天下奇景,在地理学上都有它的特点,假定你不
懂,那么侠士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很多武侠小说就是这样,没有年代也没有地点,从
头到尾没有说明故事发生在那个朝代,侠士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有的随便制造一个
地名出来,实际上没有这地方。也没有写地方的特点,只写了些风景,千篇一律。泰山
和峨嵋山有什么不同,他不知道,其实,他根本就不写泰山,也不写峨嵋山,他随便写
一个“乌龙山”。所以,认真来说,地理知识要懂得一点。
    如果要求高一点,四裔学也要懂得一点。写武侠小说常常会写到少数民族,所以懂
得四裔学也有好处,我是连皮毛也不懂,不过还懂得有这个名字。还有,多少也要懂得
一点民俗学。懂得一点民俗学,对写武侠小说的作者也有帮助。
    此外,也要懂得一点中国旧文学,对中国诗词也应该知道一些;甚至对宗教也要懂
得一些。武侠小说经常写到高僧,十本武侠小说起码有九本写到和尚。但是,请问高僧
高在什么地方,请你说出来,糟糕,你可能看不到他到底怎么高,你只会写阿弥陀佛或
善哉善哉。所以,在佛学上也要懂得一些。
    刚才随便举例,写武侠小说,要懂得一点历史、地理、四裔学、民俗学、佛学,这
样多的学问怎么办呢?我本人也做不到。我只能说,这是武侠小说应该拥有的特性,但
是有没有人做到呢?我本人是做不到,只懂得一点皮毛,甚至只懂得几个字,但这是武
侠小说跟文艺小说不大相同的地方。写爱情小说就不必懂那么多,你可以谈历史,不谈
地理,什么都可以。总之,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武侠小说的标准,但是这样的作者到现在
为止,恐怕还没有出现,那只有期之后人了。
    一个作者的知识面越广越好,那就得接受外来的文化。我本人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
主体,不拒绝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这方面我倒觉得新加坡很有特色。有人讲,东方是东
方,西方是西方,好像冤家那样;但是冤家还是聚头,何况它并不是冤家。新加坡正是
有东西文化交流的特点,新加坡的朋友,能讲很多语言,英语、华语、广东话,福建话
等很多种语言。我觉得在文化上,也跟一个人一样,心胸好像大海,文化也是,各种各
类的文化都可以容纳,但是这种容纳,是吸取其精华,把它的糟粕抛掉,要不然就算是
大海,也可能受到污染。
                        为什么有人认为武侠小说不算文艺

    谈完武侠小说和文艺小说的通性和特征,再来谈谈为什么有人认为武侠小说不算文
艺。现在还有人这样认为,这是因为有很多武侠小说并不是武侠小说,因为它根本没有
侠义,有的只是离奇怪诞的,神怪的故事,甚至没有武,只有神,根本没有侠;有的所
谓武侠小说,只是拳头加枕头,变成低级趣味。这种故事实在不能算是武侠小说。我看
港台有很多文艺小说也不能称为文艺小说,港台有很多爱情小说散播灰色的人生观,或
者是黄色的、黑色的等等。这些所谓文艺小说,放在榨果汁机里,也榨不出几点“文艺”
出来。
                            对新加坡文艺发展的感想

    现在我想谈谈我对新加坡文艺发展的感想。我觉得新加坡的文艺,跟你们新加坡国
家一样年轻,新加坡是一个朝气蓬勃大有前途的国家;新加坡文艺是大有前途的文艺。
并不是我特别恭维你们,我是老老实实的讲,就事论事。因为新加坡的文艺,一开步就
比港台健康,这是很重要的。并不是说港台没有健康的文艺,有的,但是更大的比例是
不健康、乌烟瘴气的东西。我曾经看过谢克著的《新加坡华文文艺》和《新加坡华文文
艺作品选集》(孟毅编),这些作品都是从生活出发,走的是健康的路。诸如苗秀的
《河滩上》,谢克的《新加坡小景》,都是描写生活,情节也都满好的。反观港台的作
品,不健康的比健康的多,而新加坡文艺的主流则是健康的,这句话我认为是可以成立
的。港台的灰色小说(由于同行的关系,不好意思指名道姓),有很多女作家,知名度
很高的,她们写的都是灰溜溜的,好像对人生绝望的灰色小说。很多黄色小说,借爱情
小说为名来贩卖廉价爱情。台湾有的黑色小说,把黑社会的大头子捧上天。香港有很多
电视剧集和报纸上的所谓社会小说、离奇小说,都是歌颂大流氓、黑社会势力等。灰色
的、黄色的、黑色的小说,在港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新加坡文艺的主流一开步是比
较健康的。
    在技巧方面,港台老作家的技巧可能比你们熟练,但是技巧并不是重要的问题,重
要的在于主题思想,看看是不是健康的文艺,是高级趣味或是低级趣味,技巧是次要的。
我跟谢先生闲谈的时候,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我说我今年是虚龄五十二岁,假定现在有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跟我打架,我一定打赢他,但是再过八年呢,那时他是二十岁,我是
六十岁,他一拳就可以把我打倒。所以说,新兴的东西是不断在发展的,只要路走得对,
就会壮大就会发展;而腐朽的东西,尽管技巧很成熟,它会慢慢在衰亡。新兴事物总是
从幼稚到成熟。
    不过,新加坡在这方面受港台的影响相当大,书店书摊也有很多港台作品,销路也
不错,这种情形对新加坡来说是不适应的。但是这也不足为怪,这是很必然的现象,上
层建筑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它的变动一定是慢过社会的变动;新加坡的社会变动很大,
但是上层建筑的变动可能跟不上。我希望新加坡的文艺能反过来影响港台,而不是港台
影响你们,因为他们的文艺主流不是健康的,而新加坡的文艺主流是健康的,十年八年
后或者有一天,慢慢地由你们来影响港台。杜甫有两句诗:“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
须斩万竿。”意思是说新的事物恨不得快快长大,免受乌烟瘴气的影响。我用这诗祝你
们的文艺快快长大。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达摩禅宗密笈
由张鑫炎导演、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爆冷胜出,实收一千六百多万,打
破香港武打片卖座纪录。该片有几个武术冠军领衔主演固是卖座主因,少林寺实景的搬上银
幕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因素。“天下功夫出少林”,这是流传已久的一句老话,谁都想看看
这个武林胜地。

        或许就因为少林寺在“武林”中的崇高威望,在民间传说中,少林寺的“名人”
达摩大师就成为少林派武术的“鼻祖”了。其实达摩的本来面目和一般武侠小说中的达摩是
两回事,真正的达摩是否懂得武功都是疑问呢。

        史籍并无达摩懂得武功的记载,他是中国禅宗的鼻祖倒是真的。禅宗对中国文化
的影响甚大,其影响甚至远及亚洲诸国,尤以日本为最。禅宗鼻祖的地位是绝不逊于武术鼻
祖的。

        达摩是少林寺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但他并不是第一代。第一代是印度僧跋陀,少
林寺就是北魏孝文帝为他建的(公元四九五年)。达摩大约迟跋陀五十年来华,他的佛教“
辈份”若从印度的佛祖释迦算起是二十九代。但他在中国开创禅宗,却是禅宗初祖。

        他来华时,正是崇信佛法的梁武帝在位之时。梁武帝礼聘他到宫中请教,问他:
“朕建寺养僧,有何功德?”此一问也,当然是想达摩拍他马屁的,哪知达摩毫不识捞,直
言答道:“并无功德!”这就失欢于梁武帝,只好回转少林寺面壁去了。

        世俗流传少林寺有两部武功秘笈,一名《洗髓》,一名《易筋》①,此两经据说
是达摩遗著云云。达摩之所以被捧为少林派武术鼻祖,和这个传说大有关系。其实这个传说
非但无稽,而且简直可以说是厚诬古人,达摩祖师倘若地下有知,恐怕也会给这个传说弄得
啼笑皆非。原来这两部“经”乃是明代无聊文人的杜撰,满纸淫词,不堪入目,经中教人所
练的“内功”,是用来增强性能力的。“挂羊头,卖狗肉。”与其说是什么武功秘笈,毋宁
说是更近乎“性经”一类。广州出版的《武林》杂志第二期,有一篇《少林寺与少林武术》
的文章,在细说少林武术形成的由来之余,也为达摩祖师的受诬作了辩正。

        据那篇文章的说法,少林寺的武术是在乱世中发展起来的。有的人为了避难,到
少林寺出家,避难者中,不乏本来就懂得武艺的人,也有少林寺的僧人在外面学会了武功回
来的。继承达摩衣钵的二祖慧可,晚年(公元五七四年)时就曾碰上北周武帝的“灭佛”之
祸,寺院被占,佛像被毁,经典被焚,僧侣流散。在这种情况下,僧人是非学会防身的本领
不可的。有信史可考的是:“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邀集十八家武术名手来少林寺演练三年
,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到了宋代,少林寺才渐渐变成了出名的会武场。

        说达摩有武学著作是假的,他对佛学有贡献则是真的。最大贡献是“禅宗四圣句
”。四至句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是说禅的本质不
需文字解释。“教外别传”和“直指人心”是重在师徒之间的以心传心,无所谓特定的教学
体系。“见性成佛”是在找回真我。总的精神在一个“悟”字。当然这只是简单的解释。一
说这本是释迦佛祖的“语录”,由达摩加以解释。

        (一九八二年五月)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华犹剩未残棋
      聂绀弩逝世时,我在澳洲雪梨,从报上得知他的不幸消息,便即写了一副挽联,寄给
北京《文艺报》(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五日刊出),悲怀难抑,下笔匆匆,工拙不复计矣。
联云:
        野草繁花,香岛难忘编后话
        微醺苦酒,京华犹剩未残棋
        聂绀弩的年纪比我大得多,我读中学的时候,他已是享有盛名的作家了。当时(
一九四○年)他在桂林编《力报》副刊,我刚进桂林中学,给《力报》投稿,蒙他取录,但
未见过面。“正式相识”是十年之后的事。他担任香港《文汇报》的总主笔,我编《大公报
》的副刊,那时方始经常来往。经常来往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嗜好——围棋。围棋一
下,往往不能自休,他每天要写一篇《编者的话》,也往往因为下棋耽误,要报馆打电话催
他回去写。不过他这《编者的话》却是别具特色的,是杂文式的时论,后来辑成《海外奇谈
》、《二鸦杂文》等等在香港出版。
        他的杂文师承鲁迅,某年鲁迅忌日,他“以《野草》中数文意为诗八首”,其一
的题词有句云:“野草浅根花不繁,朝遭践踏暮芟删。”上比的“野草繁花”云云,即反其
意而用之,言其将野草式的杂文在香港发扬也。一九六二年我做客京华,他曾挟围棋来访,
一局未终,即因临时有事作罢。“微醺苦酒”句出自他的《淡淡的血痕中》题诗,“苦酒微
甘酌与人,非醒非醉但微醺。”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凌未风·易兰珠·牛虻
约半月前,我收到一封署名“柳青”的读者的来信,他是某中学的学生,没有什
么多馀的钱买书,“七剑下天山”的单本,是在书店里看完的。他很热心,看完之后,写信
来给我提了许多意见。

        我很欢喜像他这样的读者。我读中学的时候,也常常到书店“揩油”,好多部名
著都是这样站著看完的。他怕我笑他,其实,正正相反,我还把他引为同调呢!“七剑”第
三集出版时,我一定会送一本给他的。

      当然,我更感谢他的意见。他看出凌未风(“七剑”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牛虻的化
身,因此很担心,怕凌未风也会像牛虻一样,以英勇的牺牲而结束。他提出了许多理由,认
为凌未风不应该死,并希望我预先告诉他凌未风的结局。

        我很欢喜“牛虻”这本书,这本书是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处女作,也是她最成功
的一部作品。写的是上一世纪意大利爱国志士的活动,刻划出了一个非常刚强的英雄像。


        那时我正写完“草莽龙蛇传”,在计划著写第三部武侠小说,“牛虻”的“侠气
”深深感动了我,一个思想突然涌现:为什么不写一部“中国的牛虻”呢?
        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利用或模拟某一名著的情节和结构,在其他创作中是常有
的事,号称“俄罗斯诗歌之父”的普希金,许多作品就是模拟拜伦和莎士比亚的,以中国的
作家为例,曹禺的“雷雨”深受希腊悲剧的影响,那是尽人皆知的事;剧作家袁俊(即张骏
祥)的“万世师表”中的主角林桐,更是模拟“Good
      ? bye Mr.
        Chips”(也是译作“万世师表”)中Chips的形像而写出来的,他的
另一部剧作“山城的故事”,开首的情节,也和女作家迦茵.奥斯登的“傲慢与偏见”相类
,同是写一个“王老五”到一个小地方后,怎样受少女们的包围的。

        在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上,最应该注意的是:不能单纯的“移植”,中外的国情
不同,社会生活和人物思想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利用它们的某些情节时,还是要
      ? 过自己的“创造”,否则就要变成“非驴非马”了。
        在写“七剑下天山”时,我曾深深考虑过这个问题,因此我虽然利用了“牛虻”
的某些情节,但在人物的创造和故事的发展上,却是和“牛虻”完全两样的。(凌未风会不
会死,现在不能预告,可以预告的是,他的结局绝不会和“牛虻”相同。)

        “牛虻”之所以能令人心弦激动,我想是因为在牛虻的身上,集中了许多方面的
“冲突”之故。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Brandes)说过一句名言:
        “没有冲突,就没有悲剧。”我想这句话也可以引用到文学创作来。这“冲突”
或者是政治信仰的冲突,或者是爱情与理想的冲突,而由于这些不能调和的冲突,就爆发了
惊心动魄的悲剧。

        在“牛虻”这本书中,牛虻是一个神父的私生子,在政治上是和他对立的,这样
就一方面包含了信仰的冲突,一方面又包含了伦理的冲突,另外牛虻和他的爱人琼玛之间,
更包含著错综复杂的矛盾,其中有政治的误会,有爱情的妒忌,有吉普赛女郎的插入,有琼
玛另一个追求者的失望等待等等。正因为在牛虻的身上集中了这么多“冲突”,因此这个悲
剧就特别令人呼吸紧张。

        可是若把“牛虻”的情节单纯“移植”过来却是不行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在
西方国家,宗教的权力和政治的权力不但可以“分庭抗礼”,而且往往“教权”还处在“皇
权”之上,因此“牛虻”之中的神父,才有那末大的权力。

        若放在中国,那却是不可能的事。在中国,宗教的权力是不能超越政治的权力的

        “七剑”是把牛虻分裂为二的,凌未风和易兰珠都是牛虻的影子,在凌未风的身
上,表现了牛虻和琼玛的矛盾,在易兰珠身上则表现了牛虻和神父的冲突。不过在处理易兰
珠和王妃的矛盾时,却又加插了多铎和王妃之间的悲剧,以及易兰珠对死去的父亲的热爱,
使得情节更复杂化了。(在“牛虻”中,牛虻的母亲所占的份量很轻,对牛虻也没有什么影
响,但杨云骢之对易兰珠则完全不同。)

        可是正为了“牛虻”在“七剑”中,望更多的读者,不吝惜他们宝贵的意见。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末代皇帝的命运
 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所写的自传——《我的前半生》真可说得是一部“空前绝后
”的“奇书”,因为在博仪之前,中国皇帝从无自传之作;在溥仪之后,中国则不可能再有
皇帝出现了。


        一九二四年,溥仪十九岁的时候,被冯玉祥赶出皇宫,后来悄悄逃往日本公使馆
。当时作为溥仪和日本人的桥梁的,是大汉奸郑孝胥,他在“护送”溥仪前往日本公使馆途
中,曾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道:


        手持帝子出虎穴,青史茫茫无此奇。

        郑孝胥这首诗是“丑表功”,实际上正是他把溥仪送入“虎穴”——逃至日本公
使馆之后,终于被人利用,做了伪满的傀儡皇帝。

        不过,“青史茫茫无此奇”这一句话,对于溥仪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适合。


        现在就让我们翻翻历史,看看中国历代的末代皇帝的命运。

        概括来说,末代皇帝的命运,大致离不开后面所列的三种下场。

        第一种,被权臣或悍将所篡位,成了“废帝”之后,绝大多数被杀掉。例如汉献
帝刘协被曹丕所篡,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刘裕所篡,南朝的宋顺帝刘凖被萧道成所篡,齐和帝
萧玉融被萧衍所篡,梁敬帝萧万智被陈霸先所篡,唐哀帝李(木兄)被朱温所篡等等都是。
上述诸例,除了汉献帝得“寿终正寝”之外,其他都被新皇帝杀死。


        第二种是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到了穷途末路之时,自杀或被杀的。前者如明代的
崇祯皇帝,后者如隋代的隋炀帝。

        明崇祯帝朱由检在外敌压境之际,采取了消极抗敌甚至妥协求和的政策,但对内
却毫不放松,当时全国闹大饥荒,激成民交,他积聚了大批库存(《明季北略》载李自成入
京后,发现他“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却丝
毫不肯拿出来救灾,反而用了全力去镇压那些“逼上粱山”的农民军。终于在李自成攻进北
京的时候,逼得在景山上吊,上吊之前还把自己的女儿长平公主斩断了一条手臂。


        隋炀帝则是因奢侈荒淫,而又穷兵黩武,造成了全国大混乱的局面,引起“十八
路烽烟”(其中大多数是农民起义军,如瓦岗寨、高鸡泊),终于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杀
的。这位末代皇帝在全国大混乱中还纵情淫乐,常常对皇后说:“外间大有人图依,且不管
地,快乐饮酒吧。”又常取镜照面,对皇后说:“大好头颅,不知该谁砍之?”结果十八路
烽烟未烧至江都(今扬州,隋炀帝其时已离开京城,躲在江都享乐),他最亲信的卫士已在
宇文化及率领下叛乱起来,他怕捱一刀之苦,自己解下巾带给叛军绞死。


        第三种是在国亡家破之后,做了敌人的俘虏的。如南唐的宋代皇帝,著名的词人
李后主与北宋的徽钦二帝。

        李后主被宋太祖俘去后,封为“违命侯”,据说因他填了一营《虞美人》词,里
面有两句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宋太宗(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光
义。其时宋太祖已死,由弟接位)说他有“故国之思”,就赐他吃“牵机药”,这是一种很
厉害的毒药,服下之后,“柔肠寸断”而亡!


        北宋徽钦二帝的遭遇更惨,他们被金人掳去,北解燕京(今北京),途中受尽折
磨。据宋人平话《徽钦北狩》所说,他们吃的是粗粝,想求一碗汤饮都不可得,离开自己的
皇宫后,两人未洗过面,押解他们的金朝小官,拿余酒残食给他们,还挪揄他们说,你们不
吃,将来更没有吃的了。又凋戏钦宗的皇后,叫她在筵前陪酒唱歌,徽钦二帝也被迫以青衣
侍酒。父亲徽宗赵佶,未到燕京,使病死在均州。儿子钦宗赵桓到了燕京之后,被金主囚在
一个和尚庙里。有一个胡娣,料理他的饮食,两个人吃饭,每月只发五斗米,一捆柴。如此
折磨,还嫌不够,到了他六十三岁的晚年,金主亮还要他和另一个也是当了金人俘虏的辽国
皇帝耶律禧赛马。就在他们“赛马”的时候,下令叫骑兵用箭从他们的后心射入,前心射出
,钦宗坠马而死。金主不准收尸,用马蹄践踏到泥中,作为葬礼。


        与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相比,溥仪的遭遇最奇,也最“幸运”。

        前面所说的三种情况,可以说他都遭遇过。他是被辛亥革命所推翻的;他又是被
袁世凯用权术迫他“退位”的;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从溥仪这方面讲,也可说是
被袁世凯篡位的;他曾做了苏军的俘虏,一九五O年八月,苏联政府把  他交还中国,他
的“身分”是战犯,被安置在抚顺的战犯管理所。


        兼有三种遭遇,但结局却大大不同。他曾任政协委员。在“文革”中他也比许多
人“幸运”,虽曾受“批”,却是寿终正寝的。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在被释放后是第四次做“皇帝”,是中国的一个公民,真
真正正做了国家的主人。而在以前,他三度为“皇”,却都是傀儡皇帝。

        以前他的“忠臣”之一的陈曾寿,曾因他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被日人挟制
而感到悲痛,在丁巳复辟二十周年(一九三七)的时候,赋有诗道:

        旧恨惊心耿不眠,沉沉影事渺如烟。

        羊求歧路途何向,葛采旄丘岁几迁?

        同梦未甘成己背,销魂难再是丁年。

        分明后剧非前剧,苦语何由诉九泉。

        诗中颇有慨叹他误入歧途之意。但要是陈曾寿未死的话,他这种慨叹是可以烟消
云散了,因为溥仪毕竟是从歧路上回过头来,他是以中国一个公民的身分度过他的后半生的。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纳兰容若的武艺
前些时候接到戈夔先生的来信,谈起纳兰容若的武艺问题,他认为“七剑下天山
”中只著力写纳兰的词章,而不写他的武艺,是“美中不足”之处。戈夔先生读书很勤,他
曾搜集了许多关于纳兰容若身世的材料,说明纳兰不仅是“一介书生”,而且怀有“过人的
技业”。

        
        不错,纳兰容若的确是懂得武艺的。满族在关外本来就是个游猎民族,入关之初
,满洲贵族家庭,还很注意骑射,把这两样列为子弟必修的教育。纳兰容若天份很高,昆山
徐乾学给他写的墓志铭说他“有文武才,数岁即善骑射。”照这样看来,他在文武两方面,
都是一个神童呢!

        
        纳兰容若在十七岁时,康熙就要他进宫做三等侍卫,后来直升至一等侍卫,康熙
到什么地方巡视,都带他同行,足迹踏遍江南漠北。当然康熙对他的宠爱,主要是因为他在
文学上的绝代才华,然而假如他不懂武艺的话,康熙也不会叫他做一等侍卫的。

        
        但他这个侍卫却和一般侍卫不同,他在宫中的“任务”,主要是陪皇帝读书,而
不是保卫皇帝。据我猜想,康熙皇帝可能是因为太宠爱他了,想要他时常在自己的身边,所
以才授他以侍卫的官衔。正因为他的地位和一般侍卫不同,所以我在“七剑”中,只写他“
贵公子”的身份,而不点出他“侍卫”的身份。

        
        纳兰容若通晓武艺那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把他写入小说之中,我却以为不必强调
。因为在文学创作上,对人物的描写,要求的是写出他的特点,写出他最主要的一面。如果
把次要的都写进去,有时反而会破坏人物形象的完整的。写小说有如画图画,假如你到沙田
游玩,想画一幅风景画,你只可能把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写入画图。这里面就需要剪裁,有
所取舍。

        
        纳兰容若的词,那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语),而他的武艺,却
还不是顶儿尖儿的角色。就是说,他虽然懂得武艺,可是若把他武功上的成就与文学上的成
就相比,那就只如小溪之比大海了!若在小说中把他写成文武全才的才子,恐怕会陷进一般
小说的俗套。

        
        其实在“七剑”中也可看出纳兰绝不是弱不禁风的书生的,他曾受桂仲明与冒浣
莲推过一掌,要知道桂仲明的武功在“七剑”中是第一流的,他的气力很大(学过大力鹰爪
神功),可是纳兰被他一推,只是退后几步,并没有跌倒!我想在这些微小的地方,表现他
身上也有“功夫”,也就够了。

        
        顺带谈一谈小说中的“历史人物”问题,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家笔下的
“历史人物”不同,历史家要叙述“实在的事件”,如果某人没有做过某事,那就不能“生
安白造”;可是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却不必每一点都吻合历史事实,小说的作者可以写“可
能发生的事实”。举一个例子说,根据正史,康熙皇帝当然并没有杀死他的父亲,可是在小
说里却可以这样写,因为以帝王阴毒的特性,他杀父亲并不稀奇。而且在历史上,帝王家族
骨肉残杀的事实,那却真是数不胜数的。梁慧如先生有一篇“宫廷内的刀光剑影”,所写的
就是这些帝王人家骨肉相残的事实,那可都是有根据,绝非生安白造的了。

        
        当然在小说中也不能歪曲历史,若把秦桧写成忠臣,岳飞写成奸臣,那就应受责
骂了。但在写秦桧之奸时,却可以根据想像,把他奸恶的脸谱,更鲜明的画出来,例如写他
怎样和敌国勾结,怎样算计岳飞等。把历史通过艺术的安排,把历史人物刻划得更具体生动
,这就是对涉及历史人物的创作的要求。

        英国文学评论家L.
      Feuchtwanqes在论莎士比亚的剧作时说:“莎士比亚常常自由地把事实
移前倒后,使他的主人公们年轻或年老,甚至他还发明了一些‘事实’,但即使他们是杜撰
,也比历史家批判考验过的所谓实情还更生动。”他称这种“创作上的历史事实”为“更高
的真实”(Higher Reality),我以为他的话很有道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翩翩浊世佳公子,富贵功名总等闲
纳兰容若的词中,“愁”字用得最多,几乎十首中有七八首都有个“愁”字。可
是他每一句中的愁字,都有一种新鲜的意境,随手拈几句来说,如:“是一般心事,两样愁
情。”“几为愁多翻自笑。”“倚栏无绪不能愁。”“唱罢秋坟愁未歇。”“一种烟波各自
愁。”“天将愁味酿多情。”“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或写远方的怀念,或写幽冥的哀
悼,或以景入情,或因愁寄意,都是各各不同,而且有新鲜的联想。

        
        也许因为纳兰容若太善于言愁了,因此一般人对他有个误解,以为他是个消极颓
废的词人。其实他的“愁”,正如前一篇所谈过的,乃是在封建压力下,精神苦闷的表现;
而且除了“工愁善恨”之外,他也还有激昂悲愤的一面。用百剑堂主的词来说,就是还有“
悲慷气,酷近燕幽”的一面!

        
        纳兰容若曾救过一位犯罪被流放的朋友,这位朋友叫做吴兆腾(汉槎),也是个
名士,因“科场案”受嫌,被“遗戍”关外的宁古塔,纳兰容若向父亲求情,结果将他赦回
,(详见附录知今先生的“吴汉槎案的始末”。)纳兰将这件事情引为生平得意事之一,他
有两句词道:“绝塞生还吴季子,算眼前此外皆闲事。”所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纳兰容若为朋友的得救而感到欢喜,但也为朋友的遭遇而感到悲愤。他营
救成功之后,寄一首词给他的另一位朋友顾梁汾报信,并抒写他心中的愤怒道:
        “就更著浮名相累,仕宦何妨如断梗,只那将声影供群吠,天休问,且休矣!”
这几句词把朝中的大官们骂得好惨!竟然将他们比为一群乱吠的狗呢!
        
        纳兰容若喜爱交游,他的朋友都是当时的名士,可是他从不曾仗过自己的势力,
替朋友谋官,他的朋友在官场中的也多不得意。例如他有一位朋友叫姜宸英的,才学很好,
可是在官场中半世浮沉,始终浮不上去,最后还把官掉了。

        他有一首词安慰他道:“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
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在这几句词中,他为有才能的人抱屈,也对“自古以
来”压制人才的那种情况表示了不满。在这首词里,他还有几句道:“丈夫未肯因人热,且
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那又是何等的高傲,他在表现朋友“不肯因人热”的“丈夫
气概”中也表现了自己!

        
        在君主政治的统治下,官僚们都是结党营私互相排斥的,纳兰容若最看不惯这种
事情,因此在另一首送给顾梁汾的词里又道:“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
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蛾眉谣诼”这句典故出于屈原的离骚。屈原的离
骚里有两句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为善淫。”“众女”就是指那些专门爱说人
坏话的小人。纳兰容若认为对那些谣诼,可以冷笑置之!不必与小人争一日之长短。这几句
词表现了他的旷达,也表现了他的清傲。

        
        纳兰容若的出现,在中国词坛上是一个奇迹。他以相国公子的身份,却大胆的鄙
弃了贵族的生活,追求个性的解放和精神的自由,人们爱拿他与李后主相比,但在这一点上
,我以为他已经比李后主更跨前一步了。

        
        巴尔扎克热狂于做贵族,但他的作品却尖刻的讽刺了贵族。托尔斯泰是个伯爵,
但却走到农民的群中。对于有良心的作家,腐朽的环境,绝对桎梏不了他们向上的心灵。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桧是“两个中国论”的祖宗
        最近翻阅宋史,发现一件事情,原来主张“两个中国”者不自今日始,而是古已
有之了的。倡此论者,即“鼎鼎大名”的汉奸秦桧是也。
        秦桧在未做宰相以前,曾扬言道:“我有两条妙策,可安天下。”当时相位出缺
已久,有人问他道:“你既有妙策,何以不言?”秦桧道:“朝廷没有宰相,说出来也没人
执行。”意思即是“等我做了宰相再说吧”。

        后来秦桧果然做了宰相,而这两条“妙策”也真的向皇帝(高宗赵构)提出来了
,是什么呢?八个大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原来当时金人入侵,长江以北的土地大都被金国占领,金人还在中原建立了一个
伪齐国,以刘豫作傀儡皇帝。南宋偏安江南,以临安(今杭州)为首都,只是一个小朝廷的
局面。这几个字的内容,包括了承认金人吞并的中国领土为金国的合法土地,承认刘豫的伪
齐国;宋国放弃两河、中原、江淮之地,不许再谈“反攻复国”;从北方逃难来的老百姓,
一律送回他们的原籍,使他们成为金国人或伪齐国人;凡非江南人而为金国掳去的臣民,一
律不须送还,任由他们为金人或伪齐人均无不可。

        “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换句话说,这就是要使“两个中国”合法化。秦桧的
理由是:反正北方已非我有,这是已成的事实,何不承认事实来换取和平呢?
        赵构本来是害怕敌人,准备和敌人妥协求和的,可是听了秦桧这个主张,也不禁
迟疑起来。他考虑了许久,与其他的大臣说道:“秦桧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
归?”为了他自己是“北人”,不可能赞同奏桧的计划,这计划才搁浅下来。

        秦桧卖国求荣,提起他谁都要骂他一声汉奸,直到现在,民间还叫炸油条做“油
炸桧”,表示了人民对秦桧的憎恨(广东人读如“油炸鬼”,只是一音之转,同时也是表示
秦桧其人,不过是“鬼东西”而已)。不过,说起来也很有意思,秦桧最初却并不以汉奸的
面目出现,相反,是以“爱国忠臣”的面目出现的。

        历史上凡大奸大恶之辈,大都有些“才能”,此所谓“无才不足以济奸”也,而
且还装出“爱国”的样子:宋代的秦桧,近代的汪精卫都是典型。汪精卫从做“革命党”到
做汉奸的事情人所熟知,不必赘述。秦桧最初在南宋的政治舞台以“忠臣”姿态出现,则或
许还有人不知,不妨谈谈。

        秦桧在徽宗政和五年(公元——一五年)考取头名状元,写得一手好文章,“词
学兼茂,才华卓绝”(详见《宋史·秦桧传》)。靖康元年(公元—一二六年),金兵围攻
汴京,要求割中山、太原、河间三镇,当时的宰相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等一致认为可以
割让。秦桧却上疏反对割三镇,并提出兵机四事。第二年,徽钦二帝被俘,金人主张邦昌为
伪楚帝,秦桧又申状到金营反对立张邦昌,要求仍旧在姓赵的当中选一人为帝。申状一开头
就侃侃言道:“桧荷国厚恩,甚愧无报。今金人拥重兵,临已拔之城,操生杀之柄,必欲易
姓,桧尽死以辨。”他在说明了赵氏不可废的理由后,申状最后道:“桧不顾斧钺之诛,言
两朝之利害,愿复嗣君位,以安四方。”

        当时大臣差不多都被金国的军威吓得发抖,没人敢道个“不”字,秦桧这张申状
当真是“一士谔谔”,朝野上下,人人都赞他是个“忠臣”。金兵的统帅粘罕阅状大怒,把
秦桧抓到了金营,一同掳往燕京。

        可是这个“忠臣”一到金营,稍受折磨,就变了节。他到了燕京,买通粘罕左右
,替他说好话,粘罕奏明金生吴乞买,将秦桧夫妇赐给另一位掌握军权的左元帅挞懒,供军
前使用。

        秦桧聪慧过人,学会金国语言文字,熟悉了风土人情,成了标准的“金国通”。
秦桧的老婆王氏生得伶俐俊俏,挞懒对他特别垂青。秦桧处处在挞懒面前表示他忠于大金帝
国,连老婆也在所不惜,挞懒渐渐便日益倚重他,后来挞懒攻楚州,金军诱使楚州举城投降
的那篇檄文,就出于秦桧的手笔。

        建炎四年(公元—一三 0
      年),挞懒把秦桧放回来,要他在南宋政府中设法取得权柄,作为内应。当时秦桧假
称是杀了金人的监使逃回来的,杭州全城轰动。虽然也有些人不信,但到底为他过去的“声
名”所迷惑,大多数人仍然把他当作“忠臣”。

        秦桧察觉宋高宗的意图,知道他只是想苟安于小朝廷的局面,便约略地把他和金
人相得的情形,透露一点给高宗。高宗正需要这样一位和他“志同道合”的臣僚,且又在金
人面前说得上话的,因此很快就把他的职位提升到宰相。高宗曾对人说:他和秦桧见面,听
到秦桧的一番高论之后,喜欢得几夜睡不着觉,失眠了。

        狐狸的尾巴不久就露出来,自从他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一提出来,
朝野反对之声四起,到了后来,甚至抗州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秦相公是奸细”的标语。


        可是宋高宗虽不赞同他这个主张,但仍然是想求和的,只希望敌人的条件较宽,
能够接受。绍兴八年(公元—一三八年),高宗决定向金国臣服,派王伦到金国去商谈议和
条件,表面的理由是想接回被金人所俘的他的妈妈韦妃(其实他还不知生身之母,早已改嫁
金国的盖天大王了)。

        当时宋大将岳飞、韩世忠等人在军事上正节节胜利,情况与徽钦被掳之时不同,
朝臣大都反对和议。这位以前反对屈辱求和而现在则主张求和的秦桧说道:“陛下不惮层已
议和,此人君之孝也。群臣见人主卑屈,怀愤愤之情,此人臣之忠也。君臣之心,两得之矣
!”真是“聪明绝顶”,善于说辞,既捧了皇帝,又安抚了那班朝臣(当然也有不受他安抚
的,例如枢回密院编修胡铨就上疏请杀秦桧)。

        后来金国派了张通古做“江南诏谕使”,要宋高宗赵构跪接大金国“诏书”,摆
出的“格局”根本不是“讲和”,而是“受降”。
        赵构愿意投降,但却不好意思下跪,双方商议之后,金人同意以秦桧作为宋帝的
代表跪接诏书。秦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率领百官,大张盛典,在张通古面前叩首、叫首
、三叩首双手举过头顶,把诏书接了下来。

        老百姓都是痛恨卖国奸贼的,无怪后代的人们,都只知道秦桧是个“汉奸”,而
很少知道他还是个“才高学广”的状元,而且还曾经扮演过“忠臣”的角色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圣明天子半庸才
        皇帝自称“天子”,自认是“天生圣人”,除了喜欢人家叫他“万岁”之外,又
喜欢人家称颂他是“圣帝”“明君”,其实这也是一个风刺。

        可惜古代没有“智力测验”(当然,即使有也没人敢去测验皇帝)。但从史实上
看,在中国二千多年约三百个皇帝中,至少有半数以上,乃是庸才。

        举几个著名的例子来说。如晋惠带就是位典型的白痴,有一次他听说老百姓都穷
得没饭吃,许多人都饿死了,他就说既然如此,“何不食肉糜”呢?又一次他游御花园,听
得蛤蟆叫,又问左右道:“此鸣者为官乎?私乎?”


        南北朝时,南朝的宋,有一位皇帝刘昱,五六岁时,就常常爬到一丈多长的帐竿
上,学做猴子。十多岁时,常常夜晚跑到寺院去偷狗肉吃,还和左右商量,想毒死太后。左
右说,你毒死她便要做孝子,要守灵,不能再跑出宫去胡闹了,他这才不敢。


        南朝的齐,有一位做过皇帝、后来被废掉的东昏侯,夜晚捉老鼠捉了一个通宵,
他觉得捉老鼠比什么都好玩。

        再举一些比较有名的皇帝为例。宋徽宗时,金人入侵,已经包围京师了,他不想
法子抵抗,反而相信一个道士郭京的话,说可以施用“六甲法”,招来天兵天将退敌,结果
做了金人的俘虏。明宪宗朱见深专讲“房中术”,搜罗淫僧妖道,各赐官号,如僧继晓,擅
长“秘术”,受封“通玄翊教广善国师”。上有好者,下更甚焉,他的宰相万安也精研此道
,尝收集各种房中术,密封一小箱,进呈朱见深。朱见深见太不成话,这才遣一个太监去问
他道:“这是大臣该做的事么?”


        又有一个进士侯进贤,自称善医阳萎,曾自煎汤药亲手给宰相黛洗,得升御史,
人称“洗鸟御史”。朱见深此人又是个“瘾君子”,尝令内监到市上去收买鸦片。他做了二
十三年皇帝,从不见朝臣,仅成化七年,召见大学上万安、彭时、商辂一次,说了几句话,
万安就叩头呼万岁退朝。


        蠢材皇帝的荒唐笑话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曾有人要写“怪人列传”,依我看
来,许多皇帝都有“入传”的资格。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挽聂绀弩联
聂绀弩是名作家,也是老报人,一九八六年三月在北京逝世,享寿八十三岁。同年四
月八日,北京文化界的朋友给他开了个追悼会,许多作家送来挽联。现在选录几副。

        钟敬文联云:
        晚年竟以旧诗传,自问恐非初意
        老友渐同秋叶尽,竭忠敢惜余生
        绀弩本是以杂文著名的,据他在《散宜生诗》的自序中说,他是在一九五九年才
开始写旧体诗的,当时他以“右派分子”的身分,被“下放”到北大荒的某一农场劳动,“
一天夜晚,正准备睡觉了,指导员忽然来宣布,要每人都做诗,说是上级指示,全国一样,
无论什么人都要做诗。……于是这一夜,第一次写劳动,也第一次正式写旧诗,大概大半夜
,就交出了一首七言古体长诗。”这真是“趣事”。但更“妙”的是,第二天“领导”却宣
布他做了三十二首,因为他这首七言古体长诗共有一百二十八句,这位领导以为四句就是一
首,于是就说成三十二首了。不过这个“妙事”却使得聂绀弩在旧体诗的领域中开辟了新境
界。

        钟敬文是著名的民间文学研究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和聂绀弩是同一年(一
九○三)生的,四十年代后期,他和聂绀弩一样,也曾来香港“避难”,任香港达德学院文
学系教授。绀弩的旧体诗集《三草》中有赠给他的诗多首。

        聂绀弩在文学领域上的两大成就,一是杂文,一是旧体诗。他以杂文的笔法写诗
,这也是他的旧体诗的特色之一。钟敬文的挽联只提他的旧体诗,另一位作家何满子的挽联
则兼及杂文。何联云:

        从坎□中来,旧诗洗宋唐陈套
        为战斗而作,杂文及鲁迅精神
        “坎□”,不得志的意思。聂绀弩是在“下放”北大荒劳动的期间开始写旧体诗
的,其“坎□”可知。绀弩的旧体诗是最擅长运用旧瓶装新酒的;其杂文亦堪称可继承鲁迅
。此联可作文艺评论看,其评聂绀弩的旧诗和杂文,亦堪称的评。

        启功教授一联则于论诗之外,兼及他的遭遇。联云:
        革命抱忠心,何意门中遭毒手
        吟诗惊绝调,每从强外发奇音
        聂绀弩在一九五七年就被打成“右派”,“文革”期间,更被打成“反革命分子
”,“门中遭毒手”云云,则是无须详注的了。“奇音”二字可用胡乔木为《散宜生诗》所
写的序文作注,在那篇序文中,胡乔木认为聂绀弩的旧体诗是“作者以热血和微笑留给我们
的一枝奇花——它的特色也许是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的”。上联为死者的遭
遇鸣不平,下联为死者留下的“奇绝”诗篇而赞叹,堪称写出了绀弩的“其人其诗”。此联
悬于追悼会的礼堂门口,据说是最受注意的一联。

        对聂绀弩的平生和成就都谈到的是陈凤兮女士的一联:
        新闻记,古典编,杂文写,无冕南冠,白发生还,散木岂不材,瘦骨嶙峋,绝塞
挑灯题野草
        史诗作,狂热问,浩歌寒,盛世颓龄,青春焕发,故交伤永别,千蝶旷代,骚坛
刮目看奇花
        知道陈凤兮名字的或者不很多,但知道他丈夫名字的一定不少。她的丈夫是著名
的已故报人、作家金满城,中国的第一部《性史》就是由他编著的(其实金满城在文学事业
上最大的成就是翻译,他是法国留学生,曾翻译法国作家法朗士、巴尔扎克、莫泊桑等许多
名作)。解放后金满城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和绀弩是同事,两家是经常来往的。

        略加注释。上联写聂绀弩的生平,聂是新闻记者出身,曾在国民党的“中央通讯
社”任职(一九二八),解放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此是“新闻记,
古典编”的“本事”。聂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旧体诗集名《散宜生诗》,取《庄子》说的“
散木不材”,因而可以避免斫伐之意。但聂绀弩虽然自比“散木”,实是大材,故联中说“
散木岂不材”也。聂是在一九七六年以“国民党县级以上人员”的身分获特赦的,他有“穷
途痛哭知何故,绝塞生还岂偶然”的诗句。在北大荒时,某年鲁迅忌日,他曾以鲁迅《野草
。》中数文意为诗八首。此是“白发生还”和“绝塞挑灯题野草”的本事。上联写聂的生平
,下联则是说他的旧体诗。

        “史诗作,狂热问,浩歌寒”取材自聂纶弩《题野草·墓碣文》一诗。
        狂热浩歌中中寒,复于天上见深渊。
        以心糊口情何恻,将齿咬唇意岂安?
        我到成尘定微笑,君方入梦有初欢。
        谁人墓碣刊斯语,瞥见其人少肺肝。
        此诗本是隐括鲁迅的《墓碣文》一文的,陈凤兮用诗入联以挽绀弩,堪称“得体
”。“我到成尘定微笑”一句,亦可移作聂的“自挽”。
        “千蝶旷代”则取意自聂柑弩《题野草·秋夜》的诗句,原诗云:
        梦中微细小红花,有瘦诗人泪灌他。
        道是冬随秋去后,行看蜂与蝶争哗。
        夜浓恶鸟刚飞过,睒眼鬼天快亮吗?
        火引青虫破窗入,刺天枣树尽枒杈。
        联语以“蝶”象征聂绀弩的诗篇,“干蝶旷代”喻其诗之美之奇,实为当代罕见
也。
        还有一副挽联是聂的“倾盖八友”送的。联云:
        松柏后凋,尽有严寒偏耐冷
        氛埃粗落,不须雪涕更招魂
        “八友”者,王以铸、吕剑、宋谋瑒、荒芜、孙玄常、陈冷园、陈迩冬、舒羌是
也。他们和聂绀弩一起,出了一本诗词合集,名为《倾盖集》。本是“九友”,绀弩谢世,
就只剩下“八友”了。“八友”的诗词集是:王以铸的《城西诗草》、吕剑的《青萍结绿轩
诗存》、宋谋瑒的《柳条春半楼诗稿》、荒芜的《纸壁斋诗选》、孙玄常的《瓠落斋诗钞》
、陈迩冬的《十步廊韵语》、陈冷园的《影彻楼诗词稿》和舒芜的《天问楼诗》。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围棋圣手吴清源
金庸兄在《随笔》里杂谈围棋,曾提到围棋圣手吴清源的名字。吴清源十二岁即
露头角,十三岁在国内无敌,十五岁至日本,二十岁创围棋新布局法。他今年(一九五六年
)四十三岁,在日本的二十八年间,尽败日本高手,被誉为古今一人!围棋在香港虽不流行
,但对于这样一位在艺术上有极高成就的人物,还是值得向读者介绍的。

        吴清源初露头角的故事非常有趣。他的父亲在北洋军阀段棋瑞手下当“部员”闲
职,家境很穷,仗着“围棋”有几度散手,常常和别人赌赛,就像香港某些职业象棋手一样
,每局赌一两个银元。有一次他的父亲和一个胖子下棋,赌注是五块银元。在三十年前,这
赌注是很高的了。吴清源的父亲不知是心理紧张还是实力本来就不如人,总之未至中局,就
给别人占尽上风。他眉头一皱,借人厕为名,躲到厕所去松一口气,并想下一着的挽救的方
法。

        吴清源的父亲上厕所去了许久还不回来,那胖子等得不耐烦了,对旁观者嘲骂吴
清源的父亲借故遁逃。这时吴清源忽然在旁边冷冷他说道:“我替父亲下几步好不好?”吴
清源那时只是十二岁的小孩子,还未和人正式对过局,那胖子大笑道:“你输了你爸爸会认
数吗?”吴清源道:“怎见得是我输呢?等我输了你再说不迟,我没钱就脱衣服给你。”那
胖子本来好胜。见这个小孩子毫不把他放在眼内,不禁大怒,就和他续下去。

        吴清源像小孩子玩石子似的,随手将棋子丢落棋盘,简直不假思索,不过一二十
手就扭转大局,转败为胜。那胖子不服气,再和他下一局,赌注十元,结果又输。事后他父
亲问他:“我又没教你下棋,你几时学会的?怎么这样大胆?”吴清源道:“我天天看你下
棋,不学也会啦!我是看准能赢才动手的呀!”

        自此以后,吴清源“围棋神童”之名大著,段棋瑞知道了。特别叫人找他去下棋
。段棋瑞的棋力很高,他自夸是“七段”,大约可相当于日本的四段。第一局吴清源不敢赢
他,可是段棋瑞已看出他的实力,对他说:“你不要害怕,你能赢我我才高兴。”果然以后
再下,就都是吴清源赢了。

        吴清源给段棋瑞赏识后,家庭景况好了许多,父亲也升了官,他更可以安心下棋
了。一九二六年,日本的井上孝平五段(日本围棋等级共分九段,至五段已算高段)到中国
游历,在北京的青芸阁茶楼与吴清源对局,吴清源“打黑手”(下围棋持黑子的先下,打黑
手等于象棋中的被让先)胜。继之而来的是六段岩本熏(现在是八段),让吴清源二子,吴
又胜。还有桥本宇太郎(当时是四段,现在是九段)和吴清源下过几局,互有输赢,那时吴
清源才十三岁!

        日本以前棋段的评定非常严格,除了实力还要讲资历,等闲不能“人段”。不过
单以实力来评的话,大约每段相差三分之一子,即九段应让初段三子。吴清源能与高段互有
胜负,传至日本,今日本棋手大吃一惊!当时日本的八段“准名人”(九段又称“名人”)
,现在的名誉九段漱越宪作看了吴清源的棋谱,叹为天才,遂资助他到日本去留学围棋。吴
清源即拜漱越宪作为师,当时年仅十五岁。

        吴清源到日本后,日本棋院只给他“三段格”(即只有三段资格,还不算正式三
段,其实他的实力远不止此!他到日本不久,就和当时唯一的“九段”本因坊秀哉连下三盘
。照棋院的规则,入院之前必须经过考试,三段与九段对局是“二三二”,即第一盘让二子
,第二盘让三子,第三盘让二子,吴清源连胜三局。接着他与日本棋院从三段至六段的少壮
棋士下过十局,都是下平手,十局总结,吴清源九胜一负,震动日本棋院。第二年他首次参
加日本棋坛的“大手合”(即公开赛),以全胜晋升为四段。至十九岁又再升为五段。二十
岁时,他创了围棋新布局法,打破了以前“金边银角石肚子”的观念。(以前下棋最重视的
是占边,其次是占角,腹地最不受重视,故有“金边银角石肚子”之称。)日本棋坛称他为
“鬼才”,怀疑他是日本棋圣本因坊道策的再生。道策被日本人推许为有“十一段”的实力
,即是说他要比最高的等级(九段)还高出两段。由此也可见日人对吴清源的推崇了。

        吴清源打遍日本无敌手,但却很迟才升九段(一九五 0
      年二月,日本棋院才正式授他九段),他的后进藤泽库之助还比他先登九段之尊。论
者以为这是日本棋院“小气”的表现。因为:吴清源虽入日籍,但到底是中国人,所以故意
抑他。

        但天才是抑不了的,吴清源与藤泽同为九段,两雄决赛十八局,吴清源大胜(比
数为吴胜十四负三和一),而且第一局就以“中押”胜!(中押胜即不待一局下完,至中盘
就肯定能得胜利了,)入院棋士推算精确,往往只输一二子即于中盘罢战,自认“中押”败
。在吴清源胜藤泽之前,日本有一个围棋组织,叫作“击败吴清源之研究会”,专研怎样去
破吴清源,结果还是不能将他击败。

        吴清源下棋极快,日本以前高手对弈,每人每局有取至二十四个钟头的,吴清源
那次和藤泽的对局是每人每局限定为十三小时。现在十个钟头,吴清源往往只用五六个小时
就够了!我还记得他输给藤泽库之助的那盘棋,吴清源用了七小时又十五分钟。藤泽却用了
十二小时又五十九分钟,只差一分钟就到限定时间,真可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赢这
一盘。今年七月问,梅兰芳先生到日本表演,曾会见吴清源。吴清源向他建议,请他转达我
国文化当局,派有围棋天才的少年到日本留学,吴愿意负责悉心指导。

        梅、吴两大艺人会见,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吴清源说:“我三十年前曾在北京大
方家胡同李先生家里见过你。”梅兰芳说:“是呀!我还记得那时候你和一位老先生下棋,
那位老先生想半天才下一子,你却一会吃糖,一会嚼花生,好像满不在乎,是不是?”三十
年前之事,两人都记得如此清楚,他们的记忆力真值得佩服!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则天是否淫妇
武则天被攻击得最多的一条罪是”荒淫”。骆宾王的《讨武氏檄》一开头就这么
说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待,洎乎晚节
,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峨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
能惑主。践元后于晕翟,陷吾君于聚麀。


        举出的武氏淫行有二:一是“洎乎晚节,秽乱春宫”;一是“陷吾君于聚麀”。
“晚节”,此处是指晚年。“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是指责她在做了皇帝之后,秽乱宫廷
的罪行;“陷吾君子聚扈”,则是在指责她在未做皇帝之前,“狐媚偏能惑主”,颠倒伦常
的“淫罪”。


        依时间先后为序,我们先谈她的“陷吾君于聚麀”。

        “麀”是母鹿,宋晶如注释“聚麀”云:“禽兽不知父子夫妇伦,故有父子共一
牝之事也。”武则天入宫之初是做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地位不高的妃妾),后来又做
了李世民儿子唐高宗李治的皇后,“陷吾君于聚麀”说的就是这件史实。


        李治娶了父亲的小老婆,责任本来不该由武则天负,但身为李唐臣子的骆宾王,
当然是不便指责皇帝如同禽兽的,只好归咎于他是受了武则天的“陷害”了。

        先后嫁给父子二人,是否“禽兽之行”,这是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观念。本文不想讨论。

        但这种事情,出现在唐代,尤其是初唐,却不是偶然的事,有其种族及文化的因
素。

        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里一开首就引《朱子语类》—一六“历代类”三
云:

        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陈氏论述此条云:“朱子之语颇为简略,其意未能详知。然即此简略之语句亦含
有种族及文化二问题,而此二问题实李唐一代史实关键之所在,治唐史者不可忽视者也。”



        “若以女系母统言之,唐代创业及初期君主,如高祖之母为独孤氏,太宗之母为
窦氏,即纥豆陵氏,高宗之母为长孙氏,皆是胡种,而非汉族。故李唐皇室之女系母统杂有
胡族血胤,世所共知,不待阐述。”


        唐室既然是杂有胡族血胤,则它受胡族的风俗文化影响,那就不足为怪了。

        “胡俗”是怎样呢,以大家都知道的王昭君为例。王昭君在西汉元帝时被选入宫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三三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她以入宫数载,不
得见帝,自请嫁匈奴。人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呼韩邪死,其前妻阏氏子立,成帝
又命昭君从胡俗,复为后单子的“阏氏”。


        同样是嫁给父子两代,而且王昭君还以呼韩邪正室(阏氏)的地位,又嫁给他的
儿子做正室的。

        “胡俗”如此,深受“胡俗”影响的李唐王室,出现了武则天“陷吾君故聚麀”
这样的事情,那就不值得大惊小怪了。虽然在汉族的士大夫看来,还是被人认为不知羞耻,
不可饶恕的“淫行”,但这只是风俗不同,观念不同的缘故。


        再谈到她的“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她晚年的“淫行”,是比“陷吾君于聚麀
”受到更多非议的。

        “秽乱春宫”,看来也似乎是“事实”。骆宾王的檄文是那么说,许多文家也那
么写。在稗官野史中,更有难以胜数的、离奇怪诞的关于她荒淫的“绘影绘声”的传说。



        稗官野史的传说不必管它了,现在我只选出两件见於正史的记载来说。

        一件是说她宠爱一名叫薛怀义的和尚。薛原名冯小宝,是个市并无赖,武则天喜
欢他,要她的女婿——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认他做季父,改姓名为怀义,时常召他入宫行乐
,后来封他为白马寺主,大建佛寺,大塑佛像,登时使这个市井无赖成为显赫一时的僧侣大
地主。


        另一件是说他宠爱一对同胞兄弟张易之、张昌宗。这两兄弟相貌很漂亮,又懂音
乐,武则天要他们进宫“侍奉”,各自封官赐爵,哥哥是“奉宸令”,弟弟是“秘书监”,
事实上只是天天陪她饮酒作乐。


        由于二张的得宠,许多美男子都想自荐人宫。因此引起了一个大臣朱敬则的劝谏


        朱敬则的谏疏公开说:“陛下内宠,已有薛怀义、张易之、昌宗,固应足矣。臣
闻尚舍奉御柳谟自言子良宾洁白美须眉;左监门卫长史侯祥云阳道壮伟,过于薛怀义。无礼
无仪,溢于朝听。巨愚职在谏净,不敢不奏!”


        这样亵读的奏表,见于史册,也是从所未有的。据说武则天读了这个奏疏,说道
:“非卿直言,朕不知此。”不但不责怪这个渎犯她的臣子,反而赐彩百段。

        然则武则天晚年的“秽乱春宫”是事实了?

        我们对此颇有怀疑,怀疑史书过甚其辞。因为高宗死时她六十一岁,史书记载薛
怀义受宠时她六十九岁,朱敬则谏美少年入宫时她已经是七十八岁了。七八十岁的老太婆能
否作出“淫秽”之事,似乎应属生理学范围。通常来说,可能性不大的。


        然则那个谏疏为什么公然奏上,毫无隐讳,且见于史册?陈寅恪解释说,武则天
既然做了皇帝,做皇帝就得有做皇帝的排场制度,男皇帝可以有三宫六院,三千宫女,她为
什么不可以有几个男人侍奉?在武则天的立场来说,也许她正是要男人进宫侍奉,来表现她
做女主的威严呢。


        据正史记载,有个故事。御史中丞宋璟性刚直,力争要杀二张,武则天不得已令
张昌宗到肃政台受审。宋璟正在审问,宫中出特敕赦免,宋璟发怒道:“恨不一来就打碎这
小子的脑袋!”她听说,叫张昌宗到宋璟处谢罪,宋璟拒不见。她知道宋璟刚直,二张进谗
言她都不听。从这件事情看来,她对待“男宠”还是“有分寸”的,不许他们仗势弄权乱朝
纲。看来也只是把男宠当作“倡优之畜”罢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武侠小说的不解缘
 一九七九年,我与华罗庚教授在英国的伯明翰( Birmi — ngham
      )相识,当时他刚刚看完我的《云海玉弓缘》,觉得很有趣,认为武侠小说是成年人
的童话。成年人都喜欢看武侠小说,少年人自是更加不用说了。因为限于经济条件和知识水
平,少年人的读物自是远远不及成年人的多样化,而且“重话”也毕竟是属于他们的。

        不过在我的童年时代,我看的武侠小说却没有比别的孩子多,甚至可能更少。因
为父亲从小就要我念《古文观止》、唐诗宋词;虽然没有明令禁止,但却是不喜欢家里的孩
子读“无益”的“杂书”,尤其是他认为“荒唐”的武侠小说。“绣像小说”如《薛仁贵征
东》、《薛丁山征西》、《万花楼》之类是看过的,这些小说,虽然写的是武艺高强的英雄
,但只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不是武侠小说。属于武侠小说的,似乎只偷着过两部,《七剑十
三侠》和《荒江女侠》,内容如何,现在都记不得了。还有就是兼有武侠小说性质的公案小
说,如《施公案》、《彭公案》、《七侠五义》等等。对《七侠五义》的印象比较深刻,尤
其是锦毛鼠白玉堂这个人物。这个人物虽然缺点很多(或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他的形象就
特别生动),却不失为悲剧英雄(他的收场,是陷入铜网阵,被乱箭射成刺猬一般)。还有
,《水浒传》是当然看过的,《水浒传》虽然是“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小说,把它作为武
侠小说那是不适当的,但其中一个个的英雄豪侠故事,如“林冲雪夜歼仇”、“武松打虎”
、“李逵与众好汉劫法场”、“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等等,都具有武侠小说的色彩。


        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是踏入中学之后才看的,这部小说,我
觉得开头两本写得较好,写的大体是正常武功,戏剧性也较浓;后来就越写越糟,神怪气味
也越来越重了(我并不排斥神怪,但写神怪也是需要技巧的,不能胡闹),写到笑道人与哭
道人斗法之时,已迹近胡闹,我就几乎看不下去了。不过,我对书中写的“张汉样刺马”那
段故事,倒是甚为欣赏。这段故事,武功的描写极少,但对于官场的黑暗和人性丑恶却有相
当深刻的描写。

        有一点比较特别的是,在我的少年时代,对我影响最深的武侠小说却是唐人传奇
。我认为那是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它是作为“传记文学”的一支,起源于唐代中叶安史之
乱以后,藩镇割据的时期。至于《史记刺客列传》里的荆轲、聂政,《游侠列传》里的朱家
、郭解,虽然都是“武侠”一流人物,但这些列传属于“传记”体裁,并非小说写法,所以
还不能称为“武侠小说”。我是从初中二年级就开始读唐人传奇的,这些传奇送给同班同学
他们都不要看,我却读得津津有味。

        唐代的武侠小说都是短篇,如《虬髯客传》、《红线》都不到三千字,在这么短
的篇幅中,写故事、写景物、写性格,每一方面都写得很精采,这确是极不容易的事。《虬
髯客传》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不必赘述。这里只举其中写李靖、红佛在旅舍初会虬髯客一
段为例,让我们看看作者的艺术手法:

        
      行次灵石旅舍,即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红拂)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公(
李靖)方刷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取枕(奇欠)卧
,看张梳头。公怒甚,未决,犹刷马。张氏熟视其面,一手握发,一手映身摇示公,令勿怒
。急急梳头毕,敛袂前问其姓。卧客答曰:“姓张。”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
之。问第几,曰:“第三。因问妹第几,曰:“最长。”遂喜曰:“今日幸逢一妹。”张氏
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公骤拜之,遂环坐。曰:“煮者何肉?”曰:“羊肉,计已熟
矣。”客曰:“饥。”公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食竟,余肉乱切送驴前食之


        短短一段,写红拂的慧眼识英雄,不拘小节,虹髯客的豪迈绝伦;而李靖则多少
有点世俗之见,直到红拂摇手示意之后。方知来者乃是英雄。三人性格,都是恰如其分。对
白精炼,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红线》的主角红线是潞州节度使薛嵩的婢女,另一个节度依田承嗣想吞并潞州
,薛嵩惧,红线便自告奋勇,替他去探虚实。一个更次,往返七百余里,将田承嗣床头的金
盒取回为信,令得田承嗣赶忙修好。一场战祸,遂得避免。书中写红线往探魏城(田承嗣驻
地)之后:

         嵩乃返身闭户,背烛危坐。常时饮酒数合,是夕举觞十余不醉。忽闻晓角吟风
,一叶坠露,惊而试问,即红线回矣 !
        寥寥数十字,写了薛嵩的焦急之情,又写了红线的“轻功”妙技,传神之极。

        唐人传奇对我的影响很深,我写的《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这一组以唐
代为背景的武侠小说,就是取材于唐人传奇,空空儿、精精儿、聂隐娘、虬髯客、红线这些
虚构的传奇人物和真实的历史结合,让他们“重出江湖”的。

        中学时代,我看的武侠小说也不算多,对近代的武侠小说更是看得少之又少。心
理学家说,童年、少年时代欠缺的东西,往往在长大后要求取“补偿”,我在读大学那四年
期间,大量地阅读近代武侠小说,或许就是基于这种欲望。另外一个因素,是受到一位老师
的影响。这位老师是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关门弟子金应熙,当年岭南大学最年轻的讲师,“四
人帮”倒台后任中山大学的历史系主任,现在则是广东历史学会的会长。

        陈寅恪是不鄙薄俗文学的,他有《论再生缘》一书,将这部清代才女陈端生著的
弹词小说,拿来与希腊、梵文诸史诗比较①,对它的传奇性和艺术性都推崇备至。金应熙虽
然没有这方面的著述,却也是标准的武侠小说迷。在岭大教书的时候,还珠楼主和白羽的新
书一出,他必定买来看,而且借给有同好的他的学生看。我不但向他借书,还经常和他谈论
武侠小说,谈到废寝忘餐。

        不过,或许是受金师的影响吧,我读的近代武侠小说,也是有点偏好的,白羽、
还珠的作品我是必读,其他作家的就只是选读了。白羽是写实派,对人情世故,写得尤其透
彻;还珠楼主是浪漫派,其想象力之丰富,时至今日,恐怕还是无人能与比肩。他们走的路
子不同,我对他们的作品则是同样喜爱。

        欧洲在中世纪也曾流行过武侠小说,称为骑士文学。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撒克
逊劫后英雄传》就是其中一部。西方的“骑士”和中国小说的侠客有相同处也有不相同处。
相同之处是大家都勇武豪侠,抑强扶弱;不相同处是:一、西方的骑士必定要认定一个“主
人”,效忠主人;二、“骑士”的称号必定要国王或至少什么大公爵之类封与,而中国的“
侠士”则是民间尊敬的称号;三、西方的骑士总是效忠君王,维护为基督教而战的“圣战”
,而中国传统小说中的“侠客”,尽管不敢反对皇帝,但也还有许多独往独来、笑傲公卿的
人物。我是认为中国传统小说中的“侠客”要比西方的“骑士”可爱得多的。西方的武侠小
说对我影响甚微,倒是那些属于“正统文学”范畴的西方古典文学名著对我影响较大。不过
总的来说,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无论如何都是比不上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有人认为
我的武侠小说“不脱其泥土气息”,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尽管我在大学喜欢看武侠小说,但我的志愿还是在于学术研究的,做梦也想不到
我这一生竟然会跟武侠小说结下不解之缘!
        武侠故事每多“奇缘”,偶然性的因素,往往影响人的一生,我的“故事”虽然
说不上“奇”,但却确实是以偶然的因缘才写上武侠小说的。一位与我相识多年的诗人朋友
,曾这样感慨的说:“假如当年没有吴陈比武之事,假如不是当年某报主编忽发奇想,拉他
‘助阵’的话,这位现代书生如何会轻功了得,‘登萍渡水’,闯入武林’?但‘下山’(
《七剑下天山》)之后,如此良久地浪荡江湖,即使连他本人也是始料所不及的吧?”②


        “当年”是一九五四年(舒文误记为一九五二年),“某报主编”是香港《新晚
报》当时的总编辑罗孚。“吴陈比武事件”发生于香港,比武的地点则在澳门。这是两派掌
门人之争,太极派的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派的掌门人陈克夫先是在报纸上笔战,笔战难分胜
负,于是索性签下了“各安天命”的生死状,相约到澳门比武。擂台设在澳门,这是由于香
港禁止打擂台,而澳门不禁之故。五十年代初期的港澳社会还是比较“静态”的,有这样刺
激性的新闻发生,引起的轰动自是可想而知。以那天的《新晚报》的新闻为例,大标题是:
“两拳师四点钟交锋
        香港客五千人观战”;小标题是:“高庆坊快活楼茶店酒馆生意好   
      热闹景象如看会景年来甚少见”。“高庆访”和“快活楼”是澳门的赌场之名,由于
有擂台比武,间接使得澳门的赌场也大发横财。观战的已有五千人,谈论的就更多了。

        这一天是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七日,过了三天,我的第一篇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
》就在《新晚报》开始连载了。罗孚后来回忆这一事件说:“这一场比武虽然在澳门进行,
却轰动了香港,尽管只不过打了几分钟,就以太极派掌门人一拳打得白鹤派掌门人鼻子流血
而告终,街谈巷议却延续了许多日子。这一打,也就打出了从五十年代开风气,直到八十年
代依然流风余韵不绝的海外新派武侠小说的天下。《新晚报》在比武的第二天,就预告要刊
登武侠小说以满足‘好斗’的读者;第三天,《龙虎斗京华》就开始连载了。梁羽生真行,
平时口沫横飞而谈武侠小说,这时就应报纸负责人灵机一动的要求起而行了,只酝酿一天就
奋笔纸上行走。”③

        说“真行”,是给我脸上贴金,其实我毫无把握,对技击我固然一窍不通,写小
说也还是破题地第一遭呢。所以初时我一直在推,被罗孚“说服”之后,也还要求多考虑几
天的,但第二天预告就见了报,我也就只好“只酝酿一天”,就如北方俗话说的“打鸭子上
架”了。

        由于对一天见报的小说还没有想好具体的情节,有的只是模糊的故事架构,于是
我先来段“楔子”,说些“闲话”,以一首词作“开篇”,调寄《踏莎行》:
      弱水萍飘,莲台叶雾,卅年心事凭谁诉?剑光刀影烛摇红,禅心未许淤泥絮!
      绛草凝珠,昙花隔雾,江湖儿女缘多悟。前尘回首不胜情,龙争虎斗京华暮。
        写《龙虎斗京华》时,我本以为这是“趁热闹”的“临时任务”,最多写一年半
载,就不会再写了。没想到欲罢不能,这一写就是三十年,“卅年心事凭谁诉”倒似是“封
刀”时的作者自咏了。

        好,那就诉一诉三十年来的甘苦吧。
        武侠小说一向被排斥于“正统文艺”之外,难登“大雅之堂”。八十年代之前的
大陆,更是将武侠小说列为“禁区”的。我写武侠小说之后,甚至有朋友带着惋惜的口吻和
我说:“唉,你怎么写起武侠小说来呢?”在这里且撇开“好”“坏”的问题不谈,因为文
学意义上的好坏,是另一回事。巨谈一谈“难”“易”的问题吧。其实。写武侠小说需要多
方面的知识,如果认真去写,恐怕要比写“正统”的“文艺小说”更难。写以现代人为主

      角的文艺小说,不一定需要懂得中国的历史,写武侠小说就不行。
        记得我一开首写武侠小说,就碰上一个难题,闹出“笑话”。武侠小说虽然应该
以“侠”为主,“武”也是不可少的。我只学过三个月的太极拳,对古代兵器的知识更等于
零,“武”这方面的知识,实在不够应付。《龙虎斗京华》有一处地方写到判官笔,判官笔
我根本没见过,怎么写?只好参考前辈名家的写法,“稍作夸张”。哪知一刊出来,就给行
家指出,“照你这样说的来使判官笔,非但根本刺不着对方的穴道,反而会弄伤自己!”


        碰了这个钉子,我开始涉猎一点有关古代兵器的知识了。不涉猎还好,一涉猎,
更有几乎难以下笔之感。
        古代兵器,名目繁多,岂止“十八般武艺”。只拿武侠小说中侠士最常用的剑为
例吧,剑有单剑、双剑(俗称鸳鸯剑)、长剑、短剑之分,使用方法,因其形式不同而有分
别。而且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铸的剑,也有其不同的特点。远自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的铸剑艺术,已是盛开的奇葩了。

        倘若要得到更多一些有关剑的知识的话,那还要博览历代的“论剑”之书④,那
些书除了论剑质之外,还旁及剑上的铭文、装饰、花纹等等。例如战国名剑刃上的“糙体天
然花纹”,就是极有艺术价值的,即《越绝书》所谓“捽如芙蓉始出,烂如列星之行,浑浑
如水之溢于塘,岩岩如琐石,焕焕如冰释”是也。

        举一可以例百,对中国古代兵器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了,近代学者周
纬著的《中国兵器史稿》就用了整整三十年功夫,和我写武侠小说的时间一样长久。试想如
果要按照不同特点“如实”描写,一招一式都有很有根据的话,会得到什么效果?只怕未得
专家的称赞,先给读者讨厌了,我这样说并非不必讲求专门知识,只是要用在适当的地方。
小说的创作和学术著作毕竟是有点不同,毋须那么“言必有具”的,否则就变成教科书了。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回头在说我对这个难题的解决方法吧。写实既不可能,我只好“自创新招”,改
为“写意”了。
        由于我完全不懂技击,所谓着重写意的“自创新招”,只能从古人的诗词中去找
灵感,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我就把它当作“剑法”中的招数,前一
句形容单手剑向上方直刺的剑势,后一句形容剑圈运转时的剑势。又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
子舞剑器行》中有这么几句:“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
江海凝清光。”虽然“剑器”非剑⑤,但我也从其中找到灵感,引用为描写“剑意”的形容
辞,不辞通人之消了。

        我和金庸的小说在海外被称为“新派武侠小说”⑥,对我而言,这个“新”是在
“旧”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来的。我的第一部小说《龙虎斗京华》虽然颇受读者欢迎,我自
己却很不满意,那只能算是“急就章”的、不成熟的作品。五十年代,大陆文艺的主流是写
实主义,我在“左报”工作,自是不能不受影响,于是决定走白羽的路子,但写下去就渐渐
发觉实在是不适合我走的了。“写实”来自生活的体验,白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作过苦力
、小贩、校对、编辑⑦,故其写世态人情,待别透彻。我却是出身于所谓读书人家,一出校
门,就人报馆,写一两部或者还勉强可以“藏拙”(其实也藏不了),再写下去,就难以为
继了。既然还受到读者的欢迎,报馆非要我写下去不可,“欲罢不能”,只好改弦易辙,由
“写实”而转为“浪漫”,从“白羽的路子”转为“还珠的路子”。不过,还珠楼主那种奇
诡绝伦、天马行空的幻想能力,也是要学也学不来的,因此我小说中如果有些“浪漫色彩”
,主要倒不是来自还珠,而是来自西方的古典文学名著。

        当然,如果说我早期的武侠小说毫无特色,那也是“故作谦虚”的,《龙虎斗京
华》以义和团事件作为背景,触及的是“真实的历史”,我是试图以“新”的观点来解释历
史的。这部小说引起的议论很多,不过引起议论,也就说明了还有人注意。现在看来,这部
小说是有失偏颇的,虽然我也谈到了义和团的缺点,但是受到当时大陆“史论”的影响,毕
竟是正面的评价较多,后来我多读了一些义和团的史料,就感到它的不足之处了。另一方面
,是有关诗词的运用,似乎也还受到读者的喜爱。我想不管怎样,既然这两者,历史和诗词
,是我的“偏嗜”,那就让它保留下去吧。我就是这样,逐渐走出“自己的路子”的。现在
看来,这条路子似乎也是走得对的,历史方面就有评论家认为:“梁羽生作品特具的浪漫风
格,形成与正统历史发展相平行的草野侠义系谱,从这个草野侠义系谱回者权力纠结的正统
王朝,甚至构成了对中国历史的一种诠释和反讽。”⑧诗词方面,也有人指出:“梁羽生虽
然以新派武侠小说而知名,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诗词创作上的素养,却更值得注意
。”⑨

        我的第三部小说是一九五五年在《大公报》连载的《七剑下天山》,这部小说是
受到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牛虹》的影响的。牛虻是一个神父的私生子,后来成为革命党人
,父子在狱中相会一节,非常感人。我把牛虻“一分为二”,让男主角凌未风是个反清志士
,有类似他的政治身分;女主角易兰珠是王妃的私生女,有类似他的身世。不过在中世纪的
欧洲,教权是可以和王权分庭抗礼甚至高于王权的,清代的王妃则必须服从于皇帝,“戏剧
性的冲突”就不如原作了。《七剑》之后的一些作品则是在某些主角上取其精神面貌与西方
小说人物的相似,而不是作故事的模拟。如《白发魔女传》主角玉罗刹,身上有安娜卡列尼
娜不能忍受上流社会的虚伪,敢于和它公开冲突的影子;《云海玉弓缘》男主角金世遗,身
上有约翰克里斯朵夫宁可与社会闹翻也要维持精神自由的影子,女主角厉胜男,身上有卡门
不顾个人恩怨、要求个人自由的影子。

        从《七剑下天山》开始,我也尝试运用一些西方小说的技巧,如用小说人物的眼
睛替代作者的眼睛,变“全知观点”为“叙事观点”。其实在《红楼梦》中亦早已有这种写
法了,如刘姥姥入大观园是姥姥眼中所见的大观园,贾宝玉的房间被她当成小姐的香闺,林
黛玉的房间反被她当成公子的书房,而不是由曹雪芹去替她介绍。不过,在旧武侠小说中还
是习惯于作者去定忠奸、辨真伪的。故事的进行用时空交错手法;心理学的运用,如《七剑
下天山》中傅青主为桂仲明解梦,《云海玉弓缘》中金世遗最后才发现自己爱的是历胜男,
就都是根据佛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西方小说技巧的运用,我是不及后来者的,但在当时来
说,似还有点“新意”。

        历史方面,我采用“半真半假”手法,主要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真实的,次要人
物和情节就可能是虚构的了。《萍踪侠影录》比较根据正史,《白发魔女传》则采用稗官野
史较多。《萍踪侠影录》曾被编成京剧,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在北京演出。

        这是大陆自一九四九年以来第一个改编自武侠小说的京剧。小说以明代“土木堡
之变”作背景,我写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于谦。于谦在明英宗朱祁镇被入侵的外敌俘虏之
后,明知会有不测之祸,毅然不顾,另立新君,他非但挽救了国家的危亡,而且在击败外敌
之后,力主迎接旧帝回来。后来朱祁镇回朝,发动改变,夺回宝座,果然就下旨把他杀掉。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悲剧”,堪与岳飞的“风波亭”冤狱相比。我是含着眼泪写于谦之
死的。

        但写真实的历史人物,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作背景的小说,有时也会给作者招来莫
名其妙的烦恼。我的《女帝奇英传》写了另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
天。我之写她,是因为她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我写她建立特务制度的过错、罪恶,但也
不抹煞她善于用人等的政治才能。观点和历史背景的分析主要根据陈寅格的两部著作——《
隋唐政制渊源略论》和《唐代政治史论稿》。《唐代政治史论稿》里一开首就引《朱子语类
》—一六“历代类”三云:

        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陈氏论述此条云:“朱子之语颇为简略,其意未能详知,然即此简略之语句亦含
有种族及文化二问题,而此二问题实李唐一代史实关键之所在,治唐史者不可忽视者也。”
陈氏从种族及文化立论,看问题是要比只知简单地写武则天为“淫妇”深入得多的。

        不过,虽以“女帝”作书名,故事的主线却并非放在武则天身上。这部小说曾先
后在香港、新加坡、台湾三地的报纸连载。台湾报纸连载时对它的内容曾作简介,指出:“
背景是唐代女带武则天的瑰奇浪漫事迹,但情节却环绕在两对江湖儿女永难消泯的恩怨情仇
之上。……梁羽生为本书主角设下的难题,事实上也是那个时代诸多历史恩怨的爆发。”⑩
我认为这个“简介”是很恰当的。

        这是就作品本身的评论。但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对有历史背景的小说,好像
特别“敏感”,喜欢猜测小说中人物“影射”的是什么人,甚或猜测作者写作的目的。这部
小说在大陆未经我同意盗印出版后,一位朋友和我说:“你这部小说引起的议论可还当真不
小呢,什么人物不好写,你却偏要写武则天!”我问:“犯了什么禁忌?”他说:“难道你
不知道江青自比武则天,有人怀疑你写此书是为了讨好江青呢!”听了此话,倒真令我啼笑
皆非了。江青自江青,武则天自武则天,怎能因为江青自比武则无,就给她们划上等号?武
则天能文能诗,不论好坏也有政治才能,江青连慈禧太后也比不上,凭什么比武则天?我告
诉朋友,我的《女帝奇英传》是一九六一年开始在香港《商报》连载的,有案可查,那时江
青在政坛上还未出道呢。

        我一向胸无大志,对政治亦无兴趣,罗孚曾在一篇谈金庸的文章中提及我的一件
往事:“查良镛这一份办报的兴趣也是梁羽生所没有的。当《明报》办得已是站得稳时,有
人也劝过梁羽生,既是一时瑜亮,何妨也办一报。梁羽生笑说没有这个兴趣。”⑾我并不特
别喜欢柳永的词,但我却欣赏他这一句: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苦”的说过了,也说说“甘”的吧。
        写武侠小说三十年,最大的快慰当然是看到武侠小说逐渐获得“各方”的“认同
”,它的社会地位也似乎是“今非昔 比”了。
        五十年代初,香港的大报或自命大报是不屑刊登武侠小说的,用罗孚的话来说,
“它们就像流落江湖卖武的人,不大被人瞧得起”。时至今日,不但香港的大报在刊登,海
峡两岸的大报、海外著名的侨报也都在刊登了。

        如果说香港是我武侠小说的老家,则新加坡可算是“第二家乡”,我的小说在新
加坡报纸出现,仅落后于香港一年。罗孚在写我的文章中,提到星马报纸重金礼聘香港武侠
小说作者的事,新加坡最早登我的小说的报纸《民报》,在当时却还是未入“大报”之列,
虽是“礼聘”,却非“重金”,只是当地的“一级稿酬”。但这个虽非重金的稿费,却最令
我难忘。当时的新加坡还未独立,主编黄科梅曾因政治案件入狱数月,报馆关门,出狱后又
过了一段期间方重新开办。当时香港的翻版小说是非常快的,在报上连载的小说,几乎是每
十天就出一个小册子,早已充斥于新加坡市面了。我有一批稿件因失了报纸的“时效”未能
刊出,但黄科梅出狱后仍坚持要“照付稿酬”,说是不能连累作者因报馆的意外事件而受损
失。稿酬事小,这个守信重义的精神却是最为难得。

        新加坡的大报是在踏入六十年代之后才连载我的小说的,《星洲日报》和《南洋
商报》都在刊登,所付的稿酬也的确是超乎当地“标准稿酬”的“重金”了。
        大陆的报纸则是八十年代初才开始刊登的,虽然迟了二十多年,在大陆却是“最
早”。一九四九年后,武侠小说在大陆已属“禁区”,连提也没有人提的,好像武侠小说从
未存在过一般。大陆也是先在“小报”刊登,然后才是大报。“小报”是作为《花城》和《
广州文艺》增刊的《南风》,一九八一年二月开始连载;销数在大陆数一数二的报纸足以称
为大报的《羊城晚报》,则是迟至一九八四年十月才开始连载我的《七剑下天山》的,但在
当时也还是最早刊登武侠小说的“官方大报,在刊载过程中,曾经受到很多人反对。同年十
二月,北京邀请我参加全国第四届作协代表大会,会上,在我所属的那个小组中也有讨论武
侠小说,至少武侠小说的“禁区”虽然尚未明文开放,亦算得是官方默许的开放了。大陆也
因而掀起一个武侠小说的高潮。有朋友对我说,“这回武侠小说总算是登上大雅之堂了”。
不错,这个“堂”虽然不是某个“大雅君子”的私人之堂,但却是集中了全国著名作家的会
堂,足够分量称为“大雅之堂”的。

        武侠小说在台湾是从未受过歧视的,但对我的小说“解禁”则是一九八七年底的
事。虽然是来迟了的解禁,却令我有最为意想不到的欣悦。一九八八年一月十八日,台北的
文学、戏剧界开了一个“解禁之后的文学与戏剧”研讨会,“以梁羽生作品集为例”说明问
题。研讨会的重要论点之一是“解禁可望弥补文化断层”,与会者《联合报》副刊主编痖弦
认为:“由梁羽生作品集的问世,可见已到了‘武侠小说研究学术化’的时候,并且由专人
研究撰写武侠小说发展史。”⑾

        一九八八年一月二日,台湾《中央日报》首先连载我的《还剑奇情录》,由台静
农先生题字。台老是台大前中文系主任,著名书法家,鲁迅的门生,今年已八十多岁了,也
是我心仪已久的文学前辈,在报上得见他为我的小说题字,实有意外之喜。继(中央日报》
之后,台湾的民营大报《联合报》刊载我的《塞外奇侠传》;另一民营大报《中国时报》从
八月开始,也在连载我的《武林天骄》。

        同年七月下旬,我首次访问台湾,参加《中央日报》副刊主办的“武侠小说算不
算文学”座谈会,参加者有“中央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孙同勋、台大外文系教授林耀福
、武侠小说专家叶洪生、小说家黄凡、散文家陈晓林等多位学者,结论是“一致赞成应归属
于文学领域”⒀。

        得见武侠小说的地位提高是第一个“甘”,第二个“甘”则只是属于作者的“所
得”了。古人云“以文会友”是一种乐趣,我也曾写过其他类型的“文”,发现还是武侠小
说最能结交朋友。

        武侠小说的读者是最热情的,他们对小说的投入,甚至超过作者。我写《萍踪侠
影录》时,接过几位女读者的来信,认为女主角云蕾并非特别出色,“不服气”张丹枫何以
对她请有独钟。写《女帝奇英传》写到李逸之死时,也有读者来函认为不该悲剧收场,“贡
献”几个可以令他“起死回生”的办法。

        热情的读者不一定可以成为持久的朋友,我当然还有因武侠小说之“缘”而成为
老朋友的。新加坡的一位副刊编者与我相交二十多年,当真可说得是肝胆相照。去年他过香
港,我与他谈古论今,一时之间,颇有纳兰容若赠顾梁汾词中所说的“有酒唯浇赵州土,谁
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之感。

        因武侠小说之缘而结识的新郎友,也往往是一见如故,这次在台北,我和许多新
朋友谈得都是十分投机。其中有对武侠小说的知识非常广博的学人,谈起武侠小说,只有我
向他请教的分儿;也有对我的小说比我还更为熟悉的作家,对我的小说评论之中肯,令我为
之心折。

        除了益友,还有良师。华罗庚教授虽然是老一辈的学者,思想却极“新锐”,他
对武侠小说的观感,对我具有启发作用。有趣的是,谈起武侠小说时,他似乎童心犹在,他
的腿不大灵活,有一次谈得兴起时,曾伸拳比划几招。可惜一九八五年六月,在日本作学术
演讲时,不幸突发心脏病逝世,有如士兵之死在前线。已故老词人刘伯端最讲究格律,对我
小说中的词,往往可以整首念出来,在谬赞之余,也直率地指出我某一首词某一个字不协音
律。清史专家汪孝博则在武侠之外,对我的“联话”写作帮助更大。

        第三个“甘”则是更加“自我”,说出来只怕给人骂我只知“独善其身”了。除
了还会写点东西之外,别无谋生本领,“所幸”的是,武侠小说的“市场价值”的确要比“
严肃文学”高一些,所以还可养家活口,不至于像古代文人那样潦倒终生。

        多年前我曾在一篇题为《著书半为稻粱谋》的短文中,借龚自珍的一首诗答友人

        少小无端爱令名,也无学术误苍生。
        白云一笑懒如此,忽遇天风吹便行。
        我写武侠小说,纯属偶然的因缘,放日“忽遇”也。
        写武侠小说是需要丰富的幻想力的,我认为过了五十岁,已是不适宜于写武侠小
说的年龄了。一九八一年,我已经五十六岁,只因朋友知我有“封刀”之意,集了龚诗两句
给我:“且莫空山听雨去,江湖侠骨恐无多。”为酬雅意,拖迟两年,恰好凑满“三十”之
数,虽然实际的时间是二十九年零八个月,但计年的习惯是取其约数,所以也可自称是写武
侠小说三十年了。

        无钱购买“金盆”去“洗手”,余资倒还可以在澳洲雪梨的
      郊区买一层楼。雪梨雨量甚少,附近亦无空山,所以只好海上看云。看云的情调似也
不差于听雨,人到晚年,例应退休,想白云也不会笑我“懒如此”了。
      (一九八八年十月三十日完稿于雪梨)
        ①陈寅恪在《论再生缘》一书中说;“弹词之书,其文词之卑劣者,固不足论。
若其佳者,如《再生缘》之文,在我国自是长篇七言排律之佳诗,在外国亦与诸长篇史诗,
至少同一文体。”

        ③舒巷城《杂写梁羽生》,《梁羽生的武侠文学》(台北风云时代出版公司,一
九八八年)页六十四。
        ③柳苏《侠影下的梁羽生》,北京《读书》一九八八年第三期。文中将吴陈比武
的年份误记为一九五二年。《新晚报》的“预告”是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九日刊出的,“在
比武的第二天”云云应作“在比武过了两天”。柳苏是罗孚的笔名。

        ④论剑之书,自汉以来,无代无之,举其著者,如梁华阳道士陶弘景著的《古今
刀剑录》;唐虞世南撰的《北堂书钞》中“武功都”的《论剑》;宋《太平御览兵部
      iddot; 论剑》卷三四二;明李承勋著的《名剑记》等等。
        ⑤清沈德潜注:“辞有剑器、胡旋、胡腾等名,则知非剑舞也。后人用误者多。
”见沈德潜选注的《唐诗别裁》。
        ⑥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一九五五年《新晚报》连载的,只比我迟一年,柳苏
在《侠影下的梁羽生》中误记为迟了三年。
        ⑦白羽生平见冯育楠著的《泪洒金钱镖》和收在《武侠小说论卷》(香港明河社
出版)由宫以仁撰的《略论白羽作品之特色》。
        ⑧陈晓林《萍踪侠影录 新派武侠 梁羽生》,台湾《中央日报》一九八八年一月
二日。
        ⑨李永平《梁羽生作品的悲剧美感》,台湾《中央日报》一九八八年一月二日。

        ⑩陈晓林《简介梁羽生及其〈女帝奇英传〉》,《台湾日报》一九八八年一月一
日。
        ⑾柳苏《金色的金庸》,北京《读书》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⑿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九日台湾《民生报》。
        ⒀一九八八年七月二十九日台湾《中央日报》。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5-10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这样发帖子好办法也 下次我也试试  比加分还爽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1-17 05: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