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1243|回复: 5

与诸君分享吕先生之《三国史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0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与诸君分享吕先生之《三国史话》 外戚
宦官是后汉的乱源,这是个个人都知道的了,却不知道后汉还有一个乱源,那便是所
谓外戚。什么叫做外戚呢?外戚便是皇帝的亲戚,俗话谓之国戚。其实这是不通的。皇帝是
皇帝,国家是国家,如何好并做一谈呢?但是君主专制时代的人,对于这个区别是不甚清楚
的。所以皇帝的舅舅,就唤做国舅。读者诸君,不还记得《三国演义》上,有“何国舅谋
诛宦竖”一回么?何国舅便是何进。他是后汉少帝的舅舅,少帝名辩,是灵帝的儿子,正宫
皇后何氏所生。灵帝不喜欢他,而喜欢后宫美人王氏所生的儿子,名唤协。不立正宫皇后
的儿子做太子,却立后宫美人的儿子,在君主时代唤做“废嫡立庶”,是违反习惯的,不
免引起朝臣的谏阻,招致全国的批评,所以灵帝迟迟未能举行。后来却一病死了。据历史
上说:灵帝是把后事嘱托宦者蹇硕,叫他拥立协做皇帝的。当灵帝死的前一年,曾设立八
个校尉。校尉是汉朝直接带兵最高的官,就像现在的师长一般。凡校尉手下,都是有兵的
。再高于校尉的将军,却像现在的军长一般,手下不一定有兵了。当时设立八校尉,其中
第一个便是蹇硕。其余七个校尉,袁绍、曹操,还有后来属于袁绍、乌巢劫粮时为曹操所
杀的淳于琼,都在其中。历史上说其余七校尉,都统于蹇硕。大约蹇硕是八校尉中的首席
。以一校尉而兼统七校尉,其实权就像将军一般,不过没有将军的名目罢了。大概因为他
是宦官,不好加他以将军的称号罢。然而其实权的不小,却可想见了。当时到底是灵帝因
为他有兵权,把废嫡立庶的事嘱托他?还是他因兵权在手,生出野心,想要废嫡立庶,诈称
有灵帝遗命?我们现在也无从断定。须知历史上这类不知真相、难以断定的事实,正多着呢
。灵帝未曾废嫡立庶,灵帝死后,一个宦官却出来干这件事,无论其立心如何,在法律上
总是毫无根据的,非靠实力不能解决。蹇硕虽是八校尉的首席,其余七校尉未必肯听他的
命令。而且八校尉只是新设的兵。在京城里还有旧有的兵呢。旧有的兵属谁?那何进在名义
上是大将军,一切兵都该听他的调遣的。汉朝离封建时代近,大家都有尊重贵族之心。国
舅是贵族,容易得人拥护。宦者却是刑余贱人,大家瞧不起的,无人肯听他的命令。所以
蹇硕在当时,要废辩而立协,名义上既觉得不顺,实力上,倘使为堂堂正正的争斗,亦决
不能与何进敌,只有运用手段,把何进骗进宫里去杀掉之一法。在宫外是大将军的势力大
,在宫内却是宦官的势力大,宫禁是皇帝所在,攻皇宫就有造反的嫌疑,这件事无人敢轻
易做。蹇硕在当时,倘使真能把何进骗进宫杀掉,他的希望,倒也或许可以达到,至少是
暂时可以达到的。苦于何进也知道他的阴谋,不肯进宫,蹇硕无法,只得听凭辩即皇帝位
。此即所谓少帝。蹇硕既未能废立,就不过是一个宦者,他手下的兵,是既不足以作乱,
也不能拥以自固的,就给何进拿下监,治以死罪。当后汉时,宦官作威作福,天下的人民
恨极了。当时的士大夫也都痛恨他。这时候,要诛戮宦官的空气,自然极其浓厚。何进便
想把专权得宠的宦官,一概除尽。然而宦官和太后是接近的,天天向太后诉苦。女人家的
耳根是软的。听了他们的话,就不肯听从何进的主张。何进无法,乃想调外边的兵进京来
威吓太后。这样一来,宦官知道事机危急,乃诈传太后的诏旨,叫何进入宫。何进想不到
这时候的宫内还会有变故,轻率进去,竟给宦官杀掉。宦官此等举动,不知道是以为无人
敢犯皇宫呢?还是急不暇择,并未考虑?总之,在此种情势之下,还要希望人家不敢侵犯皇
宫,就没有这回事了。这时候,袁绍的堂兄弟袁术,正受何进之命,选了两百个兵,要去
代宦官守卫宫禁。听得这个消息,就去火烧宫门,攻击宦官,宦官如何能抵敌?只得挟持少
帝,逃到黄河边上的小平津。有的为追兵所杀,有的自己投河而死在京城里。那袁绍此时
,正做司隶校尉,是京城里管缉捕督察的官,把他(们)尽数搜杀。宦官到此,算(被)
一网打尽,然而西凉将董卓,亦因应何进之召,适于此时入京。西凉的兵是强的。董卓又
是个粗暴的人,敢于妄作妄为。进京之后,便专擅朝权。把少帝废掉,而立协为皇帝,这
个就是汉献帝。于是袁绍逃到东方。东方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董卓就把洛阳烧
毁掉,逃到西京长安。东方起兵的人,并无意于讨伐董卓,各自占据地盘,互相争夺,天
下就从此分裂了。追源祸始,宦官固然不好,外戚也不是好东西。因为外戚不好,后汉的
皇帝总和宦官合谋诛戮他,宦官因此才得专权,而和外戚亦遂成为不两立之势。积聚了许
多次的冲突,最后一次,到底撞出很大的乱子来,其事就不可收拾了。所以外戚也不能不
算是后汉的一个乱源。然则外戚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我们现在,亲戚二字是指异姓而言,古代却不然。戚字只是亲字的意思。凡是和我们
有血统上的关系的,都谓之戚。我们的血统是有父母两方面的。父亲的父母和母亲的父母
,父亲的兄弟姊妹和母亲的兄弟姊妹,和我们的关系,正是一样,夫妻之间,妻对于夫之
父母,和夫对于妻之父母,其关系也是一样的。但是从父系家庭成立以来,父亲一方面的
亲属和我们是一家人,母亲一方面的亲属却是两家人。夫妻之间,妻是住在夫的家庭之内
的,夫的家就是妻的家,妻的家却不是夫的家。凡在家庭团体以外的人,古人都于其称谓
之上,加一个外字,以示区别。所以母亲的家庭,称为外家。母亲的父母亲,称为外祖父
母。妻称夫的父母为舅姑,夫却称妻之父母为外舅外姑。外戚二字,正是一个意义,就是
指不是一家的亲属。单用一个戚字,或用亲戚两字,则是指一个家族以内的亲属的。古人
对于血统有关系的人,亲情特别厚,后世的人却淡薄了。世人都说:这是古代的人情厚,
后世的人情薄。其实不然。亲密的感情,是从共同生活而来的。所谓生活的共同,并不限
于财产相共。凡一切事实上的关系都是。如几个人共同经营一件事业,共同研究一种学问
,都是生活有关系。所以现在同事或同学之间,感情会特别亲厚。人类的团体,其范围是
愈扩愈大的。所以愈扩愈大,则其根源是经济上的分工合作。譬如现在,上海木匠所用的
材料,或者是江西、湖南等省贩来的,或者是外国贩来的。如此,上海的木材行,就不能
不和江西、湖南等省的人有关系,甚而至于不能不和外国人有关系。各省或各国的人都可
以做起同事来。既利害相同,又时时互相接触,彼此之间,自然容易互相了解,而其感情
自然也易于浓厚了。这是举一事为例,其余一切都是如此的。古人则不然。其时交通不便
,这一个部族和那一个部族,往往不相往来。事实上有关系和互相接触的,都限于部族以
内。亲厚的感情,自然也限于部族以内了。古代同部族之中,大抵是血缘有关系的人。后
人不知道其感情的亲厚,由于当时人的生活局促于部族之内,误以为血缘有关系的人,其
感情自然会特别亲厚。遂以为血缘有关系的人,其间另有一种天性存在,这真是倒果为因
。假如血缘有关系的人,其间自然而然会有一种天性存在。那么,把小孩从小送入育婴堂
里,为什么长大后,不会自然认得其父母呢?所以现在伦理上所谓天性,无不是事实所造
成,根本没有一件是生来就有的性质。读者诸君一定要驳我,说别种性质都可以说是事实
造成的,母爱怕不能这么说罢?不然,最初的人类如何能绵延到如今呢?当时是没有所谓
社会习染的,最初的母亲,如何会自动抚育其子女呢?要问这句话,只要请你就动物试验
试验。假如你家里有雌猫,当他生小猫的时候,你试把他自己所生的取掉,换几只别一只
猫所生的小猫给他,他一样会把乳给他吃的。可见母猫的哺乳小猫,只是满足它自己的哺
乳欲,哺乳欲是并不限于自己所生的幼儿的。人类远古的母亲怕汉高祖像(清代版画)也
是如此。以当时人类能力的薄弱,倘使个个母亲都只肯抚育自己所生的子女,那怕人类真
不会绵延至于今日了。然而人类这一类倒果为因的误解,是非常之多的。既误以为血缘相
近的人,其间有一种特别的天性,就以为血缘相亲近的人,在伦理上应当特别亲厚,于是
有国有家的人,也就要特别任用自己的亲戚了。亲戚分为两种:一种是父系时代自己家里
的人,后世谓之宗室。一种是母亲家里或者妻子家里的人,后世谓之外戚。
  伦理上的训条只是一句空话。到实际上的利害和伦理上的训条相冲突的时候,普通人
是不会遵守训条、不顾利害的。所以古人误以为宗室外戚和自己特别亲厚,而把他们封了
许多国,到后来,其冲突就起于宗室和外戚之间。因为并吞人家的国,利益就大,也就顾
不得什么一家不一家,亲戚不亲戚。试看东周列国,互相吞并,其间哪一国不有同姓或者
婚姻的关系呢?然而直到汉朝,人心还没有觉悟。汉高祖得了天下,就把子弟及同姓分封了
许多在外边,而朝内之事,则专一付托吕后。诸位读过《两汉演义》么?韩信、彭越是何等
样利害的人?为什么都会给吕后杀掉?这不是汉高祖自己在外面跑,把京城里一切政治都交
付给吕后,才会这样么?倘使吕后亦像别一朝太平时代的皇后,专门坐在宫里,不管外事,
能够忽然跳起来杀掉这两个人么?可知后来吕后的临朝称制,事非偶然了。
  一种不适宜的制度,人类是非经过长久的经验,不会觉悟的。把宗室封建于外,后来
要互相攻击,甚而至于对天朝造反,这是从封建时代就积有很长久的经验的。所以秦始皇
并吞六国之后,已不肯再封建子弟。汉高祖虽不行其法,到景帝时吴楚七国造反之后,也
就觉悟其制度之不可行,把所封的王国,地方都削小,政权也都夺去了。至于外戚秉政,
足以贻祸,则其经验较浅。因为古代等级森严,诸侯是要和诸侯结婚的,和自己国内的大
夫结婚,是个例外。所以古代国内,甚少外戚,自然不会撞出多少祸事来。所以在汉代,
前汉为外戚王氏所篡,后汉还是任用外戚。所用的外戚,没一个有好结果,然而一个外戚
去,一个外戚又来。正和辛亥革命以前,一个皇帝被打倒,又立一个皇帝一样。当一种制
度的命运未至灭亡的时节,虽有弊病,人总只怪身居其位的人不好,而不怪到这制度不好
。 譬如我们现在,天天骂着奸商,却没有人攻击商业制度一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诸君分享吕先生之《三国史话》黄巾
后汉的乱源,还有一个“黄巾贼”。“黄巾贼”的事迹,料来诸位都知道的了,用不
着在下来谈。在下却想借这机会和诸位谈一谈道教。
  大家不都知道,在江西的龙虎山上,有一个张天师么?这天师的称号,从何而来?据《
魏书·释老志》说,是这样的:当魏世祖时,有道士寇谦之,少修张鲁之术,后来太上老
君下凡,授以天师之位,据太上老君说:自从天师张陵去世,地上久已无修善之人。因为
寇谦之为人好,修道诚,所以特将此位授给他的。然则张陵是第一位天师了。张陵是谁?便
是三国时代割据汉中的张鲁的祖父。
  《三国志》(宋刻本)据《三国志》说,张陵是在四川的鹄鸣山中学道的。要学他的
道的人,都要出五斗米,所以时人称为“米贼”。张陵的道,传给他的儿子张衡,张衡又
传给他的儿子张鲁,然而《后汉书·灵帝纪》说:中平元年(184)七月,巴郡妖巫张修反
。注引刘艾说:张修替人治病,病好的给他五斗米,号为五斗米师。《三国志·张鲁传》
注引魏文帝所做的《典略》也说:灵帝时妖贼大起。在现在陕西省城一带,就是汉朝人所
称为三辅的地方,有骆曜。在东方有张角。在汉中有张修。张修之道,称为五斗米道。并
没有说起什么张陵和张衡。张修和张鲁都是益州牧刘焉手下的军官,刘焉差他俩去夺取汉
中的。既得汉中之后,张鲁又将张修杀却,而并其众。《典略》说五斗米道,本起于张修
,张鲁在汉中,因百姓相信张修的道,把他增加修饰的。倘使张鲁之道,真系受之于其父
祖,则三代相传,历时不为不久,为什么魏文帝和他是同时代人,绝不提及其父祖?而且张
鲁是江苏丰县人。魏文帝说五斗米道和张角的太平道,大略相同,张角是巨鹿人,巨鹿是
现在河北的宁晋县;还有被孙策杀掉的于吉,是琅邪人,琅邪是现在山东的诸城县;其地
亦都在东方,为什么五斗米道独出于四川?江苏人跑到四川去传道,固然不是没有的事,为
什么其道在四川又并无影响呢?《三国志》和《后汉书》的《刘焉传》都说张鲁的母亲是懂
得鬼道的,因此在刘焉家中进出,亦不说她的鬼道和她的丈夫张衡、公公张陵有何关系。
然则张陵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殊不可知。似乎张鲁既据汉中之后,因人民信奉五斗米道
,不能不行,而又不愿意承认此道出于其仇敌张修;五斗米道既为人民所尊奉,把来装在
自己的祖父和父亲身上,至少在当时的环境里是光荣的;而且三代相传,则根柢深厚,又
可以引起人民信仰之心;于是妄言其道出于父祖。然则张陵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殊不可
知,而后世自称为他子孙的人,居然代代以天师自居;历代的政府,也居然多加以天师、
真人等封号。倘使张陵有知,怕也要觉得出于意外罢?
  替人治病,使人思过,给他符水吃,这是张修和张角相同的。就是于吉,也用符水替
人治病的。然而他们的行径,也有大不相同的地方。张角是要煽动人民造反,夺取天下的
。他分遣弟子八人,传道于四方。据《后汉书·皇甫嵩传》说,相信他的人,青、徐、幽
、冀、荆、扬、兖、豫八州都有。后汉时这八州,要包括现在江苏、安徽、江西、湖南、
湖北、山东、河南、河北八省。他的信徒有几十万人。他把他们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
余人,小方六七千。一朝事泄,他一个命令传出去,这些信徒就同时并起了。他又谣言: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句话,《三国演义》上有,《后汉书》上也是有的。诸位读
了,一定要觉得奇怪,怎么天会得死呢?也不过以为草寇的说话,是不通的,不求甚解,一
笑便置之罢了。其实不然。摇惑人为的话,也是要人家懂得的。倘使没有人懂,还造作他
做什么?就使造的人不通,这话又何能风行呢?须知古人的见解,和今人不同。今人说天子
,只是一句空话。古人说天子,则真当他是天的儿子的。这种思想起源很早。到汉朝时候
,其迷信还未尽破除。诸位大概都知道汉高祖斩蛇起义这句话。这件事《史记》《汉书》
上是这样说的:汉高祖夜行,前有白蛇当道,汉高祖拔剑斩之,高祖走过之后,又有人走
过这地方,见有老妪夜哭。问她为什么事情。她说:我的儿子被人家杀了。过路的人问她
:你的儿子是什么人?给什么人杀掉?她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现在给赤帝的儿子杀
掉了。过路的人听她这话奇怪,觉得她不老实,正要给些苦头她吃,她却忽然不见了。这
话自然是假造的。然而为什么要造这段话?就可见得当时的人有此思想,造出来足以摇惑人
心了。什么叫做赤帝、白帝呢?这正和张角所说的苍天、黄天,是一个道理。把天和地当作
整个的,天上只有一个总的天神,地下也只有一个总的地神,这是业经进化后的宗教思想
,古人却不是这样。古人所祭的地,只是自己所居住、所耕种的一片土地。这便是现在的
社祭。所祭的天,也只是代表一种生物的功用。农作物是靠着四时气候的变化,才能够生
长成熟的。古人看了这种变化,以为都有一个天神在暗中主持着,所以有青、赤、白、黑
四个天帝,青帝主春生,赤帝主夏长,白帝主秋收,黑帝主冬藏。春生、夏长、秋收、冬
藏,都是要靠土地的,所以又有一个黄帝,以主土地的随时变化。古人又很早就有五行的
思想,把物质分成五类,那便是水、火、木、金、土。把五行来配五方和四时,则木在东
方,属春;火在南方,属夏;金在西方,属秋;水在北方,属冬。这大约因春天草木生长
;夏天炎热,火的性质也热;秋天草木都死了,其性质为肃杀,而金属是做兵器的;冬天
寒冷,水亦是寒冷的,所以如此配合。至于土,则古人每以自己住居的地方为中心,自然
只好位置之于中央;其次序,自然在木火和金水之间了。古人认为天上的五帝,是应该依
着次序来管理人间之事的。为天下之主的,必须是天帝的儿子。所以朝代的更换,便是这
一个天帝的子孙,让位给那一个天帝的子孙。这就是所谓“五德终始”。所以我们看古史
,往往说某一个帝王是以某德王,如以木德王、以火德王之类。五德终始又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依相克的次序,木德之后该金德,金德之后该火德,火德之后该水德,水德之后该
土德,土德之后又该木德的。一种是依相生的次序,木德之后该火德,火德之后该土德,
土德之后该金德,金德之后该水德,水德之后又该木德的。在秦朝和西汉的前半期,是依
着相克的次序。所以秦朝以周朝为火德,自己为水德,汉朝又自以为土德。到西汉的末年
,却改用相生之说了,于是以周朝为木德,自己为火德,而把秦朝去掉不算。后来魏文帝
代汉,又自以为是土德。张角说什么苍天、黄天,自然也是想做皇帝的,不过依相克的次
序,应该说黑天已死,黄天当立;依相生的次序,应该说赤天已死,黄天当立;总不该说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不知道是张角另有说法呢,还是做历史的人弄错了一个字?不过他
说到这一类的话,其有取汉朝而代之之心总是显而易见的了。所以我说:张角是要煽动人
民造反,夺取天下的。至于张修,则其规模大不相同。据《三国志》和注引魏文帝《典略
》说:他隔了若干里,就设立一个义舍,以便行人歇宿。又把米和肉置于其中谓之义米肉
。过路的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量吃饱。但是不能多取的,多取的鬼会罚他。他又禁酒。春
夏则禁杀生。有小罪的人罚他修路一百步。如此,人民的经济,颇可因之而宽余。小霸王
怒斩于吉张鲁据汉中,亦有二十余年,始终未曾出兵争夺别的地方。后来曹操去伐他,他
的意思还不愿抗拒。可见其宗旨只要保守一地方,与民相安。于吉又和张修、张鲁不同。
张鲁虽无意于争夺天下,扩充地盘,毕竟还带过兵,打过仗。张修并还造过反。至于于吉
,则大约是个文人,所以《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说:他在现在的苏州,设立
精舍,这精舍乃是汉人读书讲学之处。他的被杀,《江表传》和注所引的《搜神记》,说
法亦有不同。《江表传》说:孙策在城楼上聚会诸将宾客,于吉从楼下走过,诸将宾客有
三分之二都下楼迎拜他。孙策大怒,说他摇惑众心,使自己手下之人失掉君臣之礼,就把
他捉起来。信奉于吉的人,都使家中的妇女去见孙策的母亲,替他求情。诸将又连名请求
孙策,要替他保全他性命。孙策不听,竟把他杀了。《搜神记》说:孙策要乘虚袭击许昌
,带着于吉同行,时适大旱,舟行困难。孙策一清早就自出督促。将吏却多在于吉处,不
能依时聚集。孙策大怒,说他败坏部伍,就把他绑在地上晒,叫他求雨,说午时以前得雨
就赦他。果然大雨倾盆,大家以为孙策要赦他了,孙策却竟把他杀掉。这两说谁真谁假,
连写《三国志注》的裴松之,也不能决断。依我看来,都未必确实。因为《江表传》说:
诸将替他求情时,孙策说,你们不要信他。从前有个交州刺史(交州是现在的越南地方,
在唐以前,也是中国的郡县)张津,就是相信这般邪道的,后来到底为外夷所杀。据裴松
之说:张津确是死在于吉之后的,就可见得《江表传太平天国天王玺》的不确。至于《搜
神记》说孙策要袭击许都,依我看来,根本没这一回事。这话另有一段考据,只好将来再
谈。现在假定我的说法是正确的,《搜神记》的话也是靠不住的了。但《江表传》和《搜
神记》,毕竟是离于吉年代不远的人所做。他们想像中,以为于吉是怎样一个人,毕竟不
会错的,据他们的想像,则于吉是一个术士,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江湖医生。他至多只能
以幕友的资格随军,决不能带兵打仗的。看孙策手下的诸将宾客如此信奉他,可见他专和
阔人来往。和张角、张修、张鲁等,专在小百姓面上做工夫的,又有不同。须知宗教是有
这三种:一种是在小百姓面上做工夫,而想煽动了他们,以图大事的,如近代洪秀全所创
的上帝教便是。一种亦是在小百姓面上做工夫,确有些劝人为善的意思的。如波斯的摩尼
教,在唐朝时候曾经输入中国。后来被唐武宗禁止了,然而到宋朝时候,人民仍有信奉他
的。其教徒都不吃肉,而且还要互相救济,所以多有致富的,能维持一部分人的信仰。还
有一种,则是专和上、中流社会中人交接的。如在距今十余年以前,风行一时的同善社就
是。这三件年代比较近的事,恰好和汉末的张角、张鲁、于吉做一个比喻。这种宗教,因
其教理大都浅陋;而且既是宗教,总不免有些迷信的地方。迷信这件事,是在本团体以内
便被视为神圣,在本团体以外就会被视为邪道的。再加张角一类人,借此煽动人民以图大
事,就更被一般人所痛恶,要目为邪教;而政府也要加以禁止了。然第三种不过可鄙,并
不会有什么大害。第二种可以说是有些益处的,只有第一种危险些。然而第一种的危险,
实由于社会的不安,和宗教的本身并无多大关系。《后汉书·杨震传》说:他的孙儿杨赐
,在灵帝时位居司徒,曾上疏说张角所煽惑的全是流民。这件事,但惩治张角,是无用的
。要令各地方的官吏把流民都送还本乡。然后把太平道的头目惩治几个,其事就不劳而定
了。可见得张角的能够发动人民,全由于社会的不安。宗教的本身并无多大力量。
  还有,后世所谓道教,其根源,分明是出于张角、张修、张鲁、于吉一班人的,和老
子毫无相干,他们却都奉老子为始祖。因为老子这一派学问,古代称为道家,他们的教就
称为道教;而且竟有称佛道为释老的,如《魏书》的《释老志》便是,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我说:这是因黄帝而牵及老子的。据《后汉书》说,张角所奉的道,称为黄老道,而《
典略》说张修在汉中,并不置官吏,但令教中的祭酒治理百姓,祭酒要将老子的五千言教
人学习。老子的五千言和张修之道有何关系,而要使人学习呢?原来秦汉时的方士,就是教
秦始皇、汉武帝派人到海外去寻神仙、炼合丹药服之以求不死的,都依附于黄帝。秦始皇
遣使求仙图黄帝是没有书的,老子却有五千言。黄老在秦汉时代是并称的。张角、张修、
张鲁、于吉等的道术,本来和方士有相当的关系,就因黄帝而牵及老子,把老子的书来使
人诵习了。反正是当他咒语念,管什么意义合不合,念的人懂不懂呢?而老子,就这么糊里
糊涂地被人牵去,作为他们教中的始祖了。倘使老子地下有知,怕更要莫名其妙罢?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诸君分享吕先生之《三国史话》 历史和文学
讲《三国志》,大家所最喜欢听的是战事。我现在说了许多话,一点战事也没有提到
,读者诸君一定要不耐烦了。且慢!战事是可以讲的,《三国演义》式的战事,却不能讲
,因为这根本是文学,不是历史。文学固然有文学的趣味,历史也有历史的趣昧。
  充满了离奇变幻的情节,使人听了拍案惊奇,这是文学的趣味,但意义实在是浅薄的
。因为文学是刺激感情的东西。要求感情满足,其势不能使人多用心。所以演义一类的书
,所说的军谋和外交手段等,看似离奇变幻,神出鬼没,要是我们真肯用心,凭着事理想
一想,就知道他所说的话,都极幼稚,只好骗小孩子罢了。
  讲历史却不然。历史上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其中如军谋和外交问题等,关系何等重
大!应付这些问题的人,各方面都要顾到。而他们当日的环境,就是他们四面八方的情形
,十分里倒有八九分是我们现在不知道的。那么,他们当日应付的手段,我们如何会了解
?更何从批评其得失呢?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话,只是旁观者不负责任之辞,并不是真理
。因为当局者的环境,旁观者总不能尽知。假如一个人对付一个问题要顾到三方面,而旁
观者只知道两方面,那从旁观者看起来,这个问题自然要好对付得多。在当局者,还要多
顾全一方面,旁观者所主张的办法,他就决不能采用。在旁观者看来,他的手段就很不高
明,而要说他是一个迷者了。其实何尝是如此呢?读史的所以难,解释古事、批评古人的所
以不可轻易,其原因就在乎此。
  然则史事根本无从说起了,还会有什么趣味呢?不,听我道来。古人的环境我们固然不
能全知道,也不会全不知道。因而古人所做的事情,我们决不能全了解,也不至于全不了
解。所以解释古事、批评古人,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不过要很谨慎,限于可能的范围以内
罢了。谨守着这个范围,我们能说的话,实在很少。然在这些少的话中,却多少见得一点
事实的真相。其意义,要比演义等假设之以满足人的感情的,深长得多。满足感情固然是
一种快乐,了解事实的真相,以满足求知的欲望,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所以有史学天才的
人,听了我的话,固然不会比听《三国演义》乏味。就是通常人听了我的话,也不一定会
觉得乏味的。因为历史上有许多问题,原是普通的问题,人人能够了解的,学问的能够通
俗化,其原因就在于此。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诸君分享吕先生之《三国史话》 后汉的地理
现在要说三国时的战事了,却还要请诸位耐烦一些,听一听东汉时地理的情形。东汉
的行政区划是分为十三个州,十二个州各有一个刺史,又有一个州,则是属于司隶校尉的
。把现在的地方说起来,则幽州包括河北省的北部和热河(编者注:旧省名,今辽宁省西
部,河北省东北部)、辽宁两省,还包括朝鲜半岛的北部。因为朝鲜在汉时,也是中国的
郡县。
  冀州  河北省的南部。

  并州  山西省的大部分、陕西省的北部和察哈尔(编者注:旧省名,并入今河北、山
西)、绥远(编者注:旧省名,并入今内蒙古自治区)两省的一部分。

  凉州  大略是现在的甘肃和宁夏两省。

  青州  山东省的东北部。

  兖州  山东省的西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豫州  河南省的东南部和安徽的江北。

  徐州  山东的东南部和江苏的江北。

  扬州  江苏、安徽的江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

  荆州  河南的西南部和湖南、湖北两省。

  益州  陕西省的南部和四川、云南两省。

  交州  广东、广西两省,还包括现在的越南。因为越南在汉时,也是中国的郡县。


  司隶校尉  河南省的西北部、山西省的西南部、陕西省的中部。

  汉朝的行政区划,下级的是县。这和后世的情形是一样的,是官治的最下级。自此以
下,就只有自治的机关,而没有官治的机关了。上级的是郡。郡的幅员,在中原繁盛之地
,和前清时代的府差不多。县的长官,户口多的称为令,少的称为长;郡的长官,称为太
守;都是地方行政官。郡以上更大的区域称为州。每州有一个刺史,却是监察官而不是行
政官了,所以他查察人家的失职与否,而自己并不办事。而且所监察的专注重于太守,县
以下的事情,即非其所问。
  原来秦汉时代的县,就是古代的一个国。诸位总还有读过《孟子》的。《孟子》的《
万章下篇》说古代国家的大小,不是说“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
子、男五十里”么?《汉书·百官公卿表》说:汉朝承袭秦朝的制度,每一县的地方,大概
是方一百里。我们读《左传》等书屡见当时的大国灭小国而以为县,而秦汉时的县名,和
古代的国名相同的很多,就可见古代之国被灭之后,在大国中仍成为一个政治单位。春秋
、战国之世,次等国大约方五百里,如《孟子·告子下篇》所说,“今鲁方百里者五”便
是。大国则方千里,如《孟子·梁惠王上篇》所说,“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
一”便是。这其大小,就是《万章篇》所说的天子之国了。所以孟子说梁惠王,说齐宣王
,都希望他们行王政而王天下,因为他们实在有这个凭借。
  在春秋以前,大国或次等国灭掉了别一国,大概都把它作为自己国里的一县,直隶于
中央政府,其上更无任何等级。战国时的大国,才有在边地置郡的,内地还没有什么郡。
郡的兵力比县要充足些。所以战国时,秦王派甘茂去攻韩国的宜阳县,甘茂说:宜阳虽名
为县,其实是郡,是不容易攻的。内地用不到很厚的兵力,所以各国都不设郡。到秦始皇
灭六国,六国的人民都非心服,到处都有用兵力镇压的必要,所以把天下分做三十六郡,
而郡就成为普遍的制度了。所以郡的设立,根本就是为镇压起见,并不是为治理地方起见

    但是既不放心各地方的人民,怕其要反叛,县的兵力不足镇压,而要设置了许多郡守
,又怕郡守的权力太大了,于己不利,于是每郡又派一个御史去监视着他。到汉朝,皇帝
不再派御史,而由丞相分派若干个史,出去监察各郡,这个史便称为刺史。刺史本非行政
官,一个刺史监察几个郡,只是办事上一个分划的手续,并不是什么行政区划,所以其初
并没有州的名目而称之为部。这部字,便是现在部分两个字的意思。到后来才改称为州,
但是名目虽改,其实权还是一样。直到后汉灵帝时候,改刺史为州牧,其实权才有变更的
。改刺史为州牧,前汉时就有此举,但是不久又改回来了。
  当时主张改刺史为牧的人,议论是这样的,他们说:刺史的责任在监察太守,可是他
们的官位比太守小,他们的资格也比太守浅。政治上的秩序,是要使大官去治小官,不该
使小官去治大官的。所以要把刺史改名为牧,算做太守的上级官,用资格深的人去做。其
实这话是错的。监察和行政是两个系统。监察一系的官吏,可以监察行政官,乃其职权如
此,并非把其官位和所监察的官的官位,比较大小而定的。而在事实上,则行政官宜用资
格较深的人,监察官宜用资格较浅的人。因为行政有时候要有相当的手腕,而且也要有相
当技术,这是要有经验然后才能够有的,所以要用资格深的人。至于监察官,则重在破除
情面。要锋锐,不要稳重。要有些初出茅庐的呆气,不要阅历深而世故熟。要他抱有高远
的理想,看得世事不入眼,不要他看惯了以为无足为怪。要他到处没有认得的人,可以一
意孤行,不要交际多了,处处觉得为难。把现在的事来说,学校里初毕业的人,文官考试
刚录取的人,宜于做监察官。在官场上办过若干年事情的人,宜于做行政官。而且行政官
和当地的人,总不能毫无联络。对于土豪劣绅等,有时虽明知其不好,也不容易专走方路
,把他们尽情惩治的,因为如此,他就要暗中和你为难,使你缓急之际办事棘手,有时为
害甚大。就是平时的政务,也不免要受他牵掣的。我前文说行政官必须要有些手腕,这也
是其中的一端。至于监察官,则根本不办什么事情,不怕你掣肘。而且汉朝的刺史,只有
一年一任,到你要和他为难,他倒早已离开你这地方了。土豪劣绅的势力,大抵只限于本
地。要离开本地,赶进京,或者到别地方去和前任刺史为难,是不容易的。所以汉朝刺史
的制度,确有相当的价值。前汉时主张改刺史为州牧的人,其议论实不得当。所以后来行
之而不好,就不得不将旧制回复了。
  但是到东汉末年,此论复起。主张的人,便是刘璋的父亲刘焉。他的理由是四方多乱
,非有资深望重的人不能镇慑;而资深望重的人是不能使他为刺史,而不得不改其名为牧
,以示隆重的。当时听了他的话,便派了几个资深望重的人出去做州牧。其余不重要的去
处,还是称为刺史。到后来,则一个人往往先做刺史,过了几年,资格渐深,名望渐高,
然后升为州牧。论当时的情势,有实力的人,无论称为刺史,或称为牧,其能霸占一地方
,总是一样。而且既占一地方之后,其势也不得不升他做牧。但是有几个人,其能霸占一
地方,和州牧的制度也是有些关系的。譬如刘表,若非有州牧之制,他这种名望很高的人
,或者就不会久任一州的刺史。又如他的名目只是刺史,在地位上比州牧要低些,或者他
也要小心一些,有许多僭越的事情,根本就不敢做。所以把后汉末年的分裂,过分归咎于
州牧之制,是不对的;然而州牧之制,确也有相当的关系。据地自专,和中央政府反抗,
是要有相当大的地盘的。从春秋以来,像后世一府这么大的地方,就不足以为轻重。所以
和鲁国差不多大小的国,如宋国、卫国、郑国等,都不能和大国相抗,到秦汉之世,此等
情形就更为显著。
    诸位有读过柳宗元的《封建论》的么?他的《封建论》里有一句说:汉朝“有叛国而无
叛郡”。这就因为汉时的郡,只有后世一府这么大,而汉初所封诸国,都兼五六郡之地之
故。后汉末年,割据的人,大约都有一州或大于一州之地,也是为此。后汉的十三州,大
小是极不相等的。小的如青州、兖州,不过现在山东省的一半。大的如扬州、益州,都要
包括现在的好几省。这是因人口多则设治密,而当时的南方还未甚开发之故。所以翻开读
史地图来看,吴国的地方并不小于魏,而实力却远不如魏,就是为此。
    司隶校尉是前汉武帝所设的官。因当时有巫蛊之祸,使之督捕,是带有非常时期的侦
缉性质的。后来事过境迁,此等特殊性质渐渐消灭,乃使其监察数郡。在这一点上,其性
质与刺史无异。所以后汉有十三州,中有一州不设刺史而即由司隶校尉监察。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诸君分享吕先生之《三国史话》董卓的扰乱
现在真要说起三国时的战事来了。说起三国时的战事来,第一个要提到的,便是董卓
。董卓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三国的纷争,起于汉献帝初平元年东方州郡的起兵讨伐董卓。其时为公元一百九十年
。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把东吴灭掉,天下才算统一。其时为公元二百八十年。分裂扰乱
的局面,共历九十一年。政治上最怕的是纲纪废坠。纲纪一废坠,那就中央政府的命令不
能行于地方,野心家纷纷乘机割据,天下就非大乱不可了。
  专制时代的君主,虽然实际也无甚能力。然而天下太平了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大家
都听中央政府的命令惯了,没有机会可乘,决没人敢无端发难。后汉时,离封建时代还近
,尊君的思想极为普遍。读过书的知兵大员,虽然很有威望,兵权在手,也都不敢违犯中
央的命令。黄巾虽然勾结很广,起兵时声势浩大,幸而张角并非真有才略的人,一起兵,
就被官军扑灭了,其余党虽未能尽绝;黄巾以外,各地方的盗贼起义的虽然还不少,都是
迫于饥寒,并无大志。倘使政治清明,再有相当的兵力辅助,未始不可于短期之内剿抚平
定的。何进的死,虽然京城里经过一番扰乱,恰好把积年盘据的宦官除掉了,倒像患外症
的施行了手术一般。所以经过这一番扰乱以后,倒是一个图治的好机会。而惜乎给董卓走
进去,把中央的局面弄糟了。正给有野心要想割据的人一个好机会。自此以后,中央政府
就命令不行,政治上的纲纪全然失去了。所以论起汉末的分裂来,董卓确是一个罪魁祸首

    董卓初进京城时,也未始不想做些好事。当后汉桓、灵二帝时,宦官专权,曾诬指反
对的人为党人。把他们杀的杀,治罪的治罪。最轻的,也都不准做官。这个在古时谓之锢
,所以史家称为党锢之祸。董卓初进京时,替从前受祸的人一一昭雪,而且还引用了一班
名士。有名的蔡邕表字唤做伯喈的,便是其中的一个。
  他自己所喜欢的人,只做军官,并不参与政治。倘使他真能听这一班名士的话,约束
手下的武人,政治也未始不可渐上轨道。苦于他其实是不懂得政治的人。一上政治舞台,
便做了一件给人家借口的事。那便是废少帝而立献帝。在专制时代,无故废立,那是怎样
容易受人攻击的事啊!公忠体国之臣,固然皇帝不好,不敢轻于废立。就是奸雄想要专权
,甚而至于想要篡位的,也正利于君主的无用,何必要废昏立明?历代篡弑之事,能够成功
的,都在权势已成,反对自己的人诛锄已尽之后,哪有一入手便先做一件受人攻击之事的
呢?董卓的举动如此,就见得他是一个草包了。
  而他所以失败之由,尤其在于不能约束兵士。当时洛阳城中,富贵之家甚多,家家都
有金帛。他就放纵兵士,到人家去抢劫。还要奸淫妇女。有一次,他派兵到洛阳附近的地
方去。这地方正在作社(中国民间最重的是社祭,就趁这时侯,举行种种宴乐、游戏等事
,谓之作社),人民都聚集在社庙附近。他的兵,就把男人都杀掉。再抢了他们的车,把
所杀的人头挂在车辕上,载其妇女而还。这件事,《三国演义》上也曾说及的。《三国演
义》的话,有些固然靠不住,有些却是真的。这件事,正史中的《后汉书》上也有,并非
写《三国演义》的人冤枉董卓。他的军队如此,就连京城里的秩序都不能维持,还说得上
收拾天下的人心么?无怪东方州郡要起兵讨伐他了。
    东方的兵一起,董卓的所作所为,就更不成话了。他的兵虽也相当的强,然而名不正
,言不顺。而且东方州郡的兵,声势浩大,也不易力敌的。于是想到从洛阳迁都长安。一
者路途遥远,且有函谷关(函谷关,本在今河南的灵宝县,汉武帝时,东移到现在河南的
新安县。这是从河南到陕西一条狭路的东口。现在的潼关,是其西口)之险可守,东方的
兵不容易到。二者董卓是西凉人,所用的是西凉的兵,长安离他的老家近些。这还可说是
用兵的形势不得不然。然而迁都也有迁法。他却令手下的兵,逼着人民迁徙。当时洛阳居
民共有数百万人,互相践踏。也有饿死的,也有遇着抢劫而死的,死尸堆满在路上。他自
己带兵,仍留在洛阳附近。一把火,把皇宫、官署、民居都烧毁了。二百里内更无人迹。
他又使吕布把汉朝皇帝和官员的坟,都掘开了,把坟中所藏珍宝取去。你想这还成什么行
为?无怪批《三国演义》的人,要说他是强盗行径,不成气候了。
  当时东方的兵,如果能声罪致讨,这种无谋的主帅,这种无纪律的军队,实在是不堪
一击的。至多经过一两次战事,就平定了。苦于这些州牧、郡守,都只想占据地盘,保存
实力,没有一个肯先进兵。其中只有曹操,到底是有大略的人。他虽然是个散家财起兵,
本来并无地盘的,倒立意要成就大事。替义兵(当时称东方讨伐董卓的兵为义兵)画了一
个进取之策。诸人都不听,曹操就独自进兵。董卓的兵力是相当强的。合众诸侯的力量以
攻之,虽然有余,单靠曹操一个人的力量,自然不够。兵到荥阳,就给董卓的部将徐荣打
败。然而曹操的兵虽少,却能力战一天。徐荣以为东诸侯的兵都是如此,也就不敢追赶。

  这时候,董卓的兵似乎胜利了,却又有一个孙坚,从豫南而来。孙坚是做长沙太守的
。汉朝时候,湖南还未甚开辟,长沙僻在南方,与中原大局无甚关系。倘使做太守的是一
个苟且偷安的人,大可闭境息民,置境外之事于不问。孙坚却是有野心的。他听得东诸侯
(当时称东方的州牧、郡守为东诸侯,乃是沿用封建时代的旧名词)起兵讨卓,也就立刻
起兵。路过荆州、南阳,把刺史太守都杀了。前到鲁阳,这就是现在河南的鲁山县,为从
南阳到洛阳的要道。这时候,袁术因畏惧董卓,屯兵在此,便表荐孙坚做豫州刺史。孙坚
向北进兵,也给徐荣打败。明年,孙坚收兵再进。董卓使吕布、胡轸去拒敌。二人不和,
军中无故自乱。给孙坚打败,把他的都督华雄杀掉。华雄明明是被孙坚所杀的,《三国演
义》却说他被关公所斩,这就是演义不可尽信之处了。于是孙坚进兵,离洛阳只有九十里
,董卓自己出战,又败。乃留兵分屯关外,自己也退到长安。
  董卓这时候,大抵是想雄据关内,看东诸侯的兵将怎样的。果然东诸侯心力不齐,不
能进兵。孙坚进到洛阳,修复了汉朝皇帝的坟墓,也就无力再进了。而且这时候,洛阳业
已残破,不能驻兵。只得仍退到鲁阳。倘使这时候,董卓的所作所为,成气候一些,确也
还可以据守关内。无如他的所为,更不成气候了。他在关中的郿县(编者注:今陕西省眉
县)造了一个坞。据《后汉书》说:高厚各有七丈。《后汉书注》是唐朝的章怀太子(唐
高宗的儿子,名字唤做贤)做的。据说其时遗址还在,周围有一里一百步。除凶暴吕布助
司徒王司徒巧使连环计他在郿坞中,堆积了三十年的粮食。说:“事成雄据天下,事不成
,守此也足以终身了。”你想:乱世的风波,多着呢,险着呢,哪有这种容易的事?而且他
一味暴虐,不论文官武将,要杀就杀。于是再没有人归心他。再到明年,就是汉献帝的初
平三年(192),就给王允、吕布合谋所杀。这件事的大概,料想诸君都知道的,不必细讲
了。
    董卓虽死,朝廷却仍不能安静。事缘董卓虽死,他手下的军队还多着呢,都没有措置
得妥帖。
    排布这件事,是要有些政治手腕的。王允虽然公忠,手腕却缺乏。没有下一道赦令暂
安他们的心,然后徐图措置。当时董卓的女婿牛辅,屯兵在现在河南的陕县,吕布既杀董
卓,派李肃到陕县,要想借皇帝的命令,杀掉牛辅。这如何办得到?于是李肃给牛辅打败了
。吕布便把李肃杀掉。这其实也是冤枉的。牛辅心不自安。有一次,营中的兵,有反去的
。辅以为全营都反,取了金宝,带着亲信五六个人逃走,他的亲信又垂涎他的金宝,把他
杀掉,将头送到长安。
  他的部将李傕、郭汜、张济等,本来是去侵略现在河南省的东南部的,回来之后,军
中已无主将。又听得谣言说:京城里要尽杀凉州人。急得没有主意,想各自分散,逃归本
乡。当时有一个讨虏校尉,名唤贾诩的,也在军中。对他们说道:你们弃众单行,一个亭
长(汉时十里一亭,亭有长,亦主督捕盗贼),就把你们绑起来了。不如带兵而西,沿路
收兵,替董卓报仇。事情成功了,还怕什么?不成,到那时再想法逃走,亦未为晚。一句话
点醒了李傕等,就照着他的话行。大约当时想乱的人多了,沿路收兵,居然得到十几万。
就去攻长安城。十天工夫,把城攻破了。吕布战败逃走,王允给他们杀掉。于是长安为李
傕、郭汜所据。张济仍分屯于外。
  李傕、郭汜的不成气候,自然也和董卓一样的。纵兵到处抢劫。当时长安附近,人民
还有几十万家,因此穷到人吃人。两年之间,几乎死尽了。后来李傕、郭汜又互相攻击。
李傕把汉献帝留在营中,做个人质,却派公卿到郭汜营中讲和。郭汜便把他们都扣留起来
。幸得张济从外面来,替他们讲和,汉献帝才得放出。
  献帝知道在李傕、郭汜等势力范围之下,总不是一回事。派人去请求李傕,要东归洛
阳。使者来回了十趟李傕才答应了。献帝如奉到赦令一般,即日起行。此时护卫献帝的:
一个是杨定,乃董卓部将;一个是杨奉,本来是白波贼(白波,谷名,在今山西汾城县。
白波贼,是在白波谷地方做强盗的)帅,后来做李傕部将,又反李傕的;一个是董承,是
牛辅的部将。走到华阴,有一个带兵的人,唤做段煨的,把献帝迎接入营。
  段煨的为人,是比较成气候一点的,却和杨定不合。杨定就说他要造反,发兵去攻他
的营。恰好李傕、郭汜把皇帝放走了,又有些懊悔,乃合兵去救段煨。杨定逃奔荆州。献
帝乘机脱身。而张济又和杨奉、董承不合,和李傕、郭汜合兵来追。杨奉、董承大败。乃
诈与李傕等讲和,而暗中招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等和南匈奴的兵来,把李傕等打败。
李傕等合兵再来,杨奉、董承等又败。乃逃过黄河,暂住在山西安邑县地方。韩暹又和董
承相攻。
  董承逃奔河内,就是现在河南的武陟县。河内太守张杨,叫他到洛阳去,把宫室略为
修理,发兵迎接献帝,回到洛阳。此时洛阳城中,房屋都没有什么了,到处生着野草。百
官都住在颓墙败壁之间。有的自出樵采,有的竟至饿死。在洛阳护卫献帝的,是董承、韩
暹两人。他俩依旧不和。董承暗中派人去唤曹操进京,以后的大权,就归于曹氏了。
    我们总看,从董卓入洛阳以后,到献帝迁回洛阳之时,汉朝的中央政局,可说全是给
董卓和他部下的人弄坏的。这件事,别有一个深远的原因在内。我们且看蔡文姬的诗: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戮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回路险且阻。

  《胡汉交战图》画像石拓本(东汉晚期至三国)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失意机微间,辄此毙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这十个字,是西凉兵骂俘虏的话)

  岂复惜性命,不堪其詈骂。或便加捶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危祸。

  蔡文姬名琰,就是蔡邕的女儿,是后汉时的一个才女。这一首诗,写尽了西凉兵野蛮
的情形。
  看了“来兵皆胡羌”一句,可知当时西凉兵中,夹杂了许多异族。原来羌人的根据地
,本在今甘肃东南部。战国时,才给秦国人赶到黄河西边。羌人就以今青海省城附近大通
河流域为根据地。西汉时,中国又经开拓,羌人又逃向西边去了。到王莽末年,乘中原内
乱,又渡过大通河来。后汉初年,屡次反叛。中国(汉朝)把他打平了,都把降众迁徙到
内地。一时来不及同化。又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要欺凌剥削他们,于是激而生变。从安
帝到灵帝,即大约从公元一○七年起到一七六年,七十年之间,反叛了好几次。中国(汉
朝)这时候政治腐败。带兵的人都无意于打仗。地方官则争先恐后,迁徙到内地。凉州一
隅,遂至形同化外。后来表面上虽然平定,实际乱事还是时时要发动的。
  羌人的程度本来很低。他的反叛全是原始掠夺性质。胡本来是匈奴人的名称。后来汉
朝人把北边的异族都称为胡。其初,还称匈奴东方的异族为东胡,西方的异族为西胡或西
域胡。再后来,便把西字或西域字略去,竟称之为胡了。这一首诗中“来兵皆胡羌”的胡
字,大约是西域胡,也是野蛮喜欢略夺的。
  而中国(汉)人和这一班人打仗打久了,也不免要传染着他们的气习。所以当时的西
凉兵野蛮如此。带兵的人就要约束,又从何约束起呢?况且董卓自己也是这样的。《后汉书
》上说:他有一次到郿坞去,汉朝的官员替他送行。他将投降的几百个人,即在席间杀害
。先割掉他们的舌头,再斩断他们的手脚,再凿去他们的眼睛,然后用锅子来煮。这些人
要死不得死,都宛转杯案之间。大家吓得筷子等都丢掉了,董卓却饮食自如。他的性质如
此,又怎会约束他手下的人呢?他的这种性质,是哪里来的?《后汉书》说他“少游羌中,
尽与其豪帅相结”。可见董卓的性质,有一半被他们同化了。不但董卓如此,他的部将和
他的兵,怕大都如此。后来“五胡乱华”时,有一大部分人还是带着这种性质的。可见后
汉时西凉兵的扰乱,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问题,其中实含有很深远的民族问题、文化问
题在内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5-11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真好啊,楼主不容易……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1-16 08: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