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一说曹子桓的俊才与通脱
曹丕,字子桓。
"丕",是宏大之意,“桓”原指华表等标志物,这里是赫赫威武的意思.名与字倒也互
有呼应。显见曹操对此子还是有所期待的。
提起“三曹”,人们们先想到的不是曹操就是曹植。其实,这位曹丕曹公子本人先天
素质是很优秀的——曹操的遗传基因真的是很不错,生的都是龙章凤姿的优良品种。曹植
是文章天才,在现代就是鲁、茅、郭、巴一类的一流人物。曹冲是七岁就会用船称象的神
童,对浮力原理运用得得心应手。如果是现在的话,长大了肯定是物理专业高材生,杨振
宁、李政道一类的诺奖人物。曹彰是有名的邺下黄须儿,冲锋陷阵,勇不可挡,是武能安
邦的将才,曹操都引以为傲。可见,先天遗传基因作用不承认是不行的。这曹氏家族的满
门英才,让人不禁想起了历史上那些声名彰著的家族。如北宋的苏氏父子.
曹丕在曹昂死后就算是长子,自幼生长于军旅,五岁习武,工骑射,擅击剑,并且八
岁能文,少有逸才,博览群书。除此之外,还擅长弹棋和音律,称得上是多才多艺。曹操
称赞这个儿子“深沉早熟,文武全才”,后世甚至有人评价他文才武略不下乃父。当然这
就有些过了.但曹子桓的个人魅力与才情是很独特的.无论是他雄才大略的父亲曹操,天才奇
气的弟弟曹植都无法替代.
曹子桓不是光芒万丈的太阳,也不是耀亮天宇的流星.其实,他是一轮流光涌溢,柔情婉
致的月亮.他的诗文才情就是款款沁入人们心田的月光,他的骑射剑术和弹棋玩技也颇值得
人们泡上一壶茶来品上一品.
一,骑射
先谈谈他的骑射吧。
曹丕在《典论》中自言“余时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
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以时之多故,每征,余常从。”可见曹丕五岁在曹操教导下学
射箭,八岁精骑射,十岁时跟从曹操征张绣。张绣降而复叛,结果曹操这方的悍将典韦为
护主而战死,长子曹昂及侄子曹安民被杀。曹丕却能“乘马得脱”,十岁孩童在乱军中逃
脱,既需一定的勇气和胆识,也还要点骑射功夫。幼年遭遇的这次生死大劫给曹丕留下了
深刻印象,大有“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之感。文中又说:“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
用”。足见他对文武之道的理解又深了一层。这种生死之间得来的体验比什么都管用,“
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
他的骑射水平到底有多高呢?在曹丕《典论自序》中他说道:“建安十年,始定冀州
,濊、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时岁之暮春,勾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
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鹿九,雉兔三十。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荀彧奉
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余言:‘执事未睹夫项发
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彧喜笑曰:‘乃尔!’余曰:‘埒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
发辄中,非至妙也。若驰平原,赴丰草,要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
妙矣。’时军祭酒张京在坐,顾彧拊手曰‘善’。”
这话的意思是说,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冀州刚刚平定。濊、貊等少数民族献来了
良弓,燕代等地献来名马。暮春时节,曹丕与族兄曹真就持良弓、骑名马,来到邺城西郊
狩猎,居然猎获獐鹿九只,野兔山鸡三十多只。后来南征时,尚书令荀彧前来犒军,曹丕
和他讲起了骑射之事。荀彧听说曹丕善于左右开弓,认为非常之难得。曹丕说,执事呵,
你是没见过那种在脖颈间发箭、用口衔箭搭弦的技能和功夫呵,俯下身去能射“马蹄”,
仰起头来可射“月支”,无击不中。(此处“马蹄”、“月支”均为箭靶名。)荀老夫子
笑嘻嘻地说道:“哇噻,这么厉害呀!”曹丕受此鼓励,这下打开了话匣子:俗话说“熟
能生巧”嘛,即使平时射那不动靶能每发必中也不算稀奇。如果能骑马到平原之上,来到
草木丰茂之地,箭射飞速运动中的狡兽飞禽能做到每发必中,那么就很妙了。曹丕话音刚
落,军中祭酒张京看了看荀彧拍手道:“说得太好了。”
可见曹丕骑射功夫是很过硬的,不光能左右开弓射击不动靶是百发百中,而且在狩猎
时对于行踪不定的飞禽走兽也基本上能每发必中。
二,击剑术
骑射技艺饶是如此,他还自称“君子虽有文章,必有武备也。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
”。他自称:“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东汉桓灵之际,
有虎贲勇士王越善长剑术,名扬京师。河南的史阿说他过去曾与王越交游学剑,学得了王
越的剑法。曹丕跟随史阿学习剑术,达到了精熟的程度。
在一次酒宴时,曹丕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共饮。曹丕边喝酒,边和号称“
善有手臂,晓五兵”、能“空手入白刃”的奋威将军邓展谈武论剑。“余与论剑良久,谓
言将军法非也。”也就是说,曹丕和邓展切磋武功时,说邓展的剑术不很地道,不太靠谱
。邓展不太服气,主动要求与他比剑。那时大家都喝得酒酣耳热,大家都啃起了甘蔗。于
是,他们两人便一人持一根甘蔗走到殿下比试剑术。结果,曹丕凭借他高超迅疾的剑术(
甘蔗术?),三次以甘蔗杆子轻易击中奋威将军邓展的手臂,席上观战的众将纷纷大笑。
这一来,邓展的脸色颇有不服,便要求曹丕改换攻击目标再来一次,曹丕说我的剑法很快
,所以不太容易击中你的面部,因此只能攻击你的手臂。邓展坚持要求再比一次。于是,
二人再次交手,结果曹丕“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剿,正截
其颡,坐中惊视。”意思是,曹丕说了刚才那番话(自己剑快,不易中其面部)后,实为
故意卖了个破绽,诱使邓展强行从中路深入进攻,结果邓展果然中计,曹丕见其从中路来
势凶猛,便用脚抄袭他的下部,乘其踉跄不稳之际,用甘蔗击中了他的脸颊。顿时观战诸
将于“坐中惊视”。可见曹丕深谙剑术之道,战术机动灵活,因敌用谋,让久经沙场的大
老粗们目瞪口呆。
更让人称绝的是,曹丕接下来并不得意洋洋、忘乎所以,还座以后笑着对邓展说:“
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于是
“一坐尽欢”。意思是,曹丕让邓展要象淳于意一样,抛弃过去学的那套低水平剑术,重
新选择高妙的剑术,勉励他学剑要取法乎上。
曹丕不只是善骑射剑术,对于各种兵器也颇有研究。他说:“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
。俗名双戟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
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
意思是,他年轻时手持双剑的话,可以说几乎没有对手。俗话说,双戟在手就象坐在
铁屋子里,安全得很。若是手持盾牌的话,就象在木屋里一样可保无虞。后来曾经跟着陈
国之地的袁敏学习武术,每每以单兵器攻击手持双兵器者,游刃有余有如神助,对方根本
看不清我出手的来路。那时如果和袁敏狭路相逢,可以直接对阵了。
这话说曹丕能双剑合璧,就象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什么“冲灵剑法”,象什么威力无比
的“夫妻剑法”一样,双剑在手,独孤求败!而他以单剑击破对方的双兵也是游刃有余,
连过去的师傅也不是对手。
三,仙家之戏——弹棋
除了骑射、击剑等铁血武功,曹丕还好玩弹棋。曹丕在《典论》自序中还说:“余于
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巧,少为之赋。昔京师先工有马合乡侯、东方安世、张
公子,常恨不得与彼数子者对。”
他还写过《弹棋赋》一篇:“唯弹棋之嘉巧,邈超绝其无俦。苞上智之弘略,允贯微
而洞幽。局则荆山妙璞,发藻扬晖,丰腹高隆,庳根四颓,平如砥砺,滑若柔荑。棋则玄
木北干,素树西枝,洪纤若一,修短无差,象筹列植,一据双螭,滑石雾散,云布四垂。
然后直扣先纵,二八次举,缘边间造,长邪迭取。尔乃详观夫变化之理,屈伸之形,联翩
靃绎,展转盘萦,或暇豫安存,或穷困侧倾,或接党连兴,或孤据偏停。于时观者莫不虚
心竦踊,咸侧息而延伫,或雷抃以大噱,或战悸而不能语。”
弹棋是一种击打型的技巧游戏,西汉末就开始流行了。具体玩法和今天西式的斯洛克
台球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足见中国人玩这类游戏是其来有自,历史悠久。丁俊晖在世界台
球界的异军突起不是没有道理的。我国两汉魏晋就有了原理相似的弹棋。曹子桓的弹棋水
平就是那个时候首屈一指的。
根据曹丕《弹棋赋》的描绘,大体是这样的:“局则荆山妙璞,发藻扬晖,丰腹高隆
,庳根回颓,平如砥砺,滑若柔荑。”即是说,棋局采用荆山之璞玉精工做成。正方形,
局中心高隆,四周平如砥砺精磨过,细腻如女孩子的手(柔荑:草的嫩芽)。至于所用棋
子,一般用“玄木北干,素树西枝”等木质精制而成。而弹棋的玩法,按照晋人徐广《弹
棋经》的记载,是“二人对局,黑白各六枚,先列棋相当,下呼上击之”。也就是说一般
俩人对局,黑白棋子6枚,一方执黑,一方执白。黑白双方的棋子分列在特制的棋盘两侧,
双方按照规定排好棋子,以手弹子然后对击。因为棋局四周略低,中心略高。对弈双方无
法直接看准对方的棋子,弹棋时,两人互为前后,以自己的棋子去击对方子,打中者记分
。弹棋技巧十分复杂:用力过重重,棋子就会沿着上滑道切线方向飞出棋局;用力过轻则
达不到最高点就滚回己方。“尔乃详观夫变化之理,屈伸之形,联翩靃绎,展转盘萦,或
暇豫安存,或穷困侧倾,或接党连兴,或孤据偏停。于时观者莫不虚心竦踊,咸侧息而延
伫,或雷抃以大噱,或战悸而不能语”,从击球的方式、规刚的设定与今日之台球确有类
似之处。
由于弹棋的棋局和棋子的制作又讲求考究精巧,所以《弹棋经序》说“弹棋是仙家之
戏”。在那个时代,能玩玩弹棋想必是一件十分风雅的事情,和后世的政坛商界人物喜打
高尔夫球是一个道理。后汉三国时期喜好弹棋的名人雅士颇多,蔡邕、曹丕、夏侯敦等人
皆是弹棋名手,且以诗赋咏弹棋,或撰文论述之。在这些名人中,由以曹丕痴迷弹棋为甚
。曹丕精于此道,其技艺高超到可以用手巾的一角轻轻拂弹棋子,从来没有不中的。当时
弹棋的一般玩法是使用的是二十四色棋子,用颜色来区别棋子的贵贱,而曹丕独创了一套
弹棋玩法,就是“先立一枚棋子在局,其余的黑白相间绕着中间这枚棋子围成一个圆,这
就是所谓的“十八筹成都”。并且常常为当年没有跟京城中的三位弹棋高手马合乡侯、东
方世安与张公子对弈过,而深感到遗憾啊!高手无敌后的落寞感可见一斑。不过,据《博
物志》载:“帝善弹棋,能用手巾角。时有一书生,又能低头以所冠著葛巾角撇棋。”说
的是一次有位书生能够低头用头上的葛巾角来撇棋,深让曹丕为其折服,直叹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正如曹子桓上面所说:“唯弹棋之嘉巧,邈超绝其无俦。苞上智之弘略,允贯微而洞
幽。”弹棋之中机巧无穷,和今天的台球一样,力道、角度、运筹谋略等尽在其中。能善
此道者必非智拙之人。
曹子桓的《弹棋赋》流传到今天,算是为今人保存了这一古代游戏的一手原始资料。
四、性情尚通脱
“通脱”者,旷达洒脱而不拘礼法之意。
曹操父子崛起于乱世,能征伐四方而建立不世之功业,全在于打破常规,讲求效率,务
实从简。无论行事还是为人,乃至诗赋文章无不显露清峻通脱之风。曹丕本人性情崇尚通
脱率真,同时还自觉地将通脱作为评论人物,品鉴文章的一个标准。
关于曹丕性情的尚通脱,有这么几件事。
一是为王粲之丧。此事典出《世说新语》。
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中的佼佼者。少有慧名,十岁那年,他与人一起赶路。路边有
一块石碑。过了不久,旁人问他,能背出刚才碑文否?王粲说能,于是一字不差地背了出
来。后来,他观人围棋,局坏,粲为复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
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十七岁时到长安,蔡邕倒屣迎之(古人席地而坐,有
客来,要穿履迎接,因为匆忙,有时两只鞋会穿倒。),可见这位大名士对于这位晚辈后
生的器重。后依刘表,因为貌丑、性通脱,不为刘表重。荆州归附后,很受曹操器重,赐
爵关内侯。因为曹氏父子喜爱文学,所以王粲和曹丕、曹植俱为文字之交。曹丕身为魏王
世子,与王粲等是君臣关系,尊卑悬殊,如同天壤。可曹子桓能不囿于国体官俗,与王粲
等能以文友相待。君臣性情通脱如此。建安二十二年,王粲因瘟疫死于南征的途中,时年
四十一岁。消息传来,震动了建安文坛,曹丕更是不胜伤感。安葬时,曹丕与一些文友一
道前往吊唁。因为王粲平时性情通脱,好学驴叫。曹丕就提议说:王仲宣好驴鸣,今天我
们悼念他,大家都学驴子叫一声,算是给他送行吧。于是由他带头发声,大家跟着一起鸣
叫。王粲墓前响起了一片此起彼伏的驴叫声,声彻四野。随之追悼会宣告结束。这起学驴
叫寄托哀思的故事情真、简约、别致,恐成千古绝唱.。
二是奇文共赏,美色同观。
《三国志•魏书•刘桢传》注记:“其后太子(即曹丕)尝请诸文学,酒
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
”甄氏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美女,先从袁熙,后嫁曹丕,生下了后来的魏明帝曹睿。曹丕
登基后封甄氏为后。某日,时为魏王世子的曹丕设宴请“诸文学”,喝得高兴,让甄氏出
来。在场众人都低头不敢看,只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敢于平视甄氏的美貌。刘桢因为看
绝色美人看得太入迷,以致引起曹操听说后大怒,要杀刘桢,把他抓起来做苦力,劳动改
造。而曹丕对刘桢此举却不以为意。在《又与吴质书》中尝评价道:“公干(刘桢)有逸
气,但未遒耳。”意思是刘桢虽然也有通脱放达之气,却不够强悍。事实是刘桢后来一直
没有重用,本人也夹起尾巴做人,为人为文都少了一份往昔的风骨。曹丕后来当上了皇帝
也不改通脱之气。有一次,时已为魏帝的曹丕召集吴质及曹休等人欢聚,他又命郭后出来
见客。曹丕索性吩咐臣下说:“卿仰谛视之。”让他们抬头仰视,一睹芳颜,把皇后看个
够。如此亲密、随便,不合礼法,但很“通脱”。
曹丕的诗文是最没有帝王气的,委婉细腻,通脱自然。哪怕称帝后,他在文章和书信
中提及建安时代的老朋友,字里行里都流露出亲切的感情。他在《与吴质书》中写道:“
仲宣(王粲)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也。昔伯
牙绝弦于钟期,仲尼复醢于子路,愍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也。诸子但为未及古人,
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也。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吾与足下不及见也。行年已
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乃通宵不瞑。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
武言'年已三十,在军十年,所更非一',吾德虽不及,年与之齐。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
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观瞻,何时易邪?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
从文中看,他对老朋友还是那份热烈真挚的真性情,长叹“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
!
五、爱好宝剑、葡萄酒和美女
读曹丕的文章,时有一种疏朗清逸之气。俗话说,英雄爱宝剑。在魏文帝集里就有好
几篇讲到宝剑。
如《建安诸序》里讲:“建安二十四年二月丙午,魏太子丕造刀三,其二曰:‘含章
’,彩似丹霞。又造‘百辟’宝剑三,其二曰‘流彩虹’。……建安二十四年二月壬午,
魏太子辟造百辟宝剑,长四尺二寸。选兹良金,令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淬以清漳
,砺以(石监)诸,光似流星,名曰‘飞景。’余好击剑,命彼国工,以为宝器,饰以文
玉,表以通犀。”
爱好剑术的曹子桓在做魏王太子时,先后监造了不少宝剑,而且名字都取得很漂亮:
流彩虹、飞景、清刚、扬文、龙鳞、灵宝,还有一把居然叫“素质”!呵呵,此“素质”
非彼“素质”耳!
这些名字当然是有来历的。“流彩虹”者,自然是剑身溢彩流光,有似丹霞;“飞景
”者,剑锋凌厉,光似流星;“清刚”者,其剑身的纹理如同坚冰,清寒坚硬;“扬文”
者,剑光闪亮,如映日月;“龙鳞”者,剑身纹路有如层层龙鳞。而所谓“素质”,则是
因剑如霜雪,其质素洁。
从剑的打造和取名可以看出,曹丕爱剑不同一般的武夫,当是有文化内涵在其中,考究
而精致。在《送剑书》中,他描绘道:“仆有剑一枚,明珠标首,蓝玉饰把,用给左右,
以除妖氛。”从另一角度来讲,曹丕虽是文人,却又充分地重视武备。这又是他不同于一
般文人的地方。他在《建安诸序》中说说:“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精而炼之,其始成
也。五色骇炉,巨橐自鼓,云物仿佛,飞鸟翔舞。昔周鲁宝雍狐之戟,屈卢之矛,孤父之
戈,徐氏匕首,凡斯皆上世名器,君子虽有文事,必有武备矣。”
爱剑之外,曹丕对衣食也颇讲究。他对来自四川之地的蜀锦就不太喜欢。在《与群臣
论蜀锦书》中,他称:“蜀薄(帛)来至洛邑,皆下恶,是为下工之物,皆有虚名”。子桓
居然对诸葛亮用来作为对外贸易主打产品的蜀锦不屑一顾。在《与群臣论被服书》中,他说
:“夫珍玩必中国,夏则缣总绡穗,其白如雪;冬则罗纨绮固縠,衣叠鲜文。未闻衣布服
葛也。”还是中原地区所产的布匹绫罗好。他还喜欢新城的梗稻:“ 江表惟长沙名有好米
,何得比新城粳稻邪?上风吹之,五里闻香。”读其文字就象闻到了米香。
不过,曹丕最喜欢的还是水果,尤其是葡萄,还爱喝葡萄酒。
他的《与吴质书》是公认的散文名篇。文中说道:“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
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间设,终以博奕,高谈娱心,哀筝顺耳。弛骛北场,旅食南
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
动,宾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斯乐难常,足下
之徒,咸以为然。”尤其是那一句:“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真是让人读之口
舌生津,啧啧有味也。
他吃水果是很有讲究的。在《与群臣诏》中,他说:“ 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
西国葡萄、石蜜乎?酢且不如中国,‘今以荔枝赐将士,噞之则知其味薄矣。’凡枣味莫
若安邑御枣也。”又说:“ 真定郡梨、大若拳,甘若蜜,峗[脆]若菱,可以解烦释渴。”
关于他的最爱,《与吴监书》透露了底细:“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
夏涉秋,尚有馀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腻?),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长
汁多,除烦解倦。又酿以为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羡咽嗌,况亲食之耶
?南方有橘酢,正裂人牙,时有甜耳。即远方之果,宁有匹者乎?”
饿滴个神,看着这些美美的文字都要流哈喇子鸟!看来,曹子桓还是位美食大家哩,
葡萄酒便是他的最爱。事实上,正是魏文帝曹丕同志的大力提倡,葡萄酒业得到北方地区
得到大力发展,后来的晋朝及南北朝时期,葡萄酒成为王公大巨、社会名流筵席上常饮的
美酒,葡萄酒文化开始兴起。
到了唐代,一声“葡萄美酒夜光杯”就甜透了半个盛唐,醺醉了天上与人间!
曹丕爱美女,这一点是没法否认的。和他扯在一起的美女颇是不少。但他爱的是哪一款哪
一型呢?嗯,这个,从史书记载来看,他好象比较喜欢“姐弟恋”这一款。还是先说一说
他最惊艳、最传奇的那一幕吧。
三国时代,最出名的美女要数貂蝉,四大美人之一,“闭月”就是指她。其次是江东
大乔、小乔姐妹。然而,真要说才貌双全、兰心蕙质的,要数邺下的甄氏,即后来的文昭
皇后甄氏。甄氏从小读书明礼,还能写诗,并不仅仅是脸蛋漂亮而已。赞一句“秀外慧中
”是恰如其分。她的出场颇有点戏剧性,情节性和镜头感都很强:
《三国志》写得很简单:“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及
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
《魏略》稍详细:“熙出在幽州,后留侍姑。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
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
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闻其意,遂
为迎取。”
《世说新语》则曰:“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
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閴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
死矣’!遂见纳,有宠。”
《三国演义》就详细一些,第三十三回说道:却说操长子曹丕,字子桓,时年十八岁
。丕初生时,有云气一片,其色青紫,圆如车盖,覆于其室,终日不散。有望气者,密谓
操曰:“此天子气也。令嗣贵不可言!”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骑射,好
击剑。时操破冀州,丕随父在军中,先领随身军,径投袁绍家,下马拔剑而入。有一将当
之曰:“丞相有命,诸人不许入绍府。”丕叱退,提剑入后堂。见两个妇人相抱而哭,曹
丕拔剑欲斩之。忽见红光满目,遂按剑而问曰:“汝何人也?”一妇人告曰:“妾乃袁将
军之妻刘氏也。”丕曰:“此女何人?”刘氏曰:“此次男袁熙之妻甄氏也。因熙出镇幽
州,甄氏不肯远行,故留于此。”丕拖此女近前,见披发垢面。丕以衫袖拭其面而观之,
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遂对刘氏曰:“吾乃曹丞相之子也。愿保汝家。汝勿忧虑
。”道按剑坐于堂上。
却说曹操统领众将入冀州城,至绍府门下,问曰:“谁曾入此门来?”守将对曰:“
世子在内。”操唤出责之。刘氏出拜曰:“非世子不能保全妾家,愿就甄氏为世子执箕帚
。”操教唤出甄氏拜于前。操视之曰:“真吾儿妇也?”遂令曹丕纳之。
可见,建安九年(甲申,公元204年)八月,曹丕随父北征袁绍,拿下袁氏兄弟盘踞的
老巢邺城后,在袁府遇上了袁绍次子袁熙刚刚新娶的妻子甄氏。
那一年,子桓十八岁。甄氏二十二岁。一个是以征服者姿态君临袁府的少年公子,一
个是初嫁的新娘甄氏。这个新娘子惊惶不安,被发垢面,头伏在袁绍妻子刘氏的膝上。而
刘氏把自己双手缚住,自虐以求宽恕。
完全可以想象,此时血气方刚的曹公子是多么的从容和得意。他故作惊讶道:“刘夫
人怎么这样呵?让这位新娘子抬一下头吧。”
刘氏就让甄氏抬起了头。曹公子颇有绅士风度掏出了白手巾,给吓得不轻、我见犹怜
的新娘子拭净了尘垢,顿时现出一张清丽绝纶的面容有如芙蓉出水、牡丹迎日。甄氏大概
还有些羞怯,目光迷离,最是那眼波一转的风情,让多情的曹公子一刹那间大脑一片空白
:真是天上掉下个甄姐姐!
这就是传说中的“惊艳”吧!曹子桓那十八岁的青春一下子擦出耀眼的火花。
本来,一个是接收敌方一切资产(包括家眷子女)、拥有无上权威的征服者,一个是
无依无靠、惊魂不定的待罪羔羊。
甄氏却以天生丽质、绝色美艳反征服了找上门来的胜利者。
于是,曹子桓初进府时的一脸骄色顿时消失,反而不无温存和善意地说:“我是曹丞
相之子,愿保护你们全家老小。”说完,这个被美女征服了灵魂的嫩小子乖乖地按着宝剑
坐在屋里,自己不敢唐突佳人,还要防他人冒犯这神仙似的甄姐姐——当然更是不准他人
再打主意了。
小伙子雄赳赳、气昂昂的护花架式自然逃不过一个人的眼睛:那袁绍老妻刘氏当然阅
人多矣,一见这情形心中自然明白了几分。不无欣慰地抚摸了一下儿媳的头:“看来,我
这条老命保住了。”可见,此老妇已有献媳自保之意!
而美貌而可怜的甄姐姐作何想呢?她也许悄悄瞥了一眼那位年少英武的曹公子,心里
怯怯的,只怕还有点羞羞的。当然只怕也有点窘窘的——她可是刚刚嫁人的新娘子呵。可
那个倒霉的袁熙不知是否还活着。这正是:“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不久,曹公子就领着甄氏去见自己的父亲。曹操也许早就听说甄氏的艳名,此时当着
儿子和众将的面,只得盯着甄氏的脸蛋咽了口唾沫,故作姿态:“真吾儿妇也!”(真是
我的好儿媳妇呀!)
这一年,甄氏就成了曹丕的正妃。两人差了近五岁。搁现在,十八岁的曹子桓也许还
是个稚气未消的高中生。甄氏倒是过了婚龄的青春少妇,懂事、温柔、体贴。这段情事如
果在今天的写手笔下,那就是一个上高中的大男孩和上班族白领姐姐谈恋爱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参加兄长婚礼的曹植才十二、三岁。如果两人互不相识,在街上
遇到甄氏该叫一声“甄阿姨”了。
六、子桓笔下的花鸟草木
曹丕是一个感觉敏锐、细腻的人,对于四季物象的流变、人世聚散的无常有着细敏的
内心感受。从他对一些花花草草、飞鸟走兽的观察和感悟中,我们就能发现这一点。
曹丕写过一篇《柳赋》。赋前有小序云:“昔建安五年,上(指曹操)与袁绍战于官
渡,是时余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有五载矣,左右仆御已多亡。感物伤怀,乃作斯赋。
”意思是建安五年,也就是父亲曹操与袁绍作战于官渡的那一年,曹子桓种下了一棵柳树
。十五年后,曹丕再次看到这棵柳树时,当年那些和他形影不离的随员和朋友们多已亡故
。他不由悲从中来。
赋的前半段写柳树的形态:“伊中域之伟木兮,瑰姿妙其可珍。禀灵祗之笃施兮,与
造化乎相因。四气迈而代运兮,去冬节而涉春。彼庶卉之未动兮,固战萌而先辰。盛德迁
而南移兮,星鸟正而司分。应隆时而繁育兮,扬翠叶之青纯。修干偃蹇以虹指兮,柔条阿
那而蛇伸。上扶疏而字散兮,下交错而龙鳞。”大意是,你这中原的大树呵,姿态美妙而
瑰奇。聚日月之精华,吸天地之灵气。在四季轮回中,你比其他草木最先感受春的气息。
你的生命顺应天时,哪怕南迁北移都能生机勃勃,枝叶繁密。枝条扶疏而婀娜,树干交错
而盘屈。
接下来写道:“在余年之二七,植斯柳乎中庭。始围寸而高尺,今连拱而九成。嗟日
月之逝迈,忽舆舆以惴征。昔周游而处此,今倏忽而弗形。感遗物而怀故,俯惆怅而伤情
。”十四岁时在故居种下一尺多高的柳树苗,十五年过去已长成了大树。当年的种柳少年
也已近而立之年。这十五年间的人事变迁,让子桓心头升起一股深沉浓烈的迁逝之感。这
种岁月不居的沧桑感,让人想起了庾信那篇著名的《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时光的流逝,物是而人非,在大自然和时
间面前,人的命运是那样无常。
最后是一阵赞叹:“于是曜灵次乎鹑首兮,景风扇而增暖。丰弘阴而博覆兮,躬恺悌
而弗倦。四马望而倾盖兮,行旅仰而回眷。秉至德而不伐乎,岂简卑而择贱。含精灵而奇
生兮,保休体之丰衍。惟尺断而能植兮,信永贞而可羡。”咏叹柳之弘荫博覆,至德不伐
(夸),躬敬行旅者一视同仁,即不“简(慢)卑”,亦不“择(弃)贱”,对其虽尺断犹能再
植的永恒贞正的生命力深致仰羡。
全赋触类缘情,率意尽兴,以淡逸、疏朗的文辞抒写感物怀故的惆怅情怀,借柳之变
化生发戎马乱离,物在人亡,今昔变故,盛衰无常之感。咏柳已非单纯咏物,而是融入了
时世动荡的悲凉气息。篇末则振起新意,盛赞柳之至德以映衬植柳者(包括亡者)之情趣,
伸发植柳者之寄托,进一步深化了咏柳的意蕴.
曹子桓也许是位有环保情结的动植物爱好者,除了爱好种树并作《柳赋》外,还于建安十
九年写下《槐赋》一篇。
话说魏国封地邺城的魏王府第文昌殿,为魏王平日办公处理政务之所。建安十九年四
月初夏的一天,那魏王世子曹丕在文昌殿里悠闲地漫步。此时初夏的太阳威力已然够劲,
一身朝服的曹丕也许已经热得冒汗,抬眼间便看到了那棵枝叶繁密的大槐树。他紧走几步
到树下躲避日光。到了树底浓荫之下,一阵轻风吹来顿感通体凉爽,他不觉打量起平日里
视犹未见的这老槐树来。只见此树树干粗壮雄遒,树叶繁密如盖,细碎的阳光透过密密枝
叶,在地上交织成一幅迷离的图画。地面上,粗大的树根向四周伸展。在这气氛森严的文
昌殿里,这槐树倒象个顽强的生命精灵。于是他有了些感触,感到了酷暑之时人对槐树的
依赖,感到了这样一个苍劲生命的意义。
他顿时感到了创作的冲动,感到了灵感火花在闪耀,美丽的词汇在脑际盘旋,感到沉
默的老槐树象一个巨大而古老的精灵,有一种冥冥中的神秘意蕴。于是,他想动笔了,想
为这槐树写点什么,而且还极力让弟弟曹植和王粲也都来写。那王粲所当值的登贤阁外也
有槐树,日日面对这样一种有灵性的植物,王仲宣那非凡的头脑里又会迸发出什么样的奇
思妙想呢?曹子桓好奇地想到。
子桓这样写道:“文昌殿中槐树,盛暑之时,余数游其下,美而赋之。王粲直登贤门
,小阁外亦有槐树,乃就使赋曰:
有大邦之美树,惟令质之可嘉.托灵根于丰壤,被日月之光华。周长廊而开趾,夹通
门而骈罗。承文昌之遂宇,望迎风之曲阿。修干纷其璀错,绿叶萋而重阴。上幽蔼而云覆
,下茎立而擢心。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鸿雁游而送节,凯风翔而迎时。天清和
而温润,气恬淡以安治。违隆暑而适体。谁谓此之不怡。”
赋中称槐树是赫赫大邦之“美树”,其树的品质功德令人感佩可嘉。它将自己富有灵
性的根系深深扎在大地,沐浴着日月的光辉;绕着文昌殿的长廊铺展开它的根柢,夹着交
通往来的大门舒展开它的身姿。树干枝叶交错参差,绿叶纷密浓阴层叠,树冠繁密如浓云
覆盖,粗大的树干挺立支撑。它生发于暮春初夏之交,鸿雁来去,轻风吹拂,天朗气清,
令人心怡。显然赋中写的是槐树在盛夏之际给人带来的舒爽和快乐。值得一提的是,赋中
“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天清和而温润,气恬淡以安治”两句很受后人推重
。人们把四月作为“清和”节气,即从此赋中得来。古代“清和”之意,一为清静平和,
多形容国家升平景象或人的性情;二指天气清明和暖。清和不是节日,指暮春初夏天气,
即农历三月和四月(农历夏季的第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古代将农历四月作为初夏,即夏
季的第一个月,别称“清和月”。即曹丕此《槐赋》中所云:“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
初期,天清和而温润,气恬淡以安治”。
曹丕于建安十九年作《槐赋》,还命王粲也作同题赋,曹植也作《槐树赋》,并作《
东征赋》。
王粲受命所作《槐赋》称颂道:“惟中堂之奇树,禀天然之淑姿。超畴亩而登殖,作
阶庭之华晖。形棉柿以条畅,色采采而鲜明.丰茂叶之幽蔼,履中夏而敷荣。既立本于殿
省,植根柢其弘深。鸟愿栖而投翼,人望庇而披襟。”
曹植《槐赋》道:“羡良木之华丽,爰获贵于至尊。凭文昌之华殿,森列峙乎端门,
观朱榱以振条。据文陛而结根。畅沈阴以溥覆,似明后之垂恩。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
乃繁。覆阳精之炎景,散流耀以增鲜。”
王、曹两赋中“形棉柿以条畅,色采采而鲜明.丰茂叶之幽蔼,履中夏而敷荣”“观
朱榱以振条。据文陛而结根”都是对槐树自然特点的描述。而王粲的“鸟愿栖而投翼,人
望庇而披襟”、曹植的“畅沈阴以溥覆,似明后之垂恩”则是对槐树遮荫蔽日功德的称颂
。
可见在那个时代,槐树因其树形之美、遮阳之用被视作为绿化树、行道树、庭院树,
广为种植。关于槐树,最早的记载是《周礼》,古代天子诸侯的外朝植有三棵槐树,树下
设三公座位,后人便以三槐为高官的代称,流传下来,不仅是官宦人家,连普通百姓家也
喜欢在院内户外种几棵槐树。古时还有“树槐听讼其下,使情归实”的记载。人们喜在院
内外种植槐树,除了讨个“三公”吉兆,更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得到槐荫,暑日槐下乘凉是
种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