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1322|回复: 7

金学末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2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自从北大醉侠 孔庆东先生的神侃金庸在央视百家讲坛结束以来,金庸热自然还是居高不退的,但对于所谓“金学”,则再难见有大规模的行动了。想来这个风靡一时的提法终究会象我早先的一篇文字金学末路——读《笑书神侠》(详见:http://www.21wuxia.com/thread-148023-1-4.html)所说的那样渐渐淡化而至于乌有的。这么说,倒不是在刻意地强调我早先的预言就有多么地精准,而是我实实在在地觉得,当今的金庸研究,已经走上了绝路了。广大红迷批评红学家用“走火入魔”四字者甚众,其实,当今的金学家们,倘不是自觉着金学这种提法的虚无而渐渐脱除了这顶华丽的帽子外,大部分也都走火入魔了。

      国人有句话说得最好,“上梁不正下梁歪”。生长在农村的我,还是很有幸见过不少的危房的。除了因房梁的年老腐朽而不堪重负以外,整座房屋的倾颓倒有九成九是由于上梁的不正而引起的。只要上梁有了任何的不正,两三年下来,房屋势必如比萨斜塔般看得人心砰砰直跳。这句话倘若被用来喻金庸研究,也最是恰切不过。金庸研究之所以会走火入魔,金学之所以会走上末路,正是由于金学的上梁出现了问题。而这个上梁,我愿意委之于孔庆东先生。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解释一下了。国内武侠评论界向有“南韩北孔”之说法,个人以为,这样的提法除了表明韩孔二人的身份职业和所处地域以外,并没有太多的依据和太大的意义。甚至也并不能就以“南韩”处于“北孔”之前就认定二人的地位以及影响力的高下——一向就有人半是玩笑半是事实地说,这样的排名只是姓氏仄韵者吃亏。事实上,进行这样的比较本来没有任何层面上的意义的。至于这样的比较的依据,我以为也并不具有什么说服力。从本质上来说,韩云波与孔庆东二位先生的武侠研究几乎是没有任何的相同之处的。孔庆东先生致力于金庸作品的文本欣赏与阐释,他的本行在于现当代通俗小说戏剧的研究和思想文化批评;而韩云波先生更侧重于武侠文化的宏观研究,他的研究中心绝不在金庸而在于21世纪大陆新武侠。——事实上,“21世纪大陆新武侠”这个提法也正是韩云波先生与《今古传奇·武侠版》联合提出来的。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我以为孔庆东先生正是金学的所谓“上梁”——前提是有金学这一说。

      严格地说起来,金学未必是孔庆东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但正是他将金学发扬光大并宣讲到海外的。央视百家讲坛的神侃金庸,是金学登峰造极最显著的标志。然而月盈则必亏,物极则必返,在金学登峰造极的同时,它的末路也明显地铺就了。而这条路,说白了,也正是孔庆东先生自己铺就的,其所以铺就,并不在于本文标题所谓的“走火入魔”——客观地说,孔庆东先生的金学研究是我所见最真实的研究,就象修习全真派的内力一样,是最平淡冲和而不可能走火入魔的;这条末路的铺就,我以为乃在于他的江郎才尽。

       这么说或许有些夸张。但同样就象全真派的武功,不论它的基础多么地朴实和牢靠,丘处机师兄弟修习到老,也只可能勉强够上一流好手的资格,和绝顶高手之间还要差上那么老大一截。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个极限存在的。他们有可能突破这个极限——这已经是微乎其微的希望了——而永远不可能超越,故而也就只能永远地游离于中原五绝的水平线以下。同样地,喻之于孔庆东先生,他的仅仅局限于金庸作品的文本欣赏与阐释的研究正是他的最大的优点,但他却不能够超越这个欣赏与阐释而翻出新意。这种没能够超越自己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他将金庸讲到百家讲坛,讲到韩国新加坡。于是金学也就只好在他自己的手中渐渐淡化而至于消亡了。

       当然,或许有人会说以上这些只是理论上的纸上谈兵。其实并不。试观孔庆东先生所著有关金庸研究的所有文章,就可以发现此言非虚。从早年的《英雄难得是知音》、《金山观潮》,直到《金庸评传》以及百家讲坛的讲稿《笑书神侠》,其实全是一派言语,并没有能够有新意出现。换句话说,也就是同样的话语被孔庆东先生在不断地重复着。这种现象越到后来就表现得越是明显。我甚而至于常常会觉得,一部《笑书神侠》就是一篇《金山观潮》和一部《金庸评传》的综合,新意是谈不上的。程咬金的三斧头名闻天下,金庸写傻姑也有三钢叉,而孔庆东先生的研究过来过去其实也就仅仅只是那些固定的话语。自然,我们谁也不能否认这位北大醉侠的横溢的才华;他的《超越雅俗》、《谁主沉浮》、《47楼207》、《空山疯语》确实足以让人“笑喷”,他和严家炎先生评点的《连城诀》也确实让人由衷地敬服;然而看到了这些金学研究的言论,却不能不让人发出北大醉侠在金庸研究方面已经江郎才尽的叹息的。在那篇《金学末路——读〈笑书神侠〉》的开头我说“作为金学研究者的孔庆东君,就要失业了”,此语颇遭友人批评,其实我所要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2 金学末路之二——走火入魔【半原创】  

      这是上梁的江郎才尽。而到了下梁——金庸先生的忠实的读者,整个华人世界里所谓的“侠友”——,则就明显地有了走火入魔的迹象了。在这里,为了说理的明白,我们不妨在上梁之下下梁之上再分出一个“中梁”来。这个中梁,我愿意委之于刘国重先生,亦即那位人称“平生不识刘国重,便称金迷也枉然”的“高级金迷”。

      说来惭愧,我自认也算得个金迷,但刘国重先生何许人也,我是不大了然的。然而,虽然“平生不识刘国重”,却也没有怎么地觉到“枉然”。但毕竟为了跟上所谓大众潮流,后来就还是找来了刘国重先生的作品来读了。有人读其作品而觉到“起了浑身的鸡皮疙瘩”,我倒是没有,非但没有,甚而至于读他的文字还经常地会心地笑了出来。但笑归笑,不论这笑有怎样地会心,对于他的金庸研究或曰解读,我还是想微微地表达下不敬的。

      刘国重先生的金庸文章,确实是写得极漂亮的,这不得不承认。在这里,之所以说是“金庸文章”而不再是“金庸研究或曰解读”,正是由于恰在这“不得不承认”的“极漂亮”中隐含着刘国重先生最大的弊病。他的文章以金庸为出发点,旁征博引,一下子可以引申出很多东西,读来确实让人如坐春风,甚而至于心旷神怡觉得别有一番天地在。然而读完了细想,就能发现,这些东西其实是与武侠的精髓没有任何的联系之处的,他所说的,只是武侠以外的事情,武侠这个文本本身只是他的垫脚石和敲门砖,此外不再具有任何的意义。武侠本身最动人的地方,他没有抓住任何一点,是游离于武侠研究之外的另外一种文字。——自然,更是与金庸没有什么联系的。将他的文字称为另外的某一种分类,或许是大成功,但相对于金庸研究,则是最大的失败。在这个“中梁”这里,就更不用谈什么金学了。

       下梁,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全世界金庸的读者不知凡几,个个都是下梁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每个人对于金庸作品都有着自己的认识,在这里是不可能都一个个讲述得明白的。以此,只作一个宏观的概述。

       一部作品的完成,并不仅仅只是作者的任务,而是由作者的文本写作和读者的文本阅读共同组成的。离开了作者的文本写作,作品自然也就成了空谈;然而离开了读者的文本阅读,作品也就不再具有了存在的意义。一部不入流的作品不足以称之为作品,其实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于金庸作品,写作是他的任务,而阅读和欣赏与他则就没有太大的关系了。一部作品的意义,也完全不在于作者的赋予,而在于读者阅读之后各自的阐释。我之所以称孔庆东先生的金庸作品的文本欣赏与阐释是“最真实的研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性质的研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这样说来,其实金学最大的根本,不在于这些金学家们,而在于金庸的遍布世界的读者了。正是他们的态度,决定了金学的最终走向。而正是见了他们的文本阅读之后,我才生出了真正的“金学末路”的叹息。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的金庸作品的文本阅读实在是偏离文本本身太远了。这种偏离不同于刘国重先生的拿它作垫脚石和敲门砖,而是对于文本本身的胡乱解读,倘若换了另外一个不大好听却比较恰切并且颇为流行的说法则就是意淫。金庸说乔三槐夫妇和玄苦是被萧远山杀死的,但有读者读来就是感觉不大对头,一定要读出他们都是被少林方丈玄慈杀死的,并且一定要说服其他的人都相信这个观点,倒好像他是真正的作者或是亲眼见了玄慈的杀人而金庸这个读者是在瞎掰乱扯。诸如此类的文本阅读不胜枚举。我实在佩服他们的阅读能力的高超。

      我们说,作品的完成离不开读者的文本阅读和阐释,这样的阅读在读者自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一定要拿了这样的歪曲了作者原意的观点来说服其他的读者甚而至于美其名曰研究,则只能解释为这人的走火入魔;而这样的阅读一旦成势,一旦成为金学最大的组成部分的共同的阅读方式,就只能说金学已经走上了它的末路了。

    然而遗憾的是,在“中梁”的刘国重先生的影响之下——所谓“平生不识刘国重,便称金迷也枉然”——这样的文本阅读正在逐渐成势,这样的阅读形成的研究同样正在成势——不是有侠少侠女们正在排名刘国重1、刘国重2、刘国重3、4、5、6……而至于刘国重无穷的么,可见金学已经走上了它的末路实在不是一句空话的。  

  
作者: 221.235.197.*  2007-11-23 01:31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金学末路之二——走火入魔【半原创】  
楼主的这篇文章有可取之处,但总的来说观点偏颇之处更多。

楼主认为孔庆东评论金庸文字的文章太过重复,没什么新意,这一点我深为同意。就我看过的孔庆东点评的金庸文字来说,感觉孔庆东的水平实在一般的很,我估计要是我写,水平也比他差不了多少。而且,其内容重复性太强了。

我说不解的是,楼主为什么要把孔庆东作为“金学”的代表呢?就因为他上过《百家讲坛》吗?

孔庆东远远不能作为金学的代表。
在研究金庸小说这个领域,金庸自己在新版的作品集的序言里提到,有三个人的水平不错:陈墨、严加炎、冯其庸。
他们三位的水平,我认为的确不错,就我看过的其他点评者来说,刘国重、虫子的水平也是不错的。至于老学者如陈世骧等,虽然写的少,但谈起金庸小说,那点评也是相当到位的。
如果一定要提“金学”这个称谓的话,上面这些人才是金学的代表。

至于孔庆东、倪匡、温瑞安、韩云波等人,虽然点评金庸小说的文章颇有名气,但水平似乎尚未达到一流水平。金庸自己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对孔庆东点评他的文章的不够满意。

一定要选两个“金学”代表的话,我选刘国重好陈墨。他们写的多,且水平高。

很庆幸楼主看过一些刘国重的文章,但不知你是看的哪一下,居然得出了刘国重的文章不是“金庸评论”,而且别的东西的结论。
我认为刘国重最经典的文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评论《笑傲江湖》的文章,二是评论金庸这个人的文章(包括金庸的国学水平、金庸的政治情结、金庸与其他作者的比较等)。
如果说评论金庸这个人的文章与“金学”关系不大的话,那谈“笑傲江湖”的文章就确确实实是“金学”的范畴了。
或许楼主会说,刘国重谈“笑傲江湖”时,谈政治太多了,刘国重是在谈政治而不是谈“笑傲江湖”。但要搞清楚的是,“笑傲江湖”就是“政治寓言”啊,这是金庸在其“后记”中明确写出的。’刘国重对“笑傲江湖”的评论,主要都是从该“后记”中生发出的,这些的确是“金学”的范畴啊。

所以,楼主,你的文章标题改成“孔庆东评金庸已经江郎才尽”比较准确,说是“金学末路”,显得帽子太大了。  

  
严重怀疑楼上是某刘兄之马甲。当然,怀疑而已,结论是不敢妄下的。怀疑对了呢,谈不上就有什么好;倘错了,还望楼上和某刘兄不要见怪。
  
关于我的“为什么要把孔庆东作为金学的代表”——这大概也就是我文中说的那句“而这个上梁,我愿意委之于孔庆东先生”的吧,我的解释是,这是国内很多人的观点。我这文中的观点实在地说并不单单是我个人的意思,其实有一定的代表性。就譬如关于“把孔庆东作为金学的代表”。孔庆东自己也说过,他有学生提起孔庆东三字就会说“就是研究金庸的那位么?”之类的话,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上过《百家讲坛》确实没什么了不起,没准楼上和某刘兄啥时候也就上了,这不奇怪。理论上来说,每个人都有这可能。并且,上百家讲坛也不能就代表了这人的水平就是绝对地第一。但是,之所以是孔庆东而不是楼上和某刘兄在百家讲坛讲金庸,这也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就是他的研究水平在国内很多人的眼里是一流的,至少不比楼上和某刘兄差——虽然楼上有豪言壮语曰“我估计要是我写,水平也比他差不了多少”的。所以,按照大家的潜意识里的观念,才有了这样的一句话“而这个上梁,我愿意委之于孔庆东先生”的。

“很庆幸楼主看过一些刘国重的文章。”个人觉得,这“庆幸”两字用得蹊跷,不知道是我庆幸,还是楼上庆幸,甚或是刘国重先生在庆幸。倘说的是我,个人感觉,能够读到刘先生的文章是很平常的事,反正我读的时候是没有感觉到很庆幸的。而想来刘先生之于我,也并不会因为我读了其文章就感觉到有多庆幸的。而我读其文,会使楼上庆幸,这就难解了。但这仿似可以算作我之所谓“严重怀疑楼上是某刘兄之马甲”的又一证据吧。当然,这些只是闲话。

刘国重先生的文章,我不知道有没有出版的。但我所读到我,多是刘先生发在各个论坛里的,如本社区,百度吧,新浪等等以及刘先生博客。抱歉地说,读的并不太多。所以,倘若按照某种理论,是没有发言权的,但毕竟是看过,而又“这个中梁,我愿意委之于刘国重先生”,也就说上几句了。

恰如我在文中所说,“以金庸为出发点,旁征博引,一下子可以引申出很多东西,读来确实让人如坐春风,甚而至于心旷神怡觉得别有一番天地在”,从这个意义上,他的文章确实是很好的,也可以给人很多知识,甚至可以感觉到这人本身在很多问题上的理念。但楼上难道没有觉察到么,他的这样的为了阐释自己的理念的文章可以有很多的表达方式,甚至可以以专论来阐释,为什么就一定要在金庸的身上打转呢?说白了,仍然是我文中的那句话,“武侠这个文本本身只是他的垫脚石和敲门砖,此外不再具有任何的意义”,“这些东西其实是与武侠的精髓没有任何的联系之处的”。至于楼上说的,“笑傲江湖就是政治寓言”,这绝对是,因为这是金庸自己说的,比任何的研究都更有力。但这实在只是一个巧合罢了,刘先生所要表达的那种政治思维恰好借助了这个文本来表达了。

关于刘国重先生,暂时就说这些了。在这里就只请问楼上或者刘国重先生一句,武侠的精髓究竟是什么呢?在他的所谓“这些的确是金学的范畴”的金庸研究文章里,有没有体现出武侠的精髓呢?这个问题是所有研究金庸的人在开始自己的研究之前都必须首先弄明白的。当然也包括刘国重先生。

楼上说我的说金学走上了末路这帽子有点大了,我想说的是,如果金学的研究都如孔庆东先生般的重复和刘国重先生般的抛开了武侠的精髓,那么,金学就必然走上末路。  

  


呵呵,荣幸荣幸,居然被你怀疑我是刘国重先生,真是荣幸啊。这足以让我骄傲一下了。
这是第二次有人怀疑我是刘国重呢,呵呵。第一次是在百度金庸贴吧,我发了一篇“论刘国重今年37岁”的帖子,到时就有人换衣我是刘国重,我为此还挺诧异呢,呵呵。

说明一下,我不是刘国重。我真名叫郑雨,现居湖北襄樊。
不过,你误解我是刘国重,并没让我不高兴,反到挺得意,嘿嘿。不过不知刘先生会不会不高兴。

看文章真伪,可看文风。刘国重先生的文章,旁征博引,视角独到,文辞清雅,而且讽刺性也比较明显,与我写的文字截然不同。我的文字,没什么特色,就是说大白话。我的水平跟他比,差得远得很。楼主从这就可看出,我还刘不是一人。

楼主的水平,还是不错的,相信对金庸也有一定研究,先表示一下仰慕。我们都算金迷,也是同道中人。
对于楼主对我的回复,我再做些回应。

楼主拿孔庆东作为金学代表,我认为还是有些道理——因为他有名!的确,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严家炎,不知道陈墨,却知道孔庆东。但是,我要说的是,孔庆东尽管很有名,但他绝不能代表金学的最高水平。就像研究红楼梦,现在大家都知道刘心武是一个很有名(甚至是最有名)的研究者,但刘心武也不能代表红学的最高水平一样。应该说,陈墨、刘国重等人研究金庸,水平比孔庆东高了不止一个档次。
所以,只论证出金学的二流学者孔庆东在重复自己,并不能得出金学就在重复自己的结论。

退一步讲,就算真的是某个领域的顶级人物在重复自己,没有发展了,也不能得出这个领域就走向末路了。比如陈墨,他曾经被称为大陆金学第一家,算的上是一个时期的顶级人物。但是,就算连陈墨都陷入重复自己的窠臼之中了,也不表示金学就走向末路了,因为还有刘国重,还有虫子,还会有新的研究者出现。

随便谈一下孔庆东。我认为孔庆东之所以会只写了不太多的金庸评论文字就开始重复自己,是因为他自己的水平不够高,知识不够丰富,人生阅历不够丰富。研究学问,与一个人的水平也是有关系的。对于水平不高的人,也难以研究出金庸小说里深层次的东西。

“很庆幸楼主看过一些刘国重的文章。”,其主语指的是我。我之所以会庆幸,是因为我觉得刘国重先生是研究《笑傲江湖》目前为止水平最高的人,而我最喜欢的金庸小说就是《笑傲江湖》。我想,如果楼主连刘国重论《笑傲江湖》的文章都没看过,就大言不惭说什么”金学末路“,未免搞笑,就好像没见到千里马就悲叹”天下无马“一样。既然楼主看过,我自然是有些高兴的,一是因为觉得楼主的论证可能会比我想象的有力度、准确一些;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对刘国重的文章很推崇,楼主看过刘的文章,让我觉得像是多找到了一个同伴一般。

据我所知,刘国重的文章是没有出版成纸质文章的,只有电子图书的版本。

楼主认为刘国重是在用金庸的壳装自己的水,对此我不同意。我认为,刘国重只是比较深地发掘出了金庸小说中尤其是“笑傲江湖”中本就已经包含的政治内容罢了。金庸对政治感兴趣,并把政治的很多内容写在了”笑傲江湖“中,刘国重对政治也感兴趣,并把”笑傲江湖“中包含的政治内容给挖掘了出来,如此而已。

我也认为,如果换一部作品,比如天龙或者鹿鼎,刘国重先生恐怕就点评不了那么深、那么精准了。
也就是说,我认为,就算做一个评论者,其水平的高低也不但与知识、阅历等相关,还与一个人的爱好、偏向相关。刘国重爱好政治,所以他能成为研究政治寓言“笑傲江湖”的大家。这当然是巧合,但是,毫无疑问,刘国重的研究也还是金学的一部分。

最后说说楼主提到的所谓武侠的精髓。楼主认为武侠的精髓是什么呢?
对于此,恐怕又是一个大问题。简单谈点我自己的看法。武侠概念太大,金庸小说是精彩的武侠,但不是武侠的全部。金庸小说和武侠并不能画等号。所谓金学,其实应该探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金庸小说的精髓,而不是武侠的精髓。

就金庸小说的精髓而言,正如金庸自己所说,是希望让读者看他的书,能喜欢、感动,希望看后有点侠义精神,多帮助别人,多做好事,少做坏事。这是金庸小说总的精髓。就具体的小说来说,《神雕》的精髓是爱情,,《天龙八部》的精髓是冤孽与超度,《笑傲江湖》的精髓是政治与自由,等等。

[ 本帖最后由 断指轩辕 于 2007-12-12 21:13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2-13 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不研究的无所谓了,光我们自己看,真的是百看不厌,又怎么会有人说“末路”呢?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2-13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不比红,红楼梦反映的是现实社会,有很大的社会价值.金学虽然有完善的系统与博大的精神,但是和社会的联系有点少,要说能反映些什么,也就<连城诀>比较有社会价值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2-13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rro 于 2007-12-13 14:10 发表
金不比红,红楼梦反映的是现实社会,有很大的社会价值.金学虽然有完善的系统与博大的精神,但是和社会的联系有点少,要说能反映些什么,也就比较有社会价值

至少金书里的精神比红可高尚多了,民族大义,侠义精神,NB啊,看红楼,到最后还来了个什么宝玉儿子中秀才还是什么的,很久没看忘了,说错了,别见笑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2-13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个大学理科生,感觉谈金学的话对我太深了。
就我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喜好来说,我认为能让我对人生产生感悟的就是好作品。
小时候看金庸是看故事,长大一点开始看大侠,后来开始看爱情、友情,现在看人生观、价值观。参照着一些评论,能看一点社会。

另外我并不认为反映现实社会的作品价值就比反映人性的要大,至于金庸和红楼哪个高深,我认为我根本没有评论的资格。我只是喜欢读能让我有所感悟的作品,对我来说有感悟就有价值,红楼至今还没看出门道来。而各位金评高人也确实让我不断获得更多的新感悟,这已经足够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2-13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ttleboy85 于 2007-12-13 15:44 发表
我只是个大学理科生,感觉谈金学的话对我太深了。
就我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喜好来说,我认为能让我对人生产生感悟的就是好作品。
小时候看金庸是看故事,长大一点开始看大侠,后来开始看爱情、友情,现在看人生观 ...

回楼上的,说的不错,我们确实都没啥资格说什么更好,但我们有资格更喜欢哪部作品就够了,想起当年王某人在那叫嚣,说什么天龙看了半部就没看下去,居然敢说金书都是垃圾,呵呵,笑掉大牙咯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2-13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过儿 的帖子


就是有人戏称为“流氓痞子派掌门人的”妄说吧……(以上名称引自上海电视第XXX刊)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2-13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的
没错,就是那位传说中的痞子文学掌门人啊 自己写的东西就不怎么的,还敢说别人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2-23 15: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