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4395|回复: 27

[资料大汇集]民族的姓氏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3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a:安陵 安平安期 安阳

b:白马 百里柏侯 鲍俎 北宫 北郭 北门 北山 北唐 奔水 逼阳 宾牟 薄奚 薄野

c:曹牟 曹丘常涛 长鱼 车非 成功 成阳 乘马 叱卢 丑门 樗里 穿封 淳于

d:答禄 达勃达步 达奚 淡台 邓陵 第五 地连 地伦 东方 东里 东南 东宫 东门 东乡东丹 东郭 东陵 东关 东闾 东阳 东野 东莱 豆卢 斗于 都尉 独孤 端木段干 多子

e:尔朱

f:方雷 丰将封人 封父 夫蒙 夫馀 浮丘 傅余

g:干已 高车高陵 高堂 高阳 高辛 皋落 哥舒 盖楼 庚桑 梗阳 宫孙 公羊 公良 公孙公罔 公西 公冶 公敛 公梁 公输 公上 公山 公户公玉 公仪 公仲 公坚 公伯 公祖公乘 公晰 公族 姑布古口 古龙 古孙 谷梁 谷浑 瓜田 关龙 鲑阳 归海

h:函治 韩馀罕井 浩生 浩星 纥骨 纥奚 纥于 贺拨 贺兰 贺楼 赫连 黑齿 黑肱 侯冈呼延 壶丘 呼衍 斛律 胡非胡母 胡毋 皇甫 皇父

j:兀官 吉白即墨 季瓜 季连 季孙 茄众 蒋丘 金齿 晋楚 京城 泾阳 九百 九方 睢鸠沮渠 巨母

K:勘阻 渴侯渴单 可汗 空桐 空相 昆吾

l:老阳 乐羊荔菲 栎阳 梁丘 梁由 梁馀 梁垣 陵阳 伶舟 冷沦 令狐 刘王 柳下 龙丘卢妃 卢蒲 鲁步 陆费 角里闾丘

m:马矢 麦丘茅夷 弥牟 密革 密茅 墨夷 墨台 万俟 昌顿 慕容 木门 木易

n:南宫 南郭南门 南荣

o:欧侯 欧阳

p:逄门 盆成彭祖 平陵 平宁 破丑 仆固 濮阳

q:漆雕 奇介 綦母 綦毋 綦连 祁连 乞伏绮里 千代 千乘 勤宿 青阳 丘丽 丘陵 屈侯 屈突 屈男 屈卢 屈同屈门屈引

r:壤四 扰龙容成 汝嫣

s:萨孤 三饭三闾 三州 桑丘 商瞿 上官 尚方 少师 少施 少室 少叔 少正 社南 社北申屠 申徒 沈犹 胜屠 石作石牛 侍其 士季 士弱 士孙 士贞 叔孙 叔先叔促 水丘 司城 司空 司寇 司鸿 司马 司徒 司士 似和 素和 夙沙孙阳索阳 索卢

t:沓卢 太史太叔 太阳 澹台 唐山 堂溪 陶丘 同蹄 统奚 秃发 涂钦 吐火 吐贺 吐万吐罗 吐门 吐难 吐缶 吐浑吐奚 吐和 屯浑 脱脱 拓拨

w:完颜 王孙王官 王人 微生 尾勺 温孤 温稽 闻人 屋户 巫马 吾丘 无庸 无钩五鹿

x:息夫 西陵西乞 西钥 西乡 西门 西周 西郭 西方 西野 西宫 戏阳 瑕吕 霞露 夏侯鲜虞 鲜于 鲜阳 咸丘 相里解枇 谢丘 新垣 辛垣 信都 信平 修鱼 徐吾宣于 轩辕 轩丘 阏氏

y:延陵 罔法铅陵 羊角 耶律 叶阳 伊祁 伊耆 猗卢 义渠 邑由 因孙 银齿 尹文 雍门游水 由吾 右师 宥连 於陵虞丘 盂丘 宇文 尉迟 乐羊 乐正 运奄运期

z:宰父 辗迟湛卢 章仇 仉督 长孙 长儿 真鄂 正令 执头 中央 中长 中行 中野 中英中梁 中垒 钟离 钟吾 终黎终葵 仲孙 仲长 周阳 周氏 周生 朱阳 诸葛主父 颛孙 颛顼 訾辱 淄丘 子言 子人 子服 子家 子桑 子叔 子车子阳宗伯 宗正 宗政 尊卢 昨和 左人 左丘 左师 左行 刘文 额尔 达力蔡斯 浩赏 斛斯 夹谷 揭阳


我国现存的常见汉族复姓有81个:

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东野、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吴铭

[ 本帖最后由 wzhx1994927 于 2008-2-13 17:07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姓的来历

复姓的来历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封邑而来。例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钟离等复姓,都属于这种情况。

2、因居住地而来。例如东郭氏,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遂以东郭为姓;又如闾丘、南门、西门、南宫、濮阳等复姓,也因居住地而来。

3、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例如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司、巫马、乐正、左丘等复姓都是由官名得来;公羊、子阳等复姓由王父之字而来;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而来;叔孙等复姓由族系而来。

4、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受宫刑,他的两个独生子司马临与司马观怕被株连,就改名换姓,隐居乡里。兄弟俩名取司马中的一个字,哥哥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又如欧阳有的简化为姓欧,有的简化为姓阳。钟离简化为钟,公孙简化为孙等。


乐正,周朝时乐官之长称为乐正,他的后代以官名为姓氏,称为乐正氏。

壤驷,来源不可考。春秋时期孔子有弟子名壤驷赤,秦国人。

公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良的后代称为公良氏。

拓跋,本为少数民族鲜卑族的部落名称。368年,拓跋部人拓跋硅建立北魏。此后,拓跋氏。

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鲜卑族,政治家。他即位时年仅五岁,23岁开始亲政。亲政后,他将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往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推动鲜卑族汉化。并严惩图谋抗拒的守旧贵族。这些改革措施加强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夹谷,历史上少数民族有“加古”部落,后来讹传为音近词 “夹谷”。夹谷部落人以部落名称为姓氏。

宰父,来源不可考。孔子有弟子名宰父黑,可能是宰父氏的起源。

钟离源出于嬴姓。周朝时伯益的后人被封在钟离国。春秋时期,钟离国被楚国灭掉,国人就称为钟离氏。

钟离春,相传为战国时期齐国无盐(今山东东平东)人,相貌极丑,的岁还没嫁出去。后自请见齐宣王,向齐宣王陈述齐国之危难,宣王认为有理,采纳了她的意见,并立她为王后。

宇文,鲜卑族有个部落首领有一次打猎时拾到一块玉玺,上面刻着“皇帝玺”的字样。他认为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名号,于是就自称“字文氏”(当地人称天为字,称君为文。字文就是天子的意思)。东晋时,字文氏进据中原,逐渐成为汉族人的姓氏。字文邕,即北周武帝,他在位期间,禁止佛道两教,使寺院占有的大量人口问国家纳税服役;还多次下诏释免奴婢杂户,制定惩治贪污条例,并统一权衡度量,北周因而国力大增。后将齐灭掉,拥有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为后来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长孙,北魏的建立者拓跋硅的曾祖父名叫拓跋郁律,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沙莫雄,小的叫什翼犍。什翼犍就是拓跋硅的祖父。北魏建立后,拓跋硅认为大伯沙莫雄的大儿子嵩是曾祖父的长孙,就赐嵩为“长孙”氏。嵩的后代也就一直以长孙为目己的姓氏。

长孙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曾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政权。李世民即位后,她常劝其提倡节俭,重视法制,信用贤臣,深得唐太宗的敬重。她还从封建伦理观出发,编写了《女则》10卷。

慕容,慕容本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名称。三国时期,鲜卑族首领莫护跋在棘城以北(今河北昌黎县境内)建立国家。据说当时北方汉人流行一种叫“步摇”的帽子,莫护跋很喜欢,也戴了一顶。鲜卑人见他这模样,都叫他“步摇”。在当地方言中,“步摇”的读音与“慕容”很相近,所以“步摇”后来就讹传成“慕容”。莫护跋的子孙后来干脆就把慕容氏作为自己部落的名称。东晋时,慕容正式成为姓氏。

鲜于源出于子姓。商纣王有叔叔被封在箕,人称箕子。箕子十分贤明,他劝纣王实行仁政。纣王不但不听,还把箕子关了起来。周武王灭商以后,把箕子放了出来,还向他请教治国安邦之道,并想封箕子为官。箕子不愿做周朝的臣民,便自己到辽东一带建立了朝鲜国。箕子的子孙中有个叫仲的,被封在于,他把国名和封地合在一起作为姓氏,称为鲜于氏。

鲜于枢,元朝书法家、诗人,大都人。他能诗文,精于楷、行、草书,尤其以草书闻名。他善于悬腕作书,笔力劲健,有《渔父词》、《透光古镜歌》等墨迹。

闾丘有两个来源。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名叫闾丘婴,他的后代称为闾丘氏;此外,春秋时邾国有地名闾丘,住在那里的人有以地名为姓氏的。

太叔有两个来源。春秋时,卫文公有儿子名叫太叔仪,他的后代就是太叔氏;另外,春秋时郑庄公封弟弟段在京,人称京城太叔,他的后代也有姓太叔的。

申屠,西周未年,周幽王荒淫无道,他得了美女褒姒以后,就改立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将原先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废掉了。申后的父亲申侯知道后,非常生气,就联合曾国和游牧民族犬戎一起攻打周幽王。周幽王见情况紧急,赶紧令人点起烽火向各路诸侯求援。可是,幽王从前为了逗乐褒姒,玩过几次“烽火戏诸侯”的把戏,因此这次烽火燃起,诸侯们以为幽王又在逗乐,都没去搭理他。没有各路诸侯的支援,幽王和伯服很快就被犬戎杀死了。申侯等人佣立宜臼为王,即周平王。周平王封申侯的小儿子在屠(今陕西合阳县东).申侯小儿子的后人在自己的姓氏后面又加上祖先封地的地名一~一屠,称为申屠氏。

申屠嘉,西汉大臣,梁人。他为人廉直,早年追随刘邦,汉文帝时任丞相。当时太中大夫邓通极受文帝宠幸,行为倨傲,申屠嘉准备诛杀邓通,后文帝亲自说情,方才作罢。

公孙,周朝制度规定,各诸侯国国君一般立正妻所生的长子为太子,其他儿子就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被称为公孙。公子和公孙统称为公族子弟。有不少公孙的后代就以公孙为自己的姓氏。

公孙大娘,唐朝舞蹈家。她善于舞剑器舞和浑脱舞结合的剑器浑脱。杜甫曾观看她和她的弟子的剑舞,并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极赞公孙大娘的剑舞惊心动魄,雄妙神奇;又据说大书法家张旭观看了她的舞蹈后,得其神韵,草书写得更加绝妙了。

轩辕,相传黄帝号轩辕氏,他的后代中有以轩辕为姓氏的。

令狐, 令狐源出于魏氏。晋国大将魏颗有一次率军与秦国军队交战,魏颗与秦国勇将杜回遭遇。魏颗不是杜回的对手,只好且战且退。杜口眼看就要追杀上来,却被一位老人用茅草绳绊倒在地,魏颗赶紧口身将杜口捉住,最后将秦军打败。原来这位老人是魏颗父亲的宠妾祖姬的父亲,当牛魏父去世时,魏颗坚持不让祖姬为父亲陪葬,而让她改嫁他人。祖姬的父亲这次是特意来报答魏颗的救女之恩的。魏颗立下这次战功后,晋景公把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作为奖赏封给他。魏颗的儿子后来就以父亲封地的地名为姓氏,称为令狐氏。

令狐楚,唐朝大臣、诗人,宜州华原人。他担任过中书待郎、尚书、仆射等官职,政绩卓著。他还常与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唱和,李商隐也出自他的门下,但他本人所作的好诗并不多。

万俟是鲜卑族的部落名称。

东晋时,万俟部落随拓跋氏进入中原,万俟部落的人称为万俟氏。

万俟占,南宋奸臣,开封阳武人。他承秦桧之意弹劾岳飞,并编造假罪名置岳飞父子和张宪于死地;后又与秦桧争权,被罢黜。秦桧死后,他重任宰相,继续推行投降政策。
司马是古代官名,掌管天下军事。相传帝少吴时就设置有司马一职。司马氏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人的后代。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父亲司马谈死后,他继任父职,为太史令。后因得罪了汉武帝而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他发奋著书,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即后世所称的《史记》。《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期间3000多年的历史,语言生动,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是史传文学的典范。

司马光,北宋大臣,史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属山西)人。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守旧派的领袖。他编撰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周朝,下至南北朝1300多年的历史,以供统治者借鉴。

上官,源出于芈姓。战国时期,楚国公族子弟靳尚担任上官大夫,他的后代有以他的官名为姓氏的,称为上官氏。

上官仪,唐朝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他的诗多是应制奉和的作品,风格婉媚工整,适合官廷需要,士大夫纷纷仿效,人称“上官体”。上官仪还将六朝以来诗歌中的对仗方法进行了归纳,这对律诗的形成很有影响。

欧阳,根据《姓氏考略》记载:“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由此可见欧氏和欧阳氏都是越王无疆的第二房子孙,而越王无疆则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的七世孙。如果追溯上去,欧氏和欧阳氏的历史不只2400多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2079年(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欧阳询,唐朝书法家,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其书学王羲之父子,风俗劲险刻厉,在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体,人称“欧体”,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吉水人。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反对宋初以来追求靡丽文风的倾向,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史学上也很有成就,曾与人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夏侯, 源出于姒姓。西周时,杞国是夏禹后代的封国。公元前445年,楚国灭杞。杞简公的弟弟佗逃往鲁国。鲁悼公因为佗是夏禹的后代,祖先又被封过侯爵,就称他为夏侯氏。佗的后代便以夏侯为自己家庭的姓氏。

夏侯胜,西汉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开创者,东平(今属山东)人。他少年时跟从夏侯始昌学习《尚书》,称“大夏侯”,常以阴阳灾异推论时政得失,曾受诏为《尚书》、《论语》作注疏。

诸葛,夏朝时,伯益的后代被封为葛伯。葛怕的封国灭亡后,葛氏有一支迁往山东诸城,称为诸葛氏。另外,西汉初年,汉文帝封陈胜起义军大将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葛婴的子孙后来也以诸葛为姓氏。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政治家、军事家,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协助刘备联孙抗曹,占领荆州和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刘禅继位后,他主持一国军政,励精图治,赏罚严明,并改善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五次北伐攻魏,争夺中原,后病死在军中。在民间,“诸葛亮”成为“智慧”的代名词。

闻人,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少正卯的大夫,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他与孔子同时讲学,好几次都把孔子的学生吸引过去。少正卯由于名声很大,因此在鲁国被称为”闻人”,即名气很大的人。少正卯的子孙后来就以祖先的这一绰号为姓氏,称为闻人氏。

东方,西汉汉武帝时,有个文学家叫东方朔。相传东方朔本姓张,因为他出生时东方天刚亮,所以名叫东方朔。东方朔为人机智诙谐,敢于向皇帝直言,所提的意见往往能切中时弊,因而汉武帝比较信任他。民间有关东方朔的传说故事很多。东方朔的后人一直将“东方”这一姓氏沿续下来。

赫连,原为匈奴族姓氏。汉代匈奴单于因为娶汉朝宗室女为妻,其子孙后来就改姓刘。西晋时,匈奴单于子孙赫连氏。

皇甫源出于子姓。西周后期,宋戴公有个儿子叫公子充石,字皇父。皇父的孙子以祖父字为姓氏,称为皇父氏。古代”父”与”甫”同音通用,因此西汉时皇父鸾把皇父改为皇甫,称为皇甫氏。

皇甫谧,魏晋间医学家,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早年学儒,中年因患风痹疾,便开始钻研医学,写下《甲乙经》。该书阐述经络理论,明确穴位名称和位置,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

尉迟,北魏鲜卑族有尉迟部落,族人以部落名称为姓氏,称为尉迟氏。
尉迟恭,唐朝初年大将,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他积极参与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协助李世民夺取了帝位。后任泾州道行军总管、襄州都督等职。

公羊氏。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撰旧题(春秋公羊传),专门阐释《春秋》,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最初仅是口头流传,到汉初才成书。

澹台春秋时期,孔子有个弟子名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据说澹台灭明相貌极丑,但品行却十分端正。孔子发现他的优点后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的后代就是澹台氏。

公冶,春秋时鲁国季氏有族人叫季冶,字公冶,他的子孙便以公冶为姓氏。
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和女婿,鲁国人(另一说为齐国人),相传懂得鸟语。

宗政, “宗政”也作“宗正”。宗正是秦汉时期的官名,专管皇帝亲属的有关事宜,自秦始皇时开始设置。汉朝时。高祖刘邦有个本家亲戚担任宗正这一官职,后改姓为宗正。

濮阳,濮阳为地名,在今河南濮阳县,当地人有以地名为姓氏的,称为濮阳氏。

淳于,春秋时期有淳于国,淳于国的人后来称为淳于氏。淳于堤萦,西汉名医淳于意之女。临淄人。汉文帝时,淳于意因罪即将下狱受刑,淳于堤萦上书给文帝,说为了不让父亲受刑,自己愿做官家的奴婢以赎父刑。文帝很受感动。不久就下令废除肉刑。

单于,历史上匈奴族的最高首领称为“单于”,他们的后代中有以“单于”为姓氏的。

司徒先秦历代都设司徒这一官职,掌管国家的行政事务。有的司徒后代就把官职作为自己的姓氏,称为司徒氏。
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名,相传帝少昊时就已设置,专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设。据说大禹就担任过帝尧时的司空。春秋时期,晋国的土也担任过司空,他们的后代都有姓司空的。
司空曙,唐朝诗人,广平(今河北永年东南)人,他擅长写五言律诗,内容多为送别酬答和羁旅漂泊,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颛孙,周朝时,陈国公子颛孙在鲁国做官,他的后代便以颛孙为姓氏。
颛孙师,即子张,孔子的弟子。

端木,春秋时期,孔子的名弟中有个叫端木赐的,即子贡,以能言善辩而著称。他的后代就是端木氏。
巫马,周朝时设有“巫马”这一官职,掌管病马的治疗和休养等事。担任这一官职的人己家族的姓氏了。

公西氏源出于春秋时期鲁国季孙氏,是季孙氏的一个分支。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是公西氏,其中最著名的是公西赤,以知礼仪而著称。

漆雕氏相传为周朝时吴国的开国君主太伯的后代。另外春秋时期的鲁国也有不少漆雕氏。孔子的弟子中就有漆雕开。漆雕氏后来大多简称为漆氏。

乐正,周朝时乐官之长称为乐正,他的后代以官名为姓氏,称为乐正氏。

东郭源出于姜姓。郭是古代城池的外城。春秋时期,齐桓公有子孙住在齐都临淄外城的东门一带,被称为东郭大夫,其后代就是东郭氏。

南门,周朝时居住在城池南门的人常以南门为姓氏。此外,负责看守南门的官员的后代也有称为南门氏的。

呼延,呼延本是古代匈奴族一个部落的名称,东晋时,呼延部落进入中原,并以呼延为姓氏。
呼延赞,北宋名将,并州太原人。他虽然立了不少战功,却从不以功劳要求升迁。还常说自己元以报国,愿意死在杀敌战场上以报效国家。他平生仰慕尉迟恭,自称“小尉迟”。

东门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鲁庄公的庶子公子遂居住在东门,号东门襄仲,他的后代称为东门氏。

西门本为地名。春秋时期,齐国和郑国都有公族大夫住在西门,称为西门氏。
西门豹,战国时期魏国大夫。他在担任邱城令时,大胆破除迷信,凿渠引水,改良土壤,使昔日荒芜的邺城变得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姓中的姓氏属地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中国复姓大全&百家姓
B: 鲍俎(bao zu)、百里(bai li)、碧鲁(bi lu)、伯赏(bo shang)、北堂(bei tang)
C: 单于(chan yu)、陈林(chen lin)、淳于(chun yu)、
D: 第五(di wu)、 东方(dong fang)、东郭(dong guo)、东门(dong men)、段干(duan gan)、独孤(du gu)、端木(duan mu)、
F: 范姜(fan jiang)、
G: 哥舒(ge shu)、公良(gong liang)、公孙(gong sun)、公西(gong xi)、公冶(gong yan)、公羊(gong yang)、缑亢(gou kang)、谷梁(gu liang)、归海(gui hai)、
H: 赫连(he lian)、胡母(hu mu)、呼延(hu yan)、黄方(huang fang)、皇甫(huang fu)、
J: 即墨(ji mo)、夹谷(jia gu)、晋楚(jin chu)、
K: 况后(kuang hou)、
L: 梁丘(liang qiu)、令狐(ling hu)、陆费(lu fei)、闾丘(lv qiu)、闾邱(lv qiu)、
M: 明哲(ming zhe)、墨哈(mo ha)、慕容(mu rong)、万俟(mò qí)
N: 钠兰(na lan)、南宫(nan gong)、南郭(nan guo)、南门(nan men)、年爱(nian ai)、
欧阳(ou yang)、
P: 濮阳(pu yang)、
Q: 漆雕(qi diao)、亓官(qi guan)、谯萱(换竹字头)(qiao xuan)、屈突(qu tu)、
R: 壤驷(rang si)、汝鄢(ru yan)、
S: 司马(si ma)、司空(si kong)、司寇(si kou)、司徒(si tu)、上官(shang guan)、商牟(shang mou)、申屠(shen tu)、侍其(shi qi)、疏束(shu su)、叔孙(shu sun)、
T: 太史(tai shi)、太叔(tai shu)、澹台(tan tai)、涂钦(tu qin)、拓拔(tuo ba)、
W: 完完(wan wan)、完颜(wan yan)、王子(wang zi)、闻人(wen ren)、微生(wei sheng)、巫马(wu ma)、乌雅(wu ya)、铁笔(tie bi)
X: 西门(xi men)、夏侯(xia hou)、许世(xu shi)、轩辕(xuan yuan)、
Y: 闫法(yan fa)、羊舌(yang she)、阳佟(yang tong)、耶律(ye lv)、有琴(you qin)、尉迟(yu chi)、余佴(yu er)、宇文(yu wen)、岳帅(yue shuai)、乐正(yue zheng)、
Z: 宰父(zai fu)、子车(zi che)、子阳(zi yang)、宗政(zong zheng)、左丘(zuo qiu)、张简(zhang jian)、章佳(zhang jia)、长孙(zhang sun)、郑余(zheng yu)、仲孙(zhong sun)、钟离(zhong li)、诸葛(zhu ge)、颛孙(zhuan sun)、

「姓氏」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这只能在父权家长制确立时才有可能。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时,可以明白,中华民族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一姓姜,一姓姬,而他们又分别拥有表示自己父权家长制首领的氏称;列山,轩辕。姓和氏有严格区别又同时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但母系社会的影响还存在,这种影响一直到春秋战国以后才逐渐消亡。

《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蒙学读物,将常见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赠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因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
【百家姓歌】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麹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郤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梁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新的百家姓: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我国新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

新顺序是:

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姓的来历有几种情况:封邑居地官名族系而来

复姓的来历有几种情况:
  
  由封邑而来。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名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钟离等复姓,都属这种情况。
  
  因居地而来。如东郭氏,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遂以“东郭”为姓;又如闾丘、南门、西门、南宫、濮阳等复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如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马、乐正、左丘等复姓都由官名而来;公羊、子阳等复姓由王父之字而来;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而来;叔孙等复姓由族系而来。
  
  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受宫刑,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临与司马观怕被株连,就改名换姓,隐居乡里。兄弟俩各取“司马”中的一个字,哥哥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又如欧阳这个复姓,有的简化为姓欧,有的简化为姓阳。钟离简化为钟,公孙简化为孙,等等。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姓氏百科·郡望的由来和演变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姓氏原有的以血缘论亲疏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而以家族地望明贵贱的内涵成了姓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地望,即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而别于其他的同姓族人。历代的姓氏书中,其中有一类是以论地望为主(如唐代柳芳的《氏族论》和南朝刘孝标的《世说新语》)。《百家姓》刻本,也往往在每个姓氏前面注明了“郡望”。如魏晋至隋唐在我国北方形成的“四大郡望”:范阳(今北京至河北省保定一带)卢氏,清河(今河北省清河一带)崔氏,荥阳(今河南省郑州一带)郑氏,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一带)王氏。

“郡”是由春秋战国到秦代几百年间逐渐形成的地方行政区划。春秋时,秦、晋、楚等国在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行。春秋末年以后,各国开始在边地设郡,面积较县为大。战国时在郡下设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行政区划制。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后增加到40多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权组织的一个部分。汉至隋唐继承了秦代的郡县制,但是具体的郡县划分有所不同。隋唐时代,往往州、郡的名称能相互代用,但大多数时期称“州”不称“郡”。到了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作废。

但“郡望”作为专指某些地域内某一名门望族的习惯用语,却保留下来。并与门阀制度紧密相连,在封建社会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沿用不衰。

所谓门阀,亦即门第阀阅,指封建社会中世代显贵,影响大,权威高的姓族家门。这些所谓“高门大姓”一般地说由家族人物的地位、权威和声望自然造成,一旦形成则显赫无比,十分威严,并世代传承。有时官方尚作明确规定,宣称某姓为望族大姓,甚至具体划分姓族等级,确定门阀序列,各姓族权益地位不等,这就是所谓的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始于西汉,汉代刘氏皇族引经据典,论证其为帝尧之后,是高贵的血统,声称他们天生是要称王做帝的。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亦制造舆论,说王氏出于帝舜,他也是天生注定要当皇帝的,并用法律手段公开宣称他们的王姓,是天下最高的望族大姓。

东汉时期,门第等级观念已十分盛行,门阀制度初步形成。一些官宦、名流的宗族亲属往往高官厚禄,数世不衰,如弘农华阴杨氏四世四人官至三公,汝南汝阳袁氏四世五人位至三公,汝南平舆许氏三世三人官居三公等,皆成为当时令人称羡的高门望族。他们在社会上的势力和声望累代延续,各以门第自诩,互相标榜,组合成一种具有特殊身份、享有特殊权利的社会集团。魏晋南北朝时,这些世家大族被称为“大姓”、“高门”、“士族”、“著姓”、“冠族”、“右姓”。高门望族的子孙即便迁徙外地,习惯上仍举原籍或始祖发祥地的郡名作为标志,后世称之为“郡望”。

由于某一姓氏的姓源或发样、聚集、变迁之地非止一处,于是一姓常常不止一个郡望,但通常以其中一个郡望为主,以区别主从及尊卑。如赵姓有天水、南阳、金城、下邳四望,以天水赵最为尊荣。李氏有陇西、赵郡两望,以陇西李为显贵。而王姓由于姓源支脉繁多,分布广泛,郡望多达二十一望,其中以太原王、琅琊王最为著称。这样郡望成为区别宗支派系、亲疏、尊卑的一种重要标志,后世有关姓氏研究的著述,均把郡望列为主要内容,详加考辨。

在门阀制度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高门望族相比,门第较低,家世不显的家族则被称为“寒门”、“庶族”。他们即使也有一定的土地、财产,其成员也有入仕的机会,但总的说来,他们在政治生活中极受压抑,其社会地位也无法与门阀士族相比。当时用以铨选官吏的“九品中正制”正是这种门阀制度的集中表现。

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根据门阀家世、才行品德,由各地“中正官”采纳乡里舆论,将人才分为九个等级进行推选,以任用官吏。

但是,以家族为基础而盘踞于地方的门阀士族,很快就垄断了荐举权,其结果便是只论门阀家世,不论才行品德。出身于名门望族的“衣冠子弟”,即便无才无德,总被列为上品优先入仕,得授清贵之职,而出身孤寒的庶族子弟,即便才德超群,也被列为下品,即使入仕,也只可就任士族所不屑的卑微之职,以致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门阀士族不仅各自控制地方权力,同时还左右朝政,国家法令又明文规定士族有荫族、袭爵、免役等多种特权。士、庶之间有严格的区别,所谓“士庶之别,国之章也”。士族自视甚高,不与庶族通婚。如有士族与庶族通婚,或就任一般由庶族人所担任的官职,称为“婚宦失类”,是十分耻辱的事,会因此而受到排挤和嘲讽。

在门阀制度下,不仅士庶界限十分严格,而且不同姓氏也有高低贵贱之分,甚至在同一姓氏的士族集团中不同郡望、堂号的宗族也有贵贱、尊卑之分。唐代柳芳在其《氏族论》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论述:在南北朝时,“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东南则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山东则为“郡姓”,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为“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代北则为“虏姓”,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以上“侨姓、吴姓、郡姓、虏姓”合称“四姓”,“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选”。

即使在上述“四姓”中,也因门第阀阅而有等级高下之分:凡三世有位居三公者为“膏梁”,有令、仆(射)者为“华腴”,有尚书、领、护以上者为“甲姓”,有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有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有吏部正副郎者为“丁姓”。

为维护、推行门阀制度,载录门第、区别族系的谱牒之学因而十分盛行。在南朝刘孝标所注的《世说新语》中,引证的家谱、家传达数十种之多。这种别贵贱、分士庶的门阀制度,不仅在魏晋南北朝时十分流行,而且影响深远,成为维护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准则习俗。南宋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对此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论述:“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姻必有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中吏掌之,乃用博古通今之儒,知撰谱事”,以便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

在封建社会里,最尊贵的姓氏是皇帝的姓,称为“国姓”。皇帝对有功的臣僚赐“国姓”以示褒扬,接受赐姓者无不以此为荣。

刘汉王朝时就明文规定,凡刘姓之人就可免除一切徭役,享受“六百石”的中级官吏的待遇。李唐王朝在编修姓氏书时,也明文规定了姓氏尊卑的排列。唐贞观十二年,吏部尚书高士廉奉诏撰修《氏族志》时,因沿袭魏晋南北朝旧例,以山东崔姓为第一,皇族李姓为第二,唐太宗大怒,亲自出面干涉,改李姓为第一,外戚之姓为第二,崔姓降为第三。武则天执政时,修纂《姓氏录》,改武姓为第一。

唐时,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并称“五姓七族”,门第最为清高。子女婚嫁首重门第。即使身为宰相的李义府也因不属“五姓七族”中之望族,在为其子向山东崔氏求婚时,也遭到拒绝。

最能说明姓氏贵贱,而且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的姓氏书,当数宋朝编撰的《百家姓》。《百家姓》的前八姓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赵姓是国姓,当然位居榜首,钱为吴越王之姓,其余六姓为皇后外戚之姓。

在门阀制度下,姓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问题,以至前途命运。甚至连日常交往、场面坐次亦明确有别,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曾对这种不合理现象做了尖锐的批评,诗曰:“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草。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沈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诗中“金张”指西汉宣帝时的权贵金日磾和张安世,他们的后代凭着祖先的世业,七代为汉室高官。而奇伟多才的冯唐(即诗中之“冯公”)却因出身微门,竟一生屈于人下,不能展露其才。

这种以地望明贵贱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姓氏延续了古代以氏论贵贱的传统;列出姓氏的郡望也使姓氏在发展繁衍的过程中,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可寻的主流与支流脉络。历史上,一般姓氏,都有多个郡望,说明它们是由古代同一个或几个“根”上在不同的时期衍生出来的“分支”、旁系而已。

隋唐时期实行开科取士,任官选吏不争论出身,世家大族失去了政治特权,但却产生了一大批新的宗室亲贵和功臣元勋,即新的士族集团。到宋代,郡的行政区划已经取消,《百家姓》中所标明的“郡望”,乃是沿袭魏晋至隋唐时期所形成的名门望族的地理分布。但由于长期形成的以姓氏、郡望标明出身门第贵贱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以郡望标注姓氏的习俗,仍然十分盛行。清王士祯《池北偶谈》云:“唐人好标望族,如王则太原,郑则荥阳,李则陇西、赞皇,杜则京兆,梁则安定,张则河东、清河,崔则博陵之类,虽传志之文亦然。”这里王氏说到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于唐代士人好标郡望、多题郡望,以致官方修史亦不详细考辨人物之家乡籍贯,而姑且题署郡望了事,时风所在,竟成为所谓修史之“原则”,造成了历史人物籍贯的极大混乱。唐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对此制颇为不满,他曾参与纂修国史,在写李义琰传的时候,因为义琰家住魏州昌乐,已有三代之久,所以如实写道:“义琰,魏州昌乐人也。”结果监修官竟指责他违背了写史原则,要他照李氏郡望改为“陇西成纪人”(事见《史通·邑里》)。

宋代人亦常以郡望自标,比如,刘攽有两种著作分别题为《彭城集》和《中山诗话》,这里,彭城和中山均为刘氏郡望,并非其人籍贯,刘攽之籍贯在临川新喻(今江西新余)。姚铉本是庐州人,却自题郡望曰“吴兴”。

明清时人也不乏标识郡望之例。如,明代郑真本是浙江鄞县人,其别集却题为《荥阳外史集》,荥阳者,郑氏郡望也。清代薛雪,苏州人,却自题郡望曰“河东”。

郡望现象到现在尚不绝迹,归因于人们的寻根念祖的观念意识。现在人们还很重视自己姓氏的来历和郡望,特别是现代寓居异国他乡的华人,大都把自己的姓氏、郡望、家谱视为命根子,常常以同姓、同郡望来联宗认亲。据资料统计,在当今台湾2200万人口中,汉族占96.4%以上,几乎每一个姓氏都保留着传统的姓氏郡望,以示不忘对故土先人的眷恋之情。台湾同胞每遇红白之事,多在门前悬挂标有郡望的灯笼,以示世人。尤其近年来随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归国,族游观先,寻根问祖。姓氏郡望成为他们追寻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姓氏郡望”这一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等方面,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安部2007年4月24日公布了新版百家姓排名,王姓成第一大姓,你的姓排在第几位?
  姓氏排名
  王1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李2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
  张3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刘4
  陈5
  杨6
  黄7
  赵8
  吴9
  周10
  以上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
  徐11
  孙12
  马13
  朱14
  胡15
  郭16
  何17
  高18
  林19
  罗20
  郑21
  梁22
  以上姓氏人口总数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据分析,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谢23宋24唐25许26韩27冯28
  邓29曹30彭31曾32肖33田34
  董35袁36潘37于38蒋39蔡40
  余41杜42叶43程44苏45魏46
  吕47丁48任49沈50姚51卢52
  姜53崔54钟55谭56陆57汪58
  范59金60石61廖62贾63夏64
  韦65付66方67白68邹69孟70
  熊71秦72邱73江74尹75薛76
  闫77段78雷79侯80龙81史82
  陶83黎84贺85顾86毛87郝88
  龚89邵90万91钱92严93覃94
  武95戴96莫97孔98向99汤10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我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位列前100名的姓氏还有: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
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



新的百家姓: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
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
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姓
堂号:渭水堂郡望:天水郡
堂联:友爱世泽至孝家声
《元和姓篡》说:“炎帝(上古姜姓部落首领)神农氏生于姜水畔(今甘肃省渭源县),其后裔即以姜为姓。”
姜氏得姓后,主要在发源地发展,因此,《百家姓》列姜氏的郡望为天水郡(今甘肃省天水市境内)。
姜姓中有一位人所共知的人物,这就是姜太公姜子牙,姜太公曾在昆仑山从原始天尊学道,后奉师命辅佐周室伐纣。年轻时不得志,常在渭水河边垂钓,被武王得悉告知文王(姬昌),文王感到此人有来历,在渭水河边拜访了他,使他大展才能,辅助周室,建立大功,氏人为纪念姜太公,即以“渭水”为姜氏堂号。
东汉时有隐士姜肱(江苏沛县人)与其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闻名,兄弟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世称“姜被”为兄弟友爱,为光大友爱至孝的家风,氏人以“友爱世泽、至孝家声”为堂联。

戚姓
堂号:三礼堂郡望:东海郡
堂联:西周世泽东海家声
戚是以封地命名的姓。周朝卫国上卿孙林父因辅佐殇公登基有功受封于戚地(河南濮阳县北部戚城,其地西濒古黄河,为晋、郑、吴楚之交通孔道),他的子孙以封地为姓。即是戚氏。
戚氏得姓后,逐步由发源地向东南发展,在东海(今江苏徐州、连云港地)形成望族。所以《百家姓》列戚氏郡为东海郡。
梁朝戚衮受三礼于国子助教列文绍,对《仪礼》、《周礼》、《礼记》三礼十分精通。年十九,梁武帝(陈霸先)召衮及诸儒讲论,应答如流。简文(诏书)予以重赏,立为江洲(重庆市区)刺史,氏人因此以“三礼”为堂号。以姓源和郡望撰堂联“西周世泽、东海家声”。

谢姓
堂号:东山堂郡望:陈留郡
堂联:芝兰世泽宝树家声
《通志•氏族略》记载:“周宣王(西周国王),的母舅申伯,因平玁狁(古族名)之乱而被封于谢地(河南汝南县谢城),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春秋时期谢氏主要在河南发展,以后逐渐向全国搬迁,晋朝时陈留(河南淮阳地区)谢氏已成望族。其中阳夏(河南太康县)谢氏有中郎将谢攒之子谢衡(任国子祭酒),因避乱迁会稽始宁(浙江上虞)东山,在此孕育了许多著名人物。
东晋时有宰相谢安(320—385年)字安石,出身仕族,筑室会稽东山,以山水自娱,至不惑之年出仕,孝武帝时任宰相。即“东山再起”成语之来历。公元303年,使侄谢玄,弟谢石等率水陆军8万人抵御前秦符坚90万大军在淝水大捷,创造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谢安称其侄谢玄“芝兰玉树载于庭前耳”谓后继有人,氏人为纪念谢安、谢玄,以“东山”为堂号,以“芝兰世泽、宝树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谢姓排第24位大姓。




苏姓
堂号:五风堂郡望:扶风郡
堂联:北海世泽南天家声
上古帝王颛顼有孙名重黎,是高辛氏帝喾的火正(管理火种的官)以光明四海称之为祝融,其孙昆吾氏有子封于苏(今河南县一带),其后裔以封地为姓,即苏氏。
苏氏得姓以后,主要在河南发展,史书说,苏氏世居河内(河南温县一带)后来向湖南、湖北、陕西等地播迁,形成扶风、北海、武功等诸多郡望。


葛姓
堂号:抱朴堂郡望:顿丘郡
堂联:稚川世泽传治家声
葛是以地名为氏的姓。《通志·氏族略》载:“夏朝诸侯国中有葛国(今河南偃城北一带)爵位为伯,史称葛伯,葛伯的后代以葛为姓。”
《风俗通》说:“远古时候,中原有个部落叫葛天氏(今河南长葛一带),这里人民安居乐业,是歌舞之邦。”葛洪《抱朴子》自述:“谓先人为葛天氏”。
葛氏早期在河南发展,后来向河北、江苏句容发展。
葛氏名人最有影响的是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家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意为抱守真意、不为物欲所惑)江苏句容人,从小好学,博览群书,晋元帝召他为丞相官职,赐封为关内侯。他承祖父(三国隐士)葛的炼丹术,对祖国的医学发展有一定贡献。为纪念他,葛氏后裔以“抱朴”为堂号,以“稚川世泽、传治家声”为堂联。



范姓
堂号:万笏堂郡望:高平郡
堂联:义田世泽墨帐家声
《唐朝宰相世系表》说:“周宣王时有大夫杜伯无辜被杀,其子隰权逃往晋国,被晋国任命为士师(法官),他的曾孙因功受封于随,史称随会,后又封于范(今河南范县),又称范会,其子孙有一支以范为姓。”于今中国排62位大姓。
范氏得姓后,世为晋国上卿。公元前493年,“六卿内争”,范姓人开始散居北方各地,《百家姓》列范氏为高平郡(山东金乡县)。
在范姓的发展史上,名人辈出,最有影响的是宋代宰相、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公元969-1052年)貴显时,在苏州城郊置良田千亩称为义田。用于祭祀和族中鳏寡孤独的给养以及兴办学校,资助读书应举,培养本族氏子,死后葬于苏州万笏山(今江苏吴县灵岩北天平山),此地系花冈岩山丘枫树遍野,有万山红霞,万笏朝天之誉。其一生丰功伟绩被后人传颂。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光辉思想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和千古名句。
其子范纯仁,官至宰相,自幼好学,夏夜蚊虫叮咬亦不肯罢读,乃置灯帐中啃读,使其蚊帐变成墨色,及考取仕途,夫人收其帐,名曰墨帐,以此教育子孙勤奋读书。
为纪念范仲淹父子,后裔以“万笏”为堂号,以“义田世泽、墨帐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范姓排第61位大姓。

彭姓
堂号:述古堂郡望:宜春郡
堂联:宜春望族高阳衍庆
彭姓出自高阳氏,是颛顼的后裔,起源于商代,是用国名命氏的姓。
《元和姓篡》记载:颛顼的曾孙吴回,继其兄重黎之职。复居火正(管理火种的官)为祝融,生陆终,陆终取鬼方氏妹为妻,怀孕三年不产,剖腹而生6子,其三子名笺铿,帝尧封于彭地(今江苏徐州)为大彭氏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即彭氏,尊笺铿为彭祖。
彭祖是有名的长寿者,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做了一碗野鸡肉羹献给了天帝,天帝吃了很高兴,就赐他长寿,历夏、商两代,活到八百多岁相貌并不衰老。商朝时,朝庭派人向他请教长寿的秘诀,他侃侃而谈:“我自幼父母双亡,长大后又碰上犬戎入侵,流落西域多年,从年轻到现在一共死了四十九个妻子,五十四个儿子,像我这种人先天不足,后天也保养不好,那里谈得上延年益寿的办法。”说完,长叹一口气,飘然而逝。
彭氏得姓之后,历夏、商而被商武丁所灭。自此彭氏向河南、湖南、湖北一带播迁。晋代之后又播迁于山东、陕西、甘肃、江西、四川福建,在江西宜春形成强宗大族。
为纪念彭祖,氏人以“述古”为堂号,以“宜春望族、高阳衍庆”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彭姓排第39位大姓。

方姓
堂号:河南堂郡望:河南郡
堂联:三邑世泽六桂家声
《风俗通》记载:“神农氏8世孙帝榆罔之长子,因协助黄帝伐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今河南嵩山一带)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中华百家大姓源流》说:“春秋时期,方氏主要在河南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因此,方氏以“河南”为堂号。”
《金紫方氏宗谱》载:“唐德宗大中年间,都督长史方淑自安徽歙县回河南居住,其子方殷符任御史中丞,其孙方廷范为大唐大顺二年辛亥进士,历长溪、古田、长乐三邑。”方廷范六个儿子俱以固始籍第进士,方仁岳、方仁载唐乾宁元年甲寅(公元894年)年进士,方仁瑞乾宁三年丙辰进士,方仁逸光化二年已未(公元899年)进士,方仁逊天祜三年乙丑(公元905年)进士,方仁远天祜三年丙寅(公元906年)进士。其五子方仁载封为上柱国紫金光禄大夫,方廷范亦被赠封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因此以“三邑世泽、六挂联芳”为堂联。
于今中国按人口多少方姓排列第62位。

任姓
堂号:九真堂郡望:东安郡
堂联:西苑世泽南海家声
《唐书·世系表》载:“黄帝的第二十五子禺阳受封于任地(今山东济宁一带)后建立任国,其子孙以封地为姓。”
先秦时期,任姓主要在湖北、山西、陕西发展,秦汉以后逐步向江浙广东发展,而《百家姓》列任氏郡望为东安郡(今浙江富春)。
任氏名人,在历史的发展中,层出不穷,其中最受人敬仰的是东汉任延,字长孙,西苑人(今兰州市西),十二岁就明白《春秋》、《诗经》的意义,大家都称任延为圣童。十九岁任会稽太守,二十三岁升为九真太守(辖区在今越南清化省和义静省东部地区),当地人不知道种田和礼法,于是他教他们种田和礼法,五年后粮食丰收,婚嫁有度,人民生活大为改善,生子育女以取任姓为荣。子孙留居当地。以“九真”为堂号,以“西苑世泽、南海家声”为堂联。
于今中国以人口多少,任姓排列第59位。

袁姓
堂号:卧雪堂郡望:汝南郡
堂联:清廉世泽惠政家声
《名贤氏族言类稿》载:“舜帝的后裔胡公满封于陈,建都宛丘(河南淮阴),公元前479年被楚国所灭。胡公满的八世孙伯爰,亦作伯辕,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古代袁和爰通用),这样便有了袁姓。”
袁姓在得姓以后,主要在汝南(河南)发展。东汉时袁安,字邵公,是袁氏是最有名望的人,旅居洛阳时天下大雪,洛阳令出外巡视,见袁安门前积雪很深,没有足迹,令人除雪入户,见袁安直挺挺躺在床上,问其为何不出,回答“大雪人皆饿,不宜于我。”县令很感激,荐之为“孝廉”,汉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以严明著称,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其子孙世代任大官僚。氏人为纪念袁安,以“卧雪”为堂号,以“清廉世泽、惠政家声”为堂联。
在今中国以人口多少袁氏排列第32位。

柳姓
堂号:河东堂郡望:河东郡
堂联:文宗世泽笔正家声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春秋时期,鲁孝公后裔在鲁国任士师(法官),为人正直,恪守礼仪,以知礼闻名于诸侯,被封邑于柳下(今山东新泰里夏家隅),其人有‘坐怀不乱’的美德,死后谥号为惠,故史称柳下惠,其后代子孙以柳为姓。”
鲁国灭亡后,柳氏族人迁往河东(山西永济县)史称河东柳氏。
在柳氏族人中最有名望的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公元773—819年),人称柳河东,著有《河东先生集》,与韩愈齐名,为唐宋八大家之冠,其大量的诗文都抒发了进步的政治、哲学见地。
与柳宗元齐名的还有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封河东郡公,工书、正楷尤知名,自成一家,也称柳体,与颜真卿齐名,并称颜柳,唐穆宗十分喜欢他的书法,问他字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
为纪念柳宗元和柳公权,氏人以“河东”为堂号,以“文宗世泽、笔正家声”为堂联。

史姓
堂号:孝友堂郡望:京兆郡
堂联:溧阳世泽京兆家声
史是以官职命名的姓氏。西周初年有伊佚者为史官,为人忠于职守被世人尊为楷模,他因此终身司其职,子孙因此世袭其职,并以史为姓。
西汉有鲁国人史恭,宣帝时三个儿子俱封侯。其长子史高任大司马,封乐陵安侯。史高的二儿子史丹,成帝时为左将军,封武阳顷侯,自鲁迁杜陵(陕西西安),有九子皆为侍中,在京兆发展成名门望族,所以《百家姓》列京兆(陕西西安)为史氏郡望。
史丹的曾孙史崇,东汉初封溧阳(江苏)侯,举家迁溧阳,此后因做官等原因迁徙各地,其名人志士,史不绝书。
为使史氏成为礼仪之邦,史氏以“孝友”为堂号。
据清乾隆十六年,史氏十世鸿达齐柏所作《孝友堂史氏宗谱序》载:“吾愿吾氏族人,稍有积蓄而当量力为之,慎勿计较分毫,我斯是非不起,曲直无形,而和好永固,爱敬频生,蔼然而成礼让之族,油然而生孝敬之心,不亦大畅予怀耶”,可见,“孝友”堂是其门风规范也。
史氏字派自七世起为“朝化祖文世,成风士南长,孝友传家法,诗书训子方;功名惟德显,仁义起宗昌”。史氏堂联为“溧阳世泽京兆家声”。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史姓排第80位大姓。

唐姓
堂号:桐叶堂郡望:晋昌郡
堂联:梧圭世泽蓂楷家声
唐是以封地命名的姓。上古帝王尧在做天子以前被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执掌天下后,立国为唐,所以称为唐尧。唐尧是一位圣明天子,深得百姓爱戴,被后世儒家称为楷模。据说尧做了一百年天子传位给舜。唐国历夏商两朝到西周被周武王所灭,所以唐国人以国名为姓,就是唐氏。
周武王死,其子成王年少,由周公旦辅政。值唐国叛乱刚平,成王与弟虞游戏,削桐叶为圭(用作凭证的玉形状,上圆下方)对叔虞说“以此封你”,在场的官吏伊佚便请成王择日封叔虞,成王说“我与之戏耳”,吏官伊佚说:“君无戏言”,于是成王便将唐国封于叔虞,史称唐叔虞,其子孙以唐为姓。
为纪念这种封赐和圣明的唐国开国始祖,氏人以“桐叶”为堂号,以“梧圭世泽、蓂楷家声”为堂联。
楷是一种瑞草,借称尧。意为尧之后裔。
于今中国以人口多少,唐氏排列第26位。



薛姓
堂号:三风堂 郡望:河东郡
堂联:河东世泽 江南衍庆
黄帝时的第二十五子于禺阳受封于任地(山东济宁),故有任姓。禺阳裔孙名仲者,食采于奚地(河北承德),故有奚姓,奚仲于夏朝初受封于薛地(山东腾县),因此其子孙又以薛地为姓。
奚仲的后裔有仲虺者,任商王汤之左相,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共六十四世,周末灭于楚。
薛氏得姓之后,主要在山东境内发展,起初沿黄河向西播迁,继而向全国迁延。《新唐书·宰相世系》说:“薛国亡于楚,其亡国君主薛洪之子薛登任楚国,楚怀王以沛地(江苏沛县)赐于登,登率众族迁于沛。”
汉代登之裔孙薛永从刘备入蜀,为蜀郡太守,其子薛齐拜光禄大夫迁于河东(山西汾阳),在此发展成名门望族。史称薛氏河东望。唐代河东人薛攸与堂兄薛元敬,族兄薛德音齐名。文才倾动当时,也称河东三风,因此氏人以“三风”为堂号。
唐未河东薛推迁至江南,子孙昌盛,瓜瓞绵绵,因此有堂联“河东世泽、江南衍庆”。

雷姓
堂号:信义堂 郡望:豫章郡
堂联:孝廉世泽 胶膝家声
《姓苑》记载:“黄帝时有大臣,名雷公,雷公精通中草药炮制,又长于医术,雷公的后代以雷为姓。”
《姓氏探源》说:“早在炎帝时期的原始部落时代,当时有方雷氏部落与黄帝部落的关系较为密切,在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长以前,娶方雷氏部落的女子,生下赵阳玄嚣,两部落有了婚姻,关系就更加密切,后来,方雷氏部落生下雷公,就在黄帝手下任职。”
西汉时期,雷公后裔主要在(江西南县)豫章发展,并成为名门望族。
在雷氏族人中,最令人羡慕的是东汉豫章鄱阳人雷义,字仲公,与陈重友情。雷义举茂才,要让给陈重,刺史不允许,雷义便装疯不就,后来二人同举孝廉,同样官拜尚书郎,《幼学》朋友篇中说:“胶膝自为坚,莫如雷和陈”。为纪念雷义,氏人以“信义”为堂号,以“孝廉世泽、胶膝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雷氏排第88位大姓

贺姓
堂号:诗文堂 郡望:会稽郡
堂联:儒宗世泽 学仕家声
《姓氏考略》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恒公姓姜名小白,他有孙子叫庆克,庆克的儿子以父亲的字为姓,叫庆封,遂有庆氏。”
庆封在齐景公时任左丞相,景公因荒于政事,发生内乱,庆封逃到吴国(江苏丹阳),吴王余祭把朱方(江苏镇江一带土地)赐给他为食邑,此后庆氏主要在南方发展。汉未为避安帝父亲刘庄的名讳,庆封的裔孙庆质以庆贺二字意义相近之意改为贺氏。在会稽发展成望族,史称贺姓会稽望。
在贺姓族人中出现了不少著名人物,其中最受崇敬的有晋代贺循(260-319年),浙江绍兴人,初任武康令转侍御史,与顾荣同为支持司马睿(晋元帝)的江南士族领袖。《幼学》说:“世称贺循为当世儒宗。”
唐代有诗人贺知章,字季真,浙江萧山人,武则天证圣间进士,历任礼部侍郎,集贤院士秘书监等官,少因文词知名,后因“清淡风流”,为世人颂慕,诗以七绝见长,通俗而有新意。因此氏人为纪念贺知章,以“诗文”为堂号。
贺知章与李白友善,自号“四明(宁波府别称)狂客”,明天宝初还乡隐居,诏赐“镜湖剡川”之地(今浙江绍兴会山南北)。
为纪念贺循、贺知章氏人以“儒宗世泽、学仕家声”为堂联。
当今中国按人口多少贺氏排第97位大姓.......................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旧百家姓前100位排名对比================
旧百家姓第1名       新百家姓第1名 
旧百家姓第2名       新百家姓第2名 
旧百家姓第3名       新百家姓第3名 
旧百家姓第4名       新百家姓第4名 
旧百家姓第5名       新百家姓第5名 
旧百家姓第6名       新百家姓第6名 
旧百家姓第7名       新百家姓第7名 
旧百家姓第8名       新百家姓第8名 
旧百家姓第9名       新百家姓第9名 
旧百家姓第10名      新百家姓第10名 
旧百家姓第11名 褚     新百家姓第11名 
旧百家姓第12名      新百家姓第12名 
旧百家姓第13名      新百家姓第13名 
旧百家姓第14名      新百家姓第14名 
旧百家姓第15名      新百家姓第15名 
旧百家姓第16名      新百家姓第16名 
旧百家姓第17名      新百家姓第17名 
旧百家姓第18名      新百家姓第18名 
旧百家姓第19名      新百家姓第19名 
旧百家姓第20名      新百家姓第20名 
旧百家姓第21名      新百家姓第21名 
旧百家姓第22名      新百家姓第22名 
旧百家姓第23名      新百家姓第23名 
旧百家姓第24名      新百家姓第24名 
旧百家姓第25名      新百家姓第25名 
旧百家姓第26名      新百家姓第26名 
旧百家姓第27名      新百家姓第27名 
旧百家姓第28名      新百家姓第28名 
旧百家姓第29名      新百家姓第29名 
旧百家姓第30名      新百家姓第30名 
旧百家姓第31名      新百家姓第31名 
旧百家姓第32名      新百家姓第32名 
旧百家姓第33名      新百家姓第33名 
旧百家姓第34名      新百家姓第34名 
旧百家姓第35名      新百家姓第35名 
旧百家姓第36名      新百家姓第36名 
旧百家姓第37名      新百家姓第37名 
旧百家姓第38名      新百家姓第38名 
旧百家姓第39名      新百家姓第39名 
旧百家姓第40名      新百家姓第40名 
旧百家姓第41名      新百家姓第41名 
旧百家姓第42名      新百家姓第42名 
旧百家姓第43名      新百家姓第43名 
旧百家姓第44名      新百家姓第44名 
旧百家姓第45名      新百家姓第45名 
旧百家姓第46名      新百家姓第46名 
旧百家姓第47名      新百家姓第47名 
旧百家姓第48名      新百家姓第48名 
旧百家姓第49名      新百家姓第49名 
旧百家姓第50名      新百家姓第50名 
旧百家姓第51名      新百家姓第51名  
旧百家姓第52名      新百家姓第52名  
旧百家姓第53名      新百家姓第53名  
旧百家姓第54名      新百家姓第54名  
旧百家姓第55名      新百家姓第55名  
旧百家姓第56名      新百家姓第56名  
旧百家姓第57名      新百家姓第57名  
旧百家姓第58名      新百家姓第58名  
旧百家姓第59名      新百家姓第59名  
旧百家姓第60名      新百家姓第60名  
旧百家姓第61名      新百家姓第61名  
旧百家姓第62名      新百家姓第62名  
旧百家姓第63名      新百家姓第63名  
旧百家姓第64名      新百家姓第64名  
旧百家姓第65名      新百家姓第65名  
旧百家姓第66名      新百家姓第66名  
旧百家姓第67名      新百家姓第67名  
旧百家姓第68名      新百家姓第68名  
旧百家姓第69名      新百家姓第69名  
旧百家姓第70名      新百家姓第70名  
旧百家姓第71名      新百家姓第71名  
旧百家姓第72名      新百家姓第72名  
旧百家姓第73名      新百家姓第73名  
旧百家姓第74名      新百家姓第74名  
旧百家姓第75名      新百家姓第75名  
旧百家姓第76名      新百家姓第76名  
旧百家姓第77名      新百家姓第77名  
旧百家姓第78名      新百家姓第78名  
旧百家姓第79名      新百家姓第79名  
旧百家姓第80名      新百家姓第80名  
旧百家姓第81名      新百家姓第81名  
旧百家姓第82名      新百家姓第82名  
旧百家姓第83名      新百家姓第83名  
旧百家姓第84名      新百家姓第84名  
旧百家姓第85名      新百家姓第85名  
旧百家姓第86名      新百家姓第86名  
旧百家姓第87名      新百家姓第87名  
旧百家姓第88名      新百家姓第88名  
旧百家姓第89名      新百家姓第89名  
旧百家姓第90名      新百家姓第90名  
旧百家姓第91名      新百家姓第91名  
旧百家姓第92名      新百家姓第92名  
旧百家姓第93名      新百家姓第93名  
旧百家姓第94名      新百家姓第94名  
旧百家姓第95名      新百家姓第95名  
旧百家姓第96名      新百家姓第96名  
旧百家姓第97名      新百家姓第97名  
旧百家姓第98名      新百家姓第98名  
旧百家姓第99名      新百家姓第99名  
旧百家姓第100名     新百家姓第100名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我国新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       新顺序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这项调查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历时两年。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通过县、地区、省三级人口比例的统计,从而得到了当今中国新百家姓的排序。
      科学家还将陆续发表中国前300个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图,重新出版《中国姓氏大辞典》,包括至今已收集到的23000多个姓氏,以推进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
调查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说,两年的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
      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4100个姓氏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分别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7.4%、7.2%和6.8%,三大姓氏总人口均不超过1亿人;占我国总人口比例1%以上的姓氏有18个,占人口比例0.1%以上的姓氏共129个,而这129个姓氏的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87%。
      袁义达等人在1987年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最大的三个姓氏是李、王、张,分别占总人口的7.9%、7.4%和7.1%。
      “李姓作为第一大姓,之所以比例从7.9%降到目前的7.4%,是因为原来样本数只有57万,而现在达到了将近3个亿。”袁义达说,与20年前的调查相比,这次调查的样本更大,涉及中国近40%的县,而且几乎都是使用汉字姓的地区。调查结果也更接近中国人姓氏的分布现状。尤其是中国人前300个常见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区,对于研究中国人Y染色体多样性、疾病的分布、汉民族源和流以及其它学科领域,都有可能提供新的线索和参考,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实际使用的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20年前,中科院的研究人员首次以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人的姓氏分布,公布了当时100家大姓的排序,引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的高度关注。

附:
【百家姓歌】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
2007年版百家姓排名
2007424,公安部公布了我国百家姓的最新排名,王、李、张分列前三位,其总人口数就已达2.7亿,这接近了美国总人口数。排在前10名的还有刘、陈、杨、黄、赵、吴、周。

  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国的第一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这相当于四川省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高1000万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姓名研究专家王大良昨天分析了王姓在北京的特点。北京历史上就是移民城市,这里的姓氏符合北方各个地方的特点,王姓在北京也是大姓。他说,北京城的王姓一部分来自河北、东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移民,还有一部分元代的蒙古皇族、清朝贵族,没落之后改为汉姓。相传王姓汉族人是周陵王太子晋的后代。

  王大良认为,这次最新排名是有史以来最准确的一次,这对了解姓氏的分布与人口迁徙过程都有着重要意义。王大良说,以前的排名方法,是在全国抽取50多万人进行抽样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排名顺序,这些姓氏也主要是汉族的姓氏。而此次的排名,是依托公安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其准确率更高,而且涵盖了56个民族的姓氏。如排在94位的姓,就是土家族的一个姓氏。
  新版百家姓排名

  姓氏
排名

    王 1  李 2  张 3  刘 4  陈 5
    杨 6  黄 7  赵 8  吴 9  周 10
  以上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

  姓氏
排名

  徐 11   孙 12   马 13   朱 14
  胡 15   郭 16   何 17   高 18
  林 19   罗 20   郑 21   梁 22
===============新百家姓(2007年公安部排名)============
2007年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做全面统计,按人数多少推出新百家姓,它们是:、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谢、宋、唐、许、韩、冯、邓、曹、彭、曾、肖、田、董、袁、潘、于、蒋、蔡、余、杜、叶、程、苏、魏、吕、丁、任、沈、姚、卢、姜、崔、钟、谭、陆、汪、范、金、石、廖、贾、夏、韦、付、方、白、邹、孟、熊、秦、邱、江、尹、薛、闫、段、雷、侯、龙、史、陶、黎、贺、顾、毛、郝、龚、邵、万、钱、严、覃、武、戴、莫、孔、向、汤。
前100个姓氏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4.77%。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我国第二大姓是李,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姓氏人口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姓氏人口少于2000万人多于1000万人的姓氏有12个,依次是:徐、孙、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大约在5000年前,姓就被定为世袭,由父系传递。“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与民间流传的百家姓对比,新版百家姓已经有了极大不同,那就是按人数的多少排列,而没有地位高低之分。
根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分析,王姓目前仍是我国的第一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这相当于四川省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高1000万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姓名研究专家王大良分析了王姓在北京的特点。“北京历史上就是移民城市,这里的姓氏符合北方各个地方的特点,王姓在北京也是大姓。”他说,北京城的王姓一部分来自河北、东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移民,还有一部分元代的蒙古皇族、清朝贵族,没落之后改为汉姓“王”。相传王姓汉族人是周陵王太子晋的后代。
王大良认为,这次最新排名是有史以来最准确的一次,这对了解姓氏的分布与人口迁徙过程都有着重要意义。王大良说,“以前的排名方法,是在全国抽取 50多万人进行抽样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排名顺序,这些姓氏也主要是汉族的姓氏。“而此次的排名,是依托公安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其准确率更高,而且涵盖了56个民族的姓氏。如排在94位的‘覃’姓,就是土家族的一个姓氏。”
旧百家姓:
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 冯陈诸卫 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 皮卡齐康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 姚邵堪汪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
熊纪舒屈 项祝董粱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 咎管卢莫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 荀羊於惠 甄魏家封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
井段富巫 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 车侯宓蓬 全郗班仰 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 甘钭厉戎 祖武符刘 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 郜黎蓟薄
印宿白怀 蒲台从鄂 索咸籍赖 卓蔺屠蒙 池乔阴郁 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 谭贡劳逄 姬申扶堵 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 濮牛寿通
边扈燕冀 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 柴翟阎充 慕连茹习 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 戈廖庚终 暨居衡步 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 广禄阙东
殴殳沃利 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 晁勾敖融 冷訾辛阚 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 养鞠须丰 巢关蒯相 查后荆红 游竺权逯 盖后桓公
万俟司马 上官欧阳 夏侯诸葛 闻人东方 赫连皇甫 尉迟公羊
澹台公冶 宗政濮阳 淳于单于 太叔申屠 公孙仲孙 轩辕令狐
钟离宇文 长孙慕容 鲜于闾丘 司徒司空 亓官司寇 仉督子车
颛孙端木 巫马公西 漆雕乐正 壤驷公良 拓拔夹谷 宰父谷粱
晋楚闫法 汝鄢涂钦 段干百里 东郭南门 呼延归海 羊舌微生
岳帅缑亢 况后有琴 梁丘左丘 东门西门 商牟佘佴 伯赏南宫
墨哈谯笪 年爱阳佟 第五言福 百家姓终

========================================
新顺序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於,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
中国的19大姓是以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汉族人口的大姓,2004年排名如下:

1、李姓
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就地区而言,李姓在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诸省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足8%,尤其在东南沿海诸省中,比例仅在4%左右。

2、王姓
王姓是中国第二大姓,分布全国各地,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65%,尤以山西、河北、河南最多!

3、张姓
张姓是我国分布很广、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7.07%,中国人口第三大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四川四省为最多。

4、刘姓
刘姓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5.38%,为中国人口第四大姓。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辽宁、京津地区中刘姓比率较高,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

5、陈姓
陈姓是人口列全国第五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4.53%,南方地区多陈姓。在台湾、广东二省,陈姓约占本省人口10%以上,为省内第一大姓。

6、杨姓
杨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在全国分布极广,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7、赵姓
赵姓是分布很广、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29%,为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七大姓。

8、黄姓
黄姓分布极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23%,在中国最多的十个姓中排第八位。黄姓在要集中于工江以南地区,广东省的黄姓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19%。四川、湖南、广西、江西等省黄姓人口也比较多,以上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56%。

9、周姓
周姓是当今常见姓氏之一,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2.12%,在中国姓氏人口中占第九位。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周姓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地区要高。

10、吴姓
吴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2.05%,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位。江南各省吴姓均占省人口总数的2%以上,尤以福建为高,约占该省人口5%,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南大姓。

11、徐姓
徐姓是当今较常见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总数的1.73%,位居当今中国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第十一位。尤以河南、山东、浙江最多!

12、孙姓
孙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2%,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二位。尤以福建、广东、湖南最多!

13、胡姓
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十九个大姓之一,居第十三位。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浙江、山东、湖南多此姓,上述八省胡姓约占全国汉族胡姓人口65%。其中四川省约占全国汉族胡姓13%。

14、朱姓
朱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6%,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四位。尤以安徽、江苏、山东最多。

15、高姓
高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21%,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五位。尤以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为多。

16、林姓
林姓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8%,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六位。尤以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多此姓,三省林姓约占全国汉族林姓人口60%。

17、何姓
何姓是中华民族姓氏中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7%,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七位。以四川、广东、湖南三省多此姓。

18、郭姓
郭姓是当今常见的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1.1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氏之一,居第十八位。尤其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多此姓

19、马姓
马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尤以我国西北地区最为集中,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总数的1.05%,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超过1%的十九个姓之一,居第十九位,同时也是我国回族大姓。

=================中国人口数量百家姓排名===================
人口数/万排名 1. 李9500 2. 王8892 3. 张8484 4. 刘6456 5. 陈5436 6. 杨3696 7. 赵2748 8. 黄2676 9. 周2544 10. 吴2460 11. 徐2000 12. 孙1848 13. 胡1572 14. 朱1512 15. 高1452 16. 林1416 17. 何1404 18. 郭1382 19. 马1260 20. 罗1032 21. 梁1008 22. 宋972 23. 郑936 24. 谢864 25. 韩816 26. 唐780 27. 冯768 28. 于740 29. 董736 30. 萧708 31. 程689 32. 曹684 33. 袁648 34. 邓648 35. 许630 36. 付614 37. 沈600 38. 曾600 39. 彭588 40. 吕564 41. 苏564 42. 卢562 43. 蒋562 44. 蔡552 45. 贾504 46. 丁504 47. 魏504 48. 薛504 49. 叶504 50. 阎492 51. 余492 52. 潘492 53. 杜480 54. 戴468 55. 夏468 56. 钟462 57. 汪456 58. 田456 59. 任456 60. 姜444 61. 范432 62. 方430 63. 石420 64. 姚420 65. 谭409 66. 廖408 67. 邹396 68. 熊384 69. 金378 70. 陆372 71. 郝360 72. 孔349 73. 白348 74. 崔336 75. 康336 76. 毛324 77. 邱324 78. 秦314 79. 江313 80. 史300 81. 顾300 82. 侯300 83. 邵293 84. 孟288 85. 龙288 86. 万288 87. 段276 88. 雷271 89. 钱264 90. 汤232 91. 尹228 92. 易228 93. 黎216 94. 常221 95. 武216 96. 乔216 97. 贺216 98. 赖216 99. 龚205 100. 文204 101. 庞 102. 樊 103. 兰 104. 殷 105. 施 106. 陶 107. 洪 108. 翟 109. 安 110. 颜 111. 倪 112. 严 113. 牛 114. 温 115. 芦 116. 季 117. 俞 118. 章 119. 鲁 120. 葛 121. 伍 122. 韦 123. 申 124. 尤 125. 毕 126. 丛 127. 焦 128. 向 129. 柳 130. 邢 131. 骆 132. 岳 133. 齐 134. 尚 135. 梅 136. 莫 137. 庄 138. 辛 139. 管 140. 祝 141. 左 142. 涂 143. 谷 144. 祁 145. 时 146. 舒 147. 耿 148. 牟 149. 卜 150. 上官 151. 路 152. 詹 153. 关 154. 苗 155. 凌 156. 费 157. 纪 158. 靳 159. 盛 160. 童 161. 欧 162. 甄 163. 项 164. 曲 165. 成 166. 游 167. 阳 168. 裴 169. 席 170. 卫 171. 查 172. 屈 173. 鲍 174. 位 175. 覃 176. 霍 177. 翁 178. 隋 179. 植 180. 甘 181. 景 182. 蒲 183. 单 184. 包 185. 司 186. 柏 187. 宁 188. 柯 189. 阮 190. 桂 191. 闵 192. 欧阳 193. 解 194. 强 195. 柴 196. 华 197. 车 198. 冉 199. 房 200. 边 201. 辜 202. 吉 203. 饶 204. 刁 205. 瞿 206. 戚 207. 丘 208. 古 209. 米 210. 池 211. 滕 212. 晋 213. 盖 214. 符 215. 奚 216. 木 217. 穆 218. 党 219. 燕 220. 郎 221. 邸 222. 冀 223. 谈 224. 姬 225. 宇 226. 敖 227. 糜 228. 鄢 229. 冷 230. 卓 231. 花 232. 仇 233. 艾 234. 蓝 235. 都 236. 巩 237. 楚 238. 佟 239. 栗 240. 匡 241. 宗 242. 应 243. 台 244. 巫 245. 鞠 246. 僧 247. 桑 248. 荆 249. 苑 250. 邬 251. 臧 252. 畅 253. 宫 254. 来 255. 缪 256. 敬 257. 全 258. 褚 259. 廉 260. 筒 261. 娄 262. 屠 263. 连 264. 郜 265. 晏 266. 栾 267. 郁 268. 商 269. 蒙 270. 计 271. 喻 272. 揭 273. 窦 274. 迟 275. 嵇 276. 井 277. 练 278. 仲 279. 乐 280. 虞 281. 卞 282. 封 283. 竺 284. 冼 285. 原 286. 宫 287. 衣 288. 谌 289. 银 290. 扬 291. 明 292. 沙 293. 薄 294. 伏 295. 岑 296. 习 297. 胥 298. 保 299. 和 300. 蔺 301.


[ 本帖最后由 wzhx1994927 于 2008-2-13 17:11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复姓是中华姓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透过这一个个复姓,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的历史知识。
复姓的来历有几种情况:


由封邑而来。如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名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又如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钟离等复姓,都属这种情况。

  

因居地而来。如东郭氏,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遂以“东郭”为姓;又如闾丘、南门、西门、南宫、濮阳等复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如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马、乐正、左丘等复姓都由官名而来;公羊、子阳等复姓由王父之字而来;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而来;叔孙等复姓由族系而来。



认真揣摩这些复姓,很有意思。比如,司马迁因为“李陵案”而受宫刑,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临与司马观怕被株连,就改名换姓,隐居乡里。兄弟俩各取“司马”中的一个字,哥哥在“马”字左边加两点,改姓“冯”;弟弟在“司”字左边加一竖,改姓“同”。又如欧阳这个复姓,有的简化为姓欧,有的简化为姓阳。钟离简化为钟,公孙简化为孙,等等,这可能是一种复姓单音化的趋势吧。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2-13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姓 逼阳  的啊!要是那个败家家长给孩子起个名叫 德,可不大好听了!逼阳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姓

一.姓氏
复[复,读音作fù(ㄈㄨˋ)]


1.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黄帝轩辕氏第七代伯翳,属于以封邑名称或国名为氏。
按史书记载,少典氏第十八代、黄帝轩辕氏第七代有伯翳。伯翳能驯鸟兽,知其话言,事虞夏。初,采于嬴为,是为嬴氏、盈氏、鄗(高改盈)氏,以功受皂斿元玉,妻以姚女,而封于费,是为大费;生子三人:曰大廉、若木、恩成。大廉事夏启,后分衍有鸟俗氏、路俗氏,后裔有孟亏、仲衍。孟亏能述伯翳之业绩,封于萧,是为萧孟亏。夏朝衰败,萧孟亏去而凤岛随焉。仲衍臣于商大戎,其裔曰戎胥轩者,娶郦山氏,生仲潏。仲潏生处父,处父善走,是为飞廉。处父生二子:曰革、季胜。革即恶来,事纣王,为周武王所杀。嬴姓后分衍有郯氏、寘氏、兹氏、蒲氏、沈氏、耿氏、谭氏、谷氏、巴氏、复氏、江氏、黄氏、鄠(妘)氏、弦氏、时氏、麋氏、白氏、葛氏、祁氏,皆为嬴姓一族。
在嬴姓裔族的分封国中:江氏国、黄氏国、鄠(妘)氏国、弦氏国、时氏国、麋氏国、复氏国、白氏国、祁氏国皆灭于楚国,郯氏国灭于越国,寘氏国灭于徐氏国,兹氏国、蒲氏国灭于东周王朝,沈氏国、耿氏国灭于晋国,谭氏国、谷氏国灭于齐国,巴氏国复灭于夔国。商朝时期伯翳的第四代后裔季胜分封在复阳,建国为侯国,地在汉朝时期的湖阳乐乡(今安徽当涂湖阳乡),典籍《尔雅》中记载:“淮为浒。然淮水与醴水同源俱导,西流为醴,东流为淮。潜流地下,三十许里,东出桐柏之大复山南,谓之阳口。水南即复阳县也。阚駰言复阳县,湖阳之乐乡也。元帝元延二年置,在桐柏大复山之阳,故曰复阳也。”唐朝时期湖阳迁往今河南唐河湖阳镇。被楚国灭国后的季胜后裔子孙,以故地地名为姓氏,称复氏、阳氏。自此中国始有单姓“复”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炎帝三十九世孙、伯夷二十五世孙海复,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炎帝姜姓,其分衍的支国有十三:怡国、伊国、纪国、淳国、甘国、州国、舟国、骀国、戏国、向国、薄国、列国、赖国。夏禹曾封怡国君以祀烈山,是为默台氏。从第一代炎帝起,传说到第五十四代为齐太公,自炎帝至姜太公谱系如下:炎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鳌→帝哀→帝榆罔→雷→共工→句龙→信→夸父(夸父)→垂→伯夷→先龙→玄氏→王宣→王定→王怀→王恒→王宙→王宇→王高→王许→王宰→王禅→王启→王蒯→王正→志道→祖荣→杜成→济公→林→承先→荣→永和→禹宣→恒车→海复→祖甲→二懋→正二→心成→元→仲调→训元→先二→司会→辉前→公伦→豫仲→姜尚(即吕尚、姜太公、齐太公)。海复在公元前1627年左右(传说姜尚活了一百零八岁,则其生卒为公元前1129~前1021年左右,上推四百九十八年左右为其祖海复),被其父王恒车封于海复(今江苏连云港海州区),因名海复侯,其后人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海复氏,后分衍为海氏、复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东海族古孤竹国,属于以历史事件称谓为氏。灭亡于春秋时期的孤竹国与商朝王室的关系相当密切,孤竹国君墨胎氏与商王同为子姓。《竺氏家谱》记载:“孤竹君,讳初,字子朝,姓墨台氏,袭孤竹君国,在辽西。”公元前660年,齐桓公彻底灭了令支、孤竹二国,将孤竹国地赔偿给了燕国。孤竹国的旧臣民企盼复国,遂以“复”为姓氏。


2.郡望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海州郡:历史上的海州郡有两处:①今江苏连云港。四、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海州地区繁衍生息。②今江苏省灌云市。


3.名人
复中翁:(生卒年待考),东海人。著名西汉时期汉宣帝之师。
公元前92~前66年之间,是汉武帝刘彻的晚年。
汉武帝晚年昏聩,因为误信宠臣江充的挑拨离间,制造成了西汉历史上著的“巫蛊案”,结果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戾太子刘据)全家,包括刘据的三男一女,以及诸皇孙、皇孙妃、皇孙女。当时他的嫡系曾孙辈刘洵(名病巳)由于还不满一周岁,因而未杀,被关押在专为王侯、郡守们所设的“郡邸狱”中。
廷尉(最高法院审判长)邴吉当时参加审理此案,他心里知道这是汉武帝年老糊涂的暴戾举动,并且可怜这个皇曾孙刘洵是个无辜的婴儿,因此就派了一个罪刑很轻且刚生了孩子的女犯人做刘洵的奶妈,喂他奶吃。
过了五、六年,又有些专讲那“望气”一套的方士们,说长安城狱中有天子气。流言传到迷信神仙之说的汉武帝耳朵里,当即下诏:“狱系者,无轻重,一切皆杀之。”令谒者(传达官)郭穰到达关押皇族的监狱去杀人,邴吉立即紧闭狱门,拒绝接受诏命。他说:“他人无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就这样抗拒了一整夜。天亮了,派去执法的郭穰对邴吉的抗命也无法处理,只好回宫奏报。
这个时候,汉武帝的头脑清醒多了,就叹口气说:“天使之也!”不但没有再追究,而且海下诏大赦天下罪犯。邴吉就把刘洵送到他祖母史良娣的娘家,交给史良娣的母亲“贞君”抚养。
后来,汉武帝又传诏,要刘洵认祖归宗,把他放到宫廷的边舍掖庭令张贺那里收养。掖庭令,是职掌后宫贵人、采女等总务的官职。张贺原来曾经派在被杀的太子刘据那里任职,太子(刘洵的祖父)对他很好。他“思顾旧恩,哀曾孙(刘洵),奉养甚谨”。张贺本来还想把孙女嫁给刘洵做妻子,因为他的弟弟张安世反对作罢。
但张贺不死心,正好和他的职掌有关的一个暴室(关押宫中皇后、贵人有罪的拘留所,也是宫女们的医疗所)的主管官啬夫许广汉(同司马迁一样接受“腐刑”,变成了太监,派在那里做主管)有一个女儿许平君,美丽老实。张贺看中了她,就和许广汉商量,愿意自己拿出家财,为刘洵作聘金,娶他女儿。
许广汉答应了,回家同夫人一讲,妻子大发雷霆。她说:“一般看相、卜卦、算命的,都说我生的女儿将来大富大贵,怎么可以嫁给一个没落皇孙,穷极无聊的赖小子。”但是,许广汉已经答应了张贺,就坚不变更诺言,仍然把女儿嫁给了刘洵。小两口子很恩爱,不到一年,生了个儿子叫刘奭,就是后来的汉元帝。
刘洵在这一段时期,依靠许广汉兄弟的照顾生活在一起,只与外婆史家往来。但刘洵非常好学,肯上进读书,许广汉旧特别请来了当时的著名学者东海人复中翁,刘洵就跟东海学者复中翁学习《诗经》。
复中翁除了教他认真读书,还教导他要“细辩民间”。因此,刘洵“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有时间就到处乱跑,所谓“上下诸陵,周遍三辅(都城长安以外附近各地区)。以是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所以,在刘洵不久做了皇帝以后,便成为一代明君,庙号汉宣帝。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在逝世之后能得“宣”字谥号者并不多,由于刘洵足以够得上称为是“中兴”汉室者,才被后来的汉元帝刘奭用“宣”字为谥。史书皆称:“汉宣帝兴于闾阎(民间),知民事之艰难。霍光既薨,始亲政事。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朝廷会议)。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敷奏其言,考试功能(考察实践绩效)。及拜刺史、守相(省级长官),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讲的和做的不同,都能知道他根本问题的原因所在)。常称曰:庶民(百姓)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惟二千石乎!(郡守、省级长官的实物俸禄,每月粮米二千担)。以为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者,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汉宣帝作了皇帝后,对老师复中翁异常尊敬。但是不久,复中翁便悄然引退,不知所终。
汉宣帝做了十一年皇帝以后,因为一个老宫女告诉汉宣帝过去二十多年前,曾经在掖庭做过皇帝的保姆,讲出了当年汉宣帝在监狱中的情形。汉宣帝一路追究下去,找到当年的奶妈,才知道都是邴吉的功劳。史称:“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吉终不言,大贤之。”
汉宣帝是在跟随复中翁读《诗经》出身的,因此,他就引用了《诗经》上的一句话说“无德不报”,就封邴吉为侯。对于当时保护有功的人,那个老宫女和奶妈等,都加赏赐。但在要封侯的时候,邴吉却病倒了,汉宣帝怕他死掉,很担忧。夏侯胜便说:“有阴德者,必享其禄。今吉未获报,非死疾也。”果然,不久就病好了。
汉武帝临死的时候,把只有十三岁的太子弗陵托孤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金日碑(匈奴人)及上官桀。这个太子后来就是汉昭帝,很聪明,可惜短命,只做了十三年的皇帝就死了,还没有儿子。霍光就和大臣们会议,迎接刘氏皇室一位昌邑王即位,不到一年,发现这个皇帝“淫戏无度”,霍光和朝廷大臣们决议废了他,但又找不到可为汉帝的人选。
在这个时候,邴吉才出面对大将军霍光说:“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之一举。而武帝曾孙名‘病巳’,在掖庭外家者,今十九矣。通经术(诗经、论语、孝经等),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决定大策。”
于是,“光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刘洵得以继位,做了大汉皇帝。刘洵的出身经过艰难曲折,并非是纯粹的“职业皇帝”,所以后来才能成为汉室皇朝的一代“明主”,所有的亲身经历,以及所受教育,可以说都是邴吉一手所造成,通过多方极力“诱导”,使得一个刘氏孤儿成为一代明君。

复 阳:(生卒年待考),著名青年漫画家。
作品以黑色幽默见长,作品多次在国际漫画比赛中获奖。《漫悟》丛书中有其名。




二.改回原来的姓氏

因过继、收养等关系改用他人姓氏,及后归宗,要求恢复本姓者,称为复姓。清制,凡官员复姓,京官由各该衙门咨部,旗员由本旗咨部,分别取具同乡京官印结和本佐领图记。在籍候补汉京官,由本籍总督巡抚咨部;外官,由所隶总督巡抚咨部。汉军复姓者,由本旗咨报户部,户部按档而复,准予归宗者,仍移咨吏部复姓,凡吏员出身者,皆不准归宗复姓。



三.复姓

1.现存复姓116个

B:百里 北堂  北野
C:淳于 单于 成公 叱干 叱利 褚师
D:端木 东方 东郭 东宫 东野 东里 东门 第二 第五 独孤 段干 达奚
G:公孙 公广 公上 公冶 公羊 公良 公祖 公玉 公西 公晳 公孟 公伯 公仲 公户 公仪 公山 公门 公坚 公乘 哥舒 谷梁 谷利 高堂 毌丘
H:皇甫 赫连 呼延 胡母
J:亓官 夹谷 即墨
L:令狐 梁丘 闾丘
M:慕容 万俟
N:南宫 南门 南荣 南野 女娲 纳兰
O:欧阳
P:濮阳
Q:青阳 漆雕
R:壤驷
S:上官 司徒 司马 司空 司寇 士孙 申屠 叔孙 叔仲 侍其
T:澹台 拓跋 太史 太叔 太公 秃发
W:闻人 王孙 王官 王叔 巫马 微生
X:夏侯 西门 鲜于 轩辕 相里
Y:宇文 尉迟 乐正 延陵 羊舌 羊角
Z:诸葛 颛孙 仲孙 仲长 长孙 钟离 宗政 左丘 主父 宰父 子书 子车 子桑


2.复姓来源
1.由封邑而来。
令狐氏,《百家姓》中记述为:周朝时有个名叫魏颗的人屡立战功,受封于令狐邑,后人遂以“令狐”为姓;
段干氏,老子裔孙李宗受封于段干,其后人遂以“段干”为姓。
此外,还有梁丘、上官、羊舌等复姓,都属这种情况。

2.因居地而来。
东郭氏,周朝时齐国公族大夫有居住在国都临淄东郭的,后人遂以“东郭”为姓;
闾丘氏,齐国有位名婴的大夫居住在闾丘,时称闾丘婴,后人遂以“闾丘”为姓。
还有南门、西门、南宫、濮阳等复姓,也是因居地而得。

3.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来。
司马、司空、司寇、司徒、太史、即墨、亓官、巫马、乐正、左丘等复姓由官名而来;
公羊、子车等复姓由王父之字而来;
公孙、仲孙等复姓由爵系而来;叔孙等复姓由族系而来。

4.由人名而来。
端木氏,鬻熊,仕于周,为文王、武王之师。鬻熊生二子,长子熊丽,次子端木。端木生典,典以父名为姓,名端木典,这是端木得姓之始祖。
颛孙氏,春秋时期,陈国簪缨之后代有公子名颛孙在鲁国做官,其后代子孙以他的业绩为荣耀,于是以祖名颛孙为姓,称颛孙氏。
女娲氏: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她的名字为风里希(亦或为凤里牺),女娲之后,社会逐渐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向父系氏族社会,其部族民众中有以女娲之名为姓氏者,称女娲氏,是非常非常古早的原始第二氏。

5.由部落名而来。
独孤氏,刘进伯的后代中,有著名的尸利,史称谷蠡王,他以祖先刘进伯的自称为号,称独孤部。其子孙后代皆以其部落名称为姓氏,称独孤氏。
尉迟氏,尉迟部随北魏孝文帝进入中原,被命以族名的汉字谐音“尉迟”为姓氏,称尉迟氏。
呼延,夹谷,慕容,万俟,宇文等也是由部落名转化为姓氏。

6.自创姓氏。
赫连氏,十六国时期,南匈奴铁弗部刘勃勃称大夏天王,自称云赫连天,他建立了夏国,王族以赫连为氏。

7.由山水之名而来。
澹台氏:春秋时期有鲁国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山(今山东嘉祥),遂以山之名命姓,因取名澹台灭明。其后代子孙遂以“澹台”命姓氏,称澹台氏。
完颜氏:“完颜”一词,是从汉语“蜿蜒”音转的女真语,是依傍绥滨蜿蜒河而居的黑水靺鞨一支,如星散一般分布各地以后,就以蜿蜒河之名来作为姓氏。

8.由赐姓而来。
长孙氏:拓跋圭建立北魏称帝后,因沙英雄是曾祖父的儿子,就赐他的儿子为长孙氏。

9.由国名而来。
钟离氏:周朝时期,伯益的后人有封邑钟离国(今安徽凤阳、临淮一带),春秋时期钟离国被楚国所灭,国人遂以原国名命姓,称钟离氏。
淳于氏: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山东安丘,原为州国都城),复国,名淳于国,仍为公爵,成为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亡国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

10.由职业而来。
漆雕氏:相传漆雕最早出现时是职业称谓,是那些油漆装饰工的古称。他们的后代就以祖先的职业或技艺的名称中得姓,称漆雕氏。
谷梁氏:古代有一些部落,农业相对比较发达,他们以能种出优质的谷子为骄傲,古代将谷子称为粱,所以善于种植粱的氏族首领就用谷梁命姓。

11.由排序而来。
第二氏: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把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君的王族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多万人都强行迁徙到关中房陵一带(今湖北房县)定居。在迁徙原齐国田姓贵族时,因其族大人众,烦于编籍,便以其门第按顺序分为第一至第八氏,田登为第二氏,第二氏就是其中的一支,由此产生了第二复姓。
第五氏: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把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国君的王族后裔和豪族名门共十多万人都强行迁徙到关中房陵一带(今湖北房县)定居。在迁徙原齐国田姓贵族时,因其族大人众,烦于编籍,便以其门第按顺序分为第一至第八氏,第五氏就是其中的一支,由此产生了第五复姓。


3.现代复姓名人
1.欧阳震华:(1961.7.28--今)真名:欧阳耀泉,男,著名演员。
2.上官超英:(1957.1--今)山东人。男,著名画家。
3.端木新卉:(1982.10.21--今)女,著名演员。
4.司徒强:(1948--今)男,著名画家。
5.司马云杰:(1939.11--今)河南人,男著名研究员。
6.令狐安:(1946.10--今)男,著名云南省政协主席。
7.诸葛伟:(1957.6--今)男,著名画家。
8.皇甫束玉:(1918年--今)男,山西左权人。著名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副社长、副总编辑。
9.东方闻樱:(1963.2.9--今)女,江西人,著名演员。
10.轩辕轲:(1926.8--今)男,河南省睢县人,著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审、教育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11.相里斌:(1967.3--今)男,著名中国光电科技集团(筹)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大学教授。
12.鲜于浩:(1946.5--今)男,著名历史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3.宇文洲:(1941.4--今)男,吉林延吉人。著名中国美协会员,北京画院副院长。
14.完颜昭:(公元1950--今),男,满族,完颜武贤之子,金世宗皇帝二十八代孙;北京人。著名画家。
15.高堂燕:(1915--今) 男,台湾基隆人。著名永大海运、久展陶艺工业、宝大陶瓷工业、乔朗矿业、原大实业等公司董事长,国产实业公司董事。
16.女娲孤嫄:(公元1989--今),女;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在校学生。
17.王官乙:(公元1935--今),男重庆人。著名雕塑艺术家、教育家。
18.主父兰:(?--今) 男,著名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副校长。
19.闾丘露薇:(?--今),女,上海人。著名现代新闻记者。
20.北堂志庆:(?--今)男,著名浙江宁波司机。
21.东野光亮:(1950--今),男,山东泰安人。著名土壤学教授,教育家。
22.尉迟琳嘉(?--今)男,曾在中央电视台的“挑战主持人”节目中,成功连任擂主9期,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
23.南荣发:(1951--今),男,陕西山阳过风楼乡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25.叱干大平(?--今),男, 陕西咸阳人。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第七七一研究所职员。
26.谷利湘:(公元1955--今),男,广东雷州乌石镇景泉村人。著名地方司法干部。
27.叱利群:(公元1953--今),女;辽宁瓦房店人。著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28.公孟氏:(公元1899--今),女,名字待考,山东汶上人。著名百岁老人。
29.西门纪业:(1932.5--今)男,上海人。著名电子学教授。
30.淳于珊珊:(1967.11.25--今)男,著名演员。
31.澹台仁慧:(?--今)女,著名话剧艺术家。
32.夏侯谅:(?--今)男,著名硅酸专家。
33.梁丘惠英:(?--今)女,著名美籍华裔教师。
34.第五志诚:(?--今)男,龙源村副支书。
35.颛孙中华:(?--今)男,山东人。著名职业肖像画家 ,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美协副秘书长,香港名家摄影研究院会员。
36.濮阳林华:(?--今)男,著名中央电视台编辑。
37.公冶民:(?--今)男,著名中国信鸽协会会长。
38.漆雕良仁:(?--今)男,湖北潜江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
39.慕容瑞雄:(1939·11~今)男,著名医学家。
40.太史瑞:(1930--今)男,著名高级工程师。
41.王孙焕:(1912--今)男,福建省拖拉机厂检验设备科副科长。
42.王叔岷:(1914--今)男,四川简阳人,著名历史学家。
43.仲长荣:(1940.12--今)女,北京人,福建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著名教授。

“复姓”在汉英词典中的解释
1.a compound surname; a two-character surname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唯一没有出现过名人的复姓

单于
分类:复姓   

姓氏起源:  

从《姓氏寻源》和《汉书·匈奴传》的记载考证可知,单于氏源自少数民族的匈奴。历史上的匈奴最高统流者称为“撑犁孤涂单于”,并以其名为国号。匈奴语中的“撑犁”意为“天”,“孤涂”意为“子”,“单于”意为“广大”。这样的一个伟大意义所代表的人物,当然,后代子孙就有以单于为姓,称为单于氏了。望族居千乘郡(今山东高苑县北一带)。这一姓氏出现于后周时期,得姓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以单于为姓的名士并不多见,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大汉族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用外来种族的姓氏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和常驻歧视。就连《中国名人大辞典》也没有收到一个此姓氏人。但据考证,也并没有绝迹,现今山东的历城、益都一带,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姓单于的人家,这也可能是宋本《百家姓》上出现单于一姓的自然原因吧。   

郡望:  

1、单于复姓望族居千乘(在今山东高苑县北25里)。  

2、千乘郡:春秋时齐国有封邑名为千乘,因齐景公狩猎于境内的青田而得名。西汉时置郡,东汉时改为乐安国。   

堂号:  

驭民堂: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称单于,他驾驭一方人民。   

迁徙分布:

主要分布在湖北一带。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诸多名人,皆为复姓。

    本人一直非常偏爱复姓,可惜自己不是,有些遗憾。

    以下列举复姓名人,都只是记忆中的,可能有很多疏漏,大家尽可补充...


司马----西汉司马迁,三国魏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西晋司马炎,北宋司马光

上官----唐朝上官仪,上官婉儿,现代则有上官云珠

欧阳----北宋欧阳修

夏侯----三国魏夏侯敦,夏侯渊

诸葛----三国吴诸葛瑾,蜀汉诸葛亮,诸葛均兄弟

东方----西汉东方朔

西门----战国魏西门豹

皇甫----东汉皇甫嵩

尉迟----唐朝尉迟恭

仲孙----春秋仲孙阅(孔子72弟子之一)

漆雕----春秋漆雕开(孔子72弟子之一)

澹台----春秋澹台灭明(孔子72弟子之一,字子羽)

端木----春秋端木赐(孔子72弟子之一,字子贡)

淳于----西汉淳于意

公孙----东汉公孙瓒

令狐----三国魏令狐愚(魏国州刺史)

宇文----隋朝宇文化及

长孙----唐朝长孙无忌

叔孙----西汉叔孙通

慕容----十六国慕容幌,慕容烈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2-13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以后发现,原来还有几个复姓的残留!不过生女娃就惨了!整个家族就没有啦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姓的由来

  《千字文》《百家姓》是过去学习中国文学的启蒙课本。其实,文何仅千字,姓何止百家。

  在日常生活里,人们遇到陌生的人总要问“贵姓大名?何方人氏?”由此可见,姓与氏原是两回事。

  在商周,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姓”字义从女从生,在以母系为中心的社会里,但知有母,不知有父。母权中心解体后,适得其反,男子称姓,女子称氏。

  中国的姓有两种:一为单姓;一为复姓。孔明复姓诸葛,太史公复姓司马,欧阳修姓欧阳。仅复姓一项就超过百家,加上单姓,为数接近千家,故曰“千家万户”。

  常见姓笔划最简的是二画。如姓丁姓卜。丁是因名设姓的,“西域人多名丁......以名为姓。”卜是因职业得姓的,“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

  考查古籍,可知姓笔划最简的是一画,如姓一、姓乙。明代有姓一名炫宗者,任灵寿县丞。“子姓加乙姓,合二姓为孔姓。”如此说来,姓乙还是姓孔的祖先。

  常见姓笔划最繁的是二十二画姓龚(指繁体字)的。龚姓也是“合姓”,《姓谱》上载“龚之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

  上古之时,姓是宗族图腾的符号,人姓的字眼须经过族酋一番认真选择。有的以封地(国名)为姓,有的以官名为姓,有的以出生及定居地名为姓。

  后来,取姓却也随便。生在竹林中的,以竹为姓;因年纪大而坐车的,以车为姓;东方朔,父姓张,母姓田,因生时东方初明,就以东方为姓。

  也有改姓的。有的因字形的误差,姓刀的本来是姓刁的;姓佘的原是姓余的。有的因音误,《水浒》中晁盖本姓朝。

  有人有名无姓,便直过期作废了当取“姓”字为姓。《姓苑》上记载:“其人本无姓氏,因即以姓为姓。今南海存此族。”出家的僧人,脱去俗姓,一律以佛教教祖释迦牟尼的第一个字“释”字为姓。

  “姓”本身原无大小之分,尊卑之别。后来姓以名人贵,就存有尊卑了。为了表示不存尊卑褒贬,开会的名单以及座位的排列,均以姓氏笔划为序,这是后人的创举。


偶觉得最帅的姓是轩辕--华夏第一姓
一、寻根溯祖 轩辕复姓为黄帝嫡孙,出自有熊氏,亦称为帝鸿氏。黄帝曾居于轩辕之丘,故而得姓轩辕,黄帝的后代子孙遂称轩辕氏。一说黄帝作轩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谓轩辕。又据古代传说,轩辕即天鼋,天鼋变为龙,龙为轩辕部落的图腾,因以得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 "太霞堂":唐朝时有轩辕集居罗浮山为道士,年过百岁仍容颜不老,坐在暗室中,目光射数丈。著有《太霞》12篇。唐武宗召见他询问长生的法术。轩辕集说:"绝声色,薄滋味,哀乐一致,德施无偏,尧舜禹汤之所以寿也!"(尧舜禹汤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断绝靡靡之音和女色,对饮食不贪厚味,悲哀和欢乐都同样,不为此而伤感,施德于人,无偏无私。) 【郡望】 轩辕复姓望族居上party(今山西长治)、郃阳(今陕西省合阳县)。

三、历史名人 轩辕氏:即黄帝。传说黄帝姓公孙,后因生于姬水改姓姬。国内有熊,故亦称有熊氏。与蚩尤战于涿陆之野,斩杀蚩尤。又败炎帝于阪泉,诸侯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因有土德之瑞,土为黄色,故号黄帝。唐代有轩辕集。 轩辕弥明:唐代诗人。善诗,言其诗作掷地有声。另,宋代有轩辕损。

上海的复姓中,有“中华第一姓”一一轩辕。相传轩辕氏即因黄帝居住在轩辕谷(今河南新郑县西北),他的其中一个儿子即以地为姓,这是一个古老的家族,有5000年了,现今已十分罕见。1994年《羊城晚报》曾发表《独此一家姓轩辕》,说的是台湾轩辕氏来大陆寻根,在苏北某地找到了一家姓轩辕的。当时,多家报纸都转载了这篇文章。实际上,上海也有一家姓轩辕的,是兄弟俩,其原籍在安徽蚌埠,分别在1931年和1945年迁移上海。1986年,轩辕家族曾聚会,作过粗略统计,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分布在10多个县,共有轩辕氏几千户,人口约2万人。

这是真正有5000年历史的姓氏,一脉相传的黄帝子孙。

日本人为了证明天皇“由来已久”,“万古一世”,不惜考古作假。捏造什么神武天皇。

所以华夏子孙也不能忘了轩辕这个姓氏。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李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台湾李姓排列第五。台湾各地到处都有李姓人氏,即使在人烟稀少的边陲之地,也有李姓的后裔在繁衍。台湾李氏也来自福建和广东。最先到台的地福建人李魁奇,后为郑芸龙所杀。台湾李姓并非一支,第一类是北宋大臣要纲之后称为景仙李氏;第二类是河南李氏称为兑山李氏;第三类是来自宋朝的云南后称为金山乡李氏;第四类是燕楼李氏;约宋元之间这支李氏上在台李氏中人数最多。
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历史名人
  李 耳: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一阴一阳为之道"的辩证法和"天人合一"的系统论。
  李 冰:战国时期蜀太守,他依法治水,修建了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为国家农业生产、水利工程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奉为川神。
  李世民:唐太宗,初始以"玄武门事变"取得政权,后制定了一些对社会发展较为有利的措施,创造了"从谏如流,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盛世。
  李 白: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等。人称"诗仙"。
  李 广:西汉时人,曾历仕文、景、武帝三朝。多次参加反击匈奴的战争,作战70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匈奴数年不敢攻扰,称之为"飞将军"。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族后裔共有的姓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后衍化为三支王姓族派。一是周文王弟15子毕公高的后裔,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人,世人称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三是魏国信陵君无忌,魏被灭后,其子孙被称为"王家",随以王为姓。
  出自妫姓,为齐王田力的后代。舜的后裔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为姓。
  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改姓为王。
  由北方他姓改王姓而来。如鲜卑族可频氏、乌桓族回纥阿布思族。
  出自赐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战国燕王丹的玄孙喜被王莽赐姓王。
  家乘谱牒
  全国:太原王氏会通世谱十三卷首一卷、王谢世家三十卷、王氏族谱不分卷、王氏宗谱、王氏通谱。
  天津:王氏宗谱不分卷。
  河北:清苑王氏家谱九卷、新城王氏世谱不分卷、王氏谱图一幅、王氏族谱十卷。
  上海:王氏世谱四卷、南汇王氏宗谱不分卷、云间王氏族谱二十二卷、嘉定王氏续修支谱二卷。
  江苏:王氏三沙全谱不分卷、王氏三沙统谱不分卷、王氏族谱八卷、王氏修族谱十六卷、三槐王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任和王氏重订家乘不分卷、王氏家乘、萧山王氏族谱十四卷、新发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广东:新丰王氏族谱不分卷、太原堂王氏族谱世系不分卷。





迁徙分布
  王姓早期主要在北方发展繁衍。周灵王后裔王元避秦乱,迁于琅邪,后徙至临沂。河内王氏,其先为太原人,世居祁县,后徙平州,又迁至河内温县。魏公子无忌之孙卑子悼,悼生贤,西汉时徙居霸陵,遂为京兆人。
  王氏迁往江南,始于西晋末年。唐僖宗时,河南故始人王潮、王审知入闽,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同时王氏又有迁居四川、安徽、江西者。北宋末,中原人多次大规模南流,其中不少王氏族人迁徙至浙江、江苏一带定居。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一支王氏迁往广东,其后裔散处广东、广西各地。王姓移居海外,始于明清之际,主要分布在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在台湾排第六,源于福建和广东两支(此两地来自琅琊即山东和太原的五氏世族),福建的是王潮的后裔。来自广东的王氏祖先是清雍正年间入台的。明末开始,王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较早的王忠孝惠安人,入台时曾受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厚遇。
  堂号
  王姓堂号有"三槐"、"槐阴",其中"三槐堂"比较有名。






王实甫:著名戏剧家,一生创作杂剧达14种之多。其最杰出的作品《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宫女,为人正直贤贞,因不愿贿赂画工毛延寿,入宫数年不见帝,竟宁元年请嫁出塞,与匈奴和亲。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山东琅邪临沂人,独创圆转流利的书法风格,被后人奉为"书圣"。
  王 勃:绛州龙门人,著名文学家,为"处唐四杰"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腾王阁序》露绝世才华。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江西抚州人。他主张"变风俗,立法度"实行变法。其诗以雄健峭拔著称。
  王 蒙:湖州人,元杰出画家,以画山水著称,创"水晕墨章"法。为"元四家"之一。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张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少昊子挥造弓箭,姓源启自黄帝赐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上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张氏在台湾仅次于陈、林、黄三姓,是第四大姓。台湾的张氏来自福建和广东。台湾张姓曾分金坡派、板桥派等多种。主要居往在彰化、台北、台南、南投等地,彰化有数为占全台人数的六分之一。与大陆张姓一样,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得姓较早,源远流长;二是族大支繁,遍及全国,到处都有张氏族人在;三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从古至今,历代皆有张氏的杰出人物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第一个入台开基的张氏先人是张祐,来自广东梅丰。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堂号
  "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张 良:西汉谋臣,安徽毫县人。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张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刘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
  出自祁姓,为炎帝尧陶唐氏之后。相传祁姓是黄帝的后裔所分得的姓氏之一,后来祁氏被封于刘国,亦即今定州唐县。其子孙以国为姓,相传姓刘。史称刘氏正宗,这就是陕西刘氏。
  出自姬姓,为周太后的后裔。相传周武王去世后,周成王继位,封王季的儿子于刘邑,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刘,这就是河南刘氏。
  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迁徙分布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其十世孙在魏国任职,魏灭后迁至大梁,生子刘清辗转到今江苏等地。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子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汉末三国之际,中原的刘氏为避“董卓之乱”不断向四方迁徙,主要是向东南投奔孙吴和向西南进入四川投奔蜀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刘氏大举南迁,在江南影响很大。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
刘姓是台湾第九大姓。约占全台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台湾刘姓最早源于福建和广东,在明代末年入台,以“汉人”自居,以“汉人”为豪的刘姓繁衍到台湾。
堂号
  彭城堂:这是刘氏使用最普遍的堂号,因为彭城刘氏其源出西汉皇族,时间较早,人口、支脉较多,影响较大,因此被刘氏看作是郡望堂号的正宗。
  豢龙堂:夏相刘累,相传他善于养龙,被封为豢龙氏。
  藜照堂: 汉代的刘向,元帝的时候校书天禄阁,有一天,一个老翁穿着黄衣,拿者藜杖,吹着拐杖上的火焰,拿出天文、地理的书给刘向。刘向问:“你是谁?”他回答说是太乙之精,听说他好学,特来看他。刘向一生著述很多,见了老翁后,才思更加敏捷了。
家乘谱牒
  河北:沧州刘氏家谱三卷首一卷、南皮刘氏家谱、上元刘氏家谱六卷
  山西:洪洞刘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洪洞刘氏族谱五卷、洪沿刘氏宗谱六卷、洪洞刘氏族谱、洪洞刘氏族谱不分卷、洪洞刘氏族谱十七卷首一卷、平定刘氏族谱不分卷
  辽宁:沈阳刘氏家族谱不分卷、沈阳刘氏家谱、辽阳刘氏宗谱一卷、凌源刘氏宗谱十卷
  江苏:南京刘氏家谱、沛县彭城堂刘氏族谱、丰县刘氏宗谱十卷、丰县刘氏宗谱十三卷、泗阳像树刘氏宗谱四卷、宝应刘氏家谱六卷首一卷、宝应刘氏家谱卷







历史名人
  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南宋四家”。
  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军。
  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年。
  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
  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妫姓,其始祖为妫满,也为虞舜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为陈侯,称胡公满,胡公满传至10世孙妫完,陈国内乱,厉公的儿子
出奔到齐国,以国为氏,称陈氏。
  出于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除胡公满的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外,还有三支。一是陈哀公之子留,避居陈留。二是陈泯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三
是陈泯公次子全温之后陈孟琏,居于固始,其后因无子,便以颖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颖川陈氏。
  出自白永贵之后。隋初有白永贵改姓陈,其后裔也多改陈姓,是为万年之陈氏。
  刘矫的后裔也有改陈姓的。
  南北朝时,鲜卑族一支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称陈氏。
家乘谱牒
  河北:陈氏宗谱、陈氏宗谱不分卷、陈氏家乘七卷、甘陵陈氏族谱二卷
  江苏:环步陈氏宗谱十八卷、陈氏家谱、维扬州陈氏重修族谱、维扬江都陈氏重修族谱八卷、丹徒丰城陈氏族谱二十三卷、句容陈巷张巷家乘七卷首一卷
  浙江:萧山陈氏宗谱十卷、绍萧陈氏宗谱十卷、唐里陈氏宗谱不分卷、姚江四堡陈氏宗谱六卷首一卷、勤东陈氏宗谱三卷、月湖陈氏宗谱
  广东:陈氏族谱二卷、凤冈陈氏族谱十二卷、化州乐岭陈氏族谱十三卷、南海金鱼堂陈氏族谱、鸦岗陈氏族谱、广东塘福岭陈氏族谱
  台北陈家族谱抄、香港鹿颈村陈氏族谱不分卷、颖川支谱二十卷首一卷





迁徙分布
  自陈国内乱后,陈氏有几次外迁,分别为陈留、阳武户牍乡和固始。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两次南迁福建。一是唐高宗总章二年,朝廷派陈政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陈政卒后,其子陈
元光代父领兵,平定局势后,设置了漳州郡。因之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其子孙称为"开漳圣王派"。二是颖川陈实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同安,其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煚,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传8世13王,历时175年。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去的水手,此后有的在琉球群岛落户。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谋生。例如,陈臣留率亲族百余人迁居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另有一些人迁至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澳大利亚等国家。
  陈氏是台湾第一大姓,在台湾有“陈林半天下”之说。主要来自福建。入台是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为陈氏入台始祖。第一个移居台湾的陈氏是随延平郡王收复台湾的陈泽,直至今天台南还有他的后裔繁衍。明代王世贞为<陈氏族谱>作序称,闽之陈氏,自宋代始已成最有名望之盛族,等等
堂号
  "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陈 平:西汉大臣,少时家贫,好读书,后归刘邦,他多次用计,使刘邦脱离逆境,转危为安,与张良齐名,史称"良平"。
  陈 寿:西晋著名史学家,著有《三国志》,最初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由《三国志》演变而来。
  陈 祎:唐僧的俗名陈祎,他是佛教经典名著的翻译家,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创始人,由于他的业绩,使佛教有了汉字记载的经典。撰有《大唐西域记》。
  陈 抟:宋初道士。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太极图》、《先天图》等。
  陈天华:清末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他的著作《警世钟》、《猛回头》和他"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行动,为中华民族的觉醒敲响了"警钟"。
  陈 群:三国魏时尚书,曾建议选任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后来演变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姬姓。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人称唐叔虞。唐叔虞的儿子燮继位后,因唐地有晋水,就改称晋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时被封为杨侯,春秋时晋国灭杨,杨成为晋国羊舌肸的封地。晋武公(燮的第10世孙)时封次子伯侨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伯侨之孙突食采于羊舌,为羊舌大夫,是为羊舌氏。突之孙肸,字叔向,又称叔肸,因戴晋有功,被分封于杨氏邑,其子伯石以邑名为氏,称杨氏。公元前514年,晋灭羊舌氏,伯石有子逃往华山仙谷,遂居华阴,称为杨氏,史称杨氏正宗。
  出自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出自他姓改杨姓。如福建林姓迁居广东梅州后改姓杨。《北史》载,杨义臣本姓尉迟,后改杨氏。
  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有代北三字姓莫胡卢氏改为杨氏。





迁徙分布
杨姓的发源地在今山西省境内。杨为晋所灭后,其子孙便向西发展繁衍,首先是迁入陕西境,后再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今河南省境内,成为后世杨姓发展的主流。至汉代时,杨姓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杨姓入川也在此时,多由湖北、陕西省境迁去。春秋战国之时,已有杨氏族人南迁入江汉地区(今湖北潜江一带),后因楚国势力不断加强,迫使他们再向东南迁至江西。与此同时,又有自山西迁至江苏和安徽省境的杨氏,便散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晋、唐这一时期,是杨氏再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时期,尤其以南方的繁衍最为突出,在此时期,多因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和唐代的"安史之乱"而引发中原杨氏大举南迁。至宋代起,杨氏已广泛分布于江南广大地区,并以福建为起播迁中心。总之,杨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繁衍于今河南、山西、陕西三省间地以外,还有以甘肃天水为中心的一线,以湖南、江西为中心的又一线。此后便逐渐向今河北、山东、内蒙、安徽、湖南、浙东、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发展,直至编及全国各地。
台湾的杨亦然成为现今台湾的第十大姓。杨氏入台其始祖是明朝永乐年间福建漳州的杨巷摘,最先入台把杨姓带入台湾。以后的清朝康熙年间、雍正年间、乾隆年间不断有杨氏入台开垦定居。
堂号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有个人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的家里行贿。杨震坚决不受,并严厉地斥责了那个人。那个人还是不死心,笑着对杨震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滚出去!"杨氏因以"四知"为堂号。






杨 业:又名继业。北宋名将,曾败契丹十万之众于雁门关。公元963年宋大举攻辽,他被迫接受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伣之命,孤军奋战.
  杨延昭:北宋名将,杨业之子,号称杨六郎。
  杨 炯:唐代著名诗人。十二岁被称为神童,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杨万里:南宋诗人,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杨 涟:明朝人,上疏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迫害致死。
  杨 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曾作《太玄》、《法语》,主张儒家的伦理学说。
  杨深秀:清末人,光绪进士,戊戌政变发生后,与谭嗣同等同时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杨秀清:清代太平天国起义主将,被封为东王。
  杨贵妃:名太真,小字玉环。深得唐玄宗宠爱,以容貌美丽闻名于世,通晓音律。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
  杨姓称帝王者有十几人,先后建立有隋、吴等政权。唐代杨氏任宰相者11人。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2-13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整理中......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5-1-9 12: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