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1018|回复: 6

清明节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4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清明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古人称这个时节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然而,到了现代社会,祭祀活动中的封建庸俗之风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清明节平添了污浊之气。如果传统民俗中掺杂了腐朽和庸俗的东西,就离民俗的本质越来越远。


清明节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清明与民间的寒食节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节与清明合二为一。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将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农历清明当日放假一天。

清明放假:20年前提案内容成现实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列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个提案,我在1988年的两会开始提,如今提案内容终于成为现实。”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道出了心中的喜悦。

20年前,赵丽宏第一次参加全国政协大会,那时他还年轻,才30多岁。会议期间,赵丽宏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重视中华传统节日,将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

“这个提案,并非灵机一动,而是有感于国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日益淡漠,对中华传统节日不了解、不关心。我的那份提案,除建议清明节、中秋节放假,还建议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此唤起国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和热情。”赵丽宏回忆道。

“当时很多人听说我的提案,都说有意思。”赵丽宏笑着说。

事隔十多年后,开始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类似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星亮……

在赵丽宏看来,这些议案、建议并非是对他当年提案的后续和呼应,而是不谋而合,“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有了这样的要求和期待,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重视,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只是反映了社情和民声”。

从2003年开始,赵丽宏又连续四次在全国政协大会期间提交提案,呼吁重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建议将清明和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他为此锲而不舍……

赵丽宏说,20年前提案时,心里有一种“孤独感”,但后来的四次提案,心情则大不相同。因为,赵丽宏看到了希望和成功的曙光。

赵丽宏在最后一次为此事所写的提案中有这样的表达:中国人,应该重视自己的节日,过好自己的节日。在过节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深厚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在这些节日放假,是对我们民族传统的尊重,是对中华文化的信仰和传承,也是对老百姓的关爱。一个民族,如果对本民族的重大节日不当一回事,那一定是病态的、自卑的。有人提出要拿中国的传统节日到联合国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要求保护,我认为大可不必。只要中国的十数亿百姓到这一天用独特的方式举国共度,海外华人加入其中,这个节日,一定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节日。

“2007年年底,国务院发布消息,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这是很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建议的结果,作为其中一分子,我深感欣慰。第一次提案建议传统节日放假时,我怎么也不会想到,20年后,会同时有三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成为法定节假日。”赵丽宏感慨道。



传统节日: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为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也作了多年的努力。

对于清明节的历史渊源,何星亮委员侃侃而谈:“清明节更多的意义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其实,中国祭祀祖先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上古时代就有帝王、诸侯祭祀宗庙的仪式,到春秋时代孔子的墓祭,这些都属于贵族所特有的。秦汉以后,贵族制度开始没落,才有一般民众到祖先坟墓去祭祀的习俗。一般来说,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地方的扫墓活动甚至长达一个月。相传扫墓这一习俗本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其实,清明节还有许多风俗,例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如今都失传了。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传统节日的保护,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关键要看行动。”

何星亮说,清明节、中秋节这样的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传统节日是保护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早在2001年11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第31届会议上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

何星亮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世界各民族各自创造独具一格的文化,使人类的文化多姿多彩,五光十色。一个民族如果在文化上没有特色,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也就不会有地位。复兴中华文化,首先必须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

何星亮举例说:“日本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日本保留传统文化之多却令人惊奇,其原因是日本自‘明治维新’时期便开始立法保护文化遗产。韩国也一样,制定法律,推行民族文化振兴政策,防止‘西化’。”

何星亮表示:“我们国家为了保护、传扬中华文化同样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假日,不仅是一个放假的问题,它将更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

文明祭祀:让清明节回归“清洁明净”本义

“往年的清明节,要把全家人聚在一起去扫墓很不易。”北京市民张先生说,今年实行清明节法定假日,全家可同去祭扫已故亲人的愿望终于能实现了。

在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工作的王先生,老父亲去世多年,老母亲去年也离开了人世。他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他会把父母安葬在一起。按照苏州的风俗,新安葬的亲人必须在清明正日前去祭扫。今年清明节是第一个清明法定假日,王先生不必再像过去那样,祭扫时如遇上班时间则必须向单位请假。王先生说,安葬好老母亲,全家人还准备去附近游览,感受一番大好春光。

对于如何祭奠故人,张先生和王先生分别选择献花的方式。他们认为,原来烧纸钱的方式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摒弃,故人活在自己的心中,通过献花这种文明祭奠方式,同样可以表达出自己的追思之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文明祭祀”越来越受到百姓的推崇,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烛光祭祀、植树祭祀、设立家庭祭祀角、举行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祀方式逐渐普及,蔚然成风。

互联网上一个论坛针对“文明祭祀”展开了热烈讨论。网友“我的天空”在论坛留言说:“网上祭祀作为一种环保、和谐、文明的清明节祭祀新方式,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有网友指出,清明祭祖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如果因此而给环境、交通、他人带来不便和影响就太不应该了。特别是清明节前后气候干燥多风,是火灾高发期,稍不注意就很可能酿成大祸。所以,清明祭拜祖先应该首先考虑场所、时间,文明祭拜,不可宣扬迷信。

对此,赵丽宏、何星亮等委员纷纷指出,清明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古人称这个时节为“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然而,到了现代社会,祭祀活动中的封建庸俗之风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清明节平添了污浊之气。如果传统民俗中掺杂了腐朽和庸俗的东西,就离民俗的本质越来越远。一种背离时代进程的风俗如果为更多人们所接受,迷失了健康的方向,将会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甚至成为先进文化的桎梏。广大群众也应自觉约束祭祀行为,既要缅怀祖先,又做文明公民,这才是祖先愿意看到的。


平安清明:把握好继承传统与移风易俗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对清明节法定假日喜忧参半。他表示,以往清明不放假,人们扫墓只能在清明前后的周末。今年清明与周末相连,扫墓和出游人数肯定会达到空前规模,这势必对交通、环境带来难题。对此,他在两会期间递交的提案中指出“作好节日安排实属必要”。

葛剑雄说,一个传统节日过得是否有意义,不仅要有物质上的保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在追思祖先和亲人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为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兴盛、为国家的建立和繁荣献身的革命先烈、杰出人物,应该在节日来临之际整修维护革命先烈、历史名人墓地陵园和相关文物、遗址,供民众祭扫参观。

葛剑雄认为,要把握好继承传统与移风易俗两者的关系,在恢复传统的同时防止沉渣泛起,是政府与民众都应该注意的。如有些人、有些地方有在扫墓时烧纸、燃放鞭炮的习惯,既易引发火灾,也不利于环境保护,至少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并做好防火预案。

从民政部官方网站上了解到,日前,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8年清明节期间有关工作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在清明节前,针对公墓、殡仪馆、骨灰存放设施等场所的安全和防火制度落实情况逐一进行检查,把“安全第一”作为清明节期间殡葬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知》指出,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报告本地殡葬服务单位接待能力、设施设备状况和祭奠规模预测等情况,必要时建议政府成立清明节群众祭奠活动协调指挥机构,建立民政、公安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制定安全保障、交通疏导、宣传引导等工作方案,强化相关部门职责和具体工作措施。

据了解,全国各地相关部门针对清明节已作出相应的应急预案。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伴随着春天的脚步,传统的清明节到来了。人们捧着束束献花,祭奠亲人,缅怀先人,寄托思念。


应该说,从今年开始,清明节正式被定为国家法定假日,这多少让人对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有了更多的期待。实际上,将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定为公共假日,表现了全社会对传统节日及其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弘扬。而相较于开办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授课内容的现代私塾学校等来说,利用并扩大传统节日的感召力来弘扬民族文化,无疑更具有积极意义,也更能为各方所接受。

清明,本是古人在冬去春来之时取新火的日子。后来,逐渐与扫墓、祭祖等联系在一起,唐宋以后又加入了踏青、郊游等内容。千百年来,人们在一年一度的清明节里既怀念先人,又迎接春耕的到来。同时,清明节的仪式和内涵也呈现出不断演化、不断整合和不断丰富的“活体状态”。

因此,清明不只是祭祀,也不能仅剩下扫墓。今天,我们过清明节假日,更多的是要通过扫墓祭祀等形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全面体现感恩祖宗、传承家族荣誉的文化传统,从而不断增强凝聚力,同时确保民族的优良文化和共同的记忆,得以代代相传、万载永续。

从这个意义来说,当务之急应在保留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为传统节日注入新鲜血液,使之与时代需求充分“对接”。清明节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要借助祭祀等仪式,“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看似关心的是死亡问题,落脚点却是现实世界,是如何让活着的人在追思和感悟中得以焕发生机并道德醇厚。

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清明节承载的则是一种道德、一种文化,始终以国家统一和宗族团结为目的。可以说,时代越是变化,清明节越要寄托炎黄子孙崇敬先人、仰慕先贤的情怀,越要起到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精神的作用,越要表达对先人的感恩以及对先贤先烈风范的缅怀和景仰。

因此,鼓励今天的人们过清明节,就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悟和认同的过程,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温习和体验的过程。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就是要通过学习先烈获得精神的洗礼,通过敬仰先贤获得思想的升华,通过追忆先人获得灵魂的熏陶。

需要强调的是,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假日化,仅仅是具备了“天时”,能否进而增添“地利”、“人和”等新要素,关键是要让清明节的形式和内涵能与时俱进地适应当下民众的需求。比如,可以在清明前后,组织踏青、植树等春游活动,让人们在尽情领略寻春、探春、踏青、游园的乐趣中,更加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此外,在奥运之年,组织开展一些户外体育活动,如抖空竹、放风筝、荡秋千、拔河、踢毽子、跳房子等等,也恰好契合了全民健身的要求。

总之,当清明节到来之际,要让人们休好假、过好节,既要挖掘和维系好这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也要想方设法地激发群众的热情,特别是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进来,从而做到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发帖际遇]: wzhx1994927帮周威信押镖,结果:偷得鸳鸯刀,转手卖得银两20。


[ 本帖最后由 wzhx1994927 于 2008-4-4 08:26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白居易一首《寒食野望吟》描写了当时墓祭之情形:

《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土番)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这首五律有如广角镜头,摄下了清明春野的全景。书生们潇洒的游春,空中风筝争鸣,鸟雀啄食(土贲)间祭品。哀欢相映,这真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不过,清明墓祭凄清悲切固然有,但至唐宋,宴乐游赏的风气也已形成。

唐诗人顾非熊的一首《长安清明言怀》诗道尽其间关系:

《长安清明言怀》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至唐代,寒食清明祭扫坟茔的习俗已经合二而一了。时值三春大好时光,清明墓祭这种户外活动业已具备冶游的条件。唐宋元明如此,清及晚近也不例外。晚近以来,这种风习还是很盛的。求神拜佛可视作迷信,作为者心里也免忐忑,祭扫先茔则不,行此举之人肚子鼓鼓象有许多理由,怎么做也都心安理得。于是,北方便荷担挑盒,南方便行船载酒,热热闹闹地上坟去。

清明节对联:

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槐火光阳春替换;杏花消自雨传知。

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禁火今年逢节早;飞花镇日为谁忙。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有胸中韬略无穷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落花残日几多愁

有关清明节的诗歌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白居易一首《寒食野望吟》描写了当时墓祭之情形:

《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清明日狸渡道中》

范成大

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

石马当道立,纸鸢鸣半空。(土番)间人散后,乌鸟正西东

这首五律有如广角镜头,摄下了清明春野的全景。书生们潇洒的游春,空中风筝争鸣,鸟雀啄食(土贲)间祭品。哀欢相映,这真是一个极具特色的节日。不过,清明墓祭凄清悲切固然有,但至唐宋,宴乐游赏的风气也已形成。

唐诗人顾非熊的一首《长安清明言怀》诗道尽其间关系:

《长安清明言怀》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至唐代,寒食清明祭扫坟茔的习俗已经合二而一了。时值三春大好时光,清明墓祭这种户外活动业已具备冶游的条件。唐宋元明如此,清及晚近也不例外。晚近以来,这种风习还是很盛的。求神拜佛可视作迷信,作为者心里也免忐忑,祭扫先茔则不,行此举之人肚子鼓鼓象有许多理由,怎么做也都心安理得。于是,北方便荷担挑盒,南方便行船载酒,热热闹闹地上坟去。

清明节对联:

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槐火光阳春替换;杏花消自雨传知。

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禁火今年逢节早;飞花镇日为谁忙。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有胸中韬略无穷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落花残日几多愁

有关清明节的诗歌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4-4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P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红田婴 红田婴 红碰碰 骑牛骑马去培墓 大兄排红龟 二兄排牲礼 三兄烧香与点火 饲牛囝仔围来乞墓粿 墓粿分无够 豆干鸭卵提来凑


注:红田婴-红蜻蜓 培墓-祭墓 乞墓粿-乞讨祭墓的粿
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


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严冬过去,春风又绿江南。清明时节,杨柳绽芽,桃花绽开,小草青青。大气洁净,“洁齐清明”。清明清明,正是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征。
“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冬后生命的篷勃生长,使人想起逝去的祖宗亲友。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吟咏清明的小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
可见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共不断地老朽,不断地死亡,这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
在这里我们尽情道出对亲人绻绻的思念,洒下所有的泪,回忆不再是生活的负担。在这里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在这里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只要心中有爱,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清明诗歌:清明诗清明节的诗</P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红田婴 红田婴 红碰碰 骑牛骑马去培墓 大兄排红龟 二兄排牲礼 三兄烧香与点火 饲牛囝仔围来乞墓粿 墓粿分无够 豆干鸭卵提来凑



[发帖际遇]: wzhx1994927冒充青木堂主向反清份子征收活动经费,结果:骗得银两1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4-4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的文章

5楼的沙发~~~~~

清明……

[发帖际遇]: 柳无色买通太监进宫旅游,花费银两18.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4-4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4-4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5-1-10 01: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