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1895|回复: 1

名将甘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志55]
1.少年事迹。
[志55]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人与相逢,及属城长吏,接待隆厚者乃与交欢;不尔,即放所将夺其资货,于长吏界中有所贼害,作其发负,至二十余年。止不攻劫,颇读诸子,乃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
[吴书]宁轻侠杀人,藏舍亡命,闻于郡中。其出入,步则陈车骑,水则连轻舟,侍从被文绣,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缯锦维舟,去或割弃,以示奢也。
[演义38]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颇通书史,有气力,好游侠。尝招合亡命,纵横于江湖之中,腰悬铜铃,人听铃声,尽皆避之。又尝以西川锦作帆幔,时人皆称为‘锦帆贼’。后悔前非,改行从善,引众投刘表。见表不能成事,即欲来投东吴,却被黄祖留住在夏口。
甘宁的游侠生活可谓是威风八面,铜铃路尽、锦帆天涯。人与之交好,他投李报桃;若稍有怠慢,则被甘宁洗劫一空。东汉末,官府腐败,无力缉捕甘宁,只得任他青天白日大肆铺张。
在演义中,虽没有直接描写甘宁豪华的劫匪生活,但通过吕蒙之口,略作表述。
后来,甘宁大概觉得无聊了,开始认真读书,决定成就一番事业,归投刘表。得不到重用,想投东吴,却被黄祖留在夏口不得过。  
为了下文一些分析,这儿先提一下甘宁的性格及品格,志与演义似乎不一样。
[志55]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
[志55]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临当与升堂,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歔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志54(吕蒙传)]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
根据志的描写,甘宁的行事作风随心所欲、任意妄为,甚至常常违背孙权的命令;谁在他手下犯了错,更是难逃惩戒。我想他在吴国的人际关系肯定不好,吕蒙是引导甘宁入东吴的人,甘宁也不买他的帐。下人犯错,吕蒙说情,甘宁明明已经“许蒙不杀”,一转眼还是“自挽弓射杀之”,结果吕蒙“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若不是蒙母相劝,又是一场私斗(甘宁与凌统的内讧众所周知,在此我不得不怀疑问题究竟出在谁身上)。但是甘宁又是一个吃软不吃硬的人,吕蒙好言劝慰几句,甘宁便自行来认错。简单的说,甘宁的性格就是直爽,一点不拐弯抹角,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演义没有直接描写甘宁性格的言语,也没有表现他的“好杀”性格,更没有违令现象的出现,可谓抹去了他的所有缺点。诚然,志中所表现甘宁的豪放之气亦消逝怠尽——都说演义三国之中将领只有蜀方几位有鲜明性格,叹息。
2.归附东吴。此段两书的记载完全相同。无论甘宁立何大功,总得不到黄祖的重用,都督苏飞屡荐无用,转劝甘宁投吴(苏飞明知道江东时时想报孙坚之仇,若甘宁走,黄祖军愈加无法抵抗,却仍对甘宁仁至义尽;若苏飞忠于黄祖,黄祖不用甘宁,当劝之杀宁),并保他为邾长,使甘宁顺利离去。甘宁见了孙权,开始发表《隆中对》的翻版演说——
[志55]宁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张昭时在坐,难曰:“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权举酒属宁曰:“兴霸,今年行讨,如此酒矣,决以付卿。卿但当勉建方略,令必克祖,则卿之功,何嫌张长史之言乎。”
[演义38]宁曰:“今汉祚日危,曹操终必篡窃。南荆之地操所必争也。刘表无远虑,其子又愚劣,不能承业传基,明公宜早图之;若迟,则操先图之矣。今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迈,务于货利;侵求吏民,人心皆怨;战具不修,军无法律。明公若往攻之,其势必破。既破祖军,鼓行而西,据楚关而图巴、蜀,霸业可定也。”孙权曰:“此金玉之论也。”
志与演义的言辞基本相同,志更详细些,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稍有删减甘宁的话语,当在情理之中。志中的甘宁严词反驳张昭,演义略,我以为也是出自两书赋予他的不同性格,演义中甘宁温和得多,少有顶撞过激之词。  
3.破黄祖。这是演义第一次赋予甘宁“殊勋”。
[志55]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
[志47(吴主传)]权复征黄祖,祖先遣舟兵拒军,都尉吕蒙破其前锋,而凌统、董袭等尽锐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骑士冯则追枭其首,虏其男女数万口。
光从志上看,甘宁初投孙权,孙权仅仅是采用了他的看法,派吕蒙、凌统、董袭出兵讨伐黄祖,并没有派甘宁出征,在成功之后,才“授宁兵”。退一万步讲,即使派去了甘宁,他应该也没有什么战功,因为出征的三人(吕蒙、凌统、董袭),传中都有此战役的描写,而甘宁是没有的。猜想甘宁初降孙权,人心难测,不可能立即被重用。
[志54(吕蒙传)]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志55(凌统传)]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搏其城,于是大获。权以统为承烈都尉。
[志55(董袭传)]建安十三年,权讨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廫,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袭与淩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祖便开门走,兵追斩之。明日大会,权举觞属袭曰:“今日之会,断绁之功也。”
再来看演义——
[演义38](孙权命)吕蒙为前部先锋,董袭与甘宁为副将;权自领大军十万,征讨黄祖。
明显的改动痕迹,未及出征,凌统的战功已经全部给了甘宁。
[演义38]甘宁……乃选小船百余只,每船用精兵五十人,二十人撑船,三十人各披衣甲,手执钢刀。不避矢石,直至艨艟傍边,砍断大索,艨艟遂横。甘宁飞上艨艟,将邓龙砍死。
“飞矢雨下”的情况下“以刀断两绁”、使得“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的人是董袭,“勒前锋,亲枭就首”的人是吕蒙,转眼之间归甘宁所有。
[演义39]甘宁冲开士卒,直赶将来。……拈弓搭箭,背射黄祖,祖中箭翻身落马。宁枭其首级……
抢了诸将领的战功还不够,顺便再掠夺骑士冯则“追枭其(黄祖)首”的功劳。江夏一战,甘宁“大获全胜”。
另,演义唯一没有虚构的是甘宁为苏飞的求情。战后苏飞被擒,孙权欲杀,甘宁泣叩告求,并断言承诺若苏飞逃走,他自己愿意偿命,于是孙权赦免了苏飞。这段事迹与甘宁往日的行事准则颇为贴合,苏飞对他有恩,他便十倍还之。  
4.赤壁之战。演义第二次赋予甘宁“殊勋”。
[志55](宁)后随周瑜拒破曹公于乌林。
志中只有短短的一句话,类似的话语,在东吴诸将中多有出现(历史上的吕范是武将而不是文臣)。
[志54(吕蒙传)]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
[志55(程普传)]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
[志55(韩当传)]后以中郎将与周瑜等拒破曹公。
[志55(周泰传)]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于赤壁。
[志55(凌统传)]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
[志56(吕范传)]曹公至赤壁,与周瑜等俱拒破之。
除了黄盖的纪录比较详细。
[志55(黄盖传)]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志54(周瑜传)]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志中描绘的赤壁之战远比演义简明,观江东诸将,周瑜无可非议是总指挥,最大的战功归于黄盖,其余参战的将军,都没有明显出彩的战绩。可是一到演义,甘宁的功绩立刻在诸将之中脱颖而出。
[演义45]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曰:“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蔡瑁令弟蔡勋前进。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勋射来,应弦而倒。
三江口的初次交战,甘宁盛气凌然,射杀北军将领。
而后虚拟的一系列计谋,除去周瑜与黄盖,诸将中独独涉及甘宁。
[演义46](周瑜)即命(蔡中蔡和)与甘宁引军为前部。……瑜密唤甘宁吩咐曰:“此二人不带家小,非真投降,乃曹操使来为奸细者。吾今欲将计就计,教他通报消息。汝可殷勤相待,就里提防。至出兵之日,先要杀他两个祭旗。汝切须小心,不可有误。”甘宁领命而去。
此为引线。当时江东将领十数,为何特意放在甘宁军中?说句笑话,甘宁归吴不到一年,周瑜倒不怕甘宁去降曹操?
[演义46]瑜大怒,喝令速斩(黄盖)。甘宁进前告曰:“公覆乃东吴旧臣,望宽恕之。”瑜喝曰:“汝何敢多言,乱吾法度!”先叱左右将甘宁乱棒打出。
行苦肉计时,甘宁第一个出来求情。我认为甘宁收了蔡中蔡和又知两人诈降,他应该晓得周瑜的心意,干脆把这出戏演得更逼真一些。否则,依他往日举止,真的在众目睽睽下被“乱棒打出”,可没有这么太平。
[演义47]泽至宁寨,宁接入。泽曰:“将军昨为救黄公覆,被周公瑾所辱,吾甚不平。”宁笑而不答。正话间,蔡和、蔡中至。泽以目送甘宁,宁会意,乃曰:“周公瑾只自恃其能,全不以我等为念。我今被辱,羞见江左诸人!”说罢,咬牙切齿,拍案大叫。泽乃虚与宁耳边低语。宁低头不言,长叹数声。蔡和、蔡中见宁、泽皆有反意,以言挑之曰:“将军何故烦恼?先生有何不平?”泽曰:“吾等腹中之苦,汝岂知耶?”蔡和曰:“莫非欲背吴投曹耶?”阚泽失色,甘宁拔剑而起曰:“吾事已为窥破,不可不杀之以灭口!”蔡和、蔡中慌曰:“二公勿忧。吾亦当以心腹之事相告。”宁曰:“可速言之!”蔡和曰:“吾二人乃曹公使来诈降者。二公若有归顺之心,吾当引进。”宁曰:“汝言果真?”二人齐声曰:“安敢相欺?”宁佯喜曰:“若如此,是天赐其便也!”二蔡曰:“黄公覆与将军被辱之事,吾已报知丞相矣。”泽曰:“吾已为黄公覆献书丞相,今特来见兴霸,相约同降耳。”宁曰:“大丈夫既遇明主,自当倾心相投。”于是四人共饮,同论心事。二蔡实时写书,密报曹操,说甘宁与某同为内应。
这段描写,反而不像甘宁在志中所表的性格,他应该是个直来直去的人,此般戏弄二蔡,倒有点像太史慈(指志)的风格,故弄玄虚、睁眼说瞎话,把人耍得团团转。
不过目的终于是达到了,甘宁据黄盖、阚泽之后,成了第三位“反叛东吴”的“内应”(阚泽献诈降书本就是演义虚构,再顺带虚构一个甘宁),得以在决战时大显身手。
[演义50]甘宁令蔡中引入曹寨深处,宁将蔡中一刀砍于马下,就草上放起火来。
黄盖在水路纵火,甘宁在旱路,遥相呼应。他当然不让地据黄盖之后,成为另一位破曹的功臣。
[演义50]为首一将,大呼曰:“吾乃东吴甘兴霸也!”马延正欲交锋,早被甘宁一刀斩于马下。张顗挺枪来迎,宁大喝一声,顗措手不及,被宁手起一刀,翻身落马。
放火还不算,又与黄盖一样,拥有斩/伤将纪录(黄盖射伤文聘),其余诸将,只写到韩当蒋钦周泰陈武水路放火、潘璋董袭旱路放火呐喊、吕蒙对战张辽、凌统交锋徐晃、太史慈陆逊冲杀而已。
综上所述,甘宁没有参加的江夏之战尚可虚拟战功,更何况是明确参加的赤壁之战,战绩卓越也不足为奇了。窃以为,演义看中甘宁“擅水战”这点,这里如果换作太史慈,就显得牵强了。  
5.被困彝陵。
[志55]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时手下有数百兵,并所新得,仅满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围宁。宁受攻累日,敌设高楼,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
[演义51]甘宁引兵至彝陵,洪出与甘宁交锋。战有二十余合,洪败走。宁夺了彝陵。至黄昏时,曹纯、牛金兵到,两下相合,围了彝陵。
两书基本相同,志中的甘宁远比演义豪放——“雨射城中,士众皆惧,惟宁谈笑自若”。  
6.相抗关羽。
[志55]后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羽号有三万人,自择选锐士五千人,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涉渡。肃与诸将议。宁时有三百兵,乃曰:“可复以五百人益吾,吾往对之,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涉水即是吾禽。”肃便选千兵益宁,宁乃夜往。羽闻之,住不渡,而结柴营,今遂名此处为关羽濑。
此段演义中无记载,理由很简单,关羽是比甘宁更加神化千倍的人,演义不允许关羽的胆怯和失败(失荆州除外,毕竟作者不能闭着眼睛乱写,否则成了《反三国》),任何诋毁“武圣”形象的战役均不收入演义。另,顺便提一下“单刀赴会”,大家都知道志中是鲁肃说得关羽哑口无言,演义中是关羽在东吴诸将的重围之下谈笑风生游刃有余,这些人中就有甘宁,他与吕蒙眼睁睁看着关羽挟持鲁肃得以离去,无计可施。果然,在志中“得罪”了关羽的甘宁,被无形回报于演义。  
7.破皖城。
[志55]后从攻皖,为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城,为吏士先,卒破获朱光。计功,吕蒙为最。宁次之,拜折冲将军。
[演义67]次日五更饭毕,三军大进。城上矢石齐下。甘宁手执铁链,冒矢石而上。朱光令弓弩手齐射,甘宁拨开箭林,一链打倒朱光。吕蒙亲自擂鼓。士卒皆一拥而上,乱刀砍死朱光,余众多降。得了皖城,方纔辰时。
演义将志的战役具体化,三国中常见。  
8.百骑劫营。
[志55]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权特赐米酒众肴,宁乃料赐手下百余人食。……至二更时,衔枚出斫敌。敌惊动,遂退。
[演义68]甘宁……告权曰:“宁今夜只带一百人马去劫曹营;若折了一人一骑,也不算功。”孙权壮之,乃调拨帐下一百精锐马兵付宁;又以酒五十瓶,羊肉五十斤,赏赐军士。……约至二更时候,取白鹅翎一百根,插于盔上为号;都披甲上马,飞奔曹操寨边,拔开鹿角,大喊一声,杀入寨中,径奔中军来杀曹操。原来中军人马,以车仗伏路穿连,围得铁桶相似,不能得进。甘宁只将百骑,左冲右突。曹兵惊慌,正不知敌兵多少,自相扰乱。那甘宁百骑,在营内纵横驰骤,逢着便杀。各营鼓噪,举火如星,喊声大震。甘宁从寨之南门杀出,无人敢当。……甘宁引百骑到寨,不折一人一骑。
甘宁的成名战役,激励部下的言辞大致相同,引略。志是甘宁“受敕”前往,演义是他主动请令前往;志是带“百余人”,未指明有无折损,演义是整一百,明写“不折一人一骑”,且是甘宁战前许诺战后应诺——这句话的描写,瞬间将此举提升到神话的战绩。光从志看,并没什么稀奇的地方,东吴诸将以一当十的能力都不差。
[志55(徐盛传)](黄)祖子射,尝率数千人下攻盛。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余人。
[志55(潘璋传)]所领兵马不过数千,而其所在常如万人。
演义忽略的江东诸将战绩甚多,而独表甘宁此役,并附赞诗“鼙鼓声喧震地来,吴师到处鬼神哀!百翎直贯曹家寨,尽说甘宁虎将才”。要知道之前张辽威震逍遥津都没有赞诗的,逍遥津一役对孙权的打击远高于百骑劫营对曹操的打击。“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这句话,说得稍过了。  
9.甘宁之死。同太史慈类似,志与演义差别很大。
[志55]宁卒,权痛惜之。
[演义83]甘宁正在船中养病,听知蜀兵大至,火急上马,正遇一彪蛮兵,人皆被发跣足,皆使弓弩长枪,搪牌刀斧;为首乃是番王沙摩柯,……甘宁见其势大,不敢交锋,拨马而走;被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宁带箭而走。到于富池口,坐于大树之下而死。树上群鸦数百,围绕其尸。吴王闻之,哀痛不已,具礼厚葬,立庙祭祀。
志中没有记载甘宁的具体生卒年龄,我能查到有确切年代的最后一次出场是217年的百骑劫营。
演义继续为甘宁虚构至222年的彝陵之战,甘宁带病出征,被沙摩柯射杀。场面上或许不好看,甘宁是“不敢交锋”而走的,但是死亡的场景是演义赋予他的最后一次神化,“树上群鸦数百,围绕其尸”的描写成就了日后“吴王神鸦”的事迹(为什么称甘宁为“吴王”?尽压孙权的威风),且被蒲松龄收入《聊斋》。
同样附一下两书的评价——
[志55]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演义83]吴郡甘兴霸,长江锦幔舟。酬君重知己,报友化仇雠。劫寨将轻骑,驱兵饮巨瓯。神鸦能显圣,香火永千秋。  
10.甘宁与凌统的矛盾。
甘宁投吴前,射杀了凌统的父亲凌操,这应该是事实,但两人之间的仇恨,看起来并没有演义中那样的轩然大波。
[吴书]权讨祖,祖军败奔走,追兵急,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淩操。……淩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于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后权知统意,因令宁将兵,遂徙屯于半州。
这是史载的唯一一次对峙。从凌统的性格来看,“[志55(凌统传)]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远远优于甘宁的“粗猛好杀”,既然孙权令他不得仇视甘宁,应该也就此作罢。至于在吕蒙那里的聚会,我总觉得是因为他喝醉后的失常。可以一观志中平时两人的表现:甘宁被困彝陵,是凌统代周瑜守在南郡城下十日以拒曹仁,周瑜得以分兵去救;逍遥津一役,甘宁与凌统协同拒敌张辽,助孙权突围而走(请注意演义中的逍遥津两人不是共同作战的,只有凌统在孙权身边,当时甘宁想回兵救援但被乐进截住撕杀)。表面观之,并无异常的矛盾。另上文已述吕蒙也曾“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表明甘宁本身性格就存在问题,容易得罪人。
回观演义,甘宁从始至终就被抹去了志中“好杀”、“违令”的性格缺点;凌统作为一名演义普遍“忽略”的江东将领,理所当然不会赋予志中“国士之风”的品格,我们最多认为他是一个孝子,可以将杀父之仇记恨十几年。两人孰上孰下,不点即明。
[演义39]正饮酒间,忽见座上一人大哭而起,拔剑在手,直取甘宁。宁忙举坐椅以迎之。权惊视其人,乃凌统也,因甘宁在江夏时,射死他父亲凌操,今日相见,故欲报仇。权连忙劝住,谓统曰:“兴霸射死卿父,彼时各为其主,不容不尽力。今既为一家人,岂可复理旧仇?万事皆看吾面。”凌统叩头大哭曰:“不共戴天之仇,岂容不报!”权与众官再三劝之,凌统只是怒目而视甘宁。权即日命甘宁领兵五千、战船一百只,往夏口镇守,以避凌统。宁拜谢,领兵自往夏口去了。权又加封凌统为承烈都尉。统只得含恨而止。
演义中的首次纠纷,甘宁可能根本就不认识凌统,先前“恐江东恨其救黄祖杀凌操之事”,甘宁只以为凌操是孙权部下,既然孙权已经承诺不会记恨,故欣然而降。在宴上,甘宁没有任何表示(以他的性格肯定不会宽言赔罪,况且他也没错)。孙权劝说无效,只得调开两人,并“封凌统为承烈都尉”才把风波平息。令人讽刺的是,在志中凌统获承烈都尉的封号完全来自他征战江夏的功劳,到了演义,转眼间所有战功已全被甘宁“抢去”,又用这种形式获得加封,可为一叹。从另一方面讲,凌统复仇的第一对象肯定是黄祖,在志中他本人参与江夏之战,再追杀“漏网”的甘宁,当属情理之中;演义里甘宁在江夏之战中夺首功,并杀了黄祖——即,甘宁间接在帮凌统复仇,至少抵偿了一部分自己的罪过,却不知为何凌统记恨他更甚。
十几年后,甘宁破皖城时,相同的事件再次上演。
[演义67]酒至半酣,凌统想起甘宁杀父之仇,又见吕蒙夸美之,心中大怒,瞪目直视良久,忽拔左右所佩之剑,立于筵上曰:“筵前无乐,看吾舞剑。”甘宁知其意,推开果桌起身,两手取两枝戟挟定,纵步出曰:“看我筵前使戟。”吕蒙见二人各无好意,便一手挽牌,一手提刀,立于其中曰:“二公虽能,皆不如我巧也。”说罢,舞起刀牌,将二人分于两下。早有人报知孙权。权慌跨马,直至筵前。众见权至,方各放下军器。权曰:“吾常言二人休念旧仇,今日又何如此?”凌统哭拜于地。孙权再三劝止。
这段的描写,表面与志相似,起因相差更甚,看起来就是凌统出于妒忌甘宁的战功再次无理取闹(凌统是这种品格的人么?志中的凌统心胸宽广,遇到有可能与他地位相抗衡的人,他也没有妒嫉,反而上前与之言好),两人大打出手,吕蒙众人相劝估计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依靠孙权出马解决。
而后在濡须的一系列战役中,凌统还是纠缠不清,处处与甘宁相争,先斗了张辽50合,再斗乐进50合——
[演义68]凌统纵马提刀,出至阵前。张辽使乐进出迎。两个斗到五十合,未分胜败。……曹休便闪在张辽背后,开弓一箭,正中凌统坐下马,那马直立起来,把凌统掀翻在地。乐进连忙持枪来刺。枪还未到,只听得弓弦响处,一箭射中乐进面门,翻身落马。……凌统回寨中,拜谢孙权。权曰:“放箭救你者,甘宁也。”凌统乃顿首拜宁曰:“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再不为恶。
凌统被魏方暗算,甘宁射箭救之(我感觉无论是谁甘宁都会放箭去救的,此为公事),凌统感激(也许他终于能够理解甘宁射杀凌操时,是为了相救黄祖,此两事性质完全相同),从而两人再不为恶。在我看来,这样的描写有些类似志中蒋钦与徐盛之间矛盾化解的方法。([志55(蒋钦传)]芜湖令徐盛……自嫌于钦。曹公出濡须,钦与吕蒙持诸军节度。盛常畏钦因事害己,而钦每称其善。盛既服德,论者美焉。)徐盛与蒋钦同样是私怨,曹操出兵濡须时,蒋钦和吕蒙主持各将领的指挥调度。徐盛惟恐蒋钦借机陷害自己,蒋钦却公事公论,每每称赏他的优点。徐盛敬佩蒋钦的品德,不再相恨。——比较之下,有否几分相似?
总之,演义为赋予甘宁“以德报怨”的品格,安排了以上三场事迹,同时忽略凌统的“国士”形象、贬低乐进的武艺(莫名其妙被射了一箭,冤啊)。神化一个人是需要他人付出牺牲的,甘宁的情况完全类同关羽,只在程度上轻得多。

[发帖际遇]: 宇爷在海边沙滩上捡到一支圣火令,当废铜卖了,获得银两9.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5-2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

使用弓箭的武将我都喜欢~~~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5-5 21:31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