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和国际奥委会》
奥林匹克运动是在奥林匹克精神指导下,以体育运动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奥运会为主要活动内容,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全面发展,沟通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全世界普及奥林匹克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社会运动。
1894年6月23日,顾拜旦与12个国家的79名代表决定成立国际奥委会。百年之后的今天,奥运会已成为普天同庆的节日,奥林匹克运动也吸引了202个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参与。
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杰作,它将体育运动的多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在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和新闻媒介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构成了现代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文化景观,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愉悦人们的身心,更以其强烈的人文精神催人奋进,生生不息。
奥林匹克运动是时代的产物,工业革命大大扩展了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各国交往日益密切,近切需要以各种沟通手段来加强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奥林匹克运动正是为适应这种社会需要而出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Citius、Altius、Fortius)。
国际奥委会会旗:白底无边,中央有五个相互套连的圆环,即我们所说的奥林匹克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运会上相见。
世界奥运会共经历28届,加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29届。由于受到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6届、第12届和第13届奥运会未能如期举办。
国际奥委会历任主席共八人,他们分别如下:
国际奥委会首任主席:维凯拉斯
国际奥委会首任主席德米特留斯·维凯拉斯(Demetrius Vikelas 、希腊、1835—1908)是希腊诗人和教育家,维凯拉斯1835年生于希腊锡拉,作为泛希腊俱乐部会员,代表希腊参加了1894年顾拜旦主持召开的国际奥委会巴黎大会。会上,他积极支持希腊主办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根据当时的规定,国际奥委会主席应该是奥运会举办国家的人,会后被选为第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从1894年任职到1896年。
他于1908年去世,终生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顾拜旦
第二届国际奥委会主席勒巴龙·皮埃尔·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法国)的故居在法国的诺曼底省的米尔维勒城堡,古堡的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现代奥运之父、教育家、历史学家皮埃尔·顾拜旦:1863—1937。
1863年1月1日顾拜旦出生在巴黎乌堤诺街66号,一个非常富有的贵族家庭。青年时期的顾拜旦曾就读于巴黎的政治科学学院,他热爱竞技体育,擅长曲棍球和足球。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对古希腊文化的浓厚兴趣,深入研究,使他对古希腊体育和奥运会有了深厚的了解。他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在古希腊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事物给我的触动比奥林匹克更为强烈。"顾拜旦决心要恢复已经消失了15个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1891年28岁的顾拜旦创办了体育评论杂志,接着他又遍访欧美诸国,游说各界人士,宣传复兴奥林匹克的思想,顾拜旦还是世界上第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当时顾拜旦家庭内部没有任何阻碍,比方说顾拜旦的夫人,在性格上不是一个很随和的女性,但她在这个事情上,对顾拜旦的支持是无条件的,他在外界碰到了许多困难,经济方面的、社会方面的以及宗教方面的。当时顾拜旦是抛弃家财去进行这个工作,最后是在穷困潦倒中去世,他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太超前了,我们现在很难想象他当时碰以的困难的艰苦性,顾拜旦曾经写了一个回忆录,题目就叫《奥林匹克回忆》,回顾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21年中的艰苦奋斗。
国际奥委会第三任主席:拉图尔
第三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享利·德·巴耶·拉图尔(Henri de Baillet-Latour , 1876—1942、比利时),这位国际奥委会第三任主席(1925-1942)出生于比利时贵族家庭,社会活动家和奥林匹克运动积极支持者,是顾拜旦的密友。
二十年代初,享利·德·巴耶-拉图尔曾任比利时驻荷兰外交官。1903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06年在其积极筹划下建立了比利时国家奥委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为安特卫普申请主办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和申办成功后举办该届奥运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5年接替顾拜旦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42年病逝于任所。
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埃德斯特伦
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伦(Sigfried Edström , 1870—1964、瑞典)。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1946-1952)是一位瑞典体育活动家。曾就读于美国、瑞士,担任过动力工程师。喜爱田径运动,大学时期曾创瑞典国家短跑纪录。
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时,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伦倡议成立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并被选为主席,直到1946年才离任。1920 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21年起任执行委员, 1931年起任副主席,1942年巴耶-拉图尔病逝后担任任临时主席,1946年正式当选为主席。
1952年离任后 任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在其体育生涯中,对奥林匹克运动、特别是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奥委会第五任主席:布伦戴奇
国际奥委会第五任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Arery Brundage , 1887—1975、美国)。国际奥委会第五任主席(1952 -1972)是美国体育活动家。喜爱田径运动,曾参加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获得田径比赛五项全能第五名。1914年、1916年、1918年三次获美国田径全能冠军。
艾弗里﹒布伦戴奇曾任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主席(1928-1934)、美国 奥委会主席(1928-1952)、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副 主席(1930-1952),先后担任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 (1930-1975)、副主席(1946-1952)、主席(1952 -1972)等职,1972年任名誉主席。1975年获奥林匹克金质奖章。同年5月7日病逝于联邦德国加米施-帕腾基兴。
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基拉宁
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Michael Morris Killanin, 1914—1999、爱尔兰)。 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1972 -1980)是爱尔兰记者、体育活动家。曾在英国《每日快报》、《每日邮报》等报刊任职。1937-1938年以军事通讯记者身份到中国及亚洲其它国家做战地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事文艺创作和电影导演,出过不少优秀作品。后投身体育事业,1950 年任爱尔兰奥委会主席。
1952年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67年起任执行委员,1968年起任副主席,1972-1980年任主席,离任后任名誉主席。
基拉宁为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萨马兰奇
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Juan Antonio Samaranch ,1920- 、西班牙), 是西班牙“凯沙”公司的董事长、体育活动家和外交家。
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1920年7月17日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一个纺织资本家家庭。毕业于德语学院和巴塞罗那高级商业研究院。曾是一名冰球运动员。退役后任西班牙国家冰球队教练。1951年起任西班牙冰球联合会会长。1954年起任西班牙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1967-1970年任西班牙奥委会主席。1966年,在罗马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74-1978年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1977-1980年任西班牙驻前苏联大使,兼任驻蒙古大使。
1980年7月16日(莫斯科奥运会期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1989年连任,1993年9月再次当选奥委会主席。1991年12月被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册封为侯爵,以表彰他为“体育世界和世界各民族的友谊做出的贡献”。1992年8月荣获第一届杰西•欧文斯国际奖。1997年7月1日访问中国,与中国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探讨香港回归中国后在国际体坛的地位问题。1997年7月3日,萨马兰奇宣布香港将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奥运会。
1997年8月28日,由于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杰出贡献,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大军官”称号。1997年9月4日,再次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97年10月12日访问中国,并参加了中国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的开幕式。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接见了他。1999年12月17日,获得由《奥林匹克杂志》评选的“世纪体育领导人”称号。2000年8月2日,国际排联向他颁发了“国际排联金质奖章”,以奖励他为排球运动在世界各地的普及、沙滩排球成为奥运会项目以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排球运动所作出的贡献。
2001年7月13日,他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萨马兰奇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现在,已经从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职位上“退役”的萨马兰奇依然继续在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贡献自己的力量,担任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
他是一位业余体育运动爱好者,喜爱乒乓球、冰球、射击、足球和骑马等项运动,还特别喜爱集邮。
国际奥委会第八任主席:罗格
第八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1942-),国际奥委会现任主席(2001—,比利时人)。罗格年轻时就表现出极高的体育天赋,曾是比利时橄榄球队的一员,又曾夺得帆船项目的一次世界冠军、两次世界亚军,参加过1968年、1972年和1976年三届奥运会。
出生于1942年5月2日的他曾是一位水上运动员,具有神奇色彩的是,他还曾入选过比利时国家橄榄球队。曾夺得帆船项目的一次世界冠军、两次世界亚军,参加过1968年、1972年和1976年三届奥运会。退役后成为一名出色的外科整形医生,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还同时是位语言天才,精通荷兰语、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并且对现代艺术情有独钟。
罗格从1989年当选欧洲奥委会主席后,在国际体育界的影响迅速上升,1991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1998年当选国际奥委会执委,三年之后的2001年7月在莫斯科,他成为国际奥委会第八任主席。罗格与国际奥委会的缘分从他在1989年出任欧洲奥委会主席后正式开始。1991年进入国际奥委会后,罗格的“全能素质”得到越来越多的展示与发挥。1998年当选为执委的他逐渐成为了萨马兰奇面前的一位红人。2000年他成为奥运会总协调。2001年七月在莫斯科,他成为国际奥委会第八任主席。
以“廉洁先生”形象出现在国际奥委会的罗格还是缩小奥运会规模的最大支持者,在他看来,奥运会耗资太大,缩小规模理所当然,否则有朝一日奥林匹克运动将进入误区。不过作为2000年悉尼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他在前者的成功举办中赢得了声誉,却又在对后者存在问题的处理上给人感觉缺乏应有的魄力。
罗格作为国际奥委会在21世纪的第一位主席,在上任之初就表示,将继续带领奥林匹克运动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他认为合理地控制奥运会规模,让更多的城市有机会举办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未来的趋势。
[ 本帖最后由 冷血 于 2009-10-19 13:5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