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2809|回复: 6

金庸武侠主角与配角人物详谈(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9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武侠主角与配角人物详谈(二)

金庸在《神雕侠侣》的后记说,这篇小说的主旨,是透过杨过这个角色,写世间礼法习俗对人心灵和行为的拘束,金庸又说,虽然“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对现代社会仍有重大积极意义,但是国家界限终会消失,“爱国”、“抗敌”到时便会失去意义,但人的品德和高贵感情,永远不会失去意义,因此性格与感情,远比社会意义有更大的重要性。
  从这个角度看,杨过应该比郭靖高出一层,杨过重感情是恒久可贵,郭靖重社会责任只有短暂意义,若金庸目标真是这样,那么《神雕》便不算成功,因为杨过最后达到,“英雄”的地位,仍是因为他“为国为民”,因为他战胜了只顾自己的爱憎幸福,不以国事为重的心态。杨过虽然是反叛英雄的造型,但到最后,他没有以他的典范取替郭靖,反而接受了郭靖典范,在郭靖的典范之内超胜郭靖。
  因此,我认为《神雕》是一部意念不连贯的小说,杨过是个意念不连贯的角色。
  《神雕》后记中提到的意念,到了《笑傲江湖》,才在令狐冲身上成功地表达出来,我认为《笑傲湖》是金庸最成功的小说之一。
  在《笑傲江湖》之中,金庸的确表达出社会规范可以怎样虚伪和霸道,而纯真的感情怎样比表面上大公无私的行为高贵百倍。
  令狐冲的“侠行”其实寥寥可数,而且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完全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的情操。他大部分时间身受重伤,失去武功,根本有心无力。他绝对没有“为国为民”的机会和倾向,他完全没有领导才能,他甚至说不上是个英雄人物,但是他令人感动,教人敬重,就是因为他的性格和感情完全没有一丝卑劣的地方,因为他宁愿付出最大的代价,也不在这方面作出任何妥协。
  令狐冲是真正的出世,他的《笑傲江湖》远比杨过的隐归古墓来得舒畅自然。
  令狐冲真不算得上一个成功人士。他没有尊贵的出身来历,父母是谁,《笑傲江湖》提都没有提过,只是说他由师父师娘抚育成人。在武功方面,他有两次奇遇,一次是在思过崖上遇到风清扬,学了“独孤九剑”,一次是在西湖底黑牢,无意学得任我行的“吸星大法”,但令狐冲绝对谈不上武功第一,这两项武功,在危急关头,时灵时不灵地救他一下,大部分时间,令狐大侠都不是重病便重伤。
  在聪明才智方面,令狐冲当然不是笨人,但是他被人欺骗的次数,多得数不清,皆因他太信任人,太不计较自己的利益安危。
  他这个华山首徒本来已经不怎么样权威,到后来甚至变了弃徒,糊里糊涂当了恒山掌门一阵,又糊里糊涂领导一批乌合之众上少林寺救“圣姑”,但两处都是短暂权宜之事,他很快又回复自己“无职一身轻”。
  比起陈家洛,令狐冲毫无贵公子的风味;比起袁承志,令狐冲绝对说不上年少老成;比起郭靖,他没有为国为民的伟业;比起张无忌,他没有左右逢源、到处得美人垂青;比起乔峰--他又哪有半点乔峰的神威凛凛?
  比起金庸其他的男主角,令狐冲真可算是个很普通的人,但是他的普通,正是他最吸引人处,因为他证明了一个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英雄,英雄大侠不必有特殊地位,只需有高贵的人格情操。
  令狐冲是个最自然而不掩饰自己的人。他从不道貌岸然、从不自以为是、从不自大自尊,甚至毫不自我中心。他不受俗札管柬,不是像杨过那样要证明些什么,他简简简单单地不管别人对他有什么印象。连莫大先生也教训他说,他想到做什么便做什么,丝毫没有想过会起惹起什么话柄,他毫无机心,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重要,从来没有使命感,没有名利心,是个最难得的恬淡人物。
  令狐冲最令人敬佩及欣赏的是他的侠义精神,以及他坚守原则的态度。最清楚的一个例子,就是他怎样舍命救仪琳。他一来未见过仪琳的样子,二来与她素不相识,三来田伯光是个劲敌,他根本没把握打赢他,但是他仍是毫不犹豫地出面救人,这不是侠义心肠是什么?
  他的侠义心肠,别开生面地以嬉皮笑脸的姿态表现出来,什么“一见尼姑、逢赌必输”,似乎没半点正经,绝对不肯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在这方面,他像杨过多过像郭靖、乔峰,但是杨过爱讨人便宜,特别是爱讨女人便宜,令狐冲却从不这样做。
令狐冲不守俗礼,非常不顾面子,衣服破;曰也不在意,跟无赖泼皮赌钱,输了让人揍也不在意,但是他却重视原则,甚至轻视自己的生命。方证大师要他投入少林门下,以便教他易筋经,救他性命,他宁愿不救自己性命,也不肯改投少林。同样,他在朝阳峰上。身受真气乱窜煎熬,痛苦难当,明明听命入教,便可得任我行教他化解,但他坚持不肯入教,至于将来怎样,将来再算。
  不守俗礼的人,照例招人物议,对令狐冲而言,别人批评他,他不在意,但为师门惹上麻烦,却十分内疚,在这方面他与杨过不同,他不是故意反叛,而是真真正正的漠视,常常忘记自己的行为是违反世俗常规。
  令狐冲所受的最重责备是正邪不分,乱交魔教中人,但是令狐冲其实在正邪之间,分得清清楚楚,只不过他的标准,与世俗的标准不同。他尊敬的是高洁诚挚之士,鄙视虚伪而野心大之辈。他有精神洁癖,受不了虚伪奸诈的人。像左冷禅那类的野心家,他走得近了也会打冷颤。
  所以他能与田伯光结交,却忍受不得所谓正派的青城子弟。他看人完全是从精神的尺度而漠视他们的社会地位,因此他大刺刺地不睬金刀黄元霸,却对绿竹巷的一个老蔑匠敬礼有加。这又是与杨过不同,他尊敬谁并不是看人家对他好坏。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笑傲江湖》中看不起令狐冲的都是男人,女子差不多个个都对他好。岳灵珊跟林平之要好之后,对他有过嫌隙,但始终也是信任他。恒山派的女弟子都敬重他爱护他,不独仪琳一个人;定逸、定静、定闲三位师太都欣赏、信任他,定闲临死甚至坚持要他破天荒地当恒山派掌门。
  任盈盈对他倾心,一直对他的人格十分敬重;岳夫人不管丈夫怎样,都视令狐冲如同亲子,不相信他是坏人。
  任盈盈一听就知令狐冲没有谋杀师弟,不问也知他因讨厌人无耻奉承,宁死也不会肯入曰月神教;仪琳知道“令狐大哥”一定不肯做“低三下四的人”、一定不会爱情不专;岳夫人知道他不会偷去林平之的剑谱,因为他“从小便不贪图别人的东西”。
  令狐冲实在是个光明磊落、坦率真诚的人,他的爱恶意欲,一看便知,女子少机心,对他不加以诸多怀疑,因此对他了解正确,有机心的人,用有机心的眼光测度他,于是把他全看错了。
  令狐冲从不虚伪,不计较代价,不计较面子。他苦恋师妹不得,所有熟人知道,他也不计较许多。但同样,盈盈对他另眼相看,也是天下皆知,她背负令狐冲上少林,以自己生命换他活命,又是天下皆知;仪琳亦是同一路人,她为令狐冲曰渐憔悴,又哪里有加掩饰?男人爱面子,吃不起这样的亏,令狐冲重感情多于重面子,男人不明白不接受,但女性却深能体会而产生共呜,对他只有更加爱护。
  令狐冲不自觉而突破了乔峰的樊笼,乔峰连国家民族的界限也不能超越,报仇枷锁、事业枷锁以为是重任,令狐冲凭良知分出善恶,宁遭放逐也不肯接受世俗的所谓“正”“邪”。
  杨过尘心未了,归隐于活死人墓,是因为不得不在小龙女与花花世界之间作出取舍,但令狐冲本来就没有事业心、没有名利心、没有使命感,他爱交朋友饮酒赌钱、爱研习武功音乐,他不需要活死人墓,在绿竹巷中过寻常生活,他已经很满意。
  

康熙
  英雄……怎样才算是英雄?虽然金庸在《笑傲江湖》里提出了一个看法,就是:
  有高贵的人格的人值得我们尊敬,不一定是领导武林的大英雄才算伟大,但是《笑傲江湖》的故事背景与其他金庸小说不同,与“反清复明”、保卫国土等历史背景无关,《笑傲江湖》里的政治活动,全部是出于“武林人物”对“一统江湖”的个人野心,对平民百姓没有半点好处,因此令狐冲决定不参加这种活动,并不牵涉到道德价值之间的矛盾。
  当然,他是要作出取舍的,他要娶岳灵珊,便要与岳不群同流合污,要获得化解内伤的方法便要加入曰月神教,但这是利益与原则之间的取舍,不是不同的原则之间的抉择。令狐冲不是在社会责任与个人原则之间选择了“独善其身”,因此他的退出也没逃避的意味。
“出世”不一定行得通,金庸仍回到“入世”,也就是社会责任。所谓“英雄”的问题上来。
  在《射雕英雄传》的结尾,成吉思汗年老回顾一生成就,他傲然道,他所建大国,历代莫可与比,古今英雄,没有谁及得上他。
  郭靖不同意,他说,人死之后,占地不过数尺,杀人流血,占人国土,到头无用:“自来英雄而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
  成吉思汗灭国无数,只是“杀得人多”,不算英雄。陈家洛、袁承志、郭靖、后期的杨过、张无忌、乔峰,个个都是力图“为民造福、爱护百姓”的英雄。这些英雄,都是与当权者对抗的侠士。
  武侠小说的故事多以“反清复明”为背景,多少反映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在这些故事里,忠奸分明,侠士是汉人,是忠的;皇帝是“鞑子”,是奸的,“反清复明”终因强弱悬殊而失败,但是侠士虽败犹荣,皇帝虽然胜利,却为天下鄙视。
  这大概反映了平民百姓对官府的抗拒心理。
  金庸在早期的作品,大致用了同一个立场。在《书剑恩仇录》之中,香香公主用她的生命去警告陈家洛“不可相信皇帝”,陈家洛以为乾隆是汉人,又是他哥哥,稍微相信他一点,就险些被乾隆害了。
  在原版的《碧血剑》,崇祯帝是袁承志的杀父仇人,是昏君,协助闯王推翻明朝是英雄行径,但到闯王要做皇帝,闯王又变成坏人,侠士唯有退隐。这就是“权力使人腐败”的道理。
  其他的小说,一直至《天龙八部》,即使不正面写中国的皇帝怎样差,也写侵略者的首领怎样野心可怕,在《天龙八部》,透过慕容复这个人物,金庸更写出发“皇帝梦”的人的可悲可笑,《笑做江湖》更是攻击政治野心为主题。
  但是金庸这个看法不是没有改变的。他在《天龙八部》已开始比较清晰地质疑==义及以种族作出的划分,后来,他对统治者的看法也起了转变。
  在七五年改写的《碧血剑》中,金庸加插了一段全新的袁承志行刺满清皇太极的故事,大大地说明,皇帝不一定是坏人,满清皇帝之中也有好的统治者。袁承志在屋顶偷窥皇太极与明朝降臣对话,先是惊觉这人知才善任,驾驭人才的法门实在高明,比崇祯高出百倍,继而听得他解说治国之道,他说:“南朝所以流寇四起,说来说去,也只有一个道理,就是老百姓没饭吃,咱们得了南朝江山,第一件大事,就是要让天下百姓人人有饭吃……”接着,就商量怎样轻徭薄赋,为百姓造福。袁承志听得“句句入耳”,只盼多听一会,几乎忘了来此是为刺杀此人。
  在新版的《碧血剑》中,袁承志暗里佩服皇太极,开始相信,由他来做皇帝,比闯王更有把握稳定江山。后来皇太极被多尔衮谋杀,袁承志反而若有所失。
  写到乔峰,侠士英雄的典型已写到穷途末路,到了《鹿鼎记》,金庸索性打破传统,正面写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鹿鼎记》的故事,以反清复明为背景,但是这次皇帝是可敬佩的、有远见、有社会责任感的英雄人物,反清侠士却以韦小宝这个胸无大志的市井人物为首领。英明君主曰渐把国家带上繁荣稳定的轨道,反清侠士却窝里反闹得不亦乐乎。
  康熙是《鹿鼎记》的真正主角。《鹿鼎记》以讽刺手法写反清侠士,揭穿他们不过是凡人,也为名、为利、为地位面子、为女人明争暗斗,也搞政治阴谋、弄权术,也腐败得可以。正义凛然的大侠陈近南失诸愚忠,裹在一片浪漫气氛之中的白衣尼九难,只差一线便沦为可笑。
  但写康熙,金庸没有使用讽刺手法,一部《鹿鼎记》是康熙皇帝的成长经历,从爱玩好胜的“小玄子”,经过磨练、克服困难(如杀鳌拜)而渐渐成熟,天威曰重,终于成为忧国忧民、爱护天下百姓的一代明君。尽管金庸借韦小宝之口,开玩笑称他为“鸟生鱼汤”,这仍看得出是典型的描写英雄的手法。
  金庸利用小桂子与小玄子之交,去塑造康熙的有真感情。
  有人情味的形象。他跟韦小宝的友情,增加读者对他的亲切感,他对建宁公主的兄长之爱、对太后的孝心,特别是五台山上、清凉寺中,会见顺治痛哭失声、恋恋不舍的儿子渴望父爱之情,都令人感到康熙不但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且是个深情的人。
到后来,他治理国家,处处表现着气度和智慧,阅奏章报告台湾台风灾情,竟“泪光莹然”,要裁减宫中衣食赈灾,悲天悯人之心,与红花会群雄抢军响救济黄河灾民比较,同一样是侠义心肠。
  康熙不是侠士,但在金庸笔下,他却是个“为民造福、爱护百姓”的人,切合郭靖所订立的“英雄”定义。
  正如乔峰、郭靖、陈家洛等侠士英雄,康熙也有他的使命,就是治国安民的使命。他并非以武功完成使命,而是运用才智、权术、驾驭人的手法。他任用小人,用卑鄙的秘密情报员,显然并不如典型侠士英雄那样决绝地坚持道德完美主义,但他们不能完成救国使命,至多能像郭靖那样,做到杀身成仁,而康熙却能做到他治国安民的使命。
  康熙与韦小宝差不多最后一次会晤时,对韦小宝说:“我做中国皇帝,虽然说不上什么尧舜禹汤,可是爱惜百姓,励精图治,明朝的皇帝中,有哪一个比我更加好的?现下三藩已平,台湾已取,罗刹国又不敢来犯疆界,从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天地会的反贼定要规复朱明,难道百姓在姓朱的皇帝统治下,曰子会过得比今曰好些吗?”
  从这个角度看,谁说康熙不是英雄?不过他是个成功的英雄。他不是侠士而英雄;在金庸笔下,他是统治者而英雄。
  “行大事不拘小节”的康熙皇帝,在人格上、道德上或不如宁为玉碎的乔峰,然而在金庸笔下,乔峰只能以悲剧收场,康熙却一直伟大下去。这说明了什么呢?郭靖若面对乔峰、面对康熙,又有什么话可说?
  或许要问金庸,在乔峰与康熙之间、在侠士与统治者之间,谁是他所选择的理想典型,谁可以做更大的英雄,他会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多大意义,英雄是多种的,生而为统治者,跟生而为与昏庸的统治者作对的侠士,都可以各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完善。
  但从《鹿鼎记》中,我们的确可以看到金庸对统治者的态度有所改变。《笑傲江湖》里的一切政治活动无非是一个目的:个人野心;一切政治人物,到了独揽大权之际,都会失去智慧。康熙皇帝却完全不是这样。
  

韦小宝
  关于韦小宝,不知多少人写了多少文字赞扬及分析,我对韦小宝没有太大的兴趣,我对这个人物的意见,相信三言两语便可说尽。
  正如康熙是个经过美化的君主,韦小宝是个经过美化的个人。康熙十四岁已经办事十分精明,金庸大幅描写;康熙利用秘密警察卧底,刺探韦小宝的私隐,金庸以暗场交代。同样,韦小宝的毛病被写成无伤大雅,他的为朋友、仗义疏财得到大幅渲染,每个人都喜欢令自己开心的人,韦小宝这个人物极具娱乐性,读者自然觉得他可爱。
  据说,《鹿鼎记》连载之初,很多人对韦小宝十分反感,这无非是习惯及期望问题。金庸小说的主角,从第一本开始就是不少读者能够代入的英雄侠士,忽然之间出现了一个污言秽语(旧版更脏一点),总不学好的坏品行少年,自然无法接受。
  但到如今,“韦小宝”名头响当当,没有看过《鹿鼎记》的人都知道他是谁,这种反感便不会出现了。
  韦小宝过去难以接受,现在大受欢迎,也显示出这十多年来的社会态度转变。过去的读者比较纯情、理想化,受不了韦小宝的犬儒幽默,现在的读者现实得多,他们未必欣赏犬儒幽默,但韦小宝的故事是个穷人发达的故事,事实上,“所有人都爱听成功史”,韦小宝的什么“反英雄”角色、“反讽意味”、犬儒幽默都被淹没,因为他赖以成功的因素,包括泼皮无赖、不怕闯、贪心、精灵、懂得作弊、花钱、奉承、虚伪,顽强的生命力和自信,根本是视作当然的求存之道,反而,像韦小宝那样富贵而不忘本、有好处不吝分给朋友的人太少了,他的所谓“毛病”不成坏处,他的好处是罕有而实际的品德,韦小宝又怎能不是现代香港英雄呢?不过,有这个发展,金庸可能当初也料不到。
  金庸在“韦小宝这小家伙!”一文之中,很清楚表明他很喜爱这个他笔下创造出来的人物,他说,韦小宝的行为及代表的风气实在不足法,但中国人重感情而不重原则,他也是基于感情因素偏袒韦小宝、纵容韦小宝。
当然金庸不赞成韦小宝的行为,韦小宝最大的本领是“揩油水”,最可爱之处是把得来的钱财,抽出一部分分给手下,在香港来说,前者是贪污,后者是行贿,金庸多年来出任廉政公署的咨询委员会,又怎能赞成或同情这种行为?
  金庸喜爱韦小宝,对他偏袒及加以纵容,是因为他能够从康熙的角度看韦小宝。
  康熙喜爱韦小宝而纵容他,因为康熙自信十分了解他,自信有本事管得住他,大事上不会让他作反。
  小事上可以随他胡闹,反正他有娱乐性,又对自己忠心,又可以为自己办一些无法让别人办的事。换句话说,他可以享受韦小宝带来的乐趣,因为他知道自己控制得住韦小宝,不会让他造成不愉快事件。
  康熙一直派人暗中监视韦小宝,到最后关头才森然告诉他,早已知道他是天地会的香主。韦小宝吓出一身冷汗,承认什么都在康熙的计算之中,康熙又有什么不放心?正因如此,他才能够说:“这小子便有千般不是,对我毕竟有忠爱之心。”
  《鹿鼎记》的世界里,只容得下康熙与韦小宝的配搭,余者皆是跑龙套。在权术至上的人治世界,英明君主跟丑角真是最自然的配搭,而英明君主永远相信自己控制得住丑角,我相信这种配搭,在别的故事中,甚至在历史上,是个危机四伏的配搭。
  由我来评《鹿鼎记》,本来颇不适宜,因为金庸的意思是写一些很中国人社会的东西,而中国人社会重人情、不重视规则,我不能不承认我是个不能忘记原则的“冷酷的人。”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段誉
  段誉是个值得羡慕的人,不因为他贵为王子,而是因为他乐观豁达,恒常以欣悦而仁爱之心看世界万物。他对周遭环境的人物,永远是抱着善意的好奇,对自己完全不自觉,不但对自己的性命不过分在意,对自己的所谓风度形象也毫不在意。
  他被木婉清绑在马匹后在地上拖,弄得头破血流、衣衫破烂,竟然露出肱股,但他除了感到这样子走在姑娘面前未免不雅之外,并不怎样在意别人会不会耻笑他,他屡次弄得十分狼狈,又被人捆绑、又掉下泥井,像个滑稽小丑,然而他在滑稽之中,有不可磨灭的尊严,事实上,正因他的尊严来自内心,根本与一时的外表及处境无涉,他的处境无论怎样可笑,都无损他的尊严。坐在玉堂金马之上,作出尊严之态是很容易的,像段誉那种不自觉的尊严才最难得。
  最不自私的人,有时也会自我中心,但段誉随时随地可以忘记自己,甚至采取客观态度反观自己,觉得自己可笑,他中了剧毒,要设法逃出无量山搬救兵,不幸掉下谷中,全无出路,他自忖没法活命的了,但看见谷内景致幽雅迷人,月色溶湖、丛花吐艳,竟然高兴起来,感到葬身于此,实在无憾。
  他被鸠摩智绑至燕子坞,要在慕容博墓前焚化,鸠摩智武功绝顶,段誉又哪里逃得脱?但他有闲情逸致欣赏阿碧弹琴,焦急关怀的是别人的生命。很多人说段誉像贾宝玉,这说得很对,宝玉看龄官画“蔷”,看得入神,一时下雨,忙着叫人家避雨,全不觉自己也淋湿了。段誉是个真正相信平等的人,偶然记起自己是王子,也不觉得王子便得高高在上,被王夫人逼着种花,他觉这王子花匠未免好笑,阿朱扮了老夫人要他叩头,他就想向美丽的小姐叩头无伤大雅,十分应当。
  这人痴情,但对王语嫣的痴情,简直超过了个人性质,更像对抽象的纯美、对人生对爱情本身的痴情。人生多不如意事,能像段誉般超然,便是幸福。
  《天龙八部》最初连载之时,许多人都感到段誉活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副贵家公子模样,又不通世务,又呆又痴情,把女子个个看作尊贵的神仙对待。
  段誉像贾宝玉,那是一点不错的,但他们两人真正相同之处绝非上述表面的几点。我总觉宝玉被人误解,段誉也是同样被人误解,挑最简单的一点说,宝玉并不是滥情,他欣赏的女子众多,但钟情的其实只有黛玉一个,他说得很清楚,那是“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饮。”他欣赏众女之情,与钟情于黛玉之情,素来分得清清楚楚,有心人一眼便见。同样,段誉也不是滥情,他对王语嫣是始终如一的,对钟灵、对木婉清都不是一样。
误会宝玉滥情,跟误会段誉滥情一样,是基于一般人很少感到对人有亲爱之情(affection),因此一切男女之间的亲爱之情都认为是爱情。但宝玉不是,他的性格中充溢着亲爱之情,用最自然的方式,毫不掩饰地表露出来,他从外面回家见母亲王夫人,就滚到王夫人怀里搂她的颈子。段誉在玉虚观外重见母亲,亦是亲热地伸臂围她的腰。搂她的颈。他哄母亲高兴,要陪母亲吃饭,这是他习惯了享受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其他长辈对他也是一样,慈爱多于威严。他小时保定帝带他上拈花寺听黄眉僧说佛法,后来他身子充塞着真气,不知如何是好,也是保定帝带他上天龙寺求治,鸠摩智来生事,面壁参禅的枯荣大师就叫段誉坐在他身前,能自己高大的身子护着他。段誉跟宝玉一样,自幼生长在慈爱的环境中,对别人也是自然而然地发出亲爱之情。
  像宝玉一样,段誉的尊贵地位,对他产生的效果是对人随和平等。宝玉在大观园中为家里丫头执诸役,他没有觉得不妥,别人也没有觉得不妥,段誉钟情的是王语嫣,但是他对一切女子都自然感到要为她们服务,自己是否比她们地位尊贵的固然从不考虑,自己是否比她们本领高强也绝不多想,对他来说,男子生出来就是要保护女子的。
  段誉与宝玉最重要的相同之处是他们的真、他们的举止自然和诚实不作伪。宝玉与父亲游大观园,贾政说最喜欢稻香村的纯朴天然、农家风貌,众清客暗示宝玉附和,但他执意说稻香村不及潇湘馆及怡红院,正因在大观园之中,稻香村是堆砌出来的假纯朴,潇湘馆及怡红院的优雅富贵,反而自然。
  段誉被人视为疯子,正因他从不掩饰真正的感觉、从不介意以真相示人。他对王语嫣痴恋得失魂落魄,人家看不起他,他毫不介怀,他背负王语嫣脱险,忽然感觉肌肤相接,怦然动心,连忙打了自己一个耳光,王语嫣问他干什么,他承认自己太过下流,顾不得她听到之后会不会恼怒。其实他的“下流”,比道貌岸然作柳下惠之状的“君子”皎洁得多了。
  但宝玉与段誉也有很大的分别。宝玉生长在“除了门口的狮子没有一处于净”的贾府,一来身在锦绣业中,酬酢不断,未免染上纨绔子弟的习气,也有些宝贵人家少爷的架子气焰,他对贾蔷便是;二来贾政之流,在这腐败的内涵,偏要加上堂皇的外壳,宝玉再纯朴自然也不免作伪,将天然的情感,分做可告人的与不可告人的两类。
  宝玉在大观园还算是诚恳的石头,一出了园子,串上薛蟠之流,就是眩人的宝玉了。
  段誉生在一个慈爱的环境,伯父固然是明君,父亲虽然艳事太多,但绝不是个坏人,而且段家虽然南面称王,行走江湖,却是依照江湖礼数,他们素不骄矜的态度,段誉自小习以为常。在一个可以说真话、人人都说真话的环境里,段誉不但习惯诚实,而且从来没有想过诚实是罕有的美德,就如他见惯了段氏的上乘武功,根本不把上乘武功放在眼内。
  他连王位都不放在眼内,知道了自己身世之后,他毫不隐瞒地告诉了保定帝,后果如何,他一点都不顾,在段誉来说,他什么都有,而在一切之中,他最重视的是仁爱、是亲情。友情和说真话,这就是他尊贵之处。
  段誉宅心仁厚,以仁爱心看万物及对待所有人,可说是他自幼生长在慈爱环境的后果,他是以爱还爱,他在家中是幼弱,到处被长辈保护周全,他看见比自己弱质的人,自然也产生保护照顾之心,挺身而出,毫不畏惧。
  段誉比宝玉更可爱,因为他有幽默感,他对人有礼,但却十分能够嘲笑自己。他的天地,充满可爱的事物,一本《天龙八部》,就数他笑得最多。一开头,就是他被无量派门人比武的滑稽样子惹笑而闹出事来。
  段誉与宝玉都是悟性极高的人,都能参悟禅机,段誉自幼受佛学熏陶,宝玉则是因生巨变而醒悟。结果宝玉出家,而段誉则做了大理皇帝,娶了不知几个妃子。
  段誉解不开苏星河摆的珍珑,金庸说是因为他爱心太重,不肯舍子。林黛玉死了,宝玉再无所恋;王语嫣活色生香,段誉又怎舍得放下?他的佛法,要来胡思乱想还可以,导他出家,却不可能。
但是,他自幼所受的宗教熏陶,在他个性中起了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增强他慈悲仁爱之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其次是加强了他对世俗价值的不在乎。大理皇帝有避位出家的传统,皇位于大理段氏,如富贵于其他人一样,只是浮着,保定帝跟段誉说,我早已落发出家,不过国不可一曰无君,所以暂时仍做皇帝。段誉继承帝位之后,与乔峰重逢,乔峰惊于他亲身犯险,段誉“嘻嘻一笑”(又笑)道:“小弟糊里糊涂,望之不似人君,哪里有半点皇帝的味道?”他根本不把自己的帝位看得认真,避位不避位,分别不是那么大。然而,结义之情,他是看得认真无比的,他的世界太多爱了,跟宝玉撇下的那个在礼数周周之下冷酷无情的家族,完全不能相比。
  令人感兴趣的是,成熟了、老了的段誉,会是怎样的一个样子?他父母双亡,结义兄长惨死,他与王语嫣建立起的是一个怎样的天地?我常想宝玉与黛玉若能强合,应该婚姻幸福和谐,但那是私人生活的美满,除了私人生活之外,段誉还要做好他的一国之君。
  

虚竹
  乔峰,段誉,一个是草莽英雄,一个是贵介公子,两人结为兄弟,本已奇特,但段誉再结拜虚竹为三兄弟,更加奇特。
  虚竹不过是个修为低浅、毫无见识的少林僧人,头脑既然笨钝,相貌更不吸引人。他长得“浓眉大眼,一个大大的鼻子扁平下塌,容貌颇为丑陋,僧袍上打了许多补钉,却是干净。”
  这样的一个人,又怎能练得高武功。成为“灵鸳宫”的主人、《天龙八部》的第三位男主角?原理就在他的名字上:他是如竹节中的空虚。
  《射雕英雄传》中,老顽童周怕通教郭靖“空明拳”时,首先向他解释“空”的妙处,打的譬喻十分生动。他说,空碗才能盛饭,空屋才可以住人,要是碗是实心的,就不能盛饭,要是屋子里没有空间,那就没有用处了,周伯通是全真派的,他所说的是浅易的道家思想。
  “空”与“虚”是一样意思。虚竹的奇遇,是从解破珍珑局开始的。段誉、慕容复、延庆太子皆是棋力甚高的人,但是正因如此,他们心目中都有先见,认为应该怎样下。虚竹根本不懂得棋,他心中一点关于下棋的概念也没有,他闭目乱下一子,志在搞局,不料反而下中了。
  珍珑局的解答也是从“空”着手:局内太多子便没有出路,塞死一片,拿走了这一大片棋子,局面便“豁然开朗”了。要活动,必须要有空间,竹节中空,是有空间,段誉满心仁爱,对万物皆有情,难分难舍;虚竹不只谦“虚”,他本来就是头脑空洞,因此才碰对了答案。
  虚竹的神功并非练来,而是逍遥子把自己的毕生功力灌注到他身上而成。虚竹本来内力低微,反而省了逍遥子一重工作,不必费劲把他本来的武功化去,这又是“空”的好处。
  乔峰是以无比的意志去改变社会现实,最为主动;段誉本着他的唐吉诃德骑士精神去干预侵略,虽然达不到多大客观效果,亦有主动成分。惟是虚竹,几乎是百分之一百的被动,正是他的无为,为他带来异乎寻常的成就。
  段誉以仁爱之心看万物、谦和有礼态度待万民,虽然表现得十分自然,事实上却是累代贵族教养的成果,他所流露的,是经过文化升华的感情。虚竹所流露的是赤子之心,他对万物对人所作出的反应,是出自天然本性、不曾加以雕琢过的反应(他自幼出家不算?--东方剑)。
  肉是鲜美的;虚竹被骗吃肉破戒,虽然心慌意乱,但深觉肉是鲜美。同样,他知道女色是出家人的大戒,但是在黑暗的冰窖中,当童姥把一个不穿衣服的妙龄女郎放在他怀中,他便自然而然地性欲勃发,舍不得加以自制。事后,他虽然深为惭愧,但绝对肯定那是极度快活的事。
  段誉见王语嫣,即时神魂颠倒,但无限痴情,自动经过教养的规律,表现为斯文高贵的仰慕崇拜,即使可笑,也绝对无可厚非。他把王语嫣当神仙供奉,甘自舍弃性命去保护她周全,欲念高度升华,因为段誉是个高度文化的产品,他是一块琢磨得晶莹光洁的美玉。
  “食、色,性也”,虚竹对“梦姑”的反应,是大自然规律本该如此,跟文化社会道德拉不上半点关系,虚竹固然不是经过文化琢磨的“美玉”,连“浑金噗玉”也不是。在大自然的秩序中,玉与石、金与木,本来不分开什么是高贵。什么是卑贱,只分开什么是自然。什么是违反自然。
  虚竹自然而被动,他无意追求什么,但把他放在什么环境,他就接受容纳什么,不加在理论分析,也不会坚决抗拒,就算初时推辞抗拒,也不会抗拒到底。他做少林僧人,便接受少林清规戒规,已经破戒,方丈叫他回复俗家,脱离少林,他也含悲接受。他唯一的来自内心的推动力,只有他的良善心得。
  但这正是虚竹为灵鹭宫众女所爱,甘心奉为首领的主要原因:他谦虚良善,随和,尊重她们而不坚持己见。
  虚竹和段誉都是幸福的人,虚竹本来一无所有,但上天让他得到一切。段誉生来便拥有一切,然而他从头到尾,都对他的尊荣财富漫不经心,他唯一追求的是爱情。
  三兄弟中,是最主动的乔峰最苦。
  

慕容复
  《天龙八部》用了极多篇幅,铺下极长伏线去建立起读者对“姑苏慕容”的向往,由一连串似是受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手法对付的武侠人士究竟是否被慕容氏族所伤制造悬疑,又以不同的人的回忆、传说道出慕容氏族的点滴,更增加神秘感,令人觉得慕容氏不论男、女、老、幼,武功所学都超越凡境,而且女的绝丽秀雅,男的英俊挺拔,像是神仙中人。
  传说越出越奇,慕容氏始终不露面,直至故事引出自认与慕容老先生慕容博是知己之交的金轮法王鸠摩智,挟持着学会了“六脉神剑”的段誉,寻到风光明媚的燕子坞参合庄上。但是,即使到了参合庄,也不能见慕容氏任何一人的面貌,反而透过参合庄的规模气象,“慕容公子”如何受到慧婢及天仙似的表妹崇拜,进一步刻划出慕容复的王侯身分、出世奇才。
  “北乔峰、南慕容”,对于乔峰与慕容复两位齐名的英雄,金庸采取了相反的介绍手法。乔峰的出现几乎全无预告,但一出现即光芒四射,三两个照面已建立起他顶天立地大英雄的地位,轻易搏取了读者的全心倾慕。慕容复出现之前有那么令人神往的一番描画,但到终于露面时,原来却是见面不如闻名,慕容复不但不如传说那么本领超凡,甚至行事有违侠义之处,终于乔峰吐出“耻与他齐名”的批评。
  拨开了传说的色彩,慕容复不过是个志大才疏、可鄙复可怜的角色,不值得世人敬佩、不值得下属忠心,甚至不值得深闺弱女的倾心爱慕。
  他胸襟不如段誉、气度远逊乔峰、对武学了解渊博不如家中的表妹。他所有的是过人的自傲自信,他意图恢复慕容氏的大燕王朝,隐然以帝王之后自居,然而,他的本领虽然已是不凡,却还远远不足够令他达到复国的目标。
  慕容氏的“复国”大业始终不能获得读者同情,因为慕容氏的“复国”并非为了拯救斯民于水火之中,而是一氏一族的霸业雄心。但在这个范围内,慕容复比他父亲慕容博更低一个层次。慕容博眼光还远大一点,慕容复只是急于实现他的个人的帝皇梦。
  因此才有杀段正淳一干情妇(包括自己舅母)、投靠“恶贯满盈”段延庆、杀忠心属下包不同的一番妄为。杀害全无抵抗能力的妇女,令人不齿;杀害亲人,显见冷血;而且这番滥杀,全无意义,对他绝无半点帮助。投靠段延庆,奉段氏为君父,正如包不同所说,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事实上更可说是愚蠢行为。至于杀包不同,结果是逼走亲信谋臣。
  慕容复杀掉王夫人、逼王语嫣投井,对他死心、再失去一干忠心亲信,他身边再无一人可以助他一臂之力,只余一个阿碧,在衰草斜阳里看着他心智迷失仍不忘帝皇梦,为他伤心落泪。
  慕容复不是一个没有半点是处的庸才,金庸三番四次表露慕容复的才干武功,例如月夜荒山,无端介人三十六洞、七十二岛诸人的阴谋的一段奇遇,慕容复的眼光、武功、风度、处事谋略,一一表现得令人佩服。要是他不过是个蠢人、庸才、低能者,慕容复反而不会有这么大的震憾力,正因他有许多优点长处,他的走上歪路而终于毁掉一生,才分外令人惋惜,分外充满悲剧意味。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翠山
  《倚天屠龙记》最有吸引力的男子不是主角张无忌,而是他的父亲张翠山,遗憾的是,这个典型的俊秀书生,虽然有令人动心之处,却始终摆脱不了世俗的局限,长久相处,恐怕忍受不了他的缺点。
  他最动人之处是他感情洋溢,容易动情,但在男女之间,又强行守礼自约。初次遇见殷素素时,他黑夜里从岸上看她作文士打扮,悄坐舟中,还以为她是男人,及至应邀上船咫尺相见,才知是女子,他“一愕之下,登时脸红”,来不及说一句话,立即已倒跃回岸上。
  急忙倒跃回岸上,受惊的缘故是害怕自己动心。殷素素处之淡然,放舟纵歌而去,歌词之意,约他次曰晚上钱塘江上、六和塔下再会。张翠山找藉口赴会,实在因为已经被吸引,难以自己。
  再次会面,事先已知是女子,但上船之后,把持着问得一句姓名,殷素素回目一望,他“见她清丽不可方物”,羞惭起来,忍不住又转身跃上江岸,“发足往来路奔回”。见了美貌女子而受窘若此,真是腼腆书生,但亦如娇羞少女的流露真情,不能不令人心动,殷素素既然暗慕他风度翩翩在前,故意安排相邀相见在后,到此必然无法不对他倾心。
  然而,这个风度翩翩,感情冲动而律己严谨的书生,毕竟没有什么真正识见,他的反应都不离世俗成规。俞岱岩受了重伤,他悲愤起来即时要杀镖头都大锦,路上见灾民惨况,即时要都大锦拿出镖银救济。谢逊对张三丰表示不佩服,他怒气冲冲的要拂袖而去。海上黑夜同舟,无意接近了殷素素,他马上警戒自己要做守礼君子,正襟危坐;与殷素素合谋对付谢逊,又告戒她不可施暗袭,以免违反了“大丈夫所为”。
  流落荒岛,与殷素素订下姻缘,殷素素自伤过去作孽太重,他义正词严地劝她曰后“改过迁善,多积功德”。
  凡此种种,确是一般正确反应,他亦未必不是真心,但亦无处不依世俗。到后来,指责殷素素之后自刎,仍是世俗。不过,那时死了,教人惋惜,若其时不死,殷素素曰后必会被这酸秀才闷死。
  

金毛狮王谢逊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屠龙记》里最令人难忘的男子自然是金毛狮王谢逊,而真正配得上屠龙宝刀的人,也只有谢逊一人。他是全书最突出、最威猛、最令人叹服,也最令人惋惜怜悯的人物。
  他文武全才,博通古今,而且,与也可称为“文孝全才”的张翠山比较,张五侠马上显得迂腐拘束,而谢逊则见解独特,如天马行空。张翠山的学问是死的,谢逊的学问却充满生命力,充满了生命的炽热要求,也充满了生命的失落与愤怒。
  谢逊给人的压逼感,是他的杀伤力,以及在那股杀伤力背后的澎湃的悲愤怨毒。
  他的遭遇奇惨,但他报仇的手段也是奇惨,他对人世、对天地的主宰充满了愤恨,而这股愤恨,早已远远超出他个人的悲剧,变成了人神之间的对立,谢逊狂怒之时,大骂的不止是杀害他全家的成昆,而是令到这种事情能够发生的“贼老天”。谢逊是个叛徒,他反叛的不但是杀害他全家的师父,更扩至人间的伦常道德成规。制订这些成规的“圣贤”,这些圣贤及天下人所尊崇倚赖的万物主宰。
  金毛狮王确是“狮王”,他不但有雄狮一般的杀伤力,同时,狮子是百兽之王,谢逊在发挥他怒狮一般的杀伤力时,使人不但感到他的残忍,也感到他的威严。
  谢逊恨得深,想得远,也爱得极深。他对张无忌的爱亲如父子,但他给无忌的爱,远远超过一般父亲对儿子的爱。他就是这样,什么都超越平常人之所能,似乎金庸有意创造的,不是一个普通英雄好汉,而是一个近乎神话式的英雄,像希腊里偷火的普罗米费奥斯、像古代中国神话时射曰的后羿,那些不顾后果,敢胆向诸神挑战的英雄。
  最近,无意中找到一本《三剑楼随笔》,那是三十多年前,“百剑掌主”、梁羽生及金庸合作写的一个专栏的文章。
  其中有两篇是金庸谈美国小说名著《无比敌》,一读之下,恍然大悟,原来《倚天屠龙记》里震撼心弦的人物“金毛狮王”谢逊,是从这里来的。
我素来不喜欢美国小说,像《无比敌》那种深奥巨著尤其敬而远之,看了这两篇文章之后,好奇心大炽,几乎马上要找原著来看看,不过,想了一想,还是放弃这个“宏愿”。要了解金庸怎样写谢逊,看这两篇短文可以了。
  为什么说谢逊是从《无比敌》来呢?金庸介绍这本书的内容说:“故事是说一个捕鲸船的船长亚海勃找大白鲸无比敌复仇的经过,他曾被这条白鲸弄得遍体鳞伤,还失去了一条腿,因此他如痴如狂的追踪这头山一般的白色鲸鱼,他这种疯狂的复仇欲望传染给了全船的水手,终于造成了一个大悲剧………这正是谢逊和成昆的故事。但是金庸所吸取的,并不是《无比敌》的故事,而是使这个故事感动人的感情。金庸指出,这本小说反映它的作者的环境与心理状态:“曼尔维(作者)由于接连的失望与挫折,对于社会与周围的人怀着一种愤激之情。”这种愤激之情、“极度愤慨与拼命以赴的精神”,给予《无比敌》磅礴的生命力,而金庸就偷取了这一点火种,点了谢逊的灵魂。
  然而,金庸对于《无比敌》不是完全满意。他认为捕鲸船长亚海勃的悲剧,虽然的确可与伊迪普斯、李耳王、奥赛罗这些古典悲剧相比,同是“和命运奋战,但终于遭到毁灭”,但是由于《无比敌》描写的“不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真实的现象,白鲸只是一种虚幻的东西,因之艺术力量不免受到损害。”
  他要为谢逊创造一个真实、在人类生活中的躯体,给他人类生活的悲惨遭遇,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金庸要给予谢逊一些极悲惨的遭遇,作为他的愤激之情的来源。金庸采取了最聪明简单的做法:他索性借用作者曼维尔经历的一些特色,首先是他的悲惨家庭生活,其次是他因对宗教怀疑而感到的痛苦。
  “他从小受宗教的熏陶,但逐渐逐渐,他对上帝与善恶的道理起了怀疑。为什么命运这样残酷?为什么世界上的事情与圣经中所说的是这么大不相同?”
  金庸把这些经历中国化,使读者更感亲切。谢逊跟张翠山辩论是非善恶,张翠山说:“人之异于禽兽,便是要分辩是非,倘若一味恃强欺弱,又与禽兽何异?”谢逊反驳说:“当今蒙古人做皇帝,爱杀多少汉人便杀多少,他跟你讲是非么?”张翠山说:“蒙古人暴虐残恶,行如禽兽。”谢逊又反驳:“从前汉人自己做皇帝,难道便讲是非了?岳飞是大忠臣,为什么宋高宗杀了他?…昏庸的是南宋皇帝,但金人、蒙古人所残杀虐待的却是普天下的汉人。请问张五侠,这些老百姓又作了什么恶,以致此无穷灾难?”
  在谢逊的残暴中有很深的悲天悯人,他的残暴根本是来自对痛苦的反应,这也是从《无比敌》来的灵感,金庸认为作者曼尔维“在剧烈的痛苦之中,迸发了强烈的反叛。”而他所创造的船长的灵魂,“是一个叛逆的灵魂,心灵的深度充满愤恨与反抗。”
  谢逊凶狠,但读者敬佩他。同情他;这也正是金庸指出《无比敌》的读者对船长的反应:“这位船长由于愤恨与复仇欲而变成了接近疯狂。”(谢逊也间歇疯狂发作)“然而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不自禁地佩服他,同情他……”
  《无比敌》难读,《倚天屠龙记》十分易懂,因为金庸给予谢逊一个任何人都很容易明白的具体原因感到悲愤,就是他全家被师父成昆所害,使他疯狂地四处奔走去把成昆找出来,跟他作一死战。武功高强,甚至身材魁梧的成昆,是谢逊的“无比敌”。
  谢逊的灵感来自《无比敌》,他的金发碧眼,可能就是纪念他的艺术来源,《倚天屠龙记》的大海飘流挣扎场面,可能亦是受这本小说影响,但是谢逊的收场完完全全跟《无比敌》不同,他的故事另有一层意义。
  船长亚海勃最后找着无比敌决战,结果酿成悲剧,捕鲸船被掀覆,船长与全体水手葬身海底。谢逊与成昆的最后决斗,虽然也是两败俱伤,但是却不是同遭毁灭。谢逊指着成昆说:“成昆,你杀我全家,我今曰毁你双目,废去了你的武功,以此相报。师父,我一身武功是你所授,今曰我自行尽数毁了,还了给你。从此你和我无恩无怨,你永远瞧不见我,我也永远瞧不见你。”
以他两人之间的深仇,以此化解,可说是十分宽大。谢逊与成昆不是以同归于尽终场,而是以宽恕与重生结局。谢逊为爱心与慈悲佛法所感动,透过忏悔赎罪,终于获得解脱与平安。《倚天屠龙记》虽然描写仇恨及激愤之情,真正的主题还是“宽恕”。
  谢逊“移植”十分成功,金庸创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独特人物。但是,这项“移植”也不是完全没有弱点的。过去,我多次思索谢逊这个人物时,老是有一个迷惘之处,就是觉得他感情十分真挚,但他的遭遇似乎不能解释他那种愤激。他全家被杀,仇恨之心应是具体地针对仇人成昆,愤世疾俗、指责神灵,通常是对蒙受冤屈及不公平待遇的反应。这种愤恨,与针对某个仇人的仇恨是不同的。
  根据金庸的文章,《无比敌》作者曼维尔本人少年时因对笃信的宗教发生怀疑,终至幻灭而深受痛苦,这种痛苦使他满腔怨愤,加上他的家庭悲剧,个人命运坎坷,使他更加偏激。
  要是谢逊的遭遇是属同一类,他的感情便可解得多了。
  

张三丰
  金庸写张三丰,由十来岁的少年写到百岁的武林泰斗,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携张无忌到少林寺求医被拒那段。
  那时张三丰九十岁,是地位崇高的武当开山祖师,他以谦虚的态度,来少林寺叙故人之情,为的是救一个无辜稚子的性命,又主动提出以自己所参悟的九阳真经作为交换,不仅合理,实是对少林派有利,但是少林只是不肯。不独不肯,而且还对张三丰毫不客气,口口声声说是碍于少林几百年规矩,连寺门也不让他进去,以“少林弃徒”的身分视这位一代宗师,可说是当面侮辱,但张三丰只是忍着气,低声下气地继续请求,那当然是为了无忌之故。
  一位年纪这么大的老人家,到了那个地步,还要受一些那么心胸狭窄和没有见识的人傲慢对待,那是多大的委屈。张三丰不但要接受这个委屈,还要接受受了委屈也救不到无忌的失望。令人十分难过。
  我记得我八九岁时,有一次母亲要带我去买一双上学穿的皮鞋,找了几间都没有适合的,后来到了一家叫“占飞”的店子,有一双放在高处的似乎适合,母亲便请售货员拿下来让我们看清楚。售货员十分傲慢,望也不望我们一眼,毫无挪动的意思,母亲用恳求的语气再说:“请你拿下来吧。”我登时心中大怒,这是什么人!竟让我妈妈受这样的委屈去求他!当时苦苦忍着不出声,只因为不想为母亲再添麻烦,但这件小事,不知为什么,一直难以忘记。
  后来长大了,到了这个年纪,大大小小的委屈都不知受了多少,看张三丰上少林寺这段,不由得又是心酸、又是感叹。
  强如张三丰,受到举世尊敬如张三丰,即是甘受委屈恳求,也会遭人拒绝,人生又哪能避免失意挫折呢?
  金庸笔下的张三丰,是他小说中最多不如意事的前辈高人,以这样的方法写几乎是神仙中人的“张真人”,真是特别而特别感人。他八十大寿,三徒弟俞岱被在短短数天内,当众自刎惨死,(不知是盗版商的问题还是吴女士的问题,应该是五徙张翠山--东方剑)他在咫尺之遥而相救不得;张翠山遗下唯一骨血的一个小儿子身中毒掌,他又无法医治。他热泪滚滚下,哀呼宁愿自己死了好,教人大骇,又大感不忍。
  张三丰创立武当派,当年是受一个无名妇人所激励。他本来持着郭襄所赠的手镯,要去投奔郭靖、黄蓉,途中碰到一对年轻夫妇,妇人正斥责丈夫没有志气,一味思算倚靠岳父;他顿时领悟到自己处境也是一样,于是取消了投奔郭家的念头,寻求独创门户而去。
  然而,张三丰到了晚年炉火纯青之时,所创的太极拳、太极剑,却是柔和到极点的武功。如假包换的“面面俱圆”,完全没有棱角,完全圆浑自然,威力发挥于无形,正好反映出他随和谦厚而朴素自然的性格。这些绝顶武功,绝对不是心存意气之争的人所能创出来的。
  张翠山偷窥张三丰空临“丧乱帖”,创出以相传“武林至尊,宝刀屠龙……”二十四个字组成的一套绝世武功,那是“惊天地而泣鬼神”之作,由张翠山在峭壁上写出,连谢逊也甘拜下风。这是绝世神功,但是刚猛,锐不可当的武功。
到了张无忌临阵学太极拳、太极剑,张三丰的武功已是完全没有丝毫火气,显示他的随和忍让,又更进一步。
  可是,人生就是这样,多么忍让,仍须再忍让,人生的失意失望,总是一波又一波。张三丰百岁之上,还得接受宋青书杀叔等等劣行的打击,要亲手击毙这个本来全体寄以厚望的第三代传人。
  在这没完没了的重重打击之下,张三丰仍是个乐天而慈爱的老人家,对生命仍是持着肯定的态度,这该令多少稍受折辱即消沉于怨愤之中的人感到惭愧?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丁春秋
  “星宿老怪”丁春秋是《天龙八部》里星宿派的祖师,也就是阿紫的师父。这星宿派行事完全不照武林常规,不讲究同门情谊、辈分尊卑,也不讲究对师父尊敬,根本没有“忠义”的观念,总之谁的武功最高,谁就可以当“大师兄”、“大师姐”,对其他同门行使生死予夺之权。因此,星宿派弟子各自秘密练功,个个学得阴险歹毒,内部权力斗争,惨烈无比。这一切规格,都是丁春秋所造成的。
  丁春秋出现之时,门人为他制造威风,又是丝竹、又是钟鼓,吹吹打打地开路,齐声呼喝:“星宿老仙法驾降临中原,快快上来跪接!”还有人齐声“恭请星宿老仙弘施大法,降服么妖小丑!”
  星宿老怪的确是武艺非凡,一呼哨便震倒几人。此时,随行弟子马上齐声称颂:
  “师父功力,震灿古今!这些叫化儿和咱们作对,那真叫做萤火虫与曰月争光!”各式肉麻夸大幼稚的奉颂言词,此起彼落,谁人奉颂得越厉害、越高明,就越得到丁春秋的欢心,阿紫得他宠爱,主要是她能诌谀奉承得别出心裁,比其他弟子高明数倍。
  金庸写星宿派,用意显然在于讽刺世上一干无耻之徒,专靠吹牛皮、拍马屁,诌谀有权势的人,企图得到好处。写丁春秋的用意,便是在于刻画某些有权势的人如何爱听人奉承,一点不觉得他们的言词肉麻,反而觉得理所当然,奉承的话稍弱一点,也会感到不满。
  丁春秋绝不是笨人,他相貌堂堂,武功别创一格,威力惊人,但偏偏多荒唐的奉颂也受用天比,反映出一些所谓“高人”的寻常弱点,丁春秋的典型一路发展下去,变成任我行、变成左冷掸、变成神龙教主洪安通,有非常重要的寓意。
  

任我行
  任我行原是个令人心折的人物,连令狐冲也觉得他“谈吐豪迈,识见非凡,确是一位生平罕见的大英雄、大豪杰”,虽然先前见他对人手段未免过分毒辣,但倾谈之下,便渐渐相信“英雄处事,有不能以常理测对贿。”任我行的魅力,可以想见。
  他并不只是一个武艺高强的邪教教主,而实在是个不平凡的人。在西湖底一困十二年而保存理智雄心,显见耐力之强;一脱困便着手恢复教主地位,短短时间内取得优势,显见手段谋略高明,他对少林寺方证大师说出他“佩服的三个半人物”,头一个便是夺他位、囚禁他于黑牢中的东方不败,又以武功高而“心地慈祥,为人谦逊”
  之故佩服方证大师,显见他胸襟识见不凡。这人虽然叫做“任我行”,名副其实的自大狂妄,专横骄做,却不是只一味自大。
  任我行的城府之深,见于他故意把“葵花宝典”送给东方不败,引他沉迷其中,他对人性反应了解之深、计算之准,也算惊人了。
  但是以这样不平凡的一个人,最终还是掉入最庸俗的陷饼:他自己鄙视东方不败弄出来的一套肉麻歌功颂德的规矩,但一旦自东方不败手中夺回大权,很快便改变心意,对下属的谀词十分欣赏,比东方不败犹有过之。
  他初次重上黑木崖,听见上官云跟他请安,说什么“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山”,但到后来,他称雄称霸,率教众到华山之巅,要五岳派向他臣服,上山之时鼓声号角声吹吹打打,又有一大堆人齐声呼喝道:“曰月神教文成武德、泽被苍生任教主驾到!”俨然是皇帝驾临的声势排场,也就是跟星宿老怪丁春秋的排场大同小异。
  但是,两个故事有一个分别,是我认为值得注意的,就是“权力使人腐化”的寓意,在《笑做江湖》十分清晰,在《鹿鼎记》则不见。
任我行打败了东方不败之后,在黑木崖上接受教众札拜,任盈盈走了出去,跟令狐冲说,她觉得一个人的武功越练越高,名气越来越大,“往往性子会变”,虽然他自己不知道。
  失势的任我行讨厌人奉承,但夺回权力之后便变了,这就是权力的腐化作用。
  令狐冲自是憎厌奉承制媚的言词,他的看法,更加深入,就是这种行为,其实对双方都是侮辱:“言者无耻,受者无礼,其实受者逼人行无耻之事,自己更加无耻。
  这等屈辱天下英雄,自己又怎能算是英雄好汉?”
  不过,《笑做江湖》到底是宣扬侠义英雄理想的一部小说,大凡违背这种理想的行为,金庸都透过各个人物之口,加以批评,但现实世界当然不是这样的,现实世界讲的不是理想,而是成功之道,而小人物的成功之道,往往是靠大量的吹牛皮、拍马屁,《鹿鼎记》写的是现实社会的人生百态,因此就不大谈理想了。
  韦小宝就是最擅长拍康熙的马屁,但是《鹿鼎记》丝毫没有指责他俩“言者无耻,受者无礼”之意,那是什么原因呢?
  我看原因起码有三个。一是任我行、洪安通所受的诌谀,是他们“逼人行无耻之事”,所以“自己更加无耻”;但韦小宝出于自愿,并非康熙所逼。二是康熙与韦小宝君臣投缘,拍拍“鸟生鱼汤”马屁,有娱乐价值而无伤大雅。三是康熙是英明君主,任我行权力一大,性子就变,康熙权力怎么大,到底是鸟生鱼汤,圣断当然不受影响,性子更绝不会变。
  

东方不败
  东方不败是个成功的人物。读者在现实生活差不多没有可能碰到这样的人,世上亦不可能有“葵花宝典”那样的神奇功夫,至于“挥剑自宫”是否能令男人变成比女子更女性化的人,至低限度有很大的疑问。然而,东方不败极有真实感,闺房绣花一段惊险情节令人寒意顿生,正因为读者感到,世上是有这种可怕的人的!这就是东方不败成功之处。
  东方不败处心积虑夺得权位之后,又为钻研邪门武功而放弃权力。他夺权的故事其甚为寻常,其时任我行为“吸星大法”着谜,连小姑娘也嗅出的阴谋气味,他也懵然不觉,东方不败乘机发动叛乱,擒住任我行顶囚之湖底黑牢,整个过程并非艰难。
  夺权之后,东方不败的“治教”法宝似乎只有两样。
  一是“三尸脑神丸”,一是装神弄鬼的一套威武仪式,东方不败的故事若到此为止,那就没有什么可观了。
  东方不败的不寻常处是他夺得权力之后,又对权力失去兴趣,一个人躲起来学做女子。大男人主义的作者读者,或会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自我污辱,但是换一个角度看,这个得到了一切权力的人,人在高处不胜寒,为了超越自然,于是开始尽力追求一样他根本没有可能得到的东西,他的衣服再娇艳十倍,再努力绣花,也不能成为真正的女子,他对任盈盈说羡慕她是女儿身,是出于真心的话。
  要是女子恨不得自己是男儿的心情令人同情,为何男人渴望做女子的情形不同?
  去年刚出版了《香港》一书的著名英国作者珍·摩利士,原本是个男人,以原名赞。
  摩利士出版了不少烩炙人口的游记,他就是一生渴望做女子,后来经过一番内心挣扎之后,终于在贤慧的太太的了解及支持之下,接受了当时相当冒险的变性手术,他的经历,在著作《谜》之中,有异常感人的描写。
  表面看,东方不败令人毛骨惊然的地方,是他的性变态。
  一代泉雄,竟然引刀自宫,竟然模仿闺阁妇女,竟然与杨莲亭那样的鄙俗之人大搞同性恋!
  但是,东方不败真正令人心寒之处,其实还不是性或性变态的问题,而是他令人想到人治社会的可怕之处。
  东方不败自任我行手中夺权,论智谋武功,他都不比任我行逊色,事实上,任我行宣称,东方不败是他所佩服的第一人。但是东方不败夺得大权,树立威信之后,却由于迷上葵花宝典,无心处理教务,便把权力交给自己喜爱的杨莲亭,任由他胡作胡为。
  杨莲亭根本就是个贪心自私的庸碌小人,他的统治手法,无非是假东方不败之名,实行最原始的暴政,他所做的,无非是隔绝部下与东方不败见面的机会,然后假传圣旨,为所欲为,与历史上的宦官弄权,完全一样。
 接近皇帝的小人弄权,本来就是中国数千年来宫廷政治的悲剧,也是人治和极权揉合的典型悲剧,不但不断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同时也在大大小小的中国社会组织之中发生,当然也可以发生在曰月神教之内。历史上的忠臣,以为清除了皇帝身旁的小人,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殊不知真正的问题,其实在于皇帝身上、在于制度之上,小人得志,不过是投其所好,及利用制度的弱点。
  东方不败的忠心部下童百熊,以为只要找到东方不败,当面请示,便可以得到公道,只要他一知道实情,便一定不会容许教务恶化下去,但千辛万苦见到东方不败面之后,童百熊才发觉,原来是没有分别的。有些事东方不败根本知道,但知道不知道都是一样,东方不败也会让杨莲亭照做。
  东方不败可怕之处是他没有疯,他十分清醒,只是到了这个地步他最关心的只有他的个人喜好,他的部下怎样。曰月神教怎么样,他已漠不关心。极权者可以这样冷静地自大狂妄,这才是东方不败最令人心寒之处。
  

左冷禅
  权力斗争的腥风血雨笼罩着整部《笑做江湖》,其中最血淋淋的场面,都是由一个人策划——就是五岳盟主、嵩山派掌门左冷禅。
  左冷禅的霸业野心是先使五岳合并为一派,由自己指挥,然后以此为实力,灭了敌对的曰月神教,达到“一统江湖”的目的。当然,一统江湖之后,他就是武林首领了。
  为了这个目的,左冷禅布下庞大而长远的阴谋,包括多年前便秘密派弟子劳德诺投身华山派,作为卧底。华山派有卧底,其他各派自然都有。此外,他在每一派之中兴起分裂,协助服从他的一边夺权,例如华山派上代有剑宗、气宗之分,他就怂恿落败而被逐出派的剑宗传人,到华山向岳不群挑战。对其他派别,他当然也利用了相类的手段。
  对于坚决不肯臣服于他的人,左冷禅采用的是杀戮手段,或借名目明杀,加以结交邪派为名目,屠杀刘正风全家;或是乔装暗杀,例如蒙面拦途攻击岳不群夫妇及华山弟子;例如假扮魔教教众,在二十八铺布下埋伏,月夜携杀恒山弟子,使定静师太力战而死。后来在铸剑谷围攻定闲、定逸及恒山弟子,则是由乔装斗至露出真面目。
  总之,不能暗谋,便是明攻,务要得手,左冷禅是个不择手段向目标迈进的人。
  任我行称左冷禅为他“不佩服”的三人之中之首,他对左冷禅说:“你武功了得,心计也深,很合老夫脾胃,你想合并五岳剑派,才高志大,也算了不起,可是你鬼鬼祟祟,安排下种种阴谋诡计,不是英雄的行迳。”
  英雄也好、不英雄也好,只要达到目的,左冷禅可不在乎。但他终于在心计阴谋上棋差一着,输了给岳不群,封禅台上,他的假“辟邪剑谱”敌不过岳不群的真辟邪剑谱,惨然落败,落得为他人作嫁。
  不过,左冷禅不愧是左冷禅,他惊怒一瞬即逝,虽败也极力保持风度。而且,他始终不心死,仍图谋他曰卷土重来。左冷禅是个可怕亦是可悯的人物。
  

向问天
  “天王老子”这个外号,再居傲霸道没有了。曲洋、向问天两个魔教长老,一左使,一右使,都是顶尖人物。向问天身材高大、面貌清瘦,一身白衣,重重敌人围困之中,犹不动声色,冷然凉亭独立,单是这个形象,已值十二分。
  在接着的群斗、突围、杀敌场面,金庸把向问天的神威凛凛描写得淋漓尽致,其实,金庸颇喜欢用以寡敌众的场面烘托出一个人物的神威,向问天被魔教正教合起来围困的情节,令人想起乔峰聚贤庄之斗,本来乔峰不必现身聚贤庄,而向问天凉亭受困,细想也未必完全合情理,但是两段情节都收到大大突出了主人公不凡气势的效果,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基本相同的场面,同样气势如虹,聚贤庄的气氛是惨烈悲壮,向问天突围的气氛是诡奇悬疑;乔峰表现的个性是豪迈正义,向问天的豪迈中则透着凶狠不驯,他和令狐冲逃到深谷之中,饥饿起来,竟要找死人吃了充饥,真是骇人。
  乔峰聚贤庄之役的一个后果是与阿朱结为伴侣,向问天被围,一场恶斗之后结交了“手中无剑”,却声言要“拔刀相助”的令狐冲。他与令狐冲结义,反映了他重义气、赏识有义气的血性汉子,但是否同时也有利用令狐冲的成分,那就很难说了。
向问天是个城府极深而懂得利用人心理弱点的人,他布下密谋,到梅庄救任我行脱离囚牢,令人不能不佩服,但也令人感到心寒,与这样老谋深算的人交朋友,未必会是很轻松的事。
  向问天是个出色人物,但是在梅庄救人一段,他与令狐冲相比,就显出他品格与气度的卑下了。令狐冲处处待人以诚,向问天处处窥探怎样摆布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但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像江南四友那样的人的死活,他无暇考虑,就算结义兄弟,总之委屈得到补偿,他便算是公道,虽然不能说他不对,但始终不是味道。
  向问天与令狐冲之间的基本分别是他们的宗旨不同。向问天要用手段,不能百分之一百诚信待人,因为他有目的要达到。令狐冲也有很渴望得到的东西,例如得师父把他重列门墙、例如救自己的命,但若要用违反他的原则的手段才可以得到,那他就宁愿放弃。
  所以,令狐冲不反对权力,但若要用违反原则的手段得到,他想也不会想,自然反对。向问天则不然,权力对他十分重要。他劝令狐冲加入魔教,与任我行三人称兄道弟,联手比肩,令狐冲心恋师门不肯,他就劝他说:“事在人为,正派中固然有好人,何尝没有卑鄙奸恶之徒?魔教中坏人确是不少,但等咱们三人掌了大权,好好整顿一番,将那些作恶多端的败类给清除了,岂不教江湖上豪杰之士扬眉吐气?”
  后来,他又再劝令狐冲说:“你若入了本教,他曰教主的继承人非你莫属。就算你嫌曰月神教的声名不好,难道不能在你手中力加整顿,为天下人造福么?”
  向问天这番说话,其意甚诚,显然,他救出任我行谋求夺回权力,正是为了这一番抱负,并不是出于个人野心,希望“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完成霸业。
  为了良善的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不是可以使用卑鄙的手段?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的答案不同,亦未必只有“是”、“不是”两个答案,有些人认为,要看目标是什么、手段卑鄙到什么地步。但以令狐冲的个性,违反世俗礼教的事可以做,别人的褒贬可以不理,但违反原则的手段是绝不可以接受的,宁可不要性命,也不可以向威胁自己的人屈服,至于造福人群,他不相信自己有那个本事。
  向问天相信自己有那个本事,所以他认为应该忍辱负重。
  的确,有他在其中守护,任我行当权后的专横有所折衷,但是进一步的“好好整顿一番”、“造福人类”,谁知假以时曰,向问天会变成怎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正风
  《笑傲江湖》一开始便一个高潮紧接着另一个高潮,每个高潮都对全书发展有重大关系。刘正风金盆洗手正是其中的一个高潮。
  刘正风其人个性没有多大的重要性;金盆洗手是个寓言故事,说一个身分极高的正派高手,与一个魔教长老因在音乐上意味相投,结为莫逆,问题是,若是正邪不两立,世人应否容许这两人之间有私人友谊?
  金庸的答案是,世俗不容许这两人之间有私人友谊,因为以世俗的眼光看,首先就不能相信有人可以因音乐上的爱好而忘记门派之别,互相结交;其次,正派中人无论如何不会相信魔教的人会有诚意,邪教长老结交正派高手,必然怀着阴谋;其三,就算真的有诚意也不应接受,音乐是小事,正邪不两立是大事,因私交而忘却门派,岂非因小失大?
  三个理由中,最难解答是第三个。刘正风为曲洋辩护,他说:“曲大哥虽是魔教中人,但自他的琴音之中,我深知他性行高洁,大有光风雾月的襟怀”,是个“君子”。这个答案,众人只是将信将疑。
  但即使接受这个答案,第一第二个理由可以克服,第三个理由仍然存在。如果把第三个理由不狭窄地视为门派之见,而是正邪之间的界定与艺术的价值的互相比较,问题就更难了。
  金庸的立场很明显,他认为世俗的眼光浅窄,以门派之见否定艺术价值,这些成见,是基于俗人不能领略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领略过这种境界的人,才知道在崇高的艺术成就之前,任何派别都变得微不足道。
  可惜的是,以文字表达音乐境域的伟大,毕竟太困难了,即使高明如金庸亦未必能办到。刘正风与曲洋临死之前,最后琴萧合奏一次“笑傲江湖之曲”,虽然令人感动,但至于传达音乐的意境,仍是难免隔了一重。同时,金庸说的仍是限于门派之别,而不是善恶之分。为了艺术是否可以不顾善恶?刘正风与梅庄四友分别在哪里?这些问题仍是未有答案的。
曲洋
  曲洋所占的篇幅,比刘正风更少,但是这人的个性到底是怎样,对整个“金盆洗手”故事的寓意却有很大关系。假使曲洋真的如刘正风所言,是个有气度的高洁君子,那么刘曲之间的矛盾,只是在于他们不巧属于敌对的门派,像罗密欧与朱丽叶属于世代为仇的家族那样,一旦摆脱了背景,回复自我,便无阻碍,他们的私交造成悲剧,根源在世俗偏见,在于他们摆脱世俗的企图功败垂成。
  反过来说,要是曲洋这个魔教长老真的是个邪恶的人,魔教真的是个为非作歹的帮会,那么刘曲之间基于对音乐爱好的交谊,就变成一个艺术与道德之间的矛盾了。
  金庸显然无意把曲洋写成个奸恶的人。他仗义救令狐冲,临危出手救了刘正风;他不愿滥杀无辜,不愿介人五岳派的内务,以免增加刘正风的困难;他谈吐高雅,他有胸襟气度。他比起自称“正派”的人光明磊落得多。
  但是,曲洋自己又亲口对令狐冲说,他为了不服嵇康自称他死后“广陵散从此绝矣”,连气掘了二十九座晋以前的古墓,去寻找广陵散的曲谱,终于在蔡邕的墓里发现到。
  关于广陵散的传说很多,大部分都是浪漫多于真实。这个琴谱一直都有流传,“从此绝”的或是嵇康的版本,又或者是他所创的指法。据说,嵇康从来不传授此曲,后来,有门人窥探到他的秘密,原来嵇康弹此曲是慢二弦的,古琴有七弦,一弦最低音,把二弦调慢至与一弦同音,效果特别沉雄,但一弦又称为“君弦”,这样调弦可说是“以臣犯君”,在封建社会,这就是杀头灭族的罪名了。
  掘人坟墓不像杀人放火那么伤天害理,但无论如何与刘正风所说的“性行高洁,大有光风雾月的襟怀”格格不入,更大的破绽是,曲洋何以投身魔教,又成为长老?
  到底他别有苦衷,还是所谓“魔教”,本来就不是个为非作歹的帮会?
  《笑做江湖》的一个再三出现的主题是:邪正之分不是黑白分明的,正派中有坏人,邪派中有好人,表面好的人可能是坏人,表面坏的人可能是好人,好人有短处,坏人可能有可敬可爱的一面。
  但是,金庸并不是平均地处理这个主题,而是特别突出“正派”或“正人君子”
  的邪恶,对比之下,“邪派”便获得同情。刘正风金盆洗手,便是突出“正派”恶行的一大段情节。
  刘正风为了退出武林,金盆洗手,嵩山派弟子突然现身,捧着五岳联盟的盟主令旗,制止他洗手,并揭破他的真正意图,令他杀了曲洋表明心迹。他们一早预谋,暗中上下包围刘府,制服刘正风全家老幼,及所有亲传弟子,用他们的性命威胁刘正风就范,一场喜庆,转眼翻成惨烈的灭门屠杀。
  刘正风不肯屈服,眼看着儿子、女儿,夫人一一被处死,女儿刘青高声怒骂,被一剑由肩斜劈至腰,死状至惨,幼子不堪恐吓求饶。这种情面,绝无半点“清理门户”的味道,反而令人想起政治逼害、帮会仇杀,或是凶残的集体劫杀。
  金庸故意写成这样,就是引起读者疑问,手段如此令人不寒而僳的“正大门派”
  ,能比他们口中的邪派魔教好得多少?
  赶尽杀绝。以强凌弱。逼人出卖朋友以求自保;魔教还未上场,读者激于义愤,同情刘正风,对正派中人大为反感,在加上其后出现的曲洋又这样不凡,“正派未必是好人”。“邪派未必是坏人”的观念就自然成立了。
  到后来,随着故事发展,读者渐渐明白,整件事原来是嵩山派夺权阴谋的一部分,跟“正邪不两立”一点关系也没有,正邪之分,不过是嵩山派乱人耳目的幌子。嵩山弟子,就是正派中的坏人,正派中坏人越来越多,魔教的一大堆江湖好汉反而加入真正好人的恒山派,最后的局面成为正邪倒置,其实又回复黑白分明。
  
岳不群
  岳不群作为“伪君子”的塑像,早已深人民间,这是金庸创造人物技巧高明的有力例证之一,然而,岳不群这个人,空有举世无双的伪装本领,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身败名裂,或者,这是证明了“你可以暂时骗过一些人,但不可能永远瞒骗所有人”所言非虚吧。岳不群有“君子剑”的美号,他的言行举止,无不得体大方,处处退让,能忍受别人所不能而保持风度,教人佩服,谁知外表这样完美的人,才是最好恶贪婪的人,野心绝不在左冷禅、任我行之下,左冷禅明谋,岳不群暗夺,结果左冷禅空忙一场,竟落得为岳不群作嫁。这又印证了“伪君子”远教“真小人”可怕这个想法。
  但想深一层,这位伪君子的祖宗,其实也是白忙一场,胜了左冷禅,除了在一段很短的时曰享有五岳掌门之名之外,他一点好处也没有得到,反而失去了令狐冲对他的感情。封禅台一役之后,岳不群不久便为魔教所制,被任盈盈迫着服下“三尸脑神丸”,他一心除去洞察他的伪装的令狐冲,但最后正因为擒住了令狐冲,被仪琳在情急之下误打误撞,一剑刺死。
  岳不群死时,妻女皆因他而亡故,连一直痴心敬慕他的弟子令狐冲也不齿他的行为。他出卖了灵魂,但同时失去全世界,实在是个可恨亦可怜的角色。
  如果做伪君子做到像岳不群那样,努力做伪君子就真是太愚蠢了。不错,做伪君子,在真面目被揭穿之前,或可得到许多人尊敬,但这些尊敬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又不能兑现为真金白银,怎值得这么压抑自己去争取?“名”一字之累人真是太大、亦太浑不可解了。
  我觉得岳不群不是个有趣的人物,这个人物值得玩味之处是他与令狐冲的关系。
  岳不群是个彻底虚伪的人,令狐冲是个彻底真诚的人,一个真诚的人对一个虚伪的人感情这样深,照说必然吃亏,但令狐冲的连连吃亏,到头来反而得到好报,这不是金庸太乐观,而是真确的道理。
  
神龙教主洪安通
  金庸说,他在《倚天屠龙记》本来要写一个邪教,但写着写着,越来越对这个“邪”教同情起来,结果这教便不大邪了。他在《笑傲江湖》再奋力一试,但是“曰月神教”结果不比明教邪了多少,反而因与正大门派的虚伪对比,变得乌烟瘴气起来更具人情味。
  金庸这个“心愿”,终于在《鹿鼎记》中达到:神龙教是个可怕的邪教,虽然不免仍有坏不透的好人,但基本上金庸对神龙教没有什么同情之意。
  神龙教主洪安通,是金庸小说中最霸气而丑恶的一名教主,他连面貌也比东方不败、任我行丑陋,比他们更没有文化,与阳顶天比,就更不用说了。但惟其如此,他的霸气也更加突出。他与任我行、东方不败及丁春秋相同之处是爱听奉承的谀词,以致属下为投其所好,发明一大堆肉麻的口号。在精神上,他应更接近左冷禅,他们两个都是以阴谋。组织政变。
  斗争获得政治权力的人。
  然而,洪安通及神龙教在《鹿鼎记》之中的寓言地位,远远不及东方不败及曰月神教在《笑傲江湖》之中的寓言地位。
  圣明天子在位,神龙教不过是随时可以收服的余孽。在神龙岛,洪安通及他的手下俨然是个朝廷,但是在中原大地,神龙教徒只是神秘活动的阴谋分子。
  因此,洪安通令人注目之处反而在这个人物本身的塑造。
  这个霸气而对属下无情的丑脸魁梧老汉,确有他惊人的真才实学真本领。他强迫一个年轻女子下嫁,但又不能在性需要上满足她,却因此而对她更加迷恋;他的下属背叛他,他以骇人的生命力及意志,顽强周旋,是她的背叛,最后使这近乎魔怪的强人崩溃,这种种人性表现,才是洪安通故事慑人之处。  

洪七公

洪七公毫不专横,也绝非独裁者,他是一个典型的大节一丝不苟,其余便不拘小节的人物,不犯大错,不给他作大义凛然指责的理由,洪七公是个可爱的长者。他的贪吃及美食当前的猴急姿态,令人感到好笑,洪七公有此弱点,便不会变得不近人情了。
  事实上,他很有人情味,他明知黄蓉故意讨好他,使他答应教郭靖武功,但也不在意,照教如仪,让这对小儿女遂了心愿。他并不是一味出自好心,教穆念慈是出自好心,报答她好心救了一名丐帮弟子,但只教了她两三招,黄蓉郭靖学了这么多功夫去,一来因为他贪吃黄蓉的小菜,二来因为他着实喜爱他二人,而两人之中,他又喜爱黄蓉更多,因为她聪明伶俐,这样的徒弟,往往吸引师父一套一套功夫的教下去,欲罢不能。若洪七公正义感大于人情味,他就会欣赏正直的郭靖,多过古灵精怪的黄蓉了。为了郭靖,他大概不会承担这样大的麻烦,亲自跑到桃花岛去代郭靖求亲,但为了黄蓉,见她那么喜欢这傻小子,他就扮演郭家大媒去了。
  他喜爱黄蓉,黄蓉也是真心爱他,他被老毒物暗袭,身受重伤,明霞岛上,黄蓉悉心照料维护,犹如小孙女照料老祖父,亲情深厚,令人感动。
  其实,正是因为他是这么可亲可爱的一个人,所以他的正义凛然才分外使人肃然起敬,所以在他跟前,施以偷袭的欧阳锋,乘人之危的欧阳克,才显得那么卑鄙不堪。洪七公对裘千仞说的那段话那么有力,原因不在于洪七公是永远不会错的圣人,而是在于他极少板起脸孔教训人,连洪七公这么宽容的人也提出指责,裘千仞就不能不感到惭愧了。
  

段皇爷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之中,“南帝”出场最后,是“压轴好戏”,同时道德层次也是最高。
  段皇爷段智兴出家为僧,前后是两个不同的人。段智兴是个熟衷名誉地位,自尊心极强的男子。像其他这样的男子,他因热衷追求名誉地位而冷落了所爱的妻子,当妻子因被冷落而恋上别人的时候,他的自尊心便大受伤害,使他陷入痛苦的深渊。
  他的遭遇,比平常的男子的遭遇惊心动魄,因为他是皇爷,因为他身怀一阳指的绝顶武功,为了破坏他夺得“武功第一”的名衔,他的对头裘千仞设下毒计,重伤他的妃子与人私通生下的儿子,结果,他被迫面对自己的人性卑劣弱点:他的妒恨,他不肯为情敌的孩子牺牲的自私心。
  可能正因遭遇异常,异常的震撼力使他选择了特殊的出路,他为自己的罪孽而仟悔,出家为僧。大理皇帝有晚年出家的传统,但段智兴的出家,最初可能像后来清朝的顺治那样,是为情出家的。
  一灯大师无嗔无欲,只有无穷的慈悲,及为人牺牲的精神,他的个人仇恨,早已化解,他不但宽恕了别人,也宽恕了自己。他叫瑛姑来刺还他一刀,报她丧子之仇,说他等她来刺,已等了很久,并不是因为他需要这一刀赎罪,而是他怜惜她年去年来,被报复心吞噬而不得自由,盼望她一刀刺了下去,这十多年的结就可以解脱了。
  其实,段智兴与一灯大师之间,是有关连的,两个他都是至情的人,不过段智兴的情是囿限于一己的蒙蔽的爱欲,而一灯大师的情是对一切世人的慈悲怜悯。总是凡俗之情最深的人,最有大彻大悟的可能,没有段智兴的情爱嗔欲,就没有一灯大师的舍己精神了。
  黄药师沉溺于自己的情爱嗔欲,西毒与北丐都似乎没有什么私情,一灯大师则是超越了私人感情的痛苦缚束。
  

老顽童周伯通
  老顽童周伯通是个危险人物,绝不能照单全收的,他当然有很多别人所无的好处,例如他毫无机心,更全无名利心,最后一次“华山论剑”,西毒北丐都已作古,中神通王重阳仙逝更早,黄药师等人故意不提他的名字作为补上,他居然丝毫不觉,使黄药师佩服不己,自愧不如。
  他最“危险”的地方,自然是他不受常规俗礼规限,不受任何人控制,行为完全不能预测,他凭兴与所至,喜欢做什么便做什么,有时不过是胡闹一番。令人大为尴尬,但有时却无意中闯下大祸,像与瑛姑的雾水姻缘便是,老顽童不听别人教训,自己也从不汲取什么经验教训,只是笼统地认定一切女人为可怕之物,太接近了会出麻烦,此外一概不愿深思。如果“人生目标”这样的字眼可以用于他身上的话,老顽童的人生目标就是“玩”。他的武功高强,因为他觉得练习武功好玩,他天生有学武的悟性,像“空明拳”
  那样的发明,就是细想道理高深、但对他只是显浅好玩的武功。
  凭着他大师级的武功,及一颗不折不扣的赤子之心,周伯通遨游天地,只将人间天地,当是一座供他嬉戏的大公园,他海上骑鲸,简直如神仙中人,至于出入皇宫内苑如闲事,对比之下,就不值一提了。
  老顽童一生就是玩、玩、玩,由高深武功的双手互搏,玩到小孩子的一文钱一个鬼脸玩具,永远兴高采烈,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充满好奇心,一刻不肯停下来。若问老顽童有什么成就、对社会有什么贡献,那就大大的问错了,他的生命正是与追求成就贡献的生命的相反。
  太注重成就贡献、太重视社会规律的人,往往一早便弄得暮气沉沉,古板拘束。
  自然,周伯通乱七八糟的玩闹,名副其实的“游戏人间”,未必是自由自在的最高表现,亦未必完全体现庄子的“逍遥游”精神,然而,在过于注重规则成就的社会里,老顽童周怕通的反叛实在可喜。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胡一刀
  “飞狐”原是胡斐的外号,但是《雪山飞狐》一书之中。
  胡斐这个名正言顺的男主角,光芒远远不及倒叙故事中的胡一刀和苗人凤,甚至不及胡一刀夫人,他们的英雄气概,令人悠然神往,他们的英雄事迹,令人百听不厌。
  有人把他们三人比作“风尘三侠”虬髯客、李靖和红拂,虽然不完全恰当,但二男一女,萍水相逢,肝胆相照,侠气若此,除了风尘三侠之外,也委实再找不到更恰当的比较。
  金庸改动了三侠之间的关系,美女改配了壮士,造成更突出的戏剧效果,阎基初见胡一刀,吓了一跳,只道是“不知从哪里钻出来的恶鬼”:“这人生得当真凶恶,一张黑漆脸皮,满脸浓髯,头发又不结辫子,蓬蓬松松的堆在头上。”
  跟着便看到胡夫人:“全身裹在皮裘之中,只露出一张脸蛋”——想来这皮裘大概像长平上华山里的那袭,是雪白的狐皮吧?——阎基见她“如此美法”,又吓了一跳,他是个粗鲁无文之人,哪懂得怎样形容?只觉这一男一女,就如“貂蝉嫁了给张飞”,古怪之至。
  苗人风也不像俊朗儒雅的李靖,他极高极瘦,面皮蜡黄,“一双破蒲扇的大手”
  ,手掌瘦得只剩下骨头。胡一刀豪迈。
  胡夫人美艳,苗人凤却是沉默而寡欢,这三人组合成的图画,比起风尘三侠,又多了一分荡气回肠的意味。
  胡一刀与苗人凤祖上情仇纠结,但他两人只是初见。一见如故,但又得马上拼个你死我活,这的确是一种极端的境况。
  在极端境况之中,人的行为自不被常规所限,何况这三人并非常人?他们在短短的三天内,建立起别人以一生建立的交情,转瞬又变成生死相隔。胡一刀夫妇同死,苗人凤抱着他们的遗愿,一直孤寂地活下去,直至到他再见到他们的儿子。
  大概胡斐那一刀是应该劈下去的,苗人凤一定死得瞑目。
  

苗人凤
  胡一刀、苗人凤加胡夫人是一个令人喝采的三角。苗人凤、南兰加田归农则是一个令人叹息的三角。阎基以为胡夫人是被强盗掳了作押寨夫人的官家小姐,南兰正是如假包换的官家小姐,是苗人凤自强盗手中救出,委身下嫁。
  南兰下嫁苗人凤,是出于感激,也有许多英雄崇拜的成分,她其实还不如只见过苗人凤三天的胡夫人那么了解他和真正欣赏他的英雄肝胆。这是因为这“风尘三侠”
  是同路人,他不用开口多说话,胡夫人已在他处事的方式中,清楚了解他的为人。她看他与自己的丈夫过招,他两人互相识英雄重英雄,但南兰不懂武功,她只能企图从他的说话去了解他,但偏偏苗人凤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苗人凤也不是了解南兰,他只是真心爱她。她像是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宝石,他觉得幸运,他全心珍惜,但是他不懂得她的需要,就算懂得,他也不会知道怎样去满足她。
  这个沉默而武艺高强的人爱得那么深,在他对女儿的慈爱中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他被人陷害,先被一批敌人用毒粉伤了眼睛,继而另一批敌人上门寻仇,他忍着眼睛剧痛,小心应付来敌,还怕吓慌了刚睡着的小女儿,一面拒敌,一面柔声跟女儿说话,安慰着她,这个情景,不由得使人想起胡夫人来。她拍着初生的孩子睡,见窗外来了敌人,便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执了武器迎敌,三两下解决了敌人,孩子丈夫都没被惊醒。
  苗人凤最有英雄胸襟之处,是他能信任人。他赏识胡斐,虽然不知他来历,却毫不犹豫叫他帮自己挡住敌人,甚至把宝贝女儿交给他抱。程灵素替他的眼睛动手术,叫他把全身穴道放松,胡斐见程灵素拿了刀针走到苗人凤身前,忽然对她起疑,程灵素回头见他神色有异,会意而笑,说道:“苗大侠放心,你却不放心吗?”这就说明了胡斐虽然正直侠义,但苗人凤的胆色胸襟,根本不是常人能及。他与程灵素倒是颇为互相了解,可惜只此一见,便再会无期了。
  

文泰来
  少年看《书剑恩仇录》,爱不释手,对红花会十四侠甚为神往,长大后每次重看,少年时的欣悦又再涌上心头。
  金庸后期的小说哲味很浓,感情也变得复杂,一边看,一边会沉迷在自己“悟”
  出来的思想之中,那自然是一种放纵与享受,然而看早期的小说,另有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是听历险故事的快乐,渐渐又随着年月的飞逝,添上了怀旧的色彩。
  红花会十四侠,个个形象不同、性格不同,我最崇拜的,一直都是奔雷手文泰来,我觉得他比陈家洛英雄气概得多了。
  文泰来是极阳刚威猛的一条硬汉,他差不多一出场已是身受重伤,不久更身陷牢笼,红花会人马倾巢而出去救他,三番四次功败垂成,但是越是在这些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他就越能够显示出他不惧不屈、镇定自若的英雄气概,越能表现他的不怕死及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看他被乾隆在密室亲自审问,他明明是阶下囚,乾隆是九五之尊,但偏偏乾隆吓他不到,他三言两语,冷冷的便能使乾隆大为紧张,真是痛快极了。
  《书剑》有一点像《水浒传》,就是它感人之处不是任何一位英雄好汉的个性遭遇,而是好汉之间的结义之情。营救文泰来的每一个场面,都是这种结义手足情深跃然于纸上的场面,余鱼同怎样舍命缠着张召重让文泰来逃走、文泰来明明已脱身,看见余鱼同全身浴血,晕到于地,即时转身回来,甘愿受绑、骆冰怎样千辛万苦,找到押解文泰来的大军。为怕失望,不敢张声问车中是谁,等等情节,使读者对于营救文泰来,不知不觉完全投入。
  到文泰来终于脱禁,奔雷手的神威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那“霹雳掌”真是势若奔雷,那时真是大快人心,教人兴奋不已。
  

徐天宏
  可能我小时笨,从来想不出什么计谋,所以对足智多谋的“武诸葛”徐天宏特别佩服。他不但计谋层出不穷,而且料事如神,从来没有看错过什么,使人感到非常安心。
  比如说,红花会群雄跟香香公主被清军围困,心砚突围到回部搬救兵,不料霍青桐按兵不动,人人都疑心她妒恨妹妹,只有徐天宏看出别有内情,他找心砚来问:“霍青桐姑娘问你些什么话?”心砚道:“她问我围困咱们的清兵有多少,又问铁甲军有没有冲锋。”徐天宏马上明白了她的意思,喜叫道:“咱们有救了!”饱学的总舵主陈家洛没能看出来,武诸葛才是翠羽黄衫的知己。
  计谋无非是些骗人的方法,广东俗语说:“矮仔多计”,周绮嫌徐天宏不老实,但其实除了她大小姐之外(她比我还笨),没有谁觉得他不老实,因为他用计去骗的是坏人、是朝廷==、是皇帝那些有权有势的人,这不叫骗,叫做“不能力敌,便要智取。”他设下妙计,在选花会上掳来了乾隆王,真是有趣之至。
  他唯一一次做得略欠风度的,是骗韩文冲说给他喝了毒酒,以妨他泄露风声,但营救文泰来事大,他稳重一点实在无可厚非;后来周仲英出来打圆场,说客气话,他那时大方点没夫系,因为事情都已办妥。
  徐天宏头脑精明,个性上并不是个喜欢计算人的人,他实在很会为朋友设想,比方周绮憨直,他就照顾她周全,不使人说她闲言闲语,周仲英为丧子及与妻子离他而去而难过,都是徐天宏为他减忧,使他夫妻团聚,又答应入赘周家,他与红花会众兄弟情深义重,爱护周绮是一片真心,从来不见他对朋友猜疑,实在是个爽朗而重友情的人。
他出身贫家,身世可怜,负着血海深仇,这条好汉,除了可敬,亦令人同情,使人觉得他后来得到幸福美满,绝对是值得的。徐天宏是民间的好汉,他的厚实,加深了《书剑恩仇录》的民间故事气氛。
  

余鱼同
  金笛秀才余鱼同,并不是我少时所喜欢的角色。我觉得他像个印糊了的陈家洛,一点特色都没有,而且暗恋骆冰,太无耻了,后来娶了专门捣蛋、破坏了霍青桐姻缘的李沅芷,更加不讲原则,唯一可取的,就是他勇敢地牺牲自己,在千钧一发之际和身扑熄了火药药引,使群豪终能救出文泰来。
  但长大以后,对余鱼同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渐渐体会到像金笛秀才那样表面自负、心底缺乏自信的少年,迷恋上骆冰这样风致嫣然的少妇,是绝对不足为奇的。
  情之为物,明知不可能,明之不应分,都不是那么容易为理智所泼灭,能以理智自我控制,不让这种感情化为误己误人的行为,那已是十分难得了。
  余鱼同实在已用尽他的心力才智去对付这份三分甜蜜、七分苦涩的感情。他唯一一次越轨的行为,是在铁胆庄外,偷偷拥吻骆冰,但是他为骆冰严词痛斥之后,深自羞惭,为了替这次轻薄赎罪,他三番四次不顾性命去营救文泰来,他心灵所受的煎熬,实在教人很难硬得下心肠不去同情。事实上,余鱼同虽然痛苦,“直道相思了无益”,他大概私底下是宁愿单思,也舍不得让这份感情真的烟消云散,他少年的心里,大概有一半在自怜沉溺。
  《书剑》有一段说到余鱼同独自查访文泰来的踪迹,找到凉州,一人在积翠楼上自斟自饮,他“感叹身世,想起骆冰声音笑貌,思潮起伏,这番相思明明无望,万万不该,然而剑斩不断,笛吹不散”,忽然诗兴发作,题诗一首,自署“千古第一丧心病狂有情无义人”,“自伤对骆冰有情,自恨对文泰来无义”。
  其实,“千古第一”未免太自我中心了。对他少年充满渴望的无依凭的心灵来说,这段感情的复杂矛盾、伤心浪漫,正是它最吸引人之处,至到他那短暂的“顿悟”
  出家,“你既无心我便休”,不过是一个变奏。相形之下,李小姐单纯的男婚女嫁未免乏味。
  少年人都是喜欢复杂的东西,以前我不知道,转瞬又成过去了。
  

赵半山
  “干臂如来”赵半山,坐红花会第三把交椅(初读《书剑恩仇录》的年纪,其实连“交椅”是什么东西也不甚了了),又是一个可爱人物,爱他慈和仁心像如来佛,爱他武功高强,没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他就像一个又慈爱、又威风、又富有的爷爷,跟他一起,永远不怕人欺负,要什么吃的玩的,爷爷全能弄来。
  赵半山的武功恰如其人,是太极门的柔劲,跟他胖胖的身型再配合没有了。然后是暗器,既云“千臂”,能同时快速发出多件暗器,听骆冰形容给困在大车之中的文泰来听,赵三哥怎样发出了飞蝗石、袖箭、铁莲子,连珠不绝,就知道真是像把戏一样,好看煞人。
  千臂如来像个长者多过像个武林高手,但他面软心慈,缺乏长者的权威,常常要人从旁助他一把,不然他不是让坏人骗倒,就是把坏人放过了。
  小时最喜欢他救心砚一段,陈家洛请乾隆到湖上赏月,红花会群豪与大内符卫御前比武“助庆”,龙骏用卑鄙手段,用毒蒺藜(“蒺藜”又不知是啥东西)伤了心砚,然后讹称解药留在北京,拿不出来。徐天宏眼见逼他不成,于是叫赵半山下场跟龙骏比,那场赢得真是痛快极了,但龙骏输了还是赖皮,千臂如来束手无策,幸好武诸葛计上心头,先叫赵半山引他使出毒蒺藜,接了过来,然后点了他的穴道,徐天宏再拿这毒蒺藜去刺他心房,又灌他喝下一杯烈酒,好教毒气运行得更快。
  龙骏为了自救,马上乖乖的把解药拿出来。
  红花会就是这样可爱,一个人有一个专长,也有一个大弱点,但大家一起合作,就天衣无缝,无往不利,大功告成,就像童里话的“十兄弟”一样。
  年纪大了之后,更爱看在《飞狐外传》里重现的赵半山,看他在大庭广众之间,借惩治奸人为题,暗里教授胡斐太极的高深道理,真是悠然神往;这时爱他通达人情世故里的爱心,而他教授的太极内功要诀,越来像一篇处事的法则,不止胡斐受用不浅,连我也受用不浅。


张召重
  一本书里的正反人物要势均力敌,那故事才好看,不然好人都本领很大,坏人全部不堪一击,故事就不紧张动人了。有文泰来等英勇高强的草莽英雄,也要有厉害的朝廷武将,“火手判官”张召重,堪称与红花会群豪势均力敌。
  小时看《书剑恩仇录》,对张召重十分害怕,因为这人一出场。红花会就要糟。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骗周仲英的小儿子说出文泰来藏身之处那段故事。这段故事,旧版比新版残忍可怕得多,张召重用一个千里镜,骗了才十岁的周英杰说出文泰来藏身在花园的凉亭下,后来周仲英看到儿子手上的千里镜,问出是他透露风声,就含悲亲手击在他的天灵盖上,把他打死。
  那时我在大埔官立读小学,校园里有个亭子,亭子内就是一张水泥砌成的石桌,不知怎地,我就把文泰来藏身的地方,和校园里的凉亭,永远连系在一起了。故事里说到张召重哄周英杰,我就知道周英杰会上当的,只看得全身冰凉,说害怕张召重,并不是夸张。
  张召重一出马,便擒拿了文泰来,以后红花会群豪无论多努力,每次都是在千钧一发之际,让张召重扭转乾坤,就算终于制服了张召重,借他的官服企图掩饰着逃出去,也是让李沅芷拿着他的凝碧剑发现了,被挡回来。三四次下来,几乎像骆冰那样要哭出来。
  张召重最怕人之处,我想是因为他是个真正邪恶的坏人。
  他用卑鄙奸计斗赢了王维扬,见四野无人,便欲杀他灭口,他恩将仇报,害死为他求情的师兄马真,后来又企图害不忍见他赴死,跳下狼群中救他的陆菲青,这人丧尽天良,忍心杀害同门师兄、忍心骗小孩子、忍心对付娇弱不会武功的香香公主,但他的出身,本来是名门正派,更加令人仲忡不安,心生恐惧。
  他的结局亦是可怕之极,虽然他罪大恶极,但推他下去喂数以千计的饿狼,毕竟于心不忍,若非陆菲青跳下去相救而反为他所害,一定还会为他的死不安良久.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5-29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斐
  《雪山飞狐》里的胡斐,与《飞狐外传》的胡斐很不相同,简直像两个完全没有关连的人。《雪山飞狐》的胡斐传奇气味浓厚,沉郁内向,懂得琴、曲,闻弦歌而知雅意;《飞狐外传》的胡斐是个机灵而有侠义心肠的乡下小子,小时比长大之后出色得多。金庸说他无意使两部小说里的胡斐统一贯彻起来,事实上,这两部小说当是两个独立故事看,较为自然合理。
  《飞狐外传》从胡斐童年说到他长大、他第一段爱情的结束,采用了相当松散的结构。胡斐特别的地方是他没有师父,武功主要是从祖传的拳谱及刀谱,自学而成,除此之外,他只得过赵半山的指点,但是这当众上的一课,却使胡斐终身受用。
  在商家堡的童年胡斐,是个十分聪明机智的孩子,他不但勇敢而富于侠义精神,而且年纪这么小已是个性独立而倔强,不怕痛、不怕死。他别开生面的散尿救人方法,活脱脱是个顽童模样,赵半山对他既爱且敬,一老一少竟然结义成兄弟,主要就是因为小胡斐智勇双全。
  他爱抱不平的性格年长后丝毫不变,但江湖经验不足,因预料不到人心险恶而受害,也是没有因为年纪长大而改善,他在佛山镇为钟阿四一家打不平,就是棋差一着,不但没能使凤天南服诛,反而累钟阿四一家惨死。
  其实,从刘鹤真夫妇暗算苗人凤、福康安的母亲毒杀马春花、他自己被福康安暗算、后来石万嗔以三大剧毒对付程灵素,种种阴谋,他没有一次料到,就是因为他自己心地太良善,料不到别人会那么歹毒阴恶。不过,除此之外,他踏足的世界实在太险诈了:用毒的世界、官场的勾心斗角。
  程灵素越显得妙算神机,胡斐就越显得像个呆小子。加上袁紫衣的奇异行动,在《飞狐外传》的下半部,胡斐变成差不多完全被动,小孩子时代的机灵不再发挥得出来。但是,胡斐的好心地,始终令读者对他喜爱。
  

林平之
  林平之是个悲剧人物,他虽然作恶,杀死岳灵珊更是罪无可恕,但是他受别人所害甚深,或者,一盘数结算下来,他正是合了西颜所说的“他受害比害人更多。”金庸最后安排他被囚在西湖底黑牢,未免过苛了。
在一切灾难发生之前,林平之是个无忧无虑的富家少爷,父亲开着生意兴隆的大镖局,母亲娘家又是有名气有地位的洛阳“金刀王家”,他自己生得聪明俊秀,父母宠爱,父亲下属更是对他如众星拱月,人间一切的幸福,都让这少年尝到了,林平之本来不是坏人。他除了公子哥儿气味稍重之外,算得上是个天真纯直的少年,看见村野小店的丑姑娘被人欺负,他便伸手管上一管。
  幸福在一夜之间粉碎,镖局的人连串恐怖被杀,一场噩梦,这个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儿失去了父母家当,深仇大恨,自己根本无力报仇。
  这个屈辱,使林平之从一个无忧少年,变成步步为营、靠计谋虚伪自卫的人。他变成这样,实在是情势所逼。正如他后来对岳灵珊说,外面图谋辟邪剑谱的强敌环绕,个个虎视眈眈,华山派内,岳不群在君子面目掩饰之下,其实是头号敌人,他稍为疏忽一下,小命早已丢掉,还说什么练成剑法,为父母复仇!利用岳灵珊少女纯真的感情保护自己,虽云卑鄙,但他要生存,难道可以随便放弃吗?或说,他起码应信任岳灵珊、信任令狐冲,但是以他的遭遇,他不再信任任何人,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林平之终于成功了,他练成了辟邪剑法,把仇人一个个杀得干干净净,但他的胜利充满了悲惨的味道,因为他付出的着实不少,为了练功,他依剑谱指示“挥刀自宫”,从此成为废人;在青城派及木高峰战斗中,他又弄瞎了双目。他手刃了唯一真心爱他的妻子,从此天地之大,他的“朋友”只有与他互相利用的左冷禅及他的手下。人生悲凉,莫过于此。
  林平之的“罪过”,不过是他想活下去,他虽然绝不可爱,但谁能深责?金庸写林平之的故事,实在写得成功。
  

游坦之
  游坦之是《天龙八部》一个最离奇的人物,初次看,不是觉得他可怜,便是觉得他可厌。他被阿紫捉来,诸般折磨作弄,自是可怜,但阿紫为人可憎,他竟迁就讨好乞怜,把她作天神般敬奉,使阿紫更加得意非凡,那又自是可厌了。
  但再看这人如何写成,就不是可怜或可厌那么简单,游坦之是聚贤庄庄主幼子,自幼不喜用功,胸无大志,无论父兄如何督促,也终不成器,后来乔峰聚贤庄一役,游坦之家破人亡,父母兄长惨死,他浑浑噩噩度曰,模模糊糊想着找乔峰报仇,荚灰着了,报仇的手法却是又幼稚、又卑鄙,毫无用处,而游坦之一惊之下,继而沮丧,以后听到乔峰在什么地方,立刻惊慌觅路逃走。
  这样窝囊的一个人,竟然修成绝世神功而不费吹灰之力,乔峰当面错过的易筋经,他无意练成,阿紫费尽心思,偷来神鼎召集毒物,结果引来最厉害的冰蚕,功效却全由游坦之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全部获得。
  无数正邪两派高手在他寒阴掌力下丧生,乔峰失去的丐帮帮主之位他轻易得来,而他不过是个心地卑劣、人品下乘、既无才亦无勇的小子,一生之中最高的理想,就是博得一个歹毒少女的欢心,为她杀人放火或残害自身都在所不计。
  这个人于是在可怜、可厌之外,又可鄙可怕。他若只是可鄙可怕,不过只是一名歹角,但他偏偏又是受害至深的一个可怜虫,他本人浑浑噩噩,胸中感情简单无比,但在读者心中却刺激起这么复杂多样的感情,不是最离奇的一个人物么?
  将游坦之与《笑傲江湖》的林平之比较(“平之”“坦之”是巧合还是另有深意?),效果相当有趣。他们两个都是少爷出身,习惯了锦衣玉食;两个都是飞来横祸,俄顷之间家破人亡,流落江湖;两个都是以报血海深仇为目标;两个都是练得神功;两个都是悲剧收场,碰巧两个都是成了瞎子!
  游坦之与林平之之间开始时遭遇相同之处甚多,但两人不同之处更显著,最基本因由,是两人性格绝不相同,游坦之的被动,与林平之的主动,恰恰相反,林平之坚忍的个性,在巨变发生之后才显现出来,他矢志寻觅家传秘谱,练成剑法,为父母报仇。为此,他能尽才智、历尽艰辛,终于成功达到目标,反观游坦之,他本来就是一个懦弱被动的人,在家庭荫庇之下胸无大志,遭变之后仍是了无主张,虽云报仇,一举不成功,从此就不敢再想。若非机缘巧合,游坦之一世也不会练成什么武功。有什么成就。即使无意中练成神功,他也没有想过利用这力量去达到什么目标。他杀人的主要动机是懦弱:他害怕别人在阿紫面前揭穿他的面目,害怕阿紫会看不起他,离他而去。林平之一生为报仇的意念支配,游坦之是为崇拜阿紫的感情支配。林平之要报仇,是他自己立下的志愿,游坦之如何迷恋上阿紫,他自己不知道,也没有人知道。
  表面看,游坦之爱上了阿紫,是他倒霉,事实上,爱上了阿紫,使游坦之有生以来第一次人生有了目标,有了中心,有了期望、等待,有了狂喜、忧俱。他活着是为阿紫,受苦是为阿紫,做大英雄做帮主做小人做坏人,都是为了阿紫。
  他唯一一次不自私的行动,唯一的自我牺牲,亦是为了阿紫,他的眼睛移植到阿紫身上,她因此而复明,他却从此失去了她。但是,他哀怨的眼神,也从此在阿紫眼中流露,仿佛他的灵魂,竟与她的肉身揉合在一起,她坠崖赴死,他也活不下去了。
  林平之与游坦之这样相同而又不同,但两个不同的结局。
  是一般的悲剧,这其中有没有什么深意,又有谁参悟得出来,我认为游坦之比林平之是更高的创作成就。林平之已是成功而突出,但林平之毕竟不难看通,游坦之却是看一次惹人深思一次,次次都说不出的迷惘难受,就像有时感到人世又是邪恶卑鄙又是痛苦,又是可悲可悯,似是毫无意义,又似是万般哲理都在其中。
  

段正淳
  金庸说我对段正淳大大的不满,这倒不是的,我对他及他的情妇们只是感到奇怪,没有什么不满。
  做皇帝远远不及做王爷好,皇帝的责任太大,又要顾及形象,王爷无职一身轻,安享富贵尊荣,保定帝又如何及得上这镇南王“大理段二”清闲快活?没有清闲,又焉能结识这许多情妇,逐一与她们周旋?
  要认真研究段正淳为何能吸引了这么多美丽女子,对他那么死心塌地,恐怕有点可笑。或者可套一句亦舒小姐的名句:一个人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是看得出来的;大理段二的光阴,都花在研究生活情趣之上,而欣赏各式各样的女子,正是生活情趣的重要部分,那么段正淳识得几个女子,又有什么出奇?
  何况他本身不是没有条件的人,他一表人材,地位尊贵,为人谦和,能文能武,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条件?在这些基本条件之上,又要加上他的确是懂得欣赏每一个女人的好处,即如伯乐与千里马,如钟子期与伯牙,一个女子对懂得欣赏自己的男子自然青眼有加。
  段正淳不是但求有“女人”便可的粗鲁人,他当她们每个都是有心思有性格有自主权的人,他每个都珍惜宝爱,他的“凤凰儿”、他的“亲亲宝宝”,每一个他都愿意为她舍弃性命。为她牺牲名誉,就如叶二娘,他一时糊涂起来,以为她所指的情夫是自己,就思算,若真是自己,那么即使在天下英雄之前大大出丑,那也要相认,不让她凄苦下去。
  这样的男子委实太少,这几个女子忍着妒忌也要挤一挤,或许也不是没有道理。
  段正淳除了欣赏女人之外,究竟还是一个有气度有身分的王爷,关怀国事,对手下亲爱敬重如同兄弟手足,虽然无甚建树,也是绅士模范。
  段正淳最特别之处是,大理段氏之中,以他最不沾佛法。
  段誉自幼听佛经听得多,可以随口引述,个性亦深受佛家慈悲影响;段正明为帝,但是随时可落发出家,只有段正淳,不闻说过什么与佛理有关的话,他是个彻头彻尾的风流才子。
  

莫大先生
  “潇湘夜雨”莫大先生神出鬼没,人瘦得像个痨病鬼,一把胡琴奏的“潇湘夜雨”悲咽凄凉,令人难以忍泪,但是他一柄又薄又窄的利剑,使出“百变千幻衡山云雾十三式”,教人防不胜防,无可逃避。他就是以此绝招,在衡山城外,杀死了大嵩阳手费彬,让师弟刘正风及魔教长老曲洋能安然而逝,同时也救了令狐冲与仪琳的性命。他来无踪、去无影,费彬还未倒地气绝,他己悄然远了。
  莫大先生惹人好感之处,是他冷脸之下的一副热心肠;他始终爱护令狐冲,暗里帮他的忙。任盈盈背负了在昏迷中的令狐冲上少林寺求医,以自己的性命作为交换,也是莫大先生告诉令狐冲的。所有人冤枉令狐冲品行不端,结交匪人,但莫大先生自己出动察看,他看见令狐冲与恒山派年青女弟子千里同行,丝毫没有越轨之处,他就相信自己的眼睛,不听别人的闲话,深信令狐冲是正人君子。
令狐冲与任盈盈相交,正派中人都说他是“为妖女媚惑”,但莫大先生一直敬重任盈盈对令狐冲情深义重,他俩新婚之夜,他便以胡琴一曲“凤求凰”相贺。这位长辈的确令人敬爱。
  然而莫大先生始终不是一流人物。他神出鬼没,近乎闪缩,与风清扬的隐逸大异其趣。他不屑向权势屈服,却也不愿公然为敌,可以在黑夜荒郊杀死费彬,却没能在大庭广众中助刘正风抗暴,他要证实令狐冲的品行,便在暗中窥探,既知他无辜,却没有公开为他辩白一词,他虽然正义刚直,却不够光明磊落。
  可能他是个个性悲观的人,深信一己之力,无法与强权势力为敌,公开对抗也是徒然,于是明哲保身,宁愿趁敌人不备时狠攻一记,在他人不见时扶携受害者一把,可能正是这样,所以他的琴声一贯是凄怨不忍听,连“凤求凰”也洗不脱悲怆的味道。
  面对乱世,各人有各人的应对,有人退出是非圈,另觅清静地,有人全力抗拒,死而后己,有人索性加入权力斗争,莫大先生不能进也不能退,充满无可奈何的悲凉。
  

陈近南
  “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鹿鼎记》写这位天地会的创办人兼总舵主,的确写出了一位出色的帮会领袖的不凡气概。
  陈近南在第一回——也就是原来的“楔子”--便以惊鸿一瞥的姿态出现。那时顾炎武、吕留良、黄宗义几位反清文士在月夜舟中秘密会议,不料早有官兵扮成船夫,一一听在耳内,揭发出去,他们提到的反清人物,转眼之间便有灭族大祸。杀死这些官兵灭口,回头重新点亮蜡烛,自报姓名,便是陈近南。
  陈近南与另一位同宗的总舵主陈家洛比较,显然成熟及有真实感得多。对于陈家洛,金庸着重写他的武功、谈吐、抱负、感情,但写陈近南,金庸更着重写他所组织的帮会,他的统领才能及权威,他的政治头脑。陈近南的处事方针,永远是从大局着想,包括收韦小宝为徒,让他当上青木堂的堂主。他了解天地会的兄弟,懂得容忍他们的短处,紧紧维系他们的团结一致,推进“反清复明”的目标。
  事实上,作为一个组织的领袖,武功是次要,目光。判断、公正的处事方式才是最重要,陈近南能够服众,就是因为他除了有很高的武功之外,还具备这一切条件。
  但是陈近南也有他的极限,那就是他的封建思想。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台湾郑王爷的部下,要向郑王爷效忠,而且把对明朝的忠心,与对郑家的忠心等同起来,因而受制于郑克爽这种作威作福的无知小子,终为他所偷袭杀死,一世英雄,死于鼠辈之手,可谓冤枉之至,天地会事业因而付诸流水,陈近南似乎还有可批评之处。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就算对郑王爷忠心,对他儿子客气一点可以了,岂能任他喝指?而且反清复明是公,郑王爷对他的“知遇之恩”是私,又岂能公私混淆?金庸写陈近南,是抱着同情了解的态度,但并不赞成他的封建思想,写陈近南的愚忠,正是点出这样的英雄也有重大缺陷,令人惋惜。
  公私不分,是陈近南的致命伤,从现代人的眼光看,这是他的缺陷,但从中国人的观点看,可能不过是社会常规,在现实生活中,毕竟这种例子很多,特别是在商业机构,把父亲的雇员当奴仆指使的“少开”何其多,把东主的子女当主人服从的雇员又何其多,纵有人认为不好,但习以为常,不依此精神办事的人反而觉得标奇立异了。
  陈近南的致命伤,其实也是“台湾郑家”的致命伤,郑克爽轻视陈近南,千方百计除去他,结果延平王一败涂地,郑克爽投降,接受清廷封赐,在北京不住受韦小宝的同僚上门滋扰侮辱,后悔已迟。要是“郑家”不纵容家人多方破坏陈近南的事务发展,“台湾郑家”纵不能反清复明,也会有一段长时期海外称王,箝制陈近南,郑家无异自毁长城。
  倒是康熙——又是康熙,真的“明见千里”,把公私分得清清楚楚,他跟韦小宝这好朋友大谈为君子道,怎样是“一人奉天下”,而不是“天下奉一人”、怎样做皇帝的人不可叫天下的人不要自私自利,但自己却去自私自利,还以为自己的自私是为公,怎样做皇帝是上天给他的恩典、做得不好上天要另派一个人来做,总之皇帝不能把天下看作是自己或自己一家所私有,必定要为百姓服务才对。
因为康熙明白公私之道,所以康熙便成功,而台湾郑家便败在他手下。可惜,说是容易,实行起来,康熙少而郑家多,要做陈近南,恐怕空负一身才华,到后来也要死于无名之辈的手上。
  不过,有趣的是,像陈近南那样有才干的人,总是要依附在郑经那样的人之下,宁愿为忠臣而把君主的事业发扬光大,也不自立门户,闯出自己的事业,像诸葛亮,也要刘备三顾草庐才出来,为报知遇之恩而代他打天下,以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阿斗这样的人服务未免不值得,但不是为了报恩,卧龙先生恐怕一生高卧草庐之中,这公私之间,又如何分辨?
  

石破天
  《侠客行》里的石破天,其实与《天龙八部》的虚竹是一类人。
  他跟虚竹的特色一样:谦虚、纯朴、良善、真诚,对事物完全没有成见,待人完全没有机心,最后,像虚竹一样,他的良善无知,使他在无意之中,毫不费力地修成绝世的神功,达到武功的最高境界。
  石破天比虚竹更无知,因为他自小就与母亲住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完全不懂人情世故。虚竹或者念过几部经文,石破天则是个彻底的文盲。
  就是因为他不识字,所以在侠客岛的石洞里看壁上的“侠客行”图文,才不像其他人那样为复杂的注解误导,他自以为无法了解其中高深武功,于是只寻求娱乐,随便玩玩,等白自在看完了一同回家。在这漫不经心的情形之下,他反而找到图文的真正意义。
  虚竹这种人现实世界可能不可能有,难说得很,石破天则肯定是不会有的,因为在他身上,发生太多机缘巧合的事了,但是,他是一个十分可爱的人物,因为他有难能可贵的感情,这些感情,在尔虞我诈的现实社会,很少人随便流露出来,但本身却是真实存在的。
  金庸写虚竹、石破天一类的人物,可能表现了思想复杂,心情矛盾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类型的厌倦。越聪明的人,越为自己的思想束缚,越有自知之明,便越怀疑世上可能最好的反而不是凭聪明才智及努力可以得来。越高深的学问,越要以轻松游戏的态度才能领悟,但是怎样培养这种态度,则不易回答了。
  此外,知识分子过分为礼节文明束缚,曰久厌倦,总向往放任自由,无拘无束。
  像石破天那样纯朴自然,便令人羡慕不已。
  看金庸小说,往往使我感到作者重情多于重理,重视好意多于重视知识,颇有“反知识”antiintel1ectual的意思。看石破天这类人物,得到很强的“反知识”讯息,使人在喜爱石破天之余,也满感到不是味道。
  

金蛇郎君夏雪宜
  金庸写亦正亦邪的人物特别出色。正如他笔下最令人难忘的女子都是所谓“妖女”的一类,他笔下最吸引人的男子也是带着三分邪气,或是三分不羁的一型,太过正人君子,除非到了乔峰那个层次的英雄气概,反而令人感到无趣。
  例如在《射雕英雄传》,郭靖虽然是主角,却不如杨康、欧阳克有吸引力,而《倚天屠龙记》之中,英俊的张翠山、张无忌父子,也远不如谢逊、杨逍那么有个性和魅力,至于《碧血剑》,正人君子袁承志更痹积邪参半的金蛇郎君夏雪宜大为逊色了。
  魅力不是一种可以分析的东西,而且,虽然说魅力之中往往有“邪”的成分,却不能说凡是邪气的必能吸引人,其实正好相反。一定要指出像金蛇郎君、像杨过那种男子的魅力,惟有抽象他说是“带侵犯性的美”。金蛇郎君与杨逍的共通点是他们都是高傲、不屑向世俗低头的人,他们都自负、自信,都看不起女性的矜持,但他们都可以爱得深、爱得不惜自己的性命。
  在夏雪宜的暴力与仇恨之中,埋藏着许多爱与温柔,他对温家感到的深仇大恨,要用这么残忍的方法报仇,是因为温家杀害了与他相亲相爱的父母亲人。他给温仪看他母亲在他周岁时给他绣的红肚兜,红缎面子。白缎里子,绣的是睡在芭蕉叶上的一个胖娃娃,画面洋溢着爱子之情。
  他的暴力和他的硬骨头是他的一面,他的温柔与不在乎是他的另一面。他不尊重女性遵俗的矜持,但对于所爱的人,却表现无比的温柔与耐性。他为逗温仪开颜,为她用木头削成小玩具。找来小鸡小鸭,唱歌给她听,他一直等到她愿意接受他的爱。
  他为她宽恕了温家,他为保护她不说出她的名字,开开心心地忍受无情的鞭子,一下一下地把他鞭得皮开肉绽。
  金蛇郎君不是个正人君子,但他是个了不起的懂得爱、懂得恨、有血有肉、有头脑有才智的男子汉。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5-1-21 12: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