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赵云相貌问题
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汉代一尺约23.3CM,八尺大约186.4CM),姿颜雄伟(伟,美也)
相关连接:
伟哉夫造物者。——《庄子·大宗师》。向注:“美也。”
第二 赵云年龄问题
网络上传的历史赵云年龄有六十岁与七十岁逝世两种说法
其实这都是来自三国演义,演义的子龙少年出道,按演义开始
的记载赵云应该是六十岁左右就去世了,但演义里却有七十岁
力斩五将的记载,所以演义的记载是前后矛盾的.
历史子龙的年龄无可考
不过清朝学者<十七史商榷>作者王鸣盛曾推想赵云五十余岁卒
相关连接:
廿二史考异 清 钱大昕
按关张二人史不载其卒年。志于蜀臣书年者。自诸葛亮庞统法正马超而外。熏德如蒋琬董允费褘。武略如关张黄忠赵云。皆不书年。许靖谯周年逾七十。于叙事偶及之。初不关乎义例。
赵云官职问题
许多云黑喜欢拿赵云官职说事
认为赵云官职低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赵云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任牙门将军),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至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任镇东将军,领中护军)这两个时期都是当时蜀汉的武将最高职位
另,镇东将军为名号将军(驳一下易中天的赵云终身杂号论)
相关连接:
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乃留诸葛亮、关羽等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胡注:留营司马掌留营军事也)
第四 赵云军功问题
*遂与瓒征讨(公孙瓒好战)
*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刘备屡立战功)
*博望坡之战(生擒夏侯兰)
*当阳之役,义贯金石(从5000虎豹骑中保护并救出了阿斗和甘夫人,刘备两个女儿被俘)
*赤壁之战后,赵云随刘备夺取桂阳、长沙等四郡
*亮率云,飞俱溯江西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巴郡等.
*赵云独自帅军从外水平定江阳犍为(赵云自外水至泸州,分定资中、嘉眉等地).
*云等成都会合。合围成都,成都既定.
*赵云乃进军至永安以保卫先主,而吴军已退却。("5虎"都与夷陵之战无缘......)
*诸葛亮出兵第一次北伐.(亮令云与邓芝为疑军往拒曹真)
对此我只能说,赵云该打的仗都打了,该赢的都赢了,常胜将军当之无愧。顺便补充一句,赵云没当过所谓的保镖(不过关张在前期貌似当过刘备的保镖)
相关连接:
续后汉书 元 郝经
议曰。云忠缱绻御侮。始终不渝。为汉爪士。功烈志胆。曹樊之俦。云尤识虑经远。壮而不疏。每进忠益輙中。
赵顺平论——明 徐奋鹏
尝观元(玄)德孔明出遣调诸将也。遇事势旁午。安危发系之际。则以命赵子龙。子龙不惟无首鼠退缩意。而往往挺身一出。即盘根错节见其器。愈利而动以成功报。当阳之战。骨肉佌离。元德几无生路。子龙冲突重围。血渍征袍。保其弱妻幼子。还之元德。元德曰。子龙一身都是胆。夫子龙未曾指皇天后土。如关张之共誓生死者也。乃当流离颠沛。一心不二。气义激扬。如金如石。故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忠。且云长益德以忠义佐主。不能料敌而受敌之制。不能料下而受下之欺。子龙独出万死於干戈锋镝之下。而卒以牗下全归焉。故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之完人欤。
古文雅正 淸 蔡世远
子龙身经百战未尝败。读此篇。知其忠以奉上。亷以洁已。纯臣也。
清 王复礼
顺平真儒将哉。其律己也严。接人也慎。其见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当阳救主。奋不顾身。汉水立功。威还似虎。语云。胆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圆而行欲方。其顺平之谓乎 。
第五 关于五虎将
曾经得闻易中天教授高论,历史无五虎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五虎将并非刘备所封,他们的齐名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而后来在民间逐渐有了五虎的说法,再后来演义用了此名,随着演义的流行,五虎将已成为关张赵黄马的代称,历史界也沿袭了这一说法。所以,历史无五虎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而且这句话本身在逻辑上就行不通)。因此,历史有五虎,不过不是刘备所封,他们是民间的英雄。
相关连接:
历代名臣录 ーー乾隆元年 朱可亭 蔡梁村
云与关张及马超黄忠。号五虎将。陈寿以其强挚壮猛。比於灌滕。
同姓名录 明 余寅
西蜀赵云 三国骁雄 号五虎者 关羽张飞黄忠马超 而赵云为之配
南宋赵云 两河豪杰称五帅者 李进董荣牛显张峪 而赵云为之魁
初得两赵云 作俪语存之 意甚快
四史评议 李景星 清末--民国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皆为蜀之名将,故合传。
第六 赵云追谥问题
看《三国志》的朋友也许会发现,在蜀国追谥的六人中,赵云和关张马黄以及庞统的追谥是不同时的,赵云的追谥时间要比其余五人要晚几个月。有某些对赵云有成见的人甚至把这事与赵云的能力挂钩,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关张马黄以及庞统和赵云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那就是这五人都是在刘备时期死去的,对于后主朝廷来说,他们属于先朝忠臣,而赵云则是后主时期死去的,对于后主朝廷来说,赵云属于两朝元老,因此他们分两批追谥的做法是很恰当的,要是六人一起追谥,反而不当。
相关连接:
清 李澄宇
赵云於长阪一役,抱后主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又孙夫人还吴,云与张飞截江夺后主,此两事至今赫赫在目,卒与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同获美諡,有以哉。
晋 陈寿 三国志
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第七 赵云家属问题
历史对赵云家属的记载很少,在三国志和裴注中我们只知道赵云有一个哥哥(姓名不详),长子赵统(于赵云去世后继嗣,在蜀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在蜀官至牙门将,随姜维往沓中,临阵战死),妻子是谁已不可考.
由于赵云历代的高人气,他的爱情故事常为小说家所偏好,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民国时期周大荒在<<反三国演义>>中杜撰出来的马超之妹马云鹭(在反三国演义中,赵云和马氏兄妹从出场到最后都是二十多岁).
另,曾经有人说宋太祖是赵云后代,这是其实是没有任何依据的(除了他们都姓赵),宋史也没有任何相关记载.
相关连接:
按续志有虎贲中郎。主虎贲宿卫。此加督者。盖兼督兵故。加行领军。
第七 赵云智谋问题
历史赵云的计谋远见主要表现在三件事上
1.益州之驳:为刘备在益州立足收揽了民心.有网友曾对此用分地是为安抚 将士之心为由,认为赵云做得不对.其实不然,在刘备入蜀时就已对手下功臣作了封赏(三国志先主传载 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对功臣们来说,分地不过是锦上添花之举,而对百姓而言,则是雪上加霜之祸.而刘备刚定蜀地,民心未定,曹操也对此虎视耽耽,赵云之谏,实为务实之策.
2.汉水之战:此战是证明赵云的军事才能的最佳代表,在此战中,赵云指挥若定,充分把疑兵之计与地利相结合,大败曹军,使其士气大丧,极大地促使了曹操的退军(曹操退兵原因为亡者日多,事见武帝纪).另,汉水之战也为我国文库增加了两个成语,偃旗息鼓和一身是胆.
3.伐吴之谏:且不论此谏中所表现的先公后私的品格,不论此谏中对时局的明晰之言,单是此中提出的伐魏方略,就足以让人心折了.赵云的伐魏方略无论是实用性或影响力俱远胜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相关连接:
蜀汉兴亡论 清·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
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
新编汉唐通鉴品藻三十卷 明 戴璟
汉中即虎牢之险。地有所必据。城有所必守而不可弃者也。故张飞击张郃以败其锋。赵云击曹操以败其后兵。而汉中之地。还复为备所取矣。
历代史论 明 张溥
先主耻羽败没。大举伐吴。赵云谏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操身虽毙,子丕盗篡,释魏而先吴。非计也。?其明大义。断大策。同于鲁肃。然度先主不能听也。
史评 明 范光宙
然则云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岂名将云乎哉?
榕村语录 淸 李光地
赵云张嶷不独有将畧. 其见事明决持重老成. 实古重臣之选.
季汉记 -- 清 赵作羹
马记云: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民足君足有若。所以告哀公也。观云此议。得为治之本矣。
宋 萧常
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赦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
明末清初 王夫之 《读通鉴论》 卷十 三国
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老将如赵云与公志合者亡矣;公收疲敝之余民,承愚暗之冲主,以向北方,而事无可为矣。公故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唯忘身以遂志,而成败固不能自必也。
向令先主以笃信羽者信公,听赵云之言,辍东征之驾,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时,连吴好以问中原,力尚全,气尚锐,虽汉运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洒于许、雒,而徒流于猇亭乎
PS:史料不仅仅是《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