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14352|回复: 34

[授权转载] 武学角度评《水浒》人物(作者:棍僧释延德 )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首发为轩辕春秋论坛
代 序


  前些日子,听到同事说,儿子暑假要学跆拳道,叫她去帮报名。我便问:“为什么不学中华武术?”
  此后,我到学习跆拳道的青少年中,问跆拳道为何比中华武术更能吸引他们。
  少年A:跆拳道的服装、动作都很时尚,适合我们年轻人学。
  ——为了时尚去学艺的人,我无话可说。
  少年B:跆拳道里头很多礼仪,对做人很有帮助,中华武术不注重道德上的培养。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对中华武术有多少的了解呢?你怎么知道中华武术不注重品德培养?至少我觉得自己道德还过得去。
  少年C:跆拳道注重包装,也注重普及推广。不像本国一些武术家一直到现在还遮遮掩掩。
  ——这话倒说得没错……

  在全民健身逐渐推广的今天,人们有很多锻炼方式,想吸引青少年来学武术是要下一番工夫的,不是说一句“武术博大精深”,然后就不管人家学不学了。
  长曲终有尽,此艺无绝期。要在现代社会发扬武术,首先我们习武的人就要担起这个任务,而首先我们就要改变观念。过去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可以彻底抛弃了,连万人瞩目的足球都要推广普及,武术凭什么摆架子等人上门学习?
  然而,自古武人多轻文,像狄青这样认为没有文化不行,奋起读书的更是凤毛麟角。我接触过的很多大师级的人物,不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极度欠缺的。民间很多珍贵的拳种,因为一直都是口授,罕见文字记载,在几百年的流传中难免出现谬误,甚至离该拳种的精髓越来越远。
  本人13岁起习武,一直遵从师父的教诲——学武的一定要懂文,不要走他们老路,故从未放弃过读书,虽然文武兼修弄得现在两样都学得不伦不类,但表达东西的能力还是具备的。故在本市武术协会自然就要承担更多的宣传任务。

  现在宣传武术也要与时俱进了。通过点评脍炙人口的《水浒》,让人们通过阅读而增加对武术的了解,是我写此系列文章的初衷。不敢奢望读者看了就想学武,或叫亲戚朋友子孙后代来学。只要看了文章能自己比划两下,或有那么一点点想摸器械的冲动,我就已经心满意足。



前 言


  不记得在哪看过,说施耐庵是练家子出身,故其笔下人物的武打颇有现实格斗的味道。不少习武之人均以实战的眼光去读《水浒》,相关作品本人也看了不少,心愈发痒痒。于是重看《水浒》,尝试用现代武学去评点其中格斗技巧。
  本来我也对其中人物的武力作了排名,因现代武学与小说描写武艺仍有差别,最后排出的名次十分异常,如孙立之排名就非常高。最后决定只论武,不排名。
  系列文章以评点岳麓书社版《水浒全传》的单个人物为主,不按出场序。参考散打运动员均起外号的做法,贸然给书中人物画蛇添足——再起一个绰号。见笑了。
  现将评析内容整理发出。
  因水平有限,其中观点可能偏颇肤浅,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 北腿王——武松
一 天生北腿好材料




  从小最喜欢的是他,当然先说他了,反正不论排名,所以我也“徇私”一回。我是看电视剧后喜欢上这个人物的,后来才看了连环画和小说,才发现书中的武松太残忍了。不过第一印象已形成,改不了啰。
  武松的腿功,不敢说是108将中最厉害的,但却是作者描写得最为详细的,加上本人先入为主,所以自然觉得他腿功最强啦。
  学武的人都知道“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腿法是徒手实战的必备技巧。腿相对于手的优势明显:1.腿比手臂粗,力量大于手臂;2.腿比臂长,攻击距离远;3.腿攻击范围大,可攻击人的上、中、下三路,即头、腰、腿都能踢到,而拳就很难打中下路;4.腿法隐蔽性好,招数多等。
  武松的腿法纯熟,绝对受过严格的正规训练,而且付出的精力肯定不少,要知道学武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而李逵只是靠打得多积累经验,可能有人教过他,但可能没受过名师指点,所以小技术上不去(今后会提到他,在我心目中他是力量大,但技术粗糙的主)。在书中好像没有明确提到武松的师父,但可以推断其不弱。一些民间故事还提到,武松进京时专门受过周侗指导,那自然更强啦。

  下面看看武松的身体特征,分析其武功技术特点: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虽然没有明确说他的身高,但从文字上看应该是非常高大的(有评书说“身高八尺”,那至少有一米八),不然也不会给人一种敬畏感和压迫感。身材高大,那腿自然很长,这是他的优势。
  再看地形特征。武松家在山东清河县,清河、阳谷据说是在鲁西北,那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多开阔地,方便高大之人施展拳脚。要知道,“南拳北腿”的形成和地形有关:北方多平原,地形平坦广阔,打起来动作可以大开大合;南方多丘陵,多河流,常在狭小地带交手甚至是在船上交手,故南拳强调马要稳,且动作快而短,故能发挥手的最大优势(本人的基础武术就属南拳系)。
  所以,武松的技术特点就是典型的“北腿”风格,因其身高太高,一般不会轻易施展翻腾之功。且看体操运动员的身高就知道,他们擅长的空翻、手翻,却不是高个子的强项。

二 景阳冈打虎




  武松喝了15碗酒,不听小二劝告,硬要上冈。后来看到官府榜文,第一反应是回店里去,很多人觉得这样显得胆小了些。在我看来,这正是人之常情,武松已经是高手,但他仍然对老虎有所顾忌。首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事去惹这种猛兽干什么?其次,自己未必有打赢老虎的把握,毕竟他只是有一根哨棒,没有刀剑等利器。钝器对付猛兽,不能那么得心应手,何况只是一根短短的哨棒。何为“棒”?长者为棍,一般高过人一个拳头,像齐眉棍已属于短的棍,更短的就是棒了。相信现代各种搏击冠军,也不愿拿一根短棒去打猛虎吧?所以说,当时看武松产生回去的想法,第一感觉就是真实,像雄阔海那样徒手搏双虎还是夸张了点。
  最后武松还是上了景阳冈,一是怕被人耻笑,二是存在侥幸心理,以为未必会遇见老虎。看到这里,不得不说武松对动物的习性了解不多。
  下面说说老虎的习性,狮虎平常一般不惹人类,但它们一旦吃过一次人,今后就会经常吃人,这是动物学家多年调查得出的结论。据说是因为人比其他猎物容易捕得多,很多人见到狮虎首先是吓瘫了,然后就任其宰割。吃人虎和食人狮吃过人之后,还教会其幼崽吃人,于是这些动物长大后也以捕杀人类为主。印度就有吃人虎屡屡害人的传闻,非洲也有很多食人狮的消息。
  书中描写此虎已“坏三二十条大汉性命”,那就说明这是只吃人虎。既然它已习惯吃人,那么人过冈常走的路必定是它的出没之处。那么,武松遇到老虎,可以说有其必然性。

  武松进入树林,正要在青石上睡觉时,老虎出现了,武松连忙滚下青石,拿哨棒在手中。这时为什么要用“滚”,须知在躺着的状态下遇险,滚是最快的躲避方式,这是常练武的人形成的习惯,这种时候绝对不能选择“坐”起来再跑的。
  老虎首先就是一扑,这一“扑”是什么概念?虽然有“半空的蹿将下来”的描写,但其实不会扑得很高。相传,施耐庵写书时专门观察过老虎的习性。那他应该知道,无论是狮、虎、豹、还是狼狗等猛兽扑起来的首选攻击目标,就是咽喉,这只老虎不会例外。在影视作品里老虎一扑老高,而主角则是低头弓背躲过,看起来很精彩,实际上扑的那个高度可能不用低头都会从头上过去。而且,这样低头弓背,让其从自己正上方过去也有危险,就是头部还是可能会被碰到,那可吃不消。
  所以,武松闪过这一扑,不可能是低头让老虎从头上过去,而是从其旁边闪过。躲闪功夫,本就是武者必备的。擅长躲闪的人,一定拥有娴熟的步法。接着,他又躲过了老虎的掀和剪。
  老虎三招不着,气性没了一半。加上作者在老虎出来时作了“又饥又渴”的描写,据我想像,因为百姓均在巳午未结伴过冈,加上猎户逼得紧,所以它可能好久没有吃东西了。前面攻击过猛,也消耗了它不少体力。所以,这只虎的威力减少了不少,不然武松这种醉汉对付它还是很危险,即使他的酒已“化作冷汗”出了,但酒精对他的小脑和眼神还是有一定影响的,那就会影响到他的平衡和判断力。

  老虎兜转回来,武松抡起哨棒,尽平生之力,从半空里劈将下来。棍法中“劈”有几种,一种是常规劈,一种是抡圆劈,这两种劈法都是从正上方打向正下方,此外还有斜劈,顾名思义就是从左上劈右下或从右上劈左下。既然武松用了全力,还是从半空中打下,那他用的就是直上直下、且力量最大的抡圆劈。这种打法弧度大,范围广,在障碍物多的地方不宜使用如此大开大合的招数。结果,他打在了枯树上。不排除他是紧张,也不排除是受酒精影响,以为会碰不到树,结果却碰到了。
  好在武松应变能力快,在老虎再次扑来时,他一跳,退了10步远。如何“跳”才能退10步远?各位可以试着往自己正后方跳,会发现又近又别扭,但往自己侧面跳就容易得多。武松面对老虎,也不可能是正面站着,看过拳击、散打等搏击运动的人会发现双方对峙时都是略侧着站,这样全身暴露的目标就少些。武松当时也是侧着站,虎扑时,他只需后脚一退,前脚顺势一蹦,就可以“跳”10步远。这下老虎前爪正搭在他面前,按住头——打——搞定。
  可见,武松这次打虎,主要是凭借灵巧的步法,然后瞅准时机一举拿下。至于棍法,还待考验。

三 斗杀西门庆




  西门庆看到武松,就跳上凳子,踩上窗沿,但是却不敢跳下街去。从后来武松跳下街成功,说明当时位置不算太高,否则无论你厉害的武功,从七八层楼跳下,抵挡不住大地的引力所产生的冲击力的。有文章说,西门没跳下去,绝对是错误的选择,我深有同感。
  轻松一下,引用成龙《警察故事》里一句话:“我可以这么跳,他绝不可以这么跳!你以为个个都是我啊?”
  接着,武松跳上了桌子,他为什么要上去?估计是见到西门庆有逃跑的打算,因为他跳这高度不成问题,自然担心西门庆跳下去就溜了。于是就走直线,想封住其退路。那些碗、碟被“踢”下来,可能是他上桌是震下来的。他不太可能上了桌,还专门把上面的东西踢干净,再去报仇。
  西门庆跳上凳子,武松跳上桌子,两人就在上面打起来。这下倒跟电影差不多,尽选些狭小的场所打些高难度。
  西门庆见武松来得凶,手略指一指,却飞起右脚。武松只顾奔人来,略闪一闪,这一脚误打误撞就踢飞了刀。
  在此要说说西门庆,可以说他是有点功夫的。首先,他一脚踢得武大口吐鲜血,武大什么人?虽然矮,但经常挑担卖饼,应该还是结实的。被踢到吐血,说明西门庆力量不小,像现实生活,没多少人能踢到人吐血的。西门庆踢飞武松的刀的这一脚,虽然是无心插柳,但是从他踢之前用了虚招,可见他实战过不止一两场。而且,他并没有慌乱,这正是经常实战的证据!他不是高手,但也决不像很多人想像中的那么没用。
  武松被西门庆这种烂人踢飞了刀,屡招后人诟病。当然与其大意有关,毕竟自己手中有利器,西门庆赤手空拳,所以他有些疏忽。不过我觉得像他这种高手,应变能力还是很强的,西门庆这一脚目标当然不是他的刀,所以他还是闪过了。至于为什么会中刀,我觉得和地形有很大关系。当时他俩一个在桌子上,一个在凳子上,脚下面积狭小。如果躲西门庆这招也像躲老虎那样大步闪开,可能就是一脚踩空跌下桌子了。所以他只能“略闪”,于是刀被意外踢飞。
  西门庆见武松没了刀,就不怕了,这就是他托大了。武松也是实战高手,当然很快就反应过来。西门庆的右手虚击,左拳欲打武松心口,武松略躲而过。为什么又是“略”?躲闪也是一门功夫,不能提前反应太早,反应太早对方可以换招,当然也不能太慢,否则就被打中了。躲的精髓所在,就是在对方出招时恰好躲过,这正是对方来不及收招的破绽之时!
  武松顺势钻到西门庆胁下,左手抓其头,右手抓其左脚,然后一推,西门庆就下楼去了。这一招将武松的摔法体现得淋漓尽致。结果西门庆的过程,估计不超过3分钟。看书里头的武打可能大家都觉得没看电视的过瘾,但书里描写的却很接近实战。那种互相拆招几十合,谁也打不着谁的情况在现实是不存在的。实战时,双方的招式都是朴实无华,讲究实用,而且胜负很多都在电光火石之间。

四 醉打蒋门神




  武松超强的腿功,是在打蒋门神时得到最好展示的。
  打蒋门神之前,武松已经喝得差不多了,可还是轻松拿下,正如书里说的,蒋门神早就“泡虚了身体”。
  武松见了蒋门神,两个拳头虚晃一晃,转身便走。蒋门神赶来,武松起左脚踢中其小腹,然后“踅”回来。
  何为“踅”?就是转回来的意思。从此字可知,武松击中蒋门神时,还是没有转回身来的,即背对敌人。那么,他用的是什么踢法呢?不太可能是后扫,扫的幅度大,而且力量差。也不太可能是后撩,这招显得短,而且力量也不大。我估计,他是用后踹。此招是直线踹击,而且速度力量俱佳。于是,蒋门神捂着肚子蹲了下去。
  更精彩的一招出现了,武松“踅”回来时,右脚早起,踢中蒋门神的额角。这是一招绝对是高难度!首先,虽然蒋门神已蹲下去,但其身材“长大”,蹲下也不会很低。踢中其额角时,武松的腿应该高过自己的腰,甚至可能是高腿!在现实散打比赛中,就很少有高腿击倒的情况。其次,武松是在转的过程中起腿,那就是旋踢,就是电影里头最漂亮的转身踢腿。这一招在实战中使用时,往往就是对方丧失攻击力时,如果一开始就用旋踢,等着挨几下吧。
  别以为这一招很容易,旋踢对力量、速度和准确度的要求都很高,如果是高腿旋踢,还要掌握好身体的平衡。要练好旋踢,没有个一两年是不可能的,甚至可能更久。
  书中也说了,武松这一招叫玉环步、鸳鸯脚,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不容易啊。何为“玉环步”?(作者注:由于见识浅薄而理解偏差,对此步法的认识有误,待修改,对给读者造成的误导致歉!)何为“鸳鸯脚”?因施展腿法时须与双臂配合,双臂上扬下合如鸳鸯展翅。且在连环踢法中,左右腿轮番踢出,恰如鸳鸯形影不离。
  武松之腿功,决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其中一定付出不少的汗水。

五 血溅鸳鸯楼




  下面再看武松的刀法。
  飞云浦上,武松两脚踢了两个人下水,其中一人还被踢得“翻筋斗”,再次体现了其凌厉的腿功。
  鸳鸯楼上,蒋门神看到武松,魂飞天外。他正要挣扎,武松刀早起,劈脸连交椅也剁翻了。从其后来还挣扎得起的情况来看,可能当时武松的刀就不怎么锋利了。
  张都监脚才动,武松转过身来砍中脖子,像这种转身横砍在武术术语中叫“斩刀”。张都监中招而倒。
  稍微抵抗的是张团练,他提起一把交椅抡过来。被武松接住一推,往后便倒。
  张团练同样犯了错误,可能是酒醉不清醒吧,要知道,他面对的可是拿刀的武松。生活中,歹徒手上若有匕首、牛角刀、砍刀等武器,威慑力很大,仅次于手枪,远大于斧子、砖头、长棍等。当时,拿着朴刀的武松,威慑力自然大得惊人。
  他用交椅抵抗是对的,本来就应该利用仅有的工具物品抵抗,这毕竟比空手强。但他不应该用交椅去砸武松。交椅的形状不规则,连钝器都算不上。在现代自卫防身术中,对使用椅子、板凳的要求,是尽量扫对方的腿,这样至少能逼退对方。而用交椅从头砸下去,可不像刀砍那么有威慑力,很容易被对方直接用手接住,张团练的遭遇就是如此。如果他扫下盘,可能仍是难免一死,不过也能打久些,让读者也看得精彩点。
  武松打这些人如砍瓜切菜,根本看不出其刀法的真正实力,只能用强来形容,却不知有多强。


  总之,武松的腿法很厉害,如果他骑马的话,那他的“北腿”就无从施展了,不知这是不是他不当马将的原因?
  到后来武松变成配角后,他的武打的描写就没有这么详细了,虽然也不乏一些精彩片段,在此不一一分析了。或许今后想起什么会再作补充,有关武松的话,就说到这里。
                           (配图均截至电视剧《武松》)

下集预告
全能猛士——林冲

[发帖际遇]: 风神无名偷听到尹志平酒后吐露真言,威胁要将他的丑事公开,得到封口费银两22.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全能猛士——林冲




  水浒里头的人,大多精通“十八般武艺”。其实很多情况下,这只是一种说法,一个概数,只是为了说明某某武功高。毕竟,多是口头传闻,没多少人见过。林冲不同,他有不少“全能”的证据。
  提到林冲,先得提提其同行王进。王进传授史进十八般武艺,是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列出十八般武艺的例子:“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铖并戈、戟,牌、棒与枪、杈”。王进会,林冲作为同行,应该也会,毕竟要教人家嘛。如果不用教,就可以把某样兵器练到熟,其他的淡忘了也没关系。传统武术无论是拳法还是器械,每招每式都有很好听的名字,如“青龙摆尾”“温侯分缰”“张飞骗马”等。这样起名字不是为了花哨,主要因为练武是很枯燥的,光是练枪法,可能一天就要刺不下五百次。在枯燥的情况下,只能苦中作乐,起一些琅琅上口的名字,更方便记忆。像王进、林冲等教头,必定对十八般武艺的招式名称记得滚瓜烂熟,而且还要会做标准的示范动作,不然只能误国后代。所以,他们的十八般武艺想丢都难,除非他们自己就不用心教。
  在小说中,林冲与人交手时使过的兵器很多,棍(VS洪教头)、朴刀(VS杨志)、枪(VS王焕)、矛(这个不用说了吧)。光使得多还不行,还要使得好,刀是杨志擅长的,可他只能和林冲平手,说明林冲的刀不赖。
  其实杨志使过的兵器也不少:朴刀(VS林冲、鲁智深)、单刀(VS牛二,汗……)、弓箭(VS周瑾)、枪(VS周瑾、索超)、和呼延灼挑时只提到刀,但是大刀的可能性最大。他也是全能,但没有林冲强,擅长的刀和林冲平手,和鲁智深打只是“刚刚抵得住”,和呼延灼打还是人家先平了一场。他排在八骠,实力不够是最大原因。
  还有使过不少武器的,卢俊义算一个:杆棒、朴刀、枪,不过他的证据比林冲少,而且其武功另属一派,我将在另文说明。
  可见,林冲是全能中的高手,“全能猛士”的封号给他不过分。可惜他不会钩镰枪,不过这也正常,今后我将解释为什么这种兵器只有徐宁会使。

一 多次没打成


  林冲父亲是提辖,虽然是小官,但也是正统,估计林冲小时候就受正规的武术和器械训练,而且更偏重于兵器的训练,特点和武松这种从市井里打出来的人不同。两人用擅长的兵器步战,难分输赢,如果空手嘛,林冲有危险。但是,林冲会使且使得好的器械应该比武松多得多。
  其实,林冲不是没有显示拳脚功夫的机会。刚出场不久,他妻子就被调戏,过去就想动手,见是高衙内才没打成。如果调戏他妻子的是其他流氓团伙,估计当天大相国寺外头就要群魔乱舞了。林冲敢过去打,说不定他对自己有底,知道自己具备空手以一敌数的能力。要知道,以一敌数不容易,像杨雄这种人都施展不开,现代生活中能做得到的人就更少,哪怕他是练武出身。当然,不排除林冲是头脑发热,先打了再说,反正会有人来策应。
  林冲买了一把宝刀后,“看”了一夜。像他这种人,不会只看不练的,当晚可能就舞了好久,央视《水浒》里的林冲就这样做了,这很符合常理。
  被陆谦骗了以后,林冲拿把尖刀到处寻他。如果寻到,又可以给我们示范一下怎么用短刀、匕首之类的短武器,可惜还是没打成。
  林冲的没用成,武松的又被踢飞,莫非施耐庵不擅短刀^-^

二 棒打洪教头




  林冲出场后好久,武功一直未显露,直到柴进庄上才让读者见识了他的身手。这一段的描写颇为精彩,而且还首次出现了一些“门派”的味道。
  林冲使的棍法是“山东大擂”,洪教头使的棍法是“河北夹枪”。这如果不是两个门派,至少也是两个不同的套路。可惜我无论是查典籍、访名家,都难寻其典故,看来不到山东河北,就很难知晓。“旗鼓”是什么姿势或招式,我也不可考,只恨读书习武少。
  沧州在今天也是我国有名的武术之乡,名声响亮,本论坛的用户如果有什么太过分的言行都要去那个地方^-^除沧州外,河北的永年县、南宫市等也是武术之乡。山东的武术根基也不差,武术之乡有菏泽市、郓城县等,后者还有一个和水浒人物有关的武术学校,很有名。因为没给我钱,所以不帮做广告^-^
  虽然二人使的棍法不同宗,但招式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擂棒是鳅鱼穴内喷来,何为“鳅鱼穴”?我们握棒时是手形就像个洞穴,棒从中“喷来”,比喻的就是棍在手中穿梭,这在棍招中叫穿棍。此招是过渡性招式,主要在攻击防御中变换棍的把位,在套路中极为常见。穿棍又细分为穿腰、穿喉、穿背等。而夹枪棒是“巨蟒窠中窜出”,要说明的也是同样的招式。其实,武术是双手双脚的运动,使起器械来,也就是那几个基本的招数,然后有不同的组合,就成了套路。实战时就看谁的经验足、判断好,适当时机时要用适当招数,打中的可能性才更大。
  大擂棒“连根拔怪树”,夹枪棒“遍地卷枯藤”时,他们的招式就不一样了。“拔”是收的动作,“卷”是攻的动作,说明当时林冲已是守势了。很快,他跳出圈外,说因枷锁的原因,他权当输了。这一次交手,只打了四五合。

  柴进说“有失计较”,其实这话明显有圆场嫌疑,那么大的枷锁,谁看不到?只能说柴进高估了林冲,以为他戴枷也能赢。或者说,柴进低估了洪教头。
  洪教头估计是和蒋门神、任原等是一个等级的,甚至可能还强过蒋门神,因为没有他身体虚的描写,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一定范围内无敌手。洪教头到柴进的地盘不久,但在此地无敌手,从柴进怂恿他们交手的态度来看,很有可能柴进自己就是洪教头的手下败将。当然,柴进打不过,眼光还是有点的,毕竟他阅人无数,知道洪教头也强不到哪去,只是暂时没人能杀其威风罢了。林冲出现,这个教训洪教头的机会自然不能放过。但是,洪教头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能打赢的人,所以林冲戴枷拿不下他。想想看那么大一块木板架在脖子上,那手臂自然受很大限制,打不过有点基础的洪教头,其实也不丢脸。



  枷一去掉,林冲的本事一出,洪教头就不是对手了。注意洪教头在第二次比棍时的起始姿势——把火烧天势,这一招如何摆我不得而知,但至少可判断其棒头是较高的。这是进攻的架势,棍头高,方便下劈。而林冲的拨草寻蛇势的棍头却是在低位,这仍然是守势。前面林冲因枷锁限制,所以攻击力出不来,洪教头自然可以放心进攻。林冲去了枷,自然和刚才不同,可洪教头还是一心进攻,而且似乎是心急,用的招法比前面还猛,完全疏于防守,这正是其速败的原因。
  才打了两棒,其脚步就乱了,这也说明洪教头的确没多厉害,好像梁山好汉里头没多少人是两三招就脚步乱的。脚步一乱,最先影响到的就是平衡,平衡一受影响就得调整,那就出现了一个停顿时间。这个时机被别人抓住,基本上就是别人想怎样就怎样。林冲棒一跳,也就是把棒提到与地面平行,然后转身一扫,这下可是很有力,估计林冲还收了,可是仍然把洪教头打得挣扎不起来,威力还是不小的。

三 枪矛皆精通




  林冲和杨志斗朴刀写得不是很详细,所以展开较难,但前面已说过杨志是擅刀的主,平他说明林冲的刀法也是良好的,这里主要说枪法。
  山神庙时林冲一杆花枪击败三个吓得连手都没还的人,所以没显示出枪法。后来和老庄客烤火时,林冲用枪耍了一把杂技——挑火炭,还挺准的,把人家胡子给烧了。真正把枪显得淋漓尽致的,还是斗王焕时那七八十合。
  这一段我反复看过多次,确认林冲的确是用枪。好像后来他一直用蛇矛,为什么这次用枪了呢?斗胆猜测其早听王焕之名,所以不敢小觑,才用枪的。由此判断,枪乃林冲最擅长之兵器。
  且看枪和矛的区别,枪头和矛头的形状和用法相差不大,最主要的差别就是长度。矛比枪要长得多,一般来说,一丈八尺以上的都是矛。汉魏时矛是最常见的长兵,以当时的尺度折算,丈八约为4.15米。那时强调直刺,谁先刺到谁占便宜,故很多矛都超过3米。汉代《释名•释名》云:“矛长丈八曰矟,马上所持”。因“矟”音与“蛇”相近,故丈八矟被讹称为“丈八蛇矛”。现代把矛头画得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其实不对,矛头形状和枪头是差不多的。
  枪其实不利于近战,单打独斗尤其是步战时难度大,所以古时武者的功夫高低常以枪之功夫衡量之。而矛就更长了,其更不利于近战的弱点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汉以后,矛逐渐被淘汰。
  无论林冲擅矛擅枪,枪比矛更好用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林冲为何一直用矛,正如前面说的,如果注重进攻,那就用矛吧。矛易攻不易守,遇高手时用更好防御的枪更有把握。不过这一来,说明林冲一直都好藐视对手的呢^-^



  题外话:电影《霍元甲》里那个使比李连杰的枪长得多的矛的外国人,反而被李连杰逼得很惨。最后把矛折成“短枪”,结果又被李连杰略长的枪制住。这是在告诉他,你没有利用好“一寸长一寸强”的原理!
                          (配图均为电视剧《林冲》截图)
下集预告
铁拳暗腿——鲁智深
(第2页 第41楼)

参考书目
《水浒全传》      施耐庵 等 著       岳麓书社
《纪效新书》      戚继光   著       岳麓书社
《阵纪》        何良臣   著       岳麓书社
《手臂录》       吴 殳   著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武术史》                   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国传统武术史》   于志钧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武术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少林武术精华》    释德虔 等 编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少林绝技汇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少林看家拳》     释素法 等 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少林十大武艺》    吴景川   主编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南少林秘传功力拳法》 高 翔   主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
《武当秘传松溪内家拳》 游明生 等 编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武当秘传剑术精华》  游明生 等 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迷踪拳》       李玉川 等 编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形意拳真传图谱》   李金波 等 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吴斌楼戳脚翻子》   张大为 等 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祁家通背拳》     单长文   编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八极拳真传》     王世泉   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董海川八卦掌擒拿法》 王尚智   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万籁声技击法》    梁超群   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中国散手》                    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国跤》       纪富礼   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擒拿反擒拿十八法》  韩建中   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夺凶器基本技法》   韩建中   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飞檐走壁》      葛 强   著       解放军出版社
《中国巡警徒手制暴术》 杜振高 等 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中国巡警警械制暴术》 杜振高 等 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李小龙技击法》    李小龙 等 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李小龙二节棍攻击法》 董子红   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李小龙短棍技击法》  高鸿鹏   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实战空手》      山崎照朝  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海外武术集萃》    宾彦红 等 编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跆拳道》       叶 莱 等 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泰国拳》       董子红   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踢拳道》       董子红   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剑道》        董子红   编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近几年来所有的《中华武术》《武林》《精武》《武魂》《少林与太极》《武当》期刊。

[发帖际遇]: 风神无名带小龙女去蒙地卡罗吃西餐喝红酒,被赵志敬撞见,破财消灾,花费银两17.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9-27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授权转贴,文字不错,特加亮鼓励~

[发帖际遇]: 浮世花开偷听到尹志平酒后吐露真言,威胁要将他的丑事公开,得到封口费银两22.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铁拳暗腿——鲁智深





  鲁智深、武松、林冲都是很高的,均为八尺。身高腿长,徒手搏击时如擅长腿法很占便宜。武松的腿法炉火纯青,林冲没踢过,但踢起来也是很长的。鲁智深呢?腿够长,也擅长腿法。不过他“腰大十围”,所以很难起高腿,别人可以把腿踢到比头还高,他一起高腿却发现被肚子阻碍住了^_^于是,他的腿多为低腿。这一来,他的拳法却和南拳颇为相似了,腿法多不过腰,多暗腿。其空手搏击时,用拳也不少,更符合南拳特点。唉,本来可以像武松那样潇洒的高踢的,可见胖有时还真的不好^_^不过,他的拳法技术也是很细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位有名的胖人就有精熟的南拳技术,他的名字叫洪金宝。可见胖也可以练武的,只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技术。
  当然,我只是说南拳和北腿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不是要把二者划清界限。本来各派武术就应多交流,汲取人家长处。作此声明,免得大家怀疑我有门户之见^_^

一 拳打镇关西




  鲁智深一出手就是狠招杀招,专打人要害,从不留情,这可能是其平时实战积累出来的经验。话又说回来,虽然他出手狠,但为人还是不错的。除了失手打死镇关西,其他时候还勉强收得住,没有再失手打死人。而且,他基本上不会滥杀无辜,这一点武松和李逵就不如他。所以说,鲁智深还是有点慈悲心肠的,这就是佛性,其最后坐化,正是得道的证明。
  书中最先领教鲁达拳法的是店小二,被一掌打得吐血,再一拳打下牙齿。这样打是狠了点,不过看过全书后感觉鲁达不太会收力。会武功的人会有意训练自己的抗打能力,而不会武功的人抗打能力就弱得多了,用打会武功的人的力去打不会武功的人,那人家是很惨的。后来鲁达又失手打死郑屠,说明他教训人的时候不太会把握力量。

  郑屠右手拿刀,伸左手就来揪鲁达。注意,“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一看郑屠此招可判断出:他不会武功,即使会也是很浅。搏斗时最忌什么?抓拉搂抱。会武功的人和别人打架时,如果遇上抓拉搂抱的人,那正合其意。为什么?抓拉的人,其目标一般都是衣服、头发、手臂等。搂抱就不必说了,只是抱住而已。采取这类行动的人,第一目标并不是攻击对方。如果一上来就打就踢,可能还比抓拉搂抱好,虽然对行家可能一样是挨打,但效果也强些。像郑屠这种拿刀的人,哪怕他乱挥刀,鲁达都得躲避。他应该不会还想和鲁达理论吧?鲁达折腾了他一上午,还把肉扔到他脸上,明显就是来打架的。
  结果,他的手还没抓到鲁达,就被对方按住了。这就是鲁达的擒拿手,如果说武松擅摔,那鲁达就擅拿。鲁达这一按,就是反郑屠的腕关节。郑屠受制,动作停滞,鲁达飞起一脚,踢中其小腹。这一脚非同小可,郑屠“腾”地跌落,说明被踢得双脚离地。在现代自卫防身术中,把人体部位分为三类:1.正常力量击打就能造成伤害的部位。如裆部、小腹、眼睛等。2.要施一定力量打击才能造成伤害的部位。如肋部、心口等。3.要施巨大力量才能伤害的部位。如臂、腿等。女性防身,强调击打第一类部位。男性防身,可以打击前两类部位。第三类部位不建议作为自卫时的攻击目标。
  鲁达用如此大之力量,去打郑屠第一类部位,他怎么受得起?倒地后就随便鲁达怎样了。鲁达连打两拳,一拳鼻子一拳眉稍,还不算特别狠。可他第三拳不该打太阳穴,这是第二类部位,也是人体要害,普通力击打就会头昏,用力打就更不得了。结果鲁达闹出了人命,从此没太平日子过了。
  除了郑屠之外,水浒108将里头还有一个人用了抓拉搂抱,而且是个名人,所以给人留下了武功技术相当粗糙的印象,他叫李逵。今后我会就他的技术作详细的分析。

二 大闹五台山




  在五台山抢卖酒人的酒时,鲁智深又用踢裆这一招来对付不会武功的人,搞得人家直到他喝完一桶酒疼痛才止,常这样踢人会出人命的。
  后来,他又拿草亭和金刚来作功力训练,全打坏了,同时也让读者知道其真正杀伤力。想想看这样的力气,如果全力打人的要害,谁能顶得住?
  第一次小闹时,有一僧人像店小二那样挨了他一掌加一拳,打倒在山门下。后来,鲁智深拿一根棍和众僧乱打,后被制止。
  第二次不同了,几乎全寺的人集合起来,准备群殴。鲁智深扯了两根桌脚大打出手。两根桌脚正如现代两根短棍,用得好也是非常厉害的,李小龙就是短棍高手。鲁智深这一冲,当时一二百人竟纷纷退让,还让他打伤了数十人。
  现在的五台山武术氛围如何我不得而知。但在宋代,五台山的武术是不错的。首先,杨五郞就在那里创了“五郎八卦棍”,哪怕其真实性不可考,但这个套路是从那一带传出来的。后来,五台山一住持,叫什么一时忘了,曾经组织全寺习武,在抗金时还出了很大的力。如此一个文殊院,被鲁智深这一打竟没人是对手。可见,鲁智深武功之厉害^_^
  其实佛门武术和民间武术是互相影响的,一些高手出家,把自己的武功带入寺内,融为佛门武功。相传明时俞大猷征倭寇时,曾入少林寺观棍法,发现已花架子化,实战价值降低。俞将自己的棍法枪法反传入少林,使其功夫再次焕发生机,后少林僧人在征倭寇也屡立战功。
  同理,一些高手在少林寺等处学艺成功下山后,往往也能在民间大展身手。
  所以说,民间武术和佛门武术在不同时期的实战价值互有高低,是很正常的事。

三 一挑二落败




  用禅杖后,鲁智深的拳脚功夫就露得少了。先是打了一个武功烂得不能再烂的周通,后来又用踢裆这一招伤了邓龙的小腹,青肿几天不消。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用这一招,说明已非常精熟。低腿暗腿的要领是无预兆,而且速度要快,踢几个不会武功的可能不用太快,但踢邓龙这种会武功的,速度很讲究。当时,他和邓龙已经是“厮并”状态,肯定要互相防备对方出招,这时再踢裆,难度更大些。所以说,鲁智深的暗腿功夫有一套。
  鲁智深心大,想把禅杖也打得和关公之刀一样重。要知道,关公的刀是马上用,长度足够,打80多斤粗细正好。你鲁智深打一把步战用的禅杖,长才五尺,也打80多斤,按铁的密度算,会有多粗呢?好拿吗?不是说你拿不了这么重,只是用起来的确不方便。铁匠的话是有理的,最后打了60多斤。

  鲁智深的污点之战就是输给崔道成丘小乙。崔道成打鲁智深只走得十四五合,还已经是遮拦不住,却待要走。他的武功最多就是李忠(10合败于呼延灼)那种等级的,最多强一点点,这种武功在呼延灼看来是“低微”的。丘小乙武功多高不清楚,估计和崔道成也差不多,可能还差点,如果他比崔道成强的话,鲁智深杀来怎么也该是他先出头吧^_^
  两个武艺低微的人,打得一个又饿又累的高手有性命之忧。真实,残酷的真实,现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丘小乙大踏步从鲁智深后面过来,让鲁智深听到了脚步声。这本是偷袭之大忌,不过当时崔道成情况危急,他如此行动可以理解。如果崔道成和鲁智深平手,他偷偷地过去一刀,那鲁智深就危险了。
  鲁智深听到脚步声,不敢回头,这是他正确的选择。因为当时崔道成虽有败相,但毫发未伤,如果回头,可能会遭其反攻。他使一虚招逼退崔道成,才敢调整位置,使两人都在其视觉范围内。
  哪怕他看到两人的动作,也只走得10合。这10合大家想像是什么样子的呢?我的想像是,当时场地够宽,崔道成和丘小乙其中一人会千方百计地绕到鲁智深身后攻击,而鲁智深只有不断调整位置使两人不离开其视线,这一来非常辛苦。如果两人均从正面攻击,那起的合力作用就很小。结果,两个烂人打跑一个高手。鲁智深逃的时候被追上,再打10合又跑。
  如果这两个人舍得追的话,天罡36星就不全啰,可惜他们却放了鲁智深一马。以鲁智深当时的耐力,如果他们拼命追,他们的刀下鬼里就要记下一个名人。
  史进加入战斗后,两个人就送了命。
  在生活中,哪怕是练家子,如果被两个持利刃的不会武功的人夹击,情况同样十分凶险。

四 群殴有输赢





  鲁智深空手的时候经历过一次预谋群殴和真正群殴,结果一赢一输。不过,这两次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群殴。
  第一次是在大相国寺菜园,张三李四想掀他入粪坑。他们在坑边假拜,鲁智深过来时,他们一个奔左脚,一个奔右脚。注意,鲁智深是不等他们沾身就先后两脚把他们踢进粪坑的,而不是像电视里那样一群泼皮把他拥住,却动不得分毫。鲁智深固然有神力,可他不会千斤坠,如果真被抱住,那下粪坑的人肯定是他。
  鲁智深这两脚没有什么奥妙,就是先下手为强。张三李四肯定不知道他已有准备,这样一来鲁智深就占了主动,一脚中的。
  刺杀贺太守时,因20个拿武器的虞侯在旁边,鲁智深不好下手。如果是萧峰,这20个人算什么?
  贺太守把鲁智深骗来,让其放下禅杖戒刀,然后动用三四十人把鲁智深按倒。就是这一次群殴,暴露出鲁智深不会千斤坠。在相国寺时,也有30个泼皮,如果一起上,他肯定要挨的。
  这样一来,才说明高手也是凡人,群殴没多少个人挡得住的,尤其是空手的情况下。除了鲁智深,史进也是一个一被群殴就挨抓的人。但如果是李元霸的话,多少人按住他可能都没用,他一挣就可以把所有人弹飞。这时,可以播放《神话》的主题曲了。

五 性格定命运


  鲁智深因为有佛心,所以有时会出现完全没有戒心的状态,这在书中多次显现出来。
同样是进孙二娘的黑店,武松早有发觉,他差点成为鱼肉。知道张清有飞石,居然毫不提防,被打以后还想报仇。
  有时,他心思又变得缜密起来。像一路保护林冲到野猪林,却显出其细心的一面。招安没有好下场,他早有预见。
  最有意思的是,他竟然破天荒地上了马,和呼延灼斗了50合。后来却再也不马战了,对于拳脚功夫同样不错的他来说,上马也是不爽的。上梁山后,他好少有痛快的单挑了,和邓元觉那50合,让他过足了瘾。
  感觉鲁智深虽然有佛性,更多时候还是个性情中人。让鲁智深和武松空手比武,如果他细心的话,可能是平手,但武松似乎更为老道,所以有七分可能赢他。
                 (配图均为电视剧《鲁智深》截图)

下集预告
关西刀客——杨志

[发帖际遇]: 风神无名无意中获得赵敏的木制倚天剑,卖给摆地摊的,获利银两5.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关西刀客——杨志


  为杨志的武功技术特点起绰号时,还头疼过一阵子,因为他没有特点。考虑到他最擅使刀,且一段时间流落关西,故起此号。我写此系列文章的计划是,对描写较细的人单独成篇,对描写不够细的人可能就要凑对或归类作一篇。杨志之所以得以单独成篇,主要就是教场演武那段十分精彩。

一 宝刀杀牛二


  杨志一出场气势不弱,和林冲斗了40合朴刀。不过后来原形毕露,让人发现他本就是擅刀的主。虽然大刀刀法和朴刀刀法有不同,但惯使大刀的人使朴刀却比惯使枪的人有优势。那么,他平林冲也不是什么特别光荣的事。照理来说,他是名将之后,家传武功应该不弱,可是他的武艺只够排八骠。将门家教严,杨志练武应该不会不刻苦,练成这般不上不下的水平,真的只能说是天分或悟性方面还不够了。虽说三分天赋,七分汗水,但一点天分都没有的话,学武也会不开窍的。
  令杨志出名的事,除了花石纲,就是杀牛二了。很奇怪牛二的名气怎么这么大,为什么杀了他会引起人们广为传颂?连杨志初会鲁智深时,大师都问他“莫不是在东京卖刀杀了破落户牛二的”。想想看,牛二这种破落户,要钱没钱,要权没权,要帮派没帮派,怎么能做到东京一霸呢?可能他是那种蛮力很大的人。喝酒吃饭均是白吃,东西都是抢。像他这样动不动就闹事就抢东西的人,一开始免不了被人群殴,可能还挨锄头铁锹打过。不过他都挺住了,就打出了名气。这种人没少进官府,偏偏又抢得不多,没犯什么大罪,所以不足以让他坐牢。只能是抓了放,放了抓,连开封府都拿他没办法。(开封府自老包不在后办事效率大概也低多了吧?)
  牛二喝醉后,缠着杨志要他示范宝刀性能。杨志先是砍铜钱,显示了他的准头,毕竟铜钱这么小,一下砍成两半,刀法还是比较熟练的。
  此后,因为“杀人不沾血”的问题,牛二故意刁难杨志,还揪住他要抢刀。杨志推了他一跤。牛二可能力气很大,不过酒醉后要打折,而且他自己就已经站不稳,被推翻也正常。起来后,他“钻入”杨志怀里,我想他双手肯定不会歇着的,必定会抓住或者抱住杨志。(又一个抓拉搂抱,不会武功的^_^)杨志先叫群众评理,没人敢说话。此时牛二又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然后一刀“搠”中牛二嗓子眼,复两刀结果性命。
  刀法讲究快猛,杨志用的招数用得恰到好处。不过,从他被缠住就用刀的表现来看,感觉他徒手搏击的经验可能很少。练武的人讲究习惯,练腿的人被抱住第一反应就会起腿,如果是鲁智深被抱,可能他早就踢裆了。同理,习惯摔的人就会摔,习惯擒拿的人就会擒拿。如果是燕青对牛二,就会把他扔出去。前文说过,因为抓拉搂抱不属于攻击,所以会武功的人可以很从容地施展自己的本事,这时往往可以看出他擅长的路数、甚至是武术的派别。杨志出身将门,从小可能就以器械训练为主,毕竟上战场谁跟你空手打?用这么多时间训练手搏不现实,又不是《三国群英传1》里头的武斗兵^_^
  杨志不擅手搏,所以一被惹毛就动刀动枪。像牛二这种小法常犯,大罪不犯的人,杨志是没权利判人家死刑的,所以他吃官司,有偶然也有必然。正如前面所说,如果是燕青招惹了牛二,可能最后是打倒逃走,却不会出人命。

二 枪箭压周谨


  教场演武时,周谨一出场就是一套枪法,引来阵阵喝彩。可是,一用去头的枪比试后,才发现不是杨志对手。两人打了50回合,周谨身上的石灰点是“三五十处”,说明几乎每回合都要中招。如果是真刀真枪拼杀,他打杨志可能就是一伤二落三毙命,顶不了10合。考虑到他师父索超自己的枪法可能也不怎么样,教成这个样子也正常。
  题外话:如果纯比教徒弟能力,而且以一次成败定英雄的话,那王进>林冲>索超^_^
  李成见周谨不胜,又为他争取了一次比箭的机会。在我看来,不愿让强龙压地头蛇的心理从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从他后来的言语也可以看出来。
  比箭时,杨志可是出尽了风头。第一箭他蹬里藏身躲过,这是显示他的马术,蹬里藏身也不复杂,就是抱住马脖子,把身子坠到马的一侧,腿夹着马肚。其实,一对一射箭不太难躲,毕竟早有准备,而且没有其他杂音在,可以听到弓弦响而作出反应。本来一偏身子就能躲的箭,却要用蹬里藏身,这就是在特意展示了。考虑到杨志要得梁中书赏识,拼命表现可以理解。讽刺的是,后来杨志砍张清时,也被张清用这一招躲过,然后反被其发石所伤。张清此后又用这招躲过董平的攻击,“猪崽好卖天天来”,可见张清马术更强。
  周谨第二箭被拨入草丛,第三箭被接住,说明周谨力弱。要知道,他可是用了“平生之力”的。既然杨志能有足够的反应接住周谨的箭,那他当然可以随意选择躲、挡、接了,可以说一开始就是在玩。
  杨志射周谨时,用了计谋,先拉空弦,后让周谨中计。想想看,既然周谨一开始听到弓弦响,回头用牌来挡,说明他还是有点听力的。如果杨志第一箭真射了,被他挡住,可能第二箭就会加倍小心。射箭不是单挑,如果他全心防备,想三箭拿下他也没那么容易。兵不厌诈,杨志用了计策,周谨却自己大意,第二箭竟然没听到,所以落败。
  后来,小养由基庞万春之箭也被欧鹏接住,说明他这一箭也是力弱。不排除他是故意这样,目的是射连珠箭。如果他的箭力向来如此,那和他的绰号就有点不配了^_^

三 惜平猛索超


  索超见徒弟败了,心中不服要与杨志比试。这一次是真刀真枪了,刀剑无眼,生死由天命了。虽然杨志和周谨玩了50合,可能没耗多少体力,不过再怎么说徒弟打完师父上也算车轮战。李成等人这时又不公道了,又不怕死人“于军不利”了,反而借盔甲,生怕杨志“看轻”整个大名府。可见,“新鸡进笼个个叮”还真不假。
  这次比试不用去头的枪有两个可能,一是众人的确要看二人真本事;二是闻达李成等知道索超使斧惯了,可能使用其他武器不顺手,加上之前已见杨志本事,担心索超不用斧未必能赢杨志。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次比试是顾不得人死活了。
  实际战况也颇为凶险,一个是斧“直奔顶门“,一个是枪“不离心坎”,都是堪堪将过。50合后,闻达却又担心“两人伤了一个”,叫停了。然后就说他们“功夫一般,都可重用”。于是,杨志索超都得以升官。闻达李成始终没有像曹操那样说这两个人“不亚当年××”“真×将也”,大概是因为他们自己武功还行,加上见多识广,知道这两人只是“可重用”,却不是什么绝世猛将。
  小说中对教场演武的描写,基本上反映了真实的宋朝军队的演武情况。
  一直有疑问,如果杨志用他的第一兵器大刀来和索超比试结果会怎样呢?为什么他一开始去选兵器时没有选大刀?不过,他这次平索超,也让索超知道了厉害。像索超这种脾气的人,应该是不服输的,不过在“月中”后他对杨志也自“钦伏”,莫非是在操练时看到杨志其他本事,知道自己确实不如才会服的?^_^

四 从此表现少


  生辰纲被夺后,杨志不知何处可去。乱游荡时肚饿,在曹正店里吃了一餐霸王餐。引出一场打斗,林教头的徒弟还可以,好歹抵挡了30合。打不过还知道跳出问姓名,保住一条老命。而杨志就没这么聪明了,后来和鲁智深打50合时,已是刚刚敌得住,却不愿问姓名,莫非是要撑到死?好在鲁大师心善,见他顶了50合,起了相惜之心,反而问他姓名。其实,行家一眼就看得出对手是不是勉强支撑,杨志有败像鲁智深应该察觉到了,可能正是这样才不打下去的。
  调侃:鲁智深放杨志一马,估计是因为他讲礼貌。鲁智深问他话是尚是说“兀那撮鸟”,他却还算礼貌地问“你是哪来的僧人”。如此说话的人,一听不像坏人。将门之后,谈吐就是不一样,拿他的话和李逵相比,就更显得出文明了。可见,讲礼貌还是很有必要的^_^
  在二龙山上,杨志一下就搠翻了四五个喽罗,可见刀法之快猛。和呼延灼那40合,杨志再次原形毕露。
  上梁山后,杨志的表现少得可怜,好不容易出战一次,就挨张清打了。战童贯时,和李明(这个名字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个?)打了30合平手,在人家无心恋战要逃走时,砍一刀还被躲过,幸好误打误撞地砍到马屁股,李明落马。在李明要步行逃走时,好歹还是砍到了,不然糗大了。后来和秦英打时,他竟然又用枪了,还把人家搠死。不知是不是作者又笔误,好在杨志十八般武艺还可以,用枪也说得过去。
  综上所述,杨志各种器械较为均衡,也算全能吧,遗憾的是无一拔尖。

下集预告
莽拳暴斧——李逵

[发帖际遇]: 参与红花会陈家洛的计划:行动失败,遭清廷缉捕损失银两9.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莽拳暴斧——李逵


  李逵之滥杀,令人震惊。实在不能理解,面对妇女小孩,他怎么下得了手?在小说中,他的武力颇受争议,身为天罡,且还是宋江的“嫡系”,为何成绩不是怎么拿得出手?为什么那么惧怕焦挺、燕青等擅摔之人?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 体格令人羡





  李逵也是一副好身板,一摆在那儿,很多梁山好汉可能都会自惭形秽。
  1.指力恐怖。李逵赌博赌输时,抢了银子要走。小张乙过来拦时,被他一“指”就跌了一跤。后来他还用两根手指戳昏了一个弱女子,可见指力之强。在生活中,只有特意练手指的功夫,才会有如此强的力气。如铁砂掌(插铁砂)、鹰爪功(俯卧指撑)等。可李逵在打架时,我却未见他用过掌和爪,说明他没练过。他的指力是天生的,还是靠其他训练方法加强的,在此不好妄下定论。
  2.脚力惊人。李逵那双腿好像铁打的,且看他戏耍朱仝就明白了:“急赶急走,慢赶慢行,不赶不走”。这明显就是挑衅,怪不得朱仝对他深恶痛绝,后来虽然消气,但估计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和黑旋风说话了。没有其他原因,就是两人间缺乏亲和力。朱仝追不上李逵,除了李逵惯走山路之外,他的脚力非同小可。朱仝这种武功达到一定水平的人,体力不可能不好,李逵却能在速度和耐力均战而胜之,自然是强人了。而且,此前他没和朱仝比过,雷横也不会事先告诉他“朱仝绝对跑不过你”。而吴用还敢用此计,说明对李逵的脚力充满信心。我甚至觉得,李逵说不定是梁山脚力第二人,所以做那种跟着马跑的步将再合适不过了。如果生在三国,他还可以去和周仓争饭碗。什么?第一是谁?还用说吗?那个用“马甲”,不,用“甲马”的。
  3.抗打力强。挨琼英两下石头才出血,如果不是琼英用“馒头”的话,就是李逵太经打,且看全能猛士林冲的遭遇就明白了。只有被罗真人戏弄后落入大牢,才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这时才看得出他也会痛。至于李逵是否专门练过抗打不得而知,个人倾向是天生的,加上经常斗殴就锻炼出来了,并未进行特殊训练。
  这种身板本来学武应该大有前途,哪怕光吃身体饭不吃技术饭都很吃香。事实也是如此,“一力降十会”嘛。可惜李逵未遇名师,可能和他的性格有关。反正如果我是高手是不会教他的^_^为什么?看不惯他为人处事。话又说回来,如果他真有什么名师的话,天天受武德陶冶,可能也不会变成杀人魔。

二 搅浑浔阳江




  乱竹篙打来时,李逵一下就接住五六根,折为两段,然后用两根断竹篙打人。张顺来到,李逵便拿竹篙向其打来。张顺“抢入去”,夺了竹篙。
  注意,这里可能有一个省略的情节,或者是作者笔误。李逵手上是有两根断竹篙的,被张顺一下就夺去了。我分析这多半不可能,一般拿双武器的人,很少会一开始就用“双龙出海”的。即便李逵用了这招,也很少会有一下就被人夺走两根的。我估计是,李逵打着打着,就把两根断的扔了,换了一根没断的。
  相信大多数人都见过船夫用的竹篙,相对于桨来说,竹篙除了可以划水,还可以直接用来撑水底、码头等固定的物体,使船筏一下就能划开。因为其有“撑”的功能,所以一般都做得很长,像我见过的均有两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米。
  竹篙这么长,用来打架并不是很适合,捅还行,劈或扫的话会因画的弧太长而影响速度。所以,空手夺竹篙比夺棍容易。所以像李逵一下夺走五六根,张顺一下夺走一根,对于会武功的人不太难。
  其实,与其说是“夺”篙,不如说是“放”篙。真正的夺,至少是动用了勾脚、扭手等手段,使对手拿不住武器而被迫放手。可是,张顺似乎没有做其他动作,估计仅是接住而已。因为因为竹篙长,离使用者越近,劈扫的威力就越低,试想被棒头劈中肯定比被棒的中段打中更痛。所以,张顺才会“抢入”,离李逵越近,接住竹篙就越不费力。
  因为竹篙不利近战,况且对手离自己这么近,被接住了就干脆放弃,直接空手攻击对方更好。李逵就是这样做的,张顺夺了竹篙,同样也是没有使用,而是直接扔了,虽然书没有明写,但事实就是这样的。

  先说说张顺吧,在这里说就不用单独成篇了^_^
  这个人的武艺到底如何呢?因为长年在水边,而且可能经常和人家有渔业纠纷,斗殴不可少。打起架来,身边可用的武器就是竹篙,久而久之就成了“竹篙高手”。
  且看战童贯时,梁山竟然让他一个人穿铜甲在江边迎敌。敌人游过来三五十人,其中一部分都被他用棹竿或打太阳穴、或打脑袋、或打面门,纷纷沉下去了。好像打西瓜一样,可见是用竹竿惯了的。
  李俊和张顺照理说都是宋江“嫡系”,但很多时候却是用张顺出头的多。除了亲和力之外,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张顺是水军头领里武功最强的。他的身体素质也不错,竟能爬城池,力量可能也蛮大。想想看攀岩累不累^_^回到浔阳江边来。

  李逵揪住张顺头发,与其说是抓住头发,不如说是抓住头巾。前文已经描写张顺是戴着头巾的。而且,他被抓住头发后,没有用反擒拿的常用招式——用手抓住对手的手,以缓减头发所受的拉力。说明,李逵对其头发所施力度不够,不足以让他痛到伸手来钳制李逵抓头发那只手。
  张顺也不管头发被抓,而是奔李逵下三路,要“跌”他。前面说过学武的人会“习惯成自然”,既然张顺欲用摔法,说明他用惯了。而且,看其架势估计是要用抱腿摔,就是抱住腿往后拉,使对方跌倒。可惜李逵把他推开了,于是他又打了李逵肋部几拳,我们的铁牛若无其事。肋部本是人体弱点,打了没事只能再打更弱的弱点。这一次张顺的腿还没踢到就被按下去了,接着就是一顿痛打。这时张顺的抗打能力起了一定的作用,不然就和殷天锡一样啰。
  从李逵此战的手法来看,他的武艺技术是很粗糙的。抓住头往下按,好像还没有这种摔法(至少我是不知道的),很像是打“野架”,却不是用武功搏斗。当然,不管用什么招,赢了就是硬道理。不过,此战李逵获胜的很大原因要归功于他的力量大和抗打强。
  我们再看看张顺的摔法:“一手揪住高太尉巾帻,一手提住腰间束带,喝一声:‘下去!’把高太尉扑通地丢下水里去”,比起抓住头往下按潇洒多了。张二哥的武功技术还是不错的,可惜力量相对小些。

三 沂岭杀四虎




  老虎又出场了,这回李逵打它们可是比武二郎轻松得多。可见有利刃就是不一样,一拿水平就高了几级。
  李逵手搏技术不行,器械技术还是有点的。回家接娘时,他的朴刀用得还可以。可惜的是,他好不容易发了一次善心,放了要“养娘”的李鬼,最后却发现被骗了,结果又再杀人。唉,本来是一次让其悔悟,不再滥杀无辜的好机会的,可见李逵今后杀人变本加厉和李鬼骗他也有一定关系^_^
  杀四虎时,那两只小的就不说了,谁拿刀可能都可以通杀的。主要就是那两只大的。不过母的不争气,它本来应该等李逵出洞,这样可以和它的官人来个夹击。大概是孩子死了气不过吧,在那么小的洞穴内,身子这么长,怎么都不占便宜啊。这也就罢了,怎么还先塞屁股进去让人捅呢?败招频出,不死才怪。难道老虎真有如此习性?反正我没听说过。
  后来猎户都说,李存孝和子路都只杀得一个,这两个大的不知道害了他们多少回。可见,双“虎”合璧的威力可能很吓人。
  再看李逵是怎么杀死公虎的:趁公虎扑来之势,手起一刀,正中大虫颔下。这一刀的刀法也是很巧的。在武松篇里已经说过,虎扑目标多为咽喉,断不会高过人头顶的,所以电视里李逵竖起刀垂直上捅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存在。经过多次推敲,我判断这一刀是横刺或斜上刺的可能性最大,当时虎头的高度应该和李逵的头高度相当。因为虎扑时爪子前伸,而朴刀的长度不算长,所以迎面刺有被虎爪划伤的危险,且虎扑有惯性,哪怕中刀也会向前,爪子极可能碰到李逵。故而推断,李逵是侧身对着虎,在虎扑来时,后退一步起刀,正中咽喉!平常虎总是咬人咽喉,现在它也尝到了咽喉被袭的味道。
  可见,李逵此招技术不错。

四 完败没面目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见过焦挺摔过人吗?
  一拳一脚击败李逵;砍断马脚,取刘以敬、上官义两将性命。还有其他表现吗?也许我又漏了,反正我从未见过其摔法。只是从其嘴里说出“祖传三代相扑为生”,才知其会摔的。部分摔跤手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能摔不能打,为什么焦挺这么能打呢?
  在此解释一下“相扑”,此技秦汉时就有了,当时叫“角抵”,到三国时期才有“相扑”这种说法。秦时角抵是只能用摔法,后来规则随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到唐宋时期,一些地方的角抵除了可以用摔法,还是可用拳脚的。焦挺所处时期的角抵,应该是允许用拳脚的。所以,他拳脚功夫强说得过去。
  后来燕青挑任原时,任原也有过“把这厮一脚踢下台去”的想法。
所以说,那时的“相扑”,和我们今天熟悉的日本相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宋代的相扑更像摔角。焦挺家以此为生,就是职业摔角手了^_^

  李逵冲向焦挺,被一拳打个“塔墩”,能把铁牛一下打倒,焦挺的力量至少和他差不多,至少我不会认为焦挺力量比李逵强一档次。此时,焦挺并未用摔法,在力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就比技术比速度,李逵完败。加上之前打张顺用按头这种抓拉搂抱的招数,技术差的弱点暴露无疑。
  李逵倒地想起来,肋部又挨一脚,再次跌倒,就完全丧失了和焦挺拼斗的信心。想来他也是那种拼命的人,如果不是彻底不敌,不会有逃走的想法的。张顺几拳都打不痛李逵的肋部,焦挺一脚搞定,本事不小。不过,像他这样他踢还没站起来的人,在现代搏击是不允许的。因为人在倒地状况下攻击防御均最差,为了保护运动员,现代搏击多不许打倒地之人。这样一来,很多本可短时间出胜负的比赛,却可以比街头打斗持续得更久。
  话又说回来,焦挺这么强,却投人不着,上梁山后也没什么出手机会。想来原因有二:1.他不是特别强,但是,如此一来李逵岂不更差?不太可能。李逵可是冲阵高手。我倒觉得更有可能的是他以相扑为生,不擅马战,器械也不是很强。2.性格愚钝怪癖。李逵倒地后问他名字,他不说还要继续打,估计就是个打起来就头脑发热的人。要知道,当时找工作不容易啊,很多时候人家问你你不答,就自己错过了机遇,过了这个村没了那个店,像李逵这种推荐人可不是这么容易遇到的。所以说,焦挺失业和性格有关^_^
  燕青摔李逵也是易如反掌,不过他是另一种情况,到燕青篇时再展开说。

五 双斧最拿手





  李逵的武器的双斧,对于此器械的技术,他掌握得还是挺熟练的。
  很多时候,李逵冲阵时,书中描写对方士兵均是“哪里挡得住“。至于李逵用何招冲阵,却没有更多描写。但是,他绝不会乱砍。在江州劫法场时,土兵集体用枪去刺他时,都被他破了。虽然土兵的训练没有正规军那么有素,要他们使出三国志8的枪阵可能勉为其难,但10多杆枪刺过来,李逵不会不躲不防,他的斧子有多长啊?绝对没有枪长。能迅速逼退一群士兵,也要有点技巧,何况他身上经常赤条条的,在项充李衮未归队时,他必须考虑防守,否则早挂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有受伤的时候。到后来有人帮他防守时,他就疏于防守了,结果马上吃亏,挨曾升射了一箭。可见,防守是很必要的。
  他曾和卢俊义斗过几合,又卖弄脚力在树林的转,激怒了卢员外。梁山敢派他去假打,至少断定他顶得了卢俊义这个超级高手几合。哪怕不进攻,防守也要过硬,具备一定的防守能力是假打的前提条件。不然就有危险,因为人家是真打。
  题外话:不会防守的人对高手的结局,可以参考伍保对宇文成都^_^
  李逵打马将的经验很足,经常是砍马脚再杀人,祝龙等人就是这样死的。连石宝都着了道,可是他毕竟是高手,马倒下的过程中他竟然能安然跳下混入步军,真的是本领非凡,别人早就狗吃屎了。
  综上所述,李逵拳脚功夫粗糙,双斧和朴刀技术一般(师父常说拳脚不好的人器械不会特别好,因为拳性不足,姿势和动作可能有偏差),基本掌握了上述器械的中级技巧,再凭力量弥补使其成为冲阵高手。
                          (配图均为电视剧《李逵》截图)

下集预告
逆天奇门——徐宁

[发帖际遇]: 风神无名在华山山谷捡到被令狐冲打落的宝剑,送回给宁女侠,宁女侠感谢万分,送你银两15.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逆天奇门——徐宁


   《水浒》里头我最喜欢的是武松,因为他有凌厉的腿法,况且当年祝延平版的武松的也很帅。但是,我最敬佩的人却是徐宁,随着练器械日子的增长,这种感受越发深刻。

一 浅析钩镰枪


  钩镰枪在我所看过的宋代史料中没有出现,但在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却发现了蛛丝马迹:“藤牌、腰刀、长刀、偃月刀、钯、棍、钩镰、鞭、简、挝、锤,皆短兵也”,这里的短兵,指的是长枪以外的刀、棍等兵器,据说长度均在一丈之内。
  书中没有详细描写“钩镰”的形状,而我见过的现代钩镰是双钩的身,前端除了有钩之外,还有一个枪形的尖头。不知古代是否是这个形状。有文说钩镰枪除了有向后弯的钩之外,还有向前弯的镰,我不知是不是真的如此。
  小说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反映的东西未必全是假的。考虑到作者和戚继光的年代相差不远,如果这种枪真的出现过,应该和戚继光所知道的“钩镰”形状有些相似。“钩镰”为短兵,那么钩镰枪很可能就是“钩镰”加大杆,长度和枪差不多吧。现代的钩镰枪,就是照此仿制的。

  钩镰枪注定是要淘汰的,而且是以垂直下落的加速度淘汰。
  夏商时期,兵器出现了有横刃的戈和戈矛的“联合体”——戟,这是为了适应车战的需要。到战国晚期时,骑兵大量普及,攻击速度大大增加。横刃兵器基本上来不及做出钩、割、掳、拽的技术动作,杀伤力降低,甚至成为攻击防守的阻碍,直刺兵器矛、枪大兴。以后,戈首先被淘汰,戟在唐之后也逐渐不再被使用,多作仪仗。
  从钩镰枪的技术特点上看,它属于横刃兵器一类。
  小说和现实也有不同,就是早淘汰了的兵器在书中还能较多出现,但施耐庵也没给它们什么好脸色。《水浒》中用横刃兵器的人基本上都不如用直刺兵器(枪)和砍砸兵器(刀、斧)的人,五虎八骠中就徐宁一个用横刃的。高手史文恭拿过一回戟,但真正显露武功时用的却是枪。
  用横刃兵器的人对付砍砸兵器和直刺兵器时速度处于劣势。那么,两个用横刃兵器的人对打,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崇拜古人的吕方和郭盛用的都是方天戟,戟法的基本技术正包括了钩割掳拽,两人在打斗时必会因此造成拉挂缠绞,此时正是第三者的可趁之机。吕方郭盛兵器的豹尾红缨三番五次地缠在一起,给花荣、曾涂等人造成攻击机会,绝非偶然!
  钩镰枪的命运,比戟好不到哪里去。似乎在大破连环马之后,也再没有什么特殊贡献。我一直觉得破连环马的方法绝不是仅有用钩镰枪一种,徐宁和钩镰枪的出场,是正逢时势而已。当然,我没有更多证据。
  徐宁坚持使用钩镰枪这种奇门兵器,其实就是逆天而行。

  董平使的双枪,也算奇门兵器,毕竟用的人也很少,好在他的枪也是直刺的,没有钩镰枪这么难用,但因为比一般的枪短,使起来也有点难度,可见董平的技术和力量都不差。而张清的奇门兵器就更强了,因为他的是暗器,暗器同样比横刃兵器好用得多。水浒里头还有一个使软兵器的邓飞,他的铁链也是偏门,甚至比徐宁还偏。这种兵器是非常不利于正面作战的,掷出去偷袭或和别人联合,趁机缠住敌人兵器还行,单挑基本不能用。软兵器的最大缺点是随便挂到其他物品都会阻碍运动的方向,绞到别人兵器同样拉扯不开,自己就处于危险境地。所以邓飞多作策应而不出阵。铁链还不好防守,在主将索超丧命后,石宝冲到策应的邓飞面前,邓飞就算有反应,他的铁链也很难挡住劈风刀。除了鲜花盔甲的主人可以用一把链锤杀了近两万人之外,没有其他用软兵器的人能够有如此战绩的。

  题外话:尽管有些高明的武功可能会失传,但在冷兵器时代,武功还是向前发展的。也就是说,如果温侯、关张等人真的超越时空去和水浒时代的武将单挑,不敢说个个不敌,至少他们不会再是常胜将军。所以如果是我写《贼三国》之类的故事肯定不会好看,因为想像力已完全受武学束缚啰。

二 扬名金枪班


  徐宁给我的感觉是很儒雅的那种人,好像他平时很少会大怒,而且战斗时都是中规中矩,靠技术击败对手。他很少像林冲那样大发神威,大喝一声刺某某下马。
  徐宁的社会地位,应该比林冲高。他教的金枪班,可是“随驾”的。皇帝旁边的兵,要求应该很高吧,像徐宁这种常能见国家领导人的人,身份自然不低。因为他是靠教武术、护驾(一说这个词就想起温兆伦版的康熙)等工作才得以陪伴皇帝的,和宦官、卷帘大将等不可同日而语,除非他和他的金枪班是搞仪仗的。
  士兵的枪法和武将的枪法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枪极难学,练精需要很久,而现实训练士兵却没这么多时间。所以,古代士兵学枪均以学集团作战、协同作战的枪法为主,多不擅独战。而武将练的枪却是独战枪法,所以更难些。徐宁的金枪班,应该使得出三国志8里头的“枪阵”吧。但正如前面说的,士兵的协同作战枪法高明,却反映不出教他们的教头的独战枪法如何。
  “年刀月棍久练的枪”,徐宁除了练枪之外,还不能丢掉祖传的钩镰枪。而且,横刃兵器的技法和枪法一样复杂,枪以拦、拿、扎为主,从徐宁传授钩镰枪的口诀来看,钩镰枪以钩、拨为主。虽然都复杂,但横刃兵器却远没有枪实用,但学会学熟却同样耗时。常人学熟一样兵器后就只练一种了,顶多抽些时间练箭等其他技艺,但没有主兵器练得多。杨志等刀枪混用的人也许要二者兼顾,但练刀耗时也不会太多。徐宁就不同了,他的绰号是“金枪手”,靠枪出名,说明他也是常练枪的。至于祖传的钩镰枪,可能意义还更大,他断不会少花时间来练习的。
  林冲在京时多与徐宁较量武艺,称徐宁两种枪法都是天下独步。以我的理解是,他俩比武不会以死相拼,那就是都不用全力的,在不用全力、不决生死的情况下,徐宁要平林冲不难。在没有决斗那种心理压力下,自己的技术就能更好地显现出来。虽然徐宁在战场上表现远不如林冲,但和林冲切磋时,他还是表现出了让林冲佩服的技术。
  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林冲并没有真正见过徐宁的钩镰枪法。既然此法是“不教外人”的,徐宁一般情况是不会显现出来的,他可能会怕林冲这种高手看到会照葫芦画瓢,毕竟门户之见古来有之。
  当然,不排除徐宁和林冲惺惺相惜,就让林冲见识了他的钩镰枪法。在切磋的前提下,钩镰枪的钩拨也许能钳制住林冲的枪,让林冲对其技术之细腻佩服不已。但仅是技术而已,如果林冲真正放起手来快速直刺,徐宁会很吃力。
  总之,我更倾向于徐宁没有让林冲见过钩镰枪法,他说徐宁的钩镰枪法天下独步,很可能是人云亦云。有些学武的人最爱这样,把自己的武功渲染得神秘莫测,最后几乎变成了不可知论。徐宁(或老施)身处那个时代,同样可能难以免俗。

  徐宁同时习练两种难练的兵器,势必消耗他大量的精力。钩镰枪不实用,哪怕练到炉火纯青,在战斗中如遇势均力敌的对手也不会占什么便宜,甚至造成阻碍。因其对钩镰枪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练枪的时间可能会和练钩镰枪的时间对半分,甚至更少。那他的枪法即使是具备精湛的技术,在力量等其他方面会有所欠缺,使他成不了顶尖高手。
  一个固执地坚持习练着即将被淘汰的兵器的人,必定非常执着,我最佩服的就是这种执着。而且,徐宁分练二枪还能练成精湛的技术,也是很了不起的。

三 大破连环马


  徐宁还未出手,光是钩镰枪就在大破连环马一役中为他挣足了面子。
  书中写徐宁将钩镰枪法“敷演”给众头领看,因为文化水平太有限,我不知这个词是否还有其他解释,反正给我的感觉就是,他演练“正法”时好像是应付了事,或者是不愿让人看出其中太多奥妙,毕竟他是被迫传授此“不教外人”之法的。以后教士兵时又可以放开些,毕竟步兵枪法和武将枪法不同。像钩蹄拽腿下三路枪法,马将是用不上的。至于钩镰枪并挠钩,更是步兵独有的协同战法。

  开战时,因有芦苇掩护,钩镰枪兵更是顺手。呼延灼中计后,其军两边的甲马被钩倒,中间的自乱,很快就败下阵来。
  在电视剧里,马脚居然被钩断,我觉得不太可能。书中写到最后因伤被宰的肉马只有停半,二停多的还是能用的。更重要的是,呼延灼的步兵也有被钩镰枪拖翻的,那……他们的腿呢?我认为钩镰枪的钩应该是没有刃的,不然人腿就惨了。哪怕钩人不像钩马那样用力,被钩的士兵也伤得不轻。

  此后,梁山里头的钩镰枪队好像就没有再被提过了。我估计是因在多次实战中表现不出更强的地方,且还不如枪兵、刀斧兵实用,就撤编划入其他队伍了。
  不管怎么样,固执地传承着钩镰枪的徐宁,得到了“大破连环马”这个最好的回报,也不旺此生。

四 出征屡见功


  徐宁在八骠中露脸是比较多的,立功也不少。
  战董平时徐宁使的是钩镰枪,不占优势。前面说过,徐宁可能用钩镰枪比用金枪还熟,所以哪怕他换金枪也未必占得了董平便宜。和张清打时,徐宁仍用钩镰枪,被打中眉心。张清这是在气他,奇门兵器要学就学我这种。
  战阿里奇时,徐宁也使钩镰枪,不到30合就抵挡不住。这30合没有详细描写,但阿里奇的武器正是枪,可以想像在他的凶猛直刺下,徐宁根本没有机会使出钩拨等招数。而钩镰枪直刺时,因为有横刃,却比枪更容易被隔住。枪法要求刺得快收得快,想去钩本来就不容易,何况是高手的枪?在守不易,攻又困难的情况下,完败是一定的。
  天山勇上场了,却因学艺不精,被徐宁的钩镰枪牵制,20合后丢了性命。
  杀安士荣、史定时,作者未交代徐宁的兵器。
  战孙琪、聂新时,徐宁被北军围困,寡不敌众。天可怜见,此时他使的是金枪,不知是不是作者有意这样写。总之以一敌二时,枪比钩镰枪好用得多。如果他使的钩镰枪,在打斗中又挂住了其中一个的兵器,那就非常危险了。而且,有经验的武将在合战使横刃的敌人时,会有意地反挂住对手的兵器,让同伴趁机进攻。用枪却可以毫无顾忌,快刺快收。救兵一到,徐宁马上显起威风,刺中聂新左臂,坠马后被踩死。孙琪也在逃跑时丢了性命。
  杀池方时,又没见交代兵器。
  此后,徐宁又使金枪与吕师囊交战,20合后瞅准其破绽杀之。
  八对八时,徐宁30合平邬福。此战只有朱仝开斋,平也不丢脸,不过作者又没说徐宁的兵器。
  到最后中药箭时,徐宁的兵器也不详。
  不过,在交代了徐宁兵器的最后两战中,他均用的是金枪。莫非是发现敌人越来越强,还是用金枪好些?此纯属瞎猜。
  不管徐宁出发点如何,枪比钩镰枪更实用是不争的事实。举个不标准例子,熟练度75%的枪法,可能和熟练度100%的钩镰枪法的战斗效果差不多。而且,枪相对来说更利于以一敌数和混战。

五 落寞谁人知


  经总结发现,徐宁使钩镰枪的次数多于金枪。为什么要坚持使用此兵器呢?因为这是他的标志。如果说过去的徐宁,是因门户之见不传钩镰枪。上梁山传授此法后,也许他逐渐明白,不是他愿不愿教的问题,而是人家愿不愿学、学会后愿不愿用的问题了。梁山其他将领,除了亲戚汤隆给他面子,或是崇拜他才学了钩镰枪外,其他将领说完“好”以后,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他的钩镰枪法,对于这个时代是可有可无。如果真的那么实用,朝廷里可能早都强迫他传授了,官大一级压死人嘛。何况他还常和皇帝打交道,如果皇帝听某将说此武器多了不得,建议普及,一下个旨,徐宁想不教都难。但是,没有人注意他的钩镰枪。
  在漫长的征战岁月中,徐宁自己也可能会逐渐地发现,他的钩镰枪法很多时候无从施展,并不是他枪法不精,而是武器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其战斗效果。但是,他仍然不舍弃,除了对钩镰枪的特殊情感外,更多地表明了在眼见此兵器一步一步走向消亡时的一种落寞和无奈。他在不自觉地阻止钩镰枪被淘汰,却力不从心。

  题外话:其实徐宁未必想得了这么多、这么远,很多东西是我借古喻今罢了。在当代,武术的现状有些类似钩镰枪在那个时代的现状。说起武术,很多人是好奇、仰慕甚至是崇拜。但是,如果真的让自己的儿女去学武术,哪怕只是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下得了决心的人却不多。他们宁可让小孩去学奥数,学音乐、学跳舞等,刻意让小孩去学武的很少。而小孩就算是学了,但今后能坚持练习的也不多。因为在当代,还有很多东西值得人们去学,还有很多行业比学武更有前途。对此,我从未否认。
  任何东西都会消亡的,武术也一样。不过,在武术没有被完全淘汰的时候,诸如我之类的喜欢传播宣传武术武学的人还要继续工作下去。所以,此文权当听听我的牢骚。
  执着固然需要毅力,但放弃更需要勇气,也更洒脱。最后,引用电影《神鞭》男主角的一句台词结束本篇:“老祖宗的东西再好,该丢的时候还是要丢的。”

下集预告
追魂石——张清

[发帖际遇]: 风神无名带小龙女去蒙地卡罗吃西餐喝红酒,被赵志敬撞见,破财消灾,花费银两2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追魂石——张清


  小时听老人说过一个瘸腿和尚的故事:一名双腿残疾的少年,费尽千辛万苦爬到一座寺庙,请武艺高强的老僧教他武艺。老僧收下他,并让他练习投石。练功方式很简单,就是在远处的山壁上画靶,让小和尚用石头去打,打准为止。小和尚练熟后,就加距离加大石头的重量。经过多年苦练,小和尚练成了百发百中的飞石功,同时手指的力量也变得异常可怖,拳头大的石头一捏即碎。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无从考证,此后再也没有听过有关飞石功夫的任何事。在看完山东版《水浒》后,我对原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古文水平有限,当时并没有挑战小说。而是选择了一套经典的连环画(集名为九纹龙史进、鲁智深、野猪林……狮子楼、快活林、清风寨、闹江州……破辽国徒劳无功、征方腊损兵折将、蓼儿洼),在书中再一次看到了传说中的飞石,初次知道了张清。再后来才把原著看完,一直有一个遗憾就是:张清始终没有在任何影视作品中出现,或许是拍摄技术所限,展现不了他的飞石功夫吧。
  我至今不知如何飞石,也没见过任何人有这种功夫,只知道自己无论如何发力,掷出的石子永远都是抛物线(汗……)。传说中的飞石到底能保持直线飞行多久,无从研究。
  张清的飞石防不胜防,有准备挨打,没准备也挨打;向前也挨打,逃跑也挨打;武术平平的挨打,万夫莫敌的也挨打。于是依其技术特征起上本文的绰号。

一 连打数将众皆惊骇


  张清最潇洒的镜头,就是连打梁山数将。往后虽然屡立战功,但无论是梁山头领还是读者都已见怪不怪。正如守门员再怎么力保大门不失也只能算是他的本份,人们对精彩扑救的记忆永远不会有超级失误深刻(好像没举对例……)。于是,张清打着人是正常,打不着人倒是新闻了。所以,他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战例,非此战莫属。
  还没在书中正式出场,张清就已经显得来头不小。宋江从通报得知张清一石打翻郝思文,正式战斗时自然会提醒众将有所提防,结果如何呢?
  使逆天兵器的徐宁首先出马,5合后被张清回身一石打下马去。接着出马的是燕顺,注意,他上时宋江可是“来不及阻拦”的,后来也的确败北,是梁山惟一一个张清没使石子就击败的人,这回可糗大了。不管宋江自己的武艺如何,判断别人的武艺还是挺准的,居然能从前面那5合中便知燕顺决非张清敌手,眼神不错。从此战来看,张清的武艺也没有一些读者想像的那么不济。后来张清也常是和人交过手后再用石头,在械斗时有输有平也有赢,如果他的武功很差很差,断不会先和人试着打的,而是逢人都是一开始就用飞石。
  又打了一会,面对花荣时曾挡住一箭,躲过一箭的宣赞上场了。他对自己的反应是有信心的:“且看石子打得我么?”结果张清耍了一点点赖,在两人还没对骂完时就出手了,让宣赞成为此战第二丢脸的人。我觉得以宣赞的反应应该还可以表现得更好些,可惜可惜……

二 接战大将依然胜之


  后来,大将呼延灼、关胜、董平先后出马,表现各异。呼延灼看见飞石了,可惜眼疾手略慢,没有挡住,被击中手腕,丧失攻击能力回阵。关胜挡石,打在刀口上无心恋战。董平拨过一石,躲过两石,尤其是最后一石还是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躲过的,反应速度和灵巧性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三人兵器不同,是造成防御结果各不相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呼延灼的鞭太细,如果看得不准,挡不住石子很正常。但和他兵器粗细相差不多的董平表现远远盖过了他,尤其是用枪拨掉的那一石,技术水准相当高。所以说董平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快于呼延灼,技术也有一定的优势,为何他后来的表现远不如呼延灼,要么是技术细腻力量不足,要么是临战应变能力欠缺,从后来命丧黄泉的表现来第二个原因贴切些,性格决定命运。有朋友说董张二人可能过去切磋过,熟他,那也要艺高才能做到,他不可能每天都和张清在训练躲闪功夫。感觉在梁山众将对张清时,董平即使是有熟悉张清技术特点的优势也是微乎其微,毕竟迎飞石还是要以自己的武艺为基础的。
  关胜呢?用刀口挡住石头说明是堪堪防住,还沾了武器很大的光。可以参考宣赞刀面挡住花荣一箭的战例,拿大刀去挡暗器,必然是刀面在前,一面朝敌人一面朝自己。决不可能让刀刃和敌人呈90度角去挡,如果这样挡住了,我还真服了他。不过,他难道不怕石子打在刀刃上被剖为两半,然后分别击中双眼吗?(哈哈,此纯属瞎说)所以说当时的情形是张清飞石,关胜一挥刀,刚刚赶上挡住石子,差之毫厘他也会挨打。
  在和董平比试时,张清还和他比了一次力气——拉拔“枪”,不分胜负,说明两人力量相仿。张清的武艺不可能和董平不相上下,但力气却可以,参考本文开头瘸腿和尚的例子,可得知张清力量应该还行。如果董平和他比鹰爪功,说不定还会输,哈哈。

三 击穿人眼石破天惊


  凡涉及武艺的作品,无论时代、国别还是体裁,总有一些“打自己人能干”的人。就是出场时是主角的对立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其归顺后,和敌人打起来却是无限接近废物的人。如《七龙珠》的天津饭、短笛、贝吉塔等一干人,《北斗神拳》的法鲁克,《圣斗士》的亚尔迪,《浪客剑心》的四乃森苍紫等人(好像日本作品中这类人更多些,不然为什么随口说的全是他们作品的例子呢?汗……)。
  不过,张清可不一样,让我们来看他归顺梁山后的最有代表性的战绩:石毙阿里奇。
  徐宁败北时,可谓情势危急。那是一场完败,徐宁无论是力量还是斗志已经完全丧失,而番将紧紧追来,而且是堪堪将近,番将双眼正在慢慢锁定他的后心。不然花荣不会“急取弓箭在手”,张清也不会抢先出手,可见大家对徐宁的形势判断是差不多的。阿里奇没有想到,他用来锁定别人的眼睛此时正被另一个锁定。因为徐宁的处境极危,张清这一石是下了杀招的,阿里奇不幸成为张清手下最强的,且是惟一一个被石子直接击毙的高手,直到今天看书,我还为他惋惜,要是他不追就好了……(当然,这决不能表明如果我超越时空回到宋朝时会站在辽国那一边,顶多也是自杀在雁门关外,哈哈……)

四 有赢有输遗憾谢幕


  张清再厉害,也是练偏门武功的人,而且也消耗了他大量精力,因此他枪法想顶尖才怪,能练到不数合击败燕顺的水平,已经“相当”难得了。所以,看到他和人比枪法败北时,读者不会觉得奇怪。
  大战张开、梅展两位节度时,张清打伤梅展已占先机,却被张开用箭袭击,一提马头,箭中马眼,倒地时张清已跳下,这倒颇有石宝的风范,马倒人不倒。不过对他用马头来挡箭我一直颇有微辞,如果跨下的是赤兔呢?可见张清对当时所骑之马没有什么感情,死一匹马就当死一条狗。(此话并非骂人,是本地人形容时常用的语句,如看电影时见某英雄和部下在拼死抵抗全部牺牲后,援军只收他的尸时,我们就会骂:“就管一个人就得了?其他人都当狗死?”所以不要和我算账,我还是比较欣赏张清的,哈哈。)
  和张开打张清可是尽显劣势,然后就躲到己方步兵中让别人替死。这次我倒不觉得他的道德不行了,因为保护主将是士兵的职责嘛。
  后来,张清又被竺敬打败了一回。不过,这也没有他的谢幕戏惨。
  不知和董平上山时,有没有人提醒过他带石子。张清可能会说:“步行带什么石子,你当我负重练功啊?这可是事关生死的决斗!”总之这时他的脑子肯定和董平一样短路了,为了替周通报仇,两人和厉天闰、张韬进行了决战。结果董平先输了,败走时厉天闰赶来,张清一枪刺去,厉天闰一躲他就刺中了树,因拔不出来被反刺而死。其实当时他弃枪退走才是最佳选择,但电光火石间谁有这么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反应?我们这些后人为其遗憾只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罢了。
  张清为什么会刺中树呢?这可能是个傻问题。本人每天练枪要扎上百下,靶子设在树杈之间,以我的拙劣武功,一般来说是在一二百枪之中至少有一枪是误扎到树的,高手扎到树的机率低得多,但不会一次都不会扎错,要允许运动员失误嘛。张清扎树,是他的机率到了,毕竟他的枪法也不算顶尖。像马超扎树、单雄信扎树也多是如此。

五 副将爱妻各有特色


  龚旺和丁得孙两个人的叉也有些偏门,打不过人家时飞也要慎重,因为是一锤子买卖,打不中自己就万分危险,所以两人施展得少之又少。
  而张清和琼英的婚姻,简直就是《水浒》中惟一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张大娘子的武艺不错,能赢扈三娘。石子力量略逊,打李逵还要两下才起效。琼英最光荣的战绩是打败林冲,期间林冲用矛杆拨掉一石,最后还是中招。如林冲与张清交战,结局不会比对琼英的战绩更好。可惜张清出征不带家小,不然也许爱妻一句话,他就不会战死独松关了。

增补参考书目

《太极拳文集》         沈 寿  著  人民体育出版社
《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     马 力  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
《少林棍法阐宗》        程宗猷  著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少林弩法阐宗》        程宗猷  著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少林枪法阐宗 少林刀法阐宗》 程宗猷  著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国术大全》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写真大师水磨鞭》       姜容樵  著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棍术科》           马子贞  著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集预告
秘宗刀——史进

[发帖际遇]: 风神无名看到神仙姐姐蜡像,叩了一千个响头,蒲团被磕破了,发现里面有银两4.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9-27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那个中考。我读了水浒中的几回,好喜欢智取生辰纲,觉得他们有勇有谋,好伟大,现实生活中要能有这样的人就好了!

[发帖际遇]: 小乖乖雪儿跑去泰国取经,回来后出版《葵花宝典--2008奥运免自宫限量特别珍藏版》,获利银两17.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承此艺永不悔



——本系列文章子栏目《武术小知识》开栏语


  经过多日策划,现在决定在本系列文章中插上《武术小知识》栏目。本栏第一篇独开一帖,往后将不另开帖,不定期附在《武学角度评<水浒>人物》的文章之后,并根据读者反馈决定继续或停办。本栏文章均以本门武术为基础,结合别派功夫的部分学说而作,如和哪派的意见相左,只能说明见解不同,并不说明本门就一定正宗。
  增设此栏出发点有三:
  一、宣传武术。目前发现自己做的很多事,最终目的都是这个,走火入魔啰……
  二、详解某些和文章有联系,但正文中又不便展开太多的问题,也算加些配菜。同时也是力求创新,避免读者和自己都出现审美疲劳的一次尝试。
  三、增强特色以防盗版。勿笑……
  前段时间,有朋友告诉我,《武学角度评<水浒>人物》系列文章被别人贴到某论坛,且因转帖不标明而一度被加精。我“哦”了一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结果被朋友骂“麻木不仁”。说实话,我对转帖不标明的行为是坚决反对的,但又懒得耗费精力去应对,可以说是维权意识淡薄吧。
  如果该论坛的版主没有找到我,我还真忘了此事。那天,我QQ上突然有一陌生人要求加入的消息,当时以为是广告就没加。后来和朋友说起,被告知可能是帖子的事,朋友还说:“你以为你不告人家就不管?现在人家找上门了你总要配合吧?”之后还多次动员我解决此事,最后我从他提供的链接在该论坛看到了被转的文章,版主已经跟帖对是否原创表示异议。通过和版主的交流,此事圆满解决,对其敬业精神我也表达了谢意。
  朋友们劝说我增加文章的特色,免得有一天人家盗用了你的文章,你还无法证明是自己的,岂不窝囊死了?此外,一直有网友对本系列文章提到的一些词汇和观点进行了刨根问底的询问,如“都说刀枪用法不同,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没有细说,能不能展开来说,让我们有更直观的了解”,于是我就开始做此策划。
  本栏目的第一篇,就是《大刀、枪、戟的不同拿法》。


大刀、枪、戟的不同拿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前手”“后手”两个概念:在使用长器械时,无论是劈砍还是直刺,必然会有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根据姿势的变化,前手后手随时和变化。
  其次是“施力手”“辅助手”概念,长器械出手时,多数情况是一只手发力,一只手辅助,只有平推、架挡等时候是双手同时出力。
  以下例子均以右撇子为例。


  起架势如图,侧身对着目标,左肩在前,头部左转,双手平握枪杆,左手为前手,右手为后手。 “枪不离腰”,右手和枪杆要紧贴腰间。




  拧腰,步子变为左弓步,右手发力,使枪杆从松握的左手中穿过,后手要触及前手。所谓“左手如管,右手如锁”,意思是前手要松,后手要紧。




  枪术中无论拦、拿、扎,还是点、崩、穿,都是后手发力,前手辅助,而右撇子的右手力量更大,一般就用右手为后手,左手为前手。


  因为戟法中也有直刺动作,且钩、割、掳、拽等动作均为后手操控(大家可以用身边的实物试试看钩住东西往后拉时是哪只手发力)。故戟的拿法也是右手为后手,左手为前手,如图:





大刀
  大刀的用法,和枪、戟有本质的区别,因为劈、砍、斩均为前手发力,后手辅助。右撇子使大刀时,也是侧身对着目标,不过这时是右肩在前,右手为前手,左手为后手,右手顶紧或尽量靠近刀盘。
  劈刀时,右手发力下劈,左手握紧刀杆后端,劈下过程中右手往后滑杆,这样才能发挥最大力量,如图:




  此外,因本门棍术中戳的使用比较多,所以棍的拿法和枪一样是右手为后手。平时练枪也是用没头的杆,“谁说没有枪头就捅不死人啊?”
  梢子棍因“劈”用得较多,右手为前手。
  钩镰枪的拿法和枪一样。
  叉、禅杖用因“拍”的使用较多,需前手发力,故拿法和大刀一样。至于鎲就不太清楚了,个人估计和戟拿法相同。
  当然,人是灵活变通的,加上古代骑马时并不能控制来将的方向。右撇子使枪时,即使是左手为后手,也是可以用的,不过这决不会是他发挥最好,力量最大的姿势。左手为施力手,刺扎起来力量肯定没有右手为施力手时大,用枪使劈的招数不是不可以,但枪的优点就在于直刺,劈砸只是偶尔使用,否则就是舍本逐末。
  因为刀枪的拿法有质的区别,所以从古到今没有人的枪术和刀术是完全一样厉害的。这些论点可以适当运用到小说中,无论是卢俊义、林冲,还是杨志、朱仝这些刀枪兼使的全能武将,最擅长的也只能是两种兵器的其中一种。

[发帖际遇]: 风神无名拜岳老三为师,得到见面礼银两11.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秘宗刀——史进


  十七八岁的后生,且武艺最多只有李忠的水平,却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武艺突飞猛进,上梁山后得以跻身八骠行列。史进的飞速成长,和恩师王进密不可分,以武林人士的眼光来看,史进拜师学艺的经历本身就是神秘而有趣的传奇。

一 刀法来历永是谜


  在史进庄上时,王进每天点拨他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简、剑、链、挝。斧、铖并戈、戟,牌、棒与枪、杈”。注意,书中可是列完了18样兵器的,但是,有一样最常用的兵器——刀竟然没有出现!而后来,史进曾用朴刀与鲁智深斗了20合左右,“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个回合数已经足够让鲁大师了解他的刀法底蕴了。鲁大师并没有像花铁干对狄云那样,说出“原来你不会用刀”之类的语句。可见史进的刀法还是可以的,加上他最擅用的三尖两刃刀也是刀的一种,没有理由他不会用刀。那么,他的刀法是怎么来的呢?其中到底有什么奥妙?且看以下的几种可能:
  一、错漏论。即施耐庵写错了其中一门兵器,实际上是有刀的。以施大爷的武术基础,这个可能性不大,何况常人就知刀枪的重要和区别,他怎会犯如此业余的错?除非他写书完之后不校对。
  二、概括略写论。即刀包括在了所列的兵器中,但刀的特性决定它似乎和这18样兵器中的任何一样都归不到一堆去,可能性不大。此外,就是老施并没有很在意这18门兵器,写了就算,不代表史进没有学刀。这有一定的可能。但既然要略写,前面又何必列出18般兵器,让诸如我之类的后人为研其奥妙而庸人自扰?真是这样老施可不厚道,哈哈。
  三、无刀论。即王进不会用刀(作此推断我自己都要笑死),或他真的没有教史进刀法。前两个可能尚是说明王进是教了刀而不写,这个假设似乎就更大胆了,且大胆得有些离谱。此说成立的话,史进的刀法来历就又有几种可能:1.李忠等人启蒙,史进爱刀而王进却不教,便从王进所教的武器中吸收精华,用到了自己的刀法上;2.根据典籍自学;3.其他。
这样的话,史进武艺能进八骠只能说明他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如有机会定要飞天,哈哈……
  四、秘宗论,此乃本文的重点推论。
  过去,那些流落江湖、逃难或隐匿的高手在民间是不会轻易传艺的,他们会因为报恩、发现合适的人才等特殊原因而破例传授。但是,为了保密,传艺也是秘密进行的。他们最常用的办法是,白天教一些皮毛,即便让外人看见也只是一些粗浅的技能,并不能引起别人留意。一到晚上就不同了,他们会悄悄地叫起徒弟,然后在月光下倾其所学!一般这种事,也就是天知地知师知徒知,不会再有其他人知晓。
  看看王进走后史进的表现:“每日只是打熬气力,亦且壮年,又没老小,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白日里只在庄射弓走马”。弓马也是武艺,白天练常见的,“半夜三更”却在练真正的功夫,这很可能就是史进保持了跟王进学艺时的作息习惯,和前面的推断何其相似!
  以此类推,王进在逃难时入住有三四百户,地盘较大且容易人多嘴杂的史家村,因见史进资质不错,亦有报史太公之恩的心,遂收史进为徒。因被高俅追杀,白天就以普通教师的方式传艺。而史进过去拜过若干师父,村里的人见怪不怪。如果白天即倾囊相授,让村里人知道住进一个绝世高手,难保不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到开封,那时就危险了……
  再作更大胆的推测:王进乃是刀法的高手,其中三尖两刃刀可能正是他最擅长的兵器。初见史进时史进尚在练棍,技术尚未完全定型,此时秘传刀法与他还不用纠正太多。在短短半年内史进武艺上升好几个档次,可能和王进乃“水浒三尖两刃刀之王”有很大关系,冠王进刀法流派为“秘宗刀”不为过。
  王进授徒能力之强,恐怕读者多有同感。如此擅长育人的教官却被逼浪迹天涯,高俅真乃昏官也!倘与王进尽释前嫌,让其训练出一大群八骠水平的人才,国家有望矣!
  以上推测均为博读者一笑,当不得真,毕竟我不是老施肚里的蛔虫,哈哈。

二 贻害千年花架子


  初见史进练棒时,王进看了“半晌”,然后才说“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后来正式收徒时,却说“学的都是花棒,只好看,上阵无用”,既然上阵无用,为什么前面还说“使得好”呢?和我国的传统有关吧,我们要指出人家的不足时,多会先说你哪里哪里做得不错,但是——其实“但是”后面才是自己真正要说的话。王进收史进为徒,既有报恩之心,也有发现人才心痒痒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他犯职业病了:好为人师。小说里有诗句为证:“好为师患负虚名,心服应难以力争。只有胸中真本事,能令顽劣拜先生。”
  史进和王进比试前,“把一条棒使得风车儿似转”,这在棍招中就是叫“舞花”,舞花又分斜八字舞花、胸背花等。在与人相搏时先来一套舞花时是很危险的,因为舞花的攻击距离实在太短了,倘若人家不玩花的直接来个快速直刺,很可能就扎到你身上,毕竟舞花是做不到“水泄不通”的。正如在电影中李小龙和敌人对打时会使一套双节棍舞花,而在其技击理论中又不提倡打前先舞花,毕竟电影和现实是有区别的。
  于是,史进越是舞得密,其“花棒”的实质就暴露得越明显,于是王进只有“笑”。待王进拿棒时,只是简单使个旗鼓,后来林冲洪教头比棍时也只是摆个简单的起架势,没有哪个是在打前舞花的。
  实战中也证明了史进的“花棒”不实用,遇到一招虚劈实捅就立刻缴械,用不了三合。这点到很像战场上步兵相搏,决出胜负就在一念之间。
  史进的花架子,很大的可能是拜李忠所赐。李忠一出场就是使枪棒卖药的身份,这类职业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浮夸,这样也好多得些钱。除了使用江湖骗术之外,花架子也是很有必要的,功夫可以不行,但花架子不能不行。李忠何德何能配“打虎将”的绰号?可能正是因为花架子欺骗性大,再使用举泡沫石担,或是暗中锯掉桌腿的一块,然后一掌将桌子打散架等伎俩就能行走江湖了,而不知情的人自然以为其多了不起,力量有多么的大,便送他一个有威力的绰号,李忠当然要笑纳了。
  花架子负面影响至今仍存,急功近利之人更是以学此为荣,完全不愿再钻更深层次的东西……

三 天各一方常牵挂


  史进后来的经历也颇为曲折,不过其为人处事基本上还是对得起其恩师的。亲送十里洒泪分手,看到师父被迫浪迹天涯,而对高俅之流贪官产生切骨之恨;后来又天涯海角去寻师,无不显出了史进对恩师的敬爱和牵挂,每一次看到这里我都会产生强烈共鸣。
  和鲁智深吃饱后再挑崔道成丘小乙,就显出了史进和鲁大师尚有差距,鲁大师七八合就把可能强于丘小乙一点的崔道成打得力不从心(这一点在鲁智深篇有过论证),而当时史进尚未与丘小乙决出胜负,在假和尚败后,丘小乙无心恋战,在逃跑时才被史进“喀嚓”。
  史进遭人诟病的就是刺杀贺太守被捉,这还算打抱不平遭的难。后来轻信李瑞兰被困东平府,除了显出他智谋不足之外,还表明他可能与娼妓有染……
  力敌楚明玉、曹明济二人并杀之,是史进最骄傲的战绩了。斗琼妖那延那回,史进是莫名其妙地失败了,三二十合后一刀砍空就逃跑,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想来他那一刀可能是绝招,被躲过后严重影响了他获胜的信心。不过他绝招虽然被躲,但敌方也并未能趁机反击伤到他,他并没有失败,但却逃走了,没有花荣射箭他可能还有危险。除了心理素质还不过关,我暂时想不出其他原因了。那时他还没有30岁吧?其实很多大师级的人物都是在30岁后成熟的,这个年龄段虽然身体素质不算是在巅峰,但却是心智成熟期,技术心理就在此时上一台阶,所以说,史进心理未完全成熟可以理解。
  至于被庞万春边说边射并命中面部,只能说明史进准备不足,反应迟钝了,九纹龙就这样淹没在箭海中。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恩师的音容笑貌是否会在他最后残留的意识中稍纵即逝……

下集预告
平地风雷——秦明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平地风雷——秦明


  性格急躁,声若雷霆。使一根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交手往往是一招虚招后,趁人猝不及防一下爆头,犹如霹雳盖顶,就武技而言。我给他瞎起一个“平地风雷”的绰号。

一 兵器短就要拼近身


  温文宝、陈翥、李金吾、陈赟、凤仪等武将均死于秦明之手。其中,陈赟是被追击毙命;李金吾是心慌造成手忙脚乱;凤仪是同伴死亡分心被杀;而温文宝和陈翥都是被秦明“卖个破绽”,然后“手起棍落”击中对手头部。在水浒中还有很多这样“卖个破绽”的描写,给人一种单调的感觉,好像故事里头的人只会这两招。实际上,打斗就这么简单,同样的招数对不同的人可以重复使用,要打得像武侠小说那样精彩且招式复杂多变是不可能的。我们都能在电视上看到军警格斗训练的镜头,往往一种摔法要重复几次,你摔完我就轮到我摔你,这样训练的目的就在于熟能生巧。只会一种摔法却很熟练,比粗通72路摔拿法的人实战起来更实用,后者一样都不熟,往往会出现不知道该用哪一招好的情况。这就叫“多而不精不如一招鲜”。
  为什么要卖个破绽呢?只有一个原因:引诱对方攻击,然后趁其收招时不能防守那一瞬间攻击。尤其是自己的武器比对方短时,更要用这一招骗人近身。
  下面说说秦明的武器狼牙棒,说来也怪,除了在清风寨出场时作者写了“狼牙棒”外,其他时候却无一例外的是“狼牙棍”,本文就统一使用“狼牙棒”吧。
  狼牙棒,古兵器之一。木棒头部如枣核状,植铁钉于其上,形似狼牙,故名。明茅元仪《武备志》卷一〇四《狼牙棒》载:“取坚重木为之,长四、五尺。异名有四:曰枪、曰杵、曰杆、曰棒。钉植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狼牙棒由棒头、棒柄、钻三部分组成。棒头为椭圆形锤状,锤面布满铁刺;棒柄为坚木(现代有书列举其长约2米);钻为铁制,下有尖,装于棒尾,既可以保护棒尾不易破裂,又可以击敌并在地上插立。狼牙棒在宋以前未见于军旅,宋以后多有使用者。有说法称其和“骨朵”“敲棒”之类的兵器一样,是由北方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狼牙棒的种类很多,基本的技法主要有劈、砸、盖、冲、截、拦、撩、带、挑、抡、旋、磕等。在现代武术表演中亦有演练狼牙棒套路的,动作多舞花、跳跃,类同于朴刀、大刀等。
  在书中作者并没有具体地写秦明武器的长度,考虑施耐庵和《武备志》作者同处一个朝代,可以用“四、五尺”这个长度作参考。如果《水浒》里头的狼牙棒也只有“四五尺”的话,那它就和鲁智深的禅杖差不多长,还没有鲁智深的身高长。不过,这个数据只能作参考,何况作者是用宋代尺长还是明代尺长我们也无从判断。我的推断是,作为马上使用的兵器,秦明的狼牙棒可能比鲁智深的禅杖长,但与那些动辄就“丈二”“丈八”的枪矛相比,狼牙棒的长度是比较短的。
  如果看历史的话,宋代的长枪长度我没有数据,春秋战国时期和明代的长枪一般都在3米左右,和前文2米的数字来比,狼牙棒长度也短些。
  再回头看看林冲的战例,使枪矛的他基本上没卖过什么破绽,惟一一次“卖”是在生擒扈三娘的时候,那正是利用破绽之机近身捉人。
  在马上使比狼牙棒更短的兵器的武将,卖破绽的招数用得也不少,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 外战内行好过窝里横


  秦明的狼牙棒可谓快、准、狠,而且在书中出现的斩将战例中,不管是正面还是追击,都是无一例外地击中头部。不像其他人那样前心后背都是攻击目标,不像史进那样砍空,不像杨志那样砍人却砍到马。要么平要么输,要赢就必打中头,这样准确率和把握度是相当高的。要知道,生死对决中没有把握宁愿不出手,以免留下破绽让人家乘虚而入。秦明这种杀人招数在江湖上一传十十传百,就能形成一定的威慑力并传开威名。
  PS:如果那个时候有教练的话,他会告诉秦明的对手:“这个人打哪里都是假的,他的终极目标就是你的头部,你一定要注意防守头部。”然后就看秦明对手的造化了,实力太差知道人家要打头也防不住的。如果有录像的话,就可以研究秦明的动作,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计划,甚至将计就计,借秦明的破绽反卖一个破绽给他,哈哈。扯远了,不过现实搏击的教练是会这样做的……
  秦明爆头的惯用招数,就是前面所说的“卖破绽”。其实说白了就像足球的“假动作”一样,动作要假,但又要做得像。一要让对方认为有机可乘,不然不会上当;二要拿捏准确,不然让人真打到了可吃不消。如果像《少林足球》里头说的“假动作就是要假”的话,是骗不人的,哈哈。
  武将掌握一两招绝招(指独特、罕见的技术动作)在战场上很实用,遇到经验不足的敌人,往往可以在很短的时间解决,不会绝招只好硬碰硬,直到看到对方漏洞再攻击,这样更为耗时。而且,实力稍逊的人却拥有一两招绝招的话,还可以以弱胜强,如秦琼的“撒手锏”。
  绝招要绝,就要尽量少使用。实战不是武侠片,像“降龙十八掌”之类绝招就算知道了,自身功力不够也破不了,现实生活中的绝招就是要借对方没接触过而使其上当,倘若见过一次,下一次就没这么容易上当了。我们看到武术书籍中一些绝招(指动作要领,并非功法)时,也会觉得平常,但没看到之前自己却想不到。不过,一旦你用这一招打过某人之后,下次哪怕他再中同样招数,他也能“看”出些什么,就可以提醒其他人了。
  当然,绝招难免会被自己人再三看到。这个时候如果打队内比赛,就不占便宜了。尤其像董平这类反应极快的人,和他对练时用他知道的绝招恐怕就难以奏效了,看看张清的飞石对董平效力有限就知道了。不排除董平多次看到秦明使破绽爆人头后,不屑一顾的抛出一句“又来这招”。相信五虎将其他人对秦明的绝招都略有了解,如果五个人打内部赛的话,秦明的成绩说不定会最糟糕。
  当然,即便秦明内战外行,却不代表其外战糟糕。他的绝招就是专为外战而生的,在梁山里他的外战成绩还可以,甚至强于董平就说明了这一点。实际上体育运动中很多人内战外行,大多是技术特点被队友熟悉的原因,但外战起来效果就不同了。和内外战皆行的人相比不行,但内战外行、外战内行的人绝对比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人受欢迎,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都讨厌窝里横的人的原因了,哈哈。
  当然,秦明“卖破绽”的绝招主要用于对付没经验的,一二十合他拿不下的人,估计都是不中他计的人了。像史文恭之流的则可能是一开始就压制住他,让他根本没有“卖”的机会。
  PS:在我看过的这么多有关格斗的动漫里,只有《浪客剑心》的部分描写非常接近实战,诸如《七龙珠》之类的就比较夸张了。《浪客剑心》除了对剑道招式有比较贴近现实的描写外,有关斋藤一的牙突也比较形象。牙突就是那么几招,但斋藤凭它就能打天下并活到最后,“人的一生中在战场上很少会两次遇到一样的对手”,这话一点都不假。

三 曾头市败逃腿染红


  秦明除了爆头有一手之外,偶尔也会打其他部位,因为他大开大合的招数使多了,人们都忘记了他也拥有细腻的小技术。在擒宣赞那一回里,他的技术就得到了体现。
  和宣赞交手数合后,孙立上来夹击,宣赞一慌刀法就乱了,被秦明一棍搠下马来。秦明这一搠用得恰到好处,文中没有交代宣赞是否受伤,即便伤了也是皮外伤,因为交手前的诗句已经描写他穿着盔甲。由于狼牙棒以劈砸为主,所以棒顶的钉并不密,有的狼牙棒棒头甚至无钉,所以用来捅再合适不过。
  秦明最失色的一役就是对史文恭,当然遇上这种高手输了也没什么丢脸的。书中对武打动作并没有详细描写,只说打了20回合后秦明力怯,逃跑时被刺中大腿落马。有关这一战的分析已经有很多朋友发表过比较有说服力的见解了,我的意见与他们八九不离十,就是秦明是技不如人迫于招架,最后力量消耗过大再打必输,只有逃跑。我在此就分析一下为什么史文恭会刺中秦明大腿,而不是要了他的命。
  众所周知,战败都是伏鞍而逃,没有哪个打输了还雄纠纠气昂昂地挺直腰杆子回阵,一来相当于竖起后心这块靶子,二来增加了马跑的空气阻力。伏鞍而逃又被刺中后心的人,必定是对方已经追得很近后用枪斜刺中的。史文恭没有追上来刺秦明的后心而是刺大腿,说明他再不刺就来不及了,而且技术动作用的是前倾甚至是俯身斜刺。
  史文恭枪长丈二,估计至少也在3米左右,对垒时是可以上、中、下三路通吃的,就是从头部到膝盖都可以刺中,刺脚背应该也可以,只是目标太小且太低一般不作攻击目标。如果史文恭有足够时间且欲取秦明性命的话,首选目标肯定是后心。但是,当时秦明已经快跑回本阵,史文恭必须出手,而且身体不前倾可能还刺不着。我推断他甚至是俯身斜刺自然也有原因,以秦明被刺中右大腿为例,倘若枪能够得着大腿的话,那么应该也可以刺中右肋偏下的地方,刺中这个地方当然比刺中大腿更有杀伤力,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拿去医都要用多点药”。而最终史文恭刺的是比肋部更低的大腿,说明他自己的身位就很低。更多的理由说不清楚,只是顺不顺手的感觉罢了。大家可以试一下俯身,看看是刺低的地方顺手还是刺高的地方顺手。
  此外,不排除史文恭并不想要秦明的命。联系前后文不难看出史文恭虽然武艺高强,但胆子并不大,甚至有欺软怕硬的表现,如果再杀梁山将领只会结怨更深,也许会有所顾忌。如此说法正确的话,前面又是白推论,不过本来都是寻求咬文嚼字的乐趣嘛。我更多地认为他是想取秦明性命的,既然晁盖都杀了,还怕再杀一个吗?

四 霹雳火熄于清溪县


  有关秦明的战例,除了曾头市一战,就是他的最后一战了。人们对高手的要求都是很高的,赢了是应该的,输了就千夫所指,所以很多人对他赢的战例记忆倒没这么深。他战死的这一战时,与方杰相比到底谁强也是人们常讨论的问题。
  原文:宋江阵上秦明,首先出马,手舞狼牙大棍,直取方杰。那方杰年纪后生,精神一撮,那枝戟使得精熟,和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方杰见秦明手段高强,也放出自己平生学识,不容半点空闲。两个正斗到分际,秦明也把出本事来,不放方杰些空处。却不提防杜微那,在马后见方杰战秦明不下,从马后闪将出来,掣起飞刀,望秦明脸上早飞将来。秦明急躲飞刀时,却被方杰一方天戟耸下马去,死于非命。
  从文中可看出来,前30回合双方都是试探性地进攻。方杰见奈何不了秦明,就使出完全的本事。在“斗到分际”的时候,秦明才使出全部本事。对于“分际”的解释,我倾向于是双方缠斗后暂时分开的那一刹那。秦明之所以在再次分开时使本事,多半是感觉到方杰全心应战后的压力,所以不能再以前30回合的节奏对付,否则就有危险。那么,方杰比秦明先使出全部本事,是否是因为他在前30合中感到秦明的压力了呢?未必。心理的东西很难说,他可能是感觉到压力,也可能是比秦明更想胜利。
  杜微从方杰身后闪出掷飞刀时,秦明能反应过来也是正常的,毕竟他和方杰同方向,都在秦明视野中。做武将的人不眼观六路就很危险,而且人在正常状态下眼都是比手快的,所以都能“看”到,但反不反应得过来是另一回事。秦明反应过来了,但是飞刀和戟他只能躲一样,他选择躲飞刀是因为飞刀比戟先到罢了。因为书中没有方杰“趁其慌乱”的描写,我认为方杰这一戟是和秦明打斗时的普通一招,是和飞刀差不多同步的,而不是见秦明躲飞刀后再出手。秦明之所以丧命,也是因为此时他和方杰完全是平手,任何第三方的攻击都会破坏这种平衡的缘故,倘若宋军射箭,方杰下场大抵相同。
  如果我是裁判,方杰对秦明一战我会举红黑牌(就是红黑各半,代表平局,散打比赛常见)。非要说哪方略强的话,我会选秦明。不是根据他们保留实力的前30回合,也不是双方都认真对打的后面几合。而是根据方杰使全力秦明没使全力的那短短几合。在这几合之间,方杰招招凶险秦明却能全身而退,表现更好。

下集预告
弧形闪电——关胜

武术小知识

狼牙棒的祖先——殳

  殳,西周时期五兵之一。当时的车兵五兵为戈、殳、戟、夷矛、酋矛;步兵五兵为弓矢、殳、矛、戈、戟。《诗经·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释名》:“殳,殊也。长一丈二尺而无刃,有所撞桎于车上使殊离也。”《周礼·夏官·司戈盾》注:“殳如杖,长寻有四尺。”上述记载表明殳是长约一丈余、无锋刃的武器,用法为打击,却不是棍棒。在出土的西周铜殳中,就是一些球形器,上铸有乳钉,球体中央有圆銎,可以安装木柄,用以撞击敌人。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一种古兵器,器上铭文就是“殳”。殳头呈三棱矛形,殳杆两端各有一个花球状和刺球状的铜箍,杆长3.4米。这种在殳首端加尖状物的兵器,就是殳的一种变式。







曾侯乙墓出土的铜殳(资料图片)



  到宋代的时候,殳演进成各式各样的武器,如柯藜棒、钩棒、杆棒、杵棒、白棒、抓子棒、狼牙棒等。都是用硬木做成,长四五尺,有的用铁包裹头尾,有的安装钩和鐏,有的头部周围植钉。

  活学当然要活用,在影视作品中有很多兵器都能找到古兵器的影子,虽然形状有所差别。下面这个家伙拿的就是殳:






(截自电影《神话》)

[发帖际遇]: 风神无名卖下一个mod的制作人绝密采访稿,狂赚银两49.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占楼(由于此章尚未更新,特此占楼)

[发帖际遇]: 风神无名在丽春院喝酒,发现了强盗茅十八,被抢银两3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二龙闹海——董平


      说实话,看完整部小说,我都没有看到作者写明董平的双枪到底是什么样的。而其他和水浒有关的作品对双枪的描述也并不统一,评书中有写过两把双头枪的,连环画有过画两把单头枪的。至于枪的长度,更是没有明确的数据,长的短的都有。
  在我所了解的双枪知识中,只有双单头枪的一些东西,其中关于长度的描述,是马战的双枪比步战的长些,但不会有单长枪那么长,具体长度没有,只能估计为在1-2米之间,要么就是更短。至于双双头枪,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未知的领域。虽然我使过双头枪,但那是单长枪,双手拿双头枪,无论是长是短,均一无所知。生活中见得最多的双短双头枪,竟然是在京剧里……
  要在自己并不了解的领域写东西,我没有这种本事。因此,我只能凭使双单头枪的一些浅显心得来评点董平。换句话说,我的所有说法都是以董平使双单头枪为前提。


一 银蟒花人眼


  在我的心目中,董平的资质(或者说潜力),在五虎将中是数一数二的。
  首先,年轻是最大资本。从董平处理一些事情的态度上,其心态比较浮躁,给人一种很不成熟的印象,甚至让人怀疑到他的情商,因此让人感觉年龄不大。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性格和年龄关系不大,有些人即使老了也依然冲动,依然不能冷静思考。因此,光凭情商还是不能一口咬定他年龄的。要证明董平还年轻其实还有更好的证据,就是出场的时候书中明确写明他是“无妻”的,既未婚配应该还年轻。从武二25岁时做了都头来类比,他在30岁之前当上兵马都监也还说得过去。千万不要说他前半辈子像我们真心修行的和尚那样清心寡欲,也不要说他像一些现代人那样只在花丛钻却不愿承担组建家庭的责任哟,那个年代没多少人能超脱于“男大当婚”的意识之外的,哈哈。
  有趣的是,在几种不同版本的连环画中,董平都是五虎中惟一一个嘴上无毛的人,看来认为他年龄不大的大有人在。
  董平第一次和梁山好汉作战时,可谓让宋江眼前一亮。他的枪“神出鬼没,人不可当”,这个不能“当”的人自然是说韩滔,因此很快就被徐宁替下。书里甚至没有写到回合数,可见时间之短。当初韩滔和秦明尚且打了20合才不敌,而董平的手段让其败阵如此之快,可见功力非同一般。光凭对阵韩滔的表现,董平甚至要优于秦明。不过,也不能轻易下定论说董平全面强过秦明。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说韩滔可能没和使双枪的人打过,不适应情有可原。即便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使双枪的人也不多,比较有名的我就知道一个陆文龙而已。
  董平和徐宁打了50合后,宋江恐后者有失叫停。那么徐宁到底有没有露败像,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关于宋江的判断力,其实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以后会和大家说。
  同理,光凭对徐宁的表现来看,阿里奇的武功比董平更显恐怖。


二 挑战“试金石”


  张清的石头可谓是“试金石”,对梁山武将的反应、防御等能力都作了测试。前篇的关胜勉强算“及格”,而董平的成绩则是“良好”,是众将中最强的。他为什么能“考”得这个成绩?成绩的含金量究竟是多少?我们继续侃。
  张清认得董平是一定的,因为后者出阵时并没自报姓名。至于他们的交情是在之前就很好,还是上梁山后逐渐加深的,不可考,我也不想考。反正他们之间相性相合,亲和力极易增加是一定的,不然最后也不会共赴黄泉了。
  那么,董平和张清之前认得,对于他对付飞石的帮助有多大呢?窃以为,他们的熟悉程度对董平没有多大帮助。飞石这东西,目标小,投掷时动作又有几种,不亲自领教,光旁观是感觉不到威力的。也就是说,光是看觉得自己能对付,但一交手时就知道不是想像的那样。这种情况可以用一句成语来形容——眼高手低,其中表现最“突出”的非宣赞莫属。
  只有一种情形,才能让董平应付飞石比其他将领占便宜——董平曾经直接和张清切磋过飞石,或做过他的陪练。不然,他比梁山众将多不了多少经验。

  董平战张清,是有意在宋江等人面前露一手的,其中最表现其水平的,莫过于拨开张清石子的表现。能够做到这一点,不仅反应力要强,还要求动作也快。与之相比,同为大将的呼延灼则更逊一筹。他看到了石子,但却挡到了手腕上,出现这种状况要么是他一开始就没看准,要么就是看准了动作却慢了。
  看官要问,呼延灼的双鞭可能更重,因此速度方面比起董平不占优势可以理解。我认为,双鞭和双枪的兵器优劣一比较后,对付飞石基本还算是公平的,没有谁更占便宜一说。
  先聊聊重量,使双器械的人,哪怕是刘备,膂力都不会特别小。别忘了,董平的双枪是金属杆的。虽然书中有时说董平使的是“铁枪”,有时会变成“钢枪”,这种文字的矛盾就不计较了,总之只要能表达双枪是金属的意思就行。
  在生活中,从前辈那里也是听说古时马战双枪多为金属杆。不过,我手上没有任何文字资料。
  回到双枪与双鞭的比较上来,据《中国武术百科全书》记载,鞭长一般为1米,也有1.4米。也就是说,按常理双鞭和双枪的长度差不多,倘若采用同样的金属,重量差不了多少,这时就要看粗细了。问题又来了,书中对呼延灼的鞭的描述也是前后不一,一会儿说是“铜鞭”,一会儿又说是“钢鞭”。姑且认它首次的描写,算是铜吧,这一来他的兵器就可能比董平的重了。实际上,鞭也不是越粗越重越好的,到呼延灼篇时再和大家细说。
  其实,董平和呼延灼对付飞石表现的优劣,不在兵器重量,而在他们采用的技术上。呼延灼是被动地挡,董平是主动去拨,后者比前者难,对眼法和手法的要求更高。如果董平的兵器比呼延灼的越细,要碰到石头就越难。因此,我觉得他的眼法、手法,甚至功夫都要强过呼延灼,至于他今后战斗的表现为何没有说服力,是其临敌方式有所欠缺造成的,倘若他能活到40岁,功夫应该会更上一层楼。
  此外,董平的身法也不错,在拨过第一颗石子后,他还躲过了第二颗。哪怕是最后忘记提防石子时,听到张清“着”的叫声时他还是作出了反应,使石头擦耳根而过,没有伤及面部,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小说对董平反应的描写并没有妖魔化,项元镇那一箭就是最好的证明。听到弓弦响时,董平同样有反应,但手还没抬到位就中箭了。这个事例证明了两件事,一是人的反应并非无极限;二是弓弦的力量的确要强过人手的投掷力,不服不行啊。


三 殒命独松关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很多使短器械的人,他们的兵器都是成双的,因为长度不占优势,因此通过双手配合可以丰富攻击和防御技能。尤其是使惯双器械的人,突然变为单器械一定会老大不习惯。
  小说中关于董平双枪技术的比较详细的描写并不多,只有大战耶律国珍时,右手逼过对方的枪,左手刺其项这一段。我们只能从这几十个字中体会董平双枪的精妙了。在现实的双枪技法中,有的招式是要求一手架一手刺同时完成的。长枪求快,短枪要求更快,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取人。
  双手使枪是高手,单手使就不行了,这还不是最致命的,董平不冷静的头脑最终令其丢了性命。厉天闰能一刀斩周通,他最初就应判断其功夫不浅,那在左臂伤了以后,就不该贸然叫上张清去挑战。而且,估计他是嫌骑马出营地的动静大容易被发现,居然还选了更不智的步战,导致张清的绝招无从施展。正是因为对形势的判断一错再错,才走上不归路。
  挑战时,他们的战术也颇为费解,先是董平上,打不赢了跑下关来。厉天闰追下来后,等在此的张清才出手,偏将枪插到树里,而且还搠牢了拽不脱。正常情况下,刺人的力量要讲究,太用力了一是回收慢,二就像张清这样扎到了其他东西难拔。张清刺这么用力,多半是因董平势危而激动。其实,松树这东西既是障碍物也是好掩体,倘若张清没有失手,他们在这一带的树间打转转,说不定还能逃走。所以说,先是董平头脑发热拉了张清下水,后是张清激动加枪技不精连累董平。天底下最差的步战组合,可能再也没有比单枪董平加无石张清更糟糕的了,唉……
  综上所述,董平本来也是好苗子,然而就这样浪费了。不过,因为其人品并不算好,所以感觉没有史进可惜。

下集预告
双塔擎天——呼延灼



武术小知识
步战双枪
  古时的双单头短枪,属于稀有器械,流传本来就不广。随着时代的变迁,骑术和武术开始分离,骑技不再是武人必学的东西。马战的双枪也演变为当今以步战为主的双枪,长度比过去更短,枪杆也由过去的金属杆居多变成了木头杆居多。即便如此,我使起木杆双枪仍觉得有点份量,打起来没有双刀双剑得心应手,看来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不少影视作品中,使双短枪步战的演员喜欢拿杆的中段,这样一是好控制,二也省力。不过,这种拿法和我所学过的双枪的拿法完全不同,我们的拿法是拿枪杆末段。“一寸长,一寸强”嘛,短枪本来就短,再拿中段的话比双匕首也长不到哪里去,而且还没双匕首好用。
  至于马战双枪的技法,和步战双枪有点不同。前者对步法要求不高,也就是说像程咬金那骑着板凳就可以演练。当然,有真马练习是再好不过的了。我上马后遇到的问题就是没有合适长度的双枪,只能用步战的双枪代替。要问我为什么不做两杆长点的短枪,因为短的我使得不是很称手,再长点就更难了,看看以后有没有进步吧。




 
 长枪的技法以拦、拿、扎为主,其中拦、拿属于防御式技法。拦,是使枪由里向外画直径20厘米左右的弧,实战用途是将敌人武器往外格;拿,是使枪由外向里画直径20厘米左右的弧,实战用途是将敌人武器往里格或压。
  双枪虽然也是枪,但我学过的技法和长枪的最大区别就是没有“拿”。因为,使长枪者多是侧身对着敌人,而双枪因为要双手配合,正面对着敌人的情形很多,可能受到攻击的面积也比使单枪者大,所以不提倡使用将敌人武器由外向里拨的的招式。举例说,就是用双枪者在敌人直刺攻击时,使用“拦”,即可将其兵器格出自身的面积之外;倘若用“拿”将其兵器拨向里的话,那身体的部分面积依然在其兵器尖的攻击范围以内,即便偏离了敌人原先想攻击的地方,也可能会刺到其他部位造成意外伤害。
  看客可能会问,那我往里格时用点力,让他的兵器从我身体的另一侧偏出,不就离开我的暴露面积了?别忘了,双枪是一边手使一杆,无论你膂力有多大,用单手时力量是小些的,除非对方力量小你太多,不然往里侧格的危险很大。

[发帖际遇]: 风神无名遭太岳四侠打劫,落荒而逃中丢失银两2.


[ 本帖最后由 风神无名 于 2008-9-27 10:43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9-27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的来说,中国武术有内涵是没得说的,只是三位少年对武术的理解都是门外汉,这么多武侠片白看了。
虽然说在管理、推广方面比国外差远了,但这和理解武术,进而学习武术根本没关系(武术的内涵,无法通过包装、推广来领悟)。
少年A的说法是看外表,很明显,他没有去感觉武术的内涵,这可不是管理推广的问题,各种国产(含港产,总是为了区分国外产)的武侠小说、电影,都在无形中讲述武术的内涵。
少年B的说法,也是没理解到武术的内涵,加上国外动作电影看多了(国外电影中,感觉中国武术就是用来施暴的 )。
至于少年C的说法,沿用作者的话“这话倒说得没错……”,但是,练武是为了什么啊,出名?世界冠军?还是个没有理解武术内涵的主。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9-27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等待.....................

[发帖际遇]: 心意把在丽春院喝酒,发掘了人才韦小宝,增加奖惩积分3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9-27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啊。虽然看过,但还是忍不住来顶一下。
看来释延德同学,很专业,不是业余和尚……

[发帖际遇]: 小小猪捡到土龙刀一把,冒充武林至尊,被谢逊追杀,损失银两14.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9-29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小猪 于 2008-9-27 23:24 发表
好文啊。虽然看过,但还是忍不住来顶一下。
看来释延德同学,很专业,不是业余和尚……

[发帖际遇]: 小小猪捡到土龙刀一把,冒充武林至尊,被谢逊追杀,损失银两14.


话说,难道作者真的是一位武僧?

又及:老大,你也被铁血大神忽悠了,挖哈哈~

[发帖际遇]: 浮世花开遭太岳四侠打劫,落荒而逃中丢失银两7.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的帖子

呃,小花,10楼的那个貌似就是释大师的照片……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9-2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生少了河北玉麒麟?想征辽国时,辽军主将耶律得重有四个儿子宗云,宗电,宗雷,宗霖武艺了得,曾与关胜,呼延灼,徐宁,索超四人打为平手,而卢俊义一人却与四番将斗了一个多时辰,最后还杀得一将,惊走另外三将。关胜,呼延灼,徐宁,索超皆是梁山上一流的人物,由此可见卢俊义的武艺到了何等的地步,环视水浒全书,也只有东京八十万禁军副都教头周昂曾与卢俊义曾斗个平手,卢俊义才是水浒武学第一人……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10-9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说的很精彩,赞一个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章 双塔擎天——呼延灼


  在谈呼延灼之前,先把前文双鞭和双枪的对比说完。


一 实用之鞭


  为了和九节鞭之类的兵器区别开来,人们一般分称硬鞭和软鞭。在中国古代冷兵器中,除了刀枪剑棍,硬鞭可以算是生命力最强的兵器之一了。硬鞭一端粗,一端细。粗端为鞭樽,有护手;细端为鞭尾,有尖。一般来说,鞭两端各有一处握柄,两头都可以使用。尤其是水磨鞭,两端的握柄非常明显。在我所看过的很多绘画作品或游戏图案中,鲜有能将水磨鞭画正确的。
  鞭的生命力之所以强,是因为它的实用性。不同的鞭,其鞭尾的尖也不一样,有的尖些,有的钝些。但这些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可以当短枪用。不夸张地说,在鞭的身上,刀枪剑棍的影子都能看得着。它可以劈,可以刺,可以点。它有份量,可以对付重甲,故使鞭者多力大。然而,鞭又有枪的一部分灵巧的特性,因此不能做得特别重,在重短兵中算轻的,比锏、锤等都好用。
  尽管如此,古代鞭的重量也是现代人难以举重若轻的,武术家姜容樵(1891-1974)的作品中明确记载:“其重量,由十五斤至二三十斤不等,于后是知古人之身体,远非今人可比”。故今人多练木鞭。
  鞭的技法有很多种,有太师鞭、尉迟鞭、呼家鞭等。巧的是,我所学过的鞭就是呼家鞭,相传正是呼延灼所用的鞭法。是不是假托的我就无从考证了,反正长辈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尽管我当然希望这是真的。
  鞭的实用性除了体现在用法方面,在保养方面的优势也是得天独厚。它没有鞘,即拿即走。它没有刃,无需像刀剑那样精心保养,甚至可以随便扔。这一点和棍的特性相似,不过鞭的杀伤力比棍大些,因为那些疙瘩在击打时可以增大压强,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虽然鞭的生命力很强,但自清代以来同样失传得很快。
  施耐庵是否善于用鞭,从字里行间读不出来,如呼延灼、孙立等人多是将某某某“打”于马下,没见他们用过“刺”的招数。实际上,鞭法中“刺”的份量并不少。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对鞭法的描写也是大同小异。久而久之,读者都知道鞭可以“打”,知道可以“刺”的就不多了。
  综上所述,我心目中董平和呼延灼的兵器定位是:感觉双鞭比双铁枪略重,但双枪又略长过双鞭,使起来对手力的要求差不多。因此,不存在谁比谁更耗力一说,呼延灼挡不住张清的石子而董平挡住了,只能说明前者技不如人。


二 战韩存保


  和韩存保一战,是大家公认的呼延灼打得最精彩的一战,热心读者还对其为何换兵器很感兴趣,我就先拿此战例来开刀。
  在评析林冲时,我曾经令读者啼笑皆非地判断其斗王焕是刻意换了兵器,现在看来此观点很幼稚且站不住脚。不过,到了呼延灼斗韩存保,我还是要邪恶地判断他是刻意所为。无他,亲身体会而已。现实生活中和武友切磋时,如果在都拿枪的情况下,自己怎么都打不赢,那下一次我就会用一些偏门兵器,如戟、叉等。为什么?反正用枪打胜不了,不如换其他来兵器来搏一把,就赌对手不熟悉这些兵器。如果可以用不止一件的兵器对战,只要不伤人就行,我还会带上假九节鞭(绳子绑小沙包),甚至还会用暗器(烂葡萄)。不是我卑鄙,战场上本就没什么公平,这个时候学点石宝可以让自己活得久些。
  关于呼延灼为什么换兵器,我估计原因有两种:一是他想和某人捉对;二是他想避开某人。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那呼延灼想捉对的人极有可能是王焕或项元镇中的一个,此二人是上一次和梁山交过手且活下来的节度使。看官要问,找项元镇就罢了,他和董平一战尚未表现出特别过人的实力。那王焕可是和林冲长时间战平的,他呼延灼凭什么有把握用枪取胜?其实,武艺这东西有时还真是相生相克,或许呼延灼有一两招枪技正是克王焕的,但他用鞭就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就换枪,专等王焕来厮杀。众所周知,呼延灼是个极有心计的人,看看他怎么对待慕蓉彦达和关胜就知道了,因此他换兵器的原因自然也不会和别人说。
  不巧,他想等来的王焕或项元镇没有出现,对手是韩存保。下面,我们先分析一下这位节度使的武艺。
  呼延灼的枪技如何?有老祖宗呼延赞做底,基础是肯定有的。但是,和杨志这类对自己的刀枪很有信心经常交替使用上战场的人不同,呼延灼已经很久没有用枪进行过生死之搏了,即便他平常没有忽略训练,但上阵要打折扣是肯定的。如果用鞭的呼延灼本事可跻身五虎,那用枪的他有八骠上游水平就差不多了,甚至可能还不如杨志。他那一两招枪之绝技一旦对韩存保没效果,形势便对他不利。
  反过来看韩存保,从字面上看,他在打使枪的呼延灼时略占上风。呼延灼好像是要引他到无人之地擒之,到了那里又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帮手不在;但说他完全是败逃,却也不是十分像,到底怎样只有作者清楚了。
  姑且算韩存保有优势吧,那他也就是略强于梁山八骠的水平,在五虎中只能位居末流。且慢!问题是呼延灼用鞭也没有赢他?这时,一个更有趣的话题诞生了。我想说的是,韩存保可能极其擅长破双器械。
  呼延灼用枪尚挡了韩存保50多合,用鞭则打了10多合又跑,而且诱敌的意图并不十分明显,因为后来两人打了这么久也没见什么人来插手。韩存保认为呼延灼用枪赢不得他,用鞭也没什么好办法,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也不是错误的判断。而用鞭的呼延灼没理由比用枪时更差,因此我作出了上面的判断。
  韩存保是用戟的,在我学戟法的时候,了解到戟破双器械的其中一招就是——追着对手离你近的那一只手打。对付马上的对手更应该如此,因为马上的人不能随便调换位置。如他在你迎面右侧时,你就逼着他的右手。因为双器械的优势正在于双手配合,倘若对手无法适应逼着一只手打的战术,这个优势便荡然无存。而其较短的劣势就显现出来,倘若距离远点,左手那根兵器甚至够不着你,这个机会自然是不可放过的。
  关于文学作品中戟破双器械的描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在《水浒》里,而是在上海美术出版社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中。说出来,喜欢三国的读者肯定知道,就是吕布几回合之内斩断武安国手腕,这和追着一只手打的指导思想何其相似!画中的武安国一只手流血,另一只手还拿着一柄锤,很是可怜,如果他选择其他兵器,可能未必是这个结果。
  所以说,呼延灼运气就是衰,碰到了韩存保这个克星。用枪赢不得,用鞭还更危险,算了,还是用枪吧。最后打到水里,这时就看徒手功夫了。可这两人毕竟用兵器惯了,不像武松那样从市井里面打出来的人,所以别指望他们打得多好看。何况身着笨重的盔甲,加上站在水里,腿法难用了,就用拳打吧。可拳击最容易出现什么?抱缠。没有裁判,他们分不开了,谁先放松谁挨打是肯定的,最后只能没有章法地拉扯滚翻,直至体力耗尽为止。这时,张清才姗姗来迟,如果不是呼延灼爱面子,肯定就要骂“讲好在这里又不来,搞得本将军如此狼狈”了。

  下面再说第二种情况,有读者认为呼延灼之前认识韩存保,很有可能。不过,他们也只限于认识了,从跑到僻静处都没有叙旧的表现来看,二人没什么交情。
  假设一下吧,呼延灼听说韩存保善破双器械,而这次征讨梁山他也来了,就决定避开此人。因此,他上阵要挑人来,只要不是韩存保,荆忠之流的人他随便打。不好,董一撞那家伙大意受伤,宋头领破天荒地叫我来当先锋,万一碰上韩存保怎么办?算了,保险起见用枪吧,虽然多年没用了,但也没有哪个敢说稳吃我的。
  唉,高俅那厮怎的真叫那家伙出战?打吧……
  这家伙戟法不错,我难胜他。他到底像不像传说中那样擅长破双器械呢?我倒真想试试了。找个地方换兵器,不过得把他引到别处,万一用鞭不行,他阵上又有其他人掺合,那我就危险了……
  果然善破双器械,我再跑!
  ……

  这就是我对此战的猜想了。如果是我设计游戏,定会把韩存保的武力值设得和杨志差不多,不过会给他加一个隐藏属性——遇双器械者时武力加成。


三 各有所长


  很多读者都喜欢比较梁山五虎八骠孰强孰弱,我也不能免俗,于是乎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关胜林冲在五虎中位居前列我没什么意见,剩下的就是秦明、董平、呼延灼三人了。我向来认为董平的纯武艺是高过呼延灼的,只是战术不行,这也没什么更多的可说了,就比较一下秦明和呼延灼吧。
  呼延灼最显实力的时候,还是在上梁山之前,上山后,因为性格等原因,他很少打头阵,风头都被林教头、秦统制和董都监抢去了。上山前,他有多次精彩的厮杀,其中最显功力的,就是将扈三娘的刀打出火花,估计刀口是完了。呼延灼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善打车轮战,和林冲打完后,还可以和并不弱的孙立打平;和鲁智深打完后,尚能应付并不好啃的杨志。到为梁山出力后,他的战绩就少了,只有对战荆忠、韩存保、兀颜延寿、滕戡、高玉5个例子。相比秦明,哪怕是从英雄排座次后算起,战例也比他多。
  从呼延灼的战例来看,他杀将比秦明少,就杀过荆忠和高玉两人,后者还是乱军中打死的,但他活捉的战例多些。秦明因为性子原因,除了放过宣赞,其他能打死的都打死了。而呼延灼更像是平局冠军,战平的例子也多过秦明。他给人的感觉就是稳定,遭遇平局时就是一平到底,但在体力受损的情形下,也不会被略弱于自己的人爆冷。
  秦明平20合后会卖破绽,呼延灼也对荆忠卖过一次,因为两人的兵器都不长,呼延灼的也许还短些,所以取胜之道也是异曲同工。
  什么时候使用何种技巧都要讲经验,呼延灼活捉技巧,在书中也是有一个成长过程的。对付武艺低微的周通、李忠时,他没考虑天时地利等因素,想一口吃掉对方,结果都被隔开兵器走了。对孔明时,呼延灼吸取了教训,不是一下展现实力,而是让对方认为有机可乘,最终得以卖破绽生擒。到后来擒兀颜延寿时,就可谓是驾轻就熟了。这兀颜小将没有韩存保破双器械的办法,被耍得碌碌转。同是使戟的,差别就怎么那么大呢?这是经验,年轻人,要尊重经验。
  所以,对比秦明和呼延灼二人,二人武艺差不多,前者更适合做先锋,对敌作用更大。
  此外,拿呼延灼来和同是名门之后的杨志相比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因为老祖宗的原因,他们都比较注意维护脸面。在战斗时的表现也很像,杨志也是平局冠军,而且能和这么多比自己略强的人战平可是颇具含金量。而且,两人保护自己的能力也差不多,不知是不是为了祖宗不能轻易死的原因,他们连伤都很少受。可惜杨志千算万算,却躲不过疾病这一关。

  作者手记:呼延灼篇算是提前完成了,写完后又有惆怅在心头。多年前,在网络上看过一篇似乎还比较流行的说武术的文章,里面提到最实用的武器只有刀枪剑棍,其他的武器“当不得真”。我当然不会赞同。
  首先,剑本身就是被刀从战场上挤出来的,虽然在民间得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但论实用性,剑本不该和刀在同一档次!
  其次,如果其他兵器都没用,那为什么会到这世上来走一遭?退一步说,如果说是到了现代没用,那在热兵器占主流的今天,刀枪剑棍的日子就比鞭锏叉戟好很多?
  再次,有些奇门兵器就是针对常用兵器而生的,不能说得一无是处。倭刀够厉害了吧?起初明军的刀根本挡不住,连戚家刀都借鉴了其长处。那倭刀遇到狼筅的时候表现如何?哪怕到现代,您用刀对我的狼筅,我保证您依然吃力!
  我也烦那种有本事就打,赢了算对的论调。这种东西不会有结果的,我赢了您,您就说还有哪个哪个更厉害,不服气;那您赢了我,难道我就不可以找本派更厉害的人来搪塞?再说,如果谁厉害谁就是对的,那真理就大多掌握在美国手中了。
  其他兵器都没用,那最好双枪、双鞭、双锏、双钩、梢子棍、双头枪等等统统地失传。多年后,我们的后代在影视作品上看演员拿双枪当双剑用,拿双鞭只管劈砸(其实哪怕是当代也有很多电影电视是这样的),您是不是就满意了?说句不好听的,什么叫唇亡齿寒您知道吧?鞭锏叉戟灭亡的时候,下一步就轮到刀枪剑棍了。叫我别诅咒?那请拭目以待。
  什么?您只是说当不得真,没说我不许学,我爱怎样就怎样。那好,今后您专门负责刀枪剑棍,我除了练这四种,还研究一下偏门,各顾各的,莫再窝里斗了。有人说我们武术人搞了这么多年,到现在连武术的定义都说不清楚,真不懂是干什么吃的?这话大家听得都不舒服吧?

  以上的语气大家听得是不是很奇怪?其实老衲从来不是这样说话的,只是在网上见得多了,偶尔试试。用这样剑拔弩张的态度说完话,老衲没有任何舒坦和爽的感觉。所以大家姑且把这样的文风当作老衲一块永远不可能推广的实验田吧,今后不会再见到老衲如此说话了。


下集预告
小灵猫——杨雄



武术小知识
鞭的形状

  水磨鞭:除柄外有13节,长约1米,粗4厘米,鞭身有13个八楞十二角疙瘩,鞭尾的握把比较明显。







水磨鞭 (图片来源:翻拍自《写真太师水磨鞭》,姜容樵著,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竹节鞭:不算樽柄一般有3节,节较长且凸较高。
  虎尾鞭:节较短而凸较低,上有虎尾斑纹。
  此外,还有方节鞭、雷神鞭、两仪鞭、双侠鞭等。
  在《水浒》中,多次提到的虎眼鞭究竟是不是和虎尾鞭那样,是虎眼的斑纹,就不清楚了。下图是宋代《武经总要》中的铁鞭,其也是有柄有尖,而且尖还很明显,和以上所说的鞭形状又皆不完全相同。





宋代《武经总要》中的铁鞭 (图片来源:翻拍自《中国武术史》,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年9月第一版)

[发帖际遇]: 风神无名暑假期间在洛阳绿竹巷参加《任盈盈琴箫兴趣班》,学习高级课程,报名费银两50。


[ 本帖最后由 风神无名 于 2008-11-13 10:16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11-13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大师写得真的非常不错...称得上文武双全了...

可是我等到花儿都谢了....也没看见小李广..............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11-16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武艺来说,小李广还要再等等。。。。。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5-7 09: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