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1817|回复: 1

刘虞与公孙瓒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29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煮酒侃三国之:刘虞—三国前期杰出的政治家
作者:灿烂海滩

   他,一位皇家贵族,出身高贵。


   他,一个清官,公正、仁和,政绩显著。
   他,民族问题专家,深受其他民族敬仰,他死后,连这些外邦异族都要为他报仇。
   他,一位忠臣,一生为国,从不背叛。
   如果,他真的做了皇帝,三国的混乱局面也许就不会发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也就不会出现了。
   他,就是后汉三国前期杰出的政治家—刘虞。
   刘虞(?—公元193年),字伯安,东海郯县(今浙江嵊县)人,虽然和袁氏兄弟、刘璋等人一样同属高干子弟,却没有倚靠祖辈的荫蔽,而是从基层做起,早年举孝廉,担任户曹吏之类的小官,任内“治身奉职”。后来又当过博平令,“治正推平,高尚纯朴,境内无盗贼,灾害不生”。当时甚至出现过这样的传说:时邻县接壤,蝗虫为害,至博平界,飞过不入。这个传说虽然不足为信,但也足以说明刘虞的杰出才能已经是广为流传。由于政绩显著,后累升至幽州刺史、甘陵相,汉灵帝时历升尚书令、光禄勋、宗正等要职,灵帝末年,以宗正复任幽州牧。董卓专权时期,董卓对刘虞也是极力拉拢刘虞,拜大司马,进封襄贲侯。初平元年,又代袁隗为太傅。 位居三公之列。但由于当时的交通等方面的原因,远在幽州的刘虞并没有接到这项任命。以刘虞的生平情况看,就算接到,他也必定不会理睬。
   刘虞为官清廉, “虽为上公,天性节约,敝衣绳履,食无兼肉”, 与当时东汉官僚穷奢极欲的腐朽作风截然不同,因此对幽州风气的改变起了很大作用,“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在后汉末年具有很罕见的人格魅力,深受百姓、士人爱戴。刘虞在任期间“务存宽政,劝督农植,开上谷胡巿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重点发展农业、养蚕业,利用上谷郡与匈奴、扶余、鲜卑等民族进行边境贸易,开采渔阳郡丰富的盐、铁资源,按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自我挖潜,脱贫致富。经过刘虞的有管理,幽州成为当时最为富裕的地区之一。从青州、徐州过来定居的百姓竟有百万之众,说刘虞是个出色的内政高手一点也不过分。
   汉朝的外邦异族问题一直困绕了当权者几百年,一直没有解决好。东汉末年,战乱频生,这些外邦异族也乘机进行入侵。危害了政权的稳定。灵帝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前中山太守张纯投靠乌桓辽西部大人(即首领)丘力居等人发动叛乱,并自号弥天安定王,为三郡乌桓元帅,抢劫青、徐、幽、冀四州,杀略吏民,扩充地盘。面对复杂的形势,刘虞立即派遣使臣到丘力居处晓以利害,成功瓦解了叛乱,避免发生民族之间的更大纠纷,并成功镇压了这场多民族参与的叛乱。在民族问题的处理方面,刘虞主张安抚,和平相处。他任内“民夷感其德化,自鲜卑、乌桓、夫余、秽貊之辈,皆随时朝贡,无敢扰边者,百姓歌悦之”,在各民族之中享有崇高威望。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春,袁绍、韩馥等诸侯欲拥立刘虞为帝,遭到刘虞的严词拒绝。刘虞厉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暞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误邪”!作为大汉王朝的忠臣,刘虞心中想的只有尽心王室,重振朝纲。不仅如此,当汉献帝想还都洛阳,派刘虞之子刘和去找刘虞,让刘虞率兵迎接之时,刘虞也是毫不犹豫,立即执行。如果不是因为袁术、公孙瓒等人从中作梗,那后面发生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能就变成了刘虞“助天子以平乱世”了,凭借刘虞的声望和幽州的实力,后汉王朝至少不会那么快就土崩解。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刘虞非但没有完成其复兴汉室的雄心壮志,反而在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被公孙瓒杀害,带着遗憾悲壮的离去。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刘虞的旧部鲜于辅、齐周、骑督尉鲜于银等推举阎柔为乌丸司马,率兵为刘虞报仇。由于当年刘虞在各民族之中的崇高威望,包括鲜卑、乌丸等民族在内的数万青壮加入到阎柔的队伍之中,与公孙瓒展开战斗。乌桓峭王也率其部落及鲜卑骑兵七千余骑为之复仇,最终大败公孙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
   刘虞,虽然未能完成自己“尽心王室,重振朝纲”的心愿,但从他一生的政绩与才能,加上处理民族问题的水平这三方面的作为来看,说他是三国前期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恰如其分的。

[ 本帖最后由 耿鬼 于 2008-9-29 15:15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煮酒侃三国之:刘虞公孙瓒这一对冤家
作者:灿烂海滩

   笔者在“《煮酒侃三国》之:刘虞—三国前期杰出的政治家”一文中提到:作为政治家、外交家的刘虞虽然一心为国,政绩显著,但属于一个壮志未酬的悲剧人物,最后死于公孙瓒之手。

而公孙瓒的一生和刘虞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从发迹到灭亡都和刘虞息息相关,“成也刘虞、败也刘虞”,真可谓是一对冤家。
   公孙瓒这个人,既不属于胸怀天下的英雄豪杰,又不是暗藏祸心的乱臣贼子,连奸诈小人都谈不上,充其量只是一个好勇斗狠的一介武夫。虽然早年他同后来的昭烈帝一起在汉末大儒卢植门下学习四书五经,但显然他的头脑比起刘备来要差的太远了。早年他被任命为辽东属国长史,作战勇猛,但在同北方少数民族长达几年的交锋中也没有讨得什么便宜。后来还是因为刘虞安抚政策的成功,才基本解除了问题,公孙瓒才跟着沾上了光,在刘虞升任为大司马的同时,公孙瓒也被提拔为奋武将军,封蓟侯。按说公孙瓒应该十分感谢刘虞这个好上司、大恩人,而结果却是双方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重大冲突,从一个战壕的战友逐渐发展到反目成仇,兵戎相见,最后先后丢了性命。
   冲突一:民族问题。刘虞就任幽州牧后,对待北方各少数民族主张采用安抚的政策,而公孙瓒主张穷追猛打,武力解决。结果事实证明刘虞的政策还是正确的。公孙瓒和各少数民族交战几年,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战斗力是有一定了解的。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乌桓丘力居、张纯叛乱时期。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激战,公孙瓒追击过程中,由于被丘力居围困于辽西管子城(今辽宁锦州西北)二百余日,粮尽士溃,士卒死伤大半,到最后“力战不敌,乃与士卒辞诀,各分散还”,也就是分散突围,各自逃命,无疑这一仗是打败了。至少通过这次的战斗,公孙瓒应该明白用武力解决问题的艰巨性。但当刘虞准备主张用安抚手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时候,公孙瓒唱起了反调,他的理由是:“胡夷难御,当因不宾而讨之,今加财赏,必益轻汉,效一时之名,非久长深虑。”观点没错,但于当时的局势不合,我们联想一下到后来曹操北征乌桓,前前后后也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可见刘虞在朝廷政局混乱的当时提出这一主张的正确性。可惜公孙瓒不但没有听从刘虞的命令,反而在刘虞安抚工作已有成效,乌桓丘力居等外族派遣使者前来沟通归附之时,公孙瓒竟然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杀这些使者。对于刘虞为了增进同各少数民族的感情而送去的礼物,公孙瓒也是派人进行抢掠。至此刘、公孙二人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为什么公孙瓒要与刘虞这位上司作对呢?史料上说是公孙瓒嫉妒刘虞,害怕刘虞立功对自己不利。这种看法似乎有些欠妥。不管怎么说,刘虞是自己的上司,上司立功,下属自然也跟着升职,这是一条定律,公孙瓒此时已是为官多年,应该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笔者认为这可能同公孙瓒幼年的经历有关。公孙瓒是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西)人,这一地区在汉朝一直饱受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之苦,公孙瓒可能是早年亲眼目睹外族的烧杀抢掠,对于家乡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有感触,对这些少数民族怀有强烈的民族仇恨,所以才会被仇恨掩盖了理智,不顾一切地阻挠刘虞。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好,公孙瓒和刘虞这梁子开始接上了。
   冲突二:政治眼光。笔者在“《煮酒侃三国》之:刘虞—三国前期最杰出的政治家”中曾经提过,汉献帝被迫迁都长安后,想东归洛阳,于是暗中派刘虞之子刘和逃出长安去找刘虞,让刘虞率兵前来相迎。刘和在途中经过袁术的地盘,告诉了袁术汉献帝的愿望。袁术大概是想抢功,便把刘和扣住,假意答应将一起行动,让刘和致信刘虞派遣几千骑兵前来,其实是打算拖延时间。刘虞接信后信以为真,果真派兵前去。公孙瓒看出了袁术的意图,曾经劝阻刘虞不要派兵,结果刘虞没有采纳。本来这是一番好意,就算没有被采用也没什么。但后面发生的情况却是匪夷所思:公孙瓒的一番好意被刘虞拒绝后,害怕袁术因为知道自己曾向刘虞提出建议会因此而怪罪,就偷偷派堂弟公孙越带领一千骑兵到袁术那里,以示友好,同时竟然暗中唆使袁术继续扣留刘和,抢夺刘虞派去的兵马。原本刘虞只是想勤王救驾,不料被公孙瓒给摆了一道,两人的关系立刻变得紧张起来。这件事情,公孙瓒做的实在不光彩,对自己也没有多大的好处,还把刘虞得罪了,政治眼光的确不怎么样。
   冲突三:相互关系。按照当时东汉政权的任命,刘虞是公孙瓒的上司,而从前面的几个冲突中可以看出二人的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上下级关系,反倒象是同级官员,各行其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现象的源头还是出在公孙瓒身上。当初刘虞重返幽州之时,有事情还是会找公孙瓒商量的,可公孙瓒却没有把刘虞放在眼里,经常是“称疾不往”,使刘虞也很是恼火,这样一来,双方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误会、矛盾就随之增加。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一片战火,而刘虞是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公孙瓒却是积极参与,奈不住寂寞,终于同袁绍发生武装冲突。双方先是在界桥展开激战,公孙瓒大败而回,之后公孙瓒再次发兵进攻袁绍,在龙凑一带又被袁绍打败。两次作战令公孙瓒的实力大为削弱。在这一段时间里,刘虞作为公孙瓒的上司,不但没有派兵助战,反而是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公孙瓒的失利不闻不问,可以想象公孙瓒应该是异常愤怒的,要不然他也就不会在战败后干脆在幽州治所蓟县东南自筑一个小城,摆开架式让刘虞难堪;刘虞担任幽州牧后,“为政仁爱,念利民物”,而公孙瓒“但务会徒觽以自强大,而纵任部曲,颇侵扰百姓”,这也让刘虞非常不满,矛盾越发加深。
   就是这种种矛盾造成了刘虞、公孙瓒的关系终于发展到敌对状态。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刘虞就想利用公孙瓒兵败之机干掉公孙瓒。为了慎重起见,刘虞向手下进行了咨询。东曹掾魏攸劝谏刘虞曰:“今天下引领,以公为归,谋臣爪牙,不可无也。瓒,文武才力足恃,虽有小恶,固宜容忍。”不能不说这是个馊主意,对公孙瓒缺乏本质的了解,可偏偏刘虞这时的心肠软了下来,实在是养虎为患。一年以后,也许是公孙瓒越来越不象话了,刘虞又与手下进行密谋,“密令众袭瓒”。率兵进攻公孙瓒。当时,公孙瓒的部属都散布在外地,身边军队很少。不得已,公孙瓒只能固守,伺机突围。而刘虞派出的士兵作战能力又太差了,加上刘虞又下令不准骚扰百姓,因此居然出现了久攻不下的局面。公孙瓒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于是招募精兵数百人,“因风纵火,直冲突之”,不但成功突围,挫败了刘虞的企图,不久乘胜追击,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刘虞及其一家,最后反倒把刘虞杀了。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作弄人,原本以为刘虞一死,公孙瓒和刘虞这一对冤家的恩怨应该就可以结束了,可偏偏公孙瓒自己又不争气,在他统治下的幽州民怨沸腾,乌烟瘴气。老百姓自然也就怀念以前政绩显著、勤政爱民的刘虞了。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刘虞的旧部鲜于辅、齐周、骑督尉鲜于银等推举阎柔为乌丸司马,率兵为刘虞报仇。乌桓峭王也率其部落及鲜卑骑兵七千余骑为之复仇,最终大败公孙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袁绍乘机联合了鲜于辅及其它少数民族的队伍,率兵十万进攻公孙瓒。此时的公孙瓒众叛亲离,无法抵抗,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被袁绍斩杀。
   这一对冤家的故事留给我们的思索是什么呢?妇人之仁,只会养虎为患,害民害己,而好勇斗狠,也只能是逞凶一时,终难成大事。公孙瓒和刘虞的争斗,都没有给幽州带来稳定,带来的只是一场浩劫,直到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以后,幽州百姓才开始逐渐安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曹操才是一位真正的治世能臣,是曹操完成了刘虞未竟的理想。

[发帖际遇]: 耿鬼跟踪成昆进入明教密道,结果:修炼成功乾坤大挪移,增加银两11.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2-18 18: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