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完全不懂武功,那么他小说的武功从何而来,为什么能够描写得那样活龙活现?当然,金庸小说的武功部分是传统武术,如少林拳,太极剑,易筋经等,但是最引人入胜的却是他创造出来的神奇武功和神奇招数,那与传统的武功分明完全不同.
金庸说过,那些[武功]是他想像出来的,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金庸小说的武功有两大泉源:在形方面,主要是取自舞蹈者,在神方面,则取自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
在他最早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金庸主要依赖人从书本上学得来的传统武功,陈家洛较特别的两套武功,其一是袁士霄教他的[百花错拳],那是集百家拳法而加以改变的,没有什么创新之处;另一套就是在迷诚里,从一綑竹简上学回来的拳法.那竹简上的文字,赫然就是一篇篇<<庄子>>,包括[消遥游],[庖丁解牛]等等.
陈家洛领略到其中的意境,将它应用于武功,临敌之际,又叫余鱼同以金笛吹奏曲子,他合着拍子前攻后退,发挥了惊人效果:[余鱼同越吹越急,只听笛中铁骑奔腾,金鼓齐鸣,一片横戈跃马之声.陈家洛的拳法.......越来越顺,到后来流水行云,进退趋止,莫不中节.......]那不是舞蹈与庄子思想合并而成的武功吗?
<<射雕英雄传>>黄蓉的武功基本上是舞蹈,[兰花拂穴手],其名已足以唤起舞蹈的姿态,[落英掌]便是身法如同落花.洪七公教黄蓉一套[消遥游拳法],学会与洪七公同练,[两人并肩,一个左起,一个右始,回旋往复赌具 似一只玉燕,一只大鹰翩翩起舞一般],那不就是一套双人舞吗?
<<射雕>>第三十三回,桃花岛上惨变边绿,黄蓉得郭靖答应永不离开,内心喜悦满溢,不能自己,就[长袖轻举,在花树底下翩翩起舞],那时花瓣纷纷被她长袖卷起坠下,如蝴蝶般绕着飘动,她"舞蹈中夹杂着[消遥游拳法]与[落英神剑掌]的身法"----正好证明,在金庸心目中的武功是像舞蹈般的形状,这也好说明为什么不爱"打打杀杀"的读者,会爱看金庸的武功.
说故事人的人,不必句句是真的,只要"似模似样"便够,读者看武侠小说志在找寻娱乐,只要动听,他绝不会"小心求证".以免破坏自己的乐趣.
金庸小说的武功就是这样一套一套地发明下去.有的是纯理论推测,例如<<笑傲江湖>>的"独孤九剑".这九剑利害无比,因为一式就可以破天下所有招式,"破剑式"破天下的所有剑招,"破刀式"破所有天下刀法等等.
哪有这样的招式呢?金庸叫风清扬解释,因为天下任何招式都有破绽,只要学会怎样捉到破绽,那就无招不破了.至于怎样捉破绽,秘决就在"料敌先机",而任何人一招之出,必有先兆,懂得看的人,一看就看得出来了.其次就是快,既而料敌先机,便抢在敌之头里,那就自然无往不利了.不是蛮浅白吗?
另一套纯理论推测出来的著名武功是<<天龙八部>>姑苏慕容的"以彼之首,还施彼身".这套武功,造成慕容家精通世上所有武功,再挑一个人专长的武功去对付还他.事实上这当然没可能,慕容家精通的独门之秘是把敌人的力量招数转移方向,转到他自己身上.换句话说,同<<倚天屠龙记>>明教里之秘"乾坤大挪移心法"是同出一辙的东西.
有些武功是完全从字面想像出来的,中国文安,本为就是惹人遐思.比方杨过那套"黯然销魂掌",其中有一招叫"面目全非",郭襄问这是啥事体,杨过答道,是面上表情古里古怪,引得敌人注意力转移.
但最精彩的文字联想式武功的集大成例子是在<<侠客行>>.接近大结局,龙木岛的武功秘笈揭盅,李白的[侠客行]一诗二十四句,原来句句都是武功:[那第五句"十步杀一人",第十句"脱剑膝前横",第十七句"救赵挥金锤",每一句都是一套剑法.第六句"千里不留行",第七句"事了拂衣去",第八句"深藏身与名",每一句都是一套轻身功夫......]等等.想像力之丰富自由,肯定"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李白也言服.金庸读者都是些爱纵情想像之人,难怪照单全收.
-----摘自吴霭仪的<<金庸小说看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