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红楼》服饰造型系列总篇
——胡言一通,也算序文!
(原创图文,内部分享,谢绝转载)
酝酿已久(或者说蓄谋已久 )的《红楼》服饰系列终于在今天可以搬上网络,某木的心呵,还是粉激动滴,不过更多的还是战战兢兢,因为自家知自家事,凭本人那一点微末的历史知识加服饰史常识,要想开这个系列实在是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味,虽然已经尽量地做好准备功夫,不过还是怕错漏百出遗笑方家。所以在此,斗胆请各位有识之士,能够本着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心态来帮某木把关,把错漏的地方指正出来,既不至误人子弟(据某木所知,毕竟还有很多人对传统服饰并不是很了解,如果因为看了某木的帖子,并受到其中不慎说错的地方影响,从而错认为传统的服饰就是这个样子,那某木就真是罪不可恕了),又可以使我等后学能够从中得以进益,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服饰文化,可谓一举两得。所以对各位即将提出质疑或指教的前辈学者,先致以由衷的谢意!也欢迎各位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感兴趣的朋友踊跃发言、提问,希望我们能以一种热切而友好的方式共同学习这门博大精深的文化!
插花:2009年1月24日,之所以选今天开题,其实是有一点小小的私心,因为前几天翻旧帖子,才发现去年的今天,是某木正式将博客迁来163的日子,不知不觉已经一年,周年纪念总是个值得铭记和庆祝的日子,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开始发自己最喜欢的内容,也算两宜……
——写在前面
很多喜欢某木做的东西(包括MV、PS、图文系列、影评等)的朋友,一直在网络的另一边,给了很多默默的支持和鼓励,虽然有很多不愿留下姓名,不过大家喜欢美好事物的心情是一样的,看得出很多时候大家未必觉得某木做的蹩脚的东西多么出色,而是单纯地喜欢某一个被某木选进来的人物,所以也热心地来捧场,在这里先谢过各位留名及不留名的朋友。也是因为各位朋友的鼓励和支持,某木才屡屡不好意思偷懒(汗,自己还是个骨子里懒惰成性的家伙 ),而总是不断地以这些支持来鼓励自己,甚至成为促进自己不断向高度挑战的决心和勇气,于是才有了这个系列的长篇图文,还是会以连载的方式进行,因为实在太长,长到至今还无法估算它的可能长度。昨晚睡不着,掰着手指算了算,大约只宝玉一人就足够开十几篇长篇的帖子,而某木的计划是把所有有代表性的和喜欢的人物都拿出来介绍,那就真不知要开到什么年月了,好在某木一贯是个三心二意的人,哪个主题开的累了,就换一个来调整心情,而这个长篇的系列,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竣工,不过会尽量把每一个具体的人都集中写完(某木的口号是:我爱挖大坑,但是我不吊人胃口),比如即便过几天想穿插别的系列,也会尽量把宝玉同学的服饰一总说完再进行,绝不会把某个人的主题开了一半就扔下,一两个月之后才想着捡起来继续(某木虽然懒散,但是这等缺德的事还是不敢做的,呵呵),所以大家放心好了……
很多人感兴趣的大约都是某木具体会做到哪些人,大抵来说包括贾宝玉一名(残阳: 木木,你的量词学的真好),金陵十二钗也当然都会做(不过会视情况把贾府四艳合并,尤其是迎探惜三位姑娘,她们总是一起出场,且服饰大多很近似,会把相似相同的合并起来说,而元春出场太少,单独开题也未免单薄,也会视情况合并。还有巧姐可卿都出场极少,难以单独成文),然后就是丫鬟类和太太类,会按身份来划分(因为不同等级身份的人服饰造型会近似),大家比较喜欢的晴雯、香菱、平儿、袭人、紫鹃、鸳鸯等等(包括那些可爱的小戏子们)都会做,还有出场较多的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当然还包括某木所喜欢的尤二和尤三),虽然大家普遍都不是很喜欢这类人,不过她们的服饰却代表着那个时代某一个特定的阶级和年纪的女性的典型,所以也会说到,当然这个系列还包括某木最爱的老太太贾母,至于其他女子也会视情况做,比如宝琴、岫烟等等。至于那些媳妇老妈妈等人,会考虑一总开主题来说明仆人的等级和服饰制度。这些是女子类,希望能通过这些比较直观地表现一下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某一侧面,尤其是宋明服饰的某些显著特征……
至于男子类就省略得多,当然主要人物都会涉及到(虽然《红楼梦》中大部分男性角色都不甚讨喜,曹雪芹写书的原意也是为了为闺阁立传,自然对这些宝玉口中“泥做的骨肉”无甚好感,不过他们对服饰文化的展示还是有点贡献作用,会简略地通过各位老爷(贾政、贾赦、贾珍、贾雨村等)、各位少爷(薛蟠、贾琏、贾蓉、贾环等)、各位下人(小厮如茗烟、兴儿,管家如林之孝、赖升等),还有社会上三教九流的各色人等(如北静王、柳湘莲、倪二等)来分类说明,自然不会像女子类那么详细(他们本来出场就极少),不过也会视情况涉及……
嗯嗯,好像自己都把自己说晕了,当然这些还不算,因为某木实在大爱《红楼》,对其中一草一木都极其喜欢,所以还会专门开主题来介绍其中涉及到的民俗、园林、饰品等等,上次承诺的首饰专题也会在这里进行(《红楼》MM们戴的首饰都极精致的说),所以自己也实在不知这个系列会开到哪一年,也许对《红楼》的迷恋和喜爱这一辈子都不会终结,而其中值得学习研究的人物和事物也似乎永无止尽一般。这也是某木当年会对其一见倾心的理由,放眼古今,还有哪一本书,能够将中国几千年里各种引以为傲的文化都如此有机而精当地进行重组和阐述?抛开故事和人物本身,即令这本书所包涵的文化的深度和广度,都足够当得起“包罗万有”、“艺术巅峰”之类的评价,何况它还创造了一个这么美丽精彩的故事,一群这样可爱鲜活的人物。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不爱它的理由?
有时常常会想,曹雪芹似乎有一支生花妙笔,能够把一切最平淡最让人忽略的细节融入他的笔墨,让人爱不释手。虽然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不喜欢他,不喜欢《红楼梦》,某木甚至不止一次看到有人说它根本不应该置身于四大名著系列,更不应怪被世人称道喜爱(大约这样的人都比较喜欢那些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文字,某木猜想他们喜欢的大约是《水浒》、《三国》之类,或者轰轰烈烈,或者风云变幻),其实是这些人把《红楼》读误了,大约看到的只是小儿女哭哭啼啼吵吵闹闹,觉得宝玉太没有男儿气,这部小说也太平淡太不像小说了。然而事实上,《红楼梦》好就好在它不像小说,自然平淡,毫不穿凿,能够把生活细节搬到读者面前,一切似乎都是真趣的,在细细碎碎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那一个个美丽而高贵的女孩子们,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祸福人生,曹雪芹用充满温情和怜惜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她们的轮廓,她们的气质,她们的才华,她们的遭际。让我们透过这文字,能够看到她们的内心,也能看懂我们自己的生活。所以某木至今不承认后40回是他的笔墨,不提情节的不连贯和文化内涵的突然下降,甚至不提写作者文字的浅陋和造作,单是它写的太穿凿,太像小说这一点看,其境界与气度也远远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
当然,因为某木一贯是喜欢女孩子的,所以看书的时候难免对那些纯洁美好的生命特别在意,虽然知道这并不是它的全部。《红楼》的妙处就在于能让每一个粗通文墨的人都能看懂,然而细品下去,又是连最高明最渊博的学者都看不懂其中真义,更妙的是,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最喜欢最了解最感兴趣的内容(当然某木那几个计算机专业的同学免进,如果你们硬要说里面没有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嗯嗯,某木不同你们论辩 ),政治家从中看到高明的政治手段,管理家从中看到超前的管理模式,文学家从中看到精美的散文诗词,社会学家从中看到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各个方面,思想家从中看到作者与众不同的独立哲学,当然其他如园艺、茶道、器皿(或者现在可以统称作古董,也未为不可)、医学、礼仪等等各个层面都有各种人能看到并指出,某木就不再赘言。单说某木自己,因为想开宋元的服饰系列,就能一下子想到它,并从而开出以下不知多少主题,所以我们也就能够更加清楚,为什么《红楼》从面世到如今都能够引起极大重视并被不同年代很多不同层面的人所喜爱……
还是先打住( 某木这动辄跑题的顽疾),本来是在说87版,居然说着说着又开始说原著,真是不知所云的可以。其实某种意义上也要感谢新版的拍摄,这是真心话,如果没有它的拍摄,怕是很多人对旧版的印象已经很淡,甚至看过也无甚印象。俗话说好花也要绿叶衬,我们心爱的87版,纵然之前有很多人不识货不在意,估计在看到新版的定妆照之后也要忍不住带着感激的心去重温,然后叹一句这才是一种美丽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原本觉得很平常的衣服和角色,现在看来怕也是异常养眼和精致。所以尽管我们很多人坚持不看新版,起码也要由衷地感谢它,因为是它,让我们懂得珍惜曾经并不甚在意的美好……
抛开化妆和某些情节设定的小小失误外,87版可以说是很完美的一出剧,毕竟它已经竭尽全力地尽量表现书中的大家族生活和诗书礼乐的氛围,然而有些东西是非要靠文字而不是摄像机所能传达的,电视剧的制作有缺陷,也是情理中事,如果想全面体会书中的妙诣,何不直接去看书?电视只是一种传媒手段,所传递的只是能够直观表现出来的某些东西而已,这似乎也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今天再来看87版,还是会觉得很精美,这本身已经是一部电视剧的成功。就好像我们一提到孙悟空就会本能地想起六小龄童一样,个人以为,在四大名著的影视版本里,80年代的《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是最出色的作品,现在看来依然觉得做的很精致很用心,可见编导也好顾问也好演员也好,都是真的下过一番功夫去研究学习的,这一点也值得当下一些浮躁的导演和演员学习,不要总是抱怨观众品味提高,多花点心思想想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但凡做的稍微用心一些,我们也不必每天拿着遥控器一周一周地调台。同时也想说说新版《红楼》的问题,其实拍的不好没关系,不能让大家满意也没关系,起码我们还可以看旧版,也可以期待下一个更好的版本,但是如果已经拍的很不好还非要说自己做的最好最精彩,且非要以抨击所有人审美和颠覆传统文化的方式坚持自己做的才最符合历史原貌最得传统服饰之精髓,这样公然践踏公众意识和传统文化,那就未免太可笑了……
毕竟,历史是人民的历史,文化也是人民的文化,不是某一个人某一群人可以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
话说多了,算是某木唯一一次对新版的评价,因为实在有很多人来问,又不想一次次说着相同的话来回应,便索性在这里一起说了吧。当然,每个人的爱好和想法不同,如果有热心的朋友就是觉得新版的造型非常美丽,非常符合他的想象,那么也不必追着某木来辩论,每个人都有喜欢和不喜欢的自由,自己明白就好,不必也不可能去扭转其他人对这件事截然相反的看法……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来说87红楼,说它做的精致,首先是因为它在各个方面肯定都是做足了准备工作的,比如书中开篇就说故事的朝代地域都湮不可考,比如荣国府所处的位置,一会儿说在石头城,且宝玉梦游警幻处看到的关联自己家中女孩子气数的卷宗也写明是《金陵十二钗》,这俨然就是说故事发生在南京无疑了,然而宝玉挨打的时候老太太又气的叫准备车,说要带王夫人和宝玉回金陵去,这就让我们又糊涂了。再翻书,会看到长安字样,于是又揣想是否是在西安,然而书中很多街道格局的细节又表明应该是在北京,书中方言之多,更是让人难以确定其地域位置。关于大观园的原型更是争得热火朝天,甚至谁也不能力证这座著名的园林是在北方还是南方。而说到年代,更是让人头晕,很多生活细节分明就是清代无疑了(以服饰为例,不止一次出现清代才有的箭袖),然而很多称呼、官衔、包括文化上的某些细节又是明代、宋代甚至唐代才有的,还包括很多作者自己杜撰的名号,比如甄家那个”金陵城内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之类就完全无考。这些作为小说本身并无碍,我们都知道曹雪芹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提防文字狱的灾祸,必定要做一些掩饰,何况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写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而是为了写他要写的那些人物和故事,随便读者想象发生在哪个时代哪个繁华的大城市都可以。然而作为影视创作而言,就异常艰难了,别的不说,光是服饰造型就很让人头疼,连作者都宣称不知故事发生在哪朝哪代,你要那些设计服饰造型的人怎么办?
所以相信一直以来这都是各版影视改编首先遇到的一个大难题,不过其实说难也容易,因为曹雪芹虽然没有写明是什么时代,但是他却有大量笔墨用于描述书中各色人等的服饰和发型,大家就完全可以照此类推,按照写明的衣服再设计各种类似的服饰,也就渐渐可以做成。然后,也许各位造型师就渐渐觉得《红楼》实在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既架空历史(这样就给造型师很大发挥的空间),又有细致而微的细节描述(这样造型师在发挥才智的时候也不至于做的太过离谱),有限定而无限制,于造型师而言实在是个难得的自由发挥又能很好地体现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的作品。87版在这点做的就很出色,当然要感谢沈从文、邓云乡等名家,总的来说,87的造型服饰是以宋明人物造型和服饰为基础(这也是某木为什么想做宋明服饰就想到它的原因),比如那些女子们的外衣多以宋代直身褙子和明代比甲为主,配以各色绣花曳地长裙,插一句,剧中各位夫人小姐的裙子也都很漂亮,百褶裙、直筒裙、马面裙之类,各样都有很多,夫人们的裙子还加上前后裙面;此外还根据书中的种种细节描写加入了清代服饰的元素(所以87《红楼》实在适合某木拿来做清代到宋元的过渡),比如箭袖,比如女子们中衣上出现的立领小盘扣。刚才说到女子们的服饰,现在也顺道说说剧中男子的服饰,不难看出,最常见的样式是直身长袍,由于面料绣工不同,所以款式虽然有限,然而穿起来也不觉得单调。此外,87版还很好地做到从面料和细节处区分人物的地位和阶级、性格和品质……
好了,说过这么多,相信各位看客也被某木说的头晕,毕竟文字的东西太过抽象,我们还是通过具体人物和大量图片来慢慢领略87《红楼》和原著为我们营造的精美图画,同时也一起体味一下我们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
最后要说的是,感谢曹雪芹为我们创造了一部这样伟大的著作,也感谢87的编导们为我们精心制作的这部剧集!此外,还要感谢的是那些一直支持我、鼓励我的朋友,以及那些对《红楼》、对87版由衷喜爱,所以来这里捧场的朋友,欢迎大家多提宝贵建议,多多指正、发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品读、和讨论吧!
无尘痴木
2009年1月24日
[ 本帖最后由 无尘痴木 于 2009-2-5 15:1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