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1649|回复: 4

[其他] 转贴:从新天龙引发的关于香港与内地电视剧的一篇“酷”评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先说明一下:1.这是转贴,我自己不想花那么多功夫打字,而这篇评论很符合我的观点。
            2.这篇评论影视的本不应该放在这个板块,但是最近一直关注慕容的MOD游戏群芳谱,看到许多人言必港台,剧必经典,实在看不下去,顺便说一下,现在还挺83版的人已经落伍了,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在此也支持慕容的游戏!!!

从新天龙引发的关于香港与内地电视剧的一篇“酷”评
围绕影视作品总有一大堆无聊的争论,而且永远也不会有一个绝对公认正确的说法,大多数时候是一种意见压倒了另一种意见,或者势均力敌。其实,看东西都是为娱乐,娱乐娱乐,跟艺术是没多大关系的啦。在展开自己的观点之前,先要声明一句,本人对于内地本土文化有天生的好感,基本上属于“孩子是自己的好那种。对于港台文化,尤其是香港,本人近年来已经从失望、失去耐性,到彻底蔑视的程度。这儿先说明了
我的理论基调和整体倾向,不满意的可以不往下看。不要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我说的不是反话。

关于天龙。近几年内地武侠剧基本是张纪中执牛耳,对于这个人,骂得已经够多了,无需我再补充什么。从《笑傲》的差强人意,到《射雕》的彻底崩溃,张大胡子算是从人间到地狱走了一回,但走遍大江南北仍然是声若洪钟自信满满,仍是一部接着一部,也真难为了他。不过要补充一点的是,在内地电视界,有张纪中那样的号召力和人缘的人真还不多。因此,从这方面来考虑,今后内地武侠剧的制作,很长时间内还是得由这位大胡子执掌。
《笑傲》播出的时候,刚开始几集是骂声一片。看了几集就不再看得人都众口一词说像三国,意思是大陆拍的武侠剧味道根本不对,大气氛错了,当然怎么看都不会好的。不过,耐心看下去的人基本还是看出了味道的,虽然有一个接一个的小苍蝇飞来飞去,但总体来说,不能算是失败的作品,至少后半段的时候坐在学校食堂里看这部剧的人不夸张地说是满满当当。应该说央视这个头开得还不错,从鼓励内地电视剧市场这个角度来说,可以打70分。至于李亚鹏,现在已成为众矢之的,这里暂且不谈他《射雕》及以后的表现。平心静气地说,从他的外形、资质和演技,在《笑傲》中能演到这个程度,最终撑住了整部剧没有演砸,已属难能可贵。如果他就此收手,本是名利双收的大好时候。如张纪中所说:“《笑傲》之前他只是个小有名气的二线演员,《笑傲》之后成功跃居为一线演员。”在这里也不得不感叹大陆编导的视野之窄,偌大一个中国,先是选了个肌肉型的邵兵,在换角风波后又找来了李亚鹏这样一个按平常思维根本不适合演古装剧,尤其是武侠剧的准偶像派演员。张纪中成就了他,也毁了他。终于李经不起张的蛊惑,在接下来的一部大戏《射雕》中继续演主角。本来,连续在两部同类型、又并非续集关系的剧中出任主角就是大忌,就算如张纪中所说,比起令狐冲来,李更适合演郭靖,单从市场角度考虑,这样的选择也是昏招。结果郭靖被演成了傻子,李、张也被黄河般的滔滔口水淹没。在这样的情况下,张还是信心十足的挑起了《天龙》的担子,也许他根本不在乎主流媒体的态度吧。但央视是不敢再冒险了,于是江苏电视台成了新天龙的主要投资方,张纪中仍然担纲挂帅,在此不得不佩服江视领导的胆量。

总之,新天龙在一片骂声和怀疑声中开拍了。这回,终于不再lyp了,大胡子请来了胡军,在《蓝宇》中颇受好评的演技派演员。这也使那些还关心内地武侠剧的朋友保留了最后一点耐心和希望,至少不会像印度阿三看神五那样等着看笑话。但是,怀疑声还是占据了大部分。对于我来说,对港产武侠剧早已不抱希望。不是我偏激,诸位尽可以回过头看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的港产武侠剧,如果你还像小时候看射雕“靖哥哥”、“蓉儿”那样瞪着眼睛咽着口水看得津津有味,那我只能说你根本没有品位。不消说制作上的粗制滥造,就是演员的表演,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可曾有过一丝一毫的进步了?二十年前演是这样,二十年后演起来还是这样。当然,再好的菜吃多了也会腻,再糟的菜天天吃也

就惯了,大家看了这么多年的港台模式,习惯了,甚至认为“武侠片就该是这样”也情有可原。这也不是我反对港产武侠剧的根本原因。
其实,上个学期我们几个寝室里还流行看梁朝伟版的《绝代双骄》。这样的片子,不消说当年,也不消对比林、苏的版本,就是拿到现在,也不比最新的港产武侠剧逊色。这里不说83版《射雕》,毕竟太早了,在当时那个年代经典的不行,今天仍奉若神明就实在有些小家子气了。说到这想起了ytht上一位网友的话:央视《射雕》播出期间,大家因为吐得不行,急需找点精神产品来填补空白,结果便找来了83版射雕。看之前,大家个个摩拳擦掌群情激昂,信誓旦旦说要重温经典。结果看了一小部分后都说不出话来了,硬伤比比皆是,尽管大家还可以找到一些可以怀念的理由,如翁美玲的黄蓉,黄日华的郭靖,但也不过寥寥。其实,还有一部更早些的:周润发版的《笑傲江湖》,从整体水平上,我觉得还要超过83《射雕》(音乐除外)。

港产武侠剧有过它的黄金时代,诞生过属于那一个时代的经典。但如今的港产武侠剧已经不值一提,就我看来完全是一种倒退:经济、科技水平的进步带来的硬件水平、视觉效果的提升几乎看不到,演员的演技包括表演模式还是一如既往,角色的选择越来越随意、越来越差;最要紧的,作为拍古装片最需要的创作人员的素质:诚意,在而今的武侠剧中已经一点都看不到了。

  
如今的港产武侠剧纯粹是拍出来骗钱的,从演职人员身上看不到一丝对艺术的追求。相反,拍摄进度倒是快到了无以复加,“只要拍出来就行了”。于是我们看到了演员选择上的随意敷衍,表演模式上的一成不变,布景、道具的虚假,特技也是糟糕透顶,甚至连港产武侠剧原来的强项──武打设计,也江河日下──而今香港优秀的动作导演都不玩港剧了,要不到大陆拍片,要不去好莱坞淘金。现如今的港产武侠剧哪还有一丝让我们怀念的理由?除了间或推出几个新人外,港产武侠剧已经带不给我们除了消磨时间外更多的意义。(其实这些所谓“新人”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95《神雕》捧红了古天乐,97《天龙》带出了陈浩民,其实这两人早已打拼多年,古天乐演《神雕》时25岁,已到监狱里走过一遭,陈浩民演天龙时已经27了。)

还是一位网友说得好,自梁版《绝代双骄》之后,已没有让人怀念的港产武侠剧。而我的意见是,自95《神雕》之后,港产武侠剧便彻底丧失了诚意。自95年到现在,港台有关武侠题材电视剧中,值得看的只有一部《寻秦记》

总是有人喜欢拿这样那样的理由为港产武侠剧开脱,如地方小啦,人少啦,财力不够雄厚啦。殊不知这不能作为借口。姑且承认上述理由,那么起码在接二连三的剧集拍摄里面,总得体现出一些进步吧?然而没有。说香港地方小,那你就不会把人拉到内地来拍戏?说钱不够,那近几年层出不穷的合拍片是怎么回事?说人手不够,所以把一些角色的演员选的不堪入目,那你把80年代的港产武侠剧和九十年代中后期的拿出来比较一下,看是谁的演员选择好?
既然“港产”这块招牌已经糟了,终于有人把眼光投向了内地,内地也有人把目光聚焦在了“金庸武侠”这块金字招牌上。于是,央视和金庸,强强联手,打造出了《笑傲江湖》。以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不再赘述。从现在看,应该说《笑傲》对随之而来的内地武侠剧制作起的还是积极作用。于是《射雕》上马了,然后网络上一片翻江倒海。这样的情况下,张纪中还是马不停蹄的激活了《天龙》。于是,有些人闭起眼声称坚决不看,有些人冷笑,有些人等着看笑话,还有些人对内地武侠剧的前景捏了一把汗,我就是其中一个。

  
张记《天龙》还未拍竣时,我们那里一个伙计就在宿舍里大放厥词:“……央视还拍什么天龙八部啊,97年的那部港版天龙那么经典,也不想想有没有可能超越它,我看赶上它都没可能……”我在一旁差点没吐出来。这位哥们儿平素就以媚俗、装品而著名,开口闭口都是日韩、欧美,自以为欣赏着一流的精品文化,其实压根儿就是一大俗人。

为什么总有很多人对内地的文化作品总是持蔑视的态度?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死心塌地的爱港产武侠剧,而对内地的版本看还没看就嗤之以鼻?为什么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可以对港剧里诸多的硬伤、先天的不足、堆积如山的丑女、大堆的荒谬无聊之处视而不见,而对内地武侠剧口诛笔伐,揪住一些小处牢牢不放,不肯给予一点点的宽容?归根到底,是一些人身上根深蒂固的“港台文化崇拜症”在作怪。

对于这个问题,早就想说了,苦于没有足够的论据和激情。内地娱乐界自己的不景气和不争气,使我对这个话题欲说无力,提不起劲来。实际这个问题流传之久,贻害之广,毒害之深,危害之大,已让人想不重视都不行了。

为什么总有人认为“港台的东西就是好”,哪怕并不怎么样,“但至少总比你大陆强”。在他们看来,港台文化就算俗,也俗的有品位,俗的不一样。而大陆是“土”,是农民的代表。对于新新人类来说,宁做“小市民”、“小资”,也不愿被视作“农民”、“老土”,宁要“庸俗”,也不要“土气”。你若说他“像个农民”,简直就是杀了他。于是,表现在平素,就是装酷,装品位,对于同类型的东西只看港台的,不看大陆的。想想也难怪,香港、台湾人家是处于资本主义的繁荣阶段,咱们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当然港台文化要比内地文化好些,哪怕是垃圾的东西。

新天龙刚出来的时候,有些人没看了几集,就急急忙忙跑到TV版上来破口大骂,以显示自己的品位不俗,对港产武侠剧誓死拥护的不二忠心,和坚决不与央视同流合污的拳拳决心。另外一些人看不下去了,说了几句公道话,说不要一看见内地制作就一棍子打死,有些人就是看港台的东西好,这不是崇洋媚外嘛。于是被骂成“搞分裂”。(这些言论决不是我编出来的,大家可以翻翻以前的帖子。)其实这话一点没说错,大多数崇尚港台的心理和崇洋媚外的心态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港台由于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的不同,在一般人意识里确实是“另一个世界”,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距离感。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神秘感和优越感。很多人也不知怎的就作了港台文化的俘虏,面对小资情调就感觉自己矮了一节,自卑的很。于是,有的人对港台文化是天生的好感,有些人本来挺纯朴的,进了大学,眼界一拓宽,见识了一些所谓“新文化”,立马对生自己养自己的本土文化六亲不认,急急忙忙要攀上“洋”文化的快车,直通幸福生活去了。我身边就有一哥们儿,丫本来挺单纯一小伙儿,爱唱《好汉歌》,爱吃大萝卜,偏偏受身边一些俗观念影响,于是,他没看过央视《射雕》,却对李亚鹏骂得比谁都凶,看新天龙刚开了个头就连连作鄙夷状。每次看见他这样我都在心里摇头叹息:哎,多好一孩子,全被落后观念给害了!

说到这儿也许有人认为我是文化偏激者。其实不是,我没有各种文化孰优孰劣的先天观念,只是看看身边的人,百分之八九十从小都是浸泡在港台文化里长大,究竟多少人能去伪存真,去除糟粕取得精华,一直坚持正确的文化取向?不是对大家没信心,也不是自认为有多牛,实在是俗人和俗观念太多了。

03天龙刚开始的几集,从一开始,偶确实没看出啥感觉来。拥护港产天龙的人仿佛找到了把柄,一边对坚持看下去的哥们儿投去鄙视的眼光,一边在网络上叫嚣个不停:看看,什么垃圾,比起港版来差远了!随着剧集的不断深入,看的人越来越多,越看越有味道,叫好声也越来越多。“崇港”派们坐不住了,一边继续鄙视,一边摸不着头脑:“这么垃圾的东西怎么会有人叫好呢?”翻翻之前的帖子可以得出两条规律:1、大凡那些骂得最凶的人,都是看了前一两集,或是随便点了几集,看了几个部分,便急急忙忙跑出来骂娘。其实,第一集确实不大好,前几集也一般般,这是大多数网友的共识。另外,随便点着看的人,印象最深的必然是那些恶的,不尽如人意的部分,而不是好的部分。2、相反的,倒是有很多一部分人,先是对新天龙不抱希望,像维护贞节牌坊一般发誓不看;后来又禁不住好奇,或是实在无聊,随便看了两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一路看到了底。这至少说明新天龙是有吸引力的,如果抱着平常心去看,会觉得这是一部好作品。

拥护港版的人怎么也弄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03天龙好,甚至比97版好。喜欢的人要说出理由,反对的人也得有他的论据。这里姑且承认反对的人两部剧集都看全了吧。让我们看看他们在网络上的表现:

不管是喜欢新版还是讨厌新版的,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些事实:即港产剧在服装、道具、布景等方面确实不如内地,且是大大的不如,并且新天龙拥有一大批的美女阵容,也是公认的。好,“崇港”派们说,港版在硬件上的劣势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不能就此认为新版比港版好,甚至港版的女演员大多丑的万难也不是人家的错,香港嘛,弹丸之地,能对人家要求过高么?于是,新天龙美女众多,倒反而似乎成了“崇港”派们的一个口实,意思好象新天龙的卖点就是美女多,大家看新天龙都是冲着美女去的,对新版纷纷叫好也是这个原因。这真可谓是反客为主了。说实话,港产武侠剧里面丑花盛放,在我看来纯粹是一种视觉污染,是编导对我的眼球和审美意识的污辱,决不能以香港地小才疏为理由原谅之。而道具布景问题,港剧中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随便,快要到了电视剧的底限了:大家可以看看,97天龙中70%的场景,跟话剧舞台有什么区别?几个人往那儿一站就叫做一大帮派,十几个人往那儿一站就叫做英雄大会,真佩服香港编导们,已经率先从“写实”范畴进化到“写意”境界了,可喜可贺!至于那些还认为新版中诸多女生不怎么样,反而还对港版中一些姿色平庸者恋恋不舍的言论,我根本就不屑与其辩之。

“崇港”派们还津津乐道、理直气壮的一点是,港版中的主要角色塑造都比内地好,“人家那感觉才叫武侠剧”。可叫他们说时,却吞吞吐吐只能讲出个黄日华、李若彤什么的。对于这一点我在下面的角色评述中还要细辨,这里先谈谈在网上争论最大的角色──萧峰问题。

最初知道胡军演萧峰时,我心里便放了一下又提了一下。众所周知,内地拍武侠剧时一个大问题就是主要演员的角色形象不被观众接受。数十年来内地根本没培养过武侠剧的氛围,再加上导演选来演主角的大都是成名已久的演员(对新人不放心?),观众往往先入为主的不接受。我对胡军的演技没有疑问,但他的形象,得罪一点说,恐怕最初是不为很多人所接受的。胡军身形高大,但脸部轮廓比较现代,眼睛不大,而嘴型像一些网友说的,有点象小孩。所以在外形上似乎比黄日华那威风凛凛、英武威猛的气概要差了一些。这也是“崇港”派们最为津津乐道的一点。

再谈演技和角色表现。在这点上“崇港”派们更为理直气壮。他们看不惯胡军的表演,说那是“黑帮”、“莽夫”。说这话的人十有八九是只看了看剧照,或者随便看了几集,大多没看到最后。他们念念不忘黄日华的眼神,说那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萧峰”、“永远的经典”。关于这一点,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港产武侠剧的表演模式。

港产武侠剧从七八十年代到现在,表演模式都没有多大变化,当然七十年代那种舞台剧一样的过场表演早已在港剧中得到进化,我们今天也不该苛求什么。从83射雕开始,这种模式便已定型。随便拉出八十年代到现在的一部港产武侠剧中的一个角色,你都可以在前作或后作中找到类似的模板:正派有正派的演法,邪派有邪派的演法,正经有正经的演法,戏谑有戏谑的演法。大多数人对此已经习惯,犹如港剧中数十年如一日的国语配音,谈不上好不好,能看就行。但如果把它提升到艺术的角度,那实在是你没见过世面了。

  
落实到角色身上,黄日华那个萧峰,且不说跟原著中有多大距离,就跟他以前的郭靖比一比,有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甚至我们都不用纵比,拿他跟95《神雕》中的郭靖比比,这两个形象是不是很神似?有些人总爱提什么华哥的眼神,说那什么震撼云云,我倒要说一句了,你把97《天龙》完整看一遍,他的眼神从头到尾可有过什么变化了?总是努力的张着眼眶,眼睛中见谁都是苦大仇深的意味,可惜这时候,华哥眼角的鱼尾纹也不留情面的暴露出来。再说原著,胡军扮演的萧峰和黄日华的到底哪个更接近原著中的形象,之前的一些帖子已经说的很详细,也讲的很好。你尽可以仍然对胡军的角色不满意,但如果拿出黄日华来相比,那只能说你的审美意识和鉴赏品位还停留在八九岁时看郭靖的水准,或者你已经被港台模式彻底同化,眼中容不下别的演法了。被这样的角色感动,就像阿杜唱的“你就像个小孩”、或者像个纯情小女生(这话ytht上有人说过)。原谅我,早十年我也许会被华哥感动,现在我长大了,他的路数我看多了,也看透了。黄日华的演技在香港演员中算是好的,拿到内地来跟真正有水平的科班演员相比,只是小儿科的水平。有人说香港演员正因为大多没经过科班训练,所以演戏自然云云,不错,在某些方面确实这很可贵。然而在大多数时候,这是一种多么站不住脚的“自然”啊。这种自然,在演绎高大全的形象时特别显得底气不足。而黄日华偏要把萧峰往那个路上演,那种路数,我不说他是装的,但明显是跟以往的角色一脉相承,而没有什么再创造和独特的角色魅力,没办法,艺术积累和修养不够。所以黄日华的萧峰,脱离了原著放在一部港剧中看,还过得去,没有什么问题,但一纵比再一横比,就知道他的那个萧峰根本不对路。

  
“崇港”派们还有别的要说。前两天贴出了一个“三个段誉”相比较的帖子。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崇港”派发的:汤镇业和林志颖的照片缩那么小,陈浩民却撑那么大,一看就是为港版撑腰的。这帖子还发了两遍,都上了十大。发贴者深谙一般群众心理,知道大多数人对陈浩民印象不错(毕竟他是从那部戏出来的),当然会支持他。结果果然,下面一堆“崇港”型的回帖,不少还顺带骂了新版几句。对于陈浩民我不多说什么,他的形象不错,至于表演,属于标准的港台模式,还是偏幼稚的那一种,只能演演段誉。

  
03年出了两部金庸武侠剧,一部内地投资一部内地参与投资。这两部戏居然各请了一位台湾十年前的青春偶像演主角。这两位老偶像都过而立,都是娃娃脸,近几年星运都不怎么样,居然都被内地投资人“拯救”了一把。大家都知道,这两部戏是《倚天屠龙记》和《天龙八部》,两位演员就是苏友朋和林志颖。

当初知道林志颖演段誉的时候,我就在心里叹息了一回,心想张大胡子真是不会选人。像段誉这种角色,完全应该选一个外形出众、演技过得去的新人来演,毕竟在新版中和原著中,段誉的份量都不是那么重,这个角色就应以推新人为目的。对林志颖这种过气偶像,偶是不抱什么大期望的。

  
正因为这样的心理,对林志颖版的段誉,心中不自觉的态度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综观全剧,林志颖还是做到了这一点的。他的段誉整体上过得去,要不是想到他三十岁的年龄,分数还可以打得更高。挤眉弄眼怎么了,陈浩民的傻乎乎也不强在哪里。说到这里想起了一些网友在网上为新天龙叫好时,面对“崇港”派一波波的回潮,忍不住说了几句实话:“97天龙出来时我记得骂声一片,什么时候变成经典了?”、“陈浩民演的段誉傻乎乎的,没那么多人说得那么好啊?”

   你想笑吗?我想笑。
  
说了半天其实都在说港剧,有些人要问了,那台湾武侠剧呢?如果你非要问,我只能用之前一位朋友帖子里的话来回答你:“香港拍的?那是皮影戏。台湾……台湾拍的那也叫电视剧?”

说穿了,台湾根本不会拍金庸剧。台湾电视业被琼瑶剧统治了这么多年,现在又改日韩偶像剧了。这么多年的武侠剧只有一部《雪山飞狐》值得一提,那还是跟大陆合拍的。提到台湾武侠剧就得提到“杨佩佩精装大戏”这个概念。对于这个女人我不想多说什么,她做演员时就不算很
好的,作了制片人更不怎么样。在这里引用一段央视《笑傲》播出时金庸先生说的话:“这个女人(指杨佩佩),拍我的戏该改的地方她不改,不该改的地方她瞎改,我以后再也不跟她说话了!”

金庸先生生气不是没有道理的。杨佩佩篡改原著的本领确实是一绝。她选演员的品位也是出了名的高,九十年大多是马景涛(说马景涛帅的人是怎么回事?),后来改了任贤齐,真是佩服她,选演员比一些香港导演还不济,看来真是什么人都可以演去武侠剧。

杨佩佩写剧本更是烂得不能再烂。去看看她拍的《新龙门客栈》吧。还有人在网上说想看这部戏,我ft!上中学时,暑假里闲来无事,看了一集,几个人在一个小地方翻来覆去的说话,再看一集,还是那几个人,还在啰里啰唆。有时候看了几集都没有一个武打镜头,还武侠剧?我呸!再看看说的那些台词,更是不堪入耳。语言习惯不像武侠不说,那帮子人好象都在讨论什么哲学问题似的,你一句我一句,越说越来劲,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哎,琼瑶剧遗毒,害人不前哪!

   所以,对于台湾武侠剧,只要还是杨佩佩的东西,我就坚决不看,还不如去看近些年崛起的新加坡武侠剧呢。

  说到这里,有些人一定坐不住了,“看你说来说去,好象就是说内地比港台好,什么都好,真得那么好吗?我看港剧至少在剧本、台词、音乐上比内地强很多,内地那叫什么呀!”关于剧本、台词、音乐等问题,我要声明,在这几方面内地确实做得不好,有的还相当差。不过港产武侠剧也不好在哪里,待我两个方面分开说:

关于剧本,有人诟病内地拍戏剧本不好。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内地,如张记武侠剧,找来写剧本的肯定不是写武侠剧出身的,而是正统剧或历史剧。这确实会带来一些问题。台词的问题有一部分是剧本的,还有一部分出在导演身上。从《笑傲》里令狐大哥的“你们想把我长期关在这儿啊!”到新《天龙》的“从今天开始,我不能没有你了!”感觉编剧在语言习惯上还没有真正跟武侠原著合拍,一些思维也很有问题,很多地方有不少“小苍蝇”。不过从《笑傲》到《天龙》,在这方面正不断的改进,进步是明显的,这样就好

而有人说港产武侠剧剧本好,其实也是一面之词。拿《天龙》来说,有人认为新版一开始就是萧远山,然后是萧峰出场,减少了悬念,而且萧峰出场时对众兄弟的态度也很有问题。这些不能说没有道理。不过他们拿港版对比,认为体现出这个那个的长处,这些判断其实都犯了一个毛病──一叶障目。从剧本的细微之处可以体现出编剧者的匠心,这不错,但评价要放到整体和全局来看。举个例子就很明白:上学期苏版《倚天屠龙记》播放时,网上流传过一个“五版倚天屠龙之比较”。其中我们可以看这一段:张无忌去向赵敏讨药,赵敏的心思围绕在珠花戴在小昭头上这一点,所起的心理变化。港版《倚天剑,屠龙刀》是这样表现的:张无忌去时,赵敏在弹琴,想到刚才与张无忌会面的种种情形,又是羞涩又是欢喜。忽然就想到了小昭头上的珠花,于是琴声一断。接着张无忌进来了。

以这样的情节安排来体现赵敏的心理变化,初看确实不错。作者也以此说,在这一点上港版作的最好,而其它几版太平淡。关键是这个情节是书里没有的,是编剧加上去的。这样的分析,看似很有道理。但再一想,不对头──这样的情节安排其实是港剧中的惯用手法,也是传统戏剧矛盾的思路在电视剧中的体现,其实并没有什么新鲜感。看一两次觉得不错,看多了就显得雷同。看网上对港剧剧本的优点分析,大多也体现在这些小处,没有太强的说服力。港剧剧本,说实话也就那样,跟表演模式一样,没什么大变化,也不需要有什么变化,文化快餐嘛,不需要多少亮点,过得去就行。

关于音乐,这确实是港台的强项,就好比马景涛版的《倚天》是五版里演员表演最差的,却是音乐最好的。在这一点上,我要对内地武侠剧给予毫不客气地批评。央视这几年在影视剧音乐上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死抱着徐沛东和赵季平这两个人不放。这两个人都是科班出身,但说实话,这两个人都不是那种音乐感觉很好的作曲者,都是凭积累和以前的学习在创作。在他们的作品里听不到什么原创的元素。尤其要做流行音乐时,本就不是他们的本行,他们还勉为其难的在那儿写。

赵季平的东西,在通俗歌曲这一块,就一个字:俗。从《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到《好汉歌》,都体现一种原原本本的俗。这也就是新新人类、小资们斥之的“农民”。赵季平的长项在于完全以戏曲为根底的音乐创作,如《霸王别姬》、《青衣》等。这是他的老本行,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歌里总是带着戏曲味。个人认为他的影视音乐里最出色的还就是《笑傲江湖》片尾曲(不要pk我)。那段王菲的哼唱还是很有味道的。没办法,央视领导老喜欢找他,张纪中也跟他熟,其实多大岁数的人了,写不出就不要写……

到了射雕,老赵大概真是写不动了,转而又推出他儿子来。小赵跟老赵一脉相承,音乐感觉也不是太好,不过还好多听了些流行歌。于是《真情真美》呼之出炉。当初看到这题目就想吐。这帮人也真够俗的,想写流行也不能这样啊。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提“易茗”了。这也是央视老爱用的一个人,《笑傲》播出之后曾经跟黄健中、张纪中一起做过中央台的访谈,声称他写的不比黄沾《沧海一声笑》好,但也绝不比他差。说说也就罢了。

  《射雕》播出之前,孙楠去录《真情真美》后,到湖南台做过节目。主持人要他说说这首歌,他便清唱了一段副歌。不知是我耳拙还是孙楠唱功太差,我愣是没听出什么什么旋律来。歌词倒是记住一点儿,什么“爱是多么可贵”,什么“无所谓”什么的。后来听全了才明白,是“爱是多么可贵,贵在有所作为,只要同去同归,成败也无所谓”。

对于这样的歌词,我简直要笑掉大牙!这还是易茗和另外一个人写出来的。两个人就写出这么个东西来?!这样的歌词,就好象是拉不出屎,吃了大把的泻药硬拉出来的。林夕也经常拉不出屎来,不过他那种情况下写出的东西还有个架子,可以看看。易茗的这个是想说什么都不知道了。

说着“易茗”容易让人想到“佚名”,就是艺术无名氏,看来他对自己的水平也还有点自知之明。《射雕》全面溃败以后,张大胡子还是受到了些触动,在用人上稍微比以前聪明了点。小赵不比他老子强多少,那就再捧出老赵来。易茗写歌词不知道写什么,那就去请香港“词圣”林夕。现在喜欢《宽恕》的人不少,不过我总觉得副歌部分似曾相识,“可你欠我幸福,拿什么来弥补”也是林夕自怨自艾的老套路,要不是王菲
的靡靡之音,我可听不下去。

 总之,有了进步,这就挺好,挺好。
  
说得挺多的了,还有一些问题要给内地武侠剧制作方提出来。这次《天龙》的后期制作明显是急就章,不说别的,关于配乐问题,竟然抄袭了《勇闯夺命岛》、《终结者2》等多部电影,音乐班底上的乏力可见一斑。由于今后的武侠剧制作估计还是这套班底,我也要给大胡子把把脉,有些人是不能再用了,有些新鲜血液还是得添加近来,不要老抱着几个人不放。

不少人在网上纠正这次的《天龙》不是“央视”版,是江苏电视台的。其实张纪中这套班底基本是国内的主流,跟央视说有关系也没关系,投资是谁没有多大区别。电视剧是制片人制,导演倒仿佛显得次要了。只是希望以后决策方作决定英明一些,不要老出一些昏招。

 关于制作,内地有的是地方,有的是人,钱估计也不缺。突出的症结还是一个“用人”问题。希望以后在演员选择方面,多考虑大家的意见,演员年轻化一些,尽量培植有前途的新人,龙套也要常换常新。(这次天龙的群众演员可真是差了去了,南海鳄神摔死的那两个喽罗,萧峰身边的雁云十八骑,个个傻不楞登,岂一个“业余”了得!大概是江视的号召力不如央视大吧。)

职员也有问题,从《射雕》黄蓉的低胸装到现在,不说了,已经好得多。配音方面倒是有待改进,老那么几个人,不少重复,跟角色搭配也有问题,不太好,很多还有点做作。胡军配自己很不错,但有的地方有点粗,显有些底气不足。特技制作也偏简单化了,就一个波动,怎么张大胡子请不到计算机高手??不过总比港版的激光好些。其它的问题不大。我要说的是那个武术导演赵箭。这家伙还在《笑傲》里露了一回脸,演了一回大嵩阳手费彬,果然猪头!看职员表里他还排在元彬的前面。元彬的水平大家都知道,《笑傲》里元彬是武指,但没参与后期,结果武打效果出来就差了一截。而这个赵箭,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他导的《燕子李三》,那叫一个挫呀!居然用了最拙劣的分镜头拼合成完整动作的手法,我实在看不出他有什么高明之处。

周晓文这次定的“文戏武拍,武戏文拍”和“第一好看,第二好看,第三还是好看”,现在看来是说对了,也做到了。本来么,电视剧首先是商品,得考虑观众,得好看。但也得坚持艺术,有点追求,太俗的东西观众也是不买账的。整个表现下来,就是新天龙的大气氛是对的,感染力也很强,虽然还有一些不足,但足可成为一部佳作,不像港产剧那样局促,小气,快餐化。如潮的好评可以证明这一点。至少,n年以后,如果我要回味《天龙八部》的剧集,那肯定是03天龙而不是那个港版。如果“崇港”者们还要坚持,我相信时间会说明一切,

如果要说经典,那只可能是03天龙。

说到这里不由得感叹,如果当初内地武侠剧以03天龙这样的水平起步,那骂声会少得多,大家的情绪也不会这么不一致,叫好、喜欢、和支持的声音肯定会多得多。(不过也说不定,要不是前两部那么让人大失所望,导致大家的期望值集体降低,03天龙可能也不会这么出人意料的给大家如此的惊喜。不过,是不是这样并不降低03天龙的价值,“崇港”派们也不要以此来为港版天龙辩护。毕竟,好的就是好的,不可能因为什么“玄机”就让差的变成好的;一般就是一般,不论跟谁比,它还是一般。)

[发帖际遇]: kiteflylake去客栈吃饭,碰到郭靖,郭靖请你吃饭,并赠送银两7.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9-4-3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最后一句:毕竟,好的就是好的,不可能因为什么“玄机”就让差的变成好的;一般就是一般,不论跟谁比,它还是一般。

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会因为上面的之言片语而改变;至少个人觉得港版朝无论是人物场景武功最符合原著,新版喜欢的敢大有人在,各有各的爱好,说得多了就是过份了

[发帖际遇]: map747借钱给游坦之整容,手术失败,花了银两23.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9-4-3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地版的服装可能更接近真是,但是感觉可能完全不对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9-4-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原创的吗?如果是原创,请去屏踪侠影发帖;如果是转帖,请去碧海潮生。这里是讨论MOD的板块。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9-4-3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爱看港剧,现在爱看美剧

[发帖际遇]: fashuo2005去长白山捉火蟾,送给韦一笑,得感谢费银两16.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6-15 18: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