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楼主: 林风

元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八十 志第三十

◎舆服三
○仪卫
殿上执事
挈壶郎二人,掌直漏刻,冠学士帽,服紫罗窄袖衫,涂金束带,乌靴。漏刻
直御榻南。
司香二人,掌侍香,以主服御者(国语曰速古儿赤。)摄之,冠服同挈壶。
香案二,在漏刻东西稍南。司香侍案侧,东西相向立。
酒人,凡六十人,主酒(国语曰答剌赤。)二十人,主湩(国语曰郃剌赤。)
二十人,主膳(国语曰博儿赤。)二十人。冠唐帽,服同司香。酒海直漏南,酒
人北面立酒海南。
护尉四十人,以质子在宿卫者摄之。(质子,国语曰睹鲁花。)冠交角幞头,
紫梅花罗窄袖衫,涂金束带,白锦汗胯,带弓矢,佩刀,执骨朵,分立东西宇下。
警跸三人,以控鹤卫士为之。冠交角幞头,服紫罗窄袖衫,涂金束带,乌靴,
捧立于露阶。每乘舆出入,则鸣其鞭以警众。
殿下执事
司香二人,亦以主服御者摄之,冠服同殿上司香。香案直露阶南,司香东西
相向立。
护尉,凡四十人,以户郎(国语曰玉典赤。)二十人、质子二十人摄之,服
同宇下护尉,夹立阶戺。
右阶之下,伍长凡六人,都点检一人,右点检一人,左点检一人。凡宿卫之
人及诸门者、户者,皆属焉。(如怯薛歹、八剌哈赤、玉典赤之类是也。)殿内
将军一人,凡殿内佩弓矢者、佩刀者、诸司御者皆属焉。(如火儿赤、温都赤之
类是也。)殿外将军一人,宇下护尉属焉。宿直将军一人,黄麾立仗及殿下护尉
属焉。右无常官,凡朝会,则以近侍重臣摄之。服白帽,白衲袄,行縢,履袜,
或服其品之公服,恭事则侍立。舍人授以骨朵而易笏,都点检以玉,右点检以玛
瑙,左点检以水精,殿内将军以玛瑙,殿外将军以水精,宿直将军以金。
左阶之下,伍长凡三人,殿内将军一人,殿外将军一人,宿直将军一人,冠
服同右,恭事则侍立。舍人授以骨朵而易笏,殿内将军以玛瑙,殿外将军以水精,
宿直将军以金。
司辰郎二人,一人立左楼上,服视六品,候时,北面而鸡唱;一人立楼下,
服视八品,候时,捧牙牌趋丹墀跪报。露阶之下,左黄麾仗内,设表案一,礼物
案一,舆士凡八人,每案四人。前二人冠缕金额交角幞头,绯锦宝相花窄袖袄,
涂金束带,行縢,鞋袜。后二人冠服同前,惟袄色青。
圉人十人,(国语曰阿塔赤。)冠唐巾,紫罗窄袖衫,青锦缘白锦汗胯,铜
束带,乌靴,驭立仗马十,覆以青锦缘绯锦鞍复,分左右,立黄麾仗南。
侍仪使二人,引进使一人,通班舍人一人,尚引舍人一人,阅仗舍人一人,
奉引舍人一人,先舆舍人一人。纠仪官凡四人,尚书一人,侍郎一人,监察御史
二人。知班三人,视班内失仪者,白纠仪官而行罚焉。皆东向,立右仗之东,以
北为上。
侍仪使二人,引进使一人,承奉班都知一人,宣表目舍人一人,宣表修撰一
人,宣礼物舍人一人,奉表舍人一人,奉币舍人一人,尚引舍人一人,阅仗舍人
一人,奉引舍人一人,先舆舍人一人。押礼物官凡二人,工部侍郎一人,礼部侍
郎一人。纠仪官凡四人,尚书一人,侍郎一人,监察御史二人。知班三人,视班
内如左右辇路。宣赞舍人一人,通赞舍人一人,户郎二人,承传赞席前,皆西向,
立左仗之西,以北为上。凡侍仪使、引进使、尚书、侍郎、御史,各服其本品之
服。承奉班都知、舍人,借四品服。知班,冠展角幞头,服紫罗窄袖衫,涂金束
带,乌靴。
护尉三十人,以质子在宿卫者摄之,立大明门闑外,冠服同宇下护尉。
承传二人,控鹤卫士为之,立大明门楹间,以承传于外仗。冠服同警跸,执
金柄小骨朵。
殿下黄麾仗
(黄麾仗凡四百四十有八人,分布于丹墀左右,各五行。)
右前列,执大盖二人,执华盖二人,执紫方盖二人,执红方盖二人,执曲盖
二人,冠展角幞头,服绯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乌靴。
次二列,执朱团扇八人,执大雉扇八人,执中雉扇八人,执小雉扇八人,执
朱团扇八人,冠武弁,服同前执盖者。
次三列,执黄麾幡十人,武弁,青絁生色宝相花袍,青勒帛,乌靴。执绛
引幡十人,武弁,绯絁生色宝相花袍,绯勒帛,乌靴。执信幡十人,冠服同上,
其色黄。执传教幡十人,冠服同上,其色白。执告止幡十人,冠服同上,其色紫。
次四列以下,执葆盖四十人,武弁,服绯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乌靴。
执仪锽斧四十人,冠服同上,其色黄。执小戟蛟龙掌四十人,冠服同上,其色青。
左列亦如之。皆以北为上。押仗四人,行视仗内而检校之,冠服同警跸者。
殿下旗仗
(旗仗执护引屏,凡五百二十有八人,分左右以列。)
左前列,建天下太平旗第一,牙门旗第二,每旗执者一人,护者四人,皆五
色绯巾,五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云头靴,执人佩剑,护人加弓矢;后屏
五人,执槊,朱兜鍪,朱甲,云头靴。
左二列,日旗第三,龙君旗第四,每旗执者一人,护者四人,后屏五人,巾
服执佩同前列。
右前列,建皇帝万岁旗第一,牙门旗第二,每旗执者一人,护者四人,后屏
五人,巾服执佩同左前列。
右二列,月旗第三,虎君旗第四,每旗执者一人,护者四人,后屏五人,巾
服执佩同前列。
左次三列,青龙旗第五,执者一人,黄絁巾,黄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
花靴,佩剑;护者二人,朱白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
佩剑,加弓矢。天王旗第六,执者一人,巾服同上;护者二人,青白二色絁巾,
二色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执槊,朱兜鍪,朱
甲,云头靴。风伯旗第七,执者一人,护者二人,后屏五人,巾服佩执同天王旗。
雨师旗第八,执者一人,护者二人,后屏五人,巾服佩执同青龙旗。雷公旗第九,
执者一人,巾服佩同上;护者二人,青紫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
勒帛,花靴,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执槊,白兜鍪,白甲,云头靴。电母旗
第十,执者一人,护者二人,后屏五人,巾服执佩同风伯旗。吏兵旗第十一,执
者一人,护者二人,巾服佩同雷公旗;后屏五人,执槊,黄兜鍪,黄甲,云头靴。
右次三列,白虎旗第五,执者一人,黄絁巾,黄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
花靴,佩剑;护者二人,青朱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
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执槊,朱兜鍪,朱甲,云头靴。江渎旗第七,执者一
人,护者二人,后屏五人,巾服执佩同天王旗。河渎旗第八,执者一人,巾服佩
同上;护者二人,青紫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
加弓矢;后屏五人,执槊,黄兜鍪,黄甲,云头靴。淮渎旗第九,执者一人,巾
服佩同上;护者二人,青朱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
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巾服执佩同白虎旗。济渎旗第十,执者一人,巾服佩
同上;护者二人,朱白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
加弓矢;后屏五人,执槊,青兜鍪,青甲,云头靴。力士旗第十一,执者一人,
护者二人,后屏五人,巾服佩执同河渎旗。二十二旗内,拱卫直指挥使二人,分
左右立,服本品朝服,执玉斧。次卧瓜一列,次立瓜一列,次列丝一列,冠缕金
额交角幞头,绯锦宝相花窄袖袄,涂金荔枝束带,行縢,履袜。次镫仗一列,次
吾仗一列,次班剑一列,并分左右立,冠缕金额交角幞头,青锦宝相花窄袖袄,
涂金荔枝束带,行縢,履袜。

[发帖际遇]: 林风去辽东拜祭胡一刀,碰到胡斐,传授刀法,增加声望5。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左次四列,朱雀旗第十二,执者一人,黄絁巾,黄絁生色宝相花袍,勒
帛,花靴,佩剑,护者二人,青白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
花靴,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执槊,朱兜鍪,朱甲,云头靴。木星旗第十三,
执者一人,巾服佩同上;护者二人,青朱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
勒帛,花靴,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执槊,青兜鍪,青甲,云头靴。荧惑旗
第十四,执者一人,巾服佩同上;护者二人,青紫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宝
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巾服执佩同朱雀旗。土星旗第
十五,执者一人,护者二人,巾服佩同荧惑旗;后屏五人,执槊,黄兜鍪,黄甲,
云头靴。太白旗第十六,执者一人,护者二人,巾服佩同木星旗;后屏五人,执
槊,白兜鍪,白甲,云头靴。水星旗第十七,执者一人,护者二人,巾服佩同太
白旗;后屏五人,执槊,紫兜鍪,紫甲,云头靴。鸾旗第十八,执者一人,巾服
佩同上;护者二人,朱白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
剑,加弓矢;后屏五人,巾服执同木星旗。
右次四列,玄武旗第十二,执者一人,黄絁巾,黄絁生色宝相花袍,勒
帛,花靴,佩剑,护者二人,朱白二色絁巾,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
花靴,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紫兜鍪,紫甲,云头靴,执槊。东岳旗第十三,
执者一人,护者二人,巾服佩同玄武旗;后屏五人,执槊,青兜鍪,青甲,云头
靴。南岳旗第十四,执者一人,巾服佩同上;护者二人,青白二色絁巾,二色
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执槊,朱兜鍪,朱
甲。中岳旗第十五,执者一人,巾服佩同上;护者二人,紫青二色絁巾,二色
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执槊,黄兜鍪,黄
甲,云头靴。西岳旗第十六,执者一人,巾服佩同上;护者二人,朱青二色絁
巾,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执槊,白
兜鍪,白甲。北岳旗第十七,执者一人,护者二人,巾服佩同南岳旗;后屏五人,
巾服执同玄武旗。麟旗第十八,执者一人,护者二人,后屏五人,巾服执佩同西
岳旗。
左次五列,角宿旗第十九,亢宿旗第二十,氐宿旗第二十一,房宿旗第二十
二,心宿旗第二十三,尾宿旗第二十四,箕宿旗第二十五。每旗,执者一人,黄
絁巾,黄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护者二人,青朱二色絁巾,
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青兜鍪,青甲,
执槊。
右次五列,奎宿旗第十九,娄宿旗第二十,胃宿旗第二十一,昴宿旗第二十
二,毕宿旗第二十三,觜宿旗第二十四,参宿旗第二十五。每旗,执者一人,黄
絁巾,黄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护者二人,青朱二色絁巾,
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执槊,白兜鍪,
白甲。
左次六列,斗宿旗第二十六,牛宿旗第二十七,女宿旗第二十八,虚宿旗第
二十九,危宿旗第三十,室宿旗第三十一,壁宿旗第三十二。每旗,执者一人,
黄絁巾,黄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护者二人,朱白二色絁
巾,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执槊,紫
兜鍪,紫甲。
右次六列,井宿旗第二十六,鬼宿旗第二十七,柳宿旗第二十八,星宿旗第
二十九,张宿旗第三十,翼宿旗第三十一,轸宿旗第三十二。每旗,执者一人,
黄絁巾,黄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护者二人,朱白二色絁
巾,二色絁生色宝相花袍,勒帛,花靴,佩剑,加弓矢;后屏五人,执槊,朱
兜鍪,朱甲。
宫内导从
警跸三人,以控鹤卫士为之,并列而前行,掌鸣其鞭以警众。(服见前。)
天武二人,执金钺,分左右行,金兜鍪,金甲,蹙金素汗胯,金束带,绿云靴。
舍人二人,服视四品。
主服御者凡三十人,(速古儿赤也。)执骨朵二人,执幢二人,执节二人,
皆分左右行。携金盆一人,由左;负金椅一人,由右。携金水瓶、鹿卢一人,由
左;执巾一人,由右。捧金香球二人,捧金香合二人,皆分左右行。捧金唾壶一
人,由左;捧金唾盂一人,由右。执金拂四人,执升龙扇十人,皆分左右行。冠
交角幞头,服紫罗窄袖衫,涂金束带,乌靴。
劈正斧官一人,由中道,近侍重臣摄之。侍仪使四人,分左右行。
佩弓矢十人,(国语曰火儿赤。)分左右,由外道行,服如主服御者。
佩宝刀十人,(国语曰温都赤。)分左右行,冠凤翅唐巾,服紫罗辫线袄,
金束带,乌靴。
中宫导从
舍人二人,引进使二人,中政院判二人,同佥中政院事二人,佥中政院事二
人,中政院副使二人,同知中政院事二人,中政院使二人,皆分左右行,各服其
本品公服。内侍二人,分左右行,服视四品。
押直二人,冠交角幞头,紫罗窄袖衫,涂金束带,乌靴。小内侍凡九人,执
骨朵二人,执葆盖四人,皆分左右行;执伞一人,由中道行;携金盆二人由左,
负金椅二人由右。服紫罗团花窄袖衫,冠、带、靴如押直。
中政使一人,由中道,捧外办象牌,服本品朝服。
宫人,凡二十二人。携水瓶、金鹿卢一人,由右;执销金净巾一人,由左。
捧金香球二人,捧金香合二人,分左右。捧金唾壶一人,由左;捧金唾盂一人,
由右。执金拂四人,执雉扇十人,各分左右行。冠凤翅缕金帽,销金绯罗袄,销
金绯罗结子,销金绯罗系腰,紫罗衫,五色嵌金黄云扇,瓘玉束带。
进发册宝
清道官二人,警跸二人,并分左右,皆摄官,服本品朝服。
云和乐一部,署令二人,分左右。次前行戏竹二,次排箫四,次箫管四,次
板二,次歌四,并分左右。前行内琵琶二十,次筝十六,次箜篌十六,次緌十六,
次方响八,次头管二十八,次龙笛二十八,为三十三重。(重四人。)次杖鼓三
十,为八重。次板八,为四重。板内大鼓二,工二人,舁八人。本工服并与卤簿
同。法物库使二人,服本品服。次朱团扇八,为二重。次小雉扇八,次中雉扇八,
次大雉扇八,分左右,为十二重。次朱团扇八,为二重。次大伞二,次华盖二,
次紫方伞二,次红方伞二,次曲盖二,并分左右。执伞扇所服,并同立仗。
围子头一人,中道。次围子八人,分左右。服与卤簿内同。
安和乐一部,署令二人,服本品服。札鼓六,为二重,前四,后二。次和鼓
一,中道。次板二,分左右。次龙笛四,次头管四,并为二重。次羌管二,次笙
二,并分左右。次云璈一,中道。次緌二,分左右。乐工服与卤簿内同。
伞一,中道,椅左,踏右,执人皂巾,大团花绯锦袄,金涂铜束带,行縢,
鞋袜。
拱卫使一人,服本品服。
舍人二人,次引宝官二人,并分左右,服四品服。
香案,中道,舆士控鹤八人,服同立仗内表案舆士。侍香二人,分左右,服
四品服。
宝案,中道,舆士控鹤十有六人,服同香案舆士。方舆官三十人,夹香案宝
案,分左右而趋,至殿门,则控鹤退,方舆官舁案以升。唐巾,紫罗窄袖衫,金
涂铜束带,乌靴。
引册二人,四品服。
香案,中道,舆士控鹤八人,服同宝案舆士。侍香二人,分左右,服四品服。
册案,中道,舆士控鹤十有六人,服同宝案舆士。方舆官三十人,夹香案册
案,分左右而趋,至殿门,则控鹤退,方舆官舁案以升。巾服与宝案方舆官同。
葆盖四十人,次阅仗舍人二人,服四品服。次小戟四十人,次仪锽四十人,
夹云和乐伞扇,分左右行,服同立仗。
拱卫使二人,服本品朝服。次班剑十,次吾仗十二,次斧十二,次镫仗二十,
次列丝十,皆分左右。次水瓶左,金盆右。次列丝十,次立瓜十。次金杌左,鞭
桶右;蒙鞍左,伞手右。次立瓜十,次卧瓜三十。并夹葆盖、小戟、仪锽,分左
右行。服并同卤簿内。
拱卫外舍人二人,服四品服,引导册诸官。次从九品以上,次从七品以上,
次从五品以上,并本品朝服。
金吾折冲二人,牙门旗二,每旗引执五人。次青槊四十人,赤槊四十人,黄
槊四十人,白槊四十人,紫槊四十人,并兜鍪甲靴,各随槊之色,行导册官外。
册案后,舍人二人,服四品服。次太尉右,司徒左。次礼仪使二人,分左右。
次举册官四人右,举宝官四人左;次读册官二人右,读宝官二人左。次阁门使四
人,分左右。并本品服。
知班六人,分左右,服同立仗,往来视诸官之失仪者而行罚焉。
册宝摄官
上尊号册宝,凡摄官二百五十有六人,奉册官四人,奉宝官四人,捧宝官二
人,读册官二人,读宝官二人,引册官五人,引宝官五人,典瑞官三人,纠仪官
四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监察御史四人,阁门使三人,清道官四人,点试仪卫五
人,司香四人,备顾问七人,代礼三十人,拱卫使二人,押仗二人,方舆一百六
十人。
上皇太后册宝,凡摄官二百五十人,摄太尉一人,摄司徒一人,礼仪使四人,
奉册官二人,奉宝官二人,引册官二人,引宝官二人,举册官二人,举宝官二人,
读册官二人,读宝官二人,捧册官二人,捧宝官二人,奏中严一人,主当内侍十
人,阁门使六人,充内臣十三人,纠仪官四人,代礼官四十二人,掌谒四人,司
香十二人,折冲都尉二人,拱卫使二人,清道官四人,警跸官四人,方舆官百二
十人。
太皇太后册宝,摄官同前。
授皇后册宝,凡摄官百八十人,摄太尉一人,摄司徒一人,主节官二人,礼
仪使四人,奉册官二人,奉宝官二人,引册官二人,引宝官二人,举册官二人,
举宝官二人,读册官二人,读宝官二人,内臣职掌十人,宣徽使二人,閤门使四
人,代礼官三十七人,侍香二人,清道官四人,折冲都尉二人,警跸官四人,中
宫内臣九人,纠仪官四人,接册内臣二人,接宝内臣二人,方舆官七十四人。
授皇太子册,凡摄官四十有九人,摄太尉一人,奉册官二人,持节官一人,
捧册官二人,读册官二人,引册官二人,摄礼仪使二人,主当内侍六人,副持节
官五人,侍从官十一人,代礼官十六人。
班序
先期,侍仪使纠庀陈设。
殿内两楹北,香案二。
殿门内,殿内将军板位二。其外,殿外将军板位二。宇下,斜界护尉板位二。
轩溜前斜外出画白莲六,右点检板位三,左宣徽板位三。莲南一步,横列鸣鞭板
位三。左右阶南两隅,天武板位二。宇下左右第一第三重,叙界导从板位二。
殿东门两磌斜界出导从二道三层,各圈十五,先扇锜各五,宝盖锜各二。
殿东阶下各圈十,直至东门阶下,为回倒导从位。
正阶下二十四甓,香案一。护尉席内各所迤内第四螭首取直,边北,左右护
尉第五席相向布席,北二席宿直。次殿中,次典瑞,次起居,每席函丈五尺。设
殿前板位八,各以左右戺道内边丹墀迤内第五甓纵直,北空路五丈五尺,东西
走路各违四丈九尺,中布席四十,席函九尺,设护尉板位二。
辇路东西各五道,袤二丈一仞五寸。南北两道,广丈有奇。北至道当中,第
一北三南一,自两端各函六丈。第二北起十一,各函丈咫,南起九,各函丈三尺。
第三北起十三,各函丈五尺,南起十二,各函丈五寸。第四北起十六,各函丈二
尺,南起十四,各函九尺。第五北起,同上南起,各函八尺,北头曲尺路内,各
函九尺,设黄麾仗锜二百二十。仗南画阑约丈许,左右同,中央置席,设尚厩板
位二。仗内丹墀横界一十八道,道函五尺,纵引横引三丈,中设九品板位一十八。
尚厩南左右纵画各一十八道,道函仞,左右向,设起居旁折板位三十六,以内为
上。
大明门中两楹外,斜界二道,护尉板位二,外设管旗板位二。门下左右阙边
各六丈,南北各画一道,广一引七丈一仞六寸,空各二丈一仞,内横二引二丈五
寸,空各三丈五尺。每锜后丈五尺屏风渠一道,长五尺,坐各违四壁丈五尺,设
牙旗锜七十四。阙下两观内各六丈,纵各界一十八道,道违仞,左右设外序班板
位三十六。自序班北入阙左右门边两外仗往北折,西至月华门,东至日精门,道
中央入至起居旁折界一道导引。

[发帖际遇]: 林风暑假期间在洛阳绿竹巷参加《任盈盈琴箫兴趣班》,恭喜你学会了《笑傲江湖》,增加声望19。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八十一 志第三十一

◎选举一
选举之法尚矣。成周庠序学校,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举于乡,升于司
徒、司马论定,而后官之。两汉有贤良方正、孝弟力田等科,或奉对诏策,事犹
近古。隋、唐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科,或兼用诗赋,士始有弃本
而逐末者。宋大兴文治,专尚科目,虽当时得人为盛,而其弊遂至文体卑弱,士
习委靡,识者病焉。辽、金居北方,俗尚弓马,辽景宗、道宗亦行贡试,金太宗、
世宗屡辟科场,亦粗称得士。
元初,太宗始得中原,辄用耶律楚材言,以科举选士。世祖既定天下,王鹗
献计,许衡立法,事未果行。至仁宗延祐间,始斟酌旧制而行之,取士以德行为
本,试艺以经术为先,士褒然举首应上所求者,皆彬彬辈出矣。然当时仕进有多
岐,铨衡无定制,其出身于学校者,有国子监学,有蒙古字学、回回国学,有医
学,有阴阳学。其策名于荐举者,有遗逸,有茂异,有求言,有进书,有童子。
其出于宿卫、勋臣之家者,待以不次。其用于宣徽、中政之属者,重为内官。又
荫叙有循常之格,而超擢有选用之科。由直省、侍仪等入官者,亦名清望。以仓
庾、赋税任事者,例视冗职。捕盗者以功叙,入粟者以赀进,至工匠皆入班资,
而舆隶亦跻流品。诸王、公主,宠以投下,俾之保任。远夷、外徼,授以长官,
俾之世袭。凡若此类,殆所谓吏道杂而多端者欤!矧夫儒有岁贡之名,吏有补用
之法,曰掾史、令史,曰书写、铨写,曰书吏、典吏,所设之名,未易枚举,曰
省、台、院、部,曰路、府、州、县,所入之途,难以指计。虽名卿大夫,亦往
往由是跻要官,受显爵;而刀笔下吏,遂致窃权势,舞文法矣。故其铨选之备,
考核之精,曰随朝、外任,曰省选、部选,曰文官、武官,曰考数,曰资格,一
毫不可越。而或援例,或借资,或优升,或回降,其纵情破律,以公济私,非至
明者不能察焉。是皆文繁吏弊之所致也。
今采摭旧编,载于简牍,或详或略,绦分类聚,殆有不胜其纪述者,姑存一
代之制,作《选举志》。
○科目
太宗始取中原,中书令耶律楚材请用儒术选士,从之。九年秋八月,下诏命
断事官术忽?与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中,历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
三科,作三日程,专治一科,能兼者听,但以不失文义为中选。其中选者,复其
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得东平杨奂等凡若干人,皆一时名士,而当世或
以为非便,事复中止。
世祖至元初年,有旨命丞相史天泽绦具当行大事,尝及科举,而未果行。四
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请行选举法,远述周制,次及汉、隋、唐取士科
目,近举辽、金选举用人,与本朝太宗得人之效,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入仕
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以
今论之,惟科举取士,最为切务,矧先朝故典,尤宜追述。”奏上,帝曰:“此
良法也,其行之。”中书左三部与翰林学士议立程式,又请:“依前代立国学,
选蒙古人诸职官子孙百人,专命师儒教习经书,俟其艺成,然后试用,庶几勋旧
之家,人材辈出,以备超擢。”十一年十一月,裕宗在东宫时,省臣复启,谓
“去年奉旨行科举,今将翰林老臣等所议程式以闻”。奉令旨,准蒙古进士科及
汉人进士科,参酌时宜,以立制度,事未施行。至二十一年九月,丞相火鲁火孙
与留梦炎等言,十一月中书省臣奏,皆以为天下习儒者少,而由刀笔吏得官者多。
帝曰:“将若之何?”对曰:“惟贡举取士为便。凡蒙古之士及儒吏、阴阳、医
术,皆令试举,则用心为学矣。”帝可其奏。继而许衡亦议学校科举之法,罢诗
赋,重经学,定为新制。事虽未及行,而选举之制已立。
至仁宗皇庆二年十月,中书省臣奏:“科举事,世祖、裕宗累尝命行,成宗、
武宗寻亦有旨,今不以闻,恐或有沮其事者。夫取士之法,经学实修己治人之道,
词赋乃摛章绘句之学,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故士习浮华。今臣等所拟
将律赋省题诗小义皆不用,专立德行明经科,以此取士,庶可得人。”帝然之。
十一月,乃下诏曰:“惟我祖宗以神武定天下,世祖皇帝设官分职,徵用儒雅,
崇学校为育材之地,议科举为取士之方,规模宏远矣。朕以眇躬,获承丕祚,继
志述事,祖训是式。若稽三代以来,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举人宜以德行为
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爰命中书,参酌古今,
定其绦制。其以皇庆三年八月,天下郡县,兴其贤者能者,充赋有司,次年二月
会试京师,中选者朕将亲策焉。具合行事宜于后:科场,每三岁一次开试。举人
从本贯官司于诸色户内推举,年及二十五以上,乡党称其孝悌,朋友服其信义,
经明行修之士,结罪保举,以礼敦遣,资诸路府。其或徇私滥举,并应举而不举
者,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体察究治。考试程式: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
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
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第二场策一道,以时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汉人、
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
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经,《诗》
以朱氏为主,《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为主,已上三经,兼
用古注疏,《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限五百字
以上,不拘格律。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四六,
参用古体。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矜浮藻,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
上成。蒙古、色目人,愿试汉人、南人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授。蒙古、色目人
作一榜,汉人、南人作一榜。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
皆正七品,第三甲以下,皆正八品,两榜并同。所在官司迟误开试日期,监察御
史、肃政廉访司纠弹治罪。流官子孙荫叙,并依旧制,愿试中选者,优升一等。
在官未入流品,愿试者听。若中选之人,已有九品以上资级,比附一高,加一等
注授;若无品级,止依试例从优铨注。乡试处所,并其余绦目,命中书省议行。
於戏!经明行修,庶得真儒之用;风移俗易,益臻至治之隆。咨尔多方,体予至
意。”
中书省所定条目:
乡试中选者,各给解据、录连取中科文,行省移咨都省,送礼部,腹里宣慰
司及各路关申礼部,拘该监察御史、廉访司,依上录连科文申台,转呈都省,以
凭照勘。
乡试,八月二十日,蒙古、色目人,试经问五绦;汉人、南人,明经经疑二
问,经义一道。二十三日,蒙古、色目人,试策一道;汉人、南人,古赋诏诰章
表内科一道。二十六日,汉人、南人,试策一道。
会试,省部依乡试例,于次年二月初一日试第一场,初三日第二场,初五日
第三场。
御试,三月初七日,前期奏委考试官二员、监察御史二员、读卷官二员,入
殿廷考试。
每举子一名,怯薛歹一人看守。汉人、南人,试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成。
蒙古、色目人,时务策一道,限五百字以上成。
选考试官,行省与宣慰司及腹里各路,有行台及廉访司去处,与台宪官一同
商议选差。上都、大都从省部选差在内监察御史、在外廉访司官一员监试。每处
差考试官、同考试官各一员,并于见任并在闲有德望文学常选官内选差;封弥官
一员、誊录官一员,选廉干文资正官充之。凡誊录试卷并行移文字,皆用朱书,
仍须设法关防,毋致容私作弊。省部会试,都省选委知贡举、同知贡举官各一员,
考试官四员,监察御史二员,弥封、誊录、对读官、监门等官各一员。
乡试,行省一十一:河南,陕西,辽阳,四川,甘肃,云南,岭北,征东,
江浙,江西,湖广。宣慰司二:河东,山东。直隶省部路分四:真定,东平,大
都,上都。
天下选合格者三百人赴会试,于内取中选者一百人,内蒙古、色目、汉人、
南人分卷考试,各二十五人,蒙古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大都十五人,上都六人,
河东五人,真定等五人,东平等五人。山东四人,辽阳五人,河南五人,陕西五
人,甘肃三人,岭北三人,江浙五人,江西三人,湖广三人,四川一人,云南一
人,征东一人。色目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大都十人,上都四人,河东四人,东
平等四人,山东五人,真定等五人,河南五人,四川三人,甘肃二人,陕西三人,
岭北二人,辽阳二人,云南二人,征东一人,湖广七人,江浙一十人,江西六人。
汉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大都一十人,上都四人,真定等十一人,东平等九人,
山东七人,河东七人,河南九人,四川五人,云南二人,甘肃二人,岭北一人,
陕西五人,辽阳二人,征东一人。南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湖广一十八人,江浙
二十八人,江西二十二人,河南七人。
乡试、会试,许将《礼部韵略》外,余并不许怀挟文字。差搜检怀挟官一员,
每举人一名差军一名看守,无军人处,差巡军。
提点擗掠试院,差廉干官一员,度地安置席舍,务令隔远,仍自试官入院后,
常川妨职,监押外门。
乡试、会试,弥封、誊录、对读官下吏人,于各衙门从便差设。
试卷不考格,犯御名庙讳及文理纰缪、涂注乙五十字以上者,不考。誊录所
承受试卷,并用朱书誊录正文,实计涂注乙字数,标写对读无差,将朱卷逐旋送
考试所。如朱卷有涂注乙字,亦皆标写字数,誊录官书押。候考校合格,中选人
数已定,抄录字号,索上元卷,请监试官、知贡举官、同试官,对号开拆。
举人试卷,各人自备三场文卷并草卷,各一十二幅,于卷首书三代、籍贯、
年甲,前期半月于印卷所投纳。置簿收附,用印钤缝讫,各还举人。
凡就试之日,日未出入场,黄昏纳卷。受卷官送弥封所,撰字号,封弥讫,
送誊录所。
科举既行之后,若有各路岁贡及保举儒人等文字到官,并令还赴本乡应试。
倡优之家及患废疾、若犯十恶奸盗之人,不许应试。
举人于试场内,毋得喧哗,违者治罪,仍殿二举。
举人与考试官有五服内亲者,自须回避,仍令同试官考卷。若应避而不自陈
者,殿一举。
乡试、会试,若有怀挟及令人代作者,汉人、南人有居父母丧服应举者,并
殿二举。
国子监学岁贡生员及伴读出身,并依旧制,愿试者听。中选者,于监学合得
资品上从优铨注。
别路附籍蒙古、色目、汉人,大都、上都有恒产、住经年深者,从两都官司,
依上例推举就试,其余去处冒贯者治罪。
知贡举以下官会集至公堂,议拟合行事目云:
诸辄于弥封所取问举人试卷封号姓名及漏泄者,治罪。诸试题未出而漏泄者,
许人告首。诸对读试卷官不躬亲而辄令人吏对读,其对读讫而差误有碍考校者,
有罚。诸誊录人书写不慎及错误有碍考校者,重事责罚。诸官司故纵举人私将试
卷出院,及祗应人知而为传送者,许人告首。诸监试官掌试院事,不得干预考校。
诸试院官在帘内者,不许与帘外官交语。诸色人无故不得入试厅。诸举人谤毁主
司,率众喧竞,不服止约者,治罪。诸举人就试,无故不冠及擅移坐次者,或偶
与亲姻邻坐而不自陈者,怀挟代笔传义者,并扶出。诸拆毁试卷首家状者,推治。
诸举人于试卷书他语者,驳放;涉谤讪者,推治。诸试日,为举人传送文书,及
因而受财者,并许人告。诸举人于别纸上起草者,出榜退落。诸科文内不得自叙
苦辛门第,委誊录所点检得,如有违犯,更不誊录,移文考试院出榜退落。诸冒
名就试,别立姓名,反受财为人怀挟代笔传义者,并许人告。诸被黜而妄诉者,
治罪。诸监门官讥察出入,其物应入者,拆封点检。诸巡铺官及兵级,不得喧扰,
及辄视试文,并容纵举人无故往来,非因公事,不得与举人私语。诸试卷弥封用
印讫,以三不成字为号标写,仍于涂注乙处用印。
每举人一名,给祗应巡军一人,隔夜入院,分宿席房。试日,击钟为节。一
次,院官以下皆盥漱。二次,监门官启钥,举人入院,搜检讫,就将解据呈纳。
礼生赞曰“举人再拜”,知贡举官隔帘受一拜,跪答一拜,试官受一拜,答一拜。
钟三次,颁题,就次。日午,赐膳。其纳卷首,赴受卷所揖而退,不得交语。受
卷官书举人姓名于历,举人揖而退,取解据出院,巡军亦出。至晚,鸣钟一次,
锁院门。第二场,举人入院,依前搜检,每十人一甲,序立至公堂下,作揖毕,
颁题就次。第三场,如前仪。
其受卷官具受到试卷,逐旋关发弥封官,将家状草卷,腰封用印,蒙古、色
目、汉人、南人分卷,以三不成字撰号。每名累场同用一号,于卷上亲书,及于
历内标附讫,牒送誊录官置历,分给吏人,并用朱书誊录正文,仍具元卷涂注乙
及誊录涂注乙字数,卷末书誊录人姓名,誊录官具衔书押,用印钤缝,牒送对读
所。翰林掾史具誊录讫试卷总数,呈报监察御史。对读官以元卷与朱卷躬亲对读
无差,具衔书押,呈解贡院,元卷发还弥封所。各所行移,并用朱书,试卷照依
元号附簿。
试官考卷,知贡举居中,试官相对向坐,公同考校,分作三等,逐等又分上
中下,用墨笔批点。考校既定,收掌试卷官于号簿内标写分数,知贡举官、同试
官、监察御史、弥封官,公同取上元卷对号开拆,知贡举于试卷家状上亲书省试
第几名。拆号既毕,应有试卷并付礼部架阁,贡举诸官出院。中书省以中选举人
分为二榜,揭于省门之左右。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月初四日,中书省奏准,以初七日御试举人于翰林国史院,定委监试官及
诸执事。初五日,各官入院。初六日,譔策问进呈,俟上采取。初七日,执事
者望阙设案于堂前,置策题于上。举人入院,搜检讫,蒙古人作一甲,序立,礼
生导引至于堂前,望阙两拜,赐策题,又两拜,各就次。色目人作一甲,汉人、
南人作一甲,如前仪。每进士一人,差蒙古宿卫士一人监视。日午,赐膳。进士
纳卷毕,出院。监试官同读卷官,以所对策第其高下,分为三甲进奏。作二榜,
用敕黄纸书,揭于内前红门之左右。
前一日,礼部告谕中选进士,以次日诣阙前,所司具香案,侍仪舍人唱名,
谢恩,放榜。择日赐恩荣宴于翰林国史院,押宴以中书省官,凡预试官并与宴。
预宴官及进士并簪华至所居。择日恭诣殿廷,上谢恩表。次日,诣中书省参见。
又择日,诸进士诣先圣庙行舍菜礼,第一人具祝文行事,刻石题名于国子监。
延祐二年春三月,廷试进士,赐护都答儿、张起岩等五十有六人及第、出身
有差。五年春三月,廷试进士护都达儿、霍希贤等五十人。
至治元年春三月,廷试进士达普化、宋本等六十有四人。
泰定元年春三月,廷试进士捌剌、张益等八十有六人。
四年春三月,廷试进士阿察赤、李黼等八十有六人。
天历三年春三月,廷试进士笃列图、王文烨等九十有七人。
元统癸酉科,廷试进士同同、李齐等,复增名额,以及百人之数。稍异其制,
左右榜各三人,皆赐进士及第,其余出身有差。科举取士,莫盛于斯。后三年,
其制遂罢。又七年而复兴,遂稍变程式,减蒙古、色目人明经二绦,增本经义;
易汉、南人第一场《四书》疑一道为本经疑,增第二场古赋外,于诏诰、章表内
又科一道。此有元科目取士之制,大略如此。
若夫会试下第者,自延祐创设之初,丞相帖木迭儿、阿散及平章李孟等奏:
“下第举人,年七十以上者,与从七品流官致仕;六十以上者,与教授;元有出
身者,于应得资品上稍优加之;无出身者,与山长、学正。受省劄,后举不为例。
今有来迟而不及应试者,未曾区用。取旨。”帝曰:“依下第例恩之,勿著为格。”
泰定元年三月,中书省臣奏:“下第举人,仁宗延祐间,命中书省各授教官
之职,以慰其归。今当改元之初,恩泽宜溥。蒙古、色目人,年三十以上并两举
不第者,与教授;以下,与学正、山长。汉人、南人,年五十以上并两举不第者,
与教授;以下,与学正、山长。先有资品出身者,更优加之;不愿仕者,令备国
子员。后勿为格。”从之。自余下第之士,恩例不可常得,间有试补书吏以登仕
籍者。惟已废复兴之后,其法始变,下第者悉授以路府学正及书院山长。又增取
乡试备榜,亦授以郡学录及县教谕。于是科举取士,得人为盛焉。
○学校
世祖至元八年春正月,始下诏立京师蒙古国子学,教习诸生,于随朝蒙古、
汉人百官及怯薛歹官员,选子弟俊秀者入学,然未有员数。以《通鉴节要》用蒙
古语言译写教之,俟生员习学成效,出题试问,观其所对精通者,量授官职。成
宗大德十年春二月,增生员廪膳,通前三十员为六十员。武宗至大二年,定伴读
员四十人,以在籍上名生员学问优长者补之。仁宗延祐二年冬十月,以所设生员
百人,蒙古五十人,色目二十人,汉人三十人,而百官子弟之就学者,常不下二
三百人,宜增其廪饩,乃减去庶民子弟一百一十四员,听陪堂学业,于见供生员
一百名外,量增五十名。元置蒙古二十人,汉人三十人,其生员纸札笔墨止给三
十人,岁凡二次给之。
至元六年秋七月,置诸路蒙古字学。十二月,中书省定学制颁行之,命诸路
府官子弟入学,上路二人,下路二人,府一人,州一人。余民间子弟,上路三十
人,下路二十五人。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以译写《通鉴节要》颁行各路,
俾肄习之。至成宗大德五年冬十月,又定生员,散府二十人,上、中州十五人,
下州十人。元贞元年,命有司割地,给诸路蒙古学生员饩廪。其学官,至元十九
年,定拟路府州设教授,以国字在诸字之右,府州教授一任,准从八品,再历路
教授一任,准正八品,任回本等迁转。大德四年,添设学正一员,上自国学,下
及州县,举生员高等,从翰林考试,凡学官译史,取以充焉。
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夏五月,尚书省臣言:“亦思替非文字宜施于用,今翰林
院益福的哈鲁丁能通其字学,乞授以学士之职,凡公卿大夫与夫富民之子,皆依
汉人入学之制,日肄习之。”帝可其奏。是岁八月,始置回回国子学。至仁宗延
祐元年四月,复置回回国子监,设监官,以其文字便于关防取会数目,令依旧制,
笃意领教。泰定二年春闰正月,以近岁公卿大夫子弟与夫凡民之子入学者众,其
学官及生员五十余人,已给饮膳者二十七人外,助教一人、生员二十四人廪膳,
并令给之。学之建置在于国都,凡百司庶府所设译史,皆从本学取以充焉。
太宗六年癸巳,以冯志常为国子学总教,命侍臣子弟十八人入学。世祖至元
七年,命侍臣子弟十有一人入学,以长者四人从许衡,童子七人从王恂。至二十
四年,立国子学,而定其制。设博士,通掌学事,分教三斋生员,讲授经旨,是
正音训,上严教导之术,下考肄习之业。复设助教,同掌学事,而专守一斋;正、
录,申明规矩,督习课业。凡读书必先《孝经》、《小学》、《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次及《诗》、《书》、《礼记》、《周礼》、《春秋》、
《易》。博士、助教亲授句读、音训,正、录、伴读以次传习之。讲说则依所读
之序,正、录、伴读亦以次而传习之。次日,抽签,令诸生复说其功课。对属、
诗章、经解、史评,则博士出题,生员具稿,先呈助教,俟博士既定,始录附课
簿,以凭考校。其生员之数,定二百人,先令一百人及伴读二十人入学。其百人
之内,蒙古半之,色目、汉人半之。许衡又著诸生入学杂仪,及日用节目。七年,
命生员八十人入学,俾永为定式而遵行之。
成宗大德八年冬十二月,始定国子生,蒙古、色目、汉人三岁各贡一人。十
年冬闰十月,国子学定蒙古、色目、汉人生员二百人,三年各贡二人。
武宗至大四年秋闰七月,定生员额二百人。冬十二月,复立国子学试贡法,
蒙古授官六品,色目正七品,汉人从七品。试蒙古生之法宜从宽,色目生宜稍加
密,汉人生则全科场之制。
仁宗延祐二年秋八月,增置生员百人,陪堂生二十人,用集贤学士赵孟頫、
礼部尚书元明善等所议国子学贡试之法更定之。一曰升斋等第。六斋东西相向,
下两斋左曰游艺,右曰依仁,凡诵书讲说、小学属对者隶焉。中两斋左曰据德,
右曰志道,讲说《四书》、课肄诗律者隶焉。上两斋左曰时习,右曰日新,讲说
《易》、《书》、《诗》、《春秋》科,习明经义等程文者隶焉。每斋员数不等,
每季考其所习经书课业,及不违规矩者,以次递升。二曰私试规矩。汉人验日新、
时习两斋,蒙古色目取志道、据德两斋,本学举实历坐斋二周岁以上,未尝犯过
者,许令充试。限实历坐斋三周岁以上,以充贡举。汉人私试,孟月试经疑一道,
仲月试经义一道,季月试策问、表章、诏诰科一道。蒙古、色目人,孟、仲月各
试明经一道,季月试策问一道。辞理俱优者为上等,准一分;理优辞平者为中等,
准半分。每岁终,通计其年积分,至八分以上者升充高等生员,以四十名为额,
内蒙古、色目各十名,汉人二十名。岁终试贡,员不必备,惟取实才。有分同阙
少者,以坐斋月日先后多少为定。其未及等,并虽及等无阙未补者,其年积分,
并不为用,下年再行积算。每月初二日蚤旦,圆揖后,本学博士、助教公座,面
引应试生员,各给印纸,依式出题考试,不许怀挟代笔,各用印纸,真楷书写,
本学正、录弥封誊录,余并依科举式,助教、博士以次考定。次日,监官覆考,
于名簿内籍记各得分数,本学收掌,以俟岁终通考。三曰黜罚科绦。应私试积分
生员,其有不事课业及一切违戾规矩者,初犯罚一分,再犯罚二分,三犯除名,
从学正、录纠举,正、录知见而不纠举者,从本监议罚之。应已补高等生员,其
有违戾规矩者,初犯殿试一年,再犯除名,从学正、录纠举之,正、录知见而不
纠举者,亦从本监议罚之。应在学生员,岁终实历坐斋不满半岁者,并行除名。
除月假外,其余告假,并不准算。学正、录岁终通行考校应在学生员,除蒙古、
色目别议外,其余汉人生员三年不能通一经及不肯勤学者,勒令出学。其余责罚,
并依旧规。
泰定三年夏六月,更积分而为贡举,并依世祖旧制。其贡试之法,从监学所
拟,大概与前法略同,而防闲稍加严密焉。其本学正、录各二员,司乐一员,典
籍二员,管勾一员,及侍仪舍人,旧例举积分生员充之,后以积分既革,于上斋
举年三十以上、学行堪范后学者为正、录,通晓音律、学业优赡者为司乐,干局
通敏者为典籍、管勾。其侍仪舍人,于上、中斋举礼仪习熟、音吐洪畅、曾掌春
秋释奠、每月告朔明赞、众与其能者充之。文宗天历二年春三月,惟伴读员数,
自初二十人岁贡二人,后于大德七年定四十人岁贡六人,至大四年定四十人岁贡
四人,延祐四年岁贡八人为淹滞,既额设四十名,宜充部令史者四人、路教授者
四人。是后,又命所贡生员,每大比选士,与天下士同试于礼部,策于殿廷,又
增至备榜而加选择焉。
国初,燕京始平,宣抚王楫请以金枢密院为宣圣庙。太宗六年,设国子总教
及提举官,命贵臣子弟入学受业。宪宗四年,世祖在潜邸,特命修理殿廷;及即
位,赐以玉斝,俾永为祭器。至元十三年,授提举学校官六品印,遂改为大都路
学,署曰提举学校所。二十四年,既迁都北城,立国子学于国城之东,乃以南城
国子学为大都路学,自提举以下,设官有差。仁宗延祐四年,大兴府尹马思忽重
修殿门堂庑,建东西两斋。泰定三年,府尹曹伟增建环廊。文宗天历二年,复增
广之,提举郝义恭又增建斋舍。自府尹郝朵而别至曹伟,始定生员凡百人,每名
月饩,京畿漕运司及本路给之。泰定四年夏四月,诸生始会食于学焉。
太宗始定中原,即议建学,设科取士。世祖中统二年,始命置诸路学校官,
凡诸生进修者,严加训诲,务使成材,以备选用。至元十九年夏四月,命云南诸
路皆建学以祀先圣。二十三年二月,帝御德兴府行宫,诏江南学校旧有学田,复
给之以养士。二十八年,令江南诸路学及各县学内,设立小学,选老成之士教之,
或自愿招师,或自受家学于父兄者,亦从其便。其他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
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凡师儒之命于朝廷者,曰教授,路
府上中州置之。命于礼部及行省及宣慰司者,曰学正、山长、学录、教谕,路州
县及书院置之。路设教授、学正、学录各一员,散府上中州设教授一员,下州设
学正一员,县设教谕一员,书院设山长一员。中原州县学正、山长、学录、教谕,
并受礼部付身。各省所属州县学正、山长、学录、教谕,并受行省及宣慰司劄付。
凡路府州书院,设直学以掌钱谷,从郡守及宪府官试补。直学考满,又试所业十
篇,升为学录、教谕。凡正、长、学录、教谕,或由集贤院及台宪等官举充之。
谕、录历两考,升正、长。正、长一考,升散府上中州教授。上中州教授又历一
考,升路教授。教授之上,各省设提举二员,正提举从五品,副提举从七品,提
举凡学校之事。后改直学考满为州吏,例以下第举人充正、长,备榜举人充谕、
录,有荐举者,亦参用之。自京学及州县学以及书院,凡生徒之肄业于是者,守
令举荐之,台宪考核之,或用为教官,或取为吏属,往往人材辈出矣。
世祖中统二年夏五月,太医院使王猷言:“医学久废,后进无所师授。窃恐
朝廷一时取人,学非其传,为害甚大。”乃遣副使王安仁授以金牌,往诸路设立
医学。其生员拟免本身检医差占等役,俟其学有所成,每月试以疑难,视其所对
优劣,量加劝惩。后又定医学之制,设诸路提举纲维之。凡宫壸所需,省台所用,
转入常调,可任亲民,其从太医院自迁转者,不得视此例,又以示仕途不可以杂
进也。然太医院官既受宣命,皆同文武正官五品以上迁叙,余以旧品职递升,子
孙荫用同正班叙。其掌药,充都监直长,充御药院副使,升至大使,考满依旧例
于流官铨注。诸教授皆从太医院定拟,而各路主善亦拟同教授皆从九品。凡随朝
太医,及医官子弟,及路府州县学官,并须试验。其各处名医所述医经文字,悉
从考校。其诸药所产性味真伪,悉从辨验。其随路学校,每岁出降十三科疑难题
目,具呈太医院,发下诸路医学,令生员依式习课医义,年终置簿解纳送本司,
以定其优劣焉。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夏六月,始置诸路阴阳学。其在腹里、江南,若有通晓阴
阳之人,各路官司详加取勘,依儒学、医学之例,每路设教授以训诲之。其有术
数精通者,每岁录呈省府,赴都试验,果有异能,则于司天台内许令近侍。延祐
初,令阴阳人依儒、医例,于路府州设教授一员,凡阴阳人皆管辖之,而上属于
太史焉。
举遗逸以求隐迹之士,擢茂异以待非常之人。世祖中统间,征许衡,授怀孟
路教官,诏于怀孟等处选子弟之俊秀者教育之。是年,又诏征金进士李冶,授翰
林学士。征刘因为集贤学士,不至。又用平章咸宁王野仙荐,征萧不起,即授
陕西儒学提举。至元十八年,诏求前代圣贤之后,儒医卜筮,通晓天文历数,并
山林隐逸之士。二十年,复召拜刘因右赞善大夫,辞,不允。未几以抛老,乞终
养,俸给一无所受。后遣使授命于家,辞疾不起。二十八年,复诏求隐晦之士,
俾有司具以名闻。成宗大德六年,征临川布衣吴澂,擢应奉翰林文字,拜命即归。
九年,诏求山林间有德行文学、识治道者,遣使征萧渼,且曰:“或不乐于仕,
可试一来,与朕语而遣归。”至大三年,复召吴澄,拜国子司业,以病还;延祐
三年,召拜集贤直学士,以疾不赴;至治三年,召拜翰林学士。武宗、仁宗累征
萧渼,授集贤学士、国子司业,未赴,改集贤侍讲学士。又以太子右谕德征,始
至京师,授集贤学士、国子祭酒,谕德如故。仁宗延祐七年十一月,诏曰:“比
岁设立科举,以取人材,尚虑高尚之士,晦迹丘园,无从可致。各处其有隐居行
义、才德高迈、深明治道、不求闻达者,所在官司具姓名,牒报本道廉访司,覆
奏察闻,以备录用。”又屡诏求言于下,使得进言于上,虽指斥时政,并无谴责,
往往采择其言,任用其人,列诸庶位,以图治功。其他著书立言、裨益教化、启
迪后人者,亦斟酌录用,著为常式云。
童子举,唐、宋始著于科,然亦无常员。成宗大德三年,举童子杨山童、海
童。五年,大都提举学校所举安西路张秦山,江浙行省举张升甫。武宗至大元年,
举武福安。仁宗延祐三年,江浙行省举俞傅孙、冯怙哥。六年,河南路举张答罕,
学士完者不花举丁顽顽。七年,河间县举杜山童,大兴县举陈聃。英宗至治元年,
福州路连江县举陈元麟。至治三年,河南行省举张英。泰定四年,福州举叶留
畊。文宗天历二年,举杜夙灵。至顺二年,制举答不歹子买来的。皆以其天资颖
悟,超出儿辈,或能默诵经文,书写大字,或能缀缉辞章,讲说经史,并令入国
子学教育之。惟张秦山尤精篆涘,陈元麟能通性理,叶留畊问以《四书》大义,
则对曰:“无过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时人以远大期之。

[发帖际遇]: 林风参与红花会陈家洛的计划:成功绑架乾隆,得到奖励银两38.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八十二 志第三十二

◎选举二
○铨法上
凡怯薛出身:元初用左右宿卫为心膂爪牙,故四怯薛子孙世为宿卫之长,使
得自举其属。诸怯薛岁久被遇,常加显擢,惟长官荐用,则有定制。至元二十年
议:“久侍禁闼、门地崇高者,初受朝命散官,减职事一等,否则量减二等。”
至大四年,诏蒙古人降一等,色目人降二等,汉人降三等。
凡台宪选用:大德元年,省议:“台官旧无选法,俱于民职选取,后互相保
选,省、台各为一选。宜令台官,幕官听自选择,惟廉访司官,则省、台共选。
若台官于省部选人,则与省官共议之;省官于台宪选人,亦与台官共议之。”至
元八年,定监察御史任满,在职无异政,元系七品以下者例加一等,六品以上者
升擢。其有不顾权势,弹劾非违,及利国便民者,别议升除。或有不称者,斟酌
铨注。
凡选举守令:至元八年,诏以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役均五
事备者,为上选。九年,以五事备者为上选,升一等。四事备者,减一资。三事
有成者为中选,依常例迁转。四事不备者,添一资。五事俱不举者,黜降一等。
二十三年,诏:“劝课农桑,克勤奉职者,以次升奖。其怠于事者,笞罢之。”
二十八年,诏:“路府州县,除达鲁花赤外,长官并宜选用汉人素有声望,及勋
臣故家,并儒吏出身,资品相应者,佐贰官遴选色目、汉人参用,庶期于政平讼
理,民安盗息,而五事备矣。”
凡进用武官:至元十五年,诏:“军官有功而升职者,旧以其子弟袭职,阵
亡者许令承袭,若罢去者,以有功者代之。”十七年,诏:“渡江总把、百户有
功升迁者,总把依千户降等承袭,百户无递降职名,则从其本等。”十九年,奏
拟:“万户、千户、百户物故,视其子孙堪承袭者,依例承袭外,都元帅、招讨
使、总管、总把,视其子孙堪承袭者,止令管其元军。元帅、招讨子孙为万户,
总管子孙为千户,总把子孙为百户,给元佩金银符。病故者降等,惟阵亡者本等
承袭。”二十一年,诏:“万户、千户、百户分上中下三等,定立绦格,通行迁
转。以三年为满,理算资考,升加品级。若年老病故者,令其子弟依例荫叙。”
是年,以旧制父子相继,管领元军,不设蒙古军官,故定立资考,三年为满,通
行迁转。后各翼大小军官俱设蒙古军官,又兼调遣征进,俱已离翼,难与民官一
体迁转荫叙,合将万户、千户、镇抚自奏准日为始,以三年为满,通行迁转。百
户以下,不拘此例。凡军官征战有功过者,验实迹升降。又定蒙古奥鲁官,大翼
万户下设奥鲁总管府,从四品。小翼万户下设奥鲁官,从五品。各千户奥鲁,亦
设奥鲁官,受院劄。各千户奥鲁,不及一千户者,或二百户、三百户,以远就近,
以小就大,合并为千户翼奥鲁官,受院劄。若干碍投下,难以合并,宜再议之。
又定首领官受敕牒,元帅、招讨司经历、知事,就充万户府经历、知事,换降敕
牒,如元翼该革,别与迁除。若王令旨、并行省劄付、枢密院劄付经历,充中、
下万户府知事。行省诸司劄付,充提领案牍,并各翼万户自设经历、知事,一例
俱作提控案牍,受院劄。又议:“随朝各卫千户镇抚所提控案牍,已拟受院劄,
外任千户镇抚所提控案牍,合从行省许准,受万户府付身。”二十四年,诏:
“诸求袭其父兄之职者,宜察其人而用之。凡旧臣勋阀及有战功者,其子弟当先
任以小职,若果有能,则大用之。”二十五年,军官阵亡者,本等承袭,病故者,
降二等。虽阵亡,其子弟无能,勿用。虽病故,其子弟果能,不必降等,于本等
用之。大德四年,以上都虎贲司并武卫内万户、千户、百户达鲁花赤亡殁,而无
奏准承袭定例,似为偏负。今后各翼达鲁花赤亡殁,宜察其子弟有能者用之,无
能则止。五年,诏:“军官有不赴任者,有患病因事不行者,有已赴任、被差委
而出、公事已办为私事称故不回者,今后宜限以六月。越限者以他人代之,期年
后以他职授之。”十一年,诏:“色目镇抚已殁,其子有能,依例用之。子幼,
则取其兄弟之子有能者用之,俟其子长,即以其职还之。”至大二年,议:“各
卫翼首领官,至经历以上,不得升除,似与官军一体,其子孙乃不得承袭。今后
年逾七十,而散官至正从四品者,宜正从五品军官内任用。”四年,诏:“军官
有故,令其嫡长子,亡殁,令嫡长孙为之。嫡长孙亡殁,则令嫡长孙之嫡长子为
之。若嫡长俱无,则以其兄弟之子相应者为之。”
太禧院。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二院而立之,秩正二品。其所辖诸司,则
从其擢用。
宣徽院。皇庆二年,省臣奏:“其所辖仓库、屯田官员,半由都省,半由本
院用之。”奉旨,宜俱从省臣用之。
中政院。至大四年言:“诸司钱粮选法,悉令中书省掌之,可更选人任用,
移文中书,给降宣敕。”延祐七年,院臣启:“皇后位下中政院用人,奉懿旨,
依枢密院、御史台等例行之。”
直省舍人,内则侍相臣之兴居,外则传省闼之命令,选宿卫及勋臣子弟为之。
又择其高等二人,专掌奏事。至元二十五年,省臣奏:“其充是职者,俾受宣命。”
大德八年,拟历六十月者,始令从政。
凡礼仪诸职:有太常寺检讨,至元十三年,拟历一百月,除从八品。有御史
台殿中司知班,十五年,拟历九十月,除正八品。有通事舍人,二十年,议:
“从本司选已入流品职官为之,考满验应得资品,升一等迁用。未入流官人员,
拟充侍仪舍人,受中书省劄,一考除从九品。”三十年,议:“于二品、三品官
子内选用,不限荫叙,两考从七品迁叙。”有侍仪舍人,三十年,议:“于四品、
五品官子内选用,不限荫叙,一考从九品。”大德三年,议:“有阙,宜令侍仪
司于到部正从九品流官内选用,仍受省劄,三十月为满,依朝官内升转,如不敷,
于应得府州儒学教授内选用,历一考,正九品叙。”有礼直管勾,大德三年,省
选合用到部人员,俱从太常寺举保,非常选除充者,任回止于本衙门叙用。有郊
坛库藏都监二人,至大三年,议:“受省劄者历一考之上,受部劄者历两考之上,
再历本院属官一任,拟于从九品内叙。”天历二年,拟在朝文翰衙门,于国子生
员内举充。
至元九年,部议:“巡检流外职任,拟三十月为一考,任回于从九品迁叙。”
二十年,议:“巡检六十月,升从九品。”大德七年,议:“各处所委巡检,自
立格月日为始,已历两考之上者,循旧例九十月出职;不及两考者,须历一百二
十月,方许出职迁转。”十年,省奏:“奉旨腹里巡检,任回及考者,止于巡检
内注授。所历未及者,于钱谷官内定夺,通理巡检月日。各处行省所设巡检,考
满者,咨省定夺;未及考满者,行省于钱谷官等职内委用,通理月日,依旧升转;
不及一考,如系告荫并提控案牍例应转充者,于杂职内委用,考满各理本等月日,
依例升转。”
腹里诸路行用钞库,至元十九年,部拟:“州县民官内选充,系八品、九品
人员,三十月为满,任回验元资品,减一资历,通理迁叙。库使,受都省劄付,
任满从优迁叙。库副,受本路劄付,二十月为满,于本处上户内公选交替。陕西、
四川、西夏中兴等路提举司钞库,俱系行省管领,合就令依上选拟库官,移文都
省,给降敕牒札付。”省议:“除钞库使副咨各省选拟外,提领省部选注。”腹
里官员,二十六年,定选充仓库等官,拟于应得资品上升一等,通理月日升转。
江南官员,若曾腹里历仕,前资相应依例升转。迁去江淮历仕人员,所历月日一
考之上者,除一考准为根脚,余有月日,后任通理;不及考者,添一资。若选充
仓库等官,拟于应得资品上,例升一等,任回依上于腹里升转。接连官员选充仓
库等官,应本地面从七品者,准算腹里从七资品。历过一考者,为始理算月日,
后任通理;一考之上,余有月日,后任通理;不及考者,添一资升转。福建、两
广官员选充仓库等官,应得本地面从七品者,准算江南从七资品。历过一考者,
为始理算月日;一考之上,余有月日,后任通理;不及考者,添一资升转。元系
流官,任回,止于流官内任用;杂职者,杂职内迁叙。万亿库、宝钞总库、八作
司,以一年满代,钱物甚多,未易交割,宜以二年为满,少者以一年为满。上都
税务官,止依上例迁转。都省所辖去处,二周岁为满者:各处都转运使司官、司
属官、首领官,各处都漕运使司官、首领官,诸路宝钞都提举司官,腹里、江南
随路平准行用库官,印造宝钞库官,铁冶提举司官、首领官,采金提举司官、首
领官,银场提举司官、首领官,新旧运粮提举司官、首领官,都提举万亿库、八
作司、宝钞总库首领官。一周岁为满者:泉府司所辖富藏库官,廪给司、四宾库、
薄敛库官,大都税课提举司官、首领官,酒课提举司官、首领官,提举太仓官、
首领官,提举醴源仓官、首领官,大都省仓官,河仓官,通州等处仓官、应受省
部劄付管钱谷院务杂职等官,大都平准行用库官,烧钞四库官,抄纸坊官,币源
库官。行省所辖去处,二周岁为满者:各处都转运使司官、司属官、首领官,各
处都漕运使司官、首领官,行诸路宝钞都提举司官,腹里、江南随路平准行用库
官,甘州、宁夏府等处都转运使司官,市舶提举司官、首领官,榷茶提举司官、
首领官。一周岁为满者:行泉府司所辖阜通库官,各处行省收支钱帛诸物库官。
三十年,部议:“凡内外平准行用库官,提领从七品,大使从八品,副使从九品。
若流官内选充者,任回减一资升转。杂职人员,止理本等月日。”元贞二年,部
议:“凡仓官有阙,于到选相应职官,并诸衙门有出身令译史、通事、知印、宣
使、奏差两考之上人内选用,依验难易收粮多寡升等,任回于应去地方迁叙。通
州、河西务、李二寺等仓官,于应德资品上升一等,任满,交割别无短少,减一
资通理。在都并城外仓分,收粮五万石之上仓官,于应得资品上升一等,任满,
交割别无短少,依例迁叙;收粮一万石之上仓官,止依应得品级除授,任满,交
割别无短少,减一资通理。”大德元年,省拟:“大都万亿四库、富宁库、宝钞
总库、上都万亿库官,止依合德资品选注,须二周岁满日,别无短少,拟同随朝
例升一等。”二年,省议:“上都、应昌仓官,比同万亿库官例,二周岁为满,
于应得资品上拟升一等。”六年,部议:“在都平准行用库官,拟合与外路一体
二周岁为满,元系流官内选充者,任回减一资升转。万亿四库知事例升一等,提
控案牍减资迁转。和林、昔宝赤八剌哈孙、孔古烈仓改立从五品提举司。提举一
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周岁为满,于到选人
内选充,应得资品上拟升二等,任回迁用,所历月日通理。甘、肃二路,每处设
监支纳一员,正六品,仓使一员,从六品,仓副一员,正七品,二周岁为满,于
到选人内铨注,入仓先升一等,任满交割,别无短少,又升一等。受给库提领,
从九品,使、副受省劄,攒典、合干人各设二名。”七年,部拟:“大都路永丰
库提领从七,大使从八,副使从九,于到选相应人内铨注。江西省英德路、河西
务两处,设立平准行用库,拟合设官员,系从七以下人员,依例铨注。英德路平
准行用库,提领一员,从七,大使一员,从八,副使一员,从九品。河西务行用
库,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吏部劄。甘肃行省丰备库,提领一员,从七
品,大使一员,正八品,于到选迤西资品人内升等铨注。大同仓官,拟二周岁交
代,永盈仓例升一等,其余六仓,任回拟减一资升转。”八年,部议:“湖广行
省所辖散府司吏充仓官,依河南行省散府司吏充仓官,比总管府司吏取充者,降
等定夺。”至大二年,部呈:“凡平准行用库设官二员,常平仓设官三员,于流
官内铨注,以二年为满,依例减资。”四年,部议:“上都两仓,二周岁为满,
于应得资品上升一等,历过月日,今后比例通理。”皇庆元年,部议:“上都平
盈库,二周岁为满,减一资升转。”延祐四年,部议:“江浙行省各路见役司吏,
已及两考,选充仓官,五万石之上,比同考满出身充典史,一考升吏目。五万石
之下者,于典史添一考,依例迁叙。湖广行省仓官,如系路吏及两考,选充仓官
一界,同考满出身充典史,一考升吏目,迁叙库官,周岁准理本等月日,考满依
例升转。”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凡税务官升转:至元二十一年,省议:“应叙办课官分三等:一百锭之上,
设提领一员、使一员。五十锭之上,设务使一员。五十锭之下,设都监一员。十
锭以下,从各路差人管办。都监历三界,升务使,一周岁为满,月日不及者通理。
务使历三界,升提领。提领历三界,受省劄钱谷官,再历三界,始于资品钱谷官
并杂职任用。各处就差相副官,增及两酬者,听各处官司再差。增及三酬以上及
后界又增者,申部定夺。”二十九年,省判所办诸课增亏分数,升降人员。增六
分升二等,增三分升一等。其增不及分数,比全无增者,到选量与从优。亏兑一
分,降一等。三十年,省拟:“提领二年为满,省部于流官内铨注,一万锭之上
拟从六品,五千锭之上拟正七品,二千锭之上拟从七品,一千锭之上正八品,五
百锭之上从八品。大使、副使俱周岁交代,大使从行省吏部于解由合叙相应人内
迁调,副使从各路于本处系籍近上户内公选。”至大三年,诏定立办课例。一百
锭之下院务官分为三等:五十锭之上为上等,设提领一员,受省劄,大使一员,
受部劄;二十锭之上为中等,设大使、副使各一员;二十锭之下为下等,设都监、
同监各一员,俱受部劄,并以一年为满,齐界交代。都监、同监四界升副使,又
四界升大使,又三界升提领,又三界入资品钱谷官并杂职内迁用。行省差设人员,
各添两界升转,仍自立界以后为始,理算月日,并于有升转出身人员内定夺,不
许滥用白身。议得例前部劄,提领于大使内铨注,都监、同监本等拟注,止依历
一十二界。至大三年例后,创入钱谷人员,及正从六品七品取荫子孙,亦依先例
升转,不须添界外,其余杂进之人,依今次定例迁用,通历一十四界,依上例升
转。
至元九年,部议:“凡总府续置提控案牍,多系入仕年深,似比巡检例同考
满转入从九。缘从九系铨注巡检阙,提领案牍吏员文资出职,难应捕捉,兼从九
员多阙少,本等人员不敷铨注。凡升转资考,从九三任升从八,正九两任升从八,
巡检提领案牍等考满转入从九,从九再历三考升从八,通理一百二十月升。巡检
依已拟,提领案牍权拟六十月正九,再历两任,通理一百二十月升从九,较之升
转资考,即比巡检庶员阙易就。都、吏目,拟吏目一考,转充都目,一考,转充
提领案牍,考满依上转入流品。都、吏目应升无阙,止注本等职名,验理升转。”
二十年,部拟:“提控案牍九十月升九品。”二十五年,部拟:“各路司吏实历
六十月,吏目两考升都目,历一考升提控案牍,两考升正九。若依路司吏九十月,
吏目历一考与都目,余皆依上升转。”省议:“江南提控案牍,除各路司吏比附
腹里路司吏至元二十五年呈准定例迁除,其余已行直补,并自行踏逐历案牍两考
者,再添资迁除。”三十年,省准:“提控案牍补注巡检,升转资品,不相争悬,
如已历提控案牍月日者,任回止于提控案牍内迁叙。”三十一年,省议:“都目、
巡检员阙,虽不相就,若不从宜调用,似涉壅滞,下部先尽到选巡检,余阙准告
铨注,任回各理本等月日。”大德二年,省准:“京城内外省仓典吏,例于大都
路州司吏、县典史内勾补,二周岁转升吏目。除行省所辖外,腹里下州并杂职等
衙门,计设吏目一百余处,其籍记未注者,以次铨注,俱拟三十月为满,任回本
等内不次铨注。”三年,部拟:“提控案牍、都吏目有三周岁、二周岁、一周岁
为满者,俱以三十月为满。”八年,省准:“和林兵马司掌管案牍人等,比依下
州,合设吏目一员,于籍记吏目外发补,任回从九品迁用,添一资升转。司吏量
拟四名,从本司选补通吏业者,六十月,提控案牍内任用。”九年,部呈:“都、
吏目已于典史内铨注,宜将籍记案牍验历仕,以远就近,于吏目阙内参注,各理
本等月日。”十一年,江浙省臣言:“各路提控案牍改受敕牒,不见通例。”部
照:“江北提控案牍,皆自府州司县转充路吏,请俸九十月方得吏目,一考升都
目,都目一考,升提控案牍,两考正九品,通理二百一十月入流,其行省所委者,
九十月与九品。今议行省委用例革提控案牍,合于散府诸州案牍、都吏目并杂职
钱谷官内,行省依例铨注,通理月日升转。之后行省所设提控案牍、都吏目,合
依江北由司县府州转充路吏,通理月日,考满方许入流。”
凡选取宣使奏差:至元十九年,部拟:“六部奏差额设数目,每一十名内,
令各部选取四名,九十月与从九品,余外合设数目,俱于到部巡检、提领案牍、
都吏目内选取,候考满日,验下项资品铨注。”省准:“解由到部,关会完备人
员内选取。应人吏目,选充奏差,三考与从九品。吏目一考应入都目人员,选充
奏差,两考与从九品。都目一考应入提领案牍人员,选充奏差,一考与从九品。
巡检、提领案牍一考,选充奏差,一考与正九品。”二十六年,省准:“上都留
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典吏出身,历九十月,比通政院例,合转补本司宣使,考满
依例定夺。”二十九年,省议:“行省、行院宣使于正从九品有解由职官内选取,
如是不敷,于各道宣慰司一考之上奏差、本衙门三考典吏内选取。不敷,于各道
廉访司三考奏差内并本衙门三考典史内选取,仍须色目、汉人相参选取。自行踏
逐者,亦须相应人员,考满例降一等,须历九十月,方许出职。内外诸衙门宣使,
以色目、汉人相参,九十月为满,自行踏逐者降一等。凡内外诸衙门宣使、通事、
知印、奏差,都省宣使有阙,于台、院等衙门一考之上宣使、并有解由正从八品
职官内选补,如系都省直选人员,不拘此例,仍须色目、汉人相参选取。自行踏
逐者,考满例降一等,须历九十月,方许出职。枢密院宣使,正从九品职官内选
取,仍须色目、汉人相参选用。自行踏逐者,亦须相应人员,考满例降一等,须
历九十月,方许出职。御史台宣使,正从九品职官内选取。自行踏逐者,考满例
降一等,须历九十月,方许出职。宣政院宣使,选补同。宣慰司奏差,于本衙门
三考典吏内选取。自行踏逐者,考满降等叙,须色目、汉人参用,历九十月,方
许出职。山东运司奏差,九十月,于近下钱谷官内任用。大都运司,一体定夺。”
七年,省准:“巩昌等处便宜都总帅府令史人等,已拟依各道宣慰司令史人等一
体出身,自行踏逐者降等叙,有阙于本司三考典吏内选取。”八年,部呈:“各
寺监保本处典吏补奏差,若元系请俸典吏、本把人等补充者,考满同自行踏逐者,
降等叙。”九年,拟宣徽院典吏九十月补宣使,并所辖寺监令史。十年,省拟:
“中政院宣使于本衙门三考之上典吏及正从九品职官内选用,以色目、汉人相参,
自行踏逐者降等。”十一年,省拟:“燕南廉访司奏差,州吏内选补,考满于都
目内迁用。”延祐三年,省议:“各衙门典吏,须历九十月,方许转补奏差。”
凡匠官:至元九年,工部验各管户数,二千户之上至一百户之上,随路管匠
官品级。省议:“除在都总提举司去处,依准所拟。东平杂造提举司并随路织染
提举司,二千户之上,提举正五品,同提举从六品,副提举从七品。一千户之上,
提举从五品,同提举正七品,副提举正八品。五百户之上至一千户之下,提举正
六品,同提举从七品,副提举从八品。三百户之上,大使正七品,副使正八品。
一百户之上,大使从七品,副使从八品。一百户之下,院长一员,同院务,例不
入流品,量给食钱。凡一百户之下管匠官资品,受上司劄付者,依已拟充院长。
已受宣牌充局使者,比附一百户之上局使资品递降,量作正九资品。”二十二年,
凡选取升转匠官资格,元定品给员数,提举司二千户之上者,无之。一千户之上,
提举从五品,同提举正七品,副提举正八品。五百户之上、一千户之下,提举正
六品,同提举从七品,副提举从八品。使副,三百户之上,局使正七品,副使正
八品。一百户之上,局使从七品,副使从八品。一百户之下,院长一员,比同务
院,例不入流品。工部议:“三百户之上局副从八,一百户之上局副正九,遇有
阙,于一百户之下院长内选充。院长一百二十月升正九,正九两考升从八,从八
三考、正八两考,俱升从七。如正八有阙,别无资品相应人员,于已授从八匠官
内选注,通历九十月,升从七;从七三考升正七,正七两考升从六;从六三考、
正六两考,俱升从五。如所辖司属无从六,名阙,如已历正七两考,拟升加从六
散官,止于正七匠官内迁转,九十月升从五。如正六匠官有阙,于已授从六散官
人员内选注,通历九十月升从五。从五三考拟升正五,别无正五匠官,名阙,升
加正五散官,止于从五匠官内迁转。如历仕年深,至日斟酌定夺。至元十二年以
前受宣敕省劄人员,依管民官例,拟准已受资品。十三年以后受宣敕省劄人员,
若有超升越等者,验实历俸月定拟,合得资品上例存一等迁用。管匠官遇有阙员
去处,如无资品相应之人,拟于杂职资品相应到选人内铨用。凡中原、江淮匠官,
正从五品子从九品匠官内荫叙,六品、七品子于院长内叙用。以匠官无从九,名
阙,拟正从五品子应荫者,于正九匠官内铨注,任回,理算从九月日。”二十三
年,诏:“管匠官,其造作有好恶亏少,勿令迁转。”二十四年,部言:“管匠
衙门首领官,宜于本衙门内选委知会造作相应人员区用,勿令迁转,合依旧例,
从本部于常选内选差相应人员掌管案牍,任满交代迁叙。”元贞元年,准湖广行
省所拟:“三千户之上提举司从五品,提举从五品,同提举正七品,副提举正八
品。二千户之上提举司正六品,提举正六品,同提举从七品,副提举从八品。一
千户之上局,局使正七品,副使正八品。五百户之上局,局使从七品,副使正九
品。五百户之下,院长一员。”
凡诸王分地与所受汤沐邑,得自举其人,以名闻朝廷,而后授其职。至元二
年,诏以各投下总管府长官不迁外,其所属州县长官,于本投下分到城邑内迁转。
四年,省劄:“应给印官员,若受宣命及诸王令旨、或投下官员批劄、省府枢密
院制府左右部劄付者,验户给印。”五年,诏:“凡投下官,必须有蒙古人员。”
六年,以随路见任并各投下创差达鲁花赤内,多女直、契丹、汉人,除回回、畏
吾儿、乃蛮、唐兀同蒙古例许叙用,其余拟合革罢,曾历仕者,于管民官内叙用。
十九年,诏:“各投下长官,宜依例三年一次迁转。”省臣奏:“江南诸王分地
长官,已令如例迁转,其间若有兼管军镇守为达鲁花赤者,一体代之,似为不宜。
合令于投下长官之上署字,一同莅事。”二十年,议:“诸王各投下千户,于江
南分地已于长官内委用,其州县长官,亦令如之,似为相宜。”二十三年,诸王、
驸马并百官保送人员,若曾仕者,验资历于州县内相间用,如无历仕,从本投下
自用。三十年,各投下州县长官,三年一次给由互相迁转,如无可迁转,依例给
由申呈省部,仍牒廉访司体访。大德元年,诸投下达鲁花赤从七以下者,依例类
选。十年,议:“各投下官员,非奉省部明文,毋得擅自离职。”皇庆二年,诏:
“各投下分地城邑长官,其常选所用者,居众人之上,投下所委者为添设,其常
选内路府州及各县内减一员。”三年,以中下县主簿、录事司录判掌钱粮捕盗等
事,不宜减去,并增置副达鲁花赤一员。四年,凡投下郡邑,令自置达鲁花赤,
其为副者罢之。各投下有阙用人,自于其投下内选用,不许冒用常选内人。
凡壕寨官:至元十九年,省部拟:“都水监并入本部,其壕寨官比依各部奏
差出身。”大德二年,拟考满除从九品。
凡入粟补官:天历三年,河南、陕西等处民饥,省臣议:“江南、陕西、河
南等处富实之家愿纳粟补官者,验粮数等第,从纳粟人运至被灾处所,随即出给
勘合朱钞,实授茶盐流官,咨申省部除授。凡钱谷官隶行省者行省铨注,腹里省
者吏部注拟,考满依例升转。其愿折纳价钞者,并以中统钞为则。江南三省每石
四十两,陕西省每石八十两,河南并腹里每石六十两。其实授茶盐流官,如不愿
仕而让封父母者听。陕西省:一千五百石之上,从七品。一千石之上,正八品。
五百石之上,从八品。三百石之上,正九品。二百石之上,从九品。一百石之上,
上等钱谷官。八十石之上,中等钱谷官。五十石之上,下等钱谷官。三十石之上,
旌表门闾。河南并腹里:二千石之上,从七品。一千五百石之上,正八品。一千
石之上,从八品。五百石之上,正九品。三百石之上,从九品。二百石之上,上
等钱谷官。一百五十石之上,中等钱谷官。一百石之上,下等钱谷官。江南三省:
一万石之上,正七品。五千石之上,从七品。三千石之上,正八品。二千石之上,
从八品。一千石之上,正九品。五百石之上,从九品。三百石之上,上等钱谷官。
二百五十石之上,中等钱谷官。二百石之上,下等钱谷官。凡先尝入粟遥授虚名
者,今再入粟,则依验粮数,照依资品,令实授茶盐流官。陕西省:一千石之上,
从七品。六百六十石之上,正八品。三百三十石之上,从八品。二百石之上,正
九品。一百三十石之上,从九品。河南并腹里:一千三百石之上,从七品。一千
石之上,正八品。六百六十石之上,从八品。三百三十石之上,正九品。二百石
之上,从九品。江南三省:六千六百六十石之上,正七品。三千三百三十石之上,
从七品。二千石之上,正八品。一千三百三十石之上,从八品。六百六十石之上,
正九品。三百三十石之上,从九品。先尝入粟实授茶盐流官者,今再入粟,则依
验粮数,加等升职。陕西省:七百五十石之上,五百石之上,二百五十石之上,
一百五十石之上,一百石之上。河南并腹里:一千石之上,七百五十石之上,五
百石之上,二百五十石之上,一百五十石之上。僧道能以自己衣钵济饥民者,三
百石之上,六字师号,都省出给。二百石之上,四字师号;一百石之上,二字师
号;俱礼部出给。四川省所辖地分富实民户,有能入粟赴江陵者,依河南省入粟
补官例行之。其粮合用之时,从长处置。江浙、江西、湖广三省已粜官粮,见在
价钞于此差人赴河南省别与收贮,合用之时,从长处置。”
凡获盗赏官:大德五年,诏:“获强盗五人,与一官。捕盗官及应捕人,本
境失盗而获他境盗者,听功过相补。获强盗过五人,捕盗官减一资,至十五人升
一等,应捕人与一官,不在论赏之列。”
凡控鹤伞子:至元二十二年,拟:“控鹤受省劄,保充御前伞子者,除充拱
卫直都指挥使司钤辖,官进义副尉。”二十八年,控鹤提控受敕进义副尉,管控
鹤百户,及一考,拟元除散官从八,职事正九,于从八内迁注。元贞元年,控鹤
提控奉旨充速古儿赤一年,受省劄充御前伞子,历三百三十二月,诏于从六品内
迁用。大德六年,控鹤百户,部议于巡检内任用。其离役百户人等拟从八品,伞
子从七品。延祐三年,控鹤百户历两考之上,拟于正九品迁用。
凡玉典赤:至元二十七年,定拟历三十月至九十月者,并与县达鲁花赤、进
义副尉。一百月以上者,官敦武校尉。至大二年,令玉典赤权于州判、县丞内铨
注。三年,令依旧例,九十月除从七下县达鲁花赤,任回添一资。
凡蛮夷官:议:“播州宣抚司保蛮夷地分副长官,系远方蛮夷,不拘常调之
职,合准所保。其蛮夷地分,虽不拘常调之处,而所保之人,多有泛滥。今后除
袭替土官外,急阙久任者,依例以相应人举用,不许预报,违者罪及所由官司。”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八十三 志第三十三

◎选举三
○铨法中
至元四年,诏:“诸官品正从分等,职官用荫,各止一名。诸荫官不以居官、
去任、致仕、身故,其承荫之人,年及二十五以上者听。诸用荫者,以嫡长子。
若嫡长子有废疾,立嫡长子之子孙,曾玄同。如无,立嫡长子同母弟,曾玄同。
如无,立继室所生。如无,立次室所生。如无,立婢子。如绝嗣者,傍荫其亲兄
弟,各及子孙。如无,傍荫伯叔及其子孙。诸用荫者,孙降子、曾孙降孙、婢生
子及傍荫者,皆于合叙品从降一等。诸荫子入品职,循其资考,流转升迁。廉慎
干济者,依格超升。特恩擢用者,不拘此例。其有不务廉慎,违犯礼法者,依格
降罚,重者除名。诸自九品依例迁至正三品,止于本等流转,二品以上选自特旨。
诸职官荫子之后,若有余子,不得于诸官府自求职事,诸官府亦不许任用。”五
年,诏:“诸荫官各具父祖历仕缘由、去任身故岁月并所受宣敕札付、彩画宗支,
指实该承荫人姓名年甲,本处官司体勘房亲,揭照籍册,别无诈冒,及无废疾过
犯等事,上司审验相同,保结申覆,令亲赍文解赴部。诸荫叙人员,除蒙古及已
当秃鲁花人数别行定夺外,三品以下、七品以上、年二十五之上者,当儤使一
年,并不支俸。满日,三品至五品子孙量材叙用外,六品七品子准上铨注监当差
使,已后通验各界增亏定夺。”十六年,部拟:“管匠官止于管匠官内迁用。其
身故匠官之子,若依管民官品级承荫,缘匠官至正九品以下,止有院长、同院务,
例不入流品,似难一例荫用。比附承荫例,量拟正从五品子于九品匠官内叙,六
品、七品子于院长内叙。凡儤直曾当怯薛身役,已经历仕及止有一子,五十以
上者,并免。”二十七年,诏:“凡军民官阵亡,军官袭父职,民官阵亡者,其
子比父职降二等叙,其孙若弟复降一等。”大德四年,省议:“诸职官子孙荫叙,
正一品子,正五品叙。从一品子,从五品叙。正二品子,正六品叙。从二品子,
从六品叙。正三品子,正七品叙。从三品子,从七品叙。正四品子,正八品叙。
从四品子,从八品叙。正五品子,正九品叙。从五品子,从九品叙。正六品子,
(流官于巡检内用,杂职于省札钱谷官内用。)从六品子,近上钱谷官。正七品
子,酌中钱谷官。从七品子,近下钱谷官。诸色目人比汉人优一等荫叙,达鲁花
赤子孙与民官子孙一体荫叙,傍荫照例降叙。”至大四年,诏:“诸职官子孙承
荫,须试一经一史,能通大义者免儤使,不通者发还习学,蒙古、色目愿试者
听,仍量进一阶。”延祐六年,部呈:“福建、两广、海北、海南、左右两江、
云南、四川、甘肃等处荫叙之人,如父祖始仕本处,止以本地方叙用。据腹里、
江南历仕升等迁往者,其子孙弟侄承荫,又注远方,诚可怜悯。今将承荫人等量
拟叙用,福建、两广、八番官员拟江南荫叙,海北、海南、左右两江官员拟接连
荫叙,云南官员拟四川荫叙,四川、甘肃官员拟陕西荫叙。”
凡迁调闽广、川蜀、云南官员:每三岁,遣使与行省铨注,而以监察御史往
莅之。至元十九年,省议:“江淮州郡远近险易不同,似难一体,今量分为三等,
若腹里常调官员迁入两广、福建溪洞州郡者,于本等资历上,例升二等,其余州
郡,例升一等。福建、两广官员五品以上,照勘员阙,移咨都省铨注,六品以下,
就便委用,开具咨省。”二十年,部拟:“迁叙江淮官员,拟定应得资品,若于
接连福建、两广溪洞州郡任用,升一等。甘肃、中兴行省所辖系西夏边地,除本
处籍贯见任官外,腹里迁去甘肃者,拟升二等,中兴府拟升一等。”二十二年,
诏:“管民官腹里迁去四川升一等,接连溪洞升二等。四川见任官迁往接连溪洞
升一等,若迁去溪洞诸蛮夷,别议定夺。达鲁花赤就彼处无军蒙古军官内选拟,
不为常例。”二十二年,江淮官员迁于龙南、安远县地分者,拟升三等,仍以三
十月为满升转。二十八年,诏:“腹里官员迁去云南近里城邑,拟升二等,若极
边重地,更升一等。行省咨保人员,比依定夺。其蒙古、土人及招附百姓有功之
人,不拘此例。”省臣奏准:“福建、两广官员多阙,都省差人与彼处行省、行
台官,一同以本土周回相应人员委用。”部议:“云南六品以下任满官员,依御
史台所拟,选资品相应人,拟定名阙,具历仕脚色,咨省奏准,敕牒到日,许令
之任。若有急阙,依上选取,权令之任,历过月日,依上准理。”二十九年,诏:
“福建、两广官员历两任满者,迁于接连去处,一任满日,历江南一任,许入腹
里通行迁转,愿于两广、福建者听,依例升等。”至治元年,省臣奏:“江浙、
江西、湖广、四川、云南五处行省所辖边远地分官员,三年一次差人与行省、行
台官一同迁调。”泰定四年,部拟:“诸职官子孙承荫,已有元定荫叙地方通例,
别难议拟,如愿于广海荫叙者,听其所请,依例升等迁叙。其已咨到都省,应合
本省地分荫叙而未受除者,依例咨行省,令差去迁调官就便铨注。广海阙官,于
任满得代,有由应得路府州县儒学教授、学正、山长内愿充者,借注正九品以下
名阙,任回,止理本等月日。广海应设巡检,于本省应得常选上等钱谷官选拟,
权设,理本等月日。行省自用并不应之人,不许委用,如受敕巡检到彼,即听交
代。”
凡迁调循行:各省所辖路府州县诸司,应合迁调官员,先尽急阙,次及满任。
急阙须凭各官在任解由、依验月日、应得资品、及解由到行省月日,依次就便迁
调。若有急阙,委无相应之人,或员阙不能相就者,于应叙职官内选用,验合得
资品上,虽有超越,不过一等。本管地面,若有遐荒烟瘴险恶重地,除土官外,
依例公选铨注,其有超用人员,多者不过二等。军官、匠官、医官、站官、各投
下人等,例不转入流品者,虽资品相应,不许铨注。都省已除人员,例应到任,
若有违限一年者,听别行补注。应有合就彼迁叙人员,如在前给由已咨都省听除,
未经迁注照会,不曾咨到本省者,即听就便开咨。无解由人员,不许铨注。诸犯
赃经断应叙人员,照例铨注。令译史、奏差人等,须验实历月日已满,方许铨注。
边远重难去处,如委不可阙官,从差去官与本省官公同选注能干人员,开具历仕
元由,并所注职名,拟咨都省,候回准明文,方许之任。应迁调官员,三品、四
品拟定咨呈,五品以下先行照会之任。
凡文武散官:多采用金制,建官之初,散官例降职事二等。至元二十年,始
升官职对品,九品无散官,谓之平头敕。蒙古、色目,初授散官或降职事,再授
职,虽不降,必俟官资合转,然后升职。汉人初授官,不及职,再授则降职授官。
惟封赠荫叙官职,各从一高,必历官至二品,则官必从职,不复用理算法矣。至
治初,稍改之,寻复其旧。此外月日不及者,惟历繁剧得优,获功赏则优,由内
地入边远则优,宪台举廉能政迹则优,以选出使绝域则优,然亦各有其格也。
凡保举职官:大德二年制:“各廉访司所按治城邑内,有廉慎干济者,岁举
二人。”九年,诏:“台、院、部五品以上官,各举廉能识治体者三人,行省台、
宣慰司、廉访司各举五人。”
凡翰林院、国子学官:大德七年议:“文翰师儒难同常调,翰林院宜选通经
史、能文辞者,国子学宜选年高德邵、能文辞者,须求资格相应之人,不得预保
布衣之士。若果才德素著,必合不次超擢者,别行具闻。”
凡迁官之法:从七以下属吏部,正七以上属中书,三品以上非有司所与夺,
由中书取进止。自六品至九品为敕授,则中书牒署之。自一品至五品为宣授,则
以制命之。三品以下用金宝,二品以上用玉宝,有特旨者,则有告词。其理算论
月日,迁转凭散官,内任以三十月为满,外任以三岁为满,钱谷典守以二岁为满。
而理考通以三十月为则。内任官率一考升一等,十五月进一阶。京官率一考,视
外任减一资。外任官或一考进一阶,或两考升一等,或三考升二等。四品则内外
考通理。此秋毫不可越。然前任少,则后任足之,或前任多,则后任累之。一考
者及二十七月,两考者及五十七月,三考者及八十一月以上,遇升则借升,而补
以后任。此又其权衡也。
凡选用不拘常格:省参议、都司郎中、员外高第者,拜参预政事、六曹尚书、
侍郎,及台幕官、监察御史出为宪司官。外补官已制授,入朝或用敕除,朝迹秩
视六品,外任或为长伯。在朝诸院由判官至使,寺监由丞至卿,馆阁由属官至学
士,有递升之法,用人重于用法如此。又覃官,或准实授,或普减资升等,或内
升等,或外减资,或外减内不减,斯则恩数之不常有者,惟四品以下者有之。三
品则递进一阶,至正议大夫而止。若夫勋臣世胄、侍中贵人,上命超迁,则不可
以选格论。亦有传敕中书,送部覆奏,或致缴奏者,斯则历代以来封驳之良法也。
凡吏部月选:至元十九年议:“到部解由即行照勘,合得七品者呈省,从七
以下本部注拟,其余流外人员,不拘多寡,并以一月一次铨注。”
凡官吏迁叙:至元十年,议:“旧以三十月迁转太速,以六十月迁转太迟。”
二十八年,定随朝以三十月为满,在外以三周岁为满,钱谷官以得代为满,吏员
以九十月日出职,职官转补,与职官同。
凡覃官:至大二年,诏:“内外官四品以下,普覃散官一等,服色、班次、
封荫皆凭散官。三品者递进一阶,至正三品上阶而止。其应入流品者,有出身吏
员译史等,考满加散官一等。”三年,蒙古儒学教授,一体普覃。四年,诏在任
官员,普覃散官一等。泰定元年,诏:“内外流官已带覃官,准理实授。所有军
官及其余未覃人员,四品以下并覃散官一等,三品递进一阶,至三品上阶止,服
色、班次、封荫,悉从一高。其有出身应入流品人等,如在恩例之前入役支俸者,
考满亦依上例覃授。”二年,省议:“应覃人员,依例先理月日,后准实授,其
正五品任回已历一百三十五月者,九十月该升从四,余有四十五月,既循行旧例,
覃官三品,拟合准理实授,月日未及者,依验散官,止于四品内迁用,所有月日,
任回,四品内通行理算。”
凡减资升等:大德九年,诏:“外任流官,升转甚迟,但历在外两任,五品
以下并减一资。”部议:“外任五品以下职官,若历过随朝及在京仓库官盐铁等
职,曾经升等减资外,以后至大德九年格前,历及在外两任或一任、六十月之上
者,并与优减,未及者不拘此格。”至治二年,太常礼仪院臣奏:“皇帝亲祭太
庙,恩泽未加。”诏四品以下诸职官,不分内外,普减一资,有出身应入流品者,
考满任回,依上优减。天历元年,诏:“以兵兴,内外官吏供给繁劳,在京者升
一等,至三品止,在外者减一资。”
凡注官守阙:至元八年,议:“已除官员,无问月日远近,许准守阙外,未
奏未注者,许注六月满阙,六月以上不得预注。”二十二年,诏:“员多阙少,
守阙一年,年月满者照阙注授,余无阙者令候一年。”大德元年,以员多阙少,
宜注二年。
凡注官避籍:至元五年,议:“各路地里阔远,若更避路,恐员阙有所碍,
止宜斟酌避籍铨选。”
凡除官照会:至元十年,议:“受除民官,若有守阙人员,当前官任满,预
期一月检举照会。钱谷官候见界官任满,至日行下合属照会。”二十四年,议:
“受除官员省劄到部照勘,急阙任满者,比之满期,预先一月照会。”
凡赴任程限:大德八年,定赴任官在家装束假限,二千里内三十日,三千里
内四十日,远不过五十日。马日行七十里,车日行四十里。乘驿者日两驿,百里
以上止一驿。舟行,上水日八十里,下水百二十里。职当急赴者,不拘此例。违
限百日外,依例作阙。
凡赴任公参:至元二年,定散府州县赴任官,去上司百里之内者公参,百里
之外者申到任月日,上司官不得非理勾扰,失误公事。
凡官员给假:中统三年,省议:“职官在任病假及缘亲病假满百日,所在官
司勘当申部作阙,仍就任所给据,期年后给由求叙,自愿休闲者听。”至元八年,
省准:“在任因病求医并告假侍亲者,拟自离职住俸日为始,限一十二月后听仕。
其之任官果因病患事故,不能赴任,自受除日为始,限一十二月后听仕。”部拟:
“凡外任官日久不行赴任,除行程并装束假限外,违者计日断罪。”二十七年,
议:“祖父母、父母丧亡并迁葬者,许给假限,其限内俸钞,拟合支给,违例不
到,停俸定罪。”二十八年,部议:“官吏远离乡土,不幸患病,难议截日住俸,
果有患病官吏,百日内给俸,百日外停俸作阙。”大德元年,议:“云南官员,
如遇祖父母、父母丧葬,其家在中原者,并听解任奔赴。”二年,诏:“凡值丧,
除蒙古、色目人员各从本俗外,管军官并朝廷职不可旷者,不拘此例。”五年,
枢密院臣议:“军官宜限以六月,越限日以他人代之,期年后,授以他职。”七
年,议:“已除官员,若有病故及因事不能赴任者,即牒所在官司,否则亲邻主
首,呈报上司,别行铨注。”八年,吏部言:“赴任官即将署事月日飞申,以凭
标附,有犯赃事故,并仰申闻。”天历二年,诏:“官吏丁忧,各依本俗,蒙古、
色目仿效汉人者,不用。”部议:“蒙古、色目人愿丁父母忧者听。”
凡官员便养:至大三年,诏:“铨选官员,父母衰老气力单寒者,得就近迁
除,尤为便益。果有亲年七十以上,别无以次侍丁,合从元籍官司保勘明白,斟
酌定夺。”
凡远年求叙:元贞元年,部拟:“自至元二十八年三月为限,于本处官司明
具实迹保勘,申覆上司迁叙。”大德七年,议:“求叙人员,具由陈告,州县体
覆相同,明白定夺,依例叙用。”

[发帖际遇]: 林风去客栈吃饭,碰到郭靖,郭靖请你吃饭,并赠送银两24.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铨法下
凡省部令史、译史、通事等:至元六年,省议:“旧例一百二十月出职,今
案牍繁冗,难同旧日,会量作九十月为满。其通事、译史繁剧,合与令史一体。
近都省未及两考省令史译史授宣,注六品职事,部令史已授省劄,注从七品职事。
今拟省令译史、通事,由六部转充者,中统四年正月已前,合与直补人员一体,
拟九十月考满,注六品职事,回降正七一任,还入六品。中统四年正月已后,将
本司历过月日,三折二,验省府月日考满通理,九十月出职,与正七职事,并免
回降。职官充省令译史,旧例文资右职参注,一考满,合得从七品,注从六品,
未合得从七品,注正七品,如更勒留一考,合同随朝升一等。一考满,未得从七
注正七品者,回降从七,还入正七。一考满,合得从七注从六品,合得正七注正
六品者,免回降。正从六品人员不合收补省令史、译史,如有已补人员,合同随
朝一考升一等注授。中统四年正月已前,收补部令史、译史、通事,拟九十月为
考满,照依已除部令史例,注从七品,回降正八一任,还入从七。中统四年正月
已后,充部令译史、通事人员,亦拟九十月为考满,依旧例正八品职事,仍免回
降。省宣使,旧例无此职名,中统以来,初立中书省,曾受宣命充宣使者,拟出
职正七品职,外有非宣授人员,拟九十月为考满,与正八品。”至元二十年,吏
部言:“准内外诸衙门令译史、通事、知印、宣使、奏差等,病故作阙,未及九
十月,并令贴补,值例革者,比至元九年例定夺。”省准:“宣使、各部令史出
职同,三考从七。一考之上,验月日定夺。一考之下,二十月以上者正九,十五
月以上者从九,十五月以下拟充巡检。台院、大司农司译史、令史出身同,三考
正七。一考之上,验月日定夺。一考之下,二十月以上从八,十五月以上正九,
十五月以下、十月之上从九,添一资,十月以下巡检。宣使三考正八品。一考之
上,验月日定夺。一考之下,二十月以上从九,十五月以上巡检,十五月以下酒
税醋使。部令史、译史、通事三考从七。一考之上,验月日定夺。一考之下,二
十月以上者正九,十五月以上从九,十五月以下令史提控案牍,通事、译史巡检。
奏差三考从八品。一考之上,验月日定夺。一考之下,二十月以上巡检,十五月
之上酒税醋使,十五月之下酒税醋都监。”大德四年,中书省准:“吏部拟腹里、
江南都吏目、提控案牍升转通例,凡腹里提控案牍、都吏目:京畿漕运司令史,
元拟六十月考满,今准九十月考满,都漕运司令史九十月。诸路宝钞提举司司吏,
元拟六十月考满,今准九十月考满。万亿四库司吏,元拟六十月考满,今准九十
月考满。大都路令史,元拟六十月考满,任回减资升转,今准六十月考满,不须
减资。大都运司令史,九十月考满都目。宝钞总库司吏,元拟六十月都目,九十
月提控案牍,今准九十月都目。富宁库司吏,元拟六十月提控案牍,今准九十月
都目。左右八作司司吏,元拟六十月,今准九十月都目。”又议:“已经改拟出
职人员,各路司吏转充提控案牍、都目,比同升用,其余直补人数,并循至元二
十一年之例迁用。江南提控案牍、都目:至元二十五年呈准,各路司吏六十月吏
目,两考升都目,一考升提控案牍,两考正九。路司吏九十月吏目,一考转都目,
余皆依上升转。江南提控案牍除各路司吏,比腹里路司吏至元二十五年呈准例迁
除,其余已行直补,并自行保举,自呈准月日立格,实历案牍两考者,止依至元
二十一年定例,九十月入流。未及两考者,再添一资迁除。例后违越创补者,虽
历月日不准。”大德十一年,省臣奏:“凡内外诸司令史、译史、通事、知印、
宣使有出身者,一半于职官内选用,依旧一百二十月为满,外任减一资。”又议:
“选补吏员,除都省自行选用外,各部依元设额数,遇阙职官,与籍记内相参发
补,合用一半职官,从各部自行选用。通事、知印从长官选用。译史则从翰林院
试发都省书写典吏考满人内,挨次上名补用,其有不敷,从翰林发补。奏差亦于
职官内选一半,余于籍记应例人内发补。岁贡人吏,依已拟在役听候。”省议:
“六部令史如正从九品不敷,从八品内亦听选取。省掾,正从七品得代有解由并
见任未满、已除未任文资流官内选取,考满于应得资品上升一等,除元任地方,
杂职不预。院台令史如元系七品之人,亦在选补之例。译史、通事选识蒙古、回
回文字,通译语正从七品流官,考满验元资升一等,注元任地方,杂职不预。知
印于正从七品流官内选取,考满并依上例注授,杂职不预。宣使于正从八品流官
内选取,仍须色目、汉人相参,历一考,于应得资品上升一等,除元任地方,杂
职不预。”
凡岁贡吏员:至元十九年,省议:“中书省掾于枢密院、御史台令史内取,
台、院令史于六部令史内取,六部令史以诸路岁贡人吏补充,内外职官材堪省掾
及院、台、部令史者,亦许擢用。省掾考满,资品既高,责任亦重,皆自岁贡中
出,若不教养铨试,必致人材失真,今拟定例于后:诸州府隶省部者,儒学教授
选本管免差儒户子弟入学读书习业,非儒户而愿学者听。遇按察司、本路总管府
岁贡之时,于学生内选行义修明、文学优赡、通经史、达时务者,保申解贡。各
路司吏有阙,于所属衙门人吏内选取。委本路长官参佐,同儒学教授考试,习行
移算术,字画谨严,语言辩利,《诗》、《书》、《论》《孟》内通一经者为中
式,然后补充。按察司书吏有阙,府州司吏内勾补,至岁贡时,本州本路以上,
再试贡解。诸岁贡吏,当该官司于见役人内公选,以性行纯谨、儒吏兼通者为上,
才识明敏、吏事熟闲者次之,月日虽多、才能无取者不许呈贡。”二十二年,省
拟:“呈试吏员,先有定立贡法,各道按察司上路总管府凡三年一贡,儒、吏各
一人,下路二年贡一人,以次籍记,遇各部令史有阙补用。若随路司吏及岁贡儒
人,先补按察书吏,然后贡之于部,按察书吏依先例选取考试,唯以经史吏业不
失章指者为中选。随路贡举元额,自至元二十三年为始,各道按察司每岁于书吏
内,以次贡二名,儒人一名必谙吏事,吏人一名必知经史者,遇各部令史有阙,
以次勾补。”元贞元年,诏:“诸路有儒通吏事、吏通经术、性行修谨者,各路
荐举,廉访司试选。每道岁贡二人,省台委官立法考试,必中程式,方许录用。”
大德二年,贡部人吏,拟宣慰司、廉访司每道岁贡二人儒吏兼通者,自大德三年
为始,依例岁贡,应合转补各部寺监令史,依《至元新格》发遣,到部之日,公
座试验收补。九年,省判:“凡选府州教授,年四十已下,愿试吏员程式,许补
各部令史。除南人已试者,别无定夺到部,未试之人,依例考试。”至治二年,
省准:“各道廉访司书吏,先尽儒人,不敷者吏员内充贡,各历一考,依例试贡。”
凡补用吏员:至元十一年,省议:“有出身人员,遇省掾有阙,拟合于正从
七品文资职官并台、院、六部令史内,从上名转补。翰林两院拟同六部令史,有
阙于随路儒学教授通吏事人内选补。枢密院、御史台令史、省掾有阙,从上转补,
考满依例除授,又于正从八品文资官及六部令史内转补。省断事官令史与六部令
史一体三考出身,于部令史内发补。少府监令史,拟于六部并诸衙门考满典吏内
补用。”十三年,省议:“行工部令史与六部令史一体,于应补人内挨次填补。”
十四年,诏:“诸站都统领使司令史拟同各部令史,今既改通政院,与台院令史
一体出身,于各部令史内选补。”十五年,部拟:“翰林兼国史院令史同台令史
一体出身,于各部令史内选取。”二十一年,省议:“江淮、江西、荆湖等处行
省令史,拟将至元十九年咨发各省贴补人员先行收补,不许自行踏逐,移咨都省,
于六部见役令史内补充。或参用职官,则从行省新除正从八品职官内选取,杂职
官不预。”二十二年,宣徽院令史,考满正七品迁叙,于六部请俸令史内选取。
总制院与御史台同品,令译史、通事一体如之。二十四年,省准:“大都留守司
兼少府监令史,依宣徽院、大司农司例迁。”二十八年,省议:“陕西行省令史,
于各部及考令史并正从八品流官内选补。”二十九年,大司农司令史,于各部一
考之上令史及正从八品职官内选取。省掾有阙,于正七品文资出身人员内选。吏
员于枢密院、御史台令史元系六部令史内发充,历二十月以上者选,如无,于上
名内选。三十一年,省准:“内史府令史,于各部下名令史内选。”大德三年,
省准:“辽阳省令史宜从本省选正从八品文资职官补用。复令各部见役令史内,
不限岁月,或愿充、或籍贯附近、或选到职官,逐旋选解。国子监令译史,于籍
记寺监令史内发补。上都留守司令史,于籍记各部令史内,或于正八品职官内选
用,考满从七品迁用。宣徽院阑遗监令史,准本院依验元准月日挨补,考满同,
自行踏逐者降等。遇阙如系籍记令史并常调提控案牍内及本院两考之上典吏内补
充者,考满依例迁叙,自行选用者,止于本衙门就给付身,不入常调。”四年,
部拟:“上都留守司令史,仍听本司于正从八品流官内,或于上都见役寺监令史、
河东、山北二道廉访司上名书吏内,就便选用。上都兵马司司吏,发补附近隆兴、
大同、大宁路司吏相应。”部拟:“各处行省令史,除云南、甘肃、征东外,其
余合依至元二十一年定例,于六部见役上名令史、或正从八品流官参补。不敷,
听于各道宣慰司元系廉访按察司转补见役两考之上令史内选充,以宣慰司役过月
日,折半准算,通理一百二十月,方许出职。”大德五年,拟:“檀景等处采金
铁冶都提举司人吏,于附近州县司吏内遴选。”六年,省拟:“太医院令史,于
各部令史并相应职官内选取。长信寺令史,于元保内选补,考满降等叙用,有阙
于籍记令史内发补。”七年,拟:“刑部人吏,于籍记令史内公选,不许别行差
补,考满离役,依例选取,余者依次发补。礼部省判,许于籍记部令史内选取儒
吏一名,续准一名,于籍记部令史内从上选补。户部令史,于籍记部令史内从上
以通晓书算、练达钱谷者发遣,从本部试验收补。”八年,省准:“随路补用吏
员,令各路先以州吏入役月日籍为一簿。府吏有阙,从上勾补;州吏有阙,则于
本州籍记司县人吏内从上勾补。各道宣慰司令史,遇阙以籍记部令史下名发补,
新除正从九品流官内选取。”九年,省准:“都城所系在京五品衙门司吏,历两
考转补京畿都漕运两司令史。遇阙以仓库攒典历一考者选充,及两考则京畿都漕
运两司籍名,遇阙依次收补。上都寺监令史有阙,先尽省部籍记常调人员发补,
仍于正从九品流官内、并应得提控案牍内选取。不敷,就取元由路吏考满升充都
吏目典史准吏目月日及大同、大宁、隆兴三路司吏历两考之上者参用。”十年,
省准:“司县司吏有阙,于巡尉司吏内依次勾补。巡尉司吏有阙,从本处耆老上
户循众推举,仍将祗应月日均以岁为满。州吏有阙,县吏内勾补。路吏有阙,州
吏内勾补。若无所辖府州,于附近府州吏内勾补,县吏发补附近府州司吏。户、
刑、礼部合选令史有阙,于籍记令史上十名内、并职官到选正从九品文资流官内
试选。”十一年,省准:“县吏如历一考,取充库子一界,再发县吏,准理州吏
月日,路吏有阙,依次勾补。”至大元年,省准:“典宝监令史,就用前典宝署
典书蒙古必阇赤一名,例从翰林院试补,知印、通事各一名,从长官选保。”二
年,立资国院二品,及司属衙门令史一十名,半用职官,从本院选,半于上名部
令史内发补。译史二名,内职官一名,从本院选,外一名翰林院发。通事、知印
各一名,从本院长官选。宣使八名,半参用职官,余许本院自用一名,外三名常
选相应人内发。典吏六名,从本院选。所辖库二处,每处司库六名,本把四名,
于常选人内发。泉货监六处,各设令史八名,于各路上名司吏内选;译史一名,
从翰林院发;通事二名,从本监长官选;奏差六名,各州司吏内选;典吏二名,
本监选。以上考满,同都漕运司吏出身,所辖一十九处,两提举司设吏目一人,
常选内选,司吏五名,县司吏内选。三年,省准:“泉货监令史,于各处行省应
得提控案牍人内选,参用正从九品流官。山东、河东二监,从本部于相应人内发
补,考满依例迁用,见役自用之人,考满降等叙,有阙以相应人补。”四年,省
准:“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司司吏,旧从本司公选,事从国子监发补,宜从本司选
补。典瑞监首领官、令译史等,依典宝监例选用,考满迁叙。”部议:“长信寺
通事一名,例从所保。译史、知印、令史、奏差,从本衙门选一半职官,余相应
人内选,考满同自用迁叙。典吏二名,就便定夺,其自用者降等叙。”皇庆元年,
省准:“群牧监令译史、知印、怯里马赤、奏差人等,据诸色译史例,从翰林院
发补。知印、通事,长官选。令史、奏差、典吏俱有发补定例。其已选人,考满
降等叙,有阙于相应人内选发。大都路令史,历六十月,依至元二十九年例升提
控案牍,减一资升转。有过者,虽贴满月日,不减资。遇阙于所辖南北两兵马司
并各州见役上名司吏内勾补,有阙从本路于左右巡院、大兴、宛平与其余县吏通
籍从上挨补,月日虽多,不得无故替罢,违例补用者不准,除已籍记外,有阙依
上勾补。覆实司司吏,于诸州见役司吏内选,不敷则以在都仓库见役上名攒典发
充,历九十月除都目,年四十五之下历一考之上,亦许转补京畿都漕运司令史,
违例收补,别无定夺。”二年,省准:“中瑞司译史,从翰林院发,知印长官选
保,令史、奏差参取职官一半所选相应,考满依例迁叙,奉懿旨委用者,考满本
司区用,有阙以相应人补。征东行省令译史、宣使人等,旧考满从本省区用,若
经省部拟发,相应之人依例迁用,如不应者,虽省发亦从本省区用。”延祐二年,
省准:“河间等路都转盐运使司所辖场,分二十九处,二处改升从七品,司吏有
阙,依各县人吏,一体于附近各处巡尉捕盗司吏依次以上名勾补,再历一考,与
各场邻县吏互相迁调。和林路总管府司吏,以本处兵马司吏历一考者转补,再历
一考,转称海宣慰令史,考满除正八品。补不尽者,六十月受部劄充提控案牍。
沙、瓜二州屯储总管万户府边远比例,一体出身相应。会福院令译史、通事、宣
使人等,若省部发去者依例迁叙,自用者考满同二品衙门出身例,降一等添一资
升转。于常选教授儒人职官并见役各部令史内取补,宣使于常选职官内参补,通
事、知印从长官选用,仍须参用职官,典吏从本衙门补用。”五年,省准:“詹
事院立家令司、府正司,知印、怯里马赤俱令长官选用。令史六名,内取教授二
名,职官二名,廉访司书吏二名。译史一名,于蒙古字教授及都省见役蒙古书写
内选补。奏差二名,以相应人补。
凡宣使、奏差、委差、巡盐官出身:中书省宣使,至元九年,曾受宣命补充
者,九十月考满正七品。省劄宣使,九十月考满比依部令史例从七品。其台院宣
使、各部奏差,比例定拟。二十三年,省准:“省部台院令译史、通事、宣使、
奏差人等,未满九十月,不许预告迁转。都省元定六部奏差迁转格例,应入吏目
选充者,三考从八品。应入提控案牍人员选充者,三考从八品,任回减一资升转。
巡检提控案牍选充者,一考正九品。”二十四年,省准:“大都留守司兼少府监
奏差改充宣使,合于各部奏差内选取,改升宣使月日为始,考满比依宣徽院、大
司农司一体出身,自行踏逐者降等迁叙。大司农司所辖各道劝农营田内书吏,于
各路司吏内选取,考满提控案牍内任用。奏差就令本司选委。”二十九年,省准:
“各道廉访司通事、译史出身,比依书吏一体,考满正九。奏差考满,依通事、
译史降二等量拟,于钱谷官并巡检内任用。”三十年,省准:“延庆司奏差,比
依家令司奏差一体,考满正九品,自行踏逐者降一等。”大德四年,省准:“诸
路宝钞提举司奏差,改称委差,九十月为满,于酌中钱谷官内任用。”五年,部
议:“山东运司奏差,九十月近下钱谷官内任用。大都运司,一体定夺。”六年,
部拟:“河间运司巡盐官,依奏差出身,九十月近下钱谷官内任用。”七年,部
拟:“凡奏差自改立廉访司为始,九十月历巡检三考,转从九。”皇庆元年,各
道廉访司奏差出身,于本道所辖上名州司吏内选取,九十月都目内任用。若有路
吏并典吏内取充者,历两考,比依上例,都目内升转。
凡库藏司吏库子等出身:至元二十六年,省准:“上都资乘库库子、本把,
九十月近上钱谷官内任用。卫尉院利器库、寿武库库子,踏逐者九十月近上钱谷
官内任用。”二十八年,省拟:“泉府司富藏库本把、库子,六十月近下钱谷官
内任用。大府监行内藏库子,三周年为满,省劄钱谷官内迁叙。备用库提控三十
月,库子、本把三周岁,近上钱谷官内任用。”三十年,省准:“大都留守司兼
少府监器备库库子、本把,六十月近下钱谷官内任用。”三十年,省准:“宣徽
院生料库库子、本把并太医院所辖御药局院本把出身,例六十月,近上钱谷官一
体迁叙。”大德元年,部拟:“中御府奉宸库库子,以三周岁为满,拟受省劄钱
谷官。本把六十月,近上钱谷官内任用。”三年,省拟:“万亿四库、左右八作
司、富宁、宝源等库,各设色目司库二名,俱于枢密院各卫色目军内选差,考满
巡检内任用,自行踏逐者一考并同,循行如此。又汉人司库,于院务提领、大使、
都监内发补,二周岁满日,减一界升转;其色目司库于到选钱谷官内选发,考满
优减两界。都提举万亿库提控案牍,比常选人员,任回减一资升用。司吏三十五
人,除色目四人外,汉人有阙,于大都总管府、转运司、漕运司下名司吏内选取,
三十月拟充吏目,四十五月之上、六十月之下都目,六十月以上转提控案牍。省
拟六十月以上、四十五月以下,愿充寺监令史者听。司库五十人,除色目一十四
人另行定夺外,汉人于大都路人户内选用,二周岁为满,院务提领内任用;都监
内充司库,二年为满,于受省劄钱谷官内任用;务使充司库,二年为满,于从九
品杂职内任用。秤子五人,于大都人户内选充,二年为满,于近下钱谷官内任用。
太医院御药局本把,六十月近上钱谷官内任用。”四年,受给库依油磨坊设攒典、
库子,从工部选。会同馆收支库攒典,与长秋库同。上都广积、万盈二仓系正六
品,永丰系正七品,比之大都平准库品级尤高,拟各仓攒典转寺监本把,并万亿
库司吏相应。提举广惠司库子,考满近下钱谷官内任用。侍仪司法物库所设攒典、
库子,依平准行用库例补用。五年,大都尚食局本把,拟于钱谷官内迁叙,本院
自行踏逐者,就给付身,考满不入常调。都提举万亿宝源库色目司库,拟于巡检
内任用,添一资升转。京畿都漕运司司仓,于到选钱谷官内选发。六年,部呈:
“凡路府诸州提控案牍、都吏目等,诸衙门吏员出身,应得案牍、都吏目,如系
路府司吏转充之人,依旧迁除。其由仓库攒典杂进者,得提控案牍改省劄钱谷官,
都目近上钱谷官,吏目改酌中钱谷官。提控案牍,都吏目月日考满,于流官内迁
用。广胜库子,合从武备寺给付身,考满本衙门定夺。大积等仓典吏,与四库案
牍所掌事同,任回减一资升用。”七年,各路攒典、库子,部议:“江北及行省
所辖路分库子,依已拟于司县司吏内差补,周岁发充县司吏,遇州司吏有阙,挨
次勾补。诸仓库攒典有阙,于各部籍记典吏内发补。左右八作司等五品衙门内司
吏有阙,却于各仓库上名攒典内发补。若万亿库四品衙门司吏有阙,亦于上项司
吏内从上转补,将役过五品衙门月日,五折四准算,通理九十月考满,提控案牍
内迁用。如转补不尽,五品衙门司吏考满,止于都吏内任用。油磨坊、抄纸坊攒
典有阙,并依上例。回回药物院本把,六十月酌中钱谷内定夺。”九年,省准:
“提举利林仓、昔宝赤八剌哈孙仓、孔古列仓司吏,六十月酌中钱谷官内委用。
资成库库子出身,部议比依太府、利用、章佩、中尚等监。武备寺库有阙,如系
本衙门典吏请俸一考转补者,六十月为近上钱谷官,其余补充之人,九十月依上
迁用。和林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所辖广济库库子、攒典,自行踏逐者比依三仓例,
六十月于近下钱谷官内定夺。”至大二年,省准:“广禧库库子,依奉宸库例出
身,如系本把一考之上转充者,四十五月受省劄钱谷官,其余补充之人,六十月
依上例迁用。本把元系本衙门请俸一考典吏转补者,六十月近上钱谷官,其余补
充者,九十月亦依上例迁用。上都东西万盈、广积二仓司仓,与仓官一体,二周
岁为满。”三年,省准:“各路库子于各处钱谷官内发补,拟不减界,考满从优
定夺。江北库子,止依旧例。和林设立平准行用库库子,宜从本省相应人内量选
二名,二周岁为满,近下钱谷官内定夺。”皇庆元年,部议:“文成、供须、藏
珍三库本把、库子,依太府监库子例,常选内委用,考满比例迁除,有阙于常调
人内发补,自行选用者,考满从本院定夺,若系常选任用者,考满依例迁叙。”
二年,殊祥院所辖万圣库库子、攒典,依崇祥院诸物库例出身。部议:“如比上
例,三十月转补五品衙门司吏,再历三十月,于四品衙门司吏内补用,其库子合
于常调籍记仓库攒典人内发补,六十月为满,于务都监内任用,自行委用者,考
满本衙门定夺。”延祐元年,省议:“腹里路分司仓库子,于州县司吏内勾补,
满日同旧例升转。”

[发帖际遇]: 林风在海边沙滩上捡到一支圣火令,当废铜卖了,获得银两2.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书写、铨写、书吏、典吏转补:至元二十五年,省准:“通政等二品衙门
典吏,九十月补本院宣使。各寺监典吏,比依上例,考满转补本衙门奏差。户部
填写勘合典吏,与管勘合令史一体,考满从优定夺。参议府、左右司、客省使令
史、书写,四十五月转补,如补不尽,于提控案牍内任用,于各部铨写及典吏内
收补。会总房、承发司、照磨所、架阁库典吏,各部铨写,六十月转补,已上,
都吏内任用。各部典吏并左右部照磨所、架阁库典吏,于都省参议府、左右司、
客省使令史、书写内以次转补,如补不尽,六十月转补各监令史,已上,吏目内
任用。枢密院典吏、铨写,依御史台典吏一体,六十月转部,转补不尽,六十月
已上,于都目内任用。御史台典吏,遇察院书吏有阙,从上挨次转补,通理六十
月,补各道按察司书吏,部令史有阙,亦行收补。”二十六年,省准:“上都留
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典吏,九十月补本司宣使,考满依例定夺。”二十七年,省
准:“漕运使司令史,九十月提控案牍内任用,如年四十五以下,愿充寺监令史
者听。省院台部书写、铨写、典吏人等出身,与各道宣慰司、按察司、随路总管
府岁贡吏员一体转部,书写人等止令转寺监等衙门令史。”二十八年,省准:
“参议府、左右司、客省使令史,各房书写有阙,拟于都省典吏内选补,五折四
令史、书写月日,通折四十月转部。及六部铨写、典吏一考之上选充,三折二令
史、书写月日,通折四十五月转补各部令史。如已行选用者,四十五月补寺监令
史。参议府、左右司、客省使令史,各房书写有阙,拟于都省典吏内选补,五折
四令史、书写月日,通折四十五月转部。及六部铨写、典吏一考之上选充,三折
二令史、书写月日,通折四十五月转补各部令史。如自行选用者,四十五月补寺
监令史。”部议:“执总会总房、照磨所、承发司、架阁库典吏,一考之上转补
参议府、左右司、客省使令史,补不尽者,四十五月补寺监令史。有阙,于六部
铨写、典吏一考之上选充,三折二省典吏月日,通折六十月转补各部令史。若转
充参议府、左右司、客省使令史、都省书写,五折四令史、书写月日,通折四十
五月转部。如自行选用者,六十月补寺监令史。六部铨写、典吏并左右部照磨所、
架阁库典吏,一考之上,遇省书写、典吏月日补不尽者,六十月转补寺监令史。”
省议:“除见役外,后有阙,拟于都省各房写发人内公举发补,除转充参议府、
左右司、客省使令史、都省书写、典吏者,依前例转补,不尽者六十月充都目。”
二十九年,部拟:“御史台典吏三十月,依廉访司书吏转补察院,三十月转部,
补不尽者,考满从八品迁用外,行台典吏三十月转补行台察院书吏,再历三十月
发补各道宣慰司令史。参议府令史,四十五月转部令史。光禄寺典吏,考满转补
本衙门奏差。”元贞元年,省准:“省部见役典吏实历俸月,名排籍记,遇都省
书写、典吏有阙,从上挨次发补。枢密院铨写,一考之上补都省书写,通折月日
升转外,本院铨写有阙,补请俸上名典吏。”大德元年,省准:“两淮本道书吏,
转补行台察院书吏、江南宣慰司令史。云南、四川、河西三道书吏,在边远者三
十月为格,依上迁补。江浙行省检校书吏,于行省请俸典吏内选补,以典吏月日
五折四,通折书吏六十月转各道宣慰司。”四年,省准:“徽政院掌仪、掌膳、
掌医署书吏宜从本院通定名排,若本院典吏有阙,以次转补。”八年,省议:
“院台以下诸司吏员,俱从吏部发补,据曾经省发并省判籍定典吏、令史,从吏
部依次试补,元籍记典吏,见在写发者,遇各库攒典试补。省掾每名,设贴书二
名,就用已籍记者,呈左右司关吏部籍定,遇部典吏阙收补,历两考从上名转省
典吏,除一考外,余者折省典吏月日,两考升补参议府、左右司、客省使令史、
书写、检校、书吏,通折四十五月。补不尽省典吏,六十月,遇寺监令史、宣慰
司令史有阙,依次发补。除宣慰司令史,已有贡部定例,寺监令史历一考,与籍
记部令史通籍发补各部令史。寺监见役人等,虽经准设,未曾补阙,不许转部,
考满依旧例迁叙,其省部典吏、书写人等转入寺监、宣慰司,愿守考满者听。御
史台令史一名,选贴书二名,依次选试相应充架阁库子,转补典吏,三十月发充
各道廉访司书吏,再历一考,依例岁贡。三品衙门典吏,历三考升宣使,补不尽,
本衙门于相应阙内委用。部典吏一考之上,转省典吏,补不尽者,三考补本衙门
奏差,两考之上发寺监宣慰司奏差外,据六部系名贴书合与都省写发人相参转补
各部典吏,补不尽者,发各库攒典。都省写发人有阙,于六部系名贴书内参选,
不尽者依旧发各库攒典。”九年,省准:“狱典历一考之上,转各部典吏。翰林
国史院书写考满,除从七品,有阙从本院于籍记教授试准应补部令史内指名选用。
太常寺典吏,历九十月注吏目。工部符牌局典吏,三十月转各部典吏。翰林国史
院蒙古书写,四十五月转补寺监蒙古必阇赤。宣徽院所辖寺监令史有阙,于到部
籍记寺监令史与本院考满典吏挨次发补。”十年,省准:“陕西诸道行御史台察
院书吏,若系腹里岁贡廉访司见役书吏选取人数,须历一考,以上名贡部,下名
转补察院。总管府狱典转州司吏,府州者补县吏,须历一考,方许转补。江浙行
省运司书吏,九十月升都目,添一资升转,如非各路散府上州司吏补充,役过月
日,别无定夺。”十一年,省准:“左司言照磨所典吏遇阙,宜于左右部照磨所
典吏内从上发补。各路府州狱典遇阙,于廉访司写发人及各路通晓刑名贴书内参
补。”至大元年,省准:“各部蒙古必阇赤,如系翰林院选发之人,四十五月遇
各衙门译史有阙,依次与职官相参补用,不敷从翰林院发补。”三年,省准:
“詹事院蒙古书写,如系翰林院选发之人,四十五月遇典用等监衙门译史有阙,
依次与职官相参补用,不敷从翰林院选发。和林行省典吏,转理问所令史,四十
五月发补称海宣慰司令史,转补不尽典吏,须历六十月依上发补。中瑞司、掌谒
司典书,九十月与寺监令史一体除正八品。行台察院书吏,俱历九十月依旧出身
叙,任回添一资升转。内台察院转部、行台察院转江南宣慰司令史,北人贡内台
察院各道廉访司书吏,先役书吏历九十月,拟正九品,任回添一资升转。”省议:
“廉访司书吏,上名贡部,下名转察院,不尽者通九十月,除正九品。察院书吏
三十月转部,不尽者九十月除从八品,非廉访司取充则四十五月转部,不尽者考
满除正九品。”二年,议:“廉访司书吏、贡察院书吏不尽者九十月除正九品,
行台察院书吏转补不尽者如之。内台察院书吏转部,年高不愿转部者,九十月除
从八品。”皇庆元年,部议:“廉访司职官书吏,合依通例选取,不许迁叙,候
书吏考满,通理叙用。职官先尝为廉访司书吏者,避元役道分,并其余相应职官,
历三十月,减一资。又教授、学正、学录并府州提控案牍、都吏目内委充职官,
各理本等月日,其余岁贡儒吏,依例选用。又廉访司奏差、内台行台典吏有能者,
历一考之上选充书吏,通儒书者充儒人数,通吏业者充吏员数。参议府、左右司、
客省使令史、书写、检校书吏,依至元二十八年例,以省典吏选充,五折四令史、
书写、书吏月日,通折五十五月转部。省典吏系六部铨写、典吏转充,三折二省
典吏月日,通折六十月转各部令史。自用之人并转补不尽省典吏,考满发补寺监、
各道宣慰司令史。”二年,省准:“河东宣慰司选河东山西道廉访司书吏充令史,
合回避按治道分选取,其余亦合一体。”延祐三年,部拟:“行台察院书吏、各
道廉访司掌书,元系吏员出身者,并依旧例,以九十月为满,依汉人吏员降等于
散府诸州案牍内选用,任回依例升转。大宗正府蒙古书写,四十五月依枢密院转
各卫译史除正八品例,籍定发补诸寺监译史。察院书吏与宣慰司令史,皆系八品
出身转部者,宜以五折四理算,宣慰司令史出身正八品,察院从八品,其转补到
部者以五折四准算太优,今三折二。其廉访司径发贡部及已除者,难议理算。”
天历元年,台议:“各道书吏,额设一十六人,有阙宜用终场下第举子四人,教
授四人,各路司吏四人,通吏职官四人,委文资正官试验相应,方许入部。”
凡卫翼吏员升转:皇庆元年,枢密院议:“各处都府并总管高丽、女直、汉
军万户府及临清万户府秩三品,本府令史有阙,于一考都目、两考吏目并各卫三
考典吏内,呈院发补,九十月历提控案牍一任,于各万户府知事内选用。”延祐
六年,枢密院议:“各卫翼都目得代两考者,拟受院劄提控案牍内铨注,三考升
千户所知事,月日不及者,各卫翼挨次前后得代日期,于都目内贴补。各卫提控
案牍,年过五旬已历四考者,升千户所知事。及两考年四十五以下,发补各卫令
史。不及两考者,止于案牍内铨注,受院劄,通理一百二十月,于千户所知事内
选用。各处蒙古都元帅府额设令史有阙,于本府所辖万户府并奥鲁府上名司吏年
四十以下者选取,呈院准设,历一百二十月,再历提控案牍一任,于万户府知事
内迁用。”泰定三年,枢密院议:“行省所辖万户府司吏有阙,于本翼上千户所
上名司吏内取补,须行省准设,九十月充吏目,一考转都目,一考除千户所提领
案牍,一考升万户府提控案牍,历两考,通历省除一百五十月,行省照勘相同,
咨院于万户府知事内区用。”
凡各万户府司吏:蒙古都万户府司吏有阙,于千户所司吏内选补,历一百二
十月,升千户所提领案牍,一考万户府案牍,通理九十月,转万户府知事。汉军
万户府并所辖万户府及奥鲁府司吏,于千户所司吏内补用,呈院准设,九十月充
吏目,一考都目,一考升千户所或都千户所、奥鲁府提控案牍,再历万户府或都
府、奥鲁府提控案牍两任,于万户府知事内用。各处都府令史,于一考都目、两
考吏目并各卫请俸三考典吏内,呈院发补,九十月为满,再历提控案牍一任,于
各万户府知事内选用。各处蒙古军元帅府令史,大德十年拟于本府所辖万户府并
奥鲁府上名司吏内,年四十以下者选补,呈院准设,历一百二十月,再历提控案
牍一任,于万户府知事内迁用。各省镇抚司令史,于各万户府上名六十月司吏内
选取,受行省劄,三十月为满,再于各万户府提控案牍内,历一百二十月知事内
定夺。各卫翼令史,有出身转补者,九十月正八,无出身者从八内定夺。
凡提控案牍、都目:至元二十一年三月已后受院劄,九十月为满,行省、行
院劄一百二十月为满,于万户府知事内用。大德四年,案牍年过五旬,已历四考
者,于千户所知事内定夺外,及两考四十五以下发补各卫令史,若不及考者,止
于案牍内铨注,受院劄,通理一百二十月,于千户所知事内用。各卫翼都目,延
祐六年,请俸两考者,院劄提控案牍内铨注,历三考,升千户所知事,月日不及
者,各卫翼都目内贴补。如各卫典吏转充者,六十月直隶本院万户府提控案牍、
弩军屯田千户所、镇抚司提控案牍内铨注。无俸人转充者,二十月依上升转。镇
抚司、屯田弩军千户所都目,依中州例,改设案牍,止请都目俸,三十月为满,
依例注代。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八十四 志第三十四

◎选举四
○考课
凡随朝职官:至元六年格,一考升一等,两考通升二等止。六部侍郎正四品,
依旧例通理八十月,升三品。左右司郎中、员外郎、都事,考满升二等。六部郎
中、员外郎、主事,三十月考满升一等,两考通升二等。
凡官员考数:省部定拟:从九品拟历三任,升从八。正九品历两任,升从八。
正八品历三任,升从七。从七历三任,呈省。正七历两任,升从六。从六品通历
三任,升从五。正六历两任,升从五。从五转至正五,缘四品阙少,通历两任,
须历上州尹一任,方入四品。内外正从四品,通理八十月,升三品。
凡取会行止:中统三年,诏置簿立式,取会各官姓名、籍贯、年甲、入仕次
第。至元十九年,诸职官解由到省部,考其功过,以凭黜陟。大德元年,外任官
解由到吏部,止于刑部照过,将各人所历,立行止簿,就检照定拟。
凡职官回降:至元十九年,定江淮官已受宣敕,资品相应,例升二等迁去。
江淮官员依旧于江淮任用。其已考满者,并免回降。不及考者,例存一等。有出
身未合入流品受宣者,任回,三品拟同六品,四品拟同七品,正从五品同正八品;
受敕者,正从六品同从八品,七品、八品同正从九品,正从九品同提领案牍、巡
检。无出身及白身人受宣者,三品同七品,四品同八品,正从五品同正九品;受
敕者,正从六品同从九品,七品、八品同提领案牍、巡检,正从九品拟院务监当
官。其上项有资品人员,再于接连福建、两广溪洞州郡任用,拟升一等。两广、
福建,别议升转。至元十四年,都省未注江淮官已前,创立官府,招抚百姓,实
有劳绩者,其见受职名,若应受宣者,三品同七品,四品、五品拟同八品;若应
受敕者,正从六品同正从九品,其七品、八品拟同提控案牍、巡检,正从九品拟
同院务监当官。无出身不应叙白身人,其见受职名,应受宣者,三品同八品,四
品、五品同九品;应受敕者,正从六品同提控案牍、巡检,七品以下拟院务监当
官。其上项人员,若再于接连福建、两广溪洞州郡任用,拟升一等。两广、福建,
别议升转。至元十四年已后,新收抚州郡、准上例定夺。前资不应又升二等迁去
江淮官员,任回,拟定前资合得品级,于上例升二等,止于江淮迁转,若于腹里
任用,并依上例。七品以下,已历三品、四品者,比附上项有出身未入流品人员
例,从一高。前三件于见拟资品上增一等铨注。二十一年,诏:“军官转入民职,
已受宣敕不曾之任者,拟自准定资品换授,从礼任月日为始,理算资考升转。若
先受宣敕已经礼任,资品相应者,通理月日升转外,据骤升人员前任所历月日除
一考外,余月日与后任月日依准定资品通理升转,不及考者,拟自准定资品换授,
从礼任月日为始,理算资考升转。腹里常调官,除资品相应者依例升转外,有前
资未应入流品受宣敕者,六品以下人员,照勘有无出身,依验职事品秩,自受敕
以后历一考者,同江淮例定拟,不及考者,更升一等。五品以上人员,斟酌比附
议拟,呈省据在前已经除授者,任回通理定夺。”
凡吏属年劳差等:至元六年,吏部呈:“省部译史、通事,旧以一百二十月
出职,今案牍繁冗,合以九十月为满。”十九年,部拟:“行省通事、译史、令
史、宣使或经例革替罢,所历月日不等,如元经省掾发去,不及一考者,拟令贴
补;及一考之上者,比台院令史出身例定夺。自行踏逐者,降一等叙,不及一考
者,发还本省区用。宣慰司人吏,经省院发,不及一考者,拟贴补;及一考之上
者,比部令史出身降一等定夺。自行踏逐者,又降一等;不及一考者,别无定夺。”
二十年,省拟:“云南行省极边重地令译史人等,六十月考满。甘肃行省令译史
人等,六十五月考满,本土人员,依旧例用。”二十五年,省准:“缅中行省令
史,依云南行省一体出身。”大德元年,省臣奏:“以省、台、院诸衙门令译史、
通事、知印、宣使等,旧以九十月为满,升迁太骤,今以一百二十月为满,于应
得职事内升用。又写圣旨、掌奏事选法、应办刑名文字必阇赤等,以八月折十月,
今后毋令折算。”四年,制以诸衙门令译史、宣使人等一百二十月为满。部议:
“远方令译史人等,甘肃、福建、四川于此发去,九十月为满。两广、海北海南
道于此发去,八十月满,云南省八十月满。土人一百二十月满。”都省议:“俱
以九十月为考满,土人依例一百二十月为满。”至大元年,部议:“和林行省即
系远方,其人吏比四川、甘肃行省九十月出职。”二年,诏:“中外吏员人等,
依世祖定制,以九十月满,参详,历一百二十月已受除者,依大德十一年内制,
外任减一资。所有诏书已后在选未曾除受,并见告满之人,历一百二十月者,合
同四考理算,外任一资不须再减。”省拟:“以九十月为满,余有月日,后任理
算。应满而不离役者,虽有役过月日,不准。”三年,省准:“河西廉访司书吏
人等月日。”部议:“合准旧例,云南六十月,河西、西川六十五月,土人九十
月为满。”皇庆二年,部议:“凡内外诸司吏员,旧以九十月为满,大德元年改
一百二十月为满,至大二年复旧制。一纪之间,受除者众。其元除有以三十月为
一考者,亦有四十月为一考者,以所除不等,往往援例陈诉,有碍选法。拟合依
已降诏绦为格,系大德元年三月七日以后入役,至未复旧制之前,已除未除俱以
四十月为一考,通理一百二十月为满,减资升转。其未满受除者,一体理考定拟,
余二十六月已上,准升一等,十五月之上,减外任一资,十五月之下,后任理算。
改格之后应满而不离役者,役过月日,别无定夺。”
凡吏员考满授从六品:至元九年,省准:“省令史出身,中统四年已前,六
品升迁,已后七品除授,至元之后,事繁责重,宜依准中统四年已前考满一体注
授。”三十一年,省议:“三师僚属,蒙古必阇赤、掾史、宣使等,依都省设置,
若不由台院转补者,降等叙。”元贞元年,省议:“监修国史僚属,依三师所设,
非台院转补者,降等叙。”大德五年,部呈考满省掾各各资品。省议:“今后院
台并行省令史选充省掾者,虽理考满,须历三十月方许出职,仍分省发、自行踏
逐者,各部令史毋得直理省掾月日。”
凡吏员考满授正七品:至元九年,部拟:“院、台、大司农司令史出身,三
考正七品。一考之上,验月日定夺。一考之下,二十月以上为从八品;十五月以
上正九品;十五月以下,十月之上为从九品,添一资,历十月以下为巡检。”十
一年,部议:“紥鲁火赤令史、译史考满,合依枢密院、御史台令史、译史出身,
三考出为正七品,自用者降一等,有阙于部令史内选取。”十四年,部拟:“前
诸站统领使司令史,同部令史出身,今既改通政院从二品,通事、译史、令史人
等,宜同台、院人吏一体出身。”十五年,翰林国史院言:“本院令史系省准人
员,其出身与御史台一体,遇阙省掾时,亦合勾补。准吏部牒,本院令史以九十
月考满,同部令史出身,本院与御史台皆随朝二品,令史亦合与台令史一体出身,
有阙于部令史内选用。”十九年,部拟:“泉府司随朝从二品,令史、译史人等,
由省部发者,考满依通政院例定夺,自行用者降一等。”二十年,定拟安西王王
相府首领官令史,与台、院吏属一体迁转。二十二年,部拟:“宣徽院升为二品,
与台、院品秩相同,令史出身合依正七品迁除贡补,省、院有阙,于部令史内选
取。”总制院与御史台俱为正二品,部拟:“令译史考满,亦合一体出身。”二
十三年,省准:“詹事院掾史,若六部选充者,考满出为正七品,自用者降等。”
二十四年,集贤院言:“本院与翰林国史院品级相同。”省议:“令史考满,一
体定夺。”二十五年,省议:“上都留守司兼本路总管府令史出身,三考正八品,
其自部令史内选取者,同宣徽院、太医院令史一体出身。上都留守司升为正二品,
见设令史,自行踏逐者,考满不为例,从七品内选用;部令史内选取,考满宣徽
院、大司农司令史一体出身。”部议:“都护府人吏依通政院令译史人等出身,
由省部发者,考满出为正七品,自用者降一等。”二十六年,省准:“都功德使
司随朝二品,令译史人等,比台、院人吏一体升转。”二十九年,部呈:“大司
徒令史,若各部选发者,三考出为正七,自用者降等。崇福司与都护府、泉府司
品秩相同,所设人吏,由省部发者,考满出为正七品,自用者降一等。福建省征
瓜哇所设人吏,出征回还,俱同考满。”三十年,省准:“将作院令史,依通政
院等衙门令史,考满除正七品。”部议:“如系六部选发,考满除正七品,自用
者本衙门叙。”元贞元年,内史府秩正二品,令史亦于部令史内收补,考满除正
七品,自用者降等。大德九年,部拟:“阔阔出大司徒令史,若各部选发,考满
正七,自用者降等。”至大四年,省准:“会福院令史、知印、通事、译史、宣
使、典吏俱自用,前拟不拘常调,考满本衙门区用。隆禧院令史人等,如常选者,
考满依例迁叙,自用者不入常调,于本衙门区用。“皇庆二年,部议:“崇祥院
人吏,系部令史发补者,依例迁用,不应者降等叙。”延祐四年,部议:“隆禧
院令史、译史、通事、知印、典吏同五台殊祥院人吏一体,常选内委付。其出身
若有曾历寺监并籍记各部令史人等,考满同二品衙门出身,降等叙,白身者降等,
添一资升转;省部发去者,依例迁叙。后有阙,令史须于常选教授儒人职官并部
令史见役上名内取补;宣使于职官并相应内参补;通事、知印从长官保选,仍参
用职官,违例补充,别无定夺。殊祥院人吏,先未定拟,亦合一体。”
凡吏员考满授从七品:至元六年,省拟:“部令史、译史、通事人等,中统
四年正月以前收补者,拟九十月为满,注从七品,回降正八一任,还入从七。以
后充者,亦拟九十月为满,正八品,仍免回降。”九年,吏、礼部拟:“凡部令
史二考,注从七品。一考之上,验月日定夺。一考之下,二十月以上者正九品。
十五月以上从九品,十五月以下,令史提控案牍,通事、译史巡检。太府监改拟
正三品,与六部同,人吏自行踏逐,将已历月日准为资考,似为不伦,拟自改升
月日为始,九十月为满,同部令史出职,有阙于籍记部令史内挨次收补。”十一
年,省议:“省断事官令史,与六部令史一体出身,若是实历俸月九十月,考满
迁除,有阙于应补部令史人内挨次补用。”省议:“中御府正三品,拟同太府监
令史出身,九十月于从七品内除授,自行踏逐者降一等,歇下名阙,于应补部令
史人内补填。”十三年,省议:“行工部令史,与六部令史一体出身。四怯薛令
史,九十月同部令史出身,有阙以籍记部令史内补填。”二十年,部呈:“行省
令、译史人等,比台、院一体出身。行台、行院令译史、通事人等,九十月考满,
元系都省台院发去及应补之人,合降台院一等。”二十三年,省判:“大都留守
司兼少府监令史,如系省部发去相应人员,同部令史出身,九十月考满,从七品,
自行踏逐者降等。”二十四年,省判:“中尚监令史人等,若系省部发去人员,
同太府监令译史等出身,自行踏逐者降等。”太史院令史,部议:“如省部发去
人员,从七品内迁除,自行踏逐者,降等叙用。”部拟:“行省台院令史,九十
月考满,若系都省台院发去腹里请俸人员,行省令史同台院令史出身,行台、行
院降一等,俱于腹里选用,自行踏逐递降一等,于江南任用。”二十九年,省判:
“巩昌等处便宜都总帅府令史人等出身,拟与各道宣慰司一体,自行踏逐者降等
叙用。”大德三年,省准:“上都留守司令史,旧以见役部令史发补,以籍居悬
远,拟于籍记部令史内选发,与六部见役令史一体转升二品衙门令史,转补不尽
者,考满从七品叙用。”八年,部拟:“利用监自大德三年八月已前入役者,若
充各衙门有俸令史,及本监奏差、典吏转补,则于应得资品内选用;由库子、本
把就升,并白身人,于杂职内通理定夺;自用之人,本监委用。”皇庆元年,制:
“典瑞监人吏俱与七品出身。”部议:“太府、利用等四监同。省发者考满与六
部一体叙,其余寺监令译史正八品,奏差正九品。令典瑞监、前典宝监人吏出身
同大府等监,系奉旨事理。”省议:“已除者,依旧例定夺。”三年,省准:
“章庆使司秩正二品,见役人吏,若同随朝二品衙门,考满除正七品,缘系徽政
院所辖司属,量拟考满除从七品,自用者降等,如系及考部令史转充,考满正七
品,未及考者止除从七品。有阙须依例补,不许自用。”
凡吏员考满授正八品:至元十一年,省议:“秘书监从三品,令史拟九十月
出为正八品,自用者降一等,有阙诸衙门考满典吏内补填。”省议:“太常寺正
三品,令史以九十月出为从八品,有阙于应补监令史内取用。”省议:“少府监
正四品,准军器监令史出身,是省部发去者,三考于正八品任用,自行踏逐人员,
考满降一等。”省议:“尚牧监正四品,省部发去令史,拟九十月出为正八品,
自用者降一等,有阙于诸衙门典吏内选补。”部拟:“河南等路宣慰司系外任从
二品,与随朝各部正三品衙门相同,准令史以九十月同部令史迁转。开元等路宣
抚司外任正三品,令译史比前例降一等,九十月于正八品内迁转。”十四年,部
拟:“枢密院断事官令史,拟以九十月出为从八品,有阙于诸衙门考满典吏内补
用。”十六年,部拟:“枢密院断事官今改从三品,所设人吏,若系上司发去人
员,历九十月,比省断事官令史降等于正八品内迁除,自用者降一等,遇阙于相
应人内发遣。”二十一年,部拟:“广西、海北海南道宣慰司令史、译史、奏差
人等,与岭南广西道等处按察司书吏人等一体,二十月理算一考,拟六十月同考
满。”省准:“广东宣慰司其地倚山濒海,极边烟瘴,令史议合优升,依泉州行
省令译史等,以二十月理算一考。”二十二年,省准:“詹事院府正、家令二司,
给侍宫闱,正班三品,令史即非各司自用人员,俸秩与六部同,若遇院掾史有阙,
于两司令史内选补,拟定资品出身,依枢密院所辖各卫令史出身,考满出为正八
品。尚酝监令史,与六部令史同议,诸监令史考满,正八品内迁用,及非省部发
去者例降一等,尚酝监令史亦合一体。”二十三年,省准:“太常寺令史,历九
十月,正八品内任用,有阙于呈准籍记人内选取。云南省罗罗斯宣慰司兼管军万
户府首领官、令史人等,依云南行省令史例,六十月考满,首领官受敕,例以三
十月为一考。武备寺正三品,令译史等出身,拟先司农寺令译史人等,依各监例,
考满出为正八品,武备寺令史亦合依例迁叙。尚舍监令史,拟同诸寺监令史,考
满授正八品,自行用者降一等,尚舍监亦如之。陕西四川行省顺元等路军民宣慰
司,依云南令译史人等,六十月为满迁转。”二十四年,部拟:“太史院、武备
寺、光禄寺等令史,九十月正八品内迁用,自用者降一等。太医院系宣徽院所辖,
令史人等,若系省部发去,考满同诸监令史,拟正八品,自用者降等任用。”二
十六年,省准:“给事中兼修起居注人吏,依诸寺监令史出身例,考满一体定夺。
侍仪司令史,依给事中兼起居注人吏迁转。”二十七年,省准:“延庆司令史,
九十月,依已准家令、府正两司例,由省部发者出为正八品,自用者降等叙。”
二十八年,省准:“太仆寺拟比尚乘等寺令史,以九十月出为正八品,自用者降
一等。拱卫直都指挥使司与武备寺同品,令史考满,出为从八品,自用者降一等
迁用。蒙古等卫令史,即系在先考满令史,合于正八品内迁叙,各卫令史有阙,
由省部籍记选发者,考满出为正八品。枢密院所辖都元帅府、万户府各卫并屯田
等司官吏,俱从本院定夺、迁调,见役令史,自用者考满,合从本院定夺。宣政
院断事官令史,与枢密院及蒙古必阇赤,由翰林院发者,以九十月为从七品,通
事、令史以九十月为正八品,奏差以九十月为正九品,典吏九十月转本府奏差,
自用者降等。”二十九年,部拟:“左右两江宣慰司都元帅府令译史人等,依云
南、两广、福建人吏,六十月为满。两广叙用译史,除从七品,非翰林院选发,
别无定夺。令史省发,考满正八品,奏差省发,考满正九品,自用者降等叙。仪
凤司令史,比同侍仪司令史,考满为正八品,自用者降一等。哈迷为头只哈赤八
剌哈孙达鲁花赤令史,吏部议,与阿速拔都儿达鲁花赤必阇赤考满正八品任用,
虽必阇赤、令史月俸不同,各官随朝近侍一体,比依例出身相应。”三十年,省
准:“孛可孙系正三品,令译史人等,比依各寺监令译史出身相应。都水监从三
品,令译史等依寺监令史一体出身,考满正八品叙,自用者降等。只儿哈忽昔宝
赤八剌哈孙达鲁花赤本处随朝正三品,与只哈赤八剌哈孙达鲁花赤令史等即系一
体,拟合依例,考满出为正八品。”元贞元年,省准:“阑遗监令译史人等,省
部发去者,考满正八品内任用,自行踏逐者降等。家令司、府正司改内宰、宫正,
其人吏依元定为当。拱卫直都指挥使司升为正三品,其令译史等俸,俱与光禄寺
相同,拟系相应人内发补者考满与正八品,奏差正九,自用者降等叙。”大德三
年,部议:“鹰坊总管府人吏,依随朝三品,考满正八品内迁用。”五年,部拟:
“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人吏,合与随朝二品衙门一体,及量减月日。”部议:
“各道宣慰司令史,一百二十月正八品叙,自用者降等迁用。其和林宣慰司无应
取司属,又系酷寒之地,人吏已蒙都省从优以九十月为满,今拟考满,不分自用,
俱于正八品内迁用。”八年,部言:“行都水监准设人吏,令史八人,奏差六人,
壕寨一十人,通事、知印各一人,译史一人,公使人二十人。都水监令译史、通
事、知印考满,俱于正八品迁用,奏差考满,正九品,自用者降等,壕寨出身并
俸给同奏差。行都水监系江南创立衙门,令史比例,合于行省所辖常调提控案牍
内选取,奏差、壕寨人等亦须选相应人,考满比都水监人吏降等江南迁用,典吏
公使人,从本监自用。”九年,部言:“尚乘寺援武备寺、大府、章佩等监例,
求升加其人吏出身俸给。议得,各监人吏皆系奉旨升加,尚乘寺人吏合依已拟。”
至大三年,部言:“和林系边远酷寒之地,兵马司司吏历一考余,转本路总管府
司吏。补不尽者,六十月升都目。总管府吏,再历一考,转青海宣慰司令史,考
满除正八品,不系本路司吏转补者,降等叙,补不尽者,六十月,部劄提控案牍
内任用,蒙古必霝赤比上例定夺。”部议:“晋王位下断事官正三品,除怯里马
赤、知印例从长官所保,蒙古必劄赤翰林院发,令史以内史府考满典吏并籍记寺
监令史发补,九十月除正八品,与职官相参用。奏差亦须选相应人,九十月依例
迁用,自用者,考满本衙门定夺。”皇庆元年,部言:“卫率府勾当人员,令都
省与常选出身。议得,令史系军司勾当之人,未有转受民职定夺,合自奏准日为
格,系皇庆元年二月九日以前者,同典牧监一体迁叙,以后者若系籍记寺监令史,
常选提控案牍补充,依上铨除,自用者不入常调。”部议:“徽政院缮珍司见役
令史,若系籍记寺监令史、常调提控案牍、院两考之上典吏补充,内宰司令史例,
考满除正八,通事、译史、知印亦依上迁叙,自用者降等。后有阙,须依例发补,
违例补充,别无定夺。”二年,部议:“徽政院延福司见役令史,若系籍记寺监
令史、常调提控案牍、本院两考之上典吏补充者,依内宰司令史例,考满除正八
品,通事、译史、知印依上迁叙,自用者降等。后有阙,须依例发补,不许自用。”
延祐三年,省准:“徽政院所辖卫候司,奉旨升正三品,与拱卫直都指挥使司同
品,合设令译史,考满除正八,自用者降等。卫候司就用前卫候司人吏,拟自呈
准月日理算,考满同自用迁叙,后有阙,以相应人补,考满依例叙。徽政院掌饮
司人吏,部议常选发补令译史,考满从八,奏差从九,自用者降等,后有阙须以
相应人补,违例补充,考满本衙门用。”四年,省准:“屯储总管万户府司吏译
史出身,至大二年尚书省劄,和林路司吏未定出身,和林系边远酷寒去处,兵马
司司吏如历一考之上,转补本路司吏并总管府司吏,再历一考之上,转补青海宣
慰司令史,考满正八品迁除,补不尽人数,从优,拟六十月于部劄提控案牍内任
用,蒙古必阇赤比依上例定夺。其沙州ˇ瓜州立屯储总管万户府衙门,即系边远
酷寒地面,依和林路总管府司吏人员一体出身。”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凡吏员考满授正九品:至元二十年,省准:“宫籍监系随朝从五品,令史拟
九十月正九品,例革人员,验月日定夺,自行踏逐,降一等。”二十八年,省拟:
“廉访司所设人吏,拟选取书吏,止依按察司旧例,上名者依例贡部,下名转补
察院,贡补不尽人数,廉访司月日为始理算,考满者正九品叙,须令回避本司分
治及元籍路分。”部议:“察院书吏出身,除见役人三十月,转补不尽者,九十
月出为从八品。察院书吏有阙,止于各道廉访司书吏内选取,依上三十月转部,
九十月从八品。如非廉访司书吏取充者,四十五月转部,补不尽者,九十月考满,
降一等,出为正九品。”三十年,省准:“行台察院书吏历一考之上者,转江南
宣慰司令史,并内台察院书吏,于见役人内用之。若有用不尽人数,以九十月出
为正九品。江南有阙,依内台察院书吏,于各道廉访司书吏内选取,依例转补。”
大德四年,省拟:“各道廉访司书吏,至元二十八年七月元定出身,上名贡部,
下名转补察院书吏。贡补不尽者,廉访司为始理算月日,考满正九品用。今议廉
访司先役书吏,历九十月依已定出身,正九品注,任回,添一资升转。大德元年
三月七日已后充廉访司人吏,九十月考满,须历提控案牍一任,于从九品内用。
通事、译史,比依上例。察院书吏,至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元定出身,于各道廉访
司书吏内选取,三十月转部,九十月从八品内用。如非廉访司书吏取充者,四十
五月转部。补用不尽者,九十月考满,降一等,正九品用。今议先役书吏,九十
月依已定出身迁用,任回,添一资升转。大德元年三月七日为始创入役者,止依
旧例转部。行台察院书吏,至元三十年正月元定出身,于廉访司书吏内选取,历
一考之上,转补江南宣慰司令史、并内台察院书吏,用不尽者,九十月正九品,
江南用。省议先役书吏,历俸九十月,依已定出身,任回,添一资升转。大德元
年三月七日为始创入者,止依旧例,转补江南宣慰司令史,北人贡内台察院。”
凡吏员考满除钱谷官、案牍、都吏目:至元十三年,吏、礼部言:“各路司
吏四十五以下,以次转补按察司书吏。补不尽者,历九十月,于都目内任用;六
十月以上,于吏目内任用。”省议:“上都、大都路司吏,难同其余路分出身,
依按察司书吏迁用。”十四年,省准:“覆实司司吏,俱授吏部劄付,如历九十
月,拟于中州都目内迁,若不满考及六十月,于下州吏目内任用,有阙以相应人
发充。”二十一年,省准:“诸色人匠总管府与少府监不同,又其余相体管匠衙
门人吏,俱未定拟出身,量拟比外路总管府司吏,考满于都目内任用。”二十二
年,省准:“大都等路都转运使司令史,与河间等路都转运盐使司书吏出身同。
外路总管府司吏三名,贡举儒吏二名,贡不尽,年四十五之上,考满都目内任用。”
二十三年,省准:“各路司吏、转运司书吏,年四十五以上,历俸六十月充吏目,
九十月充都目,余有役过月日不用。奏差宜从行省斟酌月日,量于钱谷官内就便
铨用。”省准:“覆实司系正五品,令史出身比交钞提举司司吏出身,九十月务
使,六十月都监,六十月之下、四十五月之上都监添一界迁用,四十五月之下转
补运司令史。”部拟:“京畿漕运司司吏转补察院书吏,不尽,四十五以上,九
十月依例于都目内任用。”二十四年,部议:“各道巡行劝农官书吏,于各路总
管府上名司吏内选取,考满于提控案牍内任用,奏差从大司农司选委。”省准:
“诸司局人匠总管府令史,于都目内任用。”二十五年,省准:“大护国仁王寺、
昭应宫财用规运总管府令译史人等,比大都路总管府正三品司吏,九十月提控案
牍内任用。”部议:“甘肃、宁夏等处巡行劝农司系边陲远地,人吏依甘肃行省
并河西陇北道提刑按察司,以二十二月准一考,六十五月为满。”省准:“供膳
司司吏,比覆实司司吏,九十月出身,于务使内任用。”二十六年,省准:“巡
行劝农司书吏,役过路司吏月日,三折二准算,通理九十月,于提控案牍内迁叙。
尚书省右司郎中、管领大都等路打捕民匠等户总管令史,比依诸司局人匠总管府
令史例,九十月,于都目内任用。”省准:“诸路宝钞都提举司司吏,有阙于诸
路转运司、漕运司上名司吏内选取,三十月充吏目,四十五月之上、六十月之下
都目,六十月已上转提控案牍,充寺监令史者听。诸路宝钞提举司同。”奏准:
“大都路都总管府添设司吏一十名,委差五名。司吏六十月,于提控案牍内任用,
委差于近上钱谷官内委用,有阙以有根脚请俸人补充,不及考满,不许无故替换。”
二十七年,省准:“京畿都漕运司令史,九十月充提控案牍,年四十五之上,比
依都提举万亿库司吏,愿充寺监令史者听。”二十九年,部拟:“大都路令史四
十五以上,六十月提控案牍内任用,任回减一资升转,四十五以下、六十月之上
选举贡部,每岁二名。奏差六十月,酌中钱谷官内任用。”省准:“京畿都漕运
司令史,比依诸路宝钞提举司司吏出身例,三十月吏目,四十五月之上、六十月
之下都目,六十月之上提控案牍。”三十年,省准:“提举八作司系正六品,司
吏四十五月之上吏目,六十月之上都目。”元贞元年,省准:“大都等路都转运
司令史,九十月提控案牍。”大德三年,省准:“诸路宝钞提举司、都提举万亿
四库司吏,九十月提控案牍内任用,如六十月之上,自愿告叙者,于都目内迁除,
有阙于平准行用库攒典内挨次转补。”省准:“宝钞总库司、提举富宁库司俱系
从五品,其司吏九十月,都目内任用。如六十月之上,自愿告叙,于吏目内迁除。
有阙须于在京五品衙门及左右巡院、大兴、宛平二县,及诸州司吏并籍记各部典
吏内选。”省准:“提举左右八作司吏,九十月都目内任用,六十月之上,自愿
告叙,于吏目内迁除,有阙于在都诸仓攒典内选补。京畿都漕运使司令史,六十
月之上,于提控案牍内用,遇阙于路府诸州并在京五品等衙门上名司吏内选。大
都路司吏改为令史,六十月之上,年及四十五以下,贡部不过二名,四十五以上,
六十月提控案牍内迁用,任回减资升转。大都路都总管府令史,依旧六十月,于
提控案牍内迁叙,不须减资,有阙于府州兵马司、左右巡院、大兴、宛平二县上
名司吏内选补。”大德五年,省准:“河东宣慰使司军储所司吏、译史,九十月
为满,译史由翰林院发补,司吏由州县司吏取充,与各路总管府译史、司吏一体
升转,自用译史,别无定夺,司吏除酌中钱谷官,委差近下钱谷官。”七年,部
拟:“济南、莱芜等处铁冶都提举司及广平、彰德等处铁冶都提举司秩四品,司
吏九十月比散府上州例,升吏目。蒙古必阇赤拟酌中钱谷官,奏差近下钱谷官,
典吏三考,转本司奏差。”省准:“陕西省叙州等处诸部蛮夷宣抚司正三品,其
令译史考满,比各路司吏人等一体迁用奏差,行省定夺。”九年,宣慰司大同等
处屯储军民总管万户府从三品,司吏、译史、委差人等,九十月为满,司吏除酌
中钱谷官,委差近下钱谷官。大德十年,省准:“诸路吏六十月,须历五万石之
上仓官一界,升吏目,一考升都目,一考升中州案牍或钱谷官,通理九十月入流。
五万石之下仓官一界,升吏目,两考都目,一考依上升转。补不尽路吏,九十月
升吏目,两考升都目,依上流转,如非州县司吏转补者,役过月日,别无定夺。”
凡通事、译史考满迁叙:至元二年,部议:“云南行省极边重地,令译史等
人员,拟二十月为一考,历六十月,准考满叙用。”九年,省准:“省部台院所
设知印人等,所请俸给,元拟出身,俱在勾当官之上,既将勾当官升作从八品,
其各部知印考满,亦合升正八品,据例减知印除有前资人员,验前资定夺,无前
资者,各验实历月日,定拟迁叙。”二十年,各道按察司奏差、通事、译史、奏
差已有定例,通事九十月考满,拟同译史一体迁叙。部议:“行省、行台、行院
五品以下官员并首领官,亦合比依台院例,一考升一等任用。据行省人吏比同台
院人吏出身,已有定例,行院、行台令史、译史、通事、宣使人等,九十月满考,
元系都省台院发及应补者,拟降台院一等定夺。”部拟:“甘肃行省令译史、通
事、宣使人等,量拟以六十五月迁叙,若系都省发去人员,如部议,自用者仍旧
例。”二十一年,部议:“四川行省人吏,比甘肃行省所历月日,一体迁除。”
二十三年,部拟:“福建、两广行省令译史、通事、宣使人等,拟历六十月同考
满,止于江南迁用,若行省咨保福建、两广必用人员,于资品上升一等。”二十
四年,部议:“行省、行台、行院令史,九十月考满,若系都省台院发去腹里相
应人员,行省令史同台院令史出身,行台、行院降台院一等,俱于腹里迁用,自
用者递降一等,止于江南任用。”二十七年,省议:“中书省蒙古必阇赤俱系正
从五品迁除,今蒙古字教授拟比儒学教授例高一等,其必阇赤拟高省掾一等,内
外诸衙门蒙古译史,一体升等迁叙。”二十八年,部拟:“诸路宝钞都提举司蒙
古必阇赤,三十月吏目,四十五月都目,六十月提控案牍,役过月日,拟于巡检
内叙用。奏差九十月,近上钱谷官,六十月,酌中钱谷官内任用。翰林院写圣旨
必阇赤,比依都省蒙古必阇赤内管宣敕者,八月算十月迁转正六品。”部议:
“写圣旨必阇赤比依管宣敕蒙古必阇赤一体,亦合八折十准算月日外据出身已有
定例。崇福司令译史、知印,省部发补者,考满出为正七品,自用者降一等。宣
使省部发去者,考满出为正八品,自用者降一等。各道廉访司通事、译史出身,
比依书吏拟合一体考满正九。奏差考满,依通事、译史降二等量拟,于省劄钱谷
官并巡检内任用。”三十年,省准:“将作院令译史人等,由省部选发者,考满
正七品迁叙,自用者止从本衙门定夺。大都路蒙古必阇赤若系例后入役人员,拟
六十月于巡检内迁用,任回减一资升转。”大德三年,省议:“各路译史如系翰
林院选发人员,九十月考满。除蒙古人依准所拟外,其余色目、汉人先历务使一
界,升提控一界,于巡检内迁用。”省议:“大都运司通事比依本司令史,满考
者于巡检内任用。”四年,省准:“云南诸路廉访司寸白通事、译史出身,比依
书吏出身,九十月为满,历巡检一任,转升从九品,云南地面迁用。”七年,宣
慰司奏差,除应例补者,一百二十月考满,依例自行保举者降等,任回,添资定
夺任用。廉访司通事、译史,大德元年三月七日已后创入补者,九十月历巡检一
任,转从九,如书吏役九十月,充巡检者听,如违不准。各路译史,如系各道提
举学校官选发腹里各路译史,九十月考满,先历务使一界升提领,再历一界充巡
检,三考从九,违者虽历月日,不准。会同馆蒙古必阇赤,九十月务提领内迁用。
十年,省准:“中政院写懿旨必阇赤,依写圣旨必阇赤一体出身。八番顺元、海
北海南宣慰司都元帅府极边重地令译史人等,考满依两广、福建例,于江南迁用。”
凡官员致仕:至元二十八年,省议:“诸职官年及七十,精力衰耗,例应致
仕。今到选官员,多有年已七十或七十之上者,合令依例致仕。”大德七年,省
臣言:“内外官员年至七十者,三品以下,于应授品级,加散官一等,令致仕。”
十年,省臣言:“官员年老不堪仕宦者,于应得资品,加散官、遥授职事,令致
仕。”皇庆二年,省臣言:“蒙古、色目官员所授散官,卑于职事,拟三品以下
官员,职事、散官俱升一等,令致仕。”
凡封赠之制:至元初,唯一二勋旧之家以特恩见褒,虽略有成法,未悉行之。
至元二十年,制:“考课虽以五事责办管民官,为无激劝之方,徒示虚文,竟无
实效。自今每岁终考课,管民官五事备具,内外诸司官职任内各有成效者,为中
考。第一考,对官品加妻封号。第二考,令子弟承荫叙仕。第三考,封赠祖父母、
父母。品格不及封赠者,量迁官品,其有政绩殊异者,不次升擢,仰中书参酌旧
制,出给诰命。”至大二年,诏:“流官五品以上父母、正妻,七品以上正妻,
令尚书省议行封赠之制。”礼部集吏部、翰林国史院、集贤院、太常等官,议封
赠谥号等第,制以封赠非世祖所行,其令罢之。至治三年,省臣言:“封赠之制,
本以激劝将来,比因泛请者众,遂致中辍。”诏从新设法议拟与行,毋致冗滥。
礼部从新分立等第:正从一品封赠三代,爵国公,勋正上柱国,从柱国母、妻并
国夫人。正从二品封赠二代,爵郡公,勋正上护军,从护军,母、妻并郡夫人。
正从三品封赠二代,爵郡侯,勋正上轻车都尉,从轻车都尉母、妻并郡夫人。正
从四品封赠父母,爵郡伯,勋正上骑都尉,从骑都尉,母、妻并郡君。正五品封
赠父母,爵县子,勋骁骑尉,母、妻并县君。从五品封赠父母,爵县男,勋飞骑
尉,母、妻并县君。正从六品封赠父母,父止用散官,母、妻并恭人。正从七品
封赠父母,父止用散官,母、妻并宜人。正从一品至五品宣授,六品至七品敕牒。
如应封赠三代者,曾祖父母一道,祖父母一道,父母一道,生者各另给降。封赠
者,一品至五品并用散官勋爵,六品七品止用散官职事,从一高。封赠曾祖,降
祖一等,祖降父一等,父母妻并与夫、子同。父母在仕者不封,已致仕并不在仕
者封之,虽在仕弃职就封者听。父母应封,而让曾祖父母、祖父母者听。诸子应
封父母,嫡母在,所生之母不得封。嫡母亡,得并封。若所生母未封赠者,不得
先封其妻。诸职官曾受赃,不许申请,封赠之后,但犯取受之赃,并行追夺。其
父祖元有官进一阶,不在追夺之例。父祖元有官者,随其所带文武官上封赠,若
已是封赠之官,止于本等官上许进一阶,阶满者更不在封赠之限。(如子官至四
品,其父祖已带四品上阶之类。)或两子当封者,从一高。文武不同者,从所请。
妇人因其夫、子封赠,而夫、子两有官者,从一高。封赠曾祖母、祖母并母,生
封并加太字,若已亡殁或曾祖、祖父、父在者,不加太字。职官居丧,应封赠曾
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者听。其应受封之人,居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舅姑、
夫丧者,服阕申请。应封赠者,有使远死节,有临陈死事者,验事特议加封。应
封妻者,止封正妻一人,如正妻已殁,继室亦止封一人,余不在封赠之例。妇人
因夫、子得封者,不许再嫁,如不遵守,将所受宣敕追夺,断罪离异。父祖曾任
三品以上官,亡殁,生前有勋劳,为上知遇者,子孙虽不仕,具实迹赴所在官司
保结申请,验事迹可否,量拟封赠。无后者,许有司保结申请。曾祖父母、祖父
母、父母曾犯十恶奸盗除名等罪,及例所封妻不是以礼娶到正室,或系再醮倡优
婢妾,并不许申请。凡告请封赠者,随朝并京官行省、行台、宣慰司、廉访司见
任官,各于任所申请。其余官员,见任并已除未任,至得替日,随其解由申请。
致仕官于所在官司申请。正从七品至正从六品,止封一次。升至正从五品,封赠
一次。升至正从四品,封赠一次。升至正从三品,封赠一次。升至正从二品,封
赠一次。升至正从一品,封赠一次。凡封赠流官父祖曾任三品以上者,许请谥。
如立朝有大节,功勋在王室者,许加功臣之号。至治三年,诏:“封赠之典,本
以激劝忠孝,今后散官职事勋爵,依例加授,外任官员并许在任申请,其余合行
事理,仰各依旧制。”泰定元年,诏:“犯赃官员,不得封赠,沉郁既久,宜许
自新,有能涤虑改过,再历两任无过者,许所管上司正官从公保明,监察御史、
廉访司覆察是实,并听依例申请。”

[发帖际遇]: 林风卖下一个mod的制作人绝密采访稿,狂赚银两49.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八十五 志第三十五

◎百官一
王者南面以听天下之治,建邦启土,设官分职,其制尚矣。汉、唐以来,虽
沿革不同,恒因周、秦之故,以为损益,亦无大相远。大要欲得贤才用之,以佐
天子、理万民也。
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国俗淳厚,非有庶
事之繁,惟以万户统军旅,以断事官治政刑,任用者不过一二亲贵重臣耳。及取
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术用之。金人来归者,因其故官,若行省,若
元帅,则以行省、元帅授之。草创之初,固未暇为经久之规矣。
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
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
史台。体统既立,其次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在外者,则有行省,
有行台,有宣慰司,有廉访司。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
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
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大德以后,承平日久,弥文之习胜,而质简之意微,侥幸之门多,而方正之
路塞。官冗于上,吏肆于下,言事者屡疏论列,而朝廷讫莫正之,势固然也。
大抵元之建官,繁简因乎时,得失系乎人,故取其简牍所载,而论次之。若
其因事而置,事已则罢,与夫异教杂流世袭之属,名类实繁,亦姑举其大概。作
《百官志》。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正一品,银印,以道燮阴阳,经邦国。有
元袭其名号,特示尊崇。太祖十二年,以国王置太师一员。太宗即位,建三公,
其拜罢岁月,皆不可考。世祖之世,其职常缺,而仅置太保一员。至成宗、武宗
而后,三公并建,而无虚位矣。又有所谓大司徒、司徒、太尉之属,或置,或不
置。其置者,或开府,或不开府。而东宫尝置三师、三少,盖亦不恒有也。
中书令一员,银印,典领百官,会决庶务。太宗以相臣为之,世祖以皇太子
兼之。至元十年,立皇太子,行中书令。大德十一年,以皇太子领中书令。延祐
三年,复以皇太子行中书令。置属,监印二人。
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正一品,银印,统六官,率百司,居令之次。令缺,
则总省事,佐天子,理万机。国初,职名未创,太宗始置右丞相一员、左丞相一
员。世祖中统元年,置丞相一员。二年,复置右丞相二员、左丞相二员。至元二
年,增置丞相五员。七年,立尚书省,置丞相二员。八年,罢尚书省,乃置丞相
二员。二十四年,复立尚书省,其中书省丞相二员如故。二十九年,以尚书再罢,
专任一相。武宗至大二年,复置尚书省,丞相二员,中书丞相二员。四年,尚书
省仍归中书,丞相凡二员,自后因之不易。文宗至顺元年,专任右相,其一或置
或不置。
平章政事四员,从一品,掌机务,贰丞相,凡军国重事,无不由之。世祖中
统元年,置平章二员。二年,置平章四员。至元七年,置尚书省,设尚书平章二
员。八年,尚书并入中书,平章复设三员。二十三年,诏清冗职,平章汰为二员。
二十四年,复尚书省,中书、尚书两省平章各二员。二十九年,罢尚书省,增中
书平章为五员,而一员为商议省事。三十年,又增平章为六员。成宗元贞元年,
改商议省事为平章军国重事。武宗至大二年,再立尚书省,平章三员,中书五员。
四年,罢尚书省归中书,平章仍五员。文宗至顺元年,定置四员,自后因之。
右丞一员,正二品,左丞一员,正二品,副宰相裁成庶务,号左右辖。世祖
中统二年,置左、右丞各一员。三年,增为四员。至元七年,立尚书省,中书右
丞、左丞仍四员。八年,尚书并入中书省,右、左丞各一员。二十三年,汰冗职,
右、左丞如故。二十四年,复立尚书省,右、左丞各一,而中书省缺员。二十八
年,复罢尚书省。三十年,设右丞二员,而一员为商议省事。成宗元贞元年,右
丞商议省事者,又以昭文大学士与中书省事。武宗至大二年,复立尚书省,右、
左丞二员,中书右、左丞五员。四年,罢尚书右、左丞,中书右、左丞止设四员。
文宗至顺元年,定置右丞一员、左丞一员,而由是不复增损。
参政二员,从二品,副宰相以参大政,而其职亚于右、左丞。世祖中统元年,
始置参政一员。二年,增为二员。至元七年,立尚书省,参政三员。八年,尚书
并入中书,参政二员。二十三年,汰冗职,参政二员如故。二十四年,复立尚书
省,参政二员,中书参政二员。二十八年,罢尚书省参政。武宗至大二年,复置
尚书省,参政二员,中书参政二员。四年,并尚书省入中书,参政三员。文宗至
顺元年,定参政为二员,自后因之。
参议中书省事,秩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牍,为六曹之管辖,军国重事咸预决
焉。中统元年,始置一员。至元二十二年,累增至六员。大德元年,止置四员,
后遂为定额。其治曰参议府,令史二人。
左司,郎中二员,正五品;员外郎二员,正六品;都事二员,正七品。中统
元年,置左右司。至元十五年,分置两司。左司所掌:吏礼房之科有九,一曰南
吏,二曰北吏,三曰贴黄,四曰保举,五曰礼,六曰时政记,七曰封赠,八曰牌
印,九曰好事。知除房之科有五,一曰资品,二曰常选,三曰台院选,四曰见阙
选,五曰别里哥选。户杂房之科有七,一曰定俸,二曰衣装,三曰羊马,四曰置
计,五曰田土,六曰太府监,七曰会总。科粮房之科有六,一曰海运,二曰儹
运,三曰边远,四曰赈济,五曰事故,六曰军匠。银钞房之科有二,一曰钞法,
二曰课程。应办房之科有二,一曰饮膳,二曰草料。令史二人,蒙古书写二十人,
回回书写一人,汉人书写七人,典吏十五人。
右司,郎中二员,正五品;员外郎二员,正六品;都事二员,正七品。中统
元年,置左右司。至元十五年,分置两司。右司所掌:兵房之科有五,一曰边关,
二曰站赤,三曰铺马,四曰屯田,五曰牧地。刑房之科有六,一曰法令,二曰弭
盗,三曰功赏,四曰禁治,五曰枉勘,六曰斗讼。工房之科有六,一曰横造军器,
二曰常课段匹,三曰岁赐,四曰营造,五曰应办,六曰河道。令史二人,蒙古书
写三人,回回书写一人,汉人书写一人,典吏五人。
中书省掾属:
监印二人,掌监视省印,有中书令则置。
知印四人,掌执用省印。
怯里马赤四人。
蒙古必阇赤二十二人,左司十六人,右司六人。
汉人省掾六十人,左司三十九人,右司二十一人。
回回省掾十四人,左司九人,右司五人。
宣使五十人。
省医三人。
玉典赤四十一人。
断事官,秩三品,掌刑政之属。国初,尝以相臣任之。其名甚重,其员数增
损不常,其人则皆御位下及中宫、东宫、诸王各投下怯薛丹等人为之。中统元年,
一十六位下置三十一员。至元六年,十七位下置三十四员。七年,十八位下置三
十五员。八年,始给印。二十七年,分立两省,而断事官随省并置。二十八年,
十八位下置三十六员,并入中书。三十一年,增二员。后定置,自御位下及诸王
位下共置四十一员。首领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吏属:蒙古必阇赤二人,令
史一十二人,回回令史一人,怯里马赤二人,知印二人,奏差八人,典吏一人。
客省使,秩正五品,使四员,正五品;副使二员,正六品;令史一人,掌直
省舍人、宣使等员选举差遣之事。至元九年,置使二员,一员兼通事,一员不兼。
大德元年,增置四员,副二员。直省舍人二员,至元七年始置,后增至三十三员,
掌奏事给使差遣之役。检校官四员,正七品,掌检校左右司、六部公事程期、文
牍稽失之事,书吏六人,大德元年置。
照磨一员,正八品,掌磨勘左右司钱谷出纳、营缮料例,凡数计、文牍、簿
籍之事。中统元年,置二员。至元八年,省为一员,典吏八人。
管勾一员,正八品,掌出纳四方文移缄縢启拆之事,邮递之程期,曹属之承
受,兼主之。中统元年,置二员。至元三年,定为一员,典吏八人。
架阁库管勾二员,正八品,掌庋藏省府籍帐案牍,凡备稽考之文,即掌故之
任。至元三年,始置二员,其后增置员数不一。至顺初,定为二员,典吏十人。
蒙古架阁库兼管勾一员,典吏二人。回回架阁库管勾一员,典吏二人。
吏部,尚书三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四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
二员,从六品,掌天下官吏选授之政令。凡职官铨综之典,吏员调补之格,封勋
爵邑之制,考课殿最之法,悉以任之。世祖中统元年,以吏、户、礼为左三部,
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四员,员外郎六员。至元元年,以吏礼自为一部,尚
书三员,侍郎仍二员,郎中仍四员,员外郎三员。三年,复为左三部。五年,又
合为吏礼部,尚书仍二员,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七年,始列尚书六部。
吏部尚书一员,侍郎一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八年,仍为吏礼部,尚书、
侍郎、郎中各一员,员外郎仍二员。十三年,分置吏部,尚书增置七员,侍郎三
员,郎中二员,员外郎四员。十九年,尚书裁为二员,侍郎一员,郎中一员,员
外郎二员。二十一年,尚书三员,侍郎一员,郎中、员外郎如故。二十三年,定
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员额各二员。二十八年,增尚书为三员,主事三
员,蒙古必阇赤三人,令史二十五人,回回令史二人,怯里马赤一人,知印二人,
奏差六人,蒙古书写二人,铨写五人,典吏一十九人。
户部,尚书三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四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
三员,从六品,掌天下户口、钱粮、田土之政令。凡贡赋出纳之经,金币转通之
法,府藏委积之实,物货贵贱之直,敛散准驳之宜,悉以任之。中统元年,以吏、
户、礼为左三部,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四员,员外郎六员。至元元年,分
立户部,尚书三员,侍郎、郎中四员,员外郎省为三员。三年,复为左三部。五
年,复分为户部,尚书一员,侍郎、郎中各一员,员外郎又省为二员。七年,始
列尚书六部,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如故。十三年,尚书增置
一员,侍郎、郎中、员外郎如故。十九年,郎中、员外郎俱增至四员。二十三年,
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定以二员为额。明年,以户部所掌,视他部特为繁剧,增
置二员。成宗大德五年,省尚书一员,员外郎亦省一员,各设三员,主事八员,
蒙古必阇赤七人,令史六十一人,回回令史六人,怯里马赤一人,知印二人,奏
差三十二人,蒙古书写一人,典吏二十二人,司计官四人。其属附见于后:
都提举万亿宝源库,掌宝钞、玉器,至元二十五年始置。都提举一员,正四
品;提举一员,正五品;同提举一员,从五品;副提举一员,从六品;知事一员,
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司吏二十三人,译史二人,司库四十六人,内以色目二
人参之。
都提举万亿广源库,掌香药、纸劄诸物,设置同上。提控案牍二员,司吏一
十二人,译史一人,司库一十三人。
都提举万亿绮源库,掌诸色段匹,设置并同上,而副提举则增一员。提控案
牍设三员,后省二员,司吏二十二人,译史一人,司库二十六人,内参用色目二
人。
都提举万亿赋源库,掌丝绵、布帛诸物,设置并同上。提控案牍二员,其后
省一员,司吏一十七人,译史一人,司库一十五人,内参用色目二人。
四库照磨兼架阁库,管勾一员,从九品。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以四库钱帛事
繁,始置一员,仍给印。
提举富宁库,至元二十七年始创。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
副提举一员,从七品,分掌万亿宝源库出纳金银之事。吏目一人,其后司吏增至
六人,译史一人,司库八人。
诸路宝钞都提举司,达鲁花赤一员,正四品;都提举一员,正四品;副达鲁
花赤一员,正五品;提举一员,正五品;同提举一员,从五品;副提举二员,从
六品;知事一员,从八品;照磨一员,从九品。国初,户部兼领交钞公事。世祖
至元,始设交钞提举司,秩正五品。二十四年,改诸路宝钞都提举司,升正四品,
增副达鲁花赤、提控案牍各一员。其后定置已上官员,提控案牍又增一员。设司
吏十二人,蒙古必阇赤一人,回回令史一人,奏差七人。
宝钞总库,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大使一员,从五品;副使三员,正七品。
世祖至元二十五年,改元宝库为宝钞总库,秩正六品。二十六年,升从五品,增
大使、副使,设司库。其后遂定置已上官员。司吏七人,译史一人,司库五十人。
印造宝钞库,达鲁花赤一员,正七品;大使二员,从七品;副使二员,正八
品。中统四年始置,秩从八品。至元二十四年,升从七品,增达鲁花赤一人。其
后遂定置已上官员。
烧钞东西二库,达鲁花赤一员,正八品;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从
九品。至元元年,始置昏钞库,用正九品印,置监烧昏钞官。二十四年,分立烧
钞东西二库,秩从八品,各置达鲁花赤、大使、副使等员。
行用六库。中统元年,初立中都行用库,秩从七品,提领一员,从七品;大
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从九品。至元二十四年,京师改置库者三:曰光熙,
曰文明,曰顺承。因城门之名为额。二十六年,又置三库:曰健德,曰和义,曰
崇仁。并因城门以为名。
大都宣课提举司,掌诸色课程,并领京城各市。提举二员,从五品;同提举
一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提控案牍一员,司吏六人。世祖至元十九
年,并大都旧城两税务为大都税课提举司。至武宗至大元年,改宣课提举司。其
属四:
马市、猪羊市,秩从七品。提领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
员,从九品。世祖至元三十年始置。
牛驴市、果木市,品秩、设官同上。
角蟹市,大使一员,副使二员。至大元年始置。
煤木所,提领一员,从八品;大使一员,从九品;副使一员。至元二十二年
始置。
大都酒课提举司,掌酒醋榷酤之事,至元十九年始置。提举一员,从五品;
同提举二员,从六品;副提举二员,从七品;提控案牍二员,司吏五人。二十八
年,省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余如故。
抄纸坊,提领一员,正八品;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二员,从九品。中统
四年始置,用九品印,止设大使、副使各一员。至元二十七年,升正八品,增置
提领、副使各一员。
印造茶盐等引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二十四年置,掌印造腹里、行
省盐、茶、矾、铁等引。仍置攒典、库子各一人。
右以上属户部。其万亿四库,国初以太府掌内帑之出纳,既设左藏等库,而
国计之领在户部,仍置万亿等库,为收藏之府。中统元年,置库官六员,而未有
品秩俸给。至元十六年,始为提举万亿库,秩正五品。二十四年,改升都提举万
亿库,秩正四品。二十五年,分立四库,以分掌出纳。至二十七年,又别立富宁
库焉。
京畿都漕运使司,秩正三品。运使二员,正三品;同知二员,正四品;副使
二员,正五品;判官二员,正六品;经历一员,正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
控案牍兼照磨二员,掌凡漕运之事。世祖中统二年,初立军储所,寻改漕运所。
至元五年,改漕运司,秩五品。十二年,改都漕运司,秩五品。十九年,改京畿
都漕运使司,秩正三品。二十四年,内外分立两运司,而京畿都漕运司之额如旧。
止领在京诸仓出纳粮斛,及新运粮提举司站车攒运公事。省同知、运判、知事各
一员,而押纲官隶焉。延祐六年,增同知、副使、运判各一员。其后定置官员已
上正官各二员,首领官四员。吏属:令史二十一人,译史二人,回回令史一人,
通事一人,知印二人,奏差一十六人,典吏二人。其属二十有四:
新运粮提举司,秩正五品。至元十六年始置,管站车二百五十辆,隶兵部。
开设运粮坝河,改隶户部。定置达鲁花赤一员,都提举一员,同提举二员,副提
举一员,吏目一员,司吏八人,奏差十二人。
京师二十二仓,秩正七品。
万斯北仓,(中统二年置。)万斯南仓,(至元二十四年置。)千斯仓,
(中统二年置。)永平仓,(至元十六年置。)永济仓,(至元四年置。)惟亿
仓,既盈仓,大有仓,(并系皇庆元年置。)屡丰仓,积贮仓。(并系皇庆元年
增置。)
已上十仓,每仓各置监支纳一员,正七品;大使二员,从七品;副使二员,
正八品。
丰穰仓,(皇庆元年置。)广济仓,(皇庆元年置。)广衍仓,(至元二十
九年置。)大积仓,(至元二十八年置。)既积仓,盈衍仓,(至元二十六年置。
)相因仓,(中统二年置。)顺济仓。(至元二十九年置。)
已上八仓,每仓各置监支纳一员,正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二员,
正八品。
通济仓,(中统二年置。)广贮仓,(至元四年置。)丰润仓,(至元十六
年置。)丰实仓。
已上四仓,每仓各置监支纳一员,正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一员,
正八品。
通惠河运粮千户所,秩正五品,掌漕运之事。至元三十一年始置,中千户一
员,中副千户二员。
都漕运使司,秩正三品,掌御河上下至直沽、河西务、李二寺、通州等处
儹运粮斛。至元二十四年,自京畿运司分立都漕运司,于河西务置总司,分司临
清。运使二员,正三品;同知二员,正四品;副使二员,正五品;运判三员,正
六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二员,内一员兼照磨,
司吏三十三人,通事、译史各一人,奏差一十六人,典吏一人。其属七十有五:
河西务十四仓,秩正七品。
永备南仓,永备北仓,广盈南仓,广盈北仓,充溢仓。
已上五仓,各置监支纳一员,正七品;大使二员,从七品;副使二员,正八
品。
崇墉仓,大盈仓,大京仓,大稔仓,足用仓,丰储仓,丰积仓,恒足仓,既
备仓。
已上九仓,各置监支纳一员,正七品;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一员,正八
品。
通州十三仓,秩正七品。
有年仓,富有仓,广储仓,盈止仓,及秭仓,乃积仓,乐岁仓,庆丰仓,延
丰仓。
已上九仓,各置监支纳一员,正七品;大使二员,从七品;副使二员,正八
品。
足食仓,富储仓,富衍仓,及衍仓。
已上四仓,各置监支纳一员,正七品;大使二员,从七品;副使一员,正八
品。
河仓一十有七,用从七品印。
馆陶仓,旧县仓,陵州仓,傅家池仓。
已上各置监支纳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八品;副使一员。
秦家渡仓,尖冢西仓,尖冢东仓,长芦仓,武强仓,夹马营仓,上口仓,唐
宋仓,唐村仓,安陵仓,四柳树仓,淇门仓,伏恩仓。
已上各置监支纳一员,从八品;大使一员,从九品;副使一员。
直沽广通仓,秩正七品,大使一员。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荥阳等纲,凡三十:曰济源,曰陵州,曰献州,曰白马,曰滏阳,曰完州,
曰河内,曰南宫,曰沂莒,曰霸州,曰东明,曰获嘉,曰盐山,曰武强,曰胶水,
曰东昌,曰武安,曰汝宁,曰修武,曰安阳,曰开封,曰仪封,曰蒲台,曰邹平,
曰中牟,曰胶西,曰卫辉,曰浚州,曰曹濮州,每纲皆设押纲官二员,计六十员。
秩正八品。每编船三十只为一纲。船九百余只,运粮三百余万石,船户八千余户,
纲官以常选正八品为之。
檀景等处采金铁冶都提举司,秩正四品。提举一员,正四品;同提举一员,
正五品;副提举一员,从六品,掌各冶采金炼铁,榷货以资国用。国初,中统始
置景州提举司,管领景州、滦阳、新匠三冶。至元十四年,又置檀州提举司,管
领双峰、暗峪、大峪五峰等冶。大德五年,檀州、景州三提举司,并置檀州等处
采金铁冶都提举司,而滦阳、双峰等冶悉隶焉。他如河东、山西、济南、莱芜等
处铁冶提举司,及益都、般阳等处淘金总管府,其沿革盖不一也。
大都河间等路都转运盐使司,秩正三品,掌场灶榷办盐货,以资国用。使二
员,正三品;同知一员,正四品;副使一员,正五品;运判二员,正六品。首领
官: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照磨一员,从九品。国初,立河间
税课达鲁花赤清沧盐使所,后创立运司,立提举盐榷所,又改为河间路课程所,
提举沧清课盐使所。中统三年,改都提领拘榷沧清课盐所。至元二年,以刑部侍
郎、右三部郎中兼沧清课盐使司,寻改立河间都转运盐使司,立清、沧课三盐司。
十二年,改为都转运使司。十九年,以户部尚书行河间等路都转运使司事,寻罢,
改立清、沧二盐使司。二十三年,改立河间等路都转运司。二十七年,改令户部
尚书行河间等路都转运使司事。二十八年,改河间等路都转运司。延祐六年,颁
分司印,巡行郡邑,以防私盐之弊。
盐场二十二所,每场设司令一员,从七品;司丞一员,从八品。办盐各有差。
利国场,利民场,海丰场,阜民场,阜财场,益民场,润国场,海阜场,海
盈场,海润场,严镇场,富国场,兴国场,厚财场,丰财场,三叉沽场,芦台场,
越支场,石碑场,济民场,惠民场,富民场。
山东东路转运盐使司,品秩、职掌同上,运判止一员。国初,始置益都课税
所,管领山东盐场,以总盐课,后改置运司。中统四年,诏以中书左右部兼诸路
都转运司。至元二年,命有司兼办其课,改立山东转运司。至元十二年,改立都
转运司。延祐五年,以盐法涩滞,降分司印,巡行各场,督收课程,罢胶莱盐司
所属盐场。
盐场一十九所,每场设司令一员,从七品;司丞一员,从八品;管勾一员,
从八品。
永利场,宁海场,官台场,丰国场,新镇场,丰民场,富国场,高家港场,
永阜场,利国场,固堤场,王家冈场,信阳场,涛洛场,石河场,海沧场,行村
场,登宁场,西由场。
河东陕西等处转运盐使司,品秩、职掌同前,运判增一员。国初,设平阳府
以征课程之利。中统二年,改置转运司,置提举解盐司。至元二年,罢运司,命
有司掌其务,寻复置转运司。二十二年,立陕西都转运司,诸色税课悉隶焉。二
十九年,置盐运司,专掌盐课,其余课税归有司,解盐司亦罢。延祐六年,更为
河东陕西等处都转运盐使司,隶省部。其属三:
解盐场,管勾一员,正九品;同管勾一员,从九品。
河东等处解盐管民提领所,正提领一员,从八品;副提领一员,从九品。
安邑等处解盐管民提领所,正提领一员,从八品;副提领一员,从九品。
礼部,尚书三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四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
二员,从六品,掌天下礼乐、祭祀、朝会、燕享、贡举之政令。凡仪制损益之文,
符印简册之信,神人封谥之法,忠孝贞义之褒,送迎聘好之节,文学僧道之事,
婚姻继续之辨,音艺膳供之物,悉以任之。世祖中统元年,以吏、户、礼为左三
部,置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四员,员外郎六员,总领三部之事。至元元年,
分立为吏礼部,尚书三员,侍郎仍二员,郎中仍四员,员外郎四员。七年,别立
礼部,尚书三员,侍郎一员,郎中二员,员外郎如旧。明年,又合为吏礼部。十
三年,又别为礼部。二十三年,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定以二员为额。
成宗元贞元年,复增尚书一员,领会同馆事。主事二员,蒙古必阇赤二人,令史
一十九人,回回令史二人,怯里马赤一人,知印二人,奏差十二人,典吏三人。
其属附见:
左三部照磨所,秩正八品,照磨一员,掌吏、户、礼三部钱谷计帐之事。典
吏八人。
侍仪司,秩正四品,掌凡朝会、即位、册后、建储、奉上尊号及外国朝觐之
礼。至元八年始置。左右侍仪奉御二员,礼部侍郎知侍仪事一员,引进使知侍仪
事一员,左右侍仪使二员,左右直侍仪使二员,左右侍仪副使二员,左右侍仪佥
事二员,引进副使、侍仪令、承奉班都知、尚衣局大使各一员。十二年,省左侍
仪奉御,通曰左右侍仪。省引进副使及侍仪令、尚衣使等员,改置通事舍人十四
员。三十年,减通事舍人七员为侍仪舍人。大德十一年,升秩正三品。至大二年,
置典簿一员。延祐七年,定置侍仪使四员。至治元年,增置通事舍人六员、侍仪
舍人四员。其后定置侍仪使四员,正三品;引进使知侍仪事二员,正四品。首领
官:典簿一员,从七品。属官:承奉班都知一员,正七品;通事舍人一十六员,
从七品;侍仪舍人十四员,从九品。吏属:令史二人,译史一人,通事一人,知
印一人。其属法物库,秩五品,掌大礼法物。提点一员,从五品;大使一员,从
六品;副使一员,从七品;直长二员,正八品。
拱卫直都指挥使司,秩从四品,掌控鹤六百余户,及仪卫之事。至元三年始
置。都指挥使一员,副使一员,钤辖一员,提控案牍一员。十六年,升正三品,
降虎符,增置达鲁花赤一员,隶宣徽院。二十年,复为从四品。二十五年,归隶
礼部。元贞元年,复升正三品。皇庆元年,置经历一员。二年,改钤辖为佥事。
至顺二年,拨隶侍正府,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都指挥使四员,正三品;
副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首领官: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
一员,从八品。吏属:令史四人,译史一人,通事、知印各一人,奏差二人。其
属控鹤百户所,秩从七品。色目百户一十三员,汉人百户一十三员。总十三所。
仪从库,秩从七品,掌收仪卫器仗。大使一员,从七品;副使一员,从八品。
仪凤司,秩正四品,掌乐工、供奉、祭飨之事。至元八年,立玉宸院,置乐
长一员,乐副一员,乐判一员。二十年,改置仪凤司,隶宣徽院,置大使、副使
各一员,判官三员。二十五年,归隶礼部,省判官三员。三十一年,置达鲁花赤
一员,副使一员。大德十一年,改升玉宸乐院,秩从二品,置院使、副使、佥事、
同佥、院判。至大四年,复为仪凤司,秩正三品。延祐七年,降从三品。定置大
使五员,从三品;副使四员,从四品。首领官: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
从八品。吏属:令史二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其属五:
云和署,秩正七品,掌乐工调音律及部籍更番之事。至元十二年始置。至大
二年,拨隶玉宸乐院。皇庆元年,升正六品。二年,升从五品。署令二员,署丞
二员,管勾二员,协音一员,协律一员,书史二人,书吏四人,教师二人,提控
四人。
安和署,秩正七品,职掌与云和同。至元十三年始置。皇庆二年,升从五品。
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协音一员,协律一员,书史二人,书吏四人,
教师二人,提控四人。
常和署,初名管勾司,秩正九品,管领回回乐人。皇庆元年初置。延祐三年,
升从六品。署令一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教师二人,提控二人。
天乐署,初名昭和署,秩从六品,管领河西乐人。至元十七年始置。大德十
一年,升正六品。至大四年,改为天乐署。皇庆元年,升从五品。署令二员,署
丞二员,管勾二员,协音一员,协律一员,书史二人,书吏四人,教师二人,提
控四人。
广乐库,秩从九品,掌乐器等物。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皇庆元年始置。
教坊司,秩从五品,掌承应乐人及管领兴和等署五百户。中统二年始置。至
元十二年,升正五品。十七年,改提点教坊司,隶宣徽院,秩正四品。二十五年,
隶礼部。大德八年,升正三品。延祐七年,复正四品。达鲁花赤一员,正四品;
大使三员,正四品;副使四员,正五品;知事一员,从八品。令史四人,译史、
知印、奏差各二人,通事一人。其属三:
兴和署,秩从六品。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
祥和署,秩从六品。署令二员,署丞二员,管勾二员。
广乐库,秩从九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会同馆,秩从四品,掌接伴引见诸番蛮夷峒官之来朝贡者。至元十三年始置。
二十五年罢之。二十九年复置。元贞元年,以礼部尚书领馆事,遂为定制。礼部
尚书领会同馆事一员,正三品;大使二员,正四品;副使二员,从六品。提控案
牍一员,掌书四人,蒙古必阇赤一人,典给官八人。其属有收支诸物库,秩从九
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二十九年,以四宾库改置。
铸印局,秩正八品,掌凡刻印销印之事。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一员。
至元五年始置。
白纸坊,秩从八品,掌造诏旨宣敕纸劄。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九年始
置。
掌薪司,秩正七品。司令一员,正七品;司丞二员,正八品;典吏一人。
兵部,尚书三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四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
二员,从六品,掌天下郡邑邮驿屯牧之政令。凡城池废置之故,山川险易之图,
兵站屯田之籍,远方归化之人,官私刍牧之地,驼马、牛羊、鹰隼、羽毛、皮革
之征,驿乘、邮运、祗应、公廨、皂隶之制,悉以任之。世祖中统元年,以兵、
刑、工为右三部,置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五员,员外郎五员,总领三部之
事。至元元年,别置工部,以兵刑自为一部,尚书四员,侍郎三员,郎中如旧,
员外郎五员。三年,并为右三部。五年,复为兵刑部,尚书二员,省侍郎二员,
郎中如故,员外郎一员。七年,始列六部,尚书一员,侍郎仍旧,郎中一员,员
外郎仍一员。明年,又合为兵刑部。十三年,复析兵部。二十三年,定尚书、侍
郎、郎中、员外郎以二员为额。至治三年,增尚书一员。主事二员,蒙古必阇赤
二人,令史十四人,回回令史一人,怯里马赤一人,知印二人,奏差八人,典吏
三人。其属附见:
大都陆运提举司,秩从五品,掌两都陆运粮斛之事。至元十六年,始置运粮
提举司。延祐四年,改今名。提举二员,从五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吏目一
员,司吏六人,委差一十人。海王庄、七里庄、魏家庄、腊八庄四所,各设提领
一人,用从九品印。
管领随路打捕鹰房民匠总管府,秩从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副总
管二员,经历、知事各一员,提控案牍一员,吏属令史六人。初,太祖以随路打
捕鹰房民户七千余户拨隶旭烈大王位下。中统二年始置。至元十二年,阿八合大
王遣使奏归朝廷,隶兵部。
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打捕鹰房诸色人匠都总管府,秩正三品,掌哈赞大王位
下事。大德八年始置,官吏皆王选用。至大四年,省并衙门,以哈儿班答大王远
镇一隅,别无官属,存设不废。定置府官,达鲁花赤二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
副总管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令史四人,译史二人,奏差二人,典吏
一人。其属东局织染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副达鲁花赤
一员,副提举一员,提控案牍一员,司吏二人。
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等户都总管府,秩从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
同知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兼照磨一员,令史六人,译史一人,
知印通事一人,奏差二人,掌别吉大营盘事及管领大都路打捕鹰房等户。至元三
十年置。延祐四年,升正三品。
管领本位下打捕鹰房民匠等户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
员,副达鲁花赤一员,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判官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
提控案牍兼照磨一员,令史六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掌别吉大营盘城池
阿哈探马儿一应差发、薛彻干定王位下事。泰定元年始置。
刑部,尚书三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四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
二员,从六品,掌天下刑名法律之政令。凡大辟之按覆,系囚之详谳,孥收产没
之籍,捕获功赏之式,冤讼疑罪之辨,狱具之制度,律令之拟议,悉以任之。世
祖中统元年,以兵、刑、工为右三部,置尚书二员,侍郎二员,郎中五员,员外
郎五员。以郎中、员外郎各一员,专署刑部。至元元年,析置工部,而兵刑仍为
一部。尚书四员,侍郎仍二员,郎中四员,员外郎置五员。三年,复为右三部。
七年,始别置刑部。尚书一员,侍郎一员,郎中一员,员外郎二员。八年,改为
兵刑部。十三年,又为刑部。二十三年,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定以二
员为额。大德四年,尚书增置一员。其首领官则主事三员。吏属则蒙古必阇赤四
人,令史三十人,回回令史二人,怯里马赤一人,知印二人,奏差十人,书写三
人,典吏七人。其属附见:
司狱司,司狱一员,正八品;狱丞一员,正九品;狱典一人。初以右三部照
磨兼刑部系狱之任,大德七年始置专官。部医一人,掌调视病囚。
司籍所,提领一员,同提领一员。至元二十年,改大都等路断没提领所为司
籍所,隶刑部。
工部,尚书三员,正三品;侍郎二员,正四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
二员,从六品,掌天下营造百工之政令。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材物之给
受,工匠之程式,铨注局院司匠之官,悉以任之。世祖中统元年,右三部置尚书
二员,侍郎二员,郎中五员,员外郎五员,内二员专署工部事。至元元年,始分
立工部。尚书四员,侍郎三员,郎中四员,员外郎五员。三年,复合为右三部。
七年,仍自为工部。尚书二员,侍郎仍二员,郎中三员,员外郎如旧。二十三年,
定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各以二员为额。明年,以曹务繁冗,增尚书二员。
二十八年,省尚书一员。首领官:主事五员。蒙古必阇赤六人,令史四十二人,
回回令史四人,怯里马赤一人,知印一人,奏差三十人,蒙古书写一人,典吏七
人。又司程官四员,右三部照磨一员,典吏七人。其属附见:
左右部架阁库,秩正八品。管勾二员,典吏十二人,掌六部文卷簿籍架阁之
事。中统元年,左右部各置。二十三年,并为左右部架阁库。
诸色人匠总管府,秩正三品,掌百工之技艺。至元十二年始置,总管、同知、
副总管各一员。十六年,置达鲁花赤一员,增同知、副总管各一员。二十八年,
省同知一员。三十年,省副总管一员。后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二
员,副总管二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令史五人,译史一人,
奏差四人。其属十有一:
梵像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吏目一员,
董绘画佛像及土木刻削之工。至元十二年,始置梵像局。延祐三年,升提举司,
设今官。
出蜡局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吏目一员,
掌出蜡铸造之工。至元十二年,始置局。延祐三年,升提举司,设今官。
铸泻等铜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掌铸泻之工。至元十年,始
置官三员。二十八年,省管勾一员,后定置二员。
银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直长一员,掌金银之工。至元十二年始置。
镔铁局,秩从八品。大使一员,掌镂铁之工。至元十二年始置。
玛瑙玉局,秩从八品。直长一员。掌琢磨之工。至元十二年始置。
石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管勾一员,董攻石之工。至元十二年始置。
木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直长一员,董攻木之工。至元十二年始置。
油漆局,副使一员,用从七品印,董髹漆之工。至元十二年始置。
诸物库,秩正九品。提领一员,副使一员,掌出纳诸物之事。至元十二年始
置。
管领随路人匠都提领所,提领一员,大使一员,俱受省檄,掌工匠词讼之事。
至元十二年始置。
诸司局人匠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
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令史四人,领两
都金银器盒及符牌等一十四局事。至元十四年置。二十四年,以八局改隶工部及
金玉府,止领五局一库,掌毡毯等事。其属有六:
收支库,秩正九品。大使一员,掌出纳之物。
大都毡局,秩从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员,管人匠一百二十有五户。
大都染局,秩从九品。大使一员,管人匠六千有三户。
上都毡局,秩从五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管人匠九十有七户。
隆兴毡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管人匠一百户。
剪毛花毯蜡布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管人匠一百一十有八户。
提举右八作司,秩正六品。提举二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吏目一人,
司吏九人,司库十三人,译史一人,秤子一人,掌出纳内府漆器、红瓮、捎只等,
并在都局院造作镔铁、铜、钢、鍮石,东南简铁,两都支持皮毛、杂色羊毛、生
熟斜皮、马牛等皮、鬃尾、杂行沙里陀等物。中统三年,始置提领八作司,秩正
九品。至元二十五年,改升提举八作司,秩正六品。二十九年,以出纳委积,分
为左右两司。
提举左八作司,秩正六品,掌出纳内府毡货、柳器等物。其设置官员同上。
诸路杂造总管府,秩正三品。至元元年,改提领所为提举司。十四年,又改
工部尚书行诸路杂造局总管府。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副总
管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令史六人,译史一人。其属二:
帘网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并受省劄。至元元年始置。
收支库,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三十年始置。
茶迭儿局总管府,秩正三品,管领诸色人匠造作等事。宪宗朝置。至元十六
年,始设总管一员。二十七年,置同知一员。后定置府官,达鲁花赤一员,总管
一员,同知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司吏四人。其属二:
诸司局,用从七品印。提领一员,相副官二员,中统三年始置。
收支库,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掌造作出纳之物。
大都人匠总管府,秩从三品。至元六年始置。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
知一员,经历一员,提控案牍一员,令史十人,通事一人。其属四:
绣局,用从七品印。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掌绣造诸王百官段匹。
纹锦总院,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掌织诸王百官段匹。
涿州罗局,提领一员,大使一员,掌织造纱罗段匹。
尚方库,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掌出纳丝金颜料等物。
随路诸色民匠都总管府,秩正三品,掌仁宗潜邸诸色人匠。延祐六年,拨隶
崇祥院,后又属将作院。至治三年,归隶工部。后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总官一员,
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照磨一员,令史
八人,译史二人,知印、通事各一人,奏差四人。其属五:
织染人匠提举司,秩从七品。至大二年设。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
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吏目一员。
杂造人匠提举司,秩从七品,设置官属同上。
大都诸色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
副提举一员,吏目一员。
大都等处织染提举司,秩从五品,管阿难答王位下人匠一千三百九十八户。
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吏目一员。
收支诸物库,秩从七品。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库子二人。
提举都城所,秩从五品。提举二员,同提举二员,副提举二员,吏目一员,
照磨一员,掌修缮都城内外仓库等事。至元三年置。其属一:
左右厢,官四员,用从九品印。至元十三年置。
受给库,秩正八品。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掌京城内外营造木石
等事。至元十三年置。
符牌局,秩正八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一员,掌造虎符等。至元十
七年置。
旋匠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至元九年置。
撒答剌欺提举司,秩正五品。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提控案牍一员。至元
二十四年,以札马剌丁率人匠成造撒答剌欺,与丝?同局造作,遂改组练人匠
提举司为撒答剌欺提举司。
别失八里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掌织造御用领袖纳失失等段。
至元十三年始置。
忽丹八里局,大使一员,给从七品印。至元三年置。
平则门窑场,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给从六品印。至元十三年置。
光熙门窑场,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给从八品印。至元二十五年
置。
大都皮货所,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用从九品印。至元二十九年
置。
通州皮货所,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用从九品印。延祐六年置。
晋宁路织染提举司,提举一员,照略案牍一员,其属:
提领所一,系官织染人匠局一,云内人匠东、西局二,本路人匠局一,河中
府、襄陵、翼城、潞州、隰州、泽州、云州等局七。每局各设提领一员,副提领
一员,惟泽州、云州则止设提领一员。
冀宁路织染提举司、真定路织染提举司,各置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
举一员,照略案牍一员。其属二:
开除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真定路纱罗兼杂造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南宫、中山织染提举司,各设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一员,照略案牍一
员。
中山刘元帅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中山察鲁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深州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深州赵良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弘州人匠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纳失失毛段二局,院长一员。
云内州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大同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朔州毛子局,大使一员。
恩州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恩州东昌局,提领一员。
保定织染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大名人匠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永平路纹锦等局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照略案牍一
员。
大宁路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云州织染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顺德路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彰德路织染人匠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怀庆路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别失八里局,官一员。
宣德府织染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照略案牍一员。
东圣州织染局,院长一员,局副一员。
宣德八鲁局,提领一员,副使一员。
东平路疃局,直长一员。
兴和路荨麻林人匠提举司,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照略案牍
一员。
阳门天城织染局,提领一员,副使一员,照磨案牍一员。
巡河提领所,提领二员,副提领一员。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八十六 志第三十六

◎百官二
枢密院,秩从一品,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凡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
守,简阅差遣,举功转官,节制调度,无不由之。世祖中统四年,置枢密副使二
员,佥书枢密事一员。至元七年,置同知枢密院事一员,院判一员。二十八年,
始置知院一员,增院判一员,又以中书平章商量院事。大德十年,增置知院二员,
同知五员,副枢五员,佥院五员,同佥三员,院判二员。至大三年,知院七员,
同知二员,副枢二员,佥院一员,同佥一员,院判二员,革去议事平章。延祐四
年,以分镇北边,增知院一员。五年,增同知一员。后定置知院六员,从一品;
同知四员,正二品;副枢二员,从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
院判二员,正五品;参议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五品;都事四员,正七品;
承发兼照磨二员,正八品;架阁库管勾一员,正九品;同管勾一员,从九品;掾
史二十四人,译史一十四人,通事三人,司印二人,宣使一十九人,铨写二人,
蒙古书写二人,典吏一十七人,院医二人。
客省使,秩从五品。大使二员,副使二员。至元十四年,置大使一员。十六
年,增一员。二十一年,置副使一员。延祐五年,增一员。天历元年,又增一员。
寻定置大使二员,从五品;副使二员,从六品;令史二人。
断事官,秩正三品,掌处决军府之狱讼。至元元年,始置断事官二员。八年,
增二员。十九年,又增一员。二十年,又增二员。大德十一年,又增四员。皇庆
元年,省二员。后定置断事官八员,正三品;经历一员,从七品;令史六人,译
史一人,通事、知印、奏差、典吏各一人。
行枢密院。国初有征伐之事,则置行枢密院。大征伐,则止曰行院。为一方
一事而设,则称某处行枢密院,或与行省代设,事已则罢。
西川行枢密院,中统四年始置,设官二员,管四川军民课税交钞、打捕鹰房
人匠,及各投下应管公事,节制官吏诸色人等,并军官迁授征进等事。始置于成
都。至元十年,又于重庆别置东川行枢密院,设官一员。十三年,并为一院,寻
复分东川行院。十六年,罢两川行院。二十八年,复立四川行院于成都。
江南行枢密院。至元十年,罢河南省统军司、汉军都元帅、山东行院,置荆
湖等路行院,设官三员;淮西行院,设官二员。掌调度军马之事。十二年,罢行
院。十九年,诏于杨州、岳州俱立行院,各设官五员。二十一年,立沿江行院。
二十二年,立江西行院,马军戍江州,步军戍抚州。二十八年,徙岳州行院于鄂
州,徙江淮行院于建康,其后行院悉并归行省。
甘肃行枢密院。至大四年,置行院于甘州,为甘肃等处行枢密院,设官四员,
提调西路军马。后以甘肃省丞相提调,遂罢行院。
河南行枢密院,致和元年分置,专管调遣之事。天历元年罢。
岭北行枢密院,天历二年置。知院一员,同知二员,副枢一员,佥院二员,
同佥一员,院判二员,经历一员,都事二员,蒙古必阇赤四人,掾史二人,怯里
马赤一人,知印一人,宣使四人。掌边庭军务,凡大小事宜,悉从裁决。
右卫,秩正三品。中统三年,初置武卫。至元元年,改为侍卫。八年,改为
左、右、中三卫,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二十年,增都指
挥使一员、副都指挥使一员。二十一年,置佥事二员。大德十一年,增都指挥使
二员、副都指挥使一员。至大元年,增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一员。四年,
省都指挥使五员、副都指挥使二员。后定置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
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
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又其属十有五: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十,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十员,副达鲁花赤十员,千户十员,副
千户十员,弹压二十员,百户二百员,知事十员。
弩军千户所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弹压二员,百户十员。
屯田左右千户所二,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二员,千户二员,弹压二员,百户
四十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掌诸屯卫行伍耕战之暇,使之习
学国字,通晓书记。初由枢府选举,后归吏部。
左卫,秩正三品。至元八年,以侍卫改置。掌宿卫扈从,兼屯田。国有大事,
则调度之。是年,增副指挥使一员。十六年,增副都指挥使一员。二十年,置佥
事一员。二十二年,增佥事一员。二十四年,省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一员。大
德十一年,增都指挥使五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至大四年,省都指挥
使六员、副都指挥使二员。其后定制,卫官:都指挥使二员,正三品;副都指挥
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
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其属十有五: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凡十,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十员,副达鲁花赤十员,千户十员,
副千户十员,弹压二十员,百户二百员,知事十员。
弩军千户所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弹压二员,百户十员。
屯田左右千户所二,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二员,弹压二员,百户
四十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中卫,秩正三品。至元八年,以侍卫改置。掌宿卫扈从,兼营屯田。国有大
事,则调度之。是年,置都指挥使一员、副都指挥使一员。二十年,增副都指挥
使一员。二十一年,置佥事二员。二十三年,增都指挥使一员。大德十一年,增
都指挥使二员、副使三员。至大元年,增都指挥使一员。四年,省都指挥使三员、
副都指挥使三员。其后定置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
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承发架阁照磨一员,俱从八
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其属十有五: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十,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十员,副达鲁花赤十员,千户十员,副
千户十员,弹压二十员,百户二百员,知事十员。
弩军千户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弹压二员,百户十员。
屯田左右千户所二,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二员,千户二员,弹压二员,百户
四十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前卫,秩正三品。至元十六年,以侍卫亲军创置前、后二卫。掌宿卫扈从,
兼营屯田。国有大事,则调度之。是年,置都指挥使一员、副都指挥使二员。十
八年,增都指挥使二员。二十年,置佥事一员。大德十一年,增都指挥使五员、
副都指挥使一员、佥事三员。至大四年,省都指挥使五员、副都指挥使一员、佥
事三员。后定置卫官,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
二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二员,承发架阁照磨一员,俱从八品;
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又其属十有七: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十,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十员,副达鲁花赤十员,千户十员,副
千户十员,弹压二十员,百户二百员。
弩军千户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弹压二员,百户十员。
屯田千户所二,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二员,千户二员,弹压二员,百户四十
员。
门尉二,平则门尉一员,顺承门尉一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后卫,秩正三品。至元十六年,以侍卫亲军创置。掌宿卫扈从,兼营屯田。
国有大事,则调度之。是年,置都指挥使二员、副都指挥使二员,后增设副都指
挥使一员。十八年,增都指挥使二员。二十年,置佥事二员。大德十一年,增都
指挥使五员、副都指挥使一员、佥事二员。至大四年,省都指挥使五员、副指挥
使二员、佥事二员。后定置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
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俱从八品;令史
七人,译史二人,知印一人,通事二人。其属十有四: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十,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十员,副达鲁花赤十员,千户十员,副
千户十员,弹压二十员,百户二百员。
弩军千户所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弹压二员,百户十员。
屯田千户所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二员,弹压二员,百户四十
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掌修治城隍及京师内外工役,兼大都屯田
等事。至元二十六年,枢密院以六卫六千人,大都屯田三千人,近路迤南万户府
一千人,总一万人,立武卫,设官五员。元贞、大德年间,累增都指挥使四员。
至大三年,省都指挥使四员、副都指挥使一员。后定置卫官,达鲁花赤一员,正
三品;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
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
知印各一人。其属十有五: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七,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七员,副达鲁花赤七员,千户七员,副
千户七员,百户一百四十员,弹压一十四员。
屯田千户所六,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各一员,千户六员,百户六十员,弹压
六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隆镇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掌屯军徼巡盗贼于居庸关南、北口,统
领钦察、阿速护军三千六百九十三人,屯驻东西四十三处。皇庆元年,升隆镇万
户府为隆镇卫,置都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延祐二年,又以
哈儿鲁军千户所,并隶东卫。四年,置色目经历一员。至治二年,置爱马知事一
员。后定置卫官,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
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承发兼照磨一员,俱从八品;令史七人,
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其属十有二:
镇抚所,镇抚二员。
北口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七员。于上都路龙
庆州东口置司。
南口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一员,弹压一员。
于大都路昌平县居庸关置司。
白羊口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二员,弹压一员。
于大都路昌平县东口置司。
碑楼口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一员,弹压一员。
于应州金城县东口置司。
古北口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于檀州北面东口置司。
迁民镇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于大宁路东口置司。
黄花镇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于昌平县东口置司。
芦儿岭千户所,秩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于昌平县本口置司。
太和岭千户所,秩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于大同路昌邑县本隘置司。
紫荆关千户所,秩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于易州易县本隘置司。
隆镇千户所,秩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八员,弹压一员。于
龙庆州北口置司。
左右翼屯田万户府二,秩从三品,分掌斡端、别十八里回还汉军,及大名、
卫辉新附之军,并迤东回军,合为屯田。至元二十六年置。延祐五年,隶詹事院,
并入卫率府。复改隶枢密院。定置两府达鲁花赤各一员,万户各一员,副万户各
一员,经历各一员,知事各一员,提控案牍各一员,令史各五人,属官镇抚各二
员。
千户八所,达鲁花赤八员,千户八员,副千户八员,百户五十九员,弹压一
十六员。
千户四所,达鲁花赤四员,千户四员,副千户四员,百户五十二员,弹压八
员。
左卫率府,秩正三品。至大元年,拨江南行省万户府精锐汉军为东宫卫军,
立卫率府,设官十一员。延祐四年,始改为忠翊府,又改为御临亲军指挥司,又
以御临非古典,改为羽林。六年,复隶东宫,仍为左卫率府。定置率使三员,正
三品;副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
照磨一员,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二人。其属十有五:
镇抚所,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十,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十员,副千户十员,百户二
百员,弹压一十员。
弩军千户所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十员,弹压一员。
屯田千户所三,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三员,千户三员,百户六十员,弹压三
员。
教官三员,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阴阳教授一员。
右卫率府,秩正三品。延祐五年,以速怯那儿万户府、迤东女直两万户府、
右翼屯田万户府兵,合为右卫率府,置官十二员。后定置率使二员,正三品;副
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
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二人。其属七:
镇抚所,镇抚二员。
千户所五,秩正五品。千户五员,百户四十五员,弹压二员。
教官一,儒学教授一员。
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户府,秩正三品。至元二十四年,以四万户奥鲁赤改为
蒙古军都万户府,设府官四员、奥鲁官四员。大德七年后,改为河南淮北蒙古军
都万户府。延祐五年,罢奥鲁官、副镇抚等员,定置都万户一员,正三品;副都
万户一员,从三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俱从八品;
令史七人,译史、通事各一人。属官镇抚二员。
八撒儿万户府,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镇
抚一员。
千户所一十翼,达鲁花赤一十员,千户十员,副千户十户,百户七十三员,
弹压一十员。
札忽儿台万户府,万户一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镇抚一员。
千户所七翼,千户七员,百户三十八员,弹压七员。
脱烈都万户府,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
员,镇抚一员。
千户所九翼,千户九员,百户六十二员,弹压九员。
和尚万户府,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
镇抚一员。
千户所六翼,达鲁花赤四员,千户六员,副千户四员,百户四十七员,弹压
六员。
炮手千户所一翼,千户一员,百户六员,弹压一员。
哨马千户所一翼,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弹压二员,百户
九员,奥鲁官二员。

[发帖际遇]: 林风偷得虚竹身上的美女图卷轴,卖给段誉,得银子银两3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掌宿卫城禁,兼营潮河、苏沽两川屯
田,供给军储。至元九年,初立阿速拔都达鲁花赤,置属官。二十三年,遂名为
阿速之军。至大二年,改立右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置达鲁花赤三员、都指挥
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四年,省达鲁花赤三员。后定置达鲁花赤
一员,正三品;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
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承发架阁照磨一员,从八品;令史七人,
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镇抚二员。其属五:
行军千户所,千户七员,百户九员。
把门千户二员,百户五员,门尉一员。
本投下达鲁花赤一员,长官一员,副长官一员。
庐江县达鲁花赤一员,主簿一员。
教官,儒学教授一员。
左阿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品秩职掌同右阿速卫。至元九年,初立阿速拔都
达鲁花赤,置属官。二十三年,遂名为阿速之军。至大二年,改立左卫阿速亲军
都指挥使司,置达鲁花赤二员、都指挥使六员、副都指挥使四员、佥事二员。四
年,省达鲁花赤一员、都指挥使三员。后定置达鲁花赤一员,都指挥使三员,副
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经历二员,知事二员,照磨一员,镇抚二员。其属四:
本投下达鲁花赤二员,长官二员。
镇巢县达鲁花赤二员,主簿一员。
围宿把门千户所一十三翼,千户二十六员,百户一百三十员,弹压一十三员。
教官,儒学教授一员。
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府,秩正三品。至元十一年,置炮手总管府。十八年,
始立为都元帅府。二十二年,改为万户府。后定置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副
万户一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令史四人,译史一人。镇抚二员。
千户所三翼,达鲁花赤三员,千户三员,副千户三员,百户三十二员,弹压
三员。
唐兀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总领河西军三千人,以备征讨。至元十
八年始立,置都指挥使二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二十二年,增都指挥使一员、佥
事一员。大德五年,增指挥使二员。至大元年,增都指挥一员。四年,省都指挥
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一员。后定置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
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照磨一员,俱从八品;
令史七人,通事、译史、知印各一人,镇抚二员,奥鲁官正副各一员。
千户所九翼,正千户九员,副千户九员,百户七十五员,弹压九员,奥鲁官
正副各九员。
门尉三,建德门一,和义门一,肃清门一。
教官二,儒学教授一员,蒙古字教授一员。
贵赤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至元二十四年立,置都指挥使二员、副
都指挥二员、佥事二员。二十九年,置达鲁花赤一员。大德十一年,增达鲁花赤
一员、都指挥使四员、副都指挥一员。至大元年,省达鲁花赤一员、都指挥使四
员、副都指挥使三员。后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都指挥使二员,正三品;
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
照磨一员,令史七人,知印一人,通事、译史各一人,镇抚二员。
千户所八翼,每所置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十六员,百户八十员,弹压八员,
门尉二员。
##!#延安屯田打捕总管府,秩从三品。管析居放良人户,并兀里吉思田地北来蒙
古人户。至元十八年始设,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经历、知
事各一员。属官打捕屯田官一十二员。
大宁海阳等处屯田打捕所,秩从七品,掌北京、平滦等路析居放良不兰奚等
户。至元二十二年,置总管府。元贞元年,罢总管府,置打捕所。定置达鲁花赤
一员,长官一员。教官,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至元二十九年,始立屯田府。大德十
一年,增军数,立为大同等处指挥使司。至大四年,属徽政院。延祐元年,改中
都威卫使司,仍隶徽政院,寻复改属枢密院。至治元年,改为忠翊侍卫。后定置
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
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俱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
一人,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一十翼,达鲁花赤一十员,副达鲁花赤一十员,千户一十员,副
千户一十员,百户二百六员,弹压二十员。
弩军千户所一翼,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一十员,弹压一十员。
屯田左右手千户所二翼,达鲁花赤二员,千户二员,百户四十员,弹压四员。
西域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元贞元年始立,设官十一员。大德十一年,
增都指挥使二员,又增指挥使三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至大四年,省
都指挥使五员、副都指挥使二员、佥事二员。后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都
指挥使二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
从七品;知事二员,承发架阁兼照磨一员,并从八品;令史七人,通事、译史、
知印各一人,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千户一十三员,百户二十九员。
把门千户二员,百户八员,门尉一员。
教官,儒学教授一员。
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至治二年,以亦乞列思人氏二百
户,与所收蒙古子女通三千户,及清州匠二千户,屯田汉军二千户,立宗仁卫以
统之。定置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
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俱从八品;令史七人,知印二人,
怯里马赤二人,译史二人,镇抚二员。
蒙古军千户所一十翼,千户二十员,百户一百员,弹压一十员。
屯田千户所,千户四员,百户四十员,弹压四员。
教官二,儒学教授一员,蒙古字教授一员。
山东河北蒙古军大都督府,秩从二品,掌各路军民科差征进,及调遣总摄军
马公事。至元二十一年,罢统军司都元帅府,立蒙古军都万户府。大德七年,改
山东河北蒙古军都万户府。延祐五年罢。天历二年,改立为大都督府。定置正官
大都督三员,从二品;同知一员,从三品;副使一员,从四品;经历一员,从六
品;都事二员,从七品;承发兼照磨一员,正八品;令史八人,译史、通事、知
印各二人,宣使五人,典吏三人,镇抚二员。
左手万户府,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各一
员,镇抚一员。
千户九翼,千户一十一员,百户七十四员,弹压一十一员。
右手万户府,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
镇抚一员。
千户九翼,千户九员,百户六十三员,弹压九员。
拔都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
提控案牍一员,镇抚一员。
千户六翼,千户七员,百户四十一员,弹压五员。
哈答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
员,镇抚一员。
千户八翼,千户八员,百户二十四员,弹压八员。
蒙古回回水军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知事、
提控案牍各一员,镇抚二员。
千户八翼,达鲁花赤二员,千户六员,百户四十六员,弹压九员。
玘都哥万户府,初隶都府七千户翼,延祐三年枢密院奏,改立万户府。达鲁
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镇抚二员。
千户七翼,千户九员,百户三十五员,弹压八员。
哈必赤千户翼,千户一员,百户四员,弹压一员,直隶大都督府。
洪泽屯田千户赵国宏翼,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百户一十
四员,弹压二员,直隶大都督府。
左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至元十八年,以蒙古侍卫总管府
依五卫之例,为指挥使司,设官十二员,奥鲁官二员。大德七年,奏改为左翼蒙
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延祐五年,罢奥鲁官。后定置司官,都指挥使三员,正
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
二员,承发架阁兼照磨一员,并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
典吏二人,镇抚二员。
千户所七翼,正千户七员,副千户七员,知事七员,弹压七员,百户六十二
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右翊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品秩同左卫。至元十八年,以蒙古侍卫总管
府依五卫例,为指挥使司,设官犬二员,奥鲁官二员。大德七年,奏改为右翊蒙
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延祐五年,罢奥鲁官。后定置司官,都指挥使三员,正
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
二员,承发兼照磨架阁一员,并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
典吏二人,镇抚二员。
千户所一十二翼,正千户一十二员,副千户一十二员,知事一十二员,弹压
一十二员,百户一百九员。
教官,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管领上都路元籍军人,兼奥鲁之事。至元
十六年,立虎贲军,设官二员。十七年,置都指挥使二员、副都指挥使一员,又
增置副都指挥使一员。元贞元年,以虎贲军改为虎贲亲军都指挥使司。十一年,
增置都指挥使六员。至大四年,省都指挥使九员。后定置司官,都指挥使三员,
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
事、照磨兼承发各一员,并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典吏
二人,镇抚二员,都目一员。
撒的赤千户翼,正达鲁花赤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
员,知事一员,百户二十员,弹压二员。
不花千户翼,正达鲁花赤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
百户二十二员,弹压二员。
脱脱木千户翼,正达鲁花赤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
员,知事一员,百户二十八员,弹压二员。
大忽都鲁千户翼,正达鲁花赤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正千户一员,副千户
一员,知事一员,百户二十四员,弹压二员。
杨千户翼,正达鲁花赤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
知事一员,百户二十二员,弹压二员。
迷里火者千户翼,正达鲁花赤一员,副达鲁花赤一员,正千户一员,副千户
一员,知事一员,百户二十员,弹压二员。
大都督府,正二品,管领左右钦察两卫、龙翊侍卫、东路蒙古军元帅府、东
路蒙古军万户府、哈剌鲁万户府。天历二年,始立钦察亲军都督府,秩从二品。
后改大都督府。置大都督三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副都督三员,从三
品;佥都督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管勾一员,
照磨一员,俱正八品;令史八人,蒙古必阇赤二人,怯里马赤二人,知印二人,
宣使六人。
右钦察卫,秩正三品。至元二十三年,依河西等卫例,立钦察卫,设官十员。
至治二年,分为左右卫。天历二年,拨隶大都督府。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
都指挥二员,正三品;副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
品;知事二员,照磨二员,并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镇
抚一员。
行军千户十八所,达鲁花赤各一员,千户三十六员,百户一百八十员,弹压
一十八员。
屯田千户所二,达鲁花赤二员,千户二员,百户二十员,弹压二员。
门尉二员。
儒学教授一员,至大四年始置;蒙古字教授一员,延祐四年始置。
左钦察卫,秩正三品。至治二年,依阿速卫例,分为两卫,设官十员。天历
二年,拨隶大都督府。定置卫官,都指挥使三员,正三品;副都指挥二员,从三
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二员,从七品;知事二员,照磨一员,从八品;令
史七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属官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一十翼,千户一十员,百户八十二员,弹压九员,奥鲁官四员。
守城千户所一翼,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九员,弹压一员。
屯田千户所一翼,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十员,弹压一员。
教官,儒学教授一员。
龙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天历元年始立,设官十四员。二年,
又置爱马知事一员,又以左钦察卫唐吉失九千户隶本卫。定置官,都指挥使三员,
正三品;副都指挥使二员,从三品;佥事二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
事二员,照磨一员,并从八品;令史七人,译史二人,怯里马赤二人,知印二人,
镇抚二员。
行军千户所九翼,达鲁花赤一员,千户六员,副千户一员,百户四十五员,
弹压五员。
屯田一翼钦察千户所,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二十二员,弹压二员。
教官二,蒙古字教授一员,儒学教授一员。
哈剌鲁万户府,掌守禁门等处应直宿卫。至元二十四年,招集哈剌鲁军人,
立万户府。寻移屯襄阳,后征交趾。大德二年置司南阳。天历二年,奏隶大都督
府。定置官,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提控案牍一员,镇
抚一员,吏目一员。
千户所三翼,千户三员,百户九员,弹压三员。
御史台,秩从一品。大夫二员,从一品;中丞二员,正二品;侍御史二员,
从二品;治书侍御史二员,正三品,掌纠察百官善恶、政治得失。至元五年,始
立台建官,设官七员。大夫从二品,中丞从三品,侍御史从五品,治书侍御史从
六品,典事从七品,检法二员,狱丞一员。七年,改典事为都事。十九年,罢检
法、狱丞。二十一年,升大夫为从一品,中丞为正三品,侍御史为正五品,治书
为正六品。二十七年,大夫以下品从各升一等,始置蒙古经历一员。大德十一年,
升中丞为正二品,侍御史为从二品,治书侍御史为正三品。皇庆元年,增中丞为
三员。二年,减一员。至治二年,大夫一员。后定置御史大夫二员、中丞二员、
侍御史二员、治书侍御史二员,品秩如上;经历一员,从五品;都事二员,正七
品;照磨一员,正八品;承发管勾兼狱丞一员,正八品;架阁库管勾兼承发一员,
正九品;掾史一十五人,译史四人,知印二人,通事二人,宣使十人,台医二人,
蒙古书写二人,典吏六人,库子二人。其属有二:
殿中司,殿中侍御史二员,正四品。至元五年始置,秩正七品,后升正四品。
凡大朝会,百官班序,其失仪失列,则纠罚之;在京百官到任假告事故,出三日
不报者,则纠举之;大臣入内奏事,则随以入,凡不可与闻之人,则纠避之。知
班四人,通事、译史各一人。
察院,秩正七品,监察御史三十二员,司耳目之寄,任刺举之事。至元五年,
始置御史十一员,悉以汉人为之。八年,增置六员。十九年,增置一十六员,始
参用蒙古人为之。至元二十二年,参用南儒二人。书吏三十二人。
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设官品秩同内台。至元十四年,始置江南行御史台于杨
州,寻徙杭州,又徙江州。二十三年,迁于建康,以监临东南诸省,统制各道宪
司,而总诸内台。初置大夫、中丞、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各一员,统淮东、淮西、
湖北、浙东、浙西、江东、江西、湖南八道提刑按察司。十五年,增江南湖北、
岭南广西、福建广东三道。二十三年,以淮东、淮西、山南三道,拨隶内台。三
十年,增海北海南一道。大德元年,定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设官九员,以监江
浙、江西、湖广三省,统江东、江西、浙东、浙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
福建、海南十道。大夫一员,中丞二员,侍御史二员,治书侍御史二员,经历一
员,都事二员,照磨一员,架阁库管勾一员,承发管勾兼狱丞一员,令史一十六
人,译史四人,回回掾史、通事、知印各二人,宣使十人,典吏、库子、台医各
有差。
察院,品秩如内察院。至元十四年,置监察御史十员,书吏十员。二十三年,
增蒙古御史十四员、书吏十四人,又增汉人御史四员、书吏四人。后定置御史二
十八员、书吏二十八人。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设官品秩同内台。至元二十七年,始置云南诸路行御史
台,官止四员。大德元年,移云南行台于京兆,为陕西行台,而云南改立廉访司。
延祐元年罢。二年复立,统汉中、陇北、四川、云南四道。定置大夫一员、御史
中丞二员、侍御史二员、治书侍御史二员、经历一员、都事二员、照磨一员、架
阁库管勾一员、承发司管勾兼狱丞一员、掾史一十二人、蒙古必阇赤二人、回回
掾史一人、通事二人、知印一人、宣使十人、典吏五人、库子二人。
察院,品秩同内察院。监察御史二十员,书吏二十人。
肃政廉访司。国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曰山东东西道,曰河东陕西道,曰
山北东西道,曰河北河南道。至元六年,以提刑按察司兼劝农事。八年,置河东
山西道、陕西四川道。十二年,分置燕南河北道。十三年,以省并衙门,罢按察
司。十四年复置,增立八道:曰江北淮东道,曰淮西江北道,曰山南江北道,曰
浙东海右道,曰江南浙西道,曰江东建康道,曰江西湖东道,曰岭北湖南道。十
五年,复增三道:曰江南湖北道,曰岭南广西道,曰福建广东道。十九年,增西
蜀四川道。二十年,增海北广东道,改福建广东道曰福建闽海道。以云南七路,
置云南道。以女直之地,置海西辽东道。二十三年,以淮东、淮西、山南三道,
拨隶内台。二十四年,增河西陇右道。是年,罢云南道。二十五年,罢海西辽东。
二十七年,以云南按察司所治,立云南行御史台。二十八年,改按察司曰肃政廉
访司。大德元年,徙云南行台于陕西,复立云南道。三十年,增海北海南道,其
后遂定为二十二道。每道廉访使二员,正三品;副使二员,正四品;佥事四员,
两广、海南止二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正八品;照磨兼管
勾一员,正九品;书吏十六人,译史、通事各一人,奏差五人,典吏二人。
内道八,隶御史台:
山东东西道,济南路置司。
河东山西道,冀宁路置司。
燕南河北道,真定路置司。
江北河南道,汴梁路置司。
山南江北道,中兴路置司。
淮西江北道,庐州路置司。
江北淮东道,杨州路置司。
山北辽东道,大宁路置司。
江南十道,隶江南行台:
江东建康道,宁国路置司。
江西湖东道,龙兴路置司。
江南浙西道,杭州路置司。
浙东海右道,婺州路置司。
江南湖北道,武昌路置司。
岭北湖南道,天临路置司。
岭南广西道,静江府置司。
海北广东道,广州路置司。
海北海南道,雷州路置司。
福建闽海道,福州路置司。
陕西四道,隶陕西行台:
陕西汉中道,凤翔府置司。
河西陇北道,甘州路置司。
西蜀四川道,成都路置司。
云南诸路道,中庆路置司。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八十七 志第三十七

◎百官三
大宗正府,秩从一品。国初未有官制,首置断事官,曰札鲁忽赤,会决庶务。
凡诸王驸马投下蒙古、色目人等,应犯一切公事,及汉人奸盗诈伪、蛊毒厌魅、
诱掠逃驱、轻重罪囚,及边远出征官吏、每岁从驾分司上都存留住冬诸事,悉掌
之。至元二年,置十员。三年,置八员。九年,降从一品银印,止理蒙古公事。
以诸王为府长,余悉御位下及诸王之有国封者。又有怯薛人员,奉旨署事,别无
颁受宣命。十四年,置十四员。十五年,置十三员。二十一年,置二十一员。二
十二年,增至三十四员。二十八年,增至四十六员。大德四年,省五员。十一年,
四十一员。皇庆元年,省二员,以汉人刑名归刑部。泰定元年,复命兼理,置札
鲁忽赤四十二员,令史改为掾史。致和元年,以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并怯薛军
站色目与汉人相犯者,归宗正府处断,其余路府州县汉人、蒙古、色目词讼,悉
归有司刑部掌管。正官札鲁忽赤四十二员,从一品;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
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承发架阁库管勾一员,从八品;掾史十人,
蒙古必阇赤十三人,通事、知印各三人,宣使十人,蒙古书写一人,典吏三人,
库子一人,医人一人,司狱二员。
大司农司,秩正二品,凡农桑、水利、学校、饥荒之事,悉掌之。至元七年
始立,置官五员。十四年罢,以按察司兼领劝农事。十八年,改立农政院,置官
六员。二十年,又改立务农司,秩从三品,置达鲁花赤一员、务农使一员、同知
二员。是年,又改司农寺,达鲁花赤一员,司农卿二员,司丞一员。二十三年,
仍为大司农司,秩仍正二品。大德元年,增领大司农事一员。皇庆二年,升从一
品,增大司农一员。定置大司农四员,从一品;大司农卿二员,正二品;少卿二
员,从二品;大司农丞二员,从三品;经历一员,从五品;都事二员,从七品;
架阁库管勾一员,照磨一员,并正八品;掾史十二人,蒙古必阇赤二人,回回掾
史一人,知印二人,通事一人,宣使一人,典吏五人。
籍田署,秩从六品,掌耕种籍田,以奉宗庙祭祀。至元七年始立,隶大司农。
十四年,罢司农,隶太常寺。二十三年,复立大司农司,仍隶焉。署令一员,从
六品;署丞一员,从七品;司吏一人。
供膳司,秩从五品。掌供给应需,货买百色生料,并桑哥籍入赀产。至元二
十二年始置,隶司农。置达鲁花赤一员,提点一员,并从五品;司令一员,正六
品;丞一员,正七品;吏一人。
辅用库,秩正九品。掌规运息钱,以给供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兴中州等处油户提领所,秩从九品。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岁办
油十万斤,以供内庖。至元二十九年始置。
蔚州面户提领所,提领一员,副使一员。掌办白面葱菜,以给应办,岁计十
余万斤。
右属供膳。
永平屯田总管府,秩从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知事一
员,司吏四人。至元二十四年,始立于永平路南马城县,以北京采木三千人隶之。
所辖昌国、济民、丰赡三署,各置署令一员、署丞一员、直长一人、吏目二人、
吏二人。
翰林兼国史院,秩正二品。中统初,以王鹗为翰林学士承旨,未立官署。至
元元年始置,秩正三品。六年,置承旨三员、学士二员、侍读学士二员、侍讲学
士二员、直学士二员。八年,升从二品。十四年,增承旨一员。十六年,增侍读
学士一员。十七年,增承旨二员。二十年,省并集贤院为翰林国史集贤院。二十
一年,增学士二员。二十二年,复分立集贤院。二十三年,增侍讲学士一员。二
十六年,置官吏五员,掌管教习亦思替非文字。二十七年,增承旨一员。大德九
年,升正二品,改典簿为司直,置都事一员。至大元年,置承旨九员。皇庆元年,
升从一品,改司直为经历。延祐元年,别置回回国子监学,以掌亦思替非官属归
之。五年,置承旨八员。后定置承旨六员,从一品;学士二员,正二品;侍读学
士二员,从二品;侍讲学士二员,从二品;直学士二员,从三品。属官:待制五
员,正五品;修撰三员,从六品;应奉翰林文字五员,从七品;编修官十员,正
八品;检阅四员,正八品;典籍二员,正八品;经历一员,从五品;都事一员,
从七品;掾史四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二人,蒙古书写五人,书写十人,接手
书写十人,典吏三人,典书二人。
蒙古翰林院,秩从二品,掌译写一切文字,及颁降玺书,并用蒙古新字,仍
各以其国字副之。至元八年,始立新字学士于国史院。十二年,别立翰林院,置
承旨一员、直学士一员、待制二员、修撰一员、应奉四员、写圣旨必阇赤十有一
人、令史一人、知印一人。十八年,增承旨一员、学士三员,省汉儿令史,置蒙
古必阇赤四人。二十九年,增承旨一员、侍读学士一员、知印一人。三十年,增
管勾一员。大德五年,升正二品。九年,置司直一员、都事一员。皇庆元年,改
升从一品,设官二十有八,吏属二十有四。延祐二年,改司直为经历。后定置承
旨七员、学士二员、侍读学士二员、侍讲学士二员、直学士二员、待制四员、修
撰二员、应奉五员、经历一员、都事一员,品秩并同翰林国史院。承发架阁库管
勾一员,正九品;必阇赤一十四人,掾史三人,通事一人,译史一人,知印二人,
书写一人,典吏三人。
蒙古国子监,秩从三品。至元十四年始立,置司业一员。二十九年,准汉人
国学例,置祭酒、司业、监丞。延祐四年,升正三品。七年,复降为从三品。后
定置祭酒一员,从三品;司业二员,正五品;监丞一员,正六品;令史一人,必
阇赤一人,知印一人。
蒙古国子学,秩正七品,博士二员,助教二员,教授二员,学正、学录各二
员,掌教习诸生。于随朝百官、怯薛台、蒙古、汉儿官员家,选子弟俊秀者入学。
至元八年,置官五员。后以每岁从驾上都,教习事繁,设官员少,增学正二员、
学录二员。三十一年,增助教一员、典给一人。后定置博士二员,正七品;助教
二员,教授二员,并正八品;学正、学录各二员,典书一人,典给一人。
内八府宰相,掌诸王朝觐傧介之事。遇有诏令,则与蒙古翰林院官同译写而
润色之。谓之宰相云者,其贵似侍中,其近似门下,故特宠之以是名。虽有是名,
而无授受宣命,品秩则视二品焉。大德九年,以灭怯秃等八人为之。天历元年,
为内八府宰之职,故附见于此云。
集贤院,秩从二品,掌提调学校、征求隐逸、召集贤良,凡国子监、玄门道
教、阴阳祭祀、占卜祭遁之事,悉隶焉。国初,集贤与翰林国史院同一官署。至
元二十二年,分置两院,置大学士三员、学士一员、直学士二员、典簿一员、吏
属七人。二十四年,增置学士一员、侍读学士一员、待制一员。寻升正二品,置
院使一员,正二品;大学士二员,从二品;学士三员,从二品;侍读学士一员,
从三品;侍讲学士一员,从三品;直学士二员,从四品;司直一员,从五品;待
制一员,正五品。二十五年,增都事一员,从七品;修撰一员,从六品。元贞元
年,增院使一员。大德十一年,升从一品,置院使六员、经历二员。至大四年,
省院使六员。皇庆二年,省汉人经历一员。后定置大学士五员,从一品;学士二
员,正二品;侍读学士二员,侍讲学士二员,并从二品;直学士二员,从三品;
经历一员,从五品;都事二员,从七品;待制一员,正五品;修撰一员,从六品;
兼管勾承发架阁库一员,正八品;掾史六人,译史、知印各二人,通事一人,宣
使七人,典吏三人。
国子监。至元初,以许衡为集贤馆大学士、国子祭酒,教国子与蒙古大姓四
怯薛人员。选七品以上朝官子孙为国子生,随朝三品以上官得举凡民之俊秀者入
学,为陪堂生伴读。至元二十四年,始置监祭酒一员,从三品,司业二员,正五
品,掌国之教令,皆德尊望重者为之。监丞一员,正六品,专领监务。典簿一员,
令史二人,译史、知印、典吏各一人。
国子学,秩正七品。置博士二员,掌教授生徒、考较儒人著述、教官所业文
字。助教四员,分教各斋生员。大德八年,为分职上都,增置助教二员、学正二
员、学录二员,督习课业。典给一员,掌生员膳食。至元二十四年,定置生员额
二百人、伴读二十人。至大四年,生员三百人。延祐二年,增置生员一百人、伴
读二十人。
兴文署,秩从六品。署令一员,以翰林修撰兼之。署丞一员,以翰林应奉兼
之。至治二年罢,置典簿一员,从七品,掌提调诸生饮膳,与凡文牍簿书之事。
仍置典吏一人。
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遇吐蕃有事,则为分
院往镇,亦别有印。如大征伐,则会枢府议。其用人则自为选。其为选则军民通
摄,僧俗并用。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
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参议二员、经
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二十六年,置断事官四员。二十八年,
增佥院、同佥各一员。元贞元年,增院判一员。大德四年,罢断事官。至大初,
省院使一员。至治三年,置院使六员。天历二年,罢功德使司归宣政,定置院使
一十员,从一品;同知二员,正二品;副使二员,从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
同佥三员,正四品;院判三员,正五品;参议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五品;
都事三员,从七品;照磨一员,管勾一员,并正八品;掾史十五人,蒙古必阇赤
二人,回回掾史二人,怯里马赤四人,知印二人,宣使十五人,典吏有差。
断事官四员,从三品,经历、知事各一员,令史五人,知印、奏差、译史、
通事各一人。至元二十五年始置。
客省使,秩从五品,大使二员,副使一员。至元二十五年置。
大都规运提点所,秩正四品,达鲁花赤一员,提点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
员。至元二十八年置。
上都规运提点所,秩正四品,达鲁花赤一员,提点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
员,知事一员。至元二十八年置。
大都提举资善库,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
举一员,掌钱帛之事。至元二十六年置。
上都利贞库,秩从七品,提领一员,副使一员,掌饮膳好事金银诸物。元贞
元年置。
大济仓,监支纳一员,大使一员。
兴教寺,管房提领一员。
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秩从二品,宣慰使五员,经历二员,都事二员,
照磨一员,捕盗官二员,儒学教授一员,镇抚二员。其属二:
脱思麻路军民万户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副达鲁花赤一
员,副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镇抚一员。
西夏中兴河州等处军民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
一员,治中一员,府判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属官:税务提领,宁河县官,
宁河脱脱禾孙五员,宁河弓甲匠达鲁花赤。
洮州元帅府,秩从三品,达鲁花赤一员,元帅二员,知事一员。
十八族元帅府,秩从三品,达鲁花赤一员,元帅一员,同知一员,知事一员。
积石州元帅府,达鲁花赤一员,元帅一员,同知一员,知事一员,脱脱禾孙
一员。
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元帅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元帅一员,
同知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镇抚二员,蒙古奥鲁官一员,蒙古奥鲁相副官一
员。
礼店文州蒙古汉军奥鲁军民千户所,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
副千户一员,总把五员,百户八员。
礼店文州蒙古汉军西番军民上千户所,秩正四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
百户一员,新附千户二员。
礼店阶州西水蒙古汉军西番军民总把二员。
吐蕃等处招讨使司,秩正三品,招讨使二员,知事一员,镇抚一员。其属附:
脱思麻探马军四万户府,秩正三品,万户五员,千户八员,经历一员,镇抚
一员。
脱思麻路新附军千户所,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
文扶州西路南路底牙等处万户府,秩从三品,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二员。
凤翔等处千户所,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百户二员。
庆阳宁环等处管军总把一员。
文州课程仓粮官一员。
岷州十八族周回捕盗官二员。
常阳贴城阿不笼等处万户府,秩从三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
阶文扶州等处番汉军上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二员。
贵德州,达鲁花赤、知州各一员,同知、州判各一员,脱脱禾孙一员,捕盗
官一员。
必呈万户府,达鲁花赤二员,万户四员。
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安抚使一员,
同知一员,佥事一员,经历、知事、照磨各一员,镇抚一员。威州保宁县,茂州
汶山县、汶川县皆隶焉。
静州茶上必里溪安乡等二十六族军民千户所,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
龙木头都留等二十二族军民千户所,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
岳希蓬萝卜村等处二十二族军民千户所,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
折藏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
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慰使四员,同知二员,副使一员,经历、都
事各二员,捕盗官三员,镇抚二员。
朵甘思田地里管军民都元帅府,都元帅一员,经历一员,镇抚一员。
剌马儿刚等处招讨使司,达鲁花赤一员,招讨使一员,经历一员。
奔不田地里招讨使司,招讨使一员,经历一员,镇抚一员。
奔不儿亦思刚百姓,达鲁花赤一员。
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等处军民安抚使司,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安
抚使一员,同知一员,副使一员,佥事一员,经历、知事、照磨各一员,镇抚二
员。
六番招讨使司,达鲁花赤一员,招讨使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雅州严
道县、名山县隶之。
天全招讨使司,达鲁花赤一员,招讨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
鱼通路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黎州隶之。
碉门鱼通等处管军守镇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二员,经历、知事各一
员,镇抚二员,千户八员,百户二十员,弹压四员。
长河西管军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二员。
长河西里管军招讨使司,招讨使二员,经历一员。
朵甘思招讨使一员。
朵甘思哈答李唐鱼通等处钱粮总管府,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副总管一
员,答剌答脱脱禾孙一员,哈里脱脱禾孙一员,朵甘思瓮吉剌灭吉思千户一员。
亦思马儿甘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二员。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宣慰使五员,同知二员,副
使一员,经历一员,镇抚一员,捕盗司官一员。其属附见:
纳里速古儿孙元帅二员。
乌思藏管蒙古军都元帅二员。
担里管军招讨使一员。
乌思藏等处转运一员。
沙鲁思地里管民万户一员。
搽里八田地里管民万户一员。
乌思藏田地里管民万户一员。
速儿麻加瓦田地里管民官一员。
撒剌田地里管民官一员。
出蜜万户一员。
禋笼答剌万户一员。
思答笼剌万户一员。
伯木古鲁万户一员。
汤卜赤八千户四员。
加麻瓦万户一员。
札由瓦万户一员。
牙里不藏思八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千户一员,担里脱脱禾孙
一员。
迷儿军万户府,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初厚江八千户一员,卜儿八官一
员。

[发帖际遇]: 林风在丽春院喝酒,发掘了人才韦小宝,增加声望12.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徽院,秩正三品,掌供玉食。凡稻粱牲牢酒醴蔬果庶品之物,燕享宗戚宾
客之事,及诸王宿卫、怯怜口粮食,蒙古万户、千户合纳差发,系官抽分,牧养
孳畜,岁支刍草粟菽,羊马价直,收受阑遗等事,与尚食、尚药、尚酝三局,皆
隶焉。所辖内外司属,用人则自为选。至元十五年置院使一员,同知、同佥各二
员,主事二员,照磨一员。二十年,升从二品,增院使一员,置经历二员、典簿
三员。二十三年,升正二品,置院判二员,省典簿,置都事三员。三十一年,院
使四员。大德二年,增同知二员。三年,升从一品。四年,置副使二员。皇庆元
年,增院使三员,始定怯薛丹一万人,本院掌其给授。后定置院使六员,从一品;
同知二员,正二品;副使二员,从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
院判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五品;都事三员,从七品;照磨一员,承发架
阁库一员,并正八品;掾史二十人,蒙古必阇赤六人,回回掾史二人,怯里马赤
二人,知印二人,典吏六人,蒙古书写二人。其属附见:
光禄寺,秩正三品,掌起运米曲诸事,领尚饮、尚酝局,沿路酒坊,各路布
种事。至元十五年,罢都提点,置寺,设卿一员、少卿三员、主事一员、照磨一
员、管勾一员。二十年,改尚酝监,正四品。二十三年,复为光禄寺,卿二员,
少卿、丞各一员。二十四年,增少卿一员。二十五年,拨隶省部。三十一年,复
隶宣徽。延祐七年,降从三品。后复正三品。定置卿四员,正三品;少卿二员,
从四品;丞二员,从五品;主事二员,从七品;令史八人,译史、知印各二人,
通事一人,奏差二十四人,典吏三人,蒙古书写一人。
大都尚饮局,秩从六品。中统四年始置,设大使、副使各一员,俱带金符,
掌酝造上用细酒。至元十二年,增副使二员。十五年,升从五品,置提点一员。
后定置提点一员,从五品;大使一员,正六品;副使二员,正七品。
上都尚饮局,秩正五品。皇庆中始置,提点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品秩
同上。
大都尚酝局,秩从六品,掌酝造诸王百官酒醴。中统四年,立御酒库,设金
符宣差。至元十一年,始设提点。十六年,改尚酝局,从五品。置提点一员,从
五品;大使一员,正六品;副使二员,正七品;直长一员,正八品。
上都尚酝局,秩从五品。至元二十九年始置,设提点一员,大使一员,副使、
直长各一员,品秩同上。
大都醴源仓,秩从六品,掌受香莎苏门等酒材糯米,乡贡曲药,以供上酝及
岁赐诸王百官者。至元二十五年始置,设提举一员,从六品;大使一员,从七品;
副使一员,正八品。
上都醴源仓,秩从九品,掌受大都转输米麹,并酝造车驾临幸次舍供给之酒。
至元二十五年始置,设大使一员,直长一员。
尚珍署,秩从五品。掌收济宁等处田土子粒,以供酒材。至元十三年始立。
十五年,罢入有司。二十三年复置。设达鲁花赤一员,令一员,并从五品;丞二
员,正七品;吏目二员。
安丰怀远等处稻田提领所,秩从九品,掌稻田布种,岁收子粒,转输醴源仓。
定置提领二员。
尚舍寺,秩正四品,掌行在帷幕帐房陈设之事,牧养骆驼,供进爱兰乳酪。
至元三十一年始置监。至大元年,改为寺,升正三品。四年,仍为监,寻复为寺。
延祐三年,复降为正四品。定置太监二员、少监二员、监丞二员、知事二员。
诸物库,秩从七品,掌出纳。大德四年置,设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
员。
阑遗监,秩正四品,掌不阑奚人口、头匹诸物。至元二十年,初立阑遗所,
秩九品。二十五年,改为监,正四品。二十八年,升正三品。至大四年,复正四
品,寻复正三品。延祐七年,复为正四品。定置太监一员,正四品;少监二员,
正五品;监丞二员,正六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从九品;令史
五人,译史一人,知印兼通事一人,奏差五人。
尚食局,秩从五品,掌供御膳,及出纳油面酥蜜诸物。至元二年置提点,领
进纳百色生料。二十年,省并尚药局为尚食局,别置生料库。本局定置提点一员,
从五品;大使一员,正六品;副使二员,正七品;直长一员,正八品。
大都生料库,秩从五品。至元十一年,置生料野物库,隶尚食局。二十年,
别置库,拟内藏库例,置提点二员,从五品;大使二员,正六品;副使三员,正
七品。
上都生料库,秩从五品,掌受弘州、大同虎贲、司农等岁办油面,大都起运
诸物,供奉内府,放支宫人宦者饮膳。提点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二员,品秩同
上;直长一员,正八品。
大都大仓、上都大仓,秩正六品,掌内府支持米豆,及酒材米曲药物。至元
五年初立,设官三员,俱受制国用使司劄付。十二年,改立提举大仓,设官三员,
隶宣徽。二十五年,升正六品。定置二仓各设提举一员,正六品;大使一员,从
六品;副使一员,从七品。
大都、上都柴炭局各一,至元十二年置,秩从六品。十六年,改提举司,升
五品。大德八年,仍为局,降正七品。置达鲁花赤各一员,正七品;大都大使一
员,上都大使三员,各正七品;副使各二员,正八品;直长各一人,掌苇场;典
吏各一人。
尚牧所,秩从五品。至大四年始置,设提举二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
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吏目一员。
沙糖局,秩从五品,掌沙糖、蜂蜜煎造,及方贡果木。至元十三年始置,秩
从六品。十七年,置提点一员。十九年,升从五品,置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
提点一员,从五品;大使一员,正六品;副使一员,正七品。
永备仓,秩从五品。至元十四年始置,给从九品印,掌受两都仓库起运省部
计置油面诸物,及云需府所办羊物,以备车驾行幸膳羞。二十四年,升从五品,
置提点一员,从五品;大使一员,正六品;副使一员,正七品。
丰储仓,秩从九品,大使一员,掌出纳车驾行幸支持膳羞。
淮东淮西屯田打捕总管府,秩正三品,掌献田岁入,以供内府,及湖泊山场
渔猎,以供内膳。至元十四年,始立总管府,并管连海高邮河泊提举司、沂州等
处提举司事。十六年,置扬州鹰房打捕达鲁花赤总管府。二十二年,省并为淮东
淮西屯田打捕总管府。二十五年,以两淮新附手号军千户所隶本府,及分置提举
司一十处。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正三品;总管一员,正三品;同知一员,正五品;
府判一员,正六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从
九品;司吏六人。
淮安州屯田打捕提举司,高邮屯田打捕提举司,招泗屯田打捕提举司,安东
海州屯田打捕提举司,扬州通泰屯田打捕提举司,安丰庐州等处打捕提举司,镇
巢等处打捕提举司,塔山徐邳沂州等处山场屯田提举司,凡九处,秩俱从五品。
每司各设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并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副提举一
员,从七品;吏目二人。
抽分场提领所,凡十处:曰柴墟东西口,曰海州新坝,曰北砂太仓,曰安河
桃源,曰大湖东西口,曰时堡兴化,曰高邮宝应,曰汶湖等处,曰云山白水,曰
安东州。每所各设提领一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俱受宣徽院劄付。
满浦仓,秩正八品,掌收受各处子粒米面等物,以待转输京师。至元二十五
年始置,设大使一员,正八品;副使一员,正九品。
圆米棋子局、软皮局,各置提领一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俱受宣徽
院劄付。
手号军人打捕千户所,秩从四品,管军人打捕野物皮货。至元二十五年始置,
设达鲁花赤一员、上千户一员、上副千户一员、弹压一员。
上百户七所,各置百户二员。
钟离县,定远县,真扬州,安庆,安丰,招泗,和州。
下百户二所,各置百户一员。
琏海,怀远军。
龙庆栽种提举司,秩从五品,管领缙山岁输粱米,并易州、龙门、净边官园
瓜果桃梨等物,以奉上供。至元十七年,始置提举司。延祐七年,缙山改为龙庆
州,因以名之。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并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
副提举一员,从七品。
弘州种田提举司,秩正六品,掌输纳麦面之事,以供内府。定置达鲁花赤一
员,提举一员,并正六品;同提举一员,正七品;副提举一员,正八品;直长一
员。
丰闰署,秩从五品,掌岁入刍粟,以给饲养驼马之事。定置达鲁花赤一员,
令一员,并从五品;丞一员,从六品;直长一员,正八品。
常湖等处茶园都提举司,秩正四品,掌常、湖二路茶园户二万三千有奇,采
摘茶芽,以贡内府。至元十三年置司,统提领所凡十有三处。十六年,升都提举
司。又别置平江等处榷茶提举司,掌岁贡御茶。二十四年,罢平江提举司,并掌
其职。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俱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副提举
一员,从七品;提控案牍一员,都目一员。
提领所七处,每所各设正、同、副提领各一员,俱受宣徽院劄付,掌九品印。
乌程,武康德清,长兴,安吉,归安,湖汶,宜兴。
建宁北苑武夷茶场提领所,提领一员,受宣徽院劄,掌岁贡茶芽。直隶宣徽。
太禧宗禋院,秩从一品,掌神御殿朔望岁时讳忌日辰禋享礼典。天历元年,
罢会福、殊祥二院,改置太禧院以总制之。初,院官秩正二品,升从一品,置参
议二员,改令史为掾史。二年,改太禧宗禋院,置院使六员,增副使二员,立诸
总管府为之属。凡钱粮之出纳,营缮之作辍,悉统之。定置院使都典制神御殿事
六员,同知兼佐仪神御殿事二员,副使兼奉赞神御殿事二员,佥院兼祗承神御殿
事二员,同佥兼肃治神御殿事二员,院判供应神御殿事二员,参议二员,经历二
员,都事二员,管勾、照磨各一员,掾史二十人,译史四人,知印二人,怯里马
赤二人,宣使一十五人,断事官四员,客省使大使、副使各二员。
隆禧总管府,秩正三品。至大元年,建立南镇国寺,初立规运提点所。二年,
改为规运都总管府。三年,升为隆禧院。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二院,以隆禧、
殊祥并立殊祥总管府,寻又改为隆禧总管府。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副
达鲁花赤一员,同知一员,治中一员,判官一员,经历一员,知事、照磨各一员,
令史六人,译史、知印各一人,怯里马赤一人,奏差四人。
福元营缮司,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司令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吏目一人,司吏一人。天历元年,以南镇国寺所立怯怜口事产提举司,改为崇恩
福元提点所。三年,又改为福元营缮司。
普安智全营缮司,秩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司令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
吏目一人,司吏一人。天历元年,以太玉山普安寺、大智全寺两规运提点所并为
一,置提点二员。三年,又改为营缮司。
祐国营缮都司,秩正四品。达鲁花赤一员,司令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
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天历元年,初置万圣祐国营缮提点所。三年,改为营
缮都司。
平松等处福元田赋提举司,秩五品。置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举、
副提举各一员。
田赋提举司,秩五品。置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
资用库,提领一员,大使一员。
万圣库,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会福总管府,秩正三品。至元十一年,建大护国仁王寺及昭应宫,始置财用
规运所,秩正四品。十六年,改规运所为总管府。至大元年,改都总管府,从二
品。寻升会福院,置院使五员。延祐三年,升正二品。天历元年,改为会福总管
府,正三品。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治中一员,府判一员,
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令史八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一人,奏差四人。
仁王营缮司,正五品。至元八年,立护国仁王寺镇遏提举司。十九年,改镇
遏所。二十八年,并三提领所为诸色人匠提领所。天历元年,改为镇遏民匠提领
所。三年,改为仁王营缮司。置达鲁花赤一员,司令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襄阳营田提举司,秩从五品。初置襄阳等处水陆地土人户提领所,设官四员。
大德元年,改提举司。天历二年,仍为襄阳营田提举司。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提
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
江淮等处营田提举司,秩从五品。至元二十七年始置。达鲁花赤一员,提举
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
大都等路民佃提领所,至元二十九年,以武清等一十处,并立大都水陆地土
种田人民提领所。十五年,又设随路管民都提领所。天历元年,并为大都等路民
佃提领所。定置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
会福财用所,秩从七品。掌大护国仁王寺粮草诸物。至元十七年,始立财用
库。二十六年,立盈益仓。天历元年,并财用、盈益为所。提领一员,大使一员,
副使二员。
崇祥总管府,秩正三品。至大元年,立大承华普庆寺都总管府。二年,改延
禧监,寻改崇祥监。四年,升为崇祥院,秩正二品。泰定四年,复改为大承华普
庆寺总管府。天历元年,改为崇祥总管府。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副达
鲁花赤一员,同知、治中、府判各一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兼照磨各一员,
令史六人,译史、知印各一人,怯里马赤一人,奏差四人。
永福营缮司,秩正五品。延祐三年,以起建新寺,始置营缮提点所。天历元
年,改为永福营缮提点所。三年,改营缮司。设达鲁花赤一员,司令一员,大使
一员,副使一员,都目一员。
昭孝营缮司,秩正五品。天历元年,立寿安山规运提点所。三年,改昭孝营
缮司。定置达鲁花赤一员,司令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
普庆营缮司,秩正五品。天历元年,始置普庆营缮提点所。三年,改为营缮
司。定置达鲁花赤一员,司令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
崇祥财用所,至大二年,始置诸物库。四年,置普赡仓。天历二年,并诸物
库、普赡仓,改为崇祥财用所。定置官,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
永福财用所,掌出纳颜料诸物。延祐三年,始置诸物库,又置永积仓。天历
二年,以诸物库、永积仓并改置为所,设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镇江稻田提举司,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汴梁稻田提举司,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平江等处田赋提举司,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冀宁提领所,提领二员。
隆祥使司,秩正三品。天历二年,中宫建大承天护圣寺,立隆祥总管府,设
官八员。至顺二年,升为隆祥使司,秩从二品。置官:司使四员,同知、副使、
司丞各二员,经历一员,都事二员,照磨兼架阁一员,令史十人,译史、通事、
知印各二人,宣使十人,典吏六人。
普明营缮都司,秩正四品。天历元年,创大龙兴普明寺于海南,置规运提点
所,设官六员。二年,拨隶隆祥总管府。三年,改为都司,品秩仍旧,以掌营造
出纳钱粮之事。定置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各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
一员。
集庆万寿营缮都司,秩正四品。天历二年,建龙翔、万寿两寺于建康,立龙
翔万寿营缮提点所,为隆祥总管府属。三年,改为营缮都司,秩仍旧,以掌营造
钱粮之事。定置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各一员,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
元兴营缮都司,秩正四品。掌营造钱粮之事。天历元年,始置大元兴规运提
点所,置官五员。三年,改都司,置达鲁花赤二员,司令、大使、副使各一员,
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
宣农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掌征收
田赋子粒之事。天历二年,以大都等处田赋提举司隶隆祥总管府。三年,改提举
司。
护圣营缮司,秩正五品,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各一员,掌营造工匠、
寺僧衣粮、收征房课之事。天历二年,始立大承天护圣营缮提点所。三年,改为
司。
平江善农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天
历二年,立田赋提举司,设官四员。三年,改为善农提举司。
善盈库,天历二年,隶隆祥总管府,置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掌金
银钱粮之事。
荆襄等处济农香户提举司,秩正五品。天历三年,以荆襄提举司所领河南、
湖广田土为大承天护圣寺常住,改为荆襄济农香户提举司,隶隆祥总管府,置达
鲁花赤、司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龙庆州等处田赋提领所,秩九品,提领、副提领各一员。天历二年置,掌龙
庆州所有土田岁赋。
平江集庆崇禧田赋提领所,提领、同提领、副提领各一员。天历三年始置。
集庆崇禧财用所,大使、副使各一员。天历三年始置。
寿福总管府,掌祭供钱粮之事,秩正三品。至大四年,因建大圣寿万安寺,
置万安规运提点所,秩正五品。延祐二年,升都总管府,秩正三品。寻升为寿福
院,正二品。天历元年,改立总管府,仍正三品。定置官:达鲁花赤、总管、副
达鲁花赤、同知、治中、府判各一员,经历、知事、案牍照磨各一员,令史六人,
知印、通事、译史各一人,奏差四人,典吏二人。
万安营缮司,秩正五品。天历三年,以万安规运提点所既废,复立万安营缮
司,定置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都目各一人。
万宁营缮司,秩正四品。大德十年,始置万宁规运提点所。天历元年,改营
缮司,定置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都目各一员。
收支库,提领一员,大使一员。
延圣营缮司,秩正五品。初立天源营缮提点所,天历三年,改营缮司。定置
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都目各一员。
诸物库,提领一员,大使一员。

[发帖际遇]: 胡斐要去和程灵素约会,出门前林风帮他打整了一下络腮胡,得到打赏银两11.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八十八 志第三十八

◎百官四
太常礼仪院,秩正二品,掌大礼乐、祭享宗庙社稷、封赠谥号等事。中统元
年,中都立太常寺,设寺丞一员。至元二年,翰林兼摄太常寺。九年,立太常寺,
设卿一员,正三品;少卿以下五员,品秩有差。十三年,省并衙门,以侍仪司并
入太常寺。十四年,增博士一员。十六年,又增法物库子,掌公服法服之藏。二
十年,升正三品,别置侍仪司。至大元年,改升院,设官十二员,正二品。四年,
复为太常寺,正三品。延祐元年,复改升院,正二品,以大司徒领之。七年,降
从二品。天历二年,复升正二品。定置院使二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
佥院二员,从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五品;
都事一员,从七品;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一员,正八品。属官:博士二员,正七
品;奉礼郎二员,奉礼兼检讨一员,并从八品;协律郎二员,从八品;太祝十员,
从八品;礼直管勾一员,从九品;令史四人,通事、知印、译史各二人,宣使四
人,典吏三人。
太庙署,秩从六品,掌宗庙行礼,兼廪牺署事。至元三年始置。令二员,从
六品;丞一员,从七品。
郊祀署,秩从六品。大德九年始置。掌郊祀行礼,兼廪牺署事。令二员,从
六品;丞二员,从七品。
社稷署,秩从六品。大德元年始置。令二员,从六品;丞一员,从七品。
大乐署,秩从六品。中统五年始置。令二员,从六品;丞一员,从七品。掌
管礼生乐工四百七十九户。
典瑞院,秩正二品。掌宝玺、金银符牌。中统元年,始置符宝郎二员。至元
十六年,立符宝局,给六品印。十七年,升正五品。十八年,改典瑞监,秩正三
品。二十年,降为正四品,省卿二员。二十九年,复正三品,仍置监卿二员。大
德十一年,升典瑞院,正二品。置院使四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佥院
二员,从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五品;都
事二员,从七品;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库一员,正八品;令史四人,译史四人,
知印、通事各一人,宣使四人,典吏三人。
太史院,秩正二品,掌天文历数之事。至元十五年,始立院,置太史令等官
一员。至大元年,升从二品,设官十员。延祐三年,升正二品,设官十五员。后
定置院使五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佥院二员,从三品;同佥二员,正
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五品;都事一员,从七品;管勾一员,
从九品;令史三人,译史一人,知印二人,通事一人,宣使二人,典吏二人。
春官正兼夏官正一员,正五品。
秋官正兼冬官正中官正一员,正五品。
保章正五员,正七品。
保章副五员,正八品。
掌历二员,正八品。
腹里印历管勾一员,从九品。
各省司历十二员,正九品。
印历管勾二员,从九品。
灵台郎一员,正七品。
监候六员,从八品。
副监候六员,正九品。
星历生四十四员。
挈壶正一员,从八品。
司辰郎二员,正九品。
灯漏直长一人。
教授一员,从八品。
学正一员,从九品。
校书郎二员,正八品。
太医院,秩正二品,掌医事,制奉御药物,领各属医职。中统元年,置宣差,
提点太医院事,给银印。至元二十年,改为尚医监,秩正四品。二十二年,复为
太医院,给银印,置提点四员,院使、副使、判官各二员。大德五年,升正二品,
设官十六员。十一年,增院使二员。皇庆元年,增院使二员。二年,增院使一员。
至治二年,定置院使一十二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佥院二员,从三品;
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从七品;都事二员,从七品;
照磨兼承发架阁库一员,正八品;令史八人,译史二人,知印二人,通事二人,
宣使七人。
广惠司,秩正三品,掌修制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
者。至元七年,始置提举二员。十七年,增置提举一员。延祐六年,升正三品。
七年,仍正五品。至治二年,复为正三品,置卿四员,少卿、丞各二员。后定置
司卿四员,少卿二员,司丞二员,经历、知事、照磨各一员。
大都、上都回回药物院二,秩从五品,掌回回药事。至元二十九年始置。至
治二年,拨隶广惠司,定置达鲁花赤一员、大使二员、副使一员。
御药院,秩从五品,掌受各路乡贡、诸蕃进献珍贵药品,修造汤煎。至元六
年始置。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大使二员,从五品;副使三员,正七品;直长
一员,都监二员。
御药局,秩从五品,掌两都行箧药饵。至元十年始置。大德九年,分立行御
药局,掌行箧药物。本局但掌上都药仓之事。定置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局使
二员,从五品;副使二员,正七品。
行御药局,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大使二员,副使三员,品秩同上。掌
行箧药饵。大德九年始置。
御香局,秩从五品,提点一员,司令一员,掌修合御用诸香。至大元年始置。
大都惠民局,秩从五品,掌收官钱,经营出息,市药修剂,以惠贫民。中统
二年始置,受太医院劄。至元十四年,定从六品秩。二十一年,升从五品。
上都惠民司,提点一员,司令一员。中统四年始置,品秩并同上。
医学提举司,秩从五品。至元九年始置。十三年罢,十四年复置。掌考校诸
路医生课义,试验太医教官,校勘名医撰述文字,辨验药材,训诲太医子弟,领
各处医学。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
官医提举司,秩从五品,掌医户差役、词讼。至元二十五年置。
大都、保定、彰德、东平四路,设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河间、大名、晋宁、大同、济宁、广平、冀宁、济南、辽阳、兴和十路,设
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卫辉、怀庆、大宁,设提举一员。
奎章阁学士院,秩正二品。天历二年,立于兴圣殿西,命儒臣进经史之书,
考帝王之治。大学士二员,正三品。寻升为学士院。大学士,正二品;侍书学士,
从二品;承制学士,正三品;供奉学士,正四品;参书,从五品。多以它官兼领
其职。至顺元年,增大学士二员,共四员。侍书学士二员,承制学士二员,供奉
学士二员。首领官:参书二员,典签二员,照磨一员,内掾四人,译文内掾二人,
知印二人,怯里马赤一人,宣使四人,典书五人。属官:授经郎二员。
群玉内司,秩正三品,天历二年始置,掌奎章图书宝玩,及凡常御之物。监
司一员,正三品;司尉一员,从三品;亚尉一员,正四品;佥司二员,从四品;
司丞二员,正五品;典簿一员,正七品;令史二人,知印一人,怯里马赤一人,
奏差、典吏各二人,给使八人,司膳四人。
艺文监,秩从三品。天历二年置,专以国语敷译儒书,及儒书之合校雠者俾
兼治之。大监检校书籍事二员,从三品;少监同检校书籍事二员,从四品;监丞
参检校书籍事二员,从五品;典簿一员,照磨一员,令史四人,译史一人,怯里
马赤一人,奏差二人,典吏三人。
监书博士,秩正五品。天历二年始置。品定书画,择朝臣之博识者为之。博
士二员,正五品;书吏一人。
艺林库,秩从六品。提点一员,从六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正七品;库
子二人,本把二人。掌藏贮书籍。天历二年始置。
广成局,秩七品,掌传刻经籍及印造之事。天历二年始置。大使一员,从七
品;副使一员,正八品;直长二人,正九品;司吏二人。
侍正府,秩正二品。至顺二年置。侍正一十四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
品;参府二员,从三品;侍判二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六品;都事一员,从
七品;照磨一员,从八品。掌内廷近侍之事,领速古儿赤四百人、奉御二十四员,
拱卫直都指挥使司为其属。掾史八人,译史四人,通事、知印各二人,宣使八人,
典吏五人。
奉御二十四员,秩五品。尚冠奉御二员,从五品;尚冠副奉御二员,从六品;
尚衣奉御二员,从五品;尚衣副奉御二员,从六品;尚鞶奉御二员,从五品;尚
鞶副奉御二员,从六品;尚沐奉御二员,从五品;尚沐副奉御二员,从六品;尚
饰兼尚辇奉御二员,正六品;尚饰兼尚辇副奉御二员,正七品;奉御掌簿四员,
从七品。天历初置,以四怯薛之速古儿赤为之。
给事中,秩正四品。至元六年,始置起居注、左右补阙,掌随朝省、台、院、
诸司凡奏闻之事,悉纪录之,如古左右史。十五年,改升给事中兼修起居注,左
右补阙改为左右侍仪奉御兼修起居注。皇庆元年,升正三品。延祐七年,仍正四
品。后定置给事中兼修起居注二员,右侍仪奉御同修起居注一员,左侍仪奉御同
修起居注一员,令史一人,译史四人,通事兼知印一人。
将作院,秩正二品,掌成造金玉珠翠犀象宝贝冠佩器皿,织造刺绣段匹纱罗,
异样百色造作。至元三十年始置。院使一员,经历、都事各一员。三十一年,增
院使二员。元贞元年,又增二员。延祐七年,省院使二员。后定置院使七员,正
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经历一员,
从五品;都事一员,从七品;照磨管勾一员,正八品;令史六人,译史、知印各
二人,宣使四人。
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秩正三品,掌造宝贝金玉冠帽、系腰束带、金银器皿,
并总诸司局事。中统二年,初立金玉局,秩正五品。至元三年,改总管府,置总
管一员,经历、提控案牍各一员。十二年,又置同知、副总管各一员。二十五年,
置达鲁花赤一员。大德四年,又置副达鲁花赤、副总管各一员。后定置达鲁花赤
二员,正三品;总管二员,正三品;副达鲁花赤二员,正四品;同知二员,从四
品;副总管二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照磨、管勾
各一员,令史五人,译史一人,奏差二人。
玉局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正七品;同提举一员,从七品;副提举
一员,正八品。中统二年,以和林人匠置局造作,始设直长。至元三年,立玉匠
局,用正七品印。十五年,改提举司。
金银器盒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品秩同
上;吏目一员。至元十五年,始置金银局,秩从七品。二十四年,改为提举司,
秩正六品。大德间,升从五品。
玛瑙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吏目一员。至元九年,置
大都等处玛瑙局,秩从七品,管领玛瑙匠户五百有奇,置提举三员,受金玉府劄。
十五年,改立提举司,领大都、宏州两处造作,升从五品。三十年,减副提举一
员,定置如上。
阳山玛瑙提举司,秩从五品。至元十五年置。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
举一员,品秩同前。
金丝子局,秩从五品。大使一员,从五品;副使一员,正七品;直长一员。
中统二年,设二局。二十四年,并为一。
鞓带斜皮局,秩从八品,至元十五年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瓘玉局,秩从八品,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员。
浮梁磁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年立,掌烧造磁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
事,大使、副使各一员。
画局,秩从八品,掌描造诸色样制。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员。
管领珠子民匠官,正七品,掌采捞蛤珠于杨村、直沽等处。中统二年立,管
领官子孙世袭。
装钉局,从八品,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员。
大小雕木局,秩从八品,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员。
宣德隆兴等处玛瑙人匠提举司,秩正六品。至元十五年置。提举一员,从七
品;副提举一员,从八品。
温犀玳瑁局,秩从八品,至元十五年置,大使一员。
上都金银器盒局,秩从六品,至元十六年置,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一
员。
漆纱冠冕局,至元十五年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大同路采砂所,至元十六年置,管领大同路拨到民一百六户,岁采磨玉夏水
砂二百石,起运大都,以给玉工磨礲之用。大使一员。
管匠都提领所,秩从七品,至元十三年置,掌金玉府诸人匠词讼,都提领一
员。
监造诸般宝贝官,秩正五品,至元二十一年置,达鲁花赤二员。
收支诸物库,秩从八品,至元十五年置,大使、副使各一员。
行诸路金玉人匠总管府,秩从三品。至大间,始置于杭州路。达鲁花赤、总
管各一员,并从三品;同知一员,正五品;副总管一员,从五品;经历一员,从
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
异样局总管府,秩正三品。中统二年,立提点所。至元六年,改为总管府,
总管一员。十四年,置同知、副总管各一员。二十一年,增总管一员。二十九年,
置达鲁花赤一员。三十年,减同知、副总管各一员。后定置达鲁花赤一员,总管
一员,并正三品;同知一员,从四品;副总管一员,从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
知事一员,从八品。
异样纹绣提举司,秩从五品。中统二年立局。至元十四年,改提举司。提举
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正七品;副提举一员,正八品。
绫锦织染提举司,秩从五品。至元二十四年,改局置提举司。提举一员,同
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品秩同上。
纱罗提举司,秩从五品。至元十二年,改局置提举司。提举、同提举、副提
举各一员,品秩同上。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纱金颜料总库,秩从九品。中统二年置,大使、副使各一员,从九品。
大都等路民匠总管府,秩正三品。府官:总管一员,从三品;同知一员,正
五品;副总管一员,从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
一员。至元七年,初立府,秩从三品。十四年,改升正三品。
备章总院,秩正六品,大使、副使各一员。至元十三年,省并杨蔺等八局为
总局。
尚衣局,秩从五品。至元二年置。达鲁花赤一员,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
品;同提举一员,正七品;副提举一员,正八品;都目一人。
御衣局,秩从五品。至元二年置。达鲁花赤、提举各一员,从五品;同提举
一员,正七品;副提举一员,正八品;都目一人。
御衣史道安局,秩从六品。至元二年置。以史道安掌其职,因以名之。大使、
副使各一员。
高丽提举司,秩从五品,至元二十二年置,提举一员。
织佛像提举司,秩从五品。延祐四年,改提领所为提举司。提举、副提举各
二员。
通政院,秩从二品。国初,置驿以给使传,设脱脱禾孙以辨奸伪。至元七年,
初立诸站都统领使司以总之,设官六员。十三年,改通政院。十四年,分置大都、
上都两院;二十九年,又置江南分院;大德七年罢。至大元年,升正二品。四年
罢,以其事归兵部。是年,两都仍置,止管达达站赤。延祐七年,复从二品,仍
兼领汉人站赤。大都院使四员,从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副使二员,从三品;
佥院一员,正四品;同佥一员,从四品;院判一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五品;
都事一员,从七品;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一员,正八品;令史十三人,通事一人,
知印二人,宣使十人。上都院使、同知、副使、佥院、判官各一员,经历、都事
各一员,品秩并同大都;令史四人,译史三人,通事一人,知印一人,宣使十人。
廪给司,秩从七品,掌诸王诸蕃各省四方边远使客饮食供张等事。至元十九
年置,提领、司令、司丞各一员。
中政院,秩正二品。院使七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佥院二员,从
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二员,正五品。掌中宫财赋营造供给,并番卫之
士,汤沐之邑。元贞二年,始置中御府,秩正三品。大德四年,升中政院,秩正
二品。至大三年,升从一品,院使七员,同知、佥院、同佥、院判各二员。四年,
省并入典内院。皇庆二年,复为中政院,设官如旧。其幕职则司议二员,从五品;
长史二员,正六品;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一员,正八品。吏属:蒙古必阇赤四人,
掾史十二人,回回掾史二人,怯里马赤二人,知印二人,宣使十人。
中瑞司,秩正三品,掌奉宝册。卿五员,正三品;丞二员,正四品;典簿二
员,从七品;写懿旨必阇赤四人,译史一人,令史四人,知印一人,通事一人,
奏差二人,典吏二人。
内正司,秩正三品,掌百工营缮之役,地产孳畜之储,以供膳服,备赐予。
卿四员,正三品;少卿二员,正四品;丞二员,从五品;典簿二员,从七品;照
磨兼管勾一员,正九品。吏属各有差。领署二、提举司一,及其司属凡十有六。
岁赋之额,工作之程,终岁则会其数以达焉。
尚工署,秩从五品。令一员,从五品;丞二员,从六品;书史一人,书吏四
人。掌营缮杂作之役,凡百工名数,兴造程式,与其材物,皆经度之,而责其成
功。皇庆元年始置,隶内正司。
玉列赤局,秩从七品,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二员,掌裁制
缝线之事。延祐六年始置,隶尚工署。
赞仪署,秩正五品,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二员,掌车舆器
备杂造之事。皇庆二年始置,隶内正司。
管领六盘山等处怯怜口民匠都提举司,秩正四品。达鲁花赤一员,都提举一
员,同提举二员,副提举二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吏四人,奏差二人。
至大四年始置。国初,未有官署,赋无所稽。后遣使核实,始著为籍,设司以领
之。
奉元等路、平凉等处、开城等处、甘肃宁夏等路、察罕脑儿等处长官司,凡
五处,秩正五品。各设达鲁花赤一员,长官一员,副长官一员,提控案牍一员,
都目一员,吏十人。延祐二年,以民匠提举司所领,地里阔远,人户散处,于政
不便,乃酌远近众寡,立长官司提领所,以分理之。
提领所凡十,并正七品,奉元等路、凤翔等处、平凉宁环等处、开城等处、
察罕脑儿等处、甘州等路、肃沙等路、永昌宁夏等路、长城等路,各设提领一员、
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人,分掌怯怜口地方隶各长官司。
翊正司,秩正三品。令五员,正三品;丞四员,正四品;典簿二员,从七品;
照磨一员,从八品;译史二人,令史六人,知印二人,通事、奏差、典吏各二人。
掌怯怜口民匠五千余户,岁办钱粮造作,以供公上。至元三十一年,始置御位下
管领随路民匠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总管府,正三品,复隶正宫位下。延祐六年,改
翊正司。岁终,会其出纳以达于院,而纠其弊。领提举司二、提领所一:
管领上都等处诸色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并从
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直长一员,都目一员,吏目
一员,司吏四人,部役二人。元贞元年始置,管户二千五百有奇,隶翊正司。
管领随路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
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品秩同上;直长一员,都目一员,吏目一员,司吏四
人,部役二人。元贞元年始置,隶翊正司。
管领归德亳州等处管民提领所,秩从七品。提领一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
一员,典史一员,司吏一人。国初平江南,收附归德楚通等三百五十六户,令脱
忽伯管领。大德二年,始置提领所,隶翊正司。
典饮局,秩正七品,大使二员,副使二员,典史一员,攒典二人,掌酝造酒
醴,以供内府,及祭祀宴享宾客赐颁之给。初置嘉酝局,秩六品,隶家令。至大
二年,改典饮,两都分置。皇庆元年,拨隶中宫。
管领大都等路打捕民匠等户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
并正三品;同知一员,正四品;副总管一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
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照磨一员,译史一人,令史、奏差各四人。掌钱粮造作
之事。国初平定河南诸郡,收聚人户一万五千有奇,置官管领。至元八年,属有
司。二十年,改隶中尚监。二十六年,始置总管府。领提举司十有一,提领所二
十有五。
在京提举司二,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
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都目一员。分管各处人户。至元十六年,给从七
品印。大德四年,省并为十一处,改提举司,升从五品。
涿州、保定、真定、冀宁、河南、大名、东平、东昌、济南等路提举司,凡
九处,各设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都目一员。
提领所凡二十五处:大都等路、东安州、济宁、曹州、沂州、完州、河间、
济南、济阳、大同、元氏、冀宁、晋宁、归德、南阳、怀孟、汝宁、卫辉、曹州、
涿州、真定、中山、平山、大名、高唐等处,每处各设提领一员、同提领一员、
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
管领诸路打捕鹰房民匠等户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
正三品;同知一员,正五品;副总管二员,从五品;经历三员,从七品;知事一
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照磨一员,译史一人,令史四人,奏差二人。掌钱
粮造作之事。大德三年始置。元贞元年,拨隶中宫位下,领提举司四、提领所十
有一。
管民提举司,大都等路、冀宁等路、南阳唐州等处、河南路府等处,凡四司,
秩从五品,每司设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都目一
员、吏二人。
提领所凡十有一:大都保定、河间真定、南阳邓州、济南嵩汝、汴梁裕州、
汝济陈州、唐州泌阳、襄阳湖阳、晋宁、冀宁等处各设所,秩正七品。每所提领
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司吏二人。至元十六年置。至大元
年,改提领所。
江浙等处财赋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都总管一员,并正三品;
同知一员,正五品;副总管一员,从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
品;照磨一员,提控案牍一员,从九品;译史一人,令史一十五人,奏差一十五
人,典吏二人。掌江南没入赀产,课其所赋,以供内储。至大元年置。领提举司
三,库、局各一。
平江、松江、建康等处提举司凡三处,秩并正五品,每司各设达鲁花赤一员、
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都目一员、吏目一员、司吏六人。
丰盈库,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典吏一人,掌收本府钱帛。
织染局,局使一员,典吏一人,掌织染岁造段匹。
管领种田打捕鹰房民匠等户万户府,秩正三品,掌归德、亳州、永、宿二十
余城各蒙古、汉军种田户差税。中统二年置。初隶塔察儿王位下,其后改属中宫。
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令史四人。领司属凡十处。
管领大名等处种田诸色户总管府,秩正五品,总管一员,副总管一员,都目
一员。中统二年置。至元二十三年,置府大名。
管领本投下大都等处诸色户计都达鲁花赤,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控
案牍一员,都目一员。中统三年置。至元十五年,置司大都。
管领大都河间等路打捕鹰房总管府,秩正五品,总管一员,副总管一员,都
目一员,司吏二人。中统二年置,三年给印。
管领东平等路管民官,秩正五品,总管一员,相副官一员,都目一员,吏一
人。中统二年置,至元二十二年给印。
管领大名等路宣抚司、燕京路管民千户所,秩从七品,提领一员,副提领一
员。中统二年置。
管领曹州等处本投下民户、管领东明等处本投下户计、管领蒲城等处本投下
诸色户计、管领汴梁等路本投下种田打捕躯户四提领所,秩正七品。提领各二员,
同提领、副提领各一员,典史各一人,司吏各一人。中统二年置,至元十四年颁
印。
海西辽东哈思罕等处鹰房诸色人匠怯怜口万户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
万户一员,副万户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兼照磨一员,译史一人。
掌钱粮造作之事,管领哈思罕等处、肇州、朵因温都儿诸色人匠四千户,仍领镇
抚所、千户所。
镇抚司,镇抚一员,吏一人。延祐四年始置。
哈思罕等处打捕鹰房怯怜口千户所,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
副千户一员,吏目一员,司吏四人,弹压一人,部役二人。至大二年,置提举司。
延祐六年,改千户所。
诸色人匠怯怜口千户所,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
都目一员,司吏四人,部役二人。初为提举司,后改千户所。
肇州等处女直千户所,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吏目一员,
司吏四人。延祐三年置。
朵因温都儿兀良哈千户所,延祐三年置。
灰亦儿等处怯怜口千户所,至治元年置。
开元等处怯怜口千户所,至治元年置。
石州等处怯怜口千户所,延祐七年置。
沈阳等处怯怜口千户所,至治元年置。
辽阳等处怯怜口千户所,至治二年置。
盖州等处怯怜口千户所,延祐五年置。
干盘等处怯怜口千户所,至治元年置。
辽阳等处金银铁冶都提举司,秩正四品,都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
一员,提控案牍一员,译史一人,吏六人,奏差二人。掌办金银<石甘>铁等课,分
纳中书省及中政院。延祐七年,以其赋尽归中宫。
管领本位下怯怜口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
员,都总管一员,并正三品;同知一员,正五品;副总管一员,从五品。掌怯怜
口二万九千户,田万五千余顷,出赋以备供奉营缮之事。中统二年置府。大德十
年,隶詹事院。至大三年,隶徽政院。延祐三年,改善政司。至治二年,徽政院
及其属尽废。天历三年,复立府,仍正三品,设官如上。其首领官则经历一员,
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照磨一员,从九品。吏属:令史一十二人,译史四
人,通事、知印各二人,奏差一十人,典吏六人。
管领诸路打捕鹰房民匠等户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
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品秩如上;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照磨
一员,令史四人,译史一人,奏差二人。大德三年置。其属附见:
大都等路管民提举司,达鲁花赤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都目一员。
大都保定提领所,提领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
河间真定提领所,提领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
唐州提举司,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都目一
员。
南阳邓州提领所,提领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
唐州泌阳提领所,提领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
襄阳湖阳提领所,提领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
汝宁陈州提领所,提领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
河南提举司,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都目一员。
汴梁裕州提领所,提领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
河南嵩汝提领所,提领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
南阳唐州提领所,提领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
冀宁提举司,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都目一员。
冀宁提领所,提领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
晋宁提领所,提领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一员,典史一员。
宝昌库,提领一员,大使一员,掌受金银<石甘>铁之课,以待储运。
金银场提领所凡七,梁家寨银场、明世银场、密务银场、宝山银场、烧炭峪
银场、胡宝峪金场、七宝山<石甘>炭场,俱从七品,每所各设提领一员、同提领一
员、副提领一员。
铁冶管勾所凡二处,各设管勾一员、同管勾一员、副管勾一员。
奉宸库,秩五品,提点四员,副使二员,提控案牍一员,库子六人,掌中藏
宝货钱帛给纳之事。大德元年置。
广禧库,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二员,提控案牍一员,
库子四人,大德八年置,掌收支御膳野物,职视生料库。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八十九 志第三十九

◎百官五
储政院,秩正二品。至元十九年,立詹事院,备左右辅翼皇太子之任,置左、
右詹事各一员,副詹事、詹事丞、院判各二员,吏属六十有二人,别置宫臣宾客
二员,左右谕德、左右赞善各一员,校书郎二员,中庶子、中允各一员。三十一
年,太子裕宗既薨,乃以院之钱粮选法工役,悉归太后位下,改为徽政院以掌之。
大德九年,复立詹事院,寻罢。十一年,更置詹事院,秩从一品,设官十二员。
至大四年罢。延祐四年复立,七年罢。泰定元年,罢徽政院,改立詹事如前。天
历元年,改詹事院为储庆使司。二年罢,复立詹事院。未几,改储政院,院使六
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佥院二员,从三品;同佥二员,正四品;院判
二员,正五品;司议二员,从五品;长史二员,正六品;照磨二员,管勾二员,
俱正八品;掾史一十二人,译史四人,回回掾史二人,通事、知印各二人,宣使
十人,典吏六人。其属附见:
家令司,秩三品,家令、家丞各二员,典簿二员,照磨一员,掌太子饮膳供
帐仓库。至元二十年置。三十一年,改内宰司,隶徽政。大德十一年复立,秩升
从二。至大四年罢。延祐四年复立,秩正三品。七年罢。泰定元年,复以内宰司
为家令司。天历元年罢,未几复立。二年又罢。
典幄署,掌太子供帐,令、丞各二员,书史、书吏各二人。
府正司,秩从三品,掌鞍辔弓矢等物。至元二十年置。府正、府丞各二员,
典簿二员,照磨一员。三十一年,改官正司。大德十一年,复为府正司。至大四
年罢。延祐四年复立,七年罢。泰定元年复立。天历二年,增府正、府丞各二员,
寻罢。
资武库,掌军器,提点一员,大使一员。
骥用库,掌鞍辔,提点一员,大使一员。
延庆司,秩正三品,掌修建佛事,使二员,同知一员,副使、典簿各二员,
照磨一员。至元二十一年始立,隶詹事院。三十一年,隶徽政院。大德十一年,
立詹事院,别立延庆司,秩仍正三品,置卿、丞等员。泰定元年,改隶詹事院。
天历元年罢,二年复立,增丞二员。
典用监,卿四员,太监二员,少监二员,丞二员,经历、知事各一员,照磨
一员,掌供须、文成、藏珍三库,内府供给段匹宝货等物。至大元年立。天历二
年,设官如故,以三库隶内宰司。
典医监,秩正三品,领东宫太医,修合供进药饵。至元十九年,置典医署,
秩从五品。三十一年,改掌医署,寻罢。大德十一年,复立典医监。至大四年罢,
泰定四年,复立署。天历二年,改典医监,秩正三品。置达鲁花赤二员,卿三员,
太监二员,少监二员,丞二员,经历、知事各一员,吏属凡十八人。其属司一、
局二。
广济提举司,达鲁花赤一员,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掌修合药饵,
以施贫民。
行典药局,达鲁花赤一员,大使、副使各二员,掌供奉东宫药饵。
典药局,达鲁花赤一员,大使、副使、直长各二员,掌修制东宫药饵。
典牧监,秩正三品,卿二员,太监二员,少监二员,丞二员,经历、知事各
一员,照磨一员,吏属凡十六人,掌孳畜之事。天历二年始置。
储膳司,秩正三品,卿四员,少卿二员,丞二员,主事二员,照磨一员,令
史六人,译史、通事、知印各二人,奏差六人,典吏四人,掌皇太子饮膳之事。
天历二年立。
典宝监,秩正三品,卿、太监、少监、丞各二员,经历、知事各一员,吏属
八人。至元十九年,立典宝署,从五品。二十年,升正五品。三十一年罢。大德
十一年立监,秩正三品。至大四年罢。延祐四年复立,七年罢。泰定元年复置。
天历元年罢,二年复置。
以上俱系詹事院司属。
掌谒司,秩正三品,司卿四员,少卿四员,丞二员,典簿二员,典书九人,
奏差二人,知印、译史、通事各一人。至元三十一年,改典宝署为掌谒司,秩从
五品,设官如之。元贞元年,升四品,设官四员。大德十一年,升正三品。至治
三年罢。
甄用监,秩正三品,卿三员,太监、少监、丞各二员,经历、知事、照磨各
一员,掌供须、文成、藏珍三库出纳之事。至大元年设,至治三年罢。
延福司,秩正三品,令、丞各四员,典簿二员,照磨一员,掌供帐及扈从盖
造之人。大德十一年置,后并入群牧监。
章庆使司,秩正三品,司使四员,同知、副使、司丞各二员,经历、都事各
二员,照磨、管勾各一员。至大三年立,至治三年罢。
奉徽库,秩从五品,提点、大使各二员,副使四员,库子六人,掌内府供给。
至治三年罢,并入文成等库。
寿和署,秩正五品,署令四员,署丞六员。旧隶仪凤司,皇庆元年,改隶徽
政院,遂为章庆使司之属。至治二年罢。
上都掌设署,秩正五品,署令五员,署丞二员。至大四年立,至治三年罢。
掌医监,秩正五品,领监官一员、达鲁花赤一员、卿四员、太卿五员、太监
五员、少监六员、丞二员。至元三十一年,改典医为掌医署,秩五品。至大元年
升监,设已上官员。至治三年罢。
修合司药正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副使、直长各二员,掌药六人,
掌修合御用药饵。至治三年罢。
行箧司药局,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使、副使各二员,掌供奉御用药饵。
至治三年罢。
广济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掌修合
药饵,以济贫民。
群牧监,秩正二品,掌中宫位下孳畜,卿三员,太卿、少卿、监丞各二员。
至大四年立,至治三年罢。
掌仪署,秩正五品,令、丞各二员,掌户口房舍等。至元二十年立,隶詹事
院。三十一年,改隶徽政院。泰定元年,改典设署。
上都掌仪署,秩五品,令、丞各一员,掌户口房舍等。大德十一年立,至治
三年罢。
江西财赋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掌事产户口钱粮造作等事。至元二十七年立,至治二年罢。
织染局,局使、副使、局副各一员,相副官一员。
桑落娥眉洲管民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封郭等洲管民提领所,提领、同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龙兴打捕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鄂州等处民户水陆事产提举司,达鲁花赤一员,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
员,掌太子位下江南园囿地土庄宅人户。至元二十一年立,隶詹事,后改隶徽政。
至治三年罢。
瑞州上高县户计长官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长官、副长官各一员,
领本处户八千。后隶徽政院,至治三年罢。
以上俱系徽政院司属。
左都威卫使司,秩正三品,使三员,副使二员,佥事二员,经历、知事、照
磨各一员。至元十六年,以侍卫亲军一万户拨属东宫,立侍卫都指挥使司。三十
一年,改隆福宫左都威卫使司,隶中宫。至大三年,选造作军士八百人,立千户
所一、百户翼八以领之,而分局造作。延祐二年,置教授二。至治三年,罢军匠
千户所。
镇抚所,镇抚二员,都目一员。
行军千户所,千户二员,副千户二员,知事、弹压各一员,百户二十员。
屯田左右千户二所,千户二员,都目一员,弹压一员,百户每所二十员。
弩军千户所,千户二员,都目一员,弹压一员。
资食仓,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右都威卫使司,秩正三品,卫使三员,副使二员,佥事二员,经历、知事、
照磨各一员。中统三年,以世祖五投下探马赤立总管府,秩四品,设总管一员。
二十一年,拨属东宫。二十二年,改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秩正三品。三十
一年,改隆福宫右都威卫使司,秩仍旧。延祐二年,置儒学教授一员。四年,增
蒙古字教授一员。其属附见:
镇抚司,镇抚二员,都目一员。
行军千户凡五所,秩正四品,千户五员,副千户五员,知事五员,百户五十
员,弹压五员。
屯田千户所,秩正五品,千户二员,弹压一员,百户七员,都目一人。
广贮仓,秩从九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攒典一人。
卫候直都指挥使司,秩正四品。至元二十年,以控鹤一百三十五人,隶府正
司。三十年,隶家令司。三十一年,增控鹤六十五人,立卫候司以领之,兼掌东
宫仪从金银器物,置卫候一员,副卫候二员,及仪从库百户。大德十一年,复增
怀孟从行控鹤二百人,升都指挥使司,秩正四品。延祐元年,升正三品。七年,
降正四品。至治三年罢。四年,以控鹤六百三十人,归中宫位下。泰定四年,复
立司,秩仍正四品。达鲁花赤二员,佩三珠虎符;都指挥使二员,佩三珠虎符;
副指挥使二员,佩双珠虎符;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令史四人,译史、通事
各一人,奏差二人。其属附见:
百户所凡六,秩从七品,每所置百户二员。
仪从库,秩从七品,大使二员,副使一员。
内宰司,秩三品。至元三十一年,既立徽政院,改家令为内宰司。泰定元年,
复为家令司。天历元年罢,未几复立。二年罢,复改内宰司。内宰六员,司丞四
员,典簿二员,照磨一员,令史十有二人,译史、知印、通事各二人,奏差六人,
典吏四人。其属附见:
典膳署,秩五品,令二员,丞二员,书吏二员,仓赤三十五人,掌内府饮膳
之事。至元十九年始立,隶家令司。三十一年,改掌膳,隶内宰。泰定元年,复
改为典膳。
洪济镇,提领三员,掌办纳雁只,隶典膳署。
柴炭局,秩从七品,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二十年,以东宫
位下民一百户烧炭二月,军一百人采薪二月,供内府岁用,立局以主其出纳,设
官三员,俱受詹事院札。大德十一年,隶徽政院。
藏珍、文成、供须三库,秩俱从五品,各设提点二员、大使二员、副使二员,
分掌金银珠玉宝货、段匹丝绵、皮毡鞍辔等物。国初,詹事出纳之事,未有官署
印信,至元二十七年分为三库,各设官六员,及库子有差。
提举备用库,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大使一员,提控案牍一
员,掌出纳田赋财赋、差发课程、一切钱粮规运等事。至元二十年置。二十二年,
设达鲁花赤及首领官。
嘉酝局,秩五品。至元十七年,立掌饮局。大德十一年,改掌饮司,秩升正
四品。延祐六年,降掌饮司为局。至治三年罢。泰定四年复立。天历二年,改嘉
酝局,提点二员,大使二员,副使二员,书史一员,书吏四人。
西山煤窑场,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二员,俱受徽政院札。至元二十四
年置。领马安山大峪寺石灰煤窑办课,奉皇太后位下。
保定等路打捕提领所,秩从七品,提领四员,典史一员。至元十一年,收集
人户为打捕户计,及招到管丝银差发税粮等户,立提领所。
广平彰德课麦提领所,秩从七品。至元三十年,以二路渡江时驻跸之地,召
民种佃,遂立所,置官统之。
广惠库,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三十年,以钞本五千锭立库,放典收息,
纳于备用库。
丰裕仓,秩从七品,掌收贮中宫位下糯米。至治二年,设提领等官。三年罢。
天历二年,立储政院,复给印,置监支纳一员、仓使一员、攒典二人。
备物库,秩从七品,掌东宫造作颜料及杂器等物。至元二十五年置,隶詹事
院。大德元年给印。十一年,置官四员。至治三年罢,泰定三年复立。大使二员,
副使二员,库子二人,攒典二人。
管领怯怜口诸色民匠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并正
三品;同知一员,正四品;副总管二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
从八品;提控案牍、照磨、管勾各一员,令史十人,知印二人,通事一人,译史
二人,奏差六人,典史四人,领怯怜口人匠造作等事。至大三年,立总管府。至
治三年罢。天历元年复立,隶储政院。其属附见:
管领大都怯怜口诸色人匠提举司,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
提举、副提举各一员,首领官一员,司吏四人,部役二人。
管领上都怯紞口诸色人匠提举司,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
提举、副提举各一员,首领官一员,司吏四人,部役二人。
典制局,秩从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员,直长二员。
典设署,秩从五品,令、丞各四员,书史一员,书吏四人,掌内府术剌赤二
百二十户。至元二十年置。三十一年,改掌仪署,隶内宰司。泰定元年,复为典
设。天历二年,隶本府。
杂造人匠提举司,秩从四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
一员,都目一员,司吏二人,部役二人。至元八年置。初隶缮珍司,至大三年改
隶章庆司。章庆罢,凡造作之事悉归之。天历二年,隶本府。
杂造局,秩正九品,院长一员,直长一员,管勾一员。
随路诸色人匠都总管府,秩正三品。中统五年,命招集析居放良还俗僧道等
户,习诸色匠艺,立管领怯怜口总管府,以司其造作,秩正四品。至元九年,升
正三品。大德十一年,改缮珍司。延祐六年,升徽仪使司,秩正二品。七年,仍
为缮珍司,官属如旧。至治三年,复改都总管府。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二员,并
正三品;同知一员,正五品;副总管二员,从五品;经历、知事、照磨、提控案
牍各一员,令史四人,译史一人,奏差二人,典吏一人。其属附见:
上都诸色民匠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吏目各一员。
至元十九年立。至大元年,增达鲁花赤一员。至治三年,省增置之员,设官如旧。
金银器盒局,秩从八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七年置。
染局,秩正八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七年置。
杂造局,正八品,大使、副使各一员。至元七年置。
泥瓦局,大使、副使各一员。至元七年置。
铁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七年置。
上都葫芦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七年置。
器物局,副使一员。中统五年置。
砑金局,大使一员。至元二十年置。
鞍子局,大使一员。至元七年置。
云州管纳色提领所,提领一员,掌纳色人户。至元七年置。
大都等路诸色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至元
十六年置。其属附见:
双线局,提领一员,副使一员。至元十八年置,受詹事院札。
大小木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一员。至元十八年置,受詹事院札。
元贞元年,并领皇后位下木局。
盒钵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一员。至元七年立,受府札。
管纳色提领一员,受府札,管铜局、筋局、锁儿局、妆钉局、雕木局。至元
三十年置。
成制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吏目一员,司吏四人,部役二人,掌缝制之事。至元二十九年置,设官四员,受
院札。大德二年,升提举司。至治三年罢,泰定四年复置。
上都、大都貂鼠软皮等局提领所,提领二员。至元九年置,受府札。二十七
年,给从七品印,改受省札。大德十一年,给从六品印,改受敕牒。至治三年,
仍改受省札。其属附见:
大都软皮局,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十三年置。
斜皮局,局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十三年置。
上都软皮局,局使一员,副使一员。至无十三年置。
牛皮局,大使一员。至元十三年置。
金丝子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一员。至元十二年置,掌金丝子匠造
作之事。
画油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一员。至元二十年置,受詹事院札。
毡局,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一员。至元十三年,收集人户
为毡匠。二十六年,始立局。
材木库,大使、副使各二员。至元十六年置,掌造作材木。
玛瑙玉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直长二员。至元十四年置。
大都奥鲁提领所,提领一员,掌理人匠词讼。至元十八年置,受詹事院札。
上都奥鲁提领所,提领一员,同提领一员,掌理人匠词讼。至元十八年置,
受詹事院札。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都异样毛子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二十年置,受詹事院札。
上都毡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一员。至元二十年置,受詹事院劄。
上都斜皮等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二十年置,受詹事院札。
蔚州定安等处山场采木提领所,秩正八品,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二员。
至元十二年置。
上都隆兴等路杂造鞍子局,提领一员,大使一员,直长二员。至元二十二年
置,受詹事院札。
真定路冀州杂造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掌造作之事。至元十九年置。
珠翠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直长一员。至元三十年置。
管领大都等路打捕鹰房胭粉人户总管府,秩正四品。至元十四年,打捕鹰房
达鲁花赤,招集平滦散逸人户。二十九年,立总管府。大德十一年,拨隶皇太后
位下。延祐六年,升正四品,置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首领官一员,令史四
人,译史一人,奏差二人。
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怯怜口民匠总管府,国初招集怯怜口哈赤民匠一千一百
余户,中统元年,立总管府。二年,给六品印,掌户口钱帛差发等事。至元九年,
拨隶安西王位下。皇庆元年,又属公主皇后位下。延祐元年,改隶章庆司。天历
二年,又改隶储政院。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俱受御宝圣旨;同知一员,副
总管一员,俱受安西王令旨;知事一员,令史二人。其属附见:
织染提举司,秩正七品,掌织造段匹。提举一员,受安西王令旨;同提举一
员,本府拟人;副提举一员,都目一员,俱受安西王傅札;司吏一人。
管民提领所,凡三,大都路兼奉圣州提领六员,曹州提领二员,河间路提领
三员,受本府札。
管地提领所,凡二,奉圣州提领三员,东安州提领三员,受本府札。
管领诸路怯怜口民匠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至元七年,招集析居从良还俗僧
道,编籍人户为怯怜口,立总管府以领之。十四年,以所隶户口善造作,属中宫。
十六年,立织染、杂造二局以司造作,立提领所以司徭役。二十五年,改升正三
品。延祐六年,改缮用司,仍三品。七年,复改府。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
并正三品;同知二员,正五品;副总管二员,从五品;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兼
照磨各一员,令史五人,译史一人。其属附见:
各处管民提领所,秩正七品。
河间,益都,保定,冀宁,晋宁,大名,济宁,卫辉,宣德。
以上九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相副官二员,典史一人,司吏二人。
汴梁,曹州,大同,开元,大宁,上都,济南,真定。
以上八所,提领、副提领、相副官各一员,典史一人,司吏一人。
大都,归德,鄂汉。
以上三所,提领、同提领、副提领各一员,相副官一员,大都增一员,典史、
司吏各一人。
织染局,秩正七品,大使、副使、相副官各一员,典史、司吏各一人。
杂造局,秩正七品,大使、副使、相副官各一员,典史、司吏各一人。
弘州衣锦院,秩正七品,大使、副使、直长各一员,典史、司吏各一人。
丰州毛子局,秩正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员,典史、司吏各一人。
缙山毛子旋匠局,秩正七品,大使一员,典史、司吏各一人。
徐邳提举司,秩正五品,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吏目、司吏各一人。
广备库,大使、副使各一员,俱受院札。
汴梁等路管民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府判各一员,经
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国初,立息州总管府,领归附六千三百余户。元贞
元年,又并寿颍归附民户二千四百余户,改汴梁等路管民总管府,掌各屯佃户差
发子粒,隶徽政院。泰定元年,改隶詹事院,后隶储政院,其属库一,提领所八,
管佃提领十二。
常盈库,大使、副使各一员。
提领所:
新降户,真阳,新蔡,息州,汝宁,陈州,汴梁,郑州,真定。
以上八所,每所提领各一员,副提领、相副官有差。
管佃提领:
汝阳五里冈,许州郾城县,青龙宋冈,陈州项城商水等屯,分山曲堰,许州
临颍屯,许州襄城屯,汝阳金乡屯,颍丰堰,遂平横山屯,上蔡浮召屯,汝阳县
烟亭屯。
以上十有二处,各设提领二员。
江淮等处财赋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总管各一员,并正三品;同
知一员,正五品;副总管二员,从五品;经历、知事、照磨兼提控案牍各一员,
令史十五人,奏差十五人,译史一人,典吏三人。至元十六年,以宋谢太后、福
王所献事产,及贾似道地土、刘坚等田,立总管府以治之。大德四年罢,命有司
掌其赋。天历二年复立,其赋复归焉。
储用库,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杭州织染局,大使、副使、相副官各一员。
扬州等处财赋提举司,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提控案牍、
都目各一员。其属附见:
安庆等处河泊所,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建康等处财赋提举司,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提控案牍、
都目各一员。
建康织染局,大使、副使、相副官各一员。
黄池织染局,大使、副使、相副官各一员。
建康等处三湖河泊所,提领、大使、副使、相副官各一员。
池州等处河泊所,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平江等处财赋提举司,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提控案牍、
都目各一员。
杭州等处财赋提举司,设官同上。
陕西等处管领毛子匠提举司,达鲁花赤、提举各一员。国初,收集织造毛子
人匠。至元三年,置官二员,皆世袭。
昭功万户都总使司,秩正三品。都总使二员,正三品;同知一员,从三品;
副使二员,正四品;经历、知事、照磨各一员,令史六人,译史六人,知印二人,
怯里马赤二人,奏差六人,典吏四人。至顺二年立,凡文宗潜邸扈从之臣,皆领
于是府。其属则宫相、膳工等司。
宫相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二员,都总管一员,副达鲁花赤二员,
同知二员,副总管二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承发架阁各一员。至顺二年,罢
宫相府并鹤驭司,改怯怜口钱粮总管府为本府。
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同知一员,
副总管二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照磨各一员。至元二十年,为管领织染段
匹匠人设总管府。元贞二年,以营缮浩繁,事务冗滞,升为都总管府,隶徽政院。
天历元年,改隶储庆使司。三年,改属宫相。
织染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二十三年,改织染提举司为
局。
绫锦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八年置。九年,以招收析居
放良还俗僧道为工匠,二百八十有二户,教习织造之事,遂定置以上官。
纹锦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国初,以招收漏籍人户,各管教
习立局,领送纳丝银物料织造段匹。至元八年,设长官。十二年,以诸人匠赐东
宫。十三年,罢长官,设以上官掌之。
中山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国初,以招收随路漏籍不当差人
户,立局管领,教习织造。至元十二年,以赐东宫,遂定置局官如上。
真定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国初,招收户计。中统元年置,掌织染造作。
至正十六年,以赐东宫,设官悉如旧。
弘州、荨麻林纳失失局,秩从七品,二局各设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十
五年,招收析居放良等户,教习人匠织造纳失失,于弘州、荨麻林二处置局。十
六年,并为一局。三十一年,徽政院以两局相去一百余里,管办非便,后为二局。
大名织染杂造两提举司,秩正六品。至元二十一年置,掌大名路民户内织造
人匠一千五百四十有奇,各置提举、同提举、副提举一员。三十年,增置杂造达
鲁花赤一员。
供用库,秩从九品,大使、副使各一员,受徽政院札。国初,为绫锦总库。
至元二十一年,改为供用库。
管领诸路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都总管、同知、
治中、府判各一员,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掌人匠一万三千有奇,岁办
税粮皮货,采捕野物鹰鹞,以供内府。至元十二年,赐东宫位下,遂以真定所立
总管府移置大都,隶詹事。十六年,合并所管之户,置都总管以总治之。三十一
年,詹事院罢,隶徽政。至大四年,隶崇祥院。延祐六年,又隶詹事。天历元年,
隶储庆使司。至顺元年,改属宫相府。
管领上都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大使司,大使、副使各一员。
管领顺德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达鲁花赤、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冀宁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大都左右巡院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固安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中山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济南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德州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益都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大同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济宁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兴和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晋宁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顺州稻田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怀庆稻田提领所,提领一员。
管领檀州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大宁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蓟州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提领、副提领各一员。
管领真定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设官同上。
管领赵州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设官同上。
管领保定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设官同上。
管领冀州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设官同上。
管领汴梁等处打捕鹰房纳绵等户提领所,设官同上。
广衍库,大使一员。
管领滑山炭场所,大使一员。
缮工司,秩正三品,卿二员,少卿二员,丞二员,经历、知事、照磨兼提控
案牍、管勾承发架阁各一员,令史四人,译史二人,知印二人,怯里马赤一人,
典吏三人,掌人匠营造之事。天历二年置。其属附见:
金玉珠翠提举司,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吏目一员,司
吏四人。
大都织染提举司,提举二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吏目一员,司吏四人。
大都杂造提举司,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吏目一员,司
吏四人。
富昌库,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库子二人,攒典一人。
内史府,秩正二品。内史九员,正二品;中尉六员,正三品;司马四员,正
四品;谘议二员,从五品;记室二员,从六品;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库,从八品;
掾史八人,译史四人,知印、通事各二人,宣使五人,典吏二人。至元二十九年,
封晋王于太祖四斡耳朵之地,改王傅为内史,秩从二,置官十四员。延祐五年,
升正二品,给印,分司京师,并分置官属。
延庆司,秩正三品,掌王府祈禳之事。使三员,正三品;同知二员,正四品;
典簿一员,从七品;令史二人,译史、知印、通事各一人,奏差二人。至元二十
七年置。
断事官,秩正三品,理王府词讼之事。断事官一十六员,正三品;经历、知
事各一员,令史三人。
典军司,秩从七品,掌控鹤百二十有六人,典军二员,副使二员。大德四年
置。
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都总管府,秩正二品,总四斡耳朵位下户计民匠造作
之事。达鲁花赤二员,都总管一员,同知一员,副总管二员,经历、知事、提控
案牍各一员,令史四人,奏差二人。至元二十四年置。官吏不入常调,凡斡耳朵
之事,复置四总管以分掌之。
管领保定等路阿哈探马儿诸色人匠总管府,秩从二品,掌太祖大斡耳朵一切
事务。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员,知事一员,吏二人。至元十七年
置。
管领曹州东平等路民匠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
举各一员。至元十七年置。
管领大都纳绵提举司,秩从六品,达鲁花赤、提举、副提举各一员。至元十
七年置。
管领上都大都奉圣州长官司,秩从六品,管领出征军五十有一户,达鲁花赤、
长官各一员。至元十七年置。
管领保定织染局,秩从六品,管匠一百有一户,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
副提举各一员。至元十七年置。
管领丰州捏只局,头目一员,掌织造花毯。至元十七年置。
管领打捕鹰房民匠达鲁花赤总管府,秩正四品,掌二皇后斡耳朵位下岁赐财
物造作等事,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知事各一员,吏二人。至元二十
一年置。
管领口子迤北长官司,秩从五品,掌领户计二百有六,达鲁花赤、长官、副
长官各一员。至元二十一年置。
管领随路诸色民匠达鲁花赤等官,秩正五品,统民匠一千五百二十有五户,
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员。至元二十一年置。
管领随路打捕纳绵民匠长官司,秩从五品,掌民匠一百七十有九户,达鲁花
赤、长官各一员。至元二十一年置。
管领大都民匠提举司,秩正七品,掌民匠二百有二户,提举、同提举、副提
举各一员。至元二十一年置。
管领涿州成锦局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领匠一百有二户,达鲁花赤、提举、
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至元二十一年置。
管领河间民匠提举司,秩从四品,掌民匠二百一十户,达鲁花赤、提举、同
提举、副提举各一员。至元二十一年置。
管领河间沧州等处长官司,秩正五品,领户计五百四十有八,达鲁花赤、长
官、副长官各一员。至元二十一年置。
管领河间临邑等处军民长官司,秩正七品,掌军民二百有二户,达鲁花赤、
长官、副长官各一员。至元二十一年置。
管领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等户总管府,秩从四品,掌太祖斡耳朵四季行营
一切事务,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知事各一员,司吏二人。大德二年
置。
管领涿州等处民匠异锦局,秩正五品,掌民匠一百五十户,达鲁花赤、提举、
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大德二年置。
管领上用织染局,秩从七品,掌工匠七十有八户,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
一员。大德二年置。
管领上都大都曲米等长官司,秩从七品,领民匠七十有九户,达鲁花赤、长
官、副长官各一员。大德二年置。
管领彰德等处长官司,秩从七品,掌民一百一十有七户,达鲁花赤、长官、
副长官各一员。大德二年置。
管领上都大都等处长官司,秩从五品,掌民二百六十有一户,达鲁花赤、长
官、副长官各一员。大德二年置。
管领泰安等处长官司,秩正七品,掌民一百有一户,达鲁花赤、长官、副长
官各一员。大德二年置。
管领曹州等处长官司,秩从五品,管民一百有五户,达鲁花赤、长官、副长
官各一员。大德二年置。
管领随路打捕鹰房诸色民匠怯怜口总管府,秩从三品。掌太祖四皇后位下四
季行营并岁赐造作之事,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各一员,经历、知事、
提控案牍兼照磨各一员,司吏二人。延祐五年置。
管领大都上都打捕鹰房纳米面提举司,秩从五品,统领一百九十有五户,达
鲁花赤、提举各一员。延祐五年置。
管领大都涿州织染提举司,秩从七品,掌领九十有六户,达鲁花赤、提举各
一员。延祐五年置。
管领河间路清州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掌户计二百三十有四户,达鲁花赤、
提举各一员。延祐五年置。
管领随路打捕鹰房诸色民匠总管府,秩正四品,掌北安王位下岁赐钱粮之事,
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副总管、知事各一员。至元二十二年置。
管领大都等处纳绵提举司,秩正七品,掌纳绵户计七百有三户,达鲁花赤、
提举、副提举各一员。至元二十二年置。
管领大都等处金玉民匠稻田提举司,秩从五品,掌纳绵人匠五百二十有一户,
达鲁花赤、提举、副提举各一员。至元二十二年置。
管领大都苏州等处打捕提举司,秩从五品。掌打捕户及民匠六百余户。达鲁
花赤、提举、副提举各一员。至元二十二年置。
杂造局,秩正六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至元十
六年置。
怯怜口诸色民匠达鲁花赤并管领上都纳绵提举司,秩正五品,掌迭只斡耳朵
位下怯怜口诸色民匠及岁赐钱粮等事,达鲁花赤、长官、同知、副长官各一员,
提控案牍一员。
上都人匠提领所,秩从七品,达鲁花赤、提领、同提领、副提领各一员。至
元二十四年置。
上都大都提领所,秩从七品,掌本位下怯怜口等事,达鲁花赤、大使、副使
各一员。至元二十七年置。
归德长官司,秩从六品,达鲁花赤、长官、副长官各一员。至治三年置。
管领上都大都诸色人匠纳绵户提举司,秩从五品。掌斡耳朵位下岁赐等事。
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各一员。至元十七年置。
致用库,秩从七品,提领、大使各一员,副使二员。至元二十七年置。
提领司,秩从八品,提领三员,副提领一员。至元十一年置。
上都人匠局,秩从七品,达鲁花赤二员,副使二员。至元二十七年置。
诸王傅官,宽彻不花太子至齐王位下,凡四十五王,每位下各设王傅、傅尉、
司马三员。傅尉,唯宽彻不花、也不干、斡罗温孙三王有之。自此以下,皆称府
尉,别于王傅之下,司马之上。而三员并设,又多寡不同,或少至一员,或多至
三员者。齐王则又独设王傅一员。
都护府,秩从二品,掌领旧州城及畏吾儿之居汉地者,有词讼则听之。大都
护四员,从二品;同知二员,从三品;副都护二员,从四品;经历一员,从六品;
都事一员,从七品;照磨兼承发架阁库管勾一员,正八品;令史四人,译史二人,
通事、知印各一人,宣使四人,典吏二人。至元十一年,初置畏吾儿断事官,秩
三品。十七年,改领北庭都护府,秩二品,置官十二员。二十年,改大理寺,秩
正三品。二十二年,复为大都护,品秩如旧。延祐三年,升正二品。七年,复从
二品,定官制如上。
崇福司,秩二品,掌领马儿哈昔列班也里可温十字寺祭享等事。司使四员,
从二品;同知二员,从三品;副使二员,从四品;司丞二员,从五品;经历一员,
从六品;都事一员,从七品;照磨一员,正八品;令史二人,译史、通事、知印
各一人,宣使二人。至元二十六年置。延祐二年,改为院,置领院事一员,省并
天下也里可温掌教司七十二所,悉以其事归之。七年,复为司,后定置已上官员。

[发帖际遇]: 林风无意中获得赵敏的木制倚天剑,卖给摆地摊的,获利银两1.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九十 志第四十

◎百官六
大都留守司,秩正二品,掌守卫宫阙都城,调度本路供亿诸务,兼理营缮内
府诸邸、都宫原庙、尚方车服、殿庑供帐、内苑花木,及行幸汤沐宴游之所,门
禁关钥启闭之事。留守五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副留守二员,正四品;
判官二员,正五品;经历一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管勾承发架阁库一
员,正八品;照磨兼覆料官一员,部役官兼壕寨一员,令史十八人,宣使十七人,
典吏五人,知印二人,蒙古必阇赤三人,回回令史一人,通事一人。至元十九年,
罢宫殿府行工部,置大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知少府监事。二十一年,别置
大都路都总管府治民事,并少府监归留守司。皇庆元年,别置少府监。延祐七年,
罢少府监,复以留守兼监事。其属附见:
修内司,秩从五品,领十四局人匠四百五十户,掌修建宫殿及大都造作等事,
提点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直长五员,吏目一员,照磨一员,部役七员,
司吏六人。中统二年置。至元中,增工匠,计一千二百七十有二户。其属附见:
大木局,提领七员,管勾三员,掌殿阁营缮之事。中统二年置。
小木局,提领二员,同提领一员,副提领三员,管勾二员,提控四员。中统
四年置。
泥厦局,提领八员,管勾二员。中统四年置。
车局,提领二员,管勾一员。中统五年置。
妆钉局,提领二员,同提领二员。中统四年置。
铜局,提领一员,同提领一员,管勾一员。中统四年置。以上六局,秩从八
品。
竹作局,提领二员,提控一员。中统四年置。
绳局,提领二员。中统五年始置。
祗应司,秩从五品,掌内府诸王邸第异巧工作,修禳应办寺观营缮,领工匠
七百户。大使一员,从五品;副使一员,正七品;直长三员,正八品;吏目一员,
司吏二人。国初,建两京殿宇,始置司以备工役。其属附见:
油漆局,提领五员,同提领、副提领各一员,掌两都宫殿髹漆之工。中统元
年置。
画局,提领五员,管勾一员,掌诸殿宇藻绘之工。中统元年置。
销金局,提领一员,管勾二员,掌诸殿宇装鋈之工。中统四年置。
裱褙局,提领一员,掌诸殿宇装潢之工。中统二年置。
烧红局,提领二员,掌诸宫殿所用心红颜料。至元元年置。
器物局,秩从五品,掌内府宫殿、京城门户、寺观公廨营缮,及御用各位下
鞍辔、忽哥轿子、帐房车辆、金宝器物,凡精巧之艺,杂作匠户,无不隶焉。大
使一员,从五品;副使一员,正七品;直长二员,正八品;吏目一员,司吏二人。
中统四年,始立御用器物局,受省札。至元七年,改为器物局,秩如上。其属附
见:
铁局,提领三员,管勾三员,提控一人,掌诸殿宇轻细铁工。中统四年置。
铁局,提领三员,管勾三员,提控一人,掌诸殿宇轻细铁工。中统四年置。
减铁局,管勾一员,提控二人,掌造御用及诸宫邸系腰。中统四年置。
盒钵局,提领二员,掌制御用系腰。中统四年置。
成鞍局,提领三员,掌造御用鞍辔、象轿。中统四年置。
羊山鞍局,提领一员,提控一员。掌造常课鞍辔诸物。至元十八年置。
网局,提领二员,管勾一员,掌成造宫殿网扇之工。中统四年置。
刀子局,提控二员,掌造御用及诸宫邸宝贝佩刀之工。中统四年置。
旋局,提领二员,掌造御用异样木植器物之工。中统四年置。
银局,提领一员,掌造御用金银器盒系腰诸物。中统四年置。
轿子局,提领一员,掌造御用异样木植鞍子诸物。中统四年置。
采石局,秩从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员,掌夫匠营造内府殿宇寺观桥闸石材
之役。至元四年,置石局总管。十一年,拨采石之夫二千余户,常任工役,置大
都等处采石提举司。二十六年罢,立采石局。
山场,提领一员,管勾五员。至元四年置。
大都城门尉,秩正六品,尉二员,副尉一员,掌门禁启闭管钥之事。至元二
十年置,以四怯薛八剌哈赤为之。二十四年,复以六卫亲军参掌。凡十有一门:
曰丽正,曰文明,曰顺承,曰平则,曰和义,曰肃清,曰安贞,曰健德,曰光熙,
曰崇仁,曰齐化。每门设官如上。
犀象牙局,秩从六品,大使、副使、直长各一员,司吏一人,掌两都宫殿营
缮犀象龙床卓器系腰等事。中统四年置,设官一员。至元五年,增副使一员,管
匠户一百有五十。其属附见:
雕木局,提领一员,掌宫殿香阁营缮之事。至元十一年置。
牙局,提领一员,管勾一员,掌宫殿象牙龙床之工。至元十一年置。
大都四窑场,秩从六品,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领匠夫三百余户,营造
素白琉璃砖瓦,隶少府监。至元十三年置。其属三:
南窑埸,大使、副使各一员。中统四年置。
西窑埸,大使、副使各一员。至元四年置。
琉璃局,大使、副使各一员。中统四年置。
凡山采木提举司,秩从五品,掌采伐车辆等杂作木植,及造只孙系腰刀把诸
物。达鲁花赤、提举各一员,并从五品;同提举一员,正七品;副提举一员,正
八品;吏目一员,司吏六人。至元十四年置。
上都采山提领所,秩从八品,提领、副提领、提控各一员。至元九年,以采
伐材木,炼石为灰,征发夫匠一百六十三户,遂置官以统之。
凡山宛平等处管夫匠所,提领二员,同提领二员,管领催车材户提领一员。
至元十五年置。
器备库,秩从五品,提点一员,从五品;大使一员,从六品;副使二员,正
七品;直长四员,正八品,掌殿阁金银宝器二千余事。至元二十七年置。
甸皮局,秩正七品,大使一员,管匠三十余户。至元七年置。十四年,始定
品秩。二十一年,改隶留守司。岁办熟造红甸羊皮二千有奇。
上林署,秩从七品,署令、署丞各一员,直长一员,掌宫苑栽植花卉,供进
蔬果,种苜蓿以饲驼马,备煤炭以给营缮。至元二十四年置。
养种园,提领二员,掌西山淘煤,羊山烧造黑白木炭,以供修建之用。中统
三年置。
花园,管勾二员,掌花卉果木。至元二十四年置。
苜蓿园,提领三员,掌种苜蓿,以饲马驼膳羊。
仪鸾局,秩正五品,掌殿庭灯烛张设之事,及殿阁浴室门户锁钥,苑中龙舟,
圈槛珍异禽兽,给用内府诸宫太庙等处祭祀庭燎,缝制帘帷,洒扫掖庭,领烛剌
赤、水手、乐人、禁蛇人等二百三十余户。轮直怯薛大使四员,正五品;副使二
员,从六品;直长二员,正八品;都目一员,书吏二人,库子一人。至元十一年
置局,秩正七品。二十三年,升正五品。至大四年,仁宗御西宫,又别立仪鸾局,
设置亦同。延祐七年,增大使二员,以宦者为之。领四提领所:
烛剌赤,提领八员,提控四员。
水手,提领二员。
针工,提领一员。
蜡烛局,提领一员。
木场,提领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掌受给营造宫殿材木。至元四年,
置南东二木场。十七年,并为一场。
大都路管领诸色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掌大都诸色匠户理断昏田词讼等事。
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正七品;副提举一员,正八品;吏目一人,司
吏二人。中统四年,置人匠奥鲁总管府,秩从四品。至元十二年,改提举司。十
五年,兼管采石人户,秩如旧。
真定路、东平路管匠官,秩从七品,每路大使一员,副使一员。中统四年置。
保定路、宣德府管匠官,秩从七品。保定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管匠官一员;
宣德二员。中统四年置。
大名路管匠官,秩从七品,大使一员,管匠官三员。中统四年置。
晋宁、冀宁、大同、河间四路管匠官,秩从七品,每路大使、副使各一员。
中统四年置。
收支库,秩正九品,掌受给营缮,提点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二员,直长二
员,库子二人。至元四年置。
诸色库,秩从八品,掌修内材木,及江南征索异样木植,并应办官寺斋事,
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司库二人。至大四年置。
太庙收支诸物库,秩从八品,大使、副使各一员,司库四人。至治二年,以
营治太庙始置。
南寺、北寺收支诸物二库,秩从七品,提领、大使各一员,副使二员,司库
之属凡十人。至治元年,以建寿安山寺始置。
广谊司,秩正三品。司令二员,正三品;同知二员,正四品;副使二员,正
五品;判官二员,正六品;经历、知事各二员,照磨一员。总和顾和买、营缮织
造工役、供亿物色之务。至元十四年,改覆实司辨验官,兼提举市令司。大德五
年,又分大都路总管府官属,置供需府。至顺二年罢之,立广谊司。
武备寺,秩正三品,掌缮治戎器,兼典受给。卿四员,正三品;同判六员,
从三品;少卿四员,从四品;丞四员,从五品;经历、知事各一员,照磨兼提控
案牍一员,承发架阁库管勾一员,辨验弓官二员,辨验筋角翎毛等官二员,令史
十有三人。至元五年,始立军器监,秩四品。十九年,升正三品。二十年,立卫
尉院。改军器监为武备监,秩正四品,隶卫尉院。二十一年,改监为寺,与卫尉
并立。大德十一年,升为院。至大四年,复为寺,设官如旧。其所辖属官,则自
为选择其匠户之能者任之。
寿武库,秩从五品,提点二员,从五品;大使二员,正六品;副使四员,正
七品;库子一十人。至元十年,以衣甲库改置。
利器库,秩从五品,提点三员,大使二员,副使三员,秩品同寿武库,库子
一十人。至元五年,始立军器库。十年,通掌随路军器,改利器库。
广胜库,秩从五品,掌平阳、太原等处岁造兵器,以给北边征戍军需。达鲁
花赤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库子一人。
大同路军器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并从五品;
同提举一员,正七品;副提举一员,正八品。其属:丰州甲局,院长一员。应州
甲局,院长一员。平地县甲局,院长一员。山阴县甲局,院长一员。白登县甲局,
头目一人。丰州弓局,使一员。赛甫丁弓局,头目一人。
平阳路军器人匠提举司,秩正六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同提举、副提举
各一员。其属:本路投下杂造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绛州甲局,大使一员。
太原路军器人匠局,秩正七品,达鲁花赤一员,局使一员,副使一员,吏目
一员。
保定军器人匠提举司,秩从六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其属:河间甲局,院长一员。祈州安平县甲局,院长一员。陵州箭局,头目一人。
真定路军器人匠提举司,秩从六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
员。其属:冀州甲局,院长一人。
怀孟河南等路军器人匠局,秩正七品,局使、局副各一员。其属:怀孟路弓
局,院长一员。汴梁路军器局,秩正七品,局使、局副各一员。其属:常课弓局,
院长一员。常课甲局,院长一员。
益都济南箭局,秩正七品,局使一员。
彰德路军器人匠局,秩正七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大名军器局,秩正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员。
上都甲匠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其属:兴州白
局子甲局,院长一员。兴州千户寨甲局,院长一员。松州五指崖甲局,院长一员。
松州胜安甲局,院长一员。
辽河等处诸色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各一员。其
属:辽盖弓局,大使、副使各一员。盖州甲局,局使一员。
上都杂造局,秩正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员。
奉圣州军器局,秩从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员。
蔚州军器人匠提举司,秩正六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宣德府军器人匠提举司,秩正六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
员。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平路甲局,院长一员。
东平等路军器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
一员。
通州甲匠提举司,秩正六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苏州甲匠提举司,秩正五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欠州武器局,秩从五品,大使、副使各一员。
大都甲匠提举司,秩正六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
大都箭局,秩从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员。
大宁路军器人匠提举司,秩从六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
员。
丰州杂造局,秩正六品,达鲁花赤、大使、副使各一员。
归德府军器局,院长一员。
汝宁府军器局,院长一员。
陈州军器局,院长一员。
许州军器局,秩从七品,大使、副使各一员。
咸平府军器人匠局,秩从七品,达鲁花赤、大使、副使各一员。
大都弓匠提举司,秩正五品,达鲁花赤、提举、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其
属:双搭弓局,大使、副使各一员。成吉里弓局,大使、副使各一员。通州弓局,
院长一员。
大都弦局,大使、副使各一员。至元三十年,改提举司置局。
隆兴路军器人匠局,达鲁花赤、大使、副使各一员。至元三十年置。
平滦路军器人匠局,大使、副使各一员。至元三十年置。
大都杂造局,提领二员。元贞二年置。
太仆寺,秩从二品,掌阿塔思马匹,受给造作鞍辔之事。中统四年,设群牧
所。至元十六年,改尚牧监。十九年,又改太仆院。二十年,改卫尉院。二十四
年,罢院,立太仆寺。又别置尚乘寺以管鞍辔,而本寺止管阿塔思马匹。二十五
年,隶中书,置提调官二员。大德十一年,复改太仆院。至大四年,仍为寺。卿
二员,从二品;少卿二员,从四品;丞二员,从五品;经历、知事、照磨、管勾
各一员,令史七人,译史、知印、通事各二人,奏差四人,回回令史一人,典吏
二人。
尚乘寺,秩正三品,掌上御鞍辔舆辇。阿塔思群牧骟马驴骡,及领随路局院
鞍辔等造作,收支行省岁造鞍辔,理四怯薛阿塔赤词讼,起取南北远方马匹等事。
卿四员,正三品;少卿二员,从四品;丞二员,从五品;经历、知事、照磨、管
勾各一员,令史六人,译史二人,知印二人,通事二人,奏差五人,典吏二人。
至元二十四年,罢卫尉院,始设尚乘寺,领资乘库。大德十一年,升为院,秩从
二品。至大四年,复为寺。延祐七年,降从三品。
资乘库,秩从五品,提点四员,从五品;大使三员,正六品;副使四员,正
七品;库子四人。掌收支鞍辔等物。至元十三年置。二十年,隶卫尉。二十四年,
隶尚乘寺。
长信寺,秩正三品,领大斡耳朵怯怜口诸事。卿四员,正三品;少卿二员,
从四品;寺丞二员,从五品;经历、知事各一员,令史六人,译史、知印各二人,
通事一人,奏差四人。大德五年置。至大元年,改升为院。四年,仍为寺,卿五
员,增少卿一员,以宦者为之。延祐七年,省寺卿、少卿各一员,定置如上。
怯怜口诸色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领大都、上都二铁局并怯怜口人匠,以
材木铁炭皮货诸色,备斡耳朵各枝房帐之需。达鲁花赤一员,提举、同提举、副
提举各一员,吏目一人,司吏四人。至元二十五年置。
大都铁局,秩从五品,掌斡耳朵上下往来造作妆钉房车,大使一员,副使一
员,直长一员。至元十二年置。
上都铁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十六年置。掌职如前。
长秋寺,秩正三品,掌武宗五斡耳朵户口钱粮营缮诸事。寺卿五员,正三品;
少卿二员,从四品;寺丞二员,从五品;经历、知事各一员,令史六人,译史、
知印各二人,通事一人,奏差四人。皇庆二年置。其属二:
怯怜口诸色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掌正宫造作之役,达鲁花赤一员,同提
举、副提举各一员,吏目一人,司吏四人。至大元年,斡耳朵三位下拨到人匠五
百九十三户,始置提举司,隶中政院,后属长信寺。
怯怜口诸色人匠提举司,秩从五品,掌领武宗军上北来人匠,达鲁花赤一员,
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吏目一人,司吏二人。至大元年置。
承徽寺,秩正三品,掌答儿麻失里皇后位下钱粮营缮等事。寺卿五员,正三
品;少卿二员,从四品;寺丞二员,从五品;经历、知事各一员,令史六人,译
史、知印各二人,通事一人,奏差四人。至治元年置。其属二:
怯怜口诸色人匠提举司二,秩正五品,各设达鲁花赤一员,提举、同提举、
副提举各一员,吏目一人,司吏三人。至治三年置。
长宁寺,秩正三品,掌英宗速哥八剌皇后位下户口钱粮营缮等事。寺卿六员,
正三品;少卿二员,从四品;寺丞二员,从五品;经历、知事各一员,吏属令史
六人,译史、知印各二人,怯里马赤一人,奏差四人。至治三年置。
长庆寺,秩正三品,掌成宗斡耳朵及常岁管办禾失房子、行幸怯薛台人等衣
粮之事。寺卿六员,少卿二员,寺丞二员,品秩同长宁寺;经历、知事各一员,
令史六人,译史、知印各二人,怯里马赤一人,奏差四人。泰定元年置。
宁徽寺,秩正三品,隶八不沙皇后位下。寺卿六员,少卿四员,丞二员,品
秩同长庆寺;经历、知事各一员。天历二年置。
太府监,秩正三品,领左、右藏等库,掌钱帛出纳之数。太卿六员,正三品;
太监六员,从三品;少监五员,从四品;丞五员,正五品;经历、知事、照磨各
一员,令史八人,译史三人,通事、知印各一人,奏差四人。中统四年置。至元
四年,为宣徽太府监,凡内府藏库悉隶焉。八年,升正三品。大德九年,改为院,
秩从二品,院判参用宦者。至大四年,复为监,定置如上。
内藏库,秩从五品,掌出纳御用诸王段匹纳失失纱罗绒锦南绵香货诸物。提
点四员,从五品;大使二员,正六品;副使二员,正七品。至元二年,置署上都。
十九年,始署大都,以宦者领之。复有行内藏,二十八年省之,止存内藏及左右
二库。
右藏,提点四员,大使二员,副使二员,品秩同上,掌收支金银宝钞、只孙
段匹、水晶玛瑙玉璞诸物。至元十九年置。
左藏,提点四员,大使二员,副使二员,品秩同上,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
绢丝绵绒锦木绵铺陈衣服诸物。至元十九年置。
度支监,秩正三品,掌给马驼刍粟。卿三员,正三品;太监二员,从三品;
少监三员,从四品;监丞二员,从五品;经历二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
照磨兼管勾一员,令史十四人,译史四人,通事、知印三人,奏差四人,典吏五
人。国初,置孛可孙。至元八年,以重臣领之。十三年,省孛可孙,以宣徽兼其
任。至大二年,改立度支院。四年,改为监。
利用监,秩正三品,掌出纳皮货衣物之事。监卿八员,正三品;太监五员,
从三品;少监五员,从四品;监丞四员,正五品;经历、知事、照磨、管勾各一
员,令史八人,译史二人,通事、知印各一人,奏差六人,典吏三人。至元十年
置。二十年罢,二十六年复置。大德十一年,改为院。至大四年,复为监。
资用库,秩从五品,提点二员,从五品;大使三员,正六品;副使五员,正
七品;库子五人。至元二年置,隶太府。十年,隶利用。
怯怜口皮局人匠提举司,秩正五品,提举二员,同提举一员,提控案牍一员。
中统元年置局。至元六年,改提举司。
杂造双线局,秩从八品,造内府皮货鹰帽等物,大使、副使、直长、典史各
一员。
熟皮局,掌每岁熟造野兽皮货等物,大使、副使、直长各一员。至元二十年
置。
软皮局,掌内府细色银鼠野兽诸色皮货,大使、副使、直长各一员。至元二
十五年置。
斜皮局,掌每岁熟造内府各色野马皮胯,副使二员。至元二十年置。
貂鼠局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至元二十年
置。
貂鼠局,副使二员,直长一员。至元十九年立。
染局,副使一员,直长一员,管勾一员,掌每岁变染皮货。至元二十年始置。
熟皮局,秩从七品,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典史一人,司吏一人。至元六年
置。
中尚监,秩正三品,掌大斡耳朵位下怯怜口诸务,及领资成库毡作,供内府
陈设帐房帘幕车舆雨衣之用。监卿八员,正三品;太监二员,从三品;少监二员,
从四品;监丞二员,正五品;经历、知事、照磨各一员,令史七人,译史三人,
通事二人,知印二人,奏差五人。至元十五年,置尚用监。二十年罢。二十四年,
改置中尚监。三十年,分置两都滦河三库怯怜口杂造等九司局而总领之。至大元
年,升为院。四年,复为监,参用宦者三人。
资成库,秩从五品,掌造毡货。提点三员,从五品;大使三员,正六品;副
使三员,正七品。至元二年置,隶太府。二十三年,始归于监。
章佩监,秩正三品,掌宦者速古儿赤所收御服宝带。监卿五员,正三品;太
监四员,从三品;少监二员,从四品;监丞二员,正五品;经历、知事、照磨各
一员,令史七人,译史二人,通事二人,奏差四人。至元二十二年置。至大元年,
升为院,秩从二品。四年,复为监,定置如上。
御带库,秩从五品,掌系腰偏束等带并绦环诸物,供奉御用,以备赐予。提
点三员,大使三员,副使二员,品秩同资成。至元二十八年置,俱以中官为之。
元贞二年,增二员,兼署上都之事。
异珍库,秩从五品,掌御用珍宝、后妃公主首饰宝贝。提点三员,大使三员,
副使二员,品秩同上。至元二十八年置。
经正监,秩正三品,掌营盘纳钵及标拨投下草地,有词讼则治之。太卿一员,
正三品;太监二员,从三品;少监二员,从四品;监丞二员,正五品;经历、知
事各一员,令史八人,译史四人。至大四年置。监卿、太监、少监并奴都赤为之,
监丞流官为之。
都水监,秩从三品,掌治河渠并堤防水利桥梁闸堰之事。都水监二员,从三
品;少监一员,正五品;监丞二员,正六品;经历、知事各一员,令史十人,蒙
古必阇赤一人,回回令史一人,通事、知印各一人,奏差十人,壕寨十六人,典
吏二人。至元二十八年置。二十九年,领河道提举司。大德六年,升正三品。延
祐七年,仍从三品。
大都河道提举司,秩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副
提举一员,从七品。
秘书监,秩正三品,掌历代图籍并阴阳禁书。卿四员,正三品;太监二员,
从三品;少监二员,从四品;监丞二员,从五品;典簿一员,从七品;令史三人,
知印、奏差各二人,译史、通事各一人,典书二人,典吏一人。属官:著作郎二
员,从六品;著作佐郎二员,正七品;秘书郎二员,正七品;校书郎二员,正八
品;辨验书画直长一员,正八品。至元九年置。其监丞皆用大臣奏荐,选世家名
臣子弟为之。大德九年,升正三品,给银印。延祐元年,定置卿四员,参用宦者
二人。
司天监,秩正四品,掌凡历象之事。提点一员,正四品;司天监三员,正四
品;少监五员,正五品;丞四员,正六品;知事一员,令史二人,译史一人,通
事兼知印一人。属官:提学二员,教授二员,并从九品;学正二员,天文科管勾
二员,算历科管勾二员,三式科管勾二员,测验科管勾二员,漏刻科管勾二员,
并从九品;阴阳管勾一员,押宿官二员,司辰官八员,天文生七十五人。中统元
年,因金人旧制,立司天台,设官属。至元八年,以上都承应阙官,增置行司天
监。十五年,别置太史院,与台并立,颁历之政归院,学校之设隶台。二十三年,
置行监。二十七年,又立行少监。皇庆元年,升正四品。延祐元年,特升正三品。
七年,仍正四品。
回回司天监,秩正四品,掌观象衍历。提点一员,司天监三员,少监二员,
监丞二员,品秩同上;知事一员,令史二员,通事兼知印一人,奏差一人。属官:
教授一员,天文科管勾一员,算历科管勾一员,三式科管勾一员,测验科管勾一
员,漏刻科管勾一员,阴阳人一十八人。世祖在潜邸时,有旨征回回为星学者,
札马剌丁等以其艺进,未有官署。至元八年,始置司天台,秩从五品。十七年,
置行监。皇庆元年,改为监,秩正四品。延祐元年,升正三品,置司天监。二年,
命秘书卿提调监事。四年,复正四品。
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品秩职掌如大都留守司,而兼治民事。车驾还
大都,则领上都诸仓库之事。留守六员,正二品;同知二员,正三品;副留守二
员,正四品;判官二员,正五品;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照磨兼管勾一员,令史
四十四人,译史六人,回回令史三人,通事、知印各二人,宣使一十二人。国初,
置开平府。中统四年,改上都路总管府。至元三年,又给留守司印。十九年,并
为上都留守司兼本路都总管府。其属附见:
修内司,秩从五品,掌营修内府之事。大使一员,从五品;副使三员,正七
品;直长三员,正八品。至元八年置。
祗应司,秩从五品,掌妆銮油染裱褙之事。大使一员,从五品;副使二员,
正七品;直长三员,正八品。
器物局,秩从五品,掌造铁器,内府营造钉线之事,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直长二员。
仪鸾局,秩正五品,大使二员,副使三员,直长二员。至大四年,罢典设署,
改置为局。
兵马司,秩正四品,指挥使三员,副指挥使二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
司吏八人。至元二十九年置。
警巡院,秩正六品,达鲁花赤一员,警巡使一员,副使二员,判官二员,司
吏八人。
开平县,秩正六品,达鲁花赤一员,尹一员,丞一员,主簿一员,尉一员,
典史一员,司吏八人。
平盈库,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三十年置。
万盈库,达鲁花赤、监支纳、大使、副使各一员。中统初置。
广积仓,达鲁花赤、监支纳、大使、副使各一员。中统初,置永盈仓。大德
间,改为广积仓。
万亿库,秩正五品,达鲁花赤一员,提举一员,同提举、副提举各一员,提
控案牍一员,司吏六人,译史一人。至元二十三年置。
行用库,提点一员,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税课提举司,秩正五品,提举二员,同提举、副提举、提控案牍各一员。元
贞元年置。
八作司,品秩职掌,悉与大都左右八作司同,达鲁花赤一员,提领、大使、
副使各一员。至元十七年置。
饩廪司,掌诸王驸马使客饮食,大使一员,副使一员。至元二年,置上都应
办所。延祐五年,改为饩廪司。
尚供总管府,秩正三品,掌守护东凉亭行宫,及游猎供需之事。达鲁花赤一
员,总管一员,并正三品;同知一员,从四品;副总管一员,从五品;判官一员,
正六品;经历、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令史、译史、知印、奏差有差。至元十
三年,置只哈赤八剌哈孙达鲁花赤。延祐二年,改总管府。其属附见。
香河等处巡检司,巡检一员,司吏一人。
景运仓,秩从五品,提点一员,从五品;大使一员,正六品;副使一员,正
七品。至元二十一年置。
法物库,秩从九品,大使、副使各一员。至元二十九年置。
云需总管府,秩正三品,掌守护察罕脑儿行宫,及行营供办之事。达鲁花赤
一员,总管一员,并正三品;同知一员,从四品;副总管一员,从五品;判官一
员,正六品;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延祐二年置。
大都路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二员,都总管一员,副达鲁花赤二员,
同知二员,治中二员,判官二员,推官二员,经历二员,知事二员,提控案牍四
员,照磨兼管勾一员,令史九十有五人,译史二人,回回令史一人,通事、知印
各二人,奏差二十一人。国初,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中统五年,称中都路。
至元九年,改号大都。二十一年,始专置大都路总管府,秩从三品,置都达鲁花
赤、都总管等官。二十七年,升为都总管府,进秩正三品,领府一、州十有一。
凡本府官吏,唯达鲁花赤一员及总管、推官专治路政,其余皆分任供需之事,故
又号曰供需府焉。其属附见:
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司,凡二,秩正四品,掌京城盗贼奸伪鞫捕之事,都指
挥使二员,副指挥使五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吏十四人。至元九年,改
千户所为兵马司,隶大都路。而刑部尚书一员提调司事,凡刑名则隶宗正,且为
宗正之属。二十九年,置都指挥使等官,其后因之。一置司于北城,一置司于南
城。
司狱司,凡三,秩正八品,司狱一员,狱丞一员,狱典二人,掌囚系狱具之
事。一置于大都路,一置于北城兵马司,通领南城兵马司狱事。皇庆元年,以两
司异禁,遂分置一司于南城。
左、右警巡二院,秩正六品,达鲁花赤各一员,使各一员,副使、判官各三
员,典史各三人,司吏各二十五人。至元六年置。领民事及供需,视大都路。大
德五年,分置供需院,以副使、判官、典史各一员主之。
大都警巡院,品职分置如左、右院,达鲁花赤一员,使一员,副使二员,判
官二员,典史二员,司吏二十人。大德九年置,以治都城之南。
大都路提举学校所,秩正六品。提举一员,教授二员,学正二员,学录一员。
至元二十四年,既立国学,以故孔子庙为京学,而提举学事者,仍以国子祭酒系
衔。
管领诸路打捕鹰房总管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一员,副达鲁花
赤一员,同知一员,副总管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至元十七年置。
宛平县,秩正六品,达鲁花赤一员,尹一员,丞三员,主簿三员,尉一员,
典史三员,司吏二十六人。至元十一年置,治大都丽正门以西。
大兴县,秩正六品,达鲁花赤一员,尹一员,丞一员,主簿二员,尉一员,
典史三员,司吏一十五人。至元十一年置,治大都丽正门以东。
东关厢巡检司,秩从九品,巡检三员,司吏一人,掌巡捕盗贼奸宄之事。至
元二十一年置。
西北、南关厢两巡检司,设置并同上。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九十一 志第四十一上

◎百官七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
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
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至元二十四年,改行尚书省,寻复如旧。至大二年,又改
行尚书省,二年复如旧。每省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右丞一员,
左丞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甘肃、岭北二省各减一员;郎中二
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掾史、蒙古必阇赤、回
回令史、通事、知印、宣使,各省设员有差。旧制参政之下,有佥省、有同佥之
属,后罢不置。丞相或置或不置,尤慎于择人,故往往缺焉。
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五年,罢随路奥鲁官,诏参政阿里佥行省事,
于河南等路立省。二十八年,以河南、江北系要冲之地,又新入版图,宜于汴梁
立省以控治之,遂署其地,统有河南十二路、七府。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三年,初置江淮行省,治扬州。二十一年,以地
理民事非便,迁于杭州。二十二年,割江北诸郡隶河南,改曰江浙行省,统有三
十路、一府。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置。十五年,并入福建行省。十七年,仍置
省于龙兴府,而福建自为行省,治泉州。二十二年,以福建行省并入江西。二十
三年,又以福建省并入江浙。本省统有十八路。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至元十一年,右丞相伯颜伐宋,行中书省事于襄阳,寻
以别将分省鄂州,为荆湖等路行中书省。十三年,取潭州,即署省治之。十八年,
复徙置鄂州,统有三十路、三府。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中统元年,以商挺领秦蜀五路四川行省事。三年,改立
陕西四川行中书省,治京兆。至元三年,移治利州。十七年,复还京兆。十八年,
分省四川,寻改立四川宣慰司。二十一年,仍合为陕西四川行省。二十三年,四
川立行枢密院。本省所辖之地,惟陕西四路、五府。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国初,其地总于陕西。至元十八年,以陕西行中书分省
四川。二十三年,始置四川行省,署成都,统有九路、五府。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置,治辽阳路,统有七路、一府。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中统二年,立行省于中兴。至元十年,罢之。十八年复
立,二十二年复罢,改立宣慰司。二十三年,徙置中兴省于甘州,立甘肃行省。
三十一年,分省按治宁夏,寻并归之。本省治甘州路,统有七路、二州。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国初,太祖定都于哈剌和林河之西,因名其城曰和林,
立元昌路。中统元年,世祖迁都中兴,始置宣慰司都元帅府。大德十一年,改立
和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至大四年,省右丞相。皇庆元年,
改岭北等处行中书省,设官如上,治和宁路,统有北边等处。
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即古南诏之地。初,世祖征取以为郡县,尝封建宗王镇
抚其军民。至元十一年,始置行省,治中庆路,统有三十七路、五府。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年,以征日本国,命高丽王置省,典军兴之务,
师还而罢。大德三年,复立行省,以中国之法治之。既而王言其非便,诏罢行省,
从其国俗。至治元年复置,以高丽王兼领丞相,得自奏选属官,治沈阳,统有二
府、一司、五道。
各省属官:
检校所,检校一员,从七品;书吏二人。
照磨所,照磨一员,正八品。
架阁库,管勾一员,正八品。
理问所,理问二员,正四品;副理问二员,从五品;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
员。
都镇抚司,都镇抚一员,副都镇抚一员。
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
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
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
宣慰使司,秩从二品。每司宣慰使三员,从二品;同知一员,从三品;副使
一员,正四品;经历一员,从六品;都事一员,从七品;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
正九品。凡六道:山东东西道,(益都路置。)河东山西道,(大同路置。)淮
东道,(扬州置。)浙东道,(庆元路置。)荆湖北道,(中兴路置。)湖南道。
(天临路置。)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秩从二品,使三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
知事二员,照磨兼架阁管勾一员。
广东道,(广州置。)大理金齿等处,蒙庆等处。
右二府,设官如上。唯蒙庆一府,使二员,同知、副使各一员,经历、都事
亦减一员。
广西两江道,(静江路置。)海北海南道,福建道,八番顺元等处,察罕脑
儿等。
右五府,宣慰使都元帅三员,副都元帅、佥都元帅事各二员,余同上。
宣慰使兼管军万户府,每府宣慰使三员,同知、副使各一员,经历一员,都
事二员,照磨兼管勾一员。
曲靖等路,罗罗斯,临安广西道元江等处。
都元帅府,都元帅二员,副元帅二员,经历、知事各一员。
北庭、(隶土番宣慰司。)曲先塔林,(都元帅三员。)蒙古军,征东。
(二府,都元帅各一员,副一员。)
元帅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元帅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
李店文州,帖城河里洋脱,朵甘思,常阳,岷州,积石州,洮州路,脱思马
路,十八族。
右九府,唯李店文州增置同知、副元帅各一员;其余八府,隶土蕃宣慰司,
设官并同。
宣抚司,秩正三品,每司达鲁花赤一员,宣抚一员,同知、副使各二员,佥
事一员,计议、经历、知事各一员,提控案牍架阁一员。损益不同者,各附见于
后。
广南西道,(不置副使、佥事。)丽江路,(以上隶云南省。)顺元等处,
播州,思州,(以上隶湖广省。)斜南等处。(隶四川行省,不置佥事、计议。)
安抚司,秩正三品。每司达鲁花赤一员,安抚使一员,同知、副使、佥事各
一员,经历、知事各一员。损益不同者,各附见于后。
师壁洞,(不置达鲁花赤。)永顺等处,散毛洞,(以上隶四川省。)罗番
遏蛮军,(不置达鲁花赤。)程番武盛军,金石番太平军,卧龙番南宁州,小龙
番静蛮军,(不置同知、副使。)大龙番应天府,洪番永盛军,方番河中府,芦
番静海军,(不置知事。)新添葛蛮。(以上隶湖广省。)
招讨司,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招讨使一员,经历一员。
土番,剌马刚等处,天全,倴)不思,沿边溪洞,(以下各置副使一员,
无达鲁花赤。)唆尼,诸番,征沔,长河西里管军,檐里管军,脱思马田地。
诸路万户府:
上万户府,管军七千之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正三品,虎符;副
万户一员,从三品,虎符。
中万户府,管军五千之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
万户一员,正四品,金牌。
下万户府,管军三千之上。达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俱从三品,虎符;副
万户一员,从四品,金牌。其官皆世袭,有功则升之。每府设经历一员,从七品;
知事一员,从八品;提控案牍一员。
镇抚司,镇抚二员,蒙古、汉人参用。上万户府正五品,中万户府从五品,
俱金牌;下万户府正六品,银牌。
上千户所,管军七百之上。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俱从四品,金牌;副
千户一员,正五品,金牌。
中千户所,管军五百之上。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俱正五品,金牌;副
千户一员,从五品,金牌。
下千户所,管军三百之上。达鲁花赤一员,千户一员,俱从五品,金牌;副
千户一员,正六品,银牌。
弹压二员,蒙古、汉人参用。上千户所从八品,中下二所正九从九品内铨注。
上百户所,百户二员,蒙古一员,汉人一员,俱从六品,银牌。
下百户所,百户一员,从七品,银牌。
儒学提举司,秩从五品。各处行省所署之地,皆置一司,统诸路、府、州、
县学校祭祀教养钱粮之事,及考校呈进著述文字。每司提举一员,从五品;副提
举一员,从七品;吏目一人,司吏二人。
蒙古提举学校官,秩从五品。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七品。至
元十八年置。惟江浙、湖广、江西三省有之,余省不置。
官医提举司,秩从六品,提举一员,同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掌医户差役
词讼。至元二十五年置。河南、江浙、江西、湖广、陕西五省各立一司,余省并
无。
两淮都转运盐使司,秩正三品。国初,两淮内附,以提举马里范章专掌盐课
之事。至元十四年,始置司于扬州。使二员,正三品;同知二员,正四品;副使
一员,正五品;运判二员,正六品;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从八品;照
磨一员,从九品。三十年,悉罢所辖盐司,以其属置场官。大德四年,复置批验
所于真州、采石等处。
盐场二十九所,每场司令一员,从七品;司丞一员,从八品;管勾一员,从
九品。办盐各有差。
吕四场,余东场,余中场,余西场,西亭场,金沙场,石塂)场,掘港场,
丰利场,马塘场,拼茶场,角斜场,富安场,安丰场,梁垛场,东台场,河垛场,
丁溪场,小海场,草堰场,白驹场,刘庄场,五祐场,新兴场,庙湾场,莞渎场,
板浦场,临洪场,徐渎浦场。
批验所,每所提领一员,正七品;大使一员,正八品;副使一员,正九品。
掌批验盐引。

[发帖际遇]: 林风参与红花会陈家洛的计划:叛变勾结清廷,得到赏赐银两26.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秩正三品,使二员,同知二员,运判二员,经历、知事
各一员,照磨一员。至元十四年,置司杭州。大德三年,定其产盐之地,立场有
差,仍于杭州、嘉兴、绍兴、温、台等处,设检校四所,专验盐袋,毋过常度。
盐场三十四所,每所司令一员,从七品;司丞一员,从八品;管勾一员,从
九品。
仁和场,许村场,西路场,下沙场,青村场,表部场,浦东场,横浦场,芦
沥场,海沙场,鲍郎场,西兴场,钱清场,三江场,曹娥场,石堰场,鸣鹤场,
清泉场,长山场,穿山场,岱山场,玉泉场,芦花场,大嵩场,昌国场,永嘉场,
双穗场,天富南监,长林场,黄岩场,杜渎场,天富北监,长亭场,龙头场。
福建等处都转运盐使司,秩正三品,使二员,同知二员,运判二员,经历、
知事各一员,照磨一员。至元十四年,始置市舶司,领煎盐征课之事。二十四年,
改立盐运司。二十九年罢,立提举司。大德四年,复为运司。九年复罢,并入元
帅府兼掌之。十年,复立都提举司。至大四年,复升运司,径隶行省。凡置盐场
七所:
盐场七所,每所司令一员,从七品;司丞一员,从八品;管勾一员,从九品。
海口场,牛田场,上里场,惠安场,浔美场,浯洲场,氵丙洲场。
广东盐课提举司。至元十三年,始从广州煎办盐课。十六年,隶江西盐铁茶
都转运司。二十二年,并入宣慰司。二十三年,置市舶提举司。大德四年,改广
东盐课提举司。提举一员,从五品;同提举一员,从六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
其属附见:
盐场十三所,每所司令一员,从七品;司丞一员,从八品;管勾一员,从九
品。
靖康场,归德场,东莞场,黄田场,香山场,矬峒场,双恩场,咸水场,淡
水场,石桥场,隆井场,招收场,小江场。
四川茶盐转运司。成都盐井九十五处,散在诸郡山中。至元二年,置兴元四
川转运司,专掌煎熬办课之事。八年罢之。十六年,复立转运司。十八年,并入
四道宣慰司。十九年,复立陕西四川转运司,通辖诸课程事。二十二年,置四川
茶盐运司,秩从三品,使一员,同知、副使、运判各一员,经历、知事、照磨各
一员。
盐场一十二所,每所司令一员,从七品;司丞一员,从八品;管勾一员,从
九品。
简盐场,隆盐场,绵盐场,潼川场,遂实场,顺庆场,保宁场,嘉定场,长
宁场,绍庆场,云安场,大宁场。
广海盐课提举司,至元三十一年置,专职盐课,秩正四品。都提举二员,从
四品;同提举二员,从五品;副提举二员,从六品;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
市舶提举司。至元二十三年,立盐课市舶提举司,隶广东宣慰司。三十年,
立海南博易提举司。至大四年罢之,禁下番船只。延祐元年,弛其禁,改立泉州、
广东、庆元三市舶提举司。每司提举二员,从五品;同提举二员,从六品;副提
举二员,从七品;知事一员。
海道运粮万户府,至元二十年置,秩正三品,掌每岁海道运粮供给大都。达
鲁花赤一员,万户一员,并正三品;副万户四员,从三品;经历一员,从七品;
知事一员,从八品;照磨一员,从九品;镇抚二员,正五品。其属附见:
海运千户所,秩正五品。达鲁花一员,千户二员,并正五品;副千户三员,
从五品。若温台,若庆元绍兴,若杭州嘉兴,若昆山崇明、常熟江阴等处,凡五
所,而平江又有海运香莎糯米千户所。
诸路总管府,至元初置。二十年,定十万户之上者为上路,十万户之下者为
下路,当冲要者,虽不及十万户亦为上路。上路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总管
一员,并正三品,兼管劝农事,江北则兼诸军奥鲁,同知、治中、判官各一员。
下路秩从三品,不置治中员,而同知如治中之秩,余悉同上。至元二十三年,置
推官二员,专治刑狱,下路一员。经历一员,知事一员或二员,照磨兼承发架阁
一员,司吏无定制,随事繁简以为多寡之额;译史、通事各一人。其属附见:
儒学教授一员,秩九品。诸路各设一员,及学正一员、学录一员。其散府、
上中州,亦设教授一员,下州设学正一员。
蒙古教授一员,正九品。
医学教授一员。
阴阳教授一员。
司狱司,司狱一员,丞一员。
平准行用库,提领、大使、副使各一员。
织染局,局使一员,副使一员。
杂造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府仓,大使一员,副使一员。
惠民药局,提领一员。
税务,提领一员,大使、副使各一员。
录事司,秩正八品。凡路府所治,置一司,以掌城中户民之事。中统二年,
诏验民户,定为员数。二千户以上,设录事、司候、判官各一员;二千户以下,
省判官不置。至元二十年,置达鲁花赤一员,省司候,以判官兼捕盗之事,典史
一员。若城市民少,则不置司,归之倚郭县。在两京,则为警巡院。独杭州置四
司,后省为左、右两司。
散府,秩正四品,达鲁花赤一员,知府或府尹一员,领劝农奥鲁与路同;同
知一员,判官一员,推官一员,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所在有隶诸路及宣慰
司、行省者,有直隶省部者,有统州县者,有不统县者,其制各有差等。
诸州。中统五年,并立州县,未有等差。至元三年,定一万五千户之上者为
上州,六千户之上者为中州,六千户之下者为下州。江南既平,二十年,又定其
地五万户之上者为上州,三万户之上者为中州,不及三万户者为下州。于是升县
为州者四十有四。县户虽多,附路府者不改。上州:达鲁花赤、州尹秩从四品,
同知秩正六品,判官秩正七品。中州:达鲁花赤、知州并正五品,同知从六品,
判官从七品。下州:达鲁花赤、知州并从五品,同知正七品,判官正八品,兼捕
盗之事。参佐官:上州,知事、提控案牍各一员;中州,吏目、提控案牍各一员;
下州,吏目一员或二员。
诸县。至元三年,合并江北州县。六千户之上者为上县,二千户之上者为中
县,不及二千户者为下县。二十年,又定江淮以南,三万户之上者为上县,一万
户之上者为中县,一万户之下者为下县。上县,秩从六品,达鲁花赤一员,尹一
员,丞一员,簿一员,尉一员,典史二员。中县,秩正七品,不置丞,余悉如上
县之制。下县,秩从七品,置官如中县,民少事简之地,则以簿兼尉。后又别置
尉,尉主捕盗之事,别有印。典史一员。巡检司,秩九品,巡检一员。
诸军,唯边远之地有之,各统属县,其秩如下州,其设官置吏亦如之。
诸蛮夷长官司。西南夷诸溪洞各置长官司,秩如下州,达鲁花赤、长官、副
长官,参用其土人为之。
各处脱脱禾孙,掌辨使臣奸伪。正一员,从五品;副一员,正七品。
勋一十阶:
上柱国(正一品) 轻车都尉(从三品)
柱国(从一品) 上骑都尉(正四品)
上护军(正二品) 骑都尉(从四品)
护军(从二品) 骁骑尉(正五品)
上轻车都尉(正三品) 飞骑尉(从五品)
爵八等:
王(正一品) 郡侯(从三品)
郡王(从一品) 郡伯(正四品)
国公(正二品) 郡伯(从四品)
郡公(从二品) 县子(正五品)
郡侯(正三品) 县男(从五品)
右勋爵,若上柱国、郡王、国公,时有除拜者,余则止于封赠用之。
文散官四十二:
开府仪同三司 中宪大夫
仪同三司 中顺大夫(以上正四品)
特进 朝请大夫
崇进 朝散大夫
金紫光禄大夫 朝列大夫(以上从四品)
银青荣禄大夫(以上俱正一品)奉政大夫
光禄大夫 奉议大夫(以上正五品)
荣禄大夫(以上从一品) 奉直大夫
资德大夫 奉训大夫(以上从五品)
资政大夫 承德郎
资善大夫(以上正二品) 承直郎(以上正六品)
正奉大夫 儒林郎
通奉大夫 承务郎(以上从六品)
中奉大夫(以上从二品) 文林郎
正议大夫 承事郎(以上正七品)
通议大夫 征事郎
嘉议大夫(以上正三品) 从事郎(以上从七品)
太中大夫 登仕郎
中大夫 将仕郎(以上正八品)
亚中大夫(以上从三品,旧为少中,延祐改亚中。)登仕佐郎
中议大夫 将仕佐郎(以上从八品)
右文散官四十二阶,由一品至五品为宣授,六品至九品为敕授。敕授则中书
署牒,宣授则以制命之。一品至五品者服紫,六品至七品者服绯,八品至九品者
服绿,武官以下皆如之。其官常对品,惟九品无散官,则但举其职而已,武官杂
职亦如之。
武散官三十四阶:
龙虎卫上将军 宣武将军(以上从四品)
金吾卫上将军 武节将军
骠骑卫上将军(以上正二品) 武德将军(以上正五品)
奉国上将军 武义将军
辅国上将军 武略将军(以上从五品)
镇国上将军(以上从二品) 承信校尉
昭武大将军 昭信校尉(以上正六品)
昭勇大将军 忠武校尉
昭毅大将军(以上正三品) 忠显校尉(以上从六品)
安远大将军 忠勇校尉
定远大将军 忠翊校尉(以上正七品)
怀远大将军(以上从三品) 修武校尉
广威将军 敦武校尉(以上从七品)
宣威将军 保义校尉
明威将军(以上正四品) 进义校尉(以上正八品)
信武将军 保义副尉
显武将军 进义副尉(以上从八品)
右武散官三十四阶,自龙虎卫上将军至进义副尉,由正二品至从八品,其除
授具前。
内侍散官一十四:
中散大夫(正二品) 通御郎(从五品)
中引大夫(从二品) 侍直郎(正六品)
中御大夫(正三品) 内直郎(从六品)
侍中大夫(从三品) 司谒郎(正七品)
中卫大夫(正四品) 司阍郎(从七品)
中涓大夫(从四品) 司奉郎(正八品)
通侍郎(正五品) 司引郎(从八品)
右内侍品秩一十四阶,自中散至司引,由正二品至从八品,其除授具前。
司天散官一十四:
钦象大夫(从三品) 候仪郎(从六品)
明时大夫 司正郎(正七品)
颁朔大夫(以上正四品) 平秩郎(从七品)
保章大夫(从四品) 正纪郎
司玄大夫(正五品) 挈壶郎(以上正八品)
授时郎(从五品) 司历郎
灵台郎(正六品) 司辰郎(以上从八品)
右司天品秩一十四阶,自钦象至司辰,由从三品至从八品,其除授具前。
太医散官一十五:
保宜大夫 成和郎(从六品)
保康大夫(以上从三品) 成全郎(正七品)
保安大夫 医正郎(从七品)
保和大夫(以上正四品) 医效郎
保顺大夫(从四品) 医候郎(以上正八品)
保冲大夫(正五品) 医痊郎
保全郎(从五品) 医愈郎(以上从八品)
成安郎(正六品)
右太医品秩一十五阶,自保宜至医愈,亦由从三品至从八品,其除授具前。
教坊司散官十五:
云韶大夫 司乐郎(从六品)
仙韶大夫(以上从三品) 协乐郎(正七品)
长宁大夫 和乐郎(从七品)
德和大夫(以上正四品) 司音郎
协律大夫(从四品) 司律郎(以上正八品)
嘉成大夫(正五品) 和声郎
纯和郎(从五品) 和节郎(以上从八品)
调音郎(正六品)
右教坊品秩一十五阶,自云韶至和节,由从三品至从八品,其除授具前。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9-21 09: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