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关于秦汉与罗马军事对比的不同看法
(出处:铁血论坛;发帖者:n-call)
关于铁器武器,不错中国是不是最早的铁器国家,中国最早考证的铁器是在公元前8世纪西周时期,而在欧洲的希腊在公元前11世纪就被发现了铁制武器,但是也并代表整个欧洲。而且就说谁先进入铁器时代谁的兵器就先进,恐怕这也是最大的谬论吧。中国最先发明火药,但是最先出真正意义上的火枪却是在欧洲,所以这个论据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关于中国的铁器时代。中国铁器时代的特点是:一:铁制工、农具比铁兵器早普及。。二:铁生产量过剩。在中国古代的绝大部分时间,全中国每年只需要5-7万吨钢铁产量就够了,但大部分的年份里,生产钢铁的数量都超过这个数字。使得历朝朝廷只好常常关闭矿山和冶炼场。看来,中国的生铁冶炼技术发明得过早,以致有些超越时代。三:铁工具、农具普及。这同样要归功于生铁冶炼技术。中国劳动者的生产条件,在公元前5世纪以后,十四世纪以前显然要优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劳动者。四:武器用钢铁质量不能与世界著名武器相比。中国的刀,显然是比不过武士刀和大马士革钢刀的。但请注意,仅仅是与制作精良的武器相比才会处于劣势。如果比较大规模生产的武器,中国先进的冶金技术还是能够占据一定优势的。五:大量炼钢。当然,封建时代的“大量用钢”完全不能跟工业社会的规模相比。
说到最著名的越王勾践的青铜宝剑恐怕谁都知道,那种经历了几千年依然锋利入故的状态恐怕世界上很难再找出第二把。由此可见我们当时的冶炼技术之先进,并不像前位仁兄说的那么落后。而且当时的秦国并不是没有铁,可能是钟爱青铜的缘故(当时的齐国和赵国已经全面铁器化)。已经把青铜武器发展的相当出色了,我们从剑的长度就能看出,因为铜硬度强韧性差的缘故,所以不能做长,否则会断裂。但是秦人确客服这种技术瓶颈,在冶炼中加入了其他元素从而使剑可以做的更长更锋利,从而把青铜工艺的发展又带进了一个时期,而此时的欧洲青铜兵器依然是那么短。我们再来看看当时中国秦时代的著名兵器-秦弩。
与弓不同,秦弩必须用脚蹬、借助全身的力量才能上弦。专家估计,这种秦弩的射程应该 能够达到300米,有效杀伤距离在150米之内。史书上记载了,秦弩可以射300米,威力巨大。
秦军的弩机通过一套灵巧的机械传递,让勾牙在放箭瞬间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这恰恰是弩对弓的优势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气,时间越长,越难控制瞄准的稳定。
在兵马俑坑,出土最多的青铜兵器是箭头,而这些箭头几乎都是三棱形的。秦军为什么单单选择这种三棱箭头呢?三棱箭头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在击中目标的瞬间,棱的锋刃处就会形成切割力,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带翼箭头有凶狠的倒刺,但翼面容易受风的影响,使箭头偏离目标。
秦军的这种三棱箭头取消了翼面,应该使射击更加精准。专家对这些箭头进行了仔细分析,当检测数据最终摆到桌面上的时候,研究人员确实感到难以置信。检测结果发现:箭头的三个弧面几乎完全相同,这是一种接近完美的流线型箭头。这种箭头的轮廓线跟子弹的外形几乎一样,子弹的外形是为了减低飞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我们有理由推测,秦人设计这种三棱形箭头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秦人凭经验接近了现代空气动力学的规律,这种古老的箭头是早期飞行器当中的范本,它和今天的子弹一脉相承。就这来说秦弩的科技和杀伤实力已经远远超出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弓。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秦统一中国后转而把矛头对准了北方的匈奴,并且在初次交锋中利用秦弩轻松的大败当时北方强族匈奴,并把期赶出了河套地区。秦军还有一种重型步兵,装备重型长矛,1974年发现兵马俑以来,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一种6.3米长的矛柄遗痕,加上矛头,完整的长矛接近7米,用来平举集团方阵冲锋,排山倒海无坚不摧.
我敢说就算亚历山大的东征军能够跨过喜马拉雅山(况且他还没能完全征服当时的印度)或者从西域进入秦的疆域,那么仅平他那手上的兵力(仅4万人)和那种科技的弓,他们将遇到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将成为他们梦魔的秦军。那种屠杀式的弩箭攻击和派山蹈海满山遍野的秦军将彻底打垮这位希腊英雄的意志。
如果有人说道西方的铠甲比中国的先进,防护力更好所以胜算比较高。我的看法是战争是多变的,不会拘泥为一种形式。而且没有绝对无敌的东西,宋金之战时金国的重甲拐子马骑兵的失败就说明了问题,任何实物有优点就有缺点,当自己的缺点有效的被敌方利用的时候那么也就是失败的时候。
而汉代随没有秦那时的弩,但是铁器最终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和应用。当时中国精锐的“玄甲军”(即披挂黑色铁甲的骑兵),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根据射声校尉陈汤的说法,汉军与匈军的战斗力对比是一敌五,很显然,用铁兵器才能得到这种效果。虽然整体上铁器运用仍落后当时的罗马帝国。但铁兵器普及之后,中国的科技与罗马相比,劣势已经很少,而优势已经增多。两者已经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到了罗马人因为荒淫和基督教的影响日渐堕落和愚昧的时候,中国终于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中国人为这一天奋斗了2400年。
说了那么多武器,我们在来举几个战争史事来侧面分析下当时双方真正的军事实力。
关于罗马和当时的汉朝真的是一点联系都没有吗?其实不然。如果各位有耐心看我扯了一大堆,那么到了这你将看到令人兴奋的实事。那就是汉与罗马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对决:
公元前53年,罗马帝国大军入侵伊朗,遭伊朗(当时叫安息)军队围歼,当时的罗马帝国的执政官克拉苏被杀。第一军团首领、克拉苏的长子普布利乌斯率领 6000余众拼死突围。逃至现今的哈萨克斯坦,后为西汉陈汤收降,带回中国,安置在永昌县。西汉史称郅支战役。西汉王朝军队在这次郅支战役中大捷。《汉书》上说,陈汤率领的汉军攻克“重木城”,以“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而告胜。学者们依据这一重要史料拨开历史迷雾,理清了那支古罗马军队残部的踪迹。即普布利乌斯率领的逃亡大军,在安息军队围追、封锁而回国无路的情况下,辗转安息高原,伺机东进,在防御松懈的安息东部防线,撕开一道口子,流徙中亚,投奔郅支。后被陈汤收降,带回中国。关于战斗过程,本人看过一些资料,大致过程就是当乌斯的罗马军队遭遇了当时的汉军后企图用他们传统的进攻方式发起攻击但被汉朝先进的弩弓大量射杀,这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杀伤力极强的武器。最后不得已只好投降。汉元帝为此下诏将他们安置在番禾县南的照面山下(今永昌县),并置县骊罢。直到公元592年。 鉴于骊罢人已和汉族人融合,隋文帝下诏将骊罢县并入番禾县。至此,骊罢建县共612年。 中国的骊罢人就这样在历史的风雨沧桑中悄然消失。另外被汉彻底击败了的匈奴在东方没有立足之地后确又能横扫了欧洲,这点已经很能说明当时东西方军事实力的差距。
最后我们来看看,当时中国和西方军队的比例。总所周知当时秦时期的人口已经高于欧洲,秦的兵力更是百万计的,当时的世界上绝对是一只最庞大的军队,更何况还拥有一流的武器和统一的指挥,可以同时调动,秦灭楚双方投入兵力120万。而到了汉代军队的数量更是有增无减,百万军队对我们来说轻而易举就能得到。而当时的欧洲,我们看看同时期的罗马军团规模,罗马是以军团为规模建制的,一个军团大约人数在5000到6000人,而且在恺撒最大时期也没有超过50万人。而且大家请注意,这不到50万的兵力可是罗马的全部包括了很大部分的非作战军事人员,分散在罗马帝国的各个角落。而且对外战争不是保家卫国,不能调动所有的军队,这是常识,罗马每次征战军队也不会超过5个军团。而且其中大部分越30多万人不是罗马人,是期殖民地的人数。分了若干的军团,我们假设下如果罗马千里迢迢来能到中国话,那么他能带几个军团?要知道克拉苏进攻伊朗的兵力是好不容易纠集起来的7个军团约4.5万人,这和当时的东方大国我们来说是兵力上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能一次调动上百万的军队,而他们只有几万人。如果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对等的情况下我可以说罗马没有任何胜算,相反我们确可以发动像西征这样的大规模战争。蒙古西征一只打到多瑙河畔就能说明问题。
好了说了那么多,各位应该可以更清晰的看清当时秦汉与罗马的真实实力了吧,当然战争受许多条件的限制要看许多的因素才能决定最后的胜负不是单单看你人多或者武器先进与否就能决定的。最后还是映了那句话,战争武器绝对不是起主导作用的,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这是个经过千万实践过的真理。
【完】
(注:有人在文后的回复是这样的,
" 支持楼主立论。
但是后来结论对于罗马动员7万人进攻中亚建议楼主尊敬。因为当时大汉也没有调动如此规模进攻中亚的记录。
同时,论述要严密。蒙古进攻欧洲与本文关系不大。
重申,支持观点。 "
毕竟这都是网友的研究,我们看时同样要不盲从地看自己欣赏观点的文章噢 )
[ 本帖最后由 龙魁 于 2009-10-24 22:4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