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3187|回复: 1

《射雕英雄传》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z1990 于 2010-11-6 04:40 编辑

以下是本人在香港高考时所交的一份阅读报告,本来是用繁体写的,为了让大家方便阅读而用Word转了做简体。
这篇是用文学剖析的角度来看的,另外在报告中我还写了两篇感文,另外发在别的帖中。
《射鵰英雄传》 -- 贪、嗔、痴 与 是非成败


题材结构
书名

        「郭靖接过弓箭,右膝跪地,左手稳稳托住铁弓,更无丝毫颤动,右手运劲,将一张二百来斤的硬弓拉了开来。他跟江南六怪练了十年武艺,上乘武功虽然未窥堂奥,但双臂之劲,眼力之准,却已非比寻常,眼见两头黑鵰比翼从左首飞过,左臂微挪,瞄准了黑鵰项颈,右手五指松开,正是:弓弯有若满月,箭去恰如流星。黑鵰待要闪避,箭杆已从颈对穿而过。这一箭劲力未衰,接着又射进了第二头黑鵰腹内,一箭贯着双鵰,自空急堕。众人齐声喝彩。」

        射鵰英雄传的主角是傻小子郭靖。

        一箭双鵰的故事出自南北朝一个叫长孙晟的人。长孙晟也是和郭靖一般,搭箭弯弓,把正在拼命抢一块肉的双鵰一箭贯穿打下。于是人羣中又响起一阵喝采:「霹雳弓!霹雳弓!长孙晟!真勇士!」。

        鵰是极其凶猛的鸟类,北国的鵰尤其巨大,羽毛坚硬如铁,平常人要射到一只也是困难,一箭双鵰,实属难得。长孙晟和郭靖能一箭双鵰,长孙晟就被呼作真勇士,郭靖就深受铁木真欣赏,获赏金刀,日后成了金刀驸马,也赢尽众人喝彩。
        射鵰要说的是英雄。自古以来,英雄都是一些凭着卓越能力,自己或带领人们做出重大事情或你出了巨大贡献。黄帝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关羽是英雄,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条好汉是英雄,中国革命中的孙中山是英雄,传统小说中的大侠是英雄。有人说,成吉思汗也是英雄。但《射鵰英雄传》里所说的,并不是黄沙万里,挥鞭领军的成吉思汗,也不是迫上梁山的反社会分子,亦不是政治革命的推动者。《射鵰英雄传》里的英雄,只是那个诚朴厚重的傻小子郭靖。

        英雄是传统小说的必然素材。在传统的武侠小说中,都是那些打打杀杀,赢尽天下豪杰的大英雄,他们为的是都是国家大事,民族大业,平民百姓,干的都是轰天动地的大事。郭靖也是传统英雄。不过,郭靖并不想做大英雄,他只是本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心态;他不想干些惊世之事,却绝对地影响了宋、金、蒙古的兴衰。是的,郭靖是时势做出来的英雄,是命运巨轮下的英雄,也是金庸心目中那性格单纯而简单的射鵰英雄。
 
主题

        在《射鵰英雄传》中有四个主要的写作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写「侠」与「邪」的对比。

        郭靖和杨康是第一个对比。郭靖为了民族大义,最终放弃一切荣华,背叛成吉思汗,镇定襄阳,坚决抵抗外敌,是「侠」的表现;杨康忘却自己的根本,为了作为王子的荣华富贵,甘愿认贼作父,又助金国攻击大宋。这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写照。郭靖坚持自己的道德观念,甚而为了承诺而放弃自己的爱情;杨康却背信弃义,做事不择手段,为求目的不顾一切。最终,郭靖成为世人所景仰的大侠,杨康就惨死在铁枪庙中。这就是正与邪的分别。

        欧阳峰和洪七公,一个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大奸大恶,一个是侠骨肝胆的大侠。洪七公可以舍己相救欧阳峰,欧阳峰却要从后偷袭他,使洪七公身受重伤。然而,洪七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侠者的本色,在欧阳峰遇难的时候,他再一次无私相救。侠与邪的分别清晰可见。试问两者谁是英雄?在此,金庸再一次带出「侠」永远胜「邪」的观念。

        第二个主题是谁是英雄的观念。成吉思汗是大漠的霸主,他的勇武冠绝天下,他统领的军队战无不胜,他攻破的城池、所灭的国家多不胜数,所杀的人更是无可计量;郭靖是个平凡的傻小子,他没有绝世的武功,没有突出的聪明机智,也没有折服天下人的魅力;可是,他有一颗为纯朴的心,他要做侠者,他要为国为民,因为这是他的本份;他可以义不容释的镇守襄阳城,可以不顾性命相救朋友,可以为了行侠仗义而不顾安危,他有的是仁者的信念,是英雄的气质;最后,他成功了。金庸眼中的射鵰英雄,永远是那个诚朴厚重、侠骨仁心的郭靖,而不是纵横大漠的成吉思汗,因为,金庸所欣赏的英雄,是最简单的一种。

        第三个主题是道德价值和爱情的冲突。爱情是写英雄必备的题才。在整本书中,郭靖一直都在道德价值和爱情的边缘争扎着。他在大漠里被成吉思汗许以女儿华筝,封为金刀驸马;后来与黄蓉相遇,两情相悦,可是,两人的感情始终被郭靖的道德决择所阻碍:郭靖要在承诺和爱情中二选其一,作为传统英雄的他,选了承诺,放弃爱情。不过,金庸要告诉我们,选择道德是正确的,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还有一个主题是讲述是武功的是非善恶。师父们告诉他为父复仇是正确的,他便不顾一切也要杀死仇人。然而,当郭靖为报父仇,跟随成吉思汗去攻打敌城时,他看到了无数敌军无辜百姓为此而死,对「报仇」的正确就甚是质疑。后来他母亲、师傅、情人都离己而去,自觉练武得来只是害人,更想到做好人也没好处,不如死了算。可是,金庸透过洪七公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告诉我们,学武功不是害人的,只要杀的都是坏人,就是为民除害,做的都是对的。这亦是武侠的精神所在。

虚实

        《射鵰英雄传》是一本武侠小说。

        小说是虚构的故事。其中有两种主要类型,写实小说和传奇小说。写实小说写的是生活中的故事,用的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历史小说便是其中的例子。传奇小说写的却是虚构的人物和故事,用的有九分不是真实,是为虚中之虚。武侠小说里的人物是假的,情节是创作的,其中的武功更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武侠小说正是虚中之虚的传奇故事。

        《射鵰英雄传》中的郭靖是虚构的人物,黄蓉、杨康、五绝、江南七怪等也是虚构的,而他们的武功和行为则更为脱离现实,是为极虚。可是,《射鵰英雄传》并不虚,而是虚中有实,虚实相辅。《射鵰英雄传》的实是建立在小说的历史背景上,透过故事中人物和历史人物的互相影响,从而把书中的虚构人物,连接在历史人物这根本上。这些历史背景不必是正史,而可以是野史,也可以是民间传闻。

        《射鵰英雄传》中,郭啸天和杨铁心是虚构的,与之相交的丘处机则是真有其人;江南七怪是虚的,全真七子是实的;郭靖是虚构的人物,但他是成吉思汗的金刀驸马,也是蒙古王子拖雷的结义兄弟。金庸利用这些一虚一实的关系,把书中人物的真实形象确立在读者心中。而郭靖和一众虚构人物在宋、金、蒙古的历史事件中来回穿插,更把他们渗透在南宋末年的历史中,把这些人物完完整整的历史化了。到最后,金庸让你我都无法否认这些人物曾真实存在,因为,这个些物的真实性已深入我们的心中。这就是金庸化虚为实的进程。
 
结构

《射鵰英雄传》有着奇妙无比的结构。

        书中的主线是郭靖的成长和人生经历。全书由讲述郭靖、杨康二人的出生背景和故事缘由开始,再交待郭靖的成长故事,然后是郭靖到中原会比武之约,引出了杨康和穆念慈等人物;在此郭靖和黄蓉相遇,后来拜了洪七公为师,然后到访桃花岛,又引出了周佰通、欧阳峰、黄药师等人物;再后是在铁掌峰的经历又引出了裘千仞,及后黄蓉疗伤带出的瑛姑和南帝等等。最后华山论剑,又让郭靖在蒙古了结和成吉思汗的恩怨,然后郭靖镇守襄阳。整个故事格构可以说是完美无瑕。

        在整个故事里的事件都是一件接着一件的,情节连环不断,没有断层和死路,每一段情节都是活动的,同时成了及后情节的伏笔;其中引出了一些重要的人物,又透过这些人物推动情节发展。金庸利用其厉害的笔法,把郭靖这条主线以外的分枝都好好连接上主干,以致书中的枝节虽多,却不散乱,因为每段情节都是连续不断的。每当看完一章,读者都会急不及待的看下一章,因为书中的每一章都留下了下一章的悬念,并连绵到下一章的情节。这就是金庸笔法的连环不断。

        书中的情节起伏不断,情节中有着不断的突变,新事物不停地出现在读者眼前,令读者赞叹不绝。而其中更有无数的悬念和伏笔,不断引发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欲罢不能。就如郭靖和黄蓉的姻缘,本来郭靖在比试中取胜,被黄药师纳为女婿,却因老顽童闯祸而一波三折,后来桃花岛上又发生了巨变,郭黄二人又因而娱会深种,解决了这些,又因郭靖要赴金刀驸马之约而分散,幸而最后是大团圆。这些波折起伏都令读者为两人之缘甚为担心,并不断追看下去。这些都是金庸所耍的险招绝技。
 
结局

        「成吉思汗取下铁胎画弓,扣上长箭,对着雌鵰射去。……岂知那雌鵰侧过身子,左翼一扫,竟将长箭扑落。……成吉思汗神色黯然,将弓箭抛在地下,说道:“数十年来,今日第一次射鵰不中,想来确是死期到了。”

……郭靖昂然说道:“……我只想问你一句:人死之后,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马鞭打个圈儿,道:“那也不过这般大小。”郭靖道:“是啊,那你杀这么多人,流这么多血,占了这么多国土,到头来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语。

  郭靖又道:“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难道我一生就没做过甚么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积尸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难说得很了。” ……

……随即眉毛一扬,脸现傲色,朗声道:“我一生纵横天下,灭国无数,依你说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话!” ……当晚成吉思汗崩于金帐之中,临死之际,口里喃喃念着:“英雄,英雄……”想是心中一直琢磨着郭靖的那番言语。」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中曰: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是说成吉思汗纵然厉害,却只懂弯弓射大鵰。可是,年纪老了的成吉思汗,却连鵰也射不中了。人老了总有一死,这连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也逃避不了。成吉思汗一生纵横大漠,灭国无数,战无不胜,实是无敌于天下。但是,到头来,人死之后,所占的空间竟只有一圈之大,试问即使能征服全世界,到头来又有何用?

        正是:
        「脚下黄沙万里扬,挥鞭直指马下城。奈何年华逝如飞,却是陵前方尺土!」
人之终前,难得有一敢言之臣对他说明此事的道理,却是说功过难料,是不是英雄就更难说了。金庸对英雄的定义,是「当世钦仰、后人追慕、为民造福、爱护百姓」十六个字。这四项要求中,成吉思汗能做到的最多只有头两项,以金庸之见,成吉思汗似乎不是英雄了。在我而言,成吉思汗纵不是英雄,却也是风云天下,无人不识。然而成吉思汗的一生,都是为了做英雄,以致临死之时,竟对英雄非英雄如此执着,而最后竟被人说他不是英雄,如此安排下结束似乎有些残忍。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曰: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山坡羊.骊山怀古》中又有: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潼关是天然的防手关口,进可攻、退可守,然而这首曲子说,秦汉都是建立在潼关内的长安,但到了最后,秦宫和汉阙都变作了土。成吉思汗战胜了天下,然而,无论赢输,最后都化作了土。俗语有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都是贪图人间所欲,却失去了一切的表现。人是空空的来,也是空空的去。你带不了甚么来,也带不了甚么离开。当把一生都放在追求功名,到得最后,却是空虚一场,无端化做了土。

        成吉思汗要统一蒙古各族,却为此做错了很多,杀了无数的人,当中包括自己的义兄弟。到统一了蒙古,又矢志要统一中国。统一是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所必需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数不清的平民百姓因战争而死,因战争而无家可归。其实,一个国家的兴盛至统一天下,的确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写照。

        武的至极其实在乎止戈。所以成吉思汗的「武」未能登上极处,而郭靖深明此义,就成为武之极者了。这亦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写作手法

        书本是由无数的文章、段落以致句子组成的,一篇好的小说就需要好的文章、段落和句子。而小说除了是一来书外,其中更要表达到小说的故事,而故事的组成,需要三项要素,就是记叙、描写和抒情。可以说,《射鵰英雄传》的成功,金庸在这三项要素上花的功夫是功不可抹。

记叙

        《射鵰英雄传》的故事由第一章计起,有长达二十年之久,但金庸仅花上四十回约八十万字就把故事叙述完毕,其中郭靖成长时期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金庸只费上六章之小。虽然如此,读者却感觉不到情节被压缩,金庸能详能略的写作技巧可见一班。

        「漠北草原之上,夏草青青,冬雪皑皑,晃眼间十年过去,郭靖已是个十六岁的粗壮少年,距比武之约已不过两年,江南六怪督促得更加紧了……」

        短短六十字,已把郭靖儿时的十年的时间轻轻带过,这是金庸的略写之法。

        第二十四回【密室疗伤】是极为精采的一章。金庸在郭靖与黄蓉在密室内疗伤的主线下,加入了无数的插叙。其中有尹志平、陆冠英和程瑶迦之互斗,又有杨康、穆念慈和欧阳克之事,更加上了拖雷和华筝南访郭靖一事。这是全本书中情节最紧凑的一章。在短短的一章里,金庸安排了无数扭转大局的副线和伏笔,更以郭黄二人的观察和对话作侧写,这一章确实是一篇高质素的记叙。

        金庸说故事的功夫亦十分厉害。

        「周伯通道:“刚才你说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给我听,现下……”郭靖插口道:“我说的都是真事,不是故事。”周伯通道:“那有甚么分别?只要好听就是了。”……周伯通道:“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皇帝委派刻书之人,叫做黄裳……”郭靖道:“原来他也姓黄。”周伯通道:“呸!甚么也姓黄?这跟黄老邪黄药师全不相干,你可别想歪了。天下姓黄之人多得紧,黄狗也姓黄,黄猫也姓黄。”」

        普普通通的一段叙述,却不断的加上了听故事者的反应和说故事者的感受,加上老顽童的幽默,读者听故事也不想停了。
描写


        写景是金庸的拿手好戏。

        「两人顺着山路向前走去,行不多时,山路就到了尽头,前面是条宽约尺许的石梁,横架在两座山峰之间,云雾笼罩,望不见尽处。若是在平地之上,尺许小径又算得了甚么,可是这石梁下临深谷,别说行走,只望一眼也不免胆战心惊。」

        这段是写郭靖和黄蓉寻访一灯大师时所身处的群山峻岭。头一句写到了山的尽头,像是无路可进的景况,给人一尽紧迫的感觉。这里一望无际,脚下是深谷,倒是一翻奇景。这里金庸用的只是白描,却已达到那种紧张的效果。

        「两人谈谈说说,不再划桨,任由小舟随风飘行,不觉已离岸十余里,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黄蓉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淼,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一般。”郭靖问道:“甚么叫水墨山水?”黄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的图画。”郭靖放眼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色,摇了摇头,茫然不解其所指。」

        夕阳美景,在不同人的眼中,竟有不同。郭靖和黄蓉同游太湖,泛舟之际看到湖上景色,饱读诗书的黄蓉看到的是水墨画,因为她是用画家的眼睛来看;郭靖无论如何却只看到天地的颜色变化,景虽美,奈何不是水墨画,因为郭靖是用常人的眠睛看的。同一翻景象,观察者不同,描写也不同,这里金庸用上了对比描写,也是透过观察者的间接描写。

        「郭靖望着三人一步步的平安隆到峰腰,这才回身,只见那山峰顶上景色瑰丽无比,万年寒冰结成一片琉璃世界,或若琼花瑶草,或似异兽怪鸟,或如山石嶙峋,或拟树枝桠槎。」

        郭靖为见黄蓉,踏着「羊梯」走上了冰山顶峰。从峰腰回望,看到的是无际的冰山大地。万年寒冰的形状非笔墨能描述,只好用比喻。四个比喻都是以自然生物为题,正好描写冰的多变。这是金庸用的比喻。
 
        「黑夜中但见数十条夭矫巨龙蜿蜒上峰。这山峰绝顶方圆不广,一万人拥得密密层层,后来者几无立足之地。郭靖令将士在腰里系上革伞,各执兵刃,跃入城中,齐攻南门。他手掌一拍,首先跃下,数百名丐帮帮众跟着涌身跃落……一时之间,空中宛似万花齐放,一顶顶革伞张了开来,带着将士稳稳下堕。
」。
        千军万马从天而降,金庸便用万花齐放作比喻。看到这里,读者都从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千军万马的图画,无数士兵像现代伞兵般飞入城中,这片景象就是和金庸所说的万花齐放一般。金庸又用上「夭矫巨龙」和「蜿蜒上峰」来突显军队人数之多,气势之彭湃,龙是凶猛无敌的生物,蜿蜒就形容军队的人数之多,两者运用得宜。郭靖的一马当先则是万军齐上的对比。这里,是金庸的大场景描写。


        以下要说金庸的写人手法。

        「突然间前面蹄声急促,一骑马急奔而来。……转眼之间,见一匹黄马从人丛中直窜出来。那马神骏异常,身高膘肥,竟是一匹罕见的良马。……那马如此神采,骑马之人却是个又矮又胖的猥琐汉子,乘在马上犹如个大肉团一般。此人手短足短,没有脖子,一个头大得出奇,却又缩在双肩之中。」

        「听街上传来一阵登登登之声,似是铁物敲击石板,跟着敲击声响上楼梯,上来一个衣衫褴褛的瞎子,右手握着一根粗大的铁杖。只见他四十来岁年纪,尖嘴削腮,脸色灰扑扑地,颇有凶恶之态。」

        「只见楼梯口先探上一柄破烂污秽的油纸扇,先扇了几扇,接着一个穷酸摇头晃脑的踱了上来……只见那穷酸喝了一口酒,摇头摆脑的吟道:“不义之财……放他过,……玉皇大帝……发脾气!”口中高吟,伸手从怀里掏出一锭锭金银,整整齐齐的排在桌上,一共掏出八锭银子,两锭金子。」

        以上是金庸对江南七怪的初次描写的片段。

        江南七怪,无论是造型性格外表的描写以至登场形式各有不同,各有特色。

        先说马王神韩宝驹。跨下之马如此神勇,人却被形容得如此猥琐怪异,甚而成了「大肉团」。金庸用马的神俊去反衬主人的丑陋,对比极鲜明,可这个配搭倒真幽默。

        再说飞天蝙蝠柯镇恶。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柯镇恶铁杖的声音是他登场的征兆。金庸在此尝试以声写人。衣衫褴褛的他和其凶恶脸孔带出了他恶瞎子的形象,也是其作为领袖的特征。

        妙手书生朱聪是写得最妙的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书生现扇未现人。扇一扇,头一摇,书生登场了。扇子成了朱聪的代表之物。然而,别的书生是子曰子曰的念,这个书生念的却是玉皇大帝。接着把一排排共八锭金银拿出放在桌上,原来是刚才偷来的。这是,书生是神偷的鲜明形象已完全值入脑海。金庸又一次大展文才。

        「然身后有人轻轻一笑,郭靖转过头去,水声响动,一叶扁舟从树丛中飘了出来。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那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郭靖只觉耀眼生花,不敢再看,转开了头,缓缓退开几步。那少女把船摇到岸边,叫道:“郭哥哥,上船来吧!”郭靖猛吃一惊,转过头来,只见那少女笑靥生春,衣襟在风中轻轻飘动。郭靖如痴似梦,双手揉了揉眼睛。那少女笑道:“怎么?不认识我啦?”郭靖听她声音,依稀便是黄蓉模样,但一个肮脏褴褛的男叫化,怎么会忽然变成一个仙女,真是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郭靖四处寻找他的黄老弟,这会儿却出了个黄仙子,这下可把傻小子瞧得目瞪口呆。且看那少女的装束,长发白衣金带,倒像仙女。金庸又发挥其功力。虽有美丽服饰的衬托,黄蓉的肌肤脸容却是更美,金庸要写的是那种天然的美;以「不可逼视」来形容,则是写那种神仙般的感觉,要让读者疑幻疑真。再写郭靖的惊奇,如痴似梦,然后蓉儿就只是春风一笑。那是在写黄蓉的甜美可爱,和那种少女天真的本质;在郭靖那惊叹的反应对比下,黄蓉由男叫化变成仙女的感觉更为突显。倒不如说,这是个童话故事。这一幕可谓妙中之妙。
 
武功
        以下说金庸如可写武功。

        「那公子衣袖轻抖,人向右转,左手衣袖突从身后向少女肩头拂去。那少女见他出手不凡,微微一惊,俯身前窜,已从袖底钻过。哪知这公子招数好快,她刚从袖底钻出,他右手衣袖已势挟劲风,迎面扑到,……那少女左足一点,身子似箭离弦,倏地向后跃出……两人斗到急处,只见那公子满场游走,身上锦袍灿然生光;那少女进退趋避,红衫绛裙,似乎化作了一团红云。」

        这里是杨康和穆念慈比武招亲的片段。

        金庸写的武功,都是一招一式的顺着打下去,招招连环,这下刚刚避过,下一手就攻来,精采异常。这和古龙的敌我不动,一招制胜截然不同。金庸的武功着重招式变化,每一式都写得很仔细,能把一招一色的力度、方位、后着通通写出来,行家看了还以为金庸真的会武功。且看以上片段,两人相斗的每一招都是险象环生,双方却往往能化险为夷,两人越打越快,范围越打越广,最后化作了一团红云。这个比喻用得不错,只写得这场比武如天花乱坠,把比武的精采写得淋漓尽至。

        「……盘膝坐在一块大石之上,闭目运气片刻,右手五指挥动,铿铿锵锵的弹了起来。……只听得筝声渐急,到后来犹如金鼓齐鸣、万马奔腾一般,蓦地里柔韵细细,一缕箫声幽幽的混入了筝音之中……铁筝声音虽响,始终掩没不了箫声,双声杂作,音调怪异之极。铁筝犹似巫峡猿啼、子夜鬼哭,玉箫恰如昆岗凤鸣,深闺私语。一个极尽惨厉凄切,一个却是柔媚宛转。……」

        原来在金庸眼中,奏乐都能比拼内力。在这一段里,金庸把东邪西毒写得就像某些作家的六指琴魔似的。这里写两人透过乐器,把内力融于音乐之中,以音乐比武一场。如果不说这本武侠小说,这一段倒看似两人在合奏一曲,只是曲子的意景之悲惨气比常人所奏之乐夸张得多。金庸形容到筝声就似「金鼓齐鸣、万马奔腾」般,把曲声气势之磅礡凄厉透过比喻写出来,然而又以「昆岗凤鸣,深闺私语」形容萧声的萧瑟柔媚,两者互为对比。金庸要写两人的功力不相上下,就以两人武功的阴阳相克、刚柔之济来加以形容;要写那种紧张,就用有快速感觉的形容。这段的精采紧凑让人不能喘息。
 


        「这一招叫作‘亢龙有悔’,掌法的精要不在‘亢’字而在‘悔”字。倘……‘亢龙有悔,盈不可久’,因此有发必须有收。打出去的力道有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却还有二十分。哪一天你领会到了这‘悔’的味道,这一招就算是学会了三成。」

        降龙十八掌的名称出都自易经,是为道家武学,其中着刚柔并济,威力无穷。亢龙有悔出自《干卦上九》。爻辞: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意思是一掌击出,出去的力度若有五分,留在体内的却要有十分。这一掌的要旨就在个「悔」字。金庸写的这一掌倒真妙。平常掌法,要厉害就个要有山崩地裂之势,一掌排山倒海的打过去,功力倾巢而出,是「盈」而出,则不可久,是以掌力再无保留。可是‘亢龙有悔’却以「悔」为要旨,要一掌之力出而未出,因为掌力满盛则不能持久。这一掌来是刚中之刚,却因一「悔」,从而化作十八掌之最柔,可谓刚劲柔劲浑为一体。这一掌可谓另创武学之先河。



        「空明拳是天下至柔的拳术,是周伯通从《道德经》中化出来的,《道德经》中有言道:“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又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空明拳出自这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互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又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里说,万物都因其中间是虚空,才能发挥出其效用;若是实而无室,则无用也;万物皆有形,其内皆空,因此尽得妙用。空明拳正是取其「空」、「柔」之义,加以发挥。其「柔」是以柔克刚的至极,其「空」则是招招皆空,其劲则无穷无尽,因其空,以万劲皆可为其劲。刚之劲有所限制,唯空却无所界限。若能达到这景界,则能遇强越强,化彼劲为己劲;面对刚劲,则以柔弱胜刚强。如此,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金庸之妙在于他能把武功和文化文学互相结合,把本无形的武功附上了形态。
 
并济

        「常言道:“心无二用。”又道:“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则不能成规矩。”这双手互搏之术却正是要人心有二用,而研习之时也正是从“左手画方,右手画圆”起始。」

        「语有云:“柔能克刚”,但也须视“柔”的功力是否胜“刚”而定,以洪七公的修为,纵然周伯通以至柔之术对敌,却也未必能胜。但郭靖习了那左右互搏的法子,右手出的是空明拳,左手出的却是降龙拳,刚柔相济,阴阳为辅,洪七公的拳招虽然刚猛莫京,竟也奈何他不得。」

        左右互搏之术,是《射鵰英雄传》一大精采之处。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看似是简单不过的道理;可是要做到此处,却需分心二用。奇怪的是,聪明如黄蓉却是办不到,如郭靖般资质却能轻易做到。金庸的解释是:聪明人的思绪过于复习,每做一件事也在想着很多的事;单纯如郭靖的就能胸无杂念,却能轻易掌握,分心二用。这不是妙得很嘛。左右互搏之术可不是用来自己和自己打架这般肤浅。且看第二段引文。平常武功,大都是一手为主,一手为辅,纵然用上双手,也是双手互补,使的是一般的招式。郭靖却能以左右互搏之术,一手使出至刚的降龙掌,一手就用天下至柔的空明拳,如此刚柔并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两者相生相克,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绪所在。原来,阴阳调和才是金庸武学的至高景界。


我不懂如何删除附件啊,所以就变了两个附件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0-11-29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要寫兩人的功力不相上下,就以兩人武功的"陰陽相剋、剛柔之濟"來加以形容;要寫那種緊張,就用有快速感覺的形容。這段的精采緊湊讓人不能喘息。」

領教了,原來文辭抽象描寫有這種訣竅在...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5-17 11: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