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2257|回复: 1

[评论]三峰挺秀、卓立云海——谈金庸笔下的张三丰 山阳散人 来源:天涯社区 卷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7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文章很好,就是长了一些,值得一看。向文章作者山阳散人致敬
题记
  
  想写这样一篇文章已经很久了,估计会比较长那么一点,所以总是以时间不足来推脱,迁就自己的懒惰,可是阅读金庸小说的十几年以来,终究还是有很多想法的,期间尽管欣赏、推崇过别人的N多的绝妙网文,但是还是有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记录下来的冲动。常常也跟别人讲,自己的想法即使再有创造性,在没有逻辑严密、条理清楚地把它写出来之前,还是非常飘忽不定的,只有写下来,再经过一次次地修改,才有可能把思想中精华的东西真正地展现出来。
  
  可惜啊,以前的诸多想法还是停留在脑袋一拍、灵光一闪的程度了,若干时光过去以后,现在基本上连残存的影子都不好找回,因此,还是硬着头皮,不管写出来的效果怎么样,总是以“大无畏”的或者说是“二皮脸”的精神把它呈现出来,呵呵,幸而只是Blog,看不上眼的人大可以一哂了之。
  
  金庸的一十五部武侠小说,从大概1992年左右开始看起,初起也是看热闹的,零零碎碎,倒是全部都看完了;大学期间,自认为对其中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非常熟悉,开始看一些时下文学评论家们对金庸小说的品评,像北大的严家炎、孔庆东以及青年学着陈墨等等吧,那个时候网络还未大行其道,众多精彩绝妙的网络评论文章应该说是在2000年以后才看得到的。期间也曾混迹于金庸客栈、金庸茶馆之类的网站,一声不吭的浅水,因为自己吃几碗干饭还是清楚的,既没有像论坛上真正的发烧友一样,对金庸小说的任意情节——哪怕是犄角旮旯的东西都了如指掌,也提不出能够超越这些牛人的新观点来,所以,同样是看金庸小说,做人的差距真的是很大的呀……
  
  对于张三丰的讨论帖子也多得不计其数,徜徉其中可谓启发多多,但是还是觉得自己也写那么一点点,算是对自己这么多年来有点交代吧,呵呵。其实目前真正的阅读,可以说是有N多的日子没有再细细地慢慢品味这些经典的小说了,有的时候,可能写东西的冲动并不是在于天天的苦思冥想,反而是持久以来的心灵上的积淀吧。
  
  这里所讨论的张三丰,仅仅局限于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所谓北宋时期的武术家张三峰、传说中的什么“狗皮道人”没有什么关系,希望重视考据研究的同志们不要在这个上面较真,呵呵,献丑啦。
  
  之所以想写张三丰,主要是在我的主观印象中,张三丰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武林第一人。当然你也许会说,金庸小说中并不乏猛人,比如公认的《天龙八部》中的无名老僧、萧峰等、《射雕英雄传》中的王重阳、《神雕侠侣》中的老顽童、《鹿鼎记》中的洪教主洪安通、尤其是《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风清扬等、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年轻气盛,武术上也是张三丰的一大硬敌,真要是面对面地死磕,张老道不见得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可是,就像电影《精武英雄》里船越文夫说的,“中国人的武功是强调个人的修为,而不注重实战……练武的目标是要将人的体能推到最高极限,如果你要达到这种境界,你就必须要了解宇宙苍生”,陈真也深深的领悟到,“……的武功第一是指武功修为,而不是他的杀人伎俩”,张三丰在书中所达到的境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创立少林派七十二项绝技的达摩祖师、以及创立九阴真经的黄裳、创立九阳真经的无名高人,乃至于创立独孤九剑的独孤求败,可以说都不一定达到这个境界。
  
  以下,就让在下一点一点的、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来侃侃这位“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金庸语)。
  
  一、天赋篇
  二、武学篇
  三、武力篇
  四、张三丰PK无名老僧
  五、张三丰PK黄裳
  六、张三丰PK独孤求败(神雕侠侣篇)
  七、张三丰PK独孤求败(笑傲江湖篇)
  八、张三丰PK众位高手
  九、情感篇

三峰挺秀、卓立云海——谈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之天赋篇
想要成长为一代武学宗师,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曾经论证过成为军神的必要条件,从军事理论知识到实战经验、由治军的冷酷无情到无时无刻的冷静理智、再进一步从睿智的判断力到能够屡败屡战的坚强,当然,最后一个更为要命的是运气,咳咳……怪不得,军事天才都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呢。
  
  那么,想成为一代武学宗师,也不很容易的呢,既然都是打嘛,基本上可以一对一的对应来看,不过在下感觉中间的那四项特质,可以归结为一个人的天赋,当然也不排除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在实际中锻炼得到,不过依在下之见,与生俱来的方面还是占据的比例高些。
  
  张三丰(哦,对了,这是张真人后来为自己起的艺名,当时还叫张君宝,呵呵)的天赋,其实从我们第一次认识他就能感觉到了。张君宝第一次出场是在《神雕侠侣》第四十回“华山之巅”,算是陪伴他的师父觉远大和尚讨要经书来着。觉远本人也算是具备成为一代宗师的特质的,不过还是缺了点什么,说得好听点,就是总是把人往好的地方想,呵呵,犯罪嫌疑人就在眼前,可是嘴里理论了半天,还有“新五绝”在场压阵,还是没有搞定。这是君宝就忍不住了——
  
  “师父,这两个恶徒存心不良,就是要偷盗宝经,岂是当真的心近佛法?”
  
  看来张君宝内心还是有杆秤啊,对于觉远师父是批判的继承,至少没有像他那么迂腐,嗯,一种了不起的特质!这句话说的众人都是一凛,想来言语的意思说不上什么震撼,但是因为大家之前以身材取人,没有把他太放在眼里,但是这番话说得“中气充沛,声若洪钟”,导致大家要不自觉的再重新打量打量孺子了。
  
  只见他形貌甚奇,额尖颈细、胸阔腿长,环眼大耳,虽只十二三岁年纪,但凝气卓立,甚有威严。
  
  这副令杨过都暗暗称奇的相貌,在下看来,确实也觉得异乎常人,只能是慨叹一声,果然是奇人有异貌呀,只怪自己长得太平常,呵呵。
  
  相貌的奇异我想并不是成为一代宗师的充分条件,不过张君宝确实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跟着觉远十载,就无意中修炼“九阳真经”六七年之久,只不过师徒俩可以说都没有意识到而已,但是深厚的内功修为确实为他以后外在的拳脚器械练习打下了基础的。君不见大侠郭靖的成长史,郭大侠从六岁多开始跟七位师父(实际上是六位)学艺,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收效不大,马钰的评点说是“教而不明其法,学而不得其道”,其实他教给郭大侠的东西不过是吐纳之法,也就是内功修行了,好像叫什么“金雁功”吧,之后呢,大侠郭靖就仿佛开了窍,从降龙十八掌、空明拳,到九阴真经尽管也需要慢慢领悟,但终究不再是十年之内长进不大了,非但如此,只两三年时间,就可以跟准五绝的裘千仞相较高下,第二次华山论剑,也可以在新规则下面有一席之地了。
  
  张君宝这位小朋友和乃师,身负了高深的内功而不自知,真是有点浪费,不过第三次华山论剑,有幸与新一代的五绝邂逅,相信九阳神功的咏物之期已经不远了。且看君宝小朋友的第一次出手,首先是觉远在君宝与尹克西纠缠之时还不断传授机宜,使其大有收获;而在经过了西狂杨过的些许指点之后,之前毫无基本功的他就敢于出手,尽管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是出拳的方位却记忆不差,关键的一点,上场之后不晕场,呵呵。君不见,很多在底下练得很熟练的古今选手都上不得台面,关键时刻掉链子?那么,张君宝的这一次处女作战秀可以说是很成功的,至少对于他自己以后的发展来讲,是很值得的。依在下的浅见,离开五绝回到少林之后,张君宝会在闲暇之时反复的琢磨这次交手、也反复琢磨杨过所传授给他的高招,那种绝顶高手的一招一式,可以说都是千锤百炼、回味无穷的,否则,可没有数年之后的那次精彩比试,也可以说是那次比试,奠定了一代宗师的基础地位。

  张三丰的第二次与人过招,我相信应该发生在“华山之巅”三年之后,对阵的是昆仑派的创派祖师昆仑三圣何足道。想起跟他第一次做对手的是尹克西,唉,这位奇人的对手怎么总是这么的不俗啊……
  
  昆仑三圣的琴、棋、剑,那是不用说的了,既然为圣,自然不同反响。潘天耕、方天劳、卫天望,这三个西域少林的好手既然与少林寺当时的天鸣方丈是同辈,实力实在是不可小视;纵使是天鸣方丈应付寺务较多,难以有精力精研武功,想来也不至于和罗汉堂首座无色、达摩堂首座无相差距太远,但是三人联手兀自战不到半个何足道,这位昆仑祖师的实力实在是……
  
  我想金庸也是对张三丰十分推崇吧,能够安排他与何足道交手十招而不算是落败,并且暗示他内力之高远胜潘、方、卫三人而不逊于何足道。何足道的内功已经令方丈天鸣、首座无色和无相以及所谓的什么“心禅堂七老”折服,觉远的内功以及张三丰的内功那可真是……嘿,金老先生对于“九阳真经”内功威力的推崇也可见一斑。
  
  再来看看此时的张三丰,当然其时仍称为君宝,我想三年前杨过在华山顶上传授了他四招之后,一定在这三年里无时无刻不在修习内功之余反复思索这四招的精华所在。可怜那时候真是没有什么名师指点(估计连一般的交流之人也无),不过我想也是塞翁失马,这也使他很早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个性,为他以后能够具备开天辟地的实力奠定了基础吧。正因为这四招在脑海里面已经根深蒂固、牢记不忘,所以在郭襄与无色过招使出了那招“四通八达”时,尽管使用的是剑招,张君宝还是一下子就认了出来,并且惊噫一声。嗯,真是个有心人呐,这样关注武学,以后不成功也难。
  这是张君宝三年前遇到的机缘,可以认为是他武学上的启蒙教育,那么在正式比试之前,他还有一些收获,让我们更加了解到他在武学上的天份。
  
  郭襄将手中那对铁铸罗汉递了给他,道:“这个给你。”张君宝一怔,不敢伸手去接,道:“这……这个……”郭襄道:“我说给你,你便收下了。”张君宝道:“我……我……”郭襄将铁罗汉塞在他的手上,纵身一跃,上了驴背。
   ……
   这对铁罗汉肚腹之中装有机括,扭紧弹簧之后,能对拆一套少林罗汉拳。
  
  可以说,张君宝对于系统的临敌过招的格斗技巧是从这样的少林罗汉拳开始的。从他接受了郭襄的这份礼物,到最终与何足道交手,其间只相隔十天,这十天之内要想把少林罗汉拳都学全那是相当有挑战的。根据武痴澄观大师父的少林武学理论,少林功夫要从少林长拳开始,之后才练习罗汉拳,然后循序渐进,历经数十载,方始略窥一指禅的门径。那么张君宝既无少林长拳的基础,又无师父的指点,这十天满打满算一百二十个时辰,不吃不喝不睡也未必够用;不过看他之后的表现,那确实只能以天份高来解释了。
  
  或曰:或许君宝同学只是照着葫芦练了一小部分,误打误撞正好能跟何足道见招拆解呢?嗯,也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不过这种误打误撞的概率相信是极低的。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张君宝所掌握的绝不仅仅是罗汉拳套路的熟练,相对于实战当中的随机应变与实际应用来说,按照习惯把固定的武术套路展现出来就只是小儿科了。惟其如此,我们才由衷地钦佩君宝同学,在不系统的接触武学仅仅三年左右,就能做到在实际的对战当中审时度势、沉着应对,除了天赋异禀,实在想不出怎么样才能解释的通,当然,越想越觉得,金庸先生也是对这位大宗师特别厚爱,不惜运用多种文学手法来塑造他,呵呵。
  
  下来我们来看张君宝与何足道的实际对阵。
  
  首先,我觉得在华山之巅之后,张君宝必定是在三年内时常勤练杨过所教的那四个招式,否则的话,不可能在紧急时刻用那招“四通八达”来救援觉远师父,然则此时此刻,张君宝的实力已经远非华山之巅时可比,何足道猝不及防着了道儿,竟然被击得退了三步。
  
  何足道正自全力与觉远比拚,顾不得再抵挡张君宝这一掌,噗的一下,肩头中掌。岂知张君宝小小年纪,掌法既奇,内力竟也大为深厚,何足道立足不定,向左斜退三步。
  
  这位何三圣自然是大大的挂不住了,誓以十招击败张君宝。第一招便声势极大、速度又快,不过张君宝却能不慌不忙的以罗汉拳中的“右穿花手”予以化解,而且——
  
  这一招气凝如山,掌势之出,有若长江大河,委实是名家耆宿的风范,哪里是一个少年人的身手?
  
  不禁感叹一句,这样的快速反应,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经过科班出身的训练,也要像李云龙同志那样身经百战方有可能达到,可是显而易见,张君宝与这两样都不太靠谱,再一次的以其天赋作结便罢。
  
  之后的几招,拆解得可谓波澜不惊——
  
  但见张君宝“拗步拉弓”、“单凤朝阳”、“二郎担衫”,连续三招,法度之严,劲力之强,实不下于少林派的一流高手。
    天鸣、无色、无相以及心禅七老见张君宝这几招少林拳打得如此出色,无不相顾骇然。
  
  但是何足道不愧为昆仑三圣,另有杀手锏,一招“天山雪飘”考验君宝同学的应变能力,但是张君宝又一次的在主场为在场的观众奉献了他的不朽——
  
  张君宝除了在华山绝顶受过杨过指点四招之外,从未有武师和他讲解武功,陡然间见到这般奇幻百端、变化莫测的上乘掌法,哪里能够拆解?危急之中,身腰左转成寒鸡势,双掌举过额角,左手虎口与右手虎口遥遥相对,却是少林拳中的一招“双圈手”。这一招凝重如山,敌招不解自解。不论何足道从哪一方位进袭,全在他“双圈手”笼罩之下。
    猛听得达摩堂、罗汉堂众弟子轰雷也似的喝一声彩,尽对张君宝这一招衷心钦佩,赞他竟以少林拳中最平淡无奇的拳招,化解了最繁复的敌招。
  
  之后的几招,又都是掌力之争了,张君宝一直以“偏花七星”相抗,但直到最后一刻,何足道都没能在内力上胜过张君宝,最后自然也不狂了,可谓铩羽而归,这位未来的何掌门用自己的略逊一筹,成全了未来的武当掌门。
  
  综上所述,张君宝天赋异禀真乃不争的事实,唉,人与人就是不一样啊,差距忒大,君宝同学生来就是要以他的武术天赋,逐步完成其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的。
三峰挺秀、卓立云海——谈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之武学篇   
  作为一代宗师,如果没有过硬的实战能力,武学素养仅仅停留在理论上,那真是不可想象的,毕竟,王语嫣只是一个特例,这样的女孩子不去跟人动手还可以谅解,况且她的武学理论素养也仅仅停留在熟读了诸多的武学典籍上,遑论什么创新了。
  
  那么,张三丰的武功究竟达到了何等的境界呢?
  
  在任何一个的网络论坛、社区里面,只要是武侠小说的版块,都会有网友津津有味地探讨金庸笔下武林人士的武功排名,有的只是凭感觉二而论,也有的则会经过详细的论证,列出来一二三等。在大家制定的英雄谱上,张三丰的排名一般都是位列前茅的,在此咱也凑个趣儿,分析一下张三丰的武学修为到底达到了何种地步。
  
  《倚天屠龙记》里,张三丰显露武功的时候极少,除了少年时期与何足道的交手之外,很多有正面描写张三丰实战的场面。但是,即使只是在少年时期,在何足道看来,张三丰的内功已经“远在潘天耕等三人之上”,只是没有经过系统的武术招式学习,偌大的内功威力发挥不出来而已。那么在他独自一人上武当山修行以后,不但领悟到“九阳真经”的著者之谜,而且在他的勤学苦练之下,“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其后和九阴真经的作者黄裳一样,阅读了大量的道家经典,这对其内功的修炼是大有好处的。金庸先生基本没有提到张三丰的武学招式到底是从何而来,除了从那对铁罗汉身上所学到的“少林罗汉拳”,其余的拳术、掌法、乃至器械,应该都是自己所悟出的。写到这里,只得赞叹一声,牛,真牛啊……
  
  我想在张三丰30岁左右的时候,在这个而立之年,放眼当时的武林,不能说是武林第一人也差不多。
  
   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里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忍不住仰天长笑。
  
  这一时刻,确实是石破天惊的一刻,但是从后面张三丰的经历来看,他所领悟的还不是很透彻,所以在95岁以后,每年都闭关九个月,潜心找寻心中“以柔克刚的至理”。基本上花费了五年时间,方始领悟到以柔克刚的至理所在——太极功,那时已是他的百岁高龄。
  
  但是,哲学上所讲的否定之否定是很有道理的,尽管《九阳真经》上论述的更多的是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但是根据武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张三丰在年轻时走的也还是刚猛的路子,或许“罗汉拳”对他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俞岱岩并不是武当门下最强的弟子,但是他的“震山掌”掌力,已是令之后在武林界名声显赫的殷野王大大的受不住,可见张三丰当时以刚猛的路子在江湖上行走之时,威力可想而知。张老道从一名丝毫武功招式都不晓得的少年,成为其弟子也能依靠七十二招“绕指柔剑”使明教白眉鹰王殷天正服输的武林耆宿,这样一位武学大师的成长历程,实在令人浮想联翩。那么就威力而论,“九阳神功”的刚猛内力几乎可排在金庸笔下内力功夫第一,但是其理论内涵又是强调后发制人、以柔克刚的,这种貌似矛盾、实则蕴含着深厚哲理的武学理论,也成为了张三丰武当一派的根基,为他能够开创一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张三丰也还能够在百岁高龄尚且孜孜不倦的搞自我突破,呵呵,这位九阳神功的著者,见识武功我想还在黄裳之上。
  
  张三丰显露武功,是在“百岁寿宴摧肝肠”那一章,当时幼年张无忌已经被玄冥二老其中之一给制住,甚至拖累得张翠山夫妇自裁以谢群雄。张三丰在伤心之余,依然很轻易地制住了这位当日令武当最强弟子俞莲舟身受重伤的玄冥二老之一。
  
   张三丰身形一晃,已到了长窗之外,只见一个穿着蒙古军装的汉子手中抱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那男孩嘴巴被按,却兀自用力挣扎。
    张三丰爱徒惨死,心如刀割,但他近百年的修为,心神不乱,低声喝道:“进去!”那人左足一点,抱了孩子便欲跃上屋顶,突觉肩头一沉,身子滞重异常,双足竟无法离地,原来张三丰悄没声的欺近身来,左手已轻轻搭在他的肩头上。那人大吃一惊,心知张三丰只须内劲一吐,自己不死也得重伤,只得依言走进厅去。
  
  仅从这一节来看,说张三丰的武功已臻化境毫不为过,就算玄冥二老横行天下主要仗的是其阴寒无比的内功,但是就武学修为来说,也是江湖上一等一的好手,如此在张老道面前表现,真可谓老叟戏婴孩。
  
  另外一次与人动手过招,却是与几名蒙古武官——
  
   张三丰叫道:“鞑子住手,休得行凶伤人!”急速扳橹,将渡船摇近,跟着身子纵起,大袖飘飘,从空中扑向小船。
    两名蒙古武官嗖嗖两箭,向他射来。张三丰袍袖挥动,两枝羽箭远远飞了出去,双足一踏上船板,左掌挥出,登时两名番僧摔出丈许,扑通、扑通两声,跌入了江中。众武官见他犹似飞将军由天而降,一出手便将两名武功甚强的番僧震飞,无不惊惧。
   ……
   张三丰尚未回答,两名蒙古军官突然手举长刀,向他肩头猛劈下来。这两刀来势好不迅疾,小舟之中相距又近,实是无处闪避。
    张三丰身于一侧,本来面向船首,略转之下,已面向左舷,两刀登时砍空。他双掌起处,已托在两人的背心,喝道:“去罢!”
    掌力一吐,两名武官身子飞起,砰砰两响,刚好摔在原本所乘的舟中。
    他已数十年未和人动手过招,此时牛刀小试,大是挥洒如意。
    那为首的武官张大了口,结结巴巴的道:“你……你……你你莫非……是……”张三丰抱袖挥动,喝道:“老道生平,专杀鞑子!”众武官番僧但觉疾风扑面,人人气息闭塞,半晌不能呼吸。张三丰袍袖一停,众人面色惨白,齐声惊呼,争先恐后的跃回大船,救起落水的番僧,急划而去。
  
  尽管不是与武林高手过招,整个过程却显得更加挥洒自如。
  
  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交手场面,很是短暂,确实出现在一个意外的场合。当时,那位自称是“空相”的刚相携少林神僧空性的首级,来到武当名为报信、实则意图暗杀张三丰,最恶毒的攻击也就发生在最令人意想不到之时——
  
   张三丰见空相伏地久久不起,哭泣甚哀,便伸手相扶,说道:“空相师兄,少林武当本是一家,此仇非报不可……”他刚说到这个“可”字,冷不防砰的一声,空相双手一齐击在他小腹之上。
    这一下变故突如其来,张三丰武功之深,虽已到了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的最高境界,但哪能料到这位身负血仇、远来报讯的少林高僧,竟会对自己忽施袭击?在一瞬之间,他还道空相悲伤过度,以致心智迷糊,昏乱之中将自己当作了敌人,但随即知道不对,小腹中所中掌力,竟是少林派外门神功“金刚般若掌”,但觉空相竭尽全力之劲,将掌力不绝的催送过来,脸白如纸,嘴角却带狞笑。
    张无忌、俞岱岩、明月三人蓦地见此变故,也都惊得呆了。俞岱岩苦在身子残废,不能上前相助师父一臂之力。张无忌年轻识浅,在这一刹那间,还没领会到空相竟是意欲立毙太师父于掌底。两人只惊呼了一声,便见张三丰左掌挥出,拍的一声轻响,击在空相的天灵盖上。这一掌其软如绵,其坚胜铁,空相登时脑骨粉碎,如一堆湿泥般瘫了下来,一声也没哼出,便即毙命。
  
  这位空相,我想论实力即使比不了当时的阿三以及十几年前的谢逊,实力也不会太差,可是在他的掌力之下本已身受重伤张三丰,却在电光石火的一刹那间将刚相一掌击毙,真是人跟人的差距也太大呀,武林中人的档次犹是如此。
  
  那么此后,张三丰便几乎要独立面对三大高手的挑战,阿大的绝妙剑法、阿二的深厚内功以及阿三的少林金刚指力。尽管张老道已经身受重伤,但是领悟了武林中从未有过的以柔克刚理论的他,也没有把阿三放在心上,那么如果张三丰的九阳神功丝毫未损,对付阿二也不应该成问题,至于阿大,曾是被称为“八臂神剑”的丐帮前长老方东白,也不在话下。君不见,现学现卖的张无忌直接以木剑会斗方东白仍然未费很大力气?当然,张三丰还是很幸运的,金庸先生也不想让其心目中的武学气人面临尴尬的局面,张无忌挺身而出了,但是现学现卖尚且克敌制胜的太极功夫更加印证了张三丰独创武学的威力和伟大,可以说,到“太极初传柔克刚”为止,张三丰开创一派新天地的梦想才真正实现,而对于“九阳真经”的真正领悟才到了一个真正的高度,可以说是超越了当时的著作者,否则类似于“太极拳剑”的功夫应该早早就在江湖上风行了。
  
  当然达到这样的高度真的是很不容易,非经过初期的“先发制人、刚猛浑厚”而不可得,张老道学究天人,连寿命也是创吉尼斯的,才有可能领悟到这样的高度,至于一般的武夫乃至于一般的高手,能把外门的功夫练到登峰造极就念“阿弥陀佛”了,即使能达到顶尖高手的程度,基本上也是时日无多了。这样的开天辟地的重任,也就历史性的落在了张老道身上。譬如全真教创派祖师王重阳,也算是当世豪杰,武林中第一人,可是那他师弟的话来说,“师哥自知寿限已到,那场谁也逃不过的瘟疫终究找上他啦”,不能说是英年早逝,可是比张三丰自然是大大的不如了,想来他年轻时从事抗金斗争,度过一段艰苦的岁月,中年时期又和林朝英有过一段感情经历与风波,生理与心理还是会多多少少受一些影响的;相反,张三丰几乎一生都处在一种淡薄之中,武学修为和身心修养相结合,寿命绵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三丰的卓越独创能力尽可以让我们浮想联翩一番,但是金庸先生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尽管称不上全面,还是给我辈提供了一个领略这位武当祖师爷创造天赋的机会,也即“倚天屠龙功”的创始过程——
  
  张三丰写了几遍,长长叹了口气,步到中庭,沉吟半晌,伸出手指,又写起字来。这一次写的字体又自不同。张翠山顺着他手指的走势看去,但看第一字是个“武”字,第二个写了个“林”字,一路写下来,共是二十四字,正是适才提到过的那几句话:“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今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想是张三丰正自琢磨这二十四个字中所含的深意,推想俞岱岩因何受伤?此事与倚天剑、屠龙刀这两件传说中的神兵利器到底有甚么关连?
    只见他写了一遍又是一遍,那二十四个字翻来覆去的书写,笔划越来越长,手势却越来越慢,到后来纵横开阖,宛如施展拳脚一般。张翠山凝神观看,心下又惊又喜,师父所写的二十四个字合在一起,分明是套极高明的武功,每一字包含数招,便有数般变化。“龙”字和“锋”字笔划甚多,“刀”字和“下”字笔划甚少,但笔划多的不觉其繁,笔划少的不见其陋,其缩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纵也险劲,如狡兔之脱,淋漓酣畅,雄浑刚健,俊逸处如风飘,如雪舞,厚重处如虎蹲,如象步。张翠山于目眩神驰之际,随即潜心记忆。这二十四个字中共有两个“不”字,两个“天”字,但两字写来形同而意不同,气似而神不似,变化之妙,又是另具一功。
    近年来张三丰极少显示武功,殷梨亭和莫声谷两个小弟子的功夫大都是宋远桥和俞莲舟代授,因此张翠山虽是他的第五名弟子,其实已是他亲授武功的关门弟子。从前张翠山修为未到,虽然见到师父施展拳剑,未能深切体会到其中博大精深之处。近年来他武学大进,这一晚两人更是心意相通,情致合一,以遭丧乱而悲愤,以遇茶毒而拂郁。张三丰情之所至,将这二十四个字演为一套武功。他书写之初原无此意,而张翠山在柱后见到更是机缘巧合。师徒俩心神俱醉,沉浸在武功与书法相结合、物我两忘的境界之中。
    这一套拳法,张三丰一遍又一遍的翻覆演展,足足打了两个多时辰,待到月涌中天,他长啸一声,右掌直划下来,当真是星剑光芒,如矢应机,霆不暇发,电不及飞,这一直乃是“锋”字的最后一笔。
    张三丰仰天遥望,说道:“翠山,这一路书法如何?”
    张翠山吃了一惊,想不到自己躲在柱后,师父虽不回头,却早知道了,当即走到厅口,说道:“弟子得窥师父绝艺,真是大饱眼福。我去叫大师哥他们出来一齐瞻仰,好么?”
    张三丰摇头道:“我兴致已尽,只怕再也写不成那样的好字了。远桥、松溪他们不懂书法,便是看了,也领悟不多。”说着袍袖一挥,进了内堂。
  
  张三丰只用了五个小时左右,就从这二十四个字的字里行间领悟出了这样一套神功,创造能力之强,真是令同侪汗颜啊,二十四个字、二百一十五笔,期间的变化更是不计其数,短短的时间,即使聪明如黄药师父女,也未必能快速领悟,看来也不由得要再钦佩咱们的张三丰祖师爷了。张三丰也就像书法名家在巅峰状态创作出一幅好字,之后兴致散去,再也难以复原出原始状态,“倚天屠龙功”也只不过是他小试牛刀,真正的在武学上的追求远远不止于此。得亏张翠山也算是精通书法,才能够与师父心意相通,算是在半天之内把这套功夫基本领悟了。
  
  或许大家会说,这套功夫创作的是快了,可惜威力却一般,至少是没什么知名度。诚然,与武当派闻名遐迩的“梯云纵”轻功、武当长拳以及之后知名度更高的太极拳、太极剑相比,倚天屠龙功算是小兄弟了。不过大家可不要忘记,这些神功妙招都是这位张祖师爷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创出来的,相比较而言,倚天屠龙功真是只能算是张真人的即兴之作,小Case啦,也不能期望太高。
  
  而且,倚天屠龙功也并不能小觑,张翠山初学倚天屠龙功,即在都大锦等龙门镖局众位镖头师傅身上牛刀小试,却感觉到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巨大威力,一高兴之下,都忘记了将其“手骨脚骨折得寸寸断绝”来一报还一报——
  
   张翠山道:“我要将你们的手骨脚骨折得寸寸断绝。”这句话一出口,倏地跃起,飞身而前,史镖头举棍欲击,张翠山左手一挥一掠,使出新学的那套武功,却是“天”字诀的一撇。史镖头棍棒脱手,倒撞下马。祝镖头待要退缩,却哪里来得及?张翠山顺手使出“天”字的一捺,手指扫中他腰肋,砰的一声,将他连人带鞍,摔出丈余。原来祝镖头双足牢牢钩在鞍镫之中,但张翠山这一捺劲道凌厉之极,马鞍下的肚带给他一扫迸断,祝镖头足不离镫,却跌得爬不起来。
    都大锦见他出手如此矫捷,一惊之下,提缰催马向前急冲。张翠山转身吐气,左拳送出,却是“下”字诀的一直,拍的一声,已击中他的后心。都大锦身子一晃,他武功可比祝史二镖头高得多了,并不摔下马来,恼怒之下,正欲下马放对,突然间喉头一甜,哇的一声,喷出一口鲜血,他脚下一个踉跄,吸一口气,只觉胸口又有热血涌上,虽是要强,却也支持不住,双膝一软,坐倒在地。
    镖行中其余三名青年镖师和众趟子手只惊得目瞪口呆,哪敢上前相扶?
    张翠山初时怒气勃勃,原想把都大锦等一干人个个手足折断,出一口胸中恶气,待见自己随手一掌一拳,竟将三个镖师打得如此狼狈,都大锦更身受重伤,不禁暗暗惊异,自己事先丝毫没想到,这套新学的二十四字“倚天屠龙功”竟有如此巨大威力。心中这么一喜,便不想再下辣手,说道:“姓都的,今日我手下容情,打到你这般地步,也就够了。你把囊中的二千两黄金,尽数取将出来救济灾民。我在暗中窥探,只要你留下一两八钱,我拆了你的龙门镖局,将你满门杀得鸡犬不留。”最后这两句话是他听都大锦转述的,这时忽然想到,随口说了出来。
  
  那么倚天屠龙功又一次亮相,则是在天鹰教王盘山扬刀立威之时。两位天鹰教的大力舵主领会错了领导的意思,将巨石投向张翠山,这一下可谓是意想不到,堪称千钧一发——
  
   张翠山忽见巨石凌空压到,也是吃了一惊,假如后跃避开,便和昆仑派的高蒋二人一般无异,未免堕了师门的威望,这时候也不容细想,练武之人到了紧迫关头,本身蓄积着的功夫自然而然的使将出来。当下左手使一招“武”字诀中的右钩,带动左方压下来的巨石,右手使一招“刀”字诀中的左撇,带动右方压下来的巨石。那两块巨石本身各有四百来斤,再加上凌空一掷之势,更是非同小可。张翠山不以膂力见长,要他空手去托,那是一块巨石也举不起的。可是张三丰这套从书法中化出来的招术,实是夺造化之功的神奇。要知武当一派的武功,原不求力大,亦不求招快。只要力道运用得法,四两尚可拨千斤。这时张翠山使出师门所授最精深的功夫,借着那两名舵主的一掷之势,带着两块巨石直飞上天。
    这两块巨石飞掷之力,其实出自两名舵主,只是他以手掌稍加拨动,变了方向。他长袖飞舞,手掌隐在袖中,旁人看来,竟似以衣袖卷起巨石,掷向天空一般。两块巨石一高一低,先后跌落。张翠山轻飘飘的纵身而起,盘膝坐在较高的那块石上。
  
  在这个地方,显示出来的还只是倚天屠龙功招式的精妙以及武当一派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武学精髓,但是在这样的场合,张翠山还是鳌里夺尊,以至于殷素素也止不住称赞手下白龟寿坛主会办事呢。
  
  后来,当时的强人金毛狮王谢逊出世,这些武林人士在他的手底下简直是毫无抵抗之力,张翠山虽有倚天屠龙功在身,但谢逊毕竟是前明教护教法王之一,硬碰硬的话招式的精妙已经不能起主导作用,到得后来他与谢逊义结金兰,化敌为友,而且在冰火岛上一待就是十载,倚天屠龙功也就快成了“屠龙之技”。十年以后,武当山上“百岁寿宴摧肝肠”,张翠山以死谢天下,这倚天屠龙神功也就算是失传了,武当的其余弟子不同书法,悟性也比不过老五,难以领会这套书法神功;即使是张三丰自己,没有了当初那份心情,也打不出那时的神乎其技,就如杨过的“黯然销魂掌”,在与小龙女十六年以后百年好合之时,黯然销魂掌也就剩下了徒有其表的躯壳。
  
  但是,张三丰其人的创造能力,实在是必须以天人来看待了。
三峰挺秀、卓立云海——谈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之武力篇
 如果要说,张三丰是金庸笔下武林第一人,恐怕有异议的还是不少,因为尽管老张的对战能力、武学修为确实登峰造极,但是在金庸其他的著作中,也不乏理论、实战水平俱佳的顶尖高手。那么,在下要执意这么讲,又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实在是说不过去。这样吧,只能勉为其难,试着让老张与其他的顶尖高手逐一PK一下,看能不能得出在下开始给出的结论吧。
  
  既然都是金庸先生所著,那么相信在他的心目中,也会对于笔下的这些武林耆宿有一些评价的。窃以为,金老先生对于张三丰的评价,与有意无意之间,还是与他人不一般的。其中,“武当山顶松柏长”中,认为张三丰为“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这真是一种难得的称誉;而在“太极初传柔克刚”中,对于张三丰的武学修为,又作出了“到了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的最高境界”这样的极高评价,可见在金老的心目中,张三丰算是丰碑式的人物了,估计只有那传说中创立少林七十二绝技的达摩祖师,才可以与之媲美。
  
  除此之外,金庸先生在书中很少对一个武学宗师作出类似的评价,但是在其公认的十五部著作中,身怀绝技的绝世高人也不在少数,其中有“天龙八部”中的无名老僧,“射雕英雄传”中的王重阳、黄裳,“笑傲江湖”、“神雕侠侣”中均虚写过的独孤求败,同样在“倚天屠龙记”中的少林神僧之首空见大师也算是一大强手吧。其余的顶尖武林高手,依在下的愚见,或者是纯粹的杀人机器(呵呵,或许有些言重),或者即使是对战能力也属一般高手之列,就不在这里讨论了,此处略过的人物有胡一刀、苗人凤、胡斐;狄云;萧峰、段誉、虚竹子、萧远山、慕容博、无崖子、李秋水、天山童姥;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林朝英;张三丰的师父觉远大师、张无忌、阳顶天;洪安通、陈近南、冯锡范、独臂神尼九难、归辛树;东方不败、风清扬、方证、冲虚、左冷禅、岳不群、林远图;陈家洛、袁士霄、张召重;“狗杂种”石破天;袁承志、穆人清等等等等,不想再写了,用到的时候再点评吧,呵呵……
  
  在“倚天屠龙记”里,老张毋庸置疑是第一人,或许有人会说,小张(张无忌)在以九阳神功为基并且融汇武当各种武学、乾坤大挪移、圣火令上的秘密武功之后,老张可能将不再是小张的对手了。嗯,也有这么一说,至少在小张PK武当四侠的过程中,赢得还是比较轻松,唉,这四位不知道是不是一时着急没有想起来,何不采用“真武七截阵”呢,四人同使,就相当于八位高手的武力呢。我想,“真武七截阵”云云或许就是金老先生在“百岁寿宴摧肝肠”那一节临时想出的一份神功,主要是为了引出张翠山夫妇自尽一节,而又把这门功夫说得神乎其技,可是在之后的日子里,武当诸位门人却从来没有用过,甚至连提都没有提到。不管如何吧,小张的武力那是相当惊人的,直到最后,三位闭关修炼多年的少林高僧都没能把他如之何,小张还差点单挑了这三位,那么小张的对战能力是不用说的,尤其年纪轻轻,我想如果在相同年纪相比较的话,小张的实力无疑是最强的,他的强悍甚至可以推广到金庸先生的其他著作里面。可是比起老张的武学理论修为以及创造能力,我想小张即使再有若干年的着力培养,也难以望老张的项背,就像他的爸爸妈妈生前在谈到祖师爷时候说到的那样,“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武功只是小道,他老人家所学远不止武功,唉,博大精深,不知从何说起”、“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那么,老张在“倚天”当中的竞争对手还有空见大师一人。唉,说起来,这位高僧确实修为颇深,佛法精湛,武功盖世,尤其是一身的少林金刚不坏护体神功,端的让任何高手都难以近身。除此之外,这位高僧轻功也是极高,一击之下退身,便飘身在四丈之外,相比较而言,老张在武当山进逼玄冥二老之一(也不知道是哪个老家伙来着,呵呵),使用的轻身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老张爱徒自尽在前,又要解救徒孙,而且是在挟持者施展轻功跳起欲离去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悄没声息的控制住玄冥二老之一,我想这份轻功以及心理状态的调试,应该要在空见大师之上的。
  
  另外,就是两个人在遭遇到意外袭击之时的状态,不管怎么样,空见和谢逊是在打赌对战,当然空见宅心仁厚,没有预料到谢逊的苦肉计,可是相比较而言,老张更加想象不到,所谓的少林神僧“空相”也竟然是刺客;其次,到底是七伤拳厉害还是金刚般若掌厉害,在下也没有理论及实战依据,但是七伤拳击在空见胸腹之间,金刚般若掌却是双手发出,击在老张的小腹之上,依在下愚见,受损害程度应该是张三丰的要更厉害一些,但是,空见大师却终于伤重不治,当然,或许他宅心仁厚,也不准备致谢逊于死地了;而张三丰,于重伤之际,依然很轻松的秒杀刚相(小样儿,杀你跟捻个臭虫差不多),显示出巨大的战斗能力。综上所述,或许挂一漏万哈,张三丰可以说在小组赛中脱颖而出,可以晋级决赛,与其他著作中的牛人们一争高下了。
  
  至于我们的阳顶天教主,实在可惜了他那么嚣张的名字,祖传下来的“乾坤大挪移”苦苦修炼无果,还在关键时刻心理素质没有达到足够好,只落得走火入魔,一代豪杰就此殒命,实在令人扼腕。攻击能力与小张相比尚且不足,离这位武当的祖师爷,就差得更加厉害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0-11-18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6-14 21: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