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鹅得意的笑 于 2011-8-5 10:21 编辑
也说贾母在宝黛姻缘上的态度
不少人认为贾母在宝黛结合的态度上是否定的或犹豫的,我认为不是。贾母没有犹豫更不会否定宝黛的结合。她是支持宝黛姻缘并采取了自己的方式来促成此事的。
一、贾母内心支持宝黛姻缘
1、贾母珍爱黛玉
第一,血缘。这一点宝钗是无法与黛玉相比的。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儿,贾母焉能不爱。而贾母也说过,她这些儿女中最疼爱的就是黛玉的母亲,而黛玉却从小失去了母亲,身子又弱。贾母当然希望她能代自己已经去世的女儿照顾好黛玉。
第二,性情。贾母出身高贵,从小就在社会的上游中生活,她见多识广,很有修养,会审美,有品味,更善于观人。她喜欢什么人,虽然口中不说,别人也都看得出来。在贾府中住过很多女孩儿,我们看看依书中的描述,贾母喜欢的是些什么样的人呢?鸳鸯、晴雯、史湘云、探春、薛宝琴、邢岫烟等等。这些人中并不是都具有高贵的出身、出众的才貌,但她们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她们都有个性美,每一个都是有真性情、超脱于世俗名利之外的女孩儿(也包括她独爱与众不同而又最是真性情的孙儿宝玉)。所以贾母喜欢的都是真性情的女儿,相较于圆滑世故的宝钗来说,贾母自然会更喜欢真性情的黛玉。
贾母是从内心珍爱她的外孙女儿黛玉。我们看几个情节:黛玉一进贾府,贾母立刻抱着她“心肝肉”哭起来,并把黛玉安排在碧纱厨(原来是宝玉住的)。黛玉一说自己吃的药,贾母立刻让人去配,真是闻风而动,又给黛玉安排丫头。五十四回荣国府庆元宵放焰火,“林黛玉禀气柔弱,不禁毕驳之声,贾母便搂他在怀中”。五十八回朝中老太妃薨了,贾母等人都入朝,就让薛姨妈照看大观园,“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他照管林黛玉”。六十四回也有提到贾母送瓜果菜肴给黛玉祭奠父母。这些关爱,在贾母对宝钗的时候又何曾有过呢?
2、贾母挚爱宝玉
贾母爱黛玉,但她更爱孙儿宝玉。从书中的描述来看,贾母对孙儿宝玉的爱是任何人都不会怀疑的,这一点不用多说。而对于宝玉与黛玉的真感情,贾母心中也早就有数。所以在第五十七回宝玉因为怕黛玉回家而发疯时,贾母的反应是:贾母得知原委后流泪劝慰宝玉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顽话。”……“你只放心罢”……这说明贾母对宝玉的心思是早在意料之中的,而让宝玉放心,言下之意就是说:你的心思我都明白,有我在,你放心吧。这无疑是告诉宝玉和其他人自己的态度。
既然贾母深爱宝玉,又知道宝玉如此喜欢黛玉,甚至会因为这一句玩笑话急的发疯,自己这个做奶奶的当然要想办法帮他达成心愿,让两个玉儿幸福,而不是强行拆散他们,让宝玉终生遗憾。
3、贾母洞若观火
贾母深知宝玉与黛玉是真心相爱,而宝玉与宝钗则又是另一回事情。尤其她洞悉王夫人与薛姨妈想尽办法撮合金玉良缘的表象之下,竟是意在贾家的权势与财产,对此她心中非常烦感。王夫人是个很现实的人。她一直想把持贾家的权力和财产,从很多地方可以看出来。比如她促成自己的亲侄女儿凤姐嫁给贾琏,并支持凤姐儿掌管家务;再比如默许凤姐把贾府财产搬到王家(赵姨娘的话中说凤姐儿把半个贾府搬到王家去,虽不至于,也可见一斑)。王夫人和薛姨妈又是亲姐妹,促成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宝钗就很可能成为继凤姐儿后,贾家的实际当家人(宝玉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是整个贾家寄予厚望的继承人,最有可能继承家业)。而这种结果是最符合她们的利益的。贾母正是因为洞悉了王夫人的这种心思,所以出于对家族利益的考虑,也会对这样的婚姻更为排斥。
二、贾母的顾虑
既然贾母心中是支持宝黛姻缘,为什么没有非常明确地表态自己的态度并付诸行动呢?因为她有自己的顾虑。
贾母深知,在当时社会的环境下,他们这样上层家庭的儿女婚姻绝不可能由宝玉他们自己作主,而最有发言权的“父母之命”却恰恰不是意在宝黛而是金玉。作为祖母(暨外祖母),她要为宝玉与黛玉争取幸福,却也难以应对这一难题。为免将矛盾公开,贾母当然不可能对王夫人明说要成全宝黛。而只能以暗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态度。
有人说,如果贾母一意孤行,动用大家长的权力强行摒除王夫人等人的反对意见,促成宝黛婚事,应该可以做得到。我也觉得她做得到,但她却不能这样做。因为贾母是一个非常有头脑的人,她要为宝黛的未来着想,不是从联姻利益着想,而是为两个玉儿今后的生活着想。她心中实在非常的忧虑,非常的纠结。
贾母要忧虑和纠结的地方很多,最大的忧心处在于,宝玉和黛玉实在太弱小了。宝玉虽然是贾府的少爷,可他和黛玉一样,在府中也只有自己这个老祖宗可以真正作为依靠;且不说赵姨娘等人的虎视眈眈,就是贾政夫妇,虽然他们是宝玉的亲生父母,可因为与宝玉的理念完全不同,宝玉对他们也是怕比爱还多出几分,在他们的严厉管束下,宝玉怎么可能真正地开心、幸福。更让人为难的是黛玉,一身是病,虽然宝玉能在感情上能给黛玉以支持和安慰,但宝玉却根本没有力量来保护黛玉;同时黛玉在府中却有着一群力量强大,甚至如狼似虎的敌人。退一步讲,即使黛玉与宝玉在自己的帮助下可以结合,可一旦自己西去,黛玉失去了唯一的保护伞,宝玉和黛玉的生活会不会幸福?王夫人等又会怎样地对待黛玉?!前面已经说过王夫人希望成就金玉良缘,那我们就来侧面看一看王夫人对黛玉的态度:
第七十四回抄园子的时候,王善宝家的又告出晴雯来。王夫人听了这话,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这一段话最能表露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王夫人明里说的是晴雯,可是那一句“眉眼有些象你林妹妹”,就暴露了她的真心:王夫人内心里“其实是很看不惯林黛玉那个狂样子的”。王夫人背着贾母查抄大观园,心里就是想捏住林黛玉的短处,逼得贾母都没法护她。等到查抄的时候,果然,头一个是怡红院(这自然是应当的,因为只有贾宝玉是男的),紧接着就去了林黛玉那里。王熙凤又跟王善宝家的求情说:“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查了林黛玉却偏不查薛宝钗,按说薛宝钗跟林黛玉在贾府的身份是一样的,不查薛宝钗却要查林黛玉,自然是凤姐明白王夫人的用意。
作者写这一段文字要说明的就是王夫人喜欢的是宝钗那样的人物,而内心对黛玉这类女儿是十分敌视的。这一点贾母当然清楚。而且更糟糕的是,贾府中没有人真的能够在贾母去世后帮黛玉一把。贾政对家事漠不关心,邢夫人不识大体,李纨逆来顺受,最有能力的凤姐儿却恰恰是她们王家的人,何况这个凤姐又一贯见风使舵,把宝玉、黛玉交给她们怎么能靠得住?所以贾母忧心的是,如果自己成全了两个玉儿,让黛玉成了贾家的媳妇,则黛玉一方面要被婆婆敌视,另一方面又会很快失去贾母这个唯一依靠(贾母年过八十,早已自知时日无多),对她这样一个怯弱多病、多愁善感又无依无靠的女孩儿来说,将来的命运会怎么样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冒着触怒王夫人的危险,强行安排宝黛结合是不妥的。
另一方面,现实情况是,贾母的处境也不容乐观。她虽然仍是名义上的大家长,但久已不理家事,在府中已被王夫人的势力逐渐架空,又因年纪太大,深感力不从心。
来看一看第四十六回贾赦欲娶鸳鸯的时候贾母的反应:贾母听了,气的浑身乱战,口内只说:“我通共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因见王夫人在旁,便向王夫人道:“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 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有好东西也来要,有好人也要,剩了这么个毛丫头, 见我待他好了,你们自然气不过,弄开了他,好摆弄我!”王夫人忙站起来,不敢还一言。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来,王夫人等人不但一直在算计贾母的私产(谁都知道贾母理家多年,应该有一笔相当可观的私房钱),更在想方设法地架空贾母,让她虽然在府中高高在上,却没有心腹,又聋又瞎。贾母说得是实情。以贾母的为人和地位,她不会毫无依据的乱说,应当是早已经察觉王夫人等人的作为及用心。贾母虽然对此早有不满,但为了家庭的和睦而不表现出来而已。此时在盛怒之下才说出了真话。而面对贾母说出这样重的话,王夫人却不敢回一言,当然她是考虑到礼数,但更重要的却是因为这话说得都是事实。
还有,在王夫人撵走晴雯后,就编了一番话把这件事告诉了贾母,从这件事上最可以看出贾母的尴尬处境。贾母虽然是荣国府中的大家长,但她于此时已经事事被王夫人蒙在鼓里。王夫人明知晴雯是贾母喜欢的,又是贾母给了宝玉的,竟然也会先斩后奏地处理此事,并在晴雯死后才将此事告诉贾母。为什么?因为荣国府中谁都明白,贾母没有多长时间了,这个时候,包括王熙凤,谁都不会冒着得罪王夫人的危险去把者真相告诉贾母。而贾母虽然心中会有不满,也不会因为一个丫头就与自己正面发生冲突。
雪芹公为了把局势说得更明白,在不久后(即第七十七回)就将话说得更为坦白,这时宝钗的一番话已到了“不象”的份上。王夫人为凤姐配药需用上好人参,从贾母处得了的药却因放的太久而失去药性,你看宝钗是如何说的:宝钗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王夫人点头道:“这话极是。”宽厚稳重的宝钗就差把“没见世面的人家”换成“贾母”了,王夫人还点头称“极是”呢!可见王夫人、宝钗等人虽然表面上尊重贾母,其内心对贾母是极为不尊重的。
由此可以看出,贾母在府中的权力确实已经被王夫人架空了。她隐隐感觉到,事情似乎在向着王夫人她们计划的方向发展。
三、贾母与王夫人及薛家斗法
先说王夫人的打算。王夫人显然明白贾母在宝玉婚姻上是倾向于黛玉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她当然要想办法阻止贾母为宝玉选择的黛玉,而是促成宝玉与宝钗。
第一,间接表态。比如在府内府外广泛宣传金玉良缘,含蓄而又意思明确地让薛姨妈说、让元春说、让下人说、让道士说……除了她自己以外,让所有能用的人都在贾母面前说金玉良缘。其中比较有分量的是拉拢元妃促成金玉。王夫人借入宫的机会,撺掇元妃用端午节的节礼为贾宝玉和薛宝钗指婚。在她的想象中,女儿元妃已经贵为皇妃,她的话对贾母面前肯定是有分量的。但贾母不为所动,含蓄地回绝了这些说客。
第二,拖,因为贾母年纪大了,说不定哪天就有个三长两短,到时候宝玉的婚事还不是她王夫人说了算吗。王夫人之所以不敢在贾母健在时直接促成金玉姻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贾政其实是因为贾母的偏爱才得以以次子的身份而掌管荣国府的,贾赦和邢夫人对荣府大权一直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王夫人需要贾母的存在,这样对贾政和自己比较有利。当然王夫人不愿直接跟贾母硬碰硬绝不仅有这一个原因,这里不再多举例。但从书中可以看出,王夫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打定了拖的主意。
第三,利用他人明里暗里孤立、影射和打击黛玉。其中前面所说的对待晴雯就是一例。
另一方面,为了两个心爱的玉儿,贾母决心和王夫人等人斗一斗。但贾母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对宝黛姻缘来说,有两个障碍:内忧是王夫人,外患是薛宝钗。宝钗有与黛玉竞争的资本;而王夫人作为生母则有儿女婚姻的决定权。
贾母深知,王夫人决不会冒着与贾母正面冲突的危险,明言她对宝玉婚事的态度,而只能在背后作手脚,那么这一边就贾母就有能力可以稳住,这就是老江湖。对王夫人,贾母采取的是守势,哪怕是她撵杀了晴雯,甚至做出一些更有挑衅性的事情,只要不直接涉及宝玉婚事这个底线,就不管她。
而另一方面,对宝钗及薛姨妈,贾母则是采取攻势。
首先,贾母在不同场合含蓄地否定宝钗。有很多例子,比如贾母不屑张道士的金玉良缘的说法。再比如贾母有意抬举宝琴,并在故意在薛姨妈面前暗示要把宝琴说给宝玉(其实贾母早已知道宝琴与梅家有婚约),就是暗示王夫人和薛姨妈:宝钗绝对不行,哪怕是让宝玉娶她妹妹也绝不会考虑她。贾母想用这种方法促使薛姨妈和宝钗主动放弃。但也没有成功。
其次,在几次尝试失败,并反复考虑到各种情况后,贾母改变了对宝钗的策略。她的新对策是:将计就计,打哑谜,拖时间。按理说对这样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来说,越拖自己就越危险,为什么她还要这样做呢?因为她看到了一个关键点,这就是宝钗比宝玉大两岁,比黛玉大三岁。要知道,从古至今,女人结婚就应当比男人早些。贾母这样做就是想拖到王夫人和薛家没办法,只好把宝钗嫁给别人,到时候障碍就自动消除了。只要自己的身子骨还能挺到那一天,她就可以顺理成章地促成宝黛婚事。这一招以静制动相当有杀伤力,一方面,这老太太很会养生,八十岁的人身子骨还相当硬朗;而另一方面日月如梭,宝钗一天天长大了,薛家的压力与日俱增。这就难怪连一向给人印象宽厚稳重的宝钗都会说出“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这样的话来了。宝钗心里肯定气得要命:这个老太太,真是大大的狡猾!却又无可奈何。
其实早在第二十二回就有了这个征照,直到七十几回宝钗才报怨出来,已经忍了很久了。第二十二回说到贾母大张旗鼓地给薛宝钗过生日,有些人误以为贾母其实也是很喜欢薛宝钗。但细心的读者都能明白贾母的真意:古代女孩子满了十五岁叫做“及笄”,从此就算是成人了,应该结婚了。这薛宝钗一家赖在贾府老是不走,还和王夫人他们到处宣扬金玉良缘,你们这是什么意思?贾母当然知道个中含义,索性就大张旗鼓地给薛宝钗过十五岁生日,其实这哪里是过生日,分明是想撵他们薛家的人走,告诉薛宝钗:“你应该嫁人了。”可是王夫人和薛家愣是装聋作哑,继续住了下去。
紧接着到第二十八回,就出了元妃送礼物暗示为金玉指婚的事。说明王夫人和薛家也是明白贾母用意的,希望利用元妃进行反攻。面对王夫人的进攻,贾母付之一笑,更是坚定了一定要拖到宝钗出嫁为止的信念。
再次,在府内为宝黛结合造舆论,作铺垫。这一点已经有很多人做过论述。在此引用几段。
最先表现出来的当然是王熙凤,在第二十五回她给姐妹们送茶时对黛玉说:“你即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做媳妇?”她王熙凤是何等精明的人,说这样的话能是无风起浪?? 后又指宝玉对黛玉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这是一句玩笑,但她会无缘无故的耍贫嘴吗?
第五十七回,与黛玉情同姐妹的紫鹃说了一篇肺腑之言:“……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趁心如意呢……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
第六十六回,贾琏的心腹仆人兴儿对府外的尤氏姐妹说:“……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由此可见,贾母之意在贾府也到了人人尽知的地步,作者不时通过他人之口表露出来。
那么,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呢?前八十回中没有写。按我的推测,从《葬花词》里的一句“三月香巢已垒成”可以看出,经过贾母的不懈奋斗,到了这一年的三月,黛玉已和宝玉定下了亲事,可是突然发生了其他的变故导致宝黛最终没能走在一起,可能是因为老太太忽然去世,可能是因为黛玉为人所害,也可能有其他原因,但这些就不是我想在此讨论的了。总之,从前八十回点点滴滴的记述来看,雪芹公的本意是贾母支持宝黛姻缘,并用自己的努力来尽力促成此事的。谨以此浅见待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