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aahharen 于 2011-12-24 12:52 编辑
看得有些懵,只能逐段分析。通读下来感觉作者和某网友的意见并无十分不同。许多认知倒是蛮相似的。而这正是我看不懂之处。
有网友说: “金书瑕疵甚多,作品可以流传百世,但是说经典就够不上了,一个没有西方文化认知的大仲马而已。说武侠宗师可,说文学大家则未必,……当然,如果批评金庸的艺术成就,不如先批当代的大多数作家,等把半吊子们批完了,再来说金庸不迟。”
这里引用网友的话,没什么可说。“流传百世”却构不成经典,这里有些拧巴。 “没有西方文化认知的大仲马而已”,对此句不能理解。何谓“没有西方文化认知”?是指西方人不认识金庸?还是金庸不懂西方? “而已”用的异常轻松。“大仲马而已”这种话用汉语说说就罢了。别当真跟法国人提。若一法国人问:Li Bai , c'est qui ? 怕有人大惊小怪,觉得没常识。
答复,于下: 彼此观点没有太大差异,但有一问题我没说清楚,而您,似乎也没从这个角度考虑。就是:金庸小说在中国,是最好的。放到世界上,不是。金庸小说在世界上不属于最高层级的作品,但在中国,它是。 身在庐山,看不清庐山。那不妨看看侃侃其它的山。 不能同意“金庸的小说在中国,是最好的。放到世界上,不是。” 个人的阅读经验显示:鲁迅肯定比金庸写的好。作品在那立着呢,读了就知道。 也不能同意“放到世界上,不是。” 金庸的作品拿到世界上,绝不丢人。看着怎么也比大仲马有意思。 不过我说的是大仲马,不是A. Dumas,法文还没看过。就汉译本来说,金庸是高于大仲马的。也许在法文中,A. Dumas 就要高于Louis Cha了。当然只是也许。
具体不了解,不妨猜想:越南、泰国也有它最好的小说,拿到世界上不算什么,在他们本国,就是“经典”。——他们的“经典”,只能是这路货色。 一个问题,留给您猜:越南、泰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其水准,比大仲马更高?更低?
这里有两个假设:假设越南泰国有最好的小说(这个自然有),假设在世界上不算什么(也许是真的)。问题奇怪:比大仲马高?低? 我以为虚构的事物不能和一个存在确定的事物比较。除非我继续假定:越南最好的小说小于等于大仲马水平。 但如果有了这个假定,也不必向“某些网友”提问了。 可越南、泰国最好的小说真不好吗?有人读过吗?何以一厢情愿的做此假设呢?
大仲马在西方,是仅次于最高,但不是最高层级的小说家。但把他搁在中国,他是!并且,不仅放在当代是,放在中国的任何时代都是!
大仲马在西方文学史中的地位如何,国人应该不会知道。如果上过中文系,学过外国文学,里面基本不会提到这位爷。这位大爷之所以有名,是西学东渐时顺道带来的。现在看来,已然过气。而且,诋毁通俗文学能显示身价,好似一个清流。 似乎也不能说,大仲马是西方最好的小说作者之一。非黑即白也不可取。 大仲马在西方属于什么档次,还是得听听西方研究者和读者的意见吧。 把大仲马放在中国,也不会是最高的。现在定然不是,放古代倒有可能。 中国古小说只要稍长一点,就有烂尾的习惯。“四大名著”除了红楼梦,结尾没一个能敛得住的。红楼梦之所以能避开烂尾,也是因为换人写。我一直觉得,曹雪芹自己写将下去,80回以后未必能看。所以拿大仲马跟古人比,结构上显然更胜一筹;跟今人比,未必。
古典白话小说有几部写得比《基督山》《火枪手》更好?我不觉得《水浒》《三国》更高明,基本上就是同一层次的东西。 好不好再说,的确是同一层次。
二十世纪,国人看到洋鬼子把小说抬举得那么高,见贤思齐,这才想起:我们也要重视小说,我们自己也有小说。翻箱倒柜,总算找出几本比较像样的东西,尊之为“四大名著”,供上神坛。 《红楼梦》,真是奇迹,可以与任何世界名著(非唯小说)并立而一无惭色。其它古典小说名著,不见得比大仲马作品更差,可也没高出多少啊。
1919——1949年,哪部中国长篇小说达到了世界最高层级?一部没有嘛!
除了所谓长篇小说(也不知是谁起的名字),其他文学艺术样式到达世界最高级层的,我说有。
这60年,更不消说了。 未必。当代作家写得像样的大有人在:莫言、阎连科、余华都有写小说的才能。作品也真的不错。
因为大仲马在法国小说界不是一等,就想当然地以为在中国仍是二流。却忘了细数,从古到今,除了《红楼》,有几部中国长篇小说比大仲马写得更好?我们家里,有什么好货色可以拿来压低《火枪手》? 西方人可以把大仲马列为二等,中国人没资格,当然,越南人、泰国人,更没资格。 的确可能没有。 引出一问题:对小说的评价有无所谓民族标准国家标准?还是只有普遍的原则? 承认金庸小说世界上二流,中国一流,那他的作品到底是一流或二流? 说一流,自然是中国标准,二流呢,又是世界标准。 难道标准都一定要比外人定的低,都要加上中国特色?创作者无能,还到拖累读者降低要求。中国特色的低标准,到真成了创作者的乌托邦了。 这类说法等于表述了这样的世界:这世上有小说创作的列强,而中国恰是小说生产诸国中的劣等国家。进而可以说,中国人不适合创作小说,我们还是干点别的去吧。 可真是这样吗? 还有能不能别老扯上越南、泰国。就好像认定那里真的没了人才。
西方“纯文学作家”看不上大仲马、司各特这样的“通俗作家”,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当代中国的、据说很“纯”的小说家们贬低金庸、高阳这样的“通俗小说家”,只怕是有点时空错乱,真把自己当托尔斯泰、福楼拜了。 福楼拜没有批评过通俗小说,尽管他有小说自觉的意识。能把所谓“纯小说”和所谓“通俗小说”如阶级斗争般对立起来,也就中国人干的出来。
大仲马也已经落户“先贤祠”,他的小说,在西方,仍是“经典”。只是,在“经典”中,处于较低的位置。 这个说法需要证实: 大仲马的文学地置如何? 在西方有无通俗小说低于纯小说这一理念? 另外要说的是,先贤祠不是文学博物馆,只是一个墓地,什么职业都有。进去的不一定最好,也不一定差。一般人了解的能代表法国正统思想的都躺里面。波德莱尔,萨特是不在的。
假如金庸成就可以媲美仲马,其作品必然成为经典,并且,在“中国经典”中,占据相当高的位置。 如远不及仲马,那就算了,当我没说。
金庸受西方文化影响甚大,只是被他采用的传统语言与章回体形式给遮盖住了。梁羽生竟目之为“洋才子”,这话走到另一极端(似乎金庸沾溉于中国古典文化甚浅),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最近正读马幼垣先生《水浒人物之最》,谈及的许多漏洞都是我自己读《水》时没有发现的。于今看来,此书“瑕疵甚多”。
没啥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