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2243|回复: 1

(转)闲谈蜀后主刘禅的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3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魏将邓艾抄小路攻入蜀中,后主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阻击邓艾,没想到却战死在绵竹。这道防御没有后,魏军直指成都,而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还在剑阁驻守。刘禅连忙召开大臣们开会商议,意见无非两条:降或者逃。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刘禅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蜀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一天司马昭与刘禅喝酒,特地为刘禅演奏蜀地的音乐,刘禅的随从听了都很难过,刘禅却仍然喜笑颜开;后来又有一天,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 刘禅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千百年来阿斗一直因此被人斥为“扶不起”。不思进取、贪图享乐,阿斗简直成了怯懦、没有进取心的代名词。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研读这段历史,做为三国中最弱的一方,“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能领导蜀国41年,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虽最后成了亡国之君,却能够得享天年,这很不简单。也许,阿斗并不是扶不起的。

在说刘禅投降这事之前,先来看看当时的所处环境。当时,曹魏占据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东吴占据着除四川,以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之外的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蜀汉政权只保有区区的四川,以及云贵的部分地区。这也就是说,曹魏占据了全国十之七八的地盘,剩余部分东吴也占据了十之七八。从实力对比上看,打是打不过了。而当魏军直指成都时又是什么情况呢?逃的路线无非是弃成都而进南中,或者投靠孙吴。但南中地区,也就是四川南部及云、贵部分地区,那里情况复杂,且少数民族聚集,不见得就能立得住脚。去投靠孙吴,先不说人家会不会收留自己,就是孙吴自己也不见得能自保,去了不也跟没去一样。因此,投降未尝不是当时的最佳选择。

确实投降之后蜀国即亡,但老百姓却能减少灾难,更何况蜀国本就逃不开灭亡的命运。这话不是我说的,是诸葛亮自己说的,他在《后出师表》中,曾清醒地指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除去魏、吴的咄咄相逼,蜀汉政权还面临着少数民族的顽强抵抗,以及四川土著势力的顽强抵抗。诸葛亮这样的“超人”都无力回天,所谓“七出祁山”也只是避免“坐而待亡”的权益之策。

在这样的环境下,阿斗的选择不见得就完全是不可取的。刘禅宁愿背负骂名也要投降,乃“全国为上之策”。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国家人民去留之际,刘禅把注重国人现实利益,并没有与对方做“无畏抵抗”,虽然留下了千古骂名,却让蜀国人民免受战争之苦,说得搞笑一点,这算不算“舍小家为大家”呢?再者蜀魏之争,只能算是“人民内部战争”,又不是“抵御外敌侵略”,因此没有必要上纲上线的“民族大义”。

刘禅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不见得他就一无是处,亡国不见得就是他之罪,更非他所愿,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愿意自己亡国。虽然刘禅最终选择了“自缚投降”,在那样的情形下换做是我们我们又能如何?号召人民奋力抵抗?有抵抗的余地吗?痛骂魏国“帝国主义侵略”?有用吗?即便是战死、英雄般倒下又有何用?除开给中国历史留下“光辉一笔”之外,能够解决当时百姓即将为鱼肉的问题吗?能够对蜀国起到哪怕是一点有“建设性”的意义吗?

中国几千年历史朝代更迭,所谓“逐鹿中原”,大都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舍得一身剐很容易,但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拍自己的大腿,别拍别人的。可又有多少所谓“正人君子”,打着“仁义道德”的幌子,卖着“百姓”的命,保的却是自己的荣华富贵。虽然自己会在历史上显得那样“没有气节”,但刘禅却给了蜀国人民最大的利益:“民生”,难道这不是一国君主应该为之奋斗的首要目标吗?在危难关头,舍弃自己而使国家人民得以保全。如此决策,与为了自己一己私利,就不断地鼓动老百姓为自己卖命的人来比不知要强多少。为这一点上,刘禅比南唐后主李煜强多了。
当北宋大军杀来之时,李煜先是数次派使者请求退兵却未果。宋太祖开出条件:只要李煜自降就不大兴伐兵。李煜态度坚决,发动了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战争。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号召百姓捐钱抗战,而事实上他自己尚有百万银子的私房钱,说是“保卫祖国”,其实是保卫自己的享受。南唐军民的拼死抵抗终于没能阻止宋太祖统一的步伐,金陵城终究还是破了。此时,李煜的“民族气节”全无,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以历史上规格最高的投降----肉袒(裸露上身),出城向宋军跪倒乞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唱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从李煜这首《破阵子》可以看出,山河失去了,我不在乎;家国破了,我也不心疼,只是身边的美人啊,让我惦念。感情那么多南唐臣民奋死保卫的不是家国,而是他李煜的美人。

再来说说“乐不思蜀”。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刘禅是否真的是“纨垮子弟”?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只有清楚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更深入了解特定语言和行为的意义。

刘禅曾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的治国方案,意图先修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这一政策从由于诸葛亮一意北伐后,蜀国因过耗国力、劳民伤财致使国家衰落的结果来看是正确的,这说明从能力的角度讲,刘禅不是真的那样平庸;刘禅在位期,还亲自处理除了对外战争领域之外的国内军政事务,这说明刘禅还是很勤政的;因谨遵父命:“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而“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放权给诸葛亮处理军政大事,这一点说明刘禅是个仁义忠孝之人;魏延造反,却表奏杨仪造反。后主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曰:“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刘禅有这样一句评价:“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就是诸葛亮自己也曾评价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什么是循理?说白了还是挺明白事的。一个明白事的人,会否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会否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可刘禅偏偏说了那句足以让他遗臭万年的“此间乐,不思蜀。”

刘禅投降后,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此时的他,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不仅仅影响着自己的性命,包括家人及蜀地百姓幸福也都要看司马昭如何看待他。司马昭对自己的评价,直接影响到晋国对蜀地百姓政策的宽松与否。所以刘禅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不仅是为瞒天过海养晦自保,更是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这个方针应该讲是成功了,刘禅赢得了司马昭的那句:“我无忧矣!”。

说起来,当年越王勾践不是也采取了此种策略的吗?公元前492年,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率妻和大臣范蠡亲去吴国做人质。到了吴国后,夫差有意羞辱他,囚于石室。要他住在阖间坟前的一个小石屋里守坟喂马,有时骑马出门还故意要他牵马在国人面前走过。勾践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最“疯狂”的是夫差生病,勾践前去问候,还掀开马桶盖观察夫差刚拉的大便,体贴夫差的病情,所谓“问疾尝粪”。3年后,夫差认为勾践已真心臣服,决定放勾践夫妇和范蠡回国,才会有了后面的故事。

为什么勾践“尝粪”都可以,而刘禅只是说了句话就“万夫所指”呢?在于勾践最后成功复国了,而刘禅没有,原来历史真的是“以成败论英雄”。忽然有个很好玩的猜想,如果勾践最后没有成功,如果刘禅最终统一了三国,历史又会如何评论?可惜,如果只是如果。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2-3-16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呢,应该是小说和知名度的关系吧
当然最后的成败也有关系
假设勾践没有成功
那么历史上他也不会成名吧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2-18 2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