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2047|回复: 14

懒的动笔,发几个资料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3 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东汉年号
以下按年号,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排列

  建武、建武中原世祖刘秀25,32,33,64。南阳蔡阳人,汉高祖九世孙,父刘钦为南顿令新莽末年起兵,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建武中原、永平显宗刘庄57,30,19,48。光武帝第四子以皇太子嗣位

  永平、建初、元和、章和肃宗刘75,18,14,31章帝第五子以皇太子嗣位

  章和、永元、元兴穆宗刘肇88,10,18,27。章帝第四子以皇太子嗣位

  延平孝殇皇帝刘隆105,1,1,2。和帝少子即位时,生仅三个月,在位时间实际八个月

  延平、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恭宗刘gu106,13,20,32。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殇帝死,邓太后策迎刘gu进宫,为和帝嗣

  延光、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敬宗刘保125,11,20,30。安帝子原封太子,后被废为济阴王,安帝死,宦官孙程立以为帝

  建康、永嘉孝冲皇帝刘炳144,2,1,3。顺帝子在位时间实际五个月(以皇太子嗣位)

  本初、永嘉孝质皇帝刘zan145,8,2,9。章帝玄孙,父渤海孝王刘鸿冲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zan进宫,封建平侯,即位

  本初、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咸宗刘志146,15,22,36。章帝曾孙质帝死,梁太后与大将军梁冀密谋迎刘志,立为帝

  建宁、光和、中平孝灵皇帝刘宏168,13,22,34。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窦太后与窦武迎刘宏即位,窦太后临朝

  光熹、昭宁(废)少帝刘辩189,15,1,16。灵帝子189年九月,董卓废刘辩为弘弄王,190年使郎中令立儒zhen杀之。

  永汉、中平、初平、兴平、建安、延康孝献皇帝刘协189,9,32,54。灵帝中子由董卓拥立即位,220年十月,曹丕代汉称帝,废献帝为山阳公

[ 本帖最后由 yuenanchi 于 2006-11-23 05:02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对抗氏族的手段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沿袭了东汉乡里评议的传统,在战乱时期人士流移的条件下发展而来的,也是适应曹魏初期政治的特点而产生的。

  东汉时孝廉察举是地 方士人进入仕途的一条重要方式,其依据是乡里评议。汉代已有以九品之法区分人物优劣。如《史记;李将军传》,李广从弟李蔡,“为人在下中,出广下甚远”。 司马贞注:“以九品而论,在下之中,当第八”。又《后汉书》卷九八《许劭传》:“少峻名节,好人伦,……故天下之拔士者,咸称许郭……初劭与靖(从兄许 靖)俱有高名,好共檄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乡里评议掌握在清议名士手中,他们甚至干预政府用人,互相交结。这些名士又往往 是地方大族或受大族支配的人,他们交结在一起,任意臧否政治(人物),形成一股浮华之风。

  东汉末年,代表中央政权的曹操有不少压制豪族名 门浮华风气的举动。曹操并非名门,其祖父是与名士对立的宦官集团中的一员。不少名士很瞧不起曹操,与曹操政权对抗。因此曹操必须压抑以清议名士为代表的地 方豪族势力,破坏朋党交游便是其一举措。如205年,曹操平袁绍之后发布了一道命令:“阿党比周,先圣所疾也,闻冀州俗,父子异部,更相毁誉。昔直不疑无 足,世人谓之盗嫂;第五伯鱼三娶孤女,谓之挝妇翁;王凤擅权,谷永比之申伯;王商忠议,张匡谓之左道。此皆以白为黑,欺天罔君者也,吾欲整齐风俗,四者不 除,吾以为羞。”(《三国志;魏志》卷1,又《意林》卷五引魏文帝《典论》)

  但在战乱时期,曹氏政权还须依靠地方名士,因为他们在乡里有 较高的声望,完全废除乡里评议是不可能的。曹氏政权所能做到的,只是把清议纳入政权轨道,使名士与政权合作。这样以设立中正官专门执掌品第人物以备仕进参 考的方式,代表“国家利益”的政权便对地方名士取得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另一方面,地方名士的清议也便合法化,从而为其发展势力创造了条件。当然,从另一个 角度来说,便是黄巾起义之后,人士流移,政府选举无法考查乡里的批评,故政府专设一官以司其职。这一点为当时人说法,在我看来,未必如此。因为中正官最初 也是须以乡里评议为基础的。

  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始于曹操,且已成一制度。如《后汉书;刘表传》:“及曹操到襄阳,(刘)琮举州请降…… 乃释(韩)嵩之囚,以其名重,甚加礼待。使条品州人优劣,皆擢而用之。”而鲁肃的一段话更能佐证。《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 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牍车,从吏卒,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但中正之名在史籍中是在曹丕任魏王之后出现的。《三国志;魏志;陈群传》:“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魏初之中正官,州为州都,郡国为中正。如《太平御览》卷265引《傅子》:“魏司空陈群,始立九品之制,郡置中正,评次人才之高下,各为辈目,州置都而 总其议”;又引应琚《新论》曰:“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州闾与郡县,希足束如马齿,生不相识面,何缘别义理”;又引《吴志》:“习温为荆州大公平,大 公平,即州都也。”如果说上面关于郡中正的论述还有点空泛的话,那么下面便是魏初正始前王嘉、时苗任郡中正的记载。《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注引《魏略》 以吉茂、时苗等人为《清介传》,传曰:“……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仕历诸县,亦 复为通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又:“时苗字德胄,钜鹿人也。……还为太官令,领其郡中正,定九品,于叙人才不能宽,……为令数岁,不肃 而治,迁典农中郎将。年七十余,以正始中病亡也。”

  上面的材料同时也表明,郡中正由各郡长官推选,而且是现任官兼。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曹氏政权的目的,即把易以形成朋党浮华之风的名士私家评议收归政府统管,由郡长官推选现任官兼任中正,职掌人物的品第。

  中正品第人物,必须提供三个项目:一家世,一状,一品。《太平御览》卷214引《晋阳秋》:“陈群为吏部尚书,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表明魏时已重家世,但还不是唯一标准。

  曹操由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多次颁布唯才是举令。所以在品第人物上,虽然家世是不能忽略的,但在初期,恐怕更重才学。如《宋书;恩幸传序》: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

  汉代选举已参考状。状是一个人道德才能的具体叙述。中正所作的状往往止一二句,是为总的评语。

  品是根据家世和行状综合作出的评定。品分九等,而一品是虚位,二品实已为最,初期二、三品仍属上品。这里的品是“中正品”,与官品是不同的。

  魏初,中正定品尚重乡论。

  曹魏初期中正以郡为基层,郡中正是真正发挥品第人物作用的,它们尚为地方士族所专控,而州都只不过总其议罢了。所以位居中央的豪门大族尚没能很好地控制中正制为其服务。但在曹芳以后,情形发生了变化。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冷兵器时代的王者——骑兵

骑兵顾名思义就是骑马作战军队。其实长处在于有强的机动力能力和冲击能力。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拥有骑兵的国家之一。我国在春秋时代以前作战以车战为主,步兵仅起辅助作用,兵车的数量多少成为军事实力的象征,基本没有骑兵这一兵种。到春秋时期步兵开始兴起,军队成为车步并重,各国的军队中有了少量的骑兵,同战车步兵混编,仅是一种无足轻重的辅助力量。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战术的多样化及同北边游牧民族的战争需要,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正式登上战争舞台。所以我们的骑兵谈就从战国时代说起。

  战国时代:(含秦代)

  历史进入战国时代,战争已经从早年的死板的兵车战术的正面战,转向更为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出现了,当时各大国均建立了骑兵部队,如秦、赵等国均号称“车千乘,骑万匹”军队作战由步骑为主渐渐转变为车骑并重。进行最大变革的首先是赵国。地处北边的赵国,与楼烦,林胡,匈奴等少数民族为邻,深受其扰边之苦,而赵国传统的车步兵,在与灵活、快捷的胡人骑兵作战时十分不利。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国内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他声明“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削减军中的车兵,增加骑兵;要求改汉族传统宽袍大袖的衣服为胡人式的紧身服装,方便于进行骑射。从这里开始中原各国中骑兵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军队的一支主要力量。赵国也因为有了这支强大的骑兵,使之成为战国后期军事上能与秦国抗衡的强国。

  战国时开始大量的使用骑兵作战。赵国以步骑兵攻林胡,楼烦“略地千里”,李牧用万余骑配合步车兵大破匈奴歼敌十余万。秦国也以骑兵精良著称,秦赵长平之战,秦将白起用五千精骑截断赵军,对长平一役全歼赵军四十余万起到了关键作用。楚汉战争时刘邦也曾为了对抗项羽的骑兵而用秦国降将李必、骆甲为校尉训练骑兵;韩信在破赵之战(就是列背水阵那次)中也是用两千轻骑偷袭敌军大营。

  战国及秦代的骑兵配有齐全的鞍鞯,但是没有马镫这对马上的格斗战十分不利,所以当时的骑兵主要武器为弓箭,作战以骑射为主,少量的使用青铜剑、戟作战。(劈砍时剑容易折断,以戟为主)并且这时已有专用的马甲出现。(用于保护战马的防具)从出土的兵马俑可以看出当时秦军已是采用车、步、骑混合编队,鞍马俑以持弓为主,戴小帽,穿紧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装束便于骑射。这一时期兵法中也有了对骑兵使用的论述。《孙膑兵法》就曾说“险则多其骑”。

  两汉时代:

  进入两汉时代,迎来了中国骑兵发展的黄金时代,因为对匈奴等游牧民族作战的需要,骑兵迅速壮大,军队作战从以前的车骑并重转变为骑兵取代车兵,骑兵成为决定胜负的力量。

  说到汉代骑兵的发展就该说匈奴骑兵,匈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全族均为能骑善射之士汉初处匈奴已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时刻威胁着汉朝的北部。匈奴人是典型的亚洲式轻骑兵,他们作为游牧民族,从小生长在马背上,长于骑射,他们马术精良,射术奇佳,只穿轻便的皮甲十分灵活。汉的晃错曾在《言兵事疏》中说匈奴有三大长处为汉军所不及:其一,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其二,险道倾厌: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其三,风雨罢劳,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这也就指明了骑兵较之车兵的较大优势,车兵只能在平原之上才能发挥威力,而骑兵在较狭小的地形也能做战,比车兵更为机动灵活。

  到了汉朝时为了改变对匈奴作战的不利被动局面,汉朝大力发展骑兵,至武帝时已能运用十余万骑兵主动出击,对匈奴作战历时数十年,汉的名将卫青,霍去病等多次率数万骑兵,采用迂回包抄,深入敌后翟唤法大破匈奴。其公元前119年武帝以卫青,霍去病二人各带五万骑出击,以步卒数十万,马十余万匹转运辎重。霍去病部深入匈奴两千余里,大破敌军封狼居胥山(在今蒙古)而还,传为佳话( 英雄业绩真是令人神往呀!)

  这一时代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官马制度的确立,汉为了对抗匈奴,发展骑兵,建立了饲马的制度。汉文景时期颁行“马复令”用免役的办法鼓励民间养马。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专管的马政机构。中央任命太仆(就是弼马温了)管理,在地方设有马丞负责。这些官员负责马匹的饲养以备军用。从汉初至武帝时即有厩马四十余万匹。这一制度保证了汉朝对匈奴作战的大量马匹的消耗。

  在汉代骑兵发展壮大,成为军队的主力军种,取代战车的位置。兵种内汉代已经有了轻骑兵和重骑兵之分。轻骑兵基本无甲,武器以弓箭为主,配备较矮小的战马,重骑兵着甲,武器为戟,矛,环首刀等近战武器,配备高大的马匹用于冲锋陷阵。汉代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出现了更适于马上作战的环柄长铁刀,(就是环首刀了)刀脊厚,刃锋利适于劈砍,成为骑兵的重要武器。一般来说汉代的骑兵主要武器有:矛、刀、戟、弓、弩(臂张弩)等。这一时期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战术也得以发展汉军在与匈奴作战中就大量采用了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作战。

  三国,晋,南北朝时代:

  这是一个战乱的时代,战争十分频繁,特别在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骑兵的运用达到了更高峰,交战各方(主要是北方)都大规模的使用骑兵,骑兵成为战场上的最重要的兵种,我国的骑兵也发展到了重骑兵的时代。

  这一时期总的来说北方的军力较南方强,北方各国多为少数民族政权,最初的军队均为骑兵,发展后步兵渐渐增多,但军队的主力仍为骑兵,作战时动用相当多的骑兵参战。如前秦的苻坚南下动用了骑兵二十七万;北魏太武帝侵宋时以骑兵六十万渡淮,直逼长江;梁魏钟离之战中魏军八十万中有骑兵二十四万。可以说这一时期骑兵战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

  而这时期一大重要发展就是马镫的发明,我国最早的马镫在西晋中出土,可以说我国最晚在晋代就有了马镫。(可偏有人说马镫是欧洲人先发明的。)马镫可以说是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文明。军事上,马镫的出现使骑兵的近距离格斗战更容易,(有了借力之处)并且有利于骑兵的长距离行军。(减少疲劳)能更有效的发挥出骑兵机动性好,冲击力强的优点。在西方马镫的发明,导致了中世纪西式重骑兵,骑士的出现。(一种大而无用的家伙)这一时期的骑兵以重骑兵为主,当时的重骑兵人马均披铠甲-甲骑具装。防护力很好对步兵而言有极大的冲击力。当时重骑兵的防护力很强,骑兵武器除了弓箭外,(不管什么时代,这总是东方骑兵的主要武器。)长兵器大量使用穿透力更好的骑兵用长矛即“槊”(也叫“矛+肖”),而戟逐步被淘汰,成为一种礼仪用的摆设。而短刀也成为骑兵的制式武器,与前代的环首刀相比,这一时期的刀,刀体加宽,刀头由斜方形改为前锐后斜,更适于实战。

  隋、唐、五代时代:

  这一时期,骑兵已经确立了在军中的地位,在这一时代骑步并重,各国的骑兵规模虽不及南北朝时期,但是骑兵仍是一支重要的力量,受到较大的重视。

  唐朝以武功开国,太宗李世民本人就善于使用骑兵,他著名的六匹坐骑被称为昭陵六骏。所以唐(特别是唐初)对骑兵的建设也是很重视的。唐从起兵始就建设完善自己的马政建设,以备军用。唐在边地多置监牧,属太仆管理,监牧马五千以上为上监,三千为中监,以下为下监,置牧监使,对各监牧每年还要进行考课,自唐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所养官马达七十余万匹,置八坊四十八监,占田地一千多顷。

  这一时期,骑兵装备战术发展并不大,但是已不象南北朝时代那样注重于重甲骑兵,军中虽仍有甲骑,但是基本上以轻装骑兵为主。主要发挥骑兵,作为机动兵力的优势,正面攻防更多依懒于步兵。

  宋、辽、西夏、金时代。

  这一时期,大量的北方游牧民族雄起,成为汉族朝的威胁,这些少数民族军队的精锐主要为骑兵,骑兵的发展也再度转入高潮。

  首先说宋,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武功极为不盛的一个朝代,因为在后唐,五代时期崛起的少数民族西北的产马地区,基本掉失,所以宋无论是通过在边地买马,换马,(用物资)或设置监牧等方法,始终都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从来都没一支强大的骑兵。到了南宋时更糟,连殿前司(即皇帝禁军)的骑兵都有五分之一的没马可用。(真是好可怜)宋朝喜欢摆阵势,所以骑兵也多半布置在阵中,基本上都是把骑兵布置在大规模的步兵阵周围做策应或掩护侧翼。如宋太宗的“平戎万全阵”就是把主力步兵结合战车,在中间布成密集阵势,反骑后布置在前后左右担任警戒和掩护。防御敌军骑兵的阵势。个人认为这到是与欧洲早年的骑兵运用方式象似,即以步兵方阵为主力,用骑兵来巩固两翼。事实上这种阵式,骑兵成了步兵的辅助力量,用于克敌致胜的是核心的步兵阵。

  在北方先后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有较强大的武力。军队中以骑兵为主力作战。辽金的军队都很讲究骑兵的机动作战,,一般军中的正兵均配有数匹战马,(辽军一名正军有马三匹)机动力很强,如辽宋的幽州之战中,辽军就凭借当地平坦的地形和骑兵的机动力,先后将宋将曹彬,潘美各个击败。金兵也长于骑兵善于野战,史称“金之初起天下之强莫过于此”,金国有著名的拐子马,在作战时步军为正兵,以拐子马作两翼突击,在平原上对宋军作战有着很大的优势。

  这一时代的骑兵,以北方少数民族骑兵为主,他们作战的主要武器为弓箭、马刀、也装备有狼牙棒等特殊的武器。(金国人似乎喜欢这种武器,当时有民谣:它有金兀术,我有岳元帅;它有拐子马,我有麻扎刀;它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当时的骑兵,开始偏向轻装,着少量甲,获得更大机动力,但是各国均还有重甲部队,如西夏的骑兵“平夏铁鹞子”(它的步兵叫“横山步跋子”)就以“乘善马披重甲”战斗力强著称。

  蒙古时代:

  这一时代,蒙古骑兵在敌人眼中成了恐怖的象征,蒙古人把骑兵战术推到了冷兵器时代的顶峰。长距离奔袭,迂回,包抄等骑兵的优势被发挥到了极限。

  蒙古人实行百户、千户制全民皆兵,军官世袭。他们“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战时自备武器装备出征,和平时期则是普通牧民。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蒙古人往往通过大规模的围猎来锻炼部队,对于儿童也从小就专门训练他们骑马射箭的能力。加上有成吉思汗,木华黎,速不台,拖雷等出色的战术家指挥。蒙古人成为当时世上最强大的军队,征服了前所未有的广大领地。在东方消灭了宋、金、西夏,在西方打败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俄罗斯草原,打败了西方联军,一直打到多瑙河边。(如果不是蒙古大汗这时死了!还不知道打到哪呢!)

  蒙古军队前期基本是骑兵,后期其野战力量也是骑兵。蒙古骑兵有着超强的机动力,一名士兵往往备有六匹以上的战马,轮换使用,往往一天可以前进近百公里。蒙古骑兵的主要武器是弓箭,长年骑射的蒙古人能拉强弓,蒙古人的弓用混合的木料和骨头制成,具备很强的穿透力和很远的射程。能在高速机动中(甚至一边后退一边回头射击)准确射击的蒙古人能在短兵战前给予敌人极大的杀伤。因为蒙古人往往自备武器,所以在箭、马刀以外,士兵们还带有自己喜欢的武器如长矛、狼牙棒、绳套(套马用的,在战场上也能套人。)等。在防具方面,蒙古人以皮制甲为主,轻便坚固,虽然不象铁甲的防护力好,可是为其赢得了更大的机动力。值得一提的还有蒙古马,蒙古马虽然体型较小,不及阿拉伯,亚利安马速度好、体型高大,但蒙古马适应力强,耐粗饲,易增膘,寿命长,十分适合长距离行军,无后勤保障作战,这些马随处能找到食物,在草原地形能曰行军五十至一百公里,可以终年使役。并且重要的一点是蒙古马的母马哺育期可产奶三至四百千克,这成为长时间在外作战,无需后勤保障的蒙古军的一个重要食物来源。(另外就是掠夺了)蒙古人是游牧民族,其人民生长在苦寒之地,对于恶劣气候的忍耐力极强,物质条件要求很低,有着一般农耕民族人民无法比拟的战斗力。(只不过要他们去潮湿,炎热的地方就不行了。如东南亚雨林中。)

  明清及以后时代:

  明清以后火器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随着专门的火器部队和炮兵的出现,骑兵的地位逐渐下降,明以后很少有作为主要战略力量的骑兵存在,就不再多说了。

  明代的骑兵主要和其他兵种配合作战,并配有火器。(骑铁?)名将戚继光设立了车营就是一种步、车、骑配合作战的方式。明孙承宗的《车营扣答合编》中也对这种战术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还发展出了先以火器轰击(火力准备?)继以骑兵冲击步兵跟进的战法。(和拿破仑时代的战法像吧?)

  到了清朝,清朝自以为以弓马开国,其开国时的女真,蒙古骑兵就是传统上的骑兵,没有什么发展,加上不注重火器的,使我国最终落到了被列强任意欺负的下场。当时已是火器的时代,骑兵地位就更低了。直到机枪,战壕组成的阵地战出现,基本上丧失了在军中的地位,逐步退出军事舞台。只到其后继者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出现,骑兵成为了一种历史,只在某些庆典礼仪场合使用。

  冷兵器时代,得骑兵者得天下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华佗的资料

 东汉未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未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史载华佗约生于108年,卒于208年,享年百岁许。《三国志。华佗传》称: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并且“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病亦行差”。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至华佗时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从其名、字来看,名“佗”,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在华佗成长的过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产药材的家乡也给他以不少的影响。谯县出产多种药材,如“毫芍”、“毫菊”,早已闻名天下。再加水陆交通较为发达,所以谯县自古就是一个药材的集散中心。至今在毫县的通衢大街上,中药材货栈比比皆是。幼年的华佗在攻读经史的同时,也留心医药,当地父老传说他曾在泥台店一带读书养性,学医识药。

  在封建社会里,读书人大多以出仕做官为荣。而华佗则不然,他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终身以医为业,矢志不移。他青少年时期,正值东汉桓帝、灵帝之际,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纲不正,政出私门,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对百姓敲骨吸髓,疯狂榨取,人民陷入了深重的苦难之中,华佗目睹官场之腐败和苍生之苦难,决心弃绝仕途,以医济世。当时朝廷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华佗的品行、学识很为赏识,太尉黄琬要征辟他为官,华佗谢绝了,沛相也荐举华佗为孝廉,对此他也婉言谢绝了。这充分表明了华佗志向的坚定和品德的高尚。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翟伙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他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一曰,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原来华伦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又有督邮顿某,就医后自觉病已痊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当夜,顿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曰后果病发身亡。另一患者徐某,因病卧床,华佗前往探视,徐说:“自昨天请医针刺胃管后,便咳嗽不止,心烦而不得安卧。”华佗诊察后,说:“误矣,针刺未及胃管,误中肝脏,若曰后饮食渐少,五曰后恐不测。”后果如所言而亡。某郡守患疑难症,百医无效,其子来请华佗,陈述病情,苦求救治。华佗来到病人居室,问讯中言语轻慢,态度狂傲,索酬甚巨,却不予治疗而去,还留书谩骂。郡守原已强忍再三,至此大怒,派人追杀,踪迹全无。愤怒之下,吐黑血数升,沉疴顿愈。原来这是华佗使用的一种心理疗法,利用喜、怒、优、思等情志活动调理机体,以愈其疾。

  华佗对民间治疗经验十分重视,常吸取后加以提炼,以治疗一些常见病。当时黄疸病流传较广,他花了三年时间对茵陈蒿的药效作了反复试验,决定用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施治,救治了许多病人。民间因此而流传一首歌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华佗还以温汤热敷,治疗蝎子螫痛,用青苔炼膏,治疗马蜂螫后的肿痛;用蒜亩大酢治虫病;用紫苏治食鱼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黄精补虚劳。如此等等,既简便易行,又收效神速。

  中年以后,华伦因中原动乱而“游学徐土”。徐州是江淮重地,有郡、国六,下辖六十二个城、邑,人口二百余万,首府为彭城(今江苏徐州)。民间传说他就住在彭城附近的沛国(今江苏沛县)。其实华佗的行医足迹,遍及当时的徐州、豫州、青州、兖州各地。根据他医案中所及地名查考,大抵是以彭城为中心,东起甘陵(今山东临清)、盐读(今江苏盐城),西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南抵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南直至谯县(今安徽毫县),即今江苏、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广大地区,方圆达数百平方公里。在行医的同时,为了采药他还先后到过朝歌、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彭城卧牛山、鲁南山区和微山湖。由于行踪地域广阔,又深入民间,华佗成了我国历史上民间传说众多的医家。

  就这样,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华佗的医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被誉为“神医”。对此,《三国志》、《后汉书》中都有一段内容相仿的评述,说他善于养生(“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用药精当(“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针灸简捷(“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手术神奇(“刳剖腹背,抽割积聚”、“断肠滴洗”)。所留医案,《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在先秦和两汉医家中是较多的。从其治疗范围看,内科病有热性病、内脏病、精神病、肥胖病、寄生虫病,属于外、儿、妇科的疾病有外伤、肠痈、肿瘤、骨折、针误、忌乳、死胎、小儿泻痢等等。

  正当华佗热心在民间奉献自己的精湛医术时,崛起于中原动乱中的曹操,闻而相召。原来曹操早年得了一种头风病,中年以后,曰益严重。每发,心乱目眩,头痛难忍。诸医施治,疗效甚微。华佗应召前来诊视后,在曹操胸椎部的鬲俞穴进针,片刻便脑清目明,疼痛立止。曹操十分高兴。但华佗却如实相告:“您的病,乃脑部痼疾,近期难于根除,须长期攻治,逐步缓解,以求延长寿命。”曹操听后,以为华佗故弄玄虚,因而心中不悦,只是未形于色。他不仅留华佗于府中,还允许他为百姓治病。公元208年,曹操操纵朝政,自任丞相,总揽军政大权,遂要华佗尽弃旁务,长留府中,专做他的侍医。这对以医济世作为终身抱负的华佗来说,要他隔绝百胜,专门侍奉一个权贵,自然是不愿意的。何况,曹操早年为报父仇,讨伐徐州的陶谦,坑杀徐州百姓数万人,尸体壅塞,泗水为之不流,接着又连屠取虑、夏丘诸县,所过“鸡义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徐州是华佗后期行医和居住之地,与百姓休戚与共,内心岂不愤慨!因而决心离开曹操,便托故暂回家乡,一去不归。曹操几次发信相召,华佗均以妻病为由而不从。曹操恼羞成怒,遂以验看为名,派出专使,将华佗押解许昌,严刑拷问。面对曹操的淫威,华佗坚贞不屈,矢志不移。曹操益怒,欲杀华佗。虽有谋士一再进谏,说明华佗医术高超,世间少有,天下人命所系重,望能予以宽容,但曹操一意孤行,竟下令在狱中处决。华佗临死,仍不忘济世救民,将已写好的《青囊经》取出,交狱吏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狱吏畏罪,不敢受书。华佗悲愤之余,只得将医书投入火中,一焚了之。后来,曹操的头风病几次发作,诸医束手,他仍无一丝悔意,还说,“佗能愈吾疾,然不为吾根治,想以此要挟,吾不杀他,病亦难愈。”直到这年冬天,曹操的爱子曹冲患病,诸医无术救治而死,这时曹操才悔恨地说:“吾悔杀华佗,才使此儿活活病死。”

  华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西安的李当之,皆闻名于世。为了将医学经验留传于后世,华佗晚年精心于医书的撰写,计有《青囊经》、《枕中灸刺经》等多部著作,可惜不传。

  華佗弟子吳普著有《吳普本草》;李當之著有《李當之藥錄》;樊阿喜針灸。這三個弟子均成為有名望的醫家。

  華佗在公元2世紀發明麻醉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一個偉大的創舉。他用“麻沸散”做全身麻醉,進行開腹手術。据《后漢書‧華佗傳》記載:“若疾發結于內,針藥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破腹背,抽割積聚。若在腸胃,則斷截湔洗,除去疾穢,既可縫合,傅以神膏,四五曰創愈,一月間皆平复。”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全身麻醉做手術的人,比西方發明麻藥早1600多年。

  華佗主張運動以治療疾病。据《三國志》記載,華佗曾對他的弟子吳普說:“人体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极耳。動搖谷气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之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体,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當導引。”他堅持体操運動是強身之本,認識到運動可以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并用自己創造的五禽戲治病:“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輕松,腹中欲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发明

运输工具——木牛流马(发明人:诸葛亮)

  征集木牛流马详细资料

  农业灌溉工具——翻车(即龙骨水车,发明人:马钧)

  马钧,三国时魏国机械革新家、发明家。字德衡,扶风(兴平东南)人。曾任博士,给事中。他发明的新式灌溉工具“翻车”(即龙骨水车),能连续提水,轻便灵活,比用原有水车功率提高了许多倍;他在龙骨水车中所运用的机械原理,在一千七八百年以后,外国才开始应用。当时人称他为“天下之名巧”的发明家。此外他还制造绫机,生产效率提高四五倍。

  远距离攻击武器——抛石装置——连弩(发明人:诸葛亮)

  诸葛亮曾制造出连弩:具有简单自弹性能,以钢铁镞(箭头)为矢(箭头以钢铁制造,可大大提高穿透力),矢长八十寸,一个弩槽放十枚箭矢,一触弩机,十矢俱发(魏魏氏春秋)。可惜当时史学者失职,未留下详细制造记录。

  远距离攻击武器——抛石装置——投石车(发明人:刘晔)

  曹操在官渡之战使用一种抛石车,因抛石时声音很大,所以命名为“霹雳车”。为史书中最早有记载的抛石装置(资治通监:袁绍在营中堆土成山,建立高楼,向曹营射箭…曹操建霹雳车,用巨石攻高楼,一一摧毁;再用巨石来攻击敌方城池或城防设施和人员。南北朝后期发展成一种舰用水上拍竿。隋灭陈的荆门水战中,隋舰在前后左右装有六座巨大的拍竿,高可达五十尺,击沉陈军战舰十余艘,威力惊人。

  军用照明——照明弹的前身——孔明灯(发明人:诸葛亮)

  利用热空气较轻的原理,用火加热,使灯升空,再借火光以查敌情;同时亦可应用于气象学,测定风向及风速。

  民间游戏——建筑理论——孔明锁

  介绍:在没有钉子绳子的情况下,你能将六根木条交叉固定在一起吗?两千多年前的孔明就发明了一种方法,用一种咬合的方式把三组木条垂直相交固定,这种咬合在建筑上被广泛应用,在民间人们把孔明的这种发明制成了一种玩具--孔明锁.原创为木质结构,外观看是严丝合缝的十字立方体,动动脑筋可拆解,装上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解开孔明锁重现远古智慧,别让古人留给我们的财富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失。

  孔明锁,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根据八卦玄学的原理发明的一种玩具,曾广泛流传于民间。近年来又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它对放松身心,开发大脑,灵活手指均有好处,是老少皆宜的休闲玩具。孔明锁看上去简单,其实内中奥妙无穷,不得要领,很难完成拼合。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史料年表

184年2月黄巾起义。

  10月张角病死。

  187年 曹操任东郡太守。

  189年9月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2月曹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1月各路诸侯起兵反董卓。

  董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少帝) 卒年15岁

  2月董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

  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

  191年 孙坚破董卓,斩华雄。

  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4月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死董卓。

  6月李傕、郭汜围长安,杀王允,败吕布。

  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得以壮大。

  孙坚攻击刘表,战死。

  193年 曹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 吕布攻击曹操。

  陶谦病亡,刘备领徐州牧。

  195年10月 曹操领兖州牧。

  孙策攻打江东大败刘繇。

  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196年7月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下,回长安。

  吕布占徐州,刘备投曹操。

  曹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 袁术在寿春称帝。

  曹操讨伐张绣,失败。

  袁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198年9月吕布攻打刘备,破小沛。

  12月曹操擒杀吕布。

  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11月 张绣投降曹操。

  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曹操。

  孙策袭取庐江,败刘勋。

  刘备讨伐袁术,袁术病死。

  200年 曹操诛杀董承一伙。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

  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10月 曹操偷袭乌巢。

  201年 曹操败袁绍于仓亭。

  刘备投奔刘表。

  202年5月袁绍病死。

  203年 孙权讨伐黄祖。

  204年 曹操平定冀州。

  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 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 曹操平定并州。

  207年8月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6月曹操封为汉丞相。

  7月曹操南征刘表。

  8月刘表病死。曹操杀孔融。

  9月刘琮投降曹操。

  11月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10月 刘备与孙权之妹成亲。

  210年 曹操建成铜雀台。

  周瑜亡。

  211年 曹操攻破马超。

  刘备入川。

  212年10月 曹操南下进攻濡须口。

  刘备驻扎霞萌关。

  孙权移治秣陵,改名建业。

  213年5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

  214年5月孙权攻破宛城。

  7月孙权进攻合肥,被张辽击败。

  10月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除曹操,事泄,曹操诛杀众人。

  刘璋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

  215年7月曹操征张鲁。

  11月张鲁降曹操。

  逍遙津之战。曹操在濡须打败孙权。

  216年 曹操称魏王。

  217年2月曹操进攻濡须口,孙权败。

  218年 曹彰大破乌桓军,鲜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7月刘备进位汉中王。

  关羽水淹七军。

  10月关羽失荆州,被孙权杀害。

  220年1月曹操病亡。

  10月曹丕称帝,建魏国。

  221年4月刘备称帝。

  刘备伐吴。张飞遇害。

  222年 孙权称吴王。

  彝陵之战,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

  223年4月刘备死于白帝城,刘禅继帝位。

  8月曹丕五路伐蜀。

  蜀吴重修和好。

  雍闿叛乱。

  225年 诸葛亮南征。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平定蜀国南方。

  226年 曹丕病亡,曹睿继位。

  12月曹睿封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

  孙权围攻江夏,兵败。

  227年 诸葛亮上书北伐。

  228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姜维降蜀。

  马谡失街亭。

  周鲂诈降诱曹魏攻吴,陆逊大败曹休。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229年 孙权称帝。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230年 吴派卫温、诸葛直航海到夷洲。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真病亡。

  231年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234年 诸葛亮六出祁山。

  8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吴大举攻魏合肥。

  235年1月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傅。

  马钧制造司南车和水转百戏。

  237年 辽东公孙渊自立为燕王。

  238年 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

  曰本邪马台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

  239年1月曹睿亡,曹芳继位。

  240年 蜀将张嶷平定蛮族之乱。

  241年 魏国在淮河兴修水利。

  242年 孙权派军攻打海南岛。

  244年 曹爽派兵攻打蜀汉不利,伤亡惨重。

  245年 吴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争权,陆逊因受牵连,忧愤而死。

  246年 毌丘俭两度攻破高句丽。

  247年 蜀姜维出陇右攻魏,接应附蜀的羌、胡部落。

  248年 司马懿封为丞相。

  249年1月司马懿杀曹爽一伙。

  夏侯霸降蜀。姜维伐魏。

  250年 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

  姜维攻魏西平失败。

  251年 魏国太尉王凌阴谋叛变,被司马懿平定。

  7月司马懿亡。

  252年 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为大将军。

  孙权亡,孙亮继位。

  司马昭攻吴,失败。

  253年 诸葛恪进攻魏国,无功而返。

  姜维攻魏狄道失败。

  吴孙峻诛杀诸葛恪。

  254年9月司马师废曹芳。

  10月曹髦继位。

  吴孙英谋杀孙峻未果。

  255年 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讨伐司马师。

  司马师亡。司马昭为大将军。

  姜维攻魏狄道,先胜后败。

  256年4月司马昭讨伐诸葛诞。

  姜维伐魏被邓艾击败。

  吴孙峻死,弟孙琳专吴政。孙綝杀死滕胤等人。

  257年 魏诸葛诞与孙吴联合起兵反魏。

  姜维出骆谷攻魏失败。

  258年 魏军攻破寿春,斩诸葛诞。

  孙綝废吴帝孙亮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为帝。

  孙休与丁奉设计杀死孙綝。

  260年5月贾充、成济杀死曹髦。

  6月曹奂继位。

  262年10月 姜维攻魏,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 司马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 钟会和姜维密谋失败被杀。

  司马昭称晋王。

  孙休亡,孙皓继位。

  265年 司马昭亡,其子司马炎继任晋王。

  12月 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自称晋武帝,建立西晋,魏亡。

  271年 吴孙皓出兵攻晋,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司马炎派杨肇、羊祜等率军支持战略要地西陵。

  陆抗大败杨肇,杀步阐。

  277年 晋文鸯击破鲜卑族。

  278年 羊祜死、杜预驻扎襄阳。

  279年 西晋出动六路兵马攻打吴国。

  280年 西晋消灭吴国,吴帝孙皓投降,吴亡。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职位资料(一)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惇、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叡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曰常生活等事。

  宗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职位资料(二)

 令史: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尚书仆射:尚书台副长官。秦置,属少府,主文书启封,尚书令缺,代其事。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吴、蜀置一人不分左右。

  都尉尚书:秦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汉以后职权渐重,置尚书,员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治事。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他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尚书令史: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书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书部书部:从事之省称。孙权置,胡综任之,典军国密事。

  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官『制,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书佐除诸曹外,因属州郡长官亲近属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屯骑校尉: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太子太傅: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因置。

  太中大夫:秦始置,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为天子高级参谋。魏时为第七品,秩千石,吴蜀置同。

  亭侯: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武卫都尉: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武卫将军: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无难右部督:三国吴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故有是称。

  五官掾: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王: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三国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将: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掾:古代属官的通称。如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牙门将军: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将军: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右护军:三国皆置护军,分左右。

  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议郎: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员,三国沿置。

  议曹从事: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军司马: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孙坚曾任。

  奏曹掾:汉制,三公府设奏曹,主奏议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吴亦置。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折冲校尉: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惇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左执法:三国吴置,为御史台属官,与中执法、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

  左典军:三国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左节度:吴始置,典掌军粮。分左右。

  左司马:汉制,将军府多置司马,职位仅次于军师、长史。汉末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权任顾雍为左司马,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

  左军师:曹操为丞相时置左军师一人,第五品。三国吴置,但不属丞相,而以三公领之。

  左丞相:秦置丞相,分左右,秦人尚左,以左丞相为正,右丞相为副。汉人以右为尊,故右丞相为上。三国吴置丞相,分左右,后仅置一人。

  左右都护:三国吴置,黄龙元年,拜陆逊为大将军、右都护,诸葛谨为大将军、左都护。

  左护军:秦有护军都尉。汉有护军中尉,属大司马。东汉有中护军,为将军幕府之员,非朝廷列职。曹操为汉丞相时置护军,后改称中护军,第四品,掌禁军。后随州都督置护军,第五品。诸要镇及将军出征皆置诸护军,第六品,其中有左护军。吴蜀亦置。

  左将军: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长:秦置县令、县长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不足万户为长。魏时为第八品,秩三百石。

  长乐少府:汉制,太后宫官皆冠宫名。景帝前置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公元前144年改为长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因皇太后所居宫复长乐旧名,更名长乐少府,位在少府正卿之上。蜀皇太后亦称长乐宫,因置此职。

  长水校尉:汉制,为武帝所置,京师屯兵八校尉之一,掌长水胡骑,秩二千石。长水为地名。胡骑近长水,故名。三国因置。

  振威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镇东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大将军:品级与镇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镇南大将军:品级与镇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镇军将军: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征虏将军: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征西大将军:东汉之大将军中有征西大将军。魏及蜀之征西将军中以资深者为征西大将军。吴亦置。

  征南中郎将: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中领军:曹操为汉相时置领军,后改为中领军,第三品,掌禁军,主五校尉、中垒、武卫三营。蜀亦置,并有领军、前领军、行领军。吴称领军将军。

  中军师:魏置,为丞相属官,第五品。

  中散大夫:秦汉诸大夫有中散大夫。凡大夫皆职掌言议,顾问应对,无固定职事。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中郎:秦置,汉沿之,属郎中令,其长称中郎将。汉武帝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以五官中郎将统领中郎。曹魏置中郎,隶光禄勋,第八品,秩六百石。

  中郎将:秦置中郎将统领供事禁中的郎中。汉武帝时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秩皆比二千石,隶属光禄勋,侍从天子、随行护驾。东汉时其职主要为协助光禄勋考课察举三署诸郎,后还谴其领兵,增加各名号中郎将甚多。

  中监军:蜀置,为加官。

  中书丞:三国吴置,为中书监、中书令的属官。

  中庶子:周代始置,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管理。汉沿置,为太子属官,职如侍中,为太子近臣。秩六百石,第五品。

  治中从事史:汉置,是州刺史的助理,主州府文书案卷,居中治事,与别驾从事史分别为州府内外总管。

  主记:东汉州郡设专管记事、簿书的主记室,主记室员是主记室史,简称为主记,是州郡中仅次于主簿的亲近属吏。魏沿置。

  著作郎:三国魏明帝太和中始置,掌编撰国史,属中书省。

  昭德将军: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魏置,为第五品。

  昭信校尉: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州牧:古分九州,每州置牧,为一州之长。汉武帝时分十三部州,每州置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成帝时改为州牧。后复为刺史。灵帝时又改为州牧,位在郡守之上,已由监察官发展为总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  作品相关 客观的三国武将排名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著名人物籍贯一览列表

 曹氏家族(包括夏侯一门)------沛国谯县(安徽亳县)

  华佗----同上

  刘晔----淮南(安徽寿县)

  许楮----谯国谯人(安徽亳州)

  周瑜----庐江舒县(安徽舒城)

  鲁肃----临淮东城(安徽定远)

  吕蒙----汝南富陂县(安徽阜南)

  黄盖----零陵泉陵(湖南零陵)

  蒋钦----九江寿春(安徽寿县)

  周泰----九江下蔡(安徽)

  丁奉----庐江安丰(安徽舒城)

  朱桓----吴郡吴人(江苏苏州)

  陆逊+顾雍(同上)

  张昭----彭城(江苏徐州)

  张鲁----沛国丰人(江苏丰县)

  陈琳----广陵(江苏扬州)

  廖化----湖北襄阳

  庞统+马良+马谡(同上)

  蒋琬----零陵湘乡(湖南湘乡)

  刘备----涿郡涿县(河北涿州)

  张飞---同上

  赵云---真定(河北正定)

  颜良---同上

  文丑---河北

  韩当---辽西令支人(河北迁安县)

  程普---右北平土垠人(河北平润县)

  张和---河间(河北任丘

  刘表---山阳高平人(山东鱼台东北)

  程昱---东郡东阿人(山东阳谷县)

  于禁---泰山钜平(山东泰安)

  李典---山阳钜野人(山东金乡县人)

  典韦---陈留己吾人(河南宁陵人)

  乐进---阳平卫国(不详)

  庞德---南安(甘肃)

  孔融---鲁国(山东曲阜)

  杨修---弘农(河南灵宝县)

  魏延---义阳(河南桐柏县)

  郭淮---太原阳曲(山西太原)

  袁绍家族---汝南汝阳(河南上蔡)

  荀或----颖川颍阳(河南许昌)

  郭嘉----颍川阳翟(河南禹县)

  钟鹞----颍川长社(河南长菖县)

  钟会----同上

  陈群----颍川许昌(河南许昌)

  司马懿---河内(河南温县)

  诸葛亮---琅邪阳都县人(山东沂南县)

  黄忠-----南阳(河南南阳)

  李严---同上

  董卓---陕西郡临姚(甘肃岷县)

  吕布---五原郡九原(内蒙古包头西北)

  贾诩----凉州姑臧(甘肃武威)

  张辽----并州雁门马邑(山西朔县)

  徐晃-----河东杨县(山西洪洞县)

  关羽-----河东解良(山西运城解州)

  马超-----扶风茂陵(陕西兴平)

  法正-----右扶风(陕西眉县)

  姜维-----天水冀县(甘肃甘谷县)

  孙坚-----吴郡富春(浙江富阳)

  太史慈---东莱黄人(山东)

  甘宁----巴陵临江(四川重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人物姓名、表字一览

刘备字玄德 诸葛亮字孔明 曹操字孟德 孙权字仲谋 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

  赵云字子龙 乐进字文谦 李典字曼成 曹仁字子孝 曹洪字子廉 夏侯惇字元让

  夏侯渊字妙才 荀彧字文若 荀攸字公达 郭嘉字奉孝 程昱字仲德 刘晔字子阳

  孙乾字公祐 简雍字宪和 糜竺字子仲 满宠字伯宁 吕虔字子恪 毛玠字孝先

  于禁字文则 马超字孟起 孙坚字文台 孙策字伯符 程普字德谋 黄盖字公覆

  韩当字义公 祖茂字大荣 朱治字君理 吕范字子衡 周瑜字公瑾 张昭字子布

  张纮字子纲 太史慈字子义 蒋钦字公奕 周泰字幼平 陈武字子烈 虞翻字仲翔

  董袭字元代 许褚字仲康 徐晃字公明 董昭字公仁 张辽字文远 臧霸字宣高

  李通字文达 陈登字元龙 鲁肃字子敬 诸葛瑾字子瑜 顾雍字元叹 张郃字雋乂

  许攸字子远 贾诩字文和 司马懿字仲达 文聘字仲业 魏延字文长 徐庶字元直

  黄忠字汉升 庞统字士元 严畯字曼才 陆绩字公纪 张温字惠恕 骆统字公绪

  吾粲字孔休 徐盛字文向 潘璋字文珪 丁奉字承渊 步骘字子山 甘宁字兴霸

  吕蒙字子明 陆逊字伯言 凌统字公绩 马良字季常 马谡字幼常 蒋琬字公琰

  刘禅字公嗣 廖化字元俭 薛综字敬文 程秉字德枢 朱桓字休穆 蒋干字子翼

  王粲字仲宣 陈琳字孔璋 崔琰字季珪 阚泽字德润 陈震字孝起 伊籍字机伯

  庞德字令明 张松字永年 杨修字德祖 陈群字长文 法正字孝直 孟达字子庆

  关兴字安国 曹休字文烈 孙翊字叔弼 孙匡字季佐 孙朗字早安 孙韶字公礼

  孙静字幼台 黄权字公衡 刘巴字子初 彭羕字永言 王平字子均 费祎字文伟

  傅巽字公悌 刘馥字元颖 张既字德容 李严字正方 霍峻字仲邈 董和字幼宰

  李恢字德昂 秦宓字子敕 谯周字允南 傅干字彦才 曹丕字子桓 曹植字子建

  曹彰字子文 管恪字公明 耿纪字季行 左慈字无放 吉邈字文然 吉穆字思然

  赵咨字德度 孙桓字叔武 孙皎字叔明 邓芝字伯苗 刘永字公寿 刘理字奉孝

  丁仪字正礼 丁廙字敬礼 祢衡字正平 吉太字称平 华佗字元化 王连字文仪

  吕凯字寄平 姜维字伯约 曹睿字元仲 夏侯楙字子休 郭淮字伯济 曹真字子丹

  郝昭字伯道 全琮字子璜 诸葛恪字元逊 王双字子全 辛毗字佐治 宗预字德艳

  司马师字子元 司马昭字子尚 夏侯霸字仲权 夏侯威字季权 夏侯惠字稚权

  夏侯和字义权 曹芳字兰卿 何晏字平叔 邓飏字玄茂 李胜字公昭 丁谧字彦静

  毕轨字昭先 桓范字元则 钟会字士季 邓艾字士载 诸葛瞻字思远 曹髦字彦士

  曹奂字景明 毌丘俭字仲恭 贾充字公闾 孙峻字子远 孙綝字子通 孙休字子烈

  孙皓字元宗 诸葛诞字公休 羊祜字叔子 刘协字伯和 董卓字仲颖 吕布字奉先

  丁原字建阳 伍孚字德瑜 陈宫字公台 袁绍字本初 袁术字公路 郑玄字康成

  孔融字文举 陶谦字恭祖 刘表字景升 蒯越字异度 蒯良字子柔 陈翔字仲麟

  范谤字孟博 孔昱字世元 范康字仲真 檀敷字文友 张俭字元节 岑眰字公孝

  刘繇字正礼 审配字正南 袁谭字显思 袁熙字显奕 袁尚字显甫 刘璋字季玉

  马腾字寿成 司马徽字德操 杨阜字义山 胡邈字敬才 逢纪字元图 张裔字君嗣

  庞德公字山民 蔡邕字伯喈 田畴字子泰 韩遂字文约 马钧字德衡 曹爽字昭伯

  黄琬字子琰 张鲁字公祺 陈珪字汉瑜 秦朗字元明 刘焉字君郎 刘岱字公山

  华歆字子鱼 何进字遂高 卢植字子干 山涛字巨源 王朗字景兴 管宁字幼安

  淳于琼字仲简 金祎字德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战争年表

190年 关东诸侯讨董卓之战

  曹操攻董卓荥阳之战

  孙坚鲁阳退敌

  董卓袭王匡河阳津之战

  孙坚斩华雄阳人之战

  刘表平定荆州之战

  191年 孙坚攻董卓洛阳诸陵之战

  袁绍袭孙坚阳城之战

  孙坚击刘表襄阳之战

  曹操击黑山军濮阳之战

  陶谦破黄巾军徐州之战

  刘焉割据益州之战

  公孙瓒破黄巾军东光之战

  192年 袁绍与公孙瓒界桥之战

  公孙瓒击袁绍巨马水之战

  公孙瓒攻袁绍龙凑之战

  袁术击袁遗扬州之战

  李傕等进犯长安之战

  曹操击黑山军武阳之战

  曹操破黄巾军兖州之战

  193年 曹操击袁术封丘之战

  曹操攻陶谦彭城之战

  公孙瓒灭刘虞幽州之战

  袁谭攻田楷青州之战

  袁绍攻黑山军常山之战

  194年 吴景攻周昕丹阳之战

  孙策攻陆康庐江之战

  195年 孙策攻刘繇曲阿之战

  孙策与太史慈神亭之战

  刘繇攻诸葛玄、笮融豫章之战

  李傕劫持帝后公卿长安之战

  李傕、郭汜攻杨奉、董承弘农之战

  袁绍攻臧洪东郡之战

  鲜于辅攻公孙瓒鲍丘之战

  曹操攻吕布定陶之战

  196年 吕布袭刘备下邳之战

  郝萌袭吕布徐州之战

  孙策攻王朗会稽之战

  曹操攻杨奉梁县之战

  曹操灭何义黄巾军之战

  197年 曹操攻张绣淯水之战

  曹操攻袁术蕲阳之战

  曹操攻张绣湖阳之战

  吕范、徐逸攻陈瑀海西之战

  吕布破袁术下邳之战

  袁术灭陈王刘宠淮阳之战

  吕布攻臧霸莒城之战

  198年 袁绍灭公孙瓒易京之战

  段煨灭李傕关中之战

  曹操攻张绣穰城之战

  曹操灭吕布下邳之战

  199年 曹操灭眭固射犬之战

  刘岱攻刘备小沛之战

  孙策袭刘勋皖城之战

  孙策攻黄祖沙羡之战

  孙策平邹佗、严白虎之战

  200年 策攻陈登丹徒遇害之战

  刘表破张怿长沙之战

  刘馥平定扬州之战

  张鲁据汉中之战

  刘璋平赵韪益州之战

  孙权灭李术皖城之战

  曹操破刘备徐州之战

  曹操斩颜良白马之战

  曹仁攻刘备汝、颍之战

  蔡阳攻刘备汝南之战

  曹操夜袭乌巢之战

  201年 曹操破袁绍仓亭之战

  202年 锺繇击郭援平阳之战

  203年 贺齐平建安之战

  袁谭与袁尚之战

  曹操攻袁谭袁尚黎阳、邺城之战

  204年 曹操攻袁尚邺城之战

  曹操灭袁谭南皮之战

  孙权平妫览戴员丹阳之战

  孙权平山越之战

  205年 杜畿灭卫固定河东之战

  曹操平定幽州之战

  曹操灭高斡壶关之战

  206年 乐进李典破管承长广之战

  于禁平昌豨东海之战

  雍州兵讨张猛之战

  207年 孙权攻黄祖江夏之战

  曹操攻乌桓白狼山之战

  208年 孙权灭黄祖夏口之战

  曹操灭刘表襄阳之战

  曹操破刘备当阳之战

  赤壁之战

  209年 周瑜攻曹仁江陵之战

  孙权围攻合肥之战

  张昭攻当涂之战

  贺齐攻陈仆黟、歙之战

  张辽平陈兰、梅成六安之战

  210年 步骘灭吴巨交州之战

  211年 曹操破马超渭南之战

  刘备灭刘璋取益州之战

  212年 曹丕攻田银苏伯之战

  213年 曹操攻孙权濡须口之战

  马超攻韦康冀城之战

  214年 夏侯渊攻马超祁山之战

  诸葛亮入川之战

  夏侯渊灭宋建陇右之战

  孙权攻占皖城之战

  夏侯渊攻韩遂长离之战

  霍峻守葭萌城之战

  215年 曹操破窦茂灭韩遂河池之战

  张飞攻张郃巴西之战

  赵俨平吕并陈仓之战

  曹操攻张鲁阳平之战

  孙权围合肥之战

  217年 陆逊击费栈丹阳之战

  孙权与曹操第二次濡须口之战

  218年 王必平耿纪许昌之战

  曹洪破吴兰下辨之战

  曹彰击乌桓代郡之战

  曹仁破侯音宛城之战

  李严平定马秦、高定之战

  刘备攻取汉中之战

  219年 刘封、孟达攻申耽上庸之战

  樊城之战

  吕蒙袭关羽江陵之战

  220年 孟达攻刘封上庸之战

  苏则平定河西之乱

  221年 张既平定河西之战

  222年 夷陵之战

  杨洪平黄元叛蜀之战

  曹丕首征东吴之战

  曹休与吕范洞口之战

  223年 曹仁与朱恒濡须口之战

  张郃攻占江陵中洲之战

  曹真与朱然江陵之战

  贺齐取蕲春之战

  224年 田豫击鲜卑轲比能之战

  曹丕攻广陵之战

  225年 任福平蔡方、唐咨之战

  诸葛亮平南中之战

  周鲂攻彭绮鄱阳之战

  226年 泪饭交趾之战

  孙权攻魏之战

  诸葛瑾攻襄阳之战

  227年 张嶷平张慕之战

  228年 曹真破赵云之战

  孟达反魏之战

  诸葛亮攻魏街亭之战

  229年 葛亮攻魏陈仓之战

  诸葛亮攻魏武都、阴平之战

  魏与吴石亭之战

  230年 曹真攻蜀汉中之战

  潘浚、吕岱平武陵蛮之战

  满宠守合肥之战

  231年 布袭王凌阜陵之战

  诸葛亮攻魏上邽之战

  232年 魏与吴成山之战

  魏与吴庐江之战

  魏攻公孙渊辽东之战

  233年 马忠平南夷之战

  魏击鲜卑楼烦之战

  吴攻魏合肥新城之战

  234年 诸葛亮攻魏五丈原之战

  杨仪杀魏延之战

  诸葛恪平山越

  吕岱平李桓、罗厉庐陵之战

  237年 陆逊平彭旦鄱阳之战

  毋丘俭攻公孙渊辽东之战

  陆逊平吴遽豫章、庐陵之战

  238年 司马懿平公孙渊辽东之战

  239年 羊衠袭辽东之战

  吕岱平廖式交州之战

  240年 张嶷平越雋之战

  241年 吴攻魏芍陂、樊城之战

  243年 吴袭六安之战

  244年 曹爽攻蜀汉中之战

  246年 吴攻魏柤中之战

  毋丘俭攻高句丽之战

  246年 姜维平汶山夷之战

  247年 姜维攻魏洮西之战

  248年 邓芝攻涪陵夷之战

  陆胤平交趾、九真夷之战

  249年 姜维攻曲城之战

  姜维攻西平之战

  250年 魏与吴江陵之战

  吴败文钦之战

  251年 王基、州泰击吴之战

  252年 魏与吴东兴之战

  253年 吴、蜀攻魏南安、合肥之战

  254年 姜维攻临洮、陇西之战

  255年 司马师平毋丘俭、文钦之战

  孙峻攻寿春之战

  姜维攻狄道之战

  256年 文钦、吕据攻魏之战

  姜维攻段谷之战

  257年 姜维攻芒水之战

  司马昭破诸葛诞寿春之战

  魏平高显县民之战

  吴平三郡起义之战

  260年 成济杀魏曹髦之战

  262年 姜维攻邓艾洮阳之战

  263年 曹魏灭蜀之战

  吴平吕兴交趾之战

  钟离牧平武陵之战

  264年 罗宪抗吴永安之战

  王稚攻吴句章之战

  钟会、姜维反魏成都之战

  266年 堂施起义军之战

  268年 吴攻江夏之战

  杨稷破刘俊交州之战

  晋与吴合肥之战

  270年 晋攻鲜卑万斛堆之战

  吴晋涡口之战

  271年 青山之战

  吴攻晋交趾等郡之战

  匈奴刘猛攻并州之战

  272年 晋攻匈奴刘猛之战

  陆抗平西陵之战

  王睿平定张弘之战

  杨欣讨宋质之战

  273年 吴晋戈阳之战

  274年 吴镇压奚熙之乱

  晋反击凉州胡之战

  晋攻吴枳里之战

  吴攻晋江夏之战

  275年 晋攻鲜卑之战

  276年 胡奋击并州胡之战

  晋攻鲜卑之战

  鲜卑攻晋边之战

  杨欣讨令狐宏之战

  277年 文鸯破鲜卑之战

  吴晋江夏之战

  278年 晋与鲜卑武威之战

  晋吴皖城之战

  晋吴西陵之战

  279年 吴攻郭马之战

  马隆收复凉州之战

  280年 晋灭吴之战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3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不知不觉发了不少,主要是想给版里的三国资料库做做补充,我不知道是否有重复,龙少看看,有价值的就留着,重复或没价值的就删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1-23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也有点懒了。周末在补充上去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1-23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池的大手笔
预示着南池开始对三国研究考证
期待后面的成果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6-11-23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下南池...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6-19 01: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