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译金庸密码之终结版
很多人看金庸书品金庸书 但很少有人分析过金庸书中人物的名字来历 也许有人认为名字不过是一个代号而矣 小说中的人名随口叫来罢了~~~~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来~让我们分析分析金庸书中人物的名字~~~~~
五绝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古人以五个方位与五行/五色相配:东为木,色青;南为火,色赤;中央为土,色黄;西为金,色白;北为水,色黑。
五大高手既各霸一方,也就分别与五行中的一行/五色中的一色相对应。下面我将逐一申说,各个击破。
金庸本人在书中已隐约透露出个中消息:洪七公对黄蓉说过“南火克西金,一灯大师又是欧阳锋克星”之语。后面的分析,大方向上绝无差谬,这一点我深具自信,但细节上必有“过度阐释”之弊。事实上也无从完全避免:
南帝一灯————“一灯”之名出自《法华经》: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南为火”:一灯大师之“灯”待“火”点燃。其秘技为“一阳指”,而太阳就是一个大火球。
“南,色赤”:“灯”与“阳“皆作赤红色。
中神通王重阳————‘中央为土”:此人确为历史人物,是全真教开山祖师,原名“王喆”,这姓/名两个字皆具“土”形。五大高手中他辞世最早,由其师弟递补为中顽童,就是周伯通。而“周”中亦有“土”。
“中央,色黄”:王重阳既为道教大师,而道士用黄冠束发,因此又被称作“黄冠”。《推背图》作者李淳风就自号“黄冠子”
西毒欧阳锋————“西为金”:“锋”赖“金”利。作为音乐家的欧阳锋,常备乐器不是吉他,而是铁筝。仍是‘金’制。
“西,色白”:西毒长居白驼山,他本人`/侄儿/部属皆作白衣装。
此意王家卫在《东邪西毒》中也有所发挥,电影尾声是欧阳的一段独白:没多久,我就离开了这个地方。那天,黄历上写着“驿马动,火迫金行,大利西方”。
东邪黄药师————在《卅十三剑客图。虬髯客传》一文中,金庸对唐代名将李靖极表钦敬之忱。其实李靖之军事才能未必高于韩信/林彪,金庸佩服他的恐怕还是其功成不居/明哲保身的政治智慧与人格修养。虽达不到三毛“最爱黄药师什么都爱”的程度,我猜金庸对自己创造的黄药师这一人物形象还是钟爱有加,他把自己推崇备至的李卫公的名字赠给了黄:李靖字药师。
“东,色青”:书中写黄药师初次出场:“身穿青色布袍”。
“东为木”:黄药师三字表面看来似乎有“草”无“木”,其实不然。金庸等台港文人使用的是正规的繁体字,“药”字的正确写法是“藥”,一根巨木,赫然在下。
黄药师先生生活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以“桃”为友,与“木”为邻。
我對黃藥師的喜愛程度與三毛相埒。他真正多才多能:是武學傢,也是文學傢,是書畫收藏家,也是藝術鑑賞傢;是行爲藝術家,也是美食家;是思想家(非湯武而薄周孔);是管理學傢(製造並領導了一干啞仆實數不易);是社會活動家(我黨組織的華山論劍他每次都積極參加);是大教育家(一切熱愛黃蓉的讀者應該衷心銘感老父的教女有方);是數學傢(國際數學獎的獲得者瑛姑對他的學術造詣五體投地,作出了最高評價);是表演藝術家(多次頭戴面具進行精彩演出);
另外,黃還是那傳説中的音樂家。代表作品是《碧海潮生曲》,最擅長的樂器是簫。中土樂器分絲竹兩大類。簫屬竹樂器,還是“木”制。黃藥師按吹玉簫,失其本真。
北丐洪七公————舊武俠小説《兒女英雄傳》中有“鄧九公”者,名諱與洪七公相仿.。書名與《射鵰英雄傳》也有幾分(五分之三?)相似。
“北为水”:七公姓“洪” ,果见洪水汤汤,竟没涯涘。
“北,色黑”:书中不曾描写七公衣服颜色。但他作为丐帮老头子,估计不管衣服原色为何,上身之后,必将改造成唯一色调:总是黑。
可能丐帮当时正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在桃花岛,洪/黄/欧阳三人以音乐比试武功,岛主吹箫,欧阳弹筝,老七公没得钱买乐器,只好鼓着两片腮帮子作“仰天长啸”状,实为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之典范。
有强人编写顺口溜概括今日新农村之“基本”状况:取暖基本靠抖,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性生活基本靠手。
还有一句最适合七公他老人家了:联络基本靠吼!
杨过————名字是金庸借郭靖之口替他取的。这伢子姓杨,名过,字改之。 遵循的是儒家“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训诫。陈平指出:金庸创造郭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人物形象,寄托了自己的一种“原儒情怀”。此言甚合我心,观乎为杨过取名之事,亦足为之添一佐证。
南宋有词人讳刘过者(吾27代先祖),亦字“改之”。
刘过/杨过,同一时代,而吾祖年长。
武敦儒————宋代有词人名‘朱敦儒’者。
小龙女————在杨过口中呼作“龙儿”。
金庸的表哥徐志摩《爱眉小札》对陆小曼的称呼计有:“小龙”“爱龙”“龙龙”“我最甜的龙儿”四种。徐诗《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忍含着一眼悲泪——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龙!”
另外,龙女本意为‘龙的女儿’,显见非人间凡物,相似的有令狐冲称盈盈是‘天上星宿下凡’,段誉呼王语嫣为‘神仙姐姐’。
柯镇恶——-——《世说新语》:“桓石虔,小字镇恶”。
柯之高足郭靖那句掷地作金石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也模仿自《世说》:“刘真长,党同伐异,侠之大者”。
徐潮生————《书剑》中陈世倌之妻,乾隆与陈家洛之母。历史上陈世倌正妻确为徐姓,“潮生”之名恐怕就是金庸所代拟了。出自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黄药师自度的《碧海潮生曲》,以及桃花岛积翠亭上“桃花影里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的对联分明都与这两句诗有关。
梅超风————据说世界上飞行器的最早试验者是梅超风的同代人管虎,可惜没有成功,‘超音速’既然不能实现,那么超越风速就成为当时人们所能想象的速度的极限了。
金庸非常喜爱京剧,对‘一代伶王’的梅兰芳应该不会陌生。梅兰芳原名‘梅畹华’,而梅超风也有原名的,叫做:“梅若华”。两个名字不会一点关系没有吧?
题外话:‘兰芳’与‘畹华’是有联系的,应该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这句梅超风————据说世界上飞行器的最早试验者是梅超风的同代人管虎,可惜没有成功,‘超诗有关:‘兰’是长在‘畹’中芬‘芳’的‘华’(即‘花’)。
裘千仞与裘千丈————虽然裘千丈满口胡柴,害人不浅。谈到学术问题脑筋却出奇的清楚,如他所言:千丈比千仞犹高三千尺。裘千丈没说明白的是:他这三千尺全都高在了脸皮上。
又有一名联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周伯通————周伯通与包不同这两个名字,都深得“高山滚鼓”之神髓:“不通!不通!”也。
古人以“伯仲叔季”对四兄弟进行排序。周伯通显然是家中长子,只是不知他可有弟妹?我穷二十年心力,横绝四海,历览五洲,穿过时光隧道,终于在乾隆18年的铁胆庄为他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二弟:周仲英。大哥比二弟年龄足足大了五百岁。
李沅芷————《楚辞。湘夫人》:‘沅有芷兮澧(音li)有兰'’,此姝之名,尽在诗中。
诗的后一句“思公子兮未敢言”倒与李沅芷对余鱼同的那份情愫有三分仿佛。
神医薛慕华————“薛”所“慕”之“华”者,华佗也。
程灵素————程是“药王”高足,从《黄帝内经》之《灵枢》/《素问》各取一字,而得“灵素”之名。
郑逸梅《掌故小札》:“刘季平夫人陆灵素,为清浦名医陆士谔之女弟,爽朗有丈夫气”。看来,医学世家为女娃取“灵素”之名,所在多有。
康广陵————《世说 》记载嵇“康 ”临刑,叹惋道:“广陵散于今绝矣!”。
苏荃————与蓝苹何其相似!四种水生植物,两样颜色("苏”之被浸染红色,是廿世纪的事)。
“气寒西北”白万剑————出自龚自珍“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的诗句。金庸对龚定庵似乎情有独钟,他为《天龙八部》第35回写的回目是:“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此句脱胎于龚定庵《洞仙歌》词:“埋没了,弹指芳华如电。”。
史小翠与阿绣——-——《聊斋志异。24卷本》第十五卷第三篇小说是《阿绣》,第四篇是《小翠》。两篇文字独立成章,情节互不相干。
当两者分别作为孙女/祖母的 名字 又同时出现在金庸《侠客行》中,事情就颇堪玩味了。
金庸博采众家之长,成就了自己的渊厚。人们往往只注目于曹雪芹/施耐庵对金庸的影响,其实《聊斋》之影响也绝非浅鲜。借用两个名字,或许并不重要,我们试想:金庸笔下有“妖女”一种类型人物,她们与蒲留仙刻画的那些可爱的女鬼/女妖/狐仙形象是否全无亲缘关系?
温青青/任盈盈/殷素素————《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类似的诗在汉乐府中还有几首。
射 射雕/倚天———— 金庸小说于七十年代末在台解禁,唯有《射雕》一书,台湾文化官员怀疑“有鼓吹毛泽东之嫌”,不许在台刊行。金庸对此有所解释:“射雕是中国北方民族由来已久的勇武行为。《史记 李广传》中说:是必射雕者也。王维有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又有诗:暮云空碛时驱马,落日平原好射雕。杨巨源诗:射雕天更碧,吹角塞仍黄。温庭筠诗:安得万里沙,霜晴看射雕。中国描写塞外生活的文学作品往往提到射雕,一箭双雕的成语更是普通得很。毛泽东的词中其实没有射雕两字连用,只有只识弯弓射大雕。中国文字人人都有权用,不能因为毛泽东用过,别人就不能再用。”
金庸此文无一字不真,也无 一语不是诡辩。《射雕》虽无“鼓吹毛泽东”的用心,但那书名的由来,一定出自《沁园春 雪》。
理由有三:
(一) 射雕固然是“中国北方民族由来已久的勇武行为”,但金庸所引诗句都不是在描写蒙古民族,更与成吉思汗无涉。只有在毛泽动笔下才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而《射雕英雄传》的历史背景正是成吉思汗时代,书中又有近三分之一的篇幅直接描写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族并发动西征的经过。
(二) 窃据神州,终主沉浮。此一历史事件改变了所有中国人也包括金庸的生活。金庸对天下忧乐兴亡本已念兹在兹无时或忘,他创办的《明报》尤以及时深入报道分析大陆情势见长。金庸对毛的一言一动/片言只语事实上不能不关心。要写一部以蒙古族及成吉思汗为故事背景的武侠小说,就近取材,信手拈来,用作书名, 谁曰不宜?为小说起一个“射雕英雄”的名字,真的需要先把与射雕有关的古诗词通通检索,朗读一遍吗?
(三) 如果说这一猜测仅是个案,孤证不足采信,则更有旁证在。实则金庸小说从毛泽东诗词起名者非仅《射雕》一部。《倚天屠龙记》中“倚天”二字绝对出自毛的《念奴娇 昆仑》。倚天二字于古诗中也很常见。如李白诗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辛弃疾《水龙吟》词:倚天万里须长剑。然而李/辛二公都只言”倚天“而未涉昆仑,只有在毛笔下才是:“如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将汝裁为三截。”。而《倚天屠龙记》中在昆仑山发生了太多的故事。书中倚天剑的第一次出鞘,是在昆仑山下,倚天剑的最终主人张无忌所统领的明教,其总坛光明顶正在昆仑之巅。难道这一切都是巧合?
“倚天”之名出自毛词,而其创意则金庸自称是受鲁迅《铸剑》影响。郭襄铸造此剑,寄望于后世的持剑者当暴君凌虐百姓时,执此三尺剑,流血五步,诛杀独夫民贼,行的也是黑衣人/眉间尺/荆轲/高渐离之事。
明乎此,则金庸对张艺谋大师那部武侠史诗主旋律巨著《英雄》的反感也就不难理解了。
他说:“张艺谋的历史观和我完全不同。他不是历史学家。他说秦始皇很好,跟我的观念完全相反,所以我不同意。”
日/月/葵花————佛教有‘佛法僧’三宝;道家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基督教有所谓圣父/圣灵/圣子的“三位一体”的教义,日月神教也自有自己的“三位一体”——日/月与葵花。
<葵花宝典〉是日月神教的镇教之宝,在新的领导核心的确立过程中,起到的是传国玉玺与“安邦秘策”的双重作用。
冲虚道长如是说:“《葵花宝典》武林中向来都说,是前朝宫中一位宦官所著.”。那麽作为太监,最大的职业道德是什麽呢?是奴性和愚忠。给自己所创立的这套武功冠以”葵花“之名也就成为顺理成章之事。正如曹植所言:”若葵藿之倾叶,太阳虽不为之回光,然终向之者,诚也“。这位宦官既以向日葵自居,心目中的那一轮红日只能是皇上。(《鹿鼎记》以查慎行诗作回目,有“身作红云长伴日”之句,指的正是韦公公小宝祈愿能长期工作战斗在伟大领袖康熙帝身边)。后此书几经流转,终为魔教所得,那也是天命攸归,得其所哉,因为此教叫做“日月神教”,亦自有想象中的一轮红日在。
记得我读八十年代《笑傲》旧版本,日月神教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朝阳教”,而在三联版中此三字已踪影全无。两者相较,后者似更能得魔教之神:他们宗奉的是阿波罗神庙,并不是要上演一出《拜月亭》。
那么,日/月与葵花三者究属何种关系?在日月神教的教义中又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日-——-——是太阳系的核心,普照万物,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的是教主,是任我行,是东方不败。且看原文:“教众见他站起,一齐拜伏在地,阳光照射在任我行脸上/身上,这日月神教教主威风凛凛,宛若天神”。(《第三十九回。拒盟》),教众对教主的称谓乃是“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圣教主”,何物能够“泽被苍生”,除了太阳?
月——-——绕日运行,借日光以自耀。有时也会遮蔽阳光,造成日食。指的是教内高层干部。如任教主治下的向问天和谦恭未篡时的东方不败,或者是东方教主所倚赖宠信的总管杨莲亭。日月神教是有自己的礼拜仪式的:“向问天右手高举,划了个圆圈。数千人一齐跪倒,齐声说道:江湖后进参见神教文成武德/泽被苍生圣教主!圣教主千秋万载,一统江湖!”(同上).。 现在你看这位以天王老子自居的向问天象个什么东西?是主持对太阳的祭拜感恩仪式的大祭司!
葵花————杜甫诗云: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司马光亦有诗曰: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钱钟书小说《猫》中有“除了向日葵,天底下再没有比他更亲日的人或东西了”的妙语。诚然诚然,葵花之亲日/媚日,无与伦比。它所指向的是广大模范教徒,奴性天成,完全丧失独立思考的意愿与能力,领袖挥手我前进,并为此兴奋如狂。
《葵花宝典》本是那位老太监成长为一名好奴才的本钱与夸耀,到了魔教教主手上,功用即大不相同。要倚靠它和“三尸脑神丹”来对所有教众进行半强制性的洗脑工程,阉割其身体与灵魂。只不过要使他人变态,自己先不能保持常态,要阉割他人,自己总的发扬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先阉了自己。于是乎“欲练神功,挥刀自宫’.。好不痛快也么哥!
风清扬与木婉清————美国佬毕竟建国历史短,脸皮薄,将所得“庚子赔款”部分退还中国,于是就有了清华大学。
办学款虽经山姆大叔过手,校名用的可是正宗老牌国货。出自《诗经》‘水木清华,婉兮清扬’之句。我因此怀疑风清扬与木婉清的武功都是在清华体育系进修而得。风清扬师从刘季教授。刘教授自号‘大风堂主’,武功不凡,还有三句诗流传天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勇士兮守四方!
‘风清扬’之名应是将“婉兮清扬”与“大风起兮云飞扬”两句诗糅合而成。在《诗经》‘清扬’前着一‘风’字,平添几分流动飘逸,而在《大风歌》‘风'’‘扬’两字间加一‘清’字,又去除了草莽烟尘气息。此名与戴笠戴雨农是我所见的最好的两个名字。
令狐冲与盈盈————与令狐冲偕隐的不是小师妹,而是任大小姐,这是命中也是‘名’中注定的事。
这是谁说的?
老子说的!
《道德经》:“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又云:“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金庸密码》前已贴出一部,有网友教示,补我不足:“盈和冲是道家的两个状态,就比如是一个容器满和空。呵呵,刚好他俩是来自对立的两个阵营,而且~~~”。我自己未必能说得这么好,因此径自抄录,并致谢忱。
冲虚道长————‘虚’与‘冲’都是道家常用的概念,古今道人以‘冲虚’为名者更不知凡几。
唐天宝元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因此,《列子》又被称作《冲虚真经》。
岳不群(附卓不凡)————剑神卓不凡与君子剑岳不群两大高手似乎在拉扯一个成语:“卓尔不群”,典出《汉书》:“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巍巍山‘岳’,卓尔‘不群’,颇有一种壁立千仞的气象,与岳不群的道貌岸然也算合拍。
岳不群人称“君子剑”,但真正的君子是“群”的,小人才“不群”呢!这也不是我说的,是我们的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老二说的:“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论语。阳货》)。岳不群以‘君子剑’的面目欺世,金庸却在取名时将其底细揭露无遗:伪君子,真小人也。
下面就有些胡扯了:将岳‘不群’的‘羊’皮褫去(繁体字‘羊’在君下),还剩什么?——剩有‘不君’,不是君子,是小人,不是‘羊’,是狼!
丁坚与施令威————此二人武功未臻化境,与卓不凡/岳不群不可同日而语,他们所争的也非成语,而是在争相攀附一位仙人:丁令威。
《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
‘白头仙翁’卜沉————此人为嵩山派高手,与‘秃鹰’沙天江一起出场,这两人的名字可能是相互对应的,‘秃鹰’与‘白头翁’对应,‘沙天江’与‘卜沉’对应:‘白头翁’与秃鹰都是禽鸟,江水中自然‘不沉’。
《红楼梦》中有名‘卜世仁’者,不是人啊!
任我行————就是‘老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简装版。
东方不败————此人号称‘武功天下第一’。
武侠小说中‘武功’一词指的是‘以拳脚内力给对方身体造成极大损伤的超能力’,但《笑傲》非简单的武侠作品,它还是一部政治小说。此词或有别一层涵义:‘文治武功’中的‘武功’,主要指军事才能与成就。
‘东方不败’就是:东方的战神传说。
向问天————此名极佳,既有李太白‘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天真,又有苏东坡‘把酒问青天’的闲逸,更不乏谭复生‘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豪迈。然而推本溯源,必本于屈原之〈天问〉。向问天与屈原,余皆不论,其愚忠似之,其以妾妇之道事君又似之。
童百熊————熊性勇猛,此人‘一熊’犹嫌不足,乃以‘百熊’名之,可以想见他在魔教与正教的战斗中的是如何的勇猛过人。
[ 本帖最后由 NBALIUHUI 于 2007-1-9 21:1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