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1644|回复: 4

再论三国时期关城、阳安关口的地理位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4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一.关城是阳安口,在今陕西宁强西北阳平关镇附近。

      黄盛璋先生的《阳平关及其演变》(《历史地理论集》)一文,对于“关城”在历史记载中出现的时间仅仅推论到南北朝时代。那么在此之前,有没有区别于古阳平关的关城这个地方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以下几个证据:

      1.《水经注》所引晋代文献对于古阳平关及关城分开表述

       今天对于古阳平关位置的确认,是根据《水经注 卷二十七 沔水》的记载而来的。

      “沔水又东径白马戍南、浕水入焉。水北发武都氐中,南径张鲁城东。…浕水又南径张鲁治东,水西山上,有张天师堂,于今民事之。庾仲雍谓山为白马塞,堂为张鲁治。东对白马城,一名阳平关。浕水南流入沔,谓之浕口。其城西带浕水,南面沔川,城侧二水之交,故亦曰浕口城矣。…”

      但是,在同一卷里,也有“关城”的记载,“庾仲雍云:是水(今汉水西源)南至关城,合西汉水(今嘉陵江)。”

      另在《水经注 卷二十 漾水》条:“庾仲雍又言,汉水(今汉水西源)自武遂川,南入蔓葛谷,越野牛,径至关城合西汉水(今嘉陵江)。”
                              
                                                  “汉水(即西汉水,今嘉陵江)又西南,径关城北,...”

      庾仲雍是晋朝人。所以,关城的地理位置是确定的,且在魏晋时期。
   
      既然对古阳平关位置的确定是依据《水经注》,关城与其是并列出现的。古阳平关与关城在晋时就不是一地。

     对于关城位置的确定,当参《水经注》。

    《水经注 卷二十》漾水条“汉水又东,迳武兴城南,又东南与北谷水合,水出武兴东北,而西南迳武兴城北,谓之北谷水。南转迳其城东,而南与一水合,水出东溪,西流注北谷水。又南流,注汉水。汉水又西南,迳关城北,除水出西北除溪,东南流入于汉。汉水又西南,迳通谷,通谷水出东北通溪,上承漾水,西南流,为西汉水。汉水又西南,.....”。

     根据这一记载,当时的关城当在今阳平关镇。

      2.《三国志 季汉辅臣赞 傅佥注》引蜀记:蜀记载晋武帝诏曰:“蜀将军傅佥,前在关城,身拒官军,致死不顾。佥父肜,复为刘备战亡。天下之善一也,岂由彼此以为异?”作为皇帝诏书,不可能用简称或者代称代替,可见,“关城”是独立的地名,不可能是古阳平关的代称。

     而《姜维传》“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可以说明诏书所指的“关城”就是阳安口!

      3.当时的关城是古阳平关还是今阳平关镇,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钟会军主力从汉中到剑阁的路线有没有经过今阳平关镇。

      从钟会进军的记载看,钟会军主力是通过了今阳平关镇的。

      《钟会传》记载:

      “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

      “邓艾追姜维到阴平,简选精锐,欲从汉德阳入江由、左儋道诣绵竹,趣成都,与诸葛绪共行。绪以本受节度邀姜维,西行非本诏,遂进军前向白水,与会合。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会与绪军向剑阁,…”

      首先,钟会主力进军的路线。

      今人多认为钟会主力是沿明清时代的金牛道路线从汉中一线进军到剑阁的。实际不然。从记载中很明显可以看出,钟会主力是尾随姜维军先到了白水,然后分兵,一小部配合邓艾军(当然钟会当时并不认为这路军队会有所突破),大部(包括前来会合的诸葛绪军)南下剑阁。

      其实,三国时代白水县、白水关以及关头是一回事。在今四川青川县沙州镇、营盘乡附近的嘉陵江岸。对于白水关的历史演变,我在《白水关及其历史演变》中作了分析 ,请参看。http://dx.xycq.net/forum/thread-104340-1-2.html

       那么,钟会主力从汉中到白水要走什么道路呢?当时姜维军没到“关城”,得到已经被攻取的消息,就向白水退军了。而此时钟会军从“关城”到白水的目的就是追击姜维军的。这条道路一定是今天陕西勉县-大安镇-平丘镇-阳平关镇-广坪镇-四川青川县沙州镇一线,理由如下:

       首先,如果钟会军从汉中沿明清时期的金牛道主线到白水,需要从今大安镇向南到达今天的宁强县城再向西南到达汉寿,然后在折向西北沿白龙江到达白水。或者从汉中到平丘镇向南沿嘉陵江道到达汉寿,然后在折向西北。这两条路线都必须经过汉寿,而汉寿当时还在蜀汉控制下,钟会不可能在没有发生战争的前提下就通过汉寿到达白水。且如果通过了汉寿也就不必去白水,直接南下就可以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水关、阳平关、阳安关口位置及前后石牛道图


      第二,从地形地势上来说,陕西勉县-大安镇-阳平关镇-平丘镇-广坪镇-四川青川县沙州镇一线正是一条山谷断裂带,完全可以行军。

      最后,从考古角度来说,在这条路线上,分布有多个汉代遗址,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宁强阳平关镇子龙山遗址和平丘镇枣林坝遗址。而在后世的金牛道主线上没有发现任何汉代遗址或墓葬,而多为明清时代。说明陕西勉县-大安镇-阳平关镇-平丘镇-广坪镇-四川青川县沙州镇是汉代通行的大路。无怪乎刘琳也认为南北朝以前,金牛道的在勉县和广元昭化镇的主线是陕西勉县-大安镇-阳平关镇-平丘镇-广坪镇-四川青川县沙州镇-三堆镇-广元昭化镇了(《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1984年)。

      《中国文物地图集 陕西分册》宁强县:子龙山遗址<阳平关镇阳平关火车站东北  东汉>位于子龙山上,面积约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5米。采集有铜铁蒺藜、铜镞、”当王天命“文字瓦当及绳纹筒瓦、板瓦残片。1962年暴露土坑墓,出土陶俑、陶碗、陶杯等。

      “枣林坝古代居落遗址 位于今宁强县千丘镇西南约1公里处枣林坝的二级台地上,北靠嘉陵江,南至阳广公路。东西约45米,南北宽约10米。台地表层有少量的陶瓷片。在距表层1米深处有大量汉代泥质灰陶片,以弦纹为主,蓝纹次之。在汉代文化层下3米深处有新石器时期的夹沙红陶及泥质红陶片。汉代文化层上遗有唐宋时期的瓷片。”

      在大安镇、广坪镇也都发现了汉代墓群。(《中国文物地图集 陕西分册》宁强县)

      另外,1954年因修宝成铁路,在今宁强阳平关镇古砖下发现“朔宁王太后玺”金印一颗,现存重庆博物馆。按记载“朔宁王”是东汉初公孙述封隗嚣的封号。史传的记载,隗嚣未曾入蜀。此印很可能是隗嚣兵败,王元入蜀求救时遗落在今阳平关的。说明今阳平关附近处在陇蜀的枢纽位置。(《修筑宝成铁路青工李海章发现汉朝朔宁王太后印章》见《文物》,1954年7期140页)

      以下记载都说明从汉中经过白水的道路是当时成都到汉中交通的主要路线,而非后世经过宁强的路线。

      1.《后汉书 隗嚣公孙述列传》:越巂任贵亦杀王莽大尹而据郡降。述遂使将军侯丹开白水关,[注]北守南郑。将军任满从阆中下江州,东据扞关。于是尽有益州之地。
       [注]:在汉阳西县。梁州记曰“关城西南有白水关”也。

      2.《后汉书卷六十三 李固传 第五十三》“出为广汉雒令,至白水关,解印绶,还汉中,[一]杜门不交人事。

                       注[一]梁州记曰:“关城西南百八十里有白水关,昔李固解印绶处也。”故关城今在梁州金牛县西。”

       3.《三国志 先主传》裴注引典略曰:“备於是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馀区。”

       4.《法正传》所载“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

      而后代经过陕西宁强的金牛道线路,此时的史籍都没有记载。
      
       既然钟会军主力是通过了今阳平关镇,那么就不能肯定关城就是古阳平关,也有可能是今阳平关镇。

      其实,从考古角度来说,古阳平关无论如何是不能称为“关城”的。因为古阳平关当时靠近沔阳(即诸葛亮时期的“汉城”,其位置参考《古阳平关及其演变》黄盛璋《历史地理论集》),所以当时的古阳平关只是一个关隘,没有城池,其补给物资可能都是存放于邻近的沔阳城。之所以有这样的推断,是因为在勉县西面白马河入汉水处并没有发现任何汉代遗址(《中国文物地图集 陕西分册》略阳县 勉县部分),而根据《水经注》的记载,古阳平关确实在这个方位。这就充分说明古阳平关这个地方只有关隘,没有对应的城池。那么,不可能是大量补给物品的贮藏地。这就与《钟会传》所载“攻破关城,得库藏积谷”的记载矛盾了。而今天阳平关镇子龙山遗址,无论是面积、文化层厚度,还是出土文物方面,都说明其作为一个汉代的“城”甚至“县城”都是完全够格的。汉代城池的大小参见《汉代城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刘庆柱《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研究》)。

    其次,姜维退军的路线是证明阴平到汉中不必南绕汉寿的又一证据。

     《钟会传》记载:

      “姜维自沓中还,至阴平,合集士众,欲赴关城。未到,闻其已破,退趣白水,与蜀将张翼、廖化等合守剑阁拒会。”

       这段记载对于证明四川青川县沙州镇-广坪镇―平丘镇-阳平关镇的道路十分重要。

       姜维军从阴平计划救援“关城”,没有到达,然后向“白水”方向退军,之后守“剑阁”。我们已经确定了白水的位置。不管这里的“关城”是不是古阳平关。如果四川青川县沙州镇-广坪镇―平丘镇-阳平关镇没有道路。那么姜维从阴平到“关城”,就要先向东南,经过“白水”、“汉寿”,然后再去“关城”。我们来作以下假设:

      第一,姜维军还没到“白水”就得到了关城已破的消息,那么此时姜维军向“剑阁”进军就要通过“白水”。这时候军队的位置,对于白水而言,只能说是“进”趣白水,而不是“退”。

      第二,姜维军得到了关城已破的消息时,已经通过了“白水”。那么向“剑阁”进军就没有必要载通过“白水”。“退趣白水”就变成了不可能。

      所以,姜维军必然不是走“阴平”-“白水”-“汉寿”-“关城”(未到,退军)-“白水”- “剑阁”,而是“阴平”-“关城”(未到,退军)-“白水”-“汉寿”- “剑阁”。也就是说从阴平到“关城”不是绕行南面的汉寿,而是有道路直接可达。

       二、阳安关口不是古阳平关

      对于古阳平关的地理位置,现在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黄盛璋先生的《阳平关及其演变》(《历史地理论集》)一文论述详尽。

      1.今人多认为古阳平关就是阳安关口,其依据有二:

      一是《三国志 钟会传》“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的这一段记载。无非是根据诸葛亮墓地离古阳平关更近而言。

      一是《三国志 姜维传》“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及裴注所引“蜀记曰: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舒恨,故开城出降。”认为在关口是“助汉中守”的话,关口就应该离汉中很近。

      这两个依据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对于第一点,根据《钟会传》前后的记载――“蜀令诸围皆不得战,退还汉、乐二城守。魏兴太守刘钦趣子午谷,诸军数道平行,至汉中。蜀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兵各五千。会使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统万人,恺围汉城,辅围乐城。”…“使护军胡烈等行前,攻破关城,得库藏积谷。”

      以及《姜维传》的记载――“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

      很明显,祭奠诸葛亮的时候,还没有攻下阳安关口和乐城、汉城。是在从乐城(陕西汉中成固)向西去阳安关口的路上。那么今天的阳平关镇、勉县武侯镇的古阳平关都在乐城以西,都有可能是阳安关口。而就远近而言,如果阳安关口就是古阳平关,那么钟会在把阳安关口攻下来之前,却在离阳安关口这么近的地方祭奠诸葛亮(诸葛亮墓在古阳平关以东),完全是不合理的。

      第二点,勉县古阳平关的战略意义是对于从其西面故道发动的进攻具有很明显的防守作用。而对于从汉中方向向西进攻而言。其防御作用未见显著。很可能,诸葛亮修筑汉城以后,古阳平关的作用就渐渐淡化了。

      而今阳平关镇,面向东、北两个方向,能同时对从武都沿嘉陵道南下、从汉中沿金牛道西进的进攻起到防御作用。

      再看下面的记载:

      “景耀元年,…大将军维议,以为: “汉中错守诸围,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退据汉、乐二城,积谷坚壁。听敌入平,且重关镇守以御【大】〔之〕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悬粮,自然疲退。此殄敌之术也。”于是督汉中胡济却守汉寿,将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舒】〔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任乃强认为当作武街, “街”、“衛”字体相近)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二年夏六月…”《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卷六 刘后主志》

      “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適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於是令督汉中胡济卻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姜维传》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上面可以看出,钟会伐蜀之前,蜀汉的防御体系是在魏蜀边境一线分守几个据点。汉中盆地以内已经有汉城、乐城,即现在的勉县和成固。而古阳平关就在汉城以西,近邻汉城。如此近的距离还要设置两个防守要点。不可思议。且如果汉城、乐城被攻克,从汉中向西攻古阳平关远比从古阳平关的西面攻击要容易得多(汉中盆地地形地势使然,刘备当年只在定军上屯兵,没有攻取古阳平关,但是曹操最后还是撤军了),在此设防防御东面来的军队进攻,没有太大意义。

       另外,从“及锺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 (《姜维传》)的记载可以看出,阳安关口实际上是汉中的“诸围外助”,距离汉中的据点汉城、乐城不应该十分接近,而应在离汉城、乐城有一段距离的今阳平关镇。

     所以,阳安关口很可能是在今天陕西的阳平关镇附近。

2.东晋曾立阳安县,其地望应在今陕西阳平关镇。

  阳安口在两晋南北朝多称为关城,但东晋曾立阳安县。

《晋书卷一十四 志第四 地理上》梁州条:刘备据蜀,又分广汉之葭萌,涪城、梓潼、白水四县,改葭萌曰汉寿,又立汉德县,以为梓潼郡;......泰始三年,分益州,立梁州于汉中,改汉寿为晋寿,......后孝武分梓潼北界立晋寿郡,统晋寿、白水、邵欢、兴安四县;梓潼郡徙居梓潼,罢剑阁县;......及安帝时,又立新巴、汶阳二郡,又有北新巴、华阳、南阴平、北阴平四郡,其后又立巴渠、怀安、宋熙、白水、上洛、北上洛、南宕渠、怀汉、新兴、安康等十郡。

    东晋时代,该晋寿县,立晋寿郡,辖晋寿、白水、邵欢、兴安四县(《宋书 卷三十七》、《南齐书 卷十五》同)。安帝时,改立宋熙、白水等郡。

   宋熙郡所辖,《宋书》作兴乐令、归安令、宋安令、元寿令、嘉昌令(令即县,见《宋书 卷三十七》梁州条),《南齐书》作兴平、宋安、阳安、元寿、嘉昌(《南齐书 卷十五》梁州条)。可见归安即为“阳安”。

   白水郡所辖,两书都作晋寿、新巴、汉德、益昌、兴安、平周(见《宋书 卷三十七》梁州条、《南齐书 卷十五》梁州条)。

   可见,原来晋寿郡的晋寿、白水、兴安归于白水郡,邵欢不知归属。或改称。

  据《宋书 卷三十七》梁州条所载,“宋熙太守,...去州七百;去京都九千八百”,“晋寿太守,......去州陆一千二百;去京都水一万”。而同书所载汉中太守领县四为南郑令、城固令、沔阳令、西乡令。则宋熙郡在晋寿以北、沔阳以南。白水郡最北当为兴安,《隋书 卷二十九》载“绵谷旧曰兴安”,地望在今四川广元市(《中国历史地图集 隋 巴汉诸郡》)。则阳安县应该更在广元以北,地望当在今陕西阳平关镇。阳安县也可能就是原晋寿郡的邵欢县。
                 
    三、对蜀汉汉中防守体系变化的认识

    我一直认为,古阳平关在诸葛亮筑汉、乐两城之后的战略地位已经下降。

    遍查三国史籍,“阳平”见诸记载,始于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2月17日~216年2月5日)曹操征张鲁,“张鲁使弟卫与将杨昂等据阳平关,横山筑城十馀里”(《三国志 武帝纪》)。终于“(建兴)五年(公元227年2月4日~228年2月22日)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三国志 后主传》)。而诸葛亮筑汉、乐二成是在建兴七年--"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营於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后主传》)--此后,阳平就再也没有出现,反而是开始阳安关出现。

    所以,筑汉、乐城前,因古阳平关与汉中治所南郑相距比较远,沿国道距离为60公里。在故道方向对汉中的防御作用明显,其他诸如兴势、黄金诸围也分别对应秦岭上的子午谷、骆谷。而汉、乐二城修筑以后,诸葛亮的治所已经“於南山下原上”。汉城与古阳平关距离仅为8公里左右,没有必要在如此近的距离设置防御据点。也就是说汉城取代了阳平关的防御地位,其他的兴势、黄金诸围也仍然存在,并在魏方两次伐蜀过程中起到作用。姜维战略调整以后,主要兵力集中到陇西,东面的兵力就不足了,“错守诸围”难度比较大,只能撤掉相对不重要的围戍,但汉中并不仅仅只有汉、乐二城--《华阳国志 卷十一 后贤志 柳隐传》记载:“柳隐......迁汉中黄金围都,景耀六年,魏镇西将军钟会伐蜀,入汉川,围戍多下,惟隐坚壁不动。会别将攻之,不能克。后主既降,以手令敕隐,乃诣会。”--似乎汉中兴势、黄金等较为重要的围戍似乎直到蜀汉投降仍然存在。


       综上所述,结论如下:
   
      第一,《三国志》所提到的关城与阳安关口是同指一地,位于今陕西阳平关镇。即《三国志辞典》的看法比较合理。

      第二,三国时期的关头、白水关、白水县是同指一地。

      为杨守敬《水经注疏》作疏的熊会贞也持此说“会贞按:《三国志·法正传》,鱼复与关头,益州祸福之门。一名阳安关口。《姜维传》,维闻钟会理兵关中,表请分将护阳安关口是也。又名关城。《钟会传》,会西出阳安关口,使护军胡烈等攻破关城,是也。晋、後魏亦谓之关城,苟金龙为梓潼太守,带关城戍主。《通典》,关城在西县西四十里。《元和志》,在金牛县西三十八里。《一统志》,阳平关在宁羌州西北一百里,关城东西径二里,南倚溪公山,北倚嘉陵江。古阳平关即白马关,在沔县界。今关乃古阳安关城,盖近代改置阳平关,仍汉旧名耳。《明统志》以为即古阳平关,误。”但美中不足,他把关头与关城混淆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2-3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城和阳关口在3国后期都是军事重地啊,可惜诸葛已经离去,在他生前,曾说过一定要把守那些地方,可惜死后没人听从。。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2-3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如今多少事,已付之好贴中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1-16 05: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