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1392|回复: 2

他们的世界——浅谈几部涉及中国同性恋题材的作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在“后窗看电影”活动里所放映的影片中,《霸王别姬》恐怕是其中最令人着迷的。精致的画面,几乎整部中国现当代历史的大空间,还有国粹京剧舞台的大背景,都足以令人兴奋。当然,还有影片中被人称道,也是人们最关注最常提到的——演员张国荣,以及同性恋亚文化。然而人们的过度关注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作者的本意,认为《霸王别姬》是一部反映中国同性恋的影片。片子在戛纳得奖的时候,电影海报上印满片子的英文译名Farewell My Concubine——直译就是“告别我的妾”,这诱惑了人们顺着“同性恋”的方向继续思考,多少造成了对影片的误读。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因为影片并不简单,导演陈凯歌也不简单。
     影片叙述了这样的故事(按时间顺序,不考虑电影结构):1924年,小豆子被作妓女的母亲送入戏班学戏,于师兄结下深厚的友情。10年后,两人分别取艺名段小楼、程蝶衣,合演的《霸王别姬》红极一时。后因段小楼娶妓女菊仙为妻,程蝶衣与之产生矛盾,不再与小楼合演。抗战时期,小楼被日军抓走,蝶衣四处奔波营救,并由此为日军军官唱戏。抗战胜利后,蝶衣又因汉奸罪被抓。段小楼作出很多努力均无功而返,倒是蝶衣机缘巧合被释放。建国后,两人均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其中包括了徒弟小四的背叛。在文革批斗中,二人互揭“罪行”。菊仙承受不了打击,上吊自尽。打倒“四人帮”后,二人在分离了22年的舞台上又一次合演《霸王别姬》。那个舞台,没有观众,甚至没有胡琴的伴奏,所有的节奏发自内心。蝶衣唱罢最后一句,用他送给段小楼的那把注满感情的剑自刎了。那一刻,已然老去的小楼深情地喊着蝶衣幼年的名字——小豆子……
      这部影片涉及的方面之广,在中国现代电影中是十分罕见的。在国内第一次大胆的对同性恋亚文化的关注和表现,是影片最大的看点。而我认为同性恋题材的介入只是为电影披上了迷人的外衣,并非导演所要集中表现的内容。程蝶衣与段小楼的恋情实在不能称其为恋情,最为明显的提示是影片中程蝶衣对段小楼没有性的需求。程蝶衣少年时背《思凡》总将其背错,而在师兄的“调教”下终于念出“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人们普遍认为这是程蝶衣性别倒错的标志,但我想将其理解为混淆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最为恰当。展现对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的思考在电影中频频出现,最为有趣的一点是程蝶衣的人物设置问题。程蝶衣似乎不是一位真实存在的人。首先,程蝶衣是没有父亲的。而母亲对于他也是不存在的,较重要的一个细节是他将写好的信吩咐人烧了,寄给“母亲”。另外,程蝶衣是没有国家、民族的。电影在抗战胜利后对“汉奸”的审判中,程说:“如果青木还活着,京剧早就传到日本了。”在电影中,“程蝶衣”这一形象具有极大的象征性,近乎一个符号。更具体地说,“程蝶衣”是一类标准,是艺术的标准,所有的人在这一标准下被分为艺术与反艺术。袁四爷、青木是艺术的,菊仙是反艺术的,段小楼时而艺术时而反艺术。“程蝶衣”的遭遇更像是艺术的遭遇。事实上,在所谓“爱情”的外衣下,陈凯歌更关注的是他一直以来对中国现当代历史的批判与反思的态度,这就导致影片是反映艺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特殊遭遇。决非我们常认为的是对同性恋亚文化的展现。电影在对历史的叙述与表现上类似《末代皇帝》和《美国往事》,但《末代皇帝》与《美国往事》更强调个体意志,《霸王别姬》则注重集体追寻。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历史对民族的暴力改写即使再怎么改头换面,也无法不使人悚然心惊。
      在解读《霸王别姬》的过程中,我不得不将其与另外三部涉及同性恋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这三部作品分别是:白先勇小说《孽子》、王小波小说《东宫·西宫》、张元电影《东宫·西宫》。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所谓《东宫·西宫》不是一部作品,而是四部作品。有电影剧本《东宫·西宫》,有话剧剧本《东宫·西宫》,有小说《似水柔情》(还是《东宫·西宫》的故事),还有张元的电影《东宫·西宫》。前三部作品均出自王小波之手,差异不算大。电影《东宫·西宫》虽用的是王小波的剧本,但导演张元做了些许“改造”,使电影与剧本有很多不同。“改造”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电影与剧本的文本性质完全不同。我一向认为,视觉艺术的力量要远大于文字。这里所谓“力量”应指作品所引起公共效应的力量。比如现在写写文革中虐待的经历是允许出版的,但如果改为用“架上绘画”去展示批斗时暴力残酷的场面,恐怕要被禁掉,电影更不必说。这也就是为什么余华的《活着》和张艺谋的《活着》作品命途迥异的原因。最为紧要的一点,在对同性恋文化的看法中,张元与王小波产生了一定的错位。所以我列举的比较阅读作品是三部非两部。
      从表面上看,三部作品均涉及同性恋题材,然而在20世纪末的中国内地,同性恋是被遮蔽的禁区。而电影《东宫·西宫》又是一部独立于体制外的片子,这就使影片处于古怪与特别的境地。更明确地说,如果文字版《东宫·西宫》是在挑战禁忌的话,电影《东宫·西宫》则是禁区中的禁区。在台湾,《孽子》的题材选择与创作方式上是否受到极大冲击,我不敢妄下断言。可以确定无疑的是,中国人在“性”的态度上向来暧昧不清,《孽子》与《东宫·西宫》不约而同触及了我们的道德底线。
      我们知道,白先勇自称有同性恋倾向,所以在《孽子》中写出同性恋的真实感受、爱恋关系与当下社会环境,不足为奇。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小说归为作者的自叙传,但要说作者与文本毫无关系,我是不敢同意的。通过对小说《孽子》的阅读,我们可以清晰地体味到被碾压挤碎的“人”发自生命底层的“抗议”。而在这一泓痛苦的池水中,没有生出报复与拯救之花。可以说,在对人性与苦难的慨叹中,白先勇是超然的。法国汉学家赞誉小说是一出“将悲情研成金粉的歌剧”,我想这比喻是有表现力的、恰切的。可能有人要说,小说《孽子》缺少对同性恋反思与批判精神,甚至隐藏有赞美同性恋生活的嫌疑。这种评价在对所有涉及此种题材的作品解读中并不罕见。我以为这类说法的背后是一种陷人入罪的思维方式。对同性恋全面批判的文章和看法在我们的国度太常见不过,不信你到大街上随便拉个人问问。白先勇笔下同性恋的生存境遇,就是那样,也必是那样。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都是以同性恋为题材,王小波在《东宫·西宫》的创作中并没有全面深入的描摹、反映同性恋群体本真的生存状态。而我们知道,王小波在这方面的社会学研究可以称得上专家。我相信,王小波是有能力叙写一个同性恋者的生存遭遇。至于他为何不这般写,我想与作品主旨有关。我以为,《东宫·西宫》是一份精巧的政治隐喻,绝非光是对弱势群体的关照。王小波热衷于通过性的描写和身体描写建立起一种性与文本的政治,即通过对性和身体的描写来呈现政治的无孔不入和权力的至高无上,以及人物通过性和身体发起的对于政治和权力的抵制和反抗。这也许就是《孽子》与《东宫·西宫》最大区别所在。
在面对同样的政治隐喻中,王小波与张元的表述是不同的,这造成了文字与电影《东宫·西宫》文本上的区别。不同集中于以下三方面。(参看 郝建 《禁宫中的人造快感》 书城2003NO.02)
1,影片的故事剧情较之于原著略显简单,细节与结局部分的处理却得到强化。电影开篇在警察史小军准备将阿兰带回派出所时,阿兰亲了警察一下,史小军懵了;而在剧本中这一动作不是亲,是从背摸到屁股。影片中史小军受到过笔记本;而原著中则为阿兰的小说。剧本里明确提到阿兰的太太是“公共汽车”;影片中这一笔则没有交代。剧本中的台词在电影中得到加强:“死囚爱刽子手,女贼爱衙役,我爱你。”这句台词在原著中是没有的。同样得到强化的还有场景效果,即潮湿、阴冷、龌龊、病态的场景效果。在结尾处,出现了最“有趣”最值得关注的变化,原作中史小军与阿兰发生关系的剧情被删掉了,代之以太阳的初升和面带微笑的阿兰走出公园。我曾看过一篇采访张元的报道,在谈到删掉结尾处的“床上戏”时,张元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拍不下去了”。改编后的结尾要表述什么?他的回答是什么意思?匪夷所思。
2,影片与小说的叙事模式完全不同。原作中有几个叙述角度,是典型的“复调”结构。复调小说理论的提出者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指出:“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又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的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这确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基本特点。在他的作品里,不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的地位一时连同他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互相间不发生融合。”我以为原作的叙事与之是相符的。有阿兰的独白,有警察的独白,有阿兰的小说,还有女贼于衙役的故事。而在影片中多角度叙述幻化成实际的事件,时间也集中在一个晚上。多角度叙事给我们造成这样的观感:警察也被政治机构所碾压,也成为一类“异端”。无疑,警察也是受害者。这立即将我们的思考引向深入。而影片仅止步于“阿兰”剥去“史小军”的警服,即打碎权力者施虐的外壳,二“人”“抱”在一起,完了。这就消解了影片本该有的深度,使片子无可挽回的走向浅薄。
3,影片与剧本给人的感觉很不同。较之影片来说,我更偏爱原著。我的感性认为电影略显“肉麻”:它像是一个游戏。也许导演把它当作了“游戏”。而在对原著的阅读过程中,我感到的是纯洁的美与严肃的思考。我总以为影片《东宫·西宫》是张元创作生涯的直接隐喻。从一位独立电影制作人“成长为”主旋律导演,在当下中国,其内在逻辑是相通的。向政治体制投怀送抱,这跟知识分子的“变节”、“投降”、“屁股”没有任何联系。在一些人的眼里,与政治的对抗只不过是“游戏”或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在比较阅读这几部所谓涉及同性恋题材的作品的时候,我发现中国大陆地区的作者喜欢通过对同性恋题材的描绘来呈现与同性恋无关的意义,他们大多不去表现同性恋生存的本真状态。陈凯歌在《霸王别姬》中要呈现的是艺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生存困境,王小波、张元在《东宫·西宫》里要表达的是通过对政治与性爱犬牙交错领域的描绘来呈现政治的无孔不入和权力的至高无上以及人们的抵抗与逃逸。中国大陆地区的独立艺术家一直都保持着对历史与政治批判与反思的态度。也许他们将此看作中国最急迫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大陆的艺术家对待同性恋文化的态度如此的暧昧,其深层原因大概就止于此吧。

参考文献
王爱松《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吴冠平《艺术电影速查手册》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
郝建 《禁宫中的人造快感》 书城2003NO.02

[ 本帖最后由 haahharen 于 2007-5-11 21:18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5-12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霸王别姬》是个经典,我也比较喜欢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5-12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丽那个(似乎是《王的男人》)和霸王拍滴粉像。。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1-16 0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