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4287|回复: 6

【Ice诗词名句鉴赏系列】之二【民国名句鉴赏---苏曼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7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Ice诗词名句鉴赏系列】,不定期更新

【Ice诗词名句鉴赏系列】之二【民国名句鉴赏---苏曼殊】


1.才如江海命如丝

【鉴赏】丹顿、拜伦是英国有名的天才诗人,可惜全部是短命而死。所有西方诗人中,苏曼殊最崇拜的偶像就是拜伦。 所以他说丹顿、拜伦就是我的老师,他们卓越的才华有如江海一般汹涌澎湃,但他们的生命却如细丝一般纤弱。苏曼殊借诗咏丹顿、拜伦,实际却是哀怜自己,虽然有才,却遭遇诸多坎坷波折、身世凄凉。大有“自古红颜多薄命”的感慨!

【出处】民国  苏曼殊《本事诗》

【原诗】丹顿拜伦是我师,才如江海命如丝。朱弦休为佳人绝,孤愤酸情欲语谁?


2.行云流水一孤僧

【鉴赏】苏曼殊描写自己出家为僧,一个人孤苦伶仃,就像行云流水般的漂泊天涯,心情悲苦凄凉。若是抛开其身世飘零不看,“行云流水一孤僧”诗句倒也别有一番飘逸洒脱的脱俗之美。

【出处】民国  苏曼殊《过若松吁有感示仲兄》

【原诗】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3.狂歌走马遍天涯

【鉴赏】狂声高歌策马流浪,几乎走遍了天涯海角。苏曼殊身世飘零,不得不狂歌走马,籍以抒发自己满腔的悲情苦思。“狂歌走马遍天涯”虽然孤苦,但也充分流露出流浪者的潇洒豪情,狂歌长啸,策马疾驰,广阔天涯,何处不是家!

【出处】民国  苏曼殊《憩平原别邸赠玄玄》

【原诗】狂歌走马遍天涯,斗酒黄鸡处士家。逢君别有伤心在,且看家梅未落花!


4.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鉴赏】脚踩芒鞋,手持破钵,孤独的流浪在无人相识的异乡路上,踏着满地的樱花向前走,也不知走过了几座桥。此诗句描写苏曼殊自身飘零落叶般的身世,哀婉动人。苏曼殊自幼出家为僧,身世凄凉,“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颇能描写出背井离乡,天涯漂泊的孤寂与痛苦。

【出处】民国 苏曼殊《本事诗  春雨》

【原诗】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注释】尺八箫,日本人所喜爱的一尺八长的箫。苏曼殊作此诗时,人在日本,所以会有“何时归看浙江潮”的感慨。


5.相逢莫问人间事,故国伤心只泪流

【鉴赏】彼此难得相逢,请不要问人间又发生什么了。只因为一想起多难的祖国,就令人伤心流泪。苏曼殊早年参加革命,满腔报国热诚。此诗描写他人在日本,心却记挂祖国的忧愤情绪。

【出处】民国  苏曼殊《东居杂诗》

【原诗】流萤明灭夜悠悠,素女婵娟不耐秋;相逢莫问人间事。故国伤心只泪流。


6.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鉴赏】面对你真挚的爱情,我只能以一钵无情的泪水回送给你。只恨我们相逢不是在我未出家的时候。诗僧苏曼殊年轻时曾有女子对他十分钟情,情愿以身相许,因此他就做了此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出处】民国  苏曼殊《本事诗》

【原诗】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发帖际遇]: Ice遭太岳四侠打劫,落荒而逃中丢失银两2.

评分

参与人数 1 +10 收起 理由
长风万里 + 10 好贴奖励

查看全部评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8-3-17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曼殊生平:

  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画家,而且是清末民初萃集革命与创作于一身的奇僧。原名子戬,小名三郎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广东香山(今广东珠海前山南溪社区)人。苏曼殊的父亲苏杰生是广东茶商,其生母是一位日本女子,名叫若子,是苏杰生的第四房妻河合仙氏的妹妹。苏家是广东的巨族,长年在日本横滨经商。若子生下苏曼殊三个月后,就离开了他,苏曼殊由其父苏杰生带回国,由河合仙氏抚养。童年的苏曼殊没有感到多少家庭的温情,他在倍受冷漠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族人对这个异族所生的孩子总是看不惯苏杰生的妻子陈氏更是把河合仙氏和曼殊看作眼中钉。河合仙氏受不了白眼,只好返回了日本。这一年,苏杰生经营亏本,回到广东,从此家道渐渐中落。1918年5月2日下午4时,病痛的折磨,际遇的悲惨,内心的伤痛,曼殊经过35年的红尘孤旅,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然后离开人世,后事由汪精卫等料理。1924年6月9日,孙中山出资千金,葬他在西湖孤山之阴,与秋瑾之墓隔水相望。

  曼殊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曼殊父亲苏杰生经商日本,为日本横滨英商万隆茶行的买办,自与其首妾河合仙的胞妹若子私通后,1884年9月28日生下曼殊。未及三月,若子返回家乡后不知所踪。曼殊改由河合仙抚养,致使得在很长的时期里,曼殊错认养母河合仙为生身之母。以致后来常常为自己血统和身世慨叹。曼殊6岁返回广东老家,但家人把他目为异类,称作杂种。幼小的曼殊备受歧视和折磨,丝毫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疼爱,受尽刻薄和欺凌。不久,曼殊大病一场,病中的曼殊被家人扔在柴房里气息奄奄而无人过问。后来,他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15岁那年,曼殊随表兄去日本横滨求学,当他去养母河合仙氏老家时,与日本姑娘菊子一见钟情。然而,他们的恋情却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苏曼殊的本家叔叔知道这事后,斥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并问罪于菊子父母。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菊子。结果,当天夜里,菊子投海而死。失恋的痛苦,菊子的命运,令苏曼殊深感心灰意冷,万念俱灰。这些经历给幼小的曼殊沉重的打击,以至他小小年纪竟然看破红尘,而去广州长寿寺出了家。开始了他风雨飘泊的一生。

  曼殊才华横溢,过目不忘,少年时就崭露头角,语惊四座。7岁时其父将他送往上海,随著名西班牙老师罗弼氏。庄湘学习英语。曼殊在日本留学时,加入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回国后任上海《国民日报》的翻译。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在他留学日本时,孙中山先生曾派廖仲恺给曼殊送去二百元银洋,曼殊得之欣喜若狂,立即大发请贴。当孙先生和廖仲凯接到请贴时,孙先生笑着说:“这就是曼殊,我们去赴宴,让他高兴高兴……”

  孙中山、柳亚子帮助曼殊

  曼殊从来居无定所、贫穷、疾病缠身,又积极参加资产阶级革命、逃儒归佛之反复、创作诗歌、小说,翻译;从一个革命者、一个和尚、一个佛教徒、一个恋母的儿子,到一个情人、一个飘泊者、一个嫖客……他从一个角色跳到另一个角色。比他的创作更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是他身世曲折而离奇,一生在众多的角色之间跳来跳去尤其引人注目。他的为人,他的才华,处处受到欢迎和爱戴。如果说刘三(季平)和柳亚子常常在经济上周济曼殊,孙中山先生无疑也是周济曼殊的一个。在他的一生中,给他带来许多温暖的,也不乏其人,他的生母、养母、祖母、孙中山、章太炎……

  以情求“道”

  在他离开人世时,还不知他的生身母亲是谁?这就是曼殊一生的底蕴。饱受宗族歧视,缺少亲情的少年曼殊少小出家,及其“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的流浪生涯,对于人间温暖,正如久旱逢甘霖。曼殊在日本著名学府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班学习期间,他结识了陈独秀,受到爱国主义思潮的影响,参加了排满反帝的革命团体,革命思想渐渐形成。袁世凯窃国后,他仍坚持以文章激发革命,发表了著名的《讨袁宣言》,历数袁世凯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惊世骇俗。

  曼殊是一个爱国的高僧,他的很多文字里浸透着对新世界的渴盼之情,和对清廷的无限愤恨,却是硬生生地被黑暗社会所淹没,于是希望破灭,痛极而笑,愤然落笔: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苏曼殊有文采,有仪表,还有耿直的个性令他结交了不少朋友,朋友都是当时革命界、文艺界的著名人物。如陈独秀、章太淡、宋教仁、周树人、李叔同、蒋介石、用如果把苏曼殊的友人,一个一个名字排在我们脑海筋里,这差不多成了一幅民国以来文人名士的缩影图。

  情缘未了与三度出家

  情缘未了,使他成了出家人中的在家人,在家人中的出家人。曼殊出入酒肆花楼,其意不在花,也不在酒。1909年,曼殊在东京的一场小型音乐会上认识了弹筝女百助。因相似的遭遇,两人一见如故。但此时的曼殊已了却尘缘,无以相投,便垂泪挥毫,写了一首涛:“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曼殊和百助枫子这对情人未能终成眷属。曼殊曾三度出家,不但披着袈娑云游四方,甚至漫游暹罗,锡兰、越南等国,从中体察当地僧侣生活及佛教活动情况,并接受第三次戒剃,受戒于左臂上。他编撰的著名的《梵文典》八卷,填补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页空白。他也仰慕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壮举,多次表示要作白马投荒第二人,所以他曾西入印度潜修梵文。

  翻译家与画家

  在翻译方面,苏曼殊作出了突出了贡献。他的译作,多属经再创造的着译结合之作,他的译出以诗为佳。语言凝炼,节奏感强,陈义悱恻,事辞可称。他曾编着《梵文典》、《梵书摩多体文》、《法显佛国记》、《惠心使西域记地名今译及旅程图》、《汉英三昧集》《汉英辞典》、《粤英辞典》、《泰西群芳谱》等书。译作有《拜伦诗选》、《悲惨世界》(传说陈氏与曼殊一起翻译嚣俄(Hugo,今译雨果)的《悲惨世界》、《婆罗海滨遁迹记》。还译有歌德的《〈沙恭达罗〉颂》,与梵土女诗人陀露哆的《乐苑》等作品。曼殊大师是向我国介绍拜伦、雪莱诗作的第一人。

  曼殊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的画风清淡典雅,不落俗套,自成一格。但他从不轻易为人作画。他17岁为教科书绘插图,兼教美术。20岁以后,因他痛感身世不幸,心情郁闷,常将绘好的画撕碎,又不轻易为人作画,故传世作品很少。从现存的一百多幅画,多是萧疏淡雅,韵味浓郁,运笔精妙,图意新颖的佳作。日本西村澄人评其画曰:“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诚为空谷之音也。

  小说创作

  曼殊一生共写了六部小说,合称六记。《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碎簪记》、《焚剑记》、《非梦记》、《天涯红泪记》(仅写成两章,未完)。这些小说大都以爱情为题材,又都用三角方式处理,常常带有浓重的伤感色彩。他所描写的男女主人公,大都处于悲欢离合、生死离别之中,在他们经历了人世间的种种痛苦之后,方感人世多变,诸行无常,看破红尘,或不知所踪。体现出人生苦空无常,这也是人们对他关注的焦点。他对后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

  用文言文写的《断鸿零雁记》,是一篇洋溢着浓郁诗情和现代意识小说,是旧小说向新小说过渡的重要桥梁,被誉为民国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

  曼殊的绝笔画:《荒城饮马图》

  1905年春,曼殊在杭州西湖为同窗陈独秀作过一幅画。后来,江苏镇江的赵伯先又向他求画。苏与赵交谊甚厚,曼殊曾有记载:“伯先豪于饮,余亦雄于食。既醉,则按剑高卧于风吹细柳之下,或相与驰聘于龙蟠虎踞之间”。对作画之请,曼殊当然慨然允诺。但曼殊由于忙着东渡日本,未能及时交画。谁知别后不久,即爆发了黄花岗之役。赵是革命党人,为黄花岗起义失败而忧愤成疾,不久便抑郁呕血而死。

  曼殊得知噩耗后,含悲作一幅《荒城饮马图》,焚于故友墓前,以示悼念。从此,苏曼殊便不再作画,以此来表达对亡友的愧疚之情。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3-17 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BS一下 ICE大人自占沙发哈。。(玩笑)

赶紧抢个板凳先。。 然后看帖

首先 很佩服ICE大大的鉴赏能力。 和文学功底。

行云流水一孤僧
这个跟我的心情很像。。。。。 尝过人间疾苦。
我的心情也是很。。  跑题了

[发帖际遇]: Tezuka跟踪成昆进入明教密道,结果:奋勇救小昭脱险,得到小昭感谢银两24.


[ 本帖最后由 Tezuka 于 2008-3-17 01:14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3-1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3-17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
很多都不知道的说,,,

[发帖际遇]: 法号无语遭太岳四侠打劫,落荒而逃中丢失银两4.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4-1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多谢凤凰的分享!收藏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8-4-2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6-8 03: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