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楼主: 林风

新唐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左右监门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诸门禁卫及门籍。文武官九
品以上,每月送籍于引驾仗及监门卫,卫以帐报内门。凡朝参、奏事、待诏官及
繖扇仪仗出入者,阅其数。以物货器用入宫者,有籍有傍。左监门将军判入,
右监门将军判出,月一易其籍。行幸,则率属于衙门监守。
长史,掌判诸曹及禁门,巡视出入而司其籍、傍。余同左右卫。兵曹参军事
兼掌仓曹,胄曹兼掌骑曹。
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涖宫殿城门,皆左入右出。中郎将各四人,长
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有录
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二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胄曹,府三人,
史四人。监门校尉三百二十人,直长六百八十人,长入长上二十人,直长长上二
十人。监门校尉掌叙出入。唐改监门府郎将为将军。)
△左右千牛卫
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掌侍卫及供御兵仗。以千牛备
身左右执弓箭宿卫,以主仗守戎器。朝日,领备身左右升殿列侍。亲射,则率属
以从。胄曹参军事掌甲仗。凡御仗之物二百一十有九,羽仪之物三百,自千牛以
下分掌之。上日,执御弓箭者亦自备以入宿。主仗每月上,则配以职,行从则兼
骑曹。中郎将各二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胄
曹参军事各一人。(唐改备身郎将曰将军,备身将曰中郎将,千牛左右、备身左
右曰千牛备身。初置备身主仗。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兵
曹,府一人,史二人;胄曹,府一人,史一人。千牛备身十二人,备身左右十二
人,备身一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千牛备身掌执御刀,服花钿绣衣绿,执象笏,
宿卫侍从。备身左右掌执御弓矢,宿卫侍从。备身,掌宿卫侍从。主仗,掌守供
御兵仗。)
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供奉侍卫。凡千牛及备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奉
者,皆上将军领之,中郎将佐其职。有口敕,通事舍人承传,声不下闻者,中郎
将宣告。
○诸卫折冲都尉府
每府折冲都尉一人,上府正四品上,中府从四品下,下府正五品下。左右果
毅都尉各一人,上府从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正六品下。别将各一人,上
府正七品下,中府从七品上,下府从七品下。长史各一人,上府正七品下,中府
从七品上,下府从七品下。兵曹参军事各一人,上府正八品下,中府正九品下,
下府从九品上。校尉五人,从七品下。旅帅十人,从八品上。队正二十人,正九
品下;副队正二十人,从九品下。
折冲都尉掌领属备宿卫,师役则总戎具、资粮、点习,以三百人为团,一校
尉领之。捉铺持更者,晨夜有行人必问,不应则弹弓而向之,复不应则旁射,又
不应则射之。昼以排门人远望,暮夜以持更人远听。有众而嚣,则告主帅。
左右果毅都尉,掌贰都尉。(每府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丘曹,府
二人,史三人。每队正领兵五十人。武德元年,改鹰扬郎将曰军头,正四品下;
鹰击郎将曰府副,正五品上;司马曰长史,正八品下;校尉,正六品下,旅帅,
正七品下。废越骑、步兵二校尉及察非掾。又改军头曰骠骑将军,府副曰车骑将
军,皆为府。诸率府置骠骑将军五人、车骑将军十人。二年,以车骑将军府隶骠
骑府,置十二军,分关内诸府皆隶焉。每军,将军一人,副一人。至六年废。七
年,改骠骑将军府为统军府,车骑将军为别将。八年,复置十二军。贞观十年,
改统军府曰折冲都尉,别将曰果毅都尉。军坊置坊主一人,检校户口,劝课农桑,
以本坊五品勋官为之。三辅及近畿州都督府皆置府,凡六百三十三。永徽中,废
长史,置司马一人,总司兵、司骑二局。武后垂拱中,以千二百人为上府,千人
为中府,八百人为下府,赤县为赤府,畿县为畿府。圣历元年,废司马,置长史、
兵曹参军事,又有别将一人,从六品下,居果毅都尉之次,其后分左右各一人,
寻废。久之,复置一人,降其品。开元初,卫士为武士,诸卫折冲、果毅、别将,
择有行者为展仗押官。右羽林军十五人,左羽林军二十五人,衣服同色。诸卫有
弩手,左右骁卫各八十五人,余卫各八十三人。)
△左右羽林军
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三人,从三品。掌统北衙禁兵,督摄左右厢
飞骑仪仗。大朝会,则周卫阶陛。巡幸,则夹驰道为内仗。凡飞骑番上者,配其
职。有敕上南衙者,大将军承墨敕,白移于金吾,引驾仗官与监门奏覆,降墨敕,
然后乃得入。长史各一人,从六品上;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上;仓曹参军
事各一人,兼总骑曹事;兵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自仓曹参军以
下,皆正八品下。司阶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候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五人,
正八品上;执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长上各十人。左右翊卫中郎将府中郎将一人,
正四品下;左右中郎一人,左右郎将一人,皆正五品上;兵曹参军事一人,正九
品上;校尉五人,旅帅十人,队正二十人,副队正二十人。(有录事一人,史二
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兵曹各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翊中郎将府,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仓曹、兵曹各府二人,史四人;
胄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龙武军
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统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三人,从三品。掌同羽
林。长史、录事参军事、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司阶各
二人,中候各三人,司戈、执戟各五人,长上各十人。(景云元年,置龙武将军。
兴元元年,六军各置统军。贞元三年,龙武军增将军一员,有录事一人,史二人,
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
府、史各二人。)
△左右神武军
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统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三人,从三品。总衙前
射生兵。长史、录事参军事、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司
阶各二人,中候各三人,司戈、执戟各五人,长上各十人。(有录事一人,史二
人,仓曹、兵曹、胄曹府、史,皆如龙武军。开元二十六年,分羽林置左右神武
军,寻废;至德二年复置。)
△左右神策军
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统军各二人,正三品;将军各四人,从三品。掌卫
兵及内外八镇兵。护军中尉各一人,中护军各一人,判官各三人,都句判官二人,
句覆官各一人,表奏官各一人,支计官各一人,孔目官各二人,驱使官各二人。
自长史以下,员数如龙武军。(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贞元
二年,神策军置大将军、将军,十四年置统军,品秩同六军。始,殿前左右神威
军,有大将军二人,正二品;统军二人,从三品;将军二人,从五品。元和初,
为一军,号天威军。八年废,以军隶神策,有马军、步军将军及指挥使等,以马
军大将军知军事。天复三年废神策军,四年复置神策军。)
△东宫官
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从一品。掌辅导皇太子。每见,迎拜殿门,
三师答拜,每门必让,三师坐,太子乃坐。与三师书,前名惶恐,后名惶恐再拜。
太子出,则乘路备卤簿以从。
少师、少傅、少保各一人,从二品。掌晓三师德行,以谕皇太子,奉太子以
观三师之道德。自太师以下唯其人,不必备。(先天元年开府,置令、丞各一人,
隶詹事府。寻废。)
太子宾客四人,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宴会则上齿。侍读,无常
员,掌讲导经学。(贞观十八年,以宰相兼宾客。开元中,定员四人。太宗时,
晋王府有侍读,及为太子亦置焉。其后,或置或否。开元初,十王宅引辞学工书
者入教,亦为侍读。)
△詹事府
太子詹事一人,正三品;少詹事一人,正四品上。掌统三寺、十率府之政,
少詹事为之贰。皇太子书称令,庶子以下署名奉行,书案、画日。丞二人,正六
品上。掌判府事,知文武官簿、假使。凡敕令及尚书省、二坊符牒下东宫诸司者,
皆发焉。主簿一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正九品下。(隋废詹事府。武德初复
置。龙朔二年曰端尹府,詹事曰端尹,少詹事曰少尹。武后光宅元年改曰宫尹府,
詹事曰宫尹,少詹事曰少尹。有令史九人,书令史十八人。)
司直二人,正七品上。掌纠劾宫寮及率府之兵。皇太子朝,则分知东西班。
监国,则詹事、庶子为三司使,司直一人与司议郎、舍人分日受理启状。太子出,
则分察卤簿之内。(有令史一人,书令史二人,亭长四人,掌固六人。)
△左春坊
左庶子二人,正四品上;中允二人,正五品下。掌侍从赞相,驳正启奏。总
司经、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宫门六局。皇太子出,则版奏外办、中严;入
则解严。凡令书下,则与中允、司议郎等画诺、覆审,留所画以为案,更写印署,
注令诺,送詹事府。司议郎二人,正六品上。掌侍从规谏,驳正启奏。凡皇太子
出入、朝谒、从祀、释奠、讲学、监国之命,可传于史册者,录为记注;宫坊祥
眚,官长除拜、薨卒,岁终则录送史馆。左谕德一人,正四品下。掌谕皇太子以
道德,随事讽赞。皇太子朝宫臣,则列侍左阶,出入骑从。左赞善大夫五人,正
五品上。掌传令,讽过失,赞礼仪,以经教授诸郡王。录事二人,从八品下;主
事三人,从九品下。(隋有内允。武德三年改曰中舍人,隶门下坊。贞观初曰中
允,十八年置司议郎。永徽三年,避皇太子名,复改中允曰内允。太子废,复旧。
龙朔二年,改门下坊曰左春坊,左庶子曰左中护,中允曰左赞善大夫,司议郎分
左右,置左右谕德各一人。咸亨元年,皆复旧,司议郎不分左右,其后谕德废而
司议郎复分。仪凤四年,置左右赞善大夫各十人,以同姓为之。景云二年,始兼
用庶姓,改门下坊曰左春坊,复置谕德,庶子以比侍中,中允以比门下侍郎,司
议郎以比给事中,赞善大夫以比谏议大夫,谕德以比散骑常侍。右坊,则庶子以
比中书令,中舍人以比中书侍郎,太子监国则庶子比尚书令。有令史六人,书令
史十二人,传令四人,掌仪二人,赞者三人,亭长三人,掌固十人。)
△崇文馆
学士二人,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课试举送如弘文馆。校书郎二人,从九
品下。掌校理书籍。(贞观十三年置崇贤馆。显庆元年,置学生二十人。上元二
年,避太子名,改曰崇文馆。有学士、直学士及雠校,皆无常员,无其人则庶子
领馆事。开元七年,改雠校曰校书郎。乾元初,以宰相为学士,总馆事,贞元八
年,隶左春坊。有馆生十五人,书直一人,令史二人,书令史二人,典书二人,
拓书手二人,楷书手十人,熟纸匠一人,装潢匠二人,笔匠一人。)

[发帖际遇]: 林风在海边沙滩上捡到一支圣火令,当废铜卖了,获得银两1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司经局
洗马二人,从五品下。掌经籍,出入侍从。图书上东宫者,皆受而藏之。文
学三人,正六品下。分知经籍,侍奉文章。校书四人,正九品下;正字二人,从
九品上。掌校刊经史。(唐改太子正书曰正字。龙朔三年,改司经局曰桂坊,罢
隶左春坊,领崇贤馆,比御史台;以詹事一人为令,比御史大夫,司直二人比侍
御史,以洗马为司经大夫。置文学四人,录事一人,正九品下。三年,改司经大
夫曰桂坊大夫,纠正违失。咸亨元年,复隶左春坊,省录事。有书令史二人,书
吏二人,典书四人,楷书二十五人,掌固六人,装潢匠二人,熟纸匠、笔匠各一
人。)
△典膳局
典膳郎二人,从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进膳、尝食,丞为之贰。每
夕,更直于厨。(龙朔二年,改典膳监曰典膳郎。有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主
食六人,典食二百人,掌固四人。)
△药藏局
药藏郎二人,从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上。掌和医药,丞为之贰。皇太子
有疾,侍医诊候议方。药将进,宫臣涖尝,如尚药局之职。(有书令史一人,
书吏二人,侍医四人,典药二人,药童六人,掌固四人。)
△内直局
内直郎二人,从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下。掌符玺、衣服、繖扇、几案、
笔砚、垣墙。(龙朔二年,改监曰内直郎,副监曰丞。有令史一人,书吏三人,
典服十二人,典扇八人,典翰八人,掌固六人。武德中,有典玺四人,开元中废。)
△典设局
典设郎四人,从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下。掌汤沐、灯烛、汛扫、铺设。
凡皇太子散斋别殿、致斋正殿,前一日设幄坐于东序及室内,张帷前楹。(龙朔
二年,改斋帅局曰典设局,斋帅曰郎。有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幕士二百四十
五人,掌固十二人。)
△宫门局
宫门郎二人,从六品下;丞二人,正八品下。掌宫门管钥。凡夜漏尽,击漏
鼓而开;夜漏上水一刻,击漏鼓而闭。岁终行傩,则先一刻而启。皇太子不在,
则阖正门;还仗,如常。凡宫中,明时不鼓。(龙朔三年,改宫门监曰宫门郎。
有书令史一人,书吏二人,门仆百人,掌固四人。)
△右春坊
右庶子二人,正四品下;中舍人二人,正五品下。掌侍从、献纳、启奏,中
舍人为之贰。皇太子监国,下令书则画日,至春坊则庶子宣传,中舍人奉行。太
子舍人四人,正六品上。掌行令书、表启。诸臣上皇太子,大事以笺,小事以启,
其封题皆上右春坊通事舍人以进。通事舍人八人,正七品下。掌导宫臣辞见,承
令劳问。右谕德一人,右赞善大夫五人,录事一人,主事二人,品皆如左春坊。
(隋内舍人隶典书坊。武德初改曰中舍人,管记舍人曰太子舍人。永徽元年,避
太子名,复改中舍人曰内舍人。龙朔二年,改典书坊曰右春坊,右庶子曰右中护,
中舍人曰右赞善大夫,舍人曰右司议郎。有令史九人,书令史十八人,传令四人,
典谒四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
△家令寺
家令一人,从四品上。掌饮膳、仓储。总食官、典仓、司藏三署。皇太子出
入,则乘轺车为导;祭祀、宾客,则供酒食;赐予,则奉金玉、货币。凡床几、
茵席、器物,非取于将作、少府者,皆供焉。丞二人,从七品下,掌判寺事。凡
三署出纳,皆刺于詹事。庄宅、田园,审肥塉为收敛之数。宫、朝、坊、府土
木营缮,则下于司藏。主簿一人,正九品下。(唐改司府令曰家令。龙朔二年,
改家令寺曰宫府寺,家令曰大夫。有录事一人,府十人,史二十人,亭长四人,
掌固四人,杂匠百人。)
△食官署
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从九品下。掌饮膳、酒醴。凡四时供送设食皆
颛焉。供六品以下元日、寒食、冬至食于家令厨者。(有府二人,史四人,掌膳
四人,供膳百四十人,奉觯三十人。)
△典仓署
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从九品下。掌九谷、醯醢、庶羞、器皿、灯烛。
凡园圃树艺,皆受令焉。每月籍出纳上于寺,岁终上詹事府。给户奴婢、番户、
杂户资粮衣服。(有府三人,史五人,园丞二人,史二人。)
△司藏署
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从九品下。掌库藏财货出纳、营缮。(有府三
人,史四人,计史一人。)
△率更寺
令一人,从四品上。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漏刻之政。太子释奠、讲学、
齿胄,则总其仪;出入,乘轺车为导,居家令之次。坊、寺、府有罪者,论罚,
庶人杖以下,皆送大理。皇太子未立,则断于大理。丞一人,从七品上。掌贰令
事。宫臣有犯理于率更者,躬问蔽罪而上于詹事。主簿一人,正九品下。掌印局。
凡宗族不序,礼仪不节,音律不谐,漏刻不审,刑名不法,皆举而正之。决囚,
则与丞同涖。(龙朔二年,改曰司更寺,令曰司更大夫。有录事一人,府三人,
史四人,漏刻博士三人,掌漏六人,漏童二十人,典钟、典鼓各十二人,亭长四
人,掌固四人。漏刻博士掌教漏刻。)
△仆寺
仆一人,从四品上。掌车舆、乘骑、仪仗、丧葬,总厩牧署。太子出,则率
厩牧令进路,亲驭。丞一人,从七品上。掌判寺事。凡马畜刍粟,岁以季夏上于
詹事,以时出入而节其数。主簿一人,正九品下。掌厩牧畜养、车骑驾驭、仪仗。
(龙朔二年,改曰驭仆寺,仆曰大夫。有进马十一人,录事一人,府三人,史五
人,亭长三人,掌固三人。)
△厩牧署
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从九品下。掌车马、闲厩、牧畜。皇太子出,
则率典乘先期习路马,率驾士驭车乘,既出,进路,式路车于西閤外,南向以俟。
凡群牧隶东宫者,皆受其职事。典乘四人,从九品下。(有府三人,史六人,翼
驭十人,驾士十五人,掌闲六百人,兽医十人,主酪三十人。翼驭掌调马执驭。)
△太子左右率府
率各一人,正四品上;副率各二人,从四品上。掌兵仗、仪卫。凡诸曹及三
府、外府皆隶焉。元日、冬至,皇太子朝宫臣、诸方使,则率卫府之属为卫。每
月三府三卫及五府超乘番上者,配以职。(武德五年,改左右侍率曰左右卫率府,
左右武侍卫率曰左右宗卫率府,左右宫门将曰左右监门率府。龙朔二年,改左右
卫率府曰左右典戎卫,左右宗卫率府曰左右司御率府,左右虞候率府曰左右清道
卫,左右内率府曰左右奉裕卫,左右监门率府曰左右崇掖卫。武后垂拱中,改左
右监门率府曰左右鹤禁卫。神龙元年,改左右司御率府曰左右宗卫府,左右清道
卫曰左右虞候率府。景云二年,左右宗卫府复曰左右司御率府。开元初,左右虞
候率府复曰左右清道率府。)
长史各一人,正七品上。掌判诸曹府。季秋以属官功状上于率,而为考课。
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上;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骑
曹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仓曹掌文官簿书,兵曹掌武官簿书,胄曹掌器械、
公廨营缮。司阶各一人,从六品上;中候各二人,从七品下;司戈各二人,从八
品上;执戟各三人,散长上各十人,从九品下。左右司御、清道、监门、内率府,
自率以下品同。(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一人。仓曹,府一人,史二人;兵曹、
胄曹,各府二人,史三人;骑曹,府五人,史七人。亭长、掌固各二人。)
△亲府、勋府、翊府三府
每府中郎将各一人,从四品上;左右郎将各一人,正五品下。中郎将、郎将,
掌其府校尉、旅帅及亲、勋、翊卫之属宿卫,而总其事。
兵曹参军事各一人,从九品上。掌判句。大朝会及皇太子出,则从卤簿而
涖其仪。亲卫从七品上,勋卫正八品上,翊卫从八品上,员皆亡。校尉各五人,
从六品上;旅帅各十人,正七品下;队正各二十人,从八品上。(武德元年,改
功曹曰亲卫,义曹曰勋卫,良曹曰翊卫,置三府,有录事二人,府、史各一人。)
△太子左右司御率府
率各一人,正四品上;副率各二人,从四品上。掌同左右卫。凡诸曹及外府
旅贲番上者隶焉。长史各一人,正七品上;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上;仓曹
参军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骑曹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司阶各一人,
中候各二人,司戈各二人,执戟各三人。亲卫、勋卫、翊卫三府中郎将以下,如
左右卫率府。(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仓曹,府一人,史二人;兵曹,府二人,
史三人;胄曹,府、史各二人。亭长一人,掌固二人。)
△太子左右清道率府
率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昼夜巡警。凡诸曹及外府直荡番上者隶焉。皇太
子出入,则以清游队先导,后拒队为殿。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从八
品上;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左右司阶各一
人,左右中候各二人,左右司戈各一人,左右执戟各三人。亲卫、勋卫、翊卫三
府中郎将以下,如左右卫率府。(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二人。
仓曹,府一人,史二人;兵曹,府二人,史三人;胄曹,府二人,史二人。细引
押仗五十人。)
△太子左右监门率府
率各一人,副率各二人。掌诸门禁卫。凡财物、器用,出者有籍。长史各一
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上;兵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下,兼领仓曹;
胄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下;监门直长七十八人,从七品下。(唐改宫门将曰
监门率,直事曰直长。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一人,掌固二人。兵曹,府二
人,史二人;胄曹,府二人,史三人。)
△太子左右内率府
率各一人,副率各一人。掌千牛供奉之事。皇太子坐日,领千牛升殿。射于
射宫,则千牛奉弓矢立东阶,西面;率奉弓,副率奉矢、决拾。北面张弓,左执
弣,右执萧以进,副率以弓拂巾而进,各退立于位。既射,左内率启其中否。
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上;兵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下,兼
领仓曹。胄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下;千牛各四十四人,从七品上。(唐置兵
曹,改司使左右复曰千牛备身,主射左右复曰备身左右,弓箭备身去弓箭之名。
龙朔二年,改千牛备身曰奉裕。开元中,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并为千牛。有备
身二十八人,主仗四十人,录事一人,史二人。兵曹,府一人,史二人。胄曹,
府一人,史一人。)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
○王府官
傅一人,从三品。掌辅正过失。谘议参军事一人,正五品上。掌訏谋议事。
友一人,从五品下。掌侍游处,规讽道义。侍读,无定员。文学一人,从六品上。
掌校典籍,侍从文章。东、西閤祭酒各一人,从七品上。掌礼贤良、导宾客。(
自祭酒以下为王官。武德中,置师一人、常侍二人、侍郎四人,皆掌表启书疏,
赞相礼仪;舍人四人,掌通传引纳;谒者二人、舍人二人、谘议参军事、友,皆
正五品下;文学、祭酒,皆正六品下。高宗、中宗时,相王府长史以宰相兼之,
魏、雍、卫王府以尚书兼之,徐、韩二王为刺史,府官同外官,资望愈下。永淳
以前,王未出閤则不开府。天授二年,置皇孙府官。玄宗诸子多不出閤,王官益
轻而员亦减矣。景云二年,改师曰傅,开元二年废,寻复置,废常侍、侍郎、谒
者、舍人。开成元年,改诸王侍读曰奉诸王讲读,大中初复旧。)
长史一人,从四品上;司马一人,从四品下。皆掌统府僚、纪纲职务。掾一
人,掌通判功曹、仓曹、户曹事,属一人,皆正六品上,掌通判兵曹、骑曹、法
曹、士曹事。主簿一人,掌覆省书教,记室参军事二人,掌表启书疏,录事参军
事一人,皆从六品上,掌付事、句稽,省署钞目。录事一人,从九品下。功曹参
军事掌文官簿书、考课、陈设,仓曹参军事掌禄禀、厨膳、出内、市易、畋渔、
刍藁,户曹参军事掌封户、僮仆、弋猎、过所,兵曹参军事掌武官簿书、考课、
仪卫、假使,骑曹参军事掌厩牧、骑乘、文物、器械,法曹参军事掌按讯、决刑,
士曹参军事掌土功、公廨,自功曹以下各一人,正七品上。参军事二人,正八品
下;行参军事四人,从八品上。皆掌出使杂检校。典签二人,从八品下,掌宣传
书教。(武德中,改功曹以下书佐、法曹行书佐、土曹佐皆曰参军事,长兼行书
佐曰行参军,废城局参军事。又有铠曹参军事二人,掌仪卫兵仗;田曹参军事一
人,掌公廨、职田、弋猎;水曹参军事二人,掌舟船、渔捕、刍草。皆正七品下。
家吏二人,百司问事谒者一人,正七品下。司閤一人,正九品下。贞观中,废铠
曹、田曹、水曹。武后时,家吏以下皆废。主簿、记室有史二人;录事、功曹、
仓曹、兵曹、骑曹、法曹、士曹,各府一人、史二人;户曹府、史各二人。自典
签以上为府官,郡王、嗣王不置长史。)
○亲事府
典军二人,正五品上;副典军二人,从五品上。皆掌校尉以下守卫、陪从,
兼知鞍马。校尉五人,从六品上;旅帅,从七品下;队正,从八品下,队副,从
九品下。皆掌领亲事、帐内陪从。自旅帅以下,视亲事多少乃置。
○帐内府
典军二人,正五品上;副典军二人,从五品上。自校尉以下,员、品如亲事
府。(初,典军以武官及流外为之,领执仗、帐内等。秦王、齐王府置左右六护
军府、左右亲军府、左右帐内府。左一、右一护军府,护军各一人,副护军各二
人,长史、录事参军事,仓曹、兵曹、铠曹参军事,各一人,统军各五人,别将
各一人。左二、右二护军府,左三、右三护军府,减统军三人,别将六人。左右
亲军府,统军各一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兵曹、铠曹参军事,左别将,
右别将,各一人。帐内府职员与护军府同。又有库直,隶亲事府;驱咥直,隶帐
内府。选材勇为之。贞观中,库直以下皆废。亲事府有府一人,史二人;执仗亲
事十六人,执弓仗;执乘亲事十六人,掌供骑乘;亲事三百三十人。帐内府有府
一人,史一人,帐内六百六十七人。)
○亲王国
令一人,从七品下;大农一人,从八品下。掌判国司。尉一人,正九品下;
丞一人,从九品下。学官长、丞各一人,掌教授内人;食官长、丞各一人,掌营
膳食;厩牧长、丞各二人,掌畜牧;典府长、丞各二人,掌府内杂事。长皆正九
品下,丞皆从九品下。(有典卫八人,掌守卫、陪从。舍人四人,录事一人,府
四人,史八人。)
○公主邑司
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下。掌公主财货、禀积、田园。主簿一
人,正九品下;录事一人,从九品下。督封租、主家财货出入。(有史八人,谒
者二人,舍人二人,家史二人。)
○外官
天下兵马元帅、副元帅,都统、副都统,行军长史,行军司马、行军左司马、
行军右司马,判官,掌书记,行军参谋,前军兵马使、中军兵马使、后军兵马使,
中军都虞候,各一人。元帅、都统、招讨使,掌征伐,兵罢则省。都统总诸道兵
马,不赐旌节。(高祖起兵,置左右领军大都督,各总三军。及定京师,置左右
元帅、太原道行军元帅、西讨元帅,皆亲王领之。天宝末,置天下兵马元帅,都
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使。招讨、都统之名始于此。大历八年,罢天下
兵马元帅。建中四年,以李希烈反,置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兴元元年,置副都
统。会昌中,置灵、夏六道元帅。黄巢之难,置诸道行营都都统。天复三年,置
诸道兵马元帅,寻复改曰天下兵马元帅。)
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搜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糒、军
籍、赐予皆专焉。(武德元年,改赞治曰治中。太宗即位,曰司马,下州亦置焉。
显庆二年,置洛州司马。武后大足元年,东都、北都,雍、荆、扬、益州,置左
右司马。神龙二年省。太极元年,雍、洛四大都督府增司马一人,亦分左右。)
掌书记,掌朝觐、聘问、慰荐、祭祀、祈祝之文与号令升绌之事。行军参谋,
关豫军中机密。(景龙元年,置掌书记。开元十二年,罢行军参谋,寻复置。)
节度使、副大使知节度事、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
巡官、衙推各一人,同节度副使十人,馆驿巡官四人,府院法直官、要籍、逐要
亲事各一人,随军四人。节度使封郡王,则有奏记一人;兼观察使,又有判官、
支使、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又兼安抚使,则有副使、判官各一人;兼支度、
营田、招讨、经略使,则有副使、判官各一人;支度使复有遣运判官、巡官各一
人。
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
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中官祖送,次一驿辄上闻。入境,州县
筑节楼,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将鸣珂,金钲鼓角居后,州县赍印
迎于道左。视事之日,设礼案,高尺有二寸,方八尺。判三案:节度使判宰相,
观察使判节度使,团练使判观察使。三日洗印,视其刓缺。岁以八月考其治否;
销兵为上考,足食为中考,边功为下考;观察使以丰稔为上考,省刑为中考,办
税为下考;团练使以安民为上考,惩奸为中考,得情为下考;防御使以无虞为上
考,清苦为中考,政成为下考;经略使以计度为上考,集事为中考,脩造为下考。
罢秩则交厅,以节度使印自随,留观察使、营田等印,以郎官主之。锁节楼、节
堂,以节院使主之,祭奠以时。入朝未见,不入私第。京兆、河南牧,大都督,
大都护,皆亲王遥领。两府之政,以尹主之;大都督府之政,以长史主之;大都
护府之政,以副大都护主之,副大都护则兼王府长史。其后有持节为节度、副大
使知节度事者,正节度也。诸王拜节度大使者,皆留京师。
观察使、副使、支使、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衙推、随军、要籍、进
奏官,各一人。
团练使、副使、判官、推官、巡官、衙推,各一人。
防御使、副使、判官、推官、巡官,各一人。
观察处置使,掌察所部善恶,举大纲。凡奏请,皆属于州。(贞观初,遣大
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神龙二年,以
五品以上二十人为十道巡察使,按举州县,再周而代。景云二年,置都督二十四
人,察刺史以下善恶,置司举从事二人,秩比侍御史。扬、益、并、荆四州为大
都督,汴、兖、魏、冀、蒲、绵、秦、洪、润、越十州为中都督,皆正三品;齐、
鄜、泾、襄、安、潭、遂、通、梁、夔十州为下都督,从三品。当时以为权重难
制,罢之,唯四大都督府如故。置十道按察使,道各一人。开元二年,曰十道按
察采访处置使,至四年罢,八年复置十道按察使,秋、冬巡视州县,十年又罢。
十七年复置十道、京都、两畿按察使,二十年曰采访处置使,分十五道,天宝末,
又兼黜陟使,乾元元年,改曰观察处置使。)
西都、东都、北都牧各一人,从二品;西都、东都、北都、凤翔、成都、河
中、江陵、兴元、兴德府尹各一人,从三品:掌宣德化,岁巡属县,观风俗、录
囚、恤鳏寡。亲王典州,则岁以上佐巡县。(武德元年,雍州置牧一人,以亲王
为之,然常以别驾领州事。永徽中,改尹曰长史。初,太宗伐高丽,置京城留守,
其后车驾不在京都,则置留守,以右金吾大将军为副留守;开元元年,改京兆、
河南府长史复为尹,通判府务,牧缺则行其事;十一年,太原府亦置尹及少尹,
以尹为留守,少尹为副留守:谓之三都留守。三都大都督府有典狱十八人,问事
十二人,白直二十四人;典狱以防守囚系,问事以行罚。中府、上州,典狱十四
人,问事八人,白直二十人;下府、中州,典狱十二人,问事六人,白直十六人;
下州,典狱八人,问事四人,白直十六人。自三都以下,皆有执刀十五人。)
少尹二人,从四品下。掌贰府州之事,岁终则更次入计。
司录参军事二人,正七品上。录事四人,从九品上。功曹、仓曹、户曹、田
曹、兵曹、法曹、士曹参军事各二人,皆正七品下。参军事六人,正八品下。六
府录事参军事以下减一人。录事参军事,掌正违失,莅符印。(武德初,改州主
簿曰录事参军事,开元元年,改曰司录。有史十人。大都督府有史四人,中府有
史三人,下府、都护府、上州、中州、下州各有史二人。)
功曹司功参军事,掌考课、假使、祭祀、礼乐、学校、表疏、书启、禄食、
祥异、医药、卜筮、陈设、丧葬。(武德初,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
司士书佐皆为司功等参军事,有府四人、史十人。大都督府有府三人、史六人;
中府有府二人、史三人;下府有府一人、史三人。大都护府有府一人、史二人。
上府有府、史各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减史二人。)
仓曹司仓参军事,掌租调、公廨、庖厨、仓库、市肆。(有府五人,史十三
人。大都督府有府四人,史六人。中府、下府各有府三人,史五人。都护府有府、
史各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州、下州减史二人。)
户曹司户参军事,掌户籍、计帐、道路、过所、蠲符、杂徭、逋负、良贱、
刍藁、逆旅、婚姻、田讼、旌别孝悌。(有府八人,史十六人,帐史二人,知籍,
按帐目捉钱。大都督府有府四人,史七人,帐史二人;中府有府三人,史五人,
帐史一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人,帐史一人。上州有佐四人,史六人,帐史一
人;中州有佐三人,史五人,帐史一人;下州有佐二人,史四人,帐史一人。都
护府有府、史各二人,帐史一人。)
田曹司田参军事,掌园宅、口分、永业及荫田。(景龙三年,初置司田参军
事,唐隆元年省,上元二年复置。有府四人,史十人。大都督府有府二人,史六
人;中府有府、史各二人;下府有府一人,史二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人;中
州、下州减史二人。)
兵曹司兵参军事,掌武官选、兵甲、器仗、门禁、管钥、军防、烽候、传驿、
畋猎。(有府六人,史十四人。大都督府有府四人,史八人;中府有府三人,史
六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人。都护府有府三人,史四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
人;中州减史二人。)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法曹司法参军事,掌鞠狱丽法、督盗贼、知赃贿没入。(有府六人,史十四
人。大都督府有府三人,史八人;中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下府有府二人,史五
人。上州有佐四人,史七人;中州有佐一人,史四人;下州有佐一人,史三人。)
士曹司士参军事,掌津梁、舟车、舍宅、工艺。(有府五人,史十一人。大
都督府有府四人,史八人;中府、下府有府三人,史六人。上州有佐二人,史五
人;中州有佐一人,史四人。)
参军事掌出使、赞导。(武德初,改行书佐曰行参军,寻又改曰参军事。初
有亟使十五人,后省。)
文学一人,从八品上。掌以五经授诸生。县则州补,州则授于吏部。然无职
事,衣冠耻之。(武德初,置经学博士、助教、学生。德宗即位,改博士曰文学。
元和六年,废中州、下州文学。京兆等三府,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大都督府、
上州,各助教一人;中都督府,学生五十人;下府、下州,各四十人。)
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上。掌疗民疾。(贞观三年,置医学,有医药博士及
学生。开元元年,改医药博士为医学博士,诸州置助教,写《本草》、《百一集
验方》藏之。未几,医学博士、学生皆省,僻州少医药者如故。二十七年,复置
医学生,掌州境巡疗。永泰元年,复置医学博士。三都、都督府、上州、中州各
有助教一人。三都学生二十人,都督府、上州二十人,中州、下州十人。)
○大都督府
都督一人,从二品;长史一人,从三品;司马二人,从四品下;录事参军事
一人,正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
田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参军事
五人,正八品下;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文学一人,正八品下;医学博士一人,
从八品上。
○中都督府
都督一人,正三品;别驾一人,正四品下;长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马一人,
正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正七品下;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
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田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各
一人,从七品上;参军事四人,从八品上;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文学一人,从
八品上;医学博士一人,正九品上。
○下都督府
都督一人,从三品;别驾一人,从四品下;长史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
从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
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田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事、士曹参军事各
一人,从七品下;参军事三人,从八品下;文学一人,从八品下;医学博士一人,
正九品上。
都督掌督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禀,总判府事。(武德初,边要
之地置总管以统军,加号使持节,盖汉刺史之任。有行台,有大行台。其员有尚
书省令一人,正二品,掌管内兵民,总判省事。有仆射一人,从二品,掌贰令事。
自左右丞以下,诸司郎中略如京省。又有食货监一人,丞二人,掌膳羞、财物、
宾客、帐具、音乐、医药;有农圃监一人,丞四人,掌仓廪、园圃、薪炭、刍藁、
运漕;有武器监一人,丞二人,掌兵械、厩牧;有百工监一人,丞四人,掌舟车、
营作。监皆正八品下,丞正九品下。七年,改总管曰都督,总十州者为大都督。
贞观二年,去“大”字,凡都督府有刺史以下如故,然大都督又兼刺史,而不检
校州事。其后都督加使持节,则为将,诸将亦通以都督称,唯朔方犹称大总管。
边州别置经略使,沃衍有屯田之州,则置营田使。武后圣历元年,以夏州都督领
盐州防御使。及安禄山反,诸郡当贼冲者,皆置防御守捉使。乾元元年,置团练
守捉使、都团练守捉使,大者领州十余,小者二三州。代宗即位,废防御使,唯
山南西道如故。元载秉政,思结人心,刺史皆得兼团练守捉使。杨绾为相,罢团
练守捉使,唯澧、朗、峡、兴、凤如故。建中后,行营亦置节度使、防御使、都
团练使。大率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皆兼所治州刺史。都督府则领长史,
都护府则领都护,或亦别置都护。都督府有掾,有属,有记室参军事,有典签,
武德中省。)
市令一人,从九品上。掌交易,禁奸非,通判市事。(贞观十七年废市令。
垂拱元年复置。都督府、三都、诸州,各有市丞一人,佐一人,史二人,帅三人,
分行检察;仓督二人,颛莅出纳;史二人。下州省丞。)
○大都护府
大都护一人,从二品;副大都护二人,从三品;副都护二人,正四品上;长
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马一人,正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正七品上;录事二
人,从九品上;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法曹参军
事各一人,正七品下;参军事三人,正八品下。
○上都护府
都护一人,正三品;副都护二人,从四品上;长史一人,正五品上;司马一
人,正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正七品下;功曹参军事、仓曹参军事、户曹参
军事、兵曹参军事各一人,从七品上;参军事三人,从八品上。
都护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
○上州
刺史一人,从三品,职同牧尹;别驾一人,从四品下。(武德元年,改太守
曰刺史,加使持节,丞曰别驾。十年,改雍州别驾曰长史。高宗即位,改别驾皆
为长史。上元二年,诸州复置别驾,以诸王子为之。永隆元年省,永淳元年复置。
景云二年,始参用庶姓。天宝元年,改刺史曰太守。八载,诸郡废别驾,下郡置
长史一员。上元二年,诸州复置别驾。德宗时,复省。元和、长庆之际,两河用
兵,裨将有功者补东宫王府官,久次当进及受代居京师者,常数十人,诉宰相以
求官;文宗世,宰相韦处厚建议,复置两辅、六雄、十望、十紧州别驾。)
长史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从五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从七品上;
录事二人,从九品下;司功参军事一人、司仓参军事一人、司户参军事二人、司
田参军事一人、司兵参军事一人、司法参军事二人、司士参军事一人,皆从七品
下;参军事四人,从八品下;市令一人,从九品上;丞一人,从九品下;文学一
人,从八品下;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下。
○中州
刺史一人,正四品下;录事参军事一人,正八品上;录事一人,从九品上;
司功参军事、司仓参军事、司户参军事、司田参军事、司兵参军事、司法参军事、
司士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下;参军事三人,正九品下;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
下。
○下州
刺史一人,正四品下;别驾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从六品上;录事参
军事一人,从八品上;录事一人,从九品下;司仓参军事、司户参军事、司田参
军事、司法参军事各一人,从八品下;参军事二人,从九品下;医学博士一人,
从九品下。
诸军各置使一人,五千人以上有副使一人,万人以上有营田副使一人。军皆
有仓、兵、胄三曹参军事。刺史领使,则置副使、推官、衙官、州衙推、军衙推。
○京县
令各一人,正五品上;丞二人,从七品上;主簿二人,从八品上;录事二人,
从九品下;尉六人,从八品下。
○畿县
令各一人,正六品上;丞一人,正八品下;主簿一人,正九品上;尉二人,
正九品下。
○上县
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一人,从八品下;主簿一人,正九品下;尉二人,从
九品上。
○中县
令一人,正七品上;丞一人,从八品下;主簿一人,从九品上;尉一人,从
九品下。
○中下县
令一人,从七品上;丞一人,正九品上;主簿一人,从九品上;尉一人,从
九品下。
○下县
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正九品下;主簿一人,从九品上;尉一人,从
九品下。
县令掌导风化,察冤滞,听狱讼。凡民田收授,县令给之。每岁季冬,行乡
饮酒礼。籍帐、传驿、仓库、盗贼、堤道,虽有专官,皆通知。县丞为之贰,县
尉分判众曹,收率课调。(武德元年,改书佐曰县尉,寻改曰正。诸县置主簿,
以流外为之。京县、上县,丞皆一人;畿县、上县,正皆四人。七年,改县正复
曰尉。贞观初,诸县置录事。开元,上县万户、中县四千户以上,增尉一人。京
兆、河南府诸县,户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户一万以上置义仓督三人。其后畿县
户不及四千,亦置尉二人,万户增一人。凡县有司功佐、司仓佐、司户佐、司兵
佐、司法佐、司士佐、典狱、门事等,畿县减司兵,上县有司户、司法而已。凡
县皆有经学博士、助教各一人,京县学生五十人,畿县四十人,中县以下各二十
五人。)
上镇,将一人,正六品下;镇副二人,正七品下;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
各一人,从八品下。中镇,将一人,正七品上;镇副一人,从七品上;兵曹参军
事一人,正九品下。下镇,将一人,正七品下;镇副一人,从七品下;兵曹参军
事一人,从九品下。每镇又有使一人、副使一人。凡军镇,二万人以上置司马一
人,正六品上;增仓曹、兵曹参军事各一人,从七品下。不及二万者,司马从六
品上,仓曹、兵曹参军事正八品上。
上戍,主一人,正八品下;戍副一人,从八品下。中戍,主一人,从八品下。
下戍,主一人,正九品下。
镇将、镇副,戍主、戍副,掌捍防守御。凡上镇二十,中镇九十,下镇一百
三十五;上戍十一,中戍八十六,下戍二百四十五。仓曹参军事,掌仪式、仓库、
饮膳、医药、付事、句稽、省署钞目、监印、给纸笔、市易、公廨。中镇则兵曹
兼掌。兵曹参军事,掌防人名帐、戎器、管钥、马驴、土木、谪罚之事。(上镇:
有录事一人,史一人,仓曹佐一人、史二人,兵曹佐、史各二人,仓督一人、史
二人;中镇:录事一人,兵曹佐一人、史四人,仓督一人、史二人;下镇:录事
一人,兵曹佐一人、史二人,仓督一人、史一人。凡军镇,五百人有押官一人,
千人有子总管一人,五千人又有府三人、史四人。上戍:佐一人、史二人;中戍:
史二人;下戍:史一人。唐废戍子,每防人五百人为上镇,三百人为中镇,不及
者为下镇;五十人为上戍,三十人为中戍,不及者为下戍。开元十五年,朔方五
城各置田曹参军事一人,品同诸军判司,专莅营田。永泰后,诸镇官颇增减开元
之旧。)
五岳、四渎,令各一人,正九品上,掌祭祀。(有祝史三人,赍郎各三十人。)
上关:令一人,从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中关:令一人,正九品下;
丞一人,从九品下。下关:令一人,亦从九品下。掌禁末游,察奸慝。凡行人车
马出入,据过所为往来之节。凡关二十有六,京四面关有驿道者为上关,元驿道
者为中关,余为下关。丞掌付事、句稽、监印、省署钞目,通判关事。(上关:
录事一人,府二人,史四人,典事六人;中关:录事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典
事四人;下关:府一人,史、典事各二人。典事掌巡雉及杂当。初,诸关置都尉,
亦有它官奉敕监者。上津置尉一人,掌舟梁之事;府一人,史二人,津长四人。
下津尉一人,府一人,史二人,津长二人。永徽中,废津尉,上关置津吏八人。
永泰元年,中关置津吏六人,下关四人,无津者不置。)

[发帖际遇]: 胡斐要去和程灵素约会,出门前林风帮他打整了一下络腮胡,得到打赏银两3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五十 志第四十

◎兵
古之有天下国家者,其兴亡治乱,未始不以德,而自战国、秦、汉以来,鲜
不以兵。夫兵岂非重事哉!然其因时制变,以苟利趋便,至于无所不为,而考其
法制,虽可用于一时,而不足施于后世者多矣,惟唐立府兵之制,颇有足称焉。
盖古者兵法起于井田,自周衰,王制坏而不复;至于府兵,始一寓之于农,
其居处、教养、畜材、待事、动作、休息,皆有节目,虽不能尽合古法,盖得其
大意焉,此高祖、太宗之所以盛也。至其后世,子孙骄弱,不能谨守,屡变其制。
夫置兵所以止乱,及其弊也,适足为乱;又其甚也,至困天下以养乱,而遂至于
亡焉。
盖唐有天下二百余年,而兵之大势三变: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
彍骑,彍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及其末也,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
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
也。若乃将卒、营阵、车旗、器械、征防、守卫,凡兵之事不可以悉记,记其废
置、得失、终始、治乱、兴灭之迹,以为后世戒云。
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后周,而备于隋,唐兴因之。隋制十二卫,曰翊卫,
曰骁骑卫,曰武卫,曰屯卫,曰御卫,曰候卫,为左右,皆有将军以分统诸府之
兵。府有郎将、副郎将、坊主、团主,以相统治。又有骠骑、车骑二府,皆有将
军。后更骠骑曰鹰扬郎将,车骑曰副郎将。别置折冲、果毅。
自高祖初起,开大将军府,以建成为左领大都督,领左三军,敦煌公为右
领大都督,领右三军,元吉统中军。发自太原,有兵三万人。及诸起义以相属与
降群盗,得兵二十万。武德初,始置军府,以骠骑、车骑两将军府领之。析关中
为十二道,曰万年道、长安道、富平道、醴泉道、同州道、华州道、宁州道、岐
州道、豳州道、西麟州道、泾州道、宜州道,皆置府。三年,更以万年道为参旗
军,长安道为鼓旗军,富平道为玄戈军,醴泉道为井钺军,同州道为羽林军,华
州道为骑官军,宁州道为折威军,岐州道为平道军,豳州道为招摇军,西麟州道
为苑游军,泾州道为天纪军,宜州道为天节军;军置将、副各一人,以督耕战,
以车骑府统之。六年,以天下既定,遂废十二军,改骠骑曰统军,车骑曰别将。
居岁余,十二军复,而军置将军一人,军有坊,置主一人,以检察户口,劝课农
桑。
太宗贞观十年,更号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果毅都尉,诸府总曰折冲府。
凡天下十道,置府六百三十四,皆有名号,而关内二百六十有一,皆以隶诸卫。
凡府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
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为团,团有
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十人为火,火有长。火备六驮马。凡火具乌布幕、
铁马盂、布槽、锸、?、凿、碓、筐、斧、钳、锯皆一,甲床二,鎌二;队具
火钅赞一,胸马绳一,首羁、足绊皆三;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砺石、
大觿、毡帽、毡装、行藤皆一,麦饭九斗,米二斗,皆自备,并其介胄、戎具藏
于库。有所征行,则视其入而出给之。其番上宿卫者,惟给弓矢、横刀而已。
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其能骑而射者为越骑,其余为步兵、武骑、排
?手、步射。
每岁季冬,折冲都尉率五校兵马之在府者,置左右二校尉,位相距百步。每
校为步队十,骑队一,皆卷槊幡,展刃旗,散立以俟。角手吹大角一通,诸校皆
敛人骑为队;二通,偃旗槊,解幡;三通,旗槊举。左右校击鼓,二校之人合噪
而进。右校击钲,队少却,左校进逐至右校立所;左校击钲,少却,右校进逐至
左校立所;右校复击钲,队还,左校复薄战;皆击钲,队各还。大角复鸣一通,
皆卷幡、摄矢、弛弓、匣刃;二通,旗槊举,队皆进;三通,左右校皆引还。是
日也,因纵猎,获各入其人。其隶于卫也,左、右卫皆领六十府,诸卫领五十至
四十,其余以隶东宫六率。
凡发府兵,皆下符契,州刺史与折冲勘契乃发。若全府发,则折冲都尉以下
皆行;不尽,则果毅行;少则别将行。当给马者,官予其直市之,每匹予钱二万
五千。刺史、折冲、果毅岁阅不任战事者鬻之,以其钱更市,不足则一府共足之。
凡当宿卫者番上,兵部以远近给番,五百里为五番,千里七番,一千五百里
八番,二千里十番,外为十二番,皆一月上。若简留直卫者,五百里为七番,千
里八番,二千里十番,外为十二番,亦月上。
先天二年诰曰:“往者分建府卫,计户充兵,裁足周事,二十一入募,六十
一出军,多惮劳以规避匿。今宜取年二十五以上,五十而免。屡征镇者,十年免
之。”虽有其言,而事不克行。玄宗开元六年,始诏折冲府兵每六岁一简。自高
宗、武后时,天下久不用兵,府兵之法浸坏,番役更代多不以时,卫士稍稍亡匿,
至是益耗散,宿卫不能给。宰相张说乃请一切募士宿卫。十一年,取京兆、蒲、
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岁二
番,命尚书左丞萧嵩与州吏共选之。明年,更号曰“彍骑”。又诏:“诸州府
马阙,官私共补之。今兵贫难致,乃给以监牧马。”然自是诸府士益多不补,折
冲将又积岁不得迁,士人皆耻为之。
十三年,始以彍骑分隶十二卫,总十二万,为六番,每卫万人。京兆彍
骑六万六千,华州六千,同州九千,蒲州万二千三百,绛州三千六百,晋州千五
百,岐州六千,河南府三千,陕、虢、汝、郑、怀、汴六州各六百,内弩手六千。
其制:皆择下户白丁、宗丁、品子强壮五尺七寸以上,不足则兼以户八等五尺以
上,皆免征镇、赋役,为四籍,兵部及州、县、卫分掌之。十人为火,五火为团,
皆有首长。又择材勇者为番头,颇习弩射。又有习林军飞骑,亦习弩。凡伏远弩
自能施张,纵矢三百步,四发而二中;擘张弩二百三十步,四发而二中;角弓弩
二百步,四发而三中;单弓弩百六十步,四发而二中:皆为及第。诸军皆近营为
堋,士有便习者,教试之,及第者有赏。
自天宝以后,彍骑之法又稍变废,士皆失拊循。八载,折冲诸府至无兵可
交,李林甫遂请停上下鱼书。其后徒有兵额、官吏,而戎器、驮马、锅幕、糗粮
并废矣,故时府人目番上宿卫者曰侍官,言侍卫天子;至是,卫佐悉以假人为童
奴,京师人耻之,至相骂辱必曰侍官。而六军宿卫皆市人,富者贩缯彩、食粱肉,
壮者为角?、拔河、翘木、扛铁之戏,及禄山反,皆不能受甲矣。
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
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
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
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
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势使然者,以此也。
夫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者。唐初,兵之戍
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若卢龙军一,东军等守
捉十一,曰平卢道;横海、北平、高阳、经略、安塞、纳降、唐兴、渤海、怀柔、
威武、镇远、静塞、雄武、镇安、怀远、保定军十六,曰范阳道;天兵、大同、
天安、横野军四,岢岚等守捉五,曰河东道;朔方经略、丰安、定远、新昌、天
柱、宥州经略、横塞、天德、天安军九,三受降、丰宁、保宁、乌延等六城,新
泉守捉一,曰关内道;赤水、大斗、白亭、豆卢、墨离、建康、宁寇、玉门、伊
吾、天山军十,乌城等守捉十四,曰河西道;瀚海、清海、静塞军三,沙钵等守
捉十,曰北庭道;保大军一,鹰娑都督一,兰城等守捉八,曰安西道;镇西、天
成、振威、安人、绥戎、河源、白水、天威、榆林、临洮、莫门、神策、宁边、
威胜、金天、武宁、曜武、积石军十八,平夷、绥和、合川守捉三,曰陇右道;
威戎、安夷、昆明、宁远、洪源、通化、松当、平戎、天保、威远军十,羊灌田
等守捉十五,新安等城三十二,犍为等镇三十八,曰剑南道;岭南、安南、桂管、
邕管、容管经略、清海军六,曰岭南道;福州经略军一,曰江南道;平海军一,
东牟、东莱守捉二,蓬莱镇一,曰河南道。此自武德至天宝以前边防之制。其军、
城、镇、守捉皆有使,而道有大将一人,曰大总管,已而更曰大都督。至太宗时,
行军征讨曰大总管,在其本道曰大都督。自高宗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者,始
谓之节度使,犹犹未以名官。景云二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
自此而后,接乎开元,朔方、陇右、河东、河西诸镇,皆置节度使。
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肃宗起
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肃
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久之,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
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
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
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
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由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
俱骄。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不知所为,反
为和解之,莫肯听命。
始时为朝廷患者,号“河朔三镇”。及其末,朱全忠以梁兵、李克用以晋兵
更犯京师,而李茂贞、韩建近据岐、华,妄一喜怒,兵已至于国门,天子为杀大
臣、罪己悔过,然后去。及昭宗用崔胤召梁兵以诛宦官,劫天子奔岐,梁兵围之
逾年。当此之时,天下之兵无复勤王者。向之所谓三镇者,徒能始祸而已。其他
大镇,南则吴、浙、荆、湖、闽、广,西则岐、蜀,北则燕、晋,而梁盗据其中,
自国门以外,皆分裂于方镇矣。
故兵之始重于外也,土地、民赋非天子有;既其盛也,号令、征代非其有;
又其甚也,至无尺土,而不能庇其妻子宗族,遂以亡灭。语曰:“兵犹火也,弗
戢将自焚。”夫恶危乱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至于措置之失,则所谓困
天下以养乱也。唐之置兵,既外柄以授人,而末大本小,方区区自为捍卫之计,
可不哀哉!
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
初,高祖以义兵起太原,已定天下,悉罢遣归,其愿留宿卫者三万人。高祖
以渭北白渠旁民弃腴田分给之,号“元从禁军”。后老不任事,以其子弟代,谓
之“父子军”。及贞观初,太宗择善射者百人,为二番于北门长上,曰“百骑”。
以从田猎。又置北衙七营,选材力骁壮,月以一营番上。十二年,始置左右屯营
于玄武门,领以诸卫将军,号“飞骑”,其法:取户二等以上、长六尺阔壮者,
试弓马四次上、翘关举五、负米五斛行三十步者。复择马射为百骑,衣五色袍,
乘六闲驳马,虎皮鞯,为游幸翊卫。

[发帖际遇]: 林风答应假扮小宝应老婆之约,得到偿金银两15.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宗龙朔二年,始取府兵越骑、步射置左右羽林军,大朝会则执仗以卫阶陛,
行幸则夹驰道为内仗。武后改百骑曰“千骑”。中宗又改千骑曰“万骑”,分左、
右营。及玄宗以万骑平韦氏,改为左右龙武军,皆用唐元功臣子弟,制若宿卫兵。
是时,良家子避征戍者,亦皆纳资隶军,分日更上如羽林。开元十二年,诏左右
羽林军、飞骑阙,取京旁州府士,以户部印印其臂,为二籍,羽林、兵部分掌之。
末年,禁兵浸耗,及禄山反,天子西驾,禁军从者裁千人,肃宗赴灵武,士不满
百,及即位,稍复调补北军。至德二载,置左右神武军,补元从、扈从官子弟,
不足则取它色,带品者同四军,亦曰“神武天骑”,制如羽林。总曰“北衙六军”。
又择便骑射者置衙前射生手千人,亦曰“供奉射生官”,又曰“殿前射生”,
分左、右厢,总号曰“左右英武军”。乾元元年,李辅国用事,请选羽林骑士五
百人邀巡。李揆曰:“汉以南、北军相制,故周勃以北军安刘氏。朝廷置南、北
衙,文武区列,以相察伺。今用羽林代金吾警,忽有非常,何以制之?”遂罢。
上元中,以北衙军使卫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镇陕州,中使鱼朝恩为观军容
使,监其军。初,哥舒翰破吐蕃临洮西之磨环川,即其地置神策军,以成如璆为
军使。及禄山反,如璆以伯玉将兵千人赴难,伯玉与朝恩皆屯于陕。时边土陷蹙,
神策故地沦没,即诏伯玉所部兵,号“神策军”,以伯玉为节度使,与陕州节度
使郭英乂皆镇陕。其后伯玉罢,以英乂兼神策军节度。英乂入为仆射,军遂统于
观军容使。
代宗即位,以射生军入禁中清难,皆赐名“宝应功臣”,故射生军又号“宝
应军”。广德元年,代宗避吐蕃幸陕,朝恩举在陕兵与神策军迎扈,悉号“神策
军”。天子幸其营。及京师平,朝恩遂以军归禁中,自将之,然尚未与北军齿也。
永泰元年,吐蕃复入寇,朝恩又以神策军屯苑中,自是浸盛,分为左、右厢,势
居北军右,遂为天子禁军,非它军比。朝恩乃以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知神策军兵马
使。大历四年,请以京兆之好畤,凤翔之麟游、普润,皆隶神策军。明年,复以
兴平、武功、扶风、天兴隶之,朝廷不能遏。又用爱将刘希暹为神策虞候,主不
法,遂置北军狱,募坊市不逞,诬捕大姓,没产为赏,至有选举旅寓而挟厚赀多
横死者。朝恩得罪死,以希暹代为神策军使。是岁,希暹复得罪,以朝恩旧校王
驾鹤代将。十数岁,德宗即位,以白志贞代之。是时,神策兵虽处内,而多以裨
将将兵征伐,往往有功。
及李希烈反,河北盗且起,数出禁军征伐,神策之士多斗死者。建中四年下
诏募兵,以志贞为使,搜补峻切。郭子仪之婿端王傅吴仲孺殖赀累巨万,以国家
有急不自安,请以子率奴马从军。德宗喜甚,为官其子五品。志贞乃请节度、都
团练、观察使与世尝任者家,皆出子弟马奴装铠助征,授官如仲孺子。于是豪富
者缘为幸,而贫者苦之。神策兵既发殆尽,志贞阴以市人补之,名隶籍而身居市
肆。及泾卒溃变,皆戢伏不出,帝遂出奔。初,段秀实见禁兵寡弱,不足备非常,
上疏曰:“天子万乘,诸侯千,大夫百,盖以大制小,十制一也,尊君卑臣强干
弱支之道。今外有不廷之虏,内有梗命之臣,而禁兵不精,其数削少,后有猝故,
何以待之?猛虎所以百兽畏者,爪牙也,爪牙废,则孤豚特犬悉能为敌。愿少留
意。”至是方以秀实言为然。
及志贞等流贬,神策都虞候李晟与其军之它将,皆自飞狐道西兵赴难,遂为
神策行营节度,屯渭北,军遂振。贞元二年,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特置
监句当左右神策军,以宠中官,而益置大将军以下。又改殿前射生左右厢曰殿前
左右射生军,亦置大将军以下。三年,诏射生、神策、六军将士,府县以事办治,
先奏乃移军,勿辄逮捕。京兆尹郑叔则建言:“京剧轻猾所聚,慝作不常,俟奏
报,将失罪人,请非昏田,皆以时捕。”乃可之。俄改殿前左右射生军曰左右神
威军,置监左右神威军使。左右神策军皆加将军二员,左右龙武军加将军一员,
以待诸道大将有功者。
自肃宗以后,北军增置威武、长兴等军,名类颇多,而废置不一。惟羽林、
龙武、神武、神策、神威最盛,总曰左右十军矣。其后京畿之西,多以神策军镇
之,皆有屯营。军司之人,散处甸内,皆恃势凌暴,民间苦之。自德宗幸梁还,
以神策兵有劳,皆号“兴元元从奉天定难功臣”,恕死罪。中书、御史府、兵部
乃不能岁比其籍,京兆又不敢总举名实。三辅人假比于军,一牒至十数。长安奸
人多寓占两军,身不宿卫,以钱代行,谓之纳课户。益肆为暴,吏稍禁之,辄先
得罪,故当时京尹、赤令皆为之敛屈。十年,京兆尹杨于陵请置挟名敕,五丁许
二丁居军,余差以条限,繇是豪强少畏。
十二年,以监句当左神策军、左监门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窦文场为左神策
军护军中尉,监句当右神策军、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霍仙鸣为右神策军护
军中尉,监右神威军使、内侍兼内谒者临张尚进为右神威军中护军,监左神威军
使、内侍兼内谒者监焦希望为左神威军中护军。护军中尉、中护军皆古官,帝既
以禁卫假宦官,又以此宠之。十四年,又诏左右神策置统军,以崇亲卫,如六军。
时边兵衣饟多不赡,而戍卒屯防,药茗蔬酱之给最厚。诸将务为诡辞,请遥隶
神策军,禀赐遂赢旧三倍,繇是塞上往往称神策行营,皆内统于中人矣,其军乃
至十五万。
故事,京城诸司、诸使、府、县,皆季以御史巡囚。后以北军地密,未尝至。
十九年,监察御史崔薳不知近事,遂入右神策,中尉奏之,帝怒,杖薳四十,流
崖州。
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欲取神策兵柄,乃用故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
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以夺宦者权,而不克。元和二年,省神武军。明年,又
废左右神威军,合为一,曰“天威军”。八年,废天威军,以其兵骑分隶左右神
策军。及僖宗幸蜀,田令孜募神策新军为五十四都,离为十军,令孜自为左右神
策十军兼十二卫观军容使,以左右神策大将军为左右神策诸都指挥使,诸都又领
以都将,亦曰“都头”。
景福二年,昭宗以藩臣跋扈、天子孤弱,议以宗室典禁兵。及伐李茂贞,乃
用嗣覃王允为京西招讨使,神策诸都指挥使李鐬副之,悉发五十四军屯兴平,
已而兵自溃。茂贞逼京师,昭宗为斩神策中尉西门重遂、李周讠童,乃引去。乾
宁元年,王行瑜、韩建及茂贞连兵犯阙,天子又杀宰相韦昭度、李磎,乃去。
太原李克用以其兵伐行瑜等,同州节度使王行实入迫神策中尉骆全瓘、刘景宣请
天子幸邠州,全瓘、景宣及子继晟与行实纵火东市,帝御承天门,敕诸王率禁军
扞之。捧日都头李筠以其军卫楼下,茂贞将阎圭攻筠,矢及楼扉,帝乃与亲王、
公主幸筠军,扈跸都头李君实亦以兵至,侍帝出幸莎城、石门。诏嗣薛王知柔入
长安收禁军、清宫室,月余乃还。又诏诸王阅亲军,收拾神策亡散,得数万。益
置安圣、捧宸、保宁、安化军,曰“殿后四军”,嗣覃王允与嗣延王戒丕将之。
三年,茂贞再犯阙,嗣覃王战败,昭宗幸华州。明年,韩建畏诸王有兵,请皆归
十六宅,留殿后兵三十人,为控鹤排马官,隶飞龙坊,馀悉散之,且列甲围行宫,
于是四军二万馀人皆罢。又请诛都头李筠,帝恐,为斩于大云桥。俄遂杀十一王。
及还长安,左右神策军复稍置之,以六千人为定。是岁,左右神策中尉刘季
述、王仲先以其兵千人废帝,幽之。季述等诛。已而昭宗召朱全忠兵入诛宦官,
宦官觉,劫天子幸凤翔。全忠围之岁馀,天子乃诛中尉韩全诲、张弘彦等二十余
人,以解梁兵,乃还长安。于是悉诛宦官,而神策左右军繇此废矣。诸司悉归尚
书省郎官,两军兵皆隶六军者,而以崔胤判六军十二卫事。六军者,左右龙武、
神武、羽林,其名存而已。自是军司以宰相领。
及全忠归,留步骑万人屯故两军,以子友伦为左右军宿卫都指挥使,禁卫皆
汴卒。崔胤乃奏:“六军名存而兵亡,非所以壮京师。军皆置步军四将,骑军一
将。步将皆兵二百五十人,骑将皆百人,总六千六百人。番上如故事。”乃令六
军诸卫副使京兆尹郑元规立格募兵于市,而全忠阴以汴人应之。胤死,以宰相裴
枢判左三军,独孤损判右三军,向所募士悉散去。全忠亦兼判左右六军十二卫。
及东迁,唯小黄门打球供奉十数人、内园小儿五百人从。至谷水,又尽屠之,易
以汴人,于是天子无一人之卫。昭宗遇弑,唐乃亡。
马者,兵之用也;监牧,所以蕃马也,其制起于近世。唐之初起,得突厥马
二千匹,又得隋马三千于赤岸泽,徙之陇右,监牧之制始于此。其官领以太仆,
其属有牧监、副监。监有丞,有主簿、直司、团官、牧尉、排马、牧长、群头,
有正,有副。凡群置长一人,十五长置尉一人,岁课功,进排马。又有掌闲,调
马习上。又以尚乘掌天子之御。左右六闲:一曰飞黄,二曰吉良,三曰龙媒,四
曰騊<弓余>,五曰駃騠,六曰天苑。总十有二闲为二厩,一曰祥驎,二曰凤
苑,以系饲之。其后禁中又增置飞龙厩。
初,用太仆少卿张万岁领群牧。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七十万六千,置
八坊岐、豳、泾、宁间,地广千里:一曰保乐,二曰甘露,三曰南普闰,四曰北
普闰,五曰岐阳,六曰太平,七曰宜禄,八曰安定。八坊之田,千二百三十顷,
募民耕之,以给刍秣。八坊之马为四十八监,而马多地狭不能容,又析八监列布
河曲丰旷之野。凡马五千为上监,三千为中监,余为下监。监皆有左、右,因地
为之名。方其时,天下以一缣易一马。万岁掌马久,恩信行于陇右。
后以太仆少卿鲜于匡俗检校陇右牧监。仪凤中,以太仆少卿李思文检校陇右
诸牧监使,监牧有使自是始。后又有群牧都使,有闲厩使,使皆置副,有判官。
又立四使:南使十五,西使十六,北使七,东使九。诸坊若泾川、亭川、阙水、
洛、赤城,南使统之;清泉、温泉,西使统之;乌氏,北使统之;木硖、万福,
东使统之。它皆失傅。其后益置八监于盐州、三监于岚州。盐州使八,统白马等
坊;岚州使三,统楼烦、玄池、天池之监。
凡征伐而发牧马,先尽强壮,不足则取其次。录色、岁、肤第印记、主名送
军,以帐驮之,数上于省。
自万岁失职,马政颇废,永隆中,夏州牧马之死失者十八万四千九百九十。
景云二年,诏群牧岁出高品,御史按察之。开元初,国马益耗,太常少卿姜晦乃
请以空名告身市马于六胡州,率三十匹仇一游击将军。命王毛仲领内外闲厩。九
年又诏:“天下之有马者,州县皆先以邮递军旅之役,定户复缘以升之。百姓畏
苦,乃多不畜马,故骑射之士减曩时。自今诸州民勿限有无荫,能家畜十马以上,
免帖驿邮递征行,定户无以马为赀。”毛仲既领闲厩,马稍稍复,始二十四万,
至十三年乃四十三万。其后突厥款塞,玄宗厚抚之,岁许朔方军西受降城为互市,
以金帛市马,于河东、朔方、陇右牧之。既杂胡种,马乃益壮。
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王侯、将相、外戚牛驼羊马之牧布诸道,百倍
于县官,皆以封邑号名为印自别;将校亦备私马。议谓秦、汉以来,唐马最盛,
天子又锐志武事,遂弱西北蕃。十一载,诏二京旁五百里勿置私牧。十三载,陇
右群牧都使奏:马牛驼羊总六十万五千六百,而马三十二万五千七百。
安禄山以内外闲厩都使兼知楼烦监,阴选胜甲马归范阳,故其兵力倾天下而
卒反。肃宗收兵至彭原,率官吏马抵平凉,搜监牧及私群,得马数万,军遂振。
至凤翔,又诏公卿百寮以后乘助军。其后边无重兵,吐蕃乘隙陷陇右,苑牧畜马
皆没矣。乾元后,回纥恃功,岁入马取缯,马皆病弱不可用。永泰元年,代宗欲
亲击虏,鱼朝恩乃请大搜城中百官、士庶马输官,曰“团练马”。下制禁马出城
者,已而复罢。德宗建中元年,市关辅马三万实内厩。贞元三年,吐蕃、羌、浑
犯塞,诏禁大马出潼、蒲、武关者。元和十一年伐蔡,命中使以绢二万市马河曲。
其始置四十八监也,据陇西、金城、平凉、天水,员广千里,繇京度陇,置八坊
为会计都领,其间善水草、腴田皆隶之。后监牧使与坊皆废,故地存者一归闲厩,
旋以给贫民及军吏,间又赐佛寺、道馆几千顷。十二年,闲厩使张茂宗举故事,
尽收岐阳坊地,民失业者甚众。十三年,以蔡州牧地为龙陂监。十四年,置临汉
监于襄州,牧马三千二百,费田四百顷。穆宗即位,岐人叩阙讼茂宗所夺田,事
下御史按治,悉予民。大和七年,度支盐铁使言:“银州水甘草丰,请诏刺史刘
源市马三千,河西置银川监,以源为使。”襄阳节度使裴度奏停临汉监。开成二
年,刘源奏:“银川马已七千,若水草乏,则徙牧绥州境。今绥南二百里,四隅
险绝,寇路不能通,以数十人守要,畜牧无它患。”乃以隶银川监。
其后阙,不复可纪。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五十一 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
古之善治其国而爱养斯民者,必立经常简易之法,使上爱物以养其下,下勉
力以事其上,上足而下不困。故量人之力而授之田,量地之产而取以给公上,量
其入而出之以为用度之数。是三者常相须以济而不可失,失其一则不能守其二。
及暴君庸主,纵其佚欲,而苟且之吏从之,变制合时以取宠于其上。故用于上者
无节,而取于下者无限,民竭其力而不能供,由是上愈不足而下愈困,则财利之
说兴,而聚敛之臣用。《记》曰:“宁畜盗臣。”盗臣诚可恶,然一人之害尔。
聚敛之臣用,则经常之法坏,而下不胜其弊焉。
唐之始时,授人以口分、世业田,而取之以租、庸、调之法,其用之也有节。
盖其畜兵以府卫之制,故兵虽多而无所损;设官有常员之数,故官不滥而易禄。
虽不及三代之盛时,然亦可以为经常之法也。及其弊也,兵冗官滥,为之大蠹。
自天宝以来,大盗屡起,方镇数叛,兵革之兴,累世不息,而用度之数,不能节
矣。加以骄君昏主,奸吏邪臣,取济一时,屡更其制,而经常之法,荡然尽矣。
由是财利之说兴,聚敛之臣进。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
坏而为两税。至于盐铁、转运、屯田、和籴、铸钱、括苗、榷利、借商、进奉、
献助,无所不为矣。盖愈烦而愈弊,以至于亡焉。
唐制:度田以步,其阔一步,其长二百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顷。凡民始生为
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
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四十亩,
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永业之田,
树以榆、枣、桑及所宜之木,皆有数。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为宽乡,少者为狭乡。
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其地有薄厚,岁一易者,倍受之。宽乡三易者,不倍授。
工商者,宽乡减半,狭乡不给。凡庶人徙乡及贫无以葬者,得卖世业田。自狭乡
而徙宽乡者,得并卖口分田。已卖者,不复授。死者收之,以授无田者。凡收授
皆以岁十月。授田先贫及有课役者。凡田,乡有余以给比乡,县有余以给比县,
州有余以给近州。
凡授田者,丁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丁随乡所出,岁输绢二匹,绫、
絁二丈,布加五之一,绵三两,麻三斤,非蚕乡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用人
之力,岁二十日,闰加二日,不役者日为绢三尺,谓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五日
者免调,三十日者租、调皆免。通正役不过五十日。
自王公以下,皆有永业田。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緦麻以上亲,内命妇一
品以上亲,郡王及五品以上祖父兄弟,职事、勋官三品以上有封者若县男父子,
国子、太学、四门学生、俊士,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同籍者,皆免课役。凡
主户内有课口者为课户。若老及男废疾、笃疾、寡妻妾、部曲、客女、奴婢及视
九品以上官,不课。
凡里有手实,岁终具民之年与地之阔狭,为乡帐。乡成于县,县成于州,州
成于户部。又有计帐,具来岁课役以报度支。国有所须,先奏而敛。凡税敛之数,
书于县门、村坊,与众知之。水、旱、霜、蝗耗十四者,免其租;桑麻尽者,免
其调;田耗十之六者,免租调;耗七者,课、役皆免。凡新附之户,春以三月免
役,夏以六月免课,秋以九月课、役皆免。徙宽乡者,县覆于州,出境则覆于户
部,官以闲月达之。自畿内徙畿外,自京县徙余县,皆有禁。四夷降户,附以宽
乡,给复十年。奴婢纵为良人,给复三年。没外蕃人,一年还者给复三年,二年
者给复四年,三年者给复五年。浮民、部曲、客女、奴婢纵为良者附宽乡。
贞观中,初税草以给诸闲,而驿马有牧田。
太宗方锐意于治,官吏考课,以鳏寡少者进考,如增户法;失劝导者以减户
论。配租以敛穫早晚、险易、远近为差。庸、调输以八月,发以九月。同时输
者先远民。皆自概量。州府岁市土所出为贡,其价视绢之上下,无过五十匹。异
物、滋味、口马、鹰犬,非有诏不献。有加配,则以代租赋。其凶荒则有社仓赈
给,不足则徙民就食诸州。尚书左丞戴胄建议:“自王公以下,计垦田,秋熟,
所在为义仓,岁凶以给民。”太宗善之,乃诏:“亩税二升,粟、麦、秔、稻,
随土地所宜。宽乡敛以所种,狭乡据青苗簿而督之。田耗十四者免其半,耗十七
者皆免之。商贾无田者,以其户为九等,出粟自五石至于五斗为差。下下户及夷
獠不取焉。岁不登,则以赈民;或贷为种子,则至秋而偿。”其后洛、相、幽、
徐、齐、并、秦、蒲州又置常平仓,粟藏九年,米藏五年,下湿之地,粟藏五年,
米藏三年,皆著于令。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
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
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此高祖、太宗致治之大略,及其成
效如此。
高宗承之,海内艾安。太尉长孙无忌等辅政,天下未见失德。数引刺史入閤,
问民疾苦。即位之岁,增户十五万。及中书令李义府、侍中许敬宗既用事,役费
并起。永淳以后,给用益不足。加以武后之乱,纪纲大坏,民不胜其毒。
玄宗初立求治,蠲徭役者给蠲符,以流外及九品京官为蠲使,岁再遣之。开
元八年,颁庸调法于天下,好不过精,恶不至滥,阔者一尺八寸,长者四丈。然
是时天下户未尝升降。临察御史宇文融献策:括籍外羡田、逃户,自占者给复五
年,每丁税钱千五百,以摄御史分行括实。阳翟尉皇甫憬上书言其不可。玄宗方
任用融,乃贬憬为盈川尉。诸道所括得客户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州县希旨张虚
数,以正田为羡,编户为客,岁终,籍钱数百万缗。
十六年,乃诏每三岁以九等定籍。而庸调折租所取华好,州县长宫劝织,中
书门下察滥恶以贬官吏,精者褒赏之。二十二年,诏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
州县岁上户口登耗,采访使覆实之,刺史、县令以为课最。
初,永徽中禁买卖世业、口分田。其后豪富兼并,贫者失业,于是诏买者还
地而罚之。
先是杨州租、调以钱,岭南以米,安南以丝,益州以罗、?、绫、绢供春
彩。因诏江南亦以布代租。
中书令李林甫以租庸、丁防、和籴、春彩、税草无定法,岁为旨符,遣使一
告,费纸五十余万。条目既多,覆问逾年,乃与采访朝集使议革之,为长行旨,
以授朝集使及送旨符使,岁有所支,进画附驿以达,每州不过二纸。
凡庸、调、租、资课,皆任土所宜,州县长官涖定粗良,具上中下三物之
样输京都。有滥恶,督中物之直。二十五年,以江、淮输运有河、洛之艰,而关
中蚕桑少,菽粟常贱,乃命庸、调、资课皆以米,凶年乐输布绢者亦从之。河南、
北不通运州,租皆为绢,代关中庸、课,诏度支减转运。
明年,又诏民三岁以下为黄,十五以下为小,二十以下为中。又以民间户高
丁多者,率与父母别籍异居,以避征戍,乃诏十丁以上免二丁,五丁以上免一丁,
侍丁孝者免徭役。天宝三载,更民十八以上为中男,二十三以上成丁。五载,诏
贫不能自济者,每乡免三十丁租庸。男子七十五以上、妇人七十以上,中男一人
为侍;八十以上以令式从事。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
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
天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
绵百八十余万屯,布千三十五万余端。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
常过其所入。于是钱谷之臣,始事朘刻。太府卿杨崇礼句剥分铢,有欠折渍损者,
州县督送,历年不止。其子慎矜专知太府,次子慎名知京仓,亦以苛刻结主恩。
王鉷为户口色役使,岁进钱百亿万缗,非租庸正额者,积百宝大盈库,以供天
子燕私。及安禄山反,司空杨国忠以为正库物不可以给士,遣侍御史崔众至太原
纳钱度僧尼道士,旬日得百万缗而已。自两京陷没,民物耗弊,天下萧然。
肃宗即位,遣御史郑叔清等籍江淮、蜀汉富商右族訾畜,十收其二,谓之率
贷。诸道亦税商贾以赡军,钱一千者有税。于是北海郡录事参军第五琦以钱谷得
见,请于江淮置租庸使,吴盐、蜀麻、铜冶皆有税,市轻货繇江陵、襄阳、上津
路转至凤翔。明年,郑叔清与宰相裴冕建议,以天下用度不充,诸道得召人纳钱,
给空名告身,授官勋邑号;度道士僧尼不可胜计;纳钱百千,赐明经出身;商贾
助军者,给复。及两京平,又于关辅诸州,纳钱度道士僧尼万人。而百姓残于兵
盗,米斗至钱七千,鬻籺为粮,民行乞食者属路。乃诏能赈贫乏者,宠以爵
袟。
故事,天下财赋归左藏,而太府以时上其数,尚书比部覆其出入。是时,京
师豪将假取不能禁,第五琦为度支盐铁使,请皆归大盈库,供天子给赐,主以中
官。自是天下之财为人君私藏,有司不得程其多少。
广德元年,诏一户三丁者免一丁,凡亩税二升,男子二十五为成丁,五十五
为老,以优民。而强寇未夷,民耗敛重。及吐蕃逼京师,近甸屯兵数万,百官进
俸钱,又率户以给军粮。至大历元年,诏流民还者,给复二年,田园尽,则授以
逃田。天下苗一亩税钱十五,市轻货给百官手力课。以国用急,不及秋,方苗青
即征之,号“青苗钱”又有“地头钱”,每亩二十,通名为青苗钱。又诏上都秋
税分二等,上等亩税一斗,下等六升,荒田亩税二升。五年,始定法:夏,上田
亩税六升,下田亩四升;秋,上田亩税五升,下田亩三升;荒田如故;青苗钱亩
加一倍,而地头钱不在焉。
初,转运使掌外,度支使掌内。永泰二年,分天下财赋、铸钱、常平、转运、
盐铁,置二使。东都畿内、河南、淮南、江东西、湖南、荆南、山南东道,以转
运使刘晏领之;京畿、关内、河东、剑南、山南西道,以京兆尹、判度支第五琦
领之。及琦贬,以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与晏分治。
时回纥有助收西京功,代宗厚遇之,与中国婚姻,岁送马十万匹,酬以缣帛
百余万匹。而中国财力屈竭,岁负马价。河、湟六镇既陷,岁发防秋兵三万戍京
西,资粮百五十余万缗。而中官鱼朝恩方恃恩擅权,代宗与宰相元载日夜图之。
及朝恩诛,帝复与载贰,君臣猜间不协,边计兵食,置而不议者几十年。而诸镇
擅地,结为表里,日治兵缮垒,天子不能绳以法,颛留意祠祷、焚币玉、写浮屠
书,度支禀赐僧巫,岁以钜万计。然帝性俭约,身所御衣,必浣染至再三,欲以
先天下。然生日、端午,四方贡献至数千万者,加以恩泽,而诸道尚侈丽以自媚。
朝多留事,经岁不能遣,置客省以居,上封事不足采者、蕃夷贡献未报及失职未
叙者,食度支数千百人。德宗即位,用宰相崔祐甫,拘客省者出之,食度支者遣
之,岁省费万计。

[发帖际遇]: 林风在海边沙滩上捡到一支圣火令,当废铜卖了,获得银两9.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五十二 志第四十二

◎食货二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
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
庸调法弊坏。
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至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夏输无
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居者为
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商贾税三十之一,与居者均役。田税视大历十四
年垦田之数为定。遣黜陟使按比诸道丁产等级,免鳏寡惸独不济者。敢有加敛,
以枉法论。议者以租、庸、调,高祖、太宗之法也,不可轻改。而德宗方信用炎,
不疑也。旧户三百八十万五千,使者按比得主户三百八十万,客户三十万。天下
之民,不土断而地著,不更版籍而得其虚实。岁敛钱二千五十余万缗,米四百万
斛,以供外;钱九百五十余万缗,米千六百余万斛,以供京师。
税法既行,民力未及宽,而朱滔、王武俊、田悦合从而叛,用益不给,而借
商之令出。初,太常博士韦都宾、陈京请借富商钱,德宗以问度支杜佑,以为军
费裁支数月,幸得商钱五百万缗,可支半岁,乃以户部侍郎赵赞判度支,代佑行
借钱令,约罢兵乃偿之。京兆少尹韦桢、长安丞薛萃搜督甚峻,民有不胜其冤自
经者,家若被盗。然总京师豪人田宅、奴婢之估,裁得八十万缗。又取僦柜纳质
钱及粟麦粜于市者,四取其一,长安为罢市,市民相率遮邀宰相哭诉,卢杞疾驱
而过。韦桢惧,乃请钱不及百缗、粟麦不及五十斛者免,而所获裁二百万缗。淮
南节度使陈少游增其本道税钱,每缗二百,因诏天下皆增之。
自太宗时置义仓及常平仓以备凶荒,高宗以后,稍假义仓以给他费,至神龙
中略尽。玄宗即位,复置之。其后第五琦请天下常平仓皆置库,以畜本钱。至是
赵赞又言:“自军兴,常平仓废垂三十年,凶荒溃散,餧死相食,不可胜纪。
陛下即位,京城两市置常平官,虽频年少雨,米不腾贵,可推而广之,宜兼储布
帛。请于两都、江陵、成都、杨、汴、苏、洪置常平轻重本钱,上至百万缗,下
至十万,积米、粟、布、帛、丝、麻、贵则下价而出之,贱则加估而收之。诸道
津会置吏,阅商贾钱,每缗税二十,竹、木、茶、漆税十之一,以赡常平本钱。”
德宗纳其策。属军用迫蹴,亦随而耗竭,不能备常平之积。是时,诸道讨贼,兵
在外者,度支给出界粮。每军以台省官一人为粮料使,主供亿。士卒出境,则给
酒肉。一卒出境,兼三人之费。将士利之,逾境而屯。赵赞复请税间架,算除陌。
其法:屋二架为间,上间钱二千,中间一千,下间五百;匿一间,杖六十,告者
赏钱五万。除陌法:公私贸易,千钱旧算二十,加为五十;物两相易者,约直为
率。而民益愁怨。及泾原兵反,大謼长安市中曰:“不夺尔商户僦质,不税尔
间架、除陌矣。”于是间架、除陌、竹、木、茶、漆、铁之税皆罢。
朱泚平,天下户口三耗其二。贞元四年,诏天下两税审等第高下,三年一定
户。自初定两税,货重钱轻,乃计钱而输绫绢。既而物价愈下,所纳愈多,绢匹
为钱三千二百,其后一匹为钱一千六百,输一者过二,虽赋不增旧,而民愈困矣。
度支以税物颁诸司,皆增本价为虚估给之,而缪以滥恶督州县剥价,谓之折纳。
复有“进奉”、“宣索”之名,改科役曰“召雇”,率配曰“和市”,以巧避微
文,比大历之数再倍。又疠疫水旱,户口减耗,刺史析户,张虚数以宽责。逃死
阙税,取于居者,一室空而四邻亦尽。户版不缉,无浮游之禁,州县行小惠以倾
诱邻境,新收者优假之,唯安居不迁之民,赋役日重。帝以问宰相陆贽,贽上疏
请厘革其甚害者,大略有六:
其一曰:
国家赋役之法,曰租、曰调、曰庸。其取法远,其敛财均,其域人固。有田
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天下法制均壹,虽转徙莫容其奸,故人无摇
心。天宝之季,海内波荡,版图隳于避地,赋法坏于奉军。赋役旧法,行之百年,
人以为便。兵兴,供亿不常,诛求隳制,此时弊,非法弊也。时有弊而未理,法
无弊而已更。两税新制,竭耗编甿,日日滋甚。陛下初即位,宜损上益下,啬用
节财,而摘郡邑,验簿书,州取大历中一年科率多者为两税定法,此总无名之暴
赋而立常规也。夫财之所生,必因人力。两税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
少者税轻,多者税重。不知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贵而人莫窥者;有场圃、囷仓,
直轻而众以为富者;有流通蕃息之货,数寡而日收其赢者;有庐舍器用,价高而
终岁利寡者。计估算缗,失平长伪,挟轻费转徙者脱徭税,敦本业者困敛求。此
诱之为奸,驱之避役也。今徭赋轻重相百,而以旧为准,重处流亡益多,轻处归
附益众。有流亡则摊出,已重者愈重;有归附则散出,已轻者愈轻。人婴其弊。
愿诏有司与宰相量年支,有不急者罢之,广费者节之。军兴加税,诸道权宜所增,
皆可停。税物估价,宜视月平,至京与色样符者,不得虚称折估。有滥恶,罪官
吏,勿督百姓。每道以知两税判官一人与度支参计户数,量土地沃瘠、物产多少
为二等,州等下者配钱少,高者配钱多。不变法而逋逃渐息矣。
其二曰:
播殖非力不成,故先王定赋以布、麻、缯、纩、百谷,勉人功也。又惧物失
贵贱之平,交易难准,乃定货泉以节轻重。盖为国之利权,守之在官,不以任下。
然则谷帛,人所为也;钱货,官所为也。人所为者,租税取焉;官所为者,赋敛
舍焉。国朝著令,租出谷,庸出绢,调出缯、纩、布、麻,曷尝禁人铸钱而以钱
为赋?今两税效算缗之末法,估资产为差,以钱谷定税,折供杂物,岁目颇殊。
所供非所业,所业非所供,增价以市所无,减价以货所有,耕织之力有限,而物
价贵贱无常。初定两税,万钱为绢三匹,价贵而数不多。及给军装,计数不计价,
此税少国用不充也。近者万钱为绢六匹,价贱而数加。计口蚕织不殊,而所输倍,
此供税多人力不及也。宜令有司覆初定两税之岁绢、布定估,为布帛之数,复庸、
调旧制,随土所宜,各脩家技。物甚贱,所出不加;物甚贵,所入不减。且经费
所资,在钱者独月俸、资课,以钱数多少给布,广铸而禁用铜器,则钱不乏。有
籴盐以入直,榷酒以纳资,何虑无所给哉!
其三曰:
廉使奏吏之能者有四科,一曰户口增加,二曰田野垦辟,三曰税钱长数,四
曰率办先期。夫贵户口增加,诡情以诱奸浮,苛法以析亲族,所诱者将议薄征则
遽散,所析者不胜重税而亡,有州县破伤之病;贵田野垦辟,率民殖荒田,限年
免租,新亩虽辟,旧畬芜矣,人以免租年满,复为污莱,有稼穑不增之病;贵税
钱长数,重困疲羸,捶骨沥髓,苟媚聚敛之司,有不恤人之病;贵率办先期,作
威残人,丝不容织,粟不暇舂,贫者奔迸,有不恕物之病:四病繇考核不切事情
之过。验之以实,则租赋所加,固有受其损者,此州若增客户,彼郡必减居人。
增处邀赏而税数加,减处惧罪而税数不降。国家设考课之法,非欲崇聚敛也。宜
命有司详考课绩,州税有定,徭役有等,覆实然后报户部。若人益阜实,税额有
余,据户均减十三为上课,减二次之,减一又次之。若流亡多,加税见户者,殿
亦如之。民纳租以去岁输数为常,罢据额所率者。增辟勿益租,废耕不降数。定
户之际,视杂产以校之。田既有常租,则不宜复入两税。如此,不督课而人人乐
耕矣。
其四曰:
明君不厚所资而害所养,故先人事而借其暇力,家给然后敛余财。今督收迫
促,蚕事方兴而输缣,农功未艾而敛谷。有者急卖而耗半直,无者求假费倍。定
两税之初,期约未详,属征役多故,率先限以收。宜定税期,随风俗时候,务于
纾人。
其五曰:
顷师旅亟兴,官司所储,唯给军食,凶荒不遑赈救。人小乏则取息利,大乏
则鬻田庐。剑穫始毕,执契行贷,饥岁室家相弃,乞为奴仆,犹莫之售,或缢
死道途。天灾流行,四方代有。税茶钱积户部者,宜计诸道户口均之。谷麦熟则
平籴,亦以义仓为名,主以巡院。时稔伤农,则优价广籴,谷贵而止;小歉则借
贷。循环敛散,使聚谷幸灾者无以牟大利。
其六曰:
古者百亩地号一夫,盖一夫授田不得过百亩,欲使人不废业,田无旷耕。今
富者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强家,为其私属,终岁服劳,常患不充。有田
之家坐食租税,京畿田亩税五升,而私家收租亩一石,官取一,私取十,穑者安
得足食?宜为占田条限,裁租价,损有余,优不足,此安富恤穷之善经,不可舍
也。
贽言虽切,以谗逐,事无施行者。
十二年,河南尹齐抗复论其弊,以为:“军兴,国用稍广,随要而税,吏扰
人劳。陛下变为两税,督纳有时,贪暴无容其奸。二十年间,府库充牣。但定
税之初,钱轻货重,故陛下以钱为税。今钱重货轻,若更为税名,以就其轻,其
利有六:吏绝其奸,一也;人用不扰,二也;静而获利,三也;用不乏钱,四也;
不劳而易知,五也;农桑自劝,六也。百姓本出布帛,而税反配钱,至输时复取
布帛,更为三估计折,州县升降成奸。若直定布帛,无估可折。盖以钱为税,则
人力竭而有司不之觉。今两税出于农人,农人所有,唯布帛而已。用布帛处多,
用钱处少,又有鼓铸以助国计,何必取于农人哉?”疏入,亦不报。
初,德宗居奉天,储畜空窘,尝遣卒视贼,以苦寒乞襦绔,帝不能致,剔亲
王带金而鬻之。朱泚既平,于是帝属意聚敛,常赋之外,进奉不息。剑南西川节
度使韦皋有“日进”,江西观察使李兼有“月进”,淮南节度使杜亚、宣歙观察
使刘赞、镇海节度使王纬、李锜皆徼射恩泽,以常赋入贡,名为“羡余”。至代
易又有“进奉”。当是时,户部钱物,所在州府及巡院皆得擅留,或矫密旨加敛,
谪官吏、刻禄禀,增税通津、死人及蔬果。凡代易进奉,取于税入,十献二三,
无敢问者。常州刺史裴肃鬻薪炭案纸为进奉,得迁浙东观察使。刺史进奉,自肃
始也。刘赞卒于宣州,其判官严绶倾军府为进奉,召为刑部员外郎。判官进奉,
自绶始也。自裴延龄用事,益为天子积私财,而生民重困。延龄死,而人相贺。
是时,宫中取物于市,以中官为宫市使。两市置“白望”数十百人,以盐估
敝衣、绢帛,尺寸分裂酬其直。又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钱,有赍物入市而空归者。
每中官出,沽浆卖饼之家皆彻肆塞门。谏官御史数上疏谏,不听,人不堪其弊。
户部侍郎苏弁言:“京师游手数千万家,无生业者仰宫市以活,奈何罢?”帝悦,
以为然。京兆尹韦凑奏:“小人因宫市为奸,真伪难辨,宜下府县供送。”帝许
之。中官言百姓赖宫市以养者也,凑反得罪。
顺宗即位,乃罢宫市使及盐铁使月进;宪宗又罢除官受代进奉及诸道两税外
榷率,分天下之赋以为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宰相裴垍又令诸道
节度、观察调费取于所治州,不足则取于属州,而属州送使之余与其上供者,皆
输度支。是时,因德宗府库之积,颇约费用,天子身服澣濯。及刘辟、李锜既
平,訾藏皆入内库。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河东节度使王锷进献甚厚,翰林学士
李绛尝谏曰:“方镇进献,因缘为奸,以侵百姓,非圣政所宜。”帝喟然曰:“
诚知非至德事,然两河中夏贡赋之地,朝觐久废,河、湟陷没,烽候列于郊甸。
方刷祖宗之耻,不忍重敛于人也。”然独不知进献之取于人者重矣。
及讨淮西,判度支杨于陵坐馈餫不继贬,以司农卿皇甫镈代之,由是益为
刻剥。司农卿王遂、京兆尹李翛号能聚敛,乃以为宣歙、浙西观察使,予之富饶
之地,以办财赋。盐铁使王播言:“刘晏领使时,自按租庸,然后知州县钱谷利
病虚实。”乃以副使程异巡江、淮,核州府上供钱谷。异至江、淮,得钱百八十
五万贯。其年,遂代播为盐铁使。是时,河北兵讨王承宗,于是募人入粟河北、
淮西者,自千斛以上皆授以官。度支盐铁与诸道贡献尤甚,号“助军钱”。及贼
平,则有贺礼及助赏设物。群臣上尊号,又有献贺物。
穆宗即位,一切罢之,两税外加率一钱者,以枉法赃论。然自在藩邸时,习
见用兵之弊,以谓戎臣武卒,法当姑息。及即位,自神策诸军,非时赏赐,不可
胜纪。已而幽州兵囚张弘靖,镇州杀田弘正,两镇用兵,置南北供军院。而行营
军十五万,不能亢两镇万余之众。而馈运不能给,帛粟未至而诸军或强夺于道。
盖自建中定两税,而物轻钱重,民以为患,至是四十年。当时为绢二匹半者
为八匹,大率加三倍。豪家大商,积钱以逐轻重,故农人日困,末业日增。帝亦
以货轻钱重,民困而用不充,诏百官议革其弊。而议者多请重挟铜之律。户部尚
书杨于陵曰:“王者制钱以权百货,贸迁有无,通变不倦,使物无甚贵甚贱,其
术非它,在上而已。何则?上之所重,人必从之。古者权之于上,今索之于下;
昔散之四方,今藏之公府;昔广铸以资用,今减炉以废功;昔行之于中原,今泄
之于边裔。又有闾井送终之唅,商贾贷举之积,江湖压覆之耗,则钱焉得不重,
货焉得不轻?开元中,天下铸钱七十余炉,岁盈百万,今才十数炉,岁入十五万
而已。大历以前,淄青、太原、魏博杂铅铁以通时用,岭南杂以金、银、丹砂、
象齿,今一用泉货,故钱不足。今宜使天下两税、榷酒、盐利、上供及留州、送
使钱,悉输以布帛谷粟,则人宽于所求,然后出内府之积,收市廛之滞,广山铸
之数,限边裔之出,禁私家之积,则货日重而钱日轻矣。”宰相善其议。由是两
税、上供、留州,皆易以布帛、丝纩,租、庸、课、调不计钱而纳布帛,唯盐酒
本以榷率计钱,与两税异,不可去钱。
文宗大和九年,以天下回残钱置常平义仓本钱,岁增市之。非遇水旱不增者,
判官罚俸,书下考;州县假借,以枉法论。
文宗尝召盐仓御史崔虞问太仓粟数,对曰:“有粟二百五十万石。”帝曰:
“今岁费广而所畜寡,奈何?”乃诏出使郎官、御史督察州县壅遏钱谷者。时豪
民侵噬产业不移户,州县不敢徭役,而征税皆出下贫。至于依富室为奴客,役罚
峻于州县。长吏岁辄遣吏巡覆田税,民苦其扰。
武宗即位,废浮图法,天下毁寺四千六百、招提兰若四万,籍僧尼为民二十
六万五千人,奴婢十五万人,田数千万顷,大秦穆护、袄二千余人。上都、东都
每街留寺二,每寺僧三十人,诸道留僧以三等,不过二十人。腴田鬻钱送户部,
中下田给寺家奴婢丁壮者为两税户,人十亩。以僧尼既尽,两京悲田养病坊,给
寺田十顷,诸州七顷,主以耆寿。
自会昌末,置备边库,收度支、户部、盐铁钱物。宣宗更号延资库。初以度
支郎中判之,至是以属宰相,其任益重。户部岁送钱帛二十万,度支盐铁送者三
十万,诸道进奉助军钱皆输焉。
懿宗时,云南蛮数内寇,徙兵戍岭南。淮北大水,征赋不能办,人人思乱。
及庞勋反,附者六七万。自关东至海大旱,冬蔬皆尽,贫者以蓬子为面,槐叶为
齑。乾符初,大水,山东饥。中官田令孜为神策中尉,怙权用事,督赋益急。王
仙芝、黄巢等起,天下遂乱,公私困竭。昭宗在凤翔,为梁兵所围,城中人相食,
父食其子,而天子食粥,六宫及宗室多饿死。其穷至于如此,遂以亡。
初,乾元末,天下上计百六十九州,户百九十三万三千一百二十四,不课者
百一十七万四千五百九十二;口千六百九十九万三百八十六,不课者千四百六十
一万九千五百八十七。减天宝户五百九十八万二千五百八十四,口三千五百九十
二万八千七百二十三。
元和中,供岁赋者,浙西、浙东、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八
道,户百四十四万,比天宝才四之一。兵食于官者八十三万,加天宝三之一,通
以二户养一兵。京西北、河北以屯兵广,无上供。至长庆,户三百三十五万,而
兵九十九万,率三户以奉一兵。至武宗即位,户二百一十一万四千九百六十。会
昌末,户增至四百九十五万五千一百五十一。
宣宗既复河、湟,天下两税、榷酒茶盐钱,岁入九百二十二万缗,岁之常费
率少三百余万,有司远取后年乃济。及群盗起,诸镇不复上计云。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五十三 志第四十三

◎食货三
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
常转漕东南之粟。高祖、太宗之时,用物有节而易赡,水陆漕运,岁不过二十万
石,故漕事简。自高宗已后,岁益增多,而功利繁兴,民亦罹其弊矣。
初,江淮漕租米至东都输含嘉仓,以车或驮陆运至陕。而水行来远,多风波
覆溺之患,其失常十七八,故其率一斛得八斗为成劳。而陆运至陕,才三百里,
率两斛计佣钱千。民送租者,皆有水陆之直,而河有三门底柱之险。显庆元年,
苑西监褚朗议凿三门山为梁,可通陆运。乃发卒六千凿之,功不成。其后,将作
大匠杨务廉又凿为栈,以輓漕舟。輓夫系二鈲于胸,而绳多绝,輓夫辄
坠死,则以逃亡报,因系其父母妻子,人以为苦。
开元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朝集京师,玄宗访以漕事,耀卿条上便宜曰:
“江南户口多,而无征防之役。然送租、庸、调物,以岁二月至杨州入斗门,四
月已后,始渡淮入汴,常苦水浅,六七月乃至河口,而河水方涨,须八九月水落
始得上河入洛,而漕路多梗,船樯阻隘。江南之人不习河事,转雇河师水手,重
为劳费。其得行日少,阻滞日多。今汉、隋漕路,濒河仓禀,遗迹可寻。可于河
口置武牢仓,巩县置洛口仓,使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洛口。而河阳、
柏崖、太原、永丰、渭南诸仓,节级转运,水通则舟行,水浅则寓于仓以待,则
舟无停留,而物不耗失。此甚利也。”玄宗初不省。二十一年,耀卿为京兆尹,
京师雨水,谷踊贵。玄宗将幸东都,复问耀卿漕事,耀卿因请“罢陕陆运,而置
仓河口,使江南漕舟至河口者,输粟于仓而去,县官雇舟以分入河、洛。置仓三
门东西,漕舟输其东仓,而陆运以输西仓,复以舟漕,以避三门之水险。”玄宗
以为然。乃于河阴置河阴仓,河清置柏崖仓;三门东置集津仓,西置盐仓;凿山
十八里以陆运。自江、淮漕者,皆输河阴仓,自河阴西至太原仓,谓之北运,自
太原仓浮渭以实关中。玄宗大悦,拜耀卿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江
淮都转运使,以郑州刺史崔希逸、河南少尹萧炅为副使,益漕晋、绛、魏、濮、
邢、贝、济、博之租输诸仓,转而入渭。凡三岁,漕七百万石,省陆运佣钱三十
万缗。
是时,民久不罹兵革,物力丰富,朝廷用度亦广,不计道里之费,而民之输
送所出水陆之直,增以“函脚”、“营窖”之名,民间传言用斗钱运斗米,其縻
耗如此。及耀卿罢相,北运颇艰,米岁至京师才百万石。二十五年,遂罢北运。
而崔希逸为河南陕运使,岁运百八十万石。其后以太仓积粟有余,岁减漕数十万
石。
二十九年,陕郡太守李齐物凿砥柱为门以通漕,开其山颠为輓路,烧石沃
醯而凿之。然弃石入河,激水益湍怒,舟不能入新门,候其水涨,以人輓舟而
上。天子疑之,遣宦者按视,齐物厚赂使者,还言便。齐物入为鸿胪卿,以长安
令韦坚代之,兼水陆运使。坚治汉、隋运渠,起关门,抵长安,通山东租赋。乃
绝灞、浐,并渭而东,至永丰仓与渭合。又于长乐坡濒苑墙凿潭于望春楼下,以
聚漕舟。坚因使诸舟各揭其郡名,陈其土地所产宝货诸奇物于袱上。先时民间唱
俚歌曰“得体纥那邪”。其后得宝符于桃林,于是陕县尉崔成甫更《得体歌》为
《得宝弘农野》。坚命舟人为吴、楚服,大笠、广袖、芒屩以歌之。成甫又广之
为歌辞十阕,自衣缺后绿衣、锦半臂、红抹额,立第一船为号头以唱,集两县妇
女百余人,鲜服靓妆,鸣鼓吹笛以和之。众艘以次辏楼下,天子望见大悦,赐其
潭名曰广运潭。是岁,漕山东粟四百万石。自裴耀卿言漕事,进用者常兼转运之
职,而韦坚为最。
初,耀卿兴漕路,请罢陆运,而不果废。自景云中,陆运北路分八递,雇民
车牛以载。开元初,河南尹李杰为水陆运使,运米岁二百五十万石,而八递用车
千八百乘。耀卿罢久之,河南尹裴迥以八递伤牛,乃为交场两递,滨水处为宿场,
分官总之,自龙门东山抵天津桥为石堰以遏水。其后大盗起,而天下匮矣。
肃宗末年,史朝义兵分出宋州,淮运于是阻绝,租庸盐铁溯汉江而上。河南
尹刘晏为户部侍郎,兼句当度支、转运、盐铁、铸钱使,江淮粟帛,繇襄、汉越
商于以输京师。
及代宗出陕州,关中空窘,于是盛转输以给用。广德二年,废句当度支使,
以刘晏颛领东都、河南、淮西、江南东西转运、租庸、铸钱、盐铁,转输至上都,
度支所领诸道租庸观察使,凡漕事亦皆决于晏。晏即盐利顾佣分吏督之,随江、
汴、河、渭所宜。故时转运船繇润州陆运至扬子,斗米费钱十九,晏命囊米而载
以舟,减钱十五;繇扬州距河阴,斗米费钱百二十,晏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
每船受千斛,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阴,上三
门,号“上门填阙船”,米斗减钱九十。调巴、蜀、襄、汉麻枲竹筱为綯挽舟,
以朽索腐材代薪,物无弃者。未十年,人人习河险。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
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积扬州,汴河之运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
太仓。岁转粟百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轻货自扬子至汴州,每驮费钱二千二百,
减九百,岁省十余万缗。又分官吏主丹杨湖,禁引溉,自是河漕不涸。大历八年,
以关内丰穰,减漕十万石,度支和籴以优农。晏自天宝末掌出纳,监岁运,知左
右藏,主财谷三十余年矣。及杨炎为相,以旧恶罢晏,罢运使复归度支,凡江淮
漕米,以库部郎中崔河图主之。
及田悦、李惟岳、李纳、梁崇义拒命,举天下兵讨之,诸军仰给京师。而李
纳、田悦兵守涡口,梁崇义搤襄、邓,南北漕引皆绝,京师大恐。江淮水陆转
运使杜佑以秦、汉运路出浚仪十里入琵琶沟,绝蔡河,至陈州而合,自隋凿汴河,
官漕不通,若导流培岸,功用甚寡;疏鸡鸣冈首尾,可以通舟,陆行才四十里,
则江、湖、黔中、岭南、蜀、汉之粟可方舟而下,繇白沙趣东关,历颍、蔡,涉
汴抵东都,无浊河溯淮之阻,减故道二千余里。会李纳将李洧以徐州归命,淮路
通而止。户部侍郎赵赞又以钱货出淮迂缓,分置汴州东西水陆运两税盐铁使,以
度支总大纲。
贞元初,关辅宿兵,米斗千钱,太仓供天子六宫之膳不及十日,禁中不能酿
酒,以飞龙驼负永丰仓米给禁军,陆运牛死殆尽。德宗以给事中崔造敢言,为能
立事,用为相。造以江、吴素嫉钱谷诸使颛利罔上,乃奏诸道观察使、刺史选官
部送两税至京师,废诸道水陆转运使及度支巡院、江淮转运使,以度支、盐铁归
尚书省,宰相分判六尚书事。以户部侍郎元琇判诸道盐铁、榷酒,侍郎吉中孚判
度支诸道两税。增江淮之运,浙江东、西岁运米七十五万石,复以两税易米百万
石,江西、湖南、鄂岳、福建、岭南米亦百二十万石,诏浙江东、西节度使韩滉,
淮南节度使杜亚运至东、西渭桥仓。诸道有盐铁处,复置巡院。岁终宰相计课最。
崔造厚元琇,而韩滉方领转运,奏国漕不可改。帝亦雅器滉,复以为江淮转运使。
元琇嫉其刚,不可共事,因有隙。琇称疾罢,而滉为度支、诸道盐铁、转运使,
于是崔造亦罢。滉遂劾琇常餫米淄青、河中,而李纳、怀光倚以构叛,贬琇雷
州司户参军,寻赐死。
是时,汴宋节度使春夏遣官监汴水,察盗灌溉者。岁漕经底柱,覆者几半。
河中有山号“米堆”,运舟入三门,雇平陆人为门匠,执标指麾,一舟百日乃能
上。谚曰:“古无门匠墓。”谓皆溺死也。陕虢观察使李泌益凿集津仓山西迳为
运道,属于三门仓,治上路以回空车,费钱五万缗。下路减半;又为入渭船,方
五板,输东渭桥太仓米至凡百三十万石,遂罢南路陆运。其后诸道盐铁、转运使
张滂复置江淮巡院。及浙西观察使李锜领使,江淮堰埭隶浙西者,增私路小堰之
税,以副使潘孟阳主上都留后。李巽为诸道转运、盐铁使,以堰埭归盐铁使,罢
其增置者。自刘晏后,江淮米至渭桥浸减矣,至巽乃复如晏之多。
初,扬州疏太子港、陈登塘,凡三十四陂,以益漕河,辄复堙塞。淮南节度
使杜亚乃浚渠蜀冈,疏句城湖、爱敬陂,起堤贯城,以通大舟。河益庳,水下走
淮,夏则舟不得前。节度使李吉甫筑平津堰,以泄有余,防不足,漕流遂通。然
漕益少,江淮米至渭桥者才二十万斛。诸道盐铁、转运使卢坦籴以备一岁之费,
省冗职八十员。自江以南,补署皆剸属院监,而漕米亡耗于路颇多。刑部侍郎王
播代坦,建议米至渭桥五百石亡五十石者死。其后判度支皇甫镈议万斛亡三百斛
者偿之,千七百斛者流塞下,过者死;盗十斛者流,三十斛者死。而覆船败輓,
至者不得十之四五。部吏舟人相挟为奸,榜笞号苦之声闻于道路,禁锢连岁,赦
下而狱死者不可胜数。其后贷死刑,流天德五城,人不畏法,运米至者十亡七八。
盐铁、转运使柳公绰请如王播议加重刑。太和初,岁旱河涸,掊沙而进,米多耗,
抵死甚众,不待覆奏。
秦、汉时故漕兴成堰,东达永丰仓,咸阳县令韩辽请疏之,自咸阳抵潼关三
百里,可以罢车輓之劳。宰相李固言以为非时,文宗曰:“苟利于人,阴阳拘
忌,非朕所顾也。”议遂决。堰成,罢輓车之牛以供农耕,关中赖其利。
故事,州县官充纲,送轻货四万,书上考。开成初,为长定纲,州择清强官
送两税,至十万迁一官,往来十年者授县令。江淮钱积河阴,转输岁费十七万余
缗,行纲多以盗抵死。判度支王彦威置县递群畜万三千三百乘,使路傍民养以取
佣,日役一驿,省费甚博。而宰相亦以长定纲命官不以材,江淮大州,岁授官者
十余人,乃罢长定纲,送五万者书上考,七万者减一选,五十万减三选而已。及
户部侍郎裴休为使,以河濒县令董漕事,自江达渭,运米四十万石。居三岁,米
至渭桥百二十万石。
凡漕达于京师而足国用者,大略如此。其他州、县、方镇,漕以自资,或兵
所征行,转运以给一时之用者,皆不足纪。
唐开军府以扞要冲,因隙地置营田,天下屯总九百九十二。司农寺每屯三十
顷,州、镇诸军每屯五十顷。水陆腴瘠、播殖地宜与其功庸烦省、收率之多少,
皆决于尚书省。苑内屯以善农者为屯官、屯副,御史巡行莅输。上地五十亩,瘠
地二十亩,稻田八十亩,则给牛一。诸屯以地良薄与岁之丰凶为三等,具民田岁
穫多少,取中熟为率。有警,则以兵若夫千人助收。隶司农者,岁三月,卿、
少卿循行,治不法者。凡屯田收多者,褒进之。岁以仲春籍来岁顷亩、州府军镇
之远近,上兵部,度便宜遣之。开元二十五年,诏屯官叙功以岁丰凶为上下。镇
戍地可耕者,人给十亩以供粮。方春,屯官巡行,谪作不时者。天下屯田收谷百
九十余万斛。
初,度支岁市粮于北都,以赡振武、天德、灵武、盐、夏之军,费钱五六十
万缗,溯河舟溺甚众。建中初,宰相杨炎请置屯田于丰州,发关辅民凿陵阳渠以
增溉。京兆尹严郢尝从事朔方,知其利害,以为不便,疏奏不报。郢又奏:“五
城旧屯,其数至广,以开渠之粮贷诸城,约以冬输;又以开渠功直布帛先给田者,
据估转谷。如此则关辅免调发,五城田辟,比之浚渠利十倍也。”时杨炎方用事,
郢议不用,而陵阳渠亦不成。然振武、天德良田,广袤千里。
元和中,振武军饥,宰相李绛请开营田,可省度支漕运及绝和籴欺隐。宪宗
称善,乃以韩重华为振武、京西营田、和籴、水运使,起代北,垦田三百顷,出
赃罪吏九百余人,给以耒耜、耕牛,假种粮,使偿所负粟,二岁大熟。因募人为
十五屯,每屯百三十人,人耕百亩,就高为堡,东起振武,西逾云州,极于中受
降城,凡六百余里,列栅二十,垦田三千八百余顷,岁收粟二十万石,省度支钱
二千余万缗。重华入朝,奏请益开田五千顷,法用人七千,可以尽给五城。会李
绛已罢,后宰相持其议而止。宪宗末,天下营田皆雇民或借庸以耕,又以瘠地易
上地,民间苦之。穆宗即位,诏还所易地,而耕以官兵。耕官地者,给三之一以
终身。灵武、邠宁,土广肥而民不知耕。大和末,王起奏立营田。后党项大扰河
西,邠宁节度使毕諴亦募士开营田,岁收三十万斛,省度支钱数百万缗。
贞观、开元后,边土西举高昌、龟兹、焉耆、小勃律,北抵薛延陀故地,缘
边数十州戍重兵,营田及地租不足以供军,于是初有和籴。牛仙客为相,有彭果
者献策广关辅之籴,京师粮禀益羡,自是玄宗不复幸东都。天宝中,岁以钱六十
万缗赋诸道和籴,斗增三钱,每岁短递输京仓者百余万斛。米贱则少府加估而籴,
贵则贱价而粜。
贞元初,吐蕃劫盟,召诸道兵十七万戍边。关中为吐蕃蹂躏者二十年矣,北
至河曲,人户无几,诸道戍兵月给粟十七万斛,皆籴于关中。宰相陆贽以“关中
谷贱,请和籴,可至百余万斛。计诸县船车至太仓,谷价四十有余,米价七十,
则一年和籴之数当转运之二年,一斗转运之资当和籴之五斗。减转运以实边,存
转运以备时要。江淮米至河阴者罢八十万斛,河阴米至太原仓者罢五十万,太原
米至东渭桥者罢二十万。以所减米粜江淮水菑州县,斗减时五十以救乏。京城东
渭桥之籴,斗增时三十以利农。以江淮粜米及减运直市绢帛送上都。”帝乃命度
支增估籴粟三十三万斛,然不能尽用贽议。宪宗即位之初,有司以岁丰熟,请畿
内和籴。当时府、县配户督限,有稽违则迫蹙鞭挞,甚于税赋,号为和籴,其实
害民。

[发帖际遇]: 林风暑假期间在洛阳绿竹巷参加《任盈盈琴箫兴趣班》,恭喜你学会了《笑傲江湖》,增加声望27。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五十四 志第四十四

◎食货四
唐有盐池十八,井六百四十,皆隶度支。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
池”,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盐州五原有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灵州有
温泉池、两井池、长尾池、五泉池、红桃池、回乐池、弘静池、会州有河池,三
州皆输米以代盐。安北都护府有胡落池,岁得盐万四千斛,以给振武、天德。黔
州有井四十一,成州、巂州井各一,果、阆、开、通井百二十三,山南西院领之。
邛、眉、嘉有井十三,剑南西川院领之。梓、遂、绵、合、昌、渝、泸、资、荣、
陵、简有井四百六十,剑南东川院领之。皆随月督课。幽州、大同横野军有盐屯,
每屯有丁有兵,岁得盐二千八百斛,下者千五百斛。负海州岁免租为盐二万斛以
输司农。青、楚、海、沧、棣、杭、苏等州,以盐价市轻货,亦输司农。
天宝、至德间,盐每斗十钱。乾元元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
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盗鬻者论以法。及琦为
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自兵起,流庸未复,税赋不足供费,盐铁使刘晏以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
足用。于是上盐法轻重之宜,以盐吏多则州县扰,出盐乡因旧监置吏,亭户粜商
人,纵其所之。江、岭去盐远者,有常平盐,每商人不至,则减价以粜民,官收
厚利而人不知贵。晏又以盐生霖潦则卤薄,?旱则土溜坟,乃随时为令,遣吏晓
导,倍于劝农。吴、越、扬、楚盐廪至数千,积盐二万余石。有涟水、湖州、越
州、杭州四场,嘉兴、海陵、盐城、新亭、临平、兰亭、永嘉、大昌、候官、富
都十监,岁得钱百余万缗,以当百余州之赋。自淮北置巡院十三,曰扬州、陈许、
汴州、庐寿、白沙、淮西、甬桥、浙西、宋州、泗州、岭南、兖郓、郑滑,捕私
盐者,奸盗为之衰息。然诸道加榷盐钱,商人舟所过有税。晏奏罢州县率税,禁
堰埭邀以利者。晏之始至也,盐利岁才四十万缗,至大历末,六百余万缗。天下
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饟、百官禄俸皆仰给焉。明年而晏罢。
贞元四年,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奏加民赋,自此江淮盐每斗亦增二百,为钱三
百一十,其后复增六十,河中两池盐每斗为钱三百七十。江淮豪贾射利,或时倍
之,官收不能过半,民始怨矣。
刘晏盐法既成,商人纳绢以代盐利者,每缗加钱二百,以备将士春服。包佶
为汴东水陆运、两税、盐铁使,许以漆器、玳瑁、绫绮代盐价,虽不可用者亦高
估而售之,广虚数以罔上。亭户冒法,私鬻不绝,巡捕之卒,遍于州县。盐估益
贵,商人乘时射利,远乡贫民困高估,至有淡食者。巡吏既多,官冗伤财,当时
病之。其后军费日增,盐价浸贵,有以谷数斗易盐一升。私籴犯法,未尝少息。
顺宗时始减江淮盐价,每斗为钱二百五十,河中两池盐斗钱三百。增云安、
涣阳、涂鞬三监。其后盐铁使李锜奏江淮盐斗减钱十以便民,未几复旧。方是时,
锜盛贡献以固宠,朝廷大臣皆饵以厚货,盐铁之利积于私室,而国用耗屈,榷盐
法大坏,多为虚估,率千钱不满百三十而已。兵部侍郎李巽为使,以盐利皆归度
支,物无虚估,天下粜盐税茶,其赢六百六十五万缗。初岁之利,如刘晏之季年,
其后则三倍晏时矣。两池盐利,岁收百五十余万缗。四方豪商猾贾、杂处解县,
主以郎官,其佐贰皆御史。盐民田园籍于县,而令不得以县民治之。
宪宗之讨淮西也,度支使皇甫镈加剑南东西两川、山南西道盐估以供军。贞
元中,盗鬻两池盐一石者死,至元和中,减死流天德五城,镈奏论死如初。一斗
以上杖背,没其车驴,能捕斗盐者赏千钱;节度观察使以判官、州以司录录事参
军察私盐,漏一石以上罚课料;鬻两池盐者,坊市居邸主人、市侩皆论坐;盗刮
硷土一斗,比盐一升。州县团保相察,比于贞元加酷矣。自兵兴,河北盐法羁
縻而已。至皇甫镈,又奏置榷盐使,如江淮榷法,犯禁岁多。及田弘正举魏博
归朝廷,穆宗命河北罢榷盐。户部侍郎张平叔议榷盐法弊,请粜盐可以富国,诏
公卿议其可否。中书舍人韦处厚、兵部侍郎韩愈条诘之,以为不可,平叔屈服。
是时奉天卤池生水柏,以灰一斛得盐十二斤,利倍硷卤。文帝时,采灰一斗,比
盐一斤论罪。开成末,诏私盐月再犯者,易县令,罚刺史俸;十犯,则罚观察、
判官课科。
宣宗即位,茶、盐之法益密,粜盐少、私盗多者,谪观察、判官,不计十犯。
户部侍郎、判度支卢弘止以两池盐法敝,遣巡院官司空舆更立新法,其课倍入,
迁榷盐使。以壕篱者,盐池之堤禁,有盗坏与鬻硷皆死,盐盗持弓矢者亦皆
死刑。兵部侍郎、判度支周墀又言:“两池盐盗贩者,迹其居处,保、社按罪。
鬻五石,市二石,亭户盗粜二石,皆死。”是时江、吴群盗,以所剽物易茶盐,
不受者焚其室庐,吏不敢枝梧,镇戍、场铺、堰埭以关通致富。宣宗乃择尝更两
畿辅望县令者为监院官。户部侍郎裴休为盐铁使,上盐法八事,其法皆施行,两
池榷课大增。
其后兵遍天下,诸镇擅利,两池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所有,岁贡盐三千车。
中官田令孜募新军五十四都,餫转不足,乃倡议两池复归盐铁使,而重荣不奉
诏,至举兵反,僖宗为再出,然而卒不能夺。
唐初无酒禁。乾元元年,京师酒贵,肃宗以禀食方屈,乃禁京城酤酒,期以
麦熟如初。二年,饥,复禁酤,非光禄祭祀、燕蕃客,不御酒。广德二年,定天
下酤户以月收税。建中元年,罢之。三年,复禁民酤,以佐军费,置肆酿酒,斛
收直三千,州县总领,醨薄私酿者论其罪。寻以京师四方所凑,罢榷。贞元二年,
复禁京城、畿县酒,天下置肆以酤者,斗钱百五十,免其徭役,独淮南、忠武、
宣武、河东榷麹而已。元和六年,罢京师酤肆,以榷酒钱随两税青苗敛之。大和
八年,遂罢京师榷酤。凡天下榷酒为钱百五十六万余缗,在酿费居三之一,贫
户逃酤不在焉。昭宗世,以用度不足,易京畿近镇麹法,复榷酒以赡军,凤翔节
度使李茂贞方颛其利,按兵请入奏利害,天子遽罢之。
初,德宗纳户部侍郎赵赞议,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以为常平本
钱。及出奉天,乃悼悔,下诏亟罢之。及朱泚平,佞臣希意兴利者益进。贞元八
年,以水灾减税,明年,诸道盐铁使张滂奏:出茶州县若山及商人要路,以三等
定估,十税其一。自是岁得钱四十万缗,然水旱亦未尝拯之也。
穆宗即位,两镇用兵,帑藏空虚,禁中起百尺楼,费不可胜计。盐铁使王播
图宠以自幸,乃增天下茶税,率百钱增五十。江淮、浙东西、岭南、福建、荆襄
茶,播自领之,两川以户部领之。天下茶加斤至二十两,播又奏加取焉。右拾遗
李珏上疏谏曰:“榷率起于养兵,今边境无虞,而厚敛伤民,不可一也;茗饮,
人之所资,重税则价必增,贫弱益困,不可二也;山泽之饶,其出不訾,论税以
售多为利,价腾踊则市者稀,不可三也。”其后王涯判二使,置榷茶使,徙民茶
树于官场,焚其旧积者,天下大怨。令狐楚代为盐铁使兼榷茶使,复令纳榷,加
价而已。李石为相,以茶税皆归盐铁,复贞元之制。
武宗即位,盐铁转运使崔珙又增江淮茶税。是时茶商所过州县有重税,或掠
夺舟车,露积雨中,诸道置邸以收税,谓之“搨地钱”,故私贩益起。大中初,
盐铁转运使裴休著条约:私鬻三犯皆三百斤,乃论死;长行群旅,茶虽少皆死;
雇载三犯至五百斤、居舍侩保四犯至千斤者,皆死;园户私鬻百斤以上,杖背,
三犯,加重徭;伐园失业者,刺史、县令以纵私盐论。庐、寿、淮南皆加半税,
私商给自首之帖,天下税茶增倍贞元。江淮茶为大摸,一斤至五十两。诸道盐铁
使于悰每斤增税钱五,谓之“剩茶钱”,自是斤两复旧。
凡银、铜、铁、锡之冶一百六十八。陕、宣、润、饶、衢、信五州,银冶五
十八,铜冶九十六,铁山五,锡山二,铜山四。汾州矾山七。麟德二年,废陕州
铜冶四十八。

[发帖际遇]: 林风发现瘫痪在地的殷梨亭,从他身上偷得银两1.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元十五年,初税伊阳五重山银、锡。德宗时户部侍郎韩洄建议,山泽之利
宜归王者,自是皆隶盐铁使。
元和初,天下银治废者四十,岁采银万二千两,铜二十六万六千斤,铁二百
七万斤,锡五万斤,铅无常数。
开成元年,复以山泽之利归州县,刺史选吏主之。其后诸州牟利以自殖,举
天下不过七万余缗,不能当一县之茶税。及宣宗增河湟戍兵衣绢五十二万余匹。
盐铁转运使裴休请复归盐铁使以供国用,增银冶二、铁山七十一,废铜冶二十七、
铅山一。天下岁率银二万五千两、铜六十五万五千斤、铅十一万四千斤、锡万七
千斤、铁五十三万二千斤。
隋末行五铢白钱,天下盗起,私铸钱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
斤,铁叶、皮纸皆以为钱。高祖入长安,民间行线环钱,其制轻小,凡八九万才
满半斛。
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径八分,重二铢四参,积十钱重一两,得轻重
大小之中,其文以八分、篆、隶三体。洛、并、幽、益、桂等州皆置监。赐秦王、
齐王三炉,右仆射裴寂一炉以铸。盗铸者论死,没其家属。
其后盗铸渐起。显庆五年,以恶钱多,官为市之,以一善钱售五恶钱,民间
藏恶钱以待禁驰。乾封元年,改铸“乾封泉宝”钱,径寸,重二铢六分,以一当
旧钱之十。逾年而旧钱多废。明年,以商贾不通,米帛踊贵,复行开元通宝钱,
天下皆铸之。然私钱犯法日蕃,有以舟筏铸江中者。诏所在纳恶钱,而奸亦不息。
仪凤中,濒江民多私铸钱为业,诏巡江官督捕,载铜、锡、镴过百斤者没官。四
年,命东都粜米粟,斗别纳恶钱百,少府、司农毁之。是时铸多钱贱,米粟踊贵,
乃罢少府铸,寻复旧。永淳元年,私铸者抵死,邻、保、里、坊、村正皆从坐。
武后时,钱非穿穴及铁锡铜液,皆得用之,熟铜、排斗、沙涩之钱皆售,自是盗
铸蜂起,江淮游民依大山陂海以铸,吏莫能捕。
先天之际,两京钱益滥,郴、衡钱才有轮郭,铁锡五铢之属皆可用之。或熔
锡摸钱,须臾百十。开元初,宰相宋璟请禁恶钱,行二铢四参钱,毁旧钱不可用
者。江淮有官炉钱、偏炉钱、棱钱、时钱,遣监察御史萧隐之使江淮,率户出恶
钱,捕责甚峻,上青钱皆输官,小恶者沈江湖,市井不通,物价益贵,隐之坐贬
官。宋璟又请出米十万斛收恶钱,少府毁之。十一年,诏所在加铸,禁卖铜锡及
造铜器者。二十年,千钱以重六斤四两为率,每钱重二铢四参,禁缺顿、沙涩、
荡染、白强、黑强之钱。首者,官为市之。铜一斤为钱八十。
二十二年,宰相张九龄建议:“古者以布帛菽粟不可尺寸抄勺而均,乃为钱
以通贸易。官铸所入无几,而工费多,宜纵民铸。”议下百官,宰相裴耀卿、黄
门侍郎李林甫、河南少尹萧炅、秘书监崔沔皆以为“严断恶钱则人知禁,税铜折
役则官冶可成,计估度庸则私钱以利薄而自息。若许私铸,则下皆弃农而竞利矣。”
左监门卫录事参军事刘秩曰:“今之钱,古之下币也。若舍之任人,则上无以
御下,下无以事上,不可一也;物贱伤农,钱轻伤贾,物重则钱轻,钱轻由乎物
多,多则作法收之使少,物少则作法布之使轻,奈何假人?不可二也;铸钱不杂
铅铁则无利,杂则钱恶。今塞私铸之路,人犹冒死,况设陷井诱之?不可三也;
铸钱无利则人不铸,有利则去南亩者众,不可四也;人富则不可以赏劝、贫则不
可以威禁,法不行,人不理,繇贫富不齐,若得铸钱,贫者服役于富室,富室乘
而益恣,不可五也。夫钱重繇人日滋于前,而炉不加旧。公钱与铜价颇等,故破
重钱为轻钱,铜之不赡,在采用者众也。铜之为兵不如铁,为器不如漆。禁铜则
人无所用,盗铸者少,公钱不破,人不犯死,钱又日增,是一举而四美兼也。”
是时公卿皆以纵民铸为不便,于是下诏禁恶钱而已。信安郡王祎复言国用不足,
请纵私铸,议者皆畏祎帝弟之贵,莫敢与抗,独仓部郎中韦伯阳以为不可,祎议
亦格。
二十六年,宣、润等州初置钱监,两京用钱稍善,米粟价益下。其后钱又渐
恶,诏出铜所在置监,铸“开元通宝”钱,京师库藏皆满。天下盗铸益起,广陵、
丹杨、宣城尤甚。京师权豪,岁岁取之,舟车相属。江淮偏炉钱数十种,杂以铁
锡,轻漫无复钱形。公铸者号官炉钱,一以当偏炉钱七八,富商往往藏之,以易
江淮私铸者。两京钱有鹅眼、古文、线环之别,每贯重不过三四斤,至翦铁而缗
之。宰相李林甫请出绢布三百万匹,平估收钱,物价踊贵,诉者日万人。兵部侍
郎杨国忠欲招权以市恩,扬鞭市门曰:“行当复之。”明日,诏复行旧钱。天宝
十一载,又出钱三十万缗易两市恶钱,出左藏库排斗钱,许民易之。国忠又言钱
非铁锡、铜沙、穿穴、古文,皆得用之。
是时增调农人铸钱,既非所习,皆不聊生。内作判官韦伦请厚价募工,繇是
役用减而鼓铸多。天下炉九十九:绛州三十,扬、润、宣、鄂、蔚皆十,益、邓、
郴皆五,洋州三,定州一。每炉岁铸钱三千三百缗,役丁匠三十,费铜二万一千
二百斤、镴三千七百斤、锡五百斤。每千钱费钱七百五十。天下岁铸三十二万七
千缗。
肃宗乾元元年,经费不给,铸钱使第五琦铸“乾元重宝”钱,径一寸,每缗
重十斤,与开元通宝参用,以一当十,亦号“乾元十当钱”。先是诸炉铸钱窳薄,
熔破钱及佛像,谓之“盘陀”,皆铸为私钱,犯者杖死。第五琦为相,复命绛州
诸炉铸重轮乾元钱,径一寸二分,其文亦曰:“乾元重宝”,背之外郭为重轮,
每缗重十二斤,与开元通宝钱并行,以一当五十。是时民间行三钱,大而重棱者
亦号“重棱钱”。法既屡易,物价腾踊,米斗钱至七千,饿死者满道。
初,有“虚钱”,京师人人私铸,并小钱,坏钟、像,犯禁者愈众。郑叔清
为京兆尹,数月榜死者八百余人。肃宗以新钱不便,命百官集议,不能改。上元
元年,减重轮钱以一当三十,开元旧钱与乾元十当钱,皆以一当十,碾硙鬻受,
得为实钱,虚钱交易皆用十当钱,由是钱有虚实之名。
史思明据东都,亦铸“得一元宝”钱,径一寸四分,以一当开元通宝之百。
既而恶“得一”非长祚之兆,改其文曰“顺天元宝”。
代宗即位,乾元重宝钱以一当二,重轮钱以一当三,凡三日而大小钱皆以一
当一。自第五琦更铸,犯法者日数百,州县不能禁止,至是人甚便之。其后民间
乾元、重棱二钱铸为器,不复出矣。当时议者以为:“自天宝至今,户九百余万。
《王制》:上农夫食九人,中农夫七人。以中农夫计之,为六千三百万人。少壮
相均,人食米二升,日费米百二十六万斛,岁费四万五千三百六十万斛,而衣倍
之,吉凶之礼再倍,余三年之储以备水旱凶灾,当米十三万六千八十万斛,以贵
贱丰俭相当,则米之直与钱钧也。田以高下肥瘠丰耗为率,一顷出米五十余斛,
当田二千七百二十一万六千顷。而钱亦岁毁于棺瓶埋藏焚溺,其间铜贵钱贱,有
铸以为器者,不出十年钱几尽,不足周当世之用。”诸道盐铁转运使刘晏以江、
岭诸州,任土所出,皆重粗贱弱之货,输京师不足以供道路之直。于是积之江淮,
易铜铅薪炭,广铸钱,岁得十余万缗,输京师及荆、扬二州,自是钱日增矣。
大历七年,禁天下铸铜器。建中初,户部侍郎韩洄以商州红崖冶铜多,请复
洛源废监,起十炉,岁铸钱七万二千缗,每千钱费九百。德宗从之。
江淮多铅锡钱,以铜{汤皿}外,不盈斤两,帛价益贵。销千钱为铜六斤,铸
器则斤得钱六百,故销铸者多,而钱益耗。判度支赵赞采连州白铜铸大钱,一当
十,以权轻重。贞元初,骆谷、散关禁行人以一钱出者。诸道盐铁使张滂奏禁江
淮铸铜为器,惟铸鉴而已。十年,诏天下铸铜器,每器一斤,其直不得过百六十,
销钱者以盗铸论。然而民间钱益少,缯帛价轻,州县禁钱不出境,商贾皆绝。浙
西观察使李若初请通钱往来,而京师商贾赍钱四方贸易者不可胜计。诏复禁之。
二十年,命市井交易,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宪宗以钱少,复禁用
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
乃取之,号“飞钱”。京兆尹裴武请禁与商贾飞钱者,廋索诸坊,二人为保。
盐铁使李巽以郴州平阳铜坑二百八十余,复置桂阳监,以两炉日铸钱二十万。
天下岁铸钱十三万五千缗。命商贾蓄钱者,皆出以市货;天下有银之山必有铜,
唯银无益于人,五岭以北,采银一两者流他州,官吏论罪。元和四年,京师用钱
缗少二十及有铅锡钱者,捕之;非交易而钱行衢路者,不问。复诏采五岭银坑,
禁钱出岭。六年,贸易钱十缗以上者,参用布帛。蔚州三河冶距飞狐故监二十里
而近,河东节度使王锷置炉,疏拒马河水铸钱,工费尤省,以刺史李听为使,以
五炉铸,每炉月铸钱三十万,自是河东锡钱皆废。
自京师禁飞钱,家有滞藏,物价浸轻。判度支卢坦、兵部尚书判户部事王绍、
盐铁使王播请许商人于户部、度支、盐铁三司飞钱,每千钱增给百钱,然商人无
至者。复许与商人敌贯而易之,然钱重帛轻如故。宪宗为之出内库钱五十万缗市
布帛,每匹加旧估十之一。会吴元济、王承宗连衡拒命,以七道兵讨之,经费屈
竭。皇甫镈建议,内外用钱每缗垫二十外,复抽五十送度支以赡军。十二年,复
给京兆府钱五十万缗市布帛,而富家钱过五千贯者死,王公重贬,没入于官,以
五之一赏告者。京师区肆所积,皆方镇钱,少亦五十万缗,乃争市第宅。然富贾
倚左右神策军官钱为名,府县不敢劾问。民间垫陌有至七十者,铅锡钱益多,吏
捕犯者,多属诸军、诸使,謼集市人强夺,殴伤吏卒。京兆尹崔元略请犯者本
军、本使涖决,帝不能用,诏送本军、本使,而京兆府遣人涖决。穆宗即位,
京师鬻金银十两亦垫一两,籴米盐百钱垫七八。京兆尹柳公绰以严法禁止之。寻
以所在用钱垫陌不一,诏从俗所宜,内外给用,每缗垫八十。
宝历初,河南尹王起请销钱为佛像者以盗铸钱论。大和三年,诏佛像以铅、
锡、土、木为之,饰带以金银、鍮石、乌油、蓝铁,唯鉴、磬、钉、镮、钮得用
铜,余皆禁之,盗铸者死。是时峻铅锡钱之禁。告千钱者赏以五千。
四年,诏积钱以七千缗为率,十万缗者期以一年出之,二十万以二年。凡交
易百缗以上者,匹帛米粟居半。河南府、扬州、江陵府以都会之剧,约束如京师。
未几皆罢。
八年,河东锡钱复起,盐铁使王涯置飞狐铸钱院于蔚州,天下岁铸钱不及十
万缗。文宗病币轻钱重,诏方镇纵钱谷交易。时虽禁铜为器,而江淮、岭南列肆
鬻之,铸千钱为器,售利数倍。宰相李珏请加炉铸钱,于是禁铜器,官一切为市
之。天下铜坑五十,岁采铜二十六万六千斤。及武宗废浮屠法,永平监官李郁彦
请以铜像、钟、磬、钅卢、铎皆归巡院,州县铜益多矣。盐铁使以工有常力,不
足以加铸,许诸道观察使皆得置钱坊。淮南节度使李绅请天下以州名铸钱,京师
为京钱,大小径寸,如开元通宝,交易禁用旧钱。会宣宗即位,尽黜会昌之政,
新钱以字可辨,复铸为像。
昭宗末,京师用钱八百五十为贯,每百才八十五,河南府以八十为百云。

[发帖际遇]: 林风偷得虚竹身上的美女图卷轴,卖给段誉,得银子银两28。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五十五 志第四十五

◎食货五
武德元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
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三品四百石,从三品三百六十石,四品三百石,从四品
二百六十石,五品二百石,从五品百六十石,六品百石,从六品九十石,七品八
十石,从七品七十石,八品六十石,从八品五十石,九品四十石,从九品三十石,
皆以岁给之。外官则否。
一品有职分田十二顷,二品十顷,三品九顷,四品七顷,五品六顷,六品四
顷,七品三顷,五十亩,八品二顷五十亩,九品二顷,皆给百里内之地。诸州都
督、都护、亲王府官二品十二顷,三品十顷,四品八顷,五品七顷,六品五顷,
七品四顷,八品三顷,九品二顷五十亩。镇戍、关津、岳渎官五品五顷,六品三
顷五十亩,七品三顷,八品二顷,九品一顷五十亩。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
六顷,中府五顷五十亩,下府及郎将五顷;上府果毅都尉四顷,中府三顷五十亩,
下府三顷;上府长史、别将三顷,中府、下府二顷五十亩;亲王府典军五顷五十
亩,副典军四顷;千牛备身左右、太子千牛备身三顷;折冲上府兵曹二顷,中府、
下府一顷五十亩。外军校尉一顷二十亩,旅帅一顷,队正、副八十亩。
亲王以下又有永业田百顷,职事官一品六十顷,郡王、职事官从一品五十顷,
国公、职事官从二品三十五顷,县公、职事官三品二十五顷,职事官从三品二十
顷,侯、职事官四品十二顷,子、职事官五品八顷,男、职事官从五品五顷,六
品、七品二顷五十亩,八品、九品二顷。上柱国三十顷,柱国二十五顷,上护军
二十顷,护军十五顷,上轻车都尉十顷,轻车都尉七顷,上骑都尉六顷,骑都尉
四顷,骁骑、飞骑尉八十亩,云骑、武骑尉六十亩。散官五品以上给同职事官。
五品以上受田宽乡,六品以下受于本乡。解免者追田,除名者受口分之田,袭爵
者不别给。流内九品以上口分田终其身,六十以上停私乃收。
凡给田而无地者,亩给粟二斗。
京司及州县皆有公廨田,供公私之费。其后以用度不足,京官有俸赐而巳。
诸司置公廨本钱,以番官贸易取息,计员多少为月料。
贞观初,百官得上考者,给禄一季。未几,又诏得上下考给禄一年,出使者
禀其家,新至官者计日给粮。中书舍人高季辅言:“外官卑品贫匮,宜给禄养亲。”
自后以地租春秋给京官,岁凡五十万一千五百余斛。外官降京官一等,一品以五
十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三十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二十石为一等,六品、
七品以五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二石五斗为一等。无粟则以盐为禄。
十一年,以职田侵渔百姓,诏给逃还贫户,视职田多少,每亩给粟二升,谓
之“地子”。是岁,以水旱复罢之。
十二年,罢诸司公廨本钱,以天下上户七千人为胥士,视防閤制而收其课,
计官多少而给之。十五年,复置公廨本钱,以诸司令史主之,号“捉钱令史”。
每司九人,补于吏部,所主才五万钱以下,市肆贩易,月纳息钱四千,岁满受官。
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京七十余司,更一二载,捉钱令史六百余人受职。太学
高第,诸州进士,拔十取五,犹有犯禁罹法者,况廛肆之人,苟得无耻,不可使
其居职。”太宗乃罢捉钱令史,复诏给百官俸。
十八年,以京兆府、岐、同、华、邠、坊州隙地陂泽可垦者,复给京官职田。
二十二年,置京诸司公廨本钱,捉以令史、府史、胥士。永徽元年,废之,
以天下租脚直为京官俸料。其后又薄敛一岁税,以高户主之,月收息给俸。寻颛
以税钱给之,岁总十五万二千七百三十缗。
一品月俸八千,食料一千八百,杂用一千二百。二品月俸六千五百,食料一
千五百,杂用一千。三品月俸五千一百,杂用九百。四品月俸三千五百,食料、
杂用七百。五品月俸三千,食料、杂用六百。六品月俸二千,食料、杂用四百。
七品月俸一千七百五十,食料、杂用三百五十。八品月俸一千三百,食料三百,
杂用二百五十。九品月俸一千五十,食料二百五十,杂用二百。行署月俸一百四
十,食料三十。
职事官又有防閤、庶仆:一品防閤九十六人,二品七十二人,三品四十八人,
四品三十二人,五品二十四人;六品庶仆十五人,七品四人,八品三人,九品二
人。公主有邑士八十人,郡主六十人,县主四十人。外官以州、府、县上下中为
差,少尹、长史、司马及丞减长官之半,参军、博士减判司三之二,主簿、县尉
减丞三之二,录事、市令以参军职田为轻重,京县录事以县尉职田为轻重。羁縻
州官,给以土物。关监官,给以年支轻货。折冲府官则有仗身:上府折冲都尉六
人,果毅四人,长史、别将三人,兵曹二人,中、下府各减一人,皆十五日而代。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光禄大夫同职事官,公廨、杂用不给。员外官、检校、判、
试、知给禄料食粮之半,散官、勋官、卫官减四之一,致仕五品以上给半禄,解
官充侍亦如之。四夷宿卫同京官。
天下置公廨本钱,以典史主之,收赢十之七,以供佐史以下不赋粟者常食,
余为百官俸料。京兆、河南府钱三百八十万,太原及四大都督府二百七十五万,
中都督府、上州二百四十二万,下都督、中州一百五十四万,下州八十八万;京
兆、河南府京县一百四十三万,太原府京县九十一万三千,京兆、河南府畿县八
十二万五千,太原府畿县、诸州上县七十七万,中县五十五万,中下县、下县三
十八万五千;折冲上府二十万,中府减四之一,下府十万。
麟德二年,给文官五品以上仗身,以掌闲、幕士为之。咸亨元年,与职事官
皆罢。乾封元年,京文武官视职事品给防閤、庶仆。
百官俸出于租调,运送之费甚广。公廨出举,典史有彻垣墉、鬻田宅以免责
者。又以杂职供薪炭,纳直倍于正丁。仪凤三年,王公以下率口出钱,以充百官
俸食防閤、庶仆、邑士、仗身、封户。
调露元年,职事五品以上复给仗身。光宅元年,以京官八品、九品俸薄,诏
八品岁给庶仆三人,九品二人。文武职事三品以上给亲事、帐内。以六品、七品
子为亲事,以八品、九品子为帐内,岁纳钱千五百,谓之“品子课钱”。三师、
三公、开府仪同三司百三十人;嗣王、郡王百八人;上柱国领二品以上职事九十
五人,领三品职事六十九人;柱国领二品以上职事七十三人,领三品职事五十五
人;护军领二品以上职事六十二人,领三品职事三十六人。二品以下又有白直、
执衣:二品白直四十人,三品三十二人,四品二十四人,五品十六人,六品十人,
七品七人,八品五人,九品四人;二品执衣十八人,三品十五人,四品十三人,
五品九人,六品、七品各六人,八品、九品各三人。皆中男为之。防閤、庶仆,
皆满岁而代。外官五品以上亦有执衣。都护府不治州事亦有仗身:都护四人,副
都护、长史、司马三人,诸曹参军事二人,上镇将四人,中下镇将、上镇副三人,
中、下镇副各二人,镇仓曹、关令丞、戍主副各一人,皆取于防人卫士,十五日
而代。宿卫官三品以上仗身三人,五品以上二人,六品以下及散官五品以上各一
人,取于番上卫士,役而不收课。亲王出藩者,府佐史、典军、副典军有事力人,
数如白直。诸司、诸使有守当及厅子,以兵及勋官为之。白直、执衣以下分三番,
周岁而代,供役不逾境。后皆纳课:仗身钱六百四十,防閤、庶仆、白直钱二千
五百,执衣钱一千。其后亲事、帐内亦纳课如品子之数。
州县典史捉公廨本钱者,收利十之七。富户幸免徭役,贫者破产甚众。秘书
少监崔沔请计户均出,每丁加升尺,所增盖少;流亡渐复,仓库充实,然后取于
正赋,罢新加者。
开元十年,中书舍人张嘉贞又陈其不便,遂罢天下公廨本钱,复税户以给百
官;籍内外职田,赋逃还户及贫民;罢职事五品以上仗身。
十八年,复给京官职田。州县籍一岁税钱为本,以高户捉之,月收赢以给外
官。复置天下公廨本钱,收赢十之六。十九年,初置职田顷亩簿,租价无过六斗,
地不毛者亩给二斗。
二十四年,令百官防閤、庶仆俸食杂用以月给之,总称月俸:一品钱三万一
千,二品二万四千,三品万七千,四品万一千五百六十七,五品九千二百,六品
五千三百,七品四千一百,八品二千四百七十五,九品千九百一十七。禄米则岁
再给之:一品七百斛,从一品六百斛,二品五百斛,从二品四百六十斛,三品四
百斛,从三品三百六十斛,四品三百斛,从四品二百五十斛,五品二百斛,从五
品百六十斛,六品百斛,自此十斛为率,至从七品七十斛,八品六十七斛,自此
五斛为率,至从九品五十二斛。外官降一等。
先是州县无防人者,籍十八以上中男及残疾以守城门及仓库门,谓之门夫。
番上不至者,闲月督课,为钱百七十,忙月二百。至是以门夫资课给州县官。
二十九年,以京畿地狭,计丁给田犹不足,于是分诸司官在都者,给职田于
都畿,以京师地给贫民。是时河南、北职田兼税桑,有诏公廨、职田有桑者,毋
督丝课。
天宝初,给员外郎料,天下白直岁役丁十万,有诏罢之,计数加税以供用,
人皆以为便。
自开元后,置使甚众,每使各给杂钱。宰相杨国忠身兼数官,堂封外月给钱
百万。幽州平卢节度使安禄山、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兼使所给,亦不下百万。
十二载,国忠以两京百官职田送租劳民,请五十里外输于县仓,斗纳直二钱,
百里外纳直三钱,使百官就请于县,然县吏欺盗盖多,而闲司有不能自直者。十
四载,两京九品以上月给俸加十之二,同正员加十之一。兵兴,权臣增领诸使,
月给厚俸,比开元制禄数倍。
至德初,以用物不足,内外官不给料钱,郡府县官给半禄及白直、品子课。
乾元元年,亦给外官半料及职田,京官给手力课而已。上元元年,复令京官职田
以时输送,受加耗者以枉法赃论。其后籍以为军粮矣。永泰末,取州县官及折冲
府官职田苗子三之一,市轻货以赈京官。
大历元年,敛天下青苗钱,得钱四百九十万缗,输大盈库,封太府左、右藏,
鐍而不发者累岁。二年,复给京兆府及畿县官职田,以三之一供军饟。增税青
苗钱,一亩至三十。权臣月俸有至九十万者,刺史亦至十万。杨绾、常衮为相,
增京官正员官及诸道观察使、都团练使、副使以下料钱。初,检校官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者,月给钱十二万。至是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请同正官,从高而给之。文
官一千八百五十四员,武官九百四十二员,月俸二十六万缗,而增给者居三之一。
先是,州县职田、公廨田,每岁六月以白簿上尚书省覆实;至十月输送,则
有黄籍,岁一易之。后不复簿上,唯授祖清望要官,而职卑者稽留不付,黄籍亦
不复更矣。德宗即位,诏黄籍与白簿皆上有司。
建中三年,复减百官料钱以助军。李泌为相,又增百官及畿内官月俸,复置
手力资课,岁给钱六十一万六千余缗,文官千八百九十二员,武官八百九十六员。
左右卫上将军以下又有六杂给:一曰粮米,二曰盐,三曰私马,四曰手力,五曰
随身,六曰春冬服。私马则有刍豆,手力则有资钱,随身则有粮米、盐,春冬服
则有布、绢、絁、?、绵,射生、神策军大将军以下增以鞋,比大历制禄又
厚矣。州县官有手力杂给钱,然俸最薄者也。李泌以度支有两税钱,盐铁使有筦
榷钱,可以拟经费,中外给用,每贯垫二十,号“户部除陌钱”。复有阙官俸料、
职田钱,积户部,号“户部别贮钱”。御史中丞专掌之,皆以给京官,岁费不及
五十五万缗。京兆和籴,度支给诸军冬衣,亦往往取之。减王公以下永业田:郡
王、职事官从一品田五十顷,国公、职事官正二品田四十顷,郡公、职事官从二
品田三十顷,县公、职事官正四品田十四顷,职事官从四品田十一顷。尚郡主检
校四品京官者月给料钱三十万,禄百二十石。尚县主检校五品京官者料钱二十万,
禄百石。
自李泌增百官俸,当时以为不可朘削矣,然有名存而职废、额去而俸在者。
宰相李吉甫建议减之,遂为常法。
于时祠祭、蕃夷赐宴、别设,皆长安、万年人吏主办,二县置本钱,配纳质
积户收息以供费。诸使捉钱者,给牒免徭役,有罪府县不敢劾治。民间有不取本
钱,立虚契,子孙相承为之。尝有殴人破首,诣闲厩使纳利钱受牒贷罪。御史中
丞柳公绰奏诸使捉钱户,府县得捕役,给牒者毁之,自是不得钱者不纳利矣。议
者以两省、尚书省、御史台总枢机,正百寮,而倍称息利,非驭官之体。
元和九年,户部除陌钱每缗增垫五钱,四时给诸司诸使之餐,置驱使官督之,
御史一人核其侵渔,起明年正月,收息五之一,号“元和十年新收置公廨本钱”。
初,捉钱者私增公廨本,以防耗失,而富人乘以为奸,可督者私之,外以逋
官钱迫蹙闾里,民不堪其扰。御史中丞崔从奏增钱者不得逾官本。其后两省捉钱,
官给牒逐利江淮之间,鬻茶盐以桡法。十三年,以职田多少不均,每司收草粟以
多少为差。其后宰相李珏、杨嗣复奏堂厨食利钱扰民烦碎,于是罢堂厨捉钱官,
置库量入计费。
唐世百官俸钱,会昌后不复增减,今著其数:太师、太傅、太保,钱二百万。
太尉、司徒、司空,百六十万。侍中,百五十万。中书令,门下中书侍郎,左右
仆射,太子太师、太保、太傅,百四十万。尚书,御史大夫,太子少师、少保、
少傅,百万。节度使,三十万。都防御使、副使,监军,十五万。观察使十万。
左右丞,侍郎,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秘书、殿中、内侍监,
御史中丞,太常、宗正、大理、司农、太府、鸿胪、太仆、光禄、卫尉卿,国子
祭酒,将作、少府监,太子宾客、詹事,诸府尹,大都督府长史,都团练使、副
使,上州刺史,八万。太常、宗正少卿,太子左右庶子,节度副使,刺史知军事,
七万。六军统军,诸府少尹,少监,少卿,国子司业,少詹事,六万五千。左右
卫、金吾卫上将军,六军大将军,六万。左右骁卫、武卫、威卫、领军卫、监门
卫、千牛卫上将军,上州别驾,五万五千。郎中,司天监,太子左右谕德、家令
寺、仆寺、率更寺令,亲王傅,别敕判官,观察、团练判官掌书记,上州长史、
司马,五万。左右卫、金吾卫大将军,怀化大将军,诸府、大都督司录参军事,
鴘赤县令,四万五千。员外郎,起居郎,通事舍人,起居舍人,著作郎,内常
侍,侍御史,殿中侍御史,太常、宗正、殿中、秘书丞,大理正,国子博士,京
都宫苑总监监,都水使者,太子中舍、中允,王府长史,归德将军,节度推官、
支使,防御判官,上州录事参军事,畿县、上县令,四万。怀化中郎将,三万七
千。左右骁卫、武卫、威卫、领军卫、监门卫、千牛卫、殿前左右射生军、神策
军大将军,左右卫、金吾卫将军,三万六千。补阙,殿中侍御史,诸府、大都督
府判官,赤县丞,三万五千。怀化郎将,三万二千。拾遗,司天少监,六局奉御,
内常侍,监察御史,御史台主簿,太常博士,陵署令,大理司直,中书主书,门
下录事,太子赞善、典内、洗马、司议郎,王府司马,骁卫、武卫、威卫、领军
卫、监门卫、六军、射生、神策军将军,归德中郎将,观察防御团练推官巡官,
鴘赤县丞,两赤县主簿、尉,上州功曹参军以下,上县丞,三万。城门郎,秘
书郎,著作佐郎,六局直长,十六卫、六军、诸府、十率府长史,怀化司阶,畿
县丞,鴘赤县主簿、尉,二万五千。归德司阶,二万三千。五官正,太常寺协
律郎,陵署丞,诸寺监主簿,国子、太学、广文助教,都水监丞,詹事府司直,
太子通事舍人、文学、三寺丞、五局郎,王府谘议参军、友,畿县上县主簿尉,
二万。怀化中候,万八千。十六卫六军十率府率、副率、中郎、中郎将,万七千
三百五十。归德中候,万七千。四门助教,十六卫佐,秘书省、崇文、弘文馆校
书郎、正字,太常寺奉礼郎、太祝,郊社、太乐、鼓吹署令,四门助教,京都宫
苑总监副监,九成宫总监监、主事,十六卫、六军卫佐,尚书省都事,万六千。
十六卫、六军中候,太子内率府千牛,六千一百七十四。内寺伯,怀化司戈,诸
府大都督府参军事、文学、博士、录事,上州参军事、博士,万五千。归德司戈,
万四千。十六卫、六军、十率府左右郎将,亲王府典军、副典军,万三千八百。
司戈、内率府备身、仆寺进马,三千七百一十二。符宝郎,内谒者监,九寺诸监,
詹事府丞,太医署令,太学、广文、四门博士,中书门下主事,太子文学、侍医,
诸府、都督府医博士、法直,两赤县录事,上州录事,市令,万三千。怀化执戟
长上,万一千。门下省典仪,侍御医,司天台丞,都水监主簿,率府卫佐,诸司
主事、御史台主事,万二千。司医,太医署丞,归德执戟长上,一万。医佐,大
理寺评事,太常宗正寺詹事府主簿、寺监,内侍省司天台左右春坊詹事府录事、
主事,八千。司阶,千牛备身左右,七千九百九十。京都园苑四面监监,两京诸
市、中尚、武库、武成王庙署令,王府掾、属、主簿、记室、录事参军事,七千。
司天台主簿、灵台郎、保章正,上局署令,七品陵庙令,京都宫苑总监丞,司竹、
温泉监监,太子内坊丞,王府功曹以下参军事,亲王国令,公主邑司令,六千。
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司竹、温泉副监,五千。书、算、律学博士,内谒者,
中局署令,上局署丞,五官挈壶正,京都园苑四面监、九成宫总监副监,医、针
博士,医监,陵庙令,司竹、温泉监丞,太子药藏局丞,王府参军事,王国大农,
公主邑司丞,四千。狱丞,国子监直讲,掌客,司仪,中局署丞,监膳,监作,
监事,食医,尚辇,进马,奉乘,主乘,典乘,司库,司廪,十六卫、十率府录
事,亲、勋、翊府兵曹参军事,司天台司辰、司历、监候,内坊典直,宫教博士,
乐正,医正,卜正,按摩、咒禁、卜博士,针、医、卜、书、算助教,陵庙、
太乐、鼓吹署丞,京都园苑四面监、九成宫总监丞,诸总监主簿,太子典膳、内
直、典设、宫门局丞,三寺主簿,亲王国尉、丞,三千。十六卫、六军、十率府
执戟、长上、左右中郎将二千八百五十。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五十六 志第四十六

◎刑法
古之为国者,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知争端也。后世作为刑书,惟恐
不备,俾民之知所避也。其为法虽殊,而用心则一,盖皆欲民之无犯也。然未知
夫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而可使民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唐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令者,尊卑贵贱之等数,国家之制度
也;格者,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也;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凡邦国之政,必
从事于此三者。其有所违及人之为恶而入于罪戾者,一断以律。律之为书,因隋
之旧,为十有二篇:一曰名例,二曰卫禁,三曰职制,四曰户婚,五曰厩库,六
曰擅兴,七曰贼盗,八曰斗讼,九曰诈伪,十曰杂律,十一曰捕亡,十二曰断狱。
其用刑有五:一曰笞。笞之为言耻也;凡过之小者,捶挞以耻之。汉用竹,
后世更以楚。《书》曰“扑作教刑”是也。二曰杖。杖者,持也;可持以击也。
《书》曰“鞭作官刑”是也。三曰徒。徒者,奴也;盖奴辱之。《周礼》曰:“
其奴,男子入于罪隶,任之以事,寘之圜土而教之,量其罪之轻重,有年数而舍。
四曰流。《书》云“流宥五刑”,谓不忍刑杀,宥之于远也。五曰死。乃古大辟
之刑也。
自隋以前,死刑有五,曰:罄、绞、斩、枭、裂。而流、徒之刑,鞭笞兼用,
数皆逾百。至隋始定为:笞刑五,自十至于五十;杖刑五,自六十至于百;徒刑
五,自一年至于三年;流刑三,自一千里至于二千里;死刑二,绞、斩。除其鞭
刑及枭首、轩裂之酷。又有议、请、减、赎、当、免之法。唐皆因之。然隋文帝
性刻深,而炀帝昏乱,民不胜其毒。
唐兴,高祖入京师,约法十二条,惟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及受禅,
命纳言刘文静等损益律令。武德二年,颁新格五十三条,唯吏受赇、犯盗、诈冒
府库物,赦不原。凡断屠日及正月、五月、九月不行刑。四年,高祖躬录囚徒,
以人因乱冒法者众,盗非劫伤其主及征人逃亡、官吏枉法,皆原之。已而又诏仆
射裴寂等十五人更撰律令,凡律五百,丽以五十三条。流罪三,皆加千里;居作
三岁至二岁半者悉为一岁。余无改焉。
太宗即位,诏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复定旧令,议绞刑之属五十,皆免死而断
右趾。既而又哀其断毁支体,谓侍臣曰:“肉刑,前代除之久矣,今复断人趾,
吾不忍也。”王珪、萧瑀、陈叔达对曰:“受刑者当死而获生,岂惮去一趾?去
趾,所以使见者知惧。今以死刑为断趾,盖宽之也。”帝曰:“公等更思之。”
其后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驳律令四十余事,乃诏房玄龄与弘献等重加删定。玄龄
等以谓“古者五刑,刖居其一。及肉刑既废,今以笞、杖、徒、流、死为五刑,
而又刖足,是六刑也。”于是除断趾法,为加役流三千里,居作二年。
太宗尝览《明堂针灸图》,见人之五藏皆近背,针灸失所,则其害致死,叹
曰:“夫箠者,五刑之轻;死者,人之所重。安得犯至轻之刑而或致死?”遂诏
罪人无得鞭背。
五年,河内人李好德坐妖言下狱,大理丞张蕴古以为好德病狂瞀,法不当坐。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蕴古相州人,好德兄厚德方为相州刺史,故蕴古奏不以实。
太宗怒,遽斩蕴古,既而大悔,因诏“死刑虽令即决,皆三覆奏”。久之,谓群
臣曰:“死者不可复生。昔王世充杀郑颋而犹能悔,近有府史取赇不多,朕杀之,
是思之不审也。决囚虽三覆奏,而顷刻之间,何暇思虑?自今宜二日五覆奏。决
日,尚食勿进酒肉,教坊太常辍教习,诸州死罪三覆奏,其日亦蔬食,务合礼撤
乐、减膳之意。”
故时律,兄弟分居,荫不相及,而连坐则俱死。同州人房强以弟谋反当从坐,
帝因录囚为之动容,曰:“反逆有二:兴师动众一也,恶言犯法二也。轻重固异,
而钧谓之反,连坐皆死,岂定法耶?”玄龄等议曰:“礼,孙为父尸,故祖有阴
孙令,是祖孙重而兄弟轻。”于是令:“反逆者,祖孙与兄弟缘坐,皆配没;恶
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玄龄等遂与法司增损隋律,降大辟为流者九十二,流
为徒者七十一,以为律;定令一千五百四十六条,以为令;又删武德以来敕三千
余条为七百条,以为格;又取尚书省列曹及诸寺、监、十六卫计帐以为式。
凡州县皆有狱,而京兆、河南狱治京师,其诸司有罪及金吾捕者又有大理狱。
京师之囚,刑部月一奏,御史巡行之。每岁立春至秋及大祭祀、致齐,朔望、上
下弦、二十四气、雨及夜未明,假日、断屠月,皆停死刑。
京师决死,涖以御史、金吾,在外则上佐,余皆判官涖之。五品以上罪
论死,乘车就刑,大理正涖之,或赐死于家。凡囚已刑,无亲属者,将作给棺,
瘗于京城七里外,圹有甎铭,上揭以榜,家人得取以葬。
诸狱之长官,五日一虑囚。夏置浆饮,月一沐之;疾病给医药,重者释械,
其家一人入侍,职事散官三品以上,妇女子孙二人入侍。
天下疑狱谳大理寺不能决,尚书省众议之,录可为法者送秘书省。奏报不驰
驿。经覆而决者,刑部岁以正月遣使巡覆,所至,阅狱囚杻校、粮饷,治不如
法者。杻校钳锁皆有长短广狭之制,量囚轻重用之。
囚二十日一讯,三讯而止,数不过二百。
凡杖,皆长三尺五寸,削去节目。讯杖,大头径三分二厘,小头二分二厘。
常行杖,大头二分七厘,小头一分七厘。笞杖,大头二分,小头一分有半。
死罪校而加杻,官品勋阶第七者,锁禁之。轻罪及十岁以下至八十以上者、
废疾、侏儒、怀妊皆颂系以待断。
居作者著钳若校,京师隶将作,女子隶少府缝作。旬给假一日,腊、寒食二
日,毋出役院。病者释钳校、给假,疾差陪役。谋反者男女奴婢没为官奴婢,隶
司农,七十者免之。凡役,男子入于蔬圃,女子入于厨饎。
流移人在道疾病,妇人免乳,祖父母、父母丧,男女奴婢死,皆给假,授程
粮。
非反逆缘坐,六岁纵之,特流者三岁纵之,有官者得复仕。
初,太宗以古者断狱,讯于三槐、九棘,乃诏:“死罪,中书、门下五品以
上及尚书等平议之;三品以上犯公罪流、私罪徒,皆不追身。”凡所以纤悉条目,
必本于仁恕。然自张蕴古之死也,法官以失出为诫,有失入者,又不加罪,自是
吏法稍密。帝以问大理卿刘德威,对曰:“律,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失
入无辜,而失出为大罪,故吏皆深文。”帝矍然,遂命失出入者皆如律,自此吏
亦持平。
十四年,诏流罪无远近皆徙边要州。后犯者浸少。十六年,又徙死罪以实西
州,流者戍之,以罪轻重为更限。
广州都督赏仁弘尝率乡兵二千助高祖起,封长沙郡公。仁弘交通豪酋,纳金
宝,没降獠为奴婢,又擅赋夷人。既还,有舟七十。或告其赃,法当死。帝哀其
老且有功,因贷为庶人,乃召五品以上,谓曰:“赏罚所以代天行法,今朕宽仁
弘死,是自弄法以负天也。人臣有过,请罪于君,君有过,宜请罪于天。其令有
司设藁席于南郊三日,朕将请罪。”房玄龄等曰:“宽仁弘不以私而以功,何罪
之请?”百僚顿首三请,乃止。
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劝以威刑肃天下者,魏征以
为不可,因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所以爱民厚俗之意,太宗欣然纳之,遂以宽仁
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断死罪二十九人。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
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
嘉其诚信,悉原之。然尝谓群臣曰:“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暗哑。吾有天
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自房玄龄等更定律、令、格、式,讫太宗
世,用之无所变改。
高宗初即位,诏律学之士撰《律疏》。又诏长孙无忌等增损格敕,其曹司常
务曰《留司格》,颁之天下曰《散颁格》。龙朔、仪凤中,司刑太常伯李敬玄、
左仆射刘仁轨相继又加刊正。
武后时,内史裴居道、凤阁侍郎韦方质等又删武德以后至于垂拱诏敕为新格,
藏于有司,曰《垂拱留司格》。神龙元年,中书令韦安石又续其后至于神龙,为
《散颁格》。睿宗即位,户部尚书岑羲等又著《太极格》。
玄宗开元三年,黄门监卢怀慎等又著《开元格》。至二十五年,中书令李林
甫又著新格,凡所损益数千条,明年,吏部尚书宋璟又著后格,皆以开元名书。
天宝四载,又诏刑部尚书萧炅稍复增损之。肃宗、代宗无所改造。至德宗时,诏
中书门下选律学之士,取至德以来制敕奏谳,掇其可为法者藏之,而不名书。
宪宗时,刑部侍郎许孟容等删天宝以后敕为《开元格后敕》。
文宗命尚书省郎官各删本司敕,而丞与侍郎覆视,中书门下参其可否而奏之,
为《大和格后敕》。开成三年,刑部侍郎狄兼篸采开元二十六年以后至于开成制
敕,删其繁者,为《开成详定格》。
宣宗时,左卫率府仓曹参军张戣以刑律分类为门,而附以格敕,为《大
中刑律统类》,诏刑部颁行之。
此其当世所施行而著见者,其余有其书而不常行者,不足纪也。
《书》曰:“慎乃出令。”盖法令在简,简则明,行之在久,久则信,而中
材之主,庸愚之吏,常莫克守之,而喜为变革。至其繁积,则虽有精明之士不能
遍习,而吏得上下以为奸,此刑书之弊也。盖自高宗以来,其大节鲜可纪,而格
令之书,不胜其繁也。
高宗既昏懦,而继以武氏之乱,毒流天下,几至于亡。自永徽以后,武氏已
得志,而刑滥矣。当时大狱,以尚书刑部、御史台、大理寺杂按,谓之“三司”,
而法吏以惨酷为能,至不释枷而笞棰以死者,皆不禁。律有杖百,凡五十九条,
犯者或至死而杖未毕,乃诏除其四十九条,然无益也。武后已称制,惧天下不服,
欲制以威,乃修后周告密之法,诏官司受讯,有言密事者,驰驿奏之。自徐敬业、
越王贞、琅邪王冲等起兵讨乱,武氏益恐。乃引酷吏周兴、来俊臣辈典大狱,与
侯思止、王弘义、郭弘霸、李敬仁、康<目韦>、卫遂忠等集告事数百人,共为罗织,
构陷无辜。自唐之宗室与朝廷之士,日被告捕,不可胜数,天下之人,为之仄足,
如狄仁杰、魏元忠等皆几不免。左台御史周矩上疏曰:“比奸憸告讦,习以为
常。推劾之吏,以深刻为功,凿空争能,相矜以虐。泥耳囊头,摺胁签爪,县发
燻耳,卧邻秽溺,刻害支体,糜烂狱中,号曰‘狱持’;闭绝食饮,昼夜使不
得眠,号曰‘宿囚’。残贼威暴,取决目前。被诬者苟求得死,何所不至?为国
者以仁为宗,以刑为助,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愿陛下缓刑用仁,天下幸甚!”
武后不纳。麟台正字陈子昂亦上书切谏,不省。及周兴、来俊臣等诛死,后亦
老,其意少衰,而狄仁杰、姚崇、宋璟、王及善相与论垂拱以来酷滥之冤,太后
感寤,由是不复杀戮。然其毒虐所被,自古未之有也。大足元年,乃诏法司及推
事使敢多作辩状而加语者,以故入论。中宗、韦后继以乱败。
玄宗自初即位,励精政事,常自选太守、县令,告戒以言,而良吏布州县,
民获安乐,二十年间,号称治平,衣食富足,人罕犯法。是岁刑部所断天下死罪
五十八人,往时大理狱,相传鸟雀不栖,至是有鹊巢其庭树,群臣称贺,以为几
致刑错。然而李林甫用事矣,自来俊臣诛后,至此始复起大狱,以诬陷所杀数十
百人,如韦坚、李邕等皆一时名臣,天下冤之。而天子亦自喜边功,遣将分出以
击蛮夷,兵数大败,士卒死伤以万计,国用耗乏,而转漕输送,远近烦费,民力
既弊,盗贼起而狱讼繁矣。天子方侧然,诏曰:“徒非重刑,而役者寒暑不释械
系。杖,古以代肉刑也,或犯非巨蠹而棰以至死,其皆免,以配诸军自效。民年
八十以上及重疾有罪,皆勿坐。侍丁犯法,原之俾终养。”以此施德其民。然巨
盗起,天下被其毒,民莫蒙其赐也。
安、史之乱,伪官陆大钧等背贼来归,及庆绪奔河北,胁从者相率待罪阙下,
自大臣陈希烈等合数百人。以御史大夫李岘、中丞崔器等为三司使,而肃宗方喜
刑名,器亦刻深,乃以河南尹达奚珣等三十九人为重罪,斩于独柳树者十一人,
珣及韦恒腰斩,陈希烈等赐自尽于狱中者七人,其余决重杖死者二十一人。以岁
除日行刑,集百官临视,家属流窜。初,史思明、高秀岩等皆自拔归命,闻珣等
被诛,惧不自安,乃复叛。而三司用刑连年,流贬相继。及王玙为相,请诏三司
推核未已者,一切免之。然河北叛人畏诛不降,兵连不解,朝廷屡起大狱。肃宗
后亦悔,叹曰:“朕为三司所误。”临崩,诏天下流人皆释之。
代宗性仁恕,常以至德以来用刑为戒。及河、洛平,下诏河北、河南吏民任
伪官者,一切不问。得史朝义将士妻子四百余人,皆赦之。仆固怀恩反,免其家,
不缘坐。剧贼高玉聚徒南山,啗人数千,后擒获,会赦,代宗将贷其死,公卿议
请为菹醢,帝不从,卒杖杀之。谏者常讽帝政宽,故朝廷不肃。帝笑曰:“艰难
时无以逮下,顾刑法峻急,有威无恩,朕不忍也。”即位五年,府县寺狱无重囚。
故时,别敕决人捶无数。宝应元年,诏曰:“凡制敕与一顿杖者,其数止四十;
至到与一顿及重杖一顿、痛杖一顿者,皆止六十。”
德宗性猜忌少恩,然用刑无大滥。刑部侍郎班宏言:“谋反、大逆及叛、恶
逆四者,十恶之大也,犯者宜如律。其余当斩、绞刑者,决重杖一顿处死,以代
极法。”故时,死罪皆先决杖,其数或百或六十,于是悉罢之。
宪宗英果明断,自即位数诛方镇,欲治僣叛,一以法度,然于用刑喜宽仁。
是时,李吉甫、李绛为相。吉甫言:“治天下必任赏罚,陛下频降赦令,蠲逋负,
赈饥民,恩德至矣。然典刑未举,中外有懈怠心。”绛曰:“今天下虽未大治,
亦未甚乱,乃古平国用中典之时。自古欲治之君,必先德化,至暴乱之世,始专
任刑法。吉甫之言过矣。”宪宗以为然。司空于頔亦讽帝用刑以收威柄,帝谓宰
相曰:“頔怀奸谋,欲朕失人心也。”元和八年,诏:“两京、关内、河东、河
北、淮南、山南东西道死罪十恶、杀人、铸钱、造印,若强盗持仗劫京兆界中及
它盗赃逾三匹者,论如故。其余死罪皆流天德五城,父祖子孙欲随者,勿禁。”
盖刑者,政之辅也。政得其道,仁义兴行,而礼让成俗,然犹不敢废刑,所以为
民防也,宽之而已。今不隆其本、顾风俗谓何而废常刑,是弛民之禁,启其奸,
由积水而决其防。故自玄宗废徒杖刑,至是又废死刑,民未知德,而徒以为幸也。
穆宗童昏,然颇知慎刑法,每有司断大狱,令中书舍人一人参酌而轻重之,
号“参酌院”。大理少卿崔杞奏曰:“国家法度,高祖、太宗定制二百余年矣。
《周礼》:正月布刑,张之门闾及都鄙邦国,所以屡丁宁,使四方谨行之。大理
寺,陛下守法之司也。今别设参酌之官,有司定罪,乃议其出入,是与夺系于人
情,而法官不得守其职。昔子路问政,孔子曰:‘必也正名乎。’臣以为参酌之
名不正,宜废。”乃罢之。
大和六年,兴平县民上官兴以醉杀人而逃,闻械其父,乃自归。京兆尹杜悰、
御史中丞宇文鼎以其就刑免父,请减死。诏两省议,以为杀人者死,百王所守;
若许以生,是诱之杀人也。谏官亦以为言。文宗以兴免父囚,近于义,杖流灵州,
君子以为失刑。文宗好治,躬自谨畏,然阉宦肆孽不能制。至诛杀大臣,夷灭其
族,滥及者不可胜数,心知其冤,为之饮恨流涕,而莫能救止。盖仁者制乱,而
弱者纵之,然则刚强非不仁,而柔弱者仁之贼也。
武宗用李德裕诛刘稹等,大刑举矣,而性严刻。故时,窃盗无死,所以原民
情迫于饥寒也,至是赃满千钱者死,至宣宗乃罢之。而宣宗亦自喜刑名,常曰:
“犯我法,虽子弟不宥也。”然少仁恩,唐德自是衰矣。
盖自高祖、太宗除隋虐乱,治以宽平,民乐其安,重于犯法,致治之美,几
乎三代之盛时。考其推心恻物,其可谓仁矣!自高宗、武后以来,毒流邦家,唐
祚绝而复续。玄宗初励精为政,二十年间,刑狱减省,岁断死罪才五十八人。以
此见致治虽难,勉之则易,未有为而不至者。自此以后,兵革遂兴,国家多故,
而人主规规,无复太宗之志。其虽有心于治者,亦不能讲考大法,而性有宽猛,
凡所更革,一切临时苟且,或重或轻,徒为繁文,不足以示后世。而高祖、太宗
之法,仅守而存。故自肃宗以来,所可书者几希矣;懿宗以后,无所称焉。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五十七 志第四十七

◎艺文一
自《六经》焚于秦而复出于汉,其师傅之道中绝,而简编脱乱讹缺,学者莫
得其本真,于是诸儒章句之学兴焉。其后传注、笺解、义疏之流,转相讲述,而
圣道粗明,然其为说固已不胜其繁矣。至于上古三皇五帝以来世次,国家兴灭终
始,僣窃伪乱,史官备矣。而传记、小说,外暨方言、地理、职官、氏族,皆出
于史官之流也。自孔子在时,方脩明圣经以绌缪异,而老子著书论道德。接乎周
衰,战国游谈放荡之士,田骈、慎到、列、庄之徒,各极其辩;而孟轲、荀卿始
专脩孔氏,以折异端。然诸子之论,各成一家,自前世皆存而不绝也。夫王迹熄
而《诗》亡,《离骚》作而文辞之士兴。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
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自汉以来,史官列其名氏篇第,以为六艺、九种、七
略;至唐始分为四类,曰经、史、子、集。而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
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
呼,可谓盛矣!
《六经》之道,简严易直而天人备,故其愈久而益明。其余作者众矣,质之
圣人,或离或合。然其精深闳博,各尽其术,而怪奇伟丽,往往震发于其间,此
所以使好奇博爱者不能忘也。然凋零磨灭,亦不可胜数,岂其华文少实,不足以
行远欤?而俚言俗说,猥有存者,亦其有幸不幸者欤?今著于篇,有其名而亡其
书者,十盖五六也,可不惜哉。
初,隋嘉则殿书三十七万卷,至武德初,有书八万卷,重复相糅。王世充平,
得隋旧书八千余卷,太府卿宋遵贵监运东都,浮舟溯河,西致京师,经砥柱舟
覆,尽亡其书。贞观中,魏征、虞世南、颜师古继为秘书监,请购天下书,选五
品以上子孙工书者为书手,缮写藏于内库,以宫人掌之。玄宗命左散骑常侍、昭
文馆学士马怀素为脩图书使,与右散骑常侍、崇文馆学士褚无量整比。会幸东都,
乃就乾元殿东序检校。无量建议:御书以宰相宋璟、苏颋同署,如贞观故事。又
借民间异本传录。及还京师,迁书东宫丽正殿,置修书院于著作院。其后大明宫
光顺门外、东都明福门外,皆创集贤书院,学士通籍出入。既而太府月给蜀郡麻
纸五千番,季给上谷墨三百三十六丸,岁给河间、景城、清河、博平四郡兔千五
百皮为笔材。两都各聚书四部,以甲、乙、丙、丁为次,列经、史、子、集四库。
其本有正有副,轴带帙签皆异色以别之。
安禄山之乱,尺简不藏。元载为相,奏以千钱购书一卷,又命拾遗苗发等使
江淮括访。至文宗时,郑覃侍讲,进言经籍未备,因诏秘阁搜采,于是四库之书
复完,分藏于十二库。黄巢之乱,存者盖鲜。昭宗播迁,京城制置使孙惟晟敛书
本军,寓教坊于秘阁,有诏还其书,命监察御史韦昌范等诸道求购,及徙洛阳,
荡然无遗矣。
甲部经录,其类十一:一曰《易》类,二曰《书》类,三曰《诗》类,四曰
《礼》类,五曰《乐》类,六曰《春秋》类,七曰《孝经》类,八曰《论语》类,
九曰谶纬类,十曰经解类,十一曰小学类。凡著录四百四十家,五百九十七部,
六千一百四十五卷。不著录一百一十七家,三千三百六十卷。
《连山》十卷
司马膺注《归藏》十三卷
《周易》卜商《传》二卷
孟喜《章句》十卷
京房《章句》十卷
费直《章句》四卷
马融《章句》十卷
荀爽《章句》十句
郑玄注《周易》十卷
刘表《注》五卷
董遇《注》十卷
宋忠《注》十卷
王肃《注》十卷
王弼《注》七卷
又《大衍论》三卷
虞翻《注》九卷
陆绩《注》十三卷
姚信《注》十卷
荀辉《注》十卷
蜀才《注》十卷
王廙《注》十卷
干宝《注》十卷
又《爻义》一卷
黄颖《注》十卷
崔浩《注》十卷
崔觐《注》十三卷
何胤《注》十卷
卢氏《注》十卷
傅氏《注》十四卷
王又玄《注》十卷
王凯冲《注》十卷
荀氏《九家集解》十卷
马、郑、二王《集解》十卷
王弼、韩康伯《注》十卷
二王《集解》十卷
张璠《集解》十卷
又《略论》一卷
谢万注《系辞》二卷
桓玄注《系辞》二卷
荀谚注《系辞》二卷
荀柔之注《系辞》二卷
宋褰注《系辞》二卷
宋明帝注《义疏》二十卷
张该等《群臣讲易疏》二十卷
梁武帝《大义》二十卷
又《大义疑问》二十卷
萧伟《发义》一卷
又《几义》一卷
萧子政《义疏》十四卷
又《系辞义》二卷
张讥《讲疏》三十卷
何妥《讲疏》十三卷
褚仲都《讲疏》十六卷
梁蕃《文句义疏》二十卷
又《开题论序疏》十卷
《释序义》三卷
刘瓛《系辞义疏》二卷
又《乾坤义疏》一卷
钟会《周易论》四卷
范氏《周易论》四卷
应吉甫《明易论》一卷
邹湛《统略论》三卷
阮长成、阮仲容《难答论》二卷
宋处宗《通易论》一卷
宣聘《通易象论》一卷
栾肇《通易象论》一卷
袁宏《略谱》一卷
杨乂《卦序论》一卷
沈熊《周易谱》一卷
《杂音》三卷
任希古注《周易》十卷
《周易正义》十六卷(国子祭酒孔颖达、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太学博
士马嘉运,太学助教赵乾叶、王谈、于志宁等奉诏撰,四门博士苏德融、赵弘智
覆审。)
陆德明《周易文句义疏》二十四卷
《文外大义》二卷
阴弘道《周易新传疏》十卷(颢子,临涣令。)
薛仁贵《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
王勃《周易发挥》五卷
玄宗《周易大衍论》三卷
李鼎祚《集注周易》十七卷
东乡助《周易物象释疑》一卷
僧一行《周易论》(卷亡。)
又《大衍玄图》一卷
《义决》一卷
《大衍论》二十卷
崔良佐《易忘象》(卷亡。)
元载集注《周易》一百卷
李吉甫注《一行易》(卷亡。)
卫元嵩《元包》十卷(苏源明传,李江注。)
高定《周易外传》二十二卷(郢子,京兆府参军。)
裴通《易书》一百五十卷(字又玄,士淹子,文宗访以《易》义,令进所撰
书。)
卢行超《易义》五卷(字孟起,大中六合丞。)
陆希声《周易传》二卷
右《易》类七十六家,八十八部,六百六十五卷。(失姓名一家,李鼎祚以
下不著录十一家,三百二十九卷。)
《古文尚书》孔安国《传》十三卷
谢沈《注》十三卷
王肃《注》十卷
又《释驳》五卷
范甯《注》十卷
李颙《集注》十卷
又《新释》二卷
《要略》二卷
姜道盛《集注》十卷
徐邈注《逸篇》三卷
伏胜注《大传》三卷
又《畅训》一卷
刘向《洪范五行传论》十一卷
马融《传》十卷
王肃《孔安国问答》三卷
郑玄注《古文尚书》九卷
又《注释问》四卷
(王粲问,田琼、韩益正。)
吕文优《义注》三卷
伊说《释义》四卷
顾欢《百问》一卷
巢猗《百释》三卷
又《义疏》十卷
费甝《义疏》十卷
任孝恭《古文大义》二十卷
蔡大宝《义疏》三十卷
刘焯《义疏》三十卷
顾彪《古文音义》五卷
又《文外义》一卷
刘炫《述义》二十卷
王俭《音义》四卷
王玄度注《尚书》十三卷
王元感《尚书纠缪》十卷
《今文尚书》十三卷(开元十四年,玄宗以《洪范》“无偏无颇”声不协,
诏改为“无偏无陂”。天宝三载,又诏集贤学士卫包改古文从今文。)

[发帖际遇]: 林风暑假期间在洛阳绿竹巷参加《任盈盈琴箫兴趣班》,恭喜你学会了《笑傲江湖》,增加声望17。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尚书正义》二十卷(国子祭酒孔颖达、太学博士王德韶、四门助教李子云
等奉诏撰。四门博士朱长才、苏德融,太学助教隋德素,四门助教王士雄、赵弘智
覆审。太尉扬州都督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吏部
尚书侍中高季辅吏部尚书褚遂良、中书令柳奭、弘文馆学士谷那律刘伯庄、太学
博士贾公彦范义郡齐威、太常博士柳士宣孔志约、四门博士赵君赞、右内率府长
史弘文馆直学士薛伯珍、国子助教史士弘、太学助教郑祖玄周玄达、四门助教李
玄植王真儒与王德韶、隋德素等刊定。)
王元感《尚书纠缪》十卷
穆元休《洪范外传》十卷
陈正卿《续尚书》(纂汉至唐十二代诏策、章疏、歌颂、符檄、论议成书,
开元末上之。卷亡。)
崔良佐《尚书演范》(卷亡。)
右《书》类二十五家,三十三部,三百六卷。(王元感以下不著录四家,二
十卷。)
《韩诗》卜商《序》韩婴《注》二十二卷
又《外传》十卷
卜商《集序》二卷
又《翼要》十卷
毛苌《传》十卷
郑玄笺《毛诗诂训》二十卷
又《谱》三卷
王肃《注》二十卷
又《杂义驳》八卷
《问难》二卷
叶遵《注》二十卷(号《叶诗》。)
崔灵恩《集注》二十四卷
《义注》五卷
刘桢《义问》十卷
王基《毛诗驳》五卷
《毛诗杂答问》五卷
《杂义难》十卷
孙毓《异同评》十卷
杨乂《毛诗辨》三卷
陈统《难孙氏诗评》四卷
又《表隐》二卷
元延明《谊府》三卷
张氏《义疏》五卷
陆玑《草木鸟兽鱼虫疏》二卷
谢沈《释义》十卷
刘氏《序义》一卷
刘炫《述义》三十卷
鲁世达《音义》二卷
郑玄等《诸家音》十五卷
王玄度注《毛诗》二十卷
《毛诗正义》四十卷(孔颖达、王德韶、齐威等奉诏撰,赵乾叶、四门助教
贾普曜赵弘智等覆正。)
许叔牙《毛诗纂义》十卷
成伯玙《毛诗指说》一卷
又《断章》二卷
《毛诗草木虫鱼图》二十卷(开成中,文宗命集贤院脩撰并绘图象,大学士
杨嗣复、学士张次宗上之。)
右《诗》类二十五家,三十一部,三百二十二卷。(失姓名三家,许叔牙以
下不著录三家,三十三卷。)
《大戴德礼记》十三卷
又《丧服变除》一卷
郑玄注《小戴圣礼记》二十卷
又《礼议》二十卷
《礼记音》三卷(曹耽解。)
《三礼目录》一卷
注《周官》十三卷
《音》三卷
注《仪礼》十七卷
《丧服变除》一卷
注《丧服纪》一卷
卢植注《小戴礼记》二十卷
马融《周官传》十二卷
又注《丧服记》一卷
王肃注《小戴礼记》三十卷
又注《周官》十二卷
注《仪礼》十七卷
《音》二卷
《丧服要记》一卷
注《丧服纪》一卷
郑小同《礼记义记》四卷
袁准注《仪礼》一卷
孔伦《注》一卷
陈铨《注》一卷
蔡超宗《注》二卷
田僧绍《注》二卷
傅玄《周官论评》十二卷(陈邵驳。)
杜预《丧服要集议》三卷
贺循《丧服谱》一卷
又《丧服要记》五卷(谢微注。)
干宝注《周官》十二卷
又《答周官驳难》五卷(孙略问。)
李轨《小戴礼记音》二卷
尹毅《音》二卷
徐邈《音》三卷
徐爰《音》二卷
司马伷《周官宁朔新书》八卷
又《礼记宁朔新书》二十卷(并王懋约注。)
戴颙《月令章句》十二卷
又《中庸传》二卷
《缑氏要钞》六卷
王逡之注《丧服五代行要记》十卷
徐广《礼论问答》九卷
范甯《礼问》九卷
又《礼论答问》九卷
射慈《小戴礼记音》二卷
又《丧服天子诸侯图》一卷
崔游《丧服图》一卷
蔡谟《丧服谱》一卷
《丧服要难》一卷(赵成问,袁祈答。)
伊说注《周官》十卷
孙炎注《礼记》三十卷
叶遵《注》十二卷
董勋《问礼俗》十卷
刘俊《礼记评》十卷
吴商《杂礼义》十一卷
何承天《礼论》三百七卷
颜延之《礼逆降议》三卷
任预《礼论条牒》十卷
又《礼论帖》三卷
《礼论钞》六十六卷
庾蔚之《礼记略解》十卷
又注《丧服要记》五卷
《礼论钞》二十卷
王俭《礼仪答问》十卷
又《礼杂答问》十卷
《丧服古今集记》三卷
荀万秋《礼杂钞略》二卷
傅隆《礼议》一卷
梁武帝《礼大义》十卷
周舍《礼疑义》五十卷
何佟之《礼记义》十卷
又《礼答问》十卷
戚寿《杂礼义问答》四卷
贺瑒《礼论要钞》一百卷
贺述《礼统》十二卷
崔灵恩《周官集注》二十卷
又《三礼义宗》三十卷
元延明《三礼宗略》二十卷
皇侃《礼记讲疏》一百卷
又《义疏》五十卷
《丧服文句义》十卷
沈重《周礼义疏》四十卷
又《礼记义疏》四十卷
熊安生《义疏》四十卷
刘芳《义证》十卷
沈文阿《丧服经傅义疏》四卷
又《丧服发题》二卷
夏侯伏朗《三礼图》十二卷
《礼记隐》二十六卷
《礼类聚》十卷
《礼仪杂记故事》十一卷
《礼统郊祀》六卷
《礼论要钞》十三卷
《区分》十卷
《礼论钞略》十三卷
《礼记正义》七十卷(孔颖达、国子司业朱子奢、国子助教李善信贾公彦柳
士宣范义郡、魏王参军事张权等奉诏撰,与周玄达、赵君赞、王士雄、赵弘智覆
审。)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贾公彦《礼记正义》八十卷
又《周礼疏》五十卷
《仪礼疏》五十卷
魏征《次礼记》二十卷(亦曰《类礼》。)
王玄度《周礼义决》三卷
又注《礼记》二十卷
元行冲《类礼义疏》五十卷
《御刊定礼记月令》一卷(集贤院学士李林甫、陈希烈、徐安贞、直学士刘
光谦齐光乂陆善经、脩撰官史玄晏、待制官梁令瓚等注解。自第五易为第一。)
成伯玙《礼记外传》四卷
王元感《礼记绳愆》三十卷
王方庆《礼经正义》十卷
《礼杂问答》十卷
李敬玄《礼论》六十卷
张镒《三礼图》九卷
陆质《类礼》二十卷
韦彤《五礼精义》十卷
丁公著《礼志》十卷
《礼记字例异同》一卷(元和十二年诏定。)
丘敬伯《五礼异同》十卷
孙玉汝《五礼名义》十卷
杜肃《礼略》十卷
张频《礼粹》二十卷
右《礼》类六十九家,九十六部,一千八百二十七卷。(失姓名七家,元行
冲以下不著录十六家,二百九十五卷。)
桓谭《乐元起》二卷
又《琴操》一卷
孔衍《琴操》二卷
荀勖《太乐杂歌辞》三卷
又《太乐歌辞》二卷
《乐府歌诗》十卷
谢灵运《新录乐府集》十一卷
信都芳删注《乐书》九卷
留进《管弦记》十二卷
凌秀《管弦志》十卷
公孙崇《钟磬志》二卷
梁武帝《乐社大义》十卷
又《乐论》三卷
沈重《钟律》五卷
释智匠《古今乐录》十三卷
郑译《乐府歌辞》八卷
又《乐府声调》六卷
苏夔《乐府志》十卷
李玄楚《乐经》三十卷
元殷《乐略》四卷
又《声律指归》一卷
翟子《乐府歌诗》十卷
又《三调相和歌辞》五卷
刘氏、周氏《琴谱》四卷
陈怀《琴谱》二十一卷
《汉魏吴晋鼓吹曲》四卷
《琴集历头拍簿》一卷
《外国伎曲》三卷
又一卷
《论乐事》二卷
《历代曲名》一卷
《推七音》一卷
《十二律谱义》一卷
《鼓吹乐章》一卷
李守真《古今乐记》八卷
萧吉《乐谱集解》二十卷
武后《乐书要录》十卷
赵邪利《琴叙谱》九卷
张文收《新乐书》十二卷
刘贶《太乐令壁记》三卷
徐景安《历代乐仪》三十卷
崔令钦《教坊记》一卷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一卷
郗昂《乐府古今题解》三卷(一作王昌龄。)
段安节《乐府杂录》一卷(文昌孙)
窦璡《正声乐调》一卷
玄宗《金凤乐》一卷
萧祜《无射商九调谱》一卷
赵惟暕《琴书》三卷
陈拙《大唐正声新址琴谱》十卷
吕渭《广陵止息谱》一卷
李良辅《广陵止息谱》一卷
李约《东杓引谱》一卷(勉子,兵部员外郎。)
齐嵩《琴雅略》一卷
王大力《琴声律图》一卷
陈康士《琴谱》十三卷(字安道,僖宗时人。)
又《琴调》四卷
《琴谱》一卷
《离骚谱》一卷
赵邪利《琴手势谱》一卷
南卓《羯鼓录》一卷
右《乐》类三十一家,三十八部,二百五十七卷。(失姓名九家,张文收以
下不著录二十家,九十三卷。)
左丘明《春秋外传国语》二十卷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七卷
《春秋谷梁传》十五卷(尹更始注。)
《春秋公羊传》五卷严彭祖述。
贾逵《春秋左氏长经章句》二十卷
又《解诂》三十卷
《春秋三家训诂》十二卷
董遇《左氏经传章句》三十卷
王肃《注》三十卷
又《国语章句》二十二卷
王朗注《左氏》十卷
土燮注《春秋经》十一卷
杜预《左氏经传集解》三十卷
又《释例》十五卷
《音》三卷
郑众《牒例章句》九卷
颍容《释例》七卷
刘寔《条例》十卷
方范《经例》六卷
何休《左氏膏盲》十卷(郑玄箴。)
又《公羊解诂》十三卷
《春秋汉议》十卷(麋信注,郑玄驳。)
《公羊条传》一卷
《墨守》一卷(郑玄发。)
《谷梁废疾》三卷(郑玄释,张靖笺。)
服虔《左氏解谊》三十卷
又《膏盲释痾》五卷
《春秋成长说》七卷
《塞难》三卷
《音隐》一卷
《驳何氏春秋汉议》十一卷
王玢《达长义》一卷
孙毓《左氏传义注》三十卷
又《贾服异同略》五卷
梁简文帝《左氏传例苑》十八卷
干宝《春秋函传》十六卷
《序论》一卷
殷兴《左氏释滞》十卷
何始真《春秋左氏区别》十二卷
张冲《春秋左氏义略》三十卷
严彭祖《春秋图》七卷
吴略《春秋经传诡例疑隐》一卷
京相璠《春秋土地名》三卷
王延之《旨通》十卷
顾启期《大夫谱》十一卷
李谧《丛林》十二卷
崔灵恩《立义》十卷
《申先儒传例》十卷
沈宏《经传解》六卷
又《文苑》六卷
《嘉语》六卷
沈文阿《义略》二十七卷
刘炫《攻昧》十二卷
又《规过》三卷
《述议》三十七卷
高贵乡公《左氏音》三卷
曹耽、荀讷《音》四卷
李轨《音》三卷
孙邈《音》三卷
王元规《音》三卷
孔氏《公羊集解》十四卷
王愆期注《公羊》十二卷
又《难答论》一卷(庾翼难。)
高袭《传记》十二卷
荀爽、徐钦《答问》五卷
刘寔《左氏牒例》二十卷
又《公羊违义》三卷(刘晏注。)
王俭《音》二卷
《春秋谷梁传》段肃《注》十三卷
唐固注《谷梁》十二卷
又注《国语》二十一卷
麋信注《谷梁》十二卷
又《左氏传说要》十卷
张靖《集解》十一卷
程阐《经传集注》十六卷
孔衍《训注》十三卷
范甯《集注》十二卷
徐乾《注》十三卷
徐邈《注》十二卷
又《传义》十卷
《音》一卷
沈仲义《集解》十卷
萧邕《问传义》三卷
刘兆《三家集解》十一卷
韩益《三传论》十卷
胡讷集撰《三传经解》十一卷
又《三传评》十卷
潘叔度《春秋成集》十卷
又《合三传通论》十卷
江熙《公羊谷梁二传评》三卷
李铉《春秋二传异同》十二卷
卢翻注《国语》二十一卷
韦昭《注》二十一卷
孔晁《解》二十一卷
《春秋辨证明经论》六卷
《左氏音》十二卷
《左氏钞》十卷
《春秋辞苑》五卷
《杂义难》五卷
《左氏杜预评》二卷
《春秋正义》三十六卷(孔颖达、杨十勋、朱长才奉诏撰。马嘉运、王德韶、
苏德融与隋德素覆审。)
杨士勋《谷梁疏》十二卷
王玄度注《春秋左氏传》(卷亡。)
虞藏用《春秋后语》十卷
高重《春秋纂要》四十卷(字文明,士廉五代孙,文宗时翰林侍讲学士。帝
好《左氏春秋》,命重分诸国各为书,别名《经传要略》。历国子祭酒。)
许康佐等集《左氏传》三十卷(一作文宗御集。)
徐文远《左传义疏》六十卷
又《左传音》三卷
阴弘道《春秋左氏传序》一卷
李氏《左传异同例》十三卷(开元中,右威卫录事参军,失名)
冯伉《三传异同》三卷
刘轲《三传指要》十五卷
韦表微《卢春秋三传总例》二十卷
王元感《春秋振滞》二十卷
韩滉《春秋通》一卷
陆质集注《春秋》二十卷
又集传《春秋纂例》十卷
《春秋微旨》二卷
《春秋辨疑》七卷
樊宗师《春秋集传》十五卷
《春秋加减》一卷(元和十三年,国子监脩定。)
李瑾《春秋指掌》十五卷
张杰《春秋图》五卷
又《春秋指元》十卷
裴安时《左氏释疑》七卷(字适之,大中江陵少尹。)
第五泰《左传事类》二十卷(字伯通,青州益都人,咸通鄂州文学。)
成玄《公谷总例》十卷(字又玄,咸通山阳令。)
陆希声《春秋通例》三卷
陈岳《折衷春秋》三十卷(唐末钟传江西从事。)
郭翔《春秋义鉴》三十卷
柳宗元《非国语》二卷
右《春秋》类六十六家,一百部,一千一百六十三卷。(失姓名五家,王玄
度以下不著录二十二家。四百三卷。)
《古文孝经》孔安国《传》一卷
刘邵《注》一卷
《孝经》王肃《注》一卷
郑玄《注》一卷
韦昭《注》一卷
孙熙《注》一卷
苏林《注》一卷
谢万《注》一卷
虞盘佐《注》一卷
孔光《注》一卷
殷仲文《注》一卷
殷叔道《注》一卷
徐整《默注》二卷
车胤《讲孝经义》四卷
荀勖《讲孝经集解》一卷
皇侃《义疏》三卷
何约之《大明中皇太子讲义疏》一卷
梁武帝《疏》十八卷
太史叔明《发题》四卷
刘炫《述义》五卷
张士儒《演孝经》十二卷
《应瑞图》一卷
贾公彦《孝经疏》五卷
魏克己注《孝经》一卷
任希古《越王孝经新义》十卷
《今上孝经制旨》一卷。(玄宗。)
元行冲《御注孝经疏》二卷
尹知章注《孝经》一卷
孔颖达《孝经义疏》(卷亡。)
王元感注《孝经》一卷
李嗣真《孝经指要》一卷
平贞諲《孝经议》(卷亡。)
徐浩《广孝经》十卷(浩称四明山人,乾元二年上,授校书郎。)
右《孝经》类二十七家,三十六部,八十二卷。(失姓名一家,尹知章以下
不著录六家,一十三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郑玄《注》十卷
又注《论语释义》一卷
《论语篇目弟子》一卷
王弼《释疑》二卷
王肃注《论语》十卷
又注《孔子家语》十卷
李充注《论语》十卷
梁觊《注》十卷
孟厘《注》九卷
袁乔《注》十卷
尹毅《注》十卷
张氏《注》十卷
何晏《集解》十卷
孙绰《集解》十卷
盈氏《集义》十卷
江熙《集解》十卷
徐氏《古论语义注谱》一卷
虞喜《赞郑玄论语注》十卷
畅惠明《义注》十卷
宋明帝补《卫瓘论语注》十卷
栾肇《论语释》十卷
又《驳》二卷
崔豹《大义解》十卷
缪播《旨序》二卷
郭象《体略》二卷
戴诜《述议》二十卷
刘炫《章句》二十卷
皇侃《疏》十卷
褚仲都《讲疏》十卷
《义注隐》三卷
《杂义》十三卷
《剔义》十卷
徐邈《音》二卷
《孔丛》七卷
王勃《次论语》十卷
贾公彦论《论语疏》十五卷
韩愈注《论语》十卷
张籍《论语注辨》二卷
右《论语》类三十家,三十七部,三百二十七卷。(失姓名三家,韩愈以下
不著录二家,十二卷。)
宋均注《易纬》九卷
注《礼纬》三十卷
注《诗纬》三卷
注《乐纬》三卷
注《春秋纬》三十八卷
注《论语纬》十卷
注《孝经纬》五卷
郑玄注《书纬》三卷
注《诗纬》三卷
右谶纬类二家,九部,八十四卷。
刘向《五经杂义》七卷
又《五经通义》九卷
《五经要义》五卷
许慎《五经异义》十卷(郑玄驳。)
杨方《五经钅句沉》十卷
杨思《五经咨疑》八卷
元延明《五经宗略》四十卷
刘炫《五经正名》十二卷
沈文阿《经典玄儒大义序录》十卷
班固等《白虎通义》六卷
郑玄《六艺论》一卷
谯周《五经然否论》五卷
《郑志》九卷
《郑记》六卷
王肃《圣证论》十一卷
梁武帝《孔子正言》二十卷
简文帝《长春义记》一百卷
樊文深《七经义纲略论》三十卷
又《质疑》五卷
张讥《游玄桂林》二十卷
《谥法》三卷(荀顗演,刘熙注。)
沈约《谥例》十卷
贺琛《谥法》三卷
《集天名称》三卷
陆德明《经典释文》三十卷
颜师古《匡谬正俗》八卷
赵英《五经对诀》四卷(英,龙朔中汲令。)
刘迅《六说》五卷
刘贶《六经外传》三十七卷
张镒《五经微旨》十四卷
韦表微《九经师授谱》一卷
裴侨卿《微言注集》二卷(开元中郑县尉。)
高重《经传要略》十卷
王彦威《续古今谥法》十四卷
慕容宗本《五经类语》十卷(字泰初,幽州人,大中时。)
刘氏《经典集音》三十卷(熔,字正范,绛州正平,咸通晋州长史。)
右经解类十九家,二十六部,三百八十一卷。(失姓名一家,赵英以下不著
录十家,一百二十七卷。)
《尔雅》李巡《注》三卷
樊光《注》六卷
孙炎《注》六卷
沈《集注》十卷
郭璞《注》一卷
又《图》一卷
《音义》一卷
江灌《图赞》一卷
又《音》六卷
李轨解《小尔雅》一卷
杨雄《别国方言》十三卷
刘熙《释名》八卷
韦昭《辨释名》一卷
李斯等《三苍》三卷(郭璞解。)
杜林《苍颉训诂》二卷
张揖《广雅》四卷
又《埤苍》三卷
《三苍训诂》三卷
《杂字》一卷
《古文字训》二卷
樊恭《广苍》一卷
史游《急就章》一卷(曹寿解。)
颜之推《注》一卷
司马相如《凡将篇》一卷
班固《在昔篇》一卷
《太甲篇》一卷
蔡邕《圣草章》一卷
又《劝学篇》一卷
《今字石经论语》二卷
崔瑗《飞龙篇篆草势合》三卷
许慎《说文解字》十五卷
吕忱《字林》七卷
杨承庆《字统》二十卷
冯干《括字苑》十三卷
贾鲂《字属篇》一卷
葛洪《要用字苑》一卷
戴规《辨字》一卷
僧宝志《文字释训》三十卷
周成《解文字》七卷
王延《杂文字音》七卷
王氏《文字要说》一卷
阮孝绪《文字集略》一卷
彭立《文字辨嫌》一卷
王愔《文字志》三卷
顾野王《玉篇》三十卷
李登《声类》十卷
吕静《韵集》五卷
阳休之《韵略》一卷
又《辨嫌音》二卷
夏侯咏《四声韵略》十三卷
张谅《四声部》三十卷
赵氏《韵篇》十二卷
陆慈《切韵》五卷
郭训《字旨篇》一卷
《古文奇字》二卷
卫宏《诏定古文字书》一卷
虞龢《法书目录》六卷
卫恒《四体书势》一卷
萧子云《五十二体书》一卷
庾肩吾《书品》一卷
颜之推《笔墨法》一卷
僧正度《杂字书》八卷
何承天《纂文》三卷
颜延之《纂要》六卷
又《诘幼文》三卷
张推《证俗音》三卷
颜愍楚《证俗音略》一卷
李虔《续通俗文》二卷
李少通《俗语难字》一卷
诸葛颍《桂苑珠丛》一百卷
朱嗣卿《幼学篇》一卷
项峻《始学篇》十二卷
王羲之《小学篇》一卷
杨方《少学集》十卷
顾凯之《启疑》三卷
萧子范《千字文》一卷
周兴嗣《次韵千字文》一卷
《演千字文》五卷
《黄初篇》一卷
《吴章篇》一卷
《音隐》四卷
《难要字》三卷
《览字知源》三卷
《字书》十卷
《叙同音》三卷
《桂苑珠丛略要》二十卷
《古今八体六文书法》一卷
《古来篆隶诂训名录》一卷
《笔墨法》一卷
《鹿纸笔墨疏》一卷
《篆书千字文》一卷
《今字石经易篆》三卷
《今字石经尚书本》五卷
《今字石经郑玄尚书》八卷
《三字石经尚书古篆》三卷
《今字石经毛诗》三卷
《今字石经仪礼》四卷
《三字石经左传古篆书》十二卷
《今字石经左传经》十卷
《今字石经公羊传》九卷
蔡邕《今字石经论语》二卷
曹宪《尔雅音义》二卷
又《博雅》十卷
《文字指归》四卷
刘伯庄《续尔雅》一卷
颜师古注《急就章》一卷
武后《字海》一百卷(凡武后所著书,皆元万顷、范履冰、苗神客、周思茂、
胡楚宾、卫业等撰。)
李嗣真《书后品》一卷
徐浩《书谱》一卷
《古迹记》一卷
张怀瓘《书断》三卷(开元中翰林院供奉。)
又《评书药石论》一卷
张敬玄《书则》一卷(贞元中处士。)
褚长文《书指论》一卷
张彦远《法书要录》十卷
弘靖孙,乾符初大理卿。
裴行俭《草字杂体》(卷亡。)
荆浩《笔法记》一卷(浩称洪谷子。)
二王、张芝、张昶等书一千五百一十卷(太宗出御府金帛购天下古本,命魏
徵、虞世南、褚遂良定真伪,凡得羲之真行二百九十纸,为八十卷,又得献之、
张芝等书,以“贞观”字为印。草迹命遂良楷书小字以影之。其古本多梁、隋官
书。梁则满骞、徐僧权、沈炽文、朱异,隋则江总、姚察署记。帝令魏、褚卷尾
各署名。开元五年,敕陆玄悌、魏哲、刘怀信检校,分益卷秩。玄宗自书“开元”
字为印。)
唐书王方庆《宝章集》十卷
又《王氏八体书范》四卷
《王氏工书状》十五卷
玄宗《开元文字音义》三十卷
张参《五经文字》三卷
唐玄度《九经字样》一卷(文宗时待诏。)
颜元孙《干禄字书》一卷
欧阳融《经典分毫正字》一卷
李腾《说文字源》一卷(阳冰从子。)
僧慧力《像文玉篇》三十卷
萧钧《韵音》二十卷
孙愐《唐韵》五卷
武元之《韵铨》十五卷
玄宗《韵英》五卷(天宝十四载撰,诏集贤院写付诸道采访使,传布天下。)
颜真卿《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
李舟《切韵》十卷
僧猷智《辨体补脩加字切韵》五卷
右小学类六十九家,一百三部,七百二十一卷。(失姓名二十三家,徐浩以
下不著录二十三家,二千四十五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五十八 志第四十八

◎艺文二
乙部史录,其类十三: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伪史类,四曰杂史类,
五曰起居注类,六曰故事类,七曰职官类,八曰杂传记类,九曰仪注类,十曰刑
法类,十一曰目录类,十二曰谱牒类,十三曰地理类。凡著录五百七十一家,八
百五十七部,一万六千八百七十四卷;不著录三百五十八家,一万二千三百二十
七卷。
司马迁《史记》一百三十卷
裴骃集解《史记》八十卷
徐广《史记音义》十三卷
邹诞生《史记音》三卷
班固《汉书》一百一十五卷
服虔《汉书音训》一卷
应劭《汉书集解音义》二十四卷
诸葛亮《论前汉事》一卷
又《音》一卷
孟康《汉书音义》九卷
晋灼《汉书集注》十四卷
又《音义》十七卷
韦昭《汉书音义》七卷
崔浩《汉书音义》二卷
孔氏《汉书音义钞》二卷(孔文祥。)
刘嗣等《汉书音义》二十六卷
夏侯泳《汉书音》二卷
包恺《汉书音》十二卷
萧该《汉书音》十二卷
阴景伦《汉书律历志音义》一卷
项岱《汉书叙传》八卷
刘宝《汉书驳义》二卷
陆澄《汉书新注》一卷
韦棱《汉书续训》二卷
姚察《汉书训纂》三十卷
颜游秦《汉书决疑》十二卷
僧务静《汉书正义》三十卷
李喜《汉书辨惑》三十卷
《汉书正名氏义》十二卷
《汉书英华》八卷
刘珍等《东观汉记》一百二十六卷
又《录》一卷
谢承《后汉书》一百三十卷
又《录》一卷
薛莹《后汉记》一百卷
司马彪《续汉书》八十三卷
又《录》一卷
刘义庆《后汉书》五十八卷
华峤《后汉书》三十一卷
谢沈《后汉书》一百二卷
又《外传》十卷
袁山松《后汉书》一百一卷
又《录》一卷
范晔《后汉书》九十二卷
又《论赞》五卷
刘昭补注《后汉书》五十八卷
张莹《汉南纪》五十八卷
刘熙注范晔《后汉书》一百二十二卷
萧该《后汉书音》三卷
刘芳《后汉书音》一卷
臧兢《后汉书音》三卷
王沈《魏书》四十七卷
陈寿《魏国志》三十卷
《蜀国志》十五卷
《吴国志》二十一卷(并裴松之注。)
韦昭《吴书》五十五卷
王隐《晋书》八十九卷
虞预《晋书》五十八卷
朱凤《晋书》十四卷
谢灵运《晋书》三十五卷
又《录》一卷
臧荣绪《晋书》一百一十卷
干宝《晋书》二十二卷
萧子云《晋书》九卷
何法盛《晋中兴书》八十卷
徐爰《宋书》四十二卷
孙严《宋书》五十八卷
沈约《宋书》一百卷
王智深《宋书》三十卷
魏收《后魏书》一百三十卷
魏澹《后魏书》一百七卷
李德林《北齐末脩书》二十四卷
王劭《齐志》十七卷
又《隋书》八十卷
萧子显《齐书》六十卷
刘陟《齐书》十三卷
谢昊、姚察《梁书》三十四卷
顾野王《陈书》二卷
傅縡《陈书》三卷
许子儒注《史记》一百三十卷
又《音》三卷(字文举,叔牙子也。证圣天官侍郎、颍川县男。)
刘伯庄《史记音义》二十卷
《御铨定汉书》八十七卷
(高宗与郝处俊等撰。)
顾胤《汉书古今集义》二十卷
颜师古注《汉书》一百二十卷
章怀太子贤注《后汉书》一百卷(贤命刘讷言、格希玄等注。)
韦机《后汉书音义》二十七卷
《晋书》一百三十卷(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来济、陆元仕、刘子翼、
令狐德棻、李义府、薛元超、上官仪、崔行功、李淳风、辛丘驭、刘引之、阳仁
卿、李延寿、张文恭、敬播、李安期、李怀俨、赵弘智等脩,而名为御撰。)
姚思廉《梁书》五十六卷
《陈书》三十六卷(皆魏徵等同撰。)
张大素《后魏书》一百卷
又《北齐书》二十卷
《隋书》三十二卷
李百药《北齐书》五十卷
令狐德棻《后周书》五十卷
《隋书》八十五卷
《志》三十卷(颜师古、孔颖达、于志宁、李淳风、韦安化、李延寿与德棻、
敬播、赵弘智、魏征等撰。)
王元感注《史记》一百三十卷
徐坚注《史记》一百三十卷
又《义林》二十卷
陈伯宣注《史记》一百三十卷(贞元中上。)
韩琬《续史记》一百三十卷
司马贞《史记索隐》三十卷(开元润州别驾。)
刘伯庄又撰《史记地名》二十卷
《汉书音义》二十卷
张守节《史记正义》三十卷
窦群《史记名臣疏》三十四卷
敬播注《汉书》四十卷
又《汉书音义》十二卷
元怀景《汉书议苑》(卷亡。开元右庶子,武陵县男。谥曰文。)
姚珽《汉书绍训》四十卷
李镇注《史记》一百三十卷(开元十七年上,授门下典仪。)
沈遵《汉书问答》五卷
李善《汉书辨惑》二十卷
徐坚《晋书》一百一十卷
高希峤注《晋书》一百三十卷(开元二十年上,授清池主簿。)
何超《晋书音义》三卷(处士。)
《武德贞观两朝史》八十卷(长孙无忌、令狐德棻、顾胤等撰。)
吴兢又《齐史》十卷
《梁史》十卷
《陈史》五卷
《周史》十卷
《隋史》二十卷
《唐书》一百卷
又一百三十卷(兢、韦述、柳芳、令狐峘、于休烈等撰。)

《国史》一百六卷
又一百一十三卷
裴安时《史记纂训》二十卷
又《元魏书》三十卷(字适之,大中江陵少尹。)
凡集史五家,六部,一千二百二十二卷。(高峻以下不著录三家,四百四十
卷。)
梁武帝《通史》六百二卷
李延寿《南史》八十卷
又《北史》一百卷
高氏《小史》一百二十卷(高峻,初六十卷,其子迥厘益。之。峻,元和中
人。)
刘氏《洞史》二十卷(刘权,忠州刺史晏曾孙。)
姚康复《统史》三百卷(大中太子詹事。)
右正史类七十家,九十部,四千八十五卷。(失姓名二家,王元感以下不著
录二十三家,一千七百九十卷。)总七十三家,六十九部。
《纪年》十四卷(《汲冢书》。)
荀悦《汉纪》三十卷
应劭等注荀悦《汉纪》三十卷
崔浩《汉纪音义》三卷
侯瑾《汉皇德纪》三十卷
张璠《后汉纪》三十卷
袁宏《后汉纪》三十卷
张缅《后汉略》二十七卷
刘艾《汉灵献二帝纪》六卷
袁晔《汉献帝春秋》十卷
乐资《山阳公载记》十卷
习凿齿《汉晋春秋》五十四卷
《魏武本纪》四卷
孙盛《魏武春秋》二十卷
又《晋阳秋》二十二卷
魏澹《魏纪》十二卷
梁祚《魏书国纪》十卷
环济《吴纪》十卷
陆机《晋帝纪》四卷
干宝《晋纪》二十二卷
刘协注干宝《晋纪》六十卷
刘谦之《晋纪》二十卷
曹嘉之《晋纪》十卷
徐广《晋纪》四十五卷
邓粲《晋纪》十一卷
又《晋阳秋》三十二卷
檀道鸾《晋春秋》二十卷
萧景畅《晋史草》三十卷
郭季产《晋续纪》五卷
《晋录》五卷
王智深《宋纪》三十卷
裴子野《宋略》二十卷
鲍衡卿《宋春秋》二十卷
王琰《宋春秋》二十卷
沈约《齐纪》二十卷
吴均《齐春秋》三十卷
谢昊《梁典》三十九卷
刘璠《梁典》三十卷
何之元《梁典》三十卷
萧韶《梁太清纪》十卷
《皇帝纪》七卷
《梁末代记》一卷
臧严《栖凤春秋》五卷
姚最《梁昭后略》十卷
《北齐记》二十卷
王劭《北齐志》十七卷
赵毅《隋大业略记》三卷
杜延业《晋春秋略》二十卷
张大素《隋后略》十卷
柳芳《唐历》四十卷
《续唐历》二十二卷(韦澳、蒋偕、李荀、张彦远、崔瑄撰,崔龟从监脩。)
吴兢《唐春秋》三十卷
韦述《唐春秋》三十卷
陆长源《唐春秋》六十卷
陈岳《唐统纪》一百卷
焦璐《唐朝年代记》十卷(徐州从事,庞勋乱遇害。)
李仁实《通历》七卷
马亹《通历》十卷
王氏《五位图》十卷(王起。)
《广五运图》(卷亡。)
苗台符《古今通要》四卷(宣、懿时人。)
贾钦文《古今年代历》一卷(大中时人。)
曹圭《五运录》十二卷
张敦素《建元历》二卷
刘轲《帝王历数謌》一卷(字希仁,元和末进士第,洺州刺史。)
封演《古今年号录》一卷(天宝末进士第。)
韦美《嘉号录》一卷(中和中进士。)
柳璨《正闰位历》三卷
李匡文《两汉至唐年纪》一卷(昭宗时宗正少卿。)
右编年类四十一家,四十八部,九百四十七卷。(失姓名四家,柳芳以下不
著录十九家,三百五十五卷。)

[发帖际遇]: 林风请陈园园签名,被胡逸之发现,引为知己,增加声望8.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常璩《华阳国志》十三卷
又《汉之书》十卷
《蜀李书》九卷
和包《汉赵纪》十四卷
田融《赵石记》二十卷
又《二石记》二十卷
《苻朝杂记》一卷
王度、随翙《二石伪事》六卷
《二石书》十卷
范亨《燕书》二十卷
王景晖《南燕录》六卷
张诠《南燕书》十卷
高闾《燕志》十卷
段龟龙《凉记》十卷
《西河记》二卷
张谘《凉记》十卷
刘昺《凉书》十卷
又《敦煌实录》二十卷
裴景仁《秦记》十一卷(杜惠明注。)
《拓拔凉录》十卷
《桓玄伪事》二卷
《邺洛鼎峙记》十卷
守节先生《天启纪》十卷
崔鸿《十六国春秋》一百二十卷
萧方《三十国春秋》三十卷
李概《战国春秋》二十卷
蔡允恭《后梁春秋》十卷
武敏之《三十国春秋》一百卷
右伪史类一十七家,二十七部,五百四十二卷。(失姓名三家。)
《古文锁语》四卷
《汲冢周书》十卷
子贡《越绝书》十六卷
孔晁注《周书》八卷
何承天《春秋前传》十卷
又《春秋前传杂语》十卷
乐资《春秋后传》三十卷
孟仪注《周载》三十卷
赵晔《吴越春秋》十二卷
杨方《吴越春秋削烦》五卷
《吴越记》六卷
刘向《战国策》三十二卷
高诱注《战国策》三十二卷
延笃《战国策论》一卷
陆贾《楚汉春秋》九卷
卫飒《史记要传》十卷
张莹《史记正传》九卷
谯周《古史考》二十五卷
王粲《汉书英雄记》十卷
葛洪《史记钞》十四卷
又《汉书钞》三十卷
《后汉书钞》三十卷
张缅《后汉书略》二十五卷
又《晋书钞》三十卷
范晔《后汉书缵》十三卷
孔衍《春秋时国语》十卷
又《春秋后国语》十卷
《汉尚书》十卷
《汉春秋》十卷
《后汉尚书》六卷
《后汉春秋》六卷
《后魏尚书》十四卷
《后魏春秋》九卷
王越客《后汉文武释论》二十卷
袁希之《汉表》十卷
张温《三史要略》三十卷
阮孝绪《正史削繁》十四卷
王延秀《史要》二十八卷
萧肃《合史》二十卷
又《录》一卷
王蔑《史汉要集》二卷
司马彪《九州春秋》九卷
《后汉杂事》十卷
鱼豢《魏略》五十卷
孙寿《魏阳秋异同》八卷
《魏武本纪年历》五卷
王隐《删补蜀记》七卷
张勃《吴录》三十卷
李概《左史》六卷
胡冲《吴朝人士品秩状》八卷
又《吴历》六卷
虞禹《吴士人行状名品》二卷
虞溥《江表传》五卷
徐众《三国评》三卷
王涛《三国志序评》三卷
傅畅《晋诸公赞》二十二卷
《晋历》二卷
荀绰《晋后略》五卷
贾匪之《汉魏晋帝要纪》三卷
郭颁《魏晋代说》十卷
谢绰《宋拾遗录》十卷
孔思尚《宋齐语录》十卷
阴僧仁《梁撮要》三十卷
宋孝王《关东风俗传》六十三卷
来奥《帝王本纪》十卷
环济《帝王略要》十二卷
刘滔《先圣本纪》十卷
杨晔《华夷帝王纪》三十七卷
张愔等《帝系谱》二卷
韦昭《洞纪》四卷
皇甫谧《帝王代纪》十卷
又《年历》六卷
何茂林《续帝王代纪》十卷
《帝王代纪》十六卷
《历纪》十卷
姚恭《年历帝纪》二十六卷
吉文甫《十五代略》十卷
《代谱》四十八卷(周武帝敕撰。)
诸葛耽《帝录》十卷
庾和之《历代记》三十卷
熊襄《十代记》十卷
卢元福《帝王编年录》五十一卷
又《共和以来甲乙纪年》二卷
赵弘礼《王业历》二卷
周树《洞历记》九卷
徐整《三五历纪》二卷
又《通历》二卷
《杂历》五卷
孔衍《国志历》五卷
《长历》十四卷
《千年历》二卷
许氏《千岁历》三卷
陶弘景《帝王年历》五卷
羊瑗《分王年历》五卷
王嘉《拾遗录》三卷
又《拾遗记》十卷(萧绮录。)
周祗《崇安记》二卷
王韶之《崇安记》十卷
鲍衡卿《乘舆飞龙记》二卷
萧大圆《淮海乱离志》四卷
李仁实《通历》七卷
裴矩《隋开业平陈记》十二卷
褚无量《帝王纪录》三卷
皇甫遵《吴越春秋传》十卷
卢彦卿《后魏纪》三十三卷
刘允济《鲁后春秋》二十卷
丘悦《三国典略》三十卷
元行冲《魏典》三十卷
员半千《三国春秋》二十卷
李筌《阃外春秋》十卷
李吉甫《六代略》三十卷
张绚《古五代新记》二卷
许嵩《建康实录》二十卷
《柳氏自备》三十卷(柳仲郢。)
郑<目韦>《史俊》十卷
吕才《隋记》二十卷
丘启期《隋记》十卷(开元管城尉。)
杜宝《大业杂记》十卷
杜儒童《隋季革命记》五卷(武后时人。)
《刘氏行年记》二十卷(刘仁轨。)
崔良佐《三国春秋》(卷亡。良佐,深州安平人,日用从子。居共白鹿山,
门人谥曰贞文孝父。)
裴遵度《王政记》
杨岑《皇王宝运录》(并卷亡。岑,宪宗时人。)
《功臣录》三十卷
唐颍《稽典》一百三十卷(开元中,颍罢临汾尉,上之。张说奏留史馆脩史,
兼集贤待制。)
王彦威《唐典》七十卷
吴兢《唐书备阙记》十卷
《续皇王宝运录》十卷(韦昭度、杨涉撰。)
韩祐《续古今人表》十卷(开元十七年上,授太常寺太祝。)
张荐《宰辅传略》(卷亡。)
蒋乂《大唐宰辅录》七十卷
又《凌烟功臣》、《秦府十八学士》、《史臣》等传四十卷
凌璠《唐录政要》十二卷(昭宗时江都尉。)
南卓《唐朝纲领图》一卷(字昭嗣,大中黔南观察使。)
薛珰《唐圣运图》二卷
刘肃《大唐新语》十三卷(元和中江都主簿。)
李肇《国史补》三卷(翰林学士,坐荐柏耆,自中书舍人左迁将作少监。)
林恩《补国史》十卷(僖宗时进士。)
《传载》一卷
《史遗》一卷
温大雅《今上王业记》六卷
李延寿《太宗政典》三十卷
吴兢《太宗勋史》一卷
又《贞观政要》十卷
李康《明皇政录》十卷
郑处诲《明皇杂录》二卷
郑棨《开天传信记》一卷
温畬《天宝乱离西幸记》一卷
宋巨《明皇幸蜀记》一卷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三卷(华阴尉。)
包谞《河洛春秋》二卷(安禄山、史思明事。)
徐岱《奉天记》一卷(德宗西狩事。)
崔光庭《德宗幸奉天录》一卷
赵元一《奉天录》四卷
张读《建中西狩录》十卷(字圣用,僖宗时吏部侍郎。)
袁皓《兴元圣功录》三卷
谷况《燕南记》三卷(张孝忠事。)
路隋《平淮西记》一卷
杜信《史略》三十卷
又《闲居录》三十卷
郑澥《凉国公平蔡录》一卷(字蕴士,李愬山南东道掌书记,开州刺史。)
薛图存《河南记》一卷(李师道事。)
李潜用《乙卯记》一卷(李训、郑注事。)
《大和摧凶记》一卷
《野史甘露记》二卷
《开成纪事》二卷
李石《开成承诏录》二卷
李德裕《次柳氏旧闻》一卷
又《文武两朝献替记》三卷
《会昌伐叛记》一卷
《上党纪叛》一卷(刘从谏事。)
韩昱《壶关录》三卷
裴廷裕《东观奏记》三卷(大顺中,诏脩宣、懿、僖实录,以日历注记亡缺,
因摭宣宗政事奏记于监脩国史杜让能。廷裕,字膺余,昭宗时翰林学士、左散骑
常侍,贬湖南,卒。)
令狐澄《贞陵遗事》二卷(綯子也。乾符中书舍人。)
柳玭《续贞陵遗事》一卷
郑言《平剡录》一卷(裘甫事。言,字垂之,浙西观察使王式从事,咸通翰
林学士、户部侍郎。)
张云《咸通解围录》一卷(字景之,一字瑞卿,起居舍人。)
郑樵《彭门纪乱》三卷(庞勋事。)
王坤《惊听录》一卷(黄巢事。)
郭廷诲《广陵妖乱志》三卷(高骈事。)
《乾宁会稽录》一卷(董昌事。)
韩偓《金銮密记》五卷
王振《汴水滔天录》一卷(昭宗时拾遗。)
公沙仲穆《大和野史》十卷(起大和,尽龙纪。)右杂史类八十八家,一百
七部,一千八百二十八卷。(失姓名八家,元行冲以下不著录六十八家,八百六
十一卷。)
郭璞《穆天子传》六卷
《汉献帝起居注》五卷
李轨《晋泰始起居注》二十卷
又《晋咸宁起居注》二十二卷
《晋太康起居注》二十二卷
《晋永平起居注》八卷
《晋咸和起居注》十八卷
《晋咸康起居注》二十二卷
刘道薈《晋起居注》三百二十卷
《晋建武大兴永昌起居注》二十二卷
《晋建元起居注》四卷
《晋永和起居注》二十四卷
《晋升平起居注》十卷
《晋隆和兴宁起居注》五卷
《晋太和起居注》六卷
《晋咸安起居注》三卷
《晋宁康起居注》六卷
《晋太元起居注》五十二卷
《晋崇宁起居注》十卷
《晋元兴起居注》九卷
《晋义熙起居注》三十四卷
《晋元熙起居注》二卷
何始真《晋起居钞》五十一卷
《晋起居注钞》二十四卷
《宋永初起居注》六卷
《宋景平起居注》三卷
《宋元嘉起居注》七十一卷
《宋孝建起居注》十七卷
《宋大明起居注》十五卷
《后魏起居注》二百七十六卷
《齐永明起居注》二十五卷
《梁大同七年起居注》十卷
《陈起居注》四十一卷
《隋开皇元年起居注》六卷
王逡之《三代起居注钞》十五卷
《流别起居注》四十七卷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
《开元起居注》三千六百八十二卷(失撰人名。)
姚璹修《时政记》四十卷
凡实录二十八部,三百四十五卷。刘知几以下不著录四百五十七卷。
周兴嗣《梁皇帝实录》二卷
谢昊《梁皇帝实录》五卷
《梁太清实录》十卷
《高祖实录》二十卷(敬播撰,房玄龄监脩,许敬宗删改。)
《今上实录》二十卷(敬播、顾胤撰,房玄龄监脩。)
长孙无忌《贞观实录》四十卷
许敬宗《皇帝实录》三十卷
《高宗后脩实录》三十卷(初,令狐德棻撰,止乾封,刘知几、吴兢续成。)
韦述《高宗实录》三十卷
武后《高宗实绿》一百卷
《则天皇后实录》二十卷(魏元忠、武三思、祝钦明、徐彦伯、柳冲、韦承
庆、崔融、岑羲、徐坚撰,刘知几、吴兢删正。)
宗秦客《圣母神皇实录》十八卷
吴兢《中宗实录》二十卷
刘知几《太上皇实录》十卷
吴兢《睿宗实录》五卷
张说《今上实录》二十卷(说与唐颍撰,次玄宗开元初事。)
《开元实录》四十七卷(失撰人名。)
《玄宗实录》一百卷(令狐峘撰,元载监脩。)
《肃宗实录》三十卷(元载监脩。)
令狐峘《代宗实录》四十卷
沈既济《建中实录》十卷
《德宗实录》五十卷(蒋乂、樊绅、林宝、韦处厚、独孤郁撰,裴垍监脩。)
《顺宗录》五卷韩愈沈传师。宇文籍撰,李吉甫监脩。
《宪宗实录》四十卷(沈传师、郑澣、宇文籍、蒋系、李汉、陈夷行、苏
景胤撰,杜元颖、韦处厚、路隋监脩。景胤,弁子也,中书舍人。)
《穆宗实录》二十卷(苏景胤、王彦威、杨汉公、苏涤、裴休撰,路隋监脩。
涤,字玄献,冕子也,荆南节度使、吏部尚书。)
《敬宗实录》十卷(陈商、郑亚撰,李让夷监脩。商,字述圣,礼部侍郎、
秘书监。)
《敬宗宝录》十卷(陈商卷亚撰李让夷监脩。商,字述圣,礼部侍郎,秘书
监。)
《文宗实录》四十卷(卢耽、蒋偕、王沨、卢告、牛丛撰,魏暮监脩。耽,
字子严,一字子重,历西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沨,字中德,历东都
留守。告,字子有,弘宣子也,历吏部侍郎。)
《武宗实录》三十卷(韦保衡临脩。)
凡诏令一家,一十一部,三百五卷。(失姓名十家,温彦博以下不著录十一
家,二百二十二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晋杂诏书》一百卷
又二十八卷
又六十六卷
《晋诏书黄素制》五卷
《晋定品杂制》一卷
《晋太元副诏》二十一卷
《晋崇安元兴大亨副诏》八卷
《晋义熙诏》二十二卷
《宁永初诏》六卷
《宋元嘉诏》二十一卷
宋干《诏集区别》二十七卷
温彦博《古今诏集》三十卷
李义府《古今诏集》一百卷
薛克构《圣朝诏集》三十卷
《唐德音录》三十卷
《太平内制》五卷
《明皇制诏录》一卷
《元和制集》十卷
王起《写宣》十卷
马文敏《王言会最》五卷
《唐旧制编录》六卷(费氏集。)
《拟状注制》十卷
右起居注类六家,三十八部,一千二百七十二卷。(失姓名二十六家,《开
元起居注》以下不著录三家,三千七百二十五卷。)总七家,七十七部。
《秦汉以来旧事》八卷
《汉武帝故事》二卷
韦氏《三辅旧事》一卷
葛洪《西京杂记》二卷
《建武故事》三卷
《永平故事》二卷
应劭《汉朝驳》三十卷
《汉诸王奏事》十卷
《汉魏吴蜀旧事》八卷
《魏名臣奏事》三十卷
《魏台访议》三卷
《魏廷尉决事》十卷
《南台奏事》九卷
《晋太始太康故事》八卷
孔愉《晋建武咸和咸康故事》四卷
《晋建武以来故事》三卷
《晋氏故事》三卷
《晋朝杂事》二卷
《晋故事》四十三卷
《晋诸杂故事》二十二卷
《晋杂议》十卷
《晋要事》三卷
《晋宋旧事》一百三十卷
车灌《晋脩复山陵故事》五卷
卢綝《晋八王故事》十二卷
又《晋四王起事》四卷
张敞《晋东宫旧事》十卷
范汪《尚书大事》二十一卷
《华林故事名》一卷
刘道薈《先朝故事》二十卷
《交州杂故事》九卷
《中兴伐逆事》二卷
温子昇《魏永安故事》三卷
萧大圆《梁魏旧事》三十卷
僧亡名《天正旧事》三卷
应詹《江南故事》三卷
《大司马陶公故事》三卷
《郗太尉为尚书令故事》三卷
王愆期《救襄阳上都府事》一卷
《春坊旧事》三卷
武后《述圣纪》一卷
杜正伦《春坊要录》四卷
王方庆《南宫故事》十二卷
裴矩《邺都故事》十卷
马亹《唐年小录》八卷
张齐贤《孝和中兴故事》三卷
卢若虚《南宫故事》三十卷
令狐德棻《凌烟阁功臣故事》四卷
敬播《文贞公传事》四卷
刘祎之《文贞公故事》六卷
张大业《魏文贞故事》八卷
王方庆《文贞公事录》一卷
李仁实《卫公平突厥故事》二卷
谢偃《英公故事》四卷
刘祎之《英国贞武公故事》四卷
陈谏等《彭城公故事》一卷(刘晏。)
《张九龄事迹》一卷
《李渤事迹》一卷
《杜悰事迹》一卷
《吴湘事迹》一卷
丘据《相国凉公录》一卷(李抱玉事。据,谏议大夫。)
右故事类十七家,四十三部,四百九十六卷。(失姓名二十五家,裴矩以下
不著录十六家,九十卷。)
王隆《汉官解诂》三卷(胡广注。)
应劭《汉官》五卷
《汉官仪》十卷
蔡质《汉官典仪》一卷
丁孚《汉官仪式选用》一卷
荀攸等《魏官仪》一卷
傅畅《晋公卿礼秩故事》九卷
《百官名》十四卷
干宝《司徒仪注》五卷
陆机《晋惠帝百官名》三卷
《晋官属名》四卷
《晋过江人士目》一卷
卫禹《晋永嘉流士》二卷
《登城三战簿》三卷
范晔《百官阶次》一卷
荀钦明《宋百官阶次》三卷
《宋百官春秋》六卷
《魏官品令》一卷
王珪之《齐职官仪》五十卷
徐勉《梁选簿》三卷
沈约《梁新定官品》十六卷
《梁百官人名》十五卷
《陈将军簿》一卷
《太建十一年百官簿状》二卷
郎楚之《隋官序录》十二卷
王道秀《百官春秋》十三卷
郭演《职令古今百官注》十卷
陶彦藻《职官要录》三十六卷
《职员旧事》三十卷
王方庆《宫卿旧事》一卷
《六典》三十卷(开元十年,起居舍人陆坚被诏集贤院脩“六典”,玄宗手
写六条,曰理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张说知院,委徐坚,经岁无
规制,乃命毋煚、余钦、咸廙业、孙季良、韦述参撰。始以令式象《周礼》六官
为制。萧嵩知院,加刘郑兰、萧晟、卢若虚。张九龄知院,加陆善经。李林甫代
九龄,加苑咸。二十六年书成。)
王方庆又撰《尚书考功簿》五卷
又《尚书考功状绩簿》十卷
《尚书科配簿》五卷
《五省迁除》二十卷
裴行俭《选谱》十卷
《唐循资格》一卷(天宝中定。)
沈既济《选举志》十卷
梁载言《具员故事》十卷
又《具员事迹》十卷
杜英《师职该》二卷
任戩《官品纂要》十卷
温大雅《大丞相唐王官属记》二卷
杜易简《御史台杂注》五卷
韩琬《御史台记》十二卷
韦述《御史台记》十卷
又《集贤注记》三卷
李构《御史台故事》三卷
刘贶《天官旧事》一卷
柳芳《大唐宰相表》三卷
马宇《凤池录》五十卷
贺兰正元《辅佐记》十卷
又《举选衡鉴》三卷(昭义判官,贞元十三年上。)
韦琯《国相事状》七卷(宪宗时人。)
张之绪《文昌损益》二卷(德宗时人。)
李肇《翰林志》一卷
李吉甫《元和国计簿》十卷
又《元和百司举要》一卷
王涯《唐循资格》五卷
韦处厚《大和国计》二十卷
王彦威《占额图》一卷
孙结《大唐国照图》一卷(文宗时人。)
《大唐国要图》五卷(左仆射贾耽纂,监察御史褚球重脩。)
《翰林内志》一卷
杨钜《翰林学士院旧规》一卷(字文硕,收子也。昭宗时翰林学士、吏部侍
郎。)
右职官类十九家,二十六部,二百六十二卷。(失姓名十家,《六典》以下
不著录二十九家,二百八十卷。)
赵岐《三辅决录》、十卷(挚虞注。)
魏文帝《海内士品录》三卷
《海内先贤传》五卷(魏明帝时撰。)
李氏《海内先贤行状》三卷
韦氏《四海耆旧传》一卷
《诸国先贤传》一卷
圈称《陈留风俗传》三卷
苏林《陈留耆旧传》三卷
刘昺《敦煌实录》二十卷
陈英宗《陈留先贤传像赞》一卷
江敞《陈留人物志》十五卷
周斐《汝南先贤传》五卷
陆胤《志广州先贤传》七卷
刘芳《广州先贤传》七卷
徐整《豫章旧志》八卷
又《豫章烈士传》三卷
华隔《广陵烈士传》一卷
张胜《桂阳先贤画赞》五卷
朱育《会稽记》四卷
虞预《会稽典录》二十四卷
谢承《会稽先贤传》七卷
贺氏《会稽先贤传像赞》四卷
钟离岫《会稽后贤传》三卷
贺氏《会稽太守像赞》二卷
陆凯《吴国先贤传》五卷
《吴国先贤像赞》三卷
陈寿《益部耆旧传》十四卷
《益州耆旧杂传记》二卷
白褒《鲁国先贤传》十四卷
张方《楚国先贤传》十二卷
高范《荆州先贤传》三卷
仲长统《山阳先贤传》一卷
范瑗《交州先贤传》四卷
习凿齿《襄阳耆旧传》五卷
又《逸人高士传》八卷
王基《东莱耆旧传》一卷
王羲度《徐州先贤传》九卷
刘义庆《徐州先贤传赞》八卷
又一卷
刘彧《长沙旧邦传赞》四卷
郭缘生《武昌先贤传》三卷
虞溥《江表传》三卷
崔蔚祖《海岱志》十卷
吴均《吴郡钱塘先贤传》五卷
阳休之《幽州古今人物志》三十卷
留叔先《东阳朝堂书赞》一卷
《济北先贤传》一卷
《庐江七贤传》一卷
《零陵先贤传》一卷
萧广济《孝子传》十五卷
师觉授《孝子传》八卷
王韶之《孝子传》十五卷
又《赞》三卷
宗躬《孝子传》二十卷
又《止足传》十卷
虞盘佐《孝子传》一卷
又《高士传》二卷
徐广《孝子传》三卷
梁武帝《孝子传》三十卷
《杂孝子传》二卷
郑缉之《孝子传赞》十卷
申秀《孝友传》八卷
元怿《显忠录》二十卷
嵇康《圣贤高士传》八卷
皇甫谧《高士传》十卷
又《逸士传》一卷
《玄晏春秋》二卷
《韦氏家传》三卷
周续之《上古以来圣贤高士传赞》三卷
刘昼《高才不遇传》四卷
周弘让《续高士传》八卷
张显《逸人传》三卷
钟离儒《逸人传》七卷
袁宏《名士传》三卷
袁淑《真隐传》二卷
阮孝绪《高隐传》十卷
刘向《列士传》二卷
范晏《阴德传》二卷
齐竟陵文宣王子良《止足传》十卷
钟岏《良吏传》十卷
《先儒传》五卷
殷系《英藩可录事》三卷(一云张万贤撰。)
郑忱《文林馆记》十卷
张骘《文士传》五十卷
梁元帝《孝德传》三十卷
又《忠臣传》三十卷
《全德志》一卷
《丹杨尹传》十卷
《同姓名录》一卷
《怀旧志》九卷
裴怀贵《兄弟传》三卷
《悼善列传》四卷
刘昭《幼童传》十卷
卢思道《知己传》一卷
孙敏《春秋列国名臣传》九卷
《孔子弟子传》五卷
《东方朔传》八卷
《李固别传》七卷
《梁冀传》二卷
郭冲《诸葛亮隐没五事》一卷
《何颙传》一卷
《曹瞒传》一卷
《毋丘俭记》三卷
管辰《管辂传》二卷
戴逵《竹林七贤论》二卷
孟仲晖《七贤传》七卷
《桓玄传》二卷
《杂传》六十九卷
又四十卷
又九卷
任昉《杂传》一百二十卷
《荆扬二州迁代记》四卷
元晖等《秘录》二百七十卷
五孝恭《集记》一百卷
《汉明帝画赞》五十卷
姚澹《四科传赞》四卷
《七国叙赞》十卷
《益州文翁学堂图》一卷
荀伯子《荀氏家传》十卷
又《薛常侍传》二卷
《明氏世录》六卷(明粲。)
《汉南庾氏家传》三卷(庾守业。)
《褚氏家传》一卷(褚结撰,褚陶注。)
《殷氏家传》三卷殷敬。
《崔氏世传》七卷(崔鸿。)
《邵氏家传》十卷
《王氏家传》二十一卷
《江氏家传》七卷(江饶。)
《暨氏家传》一卷
《虞氏家传》五卷(虞览。)
《裴氏家记》三卷(裴松之。)
《诸葛传》五卷
《曹氏家传》一卷(曹毗。)
《诸王传》一卷
《陆史》十五卷(陆煦。)
王劭《尔朱氏家传》二卷
《何妥家传》二卷
《裴若弼家传》一卷
令狐德棻《令狐家传》一卷
张大素《敦煌张氏家传》二十卷
魏征《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二卷
章怀太子《列藩正论》三十卷
郑世翼《交游传》二卷
李袭誉《忠孝图传赞》二十卷
许敬宗《文馆词林文人传》一百卷
崔玄<目韦>《友义传》十卷
又《义士传》十五卷
傅弈《高识传》十卷
郎余令《孝子后传》三十卷
平贞諲《养德传》(卷亡。)
徐坚《大隐传》三卷
裴朏《续文士传》十卷(开元中怀州司马。)
李袭誉又撰《江东记》三十卷
李义府《宦游记》七十卷
王方庆《友悌录》十五卷
又《王氏训诫》五卷
《王氏列传》十五卷
《王氏尚书传》五卷
《魏文贞故书》十卷
唐临《冥报记》二卷
李筌《中台志》十卷
卢诜《四公记》一卷(一作梁载言。)
王瓘《广轩辕本纪》三卷
李渤《六贤图赞》一卷
陆龟蒙《小名录》五卷
张昌宗《古文纪年新传》三卷(昌宗,冀州南宫人,太子舍人。)
王绪《永宁公辅梁记》十卷(绪,开元人,僧辩兄孙也,永宁即僧辩所封。)
贾闰甫《李密传》三卷(闰甫,密旧属。)
颜师古《安兴贵家传》(卷亡。)
《陆氏英贤征记》三卷(陆师儒。)
李邕《狄仁杰传》三卷
郭湜《高氏外传》一卷(力士。湜,大历大理司直。)
李翰《张巡姚訚传》二卷
陈翃《郭公家传》八卷(子仪。翃尝为其寮属,后又从事浑瑊)河中幕。
殷亮《颜氏家传》一卷(杲卿。)
殷仲容《颜氏行状》一卷(真卿。)
马宇《段公别传》二卷(秀实。宇,元和秘书少监,史馆脩撰。)
李繁《相国邺侯家传》十卷
王起《李赵公行状》一卷(李吉甫。)
张茂枢《河东张氏家传》三卷(弘靖孙。)
崔氏《唐显庆登科记》五卷(失名。)
姚康《科第录》十六卷(字汝谐,南仲孙也。兵部郎中,金吾将军。)
李弈《唐登科记》二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场盛事》一卷
张鷟《朝野佥载》二十卷(自号浮休子。)
《封氏闻见记》五卷(封演。)
刘餗《国朝传记》三卷
《国朝旧事》四十卷
苏特《唐代衣冠盛事录》一卷
李绰《尚书故实》一卷(尚书即张延赏。)
《柳氏训序》一卷(柳玭。)
武平一《景龙文馆记》十卷
萧叔和《天祚永归记》一卷(睿宗事。)
韦机《西征记》(卷亡。)
韩琬《南征记》十卷
凌准《邠志》二卷
陆贽《遣使录》一卷
裴肃《平戎记》五卷(休父。)
房千里《投荒杂录》一卷(字鹄举,大和初进士第,高州刺史。)
杜佑《宾佐记》一卷
《文宗朝备问》一卷
黄璞《闽川名士传》一卷(字绍山,大顺中进士第。)
魏征《祥瑞录》十卷
徐景《玉玺正录》一卷
《国宝传》一卷
许康佐《九鼎记》四卷
颜师古《王会图》卷亡。
李德裕《异域归忠传》二卷
《西蕃会盟记》三卷
《西戎记》二卷
《英雄录》一卷
赵珫《孝行志》二十卷(字盈之,晋州岳阳人,会昌中。)
武谊《自古忠臣传》二十卷(字子思,楚州盱眙人,咸通中州从事。)
凡女训十七家,二十四部,三百八十三卷。(失姓名一家,王方庆以下不著
录五家,八十三卷。)
刘向《列女传》十五卷(曹大家注。)
皇甫谧《列女传》六卷
綦毋邃《列女传》七卷
刘熙《列女传》八卷
赵母《列女传》七卷
项宗《列女后传》十卷
曹植《列女传颂》一卷
孙夫人《列女传序赞》一卷
杜预《列女传》十卷
虞通之《后妃记》四卷
又《妒记》二卷
诸葛亮《贞洁记》一卷
曹大家《女诫》一卷
辛德源、王劭等《内训》二十卷
徐湛之《妇人训解集》十卷
《女训集》六卷
长孙皇后《女则要录》十卷
魏征《列女传略》七卷
武后《列女传》一百卷
又《孝女传》二十卷
《古今内范》一百卷
《内范要略》十卷
《保傅乳母传》七卷
《凤楼新诫》二十卷
王方庆《王氏女记》十卷
又《王氏王嫔传》五卷
《续妒记》五卷
尚宫宋氏《女论语》十篇
薛蒙妻韦氏《续曹大家女训》十二章(韦温女。蒙,字中明,开成中进士第。)
王抟妻杨氏《女诫》一卷
右杂传记类一百二十五家,一百四十六部,一千六百五十六卷。(失姓名十
四家,崔玄<目韦>以下不著录五十一家,二千五百七十四卷。)总一百四十七家,
一百五十一部。
卫宏《汉旧仪》四卷
董巴《大汉舆服志》一卷
徐广《车服杂注》一卷
又《晋尚书仪曹新定仪注》四十一卷
《晋仪注》三十九卷
傅瑗《晋新定仪注》四十卷
《晋尚书仪曹吉礼仪注》三卷
《晋尚书仪曹事》九卷
《晋杂仪注》二十一卷
《宋尚书仪注》三十六卷
《宋仪注》二卷
张镜《宋东宫仪记》二十三卷
严植之《南齐仪注》二十八卷
又《梁皇帝崩凶仪》十一卷
《梁皇太子丧礼》五卷
《梁王侯以下凶礼》九卷
《士丧礼仪注》十四卷
沈约《梁仪注》十卷
又《梁祭地祗阴阳仪注》二卷
鲍泉《新仪》三十卷
明山宾等《梁吉礼》十八卷
《梁吉礼仪注》四卷
又十卷
《梁尚书仪曹仪注》十八卷
又二十卷
《梁天子丧礼》七卷
又五卷
《梁大行皇帝皇后崩仪注》一卷
《梁太子妃薨凶仪注》九卷
《梁诸侯世子卒凶仪注》九卷
《梁陈大行皇帝崩仪注》八卷
贺瑒等《梁宾礼》一卷
《梁宾礼仪注》十三卷
陆琏《梁军礼》四卷
司马褧《梁嘉礼》三十五卷
又《嘉礼仪注》四十五卷
《陈吉礼仪注》五十卷
《陈杂吉仪注》三十卷
《陈杂仪注》六卷
《陈诸帝后崩仪注》五卷
《陈杂仪注凶仪》十三卷
《陈皇太后崩仪注》四卷(仪曹撰。)
《陈皇太子妃薨仪注》五卷(仪曹撰。)
张彦《陈宾礼仪注》六卷
常景《后魏仪注》五十卷
赵彦深《北齐吉礼》七十二卷
《北齐皇太后丧礼》十卷
高颍《隋吉礼》五十四卷
牛弘、潘徽《隋江都集礼》一百二十卷
《大贺卤簿》一卷
周迁《古今舆服杂事》十卷
萧子云《古今舆服杂事》二十卷
《甲辰仪注》五卷
挚虞《决疑要注》一卷
崔豹《古今注》一卷
《诸王国杂仪注》十卷
《杂仪注》一百卷
范汪《杂府州郡仪》十卷
又《祭典》三卷
何胤《丧服治礼仪注》九卷
何点《理礼仪注》九卷
《冠婚仪》四卷
崔皓《婚仪祭仪》二卷
何晏《魏明帝谥议》二卷
《魏氏郊丘》三卷
高堂隆《魏台杂访议》三卷
《晋谥议》八卷
《晋简文谥议》四卷
孔晁等《晋明堂郊社议》三卷
蔡谟《晋七庙议》三卷
干宝《杂议》五卷
荀顗等《晋杂议》十卷
王景之《要典》三十九卷
王逸《齐典》四卷
丘仲孚《皇典》五卷
卢谌《杂祭注》六卷
卢辨《祀典》五卷
徐爰《家仪》一卷
王俭《吉仪》二卷
又《吊答书仪》十卷
《皇室书仪》七卷
鲍衡卿《皇室书仪》十三卷
谢朏《书笔仪》二十卷
谢允《书仪》二卷
唐瑾《妇人书仪》八卷
《童悟》十三卷
纪僧真《玉玺谱》一卷
姚察《传国玺》十卷
徐令言《玉玺正录》一卷
张大颐《明堂仪》一卷
姚璠等《明堂仪注》三卷
《皇太子方岳亚献仪》二卷
萧子云《东宫杂事》二十卷
陆开明、宇文恺《东宫典记》七十卷
令狐德棻《皇帝封禅仪》六卷
孟利贞《封禅录》十卷
裴守真《神岳封禅仪注》十卷
郭山惲《大享明堂仪注》二卷
《亲享太庙仪注》三卷
裴矩、虞世南《大唐书仪》十卷
窦维鍌《吉凶礼要》二十卷
韦叔夏《五礼要记》三十卷
王悫中《礼仪注》八卷
杨炯《家礼》十卷
《大唐仪礼》一百卷(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徵、李百药、颜师古、令狐德
棻、孔颖达、于志宁等撰。《吉礼》六十篇,《宾礼》四篇,《军礼》二十篇,
《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六篇,《国恤》五篇,总一百三十篇。贞观十一年
上。)
《永徽五礼》一百三十卷(长孙无忌、侍中许敬宗、兼中书令李义府、黄门
侍郎刘祥道、许圉师、太常卿韦琨、博士萧楚材孔志约等撰。削《国恤》,以为
豫凶事非臣子所宜论次,定著二百九十九篇。显庆三年上。)
武后《紫宸礼要》十卷
《开元礼》一百五十卷(开元中,通事舍人王嵒请改《礼记》,附唐制度,
张说引嵒就集贤书院详议。说奏:“《礼记》,汉代旧文,不可更,请脩贞观、
永徽五礼为《开元礼》。命贾登、张烜、施敬本、李锐、王仲丘、陆善经、洪孝
昌撰缉,萧嵩总之。)
萧嵩《开元礼义镜》一百卷
《开元礼京兆义罗》十卷
《开元礼类释》二十卷
《开元礼百问》二卷
颜真卿《礼乐集》十卷(礼仪使所定。)
韦渠牟《贞元新集开元后礼》二十卷
柳逞《唐礼纂要》六卷
韦公肃《礼阁新仪》二十卷(元和人。)
王彦威《元和曲台礼》三十卷
又《续曲台礼》三十卷
李弘泽《直礼》一卷(林甫孙,开成太府卿)
韦述《东封记》一卷
李袭誉《明堂序》一卷
员半千《明堂新礼》三卷
李嗣真《明堂新礼》十卷
王泾《大唐郊祀录》十卷(贞元九年上,时为太常礼院脩撰。)
裴瑾《崇丰二陵集礼》(卷亡。瑾,字封叔,光庭曾孙,元和吉州刺史。)
王方庆《三品官祔庙礼》二卷
又《古今仪集》五十卷
孟诜《家祭礼》一卷
徐闰《家祭仪》一卷
范传式《寝堂时飨仪》一卷
郑正则《祠享仪》一卷
周元阳《祭录》一卷
贾顼《家荐仪》一卷
卢弘宣《家祭仪》(卷亡。)
孙氏《仲享仪》一卷(孙日用。)
刘孝孙《二仪实录》一卷
袁郊《二仪实录衣服名义图》一卷
又《服饰变古元录》一卷(字之仪,滋子也。昭宗翰林学士。)
王晋《使范》一卷
戴至德《丧服变服》一卷
张戩《丧仪纂要》九卷
孟诜《丧服正要》二卷
商价《丧礼极议》一卷
张荐《五服图》(卷亡。)
《葬王播仪》一卷
仲子陵《五服图》十卷(贞元九年上。)
郑氏《书仪》二卷(郑余庆。)
裴茝《内外亲族五服仪》二卷
裴度《书仪》二卷
又《书仪》三卷(朱俦注。茝,元和太常少卿。)
杜有晋《书仪》二卷
右仪注类六十一家,一百部,一千四百六十七卷。(失姓名三十二家,窦维
鍌以下不著录四十九家,八百九十三卷。)
《汉建武律令故事》三卷
《汉名臣奏》二十九卷
《廷尉决事》二十卷
《廷尉驳事》十一卷
《廷尉杂诏书》二十六卷
《南台奏事》二十二卷
应劭《汉朝议驳》三十卷
陈寿《汉名臣奏事》三十卷
《晋驳事》四卷
《晋弹事》九卷
贾充、杜预《刑法律本》二十一卷
又《晋令》四十卷
宗躬《齐永明律》八卷
蔡法度《梁律》二十卷
又《梁令》三十卷
《梁科》二卷
《条钞晋宋齐梁律》二十卷
范泉等《陈律》九卷
又《陈令》三十卷
《陈科》三十卷
赵郡王叡《北齐律》二十卷
《令》八卷
《麟趾格》四卷(文襄帝时撰。)
赵肃等《周律》二十五卷
苏绰《大统式》三卷
张斐《律解》二十卷
刘邵《律略论》五卷
高颎等《隋律》十二卷
牛弘等《隋开皇令》三十卷
《隋大业律》十八卷
《武德律》十二卷
又《式》十四卷
《令》三十一卷(尚书左仆射裴寂、右仆射萧瑀、大理卿崔善为、给事中王
敬业、中书舍人刘林甫颜师古王孝达、泾州别驾靖延、太常丞丁孝乌、隋大理丞
房轴、天策上将府参军李桐客、太常博士徐上机等奉诏撰定。以五十三条附新律,
余无增改。武德七年上。)
《贞观律》十二卷
又《令》二十七卷
《格》十八卷
《留司格》一卷
《式》三十三卷(中书令房玄龄、右仆射长孙无忌、蜀王府法曹参军裴弘献
等奉诏撰定。凡律五百条,令一千五百四十六条,格七百条。以尚书省诸曹为目,
其常务留本司者,著为《留司格》。)
《永徽律》十二卷
又《式》十四卷
《式本》四卷
《令》三十卷
《散颁天下格》七卷
《留本司行格》十八卷(太尉无忌、司空李勣)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
成,侍中高季辅、黄门待郎宇文节柳奭、尚书右丞段宝玄、太常少卿令狐德棻、
吏部侍郎高敬言、刑部侍郎刘燕客、给事中赵文恪、中书舍人李友益、少府丞张
行实、太府丞王文端、大理丞元绍、刑部郎中贾敏行等奉诏撰定。分格为二部,
以曹司常务为“行格”,天下所共为“散颁格”。永徽三年上。至龙朔二年,诏
司刑太常伯源直心、少常伯李敬玄、司刑大夫李文礼复删定,唯改官曹局名而已。
题行格曰“留本司行格中本”,散颁格曰“天下散行格中本”。
《律疏》三十卷(无忌、李勣、于志宁、邢部尚书唐临、大理卿段宝玄、尚
书右丞刘燕客、御史中丞贾敏行等奉诏撰,永徽四年上。)
《永徽留本司格后》十一卷(左仆射刘仁轨、右仆射戴至德、侍中张文瓘、
中书令李敬玄、右庶子郝处俊、黄门侍郎来恒、左庶子高智周、右庶子李义琰、
吏部侍郎裴行俭马戴、兵部侍郎萧德昭裴炎、工部侍郎李义琛、刑部侍郎张楚金、
金部郎中卢律师等奉诏撰,仪凤二年上。)
赵仁本《法例》二卷
崔知悌《法例》二卷
《垂拱式》二十卷
又《格》十卷
《新格》二卷
《散颁格》三卷
《留司格》六卷(秋官尚书裴居道、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岑长倩、凤阁
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韦方质、删定官袁智弘、咸阳尉王守慎奉诏撰。加计帐、
勾帐二式。垂拱元年上新格,武后制序。)

[发帖际遇]: 林风跑去泰国取经,回来后出版《葵花宝典--2008奥运免自宫限量特别珍藏版》,获利银两19.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删垂拱式》二十卷
又《散颁格》七卷(中书令韦安石、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祝钦明、尚书
右丞苏瑰、兵部郎中狄光嗣等删定,神龙元年上。)
《太极格》十卷(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岑羲、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陆象先、右散骑常侍徐坚、右司郎中唐绍、刑部员外郎邵知新、大理寺丞陈义海、
评事张名播、右卫长史张处斌、左卫率府仓曹参军罗思贞、刑部主事阎义颛等删
定,太极元年上。)
《开元前格》十卷(兵部尚书兼紫微令姚崇、黄门监卢怀慎、紫微侍郎兼刑
部尚书李乂、紫微侍郎苏廷页、舍人吕延祚给事中魏奉古、大理评事高智静、韩
城县丞侯郢璡、瀛州司法参军阎义颛等奉诏删定,开元三年上。)
《开元后格》十卷
又《令》三十卷
《式》二十卷(吏部侍郎兼侍中宋璟、中书侍郎苏颋、尚书左丞卢从愿、吏
部侍郎裴漼慕容珣、户部侍郎杨滔、中书舍人刘令植、大理司直高智静、幽州司
功参军侯郢璡等删定,开元七年上。)
《格后长行敕》六卷(侍中裴光庭、中书令萧嵩等删次,开元十九年上。)
《开元新格》十卷
《格式律令事类》四十卷(中书令李林甫、侍中牛仙客、御史中丞王敬从、
左武卫胄曹参军崔晃、卫州司户参军直中书陈承信、酸枣尉直刑部俞元杞等删定,
开元二十五年上。)《度支长行旨》五卷
王行先《律令手鉴》二卷
元泳《式苑》四卷
裴光庭《唐开元格令科要》一卷
《元和格敕》三十卷(权德舆、刘伯刍等集。)
《元和删定制敕》三十卷(许孟容、韦贯之、蒋乂、柳登等集。)
《大和格后敕》四十卷
《格后敕》五十卷(初,前大理丞谢登纂,凡六十卷。诏刑部详定,去其繁
复。大和七年上。)
狄兼谟《开成详定格》十卷
《大中刑法总要格后敕》六十卷(刑部侍郎刘瑑等纂。)
张戣《大中刑律统类》十二卷
卢纾《刑法要录》十卷(裴向上之。)
张伾《判格》三卷
李崇《法鉴》八卷
右刑法类二十八家,六十一部,一千四卷。(失姓名九家,自《开元新格》
以下不著录十三家,三百二十三卷。)
刘向《七略别录》二十卷
刘歆《七略》七卷
荀勖《晋中经簿》十四卷
又《新撰文章家集叙》五卷
丘深之《晋义熙以来新集目录》三卷
王俭《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录》四卷
《今书七志》七十卷(贺纵补注)
阮孝绪《七录》十二卷
丘宾卿《梁天监四年书目》四卷
刘遵《梁东宫四部书目》四卷
《陈天嘉四部书目》四卷
牛弘《隋开皇四年书目》四卷
王劭《隋开皇二十年书目》四卷
殷淳《四部书目序录》三十九卷
杨松珍《史目》三卷
挚虞《文章志》四卷
宋明帝《晋江左文章志》二卷
沈约《宋世文章志》二卷
傅亮《续文章志》二卷
《名手画录》一卷
虞龢《法书目录》六卷
《群书四录》二百卷(殷践猷、王惬、韦述、余钦、毋煚、刘彦直、王湾、
王仲丘撰,元行冲上之。)
毋煚《古今书录》四十卷
韦述《集贤书目》一卷
李肇《经史释题》二卷
宗谏注《十三代史目》十卷
常宝鼎《文选著作人名目》三卷
尹植《文枢秘要目》七卷(钞《文思博要》、《艺文类聚》为秘要。)
《唐书叙例目录》一卷
孙玉汝《唐列圣实录目》二十五卷
《吴氏西斋书目》一卷(吴兢。)
《河南东斋史目》三卷
蒋彧《新集书目》一卷
杜信《东斋籍》二十卷(字立言,元和国子司业。)
右目录类十九家,二十二部,四百六卷。(失姓名二家,毋煚以下不著录十
二家,一百一十四卷。)
宋衷《世本》四卷
《世本别录》一卷
宋均注《帝谱世本》七卷
王氏注《世本谱》二卷
《汉氏帝王谱》二卷
《齐永元中表簿》六卷
《梁大同四年表簿》三卷
《齐梁宗簿》三卷
《梁亲表谱》五卷
《后魏皇帝宗族谱》四卷
元晖业《后魏辨宗录》二卷
《后魏谱》二卷
《后魏方司格》一卷
《齐高氏谱》六卷
《周宇文氏谱》一卷
贾冠《国亲皇太子亲传》四卷
王俭《百家集谱》十卷
王僧孺《百家谱》三十卷
又《十八州谱》七百一十二卷
徐勉《百官谱》二十卷
贾执《百家谱》五卷
又《姓氏英贤谱》一百卷
何承天《姓苑》十卷
贾希镜《氏族要状》十五卷
《官族传》十五卷
《冀州姓族谱》七卷
《洪州诸姓谱》九卷
《袁州诸姓谱》七卷
《司马氏世家》二卷
《杨氏谱》一卷
《苏氏谱》一卷
《孙氏谱记》十五卷
《韦氏谱》十卷(韦鼎。)
《裴氏家牒》二十卷(裴守真。)
《大唐氏族志》一百卷(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撰。)
《姓氏谱》二百卷(许敬宗、李义府、孔志约、阳仁卿、史玄道、吕才撰。)
柳冲《大唐姓族系录》二百卷
路敬淳《衣冠谱》六十卷
又《著姓略记》二十卷
王元感《姓氏实论》十卷
崔日用《姓苑略》一卷
岑羲《氏族录》(卷亡。)
王方庆《王氏家牒》十五卷
又《家谱》二十卷
《王氏著录》十卷
韦述《开元谱》二十卷
《国朝宰相甲族》一卷
《百家类例》三卷
《唐新定诸家谱录》一卷(李林甫等。)
林宝《元和姓纂》十卷
窦从一《系纂》七卷
陈湘《姓林》五卷
孔至《姓氏杂录》一卷
李利涉《唐官姓氏记》五卷(初,十卷。利涉贬南方,亡其半。)
又编《古命氏》三卷
柳璨《姓氏韵略》六卷
萧颖士《梁萧史谱》二十卷
柳芳《永泰新谱》二十卷(一作《皇室新谱》。)
柳璟《续谱》十卷
《皇唐玉牒》一百一十卷(开成二年,李衢、李宝撰。)
《唐皇室维城录》一卷
李匡文《天潢源派谱》一卷
又《唐偕日谱》一卷
《玉牒行楼》一卷
《皇孙郡王谱》一卷
《元和县主谱》一卷
《家谱》一卷
李衢《大唐皇室新谱》一卷
黄恭之《孔子系叶传》二卷
《谢氏家谱》一卷
《东莱吕氏家谱》一卷
《薛氏家谱》一卷
《颜氏家谱》一卷
《虞氏家谱》一卷
《孙氏家谱》一卷
《吴郡陆氏宗系谱》一卷(陆景献。)
《刘氏谱考》三卷
《刘氏家史》十五卷(并刘子玄。)
《纪王慎家谱》一卷
《蒋王惲家谱》一卷
《李用休家谱》二卷(纪王慎之后。)
《徐氏谱》一卷(徐商。)
《徐义伦家谱》一卷
《刘晏家谱》一卷
《刘舆家谱》一卷
《周长球家谱》一卷
《施氏家谱》二卷
《万氏谱》一卷
《荥阳郑氏家谱》一卷
《窦氏家谱》一卷(懿宗时国子博士窦澄之。)
《鲜于氏家谱》一卷
《赵郡东祖李氏家谱》二卷
《李氏房从谱》一卷
《韦氏诸房略》一卷(韦綯。)
《讳行录》一卷
右谱牒类十七家,三十九部,一千六百一十七卷。(王元感以下不著录二十
二家,三百三十三卷。)
《三辅黄图》一卷
《三辅旧事》三卷
《汉宫阁簿》三卷
《洛阳宫殿簿》三卷
葛洪《西京杂记》二卷
薛冥《西京记》三卷
潘岳《关中记》一卷
《职方记》十六卷
陆机《洛阳记》一卷
《晋太康土地记》十卷
戴延之《洛阳记》一卷
《太康州郡县名》五卷
《后魏洛阳记》五卷
《后魏诸州记》二十卷
杨佺期《洛城图》一卷
周处《风土记》十卷
邓基、陆澄《地理志》一百五十卷
圈称《陈留风俗传》三卷
任昉《地记》二百五十二卷
杨雄《蜀王本记》一卷
虞茂《区宇图》一百二十八卷
谯周《三巴记》一卷
郎蔚之《隋图经集记》一百卷
李充《益州记》三卷
《周地图》一百三十卷
郭仲产《荆州记》二卷
《杂记》十二卷
鲍坚《南雍州记》三卷
《杂地志》五卷
阮叙之《南兖州记》一卷
《地理志书钞》十卷
山谦之《南徐州记》二卷
《地域方丈图》一卷
刘损之《京口记》二卷
《地域方尺图》一卷
孙处玄《润州图注》二十卷
雷次宗《豫章记》一卷
《京邦记》二卷
郑缉之《东阳记》一卷
《分吴会丹杨三郡记》二卷
张僧监《浔阳记》二卷
《西河旧事》一卷
李叔布《齐州记》四卷
阚骃《十三州志》十四卷
张勃《吴地记》一卷
顾野王《舆地志》三十卷
晏模《齐地记》二卷
又《十国都城记》十卷
陆翙《邺中记》二卷
周明帝《国都城记》九卷
刘芳《徐地录》一卷
郭璞注《山海经》二十三卷
梁元帝《职贡图》一卷
又《山海经图赞》二卷
又《荆南地志》二卷
《山海经音》二卷
王范《交广二州记》一卷
桑钦《水经》三卷(一作郭璞撰。)
樊文深《中岳颍州志》五卷
郦道元注《水经》四十卷
《秣陵记》二卷
僧道安《四海百川水源记》一卷
《湘州记》四卷
又一卷
《湘州图副记》一卷
《江图》二卷
庾仲雍《江记》五卷
诸葛颍《巡抚扬州记》七卷
又《汉水记》五卷
戴祚《西征记》二卷
《寻江源记》五卷
郭缘生《述征记》二卷
刘澄之《永初山川古今记》二十卷
姚最《述行记》二卷
李氏《宜都山川记》一卷
沈怀文《随王入沔记》十卷
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一卷
《魏聘使行记》五卷
杨孚《交州异物志》一卷
李彤《圣贤冢墓记》一卷
陈祈畅《异物志》一卷
宋云《魏国以西十一国事》一卷
万震《南州异物志》一卷
沈怀远《南越志》五卷
朱应《扶南异物志》一卷
程士章《西域道里记》三卷
《京兆郡方物志》二十卷
常骏等《赤土国记》二卷
《诸郡土俗物产记》十九卷
王玄策《中天竺国行记》十卷
《凉州异物志》二卷
僧智猛《游行外国传》一卷
《庙记》一卷
僧法盛《历国传》二卷
薛泰《舆驾东幸记》一卷
《日南传》一卷
《林邑国记》一卷
《真腊国事》一卷
《交州以来外国传》一卷
《奉使高丽记》一卷
《西南蛮入朝首领记》一卷
裴矩《高丽风俗》一卷
邓行俨《东都记》三十卷(贞观著作郎。)
《括地志》五百五十卷
又《序略》五卷(魏王泰命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
功曹参军谢偃苏勖撰。)
《长安四年十道图》十三卷
《开元三年十道图》十卷
《剑南地图》二卷
李播《方志图》(卷亡。)
《西域国志》六十卷(高宗遣使分往康国、吐火罗,访其风俗物产,画图以
闻。诏史官撰次,许敬宗领之,显庆三年上。)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五十四卷
又《十道图》十卷
《古今地名》三卷
《删水经》十卷
梁载言《十道志》十六卷
王方庆《九嵕山志》十卷
贾耽《地图》十卷
又《皇华四达记》十卷
《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
《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别录》六卷
《贞元十道录》四卷
《吐蕃黄河录》四卷
韦澳《诸道山河地名要略》九卷(一作《处分语》。)
刘之推、文括《九州要略》三卷
《郡国志》十卷
马敬寔《诸道行程血脉图》一卷
邓世隆《东都记》三十卷
韦机《东都记》二十卷
韦述《两京新记》五卷
《两京道里记》三卷
李仁实《戎州记》一卷
卢鸺《嵩山记》一卷(天宝人。)
马温《邺都故事》二卷(肃、代时人。)
刘公锐《邺城新记》三卷
张周封《华阳风俗录》一卷(字子望,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从事,试协律郎。)
卢求《成都记》五卷(西川节度使白敏中从事。)
郑<目韦>《益州理乱记》三卷
李璋《太原事迹记》十四卷
张文规《吴兴杂录》七卷
房千里《南方异物志》一卷
孟琯《岭南异物志》一卷
刘恂《岭表录异》三卷
余知古《渚宫故事》十卷(文宗时人。)
吴从政《襄沔记》三卷
张氏《燕吴行役记》二卷(宣宗时人,失名。)
韦宙《零陵录》一卷
张密《庐山杂记》一卷
张容《九江新旧录》三卷(咸通人。)
莫休符《桂林风土记》三卷
段公路《北户杂录》三卷(文昌孙。)
林谞《闽中记》十卷
裴矩又撰《西域图记》三卷
顾愔《新罗国记》一卷(大历中,归崇敬使新罗,愔为从事。)
张建章《渤海国记》三卷
戴斗《诸蕃记》一卷
达奚通《海南诸蕃行记》一卷
袁滋《云南记》五卷
李繁《北荒君长录》三卷
高少逸《四夷朝贡录》十卷
吕述《黠戛斯朝贡图传》一卷(字脩业,会昌秘书少监,商州刺史。)
樊绰《蛮书》十卷(咸通岭南西道节度使蔡袭从事。)
窦滂《云南别录》一卷
《云南行记》一卷
徐云虔《南诏录》三卷(乾符中人。)
右地理类六十三家,一百六部,一千二百九十二卷。(失姓名三十一家,李
播以下不著录五十三家,九百八十九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五十九 志第四十九

◎艺文三
丙部子录,其类十七:一曰儒家类,二曰道家类,三曰法家类,四曰名家类,
五曰墨家类,六曰纵横家类,七曰杂家类,八曰农家类,九曰小说类,十曰天文
类,十一曰历算类,十二曰兵书类,十三曰五行类,十四曰杂艺术类,十五曰类
书类,十六曰明堂经脉类,十七曰医术类。凡著录六百九家,九百六十七部,一
万七千一百五十二卷;不著录五百七家,五千六百一十五卷。
《晏子春秋》七卷(晏婴。)
《曾子》二卷(曾参。)
《子思子》七卷(孔伋。)
《公孙尼子》一卷
赵岐注《孟子》十四卷(孟轲。)
刘熙注《孟子》七卷
郑玄注《孟子》七卷
綦毋邃注《孟子》七卷
《荀卿子》十二卷(荀况。)
《董子》一卷(董无心。)
《鲁连子》一卷(鲁仲连。)
陆贾《新语》二卷
贾谊《新书》十卷
桓宽《盐铁论》十卷
刘向《新序》三十卷
又《说苑》三十卷
《扬子法言》六卷(扬雄。)
宋衷注《法言》十卷
李轨注《法言》三卷
陆绩注《扬子太玄经》十二卷
虞翻注《太玄经》十四卷
范望注《太玄经》十二卷
宋仲孚注《太玄经》十二卷
蔡文邵注《太玄经》十卷
《桓子新论》十七卷(桓谭。)
王符《潜夫论》十卷
《仲长子昌言》十卷(仲长统。)
荀悦《申鉴》五卷
《魏子》三卷(魏朗。)
魏文帝《典论》五卷
《徐氏中论》六卷(徐干。)
王粲《去伐论集》三卷
王肃《政论》十卷
《杜氏体论四卷(杜恕。)
《顾子新论》五卷(顾谭。)
文礼《通语》十卷(殷兴续。)
诸葛亮《集诫》二卷
陆景《典训》十卷
《谯子法训》八卷
又《五教》五卷(谯周。)
王婴《古今通论》三卷
《周生烈子》五卷
《袁子正论》二十卷
又《正书》二十五卷(袁准。)
《孙氏成败志》三卷(孙毓。)
夏侯湛《新论》十卷
杨泉《物理论》十六卷
又《太元经》十四卷(刘缉注。)
华谭《新论》十卷
虞喜《志林新书》二十卷
又《后林新书》十卷
《顾子义训》十卷(顾夷。)
蔡洪《清化经》十卷
干宝《正言》十卷
又《立言》十卷
蔡韶《闳论》二卷
吕竦《要览》五卷
周舍《正览》六卷
刘徽《鲁史欹器图》一卷
綦毋氏《诫林》三卷
《颜氏家训》七卷(颜之推。)
李穆叔《典言》四卷
王滂《百里昌言》二卷
《崔子至言》六卷(崔灵童。)
卢辩《坟典》三十卷
王劭《读书记》三十二卷
王通《中说》五卷
辛德源《正训》二十卷
《太宗序志》一卷
又《帝范》四卷(贾行注。)
高宗《天训》四卷
武后《紫枢要录》十卷
又《臣轨》二卷
《百寮新诫》五卷
《青宫纪要》三十卷
《少阳政范》三十卷
《列藩正论》三十卷
章怀太子《春宫要录》十卷
又《修身要览》十卷
《君臣相起发事》三卷
魏征《谏事》五卷
又《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二卷
张大玄《平台百一寓言》三卷
杨相如《君臣政理论》三卷
陆善经注《孟子》七卷
张镒《孟子音义》三卷
杨倞注《荀子》二十卷(汝士子,大理评事。)
王涯注《太玄经》六卷
员俶《太玄幽赞》十卷(开元四年,京兆府童子,进书,召试及第,授散官
文学,直弘文馆。)
柳宗元注《杨子法言》十三卷
李袭誉《五经妙言》四十卷
郑澣《经史要录》二十卷
刘贶《续说苑》十卷
杜正伦《百行章》一卷
宪宗《前代君臣事迹》十四篇
武后《训记杂载》十卷(采《青宫纪要》、《维城典训》、《古今内范》、
《内范要略》等书为《杂载》云。)
《维城典训》二十卷
褚无量《翼善纪》(卷亡。)
裴光庭《摇山往则》一卷
又《维城前轨》一卷
丁公著《皇太子诸王训》十卷
《六经法言》二十卷(韦处厚、路隋撰。)
崔郾《诸经纂要》十卷
于志宁《谏苑》二十卷
王方庆《谏林》二十卷
杨浚《圣典》三卷(校书郎,开元中上。)
张九龄《千秋金镜录》五卷
唐次《辨谤略》三卷
《元和辨谤略》十卷(令狐楚、沈传师、杜元颖撰。)
裴潾《大和新脩辨谤略》三卷
李仁实《格论》三卷
赵冬曦《王政》三卷(景龙二年上。)
冯中庸《政录》十卷(开元十九年上,授汜水尉。)
《贾子》一卷(开元中蓝田尉。失名。)
储光羲《正论》十五卷(兖州人,开元进士第,又诏中书试文章,历监察御
史,安禄山反,陷贼自归。)
牛希济《理源》二卷
陆质《君臣图翼》二十五卷
李吉甫《古今说苑》十一卷
李德裕《御臣要略》(卷亡。)
丘光庭《康教论》一卷
《元子》十卷
又《浪说》七篇
《漫说》七篇(元结。)
杜信《元和子》二卷
林慎思《伸蒙子》三卷(咸通中人。)
《冀子》五卷(冀重,字子泉,定州容城人。广明脩武令。)
崔悫《儒玄论》三卷(字敬之,后魏白马侯浩七世孙,中和光禄丞。)
右儒家类六十九家,九十二部,七百九十一卷。(陆善经以下不著录三十九
家,三百七十一卷。)
《鬻子》一卷(鬻熊。)
《老子道德经》二卷(李耳。)
又三卷
河上公注《老子道德经》二卷
王弼注《新记玄言道德》二卷
又《老子指例略》二卷
蜀才注《老子》二卷
钟会《注》二卷
羊祜《注》二卷
又《解释》四卷
孙登注《老子》二卷
王尚《注》二卷
袁真《注》二卷
张凭《注》二卷
刘仲融《注》二卷
陶弘景《注》四卷
树钟山《注》二卷
李允愿《注》二卷
陈嗣古《注》二卷
僧惠琳《注》二卷
惠严《注》二卷
鸠摩罗什《注》二卷
义盈《注》二卷
程韶《集注》二卷
任真子《集注》四卷
张道相《集注》四卷
卢景裕、梁旷等《注》二卷
安丘望之《老子章句》二卷
又《道德经指趣》三卷
王肃《玄言新记道德》二卷
梁旷《道德经品》四卷
严遵《指归》十四卷
何晏《讲疏》四卷
又《道德问》二卷
梁武帝《讲疏》四卷
又《讲疏》六卷
顾欢《道德经义疏》四卷
又《义疏治纲》一卷
孟智周《义疏》五卷
戴诜《义疏》六卷
葛洪《老子道德经序诀》二卷
韩庄《玄旨》八卷
刘遗民《玄谱》一卷
《节解》二卷
《章门》一卷
李轨《老子音》一卷
《鹖冠子》三卷
张湛注《列子》八卷(列御寇。)
郭象注《庄子》十卷(庄周。)
向秀《注》二十卷
崔譔《注》十卷
司马彪《注》二十一卷
又《注音》一卷
李颐《集解》二十卷
王玄古《集解》二十卷
李充《释庄子论》二卷
冯廓《老子指归》十三卷
又《庄子古今正义》十卷
梁简文帝《讲疏》三十卷
王穆《疏》十卷
又《音》一卷
《庄子疏》七卷
《文子》十二卷
《广成子》十二卷(商洛公撰,张太衡注。)
《唐子》十卷(唐滂。)
《苏子》七卷(苏彦。)
《宣子》二卷(宣聘。)
《陆子》十卷(陆云。)
《抱朴子内篇》二十卷(葛洪。)
《孙子》十二卷(孙绰。)
《符子》三十卷(符朗。)
《贺子》十卷(贺道养。)
《牟子》二卷(牟融。)
傅弈注《老子》二卷
杨上善注《老子道德经》二卷
又注《庄子》十卷
《老子指略论》二卷(太子文学。)
辟闾仁谞注《老子》二卷(圣历司礼博士。)
贾大隐《老子述义》十卷
陆德明《庄子文句义》二十卷
玄宗注《道德经》二卷
又《疏》八卷(天宝中加号《玄通道德经》,世不称之。)
卢藏用注《老子》二卷
又注《庄子内外篇》十二卷
邢南和注《老子》(开元二十一年上。)
冯朝隐注《老子》
白履忠注《老子》
李播注《老子》
尹知章注《老子》
傅弈《老子音义》(并卷亡。)
陆德明《老子疏》十五卷
逄行珪注《鬻子》一卷(郑县尉。)
陈庭玉《老子疏》(开元二十年上,授校书郎。卷亡。)
陆希声《道德经传》四卷
吴善经注《道德经》二卷(贞元中人。)
杨上善《道德经三略论》三卷
道士成玄英注《老子道德经》二卷
又《开题序诀义疏》七卷
注《庄子》三十卷
《疏》十二卷(玄英,字子实,陕州人,隐居东海。贞观五年,召至京师。
永徽中,流郁州。书成,道王元庆遣文学贾鼎就授大义,嵩高山人李利涉为序,
唯《老子注》、《庄子疏》著录。)
张游朝《南华象罔说》十卷
又《冲虚白马非马证》八卷(张志和父。)
孙思邈注《老子》(卷亡。)
又注《庄子》
柳纵注《庄子》(开元二十年上,授章怀太子庙丞。)
尹知章注《庄子》(并卷亡。)
甘晖、魏包注《庄子》(卷亡。开元末奉诏注。)
元载《南华通微》十卷
张志和《太易》十五卷
又《玄真子》十二卷(韦诣作《内解》。)
陈庭玉《庄子疏》(卷亡。)
道士李含光《老子庄子周易学记》三卷
又《义略》三卷(含光,扬州江都人,本姓弘,避孝敬皇帝讳改焉,天宝间
人。)
张隐居《庄子指要》三十三篇(名九垓,号浑沦子,代、德时人。)
帅夜光《三玄异义》三十卷(幽州人。开元二十年上,授校书郎,直国子监。)
徐灵府注《文子》十二卷
李暹训注《文子》十二卷
王士元《亢仓子》二卷(天宝元年,诏号《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
为《冲虚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亢桑子》为《洞灵真经》。然《
亢桑子》求之不获,襄阳处士王士元谓:“《庄子》作‘庚桑子’。太史公、《
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也。”取诸子文义类者补其亡。)
《无能子》三卷(不著人名氏,光启中隐民间。)
凡神仙三十五家,五十部,三百四十一卷。(失姓名十三家,自《道藏音义》
以下不著录六十二家,二百六十五卷。)
尹喜《高士老君内传》三卷
玄景先生《老子道德简要义》五卷
梁简文帝《老子私记》十卷
戴诜《老子西升经义》一卷
韦处玄集解《老子西升经》二卷
《老子黄庭经》一卷
《老子探真经》一卷
《老君科律》一卷
《老子宣时诫》一卷
《老子入室经》一卷
《老子华盖观天诀》一卷
《老子消水经》一卷
《老子神策百二十条经》一卷
鬼谷先生《关令尹喜传》一卷(四皓注。)
《清虚真人王君内传》一卷
王苌《三天法师张君内传》一卷
李遵《茅君内传》一卷
吕先生《太极左仙公葛君内传》一卷
华峤《紫阳真人周君传》一卷
赵昇等《仙人马君阴君内传》一卷
郑云千《清虚真人裴君内传》一卷
范邈《紫虚元君南岳夫人内传》一卷
项宗《紫虚元君魏夫人内传》一卷
王羲之《许先生传》一卷
《九华真妃内记》一卷
宋都能《嵩高少室寇天师传》三卷
《王乔传》一卷
《汉武帝传》二卷
刘向《列仙传》二卷
葛洪《神仙传》十卷
见素子《洞仙传》十卷
东方朔《神异经》二卷(张华注。)
又《十洲记》一卷
周季通《苏君记》一卷
梁旷《南华仙人庄子论》三十卷
《南华真人道德论》三卷
《任子道论》十卷(任嘏。)
《顾道士论》三卷(顾谷。)
姖威《浑舆经》一卷
杜夷《幽求子》三十卷
张讥《玄书通义》十卷
陶弘景《登真隐诀》二十五卷
又《真诰》十卷
张湛《养生要集》十卷
《养性传》二卷
张太衡《无名子》一卷
刘道人《老子玄谱》一卷
刘无待《同光子》八卷(侯俨注。)
《灵人辛玄子自序》一卷
《华阳子自序》一卷(茅处玄。)
《无上秘要》七十二卷
《道要》三十卷
马枢《学道传》二十卷
郭宪《汉武帝别国洞冥记》四卷
《道藏音义目录》一百一十三卷(崔湜、薛稷、沈佺期、道士史崇玄等撰。)
《集注阴符经》一卷(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淳风、李筌、
李洽、李鉴、李锐、杨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靖《阴符机》一卷
道士李少卿《十异九迷论》一卷
道士刘进喜《老子通诸论》一卷
又《显正论》一卷
张果《阴符经太无传》一卷
又《阴符经辨命论》一卷
《气诀》一卷
《神仙得道灵药经》一卷
《罔象成名图》一卷
《丹砂诀》一卷(开元二十二年上。)
韦弘《阴符经正卷》一卷
李筌《骊山母传阴符玄义》一卷(筌,号少室山达观子,于嵩山虎口岩石壁
得《黄帝阴符》本,题云:“魏道士寇谦之传诸名山。”筌至骊山,老母传其说。)
叶静能《太上北帝灵文》三卷
李淳风注《泰乾秘要》三卷
杨上器注《太上玄元皇帝圣纪》十卷
崔少元《老子心镜》一卷
《皇天原太上老君现迹记》一卷
(文明元年老子降事。)
《吕氏老子昌言》二卷
王方庆《神仙后传》十卷
《玄晋苏元明太清石壁记》三卷(乾元中,剑州司马纂,失名。)
《议化胡经状》一卷(万岁通天元年,僧惠澄上言乞毁《老子化胡经》,敕
秋官侍郎刘如璿等议状。)
《宁州通真观二十七宿真形图赞》一卷(记天宝中,宁州罗川县金华洞获玉
像,皆列宿之真,唯少氐宿,改县为宁真事。)
道士令狐见尧《正一真人二十四治图》一卷(贞元人。)
孙思邈《马阴二君内传》一卷
又《太清真人炼云母诀》二卷
《摄生真录》一卷
《养生要录》一卷
《气诀》一卷
《烧炼秘诀》一卷
《龙虎通元诀》一卷
《龙虎乱日篇》一卷
《幽传福寿论》一卷
《枕中素书》一卷
《会三教论》一卷
《龙虎篇》一卷(青罗子周希彭、少室山人孺登同注。)
朱少阳《道引录》三卷(浮山隐士,代、德时人。)
张志和《玄真子》二卷
戴简《真教元符》三卷
杨嗣复《九征心戒》一卷
裴煜《延寿赤书》一卷
纥干巘《序通解录》一卷(字咸一,大中江西观察使。)
《守真子秦鉴语》一卷
道士张仙庭《三洞琼纲》三卷
段世贵《演正一炁化图》三卷
女子胡愔《黄庭内景图》一卷
道士司马承祯《坐忘论》一卷
又《脩生养气诀》一卷
《洞元灵宝五岳名山朝仪经》一卷
贾参寥《庄子通真论》三卷(垂拱中,隐武陵。)
白履忠注《黄庭内景经》(卷亡。)
又《三玄精辨论》一卷
吴筠《神仙可学论》一卷
又《玄纲论》三卷
《明真辨伪论》一卷
《辅正除邪论》一卷
《辨方正惑论》一卷
《道释优劣论》一卷
《心目论》一卷
《复淳化论》一卷
《著生论》一卷
《形神可固论》一卷
李延章集《郑绰录中元论》一卷
(大和人。)
施肩吾《辨疑论》一卷
(睦州人,元和进士第,隐洪州西山。)
道士令狐见尧《玉笥山记》一卷
道士李冲昭《南岳小录》一卷
沈汾《续神仙传》三卷
道士胡慧超《神仙内传》一卷
《晋洪州西山十二真君内传》一卷
李渤《真系传》一卷
李遵《茅三君内传》一卷
道士胡法超《许逊脩行传》一卷
张说《洪崖先生传》一卷
(张氲先生,唐初人。)
冲虚子《胡慧超传》一卷(失名。慧超,高宗时道士。)
《潘尊师传》一卷(师正。)
《蔡尊师传》一卷(名南玉,字叔宝,宋祠部尚书廓七世孙,历金部员外郎,
弃官入道。大历中卒。)
刘谷神《叶法善传》二卷
正元师《谪仙崔少元传》二卷
阴日用《傅仙宗行记》一卷(仙宗,开元资阳道士。)
谢良嗣《吴天师内传》一卷(吴筠。)
温造《瞿童述》一卷(大历辰溪童子瞿柏庭升仙,造为朗州刺史,追述其事。)
李坚《东极真人传》一卷(果州谢自然。)
江积《八仙传》一卷(大中后事。)
王仲丘《摄生纂录》一卷
高福《摄生录》三卷
郭霁《摄生经》一卷
上官翼《养生经》一卷
康仲熊《服内元气诀》一卷
《气经新旧服法》三卷
《康真人气诀》一卷
《太元先生炁诀》一卷(失名。大历中,遇罗浮王公传气术。)
《菩提达磨胎息诀》一卷
李林甫《唐朝炼大丹感应颂》一卷
崔元真《灵沙受气用药诀》一卷
又《云母论》二卷(天宝隐岷山。)
刘知古《日月元枢》一卷
海蟾子《元英还金篇》一卷
还阳子《太还丹金虎白龙论》一卷(隐士,失姓名。)
陈少微《大洞炼真宝经脩伏丹砂妙诀》一卷
严静《大丹至论》一卷
凡释氏二十五家,四十部,三百九十五卷。(失姓名一家,玄琬以下不著录
七十四家,九百四十一卷。)
萧子良《净注子》二十卷(王融颂。)
僧僧祐《法苑集》十五卷
又《弘明集》十四卷
《释迦谱》十卷
《萨婆多师资传》四卷
虞孝敬《高僧传》六卷
又《内典博要》三十卷
僧贤明《真言要集》十卷
郭瑜《脩多罗法门》二十卷
骆子义《经论纂要》十卷
顾欢《夷夏论》二卷
甄鸾《笑道论》三卷
卫元嵩《齐三教论》七卷
杜乂《甄正论》三卷
李思慎《心镜论》十卷
裴子野《名僧录》十五卷
僧宝唱《名僧传》二十卷
又《比丘尼传》四卷
僧惠皎《高僧传》十四卷
僧道宗《续高僧传》三十二卷
陶弘景《草堂法师传》一卷
萧回理《草堂法师传》一卷
《稠禅师传》一卷
阳衒之《洛阳伽蓝记》五卷
费长房《历代三宝记》三卷(长房,成都人,隋翻经学士。)
僧彦琮《崇正论》六卷
又集《沙门不拜俗议》六卷
《福田论》一卷
道宣《统略净住子》二卷
又《通惑决疑录》二卷
《广弘明集》三十卷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
《续高僧传》二十卷(起梁初,尽贞观十九年。)
《后集续高僧传》十卷
《东夏三宝感通录》三卷
《大唐贞观内典录》十卷
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
法琳《辩正论》八卷(陈子良注。)
又《破邪论》二卷(琳,姓陈氏。太史令傅弈请废佛法,琳诤之,放死蜀中。)
复礼《十门辨惑论》二卷(永隆二年,答太子文学权无二《释典稽疑》。)
杨上善《六趣论》六卷
又《三教铨衡》十卷
僧玄琬《佛教后代国王赏罚三宝法》一卷
又《安养苍生论》一卷
《三德论》一卷(姓杨氏,新丰人。贞观十年上。)
《入道方便门》二卷
《众经目录》五卷
《镜谕论》一卷
《无碍缘起》一卷
《十种读经仪》一卷
《无尽藏仪》一卷
《发戒缘起》二卷
《法界僧图》一卷
《十不论》一卷
《忏悔罪法》一卷
《礼佛仪式》二卷
李师政《内德论》一卷(上党人,贞观门下典仪。)
僧法云《辨量三教论》三卷
又《十王正业论》十卷(绛州人。)
道宣又撰《注戒本》二卷
《疏记》四卷
《注羯磨》二卷
《疏记》四卷
《行事删补律仪》三卷(或六卷。)
释门正行忏悔仪》三卷
《释门亡物轻重仪》二卷
《释门章服仪》二卷
《释门归敬仪》二卷
《释门护法仪》二卷
《释氏谱略》二卷
《圣迹见在图赞》二卷
《佛化东渐图赞》二卷
《释迦方志》二卷
僧彦琮《大唐京寺录传》十卷
又《沙门不敬录》六卷(龙朔人,并隋有二彦琮。)
玄应《大唐众经音义》二十五卷
玄惲《敬福论》十卷
又《略论》二卷
《大小乘观门》十卷
《法苑珠林集》一百卷
《四分律僧尼讨要略》五卷
《金刚般若经集注》三卷
《百愿文》一卷(玄惲,本名道世。)
玄范注《金刚般若经》一卷
又注《二帝三藏圣教序》一卷(太宗、高宗。)
慧觉《华严十地维摩缵义章》十三卷(姓范氏,武德人。)
行友《己知沙门传》一卷(序僧海顺事。)
道岳《三藏本疏》二十二卷(姓孟氏,河阳人,贞观中。)
道基《杂心玄章并钞》八卷
又《大乘章钞》八卷(姓吕氏,东平人,贞观时。)
智正《华严疏》十卷(姓白氏,安喜人,贞观中。)
慧净《杂心玄文》三十卷(姓房,隋国子博士徽远从子。)
又《俱舍论文疏》三十卷
《大庄严论文疏》三十卷
《法华经缵述》十卷
那提《大乘集议论》四十卷
《释疑论》一卷
《注金刚般若经》一卷
《诸经讲序》一卷
玄会《义源文本》四卷
又《时文释钞》四卷
《?盘义章句》四卷(字怀默,姓席氏,安定人,贞观中。)
慧休《杂心玄章钞疏》(卷亡。姓乐氏,瀛州人。)
灵润《?般义疏》十三卷
又《玄章》三卷
《遍摄大乘论义钞》十三卷
《玄章》三卷(姓梁氏,虞乡人。)
辩相《摄论疏》五卷(辩相,居净影寺。)
玄装《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姓陈氏,缑氏人。)
辩机《西域记》十二卷
清彻《金陵塔寺记》三十六卷
师哲《前代国王修行记》五卷(尽中宗时。)
《大唐内典录》十卷(西明寺僧撰。)
毋煚《开元内外经录》十卷(道、释书二千五百余部,九千五百余卷。)
智矩《宝林传》十卷
法常《摄论义疏》八卷
又《玄章》五卷(姓张氏,南阳人,贞观末。)
慧能《金刚般若经口诀正义》一卷(姓卢氏,曲江人。)
僧灌顶《私记天台智者词旨》一卷
又《义记》一卷(字法云,姓吴氏,章安人。)
道绰《净土论》二卷(姓卫氏,并州文水人。)
道绰《行图》一卷
智首《五部区分钞》二十一卷(姓皇甫氏。)
法砺《四分疏》十卷
又《羯磨疏》三卷
《舍忏仪》一卷
《轻重仪》一卷(姓李氏,赵郡人。)
慧满《四分律疏》二十卷(姓梁氏,京兆长安人。)
慧旻《十诵私记》十三卷
又《僧尼行事》三卷
《尼众竭磨》二卷
《菩萨戒义疏》四卷(字玄素,河东人。)
空藏《大乘要句》三(卷姓王氏,新丰人。)
道宗《续高僧传》三十二卷
玄宗注《金刚般若经》一卷
道氤《御注金刚般若经疏宣演》三卷
《高僧嬾残传》一卷(天宝人。)
元伟《真门圣胄集》五卷
僧法海《六祖法宝记》一卷
辛崇《僧伽行状》一卷
神楷《维摩经疏》六卷
灵湍《摄山栖霞寺记》一卷
《破胡集》一卷(会昌沙汰佛法诏敕。)
法藏《起信论疏》二卷
《法琳别传》二卷
《大唐京师寺录》(卷亡。)
玄觉《永嘉集》十卷(庆州刺史魏靖编次。)
怀海《禅门规式》一卷
希运《传心法要》一卷(裴休集。)
玄嶷《甄正论》三卷
光瑶注《僧肇论》二卷
李繁《玄圣蘧庐》一卷
白居易《八渐通真议》一卷
《七科义状》一卷(云南国使段立之问,僧悟达答。)
《栖贤法隽》一卷(僧惠明与西川节度判官郑愚、汉州刺史赵璘论怫书。)
《禅关八问》一卷(杨士达问,唐宗美对。)
僧一行《释氏系录》一卷
宗密《禅源诸诠集》一百一卷
又《起信论》二卷
《起信论钞》三卷
《原人论》一卷
《圆觉经大小疏钞》各一卷
楚南《般若经品颂偈》一卷
又《破邪论》一卷(大顺中人。)
希还《参同契》一卷
良价《大乘经要》一卷
又《激励道俗颂偈》一卷
光仁《四大颂》一卷
又《略华严长者论》一卷
无殷《垂诫》十卷
神清《参元语录》十卷
智月《僧美》三卷
惠可《达摩血脉》一卷
靖迈《古今译经图纪》四卷
智昇《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
又《续大唐内典录》一卷
《续古今佛道论衡》一卷
《对寒山子诗》七卷(天台隐士。台州刺史闾丘胤序,僧道翘集。寒山子隐
唐兴县寒山岩,于国清寺与隐者拾得往还。)
庞蕴《诗偈》三卷(字道玄,衡州衡阳人,贞元初人,三百余篇。)
智闲《偈颂》一卷(二百余篇。)
李吉甫《一行传》一卷
王彦威《内典目录》十二卷
右道家类一百三十七家,七十四部,一千二百四十卷。(失姓名三家,玄宗
以下不著录一百五十八家,一千三百三十八卷。)
总一百三十七家,一百七十四部。
《管子》十九卷(管仲。)
《商君书》五卷(商鞅。或作《商子》。)
《慎子》十卷(慎到撰,滕辅注。)
《申子》三卷(申不害。)
《韩子》二十卷(韩非。)
《晁氏新书》七卷(晁错。)
董仲舒《春秋决狱》十卷(黄氏正。)
《崔氏政论》六卷(崔寔。)
《刘氏法论》五卷(刘廙。)
《阮子政论》五卷(阮武。)
《刘氏政论》十卷(刘邵。)
《桓氏世要论》十二卷(桓范。)
《陈子要言》十四卷(陈融。)
李文博《治道集》十卷
邯郸绰《五经析疑》三十卷
尹知章注《管子》三十卷
又注《韩子》(卷亡。)
杜佑《管氏指略》二卷
李敬玄《正论》三卷
右法家类十五家,十五部,一百六十六卷。(尹知章以下不著录三家,三十
五卷。)
《邓析子》一卷
《尹文子》一卷
《公孙龙子》三卷
陈嗣古注《公孙龙子》一卷
刘邵《人物志》三卷
刘炳注《人物志》三卷
姚信《士纬》十卷
魏文帝《士操》一卷
卢毓《九州人士论》一卷
范谧《辨名苑》十卷
僧远年《兼名苑》二十卷
贾大隐注《公孙龙子》一卷
赵武孟《河西人物志》十卷
杜周士《广人物志》三卷
宋璲《吴兴人物志》十卷(字胜之,吴兴乌程人,大中时。)右名家类十
二家,十二部,五十五卷。(赵武孟以下不著录三家,二十三卷。)
《墨子》十五卷(墨翟。)
《随巢子》一卷
《胡非子》一卷
右墨家类三家,三部,一十七卷。
《鬼谷子》二卷(苏秦。)
乐台注《鬼谷子》三卷
梁元帝《补阙子》十卷
尹知章注《鬼谷子》三卷
右纵横家类四家,四部,一十五卷。(尹知章不著录。)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尉缭子》六卷
《尸子》十卷(尸佼。)
《吕氏春秋》二十六卷(吕不韦撰,高诱注。)
许慎注《淮南子》二十一卷(淮南王刘安。)
高诱注《淮南子》二十一卷
又《淮南鸿烈音》二卷
严尤《三将军论》一卷
王充《论衡》三十卷
应邵《风俗通义》三十卷
《蒋子万机论》十卷(蒋济。)
杜恕《笃论》四卷
钟会《刍荛论》五卷
《傅子》一百二十卷(傅玄。)
张俨《默记》三卷
又《誓论》三十卷
裴玄《新言》五卷
苏道《立言》十卷
刘钦《新义》十八卷
《秦子》三卷(秦菁。)
张明《折言论》二十卷
《古训》十卷
孔衍《说林》五卷
《抱朴子外篇》二十卷(葛洪。)
杨伟《时务论》十二卷
范泰《古今善言》三十卷
徐益寿《记闻》三卷
《何子》五卷(何楷。)
《刘子》十卷(刘勰。)
梁元帝《金楼子》十卷
朱澹远《语丽》十卷
又《语对》十卷
《张公杂记》一卷(张华。)
陆士衡《要览》三卷
郭义恭《广志》二卷
崔豹《古今注》三卷
伏侯《古今注》三卷
江邃《释文》十卷
卢辩《称谓》五卷
谢昊《物始》十卷
任昉《文章始》一卷(张绩补。)
姚察《续文章始》一卷
庾肩吾《采璧》三卷
韦道孙《新略》十卷
徐陵《名数》十卷
沈约《袖中记》二卷
范谧《典坟数集》十卷
侯亶《祥瑞图》八卷
孟众《张掖郡玄石图》一卷
高堂隆《张掖郡玄石图》一卷
孙柔之《瑞应图记》三卷
熊理《瑞应图赞》三卷
顾野王《符瑞图》十卷
又《祥瑞图》十卷
王劭《皇隋灵感志》十卷
许善心《皇隋瑞文》十四卷
何望之《谏林》十卷
虞通之《善谏》二卷
孟仪《子林》二十卷
沈约《子钞》三十卷
庾仲容《子钞》三十卷
殷仲堪《论集》九十六卷
崔宏《帝王集要》三十卷
陆澄《述正论》十三卷
又《缺文》十卷
徐除《文府》七卷(宗道宁注。)
刘守敬《四部言心》十卷
《新旧传》四卷
《古今辨作录》三卷
《博览》十五卷
《部略》十五卷
《翰墨林》十卷
魏征《群书治要》五十卷
《麟阁词英》六十卷(高宗时敕撰。)
朱敬则《十代兴亡论》十卷
薛克构《子林》三十卷
虞世南《帝王略论》五卷
刘伯庄《群书治要音》五卷
张大素《说林》二十卷
王方庆《续世说新书》十卷
韩潭《统载》三十卷(夏绥银节度使。贞元十三年上。)
熊执易《化统》五百卷(执易类九经为书,三十年乃成,未及上,卒于西川,
武元衡将为写进,妻薛藏之不许。)
李文成《博雅志》十三卷(安国公兴贵子。)
元怀景《属文要义》十卷
崔玄<目韦>《行己要范》十卷
卢藏用《子书要略》一卷
马亹《意林》三卷
《魏氏手略》二十卷(魏謩。)
辛之谔《叙训》二卷(开元十七年上,授长社尉。)
《博闻奇要》二十卷(开元武功县人徐闉上,诏试文章,留集贤院校理。)
周蒙《续古今注》三卷
薛洪《古今精义》十五卷
赵蕤《长短要术》十卷(字太宾,梓州人。开元,召之不赴。)
杜佑《理道要诀》十卷
贺兰正元《用人权衡》十卷(贞元十三年上。)
樊宗师《魁纪公》三十卷
又《樊子》三十卷
郭昭度《治书》十卷
朱朴《致理书》十卷
苏源《治乱集》三卷(唐末人。)
张荐《江左寓居录》(卷亡。)
张楚金《绅诫》三卷
冯伉《谕蒙》一卷
庾敬休《谕善录》七卷
萧佚《牧宰政术》二卷(耒阳令。)
鲁人初《公侯政术》十卷(鲁人名初不著姓,大中人。)
李知保《检志》三卷(代宗信州司仓参军。)
王范《续蒙求》三卷
白廷翰《唐蒙求》三卷(广明人。)
李伉《系蒙》二卷
卢景亮《三足记》二卷
右杂家类六十四家,七十五部,一千一百三卷。(失姓名六家,虞世南以下
不著录三十四家,八百一十六卷。)
《范子计然》十五卷(范蠡问,计然答。)
《尹都尉书》三卷
《汜胜之书》二卷
崔寔《四民月令》一卷
贾思勰《齐民要术》十卷
宗懔《荆楚岁时记》一卷
杜公赡《荆楚岁时记》二卷
杜台卿《玉烛宝典》十二卷
王氏《四时录》十二卷
戴凯之《竹谱》一卷
顾烜《钱谱》一卷
浮丘公《相鹤经》一卷
尧须跋《鸷击录》二十卷
《相马经》三卷
伯乐《相马经》一卷
徐成等《相马经》二卷
诸葛颍《种植法》七十七卷
又《相马经》六十卷
甯戚《相牛经》一卷
范蠡《养鱼经》一卷
《禁苑实录》一卷
《鹰经》一卷
《蚕经》一卷
又二卷
《相贝经》一卷
武后《兆人本业》三卷
王方庆《园庭草木疏》二十一卷
《孙氏千金月令》三卷(孙思邈。)
李淳风《演齐民要术》(卷亡。)
李邕《金谷园记》一卷
薛登《四时记》二十卷
裴澄《乘舆月令》二十卷(国子司业。贞元十一年上。)
王涯《月令图》一轴
李绰《秦中岁时记》一卷
韦行规《保生月录》一卷
韩鄂《四时纂要》五卷
《岁华纪丽》二卷
右农家类十九家,二十六部,二百三十五卷。(失姓名六家,王方庆以下不
著录十一家,六十六卷。)
《燕丹子》一卷(燕太子。)
邯郸淳《笑林》三卷
裴子野《类林》三卷
张华《博物志》十卷
又《列异传》一卷
贾泉注《郭子》三卷(郭澄之。)
刘义庆《世说》八卷
又《小说》十卷
刘孝标《续世说》十卷
殷芸《小说》十卷
刘齐《释俗语》八卷
萧贲《辨林》二十卷
刘炫《酒孝经》一卷
庾元威《座右方》三卷
侯白《启彦录》十卷
《杂语》五卷
戴祚《甄异传》三卷
袁王寿《古异传》三卷
祖冲之《述异记》十卷
刘质《近异录》二卷
干宝《搜神记》三十卷
刘之遴《神录》五卷
梁元帝《妍神记》十卷
祖台之《志怪》四卷
孔氏《志怪》四卷
荀氏《灵鬼志》三卷
谢氏《鬼神列传》二卷
刘义庆《幽明录》三十卷
东阳无疑《齐谐记》七卷
吴均《续齐谐记》一卷
王延秀《感应传》八卷
陆果《系应验记》一卷
王琰《冥祥记》一卷
王曼颍《续冥祥记》十一卷
刘泳《因果记》十卷
颜之推《冤魂志》三卷
又《集灵记》十卷
《征应集》二卷
侯君素《旌异记》十五卷
唐临《冥报记》二卷
李恕《诫子拾遗》四卷
《开元御集诫子书》一卷
王方庆《王氏神通记》十卷
狄仁杰《家范》一卷
《卢公家范》一卷(卢僎)。
苏瑰《中枢龟镜》一卷
姚元崇《六诫》一卷
《事始》三卷(刘孝孙、房德懋。)
刘睿《续事始》三卷
元结《猗犴子》一卷
赵自勔《造化权舆》六卷
《通微子十物志》一卷
吴筠《两同书》一卷
李涪《刊误》二卷
李匡文《资暇》三卷
《炙毂子杂录注解》五卷(王叡)。
苏鹗《演义》十卷
又《杜阳杂编》三卷(字德祥,光启中进士第。)
《柳氏家学要录》二卷(柳珵)。
卢光启《初举子》一卷(字子忠,相昭宗。)
刘讷言《俳谐集》十五卷
陈翱《卓异记》一卷(宪、穆时人。)
裴紫芝《续卓异记》一卷
薛用弱《集异记》三卷(字中胜,长庆光州刺史。)
李玫《纂异记》一卷(大中时人。)
李亢《独异志》十卷
谷神子《博异志》三卷
沈如筠《异物志》三卷
《古异记》一卷
刘餗《传记》三卷(一作《国史异纂》。)
牛肃《纪闻》十卷
陈鸿《开元升平源》一卷(字大亮,贞元主客郎中。)
张荐《灵怪集》二卷
陆长源《辨疑志》三卷
李繁《说纂》四卷
戴少平《还魂记》一卷(贞元待诏。)
牛僧孺《玄怪录》十卷
李复言《续玄怪录》五卷
陈翰《异闻集》十卷(唐末屯田员外郎。)
郑遂《洽闻记》一卷
钟辂《前定录》一卷
赵自勤《定命论》十卷(天宝秘书监。)
吕道生《定命录》二卷(大和中,道生增赵自勤之说。)
温畬《续定命录》一卷
胡璩《谭宾录》十卷(字子温,文、武时人。)
韦绚《刘公嘉话录》一卷(绚,字文明,执谊子也,咸通义武军节度使。刘
公,禹锡也。)
《戎幕闲谈》一卷
赵璘《因话录》六卷(字泽章,大中衢州刺史。)
袁郊《甘泽谣》一卷
温庭筠《干<月巽>子》三卷
又《采茶录》一卷
段成式《酉阳杂俎》三十卷
《庐陵官下记》二卷
康軿《剧谈录》三卷(字驾言,乾符进士第。)
高彦休《阙史》三卷
《卢子史录》(卷亡。)
又《逸史》三卷(大中时人。)
李隐《大唐奇事记》十卷(咸通中人。)
陈劭《通幽记》一卷
范摅《云溪友议》三卷(咸通时,自称五云溪人。)
李跃《岚斋集》二十五卷
尉迟枢《南楚新闻》三卷(并唐末人。)
张固《幽闲鼓吹》一卷
《常侍言旨》一卷(柳珵。)
《卢氏杂说》一卷
《桂苑丛谭》一卷(冯翊子子休。)
《树萱录》一卷
《会昌解颐》四卷
《松窗录》一卷
《芝田录》一卷
《玉泉子见闻真录》五卷
张读《宣室志》十卷
柳祥《潇湘录》十卷
皇甫松《醉乡日月》三卷
何自然《笑林》三卷
焦璐《穷神秘苑》十卷
裴鉶《传奇》三卷(高骈从事。)
刘轲《牛羊日历》一卷(牛僧孺、杨虞卿事。檀栾子皇甫松序。)
《补江总白猿传》一卷
郭良辅《武孝经》一卷
陆羽《茶经》三卷
张又新《煎茶水记》一卷
封演《续钱谱》一卷
右小说家类三十九家,四十一部,三百八卷。(失姓名二家,李恕以下不著
录七十八家,三百二十七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5-1-27 12: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