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人甲 于 2012-3-22 12:00 编辑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主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上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的身上,小偷不止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这是一个纯善的故事,故事里的禅师拥有着常人没有的智慧与慈悲。一轮明月之下,禅师见心明性,偷者迷途知返。一番大圆满境跃然纸上。在这大圆满境下,不由人的开始了让上帝发笑的思考:这个小偷为什么会来到一间寺庙寺庙行窃? 那还是一个慈航普度的时代,并未沦落到如今禅师还做摸骨勾当的落魄日子。自然这处寺庙也一定没有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那么繁华富饶,不能理解这位小偷,为何要来如此一个没有利益性的地方来开展他的事业。 难道,此时的佛已然富得流油?自然不能,那毕竟还是个色即是空的时代,否则也不会出现一位如此见心明性的禅师。 抑或,这个小偷本只是一个流浪至此,只求解释一宿的褴褛旅人? 甚至,这个小偷已然皈悟,来寺庙并非是偷东西的? 借着这些遐想,就由多心愚昧的我来转述几个不一样的故事: 一 借得明月偷佛心
神州大地,地大物博,人才济济,英雄辈出。人才多了,就不免要分个优良中差,帅富丑穷出来。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盗者界自然也没有甘认自己是第三的人。于是乎华夏窃贼相聚一堂,纷纷扰扰,好不热闹,共商关于小偷职业职称的评定问题。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多方探讨后,终于得出一个结论:每人可在10天内,准备一件评级作品,最终参赛作品最优者为盗王之王。 第二天,作为故事主角的小偷A登场了 ,作为一个资深的小偷,他深深的知道,这次比赛的含金量与意义,在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去偷一颗心,一个老禅师修炼多年的慈悲心。 当小偷拿到棉衣时,听到那禅师的感慨,不犹的哂笑道:“借得明月偷佛心。”
二 痴痴难得大乘经
有人走在归家的路上,有人在为了自己的理想,独自蹒跚在这寂静的山头。只为佛前一礼,求得大智慧。 “拜谒禅寺,虽无真金,也无白银。只有一颗赤诚真心,望佛祖点化,脱离这苦难大千。”禅师此时恰从屋外归来,彷如佛祖示下的因缘般巧合,“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上这件衣服走吧!” 这位居士高高兴兴的接下佛礼,大步走出门去。此行不虚,得此物,必可让我脱离苦海,免遭苦厄。 山边来了一起归家的村民,“呜那小偷,你缘何连老禅师的衣服也偷?实在可恶,我们一起把衣服抢回来,还给禅师。” 居士死死抓紧这来之不易的佛礼“这是禅师送我的····呜” “你个该死的小偷!”“打死他!”“打死他!” “我是真心向佛啊,为何得到佛的接纳后,会是这个结局?”遭受殴打的居士,不忍伤痛,诀别而去。 “我们去把衣服悄悄的放在门口,禅师明天起来一见一定会很高兴的!”“走,同去同去.”
三 最难见心真明性
一个行窃多年的小偷,某日顿首悔悟,来到寺庙向禅师忏悔。正欲开口,就听禅师言道:“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上这件衣服走吧!” 小偷万分惊愕,一来他很佩服老禅师的智慧,一眼就看出了他所犯的罪孽,二来他很感激,禅师能包容她的罪过,还担心他冷,要赠他棉衣。
衣服上身,小偷怀着愧疚的心思悄然离去。第二天,禅师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正欲起身散步时,却见早已冻死的小偷依靠在他等到的那棵菩提树下······
涂鸦此文,并非诘难佛教善举,也非针对林清玄大家。只是想
告诉大家,有的时候行善举,不一定能救人,可能因为你的插手,他的命运会变得多舛。可能你的好心,反而还害了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