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1703|回复: 8

三国时期的书法艺术(一)碑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4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余十三岁幸遇名师,从师学墨,十载有余,然中途家道中落流落他乡,遂无以续乃无所成,至今深憾,无颜复见师面。忆昔初学,师以为愚非常人,乃行非常事,命某弃楷从碑,以魏碑入且五年内不得转学其它,务必扎实基础,不可妄求名利,是以对魏碑略识一二。今略整理如下,后学班门弄斧之手,未免遗笑方家。是为题记。


部分碑刻有拓片图片资料,这里无法直接贴本机图片,我的相册又不支持外链,因此有劳大家到我空间看图片
我的相册----书法类


三国时期的石刻,虽与汉末的碑刻隶书差别不大,但其字形渐趋于方,其字势向纵的倾向发展。因此,三国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时期。三国魏的隶书,方笔直势居多,倘若笔划没有隶书的波磔,那就与楷书很相近了。  

  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所说魏晋绘画“承汉末之遗势而顺进之”。而魏国的书法也无不如地因袭汉代。当时的碑版和写经仍然使用隶书或篆书,由此而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如《受禅碑》、《上尊号碑》、《孔羡碑》、《范式碑》、《曹真残碑》、《王基残碑》、《十三字残碑》、魏正始《三体石经》等等。由于曹操立法严禁,禁止立碑。以“不惜倾无量之资财,以博建立碑碣之虚荣”为理由,而严禁立碑,所以这时期的碑版较少。  

  吴国地处江东其书险怪诡谲,大有楚风。所以,吴国出现了一些极为著名的书法家,并留下了艺术价值很高的石刻。吴国时期的碑版,真书刻石有《葛府君碑》、《九真太守谷朗碑》;以方笔写篆的有《天发神谶碑》、吴《禅国山碑》等。

~~~~~~~~~~~~~~~~~~~~~~~~~~~~~~~~~~~~~~~~~~~~~~~~~~~~~~~~~~~~~~~~~~~~~~~~~~~~~~~

《受禅碑》
受禅碑立于黄初元年,魏公卿将军因曹丕受汉献帝“禅让”,即帝位而立。书体方整典雅,是曹魏典型的书风,也是黄初书风的典型,后世亦极为推祟。

  相传此碑为卫颛所作,此人善古文、鸟篆、隶、草诸体,为曹魏一大书家,但可惜书迹没有流传下来。他的儿子瓘,孙子恒、宣、庭,曾孙璪、玠等人皆有书名,一家四代都享名于书坛,其中尤以恒的妹妹铄,也就是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名声最大,但也没有书迹传下来。

  卫瓘在晋初和索靖并称,笔法融合乃父和张芝,自成一体,书迹只有一件阁帖,字书瘦劲,笔势跃动,古劲秀逸。

~~~~~~~~~~~~~~~~~~~~~~~~~~~~~~~~~~~~~~~~~~~~~~~~~~~~~~~~~~~~~~~~~~~~~~~~~~~~~~~

《上尊号奏》
三国时期,楷书兴起,隶书已走下坡路,字已缺少汉碑盛期的灵和之气,故其影响也远不如汉碑。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字形方整,转折也较刻厉,笔画、结字变化较少。但此碑功力极深,笔画沉稳有力,故也有其艺术魅力。曹魏时期的碑刻大抵如此。此类隶书上承「熹平石经」,下启唐隶书派,在隶书史上有一定地位。

全称《魏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又名《百官劝进表》、《劝进碑》、《上尊号奏》。与《受禅表》所刻时间、地点均相同,现存河南临颖南繁城镇汉献帝庙中。此碑文字是汉末官制文字的隶书代表作。是东汉晚期成熟的隶书,也是隶书发展末期,极为工整划一,精妙平稳,但无灵和雍荣之态。有向楷书转变的痕迹。二碑均在河南许昌南三十里曹魏故城之古城村汉献帝庙中,皆南向,一东一西,巍然相峙。依事理推之,先劝进,后受禅,或同时并举。《受禅》既立于黄初元年,则此碑之立当不会太晚或与《受禅》立于同时。

碑记东汉献帝末年,华歆、贾诩、王朗等对曹丕劝进之事,实际是曹丕玩弄的一个政治手腕,他随后即正式禅位称帝,史称曹魏。碑不书立石年月,32行,行49字。《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裴松之注中记其文,与此碑稍异。顾南原《隶辩》定东汉献帝延康元年(220)。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则以为此碑记文当在延康元年,而刻于魏黄初之后。

《上尊号碑》的书法,以“方整峻丽”著称于世。传为梁鹄或钟繇书,皆不可靠。明赵崡谓:“此碑或曰梁鹄书,或曰钟繇书,未有的据。然隶法遒古,非二公不能,自是钟鼎间物也。”(《石墨镌华》)清冯云鹏谓:“叙刻安整,书法工妙,自是魏碑巨制。”(《金石索》)此碑书风与《受禅表》极相似,惟字形稍方,一如《受禅表》条所述,同为开启魏晋书风的先导,涅润后世,至深且远。东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曹操曾下令禁碑。故曹魏时代,除个别皇家巨制之外,存世者极少。曹魏之时,三国鼎立,儒、道、佛三教并行,社会思想比较开放。文风亦尚通脱、清峻。故魏初诸刻,一反汉末分隶之古厚典雅而为空灵峻丽。就汉字字体的演变而言,魏初诸刻是由隶变楷的桥梁;就书风而言,它们浸淫灌溉了两晋南北朝乃至隋及唐初之书法;故无论在汉字字体变迁史,还是书法艺术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卫恒撰「四体书势」书,传父祖之法,长于章草及草书,古文过于父祖。今天留下来的也只有一纸阁帖。


~~~~~~~~~~~~~~~~~~~~~~~~~~~~~~~~~~~~~~~~~~~~~~~~~~~~~~~~~~~~~~~~~~~~~~~~~~~~~~~~

《孔羡碑》隶书,为三国时著名碑刻,又名《孔羡修孔庙碑》,内容记述魏文帝封孔子二十一世孙羡为宗圣侯,使司孔子之祀奠,修理孔庙之事。碑左方题“魏陈思王曹植词,梁鹄书,为宋嘉佑七年张稚圭按图谨记”。此说无确据。此碑书风遒劲寒俭、茂密雄强,亦为魏隶代表。洪适以为“魏隶可珍者四碑,此为之冠,甚有《石经.论语》笔法,《大响碑》(烃《史晨碑》)盖不相远,若繁昌雨碑则自是一家”。(见《隶释》)。赵涵以为“此碑结法古质遒健”。(见《石墨镌革》)。杨守敬云:“斩钉截铁,唯此足以当之。”(见《明拓孔羡碑》跋)。又云:“此碑以方正板实滕,略不满者稍带寒俭之气。六朝人分楷多宗此种,惟北肃少似之者”(见《平碑记》)。现存故宫博物院。 

~~~~~~~~~~~~~~~~~~~~~~~~~~~~~~~~~~~~~~~~~~~~~~~~~~~~~~~~~~~~~~~~~~~~~~~~~~~~~~

范式碑

全称《汉庐江太守范式碑》。隶书,三国·魏青龙三年(235)正月立。仅存上截,12行,行6~15字,在山东济宁。碑主范式,字巨卿,山阳(故治在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四十里)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累官荆州刺史,迁庐江(三国魏时治在今安徽霍丘县西五十五里)太守。此碑宋时已见金石著录,南宋洪适《隶释》载有碑之全文,可知那时尚比较完整。现只存残石两块。

《范式碑》是曹魏著名碑刻之一,碑文字体与汉末成熟期的隶书一脉相承,结体严整,用笔方劲,不减汉隶古朴淳厚之风。顾南原《隶辨》引洪适《隶释》评云:“此碑虽不及延康、黄初四刻(指魏《大飨碑》、《上尊号碑》、《受禅表》及《孔羡碑》),在魏他碑中为可取耳。”这个评价是比较中肯的。唐李嗣真《后书品》云:“蔡公诸体,唯《范巨卿碑》风华艳丽,古今冠绝。”这段话引起后世不少争论,主要集中在两点:碑的书写者问题;对此碑的艺术评价问题。自赵明诚《金石录》以降,许多人认为李嗣真曾断定《范式碑》为蔡邕所书,进而以蔡邕死于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其实,建碑时(235),已距蔡邕之死四十三年,实不可能。李嗣真的所谓“蔡公诸体”,系指受蔡邕书法熏陶的诸家碑刻。翁方纲在辨明该说是对李嗣真的误解后又说:“是碑于劲利之中,出以醇厚,而顿挫节制,神采焕发,实高出汉末皇象、梁鹄诸家之上,其目为蔡体第一者,盖李嗣真见学蔡书者必多,乃有此折衷之鉴。”又说:“率更(指欧阳询)书法之秘笔,皆从此碑得之。非深求汉唐之接续者,未易语也。……盖汉人分隶之形质,至此皆化为性情,恐褚河南(褚遂良)对史陵云‘此法更不可以教人者’,正不外是也。”而与翁氏见解相左者,当首推清初的顾南原。他在《隶辨》中肯定了前述洪适论点,而认为李嗣真独椎《范巨卿》,及其“风华艳丽,冠绝击今”之评,为“藻鉴之谬”。今皆录之,以为识者鉴析。

~~~~~~~~~~~~~~~~~~~~~~~~~~~~~~~~~~~~~~~~~~~~~~~~~~~~~~~~~~~~~~~~~~~~~~~~~~~~~~~~

魏《曹真碑》
  《曹真碑》全称《魏镇西将军上军大将军曹真残碑并阴》,也称《都督雍凉州诸军事曹真断碑》。三国魏刻碑,太和年年立于长安,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城南门外十里,纵76厘米,横99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馆。其碑正面为记载曹真生前于雍州之事迹,背面为立碑之官员联名。曹真卒于三国魏太和五年(231)三月,此碑当在其后立。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在陕西西安城外出土。此碑与灵桓间诸碑相较已明显少了古意与生动,结构趋于方正整齐,略有些松散,点画已开始程式化和楷化。清·莫友芝跋:“汉碑《夏承》上引篆籀下通隶楷,书家精能至斯极矣。魏《曹真》一石,仍遥与助其波澜,虽雄厚稍逊,而后来引篆籀隶楷名家,殆未有不自兹出者。”

此碑出土后,在正面第八行有“蜀贼诸葛亮”之字眼,结果被当地人看见后大怒刮去。如此损失,实为可惜。

~~~~~~~~~~~~~~~~~~~~~~~~~~~~~~~~~~~~~~~~~~~~~~~~~~~~~~~~~~~~~~~~~~~~~~~~~~~~~~~

王基残碑

王基断碑: 全称《东武侯王基碑》。三国魏隶书碑刻。景元二年立于洛阳。清乾隆初年出土于洛阳城北十五里,安家村筑寨掘得,移存洛阳存古阁,后嵌在洛阳明德中学壁间。碑石仅存下半,故宫博物院藏精拓本 。碑字亦未刻完,其未著刀处犹可见朱书痕迹。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杜梦麟刻跋於末行后。相传出土时尚有未刻完之朱书文字,“惜无人辩识,付之镌工,遽磨拭以没“。(见《授堂金石跋》)。据杜跋云:上方未刻者前三行每行一字,徐行每行二字;下方则每行各缺五字。无立碑年月,但碑云基於景元二年(公元238年)四月辛丑薨,并云”策镌石表墓则亦奉敕所立。”可知碑当立於基死后不久。 《金石萃编》载:石高四尺五寸,宽四尺,文共十九行,每行存字二十一至二十二不等。隶法亦佳。《校碑随笔》称: 早期拓本“ 兼、致、文、柔、司、典、麾、爵、举、无、废、册、远、车”等字尚完好。


~~~~~~~~~~~~~~~~~~~~~~~~~~~~~~~~~~~~~~~~~~~~~~~~~~~~~~~~~~~~~~~~~~~~~~~~~~~~~~~~~

《十三字残碑》(暂时未有资料,见谅)


~~~~~~~~~~~~~~~~~~~~~~~~~~~~~~~~~~~~~~~~~~~~~~~~~~~~~~~~~~~~~~~~~~~~~~~~~~~~~~~~~

三体石经

三国魏碑刻。分别以古文、小篆、隶书书成。正始间立于洛阳。清光绪二十年山东黄县丁氏始得残石于洛阳太学旧址,存十一行,嗣后陆续有所出土,分藏公私诸家。1922年更得巨石一方,一面刻《 尚书 》三十四行,一面刻《春秋》三十二行,后凿列为二, 未凿本极难得。有补刻和翻刻本。考见《增补校碑随笔》。书法清朗挺秀,习书者多取作范本。拓本散在洛阳及各藏家,孙海波影印《魏三字石经集录》,考证亦详。

~~~~~~~~~~~~~~~~~~~~~~~~~~~~~~~~~~~~~~~~~~~~~~~~~~~~~~~~~~~~~~~~~~~~~~~~~~~~~~~~~
葛府君碑(手上无其他资料,引用康有为的话)

《广艺舟双楫》/清·康有为


南碑当溯于吴。吴碑四种,篆、分则有《封禅国山》之浑劲无伦,《天发神谶》之奇伟惊世,《谷朗》古厚,而《葛府君碑》尤为正书鼻祖。四碑皆为篆、隶、真、楷之极,抑亦异矣。晋碑如《郛休》《爨宝子》二碑,朴厚古茂,奇姿百出,与魏碑之《灵庙》《鞠彦云》皆在隶、楷之间,可以考见变体源流。《枳杨府君》茂重,为元常正脉,亦体出《谷朗》者,诚非常之瑰宝也。宋碑则有《爨龙颜碑》,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当为隶、楷极则。宋碑《晋丰县造像》《高勾丽故城刻石》,亦高古有异态。齐碑则有《吴郡造维卫尊佛记》。梁碑则《瘗鹤铭》为贞白之书,最著人间。江宁十八种中,《石阙》之清和朴美。贝义渊书《始兴王碑》则长枪大戟,实启率更。其碑千余字,完好者三分之二,尤为异宝。其余若萧衍之造像,《慧影造像》《石井阑题字》,皆有奇逸。又云阳之《鄱阳王益州军府题记》,下及《绵州造像记》五种。陈碑之《赵和造像记》浑雅绝俗,尤为难得。又《新罗真兴天王巡狩管境碑》,奇逸古厚,乃出自异域,裔夷染被汉风,同文伟制,尤称瑰异。南碑存于人间者止此。


~~~~~~~~~~~~~~~~~~~~~~~~~~~~~~~~~~~~~~~~~~~~~~~~~~~~~~~~~~~~~~~~~~~~~~~~~~~~~~~~~

三国吴  《禅国山碑》 隶书 刻石,又称《封禅国山碑》、《天纪碑》。篆书,三国·吴天玺元年(276)立。43行,行25字。碑在江苏宜兴。《集古录》云:“孙皓天册元年,禅于国山,改元天玺,因纪其所获瑞物,刊石于山阴。”碑文纪吴得祥瑞,封禅於国山之事。据《宜兴志》载,国山本名离墨山,以孙吴时大司徒董朝封于此,故又名董山。山在宜兴县张渚镇北十里,碑即立于山顶之上。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谓:乡人又俗呼此碑为“囤碑”,“以其石圆八出形如米廪云”。《禅国山碑》为三国时期重要碑刻之一,自宋以来,多见著录。其书淳古秀茂,体势雄健,笔多圆转,继承了周秦篆书的遗意,与方折突出的吴《天发神谶碑》相异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其“浑劲无伦”。杨守敬《平碑记》云:“秦汉篆书,自《琅邢台》、《嵩山石阙》数碑而外,罕有存者,惟此亏巍然无恙,虽漫漶之余,尚存数百字。玩其笔法,即未必追踪秦相,亦断非后代所及。”

~~~~~~~~~~~~~~~~~~~~~~~~~~~~~~~~~~~~~~~~~~~~~~~~~~~~~~~~~~~~~~~~~~~~~~~~~~~~~~~~
三国吴  《谷朗碑》 隶书 刻石,全称《吴九真太守谷朗碑》。隶书,三国·吴凤凰元年(272)立。纵176厘米,横72厘米,文18行,行24字。碑在湖南耒阳。碑主谷朗(218~272),字义先,桂阳(治在今湖南郴县)耒阳(今湖南耒阳县)人。三世仕吴为牧守,累官长沙刘阳令、立忠都尉尚书郎、广州督军校尉等,吴建衡三年(271)迁九真太守(今越南河内南顺以北地区)。凤凰元年四月乙未卒,终年五十有四。其墓在今耒阳马水乡木村虎形山,嗣孙谷起凤、谷尚志等为之立碑。碑旧在耒阳城东谷府君祠内,清时移置县城杜甫祠中(现耒阳一中),后迁蔡侯祠(传为蔡伦故居,在城内蔡子池畔)内保存。碑之两侧原有谷氏后裔题名,清初尚存,后渐磨灭。《谷朗碑》字虽称隶书,实则体势已非常接近楷书,故亦有定为楷书者。当然同后世魏碑、唐楷相比,它还带有较浓的隶味。其结体方整,笔画圆劲,书风浑朴古雅,与曹魏诸刻风格稍异,但同为开后世楷书法门的重要碑刻。此碑在清代以前,惟见欧阳修、赵明诚二家著录。翁方纲《两汉金石记》云:“其字遒劲,亦有汉分隶法。”严可均谓其“隶法不恶,刻手极拙。”康有为称其古厚,为真楷之极。

~~~~~~~~~~~~~~~~~~~~~~~~~~~~~~~~~~~~~~~~~~~~~~~~~~~~~~~~~~~~~~~~~~~~~~~~~~~~~~~~~
三国吴  《天发神谶碑》 隶书 刻石<此碑又名《天玺纪功碑》、《三断碑》。篆书,三国·吴天玺元年(276)立。碑原在江苏江宁,已毁。传为华核文、皇象书。清嘉庆十年(1805)毁于火。此碑非篆非隶,下笔多呈方棱,收笔多作尖形。转折方圆并用,形象奇异瑰伟。其笔法及体势,在书法史上可说是前无先例,后无继者。清人翁方纲曾评此碑说:“吴《天玺纪功碑》,弇州所谓挑拨平硬者,信有之。然实是篆书,谓为八分者,未必然也。”张叔未说:“吴《天玺纪功碑》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此说颇有见地,亦颇有代表性。由于原碑早毁,流传拓本很少。


以上资料来自各方,若有失误,在所难免,望各位方家海涵!

[ 本帖最后由 Ice 于 2007-1-26 14:3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 +15 收起 理由
龙吟星落 + 15 大家讨论学习几天再加精。

查看全部评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没人顶啊 自己厚脸皮顶一下

[ 本帖最后由 Ice 于 2008-1-15 12:24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24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很多啊,改天看

看了以后长见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贴都要沉,以后怎么发学术贴 缺少动力



国之精粹,如此缺乏继承,奈韩、日等国何!!!!!

[ 本帖最后由 Ice 于 2007-1-26 14:34 编辑 ]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26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了见识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26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尽管我对书法不太感兴趣,还是认真看了。。。顶。。。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1-26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顶,魏碑是中国的文化之一,蕴涵隶书的浑厚,偕书的秀边,我比较喜欢的一种书法之一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07-2-2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我对书法不太了解,但是从三国时期的石刻肯定是宝贵而又稀罕的。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7-2-2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至晋这段时期是中国书法碑刻艺术的一个巅峰

光是帮顶,也没人提出些问题来讨论,这可是学术贴 啊

希望有人能讨论一下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6-18 18: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