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楼主: 林风

水经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渭水下
△又东过槐里县南,又东,涝水从南来注之。
渭水迳县之故城南。《汉书集注》,李奇谓之小槐里。县之西城也。又东与
芒水枝流合,水受芒水于竹圃。东北流,又屈西北入于渭。渭水又东北迳黄山宫
南,即《地理志》所谓县有黄山宫,惠帝二年起者也。《东方朔传》曰:武帝微
行,西至黄山宫,故世谓之游城也。就水注之。水出南山就谷,北迳大陵西,世
谓之老子陵。昔李耳为周柱下史,以世衰入戎,于此有冢,事非经证。然庄周著
书云: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是非不死之言。人禀五行之精气,阴阳有
终变,变无不化之理。以是推之,或复如传。古人许以传疑,故两存耳。就水历
竹圃,北与黑水合。水上承三泉,就水之右,三泉奇发,言归一渎,北流左注就
水,就水又北流注于渭。渭水又东合田溪水,水出南山田谷,北流迳长杨宫西,
又北迳盩厔县故城西。又东北与一水合,水上承盩厔县南泉,北迳其县东,又北
迳思乡城西,又北注田溪。田溪水又北流注于渭水也。
县北有蒙茏渠,上承渭水于郿县东,迳武功县为成林渠。东迳县北,亦曰灵
轵渠,《河渠书》以为引堵水,徐广曰:一作诸川,是也。渭水又东迳槐里县故
城南。县,古犬邱邑也,周懿王都之。秦以为废邱,亦曰舒邱,中平元年,灵帝
封左中郎将皇甫嵩为侯国。县南对渭水,北背通渠。《史记·秦本纪》云:秦武
王三年,渭水赤三日。秦昭王三十四年,渭水又大赤三日。《洪范五行传》云:
赤者,火色也,水尽赤,以火沴水也。渭水,秦大川也,阴阳乱,秦用严刑败乱
之象。后项羽入秦,封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医为翟王,都高奴;章邯为雍
王,都废邱,居槐里,为三秦。汉祖北定三秦,引水灌城,遂灭章邯,三年,改
曰槐里,王莽更名槐治也。世谓之为大槐里,晋太康中,始平郡治也。其城递带
防陆,旧渠尚存,即《汉书》所谓槐里环堤者也。东有漏水,出南山赤谷。东北
流迳长杨宫东,宫有长杨树,因以为名。漏水又北历苇圃西,亦谓之仙泽。又北
迳望仙宫。又东北,耿谷水注之,水发南山耿谷,北流与柳泉合。东北迳五柞宫
西。长杨、五柞二宫,相去八里,并以树名宫,亦犹陶氏以五柳立称。故张晏曰,
宫有五柞树。在盩厔县西。其水北迳仙泽东,又北,迳望仙宫东,又北与赤水会,
又北迳思乡城东,又北注渭水。渭水又东合甘水,水出南山甘谷,北迳秦文王
{艹负}阳宫西,又北迳五柞宫东。
又北迳甘亭西,在水东鄠县。昔夏启伐有扈,作誓于是亭。故马融曰:甘,
有扈南郊地名也。甘水又东得涝水口。水出南山涝谷,北迳汉宜春观东,又北迳
鄠县故城西。涝水际城北出,合美陂水。水出宜春观北,东北流注涝水。涝水北
注甘水而乱流入于渭。即上林故地也。《东方朔传》称:武帝建元中微行,北至
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夜漏十刻乃出,与侍中、常侍武骑、待
诏及陇西、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下,故有期门之号。旦明入山下,驰射
鹿豕狐兔,手格熊罴。上大欢乐之。上乃使大中大夫虞邱寿王与待诏能用算者,
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春以西;提封顷亩及其贾直,属之南山,以为上
林苑。东方朔谏,秦起阿房而天下乱,因陈泰阶六符之事。上乃拜大中大夫,给
事中,赐黄金百斤。卒起上林苑。故相如请为天子游猎之赋,称乌有先生、亡是
公而奏《上林》也。
△又东,丰水从南来注之。
《地说》云:渭水又东与丰水会于短阴山内,水会,无他高山异峦,所有惟
原阜石激而已。水上旧有便门桥,与便门直对,武帝建元三年造。张昌曰:桥在
长安西北,茂陵东。如淳曰:去长安四十里。渭水又迳太公庙北,庙前有太公碑,
文字褫缺,今无可寻。渭水又东北与镐水合,水上承镐池于昆明池北,周武王之
所都也。故《诗》云: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自汉武帝穿
昆明池于是地,基构沦褫,今无可究。《春秋后传》曰:使都郑客入函谷关,至
平舒置,见华山有素车白马,问郑客安之?答曰:之咸阳。车上人曰:吾华山君
使,愿托书致镐池君。子之咸阳,过镐池,见大梓下有文石,取以款梓,当有应
者,以书与之。勿妄发,致之得所欲。郑客行至鄗池,见一梓下,果有文石,
取以款梓。应曰:诺。郑容如睡,觉而见宫阙,若王者之居焉。谒者出,受书,
入,有顷,闻语声言:祖龙死。神道茫昧,理难辨测,故无以精其幽致矣。鄗
水又北流,西北注,与彪池合。水出鄗池西,而北流入於鄗。《毛诗》云:
滮,流貌也。而世传以为水名矣。郑玄曰:丰镐之间,水北流也。镐水北迳清
冷台西,又迳磁石门西。门在阿房宫前,悉以磁石为之,故专其目。令四夷朝者,
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之以示神,故亦曰却胡门也。镐水又北,注于渭。渭水北有
杜邮亭,去咸阳十七里,今名孝里亭,中有白起祠。嗟呼!有制胜之功,渐尹、
商之仁,是地即其伏剑处也。
渭水又东北迳渭城南,文颖以为故咸阳矣。秦孝公之所居离宫也。献公都栎
阳,天雨金。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七十岁
而霸王出。至孝公作咸阳,筑冀阙,而徙都之。故《西京赋》曰:秦里其霸,实
为咸阳。太史公曰:长安,故咸阳也。汉高帝更名新城。武帝元鼎三年别为渭城,
在长安西北,渭水之阳。王莽之京城也。始隶扶风,后并长安。而泬水注之,水
上承皇子陂于樊川,其地即杜之樊乡也。汉祖至栎阳,以将军樊哙灌废邱,最,
赐邑于此乡也。其水西北流迳杜县之杜京西,西北流迳杜伯冢南。本伯与其友左
儒仕宣王,儒无罪见害,杜伯死之,终能报恨于宣王。故成公子安五言诗曰:谁
谓鬼无知?杜伯射宣王。泬水又西北迳下杜城,即杜伯国也。泬水又西北,左合
故渠,渠有二流,上承交水,合于高阳原,而北迳河池陂东,而北注泬水。泬水
又北与昆明故池会,又北迳秦通六基东,又北迳堨水陂东,又北得陂水,水上
承其陂。东北流入于泬水。泬水又北迳长安城西,与昆明池水合。水上承池于昆
明台,故王仲都所居也。桓谭《新论》称:元帝被病,广求方士。汉中送道士王
仲都,诏问所能。对曰:能忍寒暑。乃以隆冬盛寒日,令袒,载驷马,于上林昆
明池上,环冰而驰。御者厚衣狐裘寒战,而仲都独无变色,卧于池台上,曛然自
若。夏大暑日,使曝坐,环以十炉火。不言热,又身不汗。池水北迳镐京东,秦
阿房宫西。《史记》曰:秦始皇三十五年,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小,乃作朝宫
于渭南,亦曰阿城也。始皇先作前殿阿房,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驰为
阁道,自殿直抵南山。表山巅为阙。为复道自阿房度渭,属之咸阳,象天极阁道,
绝汉抵营室也。《关中记》曰:阿房殿在长安西南二十里。殿东西千步,南北三
百步,庭中受十万人。其水又屈而迳其北,东北流注堨水陂。陂水北出,迳汉
武帝建章宫东,于凤阙南,东注泬水。又北迳凤阙东。《三辅黄图》曰:建章宫,
汉武帝造,周二十馀里,千门万户。其东凤阙,高七丈五尺,俗言贞女楼,非也。
《汉武帝故事》云,阙高二十丈。《关中记》曰:建章宫圆阙,临北道,有金凤
在阙上,高丈馀,故号凤阙也。故繁钦《建章凤阙赋·叙》曰:秦汉规模,廓然
毁泯,惟建章凤翔,蘬然独存,虽非象魏之制,亦一代之巨观也。泬水之北,
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一水北迳神明台东。《傅子·宫室》曰:上于建章中作
神明台、井干楼,咸高五十馀丈,皆作悬阁,辇道相属焉。《三辅黄图》曰:神
明台在建章宫中,上有九室,今人谓之九天台,即实非也。泬水又迳渐台东。
《汉武帝故事》曰:建章宫北有太液池,池中有渐台,高三十丈。渐,浸也,为
池水所渐。一说,星名也。南有璧门三层,高三十余丈,中殿十二间,阶陛咸以
玉为之。铸铜凤,高五丈,饰以黄金,楼屋上。椽首,薄以玉璧,因曰玉璧门也。
泬水又北流注渭,亦谓是水为潏水也。故吕忱曰:潏水出杜陵县。《汉书音义》
曰:潏,水声,而非水也。亦曰高都水。前汉之末,王氏五侯大治池宅,引高都
水入长安城,故百姓歌之曰:五侯初起,曲阳最怒。坏决高都,竟连五杜,土山
渐台,像西白虎。即是水也。
△又东过长安县北。
渭水东分为二水。《广雅》曰:水自渭出为荥,其由河之有雍也。此渎东北
流,迳《魏雍州刺史郭淮碑》南。又东南合一水,迳两石人北。秦始皇造桥,铁
镦重不能胜,故刻石作力士孟贲等像以祭之,镦乃可移动也。又东迳阳侯祠北,
涨辄祠之。此神能为大波,故配食河伯也。后人以为邓艾祠。悲哉!谗胜道消,
专忠受害矣。此水又东注渭水。水上有梁,谓之渭桥,秦制也,亦曰横门桥。秦
始皇作离宫于渭水南北,以象天宫。故《三辅黄图》曰: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
桥南度以法牵牛。桥广六丈,南北三百八十步,六十八间,七百五十柱,一百二
十二梁。桥之南北有堤激,立石柱,柱南,京兆主之,柱北,冯翊主之。有令丞,
各领徒一千五百人。桥之北首,垒石水中,故谓之石柱桥也。旧有忖留神像。此
神尝与鲁班语,班令其人出。忖留曰:我貌狠丑,卿善图物容,我不能出。班于
是拱手与言曰,出头见我。忖留乃出首,班于是以脚画地,忖留觉之,便还没水
故置像于水,惟背以上立水上。后董卓入关,遂焚此桥,魏武帝更修之,桥广三
丈六尺。忖留之像,曹公乘马见之,惊,又命下之。《燕丹子》曰:燕太子丹质
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乃求归。秦王为机发之桥欲以陷丹,丹过之,桥不为发。
又一说,交龙捧举而机不发。但言,今不知其故处矣。
渭水又东与泬水枝津合。水上承泬水,东北流迳邓艾祠南,又东分为二水。
一水东入逍遥园,注藕池。池中有台观,莲荷被浦,秀实可玩。其一水,北流注
于渭。
渭水又东迳长安城北。汉惠帝元年筑,六年成,即咸阳也。秦离宫无城,故
城之。王莽更名常安。十二门,东出北头第一门。本名宣平门,王莽更名春王门。
正月亭,民曰都门,其郭门亦曰东都门,即逢萌挂冠处也。第二门本名清明门,
一曰凯门,王莽更名宣德门,布恩亭。内有藉田仓,亦曰藉田门。第三门本名霸
城门,王莽更名仁寿门,无疆亭。民见门色青,又曰青城门,或曰青绮门,亦曰
青门。门外旧出好瓜。昔广陵人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种瓜此门,瓜
美,故世谓之东陵瓜。是以阮籍《咏怀诗》曰: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
拒阡陌,子母相钩带。指谓此门也。南出东头第一门,本名覆盎门,王莽更名永
清门,长茂亭。其南有下杜城,应劭曰:故杜陵之下聚落也,故曰下杜门。又曰
端门,北对长乐宫。第二门本名安门,亦曰鼎路门,王莽更名光礼门,显乐亭。
北对武库。第三门本名平门,王莽更名信平门,诚正亭。一曰西安门,北对未央
宫。西出南头第一门,本名章门,王莽更名万秋门,意年亭,亦曰光华门也,又
曰便门。第二门本名直门,王莽更名直道门、端路亭,故龙楼门也。张晏曰:门
楼有铜龙。《三辅黄图》曰:长安西出第二门即此门也。第三门本名西城门,亦
曰雍门,王莽更名章义门、著谊亭。其水北入,有函里,民名曰函里门,又曰光
门。亦曰突门。北出西头第一门,本名横门,王莽更名霸都门、左幽亭。如淳曰:
横音光,故曰光门。其外郭有都门,有棘门。徐广曰:棘门在渭北。孟康曰:在
长安北,秦时宫门也。如淳曰:《三辅黄图》曰棘门,在横门外。按《汉书》,
徐厉军于此,备匈奴。又有通门、亥门也。第二门,本名洛门,又曰朝门,王莽
更名建子门、广世亭,一曰高门。苏林曰:高门,长安城北门也。一曰厨门,其
内有长安厨官在东,故名曰厨门也。如淳曰:今名广门也。第三门本名杜门,亦
曰利城门,王莽更名进和门、临水亭,其外有客舍,故名曰客舍门,又曰洛门也。
凡此诸门,皆通逵九达,三途洞开,隐以金椎,周以林木,左出右入,为往来之
径。行者升降,有上下之别。汉成帝之为太子,元帝尝急召之。太子出龙楼门,
不敢绝驰道,西至直城门,方乃得度。上怪迟,问其故,以状对。上悦乃著令,
令太子得绝驰道也。渭水东合昆明故渠,渠上承昆明池东口,东迳河池陂北,亦
曰女观陂。又东合泬水,亦曰漕渠。又东迳长安县南,东迳明堂南,旧引水为辟
雍处,在鼎路门东南七里。其制上圆下方,九宫十二堂,四响五室。堂北三百步,
有灵台,是汉平帝元始四年立。渠南有汉故圜丘,成帝建始二年罢雍五畤。始祀
皇天上帝于长安南郊。应劭曰:天郊在长安南,即此也。故渠之北有白亭、博望
苑,汉武帝为太子立,使通贵客,从所好也。太子巫蛊事发,斫杜门东出。史良
娣死,葬于苑北,宣帝以为戾园,以倡优千人乐思后园庙,故亦曰千乡。故渠又
东而北屈,迳青门外,与泬水枝渠会。渠上承泬水于章门西。飞渠引水入城。东
为仓池,池在未央宫西。池中有渐台,汉兵起,王莽死于此台。又东迳未央宫北。
高祖在关东,令萧何成未央宫。何斩龙首山而营之。山长六十馀里,头临渭水,
尾达樊川。头高二十丈,尾渐下,高五六丈,土色赤而坚。云昔有黑龙从南山出,
饮渭水,其行道因山成迹,山即基,阙不假筑,高出长安城。北有玄武阙,即北
阙也。东有苍龙阙,阙内有阊阖、止车诸门。未央殿东有宣室、玉堂、麒麟、含
章、白虎、凤皇、朱雀、鹓鸾、昭阳诸殿,天禄、石渠、麒麟三阁。未央宫北即
桂宫也,周十馀里,内有明光殿、走狗台、柏梁台,旧乘复道,用相迳通。故张
衡《西京赋》曰:钩陈之外,阁道穹窿属长乐与明光,迳北通于桂宫。故渠出二
宫之间,谓之明渠也。又东历武库北。旧樗里子葬于此,樗里子名疾,秦惠王异
母弟也,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居于昭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
里子。云:我百岁后,是有天子之宫夹我墓。疾以昭王七年卒,葬于渭南章台东。
至汉,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直其墓。秦人唁曰:力则任鄙,智则
樗里。是也。明渠又东迳汉高祖长乐宫北,本秦之长乐宫也,周二十里。殿前列
铜人,殿西有长信、长秋、永寿、永昌诸殿。殿之东北有池,池北有层台,俗谓
是池为酒池,非也。故渠北有汉京兆尹司马文预碑。故渠又东出城,分为二渠,
即《汉书》所谓王渠者也。苏林曰:王渠,官渠也,犹今御沟矣。晋灼曰:渠名
也,在城东覆盎门外。一水迳杨桥下,即青门桥也。侧城北,迳邓艾祠西,而北
注渭,今无水。其一水,右入昆明故渠,东迳奉明县广城乡之广明苑南。史皇孙
及王夫人葬于郭北,宣帝迁苑南,卜以为悼园,益园民千六百家,立奉明县以奉
二园。园在东都门。昌邑王贺自霸御法驾,郎中令龚遂骖乘,至广明东都门,是
也。故渠东北迳汉太尉夏侯婴冢西。葬日,柩马悲鸣,轻车网进,下得石椁,铭
云:于嗟滕公居此室!故遂葬焉。冢在城东八里,饮马桥南四里,故时人谓之马
冢。故渠又北,分为二渠,一水东迳虎圈南,而东入霸,一水北合渭,今无水。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东过霸陵县北,霸水从县西北流注之。
霸者,水上地名也。古曰滋水矣,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霸水,以显霸功。
水出蓝田县南蓝田谷。所谓多玉者也。西北有铜谷水,次东有辋谷水,二水合而
西注,又西流入泥水。泥水出蓝田山之东谷,俗谓之刘谷,西北与石门谷水合。
石门谷水东即铜谷水也。泥水又西迳峣关北,历峣柳城,东西有二城,魏置青泥
军于城内,世亦谓之青泥城也。秦二世三年,汉祖入自武关,攻秦,赵高遣将距
于峣关者也。《土地记》曰:蓝田县南有峣关,地名峣柳,道通荆州。《晋地道
记》曰:关当上洛县西北。泥水又西北流入霸。霸水又北历蓝田川迳蓝田县北,
《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盖子向之故邑也。川有汉临江
王荣冢。景帝以罪征之,将行,祖于江陵北门,车轴折。父老泣曰:吾王不反矣!
荣至,中尉郅都急切责王,王年少,恐而自杀。葬于是川。有燕数万,衔土置冢
上,百姓矜之。霸水又左合浐水,历白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阳矣。《史记》,
秦襄王葬芷阳者是也,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上有四出道以泻水
在长安东南三十里。故王仲宣赋《诗》云: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汉文帝尝
欲从霸陵上,西驰下峻坂。袁盎揽辔于此处。上曰:将军怯也?盎曰:臣闻千金
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圣人不乘危。今驰不测,如马惊车败,
柰高庙何?上乃止。霸水又北,长水注之。水出杜县白鹿原,其水西北流谓之荆
溪。溪水又西北,左合狗枷川水,水有二源。西川上承磈山之斫槃谷,次东有
苦谷,二水合而东北流,迳风凉原西。《开山图》曰,丽山之西,川中有阜,名
曰风凉原,在磈山之阴,雍州之福地。即是原也。其水傍溪北注,原上有汉武
帝祠。其水右合东川,水出南山之石门谷,次东有孟谷,次东有大谷,次东有雀
谷,次东有土门谷,五水合而西北历风凉原东,又北与西川会,原为二水之会,
乱流北迳宣帝许后陵东北,去杜陵十里。斯川于是有狗枷之名。川东亦曰白鹿原
也。上有狗枷堡,《三秦记》曰:丽山西有白鹿原,原上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
天狗来下,有贼则狗吠之,一堡无患,故川得厥目焉。川水北迳杜陵东,元帝初
元元年,葬宣帝杜陵,北去长安五十里。陵之西北有杜县故城。秦武公十一年县
之。汉宣帝元康元年,以杜东原上为初陵,更名杜县为杜陵。王莽之饶安也。其
水又北注荆溪,荆溪水又北入霸县,又有温泉入焉。水发自原下,入荆溪水,乱
流注于霸,俗谓之浐水,非也。《史记·封禅书》,文帝出长门《注》云,在霸
陵县。有故亭,即《郡国志》所谓长门亭也。《史记》云:霸、浐、长水也,虽
不在祠典,以近咸阳秦、汉、都,泾、渭、长水,尽得比大川之礼。昔文帝居霸
陵,北临厕,指新丰路示慎夫人曰:此走邯郸道也。因使慎夫人鼓瑟,上自倚瑟
而歌,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以北山石为椁,用纻絮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
释之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文帝曰:善!拜廷尉。韦昭曰:高岸夹水为厕。今斯原夹二水也。霸水又北会两
川,又北故渠右出焉。霸水又北迳王莽九庙南,王莽地皇元年,博征天下工匠,
坏撤西苑中建章诸宫馆十馀所,取材瓦以起九庙,算及吏民,以义入钱谷,助成
九庙。庙殿皆重屋。太初祖庙,东西南北各四十丈,高十七丈,余庙半之。为铜
薄栌,饰以金银雕文,穷极百工之巧,褫高增下,功费数百巨万,卒徒死者万数。
霸水又北迳枳道,在长安县东十三里。王莽九庙在其南。汉世有白鹙群飞自东都
门过于枳道,吕后祓除于霸上,还见仓狗戟胁于斯道也。水上有桥,谓之霸桥,
地皇三年,霸桥木灾,自东起,卒数千以水汛沃救不灭,晨燌夕尽。王莽恶之,
下书曰:甲午火桥,乙未,立春之日也。予以神明圣祖黄虞遗统受命,至于地皇
四年为十五年,正以三年终冬,绝灭霸驳之桥,欲以兴成新室,统一长存之道。
其名霸桥,为长存桥。霸水又北,左纳漕渠,绝霸右出焉。东迳霸城北,又东迳
子楚陵北。皇甫谧曰:秦庄王葬于芷阳之丽山。京兆东南霸陵山,刘向曰:庄王
大其名,立坟者也。《战国策》曰:庄王字异人,更名子楚,故世人犹以子楚名
陵。又东迳新丰县右会故渠。渠上承霸水,东北迳霸城县故城南,汉文帝之霸陵
县也,王莽更之曰水章。魏明帝景初元年徙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
人有见蓟子训与父老共摩铜人曰,正见铸此时,计尔日以近五百年矣。故渠又东
北迳刘更始冢西。更始三年,为赤眉所杀,故侍中刘恭,夜往,取而埋之。光武
使司徒邓禹收葬于霸陵县。更始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鲍永,持节安集河东,闻
更始死,归世祖,累迁司隶校尉。行县,迳更始墓,遂下拜,哭尽哀而去。帝问
公卿,大中大夫张湛曰:仁不遗旧,忠不忘君,行之高者。帝乃释。又东北迳新
丰县,左合漕渠,汉大司农郑当时所开也。以渭水难漕,命齐水工徐伯发卒穿渠
引渭。其渠自昆明池南傍山原,东至于河,且田且漕,大以为便。今无水。霸水
又北迳秦虎圈东。《列士传》曰:秦昭王会魏王,魏王不行,使朱亥奉璧一双。
秦王大怒,置朱亥虎圈中。亥瞋目视虎,眦裂,血出溅虎,虎不敢动,即是处也。
霸水又北,入于渭水。
渭水又东会成国故渠。渠,魏尚书左仆射卫臻征蜀所开也。号成国渠,引以
浇田。其渎水上承汧水于陈仓东。东迳郿及武功、槐里县北。渠左有安定梁严
冢。碑碣尚存。又东迳汉武帝茂陵南,故槐里之茂乡也。应劭曰:武帝自为陵,
在长安西北八十馀里。《汉武帝故事》曰:帝崩后,见形谓陵令薛平曰:吾虽失
势,犹为汝君,奈保令吏卒上吾陵磨刀剑乎?自今以后可禁之。平顿首谢,因不
见。推问陵旁,果有方石,可以为砺,吏卒常盗磨刀剑。霍光欲斩之。张安世曰:
神道茫昧,不宜为法。乃止。故阮公《咏怀诗》曰:失势在须臾,带剑上吾邱。
陵之西如北一里,即李夫人冢。冢形三成,世谓之英陵。夫人兄延年知音,尤善
歌舞,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常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
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上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曰:延年女弟。上召见之,妖丽,善歌舞,得幸,
早卒。上悯念之,以后礼葬,悲思不已,赋诗悼伤。故渠又东迳茂陵县故城南,
武帝建元二年置。《地理志》曰:宣帝县焉。王莽之宣成也。故渠又东迳龙泉北,
今人谓之温泉,非也。渠北故坂北即龙渊庙。如淳曰:《三辅黄图》有龙渊宫,
今长安城西有其庙处,盖宫之遗也。故渠又东迳姜原北,渠北有汉昭帝平陵,东
南去长安七十里。又东迳平陵县故城南,《地理志》曰:昭帝置。王莽之广利也。
故渠之南有窦氏泉,北有徘徊庙。又东迳汉大将军魏其侯窦婴冢南,又东迳成帝
延陵南,陵之东北五里,即平帝康陵坂也。故渠又东,迳渭陵南。元帝永光四年,
以渭城寿陵亭原上为初陵,诏不立县邑。又东迳哀帝义陵南。又东迳惠帝安陵南,
陵北有安陵县故城,《地理志》曰:惠帝置,王莽之嘉平也。渠侧有杜邮亭。又
东,迳渭城北。《地理志》曰:县有兰池宫。秦始皇微行,逢盗于兰池,今不知
所在也。又东迳长陵南,亦曰长山也。《三秦记》曰:长安城北有平原,广数百
里。民井汲巢居,井深五十丈。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风
俗通》曰:陵者,天生自然者也,今王公坟垅称陵。《春秋左传》曰:南陵,夏
后皋之墓也。《春秋说题辞》曰:丘者墓也;冢者,种也,种墓也。罗倚于山,
分卑尊之名者也。故渠又东迳汉丞相周勃冢南,冢北有弱夫冢,故渠东南谓之周
氏曲。又东南迳汉景帝阳陵南,又东南注于渭,今无水。
渭水又东,迳霸城县北,与高陵分水,水南有定陶恭王庙,传太后陵。元帝
崩,傅昭仪随王归国,称定陶太后。后十年,恭王薨,子代为王。征为太子,太
子即帝位,立恭王寝庙于京师,比宣帝父悼皇故事。元寿元年,傅后崩,合葬渭
陵。潘岳《关中记》,汉帝后同茔则为合葬,不共陵也,诸侯皆如之。恭王庙在
霸城西北,庙西北即傅太后陵。不与元帝同茔,渭陵非谓元帝陵也,盖在渭水之
南,故曰渭陵也。陵与元帝齐者,谓同十二丈也。王莽奏毁傅太后冢,冢崩,压
杀数百人。开棺,臭闻数里。公卿在位,皆阿莽旨,入钱帛,遗子弟,及诸生四
夷凡十馀万人,操持作具,助将作掘傅后冢,二旬皆平,周棘其处,以为世戒。
今其处积土犹高,世谓之增墀,又亦谓之增阜,俗亦谓之成帝初陵处,所未详也。
渭水又迳平阿侯王谭墓北,冢次有碑。左则泾水注之。渭水又东,迳鄣县西,盖
陇西郡之鄣徙也。渭水又东,得白渠枝口,又东与五丈渠合,水出云阳县石门山,
谓之清水。东南流,迳黄嵚山西,又南入礻殳祤县,历原南出,谓之清水口。
东南流,绝郑渠,又东南,入高陵县迳黄白城西,本曲梁宫也。南绝白渠,屈而
东流,谓之曲梁水。又东南,迳高陵县故城北,东南绝白渠枝渎,又东南,入万
年县,谓之五丈渠。又迳藕原东,东南流,注于渭。渭水右迳新丰县故城北,东
与鱼池水会。水出丽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
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池污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池在秦皇陵东北五里,
周围四里。池水西北流,迳始皇冢北。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
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斩山凿石,下锢三
泉,以铜为椁,旁行周回三十馀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
五狱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器珍宝,充满其中。令匠作机弩,有所穿
近,辄射之。以人鱼膏为灯烛,取其不灭者,久之,后宫无子者,皆使殉葬,甚
众。坟高五十丈,周回五里馀。作者七十万人,积年方成。而周章百万之师已至
其下,乃使章邯领作者以御难,弗能禁。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
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北
对鸿门十里。池水又西北流,水之西南有温泉,世以疗疾。《三秦记》曰:丽山
西北有温水,祭则得入,不祭则烂人肉。俗云,始皇与神女游而忤其旨,神女唾
之生疮,始皇谢之,神女为出温水,后人因以浇洗疮。张衡《温泉赋·序》曰:
余出丽山,观温泉,浴神井,嘉洪泽之普施,乃为之赋云。此汤也,不使灼人形
体矣。池水又迳鸿门西,又迳新丰县故城东,故丽戎地也。高祖王关中,太上皇
思东归,故象旧里,制兹新邑,立城社,树枌榆,令街庭若一,分置丰民,以实
兹邑,故名之为新丰也。汉灵帝建宁三年,改为都乡,封段颎为侯国。后立阴槃
城。其水际城北出,世谓是水为阴槃水,又北绝漕渠,北注于渭。渭水又东,迳
鸿门北,旧大道北下坂口名也。古有鸿门亭。《汉书》:高祖将见项羽。《楚汉
春秋》曰:项王在鸿门。亚父曰:吾使人望沛公,其气冲天,五色相缪,或似龙,
或似云,非人臣之气,可诛之。高祖会项羽,范增目羽,羽不应。樊哙杖盾撞人
入,食豕肩于此,羽壮之。《郡国志》曰:新丰县东有鸿门亭者也。郭缘生《述
征记》曰:或云,霸城南门曰鸿门也。项羽将因会危高祖,羽仁而弗断。范增谋
而不纳,项伯终护高祖以获免。既抵霸上,遂封汉王。按《汉书·注》,鸿门在
新丰东十七里,则霸上应百里。按《史记》,项伯夜驰告张良,良与俱见高祖,
仍使夜返,考其道里,不容得尔。今父老传其霸城南门数十里,于理为得。按缘
生此记,虽历览《史》、《汉》,述行涂迳见,可谓学而不思矣。今新丰县故城
东三里有坂,长二里馀,堑原通道,南北洞开,有同门状,谓之鸿门。孟康言在
新丰东十七里,无之。盖指县治而言,非谓城也。自新丰故城西,至霸城五十里,
霸城西十里,则霸水,西二十里则长安城。应劭曰:霸水上地名,在长安东三十
里,即霸城是也。高祖旧停军处,东去新丰既远,何由项伯夜与张良共见高祖乎?
推此言之,知缘生此记乖矣!
渭水又东,石川水南注焉。渭水又东,戏水注之,水出丽山冯公谷。东北流,
又北迳丽戎城东。《春秋·晋献公五年》,伐之,获丽姬于是邑。丽戎,男国也,
姬姓。秦之丽邑矣。又北右总三川,迳鸿门东,又北迳戏亭东。应劭曰:戏,宏
农湖县西界也。地隔诸县,不得为湖县西。苏林曰:戏,邑名,在新丰东南三十
里。孟康曰:乃水名也,今戏亭是也。昔周幽王悦袤姒,姒不笑,王乃击鼓举烽,
以征诸侯。至,无寇,袤姒乃笑,王甚悦之。及犬戎至,王又举烽以征诸侯,诸
侯不至,遂败幽王于戏水之上,身死于丽山之北。故《国语》曰幽灭者也。汉成
帝建始二年,造延陵为初陵,以为非吉,于霸陵曲亭南更营之。鸿嘉元年,于新
丰戏乡为昌陵县,以奉初陵。永始元年,诏以昌陵卑下,客土疏恶,不可为万岁
居,其罢陵作,令吏民反故,徙将作大匠解万年敦煌。《关中记》曰:昌陵在霸
城东二十里,取土东山,与粟同价,所费巨万,积年无成。即此处也。戏水又北
分为二水,并注渭水。
渭水又东,冷水入焉。水南出胏浮山,盖丽山连麓而异名也。北会三川,统
归一壑,历阴槃、新丰两原之间,北流注于渭。渭水又东,首水南出倒虎山,西
总五水,单流迳秦步高宫东,世名市邱城。历新丰原东,而北迳步寿宫西,又北
入渭。
渭水又东得西阳水,又东得东阳水,并南出广乡原北垂,俱北入渭。
渭水又东迳下邽县故城南,秦伐邽,置邽戎于此,有上邽,故加下也。
渭水又东与竹水合。水南出竹山,北迳媚加谷,历广乡原东,俗谓之大赤水,
北流注于渭。
渭水又东得白渠口。大始二年,赵国中大夫白公,秦穿渠。引泾水,首起谷
口,出于郑渠南,名曰白渠。民歌之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
起后。即水所始也。东迳宜春城南,又东南迳池阳城北,枝渎出焉。东南迳藕原
下,又东迳鄣县故城北,东南入渭。今无水。白渠又东,枝渠出焉。东南迳高陵
县故城北。《地理志》曰:左辅都尉治,王莽之千春也。《太康地记》谓之曰高
陆也。车频《秦书》曰:苻坚建元十二年,高陆县民穿井,得龟,大二尺六寸,
背文负八卦古字,坚以石为池,养之,十六年而死,取其骨以问吉凶,名为客龟。
大卜佐高虏梦客龟言,我将归江南,不遇,死于秦。虏于梦中自解曰:龟三万六
千岁而终,终必亡国之征也。为谢玄破于淮肥,自缢新城浮图中。秦祚因即沦矣。
又东迳栎阳城北。《史记》秦献公二年,城栎阳,自雍徙居之。十八年雨金于是
处也。项羽以封司马欣为塞王。按《汉书》,高帝定关中,始都之,王莽之师亭
也。后汉建武二年,封骠骑大将军景丹为侯国。丹让,世祖曰:富贵不还故乡,
如衣锦夜行,故以封卿。又东南注石川水。白渠又东,迳秦孝公陵北,又东南迳
居陵城北,莲芍城南,又东注金氏陂,又东南注于渭。故《汉书·沟洫志》曰:
白渠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是也。今无水。
△又东过郑县北。
渭水又东迳峦都城北,故蕃邑,殷契之所居。《世本》曰:契居蕃。阚骃曰:
蕃在郑西。然则今峦城是矣,俗名之赤城,水曰赤水,非也。苻健入秦,据此城
以抗杜洪。小赤水即《山海经》之灌水也,水出石脆之山,北迳萧加谷于孤柏原
西,东北流与禺水谷,水出英山,北流与招水相得,乱流西北注于灌。灌水又北
注于渭,渭水又东合沙沟水,水即符禺之水也,南出符禺之山,北流入于渭。渭
水又东,西石桥水南出马岭山,积石据其东,丽山距其西,源泉上通,悬流数十
丈,与华岳同体。其水北迳郑城西,水上有桥,桥虽崩褫,旧迹犹存,东去郑城
十里,故世以桥名水也。而北流注于渭,阚骃谓之新郑水。渭水又东迳郑县故城
北。《史记》,秦武公十一年,县之。郑桓公友之故邑也。《汉书》薛瓒《注》
言,周自穆王已下,都于西郑,不得以封桓公也。幽王既败,虢、侩又灭,迁居
其地,国于郑父之邱,是为郑桓公。无封京兆之文。馀按迁《史记》,《世本》
言,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庶弟友于郑。又《春秋》、《国语》并言桓公为周司徒,
又王室将乱,谋于史伯而寄帑与贿于虢、侩之间。幽王霣于戏,郑桓公死之。平
王东迁,郑武公辅王室,灭虢、侩而兼其土。故周桓公言于王曰:我周之东迁,
晋、郑是依。乃迁封于彼。《左传·隐公十一年》,郑伯谓公孙获曰:吾先君新
邑于此,其能与许争乎?是指新郑为言矣。然班固、应劭、郑玄、皇甫谧、裴頠、
王隐、阚骃之诸述作者,咸以西郑为友之始封,贤于薛瓒之单说也,无宜违正经
而从逸录矣。赤眉樊崇于郑北设坛,祀城阳景王,而尊右挍卒史刘侠卿牧牛儿
盆子为帝。年十五,被发徒跣,为具绛单衣,半头赤帻,直綦履。顾见众人拜,
恐畏欲啼。号年建世。后月馀,乘白盖小车,与崇及尚书一人相随,向郑,北渡
渭水,即此处也。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庙,东南向华岳。庙前有碑,后汉光和四年
郑县令河东裴毕字君先立。渭水又东与东石桥水会,故沈水也。水南出马岭山,
北流迳武平城东。按《地理志》,左冯翊有武城县,王莽之桓城也。石桥水又迳
郑城东,水有故石梁。《述征记》曰:郑城东西十四里,各有石梁者也。又北迳
沈城北,注于渭。《汉书·地理志》,左冯翊有沈阳县,王莽更之曰制昌也,盖
藉水以取称矣。渭水又东,敷水注之。水南出石山之敷谷。北迳告平城东。耆旧
所传,言武王伐纣,告太平于此,故城得厥名,非所详也。敷水又北迳集灵宫西。
《地理志》曰:华阴县有集灵宫,武帝起。故张昶《华狱碑》称汉武慕其灵,筑
宫在其后,而北流注于渭。渭水又东,馀水注之。水南出良馀山之阴,北流入于
渭,俗谓之宣水也。渭水又东,合黄酸之水,世名之为千渠水。水南出升山,北
流注于渭。渭水又东迳平舒城北。城侧枕渭滨,半破沦水,南面通衢。昔秦始皇
之将亡也,江神素车白马,道华山下,返璧于华阴平舒道,曰:为遗镐池君。使
者致之,乃二十八年渡江所沈璧也。即江神返璧处也。渭水之阳,即怀德县界也。
城在渭水之北,沙苑之南,怀德县故城也,世谓之高阳城,非也。《地理志》曰:
《禹贡》北条荆山,在南,山下有荆渠。即夏后铸九鼎处也。王莽更县曰德驩。
渭水又东,迳长城北,长涧水注之。水南出太华之山,侧长城东而北流,注于渭
水。《史记》,秦孝公元年,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者也。
△又东过华阴县北。
洛水入焉,阚骃以为漆沮之水也。《曹瞒传》曰:操与马超隔渭水,每渡渭,
辄为超骑所冲突。地多沙,不可筑城。娄子伯说:今寒,可起沙为城,以水灌之,
一宿而成。操乃多作缣囊以摙水,夜汲作城,比明,城立于是水之次也。渭水
迳华阴县故城北,《春秋》之阴晋也。秦惠文王五年,改曰宁秦。汉高帝八年,
更名华阴。王莽之华坛也。县有华山。《山海经》曰:其高五千仞,削成而四方,
远而望之,又若华状,西南有小华山也。韩子曰:秦昭王令工施钩梯,上华山,
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是。《神
仙传》曰:中山卫叔卿尝乘云车:驾白鹿,见汉武帝,帝将臣之,叔卿不言而去。
武帝悔,求得其子度世,令追其父。度世登华山,见父与数人博于石上,敕度世
令还。山层云秀,故能怀灵抱异耳。山上有二泉,东西分流,至若山雨滂湃,洪
津泛洒,挂溜腾虚,直泻山下。有汉文帝三庙,庙有石阙数碑。一碑是建安中立,
汉镇远将军段煨更修祠堂。碑文,汉给事黄门侍郎张昶造,昶自书之,魏文帝又
刊其碑阴二十馀字,二书有重名於海内,又刊侍中、司录校尉钟繇,宏农太守毌
丘俭姓名,广六行,郁然修平。是太康八年,宏农太守河东卫叔始为华阴令,河
东裴仲恂,役其逸力,修立坛庙,夹道树柏,迄于山阴,事见永兴元年华百石所
造碑。渭水又东,沙渠水注之。水出南山,北流,西北入长城。城自华山,北达
于河。《华狱铭》曰:秦、晋争其祠,立城建其左者也。郭著《述征记》,指证
魏之立长城,长城在后,不得在斯,斯为非矣。渠水又北注于渭。渭水又东,迳
定城北。《西征记》曰:城因原立。《述征记》曰:定城去潼关三十里,夹道各
一城。渭水又东,泥泉水注之。水出南山灵谷,而北流注于渭水也。东入于河。
《春秋》之渭汭也。《左传·闵公二年》,虢公败犬戎于渭队。服虔曰:队谓汭
也。杜预曰:水之隈曲曰汭。王肃云:汭,入也。吕忱云:汭者,水相入也。水
会即船司空所在矣。《地理志》曰:渭水东至船司空入河。服虔曰:县名,都官。
《三辅黄图》有船库官,后改为县。王莽之船利者也。丰水。宋敏求《长安志》
长安县下,引《水经注》曰:丰水出丰溪,西北流,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又
北,交水自东入焉,又北,昆明池水注之,又北,迳灵台西,又北至石堨,注
于渭。万年县下云,福水即交水也。《水经注》曰。

[发帖际遇]: 林风跑去泰国取经,回来后出版《葵花宝典--2008奥运免自宫限量特别珍藏版》,获利银两17.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十

○漾水丹水
△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
常璩《华阳国志》曰:汉水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县漾山,为漾水。《禹
贡》导漾东流为汉是也。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会白水,迳葭萌入汉。始源曰
沔。按沔水出东狼谷,迳沮县入汉。《汉中记》曰:嶓冢以东,水皆东流,嶓冢
以西,水皆西流。即其地势源流所归,故俗以嶓冢为分水岭。即此推沔水无西入
之理。刘澄之云,有水从沔阳县,南至梓潼汉寿,入大穴,暗通冈山。郭景纯亦
言是也。冈山穴小,本不容水,水成大泽而流,与汉合。庾仲雍又言,汉水自武
遂川,南入蔓葛谷,越野牛,迳至关城合西汉水。故诸言汉者,多言西汉水至葭
萌入汉。又曰:始源曰沔,是以《经》云漾水出氐道县东至沮县为汉水。东南至
广汉白水。诊其沿注,似与三说相符,而未极西汉之源矣。然东西两川,俱受沔、
汉之名者,义或在兹矣。班固《地理志》、司马彪、袁山松《郡国志》,并言汉
有二源,东出氐道,西出西县之嶓冢山。阚骃云:汉或为漾。漾水出昆仑西北隅,
至氐道,重源显发,而为漾水。又言,陇西西县嶓冢山,西汉水所出,南入广魏
白水。又云:漾水出獂道,东至武都入汉。许慎、吕忱并言漾水出陇西獂道,
东至武都为汉水,不言氐道。然獂道在冀之西北,又隔诸川,无水南入,疑出
獂道之为谬矣。又云:汉,漾也,东为沧浪水。《山海经》曰:嶓冢之山,汉
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江。然东西两川,俱出嶓冢而同为汉水者也。孔安国曰:
泉始出为漾。其犹濛耳。而常璩专为漾山漾水,当是作者附而为山水之殊目矣。
余按《山海经》漾水出昆仑西北隅,而南流注于丑涂之水。《穆天子传》曰:天
子自舂山西征,至于赤乌氏。己卯,北征,庚辰,济于洋水,辛巳,入于曹奴。
曹奴之人戏,觞天子于洋水之上,乃献良马九百,牛羊七千。天子使逢固受之。
天子乃赐之黄金之鹿,戏乃膜拜而受。余以太和中从高祖北巡,狄人犹有此献。
虽古今世殊,而所贡不异。然川流隐伏,卒难详照,地理潜閟,变通无方,复不
可全言阚氏之非也。虽津流派别,枝渠势悬,原始要终,潜流或一,故俱受汉、
漾之名,纳方土之称,是其有汉川、汉阳、广汉、汉寿之号,或因其始,或据其
终,纵异名互见,犹为汉、漾矣。川共目殊,或亦在斯。今西县嶓冢山,西汉水
所导也,然微涓细注,若通幕历,津注而已。西流与马池水合,水出上邽西南六
十馀里,谓之龙渊水,言神马出水,事同徐吾来渊之异,故因名焉。《开山图》
曰: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即是水也。其水西流,谓之马池川。又西流
入西汉水。西汉水又西南流,左得兰渠溪水,次西有山黎谷水,次西有铁谷水,
次西有石耽谷水,次西有南谷水,并出南山,扬湍北注。右得高望谷水,次西得
西溪水,次西得黄花谷水,咸出北山,飞波南入西汉水。又西南,资水注之。水
北出资川,导源四壑,南至资峡,总为一水,出峡西南流,注西汉水。西汉水又
西南得峡石水口,水出苑亭西草黑谷。三溪西南至峡石口,合为一渎,东南流,
屈而南注西汉水。西汉水又西南,合杨廉川水,水出西谷,众川泻流,合成一川。
东南流,迳西县故城北。秦庄公伐西戎,破之。周宣王与其先大骆犬邱之地,为
西垂大夫,亦西垂宫也,王莽之西治矣。建武八年,世祖至阿阳,窦融等悉会。
天水震动,隗嚣将妻子奔西城,从杨广。广死,嚣愁穷城守。时颍川贼起,车驾
东归,留吴汉、岑彭围嚣。岑等壅西谷水,以缣幔盛土为堤,灌城。城未没丈馀。
水穿壅不行,地中数丈涌出,故城不坏。王元请蜀救至,汉等退还上邽。但广、
廉字相状,后人因以人名名之,故习讹为杨廉也,置杨廉县焉。又东南流,右
会茅川水,水出西南戎溪,东北流,迳戎邱城南。吴汉之围西城,王捷登城,向
汉军曰:为隗王城守者,皆必死,无二心,愿诸将亟罢,请自杀以明之。遂刎颈
而死。又东北流,注西谷水,乱流东南,入于西汉水。西汉水又西南,迳始昌峡,
《晋书地道记》曰:天水始昌县,故西城也。亦曰清崖峡。西汉水又西南,迳严
备戍南,左则严备水自东南,西北注之。右则盐官水南入焉。水北有盐官,在嶓
冢西五十许里,相承营煮不辍,味与海盐同。故《地理志》云:西县有盐官是也。
其水东南迳严备戍西,东南入汉水。汉水又西南,合左谷水,水出南山穷溪,北
注汉水。又西南,兰皋水出西北五交谷,东南历祁山军,东南入汉水。汉水又西
南,迳祁山军南,鸡水出南鸡谷,北迳水南县西,北流注于汉。汉水又西,建安
川水入焉。其水导源建威西北山,白石戍东南,二源合注。东迳建威城南。又东
与兰坑水会,水出西南近溪,东北迳兰坑城西,东北流注建安水。建安水又东迳
兰坑城北,建安城南,其地故西县之历城也。杨定自陇右徙治历城,即此处也,
去仇池一百二十里,后改为建安城。其水又东合错水,水出错水戍东南,而东北
入建安水。建安水又东北,有雉尾谷水,又东北,有太谷水,又北,有小祁山水,
并出东溪,扬波西注。又北,左会胡谷水,水西出胡谷,东迳金盘、历城二军北,
军在水南层山上。其水又东注建安水。建安水又东北,迳塞峡。元嘉十九年,宋
太祖遣龙骧将军裴方明伐杨难当,难当将妻子北奔,安西参军鲁尚期追出塞峡,
即是峡矣。左山侧有石穴洞,人言潜通下辨,所未详也。其水出峡西北流,注汉
水。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竞峙。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许里,山上有城,极为
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水迳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
右,犹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在上邽西南二百四十里。《开山图》曰:汉阳西
南有祁山,蹊径逶迤,山高严险,九州之名岨,天下之奇峻。今此山于众阜之中,
亦非为佶矣。汉水又西南,与甲谷水合,水出西南甲谷,东北流注汉水。汉水又
西,迳南岈北岈之中,上下有二城相对,左右坟垅低昂,亘山被阜。古谚云:南
岈北岈,万有馀家。诸葛亮《表》言:祁山去沮县五百里,有民万户,瞩其邱墟,
信为殷矣。汉水西南迳武植戍南。武植戍水发北山,二源奇发,合于安民戍南,
又南迳武植戍西,而西南流,注于汉水。汉水又西南,迳平夷戍南,又西南,夷
水注之。水出北山,南迳其戍,西南入汉水。汉水又西迳兰仓城南,又南,右会
两溪,俱出西山,东流注于汉水。张华《博物志》云:温水出鸟鼠山,下注汉水。
疑是此水,而非所详也。汉水又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世俗名之为阶陵水,
非也。汉水又东南,得北谷水,又东南得城阶水,又东南得仓谷水,右三水并出
西溪,东流注汉水。汉水又东南迳瞿堆西,又屈迳瞿堆南,绝壁峭峙,孤险云高,
望之形若覆壶。高平地方二十馀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开山图》谓之仇夷,
所谓积石嵯峨,嵚岑隐阿,者也。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
上丰水泉,所谓清泉涌沸,润气上流者也。汉武帝元鼎六年开,以为武都郡。天
池大泽在西,故以都为目矣。王莽更名乐平郡,县曰循虏。常琚、范晔云:郡居
河池,一名仇池,地方百顷,即指此也。左右悉白马氐矣。汉献帝建安中,有天
水氐杨腾者,世居陇右,为氐大帅。子驹,勇健多计,徙居仇池。魏拜为百顷氐
王。汉水又东合洛谷水,水有二源,同注一壑於神蛇戍西。左右山溪多五色蛇,
性驯良,不为物毒。洛谷水又南迳虎馗戍东,又南迳仇池郡西,瞿堆东,西南入
汉水。汉水又东合洛溪水,水北发洛谷,南迳威武戍南,又西南与龙门水合,水
出西北龙门谷,东流与横水会,东北穷溪,即水源也。又南迳龙门戍东,又东南
入洛溪水,又东南迳上禄县故城西,修源濬导,迳引北溪,南总两川,单流纳汉。
汉水又东南迳浊水城南,又东南会平乐水,水出武阶东北四十五里,更驰。南溪
导源东北流,山侧有甘泉,涌波飞清,下注平洛水。又迳甘泉戍南,又东迳平洛
戍南,又东入汉,谓之会口。汉水东南迳修城道南。与修水合。水总二源,东北
合汉。汉水又东南于盘头郡南,与浊水合。水出浊城北,东流与丁令溪水会。其
水北出丁令谷,南迳武街城西,东南入浊水。浊水又东迳武街城南,故下辨县治
也。李琀、李稚以氐王杨难敌妻死,葬阴平。袭武街,为氐所杀于此矣,今广
业郡治。浊水又东,宏休水注之,水出北溪,南迳武街城东,而南流注于浊水。
浊水又东迳白石县南。《续汉书》曰:虞诩为武都太守,下辨东三十馀里有峡,
峡中白水生大石,障塞水流,春夏辄溢,败坏城郭。诩使人烧石,以醋灌之。石
皆碎裂,因镌去焉。遂无泛溢之害。浊水即白水之异名也。浊水又东南,泥阳水
北出泥谷,南迳白石县东,而南入浊水。浊水又东南与仇鸠水合,水发鸠溪,南
迳河池县故城西,王莽之乐平亭也。其水西南流注浊水。浊水又东南与河池水合,
水出河池北谷,南迳河池戍东,西南入浊水。浊水又东南,两当水注之。水出陈
仓县之大散岭,西南流入故道川,谓之故道水。西南迳故道城东,魏征仇池,筑
以置戍。与马鞍山水合。水东出马鞍山,历谷西流,至故道城东,西入故道水。
西南流,北川水注之,水出北洛<木煎>山南。南流迳唐仓城下。南至困冢川,入故
道水。故道水又西南历广香交,合广香川水,水出南由县利乔山,南流至广香川,
谓之广香川水。又南注故道水,谓之广香交。故道水又西南,入秦冈山,尚婆水
注之。山高入云,远望增状,若岭纡曦轩,峰枉月驾矣。悬崖之侧,列壁之上,
有神象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至于福应衍违,
方俗是祈。水源北出利乔山,南迳尚婆川,谓之尚婆水。历两当县之尚婆城南,
魏故道郡治也。西南至秦冈山,入故道水。故道水又右合黄卢山水,水出西北天
水郡黄卢山腹,历谷南流,交注故道水。故道水南入东益州之广业郡界,与沮水
枝津合,谓之两当溪,水上承武都沮县之沮水渎,西南流,注于两当溪。虞翊为
郡漕谷布在沮,从沮县至下辨,山道险绝,水中多石,舟车不通,驴马负运,僦
五致一。诩乃于沮受僦直,约自致之。即将吏民按行,皆烧石<木煎>木,开漕船道。
水运通利,岁省万计,以其僦廪与吏士,年四十馀万也。又西南,注于浊水,浊
水南迳盘头郡东,而南合凤溪水,水上承浊水于广业郡,南迳凤溪,中有二石双
高,其形若阙,汉世有凤凰止焉,故谓之凤凰台,北去郡三里。水出台下东南流,
左注浊水。浊水又南注汉水。汉水又东南历汉曲,迳挟崖,与挟崖水合。水西出
担潭交,东流入汉水。汉水又东,迳武兴城南,又东南与北谷水合,水出武兴东
北,而西南迳武兴城北,谓之北谷水。南转迳其城东,而南与一水合,水出东溪,
西流注北谷水。又南流,注汉水。汉水又西南,迳关城北,除水出西北除溪,东
南流入于汉。汉水又西南,迳通谷,通谷水出东北通溪,上承漾水,西南流,为
西汉水。汉水又西南,寒水注之,水东出寒川,西流入汉。汉水又西,迳石亭戍,
广平水西出百顷川,东南流注汉。又有平阿水,出东山,西流注汉水。汉水又迳
晋寿城西,而南合汉寿水。水源出东山,西迳东晋寿故城南,而西南入于汉水也。
△又东南至广魏白水县西。又东南至葭萌县东北,与羌水合。
白水西北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山,水色白浊,东南流与黑水合,水出羌中,
西南迳黑水城西,又西南入白水。白水又东迳洛和城南,洛和水西南出和溪,东
北流,迳南黑水城西,而北注白水。白水又东南迳邓至城南。又东南与大夷祝水
合,水出夷祝城西南,穷溪,北注夷水。又东北合羊洪水,水出东南羊溪,西北
迳夷祝城东,又西北流,屈而东北,注于夷水。夷水又东北入白水,白水又东,
与安昌水会,水源发卫大西溪,东南迳邓至安昌郡南,又东南,合无累水,无累
水出东北近溪,西南入安昌水。安昌水又东南入白水,白水又东南,入阴平,得
东维水,水出西北维谷,东南迳维城西,东南入白水。白水又东南,迳阴平道故
城南,王莽更名摧虏矣,即广汉之北部也。广汉属国都尉治,汉安帝永初三年分
广汉蛮夷置。有白马水,出长松县西南白马溪,东北迳长松县北,而东北注白水。
白水又东,迳阴平大城北,盖其渠帅自故城徙居也。白水又东,偃溪水出西南偃
溪,东北流迳偃城西,而东北流入白水。白水又东,迳偃城北,又东北,迳桥头。
昔姜维之将还蜀也,雍州刺史诸葛绪邀之于此,后期不及,故维得保剑阁,而钟
会不能入也。白水又与羌水合,自下羌水又得其通称矣。白水又东,迳郭公城南。
昔郭淮之攻廖化于阴平也,筑之,故因名焉。白水又东,雍川水出西南雍溪,东
北注白水。白水又东,合空泠水,傍溪西南,穷谷,即川源也。白水又东南与南
五部水会。水有二源,西源出五部溪,东南流,东源出郎谷,西南,合注白水。
白水又东南,迳建阳郡东,而北与一水合,二源同注,共成一溪,西南流入于白
水。白水又东南,迳白水县故城东,即白水郡治也。《经》云:汉水出其西,非
也。白水又东南,与西谷水相得,水出西溪,东流迳白水城南,东南入白水。白
水又南,左会东流水,东入,极溪,便即水源也。白水又南迳兴城东,又东南,
左得刺稽水口,溪东北出,便水源矣。白水又东南,清水左注之。庚仲雍曰:清
水自祁山来,合白水,斯为孟浪也。水出于平武郡东北,瞩累亘下,南迳平武城
东,屈迳其城南,又西历平洛郡东南,屈而南,迳南阳侨郡东北,又东南,迳新
巴县东北,又东南迳始平侨郡南,又东南迳小剑戍北,西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
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也。张载铭曰:一人守险,万夫趑趄。信然。故李特
至剑阁而叹曰:剑氏有如此地,而面缚于人,岂不奴才也?小剑水西南出剑谷,
东北流迳其戍下,入清水。清水又东南,注白水。白水又东南,迳吐费城南,即
西晋寿之东北也。东南流,注汉水。西晋寿,即蜀王弟葭萌所封,为苴侯邑,故
遂名城为葭萌矣。刘备改曰汉寿,太康中又曰晋寿。水有津关。善风角,弟子归,
元章封筒药授之,曰:路有急难,开之,生到葭萌,从者与津吏诤,打伤,开筒
得书,言其破头者,可以此药裹之。生乃欢服,还卒业焉。亦廉叔度抱父柩自沈
处也。
△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
阚骃曰:强水出阴平西北强山,一曰强川。姜维之还也,邓艾遣天水太守王
颀败之于强川,即是水也。其水东北,迳武都、阴平、梓潼、南安入汉水。汉水
又东南,迳津渠戍东,又南迳阆中县东,巴西郡治也。刘璋之分三巴,此其一焉。
阆水出阆阳县,而东迳其县南,又东注汉水。昔刘璋之攻霍峻于葭萌也,自此水
上。张达、范强害张飞于此县。汉水又东南,得东水口,水出巴岭,南历獠中,
谓之东游水。李寿之时,獠自牂柯北入,所在诸郡,布满山谷。其水西南,迳宋
熙郡东,又东南迳平城东,又东南,迳巴西郡东,又东入汉水。汉水又东,与濩
溪水合,水出獠中,世亦谓之为清水也。东南流,注汉水。汉水又东南,迳宕渠
县西,又东南,合宕渠水,水西北出南郑县巴岭,与盘余水同源派注,南流,谓
之北水,东南流,与难水合,水出东北小巴山,西南注之。又东南流,迳宕渠县,
谓之宕渠水,又东南,入于汉。
△又东南过江州县东,南入于江。
涪水注之。庚仲雍所谓涪内水者也。
△丹水出京兆上洛县西北冢领山,
一名高猪山也。丹水东南流,与清池水合,水源东北出清池山,西南流,入
于丹水。
△东南过其县南。
县故属京兆,晋分为郡。《地道记》曰:郡在洛上,故以为名。《竹书纪年》,
晋烈公三年,楚人伐我南鄙,至于上洛。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昔
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领南,翼带
众流,北转入丹水,领上有四皓庙。丹水自苍野,又东历兔和山,即春秋所谓左
师军于兔和,右师军于苍野者也。
△又东南过商县南,又东南至于丹水县,入于均。
契始封商。《鲁连子》曰:在太华之阳。皇甫谧、阚骃并以为上洛商县也。
殷商之名,起于此矣。丹水自商县东南流注,历少习,出武关。应劭曰:秦之南
关也,通南阳郡。《春秋左传·哀公四年》,楚左司马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
晋、楚之盟,好恶同之,不然,将通于少习以听命者也。京相璠曰:楚通上洛
阨道也。汉祖下析、郦,攻武关。文颖曰:武关在析县西一百七十里,宏农界
也。丹水又东南流入臼口,历其戍下。又东南,析水出析县西北,宏农卢氏县大
蒿山。南流迳修阳县故城北,县即析之北乡也。又东入析县,流结成潭,谓之龙
渊,清深神异。耆旧传云:汉祖入关,迳观是潭,其下若有府舍焉。事既非恒,
难以详矣。其水又东迳其县故城北,盖《春秋》之白羽也。《左传·昭公十八年》,
楚使王子胜迁许于析,是也。郭仲产云:相承言此城汉高所筑,非也。馀按《史
记》楚襄王元年,秦出武关,斩众五万,取析一十五城。汉祖入关,亦言下析、
郦,非无城之言,修之则可矣。析水又历其县东,王莽更名县为古亭也。而南流
入丹水县,注于丹水,故丹水会均,有析口之称。丹水又东南,迳一故城南,名
曰三户城。昔汉祖入关,王陵起兵丹水,以归汉祖,此城,疑陵所筑也。丹水又
迳丹水县故城西南,县有密阳乡,古商密之地,昔楚申息之师所戍也,《春秋》
之三户矣。杜预曰:县北有三户亭。《竹书纪年》曰:壬寅,孙何侵楚入三户郛
者是也。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纲而取之,
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丹水东南流,至其县南。黄水北出予
山黄谷,南迳丹水县,南注于丹水。黄水北有墨山,山石悉黑,缋彩奋发,黝焉
若墨,故谓之墨山。今河南新安县有石墨山,斯其类也。丹水南有丹崖山,山悉
赪壁霞举,若红云秀天,二岫更为殊观矣。丹水又南,迳南乡县故城东北。汉建
安中,割南阳右壤为南乡郡。逮晋封宣帝孙畅为顺阳王,因立为顺阳郡。而南乡
为县,旧治酂城。永嘉中,丹水浸没,至永和中,徙治南乡故城。城南门外,旧
有郡社柏树,大三十围。萧欣为郡,伐之,言有大蛇从树腹中坠下,大数围,长
三丈,群小蛇数十,随入南山,声如风雨。伐树之前,见梦于欣,欣不以厝意,
及伐之,更少日,果死。丹水又东,迳南乡县北。兴宁末,太守王靡之改筑今城。
城北半据在水中,左右夹涧深长。及春夏水涨,望若孤洲矣。城前有晋顺阳太守
丁穆碑,郡民范甯立之。丹水迳流两县之间,历於中之北,所谓商於者也。故张
仪说楚绝齐,许以商於之地六百里。谓以此矣。《吕氏春秋》曰:尧有丹水之战,
以服南蛮。即此水也。又南合均水,谓之析口。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十一

○汝水
△汝水出河南梁县勉乡西天息山。
《地理志》曰:出高陵山,即猛山也。亦言出南阳鲁阳县之大盂山,又言:
出弘农卢氏县还归山,《博物志》曰:汝出燕泉山,并异名也。余以永平中,蒙
除鲁阳太守,会上台下,列山川图,以方志参差,遂令寻其源流。此等既非学
徒,难以取悉,既在迳见,不容不述。今汝水西出鲁阳县之大盂山黄柏谷,严鄣
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岖,人迹裁交,西即卢氏界也。其水东北流,迳太和城
西,又东流迳其城北。左右深松列植,筠柏交荫,尹公度之所栖神处也。又东届
尧山西领下,水流两分,一水东迳尧山南,为滍水也,即《经》所言滍水出
尧山矣。一水东北出为汝水,历蒙柏谷,左右岫壑争深,山阜竞高,夹水层松茂
柏,倾山荫渚,故世人以名也。津流不已,北历长白沙口,狐白溪水注之。夹岸
沙涨若雪,因以取名。其水南出狐白川,北流注汝水,又东北趣狼皋山者也。
△东南过其县北。
汝水自狼皋山东出峡,谓之汝厄也。东历麻解城北,故鄤乡城也,谓之蛮
中。《左传》所谓单浮馀围蛮氏,蛮氏溃者也。杜预曰:城在河南新城县之东南,
伊洛之戎,陆浑蛮氏城也。俗以为麻解城,非也,盖蛮、麻读声近故也。
汝水又迳周平城南。京相璠曰:霍阳山在周平城东南者也。
汝水又东,与三屯谷水合,水出南山,北流,迳石碣东。柱侧刊云河南界。
又有一碣,题言洛阳南界。碑柱相对,既无年月,竟不知何代所表也。其水又北
流,注于汝水。
汝水又东与广成泽水合,水出狼皋山北泽中。安帝永初元年,以广成游猎地
假与贫民。元初二年,邓太后临朝,邓骘兄弟辅政。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
废,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于时,马融以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材之用,
无或可废,作《广成颂》云:大汉之初基也,揆厥灵囿,营于南郊。右矕三
涂,左枕嵩狱,面据衡阴,背箕王屋,浸以波、溠,演以荥、洛。金山、石林,
殷起乎其中。神泉侧出,丹水、涅池。怪石浮磬,燿焜于其陂。桓帝延熹元年,
校猎广成,遂幸函谷关。其水自泽东南流,迳温泉南,与温泉水合。温水数源,
扬波于川左,泉上,华宇连荫,茨甍交拒,方塘石沼,错落其间,颐道者多归之。
其水东南流,注广成泽水。泽水又东南入于汝水。汝水又东,得鲁水口。水上承
阳人城东鲁公陂。城,古梁之阳人聚也,秦灭东周,徒其君于此。陂水东南流,
合于涧水,水出北山,南流注之,又乱流,注于汝水。汝水之右,有霍阳聚。汝
水迳其北,东合霍阳山水,水出南山,杜预曰:河南梁县有霍山者也。其水东北
流,迳霍阳聚东,世谓之华浮城,非也。《春秋左传·哀公四年》,楚侵梁及霍。
服虔曰:梁、霍,周南鄙也。建武二年,世祖遣征虏将军祭遵攻蛮中山贼张满,
时,厌新、柏华馀贼合,攻得霍阳聚,即此。水又迳梁城西。按《春秋》,周小
邑也,于战国为南梁矣。故《经》云,汝水迳其县北,俗谓之治城,非也,以北
有注城故也。今置治城县,治霍阳山。水又东北流,注于汝水。
汝水又左合三里水,水北出梁县西北,而东南流,迳其县故城西,故{单心}
狐聚也。《地理志》云:秦灭西周,徙其君于此,因乃县之。杜预曰:河南县西
南有梁城,即是县也。水又东南,迳注城南。司马彪曰:河南梁县有注城。《史
记》魏文侯三十二年,败秦于注者也。又与一水合,水发注城东坂下,东南流注
三里水。三里水又乱流入于汝。
汝水又东迳成安县故城北。按《地理志》,颍川郡有成安县,侯国也。《史
记·建元以来功臣侯者年表》曰:汉武帝元鼎五年,校尉韩千秋击南越,死,封
其子韩延年为成安侯。即此邑矣。世谓之白泉城,非也,俗谬耳。
汝水又东,为周公渡,藉承休之徽号,而有周公之嘉称也。
汝水又东,黄水注之。水出梁山,东南迳周承休县故城东,为承休水。县,
故子南国也。汉武帝元鼎四年,幸洛阳,巡省豫州,观於周室,邈而无祀。询问
耆老,乃得孽子嘉,封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按《汲冢古文》谓卫将军文子为
子南弥牟,其后有子南劲。《纪年》,劲朝于魏。后惠成王如卫,命子南为侯。
秦并六国,魏最后灭。疑嘉是卫后,故氏子南而称君也。初元五年,为周承休邑。
《地理志》:侯国也,元帝置。元始二年,更曰郑公。王莽之嘉美也。故汝渡有
周公之名,盖藉邑以纳称,世谓之黄城,水曰黄水,皆非也。其水又东南,迳白
茅台东,又南迳梁瞿乡西,世谓之期城,非也。按《后汉书》世祖自颍川往梁瞿
乡,冯鲂先诣行所,即是邑也。水积为陂,世谓之黄陂。东转,迳其城南,东流,
右合汝水。
△又东南过颍川郏县南。
汝水又东与张磨泉合,水发北阜,春夏水盛,则南注汝水。汝水又东,分为
西长湖,湖水南北五十馀步,东西三百步。汝水又东,扈涧水北出大刘山,南迳
木蓼堆东、郏城西,南流入于汝。
汝水又右,迤为湖。湖水南北八九十步,东西四五百步,俗谓之东长湖,湖
水下入汝,古养水也,水出鲁阳县北将孤山北长冈下。数泉俱发,东历永仁三堆
南。又东迳沙川,世谓之沙水,历山符垒北,又东迳沙亭南,故养阴里也。司马
彪《郡国志》曰:襄城有养阴里。京相璠曰:在襄城郏县西南。养,水名也,俗
以是水为沙水,故亦名之为沙城,非也。又城处水之阳,而以阴为称,更用惑焉。
但流杂间居,裂溉互移,致令川渠异容,津途改状,故物望疑焉。又右会堇沟水,
水出沛公垒西六十许步。盖汉祖入关,往征是由,故地擅斯目矣。其水东北注养,
乱流注汝水也。汝水又迳郏县故城南,━━《春秋·昭公十九年》,楚令尹子瑕
之所城也。━━滶水注之。水出鲁阳县之将孤山,东南。流许慎云:水出南阳
鲁阳,入父城,从水,敖声。吕忱《字林》亦言在鲁阳。滶水东入父城县,与
桓水会。水出鲁阳北山,水有二源奇导于贾复城,合为一渎。迳贾复城北,复南
击郾所筑也。俗语讹谬,谓之寡妇城,水曰寡妇水。此渎水有穷通,故有枯渠之
称焉。其水东北流至父城县北,右注滶水,乱流又东北至郏,入汝。
汝水又东南,左合蓝水,水出阳翟县重领山,东南流,迳纪氏城西,有层台,
谓之纪氏台。《续汉书》曰:世祖车驾西征,盗贼群起。郏令冯鲂为贼延裒所攻,
力屈。上诣纪氏,群贼自降。即是处,在郏城东北十馀里。其水又东南流,迳黄
阜东,而南入汝水。
汝水又东南流,与白沟水合,水出夏亭城西,又南迳龙城西。城西北即摩陂
也,纵广可一十五里。魏青龙元年,有龙见于郏之摩陂,明帝幸陂观龙,于是改
摩陂曰龙陂,其城曰龙城,其水又南入于汝水。又东南与龙山水会,水出龙山龙
溪,北流际父城县故城东。昔楚平王大城城父以居太子建,故杜预曰:即襄城之
城父县也。冯异据之,以降世祖,用报巾车之恩也。其水又东北流,与二水合,
俱出龙山,北流注之,又东北入于汝水。
汝水又东南,迳襄城县故城南。王隐《晋书地道记》曰:楚灵王筑。刘向
《说苑》曰:襄城君始封之日,服翠衣,带玉佩,徙倚于流水之上,即是水也。
楚大夫庄辛所说处。后乃县之。吕后元年,立孝惠后宫子义为侯国,王莽更名相
成也。黄帝尝遇牧童于田野。故嵇叔夜赞曰:奇矣难测,襄城小童,倦游六合,
来憩兹邦也。其城南对汜城,周襄王出郑居汜,即是此城也。《春秋·襄公二十
六年》,楚伐郑,涉汜而归。杜预曰:涉汝水于汜城下也。晋襄城郡治。京相璠
曰:周襄王居之,故曰襄城也。今置关于其下。
汝水又东南流,迳西不羹城南。《春秋左传·昭公二十年》,楚灵王曰:昔
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诸侯其畏我乎?《东观汉
记》曰:车骑马防以前参药,勤劳省闼,增封侯国襄城羹亭千二百五十户,即此
亭也。汝水又东南,迳繁邱城南,而东南出也。
△又东南,过定陵县北。
湛水出犨县北鱼齿山西北,东南流,历鱼齿山下,为湛浦,方五十馀步。
《春秋·襄公十六年》,晋伐楚,报杨梁之役。楚公子格及晋师战於湛阪,楚师
败绩,遂侵方城之外。今水北悉忱翼山阜,于父城东南,湛水之北,山有长阪,
盖即湛水以名阪,故有湛阪之名也。湛水又东南迳蒲城北,京相璠曰:昆阳县北
有蒲城,蒲城北有湛水者,是也。湛水又东,于汝水九曲北东入汝。杜预亦以是
水为湛水矣。《周礼》:荆州,其浸颍、湛。郑玄云未闻,盖偶有不照也。今考
地则不乖其土,言水则有符经文矣。
汝水又东南,迳定陵县故城北。汉成帝元延三年,封侍中、卫尉淳于长为侯
国,王莽更之曰定城矣。《东观汉记》曰:光武击王莽二公,还到汝水上,于涯,
以手饮水,澡颊尘垢,谓傅俊曰:今日疲倦,诸君宁备也?即是水也。水右则
滍水左入焉,左则百尺沟出矣。沟水夹岸层崇,亦谓之为百尺堤也。自定陵城
北,通颍水于襄城县,颍盛则南播,汝泆则北注。沟之东有澄潭,号曰龙渊,在
汝北四里许,南北百步,东西二百步,水至清深,常不耗竭,佳饶鱼笋,湖溢,
则东注漷水矣。汝水又东南,昆水注之,水出鲁阳县唐山,东南流,迳昆阳县
故城西。更始元年,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
千里不绝。又驱诸犷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
也。世祖以数千兵徼之阳关,诸将见寻、邑兵盛,反走入昆阳。世祖乃使成国上
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与十三骑出城南门,收兵于郾。寻、邑围城数
十重,云车十馀丈,瞰临城中,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人负户而汲。王凤请
降,不许。世祖帅营部俱进,频破之。乘胜,以敢死三千人,径冲寻、邑兵,败
其中坚于是水之上,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会大
雷风,屋瓦皆飞,莽兵大溃。昆水又屈迳其城南,世祖建武中,封侍中傅俊为侯
国。故《后汉·郡国志》有昆阳县,盖藉水以氏县也。昆水又东,迳定陵城南,
又东,注汝水。汝水又东南,迳奇頟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也。汶水出焉,世亦
谓之大氵隐水。《尔雅》曰:河其雍,汝有汶。然则汶者,汝别也。故其下夹水
之邑,犹流汝阳之名,是或汶、氵隐之声相近矣,亦或下合氵隐、颍,兼统厥称
耳。
△又东南,过郾县北。
汝水迳奇頟城西,东南流,其城衿带两水,侧背双流。
汝水又东南流,迳郾县故城北,故魏下邑也。《史记》,楚昭阳伐魏,取郾,
是也。汝水又东,得醴水口,水出南阳雉县,亦云,导源雉衡山,即《山海经》
云衡山也。郭景纯以为南岳,非也。马融《广城颂》曰:面据衡阴,指谓是山,
在雉县界,故世谓之雉衡山。依《山海经》,不言有水。然醴水东流,历唐山下,
即高凤所隐之山也。醴水又东南,与皋水合,水发皋山。郭景纯言,或作章山,
东流注于醴水。醴水又东南,迳唐城北。南入城,而西流出城。城盖因山以即称
矣。醴水又屈而东南流,迳叶县故城北,《春秋·成公十五年》,许迁于叶者也。
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华夏,故号此城为
万城,或作方字。唐勒《奏土论》曰:我是楚也,世霸南土,自越以至页垂,弘
境万里,故号曰万城也。余按《春秋》,屈完之在召陵,对齐侯曰:楚国方城以
为城,杜预曰:方城,山名也,在叶南,未详孰是。楚惠王以封诸梁子高,号曰
叶公,城即子高之故邑也。叶公好龙,神龙下之。河东王乔者,为叶令,每月望,
常自县诣台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
从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支舄。乃诏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
赐尚书官属履也。每当朝时,叶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天下玉棺于堂前,
吏民推排,终不摇动。乔曰:天帝独欲召我邪?乃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
宿昔,葬于城东,土自成坟。其夕,县中牛皆流汗喘乏,而人无知者。百姓为立
庙,号叶君祠。牧守每班录,皆先谒拜之。吏民祈祷,无不如应,若有违犯,亦
立能为祟。帝乃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无复声焉。或云:即古仙人王乔也。是
以于氏书之于神化。醴水又迳其城东,与烧车水合,水西出苦菜山,东流侧叶城
南,而下注醴水。醴水又东,迳叶公庙北。庙前有《叶公子高诸梁碑》。旧秦、
汉之世,庙道有双阙、几筵。黄巾之乱,残毁颓阙。魏太和、景初中,令长修饰
旧宇。后长汝南陈晞以正始元年立碑,碑字破落,遗文殆存,事见其碑。醴水又
东,与叶西陂水会。县南有方城山,屈完所谓楚国方城以为城者也。山有涌泉,
北流,畜之以为陂,陂塘方二里。陂水散流,又东,迳叶城南,而东北,注醴水。
醴水又东,注页陂。陂,东西十里,南北七里。二陂,并诸梁之所堨也。陂水
又东,迳潕阳县故城北。又东迳定陵城南,东与芹沟水合。其水导源叶县,东
迳潕阳城北,又东,迳定陵县南,又东南流注醴。其水迳流昆、醴之间,缠络
四县之中,疑即吕忱所谓涀水也。今于定陵更无别水,惟是水可当之。醴水东
迳郾县故城南,左入汝。《山海经》曰:醴水东流注于涀水也。汝水又东南流,
迳邓城西,《春秋左传·桓公二年》,蔡侯、郑伯会于邓者也。
汝水又东南流,潕水注之。
△又东南,过汝南上蔡县西。
汝南郡,楚之别也。汉高祖四年置,王莽改郡曰汝汶。县故蔡国,周武王克
殷,封其弟叔度于蔡。《世本》曰:上蔡也,九江有下蔡,故称上。《竹书纪年》
曰:魏章率师及郑师伐楚,取上蔡者也。永初元年,安帝封邓骘为侯国。汝水又
东,迳悬瓠城北。王智深云:汝南太守周矜起义於悬瓠者,是矣。今豫州刺史汝
南郡治。城之西北,汝水枝别左出,西北流,又屈西东转,又西南会汝,形若垂
瓠。耆彦云:城北名马湾,中有地数顷,上有栗园,栗小,殊不并固安之实也。
然岁贡三百石,以充天府。水渚,即栗州也。树木高茂,望若屯云积气矣。林中
有栗堂、射埻,甚间敞,牧宰及英彦,多所游薄。其城上西北隅,高祖以太和
中幸悬瓠,平南王肃起高台于小城,建层楼于隅阿,下际水湄,降眺栗渚,左右
列榭,四周参差竞跱,奇为佳观也。
△又东南,过平舆县南。
溱水出浮石领北青衣山,亦谓之青衣水也。东南迳朗陵县故城西,应劭曰:
西南有朗陵山,县以氏焉。世祖建武中,封城门校尉臧宫为侯国也。溱水又南屈
迳其县南,又东北,迳北宜春县故城北,王莽更名之为宣孱也。豫章有宜春,故
加北矣。元初三年,安帝封后父侍中阎畅为侯国。溱水又东北,迳马香城北,又
东北,入汝。
汝水又东南,迳平舆县南,安成县故城北,王莽更名至成也。汉武帝元光六
年,封长沙定王子刘苍为侯国矣。
汝水又东南,汶水注之,水首受慎水于慎阳县故城南陂。陂水两分,一水自
陂北,绕慎阳城四周城堑。颍川荀淑遇县人黄叔度于逆旅,与语移日,曰:子,
吾师表也。范晔论曰:黄宪言论风旨,无所得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
去疵吝,将以道周性全,无得而称乎?堑水又自渎东北流,注北陂,一水自陂东
北流,积为同陂。陂水又东北,又结而为陂,世谓之窖陂。陂水上承慎阳县北陂,
东北流,积而为土陂。陂水又东为窖陂。陂水又东南流,注壁陂。陂水又东北为
太陂。陂水又东,入汝。
汝水又东南,迳平陵亭北,又东南,迳阳遂乡北。
汝水又东,迳栎亭北。《春秋》之棘栎也。杜预曰:汝阴新蔡县东北有栎亭。
今城在新蔡故城西北,城北半沦水。
汝水又东南,迳新蔡县故城南。昔管、蔡间王室,放蔡叔而迁之。其子胡,
能率德易行。周公举之为鲁卿士,以见于王。王命之以蔡,申吕地也,以奉叔度
祀,是为蔡仲矣。宋忠曰:故名其地为新蔡。王莽所为新迁者也。世祖建武二十
八年,封吴国为侯国。《汝南先贤传》曰:新蔡郑敬,字次都,为郡功曹。都尉
高懿厅事前,有槐树,白露类甘露者。懿问掾属,皆言是甘露。敬独曰:明府政
未能致甘露,但树汁耳。懿不悦,托疾而去。
汝水又东南,左会澺水。水上承汝水别流于奇頟城东,东南流为练沟,迳
邵陵县西,东南流注,至上蔡西冈北,为黄陵陂。陂水东流,于上蔡冈东为蔡塘。
又东迳平与县故城南,为澺水县,旧沈国也,有沈亭。《春秋·定公四年》,
蔡灭沈,以沈子嘉归。后,楚以为县。《史记》曰:秦将李信攻平与,败之者也。
建武三十年,世祖封铫统为侯国。本汝南郡治。昔费长房为市吏,见王壶公,悬
壶郡市,长房从之,因而自远,同入此壶,隐沦仙路,骨谢怀灵,无会而返。虽
能役使鬼神,而终同物化。城南里馀有神庙,世谓之张明府祠,水旱之不节,则
祷之。庙前有《圭碑》,文字紊碎,不可复寻。《碑》侧有小石函。按《桂阳先
贤画赞》,临武张熹,字季智,为平与令。时天大旱,熹躬祷雩,未获嘉应,乃
积柴自焚。主簿侯崇,小史张化,从熹焚焉。火既燎,天灵感应,即澍雨。此熹
自焚处也。澺水又东南,左迤为葛陂。陂方数十里。水物含灵,多所苞育,昔
费长房投杖于陂而龙变所在也,又劾东海君于是陂矢。陂水东出为鮦水,俗谓之
三丈陂,亦曰三严水。水迳鮦阳县故城南,应劭曰:县在鮦水之阳。汉明帝永平
中,封卫尉阴兴子庆为侯国也。县有葛陵城,建武十五年,更封安成侯铫丹为侯
国。城之东北,有楚武王冢,民谓之楚王琴,城北祝社里下,土中得公鼎,曰楚
武王,是知武王<土遂>也。鮦陂东注为富水,水积之处,谓之陂塘,津渠交络,枝
布川隰矣。澺水自葛陂东南,迳新蔡县故城东,而东南流注于汝水。又东南迳
下桑里,左迤为横塘陂,又东为北青陂者也。汝水又东南,迳壶邱城北,故陈地。
《春秋左传·文公九年》,楚侵陈,克壶邱,以其服于晋,是也。汝水又东,与
青陂合,水上承慎水于慎阳县之上慎陂,左沟北注马城陂,陂西有黄邱亭。陂水
又东,迳新息亭北,又东为绸陂。陂水又东,迳新息县,结为墙陂。陂水又东,
迳遂乡东南,而为壁陂。又东为青陂,陂东对大吕亭。《春秋外传》曰:当成周
时,南有荆蛮、申、吕,姜姓矣,蔡平侯始封也。西南有小吕亭,故此称大也。
侧陂南有青陂庙,庙前有陂,汉灵帝建宁三年,新蔡长河南缑氏李言上请修复青
陂。司徒臣训、尚书臣袭。奏可洛阳宫,于青陂东塘南树碑。碑称青陂在县坤地。
源起桐伯淮川,别流入于潺湲。迳新息墙陂,衍入褒信界,灌溉五百馀顷。陂水
又东,分为二水,一水南入淮,一水南东迳白亭北,又东,迳吴城南。《史记》,
楚惠王二年,子西召太子建之子胜于吴,胜入居之,故曰吴城也。又东北屈迳壶
邱东,而北流注于汝水,世谓之薄溪水。汝水又东,迳褒信县故城北,而东注矣。
△又东至原鹿县。
汝水又东南迳县故城西。杜预《释地》曰:汝阴有原鹿县也。
△南入于淮。
所谓汝口,侧水有汝口戍,淮、汝之交会也。

[发帖际遇]: 林风偷拍五岳并派大会内幕,登上铁血晚报头条,刷新当晚销量,得到银两28。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十二

○颍水 洧水 氵异水 潧水 渠(沙水)
△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
秦始皇十七年,灭韩,以其地为颍川郡,盖因水以著称者也。汉高帝二年,
以为韩国。王莽之左队也。《山海经》曰:颍水出少室山。《地理志》曰:出阳
城县阳乾山。今颍水有三源奇发,右水出阳乾山之颍谷。《春秋》颍考叔为其封
人。其水东北流。中水导源少室通阜,东南流,迳负黍亭东。《春秋·定公六年》,
郑伐冯、滑、负黍者也。冯敬通《显志赋》曰:求善卷之所在,遇许由于负黍。
京相璠曰:负黍在颍川阳城县西南二十七里。世谓之黄城也。亦或谓是水为氵隐
水,东与右水合。左水出少室南溪,东合颍水,故作者互举二山,言水所发也。
《吕氏春秋》曰:卞随耻受汤让,自投此水而死。张显《逸民传》、嵇叔夜《高
士传》并言,投泂水而死,未知其孰是也。
△东南过其县南。
颍水又东,五渡水注之。其水导源崈高县东北,太室东溪。县,汉武帝置,
以奉太室山,俗谓之崧阳城。及春夏雨泛,水自山顶而迭相灌澍,崿流相承为二
十八浦也。旸旱辍津,而石潭不耗,道路游憩者,惟得餐饮而已,无取澡盥其中,
苟不如法,必数日不豫,是以行者惮之。山下大潭周数里,而清深肃洁。水中有
立石,高十余丈,广二十许步,上甚平整。缁素之士,多泛舟升陟,取畅幽情。
其水东南迳阳城西,石溜萦委,溯者五涉,故亦谓之五渡水。东南流入颍水。颍
水迳其县故城南。昔舜禅禹,禹避商均,伯益避启,并于此也。亦周公以土圭测
日景处。汉成帝永始元年封赵临为侯国也。县南对箕山,山上有许由冢,尧所封
也。故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有许由墓焉。山下有牵牛墟。侧颍水有犊泉,
是巢父还牛处也。石上犊迹存焉。又有许由庙,碑阙尚存,是汉颍川太守朱宠所
立。颍水迳其北,东与龙渊水合,其水导源龙渊,东南流迳阳城北,又东南入于
颍。
颍水又东,平洛溪水注之。水发玉女台下平洛涧,世谓之平洛水。吕忱所谓
勺水出阳城山,盖斯水也。又东南流注于颍。
颍水又东出阳城关,历康城南,魏明帝封尚书右仆射卫臻为康乡侯,此即臻
封邑也。
△又东南过阳翟县北。
颍水东南流迳阳关聚,聚夹水相对,俗谓之东西二土城也。颍水又迳上棘城
西,又屈迳其城南。《春秋左传·襄公十八年》,楚师伐郑城上棘以涉颍者也。
县西有故堰,堰石崩褫,颓基尚存,旧遏颍水枝流所出也。其故渎东南迳三封山
北,今无水。渠中又有泉流出焉,时人谓之<山禺>水,东迳三封山东,东南历大陵
西。《归藏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春秋左传》曰:夏启有
钧台之乡,是也。杜预曰: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其水又东南流,水积为陂,陂
方十里,俗谓之钧台陂,盖陂指台取名也。又西南流迳夏亭城西,又屈而东南,
为郏之靡陂。
颍水自堨东迳阳翟县故城北,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故武王至周曰:吾
其有夏之居乎?遂营洛邑。徐广曰:河南阳城,阳翟则夏地也。《春秋经》书,
秋,郑伯突入于栎。《左传》曰:桓公十五年,突杀檀柏而居之。服虔曰:檀伯,
郑守栎大夫,栎,郑之大都。宋忠曰:今阳翟也。周末,韩景侯自新郑徙都之。
王隐曰:阳翟,本栎也。故颍川郡治也。城西有《郭奉孝碑》。侧水有《九山祠
碑》,业柏犹茂,北枕川流也。
又东南过颍阳县西,又东南过颍阴县西南。
应劭曰:县在颍水之阳,故邑氏之。按《东观汉记》,汉封车骑将军马防为
侯国。防,城门校尉,位在九卿上,绝席。
颍水又南迳颍乡城西。颍阴县故城在东北,旧许昌典农都尉治也。后改为县,
魏明帝封侍中辛毗为国侯也。
颍水又东南迳柏祠曲东,历罡丘城南,故汾丘城也。《春秋左传·襄公十八
年》,楚子庚治兵于汾。司马彪曰:襄城县有汾丘。杜预曰:在襄城县之东北也。
迳繁昌故县北,曲蠡之繁阳亭也。《魏书·国志》曰:文帝以汉献帝延康元年,
行至曲蠡,登坛受禅于是地,改元黄初,其年以颍阴之繁阳亭为繁昌县。城内有
三台,时人谓之繁昌坛。坛前有二碑。昔魏文帝受禅于此,自坛而降,曰:舜,
禹之事,吾知之矣!故其石铭曰:遂于繁昌筑灵坛也。于后其碑六字生金,论者
以为司马金行,故曹氏六世,迁魏而事晋也。
颍水又东南流,迳青陵亭城北。北对青陵陂,陂纵广二十里,颍水迳其北,
枝入为陂。陂西则漷水注之,水出襄城县之邑城下,东流注于陂。陂水又东,
入临颍县之狼陂。颍水又东南流而历临颍县也。
△又东南过临颍县南,又东南过汝南氵隐强县北,洧水从河南密县东流注之。
临颍,旧县也。颍水自县西,小氵隐水出焉。《尔雅》曰:颍别为沙。郭景
纯曰:皆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之名也。亦犹江别为沱也。
颍水又东南迳泽城北,即古城皋亭矣。《春秋经》书:公及诸侯盟于皋鼬者
也。皋、泽字相似,名与字乖耳。
颍水又东迳氵隐阳城南,《竹书纪年》曰:孙何取氵隐阳,氵隐强城在东北,
颍水不得迳其北也。颍水又东南,潩水入焉,非洧水也。
△又东过西华县北,
王莽更名之曰华望也,有东故言西矣。世祖光武皇帝建武中,封邓晨为侯国。
汉济北戴封,字平仲,为西华令,遇天旱,慨治功无感,乃积柴坐其上以自焚,
火起而大雨暴至,远近欢服。永元十三年,征太常焉。县北有习阳城,颍水迳其
南,《经》所谓洧水流注之也。
△又南过女阳县北
县故城南有汝水枝流,故县得厥称矣。阚骃曰:本汝水别流,其后枯竭,号
曰死汝水,故其字无水。余按汝、女乃方俗之音,故字随读改,未必一如阚氏之
说,以穷通损字也。颍水又东,氵隐水注之,又东南迳博阳县故城东,城在南顿
县北四十里,汉宣帝封邴吉为侯国,王莽更名乐嘉。
△又东南过南顿县北,氵隐水从西来流注之。
氵隐水于乐嘉县入颍,不至于顿。顿,故顿子国也,周之同姓。《春秋·僖
公二十五年》,楚伐陈,纳顿子于顿是也,俗谓之颍阴城,非也。颍水又东南迳
陈县南,又东南左会交口者也。
△又东南至新阳县北,蒗荡渠水,从西北来注之。
《经》云蒗荡渠者,百尺沟之别名也。南合交口,新沟自是东出。颍上有堰,
谓之新阳堰,俗谓之山阳堨,非也。新沟自颍北东出,县在水北,故应劭曰:
县在新水之阳。今县故城在东,明颍水不出其北,盖《经》误耳。颍水自堰东南
流,迳项县故城北。《春秋·僖公十七年》,鲁灭项是矣。
颍水又东,右合谷水,水土承平乡诸陂,东北迳南顿县故城南,侧城东注。
《春秋左传》所谓顿迫于陈而奔楚,自顿徙南,故曰南顿也。今其城在顿南三十
余里。又东迳项城中,楚襄王所郭,以为别都。都内西南小城,项县故城也,旧
颍州治。谷水迳小城北,又东迳刺史贾逵祠北。王隐言祠在城北,非也,庙在小
城东。昔王凌为宣王司马懿所执,屈庙而欢曰:贾梁道王凌,魏之忠臣,惟汝有
灵知之。遂仰鸩而死。庙前有碑,碑石金生。干宝曰:黄金可采,为晋中兴之瑞。
谷水又东流,出城东注颍。
颍水又东,侧颍有公路城,袁术所筑也,故世因以术字名城矣。颍水又东,
迳临颍城北,城临水,阙南面。
又东迳云阳二城间,南北翼水,并非所具。
又东迳邱头。邱头南枕水《魏书·郡国志》曰:宣王军次邱头,王凌面缚水
次,故号武邱矣。颍水又东南流,于故城北,细水注之。水上承阳都陂,陂水枝
分,东南出为细水,东迳新阳县故城北,又东南迳宋公县故城北。县即所谓郪
邱者也,秦伐魏取郪邱,谓是邑矣。汉成帝绥和元年,诏封殷后于沛,以存三
统。平帝元始四年,改曰宋公。章帝建初四年,徙邑于此,故号新郪为宋公国
也,王莽之新延矣。细水又南迳细阳县,新沟水注之。新沟首受交口,东北迳新
阳县故城南。汉高帝六年,封吕清为侯国,王莽更名曰新明也。故应劭曰:县在
新水之阳。今无水,故渠旧道而已。东入泽渚而散流入细。细水又东南迳细阳县
故城南,王莽更之曰乐庆也。世祖建武中,封岑彭子遵为侯国。细水又东南积而
为陂,谓之次塘,公私引裂,以供田溉。又东南流屈而西南入颍。《地理志》曰:
细水出细阳县南入颍。颍水又东南流,迳胡城东,故胡子国也。《春秋·定公十
五年》,楚灭胡,以胡子豹归,是也。杜预《释地》曰:汝阴县西北有胡城也。
颍水又东南,汝水枝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别渎于奇頟,城东三十里,世谓之大
氵隐水也。东南迳召陵县故城南,《春秋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师于召陵,
责楚贡不入,即此处也。城内有大井,径数丈,水至清深。阚骃曰:召者,高也。
其地丘墟,井深数丈,故以名焉。又东南迳征羌县,故召陵县之安陵乡,安陵亭
也。世祖建武十一年,以封中郎将来歙。歙以征定西羌功,故更名征羌也。阚骃
引《战国策》,以为秦昭王欲易地,谓此也。汝水别渎又东迳公路台北,台临水
方百步,袁术所筑也。汝水别沟又东迳西门城,即南利也。汉宣帝封广陵厉王子
刘昌为侯国。县北三十里有孰城,号曰北利。故渎出于二利之间,间关女阳之县,
世名之死女。县取水名,故曰女阳也。又东迳南顿县故城南,又东南迳鮦阳城北,
又东迳氏阝乡城北,又东迳固始县故城北,《地理志》,县,故寝也,寝丘在南,
故籍丘名县矣。王莽更名之曰闰治。孙叔敖以土浸薄,取而为封,故能绵嗣。城
北犹有《叔敖碑》建武二年,司空李通,又慕叔敖受邑,故光武以嘉之,更名固
始。别汝又东迳蔡冈北,冈上有平阳侯相蔡昭冢。昭字叔明,周后稷之胄。冢有
石阙,阙前有二碑,碑字沦碎,不可复识,羊虎倾低,殆存而已。枝汝又东北流
迳胡城南,而东历女阴县故城西北,东入颍水。颍水又东迳女阴县故城北。《史
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曰:高祖六年,封夏侯婴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汝坟也。
县在汝水之阴,故以汝水纳称。城西有一城,故陶丘乡也,女阴郡治。城外东北
隅,有旧台,翼城若丘,俗谓之女郎台,虽经颓毁,犹自广崇,上有一井。疑故
陶丘乡,所未详。
△又东南至慎县,东南入于淮。
颍水东南流,左合上吴、百尺二水,俱承次塘细陂,南流注于颍。
颍水又东南,江陂水注之。水受大漴陂陂水南流,积为江陂,南迳慎城西,
侧城南流入于颍。颍水又迳慎阳县故城南,县故楚邑白公所居以拒吴。《春秋左
传·哀公十六年》,吴人伐慎,白公败之。王莽之慎治也。世祖建武中,封刘赐
为侯国。颍水又东南迳蜩蟟郭东,俗谓之郑城矣。又东南入于淮。《春秋·昭
公十二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盖颍水之会淮也。
△洧水出河南密县西南马领山。水出山下。亦言出颍川阳城山,山在阳城县
之东北,盖马领之统目焉。洧水东南流,迳一故台南,俗谓之阳子台。又东迳马
领坞北,坞在山上,坞下泉流北注,亦谓洧别源也,而入于洧水。
洧水东流,绥水会焉,水出方山绥溪,即《山海经》所谓浮戏之山也。东南
流,迳汉宏农太守张伯雅墓茔域四周,垒石为垣,隅阿相降,列于绥水之阴。庚
门,表二石阙,夹对石兽于阙下。冢前有石庙,列植三碑。碑云:德字伯雅,河
南密人也。碑侧树两石人,有数石柱及诸石兽矣。旧引绥水南入茔域,而为池沼。
沼在丑地,皆蟾蠩吐水,石隍承溜。池之南又建石楼。石庙前又翼列诸兽。但
物谢时沦,凋毁殆尽。夫富而非义,比之浮云,况复此乎?王孙,士安斯为达矣。
绥水又东南流,迳上郭亭南,东南注洧。洧水又东,襄荷水注之。水出北山子节
溪,亦谓之子节水,东南流注于洧。洧水又东会会沥滴泉,水出深溪之侧,泉流
丈余,悬水散注。故世士以滴沥称,南流入洧水也。
△东南过其县南。
洧水又东南流与承云二水合,俱出承云山,二源双导,东南流注于洧。世谓
之东、西承云水。
洧水又东,微水注之。水出微山,东北流入于洧。洧水又东迳密县故城南,
《春秋》谓之新城。《左传·僖公六年》,会诸侯伐郑,围新密,以郑不时城也。
今县城东门南侧,有汉密令卓茂祠。茂字子康,南阳宛人,温仁宽雅,恭而有礼。
人有认其马者,茂与之,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遂挽车而去。后马主
得马,谢而还之。任汉黄门郎,迁密令,举善而教,口无恶言,教化大行,道不
拾遗,蝗不入境,百姓为之立祠,享祀不辍矣。洧水又左会璅泉水,水出玉亭
西,北流注于洧。
洧水又东南与马关水合,水出玉亭下,东北流历马关,谓之马关水。又东北
注于洧。
洧水又东合武定水,水出北武定冈,西南流,又屈而东南流,迳零鸟坞西,
侧坞东南流。坞侧有水,悬流赴壑,一匹有余,直注涧下,沦积成渊。嬉游者瞩
望,奇为佳观。俗人睹此水挂于坞侧,遂目之为零鸟水。东南流入于洧。
洧水又东,与虎牍山水合。水发南山虎牍溪,东北流入洧。洧水又东南,赤
涧水注之。水出武定冈,东南流迳皇台冈下。又历冈东,东南流注于洧。
洧水又东南流,潧水注之。
洧水又东南迳会阝城南,《世本》曰: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隤,是
生六子,孕三年,启其左胁,三人出焉,破其右胁,三人出焉。其四曰求言,是
为郐人,郐人者,郑是也。郑桓公问于史伯曰:王室多难,予安逃死乎?史伯曰:
虢、郐,公之民,迁之可也。郑氏东迁,虢、郐献十邑焉。刘桢云:郐在豫州外
方之北,北邻于虢,都荥之南,左济右洛,居两水之间,食溱、洧焉。徐广曰:
郐在密县,妘姓矣,不得在外方之北也。洧水又东迳阴坂北,水有梁焉,俗谓
是济为参辰口。《左传·襄公九年》,晋伐郑,济于阴坂,次于阴口而还,是也。
杜预曰:阴坂,洧津也。服虔曰:水南曰阴。口者,水口也。参、阴声相近,盖
传呼之谬耳。又晋居商参之分,实沈之土。郑处大辰之野,阏伯之地。军师所次,
故济得其名也。
△又东过郑县南,潧水从西北来注之。
洧水又东迳新郑县故城中。《左传·襄公元年》,晋韩厥、荀偃、帅诸侯伐
郑,入其郛,败其徒兵于洧上,是也。《竹书经年》:晋文侯二年,周宣王子多
父伐鄫。克之,乃居郑父之丘,名之曰郑,是曰桓公。皇甫士安《帝王世纪》
云:或言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郑氏徙居之,故曰新郑矣。城内有遗
祠,名曰章乘,是也。
洧水又东为洧渊水。《春秋传》曰: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即此潭也。今洧
水自郑城西北入,而东南流,迳郑城南,城之南门内,旧外蛇与内蛇斗,内蛇死。
六年,大夫傅瑕杀郑子纳厉公,是其征也。水南有郑庄公望母台。庄姜恶公寤生,
与段京居。段不弟,姜氏无训。庄公居夫人于城颍。誓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故成台以望母,用伸在心之思,感考叔之言,忻大隧之赋,泄泄之慈有嘉,融融
之孝得常矣。
洧水又东与黄水合,《经》所谓潧水,非也。黄水出太山南黄泉,东南流
迳华城西。史伯谓郑桓公曰:华,君之土也。韦昭曰:华、国名矣。《史记》秦
昭王三十三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斩首十五万。司马彪曰:华阳,亭
名,在密县。嵇叔夜常采药于山泽,学琴于古人,即此亭也。黄水东南流,又与
一水合。水出华城南冈,一源两分,泉流派别,东为七虎涧水,西流即是水也。
其水西南流注于黄水,黄即《春秋》之所谓黄崖也。故杜预云:苑陵县西有黄水
者也。又东南流,水侧有二台,谓之积粟台,台东即二水之会也。捕章山水注之,
水出东捕章山,西流注于黄水。黄水又南至郑城北,东转于城东北,与黄沟合。
水出捕獐山,东南流至郑城东,北入黄水。黄水又东南,迳龙渊泉东南,七里沟
水注之,水出隟侯亭东南平地,东注,又屈而南流,迳升城东,又南历烛城西,
即郑大夫烛之武邑也。又南流注于洧水也。
△又东南过长社县北。
洧水东南流,南濮、北濮二水入焉。濮音仆。洧水又东南与龙渊水合,水出
长社县西北。有故沟,上承洧水,水盛则通注龙渊,水减则津渠辍流。其渎中泌
泉,南注东转为渊,渌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矣,所谓渊无潜
鳞也。又东迳长社县故城北,郑之长葛邑也。《春秋·隐公五年》,宋人伐郑,
围长葛是也。后社树暴长,故曰长社。魏颍川郡治也。余以景明中,出宰兹郡,
于南城西侧,修立客馆。版筑既兴,于土下得一树根,甚壮大,疑是故社怪长暴
茂者也。稽之故说,县无龙渊水名,盖出近世矣。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长
社北界有禀水。但是水导于隍堑之中,非北界之所谓。又按京、杜地名,并云:
长社县北有长葛乡。斯乃县徙于南矣。然则是水即禀水也。其水又东南迳棘城北,
《左传》所谓楚子伐郑,救齐,次于棘泽者也。禀水又东,左注洧水。
洧水又东南,分为二水也。其枝水东北注沙,一水东迳许昌县,故许男国也。
姜姓,四岳之后矣。《穆天子传》所谓天子见许男于洧上者也。汉章帝建初四年,
封马光为侯国。《春秋佐助期》曰:汉以许昌失天下。及魏承汉历,遂改名许昌
也。城内有景福殿基,魏明帝太和中造,准价八百余万。
洧水又东入汶仓城内,俗以是水为汶水,故有汶仓之名,非也,盖洧水之氏阝
阁耳。
洧水又东迳鄢陵县故城南。李奇曰:六国为安陵也。昔秦求易地,唐且受使
于此。汉高帝十二年,封都尉朱濞为侯国。王莽更名左亭。洧水又东,鄢陵陂水
注之,水出鄢陵南陂东,西南流注于洧水也。
△又东南过新汲县东北。
洧水自鄢陵东迳桐邱南,俗谓之天井陵,又曰冈,非也。
洧水又屈而南流,水上有梁,谓之桐门桥,藉桐邱以取称,亦言取桐门亭而
著目焉。然不知亭之所在,未之详也。
洧水又东南迳桐邱城,《春秋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楚伐郑,郑人将奔桐
邱,即此城也。杜预《春秋释地》曰:颍川许昌城东北。京相璠曰:郑地也。今
图无,而城见存,西南去许昌故城可三十五里。俗名之曰堤,其城南即长堤,固
洧水之北防也。西南桐邱,其城邪长而不方,盖凭邱之称,即城之名矣。
洧水又东迳新汲县故城北。汉宣帝神雀二年,置于许之汲乡曲洧城,以河内
有汲县,故加新也。城有洧水南堤上。又东洧水右迤为濩陂。洧水又迳匡城南,
扶沟之匡亭也。又东,洧水左迤为鸭子陂,谓之大穴口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东南过茅城邑之东北。
洧水自大穴口东南迳洧阳城,西南迳茅城,东北又南,左合甲庚沟。沟水上
承洧水于大穴口,东北枝分,东迳洧阳故城南,俗谓之复阳城,非也。盖洧复字
类音读变。汉建安中封司空祭酒郭奉孝为侯国。其水又东南为鸭子陂,陂广一十
五里,馀波南入甲庚沟,西注洧,东北泻沙。
洧水又南迳一故城西,世谓之思乡城,西去洧水十五里。
洧水又右合濩陂水,水上承洧水于新汲县,南迳新汲县故城东,又南积而为
陂。陂之西北即长舍城,陂水东翼洧堤,西面茅邑,自城北门列筑堤道,迄于此
冈,世尚谓之茅冈,即《经》所谓茅城邑也。陂水北出,东入洧津,西北纳潩
流。
△又东过习阳城西,折入于颍。
洧水又东南迳辰亭东,俗谓之田城,非也。盖田、辰声相近,城亭音韵联故
也。《经》书:鲁宣公十一年,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也。京相璠曰:颍川
长平有故辰亭。杜预曰:长平县东南有辰亭。今此城在长平城西北,长平城在东
南,或杜氏之谬,《传》书之误耳。长平东南涝陂北畔,有一阜,东西减里,南
北五十许步,俗谓之新亭台。又疑是杜氏所谓辰亭,而未之详也。
洧水又南迳长平县故城西,王莽之长正也。
洧水又南分为二水,枝水东出,谓之五梁沟。迳习阳城北,又东迳赭邱南,
邱上有故城。《郡国志》曰:长平故属汝南县,有赭邱城,即此城也。又东迳长
平城南,东注涝陂。洧水南出,谓之溪笼水,故水会有笼口之名矣。
洧水又东迳习阳城西,西南折入颍。《地理志》曰:洧水东南至长平县入颍
者也。
△潩水出河南密县大騩山。
大騩即具茨山也。黄帝登具茨之山,升于洪堤之上,受《神芝图》于黄盖
童子,即是山也。潩水出其阿流而为陂,俗谓之玉女池。东迳陉山北,《史记》
魏襄王六年,败楚于陉山者也。山上有郑祭仲冢。冢西有子产墓,累石为方坟,
坟东有庙,并东北向郑城。杜元凯言不忘本。际庙旧有一枯柏树,其尘根故株之
上,多生稚柏,列秀青青,望之,其奇可嘉矣。潩水又东南迳长社县故城西北,
南濮、北濮二水出焉。刘澄之著《永初记》云:《水经》,濮水源出大騩山,
东北流注泗。卫灵闻音于水上。殊为乖矣。余按《水经》为潩水,不为濮也。
是水首受潩水,川渠双引,俱东注洧。洧与之过沙,枝流派乱,互得通称。是
以《春秋·昭公九年》,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京相璠曰:以夷之濮
西田益也。杜预亦言,以夷田在濮水西者与城父人。服虔曰:濮,水名也。且字
类音同,津澜邈别,不得为北濮上源。师氏传音于其上矣。潩水又南迳钟亭西,
又东南迳皇亭西,又东南迳关亭西,又东南迳宛亭西,郑大夫宛射犬之故邑也。
潩水又南分为二水,一水南出迳胡城东,故颍阴县之狐人亭也。其水南结为陂,
谓之胡城陂。潩水自枝渠东迳曲强城东,皇陂水注之。水出西北皇台七女冈北,
皇陂即古长社县之浊泽也。《史记》魏惠王元年,韩懿侯与赵成侯合军伐魏,战
于浊泽是也。其陂北对鸡鸣城,即长社县之浊城也。陂水东南流迳明泉城北,故
颍阴县之狐宗乡也。又东合狐城陂水,水上承陂水,而东南流注于黄水,谓之合
作口。而东迳曲强城北,东流入潩水。时人谓之敕水,非也。敕、潩音相类,
故字从声变耳。潩水又迳东西二武亭间,两城相对,疑是古之岸门,史迁所谓
走犀首于岸门者也。徐广曰:颍阴有岸亭,未知是否?潩水又南迳射犬城东,
即郑公孙射犬城也,盖俗谬耳。潩水又南,迳颍阴县故城西。魏明帝封司空陈
群为侯国。其水自城西分为二,枝津东南出,又东迳许昌城南,东流入濩陂水。
潩水又东南,与宣梁陂水合,陂水上承狼陂,于颍阴城西南,陂南北二十里,
东西十里。《春秋左传》曰:楚子伐郑,师于狼渊是也。其水东南入许昌县,迳
巨陵城北,郑地也。《春秋左氏传·庄公十四年》,郑厉公获傅瑕于大陵。京相
璠曰:颍川临颍县东北二十五里,有故巨陵亭,古大陵也。其水又东积而为陂,
谓之宣梁陂也。陂水又东南入潩水。潩水又西南流迳陶城西,又东南迳陶陂
东。
△东南入于颍。潧水出郑县西北平地。
潧水出郐城西北溪络坞下。东南流迳贾复城西。东南流左合泌水,水出贾
复城东,南流注于潧。潧水又南,右会承云山水,水出西北承云山,东南历
浑子冈东注,世谓冈峡为五鸣口,东南流注于潧。潧水又东南流,历下田川,
迳郐城西,谓之为抑泉水也。故史伯答桓公曰:君以成周之众,奉辞伐罪,若克
虢、郐,君之土也。如前华后河,右洛左济,主芣騩而食潧洧,修典刑以守
之,可以少固,即谓此矣。潧水又南,悬流奔壑,崩注丈馀,其下积水成潭,
广四十许步,渊深难测。又南注于洧,《诗》所谓溱与洧者也,世亦谓之为郐水
也。
△东过其县北,又东南过其县东,又南入于洧水。
自郐、潧东南,更无别渎,不得迳新郑而会洧也。郑城东入洧者,黄崖水
也。盖《经》误证耳。
△渠水出荥阳北河,东南过中牟县之北。
《风俗通》曰:渠者,水所居也。渠水自河与泲乱流,东迳荥泽北,东南分
泲,历中牟县之圃田泽北,与阳武分水。泽多麻黄草。故《述征记》曰:践县境
便睹斯卉,穷则知逾界。今虽不能,然谅亦非谬。《诗》所谓东有圃草也。皇武
子曰: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圃。泽在中牟县西,西限长城,东极官渡,北佩
渠水,东西四十许里,南北二十许里。中有沙冈,上下二十四浦,津流迳通,渊
潭相接,各有名焉。有大渐、小渐大灰、小灰、义鲁、练秋、大白杨、小白杨、
散哧、禺中,羊圈、大鹄、小鹄、龙泽、密罗、大哀,小哀、大长、小长、大缩、
小缩、伯邱、大盖、牛眠、等浦,水盛则北注,渠溢则南播,故《竹书纪年》梁
惠成王十年,入河水于甫田,又为大沟而引甫水者也。又有一渎,自酸棘受河,
导自濮渎,历酸棘,迳阳武县南出。世谓之十字沟而属于渠。或谓是渎为梁惠之
年所开,而不能详也。斯浦乃水泽之所钟,为郑隰之渊薮矣。渠水右合五池沟。
沟上承泽水,下注渠,谓之五池口。魏嘉平三年,司马懿帅中军讨太尉王凌于寿
春,自彼而还,帝使侍中韦诞劳军于五池者也。今其地为五池乡矣。
渠水又东,不家沟水注之,水出京县东南梅山北溪。《春秋·襄公十八年》,
楚蒍子冯、公子格率锐师侵费,右回梅山。杜预曰:在密东北,即是山也。其水
自溪东北流,迳管城西,故管国也。周武王以封管叔矣,成王幼弱,周公摄政,
管叔流言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公赋《鸱鸮》以伐之,即东山之师是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晋师救郑,楚次管以待之。杜预曰:京县东北有管城者是也。
俗谓之为管水。又东北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注黄雀沟,谓之黄渊,渊同一百
步。其一水东越长城东北流,水积为渊,南北二里,东西百步,谓之百尺水。北
入圃田泽,分为二水。一水东北迳东武强城北。《汉书·曹参传》称:击羽婴于
昆阳,追至页,还攻武强,因至荥阳。薛瓒云:按武强城在阳武县,即斯城也。
汉高帝六年,封骑将庄不识为侯国。又东北流左注于渠,为不家水口也。一水东
流,又屈而南转,东南注白沟也。
渠水又东,清池水注之,水出清阳亭西南平地,东北流迳清阳亭南,东流,
即故清人城也。《诗》所谓清人在彭,彭为高克邑也。故杜预《春秋释地》云:
中牟县西有清阳亭是也。清水又屈而北流,至清口泽,七虎涧水注之,水出华城
南冈,一源两派,津川趣别,西入黄崖沟,东为七虎溪,亦谓之为华水也。又东
北流,紫光沟水注之,水出华阳城东北,而东流,俗名曰紫光涧。又东北注华水。
华水又东迳棐城北,即北林亭也。《春秋》文公与郑伯宴于棐,子家赋《鸿雁》
者也。《春秋·宣公元年》,诸侯会于棐林以伐郑,楚救郑,遇于北林。服虔曰:
北林,郑南地也。京相璠曰:今荥阳苑陵县有故林乡,在新郑北,故曰北林也。
余按林乡故城,在新郑东如北七十许里,苑陵故城东南五十许里,不得在新郑北
也。考京、服之说,并为疏矣。杜预云:荥阳中牟县西南有林亭,在郑北。今是
亭南去新郑县故城四十许里。盖以南有林乡亭,故杜预据是为北林,最为密矣。
又以林乡为棐,亦或疑焉。诸侯会棐,楚遇于此,宁得知不在是而更指他处也?
积古之传,事或不谬矣。又东北迳鹿台南冈,北出为七虎涧,东流,期水注之,
水出期城西南平地,世号龙渊水。东北流,又北迳期城西,又北与七虎涧合,谓
之虎溪水,乱流东注,迳期城北,东会清口水。司马彪《郡国志》曰:中牟有清
口水,即是水也。清水又东北,白沟水注之。水有二源。北水出密之梅山东南,
而东迳靖城南,与南水合。南水出太山,西北流至靖城南,左注北水,即承水也。
《山海经》曰:承水出太山之阴,东北流注于役水者也。世亦谓之靖涧水也。又
东北流,太水注之。水出太山东平地。《山海经》曰:太水出于太山之阳,而东
南流注于役水。世谓之礼水也。东北迳武陵县城西,东北流注于承水。又东北入
黄瓮涧,北迳中阳城西。城内有旧台甚秀。台侧有陂池,池水清深。涧水又东,
屈迳其城北。《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七年,郑釐侯来朝中阳者也。其水东北流
为白沟,又东北迳伯禽城北,盖伯禽之鲁往迳所由也。屈而南流,东注于清水,
即潘岳《都乡碑》所谓自中牟故县以西,西至于清沟,指是水也。乱流东迳中牟
宰鲁恭祠南。汉和帝时,右扶风鲁恭,字仲康,以太尉掾迁中牟令。政专德化,
不任刑罚,吏民敬信,蝗不入境。河南尹袁安疑不实,使部掾肥亲按行之。恭随
亲行阡陌,坐桑树下,雉止其旁。有小儿。亲曰:儿何不击雉?曰:将雏。亲起
曰:虫不入境,一异;化及鸟兽,二异;竖子怀仁,三异。久留非优贤,请还。
是年,嘉禾生县庭。安美其治,以状上之。征博士、待中,车驾每出,恭常陪乘。
上顾问民政,无所隐讳。故能遗爱自古,祠飨来今矣。沟水又东北迳沈清亭,疑
即博浪亭也。服虔曰:博浪,阳武南地名也,今有亭,所未详也。历傅浪泽,昔
张良为韩报仇于秦,以金椎击秦始皇,不中,中其副车于此。又北分为二水,枝
津东注役水。清水自枝流北注渠,谓之清沟口。
渠水又左迳阳武县故城南,东为官渡水,又迳曹太祖垒北,有高台谓之官渡
台,渡在中牟,故世又谓之中牟台。建安五年,太祖营官渡,袁绍保阳武。绍连
营稍前,依沙堆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相御,合战不利。绍进临官渡,起
土山地道以逼垒。公亦起高台以捍之,即中牟台也。今台北土山犹在。山之东悉
绍旧营,遗基并存。渠水又东迳田丰祠北。袁本初惭不纳其言,害之。时人嘉其
诚谋,无辜见戮,故立祠于是,用表袁氏覆灭之宜矣。
又东,役水注之。水出苑陵县西,隟侯亭东,世谓此亭为却城,非也,盖
隟、却声相近耳。中平陂,世名之泥泉也,即古役水矣。《山海经》曰:役山,
役水所出,北流注于河。疑是水也。东北流迳苑陵县故城北,东北流迳焦城东,
阳邱亭西,世谓之焦沟水。《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率师伐郑,
围焦城,不克,即此城也。俗谓之驿城,非也。役水自阳邱亭东流,迳山氏城北,
为高榆渊。《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率师城上枳、安陵山氏者
了。又东北为酢沟,又东北,鲁沟水出焉。役水又东北,泥沟水出焉。又东北为
八丈沟,又东,清水枝津注之,水自沈城东派,注于役水。又东迳曹公垒南,东
与沫水合。《山海经》云:沫山,沫水所出,北流注于役。今是水出中牟城西南,
疑即沫水也。东北流迳中牟县故城西,昔赵献侯自耿都此。班固云:赵自邯郸徙
焉。赵襄子时,佛肸以中牟叛,置鼎于庭,不与己者烹之,田英将褰裳赴鼎处也。
薛赞注《汉书》云:中牟在春秋之时,为郑之疆也。及三卿分晋,则在魏之邦土,
赵自漳北,不及此也。《春秋传》曰:卫侯如晋,过中牟。非卫适晋之次也。
《汲郡古文》曰:齐师伐赵东鄙,围中牟。此中牟不在赵之东也。按中牟当在漯
水之上矣。按《春秋》,齐伐晋夷仪,晋车千乘在中牟,卫侯过中牟,中牟人欲
伐之。卫褚师圃亡在中牟,曰:卫虽小,其君在,未可胜也。齐师克城而骄,遇
必败之,及败齐师。服虔不列中牟所在。杜预曰:今荥阳中有牟,回远,疑为非
也。然地理参差,土无常域,随其强弱,自相吞并,疆里流移,宁可一也?兵车
所指,迳纡难知。自魏徙大梁,赵以中牟易魏。故赵之南界,极于浮水,匪直专
漳也。赵自西取后止中牟。齐师伐其东鄙,于宜无嫌,而瓒径指漯水,空言中牟
所在,非论证也。汉高帝十二年,封单父圣为侯国。沫水又东北,注于役水。昔
魏太祖之背董卓也,间行出中牟,为亭长所录。郭长公《世语》云:为县所拘,
功曹请释焉。役水又东北迳中牟泽,即郑太叔攻萑蒲之盗于是泽也。其水东流,
北屈注渠。《续述征记》所谓自酱魁城到酢沟十里者也。渠水又东流而左会渊水,
其水上承圣女陂,陂周二百馀步,水无耗竭,湛然清满,而南流注于渠。渠水又
东南而注大梁也。
△又东至浚仪县。
渠水东南迳西赤城北,戴延之所谓西北有大梁亭,非也。《竹书纪年》,梁
惠成王二十八年,穰疵率师及郑孔夜战于深赫,郑师败逋,即此城也。左则故渎
出焉。秦始皇二十二年,王贲断故渠,引水东南出以灌大梁,谓之梁沟。又东迳
大梁城南,本《春秋》之阳武高阳乡也,于战国为大梁,周梁伯之故居矣。梁伯
好土功,大其城,号曰新里。民疲而溃,秦遂取焉。后魏惠王自安邑徙都之,故
曰梁耳。《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六年,四月甲寅,徙都于大梁,是也。秦灭魏以
为县。汉文帝封孝王于梁,孝王以土地下泾,东都睢阳,又改曰梁。自是置县,
以大梁城广,居其东城夷门之东。夷门即侯嬴抱关处也。《续述征记》以此城为
师旷城,言:郭缘生曾游此邑,践夷门,升吹台,终古之迹,缅焉尽在。余谓此
乃梁氏之台门,魏惠之朝居,非吹台也,当是误证耳。《西征记》论仪封人即此
县,又非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三月,为大沟于北郛,以行圃田之
水。《陈留风俗传》曰:县北有浚水,像而仪之,故曰浚仪。余谓故汴沙为阴沟
矣。浚之故曰浚,其犹《春秋》之浚洙乎?汉氏之浚仪水。无他也,皆变名矣。
其国多池沼,时池中出神剑,到今其民像而作之,号大梁氏之剑也。
渠水又北屈,分为二水。《续述征记》曰:汴沙到浚仪而分也。汴东注,沙
南流。其水更南流,迳梁王吹台东。《陈留风俗传》曰:县有仓颉、师旷城,上
有列仟之吹台,北有牧泽,中出兰蒲,上多俊髦,衿带牧泽,方一十五里,俗谓
之蒲关泽,即谓此矣。梁王增筑以为吹台,城隍夷灭,略存故迹。今层台孤立于
牧泽之右矣,其台方一百许步,即阮嗣宗《咏怀诗》所谓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
台,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晋世丧乱,乞活凭居,削堕,故基,遂成二层。
上基犹方四五十步,高一丈馀,世谓之乞活台,又谓之婆台城。渠水于此,有阴
沟、鸿沟之称焉。项羽与汉高分王,指是水以为东西之别。苏秦说魏襄王曰:大
王之地,南有鸿沟,是也。故尉氏县有波乡,波亭,鸿沟乡,鸿沟亭,皆藉水以
立称也。今萧县西亦有鸿沟亭,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先后谈者,亦指此以为
楚、汉之分王,非也。盖《春秋》之所谓红泽者也。
渠水右与汜水合,水上承役水于苑陵县,县故郑都民。王莽之左亭县也。役
水枝津东派为汜水者也,而世俗谓之泥沟水也。《春秋左传·僖公三十年》,晋
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所谓东汜者也。其水又东北迳中牟县南,
又东北迳中牟泽,与渊水合,水出中牟县故城北,城有层台。按郭长公《世语》
及干宝《晋记》并言:中牟县故魏任城王台下池中,有汉时铁锥,长六尺,入地
三尺,头西南指不可动,至月朔自正,以为晋氏中兴之瑞,而今不知所在。或言
在中阳城池台,未知焉是?渊水自池西出,屈迳其城西,而东南流注于汜。汜水
又东迳大梁亭南,又东迳梁台南,东注渠。渠水又东南流迳开封县,睢、涣二水
出焉。右则新沟注之。其水出逢池,池上承役水于苑陵县,别为鲁沟水,东南流
迳开封县故城北,汉高帝十一年,封陶舍为侯国也。《陈留志》称:阮简,字茂
宏,为开封令。县侧有劫贼,外白甚急数,简方围綦长啸。吏云:劫急。简曰:
局上有劫亦甚急。其耽乐如是。故《语林》曰:王中郎以围棋为坐隐,或亦谓之
为手谈,又谓之为棋圣。鲁沟南际富城,东南入百尺陂,即古之逢泽也。徐广
《史记音义》曰:秦孝公会诸侯于泽,汲郡墓《竹书纪年》作逢泽,斯其处也。
故应德琏《西征赋》曰:鸾衡东指,弭节逢泽。其水东北流为新沟。新沟又东北
流,迳牛首乡北,谓之牛建城。又东北注渠,即沙水也,音蔡,许慎正作沙音,
言水散石也。从水少,水少沙见矣。楚东有沙水。谓此水也。
△又屈南至扶沟县北。
沙水又东南迳牛首乡东南,鲁渠水出焉,亦谓之宋沟也。又迳陈留县故城南。
孟康曰:留,郑邑也,后为陈所并,故曰陈留矣。鲁沟水又东南迳围县故城北。
县苦楚难,修其干戈,以圉其患,故曰圉也。或曰,边陲之号矣。历万人散,王
莽之篡也,东郡太守翟义兴兵讨莽,莽遣奋威将军孙建,击之于圉北,义师大败,
尸积万数,血流溢道,号其处为万人散,百姓哀而祠之。又历鲁沟亭,又东南至
阳夏县故城西。汉高祖六年,封陈豨为侯国。鲁沟水又南入涡,今无水也。沙水
又东南迳斗城西,《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殡伯有尸,其臣葬之于是城也。
沙水又东南迳牛首亭东,《左传·桓公十四年》,宋人与诸侯伐郑东郊,取牛首
者也,俗谓之车牛城矣。沙水又东南,八里沟水出焉。又东南,迳陈留县裘氏乡
裘氏亭西,又迳澹台子羽冢东,与八里沟合。按《陈留风俗传》曰;陈留县裘氏
乡有澹台子羽冢,又有子羽祠,民祈祷焉。京相璠曰:今泰山南武城县,有澹台
子羽冢,县人也。未知孰是?因其方志所叙,就记缠络焉。沟水上承沙河而西南
流,迳牛首亭南,与百尺陂水合。其水自陂,南迳开封城东三里冈,左屈而西南
流转,注八里沟。又南得野兔水口。水上承西南兔氏亭北野兔陂,郑地也。《春
秋传》云:郑伯劳屈生于兔氏者也。陂水东北入八里沟,八里沟水又南迳石仓城
西,又南迳兔氏亭东,又南迳邵亭西,东入沙水。沙水南迳扶沟县故城东,县即
颍川之谷平乡也。有扶亭,又有洧水沟,故县有扶沟之名焉。建武元年,汉光武
封平狄将军朱鲔为侯国。沙水又东与康沟水合,水首受洧水于长社县东,东北迳
向冈西,即郑之向乡也。后人遏其上口,今水盛则北注,水耗则辍流。又有长明
沟水注之,水出苑陵县故城西北,县有二城,此则西城也。二城以东,悉多陂泽,
即古制泽也。京相璠曰:郑地。杜预曰:泽在荥阳苑陵县东,即《春秋》之制田
也。故城西北平地出泉,谓之龙渊泉。渊水流陵邱亭西,又西,重泉水注之,水
出城西北平地。泉涌南流,迳陵邱亭西,西南注龙渊水。龙渊水又东南迳凡阳亭
西,而南入白雁陂。陂在长社县东北,东西七里,南北十里,在林乡之西南。司
马彪《郡国志》曰:苑陵有林乡亭。白雁陂又引渎南流,谓之长明沟,东转北屈。
又东迳向城北,城侧向冈,《左传·襄公十一年》,诸侯伐郑师于向者也。又东
右<辶也>为染泽陂,而东注于蔡泽陂。长明沟水又东迳尉氏县故城南。圈称云:
尉氏,郑国之东鄙。弊狱官名也。郑大夫尉氏之邑。故栾盈曰:盈将归死于尉氏
也。沟渎自是三分,北分为康沟,东迳平陆县故城北。高后元年,封楚元王子礼
为侯国。建武元年,以户不满三千,罢为尉氏县之陵树乡,又有陵树亭,汉建安
中,封尚书荀攸为陵树乡侯。故《陈留风俗传》曰:陵树乡,故平陆县也。北有
大泽,名曰长乐厩。康沟水又东迳扶沟县之白亭北,《陈留风俗传》曰:扶沟县
有帛乡帛亭,名在七乡十二亭中。康沟水又东迳少曲亭。《陈留风俗传》曰:尉
氏县有少曲亭,俗谓之为小城也。又东南迳扶沟县故城东,而东南注沙水。沙水
又南会南水,其水南流,又分为二水。一水南迳关亭东,又东南流与左水合。其
水自枝渎南迳召陵亭西,疑即扶沟之亭也。而东南合右水,世以是水与鄢陵陂水
双导,亦谓之双沟。又东南入沙水。沙水南与蔡泽陂水合,水出鄢陵城西北。
《春秋·成公十六年》,晋、楚相遇于鄢陵,吕锜射中共王目,王召养由基,使
射杀之。亦子反醉酒自毙处也。陂东西五里,南北十里。陂水东迳匡城北,城在
新汲县之东北,即扶沟之匡亭也,亭在匡城乡。《春秋·文公元年》诸侯朝晋,
卫成公不朝,使孔达侵郑,伐绵訾及匡,即此邑也。今陈留、长垣县南有匡城,
即平邱之匡亭也。襄邑又有承匡城,然匡居陈、卫之间,亦往往有异邑矣。陂水
又东南至扶沟城北,又东南入沙水。沙水又南迳小扶城西,而东南流也。城即扶
沟县之平周亭,东汉和帝永元中,封陈敬王子恭为侯国。沙水又东南迳大扶城西,
城即扶乐故城也。城北二里有《袁梁碑》,云:梁,陈国扶乐人。后汉世祖建武
十七年,更封刘隆为扶乐侯,即此城也。涡水于是分焉,不得在扶沟北便分为二
水也。
△其一者,东南过陈县北。
沙水又东南迳东华城西,又东南,沙水枝渎西南达洧,谓之甲庚沟,今无水。
沙水又南与广漕渠合,上承庞官陂,云邓艾所开也。虽水流废兴,沟渎尚夥。昔
贾逵为魏豫州刺史,通运渠二百里馀,亦所谓贾侯渠也。而川渠迳复,交错畛陌,
无以辨之。沙水又东迳长平县故城北,又东南迳陈城北,故陈国也。伏羲、神农
并都之。城东北三十许里,犹有羲城实中。舜后妫满,为周陶正。武王赖其器用,
妻以元女太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太姬好祭祀,故《诗》所谓坎其击鼓,宛邱
之下。宛邱在陈城南道东。王隐云:渐欲平,今不知所在矣。楚讨陈,杀夏征舒
于栗门,以为夏州后。城之东门内有池,池水东西七十步,南北八十许步,水至
清洁而不耗竭,不生鱼草。水中有故台处,《诗》所谓东门之池也。城内有《汉
相王君造四县邸碑》,文字剥缺。不可悉识。其略曰:惟兹陈国,故曰淮阳郡,
云云:王君清惠著闻为百姓畏爱,求贤养士,千有馀人,赐与田宅。吏舍,自损
俸钱,助之成邸。五官掾西华陈骐等二百五人,以延熹二年云云,故其颂曰,修
德立功,四县回附。今碑之左右,遗墉尚存,其础犹在。时人不复寻其碑证,云
孔子庙学,非也。后楚襄王为秦所灭,徙都于此。文颍曰西楚矣,三楚斯其一焉。
城南郭里,又有一城,名曰淮阳城,子产所置也。汉高祖十一年,以为淮阳国。
王莽更名新平,县曰陈陵,故豫州治。王隐《晋书地道记》云:城北有故沙,名
之为死沙。而今水流津通,漕运所由矣。沙水又东南而南屈,迳陈城东,谓之百
尺沟。又南分为二水,沙水出焉。沟水东南流,谷水注之,水源上承涝陂。陂在
陈城西北,南暨牵城,皆为陂矣。陂水东流,谓之谷水,东迳涝城北,王隐曰:
牵北有谷水,是也,牵即柽矣。《经》书公会齐、宋于柽者也。杜预曰:柽即牵
也,在陈县西北为非,柽,小城也,在陈郡西南。谷水又东流迳陈城南,又东南
流入于沙水枝津,又东南流注于颍,谓之交口,水次大堰有,即古百尺堰也。
《魏书》《国志》曰:司马宣王讨太尉王凌,大军掩至百尺堨,即此堨也。
今俗呼之为山阳堰,非也。盖新水首受颍水于百尺沟,故堰兼有新阳之名也,以
是推之,悟故俗谓之非矣。
△又东南至汝南新阳县北。
沙水自百尺沟,东迳宁平县之故城南。《晋阳秋》称:晋太傅东海王越之东
奔也,石勒追之,燌尸于此。数十万众,敛手受害。勒纵骑围射,尸积如山。
王夷甫死焉。余谓后者所以智胜群情,辨者所以文身袪惑,夷甫虽体荷俊令,口
擅雌黄,汙辱君亲,获罪羯勒,史官方之华、王,谅为褒矣。沙水又东,积而为
陂,谓之阳都陂。明水注之,水上承沙水枝津,东出迳汝南郡之宜禄县故城北,
王莽之赏都亭也。明水又东北流注于陂,陂水东南流,谓之细水。又东迳新阳县
北,又东,高陂水东出焉。沙水又东,分为二水,即《春秋》所谓夷濮之水也。
枝津北迳谯县故城西,侧城入涡。沙水东南迳城父县西南,枝津出焉,俗谓之章
水也。一水东注,即濮水也。俗谓之父水也,东迳城父县之故城南,东流注也。
△又东南过山桑县北。
山桑故城在涡水北,沙水不得迳其北明矣,《经》言过北,误也。
△又东南过龙亢县南。
沙水迳故城北,又东南迳白鹿城北而东注也。
△又东南过义城县西,南入于淮。
义城县故属沛,后隶九江,沙水东流注于淮,谓之沙汭。京相璠曰:楚东地
也。《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楚令尹子常以舟师及沙汭而还。杜预曰:沙,
水名也。

[发帖际遇]: 林风跑去泰国取经,回来后出版《葵花宝典--2008奥运免自宫限量特别珍藏版》,获利银两11.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十三

○阴沟水 汳水 获水
△阴沟水出河南阳武县蒗荡渠。
阴沟首受大河于卷县,故渎东南迳卷县故城南,又东迳蒙城北。《史记》:
秦庄襄王元年,蒙骜击取成皋、荥阳,初置三川郡,疑即骜所筑也,于事未详。
故渎东分为二,世谓之阴沟水。京相璠以为出河之济,又非所究。俱东绝济隧,
右渎东南迳阳池城北,又东南绝长城,迳安亭北,又东北会左渎。左渎又东绝长
城,迳垣雍城南。昔晋文公战胜于楚,周襄王劳之于此。故《春秋》书甲午,至
于衡雍,作王宫于践土。《吕氏春秋》曰:尊天子于衡雝者也。《郡国志》曰:
卷县有垣雝城。即《史记》所记韩献秦垣雍是也。又东迳开光亭南,又东迳清阳
亭南,又东合右渎,又东南迳封丘县,绝济渎,东南至大梁,合蒗荡渠。梁沟既
开,蒗荡渠故渎实兼阴沟、浚仪之称,故云出阳武矣。东南迳大梁城北,右屈与
梁沟合,俱东南流,同受鸿沟沙水之目。其川流之会,左渎东导者,即汳水也。
盖津源之变名矣。故《经》云:阴沟出蒗荡渠也。
△东南至沛为濄水。
阴沟始乱蒗{艹砀},终别于沙而濄水出焉。濄水受沙水于扶沟县。许慎
又曰:濄水首受淮阳扶沟县蒗{艹砀}渠,不得至沛方为濄水也。《尔雅》曰:
濄为洵。郭景纯曰:大水溢为小水也。吕忱曰:洵,濄水也。濄水迳大扶
城西城之东北,悉诸袁旧墓,碑宇倾低,羊、虎碎折,惟司徒滂、蜀郡太守腾、
博平令光碑字所存惟此,自馀殆不可寻。冫过水又东南迳阳夏县西,又东迳邈城
北,城实中而西有璅郭。濄水又东迳大棘城南,故鄢之大棘乡也。《春秋·
宣公二年》,宋华元及郑公子归生战于大棘,获华元。《左传》曰:华元杀羊食
士,不及其御,将战,羊斟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遂御入
郑,故见获焉。后其地为楚庄所并。故圈称曰:大棘,楚地,有楚太子建之坟,
及伍员钓台,池沼具存。濄水又东迳安平县故城北。《陈留风俗传》曰:大棘
乡,故安平县也。士人敦憃,易以统御。濄水又东迳鹿邑城北,世谓之虎乡城,
非也。《春秋》之鸣鹿矣。杜预曰:陈国武平西南有鹿邑亭,是也。城南十里,
有《晋中散大夫胡均碑》,元康八年立。濄水之北有《汉温令许续碑》。续字
嗣公,陈国人也,举贤良,拜议郎,迁温令。延熹中立。濄水又东迳武平县故
城北。城之西南七里许,有《汉尚书令虞诩碑》。碑题云:《虞君之碑》,讳诩,
字定安,虞仲之后。为朝歌令,武都太守。文字多缺,不复可寻。按范晔《汉书》:
诩字升乡,陈国武平人。祖为县狱吏,治存宽恕,尝曰于公为里门,子为丞相,
吾虽不及于公,子孙未必不为九卿,故字诩曰升卿,安定盖其幼字也。魏武王初
封于此,终以武平华夏矣。濄水又东迳广乡城北。圈称曰:襄邑有蛇丘亭,故
广乡矣,改曰广世。后汉顺帝阳嘉四年,封侍中挚填为侯国,即广乡也。濄水
又东迳苦县西南,分为二水。枝流东北注于赖城入谷,谓死濄也。濄水又南
东屈,迳苦县故城南。《郡国志》曰:春秋之相也。王莽更名之曰赖陵矣。城之
四门,列筑驰道,东起赖乡;南自南门,越水直指故台,西面南门,列道径趣广
乡道西门驰道。西届武平北门驰道,暨于北台。濄水又东北屈,至赖乡,谷水
注之。谷水首受涣水于襄邑县东,东迳承匡城东。《春秋经》书:夏,叔彭生会
晋却缺于承匡。《左传》曰:谋诸侯之从楚者。京相璠曰:今陈留襄邑西三十里
有故承匡城。谷水又东南迳已吾县故城西,《陈留风俗传》曰:县故宋也,杂以
陈、楚之地,故梁国宁陵县之徙种龙乡也。以成哀之世,户至八九千,冠带之徒,
求置县矣。永元十一年,陈王削地,以大棘乡、直阳乡,十二年,自鄢隶之,命
以嘉名曰已吾,犹有陈、楚之俗焉。谷水又东迳柘县故县东。《地理志》淮阳之
属县也。城内有柘令许君《清德颂》,石碎字紊,惟此文见碑。城西南里许有
《汉阳翟令许叔台碑》,光和中立。又有《汉故乐成陵令太尉掾许婴碑》,婴字
虞卿,司隶校尉之子,建宁元年立。馀碑文字碎灭,不复可观,当似司隶诸碑也。
谷水又东迳苦县故城中,水泛则四周隍堑,耗则孤津独逝。谷水又东迳赖乡城南,
其城实中,东北隅有台偏高,俗以是台在谷水北,其城又谓之谷阳台,非也。谷
水自此东入濄水。濄水又北迳老子庙东。庙前有二碑,在南门外。汉桓帝遣
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陈相边韶撰碑。北有双石阙,甚整顿。石阙南侧,魏文帝黄
初三年经谯所勒。阙北东侧有孔子庙,庙前一碑,西面,是陈相鲁国孔畴建和三
年立。北则老君庙,庙东院中有九井焉。又北濄水之侧,又有李母庙。庙在老
子庙北,庙前有李母冢。冢东有碑,是永兴元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碑云:老子
生于曲、濄间。濄水又曲东,迳相县故城南,其城卑小实中。边韶《老子碑》
文云:老子,楚相县人也。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存,在赖乡之东。濄水
处其阳。疑即此城也。自是无郭以应之。濄水又东,迳谯县故城北。《春秋左
传·僖二十三年》,楚成得臣帅师伐陈,遂取谯,城顿而还。是也。王莽之延成
亭也。魏立谯郡,沇州治。沙水自南枝分,北迳谯城西,而北注濄。濄水
四周城侧,城南有曹嵩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庙堂,馀基尚存,柱础仍在。庙北
有二石阙双峙,高一丈六尺,榱栌及柱,皆雕镂云矩,上罦罳已碎。阙北有圭碑,
题云:《汉故中常侍长乐太仆特进费亭侯曹君之碑》,延熹三年立。碑阴又刊诏
策,二碑文同。夹碑东西,列对两石马,高八尺五寸,石作粗拙,不匹光武隧道
所表象马也。有腾兄冢。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颍川太守曹君墓》。延熹九年卒,
而不刊树碑岁月。坟北有其元子炽冢,冢东有碑,题云:《汉故长水校尉曹君之
碑》。历太中大夫、司马、长史、待中、迁长水,年三十九卒,熹平六年造。炽
弟胤冢。冢东有碑,题云:《汉谒者曹君之碑》,熹平六年立。城东有曹太祖旧
宅所在,负郭对廛,侧隍临水。《魏书》曰:太祖作议郎,告疾归乡里,筑室城
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射猎,以自娱乐。文帝以汉中平四年生于此,上有青
云如车盖,终日乃解,即是处也。后文帝以延康元年幸谯,大飨父老,立坛于故
宅。坛前树碑,碑题云:《大飨之碑》。碑之东北,濄水南有谯定王司马士会
冢。冢前有碑,晋永嘉三年立。碑南二百许步,有两石柱,高丈馀,半下为束竹
交文,作制工巧。石榜云:晋故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杨州,江州诸军事、安
东大将军、谯定王河内温司马公墓之神道。濄水又东迳朱龟墓北,东南流。冢
南枕道有碑,碑题云:《汉故幽州刺史朱君之碑》。龟字伯灵,光和六年卒官,
故吏别驾从事史右北平,无终年化中平二年造。碑阴刊故吏姓名,悉蓟、涿及上
谷、北平等人。濄水东南迳层邱北,邱阜独秀,巍然介立,故壁垒所在也。
濄水又东南,迳城父县故城北,沙水枝分注之。水上承沙水于思善县,世谓之
漳水,故有漳头之名也。东北流迳城父县故城西,侧城东北流入于濄。濄水
又东迳下城父北。《郡国志》曰:山桑县有下城父聚者也。濄水又屈迳其聚东
郎山西,又东南屈,迳郎山南,山东有垂惠聚,世谓之礼城。袁山松《郡国志》
曰:山桑县有垂惠聚,即此城也。濄水又东南迳濄阳城北,临侧濄水,魏
太和中为南兖州治,以孟表为刺史,后罢州立郡,衿带遏戍。濄水又东南迳龙
亢县故城南,汉建武十三年,世祖封傅昌为侯国。故语曰:沛国龙亢至山桑者也。
濄水又曲而南流,出石梁,梁石崩褫,夹岸积石,高二丈,水历其间。又东南
流迳荆山北,而东流注也。
△又东南至下邳淮陵县入于淮。
濄水又东,左合北肥水,肥水出山桑县西北泽薮,东南流,左右翼佩,数
源异出同归,盖微脉涓注耳。东南流迳山桑邑南,俗谓之北平城。昔文钦之封山
桑侯,疑食邑于此。城东南有一碑,碑文悉破无验,惟碑背故吏姓名尚存:熹平
元年义士门生沛国萧刘定兴立。北肥水又东迳山桑县故城南,俗谓之都亭城,非
也。今城内东侧,犹有山亭桀立,陵阜高峻,非洪台所拟。《十三州志》所谓山
生于邑其亭有桑,因以氏县者也。郭城东有《文穆冢碑》,三世二千石,穆郡户
曹史,征试博士、太常丞,以明气侯,擢拜侍中、右中郎将,迁九江、彭城、陈
留三郡,光和中卒。故吏涿郡太守彭城吕虔等立。北肥水又东,积而为陂,谓之
瑕陂。陂水又东南迳瑕城南。《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楚师还及瑕,即此城
也。故京相璠曰:瑕,楚地。北肥水又东南迳向县故城南。《地理志》曰:故向
国也。《世本》曰:许、州、向、申,姜姓也,炎帝后。京相璠曰:向,沛国县,
今并属谯国龙亢也。杜预曰:龙亢县东有向城,汉世祖建武十三年,更封富波侯
王霸为侯国,即此城也,俗谓之圆城,非。又东南迳义城南,世谓之楮城,非。
又东入于濄,濄水又东注于淮。《经》言下邳淮陵入淮。误矣。
△汳水出阴沟于浚仪县北。
阴沟即蒗荡渠也。亦言汳受旃然水,又云丹、沁乱流,于武德绝河,南入
荥阳合汳,故汳兼丹水之称。河泲水断,汳承水旃然而东,自王贲灌大梁,
水出县南,而不迳其北,夏水洪泛则是渎津通,故渠即阴沟也。于大梁北又曰浚
水矣。故圈称著《陈留风俗传》曰:浚水迳其北者也。又东,汳水出焉。故
《经》云:汳出阴沟于浚仪县北也。汳水东迳仓垣城南,即大梁之仓垣亭也。
城临汳水陈留相毕邈治此。征东将军苟晞之西也,邈走归京。晞使司马东莱王
赞代据仓垣,断留运漕汳水又东迳陈留县之鉼乡亭北。《陈留风俗传》所谓
县有鉼乡亭即斯亭也。汳水又迳小黄县故城南。《神仙传》称灵寿光扶风人,
死于江陵胡冈家,冈殡埋之。后百馀日,人有见光于此县,寄书与冈。冈发视之,
惟有履存。汳水又东迳鸣雁亭南。《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卫侯伐郑至于
鸣雁者也。杜预《释地》云:在雍丘县西北。今俗人尚谓之为白雁亭。汳水又
东迳雍丘县故城北,迳阳乐城南。《西征记》曰:城在汳北一里,周五里,雍
丘县界。汳水又东,有故渠出焉,南通睢水,谓之董生决,或言,董氏作乱,
引水南通睢水,故斯水受名焉。今无水。汳水又东,枝津出焉,俗名之为洛架
口。《西征记》曰:洛架,水名也。《续述征记》曰:在董生决下二里。汳水
又迳外黄县南,又东迳莠仓城北。《续述征记》曰:莠仓城去大游墓二十里。又
东迳大齐城南。《陈留风俗传》曰:外黄会有大齐亭。《陈留风俗传》曰:县有
科禀亭,是则科禀亭也。汳水又东,迳小齐城南。汳水又南迳利望亭南。
《风俗传》曰:故成安也。《地理志》陈留,县名。汉武帝以封韩延年为侯国。
汳水又东,龙门故渎出焉。渎旧通睢水,故《西征记》曰:龙门,水名也。门
北有土台,高三丈馀,上方数十步。汳水又东迳济阳考城县故城南,为菑获渠。
考城县,周之采邑也,于《春秋》为戴国矣,《左传·隐公十年》秋,宋、卫、
蔡伐戴是也。汉高帝十一年封秋彭祖为侯国。《陈留风俗传》曰:秦之谷县也。
后遭汉兵起,邑多灾年,故改曰菑县。王莽更名嘉谷。章帝东巡过县,诏曰:陈
留菑县其名不善。高祖鄙柏人之邑,世宗休闻喜而显获嘉应亨吉之符,嘉皇灵之
故,赐越乃光烈考武王,其改菑县曰考城。是渎盖因县以获名矣。汳水又东迳
宁陵县之沙阳亭北,故沙随国矣。《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秋,会于沙随,谋
伐郑也。杜预《释地》曰:在梁国宁陵县北沙阳亭,是也。世以为堂城,非也。
汳水又东迳黄蒿坞北。《续述征记》曰:堂城至黄蒿二十里。汳水又东迳斜
城下。《续述征记》曰:黄蒿到斜城五里。《陈留风俗传》曰:考城县有斜亭。
汳水又东迳周坞侧,《续述征记》曰:斜城东三里。晋义熙中,刘公遣周超之
自彭城缘汳故沟,斩树穿道七百馀里,以开水路,停薄于此,故兹坞流称矣。
汳水又东迳葛城北,故葛伯之国也。孟子曰:葛伯不祀。汤问曰:何为不祀?
称:无以供祠祭。遗葛伯。葛伯又不祀,汤又问之,曰:无以供犠牲。汤又遗之,
又不祀。汤又问之。曰:无以供粢盛。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又率
民夺之,不授者则杀之。汤乃伐焉。葛于六国属魏。魏襄王以封公子无咎,号信
陵君,其地葛乡,即是城也,在宁陵县东四十里。汳水又东迳神坈坞,又东
迳夏侯长坞。《续述征记》曰:夏侯坞至周坞,各相距五里。汳水又东迳梁国
睢阳县故城北,而东历襄乡坞南。《续述征记》曰:西去夏侯坞二十里。东一里
即襄乡浮图也,汳水迳其南,汉熹平中某君所立,死因葬之,其弟刻石树碑,
以旌厥德。隧前有师子、天鹿,累塼作百达柱八年。荒芜颓毁,彫落略尽矣。
△东至梁郡蒙县为获水,馀波南入睢阳城中。
汳水又东迳贳城南,俗谓之薄城,非也。阚骃《十三州志》以为贯城也,
在蒙县西北。《春秋·僖公二年》,齐侯、宋公、江、黄盟于贯,杜预以为贳也,
云:贳、贯字相似。贯在齐,谓贯泽也,是矣。非此也。今于此地,更无他城在
蒙西北,惟是邑耳。考文准地,贳邑明矣,非亳可知。汳水又东迳蒙县故城北,
俗谓之小蒙城也。《西征记》:城在汳水南十五六里,即庄周之本邑也,为蒙
之漆国吏,郭景纯所谓漆园有傲吏者也。悼惠施之没杜门于此邑矣。汳水自县
南出,今无复有水,惟睢阳城南侧有小水,南流入于睢。城南二里,有《汉太传
掾桥载墓碑》。载字元宾,梁国睢阳人也。睢阳公子,熹平五年立。城东百步有
石室,刊云:汉鸿胪桥仁祠,城北五里,有石虎、石柱而无碑志,不知何时建也?
汳水又东迳大蒙城北,自古不闻有二蒙,疑即蒙亳也。所谓景薄为北亳矣。椒
举云:商汤有景亳之命者也。阚骃曰:汤都也。亳本帝喾之墟,在《禹贡》豫州
河、洛之间,今河南偃师城西二十里尸乡亭是也。皇甫谧以为考之事实,学者失
之。如孟子之言汤居亳,与葛为邻,是即亳与葛比也。汤地七十里,葛又伯耳,
封域有限,而宁陵去偃师八百里,不得童子馈饷而为之耕。今梁国自有二亳,南
亳在谷熟,北亳在蒙,非偃师也。古文《仲虺之诰》曰:葛伯仇饷,征自葛始,
即孟子之言是也。崔骃曰:汤冢在济阴薄县北。《皇览》曰:薄城北郭东三里,
平地有汤冢。冢四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也。汉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史
却长乡按行水灾,因行汤冢,在汉属扶风,今征之回渠亭,有汤池征陌,是也。
然不经见,难得而详。按《秦宁公本纪》云:二年伐汤,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
遂灭汤。然则周桓王时自有亳王号汤,为秦所灭,乃西戎之国,葬于征者也,非
殷汤矣。刘向言殷汤无葬处为疑。杜预曰:梁国蒙县北有薄伐城,城中有成汤冢,
其西有箕子冢今城内有故冢方坟,疑即杜元凯之所谓汤冢者也。而世谓之王子乔
冢。冢侧有碑,题云:《仙人王子乔碑》,曰:王子乔者,盖上世之真人,闻其
仙不知兴何代也。博问道家,或言颍川,或言产蒙,初建此城,则有斯邱,传承
先民,曰王氏墓。暨于永和之元年,冬十二月,当腊之夜,墓上有哭声,其音甚
哀。附居者王伯怪之,明则祭而察焉。时天鸿雪,下无人径,有大鸟迹在祭祀处,
左右咸以为神。其后有人著大冠,绛单衣,杖竹,立冢前,呼扌采薪孺子伊永昌,
曰:我,王子乔也,勿得取吾坟上树也。忽然不见。时令泰山万熹稽故老人之言,
感精瑞之应,乃造灵庙,以休厥神。于是好道之俦,自远方集,或纟玄琴以歌太
一,或谭思以历丹田,知至德之宅兆,实真人之祖先。延熹八年秋八月,皇帝遣
使者奉犠牲致礼,祠濯之敬,肃如也。国相东莱王璋,字伯义以为神圣所兴,必
有铭表,乃与长史边乾遂树之玄石,纪颂遗烈。观其碑文,意似非远,既在迳见,
不能不书存耳。
△推水出汳水于梁郡蒙县北。
《汉书·地理志》曰:获水也。《十三州志》曰:首受甾获渠,亦兼丹水之
称也。《竹书纪年》曰:宋杀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又曰:宋大水,丹水壅不
流。盖汳水之变名也。猚水自蒙东出,水南有《汉故绎幕令匡碑》。匡字公
辅,鲁府君之少子也。碑字碎落,不可寻识,竟不知所立岁月也。猚水又东迳
长乐固北,己氏县南,东南流迳于蒙泽。《十三州志》曰:蒙泽在县东。《春秋
·庄公十二年》,宋万与公争博,杀闵公于斯泽矣。猚水又东,迳虞县故城北,
古虞国也。昔夏少康逃奔有虞。为之庖正。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者也。王莽之陈
定亭也。城东有《汉司徒盛允墓碑》。公子伯世,梁国虞人也。其先奭氏,至汉
中页,避孝元皇帝讳,改姓曰盛。世济其美,以迄于公。察孝廉,除郎,累迁司
空、司徒,延熹中立。墓中有石庙,庙宇倾颓,基构可寻。猚水又东南迳空桐
泽北。泽在虞城东南。《春秋·哀公二十六年》冬,宋景公游于空泽,辛己,卒
于连中。大尹兴空泽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宫者矣。猚水又东迳龙
谯固,又东合黄水口,水上承黄陂,下注猚水,猚水又东入栎林,世谓之九
里柞。猚水又东南迳下邑县故城北,楚考烈王灭鲁,顷公亡,迁下邑。又楚、
汉彭城之战,吕后兄周,军于下邑。高祖败,还从周军。子房肇捐地之策,收垓
下之师,陆机所谓即谋下邑者也。王莽更名下治矣。猚水又东迳砀县故城北。
应劭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王莽之节砀县也。
山有梁孝王墓,其冢,斩山作郭,穿石为藏。行一里到藏中,有数尺水,水有大
鲤鱼,黎民谓藏有神,不敢犯之。凡到藏皆洁齐而进,不齐者至藏,辄有兽噬其
足,兽难得见,见者云似狗,所未详也。山上有梁孝王祠。猚水又东,谷水注
之。水上承砀陂,陂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诸陂散流,为零水、瀤水、
清水也,积而成潭,谓之砀水。赵人有琴高者,以善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彭、
涓之术,浮游砀郡间,二百馀年,后入砀水中,取龙子,与弟子期曰:皆洁齐待
于水旁,设屋祠,果乘赤鲤鱼出,入坐祠中。砀中有千万人观之。留月馀复入水
也。陂水东注,谓之谷水,东迳安山北,即<石易>北山也。山有陈胜墓。秦乱,首
兵伐秦,弗终厥谋,死葬于砀,谥曰隐王也。谷水又东北注于猚水。猚水又
东,历蓝田乡郭,又东迳梁国杼秋县故城南,王莽之予秋也。猚水又东历洪沟
东注,水南北各一沟,沟首对猚,世谓之鸿沟非也。《春秋·昭公八年》,秋,
蒐于红。杜预曰:沛国萧县西有红亭,即《地理志》之虹县也。景帝三年封楚元
王子富为侯国,王莽之所谓贡矣。盖沟名音同,非楚、汉所分也。
△东,过萧县南,睢水北流注之。
萧县南对山,世谓之萧城南山也。戴延之谓之同孝山,云:取汉阳城侯刘德
所居里名目山见。刘澄之云:县南有冒山,未详孰是也。山有箕谷,谷水北流注
猚,世谓之西流水,言水上承梧桐陂,陂水西流,因以为名也。余尝迳萧邑城
右,惟是水北注猚水,更无别水,疑即《经》所谓睢水也。城东西及南三面,
临侧猚水,故沛郡治,县亦同居矣。城南旧有石桥耗处,积石为梁,高二丈,
今荒毁殆尽,亦不具谁所造也。县本萧叔国,宋附庸,楚灭之。《春秋·宣公十
二年》,楚伐萧,萧溃。申公巫臣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抚之士,皆同挟纩。
盖思使之然矣。萧女娉齐,为顷公之母。却克所谓萧同叔子也。猚水又东历龙
城,不知谁所创筑也。猚水又东迳同孝山北。山阴有楚元王冢,上圆下方,累
石为之,高十馀丈,广百许步,经十馀坟,悉结石也。猚水又东,净净沟水注
之。水上承梧桐陂西北流,即刘中书澄之所谓白沟水也。又北入于猚,俗名之
曰净净沟也。
△又东至彭城县北,东入于泗。
猚水自净净沟东,迳阿育王寺北,或言楚王英所造,非所详也。盖遵育王
之遗法,因以名焉。与安陂水合,水上承安陂馀波,北迳阿育王寺侧,水上有梁,
谓之玄注桥。水旁有石墓,宿经开发,石作工奇,殊为壮构,而不知谁冢,疑即
澄之所谓凌冢也。水北流注于猚。猚水又东迳弥黎城北。刘澄之《永初记》
所谓城之西南有弥黎城者也。猚水于彭城西南,回而北流,迳彭城。城西北旧
有楚大夫龚胜宅,即楚老哭胜处也。猚水又东转,迳城北而东注泗。水北三里,
有石冢被开,传言楚元王之孙刘向冢,未详是否。城即殷大夫彭祖之国也。于春
秋为宋地,楚伐宋,并之,以封鱼石。崔子季圭《述初赋》曰:想黄公于邳圯,
封鱼石于彭城,即是县也。孟康曰:旧名江陵为南楚,吴为东楚,彭城为西楚。
文颖曰:彭城,故东楚也,项羽都焉,谓之西楚。汉祖定天下,以为楚郡,封弟
交为楚王,都之。宣帝地节元年,更为彭城郡。王莽更之曰和乐郡也,徐州治。
城内有汉司徒袁安、魏中郎将徐庶等数碑,并列植于街右,咸曾为楚相也。大城
之内有金城。东北小城,刘公更开广之,皆垒石高四丈,列堑环之。小城西又有
一城,是大司马,琅邪王所修,因项羽故台,经始即构,宫观门閤,惟新厥制。
义熙十二年,霖雨骤澍,汴水暴长,城遂崩坏。冠军将军,彭城刘公之子也,登
更筑之。悉以塼垒,宏壮坚峻,楼橹赫奕,南北所无。宋平北将军、徐州刺史
河东薛安都,举城归魏,魏遣博陵公尉苟仁、城阳公孔伯恭援之,邑閤如初,观
不异昔。自后毁撤,一时俱尽。间遗工雕镂尚存,龙云逞势,奇为精妙矣。城之
东北角,起层楼于其上,号曰彭祖楼。《地理志》曰:彭城县,古彭祖国也。
《世本》曰:陆终之子,其三曰篯,是为彭祖。彭祖者,彭城是也。下曰彭祖蒙。
彭祖长年八百,绵寿永世,于此有冢,盖亦元极之化矣。其楼之侧,襟汳带泗,
东北为二水之会也。耸望川原,极目清野,斯为佳处矣。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十四

○睢水 瓠子河 汶水
△睢水出梁郡鄢县,
睢水出陈留县西,蒗荡渠,东北流。《地理志》曰:睢水首受陈留浚仪蒗荡
水也。《经》言出鄢,非矣。又东迳高阳故亭北。俗谓之陈留北城,非也。苏林
曰:高阳者,陈留北县也。按在留,故乡聚名也。有《汉广野君庙碑》。延熹六
年十二月,雍邱令董生,仰馀徽于千载,遵茂美于绝代,命县人长照为文,用章
不朽之德。其略云:辍洗分餐,谘谋帝猷,陈、郑有涿鹿之功,海岱无牧野之战,
大康华夏,绥静黎物,生民以来,功盛莫崇。今故宇无闻,而单碑介立矣。《陈
留风俗传》曰:郦氏居于高阳,沛公攻陈留县,郦食其有功,封高阳侯。有郦峻,
字文山,官至公府掾。大将军商,有功食邑于涿,故自陈留徙涿。县有鉼亭,
鉼乡。建武二年,世祖封王常为侯国也。睢水又东迳雍邱县故城北。县,旧耜
国也,殷汤、周武以封夏后,继禹之嗣。楚灭杞,秦以为县。圈称曰:县有五陵
之丘,故以氏县矣。城内有夏后祠。昔在二代,享祀不辍。秦始皇因筑其表为大
城,而以县焉。睢水又东,水积成湖,俗谓之白羊陂。陂方四十里,右则奸梁陂
水注之。其水上承陂水,东北迳雍丘城北。又东分为两渎,谓之双沟,俱入白羊
陂。陂水东合洛架口,水上承汳水,谓之洛架水,东南流入于睢水。睢水又东
迳襄邑县故城北,又东迳首乡城北。睢水又东迳宁陵县故城南,故葛伯国也,王
莽改曰康善矣。历鄢县北,二城南北相去五十里,故《经》有出鄢之文。城东七
里水次,有单父令杨彦、尚书郎杨禅字文节兄弟二碑,汉光和中立也。
△东过睢阳县南。
睢水又东迳横城北。《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乐大心御华向于横。杜
预曰:梁国睢阳县南有横亭。今在睢阳县西南,世谓之光城,盖光横声相近,习
传之,非也。睢水又迳新城北,即宋之新城亭也。《春秋左传·文公十四年》,
公会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晋赵盾,盟于新城者也。睢水又东
迳高乡亭北。又东迳亳城北,南亳也,即汤所都矣。睢水又东迳睢阳县故城南。
周武王封微子启于宋,以嗣殷后,为宋都也。昔宋元君梦江使乘辎车,被绣衣,
而谒于元君。元君感卫平之言,而求之于泉阳,男子余且献神龟于此矣。秦始皇
二十二年以为砀郡。汉高祖尝以沛公为砀郡长。天下既定,五年,为梁国。文帝
十二年,封少子武为梁王,太后之爱子,景帝宠弟也,是以警卫貂侍,饰同天子,
藏珍积宝,多拟京师。招延豪杰,士咸归之。长卿之徒,免官来游。广睢阳城七
十里,大治宫观,台苑屏榭势并皇居,其所经构也。役夫流唱,必曰《睢阳曲》。
创传由此始也。城西门即寇先鼓琴处也。先好钓,居睢水旁。宋景公问道,不告,
杀之。后十年,止此门,鼓琴而去。宋人家家奉事之。南门曰卢门也,《春秋》
华氏居卢门……里叛。杜预曰:卢门,宋城南门也。司马彪《郡国志》,睢阳县
有卢门亭。城内有高台,甚秀广,巍然介立,超焉独上,谓之蠡台,亦曰升台焉。
当昔全盛之时,故与云霞竞远矣。《续述征记》曰:回道似蠡,故谓之蠡台,非
也。余按:《阙子》称:宋景公使工人为弓,九年乃成。公曰:何其迟也?对曰:
臣不复见君矣,臣之精尽于弓矣。献弓而归,三日而死。景公登虎圈之台,援弓
东面而射之,失逾于西霜之山,集于彭城之东,馀势逸劲,犹饮羽于石梁。然则
蠡台即是虎圈台也,盖宋世牢虎所在矣。晋太和中,大司马桓温入河,命豫州刺
史袁真开石门。鲜卑坚戍此台,真顿甲坚城之下,不果而还。蠡台如西,又有一
台,俗谓之女郎台。台之西北城中,有凉马台。台东胡曲池,池北列两钓台,水
周六七百步。蠡台直东又有一台,世谓之雀台也。城内东西道北,有晋梁王妃王
氏陵表,并列二碑,碑云:妃讳粲,字女仪,东莱曲城人也。齐北海府君之孙,
司空东武景侯之季女。咸熙元年,嫔于司马氏,泰始二年妃于国。太康五年薨。
营陵于新蒙之太康九年立。碑东即梁王之吹宫也。基陛阶础尚存在,今建追明寺
故宫东,即安梁之旧地也。广周五六百步,水列钓台,池东又有一台,世谓之清
泠台。北城凭隅,又结一池台。晋灼曰:或说平台在城中东北角,亦或言兔园在
平台侧。如淳曰:平台,离宫所在。今城东二十里有台,宽广而不甚极高,俗谓
之平台。余按:《汉书·梁孝王传》称王以功亲为大国,筑东苑,方三百里,广
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於平台三十馀里。复道自宫东出杨
门之左。阳门即睢阳东门也。连属于平台则近矣,属之城隅则不能,是知平台不
在城中也。梁王与邹、枚、司马相如之徒,极游于其上。故齐随郡王《山居序》
所谓西园多士,平台盛宾,邹、马之客咸在,《伐木》之歌屡陈,是用追芳昔娱,
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谢氏赋雪,亦曰:梁王不悦,游于兔园。今也歌堂
沦宇,律管理音,孤基块立,无复曩日之望矣。城北五六里,便得汉太尉桥玄墓,
冢东有庙,即曹氏孟德亲酹处。操本微素,尝候于玄。玄曰:天下将乱,能安之
者,其在君乎?操感知己,后经玄墓,祭云:操以顽质,见纳君子,士死知己,
怀此无忘。又承约言: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支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
腹痛勿怨!虽临时戏言,非至亲笃好,胡肯为此辞哉?凄怆致祭,以申宿怀。冢
列数碑,一是汉朝群儒,英才哲士,感桥氏德行之美,乃共刊石立碑,以示后世。
一碑是故吏司徒博陵崔烈、廷尉河南吴整等,以为至德在己,扬之由人,苟不皦
述,夫何考焉?乃共勒嘉石,昭明芳烈。一碑是陇西枹罕北次陌砀守长骘为左尉
汉阳豲道赵冯孝高,以桥公尝牧凉州,感三纲之义,慕将顺之节,以为公之
动美,宜宣旧邦,乃树碑颂,以昭令德。光和七年主记掾李友字仲僚作碑文。碑
阴有《右鼎文》,建宁三年拜司宁。又有《中鼎文》,建宁四年拜司徒。又有
《左鼎文》,光和元年拜太尉。《鼎铭》文曰:故臣门人,相与述公之行,咨度
体则,文德铭于三鼎,武功勒于征钺,书于碑阴,以昭光懿。又有《钺文》称,
是用镂石假象,作兹征钺,军鼓,陈之于东阶,亦以昭公之文武之动焉。庙南列
二石柱,柱东有二石羊,羊北有二石虎。庙前东北有二石驼。驼西北有二石马,
皆高大,亦不甚彫毁。惟庙颓构,粗传遗墉,石鼓仍存,钺今不知所在。睢水于
城之阳,积而为逢洪陂。陂之西南有陂,又东合明水。水上承城南大池,池周千
步,南流会睢,谓之明水,绝睢注涣。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
菁菁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睢水又东,迳谷熟县故城北。睢水又东,蕲水出
焉。睢水又东,迳栗县故城北。《地理志》曰侯国也。王莽曰成富。睢水又东,
迳太丘县故城北。《地理志》曰故敬丘也。汉武帝元朔三年,封鲁恭王子节侯刘
政为侯国。汉明帝更从今名。《列仙传》曰:仙人文宾,邑人,卖靴履为业。以
正月朔日,会故妪于乡亭西社,教令服食不老,即此处矣。睢水又东迳芒县故城
北。汉高帝六年,封耏跖为侯国。王莽之傅治也。世祖改曰临睢。城西二里水
南,有《豫州从事皇毓碑》,殒身州牧阴君之罪,时年二十五。临睢长平舆,李
君,二千石丞,轮氏夏文则,高其行而悼其殒,州国咨嗟,旌闾表墓,昭叙令德,
式示后人。城内有《临睢长左冯翊王君碑》。善有治功,累迁广汉属国都尉,吏
民思德。县人公府掾陈盛孙郎中儿定兴刘伯鄜等,共立石表政,以刊远绩。县北
与砀县分水。有砀山。芒、砀二县之间,山泽深固,多怀神智,有仙者涓子、主
柱,并隐砀山得道。汉高祖隐之,吕后望气知之,即于是处也。京房《易候》曰:
何以知贤人隐?师曰:视四方常有大云,五色具而不雨,其下贤人隐矣。
△又东过相县南,屈从城北东流,当萧县南,入于猚。
相县,故宋地也。秦始皇二十三年,以为泗水郡,汉高帝四年,改曰沛郡,
治此。汉武帝元鼎六年封南越桂林监、居翁为侯国,曰湘成也。王莽更名郡曰吾
符,县曰吾符亭也。睢水东迳石马亭,亭西有汉故伏波将军马援墓。睢水又东迳
相县故城南,宋恭公之所都也。国府园中,犹有伯姬黄堂基。堂夜被火,左右曰:
夫人少避。伯姬曰:妇人之义,保傅不具,夜不下堂。遂遇火而死。斯堂即伯姬
燌死处也。城西有伯姬冢。昔郑浑为沛郡太守,于萧、相二县,兴陂堰,民赖
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睢水又左合白沟水,水上承梧桐陂,陂侧有梧桐山,
陂水西南流,迳相城东,而南流注于睢。睢盛则北流入于陂,陂溢则西北注于
猚。出入回环,更相通注,故《经》有入猚之文。睢水又东迳彭城郡之灵壁
东,东南流。《汉书》项羽败汉王于灵壁东,即此处也。又云:东逼谷泗。服虔
曰:水名也,在沛国相界。未详。睢水迳谷熟,两分睢水而为蕲水,故二水所在
枝分,通为兼称,谷水之名,盖因地变,然则谷水即睢水也。又云:汉军之败也,
睢水为之不流。睢水又东南迳竹县故城南。《地理志》曰:王莽之笃亭也。李奇
曰:今竹邑县也。睢水又东与滭湖水合,水上承甾丘县之渒陂,南北百馀里,
东西四十里,东至朝解亭,西届彭城甾丘县之故城东。王莽更名之曰善丘矣。其
水自陂南系于睢水。睢水又东南,八丈故沟水注之。水上承蕲水而北会睢水,又
东迳符离县故城北。汉武帝元狩四年,封路博德为侯国,王莽之符合也。睢水又
东,迳临淮郡之取虑县故城北。昔汝南步游张少失其母,及为县令,遇母于此,
乃使良马踟蹰,轻轩冈进,顾访病姬,乃其母也。诚愿宿凭,而冥感昭征矣。睢
水又东合乌慈水,水出县西南乌慈渚,潭涨东北流,与长直故渎合。渎旧上承蕲
水,北流八十五里注乌慈水。乌慈水又东迳取虑县南,又东屈迳其城东,而北流
注于睢。睢水又东迳睢陵县故城北。汉武帝元朔元年,封江都易王子刘楚为侯国,
王莽之睢陆也。睢水又东与潼水故渎会。旧上承潼县,西南潼陂,东北流迳潼县
故城北,又东北迳睢陵县下会睢。睢水又东南流,迳下相县故城南。高祖十二年,
封庄侯泠耳为侯国。应劭曰:相水出沛国相县,故此加下也,然则相又是睢水之
别名也。东南流入于泗,谓之睢口。经止萧县,非也,所谓得其一而亡其二矣。
△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
县北十里,即瓠河口也。《尚书·禹贡》雷夏既泽,雝、沮会同。《尔雅》
曰:水自河出为雝。许慎曰:雝者,河雝水也。暨汉武帝元光三年,河水南泆,
漂害民居。元封二年上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于是上自万里沙
还,临决河,沈白马、玉壁,令群臣将军以下,甚负薪填决河。上悼功之不成,
乃作歌曰: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虑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宁,功无已时
兮吾山平。吾山平兮巨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正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
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皇谓河公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齧桑浮兮淮、泗满,久不返兮水维缓。一曰: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汛流难。
搴长茭兮湛美玉,河公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隤竹林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于是卒塞瓠子口,筑宫于其上,名曰宣房宫,
故亦谓瓠子堰为宣房堰,而水亦以瓠子受名焉。平帝已后,未及修理,河水东浸,
日月弥广。永平十二年,显宗诏乐浪人王景治渠。筑堤起自荥阳,东至千乘,一
千馀里。景乃防遏冲要,疏决壅积,瓠子之水,绝而不通,惟沟渎存焉。河水旧
东流,迳濮阳城东北,故卫也。帝颛顼之墟。昔颛顼自穷桑徙此,号曰商丘,或
谓之帝丘,本陶唐氏火正阏伯之所居,亦夏伯昆吾之都,殷相土又都之。故《春
秋传》曰:阏伯居商邱,相土因之,是也。卫成公自楚邱迁此。秦始皇徙卫君角
于野王,置东郡,治濮阳县,濮水迳其南,故曰濮阳也。章邯守濮阳,环之以水。
张晏曰:依河水自固。又东迳碱城南。《春秋·僖公十三年》夏,会于碱。杜预
曰:东郡濮阳县东南有碱城者是也。瓠子故渎,又东迳桃城南。《春秋传》曰:
分曹地,自洮以南,东传于济,尽曹地也。今鄄城西南五十里有桃城,或谓之洮
也。瓠渎又东南迳清丘北。《春秋·宣公十二年·经》书,楚灭萧。晋人、宋、
卫、曹同盟于清丘。京相璠曰:在今东郡濮阳县东南三十里。魏都尉治。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至济阴句阳县为新沟。
瓠河故渎又东迳句阳县之小成阳城北。城北侧渎,《帝王世纪》曰:尧葬济
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谷林《墨子》以为尧堂高三尺,土阶三等,北教八狄,
道死,葬蛩山之阴。《山海经》曰:尧葬狄山之阴,一名崇山。二说各殊,以为
成阳近是尧冢也。余按小成阳在成阳西南半里许实中,俗<阝彦>以为囚尧城,士安
盖以是为尧冢也。瓠子北有都关县故城,县有羊里亭,瓠河迳其南为羊里水,盖
资场地而变名,犹《经》有新沟之异称矣。黄初中,贾逵为豫州刺史,与诸将征
吴于洞浦,有功,魏封逵为羊里亭侯,邑四百户,即斯亭也。俗名之羊子城,非
也,盖韵近字转耳。又东右会濮水枝津,水上承濮渠,东迳鉏邱城南。京相璠曰:
今濮阳城西南十五里有沮邱城。六国时沮、楚同音,以为楚邱,非也。又东迳浚
城南,西北去濮阳三十五里。城侧有寒泉冈,即《诗》所谓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世谓之高平渠,非也。京相璠曰:濮水故道在濮阳南者也。又东迳句阳县西,句
渎出焉。濮水枝渠又东北迳句阳县之小成阳东垂亭西而北入瓠河。《地理志》曰:
濮水首受泲于封邱县,东北,至都关入羊里水者也。又按《地理志》山阳郡有都
关县,今其城在廪邱城西。考《地志》,句阳廪邱俱属济阴,则都关无隶山阳理。
又按《地理志》,郕都亦是山阳之属县矣。而东杜考地验城,又并言在廪邱城
南,推此而论,似《地理志》之误矣。或亦疆理参差,所未详。瓠渎又东迳垂亭
北。《春秋·隐公八年》,宋公、卫侯遇于犬邱,《经》书垂也。京相璠曰:今
济阴句阳县小城阳,东五里有故垂亭者也。
△又东北过廪邱县为濮水。
瓠河又右迳雷泽北,其泽薮在大城阳县故城西北一十馀里,昔华胥履大迹处
也。其陂东西二十馀里,南北一十五里,即舜所渔也。泽之东南即成阳县,故
《史记》曰:武王封弟叔武于成,应劭曰:其后乃迁于成之阳,故曰成阳也。
《地理志》曰:成阳有尧冢、灵台,今成阳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
都陵,于城为西南,称曰灵台,乡曰崇仁,邑号修义,皆立庙。四周列水,潭而
不流,水泽通泉,泉不耗竭,至丰鱼笱,不敢采捕。前并列数碑。栝柏数株,檀
马成林,二陵南北列,驰道迳通,皆以砖砌之,尚修整。尧陵东城西五十馀步,
中山夫人祠,尧妃也。石壁阶墀仍旧。南、西、北三面,长栎聊荫,抉疏里余。
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西有石庙,羊虎倾低,破碎略尽,于城为西南,在
灵台之东北。按郭缘生《述征记》:自汉迄晋,二千石及丞、尉多刊石,述叙尧
即位至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有一载,记于《尧碑》,见汉建宁五年五月成阳
令管遵所立碑。又云:尧陵北,仲山甫墓南,二冢间有伍员祠。晋大安中立一碑,
是永兴中建,今碑祠并无处所。又言:尧城在城南九里,中山夫人祠在城南二里,
东南六里,尧母庆都冢,尧陵北二里有仲山甫墓。考地验状,咸为疏僻,盖闻疑
书疑耳。雷泽西南十许里,有小山,孤立峻上,亭亭佶峙,谓之历山。山北有小
阜,南属迤泽之东北。有陶墟,缘生言舜耕陶所在,墟阜联属,滨带瓠河也。郑
玄曰:历山在河东,今有舜井。皇甫谧或言,今济阴历山是也。与雷泽相比,余
谓郑玄之言为然。故扬雄《河东赋》曰:登历观而遥望兮,聊浮游于河之严。今
雷首山西枕大河,校之园纬,于事为允。士安又云:定陶西南陶丘,舜所陶也。
不言在此,缘生为失。瓠河之北,即廪丘县也。王隐《晋书地道记》曰:廪丘者,
《春秋》之所谓齐邑矣。实表东海者也。《竹书纪年》,晋烈公十一年,田悼子
卒,田布杀其大夫公孙孙,公孙会以廪邱叛于赵,田布围廪邱,翟角、赵孔屑、
韩师救廪邱,及田布战于龙泽,田布败逋是也。瓠河与濮水俱东流,《经》所谓
过廪丘为濮水者也。县南瓠北,有羊角城,《春秋传》曰:乌馀取卫羊角,遂袭
我高鱼,天大雨,自窦入,介于其库。登其克城而取之者也。京相璠曰:卫邑也。
今东郡廪丘县南有羊角城。高鱼,鲁邑也,今廪丘东北有故高鱼城。俗谓之交鱼
城,谓羊角为角逐城,皆非也。瓠河又迳阳晋城南。《史记》,苏秦说齐曰:过
卫阳晋之道,迳于亢父之险者也。今阳晋城在廪丘城东南一十馀里,与都关为左
右也。张仪曰:秦下甲攻卫阳晋,大关天下之匈。徐广《史记音义》云:关一作
开。东之亢父,则其道矣。瓠河之北,又有郕都城。《春秋·隐公五年》,郕
侵卫。京相璠曰:东郡廪丘县南三十里有故郕都城。《地理志》曰山阳乡也。
褚先生曰:汉封金安上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城谷者也。瓠河又东,迳黎县故城
南,王莽改曰黎治矣。孟康曰今黎阳也。薛瓒曰:按黎阳在魏郡,非黎县也,世
谓黎侯城,昔黎侯寓于卫《诗》所谓胡为乎泥中?毛云:泥中,邑名。疑此城也。
土地汙下,城居小阜,魏濮阳郡治也。瓠河又东迳秅县故城南,《地理志》济
阴之属县也。褚先生曰:汉武帝封金日磾为侯国,王莽之万岁矣,世犹谓之为万
岁亭也。瓠河又东迳郓城南。《春秋左传·成公十六年》,公自沙随还,待于郓。
京相璠曰:《公羊》作运字。今东郡廪丘县东八十里有故运城,即此城也。
△又北过东郡范县东北,为注渠,与将渠合。
瓠河自运城东北,迳范县与济、濮枝渠合。故渠上承济渎于乘氏县,北迳范
县,左纳瓠渎,故《经》有济渠之称。又北与将渠合。渠受河于范县西北,东南
迳秦亭南。杜预《释地》曰:东平范县西北有秦亭者也。又东南迳范县故城南,
王莽更名建睦也。汉兴平中,靳允为范令。曹太祖东征陶谦于徐州,张邈迎吕布,
郡县响应。程昱说允曰:君必固范,我守东阿,田单之功可立,即斯邑也。将渠
又东会济渠,自下通谓之将渠,北迳范城东,俗又谓之赵沟,非也。
△又东北过东阿县东。
瓠河故渎又东北,左合将渠枝渎,枝渎上承将渠于范县。东北迳范县北,又
东北迳东阿城南,而东入瓠河故渎,又北迳东阿县故城东。《春秋经》书:冬,
会齐侯盟于柯。《左传》曰:冬盟于柯,始及齐平。杜预曰:东阿即柯邑也。按
《国语》,曹沬挟匕首,刦齐桓公,返遂邑于此矣。
△又东北过临邑县西,又东北过茌平县东,为邓里渠。
自宜防已下,将渠已上,无复有水。将渠下水首受河,自北为邓里渠。
△又东北过祝阿县为济渠。
河水自四渎口出为济水,二渎合而东注于祝阿也。
△又东北至梁邹县西,分为二。
脉水寻梁济无二流,盖《经》之误。
△其东北者为济河,其东者为时水。又东北至济西,济河东北入于海。时水
东至临淄县西屈,南过太山华县东。又南至费县东,入于沂。
时即耏水也,音而。《春秋·襄公三年》,齐、晋盟于耏者也。京相璠
曰:今临淄惟有澅水西北入泲,即《地理志》之如水矣。耏、如声相似,然
则澅水即耏水也。盖以澅与时合,得通称矣。时水自西安城西南,分为二
水,枝津别出,西流,德会水注之。水出昌国县黄山,西北流迳昌国县故城南。
昔乐毅攻齐,有功,燕昭王以是县封之为昌国君。德会水又西北五里泉水注之,
水出县南黄阜,北流迳城西北入德会,又西北,世谓之沧浪沟,又北流注时水。
《地理志》曰:德会水出昌国西北,至西安入如是也。时水又西迳东高苑城中而
西注也。俗人遏令侧城南注,又屈迳其城南。《史记》:汉文帝十五年,分齐为
胶西王国,都高苑。徐广《音义》曰:乐安有高苑城,故俗谓之东高苑也。其水
又北注故渎:又西,盖野沟水注之,源导延乡城东北,平地出泉。西北迳延乡城
北。《地理志》千乘有延乡县,世人谓故城为从城,延、从字相似,读随字改,
所未详也。西北流,世谓之盖野沟,又西北流,迳高苑县北,注时水。时水又西
迳西高苑县故城南。汉高帝六年封丙倩为侯国,王莽之常乡也。其水侧城西注。
京相璠曰:今乐安博昌县南界有时水西通济,其源上出盘阳,北至高苑,下有死
时,中无水。杜预亦云:时水于乐安岐流,旱则竭涸,为春秋之乾时也。《左传
·庄公九年》,齐、鲁战地,鲁师败处也。时水西北至梁邹城,入于泲。非泲入
时,盖时来注泲。若泲分东流,明不得以时为名。寻时、泲更无别流南延华费之
所,斯为谬矣。
△汶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西南过其县南。
莱芜县在齐城西南,原山又在县西南六十许里。《地理志》汶水与淄水俱出
原山西南入济,故不得过其县南也。《从征记》曰:汶水出县西南流,又言:自
入莱芜谷,夹路连山百数里。水隍多行石涧中,出药草,饶松柏,林藿绵濛,崖
壁相望,或倾岑阻径,或回严绝谷。清风鸣条,山壑俱响,凌高降深,兼惴慓之
惧,危蹊绝径,过悬度之艰。未出谷十馀里,有别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数
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入穴丈馀,高九尺许,广四五丈。言是昔人居山之处,
薪爨烟墨犹存。谷中林木致密,行人鲜有能至矣。又有少许山田,引灌之踪尚存。
出谷有平邱,面山傍水,土人悉以种麦,云此邱不宜殖稷黍而宜麦,齐人相承以
殖之,意谓麦邱所栖愚公谷也,何其深沈幽翳,可以托业怡生如此也!余时迳此,
为之踟蹰,为之屡眷矣。余按:麦邱愚公在齐川谷犹传其名,不在鲁,盖志者之
谬耳。汶水又西南迳嬴县故城南,《春秋左传·桓公三年》,公会齐侯于嬴,成
婚于齐也。
△又东南过奉高县北。
奉高县,汉武帝元封元年立,以奉泰山之祀,泰山郡治也。县北有吴季札子
墓,在汶水南曲中。季札之聘上国也,丧子于嬴、博之间,即此处也。《从征记》
曰:嬴县西六十里有季札儿冢,冢圆其高可隐也。前有石铭一所,汉末奉高令所
立,无所述叙,标志而已。自昔恒蠲民户洒埽之,今不能。然碑石麋碎,靡有
遗矣,惟故趺存焉。
△屈从县西南流。
汶出牟县故城西南阜下,俗谓之胡卢堆。《淮南子》曰:汶出弗其。高诱曰:
山名也,或斯阜矣。牟县故城在东北,古牟国也。春秋时,牟人朝鲁。故应劭曰:
鲁附庸也。俗谓是水为牟汶也。又西南迳奉高县故城南。西南流注于汶。汶水又
南,右合北汶水。水出分水溪,源与中川分水,东南流迳泰山,东合天门下溪水。
水出泰山天门下谷东流。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水上往往有石核存焉,盖古
设舍所跨处也。马第伯书云:光武封泰山,第伯从登,山去平地二十里,南向极
望无不睹。其为高也,如视浮云。其峻也,石壁窅窱,仰视严石,松树郁郁苍苍,
如在云中,俯视溪谷,碌碌不见丈尺。直上七里,至天门,仰视天门,如从穴中
视天矣。应劭《汉官仪》云:泰山东南山顶,名曰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见
日始欲出,长三丈许,故以名焉。其水自溪而东,濬波注壑,东南流迳龟阴之田。
龟山在博县北一十五里。昔夫子伤政道之陵迟,望山而怀操,故《琴操》有《龟
山操》焉。山北即龟阴之田也。《春秋·定公十年》,齐人来归龟阴之田是也。
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南流历中下两庙间。《从征记》曰:泰山有下中上三
庙,墙阙严整,届中柏树夹两阶,大二十馀围,盖汉武所植也。赤眉尝斫一树,
见血而止,今斧创犹存。门阁三重,楼榭四所,三层坛一所,高丈馀,广八尺。
树前有大井,极香冷,异于凡水,不知何代所掘?不常浚渫,而水旱不减。库中
有汉时故乐器及神车木偶,皆靡密巧丽。又有石虎。建武十三年,永贵侯张余上
金马一匹,高二尺馀,形制甚精。中庙去下庙五里,屋宇又崇丽于下庙,庙东西
夹涧。上庙在山顶,即封禅处也。其水又屈而东流,入于汶水。又东南流迳明堂
下。汉武帝元封元年,封泰山,降坐明堂于山之东北阯。武帝以古处险狭而不显
也,欲治明堂于奉高傍,而未晓其制。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图》
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之,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
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于汶上,如带图也。
古引水为辟雝处,基渎存焉,世谓此水为石汶。《山海经》曰:环水出泰山东流
注于汶,即此水也。环水又左入于汶水。汶水又西南流,迳徂徕山西。山多松柏,
《诗》所谓徂徕之松也。《广雅》曰:道梓松也。《抱朴子》称《玉策记》曰:
千岁之松,中有物,或如青牛,或如青犬,或如人,皆寿万岁。又称天陵偃有盖
之松也,所谓楼松也。《鲁连子》曰:松枞高十仞而无枝,非忧王室之无柱也。
《尔雅》曰:松叶柏身曰枞。《邹山记》曰:徂徕山在梁甫、奉高、博三县界,
犹有美松,亦曰尤徕之山也。赤眉渠帅樊崇所保也。故崇自号尤徕三老矣。山东
有巢父庙,山高十里。山下有陂水,方百许步,三道流注:一水东北沿溪而下,
屈迳县南,西北流入于汶。一水北流,历涧西流入于汶。一水南流迳阳关亭南,
《春秋·襄公十七年》,逆臧纥自阳关者也。又西流入于汶水也。
△过博县西北。
汶水南迳博县故城东,《春秋·哀公十一年》,会吴伐齐取博者也。灌婴破
田横于城下。屈从其城南西流,不在西北也。汶水又西南迳龙乡故城南。《春秋
·成公二年》,齐侯围龙,龙囚顷公嬖人卢蒲就魁,杀而膊诸城上,齐侯亲鼓取
龙者也。汉高帝八年,封谒者陈署为侯国。汶水又西南迳亭亭山东,黄帝所禅也,
山有神庙。水上有石门,旧分水下溉处也。汶水又西南迳阳关故城西,本钜平县
之阳关亭矣。阳虎据之以叛,伐之,虎焚莱门而奔齐者也。汶水又南,左会淄水,
水出泰山梁父县东,西南流迳菟裘城北。《春秋·隐公十一年》营之。公谓羽父
曰:吾将归老焉。故《郡国志》曰:梁父有菟裘聚。淄水又迳梁父县故城南,县
北有梁父山。《开山图》曰: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王者
封泰山,禅梁父,故县取名焉。淄水又西南迳柴县故城北。《地理志》泰山之属
县也,世谓之柴汶矣。淄水又迳郕城北。汉高帝六年,封董渫为侯国。《春秋》
齐师围郕,郕人伐齐,饮马于斯水也。昔孔子行于郕之野,遇荣启期于是,
衣鹿裘,被发琴歌三乐之欢,夫子善其能宽矣。淄水又西迳阳关城南,西流注于
汶水。汶水又南迳钜平县故城东,而西南流,城东有鲁道,《诗》所谓鲁道有荡,
齐子由归者也。今汶上夹水有方姜台。汶水又西南流,《诗》云:汶水滔滔矣。
《淮南子》曰:狢渡汶则死,天地之性,倚伏难寻,固不可以情理穷也。汶水
又西南迳鲁国汶阳县北,王莽之汶亭也。县北有曲水亭,《春秋·桓公十二年·
经》书: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左传》曰:平杞、莒也。故杜预曰:鲁国
汶阳县北有曲水亭。汉章帝元和二年,东巡泰山,立行宫于汶阳,执金吾耿秉屯
于汶上,城门基堑存焉,世谓之阙陵城也。汶水又西迳汶阳县故城北而西注。
△又西南过蛇丘县南。
汶水又西,洸水出焉。又西迳蛇丘县南,县治铸乡故城。《春秋左传》,宣
叔娶于铸。杜预曰:济北蛇邱县所治铸乡城也。
△又西南过刚县北。
《地理志》:刚,故阐也。王莽更之曰柔也。应劭曰:《春秋经》书:齐人
取让及阐,今阐亭是也。杜预《春秋释地》曰:阐在刚刚城东有一小亭,今刚县
治,俗人又谓之阐亭。京相璠曰:刚县西四十里有阐亭。未知孰是?汶水又西,
蛇水注之。水出县东北泰山西南流迳汶阳之田,齐所侵也。自汶之北,平畅极目,
僖公以赐季友。蛇水又西南迳铸城西,《左传》所谓蛇渊囿也。故京相璠曰:今
济北有蛇邱城,城下有水,鲁囿也,俗谓之浊须水,非矣。蛇水又西南迳夏晖城
南,《经》书:公会齐侯于下让是也。今俗谓之夏晖城。盖《春秋左传·桓公三
年》,公子翚如齐,齐侯送姜氏于下让,非礼也。世有夏晖之名矣。蛇水又西南
入汶。汶水又西,沟水注之,水出东北马山,西南流迳棘亭南,《春秋·成公三
年·经》书: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左传》曰:取汶阳之田,棘不服,围之。
南去汶水八十里。又西南迳遂城东。《地理志》曰:蛇邱,遂乡,故遂国也。
《春秋·庄公十三年》,齐灭遂而戍之者也。京相璠曰:遂在蛇邱东北十里,杜
预亦以为然。然县东北无城以拟之,今城在蛇邱西北,盖杜预传疑之非也。又西
迳下让城西而入汶水。汶水又西迳春亭北,考古无春名,惟平陆县有崇阳亭,然
是亭东去刚城四十里,推璠所《注》则符,并所未详也。
△又西南过东平章县南。
《地理志》曰:东平国,故梁也。景帝中六年,别为济东国。武帝元鼎元年
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为东平国,王莽之有盐也。章县按《世本》,任姓之国
也。《春秋》齐人降章者也,故城在无盐县东北五十里。汶水又西南,有泌水注
之,水出肥成县东北原,西南流迳肥成县故城南。乐正子春谓其弟子曰:子适齐
过肥,肥有君子焉。左迳句窳亭北,章帝元和二年,凤凰集肥城句窳亭,复其租
而迳泰山,即是亭也。泌水又西南迳富城县故城西,王莽之成富也。其水又西南
流注于汶。汶水又西南迳桃乡县故城西,王莽之鄣亭也。世以此为鄣城,非,盖
因巨新之故目耳。
△又西南过无盐县南,又西南过寿张县北,又西南至安民亭,入于济。
汶水自桃乡四分,当其泒别之处,谓之四汶口。其左二水双流,西南至无
盐县之郈乡城南,郈昭伯之故邑也,祸起斗鸡矣。《春秋左传·定公十二年》,
叔孙氏堕郈。今其城无南面。汶水又西南迳东平陆县故城北,应劭曰:古厥国
也。今有厥亭。汶水又西迳危山南,世谓之龙山也。《汉书》曰:哀帝时,无盐
危山土自起,覆草,如驰道状,又瓠山石转立。晋灼曰:《汉·注》作报山。山
胁石一枚,转侧起立,高九尺六寸,旁行一丈,广四尺。东平王云及后谒,自之
石所祭,治石象报山立石,束倍草,并祠之。建平三年,息夫躬告之,王自杀,
后谒弃市,国除。《汉书》石立,宣帝起之表也。汶水又西合为一水,西南入茂
都淀,淀,陂水之异名也。淀水西南出,谓之巨野沟。又西南迳致密城南。《郡
国志》曰:须昌县有致密城,古中都也,即夫子所宰之邑矣,制养生送死之节,
长幼男女之礼,路不拾遗,器不彫伪矣。巨野沟又西南入桓公河。北水西出淀,
谓之巨良水,西南迳致密城北,西南流注洪渎。次一汶,西迳郈亭北,又西至
寿张故城东,潴为泽渚。初平三年,曹公击黄巾于寿张东,鲍信战死于此。其右
一汶,西流迳无盐县之故城南,旧宿国也。齐宣后之故邑,所谓无盐丑女也。汉
武帝元朔四年,封城阳共王子刘庆为东平侯,即此邑也。王莽更名之曰有盐亭。
汶水又西迳郈乡城北,《地理志》所谓无盐有郈乡者也。汶水西南流,迳寿
张县故城北,《春秋》之良县也。县有寿聚,汉曰寿良。应劭曰:世祖叔父名良,
故光武改曰寿张也。建武十五年,世祖封樊宏为侯国。汶水又西南,长直沟水注
之。水出须昌城东北谷阳山,南迳须昌城东,又南,漆沟水注焉。水出无盐城东
北五里阜山下,西迳无盐县故城北。水侧有东平宪王仓冢。碑阙存焉元和二年章
帝幸东平,祀以太牢,亲拜祠坐,赐御剑于陵前。其水又西流注长直沟,沟水奇
分为二:一水西迳须昌城南入济,一水南流注于汶。汶水又西流入济,故《淮南
子》曰:汶出弗其,西流合济。高诱云:弗其,山名,在朱虚县东。余按诱说是,
乃东汶,非《经》所谓入济者也,盖其误证耳。

[发帖际遇]: 林风挺身而出,阻止萧峰打“段正淳”,阻止失败,阿朱遇难,花银两3帮助萧峰安葬阿朱.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十五

○泗水 沂水 洙水
△泗水出鲁卞县北山。
《地理志》曰:出济阴乘氏县,又云:出卞县北,《经》言北山,皆为非矣。
《山海经》曰:泗水出鲁东北,余昔因公事,沿历徐、沇,路迳洙、泗,因令
寻其源流。水出卞县故城东南,桃墟西北。《春秋·昭公七年》,谢息纳季孙之
言,以孟氏成邑与晋而迁于桃。杜预曰:鲁国卞县东南有桃墟。世谓之曰陶墟,
舜所陶处也,井曰舜井,皆为非矣。墟有漏泽,方一十五里,渌水征渟三丈如
减。泽西际阜,俗谓之妫亭山,盖有陶墟、舜井之言,因复有妫亭之名矣。阜侧
有三石穴。广圆三四尺。穴有通否,水有盈漏,漏则数夕之中,倾陂竭泽矣。左
右居民,识其将漏,预以木为曲状,约障穴口,鱼鳖暴鳞,不可胜载矣。自此连
冈通阜,西北四十许里,冈之西际,便得泗水之源也。《博物志》曰:泗水出陪
尾。盖斯阜者矣。石穴吐水,五泉俱导,泉穴各径尺馀。水源南侧有一庙,栝柏
成林,时人谓之原泉祠,非所究也。
泗水西迳其县故城南。《春秋·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曰:闻守卞者
将叛,臣率徒以讨之是也。南有姑蔑城。《春秋·隐公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
蔑者也。水出二邑之间,西迳郚城北。《春秋·文公七年·经》书,公伐邾,
三月甲戌,取须句,遂城郚。杜预曰:鲁邑也,卞县南有郚城备邾难也。泗
水自卞而会于洙水也。
△西南过鲁县北。
泗水又西南流,迳鲁县,分为二流,水侧有一城,为二水之分会也。北为洙
渎。《春秋·庄公九年·经》书,冬,浚洙。京相璠、杜预并言:洙水在鲁城北,
浚深之,为齐备也。南则泗水。夫子教于洙、泗之间,今于城北二水之中,即夫
子领徒之所也。《从征记》曰:洙、泗二水,交于鲁城东北十七里。阙里背洙面
泗,南北一百二十步,东西六十步,四门各有石<门团>。北门去洙百步馀。后汉
初,阙里荆棘自辟,从讲堂至孔里。鲍永为相,因修响祠,以诛鲁贼彭丰等。郭
缘生言:泗水在城南,非也。余按:《国语》: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罟弃之。
韦昭曰:泗在鲁城北。《史记》、《冢记》、王隐《地道记》咸言,葬孔子于鲁
城北泗水上。今泗水南有夫子冢。《春秋孔演图》曰:鸟化为书,孔子奉以告天,
赤爵衔书上,化为黄玉,刻曰:孔提命,作应法,为赤制。《说题辞》曰:孔子
卒,以所受黄玉葬鲁城北,即子贡庐墓处也。谯周云:孔子死后,鲁人就冢次而
居者百有馀家,命曰孔里。《孔业》曰:夫子墓茔方一里,在鲁城北六里泗水上。
诸孔氏封五十馀所,人名昭穆,不可复识。有铭碑三所,兽碣具存。《皇览》曰:
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诸异树,不生棘木刺草,今则无复遗条矣。泗水自
城北,南迳鲁城西南,合沂水。沂水出鲁城东南,尼邱山西北,山即颜母所祈而
生孔子也。山东一十里有颜母庙。山南数里,孔子父葬处,《礼》所谓防墓崩者
也。平地发泉,流迳鲁县故城南。水北东门外,即爰居所止处也。《国语》曰: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城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祭之,展禽讥焉。故《庄子》曰:
海鸟止郊,鲁侯觞之,奏以广乐,具以太牢,三日而死,此养非所养矣。门郭之
外,亦戎夷死处。《吕氏春秋》曰:昔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宿
于郭门外,寒愈甚,谓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我与子衣,子活。我国士也,
为天下惜。子不肖人,不足爱。弟子曰:不肖人,恶能与国士并衣哉?戎夷欢曰:
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半夜而死。沂水北对稷门。昔圉人牵有力,能投盖于此门。
服虔曰:能投千钧之重过门之上也。杜预谓走接屋之桷,反覆门上也。《春秋·
僖公二十年·经》书,春,新作南门。《左传》曰:书不时也。杜预曰:本名稷
门,僖公更高大之,今犹不与诸门同,改名高门也。其遗基犹在,地八丈馀矣。
亦曰雩门。《春秋左传·庄公十年》,公子偃请击宋师,窃从雩门蒙皋比而出者
也。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曾点所欲风舞处也。高门一里馀道西,有《道
儿君碑》,是鲁相陈君立。昔曾参居此,枭不入郭。县即曲阜之地,少昊之墟。
有大庭氏之库,《春秋》竖牛之所攻也。故刘公干《鲁都赋》曰:戢武器于有炎
之库,放戎马于巨野之坰。周武王封姬旦于曲阜,曰鲁。秦始皇二十三年以为薛
郡,汉高后元年为鲁国阜上有季氏宅,宅有武子台,今虽崩夷,犹高数丈。台西
百步有大井,广三丈,深十馀丈,以石垒之,石似磬制。《春秋·定公十二年》,
公山不狃帅费人攻鲁,公入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也。台之西北二里,有周公台,
高五丈,周五十步。台南四里许则孔庙,即夫子之故宅也。宅大一顷,所居之堂,
后世以为庙。汉高祖十三年,过鲁,以太牢祀孔子。自秦烧《诗》、《书》,经
典沦缺。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得《尚书》,《春秋》、《论语》、
《孝经》。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之,希有见者。于时闻堂
上有金石丝竹之音,乃不坏。庙屋三间,夫子在西间东向,颜母在中间南向。夫
人隔东一间东向。夫人床前有石砚一枚,作甚朴,云平生时物也。鲁人藏孔子所
乘车于庙中,是颜路所请者也。献帝时,庙遇火,烧之。永平中,钟离意为鲁相,
到官,出私钱万三千文,付户曹孔?治夫子车,身入庙,拭几席剑履。男子张伯
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怀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几前。孔子
寝堂床首,有悬瓮。意召孔?问:何等瓮也?曰:后也?对曰:夫子瓮也,背有
丹书,人勿敢发也。意曰:夫子圣人,所以遗瓮,欲以悬示后贤耳。发之,中得
素书,文曰:后世修吾书,董仲舒。护吾车,拭吾履,发吾笥,会稽钟离意。璧
有七,张伯藏其一。意即召问伯,果服焉。魏黄初二年,文帝令郡国修起孔子旧
庙,置百石卒吏。庙有夫子像,列二弟子执卷立侍,穆穆有询仰之容。汉、魏以
来,庙列七碑,二碑无字。栝柏犹茂。庙之西北二里有颜母庙,庙像犹严,有修
栝五株。孔庙东南五百步有双石阙,即灵光之南阙,北百馀步即灵光殿基,东西
二十四丈,南北十二丈,高丈馀。东西廊庑别舍,中间方七百馀步。阙之东北有
浴池,方四十许步。池中有钓台,方十步,池台之基岸悉石也。遗基尚整,故王
延寿《赋》曰:周行数里,仰不见日者也。是汉景帝程姬子鲁恭王之所造也。殿
之东南,即泮宫也。在高门直北道西。宫中有台,高八十尺,台南水东西一百步,
南北六十步,台西水南北四百步,东西六十步,台池咸结石为之,《诗》所谓思
乐泮水也。沂水又西迳圜丘北丘高四丈馀。沂水又西流,昔韩雉射龙于斯水之上。
《尸子》曰:韩雉见申羊于鲁,有龙饮于沂。韩雉曰:吾闻之,出见虎,搏之,
见龙,射之,今弗射,是不得行吾闻也。遂射之。沂水又西右注泗水也。
△又西过瑕邱县东,屈从县东南流,漷水从东来注之。
瑕邱,鲁邑,《春秋》之负瑕矣。哀公七年季康子伐邾,囚诸负瑕是也。应
劭曰:瑕邱在县西南。昔卫大夫公叔文子升于瑕邱,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
邱!死则我欲葬焉。伯玉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刺其欲害民良田也。瑕邱之
名,盖因斯以表称矣。曾子吊诸负夏,郑玄、皇甫谧并言卫地,鲁、卫虽殊,土
则一也。漷水出东海合乡县。汉安帝永初七年,封马光子朗为侯国。其水西南
流入邾。《春秋·哀公二年》,季孙斯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是也。漷水
又迳鲁国邹山东南,而西南流,《春秋左传》所谓峄山也,邾文公之所迁。今城
在邹山之阳,依严阻以墉固,故邾娄之国,曹姓也。叔梁纥之邑也,孔子生于此。
后乃县之,因邹山之名以氏县也。王莽之邹亭矣。京相璠曰:《地理志》,峄山
在邹县北,绎邑之所依以为名也。山东西二十里,高秀独出,积石相临,殆无土
壤。石间多孔穴,洞达相通,往往有如数间屋处,其俗谓之峄孔。遭乱,辄将家
入峄,外寇虽众,无所施害。晋永嘉中,太尉郗鉴将乡曲保此山,胡贼攻守不能
得。今山南有大峄,名曰郗公峄。山北有绝严,秦始皇观礼于鲁,登于峄山之上,
命丞相李斯,以大篆勒铭山领,名曰书门,《诗》所谓保有凫峄者也。漷水又
西南迳蕃县故城南。又西迳薛县故城北,《地理志》曰:夏车正奚仲之国也。
《竹书纪年》,梁惠成王三十一年,邳迁于薛,改名徐州。城南山上有奚仲冢。
《晋太康地记》曰:奚仲冢在城南二十五里山上,百姓谓之神灵也。齐封田文于
此,号孟尝君,有惠誉,今郭侧犹有文冢,结石为郭,作制严固,莹丽可寻,行
人往还,莫不迳观,以为异见矣。漷水又西迳仲虺城北。《晋太康地记》曰:
奚仲迁于邳,仲虺居之,以为汤左相。其后当周,爵称侯,后见侵削,霸者所绌
为伯,任姓也。应劭曰:邳在薛。徐广《史记音义》曰:楚元王子郢客,以吕后
二年,封上邳侯也。有下故此为上矣。《晋书地道记》曰:仲虺城在薛城西三十
里。漷水又西至湖陆县,入于泗。故京相璠曰:薛县淳水,首受蕃县,西注山
阳湖陆是也。《经》言瑕邱东,误耳。
△又东过平阳县西。
县即山阳郡之南平阳县也。《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二十九年,齐田盻及
宋人伐我东鄙,围平阳者也。王莽改之曰黾平矣。泗水又南迳故城西,世谓之漆
乡。应劭《十三州记》曰:漆乡,邾邑也。杜预曰:平阳东北有漆乡。今见有故
城西南方二里,所未详也。
△又南过高平县西,洸水从西北来,流注之。
泗水南迳高平山,山东西十里,南北五里,高四里,与众山相连,其山最高,
顶上方平,故谓之高平山,县亦取名焉。泗水又南迳高平县故城西。汉宣帝地节
三年,封丞相魏相为侯国。高帝八年,封将军陈锴为橐侯。《地理志》,县故山
阳之橐县也。王莽改曰高平。应劭曰:章帝改。按本《志》曰王莽改名,章帝因
之矣。所谓洸水者,洙水也,盖洸、洙相入,互受通称矣。
△又南过方舆县东。
汉哀帝建平四年,县女子田无啬生子。先未生二月,儿啼腹中,及生不举,
葬之陌上。三日,人过闻啼声,母掘养之。
△菏水从西来注之。
菏水,即泲水之所苞注以成湖泽也。而东与泗水合于湖陵县西六十里谷庭城
下,俗谓之黄水口。黄水西北通巨野泽,盖以黄水沿注于菏,故因以名焉。
△又屈东南过湖陆县南,涓涓水从东北来,流注之。
《地理志》故湖陵县也,菏水在南,王莽更曰湖陆。应劭曰:《尚书》一名
湖陵,章帝封东平王苍子为湖陆侯,更名湖陆也。泗水又东,迳郗鉴所筑城北,
又东,迳湖陵城东南。昔桓温之北入也,范懽擒慕容忠于此。城东有《度尚碑》。
泗水又左会南梁水。《地理志》曰:水出蕃县。今县之东北,平泽出泉若轮焉,
发源成川,西南流分为二水。北水枝出西迳蕃县北,又西迳滕城北。《春秋左传
·隐公十一年》,滕侯、薛侯来朝,争长。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
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公使羽父请薛侯曰:君辱在寡人,周谚有之
曰: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寡人若朝于
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薛侯许之,乃长滕侯者也。
汉高祖封夏侯婴为侯国,号曰滕公。邓展曰:今沛郡公丘也。其水又溉於公丘焉。
县故城在滕西北,城周二十里,内有子城。按《地理志》即滕也。周懿王子错叔
绣文公所封也。齐灭之,秦以为县。汉武帝元朔三年,封鲁恭王子刘顺为侯国。
世以此水溉我良田,遂及百秭,故有两沟之名焉。南梁水自枝渠西南,迳鲁国蕃
县故城东,俗以南邻于漷,亦谓之西漷水。南梁水又屈迳城南,应劭曰:县,
古小邾邑也。《地理志》曰:其水西流注于泲。泲在湖陆西而左注泗,泗、泲合
流,故《地记》或言泲入泗,泗亦言入泲,互受通称,故有入泲之文。阚骃《十
三州志》曰:西至湖陆入泗是也。《经》无南梁之名,而有涓涓之称,疑即是水
也。戴延之《西征记》亦言湖陆县之东南有涓涓水,亦无记于南梁,谓是吴王所
道之渎也。余按湖陆西南,止有是水。延之盖以《国语》云:吴王夫差起师,将
北会黄池,掘沟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于济。以是言之,故谓是水为吴
王所掘,非也。余以水路求之,止有泗川耳。盖北达沂西,北迳于商、鲁而接于
济,吴所浚广耳。非谓起自东北受沂西南注济也。假之有道,非吴所趣,年载诚
<耳少>,人情则近,以今忖古,益知延之之不通情理矣。泗水又南,漷水注之,
又迳薛之上邳城西而南注者也。
△又南,过沛县东。
昔许由隐于沛泽,即是县也。县盖取泽为名,宋灭属楚,在泗水之滨,于秦
为泗水郡治,黄水注之。黄水出小黄县黄乡黄沟。《国语》:吴子会诸侯于黄池
者也。黄水东流,迳外黄县故城南。张晏曰:魏郡有内黄县,故加外也。薛瓒曰:
县有黄沟,故县氏焉。圈称《陈留风俗传》曰:县南有渠水,于《春秋》为宋之
曲棘里,故宋之别都矣。《春秋·昭公二十五年》,宋元公卒于曲棘是也。宋华
元居于稷里。宣公十五年,楚围宋,晋解扬违楚,致命于此。宋人惧,使华元乘
闉,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曰:寡君使元以病告。弊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城下之盟,所不能也。子反退一舍,宋、楚乃平。今城东闉上,犹有华元祠,祠
之不辍。城北有华元冢。黄沟自城南,东迳葵邱下。《春秋·僖公九年》,齐桓
公会诸侯于癸邱。宰孔曰: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
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于行,晋侯乃还。即此地也。
黄沟又东注大泽,蒹葭莞苇生焉,即世所谓大荠陂也。陂水东北流迳定陶县南,
又东迳山阳郡成武县之楚邱亭北,黄沟又东迳成武县故城南,王莽更之曰成安也。
黄沟又东北迳郜城北。《春秋·桓公二年·经》书,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
太庙。《左传》曰:宋督攻孔父而取其妻,杀殇公而立公子冯,以郜大鼎赂公。
臧哀伯谏为非礼。《十三州志》曰:今成武县东南有郜城,俗谓之北郜者也。黄
沟又东迳平乐县故城南,又东右合泡水,即丰水之上源也。水上承大荠陂,东迳
贳城北,又东迳已氏县故城北,王莽之已善也。县有伊尹冢。崔骃曰:殷帝沃丁
之时,伊尹卒,葬于薄。《皇览》曰:伊尹冢在济阴已氏平利乡。皇甫谧曰:伊
尹年百馀岁而卒,大雾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礼,亲自临丧,以报大德焉。又东
迳孟诸泽,杜预曰:泽在梁国睢阳县东北。又东迳邛城县故城南,《地理志》山
阳县也,王莽更名之曰告城矣。故世有南郜、北郜之论也。又东迳单父县故城南。
昔宓子贱之治也,孔子使巫马期观政,入其境,见夜渔者,问曰:子得鱼辄放何
也?曰:小者,吾大夫欲长育之故也。子闻之曰:诚彼形此,子贱得之,善矣。
惜哉!不齐所治者小也。王莽更名斯县为利父矣。世祖建武十三年,封刘茂为侯
国。又东迳平乐县,右合泡水。水上承猚水于下邑县界,东北注,一水上承
猚水于杼秋县界北流,世又谓之瓠卢沟,水积为渚。渚水东北流,二渠双引,
左合沣水,俗谓之二泡也。自下沣、泡并得通称矣。故《地理志》曰:平乐,侯
国也。泡水所出。又迳丰西泽谓之丰水。《汉书》称高祖送徒丽山,徒多亡。到
丰西泽,有大蛇当径,拔剑斩之。此即汉高祖斩蛇处也。又东迳大堰水分为二,
又东迳丰县故城南,王莽之吾丰也。水侧城东北流,左合枝水,上承丰西大堰,
派流东北迳丰城北,东注沣水。沣水又东合黄水,时人谓之狂水,盖狂、黄声相
近,俗传失实也。自下黄水又兼通称矣。水上旧有梁,谓之泡桥。王智深《宋史》
云:宋太尉刘义恭于彭城,遣军主稽玄敬北至城,觇候魏军。魏军于清西望见玄
敬士众。魏南康侯杜道俊引趣泡桥,沛县民逆烧泡桥,又于林中打鼓。俊谓宋军
大至,争渡泡水。水深酷寒,冻溺死者殆半。清水即泗水之别名也。沈约《宋书》
称魏军欲渡清西,非也。泡水又东迳沛县故城南。秦末兵起,萧何、曹参迎汉祖
于此城。高帝十一年,封合阳侯刘仲子为侯国。城内有汉高祖庙。庙前有三碑,
后汉立,庙基以青石为之,阶陛尚存。刘备之为徐州也,治此。袁术遣纪灵攻备,
备求救吕布,布救之,屯小沛,招灵,请备共饮。布谓灵曰:玄德,布弟也,布
性不憙合斗,但熹解斗。乃植戟于门,布弯弓曰:观布射戟小支,中者,当各解
兵。不中,可留决斗。一发中之,遂解。此即布射戟枝处也。《述征记》曰:城
极大,四周堑通丰水。丰水于城南,东注泗,即泡水也。《地理志》曰:泡水自
平乐县东北至沛入泗者也。泗水南迳小沛县东,县治故城南垞上。东岸有泗水亭,
汉祖为泗水亭长,即此亭也。故亭今有高祖庙,庙前有碑,延熹十年立,庙阙崩
褫,略无全者。水中有故石梁处,遗石尚存。高祖之破黥布也,过之,置酒沛宫,
酒酣歌舞,慷慨伤怀,曰:游子思故乡也。泗水又东南流,迳广戚县故城南。汉
武帝元朔元年,封刘择为侯国,王莽更之曰力聚也。泗水又迳留县,而南迳垞城
东。城西南有崇侯虎庙,道沦遗爱,不知何因而远有此图?泗水又南迳宋大夫桓
魋冢西,山枕泗水,西上尽石,凿而为冢,今人谓之石郭者也。郭有二重,石作
工巧,夫子以为不如死之速朽也。
△又东南过彭城县东北。
泗水西有龙华寺,是沙门释法显,远出西域,浮海东还,持龙华图,首创此
制。法流中夏,自法显始也。其所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陆东基堪中。其石尚光洁
可爱。泗水又南,<犬隹>水入焉。而南迳彭城县故城东。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
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
之,不得,所谓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龙齿齧断其系。故语曰:称乐
大早绝鼎系,当是孟浪之传耳。泗水又迳龚胜墓南,墓碣尚存。又迳亚父冢东。
《皇览》曰:亚父冢在庐江居巢县郭东。居巢亭中。有亚父井。吏民视事皆祭亚
父于居巢厅上。后更造祠于郭东,至今祠之。按《汉书·项羽传》,历阳人范增
未至彭城而发疽死,不言之居巢。今彭城南有项羽凉马台。台之西南山麓上,即
其冢也。增不慕范蠡之举,而自绝于斯,可谓褊矣。推考书事,墓近于此也。
△又东南过吕县南。
吕,宋邑也。《春秋·襄公元年》,晋师伐郑及陈,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
是也。县对泗水。汉景帝三年,有白颈乌与黑乌群斗于县,白颈乌不胜,堕泗水
中死者数千,京房《易传》曰:逆亲亲,厥妖白黑乌斗。时有吴、楚之反。泗水
之上有石梁焉,故曰吕梁也。昔宋景公以弓工之弓,弯弧东射,矢集彭城之东,
饮羽于石梁,即斯梁也。悬涛崩渀,实为泗险。孔子所谓鱼鳖不能游,又云:
悬水三十仞,流沫九十里,今则不能也。盖惟狱之喻,未便极天,明矣。《晋太
康地记》曰:水出磬石,《书》所谓泗滨浮磬者也。泗水又东南流,丁溪水注之。
溪水上承泗水于吕县,东南流,北带广隰,山高而注于泗川。泗水冬春浅涩,常
排沙通道,是以行者多从此溪。即陆机《行思赋》所云乘丁水之捷岸,排泗川之
积沙者也。晋太元九年,左将军谢玄于吕梁,遣督护闻人奭,用工九万,拥水立
七埭,以利运漕者。
△又东南过下邳县西。
泗水历县,迳葛峄山东,即奚仲所迁邳峄者也。泗水又东南迳下邳县故城西,
东南流,沂水流注焉,故东海属县也。应劭曰:奚仲自薛徙居之,故曰下邳也。
汉徙齐王韩信为楚王,都之,后乃县焉,王莽之闰俭矣。东阳郡治。文颖曰:秦
嘉,东阳郡人,今下邳是也。晋灼曰:东阳县本属临淮郡,明帝分属下邳,后分
属广陵。故张晏曰:东阳郡,今广陵郡也。汉明帝置下邳郡矣。城有三重,其大
城中有大司马石苞、镇东将军胡质、司徒王浑、监军石崇四碑。南门谓之白门,
魏武擒陈宫于此处矣。中城,吕布所守也。小城,晋中兴,北中郎将荀羡、郗昙
所治也。昔泰山吴伯武少孤,与弟文章相失二十馀年,遇于县市。文章欲欧伯武,
心神悲恸,因相寻问,乃兄弟也。县为沂、泗之会也。又有武原水注之。水出彭
城武原县西北,会注陂南,迳其城西,王莽之和乐亭也。县东有徐庙山,山因徐
徙,即以名之也。山上有石室,徐庙也。武原水又南合武水,谓之泇水。南迳
刚亭城,又南至下邳入泗,谓之武原水口也。又有桐水出西北,东海容邱县东南,
至下邳入泗。泗水东南迳下相县故城东,王莽之从德也。城之西北,有汉太尉陈
球墓,墓前有三碑,是弟子管宁、华歆等所造。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破之,
拔取虑、睢陵、夏邱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于此,屠其男女十万,泗水为之不
流。自是数县人无行迹,亦为暴矣!泗水又东南得睢水口。泗水又迳宿预城之西,
又迳其城南,故下邳之宿留县也,王莽更名之曰康义矣。晋元皇之为安东也,督
运军储而为邸阁也。魏太和中,南徐州治,后省为戍。梁将张惠绍北入,水军所
次,凭固斯城,更增修郭,堑其四面,引水环之。今城在泗水之中也。
△又东南入于淮。
泗水又东迳陵栅南,《西征记》曰:旧陵县之治也。泗水又东南迳淮阳城北,
城临泗水。昔菑丘诉饮马斩蛟,眇目于此处也。泗水又东南迳魏阳城北,城枕泗
川。陆机《行思赋》曰:行魏阳之枉渚,故无魏阳,疑即泗阳县故城也。王莽之
所谓淮平亭矣。盖魏文帝幸广陵所由,或因变之,未详也。泗水又东迳角城北,
而东南流注于淮。考诸地说,或言泗水于睢陵入淮,亦云于下相入淮,皆非实录
也。
△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
郑玄云:出沂山,亦或云临乐山。水有二源,南源所导,世谓之柞泉,北水
所发,俗谓之鱼穷泉,俱东南流,合成一川。右会洛预水,水出洛预山,东北流
注之。沂水东南流,左合桑预水,水北出桑预山,东流注于沂水。沂水又东南,
螳螂水入焉,水出鲁山,东南流,右注沂水。
沂水又东迳盖县故城南,东会连绵之水,水发连绵山,南流迳盖城东,而南
入沂。沂水又东迳浮来之山,《春秋经》书:公及莒人盟于浮来者也。即公来山
也,在邳乡西,故号曰邳来之间也。浮来之水注之,其水左控三川,右会甘水,
而注于沂。沂水又南迳爆山西,山有二峰,相去一里,双峦齐秀,圆峙若一。
沂水又东南迳东莞县故城西,与小沂水合。孟康曰:县故郓邑,今郓亭是也。
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吉为东莞侯。魏文帝黄初中,立为东莞郡,《东
燕录》谓之团城。刘武帝北伐广固,登之以望五龙。魏南青州治。《左氏传》曰:
莒、鲁争郓,为日久矣。今城北郓亭是也。京相璠曰:琅邪姑幕县南四十里员亭,
故鲁郓邑世变其字,非也。《郡国志》,东莞有郓亭。今在团城东北四十里,犹
谓之故东莞城矣。
小沂水出黄孤山,西南流迳其城北,西南注于沂。沂水又南与闾山水合,水
出闾山,东南流,右佩二水,总归于沂。
沂水南迳东安县故城东,而南合时密水,水出时密山,春秋时莒地。《左传》:
莒人归共仲于鲁及密而死,是也。密水东流。迳东安城南。汉封鲁孝王子强为东
安侯。密水又东南流入沂。
沂水又南,桑泉水北出五女山,东南流,巨围水注之。水出巨围之山,东南
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堂阜水入焉,其水导源堂阜,《春秋·庄公九年》,
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税之。杜预曰: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者是也。
堂阜水又东南注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迳蒙阴县故城北,王莽之蒙恩也。又东南
与{山叟}崮水合。水有二源双会,东导一川,俗谓之汶水也。东迳蒙阴县,注桑
泉水。又东南,卢川水注之,水出鹿领山,东南流,左则二川臻凑,右则诸葛泉
源斯奔,乱流迳城阳之卢县,故盖县之卢上里也。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
子刘稀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著善矣。又东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东南,右合
蒙阴山水。水出蒙阴山,东北流。昔琅邪承宫避乱此山,立性好仁,不与物竞。
人有认其黍者,舍之而去。其水又东北流,注于桑泉水,又东南入沂。沂水又
南迳阳都县故城东,县故阳国也。齐同盟,齐利其地而迁之者也。汉高帝六年,
封将军丁复为侯国。
沂水又南与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阴,东流迳阳都县南,东注沂水。
沂水又左合温水,水上承温泉陂,而西南入于沂水者也。
△南过琅邪临沂县东,又南过开阳县东。
沂水南迳中丘城西。《春秋·隐公七年》,夏,城中邱。《左传》曰:书不
时也。
沂水又南迳临沂县故城东。《郡国志》曰:琅邪有临沂县,故属东海郡。
有治水注之,水出泰山南武阳县之冠石山。《地理志》曰:冠石山,治水所
出。应劭《地理风俗记》曰:武水出焉。盖水异名也。东流迳蒙山下,有祠。治
水又东南迳颛臾城北。《郡国志》曰:县有颛臾城,季氏将伐之。孔子曰:昔者
先王以为东蒙主,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便,近于费者
也,治水又东南流,迳费县故城南。《地理志》东海之属县也,为鲁季孙之邑。
子路将堕之。公山弗扰师袭鲁,弗克。后季氏为阳虎所执,弗扰以费畔,即是邑
也。汉高帝六年,封陈贺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顺从也。许慎《说文》云:沂水
出东海费县东,西入泗,从水,斤声。吕忱《字林》亦言是矣。斯水东南所注者
沂水,在西,不得言东南趣也,皆为谬矣。故世俗谓此水为小沂水。治水又东南
迳祊城南。《春秋·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使宛归泰山之
祊而易许田。杜预《释地》曰:祊,郑祀泰山之邑,在琅邪费县东南。治水
又东南流注于沂。
沂水又南迳开阳县故城东,县故鄅国也。《春秋左传·昭公十八年》,邾
人袭鄅,尽俘以归。鄅子曰:余无归矣!从帑于邾是也。后更名开阳矣。
《春秋·哀公三年·经》书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者,是也。县故琅邪郡
治也。
△又东过襄贲县东,屈从县南西流,又屈南过郯县西。
《鲁连子》称:陆子谓齐湣王曰:鲁费之众臣,甲舍于襄贲者也。王莽更名
章信也。
郯故国也,少昊之后。《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公与之宴。昭子
━━叔孙婼,问曰:少昊鸟名官,何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黄帝、炎帝
以云、火纪官,太皞以龙纪。少皞瑞凤鸟,统历鸟官之司,议政斯在。孔子从而
学焉,既而告人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者也。《竹书纪年》晋烈公四年,越子
朱句灭郯,以郯子鸪归。县故旧鲁也,东海郡治。秦始皇以为郯郡,汉高帝二年,
更从今名,即王莽之沂平者也。
△又东过良城县西,又南过下邳县,西南入于泗。
《春秋左传》曰:昭公十三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吴子辞水道不可以行,
晋乃还,是也,《地理志》曰良城,王莽更名承翰矣。
沂水于下邳县北西流,分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一水迳城东,屈从
县南,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水上有桥,徐、泗间以为圯。昔张子房遇黄石公于
圯上,即此处也。建安二年,曹操围吕布于此,引沂、泗灌城而擒之。
△洙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山。
《地理志》曰:临乐山,洙水所出,西北至盖,入泗水,或作池字,盖字误
也。洙水自山西北迳盖县,汉景帝中五年,封后兄王信为侯国。又西迳泰山东平
阳县。《春秋·宣公八年》,冬,城平阳。杜预曰:今泰山平阳县,是也,河东
有平阳,故此加东矣。晋武帝元康九年改为新泰县也。
△西南至卞县,入于泗。
洙水西南流,盗泉水注之,泉出卞城东北,卞山之阴。《尸子》曰:孔子至
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故《论语撰考谶》曰:
水名盗泉,仲尼不漱,即斯泉矣。西北流注于洙水。
洙水又西南流于卞城西,西南入泗水乱流。西南至鲁县东北,又分为二水。
水侧有故城,两水之分会也。洙水西北流迳孔里北,是谓洙、泗之间矣。《春秋》
之浚洙,非谓始导矣,盖深广之耳。洙水又西南,枝津出焉。又南迳瑕丘城东,
而南入石门,向来结石为水门,跨于水上也。西南流,世谓之杜武沟。洙水又西
南,迳南平阳县之显闾亭西,邾邑也。《春秋·襄公二十一年·经》书,邾庶其
以漆、闾丘来奔者也。杜预曰:平阳北有显闾亭。《十三州记》曰:山阳南平阳
县又有闾丘乡。《从征记》曰:杜谓显闾、闾丘也。今按漆县在县东北,漆乡东
北十里,见有闾丘乡,显闾非也。然则显闾自是别亭,未知孰是?
又南,洸水注之。吕忱曰:洸水出东平,上承汶水于刚县西,阐亭东。《尔
雅》曰:汶别为阐,其由洛之有波矣。洸水西南流,迳盛乡城西。京相璠曰:刚
县西南有盛乡城者也。又南迳泰山宁阳县故城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封鲁共王子
刘恬为侯国。王莽改之曰宁顺也。又南,洙水枝津注之。水首受洙,西南流迳瑕
邱城北,又西迳宁阳城南,又西南入于洸水。洸水又西南,迳泰山郡乘丘县故城
东。赵肃侯二十年,韩将举与齐、魏战于乘丘,即此县也。汉武帝元朔五年,封
中山靖王子刘将夜为侯国也。洸水又东南流,注于洙水,又南至主平县南入于泗
水。西有茅乡城,东去高平三十里。京相璠曰:今高平县西三十里有故茅乡城者
也。

[发帖际遇]: 林风去长白山捉火蟾,送给韦一笑,得感谢费银两19.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十六

○沭水
△沭水出琅邪东莞县西北山。
大弁山与小泰山连麓而异名也。引控众流,积以成川。东南流迳邳乡南,南
去县八十许里。城有三面,而不周于南,故俗谓之半城。沭水又东南流,左合岘
水,水北出大岘山,东南流迳邳乡东,东南流注于沭水也。
△东南过其县东。
沭水左与箕山之水合。水出东诸县西箕山,刘澄之以为许由之所隐也,更为
巨谬矣。其水西南流注于沭水也。
△又东南过莒县东。
《地理志》曰:莒子之国,盈姓也,少昊后。《列女传》曰:齐人杞梁殖袭
莒,战死。其妻将赴之,道逢齐庄公,公将吊之。杞梁妻曰:如殖死有罪,君何
辱命焉?如殖无罪,有先人之弊庐在下,妾不敢与郊吊。公旋车吊诸室。妻乃哭
于城下,七日而城崩。故《琴操》云:殖死,妻援琴作歌曰:乐莫乐兮新相知,
悲莫悲兮生别离!哀感皇天,城为之堕,即是城也。其城三重,并悉崇峻,惟南
开一门。内城方十二里,郭周四十许里。《尸子》曰:莒君好鬼巫而国亡。无知
之难,小白奔焉。乐毅攻齐,守崄全国。秦始皇县之,汉兴以为城阳国封朱虚侯
章,治莒。王莽之莒陵也。光武合城阳国为琅邪国以封皇子京,雅好宫室,穷极
伎巧,壁带饰以金银。明帝时,京不安莒,移治开阳矣。沐水又南,袁公水东出
清山,寻坤维而注沭。沭水又南,浔水注之,水出于巨公之山,西南流,旧堨
以溉田,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浔水又西南流入沭。
沭水又南与葛陂水会。水发三柱山,西南流迳辟城南,世谓之辟阳城。《史
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曰:汉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阳共王子节侯刘壮为侯
国也。其水于邑,积以为陂,谓之辟阳湖,西南流注于沭水也。
△又南过阳都县东入于沂。
沭水自阳都县又南,会武阳沟水。水东出仓山,山上有故城,世谓之监官城,
非也。即古有利城矣。汉武帝元朔四年,封城阳共王子刘钉为侯国也。其城因山
为基,水导山下西北流,谓之武阳沟。又西至即丘县注于沭。沭水又南迳东海郡
即丘县,故《春秋》之祝丘也。桓公五年,《经》书:齐侯、郑伯如纪,城祝丘。
《左传》齐、郑朝纪,欲袭之。汉立为县,王莽更之曰就信也。《郡国志》曰:
自东海分属琅邪。阚骃曰:即、祝,鲁之音,盖字承读变矣。
沭水又南迳东海厚丘县,王莽更之曰祝其亭也。分为二渎:一渎西南出,今
无水,世谓之枯沭。一渎南迳建陵县故城东。汉景帝六年封卫绾为侯国,王莽更
之曰付亭也。
沭水又南迳建陵山西。魏正光中,齐王之镇徐州也,立大堨,遏水西流,
两渎之会,置城防之,曰曲沭戍。自堨流三十里,西注沭水旧渎,谓之新渠。
旧渎自厚丘西南出,左会新渠,南入淮阳宿预县,注泗水。《地理志》所谓至下
邳注泗者也。《经》言于阳都入沂,非矣。沭水左渎自大堰水断,故渎东南出,
桑堰水注之。水出襄贲县泉流东注沭渎,又南,右合横沟水,水发渎右,东入沭
之故渎。又南暨于遏。其水西南流,迳司吾山东。又迳司吾县故城西。《春秋左
传》吴执钟吾子以为司吾县,王莽更之曰息吾也。又西南至宿预注泗水也。沭水
故渎,自下堰,东南迳司吾城东,又东南历柤口城中。柤水出于楚之柤地。
《春秋·襄公十年·经》书,公与晋及诸侯会吴于柤。京相璠曰:宋地。今彭
城逼阳县西北有柤水沟,去逼阳八十里,东南流迳逼阳县故城东北,《地理志》
曰:故逼阳国也。《春秋左传·襄公十年》,夏四月戊午,会于柤。晋荀偃、
士匄请伐逼阳而封宋向戍焉。荀罃曰: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固请,
丙寅,围之,弗克。孟氏之臣秦堇父,辇重如役。逼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
县门发,鄹人纥抉之以出门者。狄虎弥建大车之轮,而蒙之以甲以为橹,左执之,
右拔戟,以成一队。孟献子曰:《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主人县布,堇父登之,
及堞而绝之,坠,则又县之。苏而复上者三。主人辞焉,乃退,带其断以徇于军
三日。诸侯之师,久于逼阳,请归。智伯怒曰:七日不克,尔乎取之,以谢罪也。
荀偃、士匄攻之,亲受矢石,遂灭之,以逼阳子归,献于武宫,谓之夷俘,逼阳,
妘姓也。汉以为县。汉武帝元朔三年,封齐孝王子刘就为侯国。王莽更之曰辅
阳也。《郡国志》曰:逼阳有柤水,柤水又东南,乱于沂而注于沭,谓之
柤口,城得其名矣。东南至朐县入游,注海也。
○巨洋水
△巨洋水出朱虚县泰山北,过其县西。
泰山即东小泰山也。巨洋水即《国语》所谓具水矣,袁宏谓之巨<目末>,王韶
之以为巨薎,亦或曰朐瀰,皆一水也,而广其目焉。其水北流迳朱虚县故城
西,汉惠帝二年,封齐悼惠王子刘章为侯国。《地理风俗记》曰:丹山在西南,
丹水所出,东入海。丹水由朱虚丘阜矣,故言朱虚城西有长坂远峻,名为破车岘。
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世谓之凡山,县在西南,非山也。丹凡字相类,音从字变
也。丹水有二源,各导一山,世谓之东丹、西丹水也。西丹水自凡山北流迳剧县
故城东,东丹水注之,水出方山,山有二水,一水即东丹水也。北迳县,合西丹
水而乱流,又东北出迳渏薄涧北。渏水亦出方山,流入平寿县,积而为渚。
水盛则北注东南流,屈而东北流迳平寿县故城西,而北入丹水,谓之鱼合口。丹
水又东北迳望海台东,东北注海,盖亦县所氏者也。
△又北过临朐县东。
巨洋水自朱虚北入临朐县,熏治泉水注之。水出西溪,飞泉侧濑,于穷坎之
下,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冶泉祠。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
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水色澄明,而清泠特异。渊无潜石,浅镂沙
文,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南北邃岸凌空,疏木
交合。先公以太和中作镇海岱,余总角之年,侍节东州,至若炎夏火流,间居倦
想,提琴命友,嬉娱永日。桂笋寻波,轻林委浪,琴歌既洽,欢情亦畅,是焉栖
寄,实可凭衿。小东有一湖,佳饶鲜笋,匪直芳齐芍药,实亦洁并飞鳞。其水东
北流入巨洋,谓之熏冶泉。又迳临朐县故城东。城古伯氏骈邑也。汉武帝元朔二
年,封菑川懿王子刘奴为侯国。应劭曰:临朐,山名也。故县氏之。朐亦水名,
其城侧临朐川,是以王莽用表厥称矣。其城上下沿水,悉是刘武皇北伐广固,营
垒所在矣。
巨洋水又东北迳委粟山东,孤阜秀立,形若委粟。又东北,洋水注之。水西
出石膏山西北石涧口,东南迳逢山祠西。洋水又东南。历逢山下,即石膏山也。
麓三成,壁立直上。山上有石鼓,鸣则年凶。郭缘生《续征记》曰:逢山在广固
南三十里,有祠并石人、石鼓。齐地将乱,石人辄打石鼓,闻数十里。洋水历其
阴而东北流,世谓之石沟水。东北流出于委粟山北,而东注于巨洋,谓之石沟口。
然是水下流,亦有时通塞,及其春夏水泛,川澜无辍,亦或谓之为龙泉水。《地
理志》石膏山,洋水所出是也。今于此县,惟是渎当之,似符群证矣。巨洋水又
东北得邳泉口,泉源西出平地,东流注于巨洋。巨洋水又北会建德水,水西发逢
山阜,而东流入巨洋水也。
△又北过剧县西。
巨洋水又东北合康浪水,水发县西南<山其>山,无事树木,而圆峭孤峙,巑岏
分立。左思《齐都赋》曰:<山其>领镇其左是也。康浪水北流,注于巨洋。巨洋水
又东北迳剧县故城西,古纪国也。《春秋·庄公四年》,纪侯不能下齐,以与弟
季,大去其国,违齐难也。后改曰剧,故《鲁连子》曰:朐剧之人辩者也。汉文
帝十八年,别为菑川国,后并北海。汉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错为侯国,
王莽更之曰俞县也。城之北侧有故台,台西有方池。晏谟曰:西去齐城九十七里。
耿弇破张步于临淄,追至巨<目末>,水上,僵尸相属,即是水也。巨洋水又东北迳
晋龙骧将军、幽州刺史辟闾浑墓东,而东北流。墓侧有一坟,甚高大,时人咸谓
之为马陵,而不知谁之丘垄也?巨洋水又东北迳益县故城东。王莽更之曰涤荡也。
晏谟曰:西去齐城五十里,司马宣王伐公孙渊,北徙丰人,住于此城,遂改名为
南丰城也。又东北积而为潭,枝津出焉,谓之百尺沟,西北流迳北益都城也。汉
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胡为侯国。又西北流而注于巨淀矣。
△又东北过寿光县西。
巨洋水自湖东北流,迳县故城西,王莽之翼平亭也。汉光武建武二年,封更
始子鲤为侯国。城之西南水东,有孔子石室,故庙堂也。中有孔子像,弟子问经,
既无碑志,未详所立。巨洋水又东北流,尧水注之,水出剧县南角崩山,即故义
山也。俗人以其山角若崩,因名为角崩山,亦名为角林山,皆世俗音讹也。水
即蕤水矣。《地理志》曰:剧县有义山,蕤水所出也。北迳<山其>山东,俗亦名之
为青水矣。尧水又东北迳东、西寿光二城间。应劭曰:寿光县有灌亭。杜预曰:
在县东南,斟灌国也。又言:斟亭在平寿县东南。平寿故城在白狼水西,今北海
郡治。水上承营陵县之下流。东北迳城东,西入别画湖,亦曰朕怀湖。湖东西二
十里,南北三十里,东北入海。斟亭在溉水东,水出桑犊亭东覆甑山,亭故高密
郡治,世谓之故郡城,山谓之塔山,水曰鹿孟水,亦曰戾孟水,皆非也。《地理
志》,桑犊,北海之属县矣。有覆甑山,溉水所出,北迳斟亭西北。按《地理志》,
北海有斟县。京相璠曰:故斟寻国,禹后。西北去灌亭九十里。溉水又北迳寒亭
西,合白狼水。《郡国志》曰:平寿有斟城,有寒亭。薛瓒《汉书集注》云:按
《汲郡古文》,相居斟灌,东郡灌是也。明帝以封周后,改曰卫。斟寻在河南,
非平寿。又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尚书·序》曰:太康失国,
兄弟五人,徯于洛汭。此即太康之居为近洛也。余考瓒所据,今河南有寻地,卫
国有观土。《国语》曰:启有五观,谓之奸子。五观盖其名也。所处之邑,其名
曰观。皇甫谧曰:卫地。又云:夏相徙帝丘依同姓之诸侯于斟寻氏。即《汲冢书》
云:相居斟灌也。既依斟寻,明斟寻非一居矣。穷后既仗善射,篡相,韩浞亦因
逢蒙弑羿,即其居以生浇,因其室而有豷。故《春秋·襄公四年》,魏绛曰:浇
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是以伍员言于吴子曰:过浇杀斟灌
以伐斟寻是也。有夏之遗臣曰靡,事羿;羿之死也,逃于鬲氏。今鬲县也。收斟
灌、斟寻二国之馀烬,杀韩浞而立少康,灭之,有穷遂亡也。是盖寓其居而生其
称,宅其业而表其邑,纵遗文沿褫,亭郭有传,未可以彼有灌目,谓专此为非,
舍此寻名,而专彼为是。以土推传。应氏之据,亦可按矣。尧水又东北注巨洋。
伏琛、晏谟并言,尧尝顿驾于此,故受名焉。非也。《地理志》曰:蕤水自剧东
北,至寿光入海。沿其迳趣,即是水也。
△又东北入于海。
巨洋水又东北迳望海台西,东北流。伏琛、晏谟并以为平望亭在平寿县故城
西北八十里,古县;又或言秦始皇升以望海,因曰望海台,未详也。按《史记》
汉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赏为侯国。又东北注于海也。
○淄水
△淄水出泰山莱芜县原山。
淄水出县西南山下,世谓之原泉。《地理志》曰:原山,淄水所出。故《经》
有原山之论矣。《淮南子》曰:水出自饴山。盖山别名也。东北流迳莱芜谷,屈
而西北流,迳其县故城南。《从征记》曰:城在莱芜谷,当路阻绝,两山间道,
由南北门。汉末,有范史云为莱芜令,言莱芜在齐,非鲁所得引。旧说云:齐灵
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禹贡》所谓莱夷也。夹谷之
会,齐侯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宣尼称夷不乱华是也。余按泰无,莱柞,并山名也,
郡县取目焉,汉高祖置。《左传》曰:与之无山及莱柞,是也。应劭《十三州记》
曰:太山莱芜县,鲁之莱柞邑。淄水又西北转迳城西,又东北流与一水合,水出
县东南,俗谓之家桑谷水。《从征记》名曰圣水。《列仙传》曰:鹿皮公者,淄
川人也,少为府小吏,才巧,举手成器,岑山上有神泉,人不能到。小吏白府君,
请木工斤斧三十人,作转轮,造县阁,意思横生。数十日,梯道成,上其巅,作
祠屋,留止其旁。其二间以自固,食芝草,饮神泉,七十馀年。淄水来山下,呼
宗族得六十馀人,命上山,半,水出,尽漂一郡,没者万计。小吏辞遣家室,令
下山,著鹿皮衣,升阁而去。后百馀年,下卖药齐市也。其水西北流注淄水。淄
水又北出山,谓之莱芜口,东北流者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北过临淄县东。
淄水自山东北流迳牛山西,又东迳临淄县故城南,东得天齐水口,水出南郊
山下,谓之天齐渊。五泉并出,南北三百步,广十步,山即牛山也。左思《齐都
赋》曰:牛岭镇其南者也。水在齐八祠中,齐之为名,起于此矣。《地理风俗记》
曰:齐所以为齐者,即天齐渊名也。其水北流注于淄水,又东迳四豪冢北,水南
山下有四冢,方基圆坟,咸高七尺,东西直列,是田氏四王冢也。淄水又东北迳
荡阴里西。水东有冢,一基三坟,东西八十步,是列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
之坟也。晏子恶其勇而无礼,投桃以毙之,死葬阳里,即此也。淄水又北迳其城
东,城临淄水,故曰临淄,王莽之齐陵县也。《尔雅》曰:水出其前左为营丘。
武王以其地封太公望,赐之以四履,都营丘为齐。或以为都营陵。《史记》,周
成王封师尚父于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莱侯与之争营丘。逆旅之人曰:吾
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安,殆非就封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至营丘。陵亦丘
也,献公自营丘徙临淄。余按营陵城南无水,惟城北有一水,世谓之白狼水,西
出丹山,俗谓凡山也,东北流,由《尔雅》出前左之文,不得以为营丘矣。营丘
者,山名也。《诗》所谓子之营兮,遭我乎峱之间兮。作者多以丘陵号同,缘陵
又去莱差近,咸言太公所封。考之《春秋经》书,诸侯城缘陵。《左传》曰:迁
祀也。《毛诗》、郑《注》并无营字,瓒以为非,近之。今临淄城中有丘,在小
城内,周回三百步,高九丈,北降丈五,淄水出其前,迳其左,故有营丘之名,
与《尔雅》相符。城对天齐渊,故城有齐城之称。是以晏子言:始爽鸠氏居之,
逢伯陵居之,太公居之。又曰:先君太公筑营之丘。季札观风,闻齐音:曰:泱
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太公乎?田巴入齐,过淄自镜。郭景纯言:齐之营
丘,淄水迳其南及东也。非营陵明矣。献公之徙其犹晋氏深翼名绛,非谓自营陵
而之也。其外郭即献公所徙临淄城也,世谓之虏城,言齐泯王伐燕,燕王哙死,
虏其民,实诸郭,因以名之。秦始皇二十六年,灭齐为郡,治临淄。汉高帝六年,
封子肥于齐,为王国。王莽更名济南也。《战国策》曰:田单为齐相。过淄水,
有老人涉淄而出,不能行,坐沙中。单乃解裘于斯水之上也。
△又东过利县东。
淄水自县东北流,迳东安平城北。又东迳巨淀县故城南。征和四年,汉武帝
幸东莱,临大海。三月,耕巨淀,即此也。县东南则巨淀湖,盖以水受名也。淄
水又东北迳广饶县故城南,汉武帝元鼎中封菑川靖王子刘国为侯国。淄水又东北,
马车渎水注之,首受巨淀,淀即浊水所注也。吕忱曰:浊水一名溷水,出广县为
山,世谓之冶岭山。东北流迳广固城西,城在广县西北四里,四周绝涧,岨水深
隍。晋永嘉中,东莱人曹嶷所造也。水侧山际,有五龙口。义熙五年,刘武帝伐
慕容超于广固也,以藉崄难攻,兵力劳弊。河间人玄文说裕云:昔赵攻曹嶷,望
气者以为绳水带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龙口,城当必陷。石虎从之,嶷请降。降
后五日,大雨,雷电震开。后慕容恪之攻段龛,十旬不拔,塞口而龛降,降后无
几,又震开之。旧基犹存,宜试修筑。裕塞之,超及城内男女皆患脚弱,病者大
半,超遂出奔,为晋所擒也。然城之所跨,实凭地崄,其不可固城者在此。浊水
东北流迳尧山东,《从征记》曰:广固城北三里有尧山祠,尧因巡狩登此山,后
人遂以名山。庙在山之左麓,庙像东面,华宇修整,帝图严饰,轩冕之容穆然,
山之上顶,旧有上祠,今也毁废,无复遗式。盘石上尚有人马之迹,徒黄石而已,
惟刀剑之踪逼真矣。至于燕锋代锷,魏铗齐铭,与今剑莫殊,以密模写,知人功
所制矣。西望胡公陵,孙畅之所云:青州刺史傅弘仁言得铜棺隶书处。浊水又东
北流,迳东阳城北,东北流合长沙水。水出逢山北阜。世谓之阳水也。东北流迳
广县故城西,旧青州刺史治,亦曰青州城。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
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劈头山。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
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馀。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
渀之势,状同洪井,北流入阳水。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
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
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阳水东迳故七级寺禅房南。水北则长庑遍驾,回阁承阿,
林际则绳坐疏班,锡钵间设,所谓修修释子,眇眇禅栖者也。阳水又东迳东阳城
东南。义熙中,晋青州刺史羊穆之筑此,以在阳水之阳,即所谓东阳城,世以浊
水为西阳水故也。水流亦有时穷通,信为灵矣。昔在宋世,是水绝而复流,刘晃
赋《通津》焉。魏太和中,此水复竭,辍流积年。先公除州,即任未期,是水复
通,澄映盈川,所谓幽谷枯而更溢,穷泉辍而复流矣。海岱之士,又颂通津焉。
平昌耆民孙道相《颂》曰:惟彼绳泉,竭逾三龄,祈尽珪璧,谒穷斯牲,道从隆
替,降由圣明。耋民河间赵嶷《颂》云:敷化未期,玄泽潜施,枯源扬澜,涸川
涤陂。北海郭钦曰:先政辍津,我后通洋。但颂广文烦,难以具载。阳水又北屈,
迳汉城阳景王刘章庙东,东注于巨洋,后人堨断,令北注浊水,时人通谓浊水
为阳水,故有南阳、北阳水之论。二水浑流,世谓之为长沙水也,亦或通名之为
绳水。故晏谟、伏琛为《齐记》,并云:东阳城既在渑水之阳,宜为渑阳城,非
也。世又谓阳水为洋水,余按群书盛言洋水出临朐县,而阳水导源广县,两县虽
邻,川土不同,于事疑焉。浊水又北迳臧氏台西,又北迳益城西,又北流注巨淀。
《地理志》曰:广县为山,浊水所出,东北至广饶入巨淀。巨淀之右,又有女水
注之,水出东安平县之菟头山。《从征记》曰:水西有桓公冢,甚高大。墓方七
十馀丈,高四丈,圆坟围二十馀丈,高七丈。馀一墓方七丈。一坟,晏谟曰:依
《陵记》非葬礼,如承世故,与其母同墓而异坟,伏琛所不详也,冢东山下女水
原有桓公祠,侍其衡奏魏武王所立,曰:近日路次齐郊,瞻望桓公坟垄,在南山
之阿,请为立祀,为块然之主。郭缘生《述征记》曰:齐桓公冢在齐城南二十里,
因山为坟。大冢东有女水。或云:齐桓公女冢在其上,故以名水也。女水导川东
北流,甚有神焉,化隆则水生,政薄则津竭。燕建平六年,水忽暴竭,玄明恶之,
寝病而亡。燕太上四年,女水又竭,慕容超恶之,燕祚遂沦。女水东北流,迳东
安平县故城南。《续述征记》曰:女水至安平城南,伏流一十五里,然后更流,
注北杨水。城故酅亭也。《春秋·鲁庄公三年》,纪季以酅入齐。《公羊传》
曰:季者何?纪侯弟也。贤其服罪请酅以奉五祀。田成子单之故邑也,后以为
县。博陵有安平,故此加东也。世祖建武七年,封菑川王子刘茂为侯国。又迳东
安平城东,东北迳垄丘东,东北入巨淀。《地理志》曰:菟头山,女水所出,东
北至临淄入巨淀。又北为马车渎,北合淄水。又北,时、渑。之水注之。时水出
齐城西南二十五里,平地出泉,即如水也,亦谓之源水,因水色黑,俗又目之为
黑水。西北迳黄山东,又北历愚山,山东有愚公冢。时水又屈而迳杜山北,有愚
公谷。齐桓公时,公隐于谷。邻有认其驹者,公以与之。山即社山之通阜,以其
人状愚,故谓之愚公。水有石梁,亦谓之为石梁水。又有澅水注之,水出时水
东,去临淄城十八里,所谓澅中也。俗以澅水为宿留水,西北入于时水。孟
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澅,故世以此而变水名也。水南山西有王歜墓。昔乐毅
伐齐,贤而封之,歜不受,自缢而死。水侧有田,引水溉迹尚存。时水又西北
迳西安县故城南,本渠丘也。齐大夫雝禀之邑矣。王莽更之曰东宁。时水又西至
石洋堰,分为二水,谓之石洋口,枝津西北至梁邹入济。时水又北迳西安城西,
又北,京水、系水注之。水出齐城西南,世谓之寒泉也。东北流直申门西,京相
璠、杜预并言,申门即齐城南面西第一门矣,为申池。昔齐懿公游申池,邴戎、
庸职二人害公于竹中。今池无复仿佛,然水侧尚有小小竹木,以时遗生也。左思
《齐郡赋·注》:申池在海滨,齐薮也。余按《春秋·襄公十八年》,晋伐齐,
戊戌,伐雍门之萩,乙亥,焚雍门,壬寅,焚东北二郭,甲辰,东侵及濰,南及
沂,而不言北掠于海。且晋献子尚不辞死以逞志,何容对仇敌而不惩,暴草木于
海嵎乎?又炎夏火流,非远游之辰,懿公见弑,盖是白龙鱼服,见困近郊矣。左
氏舍近举远,考右非矣。杜预之言,有推据耳。系不傍城北流迳阳门西,水次有
故封处,所谓齐之稷下也。当战国之时,以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邹衍、淳于
髡、田骈、接子、慎到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论议。是以
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十人。刘向《别录》以稷为齐城门名也。谈说之士,期
会于稷门下,故曰稷下也。《郑志》曰:张逸问《书赞》云:我先师棘下生何时
人?郑玄答云:齐田氏时,善学者所会处也。齐人号之棘下生。无常人也。余按
《左传·昭公二十二年》,莒子如齐,盟于稷门之外。汉以叔孙通为博士,号稷
嗣君。《史记音义》曰:欲以继踪齐稷下之风矣。然棘下又是鲁城内地名。《左
传·定公八年》,阳虎劫公,伐孟氏,入自上东门,战于南门之内,又战于棘下
者也。盖亦儒者之所萃焉,故张逸疑而发问,郑玄释而辩之,虽异名互见,大归
一也。城内有故台,有营丘,有故景王祠,即朱虚侯章庙矣。《晋起居注》云:
齐有大蛇,长三百步,负小蛇长百馀步,迳于市中,市人悉观,自北门所入处也。
北门外东北二百步,有齐相晏婴冢、宅。《左传》:晏子之宅近市,景公欲易之
而婴弗更,为诫曰:吾生则近市,死岂易志。乃葬故宅,后人名之曰清节里。系
水又北迳临淄城西门北,而西流迳梧宫南。昔楚使聘齐,齐王飨之梧宫,即是宫
矣。其地犹名梧台里。台甚层秀,东西一百馀步,南北如减,即古梧宫之台。台
东即阙子所谓宋愚人得燕石处。台西有《石社碑》,犹存,汉灵帝熹平五年立,
其题云梧台里。系水又西迳葵丘北。《春秋·庄公八年》,襄公使连称、管至父
戍葵丘。京相璠曰:齐西五十里有葵丘地,若是,无庸戍之。僖公九年,齐桓会
诸侯于葵丘。宰孔曰:齐侯不务修德而勤远略。葵丘不在齐也。引河东汾阴葵丘、
山阳西北葵城宜在此,非也。余原《左传》,连称、管至父之戍葵丘,以瓜时为
往还之期。请代弗许,将为齐乱,故令无宠之妹候公于宫。因无知之绌,遂害襄
公,若出远无代,宁得谋及妇人而为公室之乱乎?是以杜预稽《春秋》之旨,即
《传》安之,《注》于临淄西。不得舍近托远,苟成己异,于异可殊,即义为负。
然则葵丘之戍,即此地也。系水西左迤为潭,又西迳高阳侨郡南,魏所立也。又
西北流注于时。时水又东北流,绳水注之。水出营城东,世谓之汉溱水也。西北
流迳营城北,汉文帝四年,封齐悼惠王子刘信都为侯国。绳水又西迳乐安博昌县
故城南。应劭曰:昌水出东莱昌阳县,道远不至,取其嘉名。阚骃曰:县处势平,
故曰博昌。绳水西历贝丘。京相璠曰:博昌县南近渑水,有地名贝丘,在齐城西
北四十里。《春秋·庄公八年》,齐侯田于贝丘,见公子彭生,豕立而泣。齐侯
坠车伤足于是处也。绳水又西北入时水。《从征记》又曰:水出临淄县北,迳乐
安、博昌南界,西入时水者也。自下通谓之为绳也。昔晋侯与齐侯宴,齐侯曰:
有酒如渑,指喻此水也。时水又屈而东北,迳博昌城北。时水又东北迳齐利县故
城北,又东北迳巨淀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广饶县故城北,东北入淄水。《地理风
俗记》曰:淄入濡。《淮南子》曰:白公问微言曰:若以水投水,如何?孔子曰:
淄绳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谓斯水矣。
△又东北入于海。
淄水入马车渎,乱流东北,迳琅槐故城南,又东北迳马井城北,与时渑之水,
互受通称,故邑流其号。又东北至皮丘坈入于海。故晏谟、伏琛并言淄渑之水
合于皮丘坈西。《地理志》曰:马车渎至琅槐入于海,盖举县言也。
○汶水
△汶水出朱虚县泰山
山上有长城,西接岱山,东连琅邪,巨海千有馀里,盖田氏之所造也。《竹
书纪年》,梁惠成王二十年,齐筑防以为长城。《竹书》又云:晋烈公十二年,
王命韩景子、赵烈侯及我师伐齐,入长城。《史记》所谓齐威王越赵侵我,伐长
城者也。伏琛、晏谟并言:水出县东南峿山,山在小泰山东者也。
△北过其县东。
汶水自县东北迳郚城北,《地理风俗记》曰:朱虚县东四十里有郚城亭,
故县也。又东北迳管宁冢东。故晏谟言柴阜西南,有魏独行君子管宁墓,墓前有
碑。又东北迳柴阜山北,山之东有征士邴原冢,碑志存焉。汶水又东北迳汉青州
刺史孙嵩墓西,有碑碣。汶水又东迳安丘县故城北。汉高帝八年,封将军张说为
侯国。《地理志》曰:王莽之诛郅也。孟康曰:今渠丘亭是也。伏琛、晏谟《齐
记》并言莒渠丘亭在安丘城东北十里,非矣。城对牟山,山之西南,有孙宾硕兄
弟墓,碑志并在也。
△又北过淳于县西,又东北入于濰。
故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曰淳于国。《春秋·桓公五年》,
冬,州公如曹,《传》曰: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也。其城东北,则两
川交会也。
○濰水
△濰水出琅邪箕县。
琅邪,山名也,越王句践之故国也。句践并吴,欲霸中国,徙都琅邪。秦始
皇二十六年,灭齐,以为郡。城即秦皇之所筑也。二十八年遂登琅邪,作层台于
其上,谓之琅邪台,台在城东南十里,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馀里,
傍滨巨海。秦皇大乐之,因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于琅邪山下,复十二年。所
作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馀步,广五里,刊石立碑,纪秦功
德。台上有神渊,渊至灵焉。人污之则竭,斋洁则通。神庙在齐八祠中。汉武帝
亦尝登之。汉高帝吕后七年,以为王国,文帝三年,更名为郡。王莽改曰填夷矣。
濰水导源濰山,许慎、吕忱云:濰水出箕屋山,《淮南子》曰:濰水出覆舟山,
盖广异名也。东北迳箕县故城西,又西,析泉水注之,水出析泉县北松山,东南
流迳析泉县东,又东南迳仲固山,东北流入于濰。《地理志》曰:至箕县北入濰
者也。濰水又东北迳诸县故城西。《春秋·文公十二年》,季孙行父城诸及郓。
《传》曰:城其下邑也。王莽更名诸并矣。濰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马耳山。
山高百丈,上有二石并举,望齐马耳,故世取名焉。东去常山三十里,涓水发于
其阴,北迳娄乡城东。《春秋·昭公五年·经》书夏、莒牟夷以牟、娄、防、兹
来奔者也。又分诸县之东为海曲县,故俗人谓此城为东诸城。涓水又北注于濰水。
△东北过东武县西。
县因冈为城,城周三十里。汉高帝六年,封郭蒙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祥善
矣。又北,左合扶淇之水,水出西南常山,东北流注濰。晏、伏并以濰水为扶淇
之水,以扶淇之水为濰水,非也。按经脉志,濰自箕县关,迳东武县西北流,合
扶淇之水。晏谟、伏琛云:东武城西北二里,濰水者,即扶淇之水也。濰水又北,
右合卢水,即久台水也。《地理志》曰:水出琅邪横县故山。王莽之令丘也。山
在东武县故城东南,世谓之卢山也。西北流,迳昌县故城西,东北流。《齐地记》
曰:东武城东南有卢水,水侧有胜火木,方俗音曰柽子,其木经野火烧死,炭不
灭。故东方朔云:不灰之木者也。其水又东北流迳东武县故城东,而西北入濰。
《地理志》曰:久台水出东南至东武入濰者也。《尚书》所谓濰、淄其道矣。
△又北过平昌县东。
濰水又北迳石泉县故城西,王莽之养信也。《地理风俗记》曰:平昌县东南
四十里,有石泉亭,故县也。濰水又北迳平昌县故城东,荆水注之。水出县南荆
山阜东北流迳平昌县故城东,汉文帝封齐悼惠王肥子卬侯国。城之东南角有台,
台下有井,与荆水通。物坠于井,则取之荆水。昔常有龙出入于其中,故世亦谓
之龙台城也。荆水又东北流,注于濰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谓之巨
平山也。《地理志》曰:灵门县有高<厂呆>山、壶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濰。今
是山西接浯山。许慎《说文》言水出灵门山,世谓之浯汶矣。其水东北迳姑幕县
故城东。县有五色土,王者封建诸侯,随方受之。故薄姑氏之国也。阚骃曰:周
成王时,薄姑与四国作乱,周公灭之,以封太公。是以《地理志》曰:或言薄姑
也。王莽曰季睦矣。应劭曰:《左传》曰:薄姑氏国,太公封焉。薛瓒《汉书·
注》云:博昌有薄姑城,未知孰是?浯水又东北迳平昌县故城北,古堨此水,
以溢溉田,南注荆水。浯水又东北流而注于濰水也。
△又北过高密县西。
应劭曰: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然今世所谓百尺水者,盖密水也。水有
二源。西源出奕山,亦曰鄣日山。山势高峻,隔绝阳曦。晏谟曰:山状鄣日,是
有此名。伏琛曰:山上有鄣日,故名鄣日山也。其水东北流。东源出五弩山,西
北流,同泻一壑,俗谓之百尺水。古人堨以溉田数十顷,北流迳高密县西,下
注濰水,自下亦兼通称焉。乱流历县西碑产山西。又东北,水有故堰,旧凿石竖
柱,断濰水,广六十许步,掘东岸,激通长渠,东北迳高密县故城南。明帝永平
中,封邓震为侯国。县南十里,蓄以为塘,方二十馀里,古所谓高密之南都也,
溉田一顷许。陂水散流,下注夷安泽。濰水自堰北,迳高密县故城西。汉文帝十
六年,别为胶西国。宣帝本始元年,更为高密国。王莽之章牟也。濰水又北。昔
韩信与楚将龙且,夹濰水而阵于此。信夜令为万馀囊,盛沙以遏濰水,引军击且,
伪退,且追北,信决水,水大至,且军半不得渡,遂斩龙且于是水。水西有厉阜,
阜上有汉司农卿郑康成冢,石碑犹存。又北迳昌安县故城东。汉明帝永平中,封
邓袭为侯国也。《郡国志》曰:汉安帝延光元年复也。
△又北过淳于县东。
濰水又北,左会汶水,北迳平城亭西,又东北迳密乡亭西。《郡国志》曰:
淳于县有密乡。《地理志》,皆北海之属县也。应劭曰:淳于县东北六十里,有
平城亭,又四十里,有密乡亭,故县也。濰水又东北,迳下密县故城西。城东有
密阜。《地理志》曰:有三户山祠。余按应劭曰:密者,水名,是有下密之称。
俗以之名阜,非也。
△又东北过都昌县东。
濰水东北迳逢萌墓。萌,县人也。少有大节,耻给事县亭,遂浮海至辽东,
复还,在不其山隐学。明帝安车征,萌以佯狂免。又北迳都昌县故城东。汉高帝
六年,封朱轸为侯国。北海相孔融为黄巾贼管亥所围于都昌也,太史慈为融求救
刘备,持的突围,其处也。
△又东北入于海。
○胶水
△胶水出黔陬县胶山北,过其县西。
《齐记》曰:胶水出五弩山,盖胶山之殊名也。北迳祝兹县故城东。汉武帝
元鼎中,封胶东康王子延为侯国。又迳扶县故城西,《地理志》琅邪之属县也。
汉文帝元年,封吕平为侯国。胶水又北迳黔陬县故城西。袁山松《郡国志》曰:
县有介亭。《地理志》曰:故介国也。《春秋·僖公二十九年》,介葛卢来朝,
闻牛鸣,曰:是生三犠,皆用之。问之,果然。晏谟、伏琛并云:县有东西二城,
相去四十里有胶水。非也。斯乃拒艾水也。水出拒县西南拒艾山,即《齐记》所
谓黔艾山也。东北流迳拒县故城西,王莽之祓同也。世谓之王城,又谓是水为洋
水矣。又东北流,晏、伏所谓黔陬城西四十里有胶水者也。又东入海。《地理志》
曰:琅邪有拒县,拒艾水出焉。东入海,即斯水也。胶水北迳晏、伏所谓西黔陬
城东,今高密郡侧有黔陬县。《地理志》曰:胶水出邞县,王莽更之纯德矣,
疑即是县,所未详也。
△又北过夷安县东。
县故王莽更名之原亭也。应劭曰:故莱夷维邑也。太史公曰:晏平仲,莱之
夷维之人也。汉明帝永平中,封邓珍为侯国。西去濰水四十里,胶水又北迳胶阳
亭东。晏、伏并谓之东亭。自亭结路,南通夷安。《地理风俗记》曰:淳于县东
南五十里,有胶阳亭,故县也。又东北流,左会一水,世谓之张奴水。水发夷安
县东南阜下,西北流,历胶阳县注于胶。胶水之左为泽渚,东北百许里,谓之夷
安潭,潭周四十里,亦濰水枝津之所注也。胶水又东北迳下密县故城东,又东北
迳胶东县故城西。汉高帝元年别为国。景帝封子寄为王国,王莽更之郁袟也,
今长广郡治。伏琛、晏谟言胶水东北回达于胶东城北百里,流注于海。又北过当
利县西北,入于海。
县故王莽更名之东莱亭也。又北迳平度县,汉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
刘衍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利卢也。县有土山,胶水北历土山,注于海。海南,
土山以北,悉盐坈相承,修煮不辍。北眺巨海,杳冥无极,天际两分,白黑分
别,所谓溟海者也。故《地理志》曰:胶水北至平渡入海者也。

[发帖际遇]: 林风偷得虚竹身上的美女图卷轴,卖给段誉,得银子银两27。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十七

○沔水上
△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
沔水一名沮水。阚骃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也。县亦受名焉。导源
南流,泉街水注之。水出河池县东南流入沮县,会于沔。沔水又东南,迳沮水戍
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所谓沔汉者也。《尚书》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山海经》所谓汉出鲋嵎山也。东北流得献水口。庾仲雍云:是水南至关城,合
西汉水。汉水又东北,合沮口,同为汉水之源也。故如淳曰:此方人谓汉水为沔
水。孔安国曰:漾水东流为沔,盖与沔合也。至汉中为汉水,是互相通称矣。沔
水又东迳白马戍南,浕水入焉。水北发武都氐中,南迳张鲁城东。鲁,沛国张
陵孙。曾学道于蜀鹤鸣山,传业衡,衡传于鲁。鲁至,行宽惠,百姓亲附,供道
之费,米限五斗,故世号五斗米道。初平中,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
绝谷道,用远城治,因即崤岭,周回五里,东临浚谷,杳然百寻。西北二面,连
峰接崖,莫究其极。从南为盘道,登陟二里有馀。浕水又南迳张鲁治东水西山
上,有张天师堂,于今民事之。庾仲雍谓山为白马塞,堂为张鲁治东对白马城,
一名阳平关。浕水南流入沔,谓之浕口。其城西带浕水,南面沔川城侧二
水之交,故亦曰浕口城矣。沔水又东迳武侯垒南诸葛武侯所居也,南枕沔水。
水南有亮垒,背山向水,中有小城,回隔难解。沔水又东,迳沔阳县故城南,城
旧言汉祖在汉中,萧何所筑也。汉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并刘璋,北定汉中,始立
坛,即汉王位于此城。其城南临汉水,北带通逵,南面崩水三分之一,观其遗略,
厥状时传。南对定军山,曹公南征汉中,张鲁降,乃命夏侯渊等守之。刘备自阳
平关南渡沔水,遂斩渊首,保有汉中。诸葛亮之死也,遗令葬于其山,因即地势,
不起坟垄,惟深松茂柏,攒蔚川阜,莫知墓茔所在。山东名高平是亮宿营处,有
亮庙。亮薨,百姓野祭。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共表云:臣闻周人思召伯之
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怀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亮德轨遐迩,勋盖来世。
王室之不坏,实赖斯人,而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追述在昔
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黩而无典,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
臣谓宜近其墓,立之沔阳,断其私祀,以崇正礼。如听立祀。斯庙盖所启置也。
钟士季征蜀,枉驾设祠,营东即八阵图也。遗基略在,崩褫难识。沔水又东迳西
乐城北,城在山上,周三十里,甚险固。城侧有谷,谓之容裘谷,道通益州,山
多群獠,诸葛亮筑以防遏。梁州刺史杨亮以即险之固,保而居之,为苻坚所败。
后刺史姜守、潘猛,亦相仍守此城。城东容裘溪水注之,俗谓之洛水也。水南导
巴岭山,东北流。水左有故城,凭山即险,四面阻绝,昔先主遣黄忠据之,以拒
曹公。溪水又北迳西乐城东,而北流注于汉。汉水又左得度口水,出阳平北山。
水有二源:一曰清检,出佳鳠。一曰浊检,出好鲋,常以二月、八月取之,美
珍常味。度水南迳阳平县故城东,又南迳沔阳县故城东,而南流注于汉水。又东,
右会温泉水口,水发山北平地,方数十步,泉源沸涌,冬夏汤汤,望之则白气浩
然。言能瘥百病,云洗浴者皆有硫黄气,赴集者常有百数。池水通注汉水。汉水
又东,黄沙水左注之。水北出远山,山谷邃险,人迹罕交,溪曰五丈溪。水侧有
黄沙屯,诸葛亮所开也。其水南注汉水。南有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远望山坟,
嵬嵬壮高,及即其所,裁有坟形。山上直路下出,不生草木,世人谓之女郎道。
下有女郎庙及捣衣石,言张鲁女也。有小水北流入汉,谓之女郎水。汉水又东合
褒水,水西北出卫岭山,东南迳大石门,历故栈道下谷,俗谓千梁无柱也。诸葛
亮《与兄瑾书》云: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馀里,其阁梁一
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
又云:顷大水暴出,赤崖以南,桥阁悉坏。时赵子龙与邓伯苗一戍赤崖屯田,一
戍赤崖口,但得缘崖与伯苗相闻而已。后诸葛亮死于五丈原,魏延先退而焚之,
谓是道也。自后按旧修路者,悉无复水中柱,迳涉者浮梁振动,无不摇心眩目也。
褒水又东南迳三交城,城在三水之会故也。一水北出长安,一水西北出仇池,一
水东北出太白山,是城之所以取名矣。褒水又东南得丙水口,水上承丙穴,穴出
嘉鱼,常以三月出,十月入地,穴口广五六尺,去平地七八尺,有泉悬注。鱼自
穴下透入水,穴口向丙,故曰丙穴。下注褒水,故左思称嘉鱼出于丙穴,良木攒
于褒谷矣。褒水又东南历小石门,门穿山通道,六丈有馀。刻石言:汉明帝永平
中,司隶校尉犍为杨厥之所开。逮桓帝建和二年,汉中太守同郡王升嘉厥开凿之
功,琢石颂德。以为石牛道。来敏《本蜀论》云: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
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
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厥盖因而广之矣。《蜀都赋》曰:阻以石门,其斯之
谓也。门在汉中之西,褒中之北。褒水又东南历褒口,即褒谷之南口也。北口曰
斜。所谓北出褒斜。褒水又南迳褒县故城东,褒中县也。本褒国矣,汉昭帝元凤
六年置。褒水又南流入于汉。汉水又东迳万石城下,城在高原上,原高十馀丈,
四面临平,形若覆瓮。水南遏水为阻,西北并带汉水,其城宿是流杂聚居,故世
亦谓之流杂城。汉水又东迳汉庙堆下,昔汉女所游,侧水为钓台,后人立庙于台
上。世人睹其颓基崇广,因谓之汉庙堆,传呼乖实,又名之为汉武堆,非也。
△东过南郑县南,
县故褒之附庸也。周显王之世,蜀有褒汉之地。至六国,楚人兼之。怀王衰
弱,秦略取焉。周赧王二年,秦惠王置汉中郡,因水名也。耆旧传云:南郑之号,
始于郑桓公。桓公死于犬戎,其民南奔,故以南郑为称。即汉中郡治也。汉高祖
入秦,项羽封为汉王。萧何曰:天汉,美名也。遂都南郑。大城周四十二里,城
内有小城,南凭北结,环雉金墉漆井,皆汉所修筑也。地沃川险,魏武方之鸡肋,
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求?遂留杜子绪镇南郑而还。晋咸康中,梁州刺
史司马勋,断小城东面三分之一,以为梁州汉中郡南郑县治也。自宋、齐、魏咸
相仍焉。水南即汉阴城也,相承言吕后所居也。有廉水出巴岭山,北流迳廉川,
故水得其名矣。廉水又北注汉水。汉水右合池水,水出旱山。山下有祠,列石十
二,不辨其由,盖社主之流,百姓四时祈祷焉。俗谓之獠子水,夹溉诸田,散流
左注汉水。汉水又东,得长柳渡,长柳,村名也。汉太尉李固墓,碑铭尚存,文
字剥落,不可复识。汉水又东迳胡城南。义熙十三年,城上有密云细雨,五色昭
章,人相与谓之庆云,休符当出,晓而云霁,乃觉城崩半许沦水,出铜钟十二枚。
刺史索邈奉送洛阳,归之宋公府。南对扁鹊城,当是越人旧所迳涉,故邑流其名
耳。汉水出于二城之间,右会磐余水,水出南山巴岭上,泉流两分,飞清派注,
南入蜀水,北注汉津,谓之磐余口。庾仲雍曰:磐余去胡城二十里。汉水又左会
文水,水即门水也,出胡城北山石穴中。长老云:杜阳有仙人宫,石穴,宫之前
门,故号其川为门川,水为门水。东南流迳胡城北,三城奇对,隔谷罗布,深沟
固垒,高台相距。门水右注汉水,谓之高桥溪口。汉水又东,黑水注之。水出北
山,南流入汉。庾仲雍曰:黑水去高桥三十里。诸葛亮《笺》云:朝发南郑,墓
宿黑水,四五十里,指谓是水也,道则百里也。
又东过城固县南,又东,过魏兴安阳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
常琚《华阳国志》曰:蜀以城固为乐城县也。安阳县故隶汉中,魏分汉中立
魏兴郡,安阳隶焉。涔水出西南而东北入汉。左谷水出西北,而东南入汉。左谷
水出汉北,即智水也。北发听山,山下有穴水,穴水东南流,历平川中,谓之智
乡,水曰智水。川有唐公祠。唐君字公房,成固人也。学道得仙,入云台山,合
丹服之,白日升天。鸡鸣天上,狗吠云中,唯以鼠恶,留之。鼠乃感激,以月晦
日。吐肠胃更生,故时人谓之唐鼠也。公房升仙之日,婿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
约以此川为居,言无繁霜蛟虎之患,其俗以为信然。因号为婿乡,故水亦即名焉。
百姓为之立庙于其处,刊石立碑,表述灵异也。婿水南历婿乡溪,出山东南流,
迳通关势南。山高百馀丈,上有匈奴城,方五里,浚堑三重。高祖北定三秦,萧
何守汉中,欲修北道,通关中,故名为通关势。婿水又东迳七女冢,冢夹水罗布
如七星,高十馀丈,周回数亩。元嘉六年,大水,破坟,坟崩,出铜不可称计。
得一塼刻云:项氏伯无子,七女造墩,世人疑是项伯冢。水北有七女池,池东
有明月池,状如偃月,皆相通注,谓之张良渠,盖良所开也。婿水迳樊哙台南,
台高五六丈,上容百许人。又东南迳大城固北,城乘高势,北临婿水。水北有韩
信台,高十馀丈,上容百许人,相传高祖斋七日,置坛,设九宾礼,以礼拜信也。
婿水东回南转,又迳其城东,而南入汉水,谓之三水口也。汉水又东会益口,水
出北山益谷,东南流注于汉水。汉水又东至灙城南,与洛谷水合。水北出洛谷,
谷北通长安。其水南流,右则灙水注之。水发西溪,东南流合为一水,乱流南
出,际其城西,南注汉水。汉水又东迳小城固南,州治大城固,移县北,故曰小
城固。城北百二十里,有兴势坂,诸葛亮出洛谷,戍兴势,置烽火楼,处处通照。
汉水东历上涛,而迳于龙下,盖伏石惊湍,流屯激怒,故有上下二涛之名。龙下,
地名也。有丘郭坟墟,旧谓此馆为龙下亭。自白马迄此,则平川夹势,水丰壤沃,
利方三蜀矣。度此,溯洄从汉,为山行之始。汉水又东迳石门滩山峡也。东会酉
水,水北出秦岭酉谷,南历重山,与寒泉合,水东出寒泉岭。泉涌山顶,望之交
横,似若瀑布,颓波激石,散若雨洒,势同厌原,风雨之池。其水西流入于酉水。
酉水又南注汉,谓之酉口。汉水又东迳妫虚滩。《世本》曰:舜居妫内,在汉中
西城县。或言妫墟在西北,舜所居也。或作姚墟。故后或姓姚,或姓妫,妫、姚
之异,事妄未知所从。余按应邵之言,是地于西城为西北也。汉水又东迳猴径滩,
山多猴猿,好乘危缀饮,故滩受斯名焉。汉水又东迳小、大黄金南,山有黄金峭,
水北对黄金谷。有黄金戍傍山依峭,险折七里。氐掠汉中,阻此为戍,兴铁城相
对,一城在山上,容百馀人,一城在山下,可置百许人,言其险峻,故以金、铁
制名矣。昔杨难当令魏兴太守薛健,据黄金,姜宝据铁城。宋遣秦州刺史萧思话
西讨。话令阴平太守萧坦攻拔之,贼退酉水矣。汉水又东合蘧蒢溪口。水北出就
谷,在长安西南。其水南流迳巴溪戍西,又南迳阳都坂东,坂自上及下,盘折一
十九曲,西连寒泉岭。《汉中记》曰:自西城涉黄金峭、寒泉岭、阳都坂,峻崿
百重,绝壁万寻,既造其峰,谓已逾崧岱,复瞻前岭,又倍过之。言陟羊肠,超
烟云之际,顾看向涂,杳然有不测之险。山丰野牛野羊腾岩越岭,驰走若飞,触
突树木,十围皆倒。山殚艮阻,地穷坎势矣。其水南历蘧蒢溪,谓之蘧蒢水,而
南流注于汉,谓之蒢口。汉水又东,右会洋水,川流漫阔,广几里许。洋水导源
巴山,东北流迳平阳城。《汉中记》曰:本西乡县治也。自城固南城南入三百八
十里,距南郑四百八十里。洋川者,汉戚夫人之所生处也。高祖得而宠之,夫人
思慕本乡,追求洋川米,帝为驿致长安。蠲复其乡,更名曰县,故又目其地为祥
川,用表夫人载诞之休祥也。城即定远矣。汉和帝永元七年,封班超以汉中郡南
郑县之西乡,为定远侯,即此也。洋水又东北流入汉,谓之城阳水口也。汉水又
东历敖头,旧立仓储之所,傍山通道,水陆险凑。魏兴安康县治,有戍,统领流
杂。汉水又东合直水,水北出子午谷岩岭下。又南枝分,东注旬水,又南迳蓰阁
下,山上有戍,置于崇阜之上,下临深渊。张子房烧绝栈阁,示无还也。又东南
历直谷迳直城西而南流注汉。汉水又东迳直城南,又东迳千渡而至虾蟆追,历汉
阳潕口而届于彭溪龙灶矣,并溪涧滩碛之名也。汉水又东迳晋昌郡之宁都县南,
县治松溪口。又东迳魏兴郡广城县,县治王谷。谷道南出巴獠有盐井,食之令人
癭疾。汉水又东迳鱼脯谷口旧西城、广城二县,指此谷而分界也。
△又东过西城县南。
汉水又东迳鳖池而为鲸滩,鲸,大也。《蜀都赋》曰:流汉汤汤,惊浪雷奔,
望之天回,即之云昏者也。汉水又东迳岚谷北口,嶂远溪深,涧峡险邃,气萧萧
以瑟瑟,风飕飕而飗飗,故川谷擅其目矣。汉水又东,右得大势,势阻急溪,故
亦曰急势也。依山为城,城周二里,在峻山上,梁州督护吉挹所治,苻坚遣偏军
韦钟伐挹,挹固守二年,不能下,无援,遂陷。汉水右对月谷口,山有坂月川,
于中黄壤沃衍,而桑麻列植,佳饶水田,故孟达《与诸葛亮书》,善其川土沃美
也。汉水又东,迳西城县故城南,《地理志》曰:西城,故汉中郡之属县也。汉
末为西城郡。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以申仪为西城太守。仪据郡降魏。魏文帝改为
魏兴郡,治故西城县之故城也。氐略汉川,梁州移治于此。城内有舜祠、汉高帝
庙,置民九户,岁时奉祠焉。汉水又东为鳣湍,洪波渀荡,漰浪云颓,古耆
旧言,有鳣鱼奋鳍溯流,望涛直上,至此则暴鳃失济,故因名湍矣。汉水又东合
旬水,水北出旬山,东南流迳平阳戍下与直水枝分东注,迳平阳戍入旬水,旬水
又东南迳旬阳县,与柞水合。水西出柞溪,南流迳重岩堡西,屈而东流,迳其堡
南,东南注于旬水。旬水又东南迳旬阳县南,县北山有悬书崖,高五十丈,刻石
作字,人不能上,不知所述,山下有石坛,上有马迹五所,名曰马迹山。旬水东
南注汉,谓之旬口。汉水又东迳木兰寨南,右岸有城,名伎陵城,周回数里,左
岸垒石数十行,重垒数十里,中谓是处为木兰寨,云:吴朝遣军救孟达于此矣。
汉水又东,左得育溪,兴晋、旬阳二县分界于是谷。汉水又东合甲水口,水出秦
岭山,东南流,迳金井城南,又东迳上庸郡北,与关祔水合。水出上洛阳亭县北
青泥西山,南迳阳亭聚西,俗谓之平阳水。南合丰乡川水,水出弘农丰乡东山,
西南流迳丰乡故城南。京相璠曰:南乡淅县有故鄷乡,《春秋》所谓丰淅也,
于《地理志》属弘农,今属南乡。又西南合关祔水。关祔水又南入上津,注甲水。
甲水又东南迳魏兴郡之兴晋县南,晋武帝太康中立。甲水又东,右入汉水。汉水
又东为龙渊,渊上有胡鼻山,石类胡人鼻故也。下临龙井渚,渊深数丈。汉水又
东迳魏兴郡之锡县故城北,为白石滩。县故《春秋》之锡穴地也,故属汉中,王
莽之锡治也。县有锡义山,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上有石坛,长十数丈,
世传列仙所居。今有道士,被发饵术,恒数十人。山高谷深,多生薇蘅草,其草
有风不偃,无风独摇。汉水又东迳长利谷南,入谷,有长利故城,旧县也。汉水
又东历姚方,盖舜后枝居是处,故地留姚称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十八

○沔水中
△又东过堵阳县,堵水出自上粉县,北流注之。
堵水出建平郡界故亭谷,东历新城郡,郡故汉中之房陵县也。世祖建武元年
封邓晨为侯国也。汉末以为房陵郡。魏文帝合房陵、上庸、西城,立以为新城郡,
以孟达为太守,治房陵故县。有粉水,县居其上,故曰上粉县也。堵水之旁有别
溪,岸侧土色鲜黄,乃云可啖。有言饮此水者,令人无病而寿,岂其信乎?又有
白马山,山石似马,望之逼真。侧水谓之白马塞。孟达为守,登之而叹曰:刘封、
申耽据金城千里,而更失之乎?为《上堵吟》,音韵哀切,有恻人心,今水次尚
歌之。堵水又东北径上庸郡,故庸国也。《春秋·文公十六年》,楚人、秦人、
巴人灭庸。庸,小国,附楚,楚有灾不救,举群蛮以叛,故灭之以为县,属汉中
郡。汉末,又分为上庸郡,城三面际水。堵水又东径方城亭西,东北历<山参>山下,
而北径堵阳县南,北流注于汉,谓之堵口。汉水又东,谓之涝滩,冬则水浅,而
下多大石。又东为净滩,夏水急盛,川多湍洑,行旅苦之。故谚曰:冬涝夏净,
断官使命,言二滩阻碍也。
△又东过郧乡南。
汉水又东径郧乡县南之西山,上有石蝦蟆,仓卒看之与真不别。汉水又东
径郧乡县故城南,谓之郧乡滩,县故黎也。即长利之郧乡矣。《地理志》曰:有
郧关。李奇以为郧子国。晋太康五年立以为县。汉水又东径琵琶谷口,荆、益二
州,分境于此,故谓之琵琶界也。
△又东北流,又屈东南,过武当县东北。
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沧浪洲。庾仲雍《汉水记》谓之千龄洲,非
也。是世俗语讹,音与字变矣。《地说》曰:水出荆山东南流为沧浪之水。是近
楚都。故渔文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余按《尚书·禹贡》言:导漾水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不言过而言为者,
明非他水决入也,盖汉沔水,自下有沧浪通称耳。缠络鄢鄀,地连纪郢,咸楚
都矣。渔父歌之,不违水地,考按经传,宜以《尚书》为正耳。汉水又东为佷
了潭,谭中有石碛洲,长六十丈,广十八丈,世亦以此洲为佷子葬父于斯,故
潭得厥目焉,所未详也。汉水又东南径武当县故城北,世祖封邓晨子堂为侯国。
内有一碑,文字磨灭,不可复识,俗相传言是《华君铭》,亦不详华君何代之士?
汉水又东,平阳川水注之。水出县北伏龙山,南历平阳川,径平阳故城下。又南
流注于沔。沔水又东南径武当县故城东,又东,曾水注之。水导源县南武当山,
一曰太和山亦曰<山参>上山,山形特秀,又曰仙室。《荆州图副记》曰:山形特秀,
异于众岳,峰首状博山香炉,亭亭远出,药食延年者萃焉。晋咸和中,历阳谢允,
舍罗邑宰,隐遁斯山,故亦曰谢罗山焉。曾水发源山麓,径越山阴,东北流注于
沔,谓之曾口。沔水又东径龙巢山下。山在沔水中,高十五丈,广员一里二百三
十步。山形峻峭,其上秀林茂木,隆冬不凋。
△又东南过涉都城东北,
故乡名也。按《郡国志》筑阳县有涉都乡者也。汉武帝元封元年封南海守降
侯子嘉为侯国。均水于县入沔,谓之均口也。
△又东南过酂县之西南。
县治故城南临沔水,谓之酂头。汉高帝六年,封萧何为侯国也。薛瓒曰:今
南乡酂头是也。《茂陵书》曰在南阳,王莽更名南庚者也。
△又南过穀城东,又南过阴县之西。
沔水东迳穀城南,而不迳其东矣。城在穀城山上,春秋谷伯绥之邑也。墉闉
颓毁,基堑亦存。沔水又东南迳阴县故城西,故下阴也。《春秋·昭公十九年》,
楚工尹赤迁阴于下阴是也。县东有冢。县令济南刘熹,字德怡,魏时宰县,雅好
博古,教学立碑,载生徒百有余人,不终业而夭者,因葬其地,号曰生坟。沔水
又东南得洛溪口,水出县西北集池陂,东南流迳洛阳城,北枕洛溪,溪水东南注
沔水也。
△又南过筑阳县东,筑水出自房陵县,东过其县,南流注之。
沔水又南,泛水注之。水出梁州阆阳县。魏遣夏侯渊与张郃下巴西,进军宕
渠。刘备军泛口,即是水所出也。张飞自别道袭张郃于此水,郃败,弃马升山,
走远汉中。泛水又东迳巴西,历巴渠北新城、上庸,东迳泛阳县故城南,自县以
上,山深水急,枉渚崩湍,水陆迳绝。又东迳学城南,梁州大路所由也。旧说,
昔者有人立学都于此,值世荒乱,生徒罔依,遂共立城以御难,故城得厥名矣。
泛水又东流注于沔,谓之泛口也。沔水又南径阙林山东,本郡陆道之所由。山东
有二碑:其一即记阙林山,文曰:君国者不跻高堙下,先时或断山冈,以通平道,
民多病,守长冠军张仲瑜乃与邦人筑断故山道,作此铭。其一《郭先生碑》,先
生名辅,字甫成,有孝友悦学之美,其女为立碑于此,并无年号,皆不知何代人
也。沔水又南迳筑阳县东,又南,筑水注之。杜预以为彭水也。水出梁州新城郡
魏昌县界,县以黄初中分房陵立。筑水东南流迳筑阳县,水中有孤石挺出,其下
澄潭,时有见此石根,如竹根而黄色,见者多凶,相与号为承受石,所未详也。
筑水又东迳筑阳县故城南,县故楚附庸也。秦平鄢郢,立以为县。王莽更名之曰
宜禾也。建武二十八年,世祖封吴盱为侯国。筑水又东流注于沔,谓之筑口。沔
水又南迳高亭山,东山有灵焉,士民奉之,所请有验。沔水又东为漆滩,新野郡
山都县与顺阳筑阳分界于斯滩矣。
△又东过山都县东北。
沔南有固城,城侧沔川,即新野山都县治也。旧南阳之赤乡矣,秦以为县。
汉高后四年,封卫将军王恬启为侯国。沔北有和城,即《郡国志》所谓武当县之
和城聚,山都县旧尝治此,故亦谓是处为故县滩。沔水北岸数里,有大石激,名
曰五女激。或言:女父为人所害,居固城,五女思复父怨,故立激以攻城。城北
今沦于水。亦云:有人葬沔北,墓宅将为水毁,其人五女无男,皆悉巨富,共修
此激以全坟宅。然激作甚工。又云:女嫁为阴县佷子妇,家赀万金,而自少小
不从父语。父临亡,意欲葬山上,恐儿不从,故倒言葬我著渚下石碛上。佷子
曰:我由来不奉教,今从语。遂尽散家财,作石冢,积土绕之,成一洲,长数百
步。元康中,始为水所坏,今石皆如半榻许,数百枚聚在水中。佷子是前汉人。
襄阳太守胡烈有惠化,补塞堤决,民赖其利。景元四年九月,百姓刊石铭之,树
碑于此。沔水又东,偏浅,冬月可涉渡,谓之交湖,兵戎之交,多自此济。晋永
康中得鸣石于此水,撞之,声闻数里。沔水又东迳乐山北,昔诸葛亮好为《梁甫
吟》,每所登游,故俗以乐山为名。沔水又东迳隆中,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
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车骑沛国刘季和之镇
襄阳也,与犍为人李安,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云:天子命我,于沔之阳,
听鼓鞞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后六十馀年,永平之五年,习凿齿又为其宅铭焉。
△又东过襄阳县北,
沔水又东迳万山北,山上有《邹恢碑》,鲁宗之所立也。山下潭中有《杜元
凯碑》,元凯好尚后名,作两碑,并述己功,一碑沈之岘山水中,一碑下之于此
潭,曰: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为陵也?山下水曲之隈,云汉女昔游处也。故张
衡《南都赋》曰: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汉皋,即万山之异名也。沔水又东合檀
溪水,水出县西柳子山下。东为鸭湖,湖在马鞍山东北,武陵王爱其峰秀,改曰
望楚山。溪水自湖两分,北渠即溪水所导也。北径汉阴台西,临流望远,按眺农
圃,情邈灌蔬,意寄汉阴,故因名台矣。又北迳檀溪谓之檀溪水,水侧有沙门释
道安寺,即溪之名以表寺目也。溪之阳有徐元直、崔州平故宅。悉人居。故习凿
齿《与谢安书》云:每省家舅,纵目檀溪,念崔徐之友,未尝不抚膺踌躇,惆怅
终日矣。溪水傍城北注,昔刘备为景升所谋,乘的颅马西走,坠于斯溪。西去城
里馀,北流注于沔。一水东南出。应劭曰: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是水当即
襄水也。城北枕沔水,即襄阳县之故城也。王莽之相阳矣。楚之北津戍也,今大
城西垒是也。其土,古鄢、鄀、卢、罗之地。秦灭楚,置南郡,号此为北部焉。
建安十三年,魏武平荆州分南郡,立为襄阳郡。荆州刺史治,邑居隐赈,冠盖相
望,一都之会也。城南门道东有三碑:一碑是《晋太传羊祜碑》,一碑是《镇南
将军杜预碑》,一碑是《安南将军刘俨碑》,并是学生所立。城东门外二百步刘
表墓,太康中,为人所发,见表夫妻,其尸俨然,颜色不异,犹如平生。墓中香
气,远闻三四里中,经月不歇。今坟冢及祠堂,犹高显整顿。城北枕沔水,水中
常苦蛟害。襄阳太守邓遐,负其气果,拔剑入水,蛟绕其足,遐挥剑斩蛟,流血
丹水,自后患除,无复蛟难矣。昔张公遇害,亦亡剑于是水。后雷氏为建安从事,
迳践濑溪,所留之剑,忽于其怀跃出落水,初犹是剑,后变为龙。故吴均《剑骑
诗》云:剑是两蛟龙,张华之言不孤为验矣。沔水又迳平鲁城南。城,鲁宗之所
筑也。故城得厥名矣。东对樊城,仲山甫所封也。《汉晋春秋》称:桓帝幸樊城,
百姓莫不观。有一老父,独耕不辍。议郎张温使问焉。父啸而不答。温因与之言,
问其姓名,不告而去。城周四里,南半沦水。建安中,关羽围于禁于此城,会沔
水泛溢三丈有馀,城陷,禁降。庞德奋剑乘舟,投命于东冈。魏武曰:吾知于禁
三十馀载,至临危受命,更不如庞德矣。城西南有《曹仁记水碑》,杜元凯重刊
其后,书伐吴之事也。
△又从县东屈西南,淯水从北来注之。
襄阳城东有东白沙,白沙北有三洲,东北有宛口,即淯水所入也。沔水中
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士元居汉之阴,在南白沙世故谓是地为白沙曲矣。司马
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泛舟褰裳,率尔休畅。岂待还桂柁于千里,
贡深心于永思哉。水南有鹰台,号曰景升台。盖刘表治襄阳之所筑也。言表盛游
于此常所止憩。表性好鹰,尝登此台,歌《野鹰来曲》。其声韵似孟达《上堵吟》
矣。沔水又径桃林亭东,又迳岘山东,山上有桓宣所筑城,孙坚死于此。又有
《桓宣碑》。羊祜之镇襄阳也,与邹润甫尝登之。及祜薨,后人立碑于故处,望
者悲感。杜元凯谓之《堕泪碑》。山上又有《征南将军胡罢碑》,又有《征西将
军周访碑》,山下水中,杜元凯沈碑处。沔水又东南径蔡洲,汉长水校尉蔡瑁居
之,故名蔡洲。洲大岸西有洄湖,停水数十畮,长数里,广减百步,水色常绿。
杨仪居上洄,杨颙居下洄,与蔡洲相对,在岘山南广昌里。又与襄阳湖水合,水
上承鸭湖,东南流迳岘山西,又东南流注白马陂水。又东入侍中襄阳侯习郁鱼池。
郁依范蠡养鱼法作大陂,陂长六十步,广四十步,池中起钓台。池北亭,郁墓所
在也。列植松篁于池侧沔水上,郁所居也。又作石洑逗,引大池水于宅北,作小
鱼池,池长七十步,广二十步。西枕大道,东北二边,限以高堤,楸竹夹植,莲
芡覆水是游宴之名处也。山季伦之镇襄阳,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恒言此
是我高阳池。故时人为之歌曰:山公出何去,往至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
所知。其水下入沔。沔水西又有孝子墓。河南秦氏,性至孝,事亲,无倦。亲没
之后,负土成坟,常泣血墓侧。人有咏蓼莪者,氏为泣涕,悲不自胜。于墓所得
病,不能食,虎常乳之,百馀日,卒。今林木幽茂,号曰孝子墓也。其南有蔡瑁
冢,冢前刻石为大鹿,状甚大,头高九尺,制作甚工。
沔水又东南迳邑城北,习郁襄阳侯之封邑也,故曰邑城矣。沔水又东合洞口,
水出安昌县故城东北大父山,西南流,谓之白水。又南迳安昌故城东,屈迳其县
南,县故蔡阳之白水乡也。汉元帝以长沙卑湿,分白水、上唐二乡为舂陵县。光
武即帝位,改为章陵县,置园庙焉。魏黄初二年,更从今名,故义阳郡治也。白
水又西南流,而左会昆水。水导源城东南小山,西流迳金山北,又西南流迳县南,
西流注于白水。水北有白水陂,其阳有汉光武故宅,基址存焉,所谓白水乡也。
苏伯阿望气处也。光武之征秦丰,幸旧邑,置酒极欢。张平子以为真人南巡,观
旧里焉。《东观汉记》曰:明帝幸南阳,祀旧宅,召校官子弟作雅乐,奏《鹿鸣》,
上自御埙篪和之,以娱宾客,又于此宅矣。白水又西合浕水,水出于襄乡县东
北阳中山,西迳襄乡县之故城北。按《郡国志》,是南阳之属县也。浕水又西
迳蔡阳县故城东,西南流注于白水,又西迳其城南。建武十三年,世祖封城阳王
祉世子本为侯国。应劭曰:蔡水出蔡阳,东入淮。今于此城南,更无别水,惟是
水可以当之。川流西注,苦其不东,且淮源阻碍,山河无相入之理,盖应氏之误
耳。洞水又西南流注于沔水。
△又东过中庐县东,淮水自房陵县淮山东流注之。
县即《春秋》庐戎之国也。县故城南,有水出西山。山有石穴出马,谓之马
穴山。汉时有数百匹马出其中,马形小似巴滇马。三国时,陆逊攻襄阳,于此穴
又得马数十匹,送建业。蜀使至,有家在滇池者,识其马毛色,云:其父所乘马,
对之流涕。其水东流一百四十里,迳城南,名曰浴马港。言初得此马,洗之于此,
因以名之。亦云:乘出沔次浴之,又曰洗马既,渡沔宿处,名之曰骑亭?然候水
诸蛮北遏是水,南壅淮川以周田溉,下流入沔。沔水又东南流,迳黎丘故城西,
其城下对缮洲,秦丰居之,故更名秦洲。王莽之败也。秦丰阻兵于黎丘。黎丘城
在观城西二里。建武三年,光武遣征南岑彭击丰四年,朱祐自观城擒丰于黎丘是
也。沔水又南与疏水合,水出中庐县西南,东流至邔县北界,东入沔水,谓之
疏口也。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鲮鲤,射之不可入。七八月中,好在
碛上自曝。厀头似虎掌爪,常没水中,出厀头,小儿不知,欲取弄戏,便杀人。
或曰:人有生得者,摘其皋厌,可小小使,名为水虎者也。
△又南过巳阝县东北。
沔水之左有骑城,周回二里馀,高一丈六尺,即骑亭也。县故楚邑也。秦以
为县。汉高帝十二年,封黄极忠为侯国。县南有黄家墓,墓前有双石阙,雕制甚
工,俗谓之黄公阙。黄公名尚,为汉司徒。沔水又东迳猪兰桥。桥本名木兰桥,
桥之左右,丰蒿荻,于桥东刘季和大养猪。襄阳太守曰:此中作猪屎臭,可易名
猪兰桥,百姓遂以为名矣。桥北有习郁宅,宅侧有鱼池,池不假功,自然通洫,
长六七十步,广十丈,常出名鱼。沔水又南,得木里水会,楚时,于宜城东穿渠
上口,去城三里。汉南郡太守王宠又凿之,引蛮水灌田,谓之木里沟,迳宜城东
而东北入于沔,谓之木里水口也。
△又南过宜城县东,夷水出自房陵县,东流注之。
夷水,蛮水也,桓温父名夷,改曰蛮水。夷水导源中庐县界康狼山,山与荆
山相邻。其水东南流,历宜城西山,谓之夷溪。又东南迳罗川城,故罗国也。又
谓之鄢水《春秋》所谓楚人伐罗,渡鄢者也。夷水又东南流,与零水合。零水即
沶水也。上通梁州没阳县之默城山,司马懿出沮之所由。其水东迳新城郡之
沶乡县,县分房陵立,谓之沶水。又东历軨乡,谓之軨水。晋武帝平吴,
割临沮之北乡,中庐之南乡,立上黄县。治軨乡。沶水又东历宜城西山,谓
之沶溪。东流合于夷水,谓之沶口也。与夷水乱流东出,谓之淇水,迳蛮城
南,城在宜城南三十里,《春秋》莫敖自罗败退,及鄢,乱次以济,淇水,是也。
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长谷水,即是水也。旧堨去城一百许里,
水从城西,灌城东入,注为渊,今熨斗陂是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
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后人因其渠流,以结陂田。城西
陂谓之新陂,覆地数十顷。西北又为土门陂,从平路渠以北,木兰桥以南,西极
土门山,东跨大道,水流周通。其水自新陂东入城。城故鄢郢之旧都,秦以为县,
汉惠帝三年,改曰宜城。其水历大城中,迳汉南阳太守秦颉墓北,墓前有二碑。
颉,鄀人也,以江夏都尉出为南阳太守,迳宜城中,见一家东向,颉住车视之,
曰:此居处可作冢。后卒于南阳,丧还至昔住车处,车不肯进,故史为市此宅,
葬之,孤坟尚整。城南有宋玉宅。玉,邑人,隽才辩给,善属文而识音也。其水
又迳金城前,县南门有古碑,犹存。其水又东出城,东注臭池,臭池溉田,陂水
散流,又入朱湖陂,朱湖陂亦下灌诸田。馀水又下入木里沟,木里沟是汉南郡太
守王宠所凿,故渠引鄢水也灌田七百顷。白起渠溉三千顷,膏良肥美,更为沃壤
也。县有太山,山下有庙。汉末多士,其中刺史二千石乡长数十人,朱轩华盖,
同会于庙下。荆州刺史行部见之,雅欢其盛,号为冠盖里,而刻石铭之。此碑于
永嘉中始为人所毁,其馀文尚有可传者。其辞曰:峨峨南岳,烈烈离明,实敷俊
乂,君子以生,惟此君子,作汉之英,德为龙光,声化鹤鸣。此山以建安三年崩,
声闻五六十里,雉皆屋雊。县人恶之,以问侍中庞季。季云:山崩川竭,国土将
亡之占也。十三年,魏武平荆州,沔南凋散。沔水又迳鄀县故城南,古鄀子
之国也,秦、楚之间,自商、密迁此,为楚附庸,楚灭之以为邑。县南临沔津,
津南有石山,上有古烽火台。县北有大城,楚昭王为吴所迫,自纪郢徙都之,即
所谓鄢、鄀、卢、罗之地也,秦以为县。沔水又东,敖水注之。水出新市县东
北,又西南迳大阳山,西南流径新市县北,又西南而右合枝水,水出大洪山而西
南流,迳襄阳鄀县界西南,迳湫城东南,左注敖水。敖水又西南流注于沔,是
曰敖口。沔水又南迳石城西,城因山为固,晋太傅羊祜镇荆州,立。晋惠帝元康
九年,分江夏西部,置竟陵郡,治此。沔水又东南与臼水合,水出竟陵县东北聊
屈山,一名卢屈山,西流注于沔。鲁定公四年,吴师入郢,昭王奔随,济于成臼。
谓是水者也。
△又东过荆城东。
沔水自荆城东南流,迳当阳县之章山东。山上有故城,太尉陶侃伐杜曾所筑
也。《禹贡》所谓内方至于大别者也。既滨带沔流,实会《尚书》之文矣。沔水
又东,右会权口。水出章山,东南流迳权城北,古之权国也。《春秋·鲁庄公十
八年》,楚武王克权,权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是也。东南有那口城。权水
又东入于沔。沔水又东南与阳口合,水上承江陵县赤湖。江陵西北有纪南城,楚
文王自丹阳徙此,平王城之。班固言:楚之郢都也。城西南有赤坂冈,冈下有渎
水,东北流入城,名曰子胥渎,盖吴师入郢所开也,谓之西赤湖。又东北出城西
南,注于龙陂,陂,古天井水也,广圆二百馀步,在灵溪东,江堤内。水至渊深,
有龙见于其中,故曰龙陂。陂北有楚庄王钓台,高三丈四尺,南北六丈,东西九
丈。陂水又迳郢城南,东北流谓之杨水。又东北,路白湖水注之。湖在大港北,
港南曰中湖,南堤下曰昬官湖,三湖合为一水。东通荒谷,荒谷东岸有冶父城,
《春秋传》曰:莫敖缢于荒谷,群帅囚于冶父,谓此处也。春夏水盛,则南通大
江,否则南迄江堤,北迳方城西。方城即南蛮府也。又北与三湖会。故盛弘之曰:
南蛮府东有三湖,源同一水,盖徙治西府也。宋元嘉中,通路白湖,下注杨水,
以广连漕。杨水又东历天井北,井在方城北里馀,广圆二里,其深不测。井有潜
室,见辄兵。西岸有天井台,因基旧堤,临际水湄,游憩之佳处也。杨水又东北
流,得东赤湖水口,湖周五十里,城下陂池,皆来会同。湖东北有大暑台,高六
丈馀,纵广八丈,一名清暑台,秀宇层明,通望周博,游者登之,以畅远情。杨
水又东入华容县,有灵溪水,西通赤湖水口,已下多湖,周五十里,城下陂池,
皆来会同。又有子胥渎,盖入郢所开也。水东入离湖,湖在县东七十五里,《国
语》所谓楚灵王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者也。湖侧有章华台,台高十丈,基广
十五丈。左丘明曰:楚筑台于章华之上。韦昭以为:章华亦地名也。王与伍举登
之。举曰:台高不过望国之氛祥,大不过容宴之俎豆。盖识其奢而谏其失也。言
此渎,灵王立台之日漕运所由也。其水北流注于杨水,杨水又东北与柞溪水合,
水出江陵县北,盖诸池散流,咸所会合,积以成川。东流迳鲁宗之垒南,当驿路,
水上有大桥,隆安三年,桓玄袭殷仲堪于江陵,仲堪北奔,缢于此桥。柞溪又东
注船官湖,湖水又东北入女观湖,湖水又东入于杨水。杨水又北迳竟陵县西,又
北纳巾、吐柘,柘水即下杨水也。巾水出县东一百九十里,西迳巾城。城下置巾
水戌,晋元熙二年,竟陵郡巾戍山得铜钟七口,言之上府。巾水又西迳竟陵县北,
西注杨水,谓之巾口。水西有古竟陵大城,古郧国也。郧公辛所治,所谓郧乡矣。
昔白起拔郢,东至竟陵,即此也。秦以为县,王莽之守平矣。世祖建武十三年,
更封刘隆为侯国。城旁有甘鱼陂,《左传·昭公十三年》,公子黑肱为令尹,次
于鱼陂者也。杨水又北注于沔谓之杨口,中夏口也。曹太祖之追刘备于当阳也,
张飞按予于长坂,备得与数骑斜趣汉津,遂济夏口,是也。沔水又东得浐口,其
水承大浐、马骨诸湖水,周三四百里,及其夏水来同,渺若沧海,洪潭巨浪,萦
连江沔。故郭景纯《江赋》云:其旁则有朱浐、丹漅是也。
△又东南过江夏云杜县东,夏水从西来注之。
即<月者>口也,为中夏水县故云阝亭,《左传》所谓若敖娶于云阝是也。《禹
贡》所谓云土梦作乂故县取名焉。县有云梦城,城在东北。沔水又东迳左桑,昔
周昭王南征,船人胶舟以进之。昭王渡沔,中流而没,死于是水。齐、楚之会,
齐侯曰: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屈完曰:君其问诸水滨。庾仲雍言:村老
云:百姓佐昭王丧事,于此,成礼而行,故曰佐丧。左桑,字失体耳。沔水又东
合巨亮水口,水北承巨亮湖,南达于沔。沔水又东得合驿口,庾仲雍言:须导村
耆旧云:朝廷驿使,合王丧于是,因以名焉。今须导村正有大敛口,言昭王于此
殡敛矣。沔水又东,谓之横桑,言得昭王丧处也。沔水又东谓之郑公潭,言郑武
公与王同溺水于是。余谓世数既悬,为不近情矣。斯乃楚之郑乡,守邑大夫僣言
公,故世以为郑公潭耳。沔水又东得死沔,言昭王济沔自是死,故有死沔之称,
王尸岂逆流乎?但千古芒昧,难以昭知,推其事类,似是而非矣。沔水又东与力
口合,有溾水,出竟陵郡新阳县西南池河山,东流径新阳县南,县治云杜故城,
分云杜立。溾水又东南,流注宵城县南大湖,又南入于沔水,是曰力口。沔水
又东南,涢水入焉。沔水又东迳沌水口,水南通沌阳县之太白湖,湖水东南通江,
又谓之沌口。沔水又东迳沌阳县北,处沌水之阳也。沔水又东迳林鄣故城北,晋
建兴二年太尉陶侃为荆州,镇此也。
△又南至江夏沙羡县北,南入于江。
庾仲雍曰:夏口亦曰沔口矣。《尚书·禹贡》云:汉水南至大别入江。《春
秋左传·定公四年》,吴师伐郢,楚子常济汉而陈,自小别至于大别。京相璠
《春秋土地名》曰:大别,汉东山名也,在安丰县南。杜预《释地》曰:二别近
汉之名,无缘乃在安丰也。按《地说》言,汉水东行,触大别之陂。南与江合,
则与《尚书》、杜预相符,但今不知所在矣。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十九

○沔水下
△沔水与江合流,又东过彭蠡泽。
《尚书·禹贡》汇泽也。郑玄曰:汇,回也。汉与江斗,转东成其泽矣。
△又东北出居巢县南。
古巢国也。汤代桀,桀奔南巢,即巢泽也。《尚书》周有巢伯来朝。《春秋
·文公十二年》,夏、楚人围巢。巢群舒国也。舒叛,故围之。永平元年,汉明
帝更封菑丘侯刘般为侯国也。江水自濡须口又东,左会栅口,水导巢湖,东迳乌
上城北,又东迳南谯侨郡城南,又东绝塘迳附农山北,又东左会清溪水,水出东
北马子岘之清溪也。东迳清溪城南,屈而西南,历山西南流,注栅水,谓之清溪
口。栅水又东,左会白石山水,水发白石山西,迳李鹊城南,西南注栅水。栅水
又东南,积而为窦湖,中有洲,湖东有韩纵山,山上有城。山北湖水东出,为后
塘北湖,湖南即塘也,塘上有颍川侨郡故城也。窦湖水东出,谓之窦湖口。东径
刺史山北,历韩纵山南,径流二山之间,出王武子城北,城在刺史山上。湖水又
东迳右塘穴北,为中塘,塘在四水中。水出格虎山北,山上有虎山,有郭僧坎城,
水北有赵祖悦城,并故东关城也。昔诸葛恪帅师作东兴堤,以遏巢湖,傍山筑城,
使将军全端、留略等,各以千人守之。魏遣司马昭督镇东诸葛诞,率众攻东关三
城,将毁堤遏,诸军作浮梁,陈于堤上,分兵攻城。恪遣冠军丁奉等,登塘鼓噪
夺击,朱异等以水军攻浮梁。魏征东胡遵军士争渡,梁坏,投水而死者数千。塘
即东兴堤,城亦关城也。栅水又东南迳高江产城南,胡景略城北,又东南迳张祖
禧城东,东南流,屈而北迳郑卫尉城西。魏事已久,难用取悉,推旧访新,略究
如此。又北委折,蒲浦出焉。栅水又东南流注于大江,谓之栅口。
△又东过牛渚县南,又东至石城县,
《经》所谓石城县者,即宣城郡之石城县也。牛渚在姑熟、乌江两县界中,
于石城东北减五百许里,安得迳牛渚而方届石城也?盖《经》之谬误也。
△分为二:其一东北流,其一又过毗陵县北,为北江。
《地理志》毗陵县,会稽之属县也。丹徒县北二百步有故城,本毗陵郡治也。
旧去江三里,岸稍毁,遂至城下。城北有扬州刺史刘繇墓,沦于江。江即北江也,
《经》书为北江则可,又言东至馀姚则非,考其迳流,知《经》之误参。《地理
志》曰:江水自石城东出,迳吴国南,为南江。江水自石城东入为贵口,东迳石
城县北,晋太康元年隶宣城郡,东合大溪。溪水首受江北,迳其县故城东,又北
入南江,南江又东,与贵长池水合,水出县南郾山,北流为贵长池。池水又北注
于南江。南江又东,迳宣城之临城县南,又东合泾水。南江又东,与桐水合。又
东迳安吴县,号曰安吴溪。又东,旋溪水注之。水出陵阳山下,迳陵阳县西,为
旋溪水。昔铚县人陵阳明子明钓得白龙处。后三年,龙迎子明上陵阳山,山去
地千馀丈。后百馀年,呼山下人,令上山半,与语溪中。子安问子明钓车所在。
后二十年,子安死,葬山下,有黄鹤栖其冢树,鸣常呼子安,故县取名焉。晋咸
康四年,改曰广阳县。溪水又北,合东溪水,水出南里山,北迳其县东。桑钦曰:
淮水出县之东南,北入大江。其水又北历蜀由山,又北,左合旋溪,北迳安吴县
东。晋太康元年分宛陵立。县南有落星山,山有悬水,五十馀丈,下为深潭。潭
水东北流,左入旋溪,而同注南江。南江之北,即宛陵县界也。南江又东迳宁国
县南。晋太康元年分宛陵置。南江又东迳故鄣县南,安吉县北。光和之末,天下
大乱,此乡保险守节,汉朝嘉之。中平二年,分故鄣之南乡以为安吉县。县南有
钓头泉,悬涌一仞,乃流于川。川水下合南江。南江又东北为长渎,历湖口。南
江东注于具区,谓之五湖口,五湖谓长塘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也。郭
景纯《江赋》曰:注五湖以漫漭。盖言江水经纬五湖而苞注太湖也。是以左丘明
述《国语》曰:越伐吴战于五湖是也。又云:范蠡灭吴返至五湖而辞越,斯乃太
湖之兼摄通称也。虞翻曰:是湖有五道,故曰五湖。韦昭曰:五湖,今太湖也,
《尚书》谓之震泽,《尔雅》以为具区,方圆五百里。湖有苞山,《春秋》谓之
夫椒山,有洞室,入地潜行,北通琅邪东武县,俗谓之洞庭。旁有青山,一名夏
架山,山有洞穴,潜通洞庭。山上有石鼓,长丈馀,鸣则有兵。故《吴记》曰:
太湖有苞山,在国西百馀里,居者数百家,出弓弩材。旁有小山,山有石穴,南
通洞庭,深远莫知所极。三苗之国,左洞庭,右彭蠡,今宫亭湖也。以太湖之洞
庭对彭蠡则左右可知也。余按二湖俱以洞庭为目者,亦分为左右也,但以趣瞩为
方耳。既据三苗,宜以湘江为正,是以郭景纯之《江赋》云:爰有包山,洞庭,
巴陵地道,潜达旁通,幽岫窈窕。《山海经》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苕水出
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谢康乐云:《山海经》浮玉之山,在句馀东五百里,便
是句馀县之东山,乃应入海。具区,今在馀姚鸟道山西北,何由北望具区也?以
为郭于地理甚昧矣。言洞庭南口有罗浮山,高三千六百丈。浮山东石楼下,有两
石鼓,叩之清越,所谓神钲者也。事备《罗浮山记》。会稽山宜直湖南,又有山
阴溪水入焉。山阴西四十里,有二溪:东溪广一丈九尺,冬暖夏冷;西溪广三丈
五尺,冬冷夏暖。二溪北出,行三里,至徐村,合成一溪,广五丈馀,而温凉不
杂,盖《山海经》所谓苕水也,北迳罗浮山而下注于太湖,故言出其阴,入于具
区也。湖中有大雷、小雷三山,亦谓之三山湖,又谓之洞庭湖。杨泉《五湖赋》
曰:头首无锡,足?虒松江,负乌程于背上,怀太吴以当胸,岝<山頟>崔嵬,穹窿
纡曲。大雷、小雷湍波相逐。用言湖之苞极也。太湖之东,吴国西十八里,有岝
<山頟>山。俗说此山本在太湖中,禹治水,移进近吴。又东及西南有两小山,皆有
石如卷笮,俗云禹所用牵山也。太湖中有浅地,长老云是笮<山頟>山蹠。自此以东
差深,言是牵山之沟。此山去太湖三十馀里,东则松江出焉,上承太湖,东迳笠
泽,在吴南松江左右也。《国语》曰:越伐吴,吴御之笠泽,越军江南,吴军江
北者也。虞氏曰:松江北去吴国五十里,江侧有丞胥二山。山各有庙。鲁哀公十
三年,越使二大夫畴无馀、讴阳等伐吴,吴人败之,获二大夫,大夫死,故立庙
于山上,号曰丞、胥二王也。胥山上今有坛石,长老云,胥神所治也。下有九折
路,南出太湖,阖闾造,以游姑胥之台以望太湖也。松江自湖东北流,迳七十里,
江水奇分,谓之三江口。《吴越春秋》称:范蠡去越,乘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
之中者也。此亦别为三江五湖,虽名称相乱,不与《职方》同。庾仲初《扬都赋
·注》曰:今太湖东注为松江,下七十里有水口,分流:东北入海为娄江,东南
入海为东江,与松江而三也。《吴记》。曰:一江东南行七十里,入小湖,为次
溪,自湖东南出,谓之谷水。谷水出吴小湖,迳由卷县故城下。《神异传》曰:
由卷县,秦时长水县也。始皇时,县有童谣曰:城门当有血,城陷没为湖。有老
妪闻之,忧惧,旦往窥城门,门侍欲缚之,妪言其故。妪去后,门侍煞犬,以血
涂门。妪又往,见血,走去不敢顾。忽有大水长,欲没县。主簿令幹入白令,令
见幹,曰:何忽作鱼?幹又曰:明府亦作鱼。遂乃沦陷为谷矣。因目长水城水曰
谷水也。《吴记》曰:谷中有城,故由卷县治也,即吴之柴辟亭,故就李乡槜李
之地,秦始皇恶其势王,令囚徒十馀万人污其土,表以污恶名,改曰囚卷,亦曰
由卷也。吴黄龙三年,有嘉禾生卷县,改曰禾兴。后太子讳和改为嘉兴,《春秋》
之槜李城也。谷水又东南迳嘉兴县城西。谷水又东南迳盐官县故城南,旧吴海昌
都尉治。晋太康中分嘉兴立。《太康地道记》吴有盐官县。乐资《九州志》曰:
县有秦迳山,秦始皇迳此,美人死,葬于山上,山下有美人庙。谷水之右有马睾
城,故司盐都尉城,吴王濞煮海为盐,于此县也。是以《汉书·地理志》曰:县
有盐官。东出五十里有武原乡,故越地也,秦于其地置海盐县。《地理志》曰,
县故武原乡也。后县沦为柘湖,又徙治武原乡,改曰武原县。王莽名之展武。汉
安帝时,武原之地,又沦为湖,今之当湖也,后乃移此。县南有秦望山,秦始皇
所登以望东海故山得其名焉。谷水于县出为澉浦,以通巨海。光熙元年,有毛民
三人,集于县,盖泛于风也。
△又东至会稽馀姚县东入于海。
谢灵运云:具区在馀姚,然则馀暨是馀姚之别名也。今馀暨之南,馀姚西北,
浙江与浦阳江同会归海。但水名巳殊,非班固所谓南江也。郭景纯曰:三江者,
岷江、松江、浙江也。然浙江出南蛮中,不与岷江同。作者述志,多言江水至山
阴为浙江。今南江枝分历乌程县,南通馀杭县,则与浙江合。故阚骃《十三州志》
曰:江水至会稽与浙江合。浙江自临平湖,南通浦阳江,又于馀暨东,合浦阳江,
自秦望分派,东至馀姚县又为江也。东与车箱水合,水出车箱山,乘高瀑布,四
十馀丈,虽有水旱,而澍无增减。江水又东迳黄桥下。临江有汉蜀郡太守黄昌宅,
桥本昌创建也。昌为州书佐,妻遇贼相失,后会于蜀,复修旧好。江水又东迳绪
山南。虞翻尝登此山四望,诫子孙可居江北,世有禄位,居江南则不昌也。然住
江北者,相继代兴,时在江南者,辄多沦替。仲翔之言为有征矣。江水又迳官仓,
仓即日南太守虞国旧宅,号曰西虞,以其兄光居县东故也。是地即其双雁送故处。
江水又东迳馀姚县故城南,县城是吴将朱然所筑,南临江津,北背巨海,夫子所
谓沧海浩浩,万里之渊也。县西去会稽一百四十里,因句馀山以名县。山在馀姚
之南,句章之北也。江水又东迳穴湖塘,湖水沃其一县,并为良畴矣。江水又东
注于海。是所谓三江者也。故子胥曰:吴、越之国,三江环之,民无所移矣。但
东南地卑,万汉所凑,涛湖泛决,触地成川,枝津交渠,世家分伙,故川旧渎,
难以取悉,虽粗依县地,缉综所缠,亦未必一得其实也。
○潜水
△潜水出巴郡宕渠县,
潜水盖汉水枝分潜出,故受其称耳。今受有大穴,潜水入焉。通冈山下,西
南潜出,谓之伏水,或以为古之潜水。郑玄曰汉别为潜,其穴本小,水积成泽,
流与汉合,大禹自导汉疏通,即为西汉水也。故《书》曰:沱潜既道。刘澄之称
白水入潜,然白水与羌水合入汉,是犹汉水也。县以延熙中分巴立宕渠郡,盖古
賨国也,今有賨城。县有渝水,夹水上下,皆賨民所居。汉祖入关,从定三秦,
其人勇健,好歌舞,高祖爱习之,今《巴渝舞》是也。县西北有不曹水,南迳其
县,下注潜水。县有车骑将军冯绲、桂阳太守李温冢,二子之灵,常以三月远乡,
汉水暴长,郡县吏民,莫不于水上祭之,今所谓冯李也。
△南入于江。
庾仲雍云:垫江有别江,出晋寿县,即潜水也。其南源取道巴西,是西汉水
也。
○湍水
△湍水出郦县北芬山,南流过其县东,又南过冠军县东。
湍水出弘农界翼望山,水甚清彻,东南流迳南郦县故城东,《史记》所谓下
郦也。汉武帝元朔元年,封左将黄同为侯国。湍水又南,菊水注之,水出西北石
涧山芳菊溪,亦言出析谷,盖溪涧之异名也。源旁悉生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
美,云此谷之水土,餐挹长年。司空王畅、太傅袁隗、太尉胡广,并汲饮此水,
以自绥养,是以君子留心,甘其臭尚矣。菊水东南流入于湍。湍水又迳其县东南,
历冠军县西北,有楚堨,高下相承八重,周十里。方塘蓄水,泽润不穷。湍水
又迳冠军县故城东,县本穰县之卢阳乡、宛之临駣聚,汉武帝以霍去病功冠诸
军,故立冠军县以封之。水西有《汉太尉长史邑人张敏碑》。碑之西有魏征南军
司张詹墓。墓有碑,碑背刊云: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瓦器不藏,嗟
矣后人,幸勿我伤!自后古坟旧冢,莫不夷毁,而是墓至元嘉初,尚不见发。六
年,大水蛮饥,始被发掘。说者言:初开,金、银、铜、锡之器,朱漆雕刻之饰,
烂然。有二朱漆棺,棺前垂竹帘,隐以金钉。墓不甚高,而内极宽大,虚设白楸
之言,空负黄金之实。虽意锢南山,宁同寿乎?湍水又迳穰县为六门陂,汉孝元
之世,南阳太守邵信臣,以建昭五年,断湍水,立穰西石堨。至元始五年,更
开三门为六石门,故号六门堨也。溉穰、新野、昆阳三县五千馀顷。汉末毁废,
遂不修理。晋太康三年,镇南将军杜预复更开广,利加于民,今废不修矣。六门
侧犹有六门碑,是部曲主安阳亭侯邓达等,以太康五年立。湍水又迳穰县故城北,
又东南迳魏武故城之西南,是建安三年,曹公攻张绣之所筑也。
△又东过白牛邑南。
湍水自白牛邑南,建武中,世祖封刘嵩为侯国。东南迳安众县故城南,县本
宛之西乡,汉长沙定王子康侯丹之邑也。湍水东南流,涅水注之。水出涅阳县西
北岐棘山,东南迳涅阳县故城西。汉武帝元封四年,封路最为侯国。王莽之所谓
前亭也。应劭曰:在涅水之阳矣。县南有二碑,碑字紊灭,不可复识,云是《左
伯豪碑》。涅水又东南迳安众县,堨而为陂,谓之安众港。魏太祖破张绣于是
处,与荀彧《书》曰:绣遏吾归师,迫我死地。盖于二水之间,以为沿涉之艰阻
也。涅水又东南流注于湍水。
△又东南至新野县。
湍水至县西北,东分为邓氏陂。汉太传邓禹故宅,与奉朝请西华侯邓晨故宅
隔陂,邓飏谓晨宅略存焉。
△东入于淯。
○均水
△均水出析县北山,南流过其县之东。
均水发源弘农郡之卢氏县熊耳山,山南即修阳、葛阳二县界也。双峰齐秀,
望若熊耳,因以为名。齐桓公召陵之会,西望熊耳,即此山也。太史公司马迁皆
尝登之。县即析县之北乡,故言出析县北山也。均水又东南流迳其县下,南越南
乡县,又南流与丹水合。
△又南当涉都县北,南入于沔。
均水南迳顺阳县西,汉哀帝更为博山县,明帝复曰顺阳。应劭曰:县在顺水
之阳。今于是县,则无闻于顺水矣。章帝建初四年,封卫尉马廖为侯国。晋太康
中,立马顺阳郡县,西有石山,南临汮水,汮水又南流注于沔水,谓之汮
口者也。故《地理志》谓之淯水,言熊耳之山,淯水出焉。又东南至顺阳,
入于沔。
○粉水
△粉水出房陵县,东流过郢邑南。
粉水导源东流,迳上粉县,取此水以渍粉,则皓耀鲜洁,有异众流,故县水
皆取名焉。
△又东过谷邑南,东入于沔。
粉水至筑阳县西而下汪于沔水,谓之粉水口。粉水旁有文将军冢,墓隧前有
石虎,石柱,甚修丽。闾丘羡为南阳,葬妇,墓侧,将平其域,夕忽梦文谏止,
羡不从。后羡为杨佺期所害,论者以为文将军之崇也。
○白水
△白水出朝阳县西,东流过其县南。
王莽更名朝阳为厉信县。应劭曰:县在朝水之阳。今朝水迳其北而不出其南
也。盖邑郭沦移,川渠状改,故名旧传,遗称在今也。
△又东至新野县西,东入于淯。
○比水
△比水出比阳东北太胡山,东南流过其县南,泄水从南来注之。
太胡山在比阳北,如东,三十馀里,广圆五六十里,张衡赋南都,所谓天封
太胡者民。应劭曰:比水出比阳县,东入蔡。《经》云:泄水从南来注之。然比
阳无泄水,盖误引寿春之沘泄耳。余以延昌四年,蒙除东荆州刺史,州治比阳
县故城,城南有蔡水,出南磐石山,故亦曰磐石川,西北流注于比,非泄水也。
《吕氏春秋》曰:齐令章子与韩、魏攻荆,荆使唐蔑应之,夹比而军,欲视水之
深浅,荆人射之而莫知也。有匈者曰:兵盛则水浅矣。章子夜袭之,斩蔑于是水
之上也。比水又西,澳水注之。水北出茈丘山,东流,屈而南转,又南入于比水。
按《山海经》云:澳水又北入视,不注比水。余按吕忱《字林》及《难字》,
《尔雅》并言氵药水在比阳,脉其川流所会,诊其水土津注,宜是氵药水,音药
也。比水又西南,历长冈月城北,旧比水右会马仁陂水,水出潕阴北山,泉流
竞凑,水积成湖,盖地百顷,谓之马仁陂。陂水历其县下西南,堨之以溉田畴。
公私引裂,水流遂断,故渎尚存。比水又南迳会口,与堵水枝津合。比水又南与
澧水会。澧水源出于桐柏山,与淮同源,而别流西注,故亦谓水为派水。澧水西
北流,迳平氏县故城东北,王莽更名其县曰平善。城内有《南阳都乡正卫弹劝碑》。
澧水又西北合溲水出湖阳北山。西流北屈,迳平氏城西,而北入澧水。澧水又西
注比水。比水自下,亦通谓之为派水。昔汉光武破甄阜、梁丘赐于比水西,斩之
于斯水也。比水又南,赵、澧二渠出焉。比水又西南流,谢水注之。水出谢城北,
其源微小,至城渐大。城周回侧水,申伯之都邑,《诗》所谓申伯番番,既入于
谢者也。世祖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为谢阳侯,即其国也。然则是水即谢水
也。高岸下深,浚流徐平,时人目之为渟瀯水,城戍又以渟瀯为目,非
也。其城之西,旧棘阳县治,故亦谓之棘阳城也。谢水又东南迳新都县,左注比
水。比水又西南流,迳新都县故城西,王莽更之曰新林。《郡国志》以为新野之
东乡。故新都者也。
△又西至新野县,南入于淯。
比水于冈南,西南流,戍在冈上。比水又西南,与南长坂门二水合。其水东
北出湖阳东隆山。山之西侧有《汉日南太守胡著碑》。子珍,骑都尉,尚湖阳长
公主,即光武之伯姊也。庙堂皆以青石为阶陛。庙北有石堂。珍之玄孙桂阳太守
玚,以延熹四年遭母忧,于墓次立石祠,勒铭于梁,石字倾颓,而梁字无毁。盛
弘之以为樊重之母畏雷室,盖传疑之谬也。隆山南有一小山,山坂有两石虎相对
夹隧道,虽处蛮荒,全无破毁,作制甚工,信为妙矣。世人因谓之为石虎山。其
水西南流,迳湖阳县故城南。《地理志》曰:故蓼国也。《竹书纪年》曰:楚共
王会宋平公于湖阳者矣。东城中有二碑,似是《樊重碑》,悉载故吏人名。司马
彪曰:仲山甫封于樊,因氏国焉。爰自宅阳,徙居湖阳,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
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
君。世祖之少,数归外氏,及之长安受业,赍送甚至。世祖即位,追爵敬侯。诏
湖阳为重立庙,置吏奉祠。巡祠章陵,常至重墓。其水四周城溉,城之东南,有
《若令樊萌、中常侍樊安碑》。城南有数碑无字。又有石庙数间,依于暮侧,栋
宇崩毁,惟石壁而已,亦不知谁之胄族矣。其水南入大湖,湖阳之名县,藉兹而
纳称也。湖水西南流,又与湖阳诸陂散水合,谓之板桥水,又西南与醴渠合,又
有赵渠注之。二水上承派水,南迳新都县故城东,两渎双引,南合板桥水。板桥
水又西南与南长水会。水上承唐子襄乡诸陂散流也。唐子陂在唐子山西南,有唐
子亭。汉光武自新野屠唐子乡,杀湖阳尉于是地。陂水清深,光武后以为神渊。
西南流于新野县,与板桥水合,西南注于比水,又西南流注于淯水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三十

○淮水
△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
《山海经》曰:淮出馀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尚书》:导淮自桐柏。
《地理志》曰:南阳平氏县,王莽之平善也。《风俗通》曰:南阳平氏县桐柏大
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也。淮,均也。《春秋说题辞》曰:淮者,均其势也。
《释名》曰:淮,韦也,韦绕扬州北界,东至于海也。《尔雅》曰:淮为浒。然
淮水与醴水同源俱导,西流为醴,东流为淮。潜流地下,三十许里,东出桐柏之
大复山南,谓之阳口。水南即复阳县也。阚骃言复阳县,胡阳之乐乡也。宣帝元
康元年置,在桐柏大复山之阳,故曰复阳也。《东观汉记》曰:朱祐少孤,归外
家复阳刘氏。山南有淮源庙,庙前有碑,是南阳郭苞立。又二碑,并是汉延熹中
守、令所造,文辞鄙拙,殆不可观。故《经》云东北过桐柏也。淮水又东迳义阳
县,县南对固成山。山有水,注流数丈,洪涛灌山,遂成巨井,谓之石泉水,北
流注于淮。淮水又径义阳县故城南,义阳郡治也,世谓之白茅城,其城圆而不方。
阚骃言晋太始中,割南阳东鄙之安昌、平林、平氏、义阳四县,置义阳郡于安昌
城。又《太康记》、《晋书地道记》,并有义阳郡,以南阳属县为名。汉武帝元
狩四年,封北地都尉卫山为侯国也。有九渡水注之,水出鸡翅山,溪涧潆委,沿
溯九渡矣。其犹零阳之九渡水,故亦谓之为九渡焉。于溪之东山有一水,发自山
椒下数丈,素湍直注,颓波委壑,可数百丈,望之若霏幅练矣,下注九渡水,九
渡水又北流注于淮。
△又东过江夏平春县北。
淮水又东,油水注之。水出县西南油溪,东北流迳平春县故城南。汉章帝建
初四年,封子全为王国。油水又东曲,岸北有一土穴,径尺,泉流下注,沿波三
丈,入于油水,乱流南屈,又东北注于淮。淮水又东北迳城阳县故城南,汉高帝
十二年,封定侯奚意为侯国,王莽之新利也。魏城阳郡治。淮水又东北与大木水
合,水西出大木山,山即晋车骑将军祖逖自陈留将家避难所居也。其水东迳城阳
县北,而东入于淮。淮水又东北流,右会湖水,傍川西南出,穷溪得其源也。淮
水又东迳安阳县故城南,江国也,嬴姓矣。今其地有江亭。《春秋·文公四年》,
楚人灭江,秦伯降服出次,曰:同盟灭,虽不能救,敢不矜乎?汉乃县之。文帝
八年,封淮南厉王子刘勃为侯国,王莽之均夏也。淮水又东,得浉口水源,南出
大溃山,东北流翼带三川,乱流北注浉水。又北径贤首山西,又北出,东南屈,
迳仁顺城南,故义阳郡治,分南阳置也。晋太始初,以封安平献王孚长子望,本
治在石城山上,因梁希侵逼,徙治此城。梁司州刺史马仙琕不守,魏置郢州也。
昔常珍奇自悬瓠遣三千骑援义阳行事庞定光,屯于浉水者也。浉水东南流,历金
山北,山无树木,峻峭层峙。浉水又东迳义阳故城北,城在山上,因倚陵岭,周
回三里,是郡昔所旧治城。城南一十五步,对门有天井,周一百馀步,深一丈。
东迳钟武县故城南,故江夏之属县也,王莽之当利县矣。又东迳石城山北,山甚
高峻,《史记》曰:魏攻冥阨。《音义》曰:冥阨或言在鄳县葙山也。案
《吕氏春秋》九塞,其一也。浉水迳鄳县故城南。建武中,世祖封邓邯为鄳
侯。案苏林曰:音盲。浉水又东迳七井冈南,又东北注于淮。淮水又东至谷口。
谷水南出鲜金山,北流,瑟水注之。水出西南具山,东北迳光淹城东,而北迳青
山东,罗山西,东北流注于谷水。谷水东北入于淮。
△又东过新息县南。
淮水东迳故息城南。《春秋左传·隐公十一年》,郑、息有违言,息侯伐郑,
郑伯败之者也。淮水又东迳浮光山北,亦曰扶光山,即弋阳山也,出名玉及黑石,
堪为棋。其山俯映长淮,每有光辉。淮水又东,迳新息县故城南。应劭曰:息后
徙东,故加新也。王莽之新德也。光武十九年,封马援为侯国。外城北门内有新
息长贾彪庙。庙前有碑。面南又有《魏汝南太守程晓碑》。魏太和中,蛮田益宗
效诚,立东豫州,以益宗为刺史。淮水又东合慎水。水出慎阳县西,而东迳慎阳
县故城南,县取名焉。汉高帝十一年,封栾说为侯国。颍阴刘陶为县长,政化大
行,道不拾遗,以病去官。童谣歌曰:悒然不乐,思我刘君,何时复来,安此下
民?见思如此。应劭曰:慎水所出,东北入淮。慎水又东流,积为燋陂。陂水又
东南流为上慎陂,又东为中慎陂,又东南为下慎陂,皆与鸿郤陂水散流。其陂首
受淮川,左结鸿陂。汉成帝时,翟方进奏毁之。建武中,汝南太守邓晨欲修复之,
知许伟君晓知水脉,召与议之。伟君言:成帝用方进言毁之,寻而梦上天,天帝
怒曰:何故败我濯龙渊?是后民失其利,时有童谣曰:败我陂,翟子威,反乎覆,
陂当复。明府兴复废业,童谣之言,将有徵矣。遂署都水掾,起塘四百馀里,百
姓得其利。陂水散流,下合慎水,而东南迳息城北,又东南入淮,谓之慎口。淮
水又东,与申陂水合。水上承申陂于新息县北,东南流分为二水。一水迳深丘西,
又屈迳其南,南派为莲湖水,南流注于淮。淮水又左迤流结两湖,谓之东、西莲
湖矣。淮水又东,右合壑水。水出白沙山,东北迳柴亭西,俗谓之柴水。又东北
流,与潭溪水合。水发潭谷东北流,右会柴水。柴水又东迳黄城西,故弋阳县也,
城内有二城,西即黄城也。柴水又东北入于淮,谓之柴口也。淮水又东北,申陂
枝水注之。水首受陂水于深丘北,东迳钓台南。台在水曲之中,台北有琴台。又
东迳阳亭南,东南合淮。淮水又东迳淮阴亭北,又东迳白城南,楚白公胜之邑也,
东北去白亭一十里。淮水又东迳长陵戍南,又东,青陂水注之,分青陂东渎,东
南迳白亭西,又南于长陵戍东,东南入于淮。淮水又东北合黄水,水出黄武山,
东北流,木陵关水注之,水导源木陵山,西北流注于黄水。黄水又东迳晋西阳城
南,又东迳光城南,南光城郡治。又东北迳高城南,故弦国也。又东北迳弋阳郡
东,有虞丘郭,南有伍相庙。黄水又东北入于淮,谓之黄口。淮水又东北迳褒信
县故城南,而东流注也。
△又东过期思县北。
县故蒋国周公之后也。《春秋·文公十年》,楚王田于孟诸,期思公复遂为
右司马,楚灭之以为县。汉高帝十二年,以封贲赫为侯国。城之西北隅,有楚相
孙叔敖庙,庙前有碑。淮水又东北,淠水注之,水出戈阳县南垂山。西北流历阴
山关,迳二城间,旧有贼难,军所顿防。西北出山,又东北流,迳新城戍东。又
东北得诏虞水口,西北去弋阳虞丘郭二十五里,水出面山,东北流,迳诏虞亭东,
而北入淠水。又东北注淮,俗曰白鹭水。
△又东过原鹿县南,汝水从西北来注之。
县即春秋之鹿上也。《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
楚。建武十五年,世祖更封侍中、执金吾阴乡侯阴识为侯国者也。
△又东过庐江安风县东北,决水从北来注之。
庐江,故淮南也。汉文帝十六年,别以为国。应劭曰:故庐子国也。决水自
舒蓼北注,不于北来也。安风东北注淮者,穷水矣,又非决水,皆误耳。淮水又
东,谷水入焉。水上承富水,东南流,世谓之谷水也。东迳原鹿县故城北,城侧
水南。谷水又东迳富陂县故城北,俗谓之成闾亭,非也。《地理志》:汝南郡有
富陂县。建武二年,世祖改封平乡侯王霸为富陂侯。《十三州志》曰:汉和帝永
元九年,分汝阴置,多陂塘以溉稻,故曰富陂县也。谷水又东,于汝阴城东南注
淮。淮水又东北,左会润水,水首受富陂,东南流为高塘陂,又东,积而为陂水,
东注焦陵陂。陂水北出为鮦陂,陂水潭涨,引渎北注汝阴,四周隍堑,下注颍水。
焦湖东注,谓之润水,迳汝阴县东,迳荆亭北而东入淮。淮水又东北,穷水入焉。
水出六安国安风县穷谷。《春秋左传》楚救灊,司马沈尹戍与吴师遇于穷者也。
川流泄注于决水之右,北灌安风之左,世谓之安风水,亦曰穷水,音戎,并声相
近,字随读转。流结为陂,谓之穷陂。塘堰虽沦,犹用不辍,陂水四分,农事用
康。北流注于淮。京相璠曰:今安风有穷水,北入淮。淮水又东为安风津,水南
有城,故安风都尉治。后立霍丘戍,淮中有洲,俗号关洲,盖津关所在,故斯洲
纳称焉。《魏书·国志》有曰:司马景王征毌丘俭,使镇南将军、豫州刺史诸葛
诞从安风津先至寿春。俭败,与小弟秀藏水草中。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斩之,传
首京都,即斯津也。
△又东北至九江寿春县西,沘水、泄水合北注之。又东,颍水从西北来流
注之。
注之淮水又东,右合沘口。又东迳中阳亭北,为中阳渡,水流浅碛,可以
厉也。淮水又东流与颍口会。东南迳仓陵北,又东北流迳寿春县故城西,县即楚
考烈王自陈徙此。秦始皇立九江郡,治此,兼得庐江、豫章之地,故以九江名郡。
汉高帝四年为淮南国,孝武元狩六年复为九江焉。文颖曰:《史记·货殖传》曰:
淮以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
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是为三楚者也。淮水又北,左合椒水。水上承
淮水,东北流迳虵城南,又历其城东,亦谓之清水,东北流注于淮水,谓之清
水口者也。
△又东过寿春县北,肥水从县东北流注之。
淮水于寿阳县西北,肥水从城北西入于淮,谓之肥口。淮水又北,夏肥水注
之。水上承沙水于城父县,右出东南流迳城父县故城南,王莽之思善也。县故焦
夷之地,《春秋左传·昭公九年》,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矣。取州来淮
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夷田。杜预曰:此时改城父为夷,故《传》实之者也。
然丹迁城父人于陈,以夷濮西田益之,言夷田在濮水西者也。然则濮水即沙水之
兼称,得夏肥之通目矣。汉桓帝永兴元年,封大将军梁冀孙桃为侯国者也。夏肥
水自县,又东迳思善县之故城南,汉章帝章和三年分城父立。夏肥水又东为高陂,
又东为大漴陂。水出分为二流,南为肥水,北为鸡陂。夏肥水东流,左合鸡水,
水出鸡陂,东流为黄陂,又东南流,积为茅陂,又东为鸡水。《吕氏春秋》曰:
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投之鸡水是也。鸡水右会肥水而乱流东注,俱入于淮。
淮水又北迳山硖中,谓之硖石。岸山上,结二城以防津要。西岸山上有马迹,世
传淮南王乘马升仙所在也。今山之东南石上,有大小马迹一十馀所,仍今存焉。
淮水又北迳下蔡县故城东,本州来之城也。吴季札始封延陵,后邑州来,故曰延
州来矣。《春秋·哀公二年》,蔡昭侯自新蔡迁于州来,谓之下蔡也。淮之东岸,
又有一城,即下蔡新城也。二城对据,翼带淮汶。淮水东迳八公山北,山上有老
子庙。淮水历潘城南,置潘溪戍。戍东侧潘溪,吐川纳淮,更相引注。又东迳梁
城,临侧淮川,川左有湄城。淮水左迤为湄湖。淮水又右纳洛川于西曲阳县北,
水分阎溪,北绝横塘。又北迳萧亭东,又北,鹊甫溪水入焉。水出东鹊甫谷,西
北流迳鹊甫亭南,西北流注于洛水。北迳西曲阳县故城东,王莽之延平亭也。应
劭曰:县在淮曲之阳,下邳有曲阳,故是加西也。洛涧北历秦墟,下注淮谓之洛
口。《经》所谓淮水过寿春县北,肥水从县东北注者也。盖《经》之谬矣。考川
定土,即实为非,是曰洛涧,非肥水也。淮水又北迳莫邪山西,山南有阴陵县故
城。汉高祖五年,项羽自垓下,从数百骑,夜驰渡淮,至阴陵,迷失道左,陷大
泽,汉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及之于斯县者也。案《地理志》,王莽之阴陆也。
后汉九江郡治。时多虎灾,百姓苦之,南阳宗均为守,退贪残,进忠良,虎悉东
渡江。
△又东过当涂县北,汇聚濄水从西北来注之。
淮水自莫邪山,东北迳马头城北,魏马头郡治也,故当涂县之故城也。《吕
氏春秋》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故江淮之
俗,以辛壬癸甲为嫁娶日也。禹聚在山西南,县即其地也。《地理志》曰:当涂,
侯国也。魏不害以圉守尉,捕淮阳反者公孙勇等,汉以封之。王莽更名山聚也。
淮水又东北,濠水注之,水出莫邪山东北溪。溪水西北引渎,迳禹墟北,又西流
注于淮。淮水又北,沙水注之,《经》所谓蒗荡渠也。淮之西有平阿县故城,王
莽之平宁也。建武十三年,世祖更封耿阜为侯国。《郡国志》曰:平阿县有当涂
山,淮出于荆山之左,当涂之右,奔流二山之间而扬涛北注也。《春秋左传·哀
公七年》,诸大夫对孟孙曰: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杜预曰:涂山在
寿春东北。非也。余按《国语》曰:吴伐越,堕会稽,获骨焉,节专车。吴子使
来聘,且问之。客执骨而问曰:敢问骨何为大?仲尼曰:丘闻之:昔禹致群神于
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之,其骨专车,此为大也。盖丘明亲承圣旨,录为
实证矣。又案刘向《说苑·辨物》,王肃之叙孔子廿二世孙孔猛所出先人书《家
语》,并出此事,故涂山有会稽之名。考校群书及方土之目,疑非此矣,盖周穆
之所会矣。淮水于荆山北,濄水东南注之。又东北迳沛郡义城县东。司马彪曰:
后隶九江也。
△又东过钟离县北。
《世本》曰:钟离,嬴姓也。应劭曰:县故钟离子国也,楚灭之以为县。
《春秋左传》所谓吴公子光伐楚,拔钟离者也。王莽之蚕富也。水出阴陵县之阳
亭北,小屈,有石穴,不测所穷,言穴出钟乳,所未详也。豪水东北流,迳其县
西,又屈而南,转东,迳其城南,又北历其城东,迳小城而北流,注于淮。淮水
又东,迳夏丘县南,又东,涣水入焉。水首受蒗荡渠于开封县。《史记》韩厘王
二十一年,使暴救魏,为秦所败,走开封者也。东南流径陈留北,
又东南,西入九里注之。涣水又东南流,迳雍丘县故城南,又东迳承匡城,又东
迳襄邑县故城南,故宋之承匡襄牛之地,宋襄公之所葬,故号襄陵矣。《竹书纪
年》:梁惠成王十七年,宋景鼓卫公孙仓会齐师,围我襄陵。十八年,惠成王以
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齐侯使楚景舍来求成,即于此也。西有承匡城,《春秋》
会于承匡者也。秦始皇以承匡卑湿,徙县于襄陵,更为襄邑也。王莽以为襄平也。
汉桓帝建和元年,封梁冀子胡狗为侯国。《陈留风俗传》曰:县南有涣水,故
《传》曰:睢、涣之间出文章,天子郊庙御服出焉,《尚书》所谓厥篚织文者也。
涣水又东南迳巳吾县故城南,又东迳鄫城北。《春秋·襄公元年·经》书,晋
韩厥帅师代郑,鲁仲孙蔑会齐、曹、邾、杞,次于鄫。杜预曰:陈留襄邑县东
南有鄫城。涣水又东南迳鄢城北,新城南,又东南,左合明沟,沟水自蓬。洪
陂东南流,谓之明沟,下入涣水。又迳亳城北。《帝王世记》曰:谷熟为南亳,
即汤都也。《十三州志》曰:汉武帝分谷熟置。《春秋·庄公十二年》宋公子御
说奔亳者也。涣水东迳谷熟城南。汉光武建武二年,封更始子歆为侯国。又东迳
杨亭北。《春秋左氏传·襄公十二年》,楚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杨梁,
以报晋之取郑也。京相璠曰:宋地矣。今睢阳东南三十里,有故杨梁城,今曰阳
亭也,俗名之曰缘城,非矣。西北去梁国八十里。涣水又东迳沛郡之建平县故城
南,汉昭帝元凤元年,封杜延年为侯国,王莽之田平也。又东迳酂县故城南。
《春秋·襄公十年》,公会诸侯及齐世子光于虘阝。今其地虘阝聚是也,王莽之
酂治矣。涣水又东南迳费亭南。汉建和元年,封中常侍沛国曹胜为侯国。胜字季
兴,谯人也。永初中,定桓帝策,封亭侯,此城即其所食之邑也。涣水又东迳
铚县故城南。昔吴广之起兵也,使葛婴下之。涣水又东,苞水注之。水出谯城
北自汀陂。陂水东流迳酂县南,又东,迳郸县故城南。汉景帝中元年,封周应为
侯国,王莽更之曰单城也,音多。又东迳嵇山北,嵇氏故居。嵇康本姓奚,会稽
人也。先人自会稽迁于谯之铚县,改为嵇氏,取稽字之上以为性,盖志本也。
《嵇氏谱》曰;谯有嵇山,家于其侧,遂以为氏。县,魏黄初中,文帝以酂城父、
山桑、铚、置谯郡,故隶谯焉。苞水东流入涣。涣水又东南迳蕲县故城南,
《地理志》曰:故垂乡也。汉高帝破黥布于此县,旧都尉治,王莽之蕲城也。水
上有古石梁处,遗基尚存。涣水又东迳谷阳县,左会八丈故渎,渎上承洨水,
南流注于涣。涣水又东迳谷阳戍南,又东南迳谷阳故城东北,右与解水会。水上
承县西南解塘,东北流迳谷阳城南,即谷水也。应劭曰:城在谷水之阳,又东北
流注于涣。涣水又东南迳白石戌南。又迳虹城南,洨水注之。水首受蕲水于蕲
县,东南流迳谷阳县八丈故渎出焉。又东合长直故沟。沟上承蕲水,南会于洨。
洨水又东南流,迳洨县故城北。县有垓下聚,汉高祖破项羽所在也。王莽更
名其县曰肴城。应劭曰:洨水所出,音绞,《经》之绞也。洨水又东南,与
涣水乱流而入于淮。故应劭曰:洨水南入淮。淮水又东至<山毚>石山,潼水注之。
水首受潼县西南潼陂,县故临淮郡之属县,王莽改曰成信矣。南迳沛国夏丘县,
绝蕲水,又南迳夏丘县故城西,王莽改曰归思也。又东南流,迳临潼戍西,又东
南至<山毚>石,西南入淮。淮水又东迳浮山,山北对<山毚>石山。梁氏天监中,立堰
于二山之间,逆天地之心,乖民神之望,自然水溃坏矣。淮水又东迳徐县南,历
涧水注之。水导徐城西北徐陂,陂水南流,绝蕲水,迳历涧戍西,东南流注于淮。
淮水又东,池水注之。水出东城县,东北流,迳东城县故城南。汉以数千骑追羽,
羽帅二十八骑引东城因四隤山,斩将而去,即此处也。《史记》:孝文帝八年,
封淮南厉王子刘良为侯国。《地理志》:王莽更名之曰武城也。池水又东北流,
历二山间,东北入于淮,谓之池口也。淮水又东,蕲水注之。水首受睢水于谷熟
城东北,东迳建城县故城北。汉武帝元朔四年,封长沙定王子刘拾为侯国。王莽
之多聚也。蕲水又东南,迳蕲县,县有大泽乡。陈涉起兵于此,篝火为狐鸣处也。
南则洨水出焉。蕲水又东南,北八丈故沟出焉。又东流,南、北长直故渎出焉。
又东入夏丘县,东绝潼水,迳夏丘县故城北,又东南迳潼县南,又东南流入徐县,
东绝历涧,又东迳大徐县故城南,又东流注于淮。淮水又东历客山,迳盱眙县故
城南。《地理志》曰:都尉治。汉武帝元朔元年,封江都易王子刘蒙之为侯国。
王莽更名之曰匡武。淮水又东迳广陵,历淮阳城,城北临泗水,阻于二水之间。
《述征记》淮阳太守治,自后置戍,县亦有时废兴也。
△又东北至下邳淮阴县西,泗水从西北来流注之。
淮、泗之会,即角城也。左右两川,翼夹二水决入之所,所谓泗口也。
△又东过淮阴县北,中渎水出白马湖,东北注之。
淮水右岸,即淮阴也。城西二里有公路浦,昔袁术向九江,将东奔袁谭,路
出斯浦,因以为名焉。又东迳淮阴县故城北。北临淮水,汉高帝六年,封韩信为
侯国。王莽之嘉信也。昔韩信去下乡而钓于此处也。城东有两冢:西者,即漂母
冢也,周回数百步,高十馀丈。昔漂母食信于淮阴,信王下邳,盖投金增陵以报
母矣。东一陵即信母冢也。县有中渎水,首受江于广陵郡之江都县。县城临江,
应劭《地理风俗记》曰:县为一都之会,故曰江都也。县有江水祠,俗谓之伍相
庙也。子胥但配食耳,岁三祭,与五岳同。旧江水道也。昔吴将伐齐,北霸中国,
自广陵城东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沟,谓之韩江,亦曰邗溟沟,自江东北通射阳湖。
《地理志》所谓渠水也,西北至末口入淮。自永和中,江都水断,其水上承欧阳,
引江入埭,六十里至广陵城,楚、汉之间为东阳郡。高祖六年为荆国,十一年为
吴城,即吴王濞所筑也。景帝四年,更名江都。武帝元狩三年,更曰广陵。王莽
更名郡曰江平,县曰定安。城东水上有梁,谓之洛桥。中渎水自广陵北出武广湖
东,陆阳湖西。二湖东西相直五里,水出其间,下注樊梁湖。旧道东北出,至博
芝、射阳二湖。西北出夹邪,乃至山阳矣。至永和中,患湖道多风。陈敏因穿樊
梁湖北口,下注津湖迳渡,渡十二里,方达北口,真至夹邪。兴宁中,复以津湖
多风,又自湖之南口,沿东岸二十里,穿渠入北口,自后行者不复由湖。故蒋济
《三州论》曰:淮湖纡远,水陆异路,山阳不通,陈登穿沟,更凿马濑,百里渡
湖者也。自广陵出山阳白马湖,迳山阳城西,即射阳县之故城也。应劭曰:在射
水之阳。汉高祖六年,封楚左令九项缠为侯国也。王莽更之曰监淮亭。世祖建武
十五年,封子荆为山阳公,治此,十七年为王国。城本北中郎将庾希所镇。中渎
水又东,谓之山阳浦,又东入淮,谓之山阳口者也。
△又东,两小水流注之。
淮水左迳泗水国南,故东海郡也。徐广《史记音义》曰:泗水,国名。汉武
帝元鼎三年初置,都郯。四年,常山宪王子思王商为国。《地理志》曰:王莽更
泗水郡为顺水,凌县为生凌。凌水注之,水出凌县,东流迳其县故城东,而东南
流注于淮,是曰凌口也。应劭曰:凌水出县西南入淮,即《经》之所谓小水者也。
△又东至广陵淮浦县入于海。
应劭曰:浦岸也盖临侧淮汶,故受此名。淮水迳县故城东。王莽更名之曰淮
敬。淮水于县枝分,北为游水。历朐县与沭合。又迳朐山西。山侧有朐县故城。
秦始皇三十五年,于朐县立石海上,以为秦之东门。崔琰《述初赋》曰:倚高舻
以周眄兮,观秦门之将将者也。东北海中有大洲,谓之郁洲,《山海经》所谓郁
山在海中者也。言是山自苍梧徙此,云山上犹有南方草木。今郁州治。故崔季珪
之叙《述初赋》,言郁州者,故苍梧之山也,心悦而怪之,闻其上有仙士石室也,
乃往观焉。见一道人独处,休休然不谈不对,顾非己所及也。即其《赋》所云:
吾夕济于郁洲者也。游水又北迳东海利成县故城东,故利乡也。汉武帝元朔四年,
封城阳共王子婴为侯国,王莽更之曰流泉。游水又北,历羽山西。《地理志》曰:
羽山在祝其县东南。《尚书》曰:尧畴咨四岳得舜,进十六族,殛鲧于羽山,是
为梼杌,与驩兜、三苗、共工同其罪,故世谓之四凶。鲧既死,其神化为黄龙,
入于羽渊,是为夏郊,三代祀之。故《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者,
是也。游水又北迳祝其县故城西。《春秋经》书: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左传
·定公十年》,公及齐平,会于祝其,实夹谷也。服虔曰:地二名。王莽更之曰
犹亭。县之东有夹口浦,游水左迳琅邪即丘县故城之西。《地理志》曰:莒子起
于此,后徙莒,有盐官,故世谓之南莒也。游水又东北迳赣榆县北,东侧巨海,
有《秦始皇碑》在山上,去海一百五十步,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所见
东北倾石,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三尺八寸,一行一十二字。游水又东北迳纪
鄣故城南。《春秋·昭公十九年》,齐伐莒,莒子奔纪鄣。莒之妇人,怒莒子之
害其夫,老而托纺焉。取其纑而夜缒,缒绝,鼓噪,城上人亦噪。莒共公惧,
启西门而出,齐遂入纪。故纪子帛之国。《谷梁传》曰:吾伯姬归于纪者也。杜
预曰:纪鄣,地二名。东海赣榆县东北有故纪城,即此城也。游水东北入海,旧
吴之燕岱,常泛巨海,惮其涛险,更沿溯是渎,由是出。《地理志》曰:游水自
淮浦北入海。《尔雅》曰:淮别为浒。游水亦枝称者也。淮水又东入于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三十一

○滍水
△滍水出南阳鲁阳县西之尧山。
尧之未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而迁于鲁县,立尧
祠于西山,谓之尧山。故张衡《南都赋》曰: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祠于尧山。尧
山在太和川太和城东北,滍水出焉。张衡《南都赋》曰:其川渎则滍、澧、
氵药、浕,发源岩穴,布濩漫汗,漭沆洋溢,总括急趣,箭驰风疾者也。滍
水又历太和川东,迳小和川,又东,温泉水注之。水出北山阜,七泉奇发,炎热
特甚。阚骃曰:县有汤水,可以疗疾矣。汤侧又有寒泉焉,地势不殊,而炎凉异
致,虽隆火盛日,肃若冰谷矣,浑流同溪,南注滍水。又东迳胡木山,东流又
会温泉口,水出北山阜,炎势奇毒。痾疾之徒,无能澡其冲漂。救养者咸去汤十
许步别池,然后可入。汤侧有石铭云:皇女汤,可以疗万疾者也。故杜彦达云:
状如沸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多少自在。四十日后,身中万病愈,三虫
死。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即《南都赋》所谓汤谷涌其后者
也。然宛县有紫山,山东有一水,东西十五里,南北二十步,湛然冲满,无所通
会,冬夏常温,世亦谓之汤谷也。非鲁阳及南阳之县故也。张平子广言土地所苞,
明非此矣。滍水又东,房阳川水注之。水出南阳雉县西房阳川,北流注于滍。
滍水之北有积石焉,世谓女灵山。其山平地介立,不连冈以成高,峻石孤峙,
不托势以自远,四面壁绝,极能灵举,远望亭亭,状若单楹插霄矣。北面有如颓
落,劣得通步,好事者时有扳陟耳。滍水又与波水合,水出霍阳西川,大岭东
谷,俗谓之歇马岭,川曰广阳川,非也。即应劭所谓孤山,波水所出也。马融
《广成颂》曰:浸以波、溠。其水又南迳蛮城下,盖蛮别邑也,俗谓之麻城,
非也。波水又南,分三川于白亭东,而俱南入滍水。滍水自下兼波水之通称
也。是故阚骃有东北至定陵入汝之文。滍水又东迳鲁阳县故城南,城即刘累之
故邑也,有鲁山,县居其阳,故因名焉。王莽之鲁山也。昔在于楚,文子守之,
与韩构难,战有返景之诚。内有《南阳都乡正卫为碑》。滍水右合鲁阳关水,
水出鲁阳关外分头山横岭下夹谷,东北出入滍。
滍水又东北合牛兰水。水发县出鲁阳关外分头山横岭下夹谷,东北出入
滍。滍水又东北合牛兰水。水发县北牛兰山,东南迳鲁阳城东,水侧有《汉
阳侯焦立碑》。朱兰水又东南,与柏树溪水合。水出鲁山北峡谷中,东南流迳鲁
山西,而南合牛兰水。又东南迳鲁山南。阚骃曰:鲁阳县,今其地鲁山是也。水
南注于滍。滍水东迳应城南,故应乡也,应侯之国。《诗》所谓应侯顺德者
也。彭水注之俗谓之小滍水。水出鲁阳县南彭山蚁坞东麓,北流迳彭山西,下
有彭山庙,庙前有《彭山碑》,汉桓帝元嘉三年杜仲长立。彭水迳其西北,汉安
邑长尹俭墓东。冢西有石庙,庙前有两石阙,阙东有碑,阙南有二狮子相对,南
有石碣二枚,石柱西南有两石羊,中平四年立。彭水又东北流,直应城南而入
滍。
滍水又左合桥水,水出鲁阳县北恃山,东南迳应山北,又南迳应城西。
《地理志》曰:故父城县之应乡也。周武王封其弟为侯国。应劭曰:《韩诗外传》
称:周成王与弟戏,以桐叶为圭,曰:吾以封汝。周公曰:天子无戏言。王乃应
时而封,故曰应侯乡。亦曰应乡。按《吕氏春秋》云:成王以桐叶为圭,封叔虞,
非应侯也。《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非成王矣。战国范睢所封邑也,谓之应
水,又东南流注于滍。滍水又东迳犨县故城北。《左传·昭公元年》冬,楚
公子围使伯州犁城犨是也,出于鱼齿山下。《春秋左传·襄公十八年》,楚伐郑,
次于鱼陵,涉于鱼齿之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
多死声,楚必无功矣。所涉即滍水也。水南有汉中常侍、长乐太仆吉成侯州苞
冢。冢前有碑,基西枕冈城,开四门,门有两石兽,坟倾墓毁,碑兽沦移。人有
掘出一兽,犹全不破,甚高壮,头去地减一丈许,作制甚工,左膊上刻作辟邪字。
门表堑上起石桥,历时不毁。其碑云:六帝四后,是咨是诹,盖仕自安帝,没于
桓后。于时阍阉擅权,五侯暴世,割剥公私,以事生死。夫封者表有德,碑者颂
有功,自非此徒,何用许为?石至千春,不若速朽,苞墓万古,祇彰诮辱,呜呼!
愚亦甚矣。滍水又东,犨水注之,俗谓之秋水,非也。水有二源,东源出其县
西南践犊山东崖下,水方五十许步,不测其深,东北流迳犨县南,又东北屈迳其
县东,而北合西源水。西源出县西南颇山北阜下,东北迳犨城西,又屈迳其县北,
东合右水,乱流北注于滍。汉高祖入关,破南阳太守吕齮于犨东,即于是地,
滍水之阴也。滍水又东南迳昆阳县故城北。昔汉光武与王寻、王邑战于昆阳,
败之。走者相腾践,奔殆百馀里闲。会大雨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
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皆乘尸而渡矣。
△东北过颍川定陵县西北,又东过郾县南,东入于汝。
滍水东迳东不羹亭南。亭北背汝水,于定陵城北,东入汝。郾县在南,不
得过。
○淯水
△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东南过南阳西鄂县西北,又东过宛县南。
淯水导源,东流迳郦县故城北。郭仲产曰:郦县故城在攻离山东南,郦
旧县也。《三仓》曰樊、邓、郦。郦有二城北郦也,汉祖入关,下淅郦,即此县
也。
淯水又东南流历雉县之衡山,东迳百章郭北,又东,鲁阳关水注之。水出
鲁阳县南分水岭,南水自岭南流,北水从岭北注,故世俗谓此岭为分头也。其水
南流迳鲁阳关,左右连山插汉,秀木干云,是以张景阳诗云:朝登鲁阳关,峡路
峭且深。亦司马芝与母遇贼处也。关水历雉衡山西南迳皇后城西。建武元年,世
祖遣侍中傅俊,持节迎光烈皇后于淯阳。俊发兵三百馀人,宿卫皇后道路,归
京师。盖税舍所在,故城得其名矣。山有石室,甚饰洁,相传名皇后浴室,又所
幸也。关水又西南迳雉县故城南。昔秦文公之世有阳伯者,逢二童曰舀,曰被。
二童,二雉也。得雌者霸,雄者王。二童翻飞,化为双雉。光武获雉于此山,以
为中兴之祥,故置县以名焉。关水又屈而东南流,注于淯。
淯水又东南流,迳博望县故城东。郭仲产曰:在郡东北一百二十里,汉武
帝置。校尉张骞,随大将军卫青西征,为军前导,相望水草,得以不乏。元光六
年,封骞为侯国。《地理志》南阳有博望县,王莽改之曰宜乐也。
淯水又东南迳西鄂县故城东。应劭曰:江夏有鄂,故加西也。昔刘表之攻
杜子绪于西鄂也。功曹柏孝长闻战鼓之音,惧而闭户,蒙被自覆,渐登城而观,
言勇可习也。淯水又南,洱水注之。水出弘农郡卢氏县之熊耳山。东南迳郦县
北,东南迳房阳城北。汉哀帝四年,封南阳太守孙宠为侯国。俗谓之房阳川。又
迳西鄂县南,水北有张平子墓。墓之东,侧坟有《平子碑》,文字悉是古文篆额,
是崔瑗之辞。盛弘之、郭仲产并云:夏侯孝若为郡,薄其文,复刊碑阴为铭。然
碑阴二铭,乃是崔子玉及陈翕耳,而非孝若,悉是隶字,二首并存,尝无毁坏。
又方墓次有二碑,今惟见一碑,或是余夏景驿途,疲而莫究矣。水南道侧,有二
石楼,相去六七丈,双跱齐竦,高可丈七八,柱圆围二丈有馀,石质言青绿,
光可以鉴。其上栾栌承栱,雕檐四注,穷巧绮刻,妙绝人工。题言:蜀郡太守,
姓王,字子雅,南阳西鄂人,有三女无男,而家累千金。父没当葬,女自相谓曰:
先君生我姊妹,无男兄弟,今当安神玄宅,翳灵后土,冥冥绝后,何以彰吾君之
德?各出钱五百万,一女筑墓,二女建楼,以表孝思。《铭》云:墓楼东,平林
下,近坟墓,而不能测其处所矣。洱水又东南流,注于淯水,世谓之肄水,肄、
洱声相近,非也。《地理志》曰:熊耳之山,出三水,洱水其一焉,东南至鲁阳
入沔是也。淯水又南迳预山东,山上有神庙,俗名之为独山也。山南有魏车骑
将军黄权夫妻二冢,地道潜通。其冢前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二是其子及臣
吏所树者也。
淯水又西南迳《史定伯碑》南,又西为瓜里津,水上有三梁,谓之瓜里渡。
自宛道途,东出赭阳,西道方城。建武三年,世祖自赭阳西入,破虏将军邓奉怨
汉掠新野,拒瓜里,上亲搏战,降之夕阳下,遂斩奉。《郡国志》所谓宛有瓜里
津、夕阳聚者也。阻桥即桓温故垒处。温以升平五年,与范汪众军北讨所营。
淯水又西南迳晋蜀郡太守邓义山墓南,又南迳宛城东,其地故申伯之国,
楚文王灭申以为县也。秦昭襄王使白起为将,伐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郡,改
县曰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队,县曰面阳。刘熙曰:在中国之面而居阳地,故以为
名。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荆州刺史治,故亦谓之荆州城。今南阳郡治大城,
其东城内有旧殿基,周二百步,高八尺,陛阶皆砌以青石。大城西北隅有殿基,
周一百步,高五尺,盖更始所起也。城西三里,有古台,高三丈馀,文帝黄初中
南巡行所筑也。淯水又屈而迳其县南,故《南都赋》所言淯水荡其胸者也。
王莽地皇二年,朱鲔等共于城南会诸将,设坛,燔燎,立圣公为天子于斯水上。
《世语》曰:张绣反,公与战败,子昂不能骑进马于公,而昂遇害。《魏书》曰:
公南征至宛,临淯水,祠亡将士,歔欷流涕,众皆哀恸。
淯水又南,梅溪水注之。水出县北紫山,南迳百奚故宅。奚,宛人也,于
秦为贤大夫,所谓迷虞智秦者也。梅溪又迳宛西吕城东。《史记》曰:吕尚先祖
为四岳,佐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际,受封于吕,故因氏为吕尚也。徐广《史
记音义》曰:吕在宛县。高后四年,封昆弟子吕忿为吕城侯,疑即此也。又案新
蔡县有大吕、小吕亭而未知所是也。梅溪又南迳杜衍县东,故城在西。汉高帝七
年,封郎中王翳为侯国,王莽更之曰闰衍矣。土地垫下,湍溪是注,古人于安众
堨之,令游水是潴,谓之安众港。世祖建武三年,上自宛遣颍阳侯祭遵西击邓
奉弟终,破之于杜衍,进兵涅阳者也。梅溪又南,谓之石桥水,又谓之汝溪,南
流而左注淯水。
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郡国志》所谓南阳宛县有南就聚者也。郭仲产
言: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汉时邓禹等归乡饯离处也。
盛弘之著《荆州记》以为三公置。余案淯水左右,旧有二澨所谓南澨、北澨者,
水侧之汶。聚在淯阳之东北,考古推地则近矣。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
即故宅也。后汉末,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讨黄巾贼,至此祠,为蠡
立碑,文勒可寻。夏侯湛之为南阳,又为立庙焉。城东有大将军何进故宅。城西
有孔嵩旧居。嵩字仲山,宛人,与山阳范式有断金契。贫无养亲,赁为阿街卒,
遣迎式。式下车把臂曰:子怀道卒伍,不亦痛乎!嵩曰:侯嬴贱役,晨门,卑下
之位,古人所不耻,何痛之有?故其《赞》曰:仲山通达,卷舒无方,屈身厮役,
挺秀含芳。
△又屈南过淯阳县东。
淯水又南入县,迳小长安。司马彪《郡国志》曰:县有小长安聚。谢沈
《汉书》称:光武攻淯阳不下,引兵欲攻宛,至小长安,与甄阜战败于此。
淯水又西南迳其县故城南。桓帝延熹七年,封邓秉为侯国。县故南阳典农治,
后以为淯阳郡,省郡复县,避晋简文讳,更名云阳焉。淯水又迳安乐乡北,
汉桓帝建和元年,封司徒胡广为淯阳县安乐乡侯,今于其国立乐宅戍。郭仲产
《襄阳记》曰:南阳城南九十里,有晋尚书令乐广故宅。广字彦辅,善清言,见
重当时。成都王,广女婿,长沙王猜之。广曰:宁以一女而易五男犹疑之,终以
忧殒。其故居今置戍,因以为名。
△又南过新野县西,
淯水又南入新野县,枝津分派,东南出,隰衍苞注,左积为陂,东西九里,
南北一十五里。陂水所溉,咸为良沃。淯水又南与湍水会,又南迳新野县故城
西。世祖之败小长安也,姊元遇害。上即位,感悼姊没,追谥元为新野节义长公
主,即此邑也。晋咸宁二年封大司马扶风武王少子歆为新野郡公,割南阳五属,
棘阳、蔡阳、穰、邓、山都封焉。王文舒更立中隔,西即郡治,东则民居,城西
傍淯水。
又东与朝水合。水出西北赤石山,而东南迳冠军县界,地名沙渠。又东南径
穰县故城南,楚别邑也。秦拔鄢郢即以为县,秦昭王封相魏冉为侯邑,王莽更名
曰丰穰也。魏荆州刺史治。朝水又东南,分为二水,一水枝分东北为樊氏陂,陂
东西十里,南北五里,俗谓之凡亭陂。陂东有樊氏故宅,樊氏既灭,庾氏取其陂,
故谚曰:陂汪汪,下田良,樊子失业庾公昌。昔在晋世,杜预继信臣之业,复六
门陂,遏六门之水,下结二十九陂。诸陂散流,咸入朝水,事见《六门碑》,六
门既陂,诸陂遂断。朝水又东迳朝阳县故城北,而东南注于淯水。
又东南与棘水合,水上承赭水。赭水出赭阳县北山,数源并发,南流迳小堵
乡,谓之小赭水。世祖建武三年,成安侯臧宫从上击赭乡。东源方七八步,腾涌
若沸,故世名之腾沸水。南流迳于赭乡,谓之赭水。建武三年,祭遵引兵南击董
?于赭乡。以水氏县,故有赭阳之名也。《地理志》曰:县有堵水,王莽曰阳城
也。汉哀帝改为顺阳。建武二年,更封安阳侯朱祜为堵阳侯。堵水于县,堨以
为陂,东西夹岗,水相去五六里,古今断冈两舌,都水潭涨,南北一十馀里,水
决南溃,下注为湾。湾分为二,西为赭水,东为荥源。堵水参差,流结两湖,故
有东陂、西陂之名。二陂所导,其水枝分,东南至会口入比。是以《地理志》比
水、堵水,皆言入蔡,互受通称故也。二湖流注,合为黄水,惟所受焉。又南迳
棘阳县之黄淳聚,又谓之为黄淳水者也。谢沈《后汉书》甄阜等败光武于小长安
东,乘胜南渡黄淳水前营,背阻两川,谓临比水,绝后桥,示无还心。汉兵击之,
三军溃,溺死黄淳水者二万人。又南迳棘阳县故城西。应劭曰:县在棘水之阳,
是知斯水为棘水也。汉高帝七年,封杜得臣为侯国。后汉兵起,击唐子乡,杀湖
阳尉,进拔棘阳,邓晨将宾客会光武于此县也。棘水又南迳新野县,历黄邮聚,
世祖建武三年,傅俊、岑彭进击秦丰,先拔黄邮者也,谓之黄邮水,大司马吴汉
破秦丰于斯水之上。其聚落悉为蛮居,犹名之为黄邮蛮。棘水自新野县东,而南
流入于淯水,谓之为力口也。棘、力声相近,当为棘口也。又是方俗之音,故
字从读变,若世以棘子木为力子木,是也。
淯水又东南,迳士林东,戍名也,戍有邸阁。水左有豫章大陂,下灌良畴
三千许顷也。
△又西南过邓县东。
县故邓侯吾离之国也,楚文王灭之,秦以为县。淯水右合浊水,俗谓之弱
沟。水上承白水于朝阳县,东南流迳邓县故城南。习凿齿《襄阳记》曰:楚王至
邓之浊水,去襄阳二十里。即此水也。浊水又东迳邓塞北,即邓城东南小山也,
方俗名之为邓塞,昔孙文台破黄祖于其下。浊水东流注于淯。
淯水又南迳邓塞东,又迳鄾城东,古鄾子国也。盖邓之南鄙也。昔巴子请
楚与邓为好,鄾人夺其币,即是邑也。司马彪以为邓之鄾聚矣。
△南入于沔。
○氵隐水
△氵隐水出氵隐强县南泽中,东入颍。
氵隐水出颍川阳城县少室山,东流注于颍水,而乱流东南迳临颍县西北,小
氵隐水出焉。东迳临颍县故城北。氵隐水又东迳氵隐阳城北,又东迳氵隐强县故
城南,建武元年,世祖封扬化将军坚镡为侯国。氵隐水东为陶枢陂,余按氵隐阳
城在氵隐水南,然则此城正应为氵隐阴城而有氵隐阳之名者,明在南犹有氵隐水,
故此城以阳为名矣。
颍水之南有二渎。其南渎东南流,历临颍亭西,东南入汝,今无水也,疑即
氵隐水之故渎矣。汝水于奇頟城西,别东派,时人谓之大氵隐水,东北流,枝渎
右出,世谓之死汝。别汝又东北,迳召陵城北,练沟出焉。别汝又东,汾沟出焉。
别汝又东,迳征羌城北。水南有汾陂,俗音粪。汾水自别汝东注,而为此陂。水
积征羌城北四五里,方三十里许。渎左合小氵隐水,水上承狼陂南流,名曰巩水。
青陵陂水自陂东注之。东回又谓之小氵隐水,而南流注于大氵隐水。大氵隐水取
称,盖藉氵隐沿注,而总受其目矣。又东迳西华县故城南,又东迳汝阳县故城北,
东注于颍。
○灈水
△灈水出汝南吴房县西北奥山,东过其县,北入于汝。
县西北有堂溪城,故房子国。《春秋·定公五年》,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
封之于棠溪,故曰吴房也。汉高帝八年,封庄侯杨武为侯国。建武中,世祖封泗
水王歙子燀为堂溪侯。山溪有白羊涧,涧水旧出山羊,汉武元封二年,白羊出
此涧,畜牧者祷祀之。俗禁拍手,尝有羊出水,野母惊扑,自此绝焉。涧水下合
灈水。
灈东迳灈阳县故城西,东流入瀙水,乱流迳其县南。世祖建武二十八
年,封吴汉孙旦为侯国。其水又东入于汝水。
○瀙水
△瀙水出潕阴县东上界山。
《山海经》谓之视水也。郭景纯《注》:或曰,视宜为瀙,出葴山,许慎
云:出中阳山,皆山之殊目也。而东与此水合,水出潕阴县旱山,东北流注
瀙。
瀙水又东北,杀水出西南大熟之山,东北流入于瀙。瀙水又东,沦水
注之,水出宣山,东北流注瀙水。
瀙水又东得奥水口,水西出奥山,东入于瀙水也。
△东过吴房县南,又东过灈阳县南。
应劭曰:灈水出吴房县,东入瀙,县之西北,即两川之交会也。
△又东过上蔡县南,东入汝。
○潕水
△潕水出潕阴县西北扶予山,东过其县南。
《山海经》曰:朝歌之山,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经》书扶予者,
其山之异名乎?荥水上承赭水,东流,左与西辽水注合,又东,东辽水注之,俱
导北山,而南流注于荥。荥水又东北,于潕阴县北左会潕水,其道稍西,不
出其县南。汉以为县,其故城在山之阳,汉光武建武中,封岑彭为侯国。魏武与
张绣战于宛,马名绝景,为流矢所中,分伤右臂,引还潕阴,即是地也。城之
东有马仁陂。郭仲产曰;陂在比阳县西北五十里,盖地百顷,其所周溉田万顷,
随年变种,境无俭岁。陂水三周其隍,故渎自隍西南而会于比,潕水不得复迳
其南也。且邑号潕阴,故无出南之理,出南则为阳也。非直不究,又不思矣。
潕水又东北,河水注之。水出雉衡山,东南迳建城东,建当为卷,字读误
耳。《郡国志》云:叶县有卷城。其水又东流入于潕。
潕水东北迳于东山西,西流入潕。潕水之左,即黄城山也。有溪水出
黄城山,东北迳方城。《地理志》曰:叶县有方城。郭仲产曰:苦菜、于东之间,
有小城,名方城,东临溪水。寻此城致号之由,当因山以表名也。苦菜即黄城也,
及于东,通为方志矣。世谓之方城山水,东流注潕水。故《圣贤冢墓记》曰:
南阳叶邑方城西有黄城山,是长沮、桀溺耦耕之所,有东流水,则子路问津处。
尸子曰:楚狂接舆耕于方城,盖于此也。盛弘之云:叶东界有故城,始犨县,东
至瀙水,达比阳界,南北联联数百里,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云郦县有故城
一面,未详里数,号为长城,即此城之西隅,其间相去六百里,北面虽无基筑,
皆连山相接,而汉水流其南,故屈完答齐桓公云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郡国志》曰:叶县有长城,曰方城,指此城也。潕水又东北,历舞阳县故城
南,汉高祖六年,封樊哙为侯国也。
△又东过西平县北。
县故柏国也。《春秋左传》所谓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也。汉曰西平。
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汉宣帝甘露三年,封丞相于定国
为侯国。王莽更之曰新亭。晋《太康地理志》曰:县有龙泉水,可以砥砺刀剑,
特坚利,故有坚白之论矣,是以龙泉之剑为楚宝也。县出名金,古有铁官。
△又东过郾县南。
郾县故城去此远矣,不得过。
△又东过定颍县北,东入于汝。
汉安帝永初二年,分汝南郡之上蔡县,置定颍县。顺帝永建元年,以阳翟郭
镇为尚书令,封定颍侯,即此邑也。
○涢水
△涢水出蔡阳县。
涢水出县东南大洪山,山在隋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槃基所跨,广圆一百
馀里。峰曰悬钩,处平原众阜之中,为诸岭之秀。山下有石门,夹鄣层峻,岩高
皆数百许仞。入石门,又得钟乳穴。穴上素崖壁立,非人迹所及。穴中多钟乳,
凝膏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断。幽穴潜远,行者不极穷深,而穴内
常有风势,火无能以经久故也。涢水出于其阴,初流浅狭,远乃宽广,可以浮舟
栰巨川矣。时人以涢水所导,故亦谓之为涢山矣。涢水东北流合石水,石水出
大洪山,东北流注于涢,谓之小涢水。而乱流东北,迳上唐县故城南,本蔡阳之
上唐乡,旧唐侯国。《春秋·定公三年》,唐成公如楚,有两肃霜马,子常欲之,
弗与,止之三年,唐人窃马而献之,子常归唐侯,是也。涢水又东,均水注之,
水出洪山,东北流迳土山北,又东北流入于涢水。涢水又屈而东南流。
△东南过隋县西。
县故隋国矣。《春秋左传》所谓汉东之国,隋为大者也。楚灭之以为县。晋
武帝太康中立为郡。有溠水出县西北黄山,南迳氵厥西县西,又东南,氵厥水
入焉。氵厥水出桐柏山之阳。吕忱曰:水在义阳。氵厥水东南迳氵厥西县西,又
东南流入于溠,溠水又东南迳隋县故城西。《春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
伐隋。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军临于隋,谓此水也。水侧有断蛇丘,
隋侯出而见大蛇中断,因举而药之,故谓之断蛇丘。后蛇衔明珠报德,世谓之隋
侯珠,亦曰灵蛇珠。丘南有隋季良大夫池,其水又南与义井水合,水出随城东南,
井泉尝涌溢而津注,冬夏不异,相承谓之义井,下流合溠。溠水又南流注于
涢。
涢水又会于支水,水源亦出大洪山,而东流注于涢。涢水又迳隋县南,隋城
山北,而东南注。
△又南过江夏安陆县西。
隋水出隋郡永阳县东石龙山,西北流,南回,迳永阳县西,历横尾山,即禹
贡之陪尾山也。隋水又西南,入于涢。涢水又南,至安陆县故城西,故郧城也。
因冈为墉,峻不假筑。涢水又南迳石岩山北。昔张昌作乱,于其下笼彩凤以惑众。
晋太安二年,镇南将军刘弘遣牙门皮初与张昌战于清水,昌败,追斩于江涘。即
《春秋左传·定公四年》,吴败楚于柏举,从之,及于清发,盖涢水兼清水之目
矣。又东南流而右会富水,水出竟陵郡新市县东北大阳山。水有二源:大富水出
山之阳,南流而左合小富水。水出山之东,而南迳三王城东。前汉末,王匡、王
凤、王常所屯,故谓之三王城。城中有《故碑》,文字阙落,不可复识。其水屈
而西南流,右合大富水,俗谓之大泌水也。又西南流迳杜城西,新市县治也,
《郡国志》以为南新市也。中山有新市,故此加南,分安陆县立。又王匡中兴初,
举兵于县,号曰新市兵者也。富水又东南流,于安陆界左合土山水,世谓之章水。
水出土山,南迳隋郡平林县故城西,俗谓之将陂城,与新市接界,故中兴之始,
兵有新市、平林之号。又南流,右入富水,富水又东入于涢。
涢水又迳新城南,永和五年,晋大司马桓温筑。涢水又会温水。温水出竟陵
之新阳县东泽中。口径二丈五尺,垠岸重沙,端净可爱,靖以察之,则渊泉如镜,
闻人声,则扬汤奋发,无所复见矣。其热可以燖鸡,洪浏百馀步,冷若寒泉。
东南流注于涢水。
又右得潼水,水出江夏郡之曲陵县西北潼山,东南流迳其县南,县治石潼故
城,城圆而不方。东入安陆,注于涢水。
△又东南入于夏。
涢水又南,分为二水,东通滠水,西入于沔,谓之涢口也。

[发帖际遇]: 林风成功阻止胡斐与苗人凤决斗,苗若兰送你银两27。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三十二

○漻水
△漻水出江夏平春县西。
漻水北出大义山,南至厉乡西,赐水入焉。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
水西迳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
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书所谓神农既诞,九井自穿,谓斯
水也。又言汲一井则众水动。井今堙塞,遗迹仿佛存焉。亦云赖乡,故赖国也,
有神农社。赐水西南流入于漻,即厉水也,赐、厉声相近,宜为厉水矣。一水出
义乡西南入隋,又注漻。漻水又南迳隋县注安陆也。
△南过安陆入于涢。
○蕲水
△蕲水出江夏蕲春县北山。
山即蕲山也。
水首受希水,枝津西南流,历蕲山,出蛮中,故以此蛮为五水蛮。五水即谓
蕲水、希水、巴水、及赤亭水、西归水,蛮左凭居,阻藉山川,世为抄暴。宋世、
沈庆之于西阳上下,诛伐蛮夷,即五水蛮也。
△南过其县西。
晋改为蕲阳县,县徙江州,置大阳戍,从齐昌郡移治于此也。
△又南至蕲口南,入于江。
蕲水南对蕲阳州入于大江,谓之蕲口。洲上有蕲阳县徙。
○决水
△决水出庐江雩娄县南大别山。
俗名之为檀公岘,盖大别之异名也。其水历山委注而络其县矣。
△北过其县东,
县故吴也。《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
备而还,是也。《晋书地道记》云:在安丰县之西南,即其界也。故《地理志》
曰:决水出雩娄。
△又北过安丰县东。
决水自雩娄县北,迳鸡备亭。《春秋·昭公二十三年》吴败诸侯之师于鸡父
者也。安丰县故城,今边城郡治也。王莽之美丰也。世祖建武八年,封大将军、
凉州牧窦融为侯国,晋立安丰郡。
决水自县西北流,迳蓼县故城东,又迳其北,汉高帝六年,封孔藂为侯国也。
世谓之史水。决水又西北,灌水注之,其水导源庐江金兰县西北东陵乡大苏山,
即淮水也。许慎曰:出雩娄县。俗谓之浍水。褚先生所谓神龟出于江、灌之间,
嘉林之中,盖谓此水也。灌水东北迳蓼县故城西,而北注决水,故《地理志》曰:
决水北至蓼入准,灌水亦至蓼入决。《春秋·宣公八年》冬,楚公子灭舒蓼。臧
文仲闻之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德之不逮,民之无援,哀哉!
决水又北,右会阳泉水,水受氵夫水,东北流迳阳泉县故城东,故阳泉乡也。
汉献帝中,封太尉黄琬为侯国。又西北流,左入决水,谓之阳泉口也。
△又北入于淮。
俗谓之浍口。非也,斯决、灌之口矣。余往因公至于淮津,舟车所屈,次于
决水,访其民宰,与古名全违。脉水寻经,方知决口。盖灌、浍声相伦,习俗害
真耳。
○沘水
△沘水出庐江灊县西南,霍山东北。
灊者,山、水名也。《开山图》灊山围绕大山为霍山。郭景纯曰:灊水出焉。
县即其称矣。《春秋·昭公二十七年》吴因楚丧,围灊是也。《地理志》曰沘
水出沘山,不言霍山,沘,字或作淠。
淠水又东北迳博安县,泄水出焉。
△东北过六县东,
淠水东北,右会蹹鼓川水,水出东南蹹鼓川,西北流左注渒水。
淠水又西北迳马亭城西,又西北迳六安县故城西,县故皋陶国也。夏禹封其
少子,奉其祀。今县都陂中有大冢,民传曰公琴者,即皋陶冢也。楚人谓冢为琴
矣。
汉高帝元年,别为衡山国,五年属淮南,文帝十六年,复为衡山国,武帝元
狩二年,别为六安国,王莽之安风也,《汉书》所谓以舒屠六。晋太康三年庐江
郡治。淠水又西北,分为二水,芍陂出焉。
又北迳五门亭西,西北流迳安丰县故城西,《晋书地道记》:安丰郡之属县
也,俗名之曰安城矣。
又北会濡水,乱流西北注也。
△北入于淮。
水之决会,谓之沘口也。
○泄水
△泄水出博安县,
博安县《地理志》之博乡县也,王莽以为扬陆矣。泄水自县,上承沘水于
麻步川,西北出,历濡溪,谓之濡水也。
△北过芍陂,西与沘水合。
泄水自濡溪迳安风县,北流注于淠亦谓之濡口。
△西北入于淮。乱流同归也。
○肥水
△肥水出九江成德县广阳乡西。
吕忱《字林》曰:肥水出良馀山,俗谓之连枷山,亦或以为独山也。北流分
为二水,施水出焉。
肥水又北迳荻城东,又北迳荻丘东,右会施水枝津,水首受施水于合肥县城
东,西流迳成德县,注于肥水也。
△北过其县西,北入芍陂。
肥水自荻丘,北迳成德县故城西,王莽更之曰平阿也。又北迳芍陂东,又北
迳死虎塘东,芍陂渎上承井门,与芍陂更相通注,故《经》言入芍陂矣。
肥水又北,右合阎涧水。水上承施水于合肥县,北流迳浚遒县西,水积为阳
湖,阳湖水自塘西北,迳死虎亭南,夹横塘西注。宋泰始初,豫州司马刘顺帅众
八千,据其城地,以拒刘勔,杜叔宝以精兵五千,送粮死虎,刘勔破之此塘。水
分为二,洛涧出焉。阎浆水注之,水受芍陂,陂水上承淠水于五门亭南,别为断
神水,又东北迳五门亭东,亭为二水之会也。断神水又东北迳神迹亭东,又北谓
之豪水,虽广异名,事实一水。又东北迳白芍亭东,积而为湖,谓之芍陂。陂周
一百二十许里,在寿春县南八十里,言楚相孙叔敖所造。魏太尉王凌与吴将张休
战于芍陂,即此处也。陂有五门,吐纳川流,西北为香门陂水,北迳孙叔敖祠下。
谓之芍陂渎。又北分为二水:一水东注黎浆水,黎浆水东迳黎浆亭南。文钦之叛,
吴军北入,诸葛绪拒之于黎浆,即此水也。东注肥水,谓之黎浆水口。
△又北过寿春县东。
肥水自黎浆北迳寿春县故城东为长濑津,津侧有谢堂北亭,迎送所薄,水陆
舟车,是焉萃止。又西北右合东溪,溪水引渎北出,西南流迳导公寺西。寺侧因
溪,建刹五层,屋宇间敞,崇虚嶕尧也。又西南流注于肥。
肥水又西迳东台下,台即寿春外郭,东北隅阿之榭也。东侧有一湖,三春九
夏,红荷覆水,引渎城隍,水积成潭,谓之东台湖,亦肥南播也。
肥水西迳寿春县城北,右合北溪,水导北山泉源下注,漱石颓隍,水上长林
插天,高柯负日,出于山林精舍右,山渊寺左。道俗嬉游,多萃其下。内外引汲,
泉同七净。溪水沿注西南,迳陆道士解南。精庐临侧川溪,大不为广,小足间居,
亦胜境也。溪水流注于肥水。
△北入于淮。
肥水又西分为二水,右即肥之故渎,遏为船官湖,以置舟舰也。肥水左渎,
又西迳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外有石梁。渡北洲,洲上有西昌寺。寺三面阻水,
佛堂设三像,真容妙相,相服精炜,是萧武帝所立也。寺西即船官坊,苍兕、都
水,是营是作。湖北对八公山,山无树木,惟童阜耳。山上有淮南王刘安庙。刘
安是汉高帝之孙,厉王长子也。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养方术之徒数千人,皆为
俊异焉。多神仙秘法鸿宝之道。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希见。门者曰:吾
王好长生,今先生无住衰之术,未敢相闻。八公咸变成童,王甚敬之。八士并能
炼金化丹,出入无间,乃与安登山,薶金于地,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舐之
者,俱得上升。其所升之处,践石皆陷,人马迹存焉。故山即以八公为目,余登
其上,人马之迹无闻矣,惟庙像存焉。庙中图安及八士像,皆坐床帐如平生,被
服纤丽,咸羽扇裙帔,巾壶枕物,一如常居。庙前有碑,齐永明十年所建也。山
有隐室石井,即崔琰所谓余下寿春,登北岭淮南之道室,八公山石井在焉。亦云:
左吴与王春、傅生等寻安,同诣玄洲,还为著记,号曰《八公记》,都不列其鸡
犬升空之事矣。按《汉书》,安反,伏诛,葛洪明其得道,事备《抱朴子》及
《神仙传》。肥水又左纳芍陂渎。渎水自黎浆分水,引渎寿春北,迳芍陂门右,
北入城。昔钜鹿时苗为县长,是其留犊处也。渎东有东都街,街之左道北,有宋
司空刘勔庙。宋元徽二年,建于东乡孝义里。庙前有碑,时年碑功方创,齐永明
元年方立。沈约《宋书》言泰始元年,豫州刺史殷琰叛,明帝假勔辅国将军,讨
之,琰降。不犯秋毫,百姓来苏、生为立碑,文过其实。建元四年,故吏颜幼明
为其《庙铭》,故佐宠延为《庙赞》,夏候敬友为《庙颂》,并附刊于碑侧。渎
水又北迳相国城东,刘武帝伐长安所筑也,堂宇厅馆仍故,以相国为名。又北出
城,注肥水。
又西迳金城北,又西,左合羊头溪水。水受芍陂,西北历羊头溪,谓之羊头
涧水。北迳熨湖,左会烽水渎,渎受淮于烽村南,下注羊头溪,侧迳寿春城西,
又北历象门,自沙门北出金城西门逍遥楼下,北注肥渎。肥水北注旧渎之横塘,
为玄康南路驰道,左通船官坊也。
肥水迳玄康城西北流,北出,水际有曲水堂,亦嬉游所集也。
又西北流。昔在晋世,谢玄北御苻坚,祈八公山,及置阵于肥水之滨,坚望
山上草木,咸为人状,此即坚战败处。非八公之灵有助,盖苻氏将亡之惑也。肥
水又西北注于淮,是曰肥口也。
○施水
△施水亦从广阳乡肥水别,东南入于湖。
施水受肥于广阳乡,东南流迳合肥县。应劭曰:夏水出城父东南,至此与肥
合,故曰合肥。阚骃亦言出沛国。城父东,至此合为肥。余按川殊派别,无沿注
之理,方知应、阚二说,非实证也。盖夏水暴长,施合于肥,故曰合肥也。非谓
夏水。施水又东迳合肥县城南,城居四水中,又东有逍遥津,水上旧有梁。孙权
之攻合肥也,张辽败之于津北,桥不撤者两版。权与甘宁蹴马趋津,谷利自后著
鞭助势,遂得渡梁。凌统被铠落水,后到追及,流涕津渚。
施水又东,分为二水,枝水北出焉,下注阳渊。施水又东迳湖口戍,东注巢
湖,谓之施口也。
○滁水
《唐六典》淮南道大川曰滁肥之水,巢湖在焉。《寰宇记》庐州慎县下云:
滁水源出县西,暴秃古塘。郦元注《水经》云:滁水出浚遒县也。又和州含山县
下引《水经注》云:滁水东经大<山见>山,西北流迳大<山见>亭,即此山也。《方舆
纪要》云:滁河源出庐州府合肥县东北七十里,废梁县界,东流过滁州全椒县南
六十里,又东至滁州东南三汊河,又东至江宁府六合县,为瓦梁河,东南流至瓜
埠口而入大江。《三国志》吴赤乌三年作堂邑涂塘以淹北道,今滁州古曰涂中,
其地实南北扼要之区,犹脱落无闻,则滨江来会之水,大要失亡矣。
○沮水
△沮水出汉中房陵县景山,东南过临沮县界。
沮水出汶阳郡沮阳县西北景山,即荆山首也,高峰霞举,峻竦层云。《山海
经》云:金玉是出,亦沮水之所导。故《淮南子》曰:沮出荆山。高诱云:荆山
在左冯翊怀德县,盖以洛水有漆沮之名故也。斯谬证耳。杜预云:水出新城郡之
西南发阿山,盖山异名也。
沮水东南流,迳沮阳县东南。
县有潼水,东迳其县南,下入沮水。
沮水又东南迳汶阳郡北,即高安县界。郡治锡城,县居郡下,城故新城之下
邑。义熙初分新城立。西表悉重山也。
沮水南迳临沮县西,青溪水注之。水出县西青山,山之东有滥泉,即青溪之
源也。口径数丈,其深不测,其泉甚灵洁。至于炎阳有亢,阴雨无时,以秽物投
之,辄能暴雨。其水导源东流,以源出青山,故以清溪为名。寻源浮溪,奇为深
峭。盛弘之云:稠木傍生,凌空交合,危楼倾崖,恒有落势。风泉传响于青林之
下,岩猨流声于白云之上,游者常若目不周玩,情不给赏。是以林徒栖托,云
客宅心,泉侧多结道士精庐焉。青溪又东流入于沮水。沮水又屈迳其县南。晋咸
和中,为沮阳郡治也。
沮水又东南,迳当阳县城北。城因冈为阻,北枕沮川,其故城在东一百四十
里,谓之东城,在绿林长坂南,长圾即张翼德横矛处也。
沮水又东南迳驴城西,磨城东,昔关云长诈降处,自此遂叛。《传》云:子
胥造驴、磨二城以攻麦邑,即谚所云;东驴西磨,麦城自破者也。沮水又南迳楚
昭王墓。东对麦城,故王仲宣之赋《登楼》云:西接昭丘是也。
沮水又南,与漳水合焉。
△又东南过枝江县,东南入于江。
沮水又东南迳长城东,又东南流注于江,谓之沮口也。
○漳水
△漳水出临沮县东荆山,东南过蓼亭,又东过章乡南。
荆山在景山东一百馀里,新城沶乡县界。虽群峰竞举,而荆山独秀。漳水
东南流,又屈西南,迳编县南,县旧城之东北百四十里也。西南高阳城,移治许
茂故城,城南临漳水。又南历临沮县之漳乡南。昔关羽保麦城,诈降而遁,潘璋
斩之于此。
漳水又南迳当阳县,又南迳麦城东,王仲宣登其东南隅,临漳水而赋之曰:
夹清漳之通浦,倚曲沮之长洲是也。漳水又南,洈水注之。《山海经》曰:
洈水出东北宜诸之山,南流注于漳水。
△又南至枝江县北乌扶邑,入于沮。
《地理志》曰:《禹贡》南条荆山,在临沮县之东北,漳水所出,东至江陵
入杨水,注于沔。非也。今漳水于当阳县之东南一百馀里而右会沮水也。
○夏水
△夏水出江津,于江陵县东南。
江津豫章口东有中夏口,是夏水之首,江之汜也。屈原所谓过夏首而西浮,
顾龙门而不见也。龙门,即郢城之东门也。
△东过华容县南。
县故容城矣。《春秋·鲁定公四年》,许迁于容城是也。北临中夏水,自县
东北,迳成都郡故城南。晋永嘉中,西蜀阻乱,割华容诸城为成都王颖国。夏水
又迳交趾太守胡宠墓北。汉太傅广身陪陵,而此墓侧有《广碑》,故世谓广冢,
非也。其文言是蔡伯喈之辞。历范西戎墓南。王隐《晋书地道记》曰:陶朱冢在
华容县,树碑云是越之范蠡。《晋太康地记》盛弘之《荆州记》、刘澄之《记》,
并言在县之西南。郭仲产言在县东十里,检其碑题云:故西戎令范君之墓。碑文
缺落,不详其人,称蠡是其先也。碑是永嘉二年立。观其所述,最为究悉,以亲
迳其地,故违众说,从而正之。
夏水又东,迳监利县南。晋武帝太康五年立县,县土卑下,泽多陂池,西南
自州陵东界,迳于云杜沌阳,为云梦之薮矣。韦昭曰:云梦在华容县。按《春秋》
鲁昭公三年,郑伯如楚,子产备田具,以田江南之梦。郭景纯言华容县东南巴丘
湖,是也。杜预云:枝江县、交陆县有云梦。盖跨川互隰,兼苞势广矣。
夏水又东,夏杨水注之。水上承杨水于竟陵县之柘口,东南流与中夏水合,
谓之夏杨水。又东北迳江夏惠怀县北,而东北注。
△又东至江夏云杜县,入于沔。
应劭《十三州记》曰:江别入沔为夏水,原夫夏之为名,始于分江,冬竭夏
流,故纳厥称,既有中夏之目,亦苞大夏之名矣。当其决入之所,谓之<月者>口焉。
郑玄注《尚书》沧浪之水,言今谓之夏水,来同,故世变名焉。刘澄之著《永初
山川记》云:夏水,古文以为沧浪,渔父所歌也。因此言之,水应由沔。今按夏
水是江流沔,非沔入夏。假使沔注夏,其势西南,非《尚书》又东之文,余亦以
为非也。自<月者>口下沔水,通兼夏目,而会于江,谓之夏汭也。故《春秋左传》
称吴伐楚,沈尹射奔命夏汭也。杜预曰:汉水曲入江,即夏口矣。
○羌水
△羌水出羌中参狼谷。
彼俗谓之天池白水矣。《地理志》曰:出陇西羌道。东南流迳宕昌城东,西
北云天池五百馀里。
羌水又东南,迳宕昌婆川城东而东南注。昔姜维之寇陇右也,闻钟会入汉中,
引还,知雍州刺史诸葛绪屯桥头,从孔函谷将出北道。绪邀之此路,维更从北道
渡桥头,入剑阁,绪追之不及。羌水又东南,阳部水注之。水发东北阳部溪,西
南迳安民戍,又西南注羌水,又东南迳武阶城西南,又东南迳葭芦城西,羊汤水
入焉。水出西北阴平北界汤溪,东南迳北部城北,又东南迳五部城南,东南右合
妾水傍西南出,即水源所发也。羌水又迳葭芦城南,又迳馀城南,又东南左会五
部水。水有二源,出南北五部溪,西南流合为一水,屈而东南注羌水。羌水又东
南流至桥头,合白水,东南去白水县故城九十里。
△东南至广魏白水县,与汉水合,又东南过巴郡阆中县,又南至垫江县,东
南入于江。
○涪水
△涪水出广魏涪县西北。
涪水出广汉属国刚氐道徼外,东南流与建始水合,水发平洛郡西溪,西南流,
屈而东南流,入于涪。
涪水又东南迳江油戍北。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入蜀,迳江油、广
汉者也。涪水又东南迳涪县西,王莽之统睦矣。臧宫进破涪城,斩公孙恢于涪,
自此水上。县有潺水,出潺山。水源有金、银矿,洗取火合之,以成金银。潺水
历潺亭而下注涪水。涪水又东南迳绵竹县北。臧宫溯涪至平阳,公孙述将王元降,
遂拔绵竹。涪水又东南,迳南安郡南,又南与金堂水会,水出广汉新都县,东南
流入涪。涪水又南,枝津出焉,西迳广汉五城县,为五城水,又西至成都,入于
江。
△南至小广魏,与梓潼水合。
小广魏即广汉县也,王莽更名曰广信也。
○梓潼水
△梓潼水出其县北界,西南入于涪。
故广汉郡公孙述改为梓潼郡。刘备嘉霍峻守葭萌之功,又分广汉以北,别为
梓潼郡,以峻为守。县有五女,蜀王遣五丁迎之,至此,见大蛇入山穴,五丁引
之,山崩,压五丁及五女,因氏山为五妇山,又曰五妇候,驰水所出。一曰五妇
水,亦曰潼水也。其水导源南迳梓潼县。王莽改曰子同矣。自县南迳涪城东,又
南入于涪水,谓之五妇水口也。
△又西南至小广魏南,入于垫江。
亦言涪水至此入汉水,亦谓之为内水也。北迳垫江。昔岑彭与臧宫自江州,
从涪水上。公孙述令延岑盛兵于沈水。宫左步右骑,夹船而进,势动山谷,大破
岑军,斩首溺水者万馀人,水为浊流。沈水出广汉县,下入涪水也。
○涔水
△涔水出汉中南郑县东南旱山,北至安阳县,南入于沔。
涔水即鬵水也。东北流,迳城固南城北。城在山上,或言韩信始立,或言张
良创筑,未知定所制矣。义熙九年,索邈为梁州刺史,自城固治此,故谓之南城。
城周七里,衿涧带谷,绝壁百寻。北谷口造城东门,傍山寻涧,五里有馀,磐道
登陟,方得城治。城北水旧有桁,北渡涔水。水北有赵军城,城北又有桁渡沔,
取北城,城即大城固县治也。鬵水右岸有悦归馆,涔水历其北,北至安阳左入沔,
为三水口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三十三

○江水一
△岷山在蜀郡氐道县,大江所出,东南过其县北。
岷江即渎山也,水曰渎水矣,又谓之汶阜山,在徼外,江水所异也。《益州
记》曰:大江泉源,即今所闻,始发羊膊岭下,缘崖散漫,小水百数,殆未滥觞
矣。东南下百馀里,至白马岭,而历天彭阙,亦谓之为天彭谷也。秦昭王以李冰
为蜀守。冰见氐道县有天彭山,两山相对,其形如阙,谓之天彭门,亦曰天彭阙。
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者也。汉元延中岷山崩,壅江水,三日不
流。扬雄《反离骚》云: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骚》也。江水自
天彭阙东迳汶关,而历氐道县北。汉武帝元鼎六年,分蜀郡北部,置汶山郡以统
之。县本秦始皇置,后为升迁县也。《益州记》曰:自白马岭回行,二十馀里至
龙涸,又八十里至蚕陵县,又南下六十里至石镜。又六十馀里而至北部,始百许
步。又西百二十里,至汶山故郡,乃广二百馀步。又西南百八十里至湿坂,江稍
大矣。故其精则井络缠曜,江汉昞灵。《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精,上为井
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故《书》曰:岷山导江,泉流深远,盛为四渎之首。
《广雅》曰:江,贡也。《风俗通》曰:出珍物,可贡献。《释名》曰:江,共
也。小水流入其中,所公共也。东北百四十里曰崃山,中江所出,东注于大江。
崃山,邛崃山也,在汉嘉严道县。一曰新道,南山有九折坂,夏则凝冰,冬则毒
寒,王阳按辔处也。平恒言是中江所出矣。郭景纯《江赋》曰:流二江于崌、
崃。
又东百五十里曰崌山,北江所出,东注于大江。《山海经》曰:崌山,
江水出焉,东注大江。其中多怪蛇。
江水又迳汶江道。汶出徼外岷山西,玉轮坂下而南行,又东迳其县而东注于
大江。故苏代告楚曰:蜀地之甲,浮船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谓是
水也。
又有湔水入焉。水出绵虒道,亦曰绵虒县之玉垒山。吕忱云:一曰半浣水也。
下注江。
江水又东别为沱,开明之所凿也。郭景纯所谓玉垒作东别之标者也。县即汶
山郡治,刘备之所置也。渡江有笮桥。
江水又历都安县。县有桃关、汉武帝祠。李冰作大堰于此,壅江作塴。
塴有左右口,谓之湔塴,江入郫江、捡江以行舟。《益州记》曰:江至都安
堰其右,捡其左,其正流遂果,郫江之右也。因山颓水,坐致竹木,以溉诸郡。
又穿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
不至足,盛不没肩。是以蜀人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故《记》曰:水旱
从大,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也。俗谓之都安大堰,亦曰湔
堰,又谓之金堤。左思《蜀都赋》云:西踰金堤者也。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
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益州刺史皇甫晏至都安,屯观
坂。从事何诱曰:今所安营,地名观坂,自上观下,反上之象,其徵不祥。不从,
果为牙门张弘所杀。
江水又迳临邛县,王葬之监邛也。县有火井、盐水,昏夜之时,光兴上照。
江水又迳江原县,王葬更名邛原也,寿阝江水出焉。江水又东北迳郫县下,
县民有姚精者,为叛夷所杀,掠其二女。二女见梦其兄,当以明日自沈江中,丧
后日当至,可伺侯之,果如所梦,得二女之尸于水,郡、县表异焉。江水又东迳
成都县,县以汉武帝元鼎二年立。县有二江,双流郡下。故扬子云《蜀都赋》:
曰雨江珥其前者也。《风俗通》曰: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
顷。江神岁取童女二人为妇。冰以其女与神为婚,径至神祠,劝神酒,酒杯恒澹
澹,冰厉声以责之,因忽不见。良久有两牛斗于江岸旁,有间,冰还,流汗,谓
官属曰:吾斗大极,当相助也。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绶也。主簿刺杀北面者,江
神遂死。蜀人慕其气决,凡壮健者,因名冰儿也。秦惠王二十七年,遣张仪与司
马错等灭蜀,遂置蜀郡焉。王葬改之曰导江也。仪筑成都以象咸阳。晋太康中,
蜀郡为王国,更为成都内史,益州刺史治。《地理风俗记》曰:华阳黑水惟梁州。
汉武帝元朔二年改梁曰益州,以新启犍为、牂柯、越巂,州之疆壤益广,故称益
云。初治广汉之雒县,后乃徙此。故李固《与弟圄书》曰:固今年五十七,鬓发
已白,所谓容身而游,满腹而去。周观天下,独未见益州耳。昔严夫子常言:经
有五,涉其四,州有九,游其八。欲类此子矣。初、张仪筑城,取土处去城十里:
因以养鱼,今万顷池是也。城北又有龙堤池,城东有千秋池,西有柳池,西北有
天井池,津流径通,冬夏不竭。西南两江有七桥,直西门郫江上,曰冲治桥,西
南石牛门曰市桥,吴汉入蜀,自广都令轻骑先往焚之。桥下谓之石犀渊,李冰昔
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渠于南江,命之曰犀牛里,后转犀牛二头在府中,
一头在市桥,一头沉之于渊也。大城南门曰江桥,桥南曰万里桥,西上曰夷里桥,
下曰笮桥,南岸道东有文学,始文翁为蜀守,立讲堂,作石室于南城。永初后,
学堂遇火,后守更增二石室。后州夺郡学,移夷里。道西城,故锦官也。言锦工
织锦,则濯之江流,而锦至鲜明,濯以佗江,则锦色弱矣,遂命之为锦里也。蜀
有回复水,江神尝溺杀人,文翁为守,祠之,劝酒不尽,拔剑击之,遂不为害。
江水东迳广都县,汉武帝元朔二年置,王莽之就都亭也。李冰识察水脉,穿县盐
井,江西有望川原,凿山度水,结诸陂池,故盛养生之饶,即南江也。又从冲治
桥北折曰长升桥。城北十里曰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将入长安,题其门曰:
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后入邛蜀,果如志焉。李冰沿水造桥,上应七宿,
故世祖谓吴汉曰:安军宜在七桥连星间。汉自广都,乘胜进逼成都,与其副刘尚
南北相望,夹江为营,浮桥相对。公孙述使谢丰扬军市桥出汉后,袭破汉,汉坠
马落水,缘马尾得出,入壁。命将夜潜渡江就尚,击丰,斩之于是水之阴。江北
则左对繁田,文翁又穿湔氵臾以溉灌繁田一千七百顷。江水又东绝绵洛迳五城界,
至广都北岸,南入于江,谓之五城水口,斯为北江。江水又东至南安为璧玉津,
故左思云东越玉津也。
△又东南过犍为武阳县,青衣水、沫水从西南来,合而注之。
县故大夜郎国,汉武帝建元六年,开置郡县。太初四年,益州刺史任安城武
阳。王莽更名郡曰西顺,县曰戢成。光武谓之士大夫郡。有寿阝江入焉。水出江
原县,首受大江,东南流至武阳县,注于江。县下江上,旧有大桥,广一里半,
谓之安汉桥。水盛岁坏,民苦治功。后大守李严凿天社山,寻江通道,此桥遂废。
县有赤水,下注江。建安二十九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此县藉江为大堰,
开六水门,用灌郡下。北山,昔者王乔所升之山也。
江水又与文井江会,李冰所导也。自莋道与濛溪分水,至蜀郡临邛县,与布
仆水合。水出徼外成都西沈黎郡。汉武帝元封四年,以蜀郡西部邛莋置,理旄牛
道,天汉四年置都尉,主外羌,在邛来山表。自蜀西度邛莋,其道至险,有弄栋
八渡之难,扬母阁路之阻。水从县西布仆来,分为二流。一水迳其道,又东迳临
邛县入文井水。文井水又东迳江原县,县滨文井江,江上有常氏堤,跨四十里。
有朱亭,亭南有青城山,山上有嘉谷,山下有蹲鸱,即芋也。所谓下有蹲鸱,至
老不饥,卓氏之所以乐远徙也。文井江又东至武阳县天社山下,入江。其一水南
迳越巂邛都县西,东南至云南郡之蜻蛉县,郡本云川地也,蜀建兴三年置。仆水
又南迳永昌郡邪龙县而与贪水合。水出蜻蛉县,上承蜻蛉水,迳叶榆县,又东南
至邪龙入于仆。仆水又迳宁州建宁郡,州故庲降都督屯,故南入谓之屯下。刘禅
建兴三年分益州郡置。历双柏县,即水入焉。水出秦臧县牛兰山,南流至双柏县,
东注仆水。又东至来唯县入劳水。水出徼外,东迳其县,与仆水合。仆水东至交
州交阯郡{米尼}泠县,南流入于海。
江水自武阳东至彭亡聚。昔岑彭与吴汉溯江水入蜀,军次是地,知而恶之。
会日暮不移,遂为刺客所害。谓之平模水,亦曰外水。此地有彭冢,言彭祖冢焉。
江水又东南,迳南安县。西有熊耳峡,连山竞险,接岭争高。汉河平中,山崩地
震,江水逆流。悬溉有滩,名垒坻,亦曰监溉,李冰所平也。县治青衣江会,衿
带二水矣,即蜀王开明故治也。来敏《本蜀论》曰:荆人鄨令死,其尸随水
上,荆人求之不得。鄨令至汶山下,复生,起见望帝。望帝者,杜宇也。从
天下。女子朱利,自江源出,为宇妻,遂王于蜀,号曰望帝。望帝立以为相。时
巫山峡而蜀水不流,帝使鄨令凿巫峡通水,蜀得陆处。望帝自以德不若,遂
以国禅,号曰开明。县南有峨眉山,有濛水,即大渡水也。水发蒙溪,东南流与
渽水合。水出徼外,迳汶江道。吕忱曰:渽水出蜀。许慎以为涐水也。从
水,我声。南至南安,入大渡水。大渡水又东入江,故《山海经》濛水出汉阳西,
入江,滠阳西。
△又东南过僰道县北,若水、淹水合从西来注之。又东,渚水北流注之。
县本僰人居之。《地理风俗记》曰:夷中最仁,有人道,故字从人。《秦纪》
谓僰僮之富者也。其邑,高后六年城之。汉武帝感相如之言,使县令南通僰道,
费功无成,唐蒙南入,斩之,乃凿石开阁,以通南中。迄于建宁,二千馀里。山
道广丈馀,深三四丈,其堑凿之迹犹存。王莽更曰僰治也。山多犹猢,似猴而短
足,好游岩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县有蜀王兵兰,其
神作大滩江中,崖峻阻险,不可穿凿,李冰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岩,犹有赤白
玄黄五色焉。赤白照水玄黄,鱼从僰来,至此而止,言畏崖屿不更上也。《益部
耆旧传》曰:张真妻,黄氏女也,名帛。真乘船覆没,求尸不得。帛至没处滩头,
仰天而叹,遂自沈渊。积十四日,帛持真手于滩下出。时人为说曰:符有先络,
僰道有张帛者也。
江水又与符黑水合,水出宁州南广郡南广县,县故犍为之属县也。汉武帝太
初元年置,刘禅延熙中分以为郡。导源汾关山,北流,有大涉水注之。水出南广
县,北流注符黑水,又北迳僰道入江,谓之南广口。渚水则未闻也。
△又东过江阳县南,洛水从三危山,东过广魏洛县南,东南注之。
洛水出洛县漳山,亦言出梓潼县柏山。《山海经》曰:三危在敦煌南,与岷
山相接,山南带黑水。又《山海经》不言洛水所导。《经》曰出三危山,所未详。
常璩云:李冰导洛通山水,流发瀑口,迳什邡县。汉高帝六年,封雍齿为侯国,
王莽更名曰美信也。
洛水又南迳洛县故城南,广汉郡治也。汉高祖之为汉王也,发巴渝之士,北
定三秦。六年,乃分巴蜀,置广汉郡于乘乡。王莽之就都,县曰吾雒也。汉安帝
元初二年,移治涪城,后治洛县。先是洛县城南,每阴雨常有哭声,闻于府中。
积数十年,沛国陈宠为守,以乱世多死亡,暴骸不葬故也,及悉收葬之,哭声遂
绝。刘备自将攻洛,庞士元中流矢死于此。益州旧以蜀郡、广汉、犍为为三蜀。
土地沃美,人士隽乂,一州称望。县有沈乡,去江七里,姜士游之所居。诗至孝,
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常以鸡鸣溯流汲江。子坐取水溺死,妇恐姑知,称托游学,
冬夏衣服,实投江流。于是至孝上通,涌泉出其舍侧,而有江之甘焉。诗有田滨
江泽卤,泉流所溉,尽为沃野。又涌泉之中,旦旦常出鲤鱼一双以膳焉,可谓孝
悌发于方寸,徽美著于无穷者也。洛水又南迳新都县,蜀有三都,谓成都、广都,
此其一焉。与绵水合。水西出绵竹县。又与湔水合,亦谓之郫江也,又言是涪水。
吕忱曰:一曰湔。然此二水俱与洛会矣。又迳犍为牛鞞县为牛鞞水。昔罗尚乘牛
鞞水,东征李雄,谓此水也。县以汉武帝元封二年置。又东迳资中县,又迳汉安
县,谓之绵水也。自上诸县,咸以溉灌,故语曰:绵洛为浸沃也。绵水至江阳县
方山下入江,谓之绵水口,亦曰中水。江阳县枕带双流,据江、洛会也。汉景帝
六年封赵相苏嘉为侯国,江阳郡治也。故犍为枝江都尉,建安十八年,刘璋立。
江中有大阙、小阙焉,季春之月,则黄龙堆没,阙乃平也。昔世祖微时,过江阳
县,有一子。望气者言江阳有贵儿象,王莽求之,而獠杀之。后世祖怨,为子立
祠于县,谪其民罚布数世。杨雄《琴清英》曰: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后母谮之,
自投江中,衣苔带藻,忽梦见水仙,赐其美药,思惟养亲,扬声悲歌。船人闻之
而学之。吉甫闻船人之声,疑似伯奇,援琴作《子安之操》。江水迳汉安县北。
县虽迫,山川土地特美,蚕桑鱼盐家有焉。江水东迳樊石滩,又迳大附滩,频历
二险也。
△又东过符县北邪东南,鳛部水从符关东北注之。
县故巴夷之地也。汉武帝建元六年,以唐蒙为中郎将,从万人出巴符关者也。
元鼎二年立,王莽之符信矣。县治安乐水会,水源南通宁州平夷郡鄨县,北
迳汉安县界之东,又迳符县下,北入江。县长赵祉遣吏先尼和,以永建元年十一
月,诣巴郡,没死成湍滩,子贤求丧不得。女络,年二十五岁,有二子,五岁以
还。至二年二月十五日,尚不得丧,络乃乘小船,至父汉处,哀哭自沈。见梦告
贤曰:至二十一日,与父俱出,至日,父子果浮出江上。郡、县上言,为之立碑,
以旌孝诚也。其鳛部之水,所未闻矣,或是水之殊目,非所究也。
△又东北至巴郡江州县东,强水、涪水、汉水、白水、宕渠水合,南流注之。
强水即羌水也。宕渠水即潜水、渝水矣。巴水出晋昌郡宣汉县巴岭山,郡隶
梁州,晋太康中立,治汉中。县南去郡八百馀里,故属巴渠。西南流历巴中,迳
巴郡故城南,李严所筑大城北,西南入江。庾仲雍所谓江州县对二水口,右则涪
内水,左则蜀外水。即是水也。江州县,故巴子之都也。《春秋·桓公九年》,
巴子使韩服告楚,请与邓好是也。及七国称王,巴亦王焉。秦惠王遣张仪等救苴
侯于巴,仪贪巴、苴之富,因执其王以归,而置巴郡焉,治江州。汉献帝初平元
年,分巴为三郡,于江州,则永宁郡治也。至建安六年,刘璋纳蹇胤之讼,复为
巴郡,以严颜为守。颜见先主入蜀,叹曰:独坐穷山,放虎自卫。此即拊心处也。
汉世郡治江州巴水北,北府城是也。后乃徙南城。刘备初以江夏费观为太守,领
江州都督。后都设李严,更城周一十六里,造苍龙、白虎门,求以五郡为巴州,
丞相诸葛亮不许,竟不果。地势侧险,皆重屋累居,数有火害,又不相容,结舫
水居者五百馀家,承二江之会,夏水增盛,坏散颠没,死者无数。县有甘橘官,
荔枝园,夏至则熟。二千石常设厨膳,命士大夫共会树下食之。县北有稻田,出
御米也。
县下又有清水穴,巴人以此水为粉,则皓曜鲜芳,贡粉京师,因名粉水,故
世谓之为江州堕林粉。粉水亦谓之为粒水矣。
江之北岸,有涂山,南有夏禹庙、涂君祠,庙铭存焉。常璩、瘐仲雍并言禹
娶于此。余案群书,咸言禹娶在寿春当涂,不于此也。
△又东至枳县西,延江水从牂柯郡北流西屈注之。
江水东迳阳关巴子梁,江之两岸,犹有梁处,巴之三关,斯为一也。延熙中,
蜀车骑将军邓芝为江州都督,治此。江水又东右迳黄葛峡,山高崄,全无人居。
江水又左迳明月峡,东至梨乡,历鸡鸣峡。
江之南岸有枳县治。《华阳记》曰:枳县在巴郡江州东四百里,治涪陵水会。
庾仲雍所谓有别江出武陵者也。水及延江之枝津,分水北注,迳涪陵入江,故亦
云涪陵水也。其水南导武陵郡,昔司马错溯舟此水,取楚黔中地。延熙中,邓芝
伐徐巨射玄猨于是县。猨自拔矢,卷木叶塞射创。芝叹曰:伤物之生,吾其
死矣。
江水又东迳涪陵故郡北,后乃并巴郡,遂罢省。江水又东迳文阳滩,滩险难
上。
江水又东迳汉平县二百馀里,左自涪陵东出百馀里,而届于黄石,东为铜柱
滩。又迳东望峡东历平都,峡对丰民洲,旧巴子别都也。《华阳记》曰:巴子虽
都江州,又治平都,即此处也。有平都县,为巴郡之隶邑矣。县有天师治,兼建
佛寺。甚清灵。县有市肆,四日一会。
江水又迳虎{髟页}滩,滩水广大,夏断行旅。江水又东迳临江县南,王莽之
监江县也。《华阳记》曰:县要枳东四百里,东接朐忍,县有盐官。自县北入盐
井溪,有盐井营户。溪水沿注江。江水又东得黄华水口,江浦也,左迳石城南,
庾仲雍曰:临江至石城黄华口一百里。又东至平洲,洲上多居民。
又东迳壤涂而历和滩。又东迳界坛,是地巴东之西界,益州之东境,故得是
名也。
△又东过鱼复县南,夷水出焉。
江水又东,右得将龟溪口。《华阳记》曰:朐忍县出灵龟,咸熙元年,献龟
于相府,言出自此溪民。
江水又东,会南、北集渠,南水出涪陵县界,谓之于阳溪。北流迳巴东郡之
南浦侨县西。溪硖侧,盐井三口,相去各数十步,以木为桶,径五尺,修煮不绝。
溪水北流注于江,谓之南集渠口,亦曰于阳溪口。北水出新浦县北高梁山分溪,
南流迳其县西,又南一百里,入朐忍县,南入于江,谓之北集渠口,别名班口,
又曰分水口,朐忍尉治此。
江水又东,右迳氾溪口,盖江氾决入也。
江水又东,迳石龙而至于博阳二村之间,有盘石,广四百丈,长六里而复,
殆于阻塞江川,夏没冬出,基亘通渚。
又东迳羊肠虎臂滩。杨亮为益舟州,至此舟覆,惩其波澜,蜀人至今犹名之
为使君滩。
江水又东,彭水注之。水出巴渠郡獠中,东南流迳汉丰县东,清水注之。水
导源出西北巴渠县东北巴岭南獠中,即巴渠水也。西南流至其县,又西入峡,檀
井溪水出焉。又西出峡,至汉丰县东而西注彭溪,谓之清水口。彭溪水又南,迳
朐忍县西六十里,南流注于江,谓之彭溪口。江水又东左迳朐忍县故城南。常璩
曰:县在巴东郡西二百九十里,县治故城,跨其山阪,南临大江。
江之南岸有方山,山形方峭,枕侧江汶。
江水又东迳瞿巫滩,即下瞿滩也,又谓之博望滩。左则汤溪水注之,水源出
县北六百馀里上庸界,南流历县,翼带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粒大者,方
寸,中央隆起,形如张伞,故因名之曰伞子盐。有不成者,形亦必方,异于常盐
矣。王隐《晋书地道记》曰: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
小者如拳,煮之,水竭盐成,盖蜀火井之伦,水火相得乃佳矣。汤溪下与檀溪水
合,水上承巴渠水,南历檀井溪,谓之檀井水。下入汤水。汤水又南入于江,名
曰汤口。
江水又迳东阳滩。江上有破石,故亦通谓之破石滩,苟延光没处也。常璩曰:
水道有东阳、下瞿数滩,山有大小石城势,灵寿木及橘圃也。故《地理志》曰:
县有橘官,有民市。
江水又迳鱼复县之故陵,旧郡治故陵溪西二里故陵村,溪即永谷也。地多木
瓜树,有子大如甒,白黄,实甚芬香,《尔雅》之所谓楙也。
江水又东为落牛滩,迳故陵北。江侧有六大坟。庾仲雍曰:楚都丹阳所葬,
亦犹枳之巴陵矣,故以故陵为名也,有鱼复尉,戍此。
江之左岸有巴乡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村侧有溪,溪中
多灵寿木。中有鱼,其头似羊,丰肉少骨,美于馀鱼。溪水伏流迳平头山,内通
南浦故县陂湖。其地平旷,有湖泽,中有菱芡鲫雁,不异外江,凡此等物,皆入
峡所无,地密恶蛮,不可轻至。
江水又东,右迳夜清而东历朝阳道口,有县治,治下有市,十日一会。
江水又东,左迳新市里南,常璩曰:巴旧立市于江上,今新市里是也。
江水又东,右合阳元水,水出昆阳县西南,高阳山东,东北流迳其县南,东
北流,丙水注之。水发县东南柏枝山,山下有丙穴,穴方数丈,中有嘉鱼,常以
春末游渚,冬初入穴,抑亦襃汉丙穴之类也。其水北流入高阳溪。溪水又东北流,
注于江,谓之阳元水口。
江水又东迳南乡峡,东迳永安宫南,刘备终于此,诸葛亮受遗处也。其间平
地可二十许里,江山回阔,入峡所无。城周十馀里,背山面江,颓墉四毁,荆棘
成林,左右民居多垦其中。
江水又东迳诸葛亮图垒南,石碛平旷,望兼川陆,有亮所造八阵图,东跨故
垒,皆累细石为之。自垒西去,聚石八行,行间相去二丈,因曰:八阵既成,自
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今夏水漂荡,岁月
消损,高处可二三尺,下处磨灭殆尽。江水又东迳赤岬城西,是公孙述所造,因
山据势,周回七里,一百四十步,东高二百丈,西北高一千丈,南连基白帝山,
甚高大,不生树木。其石悉赤。土人云,如人袒胛,故谓之赤岬山。《淮南子》
曰:徬徨于山岬之旁。《注》曰:岬,山胁也。郭仲产曰:斯名将因此而兴矣。
江水又东迳鱼复县故城南,故鱼国也。《春秋左传·文公十六年》,庸与群
蛮叛楚,庄王伐之,七遇皆北,惟裨、儵、鱼人逐之,是也。《地理志》江关都
尉治。公孙述名之为白帝,取其王巴蜀。章武二年,刘备为吴所破,改白帝为永
安,巴东郡治也。汉献帝初平元年,分巴为三郡,以鱼复为故陵郡。蹇胤诉刘璋,
改为巴东郡,治白帝山,城周回二百八十步,北缘马岭,接赤岬山,其间平处,
南北相去八十五丈,东西七十丈。又东傍东瀼溪,即以为隍。西南临大江,闚之
眩目。惟马岭小差委迤,犹斩山为路,羊肠数转,然后得上。益州刺史鲍陋镇此,
为谯道福所围,城里无泉,乃南开水门,凿石为函,道上施木天公,直下至江中,
有似猨臂相牵,引汲然后得水。水门之西,江中有孤石为淫预石,冬出水二十
馀丈,夏则没,亦有裁出处矣。
县有夷溪即佷山清江也,《经》所谓夷水出焉。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厥势殆交。
北岸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高可千馀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
名之。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秽渊中,寻即降雨。常璩曰:县有山泽水
神,旱时鸣鼓请雨,则必应嘉泽。《蜀都赋》所谓应鸣鼓而兴雨也。峡中有瞿塘、
黄龙二滩,夏水回复,沿溯所忌。瞿塘滩上有神庙,尤至灵验。刺史二千石迳过,
皆不得鸣角伐鼓。商旅上下,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今则不能尔,犹飨荐
不辍。此峡多猨,猨不生北岸,非惟一处,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初不闻
声,将同狢兽渡汶而不生矣。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
夏后疏凿者也。

[发帖际遇]: 林风偷得虚竹身上的美女图卷轴,卖给段誉,得银子银两41。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三十四

○江水二
△又东出江关,入南郡界。
江水自关,东迳弱关、捍关。捍关,廪君浮夷水所置也。弱关在建平、秭归
界。昔巴、楚数相攻伐,藉险置关,以相防捍,秦兼天下,置立南郡,自巫下皆
其域也。
△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
江水又东,乌飞水注之。水出天门郡溇中县界,北流迳建平郡沙渠县南,又
北流迳巫县南,西北历山道三百七十里,注于江,谓之乌飞口。江水又东迳巫县
故城南,县故楚之巫郡也。奏省郡,立县以隶南郡。吴孙休分为建平郡,治巫城。
城缘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一十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谷,南临大江,故夔国
也。江水又东,巫溪水注之。溪水导源梁州晋昌郡之宣汉县东,又南迳建平郡泰
昌县南,又迳北井县西,东转历其县北,水南有盐井,井在县北,故县名北井,
建平一郡之所资也。盐水下通巫溪,溪水是兼盐水之称矣。溪水又南,屈迳巫县
东。县之东北三百步,有圣泉,谓之孔子泉。其水飞清石穴,洁并高泉,下注溪
水。溪水又南入于大江。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
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
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
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馀,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馀里,有大巫山,非
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
辨其优劣耳。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
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
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
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旦
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
朝云焉。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
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
襄陵,沿氵斥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
瀑布,飞潄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
声泪沾裳。江水又东迳石门滩。滩北岸有山,山上合下开,洞达东西,缘江步路
所由。刘备为陆逊所破,走迳此门,追进甚急,备乃烧铠断道,孙桓为逊前驱,
奋不顾命,斩上夔道,截其要径,备踰山越险,仅及得免,忿恚而叹曰:吾昔
至京,桓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于此。遂发愤而薨矣。
△又东过秭归县之南。
县故归乡。《地理志》曰:归子国也。《乐纬》曰:昔归典叶声律。宋忠曰:
归即夔。归乡盖夔乡矣。古楚之嫡嗣有熊挚者,以废疾不立,而居于夔,为楚附
庸。后王命为夔子。《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楚以其不祀灭之者也。袁山松曰:
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宽全。乡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即
《离骚》所谓女媭婵媛以詈余也。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回二里,高一丈五尺,
南临大江。古老相传,谓之刘备城,盖备征吴所筑也。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
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屋
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衣石犹存。故《宜都记》
曰: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指谓此也。江
水又东迳一城北,基城凭岭作固,二百一十步,夹溪临谷,据山枕江,北对丹阳
城,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
大江,险峭壁立,信天固也。楚子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地理志》以为吴之
丹阳,论者云:寻吴楚悠隔,繿缕荆山,无容远在吴境,是为非也。又楚之先
王陵墓在其间,盖为徵矣。江水又东南迳夔城南。城跨据川阜,周回一里百一十
八步,西北皆枕深谷,东带乡溪,南侧大江。城内西北角有金城,东北角有圆土
狱,西南角有石井口,径五尺。熊挚始治巫城后复移此,盖夔徙也。《春秋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楚令尹子玉灭夔者也。服虔曰:在巫山之阳,秭归归乡矣。
江水又东迳归乡县故城北。袁山松曰:父老传言,原既流放,忽然暂归,乡人喜
悦,因名曰归乡。抑其山秀水清,故出儁异,地险流疾,故其性亦隘。《诗》
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信与!余谓山松此言,可谓因事而立证。恐非名县之
本旨矣。县城南面重岭,北背大江。东带乡口溪,溪源出县东南数百里,西北入
县。迳狗峡西,峡崖龛中石,隐起有狗形,形状具足,故以狗名峡。乡口溪又西
北迳县下入江,谓之乡口也。江水又东迳信陵县,南临大江,东傍深溪,溪源北
发梁州上庸县界,南流迳县下,而注于大江也。又东过夷陵县南。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
也。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上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
对,俗传两郡督邮争界于此,宜都督邮,厥势小东倾,议者以为不如也。江水历
峡东,迳宜昌县之插灶下,江之左岸,绝崖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有一火
烬,插在崖间,望见可长数尺。父老传言,昔洪水之时,人薄舟崖侧,以馀烬插
之岩侧,至今犹存,故先后相承谓之插灶也。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激奔
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
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馀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
分夷道佷山所立也。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宜都记》曰:渡
流头滩十里,便得宜昌县也。江水又东迳狼尾滩百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
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
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
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
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能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
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
深,回望如一矣。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
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
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
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
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
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
表。仰瞩府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
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江水历禹断江南。峡北有七谷村,
两山间有水清深,潭而不流。又耆旧传言,昔是大江,及禹治水,此江小不足泻
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此江遂绝,于今谓之断江也。江水出峡,东南流,
迳故城洲。洲附北岸,洲头曰郭洲,长二里,广一里。上有步阐故城,方圆称洲,
周回略满。故城洲上,城周一里,吴西陵督步{陟马}所筑也。孙皓凤凰元年,陟
息阐复为西陵督,据此城降晋,晋遣太传羊祜接援未至为陆抗所陷也。江水又东
迳故城北,所谓陆抗城也。城即山为墉,四面天险。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中仰
望,壁立峻绝。袁山松为郡,尝登之瞩望焉。故其《记》云:今自山南上至其岭,
岭容十许人,四面望诸山,略尽其势,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如凫雁矣。北
对夷陵县之故城。城南临大江,秦令白起伐楚,三战而烧夷陵者也。应劭曰:夷
山在西北,盖因山以名县也。王莽改曰居利。吴黄武元年,更名西陵也。后复曰
夷陵。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尝有白马出穴食,人逐之入穴,潜行出
汉中,汉中人失马,亦尝出此穴,相去数千里。袁山松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
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奇形异势,自非烟褰雨霁,不辨见
此远山矣。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江水又东迳白鹿岩。沿江有峻壁
百馀丈,援所不能游。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云。
江水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闇彻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
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故
郭景纯《江赋》曰:虎牙桀坚以屹崒,荆门阙竦而磐礴,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
雷呴而电激者也。汉建武十一年,公孙述遣其大司徒任满、翼江王田戎,将兵数
万,据险,为浮桥横江,以绝水路,营垒跨山,以塞陆道。光武遣吴汉、岑彭将
六万人击荆门,汉等率舟师攻之,直冲浮桥,因风纵火,遂斩满等矣。
△又东南过夷道县北,夷水从从佷山县南,东北注之。
夷道县,汉武帝伐西南夷,路由此出,故曰夷道矣。王莽更名江南。桓温父
名彝,改曰西道,魏武分南郡置临江郡。刘备改曰宜都。郡治在县东四百步。故
城,吴丞相陆逊所筑也。为二江之会也。北有湖里渊,渊上橘柚蔽野,桑麻闇日,
西望佷山诸岭,重峰叠秀,青翠相临,时有丹霞白云,游曳其上。城东北有望
堂,地特峻,下临清江,游瞩之名处也。县北有女观山,厥处高显,回眺极目。
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于蜀,屡愆秋期。登此山绝望,忧感而死,山木枯悴,
鞠为童枯。乡人哀之,因名此山为女观焉,葬之山顶,今孤坟尚存矣。
△又东过枝江县南,沮水从北来注之。
江水又东,迳上明城北。晋太元中,苻坚之寇荆州也,刺史桓冲徙渡江南,
使刘波筑之,移州治此城。其地夷敞,北据大江。江汜枝分,东入大江,县治洲
上,故以枝江为称。《地理志》曰:江沱出西南,东入江是也。其民古罗徒。罗
故居宜城西山,楚文王又徙之于长沙,今罗县是矣。县西三里有津乡,津乡,里
名也。《春秋·庄公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御之,大败于津。应劭曰:南郡
江陵有津乡,今则无闻矣。郭仲产云:寻楚御巴人,枝江是其涂便。此津乡殆即
其地也。盛弘之曰:县旧治沮中,后移出百里洲,西去郡一百六十里,县左右有
数十洲,槃布江中,其百里洲最为大也。中有桑田甘果,映江依洲。自县西至上
明,东及江津,其中有九十九洲。楚谚云:洲不百,故不出王者。桓玄有问鼎之
志,乃增一洲,以充百数。僣号数旬,宗灭身屠。及基倾败,洲亦消毁。今上在
西,忽有一洲自生,沙流回薄,成不淹时,其后未几,龙飞江汉矣。县东二里,
有县人刘凝之故宅。凝之字志安。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之为
人,立屋江湖,非力不食。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亦能安贫。宋元嘉中,夫妻隐于
衡山,终焉不返矣。县东北十里,土台北岸有迤洲,长十馀里,义熙初,烈武王
斩桓谦处。县东南二十里,富城洲上,有道士范侪精庐。自言巴东人,少游荆土,
而多盘桓县界。恶衣粗食,萧散自得,言来事多验,而辞不可详。人心欲见,欢
然而对,貌言寻求,终弗遇也。虽迳跨诸洲,而舟人未尝见其济涉也。后东游广
陵,卒于彼土。侪在洲无定止处,宿憩一小菴而已。弟子慕之于其昔游,共立精
舍,以存共人。县有陈留王子香庙。颂子香于汉和帝之时,出为荆州刺史有惠政,
天子徵之,道卒,枝江亭中。常有三白虎,出入人间,送丧踰境。百姓追美甘
棠,以永元十六年,立庙设祠,刻石铭德,号曰枝江白虎王君。其子孙至今,犹
谓之为白虎王。江水又东会沮口,楚昭所谓江、汉、沮、漳,楚之望也。
△又南过江陵县南。
县江有洲,号曰枚回洲,江水自此两分而为南、北江也。北江有故乡洲。元
兴之末,桓玄西奔,毛佑之与参军费恬射玄于此洲。玄子升,年六岁,辄拔去之。
王韶之云:玄之初奔也。经日不得食,左右进粗粥,咽不能下。升抱玄胸抚之,
玄悲不自胜。至此,益州督护冯迁斩玄于此洲,斩升于江陵矣。下有龙洲,注东
有宠洲,二洲之间,世擅多鱼矣。渔者投罟历网,往往洲绝,有潜客泳而视之,
见水下有两石牛,尝为罾害矣。故渔者莫不击浪浮舟,鼓枻而去矣。其下谓之邴
里洲,洲有高沙湖,湖东北有小水通江,名曰曾口。江水又东迳燕尾洲北,合灵
溪水,水无泉源,上承散水,合成大溪,南流注江。江、溪之会有灵溪戍,背阿
面江,西带灵溪,故戍得其名矣。江水东得马牧口,江水断洲通会。江水又东迳
江陵县故城南,《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盖即荆山之称而制州名矣。故楚也。
子革曰:我先君僻处荆山以供王事。遂迁纪郢,今城,楚船官地也,《春秋》之
渚宫矣。秦昭襄王二十九年,使白起拔鄢郢,以汉南地而置南郡焉。《周书》曰:
南,国名也。南氏有二臣,力钧势敌,竞进争权,君弗能制。南氏用分为二南国
也。按韩婴叙《诗》云:其地在南郡、南阳之间。《吕氏春秋》所谓禹自涂山巡
省南土者也。是郡取名焉。后汉景帝以为临江王荣国。王坐侵庙垣地为宫,被征,
升车,出北门而轴折。父老窃流涕曰:吾王不还矣!自后北门不开,盖由荣非理
终也。汉景帝二年,改为江陵县。王莽更名郡曰南顺,县曰江陆。旧城,关羽所
筑。羽北围曹仁,吕蒙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杜
元凯之攻江陵也,城上人以瓠系狗颈示之,元凯病癭故也。及城陷,杀城中老小,
血流沾足。论者以此薄之。江陵城地东南倾,故缘以金堤,自灵溪始。桓温令陈
遵造。遵善于于方功,使人打鼓,远听之,知地势高下,依傍创筑,略无差矣。
城西有栖霞楼,俯临通隍,吐纳江流。城南有马牧城,西侧马径。此洲始自枚回,
下迄于此。长七十馀里,洲上有奉城,故江津长所治,旧主度州郡贡于洛阳,因
谓之奉城。亦曰江津戍也。戍南对马头岸。昔陆抗屯此,与羊祐相对,大宏信义,
谈者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矣。北对大岸,谓之江津口,故洲亦以名焉。江大
自此始也。《家语》曰:江水至江津,非方舟避风,不可涉也。故郭景纯云:济
江津以起涨,言其深广也。江水又东迳郢城南,子囊遗言所筑城也。《地理志》
曰:楚别邑,故郢矣。王莽以为郢亭。城中有赵台卿冢,岐平生自所营也。冢图
宾主之容,用存情好,叙其宿尚矣。江水又东得豫章口,夏水所通也。西北有豫
章冈,盖因冈而得名矣。或言因楚王豫章台名,所未详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三十五

○江水三
△又东至华容县西,夏水出焉。
江水左迤为中夏水,右则中郎浦出焉。江浦右迤,南派屈西,极水曲之势,
世谓之江曲者也。
△又东南当华容县南,涌水出焉。
江水又东,涌水注之。水自夏水南通于江,谓之涌口。《春秋左氏传》所谓
阎敖游涌而逸者也。二水之间,谓之夏洲。江水又迳南平郡孱陵县之乐乡城北,
吴陆抗所筑,后王濬攻之,获吴水军督陆景于此渚也。
△又东南,油水从西南来注之。
又东,右合油口,又东迳公安县北,刘备之奔江陵,使筑而镇之。曹公闻孙
权以荆州借备,临书落笔。杜预克定江南,罢华容置之,谓之江安县,南郡治。
吴以华容之南乡为南郡,晋太康元年改曰南平也。县有油水,水东有景口,口即
武陵郡界。景口东有沦口,沦水南与景水合。又南通澧水及诸陂湖,自此渊潭相
接,悉是南蛮府屯也。故侧江有大城,相承云仓储城,即邸阁也。江水左会高口,
江浦也,右对黄州。江水又东得故市口,水与高水通也。江水又右迳杨岐山北,
山枕大江,山东有城,故华容县尉旧治也。大江又东,左合子夏口。江水左迤北
出,通于夏水,故子曰夏也。大江又东,左得侯台水口,江浦也。大江右得龙穴
水口,江浦右迤也。北对虎洲。又洲北有龙巢,地名也。昔禹南济江,黄龙夹舟,
舟人五色无主。禹笑曰:吾受命于天,竭力养民。生,性也。死,命也,何忧龙
哉?于是二龙弭鳞掉尾而去焉,故水地取名矣。江水自龙巢而东,得俞口,夏水
泛盛则有,冬无之。江之北岸,上有小城,故监利县尉治也。又东得清扬土坞二
口,江浦也。大江右迳石首山北,又东迳赭要。赭要,洲名,在大江中,次北湖
洲下。江水左得饭筐上口,秋夏水通下口。上下口间。相距三十馀里。赭要下即
杨子洲,在大江中。二洲之间,常若蛟害。昔荆佽飞济此,遇两蛟,斩之,自后
罕有所患矣。江之右岸则清水口,口上即钱官也。水自牛皮山东北通江,北对清
水洲,洲下接生江洲,南即生江口,水南通澧浦,江水左会饭筐下口,江浦所入
也。江水又右得上檀浦,江溠也。江水又东迳竹町南,江中有观详溠,溠
东有太洲,洲东分为爵洲,洲南对湘江口也。
△又东至长沙下隽县北,澧水、沅水、资水合东流注之。
凡此诸水,皆注于洞庭之陂,是乃湘江水,非江川也。
△湘水从南来注之。
江水右会湘水,所谓江水会者也。江水又东,左得二夏浦,俗谓之西江口。
又东迳忌置山南,山东即隐口浦矣。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东接微落山,
亦曰晖落<山几>。江之南畔名黄金濑,濑东有黄金浦,良父口,夏浦也。又东迳彭
城口,水东有彭城矶,故水受其名,即玉涧,水出巴丘县东玉山玉溪,北流注于
江。江水自彭城<山几>东迳如山北,北对隐<山几>,二<山几>之间,有独石孤立大江中,
山东江浦,世谓之白马口。江水又左迳白螺山南,右历鸭兰<山几>北,江中山也。
东得鸭兰、治浦二口,夏浦也。江水左迳上乌林南,村居地名也。又东迳乌黎口,
江浦也,即中乌林矣。又东迳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江水
又东,左得子练口,北通练浦,又东合练口,江浦也。南直练洲,练名所以生也。
江之右岸得蒲<山几>口,即陆口也。水出下隽县西三山溪,其水东迳陆城北,又东
迳下隽县南,故长沙旧县,王莽之闰隽也。宋元嘉十六年,割隶巴陵郡。陆水又
屈而西北流,迳其县北,北对金城,吴将陆涣所屯也。陆水又入蒲圻县北,迳吕
蒙城西。昔孙权征长沙、零、桂所镇也。陆水又迳蒲<山几>山,北入大江,谓之刀
环口。又东迳蒲<山几>山北,北对蒲圻洲,亦曰擎洲,又曰南洲,洲头即蒲圻,县
治也,晋太康元年置。洲上有白面洲,洲南又有澋口,水出豫章艾县,东入蒲
圻县,至沙阳西南鱼岳山入江。山在大江中,杨子洲南,孤峙中洲。江水左得中
阳水口,又东得白沙口,一名沙屯,即麻屯口也。本名蔑默口,江浦矣。南直蒲
圻洲,水北入百馀里,吴所屯也。又迳鱼岳山北,下得金梁洲。洲东北对渊洲,
一名渊步洲。江濆从洲头以上,悉壁立无岸,历蒲圻至白沙,方有浦,上甚难。
江中有沙阳洲,沙阳县治也,县本江夏之沙羡矣。晋太康中改曰沙阳县。宋元嘉
十六年,割隶巴陵郡。江之左岸有雍口,亦谓之港口。东北流为长洋港。又东北
迳石子冈,冈上有故城,即州陵县之故城也。庄辛所言左州侯国矣。又东迳州陵
新治南,王莽之江夏也。港水东南流注于江,谓之洋口。南对龙穴洲,沙阳洲之
下尾也。洲里有驾部口,宋景平二年,迎文帝于江陵,法驾顿此,因以为名。文
帝车驾发江陵,至此黑龙跃出,负帝所乘舟,左右失色。上谓长史王云昙曰:乃
夏禹所以受天命矣,我何德以堪之?故有龙穴之名焉。江水又东,右得聂口,江
浦也。左对聂洲。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
所起也。江水东迳大军山南。山东有山屯,夏浦江水左迤也。江中有石浮出,谓
之节度石。右则涂水注之。水出江州武昌郡武昌县泰山。西北流迳汝南侨郡故城
南,咸和中,寇难南逼,户口南渡,因置斯郡,治于涂口。涂水历县西,又西北
流注于江。江水又东迳小军山南,临侧江津,东有小军浦。江水又东迳鸡翅山北,
山东即土城浦也。
△又东北至江夏沙羡县西北,沔水从北来注之。
沌水上承沌阳县之太白湖,东南流为沌水,迳沌阳县南,注于江。谓之沌口。
有沌阳都尉治。晋永嘉六年,王敦以陶侃为荆州,镇此,明年徙林鄣。江水又东
迳叹父山,南对叹州,亦曰叹步矣。江之右岸当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
渚。三月之末,水下通樊口水。江水又东迳鲁山南,古翼际山也。《地说》曰:
汉与江合于衡北翼际山旁者也。山上有吴江夏大守陆涣所治城,盖取二水之名。
《地理志》曰:夏水过郡入江也。旧治安陆,汉高帝六年置,吴乃徙此。城中有
《晋征南将军荆州刺史胡奋碑》。又有平南将军王世将刻石记征杜曾事。有刘琦
墓及庙也。山左即沔水口矣。沔左有却月城,亦曰偃月垒,戴监军筑,故曲陵县
也。后乃沙羡县冶也。昔魏将黄祖所守,吴遣董袭、凌统攻而擒之。祢衡亦遇害
于此。衡恃才倜傥,肆狂狷于无妄之世,保身不足,遇非其死,可谓咎悔之深矣。
江之右岸有船官浦,历黄鹄<山几>西而南矣。直鹦鹉洲之下尾。江水溠洄洑浦,
是曰黄军浦,昔吴将黄盖军师所屯,故浦得其名,亦商舟之所会矣。船官浦东即
黄鹄山。林涧甚美,谯郡戴仲若野服居之。山下谓之黄鹄岸,岸下有湾,目之为
黄鹄湾。黄鹄山东北对夏口城,魏黄初四年孙权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
凭墉藉阻,高观枕流,上则游目流川,下则激浪崎岖,实舟人之所艰也。对岸则
入沔津,故城以夏水为名,亦水羡县治也。江水左得湖口,水通大湖,又东合滠
口,水上承涢水于安陆县而东迳滠阳县北,东流注于江。江水又东,湖水自北南
注,谓之嘉吴。江之右岸频得二夏浦,北对东城洲西,浦侧有雍伏戍。江之左岸,
东会龙骧水口,水出北山蛮中,江之左有武口,水上通安陆之延头。宋元嘉三元,
卫将军荆州刺史谢晦,阻兵上流,为征北檀道济所败,走奔于此,为戍主光顺之
所执处也。南至武城,俱入大江。南直武洲,洲南对杨桂水口,江水南出也,通
金女、大文、桃班三治。吴旧屯所在,荆州界尽此。江水东迳若城南。庾仲雍
《江记》曰:若城至武城口三十里者也。南对郭口,夏浦而不常泛矣。东得苦菜
夏浦,浦东有苦菜山,江迳其北,故浦有苦菜之名焉,山上有苦菜可食。江水左
得广武口江浦也。江之右岸有李姥浦,浦中偏无蚊蚋之患矣。北对峥嵘洲,冠军
将军刘毅破桓玄于此洲,玄乃挟天子西走江陵矣。
△又东过邾县南。
江水东迳白虎<山几>北,山临侧江汶,又东会赤溪夏浦浦口,江水右迤也。又
东迳贝<山几>北,庾仲雍谓之沛岸矣。江之左岸有秋口,江浦也,又东得乌石水,
出乌石山,南流注于江。江水右迳黎<山几>北,亦曰黎岸也。山东有夏浦,又东迳
七碛北,山名也。仲雍谓之大小竹碛也。北岸烽火洲,即举洲也。北对举口,仲
雍作莒字,得其音而忘其字,非也。举水出龟头山,西北流迳蒙茏戍南,梁定州
治,蛮田超秀为刺史。举水又西流,右合垂山之水。水北出垂山之阳,与弋阳淠
水同发一山,故是水名之。水之东有南口戍,又南迳方山戍西,西流注于举水。
又西南迳梁司、豫二州东,蛮田鲁生为刺史,治湖陂城,亦谓之水城也。举水又
西南迳颜城南,又西南迳齐安郡西,倒水注之。水出黄武山,南流迳白沙戍西,
又东南迳梁达城戍西,东南合举水举水又东南历赤亭下,谓之赤亭水,又分为二
水,右水南流注于江,谓之举口,南对举洲,《春秋左传·定公四年》,吴、楚
陈于柏举。京相璠曰:汉东地矣。江夏有洰水,或作举,疑即此也。左水东南
流入于江。江浒曰文方口。江之右岸有凤鸣口,江浦也。浦侧有凤鸣戍。江水又
东迳邾县故城南,楚宣王灭邾,徙居于此,故曰邾也。汉高帝元年,项羽封吴芮
为衡山王,都此。晋咸和中,庚翼为西阳太守,分江夏立。咸康四年,豫州刺史
毛宝,西阳太守樊俊共镇之,为石虎将张格度所陷,自尔丘墟焉。城南对芦洲,
旧吴时筑客舍于洲上,方便惟所止焉,亦谓之罗洲矣。
△鄂县北。
江水右得樊口,庾仲雍《江记》云:谷里袁口,江津南入,历樊山上下三百
里,通新兴、马原二冶。樊口之北有湾。昔孙权装大船,名之曰长安,亦曰大舶,
载坐直之士三千人。与群臣泛舟江津,属值风起,权欲西到芦洲。谷利不从,及
拔刀急止。令取樊口薄,舶船至岸而败,故名其处为败舶湾。因凿樊山为路以上,
人即名其处为吴造岘,在樊口上一里,今厥处尚存。江水又左迳赤鼻山南,山临
侧江川。又东迳西阳郡南,郡治即西阳县也。《晋书地道记》以为弦子国志。江
之右岸有鄂县故城,旧樊楚也。《世本》称熊渠封其中子红为鄂王。《晋太康地
记》以为东鄂矣。《九州记》曰:鄂,今武昌也。孙权以魏黄初中,自公安徙此,
改曰武昌县。鄂县徙治于袁山东。又以其年立为江夏郡,分建业之民千家以益之。
至黄龙元年,权迁都建业,以陆逊辅太子镇武昌。孙皓亦都之,皓还东,令滕牧
守之。晋惠帝永平中,始置江州,传综为刺史,治此城。后太尉庾亮之所镇也。
今武昌郡治,城南有袁山,即樊山也。《武昌记》曰:樊口南有大姥庙,孙权常
猎于山下,依夕,见一姥,问权猎何所得?曰:止得一豹。母曰:何不竖豹尾?
忽然不见。应劭《汉官·序》曰:豹尾过后,执金吾罢屯,解围。天子卤薄中,
后属车施豹尾。于道路,豹尾之内为省中。盖权事应在此,故为立庙也。又孙皓
亦尝登之,使将害常侍王蕃,而以其首虎争之。北背大江,江上有钓台,权常极
饮萁上曰:堕台醉乃已。张昭尽言处。城西有效坛,权告天即位于此,顾谓公卿
曰:鲁子敬尝言此,可谓明于事势矣。城东故城,言汉将灌婴所筑也。江中有节
度石三段,广百步,高五六丈,是西阳、武昌界,分江于斯石也。又东得五丈浦,
又东得次浦,江浦也。东迳五<山几>北,有五山,沿次江阴,故得是名矣,仲雍谓
之五圻,江水左则巴水注之,水出雩娄县之下灵山,即大别山也。与决水同出一
山,故世谓之分水山,亦或曰巴山。南历蛮中,吴时,旧立屯于水侧,引巴水以
溉野。又南迳巴水戍,南流注于江,谓之巴口,又东迳轪县故城南,故弦国也。
《春秋·僖公五年》秋,楚灭弦,弦子奔黄者也。汉惠帝二年,封长沙相利仓为
侯国。城在山之阳,南对五洲也。江中有五洲相接,故以五洲为名。宋孝武帝举
兵江州,建牙洲上,有紫云荫之,即是洲也。东会希水口,水出灊县霍山西麓。
山北有灊县故城。《地理志》曰:县南有天柱山,即霍山也,有祠南岳庙。音潜。
梁立霍州治此。西南流分为二水,枝津出焉。希水又南,积而为湖,谓之希湖。
湖水又南流,迳轪县东而南流注于江,是曰希水口者也。然水流急濬,霖雨暴
疾,漂滥无常,行者难之。大江右岸有厌里口、安乐浦。从此至武昌,尚方作部
诸屯相接,枕带长江。又东得桑步,步下有章浦,本南阳郡治。今悉荒芜。江水
左得赤水浦,夏浦也。江水又东迳南阳山南,又曰芍<山几>,亦曰南阳<山几>,仲雍
谓之南阳圻,一名洛至圻,一名石姥,水势建迅急。江水又东迳西陵县故城南,
《史记》秦昭王遣白起伐楚,取西陵者也。汉章帝建初二年,封阴棠为侯国。江
水东历孟家溠。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即黄石<山几>也。一名石茨圻,
有西陵县也。县北则三洲也。山连延江侧,东山偏高,谓之西塞,东对黄公九
<山几>,所谓九圻者也。于行小难,两山之间为阙塞。从此济于土复,土复者,北
岸地名也。
△又东过蕲春县南,蕲水从北来注之。
江水又得苇口,江浦也。浦东有苇山,江水东迳山北。北崖有东湖口,江波
左迆,流结成湖,故谓之湖口矣。江水又东得空石口,江浦左右,临江有空石山,
南对石穴洲,洲上有蕲阳县治也。又东,蕲水注之。江水又东,迳蕲春县故城南。
世祖建武三十年,封陈俊子浮为侯国也。江水又东,得铜零口,江浦也。大江右
迳蝦蟆山北,而东会海口。水南通大湖,北达于江。水左右翼山,江水迳其北,
东合臧口,江浦也。江水又左迳长风山南,得长风口,江浦也。江水又东迳积布
山南,俗谓之积布<山几>,又曰积布圻,庾仲雍所谓高山也。此即西阳、寻阳二郡
界也。右岸有土复口,江浦也。夹浦有江山,山东有护口,江浦。庾仲雍谓之朝
二浦也。
△又东过下雉县北,利水从东陵西南注之。
江水东迳琵琶山南,山下有琵琶湾也。又东迳望夫山南,又东得苦菜水口,
夏浦也。江之右岸,富水注之。水出阳新县之青湓山,西北流迳阳新县,故豫章
之属县矣。地多女鸟。《玄中记》曰:阳新男子。于水次得之,遂与共居,生二
女,悉衣羽而去。豫章间食儿,不露其衣,言是鸟落鹿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故
亦谓之夜飞游女矣。又西北迳下雉县,王莽更名之润光矣,后并阳新。水之左右,
公私裂溉,咸成沃壤。旧吴屯所在也。又东流注于江,谓之富口。江水又右得口,
又东,得兰溪水口。并江浦也。又东,左得青林口,水出庐江郡之东陵乡,江夏
有西陵县,故是言东矣。《尚书》云:江水过九江至于东陵者也。西南流,水积
为湖,湖西有青林山。宋太始元年,明帝遣沈攸之西伐子勋,伐栅青山,睹一童
子甚丽,问伐者曰:取此何为?答欲讨贼。童子曰:下旬当平,何劳伐此?在众
人之中,忽不复见。故谓之之青林湖。湖有鲫鱼,食之肥美,辟寒暑。湖水西流,
谓之青林水,又西南历寻阳,分为二水,一水东流,通大雷。一水西南流注于江,
《经》所谓利水也。右对马头岸。自富口迄此五十馀里,岸阻江山。

[发帖际遇]: 林风借钱给游坦之整容,手术成功,多还你银两21.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三十六

○青衣水 桓水若水 沫水 延江水 存水 温水
△青衣水出青衣县西蒙山,东与沫水合也。
县故青衣羌国也。《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年,瑕阳人自秦道岷山、青衣水
来归。汉武帝天汉四年,罢沈黎郡,分两部都尉,一治青衣,主汉民。公孙述之
有蜀也,青衣不服,世祖嘉之,建武十九年以为郡。安帝延光元年,置蜀郡属国
都尉,青衣王子心慕汉制,上求内附。顺帝阳嘉二年,改曰汉嘉。嘉得此良臣也。
县有蒙山,青衣水所发,东迳其县,沫水会于越巂郡之灵关道。青衣水又东,邛
水注之,水出汉嘉严道邛来山,东至蜀郡临邛县,东入青衣水。
△至犍为南安县,入于江。
青衣水迳平乡,谓之平乡江。《益州记》曰:平乡江东迳峨眉山,在南安县
界,去成都南千里。然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蛾眉焉。青衣水又东流注于
大江。
△桓水出蜀郡岷山,西南行羌中,入于南海。
《尚书·禹贡》,岷、蟠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底绩。郑玄
曰:和上,夷所居之地也,和读曰桓。《地理志》曰:桓水出蜀郡蜀山西南行羌
中者也。《尚书》又曰:西倾因桓是来。马融、王肃云:西治倾山,惟因桓水是
来,言无他道也。余按《经》据《书》岷山、西倾,俱有桓水。桓水出西倾山,
更无别流,所导者惟斯水耳。浮于潜、汉而达江、沔。故《晋地道记》曰:梁州
南至桓水,西抵黑水,东限扞关。今汉中、巴郡、汶山、蜀郡、汉嘉、江阳、朱
提、涪陵、阴平、广汉、新都、梓潼、犍为、武都、上庸、魏兴、新城,皆古梁
州之地。自桓水以南为夷,《书》所谓和夷底绩也。然所可当者,惟斯水与江耳。
桓水盖二水之别名,为两川之通称矣。郑玄注《尚书》:言织皮谓西戎之国也。
西倾,雍州之山也。雍、戎二野之间,人有事于京师者,道当由此州而来。桓是,
陇坂名,其道盘桓旋曲而上,故名曰桓是,今其下民谓是坂曲为盘也。斯乃玄之
别致,恐乖《尚书》因桓之义,非浮潜入渭之文。余考校诸书,以具闻见。今略
缉综川流沿注之绪,虽今古异容,本其流俗,粗陈所由。然自西倾至葭萌,入于
西汉,即郑玄之所谓潜水者也。自西汉逆流而届于晋寿界。沮漾枝津南,历冈穴,
迤逦而接汉,沿此入漾,《书》所谓浮潜而逾沔矣。历汉川至南郑县,属于褒水。
溯褎暨于衙岭之南溪水,支灌于斜川届于武功,而北达于渭水。此乃水陆之相关,
川流之所经,复不乖《禹贡》入渭之宗,实符《尚书》乱河之义也。
△若水出蜀郡旄牛徼外,东南至故关为若水也。
《山海经》曰;南海之内,黑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又云:灰
野之山有树焉,青叶赤华,厥名若木。生昆仑山,西附西极也。《淮南子》曰:
若木在建木西,木有十华,其光照下地。故屈原《离骚·天问》曰:羲和未阳,
若华何光?是也,然若木之生,非一所也。黑水之间,厥木所植,水出其下,故
水受其称焉。若水沿流,间关蜀土,黄帝长子昌意,德劣不足绍承大位,降居斯
水,为诸侯焉。娶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有圣德,二十登帝位,承少皞
金官之政,以水德膺历矣。若水东南流,鲜水注之,一名州江。大度水出徼外,
至旄牛道,南流入于若水。又迳越巂大莋县入绳。绳水出徼外。《山海经》曰:
巴遂之山,绳水出焉,东南流分为二水,其一水,枝流东出,迳广柔县,东流注
于江,其一水,南迳旄牛道,至大莋,与若水合,自下亦通谓之为绳水矣。莋,
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弥,蜀曰邛,汉嘉越巂曰莋,皆夷种也。
△又南过越巂邛都县西,直南至会无县,淹水东南流注之。
邛都县,汉武帝开邛莋置之。县陷为池,今因名为邛池,南人谓之邛河。河
中有蜯巂山,有巂水言越此水以章休盛也。后复反叛,元鼎六年,汉兵自越巂
水伐之,以为越巂郡,治邛都县。王莽遣任贵为领戎大尹,守之,更名为集巂也。
县故邛都国也。越巂水即绳、若矣,似随水地而更名矣。又有温水,冬夏常热,
其源可燅鸡豚。下汤沐洗。能治宿疾。昔李骧败李钊于温水是也。若水又迳会无
县,县有骏马河,水出县东高山。山有天马径,厥迹存焉。马日行千里,民家马
牧之山下,或产骏驹,言是天马子。河中有贝子,以羊祠之,则可取也。又有孙
水焉。水出台高县,即台登县也。孙水一名白沙江。南流迳邛都县,司马相如定
西夷,桥孙水,即是水也。又南至会无,入若水。若水又南迳云南郡之遂久县,
蜻蛉水入焉。水出蜻蛉县西,东迳其县下,县以氏焉。有石猪圻,长谷中有石猪,
子母数千头。长老传言,夷昔牧此,一朝化为石,迄今夷人不敢往牧。贪水出焉。
蜻蛉水又东,注于绳水。绳水又迳三绛县西,又迳姑复县北,对三绛县,淹水注
之。三绛一曰小会无,故《经》曰:淹至会无注若水。若水又与母血水合。水出
益州郡弄栋县东农山母血谷。北流迳三绛县南,北入绳。绳水又东,涂水注之。
水出建宁郡之牧靡县南山。县,山并即草以立名。山在县东北乌句山南五百里,
山生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鸟多误食鸟喙,口中毒,必急飞往牧靡山,喙
牧靡以解毒也。涂水导源腊谷,西北流至越巂入绳,绳水又迳越巂郡之马湖县谓
之马湖江。又左合卑水,水出卑水县,而东流注马湖江也。
△又东北至犍为朱提县西。为沪江水。
朱提山名也。应劭曰:在县西南,县以氏焉。犍为属国也。在郡南千八百许
里。建安二十年,立朱提郡,郡治县故城。郡西南二百里,得所绾堂琅县,西北
行上高山,羊肠绳屈八十馀里,或攀木而升,或绳索相牵而上,缘陟者若将阶天。
故袁休明《巴蜀志》云:高山嵯峨,岩石磊落,倾侧萦回,下临峭壑,行者扳缘,
牵援绳索。三蜀之人,及南中诸郡,以为至险。有沪津,东去县八十里,水广六
七百步,深十数丈,多瘴气,鲜有行者。晋明帝太宁元年,李骧等侵越巂,攻台
登县,宁州刺史王逊遣将军姚岳击之,战于堂琅,骧军大败,岳追之,至沪水,
赴水死者千馀人。逊以岳等不穷追,怒甚,发上冲冠,帢裂而卒。按永昌郡有
兰仓水,出西南博南县,汉明帝永平十二年置。博南,山名也。县以氏之。其水
东北流迳博南山,汉武帝时,通博南山道,渡兰仓津,土地绝远,行者苦之,歌
曰: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仓津,渡兰仓,为作人!山高四十里。兰仓水
出金沙,越人收以为黄金。又有光珠穴,穴出光珠,又有琥珀、珊瑚、黄、白、
青珠也。兰仓水又东北迳不韦县与类水合,水出巂唐县,汉武帝置。类水西南流,
曲折又北流,东至不韦县,注兰仓水。又东与禁水合。水自永昌县而北迳其郡西,
水左右甚饶犀象,山有钩蛇,长七八丈,尾末有岐,蛇在山涧水中,以尾钩
岸上人牛食之。此水傍瘴气特恶。气中有物,不见其形,其作月声,中木则折,
中人则害,名曰鬼弹。惟十一月、十二月差可渡,正月至十月,迳之无不害人。
故郡有罪人,徙之禁旁,不过十日皆死也。禁水又北注沪津水,又东迳不韦县北
而东北流,两岸皆高山,数百丈,沪峰最为杰秀,孤高三千馀丈。是山于晋太康
中崩,震动郡邑。水之左右,马步之径裁通,而特有瘴气,三月、四月,迳之必
死,非此时犹令人闷吐。五月以后,行者差得无害。故诸葛亮表言:五月渡沪,
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故也。《益州记》曰:沪水源出
曲罗巂下三百里,曰沪水。两峰有杀气,署月旧不行,故武侯以夏渡为艰,沪水
又下合诸水而总其目焉,故有沪江之名矣。自朱提至僰道有水步道,有黑水,羊
官水,至险难。三津之阻,行者苦之,故俗为之语曰:楢溪赤水,盘蛇七曲,
盘羊乌栊,气与天通。看都濩泚,住柱呼尹,庲降贾子,左担七里。又有牛叩头、
马搏颊坂,其艰险如此也。
△又东北至僰道县入于江。
若水至僰道县,又谓之马湖江,绳水、沪水、孙水、淹水、大渡水随决入而
纳通称,是以诸书录记群水,或言入若,又言注绳,亦或言至僰道入江,正是异
水沿注,通为一津,更无别川可以当之。水有孝子石,昔县人有隗叔通者,性至
孝,为母汲江膂水,天为出平石,至江膂中,今犹谓之孝子石,可谓至诚发中而
休应自天矣。
△沫水出广柔徼外,
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今夷人共营之,地方百里,不敢居牧。有罪逃野,
捕之者不逼,能藏三年,不为人得,则共原之,言大禹之神所祐之也。
△东南过旄牛县北,又东至越巂灵道到,蒙山南。
灵道县一名灵关道,汉制:夷狄曰道。县有铜山,又有利慈渚。晋太始九年,
黄龙二见于利慈。县令董玄之率吏民观之,以白刺史王濬,濬表上之晋朝,改护
龙县也。沫水出岷山西,东流过汉嘉郡,南流冲一高山,山上合下开,水迳其间,
山即蒙山也。
△东北与青衣水合,
《华阳国记》曰:二水于汉嘉青衣县东,合为一川,自下亦谓之为青衣水。
沫水又东,迳开刊县,故平乡也,晋初置。沫水又东迳临邛南,而东出于江原县
也。
△东入于江。
昔沫水自蒙山至南安西溷崖,水脉漂疾,破害舟船,历代为患。蜀郡太守李
冰发卒,凿平溷崖。河神赑怒,冰乃操刀入水与神斗,遂平溷崖,通正水路,开
处即冰所穿也。
△延江水出犍为南广县,东至牂柯鄨县,又东屈北流,
鄨县故犍为郡治也,县有犍山,晋建兴元年,置平夷郡。县有鄨水,
出鄨邑西不狼山,东与温水合。温水一曰煖水,出犍为符县,而南入黚
水。黚水亦出符县,南与温水会,──阚骃谓之阚水──俱南入鄨水。
鄨水于其县而东注于延水。延水又与汉水合,水出犍为,汉阳道山闟谷,王
莽之新通也。东至鄨邑入延江水也。
△至巴郡涪陵县注更始水。
更始水,即延江枝分之始也。延水北入涪陵水,涪陵水出县东,故巴郡之南
鄙,王莽更名巴亭,魏武分巴立为涪陵郡,张堪为县,会公孙述击堪,同心义士
选习水者,筏渡堪于小别江,即此水也。其水北至枳县入江,更始水东入巴东之
南浦县,其水注引渎口石门,空岫阴深,邃涧闇密,倾崖上合,恒有落势,行旅
避瘴,时有迳之,无不危心于其下。又谓之西乡水,亦谓之西乡溪,溪水间关二
百许里,方得出山。又通波注远,复二百馀里,东南入迁陵县也。
△又东南至武陵酉阳县,入于酉水。
《武陵先贤传》曰:潘京世长为郡主簿,太守赵伟甚器之,问京:贵郡何以
名武陵?京答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数为所破。光武时移
治东山之上,遂尔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云:高平曰陵,于是名焉。
酉水北岸有黚阳县。许慎曰:温水南入黚。盖鄨水以下津流沿注之
通称也。故县受名焉。西乡溪口在迁陵县故城上五十里,左合酉水,酉水又东际
其故城北,又东迳酉阳故县南而东出也。两县相去,水道可四百许里,不得于酉
阳合也。酉水东南至沅陵县,入于沅。
△存水出犍为存阝马阝县,
王莽之孱马阝也。益州大姓雍闿反,结垒于山,系马枊柱,柱生成林,今
夷人名曰雍无梁林,口梁,夷言马也。存水自县东南流,迳牧靡县北,又东迳且
兰县北而东南出也。
△东南至郁林定周县为周水。
存水又东。迳牂柯郡之毋敛县北,而东南与毋欢水合,水首受牂柯水,东迳
毋敛县为毋欢水,又东注于存水。
存水又东迳郁林,定周县为周水,盖水变名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东北至潭中县,注于潭。温水出牂柯夜郎县。
县故夜郎侯国也,唐蒙开以为县,王莽名曰同亭矣。温水自县西北流,迳谈
藁县,与迷水合。水西出益州郡之铜濑县谈虏山,东迳谈藁县,右注温水。温水
又西迳昆泽县南,又迳味县,县故滇国都也。诸葛亮讨平南中,刘禅建兴三年,
分益州郡,置建宁郡于此。水侧皆是高山,山水之间,悉是木耳夷居,语言不同,
嗜欲亦异,虽曰山居,土差平和而无瘴毒。温水又西南迳滇池城,池在县西北,
周三百许里,上源深广,下流浅狭,似如倒流,故曰滇池也。长老传言,池中有
神马,家马交之,则生骏驹,日行五百里。晋太元十四年,宁州刺史费统言:晋
宁郡滇池县两神马,一白一黑,盘戏河水之上。有滇州,元封二年立益州郡,治
滇池,刘禅建宁郡也。温水又西会大泽,与叶榆仆水合。温水又东南,迳牂柯之
毋单县。──建兴中,刘禅割属建宁郡。──桥水注之。水上承俞元之南池。县
治龙池洲,周四十七里。一名河水,与邪龙分浦,后立河阳郡,治河阳县,县在
河源洲上,又有云平县,并在洲中。桥水东流至毋单县,注于温。温水又东南。
迳兴古郡之毋棳县东。王莽更名有棳也──与南桥水合。水出县之桥山东流,
梁水注之。梁水上承河水于俞元县而东南迳兴古之胜休县,王莽更名胜僰县。梁
水又东迳毋棳县,左注桥水。桥水又东,注于温。温水又东南,迳律高县南,
刘禅建兴三年,分牂柯置兴古郡,治宛温县。《晋书地道记》治此。温水又东南,
迳梁水郡南,温水上合梁水,故自下通得梁水之称,是以刘禅分兴古之盘南,置
郡于梁水县也。温水又东南,迳镡封县北,又迳来唯县东,而仆水右出焉。
△东至郁林广郁县为郁水。
秦桂林郡也。汉武帝元鼎六年,更名郁林郡。王莽以为郁平郡矣。应劭《地
理风俗记》曰:《周礼》郁人掌裸器,凡祭醊宾客之裸事,和郁鬯以实樽彝。
郁,芳草也。百草之华,煮以合酿黑黍,以降神者也。或说:今郁金香是也。一
曰:郁人所贡,因氏郡矣。温水又东迳增食县,有文象水注之,其水导源牂柯句
町县。应劭曰:故句町国也。王莽以为从化。文象水、蒙水与卢唯水、来细水、
伐水,并自县东,历广郁至增食县,注于郁水也。
△又东至领方县,东与斤南水合。
县有朱厓水,出临尘县,东北流,驩水注之。水源上承牂柯水,东迳增食县
而下注朱厓水。朱厓水又东北迳临尘县,王莽之监尘也。县有斤南水、侵离水,
并迳临鹿,东入领方县,流注郁水。
△东北入于郁。
郁水即夜郎豚水也。汉武帝时,有竹王兴豚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
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去。闻有声,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遂雄夷濮,
氏竹为姓。所捐破竹,于野成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王尝从人止大石上,命作
羹。从者白无水。王以剑击石出水,今竹王水是也。后唐蒙开牂柯,斩竹王首,
夷獠咸怨,以竹王非血气所生,求为立祠。帝封三子为侯,及死,配父庙,今竹
王三郎祠,其神也。豚水东北流,迳谈藁县,东迳牂柯郡且兰县,谓之牂柯水。
水广数里,县临江上,故且兰侯国也。一名头兰,牂柯郡治也。楚将庄跃溯沅伐
夜郎,椓牂柯击船,因名且兰为牂柯矣。汉武帝元鼎六年开。王莽更名同亭。有
柱浦关。牂柯亦江中两山名也。左思《吴都赋》云吐浪牂柯者也。元鼎五年,武
帝伐南越,发夜郎精兵,下牂柯江,同会番禺是也。牂柯水又东南迳毋敛县西,
毋敛水出焉。又东,驩水出焉。又迳郁林广郁县为郁水。又东北迳领方县北,又
东迳布山县北,郁林郡治也。吴陆绩曰:从今以后六十年,车同轨,书同文。至
太康元年,晋果平吴。又迳中留县南,与温水合,又东入阿林县,潭水注之。水
出武陵郡镡成县玉山,东流迳郁林郡潭中县,周水自西南来注之。潭水又东南流,
与刚水合。水西出牂柯毋敛县,王葬之有敛也,东至潭中入潭。潭水又迳中留县
东,阿林县西,右入郁水。《地理志》曰:桥水东至中留入潭。又云:领方县而
有桥水。余诊其川流,更无殊津,正是桥、温乱流,故兼通称。作者咸言至中留
入潭,潭水又得郁之兼称,而字当为南,南桥水也,盖书字误矣。郁水右则留水
注之,水南出布山县下,迳中留入郁。潭水东迳阿林县,又东迳猛陵县,泿水
注之。又东迳苍梧广信县,漓水注之,郁水又东,封水注之。水出临贺郡冯乘县
西,谢沭县东界,牛屯山。亦谓之临水,东南流迳萌渚峤西,又东南左合峤水。
庾仲初云:水出萌渚峤南流入于临。临水又迳临贺县东,又南至郡,左会贺水,
水出东北兴安县西北罗山东南流迳兴安县西。盛弘之《荆州记》云:兴安县水边
有平石,上有石履,言越王渡溪,脱履于此。贺水又西南流,至临贺郡东,右注
临水。郡对二水之交会,故郡、县取名焉。临水又西南流,迳郡南,又西南迳封
阳县东,为封溪水。故《地理志》曰:县在封水之阳。又西南流入广信县,南流
注于郁水,谓之封溪水口者也。郁水又东迳高要县,牢水注之。水南出交州合浦
郡,治合浦县,汉武帝元鼎六年平越所置也。王莽更名曰桓合,县曰桓亭。孙权
黄武七年,改曰珠官郡。郡不产谷,多采珠宝,前政烦苛,珠徙交趾。会稽孟伯
周为守,有惠化,去珠复还。郡统临允县,王莽之大允也。牢水自县北流迳高要
县,入于郁水。郁水南迳广州南海郡西,浪水出焉。又南,右纳西随三水,又南
迳四会浦水,上承日南郡卢容县西古郎究,浦,内漕口,马援所漕。水东南屈曲
通郎湖,湖水承金郎究,究水,北流,左会卢容寿泠二水。卢容水出西南区粟城
南高山。山南长岭连接天障岭西。卢容水氵奏隐山绕西卫北,而东迳区粟城北,
又东,右与寿泠水合,水出寿泠县界。魏正始九年,林邑进侵至寿泠县,以为疆
界,即此县也。区粟城南长岭东,寿泠县以水氵奏,故水得其名。隐山绕东迳区
粟故城南。考古《志》并无区粟之名。应劭《地理风俗记》曰:日南故秦象郡,
汉武帝元鼎六年开日南郡,治西捲县。《林邑记》曰:城去林邑步道四百馀里。
《交州外域记》曰:从日南郡南去,到林邑国,四百馀里。准迳相符,然则城故
西捲县也。《地理志》曰:水入海,有竹可为杖。王莽更之曰日南亭。《林邑
记》曰:其城治二水之间,三方际山,南北瞰水。东西涧浦,流凑城下。城西折
十角,周围六里,一百七十步,东西度六百五十步,砖城二丈,上起砖墙一丈,
开方隟孔。塼上倚板,板上五重层阁,阁上架屋,屋上架楼,楼高者七八丈,
下者五六丈。城开十三门,凡殿南向,屋宇二千一百馀间。市居周绕,岨峭地险。
故林邑兵器战具,悉在区粟。多城垒,自林邑王范胡达始。秦馀徙民,染同夷化,
日南旧风,变易俱尽,巢栖树宿,负郭接山,榛棘蒲薄,腾林拂云,幽烟冥缅,
非生人所安。区粟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
望北辰星,落在天际,日在北,故开北户以向日,此其大较也。范泰《古今善言》
曰:日南张重,举计入洛。正旦大会。明帝问:日南郡北向视日邪?重曰:今郡
有云中、金城者,不必皆有其实。日亦俱出于东耳。至于风气暄暖,日影仰当,
官民居止随情,面向东西南北,回背无定。人性凶悍,果于战斗,便山习水,不
闲平地。古人云:五岭者,天地以隔内外,况绵途于海表,顾九岭而弥邈,非复
行路之迳岨,信幽荒之冥域者矣。寿泠水自城南,东与卢容水合,东注郎究究水,
所积下潭为湖,谓之狼湖浦口。有秦时象郡,墟域犹存。自湖南望,外通寿泠,
从郎湖入四会浦。元嘉二十年,以林邑顽凶,历代难化,恃远负众,慢威背德。
北宝既臻,南金阙贡,乃命偏将,与龙骧将军交州刺史檀和之,陈兵日南,修文
服远。二十三年,扬旌从四会浦口,入郎湖。军次区粟,进逼围城,以飞梯云桥,
悬楼登垒。钲鼓大作,虎士电怒,风烈火扬,城摧众陷,斩区粟王范扶龙首,十
五以上,坑截无赦,楼阁雨血,填尸成观。自四会南入,得卢容浦口。晋太康三
年,省日南郡属国都尉,以其所统卢容县,置日南郡,及象林县之故治。《晋书
地道记》曰:郡去卢容浦口二百里,故秦象郡,象林县治也。永和五年,征西桓
温遣督护滕畯,率交、广兵伐范文于旧日南之卢容县,为文所败,即是处也。退
次九真,更治兵,文被创死,子佛代立。七年,畯与交州刺史杨平,复进军寿泠
浦,入顿郎湖,讨佛于日南故治。佛蚁聚连垒五十馀里,畯平破之。佛逃窜川薮,
遣大帅面缚请罪军门。遣武士陈延劳佛,与盟而还。康泰《扶南记》曰:从林邑
至日南卢容浦口,可二百馀里。从口南发。往扶南诸国,常从此口出也。故《林
邑记》曰:尽纮沧之徼远,极流服之无外,地滨沧海,众国津迳。郁水南通寿泠,
即一浦也。浦上承交趾郡南都官塞浦。《林邑记》曰:浦通铜鼓外,越安定黄冈
心口,盖藉度铜鼓即越骆也。有铜鼓,因得其名。马援取其鼓以铸铜马。至凿口,
马援所凿,内通九真、浦阳。《晋书地道记》九德郡有浦阳县。《交州记》曰:
凿南塘者,九真路之所经也。去州五百里。建武十九年,马援所开。《林邑记》
曰:外越纪粟望都。纪粟出浦阳,渡便州至典由,渡故县至咸驩。咸驩属九具。
咸驩已南,獐麂满冈,鸣咆命畴,警啸聒野。孔雀飞翔,蔽日笼山。渡治口,至
九德。按《晋书地道记》有九德县,《交州外域记》曰:九德县属九真郡,在郡
之南,与日南接。蛮卢举居其地,死,子宝纲代,孙党服从吴化,定为九德郡,
又为隶之。《林邑记》曰:九德,九夷所极,故以名郡。郡名所置,周越裳氏之
夷国。《周礼》九夷,远极越裳。白雉象牙,重九译而来。自九德通。类口,水
源从西北远荒,迳宁州界来也。九德浦内迳越裳究、九德究、南陵究。按《晋书
地道记》九德郡有南陵县,晋置也。笠芝《扶南记》山溪濑中谓之究。《地理志》
曰:郡有小水五十二,并行大川,皆究之谓也。《林邑记》曰:义熙九年,交趾
太守杜慧期造九真水口,与林邑王范胡达战,擒斩胡达二子,虏获百馀人,胡达
遁。五月,慧期自九真水历都粟浦,复袭九真。长围跨山,重栅断浦,驱象前锋,
接刃城下,连日交战,杀伤乃退。《地理志》曰:九真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开,
治胥浦县。王莽更之曰驩成也。《晋书地道记》曰:九真郡有松原县。《林邑记》
曰:松原以西,鸟兽驯良,不知畏弓。寡妇孤居,散发至老。南移之岭,<山卒>不
踰仞。仓庚怀春于其北,翡翠熙景乎其南,虽嘤讙接响,城隔殊非,独步难游,
俗姓涂分故也。自南陵究出于南界蛮,进得横山。永和三年,范文侵交州,于横
山分界,度比景庙,由门浦至古战湾,吴赤乌十一年,魏正始九年,交州与林邑
于湾大战,初失区粟也。渡卢容县,日南郡之属县也。自卢容县至无变,越烽火,
至比景县,日中,头上影当身下,与影为比。如淳曰:故以比影名县。阚骃曰:
比读阴庇之庇,影在己下,言为身所庇也。《林邑记》曰:渡比景至朱吾,朱吾
县浦,今之封界。朱吾以南,有文狼人,野居无室宅,依树止宿,鱼食生肉,采
香为业,与人交市,若上皇之民矣。县南有文狼究,下流迳通。《晋书地道记》
曰:朱吾县属日南郡,去郡二百里。此县民,汉时不堪二千石长吏调求,引屈都
乾为国。《林邑记》曰:屈都,夷也。朱吾浦内通地劳湖,无劳究水通寿泠浦。
元嘉元年,交州刺史阮弥之征林邑,杨迈出婚,不在。奋威将军阮谦之领七千人,
先袭区粟,以过四会,未入寿泠,三日三夜,无顿上处。凝海直岸,遇风大败。
杨迈携婚都部伍三百许船,来相救援。谦之遭风。馀数船舰,夜于寿泠浦里相遇,
闇中大战,谦之手射杨迈柁工,船败纵横。昆仓单舸,接得杨迈,谦之以风溺之
馀,制胜理难,自此还渡寿泠,至温公浦。升平三年,温放之征范佛于湾分界阴
扬圻,入新罗湾,至焉下,一名阿贲浦,入彭龙湾,隐避风波,即林邑之海渚。
元嘉二十三年,交州刺史檀和之破区粟已,飞旍盖海,将指典冲,于彭龙湾上鬼
塔,与林邑大战,还渡典冲。林邑入浦,令军不进,持重故也。浦西即林邑都也,
治典冲,去海岸四十里。处荒流之徼表,国越裳之疆南,秦、汉象郡之象林县也。
东滨沧海,西际徐狼,南接扶南,北连九德,后去象林,复林邑之号。建国起自
汉末。初平之乱,人怀异心,象林功曹姓区,有子名连,攻其县,杀令,自号为
王。值世乱离,林邑遂立,后乃袭代,传位子孙。三国鼎争,未有所附。吴有交
土,与之邻接,进侵寿泠,以为疆界。自区连以后,国无文史,失其纂代,世数
难详,宗胤灭绝,无复种裔。外孙范熊代立,人情乐推。后熊死,子逸立。有范
文,日南西捲县夷帅范稚奴也。文为奴时,山涧牧牛,于涧水中,得两鳢鱼,
隐藏挟归,规欲私食。郎知检求,文大惭惧,起托云:将砺石还,非为鱼也。郎
至鱼所,见是两石,信之而去。文始异之。石有铁,文入山中,就石冶铁,锻作
两刀。举刀向鄣,因祝曰:鳢鱼变化,冶石成刀,斫石鄣破者,是有神灵,文当
治此,为国君王。斫不入者,是刀无神灵。进斫石鄣,如龙渊、干将之斩芦藁。
由是人情渐附。今斫石尚在,鱼刀犹存,传国子孙,如斩蛇之剑也。稚尝使文远
行商贾,北到上国,多所闻见,以晋愍帝建兴中,南至林邑,教王范逸,制造城
池,缮治戎甲,经始廓略。王爱信之,使为将帅,能得众心,文讠毚王诸子,或
徙或奔,王乃独立。成帝咸和六年死。无胤嗣。文迎王子于外国,海行取水,置
毒椰子中。饮而杀之,遂胁国人,自立为王。取前王妻妾,置高楼上,有从己者,
取而纳之,不从己者,绝其饮食而死。《江东旧事》云:范文,本扬州人,少被
掠为奴,卖堕交州。年十五六,遇罪当得杖,畏怖,因逃,随林邑贾人渡海远去,
没入于王,大被幸爱。经十馀年,王死,文害王二子,诈杀侯将,自立为王,威
加诸国。或夷椎蛮语,口食鼻饮,或雕面镂身,狼<月荒>裸种,汉魏流赭,咸为其
用。建元二年,攻日南、九德、九真,百姓奔迸,千里无烟,乃还林邑。林邑西
去广州二千五百里,城西南角高山长岭,连接天鄣岭,北接涧。大源淮水出郍
郍远界,三重长洲,隐山绕西卫北回东,其岭南开涧,小源淮水出松根界,上
山壑流,隐山绕南曲街回,东合淮流,以注典冲。其城西南际山,东北瞰水,重
渐流浦,周绕城下。东南渐外,因傍薄城,东西横长,南北纵狭,北边西端,回
折曲入。城周围八里一百步,塼城二丈上起塼墙一丈,开方隟孔,塼上
倚板,板上层阁,阁上架屋,屋上构楼。高者六七丈,下者四五丈。飞观鸱尾,
迎风指云,缘山瞰水,骞翥嵬崿。但制造壮,拙稽古。夷俗城开四门,东为前门,
当两淮渚滨,于曲路有古碑,夷书《铭》赞前王胡达之德。西门当两重渐,北回
上山,山西即淮流也。南门度两重渐,对温公垒。升平二年,交州刺史温放之,
杀交趾太守杜宝别驾阮朗,遂征林邑,水陆累战,佛保城自守,重求请服,听之。
今林邑东城南五里,有温公二垒,是也。北门滨淮,路断不通。城内小城,周围
三百二十步,合堂瓦殿,南壁不开,两头长屋,脊出南北。南拟背曰西区城,内
石山顺淮面阳,开东向殿,飞檐鸱尾,青璅丹墀,榱题桷椽,多诸古法。阁殿
上柱,高城丈馀五,牛屎为泥。墙壁青光回度,曲掖绮牖,紫窗椒房,嫔媵无别,
宫观,路寝,永巷,共在殿上,临踞东轩,迳与下语。子弟臣侍,皆不得上。屋
有五十馀丘,连甍接栋,檐宇相承。神祠鬼塔,小大八庙,层台重榭,状似佛刹。
郭无市里,邑寡人居,海岸萧条,非生民所处,而首渠以永安,养国十世,岂久
存哉?元嘉中,檀和之征林邑,其王杨迈,举国夜奔窜山薮。据其城邑,收宝巨
亿。军还之后,杨迈归国,家国荒殄,时人靡存,踌蹰崩擗,愤绝复苏,即以元
嘉二十三年死。初、杨迈母怀身,梦人铺杨迈金席,与其儿落席上,金色光起,
昭晣艳曜。华俗谓上金为紫磨金,夷俗谓上金为杨迈金。父胡达死,袭王位,
能得人情,自以灵梦,为国祥庆。其太子初名咄,杨迈死咄年十九,代立,慕先
君之德,复改石杨迈。昭穆二世,父子共名,知林邑之将亡矣。其城隍渐之外,
林棘荒蔓,榛梗冥郁,藤盘筀秀,参错际天。其中香桂成林,气清烟澄。桂
父,县人也,栖居此林,服桂得道。时禽异羽,翔集间关,兼比翼鸟,不比不飞,
鸟名归飞,鸣声自呼,此蛮乡之思孔悲,桑梓之敬成俗也。豫章俞益期,性气刚
直,不下曲俗,容身无所,远适在南,《与韩康伯书》曰:惟槟榔树,最南游之
可观,但性不耐霜,不得北植,不遇长者之目,令人恨深。尝对飞鸟恋土,增思
寄意。谓此鸟其背青,其腹赤,丹心外露,鸣情未达,终日归飞,飞不十千,路
馀万里,何由归哉!九真太守任延,始教耕犁,俗化交土,风行象林,知耕以来,
六百馀年,火耨耕艺,法与华同。名白田,种白谷。七月火作,十月登熟,名赤
田,种赤谷。十二月作,四月登熟,所谓两熟之稻也。至于草甲萌芽,谷月代种,
橦稑早晚,无月不秀,耕耘功重,收获利轻,熟速故也。米不外散,恒为丰国。
桑蚕年八熟茧。《三都赋》所谓八蚕之绵者矣。其崖小水幂历,常吐顿飞溜,或
雪霏沙涨,清寒无底,分溪别壑,津济相通。其水自城东北角流,水上悬起高桥,
渡淮北岸,即彭龙区粟之通逵也。檀和之东桥大战,杨迈被创落象,即是处也。
其水又东南流迳船官口,船官川源徐狼,外夷皆裸身,男以竹筒掩体,女以树叶
蔽形,外名狼<月荒>,所谓裸国者也。虽习俗裸袒,犹耻无蔽,惟依暝夜,与人交
市闇中,嗅金便知好恶。明朝晓看,皆如其言。自此外行,得至扶南。按竺芝
《扶南记》曰,扶南去林邑四千里,水步道通。檀和之令军入邑浦,据船官口城
六里者也。自船官下注大浦之东湖,大水连行,潮上西流,潮水日夜长七八尺,
从此以西,朔望并潮,一上七日,水长丈六七。七日之后,日夜分为再潮,水长
一二尺。春夏秋冬,厉然一定,高下定度,水无盈缩,是为海运,亦曰象水也,
又兼象浦之《晋·功臣表》所谓金潾清迳,象渚澄源者也。其川浦渚,有水虫弥
微,攒木食船,数十日坏。源潭湛濑,有鲜鱼,色黑,身五丈,头如马首,伺人
入水,便来为害。《山海经》曰:离耳国、雕题国皆在郁水南。《林邑记》曰:
汉置九郡,儋耳预焉。民好徒跣,耳广垂以为饰,虽男女亵露,不以为羞。署亵
薄日,自使人黑,积习成常,以黑为美。《离骚》所谓玄国矣。然则儋耳即离耳
也。王氏《交广春秋》曰:朱崖、儋耳二郡,与交州俱开,皆汉武帝所置,在大
海中,南极之外,对合浦徐闻县,清朗无风之日,遥望朱崖州如囷廪大。从徐闻
对渡,北风举帆,一日一夜而至。周回二千馀里,径度八百里。人民可十万馀家,
皆殊种异类,被发雕身,而女多姣好,白晳,长发美鬓。犬羊相聚,不服德教。
儋耳先废,朱崖数叛,元帝以贾捐之议罢郡。杨氏《南裔异物志》曰:儋耳、朱
崖俱在海中。分为东蕃,故《山海经》曰:在郁水南也。
郁水又南,自寿冷县注于海。昔马文渊积石为塘,达于象浦,建金标为南极
之界。俞益期《笺》曰:马文渊立两铜柱于林邑岸北,有遗兵十馀家不反,居寿
泠岸南,而对铜柱。悉姓马,自婚姻,今有二百户。交州以其流寓,号曰马流。
言语馀食,尚与华同。山川移易,铜柱今复在海中,正赖此民以识故处也。《林
邑记》曰:建武十九年,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土
人以其流寓,号曰马流,世称汉子孙也。《山海经》曰: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
海,入项陵东南者也。应劭曰:郁水出广信,东入海,言始则可,终则非矣。

[发帖际遇]: 林风跑去泰国取经,回来后出版《葵花宝典--2008奥运免自宫限量特别珍藏版》,获利银两18.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三十七

○淹水 叶榆河 夷水 油水 澧水 沅水 泿水
△淹水出越巂遂久县徼外。
吕忱曰:淹水,一曰复水也。
△东南至晴蛉县。
县有禺同山,其山神有金马、碧鸡、光景悠忽,民多见之。汉宣帝遣谏大夫
王襃祭之,欲致其鸡、马、襃道病而卒,是不果焉。王襃《碧鸡颂》曰:敬移金
精神马缥碧之鸡。故左太冲《蜀都赋》曰:金马骋光而绝影,碧鸡悠忽而耀仪。
△又东过姑复县南,东入于若水。
淹水迳县之临池泽,而东北迳云南县西,东北注若水也。
△益州叶榆河,出其县北界。屈从县东北流,
县故滇池叶榆之国也。汉武帝元封二年,使唐蒙开之,以为益州郡。郡有叶
榆县,县西北八十里,有吊鸟山,众鸟千百为群,共会鸣呼啁哳,每岁七八月至,
十六七日则止。一岁六至,雉雀来吊,夜燃火伺取之。其无嗉不食,似特悲者,
以为义鸟,则不取也。俗言凤凰死于此山,故众鸟来吊,因名吊鸟。县之东有叶
榆泽,叶榆水所钟而为此川薮也。
△过不韦县。
县故九隆哀牢之国也。有牢山,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捕鱼水中,
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孕,产十子。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九子惊走。小子不能去,
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为九隆。及长,诸
兄遂相共推九隆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生十女,九隆皆以为妻,遂因孳育,
皆画身像龙文,衣皆著尾。九隆死,世世不与中国通。汉武二十三年,王遣兵乘
箄船南下,攻汉鹿茤民。鹿茤民弱小,将为所擒,于是天大震雷疾雨,
南风漂起,水为逆流,波涌二百馀里,箄船沈没,溺死数千人。后数年,复遣六
王,将万许人攻鹿茤。鹿茤王与战,杀六王,哀牢耆老共埋之。其夜,
虎掘而食之。明旦,但见骸骨,惊怖引去。乃惧,谓其耆老小王曰:哀牢犯徼,
自古有之。今此攻鹿茤,辄被天诛。中国有受命之王乎?何天祜之明也。即
遣使诣越隽奉献。求乞内附,长保塞徼。汉明帝永平十二年,置为永昌郡。郡治
不韦县,盖秦始皇徙吕不韦子孙于此,故以不韦名县。北去叶榆六百馀里,榆水
不迳其县,自不韦北注者,卢仓、禁水耳。榆水自县南,迳遂久县东,又迳姑复
县西,与淹水合。又东南迳永昌邪龙县,县以建兴三年,刘禅分隶云南,于不违
县为东北。
△东南出益州界。
叶榆水自邪龙县东南,迳秦臧县,南与濮水同注滇池泽于连然双柏县也。榆
水自泽,又东北迳滇池县南,又东迳同并县南,又东迳漏江县,伏流山下,复出
蝮口,谓之漏江。左思《蜀都赋》曰:漏江洑流溃其阿,汨若汤谷之杨涛,沛若
蒙氾之涌波。诸葛亮之平南中也,战于是水之南。榆水又迳贲古县北,东与盘江
合。盘水出律高县东南盘町山东迳梁水郡北,贲古县南,水广百馀步,深处十丈,
甚有瘴气。朱裒之反,李恢追至盘江者也。建武十九年,伏波将军马援上言:从
{米尼}泠同贲古,击益州。臣所将骆越万馀人,便习战斗者二千兵以上,弦毒矢
利,以数发,矢注如雨,所中辄死。愚以行兵,此道最便。盖承藉水利,用为神
捷也。盘水又东迳汉兴县。山溪之中,多生邛竹,桄榔树,树出面,而夷人资以
自给。故《蜀都赋》曰:邛竹缘岭;又曰:有桄榔。盘水北入榆水,诸葛亮入南,
战于盘东是也。
△入牂柯郡西随县北为西随水。又东出进桑关。
进桑县牂柯之南部都尉治也。水上有关,故曰进桑关也。故马援言从{米尼},
泠水道出进桑王国至益州贵古县,转输通利,盖兵车资运所由矣。自西随至交阯,
崇山接险,水路三千里。
榆水又东南,绝温水,而东南注于交阯。
△过交阯{米尼}泠县北,分为五水,络交阯郡中,至东界复合为三水,东入
海。
《尚书·大传》曰:尧南抚交阯,于《禹贡》荆州之南垂,幽荒之外,故越
也。《周礼》南八蛮,雕题,交阯有不粒食者焉。《春秋》不见于传不通于华夏,
在海岛,人民鸟语。秦始皇开越岭南,立苍梧南海、交阯、象郡。汉武帝元鼎二
年,始并百越,启七郡,于是乃置交阯刺史以督领之,初治广信,所以独不称州。
时又建朔方,明已始开北垂,遂辟交阯于南,为子孙基阯也。{米尼}泠县,汉武
帝元鼎六年开,都尉治。《交州外域记》曰:越王令二使者典主交阯、九真二郡
民,后汉遣伏波将军路博德讨越王。路将军到合浦,越王令二使者赍牛百头,酒
千锺,及二郡民户口簿,诣路将军。乃拜二使者为交阯、九真太守。诸雒将主民
如故。交阯郡及州本治于此也,州名为交州。后朱雒将子名诗索,{米尼}
泠雒将女名征侧为妻,侧为人有胆勇将诗起贼,攻破州郡,服诸雒将,皆属徵侧
为王,治{米尼}泠县,得交阯、九真二郡民二岁调赋。后汉遣伏波将军马援将兵
讨侧,诗走入金溪究,三岁乃得。尔时西蜀并遣兵共讨侧等,悉定郡县为令长也。
山多大蛇,名曰髯蛇,长十丈,围七八尺,常在树上伺鹿兽。鹿兽过,便低头绕
之,有顷,鹿死,先濡令泾讫,便吞,头角骨皆钻皮出。山夷始见蛇不动时,便
以大竹签签蛇头至尾,杀而食之,以为珍异。故杨氏《南裔异物志》曰:髯惟大
蛇,既洪且长。采色駮牵,其文锦章。食豕吞鹿,腴成养创。宾享嘉宴,是豆是
觞。言其养创之时,肪腴甚肥,搏之,以妇人衣投之,则蟠而不起走,便可得也。
北二水:左水东北迳望海县南,建武十九年,马援征徵侧置,又东迳龙渊县北,
又东合南水。水自{米尼}泠县东,迳封溪县北。《交州外域记》曰:交阯昔未有
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为雒民。设雒王、
雒侯,主诸郡县。县多为雒将,雒将铜印青绶。后蜀王子将兵三万,来讨雒王、
雒侯,服诸雒将,蜀王子因称为安阳王。后南越王尉佗举众攻安阳王。安阳王有
神人,名皋通,下辅佐,为安阳王治神弩一张,一发杀三百人。南越王知不可战,
卻军住武宁县。按《晋太康记》县属交趾。越遣太子名始,降服安阳王,称臣事
之。安阳王不知通神人,遇之无道,通便去,语王曰:能持此弩王天下,不能持
此弩者亡天下。通去,安阳王有女名曰眉珠,见始端正,珠与始交通。始问珠,
令取父弩视之。始见弩,便盗以锯截弩讫,便逃归报越王。南越进兵攻之,安阳
王发弩,弩折,遂败。安阳王下船,迳出于海。今平道县后王宫城见有故处。
《晋太康地记》县属交阯。越遂服诸雒将。马援以西南治远,路迳千里,分置斯
县。治城郭,穿渠,通道溉灌,以利其民。县有猩猩兽,形若黄狗,又状貆<豸屯>。
人面,头颜端正,善与人言,音声郦妙,如妇人好女。对语交言,闻之无不酸楚。
其肉甘美,可以断谷,穷年不厌。又东迳浪泊,马援以其地高,自西里进屯此。
又东迳龙渊县故城南,又东左合北水。建安二十三年,立州之始,蛟龙蟠编于南、
北二津,故改龙渊,以龙编为名也。卢循之寇交州也,交州刺史杜惠度,率水步
军,晨出南津,以火箭攻之,烧其船舰,一时溃散,循亦中矢赴水而死。于是斩
之,传首京师。惠度以斩循动,封龙编侯。刘欣期《交州记》曰:龙编县功曹左
飞,曾化为虎,数月,还作吏。既言其化,亦化无不在,牛哀易虎,不识厥兄,
当其革状,安知其讹变哉?其水又东迳曲易县,东流注于泿郁。《经》言于
郡东界,复合为三水,此其一也。其次一水东迳封溪县南,又西南迳西于县南,
又东迳羸<阝娄>县北,又东迳北带县南,又不迳稽徐县,泾水注之。水出龙编县高
山,东南流入稽徐县,注于中水。中水又东迳羸<阝娄>县南,《交州外域记》曰:
县本交趾郡治也。《林邑记》曰:自交阯南行,都官塞浦出焉。其水自县东迳安
定县,北带长江,江中有越王所铸铜船,潮水退时,人有见之者。其水又东流,
隔水有泥黎城,言阿育王所筑也。又东南合南水。南水又东南,迳九德郡北。
《交州外域记》曰:交阯郡界有扶严究,在郡之北,隔渡一江,即是水也。江北
对交阯朱县,又东迳浦阳县北,又东迳无功县北。建武十九年九月,马援
上言:臣谨与交阯精兵万二千人,与大兵合二万人,船车大小二千艘,自入交趾,
于今为盛。十月,援南入九真,至无功县,贼渠降。进入馀发,渠帅朱伯弃郡,
亡入深林巨薮。犀象所聚,群牛数千头,时见象数十百为群。援又分兵入无编县,
王莽之九真亭。至居风县,帅不降,并斩级数十百,九真乃靖。其水又东迳句漏
县,县带江水,江水对安定县,《林邑记》所谓外越安定、纪粟者也。县江中有
潜牛,形似水牛,上岸斗,角輭还入江水,角坚复出。又东与北水合,又东注
郁,乱流而逝矣。此其三也。平撮通称,同归郁海,故《经》有入海之文矣。
○夷水
△夷水出巴郡鱼复县江。
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
昔廪君浮土舟于夷水,据捍关而王巴。是以法孝直有言:鱼复捍关,临江据水,
实益州祸福之门。夷水又东迳建平沙渠县,县有巫城,水南岸山道五百里,其水
历县东出焉。
△东南过佷山县南。
夷水自沙渠入县,水流浅狭,裁得通船。东迳难留城南,城即山也。独立峻
绝,西面上里馀,得石穴。把火行百许步,得二大石碛,并立穴中,相去一丈,
俗名阴阳石。阴石堂湿,阳石常燥。每水旱不调,居民作威仪服饰,往入穴中,
旱则鞭阴石,应时雨,多雨则鞭阳石,俄而天晴。相承所说,往往有效,但捉鞭
者不寿,人颇恶之,故不为也。东北面又有石室,可容数百人。每乱,民入室避
贼,无可攻理,因名难留城也。昔巴蛮有五姓,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
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中之。又令各乘土舟,约浮者当以为
君,惟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乃乘土舟,从夷水下,至盐阳。盐水有
神女,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原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宿,
旦化为虫,群飞蔽日,天地晦暝。积十馀日,廪君因伺便射杀之,天乃开明。廪
君乘土舟,下及夷城。夷城石岸险曲,其水亦曲,廪君望之而叹,山崖为崩。廪
君登之。上有平石,方二丈五尺,因立城其傍而居之,四姓臣之。死,精魂化而
为白虎,故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祀。盐水即夷水也。又有盐石,即阳石也。
盛弘之以是推之,疑即廪君所射盐神处也。将知阴石,是对阳石立名矣。事既鸿
古,难为明征。夷水又东迳石室,在层岩之上。石室南向,水出其下,悬崖千仞,
自水上径望见。每有陟山岭者,扳木侧足而行,莫知其谁,村人骆都,小时到此
室边采蜜,见一仙人,坐石床上,见都,凝瞩不转。都还招村人重往,则不复见。
乡人今名为仙人室。袁山松云:都孙息尚存。夷水又东与温泉三水合。大溪南北
夹岸,有温泉对注,夏暖冬热,上常有雾气,疡疾百病,浴者多愈。父老传此泉
先出盐,于今水有盐气。夷水有盐水之名,此亦其一也。
夷水又东迳佷山县故城南,县即山名也。孟康曰:音恒。出药草恒山。今
世以银为音也。旧武陵之属县。南一里即清江东注矣。南对长杨溪。溪水西南潜
穴,穴在射堂村东六七里,谷中有石穴,清泉濆流,三十许步复入穴,即长杨之
源也。水中有神鱼,大者二尺,小者一尺。居民钓鱼,先陈所须多少,拜而请之,
拜讫,投钓饵。得鱼过数者,水辄波涌,暴风卒起,树木摧折。水侧生异花,路
人欲摘者,皆当先请,不得辄取。水源东北之风井,山回曲有异势,穴口大如盆,
袁山松云:夏则风出,冬则风入,春秋分则静。余往观之,其时四月中,去穴数
丈,须臾寒栗,言至六月中,尤不可当。往人有冬过者,置笠穴中,风吸之。经
日还涉杨溪,得其笠,则知潜通矣。其水重源显发,北流注于夷水。此水清泠,
甚于大溪,纵暑伏之辰,尚无能澡其津流也。县北十馀里有神穴,平居无水,时
有渴者,诚启请乞,辄得水。或戏求者,水终不出。县东十许里至平乐村,又有
石穴,出清泉,中有潜龙,每至大旱,平乐左近村居,辇草秽著穴中。龙怒,须
臾水出,荡其草秽,傍侧之田,皆得浇灌。从平乐顺流五六里,东亭村北,山甚
高峻,上合下空,空窍东西广二丈许,高起如屋。中有石床,甚整顿,傍生野韭。
人往乞者,神许,则风吹别分,随偃而输,不得过越,不偃而输,辄凶。往观者
去时特平,暨处自然恭肃矣。

[发帖际遇]: 林风去辽东拜祭胡一刀,碰到袁紫衣,帮忙转告消息,袁紫衣赠送银两11。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7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东过夷道县北。
夷水又东迳虎滩,岸石有虎像,故因以名滩也。夷水又东迳釜濑,其石大者
如釜,小者如刁斗,形色乱真,惟实中耳。
夷水又东北,丹水注之。其源百里,出西南望州山,山形竦峻,峰秀甚高。
东北白岩壁立,西南小演通行。登其顶,平可有三畮许,上有故城,城中有水,
登城望见一州之境,故名望州山,俗语讹,今名武钟山。山根东有涌泉成溪,下
注丹水,天阴欲雨,辄有赤气,故名曰丹水矣。丹水又迳亭下,有石穴甚深,未
尝测其远近。穴中蝙蝠,大者如乌,多倒悬,《玄中记》曰:蝙蝠百岁者倒悬,
得而服之,使人神仙。穴口有泉,冬温夏冷,秋则入藏,春则出游。民至秋,阑
断水口,得鱼,大者长四五尺,骨輭肉美,异于馀鱼。丹水又迳其下,积而为
渊。渊有神龙,每旱,村人以{艹网}草投渊上流,鱼则多死。龙怒,当时大雨。
丹水又东北流,两岸石上有虎迹甚多,或深或浅,皆悉成就自然,咸非人工。丹
水又北注于夷水,水色清澈,与大溪同。夷水又东北迳夷道县北而东注。
△东入于江。
夷水又迳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佷山北溪。水所经皆石
山,路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
傍多茂木空岫,静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颓浪者,不觉疲
而忘归矣。
○油水
△油水出武陵孱陵县西界,
县有白石山,油水所出,东迳其县西,与洈水合。水出高城县洈山,东
迳其县下,东至孱陵县入油水也。
△东过其县北。
县治故城,王莽更名孱陆也。刘备孙夫人,权妹也,又更脩之。其城背油向
泽。
△又东北入于江。
油水自孱陵县之东北,迳公安县西,又北流注于大江。
△澧水出武陵充县西历山,东过其县南。
澧水自县东迳临澧、零阳二县故界。水之南岸,白石双立,厥状类人,高各
三十丈,周四十丈。古老传言,昔充县尉与零阳尉共论封境,因相伤害,化而为
石,东标零阳,西揭充县。充县废省,临澧县即其地,临澧县之故治,临侧澧水,
即为县名,晋太康四年置。
澧水又东。茹水注之。水出龙茹山,水色清澈,漏石分沙。庄辛说楚襄王所
谓饮茹溪之流者也。茹水东注澧水。
△又东过零阳县之北。
澧水东与温泉水会。水发北山石穴中,长三十丈,冬夏沸涌,常若汤焉。温
水南流注于澧水。澧水又东合零溪,水源南出零阳之山,历溪北注澧水。澧水又
东,九渡水注之。水南出九渡山,山下有溪,又以九渡为名。山兽咸饮此水,而
迳越他津,皆不饮之。九渡水北迳仙人楼下,傍有石形,极方峭,世名之为仙楼。
水自下历溪曲折,逶迤倾注。行者间关,每所褰氵斥,山、水之号,盖亦因事生
焉。九渡水又北流注于澧水。
澧水又东,娄水入焉。水源出巴东界,东迳天门郡娄中县北,又东迳零阳县,
注于澧水。
澧水又东迳零阳县南,县即零溪以著称矣。澧水又迳渫阳县,左会渫水。水
出建平郡,东迳渫阳县南,晋太康中置。渫水又右合黄水,水出零阳县西,北连
巫山,溪出雄黄,颇有神异。采之常以冬月祭祀,凿石深数丈,方得佳黄,故溪
水取名焉。黄水北流注于渫水。渫水又东注澧水,谓之渫口。澧水又东迳澧阳县
南,南临澧水,晋太康四年立,天门郡治也。吴永安六年,武陵郡嵩梁山,高峰
孤竦,素壁千寻,望之苕亭,有似香炉。其山洞开玄朗如门,高三百丈,广二百
丈,门角上各生一竹,倒垂下拂,谓之天帚。孙休以为嘉祥,分武陵,置天门郡。
澧水又东历层步山,高秀特出。山下有峭涧,泉流所发,南流注于澧水。
△又东过作唐县北。
作唐县,后汉分孱陵县置。澧水入县,左合涔水。水出西北天门郡界,南流
迳涔坪屯,屯堨涔水,溉田数千顷。又东南流注于澧水。澧水又东,澹水出焉。
澧水又南迳故郡城东,东转迳作唐县南。
澧水又东迳安南县南,晋太康元年分孱陵立。澹水注之。水上承澧水于作唐
县,东迳其县北,又东注于澧,谓之澹口。王仲宣《赠士孙文始诗》曰:悠悠澹
澧者也。
澧水又东,与赤沙湖水会,湖水北通江而南注澧,谓之沙口,澧水又东南注
于沅水,曰澧口,盖其枝渎耳。《离骚》曰:“沅有芷兮澧有兰。”
△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东入于江。
澧水流注于洞庭湖,俗谓之曰澧江口也。
△沅水出牂柯且兰县,为旁沟水,又东至镡成县,为沅水。
东迳无阳县。无水出故且兰,南流至无阳故县。县对无水,因以氏县。无水
又东,南入沅,谓之无口。
沅水东迳无阳县,南临运水。水源出东南岸许山,西北迳其县南,流注于熊
溪。熊溪南带移山,山本在水北,夕中风雨,旦而山移水南,故山以移为名,盖
亦苍梧郁州,东武怪山之类也。熊溪下注沅水。沅水又东迳辰阳县,县有龙溪,
水南出于龙峤之山,北流入于沅。
沅水又东,滏水注之,水南出扶阳之山,北流会于沅。沅水又东与序溪合,
水出义陵郡义陵县鹿阝梁山,西北流迳义陵县,王莽之建平县也,治序溪。其城,
刘备之秭归,马良出五溪,绥抚蛮夷,良率诸蛮所筑也。所治序溪,最为沃壤,
良田数百顷,特宜稻,修作无废。又西北入于沅。沅水又东,合柱水,水导源柱
溪,北流注沅。
沅水又东迳辰阳县南,东合辰水。水出县三山谷,东南流,独母水注之。水
源南出龙门山,历独母溪北入辰水。辰水又迳其县北,旧治在辰水之阳,故即名
焉。《楚辞》所谓夕宿辰阳者也。王莽更名会亭矣。辰水又右会沅水,名之为辰
溪口。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樠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夹溪悉是蛮左
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沅水又迳沅陵县西,有武溪,源出武山,与酉阳分山。
水源石上有盘瓠迹犹存矣。盘瓠者,高辛氏之畜狗也,其毛五色,高辛氏患犬戎
之暴,乃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妻以少女。下令之后,盘瓠遂衔吴
将军之首于阙下,帝大喜,未知所报。女闻之以为信不可违,请行,乃以配之,
盘瓠负女入南山,上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帝悲思之,遣使不得进,经
二年,生六男六女。盘瓠死,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裁
制皆有尾。其母白帝,赐以名山。其后滋蔓,号曰蛮夷。今武陵郡夷,即盘瓠之
种落也。其狗皮毛,嫡孙世宝录之。武水南流注于沅。沅水又东,施水注之。水
南出施山,溪源有阳欺崖,崖色纯素,望同积雪。下有二石室,先有人居处其间。
细泉轻流,望川竞注,故不可以言也。施水北流会于沅。
沅水又东迳沅陵县北,汉故顷侯吴阳之邑也。王莽改曰沅陆县。北枕沅水。
沅水又东迳县故治北,移县治,县之旧城置都尉府。因冈傍阿,势尽川陆,
临沅对酉,二川之交会也。酉水导源益州巴郡临江县,故武陵之充县酉源山,东
南流,迳黚阳故县南,又东迳迁陵故县界,与西乡溪谷,即延江之枝津,更
始之下流,谓之西乡溪口。酉水又东迳迁陵县故城北,王莽更名曰迁陆也。酉水
东迳酉阳故县南,县故酉陵也。酉水又东迳沅陵县北,又东南迳潘承明垒西,承
明讨五溪蛮,营军所筑也。萁城跨山枕谷,酉水又南注沅水,阚骃谓之受水,其
水所决入,名曰酉口。沅水又迳窦应明城侧,应明以元嘉初伐蛮所筑也。沅水又
东。溪水南出茗山,山深回险,人兽阻绝、溪水北泻沅川。沅水又东,与诸鱼溪
水合,水北出诸鱼山,山与天门郡之澧阳县分岭,溪水南流会于沅。沅水又东,
夷水入焉。水南出夷山,北流注沅。夷山东接壶头山,山高一百里,广圆三百里。
山下水际,有新息侯马援征武溪蛮停军处,壶头径曲多险,其中纡折千滩。援就
壶头,希效早成,道遇瘴毒,终没于此。忠以获谤,信可悲矣!刘澄之曰:沅水
自壶头枝分,跨三十三渡,迳交趾龙编县东北,入于海。脉水寻梁,乃非关究,
但古人许以传疑,聊书所闻耳。
△又东北过临沅县南。
临沅县与沅南县分水。沅南县西有夷望山,孤竦中流,浮险四绝,昔有蛮民,
避寇居之,故谓之夷望也。南有夷望溪水南出重山,远注沅。沅水又东得关下山
东带关溪,泻注沅渎。沅水又东历临沅县西,为明月池,白壁湾。湾状半月,清
潭镜澈,上则风籁空传,下则泉响不断。行者莫不拥檝嬉游,徘徊爱玩。沅水
又东历三石涧,鼎足均跱,秀若削成,其侧茂行便娟,致可玩也。又东带绿萝
山,颓岩临水,悬萝钓渚,渔咏幽谷,浮响若钟。沅水又东迳平山西,南临沅水,
寒松上荫,清泉下注,栖托者不能自绝于其侧。沅水又东迳临沅县南,县南临沅
水,因以为名,王葬更之曰监沅也。县南有晋徵士汉寿人袭玄之墓。铭,太元中
车武子立。县治武陵郡下,本楚之黔中郡矣。秦昭襄王二十七年,使司马错以陇
蜀军攻楚,楚割汉北与秦,至三十年,秦又取楚巫黔及江南地,以为黔中郡。汉
高祖二年,割黔中故治为武陵郡,王葬更之曰建平也。南对沅南县。后汉建武中
所置也。县在沅水之阴,因以沅南为名。县治故城,昔马援讨临乡所筑也。沅水
又东历小湾,谓之枉渚。渚东里许,便得枉人山。山西带脩溪一百馀里,茂竹便
娟,披溪荫渚,长川迳引,远注于沅。沅水又东入龙阳县,有澹水,出汉寿县西
杨山。南流东折,迳其县南。县治索城,即索县之故城也。汉顺帝阳嘉中改从今
名。阚骃以为兴水所出,东入沅。而是水又东历诸湖,方南注沅,亦曰渐水也。
水所入之处,谓之鼎口。沅水又东历龙阳县之氾洲,洲长二十里,吴丹杨太守李
衡植柑于其上。临死,敕其子曰:吾州里有木奴千头,不责衣食,岁绢各匹。太
史公曰:江陵千树橘,可当封君。此之谓矣。吴末,衡柑成,岁绢千匹。今洲上
犹有陈根馀枿,盖其遗也。沅水又东迳龙阳县北,城侧临沅水,沅水又东合寿溪,
内通大溪口有木连理,根各一岸,而凌空交合。其水上承诸湖,下注沅水。
△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入于江。
沅水下注洞庭湖,方会于江。
△泿水出武陵镡城县北界沅水谷。
《山海经》曰:祷过之山,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是也。
△南至郁林潭中县,与邻水合。
水出无阳县,县故镡成也。晋义熙中,改从今名。俗谓之移溪,溪水南历潭
中,注于泿水。
△又东至苍梧猛陵县为郁溪,又东至高要县为大水。
郁水自郁林之阿林县东迳猛陵县。猛陵县在广信之西南,王莽之猛陆也。
泿水于县左合郁溪,乱流迳广信县。《地理志》苍梧郡治,武帝元鼎六年开。
王莽之新广郡,县曰广信亭。王氏《交广春秋》曰:元封五年,交州自羸<阝娄>县
移治于此。建安十六年,吴遣临淮步骘为交州刺史,将武吏四百人之交州,道路
不通。苍梧太守长沙吴巨拥众五千,骘有疑于巨,先使谕巨,巨迎之于零陵,遂
得进州。巨既纳骘而后有悔,骘以兵少,恐不存立。巨有都督区景,通略与巨同,
士为用。骘恶之,阴使人请巨,巨往告景,勿诣骘。骘请不已。景又往,乃于厅
事前中庭俱斩,以首徇众,即此也。郁水又迳高要县。《晋书·地理志》曰:县
东去郡五百里,刺史夏避毒,徙县水居也。县有鹄奔亭,广信苏施妻始珠,鬼讼
于交州刺史何敞处,事与斄亭女鬼同。王氏《交广春秋》曰:步骘杀吴巨,区景,
使严舟船,合兵二万,下取南海。苍梧人衡毅、钱博,宿巨部伍,兴军逆骘于苍
梧高要峡口,两军相逢,于是遂交战,毅与众投水死者,千有馀人。
△又东至南海番禺县西,分为二;其一,南入于海。
郁水分泿南注。
△其一,又东过县东南,入于海。
泿水东别迳番禺,《山海经》谓之贲禺者也。交州治中合浦姚文式问云:
何以名为番禺?答曰:南海郡昔治,在今州城中,与番禺县连接,今入城东南偏,
有水坈陵,城倚其上,闻此县人名之为番山。县名番禺,傥谓番山之禺也。
《汉书》所谓浮牂柯,下离津,同会番禺,盖乘斯水而入越也。秦并天下,略定
扬越,置东南一尉,西北一候,开南海以谪徙民。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召龙川
令赵佗曰:闻陈胜作乱,豪杰叛秦,吾欲起兵,阻绝新道,番禺负险,可以为国。
会疾绵笃,无人与言,故召公来,告以大谋。嚣卒,佗行南海尉事,则拒关门设
守,以法诛秦所置吏,以其堂为守,自立为王。高帝定天下,使陆贾就立佗为南
越王,剖符通使。至武帝元鼎五年,遣伏波将军路博德等攻南越,王五世,九十
三岁而亡。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也。建安中,
吴遣步骘为交州,骘到南海见土地形势,观尉佗旧治处,负山带海,博敞渺目,
高则桑土,下则沃衍,林麓鸟兽,于何不有?海怪鱼鳖,鼋鼍鲜鳄,珍怪异物,
千种万类,不可胜记。佗因冈作台,北面朝汉,圆基千步,直峭百丈,顶上三
畮,复道回环,逶迤曲折,朔望升拜,名曰朝台。前后刺史、郡守,迁除新至,
未尝不乘车升履,于焉逍遥。骘登高远望,睹巨海之浩茫,观原薮之殷阜,乃曰:
斯诚海岛膏腴之地,宜为都邑。建安二十二年,迁州番禺,筑立城郭,绥和百越,
遂用宁集。交州治中姚文式《问答》云:朝台在州城东北三十里。裴渊《广州记》
曰:城北有尉佗墓,墓后有大冈,谓之马鞍冈。秦时占气者言,南方有天子气。
始皇发民凿破此冈,地中出血,今凿处犹存。以状取目,故冈受厥称焉。王氏
《交广春秋》曰:越王赵佗,生有奉制称藩之节,死有秘奥神密之墓。佗之葬也,
因山为坟,其垅茔可谓奢大,葬积珍玩。吴时,遣使发掘其墓,求索棺柩,凿山
破石,费日损力,卒无所获。佗虽奢潜,慎终其身,乃令后人,不知其处,有似
松、乔迁景,牧坚固无所残矣。邓德明《南康记》曰:昔有卢躭,仕州为治中,
少学仙术,善解云飞。每夕,辄凌虚归家,晓则还州。尝于元会至朝,不及朝列,
化为白鹄,至阁前,回翔欲下,威仪以石掷之,得一只履,躭惊远就列,内外左
右,莫不骇异。时步骘为广州,意甚恶之,便以状列闻,遂至诛灭。《广州记》
称吴平,晋滕脩为刺史。脩乡人语脩,鰕须长一赤,脩责以为虚。其人乃至东
海,取鰕须,长四赤速送示脩,脩如服谢,厚为遣。其一水南入者,郁川分派,
迳四会入海也。其一即川东别,迳番禺城下,《汉书》所谓浮牂柯、下离津,同
会番禺盖乘斯水而入于越也。泿水又东迳怀化县入于海。水有<鱼昔>鱼。裴渊
《广州记》曰:<鱼昔>鱼长二丈,大数围,皮皆炉物。生子,子小随母觅食,惊则
还入母腹。《吴录·地理志》曰:<鱼昔>鱼子朝索食,暮入母腹。《南越志》曰:
暮从脐入,旦从口出。腹里两洞肠,贮水以养子。肠容二子,两则四焉。
△其馀水又东至龙川县为涅水,屈北入员水。
泿水枝津衍注,自番禺东历增城县。《南越志》曰:县多鵕鸃。鵕鸃,山
鸡也。光色鲜明五彩眩耀利距善斗世以家鸡斗之,则可擒也。又迳博罗县,西界
龙川,左思所谓目龙川而带坰者也。赵佗乘此县而跨据南越矣。
△员水又东南一千五百里入南海。
东历揭阳县,王莽之南海亭,而注于海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2-22 1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