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結束,共軍沒接受國民政府指示,逕自收取東北日軍佔地,請問,當年唯一的合法政府是誰?不會是共黨吧?
========================================================
当年唯一的合法政府?刮民党拿着苏联的人枪钱武装颠覆正统北京刮民政府以后中国还有什么唯一合法政府?莫非你指的是延安?还是你觉得中共作为抗日武装力量没有权力收复被日军沦陷的国土?刮民党没发话,老百姓活该当亡国奴,是吧?
正統政府一說已解釋。
既然知道刮军龟缩在西南还说什么?
谁让刮民党滚出华北回也回不来的?
PS:刮民政府于1940年停止对八四的军饷供给,八四不承认刮民政府的领导地位天经地义,更何况刮民政府本就是武装上位的暴徒,没有任何合法性
好吧,你說革命後誰不靠武裝上位?共啊?兵不血刃?所以以你的邏輯來看,現在的合法性有多少? 0%?
縮在西南,好笑,不知你讀的是哪一本歷史書,報上名來。
國軍邊打邊徹,當然也包括不知為數只有數萬的共軍,但不是每一場主要戰役都有打吧?
你既然認為它是龜縮西南,我列出我的數據,也請你倒時候列出你的。
中日大型戰役:
1937年8月-11月松滬會戰
國軍兵力600,000名士兵(75個師和9個旅)200架戰機 16輛戰車(陸軍裝甲兵團第一連)
傷亡約150,000-200,000人 陣亡中將軍長1人 陣亡師長、副師長4人 陣亡團長28人 陣亡營長44人
1937年9月-11月太原會戰
國軍兵力~580,000人(6個集團軍) 傷亡約100,000人
1938年1~6月徐州會戰
國軍兵力600,000人,64個師 傷亡約100,000人
1938年6-10月武漢會戰(包括蘇聯航空自衛隊)
國軍兵力1,100,000人(120個師) ~200架戰機 30艘戰艦 傷亡~400,000名國軍~100名蘇軍
1939年3月-5月南昌會戰
國軍兵力 4個集團軍,200,000人 傷亡~51,000人
1939年5月隨棗會戰
國民革命軍第2,11,13,26,30,31,33,39, 44,45,67, 75,84,94軍共220,000人 傷亡~20,000人
1939年9-10月第一次長沙會戰
國軍共30多個師240000人
1940年5月至6月棗宜會戰
國軍54個師約380,000人 陣亡37,000人負傷51,000人失蹤23,000人
1941年3月至4月上高會戰
國軍100,000人(11個師) 傷亡20,533人
1941年3月 中條山戰役
國軍180,000人(8個軍團) 42,000人陣亡 35,000人被俘 (日方統計)
等等不再多述,僅列前期其中10場大型戰役,
你所說的龜縮二字,嚴重污辱抗日的各位先烈英豪,希望你能收回。
我們再看國共於8年抗戰的最大兩起衝突。
黃橋戰役,又稱黃橋事件,是1940年10月,蘇北地區中國共產黨的新四軍為擴大根據地而向當地駐紮的國軍發起的戰役。它是新四軍改編以來最著名的戰役之一,該戰役的進攻對象並非日軍或偽軍,而是參加過台兒庄會戰的抗日將領、國民黨中央委員、江蘇省主席韓德勤的主力部隊。
中共認為韓德勤一向反共,其所轄國軍部隊和新四軍在此前有多次武裝衝突,中共稱其為國民黨頑固派、頑軍或者偽頑。黃橋戰役中新四軍獲得勝利,佔領了泰州姜堰。戰役自十月三日起至六日結束,韓德勤部第八十九軍軍長以下一萬一千餘人被共軍擊敗,軍長被殺。
皖南事變又稱為新四軍事件。該事變發生於1941年1月4日-1月14日,是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轄下的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部隊與新四軍之間的一次衝突事件,事件中,共產黨新四軍所屬軍部兵力與皖南部隊遭到了嚴重的損失。一般認為,此事件原因為稍早兩黨軍隊的軍事衝突——黃橋事件。1941年1月4日夜晚,新四軍軍部和皖南部隊9000餘人由涇縣雲嶺地區出發,準備分左、中、右三路縱隊,經江蘇南部向長江以北轉移。5日,部隊行至茂林地區時,遭到顧祝同以新四軍「違抗中央移防命令,偷襲圍攻國軍第40師」為由,將新四軍軍隊包圍和襲擊。全軍約9000人,除約2000人在黃火星、傅秋濤率領下突圍外,大部被俘、失散或陣亡。
雖然皖南事變是抗戰時期國共衝突中,國民黨難得的大勝利,但事實上並未完全消滅總兵力達9000、3.5萬支步槍、460挺機關槍之新四軍,甚至連傷其十分之一都不到,在實質上遠不如之前包括「黃橋事件」等衝突中國軍的損失。
補充:根據國共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協定,新四軍在編製上屬於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領導。但是新四軍事實上聽命於延安的共產黨。
鄧子恢在《新四軍的發展壯大與兩條路線的鬥爭》(《星火燎原》第六卷第三九四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出版。 )中記載:
少奇同志在分析這些情況之後,認為要開闢蘇北,要建立以蘇北、皖北為中心的華中抗日根據地,單靠新四軍現在江北的四、五支隊力量是不夠的。因此少奇同志在淮南反摩擦以後便向中央提出建議:如果我們要向東發展,解決蘇北問題,最大障礙是頑軍韓德勤。韓是國民黨中央委員,江蘇省主席,是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所屬部隊號稱十萬,聲勢不小,要掃除這個絆腳石,全面解決蘇北問題,單靠現有江北部隊顯然力量不足,因此建議中央從華北調八路軍一就師南下,並令江南陳、粟部隊北上,歸中原局統一指揮。這個電報發出不久,中央便同意少奇同志的建議,即要陳毅、粟裕兩同志率蘇南部隊渡江北上,調八路軍第五縱隊三個旅南下,進入蘇北,歸中原局統一指揮。一九四〇年十月黃橋一戰,陳、粟部隊殲頑韓主力,我五縱隊也已進入蘇北鹽城。
你覺得這種衝突對國民政府來說,會慷慨給錢給叛軍?除非他喝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