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查看: 8162|回复: 36

有奶便是娘——全真教和丘处机的真面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4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侠友!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x
本帖最后由 不容青史俱成灰 于 2013-7-4 13:06 编辑



一、两大汉卝奸教卝派

        大元皇帝忽必烈气度恢宏,对一切宗卝教流派都很包容,曾经下旨说,无论是和尚、道卝士、阿訇,只要是给大元朝乞福的经,尽管念,因此京卝城的各类修行者很多。他们游走于达官显贵之间,出卖着智慧,收获着利益。除了海纳百川,为我所用的利益动机以外,在这种宽容的胸襟背后,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自信——新兴的蒙元帝卝国根本无惧有人利卝用宗卝教来反抗自己,认为自己的铁骑能够轻易粉碎任何民变,并足以压服大多数人的反抗之心。
        在各个教卝派之中,最红的要算全真教和五斗米教。在中国北方,除了两淮这种穷苦之地属于五斗米教的势力范围外,其它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长春教的势力范围。在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是抗金英雄,他的几个弟卝子也非常爱卝国,为了抗金不惜性命,然而事实却与此恰恰相反。在真卝实的历卝史上,王重阳和其手创的全真教从未有过任何抗金之举,丘处机是和吴三桂毫无分别的大汉卝奸,全真教也是一个毫无气节,典型的“有奶便是娘”的汉卝奸教卝派。






二、金人的走狗

        在灭卝亡辽国之后,金兵杀入中原,击垮北宋,在江淮以北的广袤土地上推行起了半奴卝隶制卝度,北地数千万百卝姓身处水深火卝热之中,思念故国尤甚。于此同时,江淮以南的百卝姓在南宋王朝的率领下,以赵构、秦桧、岳飞、韩世忠、吴玠等人为首,掀起了反攻北方、收复失地的运动。北方苦卝不卝堪卝言的百卝姓们眼见机会来临,纷纷揭竿而起,对这场“收复中原”、“还我河山”的军事行动做出了积极响应。
        就在这样的大背卝景下,全真派为了光大道统,不惜充当金人的鹰卝犬,协助其维持在中国北部的奴卝隶统卝治。由于战乱纷繁、民生疾苦,当时有很多人试图通过宗卝教来寻求心灵寄托,然而此时江北地区的大部分教卝派已经撤往江南,剩下的也基本被金人扫卝荡一空,百卝姓们并无太多选择,只好皈依于全真教,丘处机趁机广纳门卝徒,长春派一时势力大张。
       虽然史料中并无确载,但仅凭常识,我们也不难看出,全真派与金人早有勾结,若非其早就在暗地里表达了投效阶前之意,愿意充当金人入主中原的马前卒,承诺会利卝用宗卝教力量为金人在北方施行统卝治提供帮助,劝诱江北百卝姓老老实实当顺民,迎合了金人的需要,在其它教卝派均被铲除的同时,全真教为何就能独善其身?从全真派突然就与金人走得很近来看,说不定在金人入主中原时,全真派还做了诸如招降、带路、提供情报之类的汉卝奸行为。
        1188年三月,丘处机奉金世宗诏,赴燕京塑王重阳、马丹阳像于官庵,并主持了“万春节”醮事,向皇帝作了“持盈守成”的仪式,此举不啻于正式确认了全真派与金人的合作关系,全真教此后更是声名大振,成为当时的宗卝派领卝袖。坐大后的全真教在北方颇具威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舆卝论和民卝心,对金人的统卝治十分有利,因此大金对全真教礼敬有加,加意扶持。在国卝家机器的全力协助之下,这个数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小教卝派,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江北首屈一指的大宗。
        尝到甜头的全真教分外珍惜金廷的宠信,丘处机死心塌地扶保大金,曾经果断回绝了宋宁宗的征召,视汉统的继承者南宋王朝如无物,刘处玄、王处一等掌教也相继向大金效忠,王处一更曾应金世宗的邀请进宫讲授道卝学。此时的全真派,已经成为金人的铁杆盟友,靠着积极投效异族,以及自身对异族主卝子的利卝用价值,从江北亿万汉卝人奴卝隶中脱颖而出,混成了统卝治阶卝级中的一员,为了稳固金人的统卝治自然更是不遗余力。1214年,山东爆发了杨安儿起卝义,知恩图报的丘处机在闻讯后,马上主动请缨,前往协助金军镇卝压起卝义。凭藉丘仙长宗卝教领卝袖的崇高声望,在剿抚并用之下,登州和莱州等地的大起卝义很快便烟消云散。
   





三、改换门庭

        就在全真派在金人面前正颇为得宠,混得风生水起之时,蒙古逐渐崛起于漠北,并于1211年开始伐金,至1219年时,其胜势已然十分明显。就在此时,成吉思汗召请丘处机前往草原,欲求长生之术。为了预铺后路,丘处机故伎重演, 急忙携十八弟卝子北上,耗时一年,不远万里地前去谒见成吉思汗,自此便与如日中天的蒙古人搭上了线,还被成吉思汗册封为国师,他的几个主要弟卝子(尹志平、李志常、张卝志敬、宋德方等),后来也均受元廷册封,为蒙古人统卝治中原充当得力助手。
        由于1219年的局势尚不明朗,全真派与南宋也突然亲近起来,在宋、蒙合力灭卝亡金国后,全真教立即向重新入主中原的南宋王朝效忠。不过宋、蒙很快便反目为敌,蒙古铁蹄大举南下,江淮以北地区再次沦陷。丘处机之前“脚踩两只船”的行为被证明是高卝瞻远瞩之举,全真派马上易帜,继降附大金之后,又投靠了蒙古人。
        对于积极来投的全真派,元廷大力笼络,比金国当年更为器重礼遇。1224年,元太祖赐虎符、玺书,命其掌管天下道卝教,诏免道院及道众一切赋税差役。借着帝王隆威,丘处机进一步广度道徒,大建宫观,全真教盛极一时。这个创立未久,根基颇为浅薄的教卝派,就因为处世圆卝滑,缺乏气节,不断改换门庭,积极投靠强者阶前效力,竟然自乱世中脱颖而出,迅速声名远播,最终竟然混成了道卝教领卝袖。至于那些不惜自身,浴血抗金、抗元的爱卝国教卝派,则先后全被扫平,很多甚至道统断绝,如今已然不传于世了。
        全真派在蒙元入主中原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和张弘范、刘整等北方汉卝人的阀主一样,后来都成了大元的开国功臣,颇受信重优待。凭恃自己的统卝治高层身份,以及在元廷心中的利卝用价值,全真派行卝事肆无忌惮,倚仗特卝权欺卝压百卝姓,侵吞了大量的地产,连当时汉卝人的精神殿堂孔庙都被其侵夺了大半,直到元廷担心激起变卝乱,加以约束才略加收敛。







四、献媚邀宠

     五斗米教入教的门槛不高,上缴五斗米粮即可,在初建之时也颇有“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节表现,可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拿着大宋的供奉,私下里却与忽必烈勾勾搭搭,为蒙古人把江南万顷良田变为坟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元军所过之处,尸横遍野,本与道卝家的悲悯之心格格不入,三十五代天师与其合作,已是下乘之举,但有着全真教这个榜样在,还可以推脱几句,便也学着全真派,谎称自己是为了伺机劝说蒙古人减少对江南的杀卝戮,这才委身其阶前,试图用谎卝言来搪塞天下的悠悠之口。等到三十五代天师死后,奉忽必烈之命总领江南道卝教的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继续利卝用装神弄鬼的本领替元朝卖命,颇受元廷赏识。
        整体来看,全真教和五斗米教一掌北方,一控南方,是当时中国最为兴盛的两大御用宗卝派,并且形成了激烈竞争之势。终元一朝,双方的争卝权夺利和献媚邀宠就从未停歇过,然而论起投敌先后,全真派要比龙虎山早了数十年,在蒙古贵卝族圈子里的根基也远非新近归附的天师教所能比,因此当五斗米教在与全真派争抢地盘和信卝徒时,始终落于下风。






五、汉卝奸的正面作用

        很多人认为,全真教投靠异族,充当汉卝奸,利卝用自己的名望和宗卝教影响来帮助异族维持其在江北的残卝暴统卝治,固然于大节有亏,却并非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和荣华,而是试图委身敌侧,伺机劝诱,好为沦陷区百卝姓争得更好的生存条件。而全真教劝诱百卝姓们放弃反抗,甘当顺民,也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沦陷区并无意义的战乱,为民生带来了莫大的好处,远比倡导虚妄的“收复中原”的那些无脑愤卝青要睿智得多。因此高屋建瓴地看,全真派表面污卝秽,内心高洁,所作所为俱是高卝瞻远瞩、忍辱负重、大智大勇、利卝国卝利卝民之举,其精神操守堪称白璧无瑕,我们理应千古歌颂,并加以仿效。
        同样的道理,吴三桂迎降鞑清,可以视为加速满、汉融合,结束两方长期战乱的壮举,其行为在实效上令国卝家尽早一统,百卝姓也及时从战乱的苦难中挣脱而出,实可谓居功至伟。而汪主卝席组建伪政卝府,令沦陷区百卝姓的待遇大为改善,像南京大屠卝杀这样的惨事再也未在东南半壁出现。在沦陷区内,物流通畅、社卝会秩序井然,大部分百卝姓的生活反倒比兵匪一家、治安混乱、财政吃紧、民生凋敝的国统区还要富足几分。汪主卝席苦心孤诣,像丘处机一样活人无数,其拳拳丹卝心,着实令人又敬又佩。反倒是史可法、赵率教、夏完淳之流,不恤民生,不识进退,妄自抗拒异族天兵,螳卝臂卝当卝车,徒增百卝姓苦痛。最终史阁部忠义之名千古传颂,求仁得仁,可那十七万希望投降苟活,却被他以“忠义”之名强行裹挟,最终更因他的无谓坚持而被残卝忍屠戮的扬州百卝姓,又能得到些什么?
        笔者不得不承认,上面的这些说法亦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完全能够自卝圆卝其卝说;而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汉卝奸也确实有其积极的一面。当异族入侵时,到底是该选择“拼死抗击”,还是“顺天应命”?那些以身殉城的将领到底是保家卫国、不恤自身,还是冥顽不灵,抱残守缺,阻挡历卝史进程?在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下,必将得出南辕北辙的结论。
       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原则去对大汉卝奸们定位、评价,都应对所有汉卝奸遵循同样的裁决依据。如果厚此薄彼,采用双重否则,那势必就将失去公允性,无法卝令人信服。在金庸通过自己影响力极大的小说歪卝曲历卝史之后,如今卖卝国组卝织全真教声名极佳,众人景仰,被视作操守忠贞的爱卝国教卝派。而即使是知道其卖卝国求荣丑行的人,也对其给予了充足的理解和同情,认为都是身陷异族统卝治后不得已的行为。可对性质与全真派毫无二致的长伯兄、兆铭兄等人,却施以迥然不同的态度,这委实是一件很不公正的事儿。
        而且这些人所认为的“全真教改善了北方百卝姓的生活”,也完全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全真派给江北百卝姓带来的灾卝难和负担,远比其带来的微茫好处要大得多。由于统卝治者的鼎力支持,全真派扩张急速,观中道卝士如云,这些享有特卝权的人不事生产,不服徭役,他们的日常消耗和本该承担的劳卝役,全都摊卝派到了其他百卝姓身上。换言之,因全真派而受益的,只是有幸加入教卝派的一小撮人,江北大部分在残卝暴的奴卝隶制统卝治卝下哀哭呻卝吟的百卝姓,除了本来就要承担的重税、重役之外,还要再额外供养全真派这些汉卝奸同卝胞,负担只会更重。在全真派教卝派大兴、风光无限的背后,正是无数江北百卝姓的佝偻瘦骨和凄苦面容。
        那些加入全真派的道众,大多没什么骨气,更不会有什么坚贞的道卝德操守和不惜自身为百卝姓谋幸福的无私情怀,其中一些人还只是希望明卝哲卝保卝身,改善生计,另一些人则完全就是积极充当异族的狗腿子,从而趁机渔利。仗着金人、蒙人的宠信,全真教大肆圈地,夺占百卝姓良田无数,将无数的同卝胞化做了自己的佃农甚至农卝奴,宗卝派中的首卝脑大率都是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在当时,全真教可是江北地区的香饽饽,只要能够跻身其中,便能一步登天,马上成为上等人。若是混不进去,就只能当低贱的农卝奴,在供养金国主卝子的同时,还要再受这些有异族撑腰的同卝胞们的苛待。






六、汉卝人最后机遇的沦失

       另一些人则认为,不应过份苛责这些汉卝奸,毕竟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少数,大部分人在统卝治已成事实,抵卝抗没有希望以后,都会选择做奴卝才和顺民,这根本无可厚非。如果强卝奸已不可避免,那与其无谓地辛苦反抗,倒不如知情识趣,顺势享受,这样既身心舒卝爽,对方在起身后,或许还能再丢给自己一个馍。
       其实笔者将心比心,也觉得贪生畏死乃是人情之常,卖卝国求荣更是人们的常选道路之一,因此全真教毅然投敌也是有情可原。但在笔者看来,既然做了婊卝子,就不要再想着立贞卝洁牌坊,全真派既然聪明而识时务地选择了舍声名而取实利,也确实得到了大量的实际利益,那就老老实实等着挨骂好了,想要名利双收,未免过于贪心。
        事实上,当全真教一头扎入蒙元怀抱之时,华夏大地上的局势其实尚不明朗,南方汉卝人保家卫国的抗争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抵卝抗未尝就没有意义。当蒙古大汗蒙哥死于钓卝鱼城后,忽必烈为了与元老们支持的亲弟卝弟阿卝里不哥争位,强行解散了大忽鲁台(蒙古汗国的元老会,相当于美国的参议院),致使其与蒙古贵卝族集卝团彻底反目。就在他自封可汗,统南征军与南宋交战之时,草原上的蒙古势力拥戴阿卝里不哥登上汗位,双方之后便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血战。由于忽必烈违背祖制,阿卝里不哥又代表了正统的继承权,忽必烈麾下的蒙古军卝队做战消极,频频败北。就在这关键时刻,忽必烈以北方汉军为主力,击败了阿卝里不哥,华夏大地自此成为其囊中之物。
       蒙古贵卝族集卝团的内战给汉卝人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在这几年中,北方汉卝人的态度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局势的走向,他们选择降顺还是抵卝抗绝非毫无分别。在这个蒙古人两败俱伤的关键时期,如果北地的汉卝族豪门和大地主们振臂一呼,广大百卝姓群起呼应,再巧用局势,南宋大有可能乘势收复北地,并借助北方的人力资源和物资、天险重建防线,振兴汉统。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地。此时在中国北方,尽是全真教这种罔顾家国大卝义,丝毫不顾百卝姓饱受摧卝残的痛苦,只想着自身荣华富贵的汉卝奸集卝团,他们紧密地团结在忽必烈旗下,成为他最为得力的臂膀,扶助他虎踞中国,也为自己争得了“三等人”的身份,比第四等的“南人”强出许多。汉卝人卝大族的积极投效,极大地感卝召、引领了北方的汉卝人们,无数人积极投效到蒙古人阶前,可以说,忽必烈的胜利,以及大元朝的最终建立,与北方豪族们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最终近百年的异族统卝治降临中国,华夏文明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破卝坏。

评分

参与人数 1声望 +4 收起 理由
唐老鸭 + 4 发帖辛苦

查看全部评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1-7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事情很难说,毕竟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阿
少林寺其实也差不多啦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1-9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re776 于 2013-1-9 21:08 编辑

      有意思,太天真了。与异族合作在传统观念看来固然是德行有亏。但是在一个混乱的年代,最重要的要保存自己。与其做无谓的抵抗,倒不如顺势而为。丘处机见成吉思汗时就说到:“要长生,须清心寡欲;要一统天下,须敬天爱民。”在丘处机的影响下成吉思汗曾令“止杀”。因其一言所获救之人不在其数。

       至于最后说到蒙哥死后,北方汉族地主没有把握时机,进行反抗。首先要更正一点,蒙哥没有死在襄阳(那是神雕侠侣),而是死在川东钓鱼山。时间是1259年,此时正值南宋理宗末期,贾似道当政。在经历了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诸奸臣当道后,朝政已不可为。别说北伐,就连自保都成问题。蒙古虽然内耗,出现了一个战略缓冲期。但是南宋朝廷显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倒是成就了贾似道捏造大捷的个人政绩。
       而且,南宋朝廷的背信弃义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先和金朝同盟,眼看金朝就要被灭,马上反水想捡个便宜。(不过也没捡着)。好吧,既然是弱国,抱抱强国大腿也无不可。可惜蒙哥死后,贾似道害怕自己伪造大捷的消息被拆穿,为了隐瞒事件真相,囚禁了忽必烈的和谈使者长达16年,平白错过了一次极好的和谈良机。
      另外北方不像南方,有众多的河流山川可以倚作屏障,利于蒙古战马奔袭。内无可守之险,外无可期之援,北方汉族地主们必然会做出现实的考量。

      最终近百年的异族统治降临中国,华夏文明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破坏。这帽子扣得太大了。和异族合作的汉族地主固然可耻,但是更可恨的是那些误国误民的奸臣昏君。如果要追溯责任,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秦桧,是高宗,是蔡京,是徽宗。正如冯梦龙所言:“靖康有李纲不用,而用黄潜善、江伯彦;咸淳有汪立信不用,而用贾似道;德佑有文天祥不用,而用陈宜中。然则宋不衰于金,自衰也;不亡于元,自亡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vincent0825 发表于 2013-1-7 10:24
这种事情很难说,毕竟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阿
少林寺其实也差不多啦

其实贪生畏死乃是人之常情,卖国求荣也是人们常选道路之一,但做了婊子,就不要立牌坊,想名利双收,未免过于贪心了。

查先生将这个毫无气节的汉奸教派塑造成抗金英雄,道德典范,就和他将大汉奸吴六奇塑造成反清义士一样可耻、可笑。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fire776 发表于 2013-1-9 21:06
有意思,太天真了。与异族合作在传统观念看来固然是德行有亏。但是在一个混乱的年代,最重要的要保存 ...

是钓鱼城,我搞错了。

当时朝局确实不行,但不必归罪于赵构和秦桧,当时金国势强,国内军阀日渐坐大,裁撤武将兵权,已是必行之路。赵构能从山河破碎的危局中建立南宋,为汉族文明保住元气,已然是功不可没。

后期的一些南宋皇帝缺乏锐意进取之志,这是错失良机的重要原因,也是北方地主和广大人民百姓选择向蒙元异族效忠的原因之一,这些人也因此得到了三等人的身份。

但无论如何,金庸将全真派塑造成爱国教派,蛊惑视听,颠倒黑白,也未免太扯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1-26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构登基依始,北方涌现出了大批抗金势力,而且尚有半部未沦陷。赵构却没有利用这种形势,不任用宗泽、李纲等抵抗派,偏安于一隅,丧失了光复河山的绝好良机。
      宋朝的将不专兵,在有效防止内患的同时,也导致宋军战斗力低下。以中兴四将为代表新型军事集团,统帅对将领和士兵的控制极强,成为了南宋的主力军。如果放手任用,或能收复失地,但可能会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在内忧和外患的抉择过程中,高宗选择了后者,毕竟通过丧失一些权益,还是能缔结和约的。可见赵构保住的不是汉族的元气,而是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承认金朝对北方的控制,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血泪换来的。
      汉人、南人都是被统治阶级,两者差别没那么大。都不能学习蒙古语言文字、练武、拥有马匹......我一直强调的是,如果真的是一个有担当朝廷,需要他的民众做出是否向异族效忠的选择吗?
     金庸小说里的全真教。小说而已,认真你就输了,例如神雕里的某淫贼还是全真教第六任掌教。王重阳建立全真教的时候,金朝在中原的统治已经稳固了。在我看来,全真教只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做出了合适的选择而已。谈不上光彩,也不能说无耻,为生存吗。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1-28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咳咳,清朝时,少林寺还誓死保护玄烨呢?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2-9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识时务者为俊杰,况且道教佛教本身就是为了消除百姓的痛苦,哪顾得了那么多,但请不要对金庸先生下重手吧...撇开这些不谈,金庸先生小说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也是非常成功的。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2-14 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貌岸然的那种最讨厌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fire776 发表于 2013-1-26 11:23
赵构登基依始,北方涌现出了大批抗金势力,而且尚有半部未沦陷。赵构却没有利用这种形势,不任用宗泽 ...

我并不认为北方地主投靠异族有多可耻,情势所迫,没道理江南百姓幸福安乐,却要求北方人抛家舍业维护汉统,当汉奸也是有情可原,无可厚非。

我只是不认同查先生在自己的小说里颠倒黑白,歪曲人们的史观,虽然他的小说写得确实很不错。

对于南宋的历史问题,倒想谈一谈。

“可见赵构保住的不是汉族的元气,而是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承认金朝对北方的控制,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血泪换来的。”

其实保住汉族元气,汉统文化,与保住赵构的统治地位,并不矛盾,而是一致地。

如果放任岳飞等藩镇坐大,最终像赵匡胤般兵变,国中大乱,金人趁机南下,也并非国家之福。

至于南宋初年,宗泽之流说什么北上收复失地,其实根本就是疯子的呓语,当时赵构连保命都勉强,又如何能与金人在平原上交手?进而反攻到吉林黄龙?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2-26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见赵构保住的不是汉族的元气,而是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承认金朝对北方的控制,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血泪换来的。”
两者的确不矛盾。我想说的是:赵构主要目的是能偏安于一隅,南方相对安定,汉族保住元气是其伴随产生的附带结果。而这一切都是通过牺牲北伐将士和沦陷区人民换来的。这个代价是很大的。

看来楼主对藩镇有所偏见。其实强大的地方诸侯势力未必是都是坏事。东晋在南渡后能生存百多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扬州和荆州两个中心保持平衡。能任用像恒温这样的强臣守险地。在外有强敌压境的情况下,设置强藩不失为可行之策。
再者,岳飞等人还没有到形成藩镇的地步。藩镇的基本要件是有地盘有武装,不受中央管辖。除了岳家军等带有私人武装性质外,其他离藩镇相去甚远。

“如果放任岳飞等藩镇坐大,最终像赵匡胤般兵变,国中大乱,金人趁机南下,也并非国家之福。”
楼主真是深谋远虑,我只能说,赵构也是这么想的。在我看来,宋朝恰恰缺的就是强藩。北宋统治者深以五代藩镇割据唯忧,以守内虚外为国策。拥有一支庞大的中央军——禁军。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呵呵,不是盖的,徽宗时禁军真的有八十万。广大的禁军不但成分复杂,(有很多来源于地痞流氓、流民、灾民),而且长期养尊处优,不注重训练,缺乏纪律约束,到北宋末年已经腐化到了极点,当面对金兵铁骑时,八十万禁军大部溃散...

由于战事紧急,南宋朝廷被迫下放军权,出现了军阀化倾向。韩、张、岳家军内部团结,战斗力强,是抗金的主力。这就是赵构最头痛的地方,能打仗的部队不是自己的嫡系。于是做出了我前面说的的抉择,把兵权收回,将各部队整编为禁军,消除了军阀的萌芽,同时宋军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到高宗晚年就有些不堪用了。

至于担心岳飞等藩镇做大。以当时情况,收复失地,解救北方人民才是汉族最大的利益。如果事成,大可封王,使其镇守于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至于兵变,那更是无妄之谈。且不说岳飞等人又没有这心,就算有这个心,手下都能保证一条心吗?况且大乱之后北方民力凋蔽,民心思定,也不足以支撑。
担心金人南下。金人人数远少于汉人,一旦被逐出中原,必定大伤元气,何言入侵中原,君不见从金到后金经过了多少时间。

“至于南宋初年,宗泽之流说什么北上收复失地,其实根本就是疯子的呓语”这句话的论据,就是下面的“当时赵构连保命都勉强,又如何能与金人在平原上交手?进而反攻到吉林黄龙?”
楼主真相了。事实上就是赵构在逃跑,宗泽等人在抵抗。南宋初期所有抗金战争,都不是在赵构指挥下进行的。金兵并非不可战胜,宗泽、李纲的东京保卫战打的很成功的。平原交手请百度郾城之战。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3-3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额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13-3-1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容青史俱成灰 于 2013-3-10 17:32 编辑
fire776 发表于 2013-2-26 00:24
“可见赵构保住的不是汉族的元气,而是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承认金朝对北方的控制,以及广大北 ...


有几点探讨一下。

1、当赵构刚即位,手下一片混乱,之后又被金人一直赶到江南逃命的时候,宗泽喊叫什么“北伐中原”,根本是痴人说梦。所谓的“东京保卫战”的成功,无非是后人歪曲历史的吹渲,如果详查一下从二帝被掳,到之后金人一支孤军横扫南宋全国,就知道在北地草原,宋朝残军根本无还手之力。
在这个时期,赵构卑躬屈膝,争取时间,收拢力量,发展自身,才是正途,若和宗泽一起去“北伐中原”,就真把汉统断送了。
因此,此时“牺牲北伐将士和沦陷区人民”换取偏安一隅,是现实逼迫下无奈的做法。

2、等到金国军事力量下降,南宋稳住阵脚后,此时两国军事力量差不多,北方野战宋军不是金人对手,金人南侵也捞不到便宜。赵构和秦桧曾经策动过一次北伐中原,好像是1140年吧,南宋军打到河南,前锋是岳飞部,结果眼看情况不妙,赵构担心军事主力被歼灭,撤军,岳飞部断后,最后“辙乱旗靡”,勉强逃回。
由此战不难看出,此时南宋仍然没有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能力。

3、以赵构最疑忌的岳飞而言,一支军队占据一个省,军队内部、省区内部的行政权、任免权、财政,大率由岳飞一手掌控,和藩镇显然并非“相去甚远”。岳飞是赵构一手从小卒提拔到元帅的心腹,若非严重威胁到皇权,赵构又何必杀他?
4、阁下认为,藩镇化才是军队强大的源泉,在下不敢苟同。难道如今倡导各军区坐大割据,中国的武装力量反会增强不成?
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必须统筹规划调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力量。事实上,北伐时南宋军的瓶颈,正是各支藩镇怀有异心,协同不力,之前的许多败仗、庸仗也是为此。
赵构削除藩镇,军队国家化,整体化,恰是让南宋军事力量提高的一步。

5、赵构死前南宋军虽然控制自如,整体力量增强,但单支部队已不如北伐之时。但这并非削除藩镇所致,而是南宋放弃了北伐之念,军队缺乏实战磨砺的结果。
南宋和金国,此时谁也干不死谁,继续打下去,只会两败俱伤而已,徒增百姓苦痛。我是赵构,亦要言和。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3-16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来越有趣了,那么继续吧
1、2两点其实就是一个意思。“金人过于强大,宋军不是对手,北伐是没有胜算的,偏安一方是无奈之举。”那请容我娓娓道来。
靖康元年正月,金人渡河。"取小舟以济,凡五日,骑兵方绝,步兵犹未渡。旋渡旋行,无复队伍。金人笑曰:“南朝可谓无人。若以一、二千人守河,我岂得渡?”面对金人的来袭,徽宗出奔,钦宗即位(也想逃跑,遭到李纲苦劝而止)李纲临危受命,担起了保卫京师的重任。“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纲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这是第一次东京保卫战,金人乘灭辽之威南下,号六万,见到宋朝已有防备(勤王的部队有二十万),索要点金银及三镇土地就匆匆退兵了。“时北兵已去,太上还宫,上下恬然,置边事于不问。”好不容易安生下来,偏偏有个李纲在鼓吹金人威胁论,要求加强军备。这不是赤裸裸地在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局么,于是“未几,以纲专主战议,丧师费财,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军安置;再谪宁江。”
是年十一月,金人再次包围了东京,此时的开封毫无防备,于是有靖康之耻,北宋灭亡。金人灭辽之速,已出自己意外。吞并了偌大一个国家,须得慢慢消化。“若使宋人应付得宜,不示弱,不召侮。”金人本不想急速南侵。及金人渡河,亦并无意灭宋,故得割让三镇之约即北去。只是徽钦二帝的软弱可欺,金人才得寸进尺,最终一不做二不休灭了北宋。靖康时金人的兵锋正盛,当如果应对得当,未尝不可以黄河为界。(金人的重心在于经略黄河以北地区,从其先后扶持张邦昌、刘豫的伪政权就可以看出)

至于你说的金兵一只军队扫平南宋全国。那应该是建炎三、四年间,金兀术大举入寇,一直追着高宗逃到温州那次吧。说扫平全国有些夸张吧,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定点清除,目标只有一个,高宗。目的只是想永绝后患,当时金人连黄河南岸的地区都无法统治,何况长江以南。
“在这个时期,赵构卑躬屈膝,争取时间,收拢力量,发展自身”你把他看的太伟大了吧。卑躬屈膝不假,建炎二年就主动要向金人称臣了。其他三样,我可以概括成一点,就是要确保自身的统治地位。赵构不去迎回钦宗就是最好的例子。
再者,从赵构定都临安就可以看出他胸无大志。李纲就曾经进谏“臣尝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不然,中原非复我有,车驾还阙无期,天下之势遂倾不复振矣。”
在有诏书说要去东南时,李纲更是苦劝:“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以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一旦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地;盗贼亦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夫南阳光武之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有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谷粟;南通荆湖、巴蜀,可以取财货;北距三都,可以遣救援。暂议驻跸,乃还汴都,策无出于此者。今乘舟顺流而适东南,固甚安便,第恐一失中原,则东南不能必其无事,虽欲退保一隅,不易得也。况尝降诏许留中原,人心悦服,奈何诏墨未干,遽失大信于天下!”而定都临安只是贪图风景秀丽,这是一个中兴之主该做的吗?杭州附近有一处名叫留下,即留做行宫,就是赵构取的名。

你所言的1140年,应该指的是绍兴十年那次吧。这次北伐是高宗和秦侩发动的吗?在我印象里这对君臣好像只对一件事情热心,那就是——和谈。绍兴九年,金兀术毁成约,执宋使,分道南侵,再取河南、陕西州郡,宋亦出兵。因对方主战,而这一面的主战派重见抬头。
这一年宋军取得了辉煌战绩。有刘锜的顺昌大捷,也有岳飞的郾城大捷。你说此时双方兵势相当,不对,那时南宋正处在军事最强期,而金国已经走下坡路了。
就当时国力言,宋兵并非不能抗金。两国情势,不能以靖康为例。因将帅人材与兵力不同靖康时。
中国太平已久,人生不见兵革,庙堂之相,方镇之将,皆出童贯、蔡京、王黼、梁师成之门,无一可倚仗者。至南渡诸将帅,皆自营伍战阵建功自显。陈亮所谓“人才以用而见其能否”,又曰:“东西驰骋而人才出。”韩、岳诸将皆一时良选也。而金则老帅宿将,日就死亡,所用之人,未能尽如开国时之盛。
兵员方面,到绍兴九年,岳家军总兵力已经增至十万多人,而且有两万多人的兵力是骑兵。此时的岳家军已经成为步兵、骑兵、水兵各兵种齐全的强大军事集团,并且是在频繁的战事中逐步成长壮大起来,战斗力极强。
金国方面,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于公元1114年誓师起兵,公元1115年建国号大金。在这之后,金国女真兵几乎每年都要打仗。到绍兴十年宋金再次开战之时,总人数本来就不多的金国女真兵已经持续打了二十多年的仗。战死沙场的金兵金将累积起来有很多,老死病死的金兵金将也不少,死于内讧的金国良将同样不在少数,而贪图享乐且骄惰厌战的金兵金将则更加多。“驯致极盛,乃自患其宗族国人之多,积其猜疑,卒自戕贼,遂致强本刊落,醇风锲薄,将帅携离,兵士骄惰。”经过几十年的频繁战争消耗,曾经骁勇善战的女真兵所剩无几,而女真本民族的人口本来就比较少,于是金国女真统治者们不得不从契丹人、渤海人、奚人和汉人中征调大量兵员补充。但是,由异族人拼凑而成的军队不仅战斗力比不上女真兵,而且对金国的忠诚度也没有保证,金国将领甚至还要带着女真兵去“押解”那些“剃头签军”上阵。
事实上,在绍兴十年前后,金国主要依靠完颜宗弼(兀术)一人强撑大局。从两淮到中原,从中原到川陕,到处都能见到宗弼元帅那勤劳忙碌的身影。堂堂的大金国,曾经有“兄弟子姓才皆良将,部落保伍技皆锐兵”之威名盛誉的金兵金将,到如今,落到依靠完颜宗弼一人苦撑大局,可见“金之国势亦曰殆哉”!

绍兴十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在最有利于金国女真骑兵发挥威力的天时和地利条件下,岳家军在兵力尚未集中的情况下以寡击众而取胜,先后在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中击败金军主力,这标志着宋金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黄河以北的各地抗金义军趁机揭竿而起,并形成了燎原之势。在京东、京西路,岳家军的忠义统制都接连取得重要胜利,并攻克占领了如永安军、南城军等地;在黄河以北的河东路,忠义军攻占了十一州军;在黄河以北的河北路,众多州县的民众起义。
绍兴十年岳飞北伐之时,南宋使臣洪皓正被金国女真人扣留在冷山,“距金主所都仅百里”。洪皓在《使金上母书》中写道:“顺昌之败,岳帅之来,此间震恐。”如果“直捣黄龙”中的黄龙府指的是金兵的巢穴,那么,这个地方已经提前感受到了震惊和恐慌。
而在绍兴十年七月下旬岳飞大军班师之后,没过多久,从金国逃归南宋的宋使宋汝为就向南宋朝廷上书说:“女真乘袭取契丹之锐,枭视狼顾,以窥中原。一旦长驱,直捣京阙,升平既久,人不知兵,故彼得投其机而速发,由是猖獗两河,以成盗据之功。既而关右、河朔豪杰士民避地转斗,从归圣朝,将士戮力,削平群盗,破逐英雄,百战之余,勇气万倍。回思曩昔,痛自惭悔,人人扼腕切齿,愿当一战。加以金人兵老气衰,思归益切。是以去岁顺昌孤垒,力挫其锋,方其狼狈逃遁之际,此国家乘胜进战之时也。惜乎王师遽旋,抚其机而不发,遂未能殄灭丑类,以成恢复之功。”

至于“辙乱旗靡”,出自《三朝北盟会编》。表扬下楼主,还是看了不少书的,可是,可是就不能多思考下。此书根据多人的亲身经历或所闻所见记录成书“各说异同,事有疑信”其真实性有待商榷。最重要的是“辙乱旗靡”就是大溃败吗?眼看北伐就要成功,朝廷十二道金牌说要退兵,一样可以导致士气低落,军心涣散,以至于“辙乱旗靡”。说到退兵,最心痛就是那句“朝廷有诏,吾不得擅留”只能发出一声叹息了。

3 藩镇最后再讲,就说岳飞之死与和议的达成。你说的很对,岳飞和他的岳家军严重威胁到了皇权,而且是和议的最大障碍。
纵说宋军一时不能恢复中原,直捣黄龙,然使宋室上下决心抗战,金兵亦未必能再渡长江。强敌在前,正是策厉南方奋兴振作的一个好材料。惜乎高宗自藏私心,一意求和。“殿中侍御史常同言:“先振国威,则和战皆在我;一意议和,则和战常在彼。”且绍兴十一年之和议,实为战胜而议和,战胜而割地,更与绍兴八年情节不同。”
对内则务求必伸,对外则不惜屈服。
高宗非庸懦之人,其先不听李纲、宗泽,只是不愿冒险。其后,不用韩、岳诸将,一意求和,则因别有怀抱。绍兴十一年淮西宣抚使张俊入见,时战事方殷,帝问:“曾读郭子仪传否?”俊对以未晓。帝谕云:“子仪时方多虞,虽总重兵处外,而心尊朝廷。或有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怏望。故身享厚福,子孙庆流无穷。今卿所管兵,乃朝廷兵民。若知尊朝廷如子仪,则非特一身飨福,子孙昌盛亦如之。若恃兵权重,而轻视朝廷,有命不即禀,非特子孙不飨福,亦有不测之祸,卿宜戒之。”此等处可见高宗并非庸弱之君。惟朝廷自向君父世仇称臣屈膝,而转求臣下之心尊朝廷,稍有才气者自所不甘,故岳飞不得不杀,韩世忠不得不废。绍兴八年,赵鼎言:“士大夫多谓中原有可复之势,请召诸大将问计,恐他时议论,谓朝廷失此机会。”帝曰:“不须恤此,不和则梓宫、太后、渊圣无可还之理。”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请增兵,帝曰:“上流地分诚阔远,宁与减地分,不可添兵。尾大不掉,古人所戒。”是高宗决心对内加强统治,而无意无对外恢复,其意态岂不十分鲜明乎?

岳飞见杀,正士尽逐,国家元气伤尽,再难恢复。敌国间维持不战的状态,绝不是通过一方跪拜求和就能得到的。一纸“臣构”的“子孙世代,谨守臣节”的所谓和议,恬堕猥懦,不足为天下哂;北伐志士的鲜血虽大多空洒,却仍是南宋这个国家得以继续维持的真正原因。从此以后,这个国家也仅仅只剩下一个躯壳,在达成和约的那一刹那,她的精神已经死了,走向灭亡也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女真民族封建化之前,北方沦陷区内的百姓绝对不会轻易屈服于金国女真统治者的淫威。而宋朝要获胜,关键就是要抢在女真民族完成封建化之前,收复失地。可惜,丧权辱国的绍兴和议,加上南宋统治者自毁长城,冤杀岳飞,终于让本来不应长期出现的南北分裂对峙局面,成为了现实。

4 关于藩镇
藩镇其实不一定都是坏事,关键要看运用。“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必须统筹规划调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力量。”这句话没有错,可惜少个前提,那就是中央的统筹规划是及时正确的。“藩镇是军队强大的源泉”我原话不是那么说的吧。北宋之所以积弱,就是因为对地方削弱过分,百万精兵集与京师,地方都是老弱残兵连缉拿盗贼都有困难。在金人南下,战争激烈的情况时,中央政权已经近瘫痪(皇帝都忙着逃命),强藩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引用李纲的对赵构的奏对如下:
“今国势不逮靖康间远甚,然而可为者,陛下英断于上,群臣辑睦于下,庶几靖康之弊革,而中兴可图。然非有规模而知先后缓急之序,则不能以成功。
  夫外御强敌,内销盗贼,修军政,变士风,裕邦财,宽民力,改弊法,省冗官,诚号令以感人心,信赏罚以作士气,择帅臣以任方面,选监司、郡守以奉行新政,俟吾所以自治者政事已修,然后可以问罪金人,迎还二圣,此所谓规模也。至于所当急而先者,则在于料理河北、河东。盖河北、河东者,国之屏蔽也。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今河东所失者忻、代、太原、泽、潞、汾、晋,余郡犹存也。河北所失者,不过真定、怀、卫、浚四州而已,其余三十余郡,皆为朝廷守。两路士民兵将,所以戴宋者,其心甚坚,皆推豪杰以为首领,多者数万,少者亦不下万人。朝廷不因此时置司、遣使以大慰抚之,分兵以援其危急,臣恐粮尽力疲,坐受金人之困。虽怀忠义之心,援兵不至,危迫无告,必且愤怨朝廷,金人因得抚而用之,皆精兵也。
  莫若于河北置招抚司,河东置经制司,择有材略者为之使,宣论天子恩德、所以不忍弃两河于敌国之意。有能全一州、复一郡者,以为节度、防御、团练使,如唐方镇之制,使自为守。非惟绝其从敌之心,又可资其御敌之力,使朝廷永无北顾之忧,最今日之先务也。”

“赵构削除藩镇,军队国家化,整体化,恰是让南宋军事力量提高的一步。”我只见忠臣良将,诛锄略尽。人才既息,士气亦衰。高宗不惜用严酷手段,压制国内军心士气,对外屈服,结果免不了及身再见战祸,亦无颜面再临臣下,遂传位于孝宗。其实还不如对面的金世宗,好歹人家也是“小尧舜”。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13-4-2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来越有趣了,那么继续吧
1、2两点其实就是一个意思。“金人过于强大,宋军不是对手,北伐是没有胜算的,偏安一方是无奈之举。”那请容

我娓娓道来。

一二点不是一个意思,一个是说北宋刚亡时的状态,一个说的是1140年的状态。



金人本不想急速南侵。及金人渡河,亦并无意灭宋,故得割让三镇之约即北去。只是徽钦二帝的软弱可欺,金人才得寸进尺,最终一不做二不休灭了北宋。靖康时金人的兵锋正盛,当如果应对得当,未尝不可以黄河为界。(金人的重心在于经略黄河以北地区,从其先后扶持张邦昌、刘豫的伪政权就可以看出)

----这里不太认同。金人由要求割让三镇,变为彻底攻宋,不是因为二帝软弱可欺,而恰是因为李纲等愤青带动宋廷妄自启衅,让金人中主战派占到上风。

北宋亡前亡后,确实是金人最强之时,军事上可以轻易摧毁长江以北的宋军,只是因为扩张过速,无力统治这块土地而已。


至于你说的金兵一只军队扫平南宋全国。那应该是建炎三、四年间,金兀术大举入寇,一直追着高宗逃到温州那次吧。

说扫平全国有些夸张吧,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定点清除,目标只有一个,高宗。目的只是想永绝后患,当时金人连黄河

南岸的地区都无法统治,何况长江以南。

-----无力统治一块土地,和军事上占据绝对上风,并不矛盾。



“在这个时期,赵构卑躬屈膝,争取时间,收拢力量,发展自身”你把他看的太伟大了吧。卑躬屈膝不假,建炎二年就

主动要向金人称臣了。其他三样,我可以概括成一点,就是要确保自身的统治地位。赵构不去迎回钦宗就是最好的例子


----赵构肯定有确保自身统治地位的私心,但这与其卧薪尝胆的国策并不矛盾。换言之,就算换成一个毫无私心的人在他的位置上,难道不该“卑躬屈膝,争取时间,收拢力量,发展自身”么?客观表现来看,赵构做得已经不错了。



再者,从赵构定都临安就可以看出他胸无大志。李纲就曾经进谏“臣尝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

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不然,中原非复我有,车驾还阙无期,天下之

势遂倾不复振矣。”
在有诏书说要去东南时,李纲更是苦劝:……而定都临安只是贪图风景秀丽,这是一个中兴之主该做的吗?杭州附近有一处名叫留下,即留做行宫,就是赵构取的名。

----李纲、宗泽,都就是些脑子进水的愤青,如果你看看南宋初年,赵构惨到什么程度,就知道此时说什么定都关中、北伐中原都是胡扯淡,当时我记得赵构连麾下几千人的粮草都筹不到,百官工资都发不起,手下能指挥的部队不到三万人……而面对的是“满万不可敌”,刚刚灭掉北亚霸主辽国、以及北宋帝国,朝气勃勃的金国铁蹄。

除了当孙子,称臣,舔鞋底,赵构还能做什么?

谁在那个位置,能不舔?

他能在关中立稳脚跟么?他跑到温州都差点被逮住,在关中能撑几个月才当俘虏?

李纲的智商只要在30以上,就不会出这种脑残的孬点子,根本就是把赵构往火坑里推。

幸好赵构是有脑子的,不然南宋根本建立不起来,华夏汉统在1130年就断绝了。



你所言的1140年,应该指的是绍兴十年那次吧。这次北伐是高宗和秦侩发动的吗?在我印象里这对君臣好像只对一件

事情热心,那就是——和谈。
----以南宋初年的军制,如果岳飞没得到高宗和秦桧的允许,敢北上的话,是谋反罪名,只有举国上下,以皇帝为轴心,才能有此役的发生。既然知道刘锜参战,你就该知道这是高宗居中谋划,以宰相秦桧发布具体命令推出的全国北伐行动。事实上,令六七成的南宋军队也大多参与了此役,并非岳家军独自行为。


这一年宋军取得了辉煌战绩。有刘锜的顺昌大捷,也有岳飞的郾城大捷。你说此时双方兵势相当,不对,那时南宋正处

在军事最强期,而金国已经走下坡路了。

----此时的南宋,在秦桧、赵构等人的努力下,战斗力已然大幅提高;而金国的战斗力却下滑不少,因此才会出现野战能打成平手的现象。

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不过是混战后平手罢了,金人攻城未果,不表示战败。河南当时战局,是金人收缩主力于开封,准备以逸待劳,拉长南宋军补给线,然后在开封附近决战,试图一役重创南宋主力,进而渡江攻灭南宋。在岳家军为前锋的南宋军行至此处时,虽然占了十几座城池,但未能重创金人主力,高宗已觉不妙,不敢冒险决战,才急令撤军。

这里比较复杂,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


3 纵说宋军一时不能恢复中原,直捣黄龙,然使宋室上下决心抗战,金兵亦未必能再渡长江。强敌在前,正是策厉南方奋兴振作的一个好材料。惜乎高宗自藏私心,一意求和。“殿中侍御史常同言:“先振国威,则和战皆在我;一意议和,则和战常在彼。”且绍兴十一年之和议,实为战胜而议和,战胜而割地,更与绍兴八年情节不同。”对内则务求必伸,对外则不惜屈服。

----宋军连开封都拿不下,岳飞说什么打到吉林黄龙,根本是痴人呓语。岳氏一力求战,或有收复故土之意,也未尝没有挟战自重之心。

1140年的情况,只要南宋主要军事力量不过江北伐,不给对方在平原上聚歼自己主力的机会,金人已经无力攻破南宋长江防御。而南宋在北方则实力偏弱,由于缺少马匹,胜了无法重创敌人以马军为核心的军队,败则必遭毁灭性打击。

这种状况下,空谈北伐,却无相应的行动力,空自两国敌对消耗,并无益处。



在女真民族封建化之前,北方沦陷区内的百姓绝对不会轻易屈服于金国女真统治者的淫威。而宋朝要获胜,关键就是要

抢在女真民族完成封建化之前,收复失地。

----封建化令金国的政治结构更为稳定,但从灭辽开始,金人的战斗力逐年下降,对于要北伐的宋军而言,拖的越久越好。



4 关于藩镇
藩镇其实不一定都是坏事,关键要看运用。“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必须统筹规划调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力量。”这

句话没有错,可惜少个前提,那就是中央的统筹规划是及时正确的。“藩镇是军队强大的源泉”我原话不是那么说的吧

。北宋之所以积弱,就是因为对地方削弱过分,百万精兵集与京师,地方都是老弱残兵连缉拿盗贼都有困难。在金人南

下,战争激烈的情况时,中央政权已经近瘫痪(皇帝都忙着逃命),强藩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引用李纲的对赵构的奏对

如下:

“赵构削除藩镇,军队国家化,整体化,恰是让南宋军事力量提高的一步。”我只见忠臣良将,诛锄略尽。人才既息,

士气亦衰。高宗不惜用严酷手段,压制国内军心士气,对外屈服,结果免不了及身再见战祸,亦无颜面再临臣下,遂传

位于孝宗。其实还不如对面的金世宗,好歹人家也是“小尧舜”。

----你混淆了这两件事。

首先,统一集权,才能将国家的武力发挥到最高,因此藩镇化必不可取,必先中央集权,方能强国。

其次,绍兴和议之后,金、宋两国陷入和平年代,无征战磨砺,导致双方的武装水平大幅下滑。但南宋的这种下滑,并不是因为削藩导致,而是因为削藩后没有北伐的壮志,厉兵秣马导致。

换言之,赵构宰了岳飞这个军阀之后,如果励精图治,发展军备,南宋的军事力量必然大增。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4-4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re776 于 2013-4-4 16:20 编辑

这里不太认同。金人由要求割让三镇,变为彻底攻宋,不是因为二帝软弱可欺,而恰是因为李纲等愤青带动宋廷妄自启衅,让金人中主战派占到上风。

纲谓:“所需金币,竭天下且不足,况都城乎?三镇,国之屏蔽,割之何以立国?至于遣质,即宰相当往,亲王不当往。若遣辩士姑与之议所以可不可者,宿留数日,大兵四集,彼孤军深入,虽不得所欲,亦将速归。此时而与之盟,则不敢轻中国,而和可久也。”......纲退,则誓书已行,所求皆与之......《宋史李纲传上》
在义兵云集,敌军孤军深入之际,全盘接受无理条件,不正是二帝的软弱可欺,而致使金人日轻中国吗?

至于愤青带动宋廷妄自启衅,而让金人中主战派占到上风一言着实可笑。
第一,和平是需要实力基础的,如果没有相当的军事实力,光靠一味地委曲求全是无法满足金人的狼子野心的。
第二,如果把抗击入侵家园,烧杀掳掠的侵略者的行为视作妄自启衅,我则无话可说。
第三,李纲等主战派在朝时间不长,占主导地位的是和议派的声音。第一次东京保卫战胜利后,本可趁胜追击,伺机歼灭金人主力,却被吴敏、唐恪、耿南仲等和议派压住,禁止追击。种师道,李纲曾提出在黄河两岸屯重兵,以防止金人趁秋高马肥再次南下,这项意见则因花费甚剧而未被采纳。

至于李纲个人,“上下恬然,置边事于不问。”让他心灰意冷,曾多次请求致仕;主战派官员的罢黜,和议派的上台使其发出了“事无可为者矣!”的感叹;未几本人也因“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遭到贬斥。
待到“金兵再至,上悟和议之非。”则为时已晚,这是汉族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有兴趣可以读读《靖康稗史笺证》,不多介绍了。
当钦宗穿着华服,带着成箱的金银财宝,怀着莫大的诚意来到金营求和时,迎接他的只有一根冰冷铁链。和平是需要武力支持的,妥协、退让、乃至俯首帖耳都只能助涨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无力统治一块土地,和军事上占据绝对上风,并不矛盾。

我不否认南宋初年金人军事实力占优,只是想指出金人实力有限,还没有到一支军队扫平南宋全国的地步,客观上给了南宋朝廷站稳脚跟的时间。再者,即便是这个时候,金人也非不可战胜,宗泽在东京也曾屡败之,对了,这也是史官的胡说八道,忘了,抱歉。

赵构肯定有确保自身统治地位的私心,但这与其卧薪尝胆的国策并不矛盾。换言之,就算换成一个毫无私心的人在他的位置上,难道不该“卑躬屈膝,争取时间,收拢力量,发展自身”么?客观表现来看,赵构做得已经不错了。

李纲、宗泽,都就是些脑子进水的愤青,如果你看看南宋初年,赵构惨到什么程度,就知道此时说什么定都关中、北伐中原都是胡扯淡,当时我记得赵构连麾下几千人的粮草都筹不到,百官工资都发不起,手下能指挥的部队不到三万人……而面对的是“满万不可敌”,刚刚灭掉北亚霸主辽国、以及北宋帝国,朝气勃勃的金国铁蹄。
除了当孙子,称臣,舔鞋底,赵构还能做什么?
谁在那个位置,能不舔?

王者无私,即便是有私心,那也应该是国家民族的大义为先,个人利益荣辱为后,否则就是一名失格的统治者。那么让我们看看这位卧薪尝胆中兴之祖的客观表现吧。

赵构何许人也,即位之初,就“令开封府买拆洗女童不计其数”“搜求之甚,过于攘夺,愁怨之声,比屋相闻”。(题外话,原来LOLI控自古就有)在下诏称“欲巡幸东南以避狄”时,李纲坚决反对,称此为“偷取一时之安适,而忘祸患之在后”。朱熹评论李纲言“方南京建国时,全无纪纲。自李公入来,整顿一番,方略成个朝廷模样。”李纲所提出的,是修内而攘外“能守而后可战,能战而后可和…不务战守之计,唯信讲和之说,则国势益卑,制命于敌,无以自立矣。”这样的观点,令高宗惶恐,他的愿望,并不在于先守后战,以期收复失地,而是就此无虞地生活下去。他当然不乏支持者,如黄潜善、汪伯彦之流。这二人均入《宋史奸臣传》。

在相处数月后,高宗对李纲已表现得极为烦厌了,我欲巡东南,你却谏此为偷安于一时,忘祸于其后;我欲不耻和,你却言“欲和则不可”; 我欲清静,你却操兵讲武,要求修城壁,治器械,教水军,习车战;我欲太平,你却谈先守后战,图盼大举讨伐,恢复河山,以报不共戴天之仇。李纲的种种忤背高宗意愿的举措,令得这个年仅二十岁的青年浑身不适,越发恼怒其人。此时的他,对李纲不再和颜悦色,也将那初时“朕知卿忠义,非相卿不可”的念头收回,对外称“纲多掠世俗虚美,以此协比成朋,变白为黑”“(纲)志大才疏,用之必亡人之国,故不复用”。甚至痛恨地道:“李纲孩视朕!”

其实,从张浚的弹劾辞中,我们完全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读出李纲任相期间攘外修内的种种作为。张所奏十数事为:杜绝言路,独擅朝廷,事之大小,随意必行,买马之扰,招军之暴...擅易诏令等,从这些事,我们便知李纲任相后,实在是在尽心事业,于是事无巨细,他都揽于已身,亲力亲为。力图以更除旧弊浊气,扩招兵马之举实现恢复之志。种种事务皆由他断处,这必然为其它朝臣所不惯看,他甚至要求高宗更易诏令,这自然也使高宗觉得在“孩视”于他。于是李纲仅仅担任相位七十五天就黯然离去了。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小朝廷自迁扬州后,数月前李纲为相时所挈划的一切军政事均废止。而有论恢复者,皆罢逐而去。没有异声,天下也就在自欺欺人中昇平了。于是管弦声起,柘枝舞炽。又是一夕月圆之夜,君臣兴好,皆以为良辰美景不可负,殿内帐中,烛火通彻。丝竹袅袅,蛮鼓咚咚,奏的是承平盛世曲,舞的是年丰民乐章。自是笑语不绝,歌乐不休。

金国尝遣使以赴伪楚为名抵开封,宗泽知此事,称这些人名为出使伪楚,实际则是窥探我军事,于是将其拘囚于狱。高宗闻知后,大为惊恐,这怎么了得,得罪金国怎么了得?!迅速下旨要求宗泽将其人“迁置别馆,优加待遇”。宗泽对此忿忿不已,上奏称“臣之朴愚,不敢奉诏,以彰国弱”。高宗对宗泽的答复甚是恼怒,却又恐如若此时降罪于他,会令得金使的况遇更为不可收拾,于是,便又下一诏:“卿弹压强梗,保护都城,宽朕顾忧,深所倚仗。但拘留金使,未达朕心。朕之待卿尽矣,卿宜体此。”  

此后,金军屡次南袭均为宗泽所败。宗在审时度势后,积极筹划北伐。他接连上二十余道奏章,乞请高宗还都,全面主持北伐大计。高宗对于这一请求,甚觉可笑,放弃扬州之安适而身陷战火间?一乐土一危境,朕如何不知抉择?欺朕不智吗?于是,对之置于不理。等不到高宗明确的答复,宗泽的上奏言辞一次激烈于一次,矛头直指高宗:“信凭奸邪与贼虏为地者之画”,对于北方“七路千百万生灵,如粪壤草芥,略不顾恤”“不忠不义者但知持宠保禄,动为身谋,谓我祖宗二百年大一统基业不足惜,谓我京城、宗庙、朝廷、府藏不足恋,谓二圣、后妃、亲王、天眷不足救”。
      
最终,这位耿直忠义的名将忧愤成疾,高呤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大呼“过河、过河、过河”后,含恨而终。宗泽这支擎柱的倒下并不令高宗觉得伤心和担忧。他任命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十二月,他又分别任命黄潜善、汪伯彦为左、右相,他称“潜善作左相,伯彦作右相,朕何患国事不济!”

再看履职的东京留守及左右相们的表现吧。杜充任东京留守后,一改宗泽之所为,不是积极备战,居然掘开河堤,令黄河改道入淮,以此阻止金军的进攻。一年后,当金军攻开封时,他弃城而逃,使得中原东、西、南、北四京皆陷敌手。正是这样的人,高宗依旧将其奉作救星,并把他的职务超擢升为右相、同知枢密院事。宋廷对其的升官制词称:“徇国忘家,得烈丈大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杜充后兼江、淮宣抚使,统兵十万镇守南京。可是,高宗及朝廷的恩隆并不能改变他贪生的本质,不久,他便投降金朝,成为有宋以来第一个以宰相之身投敌者。高宗至此还不解“朕待充自庶官拜相,可谓厚矣,何故至是?”何故至是?!记得高宗父徽宗在金军攻来时,大呼“我平日性刚,不意金人敢尔。”这“何故至是”与“不意金人敢尔”竟如出一辙,二者皆可谓不明不智之人呀。         

至于黄、汪二相呢?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即不备战,亦不作逃逸考虑。二人下令“禁止街市不得扇摇边事,亦不许士庶般挈出城。”为显雍容,他们终日搬弄佛经,听闻和尚克勤说法。大约深仰乌衣巷谢安与人围棋之雅量,形势不为所动,危境亦能淡定从容。又或许对杜充寄予极大期冀,深信这个“小儿辈”能传来捷报:“大破贼矣”,二人便可在谈笑间,令得樯橹灰飞烟灭。

就这样,掌军事与理政务者便如此轻率平淡地处置着国事。可是,金军的铁骑终非纸糊,刀革也异常地坚利。黄、汪二人拜相不久的次年初,金军急袭扬州,二月便攻至离扬州城咫尺的安徽天长境内。此时,高宗因无患国事而正在宫中行乐,欢好之际,闻得内待疾报的金人来矣,顿时心惊胆裂,面无生色,自此,便落下“痿腐”之病。何者为“痿腐”之病?即丧失生育能力。这一回,寡人好色而寡人有疾了!            

卑躬屈膝倒的确不假。为了能达到苟安的目的,他对于步步进逼的仇寇表现得更加谦卑,不断地派祈请使、通问使以图保持现状。对于致金国的国书称谓,更是由“大宋皇帝构”改作了“宋康王赵构”,自去大宋皇帝之号而只称康王。到了后头,其苟且之心已无可复加,在国书中称“愿去尊号,用正朔,比于藩臣”,直截了当地向金国表达了宋朝只作它的属国而奉其为正朔,又称,天间之间,全是大金国,绝不可能有与大金国分庭抗礼的。我愿率宋廷上下臣服,就不必远劳贵军奔波来征服我们啦!他在一份国书中为求得可怜,作出卑微痛苦状道:“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若偏师一来,则束手听命而已...建炎三年之间,无虑三徙,今越在荆蛮之地。所行益穷,所投日狭,天网恢恢,将安之耶?是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唯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已也。”

后面的争取时间,收拢力量,发展自身,我看改成达成和议,偏安一方,苟且行乐更为贴近。二十岁登基至五十六岁逊位,不以忍辱偷生为耻而终以“和好不念”,甚至于孝宗即位,他还在以太上皇的身份影响和左右着孝宗的政治,特别是伐金的战略。当孝宗向他力陈“恢复大计”时,高宗道:“大哥,俟老者百岁后,尔却议之。”

王曾瑜先生在其作《宋高宗传》中评道:“他有一个雄健大丈夫的体魄,却很不协调地包裹着一个卑怯得出奇的灵魂。”实在算是对高宗最深刻准确的评判。

他能在关中立稳脚跟么?他跑到温州都差点被逮住,在关中能撑几个月才当俘虏?
李纲的智商只要在30以上,就不会出这种脑残的孬点子,根本就是把赵构往火坑里推。
幸好赵构是有脑子的,不然南宋根本建立不起来,华夏汉统在1130年就断绝了。

“钱塘江,不可渡,汴京水,终离去。纵使埋到崖山崖,白骨也知无避处。”不修战备的结果就只能一味逃跑。如能任用贤臣良将,招兵买马,修城筑垒,赶制兵械,东京、关中又有何不可守呢?否则纵有长江天堑,亦难阻挡胡马南下。

你未免把他看的太高了。诚然赵构对于稳定局面是起过积极作用的,但是没有赵构,还有其他宗室,还有众多的抗金义士、义军,华夏汉统绝不会因其一人而断绝。

扒一扒脑残李纲的孬点子。
“一曰议国是。谓中国之御四裔,能守而后可战,能战而后可和,而靖康之末皆失之。今欲战则不足,欲和则不可,莫若先自治,专以守为策,俟吾政事修,士气振,然后可议大举。
   二曰议巡幸。谓车驾不可不一到京师,见宗庙,以慰都人之心,度未可居,则为巡幸之计。以天下形势而观。长安为上,襄阳次之,建康又次之,皆当诏有司预为之备。”
说的很清楚了,是先修内政,以守为策,这才是“收拢力量,发展自身”。

未几,有诏欲幸东南避敌,李纲苦劝“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不然,中原非复我有,车驾还阙无期,天下之势遂倾不复振矣。”“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以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西北,一旦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地;盗贼亦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
时关中尚未失陷,凭借三辅之险,再依靠西北的精兵健马,关中有何不可守?

《七修类稿 》称高宗不欲恢复看来是真的,否则也不会放弃中原形势之地而奔于东南一隅。李纲“金人将乘间以扰内地;盗贼亦将蜂起为乱。”的预言也不幸一语成谶。
“车驾遂东幸,两河郡县相继沦陷,凡纲所规画军民之政,一切废罢。金人攻京东、西,残毁关辅,而中原盗贼蜂起矣。”
谁之过?

----以南宋初年的军制,如果岳飞没得到高宗和秦桧的允许,敢北上的话,是谋反罪名,只有举国上下,以皇帝为轴心,才能有此役的发生。既然知道刘锜参战,你就该知道这是高宗居中谋划,以宰相秦桧发布具体命令推出的全国北伐行动。事实上,令六七成的南宋军队也大多参与了此役,并非岳家军独自行为。

没错,这次北伐是全国性的行为。高宗、秦桧是主和派不假,但朝廷里还是有其他声音的。绍兴九年,金兀术毁成约,执宋使,分道南侵,再取河南、陕西州郡,宋亦出兵。面对金人的背信弃义,铁杆金粉秦桧也难以压下主战派的声音。其次经历了“刘苗之变”这样类似于兵谏的事件后,他也不得不表现的更加强硬些。再者,如果金人真的大举入侵,也会严重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于是就有了南宋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北伐之役。

此时的南宋,在秦桧、赵构等人的努力下,战斗力已然大幅提高;而金国的战斗力却下滑不少,因此才会出现野战能打成平手的现象。

战斗力提升是秦桧、赵构的努力吗?南渡以来,诸擅兵于外,稍自揽权,财力渐充,兵势自壮。我咋觉得都是楼主眼中那些骄横跋扈的藩镇将军干的呐。如楚州的韩世忠,四川的吴玠兄弟,以及鄂州的岳飞等。这些才是南宋的精锐部队,而不是赵构的禁卫军。

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不过是混战后平手罢了,金人攻城未果,不表示战败。河南当时战局,是金人收缩主力于开封,准备以逸待劳,拉长南宋军补给线,然后在开封附近决战,试图一役重创南宋主力,进而渡江攻灭南宋。在岳家军为前锋的南宋军行至此处时,虽然占了十几座城池,但未能重创金人主力,高宗已觉不妙,不敢冒险决战,才急令撤军。
这里比较复杂,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
宋军连开封都拿不下,岳飞说什么打到吉林黄龙,根本是痴人呓语。岳氏一力求战,或有收复故土之意,也未尝没有挟战自重之心。

是没拿下,还没到就已经被敕令退兵了。只要能光复河山,拯救黎民于水火,挟战自重之心又算得了什么呢?

1140年的情况,只要南宋主要军事力量不过江北伐,不给对方在平原上聚歼自己主力的机会,金人已经无力攻破南宋长江防御。而南宋在北方则实力偏弱,由于缺少马匹,胜了无法重创敌人以马军为核心的军队,败则必遭毁灭性打击。
这种状况下,空谈北伐,却无相应的行动力,空自两国敌对消耗,并无益处。

在绍兴十年(1140年)金国败盟之后,宋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这标志着金强宋弱的形势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点连向来畏敌如虎的宋高宗赵构也看得清清楚楚。如绍兴十一年(1141)初金兵再犯淮西时,宋高宗赵构就认为:“中外议论纷然,以敌逼江为忧,殊不知今日之势与建炎不同。建炎之间,我军皆退保江南。杜充书生,遣偏将轻与敌战,故敌得乘间猖撅。今韩世忠屯淮东,刘锜屯淮西,岳飞屯上流,张俊方自建康进兵,前渡江窥敌,则我兵皆乘其后。今虚镇江一路,以檄呼敌渡江,亦不敢来”(《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9)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以及其后发生的所有怪事,比如,战胜而跪地称臣、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完败的绍兴和议,完全是在极端条件下发生的极端事件。宋高宗赵构向来担心武将功高震主,唯恐武将做大,为尽快解除诸大将兵权而急于向金国求和,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而奸相秦桧则卖国求荣,“欲坚和议而必解诸将之兵”,两人交相为用而曲相成,急于用北伐将士的战绩作资本去与敌国议和。试想一下,如果金人真的没有收到重创,以金人的贪得无厌能够那么容易达成和议吗?

----封建化令金国的政治结构更为稳定,但从灭辽开始,金人的战斗力逐年下降,对于要北伐的宋军而言,拖的越久越好。

此言谬矣。以国势而论,以北统南易,以南伐北难。金人的战斗力固然逐年下降,宋军难道就不会下降?况且北人体质强于南人,再佐之骑兵优势。在排除将领的指挥因素外,北方军力肯定要强过南方。其次是人心背向。在通过签订绍兴和约后,南宋已经承认金人对北方的统治。河南、河北、关中、山东的大批百姓沦为了弃民,在对南宋彻底失望后,跟金人合作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现实选择,箪食壶浆迎接王师的场景也不复存在。最后,南宋最优秀的将军是岳飞,是中兴四将,孝宗朝曾多次北伐,却无甚成果,原因就是将领兵员素质差多了。朱子语类:“门人问中兴将帅还有在岳侯上者否?朱子凝神良久,曰:‘次第无人。’”武穆卒时,朱熹已二十余岁,岂有见闻不确?

所以说,不趁着精兵强将都健在的时候北伐,拖的时间越长,对南宋越不利。和武侯《后出师表》中的情况很是相像。

首先,统一集权,才能将国家的武力发挥到最高,因此藩镇化必不可取,必先中央集权,方能强国。

北宋中央集权够彻底的,强国了吗?宋削方镇太过,然太祖时,如环州董遵晦、西山郭进,关南李汉超,皆尚优其禄赐,宽其文法。诸将财力丰而威令行,间谍精审,吏士用命,故能以十五万人而获百万之用。(张方平语)。而其时如江淮诸郡,皆毁城隍,收兵甲,撤武备,书生领州,大郡给二十人,小郡减五人,以充常从。号曰长吏,实同旅人。名为郡城,荡若平地。(王禹称语。)
北方自太宗以下,亦渐隳祖法。故时臣谓举西北二垂观之,若濩落大瓠,外示雄壮,其中空洞了无一物。(叶清臣语。)欲兵之强,莫如多榖与财。(宋祁语。)而熙宁以来,财务益集中,州郡厢兵亦籍归中央,为置将领。地方无财无力,何以应急?靖康之变,金人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地方无力组织有效抵抗,不正是因为集权太过的缘故吗?

其次,绍兴和议之后,金、宋两国陷入和平年代,无征战磨砺,导致双方的武装水平大幅下滑。但南宋的这种下滑,并不是因为削藩导致,而是因为削藩后没有北伐的壮志,厉兵秣马导致。
换言之,赵构宰了岳飞这个军阀之后,如果励精图治,发展军备,南宋的军事力量必然大增。

很好,亮点在如果二字上。这就是说赵构没有励精图治,发展军备,事实也确是如此。可惜已经晚了,统一良机稍纵即逝,之后再努力也很困难了。
孝宗颇有意恢复,然国内形势已非昔比。

前有将帅,无君相。今有君相,无将帅。朱子言:“言规恢于绍兴之间者为正,言规恢于乾道以后者为邪。”故当孝宗初政,朱子上封事陛对,尚陈恢复之义,后乃置而不论。淳熙十五年,戊申十一月上封事,谓:“区区东南,事犹有不胜虑者,何恢复之可言乎!”遂极论当时弊政。而孝宗则谓:“士大夫讳言恢复,不知其家有田百亩,内五十亩为人强占,亦投牒理索否?士大夫于家事则人人理会深,于国事则讳言之,此其志可知矣。”不知力言恢复者,早已于高宗时诛逐殆尽。人才士气,须好好培养。不能要他即有,不要他即无。一反一覆,只有让邪人乘机妄为。

这话说的很清楚了,等到孝宗再谈恢复、北伐,那才是脑袋被驴踢了或是别有用心。主观能动性固然重要,但还是要受客观规律限制。金强宋弱的局面并不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统治者就能够改变的。但是金人统治中原,始终未臻稳定之地位。宋能惕厉自强,始终不以和局苟安,未见必难恢复也。就实际言,则当时南方政治尚不如北方。况孝宗之后,南宋朝政日坏,统一更是遥遥无期。

最后引用下宋史对高宗的评价吧“......高宗恭俭仁厚,以之继体守文则有余,以之拨乱反正则非其才也。况时危势逼,兵弱财匮,而事之难处又有甚于数君者乎?君子于此,盖亦有悯高宗之心,而重伤其所遭之不幸也。然当其初立,因四方勤王之师,内相李纲,外任宗泽,天下之事宜无不可为者。顾乃播迁穷僻,重以苗、刘群盗之乱,权宜立国,确呼艰哉。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甚而赵鼎、张浚相继窜斥,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一时有志之士,为之扼腕切齿。帝方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悲夫!”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4-7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非常精彩的论述,材料丰富。

我倾向于fire兄的说法。

顶!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4-8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不容青史俱成灰 的帖子

你看的是正史,还是野史,是正史,金庸老大不会不知道
金庸写一小道士名字都要改,说是全真教的掌教,确实有其人
反正宋朝一开始就不是正统,当时大家是把龙袍给赵匡胤的,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后,皇帝按理说该传儿子
华夏文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大破坏也不尽是,反正都在跑路,多跑一下没有所谓,都是从北方跑路南方,国亡了,可以复国

北方可能蒙古能统治到,但是南方蒙古就算打进来他也统治不到的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4-8 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vincent0825 的帖子

其实也不尽然,南少林是跟清朝为敌的,不过南少林是被清朝一把火,烧了得,北少林不习武,所以没有被灭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发表于 2013-4-8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不容青史俱成灰 的帖子

幸好赵构是有脑子的,不然南宋根本建立不起来,华夏汉统在1130年就断绝了

你只能说宋朝断绝,怎么说华夏汉统就断绝了

从袁术 到袁世凯 那个不想当皇帝

岳飞最大优点就是太能打了,忠诚只认以前的主子,换袁崇焕就没有什么事了

岳飞如果在崇祯年间,就是个宝,崇祯就喜欢能打的,袁崇焕一直在守,向前打不动,经济条件不足,强大军费开支,搞到全国暴动,当然其实是当时贪污太严重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虎冲龙 发表于 2013-4-8 04:04
回复 不容青史俱成灰 的帖子

幸好赵构是有脑子的,不然南宋根本建立不起来,华夏汉统在1130年就断绝了

如果南宋不建立,甚至建立得不好,金人在休整后南下夺取全境,汉统自然断绝。

就算还有残留和融合,也是清朝般阉割过的不纯的文化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风虎冲龙 发表于 2013-4-8 03:18
回复 不容青史俱成灰 的帖子

你看的是正史,还是野史,是正史,金庸老大不会不知道

北方可能蒙古能统治到,但是南方蒙古就算打进来他也统治不到的”

为什么?后来元朝不是统治得稳如泰山么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13-4-24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fire776 发表于 2013-4-4 16:19
这里不太认同。金人由要求割让三镇,变为彻底攻宋,不是因为二帝软弱可欺,而恰是因为李纲等愤青带动宋廷妄 ...

晕,16楼好长啊。

这样吧,我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讨论,这样不容易混乱。

至于像“如果把抗击入侵家园,烧杀掳掠的侵略者的行为视作妄自启衅,我则无话可说。”这种情绪化、空泛化的就别说了,论历史并不是喊叫爱国口号。我说李纲等主战派妄自启衅,是从政务、军务角度的实际因素来看,认为战、和应当据实际情况而定,必要时就需要隐忍,你却用泛道德化的空词来驳。

第一个问题,不妨先讨论一下从北宋初亡,到赵构被赶到海上这段时间中的情况。具体说来,无非是:
宗泽的东京保卫战成效如何
北宋残部的情况和赵构的实际控制力
金人当时的战斗力优势到底有多大
明白了这三点,就自然能明白赵构能不能在北方立住脚跟,换上任何一个人在他的位置上,能做到什么程度。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说说构兄对军队、政事的实际控制权问题。

以你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应该知道,赵构的皇位,是大汉奸张邦昌传给他的,是个空架子,大部分军民百姓,此时根本不鸟他,什么李纲、宗泽,都是宋钦宗的拥护者。

就在宗泽坐镇开封,节制两河义军及天下兵马计数十万人,接连不断的给赵构上表,说局势一片光明,士气无比旺盛,要求赵构来开封主持北伐之时,他所依赖的民间力量用自己的表现证明了,赵构不信任他们是有理由地。
  就在宗泽上表请求赵构返回开封的当天,杭州叛将陈通袭击了提点刑狱周各的大营,周各被杀。次日,乱军赵万攻破常州,杀死守臣何衮。 又次日,赵构政权财力已尽,不得不发三大钱以度难关。几天之后,楚州宝应县孙琦反叛,将守臣卢臣中挤落水中淹死。隔日,王渊诱杀常州叛军张万。 又几日后,真定军叛乱,攻入池州,守臣藤祜弃城逃走。权州军校杜彦占据城池,守臣赵野出城而逃,杜彦追之,杀死赵野。 乱军丁进攻打寿春府,守臣康允之拒之。 青州军从前线溃退,乱兵发了狂,在王定的带领下突然叛乱,杀死帅臣曾孝序。宋江残部史斌(史进的原型)已攻破长安,自立为帝。东都宣武卒杜林占据了成都,正式切断了东南的淄运。过去童贯的嫡系部队胜捷军将领陈通在杭州反叛,活捉了大臣叶梦得,杀死了负责漕运的大臣吴方(江南的漕运也已经切断了)。博州宫仪反叛,正在攻打莱州,而福建的漕运也被切断,建州军校张员将转运使毛奎抓了起来。在高宗前往扬州途中,韩世忠属下的统制孙琦,只因左正言(谏官)卢臣中斥责御营护军擅行无军纪,就在高宗眼皮子底下将其追打得堕水而死,随后率本部士兵叛乱而去,时任御史的张浚立即奏夺韩世忠观察使,以示惩诫,“上下始知有国法”……
  总而言之,无论在南方还是中原,局面都是一塌糊涂。各地募集的军士群起作乱,杀官毁城,抢劫淄运。而这些还是那些“心怀忠义”的爱国群众,全国各地,还有无数的地方大员在观望局势,无数将帅在保留实力,对赵构的命令阳奉阴违,无数的盗匪和叛军蜂起作乱。即使在赵构眼皮底下,调发军粮的时候,各部士卒也相互争殴,杂缠不清,即使是在皇宫大门口调发军粮,也得由尚书户部的主要官员亲自到场,否则的话,就弹压不住 ……管钱粮的尚书祠部员外郎喻汝砺说得非常明白:“今人主威柄移于帅臣之顽扈,朝廷号令夺于监司之狂率。”
  在这个时候,根本没多少人肯听赵构这个年轻孩子的话,都不拿他当盘菜。本来一个帝国崩溃后,中央的控制力就会降低到零点,何况赵构的法统还遭人质疑,他根本没有足够的威望登上帝座,只是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人,所以大家才暂时允许他在那个位子上混几天。“诸道财赋亡于兵火,委于川途,乾没于胥吏者,不可胜计。”而且地方诸路州军为了应付当地驻军的军需要,“上供稽委拖欠,监司郡守失职”。总之大家是各为其政,对当地的财政上缴能拖就拖,能留就留,对于路过的淄运粮银,能扣就扣,能截就截……更可怕的是,强大到不可战胜的外敌还在虎视眈眈,随时都会南下,将本就不稳固的南宋新朝碾为齑粉。
  
    南宋初年局势混乱,乱兵蜂起,万人以上的反叛武装和草头司令不可胜数。江西曹成、杨幺等反贼均聚贼众不下二十万。青州(今山东临淄)军校王定,拥兵叛乱,杀主帅曾孝序;建州(今福建建瓯)军校张员,拥军叛乱,杀守臣张动;杭州军贼陈通,拥军叛乱,执帅臣叶梦得,杀漕臣吴昉;真定(今河北正定)军贼张遇,拥军叛乱,入池州(今安徽贵池),陷镇江;军贼赵万入常州,执守臣何衮,再陷镇江;秀州(今浙江嘉兴)军卒徐明,拥军叛乱,执守臣朱芾;博州(今山东聊城)军卒宫仪拥军叛乱,攻莱州(今山东掖县);建州军卒叶浓拥军叛乱,攻福州;军贼杜用拥军叛乱,占陈州(今河南淮阳);溃兵宋进拥兵叛乱,犯泰州(江苏);关中乱贼史斌犯兴州(今陕西略阳),僭号称帝;淮南乱贼刘忠犯蕲州(今湖北蕲春),入舒州(今安徽潜山),杀通判孙知微;京东乱贼李昱陷兖州;京西乱贼贵仲正陷岳州(今湖南岳阳);淮南乱贼靳赛犯通州(江苏);韩世忠军中小校李在占据高邮(江苏),闹割据;御营平寇前将军范琼自东平引兵至寿春,其部兵竟擅杀守臣邓绍密。

如果你是赵构,对残破的国家的控制力是如此的情景,你会急着在如此一塌糊涂的局面下,贸然向刚刚灭掉佣兵一百多万,北亚霸主辽国,铁骑“满万不可敌”的金兵,发起大反攻么?

还是暂时向勾践一样忍辱负重,利用喘息时间,先对国家有一个基本控制,发展武备后,再务实地谈其余?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13-4-27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容青史俱成灰 于 2013-4-27 17:16 编辑

至于不切实际、满口炎炎大言的宗泽,也说上几句。

金人北归时的俘虏队伍中有十多万俘虏,绵延百里,但就在裹杂着二帝的俘虏队伍缓慢向北行进时,百万勤王大军集体缄默无声,只有宗泽号召大家追击,然而没有一个人响应,于是最后连宗泽自己也并无丝毫动作。

这样的所谓勤王大军,一群仓促纠集起来,很多都是来蹭饭者的乌合之众,指望他们去收复中原,迎回二帝,世上还有比这更加荒谬的想法么?

1128年一月,金人南下大掠,三分之一的军队由宗汉率领,攻汴梁,为宗泽所阻,未能形成突破,兵锋渐渐迟钝,后路义军又袭扰不绝,宗翰被迫放弃攻取开封的战略目标,转而回师去镇压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

这就是宗泽取得的胜利,也是被吹嘘得神乎其神的什么东京保卫战,其实不过是凭借精心构筑的防御体系,在金人的攻势下苦苦支撑住了而已,并未杀伤多少金人。可宗泽之后便狂妄自大,开始胡言乱语,一个之前没打过一次仗的老书生,毕生文官,真以为自己是战神转世了。

据《宋史》记载,当时开封城内有百万大军,河东巨寇王善有七十万大军,好汉杨进有兵三十万,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各拥兵数万,河北、河东的忠义民兵和陕西、河南的兵马都表示愿意接受宗泽的节制,仅仅是开封府尹的宗泽,一时间成了抗金前线最重要的统兵元帅。他便要求赵构做名义主帅,进行北伐。

然而北宋以倾国之力才养活了一百二十万军队,在国家崩溃,一片混乱时,宗泽从哪里去搞百万军队的钱粮?后世有一本叫《林泉野记》的野史解开了这个谜底:“王善以兵五万,丁进以兵十万,杨进以数万众,皆来降。”从中不难看出,宋史中对兵力人数的记载,是何等浮夸不实。


能挡住金人的中路军,也算不易,估计宗泽麾下,二十万军队是可能有的。然而这些人大半都是些缺乏训练的民兵、流寇,凭险死守还勉强可以,拉出去与金人野战,不是和送死无异?

事实上,这二十万人虽然聚拢于宗泽麾下,但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独立,他们的投效有很大程度是出于依附、建功立业和钱粮方面的考虑,忠诚度并不高,事实上,宗泽一死,杜充处事一有不当,张用、王善、曹成、马友等人便立刻脱离,成为为祸一方的军贼和流寇,有些后来还投效了伪齐。这样的军队堪称乌合之众,胜还能聚于麾下,一旦战局不利,即使宗泽在世也会树倒猢狲散,根本不能将收复山河的希望寄托其上。

宗泽对局势存在着盲目乐观的看法,也显然高估了各支义军的忠诚、韧性和战斗力。宗泽守东京时曾上书:“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然而就是这个“忠心耿耿”,身为都城巡检使的丁进,却于高宗元年底拥兵叛乱围困寿春(今安徽寿县),为韩世忠剿灭。而身为河北、京东捉杀使的李成,则在宗泽死后仅一个月便拥兵叛乱围困宿州,后来成为南宋的心腹大患。杨进是趁机而起的乱民,于宗泽死后三个月叛乱。民间力量都是些乌合之众,缺乏训练,空费粮饷,根本难堪大用。最致命的是缺乏纪律性,情势大好时凑在一起喊喊口号可以,一旦战况不利,顿时就会四散奔逃。宗泽把这些民间过激力量看成至宝,完全是舍本逐末。后世的义和团看似慷慨激昂、势力庞大,一作战就土崩瓦解,这其实是一个道理。这些随时都可能变为匪寇的义军,其忠诚度如何能够信任?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5-5 18: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