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楼主: 林风

清史稿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二 志七十七
◎舆服一
皇帝五辂 皇帝辇舆 皇后舆车(皇太后舆车附) 皇贵妃以下舆车
亲王以下舆车 亲王福晋以下舆车 京外职官舆车(庶民附)
命妇舆车
自虞廷缋,制创垂衣。车服之朌,式昭庸典。夏絻殷辂,文质异
观。迄乎有周,监於二代。巾车典路,司服司常。各隶专官,礼明物备。秦、汉
以降,代有异同。品数弥繁,曩篇具载。明初木辂,乃用於郊,崇朴去雕,亦有
足尚。清之太祖,肇起东陲,远略是勤,戎衣在御。太宗缵服,遂定辽都。天聪
六年,已命礼官考定仪卫,并因易服蔑祖之弊,鉴及金、元。国俗衣冠,一沿旧
式。勿忘数典,昭示云礽。世祖入关,抚有中夏。武功耆定,文物浸昌。康、
雍两朝,续有制作。朝章国采,斯已粲然。亦越高宗,衣闻克绍。治承熙洽,乡
用儒臣。馆辟三通,籀文缉{?典}。五辂之数,改符周官。参古准今,图详礼器。
遂於乘御,增定已多。一代仪文,於斯为盛。自时厥后,上下相承,率蹈前规,
尚无侈改。载稽诸制,爰志斯篇。卤簿一门,迾从附著。光、宣之际,海、陆军
兴。旗式服章,旧观顿改。已见兵志,兹不複书。玺、宝、印、符,所以昭信。
龙、龟、蟲、鸟,纽篆各殊。列代相沿,皆资法守。备详定式,悉按等差。又自
海通,国交最重。往来酬赠,仿制宝星。名级攸分,以荣佩戴。逮乎末季,新制
渐繁,兼有爵章,行之未久。若斯之类,隐略云尔。
清初仍明旧,有玉辂、大辂、大马辇、小马辇之制,与香步辇并称五辇。大
朝日设於太和门东。又凉步辇、大仪轿、大轿、明轿、折合明轿,均左所掌之。
冬至大祀、夏至祀方泽、并乘凉步辇,升殿日亦设於太和门东。乾隆七年,定大
祀亲诣行礼,均乘舆出宫,至太和门乘辇。祀毕还宫,仍备舆。八年,改大辂为
金辂,大马辇为象辂,小马辇为革辂,香步辇为木辂,玉辂仍旧,是为五辂,銮
仪卫掌之。遇大朝会,则陈於午门外。十三年,谕定乘用五辂,自今岁南郊始。
更造玉辇,改凉步辇为金辇,是为二辇。又定大仪轿为礼舆,改折合明轿为轻步
舆,定大轿为步舆,是为三舆。南郊乘玉辇,北郊、太庙、社稷坛,乘金辇,朝
日、夕月、耕耤以下诸祀,均乘礼舆。遇大朝会,则并陈於太和门外。行幸御轻
步舆,驾出入则御步舆。皇子舆车,俟分封后始制。兹撮集礼器图所载,其乾隆
以前所定者为初制,依类附见,用备参稽。
皇帝玉辂,木质髤朱,圆盖方轸,高一丈二尺一寸。盖高三尺一分,青
饰,衔玉圆版四。冠金圆顶一尺二寸九分,承以镂金垂云檐八尺一寸,贴镂金云
版三层。青缎垂幨亦三层,绣金云龙羽文相间。系带四,绣金青缎为之,属於轸。
四柱高六尺七寸九分,相距各五尺六寸,绘金云龙。门垂朱帘,四面各三。座纵
八尺五寸,横八尺四寸,环以朱阑,饰间金彩。阑内周布花毯。云龙宝座在中,
高一尺三寸,阔二尺九寸。两轮各十有八辐,镂花饰金。贯以轴辕二,长二丈二
尺九寸五分,金龙首尾饰两端。轸长一丈一尺一寸五分,径八尺四寸。后建太常,
十二斿,亦青缎为之,繰绣日月五星,斿绣二十八宿,里俱绣金龙,下垂五彩
流苏。用攒竹髤朱竿,左加闟戟,右饰龙首,并缀朱旄五,垂青緌。升用纳
陛五级,左右阑皆髤朱金彩。驾象一,靷以朱绒紃。陈设时,行马二承
辕,亦髤朱直竿,两端俱钻铜。(初制,玉辂尺寸与大辂同。辂上平盘、滴
珠板、轮辐、轮辋、车心、轴首、及驾辕诸索制并同。惟无平盘下十有二槅及左
右八槅之饰。辂亭前二柱,饰沥粉贴金升龙,亭柱槛座尺寸,及门槅明栨装饰
与亭内软座下诸制,悉同大辂。惟屏风上雕沈香色描金云龙五,屏后下三槅雕木
沈香色描金云龙三,下雕云板如其数,较大辂之制少异焉。辂顶、圆盘、天轮、
辂亭前诸制,及太常旗、踏梯、行马之类,皆与大辂同。)
金辂,亦驾象一。圆盖方轸,黄饰,衔金圆版四。黄缎垂幨三层。系带四,
亦黄缎为之,属於轸。后建大旗,十有二斿,各绣金龙。馀如玉辂之制。(按金
辂之名,改由大辂。初制,大辂高一丈三尺九寸五分,广八尺二寸五分。辂上平
盘,前后车棂并雁翅及四垂如意。滴珠板下二辕,各长二丈二尺九寸有奇,俱朱
髤镀金铜龙首尾,鳞叶片装钉。平盘下方箱,四周朱髤匡,前后十二槅,
内青地绘五彩云鹤,左右八槅,内上青下绿地,绘兽鸟各六。轮二,贯以轴,每
轮十八辐辋,皆朱髤,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轮内车心各一,抹金铜鈒莲花
瓣轮盘装钉。轴首左右铁插贯之,抹金铜鈒龙顶管心装钉。轴中缠红绒驾辕诸索。
辂亭高六尺七寸九分,四柱各长五尺八寸四分。槛座高九寸五分,前后柱戗金云
龙文,下山水。门高五尺一寸九分,广二尺四寸九分。左右门各广二尺二寸五分,
上四周装雕木沈香色描金香草板十二片。前左右各有槅二扇,明栨全,皆朱
髤,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槅编黄线绦,后朱髤屏风,屏前上三槅,雕
沈香色描金云龙五。上朱髤板,戗金云龙一。中三槅,沈香色描金云龙三。
下三槅,描金云板如其数。屏后上三槅,朱髤戗金龙三。其次戗金云板如其
数。中三槅,朱髤戗金龙四。其次沈香色描金云板如其数。下三槅,沈香色
云板亦如之。俱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亭内黄线绦编朱髤匡,软座黄绒坠座
大索四,下垂莲花坠石,上施花毯草席,并大红织金绮褥。朱髤坐椅一,上
靠背雕沈香色描金云龙一,下雕云板一,朱髤福寿板一,并衣黄织金椅靠、
坐褥、四围椅裙全。周围施黄绫帷幔,或用黄线罗。亭外青绮缘边红帘十扇,各
用拽帘黄线绦二,黄铜圈全。辂顶并圆盘高三尺一分,镀金铜蹲龙顶,带仰覆莲
座,高一尺二寸九分垂攀顶黄绒索四。盘高二寸,上加朱髤。其下外四面沈
香色地,描金云青饰。辂盖亭内贴金斗拱,承朱髤匡宝盖,斗以八顶,黄绮
冒之,名曰黄屋。中并四周绣五彩云龙九。天轮三层,朱髤,上安雕木贴金
龙耀叶板八十一片。三层间绘五彩云,衬板数亦如之。盘下四周黄铜装钉,上施
金黄绮沥水三层,每层摺片八十有一,间绣五彩云龙文。四角垂青绮络带,各绣
五彩云升龙三。圆盘四角连辂座板用攀顶黄线圆绦,并贴金木鱼。辂亭前有左右
转角阑干二扇,后一字带左右转角阑干一扇,皆朱髤。内嵌雕木贴金龙,间
以五彩云。三扇凡十二柱,各柱首雕木贴金蹲龙一,及描金五彩装莲花抱柱。阑
内四周施花毯草席。其后树太常旗二,黄云缎为之,皆十有二斿。每斿内外各绣
升龙一。朱髤攒竹竿二,左竿旗腰绣日月北斗,竿首用镀金铜龙头。右竿旗
腰绣黻字,竿首用镀金铜戟。各缀抹金铜铃二,垂红缨十有二,上施抹金铜宝盖,
下垂青线帉。踏梯一,木质朱髤,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行马架二,木质
朱髤,抹金铜叶片装钉,上穿黄绒匾绦。黄布面绢里夹幰衣、油绸雨衣各一,
红油合扇梯、红油拓叉各一。贴金铜宝瓶,并木雕贴金仰覆莲座,雕花番草贴金
象鞍、鞦辔、毡笼各二副。)
象辂,服马四,骖马六,设游环和铃,圆盖方轸。高一丈一尺三寸,盖高二
尺六寸五分,红饰衔象牙圆版四。红缎垂幨三层,系带四,亦红缎为之,属於轸。
四柱高六尺四寸九分,相距各五尺八寸。座纵一丈五分,横九尺一寸,环以朱阑。
辕三,各长二丈二尺三寸,轸长一丈五分,径九尺一寸。后建大赤,十有二斿,
各绣金凤。馀制与玉辂同。(按象辂为大马辇之改定。初制,大马辇高一丈二尺
五寸九分,广八尺九寸五分。辕二,各长二丈五寸九分。辇上平盘、滴珠板、轮
辐、轮辋、车心、轴首及驾辕诸索制,并如大辂。亦无平盘下前后十二槅及左右
八槅之饰。辇亭高六尺四寸九分,朱髤。四柱长五尺五寸四分。槛座高如辇
亭,上四周雕木沈香色描金云板十二片,下亦如之。门高五尺九分,广二尺四寸
五分。左右门广较减二寸。前及左右各有槅二扇,后槅三扇,明栨全,皆朱
髤,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槅心编黄线绦。亭内软座,上施素毯。馀制与大
辂同。辇顶并圆盘高二尺六寸五分,上下皆朱髤。辇盖青饰,铜龙、莲座、
宝盖、黄屋诸制悉如大辂。天轮三层亦如之。辇亭前一字阑干一扇,后一字带转
角阑干一扇,左右阑干二扇,内嵌绦环板,亦皆朱髤。四扇凡十有二柱,各
柱首雕饰同大辂。阑内周布素毯草席,太常旗、踏梯、行马、幰衣、雨衣之类亦
如之。惟辂以象驾,辇以马驾,故鞍鞯、鞦辔、铃缨之饰均备焉。)
木辂,服马二,骖马四,设游环和铃,圆盖方轸。高一丈一尺六寸五分,盖
高三尺六寸一分,黑饰衔花梨圆版四。黑缎垂幨三层,系带四,亦黑缎为之,属
於轸。四柱高六尺五分,相距各五尺一寸。座纵九尺,横八尺八寸,环以朱阑。
辕三,各长二丈一尺。轸长九尺,径八尺八寸,后建大麾,十有二斿,各绣神武,
馀俱如玉辂之制。(按木辂为香步辇之改制。初制,香步辇高一丈二尺五寸,座
高三尺,方广八尺二寸五分。辇座朱髤,四周雕木五彩云浑贴金龙板十二片,
间以浑贴金仰覆莲座,下雕木线金五彩云板二十片。座下四辕,中二辕长三丈五
尺九寸,左右辕长二丈九尺五寸有奇,皆朱髤,镀金铜龙首尾装钉,攀辕黄
线圆绦八。辇亭高六尺五分,四柱各长五尺八寸。槛高二寸五分,亦皆朱髤,
上四周雕木沈香色描金香草板十二片,抹金铜辂鈒花叶片装钉。门较大马辇高逾
二寸,广与之同。左右门广二尺二寸。前左右各朱髤十字槅二扇,雕沈香色
描金云龙板八片,下云板如其数,俱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亭内布花毯草席,大
红织金绮褥,朱髤戗金龙坐椅一。靠背以下诸制与大小马辇并同。辇顶并圆
盘高二尺六寸有奇,镀金铜蹲龙顶,馀制同大小马辇。天轮制亦如之。辇亭前左
右转角阑干二扇,后一字带左右转角阑干一扇,皆朱髤,嵌雕木贴金龙,间
以五彩云。三扇凡十有二柱,各柱首雕饰与大辂同。阑内四周布花毯草席。亭内
木雕浑贴金剑山一,朱髤脚踏一,黄缎衣全。踏梯一,木质朱髤,雕贴
金行龙五彩云绦环板六片,描金五彩水板十有二片,蹲龙四,皆抹金铜鈒花叶片
装钉。其幰衣、雨衣类悉同大小马辇制。)
革辂,服马一,骖马三,亦设游环和铃,圆盖方轸。高一丈一尺三寸,盖高
二尺五寸五分,泥银饰衔圆黄革四。白缎垂幨三层,系带四,亦白缎为之,属於
轸。四柱高五尺五寸九分,座纵一丈六尺,横八尺三寸五分,环以朱阑。辕二,
各长一丈九尺五分,轸长一丈六寸,径八尺三寸五分。后建大白,十有二斿,各
绣金虎,馀制均与玉辂同。(按改小马辇为革辂,始於乾隆八年。初制,小马辇
视大马辇高广皆减一尺。下二辕长一丈九尺五分。平盘、滴珠板、轮辐、轮辋诸
制悉与大马辇同。辇亭高五尺五寸九分,朱髤。四柱长五尺四寸五分。槛高
一寸四分,上四周雕沈香色描金云板十二片,下亦如之。门高五尺,广二尺二寸
五分。左右门广较减一寸有奇。前左右各有槅二扇,明栨全,皆朱髤,抹
金铜鈒花叶片装钉。槅心编黄线绦。后朱髤屏风,雕沈香色描金云龙五,及
沈香色描金云龙绦环板三,云板数亦如之。周围亦抹金铜鈒花叶片装钉。亭座朱
髤板上施素毯草席,红织金绮褥。外红帘四扇,其坐椅靠背以下诸制悉同大
马辇。辇顶并圆盘高视大马辇减一寸。上饰镀金铜宝珠顶。莲座、宝盖等饰,及
天轮、辇亭前诸制,亦与大马辇同焉。)
玉辇,木质髤朱,圆盖方座。高一丈一尺一寸,盖高二尺,青饰、衔玉
圆版四。冠金圆顶,承以镂金垂云。曲梁四垂,端为金云叶。青缎垂幨二层,周
为襞积。系紃四,黄绒为之,属於座隅。四柱高五尺三寸,相距各五尺,绘云
龙。门高四尺八寸,冬施青毡门帏,夏易以朱帘,黑缎缘,四面各三。座高二尺
四寸,上方七尺六寸,下方七尺七寸,缀版二层,上绘彩云,下绘金云,环以朱
阑,高一尺六寸八分,饰间金彩。阑内周布花毯。云龙宝座在中,高一尺三寸。
左列铜鼎,右植服剑。辕四,内二辕长三丈八寸五分,外二辕长二丈九尺,金龙
首尾衔两端。升用纳陛五级,左右阑皆髤朱,亦饰金彩,舁以三十六人。)
金辇,圆盖方轸。高一丈五尺,盖高一尺九寸,饰盖用泥金衔金圆版四。冠
金圆顶。檐径七尺一寸。黄缎垂幨二层。柱高五尺,相距各四尺九寸。门高四尺
七寸五分。冬垂黄毡门帏,夏易以朱帘,黑缎缘,四面各三。座上方七尺三寸,
下方七尺五寸,环以朱阑,高一尺三寸。辕四,内二辕长二丈八尺一寸,外二辕
长二丈六尺一寸。舁以二十八人。馀如玉辇之制。(按乾隆十三年,改凉步辇为
金辇。初制,凉步辇高一丈一尺二寸,座高二尺五寸。辇座朱髤,座板并四
面朱髤匡,雕木浑贴金云板二十片,上贴金地雕五彩云绦环板十二片,带仰
覆莲座。下四辕,中二辕长二丈八尺五寸,左右二辕长较减二尺,皆朱髤,
前后俱镀金铜龙首尾装钉,攀辕黄线圆绦八。辇亭高五尺五寸五分,方四尺八寸,
朱髤。门高四尺七寸,广二尺二寸。左右门广亦如之。上四周沈香色描金香
草板十二片,前左右各有槅二扇,后槅三扇,明栨全,皆朱髤,编以黄线
绦。辇板上施花毯草席,并红织金绮褥。朱髤戗金云龙坐椅一,坐下四周雕
木沈香色描金云,其上靠背雕沈香色描金龙一,并五彩云,下雕贴金云板一片,
朱髤福寿板一,并衣。亭内设雕木浑贴金剑山一,脚踏一,黄缎衣全。铜火
炉及镀金镶嵌宝石铜炉各一,坐褥、椅裙、帘幔之类,悉与大小马辇同。辇顶高
二尺五寸,镀金铜宝珠顶,带仰覆莲座,高一尺三寸二分,垂攀顶黄绒索四。顶
朱髤,冒以黄毡,四角如意云并缘绦,亦均黄毡为之。周围施金黄绮沥水二
层,每层百二十四摺,绣云龙,间以五彩云文。腰绣行龙十六。或大红罗冒顶,
如意云缘绦亦红罗为之。四角镀金铜云四朵。亭内宝盖绣五龙,顶用朱髤木
匡,冒以黄绮,谓之黄屋。顶心四周绣云龙各一。辇亭四角至辇座攀顶黄线圆绦
四,并贴金木鱼。亭外围红毡面、金黄毡缘绦、绢里毡衣一副。辇亭前左右转角
阑干二扇,后一字带转角阑干二扇,皆朱髤,雕木玲珑金地五彩妆云板十六
片。四扇凡十二柱,各柱首雕饰同大辂。阑内四周施花毯草席,踏梯一,木质朱
髤,贴金五彩云玲珑板六片,描金水板十二片。蹲龙四,皆抹金铜鈒花叶片
装钉。又镀金铜钩四,金黄线圆绦,数亦如之。红油高凳四,黄毡輓凳二,金
黄布夹幰衣、金黄油绸雨衣各一。)
礼舆,棻质。高六尺三寸。上为穹盖二层,高一尺三寸。上层八角,饰金行
龙。下四角,饰亦如之。冠金圆顶,承以镂金垂云,杂宝衔之。檐纵四尺七寸,
横三尺五寸。明黄缎垂幨二层,绣金云龙。四柱高五尺,饰蟠龙,门端及左右阑
饰云龙,皆镂金。内设金龙宝座,高一尺七寸,帏用明黄云缎纱毡,各惟其时。
左右启櫺,夏用蓝纱,冬用玻璃。直辕二,长一丈七尺六寸五分。大横杆二,
长九尺。小横杆四,长二尺二寸五分。肩杆八,长五尺八寸。皆髤朱,绘金
云龙。横钻铜,纵加金龙首尾。舁以十六人。(按礼舆为大仪轿之改定。初制,
大仪轿高四尺八寸五分,顶高一尺三寸,广二尺八寸。顶双层,浑贴金雕九龙,
云花番草绦环,销金龙沥水二层,黄绫为之。髤金直竿二,前后横竿如之。
短扛四,肩扛倍之。撑竿二。轿顶蹲龙十二,金顶鈒龙文,嵌珊瑚青金松子等石。
轿扛装镀金铜龙首尾。黄布幰衣、油绸雨衣、黄毡顶各一。)
轻步舆,亦舁以十六人,木质髤朱,不施幰。盖高三尺四寸。倚高一尺
五寸八分,象牙为之。座高一尺八寸二分,纵一尺八寸三分,横二尺二寸。踏几
高三寸,髤以金。直辕二,长一丈五尺四寸五分,加铜龙首尾。大横杆二,
长九尺一寸。小横杆四,长二尺八寸四分。肩杆八,长五尺八寸五分,俱钻铜。
馀制与步舆同。(按轻步舆之称,改由折合明轿。初制,折合明轿,金漆雕花草
兽面。广二尺二寸,高三尺四寸。地平广如轿身。直竿下数亦如大仪轿。装饰、
幰衣诸制并与明轿同。)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舆服二
皇帝冠服 皇后冠服(太皇太后皇太后附) 皇贵妃以下冠服
皇子亲王以下冠服 皇子亲王福晋以下冠服
文武官冠服 命妇冠服 士庶冠服
崇德二年,谕诸王、贝勒曰:“昔金熙宗及金主亮废其祖宗时冠服,改服汉
人衣冠。迨至世宗,始复旧制。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轻循汉人之俗,不亲弓
矢,则武备何由而习乎?射猎者,演武之法;服制者,立国之经。嗣后凡出师、
田猎,许服便服,其馀悉令遵照国初定制,仍服朝衣。并欲使后世子孙勿轻变弃
祖制。”乾隆三十七年,三通馆进呈所纂嘉礼考,於辽、金、元各代冠服之制,
叙载未能明晰。奉谕:“辽、金、元衣冠,初未尝不循其国俗,后乃改用汉、唐
仪式。其因革次第,原非出於一时。即如金代朝祭之服,其先虽加文饰,未至尽
弃其旧。至章宗乃概为更制。是应详考,以徵蔑弃旧典之由。衣冠为一代昭度,
夏收殷冔,不相沿袭。凡一朝所用,原各自有法程,所谓礼不忘其本也。自北魏
始有易服之说,至辽、金、元诸君浮慕好名,一再世辄改衣冠,尽去其纯朴素风。
传之未久,国势浸弱。况揆其议改者,不过云衮冕备章,文物足观耳。殊不知润
色章身,即取其文,亦何必仅沿其式?如本朝所定朝祀之服,山龙藻火,粲然具
列,皆义本礼经,而又何通天绛纱之足云耶?”盖清自崇德初元,已釐定上下冠
服诸制。高宗一代,法式加详,而犹於变本忘先,谆谆训诫。亦深维乎根本至计,
未可轻革旧俗。祖宗成宪具在,所宜永守勿愆也。兹就乾隆朝增改之制,以类叙
次,而仍以初定者附见於篇。
皇帝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
各一,皆承以金龙四,馀东珠如其数,上衔大珍珠一。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
缘石青片金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纬,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后缀
舍林,饰东珠七,顶如冬制。
吉服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惟其时。上缀朱纬。顶满花金座,上衔大珍
珠一。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上缀朱纬。顶如冬吉服
冠。
常服冠,红绒结顶,不加梁,馀如吉服冠。
行冠,冬用黑狐或黑羊皮、青绒,馀俱如常服冠。夏织藤竹丝为之,红纱里
缘。上缀朱氂。顶及梁皆黄色,前缀珍珠一。
端罩,紫貂为之。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黑狐。明黄缎里。左、右垂带各二,下
广而锐,色与里同。
衮服,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面金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其章左日、右月,
万寿篆文,间以五色云。春、秋棉、袷,冬裘、夏纱惟其时。
朝服,色用明黄,惟祀天用蓝,朝日用红,夕月用月白。披领及袖皆石青,
缘用片金,冬加海龙缘。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
襞积前、后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列十二
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蟲、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
以五色云。下幅八宝平水。十一月朔至上元,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
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列十二章,俱在衣,间以五色云。
龙袍,色用明黄。领、袖俱石青,片金缘。绣文金龙九。列十二章,间以五
色云。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立
水,襟左右开,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常服褂,色用石青,花文随所御,裾左右开。
行褂,色用石青,长与坐齐,袖长及肘。
常服袍,色及花文随所御,裾四开。行袍同。
行裳,色随所御。左右各一,前平,后中丰,上下敛。横幅石青布为之,毡、
袷惟时。冬用鹿皮或黑狐为里。
雨冠之制二:冬顶崇,前檐深;夏顶平,前檐敞。皆明黄色,月白缎里。毡
及油绸、羽缎惟其时。
雨衣之制六,皆明黄色:一,如常服褂,而长与袍称。自衽以下加博。上袭
重衣。领下为襞积。无袖。斜帷相比,上敛,下递丰。两重俱加掩襟,领及钮约
皆青色。一,以毡及羽缎为之,月白缎里。不袭重衣。馀制同。领及钮约如衣色,
油绸为之,不加里。钮约青色。一,如常服褂而加领,长与袍称。毡羽缎为之,
月白缎里。领及钮约如衣色。一,如常服袍而袖端平,前施掩裆,油绸不加里。
领用青羽缎,钮约青色。外加袍袖如衣色。一,如常服褂,长与坐齐。毡、羽缎
为之,月白缎里。领及钮约如衣色。一,如常服袍而加领,长与坐齐。油绸为之,
不加里。袖端平,前加掩裆,领用青羽缎,钮约青色。
雨裳之制二,皆明黄色:一,左右幅相交,上敛下递博。上前加浅帷为襞积。
两旁缀以纽约,青色。腰为横幅,用石青布,两末削为带系之。一,前为完幅,
不加浅帷,馀制同。
朝珠,用东珠一百有八,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杂饰,各惟其宜,大典
礼御之。惟祀天以青金石为饰,祀地珠用蜜珀,朝日用珊瑚,夕月用绿松石,杂
饰惟宜。绦皆明黄色。
朝带之制二,皆明黄色:一,用龙文金圆版四,饰红蓝宝石或绿松石,每具
衔东珠五,围珍珠二十。左右佩帉,浅蓝及白各一,下广而锐。中约镂金圆结,
饰宝如版,围珠各三十。佩囊文绣、燧觿、刀削、结佩惟宜,绦皆明黄色,大典
礼御之。一,用龙文金方版四,其饰祀天用青金石,祀地用黄玉,朝日用珊瑚,
夕月用白玉,每具衔东珠五。佩帉及绦,惟祀天用纯青,馀如圆版朝带之制。
中约圆结如版饰,衔东珠四。佩囊纯石青,左觿、右削,并从版色。
吉服带,用明黄色,镂金版四,方圆惟便,衔珠玉杂宝各从其宜。左右佩
帉纯白,下直而齐。中约金结如版饰。馀如朝带制,常服带同。
行带,色用明黄,左右佩系以红香牛皮为之,饰金花文银镮各三。佩
帉以高丽布,视常服带帉微阔而短,中约以香牛皮束,缀银花文佩囊。明黄
绦,饰珊瑚。结、削、燧、杂佩各惟其宜。(初制,皇帝冠用东珠宝石镶顶,束
金镶玉版嵌东珠带。康熙二十三年,定凡大典礼祭坛庙,冠用大珍珠、东珠镶顶,
礼服用黄色、秋香色、蓝色五爪、三爪龙缎。雍正元年,定礼服用石青、明黄、
大红、月白四色缎,花样三色,圆金龙九,龙口珠各一颗。腰襕小团金龙九。
周身五彩云,下八宝平水、万代江山。)
皇后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
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
珠九,猫睛石一,珍珠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
凡珍珠三百有二,五行二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
珠各六,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
吉服冠,薰貂为之,上缀朱纬。顶用东珠。
金约,镂金云十三,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
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三百二十四,五行三就,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
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八,末缀珊瑚。
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龙衔一等东珠各二。
朝褂之制三,皆石青色,片金缘:一,绣文前后立龙各二,下通襞积,四层
相间,上为正龙各四,下为万福万寿文。一,绣文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
中有襞积。下幅行龙八。一,绣文前后立龙各二,中无襞积。下幅八宝平水。皆
垂明黄绦,其饰珠宝惟宜。
朝袍之制三,皆明黄色:一,披领及袖皆石青,片金缘,冬加貂缘,肩上下
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中有襞积。下幅八宝平水。披领行
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一,披领及袖皆石青,夏用片金缘,
冬用片云加海龙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前后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
腰帷行龙四。中有襞积。下幅行龙八。一,领袖片金加海龙缘,夏片金缘。中无
襞积。裾后开。馀俱如貂缘朝袍之制。领后垂明黄绦,饰珠宝惟宜。
龙褂之制二,皆石青色:一,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
龙四。下幅八宝立水。袖端行龙各二。一,下幅及袖端不施章采。
龙袍之制三,皆明黄色,领袖皆石青:一,绣文金龙九,间以五色云,福寿
文采惟宜。下幅八宝立水,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如朝袍,
裾左右开。一,绣文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行龙四。下幅八宝立
水。一,下幅不施章采。
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十一,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贯珊瑚,末
缀绿松石各二。
朝服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佛头、记念、背云、大小坠珠宝杂饰惟宜。
吉服朝珠一盘,珍宝随所御。绦皆明黄色。
采帨,绿色,绣文为“五穀丰登”。佩箴管、縏袠之属。绦皆明黄色。
朝裙,冬用片金加海龙缘,上用红织金寿字缎,下石青行龙妆缎,皆正幅。
有襞积。夏以纱为之。
太皇太后、皇太后冠服诸制与皇后同。(初制,皇后冠服,凡庆贺大典,冠
用东珠镶顶,礼服用黄色、秋香色五爪龙缎、凤皇翟鸟等缎。太皇太后、皇太后
冠服,凡遇受贺诸庆典,冠用东珠镶顶,礼服用黄色、秋香色五爪龙缎、绣缎、
妆缎。)
皇贵妃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
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珍珠一。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
东珠各九,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
珠一百九十二,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
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吉服冠与皇后同。
金约,镂金云十二,饰东珠各一,间以珊瑚,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
贯珠下垂,凡珍珠二百有四,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
珠各六,末缀珊瑚。耳饰用二等东珠,馀同皇后。朝褂、朝袍、龙褂、龙袍、采
帨、朝裙皆与皇后同。
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明黄绦二,中贯珊瑚,末缀
珊瑚各二。
朝服朝珠三盘,蜜珀一,珊瑚二。吉服朝珠一盘。绦明黄色。
贵妃冠服袍及垂绦皆金黄色,馀与皇贵妃同。
妃朝冠,顶二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九,珍珠十七,上衔猫
睛石。朱纬。上周缀金凤五,饰东珠七,珍珠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
珍珠十六,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八十八,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
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吉服
冠顶用碧<王亚><王厶>。馀同贵妃。
金约,镂金云十一,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
结,贯珠下垂,凡珍珠一百九十七,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
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耳饰用三等东珠。馀同贵妃。朝褂、朝袍、龙褂、龙
袍、领约、朝裙、朝珠皆与贵妃同。
采帨,绣文为“云芝瑞草”。馀与贵妃同。
嫔朝冠,顶二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翟,饰东珠九,珍珠十七,上衔
?子。朱纬。上周缀金翟五,饰东珠五,珍珠十九。后金翟一,饰珍珠十六,
翟尾垂珠,凡珍珠一百七十二,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
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吉服冠与妃同。
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绿松石结,
贯珠下垂,凡珍珠一百七十七,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
珍珠各四,末缀珊瑚。耳饰用四等东珠。馀与妃同。
朝褂,与妃同。龙褂,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襟夔龙四。馀同妃制。朝袍、
龙袍俱用香色。馀与妃同。
朝服朝珠三盘,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盘。绦用金黄色。领约、朝裙
皆与妃同。采帨不绣花文。馀同妃制。(初制,皇贵妃、贵妃、妃、嫔冠服,凡
庆贺大典,皇贵妃、贵妃冠顶用东珠十二颗,妃冠顶用东珠十一颗。礼服用凤凰、
翟鸟等缎,五爪龙缎、妆缎、八团龙等缎。至黄色、秋香色,自皇贵妃以下,概
不许服。嫔冠顶用东珠十颗,礼服用翟鸟等缎,五爪龙缎、妆缎、四团龙等缎。)
皇子朝冠,冬用薰貂、青狐惟其时。上缀朱纬。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十,衔
红宝石。夏织玉草或藤竹丝为之。石青片金缘二层,里用红片金或红纱。上缀朱
纬。前缀舍林,饰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顶如冬朝冠,吉服冠红绒结顶。
端罩,紫貂为之,金黄缎里。左右垂带各二,下广而锐,色与里同。龙褂,
色用石青。正面绣五爪金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间以五色云。
朝服之制二,皆金黄色:一,披领及裳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绣文两肩前
后正龙各一,襞积行龙六,间以五色云。一,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缘,冬加海
龙缘。绣文两肩前后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
各一。下幅八宝平水。蟒袍亦金黄色,片金缘,绣文九蟒,裾左、右开。
朝珠不得用东珠,馀随所用,绦皆金黄色。
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四,中衔猫睛石一,左右佩绦
如带色。吉服带亦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如带色。
雨冠、雨衣、雨裳,均用红色,毡、羽纱、油绸,各惟其时。(初制,皇子
冠服,凡庆贺大典,冠用东珠十三颗镶顶,礼服用秋香等色,五爪、三爪龙缎,
满翠八团龙等缎,束金镶玉嵌东珠带。)
亲王朝冠,与皇子同。吉服冠,冬用海龙、薰貂、紫貂惟其时。夏织玉草或
藤竹丝为之。红纱绸里。石青片金缘。上缀朱纬。顶用红宝石,曾赐红绒结顶者,
亦得用之。
端罩,青狐为之,月白缎里,若曾赐金黄色者,亦得用之。补服用石青色,
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朝服、蟒袍蓝及石青随所用,若曾赐金
黄色者,亦得用之。馀与皇子同。
朝珠、朝带、吉服带、雨冠、雨衣、雨裳,均与皇子同。(崇德元年,定亲
王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八。前舍林,嵌东珠四。后金花,嵌东珠三。
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东珠四。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十,舍林、金花各增
嵌东珠一。带四片,每片嵌东珠四。服用五爪四团龙补、五爪龙缎、满翠四补等
缎。)
亲王世子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
东珠五。后缀金花,饰东珠四。吉服冠、端罩、补服、朝服、蟒袍、朝珠皆与亲
王同。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三。左右佩绦如带色。吉服带
与亲王同。(顺治九年,定亲王世子冠顶三层,共嵌东珠九。带用金镶玉版四片,
每片嵌东珠三。服与亲王同。)
郡王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八,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
四。后缀金花,饰东珠三。吉服冠、端罩皆与亲王世子同。
补服,用石青色,绣五爪行龙四团,两肩前后各一。朝服、蟒袍、朝珠皆与
亲王世子同。
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猫睛石一。佩绦如带色。
吉服带与亲王世子同。(崇德元年,定郡王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七。
前舍林,嵌东珠三。后金花,嵌东珠二。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绿松石四。顺治
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八,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二。
服与亲王同。)
贝勒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
三。后缀金花,饰东珠二。吉服冠、端罩皆与郡王同。
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团,朝服通绣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
均不得用金黄色,馀随所用。朝珠绦用石青色。馀同郡王。朝带色用金黄,金衔
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二。佩绦皆石青色,吉服带色用金黄,版饰惟宜。佩绦亦
皆石青色。(崇德元年,定贝勒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六。前舍林,
缀东珠二。后金花,缀东珠一。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宝石四。顺治九年,定冠
顶共嵌东珠七,舍林、金花各增嵌东珠一。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二。服用四爪两
团龙补及蟒缎、妆缎。)
贝子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六,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珠
二。后缀金花,饰东珠一。吉服冠顶用红宝石。皆戴三眼孔雀翎。(孔雀花翎有
三眼、双眼、单眼之分,遇赏均得戴用。)端罩制同贝勒。补服色用石青,前后
绣四爪行蟒各一团。朝服、蟒袍、朝珠皆与贝勒同。
朝带,色用金黄,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东珠一。吉服带与贝勒同。(崇德
元年,定贝子冠顶二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五。前舍林,后金花,各嵌东珠
一。带用金镶玉版四片,每片嵌蓝宝石一。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六,舍林
增嵌东珠一,馀如旧。带四片,每片嵌东珠一。服与贝勒同。)
镇国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五,上衔红宝石。夏朝冠前缀舍林,饰东
珠一。后缀金花,饰绿松石一。吉服冠,入八分公顶用红宝石,未入八分公用珊
瑚,皆戴双眼孔雀翎。端罩紫貂为之,月白缎里。补服前后绣四爪正蟒方补。朝
服、蟒袍、朝珠与贝子同。
朝带,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猫睛石一。吉服带与贝子同。(崇德元年,定
镇国公冠顶二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四。前舍林,嵌东珠一。后金花,嵌绿
松石一。带如贝子。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五,馀如旧。带四片,每片嵌猫
睛石一。服用四爪方蟒补。馀与贝勒同。)
辅国公朝冠,顶金龙二层,饰东珠四,上衔红宝石。馀皆如镇国公。崇德元
年,定辅国公冠顶二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三。前舍林,嵌绿松石一。后金
花,嵌宝石一。带如镇国公。顺治九年,定冠顶共嵌东珠四,舍林、金花、带、
服色俱与镇国公同。)
镇国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宝石。吉服冠顶用珊瑚。
补服前后绣麒麟。馀皆视武一品。(崇德元年,定镇国将军冠顶上衔红宝石,带
用金镶圆版,嵌红宝石四。顺治九年,定冠顶中节嵌东珠,带用金镶方玉版,各
嵌红宝石一。补服绣麒麟,馀与镇国公同。)
辅国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顶亦用
镂花珊瑚。补服前后绣狮。馀皆视武二品。(崇德元年,定辅国将军冠顶上衔蓝
宝石,带用圆金版。顺治九年,定冠顶改衔红宝石,中节嵌小红宝石一。带如镇
国将军。补服绣狮。馀与镇国公同。)
奉国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上衔蓝宝石。吉服冠顶亦用
蓝宝石。补服前后绣豹。馀皆视武三品。(崇德元年,定奉国将军冠顶上衔水晶
石,带用玲珑金方铁版。顺治九年,定冠顶上衔红宝石,中节嵌小蓝宝石
一。带用起花金圆版。补服绣豹。馀与镇国公同。)
奉恩将军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青金石。补服前后绣虎,
馀皆视武四品,惟衣裾四启。带用金黄色,凡宗室皆如之,觉罗用红色。(顺治
九年,定奉恩将军冠顶上衔蓝宝石,中节嵌小蓝宝石一。带用起花金镶银圆版。
补服绣虎,馀与镇国公同。)
固伦额驸吉服冠,顶用红宝石,戴三眼孔雀翎。吉服带用金黄色。馀与贝子
同。(崇德元年,定固伦额驸冠服与贝子同。顺治八年,定冠顶嵌东珠六。舍林
嵌东珠二。金花嵌东珠一。带用金镶玉圆版四片,每片嵌东珠一。)
和硕额驸吉服冠,顶用珊瑚,戴双眼孔雀翎。朝带色用石青或蓝,金衔玉圆
版四。馀与镇国公同。(崇德元年,定和硕额驸冠服与超品公同,如封爵在公以
上者,仍照本阶服用。顺治八年,定冠顶嵌东珠四,舍林嵌东珠一。金花嵌绿松
石一。带用金镶玉圆版四片,每片嵌猫睛石一。)
郡主额驸朝带,用镂金圆版四,每具饰绿松石一。馀视武一品。(崇德元年,
定郡主额驸冠顶上衔红宝石,嵌东珠一。带用金圆版四片,嵌绿松石四。顺治八
年,定冠、带与侯、伯同。康熙元年,定用四爪蟒补服。)
县主额驸冠服,视武二品。(崇德元年,定县主额驸冠顶上衔红宝石。带用
金圆版四片,每片嵌红宝石四。)
郡君额驸冠服,视武三品。(崇德元年,定郡君额驸冠顶上嵌蓝宝石。带用
金圆版四片。)
县君额驸朝带,用金方铁版四。馀与武四品同。(崇德元年,定县君
额驸冠顶上衔水晶石。带用金方铁版四片。)
乡君额驸朝带,用金方铁版四。馀与武五品同。(崇德元年,定乡君
额驸冠用金顶。带用金圆铁版四片。并按固伦额驸若爵在贝子以上、和硕
额驸爵在镇国公以上者,冠服各从其品。郡主额驸以下皆如之。)
民公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朔至上元用青狐。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四,
上衔红宝石,夏顶制同。吉服冠顶用珊瑚。
端罩,貂皮为之,蓝缎里。补服,色用石青,前后绣四爪正蟒。
朝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披领及袖俱石青,片金缘,冬加海龙缘。两肩
前后正蟒各一,腰帷行蟒四,中有襞积。裳行蟒八。十一月朔至上元,披领及裳
俱表以紫貂,袖端薰貂。两肩前后正蟒各一,襞积行蟒四,皆四爪。曾赐五爪蟒
缎者,亦得用之。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绣九蟒。
朝珠,珊瑚青金绿松蜜珀随所用,杂饰惟宜。绦用石青色,朝带色用石青或
蓝,镂金玉圆版四,每具饰猫睛石一。佩帉下广而锐,吉服带佩帉下直而齐,
版饰惟宜。雨冠、雨衣、雨裳俱用红色。(崇德元年,定民公冠顶上衔红宝石,
中嵌东珠一。带用金圆版四片,嵌绿松石四。顺治二年,定冠用起花金顶,上衔
红宝石,中嵌东珠三。带用金镶圆玉版四片,各嵌绿松石一。八年,定冠顶嵌东
珠四,带片各嵌猫睛石一。)
侯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三,上衔红宝石。朝带镂金衔玉圆版四,每
具饰绿松石一。馀皆如公。
伯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二,上衔红宝石。朝带镂金衔玉圆版四,每
具饰红宝石一。馀皆如侯。
子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宝石,补服前后绣麒麟。馀皆视
武一品。
男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上衔镂花珊瑚。补服前后绣狮。馀皆
视武二品。(顺治二年,定侯、伯冠用起花金顶,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一。带
用金镶方玉版四片,每片嵌红宝石一。六年,定冠顶嵌东珠二,带改用圆玉版。
八年,定侯冠顶东珠三。带片各嵌绿松石一。)
皇子福晋朝冠,顶镂金三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
五,饰东珠七,小珍珠三十九。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
一,饰东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缎为带。吉
服冠顶用红宝石。
金约,镂金云九,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青金石结,
贯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
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云衔珠各二。
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行龙四,后行龙三。领后垂金黄绦,杂饰
惟宜。吉服褂色用石青,绣五爪正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朝袍用香色,披领及
袖皆石青,片金缘,冬加海龙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前后正龙各一,
两肩行龙各一,襟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裾
后开。领后垂金黄绦,杂饰惟宜。蟒袍用香色,通绣九龙。
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金黄绦二,中贯珊瑚,末缀
珊瑚各二。采帨月白色,不绣花文,结佩惟宜。绦皆金黄色。朝裙片金缘,冬加
海龙缘,上用红缎,下石青行龙妆缎,皆正幅,有襞积。夏以纱为之。
朝服朝珠三盘,珊瑚一,蜜珀二。吉服朝珠一盘。珍宝随所御。绦皆金黄色。
亲王福晋吉服褂,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馀皆与皇子福晋
同。(侧福晋冠顶等各饰东珠九。服与嫡福晋同。并按崇德元年,定亲王嫡妃冠
顶嵌东珠八,侧妃嵌东珠七。顺治九年,定嫡妃冠顶增嵌东珠二。服用翟鸟四团
龙补、五爪龙缎、妆缎、满翠四补等缎。侧妃冠顶增嵌东珠二。服与嫡妃同。)
世子福晋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
五,饰东珠各六。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各
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缀为带。
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后系金衔青金石结,垂珠三行
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馀皆与亲王福晋
同。(顺治九年,定世子嫡妃冠服如亲王侧妃。其侧妃冠顶嵌东珠八。服与嫡妃
同。)
郡王福晋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八,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
五,饰东珠各五。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
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缎为带。吉服冠与世子福晋同。
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后系金衔青金石结,垂珠三行
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末缀珊瑚。
吉服褂,绣五爪行龙四团,前后两肩各一。馀皆与世子福晋同。(崇德元年,
定郡王嫡妃冠顶嵌东珠七,侧妃嵌东珠六。顺治九年,定嫡妃冠服与世子侧妃同。
其侧妃冠顶嵌东珠七。服用蟒缎、妆缎,各色花、表缎。)
贝勒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七,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
五,饰东珠各三。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末缀珊瑚。
冠后护领垂石青绦二,末亦缀珊瑚。吉服冠与郡王福晋同。
金约,镂金云七。馀同郡王福晋。耳饰亦与郡王福晋同。
朝褂,绣四爪蟒,领后垂石青绦。吉服褂前后绣四爪正蟒各一。馀与郡王福
晋同。
朝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领、袖片金缘,冬用片金加海龙缘。绣四爪蟒,
领后垂石青绦。蟒袍通绣九蟒。领约、朝珠、采帨绦用石青色。馀皆与郡王福晋
同。(崇德元年,定贝勒嫡夫人冠顶嵌东珠六。侧夫人嵌东珠五。顺治九年,定
嫡夫人冠顶、服饰如郡王侧妃,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六。服与嫡夫人同。)
贝子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六。金约镂金云六,吉服褂前后绣四爪
行蟒各一。馀皆与贝勒夫人同,(崇德元年,定贝子嫡夫人冠顶嵌东珠五。侧夫
人嵌东珠四。顺治九年,定嫡夫人冠顶服饰如郡王侧妃。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五。
服与嫡夫人同。)
镇国公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五。金约镂金云五。吉服褂绣花八团。
馀皆与贝子夫人同。(崇德元年,定镇国公嫡夫人冠顶嵌东珠四。顺治九年,定
嵌东珠五。服如贝子夫人。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四。服与嫡夫人同。)
辅国公夫人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四。金约镂金云四。馀皆与镇国公夫
人同。(崇德元年,定辅国公夫人冠顶嵌东珠三。顺治九年,定冠顶嵌东珠四。
服如贝子夫人。其侧夫人冠顶嵌东珠三。服与嫡夫人同。)
镇国将军夫人冠、服均视一品命妇。
辅国将军夫人冠、服均视二品命妇。
奉国将军淑人冠、服均视三品命妇。
奉恩将军恭人冠、服均视四品命妇。
固伦公主冠、服制如亲王福晋。(崇德元年,定固伦公主冠顶嵌东珠八。顺
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用翟鸟五爪四团龙补、五爪龙缎、妆缎、满翠四
补等缎。)
和硕公主朝冠、金约,制如亲王世子福晋。馀与固伦公主同。(崇德元年,
定和硕公主冠顶嵌东珠六。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与固伦公主同。)
郡主朝冠、金约,制如郡王福晋。馀与和硕公主同。(崇德元年,定郡主冠
顶嵌东珠六。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与和硕公主同。)
县主朝冠、金约,制如贝勒夫人。吉服褂制如郡王福晋。馀与郡主同。(崇
德元年,定县主冠顶嵌东珠五。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用蟒缎、妆缎,
各样花、素缎。)
郡君朝冠、金约,制如贝子夫人。朝褂、龙袍、领约、朝珠、采帨、吉服褂、
蟒袍均如贝勒夫人。馀同县主。(崇德元年,定郡君冠顶嵌东珠四。顺治九年,
定冠服与县主同。)
县君朝冠、金约,制如镇国公夫人。吉服褂制如贝子夫人。馀皆与郡君同。
(崇德元年,定县君冠顶嵌东珠三。顺治九年,定冠顶增嵌东珠二。服与郡君同。)
镇国公女乡君朝冠、金约,制如辅国公夫人。吉服褂制如镇国公夫人。馀同
县君。
辅国公女乡君朝冠,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三。金约镂金云三。馀与镇国公女
乡君同。(崇德元年,定乡君冠顶嵌东珠二。顺治九年,定镇国公女乡君冠顶嵌
东珠三。服与县君同。)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贝勒侧室女,封授视嫡降二等。冠、服各视所降品级服用。贝子、镇国
公、辅国公侧室女,虽降等食五品、六品俸,其冠服仍与乡君同。
民公夫人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顶镂花金座,饰东珠四,上衔红
宝石。前缀金簪三,饰以珠宝。护领绦用石青色。吉服冠,薰貂为之,顶用珊瑚。
金约青缎为之,红片金里。中缀镂金火焰,饰珍珠一,左右金龙凤各一。后垂青
缎带二,亦红片金里。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云衔珠各二。
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行蟒二,后行蟒一。领后垂石青绦,杂佩
惟宜。朝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披领及袖皆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龙缘。绣文
前后正蟒各一,两肩行蟒各一,襟行蟒四,中无襞积。披领行蟒二,袖端正蟒各
一,袖相接处行蟒各二。后垂石青绦,杂佩惟宜。吉服褂色用石青,绣花八团。
蟒袍,蓝及石青诸色随所用,通四爪九蟒。领约镂金为之,饰红蓝小宝石五。
两端垂石青绦二,中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
朝珠,朝服用三,吉服用一。珊瑚、青金、蜜珀、绿松随所用,杂饰惟宜。
绦用石青色。采帨,月白色,不绣花,杂饰惟宜。绦皆石青色。朝裙,夏片金缘,
冬加海龙缘,上用红缎,下石青行蟒、妆缎,皆正幅,有襞积。(崇德元年,定
未入八分公夫人冠顶服饰,惟正室视其夫品级服用。)
侯夫人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三,上衔红宝石,馀皆如民公夫人。
伯夫人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二,上衔红宝石,馀皆如侯夫人。
子夫人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宝石,馀皆如伯夫人。
男夫人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红宝石一,上衔镂花红珊瑚。吉服冠顶镂花
珊瑚。馀皆如子夫人。
文一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宝石。补服前后绣鹤,惟都
御史绣獬豸。朝带镂金衔玉方版四,每具饰红宝石一。馀皆如公。
武一品补服,前后绣麒麟。馀皆如文一品。
文二品朝冠,冬用薰貂,十一月至上元用貂尾,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
一,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顶亦用镂花珊瑚。补服前后绣锦鸡。朝带镂金圆版四,
每具饰红宝石一。馀皆如文一品。
武二品补服,前后绣狮。馀皆如文二品。
文三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红宝石一,上衔蓝宝石。吉服冠顶亦用蓝
宝石。补服前后绣孔雀,惟副都御史及按察使前后绣獬豸。朝带镂花金圆版。馀
皆如文二品。
武三品朝冠,冬用薰貂,补服前后绣豹。馀皆如文三品。惟朝服无貂缘及无
端罩。一等侍卫戴孔雀翎。端罩猞猁猻,间以貂皮,月白缎里。馀如武三品。
文四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蓝宝石一,上衔青金石。吉服冠顶亦用青金
石。补服前后绣雁,惟道绣獬豸。蟒袍通绣四爪八蟒。朝带银衔镂花金圆版四。
馀皆如文三品。
武四品补服,前后绣虎。馀皆如文四品。二等侍卫戴孔雀翎。端罩红豹皮为
之,素红缎里。朝服冬、夏均翦绒缘,色用石青,通身云缎,前后方襕行蟒各
一,腰帷行蟒四,中有襞积。领、袖俱石青妆缎,馀如武四品。
文五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水晶石。吉服冠顶亦用水
晶。补服前后绣白鹇,惟给事中、御史绣獬豸。朝服色用石青,片金缘,通身云
缎,前后方襕行蟒各一,中有襞积。领、袖俱用石青妆缎。朝带银衔素金圆版
四。馀皆如文四品。
武五品补服,前后绣熊。馀皆如文五品。惟无朝珠。三等侍卫戴孔雀翎。端
罩黄狐皮为之,月白缎里。朝服冬、夏俱翦绒缘。馀如武五品,惟得用朝珠。
文六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砗磲。吉服冠顶亦用砗磲。
补服前后绣鹭鸶,朝带银衔玳瑁圆版四。馀皆如文五品,惟无朝珠。(五品官以
下,惟京堂、翰詹、科道得用貂裘、朝珠。六品官以下,惟太常寺、鸿胪寺、光
禄寺、国子监所属官,坛庙执事、殿庭侍仪得用朝珠。)
武六品补服,前后绣彪。馀皆如文六品。蓝翎侍卫朝冠顶饰小蓝宝石一,上
衔砗磲,戴蓝翎。端罩、朝服、朝珠均同三等侍卫。馀如武六品。
文七品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水晶一,上衔素金。吉服冠顶亦用素金。
补服前后绣鸂鶒,朝带素圆版四。蟒袍通绣四爪五蟒。馀皆如文六品。
武七品补服,前后绣犀牛。馀皆如文七品。
文八品朝冠,镂花阴文,金顶无饰。吉服冠同。补服前后绣鹌鹑。朝服色用
石青云缎,无蟒。领、袖冬、夏皆青倭缎,中有襞积。朝带银衔明羊角圆版四。
馀皆如文七品。
武八品补服如武七品。馀皆如文八品。
文九品朝冠,镂花阳文,金顶。吉服冠同。补服前后绣练雀。朝带银衔乌角
圆版四。馀皆如文八品。
武九品补服,前后绣海马。馀皆如文九品。
未入流冠服制如文九品。
凡雨冠,民公、侯、伯、子、男,一、二、三品文、武官,御前侍卫,乾清
门侍卫,上书房、南书房翰林,批本处行走人员,皆用红色。四、五、六品文、
武官,雨冠中用红色,青缘。七、八、九、品文、武官,雨冠中用青色,红缘。
雨衣、雨裳,民公、侯、伯、子,文、武一品官,御前侍卫,各省督、抚,皆用
红色。二品以下文、武官,皆用青色。其明黄色行褂,则领侍卫大臣、御前大臣、
侍卫班长、护军统领、健锐营翼领及凡诸臣之蒙赐者,皆得用之。
凡带,亲王以下、宗室以上,皆束金黄带。觉罗红带。其金黄带、红带,非
上赐者,不得给予异姓。
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卫,公主、
福晋以下,五品官命妇以上均得用。以杂宝及诸香为之。礼部主事,太常寺博士、
典簿、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鸣赞,光禄寺署正、署丞、典簿,国子监监丞、
博士、助教、学正、学录,除在坛庙执事及殿廷侍仪准用,其平时燕处及在公署,
仍不得用。
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贝子戴之。二眼者,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
之。一眼者,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护军各统领、参领,前锋
侍卫,诸王府长史,散骑郎,二等护卫,均得戴之。翎根并缀蓝翎。贝勒府司仪
长,亲王以下二、三等护卫及前锋、亲军、护军校,均戴染蓝翎。
凡坐褥,亲王冬用貂,夏用龙文赤缯。世子、郡王冬用猞猁猻、缘貂,夏
蟒文青缯。贝勒冬用猞猁猻,夏青缯施采。贝子冬用白豹,夏采缯缘青缯。均
藉红白毡。镇国公冬用全赤豹皮,夏青花赤缯。辅国公冬用方赤豹皮,夏赤花皂
缯。均藉红毡。镇国将军视一品,辅国将军视二品,奉国将军视三品,奉恩将军
视四品。民公冬用全虎皮,夏皂缯。侯、伯冬均用方虎皮,夏侯用缘花皂缯。伯
用青云缯。均藉红毡。子、男各从其品。固伦公主额驸视贝子。和硕公主额驸视
镇国公。郡主额驸冬用獾,夏皂褐缘红褐。均藉红毡。郡君额驸视三品。县君额
驸视四品。乡君额驸视五品。文、武官一品冬用狼,夏红褐。二品冬用獾,夏红
褐缘皂褐。三品冬用貉,夏皂褐缘红褐。四品冬用青山羊,夏皂布。均藉红毡。
五品冬用青羊,夏青布。六品冬用黑羊,夏椶色布。七品冬用鹿,夏灰色布。
八品冬用狍,夏土布。九品冬用獭,夏与八品同。均藉白毡。
凡寒燠更用冠服,每岁春季用凉朝冠及夹朝衣,秋季用暖朝冠及缘皮朝衣。
於三、九月内,或初五日,或十五日,或二十五日,酌拟一日。均前一月由礼部
奏请,得旨,通行各衙门一体遵照。
凡文、武候补、候选官顶带均与现任同。(崇德元年,定都统、尚书冠顶上
衔红宝石。带用金圆版四片,嵌红宝石四。内大臣、大学士、副都统、护军统领、
前锋统领、侍郎冠顶上衔蓝宝石。带用金圆版四片。一等侍卫、护卫参领、学士、
满启心郎、郎中冠顶上衔水晶。带用金铁版四片。二等、三等侍卫,护卫,
佐领,汉启心郎,员外郎冠用金顶。带用金圆铁版四片。护军校、主事冠
用金顶。带用金圆铁版二片。顺治二年,定一品官冠用起花金顶,上衔红
宝石,中嵌东珠一。带用金镶方玉版四片,每片嵌红宝石一。二品官冠用起花金
顶,上衔红宝石,中嵌小红宝石。带用起花金圆版四片,嵌红宝石一。三品官冠
用起花金顶,上衔红宝石,中嵌小蓝宝石。带用起花金圆版四片。四品官冠用起
花金顶,上衔蓝宝石,中嵌小蓝宝石。带用起花金圆版四片,银镶边。五品官冠
用起花金顶,上衔水晶,中嵌小蓝宝石。带用素金圆版四片,银镶边。六品官冠
用起花金顶,上衔水晶。带用玳瑁圆版四片,银镶边。七品官冠用起花金顶,中
嵌小蓝宝石。带用素银圆版四片。八品官冠用起花金顶。带用明羊角圆版四片,
银镶边。九品官冠用起花银顶。带用乌角圆版四片,银镶边。顺治九年,定武官
补服一品、二品用狮,三品用虎,四品用豹。又雍正五年,定奉国将军及三品官
冠用起花珊瑚顶。六品官冠用水晶石顶。)
一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东珠一,上衔红宝石。馀皆如民公夫人。
二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红宝石一,上衔镂花珊瑚。吉服冠顶亦用
镂花珊瑚。馀皆如一品命妇。
三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红宝石一,上衔蓝宝石。吉服冠顶亦用蓝
宝石。馀皆如二品命妇。
四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青金石。吉服冠顶亦用
青金石,朝袍片金缘,绣文前后行蟒各二,中无襞积。后垂石青绦,杂饰惟宜。
蟒袍通绣四爪八蟒。朝裙片金缘,上用绿缎,下石青行蟒妆缎,均正幅,有襞积。
馀皆如三品命妇。
五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水晶。吉服冠顶亦用水
晶。馀皆如四品命妇。
六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蓝宝石一,上衔砗磲。吉服冠顶亦用砗
磲。馀皆如五品命妇。
七品命妇朝冠,顶镂花金座,中饰小水晶一,上衔素金。吉服冠顶亦用素金。
蟒袍通绣五蟒。馀皆如六品命妇。崇德元年,定命妇冠、服各视其夫官阶。皇后
侍从妇女冠用金顶,上衔红宝石。贵妃侍从妇女冠用金顶,上衔水晶石。亲、郡
王妃侍从妇女与妃侍从妇女同。贝勒夫人侍从妇女冠用金顶。贝子夫人侍从妇女
冠不用顶。首饰嵌珍珠、宝石、绿松石。)
会试中式贡士朝冠,顶镂花金座,上衔金三枝九叶。吉服冠顶用素金。状元
金顶,上衔水晶。授职后,各视其品。举人公服冠,顶镂花银座,上衔金雀。公
服袍,青绸蓝缘。披领如袍式。公服带,制如文八品朝带。吉服冠,顶银座,上
衔素金。贡生吉服冠,镂花金顶。馀同举人。监生吉服冠,素银顶。馀同贡生。
生员冠,顶镂花银座,上衔银雀。公服袍,蓝绸青缘。披领如袍式。公服带,制
如文九品朝带。吉服冠,顶与监生同。外郎、耆老,冠顶以锡。从耕农官,袍以
青绒为之。顶同八品。祭祀文舞生冬冠,骚鼠为之,顶镂花铜座,中饰方铜,镂
葵花,上衔铜三角,如火珠形。袍以绸为之,其色南郊用石青,北郊用黑,各坛
庙俱用红,惟夕月坛用月白。前后方襕销金葵花。带用绿绸。武舞生冠顶上衔
铜三棱,如古戟形。袍以绸为之,通销金葵花。馀俱与文舞生同。乐部乐生,冠
顶镂花铜座,上植明黄翎。乐部袍红缎为之,一,前后方襕绣黄鹂,中和韶
乐部乐生执戏竹人服之;一,通织小团葵花,丹陛大乐诸部乐生服之。带均用绿
云缎。卤簿舆士冬冠,以豹皮及黑毡为之,顶镂花铜座,上植明黄翎,袍如丹陛
大乐诸部乐生。带如祭祀文舞生。卤薄护军袍石青缎为之,通织金寿字,片金缘。
领、袖俱织金葵花。卤簿校尉冬冠,平檐,顶素铜,上植明黄翎。袍、带俱同卤
簿舆士。(顺治三年,定庶民不得用缎绣等服。满洲家下仆隶有用蟒缎、妆缎、
锦绣服饰者,严禁之。九年,定凉帽、暖帽圆月,惟职官用红片金,庶人则用红
缎。僧道服,袈裟、道服外,许用?绢纺丝素纱各色,布袍用土黑、?黑二
色。康熙元年,定军民人等有用蟒缎、妆缎、金花缎、片金倭缎、貂皮、狐皮、
猞猁猻为服饰者,禁之。三十九年,定八旗举人、官生、贡生、生员、监生、
护军、领催许服平常缎纱。天马、银鼠不得服用。汉举人、官生、贡生、监生、
生员除狼皮外,例亦如之。军民胥吏不得用狼狐等皮。有以貂皮为帽者,并禁之。
又兵民人等鞍辔不得用绣缎、倭缎、搭线、镶缘及镀金为饰。雍正元年,以职官
不按定例,悬带数珠,马项下悬红缨,使人前马。又有越分者,坐褥至以绸为之。
令八旗大臣、统领衙门及都察院严行稽察,如大臣等徇情疏忽,同罪。至诸王间
赏所属人员数珠等物,并行文本旗记档,岁应汇奏。二年,又申明加级官员顶带、
补服、坐褥越级僣用之禁。官员军民服色有用黑狐皮、秋香色、米色、香色及鞍
辔用米色、秋香色者,於定例外,加罪议处。该管官员不行举发亦如之。)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
◎舆服三
皇帝御宝 皇后金宝(太皇太后皇太后金宝玉宝附) 皇贵妃以下宝印
皇子亲王以下宝印 文武官印信 关防条记
清初设御宝於交泰殿,立尚宝司。其后以内监典守,当用则内阁请而用之。
乾隆十一年,考定宝谱,藏之交泰殿者二十有五,藏之盛京者十。交泰殿所藏:
曰“大清受命之宝”,以章皇序。白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盘龙纽,高二寸。
曰“皇帝奉天之宝”,以章奉若。碧玉,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一分。盘龙纽,高
三寸五分。曰“大清嗣天子宝”,以章继绳。金,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龙纽,
高一寸七分。曰“皇帝之宝”,以布诏赦。青玉,方三寸九分,厚一寸。交龙纽,
高二寸一分。曰“皇帝之宝”,以肃法驾。栴檀香木,方四寸八分,厚一寸八分。
盘龙纽,高三寸五分。曰“天子之宝”,以祀百神。白玉,方二寸四分,厚八分。
交龙纽,高一寸三分。曰“皇帝尊亲之宝”,以荐徽号。白玉,方二寸一分,厚
七分。盘龙纽,高一寸三分。曰“皇帝亲亲之宝”,以展宗盟。白玉,方二寸二
分,厚一寸二分。交龙纽,高一寸二分。曰“皇帝行宝”,以颁赐赉。碧玉,方
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龙纽,高二寸五分。曰“皇帝信宝”,以徵戎伍。白
玉,方三寸三分,厚六分。交龙纽,高一寸六分。曰“天子行宝”,以册外蛮。
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龙纽,高二寸三分。曰“天子信宝”,以命
殊方。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高一寸七分。曰“敬天勤民之
宝”,以饬觐吏。白玉,方三寸一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高一寸七分。曰
“制诰之宝”,以谕臣僚。青玉,方四寸,厚二寸。交龙纽,高二寸七分。曰
“敕命之宝”,以钤诰敕。碧玉,方三寸五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高一寸八
分。曰“垂训之宝”,以扬国宪。碧玉,方四寸,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高二寸。
曰“命德之宝”,以奖忠良。青玉,方四寸,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二寸一分。
曰“钦文之玺”,以重文教。墨玉,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高一寸
六分。曰“表章经史之宝”,以崇古训。碧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一分。交龙
纽,高二寸二分。曰“巡狩天下之宝”,以从省方。青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
交龙纽,高二寸五分。曰“讨罪安民之宝”,以张征伐。青玉,方四寸八分,厚
二寸。交龙纽,高二寸五分。曰“制驭六师之宝”,以整戎行。墨玉,方五寸三
分,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二寸二分。曰“敕正万邦之宝”,以诰外国。青玉,
方三寸八分,厚一寸五分。盘龙纽,高二寸三分。曰“敕正万民之宝”,以诰四
方。青玉,方四寸一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高二寸。曰“广运之宝”,以谨
封识。墨玉,方六寸,厚二寸一分。交龙纽,高二寸。
盛京所藏:曰“大清受命之宝”,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龙纽,
高二寸四分。曰“皇帝之宝”,青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交龙纽,高二
寸七分。曰“皇帝之宝”,碧玉,方五寸,厚一寸八分。盘龙纽,高三寸。曰
“皇帝之宝”,栴檀香木,方三寸八分,厚六分。素龙纽,高五分。曰“奉天之
宝”,金,方三寸七分,厚九分。交龙纽,高二寸。曰“天子之宝”,金,方三
寸七分,厚九分。交龙纽,高二寸。曰“奉天法祖亲贤爱民”,碧玉,方四寸九
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高二寸。曰“丹符出验四方”,青玉,方四寸七分,
厚二寸。交龙纽,高二寸二分。曰“敕命之宝”,青玉,方三寸七分,厚一寸八
分。交龙纽,高二寸五分。曰“广运之宝”,金,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龙纽,
高一寸五分。
高宗御制国朝传宝记曰:“国朝受天命,采古制为玺。掌以宫殿监正,袭以
重盝,承以髤几,设交泰殿中,以次左右列,当用则内阁请而用之。其质有
玉、有金、有栴檀木。玉之品有白、有青、有碧。纽有交龙、有盘龙、有蹲龙。
其文自太宗文皇帝以前,专用国书,既乃兼用古篆。其大小自方六寸至二寸一分
不一。尝考大清会典,载御宝二十有九,今交泰殿所贮三十有九。会典又云:
‘宫内收贮者六,内库收贮者二十有三。’今则皆贮交泰殿,数与地皆失实。至
谓‘皇帝奉天之宝’即传国玺,两郊大祀及圣节宫中告天青词用之,此语尤诞谬。
大祀遵古礼,用祝版署名而不用宝。圣节宫中未尝有告天事,或道箓祝釐,时一
行之,亦不过偶存其教耳,未尝命文人为青词,亦未尝用宝。且此玺孰非世之传
守,而专以一宝为传国玺,亦不经。盖缘修会典诸臣无宿学卓识,复未尝请旨取
裁,仅沿明时内监所书册档,承譌袭谬,遂至於此。甚矣纪载之难也。且会典
所不载者,复有‘受命於天既寿永昌’一玺,不知何时附藏殿内,反置之正中。
按其词虽类古所传秦玺,而篆文拙俗,非李斯蟲鸟之旧明甚。独玉质莹洁如截肪,
方得黍尺四寸四分,厚得方之三。以为良玉不易得则信矣,若论宝,无论非秦玺,
即真秦玺,亦何足贵!乾隆三年,高斌督河时奏进属员濬宝应河所得玉玺,古泽
可爱,又与辍耕录载蔡仲平本颇合。朕谓此好事者仿刻所为,贮之别殿,视为玩
好旧器而已。夫秦玺煨烬,古人论之详矣。即使尚存,政、斯之物,何得与本朝
传宝同贮?於义未当。又雍正年故大学士高其位进未刻碧玉宝,一文未刻,未成
为宝,而与诸宝同贮,亦未当。朕尝论之,君人者在德不在宝。宝虽重,一器耳。
明等威、徵信守,与车旗章服何异?德之不足,则山河之险,土宇之富,拱手而
授之他人,未有徒恃此区区尺璧,足以自固者。诚能勤修令德,系属人心,则言
传号涣,万里奔走,珍非和璧,制不龙螭,篆不斯籀,孰敢不敬信承奉,尊为神
明。故宝器非宝,宝於有德。古有得前代符宝,君臣动色矜耀,侈为瑞贶者。我
太宗文皇帝时,获蒙古所传元帝国宝,容而纳之,初不藉以为受命之符。由今思
之,文皇帝之臣服函夏,垂统万世,在德耶?在宝耶?不待智者而知之矣。善夫
唐梁肃之言曰:‘鼎之轻重,玺之去来,视德之高下,位之安危。’然则人君承
祖宗付畀,思以永膺斯宝,引而勿替,其非什袭固守之谓。谓夫日新厥德,居安
虑危,凝受皇天大宝命,则德足重宝,而宝以愈重。玺玉自古无定数,今交泰殿
所贮,历年既久,纪载失真,且有重複者。爰加考正排次,定为二十有五,以
符天数。并著成谱,而序其大恉如此。”又盛京尊藏宝谱序曰:“乾隆十一年
春,阅交泰殿所贮诸宝,既详定位置,为文记之。其应别贮者,分别收贮。至其
文或复见,及国初行用者,为数凡十。虽不同现用之宝,而未可与古玩并列。因
念盛京为国家发祥地,祖宗神爽,实所式凭。朕既重缮列祖实录,尊藏凤凰楼上,
觐扬光烈,传示无疆。想当开天之始,凝受帝命,宝符焕发,六服承式,璠玙孚
尹,手泽存焉。记不云乎,‘陈其宗器’,弘璧琬琰,陈之西序,崇世守也。爰
奉此十宝,赍送盛京,鐍而藏之,而著其缘起如此。”
乾隆十三年九月,改镌御宝,始用清篆文,左为清篆,右为汉篆。高宗御题
交泰殿宝谱序后曰:“宝谱成於乾隆十一年丙寅,越三年戊辰,始指授儒臣为清
文各篆体书。因思向之国宝,官印,汉文用篆书,而清文则用本字者,以国书篆
体未备也。今既定为篆法,当施之宝印,以昭画一。按谱内青玉‘皇帝之宝’,
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自是而上四宝,均先代相承,传为世守者,不
敢轻易。其檀香‘皇帝之宝’以下二十有一,则朝仪纶綍所常用,宜从新制。因
敕所司一律改镌,与汉篆文相配,并记之宝谱序后云。”
乾隆四十五年八月,高宗七旬圣寿,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并御制
古稀说,兼系以诗。四十六年正月,用乾清宫西暖阁贮“敬天勤民宝”之例,贮
“古稀天子之宝”於东暖阁。
皇后金宝,清、汉文玉箸篆,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
康熙四年,制太皇太后金宝、玉宝,盘龙纽。馀皆与皇后宝同。玉宝台高一
寸八分,馀同金宝。
皇太后金宝、玉宝,俱盘龙纽。馀与皇后宝同。
皇贵妃金宝,清、汉文玉箸篆,蹲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
贵妃金宝,与皇贵妃同。
妃金印,清、汉文玉箸篆,龟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
康熙十五年,定皇太子金宝,玉箸篆,蹲龙纽,平台,方四寸,厚一寸二分。
和硕亲王金宝,龟纽,平台,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亲王世子金宝,龟纽,
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多罗郡王镀金银印,麒麟纽,平台,方三寸四分,
厚一寸。俱清、汉文芝英篆。
外国王镀金银印,清、汉文尚方大篆,驼纽,平台,方三寸五分,厚一寸。
(顺治十年,以朝鲜国王原领印文有清字无汉字,命礼部改铸清、汉文金印,颁
给该王,仍将旧印缴进。)
宗人府、衍圣公银印,直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一寸。俱清、汉文尚方
大篆。
公、侯、伯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公三台,侯、伯二台。
经略大臣、大将军、将军、领侍卫内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
厚九分。俱清、汉文柳叶篆。
军机事务处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宣统三年四月,改
军机处为内阁,旧内阁遂裁。)
各部、都察院银印,直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俱清、汉文尚方大
篆。
理藩院银印,直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清、汉、蒙古三体字,
清、汉文尚方大篆,蒙古字不用篆。(理藩院后改理藩部。)
盛京五部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盛京五部后裁。)
户部总理三库事务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户部后改名
度支部。)
翰林院银印,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
内务府银印,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
景陵、泰陵内务府总管,东陵、泰陵承办事务铜关防,(凡关防皆直纽。)
长三寸,阔一寸九分。銮仪卫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宣统
朝因避写故名銮舆卫。)俱清、汉文尚方大篆。
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顺天府、奉天府银印,直纽,方二寸九分,厚
六分五釐。(通政司后裁,大理寺后改大理院,太常寺后归并礼部。)俱清、汉
文尚方小篆。
詹事府铜印,直纽,方二寸七分,厚九分。
光禄寺、太仆寺、武备院、上驷院、奉宸苑铜印,直纽,方二寸六分,厚六
分五釐。(詹事府后裁,光禄寺后归并礼部,太仆寺后归并陆军部。)
内繙书房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尚方小篆。
国子监铜印,直纽,方二寸五分,厚六分。
太医院铜印,直纽,方二寸四分,厚五分。
各道监察御史、稽察内务府御史、稽察宗人府御史、巡盐御史铜印,直纽,
有孔,方一寸五分,厚三分。
宗人府左、右司,太仆寺左、右司,銮仪卫左、右司,各部、理藩院各司,
铜印,直纽,方二寸四分,厚五分。
内务府各司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崇文门税务管理,坐粮厅户部分司,工部木柴监督,工部木厂监督,工部管
理街道各仓监督,(工部后改并为农工商部。)左、右翼管税,户部银库、缎匹
库,户部办理八旗俸饷,户部办理八旗现审,顺天、奉天府丞,各关税监督铜关
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巡视五城御史、管理古北口驿务,管理独石口驿务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
一寸九分。
钦天监时宪书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畅春园、圆明园、清漪园官房税库铜条记,(凡条记皆直纽。)长二寸六分,
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钟鼎篆。
大理寺左、右司,光禄寺四署,五城兵马司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
分五釐。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书科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五釐。
内阁典籍厅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翰林院典簿,礼部铸印局,(宣统三年印铸局改属新内阁,礼部亦改典礼院。)
理藩院银库,工部制造库,工部料估所,各部、院督催所铜关防,长三寸,阔一
寸九分。
顺天府府治中、稽察盛京五部将军衙门、稽察黑龙江等处、稽察宁古塔等处
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
兵马司副指挥铜关防,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
宗人府经历司铜印,直纽,方二寸四分,厚五分。
都察院经历司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銮仪卫经历司,各部、院、寺司务厅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各坛、庙、祠祭署铜印,直纽,方二寸,厚四分二釐。
太医院药库铜印,直纽,方一寸九分,厚四分二釐。
国子监典籍厅铜印,直纽,方一寸九分,厚四分二釐。
礼部铸印局大使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九分。
兵马司吏目铜条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四分。俱清、汉文垂露篆。
护军统领、前锋统领、火器营统领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圆明园总管八旗、内府三旗官兵银印,虎纽,二台,方
三寸三分,厚九分。
总管云梯健锐营八旗传事银关防,直纽,长三寸二分,阔二寸。俱清、汉文
柳叶篆。
护军统领、参领、协领、云梯健锐营翼长、各处总管铜关防,长三寸,阔一
寸九分。俱清、汉文殳篆。
八旗佐领,宗室、觉罗族长铜图记,(凡图记皆直纽。)方一寸七分,厚四
分五釐。俱清文悬针篆。
咸安宫官学、景山官学、养心殿造办处铜图记,方一寸七分,厚四分。
看守通州三仓首领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俱清、汉文悬针篆。
镇守将军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副都统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二分,厚八分。俱清、汉文柳叶篆。
察哈尔都统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用满洲、蒙古二种字,
满文柳叶篆。
总统伊犁等处将军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满、汉、托
忒、回子四种字,满、汉文俱柳叶篆,托忒、回子字不篆。
办理伊犁、乌鲁木齐等处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兼满、汉、托忒三种字,满、汉文俱柳叶篆。
伊犁分驻雅尔城总理参赞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兼
满洲、托忒、回子三种字,满文柳叶篆。
办理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诸处事务大臣银印,虎纽,方三寸三分,厚
九分。兼满、汉、回子三种字,满、汉文俱柳叶篆。
管理巴里坤等处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办理哈密粮饷事务大臣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俱柳叶篆。
八旗游牧总管,察哈尔总管、城守尉铜印,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殳篆。
兴京等城守尉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锦州等城守尉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
驻防左、右翼长,协领、参领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釐。俱殳
篆。
防守尉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驻防佐领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釐。俱清、汉文悬针篆。
直省总督、巡抚银关防,(直隶总督、陕甘总督、四川总督,镌兼巡抚字样。
江西巡抚、河南巡抚,镌兼提督字样。山西巡抚,镌兼提督盐政字样。)长三寸
二分,阔二寸,俱清、汉文尚方大篆。
钦差大臣铜关防,如督、抚式。三品以上用之。
各省承宣布政使司银印,直纽,二台,方三寸一分,厚八分。
各省提刑按察使司(后改提法使。)铜印,直纽,方二寸七分,厚九分。
各省盐运使司铜印,直纽,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
各省提督学政(后改提学使,并改关防为印信。)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
一寸九分。俱清、汉文尚方小篆。
各处管理织造铜关防,长二寸九分,阔一寸九分。
各省守、巡道(后於省会地方增设巡警道、劝业道。)铜关防,长三寸,阔
一寸九分,俱清、汉文钟鼎篆。
钦差官员铜关防、如道员式。四品以下用之。
各府铜印,直纽,方二寸五分,厚六分。
各府同知、通判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各州铜印,直纽,方二寸三分,厚五分。
京县铜印,直纽,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各县铜印,直纽,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盐课提举司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
淮南仪所监制官铜关防,长二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布政使司经历司、理问所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
盐运使司经历司铜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
布政使司照磨所、京府儒学、各府经历司铜印,方二寸,厚四分二釐。
京府照磨所、司狱司、各府照磨所、司狱司、各府儒学、卫儒学、布政司库
大使、府库大使、巡检司、税课司、茶马司铜印,方一寸九分,厚四分。
各州、县儒学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五釐。
县丞、主簿、吏目、盐课所、批验所、各驿丞、递运所、各局、各仓、各闸
铜条记,长二寸四分,阔一寸三分。俱垂露篆。
提督、总兵官银印,虎纽,三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镇守挂印总兵官银印,虎纽,二台,方三寸三分,厚九分。
镇守总兵官铜关防,长三寸二分,阔二寸。俱清、汉文柳叶篆。
副将、参将、游击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
宣慰司铜印,方二寸七分,厚九分。俱清、汉文殳篆。
都司佥书铜关防,长三寸,阔一寸九分。营都司,卫、所千总铜关防,长二
寸八分,阔一寸九分。
守备铜条记,长二寸六分,阔一寸六分。
卫守备铜印,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
宣抚司铜印,方二寸五分,厚六分。
宣抚司副使、安抚司领运千总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五釐。
长官司指挥、佥事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俱清、汉文悬针篆。
卫经历、宣慰司经历铜印,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垂露篆。
土千户铜印,方二寸三分,厚四分五釐。
土百户铜印,方二寸,厚四分二釐。俱清、汉文悬针篆。
管理京城喇嘛班第、管理盛京喇嘛班第铜印,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俱
清、汉文转宿篆。
正乙真人铜印,方二寸四分,厚五分。清、汉文垂露篆。
乾隆十四年,礼部奉谕:“理藩院印文之蒙古字,不必篆书。外藩紥萨克盟
长、喇嘛、并蒙古、西藏,一应满洲、蒙古、唐古特文,均亦不必篆书。其在京
紥萨克、大喇嘛印,满文俱篆书,蒙古文不必篆书。”又谕:“近因新定清文篆
书,铸造各衙门印信,所司检阅库中所藏经略大将军、将军诸印,凡百馀颗。皆
前此因事颁给,经用缴还,未经销毁者。会典复有‘命将出师,请旨将库中印信
颁给’之文,遂至滥觞。朕思虎符鹊纽,用之军旅,所以昭信,无取繁多。库中
所藏,其中振扬威武,建立肤功者,具载历朝实录,班班可考。今择其克捷奏凯,
底定迅速者,经略印一,大将军、将军印各七,分匣收贮。稽其事迹始末,刻诸
文笥,足以传示奕禩。即仍其清、汉旧文,而配以今制清文篆书,如数重造。
遇有应用,具奏请旨颁给。一并藏之皇史宬。其馀悉交该部销毁。此后若遇请自
皇史宬而用者,蒇事仍归之皇史宬。若因遇事特行颁给印信者,事完交部销毁。
将此载入会典。”
高宗御定印谱,钦命总理一切军务储糈经略大臣关防一,奉命、抚远、宁远、
安东、征南、平西、平北大将军印各一,镇海、扬威、靖逆、靖东、征南、定西、
定北将军印各一。并御制印谱序曰:“国家膺图御宇,神圣代兴,赫濯挞伐,光
启鸿业。时则有推毂命将之典,及功成奏凯,还上元戎佩印。载在册府,藏之史
宬。盖法物留诒,不啻如曩籍所称玉节牙璋,尚方齐斧者比。乾隆十七年,釐考
国书篆字成,因详加酌定。交泰殿所遵奉世传御宝,仍依本文,不敢更易。其常
行诰敕所钤用,以及部院司寺以下,外而督、抚、提、镇以下,咸改铸篆文,以
崇典章、昭法守。而大将军、经略及诸将军之印,或存旧,或兼篆,一依交泰殿
诸宝之例,各以时代为次。兹西陲武功将竣,爰谱图系说如左。书曰:‘其克诘
尔戎兵,以陟禹之迹,方行天下,至於海表,罔有不服。’信大兵可百年不用,
不可一日不备。披斯谱也,必将曰:是印也,是我朝某年殄某寇、定某地所用也。
又将曰:是印也,铸自某年,某官既奉以集事,传至某年,某官复奉以策勋者也。
想见一时受成庙算,元老壮猷。丰纽重台,焜?翟耳目。继自今觐扬光烈,思所
以宏此远谟。弼我亿万世丕丕基,将於是乎在。以视铭绩鼎钟,图形台阁者,不
尤深切著明也欤?然则观於宝谱,而一人守器之重可知;观於印谱,而群才翊运
之殷又可知。诗曰:‘王之荩臣,无念尔祖。’记曰:‘君子听鼓鼙,则思将帅
之臣。’一再披阅,其何能置大风猛士之怀哉!装潢蒇事,并令守者什袭尊藏。
为部凡四:一皇史宬,一大内,一内阁,一盛京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五 志八十
◎舆服四(卤簿附)
皇帝卤簿(太上皇卤簿皇太子仪卫) 皇后仪驾(太皇太后仪驾皇太后仪驾)
皇贵妃以下仪仗采仗 亲王以下仪卫 固伦公主以下仪卫 额驸仪卫 职官仪

清自太宗天聪六年定仪仗之制,凡国中往来,御前旗三对,伞二柄,校尉六
人,其制甚简。自天聪十年改元崇德,始定御仗数目及品官仪从。迨世祖入关定
鼎,参稽往制,量加增饰。原定皇帝仪卫有大驾卤簿、行驾仪仗、行幸仪仗之别,
乾隆十三年,复就原定器数增改釐订,遂更大驾卤簿为法驾卤簿,行驾仪仗为銮
驾卤簿,行幸仪仗为骑驾卤簿。三者合,则为大驾卤簿。而凡皇后仪驾、妃嫔仪
仗采仗以及亲王以下仪卫,均视原定加详。兹依乾隆朝所定者标目,而以原定器
数及崇德初年所定者附见於后。又太上皇卤簿、皇太子仪卫,皆一时之制,非同
常设,亦并著於篇。庶考因革者,得以沿流溯源,详稽一代之制焉。
皇帝大驾卤簿,圜丘、祈穀、常雩三大祀用之。大阅时诣行宫,礼成还宫,
亦用之。其制,前列导象四,次宝象五,次静鞭四。次前部大乐,其器大铜角四,
小铜角四,金口角四。次革辂驾马四,木辂驾马六,象辂驾马八,金辂驾象一,
玉辂驾象一。次铙歌乐,(铙歌鼓吹与行幸乐并设,名铙歌乐。)其器金二,铜
鼓四,铜钹二,扁鼓二,铜点二,龙笛二,平笛二,云锣二,管二,笙二,金口
角八,大铜角十六,小铜角十六,蒙古角二,金钲四,画角二十四,龙鼓二十四,
龙笛十二,拍板四,仗鼓四,金四,龙鼓二十四,间以红镫六。次引仗六,御仗
十六,吾仗十六,立瓜、卧瓜各十六,星、钺各十六,出警、入跸旗各一,五色
金龙小旗四十,次翠华旗二,金鼓旗二,门旗八,日、月旗各一,五云旗五,五
雷旗五,八风旗八,甘雨旗四,列宿旗二十八,五星旗五,五岳旗五,四渎旗四,
神武、朱雀、青龙、白虎旗各一,天马、天鹿、辟邪、犀牛、赤熊、黄罴、白泽、
角端、游麟、彩狮、振鹭、鸣鸢、赤乌、华蟲、黄鹄、白雉、云鹤、孔雀、仪凤、
翔鸾旗各一。五色龙纛四十,前锋纛八,护军纛八,骁骑纛二十四。次黄麾四,
仪锽氅四,金节四,进善纳言、敷文振武、褒功怀远、行庆施惠、明刑弼教、教
孝表节旌各二。龙头幡四,豹尾幡四,绛引幡四,信幡四。羽葆幢四,霓幢四,
紫幢四,长寿幢四。次鸾凤赤方扇八,雉尾扇八,孔雀扇八,单龙赤团扇八,单
龙黄团扇八,双龙赤团扇八,双龙黄团扇八,赤满单龙团扇六,黄满双龙团扇六,
寿字黄扇八。次赤素方伞四,紫素方伞四,五色花伞十,五色妆缎伞十,间以
五色九龙团伞十。次九龙黄盖二十,紫芝盖二,翠华盖二,九龙曲柄黄盖四。次
戟四,殳四,豹尾枪三十,弓矢三十,仪刀三十。次仗马十。次金方几一,金交
椅一,金瓶二,金盥盘一,金盂一,金盒二,金炉二,拂二。次九龙曲柄黄盖一。
前引佩刀大臣十人,提炉二,玉辇在中。后扈佩刀大臣二人,豹尾班执枪佩仪刀
侍卫各十人,佩弓矢侍卫二十人,领侍卫内大臣一人,侍卫班领二人。后管宗人
府王、公二人,散秩大臣一人,前锋护军统领一人,给事中、御史二人,各部郎
中、员外郎四人,侍卫班领一人,署侍卫班领一人,侍卫什长二人。次黄龙大纛
二,领侍卫内大臣一人,司纛侍卫什长二人,建纛亲军四人,鸣佩螺亲军六人。
(太宗崇德元年,备大驾卤簿,玉玺四颗。黄伞五,团扇二。纛十,旗十。大刀
六,戟六。立瓜、卧瓜、骨朵各二,吾仗六。马十。金椅、金杌、香盒、香炉、
金水盆、金唾壶、金瓶、乐器全设。嗣复定仪仗数目,用金漆椅一,金漆杌一,
蝇拂四,金唾盂一,金壶一,金瓶、金盆各一,香炉、香盒各二。曲柄伞一,直
柄伞四,扇二,节四。骨朵二,立瓜、卧瓜各二,吾仗六,红仗四。锣二,鼓二,
画角四,箫二,笙二,架鼓四,横笛二,龙头横笛二,檀板二,小铜钹四,小铜
锣二,大铜锣四,云锣二,锁呐四。世祖入关,一仍旧制。迨顺治三年以后,更
定皇帝卤簿,有大驾卤簿、行驾仪仗、行幸仪仗之别。大驾卤簿之制,曲柄九,
龙伞四,直柄九龙伞十六,直柄瑞草伞六,直柄花伞六,方伞八。大刀二十,弓
矢二十,豹尾枪二十,龙头方天戟四。黄麾二,绛引幡四,信幡、传教幡、告止
幡、政平讼理幡各四,仪锽氅八,羽葆幢四,青龙、白虎、朱雀、神武幢各一,
豹尾幡、龙头竿幡各四。金节四。销金龙纛、销金龙小旗各二十。金钺六。马十。
鸾凤扇八,单龙扇十二,双龙扇二十。拂子二,红镫六,金香炉、金瓶、金香盒
各二,金唾壶、金盆、金杌、金交椅、金脚踏各一。御仗六,星六。篦头八。棕
荐三十。静鞭三十。品级山七十二。肃静旗、金鼓旗、白泽旗各二,门旗八,日、
月、风、云、雷、雨旗各一,五纬旗五,二十八宿旗各一,北斗旗一,五岳旗五,
四渎旗四,青龙、白虎、朱雀、神武、天鹿、天马、鸾麟、熊罴旗各一。立瓜、
卧瓜、吾仗各六。画角二十四,鼓四十八,大铜号、小铜号各八,金、金钲、仗
鼓各四,龙头笛十二,板四串。凡郊祀大典,万寿、元旦、冬至三大朝会及诸典
礼皆用之。)
法驾卤簿,与大驾卤簿同,惟彼用铙歌乐,此则用铙歌鼓吹。其器大铜角八,
小铜角八,金钲四,画角二十四,龙鼓二十四,龙笛十二,拍板四,仗鼓四,金
二,龙鼓二十四,间以红镫六,视铙歌乐为减。又御仗、吾仗、立瓜、卧瓜、星、
钺皆各六,五色金龙小旗二十,五色龙纛二十,九龙黄盖十,豹尾枪二十,弓矢
二十,仪刀二十,佩弓矢侍卫十人,其赤满单龙团扇、黄满双龙团扇及五色妆缎
伞皆不设,亦均较大驾为减。又玉辇改设金辇,馀均与大驾卤簿同。凡祭方泽、
太庙、社稷、日月、先农各坛,历代帝王、先师各庙,则陈之。若遇庆典朝贺,
则陈於太和殿庭。其制,九龙曲柄黄华盖设於太和殿门外正中,次拂、炉、盒、
盂、盘、瓶、椅、几在殿檐东、西。次仪刀、弓矢、豹尾枪亲军、护军相间为十
班,暨殳戟,均在丹陛东、西。次九龙曲柄黄盖、翠华盖、紫芝盖、九龙黄盖、
五色九龙伞、五色花伞,自丹陛三成,相间达於两阶。阶下静鞭、仗马列甬道东、
西。紫、赤方伞、扇,幢、幡、旌、节、氅、麾、纛、旗、钺、星、瓜、仗,列
丹墀东、西。玉辇、金辇在太和门外,五辂在午门外,宝象在五辂之南,卤簿乐
(即铙歌鼓吹。)在宝象之南,朝象(即导象。)在天安门外。若於圆明园行庆
贺礼,则陈於正大光明殿阶下,至大宫门外,惟辇辂仪象不设。若御楼受俘,则
设九龙曲柄黄华盖於楼檐下,设丹陛卤簿於午门外左右两观下,设丹墀卤簿於阙
左右门至端门北,设仗马於两角楼前,设辇辂仪象於天安门外,设静鞭於两角楼
夹御道左右,设金鼓铙歌大乐(铙歌鼓吹与前部大乐并列,曰金鼓铙歌大乐。)
於午门前。设丹陛大乐於卤簿之末,其器云锣二,方响二,箫二,笛四,头管四,
笙四,大鼓二,仗鼓一,拍板一。
銮驾卤簿,行幸於皇城则陈之。其制,前列导迎乐,先以戏竹二,次管六,
笛四,笙二,云锣二,导迎鼓一,拍板一。次御仗四,吾仗四,立瓜、卧瓜、星、
钺各四,次五色金龙小旗十,五色龙纛十。次双龙黄团扇十,黄九龙伞十。次九
龙曲柄黄华盖一。皆在皇帝步辇前。次前引佩刀大臣十人,后扈佩刀大臣二人,
步辇在中,次豹尾班侍卫执枪十人,佩仪刀十人,佩弓矢十人,殿以黄龙大纛。
(原定行驾仪仗,销金九龙伞十,销金龙纛十,销金龙小旗十,双龙扇十。金钺
四,星四,御仗四,吾仗四,立瓜、卧瓜各四。凡车驾出入,执事人马上排列。)
骑驾卤簿,巡方若大阅则陈之。其制,前列铙歌大乐。间以铙歌清乐,器用
大铜角八,小铜角八,金口角八,云锣二,龙笛二,平笛二,管二,笙二,铜鼓
四,金二,铜点二,铜钹二,行鼓二,蒙古角二。次御仗六,吾仗六,立瓜、卧
瓜、星、钺各六。次五色金龙小旗十,五色龙纛十。次单龙赤团扇六,双龙黄团
扇六,五色花伞十。次豹尾枪十,弓矢十,仪刀十。次九龙曲柄黄华盖一。皆在
皇帝轻步舆前,若乘马则在马前。次前引佩刀大臣十人,后扈佩刀大臣二人,轻
步舆在中。次豹尾班侍卫执枪十人,佩仪刀十人,佩弓矢十人,殿以黄龙大纛。
驻跸御营,朝陈蒙古角,夕陈铙歌乐。大阅则陈卤簿於行宫门外。(原定行幸仪
仗,妆缎伞十,销金龙纛十,销金龙小旗十。双龙扇六,单龙扇四。豹尾枪十,
大刀十,弓矢十。金钺六,星六,御仗、吾仗、立瓜、卧瓜各六。金二,笙二,
云锣二,管二,笛四,金钲四,铜钹四,鼓二,锁呐八,铜点二,小号、大号各
八,蒙古号六。凡车驾行幸,执事人步行排列。)
太上皇卤簿,原定无之。嘉庆元年,因授玺礼成,陈太上皇卤簿於宁寿宫。
其制,引仗六,御仗十六,吾仗十六,立瓜、卧瓜各十六,星、钺各十六,旗、
纛二百二十四,麾、氅、节各四,旌十六,幡十二,幢二十,扇八十六,伞六十
六,戟殳各四,豹尾枪、弓矢、仪刀各三十,金交椅、金马杌各一,拂二,金器
八,银水、火壶各一,雨伞二,盘线镫二,红镫六。乐器备设,笙、管、云锣、
平笛、钹、点鼓各二,金及金钲、铜鼓、扁鼓、仗鼓各四,架鼓、金口角各十二,
龙笛十四,大铜角、小铜角、蒙古画角各二十四,龙鼓四十八。
皇太子仪卫,清自康熙五十二年后不复建储,故国初虽有皇太子仪仗,几同
虚设。乾隆六十年,以明年将行内禅,九月,议定皇太子出入内朝,用导从侍卫
四人,乾清门侍卫二人。如出外朝及城市内外,随从散秩大臣一人,侍卫十人,
领侍卫内大臣一人,乾清门侍卫四人。前设虎枪六,后设豹尾枪八。是年复谕礼
臣,以册立皇太子典礼既不举行,其一切仪仗制造需时,亦毋庸另行备办。(原
定皇太子仪仗,曲柄九龙伞三,直柄龙伞四,直柄瑞草伞二,方伞四,双龙扇四,
孔雀扇四。白泽旗二。金节二。羽葆幢二,传教幡、告止幡、信幡、绛引幡各二,
仪锽氅二。销金龙纛十,销金龙小旗十。豹尾枪十,弓矢十,大刀十,马八,金
钺四,立瓜、卧瓜、骨朵、吾仗各四。拂二。画角十二,花匡鼓二十四,大铜号
八,小铜号二,金、金钲、仗鼓各二,龙头笛二,板二。金香炉、金瓶、金香盒
各二,金唾壶,金盆各一,金杌一,金交椅一,金脚踏一。)
皇后仪驾,(原名卤簿。)吾仗四,立瓜四,卧瓜四,五色龙凤旗十。次赤、
黄龙、凤扇各四,雉尾扇八,次赤、素方伞四,黄缎绣四季花伞四,五色九凤伞
十。次金节二。次拂二,金香炉二,金香盒二,金盥盘一,金盂一,金瓶二,金
椅一,金方几一。次九凤曲柄黄盖一。凤舆一乘,仪舆二乘,凤车一乘,仪车二
乘。(原定太皇太后卤簿,销金龙凤旗八。金节二。吾仗四,立瓜四,卧瓜四。
黄曲柄九凤伞一,黄直柄花伞四,红直柄瑞草伞二,青黑直柄九凤伞各二,红方
伞二,黄、红销金龙、凤扇各二,金黄素扇二,红鸾凤扇二。拂二,金香炉二,
金瓶二,金香盒二,金唾壶一,金盆一,金杌一,金交椅一,金脚踏一。凡万寿
节、元旦、冬至及诸庆典,銮仪卫先时陈设。皇太后、皇后卤簿并同。太皇太后
仪驾暨皇太后仪驾,均与皇后仪驾同。惟车、舆兼绘龙凤文。)
皇贵妃仪仗,吾仗四,立瓜四,卧瓜四。赤、黑素旗各二,金黄色凤旗二,
赤、黑凤旗各二。金黄、赤、黑三色素扇各二,赤、黑鸾凤扇各二,赤、黑瑞草
伞各二,明黄、赤、黑三色花伞各二。金节二。拂二,金香炉、香盒、盥盘、盂
各一,金瓶二,金椅一,金方几一。七凤明黄曲柄盖一。翟舆一乘,仪舆一乘,
翟车一乘。(原定皇贵妃仪仗,红、黑凤旗各二,金节二,吾仗二,立瓜二,卧
瓜二。红曲柄七凤伞一,红直柄花伞二,红直柄瑞草伞二,红方伞二,金黄素扇
二,红绣扇二。拂二,金香炉一,金瓶二,金香盒一,金唾壶一,金盆一,马杌
一,交椅一,脚踏一。贵妃仪仗同。)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妃仪仗,吾仗二,立瓜二,卧瓜二。赤、黑素旗各二,赤、黑凤旗各二,
金黄、赤、黑三色素扇各二,赤、黑鸾凤扇各二,赤、黑瑞草伞各二,金黄、赤、
黑三色花伞各二。金节二。拂二,金香炉、香盒、盥盘、盂各一,金瓶二,金椅
一,金方几一。七凤金黄曲柄盖一。翟舆一乘,仪舆一乘,仪车一乘。)
妃采仗,(原名仪仗。)吾仗二,立瓜二,卧瓜二。赤、黑凤旗各二。赤、
黑素扇各二,赤、黑花伞各二,金黄素伞二。金节二。拂二,银质饰金香炉、香
盒、盥盘、盂各一,银瓶二,银椅一,银方几一。七凤金黄曲柄盖一。翟舆一乘,
仪舆一乘,仪车一乘。(原定妃仪仗,黑凤旗二。金节二。吾仗二,立瓜二,卧
瓜二。红直柄花伞二,红直柄瑞草伞二,金黄素扇二。拂二,银质饰金香炉、香
盒各一,瓶一,唾壶一,盆一,马杌一,交椅一,脚踏一。)
嫔采仗,(原名仪仗。)视妃采仗少直柄瑞草伞二。馀同。
亲王仪卫,(原名仪仗。以下并同。)吾仗四,立瓜四,卧瓜四,骨朵四。
红罗绣五龙曲柄盖一。红罗绣四季花伞二,红罗销金瑞草伞二,红罗绣四季花扇
二,青罗绣孔雀扇二。旗枪十,大纛二,条纛二。豹尾枪四,仪刀四。马六。遇
大典礼,则陈於府第,出使用以导从。常日在京,用曲柄盖一。红罗伞扇各二。
吾仗、立瓜、卧瓜、骨朵全。马四。前引十人,后从六人。因事入景运门,带从
官三人。(原定有红罗绣花曲柄伞一,豹尾枪二,大刀二。兹改为五龙曲柄盖一,
豹尾枪四,仪刀四。馀同。崇德初年,定亲王销金红伞二,纛二,旗十,立瓜、
骨朵各二,吾仗四。)
世子仪卫,吾仗四,立瓜四,卧瓜二,骨朵二。红罗四龙曲柄盖一。红罗绣
四季花伞一,红罗销金瑞草伞二,红罗绣四季花扇二,青罗绣孔雀扇二。旗枪八,
大纛一,条纛一。豹尾枪二,仪刀二。马六。常日用红罗伞、扇各二,吾仗、立
瓜、卧瓜、骨朵全。马四。前引八人,后从六人。(原定吾仗二,立瓜二,有红
罗绣花曲柄伞一,无豹尾枪,兹增为吾仗四,立瓜四,改曲柄伞为四龙曲柄盖,
添豹尾枪二。馀同。崇德年所定,无世子仪仗。)
郡王仪卫,吾仗四,立瓜四,卧瓜二,骨朵二。红罗绣四龙曲柄盖一。红罗
销金瑞草伞二,红罗绣四季花扇二,青罗绣孔雀扇二。旗枪八,条纛二。豹尾枪
二,仪刀二。马六。常日用红罗伞、扇各二,吾仗、立瓜、卧瓜、骨朵全。马二。
前引八人,后从六人。(原定有红罗绣花曲柄伞一,无豹尾枪、仪刀。兹改曲柄
伞为四龙曲柄盖,增豹尾枪二,仪刀二。馀同。崇德初年,定郡王销金红伞一,
纛一,旗八,卧瓜二,吾仗四。)
郡王长子仪卫,(原定及崇德年所定均无。)吾仗二,立瓜二,卧瓜二,骨
朵二。红罗销金瑞草伞一,红罗绣四季花扇二。旗枪六,条纛一。马四。常日用
伞一,吾仗、立瓜、卧瓜、骨朵全。前引六人,后从六人。
贝勒仪卫与郡王长子同。(原定红罗销金伞二,兹减一。馀同。崇德初年,
定贝勒销金红伞一,纛一,旗六,骨朵二,红仗二。)自世子以下至贝勒,因事
入景运门,带从官二人。
贝子仪卫,吾仗二,立瓜二,骨朵二。红罗销金瑞草伞一,红罗绣四季花扇
二。旗枪六,条纛一。常日用吾仗、立瓜、骨朵全。前引四人,后从六人。(原
定红罗销金伞二,兹减一。馀同。崇德初年定贝子彩画云红伞一,豹尾枪二,旗
六,红仗二。)
镇国公、辅国公仪卫,吾仗二,骨朵二。红罗销金瑞草伞一,青罗绣孔雀扇
一。旗枪六。常日用吾仗、骨朵全。前引二人,后从八人。(原定同。崇德初年,
定镇国公红伞一,豹尾枪二,旗六,红仗二。辅国公减豹尾枪一。馀同。)自贝
子以下、辅国公以上,因事入景运门,带从官一人。
镇国将军仪卫,杳黄伞一,青扇一,旗枪六。常日前引二人,后从六人。
(原定有金黄伞一,无青扇。兹改为杏黄伞一,增青扇一。馀同。自镇国将军以
下,原定均照崇德初年定制。)
辅国将军仪卫,与镇国将军同。常日前引一人,后从四人。(原定常日前引
二人,兹减一。馀同。)
奉国将军、奉恩将军仪卫,(原定无奉恩将军。)青扇一,旗枪四。常日后
从四人。(原定无青扇。)
固伦公主仪卫,吾仗二,立瓜二,卧瓜二,骨朵二。金黄罗曲柄绣宝相花伞
一,红罗绣宝相花伞二,青罗绣宝相花扇二,红罗绣孔雀扇二。黑纛二。前引十
人,朝贺日随侍女五人。(原定曲柄伞用红罗,兹改金黄罗。馀同。崇德初年,
定固伦公主清道旗二。红仗、吾仗各二。销金红伞一,青扇一。拂子二,金吐盂、
金水盆各一。)
和硕公主仪卫,吾仗二,立瓜二,卧瓜二,骨朵二。红罗曲柄绣宝相花伞一,
红罗绣宝相花伞二,红罗绣孔雀扇二。黑纛二。前引八人,随朝侍女四人。(原
定同。崇德初年,定和硕公主红仗、吾仗各二。销金红伞一,青扇一。拂子二,
金水盆一。)
郡主仪卫,吾仗二,立瓜二,骨朵二。红罗绣宝相花伞二,红罗绣孔雀扇二。
前引六人,随朝侍女三人。(原定同。崇德初年,定郡主吾仗二,销金红伞一,
青扇一,拂子二。)
县主仪卫,吾仗二,立瓜二。红罗绣宝相花伞一,青罗绣宝相花扇二。前引
二人,随朝侍女三人。(原定同。崇德初年,定县主红仗二,销金红伞一,拂子
二。)
郡君随朝侍女二人,县君随朝侍女二人,乡君随朝侍女一人,俱无仪仗。
(原定郡君以下无仪仗。崇德初年,定郡君红仗二,销金青伞一,县君红仗二。)
亲王福晋视固伦公主,惟曲柄伞用红色,随朝侍女四人。世子福晋视和硕公
主,郡王福晋视郡主,郡王长子福晋、贝勒夫人均视县主,随朝侍女二人。贝子
夫人、公夫人随朝侍女一人。自贝子夫人以下无仪仗。自将军夫人以下无随朝侍
女。(原定同。惟福晋皆称妃,又别定侧妃、侧夫人仪仗。其制,亲王侧妃视嫡
妃少青罗花扇二。馀同。世子侧妃纛二,吾仗、立瓜、骨朵各二,红罗绣花伞、
红罗绣孔雀扇各二。郡王侧妃吾仗、立瓜各二,红罗绣花伞一,青罗绣花扇二。
贝勒侧夫人及贝子夫人均无仪仗。崇德初年,定亲王妃清道旗二,红仗、吾仗各
二,销金红伞一,青扇一,拂子二,金唾盂、金水盆各一。郡王妃同,惟少红仗、
金唾盂。贝勒夫人红仗二,销金红伞一,拂子二。贝子夫人以下无仪仗。)
额驸仪卫,固伦公主额驸,红仗二,红伞一,大小青扇二,旗枪十,豹尾枪
二。常日前引二人,后从八人。和硕公主额驸,红棍四,杏黄伞二,大、小青扇
二,旗枪十。常日前引二人,后从八人。郡主额驸,红棍四,杏黄伞一,大、小
青扇二,旗枪十。常日前引二人,后从八人。县主额驸,杏黄伞一,青扇一,旗
枪六。常日前引二人,后从六人。郡君额驸,青扇一,旗枪六。常日前引二人,
后从六人。县君额驸,青扇一,旗枪四。常日无前引,惟后从二人。乡君额驸,
青扇一,旗枪二。常日惟后从一人。
职官仪卫,(原名仪从。)民公视和硕公主额驸。侯,金黄棍四,馀视郡主
额驸。其有加级者,棍得用红。伯,大、小青扇二,馀视侯。子,金黄棍二,杏
黄伞一,大、小青扇二,旗枪八。前引、后从视侯。男,金黄棍二,杏黄伞一,
大、小青扇二,旗枪六。常日前引二人,后从六人。
京官,一品视子,二品视男。三品,金黄棍二,杏黄伞一,大、小青扇二,
旗枪六。常日前引二人,后从四人。四品,杏黄伞一,大、小青扇二,旗枪四。
常日无前引,惟后从二人。馀官均用青素扇一。常日惟后从一人。宗室、觉罗之
有职者,各从其品,惟扇柄及棍皆髤以朱。以上仪卫,於京外得全设,常日
在京,不得用旗、伞、黄棍。文官三品以上,得用甘蔗棍二。武官三品以上,得
用棕竹棍二。自一品至九品,均得用扇,扇各用清、汉字书衔。若进皇城,扇棍
及前引人均不得入。文武大臣因事入景运门,带从官一人。
直省文官,总督,青旗八,飞虎旗、杏黄伞、青扇、兵拳、雁翎刀、兽剑、
金黄棍、桐棍、皮槊各二,旗枪四,回避、肃静牌各二。巡抚,青旗八,杏黄伞、
青扇、兽剑、金黄棍、桐棍、皮槊各二、旗枪二,回避、肃静牌各二。凡二品以
上大臣陛见到京,入景运门,带从官一人。布政使、按察使,青旗六,杏黄伞、
青扇、金黄棍、皮槊各二,回避、肃静牌各二。各道青旗四,杏黄伞、青扇各一,
桐棍、皮槊各二,回避、肃静牌各二。知府与道同。府倅、知州、知县,青旗四,
蓝伞一,青扇一,桐棍、皮槊各二,肃静牌二。县佐,蓝伞一,桐棍二。学官,
蓝伞一。杂职,竹板二。河道、漕运总督视总督,学政、盐政、织造暨各钦差官
三品以上视巡抚。四品以下视两司。
武官,提督,青旗八,飞虎旗、杏黄伞、青扇、兵拳、雁翎刀、兽剑、刑仗
各二,旗枪四,回避、肃静牌各二。总兵官,青旗八,飞虎旗、杏黄伞、青扇、
兽剑、旗枪、大刀各二,回避、肃静牌各二。副将,青旗六,杏黄伞一,青扇二,
金黄棍二,回避、肃静牌各二。参将、游击、都司,青旗四,杏黄伞一,青扇一,
桐棍二,回避、肃静牌各二。守备,青旗四,杏黄伞一,青扇一,桐棍二。各省
驻防将军视内都统。副都统以下均与京职同。(顺治三年,定京官仪从,公,掌
扇贴方金一。职官掌扇,一品贴圆金四,二品贴圆金三,三品贴圆金二,四品用
洒金掌扇,五品至七品俱用素黑掌扇,八品、九品俱用白掌扇。六年,定公以下
四品官以上用大、小洒金扇各一,文官用甘蔗棍二,武官用棕竹棍二。八年,定
民公、和硕公主额驸,杏黄伞二,旗十,大、小扇二,贴方金四。侯、郡主额驸,
杏黄伞一,旗十,大、小扇二,贴方金三。伯,杏黄伞一,旗十,大、小扇二,
贴圆金一。一品官,杏黄伞一,旗八,大、小扇二,贴圆金四。二品官,杏黄伞
一,旗六,大、小扇二,贴圆金三。三品官,杏黄伞一,旗六,大、小扇二,贴
圆金二。四品官,旗四,洒金大、小扇二。五品以下官如三年例。京城内不得排
列旗、伞,惟於外用之。宗室、觉罗各官,扇柄及棍皆丹漆。凡入皇城,惟用小
扇。九年,定公以下、汉文官三品以上,皇城外坐暗轿,四人舁之,掌扇各书官
衔,兼满、汉字。康熙初年,定公、和硕公主额驸,旗十,杏黄伞二,金黄棍四。
侯、伯、郡主额驸,旗十,杏黄伞一,金黄棍四。都统,镇国将军,内大臣,县
主额驸,子,满、汉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旗八,杏黄伞一,金黄棍二。辅
国将军,郡君额驸,护军统领,前锋统领,副都统,男,满、汉侍郎,学士,步
军总尉及三品官,旗六,杏黄伞一,金黄棍二。四品官旗四。京城内一品官以上
惟用伞、棍,二品官并不用伞。四年,定在京文官三品以上、武官散秩大臣以上,
一人引马前导,其馀各官禁之。七年,定在京各官停用伞、棍,民公以下俱照顺
治八年例,出京用鞍笼閒马前导。康熙七年,定外官仪从。总督,杏黄伞二,金
黄棍二,旗八,扇二,兵拳二,雁翎刀二,飞虎旗二,兽剑二,桐棍二,槊棍二,
枪四,回避、肃静牌各二。巡抚,杏黄伞二,金黄棍二,旗八,扇二,兽剑二,
桐棍二,槊棍二,枪二,回避、肃静牌各二。布政使、按察使,杏黄伞二,金黄
棍二,旗六,扇二,槊棍二,回避、肃静牌各二。各道掌印、都司、知府,杏黄
伞一,旗四,桐棍二,槊棍二,回避、肃静牌各二。同知、通判、知州、知县,
蓝伞一,扇一,桐棍一,槊棍一,回避牌二。州同、州判、县丞,蓝伞一,桐棍
二。典史、杂职,竹板二。提督,杏黄伞二,金黄棍二,旗八,扇二,兵拳二,
雁翎刀二,飞虎旗二,枪二,兽剑二,刑仗二,回避、肃静牌各二。总兵,杏黄
伞二,金黄棍二,旗八,扇二,大刀一,兽剑二,枪二,回避、肃静牌各二。副
将,杏黄伞二,金黄棍二,旗六,扇二,回避、肃静牌各二。参将、游击、都司,
杏黄伞一,旗四,扇一,桐棍二,回避、肃静牌各二。守备,杏黄伞一,旗四,
扇一,棍二。崇德初年,定固伦额驸,彩画云红伞一,豹尾枪二,红仗二。超品
公、和硕额驸,金黄伞一,豹尾枪二,旗六,后从十人。民公、郡主额驸,金黄
伞一,豹尾枪一,旗六,后从八人。都统、子、尚书、县主额驸,金黄伞一,旗
六,后从六人。内大臣、大学士、副都统、护军统领、前锋统领、侍郎、郡君额
驸,旗六,后从四人。一等侍卫、护卫、参领、前锋参领、县君额驸、学士、满
启心郎、郎中,旗四,后从四人。二等侍卫、护卫、佐领、汉启心郎、员外郎,
旗二,后从二人。三等侍卫、护卫、护军校、主事以下官员,止用后从一人。)

[发帖际遇]: 林风卖下一个mod的制作人绝密采访稿,狂赚银两49.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
◎选举一
古者取士之法,莫备於成周,而得人之盛,亦以成周为最。自唐以后,废选
举之制,改用科目,历代相沿。而明则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
经命题试士,谓之制义。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
科第出身者相比。康、乾两朝,特开制科。博学鸿词,号称得人。然所试者亦仅
诗、赋、策论而已。洎乎末造,世变日亟。论者谓科目人才不足应时务,毅然罢
科举,兴学校。采东、西各国教育之新制,变唐、宋以来选举之成规。前后学制,
判然两事焉。今综其章制沿革新旧异同之故著於篇。
学校一
有清学校,向沿明制。京师曰国学,并设八旗、宗室等官学。直省曰府、州、
县学。
世祖定鼎燕京,修明北监为太学。顺治元年,置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
助教、学正、学录、典籍、典簿等官。设六堂为讲肄之所,曰率性、修道、诚心、
正义、崇志、广业,一仍明旧。少詹事李若琳首为祭酒,请仿明初制,广收生徒,
官生除恩荫外,七品以上官子弟勤敏好学者,民生除贡生外,廪、增、附生员文
义优长者,并许提学考选送监。又言学以国子名,所谓国之贵游子弟学焉。前朝
公、侯、伯、驸马初袭授者,皆入国学读书。满洲勋臣子弟有志向学者,并请送
监肄业。诏允增设满洲司业、助教等官,是为八旗子弟入监之始。厥后定为限制,
条例屡更,益臻详备。肄业生徒,有贡、有监。贡生凡六:曰岁贡、恩贡、拔贡、
优贡、副贡、例贡。监生凡四:曰恩监、荫监、优监、例监。荫监有二:曰恩荫、
难荫。通谓之国子监生。
六堂肄业,分内、外班。初,内班百五十名,堂各二十五名;外班百二十名,
堂各二十名。户部岁发帑银,给膏火,奖励有差,馀备周恤。乾隆初,改内班堂
各三十名,内、外共三百名。既而裁外班百二十名,加内班膏火,拨内班二十四
名为外班。嘉庆初,以八旗及大、宛两县肄业生距家近,不住舍,不许补内班。
补班之始,赴监应试,曰考到。列一、二等者再试,曰考验。贡生一、二等,监
生一等,乃许肄业。假满回监曰复班。内班生原依亲处馆,满、蒙、汉军恩监生
习翻译或骑射,不能竟月在学者,改外班。旷大课一次,无故离学至三次以上,
例罚改外。置集愆册,治诸不帅教者。出入必记於簿,监丞掌之。省亲、完姻、
丁忧、告病及同居伯、叔、兄长丧而无子者,予假归里,限期回监。迟误惩罚,
私归黜革,冒替除名。
课士之法,月朔、望释奠毕,博士厅集诸生,讲解经书。上旬助教讲义。既
望,学正、学录讲书各一次。会讲、覆讲、上书、覆背,月三回,周而复始。所
习四书、五经、性理、通鉴诸书,其兼通十三经、二十一史,博极群书者,随资
学所诣。日摹晋、唐名帖数百字,立日课册,旬日呈助教等批晰,朔、望呈堂查
验。祭酒、司业月望轮课四书文一、诗一,曰大课。祭酒季考,司业月课,皆用
四书、五经文,并诏、诰、表、策论、判。月朔,博士厅课经文、经解及策论。
月三日,助教课,十八日,学正、学录课,各试四书文一、诗一、经文或策一。
积分历事之法,国初行之。监生坐监期满,拨历部院练习政体。三月考勤,
一年期满送廷试。其免坐监,或免历一月二月者,恩诏有之,非常例也。顺治三
年,祭酒薛所蕴奏定汉监生积分法,常课外,月试经义、策论各一,合式者拔置
一等。岁考一等十二次为及格,免拨历,送廷试超选。十五年,祭酒固尔嘉浑议:
“令监生考到日,拔其尤者许积分;不与者,期满咨部历事。积分法一年为限。
常课外,月试一等与一分,二等半分,二等以下无分。有五经兼通,全史精熟,
或善摹锺、王诸帖,虽文不及格,亦与一分。积满八分为及格,岁不逾十馀人。
恩、拔、岁、副,咨部历满考职,照教习贡生例,上上卷用通判,上卷用知县。
例监历满考职,与不积分贡生一体廷试。每百名取正印八名,馀用州、县佐贰。
积分不满数,原分部者,咨部不得优选。原再肄业满分者听。”从之。是年,科
臣王命岳以贡途壅塞,请暂停恩、拔、岁贡。於是坐监人少,难较分数。十七年,
固尔嘉浑奏停积分法,后遂不复行。康熙初,并停拨历,期满咨部考试,用州同、
州判、县丞、主簿、吏目。自是部院诸司无监生,惟考选通文理能楷书者,送修
书各馆,较年劳议叙,照应得职衔选用,优者或加等焉。
监生坐监期,恩贡六月,岁贡八月,副贡廪膳六月,增、附八月,拔贡廪膳
十四月,增、附十六月,恩荫二十四月,难荫六月,例贡廪膳十四月,增、附十
六月,俊秀二十四月。例监计捐监月分三十六月。雍正五年,定除监期计算。各
监生肄业,率以连闰扣满三年为期。告假、丁忧、考劣、记过,则扣除月日。告
假依限到监,或逾限而本籍有司官具牍者,仍前后通算。
旧制,祭酒、司业总理监务。雍正三年,始设管理监事大臣。乾隆二年,孙
嘉淦以刑部尚书管监事。初嘉淦在世宗朝官司业,奏言:“学校之教,宜先经术,
请敕天下学臣,选拔诸生贡太学,九卿举经明行修之士为助教,一以经术造士。
三年考成,举以待用。”议未及行,迁祭酒,申前请,世宗韪之。先是太学生名
为坐监肄业,率假馆散处。遇释奠、堂期、季考、月课,暂一齐集。监内旧有号
房五百馀间,修圮不时,且资斧不给,无以宿诸生。嘉淦言:“各省拔贡云集京
师,需住监者三百馀人。六堂祗可诵读,不能栖止。乞给监南官房,令助教等官
及肄业生居住。岁给银六千两为讲课、桌饭、衣服、赈助之费。”允之。是为南
学。
至是,请仿宋儒胡瑗经义、治事分斋遗法。明经者,或治一经,或兼他经,
务取御纂折中、传说诸书,探其原本,讲明人伦日用之理。治事者,如历代典礼、
赋役、律令、边防、水利、天官、河渠、算法之类。或专治一事,或兼治数事,
务穷究其源流利弊。考试时,必以经术湛深、通达事理、验稽古爱民之识。三年
期满,分别等第,以示劝惩。从之。令诸生有心得或疑义,逐条劄记,呈助教批
判,按期呈堂。季考月课,改四书题一,五经讲义题各一,治事策问一。时高宗
加意太学,嘉淦严立课程,奖诱备至,六堂讲师,极一时之选。举人吴鼎、梁锡
玙,皆以荐举经学授司业。进士庄亨阳,举人潘永季、蔡德峻、秦蕙田、吴鼐,
贡生官献瑶、王文震,监生夏宗澜,皆以潜心经学,先后被荐为本监属官。分长
六堂,各占一经,时有“四贤五君子”之称。师徒济济,皆奋自镞砺,研求实学。
而祭酒赵国麟又以经义、治事外,应讲习时艺,请颁六堂钦定四书文资诵习。并
报可。
清代临雍视学典礼綦重。顺治九年,世祖首视学。先期行取衍圣公、五经博
士率孔氏暨先贤各氏族裔赴京观礼。帝释奠毕,诣彝伦堂御讲幄。祭酒讲四书,
司业讲经。宣制勉太学诸生。越日,赐衍圣公冠服,国子监官赏赉有差。各氏后
裔送监读书。嗣是历代举行以为常。乾隆四十八年谕曰:“稽古国学之制,天子
曰辟雍,所以行礼乐、宣德化、昭文明而流教泽,典至钜也。国学为人文薈萃之
地,规制宜隆。辟雍之立,元、明以来,典尚阙如,应增建以臻美备。”命尚书
德保,尚书兼管国子监事刘墉,侍郎德成,仿礼经旧制,於彝伦堂南营建。明年,
落成。又明年,高宗驾临辟雍行讲学礼。命大学士、伯伍弥泰,大学士管监事蔡
新,进讲四书。祭酒觉罗吉善、邹奕孝,进讲周易。颁御论二篇,宣示义蕴。王、
公、衍圣公、大学士以下官,暨肄业观礼诸生,三千八十八人,圜桥听讲。礼成,
赐燕礼部,恩赉有加。是时天子右文,群臣躬遇休明,翊赞文化,彬彬称极盛矣。
嘉庆以后,视学典礼,率循不废。咸丰初,犹一举行焉。
道光末,诏整饬南学,住学者百馀人,监规颓废已久,迄难振作。咸丰军兴,
岁费折发,章程亦屡更。同治初元,以国学专课文艺,无裨实学,令兼课论、策。
用经、史、性理诸书命题,奖励留心时务者。明年,增发岁费三千两。九年,乃
复旧额。选文行优者四十人住南学,厚给廪饩,文风稍稍兴起。光绪二年,增二
十名。十一年,许各省举人入监,曰举监。其后无论举人、贡监生,凡非正印官
未投供,举、贡未传到教习,均得入监,以广裁成。
贡监生诸色目多沿明制,岁贡,取府、州、县学食廪年深者,挨次升贡。顺
治二年,命直省岁贡士京师。府学岁一人,州学三岁二人,县学二岁一人,一正
二陪。学政严加遴选,滥充发回原学。五名以上,学政罚俸。十五年,令到部时
详查,年力强壮者,乃许送监。康熙元年,减贡额,府三岁二人,州二岁一人,
县三岁一人。八年,复照顺治二年例。二十六年,罢岁贡廷试。其后但由学政挨
序考准咨部选授本省训导。得缺后,巡抚一加考验,原入监者益鲜矣。恩贡,因
明制,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诏书,以当贡者充之。顺治元年,诏直省府、州、县学,
以本年正贡作恩贡,次贡作岁贡。历代恩诏皆如之。九年,五氏子孙观礼生员十
五人,送监读书,准作恩贡。乾隆后,恩赐临雍观礼圣贤后裔廪、增、附生入监
以为常。至康、乾间,天子东巡,亲诣阙里,拔取五氏、十三氏子孙生员贡成均,
则加恩圣裔,非恒制也。拔贡,因明选贡遗制,顺治元年举行。顺天六人,直省
府学二人,州、县学各一人。康熙十年,令学臣於考取一、二等生员内,遴选文
行兼优者贡太学,从祭酒查禄请也。明年,始选拔八旗生员,满洲、蒙古二人,
汉军一人。时各省选贡多冒滥,三十七八年间,祭酒特默德、孙岳颁面试山西选
拔张汉翀等六名,陕西吕尔恒等四名,广东陈其玮等三名,均文理不堪,字画舛
谬,原卷驳回,学臣参处,遂停选拔。雍正元年,礼部尚书陈元龙疏请严成均肄
业之规。部议,太学监生,皆由捐纳,能文之士稀少,应令学臣照旧例选拔送监。
从之。五年,世宗以岁贡较食廪浅深,多年力衰惫之人,欲得英才,必须选拔。
命嗣后六年选拔一次。明年,又谕学政选拔不拘一、二等生员,酌试时务策论,
果有识见才幹,再访平日品行,即未列优等,亦许选拔。故雍、乾间充贡国学,
以选拔为最盛。
乾隆初定朝考制,列一、二等者,拣选引见录用。三等劄监肄业。寻停拣选
例。三年期满,祭酒等分别等第,覈实保荐,用知县、教职。七年,帝以拔贡六
年一举,人多缺少,妨举人铨选之路。且生员优者,应科举时,自可脱颖而出,
不专藉选拔为进身。改十二年一举。遂为永制。十六年,以天下教官多昏耄,滥
竽恋栈。虽定例六年甄别,长官每以閒曹,多方宽假。谕详加澄汰。廷臣议,督、
抚三年澄汰教职员缺,以朝考拣选拔贡充补。未入拣选者,劄监肄业如旧。四十
一年,定朝考优等兼用七品小京官。五十五年,朝考始用覆试。学政选拔分二场,
试四书文、经文、策论。乾隆十七年,经文改经解。二十三年,增五言八韵诗。
会同督、抚覆试。朝考试书艺一、诗一。副榜入监,顺治二年,令顺天乡试中式
副榜增、附,准作贡监。廪生及恩、拔、岁贡,免坐监,与廷试。十五年,他贡
停,惟副榜照(旧解)送。康熙元年,停副贡额。十一年,以查禄奏复,旧制优
贡之选,与拔贡并重。
顺治二年,令直省不拘廪、增、附生,选文行兼优者,大学二人、小学一人
送监。康熙二十四年,以监生止输纳一途,贫窭之士无由观光,令照顺治二年例
选送。雍正间,始析贡监名色,廪、增准作优贡,附生准作优监。乾隆四年,限
大省无过五、六名,中省三、四名,小省一、二名,任缺无滥。学政三年会同督、
抚保题,分试两场,略同选拔。试四书文、经解、经文、策论,后增诗。二十三
年,定优生到部,如拔贡朝考例。试书艺一、诗一,文理明通者升太学;荒疏者
发回,学政议处。二十九年,学臣有以拔贡年分暂停举优为请者,部议拔贡十二
年一举,而学臣三年任满,宜举优黜劣,通省不过数名,应仍旧例。嘉庆十九年,
御史黄中杰条奏,请与拔贡一体廷试录用。礼部议驳。请免来京朝考,示体恤。
帝以优生经朝考准作贡生,斯合贡於王廷之义。停朝考,名实不符。弗许。然卒
以无录用之条,多不赴京报考。同治二年,议定甲子科始廷试优生,仿顺天乡试
例,分南、北、中卷。八旗、奉天、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为北
卷,江苏、江西、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为南卷,四川、广东、广西、
云南、贵州为中卷。考列一、二等用知县、教职,三等用训导。恩、拔、副、岁、
优,时称“五贡”。科目之外,由此者谓之正途。所以别於杂流也。
恩监,由八旗汉文官学生、算学满、汉肄业生考取。又临雍观礼圣贤后裔,
由武生、奉祀生、俊秀入监者,皆为恩监。例贡与例监相仿,由廪、增、附生或
俊秀监生援例报捐贡生者,曰例贡;由俊秀报捐监生者,曰例监。凡捐纳入官必
由之。或在监肄业,或在籍,均为监生。恩荫,凡满、汉子弟奉敕送监读书,恩
诏分别内外文武品级,荫子入监。顺治二年,定文官京四品、外三品以上,武官
二品以上,俱送一子入监。十一年,觉罗荫生照各官荫生例,一体送监。包衣佐
领下官子弟,向例不得为荫监。康熙九年,例除。宗室给荫入监,自康熙五十二
年始也。难荫始顺治四年,以殉难陕西固原道副使吕鸣夏子入监读书。九年,定
内、外满、汉三品以上官,三年任满,勤事以死者,荫一子入监。后广其例,凡
三司首领,州、县佐贰官死难者,亦得荫子矣。
外国肄业生,康熙二十七年,琉球国王始遣陪臣子弟梁成楫等随贡使至,入
贡肄业。雍正六年,鄂罗斯遣官生鲁喀等留学中国,以满、汉助教等教之,月给
银米器物,学成遣归,先后络绎。至同治间,琉球官生犹有至者。
他如顺治二年,於随征入关奉天十五学,取三十人入监,为天下劝。十一年,
定随征廪生准作贡监。生员有军功二等,准作生监。更有军功二等,准作贡生,
谓之功贡。未几例停,则开国时权宜之制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考送校录,始於乾隆三年,令国子监选正途贡生,年力少壮、字画端楷者十
人,送武英殿备謄录。年满议叙。三十四年例停,归吏部謄录贡生内选取。
嗣以吏部无合例者,仍由在监拔、副、优贡生考选。嘉庆间增十名,后不复行。
五贡就职,学政会同巡抚验看,咨部依科分名次、年分先后,恩、拔、副贡
以教谕选用,岁贡以训导选用。康熙中,捐纳岁贡,并用训导。雍正初,捐纳贡
生,教谕改县丞,训导改主簿。既仍许廪生捐岁贡者,用训导;恩、拔、副贡年
力富强者,得就职直隶州州判。嘉庆以后,凡朝考未录之拔贡及恩、副、岁、优
贡生,遇乡试年,得具呈就职、就教。优贡就教,附岁贡末用训导。道光初,许
满、蒙正途贡生就职,与满员通较年分先后选用。贡监考职,定例必监期已满,
乃许送考。惟特恩考职,不论监期满否。凡正途、捐纳各项贡、监生,及候补
謄录、教习、校录,一体送考。其已就教、就职及捐职、袭世职者不许。初制,
考职岁一举,贡、监一例以州同、州判、县丞、主簿、吏目录用。乾隆元年,定
考职以乡试年,恩科不考。恩、拔、副贡考列一等以州同、二等以州判、三等以
县丞选用。岁贡一等以主簿、二等以吏目选用。原就教者听。捐纳贡监考取如岁
贡例。五十六年停考职。嘉庆五年,仅一行之。光绪三十一年,直隶总督袁世凯
等奏停科举摺宽筹举贡生员出路一条,“请十年三科内优贡加额录取。己酉选拔
如旧,朝考用京官知县。督、抚、学政三科内考选学贡通算学、地理、财政、兵
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之一者,三年一次,保送若干名,略视
会试中额两三倍。赴京试取者,用主事、中书、知县”。诏议行。明年,政务处
详议,己酉拔贡,照向额倍取,本年丙午考优。以后三年一考,视例额加四倍。
廪生出贡许倍额。部院考用謄录,分举人、五贡、生员三等。二年期满奖叙。
举人、优、拔,择尤改用七品小京官。又为广就职之例,五贡一体以直隶州州判,
按察、盐运经历,散州州判、经历,县丞,分别註选,或分发试用。盖五贡终
清之世,未尝废弃也。
算学隶国子监,称国子监算学。乾隆四年,额设学生满、汉各十二,蒙古、
汉军各六。续设汉肄业生二十四。遵御制数理精蕴,分线、面、体三部。部限一
年通晓。七政限二年。有季考、岁考。五年期满考取者,满、蒙、汉军学生咨部,
以本旗天文生序补。汉学生举人用博士,贡监生童用天文生。
此外隶国学者,为八旗官学。顺治元年,若琳奏:“臣监僻在城东北隅,满
员子弟就学不便,议於满洲八固山地方各立书院,以国学二厅、六堂教官分教之,
以时赴监考课。”下部议行。於是八旗各建学舍。每佐领下取官学生一名,以十
名习汉书,馀习满书。二年,从所蕴言,合两旗为一学。每学教习十人,教习酌
取京省生员。其后学额屡有增减,教习於国学肄业生考选,止用恩、拔、副、岁
贡生。如无其人,准例监生亦得考取。举人原就,一例考选。雍正元年,於八旗
蒙古护军、领催、骁骑内,选熟练国语、蒙古语者十六人,充蒙古教习。向例官
学生分佐领选送。五年,定每旗额设百名。满洲六十,习清、汉书各半。蒙古、
汉军各二十,通一旗选择,不拘佐领。年幼者习清书,稍长者习汉文。拨八旗教
养兵额满洲三十,蒙古、汉军各十名钱粮分给学生。定汉教习每旗五人。乾隆初,
定官学生肄业以十年为率,三年内讲诵经书,监臣考验,择材资聪颖有志力学者,
归汉文班;年长原学翻译者,归满文班。三年,钦派大臣考取汉文明通者,拔为
监生,升太学。与汉贡监究心明经治事,期满,择尤保荐,考选录用。八年,定
汉教习三年期满,分等引见。一等用知县,二等用知县或教职铨选。一等再教习
三年,果实心训课者,知县即用。蒙古教习五年期满实心训课者,用护军校、骁
骑校。满助教每旗二人,以八旗文进士、举人,翻译进士、举人,恩、拔、副、
岁贡生,文生员,翻译生员,废员,笔帖式考取。三十三年,下五旗包衣每旗增
设学生十名。满洲六,蒙古、汉军各二,不给钱粮。五十四年,於每旗百名内裁
十名,选取经书熟、文理优者二十人,加给膏火资鼓励。嘉、道以后,官学积渐
废弛,八旗子弟仅恃此进身。教习停年期满予录用例,月课虚应故事。虽明谕屡
督责,迄难振刷。光绪初,力筹整顿。每学以满、汉科甲官一人为管学官,专司
考覈学生课程,教习勤惰。简派满、汉进士出身大员二人为管理八旗官学大臣。
每学添设翰林编、检一员。月课季考,分司考校。春秋赴监会考如旧。
同、光间,国学及官学造就科举之才,亦颇称盛。然囿於帖括,旧制鲜变通。
三十一年,监臣奏於南学添设科学,未几,裁国子监,并设学部。文庙祀典,设
国子丞一人掌之。八旗官学改并学堂,算学亦改称钦天监天文算学,隶钦天监。
而太学遂与科举并废云。
宗学肇自虞廷,命夔典乐,教胄子。三代无宗学名,而义已备。唐、宋后,
有其名而制弗详。清顺治十年,八旗各设宗学,选满洲生员为师。凡未封宗室子
弟,十岁以上,俱入学习清书。雍正二年定制,左、右两翼设满、汉学各一,王、
公、将军及閒散宗室子弟十八岁以下,入学分习清、汉书,兼骑射。以王、公一
人总其事。设总、副管,以宗室分尊齿长者充之。清书教习二人,选罢閒旗员及
进士、举人、贡生、生员善翻译者充之。骑射教习二人,选罢閒旗员及护军校善
射者充之。每学生十人,设汉书教习一人,礼部考取举、贡充之。三年期满,分
别等第录用。十一年,两学各以翰林官二人董率课程,分日讲授经义、文法。乾
隆初,以满、汉京堂各一人总稽学课,月试经义、翻译及射艺。九年,定每届五
年,简大臣合试两翼学生,钦定名次,以会试中式註册。俟会试年,习翻译者,
与八旗翻译贡生同引见,赐进士,用府属额外主事。习汉文者,与天下贡士同殿
试,赐进士甲第,用翰林部属等官。十年,考试汉文、翻译无佳作。谕曰:“我
朝崇尚本务,宗室子弟俱讲究清文,精通骑射。诚恐学习汉文,流於汉人浮靡之
习。世祖谕停习汉书,所以敦本实、黜浮华也。嗣后宗室子弟不能习汉文者,其
各娴习武艺,储为国家有用之器。”明年,定学额,左翼七十,右翼六十。二
十一年,裁汉教习九人,改翻译教习。增骑射教习,翼各一人。嘉庆初,画一两
翼学额,增右翼十名。定每学教习满三人,汉四人。十三年,两翼各增学额三十,
足百名,为永制。
觉罗学,雍正七年,诏八旗於衙署旁设满、汉学各一,觉罗子弟八岁至十八
岁,入学读书习射,规制略同宗学。总管王、公,春秋考验。三年钦派大臣会同
宗人府考试,分别奖惩。学成,与旗人同应岁、科试及乡、会试,并考用中书、
笔帖式。学额镶黄旗六十一,正黄旗三十六,正白旗、正红旗各四十,镶白旗十
五,镶红旗六十四,正蓝旗三十九,镶蓝旗四十五。满、汉教习,旗各二人。惟
镶白旗各一。
景山官学,康熙二十四年,令於北上门两旁官房设官学,选内府三旗佐领、
管领下幼童三百六十名。清书三房,各设教习三人。汉书三房,各设教习四人。
初,满教习用内府官老成者,汉教习礼部考取生员文理优通者。寻改选内阁善书、
射之中书充满教习,新进士老成者充汉教习。雍正后,汉教习以举人、贡生考取,
三年期满,咨部叙用。学生肄业三年,考列一等用笔帖式,二等用库使、库守。
乾隆四十四年,许回子佐领下选补学生四名。嘉庆间,定额镶黄旗、正白旗均百
二十四,正黄旗百四十,回童四。
咸安宫官学,雍正六年,诏选内府三旗佐领、管领下幼童及八旗俊秀者九十
名,以翰林官居住咸安宫教之。汉书十二房,清书三房,各设教习一人,教射、
教国语,各三人,如景山官学考取例。五年钦派大臣考试,一、二等用七、八品
笔帖式。汉教习三年、清语骑射教习五年,分别议叙。乾隆初,定汉教习选取新
进士,不足,於明通榜举人考充。期满,进士用主事、知县,举人用知县、教职。
二十三年以后,不论年分,许学生考翻译中书、笔帖式、库使。定教习汉九人,
满六人。
宗学、觉罗学隶宗人府,景山学、咸安宫学隶内务府。诸学总管、教习等,
类乏通才,经费徒糜。甚者黉舍空虚,期满时,例报成就学生若干名而已。光绪
二十八年,翰林院侍读宝熙奏请援同文馆归并大学堂例,将宗室、觉罗、八旗等
官学改并中、小学堂,均归管学大臣办理。从之。
他如世职官学,八旗及礼部义学,健锐营、外火器营、圆明园、护军营等学,
皆清代特设,习满、蒙语言文字。
府、州、县、卫儒学,明制具备,清因之。世祖勘定天下,命赈助贫生,优
免在学生员,官给廪饩。顺治七年,改南京国子监为江宁府学。寻颁卧碑文,刊
石立直省学宫。谕礼部曰:“帝王敷治,文教为先。臣子致君,经术为本。自明
末扰乱,日寻干戈,学问之道,阙焉未讲。今天下渐定,朕将兴文教,崇经术,
以开太平。尔部传谕直省学臣,训督士子,凡理学、道德、经济、典故诸书,务
研求淹贯。明体则为真儒,达用则为良吏。果有实学,朕必不次简拔,重加任用。”
初,各省设督学道,以各部郎中进士出身者充之。惟顺天、江南、浙江为提督学
政,用翰林官。宣大、苏松、江安、淮扬、肇高先皆分设,既乃裁并。上下江、
湖南北则裁并后仍分设。雍正中,一体改称学院,省设一人。奉天以府丞、台湾
以台湾道兼之。甘肃自分闱后,始设学政。
各学教官,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各一,皆设训导佐之。员额时
有裁并。生员色目,曰廪膳生、增广生、附生。初入学曰附学生员。廪、增有定
额,以岁、科两试等第高者补充。生员额初视人文多寡,分大、中、小学。大学
四十名,中学三十名,小学二十名。嗣改府视大学,大州、县视中学减半,小学
四名或五名。康熙九年,大府、州、县仍旧额,更定中学十二名,小学七名或八
名。后屡有增广。满洲、蒙古、汉军子弟,初归顺天考试取进,满洲、汉军各百
二十名,蒙古六十名。康熙中减定满、蒙四十名,汉军二十名。旋复增为满、蒙
六十,汉军三十。学政三年任满。岁、科两试。顺治十五年停直省科试,康熙十
二年复之。
儒童入学考试,初用四书文、孝经论各一,孝经题少,又以性理、太极图说、
通书、西铭、正蒙命题。嗣定正试四书文二,覆试四书文、小学论各一。雍正初,
科试加经文。冬月晷短,书一、经一。寻定科试四书、经文外,增策论题,仍用
孝经。乾隆初,覆试兼用小学论。中叶以后,试书艺、经艺各一。增五言六韵诗。
圣祖先后颁圣谕广训及训饬士子文於直省儒学。雍正间,学士张照奏令儒童县、
府覆试,背录圣谕广训一条,著为令。凡新进生员,如国子监坐监例,令在学肄
业,以次期新生入学为满。
教官考校之法,有月课、季考,四书文外,兼试策论。翌日讲大清律刑名、
钱穀要者若干条。月集诸生明伦堂,诵训饬士子文及卧碑诸条,诸生环听。除丁
忧、患病、游学、有事故外,不应月课三次者戒饬,无故终年不应者黜革。试卷
申送学政查覆。讫於嘉庆,月课渐不举行。御史辛从益以为言,诏令整顿。嗣是
教官多阘茸不称职,有师生之名,无训诲之实矣。
学政考覈教官,按其文行及训士勤惰,随时荐黜。康熙中,令抚臣考试。嗣
教职部选后,赴抚院试。四等以上,给凭赴任;五等学习三年再试,六等褫职。
雍正初,定四、五等俱解任学习。六年考成俸满,尽心训导,士无过犯者,督、
抚、学政保题,擢用知县。
学臣按临,谒先师,升明伦堂,官生以次揖见。生员掣签讲书,各讲大清律
三条,西乡立;讲毕,东乡立:俟行赏罚。
考试生员,旧例岁、科试俱四书文二、经文一。自有给烛之禁,例不出经题。
雍正元年,科试增经文,冬月一书、一经。六年,更定岁试两书、一经,冬月一
书、一经。科试书一、经一、策一,冬月减经文。乾隆二十三年,改岁试书一、
经一,科试书一、策一、诗一,冬月亦如之。欠考,勒限补行。三次,黜革。后
宽其例,五次以上乃黜。
驻防考试,清初定制,各省驻防弁兵子弟能读书者,诣京应试。乾隆时,参
领金珩请许岁、科试将军先试骑射,就近送府院取进。严旨切责。嘉庆四年,湖
南布政使通恩奏如金珩言,诏议行。应试童生,五六名取进一名,佐领约束之。
训习清语、骑射,府学课文艺。明年谕曰:“我满洲根本,骑射为先。若八旗子
弟专以读书应试为能,轻视弓马,怠荒武备,殊失国家设立驻防之意。嗣后各省
驻防官弁子弟,不得因有就近考试之例,遂荒本业。”
汉军设廪、增,自顺治九年始。康熙十年,满、蒙亦设廪、增。初制各二十
名,嗣减汉军十名。雍正间定额,满、蒙六十,汉军三十。直省廪、增额,府四
十,州三十,县二十,卫十。其新设者,府学视州学,州学视县学。其一学分两
学,则均分其额,或差分之。
六等黜陟法,视明为繁密。考列一等,增、附、青、社俱补廪。无廪缺,附、
青、社补增。无增缺,青、社复附,各候廪。原廪、增停降者收复。二等,增补
廪,附、青、社补增。无增缺,青、社复附。停廪降增者复廪。增降附者复增,
不许补廪。三等,停廪者收复候廪。丁忧起复,病痊考复,缘事辨复,增降附者
许收复,青衣发社者复附,廪降增者不许复。四等,廪免责停饩,不作缺,限读
书六月送考。停降者不许限考。增、附、青、社俱扑责。五等,廪停作缺。原停
廪者降增,增降附,附降青衣,青衣发社,原发社者黜为民。六等,廪膳十年以
上发社,六年以上与增十年以上者,发本处充吏,馀黜为民。入学未及六年者发
社。科试一、二等送乡试,帮补廪、增,如岁试大率祗列三等,八旗生员给钱粮,
考列四等以下停给,次届列一、二、三等给还。优等补廪、增,劣等降青、社,
如汉生员。八旗故重骑射,往往不苛求文艺,但置后等。
凡优恤诸生,例免差徭。廪生贫生给学租养赡。违犯禁令,小者府、州、县
行教官责惩,大者申学政,黜革后治罪,地方官不得擅责。学政校文外,赏黜优
劣,以为劝惩。如教官徇庇劣生不揭报,或经揭报,学政不严加惩处,分别罚俸、
镌级、褫职。其大较也。
光绪末,科举废,丙午并停岁、科试。天下生员无所讬业,乃议广用途,许
考各部院謄录。并於考优年,令州县官、教官会保申送督、抚、学政,考取文
理畅达、事理明晰者,大省百名,中省七十名,小省五十名,咨部以巡检、典史
分别註选,或分发试用。各省学政改司,考校学堂。未几学政裁,教官停选。
在职者,凡生员考职、孝廉方正各事属之,俸满用知县,或以直州同、盐库大使
用。儒学虽不废,名存实亡,非一日矣。
武生附儒学,通称武生。顺治初,京卫武生童考试隶兵部。康熙三年,改隶
学院,直省府、州、县、卫武生,儒学教官兼辖之。骑射外,教以武经七书、百
将传及孝经、四书。学政三年一考。顺天旧设武学,自八旗设儒学教官,兼辖满
洲、蒙古、汉军武生,裁武学官。大、宛两县武生,顺天教官辖之,学额如文生
童例,分大、中、小学。自二十名递减至七八名。考试分内、外场,先外场骑射,
次内场策论。岁试列一、二等,准作科举。故武生有岁试无科试。
各省书院之设,辅学校所不及,初於省会设之。世祖颁给帑金,风励天下。
厥后府、州、县次第建立,延聘经明行修之士为之长,秀异多出其中。高宗明诏
奖劝,比於古者侯国之学。儒学浸衰,教官不举其职,所赖以造士者,独在书院。
其裨益育才,非浅鲜也。
又有义学,社学。社学,乡置一区,择文行优者充社师,免其差徭,量给廪
饩。凡近乡子弟十二岁以上令入学。义学,初由京师五城各立一所,后各省府、
州、县多设立,教孤寒生童,或苗、蛮、黎、瑶子弟秀异者。规制简略,可无述
也。

[发帖际遇]: 林风在丽春院喝酒,发掘了人才韦小宝,增加声望4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七 志八十二
◎选举二
△学校二
学校新制之沿革,略分二期。同治初迄光绪辛丑以前,为无系统教育时期;
辛丑以后迄宣统末,为有系统教育时期。自五口通商,英法联军入京后,朝廷鉴
於外交挫衄,非兴学不足以图强。先是交涉重任,率假手无识牟利之通事,往往
以小嫌酿大衅,至是始悟通事之不可恃。又震於列强之船坚炮利,急须养成翻译
与制造船械及海陆军之人才。故其时首先设置之学校,曰京师同文馆,曰上海广
方言馆,曰福建船政学堂及南北洋水师、武备等学堂。
京师同文馆之设,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之请,始於同治元年。初止教授各国
语言文字。六年,议於同文馆内添设算学馆。时京僚瞢於时务,谤讟繁兴,原疏
排斥众议,言之剀切。谓:“西人制器之法,无不由度数而生。中国欲讲求制造
轮船、机器诸法,苟不藉西士为先导,师心自用,无裨实际。疆臣如左宗棠、李
鸿章等,皆深明其理,坚持其说,详於奏牍。且西人之术,圣祖深韪之矣,当时
列在台官,垂为时宪,本朝掌故,不宜数典而忘。若以师法西人为耻,其说尤谬。
中国狃於因循,不思振作,耻孰甚焉。今不以不如人为耻,独以学其人为耻,将
安於不如而终不学,遂可雪耻乎?学期適用,事贵因时,物议虽多,权衡宜定。
原议招取满、汉举人,恩、拔、副、岁、优贡生,并由此出身之正途人员。又拟
推广,凡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检讨,与五品以下进士出身之京、外各官,年在
三十岁以内者,均可送考。三年考列高等者,按升阶优保班次,以示鼓励。”诏
从其议。
上海广方言馆,创设於同治二年。江苏巡抚李鸿章言:“京师同文馆之设,
实为良法。惟洋人总汇地,以上海、广东两口为最。拟仿照同文馆例,於上海添
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选近郡年十四岁以下资禀颖悟、根器端静之文童,聘西人
教习,并聘内地品学兼优之举、贡生员,课以经、史、文艺。学成送本省督、抚
考验,作为该县附学生。其候补、佐杂等官,年少聪慧者,许入馆一体学习,学
成酌给升途。三五年后,有此一种读书明理之人,精通番语,凡通商、督、抚衙
署及海关监督,应设翻译官承办洋务者,即於馆中遴选派充。庶关税、军需可期
核实;无赖通事,亦稍敛迹。且能尽阅西人未译专书,探赜索隐,一切轮船、火
器等巧技,由渐通晓,於自强之道,不无裨助。”上谕广州将军查照办理。
福建船厂,同治五年,左宗棠督闽时奏设,并设随厂学堂。分前、后二堂。
前堂习法文,练习造船之术;后堂习英文,练习驾驶之术。课程除造船、驾驶应
习常课外,兼习策论,令读圣谕广训、孝经以明义理。首总船政者为沈葆桢,规
画闳远,尤重视学堂。十二年,奏陈船工善后事宜:“请选派前、后堂生分赴英、
法,学习制造驾驶之方,及推陈出新、练兵制胜之理。学生有天资杰出,能习矿
学、化学及交涉、公法等事,均可随宜肄业。”寻葆桢任南洋大臣。光绪二年,
奏派华、洋监督,订定章程。船政学堂成就之人材,实为中国海军人材之嚆矢。
学堂设於马尾,故清季海军将领,亦以闽人为最多。
天津水师学堂,光绪八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设。次年招取学生,入堂肄业。
分驾驶、管轮两科。教授用英文,兼习操法,及读经、国文等科。优者遣派出洋
留学,以资深造。厥后海军诸将帅由此毕业者甚夥。
鸿章又於光绪十一年奏设天津武备学堂,规制略仿西国陆军学堂。挑选营中
精健聪颖、略通文义之弁目,入堂肄业。文员原习武事者,一并录取。其课程一
面研究西洋行军新法,如后膛各种枪炮,土木营垒及布阵分合攻守各术。一面赴
营实习,演试枪炮阵势及造筑台垒。惟学生系挑选弁目,虽聘用德国教员,不能
直接听讲,仍用翻译,展转教授,与水师学堂注重外国文者不同。初制,学习一
年后,考试及格学生,发回各营,由统领量材授事。其后逐渐延长年限,选募良
家年幼子弟肄业。迨庚子之变,学堂適当战区,全校沦为灰烬矣。
此外广东水陆师学堂,则粤督张之洞於光绪十三年奏设。之洞调任鄂督,二
十一年又奏设湖北武备学堂,其办法课程,水师分管轮、驾驶两项,陆师分马、
步,枪、炮,营造等项,大略参照北洋成法。洎海军成立,新军改建,此类学堂,
南洋及各省增设日盛,不具述。
至湖北自强学堂,亦之洞创设。初分方言、格致、算学、商务四门。惟方言
一斋,住堂肄业,馀三斋按月考课。其后算学改归两湖书院教授,格致、商务停
课,本堂专课方言,以为西学梯阶。方言分英、法、德、俄四门,亦类似同文馆
之学堂也。
光绪丙申、丁酉间,各省学堂未能普设,中外臣工多以变通整顿书院为请。
诏饬裁改,礼部议(准章)程,并课天算、格致等学。陕西等省创设格致实学书
院,以补学堂之不逮焉。
大抵此期设学之宗旨,专注重实用。盖其动机缘於对外,故外国语及海陆军
得此期教育之主要,无学制系统之足言。惟南洋公学虽亦承袭此期教育之宗旨,
而学制分为三等,已寓普通学校及豫备教育之意旨。
先是光绪二十一年,津海关道盛宣怀於天津创设头、二等学堂。头等学堂课
程四年,等一年习竣,欲专习一门者,得察学生资质酌定。专门凡五:一工程学,
二电学,三矿务学,四机器学,五律例学。二等学堂课程四年,按班次递升,习
满升入头等。意谓二等拟外国小学,头等拟外国大学。因初设,采通融求速办法。
教员既苦乏才,学生亦难精择,无甚成效。
二十三年,宣怀又於上海创设南洋公学,如津学制而损益之,经费取给招商、
电报两局捐助。奏明办理,因名公学。分四院:曰师范院,曰外院,曰中院,曰
上院。外院即附属小学,为师范生练习之所。中、上院即二等、头等学堂,寓中
学堂、高等学堂之意。课程大体分中文、英文两部,而注重法政、经济。上院毕
业生,择尤异者咨送出洋,就学於各国大学。意谓内国大学猝难设置,以公学为
豫备学校,而以外国大学为最高学府。论者谓中国教育有系统之组织,此其见端
焉。后改归邮传部管辖,定名高等实业学堂。其课程性质,非复设立之初旨。此
第一期无系统教育之大略也。
自甲午一役,丧师辱国,列强群起,攘夺权利,国势益岌岌。朝野志士,恍
然於乡者变法之不得其本。侍郎李端棻、主事康有为等,均条议推广学堂。光绪
二十四年,德宗谕曰:“迩者诏书数下,开特科,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
惟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特明白宣示中外,自
王公至士庶,各宜努力发愤,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博采西学切於时务者,
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京师大学为各省倡,应首先举办。凡翰林编、检,
部、院司员,各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各官,大员子弟,八旗
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材辈出,共济时艰。”下军机大臣、
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妥议奏闻。寻议覆筹办京师大学堂。拟定章程,要端凡
四:一宽筹经费,二宏建学舍,三慎选管学大臣,四简派总教习。诏如所拟。命
孙家鼐管理大学堂事务,经费由户部筹拨。
五月,又谕各直省督、抚,将各省府、厅、州、县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
习中、西学之学校,其阶级,以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郡城之书院为中学,州、
县之书院为小学。颁给京师大学章程,令仿照办理。各书院经费,侭数提作学
堂经费。绅民如能捐建学堂,或广为劝募,准奏请给奖。有独立措捐钜款者,予
以破格之赏。民间祠庙不在祀典者,一律改为学堂,以节糜费而隆教育。是时管
学大臣之权限,不专管理京师大学堂,并节制各省所设之学堂。实以大学校长兼
全国教育部长之职权。
又以同文馆及北洋学堂多以西人为总教习,於中学不免偏枯。且外国文不止
一国,学科各有专门,非一西人所能胜任。必择学贯中、西,能见其大之中国学
者,为总教习,破格录用,有选派分教习之权。盖以管学大臣必大学士或尚书充
任,而总教习则不拘资格,可延揽新进之人才也。学生分两班,已治普通学卒业
者为头班,现治普通学者为二班,犹是南洋公学之旧法。课程分普通、专门两类。
普通学,学生必须通习;专门学,人各占一门或二门。普通学科目为经学,理学,
掌故学,诸子学,初级算学,初级格致学,初级政治学,初级地理学,文学,体
操学,语言文字学。专门学科目为高等算学,高等格致学,高等政治学、法律属
之,高等地理学、测绘属之,农学,矿学,工程学,商学,兵学,卫生学、医学
属之。考验学生,用积分法。学生月给膏火银两有差。上海设编译局,各学科除
外国文外,均读编译课本。筹办大学章程之概要如此。
未几,八月政变,由旧党把持朝局,卒酿成庚子之祸。逮二十七年,学校渐
有复兴之议。其首倡者,则山东巡抚袁世凯也。初,世凯奏陈东省开办大学堂章
程,有旨饬下各省仿办,令政务处会同礼部妥议选举鼓励章程。寻议言:“东西
各国学堂,皆系小学、中学、大学以次递升,毕业后始予出身,拟请按照办理。
小学毕业生考试合格,选入中学堂。毕业考试合格,再选入大学堂。毕业考试合
格,发给凭照。督、抚、学政,按其功课,严密扃试。优者分别等第,咨送京师
大学堂覆试,作为举人、贡生。其贡生留下届应考,原应乡试者听。举人积有成
数,由京师大学堂严加考试,优者分别等第,咨送礼部。简派大臣考试,候旨钦
定,作为进士,一体殿试,酌加擢用,优予官阶。查世凯办法,以通省学堂一时
未能遍举,先於省城建立学堂,分斋督课,其备斋、正斋,即隐寓小学、中学之
规制。既经谕令各省仿办,应酌照将来选举章程,用资鼓励。”报可。所议混合
科举、学制为一事,谓之学堂选举鼓励章程,各省多未及实行而罢。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丑,两宫回銮。以创痛钜深,力求改革。十二月,谕曰:“兴学育才,实
为当今急务。京师首善之区,尤宜加意作育,以树风声。前建大学,应切实举办。
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责成经理,务期端正趋乡,造就通才。其裁定章程,妥议
具奏。”旋谕将同文馆并入大学堂,毋庸隶外务部。二十八年正月,百熙奏筹办
大学堂情形豫定办法一条,言:“各国学制,幼童於蒙学卒业后入小学,三年卒
业升中学,又三年升高等学,又三年升大学。以中国准之,小学即县学堂,中学
即府学堂,高等学即省学堂。目前无应入大学肄业之学生,通融办法,惟有暂时
不设专门,先设立一高等学为大学豫备科。分政、艺二科,以经史、政治、法律、
通商、理财等事隶政科,以声、光、电、化、农、工、医、算等事隶艺科。查京
外学堂,办有成效者,以湖北自强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为最。此外如京师同文馆,
上海广方言馆,广东时敏、浙江求是等学堂,开办皆在数年以上,不乏合格之才。
更由各省督、抚、学政考取府、州、县高材生,咨送来京,覆试如格,入堂肄业。
三年卒业,及格者升大学正科。不及格者,分别留学、撤退。大学豫科与各省省
学堂卒业生程度相同,由管学大臣考验合格,请旨赏给举人。正科卒业,考验合
格,请旨赏给进士。惟国家需材孔亟,欲收急效而少弃才,则有速成教员一法。
於预备科外设速成科,分二门:曰仕学馆,曰师范馆。凡京员五品以下、八品以
上,外官道员以下、教职以上,皆许考入仕学馆。举、贡、生、监,皆许考入师
范馆。仕学三年卒业,择尤保奖。师范三年卒业,择优异者带领引见。生准作贡
生,贡生准作举人,举人准作进士,分别给予准作小学、中学教员文凭。盖豫科
生必龋年岁最富、学术稍精者,再加练习,储为真正合格之才。速成生则取更事
较多、立志猛进者,取其听从速化之效。至增建校舍,附设译局,广购书籍、仪
器,尤以宽筹经费为根原。经费分两项:一,华俄道胜银行存款之息金,全数拨
归大学堂;一,请饬各省筹助经费,每年大省二万金,中省一万金,小省五千金,
常年拨解京师。”从之。
七月,百熙遵拟学堂章程,疏言:“古今中外,学术不同,其所以致用则一。
欧、美、日本诸邦现行制度,颇与中国古昔盛时良法相同。礼记载家有塾,党有
庠,州有序,国有学。比之各国,则国学即大学,家塾、党庠、州序即蒙学、小
学、中学。等级盖甚分明。周以前选举、学校合而为一,汉以后专重选举,及隋
设进士科以来,士皆殚精神於诗、赋、策、论,所谓学校,名存而巳。今日而议
振兴教育,必以真能复学校之旧为第一要图。虽中外政教风气原本不同,然其条
目秩序之至赜而不可乱,不必尽泥其迹,不能不兼取其长。谨上溯古制,参考列
邦,拟定京师大学暨各省高等学、中学、小学、蒙学章程,候钦定颁行各省,核
实兴办。凡名是实非之学堂及庸滥充数之教习,一律从严整顿。”诏下各省督抚,
按照规条实力奉行。是为钦定学堂章程。教育之有系统自此始。
京师大学堂分大学院、大学专门分科、大学豫备科。附设者,仕学、师范两
馆。大学院主研究,不讲授,不立课程。专门分科凡七:曰政治科,曰文学科,
曰格致科,曰农业科,曰工艺科,曰商务科,曰医术科。政治科分目二:政治,
法律。文学科分目七:经学,史学,理学,诸子,掌故,词章,外国语言文字。
格致科分目六:天文,地质,高等算学,化学,物理,动植物。农业科分目四:
农艺,农业化学,林学,兽医。工艺科分目八:土木,机器,造船,造兵器,电
气,建筑,应用化学,采矿冶金。商务科分目六:簿记,产业制造,商业语言,
商法,商业史,商业地理。医术科分目二:医学,药学。豫备科分政、艺两科。
政科课目:伦理,经学,诸子,词章,算学,中外史,中外舆地,外国文,物理,
名学,法学,理财,体操。艺科课目:伦理,中外史,外国文,算学,物理,化
学,动植物,地质及矿产,图画,体操。为入专理某科便利计,得增减若干科目。
各三年卒业。仕学馆课目:算学,博物,物理,外国文,舆地,史学,掌故,理
财,交涉,法律,政治。师范馆课目:伦理,经学,教育,习字,作文,算学,
中外史,中外舆地,博物,物理,化学,外国文,图画,体操。
各省高等学堂为中学卒业之升途,又为入分科大学之豫备。分政、艺两科。
课程与大学豫科同。三年卒业。高等学外,得附设农、工、商、医高等实业学堂,
亦中学卒业生升入。教授用专科教员制,各任一门。中学堂,为高等小学卒业之
升途,即为入高等学之豫备。课目:修身,读经,算学,词章,中外史,中外舆
地,外国文,图画,博物,物理,化学,体操。四年卒业。中学外,得设中等农、
工、商实业学堂,高小卒业生不原治普通学者入之。又附设师范学堂,课目视中
学,惟酌减外国文,加教育学、教授法。得合两班或三班,以两三教员各任数科
目,分教之。小学堂分高等、寻常二级。儿童自六岁起,受蒙学四年。十岁入寻
常小学,修业三年。此七年定为义务教育。十三岁入高等小学,三年卒业。得附
设简易农、工、商实业学堂,寻常小学卒业者入之。寻常小学课目:修身、读经、
作文、习字、史学、舆地、算术、体操。高等小学课目,增读古文辞、理科、图
画,馀同寻常小学。教授采用级任制。正教习外,得置副教习。蒙学堂属义务教
育,府、厅、州、县、城、镇、乡、集均应设立。凡义塾或家塾,应照蒙学课程,
核实改办。课目同寻常小学,惟作文易以字课。蒙学宗旨,在於改良私塾,故章
程规定,颇注重教授法之改善,於儿童身心之体察,三致意焉。至学生出身奖励,
小学卒业,奖给附生;中学卒业,奖给贡生;高等学卒业,奖给举人;大学分科
卒业,奖给进士。各省师范卒业,照大学师范馆例给奖。其大较也。钦定章程虽
未臻完备,然已有系统之组织。颁布未及二年,旋又废止。
先是百熙招致海内名流,任大学堂各职。吴汝纶为总教习,赴日本参观学校。
適留日学生迭起风潮,诼谣繁兴,党争日甚。二十九年正月,命荣庆会同百熙管
理大学堂事宜。二人学术思想,既各不同,用人行政,意见尤多歧异。时鄂督张
之洞入觐。之洞负海内重望,於川、晋、粤、鄂,曾创设书院及学堂。著劝学篇,
传诵一时;尤抱整饬学务之素志。闰五月,荣庆约同百熙奏请添派之洞会商学务,
诏饬之洞会同管学大臣釐定一切学堂章程,期推行无弊。
十一月,百熙、荣庆、之洞会奏重订学堂章程,言:“各省初办学堂,难得
深通教育理法之人。学生率取诸原业科举之士,未经小学陶镕而来,言论行为,
不免轶於范围之外。此次奉谕会商釐定,详细推求,倍加审慎。博考外国各项学
堂课程门目,参酌变通,择其宜者用之,其於中国不相宜者缺之,科目名称不可
解者改之,过涉繁重者减之。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
基,俾学生心术壹归於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
各適实用。拟成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中学、高等学各章程,大学附通儒院章程。
原章有蒙学名目,所列实即外国初等小学之事。外国蒙养院,一名幼稚园,参酌
其意,订为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此原章所有,而增补其缺略者也。办理学
堂,首重师范。原订师范馆章程,系仅就京城情形试办,尚属简略。另拟初级、
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并任用教员章程,京城师范馆改照优级师范办理。此外仕学
馆属暂设,不在各学堂统系之内,原章应暂仍旧。译学馆即方言学堂;进士馆系
奉特旨,令新进士概入学堂肄业,课程与各学堂不同,并酌定章程课目。又国民
生计,莫要於农、工、商实业,兴办实业学堂,有百益而无一弊,另拟初等、中
等、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附实业补习普通学堂、艺徒学堂、实业教员
讲习所各章程。此原章未及,而别加编订者也。又中国礼教政俗与各国不同,少
年初学,胸无定识,哤杂浮嚣,在所不免。规范不容不肃,稽察不容不严。特
订立规条,申明禁令,为学堂管理通则。并将设学宗旨、立法要义,总括发明,
为学务纲要。果能按照现定章程认真举办,民智可开,国力可富,人才可成,不
致别生流弊。至学生毕业考试,升级、入学考试及奖励录用之法,亦经详定专章,
伏候裁定。”
又奏:“奉旨兴办学堂,两年有馀。至今各省未能多设者,经费难筹也。经
费所以不能捐集者,科举未停,天下士林谓朝廷之意并未专重学堂也。科举不变
通裁减,人情不免观望,绅富孰肯筹捐?经费断不能筹,学堂断不能多。入学堂
者,恃有科举一途为退步,不肯专心乡学,且不肯恪守学规。况科举文字多剽窃,
学堂功课务实修;科举止凭一日之短长,学堂必尽累年之研究;科举但取词章,
学堂并重行检。彼此相衡,难易迥别。人情莫不避难就易,当此时势阽危,除兴
学外,更无养才济时之术。或虑停罢科举,士人竞谈西学,而中学无人肯讲。现
拟章程,於中学尤为注重。凡中国向有之经学、史学、文学、理学,无不包举靡
遗。科举所讲习者,学堂无不优为;学堂所兼通者,科举皆所未备。是取材於科
举,不如取材於学堂,彰彰明矣。或又虑学堂虽重积分法,分数定自教员,保无
以爱憎而意为增损。不知功课优绌,当堂考验。教员即欲违众徇私,而公论可凭,
万难掩饰。臣等尚恐偶有此弊,故於中学考试,归学政主持,督同道、府办理。
高等学毕业,请简放主考,会同督、抚、学政考试。大学毕业,请简放总裁,会
同学务大臣考试。不专凭本学堂所定分数。凡科举抡才之法,已括诸学堂奖励之
中,实将科举、学堂合并为一。就事理论,必须科举立时停罢,学堂办法方有起
色,经费方可设筹。惟此时各省学堂,未能遍设,已设学堂,办理未尽合法,不
欲遽议停罢科举。然使一无举动,天下未见朝廷有递减以至停罢之明文,实不足
风示海内士民,收振兴学堂之效。请查照臣之洞会同袁世凯原奏分科递减之法,
明降谕旨,从下届丙午科起,每科递减中额三分之一。一面照现定各学堂章程,
从师范入手,责成各省实力举行,至第三届壬子科应减尽时,尚有十年。计京、
外开办学堂,已逾十年以外,人才应已辈出。天下士心专注学堂,筹措经费必立
见踊跃。人人争自濯磨,相率入学堂,求实在有用之学,气象一新,人才自奋。
转弱为强,实基於此。”诏悉如所请。是为颁布奏定章程之期,时科举未全废止
也。迨三十一年,世凯、之洞会奏:“科举一日不停,士人有侥幸得第之心,以
分其砥砺实修之志。民间相率观望,私立学堂绝少。如再迟十年甫停科举,学堂
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求。必须二十馀年后,始得多士之用。拟请宸衷独断,
立罢科举。饬下各省督、抚、学政,学堂未办者,从速提倡;已办者,极力扩充。
学生之良莠,办学人员之功过,认真考察,不得稍辞其责。”遂诏自丙午科始,
停止各省乡、会试及岁、科试。寻谕各省学政专司考校学堂事务。於是沿袭千馀
年之科举制度,根本划除。嗣后学校日渐推广,学术思想因之变迁,此其大关键
也。
是时学务之组织,尚有一重要之变更,则专设总理学务大臣也。二十九年,
之洞言:“管学大臣既管京城大学堂,又管外省各学堂事务。当此经营创始,条
绪万端,专任犹虞不给,兼综更恐难周。请於京师专设总理学务大臣,统辖全国
学务。另设总监督一员,专管京师大学堂事务,受总理学务大臣节制考核,俾有
专责。”诏允改管学大臣为学务大臣,并加派孙家鼐为学务大臣,命大理寺少卿
张亨嘉充大学堂总监督。奏定章程,规定学校系统,足补钦定章程所未备。
其分科及课目,较旧章亦多有变更。大学设通儒院及大学本科。通儒院不讲
授,无规定课目。大学本科分科八。曰经学科,分十一门:周易、尚书、毛诗、
春秋左传、春秋三传、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孟子,附理学。曰政法科,分
二门:政治、法律。曰文学科,分九门:中国史、万国史、中外地理、中国文学、
英国文学、法国文学、俄国文学、德国文学、日本国文学。曰医科,分二门:医
学、药学。曰格致科,分六门:算学、星学、物理、化学、动植物、地质。曰农
科,分四门: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兽医。曰工科,分九门:土木、机器、造
船、造兵器、电气、建筑、应用化学、火药、采矿冶金。曰商科,分三门:银行
及保险、贸易及贩运、关税。各专一门。经学原兼习一两经者听。各学科分主课、
补助课。三年毕业。惟政治、医学四年毕业。
高等学与大学豫备科性质相同。学科分三类:第一类为豫备入经学、政法、
文学、商科等大学者治之,第二类为豫备入格致、农、工等科大学者治之,第三
类为豫备入医科大学者治之。学科除人伦道德、经学大义、中国文学、外国语、
体操各类共同外,第一类课历史、地理、辨学、法学、理财,第二类课算学、物
理、化学、地质、矿物、图画,第三类课蜡丁语、算学、物理、化学、动物、植
物。其有志入某科某门者,得缺科目或加课他科目,分通习、主课。三年毕业。
中学科目: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
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五年毕业。高等小学科目:修身、读经、
讲经、中国文学、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体操。视地方情形,可
加授手工、农、商业等科目。四年毕业。初等小学科目:修身、读经、讲经、中
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为完全科。视地方情形,可加授图画、
手工之一二科目。其乡民贫瘠、师儒缺少地方,得量从简略,修身、读经合为一
科,中国文学科,历史、地理、格致合为一科,算术、体操,为简易科。五年毕
业。
中、小学科目,不外普通教育之学科。其特殊者,则读经、讲经一科也。学
务纲要载中、小学宜注意读经以存圣教一节,其言曰:“外国学堂有宗教一门,
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学堂不读经,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
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无论学生将来所执何业,
即由小学改业者,必须曾诵经书之要言,略闻圣教之要义,以定其心性,正其本
源。惟学堂科学较繁,晷刻有限,概令全读十三经,精力日力断断不给。兹择切
要各经,分配中、小学堂。若卷帙繁重之礼记、周礼,止选读通儒节本,仪礼止
选读最要一篇。自初等小学第一年日读约四十字起,至中学日读约二百字为止,
大率小学每日以一点钟读经,一点钟挑背(浅解)。中学每星期以六点钟读经,
三点钟挑背讲解。温经每日半点钟,归自习时督课。学生并不过劳,亦无碍讲习
西学之日力。计中学毕业,已读过孝经、四书、易、书、诗、左传及礼记、周礼、
仪礼节本十经,并通大义。较之向来书塾、书院所读(所解),已为加多。不惟
圣经不至废坠,且经学从此更可昌明。”其立论甚正,可考见当时之风气焉。
蒙养院意在合蒙养、家教为一,辅助家庭教育,兼包括女学。
直系学堂外,并详订师范及实业学堂专章。其大异於旧章者,为优级师范学
堂。学科分三节:一曰公共科,以补中学之不足,为本科之豫备。科目:人伦道
德、群经源流、中国文学、东语、英语、辨学、算学、体操。一年毕业。二曰分
类科,凡四类:第一类以中国文学、外国语为主。第二类以地理、历史为主。第
三类以算学、物理、化学为主。第四类以动植物、矿物、生理为主。科目除人伦
道德、经学大义、中国文学、教育心理、体操各类共同外,第一类课周秦诸子、
英语、德语或法语、辨学、生物、生理。第二类课地理、历史、法制、理财、英
语、生物。第三类课算学、物理、化学、英语、图画、手工。第四类课植物、动
物、生理、矿物、地学、农学、英语、图画。分通习、主课,均三年毕业。三曰
加习科,於分类科毕业,择教育重要数门,加习一年,以资深造。科目:人伦道
德、教育学、教育制度、教育政令机关、美学、实验心理、学校卫生、专科教育、
儿童研究、教育演习,并增入教授实事练习。优级师范附属中学堂、小学堂。初
级师范学科程度,与中学略同。完全科学科,於中学科目外,增教育学、习字。
视地方情形,可加外国语,手工,农、工业之一科目或数科目。五年毕业。初级
师范附属小学堂。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业学堂之种类,曰实业教员讲习所,曰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曰中等
农、工、商实业学堂,曰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及高等、中等、初等商船学
堂,曰实业补习普通学堂,曰艺徒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以备教成各项实业学
堂之教习。分农、商、工三种,农业、商业教员讲习所,除人伦道德、英语、教
育、教授法、体操为共同学科外,农业课算学及测量气象、农业汎论、农业化学、
农具、土壤、肥料、耕种、畜产、园艺、昆蟲、兽医、水产、森林、农产制造、
农业理财实习;商业课应用化学、应用物理、商业作文、商业算术、商业地理、
商业历史、簿记、商品、商业理财、商业实践。均二年毕业。工业教员讲习所,
置完全科及简易科。完全科凡六:曰金工科、木工科、染织科、窑业科、应用化
学科、工业图样科。除人伦道德、算学、物理、化学、图画、工业理财、工业卫
生、机器制图实习、英语、教育、教授法、体操为共同学科外,金工科课无机化
学、应用力学、工场用具及制造法、电气工业大意、发动机。木工科课无机化学、
应用力学、工场用具及制造法、构造用材料、家具及建筑流派、房屋构造、卫生、
建筑制图及意匠。染织科课一切器用化学、应用机器、定性分析、工业分析、染
色配色、机织及意匠。窑业科课一切应用化学、应用机器、定性分析、工业分析、
窑业品制造。应用化学科课一切应用化学、机器、电铸及电矿。工业图样科课图
样、材料。均三年毕业。简易科分金工、木工、染色、机织、陶器、漆工六科。
课目较略。一年毕业。高等实业学堂程度视高等学堂,分豫科、本科。豫科授以
各科普通基本功课。一年毕业。高等农业本科凡三:曰农学科,曰林学科,曰兽
医学科。高等工业分科十三:曰应用化学科,曰染色科,曰机织科,曰建筑科,
曰窑业科,曰机器科,曰电器科,曰电气化学科,曰土木科,曰矿业科,曰造船
科,曰漆工科,曰图稿绘画科,各授以本科原理、原则、应用方法及补助科目,
多者至三十馀门,得斟酌地方情形,择合宜数科设之。均三年毕业。中等实业学
堂程度视中学堂,亦分豫科、本科,课目较高等为略。初等实业学堂程度视高等
小学堂,分普通、实习两种科目。均三年毕业。商船学堂亦分三等,以授航海机
关之学术及驾运商船之知识技术。五年或三年毕业。实业补习普通学堂,以简易
教法授实业必须之知识技能,并补习小学科目。艺徒学堂,授平等程度之工筑技
术,俾成良善工匠,均可於中、小学堂便宜附设。
其不在学堂系统内者,曰译学馆,曰进士馆。先是同文馆并入大学堂,设英、
法、俄、德、日本五国语文专科,后由大学分出,名译学馆。仍设英、法、俄、
德、日本文各一科,无论习何国文,皆须习普通及专门学。普通科目:人伦道德、
中国文学、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图画、体操。专门科目:交
涉、理财、教育。五年毕业。进士馆令新进士用翰林部属、中书者,入馆肄业,
讲求实用之学。课目:史学、地理、教育、法学、理财、交涉、兵政、农政、工
政、商政、格致。得选习农、工、商、兵之一科或两科。西文、东文、算学、体
操为随意科。三年毕业。
各学堂管理通则之规定,与旧章大体相同。月朔,监督、教员集诸生礼堂,
宣读圣谕广训一条。皇太后、皇上万寿节,至圣先师孔子诞日,春、秋上丁释奠,
为庆祝日。堂中各员率学生至万岁牌前或圣人位前行三跪九叩礼。毕,各员西乡
立,学生向各员行三揖礼,退。开学、散学或毕业,率学生至万岁牌前、圣人位
前行礼如仪。学生向监督、教员行一跪三叩礼。监督等施训语,乃散。月朔,率
学生至圣人位前行礼如仪。每日讲堂授课,多者不得过六小时。房、虚、星、昴
日为休息例假,庆祝日、端午、中秋节各放假一日。每年以正月二十日开学,至
小暑节散学,为第一学期。立秋后六日开学,至十二月十五日散学,为第二学期。
学生赏罚,由教员、监学摘出,监督核定。赏分三种:曰语言奖励,曰名誉奖励,
曰实物奖励。罚分三种:曰记过,曰禁假,曰出堂。学生以端饬品行为第一要义,
监督、监学及教员随时稽察,详定分数,与科学分数合算。
学堂考试分五种:曰临时考试,曰学期考试,曰年终考试,曰毕业考试,曰
升学考试。临时试无定期,学期、年终、毕业考试分数与平日分数平均计算。年
考及格者升一级,不及格者留原级补习,下届再试,仍不及格者退学。评定分数,
以百分为满格,八十分以上为最优等,六十分以上为优等,四十分以上为中等,
二十分以上为下等,谓之及格,二十分以下为最下等,应出学。
毕业考试最重,视学堂程度,由所在地方官长会同监督、教员亲莅之,照乡
会试例。高等学毕业,简放主考,会同督、抚、学政考试。大学分科毕业,简放
总裁,会同学务大臣考试。分内、外二场:外场试,就学堂举行。择各科讲义精
要一二条摘问,令诸生答述。内场试,择地扃试。分两场:首场以中学发题,经、
史各一,经用论,史用策。二场以西学发题,政、艺各一,西政用考,西艺用说。
通儒院毕业,不派员考试,以平日研究所得各种著述,评定等第,进呈,候钦定。
其奖励章程,比照奖励出洋游学日本学生例,通儒院毕业,予以翰林升阶,或分
用较优京、外官。大学分科毕业,最优等作为进士出身,用翰林院编修、检讨。
优等、中等均作为进士出身,分别用翰林院庶吉士、各部主事。大学选科,比照
分科大学降等给奖。大学豫备科及各省高等学毕业,最优等作为举人,以内阁中
书、知州用。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以中书科中书、部司务、知县、通判用。
中学毕业,分别奖以拔贡、优贡、岁贡。高等小学毕业,分别奖以廪、增、附生。
初等小学属义务教育,不给奖。优级师范毕业,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
分别以国子监博士、助教、学正用。初级师范毕业,分别奖以拔贡、优贡、岁贡,
以教授、教谕、训导用。高等实业学堂毕业,最优等、优等、中等均作为举人,
分别以知州、知县、州同用。中等实业学堂毕业,奖励视中学。奏定章程规定之
概要如此。
三十一年,诏以各省学堂次第兴办,必须有总汇之区,以资董率而专责成。
特设学部,命荣庆为尚书,熙瑛、严修为侍郎。裁国子监,归并学部。明年,学
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略言:“今中国振兴学务,宜注重普通教育,令全国之民
无人不学。尤以明定宗旨,宣示天下,为握要之图。中国政教所固有,亟宜发明
以距异说者有二:曰忠君,曰尊孔。中国民质所最缺,亟宜箴砭以图振起者有三:
曰尚公,曰尚武,曰尚实。”上谕照所陈各节通饬遵行。寻奏定学部官制,於本
部各司、科分掌教育行政事务外,设编译图书局、调查学制局、京师督学局。又
拟设高等教育会议所,属学部长官监督。其议员选派部员,及直辖学堂、各省中
等以上学堂监督,暨京、外官绅,学识宏通,於教育素有经验者充任。又拟设教
育研究所,延聘精通教育之员,定期讲演,以训练本部员司焉。先是直督袁世凯
奏陈学务未尽事宜,以裁撤学政为言。云南学政吴鲁奏请裁撤学政。至是学部会
同政务处复议,言:“各省教育行政及扩张兴学之经费,督饬办学之考成,与地
方行政在在皆有关系。学政位分较尊,事权不属,於督、抚为敌体,诸事不便於
禀承,於地方为客官,一切不灵於呼应。且地方寥阔,官立、公立、私立学堂日
新月盛,势不能如岁、科试分棚调考之例。而循例按临,更日不暇给。劳费供张,
无裨实事。拟请裁撤学政,各省改设提学使司提学使一员,统辖全省学务,归督、
抚节制。於省会置学务公所,分曹隶事。选派官绅有学行者,别设学务议绅四人,
延访本省学望较崇之绅士充选。议长一人,学部慎选奏派。”从之。嗣是各省学
务始有确定之执行机关矣。
劝学所之设,创始於直隶学务处。时严修任学务处督办,提倡小学教育,设
劝学所,为厅、州、县行政机关。仿警察分区办法,采日本地方教育行政及学校
管理法,订定章程,颇著成效。三十二年,学部奏定劝学所章程,通行全国,即
修呈订原章也。劝学所由地方官监督,设总董一员,以县视学兼充,综核各学区
事务。区设劝学员一人,任一学区内劝学之责,以劝募学生多寡,定劝学员成绩
之优劣。其章程内推广学务一条,规定办法凡五:曰劝学,曰兴学,曰筹款,曰
开风气,曰去阻力。又奏定各省教育会章程,省会设立者为总会,府、州、县设
立者为分会,以补助教育行政,与学务公所、劝学所相辅而行。皆普及教育切要
之图也。
学部设立后,於各项学堂章程多所更正。其要者,如改订考试办法,详定师
范奖励义务,变通中、小学课程,中学分文科、实科之类,然大致不外修正科目,
确定限制,其宏纲细目,不能出奏定章程之范围。所增定者,则女学堂章程也。
先是学部官制已将女学列入职掌。三十三年,奏定女子师范、女子小学章程,以
裨补家计,有益家庭教育为要旨。师范科目:修身、教育、国文、历史、地理、
算学、格致、图画、家事、裁缝、手艺、音乐、体操。四年毕业。音乐得随意学
习。小学分两等,高等科目:修身、国文、算术、中国历史、地理、格致、图画、
女红、体操,得酌加音乐,为随意科。初等科目:修身、国文、算术、女红、体
操,得酌加音乐、图画二随意科。均四年毕业。其授业钟点,较男子小学减少,
与男子小学分别设立,不得混合。宣统三年。奏设中央教育会议,以讨论教育应
行改进事宜及推行方法。则根据学部原奏,拟设高等教育会议所之规定行之。此
为第二期有系统之教育制度也。
至考验游学毕业生,光绪二十九年,鄂督张之洞奏准鼓励游学章程。三十一
年,学务大臣考验北洋学生金邦平等,援照乡、会试覆试例,奏请在保和殿考试,
给予出身,分别录用。迨三十二年,学部奏定,自本年始,每年八月举行一次。
并为综覈名实起见,妥议考验章程。将学成试验与入官试验分为两事,酌照分科
大学及高等学毕业章程,会同钦派大臣,按所习学科分门考试。酌拟等第,候钦
定分别奖给进士、举人等出身。仍将某科字样加於进士等名目之上,以为表识。
考试分两场:第一场就所习学科择要命题;第二场试中国文、外国文,罢廷试。
明年,学部宪政编查馆会奏游学毕业廷试录用章程,仍暂照三十一年成案。於钦
派大臣会同学部考试请予出身后,廷试一次,分别授职。廷试用经义、科学、论、
说各一,其医、工、格致、农等科大学及各项高等实业学堂毕业者,免试经义。
时游学日本、欧、美毕业回国者,络绎不绝,岁举行考验以为常,终清世不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八 志八十三
◎选举三
△文科武科
有清科目取士,承明制用八股文。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
命题,谓之制义。三年大比,试诸生於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试举
人於京师,曰会试,中式者为贡士。天子亲策於廷,曰殿试,名第分一、二、三
甲。一甲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乡试第一曰解元,会试第一曰会元,二甲第一曰传
胪。悉仍明旧称也。世祖统一区夏,顺治元年,定以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
年会试。乡试以八月,会试以二月。均初九日首场,十二日二场,十五日三场。
殿试以三月。
二年,颁科场条例。礼部议覆,给事中龚鼎孳疏言:“故明旧制,首场试时
文七篇,二场论、表各一篇,判五条,三场策五道。应如各科臣请,减时文二篇,
於论、表、判外增诗,去策改奏疏。”帝不允。命仍旧例。首场四书三题,五经
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四书主朱子集註,易主程传、朱子本义,书主蔡传,
诗主朱子集传,春秋主胡安国传,礼记主陈澔集说。其后春秋不用胡传,以左
传本事为文,参用公羊、穀梁。二场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三
场经史时务策五道。乡、会试同。乾隆间,改会试三月,殿试四月,遂为永制。
乡试,先期提学考试精通三场生儒录送,禁冒滥。在监肄业贡、监生,本监
官考送。倡优、隶、皂之家,与居父母丧者,不得与试。卷首书姓名、籍贯、年
貌、出身、三代、所习本经。试卷题字错落,真草不全,越幅、曳白,涂抹、污
染太甚,及首场七艺起讫虚字相同,二场表失年号,三场策题讹写,暨行文不避
庙讳、御名、至圣讳,以违式论,贴出。士子用墨,曰墨卷。謄录用朱,曰朱
卷。主考墨笔,同考蓝笔。乾隆间,同考改用紫笔。未几,仍用蓝。试士之所曰
贡院,士子席舍曰号房,拨军守之曰号军。试官入闱封钥,内外门隔以帘。在外
提调、监试等曰外帘官,在内主考、同考曰内帘官。亦有内监试,司纠察,不与
衡文事。以大员总摄场务,乡试曰监临。顺天以府尹,各省初以巡按御史,巡按
裁,巡抚为之。会试曰知贡举,礼部侍郎为之。顺天提调以府丞,监试以御史。
初,各省提调以布政使,监试以按察使,各副以道员。雍正间,以藩、臬两司为
一省钱穀、刑名之总汇,入闱月馀,恐致旷滞,提调监试,专责二道员。会试监
试以御史。殿试临轩发策,以朝臣进士出身者为读卷官,拟名第进呈,或如所拟,
或有更定。一甲状元授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二、三甲进士授庶吉士、主事、
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官有差。
有清以科举为抡才大典,虽初制多沿明旧,而慎重科名,严防弊窦,立法之
周,得人之盛,远轶前代。其间条例之损益,风会之变迁,系乎人才之盛衰,朝
政之得失。述其大者,不可阙也。
乡、会试首场试八股文,康熙二年,废制义,以三场策五道移第一场,二场
增论一篇,表、判如故。行止两科而罢。四年,礼部侍郎黄机言:“制科向系三
场,先用经书,使阐发圣贤之微旨,以观其心术。次用策论,使通达古今之事变,
以察其才猷。今止用策论,减去一场,似太简易。且不用经书为文,人将置圣贤
之学於不讲,请复三场旧制。”报可。七年,复初制,仍用八股文。二十四年,
用给事中杨尔淑请,礼闱及顺天试四书题俱钦命。时诏、诰题士子例不作,文、
论、表、判、策率多雷同剿袭,名为三场并试,实则首场为重。首场又四书艺为
重。二十六年废诏、诰,既而令五经卷兼作。论题旧出孝经,康熙二十九年,兼
用性理、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五十七年,论题专用性理。世宗初元,
诏孝经与五经并重,为化民成俗之本。宋儒书虽足羽翼经传,未若圣言之广大,
论题仍用孝经。
乾隆三年,兵部侍郎舒赫德言:“科举之制,凭文而取,按格而官,已非良
法。况积弊日深,侥幸日众。古人询事考言,其所言者,即其居官所当为之职事
也。时文徒空言,不適於用,墨卷房行,辗转抄袭,肤词诡说,蔓衍支离,苟
可以取科第而止,士子各占一经,每经拟题,多者百馀,少者数十。古人毕生治
之而不足,今则数月为之而有馀。表、判可预拟而得,答策随题敷衍,无所发明。
实不足以得人。应将考试条款改移更张,别思所以遴拔真才实学之道。(”章)
下礼部,覆奏:“取士之法,三代以上出於学,汉以后出於郡县吏,魏、晋以后
出於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於科举。科举之法不同,自明至今,皆出於时艺。
科举之弊,诗、赋祗尚浮华,而全无实用。明经徒事记诵,而文义不通。唐赵匡
所谓‘习非所用,用非所习’是也。时艺之弊,今该侍郎所陈奏是也。圣人不能
使立法之无弊,在因时而补救之。苏轼有言:‘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道,
在於责实。’能责实,虽由今之道,而振作鼓舞,人才自可奋兴。若惟务徇名,
虽高言复古,法立弊生,於造士终无所益。今谓时文、经义及表、判、策论皆空
言剿袭而无用者,此正不责实之过。凡宣之於口,笔之於书,皆空言也,何独今
之时艺为然?时艺所论,皆孔、孟之绪言,精微之奥旨。参之经史子集,以发其
光华;范之规矩准绳,以密其法律。虽曰小技,而文武幹济、英伟特达之才,未
尝不出乎其中。不思力挽末流之失,而转咎作法之凉,不已过乎?即经义、表、
判、论、策,苟求其实,亦岂易副?经文虽与四书并重,积习相沿,士子不专心
学习。若著为令甲,非工不录。表、判、论、策,皆加覆覈。必淹洽词章、通晓
律令,而后可为表、判。有论古之识,断制之才,通达古今,明习时务,而后可
为论、策。何一不可见之施为,切於实用?必变今之法,行古之制,将治宫室、
养游士,百里之内,置官立师,讼狱听於是,军旅谋於是。又将简不率教者,屏
之远方,终身不齿。毋乃纷扰而不可行?况人心不古,上以实求,下以名应。兴
孝则有割股、庐墓以邀名者矣,兴廉则有恶衣菲食、敝车羸马以饰节者矣。相率
为伪,借虚名以干进取。及莅官后,尽反所为,至庸人之不若。此尤近日所举孝
廉方正中所可指数,又何益乎?司文衡职课士者,诚能仰体谕旨,循名责实,力
除积习,杜绝侥幸,文风日盛,真才自出,无事更张定制为也。”遂寝其议。时
大学士鄂尔泰当国,力持议驳,科举制义得以不废。
二十二年,诏剔旧习、求实效,移经文於二场,罢论、表、判,增五言八韵
律诗。明年,首场复增性理论。御史杨方立疏请乡、会试增周礼、仪礼二经命题。
帝以二礼义蕴已具於戴记,不从。四十七年,移置律诗於首场试艺后,性理论於
二场经文后。五十二年,高宗以分经阅卷,易滋弊窦。且士子专治一经,於他经
不旁通博涉,非敦崇实学之道。命自明岁戊申乡试始,乡、会五科内,分年轮试
一经。毕,再於乡、会二场废论题,以五经出题并试。永著为令。
科场拟题最重。康熙五十二年,以主司拟题,多取四书、五经冠冕吉祥语,
致多宿构幸获。诏此后不拘忌讳。向例禁考官拟出本身中式题,至是弛其禁。历
科试官,多有以出题错误获谴者。先是康熙五十六年,从詹事王奕清言,场中七
艺,破、承、开讲,虚字概不謄写,以防关节。乾隆四十七年,令考官预拟破、
承、开讲虚字,随题纸发给士子遵用。嘉庆四年,以无关弊窦,废止。制艺篇末
用大结,有明中叶,每以此为关节。康熙末年,悬之禁令。乾隆十二年,编修杨
述曾有复用大结之请,大学士张廷玉等以为无益而弊窦愈起,奏驳之。初场文原
定每篇限五百五十字,康熙二十年增百字。五十四年,会元尚居易以首艺字逾千
二百,黜革。乾隆四十三年,始定乡、会试每篇以七百字为率,违者不录。自是
遵行不易。三场策题,原定不得逾三百字。乾隆元年,禁士子空举名目,草率塞
责。其后考官拟题,每问或多至五六百字,空疏者辄就题移易,点窜成篇。三十
六年,左都御史张若溎以为言,诏申明定例。五十一年,定答策不满三百字,
照纰缪例罚停科。然考官士子重首场,轻三场,相沿积习难移。制义体裁,以词
达理醇为尚。顺治九年壬辰,会试第一程可则以悖戾经旨除名。考官学士胡统虞
等并治罪。
世宗屡以清真雅正诰诫试官。乾隆元年,高宗诏曰:“国家以经义取士,将
以觇士子学力之浅深,器识之淳薄。风会所趋,有关气运。人心士习之端倪,呈
露者甚微,而徵应者甚钜。当明示以准的,使士子晓然知所别择。”於是学士方
苞奉敕选录明、清诸大家时文四十一卷,曰钦定四书文,颁为程式。行之既久,
攻制义者,或剽窃浮词,罔知根柢,杨述曾至请废制义以救其弊。四十五年,会
试三名邓朝缙首艺语意粗杂,江南解元顾问四书文全用排偶,考官并获谴。嘉庆
中,士子挦撦僻书字句,为文竞炫新奇,御史辛从益论其失。诏曰:“近日士
子猎取诡异之词,以艰深文其浅陋,大乖文体。考官务各别裁伪体。支离怪诞之
文,不得录取。”历代辄以釐正文体责考官,而迄无实效。议者谓文风关乎气运。
清代名臣多由科目出身,无不工制义者。开国之初,若熊伯龙、刘子壮、张玉书,
为文雄浑博大,起衰式靡。康熙后益轨於正,李光地、韩菼为之宗。桐城方苞以
古文为时文,允称极则。雍、乾间,作者辈出,律日精而法益备。陵夷至嘉、道
而后,国运渐替,士习日漓,而文体亦益衰薄。至末世而剿袭庸滥,制义遂为人
诟病矣。
光绪二十四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有变通科举之奏。二十七年,乡、会试首场
改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二场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三场四书义二篇、五经义
一篇,其他考试例此。用之洞议也。行之至废科举止。
乡、会考官,初制,顺天、江南正、副主考,浙江、江西、湖广、福建正主
考,差翰林官八员。他省用给事中、光禄寺少卿、六部司官、行人、中书、评事。
某官差往某省,皆有一定。康熙三年除其例。顺天初同各省,简正、副二人。乾
隆中叶增为三,用协办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官,编、检不复与矣。
道光中,简三四人。同治后,额简四人。初,考官不限出身,康熙初,主事蔡驺、
曹首望俱以拔贡典试。十年,从御史何元英请,考官专用进士出身人员。然举人
出身者间亦与焉。雍正三年,颁考试令,始限翰林及进士出身部、院官,仍参用
保举例。乾隆九年,御史李清芳言:“大臣保举应差主考四十九人,满洲四,各
直省十六,馀均江、浙人。保荐者大都平日往来相知,饶於财而凭於势。至守正
不阿者,不肯伺候公卿之门,边隅之士,声气不通,交游不广,无人荐举。请将
合例人员通行考试。”帝疑清芳未列保荐,激为是语,不允所请,仍考试、保举
并行。三十六年后,考试遂著为令。初御试录取名单皆发出,其后密定名次,不
复揭晓。嘉庆以后,更别试侍郎、阁学及三品京堂等官,曰大考差。会试总裁,
初用阁、部大员四人或六人,多至七人。嗣简二三人或四五人。咸丰后,简四人,
以为常。
同考官,初,顺天试京员,推、知并用。各省用甲科属官及邻省甲科推、知,
或乡科教官,房数无定。会试初用二十人,翰林官十二,六科四,吏、礼、兵部
官各一,户、刑、工部官每科轮用一。嗣额定十八人,顺天试同。康熙五十四年,
令不同省房官二人同阅,互相觉察,用三十六人。未几即罢。康、雍间,顺天房
考停用京员,止用直隶科甲知县。各省停用本省现任知县,专调用邻省在籍候选
进士、举人。大省十八,中省十四,小省十二至十,均分经校阅。厥后增减不一,
小省减至八人。乾隆间,礼闱及顺天同考,始钦简京员,各省复用本省科甲属官。
四十二年,停五经分房之例。至顺天房考,南、北省人回避南、北皿卷,边省人
回避中皿卷,会房则同省相回避云。
考官综司衡之责,房考膺分校之任,历代极重其选。康熙间,顺天同考官庶
吉士郑江以校阅允当,授职检讨。雍正元年,会试总裁朱轼、张廷玉持择公允,
帝嘉之,加太傅、太保有差。其衡鉴不公、草率将事者,罚不贷。而交通关节贿
赂,厥辜尤重。顺治十四年丁酉,顺天同考官李振邺、张我朴受科臣陆贻吉、博
士蔡元禧、进士项绍芳贿,中田耜、邬作霖举人。给事中任克溥奏劾,鞫实。诏
骈戮七人於市,家产籍没,戍其父母兄弟妻子於边。考官庶子曹本荣、中允宋之
绳失察降官。江南主考侍讲方犹、检讨钱开宗,贿通关节,江宁书肆刊万金传奇
记诋之。言官(交章)论劾,刑部审实。世祖大怒,犹、开宗及同考叶楚槐等十
七人俱弃市,妻子家产籍没。一时人心大震,科场弊端为之廓清者数十年。康熙
五十年辛卯,江南士子吴泌、程光奎赂副考官编修赵晋获中。二人素不能文,舆
论譁然。事闻,命尚书张鹏翮会江南督、抚严鞫。苏抚张伯行劾总督噶礼贿卖
徇庇,噶礼亦劾伯行他罪,诏俱解任。令鹏翮会总漕赫寿确讯,覆奏请镌噶礼级,
罢伯行职。帝怒二人掩饰和解,复遣尚书穆和伦、张廷枢往鞫,奏略如鹏翮等指。
部议,互讦乖大臣体,应并褫职。帝卒夺噶礼职。以伯行清名素著,褫职仍留任。
处晋及同考王曰俞、方名大辟,以失察夺正考官左必蕃官。是年福建房考吴肇中
亦以贿伏法,考官检讨介孝?、主事刘俨失察削职。咸丰八年戊午,顺天举人平
龄朱、墨卷不符,物议沸腾,御史孟传金揭之。王大臣载垣等讯得正考官大学士
柏葰徇家人靳祥请,中同考编修浦安房罗鸿绎卷。比照交通嘱讬、贿买关节例,
柏葰、浦安弃市,馀军、流、降、革至数十人。副考官左副都御史程庭桂子郎中
炳采,坐接收关节伏法,庭桂遣戍。盖载垣、端华及会审尚书肃顺素恶科目,与
柏葰有隙。因构兴大狱,拟柏葰极刑。论者谓靳祥已死,未为信谳也。然自嘉、
道以来,公卿子弟视巍科为故物。斯狱起,北闱积习为之一变。光绪十九年,编
修丁维禔典陕试,同年友饶士腾先期为之辗转嘱讬。事觉,俱逮问。士腾自
杀,寻并削职。有无与关节贿赂而获咎者,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御史鹿佑劾顺天
闱考试不公,正考官修撰李蟠遣戍,副主考编修姜宸英牵连下吏,未置对,死狱
中。宸英浙江名士,善属古文,举朝知其无罪,莫不叹惜。四十四年乙酉,顺天
主考侍郎汪霦、赞善姚士藟校阅草率,落卷多不加圈点。下第者束草如人,至其
门戮之。事闻,夺职。六十年辛丑,会试副总裁左副都御史李绂用唐人通榜法,
拔取知名之士。下第者喧閧於其门,被劾落职,发永定河效力。然是闱一时名宿,
网罗殆尽,颇为时论所许。其他贿通关节,未经败露,与因微眚获谴者,例尤不
一。

[发帖际遇]: 林风暑假期间在洛阳绿竹巷参加《任盈盈琴箫兴趣班》,学习初级课程,报名费银两3。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乡试解额,顺治初定额从宽,顺天、江南皆百六十馀名,浙江、江西、湖广、
福建皆逾百名,河南、山东、广东、四川、山西、陕西、广西、云南自九十馀名
递杀,至贵州四十名为最少。俱分经取中。顺天试直隶生员贝字号约占额十之七,
北监生皿字号十之三,宣化旦字、奉天夹字仅二三名。江南试南监生皿字号约十
之二,馀为江、安并闱生员额。南雍罢,南监中额并入北监。十四年,监生分南、
北卷,直隶八府,延庆、保安二州,辽东、宣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
川、广西为北皿,江南、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为南皿,视人数多寡定
中额。十七年,减各直省中额之半。康熙间,先后广直省中额。五十年,又各增
五之一。雍正元年,湖南北分闱,照旧额分中。各省略有增减。乾隆元年,顺天
皿字分南、北、中卷,奉天、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为北皿,江南、江
西、福建、浙江、湖广、广东为南皿,各中额三十九。四川、广西、云南、贵州
另编中皿,十五取一。江南分上下江,取中下江江苏十之六,上江安徽十之四。
九年,严定搜检之法。北闱以夹带败露者四十馀人,临时散去者三千八百数十人,
曳白与不终篇、文不切题者又数百人。帝既治学政、祭酒滥送之罪,诏减各直省
中额十之一。於是定顺天南、北皿各三十六,中皿改二十取一,贝字百二,夹、
旦各四,江南上江四十五,下江六十九,浙江、江西皆九十四,福建八十五,广
东七十二,河南七十一,山东六十九,陕西六十一,山西、四川皆六十,云南五
十四,湖北四十八,湖南、广西皆四十五,贵州三十六。自是率行罔越。光绪元
年,陕、甘分闱,取中陕西四十一,甘肃三十。咸、同间,各省输饷辄数百万,
先后广中额。四川二十,江苏十八,广东十四,福建及台湾十三,浙江、湖南、
湖北、江西、山西、安徽、甘肃、云南、贵州各十,陕西九,河南、广西各八,
直隶、山东各二。视初定中额尚或过之。
会试无定额,顺治三年、九年俱四百名,分南、北、中卷。浙江、江西、福
建、湖广、广东五省,江宁、苏、松、常、镇、淮、扬、徽、宁、池、太十一府,
广德一州为南卷,中二百三十三名。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省,顺天、永平、
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大名八府,延庆、保安二州,奉天、辽东、大
宁、万全诸处为北卷,中百五十三名。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四省,安、庐、
凤、滁、徐、和等府、州为中卷,中十四名。十二年,中卷并入南、北卷。厥后
中卷屡分屡并,或更於南、北、中卷分为左、右。或专取川、广、云、贵四省,
各编字号,分别中一、二、三名。五十一年,以各省取中人数多少不均,边省或
致遗漏,因废南、北官、民等字号,分省取中。按应试人数多寡,钦定中额。历
科大率三百数十名,少或百数十名,而以雍正庚戌四百六名为最多,乾隆己酉九
十六名为最少。
五经中式,仿自明代。以初场试书艺三篇,经义四篇,其合作五经卷见长者,
因有“二十三篇”之目。顺治乙酉,山东乡试,法若真以全作五经文赐内阁中书,
一体会试。康熙丁卯顺天乡试,浙江监生查士韩、福建贡生林文英,壬午顺天南
皿监生庄令舆、俞长策,皆以兼作四书、五经文二十三篇违式,奏闻,俱授举人。
诏嗣后不必禁止,旋著为令。乡、会试五经卷,於额外取中三名。二场添诏、诰
各一,於是习者益众。直隶、陕西等省,至有以五经卷抡元者。五十年,增各省
乡试一名,顺天二名,会试三名。五十六年,停五经应试。雍正初,复其制。顺
天皿字号中四名,各省每额九名加中一名。大省人多文佳,额外量取副榜三四名。
四年丙午,诏是科以五经中副榜者,准作举人,一体会试,尤为特异。乾隆十六
年,始停五经中式之例。
至历代临雍,增北闱监生中额,恩诏广乡、会试中额,均属於常额外也。乡、
会试正榜外取中副榜,会试副榜免廷试,咨吏部授职。康熙三年罢之。乡试副榜
原定顺天二十名,江南十二,江西十一,浙江、福建、湖广各十,山东、河南各
九,山西、陕西、四川、广东各八,广西六。取文理优者,不拘经房。康熙元年
停取。十一年,取中如旧例。增云南五,贵州四。嗣是各直省率正榜五名中一名,
惟恩科广额不与焉。雍正四年,准是科由副榜复中副榜者作举人,非常例也。
雍正五年,命各省督、抚、学政甄别衰老教职休致之缺,以是年会试落卷文
理明顺之举人补授。乾隆间,屡行选取如例,大、中、小省各数十名。明通别为
一榜。二十六年,廷议於明通榜外选取中书四十名,其馀年力老成、宜课士者,
另选用学正、学录数名。报可。五十五年悉罢。此后下第者,於正榜外挑取謄
录,北闱数百名或百数十名。会试额定四十名,备各馆缮写,积资得邀议叙。此
则旁搜博采、俾寒畯多获进身之阶也。
八旗以骑射为本,右武左文。世祖御极,诏开科举,八旗人士不与。顺治八
年,吏部疏言:“八旗子弟多英才,可备循良之选,宜遵成例开科,於乡、会试
拔其优者除官。”报可。八旗乡、会试自是年始。其时八旗子弟,每牛录下读满、
汉书者有定额,应试及各衙门任用,悉於此取给,额外者不得习。往往不敷取中。
故自十四年至康熙十五年,八旗考试,时举时停。先是乡、会试,殿试,均满洲、
蒙古为一榜,汉军、汉人为一榜。康熙二十六年,诏同汉人一体应试。寻定制,
乡、会场先试马步箭,骑射合格,乃应制举。庶文事不妨武备,遂为永制。初八
旗乡试,仅试清文或蒙古文一篇,会试倍之。汉军试书艺二篇、经艺一篇,不通
经者,增书艺一篇。二、三闱试论、策各一。逐科递加,自与汉人合试,非复前
之简易矣。
乡试中额,顺治八年,定满洲、汉军各五十,蒙古二十,嗣减满洲、汉军各
五之一,蒙古四之一。康熙八年,编满、蒙为满字号,汉军为合字号,各取十名。
二十六年,再减汉军五名。后复递增。乾隆九年,诏各减十之一,定为满、蒙二
十七,汉军十二。同治间,以输饷增满、蒙六名,汉军四名。各省驻防,初亦应
顺天试,嘉庆十八年,始於驻防省分试之。十人中一,多不逾三名,副榜如例。
会试初制,满洲、汉军进士各二十五,蒙古十。康熙九年,编满、合字号,如乡
试例,各中四名。嗣亦临时请旨,无定额。
宗室不应乡、会试,圣祖、世宗降有明谕。乾隆八年,宗人府试宗学,拔其
尤者玉鼎柱等为进士,一体殿试,是为宗室会试之始。未久即停。嘉庆六年,宗
室应乡、会试始著为令。先期宗人府或奉天宗学考试骑射如例,试期於文闱乡、
会试场前,或场后,或同日,试制艺、律诗各一,一日而毕。乡试九人中一人。
会试,考官酌取数卷候亲裁,别为一榜。殿试、朝考,满、汉一体,除庶吉士等
官有差。
顺治十五年,帝以顺天、江南考官俱以贿败,亲覆试两闱举人,是为乡试覆
试之始。取顺天米汉雯等百八十二名,准会试。江南汪溥勋等九十八名,准作举
人。罚停会试、除名者二十二名。惟吴珂鸣以三次试卷文理独优,特许一体殿试,
异数也。康熙三十八年,帝以北闱取士不公,命集内廷覆试。列三等以上者许会
试,四等黜之。五十一年壬辰,顺天解元查为仁以传递事觉而逸,帝疑新进士有
代倩中式者,亲覆试畅春园,黜五人。会试覆试自是始。乾隆间,或命各省督、
抚、学政於乡试榜后覆试,或专覆试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广东、山西六省
丙午前三科俊秀贡监中式者,或止覆试中式进士,或北闱举人,临期降旨,无定
例。五十四年,贡士单可虹覆试诗失调讹舛,不符中卷,除名。诏旨严切,谓
“礼闱非严行覆试,不足拔真才、惩幸进”。至嘉庆初,遂著为令。道光二十三
年,定制,各省举人,一体至京覆试,非经覆试,不许会试。以事延误,於下三
科补行。除丁忧展限外,讬故不到,以规避论,永停会试与赴部铨选。覆试期以
会试年二月。咸、同间,因军兴道路梗阻,光绪季年,以辛丑条约,京师停试,
假闱河南,俱得先会试后覆试,非恒制也。覆试诗文疵谬,诗失粘,抬写错误,
不避御名、庙讳、至圣讳,罚停会试、殿试一科或一科以上。文理不通,或文理
笔迹不符中卷者黜。乾隆五十八年,中式举人邓棻春等八名补覆试,停科者五,
斥革者二,监临俱获谴。历科因是黜罚者有之。洎末造益趋宽大,光绪十九年,
北闱倩作、顶替中式者至数十人,言官劾举人周学熙、汤宝霖、蔡学渊、陈步銮、
黄树声、万航六人,下所司举出录科中卷不符者,学渊、树声、航三人俱斥革,
馀覆试无一黜者,监临各官均免议,而侥幸者接迹矣。
定例各省乡试揭晓后,依程限解卷至部磨勘,迟延者罪之。盖防考官闱后修
改试卷避吏议也。磨勘首严弊幸,次检瑕疵。字句偶疵者贷之。字句可疑,文体
不正,举人除名。若干卷以上,考官及同考革职或逮问。不及若干卷,夺俸或降
调。其校阅草率,雷同滥恶,杂然并登,及试卷不谙禁例,字句疵蒙谬颣,题字
错落,真草不全,謄录错误,内、外帘官、举子议罚有差。禁令之密,前所未
有也。磨勘官初礼部及礼科主之,康熙间,始钦派大臣专司其事(。解)额渐广,
试卷日多,於是令九卿公同磨勘。六部官牵於职事,以其馀暇勘校,往往虚应故
事。乾隆初,改任都察院科、道五品以上,科甲京堂、中、赞以上翰、詹官,集
朝房磨勘。嗣复增编、检。额定四十人,以专责成。先是磨勘试卷不署名,亦无
功过之条。与斯役者,每讬名宽厚,不欲穷究。乾隆二十一年,始令磨勘官填
註衔名。二十五年,复增大臣覆勘例,分别议叙、议处,功令始严。是年特派
秦蕙田、观保、钱汝诚为覆勘大臣。事竟,原勘官御史朱丕烈劾其瞻徇,下军机
大臣覈覆。蕙田等实有误驳及疏漏之处,丕烈亦以弹劾不实,俱下部议。其时磨
勘诸臣慎重将事,不稍假借,一变因循敷衍之习。太仆寺卿宫焕文、御史阎循琦、
朱稽、朱丕烈,嘉庆初御史辛从益,俱以抉摘精审闻於时。
历科考官举子因是谴黜者不乏人,而藉端报复,盖亦有之。乾隆六十年乙卯,
会元为浙江王以铻,第二名即其弟以衔,帝心异之。正总裁侍郎窦光鼐素与和
珅不协,且以诋诃后进忤同列,均欲藉以倾之。因摘两人闱墨中并有“王道本乎
人情”语,以为关节。抑寘以铻榜末,停其殿试,降光鼐四品休致,镌副总裁
侍郎刘跃云、祭酒瑚图礼四级。及廷试传唱,以衔第一,上意释然。谕廷臣曰:
“此亦岂朕之关节耶?”以铻后亦入词馆。嘉庆五年,磨勘官辛从益、戴璐於
北闱策题、试卷指摘不遗馀力。从益江西籍,向以严於磨勘称。是科江西仅中一
人,璐子下第,人谓因是多所吹求。上闻,命二人退出磨勘班。同治间,鸿胪寺
少卿梁僧宝复以磨勘过严为人所惮。盖自磨勘例行,足以纠正文体,抉剔弊窦,
裨益科目,非浅鲜也。
庶吉士之选无定额。顺治三年,世祖始策贡士於廷,赐一甲三人傅以渐等及
第,简梁清宽等四十六人为庶吉士。四年、六年复选用。九年,以给事中高辛允
言,按直省大小选庶吉士。直隶、江南、浙江各五人,江西、福建、湖广、山东、
河南各四人,山西、陕西各二人,广东一人,汉军四人。另榜授满洲、蒙古修撰、
编修、庶吉士九人。自是考选如例。惟满、蒙、汉军选否无常。康熙间,新进士
得奏请读书中秘。辄以家世多任馆阁,或边隅素少词臣为言。间邀俞允。故自四
十五年至六十七年科中,各省皆有馆选。世宗令大臣举所知参用,廷对后,亲试
文艺。雍正元、二年间,汉军、蒙古、山西、河南、陕西、湖南及诸边省每不入
选。三年,太常寺少卿李锺峨疏请分省简选,广储材之路。廷议驳之。五年,诏
内阁会议简选庶常之法,寻议照雍正癸卯科例,殿试后,集诸进士保和殿考试,
仍令九卿确行保举。考试用论、诏、奏议、诗四题。是为朝考之始。乾隆元年,
御史程盛修言:“翰林地居清要,欲得通材,务端始进。自保举例行,而呈身识
面,广开请讬之门;额手弹冠,最便空疏之辈。宜亟停止。”报可。高宗谕禁向
来新进士请讬奔竞、呈送四六颂联之陋习,既慎校文艺,复令大臣察其仪止、年
岁,分为三等,钦加简选。三年,罢大臣拣选例,依省分甲第引见,临时甄别录
用。后世踵行其制。嘉庆以来,每科庶常率倍旧额,各省无不入选者矣。
凡用庶吉士曰馆选。初制,分习清、汉书,隶内院,以学士或侍读教习之。
自康熙九年专设翰林院,历科皆以掌院学士领其事,内阁学士间亦参用。三十三
年,命选讲、读以下官资深学优者数人,分司训课,曰小教习。六十年,以礼部
尚书陈元龙领教习事。厥后尚书、侍郎、阁学之不兼掌院事者,并得为教习大臣,
满、汉各一。雍正十一年,特设教习馆,颁内府经、史、诗、文,户部月给廪饩,
工部供张什物,俾庶吉士肄业其中,尤为优异。三年考试散馆,优者留翰林为编
修、检讨,次者改给事中、御史、主事、中书、推官、知县、教职。其例先后不
一,间有未散馆而授职编、检者。或供奉内廷,或宣谕外省,或校书议叙,或召
试词科,皆得免其考试。凡留馆者,迁调异他官。有清一代宰辅多由此选,其馀
列卿尹膺疆寄者,不可胜数。士子咸以预选为荣,而鼎甲尤所企望。康熙间,庶
吉士张逸少散馆改知县,迁秦州知州,其父大学士玉书奏乞内用,复得授编修。
三十年辛未,上以鼎甲久无北人,亲擢黄叔琳一甲三名。叔琳,大兴人。雍正间,
大学士张廷玉子若霭,廷对列一甲第三,廷玉执不可,上为抑寘二甲第一,诚重
之也。
先是,顺治九年,选庶常四十人,择年青貌秀者二十人习清书,嗣每科派习
十数人不等,散馆试之。乾隆十三年,修撰钱维城考列清书三等,命再试汉书,
始留馆。其专精国书者,汉文或日就荒落。十六年,高宗以清书应用殊少,而边
省馆选无多,命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庶吉士不必派习清书,他省
视人数酌派年力少壮者一二员或二三员,但循举旧章,备国朝典制已足。其因告
假、丁忧、年齿已长者,例准改习汉书。於是习者日少。道光间例停。穆宗初元,
令以治经、治史、治事及濂、洛、关、闽诸儒之书课诸庶常。光绪季年,设进士
馆,课鼎甲庶吉士及阁部官以法政诸科学,或赀遣游学异国。业成而试,优者授
职奖擢。俱未久即罢。

[发帖际遇]: 林风借钱给游坦之整容,手术成功,多还你银两21.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达官世族子弟,初制一体应试,而中式独多。其以交通关节败者,顺治十四
年,少詹事方拱乾(子章)钺应江南试,以与正主考方犹联族获中,事觉遣戍。
康熙二十三年,都御史徐元文子树声、侍讲学士徐乾学子树屏同中顺天试,上以
是科南皿悉中江、浙籍,命严勘。斥革五人,树声、树屏俱黜。三十九年,帝以
搢绅之家多占中额,有妨寒畯进身之路。殿试时,谕读卷诸臣,是科大臣子弟置
三甲,以裁抑之。寻诏定官、民分卷之法,乡试满、合字号二十卷中一,直省视
举额十分中一,副榜如之。会试除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四省外,编官卷二十
人中一。未几罢会试官卷。乾隆十五年,廷臣有以官生过优为言者,部议仍旧,
诏责其回护,并及吏、礼二部司官编官卷之不当,令再议。始议中额二十五中官
卷一,吏、礼部司员及内阁侍读子弟停编官卷。明年再议,以京官文四品、外官
文三品、武二品以上及翰、詹、科、道等官为限。并减中额,顺天十四,浙江六,
馀省五至一名。二十三年,大学士蒋溥、学士庄存与复以为言。令官生大省二十
卷中一,中省十五卷,小省十卷中一,满、蒙、汉军如小省例,南、北皿如中省
例,中皿额中一名,不足一名入民卷。永以为例。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
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宗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
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謄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
亦一体回避矣。
有清重科目,不容幸获。惟恩遇大臣,嘉惠儒臣耆年,边方士子,不惜逾格。
历代优礼予告或在职大臣,与夫奖叙饰终之典,赐其子孙举人、进士,有成例者
无论已。至如雍正七年,廷臣遵旨举出入闱未中式之大学士蒋廷锡子溥、尚书嵇
曾筠子璜等十二人,俱赐举人。侍郎刘声芳子俊邦以疾未与试,赐举人,尤为特
典。康熙间,浙江举人查慎行,江苏举人钱名世、监生何焯,安徽监生汪灏,以
能文受上知。召试南书房,赐焯、灏举人。四十二年,赐焯、灏、蒋廷锡进士。
六十年,以内廷行走举人王兰生、留保学问素优,礼闱不第,俱赐进士。雍正八
年,赐江南举人顾天成、广东举人卢伯蕃殿试。乾隆十八年,赐内廷行走监生徐
扬、杨瑞莲举人。四十三年,助教吴省兰、助教衔张羲年以校四库书赐殿试,俱
非常例。乾隆以来,凡年七十以上会试落第者,予司业、编、检、学正等衔。乡
试年老诸生,赐举人副榜。雍正十一年,诏於云、贵、广东西、四川、福建会试
落卷,择文理可观、人材可用者,拔取时馀等十人,一体殿试,赵绳其等四十人,
拣选录用。乾隆初,拣选如例,则边省士子犹沐殊恩也。
历科情形略异者,顺治三年,从大学士刚林请,以天下初定,广收人才,再
举乡、会试。十六年,以云、贵新附,绥辑需人,再举礼部试,均不循子丑之旧。
康熙十六年,乡试顺天专遣官,山东、山西、陕西并河南省,湖广、江西并江南
省,福建并浙江省考试。试期九月,十五人中一,不取副榜,亦无会试。江南榜
江西无中式者。咸、同间军兴,各直省或数科不试。或数科并试,倍额取中。或
一省止试数府、州、县,减额取中。试期或迟至十月、十一月,不拘成例。顺天
正主考,初制均差翰林官。康熙初,沿明制,以前一科一甲一名为之。士子希诡
遇者,得预通声气。二十年,修撰归允肃主顺天闱,撰文自誓力除积弊,不通关
节,榜后下第者譁然,冀兴大狱。刑部尚书魏象枢暴其事,浮议始息。制亦寻
废。二年,顺天春秋题“邾子”讹“邾人”,罢考官白乃贞等职。士子因书子字
贴出者,弘文院官覆试,优者准作举人,无中式者。雍正元年,顺天榜后,命大
学士王顼龄等同南书房翰林检阅落卷,中二人。是年会试覆检如前,中落卷七十
八人。二年,中七十七人。乾隆元年,中三十八人。后不复行。雍正四年,以浙
人查嗣庭、汪景祺著书悖逆,既按治,因停浙江乡、会试。未几,以李卫等请,
弛其禁。七年,广东连州知州朱振基私祀吕留良,生员陈锡首告,上嘉之。令是
科连州应试完场举子,由学政遴取优通者四人赏举人。乾隆四十六年辛丑会试,
江南解元钱棨领是科会、状。嘉庆二十五年庚辰会试,广西解元陈继昌亦领是科
会、状,士子艳称“三元”。有清一代,二人而已。八旗与汉人一体考试,康、
乾以来,无用鼎甲者。同治四年,蒙古崇绮以一甲一名及第,光绪九年,宗室寿
耆以一甲二名及第,汉军鼎甲尤多。至历代捐输军饟、赈款、园庭工程赏举人,
拏获叛匪及杀贼立功,有贡监给举人、举人给进士之例,则又一时权宜之制也。
初,太宗於蒙古文字外,制为清书。天聪八年,命礼部试士,取中刚林等二
人,习蒙古书者俄博特等三人,俱赐举人。嗣再试之。顺治八年,举行八旗乡试,
不能汉文者试清文一篇,再举而罢。康熙初,复行翻译乡试,自满、汉合试制举
文,罢翻译科。雍正元年,诏八旗满洲於考试汉字生员、举人、进士外,另试翻
译。廷议三场并试,满、汉正、副考官各二,满同考官四。诏乡试止试一场,
(或章)奏一道,或四书、五经量出一题,省汉考官,增謄录,馀如文场例。
嗣后翻译谕旨,或於性理精义及小学,限三百字命题。乾隆三年,令於翻译题外
作清文一篇。七年,定会试首场试清字四书文,孝经、性理论各一篇。二场试翻
译。凡满洲、汉军满、汉字贡、监生员、笔帖式,皆与乡试。文举人及武职能翻
译者,准与会试。先试骑射如例。蒙古翻译科,雍正九年,诏试蒙古主考官一,
同考倍之。初令乡、会试题,俱以蒙字译清字四书、章奏各一道。乾隆元年,改
译清文性理小学,与满洲翻译同场试,别为一榜。时应清文乡试者,率五六百人
额中三十三名,应蒙文乡试者,率五六十人额中六名。原定翻译乡、会试三年一
次,然会试讫未举行。乾隆四年,以乡试已历六科,八月始行会试。中满洲二十
名,蒙古二名。因人数无多,诏免殿试,俱赐进士出身,优者用六部主事。二十
二年,以翻译科大率寻章摘句,无关翻译本义,诏停。四十三年,复行乡试,罢
謄录对读。明年会试,向例须满六十人,是科仅四十七人,特准会议,免廷试,
如四年例。自是每届三年,试否请旨定夺。五十二年,更定乡、会试五年一次,
然会闱自五十三年讫嘉庆八年,仅一行之,犹不足定例六十名之数。且枪冒顶替,
弊端不可究诘。蒙文尝以不足七八人停试。虽诏旨谆谆勉以国语骑射为旗人根本,
而应试者终属寥寥。八年,从侍郎赓音请,复旧制三年一举以为常。二十四年,
定乡、会覆试如文闱例。道光八年,罢翻译同考官,末年始有用庶吉士者。各省
八旗驻防,初但应汉文乡、会试,道光二十三年,改试翻译,十人中一,三名为
额。宗室应翻译试,自乾隆时始。别为一题,中额钦定。
武科,自世祖初元下诏举行,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如文科制。
乡试以十月,直隶、奉天於顺天府,各省於布政司,中式者曰武举人。次年九月
会试於京师,中式者曰武进士。凡乡、会试俱分试内、外三场。首场马射,二场
步射、技勇,为外场。三场策二问、论一篇,为内场。外场考官,顺天及会闱以
内大臣、大学士、都统四人为之。内场考官,顺天以翰林官二人,会闱以阁部、
都察院、翰、詹堂官二人为之。同考官顺天以科甲出身京员四人,会闱以科甲出
身阁、科、部员四人为之。会试知武举,兵部侍郎为之。各直省以总督、巡抚为
监临、主考官,科甲出身同知、知县四人为同考官。外场佐以提、镇大员。其馀
提调、监射、监试、受卷、弥封、监门、巡绰、搜检、供给俱有定员,大率视文
闱减杀。殿试简朝臣四人为读卷官,钦阅骑射技勇,乃试策文。临轩传唱状元、
榜眼、探花之名,一如文科。
初制,一甲进士或授副将、参将、游击、都司,二、三甲进士授守备、署守
备。其后一甲一名授一等侍卫,二、三名授二等侍卫。二、三甲进士授三等及蓝
翎侍卫,营、卫守备有差。凡各省武生、绿营兵丁皆得应乡试,武举及现任营千、
把总,门、卫、所千总,年满千总,通晓文义者,皆得应会试。惟年逾六十者,
不许应试。其后武职会试,以武举出身者为限。康熙间,欲收文武兼备之材,尝
许文生员应武乡试,文举人应武会试,颇滋场屋之弊。乾隆七年,以御史陈大玠
言,停文武互试例。
考试初制,首场马箭射毡球,二场步箭射布侯,均发九矢。马射中二,步射
中三为合式,再开弓、舞刀、掇石试技勇。顺治十七年,停试技勇,康熙十三年
复之。更定马射树的距三十五步,中三矢为合式,不合式不得试二场。步射距八
十步,中二矢为合式。再试以八力、十力、十二力之弓,八十斤、百斤、百二十
斤之刀,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之石。弓开满,刀舞花,掇石去地尺,三
项能一、二者为合式,不合式不得试三场。合式者印记於颊,嗣改印小臂,以杜
顶冒。三十二年,步射改树的距五十步中二矢为合式。乾隆间,复改三十步射六
矢中二为合式。马射增地球,而弓、刀、石三项技勇,必有一项系头号、二号者,
方准合式,遂为永制。
内场论题,向用武经七书。圣祖以其文义驳杂,诏增论语、孟子。於是改论
题二,首题用论语、孟子,次题用孙子、吴子、司马法。
乡试中额,康熙二十六年制定,略视各省文闱之半。雍正间小有增减,惟陕、
甘以人材壮健,弓马娴熟,自康熙讫乾隆,先后各增中额三十名。咸、同间,各
省输饷广额如文闱例。综计顺天中额百十,汉军四十,奉、锦三,江南八十一,
福建六十三,浙江、四川各六十,陕西五十九,河南五十五,江西、广东、甘肃
各五十四,山西五十,山东四十八,云南四十二,广西三十六,湖北三十五,湖
南三十四,贵州二十五。会试中额多或三百名,少亦百名。康熙间,内场分南、
北卷,各中五十名。五十二年,始分省取中,临期以外场合式人数请旨裁定。
嘉庆六年,仁宗以科目文武并重,文闱条例綦严,防弊周密,武闱考官面定
去取,尤易滋弊,命比照文闱磨勘例,乡试题名录将中式武生马步射、技勇一一
详註进呈。各省交兵部,顺天另简磨勘官覈对。滥中及浮报者惩不贷。覆试始
乾隆时。初制从严,仅会闱行之。不符者罚停科,考官议处。三次覆试不合式,
除名。道光十五年,始覆试顺天武举如会试例。咸丰七年,覆试各省武举如顺天
例,然稍从宽典矣。
初制,外场但有合式一格,其中弓马优劣,技勇强弱,无所轩轾。内场但凭
文取中,致娴骑射、习场艺者或遭遗弃。康熙五十二年,令会试外场择马步射、
技勇人材可观者,编“好”字号,密送内帘。内场试官先於好字卷内,择文理通
晓者取中。不足,始於合式卷内选取。雍正二年,从侍郎史贻直言,各省乡试外
场一体别编好字号,嗣於好字号再分双好、单好。内场先中双好,次中单好。而
合式卷往往千馀人,仅中数人,因之内场枪冒顶替诸弊并作。乾隆二十四年,御
史戈涛奏革其弊,於是外场严合式之格,内场罢四书论,文理但取粗通者,而文
字渐轻。嘉庆十二年,乡、会试内场策论改默写武经百馀字,无错误者为合式。
罢同考官,遂专重骑射、技勇,内场为虚设矣。历代踵行,莫之或易。光绪二十
四年,内外臣工请变更武科旧制,废弓、矢、刀、石,试枪炮,未许。二十七年,
卒以武科所习硬弓、刀、石、马步射无与兵事,废之。
满洲应武科始雍正元年,乡试中二十名,会试中四名。十二年,诏停,数十
年无复行者。嘉庆十八年,复旧制。满、蒙乡试中十三名,各省驻防就该省应试,
率十人中一,多者十名,少或一名。会试无定额。凡骁骑校,城门吏,蓝翎长,
拜唐阿,恩骑尉,亲军前锋,护军,领催,马甲,巡捕营千总、把总及文员中书,
七、八品笔帖式,荫生,俱准与武生同应乡试。乡、会试内、外场与汉军、汉人
一例考试。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九 志八十四
◎选举四
△制科荐擢
制科者,天子亲诏以待异等之才。唐、宋设科最多,视为优选。清代科目取
士,垂为定制。其特诏举行者,曰博学鸿词科、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若经学,
若巡幸召试,虽未设科,可附见也。圣祖敦崇实学,康熙甲辰、丁未两科,改试
策论。既廷臣以古学不可猝办,请仍旧制。
十七年,诏曰:“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备顾问著作之选。我朝定
鼎以来,崇儒重道,培养人才。四海之广,岂无奇才硕彦、学问渊通、文藻瑰丽、
追踪前哲者?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仕、未仕,在京三品以上及
科、道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亲试录用。其内、外各官,果有
真知灼见,在内开送吏部,在外开报督、抚,代为题荐。”嗣膺荐人员至京,诏
户部月给廪饩。明年三月,召试体仁阁。凡百四十三人,赐燕,试赋一、诗一,
帝亲览试卷,取一等彭孙遹、倪灿、张烈、汪霦、乔莱、王顼龄、李因笃、秦松
龄、周清原、陈维崧、徐嘉炎、陆葇、冯勖、钱中谐、汪楫、袁佑、朱彝尊、汤
斌、汪琬、邱象随等二十人。二等李来泰、潘耒、沈珩、施闰章、米汉雯、黄与
坚、李铠、徐釚、沈筠、周庆曾、尤侗、范必英、崔如岳、张鸿烈、方象瑛、
李澄中、吴元龙、庞垲、毛奇龄、钱金甫、吴任臣、陈鸿绩、曹宜溥、毛升芳、
曹禾、黎骞、高咏、龙燮、邵吴远、严绳孙等三十人。三、四等俱报罢。命阁臣
取前代制科旧事,查议授职。寻议:“两汉授无常职。晋上第授尚书郎。唐制策
高等特授尊官,次等予出身,因有及第、出身之目。宋分五等:一、二等皆不次
擢用;三等为上等,恩数视廷试第一人;四等为中等,视廷试第三人;皆赐制科
出身。五等为下等,赐进士出身。”得旨,俱授为翰林官。以光禄少卿邵吴远为
侍读。道员、郎中汤斌等四人为侍讲。进士出身之主事,中、行、评、博,内阁
典籍,知县及未仕之进士彭孙遹等十八人为编修。举、贡出身之推、知,教职,
革职之检讨、知县及未仕之举、贡、荫、监、布衣倪灿等二十七人为检讨。俱入
史馆,纂修明史。时富平李因笃、长洲冯勖、秀水朱彝尊、吴江潘耒、无锡严绳
孙,皆以布衣入选,海内荣之。其年老未与试之杜越、傅山、王方穀等,文学素
著,俱授内阁中书,许回籍。
雍正十一年,诏曰:“博学鸿词之科,所以待卓越淹通之士。康熙十七年,
特诏荐举,召试授职,得人极盛。数十年来,未尝广为搜罗。朕延揽维殷,宜有
枕经葄史、殚见洽闻、足称鸿博之选者,当特修旷典,嘉予旁求。在京满、
汉三品以上,在外督、抚、学政,悉心体访,保题送部。朕临轩亲试,优加录用。”
诏书初下,中外大吏,以事关旷典,相顾迟回。逾年,仅河东督臣举一人,直隶
督臣举二人,他省未有应者。诏责诸臣观望。高宗即位,再诏督促。期以一年内
齐集阙下,先至者月给廪饩。
乾隆元年,御史吴元安言:“荐举博学鸿词,原期得湛深经术、敦崇实学之
儒,诗赋虽取兼长,经史尤为根柢。若徒骈缀俪偶,推敲声律,纵有文藻可观,
终觉名实未称。”下吏部议,定为两场,赋、诗外增试论、策。九月,召试百七
十六人於保和殿,赐燕如例。试题首场赋、诗、论各一,二场制策二。取一等五
人,刘纶、潘安礼、诸锦、于振、杭世骏等,授编修。二等十人,陈兆仑、刘藻、
夏之蓉、周长发、程恂等,授检讨;杨度汪、沈廷芳、汪士锽、陈士璠、齐召南
等,授庶吉士。二年,补试体仁阁,首场制策二,二场赋、诗、论各一。取一等
万松龄,授检讨。二等张汉,授检讨;朱荃、洪世泽,授庶吉士。
自康、乾两朝,再举词科,与其选者,山林隐逸之数,多於缙绅,右文之盛,
前古罕闻。时承平累叶,海内士夫多致力根柢之学,天子又振拔淹滞,以示风励,
爰有保荐经学之制。乾隆十四年,诏曰:“崇尚经术,有关世道人心。今海宇升
平,学士大夫精研本业,穷年矻矻,宗仰儒先者,当不乏人。大学士、九卿、督、
抚,其公举所知,不限进士、举人、诸生及退休、閒废人员,能潜心经学者,慎
选毋滥。寻中外疏荐者四十馀人。帝为防幸进,下廷臣覆覈,得陈祖范、吴鼎、
梁锡玙、顾栋高四人。命呈览著述,派翰林、中书官在武英殿各缮一部。寻授鼎、
锡玙国子监司业,召对勤政殿。祖范、栋高以年老不能供职,俱授司业衔。后不
复举行。
至属车临幸,宏奖士林,康熙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圣祖巡幸江、浙,召试
士子,中选者赐白金,赴京录用有差。高宗六幸江、浙,三幸山东,四幸天津,
凡士子进献诗赋者,召试行在。优等予出身,授内阁中书;次者赐束帛。仁宗东
巡津、淀,西幸五台,召试之典,亦如前例。道光以后,科举偏重时文。沿习既
久,庸滥浮伪,浸失精意。三十年,候补京堂张锡庚请复开博学鸿词科,以储人
才。礼部议以非当务之急,遂止。
洎光绪中叶,外侮孔棘,海内皇皇,昌言变法。二十四年,贵州学政严修请
设经济特科,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礼部覈议。八月,慈禧皇太后临朝训政,以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罢之。庚子,京师构乱,乘舆播迁。两宫怵於时局阽危,亟
思破格求才,以资治理。
二十七年,皇太后诏举经济特科,命各部、院堂官及各省督、抚、学政保荐,
有志虑忠纯、规模闳远、学问淹通、洞达中外时务者,悉心延揽。并下政务大臣
拟定考试事宜。御史陈秉崧奏请力除夤缘积习,诏饬诸臣务矢至公。既三品以下
京卿纷纷保送,帝觉其冗滥,適太仆少卿隆恩荐疏,上竟报寝,并命撤销太常少
卿李擢英前保诸人。二十九年,政务处议定考试之制,如廷试例,於保和殿天子
亲策之。凡试二日,首场入选者,始许应覆试,均试论一、策一。简大臣考校,
取一等袁家穀、张一麟、方履中、陶炯照、徐沅、胡玉缙、秦锡镇、俞陛云、袁
励准等九人,二等冯善徵、罗良鉴、秦树声、魏家骅、吴锺善、钱鑅、萧应椿、
梁焕奎、蔡宝善、张孝谦、端绪、麦鸿钧、许岳锺、张通谟、杨道霖、张祖廉、
吴烈、陈曾寿等十八人。迨授官命下,京职、外任,仅就原阶略予升叙,举、贡
用知县、州佐,以视康、乾时词科恩遇,浸不如矣。
三十四年,御史俾寿请特开制科,政务处大臣议以“孝廉方正、直言极谏两
科,皆无实际,惟博学鸿词科,康熙、乾隆间两次举行,得人称盛。际兹文学渐
微,保存国粹,实为今日急务。应下学部筹议”。时方诏各省徵召耆儒硕彦。湖
南举人王闿运被荐,授翰林检讨。两江、安徽相继荐举王耕心、孙葆田、程朝仪、
吴传绮、姚永朴、姚永概、冯澂等。部议以诸人覃研经史,合於词科之选,俟章
程议定,陈请举行。未几,德宗崩,遂寝。
孝廉方正科,始於康熙六十一年,世宗登极,诏直省府、州、县、卫各举孝
廉方正,赐六品章服,备召用。雍正元年,诏曰:“国家敦励风俗,首重贤良。
前诏举孝廉方正,距今数月,未有疏闻。恐有司怠於采访,虽有端方之品,无由
上达。各督、抚速遵前诏,确访举奏。”寻浙江、直隶、福建、广西各荐举二员,
用知县;年五十五以上者,用知州。其后历朝御极,皆恩诏荐举以为常。
乾隆元年,刑部侍郎励宗万言:“孝廉方正之举,稍有冒滥,即有屈抑。从
前选举各官,鲜克公当。非乡井有力之富豪,即宫墙有名之学霸。迨服官后,庸
者或以劣黜,黠者或以赃败。请慎选举,以重名器。”吏部议准府、州、县、卫
保举孝廉方正,应由地方绅士里党合辞公举,州、县官采访公评,详稽事实。所
举或系生员,会学官考覈,申送大吏,覈实具题,给六品章服荣身。果有德行才
识兼优者,督、抚逾格保荐赴部,九卿、翰、詹、科、道公同验看,候旨擢用。滥
举者罪之。
五年,定考试例。除朴实拘谨、无他技能、不能应试者,例予顶戴,不送部
外,其膺荐赴部者,验看后,试以时务策、笺、奏各一於太和殿门内。道光间,
改於保和殿,如考试御史例。
同治初元,明诏选举,又以知县黎庶昌条陈,谕令在京四品以上,在外督、
抚、学政,各举所知,不限绅士、布衣,以躬行实践为先,毋得专取文词藻丽者,
滥膺盛典。其有年登耄耋,或诚朴无华,足为里闾矜式,不原来京者,州县官岁
时存问,赐以酒米。光绪六年,定自恩诏日起,予限八年,人文到部。每年二月、
八月,各会验奏考一次,逾限者止许章服荣身,不得与考。
初制授官用知州、知县,厥后荐举人众,乃推广用途,分别以知县、直隶州
州同、州判、佐杂等官及教职用。知县得缺视拔贡,教职视大挑二等举人,馀均
分省试用序补。历朝以来,有司奉行,第应故事。徇情冒滥之弊,台谏屡以上闻。
惟嘉庆朝湖南严如煜以对策第一,召见授知县。咸丰朝湖南罗泽南以书生率湘勇
越境剿贼,皆以勋绩见称於时。宣统初,各省所举多至百数十人,少亦数十人,
诏饬严行甄覈。选举之风,於斯滥矣。
清代科目取士外,或徵之遗佚,或擢之廉能,或举之文学,或拔之戎行,或
辟之幕职,荐擢一途,得人称盛,有足述焉。
太祖肇兴东土,选拔英豪以辅大业,委辂杖策之士咸与擢用,或招直文馆,
或留预帷幄。乙卯十一月,谕群臣曰:“国务殷繁,必得贤才众多,量能授职。
勇能攻战者,宜治军;才优经济者,宜理国;博通典故者,宜谘得失;娴习仪
文者,宜襄典礼。当随地旁求,俾列庶位。”时削平诸国,设八旗制,需才亟。
太宗即位,首任儒臣范文程领枢密重事。天聪八年,甲喇章京朱继文子延庆上书,
言:“我朝攻城破敌、斩将搴旗者不乏人,守境治民、安内攘外者未多见。”因
疏举汉人陈极新、刑部启心郎申朝纪,足备任使。帝召延庆等御前,温谕褒奖。
命延庆、极新,文馆录用;朝纪仍任部事。九年,谕满、汉、蒙古各官,荐举人
才,不限已仕、未仕,牒送吏、礼二部,具名以闻。直文馆宁完我言:“古者荐
举之条,功罪连坐,所以杜弊端、防冒滥。请自后所举之人,或功或罪,举者同
之。若其人砥行於厥初,改节於末路,许举者随时检举,免连坐。”帝嘉纳焉。
世祖定鼎中原,顺治初元,遣官徵访遗贤,车轺络绎。吏部详察履历,确覈
才品,促令来京。并行抚、按,境内隐逸、贤良,逐一启荐,以凭徵擢。顺天巡
抚宋权陈治平三策,首广罗贤才以佐上理,并荐故明蓟辽总督王永吉等。诏廷臣
各举所知。一时明季故臣如谢升、冯铨、党崇雅等,纷纷擢用。中外臣工启荐除
授得官者,不可胜数。嗣以廷臣所举,类多明季旧吏废员,未有肥遯隐逸逃名之
士。诏自今严责举主,得人者优加进贤之赏,舛谬者严行连坐之罚。荐章止以履
历上闻,才品所宜,听朝廷裁夺。傥以赀郎杂流及黜革青衿、投閒武弁,妄充隐
逸,咎有所归。若畏避连坐,缄默不举,治以蔽贤罪。二年,陕西、江南平,诏
徵山林隐逸,并故明文、武进士、举人。山东巡抚李之奇以保荐滥及赀郎,诏旨
切责。十三年,江南巡抚张中元荐故明进士陆贻吉、于沚,帝亲试之。是年复诏
各省举奏地方人才,给事中梁鋐言:“皇上寤寐求才,诏举山林隐逸,应聘之
士,自不乏人。然采访未确,有负盛举。如江南举吕阳,授监司,未几以赃败;
山东举王运熙,授科员,未有建明,以计典去。吕阳等岂真抱匡济之才,不过为
梯荣之藉耳。山林者何?谓远於朝市也。隐逸者何?谓异於趋竞也。必得其人,
乃当其位。请饬详加采访。”疏入,报闻。
顺、康间,海内大师宿儒,以名节相高。或廷臣交章论荐,疆吏备礼敦促,
坚卧不起。如孙奇逢、李颙、黄宗羲辈,天子知不可致,为叹息不置,仅命督、
抚抄录著书送京师。康熙九年,孝康皇后升祔礼成,颁诏天下,命有司举才品优
长、山林隐逸之士。自后历朝推恩之典,虽如例行,实应者寡。
初制,督、抚升迁离任时,荐举人才一次。嗣令岁一荐举,部议大省限十人,
小省限三四人,后复改二年荐举一次。自顺治十八年停差巡按,乃定各省巡抚应
举方面有司、佐贰、教官员额,总漕、总河应荐方面有司、佐贰额,亦著为例。
康熙二年,御史张吉午奏:“三年考满之法,一、二等称职者,即系荐举,请罢
督、抚二年荐举例。”从之。六年,停考满。用给事中李宗孔言复荐举,与卓异
并行。先是漕、河荐举例停。十二年,漕督帅颜保请复旧例,每年得举劾属吏示
劝惩。部议行。因疏荐粮道范周、迟日巽、知县吴兴祚。诏擢兴祚福建按察使。
圣祖亲政,锐意整饬吏治,屡诏群臣荐举天下廉能官。十八年,左都御史魏
象枢疏荐清廉,原任侍郎高珩、达哈塔、雷虎、班迪,大理卿瑚密色,侍读萧维
豫,郎中宋文运,布政使毕振姬,知县张沐、陆陇其等十人。得旨分别录用。并
谕陆陇其廉能之员,宜任繁剧,如直隶清苑、江苏无锡等县,庶可表见其才。十
九年,福建巡抚吴兴祚荐按察使于成龙天下廉能第一,迁布政使,寻擢直隶巡抚。
二十年入觐,帝温谕褒美。问属吏中亦有清廉者否?成龙以知县谢锡衮、同知何
如玉、罗京对。未几,调成龙两江总督。濒行,疏荐直隶守道董秉忠、通州知州
于成龙、南路通判陈大栋、柏乡知县邵嗣尧、阜城知县王燮、高阳知县孙宏业、
霸州州判卫济贤,并堪大用。会江宁知府缺,诏即以通州知州于成龙擢补。不数
年,擢直隶巡抚。同时两于成龙,先后汲引,并以清操特邀帝眷,时论称之。二
十三年,谕部臣保举应补关差,佥以“有才及谨慎者不乏人,而操守实难知”对。
帝曰:“清操如何可废?如郝浴居官甚好,犹侵蚀钱粮,魏象枢曾荐郝浴,此事
安能豫知!朕信部院堂官清操而委任之,堂官亦信司官而委任之。但将有守之人
举出,被举者自能效力。”是年九卿、詹事、科、道遵旨疏举清廉:直隶巡抚格
尔古德,吏部郎中苏赫、范承勋,江南学道赵仑,扬州知府崔华,兖州知府张鹏
翮,灵寿知县陆陇其等。二十六年,帝嘉直隶巡抚于成龙清廉,命九卿各举廉吏
如成龙者。大学士等荐云贵总督范承勋、山西巡抚马齐、四川巡抚姚缔虞。帝谓
承勋等居官皆优,但尚有勉强之意。成龙则出自诚心,毫无瞻顾。命加成龙太子
少保衔,以劝廉能。四十年,敕总督郭琇、张鹏翮、桑额、华显,巡抚彭鹏、李
光地、徐潮荐道、府以下,知县以上,清廉爱民者,勿计罣误降罚,勿拘本省邻
属,具以名闻。时天子广厉风节,群士慕效,吏治丕变。循吏被荐膺显擢者,先
后踵相接。

[发帖际遇]: 林风在丽春院喝酒,发掘了人才韦小宝,增加声望1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是廷臣会推广西按察使缺,吏部侍郎胡简敬,淮安人,以推举淮扬道高成
美违例获谴,至是申禁九卿毋得保举同乡及本省官,复限每人岁举毋逾十人。五
十三年,尚书赵申乔举潮州知府张应诏能耐清贫,可为两淮运使。帝曰:“清官
不系贫富,张伯行家道甚饶,任所日用皆取诸其家,以为不清可乎?一心为国即
好官,或操守虽清,不能办事,亦何裨於国?”
六十一年,世宗嗣位。谕曰:“知人则哲,自古为难。朕临御之初,简用人
才,或品行端方,或操守清廉,或才具敏练,诸大臣密奏所知。勿避嫌徇私,沽
名市恩,有负谘询。”又以道、府、州、县,亲民要职,敕总督举三员,巡抚举
二员,布、按各举一员,将军、提督亦得举一员,密封奏闻。雍正四年,以各省
所举未能称旨,诏切责之。令各明举一人,不得雷同。时荐贤诏屡下,帝综覈名
实,赏罚必行。七年,以督、抚、布、按,为全省表率。命京官学士、侍郎以上,
外官藩、臬以上,各密保一人,不拘满、汉,不限资格,即府、县中有信其可任
封疆大僚,亦许列荐剡。
高宗重视亲民之官,乾隆二年,谕仿雍正时例,督、抚、布、按,各密举一、
二人。次年,复命大学士、九卿举堪任道、府人员,露章启奏。八年,诏大学士
举编、检能任知府者。十四年,命侍郎以上举能任三品京堂者,尚书以上举能任
侍郎者。其时明扬、密保,并行不废。科、道行取,自康熙七年复旧制。诏督、
抚举亲民之官,贤能夙著者,亲加选用。二十九年,诏九卿各举所知。尚书王骘
举清苑知县邵嗣尧,李天馥举三河知县彭鹏、灵寿知县陆陇其,徐元文举麻城知
县赵苍璧。及廷推时,帝复问左都御史陈廷敬,廉者为谁?廷敬亦以陇其、嗣尧
天下清官为言。时同举十二人,俱用科、道。得人为最。乾隆四年,吏部奏请行
取,高宗命尚书、都御史、侍郎於各部属,州、县内,秉公保举,如康熙二十九
年例。次年,谕“圣祖时如汤斌、陆陇其学问纯正,言行相符,陈瑸、彭鹏操
守清廉,治行卓越。天下之大,人材之众,岂无与数人颉颃者?大学士、九卿其
公举备采择”。
七年,帝思骨鲠质朴之士,如古马周、阳城起布衣为御史者,诏大学士、九
卿及督、抚,勿论资格,列名举奏。嗣诸臣奏到,下吏部定期考试。明年二月,
考选御史,试以时务策,帝亲取中书胡宝瑔第一。引见,宝瑔、涂逢震等十
人用御史,沈澜发江南补用。既而从御史李清芳奏,选用御史,令吏部将合例人
员奏请考试。於是保荐御史例罢。清代未设直言极谏之科,而选择言官至为慎重,
裨益政治,非浅鲜也。
自康、乾两朝,敦尚实学,一时名儒硕彦,膺荐擢者,尤难悉数。康熙十七
年,圣祖问阁臣,在廷中博学能诗文者孰为最?李霨、冯溥、陈廷敬、张英
交口荐户部郎中王士祯,召对懋勤殿,赋诗称旨,授翰林院侍讲。部曹改词臣,
自士祯始。三十三年,诏大学士举长於文学者,王熙、张玉书疏荐在籍尚书徐乾
学、左都御史王鸿绪、少詹事高士奇。召来京修书。乾学未闻命卒,诏进呈遗书,
并召其弟秉义来京。四十五年,大学士李光地荐直隶生员王兰生入直内廷,寻赐
举人、进士,授编修,洊跻卿贰。历康、雍、乾三朝,凡天禄秘书,靡不与校
勘之役。同时江南何焯,亦以寒儒赐举人、进士,直南书房,授编修。被劾解官,
仍直书局。亦光地荐也。雍正中,侍郎兼祭酒孙嘉淦荐举人雷鋐学行,为国子
监学正。乾隆初,尚书管监事杨名时荐进士庄亨阳、举人潘永季、蔡德峻、秦蕙
田、吴鼐,贡生官献瑶、王文震,监生夏宗澜等,潜心经学,并为国子监属官。
三十八年,诏开四库馆。延置儒臣,以翰林官纂辑不敷,大学士刘统勋荐进士邵
晋涵、周永年,尚书裘曰修荐进士余集、举人戴震,尚书王际华荐举人杨昌霖,
同典秘籍。后皆改入翰林,时称“五徵君”。此其著者也。
嘉庆初,和珅败,仁宗下诏求贤。谕满、汉大臣,密举操守端洁、才猷幹济、
居官事迹可据者,降敕褎擢廉吏刘清,风厉天下。十九年,御史卓秉恬请严禁滥
保,帝是之。宣宗即位,尚书刘镮之荐起名儒唐鉴,授广西知府。四川总督蒋攸
銛荐川东道陶澍治行第一,擢按察使。澍好臧否人物,开藩皖中,入觐论奏,侃
侃多所举劾。宣宗疑之。密谕巡抚孙尔准察其为人,尔准条列善政,密疏保荐。
遂获大用,擢两江总督。临殁遗疏荐粤督林则徐继己任。澍以知人称,咸、同中
兴诸名臣,多为所识拔。
文宗嗣位,诏求直言。侍郎曾国藩疏陈:“本原至计,尤在用人。人材有转
移之道,培养之方,考察之法。”帝嘉纳之。诏中外大臣荐举人才。大学士穆彰
阿奏保宗室文彩,聂沄。特旨用京堂。大学士潘世恩疏荐前总督林则徐、按察使
姚莹、员外郎邵懿辰、中允冯桂芬。尚书杜受田首荐则徐及前漕督周天爵。诏起
则徐督师,天爵巡抚广西。侍郎曾国藩荐太常少卿李棠阶、郎中吴廷栋、通政副
使王庆云、江苏淮扬道严正基、浙江知县江忠源。尚书周祖培亦荐棠阶、廷栋及
郎中易棠等,多蒙擢用。云贵总督吴文镕、贵州巡抚乔用迁荐知府胡林翼,擢道
员。
咸丰五年,以各省用兵,诏采访才兼文武、胆识出众之士。御史宗稷辰疏荐
湖南左宗棠,浙江姚承舆,江苏周腾虎、管晏,广西唐启华。命各督、抚访察,
送京引见。是时海内多故,粤寇纵横。文庆以大学士直枢廷,屡密请破除满、汉
畛域,用人不拘资地。谓汉人来自田间,知民疾苦,熟谙情伪,办贼当重用汉人。
国藩起乡兵击贼,战失利,谤议纷起。文庆独谓国藩忠诚负时望,终当建非常功,
宜专任讨贼。又尝奇林翼才略,林翼以贵州道员留楚带勇剿贼,国藩荐其才堪大
用,胜己十倍。一岁间擢湖北巡抚,文庆实中主之。袁甲三督师淮上,骆秉章巡
抚湖南,文庆荐其才,请勿他调,以观厥成。时论称之。七年,林翼奏兴国处士
万斛泉及其弟子宋鼎、邹金粟,砥砺廉隅,不求仕进,请予奖励。诏赏斛泉等七
品冠服有差。时军事方殷,迭饬疆吏及各路统兵大臣奏举将才。林翼举左宗棠,
予四品京堂,襄办国藩军务。沈葆桢、刘蓉、张运兰,命国藩、林翼调遣。他如
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彭玉麟、杨岳斌等,俱以末弁或诸生,拔自
戎行,声绩烂然。曾、胡知人善任,荐贤满天下,卒奏中兴之功。
穆宗践阼,以军兴后吏治废弛,特擢天津知府石赞清为顺天府尹,谕各省访
察循良,有伏处山林、德行醇备、学问渊通之士,督、抚、学政据实奏闻。寻国
藩疏称常州士民尚节义,城陷与贼相持。其士子多读书稽古。如候选同知刘翰清,
监生赵烈文、方骏谟、华蘅芳,从九品徐寿等,若使阅历戎行,廓其闻见,有裨
军谋。诏谭廷襄、严树森、左宗棠、薛焕访求,遣送国藩军营录用。
同治元年,谕廷臣曰:“上年屡降旨令保举人才,各督、抚已将政绩卓著人
员登诸荐牍。在京如大学士周祖培,大学士衔祁寯藻、翁心存,协办大学士
倭仁,侍郎宋晋、王茂荫,科道高延祜、薛春藜、郭祥瑞等,各有荐举。人臣以
人事君,不必俟有明诏,始可敷陈。其各胪列事实,秉公保奏。”复屡谕国藩保
荐督抚大员。国藩言:“封疆将帅,惟天子举措之。四方多故,疆臣既有征伐之
权,不当更分黜陟之柄,宜防外重内轻之渐,兼杜植私树党之端。”帝优诏褒答。
二年,河南学政景其濬奏副贡生苏源生等学行,授本省训导。命各学臣访举
经明行修之士,酌保数人,不为恒制。九年,浙江学政徐树铭,以采访儒修,疏
荐已革编修俞樾,请赏还原衔,送部引见;秀水教谕谭廷献、举人赵铭、江西拔
贡杨希闵等,比照召试博学鸿词例,予廷试。帝以树铭私心自用,下部严议,镌
四级。此因荐举获谴,乃其变也。光绪七年,两广督臣张树声、抚臣裕宽,荐在
籍绅士山西襄陵知县南海进士朱次琦,国子监典籍衔番禺举人陈澧笃行。诏予五
品卿衔,以励绩学。
十年,以外衅迭启,时事日艰。谕大学士、六部、九卿、直省将军、督、抚:
“无论文武两途,有体用赅备,谋勇俱优,或谙习吏治兵事,熟悉中外交涉,或
善制船械,精通算术,或饶有机智,饶勇善战,或谙谏水师及沿海情形者,广为
访求,具实陈奏。”二十一年,访求奇才异能,精天文、地舆、算法、格致、制
造学者。二十四年,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疏荐工部主事康有为、刑部主事张元
济、湖南盐法长宝道黄遵宪、江苏知府谭嗣同、广东举人梁启超,特予召见。徵
遵宪、嗣同至京,赏启超六品衔,任译书局事。时德宗亲政,激於外势,亟图自
彊。诏求通达时务人才,中外纷纷荐举。而草茅新进之臣,刻励求新,昌言变法
矣。未几党祸起,慈禧皇太后训政,有为窜海外,其弟广仁及御史杨深秀、军机
章京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弃市,致靖以党附下狱禁锢,复追论原保诸臣
罪。御史宋伯鲁、湖南巡抚陈宝箴,开缺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翁同龢,俱削官
永不叙用。礼部尚书李端棻谪戍边,内阁学士张百熙下部议处。其他言新政者,
斥逐殆尽。
迨庚子京师遘乱,越年和议成,两宫西幸回銮,时事日棘。三十三年,诏中
外大臣访求人才,不拘官阶大小,有无官职,确知才堪大用,及擅专长者,切实
荐举。派王大臣察验询问,出具考语,召见。於时被荐人员,分起赴京,除官录
用者,至宣统间犹未已。然自光绪之季,改订官制,增衙署,置官缺,破格录用
人员辄以千数,荐擢亦太滥矣。宣统元年,御史谢远涵言:“变法至今,长官但
举故旧,士夫不讳钻营。请严定章程,以贪劣闻者,反坐荐主,加以惩处。”疏
下所司而已。
荐举不拘流品。清代才臣,以佐杂洊跻开府者,如雍正间之李卫、田文镜,
乾隆间之杨景素、李世杰,政绩最著。厥后捐纳日广,起家杂流,膺显擢者无算,
其人大都饶有幹局,以视科目循资迁转,以资格坐致高位,盖不侔也。荐举之尤
异者,康熙初,陕西提督王进宝,荐其子用予材武可胜副将,后以功擢总兵,父
子同建节钺。雍正间,云南总兵赵坤擢贵州提督,请以其子秉铎为贵州提标参将,
帝允所请。孙嘉淦为祭酒,举其弟扬淦为国子监学正,湖南衡永郴桂道汪榯,
且荐其父原任刑部司官沄学问优裕,政事练达,授四川知府。此则举不避亲,其
破除成例又如此。
徵辟幕僚,雍正元年诏吏部,嗣后督抚所延幕宾,将姓名具奏,称职者题部
议叙,授之职位,以示砥砺。乾隆元年,侍郎吴应棻以鼓励贤才,请立劝惩之法。
洎道光间,幕友滥邀甄叙,台谏屡以为言,诏督、抚、盐政,一切议叙,不许保
列幕友,并严禁本省属员滥充,违者吏部查参议处。然康熙时,布衣陈潢佐靳辅
治河,特赐佥事道衔。雍正时,方观承为定边大将军平郡王记室,以布衣召见,
赐中书衔。乾、嘉间,名臣如王杰、严如煜、林则徐辈,皆先佐幕而后通籍。迨
咸、同军兴,左宗棠、李鸿章、刘蓉等,多以幕僚佐绩戎旃,成中兴之业。曾国
藩总制军务,幕府号多才,宾从极一时人选,尤卓卓可纪者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十 志八十五
◎选举五
△封荫推选
封赠之制,文职隶吏部,八旗、绿营武职隶兵部。顺治间,覃恩及三年考满,
均给封赠。康熙初,废文、武职考满封赠。
文职封赠之阶,初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寻改光禄大夫。从一品光禄大
夫,后改荣禄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从二品通奉大夫。正三品通议大夫。从三
品中议大夫。正四品中宪大夫。从四品朝议大夫。正五品奉政大夫。从五品奉直
大夫。正六品承德郎。从六品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文林郎,吏员
出身者宣议郎。从七品徵仕郎。正八品修职郎。从八品修职佐郎。正九品登仕郎。
从九品登仕佐郎。
武职封赠之阶,初分三系。一曰满、汉公、侯、伯封光禄大夫,后改建威将
军。二曰八旗。一品光禄大夫。二品资政大夫。三品通议大夫。四品中宪大夫。
五品奉政大夫。六品承德郎,后改武信郎。七品文林郎,后改奋武郎。八品修职
郎。九品登仕郎。乾隆三十二年,改同绿旗。三曰绿旗营。封赠官阶屡变。初制
正、从一品荣禄大夫。正二品骠骑将军。从二品骁骑将军。正三品昭勇将军。从
三品怀远将军。正四品明威将军。从四品宣武将军。正五品武德将军。从五品武
略将军。正六品昭信校尉。从六品忠显校尉。后增正七品奋勇校尉。乾隆二十年,
改正二品武显大夫。从二品武功大夫。正三品武义大夫。从三品武翼大夫。正四
品昭武大夫。从四品宣武大夫。正五品武德郎。从五品武略郎。正六品武信郎。
从六品武信佐郎。正七品奋武郎。三十二年,改正一品建威大夫。从一品振威大
夫。增从七品奋武佐郎。正八品修武郎。从八品修武佐郎。八旗与绿营制度始画
一。五十一年,改正一品建威将军。从一品振威将军。正二品武显将军。从二品
武功将军。正三品武义都尉。从三品武翼都尉。正四品昭武都尉。从四品宣武都
尉。正五品武德骑尉。从五品武德佐骑尉。正六品武略骑尉。从六品武略佐骑尉。
正七品武信骑尉。从七品武信佐骑尉。正八品奋武校尉。从八品奋武佐校尉。增
正九品修武校尉。从九品修武佐校尉。於是文、武官阶等级相侔矣。
文、武正、从一品妻封一品夫人。满、汉公妻为公妻一品夫人。侯妻为侯妻
一品夫人。伯妻为伯妻一品夫人。正、从二品夫人。正、从三品淑人。正、从四
品恭人。正、从五品宜人。正、从六品安人。正从七品孺人。正、从八品八品孺
人。正、从九品九品孺人。武职八旗八品以下、绿旗营七品以下妻无封。后改绿
营正七品妻封孺人。
顺治五年,定制,凡遇恩诏,一品封赠三代,诰命四轴。二、三品封赠二代,
诰命三轴。四、五品封赠一代,诰命二轴。六、七品封赠一代,敕命二轴。八、
九品止封本身,敕命一轴。凡轴端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四品用裹金,五品
以下用角。
凡推封之例,顺治初制,父祖现任者,不得受子孙封。致仕及已故者许给,
原弃职就封者听。两子均仕,其父母受封,从其品大者。妇人因子封赠,而夫与
子两有官,亦从其品大者。父官高於子者,嫡母从父官,生母从子官。为人后者,
已封赠祖父母、父母,请以本身妻室封典貤封本生祖父母、父母者,许貤封。康
熙五年,定父职高於子者,依父原品封赠。官卑於子者,从子官封赠。武职子现
任文职,封赠依文官例。雍正三年,定四品至七品官原将本身妻室封典貤封祖父、
母者,八、九品官原貤封父、母者,皆许貤封。三品以上貤封曾祖父、母者,请
旨定夺。乾隆间,折中礼制,颇有更定。二十七年谕曰:“子孙官品不及祖、父
之崇,则父为大夫子为士,记有明文。旧例依祖、父原阶封赠,殊未允协,其议
改之。”吏部议定文、武官子孙职大,祖、父职小,依子孙官阶封赠。祖、父职
大,子孙职小,不得依祖、父原品封赠。父官高於子者,生母从子官封赠,嫡母、
继母不得依父官请封,原依子官受封者听。武职子任文职者亦如之。五十年,定
一品至三品官不得貤封高祖父、母,四品至七品官不得貤封曾祖父、母,八品官
以下不得貤封祖父、母。
道光以后,捐封例开。二十三年,许三品以上官欲捐请本生曾祖父、母封赠
者,得依貤封曾祖父、母例报捐。二十八年,许四品至七品官捐请貤封曾祖父、
母,八品官以下捐请貤封祖父、母,均依常例加倍报捐。而限制始废矣。旧例八、
九品官许封父、母,不封本身妻室。应封妻者,止封正妻一人。正妻未封已殁,
继室当封者,正妻亦得追赠。其再继者不得给封。道光二十三年,许八品以下捐
封人员欲捐请及妻室者,加倍报捐。咸丰二年,许京、外文职及捐职人员得先封
本身及原配、继配妻室,再依本身品级为第三继妻捐封。四年,并从部议,第三
继妻以后,谊同敌体,亦许依次递捐矣。旧例仕宦至三品,幼为外祖父、母抚养,
其外祖父、母殁无嗣者,许依其官阶貤赠,其馀外姻不许貤封。道光二十三年,
许捐封人员为其受恩抚养之母舅、舅母、姑夫、姑母、姨夫、姨母、妻父、妻母
依貤封外祖父、母例,捐请貤封。咸丰三年,并许貤封曾祖父、母,伯叔祖父、
母,伯叔父母,庶母,兄、嫂并嫡堂伯叔祖父、母,嫡堂伯叔父、母,嫡堂兄、
嫂,从堂、再从堂尊长及外曾祖父、母,外祖父、母,妻祖父、母。按例定品级,
一体捐请。又许为人妇者,为其已故夫之祖若父捐职请封。为人后者,为祖若父
貤封其先人,展转推衍,而经制荡然矣。
加级请封之制,其初限制亦严。顺治初,凡恩诏加级者,以新加之级给封。
康熙五十二年,定例七品以下加级请封,不得逾五品,五、六品不得逾四品,三、
四品不得逾二品,捐级不得计算。乾隆间,外官加级不论新旧,不得依加级请封。
五十年,部议京官八品以下,得依加级请五品封,不惟逾分,亦觉太优。嗣后八
品以下不得逾七品,在外未入流不得给封,原捐纳荣亲者,许其捐封。从之。嘉
庆后,限制渐宽。京、外官恭遇覃恩,许报捐新级请封。议叙三、四品职衔人员,
加级捐请二品封典,许加倍纳银,按现任及候补、候选例给封。咸丰初,抚广捐
例,京、外各官及捐职人员,由加级及捐加之级捐封者,现任及候补、候选三、
四品官,许捐至二品。其五、六品加等捐请三品封者,依常例加倍报捐。加等捐
请至二品者,依四品职衔得捐二品封例,加倍半报捐。其七品加等捐请三、四品
封,八品以下加等捐请五、六品封,均依常例,分别加倍报捐。十年,定三品人
员加级捐封,按一品人员银数加倍,许给从一品封。二、三品虚衔人员捐从一品
封,应按二、三品实职银数加成或加倍报捐。其有为外姻捐从一品封者,许各按
二、三品实职虚衔银数,再行分别加成报捐。
陵夷至光绪中,御史李慈铭疏曰:“治国之要,惟赏与罚。罚固不可稍逾,
赏亦岂可或滥!康熙、乾隆两朝,享国久长,庆典武功,偻指难尽。其时内外臣
工,屡逢恩诏,论功行赏,班序秩然,未有越等者。今则外官道员多至二品,其
封皆至一品矣。知府、同知多加三品,其封皆至二品矣。牧、令大半四品,簿、
尉大半五、六品,其封率至三、四品矣。夫爵赏者,人君所以进退贤愚,中臣所
以奔走吏士。得之太易,则人不知恩,予之太骤,则士无由劝。尊卑不别,等级
不明,长伪士之浮嚣,惑小民之观听,非所以尊朝廷、清流品也。”奏上,亦未
杀减。
厥后外患频仍,人才缺乏。二十六年,诏停报捐实官,而虚衔封典报捐如故。
宣统元年,吏部议定条例,京官依加级、外官依本任请封,颇欲规复旧制,格不
得行。明年,改定京官依加级,外官依加衔,五品人员许请至三品封赠,八品人
员许请至六品封赠。欲稍事补救,而积重难返矣。
荫叙之制,曰恩荫,曰难荫,曰特荫。恩荫始顺治十八年,恩诏满、汉文官
在京四品、在外三品以上,武官在京、在外二品以上,各送一子入监。护军统领、
副都统、阿思哈尼哈番、侍郎、学士以上之子为荫生,馀为监生。初制,公、侯、
伯予一品荫,子、男分别授荫。雍正二年改世职俱依三品予荫。乾隆三十四年,
定公、侯、伯依一品,子依二品,男依三品予荫。雍正初,定例荫生、荫监生通
达文义者,交吏部分各部、院试验行走。其十五岁以上送监读书者,年满学成,
咨部奏闻,分部、院学习。又令文、武荫、监生通达文理者,遵例考试,以文职
录用。其幼习武艺,人材壮健,原改武职者,呈明吏部,移兵部改荫。
考试之法,雍正三年,令荫生到部年二十以上者,奏请考试引见。乾隆十一
年,定考试以古论及时务策,钦派大臣阅卷,评定甲乙,进呈御览。文理优通者,
交部引见。荒谬者,发回原籍读书,三年再试。历代遵例行。光绪三十一年,免
汉荫生考试如满员例。
录用之法,汉荫生有内用、外用、改武职用三途。内用者,雍正元年定制,
尚书一品用员外郎,侍郎二品用主事,总督同尚书,巡抚同侍郎。七年,改定正
一品用员外郎、治中,从一品用主事,正二品用主事、都察院经历、京府通判,
从二品用光禄寺署正、大理寺寺副,正三品用通政使司经历、太常寺典簿、中、
行、评、博,从三品用光禄寺典簿、銮仪卫经历、詹事府主簿、京府经历,四品
荫生与捐纳贡监考职者一例,轮班选用。乾隆七年,定左都御史荫同尚书。同治
十年,定河道总督荫用员外郎、主事。宣统间,改革官制,裁撤各官,以相当品
级改用。外用者,乾隆间定制,正一品用府同知,从一品用知州,二品用通判,
三品用知县,汉世职子爵用知县,终清世无变更。改武职用者,雍正间定制,在
京一品尚书等官,在外总督、将军,荫生用都司衔管都司。二品侍郎等官,巡抚、
提督,用署都司衔管都司。三品副都御史等官,布政使、总兵官,用守备衔管守
备。按察使、加一品衔副将,用署守备衔管守备。二品衔副将,用守御所千总。
乾隆间定汉子爵三品用千总,男爵四品用把总。
汉军录用,康熙十二年原定一品用员外郎,二品用大理寺寺正、知州。雍正
七年,用知州者以主事改补。乾隆五年,定三品用七品笔帖式,四品用八品笔帖
式。宣统元年,吏部奏言:“汉文、武官荫生,按品级正、从授职,满荫生不分
正、从。汉荫生引见,以内用、外用拟旨,满荫生以文职侍卫旗员拟旨。惟光绪
三十二年以后,汉员一体简授,旗职若现任都统、副都统,荫生依满例给荫,不
无窒碍。拟请原系尚书、侍郎改授升授者,都统依汉尚书例,副都统依汉侍郎例,
三品以下京堂、监司升授之副都统,依汉正二品例,仍以内用、外用拟旨。”允
之。
初制,非现任官不得荫,内务府佐领以下官不给荫。康熙六年,定各官不论
级衔,均依实俸荫子,是年始许内务府佐领以下官子弟给荫。十二年,并许原品
解任食俸者给荫。
先是康熙三年定荫、监生已得官及科目中式者,不得补荫。乾隆四十五年改
定嫡长子孙有科名尚未选用,及有职衔原承荫者,许补荫。道光以后,捐例宏开,
既得官职,仍许补荫。铨选混淆,幸进滋多。
光绪二十二年,御史熙麟奏言:“吏部铨选,以奉特旨人员统压各班,然如
荫生暨及岁引见之员,曾捐道府,引见奉谕仍以道府选用者,本系捐班,部章竟
归特旨班铨选。比年以来,率皆营私取巧,预捐道府,为他日例邀特旨统压各班
之地。致使同一荫生暨及岁人员,而廉吏儿孙,兴嗟力薄,纨袴子弟,逞志夤缘,
於世道人心,大有关系。请以此等人员加捐道、府者,与捐纳人员同班铨选。”
下部议行。
难荫,顺治三年定制,官员殁於王事者,依应升品级赠衔,并荫一子入监读
书,期满候铨。康熙十八年定殉难官依本衔荫子,不依赠衔。雍正十二年,奏定
官员因公差委,在大洋、大江、黄河,洞庭、洪泽等湖,遭风漂殁者,依应升品
级荫、赠,在内洋、内河漂殁者,减等荫、赠,八品以下,赠衔不给荫。乾隆六
十年定官员随营任事,催饷尽力,因病身故者,依内洋、内河漂殁例荫、赠。道
光二十三年,许八品以下官因公漂殁及军营病故者,赠衔,荫一子监生,许应试,
不得铨选。光绪二年奏定现任官遇贼殉难及军营病故,如系以何种官阶升用、补
用、即用并捐保升衔者,依升阶、升衔、赠衔,依实官给荫。候补、候选者,依
现任官荫、赠。休致、告病者,依原官荫、赠。降调者,依所降官荫、赠。已拣
选之举人,就职、就教之恩、拔、副、岁、优贡生,并考有职衔之捐纳贡监生,
各按品级、依现任官荫、赠。未经拣选举人,依七品例。恩、拔、副、岁、优贡
生依八品例。廪、增、附文生员依九品例荫、赠。虚衔顶戴人员,止予赠衔,不
给荫。
乾隆以前,旗员效力行间,懋著劳绩,及临阵捐躯者,其子孙例得世职。年
未及岁,已承袭未任职者,给半俸。绿营员弁阵亡议恤,仅得难荫而已。乾隆四
十九年诏曰:“旗员及绿营人员,效命疆埸,同一抒忠死事,何忍稍存歧视。嗣
后绿营员弁军功议叙恤赏,仍依旧例。阵亡人员,无论汉人及旗人,用於绿营者,
一体给予世职。袭次完时,依例酌给恩骑尉,俾赏延於世。”自是汉员死难者,
亦多得世职矣。
凡殉难赠衔,总督加尚书衔者,赠太子少保衔。巡抚加副都御史衔者,赠左
都御史衔。布政使赠内阁学士衔。按察、盐运使赠太常寺卿衔。道员赠光禄寺卿
衔。知府赠太仆寺卿衔。同知、知州、通判赠道衔。知县赠知府衔。教谕、训导
赠国子监助教、学录衔。其馀各官,按品级比例加赠。光绪二年,定内洋、内河
漂殁及军营病故者,减等赠衔。惟总督、巡抚、布政使,无庸议减,仍减等给荫。
凡给荫,康熙间定制,三品以上荫知州,四品以下至通判荫知县,布政、按
察、都转盐运三司首领官及州、县佐贰六品、七品官荫县丞,八品、九品官荫县
主簿,未入流荫州吏目。光绪二年,定遇贼殉难官给荫如康熙旧制。惟知县荫州
判,军营病故及因公漂殁者,减等荫子。武职难荫,有都司、守备、千总、把总,
与恩荫改用武职同。凡给世职,阵亡提督,依参赞、都统例,给骑都尉兼一云骑
尉。总兵官依副都统例,给骑都尉。副将以下,把总、经制、外委以上,依参领
以下及有顶戴官以上例,俱给云骑尉。应袭人员年十八岁者,送部引见,发标学
习。未及岁者给半俸,及岁补送引见。光绪间,部章恩荫许分发,难荫不得援例。
二十二年,熙麟奏言:“恩荫既分部并外用,待之已优,又予分发,难荫专外用,
待之已绌,又不予分发,殊失其平。今时事多艰,需人孔亟。正赖鼓天下忠义之
气,俾临难毋苟。顾於恩荫则为显宦儿孙扩功名之路,於难荫不为忠臣后裔开一
线生机,是使国殇饮恨於重泉,忠义灰心於临事。请饬部臣援恩荫外用例,一体
分发补用。”下部议行。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特荫,乾隆三年诏曰:“皇考酬庸念旧,立贤良祠於京师。凡我朝宣劳辅治
完全名节之臣,永享禋祀,垂誉无穷。其子孙登仕籍者固多,或有不能自振、渐
就零落者,朕甚悯焉。其旁求贤良子孙无仕宦者,或品级卑微者,各都统、督、
抚,择其嫡裔,品行材质可造就者,送部引见加恩。”四十七年,原任广西巡抚、
灭寇将军傅弘烈曾孙世海等,降旨录用。嘉庆四年,追赠已故御史曹锡宝副都御
史,依赠衔给予其子荫生。历代眷念功臣后嗣,恩旨屡颁。光绪季年,海内多故,
因思将帅有功之臣,诏曰:“咸、同以来,发、捻、回匪,次第戡定。文武大员,
勋绩卓著。懋赏酬庸,阅时五十馀年。各勋臣子孙,名位显达者,固不乏人;而
浮沉下位,伏处乡里者,亦复不少。”令各督、抚、都统详察勋臣后裔,有无官
职,汇列上闻。军机大臣缮单呈览。前西安将军多隆阿次孙寿庆、曾孙奎弼,湖
北提督向荣曾孙楷、乃全,安徽巡抚江忠源孙慎勋、曾孙勤培,布政使衔、浙江
宁绍台道罗泽南孙长耿、曾孙延祚,协办大学士、四川总督骆秉章孙懋勋、曾孙
毓枢,江南提督张国樑孙绳祖、继祖,巡抚衔、浙江布政使李续宾孙前普、曾
孙正绳,兵部尚书彭玉麟次孙见绥、曾孙万澂,陕甘总督杨岳斌子正仪、孙道澂,
四川提督鲍超次子祖恩、孙世爵,署安徽巡抚、布政使李孟群孙兴仁、兴孝,江
西南赣镇总兵程学启嗣子建勋,广东提督刘松山孙国安、曾孙家琨,贵州提督冯
子材次子相华、孙承凤等,命各按官级升用。湖南提督塔齐布,令访明立嗣,奏
请施恩。其明年,又诏开列勋绩最著之臣,前云贵总督刘长佑,台湾巡抚、一等
男刘铭传,赠布政使、道员王珍,绥远城将军福兴,福建陆路提督、一等男萧孚
泗,记名提督、一等子、河南归德镇总兵李臣典,浙江提督邓绍良,都统衔、广
东副都统乌兰泰,署广西提督、甘肃肃州镇总兵张玉良,工部左侍郎吕贤基,漕
运总督袁甲三,都察院副都御史、江西巡抚张芾,署贵州巡抚韩超,布政使衔,
福建督粮道赵景贤,云南鹤丽镇总兵朱洪章,直隶总督郭松林,广东等省巡抚蒋
益澧,布政使衔、江南道员温绍原,署安徽庐凤颍道金光箸,护军统领恒龄,新
疆巡抚、一等男刘锦棠,记名提督、广西右江镇总兵张树珊,赠布政使衔、升用
知府、天津知县谢子澄,令各都统、督、抚访明有无后嗣,有何官职,请旨施恩。
若夫乾隆四十八年录用明臣经略熊廷弼五世孙世先,督师袁崇焕五世孙炳,则推
恩特荫胜代忠臣后裔,尤旷典也。
任官之法,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吏部四司,选司掌推选,职尤要。
凡满、汉入仕,有科甲、贡生、监生、荫生、议叙、杂流、捐纳、官学生、俊秀。
定制由科甲及恩、拔、副、岁、优贡生、荫生出身者为正途,馀为异途。异途经
保举,亦同正途,但不得考选科、道。非科甲正途,不为翰、詹及吏、礼二部官。
惟旗员不拘此例。官吏俱限身家清白,八旗户下人,汉人家奴、长随,不得滥入
仕籍。其由各途入官者,内则修撰、编、检、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
博士,外则知州、推官、州县教授,由进士除授。内阁中书、国子监学正、学录、
知县、学正,由举人考授及大挑拣选。小京官、知县、教职、州判,由优、拔贡
生录用。员外郎、主事、治中、知州、通判,由一、二品荫生考用。此外贡监生
考职,用州判、州同、县丞、主簿、吏目、京通仓书、内阁六部等衙门书吏、供
事,五年役满,用从九品未入流。礼部儒士食粮三年,用府检校、典史。吏员考
职,一等用正八品经历,二等用正九品主簿,三、四等用从九品未入流。官学生
考试,用从九品笔帖式、库使、外郎。俊秀识满、汉字者考翻译,优者用八品笔
帖式。厥后官制变更,略有出入。其由异途出身者,汉人非经保举、汉军非经考
试,不授京官及正印官,所以别流品,严登进也。
凡内、外官分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汉缺。满洲又有宗室、内务府包衣
缺。其专属者,奉天府府尹、奉锦、山海、吉林、热河、口北、山西、归绥等道
缺。各直省驻防官、理事、同知、通判为满洲缺。唐古特司业、助教、中书、游
牧员外郎、主事为蒙古缺。钦天监从六品秋官正为汉军缺。宗人府官为宗室缺。
内务府官为内务府包衣缺。此外京师各衙门、陵寝衙门、盛京五部、各直省地方
俱设额缺。满洲京堂以上缺,宗室汉军得互补。汉司官以上缺,汉军得互补。外
官蒙古得补满缺,满、蒙包衣皆得补汉缺。惟顺天府府尹、府丞,奉天府府丞,
京府、京县官,司、坊官不授满洲。刑部司官不授汉军。外官从六品首领,佐贰
以下官不授满洲、蒙古。道员以下不授宗室。其大凡也。
官吏论俸序迁曰推升,不俟俸满迁秩曰即升。内而大学士至京堂,外而督、
抚、藩、臬,初因明制由廷臣会推。嗣停会推,开列题请。太常、鸿胪、满洲少
卿,开列引见。不开列,以应升员拟正、陪引见授官曰拣授,论俸推取二十人引
见授官曰推授。京司官、小京官、笔帖式,分留授、调授、拣授、考授,皆引见
候旨,馀则选。外官布政使、按察使开列,运使请旨。道府缺有请旨、拣授、题
授、调授、留授,馀则选。厅、州、县缺同道、府,无请旨者。佐杂、教职、盐
官,要缺则留,馀或咨或选。初京司官缺,题、选无定例,长官以意为进退。久
之,员缺率由题补,而应升、应补、应选者多致沈滞。乾隆九年,诏以各司题缺
咨部註册,馀缺则选,不得混淆。於是定各部各司汉郎中、员外郎、主事各几
缺题授,馀若干缺则选。道光间,更定题补缺额,嗣各部时有增益。顺治十二年,
诏吏部详察旧例,参酌时宜,析州、县缺为三等,选人考其身、言、书、判,亦
分三等,授缺以是为差。厥后以冲、繁、疲、难四者定员缺紧要与否。四项兼者
为最要,三项次之,二项、一项又次之。於是知府、同、通、州、县等缺,有请
旨调补、部选之不同。
凡选缺分即选、正选、插选、并选、抵选、坐选,各辨其积缺不积缺,到班
者选之。选班有服满、假满、俸满、开复、应补、降补、散馆庶吉士、进士、举、
贡、荫生、议叙、捐纳、推升。大选双月,急选单月。满、蒙、汉军上旬,汉官
下旬,笔帖式中旬。初制,选人均到部投供点卯,已而例停,令各回籍,部查年
月先后掣选,寄凭赴任。康熙二年,给事中于可讬言:“寄凭既虑顶冒,远省选
人往返辄经年。遇有事故,缴凭更选,亦复需时。悬缺迟久,劾署员肆贪,催新
任速赴者,连章见告。宜仍令人文到部,按次铨选。”八年,御史戈英复以为言。
议行。自是应选者悉赴部投供点卯,为永制。圣祖念选人一时不能得官,往往饥
寒旅邸,令吏部截留一年选人留京,馀听回籍。御史田六善言:“半载以来,截
留推官八十选一人,知县三百选三十一人,馀须守候三、四年。陪掣空签,选期
难料。当按名挨掣实签,临选前两月投供。”下部议,罢按月点卯及掣空签,诏
减半截留人数。选人投供,初於应选前月十五日,距选期近,出缺美恶易滋弊。
后改每月初一日投供,间一选期铨补,著为令。选人得缺,初试以八股时文,寻
罢。改书履历三百字,条列治民厚俗、催科抚字、谳狱听讼诸方法,谓之条陈。
补任、升任,并须敷陈旧任地方利弊。然条陈多倩作,或但作颂圣语,其制未久
亦废。选人例由吏部会九卿验看,后增科、道、詹事。康熙二十七年,从御史荆
元实言,令州、县、同、通等官掣缺后,俱随本引见,后世踵行焉。故事,大臣
验看月官,查有行止不端、出身不正、祖父有钱粮亏空或人缺不相当者以闻。乾
隆时,月官有人缺不称,引见时帝辄为移易,颇足剂铨法之穷。十年,引见月官,
帝以知县周仲等四人衰颓,特降教职。十二年,复亲汰衰庸不胜知县四人,而切
责验看诸臣之不纠举。厥后分发、候补、试用之州、县、同、通,且一体引见,
不限实官。久之,州、县、同、通在外补官,及杂职分发,并得援例捐免引见,
验看益视为具文,无足轻重矣。
内、外官互用,本有成例。初行内升、外转制。在内翰、詹、科、道四衙门
品望最清,升转特异他官。编、检迁中允、赞善曰开坊,他若翰、詹、坊、局、
国子监堂官、京堂,俱得升调,大考上第,擢尤不次。外转例始顺治十年,诏定
少詹事以下二十一员用司、道,治行优者,内擢京堂。寻更定正、少詹事用布政,
侍读学士用按察,中允用参政,编、检用副使。十八年,复定侍读以下每年春秋
外转各一员,读、讲用参政,修撰用副使,编、检用参议。未几例停。康熙二十
五年,甄别翰林官平常者,外用同知、运副、提举通判。二十八年,编修李涛外
简知府,翰林官授知府自涛始。三十七年,左都御史吴涵言编、检升转迟滞,请
破格外用,照编修李涛、检讨汪楫例,补知府一、二人。若破格改授,请照少詹
王士祯、徐潮,侍读顾藻,编修王九龄例,用副都御史、通政使。帝纳其言,为
授检讨刘涵知府。雍正初,以编、检、庶吉士人多,内用科、道、吏部,外用道、
府、州、县,以疏通之。嗣是编、检率内升坊缺,用科、道,外授道、府,以为
常。吏部六官之长,初定司官内升、外转岁各一人。已,罢其制。康熙八年,用
御史余缙言复之。四十年,例复停,与他部司员一体较俸。给事中升转岁一次,
御史倍之,外简道、府,内擢京堂。五十九年,诏定历俸制,由编、检、郎中授
者限二年,员外郎或主事授者递增一年。乾隆十六年,定科、道三年升转一次,
五十五年停其例。内官外用,京察外有截取保送,皆俟俸满保送。分发截取,则
选繁简,由长官定之。府、牧、令、丞、倅皆得以其班次改外。外官内升,初定
司、道岁三人,汉人以科目出身,且膺卓异、俸荐俱优者为限。
知县行取,盖仿明制,初有荐推、知皆得考选科、道。康熙间屡诏部臣行取
贤能,内用科、道。吴江知县郭琇、清苑知县邵嗣尧、三河知县彭鹏、灵寿知县
陆陇其、麻城知县赵苍璧,皆以大臣荐举,行取授御史,得人称最。四十三年,
川抚能泰请罢督、抚保题例,帝韪之。诏嗣后知县无钱粮盗案者,省行取三、四
员。明年,御史黄秉中言知县考选科、道,殊觉太骤。廷议停止。寻定行取三年
一次,直隶、江南、湖广、陕西各五员,馀省三员、一员不等,以主事补用。雍
正间,刑部尚书徐本请复行取御史旧制,格於部议。行取官用主事者,初选补犹
易,后与捐纳间补,遂病壅滞。乾隆元年,令视武官保举註册例,仍留本任。
已赴京者,许外补同知。时各省视行取为具文,例以无参罚之次等州、县应选,
十六年罢之。洎光绪季年,令州、县以上实官及曾署缺者,一体考试御史。非复
行取遗意,亦行之未久而罢。
铨选按格拟註,凭签掣缺,拘於成例,历代间行保荐制,以补铨法之不逮。
顺治初,定保举连坐之法。十二年,以直隶保定、河间,江南江宁、淮、扬、苏、
松、常、镇,浙江杭、嘉、湖、绍等三十府,地方紧要,诏京、外堂官、督、抚
各举一人备简,不次擢用。已,有以贪庸败者,给事中任克溥言:“皇上对天下
知府中权其繁剧难治者三十,许二品以上官荐举,破格任用。为时未久,以贪劣
劾罢者数人。诸臣不能仰承圣意,秉公慎选,乞下吏议。”从之。康熙七年,诏
部、院满、汉官才能出众者,许不计资补用。明年,吏部请罢保荐,仍循俸次升
转,以杜钻营贿赂。报可。四十年,令总督郭琇、张鹏翮,巡抚彭鹏、李光地等,
各举道、府、州、县惠爱清廉者以闻。世宗御极,屡诏京、外大臣荐举道、府、
同、通、州、县,所举非人,辄遭严谴。户部尚书史贻直言:“迁擢宜循资格,
资格虽不足以致奇士,而可以造中材。捐弃阶资,幸进者不以为奖励之公,而阴
喜进取之独巧;沈滞者不自咎才智之拙,而徒怨进身之无阶。请照旧例,循阶按
级,以次铨除。果才猷出众,治行卓越,仍许破格荐擢。”从之。乾隆间,厉行
保荐之法,司、道、郡守,多由此选。宣宗初元,郎中郑裕、知府阿麟、唐仲冕,
皆以大臣推举,陟方面、擢疆圻。历代相沿,率以荐贤举能责诸臣工,间亦破格
任用。初京职简道、府,疆吏察其才不胜任,疏请调京任用,多邀俞允。乾隆初,
廷臣有以衰废之人不宜复玷曹司为言者,诏切止之。嗣是外官才力不及者,但有
休致、降补,无内用矣。
官吏升转论俸,惟外官视年劳为差,异於京秩。在外有边俸,有腹俸。腹俸
之道、府、州、县佐贰、首领官,五年无过失,例得迁擢。边俸异是。广东崖州、
感恩、昌化、陵水等县,广西百色、太平、宁明、明江、镇安、泗城、凌云、西
隆、西林等府、厅、州、县及忠州、河池等数十杂职,为烟瘴缺。云南元江、鹤
庆、广南、普洱、昭通、镇边等府通判、同知,镇雄、恩乐、恩安、永善、宁洱、
宝宁等州、县,贵州古州兵备道,黎平、镇远、都匀、铜仁等府同知,清江、都
江、丹江通判,永丰知州,荔波知县,四川马边、越巂同知,为苗疆缺。俱三年
俸满,有政绩、无差忒者,例即升用。江苏太仓、上海等十县,浙江仁和、海宁
等十七县,山东诸城、胶州等七州、县,广东东莞、香山等十三县,福建闽侯等
九县,为沿海缺。直隶良乡、通州等十二州、县,河南祥符、郑州等十一州、县,
山东德州、东平等十三州、县,江南山阳、邳州等十三州、县,为沿河缺。历俸
升擢,与边俸同。边疆水土恶毒,或不俟三年即升。其水土非甚恶劣,苗疆非甚
紧要者,升迁或同腹俸。乾隆间,定边缺、夷疆、海疆久任之制,升用有须满八
年或六年者,则为地择人,不拘牵常例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选班首重科目正途。初制,进士知县惟双月铨五人,选官有迟至十馀年者。
雍正二年,侍郎沈近思请单月复铨用四人。於是需次二、三年即可得官。举、贡
与进士虽并称正途,而轩轾殊甚。顺治间,贡生考取通判,终身无望得官。乾隆
间,举人知县铨补,有迟至三十年者。廷臣屡言举班壅滞,然每科中额千二百馀
人,综十年计之,且五千馀人,铨官不过十之一。谋疏通之法,始定大挑制。大
挑六年一举行,三科以上举人与焉。钦派王大臣司其事,十取其五。一等二人用
知县,二等三人用学正、教谕。用知县者,得借补府迳历、直隶州州同、州判、
县丞、盐库大使。用学正、教谕者,得借补训导。视前为疏通矣。异途人员,初
与正途不相妨。康熙初,生员、例监、吏员出身官,须经堂官、督、抚保举,始
升京官及正印官。无保举者,郎中、员外郎、主事以运同、府同知分别补用。汉
军捐纳官,朝考后方得授官。十八年,复令捐纳官莅任三年称职者,题请升转,
否则参劾,以示限制。自二十六年,以宣大运输,许贡监指捐京官正印官者,捐
免保举。寻复许道、府以下纳赀者,三年后免其具题,一例升转。於是正途、异
途始无差异。乾、嘉以后,纳赀之例大开,洎咸、同而冗滥始甚。捐纳外复有劳
绩一途,捐纳有遇缺侭先花样,劳绩有无论题选咨留遇缺即补花样,而正途转
相形见绌。甲榜到部,往往十馀年不能补官,知县迟滞尤甚。光绪二年,御史张
观准条上疏通部员之法:一,捐纳部员勿庸减成;一,主事俸满即准截取;一,
散馆主事侭数先选;一,进士主事准以知县改归原班铨选。报可。顺天府府尹
蒋琦龄亦言各省即用知县,不但无补缺之望,几无委署之期,至有以得科名为悔
者。廷臣多以进士知县壅滞,纷请变更成例,帝辄下所司覈议。十六年,御史刘
纶襄言:“近日诸臣条奏选补章程,吏部议覈,日不暇给。朝廷设官,惟期任用
得人,以资治理,非能胥天下仕者使尽偿所原也。国家缺额有定,士子登进无穷。
安得如许美官,以待萦情膴仕之人?徒滋纷扰,无济於事。”帝为下诏切止之。
是时异途竞进,疆吏多请停分发。吏部以仕途幸滥,申多用科甲之请。势已积重,
不能返也。
满人入官,或以科目,或以任子,或以捐纳、议叙,亦同汉人。其独异者,
惟笔帖式。京师各部、院,盛京五部,外省将军、都统、副都统各署,俱设笔帖
式额缺。其名目有翻译、缮本、贴写。其阶级自七品至九品。其出身有任子、捐
纳、议叙、考试。凡文、武翻译举人、贡监生,文、武翻译生员,官、义学生、
骁骑闲散,亲军领催,库使,皆得与试。入选者,举、贡用七品,生、监用八品,
官、义学生、骁骑閒散等用九品。六部主事,额设百四十缺,满、蒙缺八十五,
补官较易。笔帖式擢补主事,或不数年,辄致通显。其由科甲进者,编、检科仅
数人,有甫释褐即迁擢者。翰林坊缺,编、检不敷补用,得以部院科甲司员充之,
谓之外班翰林。外官东三省、新疆各城,各省驻防文、武大员,俱用满人。甘肃、
新疆等边地道、府、同、通、州、县,各省理事、同知、通判,皆设满洲专缺。
满缺外,汉缺亦得补用。其有终养回旗,得授京秩。内、外文职选补,一时不能
得官,及降调、咨回各员,许改授武职,尤特例也。
保举为国家酬庸之典,所以励劳勚、待有功也。历朝纂办实录,各馆奉敕修
书,及各省军营、河工、徵赋、缉盗有功者奖叙。康熙十一年世祖实录成,四十
九平定朔漠方略成,副总裁以下官但奖加级。六十一年算法成书,始议以三等叙
功,奖应升、加等、即用有差。康、雍两朝实录成,从总裁请,无议叙。嘉庆间,
修书馆臣请超一、二等优奖,帝不许。寻定非特旨专设之官,不得议叙、升用,
历代踵行。其军营、河工等奖案,始不过加级,或不俟俸满即升,名器非可幸邀。
迨季世以保举为捷径,京、外奖案,率冒滥不遵成例。光绪元年,御史王荣琯请
下越阶保升之禁。帝韪之。三年,以纂修穆宗实录过半,与事诸臣俱保升并加衔,
备极优异。十年,部议限制保举,五、六品京堂、翰、詹坊缺,及遇缺题奏,俱
不得擅保。未几,仍有以候补郎中保京堂,编、检保四、五品坊缺,及应升缺并
开列在前者。咸、同军兴,保案踵起。吏部於文选司设专处司稽核,事之繁重,
与一司埒。同治十二年,闽抚王凯泰言:“军兴以来,保案层迭,开捐以后,花
样纷繁。军营保案,藉花样以争先恐后,各项保举,又袭军营名目以纷至沓来。
名器之滥,至今已极。盈千累百,徒形冗杂。请敕部察核京、外各班人员,酌留
二、三成,馀令回籍候咨取。”下所司覈议。军功外,号称冗滥者,为河工保。
光绪二十年,御史张仲炘言:“山东河工保案,近年多至五、六百人。部定决
口一处,奖异常、寻常者六人。该省所报决口多寡,辄以所保人数为衡。图保者
以山东为捷径,捐一县丞、佐杂,不数月即正印矣。请饬所司严定章程。”帝俞
其请。
三十二年,御史刘汝骥复言:“史治之蠹,莫如保举一途。其罔上营私者,
一曰河工。国家岁糜数十万帑金以慎重河防,封疆大吏乃以此为调剂属员之举。
幸而无事,丞、倅保州、县矣,同、通保府、道矣。一曰军功。工厂之鼓噪,饥
民之啸聚,辄浮夸其词曰大张挞伐。耳未闻鼙鼓,足未履沙场,而谬称杀敌致果、
身经百战者,比比然也。一曰劝捐。顺天赈捐一案,保至千三百馀人,山东工赈,
保至五百馀人,他省岁计亦不下千人。请严禁徇情滥保,以杜幸进。”下所司核
议限制之法。其时吏部投供月多至四、五百人,分发亦三、四百人,选司原设派
办处,司其事者十馀人,犹虞不给。季年乃毅然废捐纳,停部选,为疏通仕途,
慎选州、县之计。然捐例虽停,而旧捐移奖,层出不穷。加以科举罢后,学堂卒
业,立奖实官。举、贡生员考职,大逾常额。且勋臣后裔,悉予官阶,新署人员,
虚衔奏调。纷然错杂,益难纪极。宣统三年,裁吏部,设铨叙局,虽有刷新政治
之机,而一代铨政,终不复能廓清也。
武职隶兵部,八旗及营、卫官之选授,武选司掌之。内而骁骑、前锋、护军、
步军、火器、健锐、虎枪各营,外而陵寝、围场、热河、乌里雅苏台、科布多、
阿尔泰、乌梁海、西宁、西藏、塔尔巴哈台游牧、察哈尔、绥远城、各省驻防,
皆旗缺,属八旗。门千总为门缺,属汉军。河营、陆路、水师皆营缺,满、汉分
焉。漕运为卫缺,汉军、汉人得兼补。旗缺副都统以上开列,馀则拣选。五品以
上题补,六品以下咨补。绿旗总兵以上,初用会推,嗣罢其例,开列具题。副将
投供引见,亦有开列者。其次要缺则题,简则推,把总拔补。其大略也。
凡满、汉入仕,有世职、荫生、武科。八旗世职,公、侯、伯、子、男补副
都统,轻车都尉、骑都尉补佐领,云骑尉补防御,恩骑尉补骁骑校。汉伯、子、
男用副将,轻车都尉用参将,骑都尉用游击或都司,云骑尉用守备。尚书至副都
御史等官,总督、将军至二品衔副将荫生改武者,用都司、守备、守御所千总、
卫千总。武科进士一甲一名授头等侍卫,二、三名授二等侍卫,二、三甲拣选十
名授三等侍卫,十六名授蓝翎侍卫,馀以营、卫守备补用。汉军、汉人武举拣选
一、二等用门千总及营千总,三等用卫千总。其以资劳进用者,营伍差官,提塘,
随帮,随营差操,经制及外委,千、把总、无责任效用官,因功加都督至副将等
衔者用游击。加参将、游击衔者用都司。加都司、守备衔者用守备。加千总衔者
拔补把总。武进士、武举充提塘差官满三年,由部考验弓马,优者用营、卫守备,
次者武举用防御所千总。武举随营差操满三年,以营千总拔补。随帮三运报满,
用卫千总。凡部推之缺,岁二月,参将、游击缺,用汉一、二等侍卫一人。四、
六、八月游击、都司缺,用汉三等侍卫三人。正、三、五、七、九月都司缺,用
蓝翎侍卫五人。正月、七月营守卫缺,以门、卫千总升用。其馀单月缺轮补之班
七,双月缺轮补之班十二,卫守备单月缺轮补之班十一,双月缺轮补之班六,守
御所千总、卫千总缺,俱不论双、单月推选,惟门千总专於双月铨补焉。
满人入官,以门阀进者,多自侍卫、拜唐阿始。故事,内、外满大臣子弟,
五年一次挑取侍卫、拜唐阿,以是閒散人员,勋旧世族,一经拣选,入侍宿卫,
外膺简擢,不数年辄致显职者,比比也。绿旗武职,占缺尤多。向例山海关至杀
虎口、保德州副、参、游、都、守缺,绿旗补十之三,满洲补十之七。马兰、泰
宁二镇,直隶、山西沿边副、参、游、都、守缺,满、汉各补其一。雍正六年,
副都统宗室满珠锡礼言京营参将以下、千总以上,不宜专用汉人。得旨:“满洲
人数本少,补用中、外要缺已足,若京营参将以下悉用满洲,则人数不敷,势必
有员缺而无补授之人。”乾隆间,拣发各省武职,率以满人应选。帝曰:“绿营
将领,满、汉参用,必须员缺多寡適均,方合体制。若概将满员拣发,行之日久,
绿营尽成满缺,非所以广抡选而励人材。”饬所司议满、汉间用之法。兵部议上,
凡行走满二年之汉侍卫,与巡捕营八旗满、蒙人员,由该管大臣保送记名。拣发
时,与在部候补、候推者,按满、汉分派引见。如所议行。三十八年,兵部复疏
言:“直隶、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五省,自副将至守备,满缺六百四十七,
各省自副将至守备,千一百七十九缺,向以绿营人员选补。现满、蒙在绿营者逾
原额两倍,实缘各省请员时,多用满员拣选。请嗣后除原用满员省分外,其河南、
山东、江南、江西、湖广腹地及闽、浙、两广海滨烟瘴等省,需员请拣,应於绿
营候补候选,及保卓荐人员,并行走年满之头、二、三等侍卫、蓝翎侍卫,一并
拣选。”从之。自是绿营满、汉员缺始稍剂其平,非复从前漫无限制矣。
武职以行伍出身为正途,科目次之。故事,考验部推人员衰老病废者,勒令
休致。惟军功带伤者,虽年老仍行推用。副、参例以俸深参、游题补。若有军功
保举,虽俸浅亦得与焉。科目自康熙初即病壅滞。御史朱斐疏请定科目、行伍分
缺选用之制,外委、效力等与武进士、武举较人数多寡,仿二八分缺之例,先选
科目人员。其外委各弁,须有战功及捕盗实绩,不得止凭咨送选补。下所司议行。
雍正初,廷臣有请改并卫、所各州、县者,部议:“科甲人员,专选卫、所守备、
千总,若尽裁卫、所,必致选法壅滞,事不可行。”帝不许。为定榜下进士增用
营守备以调剂之。乾隆十五年,给事中杨二酉言:“各省、卫守备归部选者三十
九缺,现武进士以卫用者积至数百人,提塘差官、效力报满归班选用者亦数十人,
加以新例飞班压铨,缺少班多,选用无期。请照乾隆元年例,将三等武进士再行
拣选,一、二等以营用,三等仍以卫用。”报可。向例拣选武进士以营用者,选
缺犹易,卫用往往濡滞不能得官。洎道光间,卫用武进士得捐改营用,而裁缺卫
守备、卫千总、守御所千总,均准改归绿营。营守备以上官,并得报捐分发。由
是部推、外补,同一沈滞,不仅科目为然矣。
凡不属於部推之缺,皆题补豫保註册者最先授。定例边疆、内河、外海水
师员缺及陆路紧要者得豫保。康熙九年,兵部疏言:“总督、提、镇遇标、营员
缺,不论地方缓急,衔缺相当,辄将标员坐名题补,使俸深应补人员致多壅滞。
请定副将以下、守备以上缺出,实系近海、沿边、岩疆人地相宜者,酌量题补,
馀不得率行题请。”从之。雍正五年,诏部推缺由各督、抚、提、镇保题备用。
乾隆初,罢陆路近省豫保例。十年,江督尹继善言:“武职豫保,咨部註册,
遇缺掣补,诚慎重要缺之良法。乃或豫保之初,年力本强,数年后渐已衰老,骑
射生疏,营伍废弛。请将豫保满三年未得缺者,各提督再行甄别,果堪升用,出
具考语咨部,否则註销。”报可。
其时保荐别以三等,限以五年,於副将堪胜总兵、参将堪胜副将者,尤慎选。
一经保荐,辄予升擢。洎咸、同军兴,十馀年保题旧例不复行,所恃以鼓励人材
者,惟军功保举。奖叙之案,层出不穷。以兵丁积功保至提、镇记名者,殆难数
计。同治五年,诏以记名提、镇无标、营可归者,发往各省各营差遣。各省投标
候补者,提、镇多至数十,副、参以下数百,本职补官,终身无望,於是定借补
之法。提、镇准借补副、参、游缺,副、参、游准借补都、守缺,都、守准借补
千、把总缺。虽内停部推,外停侭先,仍不足疏通冗滞。
光绪季年,诏裁绿营,练新军,罢武科,设武备学校。一时新军将、弁,与
学成授官者,特为优异。历朝武职尊重行伍之意,荡无复存。虽绿营武职未尽废
除,然无铨法可言云。

[发帖际遇]: 林风看到神仙姐姐蜡像,叩了一千个响头,蒲团被磕破了,发现里面有银两4.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十一 志八十六
◎选举六
△考绩
三载考绩之法,昉自唐、虞。清沿明制,而品式略殊。京官曰京察,外官曰
大计,吏部考功司掌之。京察以子卯午酉岁,部院司员由长官考覈,校以四格,
悬“才、守、政、年”为鹄。分称职、勤职、供职三等。列一等者,加级记名,
则加考引见备外用。纠以六法,不谨、罢软者革职,浮躁、才力不及者降调,年
老、有疾者休致,註考送部。自翰、詹、科、道外,依次过堂。三品京堂由部
开列事实,四、五品由王、大臣分别等第,具奏引见取上裁。大计以寅已申亥岁,
先期藩、臬、道、府递察其属贤否,申之督、抚,督、抚覈其事状,註考缮册
送部覆覈。才守俱优者,举以卓异。劣者,劾以六法。不入举劾者为平等。卓异
官自知县而上,皆引见候旨。六法处分如京察,贪酷者特参。
凡京察一等、大计卓异有定额,京官七而一,笔帖式八而一,道、府、厅、
州、县十五而一,佐杂、教官百三十而一,以是为率。非历俸满者,未及年限者,
革职留任或钱粮未完者,满官不射布靶、不谙清语者,均不得膺上考。其大较也。
顺治八年,京察始著为令,以六年为期。十三年,吏部奏定则例,三品以上自陈,
四品等官吏部、都察院察考议奏,亲定去留。笔帖式照有职官例一体考察。遇京
察时,各官暂停升转。寻复定考满议叙例,三年考满与六年察典并行。十七年,
从左都御史魏裔介请,行纠拾之法,以补甄别所未及。唐熙元年罢京察,专用三
年考满例。三品以上仍自陈。馀官分五等:一等称职者纪录,二等称职者赏赉,
平常者留任,不及者降调,不称职者革职。三年,御史季振宜请停考满三疏,极
言徇情钻营,章奏繁扰,无裨劝惩。因停考满自陈例。六年,复行京察。明年,
甄别不及官三十七员。嗣以各部、院甄别司员,类多末职,二十三年,严谕指名
题参,复甄汰王三省等三十六人。明年,京察又停。雍正元年复举行,改为三年,
自是为定制。
初,京察一等无定额,康熙三年,御史张冲翼疏请以部、院员数之多寡定一、
二等名数,以息奔竞,从之。乾隆间,部、院保送一等,或浮滥溢旧额,诏停兼
部行走,仍归本衙门另班声叙,暨到任未满半年,仍由原衙门註考等例。又罢
未授职庶吉士保列一等之例,以示限制。四十二年,命部、院保送一等人数,毋
庸过泥上届成例,递行裁减,以防溢额。应将上两次数目比较,酌中定制。既无
虑滥膺保荐,亦不至屈抑人才。五十年,定例保送一等人数,以不溢四十八年原
额为准。后世踵行,间有增损,无甚悬殊也。向例部、院司官由吏部、都察院考
覈,雍正四年,命内阁大学士同阅。乾隆九年,帝虑部、院堂官有瞻徇情面滥列
一等者,敕大学士验看,慎重甄别,不称一等者裁去。十一年谕曰:“前命大学
士分别去留,亦权宜办理之道。察覈司员,惟堂官最为亲切。要在平日留心体察,
临时举措公平。如上次定一等者,三年中行走平常,当改为二、三等。上次原列
二、三等者,三年中知所奋勉,即改为一等。庶察典肃而人知劝惩。”厥后考察
权责,悉属吏部,验看特奉行故事而已。
大臣循例自陈求斥罢,候旨照旧供职,国初以来行之。乾隆八年,曾谕大臣
自陈罢斥者举贤自代。嗣以所举不得其人,或树党营私,行不久即罢。十七年,
帝以“内、外大臣亲自简擢,随时黜陟,奚待三年?自陈繁文,相率为伪,甚无
谓也”。诏罢其例。
先是京堂官无甄叙例,乾隆十五年,帝以三品以上堂官,具本自陈,部、院
司员,皆令引见,而四、五品京堂不在自陈之列,亦无引见之例,吏部、都察院
考语无实,龙锺庸劣者得姑容,才具优长者无由见。特派王、大臣分别等第,奏
闻引见。十八年,敕吏部开列三品京堂事实,亲为裁夺。四十八年,以三品京堂
不便派大臣验看,令吏部带额引见。嘉庆十二年,以三、四品京堂,向来京察但
有降黜无甄叙,既与内、外大臣办理两歧,并不得与部、院司员同邀加级。於是
予太常少卿色克精额等议叙,而予陈锺琛等休致。自后三品以下京堂始有甄叙之
例矣。
年老休致,例有明文。乾隆二十二年,定部、院属官五十五岁以上,堂官详
加甄别。三十三年,改定京察二、三等留任各官,六十五岁以上引见。嘉庆三年,
命京察二、三等官引见,以年逾七十为限。寻复旧例。六法处分綦严,长官往往
博宽大之名,每届京察,祗黜退数人,虚应故事,馀概优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屈
抑。雍正中,汪景祺、查嗣庭辈论列时政,以部员壅滞为言,有“十年不调、白
首为郎”等语。帝责以怨望诽谤,而事实不得谓诬。盖部员冗滥,康、雍时已然
矣。
乾隆三年,鸿胪少卿查斯海疏言:“京官被劾,不无以嫌隙入吏议者。京察
六法官,应援大计例送部引见。”从之。乾隆末,士夫习为谄谀,堂官拔识司员,
率以逢迎巧捷为晓事,察典懈弛。仁宗初,锐意求治,颇思以崇实黜华,奖励气
节,风示天下。嘉庆五年,诏部、院堂官慎重选举,猷守兼优者膺首荐,馀宁取
资格较久、谨愿朴实之员,其少年浮薄、才华发越者,应令深其经练,下届保列。
尚书、侍郎各备册密识贤否,公议同览。十一年,大学士、尚书等议奏京察事宜:
“捐纳人员,限以年资,军机处司员能兼部务者,方列上考,不许滥保充数。”
报可。
道光四年,候际清赎罪舞弊一案,刑部司员恩德等朋谋撞骗堂官,以谬登荐
牍,保列一等,下部议处。谕嗣后京察有冒滥徇私者连坐。七年,给事中吴杰奏:
“大计、军政,皆有举有劾。近年六部办理京察,除保举一等外,不问贤否,概
列二等。间有三等数人,仍予留任。六法不施,有劝无惩。应申明旧章,举劾并
用。”帝韪其言,降谕饬行。十五年,令於京察外随时纠参,以为补救。咸丰十
年,刑部堂官滥保不谙例案之员,朝廷务循宽大,辄以相习成风,不独刑部为然,
多为原宥。仅予大学士桂良等镌级留任,出考堂官罚俸而已。穆宗即位,大难未
平,厉精澄叙。同治五年,诏部、院堂官谨遵嘉庆五年备册密识贤否、公议同览
之谕,并常川进署,与司员讲求公事,藉觇其属贤否。八年,又谕京察不得有举
无劾,冀湔涤旧习,一新庶政。然积重之势,不能复返。光绪七年,礼部侍郎宝
廷疏陈京察积弊,言之痛切,谓:“瞻徇情面之弊,不专在部、院堂官,当责枢
臣考察,必公必严。枢臣果精白乃心,破除情面,不特能考察部、院司员之贤否,
并能考察内、外大臣之贤否。而考察枢臣功过,在圣明独断。若朝廷先以京察为
故事具文,何责乎枢臣,更何责乎部、院堂官!”论虽切中而难实行,徒讬空言
而已。宣统二年,吏部设立宪政筹备处,改考功司为考绩科,主文职功过应行变
通事宜。其时浮议纷纭,新旧杂糅,吏部等於赘疣矣。
大计始顺治二年,御史张濩疏请有司殿最,宜以守己端洁、实心爱民为上考。
部覆如议。明年,定朝觐考察,颁五花册,令督、抚以四格註考。故事,计参
外,台、省例有拾遗。是岁计群吏,止据抚、按所揭为黜陟。台、省拟循故事,
内大臣不喜。大学士陈名夏力主之,给事中魏象枢亦以为请。得旨,纠拾官照大
计处分挟私妄纠者论。自后台、省意存瞻顾,纠拾者鲜。已,罢不行,而督、抚
权乃日重矣。四年,定大计三年一举,计处官不许还职。谕朝觐官曰:“贪酷重
惩,阘茸罔贳。尔等姑许留任,当思祓濯前愆,勉图后效。”嗣是每届入觐之年,
必严切诫饬以为常。旧例朝觐计典,藩、臬、府、州、县正官皆入觐。顺治九年,
止令藩、臬各一员、各府佐一员代觐。十八年,给事中雷一龙疏言;“三年大计,
勿得遗大吏而摘微员,惩去位而宽现在。请令藩、臬赴部,面同指实,按册详察。”
下部议行。康熙元年,停藩、臬入觐,以参政、副使等官代。十二年,复令藩、
臬入觐。二十五年,以朝觐藉端苛派,奸弊滋生,藩、臬、府佐入觐例悉罢。官
吏贤否去留,凭督、抚文册,布、按二司册籍悉停止。国初大计与考满并行,康
熙元年,罢大计,止行考满。司、道历腹俸二年、边俸一年半,有司历边俸二年、
腹俸三年,钱粮全完者许考满。分别地方荒残、冲疲、充实、简易四者开註,
以政绩多寡酌定等第。四年,考满停,复行大计,为永制。大计举劾註考,例
由州、县正官申送本府、道考覈;教官由学道,盐政官由该正官考覈;转呈布、
按覆考,督、抚覈定,咨达部、院。河官兼有刑名、钱粮之责者,总河、督、抚
各行考覈。专管河务者,总河自行考覈具题。
康熙二十三年,以藩、臬与督、抚亲近,停其卓异。凡卓异官纪录即升,不
次擢用。历朝最重其选,徇私滥保者罪之。康熙初,御史张冲翼请申严卓异定额,
以详覈事迹,使名实相副为言。下部议。六年,从御史田六善请,卓异官以清廉
为本,司、道等官必註明不派节礼、索餽送,州、县等官必註明不派杂差、
重火耗、亏损行户、强贷富民。以清吏之有无,定督、抚之贤否。其时廉吏辈出,
灵寿令陆陇其等擢隶宪府,吏治蒸蒸,称极盛焉。四十四年,诏举卓异,务期无
加派,无滥刑,无盗案,无钱粮拖久、仓库亏空,民生得所,地方日有起色。其
他虚文,不必开载。乾隆八年,命督、抚以务农本计察覈属员,论者谓以劝农为
劝吏之要,深得治本,与汉诏同风。先是雍正六年,定卓异荐举失实处分,自行
奏参者免。卓异官有贪酷不法,或钱粮、盗案未清,发觉者,原荐督、抚处分较
司、道、府为轻。乾隆四十八年,改定卓异官犯赃,覈其年月在原荐上司离任前
后,分别议处。臬司、道、府减督、抚一等,藩司照督、抚例,以道、府按例转
详督、抚、藩司亲为覈定也。五十年,帝以保荐卓异,向分正附,未明定限制,
易开徼幸之渐。敕部详覈各省大小、缺分多寡,酌中定制,裁去附荐名目。於是
各省卓异官有定额,终清世无大变更也。
八法处分,行之既久,长吏或视为具文,每将微员细故,填註塞责。历朝
训谕谆谆,力戒瞻徇,犹防冤抑。雍正元年,诏大计降级罚俸官,例不许卓异,
果有居官廉幹因公诖误者,淮与卓异。又以卓异八法举劾不过数十人,其不列举
劾之平等官,自知县以上,令督、抚註考,报部察核。四年,谕参劾人员或有
冤抑及避重就轻等弊,除贪酷官无庸引见外,其不谨、浮躁、不及等被劾官,督、
抚给咨送部引见。乾隆二十四年,帝以八法参本内不谨、浮躁官,未将何事不谨、
何事浮躁、一一声叙,或有公事无误而节目阔疏,才具有为而气质粗率,上司以
意见不洽,概登白简,不无可惜。其或败检逾闲,仅与避重就轻,均非整饬官方
之意。命详註实迹,不得笼统参劾。嘉庆八年,定督、抚随时参劾阘冗平庸等
事,未列叙宝迹,被劾官情原赴部引见者,得援大计六法例。此则考覈不厌详密,
冀搜求遗才,辅计典之不及也。嘉、道以后,计典一循旧例,督、抚奉行故事,
鲜克振刷。道光八年,山东大计卓异,护抚贺长龄原註新城令容昺悃愊慈祥
等语,诏以宽厚难膺上考,令各省荐举体用兼备、熟明治理者。咸、同军兴,或
地方甫收复,有待抚绥,或疆圉偪寇氛,亟筹保卫,敕各督、抚留心存记廉能之
员,列上考,备擢用。时督、抚权宜行事,用人不拘资格,随时举措,固不能以
大计常例绳其后也。
光绪间,言者每条奏计典积弊,请饬疆臣认真考察。屡诏戒饬。然人才既衰,
吏治日坏,徒法终不能行。二十八年,诏各省设立课吏馆,限半年具奏一次。三
十一年,定考覈州、县事实,分最优等、优等、平等、次等四级。顾课吏祗凭一
日文字,考覈仅据一年事实,责以公当,盖亦难矣。宣统二年,宪政编查馆疏请
考覈州、县,分别学堂、巡警、工艺、种植、命盗、词讼、监押、钱漕,以为殿
最。由主管衙门另订考覈章程。名目繁多,表册虚伪,徒饰耳目,於劝惩无当也。
至若旧例翰、詹大考,分别优劣,升调降革有差,为特别考绩之法。外省司、道,
年终有密考。州、县一年期满,教、佐六年俸满,皆有甄别。则又随时考核之法,
不属於察、计二典者。
武之军政,犹文之考察,兵部职方司掌之。内、外卫、所,分属於武选司。
在京武职,由管旗及部、院覈奏;各省由统兵大员註考。京营千总以上,外省
绿营守备以上,各由长官考覈,分操守、才能、骑射、年岁四格。举劾与文职同。
三品以上自陈,由部疏闻候旨。八旗世爵,则校其艺进退之。绿营举劾,每於军
政后一年半举行,题升一二人入荐举班升用,劾者照军政处分。此其大略也。
国初未立限制,顺治九年,定六年一举,是为军政考覈之始。十一年,改定
五年为期。十三年,从给事中张文光请,军政卓异,照文官赐服旌劝,后改为加
一级。康熙元年,停军政,专行考满。既而兵部疏请直省武职应依文官例,按年
限由总督、提督会同举劾。御史季振宜疏言:“武职考满,营谋优等,剋扣军
饟,贻误封疆。请按历俸功次升转。”於是六年定举行军政事宜,京、外武职
长官,註以四格,并详列履行、军功,分别去留,咨部。必註明行止端方、
弓马娴熟、管辖严肃、供职勤慎、不扰害地方等考语,方许荐举。必有八法等款
实迹,始行纠参。复令提督、总兵官自陈,提督由总督註考,总兵官由总督、
提督註考。无总督省分,巡抚註考。嗣以滇省用兵,海内骚动,羽书倥偬,
军政旷不举行者十年。至二十一年,滇逆荡平,从给事中硕穆科请,举行军政大
典,各官事实履行,自康熙十一年军政后开起。九门千总等由九门提督註考。
候补总兵官亦令自陈。副将以下候缺者,照旧例考察。六十一年,命在京武职领
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前锋、护军、步军统领,副都统等,毋庸自陈。考选军
政时,属员註考,照外省举劾例。各省驻防将军、副都统等,照提、镇例自陈。
属员照京城例。德州等处城守尉、协领,派大臣往考,会同察覈其属,註考以
闻。雍正元年,命平等官守备以上,督、抚、提、镇註考。其冬,诏曰:“初
次考选军政,有出兵效力、年老俸深、尚能坐理者,留任。不宜留任者,另奏加
恩。或虽未效力行间,而供职年久者,亦留心验看。”此则垂念资劳,特颁宽典,
非常例也。二年,谕各省所保副、参、游击,轮流引见,察其人材弓马,督、抚、
提、镇以其操守训练,分别等第密陈。六年,山西太原总兵官袁立松疏陈平垣营
守备梁玉廉洁敏练,以年老入参劾。帝以谙练才不可多得,命酌量以游击题补,
尤殊恩也。是年定卓异官原任有贪酷不法,或升调他省,别犯赃罪,原举长官,
分别处分。
乾隆二年,部议出兵效力人员,年老休致,令子弟一人入伍食粮,无子弟亦
给守粮养赡。从之。时直省保题员弁,类以明白勤敏、才堪办事列上选。十一年,
谕嗣后保题,务重弓马汉仗。十五年,以各省所保总兵官鲜当意,谕曰:“年满
千总一项,类多猥琐。国家擢用武职,营伍为正途,拔补将弁,必选之若辈。缘
次而升,皆自年满千总始。折冲御侮之用,豫筹於升平无事之日,不可视为缓图。”
二十四年,以大臣自陈例既罢,敕兵部於军政年,将在京都统、副都统,在外驻
防将军、都统、副都统,各省提督、总兵官,分别三本,条举事实候鉴裁,以重
考绩。四十二年,定卫、所绿营武职荐举卓异尚未升转,再遇军政列平等者,将
上次卓异註销。嘉庆四年,定侍卫军政考试,向例军政年不许告病乞休,以杜
规避。八年,申谕查阅营伍年分,事关考覈,照军政例,不得告病、乞休。咸、
同军兴,百度稍弛,军政大典,相沿不废。咸丰二年,黑龙江将军英隆以俄兵窥
伺,派将弁扼守要隘,疏请本年军政展限举行。不允。嗣湖广总督程矞采等以军
务未竣,疏请展限,令凯撤后再行补考。并谕年老力衰者,随时参办。沿及德宗,
虽加意振饬,势成弩末,展限之举,史不绝书。
光绪十四年,编定北洋海军,由海军衙门司黜陟。甲午以后,力鉴覆辙,裁
绿营,练新军,别订考覈章程。三十二年,改兵部为陆军部,其考覈隶军衡司。
宣统二年,设海军部,其考覈隶军制司。朝廷锐意革新,军纪宜可少振。无如积
习已深,时艰日棘,卒归罔济云。

[发帖际遇]: 林风拜岳老三为师,得到见面礼银两25.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十二 志八十七
◎选举七
△捐纳
清制,入官重正途。自捐例开,官吏乃以资进。其始固以蒐罗异途人才,补
科目所不及,中叶而后,名器不尊,登进乃滥,仕途因之殽杂矣。捐例不外拯荒、
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而现行事例则否。捐途文职小
京官至郎中,未入流至道员;武职千、把总至参将。而职官并得捐升,改捐,降
捐,捐选补各项班次、分发指省、翎衔、封典、加级、纪录。此外降革留任、离
任,原衔、原资、原翎得捐复,坐补原缺。试俸、历俸、实授、保举、试用、离
任引见、投供、验看、回避得捐免。平民得捐贡监、封典、职衔。大抵贡监、衔
封、加级、纪录无关铨政者,属现行事例,馀属暂行事例。
历代捐例,时有变更,惟捐纳官不得分吏、礼部,道、府非由曾任实缺正印
官,捐纳仅授简缺,则著为令。铨补则新捐班次视旧班为优,此通例也。捐事户
部捐纳房主之,收捐或由外省,或由部库,或省、部均得报捐。咸丰后,并由京
铜局。
凡报捐者曰官生,部予以据,曰执照。贡监并给国子监照。俊秀纳贡监或职
衔,贡监纳职衔,由原籍地方官查具身家清白册,季报或岁报。纳职官者,查明
有无违碍,取具族邻甘结,依限造报。逾限或查报不实,罪之。其大略也。
文官捐始康熙十三年,以用兵三藩,军需孔亟,暂开事例。十六年,左都御
史宋德宜言:“开例三载,知县捐至五百馀人。始因缺多易得,踊跃争趋。今见
非数年不克选授,徘徊观望。宜限期停止,俾输捐恐后。既有济军需,亦慎重名
器。”帝纳其言。滇南收复,捐例停。嗣以西安、大同饥,又永定河工,复开事
例。五十一年,增置通州仓廒,科臣有请开捐者,廷议如所请。侍郎王掞抗疏言:
“乡里童騃,一旦捐资,俨然民上。或分一县之符,或拥一道之节,不惟滥伤名
器,抑且为累地方。宜禁止,以塞侥幸之路,杜言利之门。”帝韪之,为饬九卿
再议。青海用兵,馈饷不继,内大臣议停各途守选及迁补,专用捐资助饷者。刑
部尚书张廷枢言;“惟捐纳所分员缺可用捐员,正途及迁补者宜仍旧。”从之。
雍正二年,开阿尔台运米事例。五年,直隶水灾,议兴营田,从大学士朱轼
请,开营田事例。云贵总督鄂尔泰以滇、黔垦荒,经费无著,请开捐如营田例。
帝曰:“垦田事例,於地方有裨益。向因各捐例人多。难於铨选,降旨停止。年
来捐纳应用之人,将次用完,越数年,必致无捐纳之人,而专用科目矣。应酌添
捐纳事款。除道、府、同知不许捐纳,其通判、知州、知县及州同、县丞等,酌
议准捐。”下九卿议行。十二年,开豫筹粮运例。
先是俊秀淮贡得输资为教职。已,虑异途人员不胜训迪表率之责,康熙三十
三年,令俊秀准贡捐学正、教谕者改县丞,训导改主簿。雍正元年,谕“捐纳教
职,多不通文理少年,以之为学问优长、年高齿长者之师可乎?”诏改用如前例。
高宗初元,诏停京、外捐例。乾隆七年,上下江水灾,命刑部侍郎周学健、
直督高斌往同督、抚办理。寻合疏言赈务、水利需费浩繁,请仿乐善好施例,出
资效力者,量多寡叙职官。诏以京官中、行、评、博以下,外官同知、通判以下,
无碍正途,如所请行。嗣是上下江、直隶、山东、河南屡告灾,辄徇臣工请,许
开捐例。十三年,进剿大金川,四川巡抚纪山奏行运米事例,部议运米石抵捐银
二十五两,纳官以是为差。川陕总督张广泗言:“军前口粮领折色,石发银五、
六两。事例既开,各员以存米纳捐,计贡监纳即用同知不过千馀金,即用小京官
不过数百金,请令如数交银,以杜弊端。”报可。三十九年,再征金川,复开川
运例。惟四库馆謄录、议叙等职,多靳不令捐纳,馀得一体报捐。贡监纳道、
府例,自雍正五年后,数十年无行者,至是复行。
五十八年,诏曰:“前因军需、河工,支用浩繁,暂开事例,原属一时权宜。
迄今二十馀年,府库充盈,并不因停捐稍形支绌。可见捐例竟当不必举行。不特
慎重名器,亦以嘉惠士林,我子孙当永以为法。倘有以开捐请者,即为言利之臣,
当斥而勿用。”
嘉庆三年,从户部侍郎蒋赐棨请,开川楚善后事例,帝虑正途因之壅滞,饬
妥议条欸。寻议:“京官郎中、员外郎,外官道、府,有理事亲民之责,未便滥
予登进。进士,举人,恩、拔、副、优、岁贡,始许捐纳。非正途候补、候选正
印人员,亦得递捐。现任、应补、候选小京官、佐贰,止准以应升之项捐纳。”
从之。嗣以河屡决,续开衡工、豫东、武陟等例。十一年,定捐纳道、府,系曾
任知府、同知、直隶州知州并州、县正印等官加捐,及现任京职,堪胜繁缺者,
许以繁简各缺选用。其贡监初捐,及现任京职仅堪简缺,并外任佐杂等官递捐者,
专以简缺选用。
宣宗、文宗御极之初,首停捐例,一时以为美谈。自道光七年开酌增常例,
而筹备经费,豫工遵捐,顺天、两广及三省新捐,次第议行。其时捐例多沿旧制,
惟於推广捐例中准贡生捐中书,豫工例中准增、附捐教职而已。咸丰元年,以给
事中汪元方言,罢增、附捐教职,其已选补者,不许滥膺保荐。是年特开筹饷事
例;明年,续颁宽筹军饷章程。九年,复推广捐例。时军兴饷绌,捐例繁多,无
复限制,仕途芜杂日益甚。同治元年,御史裘德俊请令商贾不得纳正印实官,以
虚衔杂职为限。下部议行。寻部臣言捐生观望,有碍饷需,诏仍旧制。四年,山
东巡抚阎敬铭言:“各省捐输减成,按之筹饷定例,不及十成之三。彼辈以官为
贸易,略一侵吞钱粮,已逾原捐之数。明效输将,暗亏帑项。请将道、府、州、
县照筹饷例减二成,专於京铜局报捐。”从之。时内则京捐局,外则甘捐、皖捐、
黔捐,设局遍各行省。侵蚀、勒派、私行减折,诸弊并作。
光绪初,议者谓乾隆间常例,每岁贡监封典、杂职捐收,约三百万。今捐例
折减,岁入转不及百五十万。名器重,虽虚衔亦觉其荣,多费而有所不惜。名器
轻,则实职不难骤获,减数而未必乐输。所得无几,所伤实多。停捐为便。时复
有言捐官宜考试,花翎及在任、候选等捐宜停者。辄下部议。五年,帝以捐例无
补饷需,实伤吏道,明诏停止。未几,海疆多故,十年,开海防捐,如筹饷例,
减二成核收,常例捐数并核减。是时台湾甫开实官捐。他如四川按粮津贴捐,顺
天直隶、河南、浙江、安徽、湖北各赈捐,户部广东军火捐,福建洋药、茶捐,
云南米捐,自海防例行,惟川捐如旧,馀或并或罢。十三年,河南武陟,郑州沁、
黄两河漫决。御史周天霖、李士锟先后请开郑工例,以济要工。部议停海防捐,
开郑工捐。十五年,筹办海军,复罢郑工,开海防新捐。新捐屡展限,行之十馀
年。二十六、七年间,江宁筹饷,秦、晋实官捐,顺直善后赈捐,次第举办。江
宁顺直捐视新海防例,秦、晋捐但奖五品以下实官。庚子变后,帝锐意图治,言
者多谓捐纳非善政,诏即停止。然报效叙官,旧捐移奖,且继续行之。但有停捐
之名而已。
武职捐,雍正初惟纳千、把总。乾隆九年,直赈捐有纳卫守备者。三十九年,
川运例,参、游、都、守始得递捐。但武生、监生捐止都司。嘉庆三年,川楚善
后例,武营捐纳,略如川运。同治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言:“闽省武营捐班太
多,应严加区别,以肃军政。”并请罢武职捐,从之。光绪二十一年,新海防例
展限,议增武职捐。於拣发外别立一班,俾捐输踊跃。三十一年,兵部奏:“开
捐十年,入款仅十馀万,无裨国帑,有<山儿>营伍。请将实官、虚衔捐复翎衔、封
典一切停罢。”报可。捐例初开,虑其弊也,尝设为限制,往往不久而其法坏。
康熙十八年,定捐纳官到任三年称职者,具题升转,不称职者题参。然疆吏罕有
以不职上闻者。已,令道、府以下捐银者免具题,照常升转。左都御史徐元文言:
“国家大体所关,惟贤不肖之辨。三年具题,所以使贤者劝,不肖者惧。输银免
具题,是金多者与称职同科。此曹以现任之官营输入之计,何所不至?急宜停止。”
顺治间,准贡、例监出身官不得升补正印。康熙六年,定为保举之法,各途
出身官,经该堂官及督、抚保举称职者,升京官及正印。无保举者,升佐贰、杂
职。三十年,大军征噶尔丹,户部奏行输送草豆例,准异途人员捐免保举。御史
陆陇其言:“捐纳一事,不得已而暂开,许捐免保举,则与正途无异。且督、抚
保举之人,必清廉方为合例。保举可捐免,是清廉可纳资得也。”又言:“督、
抚於捐纳人员,有迟至数年不保举亦不纠劾。乞敕部通稽捐纳官到任三年无保举
者,开缺休致。”疏下九卿,议:“捐免保举,无碍正途。若三年无保举即休致,
则营求保举益甚,应毋庸议”。陇其持之益坚,廷议陇其不计缓急轻重,浮词粉
饰,致捐生观望,迟误军机,拟夺职。帝特宥之。自是吏员例监出身者,欲升补
或捐纳京、外正印官、必先捐免保举,惟准贡独否。初,纳岁贡者同正途,故捐
免保举例开,贡监虽同一捐纳,而轩轾殊甚。乾隆二十六年,部议御史王启绪奏
豫工例内,捐贡纳京、外正印官,捐免保举,如例监例。先纳官者,补行捐免。
不原者,以佐贰改补。成例为一变矣。汉军捐纳官,非经考试,不得铨选,如汉
官保举例。康熙间,并准捐免。六十一年,帝以捐纳部员补主事未久即升员郎,
外官道、府亦然,饬议试俸之法。寻议郎中、道、府以下,小京官、佐杂以上,
於现任内试俸三年,题咨实授,方许升转,从之。乾隆间,试俸复得捐免。四十
一年,户部奏请保举、考试、试俸、捐免例,列入常捐。限制之法,至是悉弛。
官吏缘事罢谴,降革留任,非数年无过,不得开复。康熙间,大同赈饥,部
议京察、大计罢黜者,悉予捐复。徐元文力言不可。议遂寝。三十三年,河道总
督于成龙以黄、运两河,工费繁钜,请仿陕西赈饥例开捐,革职、年老、患疾、
休致人员得捐复。帝面谕捐纳称贷者多,非朘削无以偿逋负,事不可行。尚书萨
穆哈等议成龙怀私妄奏,拟褫职,得旨从宽留任。乾隆九年,直赈捐,部议捐复
条款,京察、大计及犯私罪者,降调人员,无论是否因公,及比照六法条例,武
职军政纠参及贪婪者,不准捐复。因公罣误无馀罪,悉得捐复。三十五年,帝念
降革留任人员,因公处分,辄停升转,诏许捐复。三十九年,川运例增进士、举
人捐复原资例。四十八年,定革职、降调官,分段承修南运河工程捐复例。嘉庆
三年,川楚善后,推广其例,凡常捐不准捐复人员,酌核情节,得酌加报捐。奉
旨,降革除犯六法外,因公情节尚轻人员,得加倍捐复。大计劾参,有疾休致,
调治就痊,及特旨降革留任限年开复人员,加十分之五捐复。十年,部臣疏请於
常例捐复外,增文、武大员捐复革职留任例。帝曰:“大员身罣吏议应罢斥,经
改革职留任,开复有一定年限。若甫罹重谴,即可捐复,此例一开,亳无畏忌。
有资者脱然为无过之人,无资者日久不能开复。殊失政体。”不允行。咸丰二年,
王、大臣等议宽筹军饷。凡降革不准捐复人员,除实犯赃私外,馀准加倍半捐复。
降革一、二品文、武官,向不在捐复之列者,许捐复原官顶带,允行。但饬一、
二品大员捐复原衔须请旨。嗣复推广,文职京察、大计六法,武职军政被劾,无
奸赃情罪,亦许捐复原衔。终清世踵行,不复更也。
捐纳官或非捐纳官,於本班上输资若干,俾班次较优,铨补加速,谓之花样。
康熙十三年,知县得纳先用、即用班,工部侍郎田六善极言其弊,谓宜停止。三
十三年,户部议行输送草豆例,台臣请增应升、先用捐。御史陆机言:“前此有
纳先用一例,正途为之壅滞。皇上灼见其弊,久经停止。纳先用者,大都奔兢躁
进。多一先用之人,即多一害民之人。不待辨而知其不可。”乾隆年事例屡开,
惟双月、单月,不论双月选用及双月先用,不论双、单月即用等寻常班次。盖是
时正途铨补,未病雍滞,无庸加捐花样,纳资者亦至是而止。七年,部议鼓励江
省赈捐,各班选用特优。道光年,增插班间选、抽班间选、遇缺、遇缺前等名目。
咸丰元年,省遇缺、遇缺前,而增分缺先、本班侭先。三年,复增分缺间、不
积班。九年,先后奏设新班遇缺、新班侭先、分缺先前,分缺间前、本班侭
先前、不论班侭遇缺选补等班。推广捐例,又有保举捐入候补班、候补捐本班
先用例。花样繁多,至斯已极。
自筹饷例开,既多立班次以广捐输,复减折捐例以期踊跃。时纳捐率以饷票,
成数或不及定额之半。同治三年,另订加成新章。於是有银捐新班、侭先、遇
缺等项,输银不过六成有奇,而选用之优,他途莫及。八年,吏部以银班遇缺占
缺太多,拟改分班轮用,删不积班,於新班遇缺上,别设十成实银一班,曰新班
遇缺先,是谓大八成花样。维时分缺先前、分缺间前、本班侭先前、新班遇缺、
新班遇缺先,统曰银捐。而新班遇缺先最称优异,新班遇缺次之。序补五缺一周,
先用新班遇缺先三人,然后新班遇缺及各项轮补班各得其一。光绪二年,江苏巡
抚吴元炳言:“新班遇缺先、新班遇缺等班,序补过速,有见缺指捐之弊。请停
捐免试用例,以救其失。”格於部议。四年,实官及各项花样一律停捐。七年,
御史叶荫昉复言:“近年大八成各项银捐班次,无论选、补,得缺最易,统压正
途、劳绩各班。今捐例已停,请改订章程,银捐人员,祗列捐班之前。”疏下部
议。然积重难返,进士即用知县,非加捐花样,则补缺綦难,他无论已。十年,
台湾海防相继例开,三班分先、分间、侭先,复得一体报捐,而知县并增海防
新班。十三年,郑工新例增遇缺先班捐例等,大八成班次亦相埒,海防新例因之。
至二十七年,各项花样随实官捐并停。
初捐纳官但归部选,乾隆间,为疏通选途,许加捐分发。二十六年,豫工例,
京职郎中以下,得捐分各部、院。外官道、府以下,得捐分各省。三十九年,川
运例,知州、同知、通判捐分发如旧。知县有<山儿>正途补用,靳不与。四十年,
兵部侍郎高朴言:“捐班知县,不许分发,恐有<山儿>举班。查壬辰科会试后,拣
选分发,已阅四年,湖北、福建均因差委乏人,奏请拣选,可见举班渐已补完。
请变通事例,川运捐不论双单月即用者,许一体报捐分发。”部议如所奏行。惟
大省分发不得逾十二人,中省不得逾十人,小省不得逾八人。云、贵两省需员解
送铜铅,云南得分发二十人,贵州如大省额。从之。是年兵部奏请候补、候选卫
守备、卫千总如文职例,加捐分发,随漕学习。明年,浙江巡抚三宝奏请教职捐
不论双单月即用者,设加捐分发,到省委用。均报可。川运例停分发,归入常例
报捐,为永例。四十二年,以山东布政使陆?翟言东省分发佐杂渐多,停布政司
经历、理问、州同以下佐杂官分发例。四十六年,候补布政司经历郑肇芳等、候
选州同张衍龄等具呈户部,以投供日久,部选无期,各省佐杂班已疏通,请准报
捐分发,为奏行如旧例。嘉庆四年,给事中广兴请将俊秀附生报捐道、府、州、
县者,停铨实缺,准加捐分发。责成督、抚试看三年,酌量题补。帝以停选示人
不信,令加捐分发,有碍政体,不允行。道、咸间,增加捐指省例。光绪四年,
捐例停,而分发指省以常例得报捐如故。五年,御史孔宪瑴以指省分发,流弊不
可胜言,请罢之。格部议,不果行。八年,复申前请,部覆如议。未几,海防例
开,仍准报捐。时分发人员拥挤殊甚,疆吏辄奏停分发,期满复请展限,各直省
比比然也。
定例,捐纳官分发各部、院学习三年,外省试用一年。期满,各堂官、督、
抚实行甄别奏留,乃得补官。嘉庆十六年,谕:“捐纳员签分部、院学习行走年
满,当详加甄别。近来该堂官於行走报满人员,无不保留。市恩邀誉,不顾登进
之滥,可为寒心。”道光八年,谕:“酌增常例报捐,分发人员为数更多,著各
督、抚、盐政留心察看,不必拘定年限,认真甄覈。”然奉行日久,长官循例奏
留,徒有甄别之名,不尽遵上指也。咸丰七年,从御史何兆瀛请,诏各部、院考
试捐纳司员,察其能否办理案牍。寻兵部试以论题,御史朱文江以为言,诏切责
之。命嗣后毋得以考试虚文,徒饰观听。外官分发到省,例由督、抚考试,分别
等第,黜陟有差。光绪初,各省遵例考试,顾云南有咨回降调者。五年,诏各省
考试捐纳人员,府、厅、州、县试论一,佐杂试告示判语。八年,闽浙总督何璟
言:“闽省应试府、厅、州、县百五十四员,盐大使五十五员,佐杂五百九十六
员,知府、直隶州知州、盐大使取留十之五,同、通、佐杂留十之四。”报闻。
三十三年,宪政编查馆议覆御史赵炳麟疏,捐纳道、府、同、通、州、县佐杂未
到省者,入吏部学治馆肄业半年。已到省,入法政学堂肄业,长期三年,速成一
年有半。寻议上考验外官章程,各省遵章考试,间亦罢黜数人,以应明诏,而於
澄清吏治之道无补也。
贡监捐清初已行。监捐沿明纳粟例。顺治十二年,开廪生捐银准贡例,从御
史杨义请也。十七年,礼部以亢旱日久,请暂开准贡,令士民纳银赈济。允之。
贡监例得考职,康熙六年,御史李棠言:“进士、举人迟至十年始得一官,今例
监考补中书,三年后即升部属,应停罢。”部覆如议。自是贡监考职,祗以州同、
州判、县丞、主簿、吏目用。初考职例行,各省监生或惮远道跋涉,或因文理不
通,多倩代顶冒者。世宗深知其弊,特遣大臣司考试。雍正五年,令与考者千一
百馀人悉引见,时以顶冒避匿者九百馀人。帝於引见员中拣选七十馀人,授内、
外官有差。乾隆元年,停考职。三年,令捐纳贡监如岁贡例,分别等第,以主簿、
吏目考取。捐监未满三年者不与。道光后,考职例罢。
雍正间,帝以积贮宜裕,允广东、江、浙、湖广以本色纳监。乾隆元年,罢
一切捐例。廷议捐监为士子应试之阶,请於户部收捐,备各省赈济,从之。三年,
诏复行常平捐监例,各省得一体纳本色。原定各省捐穀三千馀万石,数年仅得二
百五十馀万石,复令户部兼收折色。十年,湖广总督鄂弥达言:“捐监事例,穀
不如银。银有定数,穀无成价。易捐穀为捐银,倘遇荒歉,亦可动支采买。”允
行。大学士等复言:“各省纳本色,有名无实,请停止,专由部收折色。”得旨:
“各省收捐不必停,在部捐折色者听。”三十一年,以陕、甘监捐积弊最甚,诏
停罢。寻并罢安徽、直隶、山西、河南、湖南北,惟云南、福建、广东收本色如
旧。三十九年,陕西巡抚毕沅、陕总督勒尔谨请如例收纳监粮,允之。是年甘省
奏报六个月内捐监万九千十七名,监粮八十馀万石。帝疑之。布政使王亶望主其
事,私收折色,减成包办,更虚报赈灾,侵冒钜款。继任布政使王廷赞知其弊,
不能革。事觉,置亶望、勒尔谨、廷赞於法,官吏缘是罢黜者数十人,报捐监生
或加捐职官者,分别停科、罚俸、停选。其后监捐无复纳粟遗意矣。贡捐属常例,
向於部库报捐。嘉庆间,疆吏屡以为请,辄阻部议。十二年,部臣言库帑充裕,
请变通常例,各省一体收捐。报可。
此外尚有捐马百匹予纪录、运丁三年多交米三百石给顶带之例。其乐善好施
例内,凡捐资修葺文庙、城垣、书院、义学、考棚、义仓、桥梁、道路,或捐输
穀米银两,分别议叙、顶带、职衔、加级、纪录有差。馀如各省盐商、士绅,捐
输钜款,酌予奖叙。皆出自急公好义,与捐纳相似,而实不同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十三 志八十八
◎选举八
△新选举
新选举制,别於历代取士官人之法。清季豫备宪政,仿各国代议制度,选举
议员,博采舆论。议员选举有二:曰资政院议员选举,曰各省谘议局议员选举。
自辛丑回銮,朝廷锐意求治,派大臣赴各国考察政治,设考察政治馆。命甄择各
国政法,斟酌损益,候旨裁定。光绪三十二年七月,诏曰:“考察政治大臣载泽
等回国陈奏,国势不振,由於上下相暌,内外隔阂;而各国所以富强,在实行宪
法,取决公论。今日惟有仿行宪政,大权统於朝廷,庶政公诸舆论,廓清积弊,
明定责成,以豫备立宪基础。俟规模初具,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各省将军、督、
抚晓谕士庶人等,各明忠君爱国之义,合群进化之理,尊崇秩序,保守和平,豫
备立宪国民之资格。”九月,庆亲王奕劻等遵旨核议釐定官制,以“立宪国官制,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峙,各有专属,相辅而行。立法当属议院,今日尚难实
行。请暂设资政院,以为豫备”。诏如所议。
三十三年,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八月,谕曰:“立宪政体,取决公
论,中国上、下议院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派溥伦、孙家
鼐为资政院总裁,妥拟院章,请旨施行。”寻谕:“各省应有采取舆论之所,俾
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并为资政院储才之阶。各省督、抚於省会速设谘
议局,慎选公正明达官绅,创办其事。由各属合格绅民,公举贤能为议员。断不
可使品行悖谬、营私武断之人滥厕其间。凡地方应兴应革事宜,议员公同集议,
候本省大吏裁夺施行。将来资政院选举议员,由该局公推递升。”
三十四年六月,资政院奏言:“立宪国之有议院,所以代表民情,议员多由
人民公举。凡立法及豫算、决算,必经议院协赞,方足启国人信服之心。大学云: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孟子云:‘所欲与聚,所恶勿施。’又云: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皆此理也。昔先哲王致万民於外朝,而询国危国迁,
实开各国议院之先声。日本豫备立宪,於明治四年设左、右院,七年开地方会议,
八年立元老院,二十三年遂颁宪法而开国会。所以筹立议院之基者至详且备。谨
旁考各国成规,揆以中国情势,酌拟院章目次,凡十章。先拟就总纲、选举二章
呈览。”报可。
是月宪政编查馆会同资政院拟订各省谘议局章程,并议员选举章程。奏言:
“立宪政体之要义,在予人民以与闻政事之权,而使为行政官吏之监察。东、西
立宪各国,虽国体不同,法制各异,无不设立议院,使人民选举议员,代表舆论。
是以上下之情通,暌隔之弊少。中国向无议院之说,今议倡设,人多视为创举。
不知虞廷之明目达聪,大禹之建鞀设铎,洪范之谋及庶人,周官之询於外朝,
古昔盛时,无不广采与论,以为行政之准则,特未有议院之制度耳。今将创设议
院,若不严定规则,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流弊不可胜言。中国地大民众,分省
而治。各省之政,主於督、抚,与各国地方之治直接国都者不同。而郡县之制,
异於封建,督、抚事事受命於朝廷,亦与各国联邦之各为法制者不同。谘议局为
地方自治与中央集权之枢纽,必使下足裒集一省之舆论,上仍无妨国家统一之大
权。此日各省谘议局办法,必须与异日京师议院办法有相成而无相悖。谨仰体圣
训,博考各国立法之意,兼采外省所拟章程,参伍折衷,拟订各省谘议局章程,
别为选举章程一百十五条,候钦定颁行。”诏饬各督、抚迅速举办,实力奉行,
限一年内一律办齐。并谕曰:“朝廷轸念民依,使国民与闻政事。先於各省设谘
议局,以资历练。凡我士庶,当共体时艰,同摅忠爱。於地方应兴应革之利弊,
切实指陈。於国民应尽之义务,应循之秩序,竭诚践守。各督、抚当本集思广益
之怀,行好恶同民之政,虚衷审察,惟善是从。至选举议员,尤宜督率有司,认
真监督,精择慎选。宪政编查馆、资政院迅将君主立宪大纲,暨议院选举各法,
择要编辑。并将议院未开以前应筹备各事,分期拟议具奏。俟亲裁后,即将开设
议院年限,钦定宣布。”
八月,宪政编查馆、资政院会奏遵拟宪法议院选举法纲要,暨议院未开以前
逐年筹备事宜。自本年起,分九年筹备。其关於选举议员者,第一年各省筹办谘
议局,第二年举行谘议局选举,各省一律成立,颁布资政院章程,举行资政院选
举。第三年召集资政院议员举行开院。第九年始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暨上、
下议院议员选举法,举行上、下议员议员选举。谕令京、外各衙门依限举办。
先是资政院奏拟院章目次,第二章为选举。宣统元年七月,资政院奏续拟院
章,改订第二章目次为议员,专详议员资格、额数、分类、任期,而另定选举详
细章程,以免混淆,从之。院章规定资政院议员资格,由下列各项人员年满三十
岁以上者选充。一,宗室王、公世爵;二,满、汉世爵;三,外藩王、公世爵;
四,宗室、觉罗;五,各部、院四品以下、七品以上官,惟审判、检察、巡警官
不与;六,硕学通儒;七,纳税多额人;八,各省谘议局议员。定额:宗室王、
公世爵十六人,满、汉世爵十二人,外藩王、公世爵十四人,宗室、觉罗六人,
各部、院官三十二人,硕学通儒十人,纳税多额者十人。各省谘议局议员一百人。
类别为钦选、互选。宗室王、公世爵,满、汉世爵,外藩王、公世爵,宗室、觉
罗,各部、院官,硕学通儒,纳税多额者,钦选。各省谘议局议员互选。任期三
年,任满一律改选。
九月,资政院会奏资政院议员选举章程,疏言:“资政院议员选任之法,大
别为钦选、互选二者,各有取义。而钦选议员名位有崇卑,人数有多寡,当因宜
定制,取便推行。宗室王、公世爵,满、汉世爵及外藩王、公世爵,阶级既高,
计数较少,应开列全单,恭候简命。宗室、觉罗,各部、院官及纳税多额者,合
格人数,与议员定额比例,多少悬殊。考外国上院制,敕任议员多经互选。拟略
师其意,於钦选之前,举行互选。各照定额,增列多名。好恶既卜诸舆情,用舍
仍归於宸断。其硕学通儒,资格确定较难,人数调查不易,互选势所难行。拟略
仿从前保荐鸿博之例,宽取严用,以蒐访之任,寄诸庶官。抉择之权,授诸学部。
仍宽定开列名数,冀不失钦选之本旨。以上各项,略采各国上院办法,为建设上
议院之基础。而资政院兼有下院性质,不能无民选议员,与钦选相对待。特以
谘议局为资政院半数议员之互选机关,谘议局议员本由各省合格绅民複选而来,
则谘议局公推递升之资政院议员,即不啻人民间接所选举。公推递升之标准,不
能不以得票多寡为衡。但监督权属於督、抚,非经覆定,不令遽膺是选。既与钦
选大权示有区别,自与下院要义不相背驰。”诏如所议行。
资政院议员选举章程之规定,宗室王、公世爵,列爵凡十二:一,和硕亲王;
二,多罗郡王;三,多罗贝勒;四,固山贝子;五,奉恩镇国公;六,奉恩辅国
公;七,不入八分镇国公;八,不入八分辅国公;九,镇国将军;十辅国将军;
十一,奉国将军;十二,奉恩将军。按院章定额分配,自和硕亲王至奉恩辅国公
十人,自不入八分镇国公至奉恩将军六人。满、汉世爵,以满洲、蒙古、汉军旗
员及汉员三等男以上以之爵级为限,按定额分配。三等侯以上八人,一等伯至三
等男四人。外藩王、公世爵,凡下列蒙古、回部、西藏各爵:一,汗;二,亲王;
三,郡王;四,贝勒;五,贝子;六,镇国公;七,辅国公。按定额分配。内蒙
古六盟,盟各一人;外蒙古四盟,盟各一人;科布多及新疆所属蒙古各旗一人;
青海所属蒙古各旗一人;回部一人;西藏一人。凡各项世爵年满三十岁以上,未
奉特旨停止差俸,及因疾病或事故自请开去一切差使者,均得选充资政院议员。
每届选举,资政院於前一年九月行知宗人府、各该管衙门、理藩部,分别查明合
格者,造具清册,於选举年分二月以前,咨送资政院。由院分别开单,於三月以
前,奏请按额钦选。其宗室王、公,满、汉世爵,现任军机大臣,参豫政务大臣,
及资政院总裁、副总裁者,无庸选充。有缺额时,资政院随时行知各该衙门,修
正清册。按爵级或部落应选充者,奏请钦选补足之。
宗室、觉罗,凡男子年满三十岁以上,无下列情事者,得选充资政院议员:
一,曾处圈禁或发遣者;二,失财产上信用被人控实未清结者;三,吸食鸦片者;
四,有心疾者;五,不识文义者。其现任三品以上职官,审判、检察、巡警官,
及现充海、陆军军人者,无庸选充。按定额分配,宗室四人,觉罗二人,由各该
合格人先行互选。於选举年分二月初一日,在京师及奉天府行之。京师以宗人府
堂官为监督,奉天以东三省总督为监督。每届互选,资政院於前一年九月行知互
选监督,照章举行。设互选管理员,掌调查互选人,管理投票、开票、检票等事
宜。由互选管理员查明合格人员,造具互选人名册,先期呈由互选监督宣示公众。
如本人认为错误遗漏,得於宣示期内,呈请互选监督更正补入。经批驳者,不得
渎请。互选选举人及被选举人,均以列名互选人名册者为限。届期互选监督应亲
莅投票所,或派员监察之。互选人应亲赴投票所自行投票,用记名单记法。互选
人有因职务或因疾病、事故不能亲赴投票者,得就互选人内委讬一人代行投票,
应由本人亲书密封署名画押,连同委讬凭证,送致受讬人。该受讬人应将密封及
委讬凭证临时向互选监督呈验,方许代投。以得票较多数者为当选。互选当选人
额数,各以议员定额之十倍为准。互选告竣,互选监督即日将当选人名榜示投票
所。不原应选者,得於三日内呈明互选监督撤销,将得票次多数者补入。互选管
理员造具当选人名册,连同票纸,呈由互选监督咨送资政院,由院将当选人名及
得票数目,於选举年分三月以前,奏请按额钦选。有缺额时,资政院随时将本届
当选人开单奏请钦选补足之。本届当选人数不足议员缺额之三倍时,应举行临时
互选,一切照寻常互选办理。
各部、院官,以下列各官为限:一,内阁侍读学士以下,中书以上;二,翰
林院侍读学士以下,庶吉士以上;三,各部左、右参议以下,七品小京官以上;
四,掌印给事中、给事中及监察御史。各官以年满三十岁以上,具下列资格之一,
得选充资政院议员:一,现任实缺者;二,曾任实缺未休致、革职者;三,奉特
旨署理或奏署者;四,奉特旨候补、补用、选用或学习行走者;五,其馀候补满
三年以上者。由合格人先行互选,於选举年分二月初一日在京师行之,以都察院
堂官为监督。互选当选人额数,以议员定额之五倍为率,各部、院官选充资政院
议员者,於院内职权,本衙门长官不得干涉。其因升转降调致失原定资格者,即
同时失资政院议员之资格。所有举行互选、奏请钦选、补足缺额各办法,与宗室、
觉罗选举同。
硕学通儒资格凡四:一,不由考试、特旨赏授清秩者;二,著书有裨政治或
学术者;三,有入通儒院之资格者;四,充高等及专门学堂主要科目教习五年以
上著有成绩者。凡年满三十岁以上,具前列资格之一,均得选充资政院议员。每
届选举,资政院於前一年九月行知学部,由部通行京堂以上官、翰林、给事中、
御史、各省督、抚、提学使、出使各国大臣,各蒐访一人或二人,开具事实,保
送学部审查。择定合格得保多者三十人,作为硕学通儒议员之被选人。於选举年
分二月以前,咨送资政院。由院将被选人姓名及原保人姓名官职开单,於三月以
前,奏请按额钦选。有缺额时,资政院随时将本届被选人照章奏请钦选补足之。
本届被选人数不足议员缺额之三倍时,应另行保送。
纳税多额人,以下列资格为限:一,男子照地方自治章程有选民权者;二,
年纳正税或地方公益捐,在所居省分占额较多者。凡具此资格,年满三十岁以上,
得选充资政院议员。由合格人先行互选,於选举年分二月初一日在各省城行之,
以布政使或民政使为监督。每届互选,资政院於前一年九月行知各省督、抚,照
章举行。互选监督会同商务总会总理、协理,遴派互选管理员。互选办法与普通
互选同。互选人额数。每省以二十人为限。投票用记名连记法,以得票过互选人
数三分之一者为当选。互选当选人额数,以互选人额数十分之一为率。如当选人
不足定额,就得票较多者,令互选人再行投票,以足额为止。其得票及格、额满
见遗者,作为候补当选人。当选人不原应选,得呈明互选监督撤销,以候补当选
人依次递补。互选管理员造具当选人及候补当选人名册,连同票纸,呈由互选督
申送本省督、抚,各督、抚将当选人姓名及得票数目咨送资政院,由院开单,於
三月以前,奏请按额钦选。有缺额时,资政院随时将本届当选人开单奏请钦选补
足之。本届当选人不足议员缺额之三倍时,以候补当选人递补。候补当选人数不
敷时,举行临时互选。
各省谘议局互选谘政院议员,按定额分配:奉天三人,吉林二人,黑龙江二
人,顺直九人,江苏七人,安徽五人,江西六人,浙江七人,福建四人,湖北五
人,湖南五人,山东六人,河南五人,山西五人,陕西四人,甘肃三人,新疆二
人,四川六人,广东五人,广西三人,云南四人,贵州二人。互选於选举年分前
一年十月十一日,在各省谘议局行之。以督、抚为监督。每届互选,资政院於前
一年九月行知各互选监督,照章举行。届期互选监督亲莅监察之。投票、开票、
检票等事,由谘议局办事处管理。適用普通互选规则,互选选举人及被选举人均
以该省谘议局议员为限。投票用记名连记法,以得票过互选人半数者为当选。互
选当选人额数,以各该省议员额数之二倍为率。如当选人不足定额,就得票较多
者,令互选人再行投票,以足额为止。其投票及格、额满见遗者,作为候补当选
人。谘议局办事处造具当选人及候补当选人名册,连同票纸,呈送互选监督,覆
加选定,为资政院议员。不原应选者,得呈明互选监督辞退,依次将本届当选人
及候补当选人覆加选定补充。不敷选充者,举行临时互选。选定后,由互选监督
造具名册,连同当选人及候补当选人原册,咨送资政院。凡选充资政院议员者,
不得兼充本省谘议局议员,有缺额时,由院行知该省督、抚,覆加选定补充,或
举行临时互选。此资政院议员钦选、互选办法之概要也。
各省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之规定,议员之选任,用複选举法。複选之别
於单选者,单选迳由选举人投票选出议员,複选则先由选举人选出若干选举议
员人,更令选举议员人投票选出议员是也。谘议局议员定额,因各省户口尚无确
实统计,参酌各省取进学额及漕粮多寡以定准则。奉天五十名,吉林三十名,黑
龙江三十名,顺直百四十名,江宁五十五名,江苏六十六名,安徽八十三名,江
西九十七名,浙江百十四名,福建七十二名,湖北八十名,湖南八十二名,山东
百名,河南九十六名,山西八十六名,陕西六十三名,甘肃四十三名,新疆三十
名,四川百零五名,广东九十一名,广西五十七名,云南六十八名,贵州三十九
名。京旗及各省驻防,以所住地方为本籍。但旗制未改以前,京旗得於顺直议员
定额外,暂设专额十名;各省驻防得於该省议员定额外,每省暂设专额一名至三
名。选举权之规定,用限制选举法。凡属本省籍贯之男子,年满二十五岁以上,
具下列资格之一者,有选举谘议局议员之权:一,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公益事
务满三年以上著有成绩者;二,在本国或外国中学堂及与中学同等或中学以上之
学堂毕业者;三,有举、贡、生员以上之出身者;四,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
五品以上未被参革者;五,在本省地方有五千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者。凡
非本籍之男子,年满二十五岁,寄居本省满十年以上,有万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
不动产者,亦得有选举权。被选举权之规定及其限制:凡属本省籍贯或寄居本省
满十年以上之男子,年满三十岁以上者,得被选举为谘议局议员。凡有下列情事
之一者,不得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一,品行悖谬、营私武断者;二,曾处监禁
以上之刑者;三,营业不正者;四,失财产上信用被人控实未清结者;五,吸食
鸦片者;六,有心疾者;七,身家不清白者;八,不识文义者。其有所处地位不
適於选举议员及被选举为议员者:一,本省官吏或幕友;二,军人;三,巡警官、
吏;四,僧、道及宗教师;五,学堂肄业生:均停其选举权及被选举权。其现充
小学教员者,停其被选举权。谘议局设议长一,副议长二,用单记投票法,分次
互选。设常驻议员,以议员额数十分之二为额,用连记投票法,一次互选。凡议
员三年一改选,议长、副议长任期同。常驻议员任期限一年。议长因事出缺,以
副议长递补。副议长出缺,由议员互选充补。议员出缺,以複选候补当选人依
次递补。议员改选,再被选者得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非因下列事由,不得辞
职:一,确有疾病,不能担任职务者;二,确有职业,不能常驻本省境内者;三,
其馀事由,经谘议局允许者。
凡选举区域,初选举以厅、州、县为选举区,複选举以府、直隶厅、州为
选举区。直隶厅、州及府之本管地方,均作为初选区。直隶厅无属县者,以附近
之府为複选区。初选区,厅以同知、通判,州、县以知州、知县为初选监督。
複选区,府以知府,直隶厅、州以同知、通判、知州为複选监督。府、直隶
厅、州作为初选区者,得遴派教佐员为初选监督。初选、複选均设投票、开票、
管理员、监察员若干名。管理员不拘官绅,监察员以本地绅士为限。初选区选举
人名册及当选人姓名票数,由初选监督申报複监督;複选当选人姓名票数,
由複选监督申报督、抚,分别咨报资政院、民政部立案。
选举年限,三年一次,以正月十五日为初选日期,三月十五日为複选日期。
凡初选举,初选监督按地方广狭、人口多寡、分划本管区域为若干投票区,分设
选举调查员,按照选举资格,详细调查,将合格选举人造具名册,於选举期六个
月以前,呈由複选监督申报督、抚,并宣示公众。如本人认为错误遗漏,得於
宣示期内呈请初选监督更正。初选当选人额数,按照议员定额加多十倍。各初选
区应出当选人若干名,由複选监督分配。投票用无名单记法,其有写不依式者,
夹写他事者,字迹模糊者,不用颁发票纸者,选出之人不合被选资格者,作为废
票。以本区应出当选人额数除选举人总数,所得半数,为当选票额。得票不满当
选票额以上者,不得为初选当选人。複选由初选当选人齐集複选监督所在地
行之。複选当选人,即为谘议局议员。各複选区应得议员若干名,由督、抚
按全省议员定额分配,投票当选,一切与初选同。
关於选举之变更,如选举人名册有舞弊、作伪情事,或办理不遵定章,被控
判定确实者,初选、複选均无效。当选议员有辞任、或疾病不能应选,或身故,
或被选资格不符,当选票数不实,被控判定确实者,其当选无效,各以候补当选
人递补。如选举人确认办理人员不遵定章,有舞弊、作伪证据,或当选人被选资
格不符,当选票数不实,及落选人确信得票可当选而不与选,候补当选人名次错
误、遗漏者,均得向该管衙门呈控。限自选举日起三十日,凡选举诉讼,初选向
府、直隶厅、州衙门,複选向按察使衙门呈控。各省已设审判厅者,分别向地
方高等审判厅呈控。不服判定者,初选得向按察使衙门,複选得向大理院上控。
限判定日起三个月。已设审判厅者,照审判厅上控章程办理。选举人及办理选举
人、选举关系人,有违法行为,分别轻重,处以监禁、罚金有差;二年以上、十
年以下,不得为选举人及被选举人。
专额议员选举人及被选举人,以京旗及驻防人员为限,选举及被选举资格,
与谘议局普通议员资格同。各省驻防专额议员之数,视该省驻防取进学额全数在
十名以内者设议员一名,二十名以内设二名,二十名以外设三名。初选当选人额
数,以议员定额十倍之数为准。複选当选人额数,以议员定额为准。调查选举
人名册,由督、抚会同将军、都统,於京旗及驻防人员内,各酌派选举调查员。
当选、改选、补选及诉讼、罚则各事,均照谘议局选举章程办理。此各省谘议局
议员初选、複选办法之概略也。
各省谘议局选举,宣统元年各督、抚次第奏报举行。於九月初一日,召集开
会,举行互选资政、谘议员。二年四月,资政院奏请钦选各项议员,奉敕选定。
以八月二十日为召集期,九月初一日,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开院礼。监国摄政王代
行莅选,颁谕嘉勉议员。三年九月,遵章第二次召集开会。
资政院、谘议局议员选举外,尚有地方自治团体之选举。地方自治为立宪基
础,列於筹备事宜清单。光绪三十四年、宣统元年,宪政编查馆先后核议,民
政部奏城、镇、乡、府、厅、州、县及京师地方自治暨选举各章程,各省次第筹
办。其选举办法,与谘议局议员选举略有出入。以繁琐,不备载。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3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十四 志八十九
◎职官一
太祖肇基东土,国俗淳壹,事简职专,置八旗总管大臣、佐管大臣董统军旅,
置议政五大臣、理事十大臣釐治政刑,任用者止亲贵数臣,官称职立,人称官置,
兴也勃焉。太宗厉精为治,设三馆,置八承政,论功料勤,翕斯郅治。世祖入关,
因明遗制,内自阁、部以迄庶司,损益有物。藩部创建,名并七卿,外台督抚,
杜其纷更,著为令甲。绿营提镇以下,悉易差遣为官,旗营御前领卫,年宿位重,
意任隆密。都统旗长,军民合治,职视专圻驻防,分翰外畿,规抚京制。西北边
陲,守以重臣,绥靖蒙、番,方轨都护,斯皆因俗而治,得其宜已。世宗综覈,
罢尚宝、行人、佥都诸目。高宗明哲,损参政、参议、副使、佥事诸衔,沙汰虚
冗,奉职肃然。嘉、道以降,整釐如旧。日久颓弛,精意浸失,日革月易,百职
相侵。光绪变法,宣统议制,品目张皇,掌寄纷杂,将以靖国,不益嚣乎!夫一
国事权,操自枢垣,汇於六曹,分寄於疆吏。自改内三院为内阁,台辅拱袂。迨
军机设,题本废,内阁益类閒曹,六部长官数四,各无专事。甚或朝握铨衡,夕
兼支计,甫主戎政,复领容台,一职数官,一官数职,曲存禀仰,建树宁论。时
军机之权,独峙於其上,国家兴大兵役,特简经略大臣、参赞大臣,亲寄军要。
吏部助之用人,户部协以巨饟,用能藉此雄职,奏厥肤功。自是权复移於经略,
督抚仪品虽与相埒,然不过承号令、备策应而已。厥后海疆衅起,经略才望稍爽,
权力渐微。粤难纠纷,首相督师,屡偾厥事。朝廷间用督抚董戎,多不辱命,犹
复不制以文法,故能霈施魄力,自是权又移於督抚。同治中兴,光绪还都,皆其
力也。洎乎末造,亲贵用事,权削四旁,厚集中央,疆事遂致不支焉。初制内外
群僚,满、汉参用,蒙古、汉军,次第分布。康、雍两朝,西北督抚,权定满缺,
领队、办事大臣,专任满员,累朝膺阃外重寄者,满臣为多。逮文宗兼用汉人,
勋业遂著。大抵中叶以前,开疆拓宇,功多成於满人。中叶以后,拨剧整乱,功
多成於汉人。季世釐定官制,始未尝不欲混齐畛域,以固厥根本也。而弊风相仍,
一物自为鸿乙,徒致疑駴,虽危亡之政,无关典要,亦必辑而列之,以著一时
故实,治乱之迹,庶皎然若览焉。
宗人府师傅保内阁(稽查钦奉上谕事件处中书科)军机处(内繙书房方略
馆)
吏部 户部(三库仓场关税各差) 礼部(会同四译馆乐部) 兵部刑部工
部(火药局河道沟渠) 盛京五部
宗人府宗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俱各一人。(宗室王、公为之。)
府丞,汉一人。(正三品。)其属:堂主事,汉主事,经历司经历,(并正六品。)
左、右二司理事官,(正五品。)副理事官,(从五品。)主事,委署主事,俱
各二人;笔帖式,效力笔帖式,各二十有四人。(俱宗室为之。)
宗令掌皇族属籍,(显祖宣皇帝本支为宗室,系金黄带。旁支曰觉罗,系红
带。革字者,系紫带。以时修辑玉牒,奠昭穆,序爵禄,宗室封爵十有二:曰和
硕亲王,曰多罗郡王,曰多罗贝勒,曰固山贝子,曰奉恩镇国公,曰奉恩辅国公,
曰不入八分镇国公,曰不入八分辅国公,曰镇国将军,曰辅国将军,曰奉国将军,
曰奉恩将军。嫡子受封者二等:曰世子,曰长子。福晋、夫人之号,各视夫爵以
为差。公主之等二:曰固伦公主,曰和硕公主。格格之等五:曰郡主,曰县主,
曰郡君,曰县君,曰乡君。不入五等曰宗女。额驸品级,各视公主、格格等级以
为差。)丽派别,申教诫,议赏罚,承陵庙祀事。宗正、宗人佐之。府丞掌校汉
文册籍。左、右二司分掌左、右翼宗室、觉罗谱牒,序录子女嫡庶、生卒、婚嫁,
官爵、名谥;并覈承袭次序,秩俸等差,及养给优恤诸事。堂主事掌清文奏稿。
汉主事掌汉文典籍。经历掌出纳文移。笔帖式掌翻译文书。(各部同。笔帖式为
满员进身之阶。国初,大学士达海、额尔德尼、索尼诸人,并起家武臣,以谙练
国书,特恩赐号“巴克什”,即后之笔帖式也。厥后各署候补者纷不可纪矣。)
其兼领者:左、右翼宗学,总理学务王二人,稽察京堂官三人,(并请旨简派。)
总管四人,(食七品俸。)副管十有六人,(食八品俸。并以宗室中分尊年长者
引见补授。)清书教习、骑射教习各六人,汉书教习八人。所辖银库,以本府堂
官及满洲大臣各一人领之,(请旨简派。)司官二人,(由府引见补授。)笔帖
式四人。空房,司官、笔帖式亦如之。黄档房,司官、笔帖式无员限。
初制,列署笃恭殿前,置八和硕贝勒共议国政,各置官属。顺治九年,设宗
人府,置宗令一人;(亲王、郡王为之。)左、右宗正,(贝勒、贝子兼摄。)
宗人,(镇国公、辅国公及将军兼摄。后择贤,不以爵限。)俱各二人。启心郎,
觉罗一人,汉军二人,(初制,秩视理事官。九年,改视侍郎。始以满臣不谙汉
语,议事令坐其中。后多缘以为奸,康熙十二年省。)与府丞并为正官。其郎中
六人,(康熙三十八年省二人。)员外郎四人,主事三人,以觉罗为之,嗣改觉
罗、满洲参用。堂主事二人,经历三人,(宗室、满洲二人,汉一人。康熙三十
八年省汉缺。乾隆二十九年改用宗室。)笔帖式二十有四人。(后增减无恒。初
为他赤哈哈番、笔帖式哈番,寻改六、七、八品及无顶戴笔帖式。各部同。)康
熙十二年,省启心郎,增满洲主事一人,分隶左、右二司。雍正元年,增汉主事
二人。(用进士出身者。)明年,改郎中为理事官,员外郎为副理事官,并定为
宗室、满洲参用。乾隆二十九年,允府丞储麟趾奏,始专用宗室人员。五十三年,
增置委署主事四人。(笔帖式改。)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
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
保,(正二品。)俱东宫大臣,无员限,无专授。
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为兼官、加官及赠官。
内阁大学士,满、汉各二人。(初制,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五年,
改与汉同。雍正八年,并定正一品。)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尚书内特
简。正一品。)学士,汉洲六人,汉四人。(初制,满员二品,汉员三品。顺治
十五年,并改正五品,兼礼部侍郎者正三品。雍正八年,定从二品。后皆兼礼部
侍郎衔。)典籍厅典籍,满、汉、汉军各二人。正七品。侍读学士,满洲四人,
蒙、汉各二人。(初兼太常寺卿衔,寻罢。雍正三年,定从四品。)中书,(正
七品。)满洲七十人,蒙古十有六人,汉军八人。贴写中书,满洲四十人,蒙古
六人。
大学士掌钧国政,赞诏命,釐宪典,议大礼、大政,裁酌可否入告。协办佐
之。(修实录、史、志,充监修总裁官。经筵领讲官。会试充考试官。殿试充读
卷官。春秋释奠,摄行祭事。)学士掌敷奏。侍读学士掌典校。侍读掌勘对。典
籍掌出纳文移。(内阁为典掌丝纶之地,自大学士以下,皆不置印,惟典籍置之,
以钤往来文牒。)中书掌撰拟、翻译。分办本章处凡五:曰满本房,汉本房,蒙
古本房,满签票处,汉签票处。又诰敕房,稽察房,收发红本副本处,饭银库,
俱由大学士委侍读以下官司之。惟批本处额置满洲翰林官一人,(请旨简派。)
中书七人。(满中书内补授。)
初,天聪二年,建文馆,命儒臣分直。十年,更名内三院。(曰国史,曰秘
书,曰弘文。)始亦沿承政名,后各置大学士一人。顺治元年,置满、汉大学士,
不备官,兼各部尚书衔。学士,满洲、(康熙九年改置二人,十年增四人,通旧
为六人。)汉军(康熙十年改置二人,十二年并入汉缺。)各三人,汉学士无员
限。(康熙十年改置二人,明年增二人,十二年省汉军入汉缺,通旧为四人。)
典籍,满、汉、汉军各三人。(康熙九年改置二人。)侍读,满洲十有一人,
(清文五人,清汉文六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清文一人,清汉文二人。寻复增二人,
通旧为十人。)蒙古、汉军、(康熙九年各置二人。汉康熙九年省。雍正四年置
二人。)各三人。中书,满洲七十有五人,蒙古十有九人,汉军十有三人,汉三
十有六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满洲、汉军各五人,蒙古三人,汉四人。乾隆十三
年复省汉三人。)二年,定为正二品衙门,以翰林官分隶之。(三院上并系“内
翰林”字。)八年,置侍读学士,满、蒙、汉军各三人。(十八年增满洲二人,
蒙古三人。康熙九年增满洲四人,馀改置二人。乾隆十七年省汉军入汉缺。)十
年,置三院汉大学士各二人。十五年,更名内阁,别置翰林院官,以大学士分兼。
殿阁曰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仍兼尚书,
学士亦如之。十八年,复三院旧制。康熙九年,仍别置翰林院,改三院为内阁,
置满、汉大学士四人。雍正九年,礼部尚书陈元龙、左都御史尹泰特授额外大学
士。置协办自此始。厥后多至六人,少或一二人。乾隆十三年,始定大学士、协
办大学士员限,省中和殿,增体仁阁,以三殿、三阁为定制,唯保和殿不常置。
(嗣后授保和者止傅恒一人。凡遇岁时庆节朝会,汉员列满员下。自光绪间李鸿
章系文华殿衔,而宝鋆时系武英殿,班转居其右。)五十八年,停兼尚书衔。宣
统三年,改组内阁,别令大学士序次翰林院。
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
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
顾南书房翰林虽典内廷书诏,而军国机要综归内阁,犹为重寄。至本章归内阁,
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
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兼理大臣无员限。(满、汉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
内特简。)掌察诸司谕旨特交事件,督以例限。委署主事,满洲一人。行走司官,
汉四人。(并於吏、兵、刑、工四部选补。)笔帖式四十人。额外笔帖式八人。
中书科,稽察科事内阁学士,满、汉各一人,(由内阁学士内特简。)掌稽
颁册轴。掌印中书,满洲一人。掌科中书,汉一人。中书,(并从七品。)满洲
一人,汉三人,掌缮书诰敕。笔帖式十人。
初制,置满洲中书舍人一人,(乾隆十四年增一人。)汉中书舍人八人。
(雍正十三年派兼内阁行走。乾隆十三年省四人。)顺治九年,置满洲记事官,
同掌科事。康熙九年,改记事官为中书舍人。乾隆三十六年,置管中书科事汉内
阁学士一人。明年,改管科事为稽察科事;增置满洲内阁学士一人;改中书舍人
为中书科,置掌印中书,满、汉各一人。宣统三年省。
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区其名曰
大臣,曰大臣上行走。其初入者加“学习”二字。)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常
日侍直,应对献替,巡幸亦如之。(明降谕旨,述交内阁。谕本处行者,封寄所
司。并册藏存记人员,届时题奏。)其属曰章京,满洲十有六人,汉二十人,
(名曰行走,分头班、二班。初无定额,嘉庆四年定每班八人。后增减无恒。光
绪三十二年定三十有六人,复定领班秩视三品,帮领班秩视四品,馀并以原官充
补。三十四年,改领班为从三品,帮领班为从四品。)分掌清文、汉字。
初设议政处,令巩阿岱等为议政大臣,参画军要。雍正十年,用兵西北,虑
儤直者泄机密,始设军机房,后改军机处,而满洲大学士尚有兼议政衔者。
(乾隆五十六年停。)高宗涖政,更名总理处,寻复如初。时入直者皆重臣。
故事,亲王不假事权。至嘉庆四年,始命成亲王入直,旋出之。咸丰间,复命恭
亲王入直,历三朝领班如故。嗣是醇贤亲王、礼亲王、庆亲王等踵相蹑。光绪二
十七年,设政务处,以军机大臣领督办事。(参预大臣无定员。提调、帮提调、
总办、帮总办,俱各二人,章京八人,并以本处员司兼充。二十八年,附设财政
处,寻罢。三十二年更名会议政务处,隶内阁。宣统三年省。)三十一年,定署
名制。越二年,设宪政编查馆,复命军机大臣领之。(先是设考察政治馆,命度
支部尚书载泽等考察各国政治,至是更名。置提调四;总核、参议各二;庶务处
总办一;一、二等谘议官,无恒额。设编制、统计、官报三局,局长、副局长各
一,科员视事酌置。又考核科总办一,帮办正科员各二,副科员八,调京、外官
兼充。宣统三年省。)宣统三年,改责任内阁,以军机大臣为总协理大臣。
内繙书房管理大臣,满洲军机大臣兼充,掌繙谕旨、御论、册祝文字。
提调、协办提调,各二人。收掌官、掌档官,俱各四人。(并於本房行走官内酌
派。)翻译四十人。宣统初,改隶翰林院。
方略馆总裁,军机大臣兼充。掌修方略。提调、收掌,俱满、汉二人。纂修,
满洲三人,汉六人。(俱由军机章京内派充。汉纂修缺内由翰林院咨送充补一人。)
校对,无员限。(六部司员、内阁中书兼充。)有事权置,毕乃省。
吏部尚书,(初制,满洲一品,汉人二品。顺治十六年改满尚书二品。康熙
六年复故,九年仍改正二品。雍正八年俱定从一品。各部同。)左、右侍郎,
(初制,满洲、汉军二品,汉员三品。顺治十六年改满侍郎三品。康熙六年复故,
九年仍改正三品。雍正八年俱定从二品。各部同。)俱满、汉一人。其属:堂主
事,(初制四品。顺治十六年改六品。康熙六年升五品,九年定正六品。各部同。)
清档房满洲二人,汉本房满洲二人,汉军一人。司务厅司务,(初制从九品。乾
隆三十年定正八品。各部同。)满、汉各一人。缮本笔帖式,十有二人。文选、
考功、验封、稽勋四清吏司:郎中,(初制三品。顺治十六年改五品,寻升四品。
康熙六年仍改三品,九年定正五品。各部同。)满洲九人,(文选四人,考功三
人,验封、稽勋司各一人。)蒙古一人,(文选司置。)汉五人。(文选二人,
馀各一人。)员外郎,(初制四品。顺治十六年改五品。康熙六年复故,九年定
从五品。各部同。)宗室一人,(稽勋司置。)满洲八人,(文选三人,考功、
验封各二人,稽勋一人。)蒙古一人,(考功司置。)汉六人。(文选三人,馀
各一人。)主事,宗室一人,(稽勋司置。)满洲四人,(司各一人。)蒙古一
人,(验封司置。)汉七人。(文选三人,考功二人,馀各一人。)笔帖式,宗
室一人,满洲五十有七人,蒙古四人,汉军十有二人。学习行走者,有额外司员、
七品小京官。(各部同。)
尚书掌铨综衡轴,以布邦职。侍郎贰之。堂主事掌文案章奏。司务掌出纳文
移。(以上二员各部同。)文选掌班秩迁除,平均铨法。官分九品,各系正从,
级十有八,不及九品曰未入流。选人并登资簿,依流平进,踵故牒序迁之。考功
掌考课,三载考绩。京察、大计各听察於长官,著迹计簿。凡论劾、释免、引年、
称疾,并覈功过处分。交议者,辨公私轻重,条议以闻。稽勋掌勋级、名籍、丧
养,兼稽京朝官廪禄,(稽俸厅隶之。)汉司官员数,八旗世职继袭。验封掌荫
叙、正一品子正五品叙,从一品子从五品叙,其下以是为差。封赠、阶十有八:
(正一品授光禄大夫,从一品授荣禄大夫,正二品授资政大夫,从二品授奉政大
夫,正三品授通议大夫,从三品授中议大夫,正四品授中宪大夫,从四品授朝议
大夫,正五品授奉政大夫,从五品授奉直大夫,俱授诰命。正六品授承德郎,从
六品授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授文林郎,吏员出身者宣义郎,从七
品授徵仕郎,正八品授修职郎,从八品授修职佐郎,正九品授登仕郎,从九品授
登仕佐郎,俱授敕命。命妇之号九:一曰一品夫人,二品亦曰夫人,三品曰淑人,
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八品曰八品孺人,九品曰
九品孺人,不分正从。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一品(封赠)三代,
二、三品二代,四品至七品一代,以下止封本身。一品四轴用玉,二品三轴用犀,
三品三轴、四品二轴用抹金,五品以下二轴用角。凡嫡母在,生母不得并封。又
两子当封,从其品大者。)酬庸、奖忠。覈赠、荫死难官员,有赠、有荫。当否。
袭封则辨分合,别宗支等。其世流降除,勘土官世职,移文选司注拟。推恩外戚,
加荣圣裔,优恤胜国,并按典奏闻。别设督催所,趣各司交议事,督以例限。当
月处,主受事、付事,兼监堂印。(遴司员分司之。各部同。)
初,天聪五年,诏群僚议定官制,建六部,各以贝勒一人领之。(顺治元年
罢。八年复以亲王、郡王兼摄,九年罢。)置承政四人,(满二人,蒙、汉各一
人。唯工部满一人,汉二人。)参政八人,(唯工部置蒙、汉各二人。共十有二
人。)启心郎一人。(工部置汉二人。顺治九年定秩视侍郎。)崇德三年,六部
定承政一人,左参政二人,右参政三人,(户部四人。)启心郎三人,(满一人,
汉二人。)理事官四十有三人,(吏、礼二部各四人,户、兵二部各十人,刑部
六人,工部九人。)副理事官六十有五人,(吏部六人,户、兵二部各十有六人,
礼部七人,刑部八人,工部十有二人。)额哲库二人。
顺治元年,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理事官为郎中,副理事官为员外郎,
额哲库为主事。初置增减无恒。时满洲尚书,满、汉左、右侍郎,亦无员限。汉
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衔。(非翰林出身者不兼。寻罢。)本部郎中,满洲四人,
(十二年增四人。光绪十三年增文选一人。)汉军二人,(雍正五年省。)满、
蒙员外郎八人,(十二年省蒙古缺。十八年复置蒙古八人,康熙元年省,五十七
年复置一人。)汉军六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四人。雍正五年并省。)满洲堂主
事、(清文、清汉文各二人。)司主事(光绪十三年增文选一人。)各四人,汉
军一人,汉司务二人。(四年省一人。十五年定满、汉各一人。各部同。)文选
司,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雍正五年增员外郎一人。光绪十三年各增一人。)
主事二人。(光绪十三年增一人。)考功、稽勋、验封三司,汉郎中、员外郎、
主事各一人。(雍正五年增考功主事一人。)并置笔帖式,分隶堂司。(各部同。)
五年,定满、汉尚书各一人。(七年增满洲一人,十年省。)十五年,省启心郎,
定满、汉左、右侍郎各一人。康熙五十七年,增置蒙古郎中、主事各一人。雍正
元年,以大学士领部事。嘉庆四年,更命亲王综之,(寻罢。)改满洲员外郎、
主事各一人为宗室员缺。六年,复以大学士管部,自是为定制。光绪二十三年,
澄汰书吏,增文选、考功二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满、汉参用。)三
十二年,定尚书,左、右侍郎,左、右丞、参各一人。(丞、参品秩,详新官制
外务部。)

[发帖际遇]: 林风看到神仙姐姐蜡像,叩了一千个响头,蒲团被磕破了,发现里面有银两5.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1-21 2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