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楼主: 林风

宋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初,经制熙河边防财用司奏于岷州川荔川闾川砦、通远军熟羊砦置牧养
十监,议者继言蕃马法,帝欲试之近甸。六年,手诏枢密院:“牧马重事,经始
之际,宜得左右近臣以总其政。今自雾泽陂牧马所造法,始于畿内置十监,以次
推之诸路。宜令枢密院都承旨张诚一、副都承旨张山甫经度制置,权不隶尚书驾
部及太仆寺。有当自朝廷处分者,枢密院主之。”已而其说皆不效。八年,同提
举经度制置曹诵言:“自崇仪副使温从吉建议创孳生监,迨今二年,驹不蕃而死
者益众。”乃命御史台校核,自置监以来,得驹不及一分四厘,马死已十分之六。
于是责议者及提举官,而罢畿内十监。
元祐初,议兴废监,以复旧制。于是诏库部郎中郭茂恂往陕西、河东所当置
监,寻又下河北陕西转运、提点刑狱司按行河、渭、并、晋之间牧田以闻。时已
罢保甲,教骑兵,而还户马于民。于是右司谏王岩叟言:“兵之所恃在马,而能
蕃息之者,牧监也。昔废监之初,识者皆知十年之后天下当乏马。已而不待十年,
其弊已见,此甚非国之利也。乞收还户马三万,复置监如故,监牧事委之转运官,
而不专置使。今郓州之东平,北京之大名、元城,卫州之淇水,相州之安阳,洺
州之广平监,以及瀛、定之间棚塞草地疆画具存,使臣牧卒大半犹在,稍加招集,
则指顾之间措置可定,而人免纳钱之害,国收牧马之利,岂非计之得哉?又况废
监以来,牧地之赋民者,为害多端,若复置监牧而收地入官,则百姓戴恩,如释
重负矣。”自是,洛阳、单镇、原武、淇水、东平、安阳等监皆复。
初,熙宁中,并天驷四监为二,而左、右天厩坊亦罢。至是,复左、右天厩
坊。时又有旨,内外马事并隶太仆寺,不由驾部而达尚书省。兵部尚书王存、右
司谏王觌言:“先帝讲求历代之法,正省、台、寺、监之职,上下相继,各有统
制。其间或濡滞不通,宜量加裁正,不可因而隳紊。”言不果行。又诏旧属群牧
司者专隶太仆寺,直达枢密院,不由尚书省及驾部。至崇宁中,始诏如元丰旧制。
绍圣初,用事者更以其意为废置,而时议复变。太仆寺言,府界牧田,占佃
之外,尚存三千余顷,议复畿内孳生十监。诏以庄宅副使麦文昞、内殿崇班王
景俭充提举。后二年而给地牧马之政行矣。
先是,知任县韩筠等建议,凡授民牧田一顷,为官牧一马而蠲其租。县籍其
高下、老壮、毛色,岁一阅,亡失者责偿,已佃牧田者依上养马。知邢州张赴上
其说,且谓授田一顷为官牧一马,较陕西沿边弓箭脾既养马又戍边者为优,试之
一监一县,当有利而无害。枢密院是其请,且言:“熙宁中,罢诸监以赋民,岁
收缗钱至百余万。元祐初,未尝讲明利害,惟务罢元丰、熙宁之政,夺已佃之田
而复旧监。桑枣井庐多所毁伐,监牧官吏为费不赀,牧卒扰民,棚井抑配,为害
非一。盖自复监以来,臣僚屡陈公私之害。若循元祐仓卒更张之法,久当益弊。
且左右厢今岁籍马万三千有奇,堪配军者无几,惟沙苑六千疋愈于他监。今赴等
所陈授田养马,既蠲其租不责以孳息,而不愿者无所抑勒,又限以尺寸,则缓急
皆可用之马矣。”乃具为条画,下太仆寺,应监牧州县悉行之。
时殿中侍御史陈次升言:“给地牧马,其初始于邢州守令之请,未尝下监司
详度。诸路各有利害,既不可知。民居与田相远者,难就耕牧。一顷之地所直不
多,而亡失责偿,为钱四五十千,必非人情所愿。”言竟不行。时同知枢密院者,
曾布也。
四年,遂废淇水、单镇、安阳、洛阳、原武监,罢提点所及左右厢,惟存东
平、沙苑二监。曾布自叙其事曰:“元祐中,复置监牧,两厢所养马止万三千匹,
而不堪者过半。今既以租钱置蕃落十指挥于陕西,养马三千五百。又人户愿养者
亦数千,而所存两监各可牧万马。马数多于旧监,而所省官吏之费非一,近世良
法,未之能及。”时三省皆称善。其后,沙苑复隶陕西买马监牧司,而东平监仍
废。
崇宁元年,有司较诸路田养马之数,凡一千八百疋有奇,而河北西路占一千
四百,他路自二百匹以下,至河东路仅九匹,而开封府界、京西南路、京东东路
皆无应募者。盖法虽已具,而犹未及行也。
大观元年,尚书省言:“元祐置监,马不蕃息,而费用不赀。今沙苑最号多
马,然占牧田九千余顷,刍粟、官曹岁费缗钱四十余万,而牧马止及六千。自元
符元年至二年,亡失者三千九百。且素不调习,不中于用。以九千顷之田、四十
万缗之费,养马而不适于用,又亡失如此,利害灼然可见。今以九千顷之田,计
其硗瘠,三分去一,犹得良田六千顷。以直计之,顷为钱五百余缗,以一顷募一
马,则人得地利,马得所养,可以绍述先帝隐兵于农之意。请下永兴军路提点刑
狱司及同州详度以闻。俟见实利,则六路新边闲田,当以次推行。时熙河兰湟路
牧马司又请兼募愿养牝马者,每收三驹,以其二归官,一充赏,诏行之。是岁,
臣僚言岷州应募养马者至万余匹,于是自守贰而下,递赏有差。明年,诏熙河路
应县、镇、城、砦、关、堡官并兼管干给地牧事。四年,复罢京东西路给地牧马,
复东平监。
政和二年,诏诸路复行给地牧马,复罢东平监。五年,提举河东给地牧马尚
中行以奏报稽违,且欲擅更法,诏授远小监当官。于是人皆趣令,牧守、提举以
率先就绪迁官第赏者甚众。七年,有司言给地增牧,法成令具,诸路告功。乃下
诸路春秋集教,以备选用。令下,奉行之者益力。
蔡京既罢政,新用事者更言其不便。宣和二年,诏罢政和二年以来给地牧马
条令,收见马以给军,应牧田及置监处并如旧制。又复东平监。凡诸监兴罢不一,
而沙苑监独不废。自给地牧马之法罢,三年而复行。时牧田已多所给占,乃诏见
管及已拘收,如官司辄复请占者,以违制论。
六年,又诏立赏格,应牧马通一路及三千匹,州通县及一千,县及三百,其
提点刑狱、守令各迁一官,倍者更减磨勘年。于是诸路应募牧马者为户八万七千
六百有奇,为马二万三千五百。既推赏如上诏,而兵部长贰亦以兼总八路马政迁
官。然北方有事,而马政亦急矣。
靖康元年,左丞李纲言:“祖宗以来,择陕西、河东、河北美水草高凉之地,
置监凡三十六所,比年废罢殆尽。民间杂养以充役,官吏便文以塞责,而马无复
善者。今诸军阙马者太半,宜复旧制,权时之宜,括天下马,量给其直,不旬日
间,则数万之马,犹可具也。”然时已不能尽行其说矣。
保甲养马者,自熙宁五年始。先是,中书省、枢密院议其事于上前,文彦博、
吴充言:“国马宜不可阙。今法,马死者责偿,恐非民愿。”安石以为令下而京
畿投牒者已千五百户,决非出于驱迫,持论益坚。五月,诏开封府界诸县保甲愿
牧马者听,仍以陕西所市马选给之。
六年,曾布等承诏上其条约:凡五路义勇保甲愿养马者,户一匹,物力高愿
养二匹者听,皆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令自市,毋或强与。府界毋过三千
匹,五路毋过五千匹。袭逐盗贼外,乘越三百里者有禁。在府界者,免体量草二
百五十束,加给以钱布;在五路者,岁免折变缘纳钱。三等以上,十户为一保;
四等以下,十户为一社,以待病毙逋偿者。保户马毙,保户独偿之;社户马毙,
社户半偿之。岁一阅其肥瘠,禁苛留者。凡十四条,先从府界颁焉。五路委监司、
经略司、州县更度之。于是保甲养马行于诸路矣。
时河东骑军马万一千余匹,番戍率十年一周。议欲省费,乃行《五路义勇保
甲养马法》。兵部言:“河东正军马九千五百匹,请权罢官给,以义勇保甲马五
千补之以合额。俟正军马不及五千,始行给配。”下中书、枢密院。枢密院以为:
“官养一马,岁为钱二十七千。民养一马,才免折变缘纳钱六千五百,折米而输
其直,为钱十四千四百,余皆出于民,决非所愿。况减军马五千匹,边防事宜何
所取备?若存官军马如故,渐令民间从便牧马,不以五千为限,于理为可。”中
书谓:“官养一马,以中价率之,为钱二十七千。募民牧养,可省杂费八万余缗。
计前二年官马死,倍于保甲马。而保甲有马,可以习战御盗,公私两便。”帝卒
从枢密院议。九年,京畿保甲养马者罢给钱布,止免输草而增马数。
元丰六年,取河东路保甲十分之二以教骑战,且以本路盐息钱给之。每二十
五千令市一马,仍以五年为限。
七年,诏京东、西路保甲免教阅,每都保养马五十匹,匹给钱十千,限京东
以十年,京西十五年而数足。置提举保甲马官,京西以吕公雅,京东以霍翔领之。
罢乡村物力养马之令,养户马者免保甲马,皆翔所陈也。
翔及公雅既领提举事,多所建白。请借常平钱,每路五万缗,付州县出息,
以赏马之充肥及孳息者。愿以私马印为保马者听。养马至三匹,蠲役外,每疋许
次丁一人赎杖罪之非侵损于人者。诏悉从之。公雅又令每都岁市二十匹,限十五
年者促为二年半。京西不产马,民贫乏益不堪,上虑有司责数过多,百姓未喻上
意,诏如元令,稍增其数。公雅乃请每都岁市八匹,限以八年,山县限以十年。
翔又奏本路马已及万匹,请令诸县弓手各养一匹,以赎失捕之罪。
哲宗嗣位,言新法之不便者,以保马为急。乃诏曰:“京东、西保马,期限
极宽。有司不务循守,遂致烦扰。先帝已尝手诏诘责,今犹未能遵守。其两路市
马年限并如元诏。”寻又诏以两路保马分配诸军,余数付太仆寺,不堪支配者斥
还民户而责官直。翔、公雅皆以罪去,而保马遂罢。
户马者,庆历中,尝诏河北民户以物力养马,以备官买。熙宁二年,河北察
访使曾孝宽以为言,始参考行之。是时,诸监既废,仰给市马,而义勇保甲马复
从官给,朝廷以乏马为忧。
元丰三年春,以王拱辰之请,诏开封府界、京东西、河北、陕西、河东路州
县户各计资产市马,坊郭家产及三千缗、乡村五千缗、若坊郭乡村通及三千缗以
上者,各养一马,增倍者马亦如之,至三疋止。马以四尺三寸以上,齿限八岁以
下,及十五岁则更市如初,籍于提举司。于是诸道各上其数,开封府界四千六百
九十四,河北东路六百一十五,西路八百五十四,秦凤等路六百四十二,永兴路
一千五百四十六,河东路三百六十六,京东东路七百一十七,西路九百二十二,
京西南路五百九十,北路七百一十六。
时初立法,上虑商贾乘时高直以病民,命以群牧司骁骑以上千疋出市,以平
其直。熙宁中,尝令德顺军蕃部养马,帝问其利害。王安石谓:“今坊、监以五
百缗得一马,若委之熙河蕃部,当不至重费。蕃部地宜马,且以畜牧为生,诚为
便利。”已而得驹庳劣,亡失者责偿,蕃部苦之,其法寻废。至是,环庆路经略
司复言已檄诸蕃部养马,诏阅实及格者一匹支五缣,鄜延、秦凤、泾原路准此。
时西方用兵,颇调户马以给战骑,借者给还,死则偿直。七年,遂诏河东、
鄜延、环庆路各发户马二千以给正兵,河东就给本路,鄜延益以永兴军等路及京
西坊郭马,环庆益以秦凤等路及开封府界马。
户马既配兵,后遂不复补。京东、西既更为保马,诸路养马指挥至八年亦罢。
其后给地牧马,则亦本于户马之意云。
至于收市,则仍嘉祐之制,置买马司于原渭州、德顺军,而增为招市之令。
后开熙河,则更于熙河置买马司,而以秦州买马司隶焉。八年,遂置熙河路买马
场六,而原、渭、德顺诸场皆废。继又置熙河岷州、通远军、永宁砦等场,而德
顺军置马场亦复。先是,麟府路上所市马三百,以其直增于熙河而又多羸惫,乃
罢本路博易,令军马司自市。时又以边臣之议,市岢岚、火山军土产马以增战骑。
既又以边人盗马越疆以趣利,寻皆罢之。自是,国马专仰市于熙河、秦凤矣。
熙宁七年,熙河用兵,马道梗绝。乃诏知成都府蔡延庆兼提举戎、黎州买马,
以经度其事。明年,延庆言:“威、雅、嘉、泸、文、龙州,地接乌蛮、西羌,
皆产善马。请委知州、砦主,以锦采、茶、绢招市。”未及施行,会威、茂州夷
人盗边,及西边马已至,八月,遂诏罢提举戎、黎买马。
元丰中,军兴乏马。六年,复命知成都吕大防同成都府、利州路转运司,经
制边郡之可市马者,遂制嘉州中镇砦、雅州灵关等买马场,而马皆不至。元祐初,
乃罢之。
元祐中,尝诏以蜀马给陕西军,以陕西马赴京师。崇宁五年,增黎州市马至
四千疋。然凡云蜀马者,惟沈黎所市为多,其他如戎、泸等州,岁与蛮人为市,
第存优恤,数马以给其直。大观初,又诏播州夷界巡检杨荣,许岁市马五十疋于
南平军,其给赐视戎州之数。
熙宁中,罢券马而专于招市,岁省三司钱二十万缗。自马不下槽出牧,三司
得复给刍秣之费更相补除,而三司岁偿群牧者,为缗钱十万,以增市马。券马之
罢已久,绍圣初,提举买马陆师闵奏复行之,令蕃汉商人愿以马结券进卖者,先
从诸场验印,各具其直给券,送太仆寺偿之。其说以为券马既盛行,则纲马可罢。
行之三年,枢密院言券马死不及厘,而纲马之死十倍。乃赐师闵金帛,加集贤修
撰,以赏其功。时议既不以券马为是,主管买马阎令亦言其枉费。然曾布力行之。
崇宁中,乃诏买马一遵元丰法。
市马之官,自嘉祐中,始以陕西转运使兼本路监牧买马事,后又以制置陕西
解盐官同主之。熙宁中,始置提举熙河路买马,命知熙州王韶为之,而以提点刑
狱为同提举。
八年,提举茶场李杞言:“卖茶买马,固为一事。乞同提举买马。”诏如其
请。十年,又置群牧行司,以往来督市马者。
元丰三年,复罢为提举买马监牧司。四年,群牧判官郭茂恂言:“承诏议专
以茶市马,以物帛市谷,而并茶马为一司。臣闻顷时以茶易马,兼用金帛,亦听
其便。近岁事局既分,专用银绢、钱钞,非蕃部所欲。且茶马二者,事实相须。
请如诏便。”奏可。仍诏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用。自是蕃马至者稍众。六年,
买马司复罢兼茶事。七年,更诏以买马隶经制熙河财用司。经制司罢,乃复故。
自李杞建议,始于提举茶事兼买马,其后二职分合不一。崇宁四年,诏曰:
“神宗皇帝厉精庶政,经营熙河路茶马司以致国马,法制大备。其后监司欲侵夺
其利以助籴买,故茶利不专,而马不敷额。近虽更立条约,令茶马司总运茶博马
之职,犹虑有司苟于目前近利,不顾悠久深害。三省其谨守已行,毋辄变乱元丰
成法。”自是职任始一。
市马之数,以时增损。初,原、渭、德顺凡三岁共市马万七千一百匹,而群
牧判官王诲言:“嘉祐六年以前,秦州券马岁至者万五千匹。今券马法坏,请令
增市,而优使臣之赏。”熙宁三年,乃诏泾、原、渭、德顺岁买万匹,三年而会
之,以十分为率,及六分七厘者进一官,余分又析为三等,每增一等者更减磨勘
年。自是,市马之赏始优矣。时诲上《马政条约》,诏颁行之。其后,熙河市马
岁增至万五千。绍圣中,又增至二万匹,岁费五十万缗。后遂以为定额,特诏增
市者不在此数。
崇宁四年,提举程之邵、孙鳌抃以额外市战马及二万匹,各迁一官。鳌抃仍
赐三品服。大观元年,庞寅孙等又以买御前良马及三万疋,推恩如之邵例。宣和
中,宇文常、何渐等更以遵用元丰成法,省费不赀,各加职迁官。时如此类颇众。
赏典优滥,官属利于多市马,取充数而已。
支配。旧制,自御马而下,次给赐臣僚,次诸军,而驿马为下。
熙宁初,枢密院言:“祖宗时,臣僚任边职者,或赐带甲马,示不忘疆埸之
事。承平日久,侥幸滋长。请应使臣閤门祗候以上,充三路路分州军总管、钤辖
之类,赐马价如故,余皆罢给。”奏可。十年,群牧司又言:“去岁给安南行营
及两省、宗室、诸班直及诸军、诸司马总三千余匹,未支者犹二千。请裁宗室以
下所给马,诸司停给。”从之。自罢监至此,始阙马矣。
熙宁初,诏河北骑军如陕西、河东社马例立社,更相助钱以市马,而递增官
直。寻出奉宸库珠十余万以充其费。其后,陕西马社苦于敛率。元丰中,乃诏本
路罢其法,更从买马司给之。时又诸路置将,马不能尽给,则给其直,而委诸将
自市。其在熙河兰会路者,即以为买马之数。
初,内外诸军给马,例不及其元额,视其阙之多寡,以分数填配。元丰更立
为定制,凡诸军阙马应给者,在京、府界、京东西、河东、陕西路无过十之七,
河北路十之六。然其后诸军阙马者多,绍圣三年,乃诏提举陆师闵于岁额外市马
三万匹,给鄜延、环庆路正兵,余支弓箭手,仍权不限分数。
宣和初,真定、中山、高阳等路乏马,复给度僧牒,令帅臣就市,以补诸军
之阙。
高宗绍兴二年,置马监于饶州,守卒领之,择官田为牧地,复置提举。俄废。
四年,置监临安之余杭及南荡。
十九年,诏:“马五百匹为一监,牡一而牝四。监为四群。岁产驹三分及毙
二分以上,有赏罚。”帝谓辅臣曰:“议者言南地不宜牧马。昨自牧养,今二三
年,已得马数百。”先是,川路所置马,岁牧于镇江。是年春,上以未见蕃息,
遂分送江上诸军。后又置监郢、鄂间,牝牡千,十余年仅生二十驹,且不可用,
乃已。故凡战马,悉仰秦、川、广三边焉。
秦马旧二万,乾道间,秦、川买马额岁万一千九百有奇,川司六千,秦司五
千九百。益、梓、利三路漕司,岁出易马?绢十万四千疋。成都、利州路十一
州,产茶二千一百二万斤。茶马司所收,大较若此。庆元初,合川、秦两司为万
一千十有六。嘉泰末,合两司为万二千九十四。
然累岁市易,多不及额。盖南渡前,市马分而为二:其一曰战马,生于西邮,
良健可备行阵,今宕昌、峰贴峡、文州所产是也;其二曰羁縻马,产西南诸蛮,
短小不及格,今黎、叙等五州所产是也。羁縻马每纲五十,其间良者不过三五,
中等十数,余皆下等,不可服乘。守贰贪赏格,以多为贵。经涉险远,且纲卒盗
其刍粟,道毙者相望。
成都府马务,岁发江上诸军马凡五十八纲,月券钱米二百缗,岁计万一千六
百缗。兴元府马务,岁发三衙马百二十纲,其费称是。率未尝如数,盖茶马司靳
钱帛,马至,价不即偿致然也。
旧蕃蛮中马,良驽有定价。绍兴中,张松为黎卒,欲马溢额觊赏,乃高直市
之。夷人无厌,邀求滋甚。后邛部川蛮恃功。赵彦博始以细茶、锦与之。而夷人
每贸马,以茶、锦不堪藉口”
庆元中,金人既失冀北地,马至秦司亦罕。旧川、秦市马赴密院,多道毙者。
绍兴二十七年,诏川马不赴行在,分隶江上诸军,镇江、建康、荆、鄂军各七百
五十,江、池军各五百,殿前司二千五百,马司、步司各千,川马良者二百进御。
此十九年所定格也。
广马者,建炎末,广西提举峒丁李棫请市马赴行在。绍兴初,隶经略司。
三年,即邕州置司提举,市于罗殿、自杞、大理诸蛮。未几,废买马司,帅臣领
之。七年,胡舜陟为帅,岁中市马二千四百,诏赏之。其后马益精,岁费黄金五
镒,中金二百五十镒,锦四百,絁四千,廉州盐二百万斤,得马千五百。须四
尺二寸已上乃市之。其直为银四十两,每高一寸增银十两,有至六七十两者。土
人云,尤驵骏者,在其产处,或博黄金二十两,日行四百里,第官价已定,不能
致此。
自杞诸蕃本自无马,盖转市之南诏。南诏,大理国也。乾道九年,大理人李
观音得等二十二人至横山砦求市马,知邕州姚恪盛陈金帛夸示之。其人大喜,出
一文书,称“利贞二年十二月”,约来年以马来。所求《文选》、《五经》、
《国语》、《三史》、《初学记》及医、释等书,恪厚遗遣之,而不敢上闻也。
岭南自产小驷,匹直十余千,与淮、湖所出无异。大理连西戎,故多马,虽互市
于广南,其实犹西马也。每择其良赴三衙,余以付江上诸军。
宝庆四年,两淮制府贸易北马五千余,而他郡亦往往市马不辍。咸淳末,有
纪智立者献谋,以为两淮军将、武官、巨室皆畜马,率三借二,二借一,一全起,
团结队伍,借助防江,各令饲马役夫自乘之官,优给月钱一年,以半年为约,江
面宁即放归。又云,陈岩守招信,团马至七千,出没张耀,此其验也。臣僚言:
宜仿祖宗遗意,亟谋和市马,如出一马,则免其某色力役。惟是川、秦之马,遵
陆则崇冈复岭,盘回斗绝;舟行则峡江湍急,滩碛险恶。每纲运,公私经费十倍,
而人马俱疲。上则耗国用,下则困州县。纲兵所经,甚于寇贼。虽臣僚条奏更迭,
终莫得其要领。岂马政各因风士之宜,而非东南之利欤?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一百九十九 志第一百五十二

◎刑法一
夫天有五气以育万物,木德以生,金德以杀,亦甚盭矣,而始终之序,相成
之道也。先王有刑罚以纠其民,则必温慈惠和以行之。盖裁之以义,推之以仁,
则震仇杀戮之威,非求民之死,所以求其生也。《书》曰:“士制百姓于刑之中,
以教祗德。”言刑以弼教,使之畏威远罪,导以之善尔。唐、虞之治,固不能废
刑也。惟礼以防之,有弗及,则刑以辅之而已。王道陵迟,礼制隳废,始专任法
以罔其民。于是作为刑书,欲民无犯,而乱狱滋丰,由其本末无序,不足相成故
也。
宋兴,承五季之乱,太祖、太宗颇用重典,以绳奸慝,岁时躬自折狱虑囚,
务底明慎,而以忠厚为本。海同悉平,文教浸盛。士初试官,皆习律令。其君一
以宽仁为治,故立法之制严,而用法之情恕。狱有小疑,覆奏辄得减宥。观夫重
熙累洽之际,天下之民咸乐其生,重于犯法,而致治之盛于乎三代之懿。元丰以
来,刑书益繁,已而憸邪并进,刑政紊矣。国既南迁,威柄下逮,州郡之吏亦
颇专行,而刑之宽猛系乎其人。然累世犹知以爱民为心,虽其失慈弱,而祖宗之
遗意盖未泯焉。今摭其实,作《刑法志》。
宋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则有《编敕》,一司、一路、一州、
一县又别有《敕》。建隆初,诏判大理寺窦仪等上《编敕》四卷,凡一百有六条,
诏与新定《刑统》三十卷并颁天下,参酌轻重为详,世称平允。太平兴国中,增
《敕》至十五卷,淳化中倍之。咸平中增至万八千五百五十有五条,诏给事中柴
成务等芟其繁乱,定可为《敕》者二百八十有六条,准律分十二门,总十一卷。
又为《仪制令》一卷。当时便其简易。大中祥符间,又增三十卷,千三百七十四
条。又有《农田敕》五卷,与《敕》兼行。
仁宗尝问辅臣曰:“或谓先朝诏令不可轻改,信然乎?”王曾曰:“此憸
人惑上之言也。咸平之所删,太宗诏令十存一二,去其繁密以便于民,何为不可?”
于是诏中外言《敕》得失,命官修定,取《咸平仪制令》及制度约束之在《敕》
者五百余条,悉附《令》后,号曰《附令敕》。天圣七年《编敕》成,合《农田
敕》为一书,视《祥符敕》损百有余条。其丽于法者,大辟之属十有七,流之属
三十有四,徒之属百有六,杖之属二百五十有八,笞之属七十有六。又配隶之属
六十有三,大辟而下奏听旨者七十有一。凡此,皆在律令外者也。既颁行,因下
诏曰:“敕令者,治世之经,而数动摇则众听滋惑,何以训迪天下哉?自今有司
毋得辄请删改。有未便者,中书、枢密院以闻。”然至庆历,又复删定,增五百
条,别为《总例》一卷。后又修《一司敕》二千三百十有七条,《一路敕》千八
百二十有七条,《一州》、《一县敕》千四百五十有一条。其丽于法者,大辟之
属总三十有一,流之属总二十有一,徒之属总百有五,杖之属总百六十有八,笞
之属总十有二。又配隶之属总八十有一,大辟而下奏听旨者总六十有四。凡此,
又在《编敕》之外者也。
嘉祐初,因枢密使韩琦言,内外吏兵奉禄无著令,乃命类次为《禄令》。三
司以驿料名数,著为《驿令》。琦又言:“自庆历四年,距嘉祐二年,敕增至四
千余条,前后牴牾。请诏中外,使言《敕》得失,如天圣故事。”七年,书成。
总千八百三十四条,视《庆历敕》,大辟增六十,流增五十,徒增六十有一,杖
增七十有三,笞增三十有八。又配隶增三十,大辟而下奏听旨者增四十有六。又
别为《续附令敕》三卷。
神宗以律不足以周事情,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以敕,乃更其目曰敕、令、格、
式,而律恒存乎敕外。熙宁初,置局修敕,诏中外言法不便者集议更定,择其可
恒采者赏之。元丰中,始成书二十有六卷,复下二府参订,然后颁行。帝留意法
令,每有司进拟,多所是正。尝谓:“法出于道,人能体道,则立法足以尽事。”
又曰:“禁于已然之谓敕,禁于未然之谓令,设于此以待彼之谓格,使彼效之之
谓式。修书者要当识此。”于是凡入笞、杖、徒、流、死,自名例以下至断狱,
十有二门,丽刑名轻重者,皆为敕。自品官以下至断狱三十五门,约束禁止者,
皆为令。命官之等十有七,吏、庶人之赏等七十有七,又有倍、全、分、厘之级
凡五等,有等级高下者皆为格。表奏、帐籍、关牒、符檄之类凡五卷,有体制模
楷者皆为式。
元祐初,中丞刘挚言:“元丰编修敕令,旧载敕者多移之令,盖违敕法重,
违令罪轻,此足以见神宗仁厚之德。而有司不能推广,增多条目,离析旧制,因
一言一事,辄立一法,意苛文晦,不足以该事物之情。行之几时,盖已屡变。宜
取庆历、嘉祐以来新旧敕参照,去取删正,以成一代之典。”右谏议孙觉亦言烦
细难以检用。乃诏挚等刊定。哲宗亲政,不专用元祐近例,稍复熙宁、元丰之制。
自是用法以后冲前,改更纷然,而刑制紊矣。
崇宁元年,臣僚言:“有司所守者法,法所不载,然后用例。今引例破法,
非理也。”乃令各曹取前后所用例,以类编修,与法妨者去之。寻下诏追复元丰
法制,凡元祐条例悉毁之。
徽宗每降御笔手诏,变乱旧章。靖康初,群臣言:“祖宗有一定之法,因事
改者,则随条贴说,有司易于奉行。蔡京当国,欲快己私,请降御笔,出于法令
之外,前后牴牾,宜令具录付编修敕令所,参用国初以来条法,删修成书。”诏
从其请,书不果成。
高宗播迁,断例散逸,建炎以前,凡所施行,类出人吏省记。三年四月,始
命取嘉祐条法与政和敕令对修而用之。嘉祐法与见行不同者,自官制、役法外,
赏格从重,条约从轻。绍兴元年,书成,号《绍兴敕令格式》,而吏胥省记者亦
复引用。监察御史刘一止言:“法令具在,吏犹得以为奸,今一切用其所省记,
欺蔽何所不至?”十一月,乃诏左右司、敕令所刊定省记之文颁之。时在京通用
敕内,有已尝冲改不该引用之文,因大理正张柄言,亦诏删削。十年,右仆射秦
桧上之。然自桧专政,率用都堂批状、指挥行事,杂入吏部续降条册之中,修书
者有所畏忌,不敢删削,至与成法并立。吏部尚书周麟之言:“非天子不议礼,
不制度,不考文。”乃诏削去之。
至乾道时,臣僚言:“绍兴以来,续降指挥无虑数千,牴牾难以考据。”诏
大理寺官详难,定其可否,类申刑部,以所隶事目分送六部长贰参详。六年,刑
部侍郎汪大猷等上其书,号《乾道敕令格式》,八年,颁之。当是时,法令虽具,
然吏一切以例从事,法当然而无例,则事皆泥而不行,甚至隐例以坏法,贿赂既
行,乃为具例。
淳熙初,诏除刑部许用乾道刑名断例,司勋许用获盗推赏例,并乾道经置条
例事指挥,其余并不得引例。既而臣僚言:“乾道新书,尚多牴牾。”诏户部尚
书蔡洸详定之,凡删改九百余条,号《淳熙敕令格式》。帝复以其书散漫,用法
之际,官不暇偏阅,吏因得以容奸,令敕令所分门编类为一书,名曰《淳熙条法
事类》,前此法令之所未有也。四年七月,颁之。淳熙末,议者犹以新书尚多遗
阙,有司引用,间有便于人情者。复令刑部详定,迄光宗之世未成。庆元四年,
右丞相京镗始上其书,为百二十卷,号《庆元敕令格式》。
理宗宝庆初,敕令所言:“自庆元新书之行,今二十九年,前指挥殆非一事,
或旧法该括未尽,文意未明,须用续降参酌者;或旧法元无,而后因事立为成法
者;或已有旧法,而续降不必引用者;或一时权宜,而不可为常法者。条目滋繁,
无所遵守,乞考定之。”淳祐二年四月,敕令所上其书,名《淳祐敕令格式》。
十一年,又取庆元法与淳祐新书删润。其间修改者百四十条,创入者四百条,增
入者五十条,删去者十七条,为四百三十卷。度宗以后,遵而行之,无所更定矣。
其余一司、一路、一州、一县《敕》,前后时有增损,不可胜纪云。
五季衰乱,禁罔烦密。宋兴,削除苛峻,累朝有所更定。法吏浸用儒臣,务
存仁恕,凡用法不悖而宜于时者著之。太祖受禅,始定折杖之制。凡流刑四:加
役流,脊杖二十,配役三年;流三千里,脊杖二十,二千五百里,脊杖十八,二
千里,脊杖十七,并配役一年。凡徒刑五:徒三年,脊杖二十;徒二年半,脊杖
十八;二年,脊杖十七;一年半,脊杖十五;一年,脊杖十三。凡杖刑五:杖一
百,臀杖二十;九十,臀杖十八;八十,臀杖十七;七十,臀杖十五;六十,臀
杖十三。凡笞刑五:笞五十,臀杖十下;四十、三十,臀杖八下;二十、十,臀
杖七下。常行官杖如周显德五年制,长三尺五寸,大头阔不过二寸,厚及小头径
不得过九分。徒、流、笞通用常行杖,徒罪决而不役。
先是,藩镇跋扈,专杀为威,朝廷姑息,率置不问,刑部按覆之职废矣。建
隆三年,令诸州奏大辟案,须刑部详覆。寻如旧制:大理寺详断,而后覆于刑部。
凡诸州狱,则录事参军与司法掾参断之。自是,内外折狱蔽罪,皆有官以相覆察。
又惧刑部、大理寺用法之失,别置审刑院谳之。吏一坐深,或终身不进,由是皆
务持平。
唐建中令:窃盗赃满三匹者死。武宗时,窃盗赃满千钱者死。宣宗立,乃罢
之。汉乾祐以来,用法益峻,民盗一钱抵极法。周初,深惩其失,复遵建中之制。
帝犹以其太重,尝增为钱三千,陌以八十为限。既而诏曰:“禁民为非,乃设法
令,临下以简,必务哀矜。窃盗之生,本非巨蠹。近朝立制,重于律文,非爱人
之旨也。自今窃盗赃满五贯足陌者死。”旧法,强盗持杖,虽不伤人,皆弃市。
又诏但不伤人者,止计赃论。令诸州获盗,非状验明白,未得掠治。其当讯者,
先具白长吏,得判,乃讯之。凡有司擅掠囚者,论为私罪。时天下甫定,刑典弛
废,吏不明习律令,牧守又多武人,率意用法。金州防御使仇超等坐故入死罪,
除名流海岛,自是人知奉法矣。
开宝二年五月,帝以暑气方盛,深念缧系之苦,乃下手诏:“两京诸州,令
长吏督狱掾,五日一检视,洒扫狱户,洗涤杻械。贫不能自存者给饮食,病者
给医药,轻系即时决遣,毋淹滞。”自是,每仲夏申敕官吏,岁以为常。帝每亲
录囚徒,专事钦恤。凡御史、大理官属,尤严选择。尝谓侍御史知杂冯炳曰:
“朕每读《汉书》,见张释之、于定国治狱,天下无冤民,此所望于卿也。”赐
金紫以勉之。八年,广州言:“前诏窃盗赃至死者奏裁,岭南遐远,覆奏稽滞,
请不俟报。”帝览奏,恻然曰:“海隅习俗,贪犷穿窬,固其常也。”因诏:
“岭南民犯窃盗,赃满五贯至十贯者,决杖、黥面、配役,十贯以上乃死。”
太宗在御,常躬听断,在京狱有疑者,多临决之,每能烛见隐微。太平兴国
六年,下诏曰:“诸州大狱,长吏不亲决,胥吏旁缘为奸,逮捕证佐,滋蔓逾年
而狱未具。自今长吏每五日一虑囚,情得者即决之。”复制听狱之限:大事四十
日,中事二十日,小事十日,不他逮捕而易决者,毋过三日。后又定令:“决狱
违限,准官书稽程律论,逾四十日则奏裁。事须证逮致稽缓者,所在以其事闻。”
然州县禁系,往往犹以根穷为名,追扰辄至破家。因江西转运副使张齐贤言,令
外县罪人五日一具禁放数白州。州狱别置历,长吏检察,三五日一引问疏理,月
具奏上。刑部阅其禁多者,命官即往决遣,冤滞则降黜州之官吏。会两浙运司亦
言:“部内州系囚满狱,长吏辄隐落,妄言狱空,盖惧朝廷诘其淹滞。”乃诏:
“妄奏狱空及隐落囚数,必加深谴,募告者赏之。”
先是,诸州流罪人皆锢送阙下,所在或寅缘细微,道路非理死者十恒六七。
张齐贤又请:“凡罪人至京,择清强官虑问。若显负沈屈,致罢官吏。且令只遣
正身、家属俟旨,其干系者免锢送。”乃诏:“诸犯徒、流罪,并配所在牢城,
勿复转送阙下。”
雍熙元年,令诸州十日一具囚帐及所犯罪名、系禁日数以闻,俾刑部专意纠
举。帝阅诸州所奏狱状,有系三百人者。乃令门留、寄禁、取保在外并邸店养疾
者,咸准禁数,件析以闻。其鞫狱违限及可断不断、事小而禁系者,有司驳奏之。
开封女子李尝击登闻鼓,自言无儿息,身且病,一旦死,家业无所付。诏本府随
所欲裁置之。李无它亲,独有父,有司因系之。李又诣登闻,诉父被絷。帝骇曰:
“此事岂当禁系,辇毂之下,尚或如此。天下至广,安得无枉滥乎?朕恨不能亲
决四方之狱,固不辞劳尔!”即日遣殿中侍御史李范等十四人,分往江南、两浙、
四川、荆湖、岭南审决刑狱。吏之弛怠者,劾其罪以闻;其临事明敏、刑狱无滞
者,亦以名上。始令诸州十日一虑囚。帝尝谓宰相曰:“御史台,阁门之前,四
方纲准之地。颇闻台中鞫狱,御史多不躬亲,垂帘雍容,以自尊大。鞫按之任,
委在胥吏,求无冤滥,岂可得也?”乃诏御史决狱必躬亲,毋得专任胥吏。又尝
谕宰臣曰:“每阅大理奏案,节目小未备,移文按覆,动涉数千里外,禁系淹久,
甚可怜也。卿等详酌,非人命所系,即量罪区分,勿须再鞫。”始令诸州笞、杖
罪不须证逮者,长吏即决之,勿复付所司。群臣受诏鞫狱,狱既具,骑置来上,
有司断已,复骑置下之州。凡上疑狱,详覆之而无疑状,官吏并同违制之坐。其
应奏疑案,亦骑置以闻。
二年,令窃盗满十贯者,奏裁;七贯,决杖、黥面、隶牢城;五贯,配役三
年,三贯,二年,一贯,一年。它如旧制。八月,复分遣使臣按巡诸道。帝曰:
“朕于狱犴之寄,夙夜焦劳,虑有冤滞耳。”十月,亲录京城系囚,遂至日旰。
近臣或谏劳苦过甚,帝曰:“傥惠及无告,使狱讼平允,不致枉桡,朕意深以为
适,何劳之有?”因谓宰相曰:“中外臣僚,若皆留心政务,天下安有不治者。
古人宰一邑,守一郡,使飞蝗避境,猛虎渡河。况能惠养黎庶,申理冤滞,岂不
感召和气乎?朕每自勤不怠,此志必无改易。或云有司细故,帝王不当亲决,朕
意则异乎是。若以尊极自居,则下情不能上达矣。”自是祁寒盛暑或雨雪稍愆,
辄亲录系囚,多所原减。诸道则遣官按决,率以为常,后世遵行不废,见各帝纪。
先是,太祝刁衎上疏言““古者投奸人于四裔,今乃远方囚人,尽归象阙,
配务役?神京天子所居,岂可使流囚于此聚役。《礼》曰:‘刑人于市,与众弃
之。’则知黄屋紫宸之中,非行法用刑之所。望自今外处罪人,勿许解送上京,
亦不留于诸务充役。御前不行决罚之刑,殿前引见司钳黥法具、敕杖,皆以付御
史、廷尉、京府。或出中使,或命法官,具礼监科,以重明刑谨法之意。”帝览
疏甚悦,降诏褒答,然不能从也。
三年,始用儒士为司理判官,令诸州讯囚,不须众官共视,申长吏得判乃讯
囚。刑部张佖言:“官吏枉断死罪者,请稍峻条章,以责其明慎。”始定制:
应断狱失入死刑者,不得以官减赎,检法官、判官皆削一任,而检法仍赎铜十斤,
长吏则停任。寻置刑部详覆官六员,专阅天下所上案牍,勿复遣鞫狱吏。置御史
台推勘官二十人,皆以京朝官为之。凡诸州有大狱,则乘传就鞫。陛辞日,帝必
临遣谕之曰:“无滋蔓,无留滞。”咸赐以装钱。还,必召问所推事状,著为定
令。自是,大理寺杖罪以下须刑部详覆。又所驳天下案牍未具者,亦令详覆乃奏。
判刑部李昌龄言:“旧制,大理定刑送部,详覆官入法状,主判官下断语,乃具
奏。至开宝六年,阙法直官,致两司共断定覆词。今宜令大理所断案牍,寺官印
署送详覆。得当,则送寺共奏,否即疏驳以闻。”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淳化初,始置诸路提点刑狱司,凡管内州府,十日一报囚帐。有疑狱未决,
即驰传往视之。州县稽留不决、按谳不实,长吏则劾奏,佐史、小吏许便宜按劾
从事。帝又虑大理、刑部吏舞文巧诋,置审刑院于禁中,以枢密直学士李昌龄知
院事,兼置详议官六员。凡狱上奏,先达审刑院,印讫,付大理寺、刑部断覆以
闻。乃下审刑院详议申覆,裁决讫,以付中书省。当,即下之;其未允者,宰相
覆以闻,始命论决。盖重慎之至也。凡大理寺决天下案牍,大事限二十五日,中
事二十日,小事十日。审刑院详覆,大事十五日,中事十日,小事五日。三年,
诏御史台鞫徒以上罪,狱具,令尚书丞郎、两省给舍以上一人亲往虑问。寻又诏:
“狱无大小,自中丞以下,皆临鞫问,不得专责所司。”自端拱以来,诸州司理
参军,皆帝自选择,民有诣阙称冤者,亦遣台使乘传按鞫,数年之间,刑罚清省
矣。既而诸路提点刑狱司未尝有所平反,诏悉罢之,归其事转运司。
至道二年,帝闻诸州所断大辟,情可疑者,惧为有司所驳,不敢上其狱。乃
诏死事有可疑者,具狱申转运司,择部内详练格律者令决之,须奏者乃奏。
真宗性宽慈,尤慎刑辟。尝谓宰相曰:“执法之吏,不可轻授。有不称职者,
当责举主,以惩其滥。”审刑院举详议官,就刑部试断案三十二道,取引用详明
者。审刑院每奏案,令先具事状,亲览之,翌日,乃候进止,裁处轻重,必当其
罪。咸平四年,从黄州守王禹偁之请,诸路置病囚院,徒、流以上有疾者处之,
余责保于外。
景德元年,诏:“诸道州军断狱,内有宣敕不定刑名,止言当行极断者,所
在即寘大辟,颇乖平允。自今凡言处断、重断、极断、决配、朝典之类,未得论
决,具狱以闻。”
四年,复置诸路提点刑狱官。先是,帝出笔记六事,其一曰:“勤恤民隐,
遴柬庶官,朕无日不念也。所虑四方刑狱官吏,未尽得人,一夫受冤,即召灾沴。
今军民事务,虽有转运使,且地远无由周知。先帝尝选朝臣为诸路提点刑狱,今
可复置,仍以使臣副之,命中书、枢密院择官。”又曰:“河北、陕西,地控边
要,尤必得人,须性度平和有执守者。”亲选太常博士陈纲、李及,自余拟名以
闻,咸引对于长春殿遣之。内出御前印纸为历,书其绩效,代还,议功行赏。如
刑狱枉滥不能擿举,官吏旷弛不能弹奏,务从畏避者,寘以深罪。知审刑院朱巽
上言:“官吏因公事受财,证左明白,望论以枉法,其罪至死者,加役流。”从
之。御史台尝鞫杀人贼,狱具,知杂王随请脔RO之,帝曰:“五刑自有常制,
何为惨毒也。”入内供奉官杨守珍使陕西,督捕盗贼,因请“擒获强盗至死者,
望以付臣凌迟,用戒凶恶”。诏:“捕贼送所属,依法论决,毋用凌迟。”凌迟
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盖真宗仁恕,而惨酷之刑,祖宗亦
未尝用。
初,殿中侍御史赵湘尝建言:“圣王行法,必顺天道。汉制大辟之科,尽冬
月乃断。此古之善政,当举行之。且十二月为承天节,万方祝颂之时,而大辟决
断如故。况十一月一阳始出,其气尚微,议狱缓刑,所以助阳抑阴也。望以十一
月、十二月内,天下大辟未结正者,更令详覆;已结正者,未令决断。所在厚加
矜恤,扫除狱房,供给饮食、薪炭之属,防护无致他故。情可悯者,奏听敕裁。
合依法者,尽冬月乃断。在京大辟人,既当春孟之月,亦行庆施惠之时。伏望万
几之暇,临轩躬览,情可悯者,特从末减,亦所以布圣泽于无穷。况愚民之抵罪
未断,两月亦非淹延。若用刑顺于阴阳,则四时之气和,气和则百谷丰实,水旱
不作矣。”帝览奏,曰:“此诚嘉事。然古今异制,沿革不同,行之虑有淹滞,
或因缘为奸矣。”
天禧四年,乃诏:“天下犯十恶、劫杀、谋杀、故杀、斗杀、放火、强劫、
正枉法赃、伪造符印、厌魅咒诅、造妖书妖言、传授妖术、合造毒药、禁军诸军
逃亡为盗罪至死者,每遇十二月,权住区断,过天庆节即决之。余犯至死者,十
二月及春夏未得区遣,禁锢奏裁。”
在仁宗时,四方无事,户口蕃息,而克自抑畏,其于用刑尤慎。即位之初,
诏内外官司,听狱决罪,须躬自阅实,毋枉滥淹滞。刑部尝荐详覆官,帝记其姓
名,曰:“是尝失入人罪不得迁官者,乌可任法吏?”举者皆罚金。
狱疑者谳,所从来久矣。汉尝诏“谳而后不当谳者不为失”,所以广听察、
防缪滥也。时奏谳之法废。初,真宗尝览囚簿,见天下断死罪八百人,怃然动容,
语宰执曰:“杂犯死罪条目至多,官吏傥不尽心,岂无枉滥?故事,死罪狱具,
三覆奏,盖甚重慎,何代罢之?”遂命检讨沿革,而有司终虑淹系,不果行。至
是,刑部侍郎燕肃奏曰:“唐大辟罪,令尚书、九卿谳之。凡决死刑,京师五覆
奏,诸州三覆奏。贞观四年,断死罪三十九,开元二十五年,财五十八。今天下
生齿未加于唐,而天圣三年,断大辟二千四百三十六,视唐几至百倍。京师大辟
虽一覆奏,而州郡狱疑上请,法寺多所举驳,率得不应奏之罪,往往增饰事状,
移情就法,失朝廷钦恤之意。望准唐故事,天下死罪皆得覆奏。议者必曰待报淹
延。汉律皆以季秋论囚,唐自立春至秋分不决死刑,未闻淹留以害汉、唐之治也。”
下其章中书,王曾谓:“天下皆一覆奏,则必死之人,徒充满狴犴而久不得决。
诸狱疑若情可矜者,听上请。”
天圣四年,遂下诏曰:“朕念生齿之蕃,抵冒者众。法有高下,情有轻重,
而有司巧避微文,一切致之重辟,岂称朕好生之志哉?其令天下死罪情理可矜及
刑名疑虑者,具案以闻。有司毋得举驳。”其后,虽法不应奏、吏当坐罪者,审
刑院贴奏,率以恩释为例,名曰“贴放”。吏始无所牵制,请谳者多得减死矣。
先是,天下旬奏狱状,虽杖、笞皆申覆,而徒、流罪非系狱,乃不以闻。六
年,集贤校理聂冠卿请罢覆杖、笞,而徒以上虽不系狱,皆附奏。诏从其说。自
定折杖之制,杖之长短广狭,皆有尺度,而轻重无准,官吏得以任情。至是,有
司以为言,诏毋过十五两。
初,真宗时,以京师刑狱多滞冤,置纠察司,而御史台狱亦移报之。八年,
御史论以为非体,遂诏勿报。祖宗时,重盗剥桑柘之禁,枯者以尺计,积四十二
尺为一功,三功以上抵死。殿中丞于大成请得以减死论,下法官议,谓当如旧。
帝意欲宽之,诏死者上请。
刑部分四按,大辟居其一,月覆大辟不下二百数,而详覆官才一人。明道二
年,令四按分覆大辟,有能驳正死罪五人以上,岁满改官。法直官与详覆官分详
天下旬奏,狱有重辟,狱官毋预燕游迎送。凡上具狱,大理寺详断,大事期三十
日,小事第减十日。审刑院详议又各减半。其不待期满而断者,谓之“急按”。
凡集断急按,法官与议者并书姓名,议刑有失,则皆坐之。至景祐二年,判大理
寺司徒昌运言:“断狱有期日,而炎?曷之时,系囚淹久,请自四月至六月减期
日之半,两川、广南、福建、湖南如急按奏。”其后犹以断狱淹滞,又诏月上断
狱数,列大、中、小事期日,以相参考。
是岁,改强盗法:不持杖,不得财,徒二年;得财为钱万及伤人者,死。持
杖而不得财,流三千里;得财为钱五千者,死;伤人者,殊死。不持杖得财为钱
六千,若持杖罪不至死者,仍刺隶二千里外牢城。能告群盗劫杀人者第赏之,及
十人者予钱十万。既而有司言:“窃盗不用威力,得财为钱五千,即刺为兵,反
重于强盗,请减之。”遂诏至十千始刺为兵,而京城持杖窃盗,得财为钱四千,
亦刺为兵。自是盗法惟京城加重,余视旧益宽矣。
庆历五年,诏罪殊死者,若祖父母、父母年八十及笃疾无期亲者,列所犯以
闻。
承平日久,天下生齿益蕃,犯法者多,岁断大辟甚众,而有司未尝上其数。
嘉祐五年,判刑部李綖言:“一岁之中,死刑无虑二千余。夫风俗之薄,无甚
于骨肉相残;衣食之穷,莫急于盗贼。今犯法者众,岂刑罚不足以止奸,而教化
未能导其为善欤?愿诏刑部类天下所断大辟,岁上朝廷,以助观省。”从之。
凡在京班直诸军请粮,斗斛不足,出戍之家尤甚。仓吏自以在官无禄,恣为
侵渔。神宗谓非所以爱养将士之意,于是诏三司始立《诸仓丐取法》。而中书请
主典役人,岁增禄至一万八千九百余缗。凡丐取不满百钱,徒一年,每百钱则加
一等;千钱流二千里,每千钱则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其行货及过致者,减首
罪二等。徒者皆配五百里,其赏百千;流者皆配千里,赏二百千;满十千,为首
者配沙门岛,赏三百千,自首则除其罪。凡更定约束十条行之。其后内则政府,
外则监司,多仿此法。内外岁增吏禄至百余万缗,皆取诸坊场,河渡,市利,免
行、役剩息钱。久之,议臣欲稍缓仓法,编敕所修立《告捕获仓法给赏条》,自
一百千分等至三百千,而按问者减半给之,中书请依所定,诏仍旧给全赏,虽按
问,亦全给。吕嘉问尝请行货者宜止以不应为坐之,刑部始减其罪。及哲宗初,
尝罢重禄法,而绍圣复仍旧。
熙宁四年,立《盗贼重法》。凡劫盗罪当死者,籍其家赀以赏告人,妻子编
置千里;遇赦若灾伤减等者,配远恶地。罪当徒、流者,配岭表;流罪会降者,
配三千里,籍其家赀之半为赏,妻子递降等有差。应编配者,虽会赦,不移不释。
凡囊橐之家,劫盗死罪,情重者斩,余皆配远恶地,籍其家赀之半为赏。盗罪当
徒、流者,配五百里,籍其家赀三之一为赏。窃盗三犯,杖配五百里或邻州。虽
非重法之地,而囊橐重法之人,以重法论。其知县、捕盗官皆用举者,或武臣为
尉。盗发十人以上,限内捕半不获,劾罪取旨。若复杀官吏,及累杀三人,焚舍
屋百间,或群行州县之内,劫掠江海船栰之中,非重地,亦以重论。
凡重法地,嘉祐中始于开封府诸县,后稍及诸州。以开封府东明、考城、长
垣县,京西滑州,淮南宿州,河北澶州,京东应天府、濮、齐、徐、济、单、兖、
郓、沂州、淮阳军,亦立重法,著为令。至元丰时,河北、京东、淮南、福建等
路皆用重法,郡县浸益广矣。元丰敕,重法地分,劫盗五人以上,凶恶者,方论
以重法。绍圣后,有犯即坐,不计人数。复立《妻孥编管法》。至元符三年,因
刑部有请,诏改依旧敕。
先是,曾布建言:“盗情有重轻,赃有多少。今以赃论罪,则劫贫家情虽重,
而以赃少减免,劫富室情虽轻,而以赃重论死。是盗之生死,系于主之贫富也。
至于伤人,情状亦殊。以手足殴人,偶伤肌体,与夫兵刃汤火,固有间矣,而均
谓之伤。朝廷虽许奏裁,而州郡或奏或否,死生之分,特幸与不幸尔。不若一变
旧法,凡以赃定罪及伤人情状不至切害者,皆从罪止之法。其用兵刃汤火,情状
酷毒,及污辱良家,或入州县镇砦行劫,若驱虏官吏巡防人等,不以伤与不伤。
凡情不可贷者,皆处以死刑,则轻重不失其当矣。”及布为相,始从其议,诏有
司改法。未几,侍御史陈次升言:“祖宗仁政,加于天下者甚广。刑法之重,改
而从轻者至多。惟是强盗之法,特加重者,盖以禁奸宄而惠良民也。近朝廷改法,
诏以强盗计赃应绞者,并增一倍;赃满不伤人,及虽伤人而情轻者奏裁。法行之
后,民受其弊,被害之家,以盗无必死之理,不敢告官,而邻里亦不为之擒捕,
恐怨仇报复。故贼益逞,重法地分尤甚。恐养成大寇,以贻国家之患,请复行旧
法。”布罢相,翰林学士徐勣复言其不便,乃诏如旧法,前诏勿行。
先是,诸路经略、钤辖,不得便宜斩配百姓。赵抃尝知成都,乃言当独许成
都四路。王安石执不可,而中书、枢密院同立法许之。其后,谢景初奏:“成都
妄以便宜诛释,多不当。”于是中书复删定敕文,惟军士犯罪及边防机速,许特
断。及抃移成都,又请立法,御史刘孝孙亦为之请依旧便宜从事,安石寝其奏。
武臣犯赃,经赦叙复后,更立年考升迁。帝曰:“若此,何以戒贪吏?”故
命改法。熙宁六年,枢密都承旨曾孝宽等定议上之,大概仿文臣叙法而少增损尔。
七年,诏:“品官犯罪,按察之官并奏劾听旨。毋得擅捕系、罢其职奉。”
元丰二年,成都府、利路钤辖言:“往时川峡绢匹为钱二千六百,以此估赃,
两铁钱得比铜钱之一。近绢匹不过千三百,估赃二匹乃得一匹之罪,多不至重法。”
令法寺定以一钱半当铜钱之一。
元祐二年,刑部、大理寺定制:“凡断谳奏狱,每二十缗以上为大事,十缗
以上为中事,不满十缗为小事。大事以十二日,中事九日,小事四日为限。若在
京、八路,大事十日,中事五日,小事三日。台察及刑部举劾约法状并十日,三
省、枢密院再送各减半。有故量展,不得过五日。凡公案日限,大事以三十五日,
中事二十五日,小事十日为限。在京、八路,大事以三十日,中事半之,小事参
之一。台察及刑部并三十日。每十日,断用七日,议用三日。”
五年,诏命官犯罪,事干边防军政,文臣申尚书省,武臣申枢密院。中丞苏
辙言:“旧制,文臣、吏民断罪公案归中书,武臣、军士归枢密,而断例轻重,
悉不相知。元丰更定官制,断狱公案并由大理、刑部申尚书省,然后上中书省取
旨。自是断狱轻重比例,始得归一,天下称明焉。今复分隶枢密,必有罪同断异,
失元丰本意,请并归三省。其事干边防军政者,令枢密院同进取旨,则事体归一,
而兵政大臣各得其职。”六年,乃诏:“文武官有犯同按干边防军政者,刑部定
断,仍三省、枢密院同取旨。”
刑部论:“佃客犯主,加凡人一等。主犯之,杖以下勿论,徒以上减凡人一
等。谋杀盗诈、有所规求避免而犯者不减。因殴致死者不刺面,配邻州,情重者
奏裁。凡命士死于官或去位,其送徒道亡,则部辖将校、节级与首率众者徒一年,
情轻则杖百,虽自首不免。”
政和间,诏:“品官犯罪,三问不承,即奏请追摄;若情理重害而拒隐,方
许枷讯。迩来有司废法,不原轻重,枷讯与常人无异,将使人有轻吾爵禄之心。
可申明条令,以称钦恤之意。”又诏:“宗子犯罪,庭训示辱。比有去衣受杖,
伤肤败体,有恻朕怀。其令大宗正司恪守条制,违者以违御笔论。”又曰:“其
情理重害,别被处分。若罪至徒、流,方许制勘,余止以众证为定,仍取伏辨,
无得辄加捶考。其合庭训者,并送大宗正司,以副朕敦睦九族之意。”中书省言:
“《律》,‘在官犯罪,去官勿论’。盖为命官立文。其后相因,掌典去官,亦
用去官免罪,有犯则解役归农,幸免重罪。”诏改《政和敕》掌典解役从去官法。
左道乱法,妖言惑众,先王之所不赦,至宋尤重其禁。凡传习妖教,夜聚晓
散,与夫杀人祭祀之类,皆著于法,诃察甚严。故奸轨不逞之民,无以动摇愚俗。
间有为之,随辄报败,其事不足纪也。

[发帖际遇]: 林风看到神仙姐姐蜡像,叩了一千个响头,蒲团被磕破了,发现里面有银两2.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百 志第一百五十三

◎刑法二
律令者,有司之所守也。太祖以来,其所自断,则轻重取舍,有法外之意焉。
然其末流之弊,专用己私以乱祖宗之成宪者多矣。
乾德伐蜀之役,有军大校割民妻乳而杀之,太祖召至阙,数其罪。近臣营救
颇切,帝曰:“朕兴师伐罪,妇人何辜,而残忍至此!”遂斩之。
时郡县吏承五季之习,黩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开宝四年,王元吉守英
州,月余,受赃七十余万,帝以岭表初平,欲惩掊克之吏,特诏弃市。陕州民范
义超,周显德中,以私怨杀同里常古真家十二口,古真小子留留幸脱走,至是,
擒义超诉有司。陕州奏引赦当原,帝曰:“岂有杀一家十二人可以赦论邪?”命
正其罪。八年,有司言:“自三年至今,诏所贷死罪凡四千一百八人。”帝注意
刑辟,哀矜无辜,尝叹曰:“尧、舜之时,四凶之罪止于投窜。先王用刑,盖不
获已,何近代宪纲之密耶!”故自开宝以来,犯大辟,非情理深害者,多得贷死。
太平兴国六年,自春涉夏不雨,太宗意狱讼冤滥。会归德节度推官李承信因
市葱笞园户,病创死。帝闻之,坐承信弃市。
初,太祖尝决系囚,多得宽贷。而开封妇人杀其夫前室子,当徒二年,帝以
其凶虐残忍,特处死。至是,有泾州安定妇人,怒夫前妻之子妇,绝其吭而杀之。
乃下诏曰:“自今继母杀伤夫前妻子,及姑杀妇者,同凡人论。”雍熙元年,开
封寡妇刘使婢诣府,诉其夫前室子王元吉毒己将死。右军巡推不得实,移左军巡
掠治,元吉自诬伏。俄刘死。及府中虑囚,移司录司案问,颇得其侵诬之状,累
月未决。府白于上,以其毒无显状,令免死,决徒。元吉妻张击登闻鼓称冤,帝
召问张,尽得其状。立遣中使捕元推官吏,御史鞫问,乃刘有奸状,惭悸成疾,
惧其子发觉而诬之。推官及左、右军巡使等削任降秩;医工诈称被毒,刘母弟欺
隐王氏财物及推吏受赃者,并流海岛;余决罚有差。司录主吏赏缗钱,赐束帛。
初,元吉之系,左军巡卒系缚搒治,谓之“鼠弹筝”,极其惨毒。帝令以其法缚
狱卒,宛转号叫求速死。及解缚,两手良久不能动。帝谓宰相曰:“京邑之内,
乃复冤酷如此,况四方乎?”
端拱间,虏犯边郡,北面部署言:“文安、大城二县监军段重诲等弃城遁,
请论以军法。”帝遣中使就斩之。既行,谓曰:“此得非所管州军召之邪?往讯
之乃决。”使至,果讯得乾宁牒令部送民入居城,非擅离所部,遽释之。
咸平间,有三司军将赵永昌者,素凶暴,督运江南,多为奸赃。知饶州韩昌
龄廉得其状,乃移转运使冯亮,坐决杖停职。遂挝登闻鼓,讼昌龄与亮讪谤朝政,
仍伪刻印,作亮等求解之状。真宗察其诈,于便殿自临讯,永昌屈伏,遂斩之,
释亮不问,而昌龄以他事贬郢州团练副使。曹州民苏庄蓄兵器,匿亡命,豪夺民
产,积赃计四十万。御史台请籍其家,帝曰:“暴横之民,国有常法,籍之,斯
过也。”论如律。其纵舍轻重,必当于义,多类此。
凡岁饥,强民相率持杖劫人仓廪,法应弃市,每具狱上闻,辄贷其死。真宗
时,蔡州民三百一十八人有罪,皆当死。知州张荣、推官江嗣宗议取为首者杖脊,
余悉论杖罪。帝下诏褒之。遣使巡抚诸道,因谕之曰:“平民艰食,强取餱粮
以图活命尔,不可从盗法科之。”天圣初,有司尝奏盗劫米伤主,仁宗曰:“饥
劫米可哀,盗伤主可疾。虽然,无知迫于食不足耳。”命贷之。五年,陕西旱,
因诏:“民劫仓廪,非伤主者减死,刺隶他州,非首谋又减一等。”自是,诸路
灾伤即降敕,饥民为盗,多蒙矜减,赖以全活者甚众。司马光时知谏院,言曰:
“臣闻敕下京东、西灾伤州军,如贫户以饥偷盗斛斗因而盗财者,与减等断放,
臣窃以为非便。《周礼》荒政十有二,散利、薄征、缓刑、弛力、舍禁、去几,
率皆推宽大之恩以利于民,独于盗贼,愈更严急。盖以饥馑之岁,盗贼必多,残
害良民,不可不除。顷年尝见州县官吏,有不知治体,务为小仁。遇凶年,劫盗
斛斗,辄宽纵之,则盗贼公行,更相劫夺,乡村大扰,不免广有收捕,重加刑辟,
或死或流,然后稍定。今若朝廷明降敕文,豫言与减等断放,是劝民为盗也。百
姓乏食,当轻徭薄赋、开仓振贷以救其死,不当使之自相劫夺。今岁府界、京东、
京西水灾极多,严刑峻法以除盗贼,犹恐春冬之交饥民啸聚,不可禁御,又况降
敕以劝之。臣恐国家始于宽仁,而终于酷暴,意在活人而杀人更多也。”事报闻。
帝尝御迩英阁经筵,讲《周礼》“大荒大札,薄征缓刑”。杨安国曰:“缓
刑者,乃过误之民耳,当岁歉则赦之,悯其穷也。今众持兵杖劫粮廪,一切宽之,
恐不足以禁奸。”帝曰:“不然,天下皆吾赤子也。一遇饥馑,州县不能振恤,
饥莩所迫,遂至为盗,又捕而杀之,不亦甚乎?”
仁宗听断,尤以忠厚为主。陇安县民诬平民五人为劫盗,尉悉执之,一人掠
死,四人遂引服。其家辨于州,州不为理,悉论死。未几,秦州捕得真盗,陇州
吏当坐法而会赦,帝怒,特贬知州孙济为雷州参军,余皆除名流岭南。赐钱粟五
家,复其役三年。因下诏戒敕州县。广州司理参军陈仲约误入人死,有司当仲约
公罪应赎。帝谓审刑院张揆曰:“死者不可复生,而狱吏虽废,复得叙官。”命
特治之,会赦勿叙用。尚书比部员外郎师仲说请老,自言恩得任子,帝以仲说尝
失入人死罪,不与。其重人命如此。
时近臣有罪,多不下吏劾实,不付有司议法。谏官王贽言:“情有轻重,理
分故失,而一切出于圣断,前后差异,有伤政体,刑法之官安所用哉?请自今悉
付有司正以法。”诏可。近臣间有干请,辄为言官所斥。谏官陈升之尝言:“有
司断狱,或事连权幸,多以中旨释之。请有缘中旨得释者,劾其干请之罪,以违
制论。”许之。仁宗于赏罚无所私,尤不以贵近废法。屡戒有司:“被内降者,
执奏,毋辄行。”未尝屈法以自徇也。知虢州周日宣诡奏水灾,有司论请如上书
不实法。帝曰:“州郡多言符瑞,至水旱之灾,或抑而不闻。今守臣自陈垫溺官
私庐舍,意实在民,何可加罪?”
英宗在位日浅,于政令未及有所更制。然以吏习平安,慢于奉法,稍欲振起
其怠惰。三班奉职和钦贷所部纲钱,至绞,帝命贷死免杖,刺隶福建路牢城。知
审刑院卢士宗请稍宽其罪,帝曰:“刑故而得宽,则死者滋众,非‘刑期无刑’
之道。俟有过误,贷无伤也。”富国仓监官受米湿恶,坏十八万石,会恩当减,
帝特命夺官停之。
熙宁二年,内殿崇班郑从易母、兄俱亡于岭外,岁余方知,请行服。神宗曰:
“父母在远,当朝夕为念。经时无安否之问,以至逾年不知存亡邪?”特除名勒
停。四年,王存立言:“嘉祐中,同学究出身,为砀山县尉,尝纳官赎父配隶罪,
请同举人法,得免丁徭。”帝悯之,复赐出身,仍与注官。九年,知桂州沈起欲
经略交阯,取其慈恩州,交人遂破钦,犯邕管。诏边人横遭屠戮,职其致寇,罪
悉在起,特削官爵,编置远恶州。
复仇,后世无法。仁宗时,单州民刘玉父为王德殴死,德更赦,玉私杀德以
复父仇。帝义之,决杖、编管。元丰元年,青州民王赟父为人殴死,赟幼,未能
复仇。几冠,刺仇,断支首祭父墓,自首。论当斩。帝以杀仇祭父,又自归罪,
其情可矜,诏贷死,刺配邻州。宣州民叶元有同居兄乱其妻,缢杀之,又杀兄子,
强其父与嫂为约契不讼。邻里发其事,州为上请,帝曰:“罪人以死,奸乱之事
特出叶元之口,不足以定罪。且下民虽无知,固宜哀矜,然以妻子之爱,既罔其
父,又杀其兄,戕其侄,逆理败伦,宜以殴兄至死律论。”
绍圣以来,连起党狱,忠良屏斥,国以空虚。徽宗嗣位,外事耳目之玩,内
穷声色之欲,征发亡度,号令靡常。于是蔡京、王黼之属,得以诬上行私,变乱
法制。崇宁五年,诏曰:“出令制法,重轻予夺在上。比降特旨处分,而三省引
用敕令,以为妨碍,沮抑不行,是以有司之常守,格人主之威福。夫擅杀生之谓
王,能利害之谓王,何格令之有?臣强之渐,不可不戒。自今应有特旨处分,间
有利害,明具论奏,虚心以听。如或以常法沮格不行,以大不恭论。”明年,诏:
“凡御笔断罪,不许诣尚书省陈诉。如违,并以违御笔论。”又定令:“凡应承
受御笔官府,稽滞一时杖一百,一日徒二年,二日加一等,罪止流三千里,三日
以大不恭论。”由是吏因缘为奸,用法巧文浸深,无复祖宗忠厚之志。穷极奢侈,
以竭民力,自速祸机。靖康虽知悔悟,稍诛奸恶,而谋国匪人,终亦末如之何矣。
高宗性仁柔,其于用法,每从宽厚,罪有过贷,而未尝过杀。知常州周杞
擅杀人,帝曰:“朕日亲听断,岂不能任情诛僇,顾非理耳。”即命削杞籍。大
理率以儒臣用法平允者为之。狱官入对,即以惨酷为戒。台臣、士曹有所平反,
辄与之转官。每临轩虑囚,未尝有送下者,曰:“吾恐有司观望,锻炼以为重轻
也。”吏部员外郎刘大中奉使江南回,迁左司谏,帝寻以为秘书少监。谓宰臣朱
胜非曰:“大中奉使,颇多兴狱,今使为谏官,恐四方观望耳。”其用心忠厚如
此。后诏用刑惨酷责降之人,勿堂除及亲民,止与远小监当差遣。
当建、绍间,天下盗起,往往攻城屠邑,至兴师以讨之,然得贷亦众。同知
枢密院事李回尝奏强盗之数,帝曰:“皆吾赤子也,岂可一一诛之?诛其渠魁三
两人足矣。”至待贪吏则极严:应受赃者,不许堂除及亲民;犯枉法自盗者,籍
其名中书,罪至徒即不叙,至死者,籍其赀。诸文臣寄禄官并带“左”、“右”
字,赃罪人则去之。是年,申严真决赃吏法。令三省取具祖宗故事,有以旧法弃
市事上者,帝曰:“何至尔耶?但断遣之足矣。贪吏害民,杂用刑威,有不得已,
然岂忍寘缙绅于死地邪?”
在徽宗时,刑法已峻。虽尝裁定笞、杖之制,而有司犹从重。比中兴之初,
诏用政和递减法,自是迄嘉定不易。自蔡京当国,凡所请御笔以坏正法者,悉厘
正之。诸狱具,令当职官依式检校。枷以干木为之,轻重长短刻识其上,笞、杖
不得留节目,亦不得钉饰及加筋胶之类,仍用官给火印。暑月,每五日一洗濯枷
杻,刑、寺轮官一员,躬亲监视。诸狱司并旬申禁状,品官、命妇在禁,别具
单状。合奏案者,具情款招伏奏闻,法司朱书检坐条例、推司录问、检法官吏姓
名于后。
各州每年开收编配羁管奴婢人及断过编配之数,各置籍。各路提点刑狱司,
岁具本路州军断过大辟申刑部,诸州申提刑司。其应书禁历而不书,应申所属而
不申,奏案不依式,检坐开具违令,回报不圆致妨详覆,与提刑司详覆大辟而稽
留、失覆大辟致罪有出入者,各抵罪。知州兼统兵者,非出师临陈,毋用重刑。
州县月具系囚存亡之数申提刑司,岁终比较,死囚最多者,当职官黜责,其最少
者,褒赏之。
旧以绢计赃者,千三百为一匹,窃盗至二贯者徒。至是,又加优减,以二千
为一匹,盗至三贯者徒一年。三年,复诏以三千为一匹,窃盗及凡以钱定罪,递
增五分。四年,又诏:“特旨处死,情法不当者,许大理寺奏审。”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年,岁终比较,宣州、衢州、福州无病死囚,当职官各转一官。舒州病死
及一分,惠州二分六厘,当职官各降一官。六年,令刑部体量公事,邵州、广州、
高州勘命官淹系至久不报,诏知州降一官,当职官展二年磨勘,当行吏永不收叙。
德庆府勘封川县令事,七月不报,诏知州、勘官各抵罪。九年,大理寺朱伯文广
西催断刑狱,还言:“雷州海贼两狱,并系平人七人,内五人已死。”帝恻然,
诏本路提刑以下重致罚。十二年,御史台点检钱塘、仁和县狱具,钱塘大杖,一
多五钱半;仁和枷,一多一斤,一轻半斤,诏县官各降一官。十三年,诏:“禁
囚无供饭者,临安日支钱二十文,外路十五文。”十六年,诏:“诸鞫狱追到干
证人,无罪遣还者,每程给米一升半,钱十五文。”二十一年,诏官支病囚药物
钱。
旧法,刑部郎官四人,分左、右厅,或以详覆,或以叙审,同僚而异事,有
防闲考覆之意。南渡以来,务从简省,大理少卿止一员,刑部郎中初无分异,狱
有不得其情,法有不当于理者,无所平反追改。二十六年,右司郎中汪应辰言之。
诏刑部郎官依元丰法,分左、右厅治事。二十七年,诏四川以钱引科罪者,准铜
钱。
孝宗究心庶狱,每岁临轩虑囚,率先数日令有司进款案披阅,然后决遣。法
司更定律令,必亲为订正之。丞相赵雄上《淳熙条法事类》,帝读至收骡马、舟
船、契书税,曰:“恐后世有算及舟车之讥。”《户令》:“户绝之家,许给其
家三千贯,及二万贯者取旨。”帝曰:“其家不幸而绝,及二万贯乃取之,是有
心利其财也。”又《捕亡律》:“公人不获盗者,罚金。”帝曰:“罚金而不加
罪,是使之受财纵盗也。”又:“监司、知州无额上供者赏。”帝曰:“上供既
无额,是白取于民也,可赏以诱之乎?”并令削去之。其明审如此。且于用刑,
未尝以私废法。镇江都统戚方以刻剥被罪,宰臣陈俊卿言内臣有主之者,帝曰:
“朕亦闻之。”乃以内侍陈瑜、李宗回等付大理狱,究其赂状,狱成,决配之。
乾道二年,下诏曰:“狱,重事也。用法一倾,则民无所措手足。比年以来,治
狱之吏,巧持多端,随意轻重之,朕甚患焉。其自今革玩习之弊,明审克之公,
使奸不容情,罚必当罪,用迪于刑之中,勉之哉,毋忽!”三年,诏曰:“狱,
重事也。稽者有律,当者有比,疑者有谳。比年顾以狱情白于执政,探取旨意,
以为轻重,甚亡谓也。自今其祗乃心,敬于刑,惟当为贵,毋习前非。不如吾诏,
吾将大寘于罚,罔攸赦。”六年,诏:“以绢计赃者,更增一贯。以四千为一匹。”
议者又言:“犯盗,以敕计钱定罪,以律计绢。今律以绢定罪者递增一千,敕内
以钱定罪,亦合例增一千。”从之。
临安府左右司理、府院三狱,杖直狱子以无所给,至为无籍。七年,诏:
“人月给钱十贯,米六斗,每院止许置一十二人。”时州县狱禁淹延,八年,诏:
“徒以上罪入禁三月者,提刑司类申刑部,置籍立限以督之。”其后,又诏中书
置禁,奏取会籍,大臣按阅,以察刑寺稽违,与夫不应问难而问难,不应会而会
者。
淳熙初,浙西提刑郑兴裔上《检验格目》,诏颁之诸路提刑司。凡检覆必给
三本:一申所属,一申本司,一给被害之家。绍兴法,鞫狱官推勘不得实,故有
不当者,一案坐之。乾道法,又恐有移替事故者,即致淹延,乃令先决罪人不当,
官吏案后收坐。至是,所司请更定死罪依绍兴法,余依乾道施行,从之。其后,
有司以覆勘不同,则前官有失入之罪,往往雷同前勘。帝知其弊,十四年,诏特
免一案推结一次。于是小大之狱,多得其情。二广州军狱吏,畏宪司点检送勘之
害,凡有重囚,多毙于狱。臣僚以为请,乃诏二广提刑司详覆公事,若小节不完,
不须追逮狱吏,委本州究实保明。遇有死者,必根究其所以致死。
三衙及江上诸军,各有推狱,谓之“后司”。狱成,决于主帅,不经属官,
故军吏多受财为奸。光宗时,乃诏通晓条制属官兼管之。广东路瘴疠,惟英德府
为最甚,谓之“人间生地狱”。诸司公事欲速成者,多送之,自非死罪,至即诬
伏,亟就刑责以出。五年,臣僚言之,诏本路诸司公事应送别州者,无送英德府。
至宁宗时,刑狱滋滥。嘉泰初,天下上死案,一全年千八百一十一人,而断
死者才一百八十一人,余皆贷之。乃诏诸宪台,岁终检举州军有狱空并禁人少者,
申省取旨。嘉定四年,诏以绢计赃定罪者,江北铁钱依四川法,二当铜钱一。江
西提刑徐似道言:“检验官指轻作重,以有为无,差讹交互,以故吏奸出入人罪。
乞以湖南正背人形随《格目》给下,令于伤损去处,依样朱红书画,唱喝伤痕,
众无异词,然后署押。”诏从之,颁之天下。五年,诏三衙及江上、四川诸军,
以武举人主管后司公事。
理宗起自民间,具知刑狱之弊。初即位,即诏天下恤刑,又亲制《审刑铭》
以警有位。每岁大暑,必临轩虑囚。自谋杀、故杀、斗杀已杀人者,伪造符印、
会子,放火,官员犯入己赃,将校军人犯枉法外,自余死罪,情轻者降从流,流
降从徒,徒从杖,杖已下释之。大寒虑囚,及祈晴祈雪及灾祥,亦如之。有一岁
凡数疏决者。后以建康亦先朝驻跸之地,罪人亦得视临安减降之法。帝之用刑可
谓极厚矣,而天下之狱不胜其酷。每岁冬夏,诏提刑行郡决囚,提刑惮行,悉委
倅贰,倅贰不行,复委幕属。所委之人,类皆肆行威福,以要馈遗。监司、郡守,
擅作威福,意所欲黥,则令入其当黥之由,意所欲杀,则令证其当死之罪,呼喝
吏卒,严限日时,监勒招承,催促结款。而又擅置狱具,非法残民,或断薪为杖,
掊击手足,名曰:“掉柴”;或木索并施,夹两脰,名曰“夹帮”;或缠绳于首,
加以木楔,名曰“脑箍”;或反缚跪地,短竖坚木,交辫两股,令狱卒跳跃于上,
谓之“超棍”,痛深骨髓,几于殒命。富贵之家,稍有罥偏,动籍其赀。又以趁
办月桩及添助版帐为名,不问罪之轻重,并从科罚。大率官取其十,吏渔其百。
诸重刑,皆申提刑司详覆,或具案奏裁,即无州县专杀之理,往往杀之而待
罪。法无拘锁之条,特州县一时弹压盗贼奸暴,罪不至配者,故拘锁之,俾之省
愆。或一月、两月,或一季、半年,虽永锁者亦有期限,有口食。是时,州县残
忍,拘锁者竟无限日,不支口食,淹滞囚系,死而后已。又以己私摧折手足,拘
锁尉砦。亦有豪强赂吏,罗织平民而囚杀之。甚至户婚词讼,亦皆收禁。有饮食
不充,饥饿而死者;有无力请求,吏卒凌虐而死者;有为两词赂遗,苦楚而死者。
惧其发觉,先以病申,名曰“监医”,实则已死;名曰“病死”,实则杀之。至
度宗时,虽累诏切责而禁止之,终莫能胜,而国亡矣。
诏狱,本以纠大奸慝,故其事不常见。初,群臣犯法,体大者多下御史台狱,
小则开封府、大理寺鞫治焉。神宗以来,凡一时承诏置推者,谓之“制勘院”,
事出中书,则曰“推勘院”,狱已乃罢。
熙宁二年,命尚书都官郎中沈衡鞫前知杭州祖无择于秀州,内侍乘驿追逮。
御史张戩等言:“无择三朝近侍,而骤系囹圄,非朝廷以廉耻风厉臣下之意,请
免其就狱,止就审问。”不从。又命崇文院校书张载鞫前知明州、光禄卿苗振于
越州。狱成,无择坐贷官钱及借公使酒,谪忠正军节度副使;振坐故入裴士尧罪
及所为不法,谪复州团练副使。狱半年乃决,辞所连逮官吏,坐勒停、冲替、编
管又十余人,皆御史王子韶启其事。自是诏狱屡兴,其悖于法及国体所系者著之,
其余不足纪也。
八年,沂州民朱唐告前余姚主簿李逢谋反。提点刑狱王庭筠言其无迹,但谤
讟,语涉指斥及妄说休咎,请编配。帝疑之,遣御史台推直官蹇周辅劾治。中书
以庭筠所奏不当,并劾之。庭筠惧,自缢死。逢辞连宗室秀州团练使世居、医官
刘育等、河中府观察推官徐革,诏捕系台狱,命中丞邓绾、同知谏院范百禄与御
史徐禧杂治。狱具,赐世居死,李逢、刘育及徐革并凌迟处死,将作监主簿张靖、
武进士郝士宣皆腰斩,司天监学生秦彪、百姓李士宁杖脊,并湖南编管。余连逮
者追官落职。世居子孙贷死除名,削属籍。旧勘鞫官吏并劾罪。
李士宁者,挟术出入贵人门,常见世居母康,以仁宗御制诗上之。百禄谓士
宁荧惑世居致不轨,且疑知其逆谋,推问不服。禧乃奏:“士宁赠诗,实仁宗御
制,今狱官以为反因,臣不敢同。”百禄以士宁尝与王安石善,欲锻炼附致妖言
死罪,卒论士宁徒罪,而奏“禧故出之,以媚大臣”。诏详劾理曲者以闻。百禄
坐报上不实,落职。若凌迟、腰斩之法,熙宁以前未尝用于元凶巨蠹,而自是以
口语狂悖致罪者,丽于极法矣。盖诏狱之兴,始由柄国之臣藉此以威缙绅,逞其
私憾,朋党之祸遂起,流毒不已。
绍圣间,章惇、蔡卞用事,既再追贬吕公著、司马光,及谪吕大防等岭外,
意犹未快,仍用黄履疏高士京状追贬王珪,皆诬以“图危上躬”,其言浸及宣仁,
上颇惑之。最后,起同文馆狱,将悉诛元祐旧臣。时太府寺主簿蔡渭奏:“臣叔
父硕,尝于邢恕处见文及甫元祐中所寄恕书,具述奸臣大逆不道之谋。及甫,彦
博子也,必知奸状。”诏翰林承旨蔡京、吏部侍郎安惇同究问。初,及甫与恕书,
自谓:“毕禫当求外,入朝之计未可必,闻已逆为机穽,以榛塞其途。”又谓: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又云:“济之以粉昆,朋类错立,欲以眇躬为甘心
快意之地。”及甫尝语蔡硕,谓司马昭指刘挚,粉昆指韩忠彦,眇躬,及甫自谓。
盖俗称驸马都尉为“粉侯”,人以王师约故,呼其父克臣为“粉父”,忠彦乃嘉
彦之兄也。及甫除都司,为刘挚论列。又挚尝论彦博不可除三省长官,故止为平
章重事。及彦博致仕,及甫自权侍郎以修撰守郡,母丧除,与恕书请补外,因为
躁忿诋毁之辞。及置对,则以昭比挚如旧,眇躬乃以指上,而粉昆乃谓指王岩叟
面如傅粉,故曰“粉”,梁焘字况之,以“况”为兄,故曰“昆”,斥挚将谋废
立,不利于上躬。京、惇言:“事涉不顺,及甫止闻其父言,无他证佐,望别差
官审问。”乃诏中书舍人蹇序辰审问,仍差内侍一员同往。蔡京、安惇等共治之,
将大有所诛戮,然卒不得其要领。会星变,上怒稍息,然京、惇极力锻炼不少置。
既而梁焘卒于化州,刘挚卒于新州,众皆疑二人不得其死。明年五月,诏:“挚、
焘据文及甫等所供言语,偶逐人皆亡,不及考验,明正典刑。挚、焘诸子并勒停,
永不收叙。”先时,三省进呈,帝曰:“挚等已谪遐方,朕遵祖宗遗志,未尝杀
戮大臣,其释勿治。”
初,元祐更政,尝置诉理所,申理冤滥。元符元年,中丞安惇言:“神宗厉
精图治,明审庶狱,而陛下未亲政时,奸臣置诉理所,凡得罪熙宁、元丰之间者,
咸为除雪,归怨先朝,收恩私室。乞取公案,看详从初加罪之意,复依元断施行。”
时章惇犹豫未应,蔡卞即以“相公二心”之言迫之。惇惧,即日置局,命蹇序辰
同安惇看详案内文状陈述,及诉理所看详于先朝言语不顺者,具名以闻。自是,
以伸雪复改正重得罪者八百三十家。
及徽宗即位,改正元祐诉理之人。右正言陈瓘言:“诉理得罪,自语言不顺
之外,改正者七百余人。无罪者既蒙昭雪,则看详之官如蹇序辰、安惇者,安可
以不加罪乎?序辰与惇受大臣讽谕,迎合绍述之意,因谓诉理之事,形迹先朝,
遂使纷纷不已。考之公议,宜正典刑。”会中书省亦请治惇、序辰罪,诏蹇序辰、
安惇并除名、放归田里。
靖康初元,既戮梁方平,太傅王黼责授崇信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言者论
黼欺君罔上,专权怙宠,蠹财害民,坏法败国,朔方之衅,黼主其谋。遣吏追至
雍丘杀之,取其首以献,仍籍其家。又诏赐拱卫大夫、安德军承宣使李彦死。彦
根括民田,夺民常产,重敛租课,百姓失业,愁怨溢路,官吏稍忤意,捃摭送狱,
多至愤死,故特诛之。暴少保梁师成朋比王黼之罪,责彰化军节度副使,行一日,
追杀之。台谏极论朱勔肆行奸恶,起花石纲,竭百姓膏血,罄州县帑藏,子侄承
宣、观察者数人,厮役为横行,媵妾有封号,园第器用悉拟宫禁。三月,窜勔广
南,寻赐死。赵良嗣者,本燕人马植。政和初,童贯使辽国,植邀于路,说以覆
宗国之策,贯挟之以归,卒用其计,以基南北之祸。至是,伏诛。七月,暴童贯
十罪,遣人即所至斩之。九月,言者论蔡攸兴燕山之役,祸及天下,骄奢淫佚,
载籍所无。诏诛攸并弟翛。
高宗承大乱之后,治王时雍等卖国之罪,洪刍、余大均、陈冲、张卿才、李
彝、王及之、周懿文、胡思文并下御史台狱。狱具,刑寺论刍纳景王宠姬,大均
纳乔贵妃侍儿,及之苦辱宁德皇后女弟,当流;冲括金银自盗,与宫人饮,当绞;
懿文、卿才、彝与宫人饮,卿才、彝当徒,懿文当杖;思文于推择张邦昌状内添
谄奉之词,罚铜十斤:并该赦。上阅状大怒,李纲等共解之,上亦新政,重于杀
士大夫,乃诏刍、大均、冲各特贷命、流沙门岛,永不放还;卿才、彝、及之、
懿文、思文并以别驾安置边郡。宋齐愈下台狱,法寺以犯在五月一日赦前,奏裁。
诏齐愈谋立异姓,以危宗社,非受伪命臣僚之比,特不赦,腰斩都市。诏东京及
行在官擅离任者,并就本处根勘之。淮宁守赵子崧,靖康末,傅檄四方,语颇不
逊。二年,诏御史置狱京囗鞫之。情得,帝不欲暴其罪,以弃镇江罪贬南雄州。
建炎三年四月,苗傅等疾阉宦恣横,及闻王渊为枢密,愈不平,乃与王世修
谋逆。诏御史捕世脩鞫之,斩于市。七月,韩世忠执苗傅等,磔之建康。统制王
德擅杀军将陈彦章,台鞫当死,帝以其有战功,特贷之。庆远军节度使范琼领兵
入见,面对不逊。知枢密院张浚奏琼大逆不道,付大理寺鞫之,狱具,赐死。越
州守郭仲荀,寇至弃城遁,过行在不朝。付御史台、大理寺杂治,贬广州。神武
军统制鲁珏坐贼杀不辜,掠良家子女,帝以其有战功,贷之,贬瑞州。
绍兴元年,监察御史娄寅亮陈宗社大计,秦桧恶之。十一月,使言者论其父
死匿不举哀,下大理寺劾治,迄无所得,诏免所居官。十一年,枢密使张俊使人
诬张宪,谓收岳飞文字谋为变。秦桧欲乘此诛飞,命万俟卨锻炼成之。飞赐死,
诛其子云及宪于市。汾州进士智浃上书讼飞冤,决杖、编管袁州。广西帅胡舜陟
与转运使吕源有隙,源奏舜陟赃污僣拟,又以书抵桧,言舜陟讪笑朝政。桧素恶
舜陟,遣大理官往治之。十三年六月,舜陟不服,死于狱。飞与舜陟死,桧权愈
炽,屡兴大狱以中异己者,名曰诏狱,实非诏旨也。其后所谓诏狱,纷纷类此,
故不备录云。

[发帖际遇]: 林风买通太监进宫偷葵花,转手挣到银两5.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百一 志第一百五十四

◎刑法三
天下疑狱,谳有不能决,则下两制与大臣若台谏杂议,视其事之大小,无常
法,而有司建请论驳者,亦时有焉。
端拱初,广安军民安崇绪隶禁兵,诉继母冯与父知逸离,今夺资产与己子。
大理当崇绪讼母,罪死。太宗疑之,判大理张佖固执前断,遂下台省杂议。徐
铉议曰:“今第明其母冯尝离,即须归宗,否即崇绪准法处死。今详案内不曾离
异,其证有四。况不孝之刑,教之大者,宜依刑部、大理寺断。”右仆射李昉等
四十三人议曰:“法寺定断为不当。若以五母皆同,即阿蒲虽贱,乃崇绪亲母,
崇绪特以田业为冯强占,亲母衣食不给,所以论诉。若从法寺断死,则知逸何辜
绝嗣,阿蒲何地托身?臣等议:田产并归崇绪,冯合与蒲同居,供侍终身。如是,
则子有父业可守,冯终身不至乏养。所犯并准赦原。”诏从昉等议,铉、佖各
夺奉一月。
熙宁元年八月,诏:“谋杀已伤,按问欲举,自首,从谋杀减二等论。初,
登州奏有妇阿云,母服中聘于韦,恶韦丑陋,谋杀不死。按问欲举,自首。审刑
院、大理寺论死,用违律为婚奏裁,敕贷其死。知登州许遵奏,引律“因杀伤而
自首,得免所因之罪,仍从故杀伤法”,以谋为所因,当用按问欲举条减二等。
刑部定如审刑、大理。时遵方召判大理,御史台劾遵,而遵不伏,请下两制议。
乃令翰林学士司马光、王安石同议,二人议不同,遂各为奏。光议是刑部,安石
议是遵,诏从安石所议。而御史中丞滕甫犹请再选官定议,御史钱顗请罢遵大理,
诏送翰林学士吕公著韩维、知制诰钱公辅重定。公著等议如安石,制曰“可”。
于是法官齐恢、王师元、蔡冠卿等皆论奏公著等所议为不当。又诏安石与法官集
议,反覆论难。
明年二月庚子,诏:“今后谋杀人自首,并奏听敕裁。”是月,除安石参知
政事,于是奏以为:“律意,因犯杀伤而自首,得免所因之罪,仍从故杀伤法;
若已杀,从故杀法,则为首者必死,不须奏裁;为从者自有编敕奏裁之文,不须
复立新制。”与唐介等数争议帝前,卒从安石议。复诏:“自今并以去年七月诏
书从事。”判刑部刘述等又请中书、枢密院合议,中丞吕诲、御史刘琦、钱顗皆
请如述奏,下之二府。帝以为律文甚明,不须合议。而曾公亮等皆以博尽同异、
厌塞言者为无伤,乃以众议付枢密院。文彦博以为:“杀伤者,欲杀而伤也,即
已杀者不可首。”吕公弼以为:“杀伤于律不可首。请自今已杀伤依律,其从而
加功自首,即奏裁。”陈升之、韩绛议与安石略同。会富弼入相,帝令弼议,而
以疾病,久之弗议,至是乃决,而弼在告,不预也。
苏州民张朝之从兄以枪戮死朝父,逃去,朝执而杀之。审刑、大理当朝十恶
不睦,罪死。案既上,参知政事王安石言:“朝父为从兄所杀,而朝报杀之,罪
止加役流,会赦,应原。”帝从安石议,特释朝不问。更命吕公著等定议刑名,
议不称安石意,乃自具奏。初,曾公亮以中书论正刑名为非,安石曰:“有司用
刑不当,则审刑、大理当论正;审刑、大理用刑不当,即差官定议;议既不当,
即中书自宜论奏,取决人主。此所谓国体。岂有中书不可论正刑名之理?”
三年,中书上刑名未安者五:
其一,岁断死刑几二千人,比前代殊多。如强劫盗并有死法,其间情状轻重
有绝相远者,使皆抵死,良亦可哀。若为从情轻之人别立刑,如前代斩右趾之比,
足以止恶而除害。禁军非在边防屯戍而逃者,亦可更宽首限,以收其勇力之效。
其二,徒、流折杖之法,禁纲加密,良民偶有抵冒,致伤肌体,为终身之辱;
愚顽之徒,虽一时创痛,而终无愧耻。若使情理轻者复古居作之法,遇赦第减月
日,使良善者知改过自新,凶顽者有所拘系。
其三,刺配之法二百余条,其间情理轻者,亦可复古徒流移乡之法,俟其再
犯,然后决刺充军。其配隶并减就本处,或与近地。凶顽之徒,自从旧法。编管
之人,亦迭送他所,量立役作时限,无得髡钳。
其四,令州县考察士民,有能孝悌力田为众所知者,给帖付身。偶有犯令,
情轻可恕者,特议赎罚;其不悛者科决。
其五,奏裁条目繁多,致淹刑禁,亦宜删定。
诏付编敕所详议立法。
初,韩绛尝请用肉刑,曾布复上议曰:“无王之制刑罚,未尝不本于仁,然
而有断肢体、刻肌肤以至于杀戮,非得已也。盖人之有罪,赎刑不足以惩之,故
不得已而加之以墨、劓、剕、宫、大辟,然审适轻重,则又有流宥之法。至汉
文帝除肉刑而定笞箠之令,后世因之以为律。大辟之次,处以流刑,代墨、劓、
剕、宫,不惟非先王流宥之意,而又失轻重之差。古者乡田同井,人皆安土重
迁。流之远方,无所资给,徒隶困辱,以至终身。近世之民,轻去乡井,转徙四
方,固不为患,而居作一年,即听附籍,比于古亦轻矣。况折杖之法,于古为鞭
扑之刑,刑轻不能止恶,故犯法日益众,其终必至于杀戮,是欲轻而反重也。今
大辟之目至多,取其情可贷者,处之以肉刑,则人之获生者必众。若军士亡去应
斩,贼盗赃满应绞,则刖其足;犯良人于法应死,而情轻者处以宫刑。至于劓、
墨,则用刺配之法。降此而后为流、徒、杖、笞之罪,则制刑有差等矣。”议既
上,帝问可否于执政,王安石、冯京互有论辨,迄不果行。枢密使文彦博亦上言:
“唐末、五代,用重典以救时弊,故法律之外,徒、流或加至于死。国家承平百
年,当用中典,然犹因循有重于旧律者,若伪造官文书,律止流二千里,今断从
绞。近凡伪造印记,再犯不至死者,亦从绞坐。夫持杖强盗,本法重于造印,今
造印再犯者死,而强盗再犯赃不满五匹者不死,则用刑甚异于律文矣。请检详刑
名重于旧律者,以敕律参考,裁定其当。”诏送编敕所。
又诏审刑院、大理寺议重赃并满轻赃法。审刑院言:“所犯各异之赃,不待
罪等而累并,则于律义难通,宜如故事。”而大理寺言:“律称,以赃致罪,频
犯者并累科;若罪犯不等者,即以重赃并满轻赃各倍论;累并不加重者止从重。
盖律意以频犯赃者,不可用二罪以上之法,故令累科;为非一犯,故令倍论。此
从宽之一也。然六赃轻重不等,若犯二赃以上者,不可累轻以从重,故令并重满
轻满轻。此从宽之二也。若以重并轻后加重,则止从一重,盖为进则改从于轻法,
退亦不至于容奸。而《疏议》假设之法,适皆罪等者,盖一时命文耳。若罪等者
尽数累并,不等者止科一赃,则恐知法者足以为奸,不知者但系临时幸与不幸,
非律之本意也。”帝是大理议,行之。八年,洪州民有犯徒而断杖者,其余罪会
恩免,官吏失出,当劾。中书堂后官刘衮驳议,以谓“律因罪人,以致罪,罪人
遇恩者,准罪人原法。洪州官吏当原。“又请自令官司出入人罪,皆用此令。而
审刑院、大理寺以谓:“失入人罪,乃官司误致罪于人,难用此令。其失出者,
宜如衮议。”
无丰三年,周清言:“审刑院、刑部奏断妻谋杀案问自首,变从故杀法,举
轻明重,断入恶逆斩刑。窃详律意,妻谋杀夫,已杀,合入恶逆,以按问自首,
变从故杀法,宜用妻殴夫死法定罪。且十恶条,谋与故斗杀夫,方入恶逆,若谋
而未杀,止当不睦。既用举轻明重,宜从谋而未杀法,依敕当决重杖处死,恐不
可入恶逆斩刑。”下审刑院、刑部参详,如清议。
邵武军奏谳,妇与人奸,谋杀其夫,已而夫醉归,奸者自杀之。法寺当妇谋
杀为从,而刑部郎中杜纮议妇罪应死。又兴元府奏谳,梁怀吉往视出妻之病,因
寄粟,其子辄取食之,怀吉殴其子死。法寺以盗粟论,而当怀吉杂犯死罪,引赦
原。而纮议出妻受寄粟,而其子辄费用,不入捕法。议既上,御史台论纮议不当,
诏罚金,仍展年磨勘。而侍郎崔台符以下三人无所可否,亦罚金。
八年,尚书省言:“诸获盗,有已经杀人,及元犯强奸、强盗贷命断配之人,
再犯捕获,有司例用知人欲告、或按问自首减免法。且律文自首减等断遣者,为
其情非巨蠹,有改过自新之心。至于奸、盗,与余犯不同,难以例减。请强盗已
杀人,并强奸或元犯强盗贷命,若持杖三人以上,知人欲告、按问欲举而自首,
及因人首告应减者,并不在减等例。”初,王安石与司马光争议按问自首法,卒
从安石议。至是,光为相,复申前议改焉。乃诏:“强盗按问欲举自首者,不用
减等。”既而给事中范纯仁言:“熙宁按问欲举条并得原减,以容奸太多,元丰
八年,别立条制。窃详已杀人、强奸,于法自不当首,不应更用按问减等。至于
贷命及持杖强盗,亦不减等,深为太重。按《嘉祐编敕》:‘应犯罪之人,因疑
被执,赃证未明,或徒党就擒,未被指说,但诘问便承,皆从律按问欲举首减之
科。若已经诘问,隐拒本罪,不在首减之例。’此敕当理,当时用之,天下号为
刑平。请于法不首者,自不得原减,其余取《嘉祐编敕》定断,则用法当情,上
以广好生之德,下则无一夫不获之冤。”从之。
又诏:“诸州鞫讯强盗,情理无可悯,刑名无疑虑,而辄奏请,许刑部举驳,
重行朝典,无得用例破条。”从司马光之请也。光又上言:“杀人不死,伤人不
刑,尧、舜不能以致治。刑部奏钞兖、怀、耀三州之民有斗杀者,皆当论死,乃
妄作情理可悯奏裁,刑部即引旧例贷之。凡律、令、敕、式或不尽载,则有司引
例以决。今斗杀当死,自有正条,而刑部承例免死决配,是斗杀条律无所用也。
请自今诸州所奏大辟,情理无可悯,刑名无可疑,令刑部还之,使依法处断。若
实有可悯、疑虑,即令刑部具其实于奏钞,先拟处断,门下省审覆。如或不当,
及用例破条,即驳奏取旨勘之。”
元祐元年,纯仁又言:“前岁四方奏谳,大辟凡二百六十四,死者止二十五
人,所活垂及九分。自去年改法,至今未及百日,所奏按凡一百五十四,死者乃
五十七人,所活才及六分已上。臣固知未改法前全活数多,其间必有曲贷,然犹
不失‘罪疑惟轻’之仁;自改法后,所活数少,其间必有滥刑,则深亏‘宁失不
经’之义。请自今四方奏大辟按,并令刑部、大理寺再行审覆,略具所犯及元奏
因依,令执政取旨裁断,或所奏不当,亦原其罪。如此则无冤滥之狱。”
又因尚书省言,远方奏谳,待报淹系,始令川、广、福建、荆南路罪人,情
轻法重当奏断者,申安抚或钤辖司酌情决断乃奏。门下侍郎韩维言:“天下奏按,
必断于大理,详议于刑部,然后上之中书,决之人主。近岁有司但因州郡所请,
依违其言,即上中书,贴例取旨,故四方奏谳日多于前。欲望刑清事省,难矣。
自今大理寺受天下奏按,其有刑名疑虑、情理可悯,须具情法轻重条律,或指所
断之法,刑部详审,次第上之。”诏刑部立法以闻。
崇宁五年,诏:“民以罪丽法,情有重轻,则法有增损。故情重法轻,情轻
法重,旧有取旨之令。今有司惟情重法轻则请加罪,而法重情轻则不奏减,是乐
于罪人,而难于用恕,非所以为钦恤也。自今宜遵旧法取旨,使情法轻重各适其
中,否则以违制论。”宣和六年,臣僚言:“元丰旧法,有情轻法重,情重法轻,
若入大辟,刑名疑虑,并许奏裁。比来诸路以大辟疑狱决于朝廷者,大理寺类以
‘不当’劾之。夫情理巨蠹,罪状明白,奏裁以幸宽贷,固在所戒;然有疑而难
决者,一切劾之,则官吏莫不便文自营。臣恐天下无复以疑狱奏矣。愿诏大理寺
并依元丰法。”从之。
绍兴初,州县盗起,道不通,诏应奏裁者,权减降断遣以闻。既而奏谳者多
得轻贷,官无失入之虞,而吏有鬻狱之利,往往不应奏者,率奏之。
三年,乃诏大辟应奏者,提刑司具因依缴奏。宣州民叶全二盗檀偕窖钱,偕
令佃人阮授、阮捷杀全二等五人,弃尸水中,有司以“尸不经验”奏。侍御史辛
炳言偕系故杀,众证分明,以近降法,不应奏。诸狱不当奏而奏者虽不论罪,今
宣州观望,欲并罪之。帝曰:“若宣州加罪,则实有疑者亦不复奏陈矣。”于是
法寺、刑部止罚金。
五年,给事中陈与义奏有司多妄奏出入人罪,帝为申严立法,终不悛。
二十六年,右正言凌哲复上疏曰:“汉高入关,悉除秦法,与民约法三章耳。
所谓杀人者死,实居其首。司马光有言:‘杀人者不死,虽尧、舜不能以致治。’
斯言可谓至当矣。臣窃见诸路州、军大辟,虽刑法相当者,类以可悯奏裁。自去
岁郊后距今,大辟奏裁者五十余人中,有实犯故杀、斗杀常赦所不原者,法既无
疑,情无可悯,刑、寺并皆奏裁贷减。彼杀人者可谓幸矣,被杀者衔恨九原,何
时已邪?臣恐强暴之风滋长,良善之人莫能自保,其于刑政,为害非细。应今后
大辟,情法相当、无可悯者,所司辄奏裁减贷者,乞令台臣弹劾。”帝览奏,曰:
“但恐诸路灭裂,实有情理可悯之人,一例不奏,有失钦恤之意。”令刑部坐条
行下。
驯至乾道,谳狱之弊,日益滋甚。孝宗乃诏有司缘情引条定断,更不奏裁。
其后刑部侍郎方滋言:“有司断罪,其间有情重法轻,情轻法重,情理可悯,刑
名疑虑,命官犯罪,议亲议故之类,难以一切定断。今后宜于敕律条令,明言合
奏裁事件,乞并依建隆三年敕文。”从之。
六年,臣僚请:“今后大辟,只以为首应坐死罪者奏,为从不应坐死者,先
次决遣。及流、徒罪,不许作情重取旨。不然,则坐以不应奏而奏之罪。”从之。
至理宗时,往往谳不时报,囚多瘐死。监察御史程元凤奏曰:“今罪无轻重,
悉皆送狱,狱无大小,悉皆稽留。或以追索未齐而不问,或以供款未圆而不呈,
或以书拟未当而不判,狱官视以为常,而不顾其迟,狱吏留以为利,而惟恐其速。
奏案申牒既下刑部,迟延日月方送理寺。理寺看详,亦复如之。寺回申部,部回
申省,动涉岁月。省房又未遽为呈拟,亦有呈拟而疏驳者,疏驳岁月,又复如前。
展转迟回,有一二年未报下者。可疑可矜,法当奏谳,矜而全之,乃反迟回。有
矜贷之报下,而其人已毙于狱者;有犯者获贷,而干连病死不一者,岂不重可念
哉?请自今诸路奏谳,即以所发月日申御史台,从台臣究省、部、法寺之慢。”
从之。而所司延滞,寻复如旧。
景定元年,乃下诏曰:“比诏诸提刑司,取翻异驳勘之狱,从轻断决。而长
吏监司多不任责,又引奏裁,甚者有十余年不决之狱。仰提刑司、守臣审勘,或
前勘未尽,委有可疑,除命官、命妇、宗妇、宗女及合用荫人奏裁外,其余断讫
以闻。官吏特免收坐一次。”
凡应配役者傅军籍,用重曲者黥其面。会赦,则有司上其罪状,情轻者纵之,
重者终身不释。初,徒罪非有官当赎铜者,在京师则隶将作监役,兼役之宫中,
或输作左校、右校役。开宝五年,御史台言:“若此者,虽有其名,无复役使。
遇祠祭,供水火,则有本司供官。望令大理依格断遣。”于是并送作坊役之。
太宗以国初诸方割据,沿五代之制,罪人率配隶西北边,多亡投塞外,诱羌
为寇。乃诏:“当徒者,勿复隶秦州、灵武、通远军及缘边诸郡。”时江、广已
平,乃皆流南方。先是,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岛,皆有屯
兵使者领护。而通州岛中凡两处官煮盐,豪强难制者隶崇明镇,懦弱者隶东州市。
太平兴国五年,始令分隶盐亭役之,而沙门如故。端拱二年,诏免岭南流配荷校
执役。初,妇人有罪至流,亦执针配役。至是,诏罢免之。始令杂犯至死贷命者,
勿流沙门岛,止隶诸州牢城。旧制,僮仆有犯,得私黥其面。帝谓:“僮使受佣,
本良民也。”诏:“盗主财者,杖脊、黥面配牢城,勿私黥之。十贯以上配五百
里外,二十贯以上奏裁。”帝欲宽配隶之刑,祥符六年,诏审刑院、大理寺、三
司详定以闻。既而取犯茶盐矾曲、私铸造军器、市外蕃香药、挟铜钱诱汉口出界、
主吏盗货官物、夜聚为妖,比旧法咸从轻减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兴以前,州军长吏往往擅配罪人。仁宗即位,首下诏禁止,且令情非巨蠹
者,须奏待报。又诏诸路按察官取乾兴赦前配隶兵籍者,列所坐罪状以闻。自是
赦书下,辄及之。初,京师裁造院募女工,而军士妻有罪,皆配隶南北作坊。天
圣初,特诏释之,听自便。妇人应配,则以妻窑务或军营致远务卒之无家者,著
为法。时又诏曰:“闻配徒者,其妻子流离道路,罕能生还,朕甚怜之。自今应
配者,录具狱刑名及所配地里,上尚书刑部详覆。”未几,又诏应配者,须长吏
以下集听事虑问。后以奏牍烦冗,罢录具狱,第以单状上承进司。既又罢虑问焉。
知益州薛田言:“蜀人配徒他路者,请虽老疾毋得释。”帝曰:“远民无知
犯法,终身不得还乡里,岂朕意哉?察其情可矜者许还。”后复诏罪状犷恶者勿
许。初,令配隶罪人皆奏待报,既而系狱淹久,奏请烦数。明道二年,乃诏有司
参酌轻重,著为令。凡命官犯重罪,当配隶,则于外州编管,或隶牙校。其坐死
特贷者,多杖、黥配远州牢城,经恩量移,始免军籍。天圣初,吏同时以赃败者
数人,悉窜之岭南,下诏申儆在位。有平羌县尉郑宗谔者,受赇枉法抵死,会赦
当夺官。帝问辅臣曰:“尉奉月几何,岂禄薄不足自养邪?”王钦若对曰:“奉
虽薄,廉士固亦自守。”特杖宗谔,配隶安州。其后数惩贪吏,至其末年,吏知
以廉自饰,犯法者稍损于旧矣。
罪人贷死者,旧多配沙门岛,至者多死。景祐中,诏当配沙门岛者,第配广
南地牢城,广南罪人乃配岭北。然其后又有配沙门岛者。庆历三年,既疏理天下
系囚,因诏诸路配役人皆释之。六年,又诏曰:“如闻百姓抵轻罪,而长吏擅刺
隶他州,朕甚悯焉。自今非得于法外从事者,毋得辄刺罪人。”皇祐中,即赦,
命知制诰曾公亮、李绚阅所配人罪状以闻,于是多所宽纵。公亮请著为故事,且
请益、梓、利、夔四路就委转运、钤辖司阅之。自后每赦命官,率以为常。配隶
重者沙门岛砦,其次岭表,其次三千里至邻州,其次羁管,其次迁乡。断讫,不
以寒暑,即时上道。吴充建请:“流人冬寒被创,上道多冻死。请自今非情理巨
蠹,遇冬月听留役本处,至春月遣之。”诏可。
熙宁二年,比部郎中、知房州张仲宣尝檄巡检体究金州金坑,无甚利。土人
惮兴作,以金八两求仲宣不差官。及事觉,法官坐仲宣枉法赃应绞,援前比贷死,
杖脊、黥配海岛。知审刑院苏颂言:“仲宣所犯,可比恐喝条。且古者刑不上大
夫,仲宣官五品,有罪得乘车,今刑为徒隶,其人虽无足矜,恐污辱衣冠尔。”
遂免杖、黥,流贺州。自是命官无杖黥法。
六年,审刑院言:“登州沙门砦配隶,以二百人为额,余则移置海外,非禁
奸之意。”诏以三百人为额。广南转运司言:“春州瘴疠之地,配隶至者十死八
九,愿停配罪人。”诏:“应配沙门岛者,许配春州,余勿配。”既而诸配隶除
凶盗外,少壮者并寘河州,止五百人。初,神宗以流人去乡邑,疾死于道,而护
送禁卒,往来劳费,用张诚一之议,随所在配诸军重役。后中丞黄履等言,罢之。
凡犯盗,刺环于耳后:徒、流,方;杖,圆;三犯杖,移于面。径不过五分。
元祐六年,刑部言:“诸配隶沙门岛,强盗杀人纵火,赃满五万钱、强奸殴
伤两犯致死,累赃至二十万钱、谋杀致死,及十恶死罪,造蛊已杀人者,不移配。
强盗徒党杀人不同谋,赃满二十五万,遇赦移配广南,溢额者配隶远恶。余犯遇
赦移配荆湖南北、福建路诸州,溢额者配隶广南。在沙门岛满五年,遇赦不该移
配与不许给还而年及六十以上者,移配广南。在岛十年者,依余犯格移配。笃疾
或年及七十、在岛三年以上,移配近乡州军。犯状应移而老疾者同。其永不放还
者,各加二年移配。”后又定令:“沙门岛已溢额,移配琼州、万安军、昌化、
朱崖军。”
绍圣三年,刑部侍郎邢恕等言:“艺祖初定天下,主典自盗,赃满者往往抵
死。仁祖之初,尚不废也。其后用法稍宽,官吏犯自盗,罪至极法,率多贷死。
然甚者犹决刺配岛,钱仙芝带馆职,李希甫历转运使,不免也。比朝廷用法益宽,
主典人吏军司有犯,例各贷死,略无差别。欲望进述祖宗故事,凡自盗,计赃多
者,间出睿断,以肃中外。”诏:“今后应枉法自盗,罪至死、赃数多者,并取
旨。”
或患加役流法太重,官有监驱之劳,而道路有奔亡之虑。苏颂元丰中尝建议:
“请依古置圜土,取当流者治罪讫,髡首钳足,昼则居作,夜则置之圜土。满三
岁而后释,未满岁而遇赦者,不原。既释,仍送本乡,讥察出入。又三岁不犯,
乃听自如。”时未果行。崇宁中,始从蔡京之请,令诸州筑圜土以居强盗贷死者。
昼则役作,夜则拘之,视罪之轻重,以为久近之限。许出圜土日充军,无过者纵
释。行之二年,其法不便,乃罢。大观元年,复行。四年,复罢。
南渡后,诸配隶,《祥符编敕》止四十六条,庆历中,增至百七十余条。至
于淳熙,又增至五百七十条,则四倍于庆历矣。配法既多,犯者日众,黥配之人,
所至充斥。淳熙十一年,校书郎罗点言其太重,乃诏刑、寺集议奏闻。至十四年,
未有定论。其后臣僚议,以为“若止居役,不离乡井,则几惠奸,不足以惩恶;
若尽用配法,不恤黥刺,则面目一坏,谁复顾藉?强民适长威力,有过无由自新。
检照《元丰刑部格》,诸编配人自有不移、不放及移放条限;《政和编配格》又
有情重、稍重、情轻、稍轻四等。若依仿旧格,稍加参订,如入情重,则仿旧刺
面,用不移不放之格;其次稍重,则止刺额角,用配及十年之格;其次稍轻,则
与免黥刺,用不刺面、役满放还之格;其次最轻,则降为居役,别立年限纵免之
格。傥有从坐编管,则置之本城,减其放限。如此,则于见行条法并无牴牾,且
使刺面之法,专处情犯凶蠹,而其他偶丽于罪,皆得全其面目,知所顾藉,可以
自新。省黥徒,销奸党,诚天下之切务。”即诏有司裁定,其后迄如旧制。
嘉泰四年,臣僚言:“配隶之人,盖有两等。其乡民一时斗殴杀伤,及胥吏
犯赃贷命流配等,设使逃逸,未必能为大过,止欲从徒,配本州牢城重役,限满
给据,复为良民。至于累犯强盗,及聚众贩卖私商,曾经杀伤捕获之人,非村民、
胥吏之比,欲并配屯驻军,立为年限,限满改刺从正军。”从之。其所配之地,
自高宗来,或配广南海外四州,或配淮、汉、四川,迄度宗之世无定法,皆不足
纪也。
凡内外所上刑狱,刑部、审刑院、大理寺参主之,又有纠察在京刑狱司以相
审覆。官制即行,罢审刑、纠察,归其职于刑部。四方之狱,则提点刑狱统治之。
官司之狱:在开封,有府司、左右军巡院;在诸司,有殿前、马步军司及四排岸;
外则三京府司、左右军巡院,诸州军院、司理院,下至诸县皆有狱。诸狱皆置楼
牖,设浆铺席,持具沐浴,食令温暖,寒则给薪炭、衣物,暑则五日一涤枷杻。
郡县则所职之官躬行检视,狱敝则修之使固。
神宗即位初,诏曰:“狱者,民命之所系也。比闻有司岁考天下之奏,而多
瘐死。深惟狱吏并缘为奸,检视不明,使吾元元横罹其害。《书》不云乎:‘与
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其具为令:应诸州军巡司院所禁罪人,一岁在狱病死及
二人,五县以上州岁死三人,开封府司、军巡岁死七人,推吏、狱卒皆杖六十,
增一人则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典狱官如推狱,经两犯即坐从违制。提点刑狱岁
终会死者之数上之,中书检察。死者过多,官吏虽已行罚,当更黜责。”
未几,复诏:“失入死罪,已决三人,正官除名编管,贰者除名,次贰者免
官勒停,吏配隶千里。二人以下,视此有差。不以赦降、去官原免。未决,则比
类递降一等;赦降、去官,又减一等。令审刑院、刑部断议官,岁终具尝失入徒
罪五人以上,京朝官展磨勘年,幕职、州县官展考,或不与任满指射差遣,或罢,
仍即断绝支赐。”以前法未备,故有是诏。又尝诏:“官司失入人罪,而罪人应
原免,官司犹论如法,即失出人罪。若应徒而杖,罪人应原免者,官司乃得用因
罪人以致罪之律。”
帝以国初废大理狱非是,元丰元年诏曰:“大理有狱尚矣。今中都官有所劾
治,皆寓系开封诸狱,囚既猥多,难于隔讯,盛夏疾疫,传致瘐死,或主者异见,
岁时不决,朕甚愍焉。其复大理狱,置卯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专主鞫讯;
检法官二人,主簿一人。应三司、诸寺监吏犯杖、笞不俟追究者,听即决,余悉
送大理狱。其应奏者,并令刑部、审刑院详断。应天下奏按亦上之。”五年,分
命少卿左断刑、右治狱。断刑则评事、检法详断,丞议,正审;治狱则丞专推劾,
主簿掌按劾,少卿分领其事,而卿总焉。六年,刑部言:“旧详断官分公按讫,
主判官论议改正,发详议官覆议。有差失问难,则书于检尾,送断官改正,主判
官审定,然后判成。自详断官归大理为评事、司直,议官为丞,所断按草,不由
长贰,类多差忒。”乃定制:“服评事、司直与正为断司,丞与长贰为议司。凡
断公按,正先详其当否,论定则签印注日,移议司覆议,有辨难,乃具议改正,
长贰更加审定,然后判成录奏。
元祐初,三省言:“旧置纠察司,盖欲察其违慢,所以谨重狱事,罢归刑部,
无复纠察之制。请以纠察职事委御史台刑察兼之,台狱则尚书省右司纠察之。”
三年,罢大理寺狱。初,大理置狱,本以囚系淹滞,俾狱事有所统,而大理
卿崔台符等不能奉承德意,虽士大夫若命妇,狱辞小有连逮,辄捕系。凡逻者所
探报,即下之狱。傅会锻炼,无不诬服。至是,台符等皆得罪,狱乃罢。
八年,中书省言:“昨诏同外,岁终具诸狱囚死之数。而诸路所上,遂以禁
系二十而死一者不具,即是岁系二百人,许以十人狱死,恐州县弛意狱事,甚非
钦恤之意。诏刑部自今不许辄分禁系之数。绍圣二年,户部如三司故事,置推勘
检法官,应在京诸司事干钱谷当追究者,从杖已下即定断。
三年,复置大理寺右治狱,官属视元丰员,仍增置司直一员。大理卿路昌衡
请:“分大理寺丞为左、右推,若有翻异,自左移右。再变,即命官审问,或御
史台推究。不许开封府互勘及地分探报,庶革互送挟仇之弊。徒已上罪移御史台。
命官追摄者,悉依条。若探报涉虚、用情托者,并收坐以闻。”
初,法寺断狱,大辟失入有罚,失出不坐。至是,以失出死罪五人比失入一
人,失出徒、流罪三名,亦如之。著为令。元符三年,刑部言:“祖宗重失入之
罪,所以恤刑。夫失出,臣下之小过;好生,圣人之大德。请罢失出之责,使有
事谳议之间,务尽忠恕。”诏可。政和三年,臣僚言:“远方官吏,文法既疏,
刑罚失中,不能无冤。愿委耳目之官,季一分录所部囚禁,遇有冤抑,先释而后
以闻。岁终较所释多寡,为之殿最。其徼功故出有罪者,论如法。”诏令刑部立
法:诸入人徒、流之罪已结案,而录问官吏能驳正,或因事而能推正者,累及七
人,比大辟一名推赏。
绍兴六年,令诸鞫勘有情款异同而病死者,提刑司研究之,如冤,申朝廷取
旨。十二年,令诸推究翻异狱,毋差初官、荫子及新进士,择曾经历任人。二十
七年,令监察御史每冬夏点狱,有鞫勘失实者,照刑部郎官,直行移送。二十九
年,令杀人无证、尸不经验之狱,具案奏裁,委提刑审问。如有可疑及翻异,从
本司差官重勘,案成上本路,移他监司审定,具案闻奏。否则监司再遣官勘之,
又不伏,复奏取旨。先是,有司建议:“外路狱三经翻异,在千里内者移大理寺。”
三十一年,刑部以为非祖宗法,遂厘正之。乾道中,诸州翻异之囚,既经本州,
次檄邻路,或再翻异,乃移隔路,至有越两路者。官吏旁午于道,逮系者困于追
对。四年,乃令:“鞫勘本路累尝差官犹称冤者,惟檄邻路,如尚翻异,则奏裁。”
淳熙三年,令县尉权县事,毋自鞫狱,即令丞、簿参之。全阙,则于州官或邻县
选官权摄之。
金作赎刑,盖以鞭扑之罪,情法有可议者,则宽之也。穆王赎及五刑,非法
矣。宋损益旧制,凡用官荫得减赎,所以尊爵禄、养廉耻也。乾德四年,大理正
高继申上言:“《刑统名例律》: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亲属犯罪,各有等
第减赎。恐年代已深,不肖自恃先荫,不畏刑章。今犯罪身无官,须祖、父曾任
本朝官,据品秩得减赎。如仕于前代,须有功惠及民、为时所推、历官三品以上,
乃得请。”从之。后又定:“流内品官任流外职,准律文,徒罪以上依当赎法。
诸司授勒留官及归司人犯徒流等罪,公罪许赎,私罪以决罚论。”淳化四年,诏
诸州民犯罪,或入金赎,长吏得以任情而轻重之,自今不得以赎论。妇人犯杖以
下,非故为,量轻重笞罚或赎铜释之。
仁宗深悯夫民之无知也,欲立赎法以待薄刑,乃诏有司曰:“先王用法简约,
使人知禁而易从。后代设茶、酒、监税之禁,夺民厚利,刑用滋章。今之《编敕》,
皆出律外,又数改更,官吏且不能晓,百姓安得闻之?一陷于理,情虽可哀,法
不得赎。岂礼乐之化未行,而专用刑罚之弊与?汉文帝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
爵免罪,几于刑措。其议科条非著于律者,或冒利犯禁,奢侈违令,或过误可悯,
别为赎法。乡民以谷麦,市人以钱帛,使民重谷麦,免刑罚,则农桑自劝,富寿
可期矣。”诏下,论者以为富人得赎而贫者不能免,非朝廷用法之意。时命辅臣
分总职事,以参知政事范仲淹领刑法,未及有所建明而仲淹罢,事遂寝。至和初,
又诏:“前代帝王后,尝仕本朝,官不及七品者,祖父母、父母、妻子罪流以下,
听赎。虽不仕而尝被赐予者,有罪,非巨蠹,亦如之。”随州司理参军李父抃殴
人死,抃上所授官以赎父罪,帝哀而许之。君子谓之失刑,然自是未尝为此。而
终宋之世,赎法惟及轻刑而已。
恩宥之制,凡大赦及天下,释杂犯死罪以下,甚则常赦所不原罪,皆除之。
凡曲赦惟一路或一州,或别京,或畿内。凡德音,则死及流罪降等,余罪释之,
间亦释流罪。所被广狭无常。又,天子岁自录京师系囚,畿内则遣使,往往杂犯
死罪以下第降等,杖、笞释之,或徒罪亦得释。若并及诸路,则命监司录焉。
初,太宗尝因郊礼议赦,有秦再恩者,上书愿勿赦,引诸葛亮佐刘备数十年
不赦事。帝颇疑之。时赵普对曰:“凡郊祀肆眚,圣朝彝典,其仁如天,若刘备
区区一方,臣所不取。”上善之,遂定赦。
初,太祖将祀南郊,诏:“两京、诸道,自十月后犯强窃盗,不得预郊祀之
赦。所在长吏告谕,民无冒法。”是后将祀,必先申明此诏。天圣五年,马亮言:
“朝廷虽有是诏,而法官断狱乃言终是会赦,多所宽贷,惠奸失诏旨。”遂诏:
“已下约束而犯劫盗,及官典受赃,勿复奏,悉论如律。”七年春,京师雨,弥
月不止。仁宗谓辅臣曰:“岂政事未当天心耶?”因言:“向者大辟覆奏,州县
至于三,京师至于五,盖重人命如此。其戒有司,决狱议罪,毋或枉滥。”又曰:
“赦不欲数,然舍是无以召和气。”遂命赦天下。
帝在位久,明于人之情伪,尤恶讦人阴事,故一时士大夫习为惇厚。久之,
小人乘间密上书,疏人过失,好事稍相与唱和,又按人赦前事。翰林学士张方平、
御史吕诲以为言,因下诏曰:“盖闻治古,君臣同心,上下协穆,而无激讦之俗,
何其德之盛也!朕窃慕焉。嘉与公卿大夫同底斯道,而教化未至,浇薄日滋。比
者中外群臣,多上章言人过失,暴扬难验之罪,或外托公言,内缘私忿,诋欺暧
昧,苟陷善良。又赦令者,所以与天下更始,而有司多举按赦前之事,殆非信命
令,重刑罚,使人洒心自新之意也。今有上言告人罪,言赦前事者,讯之。至于
言官,宜务大体,非事关朝政,自余小过细故,勿须察举。”
神宗即位,又诏曰:“夫赦令,国之大恩,所以荡涤瑕秽,纳于自新之地,
是以圣王重焉。中外臣僚多以赦前事捃摭吏民,兴起狱讼,苟有诖误,咸不自安,
甚非持心近厚之义,使吾号令不信于天下。其内外言事、按察官,毋得依前举劾,
具按取旨,否则科违制之罪。御史台觉察弹奏,法寺有此奏按,许举驳以闻。”
知谏院司马光言曰:“按察之官,以赦前事兴起狱讼,禁之诚为大善。至于言事
之官,事体稍异。何则?御史之职,本以绳按百僚,纠摘隐伏。奸邪之状,固非
一日所为。国家素尚宽仁,数下赦令,或一岁之间至于再三,若赦前之事皆不得
言,则其可言者无几矣。万一有奸邪之臣,朝廷不知,误加进用,御史欲言则违
今日之诏,若其不言,则陛下何从知之?臣恐因此言者得以藉口偷安,奸邪得以
放心不惧。此乃人臣之至幸,非国家之长利也。请追改前诏,刊去‘言事’两字。”
光论至再,帝谕以“言者好以赦前事诬人”,光对曰:“若言之得实,诚所欲闻,
若其不实,当罪言者。”帝命光送诏于中书。
熙宁七年三月,帝以旱,欲降赦。时已两赦,王安石曰:“汤旱,以六事自
责曰:‘政事不节与?’若一岁三赦,是政不节矣,非所以弭灾也。”乃止。八
年,编定《废免人叙格》,常赦则郡县以格叙用,凡三期一叙,即期未满而遇非
次赦者,亦如之。
元祐元年,门下省言:“当官以职事堕旷,虽去官不免,犹可言。至于赦降
大恩,与物更始,虽劫盗杀人亦蒙宽宥,岂可以一事差失,负罪终身?今刑部所
修不以去官、赦降原减条,请更删改。”
徽宗在位二十五年,而大赦二十六,曲赦十四,德音三十七。而南渡之后,
绍熙岁至四赦,盖刑政紊而恩益滥矣。
宋自祖宗以来,三岁遇郊则赦,此常制也。世谓三岁一赦,于古无有。景祐
中,言者以为:“三王岁祀圜丘,未尝辄赦。自唐兴兵以后,事天之礼不常行,
因有大赦,以荡乱狱。且有罪者宽之未必自新,被害者抑之未必无怨。不能自新,
将复为恶,不能无怨,将悔为善。一赦而使民悔善长恶,政教之大患也。愿罢三
岁一赦,使良民怀惠,凶人知禁。或谓未可尽废,即请命有司,前郊三日理罪人,
有过误者引而赦之。州县须诏到仿此。”疏奏,朝廷重其事,第诏:“罪人情重
者,毋得以一赦免。”然亦未尝行。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百二 志第一百五十五

◎艺文一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有关于
世运,尚矣。然书契以来,文字多而世代日降;秦火而后,文字多而世教日兴,
其故何哉?盖世道升降,人心习俗之致然,非徒文字之所为也。然去古既远,苟
无斯文以范防之,则愈趋而愈下矣。故由秦而降,每以斯文之盛衰,占斯世之治
忽焉。
宋有天下先后三百余年,考其治化之污隆,风气之离合,虽不足以拟伦三代,
然其时君汲汲于道艺,辅治之臣莫不以经术为先务,学士搢绅先生,谈道德性命
之学,不绝于口,岂不彬彬乎进于周之文哉!宋之不竞,或以为文胜之弊,遂归
咎焉,此以功利为言,未必知道者之论也。
历代之书籍,莫厄于秦,莫富于隋、唐。隋嘉则殿书三十七万卷。而唐之藏
书,开元最盛,为卷八万有奇。其间唐人所自为书,几三万卷,则旧书之传者。
至是盖亦鲜矣。陵迟逮于五季,干戈相寻,海寓鼎沸,斯民不复见《诗》、《书》
、《礼》、《乐》之化。周显德中,始有经籍刻板,学者无笔札之劳,获睹古人
全书。然乱离以来,编帙散佚,幸而存者,百无二三。
宋初,有书万余卷。其后削平诸国,收其图籍,及下诏遣使购求散亡,三馆
之书,稍复增益。太宗始于左升龙门北建崇文院,而徙三馆之书以实之。又分三
馆书万余卷别为书库,目曰“秘阁”。阁成,亲临幸观书,赐从臣及直馆宴。又
命近习侍卫之臣纵观群书。
真宗时,命三馆写四部书二本,置禁中之龙图阁及后苑之太清楼,而玉宸殿、
四门殿亦各有书万余卷。又以秘阁地隘,分内藏西库以广之,其右文之意,亦云
至矣。已而王宫火,延及崇文、秘阁,书多煨烬。其仅存者,迁于右掖门外,谓
之崇文外院,命重写书籍,选官详覆校勘,常以参知政事一人领之,书成,归于
太清楼。
仁宗既新作崇文院,命翰林学士张观等编四库书,仿《开元四部录》为《崇
文总目》,书凡三万六百六十九卷。神宗改官制,遂废馆职,以崇文院为秘书省,
秘阁经籍图书以秘书郎主之,编辑校定,正其脱误,则主于校书郎。
徽宗时,更《崇文总目》之号为《秘书总目》。诏购求士民藏书,其有所秘
未见之书足备观采者,仍命以官。且以三馆书多逸遗,命建局以补全校正为名,
设官总理,募工缮写。一置宣和殿,一置太清楼,一置秘阁。自熙宁以来,搜访
补辑,至是为盛矣。
尝历考之,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三千三百二十七部,三万九千一百四
十二卷。次仁、英两朝,一千四百七十二部,八千四百四十六卷。次神、哲、徽、
钦四朝,一千九百六部,二万六千二百八十九卷。三朝所录,则两朝不复登载,
而录其所未有者。四朝于两朝亦然。最其当时之目,为部六千七百有五,为卷七
万三千八百七十有七焉。迨夫靖康之难,而宣和、馆阁之储荡然靡遗。高宗移跸
临安,乃建秘书省于国史院之右,搜访遗阙,屡优献书之赏,于是四方之藏,稍
稍复出,而馆阁编辑,日益以富矣。当时类次书目,得四万四千四百八十六卷。
至宁宗时续书目,又得一万四千九百四十三卷,视《崇文总目》,又有加焉。自
是而后,迄于终祚,国步艰难,军旅之事,日不暇给,而君臣上下,未尝顷刻不
以文学为务,大而朝廷,微而草野,其所制作、讲说、纪述、赋咏,动成卷帙,
垒而数之,有非前代之所及也。虽其间鈲裂大道,疣赘圣谟,幽怪恍惚,繁琐
支离有所不免,然而瑕瑜相形,雅郑各趣,譬之万派归海,四渎可分,繁星丽天,
五纬可识,求约于博,则有要存焉。
宋旧史,自太祖至宁宗,为书凡四。志艺文者,前后部帙,有亡增损,互有
异同。今删其重复,合为一志,盖以宁宗以后史之所未录者,仿前史分经、史、
子、集四类而条列之,大凡为书九千八百十九部,十一万九千九百七十二卷云。
经类十:一曰《易》类,二曰《书》类,三曰《诗》类,四曰《礼》类,五
曰《乐》类,六曰《春秋》类,七曰《孝经》类,八曰《论语》类,九曰经解类,
十曰小学类。
《周易古经》一卷
薛贞注《归藏》三卷
《易传》十卷(题卜子夏传)《周易上下经》六卷
《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三卷(韩康伯注。)
郑玄《周易文言注义》一卷
王弼《略例》一卷
《易辨》一卷
阮嗣宗《通易论》一卷
干宝《易传》十卷
《易髓》八卷(晋人撰,不知姓名)
孔颖达《正义》十四卷
《玄谈》六卷
《易正义补阙》七卷
任正一《甘棠正义》三十卷
关朗《易传》一卷
王肃《传》十一卷
陆德明《释文》一卷
卫元嵩《周易元包》十卷(苏源明传,李江注)
李鼎祚《集解》十卷
史文徽《易口诀义》六卷
成玄英《流演穷寂图》五卷
蔡广成《启源》十卷
又《周易外义》三卷
沙门一行《传》十二卷
王隐《要削》三卷
陆希声《传》十三卷
郭京《举正》三卷
东乡助《物象释疑》一卷
邢璹《补阙周易正义略例疏》三卷
李翱《易诠》七卷
张弧《周易上经王道小疏》五卷
张韩《启玄》一卷
青城山人《揲蓍法》一卷
王昭素《易论》三十三卷
纵康乂《周易会通正义》三十三卷
阴洪道《周易新论传疏》十卷
陈抟《易龙图》一卷
范谔昌《大易源流图》一卷
又《证坠简》一卷
胡旦《易演圣通论》十六卷
石介《口义》十卷
冀震《周易义略》十卷
代渊《周易旨要》二十卷
何氏《易讲疏》十三卷(不著名)
陆秉《意学》十卷
《古易》十三卷(出王洙家)
王洙《言象外传》十卷
刘牧《新注周易》十一卷
又《卦德通论》一卷
《易数钩隐图》一卷
吴秘《周易通神》一卷
黄黎献《略例》一卷
又《室中记师隐诀》一卷
龚鼎臣《补注易》六卷
彭汝砺《易义》十卷
赵令湑《易发微》十卷
乔执中《易说》十卷
赵仲锐《易义》五卷
谢湜《易义》十二卷
谭世勣《易传》十卷
陆太易《周易口诀》七卷
冀珍《周易阐微诗》六卷
李赞《周易说》九卷
张杲《周易罔象成名图》一卷
裴通《周易玄解》三卷
邵雍《皇极经世》十二卷
又《叙篇系述》二卷
《观物外篇》六卷(门人张湣记雍之言)
《观物内篇解》二卷(雍之子伯温编)
邵伯温《周易辨惑》一卷
常豫《易源》一卷
徐庸《周易意蕴凡例总论》一卷
又《卦变解》二卷
宋咸《易训》三卷
又《易补注》十卷
又《刘牧王弼易辨》二卷
皇甫泌《易解》十九卷
郑扬庭《时用书》二十卷
又《明用书》九卷
《易传辞》三卷
《易传辞后语》一卷
陈良献《周易发隐》二十卷
石汝砺《乾生归一图》十卷
鲍极《周易重注》十卷
叶昌龄《图义》二卷
胡瑗《易解》一十二卷
《口义》十卷
《系辞说卦》三卷
欧阳修《易童子问》三卷
阮逸《易筌》六卷
王安石《易解》十四卷
尹天民《易论要纂》一卷
又《易说拾遗》二卷
司马光《易说》一卷
又三卷
《系辞说》二卷
鲜于侁《周易圣断》七卷
苏轼《易传》九卷
程颐《易传》九卷
又《易系辞解》一卷
张载《易说》十卷
吕大临《易章句》一卷
龚原《续解易义》十七卷
又《易传》十卷
李平西《河图传》一卷
李遇《删定易图序论》六卷
张弼《易解义》十卷
顾叔思《周易义类》三卷
刘概《易系辞》十卷
晁说之《录古周易》八卷
晁补之《太极传》五卷
《因说》一卷
《太极外传》一卷
游酢《易说》一卷
耿南仲《易解义》十卷
安泳《周易解义》一部(卷亡)
陈瓘《了斋易说》一卷
邹浩《系辞纂义》二卷
张根《易解》九卷
《周易六十四卦赋》一卷(题颍川陈君作,名亡)
林德祖《易说》九卷
陈禾《易传》十二卷
李授之《易解通义》三十卷
朱震《易传》十一卷
《卦图》三卷
《易传丛说》一卷
张汝明《易索》十三卷
郭忠孝《兼山易解》二卷
又《四学渊源论》三卷
任奉古《周易发题》一卷
陈高《八卦数图》二卷
林壝《易说》十二卷
《变卦》八卷
《变卦纂集》一卷
凌唐佐《集解》六卷
袁枢《学易索隐》一卷
夏休《讲义》九卷
郭雍《传家易解》十一卷
沈该《易小传》六卷
都絜《易变体》十六卷
郑克《揲蓍古法》一卷
吴沆《易璇玑》三卷
李椿年《易解》八卷
《疑问》一卷
李光《易说》十卷
李衡《易义海撮要》十二卷
洪兴祖《易古经考异释疑》一卷
张行成《元包数总义》二卷
《述衍》十八卷
《通变》四十八卷
晁公武《易诂训传》十八卷
胡铨《易传拾遗》十卷
程大昌《易原》十卷
又《易老通言》十卷
杨万里《易传》二十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栗《易经传集解》三十六卷
李舜臣《易本传》三十三卷
曾穜《大易粹言》十卷
吕祖谦《定古易》十二篇为一卷
又《音训》二卷
《周易系辞精义》二卷
朱熹《易传》十一卷
又《本义》十二卷
《易学启蒙》三卷
《古易音训》二卷
张浚《易传》十卷
倪思《易训》三十卷
赵善誉《易说》二卷
刘文郁《易宏纲》八卷
吴仁杰《古易》十二卷
又《周易图说》二卷
《集古易》一卷
王日休《龙舒易解》一卷
刘翔《易解》六卷
胡有开《易解义》四十卷
邹巽《易解》六卷
郑刚中《周易窥余》十五卷
杨简《己易》一卷
潘梦旂《大易约解》九卷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一卷
郑东卿《易说》三卷
项安世《周易玩辞》十六卷
程迥《易章句》十卷
又《外编》一卷
《占法》
《古易考》一卷
林至《易裨传》一卷
叶适《习学记言·周易述释》一卷
李椿《观画》二卷
王炎《笔记》八卷
郑汝谐《易翼传》二卷
汤羲《周易讲义》三卷
乐只道人《羲文易论微》六卷(姓名亡)
朱氏《三宫易》一卷(名亡)
刘烈《虚谷子解卦周易》三卷
刘牧、郑夫注《周易》七卷
杨文焕《五十家易解》四十三卷
孙份《周易先天流衍图》十二卷(程敦厚序)
刘半千《羲易正元》一卷
冯椅《易学》五十卷
商飞卿《讲义》一卷
《周易卦类》三卷
《易辞微》三卷
《易正经明疑录》一卷
《易传》四卷
《口义》六卷
《易枢》十卷
《系辞要旨》一卷
(并不知作者)
《易乾凿度》三卷
《易纬》七卷
《易纬稽览图》一卷
《易通卦验》二卷
(并郑玄注)
《流演通卦验》一卷(不知作者)
王柏《读易记》十卷
又《涵古易说》一卷
《大象衍义》一卷
曾几《易释象》五卷
刘禹偁《易解》十卷
程达《易解》十卷
戴溪《易总说》二卷
赵汝谈《易说》三卷
真德秀《复卦说》一卷
吴如愚《易说》一卷
李光《易传》十卷
李焘《易学》五卷
又《大传杂说》一卷
朱承祖《易摭卦总论》一十卷
林起鳌《易述古言》二卷
方实孙《读易记》八卷
魏了翁《易集义》六十四卷
又《易要义》一十卷
郑子厚《大易观象》三十二卷(张野补注)
右《易》类二百十三部,一千七百四十卷。(王柏《读易记》以下不著录十
九部,一百八十六卷)
《尚书》十二卷(汉孔安国传)
《古文尚书》二卷(孔安国隶)
伏胜《大传》三卷(郑玄注)
《汲冢周书》十卷(晋太康中,于汲郡得之。孔晁注)
陆德明《释文音义》一卷
孔颖达《正义》二十卷
冯继先《尚书广疏》十八卷
又《尚书小疏》十三卷
尹恭初《尚书新修义疏》二十六卷
胡旦《尚书演圣通论》七卷
胡瑗《洪范口义》一卷
苏洵《洪范图论》一卷
程颐《尧典舜典解》一卷
王安石《新经书义》十三卷
又《洪范传》一卷
苏轼《书传》十三卷
《书说》一卷(程颐门人记)
孔武仲《书说》十三卷
曾肇《书讲义》八卷
陈谔《开宝新定尚书释文》三卷
孟先《禹贡治水图》一卷
《尚书洪范五行记》一卷
王晦叔《周书音训》十二卷
司马康等《无逸讲义》一卷
吴安诗等《无逸说命解》二卷
刘彝《洪范解》六卷
曾旼等《讲义》三十卷
叶梦得《书传》十卷
张纲《解义》三十卷
吴孜《大义》三卷
吴棫《裨传》十二卷
张九成《尚书详说》五十卷
洪兴祖《口义发题》一卷
陈鹏飞《书解》三十卷
程大昌《书谱》二十卷
又《禹贡论》五卷
《禹贡论图》五卷
《禹贡后论》一卷
晁公武《尚书诂训传》四十六卷
史浩《讲义》二十二卷
吕祖谦《书说》三十五卷
黄度《书说》七卷
李舜臣《尚书小传》四卷
吴仁杰《尚书洪范辨图》一卷
陈伯达《翼范》一卷
朱熹《书说》七卷(黄士毅集)
林之奇《集解》五十八卷
陈经《详解》五十卷
康伯成《书传》一卷
夏僎《书解》十六卷
王炎《小传》十八卷
孙泌《尚书解》五十二卷
蔡沉《书传》六卷
胡瑗《尚书全解》二十八卷
成申之《四百家集解》五十八卷
杨王集《尚书义宗》三卷
《三坟书》三卷(元丰中毛渐所得)
《尚书治要图》五卷
《尚书解题》一卷
《浑灏发旨》一卷
(并不知作者)
王柏《读书记》十卷
又《书疑》九卷
《书附传》四十卷
袁燮《书钞》十卷
袁觉《读书记》二十三卷
黄伦《尚书精义》六十卷
赵汝谈《书说》二卷
卞大亨《尚书类数》二十卷
胡铨《书解》四卷
李焘《尚书百篇图》一卷
刘甄《书青霞集解》二十卷
应镛《书约义》二十五卷
魏了翁《书要义》二十卷
右《书》类六十部,八百二卷。(王柏《读书记》以下不著录十三部,二百
四十四卷)
《韩诗外传》十卷(汉韩婴传)
《毛诗》二十卷(汉毛苌为诂训传,郑玄笺)
郑玄《诗谱》三卷
陆玑《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
孔颖达《正义》四十卷
陆德明《诗释文》三卷
成伯玙《毛诗指说统论》一卷
又《毛诗断章》二卷
张?《别录》一卷
《毛诗正数》二十卷
《毛诗释题》二十卷
《毛诗小疏》二十卷
鲜于侁《诗传》六十卷
李常《诗传》十卷
鲁有开《诗集》十卷
胡旦《毛诗演圣通论》二十卷
宋咸《毛诗正纪》三卷
又《外义》二卷
刘宇《诗折衷》二十卷
苏子才《毛诗大义》三卷
周轼《笺传辨误》八卷
丘铸《周诗集解》二十卷
欧阳修《诗本义》十六卷
又《补注毛诗谱》一卷
苏辙《诗解集传》二十卷
彭汝砺《诗义》二十卷
赵令湑《讲义》二十卷
乔执中《讲义》十卷
毛渐《诗集》十卷
沈铢《诗传》二十卷
孔武仲《诗说》二十卷
王商范《毛诗序义索隐》二卷
王安石《新经毛诗义》二十卷
《舒王诗义外传》十二卷
《新解》一卷(程颐门人记其师之说)
张载《诗说》一卷
赵仲锐《诗义》三卷
游酢《诗二南义》一卷
范祖禹《诗解》一卷
杨时《诗辨疑》一卷
茅知至《周诗义》二十卷
蔡卞《毛诗名物解》二十卷
董逌《广川诗故》四十卷
吴良辅《诗重文说》七卷
刘孝孙《正论》十卷
吴景山《十五国风咨解》一卷
刘泉《毛诗判篇》一卷
吴棫《毛诗叶韵补音》十卷
李樗《毛诗详解》四十六卷
晁公武《毛诗诂训传》二十卷
吕祖谦《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
郑樵《诗传》二十卷
又《辨妄》六卷
范处义《诗学》一卷
又《解颐新语》十四卷
《诗补传》三十卷
朱熹《诗集传》二十卷
《诗序辨》一卷
张贵谟《诗说》三十卷
郑谔《毛诗解义》三十卷
黄度《诗说》三十卷
吴氏《诗本义补遗》二卷(名亡)
戴溪《续读诗记》三卷
钱文子《白石诗传》一十卷
又《诗训诂》三卷
黄邦彦《讲义》三卷
鲜于戣《诗颂解》三卷
黄櫄《诗解》二十卷
《总论》一卷
林岊《讲义》五卷
《三十家毛诗会解》一百卷(吴纯编,王安石解义)
《毛诗释篇目疏》十卷
《诗疏要义》一卷
《毛诗玄谈》一卷
《毛诗章疏》三卷
《毛诗提纲》一卷
《毛诗名物性门类》八卷
《义方》二十卷
《释文》二十卷
《通义》二十卷
《毛郑诗学》十卷
《诗关雎义解》一部
《比兴穷源》一卷
(并不知作者)
陈寅《诗传》十卷
许奕《毛诗说》三卷
李焘《诗谱》三卷
王应麟《诗考》五卷
又《诗地理考》五卷
《诗草木鸟兽虫鱼广疏》六卷
辅广《诗说》一部
严粲《诗集》一部
王质《诗总闻》二十卷
魏了翁《诗要义》二十卷
王柏《诗辨说》二卷
又《诗可言》二十卷
高端叔《诗说》一卷
曹粹中《诗说》三十卷
项安世《毛诗前说》一卷
又《诗解》二十卷
郑庠《诗古音辨》一卷
右《诗》类八十二部,一千一百二十卷。(陈寅《诗传》以下不著录十四部,
二百四十五卷)
《仪礼》十七篇(高堂生传)
《大戴礼记》十三卷(戴德纂)
《礼记》二十卷(戴圣纂)
郑玄《古礼注》十七卷
又《周礼注》十二卷
《礼记注》二十卷
《礼记月令注》一卷
崔灵恩《三礼义宗》三十卷
成伯玙《礼记外传》十卷(张幼伦注)
韦彤《五礼精义》十卷
又《五礼纬书》二十卷
丘光庭《兼明书》四卷
杜肃《礼略》十卷
陆德明《音义》一卷
又《古礼释文》一卷
贾公彦《仪礼疏》五十卷
又《礼记疏》五十卷
《周礼疏》五十卷
孔颖达《礼记正义》七十卷
聂崇义《三礼图集注》二十卷
杨逢殷《礼记音训指说》二十卷
上官均《曲礼讲义》二十卷
欧阳丙《三礼名义》五卷
鲁有开《三礼通义》五卷
殷介集《五礼极义》一卷
孙玉汝《五礼名义》十卷
余希文《井田王制图》一卷
《胡先生中庸义》一卷(盛乔纂集)
李洪泽《直礼》一卷
张诜《丧礼》十卷
《礼粹》二十卷(不知作者)
王悫《中礼》八卷
程颢《中庸义》一卷
吕大临《大学》一卷
又《中庸》一卷
《礼记传》十六卷
乔执中《中庸义》一卷
游酢《中庸解义》五卷
王安石《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
王昭禹《周礼详解》四十卷
陆佃《礼记解》四十卷
又《礼象》十五卷
《述礼新说》四卷
《仪礼义》十七卷
何洵直《礼论》一卷
陆佃《大裘议》一卷
郭忠孝《中庸说》一卷
龚原《周礼图》十卷
郭雍《中庸说》一卷
陈详道《注解仪礼》三十二卷
又《礼例详解》十卷
《礼书》一百五十卷
陈旸《礼记解义》十卷
李格非《礼记精义》十六卷
杨时《周礼义辨疑》一卷
又《中庸解》一卷
喻樗《大学解》一卷
司马光等《六家中庸大学解义》一卷
江与山《周礼秋官讲义》一卷
马希孟《礼记解》七十卷
《四先生中庸解义》一卷(程颐、吕大临、游酢、杨时撰)
方悫《礼记解义》二十卷
王普《深衣制度》一卷
夏休《周礼井田谱》二十卷
《破礼记》二十卷
周燔《仪礼详解》十七卷
李如圭《仪礼集释》十七卷
史浩《周官讲义》十四卷
郑谔《周礼解义》二十二卷
黄度《周礼说》五卷
徐焕《周官辨略》十八卷
陈傅良《周礼说》一卷
徐行《周礼微言》十卷
易祓《周礼总义》三十六卷
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二十三卷
又《大学章句》一卷
《或问》二卷
《中庸章句》一卷
《或问》二卷
《中庸辑略》二卷
《十先生中庸集解》二卷(朱熹序)
《三家冠婚丧祭礼》五卷(司马光、程颐、张载定)
吴仁杰《禘祫绵蕞书》三卷
刘彝《周礼中义》十卷
张九成《中庸说》一卷
《大学说》一卷
戴溪《曲礼口义》二卷
《学记口义》二卷
司马光《中庸大学广义》一卷
钱文子《中庸集传》一卷
胡铨《礼记传》十八卷
又《周礼传》十二卷
《二礼讲义》一卷
倪思《中庸集义》一卷
汪应辰《二经雅言》二卷
张淳《仪礼识误》一卷
俞庭椿《周礼复古编》三卷
黄干《续仪礼经传通解》二十九卷
又《仪礼集传集注》十四卷
林椅《周礼纲目》八卷
《摭说》一卷
郑景炎《周礼开方图说》一卷
李心传《丁丑三礼辨》二十三卷
郑伯谦《太平经国书统集》七卷
郑氏《三礼名义疏》五卷(不著名)
又《三礼图》十二卷
《江都集礼图》五十卷
《三礼图驳议》二十卷
《仪礼类例》十卷
《周礼类例义断》二卷
《二礼分门统要》三十六卷
《礼记小疏》二十卷
(并不知作者)
石{敦山}《中庸集解》二卷
项安世《中庸说》一卷
又《周礼丘乘图说》一卷
卫湜《礼记集说》一百六十卷
杨简《孔子闲居讲义》一卷
郑樵《乡饮礼》七卷
张虙《月令解》十二卷
晁公武《中庸大传》一卷
杨复《仪礼图解》十七卷
魏了翁《仪礼要义》五十卷
又《礼记要义》三十三卷
《周礼折衷》二卷
《周礼要义》三十卷
赵顺孙《中庸纂疏》三卷
袁甫《中庸详说》二卷
陈尧道《中庸说》十三卷
又《大学说》十一卷
真德秀《大学衍义》四十二卷
谢兴甫《中庸大学讲义》三卷
王与之《周礼订义》八十卷
王应麟《集解践祚篇》一册
右《礼》类一百十三部,一千三百九十九卷。(石{敦山}《中庸集解》以下
不著录二十六部,四百六十九卷)
蔡琰《胡笳十八拍》四卷
孔衍《琴操引》三卷
谢庄《琴论》一卷
梁武帝《钟律纬》一卷
陈僧智匠《古今乐录》十三卷
赵邦利《弹琴手势谱》一卷
又《弹琴右手法》一卷
唐玄宗《金风乐弄》一卷
太宗《九弦琴谱》二十卷
《琴谱》六卷
《唐宗庙用乐仪》一卷
《唐肃明皇后庙用乐仪》一卷
崔令钦《教坊记》一卷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二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王昌龄《续乐府古解题》一卷
刘贶《大乐令壁记》三卷
《大乐图义》一卷(不知作者)
田琦《声律要诀》十卷
薛易简《琴谱》一卷
段安节《琵琶录》一卷
又《乐府杂录》二卷
《乐府古题》一卷
陆鸿渐《教坊录》一卷
李勉《琴说》一卷
陈拙《琴籍》九卷
徐景安《新纂乐书》三十卷
赵惟简《琴书》三卷
宋仁宗《明堂新曲谱》一卷
又《景祐乐髓新经》一卷
《审乐要记》二卷
徽宗《黄钟徵角调》二卷
沈括《乐论》一卷
又《乐器图》一卷
《三乐谱》一卷
《乐律》一卷
冯元、宋祁《景祐广乐记》八十一卷
宋祁《大乐图》一卷
聂冠卿《景祐大乐图》二十卷
刘次庄《乐府集》十卷
《乐府集序解》一卷
《大周正乐》八十八卷(五代周窦俨订论)
《蜀雅乐仪》三十卷
房庶《补亡乐书总要》三卷
《真馆饮福等》一卷
蔡攸《燕乐》三十四册
范镇《新定乐法》一卷
崔遵度《琴笺》一卷
李宗谔《乐纂》一卷
陈康士《琴调》三卷
又《琴调》十七卷
《琴书正声》十卷
《琴调》十七卷
《琴谱记》一卷
《琴调谱》一卷
《楚调五章》一卷
《离骚谱》一卷
李约《琴曲东杓谱》一卷
《琴调广陵散谱序》一卷
独孤寔《九调谱》一卷
齐嵩《琴雅略》一卷
僧辨正《琴正声九弄》九卷
朱文齐《琴杂调谱》十二卷
萧祐(一作“祜”)《无射商九调谱》一卷
吕渭(一作“滨”)《广陵止息谱》一卷
张淡正《琴谱》一卷
蔡翼《琴调》一卷
僧道英《琴德谱》一卷
王邈《琴谱》一卷
沈氏《琴书》一卷(失名)
《琴谱调》八卷(李翱用指法)
《琴略》一卷
《琴式图》一卷
《琴谱纂要》五卷
胡瑗《景祐乐府奏议》一卷
又《皇祐乐府奏议》一卷
阮逸《皇祐新乐图记》三卷
陈旸《乐书》二百卷
僧灵操《乐府诗》一卷
吴良辅《琴谱》一卷
又《乐书》五卷
《乐记》三十六卷
杨杰《元丰新修大乐记》五卷
刘昺《大晟乐书》二十卷
又《乐论》八卷
《运谱四议》二十卷
《政和颁降乐曲乐章节次》一卷
《政和大晟乐府雅乐图》一卷
郑樵《系声乐谱》二十四卷
李南玉《古今大乐指掌》三卷
郭茂倩《乐府诗集》一百卷
李昌文《阮咸弄谱》一卷
滕康叔《韶武遗音》一卷
麹瞻《琴声律》二卷
又《琴图》一卷
令狐揆《乐要》三卷
王大方《琴声韵图》一卷
《昭微古今琴样》一卷
刘籍《琴义》一卷
沈建《乐府广题》二卷
马以良《琴谱三均》三卷
喻修枢《阮咸谱》一卷
吴仁杰《乐舞新书》二卷
蔡元定《律吕新书》二卷
李如篪《乐书》一卷
《琴说》一卷
《古乐府》十卷
赵德先《乐说》三卷
又《乐书》三十卷
《历代乐仪》三十卷
《乐苑》五卷
《琴笺知音操》一卷
《乐府题解》一卷
《大乐署》三卷
《历代歌词》六卷
《律吕图》一卷
《仿蔡琰胡笳十八拍》
(并不知作者)
右《乐》类一百十一部,一千七卷。
《春秋》七卷(正经)
杜预《春秋左氏传经传集解》三十卷
又《春秋释例》十五卷
何休《公羊传》十二卷
又《左氏膏肓》十卷
范宁《谷梁传》十二卷
董仲舒《春秋繁露》十七卷
《汲冢师春》一卷(师春纯集疏《左传》卜筮事)
荀卿《公子姓谱》二卷(一名《帝王历纪谱》)
刘炫《春秋述议略》一卷
又《春秋义囊》二卷
孔颖达《春秋左氏传正义》三十六卷
《公羊疏》三十卷
杨士勋《春秋谷梁疏》十二卷
黄恭密《春秋指要图》一卷
李瑾《春秋指掌图》十五卷
陈岳《春秋折衷论》三十卷
《春秋灾异录》六卷
《春秋谥族图》五卷
陆德明《三传释文》八卷
陆希声《春秋通例》三卷
赵匡《春秋阐微纂类义统》十卷
陆淳《集传春秋纂例》十卷
又《春秋辨疑》七卷
《集注春秋微旨》三卷
卢仝《春秋摘微》四卷
杨蕴《春秋公子谱》一卷
左丘明《春秋外传国语》二十一卷(韦昭注)
柳宗元《非国语》二卷
叶真《是国语》七卷
冯继先《春秋名号归一图》
又《春秋名字同异录》五卷
杜预《春秋世谱》七卷
张暄《春秋龟鉴图》一卷
马择言《春秋要类》五卷
徐彦《公羊疏》三十卷
叶清臣《春秋纂类》十卷
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
《春秋总论》一卷
李尧俞《春秋集议略论》二卷
王沿《春秋集传》十五卷
章拱之《春秋统微》二十五卷
王哲《春秋通义》十二卷
又《皇纲论》五卷
丁副《春秋演圣统例》二十卷
《春秋三传异同字》一卷
朱定序《春秋索隐》五卷
杜谔《春秋会义》二十六卷
胡瑗《春秋口义》五卷
刘敞《春秋传》十五卷
又《春秋权衡》十七卷
《春秋说例》十一卷
《春秋意林》二卷
苏辙《春秋集传》十二卷
王安石《左氏解》一卷
杨彦龄《左氏春秋年表》二卷
又《左氏蒙求》二卷
沈括《春秋机括》二卷
赵瞻《春秋论》三十卷
又《春秋经解义例》二十卷
唐既济《春秋邦典》二卷
孙觉《春秋经社要义》六卷
《春秋经解》十五卷
《春秋学纂》十二卷
晁补之《左氏春秋传杂论》一卷
刘攽《内传国语》十卷
《春秋人谱》一卷(孙子平、练明道同撰。)
朱长文《春秋通志》二十卷
家安国《春秋通义》二十四卷
张大亨《春秋通训》十六卷
又《五礼例宗》十卷
陆佃《春秋后传》二十卷
又《补遗》一卷
程颐《春秋传》一卷
黎錞《春秋经解》十二卷
王裴《春秋义解》十二卷
张冒德《春秋传类音》十卷
韩台《春秋左氏传口音》三卷
陈德宁《公羊新例》十四卷
又《谷梁新例》六卷
阴洪道《注春秋叙》一卷
张翰(一作“斡”)《春秋排门显义》十卷
李撰《春秋总要》十卷
袁希(一作“孝”)政《春秋要类》五卷
张德昌《春秋传类》十卷
沈纬《春秋谏类》二卷
郭翔《春秋义鉴》三十卷
王仲孚《春秋类聚》五卷
黄彬《春秋叙鉴》二卷
《春秋精义》三十卷
洪勋《春秋图鉴》五卷
《春秋加减》一卷
王叡《春秋守鉴》一卷
《春秋龟鉴》一卷
张杰《春秋指玄》十卷
涂昭良《春秋科义雄览》十卷
《春秋应判》三十卷
丁裔昌《春秋解问》一卷
邵川《春秋括义》三卷
刘英《春秋列国图》一卷
《春秋十二国年历》一卷
谢璧《春秋缀英》二卷
李涂《春秋事对》五卷(蔡延龟注)
《春秋扶悬》三卷
《春秋比事》三卷
《春秋要义》十卷
《春秋策问》三十卷
《春秋夹氏》三十卷
李融《春秋枢宗》十卷
姜虔嗣《春秋三传纂要》二十卷
惠简《春秋通略全义》十五卷
元保宗《春秋事要》十卷
巩浚(一作“潜”)《春秋琢瑕》一卷
张传靖《左传编纪》十卷
崔升《春秋分门属类赋》三卷(杨均注)
裴光辅《春秋机要赋》一卷
尹玉羽《春秋音义赋》十卷(冉遂良注)
又《春秋字源赋》二卷(杨文举注)
李象《续春秋机要赋》一卷
玉霄《春秋括囊赋集注》一卷
王邹彦《春秋蒙求》五卷
张杰《春秋图》五卷
《春秋指掌图》二卷
蹇遵品《左传引帖断义》十卷
《春秋纂类义统》十卷(本十二卷,第二、第四阙)
《春秋通义》十二卷
《春秋新义》十卷
《春秋十二国年历》一卷(一名《春秋齐年》)
《春秋文权》五卷
鲁有开《春秋指微》十卷
《国语音义》一卷
宋庠《国语补音》三卷
林概《辨国语》三卷
崔表《世本图》一卷
杨蕴《春秋年表》一卷
谢湜《春秋义》二十四卷
又《总义》三卷
崔子方《春秋经解》十二卷
《春秋本例例要》二十卷
吕奎《春秋要旨》十二卷
吴元绪《左氏鼓吹》一卷
刘易《春秋经解》二卷
吴孜《春秋折衷》十二卷
范柔中《春秋见微》五卷
邹氏《春秋总例》一卷
谢子房《春秋备对》十三卷
朱振《春秋指要》一卷
又《春秋正名颐隐要旨》十二卷
《春秋正名颐隐旨要叙论》一卷
《春秋讲义》三卷
沈滋仁《春秋兴亡图鉴》一卷
陈禾《春秋传》十二卷
又《春秋统论》一卷
任伯雨《春秋绎圣新传》十二卷
郑昂《春秋臣传》三十卷
邓骥《春秋指踪》二十一卷
石公孺《春秋类例》十二卷
王当《春秋列国诸臣传》五十一卷
张根《春秋指南》十卷
李棠《春秋时论》一卷
叶梦得《春秋谳》三十卷
又《春秋考》三十卷
《春秋传》二十卷
《石林春秋》八卷
《春秋指要总例》二卷
胡安国《春秋传》三十卷
又《通例》一卷
《通旨》一卷
余安行《春秋新传》十二卷
韩璜《春秋人表》一卷
范冲《春秋左氏讲义》四卷
黄叔敖《春秋讲义》五卷
洪皓《春秋纪咏》三十卷
胡铨《春秋集善》十三卷
邓名世《春秋四谱》六卷
《辨论谱说》一卷
刘本《春秋中论》三十卷
毕良史《春秋正辞》二十卷
环中《左氏春秋二十国年表》一卷
《春秋列国臣子表》十卷
郑樵《春秋地名谱》十卷
又《春秋传》十二卷
《春秋考》十二卷
周彦熠《春秋名义》二卷
毛邦彦《春秋正义》十二卷
王日休《春秋孙复解辨失》一卷
又《春秋公羊辨失》一卷
《春秋左氏辨失》一卷
《春秋谷梁辨失》一卷
《春秋名义》一卷
董自任《春秋总鉴》十二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沐《春秋素志》三百一十五卷
又《春秋麟台独讲》十一卷
《延陵先生讲义》二卷
吕本中《春秋解》二卷
晁以武《春秋故训传》三十卷
王炫《春秋门例通解》十卷
林栗《经传集解》三十三卷
时澜《左氏春秋讲义》十卷
徐得之《左氏国纪》二十卷
萧楚《春秋经辨》十卷
胡定《春秋解》十二卷
林拱辰《春秋传》三十卷
陈傅良《春秋后传》十二卷
又《左氏章指》三十卷
王汝猷《春秋外传》十五卷
程迥《春秋显微例目》一卷
又《春秋传》二十卷
朱临《春秋私记》一卷
《春秋外传》十卷
王葆《东宫春秋讲义》三卷
《春秋集传》十五卷
吕祖谦《春秋集解》三十卷
又《左传类编》六卷
《左氏博议》二十卷
《左氏说》一卷
《左氏博议纲目》一卷(祖谦门人张成招标注)
《左氏国语类编》二卷(祖谦门人所编)
沈棐《春秋比事》二十卷
李明复《春秋集义》五十卷
又《集义纲领》二卷
任公辅《春秋明辨》十一卷
杨简《春秋解》十卷
戴溪《春秋讲义》四卷
程公说《春秋分记》九十卷
《春秋释疑》二十卷
《春秋考异》四卷
《春秋加减》四卷
《春秋直指》三卷
《左氏纪传》五十卷
《春秋四传》二十卷
《春秋类》六卷
《春秋例》六卷
《春秋表记》一卷
《王侯世系》一卷
《春秋释例地名谱》一卷
《春秋本旨》五卷
《左氏摘奇》十二卷
(并不知作者。)
李浃《左氏广诲蒙》一卷
章冲《左氏类事始末》五卷
王柏《左氏正传》一十卷
高端叔《春秋义宗》一百五十卷
黎良能《左氏释疑》、《谱学》各一卷
沈棐《春秋比事》二十卷
吴曾《春秋考异》四卷
又《左氏发挥》六卷
方淑《春秋直音》三卷
石朝英《左传约说》一卷
又《百论》一卷
黄仲炎《春秋通说》一十三卷
辛次膺《属辞比事》五卷
李孟传《左氏说》十卷
程大昌《演繁露》六卷
李焘《春秋学》十卷
王应麟《春秋三传会考》三十六卷
杨士勋《春秋公谷考异》五卷
陆宰《春秋后传补遗》一卷
赵震揆《春秋类论》四十卷
宇文虚中《春秋纪咏》三十卷
王梦应《春秋集义》五十卷
李心传《春秋考义》十三卷
魏了翁《春秋要义》六十卷
陈藻、林希逸《春秋三传正附论》十三卷
右《春秋》类二百四十部,二千七百九十九卷。(王柏《左氏正传》以下不
著录二十三部,四百八十八卷)
《古文孝经》一卷(凡二十二章)
郑氏注《孝经》一卷
唐明皇注《孝经》一卷
元行冲《孝经疏》三卷
苏彬《孝经疏》一卷
邢昺《孝经正义》三卷
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一卷
又《古文孝经指解》一卷
赵克孝《孝经传》一卷
任奉古《孝经讲疏》一卷
张元老《讲义》一卷
范祖禹《古文孝经说》一卷
吕惠卿《孝经传》一卷
吉观国《孝经新义》一部(卷亡)
家滋《解义》二卷
王文献《详解》一卷
林椿龄《全解》一卷
沈处厚《解》一卷
赵湘《孝经义》一卷
张师尹《通义》三卷
张九成《解》四卷
朱熹《刊误》一卷
黄干《本旨》一卷
项安世《孝经说》一卷
冯椅《古孝经辑注》一卷
《古文孝经解》一卷
袁甫《孝经说》三卷
王行《孝经同异》三卷
右《孝经》类二十六部,三十五卷。(袁甫《孝经说》以下不著录二部,六
卷)
《论语》十卷(何晏等集解)
皇侃《论语疏》十卷
韩愈《笔解》二卷
陆德明《释文》一卷
马总《论语枢要》十卷
陈锐《论语品类》七卷
《论语井田图》一卷
邢昺《正义》十卷
周武《集解辨误》十卷
宋咸《增注》十卷
王令《注》十卷
纪亶《论语摘科辨解》十卷
王安石《通类》一卷
王雱《解》十卷
孔武仲《论语说》十卷
吕惠卿《论语义》十卷
蔡申《论语纂》十卷
苏轼《解》四卷
苏辙《论语拾遗》一卷
程颐《论语说》一卷
刘正容《重注论语》十卷
陈禾《论语传》十卷
晁说之《讲义》五卷
杨时《解》二卷
谢良佐《解》十卷
范祖禹《论语说》二十卷
游酢《杂解》一卷
龚原《论语解》一部(卷亡)
吕大临《解》十卷
尹焞《论语解》十卷
又《说》一卷
侯仲良《说》一卷
邹浩《解》十卷
汪革《直解》十卷
叶梦得《释言》十卷
黄祖舜《解义》十卷
张九成《解》十卷
吴棫《续解》十卷
又《考异》一卷
《说例》一卷
喻樗《玉泉论语学》四卷
张栻《解》十卷
汤烈《集程氏说》二卷
倪思《论语义证》二十卷
叶隆古《解义》十卷
洪兴祖《论语说》十卷
史浩《口义》二十卷
薛季宣《论语小学》二卷
林栗《论语知新》十卷
朱熹《论语精义》十卷
又《集注》十卷
《集义》十卷
《或问》二十卷
《论语注义问答通释》十卷
郑汝《解义》十卷
张演《鲁论明微》十卷
《意原》十卷
钱文子《论语传赞》二十卷
王汝猷《论语归趣》二十卷
徐焕《论语赘言》二卷
曾几《论语义》二卷
陈仪之《讲义》二卷
姜得平《本旨》一卷
《论语指南》一卷(黄祖舜、沈大廉、胡宏辨论)
戴溪《石鼓答问》三卷
《东谷论语》一卷(不知作者)
陈耆卿《论语记蒙》六卷
《孔子家语》十卷(魏王肃注)
《论语玄义》十卷
《论语要义》十卷
《论语口义》十卷
《论语展掌疏》十卷
《论语阅义疏》十卷
《论语世谱》三卷
(并不知作者。)
王居正《论语感发》十卷
毕良史《论语探古》二十卷
黄干《论语通释》十卷
又《论语意原》一卷
卞圜《论语大意》二十卷
高端叔《论语传》一卷
真德秀《论语集编》一十卷
魏了翁《论语要义》一十卷
右《论语》类七十三部,五百七十九卷。(王居正《论语感发》以下不著录
八部,八十二卷)
《周公谥法》一卷(即《汲冢周书·谥法篇》)
班固《白虎通》十卷
沈约《谥法》十卷
贺琛《谥法》三卷
晋阳方《五经钩沈》五卷
王彦威《续古今谥法》十四卷
刘迅《六经》五卷
《春秋谥法》一卷(即杜预《春秋释例·谥法篇》)
陆德明《经典释文》三十卷
马光极《九经释难》五卷
章崇业《五经释题杂问》一卷
僧十朋《五经指归》五卷
苏鹗《演义》十卷
刘餗《六说》五卷
《兼讲书》五卷
《授经图》三卷
胡旦《演圣通论》六十卷
刘敞《七经小传》五卷
黄敏求《九经余义》一百卷
丘光庭《兼明书》二卷
李肇《经史释题》二卷
颜师古《刊谬正俗》八卷
李涪《刊误》二卷
《九经要略》一卷
《叙元要略》一卷
《谥法》三卷
《六家谥法》二十卷(范镇、周沆编)
程颐《河南经说》七卷
又《五言集解》三卷
苏洵《嘉祐谥法》三卷
《皇祐谥录》二十卷
杨会《经解》三十三卷
刘彝《七经中义》一百七十卷
蔡攸《政和修定谥法》八十卷
杨时《三经义辨》十卷
王居正《辨学》七卷
郑樵《谥法》三卷
李舜臣《诸经讲义》七卷
张九成《乡党少仪咸有一德论孟子拾遗》共一卷
张载《经学理窟》三卷
项安世《家说》十卷
《附录》四卷
黄干《六经讲义》一卷
《六经疑难》十四卷(不知作者)
许奕《九经直音》九卷
又《正讹》一卷
《诸经正典》十卷
《论语尚书周礼讲义》十卷
杨甲《六经图》六卷
林观过《经说》一卷
戴勋《西斋清选》二卷
叶仲堪《六经图》七卷
俞言《六经图说》十二卷
张贵谟《泮林讲义》三卷
周士贵《经括》一卷
游桂《经学》十二卷
《九经经旨策义》九卷(不知作者)
姜得平《诗书遗意》一卷
沈贵瑶《四书要义》七篇
张九成《中庸大学孝经说》各一卷
又《四书解》六十五卷
张纲《六经辨疑》五卷
又《确论》十卷
李焘《五经传授》一卷
王应麟《六经天文编》六卷
陈应隆《四书辑语》四十卷
刘元刚《三经演义》一十一卷(孝经、论、孟)
右经解类五十八部,七百五十三卷。(沈贵瑶《四书要义》以下不著录九部,
一百四十六卷、篇)
《尔雅》三卷(郭璞注)
孔鲋《小尔雅》一卷
杨雄《方言》十四卷
史游《急就章》一卷
刘熙《释名》八卷
许慎《说文解字》十五卷
孙炎《尔雅疏》十卷
高琏《尔雅疏》七卷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
又《说文解字韵谱》十卷
《说文解字通释》四十卷
僧昙棫《补说文解字》三十卷
钱承志《说文正隶》三十卷
张揖《广雅音》三卷
吕忱《字林》五卷
曹宪《博雅》十卷
顾野王《玉篇》三十卷
韦昭《辨释名》一卷
王僧虔《评书》一卷
梁武帝《评书》一卷
《千字文》一卷(梁周兴嗣次韵)
颜之推《证俗音字》四卷
又《字始》三卷
虞荔《鼎录》一卷
萧该《汉书音义》三卷
陆法言《广韵》五卷
唐玄宗《开元文字音义》二十五卷
庾肩吾《书品论》一卷
陆德明《经典释文》三十卷
又《尔雅音义》二卷
颜元孙《干禄字书》一卷
李嗣真《书后品》一卷
《续古今书人优劣》一卷
王之明《述书后品》一卷
张怀瓘《书诂》一卷
又《评书药石论》一卷
《六体论》一卷
《古文大篆书祖》一卷
《书断》三卷
颜真卿《笔法》一卷
又《韵海鉴源》十六卷
朱禹善《书评》一卷
又《有唐名书赞》一卷
林罕《字源偏傍小说》三卷
《金华苑》二十卷
张参《五经文字》五卷
李商隐《蜀尔雅》三卷
颜师古《急就篇注》一卷
虞世南《笔髓法》一卷
唐玄度《九经字样》一卷
又《十体书》一卷
张彦远《法书要录》十卷
杜林岳《集备要字录》二卷
王僧虔《图书会粹》六卷
吕总《续古今书人优劣》一卷
蔡希宗《法书论》一卷
刘伯庄《史记音义》二十卷
裴瑜《尔雅注》五卷
僧守温《清浊韵钤》一卷
黄伯思《东观余论》二卷
窦俨《义训》十卷
崔逢《玉玺谱》一卷(严士元重修,宋魏损润色)
郭忠恕《佩觿》三卷
又《汗简集》七卷
《辨字图》四卷
《归字图》一卷
《正字赋》一卷
孙季昭《决疑赋》二卷
徐玄《三家老子音义》一卷
郑文宝《玉玺记》一卷
《景德韵略》一卷(戚伦等详定)
宋高宗《评书》一卷(亦名《翰墨志》)
邢昺《尔雅疏》十卷
欧阳融《经典分毫正字》一卷
沈立《稽正辨讹》一卷
唐耜《字说集解》三十册(卷亡)
钱惟演《飞白书叙录》一卷
周越《古今法书苑》十卷
祝充《韩文音义》五十卷
李舟《切韵》五卷
丘世隆《切韵搜隐》五卷
刘熙古《切韵拾玉》五卷
胡元质《西汉字类》五卷
陈天麟《前汉通用古字韵编》五卷
陈彭年等《重修广韵》五卷
《韵诠》十四卷
僧师悦《韵关》一卷
丘雍《校定韵略》五卷
《韵选》五卷
《韵源》一卷
孙愐《唐韵》五卷
《天宝元年集切韵》五卷
释猷智《辨体补修加字切韵》五卷
丁度《集韵》十卷
又《景祐礼部韵略》五卷
《墨薮》一卷(不知作者)
贾昌朝《群经音辨》三卷
夏竦《重校古文四声韵》五卷
又《声韵图》一卷
司马光《切韵指掌图》一卷
又《类编》四十四卷
刘温润《羌尔雅》一卷
宋祁《摘粹》一卷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六卷
句中正《雍熙广韵》一百卷《序例》一卷
又《三体孝经》一卷
杨南仲《石经》七十五卷
又《三体孝经》一卷
燕诲《字傍辨误》一卷
道士谢利贞《玉篇解疑》三十卷
《象文玉篇》二十卷
石怀德《隶书赋》一卷
褚长文《范指论》一卷
李训《节金录》一卷
《翰林隐术》一卷
荆浩《笔法》一卷
韦氏《笔宝两字》五卷
徐浩《书谱》一卷
又《古迹记》一卷
宋敏求《宝刻丛章》三十卷
刘敞《先秦古器图》一卷
李行中《引经字源》二卷
朱长文《续书断》二卷
王安石《字说》二十四卷
米芾《书评》一卷
又《宝章待访集》一卷
吕大临《考古图》十卷
李公麟《古器图》一卷
陆佃《尔雅新义》二十卷
《埤雅》二十卷
蔡京《崇宁鼎书》一卷
张有《复古编》二卷
《政和甲午祭礼器款识》一卷
王楚《钟鼎篆韵》二卷
吴棫《韵补》五卷
董衡《唐书释音》二十卷
窦莘《唐书音训》四卷
《宣和重修博古图录》三十卷
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
又别本三十卷
薛尚功《重广钟鼎篆韵》七卷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二十卷
张孟《押韵》十卷
许冠《韵海》五十卷
吴《童训统类》一卷
郑樵《石鼓文考》一卷
又《字始连环》二卷
《象类书》十一卷
《论梵书》三卷
《尔雅注》三卷
《书考》六卷
《通志六书略》五卷
郏升卿《四声类韵》二卷
又《声韵类例》一卷
《淳熙监本礼部韵略》五卷
刘球《隶韵略》七卷
潘纬《柳文音义》三卷
僧应之《临书关要》一卷
吕本中《童蒙训》三卷
周燔《六经音义》十三卷
李盛《六经释文》二卷
黄瑰《班书韵编》五卷
张瑰《石经注文考异》四十卷
洪适《隶释》二十七卷
《隶续》二十一卷
史浩《童丱须知》三卷
朱熹《小学之书》四卷
又《四子》四卷
程端蒙《小学字训》一卷
吕祖谦《少仪外传》二卷
陈淳《北溪字义》二卷
娄机《班马字类》二卷
《汉隶字源》六卷
《广干禄字书》五卷
《古鼎法帖》五卷
杨师复《汉隶释文》二卷
马居易《汉隶分韵》七卷
翟伯寿《籀史》二卷
胡寅《注叙古千文》一卷
吕氏《叙古千文》一卷
《庆元嘉定古器图》六卷
僧妙华《互注集韵》二十五卷
罗点《清勤堂法帖》六卷
李从周《字通》一卷
辽僧行均《龙龛手鉴》四卷
黄伯思《法帖刊误》一卷
释元冲《五音韵镜》一卷
施宿《大观法帖总释》二卷
又《石鼓音》一卷
蔡氏《口诀》一卷(名亡)
《书录》一卷
《书隐法》一卷
《笔阵图》一卷
《西汉字类》一卷
《纂注礼部韵略》五卷
《翰林禁经》三卷
《临汝帖》三卷
《笔苑文词》一卷
《法帖字证》十卷
《正俗字》十卷
《书断例传》五卷
《洪韵海源》二卷
《互注尔雅贯类》一卷
《诸家小学总录》二卷
《集古系时》十卷
《蕃汉语》一卷
(并不知作者)
刘绍祐《字学摭要》二卷
洪迈《次李翰蒙求》三卷
集斋彭氏《小学进业广记》一部
王应麟《蒙训》四十四卷
又《小学绀珠》十卷
《小学讽咏》四卷
《补注急就篇》六卷
右小学类二百六部,一千五百七十二卷。(刘绍祐《字学摭要》以下不著录
六部,六十九卷)
凡经类一千三百四部,一万三千六百八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百三 志第一百五十六

◎艺文二
史类十三: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别史类,四曰史钞类,五曰故事
类,六曰职官类,七曰传记类,八曰仪注类,九曰刑法类,十曰目录类,十一曰
谱牒类,十二曰地理类,十三曰霸史类。
司马迁《史记》一百三十卷(裴骃等集注)
又《史记》一百三十卷(陈伯宣注)
班固《汉书》一百卷(颜师古注)
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章怀太子李贤注)
赵抃《新校前汉书》一百卷
余靖《汉书刊误》三十卷
刘昭《补注后汉志》三十卷
陈寿《三国志》六十五卷(裴松之注)
房玄龄《晋书》一百三十卷
杨齐宣《晋书音义》三卷
沈约《宋书》一百卷
萧子显《南齐书》五十九卷
姚思廉《梁书》五十六卷
又《陈书》三十六卷
魏收《后魏书》一百三十卷
魏澹《后魏书纪》一卷(本七卷)
张太素《后魏书天文志》二卷(本百卷,惟存此)
李百药《北齐书》五十卷
令狐德棻《后周书》五十卷
颜师古《隋书》八十五卷
柳芳《唐书》一百三十卷《唐书叙例目》一卷。
刘煦《唐书》二百卷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二百五十五卷《目录》一卷
李绘《补注唐书》二百二十五卷
薛居正《五代史》一百五十卷
欧阳修《新五代史》七十四卷(徐无党注)
张守节《史记正义》三十卷
司马贞《史记索隐》三十卷
张泌《汉书刊误》一卷
《三刘汉书标注》六卷(刘敞、刘攽、刘奉世)
刘攽《汉书刊误》四卷
吕夏卿《唐书直笔新例》一卷
吴缜《新唐书纠缪》二十卷
又《五代史纂误》三卷
《朱梁列传》十五卷
张昭远《后唐列传》三十卷
任谅《史论》三卷
韩子中《新唐史辨惑》六十卷
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十卷
富弼《前汉书纲目》一卷
刘巨容《汉书纂误》二卷
汪应辰《唐书列传辨证》二十卷
《西汉刊误》一卷(不知作者)
王旦《国史》一百二十卷
吕夷简《宋三朝国史》一百五十五卷
邓洵武《神宗正史》一百二十卷
王珪《宋两朝国史》一百二十卷
王孝迪《哲宗正史》二百一十卷
李焘、洪迈《宋四朝国史》三百五十卷
《宋名臣录》八卷
《宋勋德传》一卷
《宋两朝名臣传》三十卷
《咸平诸臣录》一卷
《熙宁诸臣传》四卷
《两朝诸臣传》三十卷
(并不知作者。)
张唐英《宋名臣传》五卷
葛炳奎《国朝名臣叙传》二十卷
右正史类五十七部,四千四百七十三卷。(葛炳奎《国朝名臣叙传》不著录
一部,二十卷)
荀悦《汉纪》三十卷
袁宏《后汉纪》三十卷
胡旦《汉春秋》一百卷
《问答》一卷
皇甫谧《帝王世纪》九卷
《竹书》三卷(荀勖、和峤编)
萧方等《三十国春秋》三十卷
孙盛《晋阳秋》三十卷
杜延业《晋春秋略》二十卷
裴子野《宋略》二十卷
《王通元经薛氏传》十五卷
马总《通历》十卷
柳芳《唐历》四十卷
崔龟从《续唐历》二十二卷
裴煜之《唐太宗建元实迹》一卷
路惟衡《帝王历数图》十卷
陈岳《唐统纪》一百卷
丘悦《三国典略》二十卷
封演《古今年号录》一卷
薛榼《大唐圣运图略》三卷
《帝王照录》一卷
王起《五位图》三卷
苗台符《古今通要》四卷
马永易《元和录》三卷
《大唐中兴新书纪年》三卷(不知作者)
韦昭度《续皇王宝运录》十卷
程正柔《大唐补纪》三卷
凌璠《唐录政要》十三卷
《唐天祐二年日历》一卷
杜光庭《古今类聚年号图》一卷
《唐创业起居注》三卷(温大雅撰)
《唐高祖实录》二十卷(许敬宗、房玄龄等撰)
《唐太宗实录》四十卷(许敬宗撰)
《唐高宗后修实录》三十卷。
《唐武后实录》二十卷
《唐中宗实录》二十卷
《唐睿宗实录》十卷 又五卷
(并刘知几、吴兢撰)
《唐玄宗实录》一百卷(元载、令狐峘撰)
《唐肃宗实录》三十卷(元载撰)
《唐代宗实录》四十卷(令狐峘撰)
《唐德宗实录》五十卷(裴垍等撰)
《唐建中实录》十五卷(沈既济撰)
《唐顺宗实录》五卷(韩愈撰)
《唐宪宗实录》四十卷
《唐穆宗实录》二十卷
(并路隋等撰)
《唐敬宗实录》十卷(李让夷等撰)
《唐文宗实录》四十卷(魏謩修撰。)
《唐武宗实录》二十卷
《唐宣宗实录》三十卷
《唐懿宗实录》二十五卷
《唐僖宗实录》三十卷
《唐昭宗实录》三十卷
《唐哀帝实录》八卷
(并宋敏求撰)
《五代梁太祖实录》三十卷(张衮、郄象等撰)
《五代唐懿祖纪年录》一卷
《五代唐献祖纪年录》一卷
《五代唐庄宗实录》三十卷
(并赵凤、张昭远等撰)
《五代唐明宗实录》三十卷(姚顗等撰)
《五代唐愍帝实录》三卷(张昭远等撰)
《五代唐废帝实录》十七卷(张昭等同撰)
《五代晋高祖实录》三十卷
《五代晋少帝实录》二十卷
(并窦贞固等撰)
《五代汉高祖实录》十卷(苏逢吉等撰)
《五代汉隐帝实录》十五卷
《五代周太祖实录》三十卷
(并张昭、尹拙、刘温叟等撰)
《五代周世宗实录》四十卷(宋王溥等撰)
《南唐烈祖实录》二十卷(高远撰)
《后蜀高祖实录》三十卷
《后蜀主实录》四十卷
(并李昊撰)
《宋太祖实录》五十卷(李沆、沈伦修)
《太宗实录》八十卷(钱若水修)
《真宗实录》一百五十卷(晏殊等同修)
《仁宗实录》二百卷(韩琦等修)
《英宗实录》三十卷(曾公亮等修)
《神宗实录朱墨本》三百卷(旧录本用墨书,添入者用朱书,删去者用黄抹)
《宋高宗日历》一千卷
《孝宗日历》二千卷
《光宗日历》三百卷
《宁宗日历》五百一十卷 重修五百卷
《神宗实录》二百卷(赵鼎、范冲重修)
《哲宗实录》一百五十卷
《徽宗实录》二百卷
(并汤思退进)
《徽宗实录》二百卷(李焘重修)
《钦宗实录》四十卷(洪迈修)
《高宗实录》五百卷(傅伯寿撰)
《孝宗实录》五百卷
《光宗实录》一百卷
(并傅伯寿、陆游等修)
《宁宗实录》四百九十九册
《理宗实录初稿》一百九十册
《理宗日历》二百九十二册
又《日历》一百八十册
《度宗时政记》七十八册
《德祐事迹日记》四十五册
孙光宪《续通历》十卷
范质《五代通录》六十五卷
刘蒙叟《甲子编年》二卷
《显德日历》一卷(周扈蒙、董淳、贾黄中撰)
龚颖《运历图》三卷
陈彭年《唐纪》四十卷
宋庠《纪年通谱》十二卷
郑向《五代开皇记》三十卷
《两朝实录大事》二卷
王玉《文武贤臣治蜀编年志》一卷
武密《帝王兴衰年代录》二卷
《五代春秋》一卷
《十代编年纪》一卷
(并不知作者)
章寔《历代统纪》一卷
司马光《资治通鉴》三百五十四卷
又《资治通鉴举要历》八十卷
《通鉴前例》一卷
《稽古录》二十卷
《历年图》六卷
《通鉴节要》六十卷
《帝统编年纪事珠玑》十二卷
《历代累年》二卷
刘恕《资治通鉴外纪》十卷
又《疑年谱》一卷
《通鉴问疑》一卷
章衡《编年通载》十卷
王岩叟《系年录》一卷
《元祐时政记》一卷
诸葛深《绍运图》一卷
杨备《历代纪元赋》一卷
胡仔《孔子编年》五卷
朱绘《历代帝王年运铨要》十卷
司马康《通鉴释文》六卷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一百六十八卷
又《四朝史稿》五十卷
《江左方镇年表》十六卷
《混天帝王五运图古今须知》一卷
《宋政录》十二卷
《宋异录》一卷
《宋年表》一卷
史?召《资治通鉴释文》三十卷
晁公迈《历代记年》十卷
熊克《九朝通略》一百六十八卷
《中兴小历》四十一卷
吕祖谦《大事记》二十七卷
又《宋通鉴节》五卷
《吕氏家塾通鉴节要》二十四卷
朱熹《通鉴纲目》五十九卷
又《提要》五十九卷
《宋圣政编年》十二卷(不知作者)
汪伯彦《建炎中兴日历》一卷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
喻汉卿《通鉴总考》一百十二卷
吴曾《南北征伐编年》二十三卷
徐度《国纪》六十五卷
胡宏《皇王大纪》八十卷
李丙《丁未录》二百卷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百卷
《国史英华》一卷(不知作者)
何许《甲子纪年图》一卷
曾綎《通鉴补遗》一百篇
李孟传《读史》十卷
崔敦诗《通鉴要览》六十卷
王应麟《通鉴答问》四卷
胡安国《通鉴举要补遗》一百二十卷
沈枢《通鉴总类》二十卷
张根《历代指掌编》九十卷
李心传《孝宗要略初草》二十三卷
张公明《大宋纲目》一百六十七卷
洪迈《节资治通鉴》一百五十卷
又《太祖太宗本纪》三十五卷
又《四朝史纪》三十卷
又《列传》一百三十五卷
黄维之《太祖政要》一十卷
吕中《国朝治迹要略》十四卷
右编年类一百五十一部,一万五百七十五卷。(《宁宗实录》以下不著录六
部,无卷。曾綎《通鉴补遗》以下不著录十五部,九百六十八卷)
王瓘《广轩辕本纪》三卷
《汲冢周书》十卷
郭璞注《穆天子传》六卷
赵晔《吴越春秋》十卷
皇甫遵注《吴越春秋》十卷
司马彪《九州春秋》十卷
赵瞻《史记牴牾论》五卷
《汉书问答》五卷
刘珍等《东观汉纪》八卷
孔衍《春秋后语》十卷
李延寿《南史》八十卷
又《北史》一百卷
元行冲《后魏国典》三十卷
《金陵六朝记》一卷
王豹《金陵枢要》一卷
李匡文《汉后隋前瞬贯图》一卷
李康《唐明皇政录》十卷
袁皓《兴元圣功录》
《功臣录》三十卷
《唐僖宗日历》一卷
刘肃《唐新语》十三卷
《唐总记》三卷
渤海填《唐广德神异录》四十五卷
欧阳迥(一作“炳”)《唐录备阙》十五卷
裴濆《大和新修辨谤略》三卷
程光荣(一作“柔”)《唐补注记》(“注记”一作“纪”)三卷
曹玄圭《唐列圣统载图》十卷
郭修《唐年纪录》一卷
南卓《唐朝纲领图》五卷
《唐纪年记》二卷
吴兢《开元名臣录》三卷
又《唐太宗勋史》一卷
《唐书备阙记》十卷
高峻《小史》一百十卷
许嵩《建康实录》二十卷
张询古《五代新说》二卷
刘轲《帝王历数歌》一卷
又《唐年历》一卷
裴庭裕《东观奏记》三卷
《新野史》十卷(题“显德元年终南山不名子撰”)
张传靖《唐编记》(一作“纪”)十卷
胡旦《唐乘》(一作“策”)七十卷
王沿《唐志》二十一卷
孙甫《唐史记》七十五卷
王皞《唐余录》六十卷
李匡文《两汉至唐年纪》一卷
王禹偁《五代史阙文》二卷
陶岳《五代史补》五卷
詹玠《唐宋遗史》四卷
刘直方《大唐机要》三十卷
苏辙《古史》六十卷

[发帖际遇]: 林风去客栈吃饭,碰到郭靖,郭靖请你吃饭,并赠送银两13.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冲《五代纪》七十七卷
刘攽《五代春秋》一部(卷亡)
刘恕《十国纪年》四十二卷
常璩《华阳国志》十卷
《江南志》二十卷
李清臣《平南事览》二十卷
《吴书实录》三卷(记杨行密事)
《真宗圣政纪》一百五十卷
又《政要》十卷
《仁宗观文览古图记》十卷
丁谓《大中祥符奉祀记》五十卷 《目》二卷
又《大中祥符迎奉圣像记》二十卷 《目》二卷
李维《大中祥符降圣记》五十卷 《目》三卷
王钦若《天禧大礼记》五十卷 《目》二卷
吕夷简《三朝宝训》三十卷
李淑《三朝训览图》十卷
钱惟演《咸平圣政录》三卷
李昭遘《永熙政范》二卷
张商英《神宗正典》六卷
林希《两朝宝训》二十一卷
舒亶《元丰圣训》三卷
《六朝宝训》一部(卷亡)
郑居中《崇宁圣政》二百五十五册
又《圣政录》三百二十三册
贾纬《备史》六卷
《史系》二十卷
杨九龄《正史杂论》十卷
《河洛春秋》二卷
《历代善恶春秋》二十卷
李筌《阃外春秋》十卷
薛韬玉《帝照》一卷
沈汾《元类》一卷
杨岑《皇王宝运录》三十卷
瞿(一作“翟”)骧《帝王受命编年录》三十卷
徐暠《三朝革命录》三卷
钱信《皇猷录》一卷
《历代鸿名录》八卷
韦光美《嘉号录》一卷
崔倜《帝王授受图》一卷
牛检《帝王事迹相承图》三卷
《历代君臣图》二卷
龚颖《年(一作“运”)历图》八卷
贾钦文《古今年代历》一卷
张敦素《通记(一作“纪”)建元历》二卷
柳璨《补注正闰位历》三卷
杜光庭《帝王年代州郡长历》二卷
王起《五运图》一卷
曹玄圭《五运图(一作“录”)》十二卷
张洽《五运元纪》一卷
《古今帝王记》十卷
卫牧《帝王真伪记》七卷
《纪年志》一卷
武密《帝王年代录》三十卷
郑伯邕《帝王年代图》一卷
又《帝王年代记》三卷
焦<王路>《圣朝年代记(一作“纪”)》十卷
韦光美《帝王年号图》一卷
汪奇《古今帝王年号录》一卷
李昉《历代年号》一卷
盖君平《重编史巂》三十卷
孙昱《十二国史》十二卷
《西京史略》二卷
《史记掇英》五卷
(并不知作者)
郑樵《通志》二百卷
萧常《续后汉书》四十二卷
李杞《改修三国志》六十七卷
陈傅良《建隆编》一卷(一名《开基事要》)
蔡幼学《宋编年政要》四十卷
又《宋实录列传举要》十二卷
洪偃《五朝史述论》八卷(洪迈孙)
赵甡之《中兴遗史》二十卷
楼昉《中兴小传》一百篇
右别史类一百二十三部,二千二百十八卷。(赵甡之《中兴遗史》以下不著
录二部,一百二十卷一篇)
《马史精略》五十六卷
赵世逢《两汉类要》二十卷
周护《三史菁英》三十卷
《十七史赞》三十卷
《三代说辞》十卷(不知作者)
孙玉汝《南北史练选》十八卷
《史略》三卷
杨侃《两汉博闻》十二卷
林钺《汉巂》十卷
宗谏《三国采要》六卷
薛儆《晋书金穴钞》十卷
荀绰《晋略》九卷
张陟《晋略》二十卷
杜延业《晋春秋略》二十卷
《晋史猎精》一百三十卷
胡寅《读史管见》三十卷
又《三国六朝攻守要论》十卷
赵氏《六朝采要》十卷
杭暕《金陵六朝帝王统纪》一卷
薛韬玉《唐要录》二卷
张栻《通鉴论笃》四卷
孙甫《唐史论断》二卷
石介《唐鉴》五卷
范祖禹《唐鉴》十二卷
又《帝学》八卷
陈季雅《两汉博议》十四卷
李舜臣《江东十鉴》一卷
陈傅良《西汉史钞》十七卷
《东莱先生西汉财论》十卷(吕祖谦论,门人编)
刘熙古《历代纪要》五十卷
乔舜《古今语要》十二卷
贾昌朝《通纪》八十卷
赵善誉《读史舆地考》六十三卷(一名《舆地通鉴》)
裴松之《国史要览》二十卷
郑暐《史巂》十卷
曹化《史书集类》三卷
朱黼《纪年备遗正统论》一卷
《唯室先生两汉论》一卷(陈长方)
张唐英《唐史发潜》六卷
倪遇《汉论》十三卷
陈惇修《唐史断》二十卷
王谏《唐史名贤论断》二十卷
程鹏《唐史属辞》四卷
《唐帝王号宰臣录》十卷
《名贤十七史确论》一百四卷(不知作者)
胡旦《五代史略》四十二卷
韩保升《文行录》五十卷
李《续帝学》一卷
姚虞宾《诸史臣谟》八卷
郑少微《唐史发挥》十二卷
陈天麟《前汉六帖》十二卷
陈应行《读史明辨》二十四卷
又《读史明辨续集》五卷
师古《三国志质疑》十四卷
又《西汉质疑》十九卷
《东汉质疑》九卷
《何博士备论》四卷(何去非)
陈亮《通鉴纲目》二十三卷
《叶学士唐史钞》十卷(不知名)
唐仲友《唐史义》十五卷
又《续唐史精义》十卷
杨天惠《三国人物论》三卷
李石《世系手记》一卷
《两汉著明论》二十卷
《十二国史略》三卷
《章华集》三卷
《纵横集》二十卷
《十三代史选》五十卷
《南史摭实韵句》三卷
《议古》八卷
《史谱》七卷
《五代纂要赋》一卷
《国朝撮要》一卷
《约论》十卷
(并不知作者)
李焘《历代宰相年表》三十三卷
又《唐宰相谱》一卷
《王谢世表》一卷
《五代三衙将帅年表》一卷
窦济《皇朝名臣言行事对》十二卷
李心传《旧闻证误》十五卷
龚敦颐《符祐本来》一十卷
洪迈《记绍兴以来所见》二卷
左史钞类七十四部,一千三百二十四卷。(李焘《历代宰相年表》以下不著
录八部,七十五卷)
班固《汉武故事》五卷
蔡邕《独断》二卷
裴烜之《承祚实迹》一卷
王琳《魏郑公谏录》五卷
武平一《景龙文馆记》十卷
吴兢《贞观政要》十卷
又《开元升平源》一卷
苏瑰《中枢龟鉴》一卷
韩琬《御史台记》十二卷
韦述《集贤注记》二卷
崔光庭《德宗幸奉天录》一卷
沈既济《选举志》三卷
马宇《凤池录》五卷
韦执谊《翰林故事》一卷
李吉甫《元和国计略》一卷
刘公铉《邺城旧事》六卷
韦处厚《翰林学士记》一卷
元稹《承旨学士院记》一卷
李德裕《西南备边录》一卷
又《两朝献替记》二卷
《次柳氏旧闻》一卷
令狐澄《贞陵遗事》一卷
令狐綯《制表疏》一卷
《李司空论事》七卷(唐蒋偕编,李绛所论)
南卓《纲领图》一卷
郑处诲《明皇杂录》二卷
又《天宝西幸略》一卷
《吴湘事迹》一卷(不知作者)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卷
卢骈《御史台三院因话录》一卷
柳玭《续贞陵遗事》一卷
郑向《起居注故事》三卷
苏颂《迩英要览》一部(卷亡)
乐史《贡举故事》二十卷 《目》一卷
郑畋《敕语堂判》五卷
李巨川《勤王录》二卷
杨钜《翰林旧规》一卷
张著《翰林盛事》一卷
李构《御史台故事》三卷
李肇《翰林内志》一卷
又《翰林志》一卷
苏易简《续翰林志》二卷
《杜悰事迹》一卷
《梁宣底》三卷
《汾阴后土故事》三卷(自汉至唐)
《武成王配飨事迹》二十卷
(并不知作者)
林勤《国朝典要杂编》一卷
李大性《典故辨疑》二十卷
吕夷简、林希进《五朝宝训》六十卷
《三朝太平宝训》二十卷《三朝训鉴图》十卷(仁宗制序)
沈该进《神宗宝训》一百卷
《神宗宝训》五十卷(不知集者姓名)
洪迈集《哲宗宝训》六十卷
《钦宗宝训》四十卷
《高宗圣政》六十卷
《高宗宝训》七十卷
《孝宗宝训》六十卷
(并国史宝录院进)
史弥远《孝宗宝训》六十卷
《绍兴求贤手诏》一卷
《高宗孝宗圣政编要》二十卷(乾道、淳熙中修)
《高宗圣政典章》十卷(不知作者)
《宋朝大诏令》二百四十卷(绍兴中,出于宋绶家)
《永熙宝训》二卷(李昉子宗谔纂)
《仁宗观文鉴古图》十卷
王洙《祖宗故事》二十卷
李淑《耕籍类事》五卷
林特《东封西祀朝谒太清宫庆赐总例》二十六卷
韩绛《治平会计录》六卷
李常《元祐会计录》三卷
崔立《故事稽疑》十卷
《孝宗圣政》五十卷
彭龟年《内治圣鉴》二十卷
《光宗圣政》三十卷
富弼《契丹议盟别录》五卷
朱胜非《秀水闲居录》二卷
吕本中《紫微杂记》一卷
蔡绦《北征纪实》二卷
万俟禼《太后回銮事实》十卷
汤思退等《永祐陵迎奉录》十卷
大惟简《塞北纪实》三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敏求《朝贡录》二十卷
张养正《六朝事迹》十四卷
吴彦夔《六朝事迹别集》十四卷
韩元吉《金国生辰语录》一卷
刘珙《江东救荒录》五卷
宋介《执礼集》二卷
陈晔《通州鬻海录》一卷
龚颐正《续稽古录》一卷
洪遵《翰苑群书》三卷
又《会稽和买事宜录》七卷
程大昌《北边备对》六卷
《庆历边议》三卷
《开禧通和录》一卷
《开禧持书录》二卷
《开禧通问本末》一卷
《金陵叛盟记》十卷
(并不知作者)
宋庠《尊号录》一卷
又《掖垣丛志》三卷
董煟《活民书》三卷
又《活民书拾遗》三卷
《史馆故事录》三卷
《五国故事》二卷
(并不知作者)
尉迟偓《中朝故事》二卷
孔武仲《金华讲义》十三卷
王禹偁《建隆遗事》一卷
田锡《三朝奏议》五卷
曾致尧《清边前要》五十卷
李至《皇亲故事》一卷
杜镐《铸钱故事》一卷
丁谓《景德会计录》六卷
王曙《群牧故事》三卷
《两朝誓书》一卷(景德中与契丹往复书)
辛怡显《云南录》三卷
沈该《翰林学士年表》一卷
苏耆《次续翰林志》一卷
钱惟演《金坡遗事》三卷
晁逈《别书金坡遗事》一卷
李宗谔《翰林杂记》一卷
王皞《言行录》一卷
王旦《名贤遗范录》十四卷
余靖《国信语录》一卷
李淑《三朝训鉴图》十卷
陈湜《三朝逸史》一卷
沈立《河防通议》一卷
富弼《救济流民经画事件》一卷
田况《皇祐会计录》六卷
陈次公《安南议》十篇
宋咸《朝制要览》十五卷
李上交《近事会元》五卷
范镇《国朝事始》一卷
又《东斋记事》十二卷
《太平盛典》三十六卷
《国朝宝训》二十卷
《庆历会计录》二卷
《经费节要》八卷
(并不知作者)
张唐英《君臣政要》四十卷
陈襄《国信语录》一卷
赵概《日记》一卷
司马光《日录》三卷
郏亶《吴门水利》四卷
王安石《熙宁奏对》七十八卷
程师孟《奏录》一卷
罗从彦《宋遵尧录》八卷
何澹《历代备览》二卷
王禹《王家三世书诰》一卷
司马光《涑水记闻》三十二卷
周必大《銮坡录》一卷
又《淳熙玉堂杂记》一卷
陈模《东宫备览》一卷
《三朝政录》十二卷
《广东西城录》一卷
《交广图》一卷
(并不知作者)
曾巩《宋朝政要策》一卷
毕仲衍《中书备对》十卷
李清臣、张诚一《元丰土贡录》二卷
庞元英《文昌杂录》七卷
韩绛、吴充《枢密院时政记》十五卷
苏安《静边说》一卷
薛向《边陲利害》三卷
《仁宗君臣政要》二十卷(不知何人编)
范祖禹《仁皇训典》六卷
曾巩《德音宝训》三卷
汪浃《荣观集》五卷
张舜民《使辽录》一卷
宋匪躬《馆阁录》十一卷
刘永寿《章献事迹》一卷
曾布《三朝正论》二卷
林虙《元丰圣训》二十卷
家安国《平蛮录》三卷
罗畸《蓬山记》五卷
《明堂诏书》一卷(不知集者)
高聿《盐池录》一卷
吴若虚《崇圣恢儒集》三卷
洪榆《创业故事》十二卷
耿延禧《建炎中兴记》一卷
程俱《麟台故事》五卷
洪兴祖《续史馆故事录》一卷
张戒《政要》一卷
李源《三朝政要增释》二十卷
欧阳安永《祖宗英睿龟鉴》十卷
陈骙《中兴馆阁录》十卷
赵勰《广南市舶录》三卷
严守则《通商集》三卷
《契丹礼物录》一卷
《金华故事》一卷
《两朝交聘往来国书》一卷
(并不知作者)
臧梓《吕丞相勤王记》一卷
李攸《通今集》二十卷
又《宋朝事实》三十五卷
袁梦麟《汉制丛录》二十卷
倪思《合宫严父书》一卷
詹仪之《淳熙经筵日进故事》一卷
又《淳熙东宫日纳故事》一卷
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十一卷
又《朝野杂记》甲集二十卷 乙集二十卷
陆游《圣政草》一卷
彭百川《治迹统类》四十卷
又《中兴治迹统类》三十卷
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二十六卷
张纲《列圣孝治类编》一百卷
黄度《艺祖宪监》三卷
又《仁皇从谏录》三卷
赵善誉《宋朝开基要览》十四卷
右故事类一百九十八部,二千九十四卷。(彭百川《治迹统类》以下不著录
七部,二百二十一卷)
《东汉百官表》一卷(不知作者)
陶彦藻《职官要录》七卷
又《职官要录补遗》十八卷
李吉甫《百司举要》一卷
唐玄宗《六典》三十卷
杜英师《唐职该》一卷
梁载言《具员故事》十七卷
《大唐宰相历任记》二卷
任戩《官品纂要》十卷
《宰辅年表》一卷
《官品式律》一卷
《历代官号》十卷
(并不知作者)
杨侃《职林》三十卷
孔至道《百官要望》一卷
阎承琬《君臣政要》三十卷
蒲宗孟《省曹寺监事目格子》四十七卷
郄殷象《梁循资格》一卷
王涯《唐循资格》一卷
杜儒童《中书则例》一卷
谭世勣《本朝宰执表》八卷
张之绪《唐文昌损益》三卷
万当世《文武百官图》二卷
陈绎《宰相拜罢录》一卷
又《枢府拜罢录》一卷
《三省枢密院除目》四卷
司马光《百官公卿表》十五卷
孙逢吉《职官分纪》五十卷
梁勖《职官品服》三十三卷
赵氏《唐典备对》六卷(不知名)
《三省仪式》一卷
《职事官迁除体格》一卷
《循资格》一卷
《循资历》一卷
《唐宰相后记》一卷
《国朝撮要》一卷
《宋朝宰辅拜罢图》四卷
《宋朝官制》十一卷
《三省总括》五卷
(并不知作者)
王益之《汉官总录》十卷
又《职源》五十卷
《宋朝相辅年表》一卷(中兴馆阁书目云:“臣绎上,《续表》曰臣易记。”)
蔡元道《祖宗官制旧典》三卷
赵邻几《史氏懋官志》五卷
赵晔《宋官制正误沿革职官记》三卷
何异《中兴百官题名》五十卷
龚颐正《宋特命录》一卷
司马光《官制遗稿》一卷
徐自明《宰辅编年录》二十卷
蔡幼学《续百官公卿表》二十卷
又《续百官表质疑》十卷
曾三异《宋新旧官制通考》十卷
又《宋新旧官制通释》二卷
范冲《宰辅拜罢录》二十四卷
徐筠《汉官考》四卷
董正工《职官源流》五卷
《金国明昌官制新格》一卷(不知何人撰)
杨王休《诸史阙疑》三卷
赵粹中《史评》五卷
王应麟《通鉴地理考》一百卷
又《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
又《汉艺文志考证》十卷
又《汉制考》四卷
右职官类五十六部,五百七十八卷。(杨王休《诸史阙疑》以下不著录六部,
一百三十六卷)
刘向《古列女传》九卷
《汉武内传》二卷(不知作者)
郭宪《洞冥记》四卷
班昭《女戒》一卷
伶玄《赵飞燕外传》一卷
皇甫谧《高士传》十卷
袁宏《正始名士传》二卷
葛洪《西京杂记》六卷
习凿齿《襄阳耆旧记》五卷
萧韶《太清纪》十卷
杜宝《大业杂记》十卷
刘餗《国史异纂》三卷
梁载言《梁四公记》一卷
赵毅《大业略记》三卷
颜师古《大业拾遗》一卷
贾润甫《李密传》三卷
李筌《中台志》十卷
杜儒童《隋季革命记》五卷
《隋平陈记》一卷
魏徵《隋靖列传》一卷
徐浩《庐陵王传》一卷
刘仁轨《河洛行年记》十卷
李恕《诫子拾遗》四卷
《越国公行状》一卷(唐钟绍京事迹)
陈翊《郭令公家传》十卷
又《忠武公将佐略》一卷
殷亮《颜杲卿家传》一卷
又《颜真卿行状》一卷
李邕《狄梁公家传》一卷
包谞《河洛春秋》二卷
陈鸿《东城父老传》一卷
张鷟《朝野佥载》二十卷
又《佥载补遗》三卷
李匡文《明皇幸蜀广记图》二卷
郭湜《高力士外传》一卷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三卷
《三朝遗事》一卷(载张姚说、姚崇、宋璟事,不知作者)
甘伯宗《名医传》七卷
《临川名(一作“贤”)士贤(一作“名”)传》三卷
李涉(一作“渤”)《六贤传》一卷
孙仲《遗士传》一卷
《贤牧传》十五卷
张茂枢《张氏家传》三卷
吴操《蒋子文传》一卷
王方庆《魏玄成传》一卷
《郭元振传》一卷
范质《桑维翰传》三卷
李翰《张中丞外传》一卷
温龠(一作“畬”)《天宝乱离记》一卷
刘谏(一作“练”)《国朝传记》三卷
贺楚《奉天记》一卷
《太和摧凶记》一卷
杨栖白《南行记》一卷
王坤《僖宗幸蜀记》一卷
牛朴《登庸记》一卷
江文秉《都洛私记》十卷
胡峤《陷辽记》三卷
元澄《秦京内外杂记》一卷
《蜀记》一卷
《西戎记》二卷
颜师古《獬豸记》一卷
《静乱安邦记》一卷
《睢阳得死集》一卷(载张巡、许远事,不知作者)
沈既济《江淮记乱》一卷
李公佐《建中河朔记》六卷
陈岠《朝廷卓绝事记》一卷
谷况《燕南记》三卷
郑澥《凉国公平蔡录》一卷
李涪《刊误》一卷
陆贽《玄宗编遗录》二卷
韩昱《壶关录》三卷
林恩《补国史》五卷
马总《唐年小录》六卷
杜佑《宾佐记》一卷
陈谏等《彭城公事迹》三卷
王昌龄《瑞应图》一卷
路隋《平淮西记》一卷
又《邠志》三卷
李肇《国史补》三卷
李潜用《乙卯记》一卷
房千里《投荒杂录》一卷
李繁《邺侯家传》十卷
李石《开成承诏录》二卷
李德裕《异域归忠传》二卷
又《大和辨谤略》三卷
《会昌伐叛记》一卷
高少逸《四夷朝贡录》十卷
李商隐《李长吉小传》五卷
蔡京《王贵妃传》一卷
李璋《太原事迹杂记》十三卷
张云《咸通庚寅解围录》一卷
郑樵《彭门纪乱》三卷
韩偓《金銮密记》一卷
朱朴《日历》一卷
李氏《大唐列圣园陵记》一卷(不知名)

[发帖际遇]: 林风替小昭千里送信给张无忌,赶到光明顶得到奖励银两16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丘旭《宾朋宴语》一卷
卢言《杂说》一卷
于政立《类林》十卷
李奕《唐登科记》一卷
《唐显庆登科记》五卷
徐锴《登科记》十五卷
乐史《登科记》三十卷
《登科记》一卷
《登科记》二卷(起建隆至宣和四年)
张观《二十二国祥异记》三卷
徐岱《奉天记》一卷
徽宗《宣和殿记》一卷
又《嵩山崇福记》一卷
《太清楼特宴记》一卷
《筠庄纵鹤宣和阁记》一卷
《宴延福宫承平殿记》一卷
《明堂记》一卷
《艮岳记》一卷
陈绎《东西府记》一卷
沈立《都水记》二百卷
又《名山记》一百卷
章惇《导洛通汴记》一卷
李清臣《重修都城记》一卷
王革《天泉河记》一卷
《上党记叛》一卷
宋巨(一作“宗拒”)《明皇幸蜀录》一卷
赵源一《奉天录》四卷
陆贽《遣使录》一卷
李繁《北荒君长录》三卷
陆希声《北户杂录》三卷
苏特(一作“时”)《唐代衣冠盛事录》一卷
郑言《平剡录》一卷
《复交阯录》二卷
《哥舒翰幕府故吏录》一卷
李巨川《许国公勤王录》三卷
《乾明(一作“宁”)会稽录》一卷
《三楚新录》一卷
《英雄佐命录》一卷
《世宗征淮录》一卷
《濠州干戈录》一卷
乐史《孝悌录》二十卷 《赞》五卷
曹希逵(一作“逢”)《孝感义闻录》三卷
张读《建中西狩录》一卷
元宏《钱塘平越州录》一卷
《潘氏家录》一卷(潘美行状、告辞)
胡讷《孝行录》二卷
又《贤惠录》二卷
《民表录》三卷
李升《登封诰成录》一百卷
凌准《邠志》二卷
郭廷诲《妖乱志》三卷
韦琯《国相事状》七卷
《云南事状》一卷
《刘中州事迹》一卷
《魏玄成故事》三卷
赵寅《赵君锡遗事》一卷
杨时《开成纪事》二卷
杨九龄《桂堂编事》二十卷
范镇《东斋记事》十二卷
李隐(一作“随”)《唐记奇事》十卷
史演《咸宁王定难实序》一卷
《登科记解题》二十卷
乐史《广孝悌(一作“新”)书》五十卷
危高《孝子拾遗》十卷
《绍兴名臣正论》一卷(题潇湘樵夫序)
《吕颐浩遗事》一卷(颐浩出处大概)
《吕颐浩逢辰记卷》一卷(颐浩历官次序)
《朱胜非年表》一卷(胜非孙昱上)
《朱胜非行状》一卷(刘岑撰)
《奉神述》一卷(真宗制)
史浩《会稽先贤祠传赞》二卷
张栻《诸葛武侯传》一卷
赵彦博《昭明事实》二卷
《吕文靖公事状》一卷(不知作者)
王岩叟《韩忠献公别录》一卷
《韩忠献公家传》一卷(韩琦五世孙庚卿作)
吕祖谦《欧公本末》四卷
《韩庄敏公遗事》一卷(韩宗武记)
邵伯温《邵氏辨诬》三卷
薛齐谊《六一居士年谱》一卷
《胡刚中家传》一卷(男胡兴宗撰)
黄璞《闽中名士传》一卷
岳珂《吁天辨诬》五卷
李纲等《张忠文节谊录》一卷
陈晔《种师道事迹》一卷
张琰《种师道祠堂碑》一卷
《谈氏家传》一卷(谈钥撰)
王淹《槐庭济美录》十卷
《英显张侯平寇录》一卷(不知作者)
洪适《五代登科记》一卷
周铸《史越王言行录》十二卷
《刘氏传忠录》三卷(刘学裘撰)
《陈瓘墓志》一卷(自撰)
《了斋陈先生言行录》一卷(陈瓘男正同编)
《赵文定公遗事》一卷(不知何人编)
《常谏议长洲政事录》一卷(常安民撰)
《朱文公行状》一卷(黄干撰)
李《赵鼎行状》三卷
岳珂《鄂国金佗粹编》二十八卷
吴柔胜《宗泽行实》十卷
李朴《丰清敏遗事》一卷
《刘岳李魏传》二卷(张颖撰)
刘球《刘鄜王事实》一十卷
尹机《宿州事实》一卷
石茂良《避戎夜话》一卷
又《靖康录》一卷
《中兴御侮录》一卷
《皇华录》一卷
《南北欢盟录》一卷
《裔夷谋夏录》二卷
(并不知作者)
张师颜《金虏南迁录》一卷
张棣《金亮讲和事迹》一卷
洪遵《泉志》十五卷
张甲《浸铜要录》一卷
姚康《唐登科记》十五卷
马宇《段公别传》二卷
张陟《唐年经略志》十卷
柳玭《柳氏序训》一卷
柳珵《柳氏家学》一卷
李跃《岚斋集》一卷
段公路《北户杂录》一卷
郑暐《蜀记》三卷
《野史甘露新记》二卷
《讳行录》一卷
《大和野史》三卷
《逸史》一卷
《拓跋记》一卷
《文场盛事》一卷
《杨妃外传》一卷
(并不知作者)
萧叔和《天祚永归记》一卷
薛图存《河南记》二卷
李绰《张尚书故实》一卷
刘昶《岭外录异》三卷
王振《汴水滔天录》一卷
王权《汴州记》一卷
高若拙《后史补》三卷
黄彬《庄宗召祸记》一卷
《晋朝陷蕃记》一卷(不知作者)
余知古《渚宫旧事》十卷
张昭《太康平吴录》二卷
王仁裕《入洛记》一卷
又《南行记》一卷
《崔氏登科记》一卷(不知作者)
范质《魏公家传》三卷
赵普《飞龙记》一卷
勾延庆《成都理乱记》八卷
钱俨《戊申英政录》一卷
高自若《唐宋氾闻录》一卷
《曹彬别传》一卷(曹彬之孙偃撰)
陈承韫《南越记》一卷
蒋之奇《广州十贤赞》一卷
安德裕《滕王广传》一卷
王延德《西州使程记》一卷
张绪《续锦里耆旧传》十卷
沈立《奉使二浙杂记》一卷
路振《乘轺录》一卷
李畋《孔子弟子赞传》六十卷
又《乖崖语录》一卷(载张咏政绩)
张齐贤《洛阳搢绅旧闻记》五卷
张逵《蜀寇乱小录》一卷
曾致尧《广中台记》八十卷
又《绿珠传》一卷
许载《吴唐拾遗录》十卷
乐史《唐滕王外传》一卷
又《李白外传》一卷
《洞仙集》一卷
《许迈传》一卷
《杨贵妃遗事》二卷(题岷山叟上)
《李昉谈录》一卷(李宗谔撰)
《潘美事迹》一卷
《平蜀录》一卷
《国朝名将行状》四卷
《议盟记》一卷
《寇准遗事》一卷
《丁谓谈录》一卷
《郭贽传略》一卷
(并不知作者)
任升《梁益记》十卷
钱惟演《钱俶贡奉录》一卷
《王旦遗事》一卷(王素撰)
寇瑊《奉使录》一卷
王皞《唐余录》六十卷
蔡元翰《唐制举科目图》一卷
刘涣《西行记》一卷
王曾《笔录》一卷
富弼《奉使语录》二卷
又《奉使别录》一卷
王曙《戴斗奉使录》一卷
《燕北会要录》一卷
《虏庭杂记》十四卷
《契丹须知》一卷
《阴山杂录》十五卷
《契丹实录》一卷
《学士年表》一卷
《韩琦遗事》一卷
《孙沔遗事》一卷
(并不知作者)
欧阳修《归田录》八卷
王起《甘陵诛叛录》一卷
赵勰《广州牧守记》十卷
又《交阯事迹》八卷
曹叔卿《侬智高》一卷
滕甫《征南录》一卷
冯炳《皇祐平蛮记》二卷
刘敞《使北语录》一卷
《宋景文公笔记》五卷(《契丹官仪》及《碧云騢附》)
宋敏求《三川官下记》二卷
又《讳行后录》五卷
《入番录》二卷
《春明退朝录》三卷
韩正彦《韩琦家传》十卷
韩漳《爱棠集》二卷
赵寅《韩琦事实》一卷
《杜滋谈录》一卷(杜师秦等撰)
李复圭《李氏家传》三卷
朱定国《归田后录》十卷
陈昉《北庭须知》二卷
《王通元经薛氏传》十五卷
宋如愚《剑南须知》十卷
《黄靖国再生传》一卷(廖子孟撰)
《曾巩行述》一卷(曾肇撰)
《曾肇行述》一卷(杨时撰)
《韩琦别录》三卷(王岩叟撰)
章邦杰《章氏家传德庆编》一卷
《胡氏家传录》一卷(不知作者)
《河南刘氏家传》二卷(刘唐老上)
李远《青唐录》一卷
李格非《永洛城记》一卷
又《洛阳名园记》一卷
《赵君锡遗事》一卷(赵演撰)
苏辙《儋耳手泽》一卷
《颖滨遗老传》二卷
蔡京《党人记》一卷
吴棫《鸡林记》二十卷
王云《鸡林志》三十卷
《韩文公历官记》一卷(程俱撰)
罗诱(一作“罗绮”)《宜春传信录》三卷
吕希哲《吕氏家塾广记》一卷
《安焘行状》一卷(荣辑撰)
马永易《寿春杂志》一卷
李季兴《东北诸蕃枢要》二卷
何述《温陵张贤母传》一卷
洪兴祖《韩子年谱》一卷
孔传《阙里祖庭记》三卷
又《东家杂记》二卷
赵令畤《侯鲭录》一卷
王襄《南阳先民传》二十卷
郑熊《番禺杂记》三卷
《范太史遗事》一卷
《范祖禹家传》八卷
(并范冲编)
《韩琦定策事》一卷(韩肖胄撰)
喻子材《丰公逸事》一卷
《刘安世谭录》一卷(韩瓘撰)
《种谔传》一卷(赵起撰)
刘棐《孝行录》二卷
汪若海《中山麟书》一卷
《胡瑗言行录》一卷(关注撰)
胡珵《道护录》一卷
《刘安世言行录》二卷
《范纯仁言行录》三卷
《使高丽事纂》二卷
《平燕录》一卷
《三苏言行》五卷
(并不知作者)
赵世卿《安南边说》五卷
洪适《宋登科记》二十一卷
董正工《续家训》八卷
洪迈《皇族登科题名》一卷
俞观能《孝悌类鉴》七卷
冯忠嘉《海道记》一卷
《淮西记》一卷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十卷
又《三朝名臣言行录》十四卷
《四朝名臣言行录》十六卷
《四朝名臣言行续录》十卷
(并不知何人编)
吕祖谦《阃范》三卷
费枢《廉吏传》十卷
徐度《却扫编》三卷
张景俭《嵩岳记》三卷
史愿《北辽遗事》二卷
张隐《文士传》五卷
《柳州记》一卷
《洪厓先生传》一卷
《开运陷虏事迹》一卷
《殊俗异闻集》一卷
《契丹机宜通要》四卷
《契丹事迹》一卷
《古今家诫》二卷
《南岳要录》一卷
《豪异秘录》一卷
《燕北杂录》一卷
《辽登科记》一卷
《三国史记》五十卷
(并不知作者)
高得相《海东三国通历》十二卷
金富轼《奉使语录》一卷
董弅《诞圣录》三卷
王安石《舒王日录》十二卷
倪思《北征录》七卷
张舜民《郴行录》一卷
关耆孙《建隆垂统略》一卷
张浚《建炎复辟平江实录》一卷
龚颐正《清江三孔先生列传谱述》一卷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一卷
陆游《老学庵笔记》一卷
陈师道《后山居士丛谈》一卷
僧祖秀《游洛阳宫记》一卷
李元纲《近世厚德录》一卷
安丙《靖蜀编》四卷
张九成《无垢心传录》十二卷
黎良能《读书日录》五卷
贺成大《濂湘师友录》三十三卷
汪藻《裔夷谋夏录》三卷
又《青唐录》三卷
晁公武《稽古后录》三十五卷
又《昭德堂稿》六十卷
《读书志》二十卷
《嵩高樵唱》二卷
范成大《吴门志》五十卷
又《揽辔录》一卷
《骖鸾录》一卷
《虞衡志》一卷
《吴船志》一卷
洪迈《赘稿》三十八卷
又《词科进卷》六卷
《苏黄押韵》三十二卷
张纲《见闻录》五卷
吴芾《湖山遗老传》一卷
李焘《陶潜新传》三卷
又《赵普别传》一卷
右传记类四百一部,一千九百六十四卷。(张九成《无垢心传录》以下不
著录二十一部,三百十二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百四 志第一百五十七

◎艺文三
卫宏《汉旧仪》三卷
应劭《汉官仪》一卷
蔡质《汉官典仪》一卷
《汉制拾遗》一卷(不知何人编)
萧嵩《唐开元礼》一百五十卷(一云王立等作)
又《开元礼仪镜》五卷
韦彤《开元礼仪释》二十卷
《开元礼仪镜略》十卷
《开元礼百问》二卷
《开元礼教林》一卷
《开元礼类释》十二卷
(并不知作者)
颜真卿《历古创置仪》五卷
柳珵《唐礼纂要》六卷
韦公肃《礼阁新仪》三十卷
王彦威(一本作“崔灵恩”)《续曲台礼》三十卷
王泾《大唐郊祀录》十卷
李随《吉凶五服仪》一卷
《红亭纪吉仪》一卷(独孤仪及陆贽撰)
孟诜《家祭礼》一卷
徐闰《家祭仪》一卷
郑正则《祠享仪》一卷
又《家祭仪》一卷
贾顼《家荐仪》一卷
范传式《寝堂时飨仪》一卷
孙日用《仲享仪》一卷
袁郊《服饰变古元录》三卷
裴茝《书仪》三卷
刘岳《吉凶书仪》二卷
陈致雍《曲台奏议集》
又《州县祭礼仪、五礼仪镜》六卷
《寝祀仪》一卷
朱熹《二十家古今祭礼》二卷
《政和五礼新仪》二百四十卷(郑居中、白时中、慕容彦逢、强渊明等撰)
杜衍《四时祭享仪》一卷
刘温叟《开宝通礼》二百卷
卢多逊《开宝通礼仪纂》一百卷
贾昌朝《太常新礼》四十卷
沿情子《新礼》一卷(不知名)
《大中祥符封禅记》五十卷(丁谓、李宗谔等撰)
《大中祥符祀汾阴记》五十卷(丁谓等撰)
张知白《御史台仪制》六卷
宋绶《天圣卤簿记》十卷
文彦博、高若讷《大飨明堂记》二十卷
文彦博《大飨明堂记要》二卷
欧阳修《太常因革礼》一百卷
韩琦《参用古今家祭式》(无卷)
许洞《训俗书》一卷
王安石《南郊式》一百十卷
李德刍《圣朝徽名录》十卷
《国朝祀典》一卷(不知作者)
陈襄《郊庙奉祀礼文》三十卷
《诸州释奠文宣王仪注》一卷(元丰间重修)
司马光《书仪》八卷
又《涑水祭仪》一卷
《居家杂议》一卷
范祖禹《祭仪》一卷
《幸太学仪》一卷(元祐六年仪)
《纳后仪》一卷(元祐七年仪)
吕大防、大临《家祭仪》一卷
《横渠张氏祭仪》一卷(张载撰)
《释奠祭器图》及《诸州军释奠仪注》一卷(崇宁中颁行)
《蓝田吕氏祭说》一卷(吕大均撰)
《伊川程氏祭仪》一卷(程颐撰)
《宣和重修卤簿图记》三十五卷(蔡攸等撰)
李沇《皇宋大典》三卷
夏休《辨太常礼官仪定章九冕服》一卷
《绍兴太常初定仪注》三卷
范寅宾《五祀新仪撮要》十五卷
郑樵《乡饮礼》三卷
又《乡饮礼图》三卷
史定之《乡饮酒仪》一卷
《中兴礼书》二卷(淳熙中礼部、太常寺编)
《历代明堂事迹》一卷
《仪物志》三卷
《祀祭仪式》一卷
《太常图》一卷
(并不知作者)
叶克刊《南剑乡饮酒仪》一卷
汪楫《乡饮规约》一卷
《淳熙编类祭祀仪式》一卷(齐庆胄所撰)
张维《释奠通祀图》一卷
李《公侯守宰士庶通礼》三十卷
赵师《熙朝盛典诗》二卷
赵希苍《赵氏祭录》二卷
朱熹《释奠仪式》一卷
又《四家礼范》五卷
《家礼》一卷
李宗思《礼范》一卷
韩挺《服制》一卷
张叔椿《五礼新仪》十五卷
高闶《送终礼》一卷
陈孔硕《释奠仪礼考正》一卷
周端朝《冠婚丧祭礼》二卷(集司马氏、程氏、吕氏礼)
管锐《尝闻录》一卷
吴仁杰《庙制罪言》二卷
又《郊祀赘说》二卷
潘徽《江都集礼》一百四卷(本百二十卷,今残缺)
和岘《秘阁集》二十卷
王皞《礼阁新编》六十三卷
黄廉《大礼式》二十卷
何洵直、蔡确《礼文》三十卷
《唐吉凶礼仪礼图》三卷
庞元英《五礼新编》五十卷
《大观礼书宾军等四礼》五百五卷 《看详》十二卷
《大观新编礼书古礼》二百三十二卷 《看详》十七卷
欧阳修《太常礼院祀仪》二十四卷
和岘《礼神志》十卷
孙奭《大宋崇祀录》二十卷
贾昌朝《庆历祀仪》六十三卷
《朱梁南郊仪注》一卷
《吴南郊图记》一卷
王泾(一作“浮”)《祠仪》一卷
陈绎《南郊附式条贯》一卷
向宗儒《南郊式》十卷
陈昉《北郊祀典》三十卷
蒋猷《夏祭敕令格式》一部(卷亡)
宋郊《明堂通仪》二卷
《明堂袷飨大礼令式》三百九十三卷(元丰间)
《明堂大飨视朔颁朔布政仪范敕令格式》一部(宣和初。卷亡)
王钦若《天书仪制》五卷
又《卤簿记》三卷
冯宗道《景灵宫供奉敕令格式》六十卷
《景灵宫四孟朝献》二卷
《诸陵荐献礼文仪令格式并例》一百五十一册(绍圣间。卷亡)
张谔《熙宁新定祈赛式》二卷
张杰《春秋车服图》五卷
刘孝孙《二仪实录衣服名义》二卷
《祭服制度》十六卷
《祭服图》三册(卷亡)
《五服志》三卷
裴茝《五服仪》二卷
刘筠《五服年月(“年月”一作“用”)敕》一卷
《丧服加减》一卷
李至《正辞录》三卷
《朝会仪注》一卷(元丰间)
《大礼前天兴殿仪》二卷(元丰间)
叶均《徽号册宝仪注》一卷
宋绶《内东门仪制》五卷
李淑《阁门仪制》十二卷
又《王后仪范》三卷
梁颢《阁门仪制》十二卷
又并《目录》十四卷
《阁门集例》并《目录》、《大臣特恩》三十卷
《阁门仪制》四卷
《阁门令》四卷
《蜀坤仪令》一卷
《皇后册礼仪范》八册(大观间。卷亡)
《帝系后妃吉礼》并《目录》一百一十卷(重和元年)
王岩叟《中宫仪范》一部(卷亡)
王与之《祭鼎仪范》六卷
高中《六尚供奉式》二百册(卷亡)
王叡《杂录》五卷
《营造法式》二百五十册(元祐间。卷亡)
张直方《打球仪》一卷
李咏《打球仪注》一卷
《高丽入贡仪式条令》三十卷(元丰间)
《高丽女真排辨式》一卷(元丰间)
《诸蕃进贡令式》十六卷(董毡、鬼章一,阇婆一,占城一,层檀一,大食
一,勿巡一,注辇一,罗、龙、方、张、石蕃一,于阗,拂菻一,交州一,龟兹、
回鹘一,伊州、西州、沙州一,三佛齐一,丹眉流一,大食陀婆离一,大俞卢和
地一)
王晋《使范》一卷
李商隐《使范》一卷
《家范》十卷
卢僎《家范》一卷
司马光《家范》一卷
孟说《家祭仪》一卷
周元阳《祭录》一卷
贾氏《葬王播仪》一卷
郑洵瑜《书仪》一卷
杜有晋《书仪》二卷
郑余庆《书仪》三卷
右仪注类一百七十一部,三千四百三十八卷
《律》十二卷
《律疏》三十卷(唐长孙无忌等撰)
《唐式》二十卷
李林甫《开元新格》十卷
又《令》三十卷
《唐律令事类》四十卷
《度支长行旨》五卷
《大和格后敕》四十卷
元泳《式苑》四卷
宋璟《旁通开元格》一卷
萧旻《开元礼律格令要诀》一卷
裴光庭《开元格令科要》一卷
狄兼謩《开成刑法格》十卷
《开成详定格》十卷
张戣《大中统类》十二卷
《大中刑法总要》六十卷
《大中已后杂敕》三卷
《大中后杂敕》十二卷
《梁令》三十卷
《梁式》二十卷
《梁格》十卷
《天成长定格》一卷
《天成杂敕》三卷
《天福编敕》三十一卷
张昭《显德刑统》二十卷
姜虔嗣《江南刑律统类》十卷
《江南格令条》八十卷
《蜀杂制敕》三卷
卢纾《刑法要录》十卷
黄克升《五刑纂要录》三卷
《刑法纂要》十二卷
《断狱立成》三卷
黄懋《刑法要例》八卷
张员《法鉴》八卷
田晋《章程体要》二卷
王行先(一作“仙”)《令律手鉴》二卷
张履冰《法例六赃图》二卷
张伾《判格》三卷
盛度《沿革制置敕》三卷
王皞《续疑狱集》四卷
赵绰《律鉴》一卷
《法要》一卷
《外台秘要》一卷
《百司考选格敕》五卷
《宪问》十卷
《建隆编敕》四卷
《开宝长定格》三卷
《太平兴国编敕》十五卷
苏易简《淳化编敕》三十卷
柴成务《咸平编敕》十二卷
丁谓《农田敕》五卷
陈彭年《大中祥符编敕》四十卷
又《转运司编敕》三十卷
韩琦《端拱以来宣敕札子》六十卷
又《嘉祐编敕》十八卷 《总例》一卷
晁迥《礼部考试进士敕》一卷
吕夷简《一司一务敕》三十卷
贾昌朝《庆历编敕》十二卷 《总例》一卷
《贡举条制》十二卷(至和二年)
吴奎《嘉祐录令》十卷
又《驿令》三卷
《审官院编敕》十五卷
王珪《在京诸司库务条式》一百三十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铨曹格敕》十四卷
孙奭《律音义》一卷
王诲《群牧司编》十二卷
张稚圭《大宗正司条》六卷
王安礼《重修开封府熙宁编》十卷
沈立《新修审官西院条贯》十卷 又《总例》一卷
《支赐式》十二卷
《支赐式》二卷
《官马俸马草料等式》九卷
《熙宁新编大宗正司敕》八卷
陈绎《熙宁编三司式》四百卷
又《随酒式》一卷
《马递铺特支式》二卷
《熙宁新定诸军直禄令》二卷
曾肇《将作监式》五卷
蒲宗孟《八路敕》一卷
李承之《礼房条例》并《目录》十九册(卷亡)
章惇《熙宁新定孝赠式》十五卷
又《熙宁新定节式》二卷
《熙宁新定时服式》六卷
《熙宁新定皇亲禄令》十卷
《司农寺敕》一卷 《式》一卷
《熙宁将官敕》一卷
吴充《熙宁详定军马敕》五卷
沈括《熙宁详定诸色人厨料式》一卷
《熙宁新修凡女道士给赐式》一卷
《诸敕式》二十四卷
《诸敕令格式》十二卷
又《诸敕格式》三十卷
张叙《熙宁葬式》五十五卷
范镗《熙宁详定尚书刑部敕》一卷
张诚一《熙宁五路义勇保甲敕》五卷 《总例》一卷
又《学士院等处敕式交并看详》二十卷
《御书院敕式令》二卷
许将《熙宁开封府界保甲敕》二卷
《申明》一卷
沈希颜《元丰新近定在京人从敕式三等》(卷亡)
李定《元丰新修国子监大学小学元新格》十卷
又《令》十三卷
贾昌朝《庆历编敕》、《律学武学敕式》共二卷
《武学敕令格式》一卷(元丰间)
《明堂赦条》一卷(元丰间)
曾伉《新修尚书吏部式》三卷
蔡硕《元丰将官敕》十二卷
《贡举医局龙图天章宝文阁等敕令仪式》及《看详》四百一十卷(元丰间)
《宗室及外臣葬敕令式》九十二卷(元丰间)
《皇亲禄令并厘修敕式》三百四十卷
吴雍《都提举市易司敕令》并《厘正看详》二十一卷、《公式》二卷(元丰
间)
《水部条》十九卷(元丰间)
朱服《国子监支费令式》一卷
元绛《谳狱集》十三卷
崔台符《元丰编敕令格式》并《赦书德音》、《申明》八十一卷
《吏部四选敕令格式》一部(元祐初。卷亡)
《元丰户部敕令格式》一部(元祐初。卷亡)
《六曹条贯》及《看详》三千六百九十四册(元祐间。卷亡)
《元祐诸司市务敕令格式》二百六册(卷亡)
《六曹敕令格式》一千卷(元祐初)
《绍圣续修武学敕令格式看详》并《净条》十八册(建中靖国初。卷亡)
《枢密院条》二十册《看详》三十册(元祐间。卷亡)
《绍圣续修律学敕令格式看详》并《净条》十二册(建中靖国初。卷亡)
《诸路州县敕令格式》并《一时指挥》十三册(卷亡)
《六曹格子》十册(卷亡)
《中书省官制事目格》一百二十卷
《尚书省官制事目格参照卷》六十七册(卷亡)
《门下省官制事目格》并《参照参卷旧文净条厘析总目目录》七十二册(卷
亡)
《徽宗崇宁国子监算学敕令格式》并《对修看详》一部(卷亡)
《崇宁国子画书学敕令格式》一部(卷亡)
沈锡《崇宁改修法度》十卷
《诸路州县学法》一部(大观初。卷亡)
《大观新修内东门司应奉禁中请给敕令格式》一部(卷亡)
《国子大学辟雍并小学敕令格式申明一时指挥目录看详》一百六十八册(卷
亡)
郑居中《政和新修学法》一百三十卷
李图南《宗子大小学敕令格式》十五册(卷亡)
何执中《政和重修敕令格式》五百四十八册(卷亡)
《政和禄令格》等三百二十一册(卷亡)
《宗祀大礼敕令格式》一部(政和间。卷亡)
张动《直达纲运法》并《看详》一百三十一册(卷亡)
王韶《政和敕令式》九百三卷
白时中《政和新修御试贡士敕令格式》一百五十九卷
孟昌龄《政和重修国子监律学敕令格式》一百卷
《接送高丽敕令格式》一部(宣和初。卷亡)
《奉使高丽敕令格式》一部(宣和初。卷亡)
《明堂敕令格式》一千二百六册(宣和初。卷亡)
《两浙福建路敕令格式》一部(宣和初。卷亡)
薛昂《神霄宫使司法令》一部(卷亡)
刘次庄《青囊本旨论》一卷
王晋《使范》一卷
和凝《疑狱集》三卷
窦仪《重详定刑统》三十卷
卢多逊《长定格》三卷
吕夷简《天圣编敕》十二卷
《天圣令文》三十卷(吕夷简、夏竦等撰)
《八行八刑条》一卷(大观元年御制)
《崇宁学制》一卷(徽宗学校新法)
《附令敕》十八卷(庆历中编,不知作者)
《五服敕》一卷(刘筠、宋绶等撰)
张方平《嘉祐驿令》三卷
又《嘉祐禄令》十卷
王安石《熙宁详定编敕》等二十五卷
《新编续降并叙法条贯》一卷(编治平、熙宁诏旨并官吏犯罪叙法、条贯等
事)
曾布《熙宁新编常平敕》二卷
《审官东院编敕》二卷(熙宁七年编)
张大中《编修入国条贯》二卷
又《奉朝要录》二卷
范镗《熙宁贡举敕》二卷
《八路差官敕》一卷(编熙宁总条、审官东院条、流内铨条)
《熙宁法寺断例》十二卷
《熙宁历任仪式》一卷(不知作者)
蔡确《元丰司农敕令式》十七卷
李承之《江湖淮浙盐敕令赏格》六卷
曾伉《元丰新修吏部敕令式》十五卷
崔台符《元丰敕令式》七十二卷
吕惠卿《新史吏部式》二卷
又《县法》十卷
程龟年《五服相犯法纂》三卷
孙奭《律令释文》一卷
《续附敕令》一卷(庆历中编,不知作者)
《三司条约》一卷(庆历中纂集)
陆佃《国子监敕令格式》十九卷
曾旼《刑名断例》三卷
章惇《元符敕令格式》一百三十四卷
郑居中《学制书》一百三十卷
蔡京《政和续编诸路州县学敕令格式》十八卷
白时中《政和新修贡士敕令格式》五十一卷
李元弼《作邑自箴》一卷
张守《绍兴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五卷
《绍兴重修六曹寺监库务通用敕令格式》五十四卷(秦桧等撰)
《绍兴重修吏部敕令格式》并《通用格式》一百二卷(朱胜非等撰)
《绍兴重修常平免役敕令格式》五十四卷(秦桧等撰)
《绍兴重修贡举敕令格式申明》二十四卷(绍兴中进)
《绍兴参附尚书吏部敕令格式》七十卷(陈康伯等撰)
《绍兴重修在京通用敕令格式申明》五十六卷(绍兴中进)
《大观告格》一卷
郑克《折狱龟鉴》三卷
《乾道重修敕令格式》一百二十卷(虞允文等撰)
《淳熙重修吏部左选敕令格式申明》三百卷(龚茂良等撰)
《诸军班直录令》一卷
郑至道《谕俗编》一卷
赵绪《金科易览》一卷
刘高夫《金科玉律总括诗》三卷
《金科玉律》一卷
《金科类要》一卷
《刑统赋解》一卷
(并不知作者)
韩琦《嘉祐详定编敕》三十卷
王日休《养贤录》三十二卷
《淳熙重修敕令格式》及《随敕申明》二百四十八卷
《淳熙吏部条法总类》四十卷(淳熙二年敕令所编)
《庆元重修敕令格式》及《随敕申明》二百五十六卷(庆元三年诏重修)
《庆元条法事类》八十卷(嘉泰元年敕令所编)
《开禧重修吏部七司敕令格式申明》三百二十三卷(开禧元年上)
《嘉定编修百司吏职补授法》一百三十三卷(嘉定六年上)
《嘉定编修吏部条法总类》五十卷(嘉定中诏修)
赵仝《疑狱集》三卷
《九族五服图制》一卷(不知何人编)
《大宗正司敕令格式申明》及《目录》八十一卷(绍兴重修)
《编类诸路茶监敕令格式目录》一卷
右刑法类二百二十一部,七千九百五十五卷。
吴兢《西齐书目录》一卷
毋煚《古今书录》四十卷
李肇《经史释文》三卷
朱遵度《群书丽藻目录》五十卷
《隆安西库书目》二卷(不知作者)
《唐秘阁四部书目》四卷
《唐四库搜访图书目》一卷
《梁天下郡县目》一卷
《后唐统类目》一卷
杜镐《龙图阁书目》七卷
又《十九代史目》二卷
《太清楼书目》四卷
《王宸殿书目》四卷
韦述《集贤书目》一卷
《学士院杂撰目》一卷
欧阳伸(一作“坤”)《经书目录》十一卷
杨九龄《经史书目》七卷
杨松珍《历代史目》十五卷
宗谏注《十三代史目》十卷
商仲茂《十三代史目》一卷
《河南东斋(一作“齐”)史书目》三卷
曾氏《史监》三卷
孙玉汝《唐列圣实录目》二十五卷
《唐书叙例目录》一卷
沈建《乐府诗目录》一卷
蒋彧《书目》一卷
刘德崇《家藏龟鉴目》十卷
田镐、尹植《文枢密要目》七卷
刘沆《书目》二卷
《禁书目录》一卷(学士院、司天监同定)
王尧臣、欧阳修《崇文总目》六十六卷
《沈氏万卷堂目录》二卷
欧阳修《集古录》五卷
李淑《邯郸书目》十卷
吴秘《家藏书目》二卷
《秘阁书目》一卷
《史馆书新定书目录》四卷(不知作者)
李德刍《邯郸再集书目》三十卷
崔君授《京兆尹金石录》十卷
《国子监书目》一卷
《荆州田氏书总目》三卷(田镐编)
刘泾《成都府古石刻总目》一卷
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
又《诸道石刻目录》十卷
徐士龙《求书补阙》一卷
董逌《广川藏书志》二十六卷
郑樵《求书阙记》七卷
又《求书外记》十卷
《集古系时录》一卷
《图谱有无记》二卷
《群玉会记》三十六卷
陈贻范《颍川庆善楼家藏书目》二卷
《遂初堂书目》二卷(尤袤集)
《徐州江氏书目》二卷
《吕氏书目》二卷
《三川古刻总目》一卷
《鄱阳吴氏籝金堂书目》三卷
《孙氏群书目录》二卷
《紫云楼书目》一卷
《川中书籍目录》二卷
《秘书省书目》二卷
陈骙《中兴馆阁书目》七十卷 《序例》一卷
石延庆、冯至游校勘《群书备检》三卷
晁公武《读书志》四卷
张攀《中兴馆阁续书目》三十卷
《诸州书目》一卷
滕强恕《东湖书自志》一卷
右目录类六十八部,六百七卷。
何承天《姓苑》十卷
林宝《姓苑》三卷
又《姓史》四卷
《元和姓纂》十卷
《五姓证事》二十卷
窦从一《系纂》七卷
陈湘《姓林》五卷
李利涉《姓氏秘略》三卷
又《编古命氏》三卷
《五声类氏族》五卷
孔平《姓系氏族》一卷
《姓略》六卷
崔日用《姓苑略》一卷
魏子野《名字族》十卷
《同姓名谱》六卷
《尚书血脉》一卷
《春秋氏族谱》一卷
《春秋宗族谥谱》一卷
《帝王历记谱》二卷
《帝系图》一卷
李匡文《天潢源派谱说(一作“统”)》一卷
又《唐皇室维城录》一卷
又《李氏房从谱》一卷
李茂嵩(一作“高”)《唐宗系谱》一卷
《唐书总记帝系》三卷
《宋玉牒》三十三卷
《仁宗玉牒》四卷
《英宗玉牒》四卷
李衢《皇室维城录》一卷
宋敏求《韵类次宗室谱》五十卷
司马光《宗室世表》三卷
《臣寮家谱》一卷
黄恭之《孔子系叶传》三卷
《文宣王四十二(一作“三”)代家状》一卷
《阙里谱系》一卷
赵异世《赵氏大宗血脉谱》一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氏龟鉴血脉图录记》一卷
令狐峘《陆氏宗系碣》一卷
陆师儒《陆氏英贤记》三卷
《蒋王惲家谱》一卷
王方庆《王氏谱》一卷
《唐汭家谱》一卷
刘复礼《刘氏大宗血脉谱》一卷
《刘与家谱》一卷
王僧孺《徐义伦家谱》一卷
《李用休家谱》二卷
《徐商徐诜家谱》四卷
《周长球家谱》一卷
《费氏家谱》一卷
《钱氏集录》三卷
陆景献《吴郡陆氏宗系谱》一卷
毛渐《毛氏世谱》一部(卷亡)
曾肇《曾氏谱图》一部(卷亡)
洪兴祖《韩愈年谱》一卷
周文《汝南周氏家谱》一卷
崔班《欧阳家谱》一卷
梁元帝《古今同姓名录》二卷
窦澄之《扶风窦氏血脉家谱》一卷
李林甫《唐室新谱》一卷
又《天下郡望姓氏族谱》一卷
《唐相谱》一卷(不知作者)
孔至《姓氏古今杂录》一卷
陶茇麟《陶氏家谱》一卷
李匡文《元和县主昭穆谱》一卷
又《皇孙郡王谱》一卷
《玉牒行楼》一卷
《偕日谱》一卷
邢晓《帝王血脉小史记》五卷
又《帝王血脉图小史后记》五卷
韦述《百家类例》三卷
韦述、萧颖士《宰相甲族》一卷
裴扬休《百氏谱》五卷
曹大宗《姓源韵谱》一卷
杜信《京兆杜氏家谱》一卷
刘沆《刘氏家谱》一卷
《唐颜氏家谱》一卷
《韩吏部谱录》二卷
《李氏郇王家谱》一卷
(并不知作者)
唐邴《唐氏谱略》一卷
杨侃《家谱》一卷
《宋仙源积庆图》一卷(起僖祖迄哲宗)
《宗室齿序图》一卷
《天源类谱》一卷
《祖宗属籍谱》一卷
《向敏中家谱》一卷(向缄撰)
邵思《姓解》三卷
钱惟演《钱氏庆系谱》二卷
王回《清河崔氏谱》一卷
孙秘《尊祖论世录》一卷
苏洵《苏氏族谱》一卷
钱明逸《熙宁姓纂》六卷
魏予野《古今通系图》一卷
李复《南阳李英公家谱》一卷
成铎《文宣王家谱》一卷
吴逵《帝王系谱》一卷
黄邦俊《群史姓纂韵》六卷
颜屿《衮国公正枝谱》一卷
扌采真子《千姓编》一卷
《符彦卿家谱》一卷(符承宗撰)
《建阳陈氏家谱》一卷
《万氏谱》一卷
《赵郡东祖李氏家谱》二卷
《鲜于氏血脉图》一卷
《长乐林氏家谱》一卷
(并不知作者)
丁维皋《百族谱》三卷
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卷
李焘《晋司马氏本支一卷》
又《齐梁本支》一卷
徐筠《姓氏源流考》七十八卷
李氏《历代诸史总括姓氏录》一卷
右谱牒类一百十部,四百三十七卷。
桑钦《水经》四十卷(郦道元注)
《城冢记》一卷(按序,魏文帝三年,刘裕得此记)
葛洪《关中记》一卷
雷次宗《豫章古今记》三卷
沈怀远《南越志》五卷
梁元帝《职贡图》一卷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三卷
《炀帝开河记》一卷(不知作者)
魏王泰《坤元录》十卷
沙门辨机《大唐西域图记》十二卷
梁载言《十道四蕃志》十五卷
韦述《两京新记》五卷
达奚弘通《西南海蕃行记》一卷
马温之《邺都故事》二卷
李吉甫《元和郡国图志》四十卷
元结《九疑山图记》一卷
贾耽《皇华四达》十卷
又《贞元十道录》四卷
《国要图》一卷
《方志图》二卷
《三代地理志》六卷
《地理论》六卷
刘之推《文括九土(一作“州”)要略》三卷
乐史《坐知天下记》四十卷
王曾《九域图》三卷
王洙《皇祐方域记》三十卷
《要览》一卷
韩郁《十道四蕃引》一卷
赵珣《开元分野图》一卷
又《十道记》一卷
《十八路图》一卷 《图副》二十卷(熙宁间天下州府车监县镇图)
李德刍《元丰郡县志》三十卷 《图》三卷
沈括《天下郡县图》一部(卷亡)
陈坤臣《郡国人物志》一百五十卷
欧阳忞《巨鳌记》五卷
孙结《唐国鉴图》一卷
曹璠《国照》十卷
又《元和国计图》十卷
韦澳《诸道山河地名要略》九卷(一名《处分语》,一名《新集地理书》)
陈延禧《隋朝洛都记》一卷
又《蜀北路秦程记》一卷
《北征杂记》一卷
姜屿《明越风物志》七卷
元广之《金陵地记》六卷
刘公铉《邺城新记》三卷
李璋《太原事迹》十四卷
卢求《襄阳故事》十卷
《湘中记》一卷
余知古《渚宫故事》十卷
张周封《华阳风俗录》一卷
韩昱《江州事迹》三卷(张密注)
韦宙(一作“寅”)《零陵录》一卷
杨备恩《蜀都故事》二卷
许嵩《六朝宫苑记》二卷
邢昺《景德朝陵地理记》三十卷
韦齐(一作“济”)休《云南行记》二卷
马敬寔《诸道行程血脉图》一卷
陈隐之《续南荒录》一卷
韦皋(一作“阜”)《西南夷事状》二十卷
《西戎记》二卷
张建章《渤海国记》三卷
顾愔《新罗国记》一卷
达奚洪(一作“通”)《海外三十六国记》一卷
《云南风俗录》十卷
辛怡显《至道云南录》三卷
李德裕《黠戛斯朝贡图》一卷
崔峡《列国入贡图》二十卷
郭璞《山海经赞》二卷
元结《诸山记》一卷
《岳渎福地图》一卷
卢鸿《嵩岳记》一卷
《华山记》一卷
《衡山记》一卷
《峨眉山记》二卷
僧法琳《庐山记》一卷
陆鸿渐《顾渚山记》一卷
令狐见尧《玉笥山记》一卷
沈立《蜀江志》十卷
《宣和编类河防书》一百九十二卷
东方朔《十洲记》一卷
张华《异物评》二卷
刘恂《岭表录异》三卷
《岭表异物志》一卷
孟琯《岭南异物志》一卷
《南海异事》五卷
郑虔《天宝军防录》一卷
林特《会稽录》三十卷
盛度《庸调租赋》三卷
陈传《欧冶拾遗》一卷
毛渐《地理五龙秘法》一部(卷亡)
林谞《闽中记》十卷
卢肇《海潮赋》一卷
僧应物《九华山记》二卷
又《九华山旧录》一卷
卢求《成都记》五卷
樊绰《云南志》十卷
又《南蛮记》十卷
李居一《王屋山记》一卷
徐云虔《南诏录》三卷
韦庄《蜀程记》一卷
又《峡程记》一卷
莫休符《桂林风土记》一卷
章僚《海外使程广记》三卷
张建章《戴斗诸蕃记》一卷
曹璠《须知国镜》二卷
王权《大梁夷门记》一卷
吴从政《襄沔杂记》三卷
窦滂《云南别录》一卷
陆广微《吴地记》一卷
曹大宗《郡国志》二卷
韦瑾《域中郡国山川图经》一卷
《唐夷狄贡》一卷
《两京道里记》三卷(不知作者)
张修《九江新旧录》三卷
张氏《燕吴行役记》二卷(不知作者)
罗含《湘中山水记》三卷
平居诲《于阗国行程录》一卷
胡峤《陷虏记》一卷
王德琏《鄱阳县记》一卷
徐锴《方舆记》一百三十卷
范子长《皇州郡县志》一百卷
司马俨《峡山履平集》一卷
潘子韶《峡江利涉集》一卷
杜光庭《续成都记》一卷
范旻《邕管杂记》三卷
李昉《历代宫殿名》一卷
乐史《太平寰宇记》二百卷
魏羽《吴会杂录》一卷
张参《江左记》三卷
陶岳《零陵总记》十五卷
李宗谔《图经》九十八卷
又《图经》七十七卷
《越州图经》九卷
《阳明洞天图经》十五卷
李垂《导河形胜书》一卷
王曾《契丹志》一卷
杨备《恩平郡谱》一卷
刘夔《武夷山记》一卷
林世程《重修闽中记》十卷
郭之美《罗浮山记》一卷
周衡《湘中新记》七卷
陈倩《茅山记》一卷
僧文政《南岳寻胜录》一卷
李上交《豫章西山记》二卷
《广西郡邑图志》一卷(张维序。)
王靖《广东会要》四卷
张田《广西会要》二卷
刘昌诗《六峰志》十卷
薛常州《地理丛考》一卷
李和篪《舆地要览》二十三卷
《重修徐州图经》三卷(嘉定中撰)
《离{崔十}志》十卷
《雁山行记》一卷(不知何人编)
王日休《九丘总要》三百四十卷
余嚞《圣域记》二十五卷
程大昌《雍录》十卷
钱景衎《南岳胜概》一卷
曾洵《句曲山记》七卷
周淙《临安志》十五卷
谈钥《吴兴志》二十卷
潘廷立《富川图志》六卷
韩挺《仪真志》七卷
刘浩然《合肥志》十卷
李说《黄州图经》五卷
童宗说《盱江志》十卷
姜得平又《续志》十卷
袁震《临江军图经》七卷
李伸《重修临江志》七卷
雷孝友《瑞州郡县志》十九卷
田渭《辰州风土记》六卷
袁观《潼川府图经》十一卷
张津《四明图经》十二卷
史正志《建康志》十卷
江文叔《桂林志》一卷
蔡戡《静江府图志》十二卷
熊克《镇江志》十卷
葛元骘《武阳志》十卷
宋宜之《无为志》三卷
胡兆《秋浦志》八卷
罗愿《新安志》十卷
汪师孟《黄山图经》一卷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三卷
韦楫《昭潭志》二卷
晁百揆《浔阳志》十二卷
吴芸《沅州图经》四卷
《安南土贡风俗》一卷(乾道中安南入贡,客省承诏具其风俗及贡物名数)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程九万《历阳志》十卷
苏思恭《曲江志》十二卷
毛宪《信安志》十六卷
《临贺郡志》一卷(不知作者)
萧玠《晋康志》七卷
周端朝《桂阳志》五卷
刘子登《武陵图经》十四卷
郑昉《都梁志》二卷
《赤城志》四十卷(陈耆卿序)
陆游《会稽志》二十卷
王中行《潮州记》一卷
《莆阳人物志》三卷(郑侨序)
王震《阆苑记》三十卷
冉木《潜藩武泰志》十四卷
赵抃《成都古今集记》三十卷
张朏《齐记》一卷
《南北对镜图》一卷
《混一图》一卷
《西南蛮夷朝贡图》一卷
《巨鳌记》六卷
《交广图》一卷
《平江府五县正图经》二卷
(并不知作者)
李华《湟川开峡志》五卷
宋敏求《长安志》一十卷
又《东京记》二卷
《河南志》二十卷
陈舜俞《庐山记》二卷
谢颐素《海潮图论》一卷
王瓘《北道刊误志》十五卷
林须《霍山记》一卷
檀林《瓯治拾遗》一卷
又《大理国行程》一卷
陈冠《熙河六州图记》一卷
王向弼《龙门记》三卷
王存《九域志》十卷
孟猷《上饶志》十卷
滕宗谅《九华山新录》一卷
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三卷
王正伦《古今洛城事类》二卷
王得臣《江夏辨疑》一卷
谭掞《邕管溪洞杂记》一卷
李洪《镇洮补遗》一卷
李献父《隆虑洞天录》一卷
林<山票>《永阳志》三十五卷
曾旼《永阳郡县图志》四卷
刘拯《濠上摭遗》一卷
苏氏《夏国枢要》二卷
左文质《吴兴统记》十卷
孙穆《鸡林类事》三卷
马子严《岳阳志》二卷
程縯《职方机要》四十卷
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一卷
又《池阳记》一卷
欧阳忞《舆地广记》三十八卷
虞刚简《永康军图志》二十卷
钱绅《同安志》十卷
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
吴致尧《九疑考古》二卷
洪刍《豫章职方乘》三卷
董棻《严州图经》八卷
厉居正《齐安志》二十卷
洪遵《东阳志》十卷
许靖夫《齐安拾遗》一卷
环中《汴都名实志》三卷
陈哲夫《李渠志》一卷
《续修宜春志》十卷
唐稷《清源人物志》十三卷
李盛《章贡志》十二卷
曾贲《括苍续志》十卷
陈柏朋《括苍志》一卷
赵彦励《莆阳志》十五卷
陆琰《莆阳志》七卷
李献父《相台志》十二卷
《江行图志》一卷(沈该订正,不知作者)
《同安后志》十卷
《大禹治水玄奥录》一卷
《三辅黄图》一卷
《高丽日本传》一卷
《南剑州图经》一卷
《地里图》一卷
《指掌图》二卷
《南海录》一卷
《福建地理图》一卷
《泉南录》二卷
《吴兴杂录》七卷
《南朝宫苑记》一卷
《庐山事迹》三卷
(并不知作者)
李常《续庐山记》一卷
《东京至益州地里图》(卷亡)
《四明山记》一卷
《地里图》一卷
《南岳衡山记》一卷
《考城图经》一卷
《常州风土记》一卷
《清溪山记》一卷
《水山记》一卷
《茅山新记》一卷
《青城山记》一卷
《契丹国土记、契丹疆宇图》二卷
《契丹地里图》一卷
(并不知作者)
李幼杰《莆阳比事》七卷
何友谅《武阳志》二十七卷
陈谦《永宁编》十五卷
黄以宁《惠阳志》十卷
刘牧《建安志》二十四卷
又《建安续志类编》二卷
邹孟卿《宁武志》十五卷
李皋《汀州志》八卷
林英发《景陵志》十四卷
杨彦为《保昌志》八卷
傅岩《郧城志》十二卷
杨泰之《普州志》三十卷
孙祖义《高邮志》三卷
宇文绍奕《临邛志》二十卷
又《补遗》十卷
林晡《姑熟志》五卷
王招《芜湖图志》九卷
杨槱《临漳志》十卷
方杰《清漳新志》十卷
章颖《文州古今记》十二卷
杜孝严《文州续记》四卷
孙楙《舂陵图志》十卷
张贵谟《临汝图志》十五卷
徐自明《零陵志》十卷
又《浮光图志》三卷
梁克家《长乐志》四十卷
张埏《零陵志》十卷
陆峻、丁光远《蕲春志》十卷
段子游《均州图经》五卷
李韦之《邵阳图志》三卷
黄汰《邵阳纪旧》一卷
巩嵘《邵陵类考》二卷
孙显祖《靖州图经》四卷
黄晔《龟山志》三卷
李震《彭门古今集志》二十卷
蔡畤《续同安志》一卷
程叔达《隆兴续职方乘》十卷
项预《吴陵志》十四卷
朱端章《南康记》八卷
又《庐山拾遗》二十卷
练文《庐州志》十卷
吴机《吉州记》三十四卷
钱之望、吴莘《楚州图经》二卷
刘宗《襄阳志》四十卷
刘清之《衡州图经》三卷
赵甲《隆山志》三十六卷
邹补之《毗陵志》十二卷
王铢《荆门志》十卷
张孝曾《富水志》十卷
王棨《重修荆门志》十卷
徐得之《郴江记》八卷
史本《古沔志》一卷
周梦祥《赣州图经》(卷亡)
阎苍舒《兴元志》二十卷
许开《南安志》二十卷
孙昭先《淮南通川志》十卷
余元一《清湘志》六卷
郑少魏《广陵志》十二卷
褚孝锡《长沙志》十一卷
郑绅《桂阳图志》六卷
黄畴若《龙城图志》十卷
胡至《重修龙城图志》十卷
陈宇《房州图经》三卷
虞太中《临封志》三卷
曹叔达《永嘉志》二十四卷
周澂《永嘉志》七卷
郑应申《江阴志》十卷
梁希夷《新昌志》一卷
马景修《通川志》十五卷
黄环《夷陵志》六卷
马导《夔州志》十三卷
《四明风俗赋》一卷(不在何人撰)
丁介《武陵郡离合记》六卷
史定之《番阳志》三十卷
杨潜《云间志》三卷
徐筠《修水志》十卷
张元成《嘉禾志》四卷
邓枢《鹤山丛志》十卷
王宽夫《古涪志》十七卷
李棣《浮光图志》二十卷
林仁伯《古归志》十卷
赵兴清《历阳志补遗》十卷
王知新《合淝志》十卷
霍篪《澧阳图志》八卷
刘伋《陵水图志》三卷
胡槻《普宁志》三卷
王寅孙《沈黎志》二十三卷
赵汝厦《程江志》五卷
又《琼管图经》十六卷
刘灏《清源志》七卷
沈作宾、赵不迹《会稽志》二十卷
邵笥《括苍庆元志》一卷
赵善赣《通义志》三十五卷
张士牷《西和州志》十九卷
李修己《同谷志》十七卷
李锜《续同谷志》十卷
义太初《高凉图志》七卷
赵师岌《潮州图经》二卷
郑郧《洋州古今志》十六卷
张忄达《甘泉志》十五卷
陈岘《南海志》十三卷
赵伯谦《韶州新图经》十二卷
俞闻中《叙州图经》三十卷
黎伯巽《静南志》十二卷
任逢《垫江志》三十卷
刘德礼《夔州图经》四卷
马纡《续庐山记》四卷
《江州图经》一卷
《宕渠志》二卷
《吉阳军图经》一卷
《忠州图经》一卷
《珍州图经》三卷
《衢州图经》一卷
《沅州图经》四卷
《复州图经》三卷
《果州图经》五卷
《思州图经》一卷
《南平军图经》一卷
《大宁监图经》六卷
(并不知作者)
右地理类四百七部,五千一百九十六卷。
《越绝书》十五卷(或云子贡所作)
赵晔《吴越春秋》十卷
司马彪《九州春秋》九卷
常璩《华阳国志》十二卷
和苞《汉赵记》一卷
范亨《燕书》二十卷
萧方等《三十国春秋》三十卷
《三十国春秋钞》一卷(不知作者)
吴信都镐《淝上英雄小录》二卷
《吴录》二十卷(徐铉、高远、乔舜、潘佐等撰)
《南唐书》十五卷(不知作者)
王颜《南唐烈祖开基志》十卷
李昊《蜀书》二十卷
蒋文怿《闽中实录》十卷
林仁志《王氏解除运图》三卷
毛文锡《前蜀王氏记事》二卷
《吴越备史》十五卷(吴越钱俨托名范坰、林禹撰)
钱俨《备史遗事》五卷
王保衡《晋阳见闻要录》一卷
董淳《后蜀孟氏记事》三卷
徐铉、汤悦《江南录》十卷
路振《九国志》五十一卷
又《楚书》五卷
郑文宝《南唐近事集》一卷
又《江表志》二卷
陈彭年《江南别录》四卷
龙衮《江南野史》二十卷
曾颜《渤海行年记》十卷
胡宾王《刘氏兴亡录》一卷
陶岳《荆湘近事》十卷
周羽冲《三楚新录》三卷
曹衍《湖湘马氏故事》二十卷
王举《天下大定录》十卷
卢臧《楚录》五卷
张唐英《蜀梼杌》十卷
刘恕《十国纪年》四十卷
《闽王事迹》一卷
《高氏世家》十卷
《湖南故事》十三卷
《十国载记》三卷
《江南余载》二卷
《高皇帝过江事实》一卷
《广王事迹》一卷
(并不知作者)
钱惟演《家王故事》一卷
右霸史类四十四部,四百九十八卷。
凡史类二千一百四十七部,四万三千一百九卷。

[发帖际遇]: 林风完成赞美飞天神龙洪安通巨侠的对联一副,得到赏赐银两25。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百五 志第一百五十八

◎艺文四
子类十七:一曰儒家类,二曰道家类(释氏及神仙附),三曰法家类,四曰
名家类,五曰墨家类,六曰纵横家类,七曰农家类,八曰杂家类,九曰小说家类,
十曰天文类,十一曰五行类,十二曰蓍龟类,十三曰历算类,十四曰兵书类,十
五曰杂艺术类,十六曰类事类,十七曰医书类。
《晏子春秋》十二卷
《曾子》二卷
《子思子》七卷
《孟子》十四卷
陆善经《孟子注》七卷
王雱注《孟子》十四卷
蒋之奇《孟子解》六卷
《荀卿子》二十卷(战国赵人荀况书)
杨倞注《荀子》二十卷
黎錞《校勘荀子》二十卷
《鲁仲连子》五卷(战国齐人)
《董子》一卷(董无心撰)
《尸子》一卷(尸佼撰)
《子华子》十卷(自言程氏名本,字子华,晋国人。《中兴书目》曰:“近
世依托。”朱熹曰:“伪书也。”)
《孔丛子》七卷(汉孔鲋撰。朱熹曰:“伪书也。”)
桓宽《监铁论》十卷
扬雄《太玄经》十卷
又《扬子法言》十三卷
张齐《太玄正义统论》一卷
又《太玄释文玄说》二卷
宋惟干《太玄经注》十卷
王涯注《太玄经》六卷
柳宗元注《扬子法言》十三卷(宋咸补注)
马融《忠经》一卷
《玄测》一卷(汉宋衷解,吴陆绩释之)
王符《潜夫论》十卷
关朗《洞极元经传》五卷
《四注孟子》十四卷(扬雄、韩愈、李翱、熙时子四家注)
王通《文中子》十卷(宋阮逸注)
太宗《帝范》二卷
颜师古《纠缪正俗》八卷
王涯《说玄》一卷
林慎思《续孟子》二卷
韩熙载《格言》五卷
真宗《正说》十卷
徐铉《质论》一卷
许洞《演玄》十卷
刁衎《本说》十卷
王敏《太平书》十卷
贾冈《山东野录》七卷
宋咸《过文中子》十卷
又《太玄音》一卷
章詧《太玄图》一卷
又《太玄经发隐》一卷
聱隅子《歔欷巢微论》一卷(黄晞撰)
邵亢《体论》十卷
周惇颐《太极通书》一卷
司马光《潜虚》一卷
又《文中子传》一卷
《集注四家扬子》十三卷
《集注太玄经》六卷
(并司马光集)
《家范》十卷
师望《元鉴》十卷
范镇《正书》一卷
张载《正蒙书》十卷
又《杂述》一卷
《程颐遗书》二十五卷
《语录》二卷(程颐与弟子问答)
《孟子解》四卷(程颐门人记)
徐积《节孝语》一卷(江端礼录)
吕大临《孟子讲义》十四卷
苏辙《孟子解》一卷
王令《孟子讲义》五卷
龚原《孟子解》十卷
陈旸《孟子解义》十四卷
张镒《孟子音义》三卷
丁公著《孟子手音》一卷
孙奭《孟子音义》二卷
刘安世《语录》二卷
王开祖《儒志》一卷
游酢《孟子解义》十四卷
又《杂解》一卷
谢良佐《语录》一卷
陈禾《孟子传》十四卷
晁说之《易玄星纪谱》二卷
陈渐《演玄》七卷
许允成《孟子新义》十四卷
范冲《要语》一卷
张九成《孟子拾遗》一卷
《语录》十四卷
张宪武《劝学录》六卷
刘子翚《十论》一卷
张行成《潜虚衍义》十六卷
又《皇极经世索隐》一卷
《观物外篇衍义》九卷
《翼玄》十二卷
郑樵《刊缪正俗跋正》八卷
文轸《信书》三卷
《宋衷解太玄经义诀》十卷(李沂集)
冯休《删孟子》一卷
陈之方《致君尧舜论》一卷
又《削荀子疵》一卷
徐庸《注太玄经》十二卷
又《玄颐》一卷
僧全莹《太玄略例》一卷
王绍珪《古今孝悌录》二十四卷
尹焞《孟子解》十四卷
《语录》四卷(尹焞门人冯忠恕、祁宽、吕坚中记)
邹浩《孟子解》十四卷
朱熹《孟子集注》十四卷
又《孟子集义》十四卷
《或问》十四卷
《延平师弟子问答》一卷
《语录》四十三卷(朱熹门人所记)
张栻《孟子详说》十七卷
又《孟子解》七卷
蔡沆《至书》一卷
张氏《孟子传》三十六卷
钱文子《孟子传赞》十四卷
王汝猷《孟子辨疑》十四卷
《诸儒鸣道集》七十二卷(濂溪、涑水、横渠等书)
程迥《诸论辨》一卷
《近思录》十四卷(朱熹、吕祖谦编类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等书)
《外书》十二卷(程颢、程颐讲学)
邵雍《渔樵问对》一卷
祝禹圭《东西铭解》一卷
苏籀《遗言》一卷
曾发《泮林讨古》二卷
张九成《语录》十四卷
胡宏《知言》一卷
《丽泽论说集》十卷(吕祖谦门人记)
周揆《圣传录》一卷
吴仁杰《盐石论》丙丁二卷
陈舜申《审是集》一卷
涂近正《明伦》二卷
彭龟年《止堂训蒙》二卷
《吕氏乡约仪》一卷(吕大钧撰)
《李公省心杂言》一卷(不知名)
董与几《学政发纵》一卷
高登《修学门庭》一卷
刘敞《弟子记》一卷
《石月至言》一卷(余应求刊其父之言)
戴溪《石鼓孟子答问》三卷
陈师道《后山理究》一卷
《北山家训》一卷
《伊洛渊源》十三卷
《闻见善善录》一卷
《质疑请益》一卷
(并不知作者)
杨浚《韦子内篇》三卷
又《圣典》三卷
王向《忠经》三卷
刘贶《续说苑》十卷
《法圣要言》十卷
李琪《皇天大政论》十卷
高举《帝道书》十卷
鲁大公《公侯正术》十卷
萧佚《牧宰政术》二卷
赵莹《君臣政论》二十五卷
《兴政论》三卷
丘光庭《康教论》一卷
张弧《素履子》一卷
张陟《里训》十卷
赵澡《中庸论》一卷
赵邻几《鲰子》一卷
朱昂《理论》三卷
何涉《治道中说》三十篇(卷亡)
龚鼎臣《中说解》十卷
范祖禹《帝学》八卷
章怀太子《修身要览》十卷
太宗《文明政化》十卷
真宗《承华要略》二十卷
《名墨纵横家无所增益答迩英圣问》一卷
(仁宗书三十五事,丁度等答)
颜之推《家训》七卷
狄仁杰《家范》一卷
《先贤诫子书》二卷
《开元御集诫子书》一卷
《古今家戒》四卷
黄讷《家戒》一卷
柳玢《诫子拾遗》十卷
孙奕《示儿编》一部
右儒家类一百六十九部,一千二百三十四卷、篇。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注》一卷
严遵《老子指归》十三卷
王弼《老子注》二卷
又《道德略归》一卷
陆修静《老子道德经杂说》一卷
傅奕《道德经音义》二卷
唐玄宗注《老子道德经》二卷(有序)
唐玄宗《道德经音疏》六卷
成玄英《道德经开题序诀义疏》七卷
杜光庭《道德经广圣义疏》三十卷
僧文傥《道德经疏义》十卷
赵至坚《道德经疏》三卷
张惠超《道德经志玄疏》三卷
陆氏《道德经传》四卷
扶少明《道德经谱》二卷
《谷神子注经诸家道德经疏》二卷(河上公、葛仙公、郑思远、睿宗、玄宗
疏)
李若愚《道德经注》一卷
乔讽《道德经疏义节解》二卷
《道德经小解》一卷
陈景元《道德注》二卷
蒋之奇《老子解》二卷
又《老子系辞解》二卷
张湛《列子音义》一卷
张昭《补注庄子》十卷
张烜《庄子通真论》三卷
《南华真经篇目义》三卷
李暹《训文子注》十二卷
朱弃《文子注》十二卷
墨布(一作“希”)子《文子注》十二卷
王源《亢仓子注》三卷
《亢仓子音义》一卷
范乾元(一作“九”)《四子枢要》二卷
卫偕(一作“稽”)《白术子》三卷
太公等《阴符经注》一卷
张果《阴符经注》一卷
又《阴符经辨命论》一卷
袁淑真《阴符经注》一卷
又《阴符经疏》三卷
《阴符集解》五卷
韦洪《阴符经疏诀》一卷
蔡珪《阴符经注》一卷
又《阴符经要义》一卷
《阴符经小解》一卷
张鲁《阴符经元义》一卷
李靖《阴符机》一卷
房山长注《大丹黄帝阴符经》一卷
梁丘子注《黄庭内景玉经》一卷
《黄庭外景经》一卷
《黄庭外景玉经注诀》一卷
《黄庭五藏论图》一卷
《老子黄庭内视图》一卷
胡愔《黄庭内景图》一卷
《黄庭外景图》一卷
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三卷
《参同大易誌》三卷
徐从事注《周易参同契》三卷
《参同契合金丹行状十六变通真诀》一卷
郑远之《参同契心鉴》一卷
张处《参同契大易图》一卷
晁公武《老子通述》二卷
《老子道德经三十家注》六卷(唐道士张君相集解)
葛玄《老子道德经节解》二卷
《道德经内解》二卷(不知作者)
《老子道德经内节解》二卷(题尹先生注)
王顾《老子道德经疏》四卷
李荣《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李约《老子道德经注》四卷
碧云子《老子道德经藏室纂微》二卷(不知名)
《老子道德经义》二卷
《老子指例略》一卷
(并不知作者)
张湛《列子注》八卷
郭象注《庄子》十卷
成玄英《庄子疏》十卷
文如海《庄子正义》十卷
又《庄子邈》一卷
《黄帝阴符经》一卷(旧目云骊山老母注、李筌撰)
《集注老子》二卷(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雱等注)
吕知常《老子讲义》十二卷
李筌《阴符经疏》一卷
《阴符玄谭》一卷(不知作者)
《文子》十二卷(旧书目云周文子撰)
《鹖冠子》三卷(不知姓名。《汉志》云:“楚人,居深山,以鹖羽为冠,
因号云。”)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亢仓子》三卷(一名庚桑子。战国时人,老子弟子)
《抱朴子别旨》二卷(不知作者)
司马子微《坐忘论》一卷
《天机经》一卷
《道体论》一卷
《无能子》一卷
(并不知作者)
吴筠《玄纲》一卷
刘向《关尹子》九卷
刘骥《老子通论语》二卷
徽宗《老子解》二卷
《列子解》八卷
吕惠卿《庄子解》十卷
司马光《老子道德经注》二卷
苏辙《老子道德经义》二卷
赵令穆《老子道德经解》二卷
李士表《庄子十论》一卷
沈该《阴符经注》一卷
朱熹《周易参同契》一卷
朱安国《阴符元机》一卷
程大昌《易老通言》十卷
(右道家类一百二部,三百九十九卷)
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
沙门昙景译《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二卷
玄奘译《波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
般刺密帝弥伽释迦译《首楞严经》十卷
《佛说一乘究竟佛心戒经》一卷
《佛说三亭厨法经》二卷
《佛说法句经》一卷
《佛说涅槃略说教戒经》一卷(四经失译)
马鸣大师《摩诃衍论》五卷
《起信论》二卷
僧肇《宝藏论》三卷
彦琮《福田论》一卷
道信《大乘入道坐禅次第要论》一卷
法琳《辨正论》八卷(陈子良注)
彗海大师《入道要门论》一卷
净本和尚《语论》一卷
惠能《仰山辨宗论》一卷
《劝修破迷论》一卷
《金沙论》一卷
《明道宗论》一卷
《偈宗秘论》一卷
(四论不知撰人)
法藏《心经》一卷
惟悫《首楞严经疏》六卷
宗密《圆觉经疏》六卷
《圆觉道场修证仪》十八卷
《起信论钞》三卷
傅大士、宝志《金刚经赞》一卷
惠能《金刚经口诀义》一卷
《金刚经大义诀》二卷
大白和尚《金刚经诀》一卷
法深《起信论疏》二卷
忠师《百法明门论疏》二卷
萧子良《统略净住行法门》一卷
元康《中观论三十六门势疏》一卷
《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宗密注)
傅大士《心王传语》一卷
《行道难歌》一卷
竺道生《十四科元赞义记》一卷
灌顶《国清道场百录》一卷
楞伽山主《小参录》一卷
道宣《通感决疑录》一卷
《大唐国师小录法要集》一卷
绍修《漳州罗汉和尚法要》三卷(持琛)
白居易《八渐通真议》一卷
张云《元中语宝》三卷
大阆和尚《显宗集》一卷
《大云和尚要法》一卷(惠海)
元觉《一宿觉传》一卷
魏静《永嘉一宿觉禅宗集》一卷
《达摩血脉》一卷
本先《竹林集》一卷
宝觉禅师《见道颂》一卷(寓言居士注)
道瑾《禅宗理偈》一卷
《石头和尚参同契》一卷(宗美注)
《惠忠国师语》一卷(冉氏)
《东平大师默论》一卷
义荣《天台国师百会语要》一卷
齐宝《神要》三卷
怀和《百丈广语》一卷
统休《无性和尚说法记》一卷
惠明《栖贤法隽》一卷
《龙济和尚语要》一卷
《荷泽禅师微诀》一卷
杨士达《禅关八问》一卷(宗美)
句令《禅门法印传》五卷
《净惠禅师偈颂》一卷
义净《求法高僧传》二卷
飞锡《往生净土传》五卷
法海《六祖法宝记》一卷
《坛经》一卷
辛崇《僧伽行状》一卷
灵湍《摄山栖霞寺记》一卷
师哲《前代国王修行记》一卷
卢求《金刚经报应记》三卷
贤首《华严经纂灵记》五卷
元伟《真门圣胄集》五卷
《云居和尚示化实录》一卷
觉旻《高僧纂要》五卷
智月《僧美》三卷
裴休《拾遗问》一卷
神澈《七科义状》一卷
梦微《内典编要》十卷
《紫陵语》一卷
《大藏经音》四卷
《真觉传》一卷
《浑混子》三卷(解《宝藏论》)
《遗圣集》一卷
《菩提心记》一卷
《积元集》一卷
《相传杂语要》一卷
《德山集》一卷(仰山、沩山语)
《会昌破胡集》一卷
《妙香丸子法》一卷
《润文官录》一卷(唐人。
《迦叶祖裔记》一卷
《释门要录》五卷
(《紫陵语》以下不知撰人)
十朋《请祷集》一卷
《瑞象历年记》一卷
《惟劲禅师赞颂》一卷
《释华严漩澓偈》一卷
马裔孙《看经赞》一卷
《法喜集》二卷
文益《法眼禅师集》一卷
《法眼禅师集真赞》一卷
高越《舍利塔记》一卷
可洪《藏经音义随函》三十卷
建隆《雍熙禅颂》三卷
魏德謩《无上秘密小录》五卷
程谠《释氏蒙求》五卷
延寿《感通赋》一卷
李遵《天圣广灯录》三十卷
吕夷简《景祐宝录》二十一卷
僧肇《宝藏论》一卷
又《般若无知论》一卷
《涅槃无名论》一卷
僧慧皎《高僧传》十四卷
僧佑《弘明集》十四卷
僧宝唱《比丘尼传》五卷
僧佑《释迦谱》五卷
甄鸾《笑道论》三卷
僧慧可《达摩血脉论》一卷
费长房《开皇历代三宝记》十四卷
又《开皇三宝录总目》一卷
《国清道场百录》五卷(僧灌顶纂,僧智顗修)
僧法琳《破邪论》三卷
又《辨正论》八卷
僧彦琮《释法琳别传》三卷
僧慧能注《金坛经》一卷
又撰《金刚经口诀》一卷
僧慧昕注《坛经》二卷
僧辨机《唐西域志》十二卷
僧道宣《续高僧传》三卷
又《佛道论衡》三卷
《三宝感应录》三卷
《释迦氏谱》一卷
《广弘明集》三十卷
僧政觉《金沙论》一卷
僧神会《荷泽显宗记》一卷
《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僧法顺集,僧宗密注)
僧宗密《禅源诸诠》二卷
又《原人论》一卷
《大乘起信论》一卷
魏静《永嘉一宿觉禅师集》一卷
僧道世《法苑珠林》一百卷
僧慧忠《十答问语录》一卷
《无住和尚说法》二卷(僧钝林集)
僧普愿《语要》一卷
《庞蕴语录》一卷(唐于頔编)
僧神清《北山参元语录》十卷
僧慧海《屯悟入道要门论》一卷
僧义净《求法高僧传》三卷
僧元应《唐一切经音义》一十五卷
僧澄观《华严经疏》十卷
僧绍修《语要》一卷
裴休《传心法要》一卷
《唐六译金刚经赞》一卷(郑覃等撰)
僧慧祥《古清凉传》二卷
《释迦方志》一卷(唐终南大一山僧撰)
僧应之《四注金刚经》一卷
僧延寿《宗镜录》一百卷
僧赞宁《僧史略》三卷
僧道原《景德传灯录》三十卷
晁迥《法藏碎金》十卷
《道院集要》三卷(不知作者)
僧延昭《众吼集》一卷
僧重显《瀑布集》一卷
又《语录》八卷
僧世冲《释氏咏史诗》三卷
僧居本《广法门名义》一卷
僧慧皎《僧史》二卷
僧契嵩《辅教编》三卷
僧省常《钱塘西湖净社录》三卷
僧道诚《释氏须知》三卷
僧道诚《释氏要览》三卷
王安石注《维摩诘经》三卷
朱士挺《伏虎行状》一卷
《僧自严行状》一卷(陈嘉谟撰)
李之纯《成都大悲寺集》二卷
又《成都大慈寺记》二卷
僧惟白《续灯录》三十卷
僧宗颐《劝孝文》二卷
又《禅苑清规》十卷
蹇序辰《诸经译梵》三卷
王敏中《劝善录》六卷
杨谔《水陆仪》二卷
僧智达《祖门悟宗集》二卷
楼颖《传翕小录要集》一卷
僧宗永《宗门统要》十卷
僧智圆《闲居编》五十一卷
僧怀深注《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一卷
僧原白注《证道歌》一卷
《僧宗杲语录》五卷(黄文昌撰)
僧慧达《夹科肇论》二卷
僧应乾《楞严经标指要义》二卷
僧灵操《释氏蒙求》一卷
僧马鸣《释摩诃衍论》十卷
僧阇那多迦译《罗汉颂》一卷
僧菩提达磨《存想法》一卷
又菩提达磨《胎息诀》一卷
《颂证道歌》一卷(篇首题正觉禅师撰)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净慧禅师语录》一卷
《莲社十八贤行状》一卷
《法显传》一卷
《诸经提要》二卷
《五公符》一卷
《宝林传录》一卷
(并不知作者)
李通玄《华严合论》一卷
张戒注《楞伽集注》八卷
佛陀多罗译《圆觉经》二卷
般刺密谛译《楞严经》十卷
《法宝标目》十卷(王右编)
僧肇译《维摩经》十卷
晁迥《耄智余书》三卷
《八方珠玉集》四卷(大圆、涂毒二僧集诸家禅语)
王日休《金刚经解》四十二卷
《净土文》十一卷(王日休撰)
《语录》二卷(松源和尚讲解答问)
《普灯录》三十卷(僧正受集)
《诸天传》二卷(僧行霆述)
《奏对录》一卷(佛照禅师淳熙间奏对之语)
《崇正辨》三卷(胡寅撰)
(右释氏类二百二十二部,九百四十九卷)
刘向《列仙传》三卷
王褒《桐柏真人王君外传》一卷
周季通《玄洲上卿苏君记》一卷
葛洪《神仙传》十卷
《马阴二君内传》一卷
《上真众仙记》一卷
《隐论杂诀》一卷
《金木万灵诀》一卷
《抱朴子养生论》一卷
《太清玉碑子》一卷(葛洪与郑惠远问答)
《二女真诗》一卷(紫微夫人及东华中侯王夫人作)
施真人《铭真论》一卷
旌阳令许逊《灵剑子》一卷
《黄帝内传》一卷(篯铿得于石室)
东方朔《十洲三岛记》一卷
淮南王刘安《太阳真粹论》一卷
黄玄钟《蓬莱山西鳌还丹歌》一卷
娄敬《草衣子还丹诀》一卷
魏伯阳《还丹诀》一卷
《周易门户参同契》一卷
《大丹九转歌》一卷
华佗《老子五禽六气诀》一卷
陆修静《老子道德经杂说》一卷
《五牙导引元精经》一卷
《黄庭经》一卷(其文初为五言四章,后皆七言,论人身扶养修治之理)
李千乘《黄庭中景经注》一卷
尹喜《黄庭外景经注》一卷
襄楷《太平经》一百七十卷
李坚《东极谢真人传》一卷
王禹锡《海陵三仙传》一卷
施肩吾《真仙传道集》二卷
《三住铭》一卷
《西山群仙会真记》一卷
长孙滋《崔氏守一诗传》一卷
吴筠《神仙可学论》一卷
又《形神可固论》一卷
《著生论》一卷
《明真辨伪论》一卷
《心目论》一卷
《玄门论》一卷
《元纲论》一卷
《诸家论优劣事》一卷
《辨方正惑论》一卷
杜光庭《二十四化诗》一卷
又《二十四化图》一卷
《神仙感遇传》十卷
《墉城集仙录》十卷
《应现图》三卷
《仙传拾遗》四十卷
《历代帝王崇道记》一卷
《道教灵验记》二十卷
《道经降传世授年载图》一卷
谢良嗣《中岳吴天师内传》一卷
李渤《李天师传》一卷
《真系传》一卷
张隐居《演龙虎上经》二卷
卢潘《侯真人传》一卷
沈汾《续仙传》三卷
尹文操《楼观先师本行内传》一卷
《玄元圣记经》十卷
刁琰《广仙录》一卷
见素子《洞仙传》十卷
傅元镇《应缘道传》十一卷
晞旸子《宝仙传》三卷
《南岳夫人清虚玉君内传》一卷
范邈《南岳魏夫人内传》一卷
李遵《三茅君内传》一卷
梁日广《释仙论》一卷
赤松子《中诫篇》一卷
《金石论》一卷
《门天老历》一卷
冷然子《学神仙法》一卷
贾嵩《陶先生传序》三卷
吴先主孙氏《太极左仙公神仙本起内传》一卷
华峤《真人周君内传》一卷
《刘海蟾诗》一卷
《太乙真君固命歌》一卷(晋葛洪译)
张融《三破论》一卷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二卷
《导引养生图》一卷
《神仙玉芝瑞草图》二卷
《上清握中诀》三卷
《登真隐诀》三十五卷
《真诰》十卷
华阳道士韦处玄注《老子西升经》二卷
魏昙峦法师《服气要诀》一卷
陈处士同洪让书《老子道经》一卷
李淳风《正一五真图》一卷
孙思邈《退居志》一卷
《真气铭》一卷
《九幽福寿论》一卷
《龙虎乱日篇》一卷
李用德《晋州羊角山庆历观记》一卷
王元正《清虚子龙虎丹》一卷
《骊山母黄帝阴符大丹经解》一卷(房山长集)
吴兢《保圣长生纂要坐隅障》二卷
僧一行《天真皇人九仙经》一卷
尹愔《老子五厨经注》一卷
周涖《颖阳书》一卷
昝商《导养方》三卷
李广《中指真诀》一卷
僧遵化《养生胎息秘诀》一卷
高骈《性箴金液颂》一卷
黄仲山《玄珠龟镜》三卷
裴铉《延寿赤书》一卷
张果《紫灵丹砂表》一卷
《内真妙用诀》一卷
《休粮服气法》一卷
《大易志图参同经》一卷(玄宗与叶静能、一行答问语)
王绅《太清宫简要记》一卷
康真人《气诀》一卷
卢遵元《太上肘后玉经方》一卷
杨知玄《淮南王练圣法》一卷
《老子元道经》一卷(南统孟谪仙传授)
李延章《中元论》一卷
胡微《玉景内篇》二卷
《黄庭内景五藏六腑图》一卷(大白山见素女子胡愔撰)
王悬河《三洞珠囊》三十卷
王贞范《洞天集》二卷
捷神子《唐元指玄篇》一卷
《中央黄老君洞房内经》一卷
《黄老中道君洞房内经》一卷
《黄老神临药经》一卷
《太清真人络命诀》一卷
《太上老君血脉论》一卷
《灵宝服食五芝精》一卷
《黄帝内经灵枢略》一卷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十卷
《黄帝内丹诀》一卷
《太极真人风鸣炉火经》一卷
《紫微帝君王经宝诀》一卷
《太上老君服气胎息诀》一卷
《老子中经》二卷
《老子神仙历藏经》一卷
《王母太上还童摘华法》一卷
《紫微帝君紫庭秘诀》一卷
《茅真君静中吟》一卷
《王茅君杂记》一卷
《阴真君还丹歌》一卷
《金液还丹歌》一卷
《元君付道传心法门》一卷
《徐真君丹诀》一卷
《张真君灵芝集》一卷
《彭君诀黄白五元神丹经》一卷
《太乙真元丹诀》一卷
陈大素《九天飞步内诀真经》一卷
河间真人刘演《金碧潜通秘诀》一卷
大白山李真人《调元妙经》一卷
陈少微《大洞炼真宝经》一卷
申天师《服气要诀》一卷
张天师《石金记》一卷
玄元先生《日月混元经》一卷
郑先生《不传气经》一卷
建平然先生《少来苦乐传》一卷
赤城隐士《服药经》三卷
卧龙隐者《少玄胎息歌》一卷
蜀郡处士《胎息诀》一卷
成都李道士《太上洞玄灵宝修真论》一卷
务元子《混成经》一卷
务成子注《太上黄庭内景经》一卷
含光子《契真刊谬玉钥匙》一卷
邓云子《清虚真人裴君内传》一卷
广成子《灵仙秘录阴丹经》一卷
《紫阳金碧经》一卷
《升玄养生论》
青霞子《旨道篇》一卷
又《龙虎金液还丹通玄论》一卷
《宝藏论》一卷
易元子《劝道诗》一卷
逍遥子《内指通玄诀》三卷
《摄生秘旨》一卷
升玄子《造化伏汞图》一卷
颖阳子《神仙修真秘诀》十二卷
元阳子《金石还丹诀》一卷
真一子《金钥匙》一卷
《九真中经》一卷(赤松子传)
畅元子《杂录经诀尊用要事》一卷
狐刚子《粉团》五卷
左掌子《证道歌》一卷
中皇子《服气要诀》一卷
桑榆子《新旧气经》一卷
玄明子柳冲用《巨胜歌》一卷
叶真卿《玄中经》一卷
丁少微《真一服元气法》一卷
洞元子通元子《通玄指真诀》一卷
真常子《服食还丹证验法》一卷
烟萝子《内真通玄歌》一卷
独孤滔《丹房镜源文》三卷
天台白云《服气精义论》一卷
徐怀遇《学道登真论》一卷
曹圣图《铅汞五行图》一卷
张素居《金石灵台记》一卷
高先《大道金丹歌》一卷
陈君举《朝元子玉芝书》三卷
吕洞宾《九真玉书》一卷
陶植《蓬壶集》三卷
《修仙要诀》一卷(华子期授于RV里先生)
《上相青童太上八术知慧灭魔神虎隐文》一卷
碧岩张道者《中山玉柜服神气经》一卷
《司世抱阳剑术》一卷
金明七真人《三洞奉道科诫》三卷
杨归年《修真延秘集》三卷
阴长生《三皇经》一卷
马明生《赤龙金虎中铅炼七返还丹诀》(卷亡)

[发帖际遇]: 林风完成赞美飞天神龙洪安通巨侠的对联一副,得到赏赐银两19。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官翼《养生经》一卷
王弁《新旧服气法》一卷
傅士安《还丹诀》一卷
徐道邈注《老子西升经》二卷
刘仁会注《西升经》一卷
张随《解参同契》一卷
李审《颐神论》二卷
处士刘词《混俗颐生录》一卷
闾丘方远《太上经秘旨》一卷
道士张乾森《自然券立成仪》一卷
张承先《度灵宝经表具事》一卷
《玉晨奔日月图》一卷
《真秘诀》一卷(宝冠授达磨)
僧玄玄《疑甄正论》三卷
王长生《紫微内庭秘诀》三卷
《传授五法立成仪》一卷
寒山子《大还心鉴》一卷
守文居纟兹《长生纂要》一卷
《庄周气诀》一卷
《朗然子诗》一卷
山居道士《佩服经符仪》一卷(不知名)
苏登《天老神光经》一卷
《内外丹诀》二卷(集王元正、李黄中等撰)
《崔公入药镜》三卷
《混元内外观》十卷
张君房《云笈七签》百二十卷
乐史《总仙秘录》一百三十卷
余卞《十二真君传》二卷
李信之《云台异境集》一卷
贾善翔《高道传》十卷
《犹龙传》三卷
张隐龙《三茅山记》一卷
王松年《仙苑编珠》一卷
李昌龄《感应篇》一卷
朱宋卿《徐神翁语录》一卷
《太宗真宗三朝传授赞咏仪》二卷
真宗《汴水发愿文》一卷
徽宗《天真示现记》三卷
陈抟《九室指玄篇》一卷
王钦若《七元图》一卷
《先天纪》三十六卷
《翊圣保德传》三卷
丁谓《降圣记》三十卷
耿肱《养生真诀》一卷
青霞子《丹台新录》九卷
李思聪《道门三界咏》三卷
张端《金液还丹悟真篇》一卷
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仪》三卷
《参同契明鉴诀》一卷
姚称《摄生月令图》一卷
钱景衎《南岳胜概编》一卷
谢修通《玉笥山祖记实录》一卷
张无梦《还元篇》一卷
《纯阳集》一卷
《上清五牙真秘诀》一卷
《二仙传》一卷
《成仙君传》一卷
《刘真人传》一卷
《平都山仙都观记》二卷
《师谱》一卷
《十真记》一卷
《仙班朝会图》五卷
《赖卿记》一卷
《大还丹照鉴登仙集》一卷
《断谷要法》一卷
《裴君传行事诀》一卷
《太上墨子枕中记》二卷
《太上太素玉录》一卷
《太上仓元上录》一卷
《学仙辨真诀》一卷
《洞真金元八景玉录》一卷
《五岳真形图》一卷
《祭六丁神法》一卷
《神仙杂歌诗》一卷
《玄门大论》一卷
《九转丹歌》一卷
《太和楼观内纪本草记》一卷
《老君出塞记》一卷
《五岳真形论》一卷
《黄帝三阳经五明乾羸坤巴诀》一卷
《正一肘后修用诀》一卷
《正一法文目》一卷
《正一论》一卷
《正一上元九星图》一卷
《正一修行指要》三卷
《正一法十箓召仪》一卷
《正一奏章仪》一卷
《正一醮江海龙王神仪都功版仪》一卷
《太上符镜》一卷
《谷神赋》一卷
《黄书过度仪》一卷
《太上八道命籍》二卷
《灵宝圣真品位》一卷
《灵宝飞云天篆》一卷
《上清佩文诀》五卷
《上清佩文黑券诀》一卷
《福地记》一卷
《曲素忧乐慧辞》一卷
《皇人三一图》一卷
《西升记》一卷
《胎精记解结行事诀》一卷
《高上金真元箓》一卷
《长睡法》一卷
《大洞玄保真养生论》一卷
《曲素诀辞》一卷
《太上丹字紫书》一卷
《绝玄金章》一卷
《紫凤赤书》一卷
《灵宝步虚词》一卷
《金纽太清阴阳戒文》一卷
《太上紫书录传》一卷
《度太一玉传仪》一卷
《奔日月二景隐文》一卷
《司命杨君传记》一卷
《回耀太真隐书》一卷
《思道诫》一卷
《潘尊师传》一卷
《三尸经》一卷
《金简集》三卷
《无名道者歌》一卷
《大丹会明论》一卷
《太清真人九丹神秘经》一卷
《金镜九真玉书》卷《八公紫府河车歌》一卷
《大还秘经》一卷
《神仙肘后三宫诀》二卷
《太极紫微元君补命秘录》一卷
《老君八纯玄鼎经》一卷
《海蟾子还金篇》一卷
《太清篇火式》一卷
《太一真人五行重玄论》一卷
《龙虎大还丹秘诀》一卷
《炼五神丹法》一卷
《太清丹经经》一卷
《神仙庚辛经》一卷
《紫白金丹诀》一卷
《仙公药要诀》一卷
《三十六水法》一卷
《金虎赤龙经》一卷
《玉清内书》一卷
《太上老子服气口诀》一卷
《烧炼杂诀法》一卷
《太清金液神丹经》三卷
《休粮诸方》一卷
《胎息根旨要诀》一卷
《修真内炼秘诀》一卷
《上清修行诀》一卷
《大道感应论》一卷
《太上习仙经契录》一卷
《回耀飞光日月精气上经》一卷
《摄生增益录》一卷
《神气养形论》一卷
《服饵仙方》一卷
《铅汞指真诀》一卷
《服气日月皇华诀》一卷
《神仙药名隐诀》一卷
《炼花露仙醹诀》一卷
《缮生集》一卷
《道术旨归》一卷
《按摩要法》一卷
《醮人神法》一卷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一卷
《草金丹法》一卷
《十二月五藏导引》一卷
《大易二十四篇》一卷
《服气炼神秘诀》一卷
《老君金书内序》一卷
《尹真人本行记》一卷
《陶陆问答》一卷
《诸家修行纂要》一卷
《谷神秘诀》三卷
《太清导引调气经》一卷
《大玄部道兴论》二十七卷
《富贵日用篇》一卷
《入室思赤子经》一卷
《饵芝草黄精经》一卷
《治身服气诀》一卷
《玉皇圣台神用诀》一卷
《烧金石药法》一卷
《神仙服食经》一卷
《三天君烈纪》一卷
《养生要录》三卷
《神仙九化经》一卷
《调元气法》一卷
《太上保真养生论》一卷
《神仙秘诀三论》三卷
《元君肘后术》三卷
《山水穴窦图》一卷
《养生诸神仙方》一卷
《五经题迷》一卷
(右神仙类三百九十四部,一千二百十六卷)
右道家附释氏神仙类凡七百十七部,二千五百二十四卷。
《管子》二十四卷(齐管夷吾撰。
《商子》五卷(卫公孙鞅撰)
《慎子》一卷(慎到撰)
《韩子》二十卷(韩非撰)
尹知章注《管子》十九卷
杜佑《管氏指略》二卷
丁度《管子要略》五篇(卷亡)
董仲舒《春秋决事(一作“狱”)》十卷(丁氏平,黄氏正)
李文博《治道集》十卷
张去华《大政要录》三卷
右法家类十部,九十九卷。
《公孙龙子》一卷(赵人)
《尹文子》一卷(齐人)
《邓析子》二卷(郑人)
刘邵《人物志》二卷
杜周士《广人物志》二卷
右名家类五部,八卷。
《墨子》十五卷(宋墨翟撰)
右墨家类一部,十五卷。
《鬼谷子》三卷
高诱注《战国策》三十三卷
鲍彪注《国策》十卷
右纵横家类三部,四十六卷。
《夏小正戴氏传》四卷(傅崧卿注)
蔡邕《月令章句》一卷
杜台卿《玉烛宝典》十二卷
唐玄宗《删定礼记月令》一卷
李林甫《注解月令》一卷
韩鄂《岁华纪丽》四卷
韦行规《月录》一卷
李绰《秦中岁时记》一卷(一名《咸镐记》)
李邕《金谷园记》一卷
徐锴《岁时广记》一百二十卷(内八卷阙)
贾昌朝《国朝时令集解》十二卷
宋绶《岁时杂咏》二十卷
刘安靖《时镜新书》五卷
孙厔《备阅注时令》一卷
《岁中记》一卷
《十二月纂要》一卷
《保生月录》二卷
《四时录》四卷
(并不知作者)
张方《夏时志别录》一卷
又《夏时考异》一卷
《许状元节序故事》十二卷(许尚编)
真宗《授时要录》十二卷
孙思邈《齐人月令》三卷
宗懔《荆楚岁时记》一卷
李绰《辇下岁时记》一卷
刘靖《时鉴杂(一作“新”)书》四卷
岑贲《月壁》一卷
孙翰《月鉴》二卷
嵇含《南方草木状》三卷
贾思勰《齐民要术》十卷
则天皇后《兆人本业》三卷
陆羽《茶经》三卷
又《茶记》一卷
温庭筠《采茶录》一卷
《茶苑杂录》一卷(不知作者)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又新《煎茶水记》一卷
韩鄂《四时纂要》十卷
贾躭《医牛经》(卷亡)
淮南王《养蚕经》一卷
孙光宪《蚕书》三卷
秦处度《蚕书》一卷
毛文锡《茶谱》一卷
史正志《菊谱》一卷
任璹《彭门花谱》一卷
周序《洛阳花木记》一卷
陶朱公《养鱼经》一卷
熊寅亮《农子》一卷
贾朴《牛书》一卷
王旻《山居要术》三卷
又《在居杂要》三卷
《山居种莳要术》一卷
戴凯之《竹谱》三卷
无求子《酒经》一卷(不知姓名)
大隐翁《酒经》一卷
《是斋售用》一卷
李淳风《四民福禄论》二卷
《牛皇经》一卷
《辨五音牛栏法》一卷
《农家切要》一卷
《荔枝故事》一卷
(并不知作者)
封演《钱谱》一卷
张台《钱录》一 卷
于公甫《古今泉货图》一卷
侯氏《萱堂香谱》一卷
范如圭《田夫书》一卷
贾元道《大农孝经》一卷
陈靖《劝农奏议》三十篇
林勋《本政书》十卷
又《本政书比校》二卷
《治地旁通》一卷
王章《水利编》三卷
僧赞宁《笋谱》一卷
僧仲休《花品记》一卷
丁谓《北苑茶录》三卷
又《天香传》一卷
欧阳修《牡丹谱》一卷
蔡襄《茶录》一卷
沈立《香谱》一卷
又《锦谱》一卷
《茶法易览》十卷
丁度《土牛经》一卷
孔武仲《芍药谱》一卷
张峋《花谱》一卷
沈括《志怀录》三卷
窦苹《酒谱》一卷
冯安世《林泉备》五卷
吕惠卿《建安茶用记》二卷
刘攽《芍药谱》一卷
王观《芍药谱》一卷
洪刍《香谱》五卷
章炳文《壑源茶录》一卷
吴良辅《竹谱》二卷
葛澧《酒谱》一卷
高伸《食禁经》三卷
刘异《北苑拾遗》一卷
宋子安《东溪茶录》一卷
陈翥《桐谱》一卷
张宗诲《花木录》七卷
周绛《补茶经》一卷
叶庭珪《南蕃香录》一卷
楼璹《耕织图》一卷
曾安止《禾谱》五卷
曾之谨《农器谱》三卷
陈旉《农书》三卷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一卷
韩彦直《永嘉橘录》三卷
王居安《经界弓量法》一卷
右农家类一百七部,四百二十三卷、篇。
《鬻熊子》一卷
吕不韦《吕氏春秋》二十六卷(高诱注)
陆贾《新语》二卷
贾谊《新书》十卷
《淮南子鸿烈解》二十一卷(淮南王安撰)
许慎注《淮南子》二十一卷
高诱注《淮南子》十三卷
刘向《新序》十卷
又《说苑》二十卷
仲长统《昌言》二卷
王充《论衡》三十卷
边谊《续论衡》二十卷
应劭《风俗通义》十卷
徐干《中论》十卷
《蒋子万机论》十卷(魏蒋济撰)
诸葛亮《武侯十六条》一卷
沈颜《聱书》十卷
《傅子》五卷(傅玄撰)
陆机《正训》十卷
崔豹《古今注》三卷
周蒙《续古今注》三卷
张华《博物志》十卷
葛洪《抱朴子内篇》二十卷
又《抱朴子外篇》五十卷
《刘子》三卷(刘昼撰)
奚克让《刘子音释》三卷
又《音义》三卷
湘东王绎《金楼子》十卷
庾仲容《子钞》三十卷
顾野王《符瑞图》二卷
《孙绰子》十卷
范泰《古今善言》三十卷
沈约《袖中记》三卷
《尹子五机论》三卷
商子逸《商子新书》三卷
郑玮《道言录》三卷
杜正伦《百行章》一卷
李文博《治道集》十卷
虞世南《帝王略论》五卷
刘严《刍荛论》三卷
李贤《修书要览》十卷
罗隐《两同书》二卷
李直方《正性论》一卷
韩熙载《格言》五卷
又《格言后述》三卷
黄晞《聱隅书》十卷
李淳风《感应经》三卷
魏徵《时务策》一卷
又《祥瑞录》十卷
朱敬则《十代兴亡论》十卷
张说《才命论》一卷
杨相如《君臣政要论》三卷
赵自勔《造化权舆》六卷
《元子》十卷(元结撰)
杜佑《理道要诀》十卷
皇甫选注《何亮本书》三卷
邵元《体论》十卷
马总《意林》三卷
又《意枢》二十卷
林慎思《伸蒙子》三卷
丘光庭《规书》一卷
又《兼明书》十二卷
牛希济《理源》二卷
又《治书》十卷
朱朴《致理书》十卷
卢藏用《子书要略》三卷
臧嘉猷《史玄机论》十卷
欧阳浚《周纪圣贤故实》十卷
徐融《帝王指要》三卷
张辅《宰辅明鉴》十卷
赵湘《补政忠言》十篇(卷亡)
徐氏《忠列图》一卷
《孝义图》一卷
赵彦卫《云麓漫钞》二十卷
又《云麓续钞》二卷
南唐后主李煜《杂说》二卷
《刘子法语》二十卷(刘鹗撰)
又《通论》五卷
宋齐丘《化书》六卷
又《理训》十卷
葛澧《经史摭微》四卷
刘赓《稽瑞》一卷
赵蕤《长短要术》九卷
吴筠《两同书》二卷
马缟《中华古今注》三卷
苏鹗《演义》十卷
乐朋龟《五书》一卷
徵微子《服饰变古》一卷
狐刚子《感应类从谱》一卷
通幽子《灵台隐秘宝符》一卷(扶风隐者)
李恂《前言往行录》三卷
《尹子》五卷
郑至道《谕俗编》一卷
彭仲刚《谕俗续编》一卷
黄严《虙牺范围图传》二卷
张时举《弟子职女诫乡约家仪乡仪》一卷
李宗思《尊幼仪训》一卷
吕本中《官箴》一卷
何薳《春渚记闻》十三卷
王普《答问难疑》一卷
徐度《崇道却扫编》十三卷
吴曾《漫录》十三卷
魏泰《书可记》一卷
又《续东轩杂录》一卷
冯忠恕《涪陵记》一卷
洪兴祖《圣贤眼目》一卷
又《语林》五卷
姚宽《丛语》上下二卷
唐稷《砚冈笔志》一卷
吴箕《常谭》二卷
袁采《世范》三卷
又《欷歔子》一卷
叶适《习学记言》四十五卷
项安世《项氏家记》十卷
徐彭年《涉世录》二十五卷
又《涉世后录》二十五卷
《坐忘论》一卷
吕祖谦《紫微语录》一卷
叶模《石林过庭录》三十七卷
李石《乐善录》十卷
刘鹏《县务纲目》二十卷
周朴《三教辨道论》一卷
僧赞宁《物类相感志》十卷
又《要言》二卷
柳寀《薮记》十卷
王锜《动书》一卷
宋祁《笔录》一卷
龙昌期《天保正名论》八卷
胥余庆《瑞应杂录》十卷
刁衎《治道中术》三卷
朱景先《默书》三卷
邓绾《驭臣鉴古论》二十卷
王韶《敷阳子》七卷
《天鬻子》一卷(不知姓名)
吴宏《群公典刑》二十卷
高承《事物纪原》十卷
陈瓘《中说》一卷
孔平仲《良史事证》一卷
李新《塾训》十三卷
又《欲书》五卷
李格非《史传辨志》五卷
晁说之《客语》一卷
方行可《治本书》一卷
王扬英《黼扆诫》一卷
何伯熊《机密利害一》卷
李皜《审理书》一卷
张大楫《翠微洞隐》百八十卷
李易《要论》一卷
何亮《本书》三卷
刘长源《治本论》一卷
郑樵《十说》二卷
潘植《忘筌书》二卷
洪氏《杂家》五卷(不知名)
《瑞录》十卷
《冗录》一卷
《治狱须和》一卷
《之官申戒》一卷
《瑞应图》十卷
《玉泉子》一卷
《中兴书》一卷
《汲世论》一卷
(并不知作者)
《东筦子》十卷
《李子正辨》十卷
刘潜《群书集》三卷
成嵩《韵史》一卷
陈鄂《十经韵对》二十卷
又《四库韵对》九十九卷
魏玄成《祥应(一作“瑞”)图》十卷
刘振《通籍录异》二十卷
赵志忠《大辽事迹》十卷
右杂家类一百六十八部,一千五百二十三卷、篇。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百六 志第一百五十九

◎艺文五
《燕丹子》三卷
东方朔《神异经》二卷(晋张华传)
师旷《禽经》一卷(张华注)
王子年《拾遗记》十卷(晋王嘉撰)
干宝《搜神总记》十卷
《宝椟记》十卷
(并不知作者)
殷芸《小说》十卷
刘义庆《世说新语》三卷
任昉《述异记》二卷
吴均《续齐谐记》一卷
沈约《俗说》一卷
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一卷
江淹《铜剑赞》一卷
顾烜《钱谱》一卷
颜之推《还冤志》三卷
阳松玠《八代谈薮》二卷
张说《五代新说》二卷
又《鉴龙图记》一卷
陆藏用《神告录》一卷
刘餗《传记》三卷
又《隋唐佳话》一卷
《小说》三卷
段成式《酉阳杂俎》二十卷
又《续酉阳杂俎》十卷
《庐陵官下记》二卷
封演《闻见记》五卷
张读《宣室志》十卷
唐临《冥报记》二卷
陆长源《辨疑志》三卷
柳宗元《龙城录》一卷
《柳氏小说旧闻》六卷(柳公权撰)
柳珵《常侍言旨》一卷
卢弘正《昭义军别录》一卷
温造《瞿童述》一卷
韦绚《戎幕闲谈》一卷
又《刘公嘉话》一卷
《宾客佳话》一卷
房千里《南方异物志》一卷
钟辂《前定录》一卷
刘轲《牛羊日历》一卷
李翱《卓异记》一卷
李德裕《志支机宝》一卷
又《幽怪录》十四卷
李商隐《杂纂》一卷
范摅《云溪友议》十一卷
陆勋《集异志》二卷
李复言《续玄怪录》五卷
李亢《独异志》十卷
袁郊《甘泽谣》一卷
裴紫芝《续卓异记》一卷
郑遂《洽闻记》二卷
康骈《剧谈录》二卷
冯贽《云仙散录》一卷
尉迟枢《南楚新闻》三卷
皇甫枚《三水小牍》二卷
王叡《炙毂子杂录》五卷
胡<王蒙>《谈宾录》五卷
刘崇远《金华子杂编》三卷
赵璘《因话录》六卷
郭良辅《武孝经》一卷
《女孝经》一卷(侯莫陈邈妻郑氏撰)
皇甫松《酒孝经》一卷
罗邵《会稽新录》一卷
李隐《大唐奇事》十卷
又《潇湘录》十卷
陈输《异闻集》十卷
焦潞《稽神异苑》十卷
李匡文《资暇录》三卷
颜师古《隋遗录》一卷
郑棨《开天传信记》一卷
俞子《萤雪丛说》一卷
李义山《杂藁》一卷
刘存《事始》三卷
刘睿《续事始》三卷
冯鉴《续事始》五卷
李濬《松窗小录》一卷
刘愿《知命录》一卷
张固《幽闲鼓吹》一卷
《会昌解颐录》五卷
《树萱录》三卷
《桂苑丛谈》一卷
《闻奇录》三卷
《溟洪录》二卷
《灵怪集》一卷
《灯下闲谈》二卷
《续野人闲话》三卷
《吴越会粹》一卷
(并不知作者)
《阙史》一卷(参寥子述)
《佛孝经》一卷(旧题名鹗,不知姓)
陈善《扪虱新话》八卷
吴曾《能改斋漫录》十三卷
卢氏《逸史》一卷
刘氏《耳目记》二卷
调露子《角力记》一卷
沈氏《惊听录》一卷
(并不知名)
《汉武帝洞冥记》四卷(东汉郭宪编)
史虚白《钓矶立谈记》一卷
陈致雍《晋安海物异名记》三卷
綦师系《元道孝经》一卷
文谷《备忘小钞》二卷
杜光庭《虬须客传》一卷
僧庭藻《续北齐还冤志》一卷
高泽《群居解颐》三卷
王仁裕《玉堂闲话》三卷
石文德《唐新纂》三卷
刘曦度《鉴诫录》三卷
潘遗《纪闻谈》一卷
皮光业《妖怪录》五卷
逢行珪《鬻子注》一卷
李讽《譔林》五卷
郑余庆《谈绮》一卷
《续同归说》三卷
王定保《摭言》十五卷
李绰(一作“纬”)《尚书故实》(一作“事”)一卷
柳祥《潇湘录》十卷
陆希声《颐山录》一卷
柳珵《家学要录》二卷
《赂子解(一作“录”)》一卷
何光远《鉴诫录》三卷
又《广政杂录》三卷
蒲仁裕《蜀广政杂记(一作“纪”)》十五卷
杨士逵《儆戒录》五卷
王仁裕《见闻录》三卷
又《唐末见闻录》八卷
韦绚《佐谈》十卷
周文玘《开颜集》二卷
皮光业《皮氏见闻录》十三卷
《启颜录》六卷
《三余外志》三卷
杨九龄《三感志》三卷
段成式《锦里新闻》三卷
牛肃《纪闻》十卷(崔造注)
周随《南溪子》三卷
卢光启《初举子》三卷
《玉泉笔论》五卷
李遇之《浅疑论》三卷
金利用《玉溪编事》三卷
玉川子《啸旨》一卷
《章程》四卷
孙棨《北里志》一卷
《同归小说》三卷
胡节还《醉乡小略》一卷
杨鲁龟《令圃芝兰集》一卷
《唐说纂》四卷
司马光《游山行记》十二卷
赵瞻《西山别录》一卷
唐恪《古今广说》一百二十卷
张舜民《南迁录》一卷
高彦休《阙史》三卷
林思(一作“黄仁望”)《史遗》一卷
黄仁望《续遗》五卷
《兴国拾遗》二十卷
姚崇《六诫》一卷
李大夫《诫女书》一卷
海鹏《忠经》一卷
《正顺孝经》一卷
曹希达《孝感义闻录》三卷
东方朔《感应经》三卷
王毂《报应录》三卷
夏大珏(一作“侯大珏”)《奇应录》五卷
狐刚子《灵图感应歌》一卷
周子良《冥通记》四卷
牛僧孺《玄怪录》十卷
李复言《搜古异录》十卷
焦璐《搜神录》三卷
麻安石《祥异集验》二卷
陈邵(一作“召”)《通幽记》三卷
吴淑《异僧记》一卷
杜光庭《录异记》十卷
李玫(一作“政”)《纂异记》一卷
元真子《神异书》三卷
裴鉶《传奇》三卷
《传载》一卷
曹大雅《灵异图》一卷
裴约言《灵异志》五卷
曾寓《鬼神传》二卷
曹衍《湖湘神仙显异》三卷
《灵怪实录》三卷
秦再思《洛中纪异》十卷
《秉(一作“乘”)异》三卷
《贯怪图》二卷
钟辂《感定录》一卷
冯鉴《广前定录》七卷
赵自勤《定命录》二卷
温奢《续定命录》一卷
陈翰(一作“翱”)《卓异记》一卷
乐史《续广卓异记》三卷
《小名录》三卷
陆龟蒙《古今小名录》五卷
《名贤姓字相同录》一卷
《三教论》一卷
周明辨《五经评判》六卷
虞荔《古今鼎录》一卷
《欹器图》一卷
史道硕画《八骏图》一卷
《异鱼图》五卷
沈如筠《异物志》二卷
通微子《十物志》一卷
释赞宁《物类相感志》五卷
丘光庭《海潮论》一卷
《海潮记》一卷
张宗诲《花木录》七卷
僧仲休《花品》一卷
蔡襄《荔枝谱》一卷
同尘先生《庭萱谱》一卷
窦常《正元饮略》三卷
皇甫松《醉乡日月》三卷
尹建峰《令海珠玑》三卷
何自然《笑林》三卷
路氏《笑林》三卷
南阳德长《戏语集说》一卷
《集补江总白猿传》一卷
苏鹗《杜阳杂编》二卷
薛用弱《集异记》一卷
《国老闲谈》二卷(题君玉撰,不知姓)
《大隐居士诗话》一卷(不知姓名)
《释常谈》三卷
《王洙谈录》一卷
(并不知作者)
曾季狸《艇斋诗话》一卷
谭世卿《广说》二卷
《啸旨》、《集异记》、《博异志》一卷(谷神子纂,不知姓。
费衮《梁溪漫志》一卷
何溪汶《竹庄书话》二十七卷
晁氏《谈助》一卷(不知名)
《幽明杂警》三卷(题退夫兴仲之所纂,不著姓)
张氏《儆诫会最》一卷
唯室先生《步里客谈》一卷
沈括《笔谈》二十五卷
又《清夜录》一卷
王铚《续清夜录》一卷
郭彖《暌车志》一卷
洪迈《随笔五集》七十四卷
又《夷坚志》六十卷(甲、乙、丙志)
《夷坚志》八十卷(丁、戊、己、庚志)
胡仔《渔隐丛话》前后集四十卷
姚迥《随因纪述》一卷
王焕《北山纪事》十二卷
何晦《摭言》十五卷
又《广摭言》十五卷
僧赞宁《传载》八卷
徐铉《稽神录》十卷
苏辙《龙川志》六卷
苏轼《东坡诗话》一卷
杨<囗水>道《四六余话》二卷
谢伋《四六谈麈》二卷
叶凯《南宫诗话》一卷
叶梦得《石林避暑录》二卷
马永卿《懒真子》五卷
赵概《见闻录》二卷
王同《叙事》一卷
刘斧《翰府名谈》二十五卷
又《摭遗》二十卷
《青琐高议》十八卷
僧文莹《湘山野录》三卷
又《玉壶清话》十卷
李端彦《贤已集》三十二卷
王陶《谈渊》一卷
钱明逸《衣冠盛事》一卷
句颖《坐右书》一卷
曾巩《杂职》一卷
张师正《怪集》五卷
又《倦游杂录》十二卷
《括异志》十卷
毕仲询《幕府燕闲录》十卷
刘攽《三异记》一卷
岑象求《吉凶影响录》八卷
庞元英《南齐杂录》一卷
孔平仲《释裨》一卷
又《续世说》十二卷
《孔氏杂说》一卷
魏泰《订误集》二卷
又《东轩笔录》十五卷
陈正敏《剑溪野话》三卷
又《遁斋闲览》十四卷
李荐《师友谈记》十卷
王山《笔奁录》七卷
董逌《钱谱》十卷
王辟之《渑水燕谈》十卷
宋肇《笔录》三卷(次其祖详遗语)
李孝友《历代钱谱》十卷
刘延世《谈圃》三卷
成材《朝野杂编》一卷
张舜民《画墁录》一卷
陈师道《谈丛究理》一卷
《后山诗话》一卷
李献民《云斋新说》十卷
《和平谈选士》一卷
章炳文《搜神秘览》三卷
王得臣《麈史》三卷
令狐皞如《历代神异感应录》二卷
王谠《唐语林》十一卷
黄朝英《青箱杂记》十卷
李注《李冰治水记》一卷
王巩《甲申杂记》一卷
又《闻见近录》一卷
朱无惑《萍洲可谈》三卷
僧惠洪《冷斋夜话》十三卷
汪藻《世说叙录》三卷
洪皓《松漠纪闻》二卷
方勺《泊宅编》十卷
娄伯高《好还集》十卷
何侑《叹息》一卷
周?军《清波别志》二卷
孙宗鉴《东皋杂记》十卷
洪炎《侍儿小名录》一卷
陆游《山阴诗话》一卷
秦再思《洛中记异》十卷
姚宽《西溪丛话》二卷
耿焕《牧竖闲谈》三卷
又《野人闲话》五卷
陈纂《葆光录》三卷
孙光宪《北梦琐言》十二卷
潘若冲《郡阁雅言》二卷
王举《雅言系述》十卷
吴淑《秘阁闲谈》五卷
又《江淮异人录》三卷
李昉《太平广记》五百卷
陶岳《货泉录》一卷
张齐贤《太平杂编》二卷
《贾黄中谈录》一卷(张洎撰)
钱易《洞微志》三卷
又《滑稽集》一卷
《南部新书》十卷
陈彭年《志异》十卷
祖士衡《西斋话记》一卷
乐史《广卓异记》二十卷
张君房《潮说》三卷
又《乘异记》三卷
《科名分定录》七卷
《搢绅脞说》二十卷
王绩《补妒记》八卷
李畋《该闻录》十卷
苏耆《闲谈录》二卷
黄休复《茅亭客话》十卷
欧靖《宴闲谈柄》一卷
上官融《友会谈丛》三卷
王子融《百一纪》一卷
梁嗣真《荆山杂编》四卷
邵思《野说》三卷
勾台符《岷山异事》一卷
聂田《俱异志》十卷
卢臧《范阳家志》一卷
丘濬《洛阳贵尚录》十卷
宋庠《杨亿谈苑》十五卷
汤岩起《诗海遗珠》一卷
赵辟公《杂说》一卷
江休复《嘉祐杂志》三卷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2-22 14: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