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楼主: 孤傲飞鹰

明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文一

自司马迁述《天官》,而历代作史者皆志天文。惟《辽史》独否,谓天象昭
垂,千古如一,日食、天变既著本纪,则天文志近于衍。其说颇当。夫《周髀》、
《宣夜》之书,安天、穷天、昕天之论,以及星官占验之说,晋史已详,又见《
隋志》,谓非衍可乎。论者谓天文志首推晋、隋,尚有此病,其他可知矣。然因
此遂废天文不志,亦非也。天象虽无古今之异,而谈天之家,测天之器,往往后
胜于前。无以志之,使一代制作之义泯焉无传,是亦史法之缺漏也。至于彗孛飞
流,晕适背抱,天之所以示儆戒者,本纪中不可尽载,安得不别志之。明神宗时,
西洋人利玛窦等入中国,精于天文、历算之学,发微阐奥,运算制器,前此未尝
有也。兹掇其要,论著于篇。而《实录》所载天象星变殆不胜书,择其尤异者存
之。日食备载本纪,故不复书。
▲两仪
《楚词》言“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浑天家言“天包地如卵里黄”,则天
有九重,地为浑圆,古人已言之矣。西洋之说,既不背于古,而有验于天,故表
出之。
其言九重天也,曰最上为宗动天,无星辰,每日带各重天,自东而西左旋一
周,次曰列宿天,次曰填星天,次曰岁星天,次曰荧惑天,次曰太阳天,次曰金
星天,次曰水星天,最下曰太阴天。自恒星天以下八重天,皆随宗动天左旋。然
各天皆有右旋之度,自西而东,与蚁行磨上之喻相符。其右旋之度,虽与古有增
减,然无大异。惟恒星之行,即古岁差之度。古谓恒星千古不移,而黄道之节气
每岁西退。彼则谓黄道终古不动,而恒星每岁东行。由今考之,恒星实有动移,
其说不谬。至于分周天为三百六十度,命日为九十六刻,使每时得八刻无奇零,
以之布算制器,甚便也。
其言地圆也,曰地居天中,其体浑圆,与天度相应。中国当赤道之北,故北
极常现,南极常隐。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低一度,北行二百五十里则北极高一
度。东西亦然。(亦二百五十里差一度也。)以周天度计之,知地之全周为九万
里也。以周径密率求之,得地之全径为二万八千六百四十七里又九分里之八也。
又以南北纬度定天下之纵。凡北极出地之度同,则四时寒暑靡不同。若南极出地
之度与北极出地之度同,则其昼夜永短靡不同。惟时令相反,此之春,彼为秋,
此之夏,彼为冬耳。以东西经度定天下之衡,两地经度相去三十度,则时刻差一
辰。若相距一百八十度,则昼夜相反焉。其说与《元史》札马鲁丁地圆之旨略同。
▲七政
日月五星各有一重天,其天皆不与地同心,故其距地有高卑之不同。其最高
最卑之数,皆以地半径准之。太阳最高距地为地半径者一千一百八十二,最卑一
千一百零二。太阴最高五十八,最卑五十二。填星最高一万二千九百三十二,最
卑九千一百七十五。岁星最高六千一百九十,最卑五千九百一十九。荧惑最高二
千九百九十八,最卑二百二十二。太白最高一千九百八十五,最卑三百。辰星最
高一千六百五十九,最卑六百二十五。若欲得七政去地之里数,则以地半径一万
二千三百二十四里通之。
又谓填星形如瓜,两侧有两小星如耳。岁星四周有四小星,绕行甚疾。太白
光有盈缺,如月之弦望。用窥远镜视之,皆可悉睹也。余详《历志》。
▲恒星
崇祯初,礼部尚书徐光启督修历法,上《见界总星图》。以为回回《立成》
所载,有黄道经纬度者止二百七十八星,其绘图者止十七座九十四星,并无赤道
经纬。今皆崇祯元年所测,黄赤二道经纬度毕具。后又上《赤道两总星图》。其
说谓常现常隐之界,随北极高下而殊,图不能限。且天度近极则渐狭,而《见界
图》从赤道以南,其度反宽,所绘星座不合仰观。因从赤道中剖浑天为二,一以
北极为心,一以南极为心。从心至周,皆九十度,合之得一百八十度者,赤道纬
度也。周分三百六十度者,赤道经度也。乃依各星之经纬点之,远近位置形势皆
合天象。
至于恒星循黄道右旋,惟黄道纬度无古今之异,而赤道经纬则岁岁不同。然
亦有黄赤俱差,甚至前后易次者。如觜宿距星,唐测在参前三度,元测在参前五
分,今测已侵入参宿。故旧法先觜后参,今不得不先参后觜,不可强也。
又有古多今少,古有今无者。如紫微垣中六甲六星今止有一,华盖十六星今
止有四,传舍九星今五,天厨六星今五,天牢六星今二。又如天理、四势、五帝
内座、天柱、天床、大赞府、大理、女御、内厨,皆全无也。天市垣之市楼六星
今二。太微垣之常陈七星今三,郎位十五星今十。长垣四星今二。五诸侯五星全
无也。角宿中之库楼十星今八。亢宿中之折威七星今无。氐宿中之亢池六星今四,
帝席三星今无。尾宿中天龟五星今四。斗宿中之鳖十四星今十三,天籥、农丈人
俱无。牛宿中之罗堰三星今二,天田九星俱无。女宿中之赵、周、秦、代各二星
今各一,扶匡七星今四,离珠五星今无。虚宿中之司危、司禄各二星今各一,败
臼四星今二,离瑜三星今二,天垒城十三星今五。危宿中之人五星今三,杵三星
今一,臼四星今三,车府七星今五,天钩九星今六,天钞十星今四,盖屋二星今
一。室宿中之羽林军四十五星今二十六,螣蛇二十二星今十五,八魁九星今无。
壁宿中之天厩十星今三。奎宿中之天溷七星今四。毕宿中之天节八星今七,咸池
三星今无。觜宿中之座旗九星今五。井宿中之军井十三星今五。鬼宿中之外厨六
星今五。张宿中之天庙十四星今无。翼宿中之东瓯五星今无。轸宿中之青丘七星
今三,其军门、土司空、器府俱无也。
又有古无今有者。策星旁有客星,万历元年新出,先大今小。南极诸星,古
所未有,近年浮海之人至赤道以南,往往见之,因测其经纬度。其余增入之星甚
多,并详《恒星表》。
其论云汉,起尾宿,分两派。一经天江、南海、市楼,过宗人、宗星,涉天
津至螣蛇。一由箕、斗、天弁、河鼓、左右旗,涉天津至车府而会于螣蛇,过造
父,直趋附路、阁道、大陵、天船,渐下而南行,历五车、天关、司怪、水府,
傍东井,入四渎,过阙丘、弧矢、天狗之墟,抵天社、海石之南,逾南船,带海
山,置十字架、蜜蜂,傍马腹,经南门,络三角、龟、杵,而属于尾宿,是为带
天一周。以理推之,隐界自应有云汉,其所见当不诬。又谓云汉为无数小星,大
陵鬼宿中积尸亦然。考《天官书》言星汉皆金之散气,则星汉本同类,得此可以
相证。又言昴宿有三十六星,皆得之于窥远镜者。
凡测而入表之星共一千三百四十七,微细无名者不与。其大小分为六等:内
一等十六星,二等六十七星,三等二百零七星,四等五百零三星,五等三百三十
八星,六等二百一十六星。悉具黄赤二道经纬度。列表二卷,入光启所修《崇祯
历书》中。
兹取二十八宿距星及一二等大星存之,其小而有名者,间取一二,备列左方。
(表格略)
▲黄赤宿度
崇祯元年所测二十八宿黄赤度分,皆不合于古。夫星既依黄道行,而赤道与
黄道斜交,其度不能无增减者,势也。而黄道度亦有增减者,或推测有得失,抑
恒星之行亦或各有迟速欤。谨列其数,以备参考。
赤道宿度(周天三百六十度,每度六十分。黄道同) 黄道宿度
角,一十一度四十四分。 一十度三十五分。
亢,九度一十九分。 一十度四十分。
氐,一十六度四十一分。 一十七度五十四分。
房,五度二十八分。 四度四十六分。
心,六度零九分。 七度三十三分。
尾,二十一度零六分。 一十五度三十六分。
箕,八度四十六分。 九度二十分。
斗,二十四度二十四分。 二十三度五十一分。
牛,六度五十分。 七度四十一分。
女,一十一度零七分。 一十一度三十九分。
虚,八度四十一分。 九度五十九分。
危,一十四度五十三分。 二十度零七分。
室,一十七度。 一十五度四十一分。
壁,一十度二十八分。 一十三度一十六分。
奎,一十四度三十分。 一十一度二十九分。
娄,一十二度零四分。 一十三度。
胃,一十五度四十五分。 一十三度零一分。
昴,一十度二十四分。 八度二十九分。
毕,一十六度三十四分。 一十三度五十八分。
参,二十四分。 一度二十一分。
觜,一十一度二十四分。 一十一度三十三分。
井,三十二度四十九分。 三十度二十五分。
鬼,二度二十一分。 五度三十分。
柳,一十二度零四分。 一十六度零六分。
星,五度四十八分。 八度二十三分。
张,一十七度一十九分。 一十八度零四分。
翼,二十度二十八分。 一十七度。
轸,一十五度三十分。 一十三度零三分。
▲黄赤宫界
十二宫之名见于《尔雅》,大抵皆依星宿而定。(如娄、奎为降娄,心为大
火,朱鸟七宿为鹑首、鹑尾之类。)故宫有一定之宿,宿有常居之宫,由来尚矣。
唐以后始用岁差,然亦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宫与星仍旧不易。西洋之法,以中
气过宫,(如日躔冬至,即为星纪宫之类。)而恒星既有岁进之差,于是宫无定
宿,而宿可以递居各宫,此变古法之大端也。兹以崇祯元年各宿交宫之黄赤度,
分列于左方,以志权舆云。
赤道交宫宿度 黄道交宫宿度
箕,三度零七分,入星纪。 箕,四度一十七分,入星纪。
斗,二十四度二十一分,入玄枵。 牛,一度零六分,入玄枵。
危,三度一十九分,入娵訾。 危,一度四十七分,入娵訾。
壁,一度二十六分,入降娄。 室,一十一度四十分,入降娄。
娄,六度二十八分,入大梁。 娄,一度一十四分,入大梁。
昴,八度三十九分,入实沈。 昴,五度一十三分,入实沈。
觜,一十一度一十七分,入鹑首。 觜,一十一度二十五分,入鹑首。
井,二十九度五十三分,入鹑火。 井,二十九度五十二分,入鹑火。
张,六度五十一分,入鹑尾。 星,七度五十一分,入鹑尾。
翼,一十九度三十二分,入寿星。 翼,一十一度二十四分,入寿星。
亢,一度五十分,入大火。 亢,初度四十六分,入大火。
心,初度二十二分,入析木。 房,二度一十二分,入析木。
▲仪象
璇玑玉衡为仪象之权舆,然不见用于三代。《周礼》有圭表、壶漏,而无玑
衡,其制遂不可考。汉人创造浑天仪,谓即玑衡遗制,其或然欤。厥后代有制作。
大抵以六合、三辰、四游、重环凑合者,谓之浑天仪;以实体圆球,绘黄赤经纬
度,或缀以星宿者,谓之浑天象。其制虽有详略,要亦青蓝之别也。外此则圭表、
壶漏而已。迨元作简仪、仰仪、窥几、景符之属,制器始精详矣。
明太祖平元,司天监进水晶刻漏,中设二木偶人,能按时自击钲鼓。太祖以
其无益而碎之。洪武十七年,造观星盘。十八年,设观象台于鸡鸣山。二十四年,
铸浑天仪。正统二年,行在钦天监正皇甫仲和奏言:“南京观象台设浑天仪、简
仪、圭表以窥测七政行度,而北京乃止于齐化门城上观测,未有仪象。乞令本监
官往南京,用木做造,挈赴北京,以较验北极出地高下,然后用铜别铸,庶几占
测有凭。”从之。明年冬,乃铸铜浑天仪、简仪于北京。御制《观天器铭》。其
词曰:“粤古大圣,体天施治,敬天以心,观天以器。厥器伊何?璇玑玉衡。玑
象天体,衡审天行。历世代更,垂四千祀,沿制有作,其制寝备。即器而观,六
合外仪,阳经阴纬,方位可稽。中仪三辰,黄赤二道,日月暨星,运行可考。内
仪四游,横箫中贯,南北东西,低昂旋转。简仪之作,爰代玑衡,制约用密,疏
朗而精。外有浑象,反而观诸,上规下矩,度数方隅。别有直表,其崇八尺,分
至气序,考景咸得。县象在天,制器在人,测验推步,靡忒毫分。昔作今述,为
制弥工,既明且悉,用将无穷。惟天勤民,事天首务,民不失宁,天其予顾。政
纯于仁,天道以正,勒铭斯器,以励予敬。”十一年,监臣言:“简仪未刻度数,
且地基卑下,窥测日星,为四面台宇所蔽。圭表置露台,光皆四散,影无定则。
壶漏屋低,夜天池促,难以注水调品时刻。请更如法修造。”报可。明年冬,监
正彭德清又言:“北京北极出地度、太阳出入时刻与南京不同,冬夏昼长夜短亦
异。今宫禁及官府漏箭皆南京旧式,不可用。”有旨,令内官监改造。景泰六年
又造内观象台简仪及铜壶。成化中,尚书周洪谟复请造璇玑玉衡,宪宗令自制以
进。十四年,监臣请修晷影堂,从之。
弘治二年,监正吴昊言:“考验四正日度,黄赤二道应交于壁轸。观象台旧
制浑仪,黄赤二道交于奎轸,不合天象,其南北两轴不合两极出入之度,窥管又
不与太阳出没相当,故虽设而不用。所用简仪则郭守敬遗制,而北极云柱差短,
以测经星去极,亦不能无爽。请修改或别造,以成一代之制。”事下礼部,覆议
令监副张绅造木样,以待试验,黄道度许修改焉。正德十六年,漏刻博士朱裕复
言:“晷表尺寸不一,难以准测,而推算历数用南京日出分秒,似相矛盾。请敕
大臣一员总理其事,铸立铜表,考四时日中之影。仍于河南阳城察旧立土圭,以
合今日之晷,及分立圭表于山东、湖广、陕西、大名等处,以测四方之影。然后
将内外晷影新旧历书错综参验,撰成定法,庶几天行合而交食不谬。”疏入不报。
嘉靖二年修相风杆及简、浑二仪。七年始立四丈木表以测晷影,定气朔。由是钦
天监之立运仪、正方案、悬晷、偏晷、盘晷诸式具备于观象台,一以元法为断。
万历中,西洋人利玛窦制浑仪、天球、地球等器。仁和李之藻撰《浑天仪说》,
发明制造施用之法,文多不载。其制不外于六合、三辰、四游之法。但古法北极
出地,铸为定度,此则子午提规,可以随地度高下,于用为便耳。
崇祯二年,礼部侍郎徐光启兼理历法,请造象限大仪六,纪限大仪三,平悬
浑仪三,交食仪一,列宿经纬天球一,万国经纬地球一,平面日晷三,转盘星晷
三,候时钟三,望远镜三。报允。已,又言:
定时之法,当议者五事:一曰壶漏,二曰指南针,三曰表臬,四曰仪,五曰
晷。
漏壶,水有新旧滑濇则迟疾异,漏管有时塞时磷则缓急异。正漏之初,必
于正午初刻。此刻一误,靡所不误。故壶漏特以济晨昏阴晦仪晷表臬所不及,而
非定时之本。
指南针,术人用以定南北,辨方正位咸取则焉。然针非指正子午,曩云多偏
丙午之间。以法考之,各地不同。在京师则偏东五度四十分。若凭以造晷,冬至
午正先天一刻四十四分有奇,夏至午正先天五十一分有奇。
若表臬者,即《考工》匠人置{埶木}之法,识日出入之影,参诸日中之影,
以正方位。今法置小表于地平,午正前后累测日影,以求相等之两长影为东西,
因得中间最短之影为正子午,其术简甚。
仪者,本台故有立运仪,测验七政高度。臣用以较定子午,于午前屡测太阳
高度,因最高之度,即得最短之影,是为南北正线。
既定子午卯酉之正线,因以法分布时刻,加入节气诸线,即成平面日晷。又
今所用员石欹晷是为赤道晷,亦用所得正子午线较定。此二晷皆可得天之正时刻,
所为昼测日也。若测星之晷,实《周礼》夜考极星之法。然古时北极星正当不动
之处,今时久渐移,已去不动处三度有奇,旧法不可复用。故用重盘星晷,上书
时刻,下书节气,仰测近极二星即得时刻,所谓夜测星也。
七年,督修历法右参政李天经言:
辅臣光启言定时之法,古有壶漏,近有轮钟,二者皆由人力迁就,不如求端
于日星,以天合天,乃为本法,特请制日晷、星晷、望远镜三器。臣奉命接管,
敢先言其略。
日晷者,砻石为平面,界节气十三线,内冬夏二至各一线,其余日行相等之
节气,皆两节气同一线也。平面之周列时刻线,以各节气太阳出入为限。又依京
师北极出地度,范为三角铜表置其中。表体之全影指时刻,表中之锐影指节气。
此日晷之大略也。
星晷者,治铜为柱,上安重盘。内盘镌周天度数,列十二宫以分节气,外盘
镌列时刻,中横刻一缝,用以窥星。法将外盘子正初刻移对内盘节气,乃转移铜
盘北望帝星与句陈大星,使两星同见缝中,即视盘面锐表所指,为正时刻。此星
晷之大略也。
若夫望远镜,亦名窥筒,其制虚管层叠相套,使可伸缩,两端俱用玻璃,随
所视物之远近以为长短。不但可以窥天象,且能摄数里外物如在目前,可以望敌
施炮,有大用焉。
至于日晷、星晷皆用措置得宜,必须筑台,以便安放。
帝命太监卢维宁、魏国徵至局验试用法。
明年,天经又请造沙漏。明初,詹希元以水漏至严寒水冻辄不能行,故以沙
代水。然沙行太疾,未协天运,乃以斗轮之外复加四轮,轮皆三十六齿。厥后周
述学病其窍太小,而沙易堙,乃更制为六轮,其五轮悉三十齿,而微裕其窍,运
行始与晷协。天经所请,殆其遗意欤。
夫制器尚象,乃天文家之首务。然精其术者可以因心而作。故西洋人测天之
器,其名未易悉数,内浑盖、简平二仪其最精者也。其说具见全书,兹不载。
▲极度晷影
宣城梅文鼎曰:
极度晷影常相因。知北极出地之高,即可知各节气午正之影。测得各节气午
正之影,亦可知北极之高。然其术非易易也。圭表之法,表短则分秒难明,表长
则影虚而淡。郭守敬所以立四丈之表,用影符以取之也。日体甚大,竖表所测者
日体上边之影,横表所测者日体下边之影,皆非中心之数,郭守敬所以于表端架
横梁以测之也,其术可谓善矣。但其影符之制,用铜片钻针芥之孔,虽前低后仰
以向太阳,但太阳之高低每日不同,铜片之欹侧安能俱合。不合则光不透,临时
迁就,而日已西移矣。须易铜片以圆木,左右用两板架之,如车轴然,则转动甚
易。更易圆孔以直缝,而用始便也。然影符止可去虚淡之弊,而非其本。必须正
其表焉,平其圭焉,均其度焉,三者缺一,不可以得影。三者得矣,而人心有粗
细,目力有利钝,任事有诚伪,不可不择也。知乎此,庶几晷影可得矣。
西洋之法又有进焉。谓地半径居日天半径千余分之一,则地面所测太阳之高,
必少于地心之实高,于是有地半径差之加。近地有清蒙气,能升卑为高,则晷影
所推太阳之高,或多于天上之实高,于是又有清蒙差之减。是二差者,皆近地多
而渐高渐减,以至于无,地半径差至天顶而无,清蒙差至四十五度而无也。
崇祯初,西洋人测得京省北极出地度分:北京四十度,(周天三百六十度,
度六十分立算,下同。)南京三十二度半,山东三十七度,山西三十八度,陕西
三十六度,河南三十五度,浙江三十度,江西二十九度,湖广三十一度,四川二
十九度,广东二十三度,福建二十六度,广西二十五度,云南二十二度,贵州二
十四度。(以上极度,惟两京、江西、广东四处皆系实测,其余则据地图约计之。)
又以十二度度六十分之表测京师各节气午正日影:夏至三度三十三分,芒种、小
暑三度四十二分,小满、大暑四度十五分,立夏、立秋五度六分,谷雨、处暑六
度二十三分,清明、白露八度六分,春、秋分十度四分,惊蛰、寒露十二度二十
六分,雨水、霜降十五度五分,立春、立冬十七度四十七分,大寒、小雪二十度
四十七分,小寒、大雪二十三度三十分,冬至二十四度四分。
▲东西偏度
以京师子午线为中,而较各地所偏之度。凡节气之早晚,月食之先后,胥视
此。盖人各以见日出入为东西为卯酉,以日中为南为午。而东方见日早,西方见
日迟。东西相距三十度则差一时。(东方之午乃西方之巳,西方之午乃东方之未
也。)相距九十度则差三时。(东方之午乃西方之卯,西方之午乃东方之酉也。)
相距一百八十度则昼夜时刻俱反对矣。(东方之午乃西方之子。)西洋人汤若望
曰:“天启三年九月十五夜,戌初初刻望,月食,京师初亏在酉初一刻十二分,
而西洋意大里雅诸国望在昼,不见。推其初亏在巳正三刻四分,相差三时二刻八
分,以里差计之,殆距京师之西九十九度半也。故欲定东西偏度,必须两地同测
一月食,较其时刻。若早六十分时之二则为偏西一度,迟六十分时之二则为偏东
一度。(节气之迟早亦同。)今各省差数未得测验,据广舆图计里之方约略条列,
或不致甚舛也。南京应天府、福建福州府并偏东一度,山东济南府偏东一度十五
分,山西太原府偏西六度,湖广武昌府、河南开封府偏西三度四十五分,陕西西
安府、广西桂林府偏西八度半,浙江杭州府偏东三度,江西南昌府偏西二度半,
广东广州府偏西五度,四川成都府偏四十三度,贵州贵阳府偏西九度半,云南云
南府偏西十七度。”
右偏度,载《崇祯历书》交食历指。其时开局修历,未暇分测,度数实多未
确,存之以备考订云。
▲中星
古今中星不同,由于岁差。而岁差之说,中西复异。中法谓节气差而西,西
法谓恒星差而东,然其归一也。今将李天经、汤若望等所推崇祯元年京师昏旦时
刻中星列于后。
春分,戌初二刻五分昏,北河三中;寅正一刻一十分旦,尾中。清明,戌初
三刻十三分昏,七星偏东四度;(昏旦时或无正中之星,则取中前、中后之大星
用之。距中三度以内者,为时不及一刻,可勿论。四度以上,去中稍远,故纪其
偏度焉。)寅正初刻二分旦,帝座中。谷雨,戌正一刻七分昏,翼偏东七度;寅
初二刻八分旦,箕偏东四度。立夏,戌正三刻二分昏,轸偏东五度;寅初初刻十
三分旦,箕偏西四度。小满,亥初初刻十二分昏,角中;丑正三刻三分旦,箕中。
芒种,亥初一刻十二分昏,大角偏西六度;丑正二刻三分旦,河鼓二中。
夏至,亥初二刻五分昏,房中;丑正一刻一十分旦,须女中。小暑,亥初一
刻十二分昏,尾中;丑正二刻三分旦,危中。大暑,亥初初刻十二分昏,箕偏东
七度;丑正三刻三分旦,营室中。立秋,戌正三刻二分昏,箕中;寅初三刻十三
分旦,娄偏东六度。处暑,戌正一刻七分昏,织女一中;寅初二刻八分旦,娄中。
白露,戌初三刻十三分昏,河鼓二偏东四度;寅正初刻二分旦,昴偏东四度。
秋分,戌初二刻五分昏,河鼓二中;寅正一刻十一分旦,毕偏西五度。寒露,
戌初初刻十四分昏,牵牛中;寅正三刻一分旦,参四中。霜降,酉正三刻十一分
昏,须女偏西五度;卯初初刻四分旦,南河三偏东六度。立冬,酉正二刻一十分
昏,危偏东四度;卯初一刻五分旦,舆鬼中。小雪,酉正一刻十二分昏,营室偏
东七度;卯初二刻二分旦,张中。大雪,酉正一刻五分昏,营室偏西八度;卯初
二刻一十分旦,翼中。
冬至,酉正一刻二分昏,土司空中;卯初二刻十三分旦,五帝座中。小寒,
酉正一刻五分昏,娄中;卯初二刻一十分旦,角偏东五度。大寒,酉正一刻十三
分昏,天囷一中;卯初二刻二分旦,亢中。立春,酉正二刻一十分昏,昴偏西六
度;卯初一刻五分旦,氐中。雨水,酉正三刻十一分昏,参七中;卯初初刻四分
旦,贯索一中。惊蛰,戌初初刻十四分昏,天狼中;寅正三刻一分旦,心中。
▲分野
《周礼·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唐贞
观中,李淳风撰《法象志》,因《汉书》十二次度数以唐州县配,而一行则以为
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南北两界,其说详矣。洪武十七年,《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
成,颁赐秦、晋二王。其书大略谓“《晋天文志》分野始角、亢者,以东方苍龙
为首也。唐始女、虚、危者,以十二支子为首也。今始斗、牛者,以星纪为首也。
古言天者皆由斗、牛以纪星,故曰星纪,是之取耳。”兹取其所配直隶十三布政
司府州县卫及辽东都司分星录之。
斗三度至女一度,星纪之次也。直隶所属之应天、太平、宁国、镇江、池州、
徽州、常州、苏州、松江九府暨广德州,属斗分。凤阳府寿、滁、六安三州,泗
州之盱眙、天长二县,扬州府高邮、通、泰三州,庐州府无为州,安庆府和州,
皆斗分。淮安府,斗、牛分。浙江布政司所属之杭州、湖州、嘉兴、严州、绍兴、
金华、衢州、处州、宁波九府皆牛、女分。台州、温州二府,斗、牛、须、女分。
江西布政司所属皆斗分。福建布政司所属皆牛、女分。广东布政司所属之广州府
亦牛、女分。惠州,女分。肇庆、南雄二府,德庆州,皆牛、女分。潮州府,牛
分。雷州、琼州二府,崖、儋、万三州,高州府化州,广西布政司所属梧州府之
苍梧、藤、岑溪、容四县,皆牛、女分。
女二度至危十二度,玄枵之次也。山东布政司所属之济南府乐安、德、滨三
州,皆危分。泰安州、青州府,皆虚、危分。莱州府胶州、登州府宁海州、东昌
府高塘州,皆危分。东平州之阳谷、东阿、平阴三县,北平布政司所属之沧州,
皆须、女、虚、危分。
危十三度至奎一度,娵訾之次也。河南布政司所属之卫辉、彰德、怀庆三府,
北平之大名府开州,山东东昌之濮州,馆陶、冠、临清三县,东平州之汶上、寿
张二县,皆室、壁分。
奎二度至胃三度,降娄之次也。山东济宁府之兖州滕、峄二县,青州府之莒
州、安丘、诸城、蒙阴三县,济南府之沂州,直隶凤阳府之泗、邳二州,五河、
虹、怀远三县,淮安府之海州,桃源、清河、沭阳三县,皆奎、娄分。
胃四度至毕六度,大梁之次也。北平之真定府,昴、毕分。定、冀二州,皆
昴分。晋、深、赵三州,皆毕分。广平、顺德二府,皆昴分。祁州,昴、毕分。
河南彰德府之磁州,山东高唐州之恩县,山西布政司所属之大同府应、朔、浑源、
蔚四州,皆昴、毕分。
毕七度至井八度,实沈之次也。山西之太原府石、忻、代、平定、保德、岢
岚六州,平阳府,皆参分。绛、蒲、吉、隰、解、霍六州皆觜、参分。泽、汾二
州,皆参分。潞、沁、辽三州,皆参、井分。
井九度至柳三度,鹑首之次也。陕西布政司所属之西安府同、华、乾、耀、
邠五州,凤翔府陇州,延安府鄜、绥德、葭三州,汉中府金州,临洮、平凉二府,
静宁州,皆井、鬼分。泾州,鬼分。庆阳府宁州,巩昌府阶、徽、秦三州,皆井、
鬼分。四川布政司所属惟绵州觜分,合州参、井分,余皆井、鬼分。云南布政司
所属皆井、鬼分。
柳四度至张十五度,鹑火之次也。河南之河南府陕州,皆柳分。南阳府邓、
汝、裕三州,汝宁府之信阳、罗山二县,开封府之均、许二州,陕西西安府之商
县,华州之洛南县,湖广布政司所属德安府之随州,襄阳府之均州、光化县,皆
张分。
张十六度至轸九度,鹑尾之次也。湖广之武昌府兴国州,荆州府归、夷陵、
荆门三州,黄州府蕲州,襄阳、德安二府,安陆、沔阳二州,皆翼、轸分。长沙
府轸旁小星曰长沙,应其地。衡州府桂阳州,永州府全、道二州,岳州、常德二
府,澧州,辰州府沅州,汉阳府靖、郴二州,宝庆府武冈、镇远二州,皆翼、轸
分。广西所属除梧州府之苍梧、藤、容、岑溪四县属牛、女分,余皆翼、轸分。
广东之连州、廉州府钦州、韶州府,皆翼、轸分。
轸十度至氐一度,寿星之次也。河南之开封府,角、亢分。郑州,氐分。陈
州,亢分。汝宁府光州,怀庆府之孟、济源、温三县,直隶寿州之霍丘县,皆角、
亢、氐分。
氐二度至尾二度,大火之次也。河南开封府之杞、太康、仪封、兰阳四县,
归德、睢二州,山东之济宁府,皆房、心分。直隶凤阳府之颍州,房分。徐、宿
二州,寿州之蒙城县,颍州之亳县,皆房、心分。
尾三度至斗二度,析木之次也。北平之北平府,尾、箕分。涿、通、蓟三州,
皆尾分。霸州、保定府,皆尾、箕分。易、安二州,皆尾分。河间府、景州,皆
尾、箕分。永平府,尾分。滦州,尾、箕分。辽东都指挥司,尾、箕分。朝鲜,
箕分。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文二

▲月掩犯五纬
洪武元年五月甲申,犯填星。十二年三月戊辰朔,犯辰星。十四年十一月甲
午,犯填星。十九年五月己未,犯岁星。二十三年四月丁酉,掩太白。十一月癸
卯及永乐四年正月戊午,五年六月丙午,七年十二月壬子,俱犯荧惑。八年十二
月壬子,九年四月庚子,十六年七月戊辰,俱犯岁星。十八年十一月辛卯,掩太
白。二十年三月辛未,掩填星。二十二年八月乙丑,犯荧惑。
洪熙元年二月己未,掩填星。
宣德元年十二月丙子,掩荧惑。二年正月癸卯,犯荧惑。四月甲申,犯太白。
六年十月丙申,掩太白。七年二月甲寅,犯填星。八年二月癸巳,掩岁星。四月
戊子,犯岁星。
正统二年正月辛亥,掩岁星。四月癸酉、五月庚子,俱犯岁星。七月戊申,
犯荧惑。四年正月乙酉,掩填星。八年三月庚申,犯填星。十一月丙寅,掩岁星。
十年十一月辛卯,犯荧惑。十一年十二月甲寅,犯岁星。十二年正月辛巳,闰四
月庚午,俱犯岁星。十四年四月壬子,犯太白。五月癸未,掩太白。
景泰二年四月戊子,犯岁星。九月甲辰,犯岁星于斗。五年二月丁亥,犯太
白。六年正月甲寅,犯岁星。七年四月癸丑,犯填星。乙丑,犯太白。
天顺五年十一月己亥,犯太白于斗。
成化五年二月丙申、癸亥,俱犯岁星。六年三月癸未,八年正月癸亥,俱犯
太白。十二年十一月戊申,犯岁星于室。十三年十月乙卯,犯填星。十二月丁酉,
犯太白。十四年三月戊辰,十八年二月戊午,俱犯填星。八月己酉,二十三年四
月乙亥,俱掩荧惑。五月戊午,六月乙酉,俱犯岁星。十月甲戌,掩岁星。
弘治四年二月壬子,犯岁星。七年十一月戊申,犯荧惑。八年正月癸卯,犯
岁星。十二月丙辰,掩填星。十一年四月甲申、九月庚子,俱犯岁星。十二年八
月壬寅,犯荧惑。十四年七月丁卯,九月己丑,俱犯岁星。丙辰,掩岁星。十二
月癸丑,犯荧惑。十七年十一月甲辰,犯岁星。十八年二月丙寅,掩岁星。九月
乙巳,掩填星。
正德元年十一月己卯,犯太白。四年闰九月癸亥,犯岁星。八年正月己丑,
犯填星。十六年二月丙戌,掩太白。
嘉靖二年五月戊子,掩岁星。十一月壬申,犯岁星。十七年十二月己未,犯
填星。十八年十月丙戌,犯荧惑。二十年五月辛卯,犯岁星。二十一年四月甲寅,
二十七年七月丁丑,俱犯太白。九月庚子,犯太白于角。三十一年五月辛丑,犯
填星。九月庚寅,掩填星。十二月丁卯,犯岁星。四十二年五月庚辰,掩岁星。
四十四年七月丁巳,犯荧惑。
万历二年九月己卯,犯荧惑于箕。十年八月戊申,犯荧惑于井。十四年八月
己丑,犯太白于角。十五年六月乙丑,十九年九月辛未,俱犯荧惑。十二月甲辰,
犯填星于井。二十四年正月甲申,犯填星于张。二十七年九月辛亥,犯太白。三
十一年五月癸未,犯太白,三十五年六月乙未,犯填星于斗。三十七年八月辛酉,
犯填星。四十一年九月癸未,犯岁星。
崇祯三年八月辛亥,掩太白。十一年四月己酉,掩荧惑于尾。
▲五纬掩犯
洪武六年三月戊申,荧惑犯填星。六月壬辰,太白犯岁星。八年三月癸亥,
荧惑犯填星。二十二年六月丙辰,辰星犯太白。二十七年三月乙丑,荧惑犯岁星
于奎。
永乐三年三月戊戌,太白犯岁星。十一月癸巳朔,太白犯辰星于箕。四年正
月癸卯,太白犯岁星。五年七月甲子。荧惑犯填星。十二年十一月丁卯,太白犯
岁星。十四年七月乙巳,太白犯填星。二十年九月乙亥,太白犯岁星。十月己酉,
太白犯填星。
洪熙元年十一月丙午,太白犯填星。
宣德元年十一月戊戌,辰星犯填星。七年六月己酉,太白犯岁星。七月辛巳,
太白犯荧惑。九年十一月己亥,太白犯填星。十年十月庚子,荧惑犯填星。
正统元年五月戊寅,太白犯荧惑于井。二年五月辛丑,荧惑犯填星。三年十
二月戊寅,太白犯岁星。五年五月丙午,太白犯填星。七年九月戊午,太白犯荧
惑于氐。十一年九月丁亥,太白犯岁星。十二年七月戊午,荧惑犯填星。十四年
二月己卯,太白犯荧惑。七月丙午,荧惑犯填星。
景泰元年闰正月丁卯,荧惑犯岁星。
天顺七年十一月乙卯朔,荧惑犯填星。
成化六年九月乙亥,太白犯岁星。十一年七月戊辰,太白犯填星。十三年九
月丙寅,荧惑犯填星。十六年六月壬申,太白犯岁星。
弘治二年正月戊辰,太白犯岁星。十一月壬午,太白犯填星。三年正月庚申,
太白犯填星。五年八月丁未,荧惑犯岁星。六年十一月己未,太白犯填星。七年
九月甲寅及十年正月丙辰,荧惑犯岁星。十二月庚辰,辰星犯岁星。十七年闰四
月癸酉,岁星犯填星。
正德二年十月癸未,荧惑犯填星。八年正月壬午及十六年十二月丙午,俱太
白犯岁星。
嘉靖元年正月己未,太白犯岁星。十二月甲戌,太白犯填星。三年正月癸酉,
太白犯岁星。二十九年六月庚辰,荧惑犯岁星守井。
万历五年十二月辛丑,太白犯填星于斗。九年十二月癸巳,太白犯填星入危。
十一年六月丁丑,太白犯荧惑。十五年五月己亥,太白犯填星。二十四年四月己
酉,太白犯岁星。二十五年七月甲辰,荧惑犯岁星。二十七年闰四月庚寅,辰星
犯太白于井。三十四年十一月庚辰,荧惑掩岁星于危;甲辰,荧惑犯岁星。三十
八年十一月辛亥,太白犯填星于虚。四十七年三月壬子,太白犯岁星于壁。
天启元年八月丙申,荧惑与太白同度者两日。
崇祯九年六月己亥,太白犯岁星于张。
▲五纬合聚
洪武十四年六月癸未,辰星、荧惑、太白聚于井。十七年六月丙戌,岁星、
填星、太白聚于参。十八年二月乙巳,五星并见。三月戊子,填星、岁星、太白
聚于井。二十年二月壬午朔,五星俱见。二十四年七月戊子,太白、荧惑、填星
聚于翼。十一月乙未,辰星、岁星合于斗。十二月甲子,荧惑、辰星合于箕。二
十五年正月辛丑,荧惑、岁星合于牛。二十六年十月壬辰,太白、填星同度。
永乐元年五月甲辰,五星俱见东方。二年四月戊子,太白、荧惑合于井。
正统十四年九月壬寅,太白、填星、荧惑聚于翼。十二月辛未,太白、岁星
合于尾。
景泰元年十月壬申,太白、岁星合于箕。十二月己丑,辰星、岁星同度。二
年九月庚申,太白、荧惑、填星聚于轸。四年三月乙丑,太白、岁星合于壁。五
年正月戊辰,太白、岁星合于奎。六月己酉,荧惑、岁星合于胃。十一月己未,
太白、填星合于氐。七年三月戊戌,太白、荧惑合于奎。十月戊申,岁星、荧惑
合于鬼。
天顺元年五月乙丑,太白、岁星合于井。十二月丙辰,太白、填星合于心。
二年九月甲寅,太白、填星合于斗。三年九月乙巳,太白、岁星合于角。四年十
月壬申,岁星、荧惑、辰星、太白聚于氐。五年十一月己亥,填星、荧惑合于牛。
甲子,太白、荧惑合于虚。六年九月甲午,太白、荧惑合于张。七年十月庚寅,
岁星、荧惑合于女。庚戌,太白、岁星合于女。八年二月丙午,填星、岁星、太
白聚于危。
成化四年四月癸巳,岁星、荧惑合于井。壬子及七年七月庚子,太白、岁星
合于井。十一年八月甲午,荧惑、填星同度。
弘治十三年四月癸丑,荧惑、太白、辰星聚于井。十六年八月庚申,荧惑、
岁星、填星聚于井。十八年五月丙申,太白、岁星合于星。九月乙未,太白、岁
星同度。
正德二年九月戊辰,辰星、岁星、太白聚于亢。
嘉靖三年正月壬午,五星聚于营室。十九年九月乙卯,太白、辰星、填星聚
于角。二十三年正月癸卯,荧惑、岁星、填星聚于房。四十二年七月戊戌,太白、
岁星、填星聚于井。四十三年四月庚子,岁星、填星、荧惑、太白聚于柳。
万历十七年十二月辛卯,太白、荧惑同度。二十年六月壬子,太白、辰星、
填星聚于井。三十二年九月辛酉,岁星、填星、荧惑聚于危。
天启四年七月丙寅,五星聚于张。
崇祯七年闰八月丙午至九月壬申,填星、荧惑、太白聚于尾。十年十一月己
卯,岁星、荧惑合于亢。甲午,填星、辰星同度。
▲五纬掩犯恒星
△岁星
洪武六年九月庚申,犯鬼。十一月壬子,退行犯鬼。七年八月乙巳,犯轩辕
大星。九年二月乙丑,退入太微,犯左执法。十年六月戊寅及戊戌,犯亢。十一
月甲辰,犯房。十一年四月戊申,犯键闭。七月甲申,犯牛。八月丙午,犯房。
十四年四月壬戌,犯垒壁。十七年闰十月癸卯,犯井。十九年四月丙申,入鬼。
八月壬辰,犯轩辕。二十一年四月丁未,留太微垣。十一月甲戌,入亢。二十二
年三月辛卯,退入亢。九月丁卯,犯氐。十一月甲午,入房。十二月壬戌,犯东
咸。二十三年五月己未,守房。八月乙丑,犯东咸。二十六年二月丙子朔,犯垒
壁。二十九年六月庚子,犯井钺。七月丙辰朔,入井。十月癸卯,退入井。三十
年八月庚辰朔,入鬼。
建文四年七月乙未,退犯东咸。十月丙辰,犯天江。
永乐元年正月丁未,犯建。十二月己丑,犯罗堰。六年三月己巳,犯诸王西
第二星。四月甲午,犯东第一星。六月丙申,犯井。八年九月乙亥,犯灵台。十
八年七月己丑,犯天樽西北星。八月庚子,犯东北星。二十一年正月庚戌,犯上
将。二十二年十一月戊寅,入氐。
宣德三年闰四月己酉,犯垒壁西第六星。十一月丙寅,又犯。七年七月丙寅,
犯天樽。九年五月庚子,犯轩辕大星。
正统五年六月甲寅,犯垒壁。十一年十月戊戌,犯右执法。十四年正月丙申,
犯房北第一星。二月丙子,退犯房。九月己卯,犯进贤。丙戌,犯房。
景泰元年闰正月庚午,与荧惑递入斗杓。八月戊子,犯秦。二年二月庚午朔,
犯牛。三年十月辛丑,犯亢。六年六月庚子,犯诸王。八月庚申,犯井钺。七年
九月癸未,入鬼。
天顺元年九月癸亥,犯轩辕大星。二年八月癸未,犯右执法。十月己丑,三
年正月辛卯,俱犯左执法。六月辛未,犯右执法。十二月癸亥,犯亢。四年闰十
一月丙寅,犯房北第一星。庚午,犯钩钤。五年三月丁卯,退犯房上星。八月癸
酉,犯钩钤。七年二月庚申朔,犯牛。八年二月丙午,犯垒壁。三月辛巳,又犯。
成化二年六月丁未,守昴。五年七月己酉,犯轩辕大星。六年三月癸卯,留
守轩辕。七年三月丁丑,退入太微垣,犯执法。四月乙卯,入太微垣,留守端门。
六月甲寅,犯右执法。十一月己亥,犯亢。八年十一月辛亥,犯房北第一星。癸
丑,犯钩钤。九年三月丙辰,犯东咸。五月己酉,犯钩钤。六月乙丑,犯房第一
星。十二年三月丁巳,犯垒壁。十三年闰二月己未,犯外屏。十五年三月甲子,
犯天街。九月乙卯,犯井。辛巳,守井。十七年正月己卯,犯鬼。三月甲午,入
鬼。庚子,犯积尸。十八年五月庚戌,犯灵台。闰八月壬辰,犯左执法。二十年
五月乙巳,守亢。八月癸酉,犯氐。
弘治四年七月癸巳,犯井。十一月壬辰,又犯。六年八月庚寅,犯灵台。七
年正月癸卯,犯垒壁。五月甲辰,犯灵台。八年二月丁巳,犯进贤。七月辛丑,
又犯。十月丁卯,犯亢。十一月己酉,犯氐。九年二月至三月庚寅,守氐。十二
年五月己亥,犯垒壁。十三年八月戊申,又犯。十五年七月丙子,犯诸王。十六
年七月己巳,犯井。八月壬子,犯天樽。十八年九月丁未,犯太微垣上相。
正德元年二月壬子,退犯右执法及上将。三月壬午,犯灵台。十一月戊辰,
犯牛。六年四月丁未,十二月壬午,俱犯垒壁。九年八月丙辰,犯诸王。十四年
十月癸未,犯氐。
嘉靖元年四月戊寅,犯牛。十一月丙寅,犯罗堰。二年十一月壬辰,犯垒壁。
二十年十一月庚寅,二十一年正月丁未,俱犯左执法。二十二年十二月丁亥,犯
房北第一星。二十三年四月戊寅,又犯。三十五年五月壬戌,退行又犯。四十五
年五月辛卯,退留守左执法。
隆庆元年二月戊午,退守亢。
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己巳,天启三年九月甲辰,俱犯轩辕。四年正月丙寅,犯
轩辕大星。五年正月庚戌朔,退行犯左执法。七年三月乙酉,退行犯房北第一星。
崇祯七年闰八月丁未,犯积尸。九年冬,犯右执法。
△荧惑
洪武元年八月甲午,犯太微西垣上将。九月戊申,犯右执法。二年正月乙卯,
犯房。六月壬辰,犯东咸。三年九月丙申,入太微垣。乙卯,留太微垣。四年九
月乙卯,犯垒壁。五年十一月庚午,犯钩钤。九年三月辛酉,犯井。四月戊申,
犯鬼。十年八月丙寅,犯天樽。十月乙卯,犯鬼。十一年二月壬戌,犯五诸侯。
三月甲午,犯积尸。六月壬戌,犯右执法。十二年八月乙亥,犯鬼。戊寅,犯积
尸。十二月庚寅,犯轩辕大星。十四年十月丙子,犯太微垣。十五年三月乙亥,
犯右执法。九月乙丑,犯南斗。十六年八月辛卯,行轩辕中。九月辛酉,犯太微
西垣上将。十七年正月乙卯,入氐。三月戊午,犯氐。十八年正月戊辰,犯外屏。
十月丁酉,犯进贤。十九年正月壬戌,犯罚,二月丁未,犯箕。四月己亥,留斗。
七月辛巳,犯斗。八月丁亥,犯斗。十月辛亥,十一月己巳,犯垒壁。二十一年
正月丙申,入斗。四月丁未,七月庚辰,俱犯垒壁。十一月癸巳,犯外屏。二十
二年正月丙戌,犯天阴。二月癸卯,行昴中。十月庚申,入氐。十一月甲午,犯
东咸。十二月癸丑,犯天江。二十三年正月甲戌,入斗。三月辛卯,犯垒壁。五
月戊戌,犯外屏。二十四年十二月甲子,与辰星同犯箕。二十五年二月己卯,犯
垒壁。九月己卯朔,入井。二十六年三月庚戌,犯积薪。五月丙辰,犯轩辕。六
月己丑,犯右执法。二十七年六月辛未,犯天街。八月癸巳,犯积薪。九月乙巳,
犯鬼。二十八年二月壬午,又犯。四月戊子,入轩辕。五月戊午,犯灵台。闰九
月乙丑,犯东咸。二十九年五月丙寅,犯诸王。六月甲午,犯司怪。十月辛亥,
犯上将。十二月癸卯,守太微垣。三十年三月壬午,入太微垣。五月戊午,犯右
执法。八月丁亥,入氐。丁未,入房。十月癸未,犯斗杓。三十一年十月,守心。
建文四年八月戊辰,犯上将。甲戌,入太微垣右掖门。九月辛巳朔,犯右执
法。壬辰,犯左执法。十月甲寅,犯进贤。甲子,入角。十一月壬午,入亢。己
亥,入氐。
永乐元年五月癸未,犯垒壁西第四星。十月甲戌,犯东第五星。二年四月乙
酉,犯天樽。九月乙卯,犯角。十一月壬子,犯钩钤。三年三月癸丑,犯垒壁。
四年正月甲午,犯天阴。戊午,犯月星。五年七月癸酉,犯诸王。八月己酉,犯
司怪南第二星。六年二月庚辰朔,犯北第二星。四月辛卯,犯鬼。七月辛亥,入
太微垣右掖门。丙辰及八年六月丙午,十年五月壬辰,俱犯右执法。十一年十月
戊午,犯上将。十二年二月癸酉,退入太微垣,犯上相。十三年九月丁酉,犯灵
台上星。癸卯,犯上将。十月庚午,犯左执法。十二月甲午朔,犯进贤。十五年
九月庚申,犯左执法。十二月甲午,入房北第一星。十六年九月壬申,犯垒壁。
十七年十二月庚辰,犯钩钤。二十年十月壬子,退犯天街上星。二十一年三月庚
戌,犯积薪。二十二年十一月辛卯,退犯五诸侯。
洪熙元年正月庚辰,留井。四月癸卯,入鬼。
宣德元年十二月戊寅,犯轩辕。三年六月甲戌,犯积尸。十月戊子,犯太微
西垣上将。四年三月癸亥,犯灵台。戊辰,犯上将。四月丙申、戊戌,俱犯右执
法。九月丙辰,犯天江。五年九月乙丑,犯灵台。十月癸酉,犯上将。十一月己
亥,犯左执法。丙午,犯进贤。六年三月乙卯,犯亢。六月甲寅、乙卯,俱犯氐。
七月甲戌,犯房。九月癸亥,犯斗杓。七年九月辛酉,犯上将。十月己酉,犯进
贤。八年正月丁卯,犯房。庚辰,犯东咸。八月丙午,犯斗魁。十月甲戌,犯垒
壁。九年十一月己卯,犯氐。十二月己酉,犯钩钤。十年三月丁亥,犯垒壁。
正统元年二月乙丑,犯天街。十二月甲子,犯天江。二年四月乙亥,犯垒壁。
三年三月甲辰,犯井。五月庚寅,犯积尸。四年闰二月己卯朔,犯垒壁。五年二
月庚辰,三月辛未,俱犯井。七年五月己丑,犯右执法。八年八月辛丑,犯积尸。
九年五月癸酉,犯左执法。十年十月辛丑,犯上将。十一年二月乙卯,三月丁酉,
俱犯平道。七月丁亥,犯氐。九月辛未,犯天江。十三年正月丙午,犯房北第一
星。二月戊午,犯罚。九月甲午,犯狗。十四年七月己卯朔,留守斗。九月壬寅,
犯左执法。十月乙丑,犯进贤。十一月乙未,犯亢。十二月丁未朔,犯氐。丙子,
犯房。
景泰元年九月丁未,犯垒壁西第三星。辛亥,犯第四星。庚申,犯第六星。
十月辛未朔又犯。十二月己丑,犯第五星。二年十一月丙申,犯氐。癸亥,犯钩
钤。三年四月甲申,与岁星同犯危。四年正月庚午,犯昴。五年六月戊戌,犯诸
王。六年三月丙辰,犯井。五月乙巳朔,犯积尸。七年七月丁酉,入井。十月壬
寅,犯鬼。
天顺元年二月癸未,又犯。二年八月戊辰,入鬼。三年正月辛卯,犯轩辕。
四月乙卯,犯灵台。五月癸卯,犯右执法。四年七月戊子,犯天樽。八月丙辰,
入鬼。十月庚午,犯上将。闰十一月庚申,犯上相。五年正月戊午,退入太微垣。
三月癸亥,犯右执法。六年七月丙午,入鬼。九月乙卯,犯上将。十一月丙午,
犯进贤。七年正月辛亥,入氐。四月辛酉,退犯氐西南星。七月壬辰,犯东南星。
甲寅,犯房北第二星。八月己巳,犯斗杓。
成化元年正月丁巳,犯东咸。二月癸卯,犯天籥。五月戊午,留守斗。己巳,
退犯魁第四星。七月癸酉,又犯。二年二月癸巳,犯天阴。三年八月乙未,犯垒
壁。四年二月己亥,犯月星。己酉,犯天街。五月庚辰,犯鬼。癸未,犯积尸。
十一年七月甲戌,犯积薪。八月癸未,入鬼。甲申,犯积尸。十月乙未,犯灵台。
十二年四月壬辰,犯上将及建。十三年九月癸未,犯上将。十一月庚辰,犯进贤。
十四年正月乙丑,犯亢。二月甲辰,又犯。十五年九月乙丑,犯灵台。闰十月庚
申,犯进贤。十六年正月壬午朔,犯房。三月乙酉,犯天江。十月戊辰,犯垒壁。
十七年三月庚辰,犯昴。十八年王月甲戌,八月丙辰,十月戊辰,俱犯垒壁。十
九年十月庚辰,犯氐。十一月己酉,犯钩钤。壬子,犯东咸。二十一年正月戊子,
犯天阴。十一月壬戌,犯天江。二十三年二月丁酉,犯井。
弘治元年六月庚戌,犯诸王。八月庚申,犯积薪。九月癸酉,犯鬼。甲戌,
犯积尸。三年三月辛酉,犯鬼。四年六月戊子,犯诸王。五年六月己亥,犯积尸。
七月癸酉,入井。十月乙巳,犯灵台。十一月丙申,犯上相。六年二月庚子,犯
平道。三月甲戌,犯上相。四月丙申,犯左执法。七年十二月癸亥,犯亢。八年
二月戊寅,犯房。四月癸酉、六月癸亥,俱犯氐。十二月癸丑,犯垒壁。九年十
二月己丑,犯钩钤。十一年十一月乙未,犯亢。十三年正月壬戌,犯天阴。十四
年四月庚子,犯垒壁。十月乙卯,犯天街。十五年二月戊辰,犯井。十六年七月
丁丑,犯诸王。十七年四月癸卯,十八年九月癸未,正德二年七月戊辰,俱犯积
尸。十月癸未,犯上将。三年四月乙丑,犯右执法。四年十一月己未,犯进贤。
五年三月癸亥,犯亢。六月丁卯,犯房北第二星。七月丙子,犯天关。八月乙未,
犯天江。十六年二月庚子,犯鬼。六月壬午,犯右执法。
嘉靖元年八月乙未,犯积尸。二年正月庚戌,入太微垣,犯内屏。闰四月丙
寅,犯右执法。三年十月癸巳,犯上将。十一月甲子,犯左执法。十二月癸丑,
犯进贤。四年二月戊午,犯平道。五年九月癸未,犯上将。十八年十一月辛未,
犯上相。十九年九月乙卯,二十一年八月戊戌,俱犯斗。二十三年正月壬寅,犯
房北第一星。三月丁巳,入斗。六月乙亥,入箕退行二舍。二十四年十月丁巳,
犯氐。二十七年十一月甲申,自毕退行至胃。二十九年十二月甲戌,退守井。三
十一年九月辛卯,犯鬼。三十五年九月丁丑,犯上将。三十六年二月壬辰,自角
退入轸。四月戊子,自轸退行二舍余。三十九年十二月甲寅,犯钩钤。四十二年
十月辛亥,自胃退行抵娄。四十四年十二月壬申,自井退二舍。
隆庆二年六月乙未,犯右执法。三年八月丁未,犯鬼。四年五月己卯,犯右
执法。
万历二年二月癸亥,犯房。五月己卯,犯氐。五年十月辛丑,又犯。九年二
月辛酉,犯井。十二年十二月辛亥,退行张次。十三年正月庚辰,退入轩辕。二
月戊申,犯张,又自张历柳。十五年正月丁酉,退入轸。二月丁卯,退行翼次。
四月,犯翼。十七年二月己丑,犯氐。四月丁亥,自氐退入角。七月辛酉,犯房
第二星。九月辛亥,犯斗杓。十九年四月乙巳,六月壬子,俱犯箕。七月丁亥,
犯斗。二十年十一月戊辰,犯氐。二十一年七月辛巳,九月甲戌,俱犯室。二十
二年五月,犯角。二十七年八月甲辰,犯奎。二十八年二月庚寅,犯鬼。三十年
正月丁巳,退入太微垣。三十二年二月丁酉,退入角。三十四年四月己巳,犯心。
五月戊寅,犯房。癸未,自心退入氐。三十七年十一月丙戌,犯氐。三十八年八
月辛卯,退行娄次。四十二年十月,犯柳。四十四年十二月,犯翼。四十五年二
月庚子,退行星度。四十七年正月,犯轸。二月丁巳,退入轸。辛未,退入翼。
泰昌元年八月辛亥,犯太微右将。
天启元年闰二月癸巳,退入氐。三年正月甲午,犯房北第一星。四月,守斗
百日。八月甲子,犯狗国。十月甲申,犯垒壁。四年二月,守斗。五年九月乙卯,
自壁退入室。
崇祯三年三月己酉,入井,退舍复秬。居数月,又入鬼,犯积尸。四月己卯,
复犯积尸。八月辛亥,犯斗魁。八年九月丁丑,犯太微垣。十一年,自春至夏守
尾百余日。四月己酉,退行尾八度,掩于月。五月丁卯,退尾入心。十五年五月,
守心。
△填星
洪武十五年六丁亥,九月乙未,俱犯毕。十六年八月己卯,犯天关。十七年
闰十月丙辰,犯井。十八年七月己巳,十九年三月甲戌,俱犯天樽。九月甲寅,
入鬼。十月甲午,留鬼。二十二年二月癸卯,退行轩辕。二十三年正月戊子,五
月壬子,俱犯灵台。二十四年十月己未,犯太微东垣上相。二十五年二月辛酉,
退犯上相。己卯,退入太微左掖。二十八年正月癸丑,守氐。四月乙丑,退入氐。
二十九年十一月甲子,犯罚。三十年正月丙辰,犯东咸。五月壬子朔,又犯罚。
永乐元年九月丁丑,躔女留代。十二年七月戊子,犯井。十四年七月辛亥,
犯鬼。十七年九月丙子,犯上将。
洪熙元年十一月辛酉,宣德元年三月庚戌,九月壬辰,俱犯键闭。
正统元年八月丁亥,退犯垒壁。三年十一月乙酉,犯外屏。八年十一月庚午,
十二月壬子,俱犯井。十年三月丁丑,犯天樽。十三年九月丁亥,犯灵台。
景泰元年闰正月己酉,入太微垣。九月庚戌,二年二月戊子,俱犯上相。庚
寅,退入太微左掖。三年十月辛丑,犯亢。四年三月己未,退犯亢。七年七月己
丑,犯罚。
天顺三年正月辛卯,犯建。四月癸酉,守犯建。七年闰七月戊午朔,退犯垒
壁。十月癸丑,又犯。
成化四年七月甲子,犯天囷。七年闰九月戊午,犯斗魁。辛酉,犯天高。十
二年十月辛卯,守轩辕大星。十五年四月己丑,犯上将。十七年二月己未,犯进
贤。二十一年正月庚戌,犯罚。
弘治六年三月壬申,八年十二月戊午,十年九月乙丑,俱犯垒壁。十四年十
一月辛卯,犯诸王。十五年六月壬子,十二月辛丑,十六年正月己卯,俱犯井。
七月辛卯,犯天樽。十七年七月辛亥,犯积尸。九月甲午,犯鬼。
正德二年八月癸巳,犯灵台。十月甲戌,犯上将。三年五月甲子,犯灵台。
五年二月戊申,六月壬辰,俱犯上相。七年四月甲申,犯亢。十五年二月丁卯,
犯罗堰。十六年七月乙卯,退犯代。
嘉靖元年八月庚辰,退犯垒壁。二十二年五月甲子,退守氐三十七日。
隆庆三年三月庚午,退犯上相。
万历三十五年正月至六月,退留斗。四十八年八月癸丑,犯井。
天启元年正月丙戌,退入井。二年八月壬辰,犯守鬼。五年十月丙戌,犯上
将。
△太白
洪武元年七月己巳朔,犯井。三年十一月甲寅,犯垒壁。九年六月丁亥,犯
毕。庚戌,犯井。八月,犯上将。九月己未,犯右执法。十年十月壬子,犯进贤。
十一年九月丁丑,犯氐。十二月辛丑,犯垒壁。十二年三月壬子,犯昴。六月丁
亥,犯井。七月乙巳,犯鬼。十三年八月丙戌,犯心。十六年十一月乙卯,犯垒
壁。十七年七月癸卯,犯天樽。十二月丙申,犯垒壁。十八年十月壬子,犯亢。
十九年正月庚午,犯牛。二月己丑,犯垒壁。七月己卯,二十年八月己巳,俱入
太微垣。二十一年六月壬戌,犯左执法。二十二年正月己卯,犯建。五月癸巳,
犯诸王。十一月辛未,入斗。十二月丁巳,犯垒壁。二十三年四月壬戌,犯五诸
侯。六月丁丑,留井。十月庚午,入亢。二十四年七月庚戌,入太微垣右掖。辛
卯,犯右执法。十月丙辰,入斗。二十五年闰十一月乙酉,入垒壁。二十六年二
月癸卯,犯天街。三月丙子朔,犯诸王。二十八年六月癸酉,犯毕。七月丙午,
犯井。己酉,出井,犯东第三星。闰九月壬申,入角。十月戊申,犯东咸。二十
九年七月戊辰,入角。八月癸丑,犯心中星。三十年正月壬戌,犯建。十二月戊
戌,入垒壁。三十一年正月乙亥,犯外屏。五月丁未朔,犯五诸侯。
建文四年六月庚子,入太微右掖。八月甲子,入角。九月癸未,入氐。丙申,
入房。十月癸亥,入斗杓。
永乐元年六月丙辰,犯毕。七月甲申,入井。八月己酉,犯鬼。九月丙子朔,
犯轩辕左角。十月辛未,入氐。十一月丙戌,犯键闭。二年五月辛丑朔,犯鬼。
七月己酉,入角。八月丁亥,入房南第二星。十一月丁巳,犯东咸。三年三月丙
申朔,犯垒壁东第五星。十二月己巳,犯西第三星。四年二月癸未,犯天阴。五
月庚寅朔,犯五诸侯。七月庚戌,犯井。八月丙申,犯御女。九月戊寅,犯进贤。
十月乙卯,犯房北第一星。五年七月癸丑,犯右执法。八月己亥,犯氐。九月癸
丑,犯东咸。十月癸未,犯斗魁。十一月辛未朔,犯秦。六年六月甲申,犯诸王。
丙申,与岁星同犯井。七月戊申,犯天樽。七年二月丙戌,犯外屏。十一月丁亥,
犯罚。八年九月壬辰,犯天江。十二年五月癸酉朔,犯五诸侯。闰九月己酉,犯
左执法。十三年八月庚寅,犯房北第二星。十月乙丑朔,犯斗魁。十四年六月丁
卯,犯诸王。十六年十一月甲子,犯垒壁。十七年七月戊午,犯天樽。八月癸巳,
犯轩辕大星。十八年八月乙丑,犯心后星。十九年十月癸卯,犯天江。十二月丁
酉,犯垒壁。
洪熙元年三月乙酉,犯昴。四月丙辰,犯井。十月辛未,犯平道。辛巳,犯
亢。
宣德元年十月戊辰,犯斗杓。十一月己巳,犯垒壁。丙辰,又犯。二年正月
丙申,犯外屏。七月癸巳,犯东井。八月丙辰朔,犯鬼。丁巳,又犯。乙亥,犯
轩辕大星。九月丁巳,犯右执法。三年十一月甲子,犯罚。五年二月丁酉,犯昴。
九月丁未,犯轩辕左角。十一月壬戌,犯键闭。六年九月丙戌,犯斗。七年七月
乙酉,犯轩辕。八年十月癸亥,犯亢。十一月辛卯,犯罚。九年十一月壬辰,犯
垒壁。十年正月甲戌,犯外屏。六月庚申,犯天关。八月丙辰,犯轩辕。九月壬
申,犯上将。
正统三年九月己丑,十一年九月辛未,俱犯轩辕左角。己丑,犯右执法。十
月乙未朔,犯左执法。丙午,犯进贤。十二年六月乙亥,犯上将。七月癸丑,犯
讥。十四年正月丁亥,犯垒壁。四月庚申,犯井。五月丁亥,犯鬼。七月癸犯,
犯亢。九月庚辰,犯天江。十一月丁亥,犯亢。
景泰元年正月丁亥,犯亢。闰正月庚申,入垒壁。八月甲申,犯亢。九月乙
巳,犯钩钤。壬戌,犯天江。十一月辛酉,犯垒壁。二年六月戊辰朔,犯毕。八
月壬寅,入太微右掖。三年四月丁卯,犯诸王。戊子,犯井。五月壬子,犯鬼。
六月乙酉,犯灵台。戊子,犯上将。庚寅,入太微右掖。七月壬寅,犯左执法。
五年九月癸丑,掩犯轩辕左角。甲戌,犯左执法。六年六月辛巳,犯井。己丑,
与荧惑同入太微右掖。八月戊午,犯房北第二星。九月甲午,犯斗魁。七年七月
辛未,犯鬼。
天顺元年十二月甲午,犯键闭。丁酉,犯罚。二年正月丁卯,犯建。七月丙
申,行太微垣中。九月甲寅,犯斗杓。三年五月庚戌,犯毕。十月甲寅,犯亢。
四年七月丁丑,犯右执法。甲申,犯左执法。六年九月乙未,犯轩辕左角。己未,
犯左执法。十月己巳,犯进贤。七年九月丁丑,犯斗魁。乙酉,犯狗。八年二月
丙午,与岁星同犯垒壁。
成化元年十二月丙午,犯键闭。二年正月乙卯,犯斗。三年二月丁未,犯娄。
三月戊子,犯外屏。五月壬辰,犯毕。六月壬戌,犯井。七月甲申,入鬼,犯积
尸。八月癸卯,入轩辕。四年六月戊申,犯灵台。五年二月癸巳,犯牛。六年九
月丙子朔,犯轩辕左角。甲午、庚子,俱犯左执法。七年九月壬午,犯房北第二
星。闰九月戊午,犯斗魁。十二月乙未,犯牛及罗堰。八年二月甲申,犯垒壁。
六月庚午,入井。十二月丙戌,犯垒壁。九年四月己卯,犯五诸侯。十月甲子,
犯左执法。十一年三月甲戌,犯外屏。七月庚戌,犯天樽。八月丁酉,犯灵台。
庚子,犯上将。九月癸丑,犯左执法。十二年三月庚午,犯月星。四月甲午,犯
井。十三年十二月甲午朔,犯垒壁。十五年九月庚辰,犯天江。十月庚子,犯斗
魁。辛亥,犯狗。十七年二月丁卯,犯天阴。五月丁酉,犯轩辕。十九年八月丙
寅,又犯。九月甲午,犯左执法。十月庚辰,犯房。二十年六月壬午,犯左执法。
十二月庚辰,犯垒壁。二十二年六月庚子,犯井。八月甲午,犯轩辕。十一月乙
亥,犯进贤。十二月庚戌,犯房。二十三年八月甲申,犯亢。
弘治元年二月癸丑,犯垒壁。六月庚戌,犯鬼。七月丙子,犯轩辕大星。癸
未,犯左角。戊子,犯灵台。二年正月庚辰,犯外屏。二月丁未,犯垒壁。十月
己丑,犯左执法。三年正月壬申,犯罗堰。十一月戊戌,犯垒壁。四年六月癸丑,
犯天关。六年二月庚子,犯罗堰。甲子,犯垒壁西第六星。三月甲申,犯东第四
星。七年二月辛未,犯昴。七月壬子,犯鬼。八月辛巳,犯轩辕左角。九月丁亥,
犯灵台。壬寅,犯亢。十一月壬辰,犯房。乙未,犯罚。丙午,犯天江。九年二
月戊午,犯罗堰。七月己未,犯轩辕大星。十年十月辛未,犯左执法。十二月戊
辰朔,犯东咸。十一年十月辛未,犯天江。十二年七月辛未,犯鬼。九月戊午朔,
犯左执法。十三年十一月乙未,犯罚。十四年正月辛酉,犯建。二月壬午,犯罗
堰。十一月己亥,犯垒壁。十五年二月甲寅,犯昴。五月己丑,犯天高。十一月
癸酉,犯牛。十六年三月辛卯,犯诸王。九月甲申,犯天江。十月丁未,犯斗魁。
丁丑,犯狗。十一月辛巳,犯罗堰。十七年五月己亥,犯诸王。七月丙辰,犯上
将。十八年九月丙午,犯右执法。
正德元年春,守轩辕。十二月癸丑,犯垒壁。二年三月壬申,犯外屏。五月
己巳,犯天高。九月辛丑朔,犯进贤。三年十月丙戌,犯亢。四年正月己酉,犯
建。五年八月己亥,犯轩辕大星。十月丙申,犯亢。六年七月辛酉,犯左执法。
十月丁亥,犯斗。十一月癸亥,犯罗堰。七年闰五月丁酉,犯钺。六月甲子,犯
积尸。八年正月丙戌,犯外屏。七月丁亥,犯酒旗。八月戊申,犯轩辕右角。十
年八月丁卯,犯上将。丁丑,犯左执法。十三年七月戊戌,犯井。己未,犯鬼。
十四年十月戊辰,犯斗。癸未,犯狗。十六年四月癸卯,犯鬼。八月己丑,犯轩
辕右角。九月乙亥,犯左执法。十月戊子,犯进贤。十一月丁卯,犯键闭。十二
月庚子,犯建。
嘉靖元年正月丙辰,犯牛。十月戊子,犯斗杓。二年六月癸丑,犯井。七月
丙子,犯鬼。八月辛酉,犯左执法。四年正月丁卯,犯建。五年六月庚辰,犯井。
六年六月丁卯,犯灵台。八年二月庚寅,犯天街。
隆庆元年十月甲申,入斗。
万历二十四年四月戊午,犯井。三十四年二月甲子,犯昴。四十六年四月乙
卯,犯御女。
泰昌元年八月丙午朔,犯太微垣勾己。
天启三年九月,犯心中星。五年九月壬申,犯左执法。甲申,犯御女。
△辰星
洪武十一年十二月庚戌,犯斗。十五年四月丁亥,犯东井。十八年八月丁酉,
入太微垣。二十一年十月壬子,入氐。二十二年十月癸卯,犯氐。二十五年八月
庚午,犯上将。二十七年七月辛丑,犯鬼。十一月庚子,犯键闭。二十八年正月
丁酉,犯垒壁。五月甲辰,犯天樽。三十年十二月甲辰,犯建。
建文四年六月庚午,犯积薪。
永乐二年四月丁酉,犯毕。癸卯,犯诸王。五月丁卯,犯轩辕大星。十月己
丑,犯斗杓。三年六月己卯,犯轩辕大星。六年正月庚戌朔,犯垒壁。二月癸巳,
又犯。十六年六月戊子,犯轩辕大星。
宣德元年五月丁未,犯鬼。二年十一月丙戌,犯氐。五年闰十二月丁酉,犯
建。戊戌,又犯。七年五月辛巳,犯积尸。
正统十三年十月丙辰,犯亢。
景泰四年五月己未,犯积薪。
成化十二年三月壬戌,犯昴。
弘治五年十一月庚辰,犯罚。十二年六月壬子,犯鬼。十月壬子,犯房北第
一星。十七年七月丙辰,犯灵台。十八年五月庚子,犯鬼。十一月戊子,犯键闭。
正德七年六月丙寅,犯鬼。
嘉靖元年正月戊午,犯罗堰。二年八月壬寅,犯上将。
天启七年三月辛未,退犯房。
按两星经纬同度曰掩,光相接曰犯,亦曰凌。纬星出入黄道之内外,凡恒星
之近黄道者,皆其必由之道,凌犯皆由于此。而行迟则凌犯少,行速则多,数可
预定,非如彗孛飞流之无常。然则天象之示炯戒者,应在彼而不在此。历代史志
凌犯多系以事应,非附会即偶中尔。兹取纬星之掩犯恒星者次列之。比事以观,
其有验者,十无一二,后之人可以观矣。至于月道与纬星相似,而行甚速,其出
入黄道也,二十七日而周,计其掩犯恒星殆无虚日,岂皆有休咎可占,今见于《
实录》者不及百分之一,然已不可胜书,故不书。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去天宁寺抢夺连城宝藏,侥幸抢到无毒的宝藏,卖掉得到银两1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文三

▲星昼见
恒星 洪武十九年七月癸亥,二十年五月丁丑,七月壬寅,二十一年十二月
丁卯,俱三辰昼见。弘治十八年九月甲午申刻,河鼓、北斗见。庚子,星昼见。
正德元年二月癸酉,星斗昼见。天启二年五月壬寅,有星随日昼见。崇祯十六年
十二月辛酉朔,星昼见。
岁星 景泰二年九月甲辰,昼见。三年六月壬戌,四年五月丁丑,六月甲辰,
五年七月庚戌、壬子、癸亥,六年七月丁酉,天顺元年五月丙子,五年七月乙卯,
六年八月庚午,七年三月乙巳,成化十四年六月庚子,八月丁酉,十六年七月丙
申,十八年九月癸亥,二十年八月壬申,弘治元年六月甲寅,二年五月癸亥,六
月甲午,五年十月己酉,六年九月癸卯,七年十一月癸卯,九年二月辛亥至甲寅,
四月壬午,十年正月甲寅至丙辰,十一年八月甲申,十三年四月庚子至乙巳,十
四年六月壬辰至乙未,并如之。十五年六月,连日昼见。十六年七月辛卯,十七
年七月壬子,十八年五月乙未,八月辛巳至九月癸未,正德元年十一月乙酉,二
年十一月辛酉至丁卯,六年三月壬寅至四月壬申,九年八月乙巳至甲寅,十二年
十月甲子至乙巳,并如之。嘉靖二年三月辛未,二十九年八月戊寅,昼见守井。
崇祯十一年四月壬子,昼见。
荧惑 景泰三年八月甲子,昼见于未位。
太白 洪武四年二月戊午,昼见。四月戊申,六月壬午朔,五年六月甲申至
丁亥,十二月甲申,八年八月丁巳,九年二月乙巳至己酉,三月壬申,十二年闰
五月戊戌,十三年七月甲午,十五年四月丁亥,七月戊申、辛酉,九月丁未朔,
十六年十月壬辰至乙未,十八年四月己亥至辛丑,六月丙申至辛丑、辛亥,并如
之。九月戊寅,经天与荧惑同度。乙酉,昼见。丁亥,又见,犯荧惑。十月癸巳
至丙申,昼见。戊戌至辛丑,十九年十月甲申朔至庚寅,并如之。二十年六月戊
戌,经天。七月壬寅至甲辰,昼见。二十一年四月己巳,七月丙申,二十三年三
月丁亥,二十四年八月辛巳,二十五年二月辛酉,二十六年四月甲辰,并如之。
八月庚子,与太阴同昼见。建文四年七月庚子,经天。永乐元年五月癸未、癸卯,
俱与太阴同昼见。六月壬申,与太阴昼见。四年七月壬寅,昼见。五年八月丙申,
六年二月甲辰,八年十月庚戌,十二年九月癸未,十五年七月己酉,八月庚戌,
洪熙元年六月戊戌,七月乙巳,八月癸巳,宣德六年十月乙巳,八年九月戊戌至
甲寅,九年十二月甲子,十年七月丁亥,正统四年七月壬子,十月丙申,六年五
月庚戌,并如之。十一年七月甲申,经天。十三年二月辛酉,昼见。十四年正月
辛亥,八月丙子,景泰元年十月乙酉,二年五月庚子、辛亥,并如之。壬子,经
天。三年五月丁巳,昼见。十一月壬戌,五年正月甲戌,二月丙戌,六月癸卯,
七年正月戊戌,天顺元年四月甲午,八月壬子,二年十月己未,三年四月癸亥、
癸酉,四年十一月庚寅,十二月丙戌,五年正月丁未,十二月癸巳,六年六月己
丑,八月庚午,七年闰七月辛酉、癸未,八年正月庚申,成化元年二月癸未,三
年四月癸丑,四年六月丙申,六年六月丙戌,七年八月癸卯,并如之。八年正月
乙卯,经天,与日争明。十一年五月己未,昼见。十二年十月丙戌,十三年十二
月甲午,并如之。十四年六月庚子,与岁星俱昼见。八月甲午,昼见。十五年十
二月丙子,十七年三月癸未,八月癸亥,十八年九月庚戌,十九年四月癸亥朔,
并如之。二十年八月壬申,与岁星俱昼见。二十一年十一月丙辰,昼见。二十二
年六月己丑,二十三年九月丙午,弘治元年五月庚午,二年正月壬戌,三月庚申,
五月丙戌,八月癸巳、庚子,四年四月辛未,五年五月乙亥,十月辛酉,六年十
二月乙丑,七年五月庚戌,八年七月戊子,九年二月己酉朔,十年正月甲子至丁
卯,并如之。六月丙子未刻,经天。八月癸未及十一年十月辛巳,昼见。十二年
三月戊辰至壬申,八月庚寅,并如之。十三年四月庚子至乙巳,与岁星同昼见。
十月丁未、己酉,十四年十二月庚戌,十五年五月庚寅至癸巳,十六年七月壬辰,
十七年二月戊戌及六月癸亥,十八年二月壬戌,并昼见。五月辛亥,经天。八月
癸亥至戊辰,昼见。正德元年十月己未,如之。二年正月庚辰,经天。三月戊辰,
昼见。三年五月乙巳至丁未,十月己卯、庚辰,四年十月戊戌至乙巳,五年五月
丙子,六年七月壬申至八月癸未,八年正月丙戌至己丑,四月壬戌、癸亥,八月
庚戌至乙卯,九年十一月甲申至十二月壬辰,十一年六月甲寅至己未,十四年八
月丙寅至庚辰,十五年正月己未至二月辛酉,十六年八月丁亥,嘉靖元年九月辛
未,并如之。二年三月辛未,与岁星俱昼见。三年四月庚戌,昼见。五年五月庚
子,十一年四月癸巳,十月辛巳、戊子,十一月甲寅,十三年闰二月庚申,并如
之。五月癸巳,与月同昼见。十七年九月辛卯,昼见。十八年四月癸亥,十一月
壬寅,二十年十一月乙巳至丁未,二十二年七月丙午,二十三年二月辛巳,二十
四年闰正月戊寅,二十五年十月辛卯,二十六年四月丙申,二十七年四月丁巳,
十一月丙戌至乙未,二十八年十一月乙酉至己丑,二十九年六月戊申、甲寅,三
十年六月丙子至辛巳,三十一年正月丙戌至丙申,三十二年二月辛未至甲戌,七
月戊辰至辛未,三十五年五月壬午,十月癸卯至丙午,三十六年十二月庚辰朔,
三十八年七月癸酉,三十九年正月庚寅至壬辰,并如之。四十年三月丙子,昼见,
历二十四日。八月辛未,昼见。四十一年九月乙未,四十二年四月己巳至壬申,
四十三年五月甲寅,并如之。十月戊子,昼见,历二十二日。四十五年正月己亥,
昼见。隆庆元年七月辛酉,二年正月甲寅,并如之。三年三月甲子,昼见,历二
十二日,四年十一月乙丑至丁卯,昼见。万历十一年七月辛丑,十二年七月癸巳,
十六年九月丁丑,二十一年八月甲午,二十四年十月丙寅,并如之。二十七年九
月辛卯,经天。三十七年三月辛丑,昼见。三十八年十月辛巳,四十年五月壬寅,
天启二年二月丙戌,三年三月丁巳,十二月乙丑,五年四月癸未,并如之。七月
癸酉,经天。崇祯元年七月壬戌,昼见。三年四月己卯,十二月丙辰,并如之。
▲客星
《史记·天官书》有客星之名,而不详其形状。叙国皇、昭明诸异星甚悉,
而无瑞星、妖星之名。然则客星者,言其非常有之星,殆诸异星之总名,而非有
专属也。李淳风志晋、隋天文,始分景星、含誉之属为瑞星,彗、孛、国皇之类
为妖星,又以周伯老子等为客星,自谓本之汉末刘睿《荆州占》。夫含誉,所谓
瑞星也,而光芒则似彗;国皇,所谓妖星也,而形色又类南极老人。瑞与妖果有
定哉?且周伯一星也,既属之瑞星,而云其国大昌。又属之客星,而云其国兵起
有丧。其说如此,果可为法乎?马迁不复区别,良有以也。今按《实录》,彗、
孛变见特甚,皆别书。老人星则江以南常见,而燕京必无见理,故不书。余悉属
客星而编次之。
洪武三年七月,太史奏文星见。九年六月戊子,有星大如弹丸,白色。止天
仓,经外屏、卷舌,入紫微垣,扫文昌,指内厨,入于张。七月乙亥灭。十一年
九月甲戌,有星见于五车东北,发芒丈余。扫内阶,入紫微宫,扫北极五星,犯
东垣少宰,入天市垣,犯天市。至十月己未,阴云不见。十八年九月戊寅,有星
见太微垣,犯右执法,出端门。乙酉,入翼,彗长丈余。至十月庚寅,犯军门,
彗扫天庙。二十一年二月丙寅,有星出东壁,占曰“文士效用”。帝大喜,以为
将策进士兆也。
永乐二年十月庚辰,辇道东南有星如盏,黄色,光润而不行。二十二年九月
戊戌,有星见斗宿,大如碗,色黄白,光烛地,有声,如撒沙石。
宣德五年八月庚寅,有星见南河旁,如弹丸大,色青黑,凡二十六日灭。十
月丙申,蓬星见外屏南,东南行,经天仓、天庾,八日而灭。十二月丁亥,有星
如弹丸,见九斿旁,黄白光润,旬有五日而隐。六年三月壬午,又见。八年闰八
月戊午,景星三,见西北方天门,青赤黄各一,大如碗,明朗清润,良久聚半月
形。丁丑,有黄赤色见东南方,如星非星,如云非云,盖归邪星也。
景泰三年十一月癸未,有星见鬼宿积尸气旁,徐徐西行。
天顺二年十一月癸卯,有星见于星宿,色白,西行,至丙午,其体微,状如
粉絮,在轩辕旁。庚戌,生芒五寸,犯爟位西北星,至十二月壬戌,没于东井。
五年六月壬辰,天市垣宗正旁,有星粉白,至乙未,化为白气而消。六年六月丙
寅,有星见策星旁,色苍白,入紫微垣,犯天牢,至癸未,居中台下,形渐微。
弘治三年十二月丁巳,有星见天市垣,东南行。戊辰,见天仓下,渐向壁。
七年十二月丙寅,有星见天江旁,徐行近斗,至八年正月庚戌,入危。十二年七
月戊辰,有星见天市垣宗星旁,入紫微垣东藩,经少宰、尚书,抵太子后宫,出
西藩少辅旁,至八月己丑灭。十五年十月戊辰,有星见天庙旁,自张抵翼,复退
至张,戊寅灭。
正德十六年正月甲寅朔,东南有星如火,变白,长可六七尺,横亘东西,复
变勾屈状,良久乃散。
嘉靖八年正月立春日,长星亘天。七月又如之。十一年二月壬午,有星见东
南,色苍白,有芒,积十九日灭。十三年五月丁卯朔,有星见螣蛇,历天厩入阁
道,二十四日灭。十五年三月戊午,有星见天棓旁,东行历天厨,西入天汉,
至四月壬辰没。二十四年十一月壬午,有星出天棓,入箕,转东北行,逾月没。
万历六年正月戊辰,有大星如日,出自西方,众星皆西环。十二年六月己酉,
有星出房。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弹丸,色赤黄,见西南方,至十月而
隐。十二月辛酉,转出东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渐暗,八月丁卯始灭。三十七
年,有大星见西南,芒刺四射。四十六年九月乙卯,东南有白气一道,阔尺余,
长二丈余,东至轸,西入翼,十九日而灭。十一月丙寅,旦有花白星见东方。天
启元年四月癸酉,赤星见于东方。
崇祯九年冬,天狗见豫分。
▲彗孛
彗之光芒傅日而生,故夕见者必东指,晨见者必西指。孛亦彗类,其芒气四
出,天文家言其灾更甚于彗。
洪武元年正月庚寅,彗星见于昴、毕。三月辛卯,彗星出昴北大陵、天船间,
长八尺余,指文昌,近五车,四月己酉,没于五车北。六年四月,彗星三入紫微
垣。二十四年四月丙子,彗星二,一入紫微垣阊阖门,犯天床;一犯六甲,扫五
帝内座。
永乐五年十一月丙寅,彗星见。
宣德六年四月戊戌,有星孛于东井,长五尺余。七年正月壬戌,彗星出东方,
长丈余,尾扫天津,东南行,十月始灭。是月戊子,又出西方,十有七日而灭。
八年闰八月壬子,彗星出天仓旁,长丈许。己巳,入贯索,扫七公。己卯,复入
天市垣,扫晋星,二十有四日而灭。
正统四年闰二月己丑,彗星见张宿旁,大如弹。丁酉,长五丈余,西行,扫
酒旗,迤北,犯鬼宿。六月戊寅,彗星见毕宿旁,长丈余,指西南,计五十有五
日乃灭。九年七月庚午,彗星见太微东垣,长丈许,累日渐长,至闰七月己卯,
入角没。十四年十二月壬子,彗星见天市垣市楼旁,历尾度,长二尺余,至乙亥
没。
景泰元年正月壬午,彗星出天市垣外,扫天纪星。三年三月甲午朔,有星孛
于毕。七年四月壬戌,彗星东北见于胃,长二尺,指西南。五月癸酉,渐长丈余。
戊子,西北见于柳,长九尺余,扫犯轩辕星。甲午,见于张,长七尺余,扫太微
北,西南行。六月壬寅,入太微垣,长尺余。十二月甲寅,彗星复见于毕,长五
寸,东南行,渐长,至癸亥而没。
天顺元年五月丙戌,彗星见于危,若动摇者,东行一度,芒长五寸,指西南。
六月癸巳朔,见室,长丈余,由尾至东壁,犯天大将军、卷舌第三星,井宿水位
南第二星。十月己亥,彗星见于角,长五寸余,指北,犯角北星及平道东星。五
年六月戊戌,彗见东方,指西南,入井度。七月丙寅始灭。
成化元年二月,彗星见。三月,又见西北,长三丈余,三阅月而没。四年九
月己未,有星见星五度,东北行,越五日,芒长三丈余,尾指西南,变为彗星。
其后晨见东方,昏见室,南犯三公、北斗、瑶光、七公,转入天市垣。出垣渐小,
犯天屏西第一星。十一月庚辰,始灭。七年十二月甲戌,彗星见天田,西指,寻
北行,犯右摄提,扫太微垣上将及幸臣、太子、从官,尾指正西,横扫太微垣郎
位。己卯,光芒长大,东西竟天。北行二十八度余,犯天枪,扫北斗、三公、太
阳,入紫微垣内,正昼犹见。自帝星、北斗、魁、庶子、后宫、勾陈、天枢、三
师、天牢、中台、天皇大帝、上卫、阁道、文昌、上台,无所不犯。乙酉,南行
犯娄、天河、天阴、外屏、天囷。八年正月丙午,行奎宿外屏,渐微,久之始灭。
弘治三年十一月戊戌,彗星见天津南,尾指东北。犯人星,历杵臼。十二月
戊申朔,入营室。庚申,犯天仓。十三年四月甲午,彗星见垒壁阵上,入室壁间,
渐长三尺余。指离宫,扫造父,过太微垣,渐微。入紫微垣,近女史,犯尚书,
六月丁酉没。
正德元年七月己丑,有星见紫微西藩外,如弹丸,色苍白。越数日,有微芒
见参、井间,渐长二尺,如帚,西北至文昌。庚子,彗星见,有光,流东南,长
三尺。越三日,长五尺许,扫下台上星,入太微垣。十五年正月,彗星见。
嘉靖二年六月,有星孛于天市。十年闰六月乙巳,彗星见于东井,长尺余,
扫轩辕第一星。芒渐长,至翼,长七尺余。东北扫天樽,入太微垣,扫郎位,行
角度,东南扫亢北第二星,渐敛,积三十四日而没。十一年八月己卯,彗星见东
井,长尺许。后东北行,历天津,渐至丈余。扫太微垣诸星及角宿、天门,至十
二月甲戌,凡一百十五日而灭。十二年六月辛巳,彗星见于五车,长五尺余,扫
大陵及天大将军。渐长丈余,扫阁道,犯螣蛇,至八月戊戌而灭。十八年四月庚
戌,彗星见,长三尺许,光指东南。扫轩辕北第八星,旬日始灭。三十三年五月
癸亥,彗星见天权旁,犯文昌,行入近浊,积二十七日而没。三十五年正月庚辰,
彗星见进贤旁,长尺许,西南指,渐至三尺余。扫太微垣,次相东北,入紫微垣,
犯天床,四月二日灭。三十六年九月戊辰,彗星见天市垣列肆旁,东北指,至十
月二十三日灭。
隆庆三年十月辛丑朔,彗星见天市垣,东北指,至庚申灭。
万历五年十月戊子,彗星见西南,苍白色,长数丈,气成白虹。由尾、箕越
斗、牛逼女,经月而灭。八年八月庚申,彗星见东南方,每夜渐长,纵横河汉凡
七十日有奇。十年四月丙辰,彗星见西北,形如匹练,尾指五车,历二十余日灭。
十三年九月戊子,彗星出羽林旁,长尺许。每夕东行,渐小,至十月癸酉灭。十
九年三月丙辰,西北有星如彗,长尺余。历胃、室、壁,长二尺。闰三月丙寅朔,
入娄。二十一年七月乙卯,彗星见东井。乙亥,逆行入紫微垣,犯华盖。二十四
年七月丁丑,彗星见西北,如弹丸。入翼,长尺余,西北行。三十五年八月辛酉
朔,彗星见东井,指西南,渐往西北。壬午,自房历心灭。四十六年十月乙丑,
彗星出于氐,长丈余,指东南,渐指西北。扫犯太阳守星,入亢度,西北扫北斗、
璇玑、文昌、五车,逼紫微垣右,至十一月甲辰灭。四十七年正月杪,彗见东南,
长数百尺,光芒下射,末曲而锐,未几见于东北,又未几见于西。
崇祯十二年秋,彗星见参分。十三年十月丙戌,彗星见。
▲天变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壬戌至甲子,天鼓鸣,昼夜不止。二十八年三月戊午,昏
刻天鸣,如风水相搏,至一鼓止。九月戊戌,初鼓,天鸣如泻水,自东北而南,
至二鼓止。宣德元年八月戊辰,昏刻天鸣,如雨阵迭至,自东南而西南,良久乃
息。辛未,东南天鸣,声如万鼓。正统十年三月庚寅,西北天鸣,如鸟群飞。正
德元年二月壬子,夜东北天鸣,如风水相搏者五七次。隆庆二年八月甲辰,绛州
西北天裂,自丑至寅乃合。万历十六年九月乙丑,甘肃石灰沟天鸣,云中如犬状
乱吠,有声。崇祯元年三月辛巳,昧爽,天赤如血,射窗牖皆红。十年九月,每
晨夕天色赤黄。
▲日变月变
洪武二年十二月甲子,日中有黑子。三年九月戊戌,十月丁巳,十一月甲辰,
四年三月戊戌,五月壬子至辛巳,九月戊寅,五年正月庚戌,二月丁未,五月甲
子,七月辛未,六年十一月戊戌朔,七年二月庚戌至甲寅,八年二月辛亥,九月
癸未,十二月癸丑,十四年二月壬午至乙酉,十五年闰二月丙戌,十二月辛巳,
并如之。
正统元年八月癸酉至己卯,月出入时皆有游气,色赤无光。十四年八月辛未,
月昼见,与日争明。十月壬申,日上黑气如烟,寻发红光,散焰如火。
景泰二年四月己卯,月色如赭。七年九月丙子,日色变赤。
天顺二年闰二月己巳,日无光,旋赤如赭。三年八月丁卯,日色如赭。六年
十月丙子,日赤如血。七年四月癸未,如之。乙酉,日色变白。八年二月己亥,
日无光。
成化五年闰二月己卯,日色变白。十一年二月己亥,日色如赭。四月辛卯,
如之。十三年三月壬申,日白无光。十月辛卯,十四年三月庚午,十六年三月丙
戌,并如之。十七年三月丁酉,日赤如赭。十八年四月壬寅,日赤无光。十二月
癸酉,日赤如赭。二十年二月癸酉,如之。
弘治元年十一月己卯,月生芒如齿,长三尺余,色苍白。十八年八月癸酉至
九月甲午,日无光。
嘉靖元年正月丁卯,日惨白,变青,无光。二十八年三月丙申至庚子,日色
惨白。三十四年十二月庚申,晦,日忽暗,有青黑紫日影如盘数十相摩,久之千
百,飞荡满天,向西北而散。
万历二十五年三月癸丑,黑日二三十余,回绕日旁,移时云隐不见。五月辛
卯朔,日光转荡,旋为黑饼。三十年三月甲申,日光照地黄赤。三十五年十一月
丙午,日赤无光,烛地如血。四十二年三月庚辰,日赤黄如赭如血者累日。四十
四年八月戊辰,日中有黑光。四十六年闰六月丙戌至戊子,黑气出入日中摩荡。
天启四年正月癸未,日赤无光,有黑子二三荡于旁,渐至百许,凡四日。二
月壬子,日淡黄无光。癸丑,黑日摩荡日旁。四月癸酉,日中黑气摩荡。十二月
辛巳,午刻,非烟非雾,覆压日上,摩荡如盖如吞,通天皆赤。
崇祯四年正月戊戌,日色如血,照人物皆赤。二月乙巳朔,日赤如血,无光。
十月丙午,月昼见。十一年十一月癸亥,日中有黑子及黑青白气。日入时,日光
摩荡如两日。十二年正月己未朔,日白无光。辛酉,日光摩荡竟日,有气从日中
出,如镜黛喷花。二月庚子,日旁有红白丸,又白芒黑气交掩,日光摩荡。十三
年九月己巳,两日并出,辰刻乃合为一,入时又分为二。十四年正月壬寅,日青
无光。后三年正月癸丑,有星入月。三月壬寅,日色无光者两旬。
▲晕适
洪武六年三月戊辰,日交晕。十年正月己巳,白虹贯日。十二月甲子,白虹
贯月。十二年四月庚申,日交晕。二四年正月壬子,日有珥,白虹贯之。九月甲
辰,白虹贯日。十五年正月丁未,十九年三月己巳,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午,并如
之。二十三年正月壬辰,日晕,白虹贯珥。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日上赤气长五
丈余,须臾又生直气、背气,皆青赤色。又生半晕,两白虹贯珥,已而弥天贯日。
三十年二月辛亥,白虹亘天贯日。
永乐十八年闰正月癸未,日生重半晕,上有青赤背气,左右有珥,白虹贯之,
随生黄气、璚气。
洪熙元年正月乙未,日生两珥,白虹贯之。四月丁未,如之,复生交晕。
宣德元年正月庚戌,日生青赤璚气,随生交晕,色黄赤。二月己卯,日两
珥,又生交晕,左右有珥,上重半晕及背气。昏刻,月生两珥,白虹贯之。二年
十二月甲戌,月生交晕,左右珥,白虹贯之。三年三月庚寅,日生交晕,色黄赤,
两珥及背气、戟气各一,色皆青赤。丁酉,日晕,又交晕及戟气二道。十二月己
卯,日生交晕。五年正月癸亥,日晕,随生交晕。二月甲午,日交晕,随生戟气。
四月庚辰,日生两珥,白虹贯之。六年二月甲寅,日晕,随生交晕及重半晕璚
气。八年九月戊戌,辰刻,日晕,两珥背气,申刻诸气复生。十年十二月辛亥,
日晕,白虹贯两珥,有璚气,随生重半晕及背气。
正统元年二月己酉,白虹贯月。九月丁未,如之。十二月丙戌,月生背气,
左右珥,白虹贯之。三年四月庚辰,日生两珥,白虹贯之,随晕。十二月癸酉,
月生两珥,白虹贯之,随生背气。七年十二月辛丑,月晕,白虹贯之。十一年正
月乙未,日生背气,白虹弥天。十四年八月戊申,日晕,旁有戟气,随生左右珥
及戴气,东北虹霓如杵。
景泰元年二月壬午,酉刻,日上黑气四道,约长三丈,离地丈许,两头锐而
贯日,其状如鱼。十二月甲午,日交晕,上下背气各一道,两旁戟气各一道。二
年正月癸卯,日生左右珥,白虹贯之,随生背气。二月丙戌,日交晕。三年正月
丙辰,日生左右珥及背气、白虹。五年十一月壬戌,月晕,左右珥及背气,又生
白虹,贯右珥。七年六月丁丑,日晕,随生重半晕及左右珥。
天顺元年二月庚戌,辰刻,日交晕,左右珥,旋生抱气及左右戟气,白虹贯
日。未刻,诸气复生。辛亥,日交晕,左右珥及戟气,白虹贯日,弥天者竟日。
二年二月乙卯,日交晕,上有背气,白虹贯日。七年正月戊戌,月生连环晕。
成化二年四月壬寅,日交晕,右有珥。十一年六月己酉,日重晕,左右珥及
背气。十二年正月甲子,日交晕。二十年二月己未,日生白虹,东北亘天。二十
一年十月癸巳,巳刻,日晕,左右珥。未刻,复生,又生抱气背气。二十三年十
二月癸巳,日晕,左右珥,又生背气及半晕。
弘治二年正月甲戌,午刻,日晕,白虹弥天。丙戌,日交晕,左右珥,白虹
弥天。二月壬寅,日生左右珥及背气,又生交晕、半晕及抱、格二气。十一月戊
辰,月晕连环,贯左右珥。四年二月庚戌,午刻,日交晕,左右珥,下生戟气,
白虹弥天。六年十一月乙巳,月晕,左右珥,连环贯之。十八年二月己巳,月晕,
左右珥,白虹弥天。
正德元年正月乙酉,日晕,上有背气,左右有珥,白虹弥天。十二月辛酉,
月晕,白虹弥天,甲子,如之。
嘉靖元年四月癸未,月生连环晕。二年正月己酉,月晕,连环左右珥。七年
正月乙亥,日重晕,两珥及戟气,白虹弥天。十三年二月壬辰,白虹亘天,日晕,
左右珥及戟气。十八年十二月壬午,立春,日晕右珥,白虹亘天。二十一年十一
月甲子,月晕连环。四十一年十一月辛丑,日晕,左右珥,上抱下戟,白虹弥天。
隆庆五年三月辛巳,日晕,有珥,白虹亘天。
万历三十五年正月庚午,日晕,黑气蔽天。四十八年二月癸丑,日连环晕,
下有背气,左右戟气,白虹弥天。
天启元年二月甲午,日交晕,左右有珥,白虹弥天。三年十月辛巳,日生重
半晕,左右珥。
崇祯八年二月丙午,白虹贯日。
▲星变
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辛巳,垒壁阵疏拆复聚。二十九年八月戊子,钦天监言,
井宿东北第二星,近岁渐暗小,促聚不端列。三十一年五月癸亥,垒壁阵疏者就
聚。正统元年九月丁巳,狼星动摇。十四年十月辛亥,如之。成化六年丁巳,荧
惑无光。十三年九月乙丑朔,岁星光芒炫耀而有玉色。正德元年八月,大角及心
中星动摇,北斗中璇、玑、权三星不明。万历四十四年,权星暗小,辅星沉没。
四十六年九月,太白光芒四映如月影。天启五年七月壬申,荧惑色赤,体大,有
芒。崇祯九年十二月,荧惑如炬,在太微垣东南。十二年十月甲午,填星昏晕。
十三年六月,泰阶拆。九月,五车中三柱隐。十月,参足突出玉井。后四年二月,
荧惑怒角。三月壬辰,钦天监正戈承科奏,帝星下移。已,又轩辕星绝续不常,
太小失次。文昌星拆,天津拆,瑶光拆,芒角黑青。
▲星流星陨
灵台候簿飞流之记,无夜无有,其小而寻常者无关休咎,择其异常者书之。
洪武三年十月庚辰,有赤星如桃,起天桴至垒壁阵,抵羽林军,爆散有声。
五小星随之,至士司空旁,发光烛天,忽大如碗,曳赤尾至天仓没,须臾东南有
声。二十一年八月乙巳,赤星如杯,自北斗杓东南行三丈余,分为二,又五丈余,
分为三,经昴宿复为二,经天廪合为一,没于天苑。
永乐元年闰十一月丁卯,有星色苍,大如斗,光烛地,出中天云中。西南行,
隆隆有声,入云中。二年五月丙午,有赤星大如斗,光烛地,出中天,西北行入
云中。十六年,有星大如斗,色青赤,光烛地,自柳东行至近浊。二十二年五月
己亥,有星如盏,色青白,光烛地,起东南云中。西北行,入云中,有声如炮。
七月庚寅,有星如碗,色赤有光,自奎入参炸散,众星摇动。
宣德元年十二月己巳,有星大如碗,光赤,出卷舌,东行过东井坠地,有声
如雷。
正统元年八月乙酉,昏刻至晓,大小流星百余。四年八月癸卯,大小流星数
百。十四年十月癸丑,有星大如杯,赤光烛地,自三师西北抵少弼,尾迹化苍白
气,长五尺余,曲曲西行。十二月戊申,有星大如杯,色青白,有声,光烛地。
自太乙旁东南行丈余,发光大如斗,至天市西垣没,四小星随之。
景泰二年六月丙申,太小流星八十余。八月壬午,有赤星二,一如桃,一如
斗,光烛地。一出紫微西藩北行,至阴德,三小星随之;一出天津,东南行至河
南,十余小星随之。尾迹炸散,声如雷。
天顺三年四月癸丑,有星大如碗,赤光烛地,自左旗东南行抵女宿,尾迹炸
散。八年二月壬子,有星如碗,光烛地,自天市至天津,尾化苍白气,如蛇形,
长丈余,良久散。
成化十二年十一月乙丑,延绥波罗堡有星二,形如辘轴,一坠樊家沟,一坠
本堡,红光烛天。二十年五月丙申,有大星坠番禺县东南,声如雷,散为小星十
余。既而天地皆晦,良久乃复。二十一年正月甲申朔,申刻,有火光自中天少西
下坠,化白气,复曲折上腾有声。逾时,西方有赤星大如碗,自中天西行近浊,
尾迹化白气,曲曲如蛇行良久,正西轰轰如雷震。
弘治元年八月戊申,巳刻,南方流星如盏,自南行丈余,大如碗,西南至近
浊,尾化白云,屈曲蛇行而散。四年十月丁巳,有星赤,光如电,自西南往东北,
声如鼓。陨光山县,化为石如斗。光州商城亦见大星飞空,如光山所见。十一月
甲戌,星陨真定西北,红光烛天。西南天鸣如鼓,又若奔车。七年五月,宣府、
山西、河南有星昼陨。八年四月辛未,有星如轮,流至西北,陨于铅山县,其声
如雷。九年闰三月戊午,平凉东南有流星如月,红光烛地,至西北止,既而天鼓
鸣。十年正月壬子,有星大如斗,色黄白,光长三十余丈,一小星随之,陨于宁
夏西北隅。天鸣如雷者数声。九月乙巳,有星如斗,光掩月,流自西北,陨于永
平,有声。十一年正月癸亥,有流星陨于肃州,大如房,响如雷,良久灭。十月
壬申,晓,东方赤星如碗,行丈余,光烛地,东南行,小星数十随之。十四年闰
七月辛巳,山东有星大如车轮,赤光烛天,自东南往西北,陨于寿光。天鼓鸣。
十六年正月己酉,南京有星昼流。
正德元年十二月庚午,有星如碗,陨宁夏中卫,空中有红光大二亩。二年八
月己亥,宁夏有大星,自正南流西南而坠,后有赤光一道,阔三尺,长五丈。五
年四月丁亥,雷州有大星如月,自东南流西北,分为二,尾如彗,随没,声如雷。
六年八月癸卯,有流星如箕,尾长四五丈,红光烛天。自西北转东南,三首一尾,
坠四川崇庆卫。色化为白,复起绿焰,高二丈余,声如雷震。十五年正月丁未,
酉刻,有星陨于山西龙舟谷巡检司厅事,四月丙戌,陕西巩昌府有星如日,色赤,
自东方流西南而陨。天鼓鸣。
嘉靖十二年九月丙子,流星如盏,光照地,自中台东北行近浊,尾迹化为白
气。四更至五更,四方大小流星,纵横交行,不计其数,至明乃息。十四年九月
戊子,开封白昼天鼓鸣。有星如碗,东南流,众小星从之如珠。十九年五月辛丑,
星陨枣强,为石四。
万历三年五月癸亥,昼,景州天鼓鸣。陨星二,化为黑石。四年十一月甲午,
有四星陨费县,火光照地。质明,落赤点于城西北,色如朱砂,长二里,阔一二
尺。是月,临漳有星长尺许,白昼北飞。十三年七月辛巳,有星如碗,陨于沈丘
莲花集。天鼓鸣。十五年六月丙寅,平阳昼陨星。丁卯,辰刻,有星如斗,陨于
平阴,震响如雷。十七年正月庚申,有星陨西宁卫,大如月。天鼓鸣。二十年二
月丙辰,有三星陨闽县东南。二十二年正月戊戌,保定青山口有大飞星,余光若
彗,长二十余丈。二十七年三月庚子,盖州卫天鼓鸣,连陨大星三。三十年九月
己未朔,有大星见东南,赤如血,大如碗,忽化为五,中星更明,久之会为一,
大如簏。辛巳,有大小星数百交错行。十月壬辰,五更,流星起中天,光散七道,
有声如雷。三十三年九月戊子,有星如碗,坠于南京龙江后营,光如火,至地游
走如萤,移时灭。明日,复有星如月,从西北流至阅兵台,分为三,坠地有声。
十一月,有星陨南京教场,入地无迹。三十五年十一月癸巳,有星陨于泾阳、淳
化诸县,大如车轮,赤色,尾长丈余,声如轰雷。三十八年二月癸酉,有星大如
斗,坠阳曲西北,碎星不绝。天鼓齐鸣。四十一年正月庚子,真定天鼓鸣。流星
昼陨有光。四十三年三月戊申,昼,星坠清丰东流邨,声如雷。四十六年十月,
辛酉,有星如斗,陨于南京安德门外,声如霹雳,化为石,重二十一斤。
天启三年九月甲寅,固原州星陨如雨。
崇祯十五年夏,星流如织。后二年三月己丑朔,有星陨于御河。
▲云气
洪武四年四月辛丑,五色云见。戊申、乙酉,十一月壬戌,五年正月庚午、
丙子,六月辛巳,七月己酉、壬子,八月己亥,六年六月丁丑,七月癸卯,七年
四月丙午,五月丙戌、癸巳、甲午,六月乙未、乙卯,七月己卯,八月辛酉,八
年正月壬申,四月丁未,五月庚午、癸未,六月壬辰、己亥,十月庚戌,九年八
月癸巳,十四年九月甲申,十五年正月甲申,五月庚申,九月乙卯、丙寅,十一
月辛酉,十八年四月癸巳、乙未,五月辛未、甲申,六月癸丑,十九年九月壬午,
二十年十一月丁亥,五月乙酉,二十七年六月乙卯,并如之。
永乐元年六月甲寅,日下五色云见。八月壬申,日珥随五色云见。八年二月
庚戌,车驾次永安甸,日下五色云见。十一年六月戊申朔,武当山顶五色云见。
十七年九月丙辰、十二月癸未,庆云见。二十二年十一月丙戌,月下五色云见。
洪熙元年二月癸酉、庚辰,三月乙未,俱五色云见。
宣德元年八月庚辰,白云起东南,状如群羊惊走。十一月丙辰,北方有苍白
云,东西竟天。二年十一月乙未,日下五色云见。四年六月戊子,夜五色云见。
六年二月壬子,昏,西方有苍白云,南北竟天。十年三月丁亥,月生五色云。
正统二年七月庚子,月生五色云。十月己丑,日生五色云。十二月癸亥,如
之。三年七月己亥,夜,中天有苍白云,南北竟天,贯南北斗。八年十一月戊辰,
夜,东南方有苍白云,东西亘天。九年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云。十年九月丁酉,
日生五色云。十一月甲午,月生五色云。十四年十月庚申,昼生苍白云,复化为
三,东西南北竟天。
景泰元年六月乙酉,赤云四道,两头锐如耕垅状,徐徐东北行而散。八月甲
戌,黑云如山,化作龙虎麋鹿状。九月丙寅,有苍白云气,南北亘天。二年六月
戊寅,日上五色云。九月辛酉,夜苍白云三,东西竟天。三年正月癸亥,东南有
黑云,如人戴笠而揖。四年十一月丁卯,月生五色云。天顺二年十月壬申,四年
十月戊午,亦如之。
成化二年三月辛未,白云起南方,东西竟天。十一年正月丙寅,月生五色云。
十八年十月庚午,五色云见于泰陵。二十一年闰四月壬辰,开、濮二州,清丰,
金乡,未、申时黑云起西北,化为五色,须臾晦如夜。
弘治二年正月辛巳,日生五色云。十四年三月己酉朔,嘉靖十七年九月戊子,
并如之。十八年二月庚子朔,当午,日下有五色云见,长径二寸余,形如龙凤。
万历五年六月庚辰,祥云绕月。
天启四年六月癸巳,午刻,南方五色云见。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帮张无忌翻译小昭写的情书,得到辛苦费银两12.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一(水)(上)

史志五行,始自《汉书》,详录五行传说及其占应。后代作史者因之。粤稽
《洪范》,首叙五行,以其为天地万物之所莫能外。而合诸人道,则有五事,稽
诸天道,则有庶徵。天人相感,以类而应者,固不得谓理之所无。而传说则条分
缕析,以某异为某事之应,更旁引曲证,以伸其说。故虽父子师弟,不能无所抵
牾,则果有当于叙畴之意欤。夫苟知天人之应捷于影响,庶几一言一动皆有所警
惕。以此垂戒,意非不善。然天道远,人道迩,逐事而比之,必有验有不验。至
有不验,则见以为无徵而怠焉。前贤之论此悉矣。孔子作《春秋》,纪异而说不
书。彼刘、董诸儒之学,颇近于术数禨祥,本无足述。班氏创立此志,不得不
详其学之本原。而历代之史,往往取前人数见之说,备列简端。揆之义法,未知
所处。故考次洪武以来,略依旧史五行之例,著其祥异,而事应暨旧说之前见者,
并削而不载云。
《洪范》曰“水曰润下”。水不润下,则失其性矣。前史多以恒寒、恒阴、
雪霜、冰雹、雷震、鱼孽、蝗蝻、豕祸、龙蛇之孽、马异、人疴、疾疫、鼓妖、
陨石、水潦、水变、黑眚黑祥皆属之水,今从之。
▲恒寒
景泰四年冬十一月戊辰至明年孟春,山东、河南、浙江、直隶、淮、徐大雪
数尺,淮东之海冰四十余里,人畜冻死万计。五年正月,江南诸府大雪连四旬,
苏、常冻饿死者无算。是春,罗山大寒,竹树鱼蚌皆死。衡州雨雪连绵,伤人甚
多,牛畜冻死三万六千蹄。成化十三年四月壬戌,开原大雨雪,畜多冻死。十六
年七八月,越巂雨雪交作,寒气若冬。弘治六年十一月,郧阳大雪,至十二月壬
戌夜,雷电大作,明日复震,后五日雪止,平地三尺余,人畜多冻死。正德元年
四月,云南武定陨霜杀麦,寒如冬。万历五年六月,苏、松连雨,寒如冬,伤稼。
四十六年四月辛亥,陕西大雨雪,驘橐驼冻死二千蹄。
▲恒阴
洪武十八年二月,久阴。正统五年七月戊午、己未及癸亥,晓刻阴沉,四方
浓雾不辨人。八年,邳、海二州阴雾弥月,夏麦多损。景泰六年正月癸酉,阴雾
四塞,既而成霜附木,凡五日。八年正月甲子,阴晦大雾,咫尺不辨人物。成化
四年三月,昏雾蔽天,不见星日者累昼夜。九年三月甲午,四月丁卯,山东黑暗
如夜。二十年五月丙申,番禺天晦,良久乃复。二十三年十二月辛卯,大雾不辨
人。弘治十五年十一月,景东昼晦者七日。十六年四月辛亥,甘肃昏雾障天,咫
尺不辨人物。十八年秋,广昌大雨雾凡两月,民病且死者相继。正德十年四月,
巨野阴雾六日,杀谷。十四年三月戊午,阴晦。嘉靖元年正月丁卯,日午,昏雾
四塞。三年,江北昏雾,其气如药。天启六年六月丙戌,雾重如雨。闰六月己未,
如之。
▲雨雪陨霜
洪武十四年五月丁未,建德雪。六月己卯,杭州晴日飞雪。二十六年四月丙
申,榆社陨霜损麦。景泰四年,凤阳八卫二三月雨雪不止,伤麦。天顺四年三月
乙酉,大雪,越月乃止。成化二年四月乙巳,宣府陨霜杀青苗。十九年三月辛酉,
陕西陨霜。弘治六年十月,南京雨雪连旬。八年四月庚申,榆社、陵川、襄垣、
长子、沁源陨霜杀麦豆桑。辛酉,庆阳诸府县卫所三十五,陨霜杀麦豆禾苗。九
年四月辛巳,榆次陨霜杀禾。是月,武乡亦陨霜。十七年二月壬寅,郧阳、均州
雨雪雹,雪片大者六寸。六月癸亥,雨雪。正德八年四月乙巳,文登、莱阳陨霜
杀稼。丙辰,杀谷。十三年三月壬戌,辽东陨霜,禾苗皆死。嘉靖二年三月甲子,
郯城陨霜杀麦。辛未,杀禾。二十二年四月己亥,固原陨霜杀麦。隆庆六年三月
丁亥,南宫陨霜杀麦。万历二十四年四月己亥,林县雪。二十六年十一月辛亥,
彰德陨霜,不杀草。三十八年四月壬寅,贵州暴雪,形如土砖,民居片瓦无存者。
四十四年正月,雨红黄黑三色雪,屋上多巨人迹。崇祯六年正月辛亥,大雪,深
二丈余。十一年五月戊寅,喜峰口雪三尺。十三年四月,会宁陨霜杀稼。十六年
四月,鄢陵陨霜杀麦。
▲冰雹
洪武二年六月庚寅,庆阳大雨雹,伤禾苗。三年五月丙辰,蔚州大雨雹,伤
田苗。五年五月癸丑夜,中都皇城万岁山雨冰雹,大如弹丸。七年八月甲午,平
凉,延安绥德、米脂雨雹。九月甲子,巩昌雨雹。八年四月,临洮、平凉、河州
雹伤麦。十四年七月己酉,临洮大雨雹,伤稼。十八年二月,雨雹。
永乐七年秋,保定、浙东雨雹。十二年四月,河南一州八县雨雹,杀麦。
正统三年,西、延、平、庆、临、巩六府及秦、河、岷、金四州,自夏逮秋,
大雨雹。四年五月壬戌,京师大雨雹。五年四月丁酉,平凉诸府大雨雹,伤人畜
田禾。六月壬申至丙子,山西行都司及蔚州连日雨雹,其深尺余,伤稼。八月庚
辰,保定大雨雹,深尺余,伤稼。
景泰五年六月庚寅,易州大方等社雨雹甚大,伤稼百二十五里,人马多击死。
六年闰六月乙巳,束鹿雨雹如鸡子,击死鸟雀狐兔无算。
天顺元年六月己亥,雨雹大如鸡卵,至地经时不化,奉天门东吻牌摧毁。八
年五月丁巳,雨雹。
成化元年四月庚寅,雨雹大如卵,损禾稼。五月辛酉,又大雨雹。五年闰二
月癸未,琼山雨雹大如斗。八年七月丙午,陇州雨雹大如鹅卵,或如鸡子,中有
如牛者五,长七八寸,厚三四寸,六日乃消。九年五月丁巳,雨雹如拳。十三年
春,湖广大雨冰雹,牛死无算。十九年六月乙亥,潞州雨雹,大者如碗。二十年
二月丙子,清远雨雹,大如拳。丙戌,大雷电,复雨雹。二十一年三月己丑夜,
番禺、南海风雷大作,飞雹交下,坏民居万余,死者千余人。二十二年三月甲寅,
南阳雨雹,大如鹅卵。
弘治元年三月壬申夜,融县雨雹,坏城楼垣及军民屋舍,死者四人。二年三
月戊寅,宾州雨雹如鸡子,击杀牧竖三人,坏庐舍禾稼。庚辰,贵州安庄卫大雷,
雨雪雹,坏麦苗。四月辛卯,洮州卫雨冰雹,水涌三丈。四年三月癸卯,裕、汝
二州雨雹,大者如墙杵,积厚二三尺,坏屋宇禾稼。四月己酉,洮州卫雨雹及冰
块。水高三四丈,漫城郭,漂房舍,田苗人畜多淹死。五年四月乙丑,莒、沂二
州,安丘、郯城二县,雨雹大如酒杯,伤人畜禾稼。六年八月己巳,长子雨雹,
大者如拳,伤禾稼,人有击死者。辛未,雨雹,大如弹丸,平地壅积。八年二月
壬申,永嘉暴风雨,雨雹,大如鸡卵,小如弹丸,积地尺余,白雾四起,毁屋杀
黍,禽鸟多死。三月己亥,桐城雨雹,深五尺,杀二麦。己酉,淮、凤州县暴风
雨雹,杀麦。四月乙亥,常州、泗、邳雨雹,深五寸,杀麦及菜。丙子,沂州雨
雹,大者如盘,小者如碗,人畜多击死。六月乙卯,雨雹。七月乙酉,洮州卫雨
冰雹,杀禾。暴水至,人畜多溺死者。丙戌,甘肃西宁大雨雹,杀禾及畜。九年
五月丙辰,雨雹。十年二月己卯,江西新城雨冰雹,民有冻死者。三月丁卯,北
通州雨冰,深一尺。十三年八月戊子,雨雹。丙午,又雨雹。九月壬戌,又雨雹。
十四年四月丁酉,徐州、清河、桃源、宿迁雨冰雹,平地五寸,夏麦尽烂。五月
乙亥,登、莱二府雨雹杀禾。七月辛卯,雨雹。
正德元年六月戊辰,宣府马营堡大雨雹,深二尺,禾稼尽伤。三年四月辛未,
泾州雨雹,大如鸡卵,坏庐舍菽麦。四年五月甲午,费县大雨雹,深一尺,坏麦
谷。八年十月戊戌,平阳、太原、沁、汾诸属邑,大雨雹,平地水深丈余,冲毁
人畜庐舍。十一年六月甲戌,宣府大雨雹,禾稼尽死。九月丙申,贵州大雨雹。
十二年五月己亥,安肃大雨雹,平地水深三尺,伤禾,民有击死者。十三年四月
壬午,衡州疾风迅雷,雨雹,大如鹅子,棱利如刀,碎屋,断树木如剪。
嘉靖元年四月甲申,云南左卫各属雨雹,大如鸡子,禾苗房屋被伤者无算。
五月己未,蓬溪雨雹,大如鹅子,伤亦如之。二年五月丁丑,大同前卫雨雹。四
年四月丁未,大同卫雨雹。五月戊子,固安雨雹。五年五月甲辰,满城雨雹。六
月丁巳,大同县雨冰雹,俱大如鸡子。丁卯,万全都司及宣府皆雨雹,大者如瓯,
深尺余。七月癸未,南丰雨雹,大如碗,形如人面。遂昌雨雹,顷刻二尺,大杀
麻豆。六年六月癸丑,镇番卫大雨雹,杀伤三十余人。十四年三月辛巳,汉中雨
雹陨霜杀麦。四月庚子,开封、彰德雨雹杀麦。十八年五月壬辰,庆都、安肃、
河间雨冰雹,大如拳,平地五寸,人有死伤者。二十八年三月庚寅,临清大冰雹,
损房舍禾苗。六月丁卯,延川雨雹如斗,坏庐舍,伤人畜。三十四年五月庚子,
凤阳大冰雹,坏民田舍。三十六年三月癸未,沂州雨雹,大如盂,小如鸡卵,平
地尺余,径八十里,人畜伤损无算。四十三年闰二月甲申,雨雹。四月庚寅,又
雨雹。
隆庆元年七月辛巳,紫荆关雨雹,杀稼七十里。三年三月辛未,平溪卫雨雹。
平地水涌三尺,漂没庐舍。四月己丑,郧阳县雨雹。平地水深二尺。五月癸丑,
延绥口北马营堡雨雹,杀稼七十里。四年四月辛酉,宣府、大同雨雹,厚三尺余,
大如卵,禾苗尽伤。五年四月戊午,大雨雹。六年八月乙丑,祁、定二州大雨雹,
伤损禾菽,击毙三人。
万历元年五月辛巳,雨雹。四年四月丙午,博兴大雨雹,如拳如卵,明日又
如之,击死男妇五十余人,牛马无算,禾麦毁尽。兖州相继损禾。五月乙巳,定
襄雨雹,大者如卵,禾苗尽损。九年八月庚子,辽东等卫雨雹,如鸡卵,禾尽伤。
十一年闰二月丁卯,泰州、宝应雨雹如鸡子,杀飞鸟无算。五月庚子,大雨雹。
十三年五月乙酉,宛平大雨雹,伤人畜千计。十五年五月癸巳,喜峰口大雨雹,
如枣栗,积尺余,田禾瓜果尽伤。十九年四月壬子,雨雹。二十一年二月庚寅,
贵阳府大雨雹。十月丙戌,武进、江阴大冰雹,伤五谷。二十三年五月乙酉,临
邑雨雹,尽作男女鸟兽形。二十五年八月壬戌,风雹。二十八年六月,山东大风
雹,击死人畜,伤禾苗。河南亦雨冰雹,伤禾麦。三十年四月己未,大雨雹。三
十一年五月戊寅,凤阳皇陵雨雹。七月丁丑,大雨雹。三十四年七月丙戌,又大
雨雹。平地水深三尺。三十六年五月戊子,雨雹。四十一年七月丁卯,宣府大雨
雹,杀禾稼。四十六年三月庚辰,长泰、同安大雨雹,如斗如拳,击伤城郭庐舍,
压死者二百二十余人。十月壬午,云南雨雹。
天启二年四月壬辰,大雨雹。
崇祯三年九月辛丑,大雨雹。四年五月,襄垣雨雹,大如伏牛盈丈,小如拳,
毙人畜甚众。六月丙申,大雨雹。七年四月壬戌,常州、镇江雨雹,伤麦。八年
七月己酉,临县大冰雹三日,积二尺余,大如鹅卵,伤稼。十年四月乙亥,大雨
雹。闰四月癸丑,武乡、沁源大雨雹,最大者如象,次如牛。十一年六月甲寅,
宣府乾石河山场雨雹,击杀马驘四十八匹。九月,顺天雨雹。十二年八月,
白水、同官、雒南、陇西诸邑,千里雨雹,半日乃止,损伤田禾。十六年六月丁
丑,乾州雨雹,大如牛,小如斗,毁伤墙屋,击毙人畜。
▲雷震
洪武六年十一月戊申,雷电交作。十三年五月甲午,雷震谨身殿。六月丙寅,
雷震奉天门。十月甲戌,雷电。十二月己巳,广州大风雨雷电。十八年二月甲午,
雷电雨雪。二十一年五月辛丑,雷震玄武门兽吻。六月癸卯,暴风,雷震洪武门
兽吻。
宣德九年六月甲子,雷震大祀坛外西门兽吻。
正统八年五月戊寅,雷震奉天殿鸱吻。七月辛未,雷震南京西角门楼兽吻。
是日,大同巡警军至沙沟,风雷骤至,裂肤断指者二百余人。九年正月辛亥朔,
雷电大雨。闰七月壬寅,雷震奉先殿鸱吻。十一年十二月壬寅,大雨雷电,翼日
乃止。十四年六月丙辰,南京风雨雷电,谨身殿灾。
景泰三年六月庚寅,雷击宫庭中门,伤人。
天顺二年六月己卯,雷震大祀殿鸱吻。四年六月癸丑,雷毁蓟州仓廒四。
成化三年六月戊申,雷震南京午门正楼。五年二月乙卯,又震山川坛具服殿
之兽吻。八年四月辛未,始雷。十二年十一月癸亥,南京大雷雨。十三年二月甲
戌,安庆大雪,既而雷电交作。十一月辛未冬至,杭州大雷雨。戊寅,荆门州大
雷电雨雪。十七年七月己亥,雷震郊坛承天门脊兽。十一月丁酉,江南大雷雨雪。
弘治元年五月丙子,辰刻,南京震雷坏洪武门兽吻。巳刻,坏孝陵御道树。
六月己酉,又坏鹰扬卫仓楼,聚宝门旗杆。二年四月庚子,又毁神乐观祖师殿。
三年七月壬子,又坏午门西城墙。六年闰五月丁未,蓟州大风雷,拔木偃禾,牛
马有震死者。十二月壬戌,南京雷雨,拔孝陵树。七年六月癸酉,如之。七月丙
辰,福州雷毁城楼。八年十二月丙子,长沙大雷电雨雪。丁丑,南昌、彭水俱大
雷电,雨雪雹,大木折。十年四月,雷震宣府西横岭之南山,倾三十余丈。七月
乙卯,雷击吉王府端礼门兽吻。十二年四月丙午,雷震楚府承运殿。十四年闰七
月庚辰,福州大风雷,击坏教场旗杆、城楼、大树。
正德元年五月壬辰,雷震青州衣甲库兽吻,有火起库中。六月辛酉,雷击西
中门柱脊,暴风折郊坛松柏,大祀殿及斋宫兽瓦多堕落者。丙子,南京暴风雨,
雷震孝陵白土冈树。十二月己巳朔,南通州雷再震。四年十二月壬寅,杭州大雨
雷电,越二日复作。五年六月丙申,雷震万全卫柴沟堡,毙墩军四人。七年五月
戊辰,雷震余干万春寨旗杆,状如刀劈。闰五月丁亥,雷震成都卫门及教场旗杆。
十年闰四月甲申,蓟州赚狗崖、东墩及新开岭关雷火,震伤三十余人。十二年八
月癸亥,南京祭历代帝王,雷雨大作,震死斋房吏。十二月庚辰,瑞州大雷电。
十六年八月,雷击奉天门。
嘉靖二年五月丁丑,雷击观象台。四年七月己丑,雷击南京长安左门兽吻。
五年四月戊寅,雷击阜城门城楼南角兽吻及北九铺旗杆。十年六月丁巳,雷击德
胜门,破民屋柱,毙者四人。癸亥,雷击午门角楼及西华门城楼柱。十五年六月
甲申,雷击南京西上门兽吻,震死男妇十余人。十六年五月戊戌,雷震谨身殿鸱
吻。二十八年六月丁酉朔,雷震奉先殿左吻及东室门槅。三十三年四月乙亥,始
雷。三十八年六月丙寅,雷击奉先殿门外南西二墙。
隆庆元年八月,大暑雷震。次日,大寒,如严冬。是夕,雷震达旦。四年六
月辛酉,雷击圜丘广利门鸱吻。
万历三年六月己卯,雷击建极殿鸱吻。壬辰,雷击端门鸱尾。六年七月壬子,
雷击南京承天门左檐。十三年七月戊子,雷震郊坛广利门,震伤榜题“利”字及
斋宫北门兽吻。十六年八月壬午,雷震南京旧西安门钟鼓楼兽头。十九年五月甲
戌,太平路、喜峰路并雷击,墩台折,伤官军。二十一年四月戊戌,雷震孝陵大
木。二十二年六月己酉,雷雨,西华门灾。七月壬辰,雷击祈谷坛东天门左吻。
二十四年二月己酉夜,酃县大雷雨,火光遍十余里。二十五年七月庚寅朔,雷毁
黄花镇台垣及火器。三十二年五月癸酉,雷毁长陵楼,又毁蓟镇松棚路墩台。三
十三年五月庚子,大雷电,击毁南郊望灯高杆。三十七年八月甲寅,雷劈西城上
旗杆。
泰昌元年十月己未,雷毁淮安城楼。
崇祯六年十二月丁亥,大风雪,雷电。九年正月甲戌,雷毁孝陵树。十年四
月乙亥,蓟州雷火焚东山二十余里。十二年七月,雷击破密云城铺楼,所贮炮木
皆碎。十月乙未立冬,雷电大作。十四年四月癸丑,雷火起蓟州西北,焚及赵家
谷,延二十余里。六月丙午,雷震宣府西门城楼。十五年四月癸卯,雷震南京孝
陵树,火从树出。十六年五月癸巳朔,雷震通夕不止。次日,见太庙神主横倒,
诸铜器为火所铄,熔而成灰。六月丙戌,雷震奉先殿鸱吻,槅扇皆裂,铜镮尽毁。
▲鱼孽
嘉靖四十一年二月乙亥,德州九龙庙雨鱼,大者数寸。崇祯十年三月,钱塘
江木鏚化为鱼,有首尾未变者。
▲蝗蝻
洪武五年六月,济南属县及青、莱二府蝗。七月,徐州、大同蝗。六年七月,
北平、河南、山西、山东蝗。七年二月,平阳、太原、汾州、历城、汲县蝗。六
月,怀庆、真定、保定、河间、顺德、山东、山西蝗。八年夏,北平、真定、大
名、彰德诸府属县蝗。建文四年夏,京师飞蝗蔽天,旬余不息。永乐元年夏,山
东、山西、河南蝗。三年五月,延安、济南蝗。十四年七月,畿内、河南、山东
蝗。宣德四年六月,顺天州县蝗。九年七月,两畿、山西、山东、河南蝗蝻覆地
尺许,伤稼。十年四月,两京、山东、河南蝗蝻伤稼。正统二年四月,北畿、山
东、河南蝗。五年夏,顺天、河间、真定、顺德、广平、应天、凤阳、淮安、开
封、彰德、兖州蝗。六年夏,顺天、保定、真定、河间、顺德、广平、大名、淮
安、凤阳蝗。秋,彰德、卫辉、开封、南阳、怀庆、太原、济南、东昌、青、莱、
兖、登诸府及辽东广宁前、中屯二卫蝗。七年五月,顺天、广平、大名、河间、
凤阳、开封、怀庆、河南蝗。八年夏,两畿蝗。十二年夏,保定、淮安、济南、
开封、河南、彰德蝗。秋,永平、凤阳蝗。十三年七月,飞蝗蔽天。十四年夏,
顺天、永平、济南、青州蝗。景泰五年六月,宁国、安庆、池州蝗。七年五月,
畿内蝗蝻延蔓。六月,淮安、扬州、凤阳大旱蝗。九月,应天及太平七府蝗。天
顺元年七月,济南、杭州、嘉兴蝗。二年四月,济南、兖州、青州蝗。成化三年
七月,开封、彰德、卫辉蝗。九年六月,河间蝗。七月,真定蝗。八月,山东旱
蝗。十九年五月,河南蝗。二十二年三月,平阳蝗。四月,河南蝗。七月,顺天
蝗。弘治三年,北畿蝗。四年夏,淮安、扬州蝗。六年六月,飞蝗自东南向西北,
日为掩者三日。七年三月,两畿蝗。嘉靖三年六月,顺天、保定、河间、徐州蝗。
隆庆三闰六月,山东旱蝗。万历十五年七月,江北蝗。十九年夏,顺德、广平、
大名蝗。三十七年九月,北畿、徐州、山东蝗。四十三年七月,山东旱蝗。四十
四年四月,复蝗。七月,常州、镇江、淮安、扬州、河南蝗。九月,江宁、广德
蝗蝻大起,禾黍竹树俱尽。四十五年,北畿旱蝗。四十六年,畿南四府又蝗。四
十七年八月,济南、东昌、登州蝗。天启元年七月,顺天蝗。五年六月,济南飞
蝗蔽天,田禾俱尽。六年十月,开封旱蝗。崇祯八年七月,河南蝗。十年六月,
山东、河南蝗。十一年六月,两京、山东、河南大旱蝗。十三年五月,两京、山
东、河南、山西、陕西大旱蝗。十四年六月,两京、山东、河南、浙江大旱蝗。
▲豕祸
嘉靖七年,杭州民家有豕,肉膜间生字。万历二十三年春,三河民家生八豕,
一类人形,手足俱备,额上一目。三十八年四月,燕河路营生豕,一身二头,六
蹄二尾。六月,大同后卫生豕,两头四眼四耳。四十七年六月,黄县生豕,双头
四耳,一身八足。七月,宁远生豕,身白无毛,长鼻象嘴。天启三年七月,辰州
玩平溪生豕,猪身人足,一目。四年三月,神木生豕,额多一鼻逆生,目深藏皮
肉,合则不见。四月,榆林生豕,一首二身,二尾八足。六月,霍州生豕,二身
二眼,象鼻,四耳四乳。崇祯元年三月,石泉生豕类象,鼻下一目甚大,身无毛,
皮肉皆白。六年二月,建昌生豕,二身一首,八蹄二尾。十五年七月,聊城生豕,
一首二尾七蹄。
▲龙蛇之孽
成化五年六月,河决杏花营,有卵浮于河,大如人首,下锐上圆,质青白,
盖龙卵也。弘治九年六月庚辰,宣府镇南口墩骤雨火发,龙起刀鞘内。十八年五
月辛卯,日午,旋风大起,云翳三殿,若有人骑龙入云者。正德七年六月丁卯夜,
招远有赤龙悬空,光如火,盘旋而上,天鼓随鸣。十二年六月癸亥,山阳见黑龙,
一龙吸水,声闻数里,摄舟及舟女至空而坠。十三年五月癸丑,常熟俞野村迅雷
震电,有白龙一、黑龙二乘云并下,口中吐火,目睛若炬,撤去民居三百余家,
吸二十余舟于空中。舟人坠地,多怖死者。是夜红雨如注,五日乃息。十四年四
月,鄱阳湖蛟龙斗。嘉靖四十年五月癸酉,青浦佘山九蛟并起,涌水成河。万历
十四年七月戊申,舒城大雷雨,起蛟百五十八,迹如斧劈,山崩田陷,民溺死无
算。是岁,建昌民樵于山,逢巨蛇,一角,六足如鸡距,不噬不惊,或言此肥
<虫遗>也。十八年七月,猗氏大水,二龙斗于村,得遗卵,寻失。十九年六月己未,
公安大水,有巨蛇如牛,首赤身黑,修二丈余,所至堤溃。三十一年五月戊戌,
历城大雨,二龙斗水中,山石皆飞,平地水高十丈。四十五年八月,安丘青河村
青白二龙斗。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请陈园园签名,被吴三桂发现,损失银两24.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一(水)(下)

▲马异
永乐十八年九月,诸城进龙马。民有牝马牧于海滨,一日云雾晦冥,有物蜿
蜒与马接。产驹,具龙文,其色青苍,谓之龙马云。宣德七年五月,忻州民武焕
家马生一驹,鹿耳牛尾,玉面琼蹄,肉文被体如鳞。七月,沧州畜官马,一产二
驹,州以为祥,献于朝。宣宗曰:“物理之常,何足异也。”
成化十七年六月,兴济马生二驹。弘治元年二月,景宁屏风山有异物成群,
大如羊,状如白马,数以万计。首尾相衔,迤逦腾空而去。嘉靖四十二年四月,
海盐有海马万数,岸行二十余里。其一最巨,高如楼。
▲人疴
前史多志一产三男事,然近岁多有,不可胜详也,其稍异者志之。洪武二十
四年八月,河南龙门妇司牡丹死三年,借袁马头之尸复生。宣德元年十一月,行
在锦衣卫校尉綦荣妻皮氏一产四子。天顺四年四月,扬州民妇一产五男。成化十
三年二月,南京鹰扬卫军陈僧儿妻朱氏一产三男、一女。十七年六月,宿州民张
珍妻王氏脐下右侧裂,生一子。二十年十二月,徐州妇人肋下生瘤,久之渐大,
儿从瘤出。二十一年,嘉善民邹亮妻初乳生三子,再乳生四子,三乳生六子。弘
治十一年六月,腾骧左卫百户黄盛妻宜氏一产三男一女。十六年五月,应山民张
本华妻崔氏生须长三寸。是时,郑阳商妇生须三缭,约百余茎。嘉靖二年六月,
曲靖卫舍人胡晟妻生一男,两头四手三足。四年,横泾农孔方协下产肉块,剖视
之,一儿宛然。五年,江南民妇生妖,六目四面,有角,手足各一节,独爪,鬼
声。十一年,当涂民妇一产三男一女。十二年,贵州安卫军李华妻生男,两头四
手四足。二十七年七月,大同右卫参将马继舍人马录女,年十七化为男子。隆庆
二年十二月,静乐男子李良雨化为妇人。五年二月,唐山民妇生儿从左胁出。万
历十年,淅川人化为狼。十八年,南宿州民妇一产七子,肤发红白黑青各色。三
十七年六月,繁峙民李宜妻牛氏一产二女,头面相连,手足各分。四十六年,广
宁卫民妇产一猴,二角四齿。是时,大同民妇一产四男。崇祯八年夏,镇江民妇
产一子,顶载两首,臀赘一首,与母俱毙。十五年十一月,曹县民妇产儿,两头,
顶上有眼,手过膝。
▲疾疫
永乐六年正月,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
万八千四百余人。八年,登州宁海诸州县自正月至六月,疫死者六千余人。邵武
比岁大疫,至是年冬,死绝者万二千户。九年七月,河南、陕西疫。十一年六月,
湖州三县疫。七月,宁波五县疫。正统九年冬,绍兴、宁波、台州瘟疫大作,及
明年,死者三万余人。景泰四年冬,建昌、武昌、汉阳疫。六年四月,西安、平
凉疫。七年五月,桂林疫死者二万余人。天顺五年四月,陕西疫。成化十一年八
月,福建大疫,延及江西,死者无算。正德元年六月,湖广平溪、清凉、镇远、
偏桥四卫大疫,死者甚众。靖州诸处自七月至十二月大疫,建宁、邵武自八月始
亦大疫。十二年十月,泉州大疫。嘉靖元年二月,陕西大疫。二年七月,南京大
疫,军民死者甚众。四年九月,山东疫死者四千一百二十八人。三十三年四月,
都城内外大疫。四十四年正月,京师饥且疫。万历十年四月,京师疫。十五年五
月,又疫。十六年五月,山东、陕西、山西、浙江俱大旱疫。崇祯十六年,京师
大疫,自二月至九月止。明年春,北畿、山东疫。
▲鼓妖
洪武五年八月己酉,徐沟西北空中有声如雷。十一年,瑞昌有大声如钟,自
天而下,无形。天顺六年九月乙巳夜,天无云,西北方有声如雷。七年二月晦夜,
空中有声。大学士李贤奏,无形有声谓之鼓妖,上不恤民则有此异。成化十三年
正月甲子,代州无云而雷。十四年八月戊戌,早朝,东班官若闻有甲兵声者,辟
易不成列,久之始定。弘治六年六月丁卯,石州吴城驿无云而震者再。十七年六
月甲申,江西庐山鸣如雷。嘉靖二十九年二月甲子,隆庆州张山营堡山鸣。万历
十二年十二月己未,萧县山鸣如惊涛澎湃,竟夜不止。二十八年八月戊戌,西北
方有声如雷。天启七年八月丁巳,庄烈即位,朝时,空中有声如天鼓,发于殿西。
崇祯十二年十二月乙未,萧县山鸣。是月,西山大鸣如雷,如风涛。十三年二月
壬子,浙江省城门夜鸣。十六年冬,建极殿鸱吻中有声似鹁鸠,曰“苦苦”,其
声渐大,复作犬吠声,三日夜不止。明年三月辛丑,孝陵夜有哭声,亦鼓妖也。
▲陨石
成化六年六月壬申,阳信雷声如啸,陨石一,碎为三,外黑内青。十四年六
月辛亥,临晋天鸣,陨石县东南三十里,入地三尺,大如升,色黑。二十三年五
月壬寅,束鹿空中响如雷,青气坠地。掘之得黑石二,一如碗,一如鸡卵。弘治
三年三月,庆阳雨石无数,大小不一,大者如鹅卵,小者如芡实。四年十月丁巳,
光山有红光如电,自西南往东北,声如鼓,久之入地,化为石,大如斗。十年二
月丙申,修武黑气入地,化为石,状如羊首。十二年五月戊寅,朔州有声,如迅
雷,白气腾上,陨大石三。正德元年八月壬戌,夜有火光落即墨,化为绿石,圆
高尺余。九年五月己卯,滨州有声陨石。十三年正月己未,邻水陨石一。嘉靖十
二年五月丁未,祁县有声如鼓,火流坠地为石。四十二年三月癸卯,怀庆陨石。
隆庆二年三月己未,保定新城陨黑石二。万历三年五月癸亥,有二流星昼陨景州
城北,化为黑石。十七年九月戊午,万载黑烟腾起,陨石演武厅畔。十九年四月
辛酉,遵化陨石二。四十四年正月丁丑,易州及紫荆关有光化石崩裂。崇祯九年
九月丁未,太康陨石。
▲水潦
洪武元年六月戊辰,江西永新州大风雨,蛟出,江水入城,高八尺,人多溺
死。事闻,使赈之。三年六月,溧水县江溢,漂民居。四年七月,南宁府江溢,
坏城垣。衢州府龙游县大雨,水漂民庐,男女溺死。五年八月,嵊县、义乌、余
杭山谷水涌,人民溺死者众。六年二月,崇明县为潮所没。七月,嘉定府龙游县
洋、雅二江涨,翼日南溪县江涨,俱漂公廨民居。七年八月,高密县胶河溢,伤
禾。八年七月,淮安、北平、河南、山东大水。十二月,直隶苏州、湖州、嘉兴、
松江、常州、太平、宁国,浙江杭州俱水。九年,江南、湖北大水。七月,湖广、
山东大水。十年六月,永平滦、漆二水没民庐舍。七月,北平八府大水,坏城垣。
十一年七月,苏、松、扬、台四府海溢,人多溺死。十月丙辰,河决兰阳。十二
年五月,青田山水没县治。十三年十一月,崇明潮决沙岸,人畜多溺死。十四年
八月庚辰,河决原武。十五年二月壬子,河南河决。三月庚午,河决朝邑。七月,
河溢荥泽、阳武。是岁,北平大水。十七年八月丙寅,河决开封,横流数十里。
是岁,河南、北平俱水。十八年八月,河南又水。是年,江浦、大名水。二十三
年正月庚寅,河决归德。七月癸巳,河决开封,漂没民居。又海门县风潮坏官民
庐舍,漂溺者众。是岁,襄阳、沔阳、安阳水。二十四年十月,北平、河间二府
水。二十五年正月,河决阳武,开封州县十一俱水。二十六年十一月,青、兖、
济宁三府水。二十七年三月,宁阳汶河决。二十八年八月,德州大水,坏城垣。
三十年八月丁亥,河决开封,三面皆水,犯仓库。
永乐元年五月,章丘漯河决岸、伤稼。南海、番禺潮溢。八月,安丘县红河
决。二年六月,苏、松、嘉、湖四府俱水。七月,湖广、江西水。九月,河决开
封,坏城。三年三月,温县水决堤四十余丈。济、涝二水溢。八月,杭州属县多
水,淹男妇四百余人。七年五月,安陆州江溢,决渲马滩圩岸千六百余丈。六月,
寿州水决城。是岁,泰兴江岸沦于江者三千九百余丈。浑河决固安。八年五月,
平度州濰水及浮糠河决,浸百十三所。七月,平阳县潮溢,漂庐舍。八月庚申,
河溢开封。十二月戊戌,河决汴梁,坏城。九年正月,高邮甓社等九湖及天长诸
水暴涨。六月,扬州属州县五江潮涨四日,漂人畜甚众。七月,海宁潮溢,漂溺
甚众。八月,漳、卫二水决堤淹田。九月,雷州飓风暴雨,淹遂溪、海康,坏田
禾八百余顷,溺死千六百余人。是岁,湖广、河南水。十年七月,庐沟水涨,坏
桥及堤岸,溺死人畜。保定县决河岸五十四处。十一月,吴桥、东光、兴济、交
河、天津决堤伤稼。十二月,安州水决直亭等河口八十九处。十二年十月,临晋
涑河逆流,决姚暹渠堰,流入硝池,淹没民田,将及盐池。崇明潮暴至,漂庐舍
五千八百余家。十三年六月,北畿、河南、山东水溢,坏庐舍,没田禾,临清尤
甚。滏、漳二水漂磁州民舍。十四年夏,南昌诸府江涨,坏民庐舍。七月,开封
州县十四河决堤岸。永平滦、漆二河溢,坏民田禾。福宁、延平、邵武、广信、
饶州、衢州、金华七府,俱溪水暴涨,坏城垣房舍,溺死人畜甚众。辽东辽河、
代子河水溢,浸没城垣屯堡。十八年夏秋,仁和、海宁潮涌,堤沦入海者千五百
余丈。二十年五月,广东诸府潮溢,漂庐舍,坏仓粮,溺死三百六十余人。夏秋,
湖广沔阳江涨,河南北及凤阳河溢。二十一年五月,峨眉溪水涨,溺死百三十人。
八月,琼州府潮溢,漂溺甚众。二十二年七月,黄岩潮溢,溺死八百人。九月庚
辰,河溢开封。
洪熙元年六月,骤雨,白河溢,冲决河西务、白浮、宋家等口堤岸。临漳漳、
滏二河决堤岸二十四。真定滹沱河大溢,没三州五县田。七月,容城白沟河涨,
伤禾稼。浑河决庐沟桥东狼窝口,顺天、河间、保定、滦州俱水。
宣德元年六七月,江水大涨,襄阳、谷城、均州、郧县,缘江民居漂没者半。
黄、汝二水溢,淹开封十州县及南阳汝州、河南嵩县。三年五月,邵阳、武冈、
湘乡暴风雨七昼夜,山水骤长,平地高六尺。永宁卫大水,坏城四百丈。六月,
浑河水溢,决庐沟河堤百余丈。七月,北畿七府俱水。五年七月,南阳山水泛涨,
冲决堤岸,漂流人畜庐舍。六年六月,浑河溢,决徐家等口,顺天、保定、真定、
河间州县二十九俱水。河决开封,没八县。七年六月,太原河、汾并溢,伤稼。
八年六月,江西濒江八府江涨,漂没民田,溺死男妇无算。九年正月,沁乡沁水
涨,决马曲湾,经获嘉、新乡,平地成河。五月,宁海县潮决,徙地百七十余顷。
六月,浑河决东岸,自狼河口至小屯厂,顺天、顺德、河间俱水。七月,辽东大
水。
正统元年闰六月,顺天、真定、保定、济南、开封、彰德六府俱大水。二年,
凤阳、淮安、扬州诸府,徐、和、滁诸州,河南开封,四五月河、淮泛涨,漂居
民禾稼。九月,河决阳武、原武、荥泽。湖广沿江六县大水决江堤。三年,阳武
河决,武陟沁决,广平、顺德漳决,通州白河溢。四年五月,京师大水,坏官舍
民居三千三百九十区。顺天、真定、保定三府州县及开封、卫辉、彰德三府俱大
水。七月,滹沱、沁、漳三水俱决,坏饶阳、献县、卫辉、彰德堤岸。八月,白
沟、浑河二水溢,决保定安州堤。苏、常、镇三府俱决,款饶阳、献县、卫辉、
彰德堤岸。九月,滹沱复决深州,淹百余里。五年五月至七月,江西江溢,河南
河溢。八月,潮决萧山海塘。六年五月,泗州水溢丈余,漂庐舍。七月,白河决
武清、淳阝县堤二十二处。八月,宁夏久雨,水泛,坏屯堡墩台甚众。八年六月,
浑河决固安。八月,台州、松门、海门海潮泛溢,坏城郭、官亭、民舍、军器。
九年七月,扬子江沙洲潮水溢涨,高丈五六尺,溺男女千余人。闰七月,北畿七
府及应天、济南、岳州、嘉兴、湖州、台州俱大水。河南山水灌卫河,没卫辉、
开封、怀庆、彰德民舍,坏卫所城。十年三月,洪洞汾水堤决,移置普润驿以远
其害。夏,福建大水,坏延平府卫城,没三县田禾民舍,人畜漂流无算。河南州
县多大水。七月,延安卫大水,坏护城河堤。九月,广东卫所多大水。十月,河
决山东金龙口阳谷堤。十一年六月,浑河溢固安。两畿、浙江、河南俱连月大雨
水。是岁,太原、兖州、武昌亦俱大水。十二年春,赣州、临江大水。五月,吉
安江涨淹田。十三年六月,大名河决,淹三百余里,坏庐舍二万区,死者千余人。
河南、济南、青、兖、东昌亦俱河决。七月,宁夏大水。河决汉、唐二坝。河南
八树口决,漫曹、濮二州,抵东昌,坏沙湾等堤。十四年四月,吉安、南昌临江
俱水,坏坛庙廨舍。
景泰元年七月,应天大水,没民庐。三年六月,河决沙湾白马头七十余丈。
八月,徐州、济宁间,平地水高一丈,民居尽圮。南畿、河南、山东、陕西、吉
安、袁州俱大水。四年春夏,河连决沙湾。五年六月,扬州潮决高邮、宝应堤岸。
七月,苏、松、淮、扬、庐、凤六府大水。八月,东、兖、济三府大水,河涨淹
田。六年六月,开封、保定俱大水。闰六月,顺天大水,滦河泛溢,坏城垣民舍,
河间、永平水患尤甚。武昌诸府江溢伤稼。七年六月,河决开封,河南、彰德田
庐淹没。是岁,畿内、山东俱水。
天顺元年夏,淮安、徐州、怀庆、卫辉俱大水,河决。三年六月,谷城、景
陵襄水涌泛伤稼。四年夏,湖北江涨,淹没麦禾。北畿及开封、汝宁大水。七月,
淮水决,没军民田庐。五年七月,河决开封土城,筑砖城御之。越三日,砖城亦
溃,水深丈余。周王后宫及官民乘筏以避,城中死者无算。襄城水决城门,溺死
甚众。崇明、嘉定、昆山、上海海潮冲决,溺死万二千五百余人。浙江亦大水。
六年七月,淮安大水,潮溢,溺死盐丁千三百余人。七年七月,密云山水骤涨,
军器、文卷、房屋俱没。
成化三年六月,江夏水决江口堤岸,迄汉阳,长八百五十丈有奇。五年,湖
广大水。山西汾水伤稼。六年六月,北畿大水。七年闰九月,山东及浙江杭、嘉、
湖、绍四府俱海溢,淹田宅人畜无算。九年六月,畿南五府及怀庆俱大水。八月,
山东大水。十一年五月,湖广水。十二年八月,浙江风潮大水。淮、凤、扬、徐
亦俱大水。十三年二月甲戌,安庆大雪。次日大雨,江水暴涨。闰二月,河南大
水。九月,淮水溢,坏淮安州县官舍民屋,淹没人畜甚众。十四年四月,襄阳江
溢,坏城郭。五月,陕州大水,人多淹死。七月,北畿、山东水。九月,河决开
封护城堤五十丈。十八年七月,昌平大水,决居庸关水门四十九,城垣、铺楼、
墩台一百二。八月,卫、漳、滹沱并溢,自清平抵天津。
弘治二年五月,河决开封黄沙冈抵红船湾,凡六处,入沁河。所经州县多灾,
省城尤甚。七月,顺、永、河、保四府州县大水。八月,卢沟河堤坏。四年八月,
苏、松、浙江水。五年夏秋,南畿、浙江、山东水。七年七月,苏、常、镇三府
潮溢,平地水五尺,沿江者一丈,民多溺死。九年六月,山阴、萧山山崩水涌,
溺死三百余人。十四年五月,贵池水涨,蛟出,淹死二百六十余人,旁邑十二皆
大水。七月,廉州及灵山海涨,淹死百五十余人。闰七月,琼山飓风潮溢,平地
水高七尺。八月,安、宁、池、太四府大水,蛟出,漂流房屋。十五年七月,南
京江水泛溢,湖水入城五尺余。十七年六月,庐山平地水丈余,溺死星子、德安
民,及漂没庐舍甚众。
正德元年六月,陕西徽州河溢,漂没居民孳畜。二年六月,固原河涨,平地
水高四尺,人畜溺死。三年九月,延绥、庆阳大水。五年九月,安、宁、太三府
大水,溺死二万三千余人。十一月,苏、松、常三府水。六年六月,汜水暴涨,
溺死百七十六人,毁城垣百七十余堵。十二年,顺天、河间、保定、真定大水。
凤阳、淮安、苏、松、常、镇、嘉、湖诸府皆大水。荆、襄江水大涨。十五年五
月,江西大水。十六年七月,辽阳汤跕堡大水决城。
嘉靖元年七月,南京暴风雨,江水涌溢,郊社、陵寝、宫阙、城垣吻脊栏楯
皆坏。拔树万余株,江船漂没甚众。庐、凤、淮、扬四府同日大风雨雹,河水泛
涨,溺死人畜无算。二年七月,扬、徐复大水。夏、秋间,山东州县俱大水。八
月,苏、松、常、镇四府大水,开封亦如之。五年六月,陕西五郎坝大水三丈余,
冲决官舍。徐、沛河溢,坏丰县城。六年秋,湖广水。十六年秋,两畿、山东、
河南、陕西、浙江各被水灾,湖广尤甚。二十六年七月丙辰,曹县河决,城池漂
没,溺死者甚众。二十七年正月,氵幵阳大水没城。
隆庆元年夏,京师大水。六月,新河鲇鱼口沉运船数百艘。是岁,襄阳、郧
阳水。二年七月,台州飓风,海潮大涨,挟天台山诸水入城,三日溺死三万余人,
没田十五万亩,坏庐舍五万区。三年闰六月,真定、保定、淮安、济南、浙江、
江南俱大水。七月壬午,河决沛县,自考城、虞城、曹、单、丰、沛至徐州,坏
田庐无算。九月,淮水溢,自清河至通济闸及淮安城西,淤三十里,决二坝入海。
莒、沂、郯城之水又溢出邳州,溺人民甚众。四年七月,沙、薛、汶、泗诸水骤
溢,决仲家浅等漕堤。八月,陕西大水,河决邳州。五年四月,又决邳州,自曲
头集至王家口新堤多坏。是岁,山东、河南大水。
万历元年七月,荆州、承天大水。二年六月,福建永定大水,溺七百余人。
是岁,海盐海大溢,死者数千人。八月庚午,淮安、扬州、徐州河溢伤稼。三年
四月,淮、徐大水。五月,淮水大决。六月,杭、嘉、宁、绍四府海涌数丈,没
战船、庐舍、人畜不计其数。八月,淮、扬、凤、徐四府州大水,河决高邮、砀
山及邵家口、曹家庄。九月,苏、松、常、镇四府俱水。四年正月,高邮清水堤
决。九月,河决丰、沛、曹、单。十一月,淮、黄交溢。五年闰八月,徐州河淤,
淮河南徙,决高邮、宝应诸湖堤。六年六月,清河水溢。七年五月,苏、松、凤
阳、徐州大水。八月,又水。是岁,浙江大水。九年五月,从化、增城、龙门溪
壑泛涨,田禾尽没,淹死男妇无算。七月,福安洪水逾城,漂没庐舍殆尽。八月,
泰兴、海门、如皋大水,塘圩坡埂尽决,溺死者甚众。十年正月,淮、扬海涨,
浸丰利等盐场三十,淹死二千六百余人。七月,苏、松六州县潮溢,坏田禾十万
顷,溺死者二万人。十一年四月,承天江水暴涨,漂没民庐人畜无算。金州河溢
没城。十四年夏,江南、浙江、江西、湖广、广东、福建、云南、辽东大水。十
五年五月,浙江大水。七月,开封及陕州、灵宝河决。是岁,杭、嘉、湖、应天、
太平五府江湖泛溢,平地水深丈余。七月终,飓风大作,环数百里,一望成湖。
十六年八月,河决东光魏家口。十七年六月,浙江海沸,杭、嘉、宁、绍、台属
县廨宇多圮,碎官民船及战舸,压溺者三百余人。十九年六月,苏、松大水,溺
人数万。七月,宁、绍、苏、松、常五府滨海潮溢,伤稼淹人。九月,泗州大水,
州治浸三尺。淮水高于城,祖陵被浸。十月,扬州湖淮涨溢,决邵伯堤五十余丈,
高邮南北闸俱冲。二十年夏秋,真、顺、广、大四府水。二十一年五月,邳州、
高邮、宝应大水决湖堤。二十二年七月,凤阳、庐州大水。二十三年四月,泗水
浸祖陵。二十四年秋,杭、嘉、湖三府大水。二十九年八月,沔阳大水入城。三
十年六月,京师大水。三十一年五月,成安、永年、肥乡、安州、深泽,漳、滏、
沙、燕河并溢,决堤横流。祁州、静海圮城垣、庐舍殆尽。六月,泰安大水,淹
八百余人。八月,泉州诸府海水暴涨,溺死万余人。三十二年六月,昌平大水,
坏各陵桥道。七月,永平、真、保三府俱水,淹男妇无算。八月,河决苏家庄,
淹丰、沛,黄水逆流灌济宁、鱼台、单县。三十五年六月,黄州蛟起,武昌、承
天、郧阳、岳州、常德大水,漂没庐舍。徽州、宁国、太平、严州四府山水大涌,
漂人口甚众。闰六月,京师大水,长安街水深五尺。三十七年九月,福建、江西
大水。四十一年六月,通惠河决。七月,京师大水。南畿、江西、河南俱大水。
八月,山东、广西、湖广俱大水。九月,辽东大水。四十二年,浙江、江西、两
广俱水。四十四年七月,江西、广东水。四十六年八月,潮州六县海飓大作,溺
万二千三百余人,坏民居三万间。
天启三年,睢宁河决。六年秋,河决匙头湾,倒入骆马湖,自新安镇抵邳、
宿,民居尽没。是岁,顺天、永平二府大水,边垣多圮。
崇祯元年七月壬午,杭、嘉、绍三府海啸,坏民居数万间,溺数万人,海宁、
萧山尤甚。三年,山东大水。四年六月,又大水。五年六月壬申,河决孟津口,
横浸数百里。七年五月,邛、眉诸州县大水,坏城垣、田舍、人畜无算。十年八
月,叙州大水,民登州堂及高阜者得免,余尽没。十三年五月,浙江大水。十四
年七月,福州风潮泛溢,漂溺甚众。十五年六月,汴水决。九月壬午,河决开封
朱家寨。癸未,城圮,溺死士民数十万。
▲水变
洪武五年,河南黄河竭,行人可涉。天顺二年十二月癸未,武强苦井变为甘。
弘治十四年八月丙辰,融县河水红浊如黄河。十月丙辰,马湖底涡江水白可鉴,
翌日浊如泔浆,凝两岸沙石上者如土粉,十七日乃澄。丁巳,叙州东南二河白如
雪、浓如浆者三日。十五年九月丙戌,濮州井溢,沙土随水而出。正德十年七月,
文安水忽僵立,是日大寒,结为冰柱,高围俱五丈,中空旁穴。数日而贼至,民
避穴中,生全者甚众。隆庆六年五月,南畿龙目井化为酒。万历二十二年四月,
南京正阳门水赤三日。二十五年八月甲申,蒲州池塘无风涌波,溢三四尺。临淄
濠水忽涨,南北相向而斗。又夏庄大湾潮忽起,聚散不恒,聚则丈余,开则见底。
乐安小清河逆流。临清砖板二闸,无风大浪。三十年闰二月戊午,河州莲花寨黄
河涸。四十六年四月,宣武、正阳门外水赤三里,如血,一月乃止。四十七年四
月,宣武门响闸至东御河,水复赤。崇祯十年,宁远卫井鸣沸,三日乃止。河南
汝水变色,深黑而味恶,饮者多病。十三年,华阴渭水赤。十四年,山西潞水北
流七昼夜,势如潮涌。十五年,达州井鸣,濠水变血。十六年,松江自五月至七
月不雨,河水尽涸,而泖水忽增数尺。
▲黑眚黑祥
洪武十年正月丁酉,金华、处州雨水如墨汁。十四年正月,黑气亘天。十一
月壬午,黑气亘天者再。二十一年二月乙卯,黑气亘天。宣德元年二月戊子,北
方黑气东西亘天。八月辛巳,乐安城中有黑气如死灰。正统元年九月辛亥,未刻,
黑气亘天,自西南属东北。二年八月甲申,北方黑气东西亘天。十四年十一月己
丑,晡时,西方有黑气从地而生。景泰元年二月壬寅,黑气南北亘天。十月辛未,
西南黑气如烟火,南北亘天。二年四月庚辰,有黑气如烟,摩地而上。天顺五年
七月己亥朔,东方有黑气,须臾蔽天。成化七年四月丙辰,雨黑沙如漆。八年三
月庚子,黑气起西北,临清、德州昼晦。十二年七月庚戌,京师黑眚见。民间男
女露宿,有物金睛修尾,状如犬狸,负黑气入牖,直抵密室,至则人昏迷。遍城
惊扰,操刃张灯,鸣金鼓逐之,不可得。帝常朝,奉天门侍卫见之而哗。帝欲起,
怀恩持帝衣,顷之乃定。弘治五年二月己巳,北方黑气东西亘天。六年八月壬申,
南京有黑气,东西百余丈。十四年四月辛未,应州黑风大作。十六年二月庚子,
宜良黑气迷空,咫尺莫辨人形。正德七年六月壬戌,黑眚见顺德、河间及涿,大
者如犬,小者如猫,夜出伤人,有至死者。寻见于京师,形赤黑,风行有声,居
民夜持刁斗相警达旦,逾月乃息。后又见于封丘。十二年闰十二月丁丑夜,瑞州
有红气变白,形如曲尺,中外二黑气,相斗者久之。八年十月癸巳,杭州雨黑水。
三十七年三月,衡州黑眚见。隆庆二年四月,天雨黑豆。六年四月,杭州黑雾,
有物蜿蜒如车轮,目光如电,冰雹随之。万历二十四年十二月辛卯,同安生黑毛。
二十五年二月癸亥,湖州黑雨杂以黄沙。崇祯十年,山东雨黑水,新乡亦如之。
十一年,京师有黑眚,状如狸,入民家为祟,半岁乃止。十三年正月丁卯,黑气
弥空者三日。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替小昭千里送信给张无忌,途中被赵敏拦截,损失银两19.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二(火 木)

《洪范》曰:“火曰炎上。”火不炎上,则失其性矣。前史多以恒燠、草异、
火、木、羽虫之孽、羊祸、火灾、火异、赤眚赤祥皆属之火,今从之。
▲恒燠
洪熙元年正月癸未,以京师一冬不雪,诏谕修省。正统九年冬,畿内外无雪。
十二年冬,陕西无雪。景泰六年冬,无雪。天顺元年冬,宫中祈雪。是年,直隶、
山西、河南、山东皆无雪。二年冬,命百官祈雪。六年冬,直隶、山东、河南皆
无雪。成化元年冬,无雪。五年冬,燠如夏。六年二月壬申,以自冬徂春,雨雪
不降,敕谕群臣亲诣山川坛请祷。十年二月,南京、山东奏,冬春恒燠,无冰雪。
十一年冬,以无雪祈祷。十五年冬,直隶、山东、河南、山西无雪。十九年冬,
京师、直隶无雪。弘治九年冬,无雪。十五年冬,无雪。十八年冬,温如春,无
雪。正德元年冬,无雪。永嘉自冬至春,麦穗桃李实。三年冬,无雪。六年至九
年,连岁无雪。十一年冬,无雪。嘉靖十四年,冬深无雪,遣官遍祭诸神。十九
年冬,无雪。二十年十二月癸卯,祷雪于神祇坛。二十四年十二月甲午,命诸臣
分告宫庙祈雪。三十二年冬,无雪。三十三年十二月壬申,以灾异屡见,即祷雪
日为始,百官青衣办事。三十六年冬,无雪。三十九年冬,无雪。明年,又无雪。
帝将躬祷,会大风,命亟祷雪兼禳风变。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冬,祈雪无虚岁。
隆庆元年冬,无雪。四年冬,无雪。万历四年十二月己丑,命礼部祈雪。十六年、
十七年、二十九年、三十七年、四十七年,亦如之。崇祯五年十二月癸酉,命顺
天府祈雪。六年、七年冬,无雪。
▲草异
永乐十六年正月乙丑,同州、澄城、觔阳、朝邑雨谷及荞麦。正统八年
十一月,殿上生荆棘,高二尺。十四年,广州狱竹床逾年忽青生叶。成化六年二
月戊寅,湖广应山雨粟。弘治八年二月,枯竹开花,实如麦米。苦荬开莲花。六
月甲子,黟县雨豆,味不可食。九年,黄州民家瓜大如斗,瓤皆赤血。万历四十
三年四月戊寅,石首雨豆,大小不一,色杂红黑。崇祯四年、五年,河南草生人
马形,如被甲持矛驰驱战斗者然。十三年,徐州田中白豆,多作人面,眉目宛然。
▲羽虫之孽
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壬午,岳州民家有鸭,含絮裹火,飞上屋,入竹椽茅茨中。
火四起,延烧数百家。四十三年四月壬午,双鹤衔火,飞集掖县海神庙殿。明日,
庙火。崇祯六年,汝宁有鸟,鸠身猴足。凤阳恶鸟数万,兔头、鸡身、鼠足,供
馔甚肥,犯其骨立死。
▲羊祸
万历三十八年四月,崞县民家羊产羔,一首、二眼、四耳、二尾、八足。三
十九年四月,降夷部产羊羔,人面羊身。
▲火灾
洪武元年七月丁酉,京师火,延烧永济仓。三年二月己巳,大河卫火,燔及
广积库。七月乙未,宝源局火。甲子,凤台门军营火,延烧武德卫军器局。四年
十一月癸亥,京师大军仓灾。五年二月癸未,临濠府火。壬辰至甲午,京师火,
毁龙骧等六卫军民庐舍。七月丁卯,永清卫军器库火。十二月丙戌,京师定远等
卫火,焚及军器局兵仗。十七年十二月己未,潮州火,官廨民居及仓廪、兵仗、
图籍焚荡无遗。二十一年二月戊辰,历代帝王庙火,上元县治亦灾。甲戌,天界、
能仁二寺灾。二十九年二月辛丑,通州火,燔屋千九百余。三十年四月甲午,广
南卫火,延烧城楼及卫治仓库。
建文二年八月癸巳,承天门灾。
永乐四年十二月辛亥,瓯宁王邸第火,王薨。十三年正月壬子,北京午门灾。
十九年四月庚子,奉天、谨身、华盖三殿灾。二十年闰十二月戊寅,乾清宫灾。
宣德三年三月己亥,东岳泰山庙火。六年八月,武昌火,延烧楚王宫,谱系
敕符俱烬。甲辰,天津右卫北城外火,飞焰入城,烧仓廒。九年二月庚午,京城
东南楼火。
正统二年二月,西镇吴山庙火。三年八月辛酉,顺天贡院火,席舍多焚,改
期再试。十二月乙亥,韩府承运殿灾。四年三月戊午,代府寝殿火。七年正月,
广昌木厂火,焚松木八千八百余株。戊午,南京内府火,燔廊房六十余间,图籍、
器用、守卫衣甲皆空。三月辛未,赵城娲皇寝庙火。十年正月庚寅,忠义前后二
卫灾。是时太仓屡火,遣官祷祭火龙及太岁以禳之。五月甲申,忠义后卫仓复火。
癸巳,通州右卫仓火。十一月丁酉,御花房火。十一年秋,武昌火。死者数百人。
十二月乙未,周府灾。十二年六月,南京山川坛灾。十三年二月癸酉,忠义前卫
仓火。十四年六月丙辰夜,南京谨身、奉天、华盖三殿灾。
景泰二年六月丙子,青州废齐府火。三年八月戊寅,秦府火。五年春,南京
火,延烧数千家。七年九月壬申,宁府火,延烧八百余家。
天顺元年七月丙寅夜,承天门灾。二年五月戊子,器皿厂火。三年九月庚寅,
肃州城中火,延烧五千四百余家,死者六十余人。四年八月己巳,光禄寺大烹内
门火。是岁,楚府频火,宫殿家庙悉毁。五年三月丁卯,南京朝天宫灾。六年六
月癸未,楚府火。七年正月丁酉,南京西安门木厂火,延烧皇墙。二月戊辰,会
试天下举人,火作于贡院,御史焦显扃其门,烧杀举子九十余人。
成化二年九月癸未,南京御用监火。六年十一月己亥,江浦火,延烧二百六
十余家。九年七月庚戌,东直门灾。十一年四月壬辰夜,乾清宫门灾。十三年十
一月壬辰,太仓米麦,岁久蒸浥,自焚百余石。十八年八月丙午,合州火,延烧
千五百余家。乙卯,楚府火凡三发。十一月戊午,南京国子监火。十二月乙卯,
器皿厂火。壬辰,宁河王府火。先有妖夜见,或为神,或为王侯,时举火作欲焚
状,是夜燔府第无遗,冠服器用皆烬。二十年正月戊戌,钦天监火。二十二年六
月,临海县灾,延烧千七百余家。
弘治元年三月庚寅,南京内花园火。十一月丁丑夜,南京甲字库灾。二年四
月乙未,南京神乐观火。四年二月戊午,礼部官舍火。六年四月甲寅,刑部官舍
火。辛酉夜,南京旧内灾。八年三月戊子,镇东等堡跃火星如斗,毁公馆仓廒,
人马多毙。十一年,自春徂夏,贵州大火。毁官民房舍千八百余所,死伤者六千
余人。十月甲戌夜,清宁宫灾。十二年六月甲辰夜,阙里圣庙灾。十二月,建阳
县书坊火,古今书板皆烬。十三年二月乙酉,礼部官舍火。七月甲寅,南城县空
中有火,乍分乍合,流光下坠十余丈,隐隐有声,毁军民庐舍。庚申,永宁卫雁
尾山至居庸关之石纵山,东西四十余里,南北七十余里,延烧七昼夜。闰七月辛
巳,福州城楼毁。八月己未,沈府火。十一月庚辰,宁河府火。十六年三月庚午,
辽东铁岭卫坠火如斗。丙子,火起,烧房屋二千五百余间,死者百余人。四月戊
午,宽河卫仓灾,毁米豆四万余石。九月戊寅,广宁卫城火,燔三百余家。十七
年四月丁巳,淮安火焚五百余家。五月癸巳,正阳门内西廊火,燔武功坊。
正德元年二月庚寅,郧阳火,毁谯楼官舍,延百余家。是岁,宁夏左屯卫红
气亘天,既而火作,城楼台堡俱烬。六月庚寅,大同平虏城灾,燔藁百万余。十
一月己亥,临海县治火,延烧数千家。七年三月己未,峄县有火如斗,自空而陨,
大风随之,毁官民房千余间。火逸城外,延及丘木。庚申,成山卫秦皇庙火,屋
宇悉毁,像设如故。是月,文登大桑树火,树燔而枝叶无损。五月癸酉至闰五月
丙子,辽东懿路城火三作,焚官民庐舍之半。九月壬午,玉山火,燔学舍及民居
三百余家。八年六月辛酉,丰城县西南连陨火星,如盆如斗。既而火作,至七月
初始熄,燔二万余家。七月戊子,火陨龙泉县,焚四千余家。十月壬寅,饶州及
永丰、浮梁火,各燔五百余家。浮梁学舍灾。庚申,临江火,燔官舍,延八百余
家。九年正月庚辰,乾清宫火。十一年八月丁丑,黔阳火,毁城楼官廨,延七百
余家。十二年正月甲辰,清宁宫小房火。四月,裕陵神宫监火。八月丁卯,南昌
火,燔三百家。九月壬午,建安火,燔二百五十余家。十三年二月己卯,夷陵火,
燔七百余家。八月庚辰,献陵明楼灾。丁酉,延平火,燔五百余家。十四年四月
乙巳,淮安新城火。七月丙辰,泰宁火,燔五千余家。十五年五月辛卯,静乐火,
燔八百余家。
嘉靖元年正月己未,清宁宫后三小宫灾。杨廷和言废礼之应,不报。二月己
丑,南京针线厂火。己亥,通州城楼火。二年五月丙子,荣府火。九月戊辰,秦
府宫殿火。四年三月壬午夜,仁寿宫灾,玉德、安喜、景福诸殿俱烬。五年三月
乙酉,赵府家庙火。六年三月丁亥,西库火。八年十月癸未,大内所房灾。十年
正月辛亥,大内东偏火。四月庚辰,兵、工二部公廨灾,毁文籍。十三年六月甲
子,南京太庙火,毁前后殿、东西庑、神厨库。十五年四月癸卯,山西平虏卫火,
尽毁神机官库军器。十八年二月乙丑,赵州及临洺镇行宫俱火。丁卯,驾幸卫辉,
行宫四更火,陆炳负帝出,后宫及内侍有殒于火者。六月丁酉,皇城北鼓楼灾。
二十年四月辛酉夜,宗庙灾。毁成、仁二庙主。二十五年五月壬申,盔甲厂火。
二十六年十一月壬午,宫中火,释杨爵于狱。三十一年八月乙丑,南京试院火。
三十五年九月戊辰,杭州大火,延烧数千家。三十六年四月丙申,奉天、华盖、
谨身三殿,文武二楼,午门、奉天门俱灾。三十七年正月,光禄寺灾。三十八年
正月癸未,前军都督府火。四十年十一月辛亥夜,万寿宫灾。四十四年三月己亥
夜,大明门内西千步廊火。
隆庆二年正月,浙江省城外灾。毁室庐舟舰以千计。三月乙亥,乾清、坤宁
两宫,一时俱烬。五年二月壬子,南京广、惠二仓火。
万历元年十一月己亥,慈宁宫后舍火。三年四月甲戌,工部后厂火。五年十
月丙申,禁中火。十一月癸未,宗人府灾。十一年十二月庚午夜,慈宁宫灾。十
二年二月己酉,无逸殿灾。十二月癸卯朔,又灾。十五年五月甲子,司设监火。
十八年三月辛酉,辽东寨山儿堡火,毁城堡器械,伤九十余人。十九年十二月甲
辰,万法宝殿灾。二十一年六月望,太仓公署后楼有炮声,火药器械俱烬。二十
二年五月壬寅,天火燔铁岭卫千余家。二十四年二月甲寅,潞府门火。三月乙亥,
火发坤宁宫,延及乾清宫,俱烬。二十五年二月壬午,杭州火,烧官民房千三百
余间。丙戌,马湖屏山灾,延燔八百余家,毙二十四人。三月癸卯,泗州大火。
烧民房四千余。盱眙火,燔民房百六十余间。拨漕粮二万石以振。六月戊寅,三
殿灾。火起归极门,延皇极等殿,文昭、武成二阁,周遭廊房,一时俱烬。十二
月甲寅,吏部文选司署火。二十七年十一月壬申,内府火,延烧尚宝司印绶监、
工部廊,至银作局山墙而止。二十八年三月,南阳火,延烧唐府。二十九年正月
己巳,铁岭卫火,车辆火药俱烬。八月己卯,大光明东配殿灾。三十年二月乙酉,
魏国公赐第火。十月丙申,孝陵灾。十二月庚子,南海普陀山寺灾。三十一年九
月戊寅,通州漕艘火。三十三年二月乙丑,御马监火。五月辛巳,洗白厂火。九
月甲午,昭和殿火。丙申,官军于盔甲厂支火药,药年久凝如石,用斧劈之,火
突发,声若震霆,刀枪火箭迸射百步外,军民死者无数。十一月丁卯,刑部提牢
厅火。三十五年二月乙卯,易州神器库火。四月丁酉,通州西仓火。十月己卯,
南京行人司署毁。三十七年正月庚子,庆府火,燔寝宫及帑藏。三月丙戌,武昌
火,越二日又火,共燔二百六十余家。六月,庆府灾。十月戊午,朝日坛火。三
十八年四月丁丑夜,正阳门箭楼火。三十九年四月戊子,怡神殿灾。四十一年五
月壬戌,蜀府灾,门殿为烬。四十三年四月壬午,黄花镇柳沟火,延烧数十里。
甲午,蜀府殿庭灾。辽东长宁堡自二月至五月,火凡五发,毁房屋人畜无算。闰
八月辛亥,通州粮艘火。九月丁丑,湖口税廨毁。四十四年十一月己巳,隆德殿
灾。丁亥,南城延喜宫灾。四十五年正月壬午,东朝房火,延毁公生门。十一月
丙戌,宣禧宫灾。四十六年闰四月丁丑夜,开原殷家庄堡台杆八同时烬。甲申,
暖阁厂膳房火。九月壬子,茂陵火。四十七年四月癸酉,盔甲厂火。
泰昌元年十月丁卯,哕鸾宫灾。
天启元年闰二月丙戌,昭和殿灾。三月甲辰,杭州火,延烧六千余家。八月
戊子,复灾,城内外延毁万余家。二年五月丙申,旗纛庙正殿灾,火药尽焚,匠
役多死者。三年七月辛卯,南京大内左傍宫灾。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厂灾,地中
霹雳声不绝,火药自焚,烟尘障空,白昼晦冥,凡四五里。五月癸亥,朝天宫灾。
七月庚寅,登州城楼火。七年十月庚子,宁远前屯火,伤男妇二百余人。
崇祯元年四月乙卯,左军都督府灾。五月乙亥,鹰坊司火。丁亥,丁字库火。
七月己卯,公安县火,毁文庙,延五千余家。二年十一月庚子,火药局灾。三年
三月戊戌,又灾。八月癸酉,头道关灾,火器轰击无余。六年正月癸丑,济南舜
庙灾。七年九月庚申,盔甲厂灾。十一年四月戊戌,新火药局灾。伤人甚众。六
月癸巳,安民厂灾,震毁城垣廨舍,居民死伤无算。八月丁酉,火药局又灾。
▲火异
成化二十一年正月甲申朔,有火光自中天而少西,坠于下,化为白气,复曲
折上腾,声如雷。
弘治三年三月庚午,仪陇空中有红白火焰,长三丈余,自县治东北流,至正
东六十余里而坠,声震如雷。八年三月辛卯,广宁右卫台杆火,高五寸,杆如故。
十年四月辛丑,阜平有火光,长八九尺,大如辘轴,有声,自东南至西南而坠。
正德元年三月戊申夜,太原有火如斗大,坠宁化王殿前。广宁墩台火发旗杆,
凡六。七月壬戌夜,火光坠即墨民家,化为绿石,圆高尺余。七年三月丁卯夜,
大风雷电,余干仙居寨有光如箭,坠旗竿上,俄如烛龙,光照四野。士卒撼其旗,
飞上竿首,既而其火四散,枪首皆有光如星。十二年五月己亥夜,火陨都察院狱,
旋转久之始灭。十五年六月癸未夜,台州火陨三,大如盘,触草木皆焦。
嘉靖五年七月甲申,有火球三,大五六尺,从北坠于东,其光烛天。二十年
七月丙戌,火球如斗,陨左军都督府中门东,良久乃灭。
隆庆二年三月戊午,延绥保宁堡城角旗杆出火,灼灼有声。
万历十四年,保定府民间墙壁内出火,三日夜乃熄。十五年二月,绥靖边城
各堡,脊兽旗杆俱出火。军士以杖扑之,杖亦生火,三更乃熄。二十年三月,陕
西空中有火,大如盆,后生三尾,陨于西北。二十一年二月庚辰夜分,大毛山楼
上各兽吻俱有火,如鸡卵,赤色,即时雨雪,火上嗟嗟有声。二十三年九月癸巳
夜,永宁有火光,形如屋大,陨于西北。永昌、镇番、宁远所见同。二十四年二
月戊申夜,鄠县雷雨,遍地火光,十有余里。二十五年二月癸亥,平凉瓦兽口出
火,水灌不灭。八月甲申,肃、凉二州火光在天,形如车轮,尾分三股,约长三
丈。
天启六年五月壬寅朔,厚载门火神庙红球滚出,前门城楼角有数千萤火,并
合如车轮。
崇祯元年,西安有火如碾如斗者数十,色青,焰高尺许,尝入民居,留数日
乃去。用羊豕禳之,不为害,自五月至七月而止。十三年六月壬申,镇安火光如
斛,自西坠地,士木皆焦。
▲赤眚赤祥
成化十三年二月甲午,浙江山阴涌泉如血。
正德元年正月乙酉夜,崇明空中有红光,曳尾如虹,起东北至西南没,声如
雷。辛丑,凤阳红光发,与日同色,声如雷。二年八月己亥,赤光见宁夏,长五
丈。八年七月甲申,龙泉有赤弹二,自空陨于县治,形如鹅卵,跃入民居,相斗
久之。
嘉靖三十三年四月戊子,慈溪民家涌血高尺余。三十七年五月戊辰,东阳民
张思齐家地裂五六处,出血如线,高尺许。血凝,犬就食之,掘地无所见。三十
九年二月己未,竹溪民家出血。
隆庆六年闰二月癸酉,辽东赤风扬尘蔽天。
万历六年七月丁丑,松门卫金铛家涌血三尺,有声。十三年四月乙丑,虹民
王禄投宿姚垒家,见血出于地,惊走至市,市亦流血。乡人击器物噪之,乃止。
十九年六月庚戌,慈溪茅家浦涌血八处,大如盆,高尺许。血溅船,船即出血,
溅人足,足亦出血,数刻乃绝。二十六年九月甲辰,萧山贾九经家出血,高尺许。
天启元年六月庚寅,肇庆民王体积中庭喷血,如跑突泉。
崇祯七年二月戊午,海丰雨血。八年八月戊寅,宣城池中出血。
《洪范》曰:“木曰曲直。”木不曲直,则失其性矣。前史多以恒雨、狂人、
服妖、鸡祸、鼠孽、木冰、木妖、青眚青祥皆属之木,今从之。
▲恒雨
洪武十三年七月,海康大雨,坏县治。二十三年十一月,山东二十九州县久
雨,伤麦禾。
建文元年三月乙卯夜,燕王营于苏家桥,大雨,平地水三尺,及王卧榻。
永乐元年三月,京师霪雨,坏城西南隅五十余丈。七月,建宁卫霪雨坏城。
二年七月,新安卫霪雨坏城。八月,霪雨坏北京城五千余丈。六年七月,思明霪
雨坏城。七年九月,浙江卫所五,飓风骤雨,坏城,漂流房舍。八年七月,金乡
卫飓风骤雨,坏城垣公廨。十二年九月,密云后卫霪雨坏城。二十年正月,信丰
雨水坏城,瞿城卫如之。二十一年二月,六安卫霪雨坏城。是岁,建昌守御所,
淮安、怀来等卫,皆霪雨坏城。二十二年二月,寿州卫雨水坏城。三月,赣州、
振武二卫雨水坏城。四月,霪雨坏密云及蓟州城。是岁,南、北畿、山东州县,
霪雨伤麦禾甚众。
洪熙元年夏,苏、松、嘉、湖积雨伤稼。闰七月,京师大雨,坏正阳、齐化、
顺成等门城垣。
九月,久雨坏密云中卫城。
宣德元年五月,永嘉、乐清飓风急雨,坏公私廨宇及坛庙。
正统元年七月,顺天、山东、河南、广东霪雨伤稼。四年夏,居庸关及定州
卫霪雨坏城。五年二月,南京大风雨,坏北上门脊,覆官民舟。七年,济南、青、
莱、淮、凤、徐州,五月至六月霪雨伤稼。九年闰七月,野狐岭等处霪雨坏城及
濠堑墩台。十一年春,江西七府十六县霪雨,田禾淹没。十二年六月,瑞金霪雨,
市水丈余,漂仓库,溺死二百余人。十三年四月,雨水坏顺天古北口边仓。五月
至六月,凤阳、徽州久雨伤稼。九月,宁都大雨坏城郭庐舍,溺死甚众。
景泰三年,永平、兖州久雨伤禾。大嵩等二十卫所久雨坏城。四年,南畿、
河南、山东府十州一,自五月至于八月霪雨伤稼。五年,杭、嘉、湖大雨伤苗,
六旬不止。七月,京师久雨,九门城垣多坏。六年,北畿府五、河南府二久雨伤
稼,云南大理诸府如之。七年,两畿、江西、河南、浙江、山东、山西、湖广共
府三十,恒雨淹田。
天顺元年,济、兖、青三府大雨阅月,禾尽没。四年,安庆、南阳雨,自五
月至七月,淹禾苗。七年五月,淮、凤、扬、徐大雨,腐二麦。武昌、汉阳、荆
州庐舍漂没,民皆依山露宿。
成化元年六月,畿东大雨,水坏山海关、永平、蓟州、遵化城堡。八月,通
州大雨,坏城及运仓。二年,定州积雨,坏城垣及墩台垛口百七十三。八年七月,
南京大风雨,坏天、地坛、孝陵庙宇。凤阳大雨,坏皇陵墙垣。九年三月,南京
大风雨,拔太庙、社稷坛树。十三年七月,京城大雨。十四年八月,凤阳大雨,
没城内民居以千计。十七年七月乙酉,南京大风雨,社稷坛及太庙殿宇皆摧。十
八年,河南、怀庆诸府,夏秋霪雨三月,塌城垣千一百八十余丈,漂公署、坛庙、
民居三十一万四千间有奇,淹死一万一千八百余人。
弘治二年七月,京师霪雨,求直言。三年七月,南京骤雨,坏午门西城坛。
七年七月庚寅,南京大风雨,坏殿宇、城楼兽吻,拔太庙、天、地、社稷坛及孝
陵树。自五月至八月,义州等卫连雨害稼。八年五月,南京阴雨逾月,坏朝阳门
北城堵。九月,潮州诸府,飓风暴雨坏城垣庐舍。十年七月,安陆霪雨,坏城郭
庐舍殆尽。十一年七月,长安岭暴风雨,坏城及庐舍。十四年六月,义、锦、广
宁霪雨,坏城垣、墩堡、仓库、桥梁,民多压死者。十五年六七月,南京大风雨,
孝陵神宫监及懿文陵树木、桥梁、墙垣多摧拔者。十六年五月,榆林大风雨,毁
子城垣,移垣洞于其南五十步。十八年三月,双山堡大雷雨坏城。六月至八月,
京畿连雨。
正德元年七月,凤阳诸府大雨,平地水深丈五尺,没居民五百余家。二年七
月,武平大风雨,毁城楼。长泰、南靖大风雨三日夜,平地水深二丈,漂民居八
百余家。十二年,苏、松、常、镇、嘉、湖大雨,杀麦禾。十三年,应天、苏、
松、常、镇、扬大雨弥月,漂室庐人畜无算。十六年,京师久雨伤稼。
嘉靖四年六月,登州大雨坏城。十六年,京师雨,自夏及秋不绝,房屋倾倒,
军民多压死。二十五年八月,京师大雨,坏九门城垣。三十三年六月,京师大雨,
平地水数尺。四十五年九月,郧阳大霪雨,平地水丈余。坏城垣庐舍,人民溺死
无算。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霪雨,辽东自五月至七月雨不止,坏垣墙禾黍。
万历元年七月,霪雨。十一年四月,承天大雨水。十二年正月,喜峰口大风
雨,坏各墩台。十五年五月至七月,苏、松诸府霪雨,禾麦俱伤。六月,京师大
雨。二十四年,杭、嘉、湖霪雨伤苗。二十八年七月,兴化、莆田、连江、福安
大雨数日夜,城垣、桥梁、堤岸俱圮。二十九年春夏,苏、松、嘉、湖霪雨伤麦。
三十二年七月,京师霪雨,城崩。三十三年五月丙申,凤阳大风雨,损皇陵正殿
御座。三十九年春,河南大雨。夏,京师、广东大雨。广西积雨五阅月。四十二
年,浙江霪雨为灾。
天启六年闰六月,大雨连旬,坏天寿山神路,都城桥梁。是岁,辽东霪雨,
坏山海关内外城垣,军民伤者甚众。七年,山东州县二十有八积雨伤禾。
崇祯五年六月,大雨。八月,又雨,冲损庆陵。九月,顺天二十七县霪雨害
稼。十一年夏,雨浃旬,圮南山边垣。十二年十二月,浙江霪雨,阡陌成巨浸。
十三年四月至七月,宁、池诸郡霪雨,田半为壑。十五年十月,黄、蕲、德安诸
郡县霪雨。十六年二月戊辰,亲祀社稷,大风雨,仅成礼而还。
▲狂人
景泰三年五月癸巳朔,以明日立太子,具香亭于奉天门。有一人自外竟入,
执红棍击香亭曰:“先打东方甲乙木。”嘉靖十八年,驾将南幸,有军人孙堂从
御路中桥至奉天门下,登金台,坐久,守门官役无知者。升堂大呼,觉而捕之,
乃病狂者。
▲服妖
正德元年,妇女多用珠结盖头,谓之璎珞。十三年正月,车驾还京,令朝臣
用曳撒大帽鸾带。给事中朱鸣阳言,曳撒大帽,行役所用,非见君服。皆近服妖
也。十五年十二月,帝平宸濠还京,俘从逆者及悬诸逆首于竿,皆标以白帜,数
里皆白。时帝已不豫,见者识其不祥。崇祯时,朝臣好以纱縠、竹箨为带,取其
便易。论者谓金银重而贵,纱箨贱而轻,殆贱将乘贵也。时北方小民制帻,低侧
其檐,自掩眉目,名曰“不认亲”。其后寇乱民散,途遇亲戚,有饮泣不敢言,
或掉臂去之者。
▲鸡祸
弘治十四年,华容民刘福家鸡雏三足。十七年六月,崇明民顾孟文家鸡生雏,
猴头而人形,身长四寸,有尾,活动无声。嘉靖四年,长垣民王宪家鸡抱卵,内
成人形,耳目口鼻四肢皆具。万历二十二年六月,靖边营军家雌鸡化为雄。崇祯
九年,淮安民家牝鸡啼跃,化为雄。十年,宣武门外民家白鸡,喙距纯赤,重四
十斤。或曰此皦也,所见之处国亡。十四年,太仓卫指挥姜周辅家鸡伏子,两头
四翼八足。
▲鼠妖
万历四十四年七月,常、镇、淮、扬诸郡,土鼠千万成群,夜衔尾渡江,络
绎不绝,几一月方止。四十五年五月,南京有鼠万余,衔尾渡江,食禾稼。崇祯
七年,宁夏鼠十余万,衔尾食苗。十二年,黄州鼠食禾,渡江五六日不绝。时内
殿奏章房多鼠盗食,与人相触而不畏,亦鼠妖也。至甲申元旦后,鼠始屏迹。又
秦州关山中鼠化鹌鹑者以数千计。十五年二月,群鼠渡江,昼夜不绝。十月,榆
林、定边诸堡鼠生虾蟆腹中,一生数十,食苗如割。
▲木冰
洪武四年正月戊申,木冰。六年十二月乙丑,雨木冰。十一年正月丁亥,雨
木冰。二十二年正月甲戌,雨木冰。正统三年十月丁丑晓,木介。天顺七年十月
甲辰,雨木冰。八年正月乙丑,雨木冰。成化十六年正月辛卯晓,雨木冰。二十
三年十二月戊辰晓,木介。隆庆三年十一月癸巳,木冰。万历十四年冬,苏、松
木冰。崇祯元年十一月,陕西木冰,树枝尽折。其后大河以北,岁有此异。
▲木妖
弘治八年,长沙枫生李实,黄莲生黄瓜。九年三月,长宁楠生莲花,李生豆
荚。嘉靖三十七年十月戊辰,泗水沙中涌出大杉木,围丈五尺,长六丈余。隆庆
五年四月,杭州栗生桃。万历十八年五月丁卯,祖陵大松树孔中吐火,竟日方灭。
二十三年十二月癸亥,皇陵树颠火出,延烧草木。天启六年四月癸巳,白露著树
如垂绵,日中不散。十月辛酉,南京西华门内有烟无火。礼臣往视,乃旧宫材木,
瘗土中久,烟自生,土石皆焦。以水沃之,三日始灭。崇祯六年五月癸巳,霍山
县有木甑飞堕,不知所自来。七年二月丁巳,太康门牡自开者三,知县集邑绅议
其事,梁堕而死。
▲青眚青祥
宣德元年八月辛巳,东南天有青气,状如人叉手揖拜。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三(金 土)(上)

《洪范》曰:“金曰从革。”金不从革,则失其性矣。前史多以恒?昜、诗
妖、毛虫之孽、犬祸、金石之妖、白眚白祥皆属之金,今从之。
▲恒蝪
洪武三年,夏旱。六月戊午朔,步祷郊坛。四年,陕西、河南、山西及直隶
常州、临濠、北平、河间、永平旱。五年夏,山东旱。七年夏,北平旱。二十三
年,山东旱。二十六年,大旱,诏求直言。
永乐十三年,凤阳、苏州、浙江、湖广旱。十六年,陕西旱。
宣德元年夏,江西旱。湖广夏秋旱。二年,南畿、湖广、山东、山西、陕西、
河南旱。七年,河南及大名夏秋旱。八年,南、北畿、河南、山东、山西自春徂
夏不雨。九年,南畿、湖广、江西、浙江及真定、济南、东昌、兖州、平阳、重
庆等府旱。十年,畿辅旱。
正统二年,河南春旱。顺德、兖州春夏旱。平凉等六府秋旱。三年,南畿、
浙江、湖广、江西九府旱。四年,直隶、陕西、河南及太原、平阳春夏旱。五年,
江西夏秋旱。南畿、湖广、四川府五,州卫各一,自六月不雨至于八月。六年,
陕西旱。南畿、浙江、湖广、江西府州县十五,春夏并旱。七年,南畿、浙江、
湖广、江西府州县卫二十余,大旱。十年夏,湖广旱。十一年,湖广及重庆等府
夏秋旱。十二年,南畿及山西、湖广等府七夏旱。十三年,直隶、陕西、湖广府
州七夏秋旱。十四年六月,顺天、保定、河间、真定旱。
景泰元年畿辅、山东、河南旱。二年,陕西府四、卫九旱。三年,江西旱。
四年,南北畿、河南及湖广府三,数月不雨。五年,山东、河南旱。六年,南畿
及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江西、湖广府三十三、州卫十五皆旱。七年,湖广、
浙江及南畿、江西、山西府十七旱。
天顺元年夏,两京不雨,杭州、宁波、金华、均州亦旱。三年,南北畿、浙
江、湖广、江西、四川、广西、贵州旱。四年,济南、青州、登州、肇庆、桂林、
甘肃诸府卫夏旱。五年,南畿府四、州一,及锦衣等卫连月旱,伤稼。七年,北
畿旱。济南、青州、东昌、卫辉,自正月不雨至于四月。
成化三年,湖广、江西及南京十一卫旱。四年,两京春夏不雨。湖广、江西
旱。六年,直隶、山东、河南、陕西、四川府县卫多旱。八年,京畿连月不雨,
运河水涸,顺德、真定、武昌俱旱。九年,彰德、卫辉、平阳旱。十三年四月,
京师旱。是岁,真定、河间、长沙皆旱。十五年,京畿大旱,顺德、凤阳、徐州、
济南、河南、湖广皆旱。十八年,两京、湖广、河南、陕西府十五、州二旱。山
西大旱。十九年,复旱。二十年,京畿、山东、湖广、陕西、河南、山西俱大旱。
二十二年六月,陕西旱,虫鼠食苗稼,凡九十五州县。八月,北畿及江西三府旱。
九月,温、台大旱,长沙诸府亦旱。
弘治元年,南畿、河南、四川及武昌诸府旱。三年,两京、陕西、山东、山
西、湖广、贵州及开封旱。四年,浙江府二,广西府八,及陕西洮州卫旱。六年,
北直、山东、河南、山西及襄阳、徐州旱。七年,福建、四川、山西、陕西、辽
东旱。八年,京畿、陕西、山西、湖广、江西大旱。十年,顺天、淮安、太原、
平阳、西安、延安、庆阳旱。十一年,河南、山东、广西、江西、山西府十八旱。
十二年夏,河南四府旱。秋,山东旱。十三年,庆阳、太原、平阳、汾、潞旱。
十四年,辽东镇春至秋不雨,河沟尽涸。十六年夏,京师大旱,苏、松、常、镇
夏秋旱。十八年,北京及应天四十二卫旱。
正德元年,陕西三府旱。二年,贵州、山西旱。三年,江南、北旱。四年,
旱,自三月至七月,陕西亦旱。七年,凤阳、苏、松、常、镇、平阳、太原、临、
巩旱。八年,畿辅及开封、大同、浙江六县旱。九年,顺天、河间、保定、庐、
凤、淮、扬旱。十一年,北畿及兖州、西安、大同旱。十五年,淮、扬、凤阳州
县三十六及临、巩、甘州旱。十六年,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自正月不
雨至于六月。
嘉靖元年,南畿、江西、浙江、湖广、四川、辽东旱。二年,两京、山东、
河南、湖广、江西及嘉兴、大同、成都俱旱,赤地千里,殍殣载道。三年,山
东旱。五年,江左大旱。六年,北畿四府,河南、山西及凤阳、淮安俱旱。七年,
北畿、湖广、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大旱。八年,山西及临洮、巩昌旱。九年,
应天、苏、松旱。十年,陕西、山西大旱。十一年,湖广、陕西大旱。十七年夏,
两京、山东、陕西、福建、湖广大旱。十九年,畿内旱。二十年三月,久旱,亲
祷。二十三年,湖广、江西旱。二十四年,南、北畿、山东、山西、陕西、浙江、
江西、湖广、河南俱旱。二十五年,南畿、江西旱。二十九年,北畿、山西、陕
西旱。三十三年,兖州、东昌、淮安、扬州、徐州、武昌旱。三十四年,陕西五
府及太原旱。三十五年夏,山东旱。三十七年,大旱,禾尽槁。三十九年,太原、
延安、庆阳、西安旱。四十年,保定等六府旱。四十一年,西安等六府旱。
隆庆二年,浙江、福建、四川、陕西及淮安、凤阳大旱。四年夏,旱,诏诸
司停刑。六年夏,不雨。
万历十一年八月庚戌朔,河东盐臣言,解池旱涸,盐花不生。十三年四月戊
午,因久旱,步祷郊坛。京师自去秋至此不雨,河井并涸。十四年三月乙巳,以
久旱,命顺天府祈祷。十七年,苏、松连岁大旱,震泽为平陆。浙江、湖广、江
西大旱。十八年四月,旱。二十四年,杭、嘉、湖三府旱。二十六年四月,旱。
二十七年夏,旱。二十九年,畿辅、山东、山西、河南及贵州黔东诸府卫旱。三
十年夏,旱。三十四年夏,亢旱。三十七年,楚、蜀、河南、山东、山西、陕西
皆旱。三十八年夏,久旱。济、青、登、莱四府大旱。三十九年夏,京师大旱。
四十二年夏,不雨。四十三年三月,不雨,至于六月。山东春夏大旱,千里如焚。
四十四年,陕西旱。秋冬,广东大旱。四十五年夏,畿南亢旱。四十七年,广西
梧州旱,赤地如焚。
泰昌元年,辽东旱。
天启元年,久旱。五年,真、顺、保、河四府,三伏不雨,秋复旱。七年,
四川大旱。
崇祯元年夏,畿辅旱,赤地千里。三年三月,旱,择日亲祷。五年,杭、嘉、
湖三府自八月至十月七旬不雨。六年,京师及江西旱。十年夏,京师及河东不雨,
江西大旱。十一年,两京及山东、山西、陕西旱。十二年,畿南、山东、河南、
山西、浙江旱。十三年,两京及登、青、莱三府旱。十四年,两京、山东、河南、
湖广及宣、大边地旱。十六年五月辛丑,祈祷雨泽,命臣工痛加修省。
▲诗妖
太祖吴元年,张士诚弟伪丞相士信及黄敬夫、叶德新、蔡彦文用事。时有十
七字谣曰“丞相做事业,专靠黄、蔡、叶。一朝西风起,乾鳖。”未几,苏州平,
士信及三人者皆被诛,此其应也。建文初年,有道士歌于途曰:“莫逐燕,逐燕
日高飞,高飞上帝畿。”已忽不见,是靖难之谶也。
正统二年,京师旱,街巷小儿为土龙祷雨,拜而歌曰:“雨帝雨帝,城隍土
地。雨若再来,还我土地。”说者谓“雨帝”者,与弟也,帝弟同音。“城隍”
者,郕王。“再来”、“还土地”者,复辟也。
万历末年,有道士歌于市曰:“委鬼当头坐,茄花遍地生。”北人读客为楷,
茄又转音,为魏忠贤、客氏之兆。又成都东门外镇江桥回澜塔,万历中布政余一
龙所修也。张献忠破蜀毁之,穿地取砖,得古碑。上有篆书云:“修塔余一龙,
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流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吹箫不用竹,
一箭贯当胸。汉元兴元年,丞相诸葛孔明记。”本朝大兵西征,献忠被射而死,
时肃王为将。又有谣曰:“邺台复邺台,曹操再出来。”贼罗汝才自号曹操,此
其兆也。
▲毛虫之孽
弘治九年八月,有黑熊自都城莲池缘城上西直门,官军逐之下,不能获。啮
死一人,伤一人。十一年六月,有熊自西直门入城,郎中何孟春曰:“当备盗,
亦宜慎火。宋绍兴间熊抵永嘉城,州守高世则以熊字能火,戒郡中慎火,果延烧
庐舍,此其兆也。”是年,城内多火灾。嘉靖五年七月,南城县有虎,具人手足。
四十五年六月,太医院吏目李乾献兔,体备五色,以为瑞兔。
▲犬祸
嘉靖二十年,民家生一犬,八足四耳四目。万历四十七年七月,怀宁民家产
一犬,长五寸,高四寸,一头二身八脚,状如人。
▲金异
洪武十一年正月元旦甲戌,早朝,殿上金钟始叩,忽断为二。六月丁卯夜,
宁夏卫风雨,兜鍪旗槊皆有火光。十二年十二月甲子,徐州卫谯楼铜壶自鸣。乙
丑,复鸣。是岁,胡惟庸井中生石笋,去之,笋复旁出者三。次年,惟庸伏诛。
建文二年四月乙卯,燕王营于苏家桥,兵端火光如球,上下相击,金铁铮铮,弓
弦自鸣。成化十三年六月壬子,雨钱于京师。正德四年三月甲寅,盖州卫城楼钟
自鸣者三。七年,文登秦始皇庙钟鼓自鸣。成山卫如之。嘉靖六年五月甲午,京
师雨钱。隆庆六年七月七日,有物轰轰,飞至直隶华亭海滨坠于地,乃钟也。铸
时年月具在,识者谓其来自闽云。万历二十一年十月甲申,山东督抚令旗及刀枪
头皆火出,且有声。二十六年五月庚寅,古浪城楼大钟自鸣者三。天启六年五月
丁未,京城石狮掷出城外。银、钱、器皿飘至昌平阅武场中。崇祯六年五月癸巳,
有铁斧飞落霍山县。八年十二月辛巳,夜四鼓,山东镇南城楼大炮鸣如钟,至黎
明,大吼一声乃止。十三年三月丙申,蕲州城隍庙古钟自鸣。
▲白眚白祥
洪熙元年六月庚戌,中天有白气,东西竟天。宣德元年六月癸未夜,有苍白
气,东西竟天。八月庚辰,东南有白气,状如群羊惊走。既灭,有黑气如死蛇,
顷之分为二。弘治五年十二月辛亥夜,东方有白气,南北亘天,去地五丈。正德
元年三月戊申夜,太原空中见红光,如弯弓,长六七尺。旋变黄,又变白,渐长
至二十余丈,光芒亘天。嘉靖七年十二月望,白气亘天津。
《洪范》曰:“土爰稼穑。”稼穑不成,则土失其性矣。前史多以恒风、风
霾、晦冥、花妖、虫孽、牛祸、地震、山颓、雨毛、地生毛、年饥、黄眚黄祥皆
属之土,今从之。
▲恒风
宣德六年六月,温州飓风大作,坏公廨、祠庙、仓库、城垣。正统四年七月,
苏、松、常、镇四府大风,拔木杀稼。
天顺二年二月,暴风拔孝陵松树,懿文陵殿兽脊、梁柱多摧。三年四月,顺
天、河间、真定、保定、广平、济南连日烈风,麦苗尽败。成化十四年八月丁未,
南京大风,拔太庙树。十五年八月辛卯,大风拔孝陵木。二十一年五月,南京大
风拔太庙树,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门兽吻。弘治三年六月壬午朔,陕西靖虏卫大风,
天地昏暗,变为红光如火,久之乃息。七年三月己亥,广宁诸卫狂风,沈阳、锦
州城仆百余丈。正德元年六月辛酉,暴风折郊坛松柏,坏大祀殿、斋宫兽瓦。二
年闰正月癸亥,卢龙、迁安大风拔树毁屋。乙丑,大风坏奉天门右吻。三年二月
己丑,大同暴风,屋瓦飞动,三日而止。九年二月丁巳,长乐大雨雹,狂风震电,
屋瓦皆飞。五月戊辰,曲阜暴风毁宣圣庙兽吻。十二年四月丙辰,来宾大风雨雹,
毁官民庐舍,屋瓦皆飞。十一月癸巳,南京大风雪,仆孝陵殿前树及围墙内外松
柏。十二月己酉,大理卫大风,坏城楼。十三年三月甲寅,庆符大风雹,坏学宫。
十六年十二月辛卯,甘肃行都司狂风,坏官民庐舍树木无算。嘉靖元年七月己巳,
南京暴风雨,郊社、陵寝、宫阙、城垣兽吻、脊栏皆坏,拔树万余株。五年,陕
西屡发大风,卷掣庙宇、民居百数十家,了无踪迹。万历十八年三月甲辰,大名
狂风,天色乍黑乍赤。二十六年十月癸亥,喜峰路台西北楼内,旋风大作,黑气
冲天,楼内有火光。三十四年七月丙戌,大风拔朝日坛树。四十一年八月乙未,
青州大风拔树,倾城屋。天启元年三月辛亥,大风扬尘四塞。四年五月癸亥,乾
清宫东丹墀旋风骤作,内官监铁片大如屋顶者,盘旋空中,陨于西墀,铿訇若雷。
八月戊戌,蓟州寒风杀人。崇祯十四年五月,南阳大风拔屋。七月乙亥,福州大
风,坏官署、民舍。十五年五月,保定广平诸县怪风,麦禾俱伤。十六年正月丁
酉,大风,五凤楼前门闩风断三截,建极殿榱桷俱折。
▲风霾晦冥
建文元年七月癸酉,燕王起兵,风云四起,咫尺不辨人。少焉东方露青天尺
许,有光烛地,洞彻上下。天顺八年二月壬子,风霾昼晦。成化六年二月丁丑,
开封昼晦如夜,黄霾蔽天。三月辛巳,雨霾昼晦。九年三月癸未,济南诸府狂风
昼晦,咫尺莫辨。二十一年三月戊子,大名风霾,自辰迄申,红黄满空,俄黑如
夜。已而雨沙,数日乃止。京师自正月至三月,风霾不雨。弘治二年二月辛亥,
开封昼晦如夜。三月,黄尘四塞,风霾蔽天者累日。四年八月乙卯,南京晦冥。
七年三月己亥,广宁诸卫昼晦。正德五年三月甲子,大风霾,天色晦冥者数日。
十六年十一月辛酉,甘肃行都司黑风昼晦,翌日方散。嘉靖元年九月己巳,大风
霾,昼晦。八年正月戊戌朔,风霾,晦如夕。二十六年七月乙丑,甘州五卫风霾
昼晦,色赤复黄。二十八年三月丙申,风霾四塞,日色惨白,凡五日。三十年正
月辛卯,大风扬尘蔽天,昼晦。四十年二月己酉,亦如之。四月癸巳,大风雨,
黄土昼晦。四十三年三月望,异风作,赤黄霾,至二十一日乃止。隆庆二年正月
元旦,大风扬沙走石,白昼晦冥,自北畿抵江、浙皆同。万历十七年正月乙丑,
盖州卫风霾昼晦,坏廨宇、庐舍。二十五年二月戊寅,京师风霾。二十九年四月,
连日风霾。三十八年四月戊戌,崇阳风霾昼晦,至夜转烈,损官民屋木无算。四
十八年八月以前,云南诸府时昼晦。天启元年四月乙亥午,宁夏洪广堡风霾大作,
坠灰片如瓜子,纷纷不绝,逾时而止。日将沈,作红黄色,外如炊烟,围罩亩许,
日光所射如火焰,夜分乃没。四年二月辛丑,风霾昼晦,尘沙蔽天,连日不止。
崇祯元年正月癸亥,永年县昼晦,咫尺不辨人物。七年三月戊子,黄州昼晦如夜。
十三年闰正月丙申,南京日色晦朦,风霾大作,细灰从空下,五步外不见一物。
后四年三月丙申,风霾昼晦。
▲花孽
弘治十六年九月,安陆桃李华。正德元年九月,宛平枣林庄李花盛开。其冬,
永嘉花尽放。六年八月,霸州桃李华。
▲虫孽
景泰五年三月,畿南五府有虫食桑,春蚕不育。弘治六年八月己巳,临晋雨
虫如雪。七年三月,广宁诸卫有黑虫堕地,大如蝇,久之入于土。
▲牛祸
正德十二年,徐州牛产犊,一头二舌,两尾八足。嘉靖五年七月,南阳牛产
犊,一首两身。六年十一月,漳浦有牛产犊,三目三角。十一年二月,铜仁黄牸
产犊,满身有纹,即死。十二年,山东平山卫牛犊有纹,前两足及尾悉具鳞甲,
中皆毳毛。万历十三年九月,光山牛产一物,火光满地,鳞甲森然,一夕毙。三
十七年五月,历城、高苑二县牛各产犊,双头三眼,两鼻二口。三十八年三月,
获嘉牛产犊,一身两头,四眼四耳,两口两足,一尾。三十九年二月,汲县牛产
犊,一膊两头,两口四眼,两耳七蹄。四月降夷部牛产犊,人头羊耳。四十五年
八月,开州牛产犊,两口三眼。天启元年十月,会宁牛产异兽,遍体鳞甲,有火
光。三年十月,沅陵牸生犊,一身两头三尾。七年三月,莒州牛产犊如麟。崇祯
十三年,襄阳牛产犊,两头二日。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三(金 土)(下)

▲地震
洪武四年正月己丑。巩昌、临洮、庆阳地震。五年四月戊戌,梧州府苍梧、
贺州、恭城、立山等处地震。六月癸卯,太原府阳曲县地震。七月辛亥,又震。
壬戌,京师风雨地辰。八月癸未,太原府徐沟县西北中有声如雷,地震凡三日。
戊戌,阳曲县地又震。九月壬戌,又震者再。十月戊寅、辛卯,复震。是年,阳
曲地凡七震。自六年至十四年,复八震。八年七月戊辰,京师地震。十二月戊子,
又震。十一年四月乙巳,宁夏地震,坏城垣。十三年二月甲戌,福州府、广州府、
河州地震。十九年六月辛丑,云南地震。十一月己卯,复震,有声。二十三年正
月庚辰,山东地震。
建文元年三月甲午,京师地震,求直言。
永乐元年十一月甲午,北京地震。山西、宁夏亦震。二年十一月癸丑,京师、
济南、开封并震,有声。六年五月壬戌、十一年八月甲子,京师复震。十三年九
月壬戌、十四年九月癸卯,京师地震。十八年六月丙午,北京地震。二十二年六
月壬申,南京地震。
洪熙元年二月戊午,六安卫地震,凡七日。是岁,南京地震,凡四十有二。
宣德元年七月癸巳,京师地震,有声,自东南迄西北。是岁,南京地震者九。
二年春,复震者十。三年,复屡震。四年,两京地震。五年正月壬子,南京地震。
辛酉,又震。
正统三年三月己亥,京师地震。庚子,又震。甲辰,又震者再。四年六月乙
未,复震。八月己亥,又震。五年十月庚午朔,兰州、庄浪地震十日。十月、十
一月屡震,坏城堡庐舍,压死人畜。十年二月丁巳,京师地震。
景泰二年七月癸丑,京师地震。三年七月,永新珠坑村地陷十七所。是年,
南京地震。五年十月庚子,京师地震,有声,起西北迄东南。六年二月甲午,安
福大雷雨。白泉陂羊塘地陷二,一深三丈,广十余丈,一深六尺,广一丈有奇。
天顺元年十月乙巳,南京地震。
成化元年四月甲申,钧州地震,二十三日乃止。三年,四川地震,凡三百七
十五。五月壬申,宣府、大同地震,有声,威远、朔州亦震,坏墩台墙垣,压伤
人。四年八月癸巳,京师地震,有声。十二月戊戌,湖广地震。五年十二月丙辰,
汝宁、武昌、汉阳、岳州同日地震。六年正月丁亥,河南地震。是年,湖广亦震。
十年四月壬午,鹤庆地震。九月己巳,自寅至申,复十五震,坏廨舍民居,伤人
畜。十月丁酉,灵州大沙井驿地震,有声如雷。自后昼夜屡震,至十一月甲寅,
一日十一震,城堞房屋多圮。十二年正月辛亥,南京地震。十月辛巳,京师地震。
十三年正月己巳,凤阳、临淮地震,有声。闰二月癸卯,临洮、巩昌地震,城有
颓者。四月戊戌,甘肃地裂,又震,有声。榆林、凉州亦震。宁夏大震,声如雷。
城垣崩坏者八十三处。甘州、巩昌、榆林、凉州及沂州、郯城、滕、费、峄等县,
同日俱震。九月甲戌,京师地三震。十四年六月,广西太平府地震,至八月乙巳,
凡七震。七月,四川盐井卫地连震,廨宇倾覆,人畜多死。十六年八月丁巳,四
川越巂卫一日七震,越数日连震。十七年二月甲寅,南京、凤阳、庐州、淮安、
扬州、和州、兖州及河南州县,同日地震。五月戊戌,直隶蓟州遵化县地震。六
月甲辰,又震,日三次。永平府及辽东宁远卫亦三震。二十年正月庚寅,京师及
永平、宣府、辽东皆震。宣府地裂,涌沙出水。天寿山、密云、古北口、居庸关
城垣墩堡多摧,人有压死者。五月甲寅,代州地七震。九月辛巳,费县地陷,深
二尺,纵横三丈许。二十一年二月壬申,泰安地震。三月壬午朔,复震,声如雷,
泰山动摇。后四日复微震,癸巳、乙未、庚子连震。闰四月癸未,巩昌府、固原
卫及兰、河、洮、岷四州,地俱震,有声。癸巳,蓟州遵化县地震,有声,越数
日复连震,城垣民居有颓仆者。五月壬戌,京师地再震。九月丙辰,廉州、梧州
地震,有声,连震者十六日。十一月丙寅,京师地震。二十二年六月壬辰,汉中
府及宁羌卫地裂,或十余丈,或六七丈。宝鸡县裂三里,阔丈余。九月辛亥,成
都地日七八震,俱有声。次日,复震。
弘治元年八月壬寅,汉、茂二州地震,仆黄头等寨碉房三十七户,人口有压
死者。戊申,宣府葛峪堡地陷深三尺,长百五十步,阔一丈。沙河中涌疄,高
一尺,长七十步。十二月辛卯,四川地震,连三日。二年五月庚申,成都地震,
连三日,有声。三年十二月己未,京师地再震。四年六月辛亥,复三震。八月乙
卯,南京地震,屋宇皆摇。淮、扬二府同日震。六年三月,宁夏地震,连三年,
共二十震。四月甲辰,开封、卫辉、东昌、兖州同日地震,有声。七年二月丁丑,
曲靖地震,坏房屋,压死军民。是岁,两京并六震。八年三月己亥,宁夏地震十
二次,声如雷,倾倒边墙、墩台、房屋,压伤人。九月甲午至辛丑,安南卫地十
二震。十月壬戌至甲子,海州九震。是岁,南京地再震。九年,两京地震者各二
次。十年正月戊午,京师、山西地震。六月乙亥,海丰地震,声如雷,数日乃止。
是岁,真定、宁夏、榆林、镇番、灵州、太原皆震。屯留尤甚,如舟将覆,屋瓦
皆落。十一年六月丙子,桂林地有声若雷,旋陷九处,大者围十七丈,小者七丈
或三丈。十三年七月己巳,京师地震。十月戊申,两京、凤阳同时地震。十四年
正月庚戌朔,延安、庆阳二府,同、华诸州,咸阳、长安诸县,潼关诸卫,连日
地震,有声如雷。朝邑尤甚,频震十七日,城垣、民舍多摧,压死人畜甚众。县
东地拆,水溢成河。自夏至冬,复七震。是日,陕州,永宁、卢氏二县,平阳府
安邑、荣河二县,俱震,有声。蒲州自是日至戊午连震。丁丑,福、兴、泉、漳
四府地俱震。二月乙未,蒲州地又震,至三月癸亥,凡二十九震。八月癸丑,四
川可渡河巡检司地裂而陷,涌泉数十派,冲坏桥梁、庄舍,压死人畜甚众。癸酉,
贵州地三震。十月辛酉,南京地震。十五年九月丙戌,南京、徐州、大名、顺德、
济南、东昌、兖州同日地震,坏城垣、民舍。濮州尤甚,地裂涌水,压死百余人。
是日,开封、彰德、平阳、泽、潞亦震。十月甲子,山西应、朔、代三州,山阴、
马邑、阳曲等县,地俱震,声如雷。丁卯,南京地震。十六年二月庚申,南京地
震。十八年六月癸亥,宁夏地震,声如雷,城倾圮。九月癸巳,杭、嘉、绍、宁
四府地震,有声。甲午,南京及苏、松、常、镇、淮、扬、宁七府,通、和二州,
同日地震。辛丑,蒲、解二州,绛、夏、平陆、荣河、闻喜、芮城、猗氏七县地
俱震,有声。而安邑、万全尤甚,民有压死者。
正德元年二月癸酉至乙亥,觔阳地震者十余,有声如雷。四月癸丑,云
南府连日再震。木密关地震如雷凡五,坏城垣、屋舍,压伤人。八月丁巳,莱州
府鳌山卫地震,声如雷,城垛坏,以后屡震。莱州自九月至十二月,地震四十五,
俱有声如雷。二年九月庚午,云南府安州、新兴州三日连震,摇撼民居,人有死
者。四年三月甲寅,广宁大兴堡地陷,长四尺,宽三尺,深四丈余。五月己亥夜,
武昌见碧光如电者六,有声如雷,已而地震。六年四月乙未,楚雄地三日五震,
至明年五月又连震十三日。十月甲辰,大理府邓川州、剑川州、洱海卫地震。鹤
庆、剑川尤甚,坏城垣、房廨,人有压死者。十一月戊午,京师地震。保定、河
间二府及八县三卫,山东武定州,同日皆震。霸州连三日十九震。七年五月壬子,
楚雄府自是日至甲子,地连震,声如雷。八月己巳,腾冲卫地震两日,坏城楼、
官民廨宇。赤水涌出,田禾尽没,死伤甚众。八年十二月戊戌,成都、重庆二府,
潼川、邛二州,地俱震。九年六月甲辰,凤阳府地震有声。八月乙巳,京师大震。
十月壬辰,叙州府,太原府代、平、榆次等十州县,大同府应州山阴、马邑二县,
俱地震,有声。十年五月壬辰,云南赵州永宁卫地震,逾月不止,有一日二三十
震者。黑气如雾,地裂水涌,坏城垣、官廨、民居不可胜计,死者数千人,伤倍
之。八月丁丑,大理府地震,至九月乙未,复大震四日。十一年八月戊辰,南京
地震,武昌府亦震。十二月己未,楚雄、大理二府,蒙化、景东二卫俱震。十二
年四月甲子,抚州府及余干、丰城二县,泉州府,俱地震。浙江金乡卫自是日至
七月己丑,凡十有五震。六月戊辰,云南新兴州及通海、河西、{山?}峨诸县地
震,坏城楼、房屋,民有压死者。九月己卯,济、青、登、莱四府地震。是岁,
泉州二月至六月,金华二月至七月,皆数震。十三年六月己巳,大理府及赵、邓
川二州,浪穹县地震。是日,蒙化府亦震。十月甲午、十一月癸卯,又震。十四
年二月丁丑,京师地震。九月丙午,昌平州、宣府、开平等卫亦震。丙辰,福、
兴、泉三府地震。十五年三月丙申,安宁、姚安、宾州、蒙化、鹤庆俱地震。蒙
化震二日,仆城垣、庐舍,民有压死者。八月辛酉,景东卫地震,声如雷。摇仆
城墙、廨宇,地多拆裂。乙丑,济南、东昌、开封地震。
嘉靖二年正月,南京、凤阳、山东、河南、陕西地震。七月壬申,浙江定海
诸卫地震,城堞尽毁。三年正月丙寅朔,两畿、河南、山东、陕西同时地震。二
月辛亥,苏、常、镇三府地震。是年,南京震者再。四年八月癸卯,徐州、凤阳
一卫三州县及怀庆、开封二府俱地震,声如雷。九月壬申,凤阳、徐州及开封二
县复震。五年四月癸亥,永昌、腾冲、腾越同日地震。贵州安南卫地震,声如雷。
坏城垣。壬申,复震。六年十月戊辰,京师地震。十二年八月丁酉,京师地震。
十五年十月庚寅,京师地震。顺天、永平、保定、万全都司各卫所,俱震,声如
雷。十六年九月癸酉,云南地震。十八年七月庚寅,楚雄、临安、广西地震。十
九年四月庚午,洮州、甘肃俱震。二十一年九月甲戌,平阳、固原、宁夏、洮州
同日地震,有声。十一月丁巳,巩昌、固原、西安、凤翔地震。二十二年三月乙
巳,太原地震,有声,凡十日。明年三月,复如之。四月庚辰,福、兴、泉、漳
四府地震。二十三年三月朔,太原地震有声者十日。二十七年七月戊寅,京师地
震,顺天、保定二府俱震。八月癸丑,京师复震,登州府及广宁卫亦震。三十年
九月乙未,京师地震,有声。三十一年二月癸亥,凤阳府地震,有声。三月丙戌,
山西地震,有声。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
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
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
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三十七年正月庚申,陕西
地震。三月丁丑,昌平州地震。五月丁卯,蒲州地连震三日,声如雷。六月甲申,
又震。十月丙午,华州地震,声如雷。至壬子又震,戊午复大震,倾陷庐舍甚多。
三十八年七月辛巳,南京地震,有声。三十九年四月,嘉兴、湖州地震,屋庐摇
动如帆。河水撞激,鱼皆跃起。四十年二月戊戌,甘肃山丹卫地震,有声,坏城
堡庐舍。六月壬申,太原、大同、榆林地震,宁夏、固原尤甚。城垣、墩台、府
屋皆摧,地涌黑黄沙水,压死军民无算,坏广武、红寺等城。四十一年正月丙申,
京师地震。是岁,宁夏地震,圮边墙。四十五年正月癸巳,福建福、兴、泉三府
同日地震。
隆庆二年三月甲寅,陕西庆阳、西安、汉中、宁夏,山西蒲州、安邑,湖广
郧阳及河南十五州县,同日地震。戊寅,京师地震。是日,山东登州、四川顺义
等县同日震。乐亭地裂三丈余者二,黑沙水涌出。宁远城崩。四月癸未,怀庆、
南阳、汝宁、宁夏同日地震。乙酉,凤翔、平凉、西安、庆阳地震,坏城伤人。
七月辛酉,陵川地裂三十余步。三年十一月庚辰,京师地震。四年四月戊戌,京
师地震。五年二月丙午,广西靖江王府及宗室所居、布政司官署,俱地陷。六月
辛卯朔,京师地震者三。
万历元年八月戊申,荆州地震,至丙寅方止。二年二月癸亥,长汀地震,裂
成坑,陷没民居。三年二月甲戌,湖广、江西地震。五月戊戌朔,襄阳、郧阳及
南阳府属地震三日。己亥,信阳亦震。六月戊子,福、汀、漳等府及广东之海阳
县俱地震。九月戊午,京师地震。十月丁卯,又震。己卯,岷州卫地震。己丑至
壬午,连百余震。四年二月庚辰,蓟、辽地震。辛巳,又震。五年二月辛巳,腾
越地二十余震,次日复震。山崩水涌,坏庙庑、仓舍千余间,民居圮者十之七,
压死军民甚众。六年二月辛卯,临桂村田中青烟直上,随裂地丈余,鼓声轰轰,
民居及大树石皆陷。七年七月戊午,京师地震。八年五月壬午,遵化数震,七日
乃止。七月甲午,井坪路地大震,摧城垣数百丈。九年四月己酉,蔚州地震,声
如雷。房屋震裂。大同镇堡各州县,同时地震,有声。十一年二月戊子,承天府
地震。十二年二月丁卯,京师地震。五月甲午,又震。十三年二月丁未,淮安、
扬州、庐州及上元、江宁、江浦、六合俱地震。江涛沸腾。三月戊寅,山西山阴
县地震,旬有五日乃止。八月己酉,京师地震。十四年四月癸酉,又震。十五年
三月壬辰,开封府属地震者三,彰德、卫辉、怀庆同日震。五月,山西地震。十
六年六月庚申,京师地再震。十七年七月己未,杭州、温州、绍兴地震。十八年
六月丙子,甘肃临洮地震,坏城郭、庐舍,压死人畜无算。八月,福建地屡震。
十九年闰三月己巳,昌平州地震。十月戊戌,山丹卫地震,坏城垣。二十三年五
月丁酉,京师地震。十二月癸亥,陕西地震,声若雷。二十四年十一月,福建地
震。二十五年正月壬辰朔,四川地震三日。八月己卯,辽阳、广宁诸卫地震,涌
水三日。甲申,京师地震,宣府、蓟镇等处俱震。十二月乙酉,京师地震。二十
六年正月丁亥朔,宁夏地震。次日,长乐地陷五丈。八月丁丑,京师地震,有声。
二十七年七月辛未,承天、沔阳、岳州地震。二十八年二月戊寅,京师地震,自
艮方西南行,如是者再。三十一年四月丙午,承天府钟祥县地震,房屋摧裂。五
月戊寅,京师地震。三十二年闰九月庚辰,巩昌及醴泉地一日十余震,城郭民居
并摧。白阳、吴泉界地裂三丈,溢出黑水,搏激丈余。三十三年五月辛丑,陆川
地震,有声,坏城垣、府屋,压死男妇无算。六月庚午,灵川社坛有声,陷地十
余丈,深丈余。九月丙申,京师地震者再,自东北向西南行。三十四年六月丙辰,
陕西地震。三十五年七月乙卯,松潘、茂州、汶川地震数日。三十六年二月戊辰,
京师地震。七月丁酉,又震。三十七年六月辛酉,甘肃地震,红崖、清水诸堡压
死军民八百四十余人,圮边墩八百七十里,裂东关地。四十年二月乙亥,云南大
理、武定、曲靖地大震,次日又震。缅甸亦震。五月戊戌,云南大理、曲靖复大
震,坏房屋。四十二年九月庚午,山西、河南地震。四十三年二月己卯,扬州地
震。狼山寺殿坏塔倾。八月乙亥,楚雄地震如雷,人民惊殒。十月辛酉,京师地
震。四十五年五月甲戌,凤阳府地震。乙亥,复震。八月,济南地裂者二。四十
六年六月壬午,京师地震。九月乙卯,京师地再震,畿辅、山西州县一十有七及
紫荆关,马水、沿河二口,偏头、神池同日皆震。四十八年二月庚戌,云南及肇
庆、惠州、荆州、襄阳、承天、沔阳、京山皆地震。
天启元年四月癸丑,延绥孤山城陷三十五丈,入地二丈七尺。二年二月癸酉,
济南、东昌、河南、海宁地震。三月癸卯,济南、东昌属县八,连震三日,坏民
居无数。九月甲寅,平凉、隆德诸县,镇戎、平虏诸所,马刚、双峰诸堡,地震
如翻,坏城垣七千九百余丈,屋宇万一千八百余区,压死男妇万二千余口。十一
月癸卯,陕西地震。三年四月庚申朔,京师地震。十月乙亥,复震。闰十月乙卯,
云南地震。十二月丁未,南畿六府二州俱地震,扬州府尤甚。是月戊戌,京师地
又震。四年二月丁酉,蓟州、永平、山海地屡震,坏城郭庐舍。甲寅,乐亭地裂,
涌黑水,高尺余。京师地震,宫殿动摇有声,铜缸之水,腾波震荡。三月丙辰、
戊午,又震。庚申,又震者三。六月丁亥,保定地震,坏城郭,伤人畜。八月己
酉,陕西地震。十二月癸卯,南京地震。六年六月丙子,京师地震。济南、东昌
及河南一州六县同日震。天津三卫、宣府、大同俱数十震,死伤惨甚。山西灵丘
昼夜数震,月余方止。城郭、庐舍并摧,压死人民无算。七月辛未,河南地震。
九月甲戌,福建地震。十二月戊辰,宁夏石空寺堡地大震。礌山石殿倾倒,压死
僧人。是年,南京地亦震。七年,宁夏各卫营屯堡,自正月己巳至二月己亥,凡
百余震,大如雷,小如鼓如风,城垣、房屋、边墙、墩台悉圮。十月癸丑,南京
地震,自西北迄东南,隆隆有声。
崇祯元年九月丁卯,京师地震。三年九月戊戌,南京地震。四年六月乙丑,
临洮、巩昌地震,坏庐舍,损民畜。五年四月丁酉,南京、四川地震。十月丁卯,
山西地震。十一月甲寅,云南地震。六年正月丁巳,镇江地裂数丈。七月戊戌,
陕西地震。八年冬,山西地震。九年三月戊辰,福建地震。七月丁未,清江城陷。
十年正月丙午,南京地震。七月壬午,云南地震。十月乙卯,四川地震。十二月,
陕西西安及海剌同时地震,数月不止。十一年九月壬戌,辽东地震。十二年二月
癸巳,京师地震。十三年十一月戊子,南京地震。十四年三月戊寅,福建地震。
四月丙寅,湖广地震。五月戊子,甘肃地震。六月丙午,福建地震。九月甲午,
四川地震。十五年五月丙戌,两广地震。七月甲申,山西地震。十六年九月,凤
阳地屡震。十一月丙申,山东地震。明年正月庚寅朔,凤阳地震。乙卯,南京地
震。三月辛卯,广东地震。
▲山颓
洪武六年正月壬戌夜,伏羌高山崩。正统八年十一月,浙江绍兴山移于平田。
是岁,陕西二处山崩。十三年,陕西夏秋霪雨,通渭、平凉、华亭三县山倾,军
民压死者八十余口。天顺四年十月,星子山裂。成化八年七月,陇州北山吼三日,
裂成沟,长半里,寻复合。十六年四月壬子,巨津州金沙江北岸白石雪山断裂里
许,两岸山合,山上草木如故。下塞江流,禾黍尽没。久之其下渐开,水始泄。
六月,长乐平地出小阜,人畜践之辄陷。明年,复涌一高山。十七年十二月辛丑,
寿阳县城南山崩,声如牛吼。弘治三年六月乙巳,河州山崩地陷。九年六月庚寅,
山阴、萧山二县同日大雨山崩。十四年闰七月,乌撒军民府大雨山崩。十五年八
月戊申,宣府合河口石山崩。十八年六月丙子,河州沙子沟夜大雷雨,石岸山崩,
移七八里,崩处裂为沟,田庐民畜俱陷。正德元年十二月癸亥,即墨三表山石崩。
四年三月甲寅,辽东东山大家峪山崩二处,约丈余。五年六月癸巳,秦州山崩,
伤室庐、禾稼甚众。龙王沟口山亦崩。六年七月丙寅,夔州獐子溪骤雨,山崩。
十三年五月癸亥,云南黑盐井山崩,井塞。十五年八月丁丑,云南赵州大雨,山
崩。嘉靖四年七月乙酉,清源贾家山崩。五年四月壬申,贵州歹苏屯山崩。十九
年十二月己巳,峨眉宋皇观山鸣,震裂,涌泉水八日。二十一年六月乙酉,归州
沙子岭大雷雨,崖石崩裂,塞江流二里许。二十六年七月癸酉,澄城麻陂山界头
岭,昼夜吼数日。山忽中断,移走,东西三里,南北五里。隆庆二年五月庚戌,
永宁州山崩。是岁,乐亭地裂三处,俱涌黑沙水。四年八月,湖州山崩,成湖。
万历二十五年六月,泰山崩。二十七年八月甲午,狄道城东山崩,其下冲成一沟。
山南耕地涌出大小山五,高二十余丈。三十三年八月丙午,镇江西南华山裂二三
尺。三十七年六月辛酉,甘肃南山崩。天启三年闰十月乙卯,仁寿长山声震如雷,
裂七里,宽三尺,深不可测。崇祯九年十二月,镇江金鸡岭土山崩。后八年,秦
州有二山,相距甚远,民居其间者数百万家。一日地震,两山合,居民并入其中。
▲雨毛、地生毛
洪武十九年九月丙子,天雨絮。宣德元年七月甲午,地生毛,长尺余。正统
八年,浙江地生白毛。成化十三年四月,甘肃地裂,生白毛。十五年五月,常州
地生白毛。十七年四月,南京地生白毛。弘治元年五月丙寅,泸州长宁县雨毛。
正德十二年四月,金华地生黑白毛,长尺余。
▲年饥
洪武二年,湖广、陕西饥。四年,陕西洊饥。五年,济南、东昌、莱州大
饥,草实树皮,食为之尽。六年,苏州、扬州、真定、延安饥。七年,北平所属
州县三十三饥。十五年,河南饥。十九年春,河南饥。夏,青州饥。二十年,山
东三府饥。二十三年,湖广三府、二州饥。二十四年,山东及太原饥,徐、沛民
食草实。二十五年,山东洊饥。
永乐元年,北畿、山东、河南及凤阳、淮安、徐州、上海饥。二年,苏、松、
嘉、湖四府饥。四年,南畿、浙江、陕西、湖广府州县卫十四饥。五年,顺天、
保定、河间饥。十年,山东饥。十二年,直省州县二十四饥。十三年,顺天、青
州、开封三府饥。十四年,平阳、大同二府饥。十八年,青、莱二府大饥。时皇
太子赴北京,过邹县,命亟发官粟以赈。
洪熙元年,北畿饥。山东、河南、湖广及南畿州县三十四饥。
宣德元年,直省州县二十九饥。二年,直省县十四饥。三年,直省州县十五
饥。六年直省县十饥。八年,以水旱告饥者,府州县七十有六。九年,南畿、山
东、浙江、陕西、山西、江西、四川多告饥,湖广尤甚。十年,扬、徐、滁、南
昌大饥。
正统三年春,平凉、凤翔、西安、巩昌、汉中、庆阳、兖州七府及南畿三州、
二县,江西、浙江六县饥。四年,直省州县卫十八及山西隰州、大同、宣府、偏
头诸关饥。五年,直省十府、一州、二县饥。陕西大饥。六年,直省州县二十六
饥。八年夏,湖南饥。秋,应天、镇江、常州三府饥。九年春,苏州府饥。是岁,
云南、陕西乏食。十年,陕西、山西饥。十二年夏,淮安、岳州、襄阳、荆州、
郴州俱洊饥。十三年,宁、绍二府及州县七饥。
景泰元年,大名、顺德、广平、保定、处州、太原、大同七府饥。二年,大
名、广平又饥。顺天、保定、西安、临洮、太原、大同、解州饥。三年,淮、徐
大饥,死者相枕藉。四年,徐州洊饥。河南、山东及凤阳饥。五年,两畿十府
饥。六年春,两畿、山东、山西、浙江、江西、湖广、云南、贵州饥,苏、松尤
甚。七年,北畿、山东、江西、云南又饥。河南亦饥。
天顺元年,北畿、山东并饥,发茔墓,斫道树殆尽。父子或相食。二年,长
沙、辰州、永州、常德、岳州五府及铜鼓、五开诸卫饥。四年,湖广及镇远府,
都匀、平越诸卫饥。六年,陕西饥。
成化元年,两畿、浙江、河南饥。二年,南畿饥。四年,两畿、湖广、山东、
河南无麦。凤阳及陕西、宁夏、甘、凉饥。五年,陕西洊饥。六年,顺天、河
间、真定、保定四府饥,食草木殆尽。山西、两广、云南并饥。八年,山东饥。
九年,山东又大饥,骼无余胔。十三年,南畿、山东饥。十四年,北畿、湖广、
河南、山东、陕西、山西饥。十五年,江西饥。十六年,北畿、山东、云南饥。
十八年,南畿、辽东饥。十九年,凤阳、淮安、扬州三府饥。二十年,陕西饥,
道殣相望。畿南及山西平阳饥。二十一年,北畿、山东、河南饥。二十三年,
陕西大饥。武功民有杀食宿客者。淮北、山东亦饥。
弘治元年,应天及浙江饥。六年,山东饥。七年,保定、真定、河间三府饥。
八年,苏、松、嘉、湖四府饥。十四年,顺天、永平、河间、河南四府饥。辽东
大饥。十五年,辽东洊饥。兖州饥。十六年,浙江、山东及南畿四府、三州饥。
十七年,淮、扬、庐、凤洊饥,人相食,且发瘗胔以继之。十八年,延安诸府
饥。
正德三年,庐、凤、淮、扬四府饥。四年,苏、松、常、镇四府饥。五年,
山东饥。七年,嘉兴、金华、温、台、宁、绍六府乏食。八年,河间、保定饥。
九年春,永平诸府饥,民食草树殆尽,有阖室死者。秋,关、陕亦饥。十一年,
顺天、河间饥。河南大饥。十二年春,顺天、保定、永平饥。十三年,苏、松、
庐、凤、淮、扬六府饥。十四年冬,辽东饥,南畿、淮、扬诸府尤甚。十六年,
辽东饥。
嘉靖二年,应天及滁州大饥。三年,湖广、河南、大名、临清饥。南畿诸郡
大饥,父子相食,道殣相望,臭弥千里。四年,河间、沈阳、大同三卫饥。五
年,顺天、保定、河间三府大饥。六年,辽东大饥。八年,真定、庐、凤、淮、
扬五府,徐、滁、和三州及山东、河南、湖广、山西、陕西、四川饥,襄阳尤甚。
九年,畿内、河南、湖广、山东、山西大饥。十二年,北畿、山东饥。十五年,
湖广大饥。十七年,北畿饥。河南、郧阳、襄阳三府饥。二十年,保定、辽东饥。
二十一年,顺天、永平饥。二十四年,又饥。南畿亦饥。二十五年,顺天饥,江
西亦饥。二十七年,巩昌、汉中大饥。三十一年,宣、大二镇大饥,人相食。三
十二年,南畿、庐、凤、淮、扬、山东、河南、陕西并饥。三十三年,顺天及榆
林饥。三十六年,辽东大饥,人相食。三十九年,顺天、永平饥。四十年,两畿、
山西饥。四十三年,北畿、山东大饥。四十四年,顺天饥。四十五年,淮、徐饥。
隆庆元年,苏、松二府大饥。二年,湖广饥。
万历元年,淮、凤二府饥,民多为盗。十年,延安、庆阳、平凉、临洮、巩
昌大饥。十三年,湖广饥。十五年七月,黄河以北,民食草木。富平、蒲城、同
官诸县,有以石为粮者。十六年,河南饥,民相食。苏、松、湖三府饥。二十二
年,河南大饥,给事中杨明绘《饥民图》以进,巡按陈登云进饥民所食雁粪,帝
览之动容。二十八年,山东及河间饥。二十九年,两畿饥。阜平县饥,有食其稚
子者。苏州饥,民殴杀税使七人。三十七年,山西饥。四十年,南畿洊饥,凤
阳尤甚。四十三年,浙江饥。四十四年,山东饥甚,人相食。河南及淮、徐亦饥。
四十五年,北畿民食草木,逃就食者,相望于道。山东属邑多饥。四十六年,陕
西饥。四十八年,湖广大饥。
崇祯元年,陕西饥,延、巩民相聚为盗。二年,山西、陕西饥。五年,淮、
扬诸府饥,流殍载道。六年,陕西、山西大饥。淮、扬洊饥,有夫妻雉经于树
及投河者。盐城教官王明佐至自缢于官署。七年,京师饥,御史龚廷献绘《饥民
图》以进。太原大饥,人相食。九年,南阳大饥,有母烹其女者。江西亦饥。十
年,浙江大饥,父子、兄弟、夫妻相食。十二年,两畿、山东、山西、陕西、江
西饥。河南大饥,人相食,卢氏、嵩、伊阳三县尤甚。十三年,北畿、山东、河
南、陕西、山西、浙江、三吴皆饥。自淮而北至畿南,树皮食尽,发瘗胔以食。
十四年,南畿饥。金坛民于延庆寺近山见人云,此地深入尺余,其土可食。如言
取之,淘磨为粉粥而食,取者日众。又长山十里亦出土,堪食,其色青白类茯苓。
又石子涧土黄赤,状如猪肝,俗呼“观音粉”,食之多腹痛陨坠,卒枕藉以死。
是岁,畿南、山东洊饥。德州斗米千钱,父子相食,行人断绝。大盗滋矣。
▲黄眚黄祥
正统十一年二月辛酉,有异气现华盖殿金顶及奉天殿鸱吻之上。成化九年四
月乙亥,两京雨土。十三年四月戊戌,陕西、甘肃冰厚五尺,间以杂沙,有青红
黄黑四色。弘治十年三月己酉,雨土。十一年四月辛巳,雨土。十七年二月甲辰,
郧阳、均州雨沙。嘉靖元年正月丁卯,雨黄沙。十三年二月己未,雨微土。二十
一年,象山雨黄雾,行人口耳皆塞。隆庆元年三月甲寅,南郑雨土。万历二十五
年二月癸亥,湖州雨黄沙。四十六年三月庚午,暮刻,雨土,濛濛如雾如霰,入
夜不止。四十七年二月甲戌,从未至酉,尘沙涨天,其色赤黄。四十八年,山东
省城及泰安、肥城皆雨土。崇祯十二年二月壬申,浚县有黑黄云起,旋分为二。
顷之四塞。狂风大作,黄埃涨天,间以青白气。五步之外,不辨人踪,至昏始定。
十四年正月壬寅,黄埃涨天。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遭遇四大恶人,狼狈逃窜,丢失银两3.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一(上)

后世法胜於古,而屡改益密者,惟历为最著。《唐志》谓天为动物,久则差
忒,不得不屡变其法以求之。此说似矣,而不然也。《易》曰:“天地之道,贞
观者也。”盖天行至健,确然有常,本无古今之异。其岁差盈缩迟疾诸行,古无
今有者,因其数甚微,积久始著。古人不觉,而后人知之,而非天行之忒也。使
天果久动而差忒,则必差参凌替而无典耍,安从修改而使之益密哉?观传志所书,
岁失其次、日度失行之事,不见於近代,亦可见矣。夫天之行度多端,而人之智
力有限,持寻尺之仪表,仰测穹苍,安能洞悉无遗。惟合古今人心思,踵事增修,
庶几符合。故不能为一成不易之法也。
黄帝迄秦,历凡六改。汉凡四改。魏迄隋,十五改。唐迄五代,十五改。宋
十七改。金迄元,五改。惟明之《大统历》,实即元之《授时》,承用二百七十
馀年,未尝改宪。成化以后,交食往往不验,议改历者纷纷。如俞正己、冷守中
不知妄作者无论已,而华湘、周濂、李之藻、刑云路之伦颇有所见。郑世子载
堉撰《律历融通》,进《圣寿万年历》,其说本之南部御史何瑭,深得《授时》
之意,而能补其不逮。台官泥於旧闻,当事惮於改作,并格而不行。崇祯中,议
用西洋新法,命阁臣徐光启、光禄卿李天经先后董其事,成《历书》一百三十馀
卷,多发古人所未发。时布衣魏文魁上疏排之,诏立两局推验。累年校测,新法
独密,然亦未及颁行。由是观之,历固未有行之久而差者,乌可不随时修改,以
求合天哉。
今采各家论说,有裨於历法者,著於篇端。而《大统历》则述立法之原,以
补《元志》之未备。《回回历》始终隶於钦天监,与《大统》参用,亦附录焉。
▲历法沿革
吴元年十一月乙未冬至,太史院使刘基率其属高翼上戊申《大统历》。太祖
谕曰:“古者季冬颁历,太迟。今於冬至,亦未善。宜以十月朔,著为令。”洪
武元年改院为司天监,又置回回司天监。诏徵元太史院使张佑、回回司天太监黑
的儿等共十四人,寻召回回司天台官郑阿里等十一有至京,议历法。三年改监为
钦天,设四科:曰天文,曰漏刻,曰《大统历》,曰《回回历》。以监令、少监
统之。岁造《大统民历》、《御览月令历》、《七政躔度历》、《六壬遁甲历》、
《四季天象占验历》、《御览天象录》,各以时上。其日月交食分秒时刻、起复
方位,先期以闻。十年三月,帝与群臣论天与七政之行,皆以蔡氏旋之说对。帝
曰:“朕自起以来,仰观乾象,天左旋,七政右旋,历家之论,确然不易。尔等
犹守蔡氏之说,岂所谓格物致知学乎?”十五年九月,诏翰林李翀、吴伯宗译《
回回历书》。
十七年闰十月,漏刻博士元统言:“历以《大统》为名,而积分犹踵《授时》
之数,非所以重始敬正也。况《授时》以元辛巳为历元,至洪武甲子积一百四年,
年远数盈,渐差天度,合修改。七政运行不齐,其理深奥。闻有郭伯玉者,精明
九数之理,宜徵令推算,以成一代之制。”报可。擢统为监令。统乃取《授时历》,
去其岁实消长之说,析其条例,得四卷,以洪武十七年甲子为历元,命曰《大统
历法通轨》。二十二年改监令、丞为监正、副。二十六年,监副李德芳言:“监
正统孜作洪武甲子历元,不用消长之法,以考鲁献公十五年戊寅岁天正冬至,比
辛巳为元,差四日半强。今当复用辛巳为元及消长之法。”疏入,元统奏辨。太
祖曰:“二说皆难凭,但验七政交会行度无差者为是。”自是《大统历》元以洪
武甲子,而推算仍依《授时》法。三十一年在罢回回钦天监,其《回回历》科仍
旧。
永乐迁都顺天,仍用应天冬夏昼夜时刻,至正统十四年始改用顺天之数。其
冬,景帝即位,天文生马轼奏,昼夜时刻不宜改。下廷臣集议。监正许惇等言:
“前监正彭德清测验得北京北极出地四十度,比南京高七度有奇,冬至昼三十八
刻,夏至昼六十二刻。奏准改入《大历》,永为定式。轼言诞妄,不足听。”帝
曰:“太阳出入度数,当用四方之中。今京师在尧幽都之地,宁可为准。此后造
历,仍用洪、永旧制。”
景泰元年正月辛卯,卯正三刻月食。监官误推辰初初刻,致失救护。下法司,
论徒。诏宥之。成化十年,以监官多不职,擢云南提学童轩为太常寺少卿,掌监
事。十五年十一月戊戍望,月食,监推又误,帝以天象微渺,不之罪也。十七年,
真定教论俞正己上《改历议》,诏礼部及轩参考。尚书周洪谟等言:“正己止据
《皇极经世书》及历代天文、历志推算气朔,又以己意创为八十七年约法,每月
大小相间。轻率狂妄,宜正其罪。”遂下正己诏狱。十九年,天文生张升上言改
历。钦天监谓祖制不可变,升说遂寝。弘治中,月食屡不应,日食亦舛。
正德十二、三年,连推日食起复,皆弗合。于是漏刻博士朱裕上言:“至元
辛巳距今二百三十七年,岁久不能无差,若不量加损益,恐愈久愈舛。乞简大臣
总理其事,令本监官生半推古法,半推新法,两相交验,回回科推验西域《九执
历法》。仍遣官至各省,候土圭以测节气早晚。往复参较,则交食可正,而七政
可齐。”部覆言:“裕及监官历学未必皆精,今十月望月食,中官正周濂等所推
算,与古法及裕所奏不同,请至期考验。”既而濂等言:“日躔岁退之差一分五
十秒。今正德乙亥,距至元辛巳二百三十五年,赤道岁差,当退天三度五十二分
五十秒。不经改正,推步岂能有合。臣参较德验,得正德丙子岁前天正冬至气应
二十七日四百七十五分,命得辛卯日丑初初刻,日躔赤道箕宿六度四十七五十秒,
黄道箕宿五度九十六分四十三秒为历元。其气闰转交四应,并周天黄赤道,诸类
立成,悉从岁差,随时改正。望敕礼臣并监正董其事。”部奏:“古法未可轻变,
请仍旧法。别选精通历学者,同濂等以新法参验,更为奏请。”从之。
十五年,礼部员外郎郑善夫言:“日月交食,日食最为难测。盖月食分数,
但论距交远近,别无四时加减,且月小暗虚大,八方所见皆同。若日为月所掩,
则日大而月小,日上而月下,日远而月近。日行有四时之异,月行有九道之分。
故南北殊观,时刻亦异。必须据地定表,因时求合。如正德九年八月辛卯日食,
历官报食八分六十七秒,而闽、广之地,遂至食既。时刻分秒,安得而同?今宜
按交食以更历元,时刻分秒,必使奇零剖析详尽。不然,积以岁月,躔离朓朒,
又不合矣。”不报。十六年以南京户科给事中乐頀、工部主事华湘通历法,
俱擢光禄少卿,管监事。
嘉靖二年,湘言:“古今善治历者三家,汉《太初》以钟律,唐《大衍》以
蓍策,元《授时》以晷景为近。欲正历而不登台测景,皆空言臆见也。望许臣暂
朝参,督中官正周濂等,及冬至前诣观象台,昼夜推测,日记月书,至来年冬至,
以验二十四气、分至合朔、日躔月离、黄赤二道、昏旦中星、七政四余之度,视
元辛巳所测,离合何如,差次录闻。更敕礼部延访精通理数者徵赴京师,令详定
岁差,以成一代之制。”下礼部集议,而护谓历不可改,与湘颇异。礼部言:“
湘欲自行测候,不为无识。请二臣各尽所见,穷极异同,以协天道。”从之。
七年,钦天监奏:“闰十月朔,《回回历》推日食二分四十七秒,《大统历》
推不食。”已而不食。十九年三月癸巳朔,台官言日当食,已而不食。帝喜,以
为天眷,然实由推步之疏也。隆庆三年,掌监事顺天府丞周相刊《大统历法》,
其历原历叙古今诸历异同。万历十二年十一有癸酉朔《大统历》推日食九十二秒,
《回回历》推不食,已而《回回历》验。礼科给事中侯先春因言:“迩年月食在
酉而曰戌,月食将既而曰未九分,差舛甚矣。《回回历》科推算日月交食,五星
凌犯,最为精密,何妨纂人《大统历》中,以备考验。”诏可。二十年五月戌夜
月食,监官推算差一日。
二十三年,郑世子载堉进《圣寿万年历》、《律历融通》二书。疏略曰:
“高皇帝革命时,元历未久,气朔未差,故不改作,但讨论润色而已。积年既久,
气朔渐差。《后汉志》言‘三百年斗历改宪’。今以万历为元,而九年辛巳岁适
当‘斗历改宪’之期,又协‘乾元用九’之义,历元正在是矣。臣尝取《大统》
与《授时》二历较之,考古则气差三日,推今则时差九刻。夫差虽九刻,处夜半
之际,所差便隔一日。节气差天一日,则置闰差一月。闰差一月,则时差一季。
时差一季,则岁差一年。其失岂小小哉?盖因《授时》减分太峻,失之先天;
《大统》不减,失之后天。因和会两家,酌取中数,立为新率,编撰成书,大旨
出于许衡,而与历不同。黄钟乃律历本原,而旧历罕言之。新法则以步律吕爻象
为首。尧时冬至日躔宿次,何承天推在须、女十度左右,一行推在女、虚间,元
人历议亦云在女、虚之交。而《授时历》考之,乃在牛宿二度。《大统历》考之,
乃在危宿一度。相差二十六度,皆不与《尧典》合。新法上考尧元年甲辰岁,夏
至午中,日在柳宿十二度左右,冬至午中,日在女宿十度左右,心昴昏中,各去
午正不逾半次,与承天、一行二家之说合。此皆与旧历不同大者,其余详见《历
议》。望敕大臣名儒参订采用。”
其法首曰步发敛。取嘉靖甲寅岁为历元,元纪四千五百六十,期实千四百六
十一,节气岁差一秒七十五忽,岁周气策无定率,各随岁差求而用之。律应(即
气应)五十五日六十刻八十九分,律总旬周六十日。次曰步朔闰。朔望弦策与
《授时》同,闰应十九日三十六刻十九分。次曰步日躔。日平行一度,躔周(即
天周)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躔中半之,象策又半之,辰策十二分躔周之一。
黄、赤道岁差,盈初缩末限,缩初盈末限,俱与《授时》同,周应二百三十八度
二十二分三十九秒。(按《授时》求日度法,以周应加积度,命起虚七,其周应
为自虚七度至箕寸十度之数。《万年历法》以周应减积度,命起角初,其周应为
箕十度至角初度之数,当为二百八十六度四十五分。今数不合,似误。)次曰步
晷漏。北极出地度分,冬、夏至中晷恒数,并二至昼夜长短刻数,俱以京师为准。
参以岳台,以见随处里差之数。次曰步月离。月平行、转周、转中,与《授时》
同。离周(即迟疾限)三百三十六限十六分六十秒,离中半之,离象又半之。转
差一日九十刻六十分。转应七日五十刻三十四分。次曰步交道。正交、中交与《
授时》同。距交十四度六十六分六十六秒。交周、交中、交差,与《授时》同。
交应二十日四十七刻三十四分。次曰步交食。日食交外限六度,定法六十一,交
内限八度定法八十一。月食限定法与《授时》同。次曰步五纬。合应:土星二百
六十二日三千二十六分,木星三百一十一千八百三十七分,火星三百四十三日五
千一百七十六分,金星二百三十八千三百四十七分,水星九十一日七千六百二十
八分。历应:土星八千六百四日五千三百三十八分,木星四千一十八日六千七十
三分,火星三百一十四日四十九分,金星六十日一千九百七十五分,水星二百五
十三日七千四百九十七分。周率、度率及晨夕伏见度,俱与《授时》同。
其议岁余也,曰:“阴阳消长之理,以渐而积,未有不从秒起。《授时》考
古,于百年之际顿加一分,于理未安。假如鲁隐公三年酉岁,下距至元辛巳二千
年,以《授时》本法算之,于岁实当加二十分,得庚午日六刻,为其年天正冬至。
次年壬戌岁,下距至元辛巳一千九百九十年,本法当加十九分,得乙亥日五十刻
四十四分,为其年天正冬至。两冬至相减,得相距三百六十五日四十四刻四十四
分,则是岁余九分日之四,非四分日之一也。历法之廖,莫甚于此。新法酌量,
设若每年增损二秒,推而上之,则失昭公己丑;增损一秒至一秒半,则失僖公辛
亥。今约取中数,其法置定距自相乘,七因八归,所得百,约之为分,得一秒七
十五忽,则辛亥、己丑皆得矣。”
其议日躔也,曰:“古历见于《六经》,灼然可考者莫如日躔及中星。而推
步家鲜有达者,盖由不知夏时、周正之异也。大抵夏历以节气为主,周历以中气
为主。何承天以正月甲子夜半合朔雨水为上元,进乖夏朔,退非周正。故近代推
《月令》、《小正》者、皆不与古合。尝以新法岁差,上考《尧典》中星,则所
谓四仲月,盖自节气之始至于中气之终,三十日内之中星耳后世执者于二分二至,
是亦误矣。”
其议侯极也,曰:“自汉至齐、梁,皆谓纽星即不动处。惟祖?恒之测知纽
星去极一度有余。自唐至宋,又测纽星去极三度有余。《元志》从三度,盖未有
说也。新法不测纽星,以日景验之,于正方案上,周天度内权指一度为北极,自
此度右旋,数至六十七度四十一分,为夏至日躔所在。复至一百一十五度二十一
分,为冬至日躔所在。左旋,数亦如之。四处并中心五处,各识一针。于二至日
午中,将案直立向南取景,使三针景合,然后县绳界取中绵,又取方十字界之,
视横界上距极出地度分也,即极出地度分也。”
其议晷景也,曰:“何承天立表测景,始知自汉以来,冬至皆后天三日。然
则推步晷景,乃治历之耍也。《授时历》亦凭晷景为本,而《历经》不载推步晷
景之术,是为缺略,今用北极出地度数,兼弧矢二术以求之,庶尽其原。又随地
形高下,立差以尽变,前此所未有也。”又曰:“《授时历》议据《前汉志》鲁
献公十五年戊寅岁正月甲寅朔旦冬至,引用为首。夫献公十五年下距隐公元年己
未,岁百六十一年,其非春秋时明矣。而《元志》乃云‘自春秋献公以来’,又
云‘昭公冬至,乃日度失行之验’,误矣。夫献公甲寅冬至,别无所据,惟刘歆
《三统历》言之。岂左传不足信,而歆乃可信乎?太初元年冬至在辛酉,歆乃以
为甲子,差天三日,尚不能知,而能逆知上下数百年乎?故凡春秋前后千载之间,
气朔交食,《长历》、《大衍》所推近是,刘歆、班固所说全非也。”又曰:
“《大衍历》议谓宋元嘉十三年一月甲戌,景长为日度变行,《授时历》议亦云,
窃以为过矣。苟日度失行,当如岁差,渐渐而移。今岁既已不合,来岁岂能复合
耶?盖前人所测,或未密耳。夫冬至之景一丈有余,表高晷长,则景虚而淡,或
设望筒、副表、景符之类以求实景。然望筒或一低昂,副表、景符或一前却,所
据之表或稍有倾欹,圭面或稍有斜侧,二至前后数日之景,进退只在毫厘之间,
耍亦难辨。况委托之人,未智当否。九服之远,既非自挚,所报晷景,宁足信乎?”
其议漏刻也,曰:“日月带食出入,五星晨昏伏见,历家设法悉因晷漏为准。
而晷漏则随地势南北,辰极高下为异焉。元人都燕,其《授时历》七曜出没之早
晏,四时昼夜之永短,皆准大都晷漏。国初都金陵,《大统历》晷漏改徒南京,
冬夏至相差三刻有奇。今推交食分秒,南北东西等差及五星定伏定见,皆因元人
旧法,而独改其漏刻,是以互神舛误也。故新法晷漏,照依元旧。”
其议日食也,曰:“日道与月道相交处有二,若正会于交,则食既,若但在
交前后相近者,则食而不既。此天之交限也。又有人之交限,假令中国食既,戴
日之下,所亏才半,化外之地,则交而不食。易地反观,亦如之。何则?日如大
赤丸,月如小黑丸,共县一绵,日上而下,即其下正望之,黑丸必掩赤丸,似食
之既;及旁观有远近之差,则食数有多寡矣。春分已后,日行赤道北畔,交外偏
多,交内偏少。秋分已后,日行赤道南畔,交外偏少,交内偏多。是故有南北差。
冬至已后,日行黄道东畔,午前偏多,午后偏少。夏至已后,日行黄道西畔,午
前偏少,午后偏多。是故有东西差。日中仰视则高,旦暮平视则低。是有距午差。
食于中前见早,食于中后见迟。是故有时差,凡此诸差,唯日有之,月则无也。
故推交食,惟日颇难。欲推九服之变,必各据其处,考晷景之短长,揆辰极之高
下,庶几得之。《历经》推定之数,徒以燕都所见者言之耳。旧云:‘月行内道,
食多有验。月行外道,食多不验。’又云:‘天之交限,虽系内道,若在人之交
限之外,类同外道,日亦不食。’此说似矣,而未尽也。假若夏到前后,日食于
寅卯酉戌之间,人向东北、西北观之,则外道食分反多于内道矣。日体大于月,
月不能尽掩之,或遇食既,而日光四溢,形如金环,故日无食十分之理。虽既,
亦止九分八十秒。《授时历》日食,阳历限六度,定法六十,阴历限八度,定法
八十。各置其限度,如其定法而一,皆得十分。今于其定法下,各加一数以除限
度,则得九分八十余秒也。”
其议月食也,曰:“暗虚者,景也。景之蔽月,无早晚高卑之异,四时九服
其之殊。譬如县一黑丸于暗室,其左燃烛,其右县一白丸,若烛光为黑丸所蔽,
则白丸不受其光矣。人在四旁观之,所见无不同也。故月食无时差之说。自《纪
元历》妄立时差,《授时》因之,误矣。”
其议五纬也,曰:“古法推步五纬,不如变数之加减。北齐张子信仰观岁久,
知五纬有盈缩之变,当加减以求逐日之躔。盖五纬出入黄道内外,各自有其道,
视日远近为迟疾,其变数之加减,如里路之径直斜曲也。宋人有言曰:‘五星行
度,惟留退之际最多差。自内而进者,其退必向外,自外而进者,其退必由内。
其迹台循柳叶,两末锐于中间,往还之道相去甚远。故星行两末度稍迟,以其斜
行故也。中间行度稍速,以其径捷故也。’前代修历,止增损旧法而已,未尝实
考天度。其法须测验每夜昏晓夜半,月及五星所在度秒,置簿录之。满五年,其
间去阴云昼见日数外,可行三年实行,然后可以算术缀之也。”
书上,礼部尚范谦奏:“岁差之法,自虞喜以来,代有差法之议,竟无昼一
之规。所以求之者,大约有三:考月令之中星,测二至之日景,验交食之分秒。
考以衡管,测以臬表,验以漏刻,斯亦危得之矣。历家以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
度之一,纪七政之行,又析度为百分,分为百秒,可谓密矣。然浑象之体,径仅
数尺,布周天度,每度不及指许,安所置分秒哉?至于臬表之树不过数尺,刻漏
之筹不越数寸。以天之高且广也,而以寸之物求之,欲其纤微不爽,不亦难乎?
故方其差在公秒之间,无可验者,至蹬逾一度,乃可以管窥耳。此所以穷古今之
智七巧,不能尽其变欤?即如世子言,以《大统》、《授时》二历相较,考古则
气差三日,推今则时差必刻。夫时差九刻,在亥子之间则移一日,在晦朔之交则
移一月,此可验之于近也。设移而前,则生明在二日之昏,设移而后,则生明在
四日之夕矣。今似未至此也。其书应发钦天监参订测验。世子留心历学,博通今
古,宜赐奖谕。”从之。
河南佥事刑云路上书言:“治历之耍治历之耍,无逾观象、测景、候时、筹
策四事。今丙申年日至,臣测得乙未日未正一刻,而《大统》推在申正二刻,相
差九刻。且今年立春、夏至、立冬皆适直子半之交。臣推立春乙亥,而《大统》
推丙子;夏至壬辰,而《大统》推癸巳;立冬巳酉,而《大统》推庚戌。相隔皆
一日。若或直元日于子半,则当退履端于月穷,而朝贺大礼在月正二日矣。岂细
故耶?闰八月朔,日食,《大统》推初亏巳正二刻,食几既,而臣候初亏巳正一
刻,食止七分余。《大统》实后天几二刻,则闰应及转应、交应,各宜增损之矣。”
钦天监见云路疏,甚恶之。监正张应候奏诋,谓其僣妄惑世。礼部尚书范谦乃言:
“历为国家大事,士夫所当讲求,非历士之所得私。律例所禁,乃妄言妖祥者耳。
监官拘守成法,不能修改合天。幸有其人,所当和衷共事,不宜妒忌。乞以云路
提叔钦天监事,督率官属,精心测候,以成钜典。”议上,不报。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一(下)

三十八年,监推十一月壬寅朔日食分秒及亏圆之候,职方郎范守己疏驳其
误。礼官因请博求知历学者,令与监官昼夜推测,庶几历法靡差。于是五官正周
子愚言:“大西洋归化远臣庞迪峨、熊三拨等,携有彼国历法,多中国典籍所未
备者。乞视洪中译西域历法例,取知历儒臣率同监官,将诸书尽译,以补典籍之
缺。”先是,大西洋人利玛窦进贡土物,而迪峨、三拨及能华同、邓玉函、汤若
望等先后至,俱精究天文历法。礼部因奏:“精通历法,如云路、守己为时所推,
请改授京卿,共理历事。翰林院检讨徐光启、南京工部员外郎李之藻亦皆精心历
理,可与迪峨、三拨等同译西洋法,俾云路等参订修改。然历法疏密,莫显于交
食,欲议修历,必重测验。乞敕所司修治仪器,以便从事。”疏入,留中。未几
云路、之藻皆召至京,参预历事。云路据其所学,之藻则以西法为宗。
四十一年,之藻已改衔南京太仆少卿,奏上西洋历法,略言台监推算日月交
食时刻亏分之谬。而力荐迪峨、三拨及华民、阳玛诺等,言:“其所论天文历数,
有中国昔贤所未及者,不徒论其数,又能明其所以然之理。其所制窥天、窥日之
器,种种精绝。今迪峨等年龄向衰,乞敕礼部开局,取其历法,译出成书。”礼
科姚永济亦以为言。时庶务因循,未暇开局也。
四十四年,云路献《七政真数》,言:“步历之法,必以两交相对。两交正,
而中间时刻分秒之度数,一一可按。日月之交食,五星之凌犯,皆日月五星之相
交也。两交相对,互相发明,七政之能事毕矣。”天启元年春,云路复详述古今
时刻,与钦天监所推互异。症新法至密,章下礼部。四月壬申朔日食,云路所推
食分时刻,与钦天监所推互异。自言新法至密,至期考验,皆与天下不合。云路
又尝论《大统》宫度交界,当以岁差考定,不当仍用《授时》三百年前所测之数。
又月建月关半杓所指,斗杓有岁差,而月建无改移。皆笃论也。
崇祯二年五月乙酉朔日食,礼部侍郎徐光启依西法预推,顺天府见食二分有
奇,琼州食既,大宁以北不食。《大统》、《回回》所推,顺天食分时刻,与光
启妻异。已而光启法验,余皆疏。帝切责监官。时五官正戈丰年等言:“《大统》
乃国初所定,寮即郭守敬《授时历》也,二百六十年毫未增损。自至元十八年造
历,越十八年为大德三年八月,已当食不食,六年六月又食而失推。是时守敬方
知院事,亦付之无可奈佑,况斤斤守法者哉?今若循旧,向后不能无差。”于是
礼部奏开局修改。乃以光启督修历法。光启言:近世言历诸家,大都宗郭守敬法,
至若岁差环转,岁实参差,天有纬度,地有经度,列宿有本行,月五星有本轮,
日月有真会、视会,皆古所未闻,惟西历有之。而舍此数法,则交食凌犯,终无
密合理。宜取其法参互考订,使与《大统》法会同归一。”
已而光启上历法修正十事:其一,议岁差,每岁东行渐长短之数,以正古来
百年、五十年、六十年多寡互异之说。其二,议岁实小余,昔多今少,渐次改易,
及日景长短岁岁不同之因,以定冬至,以正气明朔。其三,每日测验日行经度,
以定盈缩加减真率,东西南北高下之差,以步月离。其四,夜测月行经纬度数,
以定交转迟疾真率,东西北高下之差,以步月离。其五,密测列宿以纬行度,以
定七政盈缩、迟疾、顺逆、违离、远近之数。其六,密测五星经纬行度,以定小
轮行度迟疾、留逆、伏见之数,东西南北高下之差,以推步凌犯。其七,推变黄
道、赤道广狭度数,密测二道距度,及月五星各道与黄道相距之度,以定交转。
其八,议日月去交远近及真会、视会之因,以定距午时差之真率,以正交食。其
九,测日行,考知二极出入地度数,以定周天纬度,以齐七政。因月食考知东西
相距地轮经度,以定交食时刻。其十,依唐、元法,随地测验二极出入地度数,
地轮经纬,以求昼夜晨昏永短,以正交食有无、先后、多寡之数。因举南京太仆
少卿李之藻、西洋人能华民、邓玉涵。报可。九月癸卯开历局。三年,玉函卒,
又徵西洋人汤若望、罗雅谷译书演算。光启进本部尚书,仍督修历法。
时巡按四御史马如蚊荐资县诸生冷守中精历学以所呈历书送局。光启力驳其
谬,并预推次年四月川食时刻,令其临时比测。四年正月,光启进《历书》二十
四卷。夏四月戊午,夜望月食,光启预推分秒时刻方位。奏言:“日食随地不同,
则用地纬度算其食分多少,用地经度算其加时早晏。月食分秒,海内并同,止用
地经度推求先后时刻。臣从舆地图约略推步,开载各布政司月食初亏度分,盖食
分多少既天下皆同,则余率可以类推,不若日食之经纬各殊,心须详备也。又月
体一十五分,则尽入暗虚亦十五分止耳。今推二十六分六十六十秒者,盖暗虚体
大于月,若食时去交稍远,即月体不能全入暗虚,止从月体论其分数。是夕之食,
极近於交,故月入暗虚十五分方为食既,更进一十一分有奇,乃得生光,故为二
十六分有奇。如《回回历》推十八分四十七秒,略同此法也。”已四川报次序守
中所推月食实差二时,而新法密合。
光启又进《历书》二十一卷。冬十月辛丑朔日食,新法预顺天见食二分一十
二秒,应天以南下食,大汉以北食既,例以京师见食不及三分,不救护。光启言:
月食在夜,加时早晚,若无定据。惟日食按晷定时,无可迁就。故历法疏密,
此为的症。臣等纂辑新法,渐次就绪,而向生交食为期尚远,此时不与监臣共见,
至成历后,将何徵信?且是食之必当测俟,更有说焉。
旧法食在正中,则无时差。今此食既在日中,而新法仍有时差者,盖以七政
运行皆依黄道,不由赤道。旧法所谓中乃道之午中,非黄道之正中也。黄赤道二
道之中,独冬夏至加时正午,乃得同度。今十月朔去冬至度数尚远,两中之差,
二下三度有奇,岂可因加时近午,不加不减乎?适际此日,又值此时,足可验时
差之正术,二也。
本方之地经度,未得真率,则加时难定,其法心从交食时测验数次,乃可较
勘昼一。今此食依新术测候,其加时刻分,或后未合,当取从前所记地经度分,
斟酌改定,此可以求里差之真率,二也。
时差一法,但知中无加减,而不知中分黄赤,今一经目见,人人知加时之因
黄道,因此推彼,他术皆然,足以知学习之甚易,三也。
即分数甚少,宜详加测候,以求显验。帝是其言。至期,光启率监臣预点日
晷,调壶漏,用测高仪器测食甚日晷高度。又于密室中斜开一隙,置窥筒、远镜
以测亏圆,昼日体分板分数图板以定食分,其时刻、高度悉合,惟食甚分数未及
二分。于是光启言:“今食甚之度分密合,则经度里差已无烦更定矣。独食分未
合,原推者盖因太阳光大,能减月魄,必食及四五分以上,乃得与原推相合,然
此测,用密室窥筒,故能得此分数,倘止凭目力,或水盆照映,则眩耀不定,恐
少尚不止此也。”
时有满城布衣魏文魁,著《历元》、《历测》二书,令其子象乾进《历元》
於朝,通政司送局考验。光启摘当极论者七事:其一,岁实自汉以来,代有减差,
到《授时》减为二十四分二十五秒。依郭法百年消一,今当为二十一秒有奇。而
《历元》用赵知微三十六秒,翻覆骤加。其一,弧背求弦矢,宜用密率。今《历
测》中犹用径一围三之法,不合弧矢真数。其一,盈缩之限,不在冬夏至,宜在
冬夏至后六度。今考日躔,春分迄夏至,夏至迄秋分,此两限中,日时刻分不等。
又立春迄立夏,立秋迄立冬,此两限中,日时刻分亦不等。测量可见。其一,言
太阴最高得疾,最低得迟,且以圭表测而得之,非也。太阴迟疾是入转内事,表
测高下是入交内事,岂容混推。而月行转周之上,又复左旋,所以最高向西行极
迟,最低向东行乃极疾,旧法正相反。其一,言日食正午无时差,非也。时差言
距,非距赤道之午中,乃距黄道限东西各九十度之中也。黄道限之中,有距午前
后二十余度者,但依午正加减,焉能必合。其一,言交食定限,阴历八度,阳历
六度,非也。日食,阴历当十七度,阳历当八度。月食则阴阳历俱十二度。其一,
《历测》云:“宋文帝元嘉六年十一月己丑朔,日食不尽如钩,昼星见。今以《
授时》推之,止食六分九十六秒,郭历舛矣。”夫月食天下皆同,日食九服各异。
南宋都于金陵,郭历造于燕地,北极出地差八度,时在十一月则食差当得二分弱,
其云“不尽如钩”,当在九分左右。郭历推得七分弱,乃密合,非舛也。本局今
定日食分数,首言交,次言地,次言时,一不可阙。已而文魁反覆论难,光启更
申前说,著为《学历浊辨》。
其论岁实小余及日食变差尤明晰。曰:“岁实小余,自汉迄元渐次消减。今
新法定用岁实,更减于元。不知者必谓不惟先天,更先《大统》。乃以推壬申冬
至,《大统》得已亥寅正一刻,而新法得辰初一刻十八分。何也?盖正岁年与步
月离相似,冬至无定率,与定朔、定望无定率一也。朔望无定率,宜以平朔望加
减之,冬至无定率,宜以平年加减之。故新法之平冬至,虽在《大统》前,而定
冬至恒在《大统》后也。”又曰:“宋仁宗天圣二年甲子岁,五月丁亥朔,历官
推当食不食,诸历推算皆云当食。夫于法则实当食,而于时则实不食。今当何以
解之?盖日食有变差一法,月在阴历,距交十度强,于法当食。而独此日此之南
北差,变为东西差,故论天行,则地心与日月相参直,实不失食。而从人目所见,
则日月相距近变为远,实不得食。顾独汴京为然,若从汴以东数千里,则渐见食,
至东北万余里外,则全见食也。夫变差时不同,或多变为少,或少变为多,或有
变为无,或无变为有。推历之难,全在此等。”未几,光启入愉阁。
五年九月十五日,月食,监推初亏在卯初一刻,光启等推在卯初三刻,回回
科推在辰初初刻。三法异同,致奉诘问。至期测候,阴云不见,无可徵验。光启
具陈三法不同之故,言:
时刻之加减,由于盈缩、迟疾两差。而盈缩差,旧法起冬夏至,新法起最高,
最高有行分,惟宋绍兴间与夏至同度。郭守敬后此百年,去离一度有奇,故未觉。
今最高在夏至后六度。此两法之盈缩差所不同也。迟疾差,旧法只用一转周,新
法谓之自行轮。自行之外,又有两次轮。此两法之迟疾差所以不同也。至于《回
回历》又异者,或由於四应,或由于里差,臣实未晓其故。总之,三家俱依本法
推步,不能变法迁就也。
将来有宜讲求者二端:一曰食分多寡。日食时,阳晶晃耀,每先食而后见。
月食时,游气纷侵,每先见而后食。其差至一分以上。今欲灼见实分,有近造窥
筒,日食时,于密室中取其光景,映照尺素之上,初亏至复圆。分数真确,书然
不爽。月食用以仰观二体离合之际,鄞鄂著明。与目测迥异。此定分法也。一曰
加时早晚。定时之术,壶漏为古法,轮钟为新法,然不若求端於日星,昼则用日,
夜则任用一星。皆以仪器测取经纬度数,推算得之。此定时法也。二法既立,则
诸术之疏密,毫末莫遁矣。
古今月食,诸史不载。日食,自汉至隋,凡二百九十三,而食于晦者七十七,
晦前一日者三,初二日者三,其疏如此。唐至五代凡一百一十,而食于晦者一,
初二日者一,初三日者一,稍密矣。宋凡一百四十八人,无晦食者,更密矣。犹
有推食而不食者一。至加时差至四五刻者,当其时已然。可知高速无穷之事,必
积时累世,仍稍见其端儿。故汉至今千七百岁,立法者十有三家,而守敬为最优,
尚不能无刻之差,而况于沿习旧法者,何能现其精密哉?
是年,光启又进《历书》三千卷。明年冬十月,光启以病辞历务,以山东参
政李天经代之。逾月而光启卒。七年,魏文魁上言,历官所推交食节气皆非是。
于是命魁入京测验。是时言历者四家,《大统》、《回回》外、别立西洋为西局,
文魁为炙局。言人人殊,纷若聚讼焉。
天经缮进《历书》凡二十九卷,并星屏一具,俱故辅光启督率西人所造也。
天经预推五星凌犯会合行度,言:“闰八月二十四,木犯积履尸气。九月初四昏
初,火土同度。初七卯正,金土同度。十一昏初,金火同度。旧法推火土同度,
在初七,是后天三日。金火同度在初三,是先天八日。”而文魁则言,天经所报,
木星犯积尸不合。天经又言:“臣于闰八月二十五日夜及九月初一日夜,同体臣
陈六韦等,用窥管测,见积尸为数十小星围聚,木与积尸,共纳管中。盖窥圆径
寸许,两星相距三十分内者,方得同见。如觜宿三星相距二十七分,则不能同见。
而文魁但据臆算,未经实测。据云初二日木星已在柳前,则前此岂能越鬼宿而飞
渡乎?”天经又推木星退行、顺行,两经鬼宿,其度分晷刻,已而皆验,于是文
魁说绌。
天经又进《历书》三十二卷,并日晷、星晷、窥筒诸仪器。八年四月,又上
《乙亥丙子七政行度历》及《参订历法条议》二十六则。
某七政公说之议七:一曰诸曜之应宜改。盖日月五星平行起算之根则为应,
乃某曜某日某时躔某宫次之数。今新法改定诸应,悉从崇祯元年戊辰前,冬至后,
己卯日子正为始。二曰测诸曜行度,应用黄道仪。盖太阳由黄道行,月星各有本
道,出入黄道内外,不行赤道。若用赤道仪测之,所得经纬度分,须通以黄、赤
通率表,不如用黄道仪,即得七政之本度为便也。三曰诸方七政行度,随地不等。
盖日月东西见食,其时各有先后,既无庸疑矣。则太阳之躔二十四节气,与月五
星之掩食凌犯,安得不与交食同一理乎?故新法水成诸表,虽以顺天府为主,而
推算诸方行度亦皆各有本法。四曰诸曜加减分,用平、立、定三差法,尚不足。
盖加减平行以求自行,乃历家耍务。第天实圆体,与平行异类,旧所用三差法,
俱从句股平行定者,于天体未合。即扣盈缩损益之数,未得其真。今新法加减诸
表,乃以圆齐圆,始可合天。五曰随时随地可求诸曜之经度。旧法欲得某日曜经
度,必先推各曜冬至日所行宫度宿次,后乃以各段日度比算始得。今法不拘时日
方所,只简本表推步即是。六曰径一围三,非弧矢真法。盖古历家以直绵测圆形,
名曰弧矢法,而算用径一围三,廖也。今立割圆八绵表,其用简而大。弧矢等绵,
但乘除一次,使能得之。七曰球上三角三弧形,非句股可尽。盖古法测天以句股
为本,然句股能御直角,不能御斜角。且天为圆球,其面上与诸道相割生多三弧
形,句股不足以尽之。
恒星之议四:一曰恒星本行,即所谓岁差,从黄道极起算。盖各星距赤极度
分,古今不同。其距赤道内外地也,亦古今不同。而距黄极或距黄道内外,则皆
终古如一,所以知日月五星俱依黄道行。其恒星本行,应从黄极起算,以为岁差
之率。二曰古今各宿度不同。盖恒星以黄道极为极,故各宿距星行度,与赤道极
时近时远。行渐近极,即赤道所出过距星绵渐密,其本宿赤道弧则较小。渐远极,
即过距星绵渐疏,其本宿赤道弧则较大。此缘二道二极不同,非距星有异行,亦
非距星有易位也。如觜宿距星,汉测距参二度,唐测一度,宋崇宁测半度,元郭
守敬五分。今测之,不啻无分,且侵入参宿二十四分,非一症乎?三曰夜中测星
定时。盖太阳依赤道左行,每十五度为一小时。今任测一星距子午圈前后度分,
又以本星经行与太阳经行查加减,得太阳距子午圈度分,因以变为真时刻。四曰
宋时所定十二宫次,在某宿度,今不能定于某宿度。盖因恒星有本行,宿度已右
移故也。
太阳之议四:一太阳盈缩之限,非冬、夏二至,所谓最高及最高冲出也。此
限年年右行,今已过二至后六度有奇。二曰以圭表测冬夏二至,非法之善。盖二
至前后,太阳南北之行度甚微,计一丈之表,其一日之影差不过一分三十秒,则
一秒得六刻有奇,若测差二三秒,即差几二十刻,安所得准乎?今法独用春、秋
二分,盖以此时太阳一日南北行二十四分,一日之景差一寸二分,即测差一二秒,
算不得满一刻,较二至为最密。三曰日出入分,应从顺天府起算。盖诸方北极出
地不同,晨昏时刻亦因以异。《大统》依应天府算,上以昼夜长短,日月东刃西
带食,所推不准。今依天罕改定。四曰平节气,非上天真节气。盖旧法气策,乃
岁周二十四分之一。然太阳之行有盈有缩,不得平分。如以平分,则春分后天二
日,秋分先天二日矣。今悉改定。
太阴之议四:一曰朔望之外,别有损益分,一加减不足以尽之。盖旧定太阴
平行,算朔望加减,大率五度有奇,然两弦时多寡不一,即《授时》亦言朔望外,
平行数不定,明其理未著其法。今于加减外,再用一加减,名为二三均数。二曰
纬度不能定于五度,时多时寡。古今历家以交食分数及交泛等,测量定黄白二道
相距约五度。然朔望外两道距度,有损有益,大距计五度三公度之一。若一月有
两食,其弦时用仪求距黄道度五度,未能合天。三曰交行有损益分。盖罗喉、计
都即正交、中交行度,古今为平行。今细测之,月有时在交上,以平求之,必不
合算。因设一加减,为交行均数。四曰天行无紫气。旧谓生于闰余,又为木之余
气。今细考诸曜,无象可明,知为妄增。
交食之议四:一曰日月景径分恒不一。盖日月时行最高,有时行最高,有时
行最卑,因相距有远近,见有大小。又因远近竿太阴过景,时有厚薄,所以径分
不能为一。二曰日食午正非中限,乃以黄道九十度限为中限。盖南北东西差俱依
黄道,则时差安得不从黄道道论其初末以求中限乎?且黄道出地平上,两象限自
有其高,亦自有其中。此理未明,或宜加反减,宜减反加,凡加进不合者由此也。
三曰日食初亏复圆,时刻多寡恒不等,非二时折半之说。盖视差能变实行为视行,
则以视差较食甚前后,鲜有不参差者。夫视差既食甚前后不一,又安能令视行前
后一乎?今以视行推变时刻,则初亏复圆,其不能相等也明矣。四曰诸方各依地
经推算时刻及日食分。盖地面上东西见日月出没,各有前后不同即所得时刻亦不
同。故见食虽一而时刻异,此日月食皆一理。若日食则因视差随地不一,即太阴
视距不一,所见食分亦异焉。
五纬之议三:一曰五星应用太阳视行,不得以段目定之。盖五星皆以太阳为
主,与太阳合则疾行,冲则退行。且太阳之行有迟疾,则五星合伏日数,时寡时
多,自不可以段目定其度分。二曰五星应加纬行。盖五星出入黄道,各有定距度。
又木、土、火三星冲太阳纬大,合太阳纬小。金、水二星顺伏纬小,逆伏纬大。
三曰测五星,当用恒星为准则。盖测星用黄道仪外,宜用弧矢等仪。以所测纬星
视距二恒星若干度分,依法布算,方得本星真经纬度分。或绘图亦可免算。
是时新法书器俱完,屡测交食凌犯俱密合,但魏文魁等多方阴挠,内官实左
右之。以故帝意不能决,谕天经同监局虚心详究,务祈书一。是年,天经推水星
伏见及木星所在之度,皆与《大统》各殊,而新法为合。又推八月二十七日寅正
二刻,木、火、月三曜同在张六度,而《大统》推木在张四度,火、月张三度。
至期,果同在张六度。九年正月十五日辛酉,晓望月食。天经及《大统》、《回
回》、东局,各顶推亏圆食甚分秒时刻。天经恐至期云掩难见,乃按里差,推河
南、山西所见时刻,奏遣官分行测验。其日,天经与罗雅谷、汤若望、大理评事
王应遴、礼臣李焻及监局守登、文魁等赴台测验,惟天经所推独合。已而,河
南所报尽合原推,山西则食时云掩无从考验。
帝以测验月食,新法为近,但十五日雨水,而天经以十三日为雨水,令再奏
明。天经覆言:
谕节气有二法:一为平节气,一为定节气。平节气者,以一岁之实,二十四
平分之,每得一十五日有奇,为一节气。故从岁前冬至起算,必越六十日八十七
刻有奇为雨水。旧法所推十五日子正一刻者此也,定节气者,以三百六十为周天
度,而亦以二十四平分之,每得一十五度为一节气。从岁前冬至起算,历五十九
日二刻有奇,而太阳行满六十度为雨水。新法所推十三日卯初二刻八分者此也。
太阳之行胡盈有缩,非用法加减之,必不合天,安得平分岁实为节气乎?以春分
症之,其理更明。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旧法于二月
十四日下,注昼五十刻、夜五十刻是也。夫十四日书夜已平分,则新法推十四日
春分者为合天,而旧法推十六日者,后天二日矣。知春分,则秋分及各节气可知,
而无疑於雨水矣。
已而天经于春分屈期,每午赴台测午正太阳高度。二月十四日高五十度八分,
十五日高五十度三十分。末经乃言:
京师北极出地三十九度五十五分,则赤道应高五十度五分,春分日太阳正当
赤道上,其午正高度与赤道高度等,过此则太阳高度必渐多,今置十四日所测高
度,加以地半经差二分,较赤道已多五分。盖原推春分在卯正二五分弱,是时每
日纬行二十四分弱,时差二十一刻五分,则纬行应加五分强。至十五日,并地半
径较赤道高度已多至三十分,况十六日乎?是春分当在十四,不当在十六也。秋
风京然。又出《节气图》曰:
内规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者,日度也。外规公三百六十度者,天度也。
自冬至起算,越九十一日三十一刻六分,而始历春分者,日为之限敢,乃在天则
已逾二度余矣。又越二百七十三日九十三刻,一十九分,而即交秋分者,亦日为
之限也,乃在天不及二度余。岂非旧法春分每后天二日,秋分先天二日耶?
十年正月辛丑朔,日食,天经等预推京师师见食一分一十秒,应天及各省分
秒各殊,惟云南、太原则不见食。其初亏、食甚、复圆时刻亦各异。《大统》推
食一分六十三秒,《回回》推食三分七十秒,东局所推止游气侵光三十馀秒。而
食时推验,惟天经为密。时将废《大统》,用新法,于上管理另局历务代州知州
郭正中言:“中历必不可尽废,西历必不可专行。四历各有短长,当参合诸家,
兼收西法。”十一年正月,乃诏仍行《大统历》,如交食经纬,晦朔弦望,因年
远有差者,旁求参考新法与回回科并存。上年,进天经光禄寺卿,仍管历务,十
四年十二月,天经言:“《大统》置闰,但论月无中气,新法尤视合朔后先。今
所进十五年新历,其十月、十二月中气,适交次月合朔时刻之前,所以月内虽无
中气,而实非闰月。盖气在朔前,则此气尚属前月之晦也。至十六年第二月止有
惊蛰一节,而春分中气,交第三月合朔之后,则第二月为闰正月,第三月为第二
月无疑。”时帝已深知西法之密。迨十六年三月乙丑朔日食,测又独验。八月,
诏西法果密,即改为《大统历法》,通行天下。未几国变,竟未施行。本朝用为
宪历。
按明制,历官皆世业,成、弘间尚能建修改之议,万历以后则皆专己守残而
已。其非历官而知历者,郑世子而外,唐顺之、周述学、陈壤、袁黄、雷宗皆有
著述。唐顺之未有成书,其议论散见周述学之《历宗通议》、《历宗中经》。袁
黄著《历法新书》,其天地人三元,则本之陈壤。而雷宗亦著《合壁连珠历法》
皆会通回回历以入《授时》,虽不能如郑世子之精微,其于中西历理,亦有所发
明。邢云路《古今律历考》,或言本出魏文魁手,文魁学本虑浅,无怪其所疏
《授时》,皆不得其旨也。
西洋人之来中土者,皆自称瓯罗巴人。其历法与回回同,而加精密。尝考前
代,远国之人言历法者多在西域,而东南北无闻。(唐之《九执律》,元之《万
年历》,及洪武间所译《回回历》,皆西域也。)盖尧命义、和仲叔分宅四方,
义仲、义叔、和叔则以隅夷、南交、朔方为限,独和仲但曰“宅西”,而不限以
地,岂非当时声教之西被者远哉。至于周末,畴人子弟分散。西域、天方诸国,
接壤西陲,百若东南有大海之阻,又无极北严寒之畏,则抱书器而西征,势固便
也。瓯罗巴在回回西,其风俗相类,而好奇喜新竞胜之习过之。故则历法与回回
同源,而世世增修,遂非回回所及,亦其好胜之欲为之也。义、和既失其守,古
籍之可见者,仅有《周髀》范围,亦可知其源流之所自矣。夫旁搜采以续千百年
之坠绪,亦礼秀求野之意也,故备论也。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去辽东拜祭胡一刀,碰到胡斐,传授刀法,增加声望1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二

▲大统历法一上(法原)
造历者各有本原,史宜备录,使后世有以考。如《太初》之起数钟律,《大
衍》之造端蓍策,皆详本志。《授时历》以测算术为宗,惟求合天,不牵合律吕、
卦爻。然其法所以立,数之所从出,以及晷影、星度,皆有全书。郭守敬、齐履
谦传中,有书名可考。《元史》漫无采摭,仅存李谦之《议禄》、《历经》之初
稿。其后改三应率及立成之数,与夫割圆弧矢之法,平立定三差之原,尽削不载。
使作者精意湮没,识者憾焉。今据《大统因通轨》及《历草》诸书,稍为编次,
首法原,次立成,次推步。而法原之目七:曰句股测望,曰弧矢割圆,曰黄赤道
内外度,曰白道交周,曰日月五星平立定三差,曰里差刻漏。
▲句股测望
北京立四丈表,冬至日午正,测得景辰七丈九尺八寸五分。随以简仪测到太
阳南至地平二十六度四十六分半,为半弧背。求得矢度,五度九十一分半。置周
天半径,截矢余五十四度九十六分为股,乃本地支戴日下之度。以弦股别句术,
求得句二十六度一下七分六十六秒,为日出地半弧弦。
北京立四丈表,夏至日午正,测得景长一丈一尺七寸一分。随以简仪测到太
阳南至地平七十四度二十六分半,为半弧背。求得矢度,四十三度七十四分少。
置周天半径,截矢余一十七度一十三分二十五秒为句,乃本地去戴日下之度。以
句弦别股术,求得股五十八度四十五分半,为日出地半弧弦。
以二至日度相并,得一百度七十三分,折半得五十度三十六分半,为北京赤
道出地度。以赤道出地度转减周天四之一,余四十度九十四分九十三秒七十五微,
为北京北极出地度。
▲弧矢割圆
周天经一百二十一度七十五分少。(少不用。)半径六十零度八十七分半。
(又为黄赤道大弦。)二至黄赤道内外半弧背二十四度。(所测就整。)二至黄
赤道弧矢四度八十四分十二秒。黄赤道大句二十三度八十分七十秒。黄赤道大股
五十六度零二分六十八秒。(半径内减去矢度之数。)
割圆求矢术 置半弧度自之,为半弧背幕,周天径自之,为上廉。上廉乘半
弧背幕,为正实。上廉乘径,为益从方。半弧背倍之,乘径,为下廉。以初商乘
上廉,得数以减益从方,余为从方。置初商自之以下廉,余以初商乘之,为从廉。
从方、从廉相并,为下法。下法乘初商,以减正实,实不足减,改初商。实有不
尽,次第商除之。倍初商数,与次商相并以乘上廉,得数以减益从方,余为从方。
并初商次商而自之,又以初商自之,并二数以减下廉,余以初商倍数并次商乘之,
为从廉。从方、从廉相并,为下法。下法乘次商,以减余实,而定次商。有不尽
者,如法商之,皆以商得数为矢度之数。(黄赤道同用。)
如以半弧背一度求矢。术曰:置半弧背一度自之,得一度,为半弧幕。置周
天径一百二十一度太自之,得一万四千八百二十三度零六分二十五秒,为上廉。
上廉乘半弧背幕,得一万四千八百二十三度零六分二五,为正实。上廉又乘径,
得一百八十零万四千七百零七度八十五分九十三秒七五,为益从方。半弧背一度
倍之,得二度,以乘径得二百四十三度五十分,为下廉。初商八十秒。置初商八
十秒乘上廉一万四千八百二十三度零六二五,得一百一十八度五八四五,以减益
从方一百八十零万四千七百零七度八五九三七五,余一百八十零万四千五百八十
九度二七四八七五,为从方。又置初商八十秒自之,得六十四微,以减下廉余二
百四十三度四九九三六。仍以八十秒乘之,得一度九四七九九九四八八,为从廉。
以从廉、从方并之,共得一百八十零万四千五百九十一度二二二八七四四八八,
为下法。下法乘初商,得一万四千四百三十六度七十二分九七八二九九五九零四,
以减正实,余实三百八十六度三十三分二七一七零零四零九六。次商二秒。置初
商八十秒倍之,得一分六十秒。加次商二委六十二秒,乘上廉一万四千八百二十
三度零六二五,得二百四十零度一三三六一二五,以减益从方,余一百八十零万
四千四百六十七二五七六二五,为从方。又置初次商八十二秒自之,得六十七微。
加初商八十秒自之之数,得一秒三十一微,以减下廉,余二百四十三度四九九八
六九。以前所得一分六十二秒乘之,得三度九十四分四六九七八七七八,为从廉。
以从廉、从方并,得一百八十零万四千四百七十一度六十七分零四六零三七八,
为下法。下法乘次商,得三百六十零度八九四三三四零九二零七五五六,以减余
实,仍余二十五度四三八三八二九一二零二零四四。(不足一秒叶不用,下同。)
凡求得矢度八十二秒,余度各如上法,求到矢度,以为黄赤相求及其内外度
之根。(数详后。)
▲黄赤道差
求黄赤道各度下赤道积度术。 置周天半径内减去黄道矢度,余为黄赤道小
弦。置黄赤道小弦,以黄赤道大股乘之(大股见割圆)为实。黄赤道大弦(半径)
为法。实如法而一,为黄赤道小股。直黄道矢自乘为实,以周天全径为法,实如
法而一,为黄道半背弦差。以差去减黄赤道积度,(即黄道半弧背。)余为黄道
半弧弦。置黄赤道半弧弦自之为股幕,黄赤道小股自之为句幕,二幕并之,以开
平方法除之,为赤道小弦。置黄赤道半弧弦,以周天半径(亦为赤道大弦)乘之
为实,以赤道小弦为法而一,为赤道半弧弦。置黄赤道小股,(亦为赤道横小句)
以赤道大弦(即半径)乘之为实,以赤道小弦为法而一,为赤道横大句,以减半
径,余为赤道磺弧矢。横弧矢自之为实,以全径为法而一,为赤道半背弦差。以
差加赤道半弧,为赤道积度。
如黄道半弧背一度,求赤道积度。术曰:“置半径六十零度八十七分五十秒,
(即黄赤道大弦。)内减黄道矢八十二秒余六十零度八六六八,为黄赤道小弦。
置黄赤道小弦,以黄赤道大股五十六度零二六八乘之,得三千四百一十零度一七
二零三零二四为实,以黄赤道大弦六十零度八七五为法,实如法而一,得五十六
度零一分九十二秒,为黄赤道小股。(又为赤道小句。)置矢度八十二秒自之,
得六十七微,以全径一百二十一度七五为法,除之得五十五纤,为黄道平半背弦
差。置黄道半弧弦一度,内减黄道半背弦差,余为半弧弦,因因差在微以下不减,
即用一度为半弧弦。置黄道半弧弦一度自之,得一度为股幕。黄赤道小股五十六
度零一矣二自之,得三千一百三十八度一五零七六八六四为句幕。二幕并得三千
一百三十九度一五零七六八六四为弦实,平方开之,得五十六度零二八一,为赤
道小弦。置黄道半弧弦一度,以半径(即赤道大弦)乘之,得六十零度八七五为
实,以赤道小股五十六度零二八一为法除之,得一度零八分六十五秒,为赤道半
弧弦。置黄赤道小股五十六度零一九二,(又为赤道小句。)以赤道大弦(半径)
六十零度八七五乘之,得三千四百一十零度一六八八为实,以赤道小弦为法除之,
得六十零度八十六分五十三秒,为赤道横大句。置半径六十零度八十七分五十秒,
内减赤道大句六十零度八十六分五十三秒,余九十七秒,为赤道横弧矢。置赤道
横弧矢九十七秒自之,得九十四微零九,以全径为法除之,得七十纤,为赤道背
弦差。置赤道半弧弦一度零八分六十五秒,加赤道背弦差,为赤道积度,今差在
微已下不加,即用半弧弦为积度。
凡求得赤道积度一度零八分六十五秒。余度各如上法,求到各黄道度下赤道
积,两数相减,即得黄赤道差,乃至后之率。其分后,以赤道度求黄道,反此求
之,其数并同。
▲黄赤道相求弧矢诸率立成上
(表格略)
▲黄赤道相求弧矢诸率立成下
(表格略)
按郭敬创法五端,内一曰黄道差,此其根率也。旧法以一百一度相减乘。
《授时》立术,以句股、弧矢、方圆、斜直所容,求其数差,合於浑象之理,视
古为密。顾《至元历经》所载略,又误以黄道矢度为积差,黄道矢差为率,今正
之。
▲割圆弧矢图
凡浑圆中剖,则成平圆。任割平圆之一分,成弧矢形,皆有弧背,有弧弦,
有矢。剖弧矢形而半之,则有半弧背,有半弧弦,有矢。因弦矢句股形,以半弧
弦为句,矢减半径之余为股,半径为弦。句股内成小句股,则有小句、小股、小
弦、而大小可互求,平侧可互用,浑圆之理,斯为密近。
平者为赤道,斜者为黄道。因二至黄道赤之距,生大句股。因各度黄赤之距,
生小句股。
外大圆为赤道。从北极平视,则黄道在赤道内,有赤道各度,即各有其半弧
弦,以生大名股。又各有其相当之黄道半弧弦,以生小句股。此二者皆可互求。
按旧史无图,然表亦图之属也。今句股割弧矢之法,实为历家测算之本。非
图不明,因存其要者数端。
▲黄赤道内外度
推黄道各度,距赤道内外及去极远近术。置半径内减去赤道小弦,余为赤道
二弦差。(又为黄赤道小弧矢,又为内外矢,又为股弦差。)置半径内外减去黄
道矢度,余为黄赤道小弦,以二至黄赤道内外半弧弦乘之为实,以黄赤道大弦为
法,(即半径。)除之为黄赤道小弧弦。(即黄赤道内外半弧弦,又为黄赤道小
句。)置黄赤道小弧矢自之,(即赤道二弦差。)以全径除之,为半背弦差。以
差加黄赤道小弧弦为黄赤道小弧半背,即黄赤道内外度。置黄赤道内外度,视在
盈初缩末限以加,在缩初盈天限以减,皆加减象限度,即各得太阳去北极度分。
如冬至后四十四度,求太阳去赤道内外及去极度。术曰:“置半径六十零度
八十七分半,内减黄道四十四度下赤道小弦五十八度三十五分六十九秒,余二度
五十一分八十一秒,为黄赤道小弧矢。(即内外矢。)置半径六十零度八七五,
内减黄道四十四度,矢一十六度五十六分八十二秒,余四十四三十零分六十八秒,
为黄赤道小弦。置黄赤道小弦,以二至黄赤道内外半弧弦二十三度七十一分乘之,
得一千零五十零度五十一分四二三八为实,以黄赤道大弦六十零度八七五为法除
之,得一十七度二十五分十九秒为黄赤道小弧弦。(即内外半弧弦。)置黄赤道
小弧矢二度五十一分八十一秒自之为实,以全径地百二十一度七十五分除之,得
五分二十一秒为背弦差,以差加黄赤道小弧弦一十七度二十五分六十九秒,得一
十七度三十零分八十九秒,为二至前后四十四度,太阳去赤道内外度。置象限九
十一度三十一分四十三秒七五,以内外度一十七度三零八九加之,得一百零八度
六十二分三十二秒七五,为冬至后四十四度太阳去北极度。
▲黄道每度去赤道内外及去北极立成
(表格略)
▲白道交周
推白赤道正交,距黄赤道正交北极数。术曰:“置实测白道出入黄道内外六
度为半径弧弦,又为大图弧矢,又为股弦差。置半径六十零度七五自之,得三千
七百零五度七六五六二五,以矢六度而一,得六百一十七度六十三分为股弦和,
加矢六度,共六百二十三度六十三分为大圆径。依法求得容阔五度七十分,又为
小句。又以二至出入半弧弦二十三度七十一分为大句。以大句为法,除大股五十
六度零六分五十秒,得二度三十七分(就整)为度差。以度差乘小句,得小股一
十三度四十七分八十二秒,为容半长。置半径六十零度八七五为大弦,以乘小句
五度七十分为实,以大句二十三度七十一分为法除之,得一十四度六十三分为小
弦,又为白赤道正交,距黄赤道正交半弧弦。 依法求行半弧背一十四度六十六
分,为白赤道正交距黄赤道正交极娄数。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成功阻止胡斐与苗人凤决斗,苗若兰送你银两2。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三

▲大统历法一下(法原)
日月五星平定三差
太阳盈缩平立定三差之原。
冬至前后盈初缩末限,八十八日九十一刻,就整。离为六段,每段各得一十
四日八十二刻。(就整。)各段实测日躔度数,与平行相较,以为积差。
积日 积差
第一段 一十四日八二 七千零五十八分零二五
第二段 二十九日六四 一万二千九百七十六三九二
第三段 四十四日四六 一万七千六百九十三七四六二
第四段 五十九日二八 二万一千一百四十八七三二八
第五段 七十四日一零 二万三千二百七十九九九七
第六段 八十八日九二 二万四千零二十六一八四
各置其段积差,以其段积日除之,为各段日平差。置各段日平差,与后段日
平差相减,为一差。置一差,与后段一差相减,为二差。
日平差 一差 二差
第一段 四百七十六分二五 三十八分四五 一分三八
第二段 四百三十七分八零 三十九分八三 一分三八
第三段 三百九十七分九七 四十一分二一 一分三八
第四段 三百五十六分七六 四十一分五九 一分三八
第五段 三百一十四分一七 四十三分九七
第六段 二百七十零分二零
置第一段日平差,四百七十六分二十五秒,为凡平积。以第二段二差一分三
十八秒,去减第一段一差十八分四十五秒,余三十七分零七秒,不凡平积差。另
置第一段二差一分三十八秒,折半得六十九秒,为凡立积差。以凡平积差三十七
分零七秒,加入凡平积四百七十六分二十五秒,共得五百一十三分三十二秒,为
定差。
以凡立积差六十九秒,去减凡平积差三十七分零七秒,余三十六分三十八秒
为实,以段日一十四日八十二刻为法除之,得二分四十六秒为平差。置凡立积差
六十九秒为实,以段日为法除二次,得三十一微,为立差。
夏至前后缩初盈末限,九十三日七十一刻,(就整。)离为六段,每段各得
一十五日六十二刻。(就整。)各段实测日躔度数,与平行相较,以为积差。
积日 积差
第一段 一十五日六二 七千零五十八分九九零四
第二段 三十一日二四 一万二千九百七十八六五八
第三段 四十六日八六 一万七千六百九十六六七九
第四段 六十二日四八 二万万一千一百五十零七二九六
第五段 七十八日一零 二万三千二百七十八四八六
第六段 九十三日七二 二万四千零百一十七六二四四
推日平差、一差、二差术,与盈初缩末同。
日平差 一差 二差
第一段 四百五十一分九二 三十六分四七 一分三三
第二段 四百一十五分四五 三十七分八零 一分三三
第三段 三百七十七分六五 三十九分一二 一分三三
第四段 三百三十八分五二 四十零分四六 一分三三
第五段 二百九十八分零六 四十一分七九
第六段 二百五十六分二七
置第一段日平差,四百五十一分九十二秒,为凡平积。以第一段二差一分三
十三秒,去减第一段一差三十六分四十七秒,余三十一分一十四秒,为凡平积差。
另置第一段二差一分三十三秒折半,得六十六秒五十微,为凡立积差。以凡平积
差三十五分一十四秒,加入凡平积四百五十一分九十二秒,共四百八十七分零六
秒,为定差。以凡‘立积差六十六秒五十微,去减凡平差三十五分一十四秒,余
三十四分四十七秒五十微为实,以段日一十五日六二为法除之,得二分二十一秒,
为平差。置凡立积差六十六秒五十微为实,以段日为法,除二次,得二十七微,
为立差。
凡求盈缩,以入历初末日乘立差,得数以加平差,再以初末日乘之,得数以
减定差,余数以初末日乘之,为盈缩积。
凡盈历以八十日九零九二二五为限,缩历以九十三日七一二零二五为限。在
其限已下为初,以上转减半岁周馀不末。盈初是人冬至后顺推,缩末是从冬至前
逆溯,其距冬至同,故其盈积同。缩初是从夏至后顺推,盈末是从夏至前逆溯,
其距夏至同,故其缩积同。
(表格略)
▲盈缩招差图说
盈缩招生,本为一象限之法。(如盈历则以八十八日九十一刻为象限,缩历
则以九十三日七十一刻为象限。)今止作九限者,举此为例也。其空格九行定差
本数,为实也。其斜绵以上平差立差之数,为法也。斜绵以下空格之定差,乃余
实也。假如定差为一万,平差为一百,立差为单一。今求九限法,以九限乘定差
得九万为实。另置平差,以九限乘二次,得八千一百。置立差,以九限乘三次,
得七百二十九。并两数得八百二十九为法。以法减实,余八万一千一百七十一,
为九限积。又法,以九限乘平差行九百,又以九限乘立差二次得八十一,并两数
得九进八十一为法,定差一万为实,以法减实,余矣千零一十九,即九限末位所
书之定差也。于是瑞以九限乘余实,得八万一千一百七十一,为九限积,与前所
不所得不同。盖前法是先乘后减,又法是先减后乘,其理一也。
按《授时历》于七政盈缩,并以垛积招差立算,其污七巧合天行,与西人用
小轮推步之法,殊途同归。然世所传《九章》诸书,不载其术,《历草》载其术,
而不言其故。宣城梅文鼎为之图解,于平差、立差之理,垛积之法,皆有以发明
其所以然。有专书行于世,不能备录,谨录《招生图说》,以明立法之大意云。
盈初缩末 置立差三十一微,以六因之,得一秒八十六微,为加分立差。置
平差二分四十六秒,倍之,得四分九十二秒,加入加分立差,得四分九十二秒八
十六微,为平立合差。
置定差五百一十三分三十二秒,内减平差二分四十六秒,再减立差三十一微,
余五百一十零分八十五秒六十九微,为加分。
缩初盈末 置立差二十七微,以六因之,得一秒六十二微,为加分立差。置
平差二分二十一秒,倍之,得四分四十二秒,加入加分立差,得四分四十三秒六
十二微,为平立合差。
置定差四百八十七分零六秒,内减平差二分二十一秒,再减立差二十七微,
余四百八十四分八十四秒七十三微,为加分。
已上所推,皆初日之数。其推次日,皆以加分立差,累加平立合差,为次日
平立合差。以平立合差减其日加分,为次日加分,盈缩并同。其加分累积之,即
盈缩积,其数并见立成。
▲太阴迟疾平立三差之原
太阴转周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六。测分四象,象各七段,四象二十八段,每
段十二限,每象八十四限,凡三百三十六限,而四象一周。以四象为法,除转周
日,得每象六日八八八六五,分为七段,每段下实测月行迟疾之数,与平行相较,
以求积差。
积限 积差
第一段 一十二 一度二十八分七一二
第二段 二十四 二度四十五分九六一六
第三段 三十六 三度四十八分三七九二
第四段 四十八 四度三十二分五九五二
第五段 六十 四度九十五分二四
第六段 七十二 五度三十二分九四四
第七段 八十四 五度四十二分三三七六
各置其段积差,以其段积限为法除之,为各段限平差。置各段限平差,与后
段相减为一差。置一差,与后段一差相减为二差。
限平差 一差 二差
第一段 一十零分七二六零 四十七秒七六 九秒三六
第二段 一十零分二四八四 五十七秒一二 九秒本六
第三段 九分六七七二 六十六秒四八 九秒三六
第四段 九分零一二四 七十五秒八四 九秒三六
第五段 八分二五四零 八十五秒二零 九秒三六
第六段 七分四零二零 九十四秒五六
第七段 六分四五六四
置第一段限平差一十零分七二六为凡平积。置第一段一差四十七秒七六,以
第一段二差九秒三六减之,余三十八秒四十微,为凡平积差。另置第一段二差九
秒三十六微折半,得四秒六十八微,为凡立积差。以凡平积差三十八秒四十微,
加凡平积一十零分七二六,得一十一分一十一秒,为定差。置凡平积差三十八秒
四十微,以凡立积差四秒六十八微减之,余三十三秒七十二微为实,以十二限为
法除之,得二秒八十一微,为平差。置凡立积差四秒六十八微为实,十二限为法,
除二次,得三微二十五纤,为立差。
凡求迟疾,皆以入历日乘十二限二十分,以在八十四限已下为初,已上转减
一百六十八限余为末。各以初末限乘立差,得数以加平差,再以初末限乘之,得
数以减定差,余以初末限乘之,为迟疾积。其初限是从最迟最疾处顺推至后,末
限是从最迟最疾处逆溯至前,其距其距最迟疾处同,故其积度同。(太阴与太阳
立法同,但太阳以定气立限,故盈缩异数。太阴以平行立限,故迟疾同原。)
布立成法 置立差三微二十五纤,以六因之,得一十九微五十纤,为损益立
差。置平差二秒八十一微,倍之,得五秒六十二微,再加损益立差一十九微五十
纤,共得五秒八十一微,为初限平立合差。自此以损益立差,累加之,即每限平
立合差。至八十限下,积至二十一秒四一五,为平立合差之极。八十一限下差一
秒七八零九,八十二限下一秒七八零八,至八十三限下,平立合差,与益分中分,
为益分之终。八十四限下差,亦与损分中分,为损分之始。至八十六限下差,亦
二十一秒四一五,自此以损益立差累减之,即每限平立合差,至末限与初限同。
置定差一十一分一十一秒,内减平差二秒八十一微,再减立差三微二十五纤,余
一十一分零八秒一十五微七十五纤为加分定差,即初限损益分。置损益分,以其
限平立合差益减损加之。即为次限损益分。以益分积之,损分减之,便为其下迟
疾度。以八百二十分为一限日率,累加八百二十分为每限日率。(以上俱详立成。)
五星平立定三差之原 凡五星各以实测,分其行度为八段,以求积差,略如
日月法。
木星(立差加,平差减。)
积日 积差
第一段 一十一日五十刻 一度二一五二九七一一二
第二段 二十三日 二度三四零五二一四
第三段 三十四日五十刻 三度三五四一三七二六五
第四段 四十六日 四度二三四六零九一二
第五段 五十七日五十刻 四度九六零四零一三七五
第六段 六十九日 五度五零九九七八四四
第七段 八十零日五十刻 五度八六一八零四七二五
第八段 九十二日 五度九九四三四四六四
凡平差 凡平较 凡立较
第一段 一十分五六七八零一 三十九秒一六二一 六秒二四二二
第二段 一十分一七六一八 四十五秒四零四三 六秒二四二二
第三段 九分七二二一三七 五十一秒六四六五 六秒二四二二
第四段 九分二零五六七二 五十七秒八八八七 六秒二四二二
第五段 八分六二六七八五 六十四秒一三零九 六秒二四二二
第六段 七分九八五四七六 七十零秒三七二一 六秒二四二二
第七段 七分二八一七四五 七十六秒六一五三
第八段 六分五一五五九二
各置其段所测积差度为实,以段日为法除之,为凡平差。各以凡平差与次段
凡平差相较,为凡平较。又以凡平较与次段凡平较相较,为凡立较。置第一段凡
平较三十九秒一六二一,减其下凡立较六秒二四二二,余三十二秒九一九九,为
初段平立较。加初段凡平差一十分五六七八零一,共得一十零分八十九秒七十零
微,为定差。秒置万位。置初段平立较差三十二秒九一九九,内减凡立较之半,
三秒一二一一,余二十九秒七九八八,以段日一十一日五十刻除之,得二秒五十
九微一十二纤为平差。置凡立差之半,三秒一二一一,以段日为法除二次,得二
微三十六纤为立差。
已上为木星平立定三差之原。
火星盈初缩末。(立差减,平差减。)
积日
第一段 七日六十二刻五十分
第二段 一十五日二十五刻
第三段 二十二日八十七刻五十分
第四段 三十零日五十零刻
第五段 三十八日一十二刻五十分
第六段 四十五日七十五刻
第七段 五十三日三十七刻五十分
第八段 六十一日
积差
第一段 六度二六八二五一二二八一八五五九三七五
第二段 一十一度六零零一七五七四三五九三七五
第三段 一十六度零二五九六三七九二五一九五三一二五
第四段 一十九度六六九零一三六二一二五
第五段 二十二度二七九八九一四七六零七四二一八七五
第六段 二十四度一六八二二八六零三二八一二五
第七段 二十五度三三一五五六二四九二六零一五六二五
第八段 二十五度六一九五一五六六
凡平差
第一段 八十二分零六五七三四八四三七五
第二段 七十六分零六六七二六一六七五
第三段 七十零分零五八八五八一零九三七五
第四段 六十四分一八二九六九二五
第五段 五十八分四三九零五九六零九三七五
第六段 五十二分八二七一二九一八七五
第七段 四十七分三四七一七七九八四三七五
第八段 四十一分九九九二零六
凡平较
第一段 六分一三九八四七二九六八七五
第二段 六分零零七八六八零七八一二五
第三段 五分八七五八八八八五九三七五
第四段 五分七四三九零九六四零六二五
第五段 五分六一一九三零四二一八七五
第六段 五分四七九九五一二零三一二五
第七段 五分三四七九七一九八四三七五
凡立较
第一段 一十三秒一九七九二一八七五
第二段 一十三秒一九七九二一八七五
第三段 一十三秒一九七九二一八七五
第四段 一十三秒一九七九二一八七五
第五段 一十三秒一九七九二一八七五
第六段 一十三秒一九七九二一八七五
凡平较前多后少,应加凡立较。置初段下凡平较六分一三九八四七二九六八
七五,加凡立较一十三秒一九七九二一八七五,得六分二七一八二六五一五六二
五,为初日下平立较。置初段凡平差八十二分二十零秒六五七三四八四三七五,
加初日下平立较六分二七一八二六五一五六二五,得八十八分四十七秒八十四微,
为定差。置初日下平立较六分二七一八二六五一五六二五,加凡立较之半,六秒
五九八九六零九三七五,得分三三七八一六一二五为实,以段日而一,得八十三
秒一十一微八十九纤为平差。置凡立较之半,六秒五九八九六零九三七五,以段
日七日六十二刻五十分为法除二次,得一十一微三十五纤为立差。
火星缩初盈末(平差负减,立差减。)
积日
第一段 一十五日二十五刻
第二段 三十零日五十刻
第三段 四十五日七十五刻
第四段 六十一日
第五段 七十六日二十五刻
第六段 九十一日五十刻
第七段 一百零六日七十五刻
第八段 一百二十二日
积差
第一段 四度五三一二五一八五七九六八七五
第二段 九度一零二九六一四五一二五
第三段 一十三度五三一六七零九零一七七三七五
第四段 一十七度四七八九七九零四
第五段 二十零度八四三六六三零六六四零六二五
第六段 二十三度四三一三三六二四一二五
第七段 二十五度零九二四三五二八三四六八七五
第八段 二十五度六一八三七四七二
凡平差
第一段 二十九分七一三一二六九三七五
第二段 二十九分八四五七七五二五
第三段 二十九分五七八三五五零六二五
第四段 二十八分六五四零六四
第五段 二十七分三三三九五一五六二五
第六段 二十五分六一八零一七七五
第七段 二十三分五零六二六二五六二五
第八段 二十零分九九八六八六
凡平较 凡立较
第一段 一十三秒二六四八三一二五 一十三秒五七六九七七五
第二段 二十六秒八四一八零八七五 六十五秒五八七二九七五
第三段 九十二秒四二九一零六二五 三十九秒五八二一三七五
第四段 一分三二零一一二四三七五 三十九秒五八二一三七五
第五段 一分七一五九三三八一二五 三十九秒五八二一三七五
第六段 二分一一一七五五一八七五 三十九秒五八二一三七五
第七段 二分五零七五七六二五
取凡立较停者,三十九秒五八二一三七五,以较一段下凡平较一十三秒二六
四八三一二五,余二十六秒三一七三零六二五为较较,以加一段下凡平差二十九
分七一三一二六九三七五,得二十九分九十七秒六十三微,为定差。置较较二十
六秒三一七三零六二五,以段日一十五日二十五刻而一,得一秒七二五七二五。
再置凡立较之半一十九秒七九一零六八七五,以段日而一,得一秒二九七七七五。
两数并得三秒零二微三十五纤为平差。置凡立较之半一十九秒七九一零六八七五,
以段日一十五日二五为法除二次,得八微五十一纤,为立差。
已上为火星平立定三差之原。
▲土星盈历(立差加,平差减。)
积日 积差
第一段 一十一日五十刻 一度六八三二四五八二八七五
第二段 二十三日 三度二三二一六四零一
第三段 三十四日五十刻 四度六二零九三零零八六二五 
第四段 四十六日 五度八二三七一九六
第五段 五十七日五十刻 六度八一四七零八六六八七五
第六段 六十九日 七度五六八零七一一一
第七段 八十零日五十刻 八度零五七九八四一九一二五
第八段 九十二日 八度二五八六二二八八
凡平差 凡平较 凡立较
第一段 一十四分六三六九二零二五 五十八秒四零三三二五 七秒四八五三五
第二段 一十四分零五二八八七 六十五秒八八八六七五 七秒四八五三五
第三段 一十三分三九四零零零二五 七十三秒三七四零二五 七秒四八五三五
第四段 一十二分六六零二六 八十零秒八五九三七五 七秒四八五三五
第五段 一十一分八五一六六六二五 八十八秒三四四七二五 七秒四八五三五
第六段 一十一分九六八二一九 九十五秒八三零零七五 七秒四八五三五
第七段 一十零分零零九九一八二五 一分零三秒三一五四二五
第八段 八分九七六七六四
置第一段下凡平较,内减其下凡立较,余五十零秒九一七九七五,为平立较。
以平立较,加本段凡平差,得一十五分一十四秒六十一微,为定差。置平立较,
内减凡立较之半,三秒七四二六七五,余四十七秒一七五三,以段日十一日五十
刻而一,得四秒一十零微二十二纤,为平差。置凡立较之半,以段日除二次,得
二微八十三纤,为立差。
▲土星缩历 (立差加,平差减。)
积日 积差
第一段 一十一日五十刻 一度二四一九七四二六八七五
第二段 二十三日 二度四一三七三五六九
第三段 三十四日五十刻 三度四八五零七九六八六二五
第四段 四十六日 四度四二五八零一六八
第五段 五十七日五十刻 五度二零五六九七零九三七五
第六段 六十九日 五度七九四五六一三五
第七段 八十零日五十刻 六度一六二四一一零零四七五
第八段 九十二日 六度二七八三七八零八
凡平差 凡平较 凡立较
第一段 一十分七九九七七六二五 三十零秒五二七三二五 八秒七五四九五
第二段 一十分四九四五零三 三十九秒二八二二七五 八秒七五四九五
第三段 一十分一零一六八零二五 四十八秒零三七二二五 八秒七五四九五
第四段 九分六二一三零八 五十六秒七九二一七五 八秒七五四九五
第五段 九分零五三三八六二五 六十五秒五四七一二五 八秒七五四九五
第六段 八分三九七九一五 七十四秒三零三零七五 八秒七五四九五
第七段 七分六五四八九四二五 八十三秒零五七零七五
第八段 六分八二四三二四
置一段凡平较,内减其下凡立较,余二十一秒七七二三七五,为平立较。以
平立较加入本段凡平差,得一十一分零一秒七十五微,为定差。置平立较,内减
凡立较之半,四秒三七七四七五,余一十七秒三九四九,以段日一十一日五十刻
为法除之,得一秒五十一微二十六纤,为平差。置凡立较之半,以段日为法除二
次,得三微三十一纤为立差。
已上为土星平定三差之原。
金星(立差加,平差减。)
积日 积差
第一段 一十一日五十刻 空度四零二一三四零九八七五
第二段 二十三日 空度七九一三九三六六
第三段 三十四日五十刻 一度一五四九一二零八一二五
第四段 四十六日 一度七四九八二二七六
第五段 五十七日五十刻 一度七五三二五九零九三七五
第六段 六十九日 一度九六二三五四四八
第七段 八十零日五十刻 二度零九四二四二三一六二五
第八段 九十二日 二度一三六零五六
凡平差 凡平较 凡立较
第一段 三分四九六八一八二五 五秒五九七六二五 三秒七二九四五
第二段 三分四四零八四二零零 九秒三二七零七五 三秒七二九四五
第三段 三分三四七五七一二五 一十三秒零六五五二五 三秒七二九四五
第四段 三分二一七零零六 一十六秒七八五九七五 三秒七二九四五
第五段 三分零四九一四六二五 二十零秒五一五四二五 三秒七二九四五
第六段 二分八四三九九二 二十四秒二四四八七五 三秒七二九四五
第七段 二分六零一五四三二五 二十七秒九七四三二五
第八段 二分三二一八
置一段下凡平较,与其凡立较相减,余一秒八六一七五为平立较,以加凡平
差,得三分五十一秒五十五微,为定差。置平立较,与凡立较之半,一秒八六四
七二五相减,余三十四纤,以段日一十一日五十刻为法除之,得三纤,为平差。
置凡立较之半,以段日为为法除二次,得一微四十一纤,为立差。
已上为金星平立定三差之原。
▲水星(立差加,平差减。)
积日 积差
第一段 一十一日五十刻 空度四四零八四七三五三七五
第二段 二十三日 空度八六三一零一六八
第三段 三十四日五十刻 一度二五三八九六三七六二五
第四段 四十六日 一度六零零三六四八四
第五段 五十七日五十刻 一度八八九六三一零四三七五
第六段 六十九日 二度一零八八六六六
第七段 八十零日五十刻 二度二四五二九二一一三七五
第八段 九十二日 二度二八五六四四三二
凡平差 凡平较 凡立较
第一段 三分八三三四五五二五 八秒零八三九二五 三秒七二九四五
第二段 三分七五二六一六 一十一秒八一三三七五 三秒七二九四五
第三段 三分六三四四八二二五 一十五秒五四二八二五 三秒七二九四五
第四段 三分四七九零五四 一十九秒二七二二七五 三秒七二九四五
第五段 三分二八六三三一二五 二十三秒零零一七二五 三秒七二九四五
第六段 三分零五六三一四 二十六秒七三二一七五 三秒七二九四五
第七段 二分七八九零零二二五 三十零秒四六零六二五
第八段 二分四八四三九六
术同金星,求得定差三分八十七秒九十微,平差二十一微六十五纤,立差一
微四十一纤。
已上为水星平立定三差之原。
在五星,皆以立差为秒,平差为本,定差为总。五星各以段次因秒,木土金
水四星并本,惟火星较本,各以积日而积,五星皆较总,又各以积日乘之,得各
实测之度分。
五星积日,皆本度率,除周日得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太。各以四分之一为
象限,惟火星用象限三之一,减象限为盈初缩末限,加象限为缩初盈末限。其命
度为日者,为各取盈缩历乘除之便,其实积日之数,即积度也。
▲里差刻漏
求二至差股及出入差。术曰:置所测北极出地四十度九十五分为半弧背,以
前割圆弧矢法,推得出地半弧弦三十九度二十六分,为大三斜中股。置测到二至
黄赤道内外度二十三度九十分为半弧背,以前法推得内外半弧弦二十三度七十一
分。又为黄赤道大句,又为小三斜弦。置内外半弧弦自之为句幂,半径自之为弦
幂,二幂相减,开方得股,以股转减半径,余四度八十一分为二至出入矢,即黄
赤道内外矢。夏至日,南至地平七十四度二十六分半为半弧背,求得日下至地半
弧弦五十八度四十五分。半径六十零度八十七分半,为大三斜中弦。置大三斜中
股三十九度二十六分,以二至内外半弧弦二十三度七十一分乘之为实,以半径六
十零度八十七分半为法除之,得一十五度二十九分,为小三斜中股又为小股。置
小三斜中股一十五度二十九分,去减日下至地半弧弦五十八度中十一分,余四十
三度一十六分,为大股。以出入矢四度八十一分,去减半径六十零度八十七分半,
余五十六度零六分半,为大股弦。置大股弦,以小股一十五度二九乘之为实,大
股四十三度一六为法除之,得一十九度八十七分为小弦,即为二至出入差半弧弦。
置二至出入差半弧弦,依法求到二至出入差半弧背一十九度九十六分一十四秒。
置二至出入差半弧背一十九度九十六一四秒,置二至出入半弧背一十九度九六一
四,以二至黄赤道内外半弧弦二十三度七十一分除之,得八十四分一十九秒,为
度差分。
求黄道每度书夜刻。 术曰:置所求每度黄赤道内外半弧弦,以二至出入差
半弧背乘之为实,二至黄赤道内外半弧弦为法除之,为每度出入差半弧背。(又
术:置黄赤道内外半弧弦,以度差八十四分一十九秒乘之,亦得出入差半弧背。
置半径内减黄赤道内外矢,即赤道二弦差,见前条立成。)余数倍之,又三因之,
得数加一度,为日行百刻度。(又术:以黄赤道内外矢倍之,以减全径余数,三
因加一度,为日行百刻度,亦同。)置每度出入半弧背,以百刻乘之为实,日行
百刻为法除之,得数为出入差刻。置二十五刻,以出入差刻视黄道,在赤道内加
之,在赤道外减之,得数为半昼刻,倍之为昼刻,以减百刻,为夜刻。
如求冬至后四度昼刻。术曰:置冬至后四十四度黄赤道内外半弧一十七度二
十五分六十九秒,(又为黄赤道小弧弦,前立成中取之。)以二至出入差半弧背
一十九度九十六分一十四秒乘之为实,以二至黄赤道内外半弧弦二十三度七十一
分为法除之,得一十四度五十二分八十五秒,为出入半弧背。(又法:置黄赤道
内外半弧弦一十七度二五六九,以度差零度八四一九乘之,亦得一十四度五二八
五,为出入半弧背。)置半径六十零度八七五,以四十四度黄赤道内外矢二度五
十一分八十一秒(又为赤道二弦差,前立成中取之。)减之,余五十八度三十五
分六十九秒,(即赤道小弦。)倍之,得一百一十六度七十一分三十八秒,三因
之,加一度,得三百五十一度一十四分一十四秒,为日行百刻度。(又术:倍黄
赤道内外矢得五度零三分六十二秒,以减全径一百二十一度七十五分,亦得一百
一十六度七十一分三十八秒,三因加一度,为日行百刻度,亦同。)置出入半弧
背一十四度五十二分八十五秒,以百刻乘之为实,以日行百刻度三百五十一度一
十四分一十四秒为法除之,得四刻一十三分七十五秒,为出入差刻。置二十五刻,
以出入差刻四刻一十三分七十五秒减之,(因冬至后四十四度,黄道在赤道外,
故减。)余二十零刻八十六分二十五秒,为半昼刻。倍之得四十一刻七十二分半,
为昼刻。以昼刻减百刻,余五十八刻二十七分半,为夜刻。(又术:置出入差刻
四刻一十三分七十五秒,倍之,得八刻二十七分半,以减春秋分昼夜五十刻,得
四十一刻七十二分半,为昼刻。以倍刻加五十刻,得五十八刻二十七分半,为夜
刻。昼减故废加,余仿此。)
(表格略)
右《历草》所载昼夜刻分,乃大都即燕京晷漏也。夏昼、冬夜极长,六十一
刻八十四分,冬昼、夏夜极短,三十八刻一十六分。明既迁都于燕,不知遵用。
惟正统己巳奏准颁历用六十一刻,而群然非之。景泰初仍复用南京晷刻,终明之
世未能改正也。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四

大统历法二(立成)
立成者,以日月五星盈缩迟疾之数,预为排定,以便推步取用也。《元志》、
《历经》步七政盈缩迟疾,皆有二术。其一术以三差立算者,即 布立成法也。
其又术云,以其下盈缩分,乘入限分万约之,以加其下盈缩积者,用立成法也。
而遣立成未载,无从入算。今依《大统历通轨》具录之。其目四:曰太阳盈缩,
曰晨昏分,曰太阴迟疾,曰五星盈缩。(余详《法原》及《推步》卷中。按《元
史》,至正十七年《授时历》成。十九年王恂卒,时历虽颁,然立成之数尚皆有
定藁。郭守敬比类编次,整齐分秒,裁为二卷。而今钦天监本,载嘉议大夫太史
令臣王恂奉敕撰。意者王先有藁,而郭卒成之欤?)
太阳盈初缩末限立成(冬至前后二象限同用)
(表格略)
晨分加二百五十分,为日出分。日周一万分,内减晨分为昏分。昏分减二百
五十分,为日入分,又减五千分,为半昼分。故立成只列晨昏分,则出入及半昼
分皆具,不必尽列也。
(以下表格略)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五

大统历法三上(推步)
大统推步,悉本《授时》,惟去消长而已。然《通轨》诸捷法,实为布算所
须,其间次序,亦有与《历经》微别者。如气朔发敛,《授时》原分二章,今古
合为一。《授时》盈缩差在日躔,迟疾差在月离,定朔、经朔离为二处。今则经
朔后,即求定朔,于用殊便。其目七:曰气朔,曰日躔,曰月离,曰中星,曰交
食,曰五星,曰四余。
▲步气朔(发敛附)
洪武十七年甲子岁为元。(上距至元辛巳一百零四算。)
岁周三百六十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实测无消长。半之为岁周,四分之为
气象限,二十四分之为气策。
日周一万。(即一百刻,刻有百分,分有百秒,以下微纤,皆以百递析。)
气应五十五万零三百七十五分。
置距算一百零四,求得中积三亿七千六百一十九万九千七百七十五分,加辛
巳气应五十五万零六百分,得通积三亿七千六百七十五万零三百七十五分,满纪
法六十去之,余为《大统》气应。
开应一十八万二千零百七十零分一十八秒。
置中积,加辛巳闰应二十零万二千零五十分,得闰积三亿七千六百四十零万
一千八百二十五分,满朔实去之,余为《大统》闰应。
转应二十零万九千六百九十零分。
置中积,加辛巳转应一十三万零二百零五分,共得三亿七千六百三十二万九
千九百八十分,满转终去之,余为《大统》转应。
交应一十一万五千一百零五分零八秒。
置中积加辛巳交应二十六万零三百八十八分,共得三亿七千六百四十六万零
一百六十三分,满交终去之,余为《大统》交应。
按《授时历》既成之后,闰转交三应数,旋有改定,故《元志》、《历经》
闰应二十零万一千八百五十分,而《通轨》载闰应二十零万二千零五十分,实加
二百分,是当时经朔改早二刻也。《历经》转应一十三万一千九百零四分,《通
轨》载转应一十三万零二百零五分,实减一千六百九十九分,是入转改迟一十七
刻弱也。《历经》交应二十六万零一百八十七分八十六秒,《通轨》交应二十六
万零三百八十八分,实加二百分一十四秒,是正交改早二刻强也。或以《通轨》
辛巳三应,与《元志》互异,目为元统所定,非也。夫改宪必由测验,即当具详
始末,何反追改《授时历》,自没其勤乎?是故《通轨》所述者,乃《授时》续
定之数,而《历经》所存,则其未定之初藁也。
通余五万二千四百二十五分。
朔策二十九万五千三百零五分九十三秒,一名朔宝。半之为望策,一名交望。
又半之为弦策。
通闰一十零万八千七百五十三分八十四秒。
月闰九千零百六十二分八十二秒。
闰限一十八万六千五百五十二分零九秒。一名闰准。
盈初缩末限八十八万九千零百九十二分二十五秒。
缩初盈末限九十三万七千一百二十零分二十五秒。
转终二十七万五千五百四十六分,半之为转中。
朔转差一万九千七百五十九分九十三秒。
日转限一十二限二十。
转中限一百六十八限零八三零六零。以日转限乘转中。一名限总。
朔转限二十四限一零七一一四六。以日转限乘朔转差。
弦转限九十零限零六八三零八六五。以日转限乘弦策。一名限策。
交终二十七万二千一百二十二分二十四秒。
朔交差二万三千一百八十三分六十九秒。
气盈二千一百八十四分三十七秒五十微。
朔虚四千六百九十四分零七秒。
没限七千八百一十五分六十二秒五十微。
盈策九万六千六百九十五分二十八秒。
虚策二万九千一百零四分二十二秒。
土王策三万零四百三十六分八十七秒五十微。
宿策一万五千三百零五分九十三秒。
纪法六十万。(即旬周六十日。)
推天正冬至 置距洪武甲子积年减一,以岁周乘之为中积,加气应为通积,
满纪法去之,至不满之数,为天正冬至。以万为日,命甲子算外,为冬至日辰。
累加通余,即得次年天正冬至。
推天正闰余 置中积,加闰应,满朔策去之,至不满之数,为天正闰余。累
加通闰,即得次年天正闰余。
推天正经朔 置冬至,减闰余,遇不及减,加纪法减之,为天正经朔。 无
闰加五十四万三六七一一六。十二朔策纪法。有闰,加二十三万八九七七零九。
十三朔实去纪法。满纪法仍去之,即得次年天正经朔 视天正闰余在闰限已上,
其年有闰月。
推天正盈缩 置半岁周,内减其年闰余全分,余为所求天正缩历。如径求次
年者,于天正缩历内减通闰,即得。减后,视在一百五十三日零九已下者,复加
朔实,为次年天正缩历。
推天正迟疾 置中积,加转应,减去其年闰余全分,余满转终去之,即天正
入转。视在转中已下为疾历,已上去之为迟历。如径求次年者,加二十三万七一
一九一六,十二转差之积。经闰再加转差,皆满转终去之,迟疾各仍其旧。若满
转中去之,为迟疾相代。
推天正入交 置中积,减闰余,加交应,满交终去之,即天正入交凡日。如
径求次年者,加六千零八十二分零四秒,(十二交差内去交终。)经闰加二万九
千二百六十五分七十三秒,十三交差内去交终。皆满交终仍去之,即得。
推各月经朔及弦望 置天正经朔策,满纪法去之,即得正月经朔。以弦策累
加之,去纪法,即得弦望及次朔。
推各恒气 置天正冬至,加三气策,满纪法去之,即得立春恒日。以气策累
加之,去纪法,即得二十四气恒日。
推闰在何月 置朔策,以有闰之年之闰余减之,余为实,以月闰为法而一,
得数命起天正次月算外,即得所闰之月。闰有进退,仍以定朔无中气为定。如减
余不及月闰,或仅及一月闰者,为闰在年前。
推各月盈缩历 置天正缩历,加二朔策,去半岁周,即得正月经朔下盈历。
累加弦策,各得弦望及次朔,如满半岁周去之交缩,满半周又去之即复交盈。
推初末限 视盈历在盈初缩末限已下,缩历在缩初盈末限已下,各为初。已
上用减半岁周为末。
推盈缩差 置初末历小余,以立成内所有盈缩加之乘之为实,日周一万为法
除之,得娄数以加其下盈缩积,即盈缩差。
推各月迟疾历 置天正经朔迟疾历,加二转差,得正月经朔下迟疾历。累加
弦策,得弦望及次朔,皆满转中去之,为迟疾相代。
推迟疾限 各置迟次历,以日转限乘之,即得限数。以弦转限累加之,满转
中限去之,即各弦望及次朔限。如径求次月,以朔转限加之,亦满转中去之,即
得。(又法:视立成中日率,有与迟疾历较小布相近者以减之,余在八百二十已
下,即所用限。)
求迟疾差 置迟疾历,以立成日率减之,(如不及减,则退一位。)余以其
下损益分乘之为实,八百二十分为法除之,得数以加其下迟疾积,即迟疾差。
推加减差 视经朔弦望下所得盈缩差、迟疾差,以盈遇迟、缩遇疾为同相并,
盈遇疾、缩遇迟为异相较,各以八百二十分乘之为实,再以迟疾限行度内减去八
百于二十分,为定限度为法,法除实为加减差。盈迟为加,缩疾为减,异名相较
者,盈多疾为加,疾多于盈为减,缩多於迟减,迟多於缩加。
推定朔望 各置经朔弦望,以加减差加减之,即为定日。视定朔干名,与后
朔同者月大,不同者月小,内无中气者为闰月。其弦望在立成相同日日出分已下
者,则退一日命之。
推各月入交 置天正经朔入交凡日加二交差,得正月经朔下入交凡日。累加
交望,满交终去之,即得各月下入交凡日。径求次月,加交差即得。
推土王用事 置谷雨、大暑、霜降、大寒恒气日,减土王策,如不及减,加
纪法减之,即各得土王用事日。
推发敛加时 各置所推定朔弦望及恒气之小余,以十二乘之,满万为时,命
起子正。满五千,又进一时,命起子初。算外得时不满者,以一千二百除之为刻,
命起初刻。初正时之刻,皆以初一二三四为好,于算外命之。(其第四刻为畸零,
得刻法三之一,凡三时成一刻,以足十二时百刻之数。)
按古因及《授时》,皆以发敛为一章。发敛去者,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也,
而加时附焉,则又所以纪发敛之辰刻,故曰发敛加时也。《大统》取其便算,故
合发敛与气朔共为一章,或以乘除疏发敛,非其质矣。
推盈日 视恒气小余,在没限已上,为有盈之气。置策余一万零一四五六二
五,以十五日除气策。以有盈之气小余减之,余以六十八分六六以气盈除十五日。
乘之,得数以加恒气大余,满纪法去之,命甲子算外,得盈日。求盈日及分秒,
以盈策加之,又去纪法,即得。
推虚日 视经朔小余在朔虚已下,为有虚之朔。 置有虚之朔小余,以六十
三分九一以朔虚除三十日。乘之,得数以加经朔大余,满纪法去之,命甲子算外
为虚日。 求次虚。 置日及分秒,以虚策加之,又去纪法,即得。
推直宿 置通积,以气应加中积。减闰应,以宿会二十八万累去之,馀命起
翼宿算外,得天正经朔直宿。置天正经宿直宿,加两宿策,为正月经朔直宿。以
宿策累加,得各月经朔直宿。再以各月朔下加减差加减之,为定朔直宿。
▲步日躔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半之为半周天,又半之为象限。
岁差一分五十秒。
周应三百一十五度一十分七十五秒。
按此系至元辛巳之周应,乃自虚七度至箕十之度数也。洪武甲子相距一百四
年,岁差已退天五十四分五十秒,而周应仍用旧数,殆传习之误耳。
推天正冬至日躔赤道宿次 置中积,加周应,应减距历元甲子以来岁差。满
周天去之,不尽,起虚七度,依各宿次去之,即冬至加时赤道日度。如求次年,
累减岁差,即得。
(表格略)
推天正冬至日躔黄道宿次 置冬至加时赤道日度,以至后赤道积度减之,余
以黄道率乘之。如赤道率而一,得数以加黄道积度,即冬至加时黄道日度。黄赤
道积度及度率,俱见《法原》。
(表格略)
推定象限度 以冬至加时赤道日度,与冬至加时黄道日度相减,为黄赤道差。
以本年黄赤道差,与次年黄赤道相减,余以四而一,加入气象限内,为定象限度。
推四正定气日 置所推冬至分,即为冬正定气,加盈初缩末限,满纪法去之,
余为人正定气。加缩初盈末限,去纪法,余为秋正定气。加缩初盈末限,去纪法,
余为次年冬正定气。
推四正相距日 以前正定气大余,减次正定气大余,加六十日,得相距日。
如次正气不及减者,加六十日减之,再加六十日,为相距日。
推四正加时黄道积度 置冬至加时黄道日度,累加定象限,各得四正加时黄
道积度。
推四正加时减分 置四正定气小余,以其初日行度乘之,如日周而一,为各
正加时减分。
冬正行一度零五一零八五。 春正距夏正九十三日者,行零度九九九七零三,
距九十四日者行一度。夏正行零度九五一五一六。秋正距冬正八十八日者,行一
度零零零五零五,距八十九日者行一度。
推四正夜半积度 置四正加时黄道积芭,减去其加时减分,即得。
推四正夜半黄道宿次 置四正夜半黄道积度,满黄道宿度去之,即得。
推四正夜半相距度 置次正夜半黄道积度,以前正夜半黄道积度减之,余为
两正相距度,遇不及减者,加周天减之。
推四正行度加减日差 双相距度与相距日下行积度相减,余如相距日而一,
为日差。从相距度人减去行积度者为加,从积度内减去相距度者为减。
秋正距冬至,冬至距春正八十八日,行积度九十度四零零九,八十九日行积
度九十一度四零一四。春正距夏至,夏至距秋秋正九十三日,行积度九十度五九
九零,九十四日行积十五九八七。
推每日夜度 置四正后每日行度,在立成。以日差加减之,为每日行定度。
置四正夜半日度,以行定度每日加之,满黄道宿度去之,即每日夜半日度。
黄道十二次宿度
危十二度六四九一,入娵訾,辰在亥。
奎一度七三六二,入降娄,辰在戍。
奎度四五六,入大梁,辰在酉。
胃三七度七四五六,入大梁,辰在酉。
毕六度八八零五,入实沈,辰在申。
井八度三四九四,入鹑首,辰在未。
柳三度八六八零,入鹑火,辰在午。
张十五度二六零六,入鹑尾,辰在巳。
轸十度零七九七,入寿星,辰在辰。
氐一度一四五二,入大火,辰在卯。
尾三度一一五,入析木,辰在寅。
斗三度七六八五,入星纪,辰在丑。
女二度零六三八,入玄枵,辰在子。
推日躔黄道入十二次时刻 置入次宿度,以入次日夜,以入次日夜半日度减
之,余以日周乘之,一分作百分。为实。以入次日夜半日度,与明日夜半日度相
减,余为法。实如法而一,各数,以发敛加时求之,即入次时刻。
▲步月离
月平行度一十三度三十六分八十七秒半。
周限三百三十六、半之为中限,又半之为初限。
限平行度零九分六十二秒。
太阳限行八分二十秒。
上弦九十一度三十一发四十三秒太。
望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八十七秒半。
下弦二百七十三度九十四分三十一秒少。
交终度三百六十三度七十九分三十四秒一九六。
朔平行度三百九十四度七八七一一五一六八七五。
推朔后平交日 置交终分,风气朔历。减天正经朔交凡分,为朔后平交日。
如推次月,累减交差二日三一八六九,得次月朔平交日。不及减交差者,加交终
减之,其交又在本月,为重交月朔后平交日。(每岁必有重交之月。)
推平交入转迟疾历 置经朔迟疾历,加入朔后平交日为平交入转。在转中已
下,其迟疾与经朔同,已上减去转中疾交迟,迟交疾。如推次月,累减交转差三
千四百二十三分七六,(交差内减转差数。)即得。如不及减,加转中减之,亦
迟疾相代。
推平交入限迟疾差 置平交入转迟疾历,依步气朔内,推迟疾差,那得。
推平交加减定差 置平交入限迟疾差,双日率八百二十分乘之,以所入迟疾
限下行度而一,即得。在迟为加,在疾为减。
推经朔加时积 置经朔盈缩历,(见步气朔内。)在盈历即为加时中积,在
缩历加半岁周。如推次月,累加朔策,满岁周去之,即各朔加时中积,命日为度。
(若月内有二交,后交即注前交经朔加时中积。)
推正交距冬至加时黄道积度及宿次 置朔后平交日,以月平行乘之为距后度,
加以经朔加时中积,为各月正交距冬至加时黄道积度。加冬至加时黄道日度,(
见日躔。)以黄道积度钤减之,至不满宿次,即正交月离。如推次月,累减月平
交朔差一度四六三一零二。(以交终度减天周,其数宜为一度四六四零八零。)
遇重交月,同次朔。后仿此。
▲黄道积度钤
(表格略)
推正交日辰时刻 置朔后症交日,加经朔,去纪法,以平交定差加减之,其
日命甲子算外,小余依发敛加时求之,即得正交日辰时刻。如推次月,累加交终,
满纪去之。如遇重交,再加交终。
推四正赤道宿次 置冬至赤道日度,以气象限累加之,满赤道积度去之,为
四正加时赤道日度。
▲赤道积度钤
(表格略)
推正交黄道在二至后初末限 置正交距冬至加时黄道积度,在半岁周已下为
冬至后,已上减去半岁周,余为夏至后。又视二至后度分,在气象限已下为初限,
已上用减半岁周,余为末限。推次月者,若本月初限,则累减月平交朔差,余为
次月初限。不及减者,反减月平交朔差,余为次月末限。若本月末限则累加月平
交朔差,为次月天限,至满气象限,以减半岁周,余为次月初限。
推定差度 置初末限,以象极总差一分六零五五零八乘之,即为定差度。
(象极总差,是以象限除极差,其数宜为一十六分零五四四二。)如推次月初限
则累减,末限则累加,俱以极平差二十三分四九零二加减之。(极平差,是以月
平交朔差,乘象极总差,其数宜为二十三分五零四九。)
推距差度 置极差十四度六六,减去定差度,即得。求次月,以极平差加减
之。(初限加,末限减。)
推定限度 置定差度,以定极总差一分六三七一零七乘之,(定极总差,是
以极差除二十四度,其数宜为一度六三七一零七。)所得视正交在冬至后为减,
夏至后为加,皆置九十八度加减之,即得。
推月道与赤道正交宿度 正交在冬至后,置春正赤道积度,以距差度初 限
加末限减之,在夏至后,置秋正赤道积度,以距差初限减末限加之。得数,满赤
道积度钤去之,即得。
推月道与赤道正交后积度并入初末限 视月道与赤道正交所入某宿次,即置
本宿赤道全度,减去月道与赤道正交宿度,差为正后积度。以赤道各宿全度累中
之,满气象限去之,为半交后。又满去之,为中交后。再满去之,为半交后。视
各交积度,在半象限以焉为初限,以上覆减象限,余为末限。
推定差 置每交定限度,与初末限相乘,得数,千约之为度,即得。(正交、
中交后为加,半交后为减。)
推月道定积度及宿次 置月道与赤道各交后每宿积度,以定差加减之,为各
交月道积度。加月道与赤道正交定宿度,共为正交后宿度。以前宿定积度减之,
即得各交月道宿次。
▲活象限例
置正交后宿次,加前交后半交末宿定积度。为活象限。如正交后宿次度少,
加前交不及数,却置正交后宿次加气象限即是。如遇换交之月,置正交后宿次,
以前交前半交末宿定积度加之,为换交活象限。假如前交正交是轸,后交正交是
角,其前交欠一轸。求活象限者,置正交后宿次,不从翼下取定积度加之,仍于
轸下取定积度也。又如前交、正交是轸,后交、正交是翼,其前交多一翼。求活
象限者,置正交后宿次,不从翼下取定积度加之,仍于张下取定积度也。
推相距日 置定上弦大余,减去定朔大余,即得。上弦至望,望至下弦,下
弦至朔仿此。不及减者,加纪法减之。
推定朔弦望入盈历及盈缩定差 置各月朔弦望入盈缩历,以朔弦望加减差加
减之,并在步气朔内。为定盈缩历。视盈历在盈初限下为盈初已上用减半岁周,
余为盈末限。缩历在缩初限已下为缩初限,已上用减半岁周,余为缩末限。依步
气朔内求盈缩差,为盈缩定差。
推定朔弦望加时中积 置定盈缩历,如是盈历在朔,便为加时中积,在上弦
加气象限,在望加半岁周,在下弦加三象限。如是缩历在朔,加半岁周。在上弦
加三象限,在望便为加时中积,在下弦加气象限,加后满周天去之。
推黄朔弦望加时中定积度 置定朔弦望加时中积,以其下盈缩定差盈加缩之,
即得。
推赤道加时积度及宿次 置黄道加时定积度,在周天象限已下为至后,已上
去之为分后,满两象限去之为至后,满三象限去之为分后。置分至后黄道积度,
以立成内分至后积度减之,余以其下赤道度率乘之,如黄道度率而一,得数加入
分至后积度,次以所去象限合之,为赤道加时定积度。置赤度加时定积度,加入
天正冬至加时赤道日度,满赤道积度钤去之,得定朔弦望赤道加时宿次。
推正半合交后积度 置定朔弦望加时赤道宿次,视朔弦望在何交后,正半、
中半。即以交生积度,在朔望加时赤道宿前一宿者加之,即为正半中交后积度,
满气象限去之,为正半中换交。
推初末限 视正半中交后积度,在半象已下为初限,已上覆减气象限,余为
末限。
推月道与赤道定差 置其交定限度,与初末限相减相乘,所得,千约之为度,
即定差。在正交、中交为加。在半交为减。
推定朔弦望加时月道宿次 置定朔弦望加时月道定积度,取交后月道定积度,
取交后月道定积度,在所置罕前一宿者减之,即得。遇转交则前积度多,所置积
度少为不及减。从半转正,加其交活象限减之。从正转半,从半转中,从中转半,
皆加气象限减之。
推夜半入转日 置经朔弦望迟疾历,以定朔弦望加减差加减之。大疾历,便
为定朔弦望加时入转日。在迟历,用加转中置定朔弦望加时入转日,以定朔弦望
小余减之,为夜半入转日,遇入转日少不及减者,加转终减之。
推加时入转度 置定朔弦望小余,去秒,取夜半入转日下转定度乘之,万约
之为分,即得。
▲迟疾转定度钤
(表格略)
推定朔弦望夜半入转积度及宿次 置定朔弦望加时月道定积度,减去加时入
转度,为夜半积度。如朔弦望加时定积度初换交,则不及减,半正相接,用活象
限,正半、中半相接,用气象限加之,然后减加时入转度,则正者为后年,后年
为中,中为前半,前半为正。置朔弦望夜半月道定积度,依推定朔弦望加时月道
宿次法减之,为夜半宿次。
推晨昏入转日及转度 置夜半入转日,以定盈缩历检立成日下晨分加之,为
晨入转日(满转终去之。)置其日晨分,取夜半入转日下转定度乘之,万约为分,
为晨转度。如求昏转日转度,依法检日下昏分,即得。
推晨昏转积度及宿次 置朔弦望夜半月道定积度,加晨转度,为晨转积度。
如求昏转积度,则加昏转度,满气象限去之,则换交。(若推夜半积度之时,因
朔弦望加时定积不及减转度,以半正相接,而加活象限之者,今复换正交,则以
活象限减之。)置晨转积度,依前法减之,为晨分宿次。置昏转积度,依法减之,
为昏分宿次。
推相距度 朔与上弦相距,上弦与望相距,用昏转积度。望与下弦相距,下
弦与朔相距,用晨转积度。置后段晨昏转积度,视与前段同交者,竟以前段晨昏
转积度减之,余为相距度。若后段与前段接两交者,从正入半,从半入中,从中
入半,加气象限。从半入正,加活象限。然后以前段晨昏转积度减之。若后段与
前段接三交者,其内无从半入正,则加二气象限,其内有从半入正,则加一活象
限,一气象限,以前段晨昏转积度减之。
推转定积度 置晨昏入转日,(朔至弦,弦至望,用昏。望至弦, 弦至朔,
用晨。)以前段减后段,不及减者,加二十八日减之,为晨昏相距日。从前段下,
于钤内验晨昏相距日同者,取其转定积度。若朔弦望相距日少晨昏相距日一日者,
则于晨昏相距日同者,取其转积度,减去转定极差一十四度七一五四,余为前段
至后段转定积度。
▲转定积度钤
(以下表格略)
推加减差 以相距度与转定积度相减为实,以其朔弦望相距目为法除之,所
得视相距度多为加差,少为减差。
推每日太阴行定度 置朔弦望晨昏入转日,视迟疾转定度钤日下转定度,累
日以加减差加减之,至所距日而止,即得。
推每日月离晨昏宿次 置朔弦望晨昏宿次,以每日太阴行度加之,满月道宿
次减之,即得。
▲赤道十二宫界宿次
(表格略)
推月与赤道正交后宫界积度 视月道与赤道正交后,各宿积度宫界,某宿次
在后,即以加之,便为某宫正交后宫界积度。求次宫者,累加宫率二十度四三八
一,满气象限去之,各得某宫下半产交后宫界积度。
推宫界定积度 视宫界度在半象限已下为初限,已上覆减气象限,余为末限。
置某交定限度,与初末限相减、相乘,所得,千约之为度,在正交、中交为加差,
在半交为减差。置宫界正半中交后积度,以定差加减之,为宫界定积度。
推宫界宿次 置宫界定积度,于月道内取其在所置前一宿者减之之不及减者,
加气象限减之。
推每月每日下交宫时刻 置每月宫界宿次,减入交宫日下月离晨昏宿次。如
不及减者,加宫界宿次前宿减之,余以日周乘之,以其日太阴行定度而一,得数,
又视定盈缩历取立成日下晨昏分加之。(晨加晨分,昏加昏分。)
如满日周交宫在次日,不满在本日,依发敛推之,即交宫时刻。
▲步中星
推每日夜半赤道 置推到每日夜半黄道,见日躔。依法以黄道积度减之,余
如黄道率而一,以加赤道积度。又以天正科至赤道加之,如在春正后,再加一象
限,夏至后加半周天,秋正后加三象限,为每日夜半赤道积度。
推夜半赤道宿度 置夜半赤道度,以赤道宿度挨次减之,为本日夜半赤道宿
度。
推晨距度及更差度 置立成内每日晨分,以三百六十六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
乘之为实,如日周而一,为晨距度。倍晨距度,以五除之,为更差度。
推每日夜半中星 置推到每日夜半赤道宿度,加半周天,即夜半中唾积度。
以赤道度挨次减之,为夜半中星宿度。
推昏旦中星置夜半中星积度,减晨距度,为昏中星积度。以更差度累加之,
为遂更及旦中星积度。俱满赤道宿度去之,即得。以晨分五之一,加们为更率。
更率五而一为点率。凡昏分,即一更一点,累加更率为各更。凡交更即为一点,
累加点率为各点。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跑去泰国取经,回来后出版《葵花宝典--2008奥运免自宫限量特别珍藏版》,获利银两16.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六

大统历法三下(推步)
▲步交食
交周日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二二四。半之为交中日。
交终度三百六十三度七九三四一九六。半之为交中日度。
正交度三百五十七度六四。
中交度一百八十八度零五。
前准一百六十六度三九六八。
后准一十五度五。
交差二日三一八三六九。
交望一十四日七六五二九六五。
日食阳历限六度。定法六十。
日食阴历限八度。定法八十。
月食十三度五分。定法八十七。
阳食限(视定朔入交。)
零日六零已下 一十三日一零已上 在一十四日,不问小余,皆入食限。
一十五日二零已下 二十五日六零已上 在二十六日、二十七日,不问小余,
皆入食限。
▲阴食限(视定望入交。)
一日二零已下 一十二日四零已上 在零日一十三日,不问小余,皆入食限。
又视定朔小余在日出前、日入后二十分已上者,日食在夜。定望小余在日入前、
日出后八刻二十分已上者,月食在昼。皆不必布算。
推日食用数
经朔  盈缩历  盈缩差 迟疾历 迟疾差 加减差 定朔 入交凡分(
以上皆全录之。)定入迟疾历(以加减差,加减迟疾即是。)迟疾定限(置定入
迟疾历,以日转限一十二限二十分乘之,小余不用。)定限行度(以定限,取立
成内行度,迟用迟,疾用疾,内减日行分八分二十秒,得之。)日出分(以盈缩
历,从立成内取之,下同。)日入分半昼分(取立成内昏分,减去五千二百五十
分,得之。)岁前冬至时黄道宿次
推交常度 置有食之朔入交凡分,以月平行度乘之,即得。
推交定度 置交常度,以朔下盈缩差盈加缩减之,即得。
推日食正交限度 视交定度在七度已下,三百四十一度已上者,食在正交。
在一百七十五度已上,二百零二度已下者,食在中交。不在限内不食。
推中前中后分 视定朔小余,在半日周已下,用减半日周,余为中前分。在
半日周已上,减去半日周,余为中后分。
推时差 置半日击,以中前、中后分减之,余以中后分乘之,所得以九千六
百而一为时差。在中前为减,中后为加。
推食甚定分 置定朔小余,以时差加减之,即得。
推距午定分 置中前、中后分,加时差即得。但加不减。
推食甚入盈缩历 置原得盈缩历,加入定朔大余及食甚定分,即得。
推食甚盈缩差 依步气朔求之。
推食甚入盈缩历行定度 置食甚入盈缩历,盈缩差,盈加缩减之,即得。
推南北凡差 视食甚人盈缩历行定度,在周天象限已下为初限,已上与半岁
周相减为末限。以初末限自之,如一千八百七十度而一,得数,置四度四十六分
减之,余为南北凡差。
推南北定差 置南北凡差,以距午定分乘之,如半昼分而一,以减凡差,余
为南北定差。若凡差数少,即反减之。盈初缩末食在正交为减,中交为加。缩初
盈末,食在正交为加,中交为减。如系凡差反减而得者,则其加减反是。
推东西凡差 置半岁周,减去食甚入盈缩历行定度,余食甚入盈缩历行定度
乘之,以一千八百七十除之为度,即东西凡差。
推东西定差 置东西凡差,以距午定分乘之,如二千五百度而一,视得数在
东西凡差以下,即为东西定差。若在凡差已上,倍凡差减之,余为定差。盈历中
前,缩历 后者,正交减,中交加。盈历中后,缩中前者,正交加,中交减。
推正交中定限度 视日食在正交者置正交度,在中交者置中交度,以南北东
西二定差加减之,即得。
推日食入阴阳历去闪前后度 视交定在正交定限度已下,减去交定度,余为
阴历交前度。已上,减去正交定限度,余为阳历交后度。在中交定限度已下,减
去交定度,余为阳历闪前度。已上,减去中交定限度,余为阴历后度。若交定在
七度已下者加交终度,减去正交定限度,余为阳历交后度。
推日食分秒 在阳历者,置阳食限六度,减去阳历交前、交后度,(不及减
者,不食。)阴历同。余以定法六十而一。在阴历者,置阴食限八度,减去阴历
交前、交后度,余以定法八十而一,即得。
推定用分 置日食分秒与二十分相减相乘,为开方积。以平方法开之,为开
方数。用五千七百四十分(七因八百二十分也。)乘之,如定限行度而一,即得。
推初亏复圆时刻 置食甚定分,以定用分减为初亏,加为复圆。各依发敛加
时,即时刻。
推日食起复方位 阳历初亏西南,甚于正南,复于东南。阴历初亏西北,甚
于正北,复于东北。若在八分以上,不分阴阳历皆亏正西,复东位。(据午地而
论)
推食甚日躔黄道宿次 置食甚入盈缩历行定度,在盈就为定积度,在缩加半
岁周为定积度。置定积度,以岁前冬至加时黄道日度加之,满黄道积度钤去之,
至不满宿次即食甚日躔。
推日带食 视初亏食甚分,有在日出分已下,为晨刻带食。食甚复圆分,有
在日入分已上,为昏刻带食。在晨置日出分,在昏昏置日入分,皆以食甚分与之
相减,余为带食差。置带带差,以日食分秒乘之,以定用分而一,所得减日食分
秒,余为所见带食分秒。
▲推月食用数
经望 盈缩历 盈缩差 迟疾历
迟疾差 加减差 定望 入交凡分
定入迟疾历 定限 定限行度 晨分
日出分 昏分 日入分 限数
▲岁前冬至加时黄道宿次
推交常度 置望下入交凡分,乘月平行,如日食法。
推交定度 置交常度,以望下盈缩差盈加缩减之即得。不及减者,加交终度
减之。
推食甚定分 不用时差,即以定望分为食甚分。
推食甚入盈缩历行定度 法同推日食。
推月食入阴阳历 视交定度在交中度已下为阳历,已上减去交中度,余为队
历。
推交前交后度 视所得入阴阳历,在后准已下为交后,在前准已上置交中度
减之,余为交前。
推月食分秒 置月食限一十三度零五,减去前交后度,(不及减者不食。)
馀以定法八十七分而一,即得。
推月食用分 置三十分,与月食分秒相减相乘,为开方积。依平方法开之,
为开方数。又以四千九百二十(乃六因八百二十分数。)分乘之,如定限行度而
一,即得。
推月食三限(初亏、食甚、复圆。)时刻 置食甚分定分,以用分减为初亏,
加为复圆。依发敛得时刻如日食。
推月食五限时刻 月食十分已上者,用五限推之,初亏、食既、食甚、生光、
复圆也。置月食分秒,减去十分,余与十分相减相乘,为开方积。平方开之,为
开方数。又以四千九百二十分乘之,如定限行度而一为既内分。与定用分相减,
余为既外分。置食甚定分,减既内分为既分,又减既外分为初亏分。再置食甚定
分,加既内分为生光分,又加既外分为复圆分。各依以敛得时刻。
推更点 置晨分们之,五分之为更法,又五分之为点法。
推月食入更点 各置三限或五限,在昏分已上减去昏分,在晨分已下加入晨
分,不满更法为初更,不满点法为一点,以次求之,各得更点之数。
推月食起复方位 阳历初亏东北,甚于正北,复于西北。阴历初亏东南,甚
于正南,复于西南。若食在八分已上者,皆初亏正东,复于正西。
推食甚月离黄道宿次 置食甚入盈缩历定度,在盈加半周天,在缩减去七十
五秒为定积度。置定积度,加岁前冬至加时黄道日度,以黄道积度钤去之,即得。
推月带食 视初亏、食甚、复圆等分,在日入分以下,为昏刻带食。在日出
分已上,为晨刻带食。(推法同日食。)
▲步五星
历度三百六十五度二五七五,半之为历中,又半之为历策。
△木星
合应二百四十三万二三零一。(置中积三亿七千六百一十九万七七五,加辛
巳合应一百一十九七二六,得三亿七行七百三十七万九五零一,满木星周率去
之,余为《大统》合应。)
历应五百三十八万二五七七二二一五。(置中积,加辛巳历应一千八百九十
九万九四八一,得三亿九千五百一十九万娥二五六,满木星历率去之,余为《大
统》历应。)
周率三百九十八万八八。
历率四千三百三十一万二九六四八六五。
度率一十一万八五八二。
伏见一十三度。
段目 段日 平度 限度 初行率  
合伏 一十六日八六 三度八六 二度九三 二十三分
晨疾初 二十八日 六度二一 四度六四 二十二分 
晨疾末 二十八日 五度五一 四度六四 二十二分
晨迟初 二十八日 四度三一 三度二八 一十八分
晨迟末 二十八日 一度九一 一度四五 一十二分
晨留 二十四日
晨退 四十六日五八 四度八八一二五 零度三二八七五
夕退 四十六日五八 四度八八一二五 零度三二八七五 一十六分
夕留 二十四日
夕迟初 二十八日 一度九一 一度四五
夕迟末 二十八日 四度三一 三度二八 一十二分
夕疾初 二十八日 五度五一 四度一九 一十八分
夕疾末 二十八日 六度一一 四度六四 二十一分
夕伏 一十六日八六 三度八六 二度九三 二十二分
△火星
合应二百四十零万一四。(置中积,加辛巳合应五十六万七五四五,得三亿
七千六百七十六万七三二,满火星周率去之,为《大统》合应。中积见木星,五
星并同。)
历应三百八十四万五七八九三五。(置中积,加辛巳历应五百四十七万二九
三八,得三亿八千一百六十七万二七一三,满火星历率去之。)
周率七百七十九万九二九。
历率六百八十六万九五八零四三。
度率一万八八零七五。
伏见一十九度。
段目 段日 平度 限度 初行率
合伏 六十九日 五十度 四十六度五零 七十三分
晨疾初 五十九日 四十一度八零 三十八度八七 七十二分
晨疾末 五十七日 三十九度零八 三十六度三四 七十分
晨次疾初 五十三日 三十四度一六 三十一度七七 六十七分
晨次疾末 四十七日 二十七度零四 二十五度一五 六十二分
晨迟初 三十九日 一十七度七二 一十六度四八 五十三分
晨初末 二十九日 六度二零 五度七七 三十八分
晨留 八日
晨退 二十八日六九四五 八度六五六七五 六度四六三二五
夕退 二十八日九六四五 八度六五六七五 六度四六三二五四十四分
夕留 八日
夕迟初 二十九日 六度二零 五度七七
夕迟末 三十九日 一十七度七二 一十六度四八 三十八分
夕次疾初 四十七日 二十七度零四 二十五度一五 五十三分
夕迟疾末 五十三日 三十四度一六 三十一度七七 六十二分
夕疾初 五十七日 三十九度零八 三十六度三四 六十七分
夕疾末 五十九日 四十一度八零 三十八度八七 七十分
夕伏 六十九日 五十度 四十六度五零 七十二分
△土星
合应二百零六万四七三四。(置中积,加辛巳合应一十七万五六四三,得三
亿七千六百三十七万五四一八,满土星周率去之。)
历应一亿零六百零零万三七九九零二。(置中积,加辛巳历应五千二百二十
四万零五六一,得四亿二千八百四十四万零三三六,满土星历率去之。)
周率三百七十八万零九一六。
历率一亿零七百四十七万八八四五六六。
度率二十九万四二五五。
伏见一十八度。
段目 段日 平度 限度 初行率
合伏 二十日四零 二度四零 一度四九 一十二分 
晨疾 三十一日 三度四零 二度一一 一十一分
晨次疾 二十九日 二度七五 一度七一 一十分
晨迟 二十六日 一度五零 零度八三 八分
晨留 三十日
晨退 五十二日六四五八 三度六二五四五 零度二八四五五
夕退 五十二日六四五八 三度六二五四五 零度二八四五五 一十分
夕留 三十日
夕迟 二十六日 一度五零 零度八三
夕次疾 二十九日 二度七五 一度七一 八分
夕疾 三十一日 三度四零 二度一一 一十分
夕伏 二十日四零 二度四零 一度四九 一十一分
△金星
合应二百三十七万九四一五。(置中积,加辛巳合应五百七十一万六三三零,
得三亿八千一百九十一万六一零五,满金星周率去之。)
历应一十零万四一八九。(置中积,加辛巳历应一十一万九六三九,得三亿
七千六百三十一万九四一四,满金星历率去之。)
周率五百八十三万九零二六。
历率三百六十五万二五七五。
度率一万。
伏见一十度半
段目 段日 平度 限度 初行率
合伏 三十九日 四十九度五零 四十七度六四 一度二七五
夕疾初 五十二日 六十五度五零 六十三度零四 一度二七五
夕疾末 四十九日 六十一度 五十八度七一 一度二五五
夕次疾初 四十二日 五十度二五 四十八度三六 一度二三五
夕次疾末 三十九日 四十二度五零 四十度九零 一度一六
夕迟初 三十三日 二十七度 二十五度九九 一度零二
夕初末 一十六日 四度二五 四度零九 六十二分
夕留 五日
夕退 一十日九五三一 三度六九八七 一度五九一三
夕退伏 六日 四度三五 一度六三 六十一分
合退伏 六日 四度三五 一度六三 八十二分
晨退 一十日九五三一 三度六九八七 一度五九一三 六十一分
晨留 五日
晨迟初 一十六日 四度二五 四度零九
晨迟末 三十三日 二十七度 二十五度九九 六十二分
晨次疾初 三十九日 四十二度五零 四十度九零 一度零二
晨次疾末 四十二日 五十度二五 四十八度三六 一度一六
晨疾初 四十九日 六十一度 五十八度七一 一度二三五
晨疾末 五十二日 六十五度五零 六十三度零四 一度二五五
晨伏 三十九日 四十九度五零 四十七度六四 一度二六五
△水星
合应三十零万三二一二。(置中积,加辛巳合应七十零万零四三七,得三亿
七千六百九十零万零二一二,满水星周率去之。)
历应二百零三万九七一一。(置中积,加辛巳历应二百零五万五一六一,得
三亿七千八百二十五万四九三六,满水星历率去之。)
周率一百一十五万八七六。
历率三百六十五万二五七五。
度率一万。
晨伏夕见一十六度半。
夕伏晨见一十九度。
段目 段日 平度 限度 初行率
合伏 一十七日七五 三十四度二五 二十九度零八 二度一五五八
夕疾 一十五日 二十一度三八 一十八度一六 一度七零三四
夕迟 一十二日 一十度一二 八度五九 一度一四七二
夕留 二日
夕退伏 一十一日一八八 七度八一二 二度一零八
合退伏 一十一日一八八 七度八一二 二度一零八 一度零三四六
晨留 二日
晨迟 一十二日 一十度一二 八度五九
晨疾 一十五日 二十一度三八 一十八度一六 一度一四七二
晨伏 一十七日七五 三十四度二五 二十九度零八 一度七零三四
推五星前后合 置中积,加合应,满周率去之,余为前合。再置周率,以前
合减之,于为后合。如满岁周去之,即其年无后合分。
推五星中积日中星度 置各星后合,既为合伏下中积中星。(命为日,曰中
积。命为度,曰中星。)累加段日,为各段中积。(皆满岁周去之。)以各段下
平度,累加各段下平度,(满岁周去。)退则减之,(不及减,加岁周减之。)
次复累加之,为各段中星。
推五星盈缩历 置中积,加历应及生合,满历率去之,余以度率而一为度。
在历中已下为盈,已上减去历中为缩。置各星合伏下盈缩历,以段下限度累加之
之满历中去之,盈交缩,缩交盈,即各段盈缩历。
推五星盈缩差 置各段盈缩历,以历策除之为策数,不尽,为策余。以其下
损益分见立成。乘之,以历策而一,所得益加损减其盈缩积分,即盈缩差。金星
倍之,水星三之。
推定积日 置各段中积,以其段盈缩差盈加缩减之,即得。(满岁周去之,
如中积不及减者,加岁周减之。)本段原无差者,借前段差加之,则金水二星,
亦只用所得盈缩差,不用三之倍之。
推加时定日 置定积日,以岁前天正冬至分加之,满纪法去之,余命甲子算
外,即为定日。(视定积日会满岁周去者,用本年冬至,会加岁周减者,用岁前
冬至。)
推所入月日 置合伏下定积,以加天正闰馀满朔策除之,为月数。起岁前十
一月,其不满朔策者,即入月已来日分也。视其月定朔甲子,与加时定日甲子相
去即合伏日,累加相距日,满各月大小去之,即各段所入月日。
推定星 置各段中星,依推定积日法,以盈缩差加减之。
推加时定星 置定星,以岁前冬至加时黄道日度加之,满周岁天去之。若定
积日会加岁周者,用岁前黄道日度。遇减岁周者,用本年黄道目度,如原无中星
度,段下亦无定星星及加时定星度分。
推加减定分 置定日小余,以其段初行率乘之,满万为分,所得诸段为减分,
退段为加分。
推夜半定星及宿次 置加时定星,以加减定分加减之,为夜半定星。以黄道
积度钤减之,为夜半宿次。其留段即用时定星,为夜半一星。
推日度率 置各段定日,与次段定日相减为日率。次段不及减,加纪法减之。
置各段夜半-定星,与次段夜半定星相减为度涨。次段不及减,加周天减之。凡
近留之段,皆用留段加时定星,与本段夜半定星相减。如星度逆者,以后段减前
段,即各得度率。
推平行分 置度率,以日率除之,即得。
推凡差及增减总差日差 以本段前后之平行分相减,为本段凡差。(凡五星
之伏段及近留之迟段及退段,皆无凡差。)倍凡差,退一位为增减差。倍增减差
为总差。置总差,以日率减一日除之为日差。(初日行分多,为减差。末日行分
多,为加差。)
推初日行分末日行分 以增减差加减其段平行分,为初末日行分。视本段平
行分与次段平行分相较,前多后少者,加为初,减为末。前少后多者,减为初,
加为末。
推抚心差诸段为增减差总差日差 合伏者,置次段初日行分,加其日差之半,
(亦次段日差。)为末日行分。晨伏、夕伏者,置前段(本段之前)。末日行分,
加其日差之半,(亦前段日差。)为二伏初日行分。置伏段呼得初末日行分,皆
与本段平行分相减,馀为增减差。又以增差加 减平行分,为初末日行分。视合
伏末日行全较平行分,少则加,多则减,为初日行分。晨伏、夕伏初日行分较平
行分,亦少加多减,为末日行分。木、火之晨迟末,土之晨迟,金之夕迟末,水
之夕迟,皆置其前末日行分,锐其日差减之,(即前段日差。)馀为初日行分。
木、火之夕迟初,土之夕迟,金之晨初,水之晨迟,皆置其后段初日行分,倍其
日差减之,(后段日差。)馀为末日行分。木、火、土之夕伏,金、水之晨伏,
皆置其前段末日行分,内加其前段日差之半,为钛段初日行分,皆与平行分相减,
馀为增减差。木、火之晨退、夕退,置其平行分,退一位、六因之,为增减差。
晨退减为初,加为末。夕退加为初,减为末。晨加夕减,二段相比较。金之夕退
伏合伏,置其平行分,退一位,三因之折半。水之夕退伏合退伏,以平行分折半,
各为增减差。金之夕退,置其平分,退一位,三在之折半。水之夕退伏合退伏,
以平行分折半,各为增减差。金之夕退,置其后段禄日行分,减日差,(后段日
差。)为末日行分。金之晨退,置其前段末日行分,减日差,(前段日差。)为
初日行分。皆与平行分相减,馀为增减差。凡增减差,倍之为总差,以相距日率
减一除之,为日差。其初末日行分有其一者,以增减差加减,更求其一,如伏段
法,馀依前后平行分相较增减之。金、火之夕迟末,晨迟初,置其段平行分,以
相距日率下不伦分乘之,(不伦分之秒,与平行之分对。)即为增减差。置平行
分,夕者以增减差,加为初日行分,减为末日行分。晨者反是。
不伦分 (金、火星之夕迟末,与晨迟初,其增减差,多於平行分者,为不
伦分也。)
十七日 八十八秒八八五
十六日 八十八秒二三一
十五日 八十七秒四九六
十四日 八十六秒七六一
推五星每日细行,置各段夜半宿次,以初日行分顺加退减之,为次日宿次。
又以日差加减其初日行分,为每日行分,亦顺加退减於次日宿次,满黄道宿次去
之,至次段宿次而止,为每日夜半宿次。
推五星顺逆交宫时刻 视逐日五星细行,与黄道十二宫界宿次同名,其度分
又相近者以相减。视其馀分,在本日行分以下者,为交宫在本日也。顺行者,以
本日夜半星行宿次度分减宫界度分。退行者,以宫界度分减本日夜半星行宿次度
分。扣以日周乘之为实,以本日行分为法,法除实,得数,依发敛加时法,得交
宫时刻。
推五星伏见凡取伏见,伏者要在已下,见者要在已上。晨见晨伏者,置其日
太阳行度,内减各星行度。夕见夕伏者,置其日各星行度,内减太阳行度。即为
其日晨昏伏见度。置本日伏见度,与次日伏见度相减,馀四而一,即得晨昏伏见
分。视本日伏见度较次日伏见度为多者减,少者加。晨者,置本日伏见度,以伏
见分加减之,为晨伏见度。夕者,三因伏见分,置伏见度加减之,为夕伏见度。
视在各星伏见度上下取之。
△步四馀
紫气周日一万零二百二十七日一七九二。
紫气度率二十八日,日行三分五七一四二九。
紫气至后策八千一百九十四万九六二三。
月孛周日三千二百三十一日九六八四。
月孛度率八日八四八四九二,日行十一分三零一三六一。
月孛至后策一千二百二十万四六五九。
罗计周日六千七百九十三日四四三二。
罗计度率一十八日五九九一零七七六,日行五分三七六六零二。
罗睺至后策五千三百三十三万六二一七。
计都至后策一千九百三十六万九零零一。
推四馀至后策 置中积,加各馀至后策,满周日去之,即得。
推四馀周后策 以至后策,减立成内各宿初末度积日,即得。
推四馀入各宿次初末度积日 置各馀周后策,加入其年冬至分,满纪法去之,
即各馀末度积日。紫气、月孛为各宿初,罗喉、计都为各宿末。气孛顺行,罗计
逆行。
推四馀初末度积日所入月日 置各馀周后策,加入天正闰馀满期策减之,起
十一月至不满朔策,即所入月也。其初末度积日即满纪法去者。命甲子算外,为
日辰小馀,以发敛求之为时刻。视定朔某甲女,即知入月已来日也。
推四馀每日行度 置各馀初末度积日,气孛以度率日累加之,至末度加其宿
零日及分,即次宿之初度。罗计先加其宿零日及分,后以度率日累加之,即次宿
之末度。徊以其大馀,命甲子算外为日辰。其交次宿,以小馀以敛为时刻。
推四馀交宫 以至后策减各宿交宫积日,馀为入某宫积中天正闰馀,满朔策
去之,起十一月至不满朔策,即所入月。又置入宫积日,加冬至分,满纪法去之,
为日辰,小馀以敛为时刻。视定朔甲子,即知交宫及时刻。
▲紫气宿次日分立成(入箕初度。)
(以下表格略)
至后策少者用前氐下积日,多者用后氐下积日。

[发帖际遇]: 胡斐要去和程灵素约会,出门前孤傲飞鹰帮他打整了一下络腮胡,得到打赏银两19.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七

▲回回历法一
《回回历法》,西域默狄纳国王马哈麻所作。其地北极高二十四度半,经度
偏西一百零七度,约在云南之西八千馀昊。其历元用隋开皇己未,即其建国之年
也。洪武初,得其书於元都。十五年秋,太祖谓西域推测天象最精,其五星纬度
又中国所无。命翰林李翀、吴伯宗同回回大师马沙亦黑等译其书。其法不用闰月,
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岁。岁十二宫,宫有闰日,凡百二十八年而宫闰三十一日。
以三百五十四日为一周,周一十十月有闰日。凡有闰闰凡百二十八年而而宫闰三
十一日,以三百五十四日为一周,周十二月,月有闰日。凡三十年月闰十一日,
历千九百四十一年,宫月日辰再会。此其立法之大概也。
按西域历术见於史者,在唐有《九执历》,元有札马鲁丁之《万年历》。《
九执因》最疏,《万年历》行之未久。唯《回回历》设科,隶钦天监,与《大统》
参用二百七十馀年。虽於交食之有无深浅,时有出入,然胜於《九执》、《万年》
远矣。但其书多脱误。盗盖其人之隶籍台官者,类以土盘布算,仍用其本国之书。
而明之习其术者,如唐顺之、陈壤、袁黄辈之所论著又自成一家言。以故 翻译
之本不行於世,其残缺宜也。今为博访专门之裔,考究其原书,以补其脱落,正
其讹舛,为《回回历尖》,著於篇。
积年 起西域阿喇必年,(隋开皇己未。)下至洪武甲子,七百八十六年。
用数 天周度三百六十。(每度六十分,每分六十秒,微纤以下俱准此。)
宫十二。(每宫三十度。)目周分一千四百四十,时二十四,(每时六十分。)
刻九十六。(每刻十五分。)宫度起白羊,节气首春分,命时起午正。(午初四
刻属前日。)
七曜数 日一,月二,火三,水四,木五,金六,土七。(以七曜纪不用甲
子。)
宫数 白羊初,金牛一,阴阳二,世蟹三,狮子四,变女五,天秤六,天蝎
七,人马八,磨羯九,实宝瓶十,变鱼十一。
宫日 白羊戌宫三十一日。金牛酉宫三十一日。阴阳申宫三十一日。巨蟹未
宫三十二日。狮子午宫三十一日。娈女巳宫三十一日。天秤辰宫三十一日。天蝎
卯宫三十日。人马寅宫二十九日。磨羯丑宫二十九日。宝瓶子宫三十日。变鱼亥
宫三十日。(已上十二宫,所谓不动之月,凡三百六十五日,乃岁周之日也。若
遇宫分有闰之年,於变鱼宫加一日,凡三百六十六日。)
月分大小 单月大,变月小。(凡十二月,所谓动之月也。月大三十日,月
小二十九日,凡三百五十四日,乃十二月之日也。遇月分有闰之处,於第十二月
内增一日,凡三百五十五日。)
太阳五星最高行度(隋己未测定。)太阳二宫二十九度二十一分。 土星八
宫十四度四十八分。木星六宫初度八分。火星四宫十五度四分。金星二宫十七度
六分。水星七宫六度十七分。
求宫分闰日(无之馀日。)置西域岁前积年,减一,以一百五十九乘之,
(一百二十八年内,闰三十一日故以总数乘。)内加一十五,(闰应。)以一百
二十八屡减之,馀不满之数,若在九十七已上,(闰限。)其年宫分有闰日,已
下无闰日。於除得之数内加五,(宫分立成起火三,故须加五。)满七去之,馀
即所求年白羊宫一日七曜。(有闰加一日,后同。)
求月分闰日(朔之馀日。) 置西域岁前积年,减一,以一百三十一年乘之,
(总数乘。)内加一百九十四,(闰应。)以三十为法屡减之,馀在十九已上,
(闰限。)其年月分有闰闰已下则无。於除得之数,满七去之,馀即所求年第一
月一日七曜。
加次法 置积日,(全积并宫闰所得数。)减月闰内加三百三十一日,(己
未春正前日。)以三百五十四(一年数)除之,馀数内减去所加三百三十一,又
减二十三,(足成一年日数。)又减二十四,(洪武甲子加次。)又减一,(改
应所损之一日。)为实距年(己未至今)得数。又法:以气积(宫闰并通闰为气
积)内减月闰,(置十一,以距年乘之,外加十四,以三十除之,得月闰数。)
以三百五十四除之,馀减洪武加次二十四,又减补日二十三,又减改应损日一,
得数如前。(求通闰,置十一日,以距年乘之。求宫闰前见。)
▲太阳行度
求最高总度 置西域岁前积年,入总年零年月分日期立成内,各取前年前月
前日最高行度并之。(如求十年,则取九年之类。盖立成中行度,俱本年本月日
足数也。如十年竟求十年,则逾数矣。月日义同。后仿此。)
求最高行度 置求到最高总度,加测定太阳最高行度,(二宫二十九度二十
一分。)即年求年白羊宫最高行度。如求次宫,累加五秒零六微。求次月,加四
秒五十六微。
求中心行度(日平行度。)置积年入总年零年月日立成内,各取日中心行度
并之,(取法同前。)内减一分四秒,即所求白羊宫第一日中心行度。求各宫月
日,按每日行度(五十九分八秒)累加之。(内减一分四秒,或云西域中国里差,
非是,盖系己未年之末日度应也。)
求自行度 置其日中心行度,减其宫最高行度,即得。(即入盈缩历度也。)
求加减差。(即盈缩差。)以自行宫度为引数,入太阳加减立成内,照引数
宫度取加减差。(是名未定差。)其度下小馀,用比例法,以本加减差,与后度
加减差相减,馀数通为秒,(如一分通为六十秒。)与引数小馀(亦通秒)相乘,
得数为纤,(秒乘秒,得纤。)以六十收之,为微、为秒、为分。(如数多,先
以六十收之为微,又以六十收之为秒,又以六十收之为分。)视前所得未定加减
差数较,少於后数者(后度加减差)加之,多於后数者减之,是为加减定差分。
(如无小馀,竟用未定差为定差。后准此。)
求经度黄道度。 置其日中心行度,以加减定差分加减之,(视定差引数自
行宫度,在初宫至五宫为减差,六宫至十一宫为加差。)即得。
求七曜 置积年入立成内,取总年零年月日下七曜数并之,累去七数,馀即
所求白羊宫一日七曜。如求次宫者,内加各宫七曜数。如求逐日,累加一数,满
七去之。(求太阴、五星、罗计七曜并准此。)
▲太阴行度
求中心行度 置积年入立成内,取总零年月日下中心行度并之,得数,内减
一十四分,(己未应转。)即所求年白羊宫一日中心行度。如求逐日,累加日行
度。(十三度一零三五。)
求加倍相离度(月体在小轮行度,合朔后,与日相离。)置积年入立成内,
取总年零年月日下加倍相离度并之,内减二十六分,即所求白羊宫一日度也。如
逐日,累加倍离日行度。(二十四度二二五三二二,半之,即小轮心离太阳数。)
求本轮行度(即月转度。)置积年入立成内,取总零年月日下本轮行度并之,
内减一四分,即所求白羊宫一日度也。如求各日,累加本轮日行度。(十三度三
分五四。)
求第一加减差(又名倍离差。)以加倍相离宫度为引数,入太阴第一加减立
成内,取加减差。(未定差。)又与下差相减,余乘引数小余,得数为秒,(分
乘分)以六十收之为分,用加减未定差,(后差多加少减,同太阳。)得第一分
差。
求本轮行度 置其日本轮行度,以第一差分加减之。(视倍离度,前六宫加,
后六宫减。)
求第二加减差 以本轮行定度度为引数,入太阴第二加减立成内,取未定差,
依比例法,(同前。)求得零数加减之为第二加减差分。(视引数,六宫已前为
减差,后为加差。)
求比数分 以们离宫度,入第一加减立成内,取比数分。如们离零分在三十
分已上者,取下度比敷分。
求远近度 以本轮行定宫度为引敷,入阴第二加减立成内,取远近度分。其
引数零分,亦依比例法取之。
求凡差定差 置比敷分,以远近度通分乘之,以六十约之为分,即凡差。以
凡差加入第二加减差,即为定差。
求经度 置其日太阴中心行度,以定差加减之,即太阴经度。(视本轮行定
前减,以后加。)
▲太阴纬度
求计都与月相离度(入交定度。)置其日太限经度,内减其日计都行度,即
计都与月相离度分。
求纬 以计都与月相离宫度为引数,入太阴纬度立成,(上宫用右行顺度,
下宫用左行逆度。)取其度分,依比例法求得零分加减之,(上六宫加,下六宫
减。)得纬度分。(引数在六宫已前为黄道北,六宫后为黄道南。)
求计罗行度 置积年入总年零年月日立成内,取罗计中心行度并之,为其年
白羊宫一日行度。求各宫一日,以各宫日行度加之,与十二宫相减,馀即所求宫
一日计都行度。如求计都逐日细行,以前后二段行度相减,馀以相距日数除之,
为日差。又置前段计都行度,以日差累减之。如求罗喉行度,置其日计都行度内。
▲五星经度
求最高总度 数同太阳,依前太阳术求之。
求最高行度 置所求本星最高总度,加测定本星最高行度,(见前。)为其
年白羊 最高行度。求扣宫各日,加各宫日行度。
求日中心行度 依太阳术求之。
求自行度 置积年入立成总零年月日下,各取自行度并之,得其年白羊宫一
日自行度。土、木、金三星减一分,水星减三分,火星不减。如求各宫各日,照
本星自行度累加之。水星如自行度遇三宫初度,作五日一段算,至九宫初度,作
十日一段算纬度亦然。
求中心行度中轮心度(即入历度五星本轮。)土、木、火三星,置太阳中心
行度,减其星自行度,为三星中心行度。内又减最高行度,为三星小轮心度。金、
水二星,其中心行度即太阳中心行度,内减其星最高行度,馀为其星小轮心度。
(不及减,加十二宫减之。)
求第一加减差(盈缩差。)以其星小轮心宫度为引数,入本星第一加减立成,
依比例法求之。(法同太阳、太阴。)
求自行定度及小轮心定度 视第一加减差引数,在初宫至五宫,用加减差,
加自行度,减小轮心度,各为定度。在六宫至一宫,用加减差,减自行度,加小
轮心度,各为定度。
求第二加减差 以其星自行定度,入本第二加减立成内,取其度分,用比例
法加减之。同前。
求比敷分 如土、木、金、水星,以本星小轮心一宫度,入第一加减立成内,
取比敷分,如引数小馀在三十分已上,取手行经敷分。如火星,则必用比例法求
之。
求远近度 以自行定宫度,入第二加减立成内,取远近度,依比例法求之。
求凡差定差 法同太阴。
求经度 置小轮心定度,以定差加减之,(视引数自行定度,在六宫已前加,
已后减。)内加其星最高行度。
求留段 以其段小轮心,定宫谍为引数,(即立成内各星入历定限。)入五
星顺退留立成内,於同宫近度,取本星度分,与前后行查减。(若取得在初宫至
六宫,本行与后行相减。六宫至初宫,本行与与前行相减。)又以引数宫度,减
立成内同宫近度,两减,馀通分相乘,用六度除之,(立成内每隔六度。)六十
分收之,顺加逆减於前取度分,得数与其日自行定度同者,即本日留。如自行定
度多者已过留日,少者未到留日。欲得细率,以所得数与其人日自行定度相减,
馀以各星一日自行度约之,(如土星一日自行五下七分有奇之类。)即得留日在
本日前后数也。(土星留七日,其留日前三日,后三日,皆与留日数同。木星留
五日,其留日前二日,后二二与留日数同。火、金、水三星不留,退而即退,但
於行分极处留耳。)
求细行分 土、木、金、火四星,以前后两段经度相减,以相距除之为日行
分。水星以白羊宫初日经度,又与前一日经度相减,馀为初日行分。又置前后二
段经度相减,馀以相距日除之,为平行分。与初日行分加减,倍之,以前段前一
日与后段相距日数除之之为日差。以加减初日行分,(初日行分少於平行分加,
多减。)为日行分。五星各置前段经度,以逐日行分顺加退减之,为各星逐日经
度。
求伏见 视各星自行定度,在伏见立成内限度已上者,即五星晨夕伏见也。
五星纬度(求最高总行度、中心行度、自行度、小轮度,并依五星比经度术
求之。)
求自行定度 置自行宫度分,其宫以一十乘为度。(如一宫,以十乘之得十
度,此用约法折算,以造纬度立成。)其度以二十乘之为分,满六十约之为度。
其分亦以二十乘之为秒,满六十约之属分。并之即得。
求小轮心定度 置小轮心宫度分,其宫以五乘之为度。(如一宫以五乘之,
得五度。)其度以一十乘之为分,满六十约之迷度。其分亦以一十乘之为秒,满
六十约之为分。并之即得。
求纬度 以小轮心定度及自行度,入本星纬度立成内两取,(一纵一横。)
得数与后行相减。(若遇交黄道者,与后行相并。)又以小轮心定立成上小轮心
定相减,(上横行。)两减馀相乘,以立成上小轮心度累加数除之。(如土星上
横行小轮心度每隔三度,火星每隔二度之类。)满六十收之为分,用加减两取数,
(多於后行减,少加。若遇交黄道者,即后行数多亦减。)寄左。复以自行定度
与立成上自行定度相减,(首直行。)又以两取数,与下行相减,(若遇交黄道
埏,与下行并。)两减馀相乘,以立成上自行度累加数除之,(如土星直行,自
行度每隔十度,火星每隔四度之类。)收之为分。与前寄左数相加减,(如两取
数多於下行者减,少加。若遇交黄者,所得分多於寄左数,置所得分内,减寄左
数,馀为交过黄道南北分也。)即得黄道南北纬定分。
求纬度细行分 置其星前段纬度,与后段纬度相减,馀以相距日除之,为日
差。置前段纬度,以日差顺加退减,即逐日纬度分。(按纬度前段少於后段者,
以日差顺加退减。若前段多於后段者,宜以日差顺减退加。非可一例也。)若前
后段南北不同者,置其星前后段纬度并之,以相距日除之,为日差。置前段纬度,
以日差累减之,至不及减者,於日差内减之,馀以日差累加之,即得逐日纬度。
推日食法(日食诸数,如午前合朔,用前一日数推,午后合朔,用次日数推。)
辨日食限视合朔太阴纬度,在黄道南四十五分已下,黄道北九十分已下,为
人食。若合朔为尽,则全见食。若膈朔在日未出三时及日已入十五分,(一时四
分之一。)皆有带食。若合朔在夜刻者不算。
求食甚凡时即合朔。置午正太阴行过太阳度,(求法见后月食太阴逐时行过
太阳分。)通秒,以二十四乘之为实,置太阴日行度,减太阳日行度,通秒为法,
除之为时。时下零数以六下通之为分,分下零数以六十通之为秒,三十秒已上收
为一分,六十分收为一时,共为食甚凡时。
求各朔太阳经度 以食甚凡时通分,以太阳日行度通秒乘之,以二十四除之
为秒,满六十约之为秒分,用加减午正太阳度,(午前合朔减之,午后加之。)
得合朔时太阳经度。(即食甚日躔黄道度。)
求加减分 视合朔时太阳宫度,入昼夜加减立成内,取加减分,依比例法求
之。
求子正至合朔时分秒 置食甚凡时,以加减分分加减之,(午前合朔减,午
后加。)用加减十二时,(午前合朔用减十二时,午后用加十二时。)即子正至
合朔时分秒。(按命时起子正,乃变其术以剑《大统》,非其本法也。)
求第一东西差经差。视合朔时,太阳宫在立成(经纬时加减立成)右七宫取
上行时,(顺行。)在左七宫取下行时,(逆行。)以子正至合朔时,取经差,
依比例法求之。(止用时下小馀求之。下同。)第一东西差。
求第二东西差 视合朔时,太阳宫在立成内,(同上。)取次宫子正至合朔
时经差,依比例法求之,为第二东西差。
求第一南北差(纬差。)以合朔时,太阳宫及子正,至合朔时入立成内,
(同上。)取纬差,依比例法求之,为第一南北差。
求第二南北差 以合朔太阳宫,取次宫子正至合朔时纬差,依比例法求之,
为第二南北差。
求第二时差 以膈朔太阳宫及子正至膈朔时,入立成取时差,依比例法求之。
第二时差 公合朔太阳宫,取次宫子正至合朔时时差差,依比例法求之。
求合朔时东西差 以第一东西差与第二东西差相减,馀通秒,以乘合朔时太
阳度分,(亦通秒。)以三十度除之为纤,以六十收之为微、为秒、为分、经加
减第一东西差,(视第一东西差数少於第二差者加已,多者减之,下同。)为合
朔时东西差。
求合朔时南北差 以第一南北差与第南北差相减,馀通秒,以乘太阳度分,
以三十除之为纤,依率收之为微、秒、分,以加减第一南北差,为各朔时南北差。
求合朔时差 以第一第二两时差相减,乘太阳度分,以三十除之,依率帐之,
用加减第一时差,为合朔时差。
求合朔时本轮行度 以本轮日行度(一十三度四分)通分,以乘食甚凡时,
(亦通分。)以二十四除之为秒,依率收之为分、为度,以加减午正本轮行度,
(午前减,午后加。)为合朔时行度。
求比敷分 以本轮行度入立成,(太阳、太阴时行影径分立成。)取同宫近
度太阴比敷分,依比例法求之。
求东西定差 置合朔时东西差通秒,以比敷分通秒乘之为纤以六十收之为微、
为秒、为分,以加合朔东西差,(有加、无减。)为定差。
求南北定差 法同东西定差。
求食甚定时(即食甚定分。)视其日合朔时,太阳度在立成(经纬时加减立
成)左七宫,其时差,黑字减,白字加,在右七宫,白字减,黑字加,皆加减於
子正至合朔时,得数命起正减之,得某时初正。馀通为秒,以一千乘之,以一百
四下四除之,(六十分为一时,每日一千四百四十分,故以千乘之,又以一四四
除之。)以六十约之,满百为刻,即食甚定时。
求食甚太阴经度 於合朔太阳经度内,加减东西定差,即得食甚太阴经度。
(其加减视食甚定时时差加减。)
求合朔计都度 置食甚凡时通分,以计都日行度(三分一十一秒)通秒乘之,
以二十四除之为微,满六十收之为秒、为分,以加减其日午时计都行度,(罗计
逆行,午前合朔加,午后减。)为合朔时计都度。
求合朔太阴纬度 食甚时,太降经度内加减合朔时计都度,馀为计都与月相
离度,入太阴纬度立成取之。
求食甚太阴纬度 南北定差内。加减合朔时太阴纬度,在黄道南加,北减。
得食甚纬度。
求合朔时太阳自行度 用太阳日行度(五十九分八秒)通秒,以乘食甚凡时,
(亦通分。)用二十四除之,得数为微,满六十收之为秒、为分,以加减其日午
正自行度,(午前合朔减,午后加。)得合朔自行度。
求太阳径分 以合朔太阳自行度为引数,入立成(影径分立成)内同宫近度,
取太阳径分,依比例法求之。
求太阴径分 以合朔时本轮行度为引数,入立成同上内取同宫近度太阴径分,
依比例法求之。
求二半径分 并太阳、太阴雨径分,半之。
求太阳食限分 置二半径分,内减食甚太阴纬度,馀为太阳食限。(如不及
减者不食。如太阴无纬度者,食既。如太阴无纬度而日径大於月径者,食有金环。)
求太阳食甚定分 以太阳食限分通秒,以一千乘之为实,以太阳径分通秒为
法除之,以百约之为分,为太阳食甚定分。
求时差(即定用分。)食甚太阴纬度通秒自乘,二半径分亦通秒自乘,两自
乘数相减,馀以平方开之,以二十四乘之为实,以其日太阴日行度内减太阳日行
度通分为法。实如法而一,得数为分,满六十分为一时,为时差。
求初亏 置食甚定时,内减时差,馀时命起子正减之,得初正时。馀分通秒,
以一千乘之,以一百四十四除之,以六十约之,满百为刻,为初亏时刻。
求复圆 置食甚定时,内加时差,命起子正,如初亏法,得复圆时刻。
求初亏食甚圆方位与《大统》法同。
推月食法(月食诸数,午前望,用前一日推,午后望,用次一日推。)
辨月食限 视望日太阴经度与罗喉或计都度相离二十三度之内,太阳纬度在
一度八分之下,为有食。又视合望在太阴未出二量,未入二时,其限有带食。其
在二时已上者不算。
求食甚凡时(即经望。)置其日太阴经度内减六宫,(如不及减,加十二宫
减)以减其日午正太阳度为午前望。(如太阳度不及减,加入六宫减之,为午后
望。)置相减馀数相通秒,以二十四乘之为实,置其日太阴经度,内减前一日太
阴经度,(若在午后望者,减后一日太阳度。)馀为太阳日行度。两日行度相减,
馀通秒为法,除实得数为时。其时下馀数,以六十通之为分、秒,即所求食甚凡
时。
求食甚月离黄道宫度 置食甚凡时,与太阳日行度俱通秒相乘,以二十四除
之,得数为纤潢六十收之为微、为秒、为分,以加减其日午正太阳度,(午前望
减,午后望加。)为望时太阳度,加六宫,即得所求。
求昼夜加减差 以望时太阳宫度为引数,入昼夜加减立成内,取加减分,依
比例法求之。
求食甚定时 置食甚凡时,以昼夜加减差法加减之。(午前望减,午后望加。)
得数,用加减一十二时,(如午后望加十二时,午前望与十二时相减。)命起子
正,得初正时。其小馀,如法收为刻,法详日食。得定时。
求望时计都度 置食甚凡时,通秒为实,以计都日行度(三分一十一秒)
通秒乘之,以二十四除之,得数为纤以六十收之为微、为秒、为分,用加减其日
午正计都行度,(罗计逆行,午前望加,午后望减。)即得。
求望时太阴纬度 置食甚月离黄道度,内减望时计都度,(如不及减,加十
二宫减。)馀为计都与月相离度,入太阴纬度立成取之。
求望时本轮行度(即入迟疾历。)置太阴本轮日行度,(十三四分。)通分,
以食甚凡时通秒乘之,以二十四除之为微,以六十收之为秒、为分、为度,用加
减其日午正本轮行度,(午前望减,午后加。)即得。
求太阴径分 以望时本轮行宫度,入影径分立成求之。(法详日食。)
求太阴影径分 以望时本轮行宫度,放影径分立成,取之。
求望时太阳自行度 以太阳日行度(五十九分八秒)与食甚凡时俱通秒相乘,
以二十四除之,得数为纤,满六十收为微、为秒、为分,以减其日午正太阳自行
度。(法同日食求太阳经度。)
求影径减差 以其日太阳自行範度为引数,入影径立成内,於同宫近度取太
阴影径差分,依比例法求之。(法详前。)
求影径定分 置太阴影径分,内减影径减差分。
求二半径分 置太阴径分,加影径定分,半之。
求太阴食限 置二半径分,内减望时太阴纬度。
求食甚定分 置食限分,通秒,以一千乘之为实,以太阴径分秒为法,除之,
以百约之灾分,为食甚定分。
求太阴逐时行过太阳分 置太阴望时经度,减前一日太阴经度,又置望时太
阳自行度,减前一日太阳自行度,以两馀数相减,为太阴昼夜行过太阳度。通秒
以二十四除之,满六十收之,得逐时行过太阳分。
求时差 以太阴纬度分,通秒自乘,又以二半径分通秒自乘,两数相减,馀
开平方为实,以太阴行过太阳度通秒为法除之,得数即时刻差。(即初亏至食甚
定用分。)
求初亏复圆时刻 以时差减食甚定时,得初亏时刻。加食甚定时,得复圆时
刻。其命时收刻之法,并同日食。
求食既至食甚时差 置二半径分,减太阴径分,通秒自乘,又置太阴纬度亦
通秒自乘,相减,平方开之为实。以太阴逐时行过太阳度通秒为法除之,得数即
时差。
求食既生光时刻 以食既至食甚时差,减食甚定时,为食既时刻。加食甚定
时,为生光时刻。
求初亏食甚复圆方位 与《大统》法同。
求日出入时 以午正太阳经度为引数,入西域昼夜时立成,取其度分,依比
例法求之,为未定分。又引於数相对宫度内,取其度分,(如初宫三度,向六宫
三度取之。)亦依比例法求之,为后未定分。两未定分相减,不及减,(加三百
六十度减。)馀通秒,用十五除之,六十收之为分、为时,得其日昼时分秒。半
之为其日半昼时分秒。以半昼时分秒减十二时,馀为日出时分秒,加十二时为日
入时分秒。
求日月出入带食分秒 视其日日出时分秒,较多於初亏时分秒,少於食甚定
时及复时分秒者,即有带食。置其日日出时或日入时,与食甚定时分秒相减,馀
为带食差。置日月食甚定分,以带食差通秒乘之,以时差通秒除之,得数为带食
分。於食甚定分内减带食分,馀为日月带食所见之分。
求月食更点 置二十四时,内减昼时,又减晨昏时,(七十二分,即中历之
五刻弱也。)馀不夜时,通秒五约之为更法。寺分更法为点法。如食在子正以前
者,置初亏食甚复圆等时,内减日入时,又减半晨昏时,(三十六分。)馀通就,
以更法减之为更数。不满更法者,以点法减之为点数。食在子正已后者,置夜时
半之,加初亏食甚复圆等时,以更法减之为更数。不满更法者,以点法减之为点
数。皆命起初更、初点。(更法减之,减一次为一更,其减馀不满法者,亦虚命
为一更。点法仿此。)
▲太阴五星凌犯
求太阴昼夜行度 以本日经度与次日经度相减,馀即本日昼夜行度。
求太阴晨昏刻度 置其日午太阴经度,内加立成(太阴出入晨昏加减立成)
其日昏刻加差,即为其日太阴昏刻经度。置其次日午正太阴经度,减立成其日晨
刻减差,即为其日太阴晨刻经度。
求月出入度 置其日午正太阴经度,加立成内即前立成其日月入加差,即为
其日月入时太阴经度。加立成内其日月出加差,即其日月出时太阴经度。
耱太阴所犯星座 朔后视昏刻度至月入度,望后视月出度至晨刻度,入黄道
南北各像星立成内,经纬度相近在一度已下者,取之。
求时刻 置其日午正太阴经度,与取到各像星经度相减,通分,以二十四乘
之,以太阴昼夜行度亦通分除之,得初正时。其小馀,以六十通之为分,以一竿
千乘之,一百国十四除之,以百约之为刻,即得所求时刻。
求上下相离分 置太阴纬度与年犯星纬度相减,馀为上下相离分。若月星同
在南,月多为下离。同在北,月多为上离,下为下离。若南北不同,月在北为上
离,南为下离。
求五星凌犯各星相离 置其日五星经纬度,入黄道立成内,视各像内外星经
纬度,在一度已下和取之。其五星纬度与各星纬度相减,馀即上下相离分。
求月犯五星,五星相犯 视太阴经纬度,五星经纬度相近在一度已下者,取
之。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找到一柄破剑,经专家鉴定为独孤求败早年使用的不知名利剑,价值银两27.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八

▲回回历法二
日五星中心行度立成造法(原本总年零年月分日期,及十二宫初日,凡五立
成。每立成内,首列本信立成处月日宫各纪数,次刑七曜,次刑日中心行度,及
土、木、火、金、水各自行度日五星最高行度,交多不禄。禄其造立成之法於左。)
日中心行长日期立成 一日行五十九分八秒,按日累加之,小月二十九日,
得二十八度三十五分二秒,大月三十日,得二十九度三十四分一十秒。
月分立成。单月大,变月小,末置一闰日。大月,二十妨度三十四分十秒。
小月二十八度三十五分二秒。按月累加之,十二月计十一宫十八度五十五分九秒,
闰日加五十九分八秒。
宫分初日立成。於白羊宫初日起算,至金牛宫初日,凡三十一日,得一宫一
度三十三分十八秒。(五十九分八秒之积。)视宫分日数多少,(日数见前。)
累加积之,至变鱼宫初日,得十一宫一度十一秒。(自白羊至此凡三百三十五日
之积。)
零年立成。每年十一宫十八度五十五分九秒,三十年闰十一日,故二年、五
年、七年、十年、十三年、十六年、十八年、二十一年、二十四年、二十六年、
二十九年、皆闰日。约法,每一年减十一度四分五十一秒,闰年减十度五分四十
三秒,三十年为一宫八度二十玢三十一秒。每年三百五十四日,计一万六百二十
日,加闰十一日,共一万六百三十一日。
总年立成。第一年为三宫二十六度五分十九秒。每三十年加一宫八度二十五
分三十一秒,至一千四百罩十年,得五宫十五分三十三秒。
▲五星自行度立成造法
土星日期立成 一日五十七分,按日递加。小月二十七度三十七分,大月二
十八度三十四分。其五日、十二日、二十日、二十八日增一分者,乃秒数所积也。
月分立成。大月加二十八度三十四分,小月加二十七度三十革分。按月累加,
十二月计十一宫七度四分,闰日加五十七分。
宫分初日立成。金牛宫初日为二十九度三十一分,(自行三十一日之积。馀
四星准此。)视宫分日数累加之,至变鱼宫禄日为十宫十八度五十八分。
零年立成。每年十一宫七度四分,其闰日有无,视日中行度,零年有加本星
一日行分,(下四星准此。)至三十年,共一宫十二度一十六分。
总年立成。第一年十一宫二十九十度十八分,(此隋己未测定根数,一云即
洪武甲子年数,加次在内。下四星准此。)六百年四宫四度四十四分。每三十年
加一宫十二度二十七分,至一千四百四十年,计七宫十八度二十分。
木星日期立成 一日五十四分,按日递加。小月二十六度十分,大月二十七
度五分。其四日、十一日、十七日、二十四日、三十日增一分者,秒数所积也。
月分立成 按大、小月累加,十二月计十宫十九度二十九分,闰日加五十四
分。
宫分初日立成 金牛宫初日二十七度五十九分,至变鱼宫初日为十宫二十九
度二十六分。
零年立成 每年十宫十九度,至三十年,计七宫二十四度三十九分。
总年立成 第一年四宫二十五度十九分,六百年五宫八度二十七分。每三十
年加七宫二四三九,至千四百四十年,计八吕八度五十分。
火星日期立成 一日二十八分,按日递加。小月十三度二十三分,大月十三
度五十一分。其二日、五日、九日、十二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二日、二十
五日、二十八日各减一分。
月分立成 按大小月累加,十二月计五宫十三度二十四分,闰日加二十八分。
宫分初日立成 金牛宫初日十四度九分,至变鱼宫初日五宫十八度二十九分。
零年立成 每年五宫十三度二十四分,至三十年,计七宫十七度一分。
总年立成 第一年八宫三十四度六分,六百年四宫四工三十三分。每三十年
加七宫度一分,至一千四百四十年,计一度一十一分。
金星日期立成 一日三十七分,按日递加。小月十七度五十三分,大月十八
度三十分。
月分立成 按大小月累加,十二月计七宫八度十五分,闰日加三十七分。
宫分初日立成 金牛宫初日十九度七分,至变鱼宫初日七宫十五度二分。
零年立成 每年七宫八度十五分,至三十年,计二宫十四度十五分。
总年立成 第一年一宫十五度二十九分,六百年三宫零三十四分。每三十年
加二宫十四度十五分,一百四十年,计九度五十一分。
水星日期立成 一日三度六分,按日递加。小月三宫初度六分,大月三宫三
度十二分。其二日、四日、七日、九日、十二日、十四日、十七日、十九日、二
十二日、二十四日、二十七日、二十九日各增一分。
月分立成 按大小月累加,十二月计初宫十九度四十七分,闰月加三度六分。
宫分初日立成 金牛宫初日三宫六度十九分,至变鱼宫初日十宫二十度四十
五分。
零年立成 每年初宫十九度四十七分,至三十年,计八宫二十七度四十四分。
总年立成 第一年二宫二十五度三十四分,六百年一宫十度九分。每三十年
加八宫二十七度四十四分,至一千四百四十年,计十一宫六度三十五分。
▲日五星最高行度立成造法(日五星同用。)
最高行日分立成。一日一十微,按日递加。其四日、十一日、十八日、二十
五日。各减一微,大月四秒五十六微,小月四秒四十六微。
月分立成 按大小月累加,十二月计五十八秒一十微。有闰日加十微。
宫分初日立成 金牛宫初日五秒六微,至变鱼宫初日五十五秒五微。
零年言成 每年五十八秒,去二十微。按年递加,三年积六十微加一秒,三
十年计二十九分十秒。
总年立成 一年初宫十度四十分二十八秒,(洪武甲子加次。)六百年五十
八分十三秒。每三十年加二十九分七秒,一千四百四十年,计十二度三十六分五
十五秒。
▲太阴经度立成造法
日期立成。中心行度,一日十三度十一分,按日累加。大月一宫五度十七分,
小月初宫二十二度工分。内二日、四日、六日、九日、十一、十四、十六、十八、
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六、二十八、三十日。各减一分,共减十三分。 加倍相
离度,一日二十四度二十三分,按日递加。大月初宫十一度二十七分,小月十一
宫十七度四分。内五日、十四日、二十三日,各减一分。七轮行度,一日十三度
四分,按日递加。大月一宫一度五十七分,小月十八度五十三分。其中逢五,皆
减一分。罗计中心行度,一日三分,按日递加。大月一度三十五分,小月一度三
十二分。内三日、九日、十五、二十、二十六日,各增一分。
月分立成。中心行度,大月一宫五度十七分,小月二十二度七分,按月加之,
十二月计十一宫十四度二十七分。内三月、七月、十一月,各增一分。有闰日,
加十三度十一分。加倍相离度,大月十一度二十七分,小月一宫十牙度四分,十
二月计十一宫二十一度三分。内二、六、十月,各减一分。(有闰日,加二十四
度二十三分。)本轮行度,大月一宫一度五十七分,小月十八度五十三分,十二
月计十宫五度零分。(有闰日,加十三行度四分。)罗计行度,大月一度三十五
分,小月一度三十二分,十二月十八度四十五分。内三、七、十一月,各增一分。
(有闰日,加三分。)
协零年立成。中心行度,每年十一宫十四度二十七分,三十年一宫八度十五
分。(三十年闰十一日,与太阳零年同。下准此。)锐离度,每年十一宫二十一
度三分,三十年十一宫二十九度四十分。(闰日,加二十四度二十三分。)本轮
行度,每年十宫五度,三十年九宫二十三度四十七分。(闰日,加十三度四分。)
罗计行度,每年十八度四十五分,三十年六宫二十二度五十八分。(闰日,加三
分。)
总年立成。 中心行度,第一年四宫二十八度四十九分,六百年六宫八度四
十二分,每三十加一宫八度十五分,一千四百四十年,五宫二十九度四十七分。
倍离度,第一年,一宫二十五度二十八分,六百年一宫十八度三十三分。每三十
年加十一宫二直九度四十分,一千四百四十年,一宫九度二十一分。本轮行度,
第一年,四宫十二度二分,六百年八宫八度分。每三十年加二十三度六分,六百
年十一宫十度三十四分。每三十年加六宫二十二度五十八分,一千寂百四十年,
八宫十五度五十分。
▲总零年宫月日七曜立成造法
总年立成,第一年起金六,六百年起日一,每三十年加寺数。零年立成,起
水四。宫分立成,金牛宫起火三。月分立成,起月二。日期立成,起日一。(求
法:有闰日,满岁七曜。不满岁,用月七曜。并之,得逐月末日七曜。)
太阳加减立成(自行宫度为引数。原本宫纵列首行,度横列上行,每三宫顺
布三十度,内列加减差,又列加减分。其加减分,乃本度加减差与次度加减差之
较也。今去之,止列加减差数,将引数宫列上横行,度列首直行,用顺逆查之,
得数无异,而简捷过之。月、五星加减立成,准此。)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拜岳老三为师,得到见面礼银两1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九

▲回回历法三
土星黄道南北纬度立成(上横行,以小轮心定度为引数,起五十度,异累加
三度。累加三度。首直行以自行定度为引数,累加十度。求法:简两引数近度,
纵横相遇度分,次各用比例法,得细率。)
(表格略)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替小昭千里送信给张无忌,途中被赵敏拦截,损失银两22.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一(上)

自黄帝画野置监,唐、虞分州建牧,沿及三代,下逮宋、元,废兴因革,前
史备矣。明太祖奋起淮右,首定金陵,西克湖、湘,东兼吴、会,然后遣将北伐,
并山东,收河南,进取幽、燕,分军四出,芟除秦、晋,讫於岭表。最后削平巴、
蜀,收复滇南。禹迹所奄,尽入版图。近古以来,所未有也。
洪武初,建都江表,革元中书省,以京畿应天诸府直隶京师。后乃尽革行中
书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又置十五都指挥使司以领
卫所番汉诸军,其边境海疆则增置行都指挥使司,而於京师建五军都督府,俾外
都指挥使司各以其方附焉。成祖定都北京,北倚群山,东临沧海,南面而临天下,
乃以北平为直隶,又增设贵州、交址二布政使司。仁、宣之际,南交屡叛,旋复
弃之外徼。
终明之世,为直隶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曰
山西,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湖广,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广东,
曰广西,曰云南,曰贵州。其分统之府百有四十,州百九十有三,县千一百三十
有八。羁縻之府十有九,州四十有七,县六。编里六万九千五百五十有六。而两
京都督府分统都指挥使司十有六,行都指挥使司五,曰北平、曰山西、曰陕西、
曰四川、曰福建,留守司二。所属卫四百九十有三,所二千五百九十有三,守御
千户所三百一十有五。又土官宣慰司十有一,宣抚司十,安抚司二十有二,招讨
司一,长官司一百六十有九,蛮夷长官司五。其边陲要地称重镇者凡九:曰辽东,
曰蓟州,曰宣府,曰大同,曰榆林,曰宁夏,曰甘肃,曰太原,曰固原。皆分统
卫所关堡,环列兵戎。纲维布置,可谓深且固矣。
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
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
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
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
在此数。呜呼盛矣!
论者谓交趾之弃,未为失图,而开平近迁,则守卫益薄,虽置万全都指挥使
司,不足以镇伏山后诸部,故再传而有土木之变。然睿皇自以失律蒙尘,非由经
制未备。景帝任贤才,修守御,国步未移,乘舆旋复。由是观之,三卫者,一隅
之隘,而无关大计也审矣。至其季世,流寇首祸於西陲,浸寻蔓延,中原为之糜
烂。金汤之固不足以制土崩,皈宇之广不足以成掎角。疆圉不蹙於曩时,形胜无
亏於初盛,而强弱悬殊,兴亡异数者,天降丧乱,昏椓内讧,人事之乖,而非地
利之失也。语曰:“在德不在险”,讵不信夫!今考其升降之差,沿革之故, 具
著於篇。作《地理志》。
京师 南京
京师 《禹贡》冀、兖、豫三州之域,元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四月分属河
南、山东两行中书省。二年三月置北平等处行中书省,(治北平府。)先属山东、
河南者皆复其旧。领府八,州三十七,县一百三十六。八月置燕山都卫。(与行
中书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北平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
布政使司。永乐元年正月建北京於顺天府,称为“行在”。二月罢北平布政使司,
以所领直隶北京行部;罢北平都指挥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
十九年正月改北京为京师。罢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直隶后军都督府。(卫所
有实土者附见,无实土者不载。)罢北京行部,直隶六部。洪熙初,仍称行在。
正统六年十一月罢称行在,定为京师。府八,直隶州二,属州十七,县一百一十
六。(为里三千二百三十有奇。府州县建置沿革,俱自元始。其沿革年月已见《
元史志》者,不载。其未见《元史志》及明改元旧,并新增、新废者,悉书。)
北至宣府,(外为边地。)东至辽海,(与山东界。)南至东明,(与山东、河
南界。)西至阜平,(与山西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九十
二,口一百九十二万六千五百九十五。
顺天府(元大都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八月改为北平府。十月属山东
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三年四月建燕王府。永乐元年正月升为北京,改府为
顺天府。(永乐四年闰七月诏建北京宫殿,修城垣。十九年正月告成。宫城周六
里一十六步,亦曰紫禁城。门八:正南第一重曰承天,第二重曰端门,第三重曰
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宫城之外为皇城,周一十八里有奇。门
六:正南曰大明,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门东转曰长安左,西转
曰长安右。皇城之外曰京城,周四十五里。门九:正南曰丽正,正统初改曰正阳;
南之左曰文明,后曰崇文;南之右曰顺城,后曰宣武;东之南曰齐化,后曰朝阳;
东之北曰东直;西之南曰平则,后曰阜成;西之北曰彰仪,后曰西直;北之东曰
安定;北之西曰德胜。嘉靖三十二年筑重城,包京城之南,转抱东西角楼,长二
十八里。门七:正南曰永定,南之左为左安,南之右为右安,东曰广渠,东之北
曰东便,西曰广宁,西之北曰西便。)领州五,县二十二。弘治四年编户一十万
五百一十八,口六十六万九千三十三。万历六年,户一十万一千一百三十四,口
七十万六千八百六十一。
大兴(倚。东南有大通河,亦日通惠河,水自玉河出,绕都城东南,下流至
高丽庄,入白河,即元运河也。又有玉河,源自玉泉山,流经大内,出都城东南,
注大通河。)
宛平(倚。西山在西。有桑乾河出山西马邑县,流千里入京师宛平县境。出
卢沟桥下,又东南分为二:一至通州,入白河;一至武清小直沽,合卫河,入於
海。又有沙河、高梁河、清河,皆在西北。西又有沿河口守御千户所,有卢沟、
王平口、石港口、齐家庄四巡检司。)
良乡(府西南。有琉璃河,即古圣水,下流入淀。北有天津关。)
固安(府西南。元固安州。洪武元年十二月降为县。西南有拒马河,即涞水。
源自代郡,下流合易水为白沟,入三角淀。)
永清(府南。南有拒马河。)
东安(府东南。元东安州,治在西。洪武元年十二月降为县。三年徙今治。
南有凤河,即桑乾分流,南入三角淀。)
香河(府东南。元属漷州。洪武十年二月省入州。十三年二月复置,改属
府。西有板罾口河,源出通州东之孤山,经县界,入於白河。)
通州 洪武初,以州治潞县省入。(西有通惠河,西南有浑河,即桑乾,至
州东张家湾,俱合於白河。有张家湾巡检司。西南有弘仁桥巡检司。)西距府四
十里。领县四:
三河(州东。北有泃河。又西有洳河,西南有鲍丘河,一名矣榆河,即东
潞水,俱流入於泃河。西有泥洼铺巡检司,后移於夏店铺。)
武清(州南。元属漷州。洪武十二年来属。有三角淀,在县南,即古之雍
奴,周二百余里,诸水所聚。有直沽,在县东南,卫河、白河、丁字沽合流於此
入海。有巡检司。又东北有河西务、东南有杨村二巡检司。)
漷县(州南。元漷州。洪武十四年二月降为县来属。有漷河,一名新
河,东入于白河,即卢沟之下流。)
宝坻(州东南。元直隶大都路。洪武十年二月来属。东有潮河。南有泃河。
又县东南有梁城守御千户所,建文二年,燕王置。有芦台巡检司。)
霸州 洪武初,以州治益津县省入。(拒马河旧在北,后徙治南。又南有沙
河。东有苑家口巡检司。)北距府二百十里。领县三:
文安(州南少东。西有易水。东北有得胜、火烧等淀。)
大城(州东南。东北有黄汊河,源自交河,分流至县境,入三角淀。)
保定(州南少西。洪武七年九月省入霸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玉带河在北,
东流入会通河。西南有磁河,东南与玉带河合。)
涿州 洪武初以州治范阳县省入。(西有独鹿山。北有涿水,西北有挟河,
合焉。南有范水。)东北距府百四十里。领县一。
房山(州北,少西。西有大房山。北有大安山。西南有青龙潭,其下流为挟
河,一名韩村河,至涿州与胡良河合。北有磁家务巡检司。)
昌平州(元昌平县,直隶大都路。)正德元年七月升为州,旋罢。八年复升
为州。(旧治白浮图城,景泰元年筑永安城於东,三年迁县治焉。北有天寿山,
成祖以下陵寝咸在。东南有白浮山。西南有驻跸山。又南有榆河,一名温余河,
下流为沙河,入於白河。又东南有巩华城,嘉靖十九年筑。东北有黄花镇。弘治
中,置渤海守御千户所於此,万历元年移於慕田峪,四年复故。西有镇边城,又
有常峪城,俱正德十年五月筑,各置守御千户所。又有白阳守御千户所,亦正德
中置。西北有居庸关。)南距府九十里。领县三:
顺义(州东少南。元顺州。洪武元年十二月改为顺义县,属府。正德元年七
月来属。东有白河,西南有榆河,又有潮河,俱流入焉。)
怀柔(州东北。洪武元年十一月省入檀州。十二月复分密云、昌平二县地
置,属府。正德元年七月来属。东有黍谷山。西有白河。)
密云(州东北。元檀州,后置县,为州治。洪武元年十一月省县入州。十二
月复置县,省州入焉,属府。正德元年七月来属。南有白檀山。西有白河。东有
潮河。北有古北口,洪武十二年九月置守御千户所於此。三十年改为密云后卫。
又有石塘岭、墙子岭等关。)
蓟州 洪武初,以州治渔阳县省入。(西北有盘山。东北有崆峒山。又泃
水在北,沽河在南。州北有黄崖峪、宽佃峪等关。东又有石门镇。)西距府二百
里。领县四:
玉田(州东南。东北有无终山,又有徐无山。又东有梨河。北有浭水。东
南有兴州左屯卫,永乐元年自故开平境移置于此。)
丰润(州东南。南有沙河。西南有浭水。)
遵化(州东。东北有五峰山。南有灵灵山及龙门峡。又东有滦河。西南有梨
河。北有喜峰口、马兰峪、松亭等关。)
平谷(州西北。洪武十年二月省入三河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南有泃
河,又有洳河。西北有营州中屯卫,永乐元年自故龙山县移置於此。又东有黄松
峪关,与密云县将军石关相接。)
保定府(元保定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九月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
二年三月来属。领州三,县十七。东北距京师三百五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五万六
百三十九,口五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二。万历六年,户四万五千七百一十三,口
五十二万五千八十三。
清苑(倚。北有徐河,一名大册水,自满城经县北至安州,东入淀。又西有
清苑河。又南有张登巡检司,嘉靖十三年自满城县方顺桥移置於此。)
满城(府西少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庆都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北有徐河。
南有方顺河。)
安肃(府北少东。元安肃州。洪武二年七月降为县。易水在北。曹河在南。
徐河在西。西南又有鲍河。又西有遂州,元属保定路。洪武初降为县。八年二月
省。)
定兴(府北少东。元属易州。洪武六年五月改属府。西有拒马河,即涞水也。
又易水自西来,合焉,谓之白沟河。南有河阳巡检司,后移於清苑县界之固城镇。)
新城(府东北。元属雄州。洪武初属北平府。六年五月改属府。南有白沟河。
西南有巨河镇巡检司。)
雄(府东北。元雄州。洪武二年七月省州治归信县入焉。七年四月降为县。
北有白沟河。南有瓦济河。)
容城(府东北。元属雄州。洪武七年四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来属。
旧治在拒马河南,景泰二年迁於河北。西有易水,又有濡水。)
唐(府西,少南。西北有大茂山,即恒岳也,东麓有岳岭口巡检司。又唐河
在西,源出恒山,流经定州曰滱水,下流合於南易水。又西北有倒马关,有巡
检司,后移於县西之横河口。又有周家铺、军城镇二巡检司。)
庆都(府西南,南有唐河。北有祁水。)
博野(府南。旧治在今蠡县界,直隶保定路。洪武元年从今治,改属祁州。
六年五月还属府。西北有博水。南有唐河,亦曰滱水。又有永安镇巡检司,有
铁灯盏巡检司。)
蠡(府南少东。元蠡州,属真定路。洪武二年七月来属。八年正月降为县。
杨村河在南,滋、沙、唐三河之下流也,俗亦谓之唐河。)
完(府西。元完州。洪武二年七月降为县。西有伊祁山,祁水出焉,其下流
为方顺河。)
祁州 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蒲阴县省入。(北有唐河,西南有滋河,至州东
南合沙河,流入易水。)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二:
深泽(州南少西。西有滋河。)
束鹿(州东南。北有故城。今治,天启二年所徙。滹沱河在南。又南有百天
口巡检司。)
安州 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葛城县省入。七年降为县。十三年十一月复升为
州。(北有易水,府境九河之水所汇也,下流至雄县南,为瓦济河。)西距府七
十里。领县二:
高阳(州南。元属安州,洪武六年五月改属府。寻属蠡州。八年正月省入蠡
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还属。故城在东,洪武三年圮於水,迁於今治。东有马
家河,其上流为蠡县之杨村河。)
新安(州东少北。元直隶保定路。洪武七年七月省入安州。十三年十一月复
置,来属。西有长流河,一名长沟河,其上源为鲍河。南有曹河,又有徐河,经
县南,合流为温义河,又南与长流河合,又东南入於瓦济河。)
易州 洪武初,以州治易县省入。(西南有五回山,雷溪出焉,徐河之上源
也。西北有穷独山,濡水所出。又南有易水,出州境之西山,与濡水并东流,而
为白沟河,所谓北易水也。又有雹水,一名鲍河,出县西南,东南流为长流河,
所谓南易水也。西有紫荆关,洪武中置守御千户所於此。又有安座岭、五回岭、
金陂镇、奇峰口、塔崖口五巡检司。)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一:
涞水(州东北。东有涞水,亦曰拒马河,源出山西代郡,下流合易水。北有
乾河口、西北有黄儿庄二巡检司。)
河间府(元河间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十月为府,属河南分省。二年
三月来属。领州二,县十六。北距京师四百十里。弘治四年编户四万二千五百四
十八,口三十七万八千六百五十八。万历六年,户四万五千二十四,口四十一万
九千一百五十二。
河间(倚。西南有滹沱河。西有滱水。西南有景和镇巡检司。)
献(府南。元献州。洪武初,省州治乐寿县入焉。八年四月降为县。有滹沱
河自代郡流入境,经县南,至青县合卫河达於海。有单家桥巡检司。)
阜城(府南。元属景州。洪武七年改属府。西北有胡卢河,即《禹贡》衡漳
水。)
肃宁(府西。中堡河在县东。)
任丘(府北少西。元属莫州。洪武七年改属府。西北有瓦济河,下流为五官
淀,注於滹沱河。北有莫州,元治莫亭县,属河间路。洪武七年七月,州县俱省。)
交河(府东南。元属献州。洪武八年四月改属府。十年五月省入献县。十三
年十一月复置。东有卫河,源自卫辉,流入故城境,经县东,过沧州,又东北至
直沽入海,一名御河。又西北有高河,经县南,合滹沱,谓之交河,下流入卫县,
以此名。又南有洚河。又东有泊头镇巡检司。)
青(府东北。元清州。洪武初,以州治会川县省入。八年四月降为县,寻改
清为青。滹沱河自县南流入卫,谓之岔河口。其支流经县之北者,曰独流河。)
兴济(元属清州。洪武初省。十三年复置,属府。卫河在城西。)
静海(府东北。元曰靖海,属清州。洪武初,更名。八年四月改属北平府。
十年五月来属。县北有小直沽,卫河自西来,与白河合,入於海。又有丁字沽、
碱水沽。又北有天津卫,永乐二年十一月置。)
宁津(府东南。南有土河,自山东德州流入,又东入山东乐陵县界。)
景州 洪武初,以州治蓚县省入。(东有卫河。东北有胡卢河。又东有安陵、
西北有宋门二巡检司。又东北有李晏镇。)西北距府百八十五里。领县三:
吴桥(州东,少南。西有卫河。)
东光(州东北。洪武七年七月省入阜城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南有卫河,
又有胡卢河。)
故城(州南少西。有卫河,自山东武城县流入境。又西南有索卢枯河。)
沧州 洪武初,以州治清池县省入。(旧治在东南。洪武二年五月徙於长芦,
即今治也。东滨海。西有卫河。南有浮河。北有长芦巡检司。)西距府百五十里。
领县三:
南皮(州西南。卫河在县西。)
盐山(州东南。东滨海,产盐。东南有盐山。)
庆云(州东南。洪武六年六月析山东乐安州北地置,来属。)
真定府(元真定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十月为府。属河南分省。二年
正月属山东。三月来属。领州五,县二十七。东北距京师六百三十里。弘治四年
编户五万九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十九万七千六百七十三。万历六年,户七万四千
七百三十八,口一百九万三千五百三十一。
真定(倚。滹沱河在城南。又北有滋河,自山西灵丘县流入,经行唐县之张
茂村伏流不见,至府北南孟社复出,下流合於南易水。)
井径(府西南。元属广平路威州。洪武二年来属。东南有城山,又有甘淘河,
亦名冶河。南与绵蔓水合。又故关在其西。)
获鹿(府西南。西有抱犊山,有西屏山。又有莲花山,白鹿泉出焉,东流为
西河,即洨水上源也。又有土门关在西,亦曰井径关。)
元氏(府西南。西北有封龙山,汦水所出,下流入胡卢河。西南有槐水,
下流曰野河。)
灵寿(府西北。东北有卫水,源出恒山,《禹贡》“恒、卫既从”即此。俗
名雷沟河,东北入於滹沱。北有叉头镇巡检司,后迁於慈峪镇。)
藁城(府东南。北有滹沱河,又有滋河。)
栾城(府南,县北有故城,今治洪武初所徙。西有洨河。)
无极(府东少北。元属中山府。洪武初废。四年七月复置,属定州。七年四
月改属府。南有滋河。)
平山(府西少北。北有滹沱河,东北有冶河入焉。西北有房山。西有十八盘、
下口村巡检司。)
阜平(府西北。东北有大茂山。北有派河。西有龙泉关。)
行唐(府北。元属保定路。洪武二年属定州,正统十三年十月直隶真定府。
西有滋河。西北有两岭口巡检司。)
定州(元中山府。)洪武二年正月改曰定州。三年以州治安喜县省入。(滱
水在北,沙河在南,下流合於滱水。西北有倒马关守御千户所。景泰二年置关,
与紫荆、居庸为内三关。北有清风店巡检司。)西南距府百三十里。领县二:
新乐(州西南。西南有沙河。)
曲阳(州西北。元属保定路。洪武二年来属。恒山在西北,恒水出焉。又沙
河在南,自山西繁峙县流入。)
冀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信都县省入。(西北有漳水。北有滹沱河。成化十八
年,滹沱挟漳南注为州患。正德十二年,二水自宁晋县南北流,患始息。又北有
洚水,一名枯洚,下流合於漳。)西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四:
南宫(州南少西。故城在县西北,成化十六年迁於今治。漳水在北。洚水在
南。东南有董家庙堡巡检司。)
新河(州西少南。有清水河,成化后堙。)
枣强(州东少北。西北有索卢水,乃卫河之支流也,亦曰黄卢河。)
武邑(州东北。西有洚水。西北有漳水。)
晋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鼓城县省入。(南有滹沱河。)西距府九十里。领县
三:
安平(州东北。滹沱河旧在县南,万历二十三年自束鹿县南行,始不经县境。)
饶阳(州东北。北有滹沱河。西南有饶河,即滹沱河支流也。)
武强(州东。漳河在县东。又南有滹沱河,旧合於漳,万历二十六年北出饶
阳县境,而县之滹沱河始涸。)
赵州 洪武元年以州治平棘县省入。(南有洨河,下流入於胡卢河。)北
距府百二十里。领县六:
柏乡(州南。东北有野河,即槐水也,下流入於胡卢河。)
隆平(州东南。洪武六年九月省入柏乡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有沣水,
东北与沙河合,下流入於胡卢河。沙河,亦槐水之别名也。又东北有大陆泽,亦
曰广阿,漳水所汇。)
高邑(州西南。北有黑水,即槐水也,流合县南之泲水。)
临城(州西南。南有敦舆山。西南有铁山。西北有汦水,东经钓盘山下,
与水合。)
赞皇(州西南。西南有赞皇山,泲水出焉,亦曰沙水。又城北有槐水。西北
有黄沙岭巡检司。)
宁晋(州东少南。东南有胡卢河,其上流即漳水也,深、冀群川悉汇於此。
东北有百尺口巡检司。)
深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静安县省入。(南有故城,今治本吴家庄,永乐十年
迁於此。滹沱河在东北。胡卢河在东南。有傅家池巡检司,后废。)西距府二百
五十里。领县一:
衡水(州南少东。故城在县西南,永乐十三年迁於今治。西有漳水,南有洚
水。又北有滹沱河,旧与漳合,成化八年北徙,不经县界。西南有盐池。)
顺德府(元顺德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
三月来属。领县九。距京师一千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一千六百一十四,口一十
八万一千八百二十五。万历六年,户二万七千六百三十三,口二十八万一千九百
五十七。
邢台(倚。西北有夷仪山,又有封山,一曰西山。又有黄榆岭,上有黄榆关。
又漳水在东南,自河南临漳县流入,下流为胡卢河,至交河县合滹沱河,此为漳
水经流也。又东南有百泉水,其下流为沣河,一名涡水,又名鸳鸯水。西有西王
社巡检司。)
沙河(府南。弘治四年以沙壅迁县於西山小屯。十八年六月复还旧治。西南
有磬口山,产铁。南有沙河,亦名湡水。)
南和(府东少南。南有漳河,合县西之沣河,又县西北有汦水,盖伏流而
旁出者。)
任(府东北。东北有汦水。东有沣水。)
内丘(府北。东南有汦水。)
唐山(府东北。西北汦水。)
平乡(府东少南。西南有漳河,西有沙河,又有洺河。东有滏阳河。万历三
十年,漳挟滏阳河北出,会於沙、洺名诸河,而漳水之旧流益乱。)
钜鹿(府东北。漳水旧在县东,有大小二河,亦谓之新旧二河,其后北徙,
不复至县境,而二河遂成平陆。北有钜鹿泽,即隆平县之大陆泽也,泽畔旧有盐
泉。)
广宗(府东少北。洪武十年六月省入平乡、钜鹿二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
漳水旧在西。又东有枯洚河。)
广平府(元广平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
三月来属。领县九。东北距京师千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口二
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六。万历六年,户三万一千四百二十,口二十六万四千八百
九十八。
永年(倚。北有沙河。又有洺水,自河南武安县流入。西南又有滏水,自河
南临漳县流入,亦曰滏阳河。西有临洺镇巡检司。西南又有黄龙镇。)
曲周(府东北。西南有漳水。东有滏阳河。)
肥乡(府东南。漳河在县西北。)
鸡泽(府东北。漳河在县东。又西有洺河,又有沙河自南来合焉。)
广平(府东南。北有漳河。)
成安(安府南。元属磁州。洪武初废。四年六月复置,来属。西南有洹水,
自河南临漳县流入,其下流合於卫河。又南有漳水,亦自河南临漳县流入。)
威(府东北。元威州。至正间,省州治洺水县入州。洪武二年四月降为县。
漳水旧在南,洺水自西流入焉。)
邯郸(府西南。元属磁州。洪武元年来属。西北有洺河。东有滏阳河。)
清河(府东北。元属大名路。洪武六年九月来属。东有卫河。)
大名府(元大名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
三月来属。领州一,县十。东北距京师千一百六十里。弘治四年编户六万六千二
百七,口五十七万四千九百七十二。万历六年,户七万一千一百八十,口六十九
万二千五十八。
元城(倚。故城在东,洪武三十一年圮於卫河,徙此。东有沙麓山。西有漳
河。北有卫河,即永济渠也,自河南汲县流入,下流合漳河。东北有小滩镇巡检
司。)
大名(府南少东。元与元城县同为大名府治。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魏县。十五
年二月复置。永乐九年移於今治。北有惬山,东南有卫河。)
魏(府西少北。旧治在县西。洪武三年迁於此。南有魏河,又有新旧二漳河,
下流俱合於卫河。)
南乐(府东。南有繁水,北入於卫河。)
清丰(府东南。元属开州。洪武七年三月改属府。西南有澶水,伏流至古繁
水城西南,谓之繁水。)
内黄(府西南。元属滑州。洪武七年三月改属府。北有卫河。东有繁水。西
有洹水。西北有回隆镇,有回龙庙巡检司。嘉靖三十六年,漳河决於此,入卫。)
浚(府西南。元浚州治在浮丘山之西。洪武二年四月降为县,徙治於山东北
之平坡。嘉靖二十九年复徙城於山巅,即今治也。东有大伾山,一名黎阳山,
又名清澶山。西有卫河。北有淇水,自河南淇县流入,经县南,东入於卫,谓之
黎水,亦谓之浚水。又西有长丰泊。西南有新镇巡检司。)
滑(府西南。元滑州。洪武二年四月省州治白马县入焉。七年三月降为县。
西北有卫河。东南有老岸镇巡检司。)
开州 洪武二年四月以州治濮阳县省入。(大河故道在城南,正统十三年,
河决入焉。景泰五年塞。)北距府百六十里,领县二:
长垣(州南。旧治在县东北,洪武二年以河患迁於古蒲城。南有黄河故道。
东南有朱家口,正统十三年,河决於此。又南有大社口,万历十五年,河复决焉。
又东南有大冈巡检司,本治永丰里,寻徙竹林,后徙大冈。)
东明(州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州及长垣县。弘治三年九月复置,属府。万
历中,仍属州,其旧治在今县南。洪武初,徙今县西。弘治三年始徙於今治。南
有黄河,有杜胜集巡检司。)
永平府(元永平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改为平滦府。四年三月为永平
府。领州一,县五。西距京师五百五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九,
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四十四。万历六年,户二万五千九十四,口二十五万五千六
百四十六。
卢龙(倚。东南有阳山。西有滦河,自开平流经县境,有漆河自北来入焉。
东有肥如河,经城西入於漆。北有桃林口关。)
迁安(府西北。北有都山。东有滦河。又北有刘家口、冷口、青山口等关。)
抚宁(府东少南。旧治在阳河西,洪武六年十二月所徙。十三年又迁於兔耳
山东。东南滨海。又东有榆河,又有阳河,一名洋河,俱自塞外流入,俱东南注
於海。东有山海关。洪武十四年九月置山海卫於此。北有抚宁卫,永乐元年二月
置。又有董家口、义院口等关。东有一片石口,一名九门水口。)
昌黎(府东南。西北有碣石山。东南有溟海,亦曰七里海,有黑阳河,自天
津达县之海道也。又有蒲泊,旧产盐,置惠民盐场於此。北有界岭口、箭捍岭等
关。)
滦州 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义丰县省入。(南滨海。东有滦河,又南有开平
中屯卫,永乐元年二月自沙峪移置於此。)东北距府四十里,领县一:
乐亭(州东南。南滨海。西有滦河,经县北岳婆港分为二,东曰胡卢河,西
曰定流河,各入於海。景泰中,胡卢河塞,定流河独自入海,其水清碧,亦谓之
绿洋沟。又西南有新桥海口巡检司。万历四十三年移於滦州西之榛子镇。)
延庆州(元龙庆州,属大都路。)洪武初,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
寻废。永乐十二年三月置隆庆州,属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隶京师。隆庆元
年改曰延庆州。(西有阪泉山。南有八达岭。东北有妫川,俗名清水河,下流注
於桑乾河。又西南有沽河。东南有岔道口,与居庸关相接。关口有居庸关守御千
户所,洪武三年置。建文四年,燕王改为隆庆卫,隆庆元年曰延庆卫。东南又有
柳沟营,隆庆初,置城於此,为防御处。)领县一。东南距京师百八十里。弘治
四年编户一千七百八十七,口二千五百四十四。万历六年,户二千七百五十五,
口一万九千二百六十七。
永宁(本永宁卫,洪武十二年九月置。永乐十二年三月置县於卫城。妫川在
西。东有四海冶堡,天顺八年置。西北有靖胡堡,东南有黑汉岭堡,北有周四沟
堡,俱嘉靖中置。又有刘斌堡,万历三十二年所置也。)
保安州(元属上都路之顺宁府。)洪武初,废。永乐二年闰九月置保安卫。
十三年正月复置州於卫城,属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隶京师。(旧州城在西
南山下,景泰二年移於雷家站,即今治也。西南又有涿鹿山,涿水出焉。西北有
磨笄山,亦曰鸡鸣山,又有鹞儿岭。又桑乾河在西南,自山西蔚州流入,东有妫
川来入焉,谓之合和口。西有甯川,亦入於桑乾。东有东八里堡、良田屯堡、麻
谷口堡,俱洪武二十五年置。南有美峪守御千户所,本在州西之美峪岭,永乐十
二年置。十六年二月徙於董家庄。景泰二年又移於此,与山西蔚州界。)东南距
京师三百里。弘治四年编户四百四十五,口一千五百六十。万历六年,户七百七
十二,口六千四百四十五。
万全都指挥使司(元顺宁府,属上都路。)洪武四年三月,府废。宣德五年
六月置司於此。领卫十五,(蔚州、延庆左、永宁、保安四卫俱设于本州县,)
守御千户所三,(广昌、美峪二所,亦设於本处,)堡五。东南距京师三百五十
里。
宣府左卫(元宣德县,为顺宁府治。)洪武四年,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
属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四月改为宣府护卫,属谷王府。三十五年十一月罢宣府
护卫,复置,徙治保定。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还故治,
改属。(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建谷王府,永乐元年迁於湖广长沙。西有滦河,源自
炭山,下流入开平界。南有桑乾河,洋河东流入之。又有顺圣川,延袤二百余里,
下流亦合於桑乾河。北有东西二城,其东城为顺圣县,元属顺宁府,西城为弘州,
元属大同路,洪武中俱废。天顺四年修筑二城。又东北有大白阳、小白阳及龙门
关等堡。东南有鸡鸣驿堡。北有葛峪堡。西北有长峪口、青边口、羊房等堡。)
宣府右卫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与左卫同城,属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四
月改为宣府护卫,属谷王府。三十五年十一月罢宣府护卫,复置,徙治定州。永
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还故治,改属。
宣府前卫 洪武二十六年置,治宣府城,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直,
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万全左卫(元宣平县,属顺宁府。)洪武四年,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
属山西行都司。三十五年徙治山西蔚州。永乐元年二月徙治通州,直隶后军都督
府,寻还故治。宣德五年改属。(北有洋河,西海子自西来,流入之。又西北有
沙城堡。西有会河堡。东有宁远站堡。)东距都司六十里。
万全右卫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与左卫同城,属山西行都司。三十五年徙
治山西蔚州。永元元年二月徙治通州,直隶后军都督府。二年徙治德胜堡。宣德
五年改属。(北有翠屏山,又有野狐岭。西北有西阳河,下流入滦河。东有张家
口堡。西有新河口堡。北有膳房堡、上庄堡。西北有新开口、柴沟、洗马林等堡。
西南有渡口堡,又有西阳河堡。)东距都司八十里。
怀安卫(元怀安县,属兴和路。)洪武三年属兴和府,改属山西大同府,寻
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
年六月改属。(西北有花山。北有荨麻岭。南有水沟口河,东入於洋河。东北有
威宁县,元属兴和路,洪武中废。又西有李信屯堡,嘉靖十六年置。)东距都司
百二十里。
保安右卫 永乐十五年置於顺圣川,直隶后军都督府。十七年移治西沙城。
二十年徙怀安城内。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怀来卫(元怀来县,属龙庆州。)洪武二年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
寻废。三十年正月置怀来守御千户所。永乐十五年改为怀来左卫,明年曰怀来卫,
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属。(北有螺山,或云即滏山也。东南有妫川。
西有沽河。又西南有土木堡。东南有榆林堡,又有殷繁水。)西北距都司百五十
里。
延庆右卫 本隆庆右卫,永乐二年置於居庸关北口,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
五年六月来属,徙治怀来城。隆庆元年更名。
开平卫 本独石堡,宣德五年筑。六月自开平故城移卫,置於此。(东有东
山,韭菜川出焉,经城南,与毡帽山水合。又南有独石水,下流合於龙门川。南
有半壁店、猫儿峪等堡。东北有清泉堡。)西南距都司三百里。
龙门卫 宣德六年七月置於故龙门县。(东有红石山,红石水出焉,下流合
於龙门川。西有大松山。北有洗马岭。西北有金家庄堡。东有三岔口堡。)西距
都司百二十里。
兴和守御千户所 永乐二十年自兴和旧城徙宣府城内。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龙门守御千户所 宣德六年七月置於李家庄。(西有西高山。东有白河。北
有牧马堡。东有宁远堡。东北有长伸地、滴水涯等堡。东南有样田堡。)西南距
都司二百四十里。
长安岭堡(永乐九年置。弘治二年置守御千户所於此。有长安岭,名枪杆岭。
西北有鹰窝山泉。)西南距都司一百四十里。
雕鹗堡(宣德五年六月置。北有浩门岭。南有南河,下流入於白河。)西南
距都司一百七十里。
赤城堡(宣德五年六月置。东有赤城山,又有东河,即通州白河之上源也,
又有西河,合焉。西北有镇宁堡,弘治十一年置。)西南距都司二百里。
云州堡(元云州,属上都路。洪武三年七月属北平府。五年七月废。宣德五
年六月置堡。景泰五年置新军千户所於此。东北有龙门山,亦曰龙门峡,下为龙
门川。又北有滦河。东北有金莲川。西北有鸳鸯泊。又金莲川东有镇安堡,成化
八年置。)西南距都司二百十里。
马营堡(宣德七年置。西北有冠帽山。南有滦河。又西北有君子堡。西有松
树堡。东南有仓上堡。)西南距都司二百里。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被发现和仪琳一起偷西瓜,赔了银两7.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一(下)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 本大宁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治大宁卫。)
二十一年七月更名。领卫十。永乐元年三月复故名,侨治保定府,而其地遂虚。
景泰四年,泰宁等三卫乞居大宁废城,不许,令去塞二百里外居住。天顺后,遂
入於三卫。西南距北平布政司八百里。
大宁卫(元大宁路,治大定县,属辽阳行省。)洪武十三年为府,属北平布
政司,寻废。二十年八月置卫。九月分置左、右、中三卫,寻又置前、后二卫。
二十八年四月改左、右、后三卫为营州左、右、中三护卫。永乐元年二月省,又
徙中、前二卫於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宁王府建於此,
永乐元年迁於江西南昌。南有土河。东南有大碱场。东北有惠和县,又有武平县。
东有和众县。元俱属大宁路,洪武中俱废。)
新城卫 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六十里。
富峪卫本富峪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二十四年五月改为卫。永
乐元年二月徙置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会州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南有冷岭。西北有马孟山,广袤
千里,土河之源出焉,下流合於漌河,又南入於辽水。)距行都司里。
榆木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里。
全宁卫(元全宁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中废。二十二年四月置卫。永乐元
年废。(有潢河,又有黑龙江。)西南距行都司二百里。
营州左屯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顺义县,属大宁都司。
(南有塔山。)距行都司里。
营州右屯卫(元建州,属大宁路。)洪武中,州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
永乐元年三月徙治蓟州,属大宁都司。西北距行都司四百里。
营州中屯卫(元龙山县,属大宁路。)洪武中,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
永乐元年三月徙治平谷县西,属大宁都司。(南有榆河。)距行都司里。
营州前屯卫(元兴州,属上都路。)洪武三年七月属北平府。五年七月废。
二十六年置此卫。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香河县,属大宁都司。(西有新开岭。南有
老河,源出马孟山,流经此,又经行都司城南,东北入於潢河。西南有兴安县,
元属兴州,顺帝后至元五年四月废。)距行都司里。
营州后屯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三河县,属大宁都司。
距行都司里。
兴州左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玉田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
司里。
兴州右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迁安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
司里。
兴州中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良乡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
司里。
兴州前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丰润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
司里。
兴州后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三河县,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
司里。
开平卫(元上都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为府,属北平行省,寻废府置
卫,属北平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卫治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四年二月还旧治。
宣德五年迁治独石堡,改属万全都司,而令兵分班哨备於此,后废。(西北有卧
龙山。南有南屏山,又有滦河。东北有香河,又有簸箕河、闾河,西南有兔儿河,
下流俱合於滦河。又东有凉亭、沈阿、赛峰、黄崖四驿,路接大宁、古北口;西
有桓州、威虏、明安、隰宁四驿,路接独石。俱洪武中置,宣德后废。又西北有
宁昌路,东北有应昌路,北有泰宁路,又有德宁路,元俱直隶中书省。西有桓州,
元属上都路。洪武中皆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左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七合营。永乐元年废。距都司里。
开平右屯卫洪武二十九年置於军台。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中屯卫洪武二十九年置於沙峪。永乐元年二月徙治真定府,直隶后军都
督府。寻徙治滦州西石城废县。距都司里。
开平前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偏岭。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开平后屯卫洪武二十九年八月置於石塔。永乐元年废。距北平都司里。
兴和守御千户所(元隆兴路,直隶中书省。皇庆元年十月改为兴和路。)洪
武三年为府,属北平布政司。四年后,府废。三十年正月置所。永乐元年二月直
隶后军都督府。二十年为阿鲁台所攻,徙治宣府卫城,而所地遂虚。(东北有凌
霄峰。南有威远川。西有鱼儿泺。又西有集宁路,元直隶中书省。西北有宝昌州,
元属兴和路。又有高原县,元为兴和路治。洪武中俱废。)距北平都司里。
宽河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遵化县,仍属大宁
都司。又侨置宽河卫於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东南有宽河,一名豹河,下流
经迁安县西北,又东合於滦河。)距北平都司里。
宜兴守御千户所(元宜兴县,属兴州。致和元年八月升为宜兴州。)洪武二
年兼置卫,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六月改卫为守御千户所。五年七月,
州废,存所。永乐元年,所废。距北平都司里。
南京《禹贡》扬、徐、豫三州之域。元以江北地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又分置淮东道宣慰使司(治扬州路)属焉;江南地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明太祖
丙申年七月置江南行中书省。(治应天府。)洪武元年八月建南京,罢行中书省,
以应天等府直隶中书省,卫所直隶大都督府。十一年正月改南京为京师。十三年
正月己亥罢中书省,以所领直隶六部。癸卯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以所领直
隶中军都督府。永乐元年正月仍称南京。统府十四,直隶州四,属州十七,县九
十有七。(为里万三千七百四十有奇。)北至丰、沛,(与山东、河南界。)西
至英山,(与河南、湖广界。)南至婺源,(与浙江、江西界。)东至海。距北
京三千四百四十五里。
应天府(元集庆路,属江浙行省。)太祖丙申年三月曰应天府。洪武元年八
月建都,曰南京。十一年曰京师。永乐元年仍曰南京。(洪武二年九月始建新城,
六年八月成。内为宫城,亦曰紫禁城,门六:正南曰午门,左曰左掖,右曰右掖,
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宫城之外门六:正南曰洪武,东曰长安左,西
曰长安右,东之北曰东华,西之北曰西华,北曰玄武。皇城之外曰京城,周九十
六里,门十三:南曰正阳,南之西曰通济,又西曰聚宝,西南曰三山,曰石城,
北曰太平,北之西曰神策,曰金川,曰钟阜,东曰朝阳,西曰清凉,西之北曰定
淮,曰仪凤。后塞钟阜、仪凤二门,存十一门。其外郭,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建,
周一百八十里,门十有六:东曰姚坊、仙鹤、麒麟、沧波、高桥、双桥,南曰上
方、夹冈、凤台、大驯象、大安德、小安德,西曰江东,北曰佛宁、上元、观音。
)领县八。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一十六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口一百十九万三千六百
二十。弘治四年,户一十四万四千三百六十八,口七十一万一千三。万历六年,
户一十四万三千五百九十七,口七十九万五百一十三。
上元(倚。太祖丙申年迁县治淳化镇,明年复还旧治。东北有钟山,山南有
孝陵卫,洪武三十一年置。北有覆舟山。西北有鸡鸣山、幕府山。又东北有摄山。
东南有方山。北滨大江。东南有秦淮水,北流入城,又西出,入大江。又北有玄
武湖。东有青溪,又有淳化镇巡检司。)
江宁(倚。南有聚宝山、牛首山。西南有三山、烈山、慈姥山。西滨大江。
东北有靖安河。西南有大胜关、江宁镇。东南有秣陵关。西有江东四巡检司。北
有龙江关,置户分司於此。)
句容(府东。南有茅山。北有华山,秦淮水源於此。北滨大江。西北有龙潭
巡检司。)
溧阳(府东南。元溧阳州。洪武二年降为县。东南有铁山、铜山。西南有铁
冶山。北有长荡湖,一名洮湖,与宜兴、金坛二县分界。西北有溧水,一名濑水,
上承丹阳湖,东流为宜兴县荆溪,入太湖,旧名永阳江,又曰中江也。西北有上
兴埠巡检司,后废。)
溧水(府东。元溧水州。洪武二年降为县。东南有东庐山,秦淮水别源出焉。
南有石臼湖,西连丹阳湖,注大江。)
高淳(府南。弘治四年以溧水县高淳镇置。西南有固城、丹阳、石臼诸湖。
东南有广通镇,俗曰东坝,有广通镇巡检司。)
江浦(府西。本六合县浦子口巡检司,洪武九年六月改为县,析和、滁二州
及江宁县地益之。二十五年七月移於江北新开路口,仍置巡检司於旧治。东南滨
大江,有江淮卫,洪武二十八年正月置。又有西江口巡检司。)
六合(府西北。元属真州。洪武三年直隶扬州府。二十二年二月来属。东有
瓜步山,滨大江,滁河水自西来,入焉。有瓜埠巡检司。)
凤阳府(元濠州,属安丰路。)太祖吴元年升为临濠府。洪武二年九月建中
都,置留守司於此。六年九月曰中立府。七年八月曰凤阳府。(洪武二年九月建
中都城於旧城西,三年十二月始成。周五十里四百四十三步。立门九:正南曰洪
武,南之左曰南左甲第,右曰前右甲第,北之东曰北左甲第,西曰后右甲第,正
东曰独山,东之左曰长春,右曰朝阳,正西曰涂山。中为皇城,周九里三十步,
正南门曰午门,北曰玄城,东曰东华,西曰西华。)领州五,县十三。距南京三
百三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七万九千一百七,口四十二万七千三百三。弘治四
年,户九万五千一十,口九十三万一千一百八。万历六年,户一十一万一千七十,
口一百二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九。
凤阳(倚。洪武七年八月析临淮县地置,为府治。十一年又割虹县地益之。
北滨淮,南有镆铘山,西濠水出焉。又西南有皇陵城,洪武二年置卫。西北有长
淮关,洪武六年置长淮卫於此。东北有洪塘湖屯田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一年置。)
临淮(府东北。元曰钟离,为濠州治。洪武二年九月改曰中立。三年十一月
改曰临淮。七年为府属。北滨淮。有二濠水,东源出濠塘山,西源出镆铘山,至
城西南合流,东入淮。)
怀远(府西北。荆山在县西南。涂山在县东南。淮水经两山峡间,有北肥水
入焉。又北有涡水亦入淮,谓之涡口。又西南有洛水,与寿州分界,径县南新城
村入淮。有洛河镇巡检司。)
定远(府南。南有池河。西有洛河。又有英武卫在北,飞熊卫在东北,俱
洪武十一年置。)
五河(府东北。元属泗州。洪武四年二月来属。旧治在县南,永乐元年圮於
水,徙治西北界。嘉靖二十五年迁於浍河北,即今治也。东滨淮。东南有漴河,
西北有浍河、沱河,东北有潼河,并流合淮,谓之五河口。又西有上店巡检司,
后废。)
虹(府东北。元属泗州。洪武七年七月来属。南有汴河。东南有潼河。西有
沱河。)
寿州(元安丰路,属河南江北行省。)太祖丙午年曰寿春府。吴元年曰寿州,
属临濠府。洪武二年九月直隶中书省。四年二月还属,后以州治寿春县省入。(
北滨淮。淮水经山硖中,谓之硖石山,有西肥水来合焉。东北有八公山,东肥水
经其下,西入淮,谓之肥口。又西北有颍水,亦入淮。又南有芍陂水,西有渒
水,俱入淮。又北有下蔡县,南有安丰县,俱洪武中省,有下蔡镇巡检司。又东
有北炉镇、西有正阳镇二巡检司。)东距府一百八十里,领县二:
霍丘(州西南。西南有大别山。北滨淮,史河、沣河俱流入焉。南有开顺镇、
丁塔店,西有高唐店三巡检司。)
蒙城(州北。北有涡水,又有北肥水。)
泗州(元属淮安路。)太祖吴元年属临濠府。洪武二年九月直隶中书省。四
年二月还属府,后以州治临淮县省入。(南滨淮,有汴水自城北南流入焉。)西
距府二百十里,领县二:
盱眙(州南。东南有都梁山。东北有龟山。西有浮山。北滨淮,有池河自西
来入焉。又东北有洪泽湖,淮水之所汇也。又西有旧县巡检司。)
天长(州东南。冶山在县南。西北有石梁河,下流为五湖,接高邮州界。东
北有城门乡巡检司。)
宿州(元属归德府。)洪武四年二月来属。(龙山在西南,北肥水出焉。又
北有睢河,自河南永城县流入,下流至宿迁县合淮,亦曰小河也。南有汴河,亦
自永城县流入,又有浍河与涣水合。又东南有沱水。)东南距府二百三十三里。
领县一:
灵璧(州东。西南有齐眉山。北有磬石山。黄河在东北。南有汴河。北有睢
河。又南有固镇巡检司。)
颍州(元属汝宁府。)洪武四年二月来属。(淮河在南,自河南固始县流入,
下流合大河入海。又南有汝水,自河南息县流入,经朱皋镇入淮。又北有颍河,
自河南沈丘县流入。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决於河南,由陈州合颍,径太和县,又
经州城北,又经颍上县,至寿州同入於淮。永乐九年,河复故道。宣德、正统、
成化、正德间,河、颍时通时塞,俗亦称颍为小黄河。西北又有沈丘镇巡检司。)
东距府四百四十里。领县二:
颍上(州东南。东有颍河。南有淮河。东北有西肥水。)
太和(州西北。南有颍水,亦名沙河。北有西肥水。又有洪山、北原和二巡
检司。)
亳州(元属归德府。)洪武初,以州治谯县省入,寻降为县,属归德州。六
年属颍州。弘治九年十月复升为州。(西有涡河,自河南鹿邑县流入,北有马尚
河,流合焉。南有西肥水,即夏肥水也。又东南有城父县,洪武中废。又有义门
巡检司。)东南距府四百五十里。
淮安府(元淮安路,属淮东道宣慰司。)太祖丙午年四月为府。领州二,县
九。西南距南京五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八万六百八十九,口六十三万二千
五百四十一。弘治四年,户二万七千九百七十八,口二十三万七千五百二十七。
万历六年,户一十万九千二百五,口九十万六千三十三。
山阳(倚。北滨淮。高家堰在其西南。南有运河,永乐中浚。西南有永济河,
万历九年开,长六十五里,亦谓之新运河。东南有射阳湖。东北有马逻乡、庙湾
镇、羊寨乡三巡检司。)
清河(府西。县治滨黄河,崇祯末,迁治县东南之甘罗城。南有淮河,东北
与黄河合,谓之清口,旧谓之泗口。自徐州至此,皆泗水故道,为黄河所夺者也。
南有洪泽湖,有洪泽巡检司。又东有马头镇巡检司。)
盐城(府东南。东滨海,有盐场。北有射阳湖。西有清沟、西北有喻口镇二
巡检司。)
安东(府东北。元安东州。洪武二年正月降为县。东北朐山在南。东北有郁
洲山,在海中,洪武初,置东海巡检司於此,后移於州南之新坝。西南有涟河,
又有桑墟湖,滨海。南有淮水,东北过云梯关,折旋入於海。自清口至此,皆淮
水故道,为黄河所夺者也。又涟水自西北来,东南流入淮。又西北有硕项湖。东
北有五港口、长乐镇,东南有坝上三巡检司。)
桃源(府西北。元曰桃园。洪武初,更名。北有大河,即泗水故道。西北有
古城巡检司。东有三义镇巡检司,崇祯末,移於县西之白洋河镇。)
沭阳(府北。元属海宁州。洪武初改属。东南有沭水,自山东郯城县流入,
其下流为涟水。又北有桑墟湖。)海州(元曰海宁州。)洪武初,复曰海州,以
州治朐山县省入。(北有于公、白沟等浦,皆产盐。南有惠泽、西北有高桥二巡
检司。)南距府二百七十里。领县一:
赣榆(州北。西北有羽山。东滨海。东北有荻水镇、南有临洪镇二巡检司。)
邳州(元属归德府。)洪武初,以州治下邳县省入。四年二月改属中都。十
五年来属。(北有艾山,接山东沂水县界。西有沂水,自沂州西流,至下邳入泗。
又西北有泇河。万历三十五年开泇以通运,自沛县夏镇迄直河口,长二百六
十余里,避黄河险者三百余里。有直河口巡检司。又西有新安巡检司。)东南距
府四百五十里。领县二:
宿迁(州东南。北有峒峿山。南有大河,即泗水故道。又东南有睢水,入
大河,曰睢口,亦曰小河口。又东南有白洋河,西北有骆马湖,皆入大河。东北
有刘家庄巡检司。)
睢宁(州南。北滨大河。有睢水自西来,经县界,至睢口入河。)
扬州府(元扬州路,属淮东道宣慰司。)太祖丁酉年十月曰淮海府。辛丑年
十二月曰维扬府。丙午年正月曰扬州府。领州三,县七。西距南京二百二十里。
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一十二万三千九十七,口七十三万六千一百六十五。弘治四年,
户一十万四千一百四,口六十五万六千五百四十七。万历六年,户一十四万七千
二百一十六,口八十一万七千八百五十六。
江都(倚。元末废。太祖辛丑年复置。西有蜀冈。东有官河,即古邗沟,今
运河也。南滨大江。东北有艾陵湖。北有邵伯湖,有邵伯镇巡检司。又东有万寿
镇、西北有上官桥、南有瓜洲镇三巡检司。又东有归仁镇巡检司,后迁便益河口。)
仪真(府西。元真州,治扬子县。洪武二年,州废,改县曰仪真。西北有大、
小铜山。南滨江。南有运河。东南有旧江口巡检司,寻移於县南汊河口。)
泰兴(府南。南滨江。西北有口岸镇、东有黄桥镇、南有印庄三巡检司。)
高邮州(元高邮府,属淮东道宣慰司。)洪武元年闰七月降为州,以州治高
邮县省入。(西有运河。西北有樊梁、甓社、新开等湖。西南有白马塘。北有张
家沟、东北有时堡二巡检司。又西有北阿镇。东有三垛镇。)西南距府百二十里。
领县二:
宝应(州北。西有运河,又有汜光、白马、射阳等湖。南有槐楼镇、西南有
衡阳二巡检司。)
兴化(州东。南有运河。东有得胜湖。东北有安丰巡检司。又东北有盐场。)
泰州洪武初,以州治海陵县省入。(东滨海。南滨江。西有运河。东北有西
溪镇、北有宁乡镇、东南有海安镇三巡检司。)西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一:
如皋(州东南。大江在县南。运河在县北。东有掘港、南有石庄、北有西场
三巡检司。又东南有白浦镇。)
通州洪武初,以州治静海县省入。(南有狼山,临大江,有狼山巡检司。东
南滨海,旧有海门岛及布州夹。西有运盐河。又东北有石港巡检司。城南有利丰
监,宋置。)西距府四百里。领县一:
海门(州东。旧治礼安乡圮於海,正德七年徙治余中场。嘉靖二十四年八月
迁於金沙场以避水患。海在东,大江於此入海。又西有张港、东有吴陵、又有安
东坝上、又有白塔河四巡检司。东南有料角嘴。)
苏州府(元平江路,属江浙行省。)太祖吴元年九月曰苏州府。领州一,县
七。西距南京五百八十八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四十九万一千五百一十四,口二
百三十五万五千三十。弘治四年,户五十三万五千四百九,口二百四万八千九十
七。万历六年,户六十万七百五十五,口二百一万一千九百八十五。
吴(倚。西有姑苏山。西南有横山,又有穹窿、光福等山。又有太湖。湖纵
广三百八十三里,周三万六千顷,跨苏、常、嘉、湖四府之境,亦曰具区,亦曰
五湖,中有包山、莫厘山。又南有吴淞江,亦曰松江,亦曰松陵江,亦曰笠泽,
自太湖分流,东入海。又西有运河。西南有木渎、东山、甪头三巡检司。又有横
金巡检司,后废。)
长洲(倚。西北有虎丘山,又有阳山,又有长荡、阳城等湖。东有娄江,源
出太湖。东南有运河。又北有吴塔、东南有陈墓二巡检司。又东有唐湖巡检司。
后废。)
吴江(府东南。元吴江州。洪武二年降为县。西滨太湖。东有吴淞江,又有
运河。又东南有白蚬江。又东有同里,南有平望,西南有震泽,东南有简村、汾
湖五巡检司。又东有长桥、西南有澜溪、东南有因渎三巡检司,后废。)
昆山(府东。元昆山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南有吴淞江。西有女娄江。东南
有淀山湖。又南有千墩浦,东有夏驾浦,皆注於娄江。东南有石浦巡检司,后移
於千墩浦口。西北有巴城巡检司,后移於县西之真义镇。)
常熟(府北。元常熟州。洪武二年降为县。万历末避讳曰尝熟。西北有虞山。
北有福山,下临大江。有福山浦,又东有白茆浦,东北有许浦,西北有奚浦、黄
泗浦,为五大浦。皆分太湖西北之水,注於大江。南有运河。有许浦、白茅、黄
泗、福山四巡检司。)
嘉定(府东。元嘉定州。洪武二年降为县。东滨海,南有运河。又南有吴淞
江,东南有白鹤江,西南有青龙江,南有蟠龙江,皆汇吴淞江入海。又刘河在县
北,即娄江也。又东南有吴淞江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九年置。又有宝山守御千户
所,本协守吴淞中千户所,嘉靖三十六年置,万历五年更名。又东有顾径、东南
有江湾二巡检司。又西南有吴塘、南有南翔二巡检司,后废。)
太仓州本太仓卫,太祖吴元年四月置。弘治十年正月置州於卫城,析昆山、
常熟、嘉定三县地益之。(东滨海。海口有镇海卫,洪武十二年十月置,后移於
太仓卫城。南有刘河,其入海处曰刘河口,有刘家港巡检司。北有七鸦浦,亦东
入海。又东北有甘草巡检司。又有唐茜泾口巡检司,后移於东花浦口,寻废。又
有茜泾巡检司,亦废。)西距府一百零五里。领县一:
崇明(州东。元崇明州,属扬州路。洪武二年降为县。八年改属苏州府。弘
治十年正月来属。旧治在县东北曰东沙,为海所圮。永乐十九年、嘉靖八年、三
十三年三迁,亦俱圮於水。万历十三年迁於平洋沙巡检司,即今治也。四面环海。
西有西沙、北有三沙二巡检司。)
松江府(元直隶江浙行省。)太祖吴元年正月因之。领县三。西北距南京七
百七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二十四万九千九百五十,口一百二十一万九千九百
三十七。弘治四年,户二十万五百二十,口六十二万七千三百一十三。万历六年,
户二十一万八千三百五十九,口四十八万四千四百一十四。
华亭(倚。昆山在县西北。东南滨海,有盐场。又西北有淀山湖,西有泖湖。
东南有黄浦,西北有赵屯、大盈、顾会、松子、磐龙等五浦,俱会吴淞江入海。
东南有金山卫,又东有青村守御千户所,俱洪武二十年二月置。西北有小贞村、
西南有泖桥二巡检司。南有金山巡检司,本治张堰,后徙胡家巷。东南有南桥巡
检司,本戚睦,后徙治更名。又有陶宅巡检司,后废。又东南有柘林镇,嘉靖间
筑城戍守。)
上海(府东北。东滨海,有盐场。北有吴淞江,有巡检司。东有黄浦,有巡
检司。东南有南汇觜守御中、后千户所,洪武二十年二月置。又有三林庄巡检司。
又有南跄巡检司,后废。嘉靖三十六年筑城曰川沙堡,置兵戍守焉。)
青浦(府西北。嘉靖二十一年四月以今县东北之新径巡检司置,析华亭、上
海二县地益之。三十二年废为青龙镇,仍置新径巡检司。万历元年复於唐行镇置
县,即今治也。北有吴淞江。东有顾会等浦。西南有淀山湖。又西有安庄镇,殿
山巡检司置於此。)
常州府(元常州路,属江浙行省。)太祖丁酉年三月丁亥曰长春府,己丑曰
常州府。万历末,避讳曰尝州府。领县五。西北距南京三百六十里。洪武二十六
年编户一十五万二千一百六十四,口七十七万五千五百一十三。弘治四年,户五
万一百三十一,口二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三。万历六年,户二十五万四千四百六
十,口一百万二千七百七十九。
武进(倚。东为晋陵县,元时同治郭内。太祖丁酉年三月改武进县曰永定,
晋陵县曰京临。寻以京临省入永定。壬寅年八月仍改永定曰武进。东南有马迹山,
滨太湖。北有大江。西有孟渎,又有得胜新河,俱北入江。南有运河。西南有
滆湖。与宜兴界。东有阳湖,与无锡界。西有魏村闸守御百户所,洪武三年置。
又有奔牛巡检司。西北有小河巡检司,旧在郑港,后移小河寨,寻复迁孟河城。
北有澡江巡检司,旧在江北沙新河,后迁县北於塘村。)
无锡(府东。元无锡州。洪武二年四月降为县。西有慧山,梁溪出焉,西南
入太湖,其别阜曰锡山。西南有太湖。东南有运河。又西北有高桥、东南有望亭
二巡检司。)
宜兴(府南。元宜兴州。太祖戊戌年十月曰建宁州,寻复曰宜兴州。洪武二
年降为县。西南有荆南山,又有国山,又有龙池山。又东南有香兰山,临太湖。
又有唐贡山,产茶。西北有掞山,有长荡湖。北有运河。南有荆溪。西南有百渎,
疏荆溪之下流,注於太湖,后多堙废。东北有下邾、北有钟溪、东南有湖氵父、
西南有张渚四巡检司。)
江阴(府西北。元江阴州,直隶江浙行省。太祖甲辰年曰连洋州,寻复曰江
阴州。吴元年四月降为县,来属。北有君山,滨大江。西南又有秦望山。东有香
山。南有运河。又申浦在西,又有黄田等港,俱注大江。东有石头港巡检司。西
有利港巡检司,后移於夏港。又东有范港巡检司,后废。又有杨舍镇,嘉靖三十
七年筑城。)
靖江(府东北。成化七年闰九月以江阴县马驮沙置。大江旧分二派,绕县南
北。天启后,潮沙壅积,县北大江渐为平陆。西南有新港巡检司。)
镇江府(元镇江路,属江浙行省。)太祖丙申年三月曰江淮府,十二月曰镇
江府。领县三。西距南京城二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八万七千三百六十四,口
五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三。弘治四年,户六万八千三百四十四,口一十七万一千
五百八。万历六年,户六万九千三十九,口一十六万五千五百八十九。
丹徒(倚。北有北固山,滨大江。江中西北有金山,东北有焦山。又城西江
口有蒜山。又京岘山在东,圌山在北,滨江为险。又南有运河。西有高资镇、东
北有安巷、东有丹徒镇、北有姜家觜四巡检司。)
丹阳(府东南。北滨大江,又有练湖。南有运河。又东有吕城镇巡检司,寻
移镇东。又有包港巡检司,寻移顾巷。)
金坛(府东南。西有茅山。东南有长荡湖,一名洮湖,有湖溪巡检司。北有
白鹤溪。)
庐州府(元庐州路,属河南江北行省。)太祖甲辰年七月为府,置江淮中书
行省於此,寻罢。领州二,县六。距南京五百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四万八千
七百二十,口三十六万七千二百。弘治四年,户三万六千五百四十八,口四十八
万六千五百四十九。万历六年,户四万七千三百七十三,口六十二万二千六百九
十八。
合肥(倚。西有鸡鸣山,肥水所出,东南流入巢湖。西南有紫篷山。东有浮
槎山、横山。又东南有四顶山,俯瞰巢湖,湖周四百余里,中有姥山、孤山。又
东北有滁水,源出龙潭,下流至六合县入江。又东有店阜河,南有三汊河,皆入
巢湖。东北有梁县,洪武初省。西南有庐镇关巡检司,后徙於县东之石梁镇。)
舒城(府西南。西南有龙眠山,与桐城县界。西有三角山。又巢湖在东。又
南有北峡关,亦与桐城界。)
庐江(府南。元属无为州。洪武初,改属府。东北有冶父山。东有巢湖。东
南有黄陂湖。西有冷水关,有巡检司。)
无为州洪武中,以州治无为县省入。(大江在东南。东有濡须水,一名天河,
自巢湖分流,东北入江。又东有奥龙河镇,东南有泥汊河镇、土桥河镇,北有黄
落河镇四巡检司。)西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一:
巢(州北。东南有七宝山,与含山县濡须山相对峙,有西关在其上。巢湖在
西,西北有柘皋河流入焉。南有石梁河,即濡须上流也,东南有清溪入焉。西南
有焦湖巡检司。)
六安州洪武四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以州治六安县省入。十五年改属。(西
有淠水,亦曰沘水,下流至寿州入淮。西南有麻埠巡检司,后废。又西北有和
尚滩巡检司,弘治间属霍山县,后移於新店,仍来属。)东距府百八十里。领县
二:
英山(州西南。县治本直河乡,崇祯十二年徙於西北之章山,十六年又迁於
北境之添楼乡。多云山在西北,接湖广罗田县界。西有英山河,湖广浠水之上源
也。)
霍山(州西南。本六安州故埠镇巡检司,弘治二年改为县。南有霍山,亦曰
天柱山,亦曰衡山,又谓之南岳也。东南有铁炉山,多铁冶。又西南有四十八盘
山,又淠河在东,源出霍山,下流至寿州入淮。西北有千罗畈、西南有上土市二
巡检司。)
安庆府(元安庆路,属河南江北行省。)太祖辛丑年八月曰宁江府,壬寅年
四月曰安庆府。领县六。北距南京六百五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五万五千五百
七十三,口四十二万二千八百四。弘治四年,户四万六千五十,口六十一万六千
八十九。万历六年,户四万六千六百九,口五十四万三千四百七十六。
怀宁(倚。南滨大江,西有皖水流入焉,曰皖口。西北有观音港巡检司。东
有长风沙镇巡检司。)
桐城(府东北。东有浮山,一名浮度山。西北有龙眠山。北有北峡山,与舒
城界,有北峡关巡检司。又北有西峡山,亦谓之南峡石,对寿州峡石则此为南也。
东南滨江,有枞阳河,自西北流入焉。又东有六百丈、东南有马踏石、源子港三
巡检司。)
潜山(府西北。元末废。洪武初复置。西北有灊山,亦曰天柱山,亦曰皖
公山,即霍山也,皖水出焉,别流曰灊水,合流注大江。又有天堂山,后部河所
出,有天堂寨巡检司。)
太湖(府西北。西北有司空山。城西有马路河,即后部河之下流也,东合于
灊水。又西北有南阳、白沙,东北有小池,北有后部四巡检司。)
宿松(府西南。东有马头山。又小姑山在县南大江中,与江西彭泽县界,有
小姑山巡检司。又西南有归林滩、南有泾江口二巡检司。)
望江(府西南。南滨江。东有雷池,南入江,曰雷江口,亦曰雷港,有巡检
司。西有泊湖,北有慈湖,东北有漳湖,下流俱入江。又西南有杨湾镇巡检司。)
太平府(元太平路,属江浙行省江东道。)太祖乙未年六月为府。领县三。
东距南京百三十五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万九千二百九十,口二十五万九千九
百三十七。弘治四年,户二万九千四百六十六,口一十七万三千六百九十九。万
历六年,户三万三千二百六十二,口一十七万六千八十五。
当涂(倚。城北有采石山,一名牛渚山,临大江。西南有博望山,与和州梁
山夹江相对,亦曰东梁山。又丹阳湖在东南,周三百余里,分流芜湖,西入江。
南有姑熟溪,又有黄池河,西南有大信河,北有慈湖,皆入大江。有采石、大信
二巡检司。)
芜湖(府西南。西南有战鸟山,在大江中,西北有七矶。南有鲁明江,一名
鲁港,又有石洈河,俱注大江。西有河口镇巡检司,后移於鲁港镇。)
繁昌(府西南。西北有磕山,在江中。又三山矶在东北,滨江。又西有荻港,
入大江。有三山、荻港二巡检司。)
池州府(元池州路,属江浙行省江东道。)太祖辛丑年八月曰九华府,寻曰
池州府。领县六。东北距南京五百五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万五千八百二十
六,口一十九万八千五百七十四。弘治四年,户一万四千九十一,口六万九千四
百七十入。万历六年,户一万八千三百七十七,口八万四千八百五十一。
贵池(倚。南有齐山。北滨江。东有梅根港。西有池口河,即贵池也,又西
有李阳河,俱流入大江。有池口镇、李阳河二巡检司。)
青阳(府东。西南有九华山。北有青山。西有五溪水,出九华山,又南有临
城河,俱会流大通河入江。)
铜陵(府东北。南有铜官山。东有城山。西滨大江。又南有大通河,北有荻
港河,俱入大江,有大通巡检司。)
石埭(府东南。北有陵阳山。西有栎山,官溪出焉,即池口河之源也。又舒
溪在南,下流合芜湖县之鲁港入江。)
建德(府西南。南有龙口河,东南入饶州府之独山湖。又有尧城溪,下流为
东流县之江口河,入江。又西南有永丰镇巡检司。)
东流(府西。西南有马当山,枕大江,与江西彭泽县界。南有香口河,流入
江,有香口镇巡检司,后移於吉阳镇。)
宁国府(元宁国路,属江浙行省。)太祖丁酉年四月曰宁国府。辛丑年四月
曰宣城府。丙午年正月曰宣州府。吴元年四月仍曰宁国府。领县六。北距南京三
百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九万九千七百三十二,口五十三万二千二百五十九。
弘治四年,户六万三百六十四,口三十七万一千五百四十三。万历六年,户五万
二千一百四十八,口三十八万七千一十九。
宣城(倚。北有敬亭山。西有清弋江,西北至芜湖县入江。又东有宛溪,与
东北之句溪合,北流入大江。又南湖亦在东北,流注於句溪。北有黄池镇、东北
有水阳镇二巡检司。)
南陵(府西。西有工山。南有吕山,淮水出焉。东有青弋江。又西南有漳水,
与淮水合,入於青弋江。又南有峨岭巡检司。)
径(府西。南有承流山。西有赏溪,亦曰泾溪,其上流即舒溪也。又东南有
藤溪来合焉,下流入青弋江。东南有茹蔴岭巡检司。)
宁国(府东南。西有紫山。西北有文脊山。东南有千秋岭,有关。东有东溪,
出浙江於潜县天目山。西有西溪,出绩溪县巄丛山,即句溪上源也。东南有岳
山巡检司,旧置岳山下,洪武中迁於纽口,复移於石口镇。又西南有胡乐巡检司。)
旌德(府南。北有石壁山。西有正山。西南有箬岭,与太平、歙二县界。东
有徽水,自绩溪县流入,即藤溪上流也。东北有乌岭巡检司,废。又北有三溪巡
检司。)
太平(府西南。南有黄山,与歙县分界。西有龙门山,有巡检司。南有麻川,
与舒溪合流入泾县,为赏溪。西南有宏潭巡检司,后移於郭岩前。)
徽州府(元徽州路,属江浙行省。)太祖丁酉年七月曰兴安府。吴元年曰徽
州府。领县六。北距南京六百八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一十二万五千五百四十
八,口五十九万二千三百六十四。弘治四年,户七千二百五十一,口六万五千八
百六十一。万历六年,户一十一万八千九百四十三,口五十六万六千九百四十八。
歙(倚。西北有黄山,亦曰黟山,新安江出焉,东南流为歙浦。又东曰新安
江,至浙江建德县,与东阳江合为浙江上源。又杨之水在西,亦曰徽溪,合於歙
浦。东南有街口镇、王干寨二巡检司。西北有黄山巡检司。)
休宁(府西。东北有松萝山。西有白岳山。东南有率山,率水出焉,新安江
别源也。西南有浙溪,东流与率水合。又西有吉阳水,亦曰白鹤溪,下流合於浙
溪。西南有黄竹岭巡检司,寻废。东南有<土太>厦巡检司,后移於屯溪。)
婺源(府西南。元婺源州。洪武二年正月降为县。北有浙岭,浙溪水出焉,
一名渐溪,新安江别源也。西北有大广山,婺水所出,南流达於鄱阳湖。又西南
有太白、东有大镛岭二巡检司。又西有项村巡检司。旧治浇岭,后移县西北之严
田。万历九年复故。)
祁门(府西。东北有祁山。西有新安山,又有武陵岭。北有大共山,大共水
出焉,南流入江西浮梁县界。有大共岭巡检司。又西南有良禾岭巡检司,后移於
苦竹港。)
黟(府西。西南有林历山。又有武亭山,横江水出焉。又东北有吉阳山,吉
阳水所出。南有鱼亭山,鱼亭水出焉。俱流合横江。)
绩溪(府东北。西北有徽岭山。东有大鄣山,浙水出焉,亦新安江别源也。
又巄丛山在东北,杨之水出焉,流合大鄣山水。有丛山关,与宁国县界。东有
西坑寨巡检司,寻废。西北有濠寨巡检司。)
徐州(元属归德府。)洪武四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十四年十一月直隶京师。
(东南有云龙山。天启四年迁州治於云龙山。东北有盘马山,产铁。又有铜山。
东南有吕梁山,泗水所经。大河自萧县流入,经州城北,遂夺泗水之道,东经百
步洪、吕梁洪而入邳州界。有吕梁洪巡检司。又睢水在南。)领县四。南距南京
一千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二万二千六百八十三,口一十八万八百二十一。弘治
四年,户三万四千八百八十六,口三十五万四千三百一十一。万历六年,户三万
七千八百四十一,口三十四万五千七百六十六。
萧(州西南。旧治在县西北,今治,万历五年徙。南有永固山。北有大河,
旧汴河所经道也。南有睢水。又西北有赵家圈巡检司。嘉靖四十四年,大河决於
此。)
沛(州西北。元属济宁路。太祖吴元年来属。南有大河。东有泗河,自山东
鱼台县流入境。又泡河在西,薛河在东,又北有南沙河、北沙河,皆会於泗。又
昭阳湖在县东。又东北有夏镇。)
丰(州西北。元属济宁路。太祖吴元年来属。大河在南。北有丰水,即泡河
也。)
砀山(州西。元属济宁路。太祖吴元年来属。东南有砀山。其北有芒山。大
河自河南虞城县流入,旧经县南,嘉靖三十七年徙在北。又南有睢水。)
滁州(元属扬州路。)洪武初,以州治清流县省入。七年属凤阳府。二十二
年二月直隶京师。(南有琅邪山。西南有清流山,清流关在其南,清流水出焉,
合於滁水。又滁水自全椒县流入,下流至六合县入江。西有大枪岭巡检司。)领
县二。东距南京一百四十五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千九百四十四,口二万四千
七百九十七。弘治四年,户四千八百四十,口四万九千七百一十二。万历六年,
户六千七百一十七,口六万七千二百七十七。
全椒(州南。洪武初省,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南有九斗山。西北有桑根山。
又滁水在南,自合肥县流入,有襄水自北流合焉。)
来安(州北。洪武初省,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北有五湖山,下有五湖。北
有石固山。又来安水在东,东南合清流河。又东南有汤河,南入滁河。东北有白
塔镇巡检司。)
和州(元治历阳县,属卢州路。)洪武初,省州入县。二年九月复改县为州,
仍属庐州府。七年属凤阳府,寻直隶京师。(梁山在南,与当涂县博望山夹江相
对,谓之天门山,亦曰西梁山。又东南有横江,南对当涂县之采石矶。西南有栅
江,即濡须水,入江之口也。南有白石水,又有裕溪河,源出巢湖,皆南流注於
江。西有麻湖,亦曰历湖,永乐中堙。东北有乌江县,洪武初省。东有浮沙口、
南有裕溪镇二巡检司。又南有牛屯河巡检司,后移於乌江镇,即故乌江县也。)
领县一。东南距南京百三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九千五百三十一,口六万六千
七百一十一。弘治四年,户七千四百五十,口六万七千一十六。万历六年,户八
千八百,口一十万四千九百六十。
含山(州西。洪武初省,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南有白石山,白石水出焉。西
南有濡须山,与无为州界。西对巢县之七宝山,濡须水出其间,即东关口也。又
南有三义河,东合裕溪入江。)
广德州(元广德路,属江浙行省。)太祖丙申年六月曰广兴府。洪武四年九
月曰广德州。十三年四月以州治广德县省入,直隶京师。(西有横山。南有灵山。
西北有桐川,汇丹阳湖入江,亦名白石水。南有广安、西南有陈阳、北有杭村三
巡检司。又东南有苦岭关,路通浙江安吉州。又有四安镇。)领县一。北距南京
五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四万四千二百六十七,口二十四万七千九百七十九。
弘治四年,户四万五千四十三,口一十二万七千七百九十五。万历六年,户四万
五千二百九十六,口二十二万一千五十三。
建平(州西北。西南有桐川,又有南碕湖,亦谓之南湖,与宣城县界,流
入丹阳湖。北有梅渚、南有陈村二巡检司。)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二(上)

○山东山西
山东《禹贡》青、兖二州地。元直隶中书省,又分置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
益都路)属焉。洪武元年四月置山东等处行中书省。(治济南府。)三年十二月
置青州都卫。(治青州府。)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山东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
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领府六,属州十五,县八十九。(为里六千四百有奇。)
南至郯城,(与南直界。)北至无棣,(与北直界。)西至定陶,(与北直、河
南界。)东至海。距南京一千八百五十里,京师九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七十
五万三千八百九十四,口五百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七十六。弘治四年,户七十七万
五百五十五,口六百七十五万九千六百七十五。万历六年,户一百三十七万二千
二百六,口五百六十六万四千九十九。
济南府(元济南路,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太祖吴元年为府。领州四,县
二十六:
历城(倚。天顺元年建德王府。南有历山。东有华不注山。有大清河在西北,
即济水故道,自寿张县流经县界,东北至利津入海。又小清河,即济之南源,一
名泺水,出城西趵突泉,经城北,下流至乐安县入海。又大明湖在城内。又东北
有堰头镇巡检司。)
章丘(府东。东有长白山,又有黉山。南有东陵山,又有长城岭。又小清河
在北。又东有淯河,一名绣江,合诸泉西北汇为白云湖,下流入小清河。)
邹平(府东北。西南有长白山,接章丘、长山二县界。北有小清河。)
淄川(府东。元般阳路治此,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太祖吴元年改路为淄川
州,县仍为附郭。二年七月,州废,来属。西南有夹谷山。南有原山,与莱芜县
界,其山阴淄水出焉。又西有孝妇河,自益都县流入,合泷、萌、般诸水,下流
入小清河。)
长山(府东北。元属般阳路。洪武二年七月来属。西南有长白山。西北有小
清河。南有孝妇河。)
新城(府东北。元属般阳路。洪武二年七月来属。七年十二月省入长山、高
苑二县,后复置。北有小清河。西北有孝妇河。东有乌河,其上流即时水,下流
至高苑县入小清河。)
齐河(府西。元属德州。洪武二年七月改属府。有大清河。)
齐东(府东。元属河间路。洪武初来属。北有大清河。东有减水河,成化元
年开浚,泄小清河涨溢入大清河。)
济阳(府北。南有大清河。)
禹城(府西北。元属曹州。洪武二十年来属。西有漯水枯河,俗名土河。)
临邑(府北。元属河间路。洪武初来属。西北有盘河。)
长清(府西南。元属泰安州。洪武二年七月改属府。东南有青崖山、隔马山、
方山。西南有大清河。又有沙河,自县南流入焉,亦曰沙沟河。又东南有石都寨
巡检司。)
肥城(府西南。元属济宁路。洪武二年七月来属。西北有巫山,一名孝堂山,
肥水出焉,西流入大清河。)
青城(府东北。元属河间路。洪武二年省入邹平、齐东二县。十三年十一月
复置,来属。北有大清河。北有大石关,旧置巡检司,后废。)
陵(府西北。元德州,治安德县,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省安德县入州。七
年七月移州於故陵县。十三年十一月置陵县於此。东有德河,下流西入卫河。)
泰安州(元直隶中书省。)洪武初来属,以州治奉符县省入。(北有泰山,
即岱宗也,亦曰东岳,汶水出焉,下流至汶上县合大清河。又东南有徂徕山。南
有梁父山。又城西有泰安巡检司。)北距府百八十里。领县二:
新泰(州东南。西北有宫山,本名新甫。西南有龟山。东北有小汶河,西流
合汶水。又西有上四庄巡检司。)
莱芜(州东。洪武初,改属济南府。二年仍来属。东北有原山,其山阳汶水
别源出焉。又西南有冠山。西北有韶山。诸山多产铜铁锡。)
德州(元陵州,属河间路。)洪武元年降为陵县,属济宁府。二年七月改属
德州。七年七月省陵县,移德州治焉。(西有卫河。东南有故笃马河,俗名土河。)
东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二:
德平(州东。东北有般河,亦曰盘河,或以为古钩盘也。)
平原(州东南。)
武定州(元棣州,治厌次县,属济南路。)洪武初,州县俱废。六年六月复
置州,改名乐安。宣德元年八月改为武定州。(永乐十五年,汉王府迁於此。宣
德元年除。南有大清河,又有土河,又有商河。东南有清河巡检司。)西南距府
二百四十里。领县四:
阳信(州北。元属棣州。东有商河。)
海丰(州东北。洪武六年六月析乐安州南地置,属滨州,后来属。东北滨海。
又北有鬲津河,又有无棣县,元属棣州,洪武初省。东北有大沽河口巡检司。)
乐陵(州西北。旧治在县之咸平镇,属沧州,洪武元年改属济宁府,二年移
治富平镇,七月来属。南有般河及鬲津河,又有土河。西南又有商河。西北有旧
县镇巡检司。)
商河(州西南。南有商河。)
滨州洪武初,以州治渤海县省入。(东北滨海,产盐。南有大清河。北有士
伤河,即鬲津别名也。)西南距府三百五十里。领县三:
利津(州东。东北滨海,有永阜等盐场。东有大清河,流入海。又东北有丰
国镇巡检司。)
沾化(州西北。东北滨海,有富国等盐场。又有久山镇巡检司。)
蒲台(州南。元属般阳路。洪武二年七月来属。东滨海。北有大清河。)
兖州府(元兖州,属济宁路。)洪武十八年升为兖州府。领州四,县二十三。
东北距布政司三百五十里。
滋阳(倚。洪武三年四月建鲁王府。元曰嵫阳。洪武初,省入州。十八年复
置。成化间,改为滋阳。泗水在东,又有沂水,自曲阜县西流来合焉。)
曲阜(府东。东南有尼山,沂水所出。又东有防山。北有泗水。又有洙水,
西南流入於沂水。又北有孔林。)
宁阳(府北。西北有汶水,支流为洸水。洸水者,洙水也,洸、洙相入受,
通称也,俱西南入运河。又东北有堽城堰,即汶、洸分流处也。)
邹(府东南。元属滕州。洪武二年七月改属。东南有峄山,亦曰邾峄,又曰
邹峄。东北有昌平山。西南有凫山。又有泗河。)
泗水(府东。东有陪尾山,泗水出焉,经县北,下流至南直清河县入淮。)
滕(府东南。元滕州,治滕县,属益都路。洪武二年七月,州废,县属济宁
府。十八年来属。东南有桃山。东北有连青山。又西南有新运河,北自南阳,南
至境山,长一百九十四里,嘉靖四十四年所开,又薛水,源自县东高、薛二山间,
西南流,合漷水,一名南沙河,至沛县入运。又有北沙河在县北,西流经鱼台
入招湖。又南有沙沟集巡检司。)
峄(府东南。元峄州,属益都路。洪武二年降为县,属济宁府,后来属。东
南有柱子山,旧名葛峄山,氶水流其下。又北有君山,一名抱犊山,西泇
水所出,东南流至三合村,有东泇河自沂水来会焉。又南合武河、彭、氶
诸水注於泗,谓之泇口。万历中,改为运道,自夏镇至直河口,凡二百六十余
里,避黄河之险者三百三十里。又西北有邹坞镇巡检司,嘉靖中,移於县西拖梨
沟。又东南有台庄巡检司,万历三十四年置。)
金乡(府西南。元属济宁路。洪武十八年来属。金莎岭在东。大河在西南。)
鱼台(府西南。元属济州。洪武元年属徐州。二年七月属济宁府。十八年来
属。泗河在东,即运道也。北有菏水,一名五丈沟,东入泗。又东有谷亭镇,嘉
靖九年,黄河决於此。又南有塌场口,洪武、永乐间,为运道所经。)
单(府西南。元单州,属济宁路。洪武元年省州治单父县入州。二年七月乃
降州为县,属济宁府。十八年来属。旧城在南,正德十四年五月因河决改迁。南
滨大河。)
城武(府西南。元属曹州。洪武四年属济宁府。十八年来属。县城,正德十
四年五月因河决改迁。南有故黄河,即洪武间之运道也,弘治后堙。)
济宁州(元任城县,为济州治。至正八年罢济州,徙济宁路治此。)太祖吴
元年为济宁府。十八年降为州,以州治任城县省入。(南临会通河。西有马肠湖。
又东南有鲁桥镇巡检司。)东距府六十里。领县三:
嘉祥(州东。元属单州。洪武二年来属。南有塔山。东有会通河。北有故黄
河,一名塔章河,即塌场口之上流也。)
钜野(州西北。元为济宁路治,至正八年徙路治任城县,以县属焉。南有高
平山。东有钜野泽,元末为黄河所决,遂涸。东南有会通河。西南有故黄河,弘
治后堙。西有安兴集巡检司。)
郓城(州西北。西有灉水,又有故黄河,又有故济水在西南。)
东平州(元东平路,直隶中书省。)太祖吴元年为府。七年十一月降为州,
属济宁府,以州治须城县省入。十八年改属。(北有瓠山。东北有危山。西南有
安山,亦曰安民山。下有积水湖,一名安山湖。山南有安山镇,会通河所经也。
汶水在南,西流入安山湖。又西北有金线闸巡检司。)东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
五:
汶上(州东南。西南有蜀山,其下为蜀山湖。又西为南旺湖,其西北则马踏
河,运道经其中而北出,即会通河也。又汶水在东北,旧时西流入大清河。永乐
中,开会通河,堰汶水西南流,悉入南旺湖。)
东阿(州西北。故城在县西南。今治本故谷城县也,洪武八年徙於此。南有
碻磝山。西有鱼山。会通河自西南而北经此,始与大清河分流。又西有马颊
河,俗名小盐河,东流入大清河。又张秋镇在西南,弘治二年,河决於此。七年
十二月塞,赐名安平镇。)
平阴(州东北。南有汶河。西南有大清河,又有滑口镇巡检司,后废。)
阳谷(州西北。东有会通河。又东有阿胶井。)
寿张(州西。洪武三年省入须城、阳谷二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属济宁府,
后来属。东南有故城,元时县治在焉。今治本王陵店,洪武十三年徙置。南有梁
山氵乐,即故大野泽下流。东北有会通河,又有沙湾,弘治前黄河经此,后堙。
西南有梁山集巡检司。)
曹州正统十年十二月以曹县之黄河北旧土城置。(东有旧黄河,洪武初,引
河入泗以通运处也。永乐中,亦尝条浚。南有灉河。东南有菏泽,流为菏水。)
东北距府三百里。领县二:
曹(州东南。元曹州,治济阴县,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省济阴县入州。二
年,州治自北徙於盘石镇。四年降为县,属济宁府。正统十年十二月置州,以县
属焉。西南有黄陵冈,与河南仪封县界。弘治五年,黄河决於此,河遂在县南,
东入单县界,至南直徐州,合泗入淮。又西有贾鲁河,嘉靖前犹为运道,后废。
东南有楚丘县,元属曹州,洪武初省。又西北有安陵镇巡检司。)
定陶(州东南。元属曹州。洪武元年属济宁府。十年五月省入城武县。十三
年十一月复置,仍属济宁府。正统十年十二月来属。西有黄河故道。弘治前,河
经此,至张秋之沙湾入会通河。)
沂州(元属益都路,后省州治临沂县入州。)洪武元年属济宁府。五年属济
南府。七年十二月属青州府。十八年来属。(弘治四年八月建泾王府,嘉靖十六
年除。西有艾山。东有沂水,源自青州沂水县,南流至州境,与枋水合,下流入
泗。又有沭水,流经南直安东县为涟水,入淮。又西南有泇水,亦曰东泇水,
下流合峄县之西泇水入运。西南有罗藤镇巡检司。)西距府五百六十里。领县
二:
郯城(州东南。洪武初置。东有马陵山,又有羽山,与南直赣榆县界。又沭
水在东。沂水在西。西有磨山镇巡检司,后废。)
费(州西北。西北有蒙山。西南有大沫涸,又有祊水,东北有蒙阳水,下
流俱入於沂河。西南有关阳镇、西北有毛阳镇二巡检司。)
东昌府(元东昌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初为府。领州三,县十五。东距布
政司二百九十里。
聊城(倚。城东有会通河。西南有武水枯河,即漯河也,为会通河所截,中
堙。)
堂邑(府西。东北有会通河。西有旧黄河。)
博平(府东北。洪武三年三月省,寻复置。西南有会通河。东北有故黄河。)
茌平(府东北。西有故黄河。又西北有故马颊河。)
莘(府西南。北有弇山,旧有泉涌出,曰弇山泉。)
清平(府北。元属德州。洪武元年属恩州。二年七月属高唐州。三年三月省,
寻复置,改属。西有会通河。西南有魏家湾巡检司。)
冠(府西南。元冠州,直隶中书省。洪武三年降为县,来属。西北有卫河。
又东有贾镇堡,东北有清水镇堡,俱嘉靖二十二年筑。)
临清州(元临清县,属濮州。)洪武二年七月改属。弘治二年升为州。(旧
治在南,洪武二年徙治临清闸。景泰元年又于闸东北三里筑城,徙治焉。会通河
在城南,有卫河自西来会,至天津直沽入海,为北运河。)东南距府百二十里。
领县二:
丘(州西。元直隶东昌路。弘治二年改属州。东南有卫河,又有漳河。)
馆陶(州西南。元属濮州。洪武二年七月属东昌府,三年三月省,寻复置,
仍属东昌府。弘治二年改属州。西有卫河,自元城县流入。又西南有漳河。又西
南有南馆陶镇巡检司。)
高唐州(元直隶中书省。)洪武初,以州治高唐县省入,来属。(西有漯河,
溢涸无常。又有马颊河,一名旧黄河。)西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三:
恩(州北。元恩州,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降为县,来属。西有故城。今治
本许官店,洪武七年七月徙於此。西北有卫河。东南有马颊枯河。又高鸡泊亦在
县西北。)
夏津(州西。洪武三年三月省,寻复置。西南有卫河。又东有马颊故河。又
西有裴家圈巡检司。)
武城(州西北。西有卫河。东南有沙河。东北有甲马营巡检司。)
濮州(元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以州治鄄城县省入,来属。(故城在东,
景泰三年以河患迁於王村,即今治也。东南有故黄河,永乐中,河流由此入会通
河,后堙。又西南有濮水,一名洪河。)东北距府二百里。领县三:
范(州东北。洪武三年三月省,寻复置。东南有故城,洪武二十五年圮於河,
始迁今治。又东南有水保寨巡检司。)
观城(州西北。洪武三年三月省,寻复置。又东有马颊河,有黑羊山水自西
北流入焉。)
朝城(州北。洪武三年三月省,寻复置。西南有故漯河。)
青州府(元益都路,属山东东西道宣慰司。)太祖吴元年为青州府。领州一,
县十三。西距布政司三百二十里。
益都(倚。洪武三年四月建齐王府,永乐四年废。十三年建汉王府,十五年
迁於乐安。成化二十三年建衡王府。南有云门山,与劈山连。西北有尧山。又西
有九回山,北阳水出焉,亦曰渑水,经治岭山麓,曰五龙口,下流经乐安县,入
巨淀。又有南阳水,源出县西南石膏山,流经城北,又东北合北阳水。又西有淄
水,下流至寿光入海。又西南有颜神镇,孝妇河出焉,入淄川县界。有颜神镇巡
检司,嘉靖三十七年筑城。镇西南有青石关。)
临淄(府西北。南有牛山。又有鼎足山,女水出焉,下流合北阳水。又有蒨
山。又有南郊山,其下为天齐渊。城东有淄水,又西有渑水,又有系水,下流俱
入时水。其时水自西南而东北,亦曰耏水,又有澅水流入焉,下流俱至乐安
县入海。南有淄河店巡检司,后废。)
博兴(府西北。元博兴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南有小清河,有时水。)
高苑(府西北。东南有商山。西南有小清河。西北有田镇巡检司。后废。)
乐安(府北。东北滨海,有盐场。北有小清河。东有时水。又东南有淄水,
又有北阳水,又有巨洋水,俱汇流於县东北之高家港入海。港即古之马车渎也。
有高家港巡检司。又西北有乐安镇巡检司。又东北有塘头寨,有百户所驻焉。)
寿光(府东北。北滨海,有盐场。西有淄水,又有北阳水。又东有巨洋水。
又西北有清水泊,即古之钜定湖也,其北接乐安县之高家港。又东北有广陵镇巡
检司。)
昌乐(府东。元属濰州,寻省,后复置,仍属濰州。洪武初,改属。西北有
故城。洪武中,徙於今治。东南有方山,东丹水所出,北径昌乐故城,西丹水流
合焉,下流至寿光县入於海。又南有白狼水,至濰县入海。)
临朐(府东。南有朐山,又有大岘山,上有穆陵关巡检司。又东有沂山,一
名东泰山,沭水、氵弥水俱发源於此。氵弥水,一名巨洋水,西合石沟水,至寿
光入海。又东北有丹山,一名丸山,西丹河及白狼水出焉。)
安丘(府东南。元属密州。洪武二年七月,州废,属府。西南有牟山,又有
峿山。又东北有岞山。东有濰水,下流经濰县入海。又北有汶水,源亦出沂
山,下流合濰水。)
诸城(府东南。元为密州治,属益都路。洪武二年七月,州废,属府。东南
有琅邪山。西南有常山,又有马耳山。北有濰水,东北有卢水,流合焉。南有信
阳镇巡检司。又南有南龙湾海口巡检司。)
蒙阴(府西南。元属莒州。洪武二年七月改属府。南有蒙阴山。东有长山,
有蒙水,北流入沂水。东南有紫荆关巡检司。万历间废。)
莒州(元属益都路。)洪武初,以州治莒县省入。(西有浮来山。又西北有
箕屋山,濰水出焉。又西南有沭水,流入沂州界。南有十字路、西南有葛沟店二
巡检司。)北距府二百里。领县二:
沂水(州西北。西北有大弁山,与雕厓山连,沂水出焉,南流经沂州界入泗。
东北有沭水。)
日照(州东北。东滨海,有盐场。东南有夹仓镇巡检司。)
莱州府(元莱州,属般阳路。)洪武元年升为府。六年降为州。九年五月复
升为府。领州二,县五。西距布政司六百四十里。
掖(倚。北滨海,有盐场。又有三山岛,在海南岸。东北有万里沙。西南有
掖水,北入海。东南有小沽河。又东北有王徐砦守御千户所,嘉靖中置。又西有
海仓、北有柴葫寨二巡检司。)
平度州(元胶水县。)洪武二十二年正月改置。(北有莱山。西有胶水,下
流至昌邑北入海。东有大沽河,源自黄县蹲犬山,流经州,与小沽河合,通名为
沽河,至即墨县入海。小沽,即尤水也。又西南有亭口镇巡检司。)北距府百里。
领县二:
濰(州西。元濰州,属益都路。洪武元年以州治北海县省入。九年属莱州府。
十年五月降为县。二十二年正月改属州。南有濰水,东北入海。又东北有固堤店
巡检司。)
昌邑(州西北。元属濰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濰县。二十二年正月复置,来
属。东有濰水。东北有胶河。北有鱼儿镇巡检司。)
胶州(元属益都路。)洪武初,以州治胶西县省入。九年来属。(西南有铁
橛山,胶水所出,亦曰胶山。东北有沽河,南流入海。又东南海口有灵山卫,又
有安东县,俱洪武三十一年五月置。又有夏河寨千户所,在灵山卫西南。石臼岛
寨千户所,在安东卫南。俱弘治后置。又西南有古镇巡检司。北有逢猛镇巡检司。
)北距府二百二十里。领县二:
高密(州西北。元属胶州。洪武元年属青州府。九年五月属莱州府,寻复属
州。东有胶水。西有濰水。又西南有密水,一名百尺沟,北会於濰水。)
即墨(州东。元属胶州。洪武初,属青州府。九年五月属莱州府。十年五月
仍属州。东南有劳山,在海滨。又有田横岛,在东北海中。东有鳌山卫,洪武二
十一年五月置。又东北有雄崖守御千户所,南有浮山守御千户所,俱洪武中置。
又东北有栲栳岛巡检司。又即墨营旧在县南,宣德八年移置县北,有城。)
登州府(元登州,属般阳路。)洪武元年属莱州府。六年直隶山东行省。九
年五月升为府。领州一,县七。西距布政司一千零五十里。
蓬莱(倚。洪武初废。九年五月复置。北有丹崖山,临大海。南有密神山,
密水所出。西南有黑石山,黑水所出,经城南合流,北入於海。西有龙山,产铁。
东有高山巡检司,本置於海中沙门岛,后迁朱高山下。又东南有杨家店巡检司。)
黄(府西南。东南有莱山。西南有蹲犬山,大沽水出焉。又东有黄水,东南
有洚水,合流入海。又西有马停镇巡检司。)
福山(府东南。东北有之罘山,三面临海。西南有义井河,北入海。又奇山
守御千户所在东北,洪武三十一年置。又北有孙夼镇巡检司。)
栖霞(府东南。东有岠嵎山,尝产金,亦名金山。又有百涧山,西北有
北曲山,二山旧皆产铁。又南有翠屏山,大河出焉,即义井河之上源也。)
招远(府西南。元属莱州。洪武九年五月来属。东北有原疃河,北入海。西
有东良海口巡检司。)
莱阳(府南。元属莱州。洪武九年五月来属。东南有昌水,源发文登县之昌
山,一名昌阳水,南入海。东有豯养泽。又东南有大嵩卫,洪武三十一年五
月置。卫西有大山千户所,成化中置。又南有行村寨巡检司。)
宁海州(元直隶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洪武初,以州治牟平县省入,属莱州
府。九年改属。(东有金水河,一名沁水,西南有五丈河,俱北入海。又西南有
乳山寨巡检司。)西距府二百二十里。领县一:
文登(州东南。元属宁海州。洪武初,改属莱州府。九年五月属登州府,后
仍属州。东南有斥山。南有成山,又有铁槎山。又西有铁官山。东南滨海。南有
靖海卫,东有成山卫,北有威海卫,皆洪武三十一年五月置。又宁津守御千户所
在东南,亦洪武三十一年置。又东有海阳守御千户所,在靖海卫南。金山守御千
户所,在威海卫西。百尺崖守御千户所,在威海卫北。寻山守御千户所,在成山
卫东南。俱成化中置。又北有辛汪寨、东北有温泉镇、东有赤山镇三巡检司。)
辽东都指挥使司(元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治辽阳路。)洪武四年七月置定
辽都卫。六年六月置辽阳府、县。八年十月改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治定辽中
卫,领卫二十五,州二。十年,府县俱罢。东至鸭绿江,西至山海关,南至旅顺
海口,北至开原。由海道至山东布政司,二千一百五十里。距南京一千四百里,
京师一千七百里。
定辽中卫(元辽阳路,治辽阳县。)洪武四年罢。六年复置。十年复罢。十
七年置卫。(西南有首山。南有千山。又东南有安平山,山有铁场。又西有辽河,
自塞外流入,至海州卫入海。又西北有浑河,一名小辽水,东北有太子河,一名
大梁水,又名东梁水,下流俱入於辽水。又东有鸭绿江,东南入海。又东有凤凰
城,在凤凰山东南,成化十七年筑,为朝鲜入贡之道。又南有镇江堡城。又连山
关亦在东南。)
定辽左卫、定辽右卫俱洪武六年十一月置。
定辽前卫洪武八年二月置。
定辽后卫本辽东卫,洪武四年二月置。八年二月改。九年十月徙治辽阳城北,
寻复。
东宁卫本东宁、南京、海洋、草河、女直五千户所,洪武十三年置。十九年
七月改置。
自在州永乐七年置於三万卫城,寻徙。
以上五卫一州,同治都司城内。
海州卫本海州,洪武初,置於旧澄州城。九年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
(西南滨海,有盐场。西有辽河,汇浑河、太子河入海,谓之三岔河。又西有南、
北通江,亦合於辽河。东有大片岭关,有盐场。)东北距都司百二十里。
盖州卫(元盖州,属辽阳路。)洪武四年废。五年六月复置。九年十月置卫。
二十八年四月,州复废。(东北有石城山。又北有平山,其下有盐场。又东有驻
跸山,西滨海,有连云岛,上有关。又东有泥河,南有清河,东南有毕里河,下
流皆入於海。又南有永宁监城,永乐七年置。又西北有梁房口关,海运之舟由此
入辽河,旁有盐场。又东有石门关。西有盐场。北有铁场。)北距都司二百四十
里。
复州卫本复州,洪武五年六月置於旧复州城。十四年九月置卫。二十八年四
月,州废。(西滨海。西南有长生岛。又南有沙河,合麻河,西注於海。东有得
利嬴城,元季士人筑,洪武四年二月置辽东卫於此,寻徙。又南有乐古关。西有
盐场。北有铁场。)北距都司四百二十里。
金州卫本金州,洪武五年六月置於旧金州。八年四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
州废。(东有大黑山,小沙河出焉。又有小黑山,骆马河、澄沙河俱出焉。卫东
西南三面皆滨海。南有南关岛。东有莲花岛。东南有金线岛。又东有皮岛,又有
长行岛。南有双岛及三山岛。西南有铁山岛。东北有萧家岛,有关。又旅顺口关
在南,海运之舟由此登岸,有南、北二城,其北城有中左千户所,洪武二十年置。
又东南有望海埚石城,永乐七年置。又卫东有铁场。东北有盐场。)北距都司六
百里。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帮周威信押镖,结果:被太岳四侠打劫,倒赔银两18.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二(下)

广宁卫(元广宁府路。)江武初废。二十三年五月置卫。(洪武二十五年三
月建辽王府。建文中改封湖广荆州府。西有医无闾山。南滨海。东有路河,东北
有珠子河,下流皆注於辽河。又板桥河在西,南流入海。北有白土厂关,又有分
水岭关。西北有魏家岭关。又北有懿州,元属辽阳路。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广宁
后屯卫於此。永乐八年,州废。徙卫於义州卫城。又西南有闾阳关,东北有望平
县,元俱属广宁路。又西北有川州,元属大宁路。又东北有顺州,西北有成州,
元俱属东宁路。又西南有钟秀城,元置千户所於此。俱洪武中废。)东距都司四
百二十里。
广宁中卫、广宁左卫俱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二十八年四月废。三十五年十
一月复置。
广宁右卫本治大凌河堡,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二十八年四月废。三十五年
十一月复置。
以上三卫,俱在广宁卫城。
广宁前卫、广宁后卫俱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后俱废。
义州卫(元义州,属大宁路。)洪武初,州废。二十年八月置卫。(西北有
大凌河,下流入海。东北有清河,下流合大凌河。)东南距都司五百四十里。
广宁后屯卫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於旧懿州。永乐八年徙治义州卫城。
广宁中屯卫(元锦州,属大宁路。)洪武初,州废。二十四年九月置卫。(
东有木叶山。西有东、西红螺山。西南有杏山。东南有乳峰山。又东有大凌河、
小凌河。又西有女儿河,与小凌河合。又南有松山堡,在松山西,宣德五年正月
置中左千户所於此,辖杏山驿至小凌河驿。东有大凌河堡,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
广宁右卫,二十八年四月废。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右千户所於此,辖凌河驿至十三
山驿。又城南有盐场二,铁场一。又西有铁场。)东南距都司六百里。
广宁左屯卫洪武二十四年九月置於辽河西,后徙广宁中屯卫城。
广宁右屯卫(元广宁府地。)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置於十三山堡。二十七年迁
於旧闾阳县之临海乡。(北有十三山。山西有十三山堡。西有大凌河。又西南有
望梅岭。又南有盐场,东有铁场。)东南距都司五百四十里。
广宁前屯卫(元瑞州,属大宁路。)洪武初,属永平府。七年七月,州废。
二十六年正月置卫。(西北有万松山。北有十八盘山。西有麻子峪,有铁场。东
南为山口峪,有盐场。东北有六州河,下流至蛇山务入海。西有山海关,与北直
抚宁县界。又有急水河堡,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前千户所於此,辖山海东关至高岭
驿。又东有杏林堡,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后千户所於此,辖沙河驿至东关驿。)东
距都司九百六十里。
宁远卫宣德五年正月分广宁前屯、中屯二卫地置,治汤池。(西北有大团山。
东北有长岭山。南滨海。东有桃花岛。东南有觉华岛城。西有宁远河,即女儿河
也,又名三女河。又东有塔山,有中左千户所,辖连山驿山至杏山驿,西有小沙
河中右千户所,辖东关驿至曹庄驿,俱宣德五年正月置。又南有盐、铁二场。)
东距都司七百七十里。
沈阳中卫(元沈阳路。)洪武初废。三十一年闰五月置卫。(洪武二十四年
建沈王府。永乐六年迁於山西潞州。东有东牟山。南有浑河,又东有沈水入焉。
又西有辽河。又东北有抚顺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置。所东有抚顺关。北有蒲河
千户所,亦洪武二十一年置。)南距都司百二十里。
沈阳左卫、沈阳右卫俱洪武中置。建文初废。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复置,后仍
废。
沈阳中屯卫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置。建文中废。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
属北平都司,后属后军都督府,寄治北直河间县。
铁岭卫洪武二十一年三月以古铁岭城置。二十六年四月迁於古嚚州之地,即
今治也。(西有辽河,南有泛河,又南有小清河,俱流入於辽河。又南有懿路城,
洪武二十九年置懿路千户所於此。又范河城在卫南,亦曰泛河城,正统四年置泛
河千户所於此。东南有奉集县,即古铁岭城也,接高丽界,洪武初置县,寻废。
又有咸平府,元直隶辽东行省。至正二年正月降为县。洪武初废。)南距都司二
百四十里。
三万卫(元开元路。)洪武初废。二十年十二月置三万卫於故城西,兼置兀
者野人乞例迷女直军民府。二十一年,府罢,徙卫於开元城。(洪武二十四年建
韩王府。永乐二十二年迁於陕西平凉。西北有金山。东有分水东岭。北有分水西
岭。西有大清河,东有小清河,流合焉,下流入於辽河。又北有上河,东北有艾
河,流合焉,谓之辽海,即辽河上源也。又北有金水河,北流入塞外之松花江。
又镇北关在东北。广顺关在江。又西有新安关。西南有清河关。南有山头关。又
北有北城,即牛家庄也,洪武二十三年三月置辽海卫於此。二十六年,卫徙。又
南有中固城,永乐五年置。)南距都司三百三十里。
辽海卫洪武二十三年三月置於牛家庄。二十六年徙三万卫城。
安乐州永乐七年置,在三万卫城。
山西《禹贡》冀州之域。元置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治大同路。)直隶中
书省。洪武二年四月置山西等处行中书省。(治太原路。)三年十二月置太原都
卫。(与行中书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山西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
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领府五,直隶州三,属州十六,县七十九。(为里四千四
百有奇。)东至真定,(与北直界。)北至大同,(外为边地。)西南皆至河,
(与陕西、河南界。)距南京二千四百里,京师千二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五
十九万五千四百四十四,口四百七万二千一百二十七。弘治四年,户五十七万五
千二百四十九,口四百三十六万四百七十六。万历六年,户五十九万六千九十七,
口五百三十一万七千三百五十九。
太原府(元冀宁路,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洪武元年十二月改为太原府,
领州五,县二十:
阳曲(倚。洪武三年四月建晋王府於城外东北维。西有汾水,自静乐县流经
此,下流至荥河县合大河。西北有天门关巡检司。东北有石岭关巡检司。)
太原(府西南。元曰平晋,治在今东北。洪武四年移於汾水西,故晋阳城之
南关。八年更名太原。西有悬瓮山,一名龙山,又名结绌山,晋水所出,下流入
於汾。西北有蒙山。东有汾水。东南有洞涡水,源自乐平,下流入汾。)
榆次(府东南。东南有涂水,合小涂水西北流,入洞涡水。)
太谷(府东南。东南有马岭,路出北直邢台县,上有马岭关,有巡检司。西
有太谷,一名咸阳谷。东北有象谷水,流入汾。)
祁(府南少西。东南有胡甲山,隆舟水出焉,下流至平遥入汾。南有隆舟峪
巡检司。又东有团柏镇。)
徐沟(府南。北有洞涡水,至此合汾。)
清源(府西南。北有清源水,东流,南入汾。)
交城(府西南。东北有羊肠山。东南有汾水。又西有文水。)
文水(府西南。西南有隐泉山。东有文水,南入汾。又东北有猷水,或以为
即邬泽也。)
寿阳(府东。西有杀熊岭。南有洞涡水,黑水流合焉。)
孟(府东北。元孟州。洪武二年降为县。东北有白马山。北有滹沱河,东入
北直平山县界。东北有伏马关,一名白马关。又东有榆枣关。)
静乐(府西北。元管州。洪武二年改为静乐县。东北有管涔山,汾水所出。
又东北有燕京山,上有天池。又北有宁化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年置。又东南有两
岭关,置故镇巡检司於此,后移於稍东顺水村。又南有楼烦镇巡检司。又东北有
沙婆岭巡检司,后移於阳曲县天门关。)
河曲(府西北。元省。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西有火山,临大河。河滨有
娘娘滩、太子滩,皆套中渡河险要处也。北有关河,以经偏头关而名,西北流入
大河。成化十一年十二月置偏头关守御千户所,与宁武、雁门为三关。)
平定州(东有绵山,泽发水出焉,即冶河上源,合沾水,东流至平山县入滹
沱。西南有洞涡水,合浮化水,西流入汾。东南有新固关守御千户所。又东有故
关,即井陉关也,洪武三年置故关巡检司於此。又有苇泽、盘石二关在县东北,
俱接井陉县界。)西北距府一百八十里。领县一:
乐平(州东南。东有皋落山,一名灵山。西南有少山,一名沾岭,为沾水、
清漳二水之发源。沾东流入泽发水,漳北流,折而西南,入和顺县之梁榆水。又
西有陡泉岭,洞涡水所出。又静阳镇在县东南。)
忻州洪武初,以州治秀容县省入。(北有滹沱河,又有忻水,一名肆卢川,
自北流入焉。西南有牛尾庄巡检司,后移於州北十里。又西有寨西巡检司,西北
有沙沟巡检司,后俱废。又忻口寨亦在州北。又东南有赤塘关。)南距府百六十
里。领县一:
定襄(州东少北。北有滹沱河。又南有丛象山,有三会水流合焉。东北有胡
谷砦巡检司,后废。)
代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八年二月复升为州。(句注山在西,亦名西陉,亦曰
雁门山,其北为雁门关,有雁门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二年十月置。又於关北置广
武营城。又东有夏屋山,一名下壶。又南有滹沱河,源自繁峙入州界,西南流经
崞、忻、定襄,又东经五台、盂,入真定界。又北有太和岭、水勤口二巡检司,
后俱废。)西南距府三百五十里。领县三:
五台(州东南。元台州。洪武二年改为五台县。八年二月来属。东北有五台
山,有清水河,东北流,合虒阳河,南入於滹沱。又东南有高洪口巡检司。又东
北有大谷口、饭仙山二巡检司,后俱废。)
繁峙(州东。元坚州。洪武二年改为繁峙县。八年二月来属。旧治在县南,
成化三年二月移治东义村。万历十四年十二月徙於河北之石龙岗。东北有秦戏山,
滹沱河所出也,回环千三百七十里,至北直静海县入海。又北有茹越口、东北有
北楼口、东有平刑岭三巡检司,后俱废。又东有郎岭关城,洪武十七年筑。)
崞(州西南。元崞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八年二月来属。西南有崞山。东南
有石鼓山,又有滹沱河。又西北有宁武关,有宁武守御千户所,景泰元年置。又
有八角守御千户所,嘉靖三年八月置。又西南有芦板寨巡检司。又西北有杨武峪、
吊桥岭、胡峪北口三巡检司。)
岢岚州本岢岚县,洪武七年十月置。八年十一月升为州。(北有岢岚山,其
东为雪山。西南有岚漪河,北有蔚汾水,下流俱入大河。又西北有岢岚镇巡检司,
后废。又北有天涧堡隘,路通朔州。西北有于坑堡隘,又有洪谷堡隘,俱通保德
州。)东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二:
岚(州南少东。元岚州。洪武初,降为县。西南有黄尖山,蔚汾水所出。又
北有二郎关、鹿径岭二巡检司。)
兴(州西南。元兴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八年十一月来属。东北有石楼山。
西滨大河,南有蔚汾水流入焉。又东有界河口、西南有孟家峪二巡检司。)
保德州洪武七年降为县。八年十一月属岢岚州。九年正月复升为州(西滨大
河。东北有得马水巡检司,后废。)东南距府五百里。
平阳府(元晋宁路,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洪武元年改为平阳府。领州六,
县二十八。东北距布政司五百九十里。
临汾(倚。西有姑射山。西南有平山,晋水、平水皆出於此,东流入於汾。)
襄陵(府西南。西南有三隥山。东有汾水,南有太平关,有巡检司。)
洪洞(府北少东。东有九箕山。西有汾水。)
浮山(府东少南。西有浮山。北有涝水,东南有潏水,下流俱入汾。)
赵城(府北。元属霍州。洪武三年改属。西有罗云山,又有汾水、霍水,自
东南流入焉。)
太平(府西南。元属绛州。洪武二年改属。东有汾水。)
岳阳(府东北。东有沁水,流入泽州界。北有涧水。又南有赤壁水,西北流,
会涧水入汾河。)
曲沃(府南。元属绛州。洪武二年改属。南有紫金山,产铜。北有乔山。西
有汾水。西南有浍水,下流入汾。)
翼城(府东南。元属绛州。洪武二年改属。东南有浍高山,产铜,下有滦泉。
又东有乌岭山,浍水出焉。)
汾西(府北,少西。西有青山,产铁。东有汾水。)
蒲(府西北。元属隰州。洪武二年改属。西有第一河,西流入大河。东有张
村岔巡检司。)
灵石(府北。元属霍州。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改属汾州府。四十三年还属府。
东有绵山,即介山也。城北有汾水,又东有谷水流入焉。又北有灵石口巡检司。
西南有阴地关,又有汾水关。)
蒲州(元河中府。)洪武二年改为蒲州,以州治河东县省入。(中条山在东
南,即雷首山也,又名首阳山,跨临晋、闻喜、垣曲、平陆、芮城、安邑、夏县、
解州之境。又南有历山。又大河自榆林折而南,经州城西,又经中条山麓,又折
而东,谓之河曲。临河有风陵关巡检司。又东南有涑水,即绛水下流,又南有妫
汭水,俱注於大河。)东北距府四百五十里。领县五:
临晋(州东北。东南有王官谷。西有大河。南有涑水。又西有吴王寨巡检司。)
荥河(州北少东。大河在城西,汾水至此入河。)
猗氏(州东北。南有涑水。东南有盐池。)
万泉(州东北。南有介山。)
河津(州东北。西北有龙门山,夹河对峙,下有禹门渡巡检司。汾水旧由荥
河县北睢丘入河,隆庆四年东徙,经县西南葫芦滩入河。)
解州洪武初,以州治解县省入。(南有檀道山,又有石锥山。东南有白径岭。
南滨大河。东有盐池。西北又有女盐池。东北有长乐镇巡检司。东南有盐池巡检
司。)东北距府三百四十里。领县五:
安邑(州东北。西有司盐城。北有鸣条冈。又有涑水。西南有盐池。南有圣
惠镇巡检司。西南有西姚巡检司。)
夏(州东北。北有涑水。)
闻喜(州东北。东南有汤山,产铜。南有涑水。又东北有乾河,又有董泽。)
平陆(州东南。东北有虞山,一名吴山。又东有傅岩。南滨大河,中有底柱
山。东有大阳津,上有关,亦曰茅津。有沙涧茅津渡巡检司。又有白浪渡巡检司。)
芮城(州西南。大河南经县,西折而东。东南有陌底渡巡检司。西北有万寿
堡。东有襄邑堡。)
绛州洪武初,以州治正平县省入。(西北有九原山。南有汾水,浍水自东南
流入焉。西有武平关。)东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三:
稷山(州西。南有稷神山,又有汾水。)
绛(州东南。东有太行山。东南有太阴山,又有陈村峪,涑水出焉,经闻喜、
夏、安邑等县,至蒲州入黄河。又西北有绛山,绛水出焉,西流入涑。又东南有
教山,教水出焉,即乾河之源也。绛山产铁。)
垣曲(州东南。西北有折腰山,山有铜冶。又东北有王屋山。南滨河,西有
清水流入焉。又北有乾河。西北有横岭背巡检司。西南有留庄隘。)
霍州洪武初,以州治霍邑县省入。(东南有霍山,亦曰霍太山。西有汾水,
又有霍水、彘水,俱出霍山,下流俱入汾。)南距府百四十五里。
吉州(西有孟门山,大河所经。西南有壶口山。又乌仁关在西,平渡关在西
北,俱有巡检司。)东距府二百七十里。领县一:
乡宁(州东南。西南有两乳山。西有黄河。西北有龙尾碛巡检司。)
隰州洪武初,以州治隰川县省入。(西有蒲水,南入大河。东北有广武庄巡
检司。)东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二:
大宁(州西南。西滨大河。又东南有昕川,西注於河。西有马斗关,大河经
其下,有巡检司。)
永和(州西。西滨大河。西北有永和关,有巡检司。又有兴德关。西南有铁
罗关。三关俱与陕西滨河为界。)
汾州府(元汾州,属冀宁路。)洪武九年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三年五月升
为府。领州一,县七。东北距布政司二百里。
汾阳(倚。元曰西河。洪武初,省入州。万历二十三年五月复置,更名。东
有汾水。又东北有文水,一名万谷河,自文水县东南流入焉。西有金锁关、黄芦
岭二巡检司。)
教义(府南少东。西北有狐岐山,胜水出焉,东流入汾。又县南有雀鼠谷,
与介休县界,汾水自东北来经此。又西有温泉镇巡检司。)
平遥(府东。南有麓台山,一名蒙山,又名谒戾山。西有汾河。东有中都水,
又有原祠水,合流注於汾河。又南有普同关巡检司,后移於县东北之洪善镇。)
介休(府东南。有介山,亦曰绵山。西有汾水,东有石洞水,西流入焉。东
北有邬城泊,与平遥、文水二县界,即昭馀祁薮之馀浸也,或亦谓之蒿泽。东南
有关子岭镇巡检司。)
石楼(府西少南。元属晋宁路之隰州。万历四十年改属。东南有石楼山。西
有黄河,又有土军川流入焉。又西北有上平关、西有永和关、东北有窟龙关三巡
检司。)
临(府西北。元临州,属冀宁路。洪武二年降为县。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来属。
北滨黄河,东北有榆林河流入焉。西北有克狐寨巡检司。)
永宁州(元石州,属冀宁路。)洪武初,以州治离石县省入。隆庆元年更名。
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来属。(大河在西。东有谷积山,下有石窟村,东川河出焉。
北有赤坚岭,一名离石山,离石水出焉,亦曰北川河,合流注於大河。又西有青
龙流、北有赤坚岭二巡检司。又西有孟门关。)东南距府百六十里。领县一:
宁乡(州南。东南有楼子台山。西有黄河。)
潞安府(元潞州,属晋宁路。)洪武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
嘉靖八年二月升为潞安府。领县八。西北距布政司四百五十里。
长治(倚。永乐六年,沈王府自沈阳迁此。元上党县。洪武二年省入州。嘉
靖八年二月复置,更名。东南有壶关山,旧置壶口关於山下。西南有潞水,即浊
漳水,自长子县流入,下流至河南临漳县,合清漳水。又西有蓝水,东流与浊漳
水合。)
长子(府西少南。东南有羊头山。西南有发鸠山,一名鹿谷山,浊漳水发源
於此。西北有蓝水,南有梁水,皆流入漳水。)
 屯留(府西北。西北有三峻山。又西南有盘秀山,蓝水出乎其阳,绛水出
乎其阴,下流俱合浊漳水。)
襄垣(府北,少西。南有浊漳水。西北有小漳水,又有涅水,自武乡县流入
界,合小漳水,下流入浊漳水。西有五巑山巡检司。)
潞城(府东北。西有三垂山。北有浊漳水,又有绛水,流合焉,谓之交漳。)
壶关(府东北。南有赵屋岭,西南有大峪岭,俱产铁。东南有羊肠板。西北
有壶水,西入浊漳。)
黎城(府东北。西北有浊漳水,东南入河南林县界。东北又有清漳水,流入
河南涉县界。又东北有吾儿峪巡检司。)
平顺(嘉靖八年二月以潞城县青羊里置,析黎城、壶关、潞城三县地益之。
东北有浊漳水。东南有虹梯关、玉峡关二巡检司。)
大同府(元在同路,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洪武二年为府。领州四,县七。
南距布政司六百七十里。
大同(倚。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建代王府。北有方山。西北有雷公山。东有纥
真山。又东北有白登山。又西有大河。又南有桑乾河,自马邑县流经此,其下流
至蔚州入北直境,为卢沟河。又西北有金河,又有紫河,皆流入大河。又西有武
州山,武州川水出焉。又东有御河,一名如浑水,南有十里河流合焉,即武州川
也,俗曰合河,南入於桑乾。北有威宁海子。又有孤店、开山、虎峪、白阳等口,
俱在东北。又北有猫儿庄。)
怀仁(府西南。西有清凉山,西南有锦屏山,旧皆有铁冶。南有桑乾河。西
南有偏岭等口。)
浑源州(南有恒山,即北岳也,与北直曲阳县界。东有五峰山。又南有翠屏
山,滱水出焉,与呕夷水合,下流为唐河。又北有桑乾河。西南有浑源川,下
流入桑乾河。又东有乱岭关、南有瓷窑口、东南有峪口巡检司。)西北距府
百三十里。
应州洪武初,以州治金城县省入。(北有桑乾河。西有小石口巡检司。东南
有胡峪口巡检司。南有茹越口巡检司。又有北娄、大石等口,路通繁峙县。)北
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一:
山阴(州西南。北有桑乾水。)
朔州洪武初,以州治鄯阳县省入。(西南有翠峰山。西北有黄河。又南有灰
河,下流入桑乾河。又西有武州,元属大同路,洪武初省。北有沙净口、西南有
神池口二巡检司。)东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一:
马邑(州东,少北。西北有洪涛山,灅水出焉,俗名洪涛泉,即桑乾河上
源也,至北直武清县入海。东南有雁门关。又北有白阳。)
蔚州(元属上都路之顺宁府。至大元年十一月升为蔚昌府,直隶上都路。)
洪武二年仍为州。四年来属,以州治灵仙县省入。(东有九宫山,又有雪山。又
东南为小五台山。北有桑乾水,东入北直保安州界。又北有壶流水,一名胡卢水,
西南有滋水流入焉,下流入北直真定府界。东北有定安县,元属州,洪武初废。
西南有石门口,东南有神通沟镇,东北有鸳鸯口、长宁镇四巡检司。又东有九宫
口巡检司,后移於州南黑石岭。又东北有美峪口巡检司,寻徙於董家庄。又有兴
宁口巡检司。后移於北口关。)西北距府三百五十里。领县三:
广灵(州西,少北。北有九层山。东南有丰水,即葫芦河上源也。又西南有
滋水。北有平岭关巡检司,后徙於县西南之林关口。)
广昌(州东南。元曰飞狐,洪武初更名。东南有白石山。东有雕窠崖,旧有
洞产银。又桑乾河在北。唐河在南,即滱水也。又涞水在东,源出北崖古塔,
与县南之拒马河合,东入北直涞水县界。又紫荆关在东北,接北直易州界。倒马
关在南,接北直定州界。又飞狐关在北,今为黑石岭堡,与蔚州界。)
灵丘(州西南。东南有隘门山,西北有枪峰岭,即高是山也,呕夷水出焉。
又有枚回岭,滋水出焉。)
泽州(元泽州,属晋宁路。)洪武初,以州治晋城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
省。九年直隶布政司。(东南有马牢山。南有太行山,山顶有天井关,关南即羊
肠坂。又东北有丹水,南有白水流入焉,下流注於沁河。东南有柳树店、南有横
望岭二巡检司。)领县四。西北距布政司六百二十里。
高平(州北少东。西北有仙公山,丹水出焉。又西南有空仓堡巡检司。西北
有长平关,又有磨磐寨。)
阳城(州西。西南有析城山,南有王屋山,与垣曲县及河南济源县界。东有
沁河,又西北有濩泽水入焉。)
陵川(州东北。西北有蒲水,西流入於丹水。南有永和隘巡检司,后废。)
沁水(州西北。东有沁河。又西有芦河,下流入於沁水。西北有东乌岭巡检
司。)
沁州(元属晋宁路。)洪武初,以州治铜鞮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
年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三年五月改属汾州府,三十二年仍直隶布政司。(西南
有护甲山,涅水出焉。南有铜鞮山。正西有铜鞮水,有二流,一名小漳河,一名
西漳河,下流入襄垣县,合浊漳水。)领县二。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十里。
沁源(州西少南。北有绵山,沁水出焉,经县东,下流至河南修武县入大河,
行九百七十余里。又北有绵上巡检司。)
武乡(州东北。西有涅水,又西有武乡水入焉。)
辽州(元属晋宁路。)洪武初,以州治辽山县省入。二年直隶行中书省。九
年直隶布政司。(东南有太行山,洺水所出,上有黄泽岭,岭有十八盘巡检司。
又东有清漳水,分二流,至东南交漳村而合,南入黎城县界。又西北有辽阳水,
流合清漳水。)领县二。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四十里。
榆社(州西。西有榆水。西南有武乡水。又西北有黄花岭、马陵关二巡检司。)
和顺(州北。东有黄榆岭,北有松子岭,西有八赋岭,俱有巡检司。又清漳
水在西北,松岭水及八赋水、梁榆水俱流入焉。)
山西行都指挥使司本大同都卫,洪武四年正月置。(治白羊城。)八年十月
更名。二十五年八月徙治大同府。二十六年二月领卫二十六,(宣府左、右,万
全左、右,怀安五卫,改属万全都司。)后领卫十四。(朔州卫治州城,安东中
屯卫寄治应州城。)
大同前卫洪武七年二月置,与行都司同城。
大同后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寻罢。二十六年二月复置,
治行都司东,后仍徙行都司城。(东有聚落城,天顺三年筑。嘉靖二年九月置聚
落守御千户所於此,来属。)
大同中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后罢。
大同左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三十五年罢。永乐元年九月
复置。七年徙治镇朔卫城。
大同右卫洪武二十五年八月置,与行都司同城。三十五年罢。永乐元年九月
复置。七年徙治定边卫城。
镇朔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蓟州,直隶
后军都督府,而卫城遂虚。七年徙大同左卫来治。正统十四年又徙云川卫来同治。
(东有雕岭山。北有兔毛川,即武州川也。又西北有御河,自塞外流入,下流入
於桑乾河。又北有盐池。)东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定边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通州,直隶
后军都督府,而卫城遂虚。七年徙大同右卫来治。正统十四年又徙玉林卫来同治。
(西有大青山。东北有海子窊,兔毛川出焉,分为二,其一东南流入左卫界,其
一西北流自杀虎口出塞。又有南大河,经卫东南,合於兔毛川。)东南距行都司
一百九十里。
阳和卫(元白登县,属大同路。)洪武初,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宣德
元年徙高山卫来同治。(北有雁门山,雁门水出焉。南有桑乾河。)西南距行都
司一百二十里。
天成卫(元天成县,属兴和路。)洪武四年五月改属大同府,县寻废。二十
六年二月置卫,后徙镇虏卫来同治。(桑乾河在南。南洋河在北,即雁门水也,
东入宣府西阳和堡界。)西南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威远卫正统三年三月以净水坪置。(南有大南山。西有小南山。又南有南大
河,下流入於兔毛川。)东距行都司一百八十里。
平虏卫成化十七年置,与行都司同城。嘉靖中徙今治。(西有小青山,又有
黄河自东胜卫流入。北有南大河。西北有云内县,本元云内州,属大同路,洪武
五年废。宣德中复置县,属丰州,正统十四年复废。西北有平地县,元属大同路,
亦洪武中废。)东北距行都司二百四十里。领千户所一:
井坪守御千户所(成化二十年七月置。)
云川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
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还旧治,仍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徙治旧镇朔卫城,与大
同左卫同治,而卫城遂虚。东距行都司二百十里。
玉林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
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还旧治,仍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徙治旧定边卫城,与大
同右卫同治,而卫城遂虚。(东有玉林山,玉林川出焉。)东距行都司二百四十
里。
镇虏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
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还旧治,仍属行都司。正统十四年徙治天成卫城,与天成
卫同治,而卫城遂虚。东距行都司百十里。
高山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属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徙治北直畿内,直隶
后军都督府。宣德元年徙阳和卫城,与阳和卫同治,仍属行都司,而卫城遂虚。
嘉靖二年九月置高山守御千户所於此,属大同前卫。(东有高山。西有兔毛川。
东距行都司三十里。)
宣德卫(元宣宁县,属大同路。)洪武中,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宣德卫,
后废。东南距行都司八十里。
东胜卫(元东胜州,属大同路。)洪武四年正月,州废,置卫。二十五年八
月分置东胜左、右、中、前、后五卫,属行都司。二十六年二月罢中、前、卫三
卫。永乐元年二月徙左卫於兆直卢龙县,右卫於北直遵化县,直隶后军都督府。
三月置东胜中、前、后三千户所於怀仁等处守御,而卫城遂虚。正统三年九月复
置,后仍废。(北有赤儿山。西有黄河。西北有黑河,源出旧丰州之官山,西流
入云内州界,又东经此入於黄河。又有兔毛川,亦入於黄河。又有紫河,源出旧
丰州西北之黑峪口,下流至云内州界,入於黑河。又西有金河泊,上承紫河,下
流亦入於黄河。西北有丰州,元属大同路,洪武中废,宣德元年复置;正统中内
徙,复废。又有净州路,元直隶中书省,亦洪武中废。)西距行都司五百里。领
千户所五:失宝赤千户所、五花城千户所、干鲁忽奴千户所、燕只千户所、瓮吉
刺千户所,俱洪武四年正月置。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跟踪成昆进入明教密道,结果:被秃驴发现打伤,损失医药费银两45。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三(上)

○河南陕西
河南《禹贡》豫、冀、扬、兖四州之域。元以河北地直隶中书省,河南地置
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治汴梁路。)洪武元年五月置中书分省。(治开封府。)
二年四月改分省为河南等处行中书省。三年十二月置河南都卫。八年十月改都卫
为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府八,直隶州一,属州十
一,县九十六。(为里三千八百八十有奇。)北至武安,(与北直、山西界。)
南至信阳,(与江南、湖广界。)东至永城,(与山东、江南界。)西至陕州,
(与山西、陕西界。)距南京一千一百七十五里,京师一千五百八十里。洪武二
十六年编户三十一万五千六百一十七,口一百九十一万二千五百四十二。弘治四
年,户五十七万五千二百四十九,口四百三十六万四百七十六。万历六年,户六
十三万三千六十七,口五百一十九万三千六百二。
开封府(元汴梁路,属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元年五月曰开封府。八月建北
京。十一年,京罢。领州四,县三十:
祥符(倚。洪武十一年正月建周王府。大河旧在城北。正统十三年,河决荥
阳,东过城西南,而城遂在河北。东为开封县,元时同治郭内,洪武中省。南有
朱仙镇。东北有陈桥镇。)
陈留(府东少南。北有大河。东北有睢水,下流至南直宿迁县合泗水。)
杞(府东南。北有睢水,又有旧黄河,洪武二十五年河决之故道也。嘉靖
三十六年,全河合淮入海,而县遂无河患。)
通许(府东南。西南有故黄河,弘治后北徙,不经县界。)
太康(府东南。北有涡水,自通许县流入,下流至南直怀远县入淮。东有马
厂集,正统十三年河决,自杞县经此。)
尉氏(府南少西。西南有大沟,东北合康沟,入於黄河。)
洧川(府西南。南有故城,洪武二年以河患迁今治。又南有洧水,下流至西
华县合颍水。东南有南席店,弘治九年,河入栗家口,南行经此。)
鄢陵(府南少西。北有洧水。)
扶沟(府南少东。东有沙河,一名惠民河,又名小黄河,即宋蔡河故道也。
成化中浚,下流达南直太和县界。又北有洧水,自西流入焉。又东北有黄河故道,
弘治二年淤。)
中牟(府西。东有故城,天顺中,徙今治。大河在县北。又有汴河,旧自荥
阳而东,下流经祥符县南,又东南至南直泗州入於淮。正统六年改从此入河,后
淤。西北有圃田泽。)
阳武(府西北。北滨大河,自此至南直徐州,大河所行,皆唐、宋汴河故道。)
原武(府西北。北有黑阳山,下临大河。洪武二十四年,河决於此。正统十
二年复决焉。东南有安城县,洪武初置,正统中废。)
封丘(府北。南有大河。西南有荆隆口,一名金龙口。弘治二年、五年,万
历十五年,崇祯四年、五年,河屡决於此。又西北有沁河,弘治六年淤。西南有
中栾镇巡检司。)
延津(府西北。大河旧经县北。成化十四年,河决,徙流县南,而县北之流
遂绝。西北有沙门镇,弘治十一年移项城县西之香台巡检司於此。)
兰阳(府东少北。北滨大河,有李景高口。万历十七年,河决於此。)
仪封(府东少北。元属睢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属南阳府,后来属。故城在县
北,洪武二十二年二月圮於河,徙日楼村,即今治也。东北有黄陵冈,大河旧经
其下,入曹县界。弘治五年,河决于此,寻塞之,改徙冈南入睢州界。又贾鲁故
河亦在县北,正德四年,河决入焉。)
新郑(府西南。元属均州。隆庆五年七月改属。西南有大隗山,一名具茨山,
氵异水出焉,一名鲁固河,下流入颍。又南有陉山。北有大河。又有溱水,一曰
浍水,流合县南之洧水。)
陈州洪武初,以州治宛丘县省入。(南有颍水。又西有沙水,亦曰小黄河,
至颍岐口,与颍水合,下流分为二。崇祯间,屡决於西南之苑家埠口。又南有故
黄河,喜靖时,黄河南出之道也。)西北距府二百六十五里。领县四:
商水(州西南。洪武初废。四年七月复置。北有颍水,又有氵隐水,亦曰大
氵隐水。)
西华(州西少北。北有颍水,又有沙水,即小黄河也。西南有氵隐水,又有
常社镇巡检司。)
项城(州南。东北有故城。今治本南顿县之殄寇镇也,宣德三年迁。东有颍
水,西有溵水流入焉。洪武二十四年,大河自陈州经县界合颍,下入於淮。永
乐九年,河始复故道。又东北有沙水。)
沈丘(州东南。元属颍州。洪武初废。弘治十年改乳香台巡检司置,来属。
东北有颍水,东入南直颍州界。又北有沙河,东入南直太和县界。又东有界首巡
检司。又北有南顿县,洪武初废。景泰初,置南顿巡检司於此。)
许州洪武初,以州治长社县省入。(西有颍水。北有氵异水。又东有东湖,
一名秋湖。又西北有石固镇,与长葛县界。)东北距府二百二十里。领县四:
临颍(州东南。西有颍水,氵异水自县北流入焉。又西南有小氵隐水。)
襄城(州西南。南有首山。东北有颍水。南有汝河。)
郾城(州东南。南有沙水,亦曰大溵水,上流即故汝水也,又东南有澧水
来入焉。)
长葛(州西北。北有洧水。西有氵异水。)
禹州(元曰钧州。)洪武初,以州治阳翟县省入。万历三年四月避讳改曰禹
州。(成化二年七月建徽王府。嘉靖三十五年除。北有禹山,又西北有矿山,有
铁母山,旧俱产铁。又北有颍水,下经襄城,一名渚水,至临颍合沙河。)东北
距府三百二十里。领县一:
密(州西北。南有洧水,又有溱水。)
郑州洪武初,以州治管城县省入。(西南有梅山,郑水出焉,下流旧入汴水,
后堙。又西有须水,源出荥阳县,旧亦入於汴水。正统八年尝浚以分决河之流,
后亦堙。)东北距府百四十里。领县四:
荥阳(州西。南有大周山,汴水出焉。又东南有嵩渚山,京水出焉。又有索
水,源出小径山,北流与京水合,下流入於郑水。又大河在北。东有须水镇,崇
祯十年筑城。)
荥泽(州北少西。元直隶汴梁路。洪武中,改属州。北有故城。洪武八年因
河患徙於南。成化十五年正月又徙北,滨大河。东南有孙家渡,正统十三年,大
河决於此。)
河阴(州西北。旧治在大峪口,洪武三年为水所圮,徙於此。东北有广武山,
与三皇山连。西有敖仓,北滨大河。)
汜水(州西。故城在县东,洪武十一年七月徙於成皋。崇祯十六年又迁西北。
北滨河,洛水自西,东至满家沟合汜水入焉。又西有虎牢关,洪武四年九月改曰
古崤关,有巡检司。)
河南府(元河南府路,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
十三。东距布政司三百八十里。
洛阳(倚。洪武二十四年建伊王府。嘉靖四十三年废。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建
福王府。北有北邙山,西南有阙塞山,亦曰阙口山,亦曰伊阙山,俗曰龙门山。
又西北有谷城山,亦曰簪亭山,湹水所出。又东南有大谷,谷口有关。又大河
在北。又有洛水,源自洛南冢岭山,东经卢氏、永宁诸县,至洛阳、偃师、巩县
入於河。又东有伊水,自卢氏县东北流至偃师县而入洛。又北有朅水,西有涧水,
俱流会於洛。又西南有孝水。)
偃师(府东少北。南有缑氏山。又有洛水,西有伊水流合焉。)
巩(府东北。西南有轩辕山,上有关。北滨河。西北有洛水,旧经县北入河,
谓之洛汭,亦曰洛口。嘉靖后,东过汜水县入河。又南有寻阝水,会洛入河,亦
曰寻阝口也。又东南有石子河,西南有长罗川,皆流入洛水。又西南有黑石渡巡
检司。)
孟津(府东北。旧治在县东,今治本圣贤庄,嘉靖十四年七月迁於此。西北
有大河。又西有硖石津,又西有委粟津,又有高渚、马渚、陶渚,皆大河津济处。
东北有孟津巡检司。)
宜阳(府西南。西有女几山。东南有鹿蹄山,一名非山,甘水出焉。又北有
洛水。西有宜水,又有昌谷水,与甘水俱流注於洛。又西南有赵保镇、木册镇二
巡检司。)
永宁(府西南。北有崤山,崤水出焉,北注於河。其东曰谷阳谷,谷水所出
焉。又南有洛水。东北有刀轩川,下流为昌谷水。又有大宋川,下流为宜水。又
西有崇阳镇、又有高门关、东有崤底关三巡检司。)
新安(府西。西有缺门山。北有大河。又南有涧水,谷水自北流入焉。东有
慈涧水,亦流入谷水。又有函谷新关。)
渑池(府西。元属陕州。洪武中改属。东北有广阳山,亦曰渑池山,北溪水
出焉。又有白石山,涧水所出。西北滨河。南有谷水。又西北有南村巡检司。)
登封(府东南。北有嵩山,即中岳也,亦曰太室山。又西有少室山,颍水中
源出焉;又有右源,出於山之南溪,又有左源,出於西南之阳乾山,合流至南直
寿州入淮。又北有阳城山,洧水所出,下流至扶沟县入沙河。又东南有崿岭,即
箕山也,上有崿坂关。又东南有五渡水,流入颍,亦曰三交水。又西南有少阳河,
亦流入颍。)
嵩(府西南。元嵩州,属南阳府。洪武二年四月降为县,来属。三涂山在西
南。陆浑山在东北。又东有筛山,北有露宝山,西有大矿山,皆产锡。西南有伏
牛山,即天息山也,山有分水岭,汝水出焉,下流至南直颍州入淮,行千三百五
十余里。又南有伊水,西北有高都川流入焉。又西南有旧县镇巡检司。西有没大
岭巡检司。)
卢氏(府西南。元属嵩州。洪武元年四月属南阳府。三年三月属陕州。万历
初,改属府。西南有熊耳山,洛水自陕西商州流入境,经此。东南有峦山,一名
闷顿岭,伊水所出。北有铁岭,东涧水出焉,东南入洛。又东北有马回川,亦入
於洛。又东南有栾州镇、西南有朱阳镇、北有杜管镇三巡检司。又西有白华关。)
陕州(元属河南府路。)洪武元年四月改属南阳府,以州治陕县省入。(东
有底柱山,在大河中。山有三门,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曰人门,惟人门修广
可行舟,鬼门最险。又南有橐水,一名永定涧,亦曰漫涧,西北入河。又东南有
硖石关,有巡检司。又有雁翎关。)东距府三百里。领县二:
灵宝(州西少南。北滨河。又西有弘农涧。南有虢略镇巡检司。又有函谷故
关。西南又有洪关。)
阌乡(州西南。东南有夸父山,一名秦山,中有大谷关。北滨河,自山西芮
城县流入,东南至永城县,入南直砀山县界。西有湖水,又有盘涧水北流入焉。
又西有潼关,与陕西华阴县分界。)
归德府(元直隶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元年五月降为州,属开封府。嘉靖二
十四年六月升为府。领州一,县八。西距布政司三百五十里。
商丘(倚。元曰睢阳。洪武初省。嘉靖二十四年六月复置,更名。旧治在南,
弘治十五年圮於河,十六年九月迁於今治。北滨河。正统后,河决而南。城尝在
河北,正德后,仍在河南。北有丁家道口巡检司。东南有武津关巡检司。)
宁陵(府西。南有睢水。北有桃源集巡检司。)
鹿邑(府南。元属亳州。洪武中改属。南有颍水,又蔡河自西流入,谓之蔡
河口,即沈丘县之沙河也。又北有涡水,东流入南直亳州境。)
夏邑(府东。元曰下邑,洪武初更名。北滨大河。又东南有睢水。)
永城(府东南。洪武元年五月属开封府。十一月来属。北有砀山,又有芒山,
皆与南直砀山县界,又睢水、浍水皆在县南。又南有泡水,弘治间淤塞。)
虞城(府东北。元属济宁路。洪武二年正月来属。南有故城。嘉靖九年迁於
今治。北有黄河。)
睢州(元属汴梁路。)洪武初,属开封府,以州治襄邑县省入。十年五月降
为县。十三年十一月复升为州。嘉靖二十四年六月来属。(北滨河。又有睢水亦
在州东北。)东距府百七十里。领县二:
考城(州北。元末省。洪武四年八月复置,属开封府。十年五月复省。十三
年十一月复置,属州。旧治在县东南。正统十三年徙。北滨大河。)
柘城(州东南。元末省。洪武四年八月复置,属开封府。十年五月省入宁陵
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属州。北有睢水。南有涡水。)
汝宁府(元直隶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初,因之。领州二,县十二。距布政
司四百六十里。
汝阳(倚。天顺元年三月建秀王府,成化八年除。十年建崇王府。洪武初,
县废,四年七月复置。北有汝水,源出天息山,东流入境,过新蔡东南入淮。又
南有澺水,又有汶水,又有溱水,又西北有犋水,俗名泥河,下流俱入於汝。
又城南有柴潭。东有阳埠巡检司。)
真阳(府东。元属息州。洪武四年省入汝阳县。景泰四年置真阳镇巡检司於
此。弘治十八年十二月仍置县,而徙巡检司於县南铜钟店,仍故名,寻废。南有
淮水。又汝水在县东,北有滇水流入焉。)
上蔡(府北。洪武初废,四年五月复置。西有汝水,西南有沙水流合焉。)
新蔡(府东少南。元属息州,后废。洪武四年五月复置,改属。南有汝水,
又澺水自城北流合焉。又东北有瓦店巡检司。)
西平(府西北。北有汝水,源出县西南云庄、诸石二山。自元末堨断故汝,
而此水遂为汝源。嘉靖九年复塞,改为洪河之上流。)
确山(府西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汝阳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成化十一年
九月改属信阳州。弘治二年八月仍属府。西北有郎山,亦曰乐山。北有黄酉河,
下流为练河,流入汝。又西有竹沟巡检司。南有明港巡检司。)
遂平(府西少北。西南有查牙山,其东南相接者曰马鞍山。又西有洪山,龙
陂之源出焉,自西平县云庄诸山之水既塞,遂以此为汝源。南有灈水,又有沙
河,又北有石洋河,其下流皆入於汝。)
信阳州(元为信阳县,属信阳州,后废。)洪武元年十月置信阳州于此,属
河南分省。四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七年八月改属。十年五月降为县。成化十一
年九月复升为州。(西南有贤首山。南有士雅山,又有岘山。东南有石城山,亦
曰冥山。北有淮水,又南有氵师水流入焉。)东北距府二百七十里。领县一:
罗山(州东。元信阳州治,后州县俱废。洪武元年十月置州於旧信阳县,复
置罗山县属焉。十年五月直隶汝宁府。成化十一年九月还属州。北有淮水,又南
有小黄河入焉。东南有大胜关巡检司,与湖广黄陂界。西南有九里关,好黄岘关,
义阳三关之一,有巡检司,与湖广应山县界。)
光州洪武初,以州治定城县省入。四年二月改属中都临濠府。十三年仍来属。
(北有淮水。又南有潢水,北流入淮水。西南有阴山关。)西北距府三百里。领
县四:
光山(州西南。南有石盘山。北滨淮。南有潢水,亦曰官渡河。又南有木陵
关。西南又有白沙、土门、斗木岭、黄土岭、修善冲等五关,与湖广麻城县界。
东南有牛山镇巡检司,后移於长潭。又有沙窝镇巡检司,后废。)
固始(州东北。南有白鹿崖。北滨淮。东有史河,西有淠河,俱入南直霍丘
县界,下流入淮。又东北有朱皋镇,与南直颍州界,有巡检司。)
息(州西北。元息州,洪武四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寻降为县,属颍州。七
年仍来属。南滨淮。东北有汝水。北有杨庄店巡检司,后移於县东北之固城仓。)
商城(州东南。成化十一年四月析固始县地置。南有金刚台山。又东南有竹
根山。东有大苏山,灌水出焉,流入南直霍丘县。又东有牛山河,即史河上源也。
西南有五水关河。又南有五河,下流俱入於史河。又南有金刚台巡检司,本置金
刚台山下,嘉靖二十七年移於县东南之水东案。又南有长岭关,东南有松子关,
俱接湖广罗田县界。)
南阳府(元直隶河南江北行省。)洪武初,因之。领州二,县十一。距布政
司六百八十里。
南阳(倚。洪武二十四年建唐王府。城南有精山。北有百重山、雉衡山。又
有分水岭,其水北流入於汝水,南流入於淯水。西南有卧龙冈。东有淯水,
一名白河,下流至湖广襄阳县界入汉水。西南有湍水,西北有洱水,皆流入淯
水。)
镇平(府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南阳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西北有五朵山,
产铜。东有潦河,流入淯河。)
唐(府东南。洪武三年以故比阳县地置。南有唐子山。东北有大狐山,亦曰
壶山,沘水所出。又西有黄淳水,又有泌水,下流皆入淯水。又东北有石夹
口关。)
泌阳(府东。元为唐州治。洪武二年二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州废,复
置县。东有铜山,泌水出焉。又北有潕水,东北有瀙水,下流俱入汝水。又
象河关在县东北,有巡检司。)
桐柏(府东南。本唐县之桐柏镇巡检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改置县,而移巡
检司於毛家集。东有桐柏山,淮水所经,下流至南直安东县入海,行二千三百余
里。又东有大复山。西北有胎簪山,淮水所出。又西有澧水,亦曰醴水,下流入
泌水。)
南召(府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南阳县南召堡置。北有丹霞山,一名留山。
北有鲁阳关,即三鸦路口也,与鲁山县界。有鸦路镇巡检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
移於洼石口。)
邓州(元治穰县。)洪武二年二月,县废。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县。十四年五
月复省入州。(南有析隈山。西北有白崖山。北有湍水,又东有涅水,亦名赵河,
自北来入焉。)东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三:
内乡(州北少西。东有熊耳山,湍水所出。西南有淅水,又有丹水。又北有
菊潭。东北有金斗山巡检司,后废。又西北有西硖口关巡检司。又西南有党子口
关。又西有武关,路出陕西商州。)
新野(州东南。西有清水,又有湍水,又北有沘水,东有棘水,皆流入於
淯水。)
淅川(州西。成化六年析内乡县地置。东南有太白山。又有丹崖山。东有均
水,又西南有淅水,北有丹水俱流入焉,南入於汉水。西北有花园头巡检司,又
有荆子口关。又西有峡口镇,南接湖广均州界。)
裕州洪武初,以州治方城县省入。(东北有方城山,渚水出焉,下流入沘
水。)西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二:
舞阳(州东北。汝水在县北,旧入西平县界,元末於涡河堨断其流,使东
归颍,而西平之水始别为汝源。南有潕水,亦曰舞水,又有瀙水,下流俱入
於汝宁府之汝水。西南有沙水,即瑽水也。又北有澧水,下流归故汝水。)
叶(州北少东。北有黄城山,一名长城山,有汝水。又北有湛水,流入汝。
东北有沙水,一名瑽水,又名泜水,又北有昆水入焉,下流入於汝。又北有昆
阳关。)
怀庆府(元怀庆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十月为府,属河南分省。领县
六。东南距布政司三百里。
河内(倚。永乐二十二年建卫王府。正统三年除。八年,郑王府自陕西凤翔
府迁此。北有太行山,又有碗子城山,上有关。又有沁河,源出山西沁源县,流
入府境,下流至武陟入大河。又有丹河,自泽州流入,注於沁河。又西有柏乡城,
崇祯四年筑。)
济源(府西。元属孟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属府。南滨大河。西有王屋山,接
山西垣曲县界,济水出焉。西北有琮山,溴水出焉。又东北有沁水,经两山之间,
一名枋口水。又西北有轵关。西有邵原镇巡检司。)
修武(府东少北。西有沁水。)
武陟(府东。大河在县南。东有沁河,至南贾口入焉。又东北有莲花池,万
历十五年,沁河决此。又西北有宁郭城,景泰中筑。)
孟(府南少西。元孟州。洪武初,以州治河阳县省入。十年五月降为县。西
南滨大河。)
温(府东南。元属孟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属府。南滨大河,溴水自西北流入
焉。又西南有济水,旧自济源县流经沇河镇,南注於河,后其道尽入河中。)
卫辉府(元卫辉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八月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
领县六。东南距布政司一百六十里。
汲(倚。弘治四年八月建汝王府。嘉靖二十年除。隆庆五年二月建潞王府。
北有卫河,源出辉县,下流至北直静海县入海,行二千余里,又东北有淇门镇。)
胙城(府东少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汲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
新乡(府西南。北有卫河。西北有清水。又西南有大河故道,正统十三年河
决县之八柳树由此,寻塞。西有古沁河,永乐十三年后,时决时涸。)
获嘉(府西少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新乡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大河旧在
县南。天顺六年中,河自武陟徙入原武,而县界之流绝。北有清水,又有小丹河
合焉。)
淇(府北。元淇州,后废。洪武元年九月复置。十二月降为县。西北有淇水,
又清水自东北流入焉,下流入於卫河。)
辉(府西北。元辉州,后废。洪武元年九月复置。十二月降为县。西有太行
山。西北有白鹿山。又有苏门山,一名百门山,山有百门泉,泉通百道,其下流
为卫水,故又名卫源。又西南有清水。又西北有侯赵川、西有鸭子口二巡检司。)
彰德府(元彰德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闰七月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
领州一,县六。南距布政司三百六十里。
安阳(倚。永乐二年四月建赵王府。元末,县废。洪武元年九月复置。东北
有韩陵山。西北有铜山,旧产铜。北有安阳河,本名洹水,自林县流入,至北直
内黄县入卫河。又北有浊漳水。)
临漳(府东北。元末废。洪武元年九月复置。西有清、浊二漳水,合流於此,
曰交漳口,入北直界。又有滏水,下流入於漳河。西南又有洹水。)
汤阴(府南。元末废。洪武元年九月复置。西有荡水,经县治北,下流入卫
水。)
林(府西,少南。元林州,后废。洪武元年九月复置。二年四月降为县。西
北有隆虑山,亦曰林虑,洹水出焉。又西南有天平山。西有太行山。又北有浊漳
水,自山西平顺县流入。)
磁州(元治滏阳县,属广平路,后州县俱废。)洪武元年十一月复置州,属
广平府。二年四月来属。(西北有神麇山,滏水出焉。又南有清漳水。北有车骑
关巡检司。)南距府七十里。领县二:
武安(州西北。元末废。洪武元年十一月复置。东南有滏山,滏水出焉。西
南有磁山,产磁石。东北有洺河,流入北直邯郸县界。又西有固镇巡检司。)
涉(州西少北。元属真定路,后废。洪武元年十一月复置,属真定府。二年
四月来属。南有涉水,即清漳水也,自山西黎城县流入。又东北有偏店巡检司,
后移於县西南之吾而峪口。)
汝州(元属南阳府。)洪武初,以州治梁县省入。成化十二年九月直隶布政
司。(东南有霍山。又有鱼齿山,涉水出於此,入叶县界。又西南有鸣皋山。又
有空峒山。南有汝水。西有广成泽。)领县四。东北距布政司四百九十里。
鲁山(州西南。东有鲁山。西有尧山,瑽水所出,西南有波水流入焉。又西
北有歇马岭关巡检司。)
郏(州东少南。东南有汝水,西有扈涧水流入焉。)
宝丰(州东南。成化十一年四月析汝州地置。南有汝水,又有瑽水。)
伊阳(州西少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汝州之伊阙故县置,析嵩及鲁山二县
地益之。西有伊阳山。又有尧山,即天息山也,上有分水岭,瑽水出焉,俗又名
沙水。又南有汝水。西有伊水。西南有上店镇巡检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移於常
界岭。又有普浗关巡检司,废。)
陕西《禹贡》雍、梁二州之域。元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治奉元路。)又
置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甘州路。)洪武二年四月置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治
西安府。)三年十二月置西安都卫。(与行中书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卫为陕
西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领府八,属州二十一,县
九十有五。(为里三千五百九十七。)东至华阴,(与河南、山西界。)南至紫
阳,(与湖广、四川界。)北至河套,西至肃州。(外为边地。)距南京二千四
百三十里,京师二千六百五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二十九万四千五百二十六,
口二百三十一万六千五百六十九。弘治四年,户三十万六千六百四十四,口三百
九十一万二千三百七十。万历六年,户三十九万四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五十万
二千六十七。
西安府(元奉元路,属陕西行省。)洪武二年三月改为西安府。领州六,县
三十一:
长安(倚。治西偏。洪武三年四月建秦王府。北有龙首山。南有终南山。西
南有太一山,又有子午谷,谷中有关。北有渭水,源出鸟鼠山,流经县界,至华
阴入黄河。又西有沣水。又西北有镐水,合滮水,又南有潏水,亦曰氵穴水,
合涝水,俱北流入渭。)
咸宁(倚。治东偏。渭水在南。东有浐水,合霸水流入渭。)
咸阳(府西北。旧治在渭河北,洪武二年徙於渭南。东北有泾水,东入渭。
东南有沣水,北入渭。)
泾阳(府北。西北有甘泉山。南有泾水,源自<山开>头山,流经县界,至高陵
县入谓。又北有冶谷水,合清谷水,下流入谓。)
兴平(府西少北。南有渭水。)
临潼(府东少北。东南有骊山,有温泉。北有渭水。西有潼水,又东有戏水,
俱北入渭。又东有泠水,一曰零水,至零口镇亦入渭。又南有煮盐驿,旧产盐。)
渭南(府东。元属华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属府。北有渭水。)
蓝田(府东南。南有七盘山,旁有纟争坡,谓之七盘十二纟争,蓝关之险道。
又有峣山。东南有蓝田山,有关。西有霸水,西北有长水,亦曰荆溪,又南有辋
谷水,亦曰辋川,俱注於霸水。)
鄠(府西南。南有牛首山,涝水出焉。北有渭水。西南有甘泉,西有氵美陂,
俱流合涝水,注於渭。又沣水在南,合高观谷、太平谷诸水,入长安县界。)
盩厔(府西南。西南有骆谷,谷长四百二十里,谷口有关。谷中有十八盘、
又有柴家关二巡检司。北有渭水。南有龙水,西南有黑水流入焉。又东有骆谷水,
东南有芒水,并北入谓。)
高陵(府东北。西南有渭水,泾水自西北流合焉。)
富平(府东北。元属耀州。万历三十六年改属府。西南有荆山。西北有漆沮
水,旧经白水县南入洛,自郑渠堙废,不复东入洛矣。东北有美原巡检司,寻废。)
三原(府北少东。元属耀州。弘治三年十一月改属府。西北有尧门山。东北
有漆沮水。西有清水,下流注於渭。)
醴泉(府西北。元属乾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属府。西北有九峻山,又
有武将山。东有泾水,又有甘谷水,流合焉。)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用胡萝卜、白萝卜、玉米粒、葱花等材料仿制侠客岛“腊八粥”,获利银两12.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三(下)

华州(南有少华山。北有渭水,与同州界。西有赤水,分大小二流,又有石
桥水,俱北注渭。)西距府二百里。领县二:
华阴(州东。南有华山,亦曰太华,即西岳也。东有牛心谷。西南有车箱谷。
东北有大河,自朝邑县流入,至渭口,与渭水合,所谓渭汭也。南有敷水,北入
渭。东北有潼水,入於大河。东有潼关。洪武七年置潼关守御千户所。九年十一
月升为卫,属河南都司。永乐六年直隶中军都督府。)
蒲城(州西北。东有洛水。又西有西卤池,南有东卤池,旧产盐。)
商州洪武七年五月降为县。成化十三年三月仍为州。(东南有商洛山。西有
熊耳山,伊水所出。南有丹崖山,旧产铜。又有冢岭山,洛水所出,下流至河南
汜水县入大河。又南有丹水,流入河南内乡县界。东有武关、西有秦岭二巡检司。
又东有龙驹寨。)西北距府二百二十里。领县四:
商南(州东少南。成化十三年三月以商县之层峰驿置,寻徙治於沭河西。西
南有两河,即丹水也,东有沭河,南有挟川,俱入焉。东有富水堡巡检司。)
雒南(州北少东。元曰洛南,属商州。洪武七年五月改属华州。成化十三年
三月复来属。天启初,改洛为雒。东北有鱼难山,鱼难水出焉,西北有玄扈山,
玄扈水出焉,俱北入於洛。东南有三要、东北有石家坡二巡检司。)
山阳(州南少东。本商县之丰阳巡检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改为县,而移巡
检司於县东南之漫川里,仍故名。东南有天柱山。西南有甲河,流入湖广上津县
界,注於汉水。又东有竹林关巡检司。)
镇安(州西南。景泰三年以咸宁县野猪坪置,属府。天顺七年二月迁治谢家
湾。成化十三年三月改属州。西有泎水,合县南洵水入洵阳县界,注於汉江。
北有旧县、西有五郎坝二巡检司。)
同州(北有商原。南有渭水。西南有沮水,一名洛水。)西南距府二百六十
里。领县五:
朝邑(州东。东有大河。南有渭水。又有洛水,旧自县南经华阴县西北葫芦
滩入谓;成化中,自县南赵渡镇径入於河,不复入渭。东北有临晋关,一名大庆
关,即浦津关也,旧属浦州,洪武九年八月来属。有浦津关巡检司。)
郃阳(州东北。东有黄河。)
韩城(州东北。西有梁山,一名吕梁山,滨大河。东北有龙门山,夹河对峙。)
澄城(州北,西有洛水。)
白水(州西北。南有故城。洪武初,徙於今治。西有洛水,白水流入焉。西
北有马莲滩巡检司。)
耀州(东有沮水,西有漆水流入焉。又有清水,流入三原县界。)南距府百
八十里。领县一:
同官(州东北。北有神水峡,峡内有金锁关巡检司。又西北有北高山,漆水
出焉,东南流与同官川水合。又东有沮水,南有安公谷水,其下流合於沮水。)
乾州(西北有梁山,接岐山县界。其南有漠谷,漠谷水经其下,流为武水。
又东北有甘谷水。又西有武亭水。)东南距府百六十里。领县二:
武功(州西南。西南有太白山,又有武功山。东南有忄享物山。南有渭水。
又西有漠谷水,又有武亭水,自县东北流合焉。俱汇於湋水。)
永寿(州北。东有泾水。西南有锦川河,下流为漠谷水。有土副巡检司。又
有穆陵关。)
邠州(元直隶陕西行省。)洪武中来属,以州治新平县省入。(北有泾水。
西南有白土川,亦名漆水,东南注於渭水。与入洛之漆异。)东南距府三百五十
里。领县三:
淳化(州东。南有黄嵚山。西有泾水。东有清水,南流入耀州界。)
三水(州东北。成化十三年九月析淳化县地置。东南有石门山。东有三水河,
一名汃水,西南流入泾水。东南有石门巡检司。)
长武(州西北。万历十一年三月以邠州宜禄镇置。北有泾水,自泾州流入。
南有汭水,一名宜禄水,亦自泾州流入,径县东停口镇,与黑水河合,入於泾水。
西有窑店巡检司,本名宜禄,治宜禄镇。弘治十七年迁於正东之冉杏,仍故
名。万历十一年又迁,更名。)
凤翔府(元属陕西行省。)洪武二年三月因之。领州一,县七。东距布政司
三百四十里。
凤翔(倚。永乐二十二年建郑王府。正统八年迁於河南怀庆府。东北有杜阳
山,杜水所出。西北有雍山,雍水出焉,下流合漆水入渭。又东南有横水,亦曰
横渠,东入渭。)
岐山(府东。东北有岐山。又有梁山。又北有武将山。南有渭水,西北有岐
水,又东有湋水,俱流入扶凤县界。又南有斜谷水,北入渭。)
宝鸡(府西南。东南有陈仓山。西南有大散岭,大散关在焉。又有和尚原,
接凤县界。南有渭河,东有汧河流入焉。又东南有箕谷水,有洛谷水,俱北入渭。
西南有益门镇二里散关、东南有虢川二巡检司。又东南有金牙关。)
扶凤(府东。西南有渭河。东有漆河,又有雍水自东南流入焉,又南有湋河,
俱流入武功县界。)
郿(府东南。元属奉元路。洪武二年来属。西有衙岭山,褒水出其南,流入
沔,斜水出其北,流入渭。西有五丈原。又西南有斜谷,南入汉中,有斜谷关。
北有渭水。)
麟游(府东北。西有漆水,南有麟游水,下流俱入於渭。西南又有杜水,亦
曰杜阳川,东入漆。西北有石窑关巡检司。)
汧阳(府西少北。元属陇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属府。旧治在县西,嘉
靖二十七年徙於今治。南有汧河。)
陇州(元属巩昌总帅府。延祐四年十一月省州治汧源县入州。)洪武二年来
属。(西北有陇山,上有关曰陇关,亦曰大震关,一名故关,有故关大寨巡检司。
又有安夷关,亦曰新关。又西有小陇山,一名关山。又西南有岍山,汧水出焉。
南有吴山,即吴岳,古文以为岍山。西南有白环谷,白环水出焉。西有弦蒲薮,
汭水出焉,下流合於泾水。南有渭水。西南有方山原。又南有陇安、西南有香泉
二巡检司。)东南距府百八十里。
汉中府(元兴元路,属陕西行省。)洪武三年五月为府。六月改名汉中府。
领州一,县八。东北距布政司九百六十里。
南郑(倚。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建瑞王府。西南有巴岭山,南连孤云、两角、
米仓诸山,达四川之巴州。南滨汉水,又曰沔水,源自嶓冢,经县界,下流至湖
广汉阳府入大江。又有沮水,汉水别源也,又西北有褒水,俱流入汉水。南有青
石关巡检司。)
褒城(府西北。洪武十年六月省入南郑县,后复置。东北有褒谷,自此出连
云栈,北抵斜谷之道也。南有沔水,即汉水也。又有廉水,又城东有褒水,西南
有让水,一名逊水,下流俱入沔水。北有鸡头关巡检司。又有虎头关。西北有汉
阳关。)
城固(府东少北。南有汉水。东北有壻水,又名智水,下流入汉水。又西
北有黑水,或云即褒水之上源。)
洋(府东南。元洋州。洪武三年降为县。十年六月省入西乡,后复置。北有
兴势山。东有黄金谷。南有汉水。西北有壻水,西有灙水,亦曰骆谷水,又
东有酉水,俱南入汉。)
西乡(府东南。东有饶风岭,有关。北有汉水。东有洋水,即清凉川也,西
北合木马河入汉。东南有盐场关、西南有大巴山、东北有子午镇三巡检司。)
凤(府西北。元凤州。洪武七年七月降为县。南有武都山。北有嘉陵江,源
出县之嘉陵谷,下流至四川巴县入於大江。又东有大散水,亦注於嘉陵江。东北
有清风阁巡检司。南有留坝巡检司,后迁废丘关,又迁柴关,仍故名。南有仙人
关。西有马岭关。)
沔(府西。元沔州,属四川广元路。洪武三年改属汉中府,省州治铎水县入
州。七年七月降为县。十年六月省入略阳,后复置。成化二十一年六月属宁羌州。
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仍属府。北有铁山。东南有定军山。南有汉水。西有沮水,
又有大安水,南入於汉。西南有大安县,洪武初废。又西有石顶关。)
宁羌州(本宁羌卫。)洪武三十年九月以沔县之大安地置。成化二十一年六
月置州,属府。(东北有五丁山,亦曰金牛峡。北有嶓冢山,汉水出焉,亦曰漾
水,下流至湖广汉阳县合大江。又东有嘉陵江,西有西汉水合焉。西南有白水,
自洮州卫流经此,亦曰葭萌水,有白水关,其下流至四川昭化县合於嘉陵江。又
东北有浕水,流入漾水,谓之浕口。又东有沮水。北有阳平关巡检司。)东
北距府三百里。领县一:
略阳(州北。元属沔州。洪武三年属府。成化二十一年六月改来属。西有盘
龙山。东南有飞仙岭,栈道所经也。东有沮水,为汉水之别源。南有嘉陵江,西
北有犀牛江,即西汉水也。又西有白水江。东北有九股树、西有罝口二巡检司。
又西北有白水镇巡检司,后废。)
延安府(元延安路,属陕西行省。)洪武二年五月为府。领州三,县十六。
南距布政司七百四十里。
肤施(倚。东有延水,又有清化水流入焉。)
安塞(府西北。西有洛水。北有延水,出县西北之芦关岭,又东南有西川水,
北有金明川,俱流入焉。又北有塞门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二年置。西南有敷政巡
检司。)
甘泉(府西南。北有野猪峡。西有洛河,南有伏陆水流入焉。又东北有库利
川。)
安定(府东北。北有高柏山,怀宁河出焉,东流入於无定河。西北有白洛城,
洪武三年筑。)
保安(府西北。西南有洛河,有吃莫河流入焉。北有大盐池。又西有靖边守
御千户所,隆庆元年二月置。北有顺宁巡检司。)
宜川(府东。南有孟门山,在大河中流。又西南有银川水,北有汾川水,西
南有丹阳诸川,俱流入大河。)
延川(府东少北。东滨大河。北有吐延川,合清涧水,流注於大河。又东北
有永宁关,临河。)
延长(府东。东滨河。南有延水,流入大河。)
青涧(府东北。元属绥德州。嘉靖四十一年改属府。东有黄河,东北有无定
河流入焉。又西有青涧河。)
鄜州(东有洛水,南与单池水合,又名三川水。西有直罗巡检司。)北距府
百八十里。领县三:
洛川(州东南。西南有洛水。东南有鄜城巡检司。)
中部(州南。北有桥山,亦曰子午岭,沮水出焉。西北有谷河及子午水,俱
入於沮水。又东北有洛水。)
宜君(州南。西南有玉华山,又有凤凰谷。东有洛水。东北有沮水。)
绥德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府,后复置。(南有魏平关。东有黄河。城东有无
定河,一名奢延水,亦曰圁水,西北有大理水流入焉。东北有官菜园渡口巡检
司。)西南距府三百六十里。领县一:
米脂(州北。西有无定河。有大理水,又有小理水,西北有明堂川,俱流入
无定河。北有碎金镇、西南有克戎寨二巡检司。又西有银州关,成化七年修筑。)
葭州洪武七年十一月降为县,属绥德州。十三年十一月复升为州,属府。(
东滨大河,西有葭芦河,城东有真乡川流合焉。)西南距府五百八十里。领县三:
吴堡(州南。元属州。洪武七年十一月改属绥德,寻省。十三年十一月复置,
还属。东滨河。)
神木(州北。洪武初省。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西北有杨家城,正统五年移县
治焉。成化中,复还故治。南有大河。北有浊轮川。西南有屈野川。)
府谷(州东北。洪武初省。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滨大河,北有清水川入焉。)
庆阳府(元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二年五月直隶行省。领州一,县四。东南
距布政司五百七十里。
安化(倚。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建庆王府。二十六年迁於宁夏卫。元省。洪武
中复置。东北有白於山,洛水所出。又城东有东河,西有西河,流合焉,下流为
马莲河。又西有黑水河,源出县北之太白山,下流至长武县合於泾河。东北有槐
安、北有定边二巡检司。又西南有驿马关、又有灵州、又有大盐池三巡检司,废。)
合水(府东南。东有建水,西有北岔河,流合焉,谓之合水,西南入马莲河。
又东北有华池水,有平戎川流合焉,东入鄜州之洛河。有华池巡检司。)
环(府西北。元环州,属巩昌总帅府。洪武初,降为县,来属。西有环河,
出县北青冈峡,下流为府城之西河。又南有黑水河,又有碱河,西南有甘河,俱
注於环河。又西有葫芦泉。西北有清平关。西北有安边守御千户所,弘治中置。)
真宁(府东南。元属宁州。万历二十九年改属府。西有马莲河。南有大陵、
小陵诸水,即九陵川之上源也。东有雕山岭巡检司。)
宁州(元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中来属。(东有横岭,又有九龙川,亦曰宁
江,亦曰九陵川,西南流,会上流群川,而南注於泾河。东北有襄乐巡检司。)
北距府百五十里。
平凉府(元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三年五月直隶行省。领州三,县七。东南
距布政司六百五十里。
平凉(倚。洪武二十四年建安王府。永乐十五年除。二十二年,韩王府自辽
东开原迁此。西南有可蓝山。西有崆峒山。又有笄头山,泾水出焉,下流至高陵
县入渭。又西有横河,东有湫峪河,俱流入泾河。又西有群牧监。洪武三十年置
陕西行太仆寺。永乐四年置陕西苑马寺,领长乐等六监,开成等二十四苑,俱在
本府及庆阳、巩昌境内。正统三年又并甘肃苑马寺入焉。又东有通梢关。)
崇信(府东南。北有汭水。西南有赤城川,南有白石川流合焉。下流合於泾
水。)
华亭(府南。西有小陇山。西北有瓦亭山,有瓦亭关巡检司,所谓东瓦亭也。
东北有泾河。东南有汭水。又东南有三乡镇,北有马铺岭二巡检司。)
镇原(府东北。元镇原州,属巩昌总帅府。洪武初,降为县,来属。西北有
胡卢河,分二流,一北注於黄河,其支流东南注於泾河。南有高平川,流入胡卢
河。西有安平寨巡检司。西北有萧关。西南有木峡关。又西有石峡关。南有驿藏、
木靖二关。)
隆德(府西南。元属靖宁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属府。东有好水,西流
与苦水合。西北有武延川,流入好水。东南有捺龙川,流入苦水。)
泾州(元直隶陕西行省。)洪武三年以州治泾川县省入,来属。(旧治在泾
水北。今治本皇甫店,洪武三年徙於此。北有泾河,有汭水。东有金家凹巡检司。)
西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一:
灵台(州东南。西北有白石原。东北有三香水,一名三交川,下流至邠州合
泾水。又西南有细川水,东北流合於三交川。)
静宁州(元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中来属。(南有陇山。北有横山,即陇山
支阜。南有水洛川,一名石门水,下流至秦州入略阳川。又西有苦水河,即高平
川之上源。)东距府二百三十里。领县一:
庄浪(州东南。元庄浪州,直隶陕西行省。洪武三年属凤翔府。八年三月降
为县,来属。西有苦水川。)
固原州本固原守御千户所,景泰三年以故原州城置。成化四年升为卫。弘治
十五年置州,属府。(西南有六盘山,上有六盘关,东北有清水河出焉,下流合
镇原县之胡卢河。又北有黑水,北流入於大河。又东西有二朝那湫,其下流注於
高平川。南有开成州,元直隶陕西行省,治开成县。洪武二年省州,以县属平凉
府。成化三年废县。又东南有广安州,元属开成州,洪武二年省。又西有甘州群
牧所,永乐中置。又西北有西安守御千户所,成化五年以旧西安州置。北有镇戎
守御千户所,成化十二年以葫芦峡城置。东北有平虏守御千户所,弘治十四年以
旧豫望城置。又北有下马关,嘉靖五年置。)东南距府百七十里。
巩昌府(元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二年四月直隶行省。领州三,县十四。东
距布政司千六十里。
陇西(倚。西有首阳山,上有关。北滨渭水,东有赤亭水,西流入焉。)
安定(府北。元定西州,属巩昌总帅府。至正十二年三月改名安定州。洪武
十年降为县,属府。北有车道岘。西有西河,东有东河,流合焉。北有巉口巡检
司。)
会宁(府东北。元会州,属巩昌总帅府。至正十二年三月改为会宁州。洪武
十年降为县,属府。东有响水,北流入大河。东有青家巡检司。)
通渭(府东北。北滨渭,西有华川,东流入焉。)
漳(府南。西南有故城。今治,正统中所徙。西北有西倾山。南有漳水,北
流入渭。东南有盐井。)
宁远(府东。南有太阳山,旧产铁。北有桃花峡,两山夹峙,渭水经其中。
西有广吴水,又有山丹水,俱源出岷州,并流北注渭。)
伏羌(府东。西南有朱圉山,俗名白崖山。北有渭水,西南有永宁河,西有
洛门川,俱东北注於渭。)
西和(府东南。元西和州,属巩昌总帅府。洪武十年降为县,属府。旧治在
西南白石镇,洪武中,移於今治。北有祁山。南有黑谷山,上有关。西北有西汉
水,亦曰盐官水。西南有浊水,即白朱江也。东北有盐井。)
成(府东南。元成州,属巩昌总帅府。洪武十年降为县,属府。西北有仇池
山。东南有西汉水。西南有浊水,又西有建安水,又有洛谷川,俱流入西汉水。
又东有泥阳水,下流至徽州界入嘉陵江。又北有黄渚关巡检司。)
秦州(元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二年属府,省州治成纪县入州。(西南有嶓
冢山,西汉水出焉,下流至宁羌州合嘉陵江。东北有渭水,有秦水东流入渭。又
西有西谷水,下流入西汉水。又南有籍水,西南有段谷水流入焉。又东有长离水,
即瓦亭川下流也,俱流入於渭。南有高桥巡检司。又有石榴关。又有现子关。)
西距府三百里。领县三:
秦安(州北。东有大陇山。又东北有瓦亭山,所谓西瓦亭也。城南有渭水。
又西有陇水,瓦亭川自东北流合焉。又东有松多川,下流入於秦水。又东有陇城
关巡检司。)
清水(州东。东有陇山,有盘岭巡检司。西南又有小陇山。西有渭水。东有
秦水,南有清水流入焉。)
礼(州西南。元礼店文州军民元帅府,属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十一月置礼
店千户所。十一年属岷州卫。十五年改属秦州卫。成化九年十二月置礼县於所城,
属州。故城在东。洪武四年移於今治。东南有西汉水。西南有岷峨山,岷江出焉,
东南流入阶州界合於西汉水。又西有漩水镇、南有板桥山二巡检司。)
阶州(元属巩昌总帅府。)洪武四年降为县,属府。十年六月复为州。(旧
城在东南坻龙冈上。今城,洪武五年所置。北有白水江。东北有犀牛江,即西汉
水也。又西北有羌水,下流合白水江。又东有七防关巡检司。)西北距府八百里。
领县一:
文(州东南。元文州。至元九年十月置,属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降为县,
属府。十年六月改属州。二十三年三月省。成化九年十二月复置,仍属州。东南
有青唐岭,路入四川龙安府。东有白水,西有黑水,流合焉。又北有羌水,一名
太白水。东有文县守御千户所,本文州番汉千户所,洪武四年四月置。二十三年
改文县守御军民千户所。成化九年更今名。又东有玉垒关。西北有临江关。)
徽州(元属巩昌总帅府。)洪武十年六月降为县,属府,后复升为州。(东
南有铁山。南有嘉陵江,又有河池水流入焉。又南有虞关巡检司。西南有小河关。
)西北距府四百八十里。领县一:
两当(州东。洪武十年六月省入徽县,后复置,属州。南有嘉陵江。)
临洮府元临洮府,属巩昌总帅府。泰定元年九月改为临兆路。)洪武二年九
月仍为府。领州二,县三。南距布政司千二百六十里。
狄道(倚。西南有常家山,与西倾山相接。北有马寒山,浩尾河出於其北,
阿干河出於其南,俱东流入大河。又西南有洮河,自洮州卫流入。又东有东峪河,
南有邦金川,皆流会洮河。北有摩云岭巡检司。又北有打壁峪关,有结河关。南
有南关,有下衬关,有八角关、十八盘关。西有三坌关,有分水岭关。)
渭源(府东少南。西有南谷山,渭水所出。又有鸟鼠山,渭水所经,东至华
阴县入大河。又西有分水岭,东流者入渭,西流者入洮,上有分水岭关巡检司。
又西南有五竹山,清源河出焉,迳县东南入渭。)
兰州(元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二年九月降为县,来属。成化十三年九月复
为州。(建文元年,肃王府自甘州卫迁此。南有皋兰山。北滨大河,所谓金城河
也,湟水自西,洮水、阿干河俱自南,先后流入焉。又西南有漓水,合於洮水。
北有金城关,下有镇远浮桥,有河桥巡检司。西北有京玉关,南有阿干镇关。西
南有凤林关。)南距府二百十里。领县一:
金(州东少南。元金州,属巩昌总帅府。洪武二年九月降为县,属府。成化
十三年改属州。旧城在南,洪武中,移於今治。北有大河,东北流乱山中,入靖
虏卫界。又南有浩尾河,一名闪门河,入於大河。东北有一条城,万历二十五年
置。)
河州(元河州路,属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置河州卫,属西安都卫。
六年正月置河州府,属陕西行中书省。七年七月置西安行都卫於此,领河州、朵
甘、乌斯藏三卫。八年十月改行都卫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九年十二月,行都指
挥使司废,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十年分卫为左右。十二年七月,府废,改左卫
于洮州,升右卫为军民指挥使司。成化九年十二月置州,属府,改军民指挥使司
为卫。(西南有雪山,与洮州界。西北有小积石山,上有关。大河自塞外大积石
山东北流,迳此,又迳榆林卫北,折而南,与山西中流分界,至潼关卫北,折而
东,入河南界,回环陕西境四千余里。南有大夏河,即漓水也,亦曰白石川。又
西北有积石州,元属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改置积石州千户所。西南有贵德
州,元属吐蕃宣慰司,洪武八年正月改置归德守御千户所。又南有宁河县,东北
有安乡县,元俱属河州路,洪武三年废,六年复置。十二年复废。又东南有定羌
巡检司。)东北距府百八十里。
灵州(元属宁夏府路。)洪武三年罢。弘治十三年九月复置,直隶布政司。
(大河在城北,洛浦河自南流入焉。南有小盐池。)距布政司九百九十三里。
兴安州(元金州,属兴元路。)万历十一年八月更名。二十三年直隶布政司。
(旧治汉水北,后迁水南。万历十一年又迁故城南三里许。北有汉水。又西有衡
河,亦曰恒河,下流入汉江。东北有乾祐关巡检司,废。)领县六。西北距布政
司六百四十里。
平利(州南少东。元末省。洪武三年置,属四川大宁州。五年二月来属。十
年六月复省,后复置。东有女娲山,灌溪水出焉,西北与黄洋河合,入於汉。南
有镇坪巡检司。)
石泉(州西。元末省。洪武三年置,属四川大宁州。五年二月来属。嘉靖三
十八年十一月改属汉中府。万历十一年还属州。南有十八盘山,有汉江。西有饶
风河,东有迟河,俱入汉。又西有饶风岭巡检司,本治县东迟河口,后迁下饶风
铺,更名。)
洵阳(州东。元末省。洪武三年复置。五年二月来属。东北有水银山,产水
银、朱砂。南有汉江,东有旬水流入焉。又有乾祐河,自西北流入旬水。东有闾
关、西北有三岔二巡检司。)
汉阴(州西少北。元末省。洪武三年复置。十年六月省入石泉县,后复置,
属州。嘉靖三十八年十一月改属汉中府。万历十一年还属州。南有汉水。东北有
直水,又有恒河,俱流入汉水。又西有方山关。)
白河(州东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洵阳县白河堡置,属湖广郧阳府。十三
年九月来属。北有汉江,东入湖广郧西县界。南有白石河,分二流,俱北注於汉。)
紫阳(州西南。正德七年十一月以金州紫阳堡置。初治紫阳滩之左,嘉靖三
十五年迁於滩右。西有汉江。)
洮州卫(元洮州,属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置洮州军民千户所,属河
州卫。十二年二月升为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属陕西都司。(西南有西倾山,桓
水出焉,下流为白水江,又漒川亦出焉,一名洮水。又北有石岭山,上有石岭
关。东有黑松岭,上有松岭关。又东有黑石关、三岔关、高楼关。北有羊撒关。
西南有新桥关、洮州关。东南有旧桥关。)南距布政司千六百七十里。
岷州卫(元岷州,以旧祐川县地置,属吐番宣慰司。)洪武四年正月置岷州
千户所,属河州卫。十一年七月升为卫,属陕西都司。十五年四月升军民指挥使
司。嘉靖二十四年又置州,改军民指挥使司为卫。四十年闰五月,州废,仍置军
民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四年建岷王府。二十六年迁云南。北有岷山,洮河经其
下。南有白水,一名临江。又东有石关。东北有铁州,元属吐蕃宣慰司。洪武四
年正月置铁城千户所,属河州卫,后废。)领所一。南距布政司千五百五十里。
西固城守御军民千户所(卫南。本西固城千户所,洪武七年三月置,属巩昌
府。十五年四月改置,来属。南有白水。北有化石关。西北有平定关。)
榆林卫成化六年三月以榆林川置。其城,正统二年所筑也。(西有奢延水,
西北有黑水,经卫南,为三岔川流入焉。又北有大河,自宁夏卫东北流经此,西
经旧丰州西,折而东,经三受降城南,折而南,经旧东胜卫,又东入山西平虏卫
界,地可二千里。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洪武中,为内地。天顺后,元裔
阿罗出、毛里孩、孛罗出相继居之。西南有盐池,旧属宁夏卫,嘉靖九年来属。
又卫东有长盐池、红盐池。西有西红盐池、锅底池。又东有长乐堡,分辖双山等
十二营堡,为中路。又有神木堡,分辖镇羌等九营堡,为东路。西有安边营,分
辖永济等十二营堡,为西路。俱成化后置。又北有边墙,成化九年筑,长一千七
百七十余里,东起清水营,接山西偏头关界,西抵定边营,接宁夏花马池界。)
南距布政司千一百二十里。
宁夏卫(元宁夏府路,属甘肃行省。)洪武三年为府。五年,府废。二十六
年七月置卫。二十八年四月罢。永乐元年正月复置。(洪武二十六年,庆王府自
庆阳府迁此。西有贺兰山。又西南有峡口山,黄河流其中,一名青铜硖。黄河出
硖东流,亦曰三岔河。又东有黑水河,南有清水河,即葫芦河下流也,俱注於黄
河。有宁夏群牧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十二月置。)领千户所四。东南距布政司
千四百里。
灵州守御千户所(卫东南。洪武十六年十月置,治在河口。宣德三年二月徙
於城东。弘治十三年九月复置灵州於所城。)
兴武守御千户所(卫东南。正德元年以兴武营置。)
韦州守御千户所(卫东南。弘治十年以故韦州置。西有大蠡山。南有小蠡山。
东有东湖。)
平虏千户所(卫北少东。嘉靖三十年以平虏城置。东北有老虎山,滨大河。
北有镇远关。)
宁夏前卫在宁夏城内,洪武十七年置。
○宁夏左屯卫
宁夏右屯卫亦俱在宁夏城内,洪武二十五年二月置,后废。三十五年十二月
复置。
宁夏后卫本花马池守御千户所,成化十五年置。正德元年改卫。其城,正统
九年所筑也。(东北有方山。西有花马池。西北有大盐池。又西有小盐池。东有
长城关,正德初置。)东南距布政司千一百二十里。
宁夏中卫(元应理州,属宁夏府路。)洪武三年州废。永乐元年正月置卫。
(西有沙山,一名万斛堆。大河在南。又西南有温围水,流入大河。又有裴家川。
又东南有鸣沙州,元属宁夏府路。洪武初废。)南距布政司千一百十里。
靖虏卫正统二年以故会州地置,属陕西都司。(南有乌兰山,上有乌兰关。
北有大河。西南有祖厉河,东北有亥刺河,皆注於大河。西南有会宁关。)南距
布政司千二百二十里。
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元甘肃等处行中书省,治甘州路。)洪武五年十一月置
甘肃卫。二十五年罢。二十六年,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自庄浪徙置於此。领卫十二,
守御千户所四。距布政司二千六百四十五里。
甘州左卫(倚。元甘州路。)洪武初废。二十三年十二月置甘州左卫。二十
七年十一月罢。二十八年六月复置。(洪武二十五年三月建肃王府。建文元年迁
於兰县。西南有祁连山。西北有合黎山。东北有人祖山,山口有关,曰山南,嘉
靖二十七年置。又东北有居延海。西有弱水,出西南山谷中,下流入焉。又有张
掖河,流合弱水,其支流曰黑水河,仍合於张掖河。又东南有卢水,亦曰沮渠川。)
甘州右卫、甘州中卫俱洪武二十五年三月置。
甘州前卫、甘州后卫俱洪武二十九年置。四卫俱与甘州左卫同城。
肃州卫(元肃州路,属甘肃行省。)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置卫。(西有嘉峪
山,其西麓即嘉峪关也。弘治七年正月扁关曰镇西。西南有小昆仑山,亦曰雪山,
与甘州山相接。北有讨来河,东会於张掖河。西南有白水,又西北有黑水,东南
有红水,俱流入白水,下流入西宁卫之西海。又东北有威虏卫,洪武中置,永乐
三年三月省。)东距行都司五百十里。
山丹卫(元山丹州,直隶甘肃行省。)洪武初废。二十三年九月置卫,属陕
西都司,后来属。(东南有焉支山。西有删丹河,即弱水也。北有红盐池。)西
距行都司百八十里。
永昌卫(元永昌路,属甘肃行省,至正三年七月改永昌等处宣慰司。)洪武
初废。十五年三月置卫,属陕西都司,后来属。(北有金山,丽水出焉。西南有
白岭山,亦曰雪山。西有水磨川,上有水磨关。又东南有蹇占河。)西北距行都
司三百十里。
凉州卫(元西凉州,属永昌路。)洪武九年十月置卫,属陕西都司,后来属。
(南有天梯山,三岔河出焉。东南有洪池岭。又东北有白亭海,有潴野泽。又西
有土弥干川,即五涧水也,亦出天梯山,下流合於三岔河。又东有杂木口关。又
有凉州土卫,洪武七年十月置。)西北距行都司五百里。
镇番卫本临河卫,洪武中,以小河滩城置。三十年正月更名。建文中罢。永
乐元年六月复置。(西有黑河,即张掖河下流也。又东有三岔河。南有小河。西
有盐池。西南有黑山关。)西距行都司五百五十里。
庄浪卫洪武五年十一月以永昌地置。十二年正月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司於卫城。
二十六年,行都司徙於甘州。建文中,改卫为守御千户所。洪武三十五年十月复
改所为卫,属陕西都司,后来属。(东有大松山。其北有小松山。西有分水岭,
南出者为庄浪河,北出者为古浪河。又南有大通河,与庄浪河合,北流经卫西,
入於沙漠。)北距行都司九百四十里。
西宁卫(元西宁州,直隶甘肃行省。)洪武初废。六年正月置卫。宣德七年
十一月升军民指挥使司,属陕西都司,后来属。(西南有小积石山,与河州接界。
东南有峡口山,亦曰湟峡。南有大河,自西域流入,回环於陕西、山西、河南、
山东四布政司,及南直隶之地,几至万里,至淮安府清河县,南合长淮,又东至
安东县南入於海。又北有湟水,即苏木连河也,东入大河。又西南有赐支河,又
城北有西宁河,皆流入大河。又西北有浩亹水,西南有宗哥川,俱流合於湟水。
又西有西海,亦名卑禾羌海,俗呼青海。西北有赤海。又有乌海盐池。东南有绥
远关。)西北距行都司千三百五十里。
碾伯守御千户所本碾北地。洪武十一年三月置庄浪分卫。七月改置碾北卫,
后废,而徙西宁卫右千户所於此。成化中更名。(南有碾伯河。)西北距行都司
千二百三十里。
沙州卫(元沙州路,属甘肃行省。)洪武初废。永乐元年置卫。正统间废。
(南有鸣沙山。东南有三危山。又东有龙勒山,又有渥洼水。西有瓜州,元属沙
州路,洪武初废。)东距行都司千三百六十里。
镇夷守御千户所洪武三十年以甘州卫地置。建文二年罢。永乐元年复置所,
旧在西北,天顺八年移於今治。(南有黑河,即张掖河也。西南有盐池。北有兔
儿关。)东南距行都司三百里。
古浪守御千户所正统三年六月以庄浪卫地置。(古浪河在东。又南有古浪关。
东有石峡关。)东南距行都司六百四十里。
高台守御千户所景泰七年以甘州卫之高台站置。(弱水在北。又西有合黎山。
西南有白城山。)东南距行都司一百六十里。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看到神仙姐姐蜡像,叩了一千个响头,蒲团被磕破了,发现里面有银两3.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四(上)

○四川江西
四川《禹贡》梁、荆二州之域。元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治成都路。)又
置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治建昌路。)属云南行中书省。洪武四年六月平明升。
七月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九月置成都都卫。(与行中书省同治。)八年十月改
都卫为四川都指挥使司。领招讨司一,宣慰司二,安抚司五,长官司二十二及诸
卫所。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领府十三,直隶州六,宣抚司一,
安抚司一,属州十五,县百十一,长官司十六。(为里千一百五十有奇。)北至
广元,(与陕西界。)东至巫山,(与湖广界。)南至乌撒、东川,(与贵州、
云南界。)西至威茂,(与西番界。)距南京七千二百六十里,京师一万七百一
十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二十一万五千七百一十九,口一百四十六万六千七百七
十八。弘治四年,户二十五万三千八百三,口二百五十九万八千四百六十。万历
六年,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
成都府(元成都路。)洪武四年为府。领州六,县二十五:
成都(倚。洪武十一年建蜀王府。)
华阳(倚。北有武担山。又有外江,自灌县分流经城北,绕城而南,一名清
远江。又有内江,亦自灌县分流经城南,绕城而东,亦名石犀渠。合流南注於大
江。此府城之内、外江也。东有宁州卫,洪武十一年四月置。东南有马军寨巡检
司。)
双流(府西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华阳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南有牧马
川,即府在内、外江下流也。)
郫(府西。有内江,一名郫江,即府城内江之上流也。)
温江(府西少南。西南有皂江,亦曰内江。)
新繁(府西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成都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西北有沱江。
又西有湔氵臾口。)
新都(府北。东有雒水,自什邡县流经此,下流至泸州入大江,亦曰中水。
北有湔水,即大江别流,自灌县东北出,流经此,至汉州入雒水。东北有绵水,
自汉州流至此入雒江。三水同流,亦曰郫江也。)
彭(府北。元彭州。洪武十年五月降为县。北有九陇山,有葛王贵山,又有
大隋山、中隋山。南有沱江,又北有濛水流合焉。又东有濛阳县,元属彭州。洪
武十年五月省。又北有白石沟巡检司。)
崇宁(府西北。元属彭州。洪武四年属府。十年五月省入灌县。十三年十一
月复置。南有沱江。)
灌(府西少北。元灌州。洪武中,降为县。西北有灌口山。又有玉垒山,下
有玉垒关,一名七盘关。又西南有青城山。又西有湔江,亦曰都江,亦曰湔堋江,
古离堆也。岷江经此,正流引而南,支流分三道,绕成都境。有石渠水口。又有
白沙水,下流入都江。又南有沱江,即郫江上源也。又西有蚕崖关巡检司。西南
有獠泽关。)
金堂(府东。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新都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北有三学山。
南有云顶山。有金堂峡,雒水经此,曰金堂河。东南又有怀口巡检司。)
仁寿(府南少东。东有丽甘山,下有盐井。东有三嵎山,又有蟠溪,下流入
资江。又南有陵井,产盐,亦曰仙井。)
井研(府南少东。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十年五月省入仁寿县。十三年十一月
复置。东北有铁山,旧产铁。南有盐井。)
资(府东。明玉珍置资州。洪武初,降为县。南有珠江,即雒江也,东流为
资江。东有银山镇巡检司。)
内江(府东南。洪武中置。西有中江,即雒之异名。南有椑木镇巡检司。)
安(府北少东。元安州,治在西北。洪武中,降为县,移於今治。南有浮山,
黑水出焉,南流入罗江县界。北有曲山关。东有小东坝关。又东南有睢水关,关
西有绵堰堡,绵水发源处也。)
简州洪武六年降为县。正德八年又升为州。(旧治在绛河北。正德八年徙治
河南。东北有石鼓山。西有分栋山。东有雁水,即雒水也,绛水自北来合焉,一
名赤水,亦曰牛鞞水。又城内有牛皮井,产盐。西有龙泉镇巡检司。西南有阳安
关。)西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一:
资阳(州东。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属府。十年五月省入简县。成化元年七月
复置,仍属府。正德中,改属州。西有资溪,流入雁水。东有资阳镇巡检司,后
移治濛溪河。)
崇庆州(元治晋原县。)洪武中省县入州。(西有鹤鸣山。西北有寻阝江,
东流入新津界。又北有味江,东北有白马江,皆岷江南出之别名也。西北有永康
县。东南有江源县,明玉珍复置,洪武初省。西有清溪口巡检司。)东北距府百
十里。领县一:
新津(州东。南有天社山。南枕大江,一名皂江。东有北江,亦曰新穿水,
自府城南流经此合大江。)
汉州(明玉珍复置雒县,为州治。)洪武四年省县入州。(东有雒水,有绵
水。又西南有湔水,流入雒。又北有雁水,亦流入雒,故雒水亦兼雁水之名。又
东北有石亭水,流合绵水。东南有三水关巡检司。)西南距府百十里。领县三:
什邡(州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绵竹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西北有章山,
雒水出此,亦名雒通山。南有高镜关,雒水经其南。又西有大逢山。)
绵竹(州西北。西北有紫岩山,绵水出焉。又有紫溪河,一名射水河。又北
有睢水关。)
德阳(州东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汉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北有鹿头山,
上有鹿头关。东有绵水。西南有石亭水。南有白马关巡检司。)
绵州(元属潼川府。)洪武三年来属。十年五月降为县。十三年十一月复为
州。(东有富乐山。西有涪水,源出松潘卫,泫经此,亦曰绵江,下流至合州,
合於嘉陵江。又西北有安昌水,一名龙安水,东南流合涪水。又东有潺水,亦合
於涪水。东有魏城巡检司。)西南距府三百六十里。领县二:
罗江(州南。洪武六年十二月省入绵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北有罗江,
涪水与安昌水会流处也。又西有黑水,自安县流入界。又西南有白马关巡检司,
关与德阳县鹿头关相对。)
彰明(州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绵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北有太华山。
西有涪江,北有廉水,西有让水,俱流入焉。)
茂州(元治汶山县,属陕西行省吐番宣慰司。)洪武中省县入州。十六年复
置县,后复省。(南有岷山,即陇山之南首也。汶江自松潘卫流入,经山下,又
东经州城西,东南流,回环於四川、湖广、江西三布政司及南直隶之地,入於海,
几七千余里。南有鸡宗关、东有积水关、北有魏磨关三巡检司。又南有七星关,
又有雁门关。东有桃坪关。北有实大关。西北有黄崖关,有汶山长官司,又南有
静川长官司,东南有陇木头长官司,西南有岳希蓬长官司,俱洪武七年五月置,
属重庆卫。又北有长宁堡,本长宁安抚司,宣德中,平历日诸蛮置,属松潘卫。
正统元年二月改属垒溪所。八年六月改属茂州卫。后废为堡。)东南距府五百五
十里。领县一:
汶川(州西南。北有七盘山。西有玉轮江,即汶江也,有汶川长官司,洪武
七年五月置。西有寒水关巡检司。又南有彻底关。)
威州(元以州治保宁县省入。明玉珍复置县。)洪武二十年五月复省县入州。
(旧治在西北凤坪里,宣德三年六月迁於保子冈河西。十年六月又迁於保子冈河
东千户所城内。东南有定廉山,盐溪出焉。又西南有雪山,亦曰西山。北有汶江,
西北有赤水,北有平谷水,俱流入焉。东有通化县,洪武三年省。西北有保子关、
彻底关。西南有镇夷关。)东南距府四百五十里。领县一:
保(州西北。洪武六年分保宁县地置。东有汶江。西北有镇安关。)
保宁府(元属广元路。)洪武四年直隶行省。领州二,县八。西南距布政司
七百里。
阆中(倚。成化二十三年建雍王府。弘治三年迁於湖广衡州府。四年八月建
寿王府。正德元年迁於湖广德安府。旧治在县东,明玉珍徙於此。东有蟠龙山,
其北有锯山关。又有灵山,其麓为梁山关。南有嘉陵江,即西汉水,自陕西宁羌
州流入,至巴县合大江,亦曰阆水,又曰巴水,其下流曰渝水。有南津关在城南,
临嘉陵江。又有滴水关,在城北玉台山下。又东南有和溪关。)
苍溪(府西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阆中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大获山在东,
宋江环其下。东南有云台山。西南有嘉陵江,宋江自西流入焉。北有八字堡巡检
司。)
南部(府南少东。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阆中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南有南山,
一名跨鳌山。东南有离堆山。东北有嘉陵江。)
广元(府北少西。元广元路,治绵谷县。洪武四年改为府。九年四月降为州,
来属,以绵谷县省入。十三年十一月复置绵谷县。二十二年六月降州为县,复省
绵谷县入焉。北有潭毒山,上有潭毒关,下临大江。又有朝天岭,上有朝天关。
又有七盘岭,上有七盘关,为陕西、四川分界处。又东北有大漫天岭,其北有小
漫天岭。西有嘉陵江。北有渡口,在大、小二漫间。东有百丈关,北有望云关,
有龙门阁,北达陕西宁羌州。)
昭化(府西北。元属广元路。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广元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
属府。西南有长宁山,有白卫岭。又西有九曲山。东有嘉陵江,其津口曰桔柏津,
渡口关在焉。北有白水,自陕西文县流入,亦曰葭萌水,合於嘉陵江。又北有马
鸣阁,又有石柜阁。)
剑州(元属广元路。)洪武六年以州治普安县省入,来属。九年省。十三年
十一月复置。(北有大剑山,亦曰梁山,西北接小剑山,飞阁通衢,谓之剑阁,
有大、小剑门关在其上。又有汉阳山。东有嘉陵江。西南有涪江。北有大剑溪、
小剑溪,又有泥溪。)东南距府三百二十里。领县一:
梓潼(州西南。西有梓潼水,亦日潼江水,下流入於涪江。又北有扬帆水,
流合潼江水。又东有小潼水,下流入嘉陵江。)
巴州(元属广元路。)洪武九年四月以州治化城县省入,又改州为县,来属。
正德九年复为州。(东北有小巴山,与汉中大巴山接,巴江水出焉,经州东南,
分为三,下流至合州入嘉陵江。南有清水江,流合巴江。东有曾口县,元属州,
后废。又北有米仓关巡检司。本治小巴山之巅,寻徙大巴山下,后废。)东北距
府三百五十里。领县二:
通江(州东少北。元至正四年置,属府。正德九年改属州。旧治在赵口坪,
洪武中,徙於今治。东有得汉山。南有巴江。又有宕水,在县西壁山下,亦曰诺
水,流入巴江。东北有濛坝、北有羊圈山二巡检司。又东北有桐柏关,相对樗林
关。)
南江(州北。正德十一年置。北有两角山。南有难江,源出南郑县米仓山,
下流入巴江。西北有大坝巡检司。)
顺庆府(元顺庆路。)洪武中,为府。领州二,县八。西南距布政司六百里。
南充(倚。北有北津渡,县旧治也。洪武中,徙今治。南有清居山。西有大、
小方山。东有嘉陵江。西有曲水,又有流溪水,东有清水溪,又有大斗溪,俱流
注於嘉陵江。又西有昆井,产盐。府境州县多盐井。北有北津渡巡检司。)
西充(府西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南充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南有南岷山,
上有九井、十三峰。西有西溪,即流溪也。)
蓬州(元属顺庆路。)洪武中,以州治相如县省入。(东南有云山。西有嘉
陵江。东北有巴江。)西南距府百四十里。领县二:
营山(州东少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蓬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北有大、
小蓬山。东有巴江。)
仪陇(州北少东。洪武十年五月省入蓬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西有伏虞山。
北有金城山,一名金粟山。东有巴江。北有鳌水,流入嘉陵江。)
广安州(元广安府,属顺庆路。)洪武四年降为州,来属。十年五月以州治
渠江县省入。(东北有篆江,即巴江,合渠江之下流也。江中有三十六滩,亦名
洄水。又北有浓水,南流合於环水,至州南合洄水,并注合州之嘉陵江。)西北
距府二百十里。领县四:
岳池(州西北。东有岳池水。)
渠(州东北。元渠州,属顺庆路。至元二十六年五月省州治流江县入焉。洪
武九年四月降为县。东北有八濛山。东有宕渠山,有渠江,下流合巴江。又北有
卫渠关,正德中置。)
邻水(州东少南。成化元年七月置。东南有邻山,产铁。有邻水,下流入大
江,县以此名。)
大竹(州东少北。元属渠州。洪武九年来属。西有九盘山。东有东流溪,下
流合於渠江。)
夔州府(元夔州路,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洪武四年为府。九年四月降为州,
属重庆府。十年五月直隶布政司。十三年十一月复为府。领州一,县十二。西距
布政司千九百里。
奉节(倚。洪武九年四月省。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北有赤甲山。东有白帝
山,又有白盐山。南滨江。东出为瞿唐峡,峡口曰滟滪堆。又西有南乡峡、虎须
滩,东有龙脊滩,皆江流至险处。又东有大瀼水、东瀼水,俱流入江。南有尖
山、又有金子山二巡检司。又东有瞿唐关。东南有江关。南有八阵碛,碛旁有
盐泉。)
巫山(府东。东有巫山,亦曰巫峡,大江经其中,东入湖广巴东县界。东有
大宁河,又有万流溪,皆流入大江。)
大昌(府东。洪武十三年十一月置。西有千顷池。又有当阳镇巡检司。)
大宁(府东北。元大宁州。洪武九年降为县。北有宝源山,有石穴,盐泉出
焉。又有马连溪,亦曰昌溪。东北有袁溪巡检司。北有青崖关。)
云阳(府西。元云阳州。洪武六年十二月降为县。南滨江。东有汤溪,源自
湖广竹山,流经此,至奉节汤口入江。西有檀溪,上承巴渠水,入於汤水。北有
盐井。又西北有五溪、北有铁檠二巡检司。)
万(府西少南。元万州。洪武六年十二月降为县。南滨江。西有苎溪。东有
彭溪。又西有武宁县,洪武四年省,有武宁巡检司。又西南有铜罗关巡检司。又
西北有西柳关。)
开(府西少北。元开州。洪武六年八月置,九月降为县。南有开江,彭溪之
上流,有清江自县东流合焉,亦曰叠江。又南有垫江,一名浊水,亦合流於开江。)
梁山(府西。元梁山州,治梁山县。洪武六年十二月省州,存县。十年五月
改属忠州,后来属。北有高梁山,又有高都山。西南有桂溪,南有蟠龙溪,下流
俱入於江。)
新宁(元属达州。洪武三年改属重庆府。十年五月省入梁山县。十三年十一
月复置,来属。东有雾山,开江出焉。又东有豆山关。)
建始(府东南。元属施州。洪武中来属。西有石乳山,产麸金,上有石乳关,
与湖广施州卫界。南有清江,自施州卫流入,又东入湖广巴东县界。)
达州(元治通川县。)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县,省通川县入焉。正德九年复升
为州。(西有石城山。东有渠江,通川江之下流,西南入渠县界,合於巴江,中
有南昌滩,有土副巡检司。又西有铁山关。东北有深溪关。)东南距府八百里。
领县二:
东乡(州东少北。成化元年七月置。通川江在城东。)
太平(州东北。正德十年析东乡县地置。东北有万顷池,渠江、通川江出焉,
下流为渠江。北有北江,又北入陕西紫阳县界,名任河,入於汉江,东北有明通
巡检司。)
重庆府(元重庆路,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洪武中,为府。领州三,县十七。
西北距布政司五百五十里。
巴(倚。东有涂山。大江经城南,又东经明月峡,至城东,与涪江合。西北
有鱼鹿峡,涪江所经。东南有丹溪,东北有交龙溪,俱流入大江。东有大红江巡
检司。西有佛图关。西南有二郎关。东有铜锣关。又南有南坪关。)
江津(府西南。北滨大江。东南有僰溪口,僰溪入江处,有清平巡检司。)
壁山(成化十九年三月析巴县地置。大江在南。涪江在北。又北有壁山巡检
司。)
永川(府西少南。洪武六年十二月置。)
荣昌(府西少南。洪武六年十二月置。西有雒江,即中水。西北有昌宁县,
明玉珍置,洪武七年省。)
大足(明玉珍置,属合州。洪武四年改属府。东有米粮关。北有化龙关。)
安居(成化十七年九月析铜梁、遂宁二县地置。东有安居溪,一名琼江,下
流入涪江。)
綦江(府南少东。元綦江长官司,属播州。明玉珍改为县。洪武中来属。南
有綦江,即僰溪之上流,一名东溪,有东溪巡检司,后徙县南之赶水镇。又南有
三溪渡,有綦市关。)
南川(府东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綦江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南有南江,
北流为綦江,中有龙床滩,在县北。又东有四十八渡水,流入南江。又南有马劲
关、雀子岗关。北有冷水关。)
长寿(府东少北。洪武六年九月置,属涪州,寻改属府。北滨大江。南有乐
温山,下有乐温滩,大江所经。又东有桃花溪。)
黔江(府东。元属绍庆府。洪武五年十二月省入彭水县。十一年九月置黔江
守御千户所。十四年九月复置县,来属。南有黔江,源出贵州思州府界,正流自
涪江合大江,支流经此,下流为湖广施州卫之清江。又东有石胜关,又有石牙关。
西有白岩关。东南有老鹰关,与湖广施州界。)
合州(府北。元治石照县。明玉珍省县入焉。东有钓鱼山,嘉陵江经其北,
涪江经其南。又东北有嘉渠口,嘉陵江与渠江合流处,经城东南,涪江自西流合
焉,亦曰三江口,并流而南,入於大江。)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二:
铜梁(州南。北有涪江。)
定远(州北。有旧城。今城本庙儿坝,嘉靖三十年徙此。东有武胜山。西南
有涪江。东有嘉陵江。)
忠州(府东。元治临江县。)洪武中,以县省入。(南滨大江,江中有倒须
滩,西北有鸣玉溪流入江。西有临江巡检司。)西距府八百里。领县二:
酆都(州西南。元曰丰都。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涪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曰
酆都。南滨大江,有葫芦溪自西南流入焉。东南有南宾县,洪武中省。又有沙子
关巡检司。)
垫江(州西少北。明玉珍置,属州。南有高滩溪,西南入长寿界,为桃花溪。)
涪州(大江自长寿县流入,东迳黄草峡,又东迳铁柜山,又东迳州城北,绕
城而东,又南有涪陵江流合焉,江口有铜柱滩。又东南有清溪关。西南有白云关。
又西有阳关。)西距府四百三十里。领县二:
武隆(州南。元曰武龙。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彭水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曰
武隆。西南有涪陵江,亦曰黔江,亦曰巴江。)
彭水(州南。元绍庆府治此,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洪武四年,府废,改属重
庆府。洪武十年五月来属。东有伏牛山,山左右有盐井。城西有涪陵江。又东南
有水德江,源自贵州思南流入涪陵江。东南有天池关。东北有亭子关。)
遵义军民府(元播州宣慰司,属湖广行省。)洪武五年正月改属四川。十五
年二月改属贵州都司。二十七年四月改属四川布政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置遵
义军民府。领州一,县四。西北距布政司千七百里。
遵义(倚。元播州总管。洪武五年正月改为播州长官司。万历二十九年四
月改县,与府同徙治白田坝,在故司城之西。北有龙岩山。其东为定军山,又有
大楼山,上有太平关,亦曰楼山关。又东有乌江,源自贵州水西,即涪陵江上源,
中有九接滩,其南有乌江关。又东南有仁江,东有湘江、洪江,皆流合於乌江。
又西南有落闽水,东有乐安水,亦俱流入焉。又东南有河度关。西南有老君关。
又东有三度关。西有落濛关。西北有崖门关、黑水关。北有海龙囤,有白石口隘。)
桐梓(府东。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以旧夜郎县望草地置。北有僰溪,源出山箐,
綦江之上流。)
真安州(元珍州思宁长官司。明玉珍改真州。)洪武十七年置真州长官司。
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置。(南有芙蓉江,自乌江分流,东北入於黔江。又有三江,
东南流合於虎溪,亦注於黔江。)西南距府二百里。领县二:
绥阳(府东北。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以旧绥阳县地置。东有水德江,亦曰涪江,
亦曰小乌江,流入彭水县界。)
仁怀(州西。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以旧怀阳县地置。东南有芙蓉江,西南有仁
水,其下流俱注於乌江。)
叙州府(元叙州路,属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至元二十三年正月降为县。)
洪武六年六月置府。领州一,县九。北距布政司千二百里。
宜宾(倚。弘治四年八月建申王府,未之国,除。西有失提山,旧产银。西
南有石城山。又西北有朝阳崖,大江经其下,又东经城东南,马湖江来合焉。又
西南有石门江,俗呼横江,北入马湖江。又东南有黑水,一名南广溪,北入江。
又西北有宣化县,洪武中省,有宣化巡检司。又西南有横江镇巡检司。又南有摸
索关。)
南溪(府东。东滨大江,中有石笋滩,在县西。又有铜鼓滩,在县东。又南
有青衣水,流入大江。)
庆符(府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宜宾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南有石门山,
石门江经其下。又西北有马鸣溪,流入马湖江。)
富顺(府东北。元富顺州。洪武中降为县。西南有虎头山。东有金川,亦曰
中水,即雒江也。又西有荣溪,东有鳌溪,俱流合焉。又西有盐井。东有赵化镇
巡检司。)
长宁(府东南。元长宁军,属马湖路。泰定二年十月改为州。洪武五年降为
县。治东西有二溪,并冷水溪,三溪合流入大江,曰三江口。又东出虞公峡,曰
淯溪,亦曰武宁溪,其下流入於大江。又治北有淯井,产盐。东有梅洞堡巡
检司。)
兴文(府东南。元戎州,属马湖路。洪武四年降为县,来属。万历二年二月
改曰兴文。南有南寿山,又有思早江,又东有水车河,俱流入淯溪。西有武宁
城,万历二年二月筑,置建武守御千户所於此。所南有九丝城,所东南有李子关。
县东北有板桥巡检司,后迁两河口,仍故名。)
隆昌(府东北。本富顺县隆桥马驿。隆庆元年置县,析荣昌、富顺二县及泸
州地属之。西南有雒江。)
高州(元属叙南宣抚司。)洪武五年降为县,属府。正德十三年四月复为州。
(旧治怀远寨。正德十三年迁治中坝。东有复宁溪,即黑水之上流。南有江口巡
检司。)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二:
筠连(州西。元筠连州,治腾川县,属永宁路,寻废县存州。洪武四年降州
为县,属叙州府。六年十二月改属绵州,寻仍属叙州府。十年五月省入高县。十
三年十一月复置,仍属叙州府。正德十三年四月来属。西有定川溪,下流与淯
溪合。东南有三岔巡检司。)
珙(州东。元下罗计长官司,属叙南宣抚司。明玉珍改为珙州。洪武四年降
为县。十年五月省入高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属府。正德十三年四月来属。西
南有珙溪,下流入淯溪。南有盐水坝巡检司,后迁歇马堡,仍故名。)
龙安府(元龙州,属广元路。明玉珍置龙州宣慰司。)洪武六年十二月复置
龙州。十四年正月改松潘等处安抚司。二十年正月仍改为龙州。二十二年九月改
龙州军民千户所。二十八年十月升龙州军民指挥使司,后复曰龙州。宣德七年改
龙州宣抚司,直隶布政司。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改曰龙安府。领县三。南距布政
司四百八十里。
平武(倚。本名宁武,万历十八年四月置,后更名。州旧治在江油县界之雍
村。洪武六年徙於青州所。二十二年又徙於盘龙坝箭楼山之麓,即今治也。东南
有马盘山,又有石门山。东有涪江,有青川溪,下流合白水,入嘉陵江。西北有
胡空关,又有黄阳关。东有铁蛇关,西有大鱼关,羊昌关、和平关,俱永乐中置。
又东有栈阁,道出陕西文县。又西有永济桥,铁索为之,达松潘卫。又东有青川
守御千户所,洪武四年十月以旧青川县置,属四川都司。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来
属。所东有白水江。东北有明月关巡检司。南有杲阳关。北有北雄关,接陕西文
县界。又有控夷关,万历中置。)
江油(府东南。元省。明玉珍复置。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梓潼县。十三年十一
月复置,属剑州。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来属。西有大匡山,与彰明县界。东北有
窦圌山。北有涪水,水上有涪水关。)
石泉(府西南。元属安州。洪武中,州废,改属成都府。嘉靖四十五年十二
月来属。北有三面山,龙安水出焉。又东有湔水,东至江阳入江,有马坪口巡检
司。北有松岭关。西有石板关。东有奠边关。东北有大方关。西北有上雄关。)
马湖府(元马湖路,属叙南宣抚司。)洪武四年十二月为府。领县一,长官
司四。东北距布政司千一百里。
屏山(倚。本泥溪长官司,洪武四年十二月置。万历十七年三月改县。西有
雷番山。南有马湖江,其上源自黎州西徼外流入界,至此合金沙江,经府城东入
宜宾县界。中有结发滩、铁锁滩、鸡肝石滩,俱在府西。又有马湖,湖在山顶,
亦曰龙湖。东有悔泥溪巡检司。又东有龙关。西有凤关。又北有新乡镇,万历十
七年三月建城,置戍焉。)
平夷长官司(府西。洪武四年十二月置。旧治在司东。万历中,移於今治。
南有马湖江,又南有大汶溪,东有小汶溪,俱流合焉。)
蛮夷长官司(府西少南。洪武四年十二月置。南滨马湖江,西有什葛溪,东
有大鹿溪,俱流合焉。南有戎宁巡检司。)
沐川长官司(府西少北。元置。洪武四年十二月改为州,寻复。北有沐川,
下流入大江。东有芭蕉溪,下流入马湖江。)
雷坡长官司(府西南。洪武四年十二月置。二十六年省。)
镇雄府(元芒部路,属云南行省。)洪武十五年正月为府。十六年正月改属
四川布政司。十七年五月升为军民府。嘉靖五年四月改府名。万历三十七年五月
罢称军民府。(北有乐安山,与叙州府界。又西有白水,亦曰八匡河,源出乌撒
界,流经此,境内诸川俱流入焉,下流至叙州府入大江。又南有苴斗河,下流入
乌撒之七星关河。又北有碱泉二,俱产盐。有益良州、强州,元俱属芒部路,洪
武十七年后废。又有阿头、易溪、易娘三蛮部,元属乌撒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
芒部府。十七年又改阿头部为阿都府,属四川布政司。后俱废。南有阿赫关,与
乌撒界。)领长官司五。北距布政司千五百八十里。
白水江肸酬长官司(正德十六年十一月置。)
怀德长官司(府西。本却佐寨。)
威信长官司(府南。本母响寨。)
归化长官司(府西南。本夷良寨。)
安静长官司(府西北。本落角寨。四司,俱嘉靖五年四月改置。)
乌蒙军民府(元乌蒙路,后至元元年九月属四川行省。)洪武十五年正月为
府,属云南布政司。十六年正月改属四川布政司。十七年五月升为军民府。(西
有凉山。北有界堆山,与叙州府界。西南有金沙江,下流合於马湖江。南有索桥,
金沙江渡处。北有罗佐关。有归化州,洪武十五年三月置,属府,寻废。)东北
距布政司千三百里。
乌撒军民府(元乌撒路,后至元元年九月属四川行省。)洪武十五年正月为
府,属云南布政司。十六年正月改属四川布政司。十七年五月升为军民府。(西
有盘江,出府西乱山中,经府南为可渡河,入贵州毕节卫界。有可渡河巡检司。
又西有赵班巡检司。又有阿赫关、邬撒二巡检司。东南有七星关。东有老鸦关,
又有善欲关,皆与贵州毕节卫界。又南有倘唐驿,路出云南沾益州。)东北距布
政司千八百五十里。
东川军民府(元东川路,属云南行省。)洪武十五年正月为府。十七年五月
升为军民府,改属四川布政司。二十一年六月废。二十六年五月复置。(西南有
马鞍山,府旧治在焉。寻移治万额山之南。又西南有绛云弄山,接云南禄劝州界,
下临金沙江。又东南有牛栏江,自云南寻甸府流入,至府北合金沙江。有藤索桥,
在东北牛栏江上。)东北距布政司千四百里。
潼川州(元潼川府,直隶四川行省。)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州,以州治郪县
省入,直隶布政司。(北有涪江,南有中江流合焉。又西南有郪江,有盐井。)
西南距布政司三百里。领县七:
射洪(州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盐亭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有涪江。又
东南有射江,亦曰瀰江,亦曰梓潼水,自盐亭县流入,经县东南之独坐山,合於
涪江。又东南有沈水,亦入涪江。有盐井。)
中江(州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西南有可蒙山、铜
官山,南有赖应山、私熔山,俱产铜。东南有中江,南有郪江,有盐井。)
盐亭(州东少北。北有紫金山。南有梓潼水。东有盐亭水,自剑州南境流入,
亦谓之瀰江。城东有盐井。)
遂宁(州东南。元遂宁州。明玉珍省州治小溪县入焉。洪武九年四月降州为
县。东有铜盘山,又有涪江,北有郪江流入焉,谓之郪口。西有倒流溪,有
盐井。)
蓬溪(州东南。元属遂宁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遂宁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
徙治故城之西南。西有明月山,下为明月池。又有伏龙山,下有火井。北有蓬溪,
下流合於涪江,有盐井。)
安岳(州南。洪武四年於县置普州。九年,州废。西有岳阳溪,下流合於涪
江,有盐井。)
乐至(州南少西。成化元年七月置,属州。正德九年改属简州。嘉靖元年四
月还属。有盐井。)
眉州(元属嘉定府路。)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县,仍属嘉定州。十三年十一月
复为州,直隶布政司。(东有蟆颐山,西面临江,下为蟆颐津。南有峨眉山。东
有玻璃江,即大江也。南有思濛江,西南有金流江,一名难江,下流俱入大江。
东南有鱼耶镇巡检司。)北距布政司百八十里。领县三:
彭山(州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眉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有彭亡山,亦
曰平无山,俗呼为平模山。北有天社山。南有打鼻山。东北滨大江,内江自双流
县流入焉,即牧马川也,合流而南,亦曰武阳江,江中有鼓楼滩。又有赤水,亦
自东北流入大江。)
丹棱(州西。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属嘉定府。十年五月省入眉县。十三年十
一月复置,来属。东南有青衣水,源出卢山县,流经此,下流至嘉定州入大江。)
青神(州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嘉定州。十三年十一月复还属。西有熊耳山,
青衣水经其下。又东有大江。东南有松柏滩。东有犁头湾巡检司。)
邛州(元属嘉定府路。)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县,仍属嘉定州。成化十九年二
月复为州,直隶布政司。(西有古城山,产铁。又东南有铜官山,产铜。西有相
台山,下有火井,又有盐井。南有邛水,自雅州流入,至新津县入大江。南有夹
门关巡检司。西有火井坝巡检司。后移於州南二十五里。)东北距布政司三百里。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冒充青木堂主向反清份子征收活动经费,结果:非法融资被收监,交纳保释银两5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5-4 01: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