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丹心

 找回密码
 我要成为铁血侠客
搜索
楼主: 孤傲飞鹰

明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四(下)

领县二:
大邑(州北少东。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邛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属嘉定州。
成化十九年二月还属。西北有鹤鸣山,与崇庆州界。东有牙江,下流入邛水。)
蒲江(州东南。元省入州。洪武六年十二月复置,属嘉定府。成化十九年二
月还属。南有蒲水,源出名山县,流经此,东入邛州界。西有双路巡检司。)
嘉定州(元嘉定府路。)洪武四年为府。九年四月降为州,以州治龙游县省
入,直隶布政司。(东有三龟山。又有九顶山。大江在城东,亦曰通江。又西有
阳江,即大渡河,自峨眉县流入,经城东乌尤山下,合於大江。又西南有青衣水,
至城西双湖,与阳江合。东南有金石井巡检司,后废。)北距布政司二百六十里。
领县六:
峨眉(州西。西南有峨眉山,有大峨、中峨、小峨,罗目江出焉。阳江在县
南,自黎州所夷界流入,与罗目江合。又西南有中镇巡检司,后徙治大围山。又
有土地关,接蛮界。)
夹江(州西北。西有青衣水,又有洪雅川,合焉。)
洪雅(州西北。元省入夹江。成化十八年五月复置。西北有青衣水。西有洪
雅川。又有竹箐山巡检司。)
犍为(州东南。旧治玉津镇。今治惩非镇,洪武中徙此。东有大江。东北有
四望溪流入焉。有四望溪口巡检司。又北有石马关巡检司。)
荣(州东。本荣州。洪武六年十二月置。九年四月降为县。东有荣川水,有
瓮溪关、飞水关,俱洪武间置。又有大坪隘口,成化十二年八月置。)
威远(州东。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属嘉定府。十年五月省入荣县。十三年十
一月复置。)
泸州(元属重庆路。)洪武六年直隶四川行省。九年直隶布政司。(旧治在
州东茜草坝。洪武中徙此。城西有宝山。西南有方山。大江在东,一名泸江,又
名汶江,资水自州北来合焉,亦曰中江。又有泸州卫,洪武二十一年十月置於州
城,成化四年四月徙於州西南之渡船铺。南有石棚镇、北有李市镇二巡检司。又
有江门、水流崖、洞扫等关堡,俱成化四年四月置。又南有龙透关,崇祯间修筑。)
西北距布政司千五百五十里。领县三:
纳溪(州西南。北滨大江,城西有纳溪水,自蕃部西南流合焉。有纳溪口巡
检司。南有倒马关、石虎关,俱通云南、交址路。)
江安(州西少南。北滨大江,有绵水西南流入之,谓之绵水口。又南有淯
溪,又有泾滩,俱流合於绵水。有板桥巡检司。)
合江(州东少北。旧治在神臂山南。洪武初徙安乐山之麓,即今治也。又南
有榕山,俗名容子山。北滨大江,西有之溪、北溪入焉,因谓之合江。又南有安
乐溪,西北流入江安县。)
雅州(元属陕西行省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以州治严道县省入,直隶布政
司。(东有蔡山,一名周公山,其下有经水,一名周公水。又东南有荣水,一名
长濆河,又有小溪,一名百丈河,至州界,俱合流於青衣江。北有金鸡关。东北
有金沙关。)东北距布政司四百五十里。领县三:
名山(州东北。洪武十年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北有百丈山,旁有
百丈县,元属州,洪武中省。西有蒙山。南有青衣江。)
荣经(州西南。明玉珍省入严道县。洪武中复置。东北有铜山。东有邛崃山,
与黎州所界,上有九折坂。西有大关山,邛崃关在焉。北有长濆河,南有周公水,
并流入州界。西北有紫眼关,地接西番。又有碉门砦,亦曰和川镇,元置碉门安
抚司。洪武五年设碉门百户所於此,其地兴天全界。)
芦山(州西北。元曰泸山,后省。洪武六年十二月复置,改为芦山。东有卢
山,青衣水出焉。南有三江渡,其水经多功峡,下流入平羌江。西北有临关,旧
曰灵关,正统初更名。有临关巡检司。又南有飞仙关。)
永宁宣抚司(元永宁路。)洪武七年为永宁长官司。八年正月升宣抚司。天
启三年废,地属叙州府。(故城在西。洪武十五年迁於今治。东南有狮子山。西
北有青山。南有永宁河,东北流经泸州境,入於大江。又东南有赤水河。东有鱼
浮关,洪武四年置。)领长官司二。距布政司千八百里。
九姓长官司(司城西南。元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洪武六年十二月改置。
天启六年改属泸州。南有通江溪,东北会於纳溪之江门峡。西南有金鹅池。)
太平长官司(元大坝军民府,洪武中废。成化四年四月改置。)
天全六番招讨司(元六番招讨司。)洪武六年十二月改置,直隶四川布政司。
二十一年二月改隶都司。(东有多功山。南有和水,一名始阳河,亦名多功河,
流入雅州青衣江。又西番境内有可跋海,其下流合云南样备水,流入交址。又禁
门关、紫石关亦俱在司西。又东有善所、张所、泥山、天全、思经、乐蔼、始阳、
乐屋、在城、灵关凡十百户所。)东距布政司五百五十里。
松潘卫(元松州,属云南行省。)洪武初因之。十二年四月兼置松州卫。十
三年八月罢卫。未几,复置卫。二十年正月罢州,改卫为松潘等处军民指挥使司,
属四川都司。嘉靖四十二年罢军民司,止为卫。(东有雪栏山,上有关。南有红
花山。西北有甘松岭。又北有大、小分水岭。西有岷江,自陕西洮州卫流经此,
亦曰潘州河。又东有涪江,出小分水岭,东南流,入小河所界。北有潘州卫,洪
武中,以故潘州置。二十年省入。又西有镇夷关,永乐四年七月置。又西北有流
沙关。又东有望山、雪栏、风洞、黑松林、三舍、小关子关。南有西宁、归化、
安化、新塘、北定、浦江六关。又有平夷关,万历十四年置。又南为镇平关。又
西北有漳腊堡,洪武十一年置。)领千户所一,长官司十六,官抚司五。东南距
布政司七百六十里。
小河守御千户所(宣德四年正月置。北有师家山,一名文山,山麓有文山关。
南有小河,即涪水也,东流入龙安府界,有铁索桥跨其上。)
占藏先结簇长官司、蜡匝簇长官司、白马路簇长官司、山洞簇长官司、阿昔
洞簇长官司、北定簇长官司、麦匝簇长官司、者多簇长官司、牟力结簇长官司、
班班簇长官司、祈命簇长官司、勒都簇长官司、包藏先结簇长官司(以上十三司,
俱洪武十四年正月置。),阿用簇长官司(宣德十年五月置。),潘斡寨长官司
(正统五年七月置。),别思寨长官司(宣德十年五月置。),八郎安抚司(永
乐十五年二月置。),麻儿匝安抚司(宣德二年三月,以阿乐地置。),阿角寨
安抚司、芒儿者安抚司(二司俱正统五年七月置。),思曩日安抚司(正统十一
年七月置。)
叠溪守御军民千户所本叠溪右千户所,洪武十一年以古翼州置,属茂州卫。
二十五年改置。直隶都司。(南有排栅山。西有汶江,南有黑水流合焉,谓之翼
水。又南有南桥、中桥、彻底三关,北有永镇桥关、镇平关,西有叠溪桥关,东
有小关,俱洪武十一年置。)领长官司二。东南距布政司五百八十里。
叠溪长官司(所城北。)、郁即长官司(所城西。俱永乐元年正月置。)
黎州守御军民千户所本黎州长官司,洪武九年七月置。十一年六月升安抚司,
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四年降为千户所,直隶都司。(东北有圣钟山,下有黎州,
元属陕西行省吐蕃宣慰司。洪武五年省州治汉源县入州。永乐后废。西北有飞越
山,两面皆接生羌界。西南有大田山,东麓为大田坝,万历二十四年立黎州土千
户所於此。又东有冲天山。南有避瘴山。西北又有笋筤山。南有大渡河,即古若
水。洪武十五年六月置大渡河守御千户所,后徙司城西北隅。又西南有汉水,源
出飞越山之仙人洞,亦曰流沙河,下流至试剑山,入大渡河。河南即清溪关,与
建昌行都司界。西有黑崖关,洪武十六年置。又有椒子关,路通长河西等处。)
东北距布政司六百九十里。
平茶洞长官司(元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洪武八年正月置,属酉
阳宣抚司。十七年直隶布政司。(西有百岁山。哨溪出於其东,满溪出於其西,
合流入买赛河。)北距布政司千六百七十里。
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元溶江、芝子、平茶等处长官司。)洪武八年改置,
属湖广思南宣慰司。十七年五月直隶四川布政司。
安宁宣抚司成化十三年二月置,领长官司二:
怀远长官司、宣化长官司(俱成化十三年二月,与宣抚司同置。)
酉阳宣慰司(元酉阳州,属怀德府。明玉珍改沿边溪洞军民宣慰司。)洪武
五年四月仍置酉阳州,兼置酉阳宣慰司,州寻废。八年正月改宣慰司为宣抚司,
属四川都司。永乐十六年改属重庆卫。天启元年升为宣慰司。(东南有酉水,流
合平茶水,至湖广辰州府合流於江,有宁俊江巡检司。)西北距重庆府四百九十
里。领长官司三:
石耶洞长官司(司东南。元石耶军民府。洪武八年正月改为长官司。)邑梅
洞长官司(司南。元佛乡洞长官司。明玉珍改邑梅沿边溪洞军民府。洪武八年正
月改置。北有凯歌河,一名买赛河,自贵州平头著可司流入,东入酉阳司界。)
麻兔洞长官司(洪武八年正月置。)
石砫宣慰司(元石砫军民宣抚司。明玉珍改安抚司。)洪武八年正月为
宣抚司,属重庆卫。嘉靖四十二年改属夔州卫。天启元年升为宣慰司。(东有石
砫山。又有三江溪,即葫芦溪之上流也。)西南距夔州府七百五十里。
四川行都指挥使司(元罗罗、蒙庆等处宣慰司,治建昌路,属云南行省。)
洪武十五年罢宣慰司。二十七年九月置四川行都指挥使司。(治建昌卫。)领卫
五、所八、长官司四。东北距布政司千四百八十里。
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元建昌路,属罗罗蒙庆宣慰司。)洪武十五年正月为
府,属云南布政司,兼置卫,属云南都司。十月,卫府俱改属四川。二十五年六
月,府废,升卫为军民指挥使司。二十七年九月来属。领守御千户所四、长官司
三。(南有泸水,流入金沙江。又北有长河,南有怀远河,西南有宁远河,下流
俱合於泸水。又东有建安州、永宁州,又东有里州,东南有阔州,西南有泸州、
隆州,元俱属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俱属建昌府。东有北社县,元属永宁州,
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寻改为碧舍县。又西有德州,元属德昌路,洪武十五年三
月属德昌府。二十七年后,府州县俱废。又有建昌前卫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七年
六月置,与建昌军民卫同城,九月属四川行都司,万历三年省。又东有建昌土卫,
洪武十五年置,万历后废。北有泸沽巡检司,即故泸沽县也。又南有麻刺巡检司。
又西南有打冲河、东南有白水、东有龙溪三巡检司,后废。又东北有老君关,有
太平关。东南有甸沙关。又有金川堡。)
○守御礼州后千户所
守御礼州中中千户所(卫北。元礼州,属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建昌府,
兼置二守御所,属卫。二十七年后,州废。北有泸沽县,元属礼州,洪武十五年
三月因之,亦二十七年后废。)
守御打冲河中前千户所(卫西。洪武二十七年二月置。西有打冲河,蛮名黑
惠江,一名纳夷江,源出吐蕃,下流入金沙江。东北有水砦关。南有天星砦。)
守御德昌千户所(卫南。洪武十五年置。南有德昌路,元属罗罗蒙庆宣慰司,
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属云南布政司,十月改属四川布政司,二十七年后废。)
昌州长官司(卫南。元属德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德昌府。永乐二年七月
改置。)
威龙长官司(卫东南。元威龙州,属德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以“龙”为“
隆”,属德昌府。永乐二年七月改置。)
普济长官司(卫西南。元普济州,属德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德昌府。永
乐二年七月改置。)
宁番卫军民指挥使司(元苏州,属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建昌府。二
十一年十月兼置苏州卫,属四川都司。二十五年六月,州废,升卫为军民指挥使
司。二十六年三月更名,属四川都司。二十七年九月来属。(南有南山,产铜。
东有长河,亦名白沙江,南流会於泸水。又有中县,元属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
月改属永宁州。十七年改属苏州,后废。又有沙陀关、罗罗关、九盘关。南有乌
角关。北有北山关。又西有定番堡,万历十五年置。)南距行都司百九十里。领
千户所一:
守御冕山桥后千户所(卫东。正统七年以冕山堡置。东有东河,与泸沽河合,
下流入金沙江。北有冕山关。)
越巂卫军民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五年七月置,属四川都司。二十七年九月来属。
(西有阿露山,亦曰大雪山。北有大渡河,与黎州界。又有鱼洞河,南有罗罗河,
合流入大渡河。又北有青冈关,有海棠关,有晒经关。南有小相公岭关。西北有
刺伯关。)南距行都司百九十里。领千户所一、长官司一:
镇西后千户所(卫北。弘治中置。)
邛部长官司(卫东。元邛部州,属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建昌府,二十
七年四月升军民府,后仍为州,属越巂卫。永乐元年五月改为长官司。东有平夷、
归化二堡,万历十五年开部夷地增置。)
盐井卫军民指挥使司(元柏兴府,治闰盐县,属罗罗蒙庆宣慰司。)洪武十
五年三月属云南布政司。二十四年二月降为州,省闰盐县入焉。二十六年六月,
州废,置卫,属四川都司。二十七年九月来属。(南有柏林山。西有斛僰和山,
产金。又西有铁石山,出砮石。东北有打冲河,上有索桥。西有双桥河,东有越
溪河,俱流入打冲河。又治东有盐井。北有金县,元属柏兴府,洪武十五年三月
因之,十七年后废。又东有双桥关。西有古德关。)东南距行都司三百里。领千
户所一、长官司一:
打冲河守御中左千户所(卫东北。洪武二十五年置。)
马刺长官司(卫南。永乐初置。)
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本会川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五年置,属建昌卫。二十五
年六月升军民千户所。十一月升会川卫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都司。二十七年九
月来属。(东南有土田山,产石碌,有葛砧山,产石青,东有密勒山,产银矿。
西南有金沙江,自云南武定府流入界。又西有泸水,南入焉,南有泸沽河,亦流
入焉。又南有搭甲渡巡检司。东南有泸津关。南有迷郎关,又有松坪关。西有永
昌关,有大龙关。北有甸沙关,接建昌卫界。有会川路,元属罗罗蒙庆宣慰司。
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属云南布政司。十月改属四川布政司。二十六年四月,府
废。堕其城。二十七年四月复置府,后复废。又西有永昌州,南有武安州,又有
黎汉州,元俱属会川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俱属会川府,十月俱改为县,二十四年
二月复俱为州。东南有姜州,元属建昌路,又有会理州,元属会川路,洪武十五
年三月俱改属东川府。北有麻龙州,元属会川路,洪武十五年三月改属东川府。
又有麻龙县,洪武十七年改属麻龙州。二十七年后,府州县俱废。)西北距行都
司五百里。领千户所一:
守御迷易千户所(卫西北。洪武二十五年闰十一月置。)
江西《禹贡》扬州之域。元置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治龙兴路。)太祖壬寅
年正月因之。(正月治吉安府。二月还治洪都。)洪武三年十二月置江西都卫。
(与行中书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卫为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
宣布政使司。领府十三,州一,县七十七。(为里九千九百五十六有奇。)北至
九江,(与江南、湖广界。)东至玉山,(与浙江界。)南至安远,(与福建、
广东界。)西至永宁,(与湖广界。)距南京一千五百二十里,京师四千一百七
十五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一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口八百九十八万二千
四百八十二。弘治四年,户一百三十六万三千六百二十九,口六百五十四万九千
八百。万历六年,户一百三十四万一千五,口五百八十五万九千二十六。
南昌府(元龙兴路,属江西行省。)太祖壬寅年正月为洪都府。癸卯年八月
改南昌府。领州一、县七:
南昌(倚。洪武十一年建豫王府。二十五年改为代王,迁山西大同。永乐初,
宁王府自大宁卫迁此,正德十四年除。故城在东。今城,明太祖壬寅年改筑。东
湖在城东南隅。西有赣江,自丰城县流入,东北入鄱阳湖,出湖口县,入大江,
亦曰章江。又东南有武阳水,上源自南丰县汙江,北流经此,又东北入宫亭湖。
南有市汊巡检司。)
新建(倚。西有西山,跨南昌、新建、奉新、建昌四县之境。北有吴城山,
临赣江。东有鄱阳湖,即彭蠡也,俗谓之东鄱湖;其西与宫亭湖相接,谓之西鄱
湖西南有筠水,一名蜀江,自高安县流入,合於章江。东北有赵家围、西有乌山、
北有吴城、西北有昌邑四巡检司。)
丰城(府南少西。元富州。洪武九年十二月改为丰城县。南有罗山,富水所
出。又有柸山,丰水所出。西南有章江,丰水自南,富水自东南,俱流入焉。
又东有云韶水,自抚州流入,亦入於章江。南有沛源、西南有江浒口二巡检司。
又有河湖巡检司,废。又北有港口巡检司,治大江口,后迁县东北小江口,废。)
进贤(府东南。西南有金山,产金。北有三扬水,又有军山湖,又北有日月
湖,下流俱入於鄱阳湖。东有润陂、东北有邬子寨、北有龙山、东南有花园四巡
检司。)
奉新(府西。西有百丈山,冯水所出,下流入於章江。又西有华林山,华林
水出焉。又西北有药王山,龙溪水出焉。二水合流,注於冯水。西有罗坊巡检司。
又有白沙巡检司,废。)
靖安(府西北。西有毛竹山,接宁州界,双溪水出焉,下流入於冯水。北有
桃源山,桃源水所出,流与双溪水合。又西北有长溪,源出名山,下流入於修水。)
武宁(府西北。西有太平山。西北有九宫山。南有修水。)
宁州(府西。元分宁县,为宁州治。)洪武初,改县为宁县,省州入焉。弘
治十六年,升县为州。(西有幕阜山,修水发源於此,下流入鄱阳湖。又东有鹤
源水,源发九宫山,下流合修水。西有杉市巡检司,后迁於崇乡北村。南有定江、
又有八叠岭二巡检司,废。)东南距府三百六十里。
瑞州府(元瑞州路,属江西行省。)洪武二年为府。领县三。东北距布政司
二百里。
高安(倚。北有米山。西北有华林山。又北有蜀江,自上高县流入,东流汇
於南昌之象牙潭而入章江,一名锦水。此别一蜀江,非出岷山之大江也。又南有
曲水,亦东入章江。南有阴冈岭、又有洪城二巡检司,废。)
上高(府西南。南有蒙山,旧产银铅。西有天岭。又西有蜀江,自万载县流
入,至县西北凌江口合新昌县之盐溪水。又有斜口水,源出蒙山,至县西亦流入
焉。西有离娄桥、又有麻塘二巡检司。)
新昌(府西。元新昌州。洪武初,降为县。西有盐溪水,一名若耶溪,南流
至上高县入於蜀江。又北有藤江,下流与盐溪水合。西有黄冈洞、北有大姑岭二
巡检司。)
九江府(元江州路,属江西行省。)太祖辛丑年为九江府。领县五。南距布
政司三百里。
德化(倚。南有庐山,亦曰匡庐。东南有鄱阳湖,湖中有大孤山。县北滨大
江,亦曰浔阳江,北岸为湖广黄梅县,南岸经湖口、彭泽二县,而入南直东流县
境。江中有桑落州,与南直宿松县界。又西有湓浦,自瑞昌县流入,经城西,注
於大江,所谓湓口也。又东南有女儿浦,源出庐山,东北入鄱阳湖。西有城子镇
巡检司。又东有南湖觜、西有龙开河二巡检司,后废。)
德安(府西南。南有博阳山,古文以为敷浅原,博阳川出焉,东南流入於鄱
阳湖。东北有谷帘水,源出庐山,下流亦入鄱阳湖。)
瑞昌(府西。西有清湓山,湓水出焉。北有大江,北岸与湖广广济县分界。)
湖口(府东。北滨大江。南有上石钟山。北有下石钟山。又南有青山,在鄱
阳湖中。西南即鄱阳湖,汇章、贡群川之水,由此入江。南有湖口镇巡检司,后
迁上石钟山。西北有茭石矶镇巡检司,后迁於黄茅潭。)
彭泽(府东少北。滨大江。北有小孤山在江中,江滨有彭浪矶,与小孤对。
东北有马当山,横枕大江。有马当镇巡检司。西南有峰山、矶镇二巡检司。)
南唐府(元南唐路,属江西行省。)太祖辛丑年八月为西宁府。壬寅年四月
改曰南康府。领县四。南距布政司三百里。
星子(倚。西北有庐山。北有鞋山,在鄱阳湖中。湖东为宫亭湖,西北为落
星湖。又西有谷帘水,下流入鄱阳湖。东有长岭巡检司,后迁县南渚溪镇,又迁
县东北青山镇,仍故名。)
都昌(府东。西南有石壁山,临章江,东南为鄱阳湖,北有后港河,合诸水
入焉。西北有左蠡巡检司,滨湖。东南有柴棚巡检司,在湖中。)
建昌(府西南。元建昌州。洪武初,降为县。西南有长山,南有修水,自宁
州流入,亦谓之西河。东有芦潭巡检司。)
安义(府西南。正德十三年二月析建昌县安义等五乡置。东有东阳新迳水,
南有龙江水,俱流合於修水。)
饶州府(元饶州路,属江浙行省。)太祖辛丑年八月为鄱阳府,隶江南行省。
寻曰饶州府,来隶。领县七。西南距布政司二百四十里。
鄱阳(倚。正统元年,淮王府自广东韶州府迁此。西北有鄱阳山,在鄱阳湖
中。湖长三百里,阔四十里,亘南康、饶州、南昌、九江四府之境。南有鄱江,
源出南直婺源县及祁门县,下流会於城东。又南则广信上饶江来合焉,环城西北
出,复分为二,俱入鄱阳湖,亦名双港水。又东有东湖,一名督军湖,流入鄱江。
西北有棠阴巡检司,迁於双港口。北有石门镇巡检司。又东北有大阳埠。西有八
字脑。)
馀干(府南。元饶干州。洪武初,降为县。西北有康郎山,滨鄱阳湖南涯,
因名其水曰康朗湖。又西有族亭湖。又南有余水,亦曰三余水。又南有龙窟河,
合於余水,下入鄱江。有康山巡检司,旧在康郎山上,后迁黄埠。西有瑞虹镇,
在鄱阳湖滨。)
乐平(府东。元乐平州。洪武初,降为县。东北有凤游山。南有乐安江,即
鄱江之上流也。北有八涧镇巡检司。南有仙鹤镇巡检司,后迁万年县之苛溪镇。)
浮梁(府东。元浮梁州,洪武初降为县。南有昌江,南直祁门县之水俱流汇
焉,鄱江之别源也。西北有桃树镇巡检司,后迁县东北勒上市。西南有景德镇,
宣德初,置御器厂於此。)
德兴(府东。东有银山,旧产银。北有铜山,山麓有胆泉,浸铁可以成铜。
西南有建节水,自弋阳县流入。北有大溪,自南直婺源县流入。下流俱合於乐安
江。东有白沙巡检司。西南有永泰巡检司,废。)
安仁(府南少东。南有锦江,亦名安仁港,自贵溪县流入,西北入余干境,
为龙窟河。又东有白塔河,流合於锦江。南有白塔、东有田南二巡检司,后废。)
万年(府东南。正德七年以余干县之万春乡置,析鄱阳、乐平及贵溪三县地
益之。北有万年山。东有桃源洞,桃源水出焉,经县西南,下流为余水。东北有
荷溪镇、北有石头街二巡检司,后俱废。)
广信府(元信州路,属江浙行省。)太祖庚子年五月为广信府。领县七。西
北距布政司六百三十里。
上饶(倚。西北有灵山,旧产水晶。南有丁溪山,产铁。又南有铜山。北有
上饶江,自玉山县流入,经城北,下流至鄱阳县合於鄱江。又西有槠溪,源出灵
山,亦曰灵溪,流入上饶江。南有八坊场、东北有郑家坊二巡检司。)
玉山(府东。有三清山。又有怀玉山,玉溪出焉,分二流,东入浙,西为上
饶江。东南有柳都寨巡检司。)
弋阳(府西。南有军阳山,旧产银。东有弋阳江,即上饶江下流也,又有弋
溪流合焉。又有葛溪,源出上饶县灵山,下流入鄱江。又有信义港,自福建邵武
流入,合於葛溪。)
贵溪(府西。西南有象山,又有龙虎山,上清宫在焉。其南为仙严。又南有
芗溪,亦名贵溪,上流即上饶江也。又有须溪,自福建光泽县流入,来合焉。南
有管界寨巡检司。西有神前街巡检司,本神峰寨,在县北,后迁潭溪,更名。)
铅山(府南。元铅山州,直隶江浙行省,治在八树岭之南。洪武初,降为县,
迁於今治。西南有铜宝山,涌泉浸铁可以为铜。又有铅山,产铅铜及青绿。北有
鹅湖山。南有分水岭,与福建崇安县界,上有分水关巡检司。又有紫溪岭,紫溪
水出焉。北有上饶江,至汭口,与紫溪、桐木、黄蘖诸水合流,入弋阳县界,谓
之铅山河口。又东北有石溪,亦流合上饶江。西南有石佛寨巡检司,后迁善政乡
湖坊街。又西有驻泊巡检司,治汭口镇,废。)
永丰(府南。东南有平洋山,旧产银矿。南有永丰溪,源出福建浦城县界,
下流至上饶县界合玉溪。又东有永平溪,西会杉溪及诸溪谷之水,注於永丰溪。
东有柘阳寨巡检司。又有杉溪寨巡检司,废。)
兴安(府西。嘉靖三十九年八月以弋阳县之横峰寨置,析上饶、贵溪二县地
益之。县南有宋溪,源并出灵山,下流入上饶江。东有丫严寨巡检司,后废。)
建昌府(元建昌路,属江西行省。)太祖壬寅年正月为肇庆府,寻曰建昌府。
领县五。西北距布政司四百里。
南城(倚。永乐二十二年建荆王府。正统十年迁於湖广蕲州。成化二十三年
建益王府。西南有麻姑山。东有旴江,一名建昌江,自南丰县流入,下流入金
溪县。东有蓝田、北有伏牛二巡检司。又南有曾潭、北有岳口二巡检司,废。又
东南有杉关,接福建光泽县界。)
南丰(府南少西。元南丰州,直隶江西行省。洪武初,降为县,南有军山。
又东南有百丈岭,与福建建宁县分界。又有旴水。东南有龙池巡检司,本黄沙
源坪,在县西南,后迁县南双港口,又迁县东南百丈岭,又迁刊都,寻又迁於此,
更名。又南有太平、北有仙君二巡检司,废。)
新城(府东南。西有福山,黎水出焉,经县西,下流会於旴江。又东有飞
猿岭,飞猿水出焉,下流至南城县入於日于江。又有五福港,源出杉关,流与飞
猿水合。东南有极高巡检司,迁水口村,后迁县南德胜关,又迁县东洵口,仍故
名。西南有同安巡检司,后迁县西樟村,寻复。)
广昌(府西南。西北有金嶂山。西南有梅岭。又南有血木岭,旴水出焉,
经城南,流入南丰县。西南有秀岭、南有泉镇二巡检司。)
泸溪(府东南。本南城县泸溪巡检司,万历六年十二月改为县。东有泸溪,
源出福建崇安县之五凤山,流至县,又北入於安仁港。)
抚州府(元抚州路,属江西行省。)太祖壬寅年正月为临川府,寻曰抚州府。
领县六。北距布政司二百四十里。
临川(倚。南有灵谷山。西有铜山,旧产铜。城东有汝水,上源接旴江,
自金谿县流入,东合於章江。又西有临水,源出崇仁县,流合汝水。北有温家圳、
南有青泥、西有清远三巡检司。又有白竿巡检司,后废。)
崇仁(府西。南有巴山,一名临川山,临水出焉,亦曰巴水。又南有华盖山,
西宁水出焉,下流俱合於汝水。又西南有宝唐山,宝唐水出其下,北合县境诸溪,
入於临水。东有周坊巡检司。又西北有丁坊、南有河亭二巡检司,废。)
金谿(府东南。东有金窟山,旧产金。又有云林山,跨抚、信、建昌三府境。
又有崖山,接贵溪县界。南有福水,即旴水下流也,自南城县流入,北合清江
水,又北合石门港水。又北流为苦竹水,又西流为临川县之汝水。)
宜黄(府西南。东有宜黄水,下流入汝。南有止马寺巡检司。又有上胜巡检
司,废。)
乐安(府西南。西北有大盘山,与新淦、永丰二县界,宝唐水出焉,下流合
於临水。东有芙蓉山,鳌溪水出焉,下流合於赣水。北有龙义、又有望仙二巡检
司。又西北有南平巡检司,后废。)
东乡(府东。正德七年八月以临川县之孝冈置,析金溪、进贤、余干、安仁
四县地益之。西南有汝水。东北有横山、西北有古熂二巡检司,后废。)
吉安府(元吉安路,属江西行省。)太祖壬寅年为府。领县九。东北距布政
司五百九十里。
庐陵(倚。北有螺山,南有神冈山,两山相望,赣江经其下。又北经城东,
又北经虎口石,流入峡江县,为清江。南有富田、西有井冈、西南有敖城三巡检
司。)
泰和(府南少西。元太和州。洪武二年正月改为泰和县。东有王山,亦名匡
山。赣江在城南,自万安县流入,经县西之牛吼石,而东北入庐陵县界。又南有
云亭江,一名缯水,源出兴国县,北流至珠林口注於赣江。西有旱禾市、东北有
花石潭、东南有三顾山三巡检司。)
吉水(府东北。元吉水州。洪武二年正月降为县。东有东山。北有王岭。又
东北有吉文水,赣水之支流。北有白沙巡检司,迁县西北三曲滩上,仍故名。)
永丰(府东。东有郭山。南有石空岭,又有恩江,下流入於赣江。东南有层
山、南有沙溪、又有表湖三巡检司。又东北有视田巡检司,后废。)
安福(府西少北。元安福州。洪武二年正月降为县。西有卢萧山,卢水出焉,
经城北,东流与王江合,又东合禾水,至庐陵县神冈山下入於赣江。南有黄茆巡
检司,治黄陂寨,后迁县西时砻镇,西有罗塘巡检司,治洋泽,后迁江背,俱仍
故名。)
龙泉(府西南。东南有钱塘山。西有石含山。南有遂水,东流入於赣江。西
北有北乡巡检司。西南有禾源巡检司,后迁县西左安司,仍故名。西有秀洲巡检
司,本金田,在县北,后迁治,更名。)
万安(府南。东有蕉源山,产铁。城西有赣江,江之滩三百里,在县境者十
八滩,皇恐为最险。又南有皂口江,自赣县北注於赣江。有造口巡检司,在县西
南。又东北有滩头巡检司,又东南有西平山巡检司,废。)
永新(府西南。元永新州。洪武二年正月降为县。东南有义山。西有秋山,
一名禾山,禾水出焉,一名永新江,下流至泰和县入於赣江。东南有上坪寨、西
北有栗传寨、又有禾山寨、又有新安寨四巡检司。)
永宁(府西南。北有七溪岭。西有浆山水,源自湖广茶陵州界,流经县南,
合於永新县之禾江。西有升乡寨巡检司。西南有砻头寨巡检司,寻废。)
临江府(元临江路,属江西行省。)太祖癸卯年为府。领县四。东北距布政
司二百七十里。
清江(倚。东有阁皂山,亘二百余里。南有赣江,一名清江,有清江镇巡检
司。又有袁江,自新喻县流入,至县南合焉。西有萧水,南有淦水,至县东清江
镇,亦俱合於赣江。西南有太平市巡检司,废。)
新淦(府南。元新淦州。洪武初降为县。西北有离岭,淦水出焉。又西有清
江。又南有象江,有泥江,俱流入於清江。东有枉山巡检司,后迁蓝桥,寻复。)
新喻(府西。元新喻州,洪武初,降为县。西有铜山,旧产铜。北有蒙山。
南有渝水,即袁江,颍江水北流入焉。北有水北墟巡检司。)
峡江(府南。本新淦县之峡江巡检司,嘉靖五年四月改为县,析新淦县六乡
地益之。南有玉笥山,又有赣江,亦名峡江,有黄金水流合焉。)
袁州府(元袁州路,属江西行省。)太祖庚子年为府。领县四。东北距布政
司三百九十里。
宜春(倚。南有蟠龙山,又有仰山。又秀江在城北,源出萍乡县,流经府西,
亦曰稠江,即袁江之上源也。西有黄圃、南有涧富岭二巡检司。)
分宜(府东。东有钟山峡。西有昌山峡。秀江经两峡中,入新喻县境,为渝
水。)
萍乡(府西。元萍乡州,洪武初降为县。东有罗霄山,罗霄水出焉,分二派。
东流者为卢溪水,下流为秀江,入宜春县界。西流者入湖广醴陵县界,合渌水。
又西有萍川水,亦曰杨岐水,西流经县南,下流合渌水。北有安乐镇、东南有大
安里二巡检司。又西有草市巡检司,后迁於插岭关,仍故名。又西有湘东市。东
有卢溪镇。)
万载(府北。北有龙江,下流即瑞州府之蜀江。东北有康乐水入焉。西有铁
山界巡检司。又有高村镇巡检司,寻废。)
赣州府(元赣州路,属江西行省。)太祖乙巳年为府。领县十二。西北距布
政司一千一百八十里。
赣(倚。南有崆峒山,章、贡二水夹山左右,经城之东西。贡水一名东江,
自福建长汀县流入府界。章水一名西江,自湖广宜章县流入府界。至城北,合流
为赣江。北有桂源巡检司,后迁攸镇。东北有磨刀寨巡检司,后迁石院铺。南有
长洛巡检司,后迁县西黄金镇。俱仍故名。)
雩都(府东。东北有高沙宝山。又北有雩山,雩水出焉,合宁都、会昌诸水,
绕城而西,至赣县,合於贡水。东北有平头寨巡检司。又有印山、又有青塘二巡
检司,后废。)
信丰(府东南。东有桃江,自龙南县流入,经县北,为信丰江,下流入於贡
水。东南有新田巡检司。西有桃枝墟,又有黄田、覃塘,又东有新设四巡检司,
后废。)
兴国(府东北。北有覆笥山。东北有潋江,西南流,合雩水入贡江。东有衣
锦乡、东北有回龙寨二巡检司。)
会昌(府东少南。元会昌州,洪武初降为县。南有四望山,下有羊角水隘。
北有湘洪水,即贡水,西北流,会雩水。南有湘乡寨、北有承乡镇二巡检司。又
西有河口巡检司,后废。)
安远(府南。元属宁都州,洪武初改属府。西有安远水,亦曰廉水,流入会
昌县之贡水。又南有三百坑水,下流入广东龙川县。西北有板口巡检司。)
宁都(府东北。元宁都州,洪武初降为县。西北有金精山。北有梅岭。南有
宁都水,与散水、筼筜、曲阳、黄沙、长乐五水合,又东北有虔化水,下流俱入
於雩水。又有梅川水,出梅岭,下流亦经雩都县入贡水。东南有下河寨巡检司。)
瑞金(府东。元属会昌州,洪武初改属府。东北有陈石山,绵江出焉,流至
县南入贡水,又西入会昌县,为湘洪水。西北有瑞林、东北有湖陂二巡检司。东
南有古城镇,路出福建长汀县。)
龙南(府南。元属宁都州,洪武初改属府。西南有冬桃山,桃水出焉,东北
流会诸水,至县北宫山下,与渥、濂二水合为三江口,又北流为信丰县之桃江。
有冬桃隘,崇祯初,移定南县下历巡检司驻焉。)
石城(府东北。元元贞元年十一月属宁都州,洪武初改属府。北有牙梳山。
东有霸水,西南合虔化水,入贡江。北有捉杀寨巡检司,后迁县西赤江市,仍故
名。)
定南(府东南。隆庆三年三月以龙南县之莲莆镇置。析安远、信丰二县地益
之。西北有程岭,又南有神仙岭。东有指挥峰。东北有九洲河,下流会於信丰县
之桃江。东北有下历巡检司,后迁高砂莲塘,又迁龙南县冬桃隘。)
长宁(府东南。万历四年三月以安远县之马蹄冈置,析会昌县地益之。东南
有顶山,又南有大帽山,俱接闽、广境。又东有寻邬水,流入广东龙川县界。西
北有黄乡巡检司。南有新坪巡检司,本大墩,后更名。北有双桥、南有丹竹楼二
巡检司,后废。)
南安府(元南安路,属江西行省。)太祖乙巳年为府。领县四。东北距布政
司一千五百二十里。
大庾(倚。西南有大庾岭,五岭之一,亦名梅岭,上有关曰梅关。又有章江,
亦曰南江,亦曰横江,下流与贡水合。西有郁林镇巡检司,治晶都村,后迁浮江
隘,又迁黄泥港,东北有赤石岭巡检司,治峰山里,后迁小溪城,又迁峰山新城,
后迁峰山水西村,俱仍故名。又县南有水南城,与府城隔江对峙,嘉靖四十年筑。
西北有新田城。又北有凤凰城,又西有杨梅城,俱嘉靖四十四年筑。又东有九所
城。亦嘉靖四十四年筑。)
南康(府东北。西北有禽山,禽水出焉,东流至南野口入於章江。北有羊岭
山。南有芙蓉江,即章江。东北有潭口镇、北有相安镇二巡检司。)
上犹(府东北。元永清县,洪武初更名。西有书山,一名太傅山。东有大犹
山,犹水出焉,下流至南康县,入於章江。西有浮龙巡检司,后迁太傅村,仍故
名。)
崇义(府北。正德十四年三月以上犹县之崇义里置,析大庾、南康二县地益
之。西南有聂都山。西有桶冈。又有章江,自湖广宜章县流入,又有横水,经县
南,又西南有左溪,下流俱合章江。西北有上保巡检司,本过步,后迁治,更名。
西南有铅厂巡检司,本在铅山,后迁聂都,东南有长龙巡检司,本治降平里,后
迁县东北尚德里江头,俱仍故名。)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帮张无忌翻译小昭写的情书,得到辛苦费银两12.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五(上)

○湖广浙江
湖广《禹贡》荆、扬、梁、豫四州之域。元置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治武昌
路,)又分置湖南道宣慰司(治天临路)属焉。又以襄阳等三路属河南江北等处
行中书省,又分置荆湖北道宣慰司(治中兴路)并属焉。太祖甲辰年二月平陈理,
置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洪武三年十二月置武昌都卫。(与行中书省同治。)八年
十月改都卫为湖广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领府十五,
直隶州二,属州十七,县一百有八,宣慰司二,宣抚司四,安抚司五,长官司二
十一,蛮夷长官司五。(为里三千四百八十有奇。)北至均州,(与河南、陕西
界。)南至九疑,(与广东、广西界。)东至蕲州,(与江南、江西界。)西至
施州,(与四川、贵州界。)距南京一千七百一十五里,京师五千一百七十里。
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七十七万五千八百五十一,口四百七十万二千六百六十。弘治
四年,户五十万四千八百七十,口三百七十八万一千七百一十四。万历六年,户
五十四万一千三百一十,口四百三十九万八千七百八十五。
武昌府(元武昌路,属湖广行省。)太祖甲辰年二月为府。领州一,县九:
江夏(倚。洪武三年四月建楚王府於城内黄龙山。东有黄鹄山,下为黄鹄矶,
临大江。又南有金水,一名涂水,西流至金口入江,有金口镇巡检司。又北有浒
黄洲、西南有鲇鱼口镇二巡检司。)
武昌(府东。西有樊山,一名西山,产银铜铁及紫石英。南有神人山,其下
为白鹿矶。西有西塞山,与大冶县界。北滨江,中有芦洲,亦曰罗洲。又西南有
樊港,一名樊溪,又名袁溪,汇县南湖泽凡九十九,北入大江,曰樊口。又东有
南湖,一名五丈湖,通大江。东有金子矶镇、又有赤土矶镇、西南有白湖镇三巡
检司。南有金牛镇、西有三江口镇二巡检司,后废。)
嘉鱼(府西南。西有赤壁山,与江夏县界。北岸对乌林。西北滨大江,有陆
水流入焉,曰陆口,亦曰蒲圻口。东北有簰洲镇、西南有石头口镇二巡检司。)
蒲圻(府西南。西有蒲首山。南有蒲圻河,即陆水也。又西有蒲圻湖。西南
有新店等湖,下流至嘉鱼县之石头口,注於大江。西南有羊楼巡检司。)
咸宁(府东南。陈友谅时徙治河北。洪武中复还故城,即今治也。西有淦水,
即金水之别名。)
崇阳(府南。西有岩头山。西南有龙泉山。东北有壶头山,下有壶头港,亦
曰崇阳港,汇群川西合陆水,又名隽水。)
通城(府西南。南有锡山,旧产银锡。北有陆水,自巴陵县流入。)
兴国州(元兴国路,属湖广行省。)太祖甲辰年二月为府。洪武九年四月降
为州,以州治永兴县省入,来属。(北有银山,西有黄姑山,旧俱产银。南有太
平山,与九宫山接。东有大坡山,产茶。东北有大江。东有富池湖,亦曰富水,
北流注於江,有富池镇巡检司。又东北有黄颡口镇巡检司。)西北距府三百八十
里。领县二:
大冶(州西北。北有铁山,又有白雉山,出铜矿。又东有围炉山,出铁。又
西南有铜绿山,旧产铜。大江在北。有道士洑巡检司。)
通山(州西少南。东南有九宫山,宝石河出焉,下流合於富水。东有黄泥垅
巡检司。)
汉阳府(元属湖广行省。)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州,属武昌府。十三年五月复
为府。属湖广布政司,寻属河南。二十四年六月还湖广。领县二。西北距布政司,
隔江仅七里。
汉阳(倚。洪武九年四月省。十三年五月复置。大别山在城东北,一名翼际
山,又名鲁山。汉水自汉川县流入,旧迳山南襄河口入江。成化初,於县西郭师
口之上决,而东从山北注於大江,即今之汉口也,有汉口巡检司。大江自巴陵县
西北接洞庭之水,流入府境,至此与汉水会。又西南有沔水,即汉水支流也,仍
合汉入江。又有沌水,大江支流也,自沔阳州流入,仍入大江,谓之沌口,有沌
口巡检司。又有弇水,在大江南岸,至弇口入江。又北有滠水,亦汉水支流也,
有沦水流合焉,下流注于大江。又西有太白湖,江北诸水多汇焉。西有蔡店镇、
西南有新滩镇二巡检司。又西南有百人矶镇巡检司,后迁於东江脑。)
汉川(府西少北。元属汉阳路。洪武九年四月改属武昌府。十三年五月还属。
南有小别山,一名甑山,又有阳台山。西南有汉水。东有涢水,自云梦县来,南
入汉,谓之涢口。北有刘家塥巡检司。)
黄州府(元黄州路,属河南江北行省。)太祖甲辰年为府,属湖广行省。九
年属湖广布政司,寻改属河南。二十四年六月还属湖广。领州一,县八。西南距
布政司百八十里。
黄冈(倚。南有故城。洪武初,徙於今治。南滨大江,西北岸有赤鼻矶,非
嘉鱼之赤壁。西有三江口,其上流水分三派,至此合流。中有新生洲,又有峥嵘
洲。东有巴河,西有举水,俱入於江。江滨西有阳逻镇、北有团风镇、又西北有
中和镇三巡检司。又有鹿城关,有大活关。又东北有阴山关。)
麻城(府北。东有龟峰山,举水出焉,流入黄冈县。东南有长河,又南有县
前河流入焉,下流注於江西。有双城镇、鹅笼镇,东北有虎头关三巡检司。又西
北有木陵关,在木陵山上。东北有阴山关,在阴山上。又北有黄土关,与木陵、
虎头、白沙、大城为五关。又西有岐亭镇,嘉靖五年筑城。)
黄陂(府西。东南滨大江,有武湖自西来,入於江,曰武口,又曰沙武口,
亦曰沙洑口。又西有滠水,自汉阳流入江,曰滠口。北有大城潭镇巡检司。又北
有白沙关,即麻城五关之一也。)
黄安(府西北。嘉靖四十二年以麻城县之姜家畈置,析黄冈、黄陂二县地益
之。东有三角山,接蕲水、罗田、蕲州界。又有东流河,下流出团风口入江。西
有西河,又有双河,合流出滠口,入汉。又北有双山关巡检司。西北有金扃关,
亦曰金山关,与河南罗山县界。)
蕲水(府东少南。元属蕲州路。洪武九年四月属蕲州。十一年十月改属府。
西南滨大江。南有浠水,源出英山县,流经县境西南入江。又东有兰溪,东南流
入浠水。又北有巴水,源出县之板石山,流入黄冈县界。有兰溪镇、巴河镇二巡
检司。)
罗田(府东北。元属蕲州路。洪武九年四月属蕲州。十一年十月改属府。东
南有浠水。西北有平湖水。南有官渡河,亦名县前河,平湖水流入焉,下流合黄
冈县之巴河,入大江。东北有多云镇巡检司,又有栗子关,又有上岐岭、中岐岭、
下岐岭等关。西北又有平湖关。)
蕲州(元蕲州路,属河南江北行省。)太祖甲辰年为府。九年四月降为州,
以州治蕲春县省入,来属。(正统十年,荆王府自江西建昌迁此。东北有百家冶
山,产蕲竹。南滨江。东北有蕲水,出大浮山,经州北,汇为赤东湖,西南流,
接蕲水县界,注於大江。西有茅山镇、北有大同镇二巡检司。)西距府二百十里。
领县二:
广济(州东北。南滨江,江中有中洲。崇祯末迁治於此,寻复故。又有武山
湖、马口湖皆流通大江。南有武家穴镇、西南有马口镇二巡检司。)
黄梅(州东北。东南有矿山,旧产铁。大江在南,江滨有太子洑。又南有县
前河,由小池口入江。西南有新开口镇巡检司,屡圮於江,内徙。又南有靖江觜
镇巡检司。)
承天府(元安陆府,属荆湖北道宣慰司。)太祖乙巳年属湖广行省。洪武九
年四月降为州,直隶湖广布政司。二十四年六月改属河南,未几还属。弘治四年,
兴王府自德安府迁此。嘉靖十年升州为承天府。十八年建兴都留守司於此。领州
二,县五。东南距布政司五百七十里。
钟祥(倚。洪武二十四年建郢王府,永乐十二年除。二十二年建梁王府,正
统六年除。元曰长寿县,元末废。洪武三年复置。九年四月省入州。嘉靖十年八
月复置,更名。东有<木两>木山,一名青泥山。北有松林山,兴献王陵寝在焉,嘉
靖十年赐名纯德山,置显陵县於此。明末,县废。西滨汉水。北有直河,自随州
流入,有滶水流合焉。又有丰乐水,又东有臼水,俱注於汉水。)
京山(府东。南有县河,下流至景陵县,入汉江。又东北有撞河,自随州流
入,至汉川县入汉江,或谓之富水。)
潜江(府东南。元属中兴路。洪武十年八月来属。北有汉水。西北有潜水,
即汉水分流,经县东南入於汉。又东南有深江,又南有恩江,皆汉水支分也。西
南有沱水,为江水之分流,经县南,有重湖环绕,又东汇於汉水。)
荆门州(元治长林县,属荆湖北道宣慰司。)洪武九年四月改为县,省长林
县入焉,属荆州府。十三年五月复为州,仍属荆州府。嘉靖十年八月来属。(东
南有章山,即内方山也。汉水迳其东,亦曰沔水。又西有权水,东南有直江,一
名直河,又有阳水,一名建水,皆流入焉。南有荆门守御千户所。北有宜阳守御
千户所。东南有建阳镇、新城镇,西北有仙居口,北有乐仙桥四巡检司。)东北
距府九十里。领县一:
当阳(州西。元属荆门州。洪武九年改属荆州府。十年五月省入荆门县。十
三年五月复置,仍属州。东南有方城,洪武初移治於此。十三年复故。南有玉泉
山,玉泉水出焉。北有沮水,源出房县,迳县东南,合榕渡,与漳水会,下流至
枝江县,入於大江。北有漳河口巡检司。)
沔阳州(元沔阳府,属荆湖北道宣慰司。)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州,以州治玉
沙县省入,直隶湖广布政司,寻直隶河南。二十四年六月还直隶湖广。嘉靖十年
十二月来属。(东南有黄蓬山,其下为黄蓬湖。南有大江。北有汉水。东有太白
湖,州西十四湖之水悉汇焉,由汉阳县之沌口入於大江。又南有长夏河,江水支
流也,亦曰夏水。西北有襄水,汉水支流也,至州东北潴口合流,东入於沔水。
东有沙镇、西南有茅镇二巡检司。)西北距府三百二十五里。领县一:
景陵(州西北。南有沔水。西南有杨水,北注沔,谓之杨口,亦曰中夏口,
又曰杨林口。又有中水,流合杨水,曰中口。东有乾镇巡检司。)
德安府(元属荆湖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十月属湖广行省。九年四月降为
州,属黄州府。十一月属武昌府。十三年五月复为府,属湖广布政司。二十四年
六月改属河南,未几还属。领州一,县五。东南距布政司四百里。
安陆(倚。成化二十三年建兴王府。弘治四年迁於安陆州。八年建岐王府,
十四年除。正德元年,寿王府自四川保宁府迁此,嘉靖二十四年除。四十年建景
王府,四十四年除。洪武初,县省。十三年五月复置。东有章山,即豫章山。涢
水在城西,俗称府河,亦曰石潼河,又西有漳水入焉,谓之漳口。南有高核镇巡
检司,后移於随州之合河店。)
云梦(府东南。西南有涢水。东有兴安镇巡检司,后废。)
应城(府西南。洪武九年四月属黄州府。十年五月省入云梦县。十三年五月
复置。西北有西河,下流入汉水。又峙山镇巡检司亦在西北。)
孝感(府东南。洪武九年四月属黄州府。十年五月省入德安州。十三年五月
复置。北有澴水,下流入於汉水。南有沦河,自涢河分流至汉阳,合滠水入江。
北有小河溪、东南有马溪河二巡检司。)
随州洪武二年正月以州治随县省入。九年四月降为县,属黄州府。十年五月
省入应山县。十三年五月复升为州。(西有大溪山,氵员水出焉,下流至汉川县
入汉水。又西有大洪山,漳水所出。西北有溠水,源出栲栳山,又有氵厥水流
入焉。又南有浪水,源出大猿山,下流俱注於涢水。又西北有合河店、东北有出
山镇二巡检司。)东南距府百八十里。领县一:
应山(州东。洪武初省。十三年五月复置。西有鸡头山,澴水出焉。西南
有涢水。东有白泉河,与澴水合,入孝感县界。西北有杏遮关巡检司,即平靖
关,义阳三关之一。又西南有平里市巡检司。又东北有武阳关,一名武胜关,又
名礼山关,亦义阳三关之一。)
岳州府(元岳州路,属湖广行省。)太祖甲辰年为府。洪武九年四月降为州,
直隶布政司。十四年正月复为府。领州一,县七。东北距布政司五百里。
巴陵(倚。洪武九年四月省,十四年复置。西南有巴丘山。又有君山,在洞
庭湖中。大江在西北。洞庭湖上纳湘、澧二水,自西南来合,谓之三江口。湖之
南有青草湖,又西曰赤沙湖,谓之三湖。沅、渐、元、辰、叙、酉、澧、澬、
湘九水,皆汇於此,故亦名九江。东南有氵邕湖,亦名翁湖。南有鹿角巡检司。)
临湘(府东北。东南有龙窖山,跨临湘、通城、当阳、蒲圻四县界。西南有
城陵矶,又有道人矶,皆滨大江,有城陵矶巡检司。又南有土门镇、东北有鸭栏
矶二巡检司。)
华容(府西北。东有东山,又有石门山。大江在北。又有华容河,自大江分
流,南达洞庭湖。南有澧水,东流入洞庭湖。西南有赤沙湖,与洞庭湖接。南有
明山古楼巡检司。又东北有黄家穴巡检司,后移於塔市。北有北河渡巡检司,后
废。)
平江(府东南。元平江州,洪武三年降为县。北有永宁山。东北有幕阜山。
东有汨水,西南流,昌水北流入焉。东北有长寿巡检司。)
澧州(元澧州路,属湖广行省。)太祖甲辰年为府。九年四月降为州,以州
治澧阳县省入,属常德府。三十年三月来属。(元元贞末徙治新城。洪武五年复
旧治。东有关山。西南有大浮山,跨石门、武陵、桃源三县界。南有澧水,一名
兰江,亦曰绣水。其东有澹水,北有涔水,俱流入焉。东有嘉山镇巡检司。)东
距府二百七十里。领县三:
安乡(州东南。西有澧水,一名长河。北有涔水。)
石门(州西。南有澧水。西北有渫水,亦名添平河,自添平所南流入焉。)
慈利(州西少南。元慈利州,洪武二年降为县。西南有天门山,有槟榔洞,
与瑶分界。又西有崇山。又有历山,澧水出焉,下流至华容县入於洞庭湖。又西
有溇水,源出四川巫山县,东流合诸溪涧之水,至县西汇於澧水,亦曰后江。西
南有永定卫,洪武中置,二十三年八月徙於永顺宣慰司之芋岸坪。西北有龙伏关,
东南有后平关、黑崇关,谓之永定三关。所属曰大庸守御千户所,本大庸卫,
在卫西,洪武九年四月置,三十一年改为所,曰茅冈长官司,在卫东北,正统中
永定卫置。北有九溪卫,洪武二十三年六月置,有九渊、野牛、三江口、闸口四
关。所属曰守御添平千户所,在卫北,洪武二年置。曰守御安福千户所,在卫西
北,洪武二十三年九月置。曰守御麻寮千户所,在卫北,洪武四年置。曰桑植安
抚司,本桑植、荒溪等处宣抚司,在卫西北,太祖丙午年二月置,后废,永乐四
年十一月改置。)
荆州府(元中兴路,属荆湖北道。)太祖甲辰年九月改为荆州府,属湖广行
省。吴元年十月置湖广分省於此,寻罢。九年属湖广布政司,寻改属河南。二十
四年还属。领州二,县十一。东距布政司千二百一十里。
江陵(倚。洪武十一年正月建湘王府,建文元年四月除。永乐元年,辽王府
自辽东广宁迁於此,隆庆二年十月除。万历二十九年十月建惠王府。南滨江。东
南有夏水,至沔阳州合於沔水,故沔水亦兼夏水之名。又有阳水,东北至景陵县,
入沔水。又东北有三海,沮、漳水汇流处。北有柞溪。又东有灵溪,亦曰零水,
南入江,谓之零口。东北有龙弯市、东南有沙头市、南有郝穴口、西南有虎渡口
四巡检司。)
公安(府东南。东北有旧城。今治崇祯元年所迁。北滨江,西北有油河流入
焉,谓之油口,有油口巡检司。东北有夏水。)
石首(府东南。元末治楚望山北,洪武中徙绣林山左,本宋时旧治也。北滨
江,江中有石首山。又东有焦山,下有港,通洞庭湖。有调弦口巡检司。)
监利(府东少南。南滨江。东南有鲁洑江,亦曰夏水,自大江分流,下至沔
阳州入沔。又西有涌水,南入江,谓之涌口。又东有瓦子湾、西有窑所、南有白
螺矶、北有毛家口、又有分盐所五巡检司。)
松滋(府西南。西南有巴山。北滨大江。南有红崖子巡检司。又有西坪塞巡
检司,后废。)
枝江(府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松滋县。十三年五月复置。北滨大江,江中
有百里洲,江水经此而分,故曰枝江。北有沮水,南入江,谓之沮口。)
夷陵州(元峡州路,属荆湖北道宣慰司。)太祖甲辰年为府。九月降为州,
直隶湖广行省。九年四月改州名夷陵,以州治夷陵县省入,来属。(大江在南。
西北有关曰下牢关,夹江为险。又有西陵、明月、黄牛三峡,峡中有使君、虎头、
狼尾、鹿角等滩,皆江流至险处也。西北有赤谿,东合大江。南有南津口巡检司。
又东有金竹坪巡检司,后废。又西有西津关。东北有白虎关。)东距府三百四十
里。领县三:
长阳(州西南。东南有清江。西有旧关堡、西南有蹇家园、南有渔洋关三巡
检司。南有古捍关。西有梅子八关。)
宜都(州东南。西北有荆门山,下临大江,其对岸即虎牙山也。又西有清江,
东流合大江,有清江口巡检司。又西北有古江关、东北有普通镇二巡检司。)
远安(州东北。旧治亭子山下。成化四年迁於东庄坪。崇祯十三年又迁凤凰
山麓,即今治也。东北有沮水。)
归州(元治秭归县,直隶湖广行省。)洪武九年四月废州入秭归县,属夷陵
州。十年二月改县名长宁。十三年五月复改县为归州。(旧治江北,后治白沙南
浦。洪武初,徙治丹阳。四年徙长宁,在江南楚王台下。嘉靖四十年复还江北旧
治。东有马肝、白狗、空舲等峡。大江在州北,经峡中,入夷陵界。其西有叱滩、
莲花滩、新滩,皆滨江。西北有牛口巡检司,后迁於巴东县利洲。东南有南逻口
巡检司,后迁於新滩。)东距府五百二十里。领县二:
兴山(州西北。洪武九年改属夷陵州,后还属。正统九年三月省入州。弘治
三年五月复置。南有香溪,亦曰县前河,南流入江。东北有高鸡寨巡检司。又东
有桑林坪巡检司,后废。又北有猫儿关,达郧、襄。)
巴东(州西。元属归州。洪武九年改属夷陵州。隆庆四年还属。北滨大江,
自四川巫山县流入,东经门扇、东奔、破石,谓之巴东三峡,下流至黄梅县入南
直宿松县界。又南有清江,一名夷水,自四川建始县流入,下流入於大江。又北
有盐井。西南有连天关巡检司。南有野山关巡检司,本治石柱,隆庆四年更名。)
襄阳府(元襄阳路,属河南江北行省。)太祖甲辰年为府,属湖广行省。九
年属湖广布政司。二十四年六月改属河南,未几,还属湖广。领州一,县六。东
南距布政司六百八十里。
襄阳(倚。正统元年,襄王府自长沙迁此。南有虎头山,又有岘山。东南有
鹿门山。又西有隆中山。汉水在城北,亦曰襄江。白河在城东北,与唐河合,南
入汉,谓之白河口,亦曰三州口。又西北有青泥河,南有浮河,西南有檀溪,下
流皆入於汉。北有樊城,有樊城关巡检司,后移於县东北之柳树头。又东北有双
沟口巡检司。又西有油坊滩巡检司,嘉靖十九年移於县西北之北泰山庙镇。)
宜城(府东南。东有汉水。西有蛮水,亦曰夷水,源出房县,流至县界,入
汉水,其支流曰长渠。又有沶水,自汉中流入,合於蛮水,谓之沶口。又有
疏水,在县东北,自南漳县流入,注汉,谓之疏口。)
南漳(府西南。西北有荆山。南有蛮水,又有沮水,又有漳河,流入当阳县,
合於沮水。东有方家堰、西南有金厢坪二巡检司。又西有七里头巡检司,后移於
保康县之常平堡。)
枣阳(府东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宜城县,后复置。东南有白水,南有浕
水流合焉,西流於沔水,此县内之白水也。又西南有滚河,流入襄阳之白河。东
北有鹿头店巡检司。)
谷城(府西少北。东北有汉水,又有均水流入焉,谓之均口。又有筑水,经
县治东南,注於汉水,曰筑口。西有石花街巡检司。)
光化(府西北。洪武十年省入谷城县。十三年五月复置。旧治在西。隆庆末,
改建於阜城卫,即今治也。东有马窟山。北有汉水。东有白河,即氵肓水,自河
南新野县流入,有泌河流合焉。西北有左旗营巡检司,万历中,徙於县旧城。)
均州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武当县省入。(南有武当山,永乐中,尊为太岳太
和山。山有二十七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北有汉江,一名沧浪水。东北有均
水,自河南淅川县流入。又东南有黑虎庙巡检司。)东南距府三百九十里。
郧阳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置。领县七。又置湖广行都指挥使司於此。(卫所
俱无实土。)东南距布政司千二百里。
郧(倚。元属均州。成化十二年置郧阳府,治此。汉水在南。东南有龙门山,
龙门河出焉,下流入於汉水。西北有青桐关。东北有雷峰、桠镇二巡检司。)
房(府南少西。元房州,属襄阳路。洪武十年五月以州治房陵县省入,又降
州为县,仍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来属。西南有景山,一名雁山,沮水出
焉,流入远安县界。又南有粉水,亦曰彭水,又有筑水,俱流入谷城县,注汉。
西南有板桥山巡检司,后移於县东南之博磨坪。)
竹山(府西南。元属房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房县。十三年五月复置,属襄
阳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来属。东有方城山。西有筑山,筑水出焉,流入房县界。
又有上庸山,上庸水所出,南合孔阳水,下流入汉。又南有堵水,源出陕西平利
县界,东流入汉。西北有黄茅关、吉阳关二巡检司。)
竹溪(府西南。本竹山县之尹店巡检司,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改置县,而移巡
检司於县东之县河镇,寻又迁巡检司於白土关。南有竹溪河。)
上津(府西北。洪武初置,属襄阳府。十年五月省入郧阳。十三年五月复置,
仍属襄阳府。成化十二年十二月来属。西有十八盘山,又有吉水,西南流入汉,
俗谓之夹河。南有江口镇巡检司。)
郧西(府西北。成化十二年十二月以郧县之南门保置。南有汉江,自陕西白
河县流入,下流至汉阳县入於江。)
保康(府东南。弘治十年十一月以房县之潭头坪置。北有粉水,东南有常平
堡,嘉靖十九年移南漳县之七里头巡检司於此。)
长沙府(元天临路,属湖南道宣慰司。)太祖甲辰年为潭州府。洪武五年六
月更名长沙。领州一,县十一。东北距布政司八百八十里。
长沙(倚。治西北。洪武三年四月建潭王府,二十三年除。永乐元年,谷王
府自北直宣府迁於此,十五年除。二十二年建襄王府,正统元年迁於襄阳。天顺
元年三月建吉王府。县旧治城外,洪武初,徙城中。十八年复徙北门外。万历二
十四年徙朝宗门内。西有湘水,源出广西兴安县,流入境,合潇水、烝水北流,
环府城,东北出至湘阴县,达青草湖,注洞庭湖,行二千五百余里。北有浏阳水,
西流入湘,谓之浏口。又有麻溪,流入湘水,曰麻溪口。又西北有乔口巡检司,
乔江与澬江合流处。)
善化(倚。治东南。旧治在城外,洪武四年徙於城中。十年五月省入长沙县。
十三年五月复置,治在南门外。成化十八年仍徙城中。西南有岳麓山,湘江绕其
东麓。又有靳江,流入湘江。西有橘洲,在湘江中。南有暮云市巡检司。)
湘阴(府北。元湘阴州。洪武初降为县。北有黄陵山。西有湘水,北达青草
湖,谓之湘口。湖在县北,与洞庭连,亦曰重湖。南有哀江。又北有汨罗江,汨
水自平江县流入,分流为罗水,会於屈潭,西流注湘,谓之汨罗口。西北有营田
巡检司。)
湘潭(府西南。元湘潭州。洪武三年三月降为县。东有昭山,下有昭潭。西
有湘水,西南有涓水流入焉。南有下滠市巡检司。)
浏阳(府东。元浏阳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北有道吾山。东北有大光山。又
有大围山,浏水出焉,经县南,入长沙县界,曰浏阳水。东南有渠城界、梅子园
二巡检司。又有翟家寨巡检司,后废。)
醴陵(府东南。元醴陵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南有渌水,亦曰漉水,西北注
於湘水,有渌口巡检司。)
宁乡(府西。西有大沩山。北有澬江,源出绥宁县,经此入沅江县界,注
洞庭。)
益阳(府西北。元益阳州。洪武初降为县。西南有澬江,亦曰益水。东有
乔江,澬江之分流也,下流复合於澬江。)
湘乡(府西南。元湘乡州。太祖甲辰年降为县。西有龙山,涟水出焉,经县
东南,下流入於湘水。又西有湄水,南有丰溪水,俱入於涟水。西南有武障市巡
检司。又有永丰市、虞磨市二巡检司,后废。)
攸(府南少东。元攸州。洪武三年三月降为县。南有司空山。东有攸水,自
江西安福县流入,东南有洣水流合焉,下流至衡山县,入於湘水。南有凤岭巡
检司,后废。)
安化(府西。东有浮泥山,有大峰山。西北有辰山,西有澬江。又南有善
溪,自武陵县流注於澬江。)
茶陵州(元直隶湖南道。)太祖甲辰年降为县。成化十八年十月复为州。(
西有云阳山。西北有洣水,自酃县流入。又东南有茶水,源出江西永新县之景
阳山,西流来合焉,北入攸县之攸水。东有视渡口巡检司。)北距府四百五十里。
常德府(元常德路,属湖广行省。)太祖甲辰年为府。领县四。东北距布政
司一千零五十里。
武陵(倚。弘治四年八月建荣王府。东南有善德山。南有沅水,又有朗水流
入焉,谓之郎口。又东北有渐水,即鼎水也,自九溪卫流入。)
桃源(府西。元桃源州。洪武二年降为县。西有壶头山,接武陵、沅陵界。
南有沅水,东有朗溪,西南有泥溪,俱流入焉。又西南有高都巡检司。又南有白
马巡检司,本名苏溪,治县东后春村,寻徙,更名,后废。)
龙阳(府东少南。元龙阳州。洪武三年三月降为县。旧治在东,今治景泰元
年十二月所徙。东有军山。北有沅水,东北有鼎水流入焉,谓之鼎口,有鼎港口
巡检司。又东南有赤沙湖,一名蠡湖。又西北有小江口巡检司。)
沅江(府东南。元属龙阳州。洪武三年州废,来属。十年五月省入龙阳县。
十三年五月复置。西南有沅水。又有澬水、澧水,并流入县境,至县东北入洞
庭湖。)
衡州府(元衡州路,属湖南道宣慰司。)太祖甲辰年为府。领州一,县九。
东北距布政司一千三百里。
衡阳(倚。弘治十二年,雍王府自四川保宁府迁此,正德二年除。万历二十
九年十月建桂王府。南有回雁峰,北有岣嵝峰。衡山之峰七十二,在县者凡七,
而二峰最著。东有湘水,又有蒸水自西南流入焉,谓之蒸口。又东北有耒水,注
湘,谓之耒口。又东有酃湖。又东有新城县,元末置。洪武十年五月省为新城市,
江东巡检司治此。西南有松柏市巡检司。)
衡山(府东北。元属天临路。洪武间改属。西有衡山,有七十二峰、十洞、
十五岳、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九井,而峰之最大者曰祝融、紫盖、
云密、石廪、天柱,惟祝融为最高。东有湘江。东南有茶陵江,即洣水也,自
攸县合攸水流入境,注於湘,曰茶陵口。东有草市、东南有雷家埠二巡检司。)
耒阳(府东南。元耒阳州,直隶湖南道。洪武三年三月降为县。耒水在北。
东有侯计山,肥水出焉,西南入耒水。又西南有罗渡巡检司。)
常宁(府南。元常宁州,直隶湖南道。洪武三年三月降为县。西北有湘水,
东有舂陵水合焉。)
安仁(府东少北。西有杨梅峰。南有小江水,自郴州流入,西北流至衡山县,
合於洣水。南有安平、北有潭湖二巡检司。)
灵阝(府东。洣水在县东,源出洣泉,西有云秋水流合焉。)
桂阳州(元桂阳路,治平阳县,属湖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九年四
月降为县,省平阳县入焉。十三年五月升为州。(西有大凑山。南有晋岭山。北
有潭流岭。旧皆产银铅砂矿。西有蓝山。西北有舂陵水,又西有岿水流合焉。北
有泗州寨、南有牛桥镇二巡检司。)西北距府三百里。领县三:
临武(州南。西北有舜峰山。西有西山,武水出焉,经宜章县合於章水。东
北有两路口巡检司。又东有赤土巡检,后废。)
蓝山(州西南。旧治在县北,洪武元年徙於此,属郴州。二年来属。南有黄
檗山。东南有华阴山。西南有九疑山,山有杞林峰,岿水出焉,亦名舜水,北流
合舂陵水。又西有守御宁溪千户所,洪武二十九年三月置。东有毛俊镇、北有乾
溪镇、西南有大桥镇三巡检司。又西有小山堡、张家陂二巡检司,后废。)
嘉禾(州西南。崇祯十二年以桂阳州之仓禾堡置,析临武县地益之。东南有
岿水,自蓝山县流入,北经石门山,又东北入州界。)
永州府(元永州路,属湖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七。东
北距布政司千八百二十里。
零陵(倚。北有湘水,经城西,潇水自南来合焉,谓之湘口,有湘口关。又
南有永水,源出县西南之永山,北流入於湘水。北有黄杨堡巡检司,本高溪市,
隆庆元年徙治,更名。)
祁阳(府东北。旧治在县西,景泰元年十二月徙於今治。北有祁山,上有黄
罴镇。西北有四望山。西有湘水。又城北有祁水,源出邵阳县,东北流入焉。南
有浯溪,下流亦入湘水。又东有归阳市、东南有白水市、西北有水隆太平市三巡
检司。又东北有湘江市巡检司,后移於县东北之排山。)
东安(府西北。八十四渡山在县东。又东南有湘水,自广西全州流入。又有
卢洪江,源出县北九龙岩,经城东,下流入湘水。有卢洪市巡检司。又有结陂市
巡检司,后废。)
道州(元道州路,属湖南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九年四月复降为州,以
州治营道县省入,来属。(西有营山,营水出焉,至泥江,与江华县之沲水合。
东有潇江,至青口,合于沲水。又西有濂溪,源出州西安定山下,东北合宜水,
谓之龙滩,下流俱入湘水。)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四:
宁远(州东少北。南有九疑山,介衡、永、郴、道之间。山有朱明峰,潇水
出焉。又南有舜源水,北流与江华县沲、潇二水合为三江口。南有九疑、鲁观巡
检司,在九疑、鲁观二峒口。)
江华(州南。东南有故城。今治本宁远卫右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置。天顺
六年徙县来同治。西有白芒岭,即萌渚岭,五岭之第四岭也。东有沲水,源出九
疑山之石城、娥皇二峰,下流合於潇水。又东南有砅水,源出九疑山之女英峰,
流合沲水。又东有守御锦田千户所,洪武二十九年置。又有锦田巡检司。又西南
有锦冈巡检司,又有涛墟市巡检司,后移於宁远县之九疑、鲁观。)
永明(州西少南。北有永明岭,即都庞岭,五岭之第三岭也。南有遨水,自
广西富川县流入,下流注於潇水。东南有枇杷守御千户所,西南有桃川守御千户
所,俱洪武二十九年置。又有桃川市巡检司。又西南有白面墟巡检司。)
新田(州东北。崇祯十二年以宁远县之新田堡置。西北有舂陵山,与宁远县
界,舂陵水出焉,下流至常宁县,合於湘水。东南有白面寨巡检司。)
宝庆府(元宝庆路,属湖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四。东
北距布政司千二百五十里。
邵阳(倚。南有高霞山,东有烝水。又北有澬水,邵水自东流合焉,有五
十三滩,又有四十八滩,皆澬水所经。西北有龙回巡检司。又北有巨口关。东
北有白马关。)
新化(府北。南有上梅山,其下梅山在安化县境。东南有澬水。西南有长
鄄巡检司,寻废。又北有苏溪巡检司。)
城步(府西南。本武冈州之城步巡检司。弘治十七年改置县,析绥宁县地益
之,而迁巡检司於县东北之茅坪铺,寻又迁山口,后废。东南有罗汉山,又有巫
水,下流入於澬水。)
武冈州(元武冈路,属湖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九年四月降为州,
以州治武冈县省入,来属。(永乐二十二年,岷王府自云南迁於此。北有武冈山。
南有云山。又有澬水。西南有都梁水,东北流入焉。北有蓼溪隘、峡口镇,南
有石门隘,东有紫阳关四巡检司。东有石羊关。)东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一:
新宁(州东南。旧治在县东。景泰二年移於沙洲原。南有夫夷水,北流合都
梁水。东南有靖位、西有新寨二巡检司。)
辰州府(元辰州路,属湖广行省。)太祖甲辰年为府。领州一,县六。东北
距布政司千七百里。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借钱给游坦之整容,手术成功,多还你银两16.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五(下)

沅陵(倚。西北有大酉山、小酉山。东有壶头山。西南有沅水,辰水自东北
流入焉。又东有百曳、高涌、九矶、清浪等滩。又酉水在西北,东南入沅水。东
有大刺、西北有明溪、又有会溪、东北有池蓬四巡检司。又有高岩巡检司,后废。)
卢溪(府西少南。南有沅水。西有武溪,即潕溪也,下流合於沅水。又西
有镇溪军民千户所,洪武三十年二月置。又南有溪洞巡检司。又西有河溪、西南
有院场坪二巡检司,后废。)
辰溪(府西南。东南有五城山。西北有沅水。西有辰水。又东有渡口镇、南
有晋市镇二巡检司,后废。)
溆浦(府东南。东有红旗洞。西有溆水,下流入沅水。南有龙潭、东北有镇
宁二巡检司。)
沅州(元沅州路,直隶湖广行省。)太祖甲辰年为府。九年四月降为州,以
州治卢阳县省入,来属。(北有明山。南有沅江,其源出四川遵义县,下流至沅
江县,入洞庭湖。西有舞水,即无水也,流入於沅水。西有晃州巡检司。又西南
有西关渡口巡检司,后废。)东北距府二百七十里。领县二:
黔阳(州东南。东南有罗公山。南有双石崖,一名屏风崖。景泰中,筑寨置
戍於此,名安江双崖城。北有沅水。又东有洪江,西有郎江,南有黔江,俱流入
焉。东有安江巡检司。又西有托口寨。东有洪江寨。)
麻阳(州北少西。东有包茅山。西有蜡尔山,与保靖司及四川、贵州界,诸
苗蛮在山下者凡七十四寨。南有辰水,自贵州铜仁府流入。西有锦水,下流入於
辰州。东北有岩门巡检司。)
郴州(元郴州路,属湖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九年四月降为州,以
州治郴阳县省入,直隶布政司。(南有黄岑山,与宜章县界,亦曰骑田岭,五岭
之第二岭也,其支岭曰摺岭。又东北有云秋山,与灵阝县界,云秋水出焉。东有
郴水,发源黄岑山,流合桂阳县之耒水,下流入於湘水。又西南有桂水,下流合
於耒水。西南有石陂巡检司。)领县五。北距布政司千八百八十里。
永兴(州北少西。东南有土富山,旧有银井。西有高亭山。东有郴水,又有
白豹水,自西南流入焉,谓之森口。西有高亭、北有安福二巡检司。)
宜章(州南。西南有莽山。东有漏天山。北有章水,支流曰小章水,源俱出
黄岑山,有武水自西来合焉,下流入江西崇义县界。东有赤石、南有白沙二巡检
司。)
兴宁(州东北。南有耒水,东南有资兴水流合焉。东有州门巡检司。东南有
滁口巡检司,后移於西南之黄家摐。)
桂阳(州西南。南有耒山,耒水所出,西北会於郴水。又东有孤山水,流入
江西崇义县,达於赣水。东有守御广安千户所,洪武二十九年三月置,后废。宣
德八年六月复置。东有益将、西有镇安、南有长乐山口、北有濠村四巡检司。)
桂东(州东。西北有小桂山,桂水所出,南有沤江来合焉。又南有高分岭巡
检司。)
靖州(元靖州路,直隶湖广行省。)太祖乙巳年七月为靖州军民安抚司。元
年降为州。三年升为府。九年四月复降为州,以州治永平县省入,直隶布政司。
(南有侍郎山,与广西融县分界。东有渠水,下流合会同县之郎江而入沅水。西
有零溪巡检司。)领县四。东北距布政司千八百五十里。
会同(州东北。西有沅水,又西南有郎水,自贵州黎平府流入,又东有雄溪,
一名洪江,下流俱入於沅水。南有若水巡检司。)
通道(州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州。十三年五月复置。北有福湖山。西有渠
水,西北有播扬河,自贵州黎平府流合焉。有播扬巡检司。又西南有收溪寨巡检
司。)
绥宁(州东。元属武冈路。洪武元年属武冈府。三年来属。东有双溪,即城
步县巫水之下流也。东北有青坡巡检司,后移於武阳。西南有临口巡检司。)
天柱(州西北。本天柱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五月置。万历二十五年改
为县,析绥宁、会同二县地益之。崇祯十年东迁龙塘,名龙塘县。后东迁雷寨县。
后还旧治,复故名。东有沅水。西北有屯镇汶溪后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置。东
有镇远巡检司,后移上新市,又有江东巡检司。)
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元施州,属四川行省夔州路。)洪武初省。十四年五
月复置,属夔州府。六月兼置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都司。十二月属湖广
都司。后州废,存卫。(北有都亭山。东有连珠山,五峰关在山下。又东南有东
门山。东北有清江,自四川黔江县流入,一名夷水,亦曰黔江,卫境诸水皆入焉,
下流至宜都县入於大江。)领所一,宣抚司四,安抚司九,长官司十三,蛮夷官
司五。东北距布政司千七百里。
大田军民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闰四月以散毛宣抚司之大水田置。(东有小关
山。西南有万顷湖,与酉阳界。又南有深溪关。北有硝场,产硝。)东北距卫二
百二十里。
施南宣抚司(元施南道宣慰司。)洪武四年十二月因之,后废。十六年十一
月复置,属施州卫。二十七年后复废。永乐二年五月改置长官司,属大田军民千
户所。四年三月升宣抚司,仍属卫。(东有旧治。后迁夹壁龙孔,即今治也。西
有前江,发源七药山,西南流与后江合,入四川彭水县界。)北距卫一百里。领
安抚司五:
东乡五路安抚司(元东乡五路军民府。洪武四年十二月改置长官司,后升安
抚司。领长官司三,蛮夷官司二。)
摇把峒长官司(元又把峒安抚司,后废。宣德三年五月改置。)
○上爱茶峒长官司
下爱茶峒长官司(二长官司俱元容美洞地。至大二年置怀德府,属四川南道
宣慰司。至顺二年正月升宣抚司。至正中,升军民宣慰司。太祖甲辰年六月改军
民宣抚司,后废。宣德三年五月改置。)
镇远蛮夷官司(宣德三年五月置。)
隆奉蛮夷官司(元隆奉宣抚司。洪武四年十二月改长官司,后废。宣德三年
五月改置官司。)
忠路安抚司(明玉珍忠路宣抚司。洪武四年改安抚司,二十三年废。永乐五
年复置,领长官司一。)
剑南长官司(宣德三年五月置。)
忠孝安抚司(元置。洪武四年十二月改置长官司,寻复故。二十三年废。永
乐五年复置。)
金峒安抚司(元置。洪武四年十二月改长官司。永乐五年复故。宣德三年五
月领蛮夷官司一。隆庆五年正月降为峒长。)
西坪蛮夷官司(宣德三年五月置。)
中峒安抚司(嘉靖初置。)
散毛宣抚司(元至元三十年四月置散毛洞蛮夷官。三十一年五月升为府,属
四川行省。至正六年七月改散毛誓厓等处军民宣慰司。明玉珍改散毛宣慰使司都
元帅。)洪武七年五月改散毛沿边宣慰司,属四川重庆卫。二十三年废。永乐二
年五月置散毛长官司,属大田军民千户所。四年三月升宣抚司,属施州卫。(南
有白水河,一名酉溪,自忠建宣抚司流入,又东南入永顺司界。)东北距卫二百
五十里。领安抚司二:
龙潭安抚司(元龙潭宣抚司。明玉珍改长官司。洪武八年十二月改龙潭安抚
司,属四川重庆卫。二十三年废。永乐四年三月复置,来属。南有清江。)
大旺安抚司(明玉珍大旺宣抚司。洪武八年十二月因之,属四川。永乐五年
改置,领蛮夷官司二。)
东流蛮夷官司(洪武八年十二月置东流安抚司,属四川,后废。宣德三年五
月改置,来属。)
臈壁峒蛮夷官司(宣德三年五月置。)
忠建宣抚司(元忠建军民都元帅府。明玉珍因之。)洪武五年正月改长官司。
六年升宣抚司。二十七年四月改安抚司,寻废。永乐四年复置宣抚司,属施州卫。
(南有白水河,源出将军山,西南流,车东河自容美司来合焉。)北距卫二百五
十里。领安抚司二:
忠峒安抚司(元湖南镇边宣慰司。明玉珍改沿边溪洞宣抚司。洪武五年正月
改沿边溪洞长官司,后废。永乐四年改置。西南有酉溪。)
高罗安抚司(元高罗宣抚司。明玉珍改安抚司。洪武六年废。永乐四年三月
复置。领长官司一。)
思南长官司(成化后置。)
容美宣抚司(元容美等处宣抚司,属四川行省。)太祖丙午年二月因之。吴
元年正月改黄沙、靖安、麻寮等处军民宣抚司。洪武五年二月改置长官司。七年
十一月升宣慰司,后废。永乐四年复置宣抚司,属施州卫。(西南有山河,即溇
水之上源,东入九溪卫界。)西北距卫二百十里。领长官司五:
盘顺长官司(元元统二年正月置盘顺府。至正十五年四月升军民安抚司。洪
武五年三月改为长官司。)
椒山玛瑙长官司、五峰石宝长官司、石梁下峒长官司、水尽源通塔平长官司
(四长官司,俱洪武七年十一月置,十四年废。永乐五年复置。)
木册长官司(元木册安抚司。明玉珍改长官司。)洪武四年废。永乐四年三
月复置,属高罗安抚司。宣德九年六月直隶施州卫。
镇南长官司(元宣化镇南五路军民府,寻改湖南镇边毛岭峒宣慰司。明玉珍
改镇南宣抚司。)太祖丙午年二月因之,寻废。洪武八年二月复置,属施州卫。
二十三年复废。永乐五年改置,直隶施州卫。(有酉溪。)
唐崖长官司(元唐崖军民千户所。明玉珍改安抚司。)洪武七年四月改长官
司,后废。永乐四年三月复置,直隶施州卫。(南有黔水,即清江之上源。)
永顺军民宣慰使司(元至元中,置永顺路,后改永顺保靖南渭安抚司。至大
三年四月改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至正十一年四月升宣抚司,属四川行省。)洪
武二年为州。十二月置永顺军民安抚司。六年十二月升军民宣慰使司,属湖广行
省,寻改属都司。(西南有水溪,即酉水也,下流入沅陵县界。)领州三,长官
司六。东北距布政司二千里。
南渭州(司西。元属新添葛蛮安抚司,后废。洪武二年复置,改属。)
施溶州(司东南。元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属思州军民安抚司,后废。洪武
二年改置,来属。)
上溪州(司西。洪武二年置)
臈惹洞长官司、麦著黄洞长官司、驴迟洞长官司、施溶溪长官司(四长官
司,元俱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洪武三年改属。)
白崖洞长官司(元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洪武三年改属。)
田家洞长官司(洪武三年置。)
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元保靖州,属新添葛蛮安抚司。)太祖丙午年二月置
保靖州军民安抚司。洪武元年九月改宣慰司。六年十二月升军民宣慰使司,直隶
湖广行省,寻改属都司。(北有北河,自酉阳司流入,东入永顺司界。又有峒河,
下流与卢溪县之武溪合。)领长官司二。东北距布政司千九百七十里。
五寨长官司(司南。元置,洪武七年六月因之。)
筸子坪长官司(司南。太祖甲辰年六月置竿子坪洞元帅府,后废。永乐三年
七月改置。)
浙江《禹贡》扬州之域。元置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治杭州路。)又分置浙
东道宣慰使司,(治庆元路。)属焉。太祖戊戌年十二月置中书分省。(治宁越
府。癸卯年二月移治严州府。)丙午年十二月罢分省,置浙江等处行中书省。(
治杭州府。)洪武三年十二月置杭州都卫。(与行中书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
卫为浙江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领府十一,属州一,
县七十五。(为里一万零八百九十九。)西至开化,(与江南界。)南至平阳,
(与福建界。)北至太湖,(与江南界。)东至海。距南京九百里,京师三千二
百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二百一十三万八千二百二十五,口一千四十八万七千五
百六十七。弘治四年,户一百五十万三千一百二十四,口五百三十万五千八百四
十三。万历六年,户一百五十四万二千四百八,口五百一十五万三千五。
杭州府(元杭州路,属江浙行省。)太祖丙午年十一月为府。领县九:
钱塘(倚。洪武三年四月建吴王府。十一年正月改封周王,迁河南开封府。
南有凤凰山,有秦望山。西南有灵隐山。南有钱塘江,亦曰浙江,有三源:曰新
安江,出南直歙县;曰信安江,出开化县;曰东阳江,出东阳县。汇而东为钱塘
江,至会稽县三江海口入海。西有西湖,源出武林泉。又北有运河,至秀水县北,
而接南直运河。又有安溪,即苕溪也,自余杭县流入,下流至乌程县东北,注於
太湖。)
仁和(倚。东北有皋亭山,有临平山,下有临平湖,后塞。北有北新关,成
化中设户部分司於此。又有塘栖镇。)
海宁(府东少北。元海宁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南滨海,有捍海塘。西南有
赭山,与萧山县龛山相对,浙江经其中,东接大海,谓之海门。东南有石墩镇巡
检司,本置县东北硖石镇,后迁於此,更名。西南有赭山镇巡检司,本置县西陈
桥北,寻迁赭山,更名,又迁文堂山上,仍故名。又西北有长安镇。)
富阳(府西。东有观山。西南有湖洑山。东南临富春江,即钱塘江也。西南
有东梓巡检司,后废。)
余杭(府西北。西南有大涤山。西北有径山。南有苕溪,源出於潜县天目山。
东北有石濑巡检司,后废。)
临安(府西。旧治在县西西墅镇。洪武初徙於今所,本吴越衣锦军也。西有
天目山,亦曰东天目,其在於潜境者为西天目。西北有南溪,即东苕溪也,源出
天目山,经县南,亦曰新溪。)
於潜(府西。北有天目山,浮溪出焉。县南为紫溪,下流至桐卢县入浙江。)
新城(府西南。西有葛溪,又东北有松溪合焉,至岘口入於浙江。)
昌化(府西。东南有柳相山。南有铜坑山。西北有千顷山。西有昱岭,上有
关。又西北有黄花岭,上亦有关。东南有柳溪,东流合於於潜之紫溪。又有双溪,
自县治南流入柳溪。西有手甗岭巡检司,迁县西南株柳村,又迁县西湛村,又迁
杨家塘,仍故名。)
严州府(元建德路,属江浙行省。)太祖戊戌年三月为建安府,寻曰建德府。
壬寅年二月改曰严州府。领县六。东北距布政司二百七十里。
建德(倚。北有乌龙山。西有铜官山。又新安江自淳安县流入,经城南,东
阳江自西南来合焉。又东北有胥溪,来入江,谓之胥口,亦曰建德江。东有管界
巡检司。)
桐庐(府东北。西有富春山,一名严陵山。桐江在南,即浙江也,亦曰睦江。
自建德县流入,经富春山之钓台下,曰七里濑,又东经桐君山下,曰桐江。有桐
溪自县东北流入焉,谓之桐江口,其上源即分水县之天目溪也。有桐江巡检司,
后迁桐君山,又迁窄溪埠。)
淳安(府西。南有云濛山。西有都督山,又有威平洞,亦曰青溪洞,又名帮
源洞。南有新安江,自南直歙县流入,亦曰青溪。西有街口、又有永平、南有港
口三巡检司,后废。东有锦溪关,嘉靖中置。)
遂安(府西少南。西有武强溪,有双溪流合焉,曰三渡口,经城南,东北注
於淳安之青溪。南有凤林巡检司,后废。)
寿昌(府西南。东南有岩峒山。西有寿昌溪,东北流至建德县,入新安江。
南有常乐溪,东南流至兰溪县,入东阳江。西有社田、西南有上梅二巡检司。)
分水(府东北。东有天目溪,上源即於潜县之紫溪及昌化县柳溪也,下流为
桐庐县之桐溪。又东南有前溪,自淳安县流入,东流於天目溪。东有吴村巡检司,
后废。)
嘉兴府(元嘉兴路,属江浙行省。)太祖丙午年十一月为府,直隶京师。十
四年十一月改隶浙江。领县七。西南距布政司百七十五里。
嘉兴(倚。南有南湖,亦曰鸳鸯湖,流合运河。又有长水塘,西南接海宁,
东北接海盐县界。又东有双溪,东出为华亭塘,南直松江府之漕舟,由此入运河。)
秀水(倚。宣德五年三月析嘉兴县地置。西有运河,北经闻家湖,达南直吴
江县之运河。东北有杉青闸、又有王江泾二巡检司。)
嘉善(府东。本嘉兴县魏塘镇巡检司,宣德五年三月改为县。南有华亭塘河,
东有魏塘河,东北有清风泾,皆流合焉。西北有分湖,与南直吴江县分界。又北
有章练塘水,亦流合华亭塘河,达华亭县之泖湖。东北有风泾、西北有陶庄二巡
检司,废。)
崇德(府西南。元崇德州。洪武二年降为县。西北有运河,自德清县流入。
东南有语溪,一名语儿中泾,又名沙渚塘。又东北有石门塘水,东南接运河,北
达归安之乌镇。)
桐乡(府西少南。宣德五年三月以崇德县之凤鸣乡置。北有运河,与崇德县
接界。又有烂溪,北达吴江县之莺脰湖,西达湖州府浔溪。北有皂林镇巡检司。)
平湖(府东。宣德五年三月以海盐县之当涂镇置。东南有故邑山。南有雅山,
俗曰瓦山。又当湖在县治东,下流出海盐澉浦口入海。其西为市西河,自嘉兴县
流入,入於当湖。其分流南出者,则由县东南乍浦入海;北出者,则由县东北芦
沥浦入海。浦傍有芦沥盐场。又北有东泖,即华亭三泖之上流。东有白沙湾巡检
司,治广陈墅,后迁县东南独山。又东南有乍浦镇巡检司,后迁梁庄,仍故名。)
海盐(府东南。元海盐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南有秦驻山,又有长墙山。西
南有凤凰山。东北有汤山,又有独山,旧置盐场於此。东临海,有防海塘,洪武
初,以石为之,南北计四千八百丈。又有东、西、南三海口,而西海口在县东北,
尤冲要。东北有吕港,港口有盐场。西南有鲍郎市,有盐课司。东北有守御乍浦
千户所,东南有澉浦守御千户所,俱洪武十九年十月置。城东有海口巡检司,后
徙砂腰村,南有澉浦巡检司,后迁秦驻山,俱仍故名。)
湖州府(元湖州路,属江浙行省。)太祖丙午年十一月为府,直隶京师。十
四年十一月改隶浙江。领州一,县六。南距布政司百九十里。
乌程(倚。北有卞山,亦曰弁山。西南有石城山。南有岘山,本名显山。西
南有铜山,一名铜岘山。北有太湖,接南直苏、常二府界。东北有大钱湖、小梅
湖二口,府境群水皆於此入太湖。又西有苕溪,源自孝丰天目之阴,流经毗山下,
出大钱湖口。又南有余不溪,即杭州境内之苕溪,自德清县流经府南,汇为玉湖,
复东北出而汇於苕水,亦曰霅溪。东有后潘村巡检司,后迁南浔镇,仍故名。东
北有大钱湖口巡检司。)
归安(倚。南有金盖山,亦名何山。又有衡山。东有升山,亦曰乌山,一名
欧余山。又运河在城东,源自苕溪、余不溪二水,分流为运河,东北经南浔镇,
入吴江县界,合嘉兴之运河。又南有荻塘,亦曰荻港,东北接运河。其枝流东南
出乌镇,合桐乡之烂溪。又东有浔溪,即余不溪支流也,流经南浔。东南有琏市
巡检司。又西南有上沃埠巡检司,后废。)
长兴(府西北。元长兴州。太祖丁酉年三月改名长官州,壬寅年复曰长兴。
洪武二年降为县。西北有顾渚山,产茶,一名西顾山,一名吴望山。东北有太湖,
与南直宜兴县分中流为界。西有箬溪,下流入太湖。西南有荆溪,东南入於苕溪。
东北有皋塘、西南有四安二巡检司。又西有合溪、南有和平二巡检司,废。)
德清(府南少东。东北有敢三山。东南有运河,有余不溪,亦曰霅溪,即苕
溪别名。东北有新市镇巡检司。又东有下塘巡检司,后迁五柳港口。又东有荷叶
浦巡检司,废。)
武康(府西南。东有封山,一名防风山。又有禺山。西南有覆舟山。南有前
溪,东北有后溪流入焉,下流入德清余不溪。)
安吉州(元安吉县。)正德元年十一月升为州。(西南有故城。洪武徙於今
治。东南有白阳山,旧产锡。西有苕溪。又有龙溪,即苕溪支流。东南有独松关
巡检司,又有递铺巡检司,废。)东北距府二十里。领县一:
孝丰(州西南。成化二十三年析安吉县地置,属府。正德二年改属州。南有
天目山,有天目山巡检司。又西南为金石山,即天目最高处。又南有苕溪,出天
目山,此为苕溪之别源。又西有松坑巡检司。)
绍兴府(元绍兴路,属浙东道宣慰司。)太祖丙午年十二月为府。领县八。
西北距布政司百三十八里。
山阴(倚。南有会稽山,其支山为云门山,又有法华山。西南为兰亭山。西
北有涂山。北滨海,有三江口。三江者,一曰浙江;一曰钱清江,即浦阳江下流,
其上源自浦江县流入,至县西钱清镇,曰钱清江;一曰曹娥江,即剡溪下流,其
上源自嵊县流入,东折而北,经府东曹娥庙,为曹娥江,又西折而北,会钱清江、
浙江而入海。又西有运河,自萧山县流入,又东南迳会稽县,又东入上虞县界。
又南有鉴湖,长十四五里,俗曰白塔洋,有若耶溪合焉。又北有白水湖,旁通运
河。北有三江守御千户所,在浮山之阳,洪武二十年二月置。又有三江巡检司,
在浮山桃松庄。又西北有白洋巡检司。)
会稽(倚。东南为会稽山,其东接宛委、秦望、天柱诸山。又东有银山、锡
山,旧产银砂及锡。东南有若耶山。东有曹娥江。东南有平水溪,南合剡溪。东
北有沥海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年二月置。又有黄家堰巡检司,寻迁沥海所西,
后迁上虞县界纂风镇,仍故名。)
萧山(府西北。西南有虎爪山,东南有龛山,俱下临浙江。龛山傍有小山曰
鳖子山,浙江自县西东北流,出其中,东接大海,亦曰海门。东南有峡山,钱清
江经其中,复北折而东,入山阴县界。城西有运河,东接钱清江。又有湘湖。西
南有渔浦巡检司。又西有西兴,亦曰西陵,往钱塘者由此渡江。)
诸暨(府西南。元诸暨州。大祖己亥年正月改诸全州。丙午年十二月降为诸
暨县。西南有新城,在五指山下,太祖癸卯年,李文忠所筑。西有长山,又有五
泄山。南有句乘山。又有浣江,即浦阳江,亦曰青弋江。又西南有长清关、西有
阳塘关二巡检司,废。)
余姚(府东北。元余姚州。洪武初,降为县。南有新城,与县城隔江对峙,
姚江经其中。南有四明山,北濒海。姚江源自县西南太平山,一名舜江,西北流
至上虞县,乃东北出,经县南。又东为慈溪之前江。东北有烛溪湖,引流为东横
河。西有牟山湖,引流为西横河,俱注於姚江。又西北有临山卫,洪武二十年二
月置。东北有三山守御千户所,一名浒山,亦洪武二十年二月置。又东北有三山
巡检司,治金家山上,寻迁破山。北有眉山巡检司,治眉山寨,寻迁县西北湖海
头。又有庙山巡检司,治庙山寨,寻迁上虞县界中源堰,仍故名。)
上虞(府东。西北有夏盖山,北枕海,南临夏盖湖。西南有东山。东有覆卮
山,接嵊县界。又东有通明江,即姚江上流。又有运河,在县治前。又西北有白
马湖,北接夏盖湖,其相连者有上妃湖,亦曰上陂湖,引流为五夫湖,东北达於
余姚之西横河。又西有梁湖巡检司,本治梁湖,寻迁百官市,仍故名。)
嵊(府东南。东有丹池山。东北有嵊山。北有<山雩>山,又有清风岭。西有太
白山。南有剡溪,源出天台诸山,下流为曹娥江。西有长乐镇、西北有管解寨二
巡检司,废。)
新昌(府东南。东有沃州山。东南有天姥山。又东有东溪,源出天台山,西
北流入嵊县界。南有彩霞镇、又有丰乐、又有善政三巡检司,后废。)
宁波府(元庆元路,属浙东道宣慰司。)太祖吴元年十二月为明州府。洪武
十四年二月改宁波。领县五。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六十里。
鄞(倚。东有鄮山。西南有四明山,周八百余里。东有灌顶山,旧产铁。
东南有阿育王山,有太白、天童诸山。东北滨海。有鄞江,一名甬江。东南有奉
化江,西北有慈溪,皆流合焉。西南有小江湖,又西有广德湖,东有东钱湖,皆
引流入鄞江。北有龙山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九年十一月置。东有甬东巡检司,治
甬东隅,后迁定海县东南竹山海口,仍故名。又有岱山、又有螺峰二巡检司,后
废。)
慈谿(府西北。元曰慈谿。永乐十六年改“谿”为“溪”。西南有车厩山。
东北滨海。南有慈溪,一曰前江,即姚江下流也,蓝溪、文溪诸水皆流合焉。西
北有鸣鹤盐课司。又观海卫亦在西北,洪武十九年一月置。又有松浦巡检司,治
浦东,寻迁浦西。又有向头巡检司,治向头寨,寻迁洋浦,废,后复。)
奉化(府南。元奉化州。洪武二年降为县。南有蓬岛山,又有天门山。西北
有雪窦山。北有奉化江,亦曰北渡江,又谓之剡溪。东有市河,东北有赵河,皆
南流入焉。东有塔山、东南有鮚琦二巡检司。又有公棠、连山、栅<山虚>、东宿四
巡检司,废。)
定海(府东北。东有候涛山,一名招宝山,上有威远城,山麓有靖海城,俱
嘉靖三十九年置。东北皆滨海。海中有舟山,有金塘山,有蛟门山,又有普陀落
伽山,有大谢、小谢山。南有大浃江,其上流即鄞江,分流为小浃江,并入海。
南有清泉等盐场。又东北有定海卫,本定海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四年四月置,二
十年二月升为卫。东南有穿山后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九月置。又有霩衢守
御千户所,大嵩守御千户所,俱洪武十九年十一月置。又有舟山中中千户所,舟
山中左千户所,本元昌国州,洪武二年降为县,二十年六月,县废。改置。南有
上岸太平岙、西有管界寨二巡检司。又西北有施公山、南有长山二巡检司,后废。
又南有霞屿巡检司,本名崎头,正统间更名,后废。又舟山东南有宝陀、西北有
岑港,又舟山东有岱山、西南有螺峰四巡检司,后废。)
象山(府东南。南有石坛山,亦曰坛头山。东南北三面皆滨海。其南有三萼
山,一名三仙岛,俱在海中。南有玉泉盐场。又西南有昌国卫,本昌国守御千户
所,洪武十二年十月置於舟山,十七年九月改为卫。二十年来徙县南天门山,二
十七年迁县西南后门山。又山西南有石浦守御前、后二千户所,俱洪武二十年置。
西北有钱仓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九年十一月置。西有爵溪守御千户所,洪武三十
年十二月置。北有陈山巡检司,治陈山,寻迁县东南。西有爵溪巡检司,迁治姜
屿渡。南有石浦巡检司,迁治青山头。又东有赵岙巡检司,自宁海县迁此。俱仍
故名。)
台州府(元台州路,属浙东道宣慰司。)洪武初,为府。领县六。西北距布
政司四百四十里。
临海(倚。西南有括苍山,一名真隐山。又东南有海门山,有金鳌山,皆滨
海。南有澄江,一名灵江,流合天台、仙居诸山之水,至黄岩县入海。又大海在
东,中有芙蓉山、高丽头山。又有杜渎盐场。又海门卫亦在县江,洪武二十年二
月置。其北为前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置。东北有桃渚前千户所,洪武二十年九
月置。东有蛟湖巡检司,迁治海口陶屿。又有连盘巡检司,迁治海口长沙。俱仍
故名。)
黄岩(府东南。元黄岩州。洪武三年三月降为县。南有委羽山。东有大海。
西北有永宁江,即澄江下流。东南有盐场,又有长浦巡检司。)
天台(府西南。西有天台山。北有赤城山,又有石桥山,皆天台支阜也,其
绝顶曰华顶峰。又西南有始丰溪,即澄江上源。又东有楢溪,产铁。其东为甬
溪。又西有胡窦巡检司,废。)
仙居(府西南。西北有苍岭,即括苍山。又有永安溪,下流亦会於澄江。又
西南有曹溪,东有彭溪,俱流合於永安溪。西有田寺巡检司,后废。)
宁海(府东北。北有天门山。西北有龙须山,旧产铜铁。东滨海。东北有鄞
江,与象山县界。南有海游溪,有宁和溪,又有东溪,东有铁砂,冶之成铁,俱
导流入海。又有梅岙镇,旧有铁场。又南有健跳千户所,洪武二十年九月置。东
有越溪、又有长亭、北有铁场、南有曼岙、东南有窦岙五巡检司。)
太平(府东南。成化五年十二月以黄岩县之太平乡置,析乐清地益之。南有
大雷山。西北有王城山。西南有灵山,与玉环山接。东南滨海,曰大闾洋,中有
松门、石塘、大陈等山。又东有迁江,一名新建河,至县北曰官塘河,北抵黄岩
县,东入海。东有松门卫,本松门千户所,洪武十九年十二月置,二十年六月升
为卫。东北有新河千户所,洪武十九年十二月置。南有隘顽千户所,西南有楚门
千户所,俱洪武二十年二月置。又东有盘马、西有二山、又有蒲岐三巡检司。南
有沙角巡检司,本治岐头山下,后迁今治。西南有小鹿巡检司,迁治楚门所之横
山后。西有温岭巡检司,废。)
金华府(元婺州路,属浙东宣慰司。)太祖戊戌年十二月为宁越府。庚子年
正月曰金华府。领县八。东北距布政司四百五十里。
金华(倚。北有金华山。南有铜山,旧产铜。城南有东阳江,亦曰婺港,自
东阳县流经此。又有南溪,自缙云县来合焉,谓之双溪,亦曰縠溪,合流至兰溪
而会於信安江。)
兰谿(府西。元兰谿州。洪武三年三月降为县。东有铜山,旧产铜。西南有
兰溪,即彀溪也,亦曰大溪,一自衢州之衢港,一自金华之婺港,会於西南兰阴
山下,北入严州界。西北有平渡巡检司。北有灵泉乡、龙岩乡二巡检司,废。)
东阳(府东。东南有大盆山,东阳江出焉,经县北,谓之北溪,亦曰东溪,
西南有画溪,下流至义乌县入焉。东有永宁巡检司。又东南有瑞山、玉山。南有
兴贤、仁寿二巡检司,废。)
义乌(府东少北。南有乌伤溪,即东阳江。西有智者同义乡、南有双林明义
乡、北有龙祈镇三巡检司,废。)
永康(府东南。东南有铜山,旧产铜。南有南溪,亦曰永康溪。又东有孝义
寨、南有义丰乡、东南有合德乡三巡检司,后废。)
武义(府南少东。东北有永康溪,又有茭道市。西有苦竹市。又北有白溪口
市。)
蒲江(府东北。西有深袅山,蒲阳江出焉,东流入诸暨县界。东有杨家埠巡
检司,后废。)
汤溪(府西南。成化七年正月析兰溪、金华、龙游、遂昌四县地置。南有银
岭。西北有縠江,即信安江。)
衢州府(元衢州路,属浙东道宣慰司。)太祖己亥年九月为龙游府。丙午年
为衢州府。领县五。东北距布政司五百六十里。
西安(倚。永乐二十二年建越王府,宣德二年除。西有岩山。南有烂柯山,
又有爵豆山,旧出银。又西北有铜山,旧出铜、锡、铅。城西南有衢江,其上源
曰大溪,自江山县流入。又有西溪,亦曰信安溪,自开化县发源,流至此与大溪
合焉,曰双港口。又东有定阳溪,一名东溪,自遂昌县流入,合於衢江。西南有
严剥、东南有板固二巡检司。)
龙游(府东。东有龙丘山。北有梅岭。又有縠溪,即衢江也,一名盈川溪,
又南有灵溪,自遂昌县流经县南灵山下,又东北入焉。东有湖头镇巡检司。又北
有水北、南有灵山二巡检司,废。)
常山(府西。有三衢山。东有常山,即信安岭也。北有金川,一名马金溪,
自开化县流入。东有文溪,自江山县流入,合於金川,为信安溪上源。北有下坑、
东南有镇平二巡检司,废。)
江山(府西。东南有江郎山,有仙霞岭,仙霞关在其上。城东有大溪,仙霞
岭水所汇也。又西有文溪。南有东山巡检司,本治仙霞岭下,后迁岭上。又有小
竿岭巡检司,废。)
开化(府西北。金溪在城东,其源一出马金岭,一出百际岭,至城北合流而
南,即金川上源也。北有金竹岭巡检司。又西有云台、北有低坂、又有马金、南
有华埠四巡检司,废。)
处州府(元处州路,属浙东道宣慰司。)太祖己亥年十一月为安南府,寻曰
处州府。领县十。北距布政司七百三十里。
丽水(倚。大溪在城南,一名洄溪,自龙泉县流经此,下流至永嘉县,入於
海。又东有好溪,本名恶溪,东南达於大溪。)
青田(府东南。西有大、小连云山。南有南田山。又有南溪,即大溪也,亦
曰青溪,自丽水县流入。西南有小溪流合焉。南有淡洋巡检司,又北有黄坛巡检
司,废。)
缙云(府北。东有仙都山,亦名缙云山。又有管溪官山。西南有冯公岭,一
名木合岭,一名桃花隘。又东有好溪,源出县东北之大盆山,有管溪自东流合焉。
又北有南源溪,亦曰南溪,下流为永康溪,入於东阳江。)
松阳(府西。北有竹<山客>岭。西有松溪,南有竹溪流入焉,下流至丽水县,
入於大溪。又西南有净居巡检司,废。)
遂昌(府西。南有双溪,有二源,至县南合流。又东经西明山南,分为二,
其一入龙泉县之大溪,其一为东溪,入松阳县,为松溪。北有马步巡检司。)
龙泉(府西南。南有匡山,建溪之水出焉。南有大溪,源出台湖山,又有灵
溪,自县北流合焉,东入云和县界。南有庆元巡检司,治查田市。)
庆元(府西南。洪武三年三月省。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西南有松源水,南流
入福建,为松溪县之松溪。)
云和(府西南。景泰二年析丽水县地置。南有大溪,西有黄溪流入焉,东入
丽水县界。又西有七赤渡。东有石塘隘。)
宣平(府北。本丽水县之鲍村巡检司。景泰三年改为县,而徙巡检司於县之
后陶,仍故名,寻废。西北有砻坑山,旧产银。南有玉岩山,又有会高山,产矿。
又南有虎蹐溪,会流於丽水县之大溪。)
景宁(府南。景泰五年析青田县置。南有敕木山。东有矿坑岭。西有彪溪,
东北有大汇滩,下流皆注於青田县之大溪。北有沐溪巡检司,迁县南大漈仍故
名。又西有卢山巡检司,后废。东有龙首关,又有龙汇关、白鹿关,俱嘉靖中置。)
温州府(元温州路,属浙东道宣慰司。)洪武初,为府。领县五。西北距布
政司八百九十里。
永嘉(倚。西有岷冈山,又有铁场岭。南有大罗山。东滨海。又永宁江在城
北,一名瓯江,一名永嘉江,自苍括诸溪汇流入府界,又东注於海。江中有孤屿
山,与北岸罗浮相望。又西北有安溪,东北有楠溪,俱注於瓯江。城西南又有会
昌湖,东有宁村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年二月置。东南有中界山巡检司,后迁县
东永昌堡。)
瑞安(府南。元瑞安州。洪武二年降为县。正德六年五月徙县城於故城西,
去海三丈五尺,以避潮患。西有陶山。北有帆游山。城南有安阳江,源出福建政
和县及青田县界,合流至此,曰瑞安江,亦曰飞云江,渡处有飞云关,东接海口。
又县东海岸中有凤凰诸山。又县东北有海安守御千户所,县东南有沙园守御千户
所,俱洪武二十年二月置。东有东山巡检司,本名梅头,治梅头寨,后迁,更名。)
乐清(府东北。东有北雁荡山。南滨海,有玉环山,在海中。又西北有荆溪。
又县治傍有东、西二溪。西南有馆头江。西有象浦河,东北有石马港,下流皆达
海。有长林盐场。又西有盘石卫,洪武二十年二月置。东有盘石守御后千户所,
成化五年置。东北有蒲岐守御千户所,亦洪武二十年二月置。西有馆头巡检司,
迁治县西南岐头寨。后复。东南有北监巡检司,治玉环山下,寻迁县东北蔡岙,
又迁县东白沙岭,又迁鹗头,又迁窑岙山下,仍故名。)
平阳(府西南。元平阳州。洪武三年降为县。西南有南雁荡山,有玉苍山。
又东南海中有大岩头山,有南麂山。又西有前仓江,亦曰横阳江,东南经江口关
注於海。南有天富南盐场。又南有金乡卫,有蒲门守御千户所,东北有壮士守御
千户所,皆洪武二十年二月置。东南有舥艚、又有斗门二巡检司。南有江口巡
检司,治下埠,后迁渡头。又东有仙口巡检司,迁县南麦城山,仍故名。又东南
有龟峰巡检司,废。)
泰顺(府西南。景泰三年以瑞安县罗洋镇置,析平阳县地益之。南有分水山,
上有关,为浙、闽分界处。又西有白溪,下流至福建宁德县入海。又东有仙居溪,
流入瑞安境入海。北有池村巡检司。南有三冠巡检司,本洋望,后更名。东南有
鸦阳巡检司,后废。又罗阳第一关在县东。)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跟踪成昆进入明教密道,结果:奋勇救小昭脱险,得到小昭感谢银两11.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六(上)

○福建 广东 广西
福建《禹贡》扬州之域。元置福建道宣慰使司,(治福州路。)属江浙行中
书省。至正十六年正月改宣慰司为行中书省。太祖吴元年十二月平陈友定。洪武
二年五月仍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七年二月置福州都卫。(与行中书省同治。)
八年十月改福州都卫为福建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领府八,直隶州一,属县五十七。(为里三千七百九十七。)北至岭,(与浙江
界。)西至汀州,(与江西界。)南至诏安,(与广东界。)东至海。距南京二
千八百七十二里,京师六千一百三十三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八十一万五千五百
二十七,口三百九十一万六千八百六。弘治四年,户五十万六千三十九,口二百
一十万六千六十。万历六年,户五十一万五千三百七,口一百七十三万八千七百
九十三。
福州府(元福州路,属福建道。)太祖吴元年为府。领县九:
闽(倚。南有钓台山,亦曰南台山。东南有鼓山。南有方山,一名甘果山,
下有官母屿,有巡检司。东南滨海。南有闽江,亦曰建江,自南平县流入府界。
东南纳群川之水,至府西曰洪塘江,分二流,南出曰陶江,东出曰南台江,至鼓
山下复合为一。又东南有马头江,自永福县流入,曰西峡江,又东有东峡江流合
焉,又东南至五虎门,入於海。东有闽安镇巡检司。)
侯官(倚。西有旗山,有雪峰山,有建江,又有西禅浦。西南有阳崎、吴山、
凤冈、泽苗、延泽、仙坂等六浦,皆建江支分,仍合正流入海。西北有怀安县,
洪武十二年移入郭内,与闽、侯官同治,万历八年九月省。西北有竹崎、又有五
县寨二巡检司。)
长乐(府东少南。东滨海,有海堤。北有马头江。又东有守御梅花千户所,
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东北有石梁蕉山、东南有松下镇二巡检司。又东有小祉山
巡检司,后移治大祉澳。)
福清(府南少东。元福清州。洪武二年二月降为县。东南际海,有盐场,海
中有海坛山,又有小练山。南有龙江,又有迳江。东南有海口,江皆汇流入海。
又东有镇东卫,东南有守御万安千户所,俱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又有泽郎山、
有牛头门、又南有壁头山三巡检司。又东有海口镇巡检司,洪武二十年移於长乐
县之松下镇。)
连江(府东北。东北滨海,海中有北茭镇巡检司。南有连江,东入海。东北
有守御定海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
罗源(府东北。东滨海。西有罗川,南流分三派入海。南有应德镇。)
古田(府西北。建江在县南,自南平县流入,经城南,有大溪流合焉,谓之
水口。又东南迳模天岭下,江流至此始出险就平,东入闽清县界。东有杉洋镇,
出银坑,有巡检司,后废。又西南有谷口镇、西北有西溪镇二巡检司,寻废。)
闽清(府西北。西南有大帽山。北有建江,西南有梅溪流合焉。东有青窑镇
巡检司,废。)
永福(府西南。西南有高盖山,又南有陈山。东有东溪,汇诸山溪之水,下
流会於福清之龙江而入海。又有漈门巡检司,后移於嵩口埕,寻复故。)
兴化府(元兴化路,属福建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县二。北距布政
司二百八十里。
莆田(倚。东南滨海,海中有湄洲屿,又有南日山,俱东与琉球国相望。又
南有木兰溪,北有延寿溪,东北有荻芦溪,又有通应港,俱会流入海。又西北有
兴化县,正统十三年四月省。东有平海卫,东南有守御莆禧千户所,俱洪武二十
一年二月置。东有嵌头、西北有大洋寨、东南有吉了三巡检。东有冲沁巡检司,
本治寻阳,后徙兴福。又有青山巡检司,本治武盛里南哨,后徙奉国里。东南有
南日山巡检司,后徙新安。东北有迎仙寨巡检司,后移鼓楼山。东有峙头、东南
有小峙二巡检司,后废。)
仙游(府西。北有二飞山。东北有何岭。南临九鲤湖,湖在万山中,下流入
莆田县界,合於延寿溪。西有三会溪,即木兰溪上源。西有白岭巡检司,后迁於
文殊寨。南有枫亭市、西有潭边市二巡检司,后废。)
建宁府(元建宁路,属福建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县八。四年正月
置建宁都卫於此。八年十月改为福建行都指挥使司。东南距布政司五百二十五里。
建安(倚。东北有凤凰山,产茶。东有东溪,即建江,自浙江庆元县流经此,
又西合於西溪。又东南有寿岭巡检司。)
瓯宁(倚。西有西溪,源出崇安县,东会诸溪之水,流入县境,又东合於东
溪,南入延平府界。西北有营头街巡检司。)
建阳(府西北。西北有西山。东南有锦江,亦曰交溪,有二源,合流於县东
东山下,南流达於建溪。)
崇安(府西北。南有武夷山,中有清溪,九曲流入崇溪。西北有分水岭,上
有分水关巡检司。其水西流者入江西境,东流者入县境,即崇溪源。俗谓之大溪,
经城西而南出,亦谓之西溪。其别源出县东北之岑阳山,亦曰东溪,西南流合於
西溪,又南合武夷水而入建阳县界,即锦江之上源也。又西北有温林、岑阳、桐
木、焦岭、谷口、寮竹、观音等关,与分水关为崇安入关。)
浦城(府东北。北有渔梁山,建溪之源出焉。又有盖仙山,有黎岭,又有枫
岭,一名大竿岭,皆浙、闽通途。又东北有柘岭,与浙江丽水县分界,柘水出焉,
流合大溪。又南有南浦溪,亦曰大溪,即建溪也,下合建阳之交溪。东有高泉、
东北有溪源、西北有盆亭三巡检司。)
松溪(府东。东有万山。东北有鹫峰山,接浦城及浙江之龙泉界。南有松溪,
源出浙江庆元县,亦谓之松源水,又西有杉溪,下流俱入於建溪。北有二十四都
巡检司。南有东关巡检司,后迁於乌鞍岭,又迁於铁岭,又迁於峡桥。)
政和(府东。南有七星溪,源出县东之铜盘山,下流合於松溪。又东有丹溪,
流经福安县入海。又东南有赤岩巡检司。)
寿宁(府东。景泰六年八月以政和县杨海村置,析福安县地益之。东有蟾溪,
即福宁州长溪上源也。东有渔溪巡检司,后迁县北之官台山,又迁斜滩镇。)
延平府(元延平路,属福建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县七。东南距布
政司四百五里。
南平(倚。南有九峰山。东北有衍仙山。城东南有剑溪,即建江也,亦曰东
溪,自建宁府流入,南经黯淡滩,又西迳剑津,与西溪合。西溪出汀、邵二府之
境,至县西,合於沙县之沙溪,为沙溪口;又东至剑津,合於东溪;又南至尤溪
口,合於大溪,亦名南溪;又东至福州府,入於海;俗亦谓之三溪。东南有苍峡、
西北有大历二巡检司。)
将乐(府西。南有天阶山。西北有百丈山。南有将溪,亦曰大溪,即西溪之
上源也。又西北有梅溪,自邵武界流入,合於大溪。又北有万安寨巡检司。)
沙(府西南。西北有幼山。县治南有沙溪,亦名太史溪,自永安县流入,经
县东,有霹雳等滩,下流合於西溪。北有北乡寨巡检司。)
尤溪(府南。北有丹溪岭,一名桃木岭,下有丹溪。东有尤溪,其上源一出
龙岩县,一出德化县,合流於县西南,又北流会汤泉等二十溪,北出尤口,入建
溪,亦曰湖头溪。西有英果砦、又有高才坂二巡检司。)
顺昌(府西少北。南有徘徊岭。西北有顺阳溪,源出建阳县,又东经县南,
与将溪合,又东经沙口,合邵武县之沙溪,又东经县西,与西溪合,西溪即邵武
县之紫云溪也,又东入南平县界,为南平之西溪。又西北有仁寿镇巡检司。)
永安(府西南。本沙县之浮流巡检司,正统十四年置永安千户所於此。景泰
三年改置县,析尤溪县地益之。东北有贡川山。东南有石罗山。西有燕溪,四源
合流,经城东北,下流为沙县之沙溪。又西有安砂镇、西南有湖口寨二巡检司。
又西北有黄杨巡检司,废。)
大田(府西南。嘉靖十五年二月以尤溪县之大田置,析永安、漳平、德化三
县地益之。北有五台山。南有大仙山。东有银瓶山,产银铁。又南有尤溪,自龙
岩县流入,又东入尤溪县境。又东南有花桥巡检司。又西南有桃源店巡检司,本
属漳平县,后来属。北有英寨、西南有安仁隘二巡检司,后废。)
汀州府(元汀州路,属福建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县八。东距布政
司九百七十五里。
长汀(倚。北有卧龙山。又北有新乐山,贡水出焉,流入江西界。西有新路
岭。东有鄞江,即东溪,亦曰左溪,自宁化县流入,下流经广东大埔县入海,中
有五百滩,亦谓之汀水。又东南有正溪,西有西溪,北有北溪,南有南溪,俱合
於东溪。又西有古城寨巡检司。)
宁化(府东北。南有潭飞漈。又有大溪,源出县北万斛泉,分流为清流县
之清溪,其正流入长汀县,为鄞江上流。北有安远寨巡检司。)
上杭(府南。西有金山,上有胆泉,浸铁能成铜。西南有羊厨山,产矿。南
有大溪。)
武平(府西南。北有黄公岭。南有化龙溪,下流入广东程乡县。西南有武平
城,洪武二十四年正月置武平千户所於此。东南有象洞巡检司,后移於县西南之
悬绳隘。北有永平寨巡检司,后移县西北之贝寨。)
清流(府东北。南有丰山,东南有铁石山,南临九龙溪,有铁石矶头巡检司。
西南有清溪,自宁化县流入,东北合半溪,又东南经九龙滩而入永安县界,亦曰
龙溪,即燕溪之上源。)
连城(府东南。本曰莲城,洪武十七年后改“莲”曰“连”。东有莲峰山。
南有文溪,下流达於清流县之清溪。西南有北园寨巡检司,后迁於县南之朗村隘,
后又迁於县西南之新泉隘。)
归化(府东北。成化七年正月以清流县之明溪镇置,析将乐、沙县、宁化三
县地益之。北有铁岭。南有归化溪,下流合将乐县之将溪。东有夏阳巡检司。)
永定(府南。成化十四年以上杭县溪南里之田心地置,析胜运等四里益之。
西有大溪,即汀水,自上杭县流经此,又东入广东大埔县界。东南有三层岭巡检
司。东北有太平巡检司,后徙高坡。西南有兴化巡检司,治溪南里古镇,寻废,
复置,后迁於上杭县之峰头。)
邵武府(元邵武路,属福建道宣慰司。)太祖吴元年为府。领县四。东南距
布政司六百七十里。
邵武(倚。东有三台山。东南有七台山,又有道人峰。又有樵溪,源自樵岚
山,经城内,出北门,合紫云溪,流至顺昌县为顺阳溪。又东南有水口巡检司。
又东有拿口、南有同巡、东北有杨坊三巡检司,废。)
光泽(府西北。北有云际岭。西北有杉岭,杉关在其上,与江西南城县接界。
杭川出焉,亦名大溪,下流入紫云溪。又有大寺寨巡检司,在杉关东。又西北有
黄土关。)
泰宁(府西南。西有金饶山。西北有大杉岭。西有二十四溪,南有滩江流合
焉,下流会於樵溪。)
建宁(府西南。北有百丈岭,蓝溪出焉。南有绥江,源出金饶山,一名濉江,
亦名宁溪,至绥城口,合蓝溪流入泰宁县界。西有西安巡检司,本治里心保,后
迁丘坊隘,寻废,后复置,后又迁新安保之黄泥铺。)
泉州府(元泉州路,属福建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县七。东距布政
司四百十里。
晋江(倚。东北有泉山,一名清源。东南有宝盖山。南有灵源山。东南滨海,
有盐场。海中有彭湖屿。南有晋江,自南安县流入,经城西石塔山下,又东南至
岱屿入海。东北有洛阳江,南流入海。又东南有永宁卫,南有守御福泉千户所,
俱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东南有祥芝、又有乌浔、南有深氵扈、又有围头四巡检
司。西南有安平城,嘉靖中筑。东南有石湖城,万历中筑。)
南安(府西少北。东南滨海。南有黄龙溪,即晋江之上流,西有桃林溪流入
焉。南有石井巡检司。又西北有澳头、西南有达河二巡检司,后废。)
同安(府西南。西有文圃山。南滨海,有盐场。西北有西溪,流合县东之东
溪、县西之苎溪,又东南注於海。西南有守御金门千户所,西有守御高浦千户所,
俱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又西南有永宁中左千户所,在嘉禾屿,即厦门也,洪武
二十七年二月置。西有苎溪、南有塔头山、东南有田浦、又有陈坑四巡检司。又
西南有白礁巡检司,后移於县西之珝口寨。东南有烈屿巡检司,后移於石浔港口。
又有官澳巡检司,后移於踏石寨。又有峰上巡检司,后移於县西之下店港口。)
惠安(府东北。东南滨海,有盐场。西有洛阳江。又东南有守御崇武千户所,
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嘉靖中移於县东北。城东有黄崎、南有獭窟、东南有小
泎、东北有峰尾四巡检司。又东北有涂岭、又有沙格、东南有小兜三巡检司,
洪武二十年废。)
安溪(府西。西北有佛耳山。南有蓝溪。又西北有源口渡巡检司,后迁白华
堡,寻复。)
永春(府西北。西北有雪山,桃林溪出焉,东迳南安县,北合蓝溪,为双溪
口,又东迳南安县,南合於黄龙溪。西有陈岩寨巡检司,洪武中废。)
德化(府西北。西北有戴云山。西有太湖山。南有丁溪,又有浐溪,合而
北流,入兴化仙游境。又西北有高镇巡检司,本东西团,后徙治,更名。东南有
虎豹关。)
漳州府(元漳州路,属福建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县十。东北距布
政司七百里。
龙溪(倚。东有岐山。西有天宝山。北有华封岭,一名龙头岭。东南滨海,
海中有丹霞等屿。又东北有九龙江,亦名北溪,其上源出长汀及沙县,流入县界,
历龙头岭下,谓之峡中,至县东出峡,为柳营江,又南有南溪流入焉。又东南为
镇门港,入於海。有柳营江巡检司。又南有九龙岭巡检司。)
漳浦(府南。南有梁山,又东南有良山,与梁山相峙。东北有大武山。县东
南两面皆滨海。南有漳江,亦曰云霄溪,合李澳溪入於海。又有石塍溪。东北又
有镇海卫,东有守御六鳌千户所。澳东南有古雷、又有后葛、东有井尾澳、西南
有盘陀岭四巡检司。又东南有青山巡检司,后徙治月峙,又西南有云霄镇,俱洪
武二十一年二月内置。)
龙岩(府西。东有龙岩山,又有东宝山,旧产银铅。西有紫金山。北有九侯
山。又南有龙川,下流入漳平界,为九龙江上源。东北有雁石巡检司,后移於皞
林口。)
长泰(府东。南有长泰溪,下流入九龙江。东南有朝天岭巡检司,后移於溪
口。)
南靖(府西。旧治在西南,双溪之北。嘉靖四十五年北徙大帽山麓。万历二
十三年复还旧治。北有欧寮山。南有双溪,入龙溪县界,为南溪。北有永丰、西
北有和溪二巡检司。又有小溪、寒溪二巡检司,后废。)
漳平(府西北。成化六年以龙岩县九龙乡置,析居仁等五里地益之。东南有
象湖山。南有百家畲洞,踞龙岩、安溪、龙溪、南靖、漳平五县之交。又有九龙
溪,自龙岩县流经此,下流入龙溪县。南有归化巡检司,后移於县东之析溪口。
又东北有溪南巡检司,后废。)
平和(府西南。正德十四年六月以南靖县之河头大洋陂置,析漳浦县地益之。
东南有三平山。东有大峰山,河头溪所出,分数流达海,又西有卢溪流合焉。有
卢溪巡检司,后迁枋头板,改名漳汀巡检司。)
诏安(府南。本南诏守御千户所,弘治十八年置。嘉靖九年十二月改为县。
南临海,海滨有川陵山,海中有南澳山。又东有东溪,为河头溪分流,东南流入
海。又南有守御玄钟千户所,东有守御铜山千户所,俱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东
有金石、洪淡二巡检司。西南有分水关,漳、潮分界,巡检司治焉。)
海澄(府东南。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以龙溪县之靖海馆置,析漳浦县地益之。
东北滨海。西有南溪,自龙溪县流入,与柳营江合流入海。东有海门巡检司,后
迁於青浦社。东北有濠门巡检司,本治海沧洋,后迁县东北之嵩屿。东有岛尾巡
检司。又西北有石马镇。)
宁洋(府西北。本龙岩县之东西洋巡检司,正统十一年置。嘉靖四十五年十
二月改置县,又析大田、永安二县地益之。南有香寮山。东南有东洋,溪流所汇
也。)
福宁州(元属福州路。)洪武二年八月降为县,属福州府。成化九年三月升
为州,直隶布政司。(北有龙首山。东有松山,山下有烽火门水寨,正统九年自
海中三沙堡移此。东北有大姥山。东南滨海,海中有嵛山、台山、官澳山、屏风
屿。东有白水江。西有长溪,源出寿宁县界,至县西南古镇门入海。东有福宁卫,
南有守御大金千户所,俱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西北有柘洋巡检司,又有芦门巡
检司,后移桐山堡。又东北有大筼筜巡检司,后移秦屿堡。又东有清湾巡检司,
后徙牙里堡。南有高罗巡检司,后移闾峡堡。又有延亭巡检司,后移下浒堡。又
东北有蒋洋,又有小澜,西北有小澳、库溪,西南有蓝田,南有西臼六巡检司,
后废。)领县二。西南距布政司五百四十五里。
宁德(州西南。洪武二年属福州府。成化九年来属。北有霍童山,有龟屿。
东南滨海,中有官扈山,下有官井洋。又东有瑞峰,亦在海中。西有穹窿溪,西
南有赤鉴湖,北有外渺溪,下流俱达於海。北有东洋麻岭巡检司,后徙涵村,又
徙县东北之云淡门,又徙县东之黄湾,后还故治。南有南靖关。东有长崎镇。)
福安(州西北。洪武二年属福州府。成化九年来属。西南有城山。海在南。
西北有长溪,东南入福宁州境。西北有白石巡检司,后徙於县东南之黄崎镇。)
广东《禹贡》扬州之域及扬州徼外。元置广东道宣慰使司,(治广州路。)
属江西行中书省。又置海北海南道宣慰使司,(治雷州路。)属湖广行中书省。
洪武二年三月以海北海南道属广西行中书省。四月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
六月以海南海北道所领并属焉。四年十一月置广东都卫。(与行中书省同治。)
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广东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领府
十,直隶州一,属州七,县七十五。(为里四千二十八。)北至五岭,(与江西
界。)东至潮州,(与福建界。)西至钦州,(与广西界。)南至琼海。距南京
四千三百里,京师七千八百三十五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六十七万五千五百九十
九,口三百万七千九百三十二。弘治四年,户四十六万七千三百九十,口一百八
十一万七千三百八十四。万历六年,户五十三万七百一十二,口五百四万六百五
十五。
广州府(元广州路,属广东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十五:
南海(倚。西北有石门山、双女山。南滨海。又南有三江口。三江者,一曰
西江,上流合黔、郁、桂三水,自广西梧州府流入;一曰北江,即浈水;一曰东
江,即龙川水。俱与西江会,经番禺县南,入於南海。西北有三江巡检司,本治
侧水村,后迁村堡。又有金利、西南有神安、又有黄鼎、又有江浦四巡检司。又
南有五斗口巡检司,后迁磨刀口,又迁佛山镇。)
番禺(倚。在城有番、禺二山,县是以名。东有鹿步、南有沙湾、北有慕德、
东南有茭塘、又有狮岭五巡检司。)
顺德(府西南。景泰三年,以南海县大良堡置,析新会县地益之。西北有西
江,南有马宁、北有紫泥二巡检司。西有江村巡检司,后迁县西北查浦。北有宁
都巡检司,后迁都粘堡。又东南有马冈巡检司,后废。)
东莞(府东南。南滨海,海中有三洲,有南头、屯门、鸡栖、佛堂门、十字
门、冷水角、老万山、零丁洋等澳。北有东江。西有中堂、西南有白沙、又有缺
口镇三巡检司。东北有京山巡检司,本治茶园,后迁京口村,更名。又西南有虎
头山关,洪武二十七年置。)
新安(府东南。本东莞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四年八月置。万历元年改为县。
南滨海。有大鹏守御千户所,亦洪武十四年八月置。东南有官富、西北有福永二
巡检司。)
三水(府北。嘉靖五年五月以南海县之龙凤冈置,析高安县地益之。西江在
南,北江在西。又西南有三江、北有胥江、东有西南镇三巡检司。又南有横石巡
检司。)
增城(府东。东有增江,南有东江。西南有乌石、西北有茅田二巡检司。)
龙门(府东。弘治六年以增城县七星冈置,析博罗县地益之。南有龙门水,
亦曰九淋水,流入东江。东有上龙门巡检司。)
香山(府南。南滨海。东有零丁洋。北有黄圃巡检司。西北有大揽巡检司,
本名香山,后更名。)
新会(府西南。南滨海,中有崖山。东北有西江。西南有恩平江,一名岘冈
水。东南有潮连、西有牛肚湾二巡检司。又西北有乐迳巡检司,后迁县北之石螺
冈。又东北有大瓦巡检司,本治中乐都,后迁鸾台村。又南有沙村巡检司,本治
大神冈,后迁仙洞村,又迁长沙村,后复故治。)
新宁(府西南。弘治十一年以新会县德行都之上坑蓢置,析文章等五都
地益之。南滨海。北有恩平江,一名长沙河。又南有广海卫,洪武二十七年九月
置。西有望高巡检司,西南有城冈巡检司,后废。)
从化(府东北。弘治二年以番禺县横潭村置,析增城县地益之。九年迁於流
溪马场曲。东北有流溪巡检司,本治县北石潭村,后迁神冈村。)
清远(府北。东有中宿峡。西有大罗山。又浈水在县东北,东南有潖水来
合焉,谓之潖江口,有潖江巡检司。又西南有回岐、西北有滨江二巡检司。
东北有横石矶巡检司,后废。)
连州(元桂阳州,直隶广东道。)洪武二年三月省入连州。四月,连州废,
地属连山。三年九月,连山废,地属阳山。十四年置连州於此,属府。(东北有
桂水。西有湟水,亦曰洭水,自湖广宁远县流入,东南合浈水。西北有朱冈巡
检司。又有西岸巡检司,治仁内乡,后徙阳山县境。)东南距府五百六十里。领
县二:
阳山(州东北。元属桂阳州。洪武二年三月,桂阳州废,属连州。四月,连
州废,属韶州府。十四年四月改为连州,徙州於桂阳州旧治,复置县,属焉。南
有阳溪,即洭水。西北有星子巡检司。东有西岸巡检司,自连州移此,治青莲
水口。又北有湟谿、阳山二关。)
连山(州西。元连州治此,直隶广东道。洪武二年四月,州废,属韶州府。
三年九月省入阳山。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十四年四月属州。旧治在县西北钟山。
永乐元年徙县西程山下。天顺六年又徙小坪。南有黄连山。北有高良水,又名大
获水,东至州界入湟水。西有宜善巡检司,即程山下旧县治。)
肇庆府(元肇庆路,属广江道。)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十一。南距布
政司二百三十里。
高要(倚。北有石室山。南有铜鼓山。东有高峡山、烂柯山。城南有西江,
又南有新江,东南有苍梧水,俱流入焉。东南有古耶巡检司,治龙池都之冯村,
后迁县东之横槎下都。东有禄步巡检司,初在下村,后迁上村水口。东有横槎巡
检司,初治上半都,后迁水口,寻废。)
高明(府东南。本高要县高明镇巡检司,成化十一年十二月改为县,析清泰
等都益之。南有仓步水,一名沧江,下流入於西江。东北有太平巡检司,治太平
都,后迁县东都含海口。又迁县西南山台寺,又迁县东清溪申石奇海滨。)
四会(府北。南有北江。东有南津巡检司,治黄冈村,寻迁县东南南津水口。)
新兴(府南。元新州治,直隶广东道。洪武二年四月州废来属。东有新江。
西南有立将巡检司。又南有禄缘巡检司,后废。)
开平(府南。本恩平县之开平屯。明末改为县,析新兴、新会二县地益之。
南有恩平江,源出旧恩平县西北平城山,东流合乌石水,下流入广州新会县界。
东南有沙冈巡检司,本治沙冈村,后迁平康都之长沙村。又南有松柏、北有四
合二巡检司。)
阳春(府南。元属南恩州。洪武元年属新州。二年四月,新州废,属府。西
有漠阳江。北有古良巡检司,寻废,后复置於县西,又迁南乡都小水口。又北有
思良巡检司,后废。)
阳江(府南。元南恩州治此,直隶广东道。洪武元年,南恩州废,改属新州。
二年四月,新州废,属府。南滨海。中有海陵山,山西北为鹤州山,海陵巡检司
在焉。西有漠阳江,源出古铜陵县北云浮山下,南流过阳春县,会诸水,经南恩
旧城,直通北津港门,入於海。东南有海朗守御千户所,西南有双鱼守御千户所,
俱洪武二十七年置。又东北有莲塘堡,西有太平堡,俱嘉靖间筑。)
恩平(府南。本阳江县之恩平巡检司,初治县东北之恩平故县,后迁恩平堡。
成化十四年六月改堡为县,析新兴、新会二县地益之,而迁巡检司於县东南之城
村,仍故名,后又迁白蒙屯。县南有恩平江。)
广宁(府西北。嘉靖三十八年十月以四会县地置。初治县东南潭圃山下,后
迁大圃村福星山下,即今治也。北有绥江,又有龙口屯田千户所,亦嘉靖三十八
年置。西北有金溪巡检司。南有扶溪巡检司,初治东乡水口,后迁扶溪口,又迁
官埠。)
德庆州(元德庆路,属广东道。)洪武元年为府。九年四月降为州,以府治
端溪县省入,来属。(西有小湘峡,西江经其中,端溪自东北流入焉。东有悦城
乡巡检司,治悦城故县,后迁灵溪水口。)东距府二百十里。领县二:
封川(州西。元封州治此,直隶广东道。洪武二年三月,州废,改属。南有
西江,西有贺江,西北有东安江,俱流入焉。北有文德巡检司,初治县西北大洲
口,后迁县西贺江口,后又迁於此。)
开建(州西北。元属封州。洪武二年三月改属。西有开江,一名封溪,即贺
江之下流。北有古令巡检司,治古令村,后迁县东北之褥村。)
韶州府(元韶州路,属广东道宣尉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县六。西距布政
司八百里。
曲江(倚。永乐二十二年建淮王府,正统元年迁於江西饶州府。南有莲花山。
东北有韶石山。西有桂山。浈水在东,东南有曹溪水,西有武水,俱流入焉,抱
城回曲,故谓之曲江,下流即始兴江。东北有平圃、南有蒙浬二巡检司。)
乐昌(府西北。南有昌山。东北有灵君山。西有三泷水,即武水。北有九峰、
西北有黄圃、又有罗家湾三巡检司。东有高胜巡检司,后废。)
英德(府西南。元英德州,直隶广东道。洪武二年三月降为县,来属。南有
皋石山,一名浈阳峡。又浈水在县东,一名溱水,洭水在县西,一名洸水,至
县西南合流,谓之洸口,有洸口巡检司。又南有泷头水,与浈水合。又东有象冈、
北有清溪、西有含洸三巡检司。又南有南崖巡检司,废。)
仁化(府东北。治水西村,后迁城口村。西北有吴竹岭,吴溪水出焉,下流
为潼溪,入浈。东北有扶溪巡检司。又北有恩村巡检司。)
乳源(府西。本治虞塘,洪武元年迁於洲头津。西有臈岭,五岭之一。西
北有武水,自湖广宜章县流入,有武阳巡检司。)
翁源(府东南。元属英德州。洪武二年三月改属。故城在西北,今治本长安
乡也,洪武初,迁於此。北有宝山。东有灵池山,滃溪出焉,即泷头水。东有
桂丫山巡检司,初治茶园铺,后迁南浦。)
南雄府(元南雄路,属广东道。)洪武元年为府。领县二。西距布政司千九
十里。
保昌(倚。大庾岭在北,亦曰梅岭,上有梅关,浈水所出。西北有凌江水,
流合焉,南至番禺入海,谓之北江。又县东有小庾岭。西北有百顺、东南有平田
二巡检司。又东北有红梅巡检司,旧治梅关下,后迁於此。)
始兴(府西。西有始兴江,即浈水。南有清化径巡检司。又东北有黄塘巡检
司,本治璎珞铺,后迁黄塘江口,又迁黄田铺。)
惠州府(元惠州路,属广东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十。西
北距布政司三百六十里。
归善(倚。南滨海。西江在西南。东有东江,自江西安远县流入府境,亦曰
龙川江,西南至番禺县,会西江入海。东南有平海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九
月置。又有内外管理、又有碧甲二巡检司。)
博罗(府西北。西北有罗浮山。南有东江。西有石湾、又西北有善政里二巡
检司。)
长宁(府西。隆庆三年正月以归善县鸿雁洲置,析韶州府英德、翁源二县
地益之。万历元年徙治君子峰下。南有新丰江,下流入龙江。西有<土乍>坪巡检司。
又北有黄峒巡检司,后废。)
永安(府东北。隆庆三年正月以归善县安民镇置,析长乐县地益之。西有东
江。西南有宽仁里巡检司,治苦竹派,后迁桃子园。又有驯雉里巡检司,治凤凰
冈,后迁县东乌石屯。寻俱还故治。)
海丰(府东。北有五坡岭。南滨海,一名长沙海。又东南有碣石卫,东有甲
子门守御千户所,俱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南有捷胜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
二月置,初名捷径,三月更名。有甲子门巡检司。又西有鹅埠岭巡检司。又西南
有长沙港巡检司,后迁谢道。)
龙川(府东北。元循州治此,直隶广东道。洪武二年四月,州废来属。东有
霍山。南有龙江,即东江上流,自江西安远县流入。东有通衢巡检司,后迁老龙
埠,寻还故治。东北有十一都巡检司。)
长乐(府东北。元属循州。洪武四年四月来属。旧治在紫金山北。洪武初,
徙於今治。东南有兴宁江。南有十二都巡检司。又西有清溪巡检司,后废。)
兴宁(府东北。元属循州。洪武二年四月来属。南有兴宁江,东入潮州府程
乡县界。东南有水口巡检司,治水口隘,后废,复置於下岸,寻迁於上岸水东。
又北有十三都巡检司,后迁白水砦,寻复故。)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六(下)

连平州(本连平县。)崇祯六年以和平县惠化都置,析长宁、河源二县及韶
州府翁源县地益之。寻升为州。(西有银梅水,源出杨梅坪,即浈水上源。南有
长吉里、东南有忠信里二巡检司。)东北距府百八十里。领县二:
河源(州北。旧属府,崇祯六年改属州。故城在西南。洪武二年徙於寿春市。
万历十年迁於今治。南有槎江,即龙川江,下流为东江。又北有新丰江入焉。又
东北有蓝口巡检司。)
和平(州少北。正德十三年八月以龙川县之和平司置,析河源县地益之,属
府。崇祯六年改属州。北有九连山。西北有浰头山,三浰水出焉,亦名和平
水,有浰头巡检司。)
潮州府(元潮州路,属广东道宣慰司。)洪武二年为府。领县十一。西距布
政司千一百九十里。
海阳(倚。南滨海,有急水门。东有鳄溪,一名恶溪,亦名韩江,又名意溪,
东入於海。西北有潘田巡检司。又有枫洋巡检司,寻迁县南园头村。)
潮阳(府南。东南滨海。西南有练江。南有海门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
置。东有招宁、西北有门辟、北有桑田三巡检司。又有吉安巡检司,治氵戎水都
南山下,后迁贵屿村。)
揭阳(府西。西北有揭岭。南有古溪。东南滨海。西有南寨巡检司,本名湖
口,治湖口村,后迁棉湖寨,更名。东有北寨巡检司,本治县西北冈头山,后迁
县东北鸟石山南,寻还旧治,后又迁县东桃山铺前。)
程乡(府西北。元梅州治此,直隶广东道。洪武二年四月,州废来属。南有
梅溪,即兴亭江之下流,一名恶溪,西北有程江合焉。西有太平乡巡检司,治梅
塘堡,后迁县西北石镇村旁。东南有丰顺乡巡检司,本在县西北平远县界,后迁
松口市。)
饶平(府东北。成化十二年十月以海阳县三饶地置,治下饶。东南滨海,海
中有南澳山,有大成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置。南有黄冈、西有凤凰山二巡
检司。又东南有柘林寨。)
惠来(府西南。嘉靖三年十月以潮阳县惠来都置,析惠州府海丰县地益之。
南滨海。西有三河,以大河、小河、清远河三水交会而名,即韩江之上源。东南
有靖海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置。南有神泉巡检司,本名北山,治县西北山
村,后迁神泉村,更名。)
镇平(府北。本平远县石窟巡检司,崇祯六年改为县,析程乡县地益之。西
有石窟溪,下流入於程江。东有蓝坊巡检司,自石窟司迁治,更名。)
大埔(府东。嘉靖五年以饶平县大埔村置,析氵恋洲,清远二都地益之。南
有神泉河,即福建汀州府之鄞江。又西有恶溪。东北有虎头沙、西有三河镇二巡
检司。又南有大产巡检司,后迁黄沙。西南有乌槎巡检司,后迁高陂。)
平远(府西北。嘉靖四十一年五月以程乡县豪居都之林子营置,析福建之武
平、上杭,江西之安远,惠州府之兴宁四县地益之,属江西赣州府。四十二年正
月还三县割地,止以兴宁程乡地置县,来属。)
普宁(府西南。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以潮阳县氵戎水都置,析洋乌、黄坑二都
地益之,寄治贵山都之贵屿。万历十年移治黄坑,以洋乌、氵戎水二都还潮阳。
西有冬瓜山,冬瓜水出焉,下流为揭阳县之古溪,与南、北二溪合,下流至澄海
县入於海。西南有云落径巡检司。)
澄海(府东南。本海阳县之辟望巡检司。嘉靖四十二年正月改为县,析揭阳、
饶平二县地益之,而徙辟望巡检司於县北之南洋府,仍故名。南滨海,亦曰鸣洋
海。西南有蓬州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六年四月置。又有驼浦巡检司。)
高州府(元高州路,属海北海南道,治电白。)洪武元年为府。七年十一月
降为州。九年四月复为府。后徙治茂名。领州一,县五。东南距布政司一千里。
茂名(倚。洪武七年十一月省,十四年五月复置。南滨海。城西有窦江,源
出信宜县,东北流,鉴江入焉,西南流入化州界。南有赤水巡检司。东南有平山
巡检司,治红花堡,后迁县东北之电白故县。又西南有博茂巡检司,后废。)
电白(府东。旧治在西北。今治本神电卫,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成化三年
九月迁於此。东滨海。西北有立石巡检司,后废。)
信宜(府北。南有窦江。东北有中道巡检司,治在怀德乡黄僚寨之左,废,
后复置於罗马村,寻又迁於三桥。)
化州(元化州路,属海北海南道。)洪武元年为府。七年十一月降为州,以
州治石龙县省入。九年四月又降为县,来属。十四年五月复为州。(北有石城山,
又有来安山。东北有茂名水,窦江之下流。又有陵水、罗水,俱自广西北流县流
入,与茂名水合,至吴川县为吴川水,南入於海。北有梁家沙巡检司。)东南距
府九十里。领县二:
吴川(州南。元属化州路。洪武九年四月属高州府。十四年五月改属州。南
滨海,中有碙洲。有碙洲巡检司,在洲南滨海,后迁洲上。东南有宁川守御
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四月置。又北有宁村巡检司,治川氵窖,后迁县西北之地
聚村,又迁於芷皞口。)
石城(州西。元属化州路。洪武九年四月属高州府。十四年五月改属州。南
滨海。西有零缘巡检司。)
雷州府(元雷州路,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领县三。东距
布政司千四百五十里。
海康(倚。东滨海。南有擎雷水,自擎雷山南流,东入於海。西有海康守御
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西南有清道、东南有黑石二巡检司。)
遂溪(府北。东西滨海。西南有乐民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西
北有湛川巡检司,治故湛川县,后迁县东南故铁杷县。又西南有涠洲巡检司,治
海岛中博里村,后迁蚕村。)
徐闻(府南。东西南三面滨海。西有海安守御千户所,东有锦囊守御千户所,
俱洪武二十七年十月置。西南有东场、东有宁海二巡检司。又西北有遇贤巡检司,
废。)
廉州府(元廉州路,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为府。七年十一月降
为州。九年四月属雷州府。十四年五月复为府。领州一,县二。东距布政司千二
百十里。
合浦(倚。洪武七年十一月省,十四年五月复置。东有大廉山,州以此名。
东南滨海,亦曰珠母海,以海中有珠池也。又城北有廉江,亦曰合浦江,自广西
容县流入,迳州,江口分为五,西南注於海。又北有石康县,成化八年省。东有
永安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置。东南有珠场、东北有永平二巡检司。又北有
高仰巡检司,治马栏墟,后迁於县西南。)
钦州(元钦州路,属海北海南道。)洪武二年为府。七年十一月降为州,以
州治安远县省入。九年四月降为县,来属。十四年五月复为州。(西南滨海,中
有乌雷山,入安南之要道也。又有分茅岭,亦与安南分界。龙门江在城东,又东
有钦江,俱入於海。南有淞海、西南有长墩、西北有管界三巡检司。又西有如昔、
又有佛淘二巡检司,与交址接界,宣德二年入於安南,嘉靖二十一年复。又西南
有千金镇。)东距府百四十里。领县一:
灵山(州北。元属钦州。洪武九年四月属廉州。十四年五月仍属钦州。北有
洪崖山,洪崖江出焉,经县东,与罗阳山水合,为南岸江,南流为钦江。又南有
林墟、西有西乡二巡检司。)
琼州府(元乾宁军民安抚司。元统二年十月改为乾宁安抚司,属海北海南道
宣慰司。)洪武元年十月改为琼州府。二年降为州。三年仍升为府。领州三,县
十。东北距布政司千七百五十里。
琼山(倚。南有琼山。北滨海,有神应港,亦曰海口渡,有海口守御千户所,
洪武二十年十月置。又西南有水蕉村,万历二十八年置水会守御千户所於此。南
有石山。又有清澜巡检司,废。)
澄迈(府西。北滨海。南有黎母江。东有澄江。西北有澄迈巡检司,治石
<石矍>都。南有兔颖巡检司,治曾家东都,后迁南黎都,废。西南有铜鼓巡检司,治
新安都,后迁西黎都,废。又有那拖巡检司,治那拖市,后迁县西森山市,废。)
临高(府西。北滨海。南有黎母江。南有田牌巡检司,后迁坟横冈。又东有
定南、北有博铺二巡检司,废。)
安定(府南。元至元二十九年六月置。天历二年十月升为南建州。洪武元年
十月复为县。南有五指山,亦曰黎母山,黎人环居山下,外为熟黎,内为生黎。
北有建江,绕郡境西北流,入南渡江。东有潭览屯田千户所,元置,洪武中因之,
永乐四年废。西有青宁巡检司。又东有宁村巡检司,治潭览村,后迁县东南南资
都,仍故名。)
文昌(府东。西北有七星山。南有紫贝山。东北滨海。东南有文昌江,入於
海。又东北有清澜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八月置,万历九年迁县东南南<石毛>
都陈家村。西北有铺前巡检司。东北有青蓝头巡检司,后迁县东抱凌港。)
会同(府东南。元至元二十九年六月置。东滨海。西有黎盆溪,东有调嚣巡
检司,治端赵都,寻迁县东南南沧村。)
乐会(府东南。西有白石山。东滨海。西北有万泉河,有黎盆水流入焉。)
儋州(元南宁军,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十月改为儋州,属府。
正统四年六月以州治宜伦县省入。(西北有龙门岭。西滨海。北有伦江。西南有
镇南、又有安海二巡检司。又东有归姜巡检司,废。)东北距府三百七十里。领
县一:
昌化(州南。旧城在东南,今城本昌化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置。正统
六年五月徙县治焉。西滨海。南有昌江。)
万州(元万安军,属海北海南道。)洪武元年十月改为万州,属府。正统四
年六月以州治万安县省入。(北有六连山,龙滚河出焉。东南海中有独洲山。东
有莲塘巡检司,后废。)西北距府四百七十里。领县一:
陵水(州南。东北有旧县城,今治本南山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七年置。正
统间,迁县於此。西有小五指山。东滨海,海中有双女屿。东北有牛岭巡检司。)
崖州(元吉阳军,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洪武元年十月改为崖州,属府。
正统四年六月以州治宁远县省入。(南有南山。北有大河,自五指山分流,南入
海。东有滕桥、西有抱岁、又西北有通远三巡检司。)北距府千四百一十里。领
县一:
感恩(州西北。旧属儋州。正统五年来属。西滨海。南有南湘江,源自黎母
山,西南入於海。东南有延德巡检司。)
罗定州(元泷水县,属德庆路。)洪武元年属德庆州。万历五年五月升为罗
定州,直隶布政司。(西南有泷水,源出瑶境。又有泷水、新宁、从化三千户所,
俱万历七年置。又有函江守御千户所,万历五年五月置於西宁县境,十六年迁於
州界之鳷沟驿。南有开阳乡、西北有晋康乡二巡检司。又东有建水巡检司,治建
水乡,后迁县东南古模村,又迁高要县白坭村,寻复还白模。)领县二。东距布
政司五百三十里。
东安(州东。万历五年十一月以泷水县东山黄姜峒置,析德庆州及高要、新
兴二县地益之。北有西江,西有泷水流入焉。东北有南乡守御千户所,西南有富
霖守御千户所,俱万历五年五月置。东南有罗苛巡检司。)
西宁(州西。万历五年十一月以泷水县西山大峒置,析德庆州及封川县地益
之。东北有西江,与德庆州分界。东南有泷水。西南有封门守御千户所,万历五
年五月置。北有都城乡巡检司。又西南有怀乡巡检司,后废。)
广西 《禹贡》荆州之域及荆、扬二州之徼外。元置广西两江道宣慰使司,
(治静江路。)属湖广行中书省。至正末,改宣慰使司为广西等处行中书省。洪
武二年三月因之。六年四月置广西都卫。(与行中书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卫
为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领府十一,州四十有八,
县五十,长官司四。(为里一千一百八十三。)北至怀远,(与湖广、贵州界。)
东至梧州,(与广东界。)西至太平,(与贵州、云南界。)南至博白,(与广
东界。)距南京四千二百九十五里,京师七千四百六十二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
二十一万一千二百六十三,口一百四十八万二千六百七十一。弘治四年,户四十
五万九千六百四十,口一百六十七万六千二百七十四。万历六年,户二十一万八
千七百一十二,口一百一十八万六千一百七十九。
桂林府(元静江路。)洪武元年为府。五年六月改为桂林府。领州二,县七:
临桂(倚。洪武三年七月建靖江王府於独秀峰前。东有桂山。东北有尧山。
又有桂江,亦曰漓江,南有阳江来合焉,至苍梧县合於左、右江。东有芦田市、
西有两江口二巡检司。南有湘山渡巡检司,后废。)
兴安(府北。南有海阳山,湘水出其北,流入湖广永州府界,漓水出其南,
南入梧州府界。北有越城岭,亦曰始安峤,五岭之最西岭,下有始安水流入漓水。
西南有融江六峒、西有盐砂寨、北有唐家铺三巡检司。又西南有岩关。)
灵川(府北。北有百丈山。东北有融江,源出融山二洞中,一名银江,流经
县境,又南入灵川县界,合於漓江。南有白石潭、东北有千秋峡二巡检司。)
阳朔(府南。北有阳朔山。东有漓江。东南有伏荔市、南有都乐墟二巡检司。
西有白竹寨巡检司,废。)
全州(元全州路,属湖广道。)洪武元年为府。九年四月降为州,省州治清
湘县入焉,属湖广永州府。二十七年八月来属。(西有湘山。南有湘水,又北有
洮水流合焉。又西有西延、西南有建安、东北有柳浦三巡检司。又东北有平塘巡
检司,废。)南距府二百五十里。领县一:
灌阳(州南少东。南有灌水,经州界,合於湘水。西南有吉宁乡崇顺里巡检
司。)
永宁州(元古县。)洪武十四年改为古田县。隆庆五年三月升为永宁州。(
县旧治在今州南三十里。洪武初,移於今州南八里。成化十八年又移今治。又有
黄源水,下流入漓江。南有桐木镇、又有常安镇、西南有富椽镇三土巡检司。)
东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二:
永福(州东南。旧属府,隆庆五年三月改属州。西南有太和山,太和江环其
下,东入柳州府,为雒清江。又西南有理定县,元属静江旧路,正统五年九月省。
又有兰麻镇、东北有铜鼓市二巡检司,废。)
义宁(州东北,旧属府,隆庆五年三月改属州。北有丁岭,义江出焉,下流
分为二,东流者为临桂县之相思水,入於漓江,南流者为永福县之白石水,即太
和江也。西北有桑江口巡检司。)
平乐府(元大德五年十一月置。)洪武元年因之。领州一,县七。北距布政
司百九十里。
平乐(倚。东南有鲁溪山。西北有漓江,又北有乐川水,东经昭潭流合焉。
又东有榕津寨巡检司,又有水浐营土巡检司。又东有龙平寨巡检司、昭平堡土
巡检司,废。又东有团山堡,东南有广运堡、足滩堡,又南有甑滩堡,俱弘治后
置。)
恭城(府东北。南有乐川水,又东有势江,南有南平江,北有平川江,西南
有西水江,俱流合焉。东北有镇峡寨、东有势江源二巡检司。又有白面寨、西岭
寨二土巡检司。)
富川(府东少北。元属贺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属浔州府,后来属。西南有钟
山县,旧治於此,洪武二十九年十一月移治霭石山下,而置边蓬寨巡检司於旧治。
北有秦山,接湖广道州界。东北有氓渚岭,即临贺岭,与湖广江华县分界。又东
有富江,南合贺水。西南有白霞寨、西北有寨下市二巡检司。)
贺(府东南。元贺州,直隶广西两江道。洪武初,以州治临贺县省入,属浔
州府。十年五月降为县,后来属。东北有临贺岭,亦曰桂岭,下有桂岭县,元末
废。东有贺江,至广东封川县合於西江。南有信都乡巡检司。北有沙田寨巡检司,
后迁县西点灯寨,寻废。又东北有大宁寨、樊字寨、白花洞三土巡检司,后废。)
荔浦(府西少南。旧属桂林府,弘治四年来属。旧治在今县西。景泰七年移
於后山,即今治。东有铜鼓岭,一名火焰山。又荔江在南,下流入漓江。东南有
峰门寨巡检司,后迁中峒。西北有南原寨巡检司,后迁县东南下峒,又迁县东延
滨江。又西南有华盖城,万历中筑。)
修仁(府西少南。旧属桂林府,弘治四年来属。旧治在今县西马浪坪。景泰
初,迁今县南霸寨村。成化十五年迁於五福岭,即今治。东北有荔江,有丽壁市
土巡检司。西南有石墙堡,万历间筑。)
昭平(府南少东。万历四年四月析平乐、富川二县地置。五年又析贺县地益
之。东有五指山。又有漓江。又有思勤江,下流入於漓江。东南有龙平县,元属
府,洪武十八年废。)
永安州(元立山县,属府。)洪武十八年废为立山乡,属荔浦县。成化十三
年二月置州,曰永安,属桂林府。弘治三年九月改为长官司。五年复为州,来属。
(东有蒙山,下有蒙水。南有古眉寨土巡检司。北有群峰寨土巡检司,后迁州西
北杜莫寨,又迁州北猫儿堡。东南有仙回营,万历中置。)东北距府百二十里。
梧州府(元梧州路。)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九。北距布政司五百八十
里。
苍梧(倚。城西南有大江,江即黔、郁二水,合流於浔州府城东,为浔江;
入府界,东经立山下,又东经此,与桂江合,谓之三江口,下流为广东之西江。
东有长行、西有安平、北有东安、西南有罗粒四巡检司。)
藤(府西。元藤州。直隶广西两江道。洪武二年九月省州治镡津县入焉。十
月来属。十年五月降为县。北有藤江,亦曰镡江,即浔江也。东南有绣江,西有
幕僚江,俱流入焉。又西北有五屯守御千户所,嘉靖初置。西有白石寨、南有窦
家寨、东北有赤水镇三巡检司。又东有溻洲、南有周村、西南有驿面、又南有思
罗四巡检司,废。)
容(府西南。元容州,直隶广西两江道。洪武二年十月来属。十年五月降为
县,省州治普宁县入焉。西北有容山。南有容江,亦名绣江。又东有波罗里大洞、
西南有粉壁寨二巡检司。)
岑溪(府南少西。元属藤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属府。东北有乌峡山。西有绣
江。东南有上里平河村、西南有南渡二巡检司。又东南有连城乡义平巡检司,废。)
怀集(府东北。元属贺州。洪武初,属平乐府。十年五月来属。西南有怀溪
水。东有武城乡、西有慈乐寨、西北有兰峒寨三巡检司。)
郁林州(元直隶广西两江道。)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南流县省入。十月来属。
(南有南流江,至广东合浦县入海。有横岭、文俊二巡检司,废。)东北距府三
百三十里。领县四:
博白(州西南。西有双角山,绿珠江出其下,流合县南饮马水,下流入南流
江。南有周罗、西南有沙河二巡检司。又有安定、春台、平山、兆常四土巡检司,
寻废。又东南有海门镇,旧为入安南之道。)
北流(州北。元属容州。洪武十年五月来属。东北有勾漏山。东有铜石山,
产水银、朱砂。又南有扶来山,陵水出焉,西南有峨石山,罗水出焉,俱流入广
东化州界。又北有绿蓝山,绿蓝水出焉,分为二。东流者经城东登龙桥,与广东
高州府流入之绣江合,又东经容县,为容江。西流者入郁林州,为南流江。南有
双威寨巡检司。西有都陇、又有中山、又有清湾三巡检司,废。又西有天门关,
本名鬼门关,洪武初,改为桂门关;宣德中,更今名。)
陆川(州南少东。元属容州。洪武十年五月来属。旧为入安南之道。东有龙
化江,下流合容江。南有温水寨巡检司。)
兴业(州西少北。南有铁城山。北有翻车岭,龙母江出焉,下流入南流江。
南有赵家寨、西有长宁寨、北有平安寨、又有棠木寨四巡检司,后俱废。)
浔州府(元浔州路。)洪武元年为府。领县三。东北距布政司九百八十里。
桂平(倚。南有白石山。西北有大藤峡。北有黔江,一名北江,亦曰右江,
南有郁江,一名南江,亦曰左江,至城东汇为浔江。东北有武靖州,成化三年置,
万历末废。又东有大黄江口、北有靖宁乡、东北有大宣乡、又有思隆乡、又有木
盘浦、西南有常林乡六巡检司。又南有罗秀土巡检司,又北有碧滩堡、镇峡堡,
俱成化中置。东有牛屎湾堡,西有淹冲堡、秀江堡,俱嘉靖中置。)
平南(府东。东南有龚江,即浔江也,东有白马江流入焉。又有奉议卫,洪
武二十八年八月置於奉议州,正统六年五月迁於此。东北有大同、西北有泰川、
西南有武林三巡检司。又南有峒心、东南有三堆、东北有大峡、西北有平岭四土
巡检司。)
贵(府西。元贵州,直隶广西两江道,洪武二年十月降为县,来属。南山在
南。又有东、西、北三山。南有郁江,亦曰南江,群川悉流入焉。有向武军民千
户所,本向武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八年十月置於向武州,三十年三月升军民所,
正统六年五月来迁县北门外,万历二十三年又迁县西北谢村镇。东南有新安寨、
北有北山寨二巡检司。又南有桥头墟、西有瓦塘渡、又有五州寨、又有东鋋渡、
又有郭东里五巡检司,废。又东南有三江城,万历中筑。)
柳州府(元柳州路。)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二,县十。东北距布政司四百里。
马平(倚。元为府属,洪武元年徙府治於此。南有柳江,亦曰浔水,亦曰黔
江,上流自贵州黎平府流入府境,下流至桂平县合於郁江,亦曰右江。南有新兴
镇、都博镇二巡检司。又有归化镇巡检司,废。)
洛容(府东北。旧治白龙岩,天顺中,徙於朱峒。正德时,为瑶、僮所据,
嘉靖三年十一月复,万历四年正月迁於灵塘,以朱峒旧治为平乐镇,留兵百名守
之。城南有洛清江,至马平县入於柳江。西南有江口镇、又有运江二巡检司。东
有平乐镇巡检司,治石榴江,后迁县东北中渡。又西南有章洛镇巡检司,废。)
柳城(府西北。旧治龙江南,元为府治。洪武元年迁治龙江东,而府徙治马
平县。龙江自天河县流入,合於融江,即柳江上流。东有东泉镇巡检司。北有古
枿镇巡检司,初治融江东岸,后迁马头驿。又东北有古清镇、西有洛好镇、又有
廖洞镇三巡检司。)
罗城(府西北。洪武二年十月以罗城乡置,属融州。十年五月来属。北有武
阳江,下流合於融江。北有武阳镇、又有莫离镇、又有通道镇三巡检司。又旧有
安湘镇、乐善镇、中峒镇三巡检司,废。)
怀远(府北。元属融州。洪武十年废,置三江镇巡检司。十三年十一月复置
县,来属,治大融江、浔江之汇。万历十九年移治丹阳镇。西北有九曲山,山南
为石门山,两山夹峙。福禄江自贵州永从县流迳其中,至融县为融江,至柳城县
为柳江。又东北有浔江,自湖广靖州流合焉,有浔江镇巡检司。又西北有万石镇,
又有宜良镇、丹阳镇三巡检司。)
融(府西北。元融州,直隶广西两江道。洪武二年十月以州治融水县省入,
来属。十年五月降为县。东南有灵岩山。北有云际山。其西曰上石门,以两山夹
峙,融江中流也。又东有宝积山,产铁。东北有思管镇、东南有清流镇、西南有
鹅头隘三巡检司。又北有长安镇巡检司,本在融江东岸,后迁西岸。又有大约镇
土巡检司。又有保江镇、理源镇、西峒镇三巡检司,废。)
来宾(府南。元属象州。洪武十年五月来属。西南有白牛洞。北有白云洞。
南有大江,亦曰都泥江。西有界牌镇巡检司,后迁县南之南冈。)
象州(元直隶广西两江道。)洪武二年十月来属,以州治阳寿县省入。(西
有象山。东有雷山。南有象江,即柳江。东北有龙门寨巡检司。又有鹅颈镇、尖
山镇二巡检司,废。)西北距府百十三里,领县一:
武宣(州南。元曰武仙。宣德六年更名。旧治阴江。宣德六年三月徙於高立。
东南有大藤峡,后名永通峡。西有柳江,又有都泥江,亦谓之横水江,来入焉,
下流为浔州府之右江,亦入於柳江。西北有安永镇、西南有县郭镇二巡检司。又
东有东乡、又有周冲、又有闲得三巡检司,废。)
宾州(元直隶广西两江道。)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领方县省入。十月来属。
(东南有镇龙山。西南有灯台山。西有古漏山,下有古漏关,古漏水出焉,入於
宾水。宾水在南,即都泥江也。东有安城镇巡检司。又东有梁村巡检司,后废。)
北距府三百里。领县二:
迁江(州北。西有古党山,有峒。东北有大江,即都泥江。东有迁江屯田千
户所,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置。东南有清水镇巡检司,又有罗目镇、李广镇二巡检
司,废。又东有石零堡,北有都历堡,俱正德中筑。)
上林(州西少北。西有大明山,澄江出焉,亦名南江,东合北江,又东入迁
江县之大江。西北有三里营,南丹卫在焉。卫旧在南丹州,洪武二十八年八月置,
二十九年正月升军民指挥使司,寻罢军民,止为卫。永乐二年十二月徙上林县东,
正统六年五月徙宾州城,与宾州千户所同治,万历八年徙於此。西南有周安堡,
在八寨中,旧为瑶、僮所据,嘉靖三年讨平之,万历七年改属南丹卫。西北有三
畔镇巡检司。又东北有琴水桥、东南有思龙镇、又有三门滩镇三巡检司。)
庆远府(元庆远路。)洪武元年为府。二年正月改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三
年六月复曰庆远府。领州四,县五,长官司三。东北距布政司五百七十里。
宜山(倚。北有龙江,东流入融县,合於融江。西有河池守御千户所,洪武
二十八年十月置於河池县,永乐六年徙於此。东有大曹镇、西有怀远镇、又有德
胜镇、又有东江镇四巡检司。)
天河(府北少东。旧县在高寨。洪武二年迁於兰石。正统七年又迁甘场。嘉
靖十三年又迁福禄镇。万历十九年始移今治。西南有龙江,自贵州独山州流入。
北有东禅镇巡检司,又有思农镇、归仁镇二土巡检司。)
忻城(府南少东。西有乌泥江,即都泥江。北有三寨堡土巡检司。)
河池州(元河池县。)弘治十七年五月升为州。(县旧治在州北怀德故城。
天顺六年迁屏风山。成化十三年还治怀德。嘉靖四年又迁凤仪山南。西有智州山。
东有金城江,下流合於都泥江。江北有金城镇巡检司。又东有都铭镇、土堡镇二
巡检司,后废。)东距府二百五十里。领县二:
思恩(州东北。旧属府,正德元年二月改属州。旧治在环江洲。永乐末,迁
於清潭村。宣德三年十一月迁於白山寨。成化八年迁於欧家山。南有环江,北有
带溪,皆合流於龙江。有安化镇、归思镇二巡检司。又有普义镇、吉安镇、北兰
镇三巡检司,废。)
荔波(州西北。洪武十七年九月析思恩县地置,属府。正统十二年改属南丹
州。成化十一年九月又属府。正德元年来属。州东南有劳村江,源出贵州陈蒙烂
土长官司,流入州界,为金城江。又东有穷来、南有蒙石、又有方村三土巡检司,
后废。)
南丹州洪武七年七月置。二十八年废,寻复置。(西有孟英山,旧产银。南
有都泥江,自贵州定番州流入。)东距府二百四十里。
东兰州洪武十二年置。(以西兰州省入,又省安习、忠、文三州入焉。东南
有隘洞江,一名都泥江,又名红水河,又名乌泥江。)东北距府四百二十里。
那地州(元地州。)洪武元年改置。(北有都泥江,有布柳水流合焉。南有
那州,洪武元年省。)东北距府二百四十里。
永顺长官司(府西南。)
永定长官司(府南。二司皆弘治五年析宜山县地置。)
永安长官司(弘治九年九月析天河县十八里地置。)
南宁府(元南宁路。)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七,县三。东北距布政司千二百
里。
宣化(倚。东有昆仑山,上有昆仑关。又有横山,又有思玉山。北有马退山。
东南有望仙坡,与青、罗二山相对。城西南有大江,即郁江,一曰夜郎豚水。其
上流有二:一为南盘江,经府城南,曰右江;一为丽江,经府城西南,曰左江。
合流处谓之合江镇,下流为浔州府之左江。东有金城寨、西有那南寨、又有那龙
寨、又有迁隆寨、南有八尺寨五巡检司。)
隆安(府西北。嘉靖十二年四月析宣化县那久地置。东有火焰山。城北有盘
江,亦曰右江。西南有那楼寨、西北有驮演寨二巡检司。)
横州(元直隶广西两江道。)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宁浦县省入,属浔州府。
十年五月降为县,来属。十三年十一月复为州,仍置宁浦县为州治,县寻废。(
东有乌蛮山。南有郁江,又东南有武流江,源自广东灵山县,流入境合焉。东有
古江口、西有南乡二巡检司。又南有太平关,成化四年置。)西北距府二百四十
里。领县一:
永淳(州西。元属横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横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属州。
西临郁江。南有南里乡、北有武罗乡二巡检司。又东北有修德乡巡检司,景泰间
迁於县西,后废。)
新宁州隆庆六年二月以宣化县定禄洞地置。(北有三峰山。城西有丽江,一
名定禄江,又名文字水。东南有渠乐寨巡检司。)东距府二百里。
上思州(元属思明路。)洪武初废。二十一年正月复置,属思明府。弘治十
八年来属。(南有十万山,上思江出焉,东流合西小江,西即交址所出之左江也。
又有明江,亦出十万山,西流入思明府界。又西有迁隆峒土巡检司。)东南距府
三百里。
归德州(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属田州府。弘治十八年来属。(郁江在西
南。)东南距府三百五十里。
果化州(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属田州府。嘉靖九年十二月来属。(南盘
江在西。)东南距府三百二十里。
忠州(元属思明路。)洪武初废。二十一年正月复置,属思明府。万历三年
九月来属。东北距府四百余里。
下雷州(元下雷峒。)洪武初,属镇安府。嘉靖四十三年来属。万历十八年
升为州。(南有逻水,自镇安府流入,南宁府左江之别源也。)东距府五百八十
里。
思恩军民府(元思恩州,属田州路。)洪武二年属田州府,后属云南广西府。
永乐二年八月直隶广西布政司。正统四年十月升为府。六年十一月升军民府。(
旧治在府西北。正统七年迁府东北之乔利。嘉靖七年七月又迁武缘县止戈里之荒
田驿,因割止戈二里属之。西北有都阳山。东南有靖远峰。北有红水江,又有驮
蒙江,一名清水江,流合焉。又有大揽江,出城东北大名山,下流俱入於郁江。
东有凤化县,正德六年七月置,嘉靖八年十月废。东有古零,西有定罗、那马、
下旺,北有兴隆,东北有白山、安定,西北有旧城、都阳九土巡检司。)领州二,
县二。东北距布政司千二百里。
奉议州(元直隶广西两江道。)洪武五年省入来安府。七年二月复置,直隶
行省。二十八年复废,寻复置,直隶布政司。嘉靖六年二月来属。(东有旧城。
今治本砦林村也,洪武初,迁於此。北滨南盘江,有州门渡。)距府百十里。
上映州(元属镇安路。)洪武五年废为洞。万历三十二年复置,来属。东北
距府四百七十里。
上林(府西南。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属田州府。嘉靖七年七月来属。(
北有南盘江,南有大罗溪,东流合焉,即枯榕江之下流也。)
武缘(府南。元属南宁路。万历五年十月来属。西有西江,即大榄江也,东
南有南流江合焉。东有镆鎁寨、又有博涩寨、西有高井寨、西北有西舍寨四巡
检司。又南有横山寨巡检司,废。)
太平府(元太平路,至元二十九年闰六月置。)洪武二年七月为府。领州十
七,县三。东北距布政司二千五十里。
崇善(倚。府治驮卢村,洪武二年徙治丽江。旧县治在府西北,嘉靖十九年
迁入郭内。北有青连山。东有将军山,下有威震关,一名伏波关。南有府前江,
即丽江,又西有逻水流入焉。北有壶关,正德三年置。又东北有保障关。)
陀陵(府东北。东有渌空山,渌空江出焉,亦名绿瓮江。又南有丽江。)
罗阳(府东北。南有丽江。西有驮排江,源出永康县,下流入於丽江。以上
三县,元俱属太平路。)
左州(东有旧治。成化十三年迁於思崖村。正德十五年迁於今治,本古揽村
也。西北有金山。南有丽江。)西南距府百里。
养利州(有旧州三,一在州北,一在西北,一在东北。又西北有养水。北有
通利江,至崇善县注於丽江。以上二州,元属太平路。)南距府百五十里。
永康州(元永康县,属太平路。)万历二十八年六月升为州。(北有故城。
万历中迁於今治。西有绿瓮江,下流亦合丽江焉。西南有思同州,旧属府。万历
二十八年六月省。)西南距府二百里。
上石西州(元属思明路。)洪武末省。永乐二年复置。万历三十八年来属。
(东有明江,西北流入丽江。)东北距府三百三十里。
太平州(自此以下十一州,元属太平路。逻水在西,下流入丽江。)东南距
府八十里。
思城州(南有教水,下流合於陇水。)东南距府五百里。
安平州(南有陇水,下流合於逻水。)东南距府百十里。
万承州(西南有绿降水,亦名玉带水。)西南距府五十里。
全茗州(西有通利江,一名大利江。)南距府百六十里。
镇远州(北有杨山。南有岩磨水。)西南距府二百八十里。
茗盈州(南有观音岩,涧水出焉,下流入於丽江。)西南距府六十里。
龙英州(南有通利江,有三源,下流入於丽江。)南距府二百十里。
结安州(西有堰水,下流入丽江。)西南距府二百二十里。
结伦州(南有咘毕水。即堰水之上流。)西南距府三百三十里。
都结州(南有咘毕水。)西南距府三百三十里。
上下冻州(元属龙州万户府。)洪武初来属。(西有八峰山,太源水出焉。
又北有青连山。南有拱天岭。)东距府二百二十里。
思明州(元属思明路。)洪武二年属思明府。万历十六年三月来属。(东有
逐象山。东北有明江,自思明府流入。)东北距府二百十里。
思明府(元思明路。)洪武二年七月为府,直隶行省。九年直隶布政司。(
南有明江,有永平寨巡检司。)领州三。北距布政司二千二百里。
下石西州(元属思明路。)洪武二年属府。(旧治在东南。万历间,始迁今
治。)西距府百四十里。
西平州(元属思明路。)洪武三年省。永乐二年复置。宣德元年与安南。
禄州(元属思明府。)洪武三年省。二十一年正月复置,寻没於交址。永乐
三年收复。宣德元年与安南。
镇安府(元镇安路。)洪武二年为府。(西有镇安旧城。洪武二年徙於废冻
州,即今治也。南有驮命江,下流合郁江。又有逻水,发源府北土山峡中,下流
至胡润寨,与归顺州之逻水合,有湖润寨巡检司。)距布政司二千二百里。
田州(元田州路。)洪武二年七月为府。嘉靖七年六月降为州,徙治八甲,
而置田宁府於府城。八年十月,府废,州复还故治,直隶布政司。(东南有南盘
江。西有来安路,元属广西两江道,洪武二年七月为府,领归仁州、罗博州、田
州,十七年复废。北有上隆州,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属府,成化三年徙治浔州
府东北,更名武靖州。又有恩城州,元属路,洪武初属府,弘治五年废。东有床
甲、拱甲、婪凤,西有武隆、累彩,北有岜马甲、篆甲,东北有下隆,东南有砦
桑,西北有凌时,西南有万冈阳院,又有大甲、子甲,又有县甲、怕河、怕牙、
思郎、思幼、候周十九土巡检司。)距布政司千六百里。
归顺州(元属镇安路。)洪武初,废为洞。弘治九年八月复置,属镇安府。
嘉靖初,直隶布政司。(东北有龙潭水,南入交址高平府界。又南有逻水,发源
西北鹅槽隘界。)距布政司二千三百二十里。
泗城州(元属田州路。)洪武七年直隶行中书省。九年直隶布政司。(旧州
在西南,洪武六年移於古勘洞。西有南盘江,自贵州慕役长官司流入,下流为南
宁府之右江。又北有红水江。东北有程县,洪武二十一年以泗城州之程丑庄置,
属州,寻属庆远府,宣德初,还属州,嘉靖元年废。西南有利州,元属田州路,
洪武七年十一月直隶布政司,正统六年五月徙治泗城州古那甲,嘉靖二年废。又
西有上林长官司,永乐七年以州之上林洞置,直隶布政司,万历中,省入州,崇
祯六年分司西地入云南广南府。有罗博关巡检司。)北距布政司一千八百一十五
里。
向武州(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七月属田州府。二十八年废。建文二年复
置,直隶布政司。(旧州在东。万历四十五年迁於乃甲。南有枯榕江,下流入於
右江。北有富劳县,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属田州府,寻为夷僚所据,建文四年
复置,后废。东有武林县,元亦属田州路,洪武二年属田州府,永乐初省入富劳
县。)距布政司二千四百里。
都康州(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属田州府,后为夷僚所据。建文元年复置,
直隶布政司。(西有岜炉江,下流合於通利江。)距布政司二千五百四十里。
龙州(元龙州万户府。)洪武二年七月仍为州,属太平府。九年六月直隶布
政司。(南有龙江,自交址广源州流入,即丽江也,有明江流入焉,下流为南宁
府之左江。)距布政司二千三百里。
江州(元属思明路。)洪武二十年直隶布政司。(东有归安水,西有绿眉水,
下流俱合於丽江。)领县一。距布政司二千一百十里。
罗白(州东北。洪武三年置,属思明府,后来属。南有陇冬水,下流入於丽
江。)
思陵州(元属思明路。)洪武三年省入思明府。二十一年正月复置,直隶布
政司。(南有角硬山,角硬水出焉,又有淰削水合之,下流入思明府界。)距
布政司二千一百二十里。
凭祥州本凭祥县。永乐二年五月以思明府之凭祥镇置,属思明府。成化十八
年升为州,直隶布政司。(西北有丽江,自交址广源州流入。又南有镇南关,一
名大南关,即界首关也。)距布政司二千四十里。
安隆长官司(元致和元年三月置安隆州,属云南行省。后废为寨,属泗城州。)
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置安隆长官司,仍属泗城州,后直隶布政司。(西有坝达山,
浑水河经其下,即红水江也,东入泗城州界。又西南有同舍河。)距布政司里。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在海边沙滩上捡到一支圣火令,当废铜卖了,获得银两6.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七(上)

○云南 贵州
云南《禹贡》梁州徼外。元置云南等处行中书省。(治中庆路。)洪武十五
年二月癸丑平云南,置云南都指挥使司。乙卯置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同治
云南府。)领府五十八,州七十五,县五十五,蛮部六。后领府十九,御夷府二,
州四十,御夷州三,县三十,宣慰司八,宣抚司四,安抚司五,长官司三十三,
御夷长官司二。北至永宁,(与四川界。)东至福州,(与广西界。)西至干崖,
(与西番界。)南至木邦,(与交址界。)距南京七千二百里,京师一万六百四
十五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五万九千五百七十六,口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七十。弘
治四年,户一万五千九百五十,口一十二万五千九百五十五。万历六年,户一十
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口一百四十七万六千六百九十二。
云南府(元中庆路。)洪武十五年正月改为云南府。领州四,县九:
昆明(倚。洪武二十六年,岷王府自陕西岷州迁於此。永乐二十二年迁岷王
府於湖广武冈州,建滕王府於此,宣德元年除。东有金马山,与西南碧鸡山相对,
俱有关,山下即滇池。池在城南,周五百里,其西南为海口,至武定府北,注於
金沙江。又东有盘龙江,西注滇池。东有赤水鹏、清水江二巡检司。)
富民(府西北。东有螳螂川,源自滇池,下流入金沙江。东南有安宁河。)
宜良(府东少南。东有大池江,一名大河,亦曰巴盘江。西有汤池巡检司。)
罗次(府西北。旧属安宁州,弘治十三年八月改属府。西有星宿河,自武定
府流入。又有沙摩溪,即安宁河。南有炼象关巡检司。)
晋宁州(西有大堡河,下流入滇池。)北距府百里。领县二:
归化(东北有交七浦,滇池下流。)
呈贡(州北。西有滇池,北有落龙河,南流入焉。)
安宁州(西有呀嵕山,有煎盐水,设盐课提举司,辖盐井四。天启三年改
设於琅井,此司遂废。又南有螳螂川。西有安宁河。又有禄脿、贴琉二巡检
司。)东距府八十里。领县一:
禄丰(州西。西有南平山,上有关。东有大溪,即安宁河。西有星宿河,河
东有老鸦关巡检司。又西有兰谷关。)
昆阳州(东南有渠滥川,东北入於滇池。)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二:
三泊(州西北。西有三泊溪,流入滇池。)
易门(州西。南有易门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四年置,旧县治在焉。万历三
年复还县治於此。又南有黎崖山,产异马,一名马头山。西有九渡河,即禄丰县
大溪,下流入元江府界。)
嵩明州洪武十五年三月改曰嵩盟。成化十八年复故。(东北有罗锦山。东有
秀嵩山。西北有东葛勒山。东南有乌纳山,牧漾水出焉,西南入滇池。又东南有
嘉利泽,亦曰杨林泽。又西有邵甸河,汇九十九泉,至昆明为备龙江。西有邵甸
县,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州,寻废。东南有杨林县,成化十七年十月废。又东有杨
林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置。又西有兔儿关巡检司。)西南距府百二十里。
曲靖府(元曲靖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二十七年四月升为军民府。领
州四,县二。西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南宁(倚。东南有石堡山,山西有元越州治,洪武二十八年正月废。北有白
石江,流合城南之潇湘江,又东南合左小江,亦谓之南盘江,下流环云南、澂江、
广西三府之境,至罗平州入贵州界。东北有白水关巡检司。)
亦佐(府东。元属罗雄州。永乐初,改属府。西南有块泽江。)
沾益州(东南有堆涌山。北有北盘江,其上流即贵州毕节卫之可渡河,流入
州境,又东南入贵州安南卫。其西南又有南盘江,即南宁县之东山河。南有交水
县,东南有罗山县,东北有石梁县,元皆属州,洪武十五年皆废。南有平夷卫,
本平夷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十一月置,二十三年四月改为卫,后废,永乐元年
复置卫。卫当贵州西入之冲,东有峦冈,西有定南岭,北有豫顺关、宣威关。州
东南又有越州卫,洪武二十三年七月置,二十四年十二月徙於陆凉州,二十八年
与州同废,永乐元年九月复置。又州南有松韶铺、阿幢桥二巡检司。又南有炎方
城,西南有松株城,俱天启五年筑。)西南距府二百十三里。
陆凉州(东有丘雄山,下有中涎泽,即南盘江所汇也。西北有木容山,有关。
又西有部封山。又西有芳华县,南有河纳县,元皆属州,永乐初皆废。西南有陆
凉卫,洪武二十三年三月以古鲁昌地置,西南有乔甸,万历二年立营置戍於此。
四十八年复设法古甸、龙峒等营,协守其地。)北距府百二十里。
马龙州(东南有木容箐山,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置宁越堡於此。山下有木容
溪,下流即潇湘江。又西有杨磨山,一名关索岭,上有关。西南有通泉县,元属
州,永乐初废。北有马隆守御千户所,本马隆卫,洪武二十三年七月置,二十八
年十月改为所。南有鲁婆伽岭巡检司。又有马龙县,元属州,洪武十五年废。西
南有分水岭关。东有三叉口关。)东距府七十里。
罗平州(元罗雄州。)万历十五年四月更名。(北有禄布山。东南有盘江,
下流入贵州慕役长官司界。南有定雄守御千户所,万历十四年九月置。)西北距
府二百七十里。
寻甸府(元仁德府。)洪武十六年十月辛未升为仁德军民府。丁丑改寻甸军
民府。成化十二年改为寻甸府。(旧治在东。今治在凤梧山下,嘉靖七年十月徙。
西南有落陇雄山,又有哇山。西有果马山,其泉流为龙巨江,下流入滇池。又西
南有三棱山,上有九十九泉,即盘龙江之上源。又东有阿交合溪。又北有为美县,
西有归厚县,元属府,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寻废。东南有木密关,一名易龙堡,
洪武二十三年四月置木密关守御千户所於此。)西南距布政司二百六十里。
临安府(元临安路。)洪武十五年正月为府。领州六,县五,长官司九。北
距布政司四百二十里。
建水州(倚。元时府在州北,洪武中移府治此。西南有宝山。西北右有火焰
山。东有石岩山,泸江水自石屏州流经此,伏流入岩洞中,东出为乐蒙河。又东
北有曲江,东入於盘江,有曲江巡检司。又西有礼社江,源出赵州,流经此。又
有宁远州,万历十四年析建水州置,四十八年废。东南有纳更山土巡检司。)
石屏州(元曰石坪。)洪武十五年三月改曰石平,后改今名。(南有钟秀山。
东有菜玉山,产石似玉。有曲江。又有异龙湖,周百五十里,中有大、小、中三
岛,其大岛、中岛上皆有城,其水引流为泸江。西有宝秀关巡检司。)东距府七
十里。
阿迷州(元阿甯万户。)洪武十五年三月置州。(东南有买吾山,万历初,
改名雷公山。又南有盘江,东有乐蒙河流入焉。又东有火井,有东山口土巡检司。
又有部旧村巡检司,后废。又有阿迷守御城,万历二年筑。)西距府百二十里。
宁州(东南有登楼山。东有水角甸山,产芦甘石。又东有婆兮江,源出澂江
府抚仙湖,下流入盘江,又西南有浣江,流合焉。又东有西沙县,元属州,后省,
洪武十五年三月复置,仍属州,寻复省。西北有甸直巡检司。)西南距府百八十
里。
通海(府西北。元属宁州,洪武十五年三月改属府。南有秀山。北有通海湖。
东有守御通海前前、右右二千户所,本元临安路治。洪武初,徙府治建水州。十
五年置守御千户所於此。)
河西(府西北。东有曲江。又西有禄卑江,自新兴州流入,合於曲江。又东
北有绿溪河,其下流即通海湖。又北有曲陀关巡检司,后废。)
嶍峨(府西北。元属宁州。洪武十五年二月改属府。东有曲江,自新兴州
流入,又南有合流江,西北有丁癸江,俱流合焉。又西南有伽罗关、西有兴衣乡
二巡检司。)
蒙自(府东南。西有目则山。东有云龙山,又有羡裒山。又东南有黎花江,
即礼社江也,东南注於交址清水江。有黎花旧市栅,宣德五年五月置临安卫右千
户所於此。又西南有西溪二,出银矿。又南有莲花滩,即澜沧江下流,交址洮江
上流。西南有箐口关巡检司,又有大窝关、杨柳河关。东南有废果寨,又有贺谜
寨,俱道通交址。)
新平(府西北。万历十九年置。东南有鲁奎山。东有平甸河。南有南峒巡检
司。)
新化州本马龙他郎甸长官司。洪武十七年四月置,直隶布政司。弘治八年改
为新化州。万历十九年来属。(北有彻崇山。西有马笼山,蛮酋结寨处,元置马
笼部千户於此,属元江路,洪武十五年废。又北有法龙山,亦蛮酋结寨处。又东
南有马笼江,即礼社江,亦曰摩沙勒江,有摩沙勒巡检司。东北有阿怒甸。)东
南距府五百三十里。
宁远州(元至治三年二月置,直隶云南行省。)洪武十五年来属。宣德元年
与安南。
纳楼茶甸长官司(府西南。本纳楼千户所,洪武十五年置,属和泥府。十七
年四月改置。北有羚羊洞,产银矿。又有禄丰江,即礼社江下流。又东有倘甸。)
教化三部长官司(府东南。元强现三部,洪武中改置。西南有鲁部河,源出
礼社江,下流合蒙自县梨花江。)
王弄山长官司(府东南。元王弄山大小二部,洪武中改置。)
亏容甸长官司(府西南。元铁容甸,属元江路。洪武中改置,来属。西有亏
容江,源出沅江府,东经车人寨,出宁远州境。)
溪处甸长官司(府西南。元溪处甸军民副万户,属元江路。洪武中改置,来
属。)
思佗甸长官司(府西南。元和泥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领纳楼千户所伴
溪、七溪、阿撒三蛮部,十七年废,后改置。)
左能寨长官司(府西南。本思佗甸寨,洪武中改置。)
落恐甸长官司(府西南。元伴溪落恐部军民万户。洪武中改置。)
安南长官司(府东南。元舍资千户,后改安南道防送军千户。洪武十五年三
月仍曰舍资千户所,寻改置长官司。正德六年省入蒙自县。天启二年复置。)
澂江府(元澂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府。领州二,县三。西北距布政司八
十里。
河阳(倚。旧治在西。洪武中,迁绣球山上。弘治中,又迁县东金莲山。正
德十三年又迁县东?昜溥山麓。嘉靖二十年又迁金莲山南。隆庆四年又迁舞凤山
下,即今治。北有罗藏山。南有抚仙湖,一名罗伽湖,下流东会於盘江。又东有
铁池河,源出陆凉州,流至此,会抚仙湖,复引流为铁赤河,入於盘江。)
江川(府西南。南有故城,崇祯七年圮於水,迁於旧江川驿,即今治。又南
有星云湖,东南入抚仙湖。北有关索岭巡检司。)
阳宗(府东北。北有明湖,一名阳宗湖,源出罗藏山,流入於盘江。)
新兴州(东北有罗麽山,一名石崖山。西北有大棋山。又有蒙习山,山与晋
宁州交界。又有大溪,下流至嶍峨县,入於曲江。有罗麽溪,源出罗麽山,入
於大溪。又北有普舍县,南有研和县,元俱属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寻废。
又北有铁炉关巡检司。)东距府二百里。
路南州(西南有竹子山。东有劄龙山,石可炼铜。西有巴盘江,源自陆凉州。
又有铁赤河合焉。东南有邑市县,元属州,弘治三年九月废。东北有革泥巡检司。)
西距府百三十里。
广西府(元广西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西有阿卢山。西北有巴盘江。
又西有南盘江。又南有矣邦池,一名龙甸海,跨弥勒州界,南入盘江。)领州三。
西北距布政司三百十里。
师宗州(西有龟山,万历四十八年筑督捕城於此。东有英武山。西有盘江,
又西北有巴盘江合焉,东北入罗平州界。)西南距府八十里。
弥勒州(南有卜龙山。西有阿欲山。东南有盘江山,南盘江经其下。又东有
八甸溪,南合南盘江。又西有十八寨山,嘉靖元年二月置十八寨守御千户所於此,
直隶云南都司。又南有捏招巡检司。)东北距府九十里。
维摩州(元大德四年二月置。东北有小维摩山。东南有大维摩山,又有阿母
山。又东北有宝宁溪,下流经广南府界,合西洋江。西有三乡城,万历二十二年
筑。)西北距府二百二十里。
广南府(元广南西路宣抚司。)洪武十五年十一月改置广南府。(西北有牌
头山,土人筑砦其上。南有西洋江,东南至广西田州府,入於左江。)领州一。
西北距布政司七百九十里。
富州(元至元十三年置,属广南西路。)洪武十五年改属府。(东南有者鹞
山。东北有西宁山。又东有楠木溪,至州南与南汪溪合,伏流十五里,东出於西
洋江。西南有安宁州,东北有罗佐州,俱元至元十三年置,属广南西路。洪武十
五年因之,后俱废。)西距府二百里。
元江军民府(元元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永乐初,升军民府。领州
二。东北距布政司七百九十里。
奉化州(倚。本因远罗必甸长官司,洪武十八年四月置。嘉靖中,改州。东
有罗盘山,亦名玉台山。又有路通山。东南有元江,亦曰礼社江,东南入纳楼茶
甸长官司界。西南有澜沧江,与车里宣慰司分界。又西有步日部,洪武中废。又
东有禾摩村巡检司。)
恭顺州(本他郎寨长官司,嘉靖中改州。)
楚雄府(元威楚开南路。)洪武十五年三月改为楚雄府。领州二,县五。东
距布政司六百里。
楚雄(倚。元曰威楚。洪武十五年二月更名。西有薇溪山,又有龙川江,经
城北青峰下,曰峨<山录>江,下流入武定府,合金沙江。西有波罗涧,其麓有滷
水,元设盐课司於此,明废。西北有吕合巡检司。)
广通(府东。元属南安州。洪武十五年因之,后改属府。东北有盘龙山,亦
曰九盘山。西有罗苴甸山。东有盐仓山,旧产盐。又有卧象山,东南有卧狮山,
俱产银矿。又东北有阿陋雄山,有阿陋井、猴井,俱产盐。又东有舍资河,自武
定府流入,下流入於元江。又北有大河,西北入定远县之龙川江。东有舍资巡检
司,东北有沙矣旧,西有回蹬关二土巡检司。)
定远(府西北。西有赤石山。东有龙川江。又有黑盐井,设提举於此。又有
琅井提举司,本置於安宁州,天启三年移此,有黑井、琅井二巡检司。又西南有
罗平关、南有会基关二巡检司。)
定边(府西。元至元十二年置,属镇南州。洪武中,改属。北有螺盘山,上
有自普关。又有无量山。南有定边河,又有阳江,自蒙化府流合焉。)
柷嘉(府南。元置。西有黑初山。东北有卜门河,在卜门山下,又东北合马
龙江,流入新化州。又西有上江河,接南安州界。)
南安州(东有健林苍山。又西南有表罗山,产银。北有舍资河。)西北距府
五十里。
镇南州(东北有石吠山。东有五楼山。西南有马龙江,其上流为定边河,又
东南入柷嘉县界。又西有平夷川,龙川江之上流。又有沙桥巡检司。又有镇南关、
英武关、阿雄关三土巡检司。)东南距府五十里。
姚安军民府(元姚安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二十七年四月升军民府。
领州一,县一。东南距布政司七百里。
姚州(倚。元属大理路。洪武十五年三月来属。东有东山,一名饱烟萝山。
东北有金沙江。南有青蛉河,源出三窠山,下流合大姚河。北有守御姚安千户所,
洪武二十八年置。东有箭场、西有普昌、南有三窠、西南有普淜四巡检司。)
大姚(府北。元属姚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后改属府。西北有赤石崖。
北有大姚河,源出书案山。西北有龙蛟江,源出铁索箐,一名苴泡江,产金。俱
东北流入金沙江。南有白盐井提举司,辖盐井九。又有白盐井巡检司。东有姚安
中屯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置。)
武定府(元武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寻升军民府。隆庆三年闰六月
徙治狮子山。万历中,罢称军民。领州二,县一。东南距布政司百五十里。
和曲州(倚。旧城在南,元州治於此。隆庆三年十二月徙州为府附郭,令吏
目领兵守焉。西北有三台山。北有金沙江,源出吐蕃共龙川犁牛石,下流经丽江、
鹤庆二府,至本府北界,东流入黎溪州,又东入四川会川卫界。有金沙江土巡检
司。又有乌龙河,流入金沙江。又西北有西溪河,即楚雄府龙川江下流。又有只
旧、草起二盐井。东有南甸县,元路治,洪武十五年三月改属州,成化二十年仍
属府,正德元年七月省。西北有乾海子、又有罗摩洱、又南有小甸关三巡检司。
西北有龙街关土巡检司。)
元谋(府西北。西北有住雄山,又有竹沙雄山。北有金沙江,西有西溪河流
入焉。)
禄劝州(北有法块山,又有哇匿歪山。东北有幸丘山,又有乌蒙山,一名绛
云露山。北有金沙江,与四川东川府界。又东有普渡河,即螳螂川,下流会掌
鸠河水,入於金沙江。北有易笼县,元属州,洪武十七年省。东有石旧县,元属
州,天启元年七月省。又北有普渡河巡检司。南有撒墨巡检司,后废。)西距府
二十里。
景东府(元至顺二年二月置。)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因之。三月降为州,属楚
雄府。十七年正月仍升为府。(西有景董山,洪武中筑景东卫城於其上,又筑小
城於山颠,谓之月城。北有蒙落山,一名无量山。西南有澜沧江,源出金齿,流
经府西南二百余里,南注车里,为九龙江,下流入交址,东南有大河,即定边河
之下流,又东入镇南州,为马龙江。又南有土井,产盐。北有开南州,元属威楚
开南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楚雄府,寻省。又东有三汊河、西北有保甸二土巡检
司。又北有安定关。南有母瓜关。东南有景兰关。西南有兰津桥,铁索为之。)
东北距布政司千一百八十里。
镇沅府(本镇沅州。)洪武三十五年十二月置。永乐四年四月升为府。(西
有波弄山,山上下有盐井六。南有杉木江,源出者乐甸,下流合威远州之谷宝江。
)领长官司一。北距布政司千五十里。
禄谷寨长官司(府东北。永乐十年四月以禄平寨置。北有马容山。南有南浪
江,西南流合杉木江。)
大理府(元大理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领州四,县三,长官司一。东
南距布政司八百九十里。
太和(倚。西有点苍山。东有西洱河,一名洱海,自浪穹县流入,经天桥下,
又东合点苍山之十八川汇於此,中有三岛、四洲、九曲。西有样备江,一曰漾鼻
水,自剑川州流入,经点苍山后,合於西洱河,又西南流入澜沧江。南有太和土
巡检司。又北有龙首关,亦曰上关。南有龙尾关,亦曰下关。)
赵州洪武十五年三月改名赵喜州,寻复。(南有九龙顶山。又有定西岭,大
江之源出焉,一名波罗江,西北入西洱河。又西南有样备江,南入蒙化府界。东
南有白崖崄江,源出定西岭,下流为礼社江。有旧白崖城,嘉靖四十三年修筑,
更名彩云城。又东有乾海子、南有迷度市二巡检司。又有定西岭上巡检司。)西
北距府三十里。领县一:
云南(州东。元云南州。洪武十五年三月改为县,属府。十七年改属州。西
北有宝泉水,有一泡江。东北有周官些海子。西有品甸,洪武十九年四月置洱海
卫於此。又东北有你场、又有楚甸、南有安南坡三巡检司。)
邓川州(北有钟山,又有普陀江,一名蒲萄江,又名弥苴佉江,南入西洱
河。又东有豪猪洞,一名银坑。又有青索鼻土巡检司。)南距府七十里。领县一:
浪穹(州东。东北有佛光山,山半有洞,可容万人,山后险仄,名一女关。
又有莲花山,有蒙次和山,皆险峻。西南有凤羽山。北有罢谷山,洱水所出。西
有样备江。西北有宁湖,亦曰明河,即普陀江上源。又有五盐井提举司,洪武十
六年置,万历四十二年废。西南有凤羽县,洪武十五年三月置,属邓川州,寻省。
有凤羽乡巡检司。又东南有晋陀崆巡检司,后废。西有上江嘴、西南有下江嘴二
土巡检司。)
宾川州弘治六年四月析赵州及太和、云南二县地置。(西有鸡足山,一名九
曲岩。东北有金沙江,东入姚安府界。西有金龙湫,流入西洱河。又东有大罗卫,
在钟英山下,弘治六年四月与州同置。又东北有赤石崖、西南有宾居二巡检司。
西有神摩洞。又南有蔓神寨、北有白羊市二巡检司,后废。又北有金沙江土巡检
司。)西距府百里。
云龙州(元云龙甸军民府,至元末置。)洪武十七年改为州,来属。正统间
属蒙化府,后仍来属。(西有三峰山。东有澜沧江。又西北有诺邓等盐井,东南
有大井等盐井,旧俱辖於五井提举司,后改属州。东有云龙甸巡检司,后废。东
北有顺荡井、又有上五井、东有师井、北有箭捍场四巡检司,又东有十二关土巡
检司,旧俱属浪穹县,后改属。)东南距府六十里。
十二关长官司(府东。元十二关防送千户所。洪武中改置。嘉靖元年五月徙
於一泡江之西。)
鹤庆军民府(元鹤庆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三十年十一月升军民府。
(南有方丈山,又有半子山,产矿。东有金沙江。东南有漾共江,即鹤川,其下
流入金沙江。有木按州,又有副州,元俱属府,洪武十五年俱废。东北有宣化关、
西南有观音山、又有清水江三巡检司。)领州二。东南距布政司千一百六十里。
剑川州(元剑川县。)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十七年正月升为州。(西南有
石宝山。南有剑川湖,俗呼海子,样备江之下流。又西南有弥沙井盐课司。又有
弥沙井巡检司。)东距府九十里。
顺州(元属丽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北胜府,寻来属。(西有金沙江。
东有浴海浦,与北胜州分界。)西距府百二十里。
丽江军民府(元丽江路宣抚司。)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三十年十一月升军
民府。领州四。东南距布政司千二百四十里。
通安州(倚。西北有玉龙山,一名雪岭。又有金沙江,古名丽水,源出吐蕃
界犁牛石下,名犁水,“犁”讹“丽”,流经巨津、宝山二州,至武定府,北流
入四川大江。西有石门关巡检司。)
宝山州(西南有阿那山。南有金沙江。)西距府二百四十里。
兰州(元属丽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丽江府,寻属鹤庆府,后仍来属。
(北有福源山。西北有澜沧江,源出吐蕃嵯和歌甸,流入境,南入云龙州界。)
东北距府三百六十里。
巨津州(南有华马山。北有金沙江,流入州界,有铁桥跨其上。西北有临西
县,元属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弘治后废。又东北有雪山关。)东南距府三
百里。
永宁府(元永宁州,属丽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北胜府。十七年属鹤庆
府。二十九年改属澜沧卫。永乐四年四月升为府。(金沙江在西。又东有泸沽湖,
周三百里,中有三岛。又东南有鲁窟海子,在干木山下,下流入四川盐井卫之打
冲河。又北有勒汲河,自吐蕃流入,亦东流入打冲河。又南有罗易江,自蒗蕖州
流入,注於泸沽湖。)领长官司四。东南距布政司千四百五十里。
剌次和长官司(府东北)、革甸长官司(府西北)、香罗甸长官司(府西)、
瓦鲁之长官司(府北。四司,俱永乐四年四月置。)
北胜州(元北胜府,属丽江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布政司,寻降为州,属
鹤庆府。二十九年改属澜沧卫。正统七年九月直隶布政司。弘治九年徙治澜沧卫
城。(澜沧卫旧在州南,本澜沧卫军民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八年九月置,属都司。
弘治九年徙州来同治。寻罢军民司,止为卫。西南有澜沧山。南有九龙山。西有
金沙江,环绕州治,亦曰丽江。又南有陈海,又有呈湖,东南有浪峨海,下流俱
入金沙江。东有罗易江,下流入永宁府界。北有蒗蕖州,元属丽江路,洪武十五
年三月属北胜府,寻属鹤庆军民府,二十九年改属澜沧卫,天启中废。东有宁番
土巡检司。)南距布政司千二十五里。
永昌军民府(元永昌府,属大理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布政司。十八年二
月兼置金齿卫,属都司。二十三年十二月省府,升卫为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嘉靖
元年十月罢军民司,止为卫,复置永昌军民府。领州一,县二,安抚司四,长官
司三。东距布政司千二百里。
保山(倚。本金齿千户所,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九月又置永昌府守御千户所,
俱属金齿军民司。嘉靖三年三月改二所为保山县,东有哀牢山,本名安乐,夷语
哀牢。西有九隆山。又东北有罗岷山,澜沧江经其麓。又南有潞江,旧名怒江,
一名喳里江,自潞江司流入。又北有清水河,经县东南峡口山下,伏流东出,入
澜沧江。又有潞江州,宣德八年六月置,直隶布政司,正统二年五月废。又东北
有沙木和、西北有清水关二巡检司。又北有甸头、南有水眼二土巡检司。)
永平(府东北。元属永昌府。洪武二十三年属金齿军民司。嘉靖元年仍属府。
西南有博南山,一名金浪巅山,俗讹为丁当丁山,上有关。又有花桥山,产铁矿。
又东北有横岭山,驿道所经。东有银龙江,下流入澜沧江。又东北有胜备江,下
流入蒙化府样备江。又西南有花桥河,源出博南山,流入银龙江,上有花桥关,
亦曰玉龙关。又东北有上甸定夷关巡检司。东有打牛坪土巡检司。)
腾越州(元腾冲府,属大理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布政司,寻废。永乐元
年九月置腾冲守御千户所,属金齿军民司。宣德六年八月直隶都司。正统十年三
月升所为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嘉靖三年十月置腾越州,属府。十年十二月罢司为
腾冲卫。(东有球牟山。东南有罗生山。南有罗佐冲山,上有镇夷关,有巡检司。
又东北有高黎共山,一名昆仑冈。西北有明光山,有银矿铜矿。西有大盈江,亦
曰大车江,自徼外流入,下流至比苏蛮界,注於金沙江。又东北有龙川江,源出
徼外蛾昌蛮地之七藏甸,下流合於大盈江,有藤桥在其上。有龙川江关巡检司。
又西南有叠水河,即大盈江之支流。又有腾冲土州,宣德五年六月置,属金齿军
民司,后直隶布政司,正统三年五月仍属金齿军民司,寻废。又西有古勇关。)
东北距府二百七十五里。
潞江安抚司(元柔远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属麓川平缅司。永
乐元年正月析置潞江长官司,直隶都司。十六年六月升安抚司。宣德元年六月改
隶布政司。正统三年六月属金齿军民司。嘉靖元年十月属府。(北有潞江,一名
怒江,源出吐蕃雍望甸,南流经此,折而东南入府界。东岸有潞江关,北岸有细
甸。又西有镇姚守御千户所,万历十三年置,治老姚关凤山之阿。又西有全胜关。)
东北距府三百五十里。
镇道安抚司、杨塘安抚司(二司地旧属西番,与丽江府接界。)俱永乐四年
正月置,属金齿军民司。嘉靖元年属府。
瓦甸安抚司本瓦甸长官司。宣德二年置,属金齿军民司。九年二月直隶都司。
正统三年五月仍属金齿军民司。五年十一月升为安抚司。嘉靖元年属府。
凤溪长官司(府东。洪武二十三年十一月置,属金齿军民司。嘉靖元年改属
府。)
施甸长官司(府南。元石甸长官司。洪武十七年五月更名,属府。二十三年
属金齿军民司。嘉靖元年仍属府。西有坪市河,下流入於怒江。东南有猛淋寨,
万历十三年置镇安守御千户所於此。南有金齿巡检司,治浦关。又南有石甸巡检
司。)
茶山长官司(永乐五年析孟养地置,属金齿军民司。嘉靖元年属府。东有高
黎共山。)
蒙化府(元蒙化州,属大理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正统十三年六月升
为府。(北有龙宇图山、又有甸头山,一名天耳山。南有甸尾山。西有阳江,源
出甸头涧,下流至定边县,入定边河。又西有样备江,一名神庄江,与永平县分
界,南入顺宁府境,为黑惠江。西南有澜沧江。有甸头、甸尾、样备、澜沧江四
巡检司。又西南有备溪江土巡检司。又东有迷渡市,嘉靖初筑。)东距布政司八
百六十里。
顺宁府(元泰定四年十一月置。)洪武十五年三月庚戌因之。己未降为州,
属大理府。十七年正月仍升为府。(西北有乐平山。南有把边山,中有把边关。
东北有澜沧江,又有黑惠江,即样备江也,又名墨会江,南流至府东泮山下,合
於澜沧江。又城东有顺宁河,源出甸头村山箐,流入云州之孟祐河。南有宝通州,
又有庆甸县,元俱与府同置,洪武十五年省。又西南有矣堵寨,万历三十年置右
甸守御士千户所於此。北有锡铅寨、又有牛街、又有猛麻、又有锡蜡寨、董瓮寨、
蟒水寨、亦壁岭七巡检司。)领州一。东距布政司千五百五十里。
云州本大侯长官司。永乐元年正月析麓川平缅地置,直隶都司。宣德三年五
月升为大侯御夷州,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五年更名,来属。(旧治在南。万历
三十年移於今治。南有澜沧江,东有孟祐河流入焉。有腊丁乡巡检司,后废。)
西距府百五十里。领长官司一:
孟缅长官司(州西南。宣德五年六月以景东府之孟缅、孟梳地置,属景东府,
后直隶布政司。万历二十五年来属。有大猛麻、又有猛撒二土巡检司,与猛缅称
为“三猛”。)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元车里路,泰定二年七月置,即大彻里。)洪武十五年
闰二月为军民府。十九年十一月改军民宣慰使司。永乐中废。宣德六年复置。(
东北有澜沧江,与九龙江会,达於交址,为富良江,而入於海。又有沙木江。东
有小彻里部,永乐十九年正月置车里靖安宣慰使司,宣德九年十月省入车里。又
有元耿冻路,至正七年正月置,又有耿当、孟弄二州,亦元末置,洪武十五年俱
省入车里。)西北距布政司三十四程。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暑假期间在洛阳绿竹巷参加《任盈盈琴箫兴趣班》,恭喜你学会了《笑傲江湖》,增加声望11。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理七(下)

缅甸军民宣慰使司本缅中宣慰司。洪武二十七年六月置,寻废。永乐元年十
月复置,更名。(北有大金沙江,其上流即大盈江也,源出青石山,自孟养境内
流经司北江头城下,下流注於南海。东有阿瓦河,自孟养流入境,下流入大金沙
江。又北有江头城、太公城、马来城、安正国城、蒲甘缅王城,谓之“缅中五城”。
元后至元四年十二月置邦牙宣慰司於蒲甘缅王城,至正二年六月废。至元二十六
年置太公路於太公城,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领长官司一。东北距布政
司三十八程。
东倘长官司(宣德八年九月置。)
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元木邦路,至顺元年三月置。)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
后废。三十五年十二月复置。永乐二年六月改军民宣慰司。(北有慕义山。西有
喳里江,即潞江,自芒市流入境,又西南入缅甸界。又北有蒙怜路、蒙来路,俱
元置,洪武十五年三月俱为府,后俱废。又西北有孟炎甸,有天马关。)东北距
布政司三十五程。
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元八百等处宣慰使司。)洪武二十四年六月改置。
(东北有南格剌山,下有河,与车里分界。有八百者乃军民宣慰使司,永乐二年
四月分八百大甸地置,后废。又有蒙庆宣慰司,元泰定四年闰月置,至正二年四
月罢,洪武十五年三月复置府,后废。又有孟绢路,元元统元年置,属八百宣慰
司,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又有木按、孟杰二路,俱元置,洪武十五年三
月俱为府,后俱废。)北距布政司三十八程。
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元云远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十七年改为孟养府,
后废。三十五年十二月复置。永乐二年六月改军民宣慰使司。正统十三年废。万
历十三年改置长官司。(东有鬼窟山,又有茫崖山。又有大金沙江,其上流即大
盈江,南流入於缅甸。又南有密堵城,有速送城。又南有戛撒寨。西有猛伦,西
南有孟拱、戛里、猛别、盏西诸部。)东北距布政司三十七程。
老挝军民宣慰使司永乐二年四月置。(东南有三关,与安南界。)西北距布
政司六十八程。
南甸宣抚司(元至元二十六年置南甸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属
腾冲守御千户所。永乐十二年正月置州,直隶布政司。正统三年五月改属金齿军
民指挥使司。九年六月升宣抚司,仍直隶布政司。(东有丙弄山,又有蛮干山。
南有沙木笼山,上有沙木笼关。西有大盈江。东北有小梁河,西南经南牙山下,
曰南牙江,入干崖境内。又东南有孟乃河,即腾越州之龙川江。又南有黄连坡关。
东北有小陇川关。)东北距布政司二十二程。
十崖宣抚司(元镇西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属麓川平缅司。永
乐元年正月析置干崖长官司,直隶都司,后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宣德五年六月
复属都司。正统三年五月复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九年六月升宣抚司,直隶布政
司。(东有云笼山。西有大盈江,又南有槟榔江,自吐蕃界流合焉。东有安乐河,
即小梁河,下流经云笼山下,曰云笼江,经司治北,折而西,合於槟榔江。又西
北有南赕,元置,洪武中废。又西有雷弄、盏达等部。)东北距布政司二十三程。
陇川宣抚司本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正统六年废,九年九月改置,治陇把。
(元平缅路,在陇把东北。洪武十五年闰三月置平缅宣慰使司。三月又改路为府,
未几府废。十七年八月丙子升司为平缅军民宣慰使司。甲午改麓川平缅军民宣慰
使司,省麓川路入焉。元麓川路在陇把南,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未几府废。十
七年八月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治所,正统中,司废,曰平麓城,亦曰孟卯城,
万历十二年置宣抚同知於此。又西南有通西军民总管府,元至元二十六年置,洪
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又东南有遮放城,万历十二年置宣抚副使於此。北有
马鞍山。西北有大金沙江。又有麓川江,即龙川江,自南甸流入,与芒市分界,
西南入於大金沙江。)东北距布政司六十六程。
孟定御夷府(元孟定路,至元三十一年四月置。)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
东北有无量山,又有喳哩江,与麓川江合。东南有谋粘路,元泰定三年七月置。
有木连路,元至正二十六年置。洪武十五年三月俱因之,后俱废。)领安抚司一。
东北距布政司十八程。
耿马安抚司万历十三年析孟定地置。(西有三尖山。南有喳哩江,与孟定分
界。)北距府百里。
孟艮御夷府永乐三年七月置,直隶都司,后直隶布政司。(东有木朵路,又
有孟隆路,俱元泰定三年九月置。东北有孟爱等甸军民府,元至元二十六年置。
洪武十五年三月俱为府,后俱废。)北距布政司三十八程。
威远御夷州(元威远州,属威楚路,后改威远蛮栅府。)洪武十五年三月仍
为威远州,属楚雄府。十七年升为府,后废。三十五年十二月复置州,直隶布政
司。(北有蒙乐山,接景东府界。西北有威远江,一名谷宝江,下流合澜沧江。)
东北距布政司十九程。
湾甸御夷州本湾甸长官司。永乐元年正月析麓川平缅地置,直隶都司。三年
四月升为州,直隶布政司。(西北有高黎共山。北有姚关,与顺宁府界。)东北
距布政司二十程。
镇康御夷州(元镇康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十七年降为州,后废,以
其地属湾甸州。永乐七年七月复置,直隶布政司。(西有喳哩江,接潞江安抚司
界。南有昔剌寨。西南有控尾寨。)东北距布政司二十三程。
孟密宣抚司本孟密安抚司。成化二十年六月析木邦地置。万历十三年升为宣
抚司。(东北有南牙山,与南甸分界。西南有摩勒江,有大金沙江,俱与缅甸分
界。又有宝井。北有猛乃、猛哈,东北有孟广等部。)东北距布政司三十三程。
蛮莫安抚司万历十三年析孟密地置。(东北有等练山。西南有那莫江,下流
入大金沙江。又西有孟木寨。)东北距布政司三十一程。
者乐甸长官司永乐元年正月析麓川平缅地置,直隶都司,后改隶布政司。(
南有澜沧江。又东有景来河,自景东府流入,下流入马龙江。)东北距布政司千
一百七十里。
钮兀御夷长官司宣德八年十月以和泥之钮兀、五隆二寨置,北距布政司十六
程。
芒市御夷长官司(元芒施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后废。正统八年四月
改置,属金齿军民指挥司,后直隶布政司。(西南有永昌干山,又有孟契山。又
有大盈江,西南经青石山下,又西有麓川江来合焉。)东北距布政司二十三程
孟琏长官司(旧为麓川平缅司地,后为孟定府。)永乐四年四月置,直隶都
司。(东南有木来府,元置,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后废。)东北距布政司二十
三程。
大古剌军民宣慰使司(在孟养西南。亦曰摆古,滨南海,与暹罗邻)、底马
撒军民宣慰使司(在大古剌东南)、小古剌长官司、茶山长官司、底板长官司、
孟伦长官司、八家塔长官司(皆在西南极边)俱永乐四年六月置。
刺和庄长官司永乐四年十月置,直隶都司。
○促瓦长官司
散金长官司(旧俱为麓川平缅司地。)永乐六年四月置。
里麻长官司永乐六年七月析孟养地置,直隶都司。
八寨长官司永乐十二年九月置,直隶都司。
底兀刺宣慰使司永乐二十二年三月置。(地旧为大古剌所据,上谕还之,故
置司。)
广邑州本金齿军民司之广邑寨。宣德五年五月升为州。八年十一月直隶布政
司。正统元年三月徙於顺宁府之右甸。
贵州《禹贡》荆、梁二州徼外。元为湖广、四川、云南三行中书省地。洪武
十五年正月置贵州都指挥使司,(治贵州宣慰司。)其民职有司则仍属湖广、四
川、云南三布政司。永乐十一年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与都指挥司同治。)
领府八,州一,县一,宣慰司一,长官司三十九。后领府十,州九,县十四,宣
慰司一,长官司七十六。北至铜仁,(与湖广、四川界。)南至镇宁,(与广西、
云南界。)东至黎平,(与湖广、广西界。)西至普安,(与云南、四川界。)
距南京四千二百五十里,京师七千六百七十里。弘治四年,编户四万三千三百六
十七,口二十五万八千六百九十三。万历六年,户四万三千四百五,口二十九万
九百七十二。
贵阳军民府本程番府。成化十二年七月分贵州宣慰司地置,治程番长官司。
隆庆二年六月移入布政司城,与宣慰司同治。三年三月改府名贵阳。万历二十九
年四月升为军民府。领州三,县二,长官司十六:
新贵(倚。本贵竹长官司,洪武五年正月置,属宣慰司。万历十四年二月改
置县,来属。西有狮子山。西北有木阁箐山,在水西境内。北有贵人峰。又西有
白龙洞。北有乌江,源出水西,与四川遵义府分界,北流至四川彭水县,入涪陵
江。西北有陆广河,下流入於乌江,有陆广河巡检司。又西有宅溪。又西北有蔡
家关,一名响水关,又有阔水关。)
贵定(倚。万历三十六年析新贵县及定番州地置。东有铜鼓山,有石门山。
南有高连山,有南门河。又东有龙洞河,下流俱入陆广河。)
开州崇祯四年十一月以副宣慰洪边旧地置。西南距府一百二十里。
广顺州本金筑长官司。洪武五年三月置,属四川行省。十年正月改安抚司。
十九年十二月属广西。二十七年仍属四川。二十九年属贵州卫。正统三年八月直
隶贵州布政司。成化十二年七月属程番府。隆庆二年六月属贵阳府。万历四十年
置州。(东南有天台山。北有天生桥。)南距府一百一十里。
定番州(元程番武胜军安抚司。)洪武五年罢。成化十二年七月置程番府,
领金筑安抚司,上马桥、大龙番、小龙番、程番、方番、韦番、卧龙番、洪番、
小程番、卢番、罗番、金石番、卢山、木瓜、大华、麻响十六长官司。隆庆二年
六月移府入布政司城。万历十四年三月置州。距府八十五里,领长官司十六:
程番长官司(倚。洪武五年三月置,属贵州卫。正统三年八月属贵州宣慰司。
成化十二年七月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三月属州。北有青岩。南有都泥江,源出
州西北乱山中,曰濛潭,经司南,州境之水皆流合焉,入广西南丹州界。下十二
司所属仿此。)
小程番长官司(州西北。元小程番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
上马桥长官司(州西北。洪武十五年六月置。)
卢番长官司(州北。元卢番静海军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省元卢番蛮
夷军民长官司入焉。)
韦番长官司(州南。元韦番蛮夷长官司。洪武十五年六月改置。)
方番长官司(州南。元方番河中府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
洪番长官司(州西。元洪番永盛军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
卧龙番长官司(州南。元卧龙番南宁州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
小龙番长官司(州东南。元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
大龙番长官司(州东南。元大龙番应天府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
金石番长官司(州东。元金石番太平军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
罗番长官司(州南。元罗番大龙遏蛮军安抚司。洪武五年改置。)
卢山长官司(州南。元卢山等处蛮夷军安抚司。洪武六年正月改置。)
木瓜长官司(元木瓜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属贵州卫。正统
三年八月属金筑安抚司。成化十二年七月,属程番府。万历十四年三月属州。下
二司仿此。)
麻响长官司(洪武七年六月置。)
大华长官司(洪武七年六月置。)
贵州宣慰使司(元改顺元路军民安抚司置,属湖广行省。)洪武五年正月属
四川行省。九年六月属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一年二月来属。(有沙溪、的澄河二
巡检司。又有黄沙渡、龙谷二土巡检司。)领长官司七:
水东长官司(宣慰司北。元水东寨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后废。永乐元年
六月置,属都司,后来属。)
中曹蛮夷长官司(宣慰司东南。元中曹白纳等处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洪
武五年改置,来属。)
龙里长官司(宣慰司东南。元龙里等寨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洪武五年改
置,来属。)
白纳长官司(宣慰司东南。元茶山白纳等处长官司。洪武五年并入中曹司。
永乐四年五月置,来属。)
底寨长官司(宣慰司北。元底寨等处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
乖西蛮夷长官司(宣慰司东北。元乖西军民府,属管番民总管。洪武五年改
置,后废。永乐元年六月复置,属都司,后来属。)
养龙坑长官司(宣慰司北。元养龙坑宿徵等处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
安顺军民府(元安顺州,属普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普定府。十八年直
隶云南布政司。二十五年八月属四川普定卫。正统三年八月直隶贵州布政司。成
化中,徙州治普定卫城。万历三十年九月升安顺军民府。(普定卫旧在州西北,
洪武十五年正月置,属四川都司。三月升军民指挥使司,正统三年改属贵州都司。
成化中,州自卫东南来同治。西北有旧坡山,两峰相对,中有石关。东有岩孔山。
北有欢喜岭,又有思腊河,接水西界。西南有北盘江,自云南沾益州流入。东南
有九溪河。又东有元普定路,属云南行省,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属云南布政司,
寻并军民府,改属四川布政司,十八年七月废。)领州三,长官司六。东距布政
司百五十里。
宁谷寨长官司(府西南。洪武十九年置,属安顺州。二十五年八月属普定卫。
正统三年八月仍来属。下仿此。东南有乾海子。)
西堡长官司(府西北。建置所属同上。北有浪伏山,元置习安州於山下,属
普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普定府,后废。又北有白石岩。东南有楚油洞山。北
有谷龙河,下流合乌江。)
镇宁州(元至正十一年四月以火烘夷地置,属普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
普定府。二十五年八月属普定卫,后侨治卫城。正统三年八月直隶贵州布政司。
嘉靖十一年六月徙州治安庄卫城。万历三十年九月属府。(安庄卫旧在州西,洪
武二十三年五月置,属贵州都司。万历三十五年九月,州自卫东来同治。南有白
水河,又有乌泥江,即都泥江,源出山箐中,东南流,入金筑安抚司境。)东距
府五十五里。领长官司二:
十二营长官司(州北。洪武十九年置,属安顺州。二十五年八月属普定卫。
正统三年八月来属。下仿此。东北有天生桥,又有公具河。北有阿破河。)
康佐长官司(州东。建置所属同上。)
永宁州(元以打罕夷地置,属普定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属普定府。二十五
年八月属普定卫,后侨治卫城。正统三年八月直隶贵州布政司。嘉靖十一年三月
徙州治关索岭守御千户所城。万历三十年九月属府。(关索所旧在州西南,洪武
二十五年置,属安庄卫。万历三十年九月,州自所东北来同治。西北有红崖山。
西有北盘江,自普安州流入,有盘江河巡检司。)东北距府一百二十里。领长官
司二:
慕役长官司(州西。洪武十九年置,属安顺州。二十五年八月属普定卫。正
统三年八月来属。下仿此。北有安笼箐山。西北有象鼻岭。东有北盘江,与永宁
州分界,东南流,南盘江自云南罗平州来合焉,又南入广西泗城州界。)
顶营长官司(州北。洪武四年置,所属同上。东有关索岭。西有盘江。)
普安州本贡宁安抚司。建文中置,属普安军民府。永乐元年正月改普安安抚
司,属四川布政司。十三年十二月改为州,直隶贵州布政司。万历十四年二月徙
治普安卫城。三十年九月属府。(普安卫旧在州南,洪武十五年正月置,属云南
都司,后改属贵州都司。二十二年三月升军民指挥使司。万历十四年二月,州自
卫北来同治。东有八部山,元普安路治山下,属云南行省,洪武十五年三月为府,
属云南布政司,寻升军民府,二十七年四月改属四川,永乐后废。东北有格孤山。
又西北有番纳牟山,一名云南坡。又东南有得都山,一名白崖,产雄黄水银。又
东有盘江。东南有者卜河,下流入於盘江。东有芭蕉关。西有分水岭关。东南有
安笼箐关。又西南有乐民守御千户所,西有平夷守御千户所,俱洪武二十二年置,
又东南有安南守御千户所,又有安笼守御千户所,俱洪武二十三年置,皆属普安
卫。正统十年四月徙安南所於罗渭江。)东北距府三百三十五里。
都匀府本都匀安抚司。洪武十九年十二月置。二十三年十月改都匀卫,属贵
州都司。二十九年四月升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七年仍属贵州都
司。弘治七年五月置都匀府於卫城。(西有龙山。南有独山镇巡检司。北有平定
关,西有威镇关,俱洪武二十四年置。)领州二,县一,长官司八。西北距布政
司二百六十里。
都匀长官司(府南。元上都匀等处军民长官司。洪武十六年更名。南有都匀
河,亦名马尾河。)
邦水长官司(府西。元中都云板水等处军民长官司,属管番民总管。洪武十
六年更名。邦水河在东南,本名扳河,即都匀河上源。)
平浪长官司(府西。洪武十六年置。西南有凯阳山,上有灭苗镇,即故凯口
囤。东南有麦冲河。)
平洲六洞长官司(府西南。洪武十六年置。西南有六洞山。南有平洲河,中
有沙洲。)
麻哈州本麻哈长官司。洪武十六年置,属平越卫。弘治七年五月升为州,来
属。(南有麻哈江,即邦水河之上源。)南距府六十里。领长官司二。
乐平长官司(州西北。洪武二十四年五月置,属云南,后属平越卫。弘治七
年五月来属。东北有马场山。南有乐平溪。)
平定长官司(州西北。洪武二十二年置,属平越卫。三十年属清平卫。弘治
七年五月来属。东有山江河。)
独山州本九名九姓独山州长官司。洪武十六年置,属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
升为独山州,属府。(南有独山,有独山江,即都匀河下流,南入广西天河县界,
为龙江。)北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一,长官司二:
清平(府北。本清平长官司,洪武二十二年置,属平越卫。三十年属清平卫。
弘治七年五月改为县,属麻哈州,后来属。东有香炉山,嘉靖十二年四月徙清平
卫中左所於此。北有云溪洞。南有木级坡。又东有山江河,源出香炉山,有舟溪
江流合焉,亦都匀河上源。又南有鸡场关,北有罗冲关,俱洪武二十五年置。又
东北有黎树等寨。)
合江洲陈蒙烂土长官司(州东。洪武十六年置,属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属
州。东南有梅花洞。)
丰宁长官司(州西南。洪武二十三年置,属都匀卫。弘治七年五月属州。西
南有行郎山。)
平越军民府(元平月长官司。)洪武十四年置平越守御千户所。十五年闰二
月改为平越卫。十七年二月升军民指挥使司。领长官司五,属四川布政司,寻属
贵州都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置平越军民府於卫城,以播州地益之,属贵州布政
司。(东有峨黎山,又有七盘坡。东南有麻哈江,其上源即黄平州之两岔江。南
有马场江,又有羊场河,俱东入於麻哈江。南有武胜关。西南有通津关。东南有
羊场关。)领卫二,州一,县三,长官司二。西距布政司百八十里。
清平卫洪武二十三年六月置,属贵州都司。万历二十九年来属。(卫治在清
平县北一里。)西南距府六十里。
兴隆卫洪武二十二年六月置,属贵州都司。万历二十九年来属。(北有龙岩
山,亦名龙洞山。又有截洞,其深险。东有飞云岩。)西南距府百二十里。
黄平州本黄平安抚司。洪武七年十一月置,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
月改为州,来属。(东有七里谷。西南有两岔江,以两源合流而名。又东有冷水
河。西北有黄平守御千户所,洪武十一年正月置,十五年正月改为卫,闰二月仍
为千户所。)南距府三十里。
余庆(州西。本余庆长官司,洪武十七年置,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
六月改为县,来属。东有白泥长官司,亦洪武十七年置,属播州宣卫司,万历二
十九年四月省入余庆县。南有小乌江,下流入於乌江。东南有白泥河,下流合於
思南河。又有走马坪寨,嘉靖三十四年置。)
瓮安(州西北。本瓮水安抚司,洪武初置。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为县,来属。
东有草塘安抚司,洪武十七年六月置,又有重安长官司,永乐四年九月置,俱属
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俱省入瓮安县。东南有万丈山。西有乌江,县境
诸山溪之水皆流合焉。又有黄滩关。东北有飞练堡,有天邦囤,西有西坪等寨。)
湄潭(州北。万历二十九年四月以播州湄潭地置。西有容山长官司,洪武中
置,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省入湄潭县。南有湄潭水,又西有三江水,下
流俱入於乌江。)
凯里长官司(府东北。本凯里安抚司,嘉靖八年二月分播州宣慰司地置,属
清平卫。万历二十九年来属。三十五年六月改为长官司。)
杨义长官司(府东南。洪武初置,属平越卫。万历二十九年属府。西有杉木
箐山。又有清水江,上流自新添卫流入,经城西,又名皮陇江,北经乖西、巴香
诸苗界,而入乌江。)
黎平府本思州宣慰司地。洪武十八年正月置五开卫,属湖广都司,后废。三
十五年十一月复置。永乐十一年二月置黎平府於卫城,属贵州布政司。弘治十年
徙府治卫南。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改府属湖广。三十一年四月还属贵州。(南有
宝带山。东有摩天岭。东北有铜鼓岩。西有新化江。又有福禄江,其上源为古州
江,下流入广西怀远县境。西南有黎平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九月置,属五
开卫。)领县一,长官司十三。西距布政司六百三十里。
永从(府南。本元福禄永从军民长官司。洪武中改置福禄永从蛮夷长官司,
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正统六年九月改为县。
南有福禄江,有彩江流合焉。又有永从溪。)
潭溪蛮夷长官司(府东南。元潭溪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改置,属湖广辰州
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
属。西南有铜关铁寨山。南有潭溪。)
八舟蛮夷长官司(府北。元八舟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后废。永乐元
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西南有八舟江,源自府城,西为三十
里江,北流经此,又东北为新化江。)
洪舟泊里蛮夷长官司(府东南。元洪舟泊里军民长官司。洪武初改置,后废。
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三年三月来属。北有洪舟江,下流合於湖广靖
州之渠河。西南有中潮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九月置,属五开卫。)
曹滴洞蛮夷长官司(府西北。元曹滴等洞军民长官司。洪武初改置,后废。
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西南有容江,源出苗地,北流
入福禄江。)
古州蛮夷长官司(府西北。元古州八万洞军民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改置,
属湖广辰州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
二年三月来属。有古州卫,洪武二十六年置,寻废。东北有古州江。)
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府西南。洪武初置,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
州卫。十二年三月来属。西北有大岩山,大岩江出焉,东南入於福禄江。)
新化蛮夷长官司(府东北。元新化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改置,属湖广辰州
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一年二月置
新化府於此,领湖耳、亮寨、欧阳、新化、中林验洞、龙里六蛮夷长官司,赤溪
湳洞长官司。宣德九年十一月府废,以所领俱属黎平府。西有六叠山。东南有
新化江,又西北合於清水江。又东有新化亮寨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九月置,
西南有新化屯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置,俱属五开卫。)
湖耳蛮夷长官司(府东北。元湖耳洞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改置,属湖广辰
州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
属新化府,府废来属。西有铜鼓卫,本铜鼓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九月置,
属五开卫,三十年改所为卫,属湖广都司,后二年废,三十五年十一月复置,属
湖广都司。)
亮寨蛮夷长官司(府东北。本八万亮寨蛮夷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置,属湖
广辰州卫。三月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改名,属贵州卫。十
二年三月属新化府,府废来属。)
欧阳蛮夷长官司(府东北。元欧阳寨长官司。洪武三年正月改置,属湖广辰
州卫。三月改属湖广靖州卫,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属贵州卫。十二年三月
属新化府,府废来属。)
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府北。洪武初置,后废。永乐元年正月复置。十二年
三月属新化府,府废来属。下二司仿此。)
赤溪湳洞蛮夷长官司(府东北。)
龙里蛮夷长官司(府北。南有龙里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置,属五开卫。)
思南府(元思南宣慰司,属湖广行省。)洪武四年改属四川。六年十二月升
为思南道宣慰使司,仍属湖广。永乐十一年二月改为府,属贵州布政司。隆庆四
年三月徙治平溪卫。寻复故。(有都儒、五堡、二坑等处巡检司。又有覃韩偏力
水土巡检司。又有板桥巡检司,旧属石阡府,后来属。)领县三,长官司三。西
南距布政司六百二十里。
安化(倚。本水犄姜长官司,元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初,改曰水德江,属思
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万历三十三年改置安化县。西南有崖门山。南
有万胜山。又有乌江,自石阡府流入,经城西鲇鱼峡北,入四川彭水县界,合涪
陵江。东南有水德江,即乌江之分流,又有思印江流合焉,下流亦入於涪陵江。
旧有洪安、化济二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洪武二十六年五月省。东有水胜关。
南有武胜关。北有太平关。)
蛮夷长官司(倚。洪武十年十月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
婺川(府北。元属思州安抚司。洪武五年属镇远州。十七年后仍属思州。永
乐十二年三月来属。东有河只水,又有罗多水,下流俱注於水德江。)
印江(府东。本思印江长官司,元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弘
治七年六月改为印江县。)
沿河祐溪长官司(府东北。洪武七年十月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
月属府。)
朗溪蛮夷长官司(府东。洪武七年十月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
属乌罗府。正统三年五月,府废,来属。有厥溪蛮夷长官司,亦洪武七年十月置,
寻废。)
思州府(元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二月改为府,属贵州布政司。领长官
司四。西距布政司七百五十里。
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倚。洪武六年置,二十五年省。永乐十二年三月复
置。南有峨山。西北有江头山。东有异溪。东北有平溪,上有关,洪武二十二年
三月置平溪卫於此,属湖广都司,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改属贵州,三十一年四月
还属湖广。又有鲇鱼关。南有黄土关。又东北有晃州驿,路出湖广沅州。)
都素蛮夷长官司(府西。永乐十二年三月置,属府。)
施溪长官司(府北。元施溪样头长官司。洪武五年改名,属湖广沅州卫。永
乐十二年三月来属。东有施溪。)
黄道溪长官司(府东北。元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西南有黄
道溪。)
镇远府(元镇远府,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四年降为镇远州,属思南宣慰司。
五年六月直隶湖广。永乐十一年二月置镇远府於州治,属贵州布政司。正统三年
五月省州入焉。领县二,长官司三。西距布政司五百三十里。
镇远(倚。本镇远溪洞金容金达蛮夷长官司,洪武二年二月置,属思南宣慰
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州。正统三年五月改属府。弘治七年十月改为镇远县。北
有石崖山。东有中河山,以两水夹流而名。东北有铁山。又东有观音山,有马场
坡。东南有巴邦山。西有平冒山。南有镇阳江,一名镇南江,亦曰潕水,上受
兴隆、黄平诸水,东流三百里,入於沅江。又东北有铁溪,出铁山,下流入镇阳
江。又西有油榨关。有焦溪关、梅溪关。又有清浪关,清浪卫治於此,又西有偏
桥,偏桥卫在焉,俱洪武二十三年四月置。西南有镇远卫,洪武二十二年七月置。
俱属湖广都司,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俱改属贵州,三十一年四月还属湖广。)
施秉(府西南。本施秉蛮夷长官司,洪武五年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
年三月属州。正统九年七月改为县。天启元年四月省。崇祯四年十一月复置。南
有洪江,即镇阳江。)
偏桥长官司(府西。元偏桥中寨蛮夷军民长官司。洪武五年改置,属思南宣
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
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府东。元邛水县。洪武五年改置团罗、得民、晓隘、
陂带、邛水五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二十九年以四司并入邛水司,属思南宣慰
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府。)
臻剖六洞横坡等处长官司(府西。本臻剖、六洞、横坡三长官司,洪武二十
二年置,属镇远卫,后并为一司。)
铜仁府本思州宣慰司地。永乐十一年二月置铜仁府。领县一,长官司五。西
南距布政司七百七十里。
铜仁(倚。元铜人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初,改
置铜仁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置府治於此。万历二十六年四月
改为县。南有铜崖山。又有新坑山,产朱砂水银。西南有铜仁大江,西北有小江
流合焉,下流入沅州界,注於沅江。)
省溪长官司(府西。元省溪坝场等处蛮夷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初改
名,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西有棨逻江,即省溪,产金。)
提溪长官司(府西。元提溪等处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初改名,
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东有印江。西有提溪,产砂金。)
大万山长官司(府南。元大万山苏葛办等处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
武初改名,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
乌罗长官司(府西。元乌罗龙干等处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初更名,
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一年二月置乌罗府,领朗溪蛮夷长官司,乌罗、答意、治
古、平头著可四长官司治於此。正统三年五月,府废来属。西有九龙山,铜仁大
江源於此。又西南有观音囤,亦曰乌罗洞。南有九江。又有木耳溪,亦曰九十九
溪,下流亦入沅江。)
平头著可长官司(府西北。元平头著可通达等处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
武七年十月改置,属思南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属乌罗府,府废来属。又有答
意长官司,治古寨长官司,俱永乐三年七月置,属贵州宣慰司,十二年三月改属
乌罗府,正统三年五月俱与府同废。)
石阡府本思州宣慰司地。永乐十一年二月置石阡府。领县一,长官司三。西
南距布政司六百三十里。
石阡长官司(倚。元石阡等处军民长官司,属思州安抚司。洪武初改置,属
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为石阡府治。西有崖门山。南有秋满洞。西有乌江,
自四川遵义府流入,东北入思南府界。有石阡江,下流入於乌江。)
龙泉(府西。本龙泉坪长官司,元为思州安抚司治。洪武七年七月复置,属
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属。万历二十九年四月改为县。北有腾云洞。南
有邓坎等寨。)
苗民长官司(府西南。洪武七年十月置,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三月来
属。)
葛彰葛商长官司(府南。元属思州安抚司。洪武中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
年三月来属。)
龙里卫军民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三年四月置卫。二十九年四月升军民指挥使司。
(西有莲花泾,又有加牙河,下流入瓮首河。东南有平伐长官司,本元平伐等处
长官司,洪武十五年改置,属贵州卫,二十八年属龙里卫,万历十四年二月省入
新贵县。又西有长冲关。东有巄耸关。)领长官司一。西距布政司五十里。
大平伐长官司(卫南。洪武十九年置,属贵州卫。二十八年来属。东北有谷
峡山。东南有瓮首河,下流合清水江。)
新添卫军民指挥使司(元新添葛蛮安抚司,后废。)洪武二十二年置新添千
户所,属贵州卫。二十三年二月改为新添卫,属贵州都司。二十九年四月升军民
指挥使司。领长官司五。西距布政司百十里。
新添长官司(倚。洪武四年置。东有凭虚洞,一名猪母洞。西北有清水江。
西南有瓮城河,有瓮城河土巡检司。又东有谷忙关。)
小平伐长官司(卫西南。洪武十五年六月置,属贵州卫,寻属龙里卫。二十
九年来属。)
把平寨长官司(卫南。洪武十五年六月置,属贵州卫,寻属龙里卫。二十九
年来属。)
丹平长官司(卫西南。洪武三十年置,寻省。永乐二年复置。)
丹行长官司(卫西南。洪武三十年置,寻省。永乐二年复置。)
安南卫洪武十五年正月置尾洒卫於此,寻废。二十三年十二月复置,更名,
属贵州都司。(南有尾洒山。东有盘江山,有清源洞。又有北盘江,自云南沾益
州流入,又南入安顺府界。东南有者卜河,自普安州流入,注於盘江。西有江西
陂,初置栅屯守於此,寻徙於尾洒,筑城为卫。南有乌鸣关,亦洪武中置。)东
北距布政司三百四十里。
威清卫洪武二十三年六月置,属贵州都司。(北有羊耳山。西有的澄河,即
陆广河上流。西北有鸭池河,即乌江。)西距布政司六十里。
平坝卫洪武二十三年闰四月置,属贵州都司。(东南有南仙洞,有马头山。
东有东溪。)西南距布政司八十里。
毕节卫洪武十七年二月置,属贵州都司。(东有木稀山,有关。又有响水河。
南有善欲关,西有老鸦关,俱洪武中置。东北有层台卫,洪武二十一年九月置,
二十七年六月废。)领守御所一。东南距布政司四百五十里。
守御七星关后千户所(卫西。洪武二十一年置,属乌撒卫。永乐中来属。有
七星关河,亦曰可渡河,源出四川乌撒府,即北盘江上流,七星关在其上,下流
入云南沾益州界。)
赤水卫洪武二十一年十月置,(北有雪山,上有关。东有赤水河,有赤水关。)
领所四。距布政司六百二十里。
摩尼千户所(卫北)、白撒千户所(卫东南。二所俱洪武二十二年九月置)、
阿落密千户所(卫南)、前千户所(卫南。二所俱洪武二十七年置。)
普市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三月析永宁宣抚司地置,直隶贵州都司。(东
有木案山。西南有水脑洞。又东南有龙泉涧。)距布政司七百二十里。
敷勇卫本劄佐长官司。洪武五年改元落邦札佐等处长官司置,属贵州宣慰司。
崇祯三年改置,属贵州都司。(东有阳明洞。西有三湘水。北有乌江,有陆广河。)
领所四。南距布政司五十里。
於襄守御千户所(卫西。本青山长官司,洪武五年改元青山远地等处长官司
置,属贵州宣慰司。崇祯三年改置。)
息烽守御千户所(卫东北。崇祯三年以贵州前卫故绝六屯并割底寨司地置。
西有西望山。南有石天洞。北有乌江。)
濯灵守御千户所(卫北。西有陆广河,北流合乌江)、修文守御千户所(卫
东北。二所俱宣慰司水西地,崇祯三年同置。)
镇西卫崇祯三年以宣慰司水西地置。(北有天柱洞,又有鸭池河,即乌江异
名。)领所四。西南距布政司六十里。
威武守御千户所(卫东)、赫声守御千户所(卫北。有鸭池河)、柔远守御
千户所(卫□)、定远守御千户所(卫□。以上俱水西地,崇祯三年与卫同置。)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礼一(吉礼一)

《周官》、《仪礼》尚已,然书缺简脱,因革莫详。自汉史作《礼志》,后
皆因之,一代之制,始的然可考。欧阳氏云:“三代以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
虚名。”要其用之郊庙朝廷,下至闾里州党者,未尝无可观也。惟能修明讲贯,
以实意行乎其间,则格上下、感鬼神,教化之成即在是矣。安见后世之礼,必不
可上追三代哉。
明太祖初定天下,他务未遑,首开礼、乐二局,广征耆儒,分曹究讨。洪武
元年,命中书省暨翰林院、太常司,定拟祀典。乃历叙沿革之由,酌定郊社宗庙
仪以进。礼官及诸儒臣又编集郊庙山川等仪,及古帝王祭祀感格可垂鉴戒者,名
曰《存心录》。二年,诏诸儒臣修礼书。明年告成,赐名《大明集礼》。其书准
五礼而益以冠服、车辂、仪仗、卤簿、字学、音乐,凡升降仪节,制度名数,纤
悉毕具。又屡敕议礼臣李善长、傅瓛、宋濂、詹同、陶安、刘基、魏观、崔亮、
牛谅、陶凯、朱升、乐韶凤、李原名等,编辑成集。且诏郡县举高洁博雅之士徐
一夔、梁寅、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至京,同修礼书。
在位三十余年,所著书可考见者,曰《孝慈录》,曰《洪武礼制》,曰《礼仪定
式》,曰《诸司职掌》,曰《稽古定制》,曰《国朝制作》,曰《大礼要议》,
曰《皇朝礼制》,曰《大明礼制》,曰《洪武礼法》,曰《礼制集要》,曰《礼
制节文》,曰《太常集礼》,曰《礼书》。若夫厘正祀典,凡天皇、太乙、六天、
五帝之类,皆为革除,而诸神封号,悉改从本称,一洗矫诬陋习,其度越汉、唐
远矣。又诏定国恤,父母并斩衰,长子降为期年,正服旁服以递而杀,斟酌古今,
盖得其中。永乐中,颁《文公家礼》于天下,又定巡狩、监国及经筵日讲之制。
后宫罢殉,始于英宗。陵庙嫡庶之分,正于孝宗。暨乎世宗,以制礼作乐自任。
其更定之大者,如分祀天地,复朝日夕月于东西郊,罢二祖并配,以及祈谷大雩,
享先蚕,祭圣师,易至圣先师号,皆能折衷于古。独其排众议,祔睿宗太庙跻武
宗上,徇本生而违大统,以明察始而以丰昵终矣。当时将顺之臣,各为之说。今
其存者,若《明伦大典》,则御制序文以行之;《祀仪成典》,则李时等奉敕而
修;《郊祀考议》,则张孚敬所进者也。至《大明会典》,自孝宗朝集纂,其于
礼制尤详。世宗、神宗时,数有增益,一代成宪,略具是焉。今以五礼之序,条
为品式,而随时损益者,则依类编入,以识沿革云。
坛壝之制 神位祭器玉帛牲牢祝册之数 笾豆之实
祭祀杂议诸仪 祭祀日期 习仪 斋戒 遣官祭祀
○分献陪祀
五礼,一曰吉礼。凡祀事,皆领于太常寺而属于礼部。明初以圜丘、方泽、
宗庙、社稷、朝日、夕月、先农为大祀,太岁、星辰、风云雷雨、岳镇、海渎、
山川、历代帝王、先师、旗纛、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寿星为中祀,诸神为
小祀。后改先农、朝日、夕月为中祀。凡天子所亲祀者,天地、宗庙、社稷、山
川。若国有大事,则命官祭告。其中祀小祀,皆遣官致祭,而帝王陵庙及孔子庙,
则传制特遣焉。每岁所常行者,大祀十有三:正月上辛祈谷、孟夏大雩、季秋大
享、冬至圜丘皆祭昊天上帝,夏至方丘祭皇地祇,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月于
西郊,四孟季冬享太庙,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太稷。中祀二十有五:仲春仲秋上
戊之明日,祭帝社帝稷,仲秋祭太岁、风云雷雨、四季月将及岳镇、海渎、山川、
城隍,霜降日祭旗纛于教场,仲秋祭城南旗纛庙,仲春祭先农,仲秋祭天神地祗
于山川坛,仲春仲秋祭历代帝王庙,春秋仲月上丁祭先师孔子。小祀八:孟春祭
司户,孟夏祭司灶,季夏祭中霤,孟秋祭司门,孟冬祭司井,仲春祭司马之神,
清明、十月朔祭泰厉,又于每月朔望祭火雷之神。至京师十庙、南京十五庙,各
以岁时遣官致祭。其非常祀而间行之者,若新天子耕耤而享先农,视学而行释奠
之类。嘉靖时,皇后享先蚕,祀高禖,皆因时特举者也。
其王国所祀,则太庙、社稷、风云雷雨、封内山川、城隍、旗纛、五祀、厉
坛。府州县所祀,则社稷、风云雷雨、山川、厉坛、先师庙及所在帝王陵庙,各
卫亦祭先师。至于庶人,亦得祭里社、谷神及祖父母、父母并祀灶,载在祀典。
虽时稍有更易,其大要莫能逾也。
至若坛壝之制,神位、祭器、玉帛、牲牢、祝册之数,笾豆之实,酒齐之名,
析其彼此之异同,订其初终之损益,胪于首简,略于本条,庶无缺遗,亦免繁复
云尔。
○坛壝之制
明初,建圜丘于正阳门外,钟山之阳,方丘于太平门外,钟山之阴。圜丘坛
二成。上成广七丈,高八尺一寸,四出陛,各九级,正南广九尺五寸,东、西、
北八尺一寸。下成周围坛面,纵横皆广五丈,高视上成,陛皆九级,正南广一丈
二尺五寸,东、西、北杀五寸五分。甃证砖阑盾,皆以琉璃为之。壝去坛十五丈,
高八尺一寸,四面灵星门,南三门,东、西、北各一。外垣去壝十五丈,门制同。
天下神祇坛东门外。神库五楹,在外垣北,南向。厨房五楹祇,在外坛东北,西
向。库房五楹,南向。宰牲房三楹,天池一,又在外库房之北。执事斋舍,在坛
外垣之东南。坊二,在外门外横甬道之东西,燎坛在内壝外东南丙地,高九尺,
广七尺,开上南出户。方丘坛二成。上成广六丈,高六尺,四出陛,南一丈,东、
西、北八尺,皆八级。下成四面各广二丈四尺,高六尺,四出陛,南丈二尺,东、
西、北一丈,皆八级。壝去坛十五丈,高六尺,外垣四面各六十四丈,余制同。
南郊有浴室,瘗坎在内壝外壬地。
洪武四年,改筑圜丘。上成广四丈五尺,高五尺二寸。下成每面广一丈六尺
五寸,高四尺九寸。二成通径七丈八尺。坛至内壝墙,四面各九丈八尺五寸。内
壝墙至外壝墙,南十三丈九尺四寸,北十一丈,东、西各十一丈七尺。方丘,上
成广三丈九尺四寸,高三尺九寸。下成每面广丈五尺五寸,高三尺八寸,通径七
丈四寸。坛至内壝墙,四面皆八丈九尺五寸。内壝墙至外壝墙,四面各八丈二尺。
十年,改定合祀之典。即圜丘旧制,而以屋覆之,名曰大祀殿,凡十二楹。
中石台设上帝、皇地祇座。东、西广三十二楹。正南大祀门六楹,接以步廊,与
殿庑通。殿后天库六楹。瓦皆黄琉璃。厨库在殿东北,宰牲亭井在厨东北,皆以
步廊通殿两庑,后缭以围墙。南为石门三洞以达大祀门,谓之内坛。外周垣九里
三十步,石门三洞南为甬道三,中神道,左御道,右王道。道两旁稍低,为从官
之地。斋宫在外垣内西南,东向。其后殿瓦易青琉璃。二十一年增修坛壝,坛后
树松柏,外壝东南凿池二十区。冬月伐冰藏凌阴,以供夏秋祭祀之用。成祖迁都
北京,如其制。
嘉靖九年,复改分祀。建圜丘坛于正阳门外五里许,大祀殿之南,方泽坛于
安定门外之东。圜丘二成,坛面及栏俱青琉璃,边角用白玉石,高广尺寸皆遵祖
制,而神路转远。内门四。南门外燎炉毛血池,西南望燎台。外门亦四。南门外
左具服台,东门外神库、神厨、祭器库、宰牲亭,北门外正北泰神殿。正殿以藏
上帝、太祖之主,配殿以藏从祀诸神之王。外建四天门:东曰泰元,南曰昭亭,
西曰广利。又西銮驾库,又西牺牲所,其北神乐观。北曰成贞。北门外西北为斋
宫,迤西为坛门,坛北,旧天地坛,即大祀殿也。十七年撤之,又改泰神殿曰皇
穹宇。二十四年,又即故大祀殿之址建大享殿。方泽亦二成,坛面黄琉璃,陛增
为九级,用白石围以方坎。内,北门外西瘗位,东灯台,南门外皇祇室。外,西
门外迤西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北门外西北斋宫。又外建四天门,西门
外北为銮驾库、遣官房、内陪祀官房。又外为坛门,门外为泰折街牌坊,护坛地
千四百余亩。
太社稷坛,在宫城西南,东西峙,明初建。广五丈,高五尺,四出陛,皆五
级。坛土五色随其方,黄土覆之。坛相去五丈,坛南皆树松。二坛同一壝,方广
三十丈,高五尺,甃砖,四门饰色随其方。周坦四门,南灵星门三,北戟门五,
东西戟门三。戟门各列戟二十四。洪武十年,改坛午门右,社稷共一坛,为二成。
上成广五丈,下成广五丈三尺,崇五尺。外壝崇五尺,四面各十九丈有奇。外垣
东西六十六丈有奇,南北八十六丈有奇。垣北三门,门外为祭殿,其北为拜殿。
外复为三门,垣东、西、南门各一。永乐中,建坛北京,如其制。帝社稷坛在西
苑,坛址高六寸,方广二丈五尺,甃细砖,实以净土。坛北树二坊,曰社街。王
国社稷坛,高广杀太社稷十之三。府、州、县社稷坛,广杀十之五,高杀十之四,
陛三级。后皆定同坛合祭,如京师。
朝日、夕月坛,洪武三年建。朝日坛高八尺,夕月坛高六尺,俱方广四丈。
两壝,壝各二十五步。二十一年罢。嘉靖九年复建,坛各一成。朝日坛红琉璃,
夕月坛用白。朝日坛陛九级,夕月坛六级,俱白石。各建天门二。
先农坛,高五尺,广五丈,四出陛。御耕耤位,高三尺,广二丈五尺,四出
陛。
山川坛,洪武九年建。正殿、拜殿各八楹,东西庑二十四楹。西南先农坛,
东南具服殿,殿南耤田坛,东旗纛庙,后为神仓。周垣七百余丈,垣内地岁种谷
蔬,供祀事。嘉靖十年,改名天神地祇坛,分列左右。
太岁坛与岳渎同。岳镇海渎山川城隍坛,据高阜,南向,高二尺五寸,方广
十倍,四出陛,南向五级,东西北三级。王国山川坛,高四尺,四出陛,方三丈
五尺。天下山川所在坛,高三尺,四出陛,三级,方二丈五尺。
○神位祭器玉帛牲牢祝册之数
神位 圜丘。洪武元年冬至,正坛第一成,昊天上帝南向。第二成,东大明,
星辰次之,西夜明,太岁次之。二年,奉仁祖配,位第一成,西向。三年,坛下
壝内,增祭风云雷雨。七年更定,内壝之内,东西各三坛。星辰二坛,分设于东
西。其次,东则太岁、五岳,西则风云雨、五镇。内壝之外,东西各二坛。东四
海,西四渎。次天下神祇坛,东西分设。
方丘。洪武二年夏至,正坛第一成,皇地祇,南向。第二成,东五岳,次四
海,西五镇,次四渎。三年,奉仁祖配,位第一成,西向。坛下壝内,增祭天下
山川。七年更定,内壝之内,东西各二坛。东四海,西四渎。次二坛,天下山川。
内壝之外,东西各设天下神祇坛一。
十二年正月,合祀大祀殿。正殿三坛,上帝、皇地祇并南向。仁祖配位在东,
西向。从祀十四坛。丹陛东一坛曰大明,西一坛曰夜明。两庑坛各六:星辰二坛;
次东,太岁、五岳、四海,次西,风云雷雨、五镇、四渎二坛;又次天下山川神
祇二坛。俱东西向。二十一年,增修丹墀内石台四,大明、夜明各一,星辰二。
内壝外石台二十:东十坛,北岳、北镇、东岳、东镇、东海、太岁、帝王、山川、
神祇、四渎;西十坛,北海、西岳、西镇、西海、中岳、中镇、风云雷雨、南岳、
南镇、南海。俱东西向。台高三尺有奇,周以石栏,陟降为磴道。台上琢石凿龛,
以置神位。建文时,撤仁祖,改奉太祖配,位第一成。西向。洪熙元年,增文皇
帝于太祖下。
嘉靖九年,复分祀之典。圜丘则东大明,西夜明。次东,二十八宿、五星、
周天星辰。次西,风云雷雨。共四坛。方丘则东五岳,基运、翊圣、神烈三山,
西五镇,天寿、纯德二山。次东四海,次西四渎。南北郊皆独奉太祖配。太社稷
配位别见。先农正位南向,后稷配位西向。
凡神位,天地、祖宗曰“神版”,余曰“神牌”。圜丘神版长二尺五寸,广
五寸,厚一寸,趺高五寸,以栗木为之,正位题曰昊天上帝,配位题曰某祖某皇
帝,并黄质金字。从祀风云雷雨位版,赤质金字。神席,上帝用龙椅龙案,上施
锦褥,配位同。从祀,位置于案,不设席。方丘正位曰皇地祇,配位及从祀,制
并同圜丘。奉先殿帝后神主高尺二寸,广四寸,趺高二寸,用木,饰以金,镂以
青字。龛高二尺,广二尺,趺高四寸,朱漆镂金龙凤花版,开二窗,施红纱,侧
用金铜环,内织金文绮为藉。社稷,社玉用石,高五尺,广五尺,上微锐。立于
坛上,半在土中,近南北向;稷不用主。洪武十年,皆设木主,丹漆之。祭毕,
贮于库,仍用石主埋坛中,微露其末。后奉祖配,其位制涂金牌座,如先圣椟用
架罩。嘉靖中,藏于寝庙。帝社稷神位以木,高一尺八寸,广三寸,朱漆质金书。
坛南置石龛,以藏神位。王府州县社主皆用石,长二尺五寸,广尺五寸。日月坛
神位,以松柏为之。长二尺五寸,广五寸,趺高五寸。朱漆金字。余仿此。
祭器 南郊。洪武元年定,正位,登一,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爵三;坛
上,太尊二,著尊、牺尊、山罍各一;坛下,太尊一,山罍二。从祀位,登一,
笾豆各下,簠簋各二,东西各设著尊二,牺尊二。北郊同。七年增圜丘从祀,共
设酒尊六于坛西,大明,夜明位各三。天下神祇,鉶三,笾豆各八,簠簋各二,
壝内外东西各设酒尊三,每位爵三。方丘、岳镇,各设酒尊三,壝内东西各设酒
尊三,壝外东西各设酒尊三,每位爵三。神祇与圜丘同。八年,圜丘从祀,更设
登一、鉶二。每位增酒睟,星辰、天下神祇各三十,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
各十五。方丘,从祀同。十年,定合祀之典,各坛陈设如旧,惟太岁、风云雷雨
酒盏各十,东西庑俱共设酒尊三、爵十八于坛南。
二十一年更定,正殿上三坛,每坛登一,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共设酒尊
六、爵九于殿东南,西向。丹墀内四坛,大明、夜明各登一,笾豆十,簠簋二,
酒尊三,爵三。星辰二坛,各登一,鉶二,酒盏三十,余与大明同。壝外二十坛,
各登一,鉶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酒盏十,酒尊三,爵三。神祇坛,鉶三,
笾豆各八。帝王、山川、四渎、中岳、风云雷雨神祇坛,酒盏各三十,余并同岳
镇。
太庙时享。洪武元年定,每庙登一,鉶三,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共酒尊
三、金爵八、瓷爵十六于殿东西向。二十一年更定,每庙登二,鉶二。弘治时,
九庙通设酒尊九,祫祭加一,金爵十七,祫祭加二,瓷爵三十四,祫祭加四。亲
王配享,洪武三年定,登鉶各三,笾豆各十二,簠簋各二,酒尊三,酒注二。二
十一年更定,登鉶各一,爵各三,笾豆各十,簠簋各二,共用酒尊三于殿东。功
臣配享,洪武二年定,每位笾豆各二,簠簋各二。三年增定,共用酒尊二,酒注
二。二十一年更定,十坛,每坛鉶一,笾豆各二,簠簋各一,爵三,共用酒尊于
殿西。
太社稷。洪武元年定,鉶三,笾豆各十,簠簋各二,配位同。正配位皆设酒
尊三于坛东。十一年更定,每位登一,鉶二,笾豆十二,正配位共设酒尊三,爵
九。后太祖、成祖并配时,增酒尊一,爵三。府、州、县社稷,鉶一,笾豆四,
簠簋二。
朝日、夕月。洪武三年定,太尊、著尊、山罍各二,在坛上东南隅,北面。
象尊、壶尊、山罍各二,在坛下,笾豆各十,簠簋各二,登鉶各三。
先农,与社稷同,加登一,笾豆减二。
神祇。洪武二年定,每坛笾豆各四,簠簋登爵各一。九年更定,正殿共设酒
尊三,爵七,两庑各设酒尊三,爵三,余如旧。二十一年更定,每坛登一,鉶二,
笾豆各十,簠簋各二,酒盏三十。星辰,正殿中登一,鉶二。余九坛,鉶二。每
坛笾豆十,簠簋各一,酒盏三十,爵一,共设酒尊三。太岁诸神,笾豆各八,簠
簋各二,酒尊三。岳渎山川同。
历代帝王。洪武四年定,登一,鉶二,笾豆各八,簠簋各一,俎一,爵三,
尊三。七年更定,登、鉶、簠簋各一,笾豆各十,爵各三,共设酒尊五于殿西阶,
酒尊三于殿东阶。二十一年增定,每位鉶二,簠簋各二,五室共设酒尊三,爵四
十八。配位每坛笾豆各二,簠簋各一,馈盘一,每位鉶一,酒盏三。三皇,笾豆
各八,簠簋各二,登、鉶各二,爵三,牺尊、象尊、山罍各一。配位,笾豆各四,
簠簋各二,鉶一,爵三,牺尊、象尊各一。
至圣先师。洪武元年定,笾豆各六,簠簋各二,登一,鉶二,牺尊、象尊、
山罍各一。四配位,笾豆各四,簠簋各一,登一。十哲,两庑,笾豆二。四年更
定,正位,笾豆各十,酒尊三,爵三,余如旧。四配,每位酒尊一,余同正位。
十哲,东西各爵一,每位笾豆各四,簠簋各一,鉶一,酒盏一。两庑,东西各十
三坛,东西各爵一,每坛笾豆各四,簠簋各一,酒盏四。十五年更定,正位,酒
尊一,爵三,登一,鉶二,笾豆各八,簠簋各二。四配位,共酒尊一,各爵三,
登一,鉶二,笾豆各六,簠簋各一。十哲,共酒尊一,东西各爵五,鉶一,笾豆
各四,簠簋各一。东西庑,每四位爵四,笾豆各二,簠簋各一。景泰六年增两庑
笾豆各二,簠簋各一。成化十二年,增正位笾豆为十二。嘉靖九年,仍减为十。
旗纛,与先农同。马神,笾豆各四,簠簋、登、象尊、壶尊各一。
○玉帛牲牢
玉三等:上帝,苍璧;皇地祇,黄琮;太社、太稷,两圭有邸;朝日、夕月,
圭璧五寸。帛五等:曰郊祀制帛,郊祀正配位用之。上帝,苍;地祇,黄;配位,
白。曰礼神制帛,社稷以下用之。社稷,黑;大明,赤;夜明、星辰、太岁、风
云雷雨、天下神祇俱白;五星,五色;岳镇、四海、陵山随方色;四渎,黑;先
农,正配皆青;群神,白;帝王先师皆白;旗纛,洪武元年用黑,七年改赤,九
年定黑二、白五。曰奉先制帛,太庙用之,每庙二。曰展亲制帛,亲王配享用之。
曰报功制帛,功臣配享用之。皆白。每位各一。惟圜丘,嘉靖九年用十二,而周
天星辰则共用十,孔庙十哲、两庑东西各一云。又洪武十一年,上以小祀有用楮
钱者为不经。礼臣议定,在京,大祀、中祀用制帛,有篚。在外,王国府州县亦
如之。小祀惟用牲醴。
牲牢三等:曰犊,曰羊,曰豕。色尚骍,或黝。大祀,入涤九旬;中祀,三
旬;小祀,一旬。大祀前一月之朔,躬诣牺牲所视牲,每日大臣一人往视。洪武
二年,帝以祭祀省牲,去神坛甚迩,于人心未安,乃定省牲之仪,去神坛二百步。
七年定制,大祀,皇帝躬省牲;中祀、小祀,遣官。嘉靖十一年更定,冬、夏至,
祈谷,俱祭前五日亲视,后俱遣大臣。圜丘,苍犊;方丘,黄犊;配位,各纯犊。
洪武七年,增设圜丘配位。星辰,牛一,羊豕三。太岁,牛羊豕一。风云雷雨、
天下神祇,羊豕各五。方丘配位,天下山川,牛一,羊豕各三。太庙禘,正配皆
太牢,祫皆太牢。时享每庙犊羊豕各一。亲王配位,洪武三年定,共牛羊豕一。
二十一年更定,每坛犊羊豕各一。功臣配位,洪武二年定,每位羊豕体各一。二
十一年更定,每坛羊豕一。太社稷,犊羊豕各一,配位同。府州县社稷,正配位,
共羊一、豕一。洪武七年增设,各羊一、豕一。朝日、夕月,犊羊豕各一。先农
与太社稷同。神祇,洪武二年定,羊六、豕六。二十一年更定,每坛犊羊豕各一。
嘉靖十年,天神左,地祇右,各牲五。星辰,每坛羊一、豕一。帝王,每室犊羊
豕各一。配位,每坛羊豕各一。先师如帝王,四配如配位,十哲东西各豕一分五,
两庑东西各豕一,后增为三。府州县学先师,羊一、豕一。四配。共羊一、豕一,
解为四体。十哲东西各豕一,解为五体。两庑豕一,解为百八分。旗纛,洪武九
年定犊羊豕,永乐后,去犊。王国及卫所同。五祀马神俱用羊豕。
○祝册
南北郊,祝板长一尺一分,广八寸,厚二分,用楸梓木。宗庙,长一尺二寸,
广九寸,厚一,用梓木,以楮纸冒之。群神帝王先师,俱有祝,文多不载。祝案
设于西。
○笾豆之实
凡笾豆之实,用十二者,笾实以形盐、薧鱼、枣、栗、榛、菱、芡、鹿脯、
白饼、黑饼、糗饵、粉餈。豆实以韭菹、醯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
鱼醢、脾析、豚胉、赩食、糁食。用十者,笾则减糗饵、粉餈,豆则减赩食、
糁食。用八者,笾又减白、黑饼,豆又减脾析、豚胉。用四者,笾则止实以形
盐、薧鱼、枣、栗,豆则止实以芹菹、兔醢、菁菹、鹿醢。各二者,笾实栗、
鹿脯,豆实菁菹、鹿醢。簠簋各二者,实以黍稷、稻粱。各一者,实以稷粱。登
实以太羹,鉶实以和羹。
洪武三年,礼部言:“《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器用陶匏’,
尚质也。《周礼·笾人》,‘凡祭祀供簠簋之实’,《疏》曰,‘外祀用瓦簠’。
今祭祀用瓷,合古意。惟盘盂之属,与古簠璺簋登鉶异制。今拟凡祭器皆用瓷,
其式皆仿古簠簋登豆,惟笾以竹。”诏从之。
酒齐仿周制,用新旧醅,以备齐三酒。其实于尊之名数,各不同。
○祭祀杂议诸仪
其祭祀杂议诸仪,凡版位,皇帝位,方一尺二寸,厚三寸,红质金字。皇太
子位,方九寸,厚二寸,红质青字。陪祀官位,并白质黑字。
拜褥。初用绯。洪武三年定制,郊丘席为表,蒲为里。宗庙、社稷、先农、
山川,红文绮为表,红木棉布为里。
赞唱。凡皇帝躬祀,入就位时,太常寺奏中严,奏外办。盥洗、升坛、饮福、
受胙,各致赞辞。又凡祀,各设爵洗位,涤爵拭爵。初升坛,唱再拜,及祭酒,
唱赐福胙。洪武七年,礼部奏其烦渎,悉删去。
上香礼。明初祭祀皆行。洪武七年以翰林詹同言罢。嘉靖九年复行。
拜礼。初,每节皆再拜。洪武九年,礼臣奏:“《礼记》一献三献五献七献
之文,皆不载拜礼。唐、宋郊祀,每节行礼皆再拜。然亚献终献,天子不行礼,
而使臣下行之。今议大祀中祀,自迎神至饮福送神,宜各行再拜礼。”帝命节为
十二拜,迎神、饮福受胙、送神各四拜云。
登坛脱舄。初未行。洪武八年诏翰林院臣考定大祀登坛脱舄之礼。学士乐韶
凤杂考汉、魏以来朝祭仪,议于郊祀庙享前期一日,有司以席藉地,设御幕于坛
东南门外,设执事官脱履之次于坛门外西阶侧。祭日,大驾入幕次,脱舄升坛。
其升坛执事、导驾、赞礼、读祝并分献陪祀官,皆脱舄于外,以次升坛供事。协
律郎、乐舞生依前跣袜就位。祭毕,降坛纳舄。从之。嘉靖十七年罢其礼。
○祭祀日期
钦天监选择,太常寺预于十二月朔至奉天殿具奏。盖古卜法不存,而择干支
之吉以代卜也。洪武七年,命太常卿议祭祀日期,书之于版,依时以祭,著为式。
其祭日,遣官监祭,不敬失仪者罪之。
○习仪
凡祭祀,先期三日及二日,百官习仪于朝天宫。嘉靖九年更定,郊祀冬至,
习仪于先期之七日及六日。
○斋戒
洪武二年,学士朱升等奉敕撰斋戒文曰:“戒者,禁止其外;斋者,整齐其
内。沐浴更衣,出宿外舍,不饮酒,不茹荤,不问疾,不吊丧,不听乐,不理刑
名,此则戒也;专一其心,严畏谨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
在其左右,精白一诚,无须臾间,此则斋也。大祀七日,前四日戒,后三日斋。”
太祖曰:“凡祭祀天地、社稷、宗庙、山川等神,为天下祈福,宜下令百官斋戒。
若自有所祷于天地百神,不关民事者,不下令。”又曰:“致斋以五日七日,为
期太久,人心易怠。止临祭,斋戒三日,务致精专,庶可格神明。”遂著为令。
是年从礼部尚书崔亮奏,大祀前七日,部祀官诣中书省受誓戒。各扬其职,不共
其事,国有常刑。宗庙社稷,致斋三日,不誓戒。三年,谕礼部尚书陶凯曰:“
人心操舍无常,必有所警,而后无所放。”乃命礼部铸铜人一,高尺有五寸,手
执牙简,大祀则书致斋三日,中祀则书致斋二日于简上,太常司进置斋所。四年,
定天子亲祀斋五日,遣官代祀斋三日,降香斋一日。五年,命诸司各置木牌,以
警亵慢,刻文其上曰:“国有常宪,神有鉴焉。”凡祭祀,则设之。又从陶凯奏,
凡亲祀,皇太子宫中居守,亲王戎服侍从。皇太子亲王虽不陪祀,一体斋戒。
六年,建陪祀官斋房于北郊斋宫之西南,后定斋戒礼仪。凡祭天地,正祭前
五日午后,沐浴更衣,处外室,次早,百官于奉天门观誓戒牌。次日,告仁祖庙,
退处斋宫,致斋三日。享宗庙,正祭前四日午后,沐浴更衣,处外室。次日为始,
致斋三日。祭社稷、朝日、夕月、周天星辰、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
等神,致斋二日,如前仪。凡传制降香,遣官代祀,先一日沐浴更衣,处外室。
次日遣官。七年定制,凡大礼前期四日,太常卿至天下神祇坛奠告,中书丞相诣
京师城隍庙发咨。次日,皇帝诣仁祖庙请配享。二十一年定制,斋戒前二日,太
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奏请致斋。又次日,进铜人,传制谕文武百官斋戒。是
日,礼部太常司官檄城隍神,遍请天下当祀神祇,仍于各庙焚香三日。
二十六年,定传制誓戒仪。凡大祀前三日,百官诣阙,如大朝仪,传制官宣
制云:“某年月日,祀于某所,尔文武百官,自某日为始,致斋三日,当敬慎之。”
传制讫,四拜,奏礼毕。宣德七年,大祀南郊,帝御斋宫,命内官使饮酒食荤入
坛唾地者,皆罪之,司礼监纵容者同罪。斋之日,御史检视各官于斋次,仍行南
京,一体斋戒。弘治五年,鸿胪少卿李燧言:“分献陪祭等官,借居道士房榻,
贵贱杂处,且宣召不便。乞于坛所隙地,仿天寿山朝房礼制,建斋房。”从之。
嘉靖九年,定前期三日,帝御奉天殿,百官朝服听誓戒。万历四年十一月,礼部
以二十三日冬至祀天,十八日当奏祭,十九日百官受誓戒。是日,皇太后圣旦,
百官宜吉服贺。一日两遇礼文,服色不同,请更奏祭、誓戒皆先一日。帝命奏祭、
誓戒如旧,而以十八日行庆贺礼。
○遣官祭祀
洪武二十六年,定传制特遣仪。是日,皇帝升座如常仪,百官一拜。礼毕,
献官诣拜位四拜,传制官由御前出宣制。如祭孔子,则曰:“某年月日,祭先师
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命卿行礼。”祭历代帝王,则曰:“某年月日,祭先圣历
代帝王,命卿行礼。”俯伏,兴,四拜,礼毕出。其降香遣官仪,前祀一日清晨,
皇帝皮弁服,升奉天殿。捧香者以香授献官。献官捧由中陛降中道出,至午门外,
置龙亭内。仪仗鼓吹,导引至祭所。后定祭之日,降香如常仪,中严以待。献官
祭毕后命,解严还宫。嘉靖九年大祀遣官,不行饮福礼。
○分献陪祀
凡分献官,太常寺豫请旨。洪武七年,太祖谓学士詹同曰:“大祀,终献方
行分献礼,未当。”同乃与学士宋濂议以上,初献奠玉帛将毕,分献官即行初献
礼。亚献、终献皆如之。嘉靖九年,四郊工成,帝谕太常寺曰:“大祀分献官豫
定,方可习仪。”乃用大学士张璁等于大明、夜明、星辰、风云雷雨四坛。旧制,
分献用文武大臣及近侍官共二十四人,今定四人,法司官仍旧例不兴。
凡陪祀,洪武四年,太常寺引《周礼》及唐制,拟用武官四品、文官五品以
上,其老疾疮疥刑馀丧过体气者不与。从之。后定郊祀,六科都给事中皆与陪祀,
馀祭不与。又定凡南北郊,先期赐陪祀执事官明衣布,乐舞生各给新衣。制陪祀
官入坛牙牌,凡天子亲祀,则佩以入。其制有二,圆者与祭官佩之,方者执事人
佩之。俱藏内府,遇祭则给,无者不得入坛。洪武二十九年,初祀山川诸神,流
官祭服,未入流官公服。洪武二十九年,从礼臣言,未入流官,凡祭皆用祭服,
与九品同。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礼二(吉礼二)

郊祀 郊祀配位 郊祀仪注 祈谷 大雩 大飨 令节拜天
○郊祀之制
洪武元年,中书省臣李善长等奉敕撰进《郊祀议》,略言:
王者事天明,事地察,故冬至报天,夏至报地,所以顺阴阳之义也。祭天于
南郊之圜丘,祭地于北郊之方泽,所以顺阴阳之位也。《周礼·大司乐》:“冬
日至,礼天神,夏日至,礼地祇。”《礼》曰:“享帝于郊,祀社于国。”又曰:
“郊所以明天道,社所以明地道。”《书》曰:“敢昭告于皇天后土。”按古者
或曰地祇,或曰后土,或曰社,皆祭地,则皆对天而言也。此三代之正礼,而释
经之正说。自秦立四时,以祀白、青、黄、赤四帝。汉高祖复增北畤,兼祀黑帝。
至武帝有雍五畤,及渭阳五帝、甘泉太乙之祠,而昊天上帝之祭则未尝举行,魏、
晋以后,宗郑玄者,以为天有六名,岁凡九祭。宗王肃者,以为天体惟一,安得
有六?一岁二祭,安得有九?虽因革不同,大抵多参二家之说。自汉武用祠官宽
舒议,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礼如祀天。而后世因于北郊之外,仍祠后土。又
郑玄惑于纬书,谓夏至于方丘之上祭昆仑之祇,七月于泰折之坛祭神州之祇,析
而为二。后世又因之一岁二祭。元始间,王莽奏罢甘泉泰畤,复长安南北郊。以
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合祀天地于南郊。由汉历唐,千余年间,皆因之合祭。其
亲祀北郊者,惟魏文帝、周武帝、隋高祖、唐玄宗四帝而已。宋元丰中,议罢合
祭。绍圣、政和间,或分或合。高宗南渡以后,惟用合祭之礼。元成宗始合祭天
地五方帝,已而立南郊,专祀天。泰定中,又合祭。文宗至顺以后,惟祀昊天上
帝。今当遵古制,分祭天地于南北郊。冬至则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大明、夜明、
星辰、太岁从祀。夏至则祀皇地祇于方丘,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从祀。
太祖如其议行之。建圜丘于钟山之阳,方丘于钟山之阴。三年,增祀风云雷
雨于圜丘,天下山川之神于方丘。七年,增设天下神祇坛于南北郊。九年,定郊
社之礼,虽有三年丧,不废。十年秋,太祖感斋居阴雨,览京房灾异之说,谓分
祭天地,情有未安,命作大祀殿于南郊。是岁冬至,以殿工未成,乃合祀于奉天
殿,而亲制祝文,意谓人君事天地犹父母,不宜异处。遂定每岁合祀于孟春,为
永制。十二年正月,始合祀于大祀殿,太祖亲作《大祀文》并歌九章。永乐十八
年,京都大祀殿成,规制如南京。南京旧郊坛,国有大事,则遣官告祭。
嘉靖九年,世宗既定《明伦大典》,益覃思制作之事,郊庙百神,咸欲斟酌
古法,厘正旧章。乃问大学士张璁:“《书》称燔柴祭天,又曰‘类于上帝’,
《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以形体主宰之异
言也。朱子谓,祭之于坛谓之天,祭之屋下谓之帝。今大祀有殿,是屋下之祭帝
耳,未见有祭天之礼也。况上帝皇地祇合祭一处,亦非专祭上帝。”璁言:“国
初遵古礼,分祭天地,后又合祀。说者谓大祀殿下坛上屋,屋即明堂,坛即圜丘,
列圣相承,亦孔子从周之意。”帝复谕璁:“二至分祀,万代不易之礼。今大祀
殿拟周明堂或近矣,以为即圜丘,实无谓也。”璁乃备述《周礼》及宋陈襄、苏
轼、刘安世、程颐所议分合异同以对。且言祖制已定,无敢轻议。帝锐欲定郊制,
卜之奉先殿太祖前,不吉。乃问大学士翟銮,銮具述因革以对。复问礼部尚书李
时,时请少需日月,博选儒臣,议复古制。帝复卜之太祖,不吉,议且寝。
会给事中夏言请举亲蚕礼。帝以古者天子亲耕南郊,皇后亲蚕北郊,适与所
议郊祀相表里,因令璁谕言陈郊议。言乃上疏言:“国家合祀天地,及太祖、太
宗之并配,诸坛之从祀,举行不于长至而于孟春,俱不应古典。宜令群臣博考《
诗》、《书》、《礼经》所载郊祀之文,及汉、宋诸儒匡衡、刘安世、朱熹等之
定论,以及太祖国初分祀之旧制,陛下称制而裁定之。此中兴大业也。”礼科给
事中王汝梅等诋言说非是,帝切责之。乃敕礼部令群臣各陈所见。且言:“汝梅
等举《召诰》中郊用二牛,谓明言合祭天地。夫用二牛者,一帝一配位,非天地
各一牛也。又或谓天地合祀,乃人子事父母之道,拟之夫妇同牢。此等言论,亵
慢已甚。又或谓郊为祀天,社稷为祭地。古无北郊,夫社乃祭五土之祇,犹言五
方帝耳,非皇地祇也。社之名不同,自天子以下,皆得随所在而祭之。故《礼》
有‘亲地’之说,非谓祭社即方泽祭地也。”璁因录上《郊祀考议》一册。
时詹事霍韬深非郊议,且言分祀之说,惟见《周礼》,莽贼伪书,不足引据,
于是言复上疏言:
《周礼》一书,于祭祀为详。《大宗伯》以祀天神,则有禋祀、实柴、槱
燎之礼,以祀地祇,则有血祭、{艹貍}沈、趯辜之礼。《大司乐》冬至日,地上
圜丘之制,则曰礼天神,夏至日,泽中方丘之制,则曰礼地祇。天地分祀,从来
久矣。故宋儒叶时之言曰:“郊丘分合之说,当以《周礼》为定。”今议者既以
大社为祭地,则南郊自不当祭皇地祇,何又以分祭为不可也?合祭之说,实自莽
始,汉之前皆主分祭,而汉之后亦间有之。宋元丰一议,元祐再议,绍圣三议,
皆主合祭,而卒不可移者,以郊赉之费,每倾府藏,故省约安简便耳,亦未尝以
分祭为礼也。今之议者,往往以太祖之制为嫌为惧。然知合祭乃太祖之定制,为
不可改,而不知分祭固太祖之初制,为可复。知《大祀文》乃太祖之明训,为不
可背,而不知《存心录》固太祖之著典,为可遵。且皆太祖之制也,从其礼之是
者而已。敬天法祖,无二道也。《周礼》一书,朱子以为周公辅导成王,垂法后
世,用意最深切,何可诬以莽之伪为耶?且合祭以后配地,实自莽始。莽既伪为
是书,何不削去圜丘、方丘之制,天神地祇之祭,而自为一说耶?
于是礼部集上群臣所议郊礼,奏曰:“主分祭者,都御史汪鋐等八十二人,
主分祭而以慎重成宪及时未可为言者,大学士张璁等八十四人,主分祭而以山川
坛为方丘者,尚书李瓒等二十六人,主合祭而不以分祭为非者,尚书方献夫等二
百六人,无可否者,英国公张仑等一百九十八人。臣等祗奉敕谕,折衷众论。分
祀之义,合于古礼,但坛壝一建,工役浩繁。《礼》,屋祭曰帝,夫既称昊天上
帝,则当屋祭。宜仍于大祀殿专祀上帝,改山川坛为地坛,以专祀皇地祇。既无
创建之劳,行礼亦便。”帝复谕当遵皇祖旧制,露祭于坛,分南北郊,以二至日
行事。言乃奏曰:“南郊合祀,循袭已久,朱子所谓千五六百年无人整理。而陛
下独破千古之谬,一理举行,诚可谓建诸天地而不悖者也。”
已而命户、礼、工三部偕言等诣南郊相择。南天门外有自然之丘,咸谓旧丘
地位偏东,不宜袭用。礼臣欲于具服殿少南为圜丘。言复奏曰:“圜丘祀天,宜
即高敞,以展对越之敬。大祀殿享帝,宜即清閟,以尽昭事之诚。二祭时义不同,
则坛殿相去,亦宜有所区别。乞于具服殿稍南为大祀殿,而圜丘更移于前,体势
峻极,可与大祀殿等。”制曰“可”。于是作圜丘,是年十月工成。明年夏,北
郊及东、西郊,亦以次告成,而分祀之制遂定。万历三年,大学士张居正等辑《
郊祀新旧图考》进呈。旧礼者,太祖所定。新礼者,世宗所定也。
○郊祀配位
洪武元年,始有事于南郊。有司议配祀。太祖谦让不许,亲为文告太庙曰:
“历代有天下者,皆以祖配天。臣独不敢者,以臣功业有未就,政治有阙失。去
年上天垂戒,有声东南,雷火焚舟击殿吻,早暮兢惕,恐无以承上帝好生之德,
故不敢辄奉以配。惟祖神与天通,上帝有问,愿以臣所行奏帝前,善恶无隐。候
南郊竣事,臣率百司恭诣庙廷,告成大礼,以共享上帝之锡福。”明年夏至,将
祀方丘,群臣复请。乃奉皇考仁祖淳皇帝配天于圜丘。明年祀方丘,亦如之。建
文元年,改奉太祖配。洪熙改元,敕曰:“太祖受命上天,肇兴皇业。太宗中兴
宗社,再奠寰区。圣德神功,咸配天地。《易》曰,‘殷荐上帝,以配祖考’。
朕崇敬祖考,永惟一心。正月十五日,大祀天地神祇,奉皇祖、皇考以配。”遂
于郊祀前告太庙及几筵,请太祖、太宗并配。
嘉靖九年,给事中夏言上疏言:“太祖、太宗并配,父子同列,稽之经旨,
未能无疑。臣谓周人郊祀后稷以配天,太祖足当之。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太宗足当之。”礼臣集议,以为二祖配享,百有余年,不宜一旦轻改。帝降敕谕,
欲于二至日奉太祖配南、北郊,岁首奉太宗配上帝于大祀殿。于是大学士张璁、
翟銮等言,二祖分配,于义未协,且录仁宗年撰敕谕并告庙文以进。帝复命集议
于东阁,皆以为:“太庙之祀,列圣昭穆相向,无嫌并列。况太祖、太宗,功德
并隆,圜丘、大祀殿所祀,均之为天,则配天之祖,不宜阙一。臣等窃议南、北
郊及大祀殿,每祭皆宜二祖并配。”帝终以并配非礼,谕阁臣讲求。璁等言:“
《礼》曰:‘有其举之,莫敢废也。’凡祭尽然,况祖宗配享大典?且古者郊与
明堂异地,故可分配。今圜丘、大祀殿同兆南郊,冬至礼行于报而太宗不与,孟
春礼行于祈而太祖不与,心实有所不安。”帝复报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天惟一天,祖亦惟一祖。故大报天之祀,止当以高皇帝配。文皇帝功德,岂不可
配天?但开天立极,本高皇帝肇之耳。如周之王业,武王实成之,而配天止以后
稷,配上帝止以文王,当时未闻争辨功德也。”因命寝其议。已而夏言复疏言:
“虞、夏、殷、周之郊,惟配一祖。后儒穿凿,分郊丘为二,及误解《大易》配
考、《孝经》严父之义。以致唐、宋变古,乃有二祖并侑,三帝并配之事。望断
自宸衷,依前敕旨。”帝报曰:“礼臣前引太庙不嫌一堂。夫祀帝与享先不同,
此说无当。”仍命申议。于是礼臣复上议:“南北郊虽曰祖制,实今日新创。请
如圣谕,俱奉太祖独配。至大祀殿则太祖所创,今乃不得侑享于中,恐太宗未安,
宜仍奉二祖并配。”遂依拟行之。
○郊祀仪注
洪武元年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先期,皇帝散斋四日,致斋三日。前祀
二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省牲器。次日,有司陈设。祭之日,清晨车驾至大
次,太常卿奏中严,皇帝服衮冕。奏外办,皇帝入就位,赞礼唱迎神。协律郎举
麾奏《中和之曲》。赞礼唱燔柴,郊社令升烟,燔全犊于燎坛。赞礼唱请行礼,
太常卿奏有司谨具,请行事。皇帝再拜,皇太子及在位官皆再拜。赞礼唱奠玉帛,
皇帝诣盥洗位。太常卿赞曰:“前期斋戒,今辰奉祭,加其清洁,以对神明。”
皇帝搢圭,盥手,帨手。出圭,升坛。太常卿赞曰:“神明在上,整肃威仪。”
升自午陛。协律郎举麾奏《凝和之曲》。皇帝诣昊天上帝神位前跪,搢圭,三上
香,奠玉帛,出圭,再拜复位。赞礼唱进俎,协律郎举麾奏《凝和之曲》。皇帝
诣神位前,搢圭奠俎,出圭,复位。赞礼唱行初献礼。皇帝诣爵洗位,搢圭,涤
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出圭。诣酒尊年,搢圭,执爵,受泛齐,以爵授执事
者,出圭。协律郎举麾奏《寿和之曲》、《武功之舞》。皇帝诣神位前跪,搢圭,
上香,祭酒,奠爵,出圭。读祝官捧祝跪读讫,皇帝俯伏,兴,再拜,复位。亚
献,酌醴齐,乐奏《豫和之曲》、《文德之舞》。终献,酌盎齐,乐奏《熙和之
曲》、《文德之舞》。仪并同初献,但不用祝。赞礼唱饮福受胙,皇帝升坛,至
饮福位,再拜,跪,搢圭。奉爵官酌福酒跪进,太常卿赞曰:“惟此酒肴,神之
所与,赐以福庆,亿兆同沾。”皇帝受爵,祭酒,饮福酒,以爵置于坫。奉胙官
奉胙跪进,皇帝受胙,以授执事者,出圭,俯伏,兴,再拜,复位。皇太子以下
在位官皆再拜。赞礼唱彻豆,协律郎举麾奏《雍和之曲》,掌祭官彻豆。赞礼唱
送神,协律郎举麾奏《安和之曲》。皇帝再拜,皇太子以下在位官皆再拜。赞礼
唱读祝官奉祝,奉币官奉币,掌祭官取馔及爵酒,各诣燎所。唱望燎,皇帝至望
燎位。半燎,太常卿奏礼毕,皇帝还大次,解严。
二年夏至,祀皇地祇于方丘,其仪并同。惟迎神后瘗毛血,祭毕,奉牲帛祝
馔而埋之,与郊天异。其冬,奉仁祖配天于南郊,仪同元年。其奠玉帛、进俎、
三献,皆先诣上帝前,次诣仁祖神位前,行礼亦如之,惟不用玉。四年定,先祭
六日,百官沐浴宿官署。翼日,朝服诣奉天殿丹墀,受誓戒。丞相以祀期遍告百
神,后诣各祠庙行香三日。次日,驾诣仁祖庙,告请配享。礼毕,还斋宫。七年,
去中严、外办及赞唱上香之缛节,定十二拜礼。十年,改合祀之制,奠玉帛、进
俎、三献,俱先诣上帝神位前,次皇地祇,次仁祖,馀悉仍旧仪。
嘉靖八年,罢各庙焚香礼。九年,复分祀之制,礼部上大祀圆丘仪注:前期
十日,太常寺题请视牲。次请命大臣三员看牲,四员分献。前期五日,锦衣卫备
随朝驾,帝诣牺牲所视牲。其前一日,常服告于庙。前期四日,御奉天殿,太常
寺进铜人如常仪。太常博士请太祖祝版于文华殿,候帝亲填御名捧出。前期三日,
帝具祭服,以脯醢酒果诣太庙,请太祖配。帝还易服,御奉天殿,百官朝服受誓
戒。前期二日,太常光禄卿奏省牲,帝至奉天殿亲填祝版。前期一日免朝,锦衣
卫备法驾,设版舆于奉天门。常服告庙,乘舆诣南郊,由西天门入,至昭亨门外
降舆。礼部太常官导由左门入,至内壝。太常卿导至圜丘,恭视坛位,次至神库
视笾豆,至神厨视牲毕,仍由左门出,升舆,至斋宫。分献陪祀官叩首,礼部太
常官诣皇穹宇,请皇天上帝神版、太祖神主、从祀神牌,奉安坛座。祭之日,三
鼓,帝自斋宫乘舆至外壝神路之西,降舆至神路东大次。礼部、太常寺捧神位官
复命讫,退。百官分列神路东西以候。帝具祭服出,导引官导由左灵星门入内。
赞对引官导行至内壝,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帝至御拜位,自燔
柴、迎神至礼毕,其仪悉如旧。至大次易服,礼部太常官奉神位安于皇穹宇。还
斋宫,少憩。驾还,诣庙参拜毕。回宫。诏如拟。
明年,定方泽仪:先期一日,太常卿请太祖配位,奉安皇祇室。至期,礼部
太常官同请皇地祇神版、太祖神主、从祀神牌,奉安坛座。祀毕,太常奉神版、
神牌安皇祇室,奉神主还庙寝。馀皆如圜丘仪。
是年十月,帝将郊祀,谕礼部尚书夏言欲亲行奉安礼。言乃拟仪注以闻:先
期择捧主执事官十一员,分献配殿大臣二员,撰祝文,备脯醢、酒果、制帛、香
烛。前一日行告庙礼,设神舆香案于奉天殿,神案二于泰神殿,神案二于东西配
殿,香案一于丹墀正中,设大次于圜丘左门外。是日质明,帝常服诣奉天殿,行
一拜三叩头礼。执事官先后捧昊天上帝、太祖高皇帝及从祀神主,各奉安舆中,
至圜丘泰神殿门外。帝乘辂至昭亨门,礼官导至泰神殿丹墀。执事官就神舆捧神
主升石座,奉安于龛中。帝乃诣香案前,行三献礼如仪。礼毕,出至大次升座,
百官行一拜三叩头礼毕,还宫。帝从之,而命行礼用祭服,导引用太常寺官一员,
合礼部堂上官四员。十一年冬至,尚书言,前此有事南郊,风寒莫备。乃采《礼
书》天子祀天张大次、小次之说,请“作黄毡御幄为小次。每大祭,所司以随。
值风雪,则设于圜丘下,帝就幄中对越,而陟降奠献以太常执事官代之”。命著
为令。
○祈谷
明初末尝行。世宗时,更定二祖分配礼。因诸臣固请,乃许于大祀殿祈谷,
奉二祖配。嘉靖十年,始以孟春上辛日行祈谷礼于大祀殿。礼毕,帝心终以为未
当,谕张璁曰:“自古惟以祖配天,今二祖并配,决不可法后世。嗣后大报与祈
谷,但奉太祖配。”寻亲制祝文,更定仪注,改用惊蛰节,礼视大祀少杀。帛减
十一,不设从坛,不燔柴,著为定式。十一年惊蛰节,帝疾,不能亲,乃命武定
侯郭勋代。给事中叶洪言:“祈谷、大报,祀名不同,郊天一也。祖宗无不亲郊。
成化、弘治间,或有故,宁展至三月。盖以郊祀礼重,不宜摄以人臣,请俟圣躬
痊,改卜吉日行礼。”不从。十八年,改行于大内之玄极宝殿,不奉配,遂为定
制。隆庆元年,礼臣言:“先农亲祭,遂耕耤田,即祈谷遗意。今二祀并行于春,
未免烦数。且玄极宝殿在禁地,百官陪祀,出入非便。宜罢祈谷,止先农坛行事。”
从之。
○大雩
明初,凡水旱灾伤及非常变异,或躬祷,或露告于宫中,或于奉天殿陛,或
遣官祭告郊庙、陵寝及社稷、山川,无常仪。嘉靖八年,春祈雨,冬祈雪,皆御
制祝文,躬祀南郊及山川坛。次日,祀社稷坛。冠服浅色,卤簿不陈,驰道不除,
皆不设配,不奏乐。九年,帝欲于奉天殿丹陛上行大雩礼。夏言言:“按《左传》
‘龙见而雩’。盖巳月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为百谷祈膏雨也。《月令》:
‘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通典》
曰:‘巳月雩五方上帝,其坛名雩,禜于南郊之傍。’先臣丘浚亦谓:‘天子于
郊天之外,别为坛以祈雨者也。后世此礼不传,遇有旱,辄假异端之人为祈祷
之事,不务以诚意感格,而以法术劫制,诬亦甚矣。’浚意欲于郊傍择地为雩坛,
孟夏后行礼。臣以为孟春既祈谷矣,苟自二月至四月,雨?昜时若,则大雩之祭,
可遣官摄行。如雨泽愆期,则陛下躬行祷祝。”乃建崇雩坛于圜丘坛外泰元门之
东,为制一成,岁旱则祷,奉太祖配。
十二年,夏言等言:“古者大雩之祀,命乐正习盛乐、舞皇舞。盖假声容之
和,以宣阴阳之气。请于三献礼成之后,九奏乐止之时,乐奏《云门之舞》。仍
命儒臣括《云汉》诗词,制《云门》一曲,使文武舞士并舞而歌之。盖《云门》
者,帝尧之乐,《周官》以祀天神,取云出天气,雨出地气也。且请增鼓吹数番,
教舞童百人,青衣执羽,绕坛歌《云门之曲》而舞,曲凡九成。”因上其仪,视
祈谷礼。又言:“大雩乃祀天祷雨之祭。凡遇亢旱,则礼部于春末请行之。”帝
从其议。十七年,躬祷于坛,青服。用一牛,熟荐。
○大飨礼
明初无明堂之制。嘉靖十七年六月,致仕扬州府同知丰坊上疏言:“孝莫大
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请复古礼,建明堂。加尊皇考献皇帝庙号称宗,以配
上帝。”下礼部会议。尚书严嵩等言:
昔羲、农肇祀上帝,或为明堂。嗣是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作明堂之
制,视夏、殷加详焉。盖圣王事天,如子事父,体尊而情亲。故制为一岁享祀之
礼,冬至圜丘,孟春祈谷,孟夏雩坛,季秋明堂,皆所以尊之也。明堂帝而享之,
又以亲之也。今日创制,古法难寻,要在师先王之意。明堂圜丘,皆所以事天,
今大祀殿在圜丘之北,禁城东西,正应古之方位。明堂秋享,即以大祀殿行之为
当。至配侑之礼,昔周公宗祀文王于明堂,诗传以为物成形于帝,犹人成形于父。
故季秋祀帝明堂,而以父配之,取其物之时也。汉孝武明堂之享,以景帝配,孝
章以光武配,唐中宗以高宗配,明皇以睿宗配,代宗以肃宗配,宋真宗以太宗配,
仁宗以真宗配,英宗以仁宗配,皆世以递配,此主于亲亲也。宋钱公辅曰:“郊
之祭,以始封之祖,有圣人之功者配焉。明堂之祭,以继体之君,有圣人之德者
配焉。”当时司马光、孙抃诸臣执辨于朝,程、朱大贤倡议于下,此主于祖宗之
功德也。今复古明堂大享之制,其所当配之帝,亦惟二说而已。若以功德论,则
太宗再造家邦,功符太祖,当配以太宗。若以亲亲论,则献皇帝陛下之所自出,
陛下之功德,即皇考之功德,当配以献皇帝。至称宗之说,则臣等不敢妄议。
帝降旨:“明堂秋报大礼,于奉天殿行,其配帝务求画一之说。皇考称宗,
何为不可?再会议以闻。”于是户部左侍郎唐胄抗疏言:
三代之礼,莫备于周。《孝经》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
配上帝。”又曰:“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说者谓周公有圣人之德,
制作礼乐,而文王适其父,故引以证圣人之孝,答曾子问而已。非谓有天下者皆
必以父配天,然后为孝。不然,周公辅成王践阼,其礼盖为成王而制,于周公为
严父,于成王则为严祖矣。然周公归政之后,未闻成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
之祭,而移于武王也。后世祀明堂者,皆配以父,此乃误《孝经》之义,而违先
王之礼。昔有问于朱熹曰:“周公之后,当以文王配耶,当以时王之父配耶?”
熹曰:“只当以文王为配。”又曰:“继周者如何?”熹曰:“只以有功之祖配,
后来第为严父说所惑乱耳。”由此观之,明堂之配,不专于父明矣。今礼臣不能
辨严父之非,不举文、武、成、康之盛,而乃滥引汉、唐、宋不足法之事为言,
谓之何哉!虽然,丰坊明堂之议,虽未可从,而明堂之礼,则不可废。今南、北
两郊皆主尊尊,必季秋一大享帝,而亲亲之义始备。自三代以来,郊与明堂各立
所配之帝。太祖、大宗功德并盛,比之于周,太祖则后稷也,太宗则文王也。今
两郊及祈谷,皆奉配太祖,而太宗独未有配。甚为缺典。故今奉天殿大享之祭,
必奉配太宗,而后我朝之典礼始备。
帝怒,下胄诏狱。嵩乃再会廷臣,先议配帝之礼,言:“考季秋成物之指,
严父配天之文,宜奉献皇帝配帝侑食。”因请奉文皇帝配祀于孟春祈谷。帝从献
皇配帝之请,而却文皇议不行。已复以称宗之礼,集文武大臣于东阁议,言:“
《礼》称:‘祖有功,宗有德。’释者曰:‘祖,始也。宗,尊也。’《汉书注》
曰:‘祖之称始,始受命也。宗之称尊,有德可尊也。’《孝经》曰:‘宗祀文
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王肃注曰:‘周公于文王,尊而祀之也。’此宗尊之说
也。古者天子七庙。刘歆曰:“七者正法,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宗
不在数中,宗变也。’朱熹亦以歆之说为然。陈氏《礼书》曰:‘父昭子穆,而
有常数者,礼也。祖功宗德,而无定法者,义也。’此宗无数之说,礼以义起者。
今援据古义,推缘人情,皇考至德昭闻,密佑穹旻,宗以其德可。圣子神孙,传
授无疆,皆皇考一人所衍布,宗以其世亦可。宜加宗皇考,配帝明堂,永为有德
不迁之庙。”帝以疏不言祔庙,留中不下,乃设为臣下奏对之词,作《明堂或问》,
以示辅臣。大略言:“文皇远祖,不应严父之义,宜以父配。称宗虽无定说,
尊亲崇上,义所当行。既称宗,则当祔庙,岂有太庙中四亲不具之礼?”帝既排
正议,崇私亲,心念太宗永无配享,无以谢廷臣,乃定献皇配帝称宗,而改称太
宗号曰成祖。时未建明堂,迫季秋。遂大享上帝于玄极宝殿,奉睿宗献皇帝配。
殿在宫右乾隅,旧名钦安殿。礼成,礼部请帝升殿,百官表贺,如郊祀庆成仪。
帝以大享初举,命赐宴群臣于谨身殿。已而以足疾不御殿,命群臣勿行贺礼。礼
官以表闻,并罢宴,令光禄寺分给。
二十一年,敕谕礼部:“季秋大享明堂,成周礼典,与郊祀并行。曩以享地
未定,特祭于玄极宝殿,朕诚未尽。南郊旧殿,原为大祀所,昨岁已令有司撤之。
朕自作制象,立为殿,恭荐名曰泰享,用昭寅奉上帝之意。”乃定岁以秋季大享
上帝,奉皇考睿宗配享。行礼如南郊,陈设如祈谷。明年,礼部尚书费寀以大享
殿工将竣,请帝定殿门名,门曰大享,殿曰皇乾。及殿成,而大享仍于玄极宝殿,
遣官行礼以为常。隆庆元年,礼臣言:“我朝大享之礼,自皇考举行,追崇睿宗,
以昭严父配天之孝。自皇上视之,则睿宗为皇祖,非周人宗祀文王于明堂之义。”
于是帝从其请,罢大享礼,命玄极宝殿仍为钦安殿。
○令节拜天
嘉靖初,沿先朝旧仪,每日宫中行拜天礼。后以为渎,罢之。遇正旦、冬至、
圣诞节,于奉天殿丹陛上行礼。既定郊祀,遂罢冬至之礼。惟正旦、圣诞节行礼
于玄极宝殿。隆庆元年正旦,命宫中拜天,不用在外执事,祭品亦不取供于太常。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礼三(吉礼三)

社稷 朝日夕月 先农 先蚕 高禖 祭告 祈报 神祇 星辰
灵星寿星(司中司命司民司禄) 太岁月将风云雷雨 岳镇海渎山川 城隍
○社稷
社稷之祀,自京师以及王国府州县皆有之。其坛在宫城西南者,曰太社稷。
明初建太社在东,太稷在西,坛皆北向。洪武元年,中书省臣定议:“周制,小
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社稷之祀,坛而不屋。其制在中门之外,
外门之内。尊而亲之,与先祖等。然天子有三社。为群姓立者曰太社。其自为立
者曰王社。又胜国之社屋之,国虽亡而存之,以重神也。后世天子惟立太社、太
稷。汉高祖立官太社、太稷,一岁各再祀。光武立太社稷于洛阳宗庙之右,春秋
二仲月及腊,一岁三祀。唐因隋制,并建社稷于含光门右,仲春、秋戊日祭之。
玄宗升社稷为大祀,仍令四时致祭。宋制如东汉时。元世祖营社稷于和义门内,
以春秋二仲上戊日祭。今宜祀以春秋二仲月上戊日。”是年二月,太祖亲祀太社、
太稷。社配以后土,西向。稷配以后稷,东向。帝服皮弁服,省牲;通天冠、绛
纱袍,行三献礼。初,帝命中书省翰林院议创屋,备风雨。学士陶安言:“天子
太社必受风雨霜露。亡国之社则屋之,不受天阳也。建屋非宜。若遇风雨,则请
于斋宫望祭。”从之。三年,于坛北建祭殿五间,又北建拜殿五间,以备风雨。
十年,太祖以社稷分祭,配祀未当,下礼官议,尚书张筹言:
按《通典》,颛顼祀共工氏子句龙为后土。后土,社也。烈山氏子柱为稷。
稷,田正也。唐、虞、夏因之。此社稷所由始也。商汤因旱迁社,以后稷代柱。
欲迁句龙,无可继者,故止。然王肃谓社祭句龙,稷祭后稷,皆人鬼,非地祇。
而陈氏《礼书》又谓社祭五土之祇,稷祭五谷之神。郑康成亦谓社为五土总神,
稷为原隰之神。句龙有平水土功,故配社,后稷有播种功,故配稷。二说不同。
汉元始中,以夏禹配官社,后稷配官稷。唐、宋及元又以句龙配社,周弃配稷。
此配祀之制,初无定论也。至社稷分合之义,《书召诰》言‘社于新邑”,孔注
曰:“社稷共牢。”《周礼》“封人掌设王之社壝”,注云:“不言稷者,举社
则稷从之。”陈氏《礼书》曰:“稷非土无以生,土非稷无以见生生之效,故祭
社必及稷。”《山堂考索》曰:“社为九土之尊,稷为五谷之长,稷生于土,则
社与稷固不可分。”其宜合祭,古有明证。请社稷共为一坛。至句龙,共工氏之
子也,祀之无义。商汤欲迁未果。汉尝易以夏禹,而夏禹今已列祀帝王之次,弃
稷亦配先农。请罢句龙、弃配位,谨奉仁祖淳皇帝配享,以成一代盛典。
遂改作于午门之右,社稷共为一坛。
初,社稷列中祀,及以仁祖配,乃升为上祀。具冕服以祭,行奉安礼。十一
年春,祭社稷行新定仪。迎神、饮福、送神凡十二拜,馀如旧。建文时,更奉太
祖配,永乐中。北京社稷坛成,制如南京。洪熙后,奉太祖、太宗同配。旧制,
上丁释奠孔子,次日上戊祀社稷。弘治十七年八月,上丁在初十日,上戊在朔日,
礼官请以十一日祀社稷。御史金洪劾之,言如此则中戊,非上戊矣。礼部覆奏言:
“洪武二十年尝以十一日为上戊,失不始今日。”命遵旧制,仍用上戊。
嘉靖九年谕礼部:“天地至尊,次则宗庙,又次则社稷。今奉祖配天,又奉
祖配社,此礼官之失也。宜改从皇祖旧制,太社以句龙配,太稷以后稷配。”乃
以更正社稷坛配位礼,告太庙及社稷,遂藏二配位于寝庙,更定行八拜礼。其坛
在西苑豳风亭之西者,曰帝社稷。东帝社,西帝稷,皆北向。始名西苑土谷坛。
嘉靖十年,帝谓土谷坛亦社稷耳,何以别于太社稷?张璁等言:“古者天子称王,
今若称王社、王稷,与王府社稷名同。前定神牌曰五土谷之神,名义至当。”帝
采帝耤之义,改为帝社、帝稷,以上戊明日祭。后改次戊,次戊在望后,则仍用
上巳。春告秋报为定制。隆庆元年,礼部言:“帝社稷之名,自古所无,嫌于烦
数,宜罢。”从之。
中都亦有太社坛,洪武四年建。取五方土以筑。直隶、河南进黄土,浙江、
福建、广东、广西进赤土,江西、湖广、陕西进白土,山东进青土,北平进黑土。
天下府县千三百余城,各土百斤,取于名山高爽之地。
王国社稷,洪武四年定。十一年,礼臣言:“太社稷既同坛合祭,王国各府
州县亦宜同坛,称国社国稷之神,不设配位。”诏可。十三年九月,复定制两坛
一壝如初式。十八年,定王国祭社稷山川等仪,行十二拜礼。
府州县社稷,洪武元年颁坛制于天下郡邑,俱设于本城西北,右社左稷。十
一年,定同坛合祭如京师。献官以守御武臣为初献,文官为亚献、终献。十三年,
溧水县祭社稷,以牛醢代鹿醢。礼部言:“定制,祭物缺者许以他物代。”帝曰:
“所谓缺者,以非土地所产。溧水固有鹿,是有司故为苟简也。百司所以能理其
职而尽民事者,以其常存敬惧之心耳。神犹忽之,于人事又何惧焉!”命论如律。
乃敕礼部下天下郡邑,凡祭祀必备物,苟非地产、无从市鬻者,听其缺。十四年,
令三献皆以文职长官,武官不与。
里社,每里一百户立坛一所,祀五土五谷之神。
○朝日夕月
洪武三年,礼部言:
古者祀日月之礼有六。《郊特牲》曰:“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
一也。《玉藻》曰:“翰日于东门之外”,《祭义》曰:“祭日于东郊,祭月于
西郊”,二也。《小宗伯》:“肆类于四郊,兆日于东郊,兆月于西郊”,三也。
《月令》:孟冬“祈来年于天宗”,天宗,日月之类,四也。《觐礼》:“拜日
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礼日于南门之外,礼月于北门之外”,五也。“霜雪风
雨之不时,则禜日月”,六也。说者谓因郊祀而祀之,非正祀也。类禜而祀之,
与觐诸侯而礼之,非常祀也。惟春分朝之于东门外,秋分夕之于西门外者,祀之
正与常也。盖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
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自秦祭八神,六曰月主,七曰日主,
雍又有日月庙。汉郊太乙,朝日夕月改周法。常以郊泰畤,质明出行宫,东向揖
日,西向揖月,又于殿下东西拜日月。宣帝于神山祠日,莱山祠月。魏明帝始朝
日东郊,夕月西郊。唐以二分日,朝日夕月于国城东西。宋人因之,升为大祀。
元郊坛以日月从祀,其二分朝日夕月,皇庆中议建立而未行。今当稽古正祭之礼,
各设坛专祀。朝日坛宜筑于城东门外,夕月坛宜筑于城西门外。朝日以春分,夕
月以秋分。星辰则祔祭于月坛。?从之。其祀仪与社稷同。二十一年,帝以大明、
夜明已从祀,罢朝日夕月之祭。嘉靖九年,帝谓“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大明
坛当与夜明坛异。且日月照临,其功甚大。太岁等神,岁有二祭,而日月星辰止
一从祭,义所不安”。大学士张璁亦以为缺典。遂定额春秋分之祭如旧仪,而建
朝日坛于朝阳门外,西向;夕月坛于阜城门外,东向。坛制有隆杀以示别。朝日,
护坛地一百亩;夕月,护坛地三十六亩。朝日无从祀,夕月以五星、二十八宿、
周天星辰共一坛,南向祔焉。春祭,时以寅,迎日出也。秋祭,时以亥,迎月出
也。十年,礼部上朝日、夕月仪:朝日迎神四拜,饮福受胙两拜,送神四拜;夕
月迎神饮福受胙送神皆再拜。馀并如旧仪。隆庆元年,礼部议定,东郊以甲、丙、
戊、庚、壬年,西郊以丑、辰、未、戌年,车驾亲祭。馀岁遣文大臣摄祭朝日坛,
武大臣摄祭夕月坛。三年,礼部上朝日仪,言:“正祭遇风雨,则设小次于坛前,
驾就小次行礼。其升降奠献,俱以太常寺执事官代。”制曰“可”。
○先农
洪武元年,谕廷臣以来春举行耤田礼。于是礼官钱用壬等言:“汉郑玄谓王
社在耤田之中。唐祝钦明云:“先农即社。”宋陈祥道谓:“社自社,先农自先
农。耤田所祭乃先农,非社也。至享先农与躬耕同日,礼无明文,惟《周语》曰:
“农正陈耤礼。”而韦昭注云:“祭其神为农祈也。”至汉以耤田之日祀先农,
而其礼始著。由晋至唐、宋相沿不废。政和间,命有司享先农,止行亲耕之礼。
南渡后,复亲祀。元虽议耕耤,竟不亲行。其祀先农,命有司摄事。今议耕耤之
日,皇帝躬祀先农。礼毕,躬耕耤田。以仲春择日行事。”从之。
二年二月,帝建先农坛于南郊,在耤田北。亲祭,以后稷配。器物祀仪与社
稷同。祀毕,行耕耤礼。御耒耜二具,韬以青绢,御耕牛四,被以青衣。礼毕,
还大次。应天府尹及上元、江宁两县令率庶人终亩。是日,宴劳百官耆老于坛所,
十年二月,遣官享先农,命应天府官率农民耆老陪祀。二十一年,更定祭先农仪,
不设配位。
永乐中,建坛京师,如南京制,在太岁坛西南。石阶九级。西瘗位,东斋宫、
銮驾库,东北神仓,东南具服殿,殿前为观耕之所。护坛地六百亩,供黍稷及荐
新品物地九十余亩。每岁仲春上戊,顺天府尹致祭。后凡遇登极之初,行耕耤礼,
则亲祭。
弘治元年,定耕耤仪:前期百官致斋。顺天府官以耒耜及穜稑种进呈,
内官仍捧出授之,由午门左出。置彩舆,鼓乐,送至耤田所。至期,帝翼善冠黄
袍,诣坛所具服殿,服衮冕,祭先农。毕,还,更翼善冠黄袍。太常卿导引至耕
耤位,南向立。三公以下各就位,户部尚书北向跪进耒耜,顺天府官北向跪进鞭。
帝秉耒,三推三反讫,户部尚书跪受耒耜,顺天府官跪受鞭,太常卿奏请复位。
府尹挟青箱以种子播而覆之。帝御外门,南向坐,观三公五推,尚书九卿九推。
太常卿奏耕毕,帝还具服殿,升座。府尹率两县令耆老人行礼毕,引上中下农夫
各十人,执农器朝见,令其终亩。百官行庆贺礼,赐酒馔。三品以上丹陛上东西
坐,四品以下台下坐,并宴劳耆老于坛旁。宴毕,驾还宫。大乐鼓吹振作,农夫
人赐布一匹。
嘉靖十年,帝以其礼过烦,命礼官更定。迎神送神止行二拜。先二日,顺天
府尹以耒耜穜稑种置彩舆,至耕耤所,并罢百官庆贺。后又议造耕根车载耒
耜,府尹于祭日进呈毕,以耒耜载车内前玉辂行。其御门观耕,地位卑下,议建
观耕台一。诏皆可。后又命垦西苑隙地为田。建殿曰无逸,亭曰豳风,又曰省耕,
曰省敛,仓曰恒裕。礼部上郊庙粢盛支给之数,因言:“南郊耤田,皇上三推,
公卿各宣其力,较西苑为重。西苑虽农官督理,皇上时省耕敛,较耤田为勤。请
以耤田所出,藏南郊圆廪神仓,以供圜丘、祈谷、先农、神祇坛、长陵等陵、历
代帝王及百神之祀。西苑所出,藏恒裕仓,以供方泽、朝日、夕月、太庙、世庙、
太社稷、帝社稷、禘佩、先蚕及先师孔子之祀。”从之。十六年,谕凡遇亲耕,
则户部尚书先祭先农。皇帝至,止行三推礼。三十八年,罢亲耕,惟遣官祭先农。
四十一年,并令所司勿复奏。隆庆元年,罢西苑耕种诸祀,皆取之耤田。
○先蚕
明初未列祀典。嘉靖时,都给事中夏言请改各宫庄田为亲蚕厂公桑园。令有
司种桑柘,以备宫中蚕事。九年,复疏言,耕蚕之礼,不宜偏废。帝乃敕礼部:
“古者天子亲耕,皇后亲蚕,以劝天下。自今岁始,朕亲祀先农,皇后亲蚕,其
考古制,具仪以闻。”大学士张璁等请于安定门外建先蚕坛。詹事霍韬以道远争
之。户部亦言:“安定门外近西之地,水源不通,无浴蚕所。皇城内西苑中有太
液、琼岛之水。考唐制在苑中,宋亦在宫中,宜仿行之。”帝谓唐人因陋就安,
不可法。于是礼部尚书李时等言:“大明门至安定门,道路遥远,请凤辇出东华、
玄武二门。”因条上四事:一、治茧之礼,二、坛壝之向,三、采桑之器,四、
掌坛之官。帝从其言,命自玄武门出。内使陈仪卫,军一万人,五千围坛所,五
千护于道,余如议。
二月,工部上先蚕坛图式,帝亲定其制。坛方二丈六尺,叠二级,高二尺六
寸,四出陛。东西北俱树桑柘,内设蚕宫令署。采桑台高一尺四寸,方十倍,三
出陛。銮驾库五间。后盖织堂。坛围方八十丈。礼部上皇后亲蚕仪:蚕将生,钦
天监择吉巳日以闻。顺天府具蚕母名数送北郊,工部以钩箔筐架诸器物给蚕母。
顺天府以蚕种及钩筐一进呈,内官捧出,还授之。出玄武右门,置彩舆中,鼓乐
送至蚕室。蚕母受蚕种,浴饲以待。命妇文四品、武三品以上俱陪祀,携一侍女
执钩筐。皇后斋三日,内执事并司赞、六尚等女官及应入坛者斋一日。先一日,
太常寺具祝版,祭物,羊、豕、笾豆各六、黑帛,送蚕宫令。是日,分授执事女
官。日未明。宿卫陈兵备,女乐司设监备仪仗及重翟车,俱候玄武门外。将明,
内侍诣坤宁宫奏请。皇后服常服,导引女官导出宫门,乘肩舆,至玄武门。内侍
奏请降舆,升重翟车。兵卫仪仗及女乐前导,出北安门,障以行帷,至坛内壝东
门。内侍奏请降车,乘肩舆,兵卫、仪仗停东门外。皇后入具服殿,易礼服,出,
至坛。司赞奏就位。公主、内外命妇各就拜位。祭先蚕,行三献礼,女官执事如
仪。迎神四拜,赐福胙二拜,送神四拜。凡拜跪兴,公主、内外命妇皆同。礼毕,
皇后还具服殿,更常服。司宾引外命妇先诣采桑坛东陛下,南北向。尚仪奏请,
皇后诣采桑位,东向。公主以下位皇后位东,亦南北向,以西为上。执钩者跪进
钩,执筐者跪奉筐受桑。皇后采桑三条,还至坛南仪门坐,观命妇采桑。三公命
妇采五条,列侯、九卿命妇采九条。讫,各授女侍。司宾引内命妇一人,诣桑室,
尚功率执钩筐者从。尚功以桑授蚕母。蚕母受桑,缕切之,以授内命妇。内命妇
食蚕,洒一箔讫,还。尚仪奏礼毕,皇后还坐具服殿。司宾率蚕母等叩头讫,司
赞唱班齐。外名妇序立定,尚仪致词云:“亲蚕既成,礼当庆贺。”四拜毕,赐
宴命妇,并赐蚕母酒食。公主及内命妇于殿内,外命妇文武二品以上于台上,三
品以下于丹墀,尚食进膳。教坊司女乐奏乐。宴毕,公主以下各就班四拜。礼毕,
皇后还宫,导从前。诏如拟。
四月,蚕事告成,行治茧礼。选蚕妇善缫丝及织者各十人。卜日,皇后出宫,
导从如常仪,至织堂。内命妇一人行三盆手礼,布于织妇,以终其事。蚕宫令送
尚衣织染监局造祭服,其祀先蚕,止用乐,不用舞,乐女生冠服俱用黑。
十年二月,礼臣言:“去岁皇后躬行采桑,已足风励天下。今先蚕坛殿工未
毕,宜且遣官行礼。”帝初不可,令如旧行。已而以皇后出入不便,命改筑先蚕
坛于西苑。坛之东为采桑台,台东为具服殿,北为蚕室,左右为厢房,其后为从
室,以居蚕妇。设蚕宫署于宫左,令一员,丞二员,择内臣谨恪者为之。四月,
皇后行亲蚕礼于内苑。帝谓亲耕无贺,此安得贺,第行叩头礼,女乐第供宴,勿
前导。三十八年罢,亲蚕礼。四十一年,并罢所司奏请。
○高禖
嘉靖九年,青州儒生李时飏请祠高禖,以祈圣嗣。礼官覆以闻。帝曰:“高
禖虽古礼,今实难行。”遂寝其议。已而定祀高禖礼。设木台于皇城东,永安门
北,震方。台上,皇天上帝南向,骍犊,苍壁。献皇帝配,西向,牛羊豕各一。
高禖在坛下西向,牲数如之,礼三献。皇帝位坛下北向,后妃位南数十丈外,北
向,用帷。坛下陈弓矢、弓韣如后妃嫔之数。祭毕,女官导后妃嫔至高禖前,跪
取弓矢授后妃嫔,后妃嫔受而纳于弓韣。
○祭告
明制,凡登极、巡幸及上谥、葬陵、册立、册封、冠婚等事,皆祭告天地、
宗庙、社稷。凡营造宫室,及命将出师,岁时旱潦,祭告天地、山川、太庙、社
稷、后土。凡即位之初,并祭告阙里孔庙及历代帝王陵寝。
洪武二年,礼部尚书崔亮奏,圜丘、方丘、大祀,前期亲告太庙,仍遣使告
百神于天下神祇坛。六年,礼部尚书牛谅奏,太岁诸神,凡祈报,则设一十五坛,
有事祭告,则设神位二十八坛。中,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凡五
坛。东,四渎、京畿、湖广、山东、河南、北平、广西、四川、甘肃山川,夏冬
二季月将,京都城隍,凡十二坛。西,钟山,江西、浙江、福建、山西、广东、
辽东山川,春秋二季月将,旗纛、战船等神,凡十一坛。若亲祀,皇帝皮弁服行
一献礼,每三坛行一次礼。八年,帝驻跸中都,祭告天地于中都之圜丘。九年,
以诸王将之藩,分日告祭太庙、社稷、岳镇海渎及天下名山大川,复告祀天地于
圜丘。初,诸王来朝还藩,祭真武等神于端门,用豕九、羊九、制帛等物,祭护
卫旗纛于承天门,亦如之。二十六年,帝以其礼太繁,定制豕一、羊一,不用帛。
寻又罢端门祭,惟用荤素二坛祭于承天门外。
永乐七年,巡狩北京,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嘉靖八年秋,以躬祭山川诸
神,命先期不必遣官告太庙。凡出入,必亲告祖考于内殿。圣诞前一日,以酒果
告列圣帝后于奉先殿,至日,以酒脯告皇天上帝于玄极宝殿,遣官以牲醴祭神烈、
天寿、纯德诸陵山,及东岳、都城隍,以素羞祭真武及灵济宫,又告修斋于道极
七宝帝尊。隆庆三年,以亲祭朝日坛,预告奉先、弘孝、神霄殿。
○祈报
洪武二年,太祖以春久不雨,祈告诸神祇。中设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凡五
坛。东设钟山、两淮、江西、两广、海南北、山东、燕南燕蓟山川、旗纛诸神,
凡七坛。西设江东、两浙、福建、湖广荆襄、河南北、河东、华州山川、京都城
隍,凡六坛。中五坛奠帛。初献,帝亲行礼,两庑命官分献。三年夏,旱。六月
朔,帝素服草履,步祷于山川坛。藁席露坐,昼曝于日,夜卧于地,凡三日。六
年,从礼部尚书牛谅言,太岁诸神,春祈秋报,凡十五坛。中,太岁、风云雷雨、
五岳、五镇、四海。东,四渎、京畿山川,春秋二季月将,京都各府城隍。西,
钟山、甘肃山川,夏冬二季月将,旗纛战船等神。各五坛。时甘肃新附,故附其
山川之祭于京师。其亲祀之仪与祭告同。正统九年三月,雨雪愆期,遣官祭天地、
社稷、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弘治十七年,畿内、山东久旱,命官祭告天
寿山,分命各巡抚祭告北岳、北镇、东岳、东镇、东海。
嘉靖八年春,帝谕礼部:“去冬少雪,今当东作,雨泽不降,当亲祭南郊社
稷、山川。”尚书方献夫等言:“《周礼·大宗伯》:‘以荒礼哀凶札。’释者
谓:‘君膳不举,驰道不除,祭事不县,皆所以示贬损之意。”又曰:‘国有大
故,则旅上帝及四望。’释者曰:‘故谓凶灾。旅,陈也,陈其祭祀以祷焉,礼
不若祀之备也。’今陛下闵劳万姓,亲出祈祷。礼仪务简约,以答天戒。常朝官
并从,同致省愆祈吁之诚。”随具上仪注。二月,亲祷南郊,山川同日,社稷用
次日,不除道,冠服浅色,群臣同。文五品、武四品以上于大祀门外,馀官于南
天门外,就班陪祀。是秋,帝欲亲祀山川诸神。礼部尚书李时言:“旧例山川等
祭,中夜行礼,先一日出郊斋宿。祭毕,清晨回銮,两日毕事,礼太重。宜比先
农坛例,昧爽行礼。”因具仪以进。制可。祭服用皮弁,迎神、送神各两拜。
十一年,大学士李时等以圣嗣未降,请廷臣诣岳镇名山祝祷。帝欲分遣道士
赍香帛行,令所在守臣行礼,在廷大臣分诣地祇坛祈告。于是礼部尚书夏言言:
“我朝建地祇坛,自岳镇海渎以及远近名山大川,莫不怀柔,即此而祷,正合古
人望衍之义。但辅臣所请,止于岳镇。窃以山川海渎,发祥效灵,与岳镇同功,
况基运、翊圣、神烈、天寿、纯德诸山,又祖宗妥灵之地,祈祷之礼,皆不可缺。”
遂命大臣诣坛分祀。
○神祇坛
洪武二年,从礼部尚书崔亮言,建天下神祇坛于圆丘壝外之东,及方丘壝外
之西。郊祀前期,帝躬诣坛,设神位,西向,以酒脯祭告。郊之日,俟分献从祀
将毕,就坛以祭。后定遣官预告。又建山川坛于正阳门外天地坛西,合祀诸神。
凡设坛十有九,太岁、春夏秋冬四季月将为第一,次风云雷雨,次五岳,次五镇,
次四海,次四渎,次京都钟山,次江东,次江西,次湖广,次淮东、淮西,次浙
东、浙西、福建,次广东、广西、海南、海北,次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次
北平、陕西,次左江、右江,次安南、高丽、占城诸国山川,次京都城隍,次六
纛大神、旗纛大将、五方旗神、战船、金鼓、铳炮、弓弩、飞枪飞石、阵前阵后
诸神,皆躬自行礼。先祭,礼官奏:“祝文,太岁以下至四海,凡五坛,称臣者
亲署御名。其钟山诸神,称余者请令礼官代署。”帝曰:“朋友书牍,尚亲题姓
名,况神明乎?”遂加亲署。后又定惊蛰、秋分后三日,遣官祭山川坛诸神。七
年令春、秋仲月上旬,择日以祭。九年,复定山川坛制,凡十三坛。正殿,太岁、
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钟山七坛。东西庑各三坛,东,京畿山川、
夏冬二季月将。西,春秋二季月将、京都城隍。十年,定正殿七坛,帝亲行礼,
东西庑遣功臣分献。二十一年,增修大祀殿诸神坛壝。乃敕十三坛诸神并停春祭,
每岁八月中旬,择日祭之。命礼部更定祭山川坛仪,与社稷同。永乐中,京师建
山川坛,并同南京制,惟正殿钟山之右,益以天寿山之神。嘉靖十一年,改山川
坛名为天神地祇坛,改序云师、雨师、风伯、雷师。天神坛在左,南向,云、雨、
雷,凡四坛。地祇坛在右,北向,五岳、五镇、基运翊圣神烈天寿纯德五陵山、
四海、四渎,凡五坛。从祀,京畿山川,西向;天下山川,东向。以辰、戌、丑、
未年仲秋,皇帝亲祭,馀年遣大臣摄祭。其太岁、月将、旗纛、城隍,别祀之。
十七年,加上皇天上帝尊称,预告于神祇,遂设坛于圜丘外壝东南,亲定神祇坛
位,陈设仪式。礼部言:“皇上亲献大明坛,则四坛分献诸臣,不敢并列。请先
上香毕,命官代献。”帝裁定,上香、奠帛、献爵复位后,分献官方行礼。亚、
终二献,执事官代,馀坛俱献官三行。隆庆元年,礼臣言:“天神地祇已从祀南
北郊,其仲秋神祇之祭不宜复举。”令罢之。
○星辰坛
洪武三年,帝谓中书省臣:“日月皆专坛祭,而星辰乃祔祭于月坛,非礼也。”
礼部拟于城南诸神享祭坛正南向,增九间,朝日夕月祭周天星辰,俱于是行礼。
朝日夕月仍以春秋分祭,星辰则于天寿节前三日。从之。四年九月,帝躬祀周天
星辰。正殿共十坛,中设周天星辰位,仪如朝日。二十一年,以星辰既从祀南郊,
罢禜星之祭。
○灵星诸神
洪武元年,太常司奏:“《周礼》‘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天府》‘若祭天则祀司民、司禄,而献民数、谷数,受而藏之。’汉高帝命郡
国立灵星祠。唐制,立秋后辰日祀灵星,立冬后亥日遣官祀司中、司命、司民、
司禄,以少牢。宋祀如唐,而于秋分日祀寿星。今拟如唐制,分日而祀,为坛于
城南。”从之。二年,从礼部尚书崔亮奏,每岁圣寿日祭寿星,同日祭司中、司
命、司民、司禄,示与民同受其福也。八月望日祀灵星。皆遣官行礼。三年,罢
寿星等祀。
○太岁月将风云雷雨之祀
古无太岁、月将坛宇之制,明始重其祭。增云师于风师之次,亦自明始。太
祖既以太岁诸神从祀圜丘,又合祭群祀坛。已而命礼官议专祀坛壝。礼臣言:“
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按《说文》,岁字从步从戌。木星一岁行一次,历十二辰
而周天,若步然也。阴阳家说,又有十二月将,十日十二时所直之神,若天乙、
天罡、太乙、功曹、太冲之类。虽不经见,历代因之。元每有大兴作,祭太岁、
月将、日直、时直于太史院。若风师、雨师之祀,见于《周官》,后世皆有祭。
唐天宝中,增雷师于雨师之次。宋、元因之。然唐制各以时别祭,失享祀本意。
宜以太岁、风云雷雨诸天神合为一坛,诸地祇为一坛,春秋专祀。”乃定惊蛰、
秋分日祀太岁诸神于城南。三年后以诸神阴阳一气,流行无间,乃合二坛为一,
而增四季月将。又改祭期,与地祇俱用惊蛰、秋分后三日。
嘉靖十年,命礼部考太岁坛制。礼官言:“太岁之神,唐、宋祀典不载,元
虽有祭,亦无常典。坛宇之制,于古无稽。太岁天神,宜设坛露祭,准社稷坛制
而差小。”从之。遂建太岁坛于正阳门外之西,与天坛对。中,太岁殿。东庑,
春、秋月将二坛。西庑,夏、冬月将二坛。帝亲祭于拜殿中。每岁孟春享庙,岁
暮祫祭之日,遣官致祭。王国府州县亦祀风云雷雨师,仍筑坛城西南。祭用惊蛰、
秋分日。
○岳镇海渎山川之祀
洪武二年,太祖以岳渎诸神合祭城南,未有专祀。又享祀之所,屋而不坛,
非尊神之道。礼官言:“虞舜祭四岳,《王制》始有五岳之称。《周官》:“兆
四望于四郊”,《郑注》以四望为五岳四镇四渎。《诗序》巡狩而礼四岳河海,
则又有四海之祭。盖天子方望之事,无所不通。而岳镇海渎,在诸侯封内,则各
祀之。奏罢封建,岳渎皆领于祠官。汉复建诸侯,则侯国各祀其封内山川,天子
无与。武帝时,诸侯或分或废,五岳皆在天子之邦。宣帝时,始有使者持节祠岳
渎之礼。由魏及隋,岳镇海渎,即其地立祠,有司致祭。唐、宋之制,有命本界
刺史、县令之祀,有因郊祀而望祭之祀,又有遣使之祀。元遣使祀岳镇海渎,分
东西南北中为五道。今宜以岳镇海渎及天下山川城隍诸地祇合为一坛。与天神埒,
春秋专祀。”遂定祭日以清明霜降。前期一日,皇帝躬省牲。至日,服通天冠绛
纱袍,诣岳镇海渎前,行三献礼。山川城隍,分献官行礼。是年,命官十八人,
祭天下岳镇海渎之神。帝皮弁御奉天殿,躬署御名,以香祝授使者。百官公服,
送至中书省,使者奉以行。黄金合贮香,黄绮幡二,白金二十五两市祭物。
三年,诏定岳镇海渎神号。略曰:“为治之道,必本于礼。岳镇海渎之封,
起自唐、宋。夫英灵之气,萃而为神,必受命于上帝,岂国家封号所可加?渎礼
不经,莫此为甚。今依古定制,并去前代所封名号。五岳称东岳泰山之神,南岳
衡山之神,中岳嵩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五镇称东镇沂山之神,
南镇会稽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镇医无闾山之神。四海称东
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四渎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
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帝躬署名于祝文,遣官以更定神号告祭。六年,
礼官言:“四川未平,望祭江渎于峡州。今蜀既下,当遣人于南渎致祭。”从之。
十年,命官十八人分祀岳镇海渎,赐之制。
万历十四年,巡抚胡来贡请改祀北岳于浑源州。礼官言:“《大明集礼》载,
汉、唐、宋北岳之祭,皆在定州曲阳县,与史俱合。浑源之称北岳,止见州志碑
文,经传无可考,仍祀曲阳是。”
其他山川之祀。洪武元年躬祀汴梁诸神,仍遣官祭境内山川。二年,以天下
山川祔祭岳渎坛。帝又以安南、高丽皆臣附,其国内山川,宜与中国同祭。谕中
书及礼官考之。安南之山二十一,其江六,其水六。高丽之山三,其水四。命著
祀典,设位以祭。三年,遣使往安南、高丽、占城,祀其国山川。帝斋戒,亲为
祝文。仍遣官颁革正山川神号诏于安南、占城、高丽。六年,琉球诸国已朝贡,
祀其国山川。八年,礼部尚书牛谅言:“京都既罢祭天下山川,其外国山川,亦
非天子所当亲祀。”中书及礼臣请附祭各省,从之。广西附祭安南、占城、真腊、
暹罗、锁里,广东附祭三佛齐、爪哇,福建附祭日本、琉球、渤泥,辽东附祭高
丽,陕西附祭甘肃、朵甘、乌斯藏,京城不复祭。又从礼官言,各省山川居中南
向,外国山川东西向,同坛共祀。其王国山川之祀,洪武十三年定制。十八年定
王国祭山川。仪同社稷,但无瘗埋之文。凡岳镇海渎及他山川所在,令有司岁二
祭,以清明、霜降。
○城隍
洪武二年,礼官言:“城隍之祀,莫详其始。先儒谓既有社,不应复有城隍。
故唐李阳冰《缙云城隍记》谓‘祀殿无之,惟吴越有之。’然成都城隍祠,李德
裕所建,张说有祭城隍之文,杜牧有祭黄州城隍文,则不独吴越为然。又芜湖城
隍庙建于吴赤乌二年,高齐慕容俨、梁武陵王祀城隍,皆书于史,又不独唐而已。
宋以来其祠遍天下,或锡庙额,或颁封爵,至或迁就傅会,各指一人以为神之姓
名。按张九龄《祭洪州城隍文》曰:‘城隍是保,氓庶是依。’则前代崇祀之意
有在也。今宜附祭于岳渎诸神之坛。”乃命加以封爵。京都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
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皆封为王。其馀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
公,秩正二品。州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县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
秩四品。衮章冕旒俱有差。命词臣撰制文以颁之。
三年,诏去封号,止称其府州县城隍之神。又令各庙屏去他神。定庙制,高
广视官署厅堂。造木为主,毁塑像舁置水中,取其泥涂壁,绘以云山。六年,制
中都城隍神主成,遣官赍香币奉安。京师城隍既附飨山川坛,又于二十一年改建
庙。寻以从祀大礼殿,罢山川坛春祭。永乐中,建庙都城之西,曰大威灵祠。嘉
靖九年,罢山川坛从祀,岁以仲秋祭旗纛日,并祭都城隍之神。凡圣诞节及五月
十一日神诞,皆遣太常寺堂上官行礼。国有大灾则告庙。在王国者王亲祭之,在
各府州县者守令主之。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去客栈吃饭,碰到郭靖,你请郭靖吃饭,花掉银两26。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礼四(吉礼四)

历代帝王陵庙 三皇 圣师 国先师孔子 旗纛 五祀 国马神
南京神庙 功臣庙 京师九庙 诸神祠 厉坛
○历代帝王陵庙
洪武三年,遣使访先代陵寝,仍命各行省具图以进,凡七十有九。礼官考其
功德昭著者,曰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唐尧,虞舜,夏禹,商汤、中
宗、高宗,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光
武、明帝、章帝,后魏文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宪宗、宣宗,周世宗,宋
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凡三十有六。各制衮冕,函香币。遣秘
书监丞陶谊等往修祀礼,亲制祝文遣之。每陵以白金二十五两具祭物。陵寝发者
掩之,坏者完之。庙敝者葺之。无庙者设坛以祭。仍令有司禁樵采。岁时祭祀,
牲用太牢。
四年,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陈祀伏羲、商高宗,孟津
祀汉光武,洛阳祀汉明帝、章帝,郑祀周世宗,巩祀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
在山西者一:荥河祀商汤。在山东者二:东平祀唐尧,曲阜祀少昊。在北平者三:
内黄祀商中宗,滑祀颛顼、高辛。在湖广者二:酃祀神农,宁远祀虞舜。在浙江
者二:会稽祀夏禹、宋孝宗。在陕西者十五:中部祀黄帝,咸阳祀周文王、武王、
成王、康王、宣王,汉高帝、景帝,咸宁祀汉文帝,兴平祀汉武帝,长安祀汉宣
帝,三原祀唐高祖,醴泉祀唐太宗,蒲城祀唐宪宗,泾阳祀唐宣宗。岁祭用仲春、
仲秋朔。于是遣使诣各陵致祭。陵置一碑,刊祭期及牲帛之数,俾所在有司守之。
已而命有司岁时修葺,设陵户二人守视。又每三年,出祝文、香帛,传制遣太常
寺乐舞生赍往所在,命有司致祭。其所祀者,视前去周宣王,汉明帝、章帝,而
增祀娲皇于赵城,后魏文帝于富平,元世祖于顺天,及宋理宗于会稽,凡三十六
帝。后又增祀隋高祖于扶风,而理宗仍罢祀。又命帝王陵庙所在官司,以春秋仲
月上旬,择日致祭。
六年,帝以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俱宜于京师立庙致祭,遂建
历代帝王庙于钦天山之阳。仿太庙同堂异室之制,为正殿五室:中一室三皇,东
一室五帝,西一室夏禹、商汤、周文王,又东一室周武王、汉光武、唐太宗,又
西一室汉高祖、唐太祖、宋太祖、元世祖。每岁春秋仲月上旬甲日致祭。已而以
周文王终守臣服,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遂寝其祀,增祀隋高祖。七年,令帝王
庙皆塑衮冕坐像,惟伏羲、神农未有衣裳之制,不必加冕服。八月,帝躬祀于新
庙。已而罢隋高祖之祀。
二十一年,令每岁郊祀,附祭历代帝王于大祀殿。仍以岁八月中旬,择日遣
官祭于本庙,其春祭停之。又定每三年遣祭各陵之岁,则停庙祭。是年,诏以历
代名臣从祀,礼官李原名奏拟三十六人以进。帝以宋赵普负太祖不忠,不可从祀。
元臣四杰,木华黎为首,不可祀孙而去其祖,可祀木华黎而罢安童。既祀伯颜,
则阿术不必祀。汉陈平、冯异,宋潘美,皆善始终,可祀。于是定风后、力牧、
皋陶、夔、龙、伯夷、伯益、伊尹、傅说、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召虎、方
叔、张良、萧何、曹参、陈平、周勃、邓禹、冯异、诸葛亮、房玄龄、杜如晦、
李靖、郭子仪、李晟、曹彬、潘美、韩世忠、岳飞、张浚、木华黎、博尔忽、博
尔术、赤老温、伯颜,凡三十七人,从祀于东西庑,为坛四。初,太公望有武成
王庙。尝遣官致祭如释奠仪。至是,罢庙祭,去王号。
永乐迁都,帝王庙遣南京太常寺官行礼。嘉靖九年,罢历代帝王南郊从祀。
令建历代帝王庙于都城西,岁以仲春秋致祭。后并罢南京庙祭。十年春二月,庙
未成,躬祭历代帝王于文华殿,凡五坛,丹陛东西名臣四坛。礼部尚书李时言:
“旧仪有赐福胙之文。赐者自上而下之义,惟郊庙社稷宜用。历代帝王,止宜云
答。”诏可。十一年夏,庙成,名曰景德崇圣之殿。殿五室,东西两庑,殿后祭
器库,前为景德门。门外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街东西二坊,曰景德街。
用八月壬辰亲祭。帝由中门入,迎神、受福胙、送神各两拜。嗣后岁遣大臣一员
行礼,四员分献。凡子、午、卯、酉祭于陵寝之岁,则停秋祭。二十四年,以礼
科陈棐言,罢元世祖陵庙之祀,及从祀木华黎等,复迁唐太宗与宋太祖同室。凡
十五帝,从祀名臣三十二人。
○三皇
明初仍元制,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通祀三皇。洪武元年,令以太牢祀。二
年,命以句芒、祝融、风后、力牧左右配,俞跗、桐君、僦贷季、少师、雷公、
鬼臾区、伯高、岐伯、少俞、高阳十大名医从祀。仪同释奠。四年,帝以天下郡
邑通祀三皇为渎。礼臣议:“唐玄宗尝立三皇五帝庙于京师。至元成宗时,乃立
三皇庙于府州县。春秋通祀,而以医药主之,甚非礼也。”帝曰:“三皇继天立
极,开万世教化之原,汨于药师可乎?”命天下郡县毋得亵祀。
正德十一年,立伏羲氏庙于秦州。秦州,古成纪地,从巡按御史冯时雄奏也。
嘉靖间,建三皇庙于太医院北,名景惠殿。中奉三皇及四配。其从祀,东庑则僦
贷季、岐伯、伯高、鬼臾区、俞跗、少俞、少师、桐君、雷公、马师皇、伊尹、
扁鹊、淳于意、张机十四人,西庑则华陀、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巢元方、孙
思邈、韦慈藏、王冰、钱乙、朱肱、李杲、利完素、张元素、朱彦修十四人。岁
仲春、秋上甲日,礼部堂上官行礼,太医院堂上官二员分献,用少牢。复建圣济
殿于内,祀先医,以太医官主之。二十一年,帝以规制湫隘,命拓其庙。
○圣师
圣师之祭,始于世宗。奉皇师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帝师陶唐氏,有虞
氏,王师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武王,九圣南向。左先圣周公,右先师孔子,
东西向。每岁春秋开讲前一日,皇帝服皮弁,拜跪,行释奠礼。用羹酒果脯帛祭
于文华殿东室。
初,东室有释像,帝以其不经,撤之,乃祀先圣先师。自为祭文,行奉安神
位礼。辅臣礼卿及讲官俟行礼讫,入拜。先是洪武初,司业宋濂建议欲如建安熊
氏之说,以伏羲为道统之宗,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以次列焉。
秩祀天子之学,则道统益尊。太祖不从。至是,世宗仿其意行之。十六年,移祀
于永明殿后,行礼如初。其后常遣官代祭。隆庆初,仍于文华殿东室行礼。?
○至圣先师子孔庙祀
汉晋及隋或称先师,或称先圣、宣尼、宣父。唐谥文宣王,宋加至圣号,元
复加号大成。明太祖入江淮府,首谒孔子庙。洪武元年二月,诏以太牢祀孔子于
国学,仍遣使诣曲阜致祭。临行谕曰:“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有天
下者莫不虔修祀事。朕为天下主,期大明教化,以行先圣之道。今既释奠成均,
仍遣尔修祀事于阙里,尔其敬之。”又定制,每岁仲春、秋上丁,皇帝降香,遣
官祀于国学。以丞相初献,翰林学士亚献,国子祭酒终献。先期,皇帝斋戒。献
官、陪祀、执事官皆散斋二日,致斋一日。前祀一日,皇帝服皮弁服,御奉天殿
降香。至日,献官行礼。三年,诏革诸神封号,惟孔子封爵仍旧。且命曲阜庙庭,
岁官给牲币,俾衍圣公供祀事。四年,礼部奏定仪物。改初制笾豆之八为十,笾
用竹。其簠簋登鉶及豆初用木者,悉易以瓷。牲易以熟。乐生六十人,舞生四十
八人,引舞二人,凡一百一十人。礼部请选京民之秀者充乐舞生,太祖曰:“乐
舞乃学者事,况释奠所以崇师,宜择国子生及公卿子弟在学者,豫教肄之。”五
年,罢孟子配享。逾年,帝曰:“孟子辨异端,辟邪说,发明孔子之道,配享如
故。”七年二月,上丁日食,改用仲丁。
十五年,新建太学成。庙在学东,中大成殿,左右两庑,前大成门,门左右
列戟二十四。门外东为牺牲厨,西为祭器库,又前为灵星门。自经始以来,驾数
临视。至是落成,遣官致祭。帝既亲诣释奠,又诏天下通祀孔子,并颁释奠仪注。
凡府州县学,笾豆以八,器物牲牢,皆杀于国学。三献礼同,十哲两庑一献。其
祭,各以正官行之,有布政司则以布政司官,分献则以本学儒职及老成儒士充之。
每岁春、秋仲月上丁日行事。初,国学主祭遣祭酒,后遣翰林院官,然祭酒初到
官,必遣一祭。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释菜礼,郡县长以下诣学行香。
二十六年,颁大成乐于天下。二十八年,以行人司副杨砥言,罢汉扬雄从祀,益
以董仲舒。三十年,以国学孔子庙隘,命工部改作,其制皆帝所规画。大成殿门
各六楹,灵星门三,东西庑七十六楹,神厨库皆八楹,宰牲所六楹。永乐初,建
庙于太学之东。
宣德三年,以万县训导李译言,命礼部考正从祀先贤名位,颁示天下。十年,
慈利教谕蒋明请祀元儒吴澄。大学士杨士奇等言当从祀,从之。正统二年,以宋
儒胡安国、蔡沈、真德秀从祀。三年,禁天下祀孔子于释、老宫。孔、颜、孟三
氏子孙教授裴侃言:“天下文庙惟论传道,以列位次。阙里家庙,宜正父子,以
叙彝伦。颜子、曾子、子思,子也,配享殿廷。无繇、子昽、伯鱼,父也,从祀
廊庑。非惟名分不正,抑恐神不自安。况叔梁纥元已追封启圣王,创殿于大成殿
西崇祀,而颜、孟之父俱封公,惟伯鱼、子昽仍侯,乞追封公爵,偕颜、孟父俱
配启圣王殿。”帝命礼部行之,仍议加伯鱼、子昽封号。成化二年,追封董仲舒
广川伯,胡安国建宁伯,蔡沈崇安伯,真德秀浦城伯。十二年,从祭酒周洪谟言,
增乐舞为八佾,笾豆各十二。弘治八年,追封杨时将乐伯。从祀,位司马光之次。
九年,增乐舞为七十二人,如天子之制。十二年,阙里孔庙毁,敕有司重建。十
七年,庙成,遣大学士李东阳祭告,并立御制碑文。正德十六年,诏有司改建孔
氏家庙之在衢州者,官给钱,董其役。令博士孔承义奉祀。
嘉靖九年,大学士张璁言:“先师祀典,有当更正者。叔梁纥乃孔子之父,
颜路、曾昽、孔鲤乃颜、曾、子思之父,三子配享庙庭,纥及诸父从祀两庑,原
圣贤之心岂安?请于大成殿后,别立室祀叔梁纥,而以颜路、曾昽、孔鲤配之。”
帝以为然。因言:“圣人尊天与尊亲同。今笾豆十二,牲用犊,全用祀天仪,亦
非正礼。其谥号、章服悉宜改正。”璁缘帝意,言:“孔子宜称先圣先师,不称
王。祀宇宜称庙,不称殿。祀宜用木主,其塑像宜毁。笾豆用十,乐用六佾。配
位公侯伯之号宜削,止称先贤先儒。其从祀申党、公伯寮、秦冉等十二人宜罢,
林放、蘧瑗等六人宜各祀于其乡,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蔡元定宜从祀。”
帝命礼部会翰林诸臣议。编修徐阶疏陈易号毁像之不可。帝怒,谪阶官,乃
御制《正孔子祀典说》,大略谓孔子以鲁僣王为非,宁肯自僣天子之礼?复为《
正孔子祀典申记》,俱付史馆。璁因作《正孔子庙祀典或问》奏之。帝以为议论
详正,并令礼部集议。于是御史黎贯等言:“圣祖初正祀典,天下岳渎诸神皆去
其号,惟先师孔子如故,良有深意。陛下疑孔子之祀上拟祀天之礼。夫子以不可
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虽拟诸天,亦不为过。自唐尊孔子为文宣王,已用天
子礼乐。宋真宗尝欲封孔子为帝,或谓周止称王,不当加帝号。而罗从彦之论,
则谓加帝号亦可。至周敦颐则以为万世无穷王祀孔子,邵雍则以为仲尼以万世为
王。其辨孔子不当称王者,止吴澄一人而已。伏望博考群言,务求至当。”时贯
疏中言:“莫尊于天地,亦莫尊于父师。陛下敬天尊亲,不应独疑孔子王号为僣。”
帝因大怒,疑贯借此以斥其追尊皇考之非,诋为奸恶,下法司会讯,褫其职。给
事中王汝梅等亦极言不宜去王号,帝皆斥为谬论。
于是礼部会诸臣议:“人以圣人为至,圣人以孔子为至。宋真宗称孔子为至,
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圣,其意已备。今宜于孔子神位题至圣先师孔子,去其王号及
大成、文宣之称。改大成殿为先师庙,大成门为庙门。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
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哲以下凡及门弟子,皆称先贤某子。左丘明以
下,皆称先儒某子,不复称公侯伯。遵圣祖首定南京国子监规制,制木为神主。
仍拟大小尺寸,著为定式。其塑像即令屏撤。春秋祭祀,遵国初旧制,十笾十豆。
天下各学,八笾八豆。乐舞止六佾。凡学别立一祠,中叔梁纥,题启圣化孔氏神
位,以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俱称先贤某氏,至从祀之贤,不可不考
其得失。申党即申枨,厘去其一。公伯寮、秦冉、颜何、荀况、戴圣、刘向、贾
逵、马融、何休、王肃、王弼、杜预、吴澄罢祀。林放、蘧瑗、卢植、郑众、郑
玄、服虔、范宁各祀于其乡。后苍、王通、欧阳修、胡瑗宜增入。”命悉如议行。
又以行人薛侃议,进陆九渊从祀。
初,洪武时,司业宋濂请去像设主,礼仪乐章多所更定,太祖不允。成、弘
间,少詹程敏政尝谓马融等八人当斥。给事中张九功推言之,并请罢荀况、公伯
寮、蘧瑗等,而进后苍、王通、胡瑗。为礼官周洪谟所却而止。至是以璁力主,
众不敢违。毁像盖用濂说,先贤去留,略如九功言。其进欧阳修,则以濮议故也。
明年,国子监建启圣公祠成。从尚书李时言,春秋祭祀,与文庙同日。笾豆
牲帛视四配,东西配位视十哲,从祀先儒程晌、朱松、蔡元定视两庑。辅臣代祭
文庙,则祭酒祭启圣祠。南京祭酒于文庙,司业于启圣祠。遂定制,殿中先师南
向,四配东西向。稍后十哲:闵子损、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卜子商、冉
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皆东西向。两庑从祀:先贤澹台灭明、
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宫适、高柴、漆雕开、樊须、司马耕、公西赤、有若、
琴张、申枨、陈亢、巫马施、梁鳣、公昽哀、商瞿、冉孺、颜辛、伯虔、曹恤、
冉季、公孙龙、漆雕哆、秦商、漆雕徒父、颜高、商泽、壤驷赤、任不齐、石作
蜀、公良孺、公夏首、公肩定、后处、鄡单、奚容蒧、罕父黑、颜祖、荣旂、
秦祖、左人郢、句井疆、郑国、公祖句兹、原亢、县成、廉洁、燕伋、叔仲会、
颜之仆、邽巽、乐欬、公西舆如、狄黑、孔忠、公西蒧、步叔乘、施之常、秦
非、颜哙,先儒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孔安国、毛苌、董仲
舒、后苍、杜子春、王通、韩愈、胡瑗、周敦颐、程颢、欧阳修、邵雍、张载、
司马光、程颐、杨时、胡安国、朱熹、张栻、陆九渊、吕祖谦、蔡沈、真德秀、
许衡凡九十一人。
隆庆五年,以薛瑄从祀。万历中,以罗从彦、李侗从祀。十二年,又以陈
献章、胡居仁、王守仁从祀。二十三年,以宋周敦颐父辅成从祀启圣祠。又定每
岁仲春、秋上丁日御殿传制,遣大臣祭先师及配位。其十哲以翰林官、两庑以国
子监官各二员分献。每月朔,及每科进士行释菜礼。司府州县卫学各提调官行礼。
牲用少牢,乐如太学。京府及附府县学,止行释菜礼。崇祯十五年,以左丘明亲
授经于圣人,改称先贤。并改宋儒周、二程、张、朱、邵六子亦称先贤,位七十
子下,汉唐诸儒之上。然仅国学更置之,阙里庙廷及天下学宫未遑颁行也。
○旗纛
旗纛之祭有四。其一,洪武元年,礼官奏:“军行旗纛所当祭者,旗谓牙旗。
黄帝出军诀曰:‘牙旗者,将军之精,一军之形侯。凡始竖牙,必祭以刚日。’
纛,谓旗头也。《太白阴经》曰:‘大将中营建纛。天子六军,故用六纛。牦牛
尾为之,在左騑马首。’唐、宋及元皆有旗纛之祭。今宜立庙京师,春用惊蛰,
秋用霜降日,遣官致祭。”乃命建庙于都督府治之后,以都督为献官,题主曰军
牙之神、六纛之神。七年二月,诏皇太子率诸王诣阅武场祭旗纛,为坛七,行三
献礼。后停春祭,止霜降日祭于教场。其二,岁暮享太庙日,祭旗纛于承天门外。
其三,旗纛庙在山川坛左。初,旗纛与太岁诸神合祭于城南。九年,别建庙。每
岁仲秋,天子躬祀山川之日,遣旗手卫官行礼。其正祭,旗头大将、六纛大将、
五方旗神、主宰战船正神、金鼓角铳炮之神、弓弩飞枪飞石之神、阵前阵后神祇
五昌等众,凡七位,共一坛,南向。皇帝服皮弁,御奉天殿降香。献官奉以从事。
祭物视先农,帛七,黑二白五。瘗毛血、望燎,与风云雷雨诸神同。祭毕,设酒
器六于地。刺雄鸡六,沥血以衅之。其四,永乐后,有神旗之祭,专祭火雷之神。
每月朔望,神机营提督官祭于教场。牲用少牢。凡旗纛皆藏内府,祭则设之。
王国祭旗纛,则遣武官戎服行礼。天下卫所于公署后立庙,以指挥使为初献
官。僚属为亚献、终献。仪物杀京都。
○五祀
洪武二年定制,岁终腊享,通祭于庙门外。八年,礼部奏:“五祀之礼,周、
汉、唐、宋不一。今拟孟春祀户,设坛皇宫门左,司门主之。孟夏祀灶,设坛御
厨,光禄寺官主之。季夏祀中霤,设坛乾清宫丹墀,内官主之。孟秋祀门,设坛
午门左,司门主之。孟冬祀井,设坛宫内大庖井前,光禄寺官主之。四孟于有事
太庙之日,季夏于土旺之日,牲用少牢。”制可。从定中霤于奉天殿外文楼前。
又岁暮合祭五祀于太庙西庑下,太常寺官行礼。
○马神
洪武二年命祭马祖、先牧、马社、马步之神,筑坛后湖。礼官言:“《周官》
春祭马祖,天驷星也;夏祭先牧,始养马者;秋祭马社,始乘马者;冬祭马步,
乃神之灾害马者。隋用周制,祭以四仲之月。唐、宋因之。今定春、秋二仲月,
甲、戊、庚日,遣官致祀。为坛四,乐用时乐,行三献礼。”四年,蜀明升献良
马十,其一白者,长丈余,不可加鞯勒。太祖曰:“天生英物,必有神司之。”
命太常以少牢祀马祖,囊沙四百斤压之,令人骑而游苑中,久之渐驯。帝乘之以
夕月于清凉山。比还,大悦,赐名飞越峰。复命太常祀马祖。五年,并诸神为一
坛,岁止春祭。永乐十二年,立北京马神祠于莲花池。其南京马神,则南太仆主
之。
○南京神庙
初称十庙。北极真武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道林真觉普济禅师宝志以三月
十八日,都城隍以八月祭帝王后一日,祠山广惠张王渤以二月十八日,五显灵顺
以四月八日、九月二十八日,皆南京太常寺官祭。汉秣陵尉蒋忠烈公子文、晋成
阳卞忠贞公壸、宋济阳曹武惠王彬、南唐刘忠肃王仁瞻、元卫国忠肃公福寿俱以
四孟朔,岁除,应天府官祭。惟蒋庙又有四月二十六日之祭。并功臣庙为十一。
后复增四:关公庙,洪武二十七年建于鸡笼山之阳,称汉前将军寿亭侯。嘉靖十
年订其误,改称汉前将军汉寿亭侯。以四孟岁暮,应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南
京太常寺官祭。天妃,永乐七年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以正月十
五日、三月二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太仓神庙,以仲春、秋望日,南京户部
官祭。司马、马祖、先牧神庙,以春、秋仲月中旬,择日南京太仆寺官祭。诸庙
皆少牢,真武与真觉禅师素羞。
○功臣庙
太祖既以功臣配享太庙,又命别立庙于鸡笼山。论次功臣二十有一人,死者
塑像,生者虚其位。正殿:中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阳武靖王李
文忠、宁河武顺王邓愈、东瓯襄武王汤和、黔宁昭靖王沐英。羊二,豕二。西序:
越国武庄公胡大海、梁国公赵德胜、巢国武壮公华高、虢国忠烈公俞通海、江国
襄烈公吴良、安国忠烈公曹良臣、黔国威毅公吴复、燕山忠愍侯孙兴祖。东序:
郢国公冯国用、西海武壮公耿再成、济国公丁德兴、蔡国忠毅公张德胜、海国襄
毅公吴桢、蕲国武义公康茂才、东海郡公茅成。羊二,豕二。两庑各设牌一,总
书“故指挥千百户卫所镇抚之灵”。羊十,豕十。以四孟岁暮,遣驸马都尉祭。
初,胡大海等殁,命肖像于卞壸、蒋子文之庙。及功臣庙成,移祀焉。永乐
三年,以中山王勋德第一,又命正旦、清明、中元、孟冬、冬至遣太常寺官祭于
大功坊之家庙,牲用少牢。
○京师九庙
京师所祭者九庙。真武庙,永乐十三年建,以祀北极佑圣真君。正德二年改
为灵明显佑宫,在海子桥之东,祭日同南京。
东岳泰山庙,在朝阳门外,祭以三月二十八日。
都城隍庙,祭以五月十一日。
汉寿亭侯关公庙,永乐间建。成化十三年,又奉敕建庙宛平县之东,祭以五
月十三日。皆太常寺官祭。
京都太仓神庙,建于太仓,户部官祭。
司马、马祖、先牧神庙,太仆寺官祭。
宋文丞相祠,永乐六年从太常博士刘履节请,建于顺天府学之西。元世祖庙,
嘉靖中罢。皆以二月,八月中旬顺天府官祭。
洪恩灵济宫,祀徐知证、知谔。永乐十五年,立庙皇城之西,正旦、冬至圣
节,内阁礼部及内官各一员祭。生辰,礼部官祭。弘治中,大学士刘健等请毋遣
阁臣。嘉靖中,改遣太常寺官。
其荣国公姚广孝,洪熙元年从祀太庙。嘉靖九年撤庙祀,移祀大兴隆寺,在
皇城西北隅。后寺毁,复移崇国寺。
东岳、都城隍用太牢,五庙用少牢,真武、灵济宫素羞。
○诸神祠
洪武元年,命中书省下郡县,访求应祀神祇。名山大川、圣帝明王、忠臣烈
士,凡有功于国家及惠爱在民者,著于祀典,令有司岁时致祭。二年,又诏天下
神祇,常有功德于民,事迹昭著者,虽不致祭,禁人毁撤祠宇。三年,定诸神封
号,凡后世溢美之称皆革去。天下神祠不应祀典者,即淫祠也,有司毋得致祭。
弘治元年,礼科张九功言:“祀典正则人心正。今朝廷常祭之外,又有释迦牟尼
文佛、三清三境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金玉阙真君元君、神父神母,诸宫观中
又有水官星君、诸天诸帝之祭,非所以法天下。”帝下其章礼部,尚书周洪谟等
言:
释迦牟尼文佛生西方中天竺国。宗其教者,以本性为法身,德业为报身,并
真身为三,其实一人耳。道家以老子为师。朱熹有曰:“玉清元始天尊既非老子
法身,上清太上道君又非老子报身,设有二像,又非与老子为一。而老子又自为
上清太上老君,盖仿释氏而又失之者也。”自今凡遇万寿等节,不令修建吉祥斋
醮,或遇丧礼,不令修建荐扬斋醮。其大兴隆寺、朝天宫俱停遣官祭告。
北极中天星主紫微大帝者,北极五星在紫微垣中,正统初,建紫微殿,设像
祭告。夫幽禜祭星,古礼也。今乃像之如人,称之为帝,稽之祀典,诚无所据。
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示现之日,
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夫风云雷雨,南郊合祀,而山川坛复有秋报,则
此祭亦当罢免。
祖师三天扶教辅玄大法师真君者,传记云:“汉张道陵,善以符治病。唐天
宝,宋熙宁、大观间,累号正一靖应真君,子孙亦有封号。国朝仍袭正一嗣教真
人之封。”然宋邵伯温云:“张鲁祖陵、父衡,以符法相授受,自号师君。”今
岁以正月十五日为陵生日,遣官诣显灵宫祭告,亦非祀典。
大小青龙神者,记云:“有僧名卢,寓西山。有二童子来侍。时久旱,童子
入潭化二青龙,遂得雨。后赐卢号曰感应禅师,建寺设像,别设龙祠于潭上。宣
德中,建大圆通寺,加二龙封号,春秋祭之。”迩者连旱,祈祷无应,不足崇奉
明矣。
梓潼帝君者,记云:“神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没,人为立庙。
唐、宋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帝命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元加号为帝君,
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景泰中,因京师旧庙辟而新之,岁以二月三日生辰,遣
祭。”夫梓潼显灵于蜀,庙食其地为宜。文昌六星与之无涉,宜敕罢免。其祠在
天下学校者,俱令拆毁。
北极佑圣真君者,乃玄武七宿,后人以为真君,作龟蛇于其下。宋真宗避讳,
改为真武。靖康初,加号佑圣助顺灵应真君。图志云:“真武为净乐王太子,修
炼武当山,功成飞升。奉上帝命镇北方。被发跣足,建皂纛玄旗。”此道家附会
之说。国朝御制碑谓,太祖平定天下,阴佑为多,当建庙南京崇祀。及太宗靖难,
以神有显相功,又于京城艮隅并武当山重建庙宇。两京岁时朔望各遣官致祭,而
武当山又专官督祀事。宪宗尝范金为像。今请止遵洪武间例,每年三月三日、九
月九日用素羞,遣太常官致祭,余皆停免。
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道家以崇恩姓萨名坚,西蜀人,宋徽宗时尝从王侍
宸、林灵素辈学法有验。隆恩,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传符法。永
乐中,以道士周思得能传灵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宣德中,改
大德观,封二真君。成化初改显灵宫。每年换袍服,所费不訾。近今祈祷无应,
亦当罢免。
金阙上帝、玉阙上帝者,志云:“闽县灵济宫祀五代时徐温子知证、知谔。
国朝御制碑谓太宗尝弗豫,祷神辄应,因大新闽地庙宇,春秋致祭。又立庙京师,
加封金阙真君、玉阙真君。正统、成化中,累加号为上帝。朔望令节俱遣官祀,
及时荐新,四时换袍服。”夫神世系事迹,本非甚异,其僣号宜革正,妄费亦宜
节省。神父圣帝、神母元君及金玉阙元君者,即二徐父母及其配也。宋封其父齐
王为忠武真人,母田氏为仁寿仙妃,配皆为仙妃。永乐至成化间,屡加封今号,
亦宜削号罢祀。
东岳泰山之神者,泰山五岳首,庙在泰安州山下。又每岁南郊及山川坛俱有
合祭之礼。今朝阳门外有元东岳旧庙,国朝因而不废。夫既专祭封内,且合祭郊
坛,则此庙之祭,实为烦渎。
京师都城隍之神者,旧在顺天府西南,以五月十一日为神诞辰,故是日及节
令皆遣官祀。夫城隍之神,非人鬼也,安有诞辰?况南郊秋祀俱已合祭,则诞辰
及节令之祀非宜,凡此俱当罢免。
议上,乃命修建斋醮,遣官祭告,并东岳、真武、城隍庙、灵济宫祭祀,俱
仍旧。二徐真君及其父母妻革去帝号,仍旧封,冠袍等物换回焚毁,余如所议行
之。
按祀典,太祖时,应天祀陈乔、杨邦乂、姚兴、王鉷,成都祀李冰、文翁、
张咏,均州祀黄霸,密县祀卓茂,松江祀陆逊、陆抗、陆凯,龙州祀李龙迁,建
宁祀谢夷甫,彭泽祀狄仁杰,九江祀李黼,安庆祀余阙、韩建之、李宗可。宣宗
时,高邮祀耿遇德。英宗时,豫章祀韦丹、许逊,无锡祀张巡。宪宗时,崖山祀
张世杰、陆秀夫。孝宗时,新会祀宋慈元杨后,延平祀罗从彦、李侗,建宁祀刘
子翚,乌撒祀潭渊,庐陵祀文天祥,婺源祀朱熹,都昌祀陈澔,饶州祀江万里,
福州祀陈文龙,兴化祀陈瓒,湖广祀李芾,广西祀马慨。武宗时,真定祀颜杲卿、
真卿,韶州附祀张九龄子拯,沂州祀诸葛亮,萧山祀游酢、罗从彦。皆历代名臣,
事迹显著。守臣题请,礼官议覆,事载实录,年月可稽。至若有明一代之臣抗美
前史者,或以功勋,或以学行,或以直节,或以死事,胪于志乘,刻于碑版,匪
一而足。其大者,鄱阳湖忠臣祠祀丁普郎等三十五人,南昌忠臣祠祀赵德胜等十
四人,太平忠臣庙祀花云、王鼎、许瑗,金华忠臣祠祀胡大海,皆太祖自定其典。
其后,通州祀常遇春,山海关祀徐达,苏州祀夏原吉、周忱,淮安祀陈瑄,海
州卫祀卫青、徐安生,甘州祀毛忠,榆林祀余子俊,杭州祀于谦,萧山祀魏骥,
汀州祀王得仁,广州祀杨信民、毛吉,云南祀沐英、沐晟,贵州祀顾成,庐陵祀
刘球、李时勉,广信祀邓颙,宝庆祀贺兴隆,上杭祀伍骥、丁泉,庆远祀叶祯,
云南祀王祎、吴云,青田祀刘基,平阳祀薛瑄,杭州祀邹济、徐善述,金华祀
章懋,皆众著耳目,炳然可考。其他郡县山川龙神忠烈之士,及祈祷有应而祀者,
《会典》所载,尤详悉云。
○厉坛
泰厉坛祭无祀鬼神。《春秋传》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此其义也。《
祭法》:王祭泰厉,诸侯祭公厉,大夫祭族厉。《士丧礼》:“疾病祷于厉’,
《郑注》谓“汉时民间皆秋祠厉”,则此祀达于上下矣,然后世皆不举行。洪武
三年定制,京都祭泰厉,设坛玄武湖中,岁以清明及十月朔日遣官致祭。前期七
日,檄京都城隍。祭日,设京省城隍神位于坛上,无祀鬼神等位于坛下之东西,
羊三,豕三,饭米三石。王国祭国厉,府州祭郡厉,县祭邑厉,皆设坛城北,一
年二祭如京师。里社则祭乡厉。后定郡邑厉、乡厉,皆以清明日、七月十五日、
十月朔日。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去天宁寺抢夺连城宝藏,侥幸抢到无毒的宝藏,卖掉得到银两20。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礼五(吉礼五)

庙制 禘佩 时享 荐新 加上谥号 庙讳
○宗庙之制
明初作四亲庙于宫城东南,各为一庙。皇高祖居中,皇曾祖东第一,皇祖西
第一,皇考东第二,皆南向。每庙中室奉神主。东西两夹室,旁两庑。三门,门
设二十四戟。外为都宫。正门之南斋次,其西馔次,俱五间,北向。门之东,神
厨五间,西向。其南宰牲池一,南向。
洪武元年,命中书省集儒臣议祀典,李善长等言:
周制,天子七庙。而《商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则知天子七庙,
自古有之。太祖百世不迁。三昭三穆以世次比,至亲尽而迁。此有天下之常礼。
若周文王、武王虽亲尽宜祧,以其有功当宗,故皆别立一庙,谓之文世室、武世
室,亦百世不迁。
汉每帝辄立一庙,不序昭穆,又有郡国庙及寝园庙。光武中兴,于洛阳立高
庙,祀高祖及文、武、宣、元五帝。又于长安故高庙中,祀成、哀、平三帝。别
立四亲庙于南阳舂陵,祀父南顿君以上四世。至明帝,遗诏藏主于光烈皇后更衣
别室。后帝相承,皆藏于世祖之庙。由是同堂异室之制,至于元莫之改。
唐高祖尊高曾祖考,立四庙于长安。太宗议立七庙,虚太祖之室。玄宗创制,
立九室,祀八世。文宗时,礼官以景帝受封于唐,高祖、太宗创业受命,百代不
迁。亲尽之主,礼合祧迁,至禘佩则合食如常。其后以敬、文、武三宗为一代,
故终唐之世,常为九世十一室。
宋自太祖追尊僖、顺、翼、宣四祖,每遇禘,则以昭穆相对,而虚东向之位,
神宗奉僖祖为太庙始祖,至徽宗时增太庙为十室,而不祧者五宗。崇宁中,取王
肃说,谓二祧在七世之外,乃建九庙。高宗南渡,祀九世。至于宁宗,始别建四
祖殿,而正太祖东向之位。
元世祖建宗庙于燕京,以太祖居中,为不迁之祖。至泰定中,为七世十室。
今请追尊高曾祖考四代,各为一庙。
于是上皇高祖考谥曰玄皇帝,庙号德祖,皇高祖妣曰裕玄皇后。皇曾祖考谥
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皇曾祖妣曰恒皇后。皇祖考谥曰裕皇帝,庙号熙祖,皇祖
妣曰裕皇后。皇考谥曰淳皇帝,庙号仁祖,皇妣陈氏曰淳皇后。
诏制太庙祭器。太祖曰:“礼顺人情,可以义起。所贵斟酌得宜,随时损益。
近世泥古,好用古笾豆之属,以祭其先。生既不用,死而用之,甚无谓也。孔子
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其制宗庙器用服御,皆如事生之仪。”于是
造银器,以金涂之。酒壶盂盏皆八,朱漆盘碗二百四十,及楎椸枕簟箧笥帏
幔浴室皆具。后又诏器皿以金涂银者,俱易以金。
二年,诏太庙祝文止称孝子皇帝,不称臣。凡遣皇太子行礼,止称命长子某,
勿称皇太子。后称孝玄孙皇帝,又改称孝曾孙嗣皇帝。初,太庙每室用币一。二
年,从礼部议,用二白缯。又从尚书崔亮奏,作圭瓒。
八年,改建太庙。前正殿,后寝殿。殿翼皆有两庑。寝殿九间,间一室,奉
藏神主,为同堂异室之制。九年十月,新太庙成。中室奉德祖,东一室奉懿祖,
西一室奉熙祖,东二室奉仁祖,皆南向。十五年,以孝慈皇后神主祔享太庙,其
后皇后祔庙仿此。建文即位,奉太祖主祔庙。正殿神座次熙祖。东向。寝殿神主
居西二室,南向。成祖迁都,建庙如南京制。
宣德元年七月,礼部进太宗神主祔庙仪:先期一日,遣官诣太庙行祭告礼。
午后,于几筵殿行大祥祭。翼日昧爽,设酒果于几筵殿,设御辇二、册宝亭四于
殿前丹陛上。皇帝服浅淡服,行祭告礼毕,司礼监官跪请神主升辇,诣太庙奉安。
内使二员捧神主,内使四员捧册宝,由殿中门出,安奉于御辇、册宝亭。皇帝随
行至思善门,易祭服,升辂。至午门外,仪卫伞扇前导,至庙街门内,皇帝降辂。
监官导诣御辇前奏,跪请神主奉安太庙,俯伏,兴。内使捧神主册宝,皇帝从,
由中门入,至寝庙东第三室,南向奉安。皇帝叩头,毕,祭祀如时祭仪。文武官
具祭服行礼。其正殿神座,居仁祖之次,西向。二年五月,仁宗神主祔庙,如前
仪。寝殿,西第三室,南向。正殿,居高祖之次,东向。其后大行祔庙仿此。正
统七年十二月,奉昭皇后神主祔庙,神主诣列祖神位前谒庙。礼毕,太常寺官唱
赐座,内侍捧衣冠,与仁宗同神位。唱请宣宗皇帝朝见,内侍捧宣宗衣冠置褥位
上,行四拜礼讫,安奉于座上。
孝宗即位,宪宗将升祔。时九庙已备,议者咸谓德、懿、熙、仁四庙,宜以
次奉祧。礼臣谓:“国家自德祖以上,莫推世次,则德祖视周后稷,不可祧。宪
宗升祔,当祧懿祖。宜于太庙寝殿后,别建祧殿,如古夹室之制。岁暮则奉祧主
合享,如古祫祭之礼。”吏部侍郎杨守陈言:“《礼》,天子七庙,祖功而宗德。
德祖可比商报乙、周亚圉,非契、稷比。议者习见宋儒尝取王安石说,遂使七庙
既有始祖,又有太祖。太祖既配天,又不得正位南向,非礼之正。今请并祧德、
懿、熙三祖,自仁祖下为七庙,异时祧尽,则太祖拟契、稷,而祧主藏于后寝,
祫礼行于前殿。时享尊太祖,祫祭尊德祖,则功德并崇,恩义亦备。”帝从礼官
议,建祧庙于寝殿后,遣官祭告宗庙。帝具素服告宪宗几筵,祭毕,奉迁懿祖神
主衣冠于后殿,床幔、御座、仪物则贮于神库。其后奉祧仿此。
嘉靖九年春,世宗行特享礼。令于殿内设帷幄如九庙,列圣皆南向,各奠献,
读祝三,余如旧。十年正月,帝以庙祀更定,告于太庙、世庙并祧庙三主。迁德
祖神主于祧庙,奉安太祖神主于寝殿正中,遂以序进迁七宗神位。丁酉,帝诣太
庙行特享礼。九月,谕大学士李时等,以“宗庙之制,父子兄弟同处一堂,于礼
非宜。太宗以下宜皆立专庙,南向。”尚书夏言奏:“太庙两傍,隙地无几,宗
庙重事,始谋宜慎。”未报。中允廖道南言:“太宗以下宜各建特庙于两庑之地。
有都宫以统庙,不必各为门垣。有夹室以藏主,不必更为寝庙。第使列圣各得全
其尊,皇上躬行礼于太祖之庙,余遣亲臣代献,如古诸侯助祭之礼。”帝悦,命
会议。言等言:“太庙地势有限,恐不能容,若小其规模,又不合古礼。且使各
庙既成,陛下遍历群庙,非独筋力不逮,而日力亦有不给,古者宗伯代后献之文,
谓在一庙中,而代后之亚献。未闻以人臣而代主一庙之祭者也。且古诸侯多同姓
之臣,今陪祀执事者,可拟古诸侯之助祭者乎?先臣丘浚谓宜间日祭一庙,历十
四日而遍。此盖无所处,而强为之说耳。若以九庙一堂,嫌于混同。请以木为黄
屋,如庙廷之制,依庙数设之,又设帷幄于其中,庶得以展专奠之敬矣。”议上,
不报。
十三年,南京太庙灾。礼部尚书湛若水请权将南京太庙香火并于南京奉先殿,
重建太庙,补造列圣神主。帝召尚书言与群臣集议。言会大学士张孚敬等言:“
国有二庙,自汉惠始。神有二主,自齐桓始。周之三都庙,乃迁国立庙,去国载
主,非二庙二主也。子孙之身乃祖宗所依,圣子神孙既亲奉祀事于此,则祖宗神
灵自当陟降于此。今日正当专定庙议,一以此地为根本。南京原有奉先殿,其朝
夕香火,当合并供奉如常。太庙遗址当仿古坛墠遗意,高筑墙垣,谨司启闭,
以致尊严之意。”从之。
时帝欲改建九庙。夏言因言:“京师宗庙,将复古制,而南京太庙遽灾,殆
皇天列祖佑启默相,不可不灵承者。”帝悦,诏春和兴工。诸臣议于太庙南,左
为三昭庙,与文祖世室而四,右为三穆庙。群庙各深十六丈有奇,而世室殿寝稍
崇,纵横深广,与群庙等。列庙总门与太庙戟门相并,列庙后垣与太庙祧庙后墙
相并。具图进。帝以世室尚当隆异,令再议。言等请增拓世室前殿,视群庙崇四
尺有奇,深广半之;寝殿视群庙崇二尺有奇,深广如之。报可。十四年正月,谕
阁臣:“今拟建文祖庙为世室,则皇考世庙字当避。”张孚敬言:“世庙著《明
伦大典》,颁诏四方,不可改。文世室宜称太宗庙。其余群庙不用宗字,用本庙
号,他日递迁,更牌额可也。”从之。二月,尽撤故庙改建之。诸庙各为都宫,
庙各有殿有寝。太祖庙寝后有祧庙,奉祧主藏焉。太庙门殿皆南向,群庙门东西
向,内门殿寝皆南向。十五年十二月,新庙成,更创皇考庙曰睿宗献皇帝庙。帝
乃奉安德、懿、熙、仁四祖神主于祧庙,太祖神主于太庙,百官陪祭如仪。翌日,
奉安太宗以下神主,列于群庙,命九卿正官及武爵重臣,俱诣太宗庙陪祭。文三
品以上,武四品以上,分诣群庙行礼。又择日亲捧太祖神主,文武大臣捧七宗神
主,奉安于景神殿。
二十年四月,太庙灾,成祖、仁宗主毁,奉安列圣主于景神殿。遣大臣诣长
陵、献陵告题帝后主,亦奉安景神殿。二十二年十月,以旧庙基隘,命相度规制。
议三上,不报。久之,乃命复同堂异室之旧,庙制始定。二十四年六月,礼部尚
书费寀等以太庙安神,请定位次。帝曰:“既无昭穆,亦无世次,只序伦理。太
祖居中,左四序成、宣、宪、睿,右四序仁、英、孝、武。皆南向。’七月,以
庙建礼成,百官表贺,诏天下。新庙仍在阙左,正殿九间,前两庑,南戟门。门
左神库,右神厨。又南为庙门,门外东南宰牲亭,南神宫监,西庙街门。正殿后
为寝殿,奉安列圣神主,又后为祧庙,藏祧主,皆南向。
二十七年,帝欲祔孝烈皇后方氏于太庙,而祧仁宗。大学士严嵩、礼部尚书
徐阶等初皆持不可,既而不能坚其议。二十九年十一月,祧仁宗,遂祔孝烈于西
第四室。隆庆六年八月,穆宗将祔庙,敕礼臣议当祧庙室。礼科陆树德言:“宣
宗于穆宗仅五世,请仍祔睿宗于世庙,而宣宗勿祧。”疏下礼部,部议宣宗世次
尚近,祧之未安。因言:“古者以一世为一庙,非以一君为一世,故晋之庙十一
室而六世,唐之庙十一室而九世。宋自太祖上追四祖至徽宗,始定为九世十一室
之制,以太祖、太宗同为一世故也。其后徽宗祔以与哲宗同一世,高宗祔以与钦
宗同一世,皆无所祧,及光宗升祔,增为九世十二室。今自宣宗至穆宗凡六世,
上合二祖仅八世,准以宋制,可以无祧,但于寝殿左右各增一室,则尊祖敬宗,
并行不悖矣。”帝命如旧敕行,遂祧宣宗。天启元年七月,光宗将祔庙。太常卿
洪文衡请无祧宪宗,而祧睿宗。不听。
○禘佩
洪武元年祫飨太庙。德祖皇考妣居中。南向。懿祖皇考妣东第一位,西向。
熙祖皇考妣西第一位,东向。仁祖皇考妣东第二位,西向。七年,御史答禄与权
言:“皇上受命七年而禘祭未举。宜参酌古今,成一代之典。”诏下礼部、太常
司、翰林院议,以为:“虞、夏、商、周世系明白,故禘礼可行。汉、唐以来,
莫能明其始祖所自出,当时所谓禘祭,不过祫已祧之祖而祭之,乃古之大祫,非
禘也。宋神宗尝曰:‘禘者,所以审谛祖之所自出。’是则莫知祖之所自出,禘
礼不可行也。今国家追尊四庙,而始祖所自出者未有所考,则禘难遽行。”太祖
是其议。弘治元年,定每岁暮奉祧庙懿祖神座于正殿左,居熙祖上,行祫祭之礼。
嘉靖十年,世宗以禘祫义询大学士张璁,令与夏言议。言撰《禘义》一篇献
之,大意谓:“自汉以下,谱牒难考,欲如虞夏之禘黄帝,商周之禘帝喾,不能
尽合。谨推明古典,采酌先儒精微之论,宜为虚位以祀。”帝深然之。会中允廖
道南谓朱氏为颛顼裔,请以《太祖实录》为据,禘颛顼。遂诏礼部以言、道南二
疏,会官详议。诸臣咸谓:“称虚位者茫昧无据,尊颛顼者世远难稽。庙制既定
高皇帝始祖之位,当禘德祖为正。”帝意主虚位,令再议。而言复疏论禘德祖有
四可疑,且言今所定太祖为太庙中之始祖,非王者立始祖庙之始祖。帝并下其章。
诸臣乃请设虚位,以禘皇初祖,南向,奉太祖配,西向。礼臣因言,大祫既岁举,
大禘请三岁一行,庶疏数适宜。帝自为文告皇祖,定丙、辛岁一行,敕礼部具仪
择日。四月,礼部上大禘仪注。前期告庙,致斋三日,备香帛牲醴如时享仪。锦
衣卫设仪卫,太常卿奉皇初祖神牌、太祖神位于太庙正殿,安设如图仪。至日行
礼,如大祀圜丘仪。及议祧德祖,罢岁除祭,以冬季中旬行大祫礼。太常寺设德
祖神位于太庙正中,南向。懿祖而下,以次东西向。
十五年,复定庙飨制。立春犆享,各出主于殿。立夏、立秋、立冬出太祖、
成祖七宗主,飨太祖殿,为时祫。季冬中旬,卜日出四祖及太祖、成祖七宗主,
飨太祖殿,为大祫。祭毕,各归主于其寝。十七年定大祫祝文。九庙帝后谥号俱
全书,时祫止书某祖、某宗某皇帝。更定季冬大祫日,奉德、懿、熙、仁及太祖
异室皆南向,成祖西向北上,仁宗以下七宗东西相向。二十年十一月,礼官议,
岁暮大祫,当陈祧主,而景神殿隘,请暂祭四祖于后寝,用连几,陈笾豆,以便
周旋。诏可。二十二年,定时享、大祫,罢出主、上香、奠献等仪,临期捧衣冠
出纳。太常及神宫监官奉行。二十四年,罢季冬中旬大祫,并罢告祭,仍以岁除
日行大祫,礼同时享。二十八年,复告祭仪。穆宗即位,礼部以大行皇帝服制未
除,请遵弘治十八年例,岁暮大祫、孟春时享两祭,皆遣官摄事。乐设而不作,
帝即丧次致斋,陪祀官亦在二十七日之内,宜令暂免。从之。
○时享
洪武元年,定宗庙之祭,每岁四孟及岁除,凡五享。学士陶安等言:“古者
四时之祭,三祭皆合享于祖庙,惟春祭于各庙。自汉而下,庙皆同堂异室,则四
时皆合祭。今宜仿近制,合祭于第一庙,庶适礼之中,无烦渎也。”太祖命孟春
特祭于各庙,三时及岁除则祫佩祭于德祖庙。二年,定时享之制,春以清明,夏
以端午,秋以中元,冬以冬至。岁除如旧。三年,礼部尚书崔亮言:“孟月者,
四时之首。因时变,致孝思,故备三牲黍稷品物以祭。至仲季之月,不过荐新而
已。既行郊祀,则庙享难举,宜改从旧制。其清明等节,各备时物以荐。”从之。
九年,新建太庙。凡时享,正殿中设德祖帝后神座,南向。左懿祖,右熙祖,东
西向。仁祖次懿祖。凡神座俱不奉神主,止设衣冠。礼毕,藏之。孟春择上旬日,
三孟用朔日,及岁除皆合享。自是五享皆罢特祭,而行合配之礼。二十一年,定
时享仪。更前制,迎神四拜,饮福四拜,礼毕四拜。二十五年,定时享。若国有
丧事,乐备而不作。
正统三年正月,享太庙。礼部言,故事,先三日,太常寺奏祭祀,御正殿受
奏。是日,宣宗皇帝忌辰,例不鸣钟鼓,第视事西角门。帝以祭祀重事,仍宜升
殿,馀悉遵永乐间例行之。天顺六年,阁臣以皇太后丧,请改孟冬时享于除服后。
从之。成化四年,礼部以慈懿太后丧,请改孟秋享庙于初七日。不从。
嘉靖十一年,大学士张孚敬等言:“太庙祭祀,但设衣冠。皇上改行出主,
诚合古礼。但遍诣群庙,躬自启纳,不免过劳。今请太祖神主,躬自安设。群庙
帝后神主,则以命内外捧主诸臣。”帝从其请。十七年,定享祫礼,凡立春特享,
亲祭太祖,遣大臣八人分献诸帝,内臣八人分献诸后。立夏时祫,各出主于太庙。
太祖南向,成祖西向,序七宗之上,仁、宣、英、宪、孝、睿、武宗东西相向。
秋冬时祫,如夏礼。二十四年,新庙成,复定享祫止设衣冠,不出主。隆庆元年,
孟夏时享,以世宗几筵未撤,遵正德元年例,先一日,帝常服祭告几筵,祗请诸
庙享祀。其后,时享、祫祭在大祥内者,皆如之。
○荐新
洪武元年,定太庙月朔荐新仪物:正月,韭、荠、生菜、鸡子、鸭子。二
月,水芹、蒌蒿、台菜、子鹅。三月,茶、笋、鲤鱼、鮆鱼。四月,樱桃、梅、
杏、鲥鱼、雉。五月,新麦、王瓜、桃、李、来禽、嫩鸡。六月,西瓜、甜瓜、
莲子、冬瓜。七月,菱、梨、红枣、蒲萄。八月,芡、新米、藕、茭白、姜、鳜
鱼。九月,小红豆、栗、柿、橙、蟹、鳊鱼。十月,木瓜、柑、橘、芦菔、兔、
雁。十一月,荞麦、甘蔗、天鹅、鹚<老鸟>、鹿。十二月,芥菜、菠菜、白鱼、鲫
鱼。其礼皆天子躬行。未几,以属太常。二年诏,凡时物,太常先荐宗庙,然后
进御。三年,定朔日荐新,各庙共羊一、豕一、笾豆八、簠簋登鉶各二、酒尊三,
及常馔鹅羹饭。太常卿及与祭官法服行礼。望祭,止常馔鹅羹饭,常服行礼。又
有献新之仪,凡四方别进新物,在月荐外者,太常卿与内使监官常服献于太庙。
不行礼。其后朔望祭祀,及荐新、献新,俱于奉先殿。
○加上谥号
洪武元年,追尊四庙谥号,册宝皆用玉。册简长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五
分,简数从文之多寡。联以金绳,藉以锦褥,覆以红罗泥金夹帕,册匣朱漆镂金,
龙凤文。其宝篆文,广四寸九分,厚一寸二分,金盘龙纽,系以锦绶,裹以红锦,
加帕纳于盝,盝装以金。德祖册文曰:“孝玄孙嗣皇帝臣某,再拜稽首上言:臣
闻尊敬先世,人之至情,祖父有天下,传之子孙,子孙有天下,追尊祖父,此古
今通义也。臣遇天下兵起,躬披甲胄,调度师旅,戡定四方,以安人民,土地日
广。皆承祖宗之庇。臣庶推臣为皇帝,而先世考妣未有称号。谨上皇高祖考府君
尊号曰玄皇帝,庙号德祖。伏惟英爽。鉴此孝思。”其宝文曰“德祖玄皇帝之宝”。
玄皇后、懿祖以下,帝后册宝并同。建文时,追尊谥册之典,以革除无考。
永乐元年五月,进高皇帝、高皇后谥议。前一日,于奉天殿中设谥议案。是
日早,帝衮冕升殿,如常仪。文武官朝服四拜。礼部官奏进尊谥议。序班二员引
班首升丹陛,捧谥议官以谥议文授班首,由中门入,至殿中。赞进尊谥议。驾兴,
诣谥议文案。班首进置于案,跪,百官皆跪。帝览毕,复坐。班首与百官俯伏兴,
复位,再行四拜。礼毕。帝亲举谥议,付翰林院臣撰册文。
六月,以上尊谥,先期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庙、社稷。鸿胪寺设香案于
奉天殿。是日早,内侍以册宝置于案。太常寺于太庙门外丹陛上,皇考、皇妣神
御前各设册宝案。鸿胪寺设册宝舆于奉天门外,卤簿、乐悬如常仪。百官祭服诣
太庙门外立俟,执事官并宣册宝官,先从太庙右门入,序立殿右。帝衮冕御华盖
殿,捧册宝官四员祭服,于奉天殿东西序立。鸿胪寺奏请行礼。帝出奉天殿册宝
案前,捧册宝官各捧前行,置彩舆内,卤簿大乐前导。帝乘舆,随彩舆行。至午
门外降舆,升辂,至太庙门。百官跪俟彩舆过,兴。帝降辂,随彩舆至太庙中门
外。捧册宝官各捧前行,帝随行,至丹陛上。捧册宝置于案,典仪传唱如常,内
赞奏就位,典仪奏迎神奏乐。乐止,内赞奏帝四拜,百官同。典仪奏进册宝,捧
册宝官前行,驾由左门入,至庙中,诣皇考神御前。奏跪,搢圭。奏进册,捧册
官跪进于帝左,帝受册以授执事官,置于案左,奏出圭,赞宣册,宣册官跪宣于
帝左。册文曰:“惟永乐元年,岁次癸未,六月丁未朔,越十一日丁巳,孝子嗣
皇帝臣某,谨拜手稽首言:臣闻俊德赞尧,重华美舜,禹、汤、文、武,列圣相
承,功德并隆,咸膺显号。钦惟皇考皇帝,统天肇运,奋自布衣,戡定祸乱,用
夏变夷,以孝治天下。四十馀年,民乐永熙,礼乐文章,垂宪万世,德合乾坤,
明同日月,功超千古,道冠百王。谨奉册宝,上尊谥曰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
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伏惟神灵陟降,阴骘下民,覆帱无极,与天常存。”
宣册讫,奏搢圭。奏进宝,捧宝官以宝跪进于帝左。帝受宝,以授执事官,置
于案右。奏出圭。赞宣宝,宣宝官跪宣于帝右,宝文如谥号。宣宝讫,奏俯伏,
兴。帝诣皇妣神御前,进宣册宝如前仪。册文曰:“臣闻自古后妃,皆承世绪。
妫汭嫔虞,发祥帝室,周姜辅治,肇基邦君。钦惟皇妣孝慈皇后,以圣辅圣,同
起侧微,弘济艰难,化家为国。克勤克俭,克敬克诚,克孝克慈,以奉神灵之统,
理万物之宜。正位中宫十有五年,家邦承式,天下归仁。谨奉册宝,上尊谥曰孝
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伏惟圣灵陟降,膺慈显名,日月光华,照临永
世。”宝文如谥号。宣宝讫,帝复位。奏四拜,百官同。行祭礼如常仪。翌日,
颁诏天下。以上谥礼成,赐陪祀执事官宴,馀官人赐钞一锭。
仁宗即位,九月,礼部同诸臣进大行皇帝仁孝皇后谥议。仁宗立受之,览毕,
流涕不已,以付翰林院撰谥册。礼部奏上谥仪,前期斋戒遣祭如常,内侍置册宝
舆于奉天门。厥明,捧册宝置舆中。帝衰服诣奉天门,内侍举册宝舆,帝随舆后
行,降阶,升辂。百官立金水桥南,北向跪。俟舆过,兴。随至思善门外,序立,
北向。帝降辂。册宝舆由中门入,至几筵殿丹陛上。帝由左门入,就丹陛上拜位。
捧册宝官由殿左门入,至几筵前。导引官奏四拜,皇太孙、亲王、皇孙陪拜丹陛
上,百官陪拜思善门外。帝由殿左门入,诣大行皇帝位前,跪进册、进宝。宣册
宝官跪宣毕,奏俯伏、兴。帝诣仁孝皇后神位前,礼并同。奏复位四拜,皇太孙
以下同。礼毕,行祭礼。是日,改题仁孝皇后神主,诏颁天下。是后,上皇帝及
太皇太后、皇太后尊谥,皆仿此。
嘉靖十七年,世宗用丰坊奏,加献皇帝庙号,称宗配帝,乃改奉太宗为成祖。
命制二圣神位于南宫,遂诣景神殿,奉册宝。尊文皇帝曰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
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尊献皇帝曰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
献皇帝。又上皇天上帝大号。十一月朔,帝诣南郊,恭进册表。礼成,还诣太庙,
奉册宝,加上高皇帝尊号曰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
皇帝,加上高皇后尊号曰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是日,中宫捧
高皇后主,助行亚献礼,文武官命妇陪祀。复择日诣太庙,行改题神主礼。
○庙讳
天启元年正月,从礼部奏,凡从点水加各字者,俱改为“雒”,从木加交字
者,俱改为“较”。惟督学称较字未宜,应改为学政。各王府及文武职官,有犯
庙讳御名者,悉改之。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礼六(吉礼六)

奉先殿 奉慈殿 献皇帝庙 新王从飨 功臣配飨 王国宗庙 群臣家庙
○奉先殿
洪武三年,太祖以太庙时享,未足以展孝思,复建奉先殿于宫门内之东。以
太庙象外朝,以奉先殿象内朝。正殿五间,南向,深二丈五尺。前轩五间,深半
之。制四代帝后神位、衣冠,定仪物、祝文。每日朝晡,帝及皇太子诸王二次朝
享。皇后率嫔妃日进膳羞,诸节致祭,月朔荐新,其品物视元年所定。惟三月不
用鮆鱼,四月减鲥鱼,益以王瓜彘,五月益以茄,九月减柿蟹,十月减木瓜
芦菔,益以山药,十一月减天鹅鹚<老鸟>,益以獐。皆太常奏闻,送光禄寺供荐。
凡遇时新品物,太常供献。又录皇考妣忌日,岁时享祀以为常。成祖迁都北京,
建如制。宣德元年,奉太宗祔庙毕,复遣郑王瞻飐诣奉先殿,设酒果祭告,奉安
神位。天顺七年,奉孝恭皇后祔庙毕,帝还行奉安神位礼,略如祔庙仪。弘治十
七年,吏部尚书马文升言:“南京进鲜船,本为奉先殿设。挽夫至千人,沿途悉
索。今扬、徐荒旱,愿仿古凶年杀礼之意,减省以苏民困。”命所司议行之。武
宗即位,祧熙祖。奉先殿神位亦迁德祖之西,其衣冠、床幔、仪物贮于神库。
嘉靖十四年,定内殿之祭并礼仪。清明、中元、圣诞、冬至、正旦,有祝文,
乐如宴乐。两宫寿旦,皇后并妃嫔生日,皆有祭,无祝文、乐。立春、元宵、四
月八日、端阳、中秋、重阳、十二月八日,皆有祭,用时食。旧无祝文,今增告
词。旧仪,但一室一拜,至中室跪祝毕,又四拜,焚祝帛。今就位四拜,献帛爵,
祝毕,后妃助亚献,执事终献,撤馔又四拜。忌祭,旧具服作乐,今更浅色衣,
去乐。凡祭方泽、朝日夕月,出告、回参,及册封告祭,朔望行礼,皆在焉。十
五年,礼部尚书夏言等奏:“悼灵皇后神主,先因祔于所亲,暂祔奉慈殿孝惠太
后之侧。兹三后神主既拟迁于陵殿,则悼灵亦宜暂迁奉先殿旁室,享祀祭告,则
一体设馔。”从之。隆庆元年,礼部言:“旧制,太庙一岁五享,而节序忌辰等
祭,则行于奉先殿。今孝洁皇后既祔太庙,则奉先殿亦宜奉安神位。”乃设神座、
仪物于第九室,遣官祭告如仪。万历三年,帝欲以孝烈、孝恪二后神位奉安于奉
先殿。礼官谓世宗时,议祔陵祭,不议祔内殿。帝曰:“奉先殿见有孝肃、孝穆、
孝惠三后神位,俱皇祖所定,宜遵行祔安。”盖当时三后既各祔陵庙,仍并祭于
奉先殿,而外廷莫知也。命辅臣张居正等入视。居正等言:“奉先殿奉安列圣祖
妣,凡推尊为后者,俱得祔享内殿,比之太庙一帝一后者不同,今亦宜奉安祔享。”
从之。
先是,册封告祭,以太常寺官执事,仍题请遣官。到万历元年,帝亲行礼,
而遣官之请废。二年,太常寺以内殿在禁地,用内官供事便。帝俞其请。凡圣节、
中元、冬至、岁暮,嘉靖初俱告祭于奉先殿。十五年,罢中元祭。四十五年,罢
岁暮祭。隆庆元年,罢圣节、冬至祭。其方泽、朝日、夕月,出告、回参,嘉靖
中行于景神殿。隆庆元年,仍行于奉先殿。诸帝后忌辰,嘉靖以前行于奉先殿。
十八年,改高皇帝、后忌辰于景神殿,文皇帝、后以下于永孝殿。二十四年,仍
行于奉先殿。凡内殿祭告,自万历二年后,亲祭则祭品告文执事,皆出内监。遣
官代祭,则皆出太常。惟品用脯醢者,即亲祭亦皆出太常。万历十四年,礼臣言:
“近年皇贵妃册封,祭告奉先殿,祝文执事出内庭,而祭品取之太常,事体不一。
夫太常专主祀享,而光禄则主膳羞。内庭祭告,盖取象于食时上食之义也。宜遵
旧制,凡祭告内殿,无论亲行、遣官,其祭品光禄寺供;惟告文执事人,亲行则
办之内庭,遣官则暂用太常寺。”从之。
○奉慈殿
孝宗即位,追上母妃孝穆太后纪氏谥,祔葬茂陵。以不得祔庙,遂于奉先殿
右别建奉慈殿以祀。一岁五享,荐新忌祭,俱如太庙奉先殿仪。弘治十七年,孝
肃周太后崩。先是成化时,预定周太后祔葬、祔祭之议,至是召辅臣议祔庙礼。
刘健等言:“议诚有之,顾当年所引唐、宋故事,非汉以前制也。”帝以事当师
古,乃援孝穆太后别祭奉慈殿为言,而命廷臣议。健退,复疏论其事,以坚帝心。
于是英国公张懋、吏部尚书马文升等言:“宗庙之礼,乃天下公议,非子孙得以
私之。殷、周七庙,父昭子穆,各有配座,一帝一后,礼之正仪。《春秋》书‘
考仲子之宫’,胡安国《传》云:‘孟子入惠公之庙,仲子无祭享之所。’以此
见鲁秉周礼,先王之制犹存,祖庙无二配故也。伏睹宪宗敕谕,有曰‘朕心终不
自安’。窃窥先帝至情,以重违慈意,因勉从并配之议。群臣欲权以济事,亦不
得已而为此也。据礼区处,上副先帝在天遗志,端有待于今日。稽之《周礼》,
有祀先妣之文,《疏》云‘姜嫄也’,《诗》所谓‘閟宫’是已。唐、宋推尊
太后,不配食祖庙者,则别立殿以享之,亦得閟宫之义。我朝祖宗迄今已溢九庙,
配皆无二。今宜于奉先殿外建一新庙,如《诗》之閟宫,宋之别殿,岁时荐享,
仍称太皇太后,则情义两尽。”议上,复召健等至素幄,袖出《奉先殿图》,指
西一区曰:“此奉慈殿也。”又指东一区曰:“此神厨也。”欲于此地别建庙,
奉迁孝穆神主,并祭于此。健等皆对曰:“最当。”已而钦天监奏,年方有碍,
廷议暂奉于奉慈殿正中,徙孝穆居左。
及孝宗崩,武宗即位,礼部始进奉安孝肃神主仪。前期致斋三日,告奉先殿
及孝宗几筵。是日早,帝具黑翼善冠、浅淡色服、黑犀带,告孝穆神座。礼毕,
帝诣神座前,请神主降座。帝捧主立,内执事移神座于殿左间。帝奉安讫,行叩
头礼,至午,帝诣清宁宫孝肃几筵,行礼毕,内侍进神主舆于殿前,衣冠舆于丹
陛上。帝诣拜位,亲王吉服后随,四拜,兴。帝捧神主由殿中门出,奉安舆内。
执事捧衣冠置舆后随。帝率亲王步从。至宝善门外,太皇太后、皇太后率宫妃迎
于门内。先诣奉慈殿,序立于殿西。神主舆至奉先殿门外,少驻。帝诣舆前跪,
请神主诣奉先殿,俯伏,兴,捧神主由殿左门入,至殿内褥位,跪,置神主。帝
行五拜三叩头礼毕,捧神主,仍由左门出,安舆内。至奉慈殿门外,帝捧神主由
中门入,奉安于神座讫,行安神礼,三献如常仪。太皇太后以下四拜。礼毕,内
侍官设褥位于殿正中之南。帝诣孝穆皇太后神座前,跪请神主谒孝肃太皇太后,
跪置于褥位上,俯伏,兴,行五拜三叩头礼。毕,帝捧主兴,仍安于神座讫,行
安神礼如前,皇太后以下四拜。
嘉靖元年,世宗奉孝惠邵太后祔祀。八年二月,礼部尚书方献夫等言:“悼
灵皇后,礼宜祔享太庙,但今九庙之制已备。考唐、宋故事,后于太庙未有本室,
则创别庙。故《曲台礼》有别庙皇后禘祫于太庙之文。又《礼记·丧服小记》:
‘妇祔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则祔于亲者。’释之者曰:‘亲者谓舅所生母也。’
今孝惠太皇太后实皇考献皇帝之生母,则悼灵皇后当祔于侧。”诏可。三月,行
祔庙礼。先期祭告诸殿。至期,请悼灵后主诣奉慈殿奉安。内侍捧神主、谥册、
衣冠随帝至奉先殿谒见。帝就位,行五拜三叩头礼。次诣崇先殿,次诣奉慈殿,
谒三太后,内侍捧主安神座,皇妃以下四拜。
十五年,帝以三太后别祀奉慈殿,不若奉于陵殿为宜,廷臣议:“古天子宗
庙,惟一帝一后,所生母,荐于寝,身殁而已。孝宗奉慈殿之祭,盖子祀生母,
以尽终身之孝焉耳。然《礼》‘妾母不世祭’,《疏》曰:‘不世祭者,谓子祭
之,于孙则止。’明继祖重,故不复顾其私祖母也。今陛下于孝肃,曾孙也;孝
穆,孙属也;孝惠,孙也。礼不世祭,议当祧。考宋熙宁罢奉慈庙故事,与今同。
宜迁主陵庙,岁时祔享如故。”报可。奉慈殿遂罢。世宗孝烈后,隆庆时祀弘孝
殿,万历三年迁祔奉先殿。穆宗母孝恪皇太后,隆庆初祀神霄殿,又祔孝懿后于
其侧。六年,孝懿祔太庙,万历三年,孝恪迁祔奉先殿,二殿俱罢。
○献皇帝庙
嘉靖二年四月,始命兴献帝家庙亭祀,乐用八佾。初,礼官议庙制未决,监
生何渊上书,请立世室于太庙东。礼部尚书汪俊等皆谓不可。帝谕奉先殿侧别立
一室,以尽孝思。礼官集议言:“奉慈之建,礼臣据姜嫄特庙而言。至为本生
父立庙大内,古所未有,惟汉哀为定陶共王建庙京师,不可为法。”詹事石珤
等亦言不可。不听。葺奉慈殿后为观德殿以奉之。四年四月,渊已授光禄寺署丞,
复上书请立世室,崇祀皇考于太庙,礼部尚书席书等议:“天子七庙,周文、武
并有功德,故立文、武世室于三昭穆之上。献皇帝追称帝号,未为天子。渊妄为
谀词,乞寝其奏。”帝令再议,书等言:“将置主于武宗上。则武宗君也,分不
可僣。置武宗下,则献皇叔也,神终未安。”时廷臣于称考称伯,异同相半,至
议祔庙,无一人以为可者。学士张璁、桂萼亦皆以为不可,书复密疏争之。帝不
听,复令会议。乃准汉宣故事,于皇城内立一祢庙,如文华殿制。笾豆乐舞,一
用天子礼。帝亲定其名曰世庙。五年七月,谕工部以观德殿窄隘,欲别建于奉天
殿左。尚书赵璜谓不可,不听。乃建于奉先之东,曰崇先殿。十三年,命易承天
家庙曰隆庆殿。十五年,以避渠道,迁世庙,更号曰献皇帝庙,遂改旧世庙曰景
神殿,寝殿曰永孝殿。
十七年,以丰坊请,称宗以配明堂。礼官不敢违,集议者久之,言:“古者
父子异昭穆,兄弟同世数。故殷有四君一世而同庙,宋太祖、太宗同居昭位。今
皇考与孝宗当同一庙。”遂奉献皇帝祔太庙。二十二年,更新太庙,廷议睿宗、
孝宗并居一庙,同为昭。帝责诸臣不竭忠任事,寝其议。已而左庶子江汝璧请迁
皇考庙于穆庙首,以当将来世室,与成祖庙并峙。右赞善郭希颜又欲于太祖庙文
世室外,止立四亲庙,而祧孝宗、武宗。以礼臣斥其妄而止。二十四年六月,新
太庙成,遂奉睿宗于太庙之左第四,序跻武宗上,而罢特庙之祀。四十四年,以
旧庙柱产芝,更号曰玉芝宫,定日供时享仪。穆宗初,因礼臣请,乃罢时享及节
序、忌辰、有事奉告之祭,但进日供而已。隆庆元年,礼科王治请罢献皇祔庙,
而专祀之世庙,章下所司。万历九年,礼科丁汝谦请仍专祭玉芝宫,复奉宣宗帝
后冠服于太庙。帝责汝谦妄议,谪外任。天启元年,太常少卿李宗延奏祧庙宜议,
言:“睿宗入庙,世宗无穷之孝思也,然以皇上视之,则远矣。俟光宗升祔时,
或从旧祧,或从新议。盖在孝子固以恩事亲,而在仁人当以义率祖。”章下礼部,
卒不能从。
○亲王从飨
洪武三年,定以皇伯考寿春王、王夫人刘氏为一坛;皇兄南昌王、霍丘王、
下蔡王、安丰王、霍丘王夫人翟氏、安丰王夫人赵氏为一坛;皇兄蒙城王、盱眙
王、临淮王、临淮王夫人刘氏为一坛,后定夫人皆改称妃;皇侄宝应王、六安王、
来安王、都梁王、英山王、山阳王、昭信王为一坛,凡一十九位。春夏于仁祖庙
东庑,秋冬及岁除于德祖庙东庑,皇帝行初献礼,时献官诣神位分献。四年,进
亲王于殿内东壁。九年,新太庙成,增祀蒙城王妃田氏、盱眙王妃唐氏。正德中,
御史徐文华言:“族有成人而无后者,祭终兄弟之孙之身。诸王至今五六世矣,
宜祧。”礼官议不可。嘉靖间,仍序列东庑。二十四年,新建太庙成,复进列东
壁,罢分献。万历十四年,太常卿裴应章言:“诸王本从祖祔食。今四祖之庙已
祧,而诸王无所于祔,宜罢享,而祔之祧庙。”礼部言:“祧以藏毁庙之主,为
祖非为孙。礼有祧,不闻有配祧者。请仍遵初制,序列东庑为近礼。”报可。
○功臣配飨
洪武二年,享太庙,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得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
赵德胜配。设青布帏六于太庙庭中,遣官分献。俟皇帝亚献将毕,行礼。每岁春
秋享庙,则配食于仁祖庙之东庑。三年,定配享功臣常遇春以下凡八位。春夏于
仁祖庙西庑,秋冬于德祖庙西庑,设位东向,遂罢帏次之设。更定三献礼,皇帝
初献,时献官即分诣行礼,不拜。四年,太祖谓中书省臣:“太庙之祭,以功臣
配列庑间。今既定太庙合祭礼,朕以祖宗具在,使功臣故旧殁者得少依神灵,以
同享祀,不独朝廷宗庙盛典,亦以寓朕不忘功臣之心。”于是礼官议:“凡合祭
时,为黄布幄殿,中祖考神位,旁设两壁,以享亲王及功臣,令大臣分献。”制
可。已而命去布幄。九年,新太庙成,以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
沐英、俞通海、张德胜、胡大海、赵得胜、耿再成、桑世杰十二位配于西庑,罢
廖永安。建文时,礼部侍郎宋礼言:“功臣自有鸡笼山庙,请罢太庙配享。”帝
以先帝所定,不从。且令候太庙享毕,别遣官即其庙祭之。洪熙元年,以张玉、
朱能、姚广孝配享太庙。遣张辅、朱勇、王通及尚宝少卿姚继各祭其父。嘉靖九
年,以廖道南言,罢姚广孝。十年,以刑部郎中李瑜议,进刘基,位次六王。十
六年,以武定侯郭勋奏,进其祖英。初,二庙功臣,位各以爵,及进基位公侯上,
至是复令礼官议合二庙功臣叙爵。于是列英于桑世杰上,张玉、朱能于沐英下,
基于世杰下。二十四年,进诸配位于新太庙西壁,罢分献。万历十四年,太常卿
裴应章言:“庙中列后在上,异姓之臣礼当别嫌。且至尊拜俯于下,诸臣之灵亦
必不安。”命复改西庑,遣官分献。天启元年,太常少卿李宗延言:“前代文臣
皆有从祀。我朝不宜独阙。”下礼部议,不行。
○王国宗庙
洪武四年,礼部尚书陶凯等议定,王国宫垣内,左宗庙,右社稷。庙制,殿
五间,寝殿如之,门三间。永乐八年,建秦愍王享堂,命视晋恭王制,加高一尺。
因定享堂七间,广十丈九尺五寸,高二丈九尺,深四丈三尺五寸。弘治十三年,
宁王宸濠奏庙祀礼乐未有定式,乞颁赐遵守。礼部议:“洪武元年,学士宋濂等
奏定诸王国祭祀礼乐,用清字,但有曲名,而无曲辞,请各王府稽考。于是靖江
王长史具上乐章,且言四孟上旬及除夕五祭所用品物、俎豆、佾舞,礼节悉遵国
初定制。”从之。嘉靖八年,秦王充?翟言:“代懿王当祔庙,而自始封至今,
已盈五庙之数,请定祧庙之制。”礼臣言:“亲王祧庙,古制未闻,宜推太庙祧
祔之礼而降杀之。始封居中,百世不迁,以下四世,亲尽而祧。但诸侯无祧庙,
祧主宜祔始祖之室,置椟藏之,每岁暮则出祧主合祭。”诏如议。
○群臣家庙
明初未有定制,权仿朱子祠堂之制,奉高曾祖祢四世神主,以四仲之月祭之,
加腊月忌日之祭与岁时俗节之荐。其庶人得奉祖父母、父母之祀,已著为令。至
时享于寝之礼,略同品官祠堂之制。堂三间,两阶三级,中外为两门。堂设四龛,
龛置一桌。高祖居西,以次而东,藏主椟中。两壁立柜,西藏遗书衣物,东藏祭
器。旁亲无后者,以其班附。庶人无祠堂,以二代神主置居室中间,无椟。
洪武六年,定公侯以下家庙礼仪。凡公侯品官,别为祠屋三间于所居之东,
以祀高曾祖考,并祔位。祠堂未备,奉主于中堂享祭。二品以上,羊一豕一,五
品以上,羊一,以下豕一,皆分四体熟荐。不能具牲者,设馔以享。所用器皿,
随官品第,称家有无。前二日,主祭者闻于上,免朝参。凡祭,择四仲吉日,或
春、秋分,冬、夏至。前期一日,斋沐更衣,宿外舍。质明,主祭者及妇率预祭
者诣祠堂。主祭者捧正祔神主椟,置于盘,令子弟捧至祭所。主祭开椟,捧各祖
妣神主,以序奉安。子弟捧祔主,置东西壁。执事者进馔,读祝者一人,就赞礼,
以子弟亲族为之。陈设神位讫,各就位,主祭在东,伯叔诸兄立于其前稍东,诸
亲立于其后,主妇在西,母及诸母立于其前稍西,妇女立于后。赞拜,皆再拜。
主祭者诣香案前跪,三上香,献酒奠酒,执事酌酒于祔位前。读祝者跪读讫,赞
拜,主祭者复位,与主妇皆再拜。再献终献并如之,惟不读祝。每献,执事者亦
献于祔位。礼毕,再拜,焚祝并纸钱于中庭,安神主于椟。
成化十一年,祭酒周洪谟言:“臣庶祠堂神主,俱自西而东。古无神道尚右
之说,惟我太祖庙制,合先王左昭右穆之义。宜令一品至九品,皆立一庙,以高
卑广狭为杀。神主则高祖居左,曾祖居右,祖居次左,考居次右。”帝下礼臣参
酌更定。嘉靖十五年,礼部尚书夏言言:“按三代有五庙、三庙、二庙、一庙之
制者,以其有诸侯、卿、大夫上中下之爵也。后世官职既殊,无世封采邑,岂宜
过泥于古。至宋儒程颐乃始约之而归于四世,自公卿以及士庶,莫不皆然。谓五
服之制,皆至高祖,则祭亦当如之。今定官自三品以上立五庙,以下皆四庙。为
五庙者,亦如唐制。五间九架,厦旁隔板为五室,中祔五世祖,旁四室,祔高曾
祖祢。为四庙者,三间五架,中一室祔高曾,左右二室祔祖祢。若当祀始祖,则
如朱熹所云,临祭时,作纸牌,祭讫焚之。其三品以上者,至世数穷尽,则以今
之得立庙者为世世奉祀之祖,而不迁焉。四品以下,四世递迁而已。”从之。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礼七(嘉礼一)

登极仪 大朝仪 常朝仪 皇太子亲王朝仪诸王来朝仪 诸司朝觐仪
中宫受朝仪 朝贺东宫仪 大宴仪 上尊号徽号仪
二曰嘉礼。行于朝廷者,曰朝会,曰宴飨,曰上尊号、徽号,曰册命,曰经
筵,曰表笺。行于辟雍者,曰视学。自天子达于庶人者,曰冠,曰婚。行于天下
者,曰巡狩,曰诏赦,曰乡饮酒。举其大者书之。仪之同者,则各附于其类云。
○登极仪
汉高帝即位氾水之阳,其时绵蕞之礼未备。魏、晋以降,多以受禅改号。元
世祖履尊既久,一统后,但举朝贺。明兴,太祖以吴元年十二月将即位,命左相
国李善长等具仪。善长率礼官奏。
即位日,先告祀天地。礼成,即帝位于南郊。丞相率百官以下及都民耆老,
拜贺舞蹈,呼万岁者三。具卤簿导从,诣太庙,上追尊四世册宝,告祀社稷。还,
具衮冕,御奉天殿,百官上表贺。
先期,侍仪司设表案于丹墀内道之西北,设丞相以下拜位于内道东西,每等
异位,重行北面。捧表、展表、宣表官位于表案西,东向。纠仪御史二人于表案
南,东西向。宿卫镇抚二人于东西陛下,护卫百户二十四人于其南,稍后。知班
二人,于文武官拜位北,东西向。通赞、赞礼二人于知班北,通赞西,赞礼东。
引文武班四人于文武官拜位北,稍后,东西向。引殿前班二人于引文武班南。举
表案二人于引文武班北。举殿上表案二人于西陛下,东向。丹陛上设殿前班指挥
司官三人,东向。宣徽院官三人,西向。仪鸾司官于殿中门之左右,护卫千户八
人于殿东西门,俱东西向。鸣鞭四人于殿前班之南,北向。将军六人于殿门左右,
天武将军四人于陛上四隅,俱东西向。殿上,尚宝司设宝案于正中,侍仪司设表
案于宝案南。文武侍从两班于殿上东西,文起居注、给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宝
卿,武悬刀指挥,东西向。受表官于文侍从班南,西向。内赞二人于受表官之南,
卷帘将军二人帘前,俱东西向。
是日,拱卫司陈卤簿,列甲士于午门外,列旗仗,设五辂于奉天门外,侍仪
舍人二,举表案入。鼓初严,百官朝服立午门外。通赞、赞礼、宿卫官、诸侍卫
及尚宝卿侍从官入。鼓三严,丞相以下入。皇帝衮冕升御座,大乐鼓吹振作。乐
止,将军卷帘,尚宝卿置宝于案。拱卫司鸣鞭,引班导百官入丹墀拜位。初行乐
作,至位乐止。知班赞班,赞礼赞拜。乐作,四拜,兴。乐止。捧表以下官由殿
西门入。内赞赞进表。捧表官跪捧。受表官搢笏,跪受,置于案。出笏,兴,退
立,东向。内赞赞宣表。宣表官前,搢笏,跪,展表官搢笏,同跪。宣讫,展表
官出笏,以表复于案,俱退。宣表官俯伏兴。俱出殿西门,复位。赞礼赞拜。乐
作,四拜,乐止。搢笏,鞠躬三,舞蹈。拱手加额,呼万岁者三。出笏,俯伏兴。
乐作,四拜,贺毕。遂遣官册拜皇后,册立皇太子,以即位诏告天下。
成祖即位仓猝,其议不详。仁宗即位,先期,司设监陈御座于奉天门,钦天
监设定时鼓,尚宝司设宝案,教坊司设中和韶乐,设而不作。是日早,遣官告天
地宗社,皇帝具孝服告几筵。至时,鸣钟鼓,设卤簿。皇帝衮冕,御奉天门。百
官朝服,入午门。鸿胪寺导执事官行礼,请升御座。皇帝由中门出。升座,鸣鞭。
百官上表,行礼,颁诏,俱如仪。宣宗以后,储宫嗣立者并同。正德十六年,世
宗入承大统。先期造行殿于宣武门外,南向。设帷幄御座,备翼善冠服及卤簿大
驾以候。至期,百官郊迎。驾入行殿,行四拜礼。明日,由大明门入。省诏草,
改年号,素服诣大行几筵谒告。毕,设香案奉天殿丹陛上。皇帝衮冕,行告天地
礼。诣奉先殿、奉慈殿谒告,仍诣大行几筵、慈寿皇太后、庄肃皇后前各行礼,
遂御华盖殿。百官朝服入。传旨免贺,五拜三稽首。鸿胪寺官请升殿,帝由中门
出御奉天殿。鸣鞭,赞拜,颁诏,如制。
○大朝仪
汉正会礼,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公卿以下执贽来庭,二千石以上升殿,
称万岁,然后宴飨。晋《咸宁注》,有晨贺昼会之分。唐制,正旦、冬至、五月
朔、千秋节,咸受朝贺。宋因之。
明太祖洪武元年九月,定正旦朝会仪,与登极略相仿。其后屡诏更定,立为
中制。凡正旦冬至,先日,尚宝司设御座于奉天殿,及宝案于御座东,香案于丹
陛南。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内东西,北向。翌明,锦衣卫陈卤簿、仪仗于丹陛
及丹墀,设明扇于殿内,列车辂于丹墀。鸣鞭四人,左右北向。教坊司陈大乐于
丹陛东西,北向,仪礼司设同文、玉帛两案于丹陛东。金吾卫设护卫官于殿内及
丹陛,陈甲士于丹墀至午门外,锦衣卫设将军于丹陛至奉天门外,陈旗帜于奉天
门外,俱东西列。典牧所陈仗马犀象于文、武楼南,东西向。司晨郎报时位于内
道东,近北。纠仪御史二,位于丹墀北,内赞二,位于殿内,外赞二,位于丹墀
北,传制、宣表等官位于殿内,俱东西向。鼓初严,百官朝服,班午门外。次严,
由左、右掖门入,诣丹墀东西,北向立。三严,执事官诣华盖殿,帝具衮冕升座,
钟声止。仪礼司奏执事官行礼,赞五拜,毕,奏请升殿。驾兴,中和乐作。尚宝
司捧宝前行,导驾官前导,扇开帘卷,宝置于案,乐止。鸣鞭报时,对赞唱排班,
班齐。赞礼唱鞠躬,大乐作。赞四拜,兴,乐上。典仪唱进表,乐作。给事中二
人,诣同文案前,导引序班举案由东门入,置殿中,乐止。内赞唱宣表目。宣表
目官跪,宣讫,俯伏,兴。唱宣表,展表官取表,宣表官至帘前,外赞唱,众官
皆跪。宣表讫,内外皆唱,俯伏,兴。序班举表案于殿东,外赞唱众官皆跪。代
致词官跪丹陛中,致词云:“具官臣某,兹遇正旦,三阳开泰,万物咸新。”冬
至则云:“律应黄种,日当长至。”“恭惟皇帝陛下,膺乾纳祜,奉天永昌。”
贺毕,外赞唱,众官皆俯伏,兴。乐作,四拜,兴。乐止。传制官跪奏传制,由
东门出,至丹陛,东向立,称有制。赞礼唱,跪,宣制。正旦则云:“履端之庆,
与卿等同之。”冬至则云:“履长之庆,与卿等同之。”万寿圣节则致词曰:
“具官臣某,钦遇皇帝陛下圣诞之辰,谨率文武官僚敬祝万岁寿。”不传制。赞
礼唱俯伏,兴。乐止。赞搢笏,鞠躬三,舞蹈。赞跪唱山呼,百官拱手加额曰
“万岁”;唱山呼,曰“万岁”;唱再山呼,曰“万万岁”。凡呼万岁,乐工军
校齐声应之。赞出笏,俯伏,兴,乐作。赞四拜,兴,乐止。仪礼司奏礼毕,中
和乐作。鸣鞭,驾兴。尚宝官捧宝,导驾官前导,至华盖殿,乐止。百官以次出。
洪武三十年,更定同文、玉帛案俱进安殿中,宣表讫,举置于宝案之南。嘉
靖十六年,更定蕃国贡方物案入于丹陛中道左右,设定时鼓于文楼上,大乐陈奉
天门内东西,北向。他仪亦略有增损。
立春日进春,都城府县举春案由东阶升,跪置于丹陛中道,俯伏,兴。赞拜,
乐作。四拜,兴,乐止。文武官北向立,致词官诣中道之东,跪奏云:“新春吉
辰,礼当庆贺。”赞拜,乐作。五拜三叩头,兴,乐止。仪礼司奏礼毕。正统十
一年,正旦立春,礼部议顺天府官进春后,百官即诣班行贺正旦礼。旧制,冬至
日行贺礼。嘉靖九年,分祀二郊,以冬至大报,是日行庆成礼。次日,帝诣内殿,
行节祭礼。又诣母后前行贺礼讫,始御奉天殿受贺。
○常朝仪
古礼,天子有外朝、内朝、燕朝。汉宣帝五日一朝。唐制,天子日御紫宸殿
见群臣曰常参,朔望御宣政殿见群臣曰入阁。宋则侍从官日朝垂拱谓之常参,百
司五日一朝紫宸为六参,在京朝官朔望朝紫宸为朔参、望参。
明洪武三年定制,朔望日,帝皮弁服御奉天殿,百官朝服于丹墀东西,再拜。
班首诣前,同百官鞠躬,称“圣躬万福”。复位,皆再拜,分班对立。省府台部
官有奏,由西阶升殿。奏毕降阶,百官出。十七年,罢朔望起居礼。后更定,朔
望御奉天殿,常朝官序立丹墀,东西向,谢恩见辞官序立奉天门外,北向。升座
作乐。常朝官一拜三叩头,乐止,复班。谢恩见辞官序立奉天门外,北向。升座
作乐。常朝官一拜三叩头,乐止,复班。谢恩见辞官于奉天门外,五拜三叩头毕,
驾兴。
又凡早朝,御华盖殿,文武官于鹿顶外东西立,鸣鞭,以次行礼讫。四品以
上官入侍殿内,五品以下仍前北向立。有事奏者出班,奏毕,鸣鞭以次出。如御
奉天殿,先于华盖殿行礼。奏事毕,五品以下诣丹墀,北向立,五品以上及翰林
院、给事中、御史于中左、中右门候鸣鞭,诣殿内序立,朝退出。凡百官于御前
侍坐,有官奏事,必起立,奏毕复坐。后皇帝行丹墀,常北面,不南向,左右周
旋不背北。皇帝升奉天门及丹陛,随从官不得径由中道并王道。二十四年,定侍
班官:东则六部都察院堂上官、十三道掌印御史、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
仆寺、应天府、翰林院、春坊、光禄寺、钦天监、尚宝司、太医院、五军断事及
京县官,西则五军都督、锦衣卫指挥、各卫掌印指挥、给事中、中书舍人。又令
礼部置百官朝牌,大书品级,列丹墀左右木栅上,依序立。二十六年,令凡入殿
必履鞋。
永乐初,令内阁官侍朝立金台东,锦衣卫在西,后移御道,东西对立。四年
谕六部及近侍官曰:“早朝多四方所奏事。午后事简,君臣之间得从容陈论。自
今有事当商榷者,皆于晚朝。”四年,谕行在礼部曰:“北京冬气严凝,群臣早
朝奏事,立久不胜。今后朝毕,于右顺门内便殿奏事。”
景泰初,定午朝仪。凡午朝,御左顺门,设宝案。执事奏事官候于左掖门外。
驾出,以次入。内阁、五府、六部奏事官,六科侍班官,案西序立;侍班御史二,
序班二,将军四,案南面北立;鸣赞一,案东,西向立;锦衣卫、鸿胪寺东向立;
管将军官、侍卫官立于将军西。府部奏事毕,撤案,各官退。有密事,赴御前奏。
嘉靖九年,令常朝官礼毕,内阁官由东陛、锦衣卫官由西陛升,立于宝座东
西。有钦差官及外国人领敕,坊局官一人奉敕立内阁后,稍上,候领敕官辞,奉
敕官承旨由左陛下,循御道授之。隆庆六年,诏以三六九日视朝。万历三年,令
常朝日记注起居官四人,列于东班给事中上,稍前,以便观听。午朝,则列于御
座西,稍南。
凡入朝次第,洪武二十四年,令朝参将军先入,近侍次之,公、侯、驸马、
伯又次之,五府、六部又次之,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又次之。成化十四年令进
士照办事衙门次第,立见任官后。
○皇太子亲王朝仪
前史多不载。明洪武元年十月定制,凡正旦等大朝,皇帝御奉天殿,先设皇
太子、亲王次于文楼,设拜位并拜褥于丹陛上正中。皇帝升座,殿前执事班起居
讫。引进引皇太子及亲王由奉天东门入,百官齐入。乐作,皇太子、亲王升自东
阶,至丹陛拜位,乐止。赞四拜,乐作,兴,乐止。引进导由殿东门入,乐作。
内赞引至御座前位,乐止。唱跪,皇太子跪称贺云:“长子某,兹遇履端之节”,
冬至则云“履长”,“谨率诸弟某等,钦诣父皇陛下称贺”。传制如前,赞俯伏,
兴。皇太子、诸王由东门出,乐作。引进引复丹陛位,乐止。赞四拜,乐作,兴,
乐止。降自东阶,乐作。至文楼,乐止。百官随入贺。其朝皇后则于坤宁宫,略
如朝皇帝仪。
二十六年,改定朝贺于乾清宫。其日,皇帝、皇后升座,侍从导引如仪,引
礼引皇太子及妃、亲王及妃诣上位前,赞礼赞四拜,兴。赞礼引皇太子诣前,赞
跪,引礼赞太了妃、诸王及妃皆跪。皇太子致词,同前,不传制。赞礼赞皇太子
俯伏,兴,引礼赞诸王俯伏,兴,太子妃、诸王妃皆兴。赞礼引皇太子复位。赞
拜,皇太子以下皆四拜。礼毕,引礼引至皇后前,其前后赞拜,皆如朝皇帝仪。
致词称“母后殿下”。礼毕,出。七年更定,不致贺辞,止行八拜礼。朝贺皇太
后礼皆同。
○诸王来朝仪
古者,六年五服一朝。汉法有四见仪。魏制,藩王不得入觐。晋泰始中,令
王公以下入朝者,四方各为二番。唐以后,亲藩多不就国。明代仿古封建,亲王
之藩不常入朝,朝则赐赉甚厚。
明初,凡来朝,先期陈御座于奉天殿,如常仪。诸王次于奉天门外东耳房。
鼓三严,百官入就侍立位。引礼导王具衮冕,由东门入,升东陛,就位。王府从
官就丹墀位。赞拜,乐作,王与从官皆四拜。兴,乐止。王从殿东门入,乐作。
内赞导至御前,乐止。王跪,王府官皆跪。王致辞曰:“第几子某王某,兹遇某
时入觐,钦诣父皇陛下朝拜。”赞俯伏,兴。王由东门出。乐作,复拜位,乐止。
赞拜,王兴。从官皆四拜,兴。乐作,驾兴,王及各官以次出。
洪武二十六年定,凡诸王大朝,行八拜礼。常朝,一拜。凡伯叔兄见天子,
在朝行君臣礼,便殿行家人礼。伯叔兄西向坐,受天子四拜。天子居中南面坐,
以尚亲亲之义,存君臣之礼。凡外戚朝见,皇后父母见帝行君臣礼,后见父母行
家人礼。皇太子见皇后父母,皇后父母西向立,皇太子东向行四拜礼,皇后父母
立受两拜,答两拜。
○诸司朝觐仪
明制,天下官三年一入朝。自十二月十六日始,鸿胪寺以次引见。二十五日
后,每日方面官随常朝官入奉天门行礼,府州县官及诸司首领官吏、土官吏俱午
门外行礼。正旦大朝以后,方面官于奉天殿前序立,知府以下,奉天门金水桥南
序立,如常朝仪。天顺三年,令凡方面官入朝,递降京官一等。万历五年,令凡
朝觐,南京府尹、行太仆寺苑马寺卿、布按二司,俱于十二月十六日朝见,外班
行礼。由右掖门至御前,鸿胪寺官以次引见。其盐运司及知府以下官吏,浙江、
江西十七日,山东、山西十八日,河南、陕西十九日,湖广、南直隶二十日,福
建、四川二十一日,广东、广西二十二日,云南、贵州二十三日,北直隶二十四
日,各外班行礼,至御前引见。免朝则止,仍候御朝日引见。正旦朝贺,俱入殿
前行礼。凡朝觐官见辞谢恩,具公服,正旦具朝服,不著朱履。常朝俱锦绣。
○中宫受朝仪
惟唐《开元礼》有朝皇太后及皇后受群臣贺,皇后会外命妇诸仪。明制无皇
后受群臣贺仪,而皇妃以下,正旦、冬至朝贺仪,则自洪武元年九月诏定。
凡中宫朝贺,内使监设皇后宝座于坤宁宫。丹陛仪仗,内使执之,殿上仪仗,
女使执之。陈女乐于宫门外。设皇贵妃幄次于宫门外之西,近北;设公主幄次于
宫门外之东,稍南;设外命妇幄次于门外之南,东西向。皇后服祎衣出閤,仗动,
乐作。升座,乐止。司宾导外命妇由东门入内道,东西班侍立,讫。导皇贵妃、
众妃由东门入,至陛上拜位。赞拜,乐作,四拜兴,乐止。导由殿东门入,乐作。
内赞接引至殿上拜位,乐止。赞跪,妃皆跪。皇贵妃致祠曰,“妾某氏等,遇兹
履端之节”,冬至则云“履长”,“恭诣皇后殿下称贺”。致词毕,皆俯伏,兴,
乐作,复位,乐止。赞拜,乐作,四拜兴,乐止。降自东阶出。司宾导公主由东
门入,至陛下拜位,以次立,行礼如皇妃仪。司宾导外命妇入殿前中道拜位。赞
拜如仪。班首由西陛升,入殿西门,乐作。内赞接引至殿上拜位,班首及诸命妇
皆跪。班首致词曰:“某国夫人妾某氏等称贺。”贺毕,出复位。司言跪承旨,
由殿中门出,立露台之东,南向,称有旨。命妇皆跪,司言宣旨曰:“履端之庆,
与夫人等共之。”赞兴。司言奏宣旨毕。皇后兴,乐作。入内閤门,乐止。诸命
妇出。太皇太后、皇太后朝贺仪同。
洪武二十六年,重定中宫朝贺仪:先日,女官设御座香案。至日内官设仪仗、
陈女乐于丹陛东西,北向,设笺案于殿东门。命妇至宫门,司宾引入就拜位,女
官具服侍班。尚宫、尚仪等官诣内奉迎,皇后具服出,作乐,赞拜如前仪。女官
举笺案由殿东门入,乐作。至殿中,乐止。赞跪,命妇皆跪。赞宣笺目,女官宣
讫,赞展笺,宣笺女官诣案前,展宣讫,举案于殿东。命妇皆兴,司宾引班首由
东阶升入殿东门,乐作。内赞引至殿中,乐止。赞跪,班首及诸命妇皆跪。班首
致词讫,皆兴,由西门出。赞拜及司言宣旨,皆如仪,礼毕。千秋节致词云:“
兹遇千秋令节,敬诣皇后殿下称贺。”不传旨。凡朔望命妇朝参,是日设御座于
宫中,陈仪仗女乐。皇后升座,引礼女官引命妇入班,文东武西,各以夫品。赞
拜,乐作,四拜。礼毕,出。阴雨、大寒暑则免。后命妇朝贺,俱于仁智殿。朝
东宫妃,仪如朝中宫,不传令。
○朝贺东宫仪
汉以前无闻。隋文帝时,冬至百官朝太子,张乐受贺。唐制,宫臣参贺皇太
子,皆舞蹈。开元始罢其礼。故事,百官诣皇太子止称名,惟宫臣称臣。明洪武
十四年,给事中郑相同请如古制,诏下群臣议。编修吴沈等议曰:“东宫国之大
本,所以继圣体而承天位也。臣子尊敬之礼,不得有二。请凡启事东宫者,称臣
如故。”从之。
凡朝东宫,前期,典玺官设皇太子座于文华殿,锦衣卫设仪仗于殿外,教坊
司陈大乐于文华门内东西,北向,府军卫列甲士旗帜于门外,锦衣卫设将军十二
人于殿中门外及文华门外,东西向,仪礼司官设笺案于殿东门外,设百官拜位于
殿下东西,设传令宣笺等官位于殿内东西。是日,百官诣文华门外。导引官启外
备,皇太子具冕服出,乐作。升座,乐止。百官入赞拜,乐作。四拜兴,乐止。
丞相升自西阶,至殿内拜位,俱跪。丞相致词曰:“某等兹遇三阳开泰,万物维
新。敬惟皇太子殿下,茂膺景福。”毕,俯伏,兴,复位。舍人举笺案入殿中,
其捧笺、展笺、宣笺、传令,略与皇后同。令曰:“履兹三阳,愿同嘉庆。”余
俱如仪。冬至致词,则易“律应黄钟,日当长至”。传令则易“履长之节。”千
秋节致词则云“兹遇皇太子殿下寿诞之辰,谨率文武群官,敬祝千岁寿。”不传
令。凡朔望,百官朝退,诣文华殿门外,东西立。皇太子升殿,乐作。百官行一
拜礼。其谢恩见辞官亦行礼。
洪武元年十二月,帝以东宫师傅皆勋旧大臣,当待以殊礼,命议三师朝贺东
宫仪。礼官议曰:“唐制,群臣朝贺东宫,行四拜礼,皇太子答后二拜。三公朝
贺,前后俱答拜。近代答拜之礼不行,而三师之礼不可不重。今拟凡大朝贺,设
皇太子座于大本堂,设答拜褥位于堂中,设三师、宾客、谕德拜位于堂前。皇太
子常服升座,三师、宾客常服入就位,北向立。皇太子起立,南向。赞四拜,皇
太子答后二拜。”
六年,诏百官朝见太子,朝服去蔽膝及佩。二十九年,诏廷臣议亲王见东宫
仪。礼官议,诸王来见,设皇太子位于正殿中,设诸王拜位于殿门外及殿内,设
王府官拜位于庭中道上之东西,设百官侍立位于庭中,东西向。至日,列甲士,
陈仪仗,设乐如常。诸王诣东宫门外幄次,皇太子常服出,乐作。升座,乐止。
引礼导诸王入就殿门外位。初行,乐作,就位,乐止。导诣殿东门入,乐作。内
赞引至位,北向立,乐止。赞跪,王与王府官皆跪,致词曰:“兹遇某节,恭诣
皇太子殿下。”致词毕,王与王府官皆俯伏,兴,乐作。复位,乐止。赞拜,乐
作,王与王府官皆四拜。兴,乐止。礼毕,王及各官以次出。王至后殿,叙家人
礼。东宫及王皆常服,王由文华殿东门入,至后殿。王西向,东宫南向。相见礼
毕,叙坐,东宫正中,南面,诸王列于东西。
嘉靖二十八年,礼部奏,故事,皇太子受朝贺,设座文华殿中,今易黄瓦,
似应避尊。帝曰:“东宫受贺,位当设文华门之左,南向。然侍卫未备,已之。”
隆庆二年册皇太子,诏于文华殿门东间设座受贺。
○大宴仪
汉大朝会,群臣上殿称万岁,举觞。百官受赐宴飨,大作乐。唐大飨登歌,
或于殿庭设九部伎。宋以春秋仲月及千秋节,大宴群臣,设山楼排场,穷极奢丽。
明制,有大宴、中宴、常宴、小宴。
洪武元年,大宴群臣于奉天殿,三品以上升殿,余列于丹墀,遂定正旦、冬
至圣节宴谨身殿礼。二十六年,重定大宴礼,陈于奉天殿。永乐元年,以郊祀礼
成,大宴。十九年,以北京郊社、宗庙及宫殿成,大宴。宣德、正统间,朝官不
与者,给赐节钱。凡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午、重阳、腊八日,永乐间,俱
于奉天门赐百官宴,用乐。其后皆宴于午门外,不用乐。立春日赐春饼,元宵日
团子,四月八日不落荚,(嘉靖中,改不落荚为麦饼。)端午日凉糕粽,重阳日
糕,腊八日面,俱设午门外,以官品序坐。宣德五年冬,久未雪,十二月大雪,
帝示群臣《喜雪》诗,复赐赏雪宴。群臣进和章,帝择其寓警戒者录之,而为之
序。皇太后圣诞,正统四年赐宴午门。东宫千秋节,永乐间,赐府部堂上、春坊、
科道、近侍锦衣卫及天下进笺官,宴于文华殿。宣德以后,俱宴午门外。凡祀圜
丘、方泽、祈谷、朝日夕月、耕耤、经筵日讲、东宫讲读,皆赐饭。亲蚕,赐内
外命妇饭。纂修校勘书籍,开馆暨书成,皆赐宴。阁臣九年考满,赐宴于礼部,
九卿侍宴。新进士赐宴曰恩荣。
凡大飨,尚宝司设御座于奉天殿,锦衣卫设黄麾于殿外之东西,金吾等卫设
护卫官二十四人于殿东西。教坊司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立三舞杂
队于殿下。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下西,膳亭于御座下东,珍羞醯醢亭于酒膳亭之
东西。设御筵于御座东西,设皇太子座于御座东,西向,诸王以次南,东西相向。
群臣四品以上位于殿内,五品以下位于东西庑,司壶、尚酒、尚食各供事。至期,
仪礼司请升座。驾兴,大乐作。升座,乐止。鸣鞭,皇太子亲王上殿。文武官四
品以上由东西门入,立殿中,五品以下立丹墀,赞拜如仪。光禄寺进御筵,大乐
作。至御前,乐止。内官进花。光禄寺开爵注酒,诣御前,进第一爵。教坊司奏
《炎精之曲》。乐作,内外官皆跪,教坊司跪奏进酒。饮毕,乐止。众官俯伏,
兴,赞拜如仪。各就位坐,序班诣群臣散花。第二爵奏《皇风之曲》。乐作,光
禄寺酌酒御前,序班酌群臣酒。皇帝举酒,群臣亦举酒,乐止。进汤,鼓吹响节
前导,至殿外,鼓吹止。殿上乐作,群臣起立,光禄寺官进汤,群臣复坐。序班
供群臣汤。皇帝举箸,群臣亦举箸,赞馔成,乐止。武舞入,奏《平定天下之舞》。
第三爵奏《眷皇明之曲》。乐作,进酒如初。乐止,奏《抚安四夷之舞》。第
四爵奏《天道传之曲》,进酒、进汤如初,奏《车书会同之舞》。第五爵奏《振
皇纲之曲》,进酒如初,奏《百戏承应舞》。第六爵奏《金陵之曲》,进酒、进
汤如初,奏《八蛮献宝舞》。第七爵奏《长杨之曲》,进酒如初,奏《采莲队子
舞》。第八爵奏《芳醴之曲》,进酒、进汤如初,奏《鱼跃于渊舞》。第九爵奏
《驾六龙之曲》,进酒如初。光禄寺收御爵,序班收群臣盏。进汤,进大膳,大
乐作,群臣起立,进讫复坐,序班供群臣饭食。讫,赞膳成,乐止。撤膳,奏
《百花队舞》。赞撤案,光禄寺撤御案,序班撤群臣案。赞宴成,群臣皆出席,
北向立。赞拜如仪,群臣分东西立。仪礼司奏礼毕,驾兴,乐止,以次出。其中
宴礼如前,但进七爵。常宴如中宴,但一拜三叩头,进酒或三或五而止。
凡宴命妇,坤宁宫设仪仗、女乐。皇后常服升座,皇妃、皇太子妃、王妃、
公主亦常服随出閤,入就位,大小命妇各立于座位后。丞相夫人率诸命妇举御食
案。丞相夫人捧寿花,二品外命妇各举食案于皇妃、皇太子妃、王妃、公主前。
大小命妇各就座位,奉御执事人分进寿花于殿内及东西庑。酒七行,上食五次,
酌酒、进汤、乐作止,并如仪。
○上尊号徽号仪
子无爵父之道。汉高帝感家令之言而尊太公,荀悦非之。晋哀帝欲尊崇皇太
妃,江以为宜告显宗之庙,明事不在己。宋、元志俱载皇太后上尊号仪,而
不行告庙,非礼也。明制,天子登极,奉母后或母妃为皇太后,则上尊号。其后
或以庆典推崇皇太后,则加二字或四字为徽号。世宗时,上两宫皇太后,增至八
字。上徽号致词,而上尊号则止进宝册。
上尊号,自宣宗登极尊皇太后始。先期遣官祭告天地宗社,帝亲告太宗皇帝、
大行皇帝几筵。是日,鸣钟鼓,百官朝服。奉天门设册宝彩舆香亭。中和韶乐及
大乐,设而不作。内官设皇太后宝座,陈仪仗于宫中。设册宝案于宝座前,设皇
帝拜位于丹陛正中,亲王拜位于丹墀内。女乐设而不作。皇帝冕服御奉天门。奉
册宝官以册宝置舆中,内侍举舆,皇帝随舆降阶升辂。百官于金水桥南,北向立,
舆至皆跪,过兴。随至思善门外桥南,北向立。皇帝至思善门内降辂。皇太后升
座。舆至丹陛。皇帝由左门入,至陛右,北向立。亲王冕服各就位。奏四拜,皇
帝及王以下皆四拜。奉册宝官以册宝由殿中门入,立于左。皇帝由殿左门入,至
拜位跪,亲王百官皆跪。奏搢圭,奏进册。奉册官以册跪进,皇帝受册献讫,执
事官跪受,置案左。奏进宝,奉宝官以宝跪进。皇帝受宝,献讫,执事官跪受,
置案右。奏出圭,奏宣册,执事官跪宣读。皇帝俯伏,兴,由左门出,至拜位。
奏四拜,传唱百官同四拜。礼毕,驾兴。是日,皇帝奉皇太后谒奉先殿及几筵,
行谒谢礼。礼毕,皇太后还宫,服燕居冠服,升座。皇帝率皇后、皇妃、亲王、
公主及六尚等女官行庆贺礼。翌日,外命妇四品以上行进表笺礼。宣德以后,仪
同。正统初,尊太皇太后仪同。天顺八年二月,增命妇致词云:“某夫人妾某氏
等,恭惟皇太后陛下尊居慈极,永膺福寿。”弘治十八年,上两宫尊号,改皇太
后致词云:“尊居慈闱,茂隆福寿。”
嘉靖元年二月上尊号,以四宫行礼过劳,分为二日。又以武宗服制未满,庄
肃皇后免朝贺,命妇贺三宫,亦分日。
上徽号,自天顺二年正月奉皇太后始。致词云:“嗣皇帝臣,伏惟皇太后陛
下,功德兼隆,显崇徽号,永膺福寿,率土同欢。”命妇进表庆贺致词云:“某
夫人妾某氏等,恭惟皇太后陛下德同坤厚,允协徽称,寿福无疆,舆情欢戴。”
馀如常仪。后上徽号及加上徽号,仿此。成化二十三年,礼部具仪上,未及皇太
子妃礼,特命增之。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礼八(嘉礼二)

册皇后仪(册妃嫔仪附) 册皇太子及皇太子妃仪
册亲王及王妃仪(册公主仪附) 皇帝 加元服仪 册皇太子皇子冠礼
品官冠礼 庶人冠礼
○册皇后仪
古者立后无册命礼。至汉灵帝立宋美人为皇后,始御殿,命太尉持节,奉玺
绶,读册。皇后北面称臣妾,跪受。其后沿为定制,而仪文代各不同。明仪注大
抵参唐、宋之制而用之,太祖初,定制。
凡册皇后,前期三日斋戒,遣官祭告天地、宗庙。前一日,侍仪司设册宝案
于奉天殿御座前,设奉节官位于册案之东,掌节者位于其左,稍退,设承制官位
于其南,俱西向。设正副使受制位于横街于南,北向。设承制宣制官位于其北,
设奉节奉册奉宝官位于其东北,俱西向。设正副使受册宝褥位于受制位之北,北
向。典仪二人位丹陛上南,赞礼二人位正副使北,知班二人位赞礼之南,俱东西
相向。百官及侍从位,如朝仪。
是日早,列卤簿,陈甲士,设乐如仪。内官设皇后受册位及册节宝案于宫中,
设香案于殿上,设权置册宝案于香案前,设女乐于丹陛。质明,正副使及百官入。
鼓三严,皇帝衮冕御奉天殿。礼部官奉册宝,各置于案。诸执事官各人就殿上位
立。乐作,四拜,兴,乐止。承制官奏发皇后册宝,承制讫,由中门出,降自中
陛,至宣制位,曰“有制”。正副使跪,承制官宣制曰:“册妃某氏为皇后,命
卿等持节展礼。”宣毕,由殿西门入。正副使俯伏,兴。执事者举册宝案,由中
门出,降自中陛。奉节官率掌节者前导,至正副使褥位,以案置于北。掌节者脱
节衣,以节授奉节官。奉节官以授正使,正使以授掌节者,掌节者跪受,兴,立
于正使之左。奉节官退。引礼引正使诣受册位,奉册官以册授正使,正使跪受,
置于案。退,复位。副使受宝亦如之。乐作,正副使四拜。兴,乐止。正使随册,
副使随宝,掌节者前导,举案者次之,乐作。出奉天门,乐止。侍仪奏礼毕,驾
兴,百官出。掌节者加节衣,奉册宝官皆搢笏,取册宝置龙亭内,仪仗大乐前导,
至中宫门外,乐作。皇后具九龙四凤冠,服祎衣,出閤,至殿上,南向立。乐止,
正副使奉册宝权置于门外所设案上。引礼引正副使及内使监令俱就位。正使诣内
使监令前,称册礼使臣某,副使臣某,奉制授皇后册宝。内使监令入告皇后,出,
复位。引礼引内外命妇入就位。正使奉册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受,以授内官。
副使授宝亦如之。各复位。内使监令率奉册奉宝内官入,各置于案。尚仪引皇后
降陛,诣庭中位立。内官奉册宝立于皇后之东西。内使监令称“有制”,尚仪奏
拜。皇后拜,乐作。四拜,兴,乐止。宣制讫,奉册内官以册授读册内官读讫,
以授内使监令。内使监令跪以授皇后,皇后跪受,以授司言。奉宝如前仪。受讫,
以授司宝。尚仪奏拜,皇后拜如前。内使监令出,诣正副使前,称“皇后受册礼
毕”。使者退诣奉天殿横街南,北面西上立,给事中立于正副使东北,西向。正
副使再拜复命曰:“奉制册命皇后礼毕。”又再拜,给事中奏闻,乃退。皇后既
受册宝,升座。引礼引内命妇班首一人,诣殿中贺位跪,致词曰:“兹遇皇后殿
下膺受册宝,正位中宫,妾等不胜欢庆,谨奉贺。”赞拜,乐作。再拜,兴,乐
止。退,复位。又引外命妇班首一人,入就殿上贺位,如内命妇仪。礼毕俱出。
皇后降座,乐作。还閤,乐止。
次日,百官上表笺称贺。皇帝御殿受贺,如常仪。遂卜日,行谒庙礼,先遣
官用牲牢行事,告以皇后将祗见之意。前期,皇后斋三日,内外命妇及执事内官
斋一日。设皇后拜位于庙门外及庙中,设内命妇陪祀位于庙庭南,外命妇陪祀位
于内命妇之南。司赞位皇后拜位之东西,司宾位内命妇之北,司香位香案右。陈
盥洗于阶东,司盥洗官位其所。至日,内外命妇各翟衣集中宫内门外。皇后具九
龙四凤冠,服祎衣。出内宫门,升舆,至外门外降舆,升重翟车。鼓吹设而不作。
尚仪陈仪卫,次外命妇,次内命妇,皆乘车前导。内使监扈从,宿卫陈兵仗前后
导从。皇后至庙门,司宾引命妇先入。皇后降车,司赞导自左门入,就位,北向
立。命妇各就位,北向立。司赞奏拜,司宾赞拜,皇后及命妇皆再拜,兴。司赞
请诣盥洗位,盥手帨抉手,由东陛升,至神位前。司赞奏上香者三,司香捧香于
右,皇后三上讫,导复位,赞拜如前。司赞奏礼毕,皇后出自庙之左门,命妇以
次出。皇后升车,命妇前导,如来仪。过庙,鼓吹振作,皇后入宫。是日,皇帝
宴群臣于谨身殿,皇后宴内外命妇于中宫。皆如正旦宴会仪。
及成祖即位,册皇后徐氏,其制小异。皇帝皮弁服御华盖殿,翰林院官以诏
书用宝讫,然后御奉天殿,传制皇后受册。礼毕,翰林官以诏书授礼部官,礼部
官奉诏书于承天门开读。皇帝还宫,率皇后具服诣奉先殿谒告毕。皇后具服于内
殿,俟皇帝升座。赞引女官导诣拜位,行谢恩礼,乐作。八拜,兴,乐止。礼毕。
次日,皇帝皇后受贺宴会,如前仪。天顺八年,增定亲王于皇帝前庆贺,次诣皇
太后庆贺,次诣皇后前八拜仪。嘉靖十三年,册皇后方氏,礼臣具仪注,有谒告
内殿仪,无谒告太庙世庙之礼,帝命议增。于是礼臣以仪上。先期斋三日,所司
陈设如时祫仪。至日,皇帝御辂,皇后妃御翟车,同诣太庙。命官奉七庙主升神
座讫。皇帝奉高皇帝主,皇后奉高皇后主,出升神座。迎神、上香、奠帛、祼献,
乐作止,皆如仪。次诣世庙行礼,同上仪。隆庆元年增定,颁诏次日,命妇行见
皇后礼。
册妃之仪。自洪武三年册孙氏为贵妃,定皇帝不御殿,承制官宣制曰:“妃
某氏,特封某妃,命卿等持节行礼。”但授册,无宝,馀并如中宫仪。永乐七年,
定册妃礼。皇帝皮弁服御华盖殿,传制。至宣宗立孙贵妃,始授宝,宪宗封万贵
妃,始称皇,非洪武之旧矣。嘉靖十年,帝册九嫔,礼官上仪注。先日,所司陈
设仪仗如朔望仪。至期,皇帝具衮冕,告太庙、世庙讫,易皮弁服,御华盖殿。
百官公服入行礼。正、副使朝服承制,举节册至九嫔宫。九嫔迎于宫门外,随至
拜位。女官宣册,九嫔受册,先后八拜。送节出宫门复命。九嫔随具服候,皇后
率诣奉先殿谒告,及诣皇帝、皇后前谢恩,俱如册妃礼。惟圭用次玉,谷文、银
册少杀于皇妃五分之一。二十年,册德妃张氏,以妃将就室,而帝方静摄,不传
制,不谒告内殿,馀并如旧。
○册皇太子及皇太子妃仪
自汉代始称皇太子,明帝始有临轩、册拜之仪。唐则年长者临轩册授,幼者
遣使内册。宋惟用临轩。元惟用内册,不以长幼。
明兴,定制,册皇太子,所司陈设如册后仪。设皇太子拜位于丹陛上。中严,
皇帝衮冕御谨身殿,皇太子冕服俟于奉天门。外办,皇帝升奉天殿,引礼导皇太
子入奉天东门。乐作,由东阶升至丹陛位,乐止。百官各就丹墀位。乐作,皇太
子再拜,兴,乐止。承制官由殿中门出,立于门外,曰:“有制”。皇太子跪。
宣制曰:“册长子某为皇太子。”皇太子俯伏,兴,乐作。再拜。乐止。引礼导
皇太子由殿东门入,乐作。内赞导至御座前,乐止。内赞赞跪,赞宣册。宣毕,
赞搢圭,赞授册。皇太子搢圭,跪受册,以授内侍。复赞授宝,如授册仪。赞出
圭,皇太子出圭,俯伏,兴,由殿东门出。执事官举节册宝随出。皇太子复位,
乐作。四拜兴,乐止。由东阶降,乐作。至奉天门,乐止。仪仗、鼓乐迎册宝至
文华殿,持节官持节复命,礼部官奉诏书赴午门开读,百官迎诏至中书省,颁行。
侍仪奏礼毕,驾兴,还宫。皇太子诣内殿,候皇后升座,行朝谢礼,四拜,恭谢
曰:“小子某,兹受册命,谨诣母后殿下恭谢。”复四拜,礼毕。亲王、世子、
郡王俟于文华殿陛上。皇太子升座,亲王以下由东陛升,就拜位四拜。长王恭贺
曰:“小弟某,兹遇长兄皇太子荣膺册宝,不胜欣忭之至,谨率诸弟诣殿下称贺。”
贺毕,皆四拜。皇太子兴,以次出。诸王诣中宫四拜,长王致词贺毕,皆四拜
出。是日,皇太子诣武英殿见诸叔,行家人礼,四拜,诸叔西向坐受。见诸兄,
行家人礼,二拜,诸兄西向立受。次日,百官进表笺庆贺,内外命妇庆贺中宫,
如常仪。乃择日,太子谒太庙。
洪武二十八年,皇太子、亲王俱授金册,不用宝。永乐二年定,先三日斋戒,
遣官祭告天地、宗庙,受册宝毕,先诣太庙谒告,后至奉天殿谢恩,乃入谢中宫。
二十二年十月,册东宫,以梓宫在殡,乐设而不作。奉先殿行礼毕,仍诣几筵谒
告。宣德二年十一月,皇子生,群臣表请立太子,三年二月行礼,以太子尚幼,
乃命正、副使授册宝于文华门。成化十一年以册立皇太子礼成,文武官分五等,
赐彩缎有差。嘉靖十八年二,月册东宫,帝诣南郊告上帝,诣太庙告皇祖,自北
郊及列圣宗庙以下皆遣官。时太子方二岁,保姆奉之,迎册宝于文华殿门,诣皇
帝前谢恩,皇后、贵妃代太子八拜。诣皇后前,贵妃代八拜。诣贵妃前,保姆代
四拜。馀如常仪。
其皇太子妃受册,与皇太子同日传制。节册将至内殿,妃降自东阶,迎置于
案。赞就拜位,赞跪,妃跪。赞宣册,女官跪取册,立宣毕。赞授册,赞搢圭。
女官以册授妃,妃搢圭,受册讫,以授女官。女官跪受,捧立。赞出圭,兴,四
拜。礼毕,内官持节出,妃送至殿外,正副使持节复命。是日,妃具礼服诣奉先
殿行谒告礼。随诣宫门,俟皇帝、皇后升座,入谢恩,行八拜礼。又诣各宫皇妃
前,行四拜礼。还宫,诣皇太子前,亦四拜。礼毕,升座,王妃、公主、郡主及
外命妇,于丹墀拜贺如仪。
○册亲王及王妃仪
汉册亲王于庙。唐临轩册命,礼极详备。宋有册命之文,皆上表辞免,惟迎
官诰还第。元亦降制命之,不行册礼。
明洪武三年定制,册命亲王,先期告宗庙,所司陈设如册东宫仪。至日,皇
帝御奉天殿,皇太子、亲王由奉天东门入。乐作,升自东陛。皇太子由殿东门入,
内赞导至御前,侍立位。亲王入至丹陛拜位,乐止。赞拜,乐作。再拜,兴,乐
止。承制官承制如仪,诸王皆跪,宣制曰:“封皇子某为某王,某为某王。”宣
毕,诸王俯伏,兴。赞拜,乐作。再拜,兴,乐止。引礼导王由殿东外入,乐作。
内赞引至御座前拜位,乐止。王跪。赞授册,捧册官以册授读册官,读讫,以授
丞相。丞相授王,王搢圭受,以授内使。授宝如上仪。讫,王出圭,俯伏,兴。
引礼导王出,复位。以次引诸王入殿,授册宝如仪。内使以册宝置彩亭讫,赞拜,
乐作。诸王皆四拜,兴,乐止。内使举亭前行,亲王由东阶降,乐作。出奉天东
门,乐止。礼部尚书请诏书用宝,赴午门开读。礼毕,皇帝还宫,皇太子出。王
年幼,则遣官赍册宝授之。丞相承制至王所,东北立,西南向,宣制。最幼者行
保抱之礼。是日,亲王朝谢皇后、太子,与东宫受册朝谢同。亲王各自行贺,幼
者诣长者,行四拜礼。百官诣亲王贺,亦行四拜礼。丞相至殿上跪,文武官于庭
中。丞相致词曰:“某官某等,兹遇亲王殿下荣膺册宝,封建礼成,无任欣忭之
至。”贺毕,丞相及百官复四拜。次日,皇太子冕服于奉天殿朝贺皇帝,太子致
词曰:“长子某,兹遇诸弟某等受封建国,谨诣父皇陛下称贺。”贺中宫,致词
曰:“谨诣母后殿下称贺。”百官进表笺贺皇帝及中宫、东宫,如东宫受册仪。
内外命妇贺中宫,致词曰:“妾某氏等,兹遇亲王受封建国,恭诣皇后殿下称贺。”
是日,百官及命妇各赐宴。择日,诸王谒太庙。时秦、晋、燕、楚、吴五王皆长,
而齐、潭、赵、鲁四王方幼,故兼具其制。靖江王则以亲王封,故视秦、晋仪。
二十八年定制,亲王嫡长子,年十岁,授金册宝,立为王世子。次嫡及庶子
皆封郡王。凡王世子必以嫡长,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子止为郡王。待王
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子,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袭封。朝廷遣人行册命之礼。成化
末,封兴、岐、益、衡、雍五王,帝亲告奉先殿,遣使就各王府册之,罢临轩礼。
而诸王当袭封者,俱于岁终遣官册封。嘉靖中,改于孟春,著为令。册王妃与册
太子妃仪同。
册公主仪。洪武九年七月,命使册公主。设册案于清乾宫御座之东南,册用
银字镀金。皇帝、皇后升御座,遣使捧册传制如仪。使者至华盖殿,公主拜受,
其仪略与册太子妃同。凡皇姑曰大长公主,皇姊妹曰长公主,皇女曰公主,亲王
女曰郡主,郡王女曰县主,孙女曰郡君,曾孙女曰县君,玄孙女曰乡君。郡主以
下,受诰封,不册命。
○皇帝加元服仪
古者冠必于庙,天子四加。魏以后始冠于正殿,又以天子至尊,礼惟一加,
历代因之。
明洪武三年定制。先期,太史院卜日,工部制冕服,翰林院撰祝文,礼部具
仪注。中书省承制,命某官摄太师,某官摄太尉。既卜日,遣官告天地、宗庙。
前一日,内使监令陈御冠席于奉天殿正中,其南设冕服案及香案宝案。侍仪司设
太师、太尉起居位于文楼南,西向,设拜位于丹墀内道,设侍立位于殿上御席西,
设盥洗位于丹陛西。其百官及诸执事位次如大朝仪。是日质明,鼓三严,百官入。
皇帝服空顶帻、双童髻、双玉导、绛纱袍,御舆以出。侍卫警跸奏如仪。皇帝升
座。鸣鞭报时讫,通班赞各供事。太师太尉先入,就拜位,百官皆入。赞拜,乐
作。四拜,兴,乐止。引礼导太师先诣盥洗位,搢笏盥帨讫,出笏,由西陛升。
内赞接引至御席西,东向立。引礼复导太尉盥搢讫,入立于太师南。侍仪奏请加
元服。太尉诣皇帝前,少右,跪搢笏。脱空顶帻以授内使,置于箱。进栉设纚
毕,出笏,兴,退立于西。太师前,北向立。内使监令取冕立于左,太师祝曰:
“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寿考维祺,以介景福。”内使监令捧冕,跪授太师。太
师搢笏,跪受冕。加冠、加簪缨讫,出笏,兴,退立于西。御用监令奏请皇帝著
衮服,皇帝兴,著衮服。侍仪奏请就御座,内赞赞进醴,乐作。太师诣御前北面
立,光禄卿奉酒进授太师,太师搢笏受酒,祝曰:“甘醴惟厚,嘉荐令芳。承天
之休,寿考不忘。”祝讫,跪授内使。内使跪受酒,捧进。皇帝受,祭少许,啐
酒讫,以虚盏授内使,乐止。内使受盏降,授太师。太师受盏兴,以授光禄卿,
光禄卿受盏退。太师出笏,退,复位。内赞导太师太尉出殿西门,乐作,降自西
阶。引礼导至丹墀拜位,乐止。赞拜,乐作。太师太尉及文武官皆四拜,兴,乐
止。三舞蹈,山呼,俯伏,兴,乐作。复四拜,乐止。礼毕,皇帝兴,鸣鞭,乐
作。入宫,乐止。百官出。皇帝改服通天冠、绛纱袍,拜谒太后,如正旦仪。择
日谒太庙,与时祭同。明日,百官公服称贺,赐宴谨身殿。
万历三年正月,帝择日长发,命礼部具仪。大学士张居正等言:“礼重冠婚,
皇上前在东宫已行冠礼,三加称尊,执爵而酳。巨礼既成,可略其细。不必命部
臣拟议。第先期至奉先殿、弘孝殿、神霄殿以长发告。礼毕,诣两宫皇太后,行
五拜三叩头礼,随御乾清宫受贺。”帝是之,遂著为令。
○皇太子皇子冠礼
《礼》曰:“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已冠而
字之,成人之道也。”“虽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其礼历代用之。明皇太子加
元服,参用周文王、成王冠礼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嘉靖二十四年,穆宗
在东宫,方十岁,欲行冠礼。大学士严嵩、尚书费寀初皆难之,后遂阿旨以为可
行,而请稍简烦仪,止取成礼。帝以冠当具礼,至二十八年始行之。
其仪洪武元年定。前期,太史监卜日,工部置衮冕诸服,翰林院撰祝文。中
书省承制。命某官为宾,某官赞。既卜日,遣官告天地宗庙。前一日,陈御座香
案于奉天殿,设皇太子次于殿东房,宾赞次于午门外。质明,执事官设罍洗于东
阶,设皇太子冠席于殿上东南,西向,设醴席于西阶上,南向,张帷幄于东序内,
设褥席于帷中,又张帷于序外。御用监陈服于帷内东,领北上,衮服九章、远游
冠、绛纱袍、折上巾、缁纚犀簪在服南,栉又在南。司尊实醴于侧尊,加勺幂,
设于醴席之南。设坫于尊东,置二爵。进馔者实馔,设于尊北。诸执事者各立其
所。鼓三严,文武官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升座如常仪。宾赞就位,乐作。
四拜兴,乐止。侍仪司跪承制,降至东阶,诣宾前,称有敕。宾赞及在位官皆跪。
宣制曰:“皇太子冠,命卿等行礼。”皆俯伏,兴,四拜。文武侍从班俱就殿内
位,宾赞执事官诣东阶下位。东宫官及太常博士诣殿前东房,导皇太子入就冠席,
二内侍夹侍,东宫官后从,乐作。即席西南向,乐止。宾赞以次诣罍洗,乐作。
搢笏,盥帨,出笏,乐止。升自西阶,执事者奉折上巾进,宾降一等受之。右执
项,左执前,进太子席前,北面祝毕,跪冠,乐作。宾兴,席南北面立。赞冠者
进席前,北面跪,正冠,兴,立于宾后。内侍跪进服,皇太子兴,服讫,乐止。
宾揖皇太子复坐。宾赞降,诣罍洗讫,赞进前跪,脱折上巾,置于箱,兴,以授
内侍。执事者奉远游冠进,宾降二等受之,乐作,进冠如前仪。赞进前,北面跪,
簪结纮,内侍跪进服,乐止。宾揖皇太子复坐。又诣罍洗,赞脱冠,执事者奉衮
冕进,宾降三等受之,乐作。进冠结纮,内侍跪进服,如前仪,乐止。太常博士
导皇太子降自东阶,乐作。由西阶升,即醴席,南向坐,乐止。宾诣罍洗盥帨讫,
赞冠者取爵、盥爵、帨爵,诣司尊所酌醴,授宾。宾受爵,跪进于皇太子。祝毕,
皇太子搢圭,跪受爵,乐作。饮讫,奠爵,执圭。进馔者奉馔于前,皇太子搢圭,
食讫,执圭,兴,乐止。彻爵与馔。博士导皇太子降自西阶,至殿东房,易朝服,
诣丹墀拜位,北向。东宫官属各复拜位。宾赞诣皇太子位稍东,西向。宾少进字
之辞曰:“奉敕字某。”皇太子再拜,跪听宣敕。复再拜,兴。进御前跪奏曰:
“臣不敏,敢不祗承。”奏毕,复位。侍立官并降殿复位,四拜礼毕,皇帝兴。
内给事导皇太子入内殿,见皇后,如正旦仪。明日谒庙,如时享礼。又明日,百
官朝服诣奉天殿称贺,退易公服,诣东宫称贺,锡宴。
成化十四年,续定皇太子冠礼。先日,设幕次于文华殿东序,设节案、香案、
冠席、醴席、盥洗、司尊所等,具如仪。内侍张帷幄,陈袍服、皮弁服、衮服、
圭带、舄、翼善冠、皮弁、九旒冕。质明,皇帝御奉天殿传制,遣官持节。皇太
子迎于文华殿门外,捧入,置于案,退。礼部官导皇太子诣香案前,乐作。四拜,
乐止。行初加冠礼。内侍奉翼善冠,宾祝曰:“吉月令辰,乃加元服。懋敬是承,
永介景福。”乐作。宾跪进冠,兴,乐止。礼部官启易服,皇太子入幄,易袍服
出,启复坐。行再加冠礼。内侍奉皮弁,宾祝曰:“冠礼申举,以成令德。敬慎
威仪,惟民之式。”冠毕,入幄,易皮弁服舄出,启复坐。行三加冠礼。内侍奉
冕旒,宾祝曰:“章服咸加,饬敬有虔。永固皇图,于千万年。”冠毕,入幄,
易衮服出,启复坐。行醮礼,皇太子诣醴席,乐作。即坐,乐止。光禄寺官举醴
案,乐作。赞酌醴授宾,宾执爵诣席前,乐止。宾祝曰:“旨酒孔馨,加荐再芳。
受天之福,万世其昌。”宾跪进爵,皇太子搢圭,受爵,置于案。教坊司作乐,
奏《喜千春之曲》。次启进酒,皇太子举爵饮讫,奠爵于案,乐止。光禄寺官进
馔,乐作。至案,乐止。馔讫,出圭,彻案,宾赞复位。鸣赞赞受敕戒。皇太子
降阶,乐作。至拜位,乐止。宣敕戒官诣皇太子前稍东,西向立,曰“有制”。
皇太子跪,宣敕戒曰:“孝事君亲,友于兄弟。亲贤爱民,居由仁义。毋怠毋骄,
茂隆万世。”乐作。四拜兴,乐止。持节官捧节出,乐作。皇太子送节至殿门外,
还东序。内侍导还宫,乐止。宾赞等官持节复命,余如旧仪。是日,皇太子诣皇
太后、皇帝、皇后前谢,俱行五拜三叩头礼,用乐。明日,皇帝及皇太子受群臣
贺,如仪。
皇子冠礼。初加,进网巾,祝词曰:“兹惟吉日,冠以成人。克敦孝友,福
禄来骈。”再加,进翼善冠,祝词曰:“冠礼斯举,宾由成德。敬慎威仪,维民
之则。”三加,进衮冕,祝词曰:“冠至三加,命服用章。敬神事上,永固藩邦。”
酌醴祝曰:“旨酒嘉荐,载芬载芳。受兹景福,百世其昌。”敕戒词曰:“孝
于君亲,友于兄弟。亲贤爱民,率由礼义。毋溢毋骄,永保富贵。”其陈设执事
及传制谒谢,并如皇太子仪。初,皇子冠之明日,百官称贺毕,诣王府行礼。成
化二十三年,皇子冠之次日,各诣奉天门东庑序坐,百官常服四拜。
万历二十九年,礼部尚书冯琦言:“旧制皇太子冠,设冠席、醴席于文华殿
内。今文华殿为皇上临御遣官之地,则皇太子冠醴席,应移于殿之东序。又亲王
冠,旧设席于皇极门之东庑。今皇太子移席于殿东序,则亲王应移席于殿西序。”
从之。
永乐九年十一月,命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冠于华盖殿,其仪与皇太子同。
○品官冠礼
古者男子二十而冠,大夫五十而后爵,故无大夫冠礼。唐制,三加,一品之
子以衮冕,逮九品之子以爵弁,皆仿士礼而增益之。
明洪武元年定制,始加缁布冠,再加进贤冠,三加爵弁。其仪,前期择日,
主者告于家庙,乃筮宾。前二日,戒宾及赞冠者。明日,设次于大门外之右,南
向。至日,夙兴,设洗于阼阶东南,东西当东霤,六品以下当东荣,南北以堂深。
罍水在洗东,加勺幂。篚在洗西南。肆实巾一于篚,加幂。设席于东房西牖下,
陈服于席东,领北上。莞筵四,加藻席四,在南。侧尊甒醴在服北,加勺幂,设
坫在尊北。四品以下,设篚无坫,馔陈于坫北。设先于东房,近北。罍在洗西,
篚在洗东北,肆实以巾。质明,宾赞至门外,掌次者引之次。宾赞公服,诸行事
者各服其服,就位。冠各一笥,人执之,侍于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设主席于阼
阶上,西面;设宾席于西阶,东面;冠者席于主者东北,西面。主者公服立于阼
阶下,当东序,西面。诸亲公服立于罍洗东南,西面北上。尊者在别室。傧者公
服立于门内道东,北面。冠者双童髻、空顶帻、双玉导、彩褶、锦绅、乌皮履,
六品以下,导不以玉,立于房中,南面。主者、赞冠者公服立于房内户东,西面。
宾及赞冠者出次,立于门西,东面北上。傧者进受命,出立门东,西面,曰:“
敢请事。”宾曰:“某子有嘉礼,命某执事。”傧者入告,主者迎宾于大门外之
东,西面,再拜,宾答拜。主者揖赞冠者,赞冠者报揖。又揖宾,宾报揖。主者
入,宾赞次入,及内门至阶。主者请升,宾三辞,乃升。主者自阼阶,立于席东,
西向;宾自西阶,立于席西,东向。宾赞冠者及庭,盥于洗,升自西阶,入于东
房,立于主赞冠者之南,西面。主赞冠者导冠者立于房外之西,南面。宾赞冠者
取纚栉簪,跪奠于筵南端,退立于席北,少东,西面。宾揖冠者,冠者进升席,
西向坐。宾赞冠者进筵前,东西跪,脱双童髻,栉毕,设纚,兴,复位立。宾
降至罍,洗盥讫,诣西阶。主者立于席后西面,宾立于西阶上,东面。执缁布冠
者升,宾降一等受之,右执项,左执前,进冠者筵前,东向立。祝用士礼祝词,
祝毕,跪冠。兴,复位。宾赞冠者进筵前,东面跪,结缨,兴,复位。冠者兴,
宾揖之适房,宾主皆坐。冠者衣青衣素裳出户西,南面立,宾主俱兴。宾揖冠者,
冠者进升席,西向坐。宾赞冠者跪,脱缁布冠,栉毕,设纚。宾进进贤冠,立
祝,如初加礼。祝毕,跪冠,兴,复位。宾赞冠者跪,脱进贤冠,栉毕,设纚。
宾进爵弁,立祝,如再加礼。宾赞冠者,设簪结缨如前。冠者适房,著爵弁之服
出。主赞冠者彻纚栉及筵,入于房。又设筵于室户西,南向。冠者出房户西,
南面立。主赞洗觯于房,酌醴出,南面立。宾揖冠者就筵西,南面立。宾受醴,
进冠者筵前,北面立。祝毕,冠者拜受觯,宾复西阶上答拜。执馔者进馔于筵,
冠者左执觯,右取脯,祭于笾豆间。赞者取胏一以授冠者,奠觯于荐西以祭。冠
者坐取觯,祭醴,奠觯,再拜,宾答拜。冠者执觯兴,宾主俱坐。冠者升筵,跪
奠觯于荐东。兴,进,北面跪取脯,降自西阶。入见母,进奠脯于席前。退,再
拜出。母不在,则使人受脯于西阶下。
初,冠者入见母,宾主俱兴。宾降,当西序东面立,主者降,当东序西面立。
冠者出,立于西阶东,南面。宾少进字之,辞同士礼。冠者再拜,跪曰:“某不
敏,夙夜祗承。”宾出,主者送于内门外,西向,请礼从者。宾就次,主者入。
初,宾出,冠者东面见诸亲,诸亲拜之,冠者答拜。冠者西向拜宾赞,宾赞
亦答拜。见诸尊于别室,亦如之。宾主既释服,入醴席,一献讫,宾与众宾出次,
立于门东,西面。主者出揖宾,宾报揖。主者先入,宾及众宾从之。至阶,宾立
于西阶上,主者立于东阶上,众宾立于西阶下。主者授币篚于宾赞,复位,还阼
阶上,北面拜送。宾赞降自西阶,主者送宾于大门外,西面,再拜而入。孤子则
诸父诸兄戒宾。冠之日,主者紒而迎宾,冠于阼阶下,其仪亦如之。明日见庙,
冠者朝服入南门中庭道西,北面再拜出。
○庶人冠礼
古冠礼之存者惟士礼,后世皆推而用之。明洪武元年诏定冠礼,下及庶人,
纤悉备具。然自品官而降,鲜有能行之者,载之礼官,备故事而已。
凡男子年十五至二十,皆可冠。将冠,筮日,筮宾,戒宾,俱如品官仪。是
日,夙兴,张幄为房于厅事东,皆盛服。设盥于阼阶下东南,陈服于房中西牖下。
席二在南,酒在服北次。幞头巾帽,各盛以盘,三人捧之,立于堂下西阶之西,
南向东上。主人立于阼阶下,诸亲立于盥东,傧者立于门外以俟宾。冠者双紒袍,
勒帛素履待于房。宾至,主人出迎,揖而入。坐定,冠者出于房,执事者请行事。
宾之赞者取栉总篦幧头,置于席南端。宾揖冠者,即席西向坐。赞者为之栉,
合紒施总,加幧头。宾降,主亦降,立于阼阶下。宾盥,主人揖让,升自西阶,
复位。执事者进巾,宾降一等受之,诣冠者席前,东向。祝词同品官。祝讫,跪
著巾。兴,复位。冠者兴,宾揖之入房,易服,深衣大带,出就冠席。宾盥如初。
执事者进帽,宾降二等受之。进祝,跪,冠讫,兴,复位。揖冠者入房,易服,
襕衫要带,出就冠席。宾盥如初。执事者进幞头,宾降三等受之。进祝,跪,
冠讫,兴,复位。揖冠者入房,易公服出。执事者彻冠席,设醴席于西阶,南向。
赞者酌醴出房,立于冠者之南。宾揖冠者即席,西向立。宾受醴,诣席前北面祝。
冠者拜受,宾答拜。执事者进馔,冠者即席坐,饮食讫,再拜。宾答拜。冠者离
席,立于西阶之东,南向。宾字之,如品官词。冠者拜,宾答拜。冠者拜父母,
父母为之起。拜诸父之尊者,遂出见乡先生及父之执友。先生执友皆答拜。宾退,
主人请礼宾,固请,乃入,设酒馔。宾退,主人酬宾赞,侑以币。礼毕,主人以
冠者见于祠堂,再拜出。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借钱给游坦之整容,手术失败,花了银两28.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礼九(嘉礼三)

天子纳后仪 皇太子纳妃仪 亲王婚礼 公主婚礼
品官婚礼 庶人婚礼 皇帝视学仪 经筵 日讲 东宫出阁讲学仪
诸王读书仪
○天子纳后仪
婚礼有六,天子惟无亲迎礼。汉、晋以来,皆遣使持节奉迎,其礼物仪文,
各以时损益。明兴,诸帝皆即位后行册立礼。正统七年,英宗大婚,始定仪注。
凡纳采问名,前期择日,遣官告天地宗庙。至期,设御座、制案、节案、卤
簿、彩舆、中和大乐如仪。礼部陈礼物于丹陛上及文楼下。质明,皇帝冕服升座,
百官朝服行礼讫,各就位。正副使朝服四拜,执事举制案、节案,由中门出,礼
物随之,俱置丹陛中道。传制官宣制曰:“兹选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
纳采问名礼。”正副使四拜,驾兴。举制、节案由奉天门中门出。正副使取节及
制书置彩舆中,仪仗大乐前导,出大明门。释朝服,乘马行,诣皇后第。第中设
使者幕次于大门外左,南向,设香案于正堂,设制、节案于南,别设案于北。使
者至,引礼导入幕次,执事官陈礼物于正堂。使者出次,奉制书于案。礼官先入,
立于东;主婚朝服出,立于西。礼官曰:“奉制建后,遣使行纳采问名礼。”引
主婚者出迎。使者捧制书及节,主婚者随至堂,置制书及节于案。正副使分立案
左右。主婚者四拜,诣案前跪。正使取纳采制,宣曰:“朕承天序,钦绍鸿图。
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实以相宗祀之敬,协奉养之诚,所
资惟重。祗遵圣母皇太后命,遣使持节,以礼采择。”宣讫,授主婚者。主婚者
授执事者,置于北案上稍左。副使取问名制,宣曰:“朕惟夫妇之道,大伦之本。
正位乎内,必资名家。特遣使持节以礼问名,尚伫来闻。”宣讫,授如前,置案
上稍右。主婚者俯伏,兴。执事举表案,以表授主婚者。主婚者跪授正使,表曰:
“臣某,伏承嘉命。正使某官某等,重宣制诏,问臣名族。臣女,臣夫妇所生,
先臣某官某之曾孙,先臣某官某之孙,先臣某官某之外孙。臣女今年若干,谨具
奏闻。”主婚者俯伏,兴,退四拜。使者出,置表彩舆中。主婚者前曰:“请礼
从者。”酒馔毕,主婚者捧币以劳使者。使者出,主婚者送至大门外。使者随彩
舆入大明门左门,至奉天门外,以表节授司礼监,复命。
次纳吉、纳徵、告期,传制遣使,并如前仪。但纳徵用玄纁、束帛、六马、
谷圭等物,制词曰:“兹聘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纳吉、纳徵、告期礼。”
皇后第,陈设如前,惟更设玉帛案。使者至,以制书、玉帛置案上,六马陈堂下。
执事先设皇后冠服诸物于正堂。礼官入,主婚者出迎,执事举玉帛案,正使捧纳
吉、纳徵制书,副使捧告期制书,执节者捧节,以次入,各置于案。主婚者四拜,
诣案前跪。正使取制书,宣曰:“大婚之卜,龟筮师士协从。敬循礼典,遣使持
节告吉。”又宣曰:“卿女有贞静之德,称母仪之选,宜共承天地宗庙。特遣使
持节,以礼纳徵。”宣讫,授主婚者。正副使又捧圭及玄纁以授主婚者,俱如前
仪。副使取制书,宣曰:“岁令月良,吉日某甲子,大婚维宜。特遣使持节,以
礼告期。”宣讫,授如前仪。主婚者四拜,使者持节出,主婚者礼使者,使者还,
复命如初。
次发册奉迎,所司陈设如前仪。礼部陈雁及礼物于丹陛上,内官监陈皇后卤
簿车辂于奉天门外。制词曰:“兹册某官某女为皇后,命卿等持节奉册宝,行奉
迎礼。”正副使以册宝置彩舆中,随诣皇后第。至门,取制书册宝置案上。礼官
先入,主婚者朝服出见。礼官曰:“奉制册后,遣使持节奉册宝,行奉迎礼。”
主婚者出迎。执事者举案前行,使者捧制书及节,执事者以雁及礼物从之。至堂
中,各置于案。使者左右立,主婚者四拜,退立于西南。
女官以九龙四凤冠祎衣进皇后。内官陈仪仗于中堂前,设女乐于堂下,作止
如常仪。使者以节册宝授司礼监官,内赞导入中堂。皇后具服出阁,诣香案前,
向阙立,四拜。赞宣册,皇后跪。宣册官宣讫,以授皇后。皇后搢圭,受册,以
授女官。女官跪受,立于西。赞宣宝,如宣册仪。赞出圭,赞兴,四拜讫,皇后
入阁。司礼监官持节出,授使者,报受册宝礼毕。主婚者诣案前跪。正使取奉迎
制宣讫,授主婚者。副使进雁及礼物。主婚者皆跪受,如前仪。主婚者兴,使者
四拜出。主婚者礼使者如初。女官奏请皇后出阁。自东阶下,立香案前,四拜。
升堂,南向立。主婚者进立于东,西向,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退立于
东阶。母进,立于西,东向,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退立于
西阶。内执事请乘舆,皇后降阶升舆。导从出,仪仗大乐前行,次彩舆,正副使
随,次司礼监官拥导,从大明门中门入。百官朝服于承天门外班迎,候舆入,乃
退。皇后至午门外,鸣钟鼓,卤簿止。正副使以节授司礼监,复命。捧册宝官捧
册宝,仪仗女乐前导,进奉天门。至内庭幕次,司礼监以册宝授女官。皇后出舆,
由西阶进。皇帝由东阶降迎于庭,揖皇后入内殿。帝诣更服处,具衮冕。后诣更
服处,更礼服。同诣奉先殿,行谒庙礼。祭毕,还宫。合卺,帝更皮弁,升内殿。
后更衣,从升。各升座,东西相向。执事者举馔案于前,女官取四金爵,酌酒以
进。既饮,进馔。复进酒、进饭讫,女官以两卺酌酒,合和以进。既饮,又进馔
毕,兴,易常服。帝从者馂后之馔,后从者馂帝之馔。
次日早,帝后皆礼服,候太后升座。帝后进座前。宫人以腶修盘立于后左,
帝后皆四拜。执事举案至,宫人以腶修盘授后,后捧置于案。女官举案,后随
至太后前,进讫,复位。帝后皆四拜。三日早,帝冕服,后礼服,同诣太后宫,
行八拜礼。还宫,帝服皮弁,升座。女宫导后,礼服诣帝前,行八拜礼。后还宫,
升座。引礼导在内亲属及六尚等女官,行八拜礼;次各监局内官内使,行八拜礼。
是日,皇帝御奉天殿。颁诏如常仪。四日早,皇帝服衮冕御华盖殿,亲王八拜,
次执事官五拜,遂升奉天殿,百官进表,行庆贺礼。是日,太后及皇后各礼服升
座。亲王入,八拜出,次内外命妇庆贺及外命妇进表笺,皆如常仪。五日行盥馈
礼,尚膳监具膳修。皇后礼服诣太后前,四拜。尚食以膳授皇后,皇后捧膳进于
案,复位,四拜,退立于西南。俟膳毕,引出。
○皇太子纳妃仪
历代之制与纳后同。隋、唐以后,始亲迎,天子临轩醮戒。宋始行盥馈礼,
明因之,洪武元年定制,凡行礼,皆遣使持节,如皇帝大婚仪。
纳采、问名。制曰:“奉制纳某氏女为皇太子妃,命卿等行纳采问名礼。”
至妃第,傧者出,诣使者前曰:“敢请事。”使者曰:“储宫纳配,属于令德。
邦有常典,使某行纳采之礼。”傧者入告,主婚者曰:“臣某之子,昧于壸仪,
不足以备采择。恭承制命,臣某不敢辞。”傧者出告,使者入,陈礼物于庭,宣
制曰:“某奉诏采择。”奠雁礼毕,使者出。傧者复诣使者前曰:“敢请事。”
使者曰:“储宫之配,采择既谐。将加卜筮,奉制问名。”傧者入告,主婚者曰:
“制以臣某之女,可以奉侍储宫,臣某不敢辞。傧者出告。使者复入,陈礼奠雁
如仪,宣制曰:“臣某奉诏问名,将谋诸卜筮。”主婚者曰:“臣某第几女,某
氏出。”
次纳吉。傧者请事如前,使者曰:“谋诸卜筮,其占协从,制使某告吉。”
傧者入告,主婚者曰:“臣某之子蠢愚,惧弗克堪。卜筮云吉,惟臣之幸,臣谨
奉典制。”傧者出告。使者入,陈礼奠雁如仪,宣制曰:“奉制告吉。”
又次纳徵。傧者出告,使者入陈玉帛礼物,不奠雁,宣制曰:“某奉制告成。”
又次请期。辞曰:“询于龟筮。某月某日吉,制使某告期。”主婚者曰:
“敢不承命。”陈礼奠雁如仪。
又次告庙。遣使持节授册宝仪注,悉见前。
又次醮戒。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御奉天殿,百官侍立。引进导皇太子至
丹陛,四拜。入殿东门就席位,东向立。司爵以醆进,皇太子跪,搢圭,受醆祭
酒。司馔以馔进,跪受亦如之。兴,就席坐,饮食讫,导诣御座前跪。皇帝命之
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皇太子曰:“臣某谨奉制旨。”俯伏,
兴。出至丹陛,四拜毕,皇帝还宫,皇太子出。
又次亲迎。前一日,有司设皇太子次于妃氏大门外,南向,东宫官次于南,
东西相向。至日质明,东宫官具朝服陈卤簿鼓吹于东宫门外。皇太子冕服乘舆出,
侍卫导从如仪。至宫门降舆升辂,东宫官皆从至妃第,回辕南向,降辂升舆。至
次,降舆入就次,东宫官皆就次。先是,皇太子将至,主婚者设会宴女。至期,
妃服褕翟花钗,出就阁南面立,傅姆立于左右。主婚者具朝服立于西阶之下。引
进导皇太子出次,立于大门之东,西向。傧者朝服出,立于门东曰:“敢请事。”
引进跪启讫,皇太子曰:“某奉制亲迎。”引进受命兴,承传于傧者。傧者入告,
导主婚者出迎于大门外之西,东向再拜。皇太子答拜。引进导皇太子入门而左,
执雁者从。傧者导主婚者入门而右。皇太子升东阶进,立于阁门户前,北向立。
主婚者升西阶,立于西,东向。引进启奠雁,执雁者以雁进。皇太子受雁,以授
主婚者。主婚者跪受,兴,以授左右,退立于西。皇太子再拜,降自东阶,出至
次以伺。主婚者不降送。初,皇太子入门,妃母出,立于阁门外,奠雁位之西,
南向。皇太子拜讫,宫人傅姆导妃出,立于母左。主婚者命之曰:“戒之戒之,
夙夜恪勤,毋或违命。”母命之曰:“勉之勉之,尔父有训,往承惟钦。”庶母
申之曰:“恭听父母之言。”宫人傅姆擎执导从,妃乘舆出门,降舆,乘凤轿。
皇太子揭帘讫,遂升辂,侍从如来仪。至东宫门外,降辂乘舆。至阁,降舆入,
俟于内殿门外之东,西面。司闺导妃诣内殿门外之西,东面。皇太子揖妃入,行
合卺礼,如中宫仪。
又次朝见。其日,妃诣内殿陛下,候皇帝升座。司闺导妃入,北面立,再拜,
自西阶升。宫人奉枣栗盘,进至御座前授妃。妃奠于御前,退复位,再拜。礼毕,
诣皇后前,奉腶修盘,如上仪。
又次醴妃,次盥馈,次谒庙,次群臣命妇朝贺,皆如仪。
四年,册开平王常遇春女为皇太子妃。礼部上仪注,太祖览之曰:“贽礼不
用笄,但用金盘,翟车用凤轿,雁以玉为之。古礼有亲迎执绥御轮,今用轿,则
揭帘是矣。其合卺,依古制用匏。妃朝见,入宫中,乘小车,以帷幕蔽之。谒庙,
则皇太子俱往。礼成后三日,乃宴群臣命妇。”著为令。
成化二十二年,更定婚礼。凡节册等案,俱由奉天左门出。皇太子亲迎,由
东长安门出。亲迎日,妃服燕居服,随父母家庙行礼。执事者具酒馔,妃饮食讫。
父母坐堂上,妃诣前各四拜。父命之曰:“尔往大内,夙夜勤慎,孝敬无违。”
母命之曰:“尔父有训,尔当敬承。”合卺前,于皇太子内殿各设拜位。皇太子
揖妃入就位,再拜,妃四拜,然后各升座。庙见后,百官朝贺,致词曰:“某官
臣某等,恭惟皇太子嘉礼既成,益绵宗社隆长之福。臣某等不胜欣忭之至,谨当
庆贺。”帝赐宴如正旦仪。命妇诣太后皇后前贺,亦赐宴,致词曰:“皇太子嘉
聘礼成,益绵景福。”余大率如洪武仪。
○亲王婚礼
唐制,皇子纳妃,命亲王主婚。宋皆皇帝临轩醮戒,略与皇太子同。明因之。
其宣制曰:“册某氏为某王妃。”纳采,致词曰:“某王之俪,属于懿淑,
使某行纳采礼。”问名词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筮协从,使某告吉。”主婚
者曰:“制以臣某之子,可以奉侍某王,臣某不敢辞。”纳吉词曰:“卜筮协从,
使某告吉。”主婚者曰:“臣某之子,愚弗克堪。卜贶之吉,臣与有幸,谨奉典
制。”纳徵词曰:“某王之俪,卜既协吉,制使某以仪物告成。”主婚者曰:“
奉制赐臣以重礼,臣某谨奉典制。”请期词曰:“某月日涓吉,制使某告期。”
主婚者曰:“谨奉命。”醮戒命曰:“往迎尔相,用承厥家,勖帅以敬。”其亲
迎、合卺、朝见、盥馈,并如皇太子。盥馈毕,王皮弁服,妃翟衣,诣东宫前,
行四拜礼。东宫坐受,东宫妃立受二拜,答二拜。王与妃至妃家,妃父出迎。王
先入,妃父从之。至堂,王立于东,妃父母立于西。王四拜,妃父母立受二拜,
答二拜。王中坐,其余亲属见王,四拜,王皆坐受。妃入中堂,妃父母坐,妃四
拜。其余序家人礼。
太祖之世,皇太子、皇子有二妃。洪武八年十一月,徵卫国公邓愈女为秦王
次妃,不传制,不发册,不亲迎。正副使行纳徵礼,冠服拟唐、宋二品之制,仪
仗视正妃稍减。婚之日,王皮弁服,导妃谒奉先殿。王在东稍前,妃西稍后。礼
毕入宫,王与正妃正坐,次妃诣王前四拜,复诣正妃前四拜。次妃东坐,宴饮成
礼。次日朝见,拜位如谒殿。谒中宫,不用枣栗腶修,余并同。
○公主婚礼
古者天子嫁女,不自主婚,以同姓诸侯主之,故曰公主。唐犹以亲王主婚。
宋始不用,惟令掌婚者于内东门纳表,则天子自为主矣。明因之。
凡公主出降,行纳采问名礼,婿家备礼物表文于家庭,望阙再拜。掌婚者奉
至内东门,诣内使前曰:“朝恩贶室于某官某之子,某习先人之礼,使臣某请纳
采。”以表跪授内使。内使跪受,奉进内殿,执雁及礼物者从入。内使出,掌婚
者曰:“将加卜筮,使臣某问名。”进表如初,内使出曰:“有制。”掌婚者跪,
内使宣曰;“皇帝第几女,封某公主。”掌婚者俯伏,兴。入就次,赐宴出。
纳吉仪与纳采同。掌婚者致词曰:“加诸卜筮,占曰从吉,谨使臣某敢告纳
徵。”婿家具玄纁、玉帛、乘马、表文如仪。掌婚者致词曰:“朝恩贶室于某官
某之子某,有先人之礼,使臣某以束帛、乘马纳徵。”请期词曰:“某命臣某谨
请吉日。”
亲迎日,婿公服告庙曰:“国恩贶室于某,以某日亲迎,敢告。”将行,父
醮于厅,随意致戒。婿再拜出,至内东门内。内使延入次,执雁及奉礼物者各陈
于庭。其日,公主礼服辞奉先殿,诣帝后前四拜,受爵。帝后随意训戒。受命讫,
又四拜。降阶,内命妇送至内殿门外,公主升辇。至内东门,降辇。婿揭帘,公
主升轿。婿出次立。执雁者以雁跪授婿,婿受雁,跪进于内使。内使跪受以授左
右。婿再拜,先出,乘马还。公主卤簿车辂后发,公侯百官命妇送至府。婿先候
于门。公主至,婿揭帘。公主降,同诣祠堂。婿东,公主西,皆再拜。进爵,读
祝,又再拜。出,诣寝室。婿公主相向再拜,各就坐,婿东,公主西。进馔合卺
如仪,复相向再拜。明日,见舅姑。舅姑坐于东,西向。公主立于西,东向,行
四拜礼。舅姑答二拜。第十日,驸马朝见谢恩,行五拜礼。
初,洪武九年,太祖以太师李善长子祺为驸马都尉,尚临安公主。先期告奉
先殿。下嫁前二日,命使册公主。册后次日,谒奉先殿。又定驸马受诰仪,吏部
官捧诰命置龙亭,至太师府,驸马朝服拜受。次日,善长及驸马谢恩。后十日,
始请婚期。二十六年,稍更仪注。然仪注虽存,其拜姑舅及公主驸马相向拜之礼,
终明之世实未尝行也。明年,又更定公主、郡主封号、婚礼,及驸马、仪宾品秩。
弘治二年,册封仁和长公主,重定婚仪。入府,公主驸马同拜天地,行八拜
礼。堂内设公主座于东,西向,驸马东向座,余如前仪。嘉靖二年,工科给事中
安磐等言:“驸马见公主,行四拜礼,公主坐受二拜。虽贵贱本殊,而夫妇分定,
于礼不安。”不听。崇祯元年,教习驸马主事陈钟盛言:“臣都习驸马巩永固,
驸马黎明于府门外月台四拜,云至三月后,则上堂、上门、上影壁,行礼如前。
始视膳于公主前,公主饮食于上,驸马侍立于旁,过此,方议成婚。驸马馈果肴
书臣,公主答礼书赐,皆大失礼。夫既合卺,则俨然夫妇,安有跪拜数月,称臣
侍膳,然后成婚者?《会典》行四拜于合卺之前,明合卺后无拜礼也。以天子馆
甥,下同隶役,岂所以尊朝廷?”帝是其言,令永固即择日成婚。
凡选驸马,礼部榜谕在京官员军民子弟年十四至十六,容貌齐整、行止端庄、
有家教者报名,司礼内臣于诸王馆会选。不中,则博访于畿内、山东、河南。选
中三人,钦定一人,余二人送本处儒学,充廪生。自宣德时,驸马始有教习,用
学官为之。正统以后,令驸马赴监读书习礼。嘉请六年,始定礼部主事一人,专
在驸马府教习。
○品官婚礼
周制,凡公侯大夫士之婚娶者,用六礼。唐以后,仪物多以官品为降杀。明
洪武五年诏曰:“古之婚礼,结两姓之欢,以重人伦。近世以来,专论聘财,习
染奢侈。其仪制颁行。务从节俭,以厚风俗。”故其时品节详明,皆有限制,后
克遵者鲜矣。
其制,凡品官婚娶,或为子聘妇,皆使媒氏通书。女氏许之,择吉纳采。主
婚者设宾席。至日,具祝版告庙讫,宾至女氏第。主婚者公服出迎,揖宾及媒氏
人。雁及礼物陈于厅。宾左主右,媒氏立于宾南,皆再拜。宾诣主人曰:“某官
以伉俪之重施于某,某率循典礼,谨使某纳采。”主婚者曰:“某之子弗娴姆训,
既辱采择,敢不拜嘉。”宾主西东相向坐,彻雁受礼讫,复陈雁及问名礼物。宾
兴,诣主婚者曰:“某官慎重婚礼,将加卜筮,请问名。”主婚者进曰:“某第
几女,妻某氏出。”或以红罗,或以销金纸,书女之第行年岁。宾辞,主婚者请
礼从者。礼毕,送宾至门外。
纳吉如纳采仪。宾致词曰:“某官承嘉命,稽诸卜筮,龟筮协从,使某告吉。”
主婚者曰:“某未教之女,既以吉告,其何敢辞。”纳徵如纳吉仪,加玄纁束帛、
函书,不用雁。宾致词曰:“某官以伉俪之重,加惠某官,率循典礼。有不腆之
币,敢请纳徵。”主婚者曰:“某官贶某以重礼,某敢不拜受。”宾以函书授主
婚者,主婚者亦答以函书。请期,亦如纳吉仪。
亲迎日,婿父告于祢庙。婿北面再拜立,父命之曰:“躬迎嘉偶,釐尔内治。”
婿进曰:“敢不承命。”再拜,媒氏导婿之女家。其日,女氏主婚者告庙讫,
醴女如家人礼。婿至门,下马,就大门外之次。女从者请女盛服,就寝门内,南
向坐。婿出次,主婚者出迎于门外,揖而入。主婚者入门而右。婿入门而左,执
雁者从,至寝户前,北面立。主婚者立于户东,西向。婿再拜,奠雁,出就次。
主婚者不降送。婿既出,女父母南向坐,保母导女四拜。父命之曰:“往之女家,
以顺为正,无忘肃恭。”母命之曰:“必恭必戒,毋违舅姑之命。”庶母申之曰:
“尔忱听于训言,毋作父母羞。”保姆及侍女翼女出门,升车。仪卫导前,送者
乘车后。婿先还以俟。妇车至门,出迎于门内,揖妇入。及寝门,婿先升阶,妇
从升。入室,婿盥于室之东南,妇从者执巾进水以沃之;妇盥于室之西北,婿从
者执巾进水以沃之。盥毕,各就坐,婿东,妇西。举食案,进酒,进馔。酒食讫,
复进如初。侍女以卺注酒,进于婿妇前。各饮毕,皆兴,立于座南,东西相向,
皆再拜。婿妇入室,易服。婿从者馂妇之余,妇从者馂婿之余。
明日见宗庙,设婿父拜位于东阶下,婿于其后;主妇拜位于西阶下,妇于其
后。诸亲各以序分立。其日夙兴,婿父以下各就位,再拜。赞礼引妇至庭中,北
面立。婿父升自东阶,诣神位前,跪。三上香,三祭酒,读祝,兴,立于西。妇
四拜,退,复位。婿父降自西阶就拜位,婿父以下皆再拜,礼毕。次见舅姑。其
日,妇立堂下,伺舅姑即座,就位四拜。保姆引妇升自西阶,至舅前,侍女奉枣
栗授妇。妇进讫,降阶四拜。诣姑前,进腶修,如前仪。次舅姑醴妇,如家人
礼。次盥馈。其日,妇家备馔至婿家。舅姑即座,妇四拜。升自西阶,至舅前。
从者举食案以馔授妇,妇进馔,执事者加匕箸。进馔于姑,亦如之。食讫,彻馔,
妇降阶就位,四拜,礼毕。舅姑再醴妇,如初仪。
○庶人婚礼
《礼》云:“婚礼下达。”则六礼之行,无贵贱一也。朱子《家礼》无问名、
纳吉,止纳采、纳币、请期。洪武元年定制用之,下令禁指腹、割衫襟为亲者。
凡庶人娶妇,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并听婚娶。婿常服,或假九品服,妇服
花钗大袖。其纳采、纳币、请期,略仿品官之仪。有媒无宾,词亦稍异。亲迎前
一日,女氏使人陈设于婿之寝室,俗谓之铺房。至若告词、醮戒、奠雁、合卺,
并如品官仪。见祖祢舅姑,舅姑醴妇,亦略相准。
○皇帝视学仪
《礼》曰:“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周末沦丧,礼废不行。汉
明帝始幸辟雍。唐以后,天子视学,始设讲榻。洪武十五年,太祖将幸国子监。
议者言,孔子虽圣,乃人臣,礼宜一奠而再拜。太祖不从,命礼部尚书刘仲质定
其制。
前期设御幄于大成门东,南向,设御座于彝伦堂。至日,学官率诸生迎驾于
成贤街左。皇帝入御幄,具皮弁服,诣先师神位,再拜。献爵,复再拜。四配、
十哲、两庑分献,如常仪。皇帝入御幄,易常服。升舆,至彝伦堂升座。学官诸
生五拜叩头,东西序立于堂下。三品以上及侍从官,以次入堂,东西序立。赞进
讲,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四人由西门入,至堂中。赞举经案于御前,礼部官
奏,请授经于讲官。祭酒跪受。赐讲官坐。及以经置讲案,叩头,就西南隅几榻
坐讲。赐大臣翰林儒臣坐,皆叩头,序坐于东西,诸生圜立以听。讲毕,叩头,
退就本位。司业、博士、助教,各以次进讲。出堂门,复位。赞宣制,学官诸生
列班俱北面跪,听宣谕,五拜叩头。礼毕,学官诸生出成贤街送驾。明日,祭酒
率学官上表谢恩。
永乐四年,礼部尚书郑赐引宋制,请服靴袍,再拜。帝不从,仍行四拜礼。
进讲毕,赐百官茶。礼部请立视学之碑,帝亲制文勒石。祭酒等表谢。帝御奉
天门,赐百官宴,仍赐祭酒、司业纻丝罗衣各二袭,学官三十五人各纻丝衣一
袭,监生三千余人各钞五锭。正统九年,帝幸国子监,如仪。礼毕,赐公、侯、
伯、驸马、武官都督以上、文官三品以上及翰林学士至检讨、国子监祭酒至学录
宴。
先是,视学祭先师,不设牲,不奏乐。至成化元年,始用牲乐。视学之日,
乐设而不作。礼毕,百官庆贺,赐衣服,赐宴,皆及孔、颜、孟三氏子孙。弘治
元年,定先期致斋一日,奠加币,牲用太牢,改分献官为分奠官。嘉靖元年,定
衍圣公率三氏子孙,祭酒率学官诸生,上表谢恩,皆赐宴于礼部。十三年,以先
师祀典既正,再视学,命大臣致奠启圣公祠。万历四年,定次日行庆贺礼,颁赏
如旧,免赐宴。
初,宪宗取三氏子孙赴京观礼,又命衍圣公分献。至世宗,命衍圣公及颜、
孟二博士,孔氏老成者五人,颜、孟各二人,赴京陪祀。
○经筵
明初无定日,亦无定所。正统初,始著为常仪,以月之二日御文华殿进讲,
月三次,寒暑暂免。其制,勋臣一人知经筵事,内阁学士或知或同知。尚书、都
御史、通政使、大理卿及学士等侍班,翰林院、春坊官及国子监祭酒二员进讲,
春坊官二员展书,给事中御史各二员侍仪,鸿胪寺、锦衣卫堂上官各一员供事,
鸣赞一赞礼,序班四举案,勋臣或驸马一人领将军侍卫。
礼部择吉请,先期设御座于文华殿,设御案于座东稍南,设讲案于案南稍东。
是日,司礼监先陈所讲《四书》、经、史各一册置御案,一册置讲案,皆《四书》
东,经、史西。讲官各择撰讲章置册内。帝升座,知经筵及侍班等官于丹陛上,
五拜三叩头。(后每讲止行叩头礼。)以次上殿,东西序立。序班二员,举御案
于座前,二员举讲案置御案南正中。鸿胪官赞进讲。讲官二员从东西班出,诣讲
案前,北向并立。东西展书官各至御案南铜鹤下,相向立。鸿胪官赞讲拜,兴。
东班展书官诣御案前,跪展《四书》,退立于东鹤下。讲官至讲案前立,奏讲某
书,讲毕退。展书官跪掩书,仍退立鹤下。西班展书官展经或史,讲官进讲,退,
如初。鸿胪官赞讲官拜,兴。各退就东西班,展书官随之,序班彻御案讲案。礼
毕,命赐酒饭。各官出至丹陛,行叩头礼。至左顺门,酒饭毕,入行叩头礼。
隆庆元年,定先一日告奉先殿,告几筵。是日,帝诣文华殿左室,展礼先圣
先师。讲章于前两日先进呈览。万历二年,定春讲以二月十二日起,至五月初二
日止,秋讲以八月十二日起,至十月初二日止,不必题请。
○日讲
日讲,御文华穿殿,止用讲读官内阁学士侍班,不用侍仪等官。讲官或四或
六。开读初,吉服,五拜三叩首,后常服,一拜三叩首。阁臣同侍于殿内,候帝
口宣“先生来”,同进,叩首,东西立。读者先至御前一揖,至案展书,压金尺,
执牙签。读五过,掩书一揖退。先书,次经,次史,进讲如读仪。侍书官侍习书
毕,各叩头退。于文华殿赐茶,文华门赐酒饭。
午讲,隆庆六年定。每日早讲毕,帝进暖阁少憩,阅章奏。阁臣等退西厢房,
久之,率讲官再进午讲,讲《通鉴节要》及《贞观政要》。讲毕,帝还宫。凡三、
六、九视朝日,暂免讲读。
又嘉靖六年定制,月三、八日,经筵日讲官二员,讲《大学衍义》。十年,
定无逸殿讲仪。质明,帝常服乘辇至殿门,众官于门外迎候。帝降辇,乘板舆,
至殿升座。各官于殿门外一拜三叩首,入内,东西序立。赞进讲,讲官大学士一
员出班叩首。命赐坐,一叩首,乃坐。讲毕,展书官跪掩讲章,讲官叩头复班。
又学士一员承旨坐讲,如初礼毕。各官至豳风亭候驾至,亭内赐宴。
○东宫出阁讲学仪
太祖命学士宋濂授皇太子、诸王经于大本堂,后于文华后殿。世宗改为便殿,
遂移殿东厢。天顺二年,定出阁仪。是日早,侍卫侍仪如常。执事官于文华后殿
四拜,鸿胪官请皇太子升殿,师保等于丹陛上四拜。各官退出,内侍导皇太子至
后殿升座,以书案进。侍班侍读讲官入,分班东西立。内侍展书,侍读讲官以次
进读讲,叩头而退。
其每日讲读仪,早朝退后,皇太子出阁升座,不用侍卫等官,惟侍班侍读讲
官入,行叩头礼。内侍展书,先读《四书》,则东班侍读官向前,伴读十数遍,
退复班。次读经或史,则西班伴读,亦如之。读毕,各官退。至巳时,各官入,
内侍展书,侍讲官讲早所读《四书》毕,退班。次讲经史亦然。讲毕,侍书官侍
习写字。写毕,各官叩头退。凡读书,三日后一温,背诵成熟。温书之日,不授
新书。凡写字,春夏秋日百字,冬日五十字。凡朔望节假及大风雨雪、隆寒盛暑,
则暂停。
弘治十一年更定,三师三少并宫僚于丹陛四拜毕,从殿左右门入,东西立。
候讲读毕,叩头退。隆庆六年,改设皇太子座于文华殿之东厢,正中西向。每日
讲读各官,先诣文华门外东西向,序立。候帝御日讲经筵毕,皇太子出阁升座。
凡东宫初讲时,阁臣连侍五日,后每月三、八日一至,先拜出,然后各官入。崇
祯十一年,署礼部事学士顾锡畴言:“东宫嘉礼告成,累朝锡赉有据。《实录》
载成化十五年,皇太子出阁讲学,六卿皆加保、傅。弘治十年,皇太子出阁讲学,
内阁徐溥等四人、尚书马文升等七人,俱加宫保。”帝命酌议行之。
○诸王读书仪
书堂在皇极门右厢。讲官选部曹或进士改授翰林官充之。天顺二年定,初入
书堂,其日早,王至右顺门之北书堂,面东,中坐。提督讲读并讲读官行四拜礼。
内官捧书展于案上,就案左坐。讲读官进立于案右。伴读十遍,叩头退。每日讲
读,清晨,王至书堂,讲读官行叩头礼,伴读十遍,出。饭后,复诣堂伴看写字。
讲书毕,仍叩头退。万历六年定,书堂设中座,书案在左,写字案在右。辅臣率
讲读侍书官候于门外。王入书堂,传令旨“先生进”。辅臣率各官入,四拜,分
班侍立。讲读官以次授书各十遍讫,令旨“先生吃酒饭”,各官出,王暂入堂南
间少憩。辅臣各率官入。令旨“先生进”,遂入分班侍立。侍书官看写字,讲读
以次进讲毕,各官一拜出。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礼十(嘉礼四 宾礼)

巡狩 东宫监国 皇长孙监国 颁诏仪 迎接诏赦仪 进书仪 进表笺仪
乡饮酒礼 蕃王朝贡礼 遣使之蕃国仪 蕃国遣使进表仪 品官相见礼
庶人相见礼
○巡狩之制
永乐六年北巡,礼部行直省,凡有重事及四夷来朝与进表者,俱达行在所,
小事达京师启闻。车驾将发,奏告天地、社稷、太庙、孝陵,祭大江、旗纛等神,
軷祭于承天门。缘途当祭者,遣官祭。将至北京,设坛祭北京山川等神。车驾
至,奏告天地,祭境内山川。扈从马步军五万。侍从,五府都督各一,吏、户、
兵、刑四部堂上官各一,礼、工二部堂上官各二,都察院堂上官一,御史二十四,
给事中十九,通政、大理、太常、光禄、鸿胪堂上官共二十,翰林院、内阁官三,
侍讲、修撰、典籍等官六,六部郎官共五十四,余不具载。车驾将发,宴群臣,
赐扈从官及军校钞。至北京,宴群臣、耆老,赐百官及命妇钞。所过郡县,官吏、
生员、耆老朝见,分遣廷臣核守令贤否,即加黜陟。给事、御史存问高年,赐币
帛酒肉。
嘉靖十八年,幸承天。先期亲告上帝于玄极宝殿。同日,告皇祖及睿宗庙,
遣官分告北郊及成祖以下诸庙、社稷、日月、神祇。驾出正阳门,后妃辇轿从。
锦衣卫设钦制武阵驾,卫卒八千,奉舆辇,执仪仗。卫指挥前驱。武重臣二员留
守,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各赐敕行事。分命文武重臣,出督宣大、蓟州、山海关,
行九边,亦各赐敕。皇城及京城诸门,皆命文武大臣各一员坐守。设警备扈驾官
军六千。驾发,百官吉服送于彰义关外。扈从官军,略如永乐时数。先发在途者
免朝参,惟礼兵二部、鸿胪、太常、科道纠仪官及光禄寺从行。过真定,望祭北
岳。帝常服,从臣大臣及巡抚都御史吉服行礼。卫辉,遣官祭济渎。钧州,望祭
中岳;荥泽,祭河,礼如北岳。南阳,遣祭武当山。途次古帝王、圣贤、忠臣、
烈士祠墓,遣官致祭。抚、按、三司迎于境上,至行宫,吉服朝见。生员耆老,
俱三十里外迎。所过王府,亲王常服候驾,随至行宫,冕服朝见。赐宴,宗室不
许出。至承天,诣献皇帝庙谒告。越四日,行告天礼于龙飞殿丹陛上,奉献皇帝
配。更皮弁服,诣国社稷及山川坛行礼,次日,谒显陵。次日,从驾官上表贺,
遂颁诏如仪。回京,亲谢上帝、皇祖、皇考,分遣官告郊、庙、社稷、群神,行
礼如初。
○东宫监国
古制,太子出曰“抚军”,守曰“监国”。三代而下,惟唐太子监国结双龙
符,而其仪不著。
永乐七年,驾幸北京,定制,凡常朝,皇太子于午门左视事。左右侍卫及各
官启事如常仪。若御文华殿,承旨召入者方入。凡内外军机及王府急务,悉奏请。
有边警,即调军剿捕,仍驰奏行在。皇城及各门守卫,皆增置官军。遇圣节、正
旦、冬至,皇太子率百官于文华殿前拜表,行十二拜礼。表由中门出,皇太子由
左门送至午门,还宫。百官导至长安右门外,文五品、武四品以上,及近侍官、
监察御史,俱乘马导三山门外,以表授进奏官。至期,告天祝寿,行八拜礼。其
正旦、冬至、千秋节,百官于文华殿庆贺如常仪。凡享太庙及社稷诸神之祭,先
期敕皇太子摄祭。其祀典神祇,太常寺于行在奏闻,遣官行礼。凡四夷来朝,循
例赐宴,命礼部遣送行在所。凡诏书至,设龙亭仪仗大乐,百官朝服,出三山门
外奉迎。皇太子冕服迎于午门前,至文华殿,行五拜三叩头礼,升殿展读。使者
捧诏置龙亭中,皇太子送至午门外。礼部官置诏书云舆中,文武二品以上官迎至
承天门,开读如仪。以鼓乐送使者诣会同馆。使者见皇太子,行四拜礼,赐宴于
礼部。
十二年北征,复定制。常朝于文华殿视事,文武启事,俱达北京。嘉靖十八
年南巡,命皇太子监国。时太子幼,命辅臣一人居守,军国机务悉听启行。
○皇太孙监国
永乐八年,帝自北京北征。时皇太子已监国于南,乃命皇长孙居北京监国。
时宣宗未冠,及冠始加称皇太孙云。
其制,每日皇长孙于奉天门左视事,侍卫如常仪。诸司有事,具启施行。若
军机及王府要务,一启皇太子处分,一奏闻行在所。圣节,设香案于奉天殿,行
礼如常仪。天下诸司表文俱诣北京。四夷朝贡俱送南京,武选及官民有犯,大者
启皇太子,小者皇长孙行之。皇亲有犯,启皇太子所。犯情重及谋逆者,即时拘
执,命皇亲会问。不服,乃命公、侯、伯、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会皇亲
再问,启皇太子,候车驾回京,奏请处分。
○颁诏仪
凡颁命四方,有诏书,有赦书、有敕符、丹符,有制谕、手诏。诏赦,先于
阙廷宣读,然后颁行。敕符等,则使者赍付所授官,秘不敢发。开读迎接,仪各
不同。
洪武二十六年,定颁诏仪。设御座于奉天殿,设宝案于殿东,陈中和韶乐于
殿内,设大乐于午门及承天门外,设宣读案于承天门上,西南向。清晨,校尉擎
云盖于殿内帘前,百官朝服班承天门外,公侯班午门外,东西向。皇帝皮弁服,
升殿如仪。礼部官捧诏书诣案前,用宝讫,置云盖中。校尉擎云盖,由殿东门出。
大乐作,自东陛降,由奉天门至金水桥南午门外,乐作,公侯前导,迎至承天门
上。鸣赞唱排班,文武官就位,乐作。四拜,乐止。宣读展读官升案,称有制,
众官跪。礼部官捧诏书,授宣读官。宣讫,礼部官捧置云盖中。赞礼唱俯伏兴,
乐作。四拜,乐止。舞蹈山呼,又四拜。仪礼司奏礼毕,驾兴。礼部官捧诏书分
授使者,百官退。
嘉靖六年续定,鸿胪官设诏案,锦衣卫设云盖盘于奉天殿内东,别设云盘于
承天门上。设彩舆于午门外,鸿胪官设宣读案于承天门上。百官入丹墀侍立,帝
冕服升座,如朝仪。翰林院官捧诏书从,至御座前东立。百官入班,四拜,出至
承天门外。赞颁诏,翰林院官捧诏书授礼部官,捧至云盘案上。校尉擎云盖,俱
从殿左门出,至午门外,捧诏置彩舆内。公侯伯三品以上官前导,迎至承天门上,
宣读赞拜,俱如上仪。礼部官捧诏书授锦衣卫官,置云匣中,以彩索系之龙竿,
颁降。礼部官捧置龙亭内,鼓乐迎至礼部,授使者颁行。隆庆六年,诏出至皇极
门,即奏礼毕,驾还。
○迎接诏赦仪
洪武中定。凡遣使开读诏赦,本处官具龙亭仪仗鼓乐,出郭迎。使者下马,
奉诏书置龙亭中,南向,本处官朝服行五拜礼。众官及鼓乐前导,使者上马随龙
亭后,至公廨门。众官先入,文武东西序立,候龙亭至,排班四拜。使者捧诏授
展读官,展读官跪受,诣开读案。宣读讫,捧诏授朝使,仍置龙亭中。众官四拜,
舞蹈山呼,复四拜毕。班首诣龙亭前,跪问皇躬万福,使者鞠躬答曰:“圣躬万
福。”众官退,易服见使者,并行两拜礼。复具鼓乐送诏于官亭。如有出使官在,
则先守臣行礼。
○进书仪
进书仪惟《实录》最重。皇帝具衮冕,百官朝服,进表称贺。其馀纂修书成,
则以表进。重录书及玉牒,止捧进。兹详载进《实录》仪,馀可推见云。
建文时,《太祖实录》成,其进仪无考。永乐元年,重修《太祖实录》成。
设香案于奉天殿丹陛正中,表案于丹陛之东,设宝舆于奉天门,设卤簿大乐如仪。
史官捧《实录》置舆中,帝御殿如大朝仪。百官诣丹墀左右立,鸿胪官引宝舆至
丹陛上,史官举《实录》置于案,遂入班。鸿胪官奏进《实录》,序班举《实录》
案,以次由殿中门入,班首由左门入。帝兴,序班以《实录》案置于殿中。班首
跪于案前,赞史官皆跪。序班并内侍官举《实录》案入谨身殿,置于中。帝复座。
赞俯伏,班首俯伏,兴。复位,赞四拜。赞进表,序班举表案,由左门入,置于
殿中。赞宣表,赞众官皆跪。宣讫,俯伏,兴,四拜,进《实录》官退于东班,
百官入班。鸿胪官奏庆贺,各官四拜兴。赞有制,史官仍入班。赞跪,宣制云:
“太祖高皇帝、高皇后功德光华,纂述详实。朕心欢庆,与卿等同之。”宣讫,
俯伏兴,三舞蹈,又四拜,礼毕。
万历五年,《世祖实录》成,续定进仪。设宝舆、香亭、表亭于史馆前,帝
衮冕御中极殿,百官朝服侍班。监修、总裁、纂修等官,朝服至馆前。监修官捧
表置表亭中,纂修官捧《实录》置宝舆中,鸿胪官导迎。用鼓乐伞盖,由会极门
下阶,至桥南,由中道行。监修、总裁等官随表亭后,由二桥行至皇极门。《实
录》舆由中门入,表亭由左门入,至丹墀案前。监修官捧表置于案,纂修官捧《
实录》置于案,俱侍立于石墀东。内殿百官行记讫,帝出御皇极殿。监修、总裁
等官入,进《实录》、进表俱如永乐仪。次日,司礼监官自内殿送《实录》下殿,
仍置宝舆中,用伞盖,与监修总裁官同送皇史宬尊藏。
○进表笺仪
明初定制,凡王府遇圣节及冬至、正旦,先期陈设毕。王冕服就位四拜,诣
香案前跪。进表讫,复位,四拜,三舞蹈,山呼,又四拜。百官朝服随班行礼。
进中宫笺仪如之,惟不舞蹈山呼。进皇太子笺,王皮弁服,行八拜礼,百官朝服
随班行礼。
凡进贺表笺,皇子封王者,于天子前自称曰“第几子某王某”,称天子曰“
父皇陛下”,皇后曰“母后殿下”。若孙,则自称曰“第几孙某王某”,称天子
曰“祖父皇帝陛下,”皇后曰“祖母皇后殿下”。若弟,则自称曰“第几弟某封
某”,称天子曰“大兄皇帝陛下”,皇后曰“尊嫂皇后殿下”。侄则自称曰“第
几侄某封某”,称天子曰“伯父皇帝陛下”,“叔父皇帝陛下”,皇后曰“伯母
皇后殿下”,“叔母皇后殿下”。若尊属,则自称曰“某封臣某”,称天子曰“
皇帝陛下”,皇后曰“皇后殿下”。若从孙以下,则称“从孙、再从孙、三从孙
某封某”,皆称皇帝皇后曰“伯祖、叔祖皇帝陛下”,“伯祖母、叔祖母皇后殿
下”。至世宗时,始令各王府表笺,俱用圣号,不得用家人礼。
凡在外百官进贺表笺,前一日,结彩于公廨及街衢。文武官各斋沐,宿本署。
清晨,设龙亭于庭中,设仪仗鼓乐于露台,设表笺案于龙亭前,香案于表笺案前,
设进表笺官位于龙亭东。鼓初严,各官具服。次严,班首具服诣香案前,涤印用
印讫,以表笺置于案,退立幕次。三严,各官入班四拜,班首诣香案前。赞跪,
众官皆跪。执事者以表笺跪授班首,班首跪授进表官,进表官跪受,置龙亭中。
班首复位,各官皆四拜,三舞蹈,山呼,四拜。金鼓仪仗鼓乐百官前导,进表官
在龙亭后东。至郊外,置龙亭南向,仪仗鼓乐陈列如前,文武官侍立。班首取表
笺授进表官,进表官就于马上受表,即行,百官退。
○乡饮酒礼
《记》曰:“乡饮酒之礼废,则争斗之狱繁矣。”故《仪礼》所记,惟乡饮
之礼达于庶民。自周迄明,损益代殊,而其礼不废。洪武五年,诏礼部奏定乡饮
礼仪,命有司与学官率士大夫之老者,行于学校,民间里社亦行之。十六年,诏
班《乡饮酒礼图式》于天下,每岁正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于儒学行之。
其仪,以府州县长吏为主,以乡之致仕官有德行者一人为宾。择年高有德者
为僎宾,其次为介,又其次为三宾,又其次为众宾,教职为司正。赞礼、赞引、
读律,皆使能者。前期,设宾席于堂北两楹之间,少西,南面;主席于阼阶上,
西面;介席于西阶上,东面;僎席于宾东,南面;三宾席于宾西,南面。皆专
席不属。众宾六十以上者,席于西序,东面北上。宾多则设席于西阶,北面东上;
僚佐席于东序,西面北上。设众宾五十以下者位于堂下西阶之西,当序,东面北
上。宾多则又设位于西阶之南,北面东上。司正及读律者,位于堂下阼阶之南,
北面西上。设主之赞者位于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设主及僚佐以下次于东廊,宾
介及众宾次于庠门之外,僎次亦在门外。设酒尊于堂上东南隅,加勺幂,用葛
巾;爵洗于阼阶下东南;篚一于洗西,实以爵觯;盥洗在爵洗东。设卓案于堂上
下席位前,陈豆于其上。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
堂下者二豆。主人豆如宾之数,皆实以菹醢。至期,宾将及门,执事者进报曰:
“宾至。”主人率僚属出迎于门外,主西面,宾以下皆东面。三揖三让,而后升
堂,相向再拜,升坐。执事者报僎至,迎坐如前仪。赞礼唱司正扬觯。司正诣
盥洗位,次诣爵洗位,取觯于篚,洗觯。升自西阶,诣尊所酌酒,进两楹之间,
北面立。在坐者皆起,司正揖,僎宾以下皆报揖。司正乃举觯,言曰:“恭惟
朝廷,率由旧章。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
竭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里,无或废坠,以忝
所生。”言毕,赞礼唱司正饮酒。饮毕,揖报如初。司正复位,僎宾以下皆坐。
赞礼唱读律令,执事举律令案于堂之中。读律令者诣案前,北向立读,皆如扬觯
仪。有过之人俱赴正席立听,读毕复位。赞礼唱供馔,执事者举馔案至宾前,次
僎,次介,次主,三宾以下各以次举讫。赞礼唱献宾,主降诣盥洗及爵洗位,
洗爵酌酒,至宾前,置于席。稍退,两拜,宾答拜。又诣僎前,亦如之。主退
复位。赞礼唱宾酬酒,宾起,僎从之,诣盥洗爵洗位如仪。至主前,置爵。宾、
僎、主皆再拜,各就坐。执事者于介、三宾、众宾以下,以次斟酒讫。赞礼唱
饮酒,或三行,或五行。供汤三品毕。赞礼唱彻馔,在坐者皆兴。僎、主、僚
属居东,宾、介、三宾、众宾居西,皆再拜。赞礼唱送宾,以次下堂,分东西行,
仍三揖出庠门而退。里中乡饮略同。
二十二年,命凡有过犯之人列于外坐,同类者成席,不许杂于善良之中,著
为令。
三曰宾礼,以待蕃国之君长与其使者。宋政和间,详定五礼,取《周官·司
仪》掌九仪宾客摈相,诏王南乡以朝诸侯之义,故以朝会仪列为宾礼。按古之诸
侯,各君其国,子其民,待以客礼可也,不可与后世之臣下等。兹改从其旧,而
百官庶人相见之礼附焉。
○蕃王朝贡礼
蕃王入朝,其迎劳宴飨之礼,惟唐制为详。宋时,蕃国皆遣使入贡,所接见
惟使臣而已。
明洪武二年定制:凡蕃王至龙江驿,遣侍仪、通赞二人接伴。馆人陈蕃王座
于厅西北,东向。应天府知府出迎,设座于厅东南,西向。以宾主接见。宴毕,
知府还,蕃王送于门外。明日,接伴官送蕃王入会同馆,礼部尚书即馆宴劳。尚
书至,蕃王服其国服相见。宴飨迎送俱如龙江驿。酒行,用乐。明日,中书省奏
闻,命官一员诣馆,如前宴劳。侍仪司以蕃王及从官具服,于天界寺习仪三日,
择日朝见。设蕃王及从官次于午门外,蕃王拜位于丹墀中道,稍西,从官在其后。
设方物案于丹墀中道东西。知班二,位于蕃王拜位北,引蕃王舍人二,位于蕃王
北,引蕃王从官舍人二,位于蕃王从官北,俱东西相向。鼓三严,百官入侍。执
事举方物案,蕃王随案由西门入,至殿前丹墀西,俟立。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
御殿。蕃王及从官各就拜位,以主物案置拜位前。赞四拜讫,引班导蕃王升殿。
宣方物官以方物状由西陛升,入殿西门,内赞引至御前。赞拜,蕃王再拜,跪,
称贺致词。宣方物官宣状。承制官宣制讫,蕃王俯伏,兴,再拜,出殿西门,复
位。赞拜,蕃王及其从官皆四拜。礼毕,皇帝兴,蕃王以下出。乐作乐止皆如常。
见皇太子于东宫正殿,设拜位于殿外。皇太子皮弁服升座,蕃王再拜,皇太子立
受。蕃王跪称贺,致词讫,复位再拜,皇太子答拜。蕃王出,其从官行四拜礼。
见亲王,东西相向再拜,王答拜。俱就座,王座稍北。礼毕,揖而出。见丞相、
三公、大都督、御史大夫皆钧礼。蕃王陛辞,如朝见仪,不传制。中书省率礼部
官送龙江驿,宴如初。
二十七年四月,以旧仪烦,命更定。凡蕃国来朝,先遣礼部官劳于会同馆。
明日,各具其国服,如尝赐朝服者则服朝服,于奉天殿朝见。行八拜礼毕,即诣
文华殿朝皇太子,行四拜礼。见亲王亦如之,王立受,答后二拜。从官随蕃王后
行礼。凡遇宴会,蕃王居侯伯之下。
凡蕃国遣使朝贡,至驿,遣应天府同知礼待。明日至会同馆,中书省奏闻,
命礼部侍郎于馆中礼待如仪。宴毕,习仪三日,择日朝见。陈设仪仗及进表,俱
如仪。承制官诣使者前,称有制。使者跪,宣制曰:“皇帝问使者来时,尔国王
安否?”使答毕,俯伏,兴,再拜。承制官称有后制,使者跪。宣制曰:“皇帝
又问,尔使者远来勤劳。”使者俯伏,兴,再拜。承制官复命讫,使者复四拜。
礼毕,皇帝兴,乐作止如仪。见东宫四拜,进方物讫,复四拜。谒丞相、大都督、
御史大夫,再拜。献书,复再拜。见左司郎中等,皆钧礼。
凡锡宴,陈御座于谨身殿。设皇太子座于御座东,诸王座于皇太子下,西向,
设蕃王座于殿西第一行,东向,设文武官座于第二、第三行,东西向。酒九行,
上食五次,大乐、细乐间作,呈舞队。蕃国从官坐于西庑下,酒数食品同,不作
乐。东宫宴蕃王,殿上正中设皇太子座,设诸王座于旁,东西向;蕃王座于西偏,
诸王之下,东向;三师、宾客、谕德位于殿上第二行,东西向;蕃王从官及东宫
官位于西庑,东向北上。和声郎陈乐,光禄寺设酒馔,俱如谨身殿仪。或宰相请
旨宴劳,则设席于中书省后堂,宾西主东。设蕃王从官及左右司官坐于左司。教
坊司陈乐于堂及左司南楹。蕃王至省门外,省官迎入,从官各从其后。升阶就坐,
酒七行,食五品,作乐,杂陈诸戏。宴毕,省官送至门外。都督府御史台宴如之。
其宴蕃使,礼部奉旨锡宴于会同馆。馆人设坐次及御酒案,教坊司设乐舞,礼部
官陈龙亭于午门外。光禄寺官请旨取御酒,置龙亭,仪仗鼓乐前导。至馆,蕃使
出迎于门外。执事者捧酒由中道入,置酒于案。奉旨官立于案东,称有制,使者
望阙跪。听宣毕,赞再拜。奉旨官酌酒授使者,北面跪饮毕,又再拜。各就坐,
酒七行,汤五品,作乐陈戏如仪。宴毕,奉旨官出,使者送至门外。皇太子锡宴,
则遣宫官礼待之。省府台亦置酒宴会,酒五行,食五品,作乐,不陈戏。
○遣使之蕃国仪
凡遣使、赐玺绶及问遣庆吊,自汉始。唐使外国,谓之入蕃使,宋谓之国信
使。明祖既定天下,分遣使者奉诏书往谕诸国,或降香币以祀其国之山川。抚柔
之意甚厚,而不伤国体,视前代为得。
,凡遣使,翰林院官草诏。至期,陈设如常仪。百官入侍,皇帝御奉天殿。
礼部官捧诏书,尚宝司奏用宝,以黄销金袱裹置盘中,置于案。使者就拜位四拜,
乐作止如仪。承制官至丹陛称有制,使者跪。宣制曰:“皇帝敕使尔某诏谕某国,
尔宜恭承朕命。”宣讫,使者俯伏,兴,四拜。礼部官奉诏降自中陛,以授使者。
使者拜出午门,置龙亭内。驾兴,百官出。
使者入蕃国境,先遣人报于王,王遣使远接。前期于国门外公馆设幄结彩,
陈龙亭香案,备金鼓仪仗大乐。又于城内街巷结彩,设阙亭于王殿上,设香案于
其前。设捧诏官位殿陛之东北,宣诏展诏官以次南,俱西向。诏使至,迎入馆。
王率国中官及耆老出迎于国门外,行五拜礼。仪仗鼓乐导龙亭入,使者随之。至
殿上,置龙亭于正中。使者立香案东,蕃王位殿庭中北向,众官随之。使者南向
立,称有制,蕃王以下皆四拜。蕃王升自西阶,诣香案前跪。三上香,俯伏,兴,
众官同。蕃王复位。使者诣龙亭前,取诏书授捧诏官。捧诏官捧诣开读案,授宣
诏官。宣诏官受诏,展诏官对展,蕃王以下皆跪听。宣讫,仍以诏置龙亭。蕃王
以下皆俯伏,兴,四拜,三舞蹈,复四拜。凡拜皆作乐。礼毕,使者以诏书付所
司颁行。蕃王与使者分宾主行礼。
其赐蕃王印绶及礼物,宣制曰:“皇帝敕使尔某,授某国王印绶,尔其恭承
朕命。”至蕃国,宣制曰:“皇帝敕使某,持印赐尔国王某,并赐礼物。”余如
仪。
○蕃国遣使进表仪
洪武二年定。所司于王宫及国城街巷结彩,设阙庭于殿上正中。前设表笺案,
又前设香案。使者位于香案东,捧表笺二人于香案西。设龙亭于殿庭南正中,仪
仗鼓乐具备。清晨,司印者陈印案于殿中,涤印讫,以表笺及印俱置于案。王冕
服,众官朝服。诣案前用印毕,用黄袱裹表,红袱裹笺,各置于匣中,仍各以黄
袱裹之。捧表笺官捧置于案。引礼引王至殿庭正中,众官位其后。赞拜,乐作。
再拜,乐止。王诣香案前跪,众官皆跪,三上香讫。捧表官取表东向跪进王,王
授表以进于使者。使者西向跪受,兴,置于案。赞兴,王复位。赞拜,乐作,王
与众官皆四拜。乐止,礼毕。捧表笺官捧表前行。置于龙亭中,金鼓仪仗鼓乐前
导。王送至宫门外,还;众官朝服送至国门外。使者乃行。
○品官相见礼
凡官员揖拜,洪武二十年定,公、侯、驸马相见,各行两拜礼。一品官见公、
侯、驸马,一品官居右,行两拜礼,公、侯、驸马居左,答礼。二品见一品亦如
之。三品以下仿此。若三吕见一品,四品见二品,行两拜礼。一品二品答受从宜,
余品仿此。如有亲戚尊卑之分,从行私礼。三十年令,凡百官以品秩高下分尊卑。
品近者行礼,则东西对立,卑者西,高者东。其品越二、三等者,卑者下,尊者
上。其越四等者,则卑者拜下,尊者坐受,有事则跪白。
凡文武官公聚,各依品级序坐。若资品同者,照衙门次第。若王府官与朝官
坐立,各照品级,俱在朝官之次。成化十四年定,在外总兵、巡抚官位次,左右
都督与左右都御史并,都督同知与副都御史并,都督佥事与佥都御史并,俱文东
武西。伯以上则坐于左。十五年重定,都御史系总督及提督军务者,不分左右副
佥,俱坐于左。总兵官虽伯,亦坐于右。
凡官员相遇回避,洪武三十年定,驸马遇公侯,分路而行。一品、二品遇公、
侯、驸马,引马侧立,须其过。二品见一品,趋右让道而行。三品遇公、侯、驸
马,引马回避,遇一品引马侧立,遇二品趋右让道而行。四品遇一品以上官,引
马回避,遇二品引马侧立,遇三品趋右让道而行。五品至九品,皆视此递差。其
后尽遵行。文职虽一命以上,不避公、侯、勋戚大臣;而其相回避者,亦论官不
论品秩矣。
凡属官见上司,洪武二十年定,属官序立于堂阶之上,总行一揖,上司拱手,
首领官答揖。其公干节序见上司官,皆行两拜礼,长官拱手,首领官答礼。
凡官员公座,洪武二十年定,大小衙门官员,每日公座行肃揖礼。佐贰官揖
长官,长官答礼。首领官揖长官、佐贰官,长官、佐贰官拱手。
○庶人相见礼
洪武五年令,凡乡党序齿,民间士农工商人等平居相见及岁时宴会谒拜之礼,
幼者先施。坐次之列,长者居上。十二年令,内外官致仕居乡,惟于宗族及外祖
妻家序尊卑,如家人礼。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坐于无官者之下。与同致仕官
会,则序爵;爵同,序齿。其与异姓无官者相见,不须答礼。庶民则以官礼谒见。
凌侮者论如律。二十六年定,凡民间子孙弟侄甥婿见尊长,生徒见其师,奴婢见
家长,久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其余亲戚长幼悉依等第,久别行两拜礼,近
别行揖礼。平交同。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礼十一(军礼)

亲征 遣将 礻马祭 受降 奏凯献俘 论功行赏 大阅 大射 救日伐鼓
四曰军礼。亲征为首,遣将次之。方出师,有礻马祭之礼。及还,有受降、
奏凯献俘、论功行赏之礼。平居有阅武、大射之礼。而救日伐鼓之制,亦以类附
焉。
○亲征
洪武元年闰七月,诏定军礼。中书省臣会儒臣言:古者天子亲征,所以顺天
应人,除残去暴,以安天下。自黄帝习用干戈以征不享,此其始也。周制,天子
亲征,则类于上帝,宜于大社,造于祖庙,礻马于所征之地,及祭所过山川。师
还,则奏凯献俘于庙社。后魏有宣露布之制。唐仍旧典,宋亦间行焉。于是历考
旧章,定为亲征礼奏之。前期,择日祭告天地神祠行礻马祭礼。凡所过山川岳镇
海渎用太牢,其次少牢,又次特牲。若行速,止用酒脯,祭器笾豆各一。前期,
斋一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省牲视涤。祭之日,服武弁,行一献礼。凯旋,
告祭宗社,礼与出师同。献俘庙社,以露布诏天下,然后论功行赏。永乐、宣德、
正统间,率遵用之。
正德十四年,帝亲征宸濠,礼部上祭告仪注如旧。帝令祭祀俱遣官代。及疏
请遣官,有旨勿遣。其颁诏,亦如旧制。明年十一月将凯旋,礼臣言:“宸濠悖
逆,皇上亲统六师,往正其罪,与宣德间亲征汉庶人高煦故事相同。但一切礼仪
无从稽考。请于师还之日,圣驾从正阳门入,遣官告谢天地庙社。驾诣奉先殿、
几筵殿,谒见毕,朝见皇太后。次日早,御午门楼,百官朝见,行献俘礼。择日
诏告天下。”十二月,帝还京,百官迎于正阳门外,帝戎服乘马入。
○遣将
洪武元年,中书省臣会官议奏,王者遣将,所以讨有罪,除民害也。《书》
称大禹徂征,《诗》美南仲薄伐。《史记》引《兵书》曰:“古王者之遣将,跪
而推毂。”汉高命韩信为将,设坛具礼。北齐亲授斧钺。唐则告于庙社,又告太
公庙。宋则授旌节于朝堂,次告庙社,又礻马祭黄帝。今定遣将礼,皇帝武弁服,
御奉天殿。大将军入就丹墀,四拜,由西陛入殿,再拜跪。承制官宣制,以节钺
授大将军。大将军受之,以授执事者,俯伏,兴,再拜出。降陛,复位,四拜。
驾还宫,大将军出。至午门外勒所部将士,建旗帜,鸣金鼓,正行列,擎节钺。
奏乐前导,百官以次送出。造庙宜社之礼,即命大将军具牲币,行一献礼,与遣
官祭告庙社仪同。其告武成王庙仪,前二日,大将省牲。祭日,大将于幕次佥祝
版,入就位,再拜。诣神位前上香、奠帛、再拜。进熟酌献,读祝,再拜。诣位,
再拜。饮福受胙,复再拜。彻豆,望燎。其配位,亦大将行礼。两庑陪祀,诸将
分献。
○礻马祭
亲征前期,皇帝及大将陪祭官皆斋一日。前一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省
牲,诣神厨,视鼎镬涤溉。执事设军牙六纛于庙中之北,军牙东,六纛西,笾豆
十二,簠簋各二,鉶登俎各三。设瘗坎位于神位西北,设席于坎前。上置酒碗五,
雄鸡五,余陈设如常仪。祭日,建牙旗六纛于神位后。皇帝服武弁,自左南门入。
至庙庭南,正中北向立。大将及陪祭官分文武重行班于后。迎神,再拜,奠币。
行初献礼,先诣军牙神位前,再诣六纛神位前,俱再拜。亚献、终献如之。惟初
献读祝,诣饮福位,再拜饮福,受胙,又再拜。掌祭官彻豆,赞礼唱送神,复再
拜。执事官各以祝币,掌祭官取馔诣燎所,太常奏请望燎。执事杀鸡,刺血于酒
碗中,酹神。燎半,奏礼毕,驾还。若遣将,则于旗纛庙坛行三献礼。大将初献,
诸将亚献、终献。
○受降
洪武四年七月,蜀夏明升降表至京师,太祖命中书集议受降礼。省部请如宋
太祖受蜀主孟昶降故事,拟明升朝见日,皇帝御奉天门,升等于午门外跪进待罪
表。侍仪使捧表入,宣表官宣读讫,承制官出传制。升等皆俯伏于地,侍仪舍人
掖升起,其属官皆起,跪听宣制释罪。升等五拜,三呼万岁。承制官传制,赐衣
服冠带。侍仪舍人引升入丹墀中四拜。侍仪使传旨,升跪听宣谕,俯伏四拜,三
呼万岁,又四拜出。百官行贺礼。帝以昶专治国政,所为奢纵,升年幼,事由臣
下,免其叩头伏地上表请罪礼,惟命升及其官属朝见,百官朝贺。
○奏凯献俘
凡亲征,师还,皇帝率诸将陈凯乐俘馘于庙南门外,社北门外。告祭庙社,
行三献礼,同出师仪。祭毕,以俘馘付刑部,协律郎导乐以退。皇帝服通天冠、
绛纱袍,升午门楼,以露布诏天下,百官具朝服以听,仪与开读诏赦同。
大将奏凯仪。先期,大都督以露布闻。内使监陈御座于午门楼上前楹,设奏
凯乐位于楼前,协律郎位于奏凯乐北,司乐位于协律郎南。又设献俘位于楼前少
南,献俘将校位于其北,刑部尚书奏位于将校北,皆北向。又设刑部尚书受俘位
于献俘位西,东向。设露布案于内道正中,南向。受露布位于案东,承制位于案
东北,俱西向。宣露布位于文武班南,北向。至日清晨,先陈凯乐俘馘于庙社门
外,不奏歌曲。俟告祭礼毕,复陈乐于午门楼前,将校引俘侍立于兵仗之外,百
官入侍立位。皇帝常服升楼,侍卫如常仪。大将于楼前就位,四拜。诸将随之,
退,就侍立位。赞奏凯乐,协律郎执麾引乐工就位,司乐跪请奏凯乐。协律郎举
麾,鼓吹振作,编奏乐曲。乐止,赞宣露布。承制官以露布付受露布官,引礼引
诣案跪受,由中道南行,以授宣露布官。宣讫,付中书省颁示天下。将校引俘至
位,刑部尚书跪奏曰:“某官某以某处所俘献,请付所司。”奏讫,退复位。其
就刑者立于西厢,东向,以付刑官。其宥罪者,楼上承制官宣旨,有敕释缚。楼
下承旨,释讫,赞礼赞所释之俘谢恩,皆四拜三呼,将校以所释俘退。如有所赐,
就宣旨赐之。大将以下就拜位,舞蹈山呼如常仪。班前稍前跪,称贺致词讫,百
官复四拜,礼毕还宫。
洪武三年六月,左副将军李文忠北征大捷,遣官送所俘元孙买的里八剌及宝
册至京师。百官请行献俘礼。帝不许,事详《本纪》。止令服本俗服,朝见毕,
赐中国衣冠就谢。复谓省臣曰:“故国之妃朝于君者,元有此礼,不必效之。”
亦令衣本俗服,入见中宫,赐中国服就谢。十一月,大将军徐达及文忠等师还,
车驾出劳于江上。明日,达率诸将上《平沙漠表》。帝御奉天殿,皇太子亲王侍,
百官朝服陪列,达、文忠奉表贺。礼成,退自西阶。皇太子亲王入贺。后定,凡
大捷,择日以宣,其日不奏事,百官吉服贺,即日遣官荐告郊庙。中捷以下,止
宣捷,不祭告庆贺。
永乐四年定,凡捷,兵部官以露布奏闻,大将在军则进露布官行礼,次日行
开读礼,第三日行庆贺礼,余如前仪。武宗征宸濠还,礼部上献俘仪,值帝弗豫,
不果行。嘉靖二十三年十月,叛贼王三屡导吉囊入犯大同,官军计擒之。遣官谢
南北郊、景神殿、太社稷。择日献俘,百官表贺。天启二年,四川献逆犯樊友邦
等,山东献逆犯徐鸿儒等,俱遣官告祭郊庙,御楼献俘。
○论功行赏
凡凯还,中书省移文大都督府,兵部具诸将功绩,吏部具勋爵职名,户、礼
二部具赏格。中书集六部论定功赏,奏取上裁。前期,陈御座香案于奉天殿,设
宝案诏书案于殿中,诰命案于丹陛正中之北,宣制案于诰命案之北。吏、户、礼
三部尚书位于殿上东南,大都督、兵部尚书位于殿上西南,应受赏官拜位于丹墀
中,序立位于丹墀西南,受赏位于诰命案之南,受赏执事位于受赏官序立位之西。
每官用捧诰命、捧礼物各一人,俱北向。余陈设如朝仪。是日,鼓三严,执事官
各就位。皇帝衮冕升座,皇太子诸王衮冕,自殿东门入侍立,受赏官入就拜位,
四拜。承制官跪承制,由殿中门出,吏、户、礼尚书由殿西门出,立于诰命案东。
承制官南向称有制,受赏官皆跪,宣制曰:“朕嘉某等为国建功,宜加爵赏。今
授以某职,赐以某物,其恭承朕命。”宣毕,受赏官俯伏,兴,再拜。唱行赏,
受赏官第一人诣案前跪,吏部尚书捧诰命,户部尚书捧礼物,各授受赏官。受赏
官以授左右,俯伏,兴,复位。余官以次受赏讫,承制官、吏部尚书等俱至御前
复命,退复位。受赏官皆再拜,三舞蹈,山呼。俯伏,兴,复四拜。礼毕,皇帝
还宫。各官出,至午门外,以诰命礼物置于龙亭,用仪仗鼓乐各送还本第。明日
进表称谢,如常仪。
○大阅
宣德四年十月,帝将阅武郊外,命都督府整兵,文武各堂上官一员、属官一
员扈从。正统间,或阅于近郊,于西苑,不著令。隆庆二年,大学士张居正言:
“祖宗时有大阅礼,乞亲临校阅。”兵部引宣宗、英宗故事,请行之。命于明年
八月举行。及期,礼部定仪。
前期一日,皇帝常服告于内殿,行四拜礼,如出郊仪。司设监设御幄于将台
上,总协戎政大臣、巡视科道督率将领军兵预肃教场。至日早,遣官于教场祭旗
纛之神。三大营官军具甲仗,将官四员统马兵二千扈驾。文臣各堂上官,科道掌
印官、礼兵二科、礼部仪制司、兵部四司官、纠仪监射御史、鸿胪寺供事官,武
臣都督以上、锦衣卫堂上及南镇抚司掌印佥书官,俱大红便服,关领扈从,牙牌
悬带,先诣教场。是日免朝。锦衣卫备卤簿。皇帝常服乘辇由长安左门出,官军
导从,钲鼓振作。出安定门,至阅武门外。总协戎政官率大小将佐戎服跪迎,入
将台下,北向序立。驾进阅武门,内中军举号炮三,各营钲鼓振作,扈从官序立
于行宫门外。驾至门,降辇。兵部官导入行宫,鸣金止鼓,候升座。扈从官行一
拜礼,传赐酒饭。各官谢恩出,将台下东西序立。兵部官奏请大阅。兵部、鸿胪
寺官导驾登台,举炮三。京营将士叩头毕,东西侍立。总协戎政官列于扈从官之
北,诸将列从官之南。兵部尚书奏请,令各营整搠人马。台上吹号笛,麾黄旗,
总协戎政及将佐等官各归所部。兵部尚书请阅阵,举炮三。马步官军演阵,如常
法。演毕,复吹号笛,麾黄旗,将士俱回营。少顷,兵部尚书请阅射。总协戎政
官以下及听射公、侯、驸马、伯、锦衣卫等官,俱于台下较射。马三矢,步六矢,
中的者鸣鼓以报,御史、兵部官监视纪录。把总以下及家丁、军士射,以府部大
臣并御史、兵部官于东西厅较阅。枪刀火器等艺,听总协戎政官量取一队,于御
前呈验。兵部尚书奏大阅毕,台下举号旗。总协戎政官及诸将领俱诣台下,北向
序立。鸿胪寺官奏传制,赞跪。宣制讫,赞叩头。各官先退,出门外,赞扈从官
行叩头礼。礼毕,驾回行宫,少憩,扈从等官趋至门内立。皇帝升辇。中军举炮
三,各营皆鼓吹,卤簿及马兵导从如来仪,钲鼓与大乐相应振作。总协戎政以下
候驾至,叩头退。马兵至长安左门外止。卤簿、大乐至午门外止。驾还,仍诣内
殿参谒,如前仪。百官不扈从者,各吉服于承天门外桥南序立恭送,驾还,迎如
之。次日,总协戎政官以下表谢,百官侍班行称贺礼,如常仪。兵部以将士优劣
及中箭多寡、教练等第奏闻。越二日,皇帝御皇极门,赐敕勉励将士。总协戎政
官捧至彩舆,将士迎导至教场,开读行礼如仪。是日,即行赏赉并戒罚有差。次
日,总协戎政官率将佐复谢恩。
诏如议行。驾还,乐奏《武成之曲》。
万历九年大阅,如隆庆故事。
○大射
大射之礼,后世莫讲,惟《宋史》列于嘉礼。至《明集礼》则附军礼中,
《会典》亦然。
其制洪武三年定。凡郊庙祭祀,先期行大射礼,工部制射侯等器。其射鹄有
七。虎鹄五采,天子用之。熊鹄五采,皇太子用之。豹鹄五采,亲王用之。豹鹄
四采,文武一品、二品者用之。糁鹄三采,三品至五品用之。狐鹄二采,六品至
九品用之。布鹄无采,文武官子弟及士民俊秀用之。凡射时,置乏于鹄右。乏又
名容,见《周礼·大司马》服不氏,职执旗及待获者以蔽身。设楅及韦,当射
时置于前,以齐矢。设射中五。皮树中,天子大射用之。闾中,天子宴射用之。
虎中,皇太子亲王射用之。兕中,一品至五品文武官用之。鹿中,六品至九品及
文武官子弟士民俊秀通用之。其职事,设司正官二,掌验射者品级尊卑人力强弱
而定耦,其中否则书于算,兵部官职之。司射二,掌先以强弓射鹄诱射,以鼓众
气,武职官充之。司射器官二,掌辨弓力强弱,分为三等,验人力强弱以授,工
部官职之。举爵者,掌以马湩授中者饮,光禄寺官职之。请射者,掌定耦射。
射毕,再请某耦射,侍仪司职之。待获者、掌矢纳于司射器者,以隶仆供其役。
执旗者六人,掌于容后执五色旗。如射者中的,举红旗应之。中采,举采旗应之。
偏西,举白旗。偏东,举青旗。过于鹄举黄旗。不及鹄,举黑旗。军士二人掌之。
引礼二,掌引文武官进退,侍仪司舍人职之。
太祖又以先王射礼久废,弧矢之事专习于武夫,而文士多未解,乃诏国学及
郡县生员皆令习射,颁仪式于天下。朔望则于公廨或闲地习之。其官府学校射仪,
略仿大射之式而杀其礼。射位初三十步,自后累加至九十步。射四矢,以二人为
耦。
永乐时有击球射柳之制。十一年五月五日幸东苑,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
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观。分击球官为两朋,自皇太孙而下诸王大臣以次击射,赐
中者币布有差。
○救日伐鼓
洪武六年二月,定救日食礼。其日,皇帝常服,不御正殿。中书省设香案,
百官朝服行礼。鼓人伐鼓,复圆乃止。月食,大都督府设香案,百官常服行礼,
不伐鼓,雨雪云翳则免。
二十六年三月更定,礼部设香案于露台,向日,设金鼓于仪门内,设乐于露
台下,各官拜位于露台上。至期,百官朝服入班,乐作,四拜兴,乐止,跪。执
事者捧鼓,班首击鼓三声,众鼓齐鸣,候复圆,复行四拜礼。月食,则百官便服
于都督府救护如仪。在外诸司,日食则于布政使司、府州县,月食则于都指挥使
司、卫所,如仪。
隆庆六年,大丧。方成服,遇日食。百官先哭临,后赴礼部,青素衣、黑角
带,向日四拜,不用鼓乐。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跟踪成昆进入明教密道,结果:被秃驴发现打伤,损失医药费银两28。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礼十二(凶礼一)

次五曰凶礼。凡山陵、寝庙与丧葬、服纪及士庶丧制,皆以类编次。其谒陵、
忌辰之礼,亦附载焉。
○山陵
太祖即位,追上四世帝号。皇祖考熙祖,墓在凤阳府泗州蠙城北,荐号曰祖
陵。设祠祭署,置奉祀一员,陵户二百九十三。皇考仁祖,墓在凤阳府太平乡。
太祖至濠,尝议改葬,不果。因增土以培其封,令陵旁故人汪文、刘英等二十家
守视。洪武二年荐号曰英陵,后改称皇陵。设皇陵卫并祠祭署,奉祀一员、祀丞
三员,俱勋旧世袭。陵户三千三百四十二,直宿洒扫。礼生二十四人。四年,建
祖陵庙。仿唐、宋同堂异室之制,前殿寝殿俱十五楹,东西旁各二,为夹室,如
晋王肃所议。中三楹通为一室,奉德祖神位,以备袷祭。东一楹奉懿祖,西一楹
奉熙祖。十九年,命皇太子往泗州修缮祖陵,葬三祖帝后冠服。
三十一年,太祖崩。礼部定议,京官闻丧次日,素服、乌纱帽、黑角带,赴
内府听遗诏。于本署斋宿,朝晡诣几筵哭。越三日成服,朝晡哭临,至葬乃止。
自成服日始,二十七日除。命妇孝服,去首饰,由西华门入哭临。诸王、世子、
王妃、郡主、内使、宫人俱斩衰三年,二十七月除。凡临朝视事,素服、乌纱帽、
黑角带,退朝衰服。群臣麻布员领衫麻布冠、麻绖、麻鞋。命妇麻布大袖长衫,
麻布盖头。明器如卤簿。神主用栗,制度依家礼。行人颁遗诏于天下。在外百官,
诏书到日,素服、乌纱帽、黑角带,四拜。听宣读讫,举哀,再四拜。三日成服,
每旦设香案哭临,三日除。各遣官赴京致祭,祭物礼部备。孝陵设神宫监并孝陵
卫及祠祭署。建文帝诏行三年丧,事在《本纪》。以遭革除,丧葬之制皆不传。
文帝崩于榆木川,遗诏一遵太祖遗制。京师闻讣,皇太子以下皆易服。宫中
设几筵,朝夕哭奠。百官素服,朝夕哭临思善门外。礼部定丧礼,宫中自皇太子
以下及诸王、公主,成服日为始,斩衰三年,二十七月除。服内停音乐、嫁娶、
祭礼,止停百日。文武官闻丧之明日,诣思善门外哭,五拜三叩头,宿本署,不
饮酒食肉。四日衰服,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衰服二十七日。凡入朝及视
事,白布裹纱帽、垂带、素服、腰绖、麻鞋。退朝衰服,二十七日外,素服、乌
纱帽、黑角带,二十七月而除。听选办事等官衰服,监生吏典僧道素服,赴顺天
府,朝夕哭临三日,又朝临十日。命妇第四日由西华门入,哭临三日,俱素服,
二十七日除。凡音乐祭祀,并辍百日。婚嫁,官停百日,军民停一月。军民素服,
妇人素服不妆饰,俱二十七日。在外以闻丧日为始,越三日成服,就本署哭临,
余如京官。命妇素服举哀三日,二十七日除。军民男女皆素服十三日,余俱如京
师。凡京官服,给麻布一匹自制。四夷使臣,工部造与。诸王公主遣官及内外文
武官诣几筵祭祀者,光禄寺备物,翰林院撰文,礼部引赴思善门外行礼。京城闻
丧日为始,寺观各鸣钟三万杵,禁屠宰四十九日。丧将至,文武官衰服,军民素
服赴居庸关哭迎。皇太子、亲王及群臣皆衰服哭迎于郊。至大内,奉安于仁智殿,
加敛,奉纳梓宫。遣中官奉大行皇帝遗衣冠。作书赐汉王、赵王。礼臣言:“丧
服已逾二十七日,请如遗命,以日易月。”帝以梓宫在殡,不忍易,素冠、麻衣、
麻绖视朝,退仍衰服,群臣听其便。
十二月,礼部进葬祭仪:发引前三日,百官斋戒。遣官以葬期告天地宗社,
皇帝衰服告几筵,皇太子以下皆衰服随班行礼。百官衰服朝一临,至发引止。前
一日,遣官祭金水桥、午门、端门、承天门、大明门、德胜门并所过河桥、京都
应祀神祇及经过应祀神祠,仪用酒果肴馔。是夕,设辞奠,帝后太子以下皆衰服,
以序致祭。司礼监、礼部、锦衣卫命执事者设大昇轝、陈葬仪于午门外并大明门
外。将发,设启奠。皇帝暨皇太子以下衰服四拜。奠帛、献酒、读祝,四拜。举
哀,兴,哀止,望瘗。执事者升,彻帷幙,拂拭梓宫,进龙輴于几筵殿下。
设神亭、神帛舆、谥册宝舆于丹陛上,设祖奠如启奠仪。皇帝诣梓宫前,西向立。
皇太子、亲王以次侍立。内侍于梓宫前奏,请灵驾进发,捧册宝、神帛置舆中;
次铭旌出;执事官升梓宫,内执事持翣左右蔽。降殿,内侍官请梓宫升龙輴,
执事官以彩帷幕梓宫,内侍持伞扇侍卫如仪。旧御仪仗居前,册宝、神帛、神亭、
铭旌以次行。皇帝由殿左门出,后妃、皇太子、亲王及宫妃后随。至午门内,设
遣奠,如祖奠仪。内侍请灵驾进发,皇帝以下哭尽哀,俱还宫。梓宫至午门外,
礼官请梓宫升大升轝。执事官奉升轝讫,礼官请灵驾进发。皇太子、亲王以下哭
送出端门外,行辞祖礼。执事官设褥位于太庙帛香案前。皇太子易常服,捧神帛,
由左门入,至褥位跪,置神帛于褥,兴,正立于神后跪。礼官跪于左,奏太宗体
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谒辞。皇太子俯伏,兴。赞五拜三叩头
毕,皇太子捧神帛兴,以授礼官。礼官安舆中,请灵驾进发。皇太子仍丧服,亲
王以下随行。梓宫由大明中门出,皇太子以下由左门出,步送至德胜门外,乘马
至陵,在途朝夕哭奠临。诸王以下及百官、军民耆老、四品以上命妇,以序沿途
设祭。文武官不系山陵执事者悉还。至陵,执事官先陈龙輴于献殿门外,俟大
升轝至。礼官请灵驾降轝,升龙輴诣献殿。执事官奉梓宫入,皇太子、亲王由
左门入,安奉讫,行安神礼。皇太子四拜,兴,奠酒,读祝。俯伏,兴,四拜,
举哀。亲王以下陪拜,如常仪。遣官祀告后土并天寿山,设迁奠礼,如上仪。将
掩玄宫,皇太子以下诣梓宫前跪。内侍请灵驾赴玄宫,执事官奉梓宫入皇堂。内
侍捧册宝置于前,陈明器,行赠礼。皇太子四拜兴,奠酒,进赠。执事官捧玉帛
进于右,皇太子受献,以授内执事,捧入皇堂安置。俯伏,兴,四拜,举哀,遂
掩玄宫。行飨礼,如迁奠仪。遣官祀谢后土及天寿山。设香案玄宫门外,设题主
案于前,西向。设皇太子拜位于前,北向。内侍盥手奉主置案上,题主官盥手西
向题毕,内侍奉主安于神座,藏帛箱中。内侍奏请太宗文皇帝神灵上神主。赞四
拜,兴,献酒,读祝。俯伏,兴,四拜,举哀。内侍启椟受主讫,请神主降座升
舆。至献殿,奏请神主降舆升座,行初虞礼。皇太子四拜,初献,奠帛酒,读祝,
俯伏,兴。亚献、终献,四拜,举哀,望瘗。内官捧神帛箱埋于殿前,焚凶器于
野。葬日初虞,柔日再虞,刚日三虞,后间日一虞,至九虞止。在途,皇太子行
礼。还京,皇帝行礼。
神主将还,内侍请神主降座升舆,仪仗侍卫如仪。皇太子随,仍朝夕奠。至
京,先于城外置幄次,列仪卫,鼓吹备而不作。百官衰服候城外,主入幄次,百
官序列,五拜三叩首。神主行,百官从。至午门外,皇帝衰服迎于午门内,举哀,
步导主升几筵殿。皇帝立殿上,内侍请神主降舆升座,行安神礼。皇帝四拜,兴,
奠酒,读祝。俯伏,兴,四拜,举哀。皇太子以下陪拜。百官于思善门外行礼如
仪。明日,百官行奉慰礼。
卒哭用虞祭后刚日,礼同虞祭,自是罢朝夕奠。祔飨用卒哭之明日,太常寺
设醴馔于太庙,如时飨仪,乐设而不作。设仪卫伞扇于午门外,内侍进御辇于几
筵殿前,皇帝衰服四拜,举哀。兴,哀止,立于拜位之东,西向。内侍请神主降
座升辇,诣太庙祔飨。至思善门外,皇帝易祭服,升辂,随至午门外,诣御辇前
跪。太常卿奏请神主降辇,皇帝俯伏,兴,捧主由左门入,至丹陛上。典仪唱“
太宗文皇帝谒庙”。至庙前,内侍捧主至褥位,皇帝于后行八拜礼。每庙俱同。
内侍捧主北向,太常卿立坛东,西向。唱“赐坐”,皇帝搢圭,奉神主安于座,
诣拜位行祭礼,如时飨仪。太常卿奏请神主还几筵,皇帝捧主由庙左门出,安奉
于御辇。皇帝升辂随,至思善门降辂,易衰服,随至几筵殿前。内侍请神主降辇,
升座。皇帝由殿左门入,行安神礼毕,释服还宫。明日,百官素服行奉慰礼。
大祥,奉安神主于太庙,礼详庙制。皇帝祭告几筵殿,皇太后、皇后以下各
祭一坛,王府遣官共祭一坛,在京文武官祭一坛。自神主出几筵殿,内侍即撤几
筵、帷幄,焚于思善门外。禫祭,遣亲王诣陵行礼。
洪熙元年,仁宗崩。皇太子还自南京,至良乡,宫中始发丧,宣遗诏。文武
官常服于午门外四拜。宣毕,举哀,复四拜。易素服,迎皇太子于卢沟桥,桥南
设幕次香案。皇太子至,常服,诣次四拜。听宣遗诏,复四拜,哭尽哀。易素服
至长安右门下马,步哭至宫门外,释冠服,披发诣梓宫前,五拜三叩首,哭尽哀。
宫中自皇后以下皆披发哭。皇太子就丧次东,见母后。亲王以次见皇太子毕,各
居丧次,行祭告礼。丧仪俱如旧。惟改在京朝夕哭临三日,后又朝临止七日,在
外止朝夕哭临三日,无朝临礼。文武官一品至四品命妇入哭临。服除,礼臣请帝
服浅淡色衣、乌纱翼善冠、黑角带,于奉天门视事。百官皆浅淡色衣、乌纱帽、
黑角带,朝参如常仪。退朝,仍终太宗服制。帝曰:“朕心何能忍,虽加一日愈
于已。”仍素服坐西角门,不鸣钟鼓,令百日后再议。已百日,礼臣复请御奉天
门。帝命候山陵事毕。
先是,诏营献陵,帝召尚书蹇义、夏原吉谕曰:“国家以四海之富葬亲,岂
惜劳费。然古圣帝明王皆从俭制。孝子思保其亲体魄于永久,亦不欲厚葬。况皇
考遗诏,天下所共知,宜遵先志。”于是建寝殿五楹,左右庑神厨各五楹,门楼
三楹。其制较长陵远杀,皆帝所规画也。吏部尚书蹇义等请祔庙后,素服御西角
门视事。至孟冬岁暮,行时飨礼。鸣钟鼓,黄袍御奉天门视朝。禫祭后,始释
素服。从之。
宣宗崩,丧葬如献陵故事。惟改命妇哭临,自三品以上。英宗崩,遗命东宫
过百日成婚,不得以宫妃殉葬。宪宗即位,百日御奉天门视朝,礼仪悉用吉典。
宪宗崩,孝宗既除服,仍素翼善冠、麻衣、腰绖视朝,不鸣钟鼓,百官素服朝参,
百日后如常。弘治元年正旦,时未及小祥,帝黄袍御殿受朝。次日,仍黑翼善冠,
浅淡服、犀带。及大祥,神主奉安太庙及奉先殿。至禫祭,免朝。择日遣官诣
陵致祭。
孝宗崩,工部言:“大行遗诏,惓惓以节用爱民为本。乞敕内府诸司,凡葬
仪冥器并山陵殿宇,务从减省。”礼部言:“百日例应变服,但梓宫未入山陵,
请仍素翼善冠、麻布袍服、腰绖,御西角门视事,不鸣钟鼓,百官仍素服朝参。”
从之。自辞灵至虞祔,荣王俱在陪列。既而王以疾奏免。礼部请以驸马等官捧帛
朝祖,帝曰:“朝祖捧帛,朕自行。”发引,亲王止送至大明门外。其在途及至
陵临奠,俱护丧官行礼。后遂为例。
世宗崩,令旨免命妇哭临。隆庆元年正月,未及二十七日,帝衰服御宣治门,
百官素服、腰绖奉慰。发引,帝行遣奠礼。至朝祖,则遣官捧帛行礼。梓宫至顺
天府,皇亲命妇及三品以上命妇祭,余如旧制。光宗即位,礼部言:“丧服列代
皆有制度,而断自孝宗。盖孝宗笃于亲,丧礼详且备,故武、世、穆三庙皆宗之。
今遵旧制,以衰服御文华门视事,百官素服朝参,候梓宫发引除。”从之。
明自仁宗献陵以后,规制俭约。世宗葬永陵,其制始侈。及神宗葬定陵,给
事中惠世扬、御史薛贞巡视陵工,费至八百余万云。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礼十三(凶礼二)

皇后陵寝 兴宗帝后陵寝 睿宗帝后陵寝 皇妃等丧葬 皇太子及妃丧葬
诸王及妃公主丧葬
○皇后陵寝
洪武十五年,皇后马氏崩。礼部引宋制为请。于是命在京文武官及听除官,
人给布一匹,令自制服,皆斩衰二十七日而除,服素服百日。凡在京官,越三日
素服至右顺门外,具丧服入临毕,素服行奉慰礼,三日而止。武官五品以上、文
官三品以上命妇,亦于第四日素服至乾清宫入临。用麻布盖头,麻布衫裙鞋,去
首饰脂粉。其外官服制与京官同。闻讣日于公厅成服,命妇服亦与在京命妇同,
皆三日而除。军民男女素服三日。禁屠宰,在京四十九日,在外三日。停音乐祭
祀百日。嫁娶,官停百日,军民一月。将发引,告太庙,遣官祭金水桥、午门等
神及钟山之神。帝亲祭于几筵,百官丧服诣朝阳门外奉辞。是日,安厝皇堂。皇
太子奠,玄纁玉璧,行奉辞礼。神主还宫,百官素服迎于朝阳门外,仍行奉慰礼。
帝复以醴馔祭于几筵殿,自再虞至九虞,皆如之。遣官告谢钟山之神。卒哭,以
神主诣庙行祔享礼。丧满百日,帝辍朝,祭几筵殿,致钦不拜。东宫以下奠帛爵,
百官素服行奉慰礼。东宫、亲王、妃、主以牲醴祭孝陵,公侯等从。命妇诣几筵
殿祭奠。自后凡节序及忌日,东宫亲王祭几筵及陵。小祥,辍朝三日。禁在京音
乐屠宰,设醮于灵谷寺、朝天宫各三日。帝率皇太子以下诣几筵殿祭。百官素服,
诣宫门。进香讫,诣后右门奉慰。外命妇诣几筵殿进香。皇太子、亲王熟布练冠
九衤取,皇孙七衤取,皆去首绖。负版辟领衰。见帝及百官则素服、乌纱帽、乌
犀带。妃、主以下,熟布盖头,去腰绖。宗室驸马练冠,去首绖。内尚衣、尚冠,
以所释服于几筵殿前丙位焚之。皇太子、亲王复诣陵行礼。大祥,奉安神主于奉
先殿,预期斋戒告庙。百官陪祀毕,行奉慰礼。
成祖皇后徐氏崩,自次日辍朝,不鸣钟鼓。帝素服御西角门,百官素服诣思
善门外哭临毕,行奉慰礼。三日成服,哭临如上仪。自次日为始,各就公署斋宿,
二十七日止。文武四品以上命妇成服日为始,诣思善门内哭临三日。听选办事官,
俱丧服。人材监生、吏典、僧道、坊厢耆老各素服。自成服日始,赴应天府举哀
三日,余悉遵高后时仪。又定诸王、公主等服制,世子郡王皆齐衰不杖期。世子
郡王妃、郡主皆大功。周、楚诸王及宁国诸公主及郡王之子皆小功。遣中官讣告
诸王府,造祔里,谒太庙。祭器、谥册、谥宝悉用檀香。将册,帝躬告天地于奉
天殿丹陛上。御华盖殿,鸿胪寺官引颁册宝官入行礼,传制曰:“永乐五年十月
十四日,册谥大行皇后,命卿行礼。”四拜毕,序班举册宝案至奉天殿丹陛上,
置彩舆中,由中道出,入右顺门至几筵殿,以册宝置案,退俟于殿外。尚仪女官
诣香案前,跪进曰:“皇帝遣某官册谥大行皇后,谨告。”赞宣册,女官捧册宣
于几筵之右,置册于案,宣宝如之。尚仪奏礼毕,女官以册宝案置几筵之左。内
官出报礼毕,颁册宝官复命。百日,礼部请御正门视朝,鸣钟鼓,百官易浅淡色
服。帝以梓宫未葬,不允。至周期,帝素服诣几筵致祭,百官西角门奉慰,辍朝
三日。在京停音乐、禁屠宰七日。礼部官于天禧寺、朝天宫斋醮。其明日,帝吉
服御奉天门视朝,鸣钟鼓。百官服浅淡色衣、乌纱帽、黑角带,退朝署事仍素服。
遇朔望,朝见庆贺如常仪。几筵祭祀,熟布练冠。及发引,斋三日,遣官以葬期
告郊庙社稷。帝素服祭告几筵,皇太子以下衰服行礼,遣官祭所过桥门及沿途祀
典诸神。百官及命妇俱素服,以次路祭。梓宫至江滨,百官奉辞于江滨。皇太子
送渡江,汉王护行,途中朝夕哭奠。官民迎祭者,皆素服。既葬,赐护送官军及
舁梓官军士钞米有差。
正统中,仁宗皇后张氏崩,礼部定大行太皇太后丧礼。皇帝成服三日后,即
听政。祀典皆勿废,诸王以下内外各官及命妇哭临如前仪,衰服二十七日而除,
军民男女素服十三日。诸王勿会葬,外官勿进香,臣民勿禁音乐嫁娶。及葬,遣
官告太庙。帝亲奉太后衣冠谒列祖帝、后及仁宗神位,又奉宣宗衣冠谒太后神位,
其礼视时享。天顺中,宣帝皇后孙氏崩,仪如故事,止改哭临于清宁门。英宗皇
后钱氏崩,礼如旧,惟屠宰止禁七日,外国使臣免哭临。正德元年,景帝后汪氏
薨。礼部会群臣言,宜如皇妃例,辍朝三日,祭九坛。太后、中宫、亲王以下文
武大臣命妇皆有祭。制可。
宪宗废后吴氏,正德四年薨,以大学士李东阳等言,礼如英宗惠妃故事。宪
宗皇后王氏,正德十三年崩。越三日,帝至自宣府,乃发丧。百官具素服,于清
宁宫门外听宣遗诰。及发引,先期结平台,与顺天府交衢相值。帝晨出北安门迎,
皇太后及皇后御平台候殡。复入至清宁宫,亲奉梓宫朝祖。百官步送德胜门外,
惟送丧官骑送。明日,帝奉神主还京,百官迎于德胜门。帝素服、腰绖御西角门,
百官奉慰。卒哭,始释服。孝宗母纪氏,宪宗妃也。成化中薨,辍朝如故事。自
初丧及葬,帝及皇太后、中宫、妃、主、皇子皆致祭。遣皇子奉祝册行礼,茔域、
葬仪俱从厚。皇亲百官及命妇送葬设祭,皆如仪。
世宗祖母邵氏,嘉靖元年崩。服除,部臣毛澄等请即吉视事。议再上,命考
孝肃太皇太后丧礼。澄等言:“孝肃崩时,距葬期不远,故暂持凶服,以待山陵
事竣,与今不同。况当正旦朝元,亦不宜缟衣临见万国。若孝思未忘,第毋御中
门及不鸣钟鼓足矣。”从之,仍免朔望日升殿。既葬四日,帝御奉天门,百官行
奉慰礼,始从吉。嘉靖中,孝宗皇后张氏崩,礼臣以旧制上。帝谓郊社不宜渎,
罢祭告。又谓躬行诸礼,前已谕代,亦罢谒庙礼。及太常寺以朝祖祔庙,请各庙
捧主官,诏主俱不必出,盖从杀也。
先是,武宗皇后夏氏崩,礼部上仪注,有素冠、素服、绖带举哀及群臣奉慰
礼。帝曰:“朕于皇兄后无服,矧上奉两宫,又迫圣母寿旦,忍用纯素。朕青服
视事,诸仪再拟。”于是尚书夏言等言:“庄肃皇后丧礼,在臣民无容议。惟是
皇上以天子之尊,服制既绝,不必御西角门。群臣成服后,不当素服朝参。”及
上丧葬仪,帝复谕:“毅皇后事宜与累朝元后不同,无几筵之奉,当即行祔庙,
令皇后摄事于内殿。”言等议:“按礼,卒哭乃行祔里告。盖以新主当入,旧主
当祧,故预以告也。此在常典则然,非今日议例。毅皇后神主诚宜即祔太庙,以
妥神灵,而祔告之礼宜免。”因具上其仪。制可。
嘉靖七年,世宗皇后陈氏崩。礼部上丧祭仪,帝疑过隆。议再上,帝自裁定,
概从减杀,欲九日释服。阁臣张璁等言:“夫妇之伦,参三纲而立。人君乃纲常
之主,尤不可不慎。《左传》昭公十五年六月乙丑,周景王太子寿卒。秋八月戊
寅,王穆后崩。叔向曰:‘王一岁而有三年之丧二焉。’盖古礼,父为子,夫为
妻,皆服报服三年。后世,夫为妻,始制为齐衰杖期,父母在则不杖。《丧服》,
自期以下,诸侯绝,然特为旁期言。若妻丧,本自三年报服,杀为期年,则固未
尝绝者。今皇上为后服期,以日易月,仅十二日。臣子为君母服三年,以日易月,
仅二十七日。较诸古礼,已至杀矣。皇上宜服期,十二日,臣子素服,终二十七
日。不然,则恩纪不明,典礼有乖。”礼臣方献夫亦杂引《仪礼·丧服》等篇,
反覆争辨,并《三朝圣谕》所载仁孝皇后崩,太宗衰服后,仍服数月白衣冠故事
以证之。帝言:“文皇后丧时,上无圣母,下有东宫,从重尽礼为宜。今不敢不
更其制。”已,詹事霍韬言:“今百官遭妻丧,无服衰莅事之礼。盖妻丧内而不
外,阴不可当阳也。圣谕云:‘素服十日,仿辍朝之义。’于内廷行之则可。若
对临百官,总理万几,履当阳之位,行中宫之服则不可。百官为皇后服衰,为其
母仪天下也。礼,父在为母,杖不上于堂,尊父也。于朝廷何独不然?臣请陛下
玄冠素服,御西角门十日,即玄冠玄服御奉天门,百官入左掖门则乌纱帽、青衣
侍班。退出公署及私室,则仍素服白帽二十七日。若曰于礼犹有未慊,则山陵事
毕而除。”帝从其言。
寻定进册谥仪,礼部议:“先期,帝衮冕告奉先殿、崇先殿。至期,帝常服
御奉天门,正副使常服,百官浅淡色衣、黑角带,入班行礼如仪。节册至右顺门,
内侍捧入正门,至几筵前置于案。内赞赞就位上香,宣册官立宣讫,复置册于案。
内侍持节由正门出,以节授正副使,报礼毕,正副使持节复命。”次日,礼部誊
黄颁示天下。
时中宫丧礼自文皇后而后,至是始再行。永乐时典礼毁于火,《会典》所载
皆略,乃断自帝心,著为令。梓宫将葬,帝新定诸仪,亦从减损。以思善门逼近
仁智殿,命百宫哭临止一日,亦罢辞祖礼,丧由左王门出。
二十六年,皇后方氏崩,即日发丧,谕礼部:“皇后尝救朕危,其考元后丧
礼行之。”礼部定仪:“以第四日成服,自后黑冠素服,十日后易浅色衣,俱西
角门视朝。百官十日素服绖带,自后乌纱帽、黑角带、素服,通前二十七日。帝
常服于奉天门视朝,百官浅色衣,鸣钟鼓、鸣鞭如常,朔望不升殿。梓宫发引,
百官始常服。帝于奉先等殿行礼,俱常服。于几筵祭则服其服。服满日,命中官
代祭。”从之。寻谕:“皇妃列太子后非礼,其改正。”及葬,部臣以旧仪请。
诏梓宫由中道行,虞祭如制用九数。安玄宫居左,他日即配祀。部臣复上仪注,
改席殿曰行享殿。又以孝洁皇后自发引至神主还京将半载,遇令节百官常服,今
孝烈皇后初十日发引,十五日即还,事礼不同,以诸臣服制请。帝命随丧往来者,
仍制服。祭毕,乌纱帽素服入朝,素冠素服办事。迎主仍制服,思善门外行安神
礼,更素冠素服从事。先是,帝命孝烈居左,而迁孝洁。既而以孝洁久安,不宜
妄动,罢不行。乃更命孝烈居右,而虚其左以自待。
穆宗母杜氏,三十三年薨。礼部言:“宜用成化中淑妃纪氏丧制。且裕王已
成婚,宜持服主丧,送葬出城。”乃议辍朝五日,裕王遵《孝慈录》斩衰三年。
钦遣大臣题主,开茔掩圹,祠谢后土,并用工部官,送葬仪仗人数皆增于旧。帝
谓非礼之正,令酌考贤妃郑氏例。于是尚书欧阳德等复上仪注,辍朝二日,不鸣
钟鼓。帝服浅淡色衣,奉天门视事,百官浅色衣、乌纱帽、黑角带朝参。命裕王
主馈奠之事,王率妃入宫,素服哭尽哀,四拜视殓。成服后,朝夕哭临三日。后
每日一奠,通前二十七日而止。仍于燕居尽斩衰三年之制。册谥焚黄日,陈祭仪,
裕王诣灵前行礼。丧出玄武门,裕王步送至京城门外,路祭毕,还宫。帝谓焚黄
乃制命,非王可行,仍如常仪。礼部覆奏:“皇妃焚黄仪,传讹已久。皆拜献酒,
跪读祝,乃参用上尊谥之仪,而未思赐谥为制命,其祭文称皇帝遣谕,与上尊谥
不同。今奉旨以常礼从事,当改议赐谥,如赐祭礼。读祝、宣册皆平立不拜。”
报可,著为令。
穆宗皇后李氏,裕邸元妃也,先薨,葬西山。隆庆元年,加谥孝懿皇后,亲
告世宗几筵。御皇极门,遣大臣持节捧册宝诣陵园上之。神宗母皇太后李氏,万
历四十二年崩。帝谕礼部从优具仪,帝衰服行奠祭礼。穆庙皇妃、中宫妃嫔、太
子、诸王、公主以下皆成服。百官诣慈宁宫门外哭临。命妇入宫门哭临。馀俱如
大丧礼。
○兴宗帝后陵寝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薨,命礼部议丧礼。侍郎张智等议曰:“丧礼,父为
长子服齐衰期年。今皇帝当以日易月,服齐衰十二日,祭毕释之。在内文武官公
署斋宿。翌日,素服入临文华殿,给衰麻服。越三日成服,诣春和门会哭。明日,
素服行奉慰礼。其当祭祀及送葬者,仍衰绖以行。在京,停大小祀事及乐,至复
土日而止。停嫁娶六十日。在外,文武官易服,于公署发哀。次日,成服行礼。
停大小祀事及乐十三日,停嫁娶三十日。”其内外官致祭者,帝令光禄寺供具,
百官惟致哀行礼。建文帝即位,追谥为兴宗孝康皇帝,所荐陵号不传。
元妃常氏,先兴宗薨。太祖素服,辍朝三日。中宫素服哀临,皇太子齐衰。
葬毕,易常服。皇孙斩衰,祭奠则服之。诸王公主服如制。建文初,追谥曰孝康
皇后。永乐初,皆追削。福王立南京,复帝后故号。
○睿宗帝后陵寝
睿宗帝后陵寝在安陆州。世宗入立,追谥曰睿宗献皇帝。葺陵庙,荐号曰显
陵。既而希进之徒屡言献皇帝梓宫宜改葬天寿山。帝不听。嘉靖十七年,帝母蒋
太后崩。礼部言:“岁除日,大行皇太后服制二十七日已满,适遇正旦,请用黑
冠、浅淡服受朝。”疏未下,帝谕大学士夏言:“元旦玄极殿拜天,仍具祭服,
先期一日宜变服否?”礼部请“正旦拜天、受朝,及先一日俱青服,孟春时享,
前三日斋,青服,臣下同之,馀仍孝贞皇太后丧礼例”。不从。于是定议,岁除
日变服玄色吉衣,元旦祭服玄极殿行告祀礼,具翼善冠、黄袍御殿,百官公服致
词,鸣钟鼓、鸣鞭,奏堂上乐。
是时议南北迁祔,久不决。帝亲诣承天。及归,乃定议梓宫南祔。礼部上葬
仪,自常典外,帝复增定太庙辞谒、承天门辞奠、朝阳门遣奠、题主后降神飨神,
及梓宫登舟、升岸等祭。梓宫发引,帝衰服行诸礼如仪。百官步送朝阳门外,奠
献,使行遣奠礼。至通州,题主官复命。神主回京,百官奉迎于门外,帝衰服率
皇后以下哭迎午门内,奉安于几筵殿。梓宫所过河渎江山神祇,俱牲醴致祭。勋
臣青服行礼,梓宫升席殿。先诣睿宗旧陵,奉迁于祾恩殿,复奉梓宫至殿,合
葬于新寝。
○皇妃等丧葬
洪武七年九月,贵妃孙氏薨。无子,太祖命吴王橚主丧事,服慈母服,斩
衰三年。东宫诸王皆服期。由是作《孝慈录》。
永乐中,贵妃王氏薨。辍朝五日,御祭一坛,皇后、皇妃、皇太子各祭一坛,
亲王共祭一坛,公主共祭一坛。七七、百日期、再期,皆祭赠谥册,行焚黄礼。
开茔域,遣官祠后土。发引前期,辞灵祭坛与初丧同,惟增六尚司及内官、内使
各一坛。启奠、祖奠、遣奠各遣祭一坛。发引日,百官送至路祭所,皇亲驸马共
一坛,公侯伯文武共一坛,外命妇共一坛。所过城门祭祀,内门遣内官,外门遣
太常寺官。下葬,遣奠、遣祭一坛。掩圹,遣官祀后土,迎灵轿至享堂,行安神
礼,遣祭一坛。
天顺七年,敬妃刘氏薨。辍朝五日,帝服浅淡黄衣于奉天门视事,百官浅淡
色衣、乌纱帽、黑角带朝参。册文置灵柩前,皇太子以下行三献礼。灵柩前仪仗,
内使女乐二十四人,花幡、雪柳女队子二十人,女将军十一人。自初丧至期年辞
灵,各于常祭外增祭一坛。
弘治十四年,宪庙丽妃章氏发引,辍朝一日。
凡陪葬诸妃,岁时俱享于殿内。其别葬金山诸处者,各遣内官行礼。嘉靖间,
始命并入诸陵,从祭祾恩殿之两旁,以红纸牌书曰“某皇帝第几妃之位”,祭
毕,焚之。后改用木刻名号。嘉靖十三年,谕礼工二部:“世妇、御妻皆用九数。
九妃同一墓,共一享殿,为定制。”
○皇太子及妃丧葬
自洪武中懿文太子后,至成化八年悼恭太子薨,年甫三岁。帝谕礼部,礼宜
从简,王府及文武官俱免进香帛。礼部具仪上。自发丧次日,辍朝三日。帝服翼
善冠、素服,七日而除。又三日,御西角门视朝,不鸣钟鼓,祭用素食。文武群
臣,素服、麻布、绖带、麻鞋、布裹纱帽,诣思善门哭临,一日而除。第四日,
素服朝西角门奉慰。在外王府并文武官,素服举哀,二日而除。
嘉靖二十八年,庄敬太子薨。礼部上丧礼。帝曰:“天子绝期。况十五岁外
方出三殇,朕服非礼,止辍朝十日。百官如制成服,十二日而除。诣停柩所行,
罢诣门哭临。葬遣戚臣行礼。”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皇太子才人王氏薨,命视皇太子妃郭氏例。辍朝五日,
不鸣钟鼓。帝服浅淡色衣,百官青素服、黑角带朝参,皇长孙主馈奠。
○诸王及妃公主丧葬诸仪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樉诋薨,诏定丧礼。礼部尚书任亨泰言:“考宋制,
宜辍朝五日。今遇时享,请暂辍一日。皇帝及亲王以下,至郡主及靖江王宫眷服
制,皆与鲁王丧礼同。皇太子服齐衰期,亦以日易月,十二日而除,素服期年。”
从之。
定制:亲王丧,辍朝三日。礼部奏遣官掌行丧葬礼,翰林院撰祭文、谥册文、
圹志文,工部造铭旌,遣官造坟,钦天监官卜葬,国子监监生八名报讣各王府。
御祭一,皇太后、皇后、东宫各一,在京文武官各一。自初丧至除服,御祭凡十
三坛,封内文武祭一。其服制,王妃、世子、众子及郡王、郡主,下至宫人,斩
衰三年,封内文武官齐衰三日,哭临五日而除。在城军民素服五日。郡王、众子、
郡君,为兄及伯叔父齐衰期年,郡王妃小功。凡亲王妃丧,御祭一坛,皇太后中
宫、东宫、公主各祭一坛。布政司委官开圹合葬。继妃、次妃祭礼同。其夫人则
止御祭一坛。俱造圹祔葬。郡王丧,辍朝一日。行人司遣掌行丧葬礼,余多与亲
王同,无皇太后、皇后祭。郡王妃与亲王妃同,无公主祭。合葬郡王继妃次妃丧
礼,俱与正妃同。凡世子丧,御祭一,东宫祭一。遇七及百日、下葬、期年、除
服,御祭各一。凡世孙丧礼,如世子,减七七及大祥祭。凡镇国将军,止闻丧、
百日、下葬三祭,奉国将军以下,御祭一。
初,洪武九年五月,晋王妃谢氏薨,命议丧服之制。侍讲学士宋濂等议曰:
“按唐制,皇帝为皇妃等举哀。宋制,皇帝为皇亲举哀。今参酌唐、宋之制,皇
帝及中宫服大功,诸妃皆服小功,南昌皇妃服大功,东宫、公主、亲王等皆服小
功,晋王服齐衰期,靖江王妃小功,王妃服緦麻,辍朝三日。既成服,皇帝素服
入丧次,十五举音。百官奉慰,皇帝出次释服,服常服。”制曰“可”。其后,
王妃丧视此。
正统十三年,定亲王茔地五十亩,房十五间。郡王茔地三十亩,房九间。郡
王子茔地二十亩,房三间,郡主、县主茔地十亩,房三间。天顺二年,礼部奏定,
亲王以下,依文武大臣例。或王、或妃先故者,合造其圹。后葬者,止令所在官
司安葬。继妃则祔葬其旁,同一享堂。
成化八年二月,忻王见治薨。发引日,帝不视朝。及葬,辍朝一日。十三年,
四川按察使彭韶言:“亲王郡王薨逝,皆遣官致祭,使臣络绎,人夫劳扰。自后
惟亲王如旧,其郡王初丧遣官一祭,馀并遣本处官。凡王国母妃之丧,俱遣内官
致祭。今宗妇众多,其地有镇守太监者,宜遣行礼。又王国茔葬,夫妇同穴。初
造之时,遣官监修,开圹合葬,乞止命本处官司。”帝从礼部覆奏,王妃祭礼如
旧,馀依议行。弘治十六年七月,申王祐楷薨。礼部言:“前沂穆王薨,未出府。
申王已出府而未之国,拟依沂穆参以在外亲王例行之。”
王妃葬地载于《会典》者,明初追封寿春等十王及妃,坟在凤阳府西北二十
五里白塔,设祠祭署、陵户。南昌等五王及妃祔葬凤阳皇陵,有司岁时祭祀,皆
与享。怀献世子以下诸王未之国者,多葬于西山,岁时遣内官行礼。
永乐十五年正月,永安公主薨。时初举张灯宴,遂罢之。辍朝四日,赐祭,
命有司治丧葬。二月,太祖第八女福清公主薨,辍朝三日。定制,凡公主丧闻,
辍朝一日。自初丧至大祥,御祭凡十二坛。下葬,辍朝一日。仪视诸王稍杀,丧
制同,惟各官不成服,其未下嫁葬西山者,岁时遣内官行礼。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礼十四(凶礼三)

谒祭陵庙 忌辰 受蕃国王讣奏仪 为王公大臣举哀仪 临王公大臣丧仪
中宫为父祖丧仪 遣使临吊仪 遣使册赠王公大臣仪 赐祭葬 丧葬之制
碑碣 赐谥 品官丧礼 士庶人丧礼 服纪
○谒祭陵庙
洪武元年三月,遣官致祭仁祖陵,二年,加号英陵。礼部尚书崔亮请下太常
行祭告礼。博士孙吾与言:“山陵之制,莫备于汉,初未有祭告之礼。盖庙号、
陵号不同。庙号易大行之号,必上册谥,告之神明,陵号则后嗣王所以识别先后
而已,愿罢英陵祭告。”亮言:“汉光武加先陵曰昌,宋太祖加高、曾、祖、考
陵曰钦、康、定、安。盖尊祖考由尊其陵,尊其制则必以告,礼缘人情,告之是。”
廷议皆是亮。从之。熙祖陵,每岁正旦、清明、中元、冬至及每月朔望,本署
官供祭行礼。又即其地望祭德祖、懿祖二陵。英陵后改称皇陵,多孟冬一祭,俱
署官行礼;朔望,中都留守司官行礼。
八年,诏翰林院议陵寝朔望节序祭祀礼。学士乐韶凤等言:“汉诸庙寝园有
便殿,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后汉都洛阳,以关西诸陵久远,但四
时用特牲祀。每西幸,即亲诣。岁正月祀郊庙毕,以次上洛阳诸陵。唐园陵之制,
皇祖以上陵,皆朔望上食,元日、冬至、寒食、伏腊、社各一祭。皇考陵,朔望
及节祭日进食,又荐新于诸陵。永徽二年,定献陵朔望、冬夏至、伏腊、清明、
社等节,皆上食。开元中,敕献、昭、乾、定、桥、恭六陵,朔望上食,冬至、
寒食各设一祭。宋每岁春秋仲月,遣太常宗正卿朝诸陵。我朝旧仪,每岁元旦、
清明、七月望、十月朔、冬至日,俱用太牢,遣官致祭。白塔二处,则用少牢,
中官行礼,今拟如旧仪,增夏至日用太牢,其伏腊、社、每月朔望,则用特羊,
祠祭署官行礼。如节与朔望、伏腊、社同日,则用节礼。”从之。
十六年,孝陵殿成,命皇太子以牲醴致祭。清晨陈祭仪毕,皇太子、亲王由
东门入,就殿中拜位,皆四拜。皇太子少前,三上香,奠酒,读祝曰:“园陵始
营,祭享之仪未具。今礼殿既成,奉安神位,谨用祭告。”遂行亚献、终献礼,
皇太子以下皆四拜,执事行礼皆内官。二十六年令,车马过陵,及守陵官民入陵
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建文初,定孝陵每岁正旦、孟冬、忌辰、圣
节,俱行香,清明、中元、冬至,俱祭祀。勋旧大臣行礼,文武官陪祀。若亲王
之藩,过京师者谒陵。官员以公事至,入城者谒陵,出城者辞陵。国有大事,遣
官祭告。懿文太子陵在孝陵左,四孟、清明、中元、冬至、岁暮及忌辰,凡九祭。
永乐元年,工部以泗州祖陵黑瓦为言。帝命易以黄,如皇陵制。宣宗即位,
遣郑王谒祭孝陵。正统二年谕,天寿山陵寝,剪伐树木者重罪,都察院榜禁,锦
衣卫官校巡视,工部钦天监官环山立界,十年,谒三陵,谕百官具浅色衣服,如
洪武、永乐例。南京司礼太监陈祖圭言:“魏国公徐俌每祭孝陵,皆由红券门
直入,至殿内行礼,僣妄宜改。”俌言:“入由红券门者,所以重祖宗之祭,
尊皇上之命。出由小旁门者,所以守臣下之分。循守故事,几及百年,岂敢擅易。”
下礼部议,言:“长陵及太庙,遣官致祭,所由之门与孝陵事体相同,宜如旧。”
从之。
弘治元年,遣内官监护凤阳皇陵,凡官员以公事经过者俱谒陵。十七年,更
裕陵神座。初,议以孝肃太皇太后祔葬裕陵,已遣官分告诸陵及天寿山后土,而
钦天监以为岁杀在北,方向不利。内官监亦谓英庙陵寝,难以轻动,遂议别建庙,
奉安神主。帝心未慊,卒移英庙居中,孝庄居左,孝肃祔其右云。
正德间,定长陵以下诸陵,各设神宫监并卫及祠祭署。凡清明、中元、冬至,
俱分遣驸马都尉行礼,文武官陪祭。忌辰及正旦、孟冬、圣节,亦遣驸马都尉行
礼。亲王之藩,诣诸陵辞谒。恭让章皇后陵,清明、中元、冬至、忌辰内官行礼。
西山景皇帝陵,祭期如上,仪宾行礼。
初,成祖易黄土山名天寿山。嘉靖十年,名祖陵曰基运山,皇陵曰翌圣山,
孝陵曰神烈山,显陵曰纯德山,及天寿山,并方泽从祀,所在有司祭告各陵山祇。
礼官因奏:“神祇坛每年秋祭,有钟山、天寿山之神,今宜增基运等山。”从之。
十四年,谕礼部尚书夏言:“清明节既遣官上陵,内殿复祭,似涉烦复。”
言因言:“我朝祀典,如特享、时享、祫享、禘祭,足应经义,可为世法。惟上
陵及奉先殿多沿前代故事。上陵之祀,每岁清明、中元、冬至凡三。中元俗节,
事本不经。往因郊祀在正首,故冬至上陵,盖重一气之始,伸报本之义。今冬至
既行大报配天之礼,则陵事为轻。况有事南郊,乃辍陪祀臣僚,远出山陵,恐于
尊祖配天之诚未尽。可罢冬至上陵,而移中元于霜降,惟清明如旧。盖清明礼行
于春,所谓雨露既濡,君子履之,有怵惕之心者也。霜降礼行于秋,所谓霜露既
降,君子履之,有凄怆之心者也。二节既遣官上陵,则内殿之祭,诚不宜复。”
遂著为令。
十五年,谕言曰:“庙重于陵,其礼严。故庙中一帝一后,陵则二三后配葬。
今别建奉慈殿,不若奉主于陵殿为宜。且梓宫配葬,而主乃别置,近于黜之,非
亲之也。”乃迁孝肃、孝穆、孝惠三后神主于陵殿。又谕言曰:“三后神主称皇
太后、太皇太后者,乃子孙所奉尊称。今既迁陵殿,则名实不准。”言等议曰:
“三后神主,礼不祔庙,义当从祧。迁奉陵殿,深合典礼。其称皇太后、太皇太
后者,乃子孙所上尊号。今已迁奉于陵,则当从夫妇之义,改题孝肃神主,不用
睿字,孝穆、孝惠神主,俱不用纯字,则嫡庶有别,而尊亲并隆矣。”命如拟行。
又谕:“祭告长陵等七陵俱躬叩拜,恭让章皇后、景皇帝陵亦展拜一次,以慰追
感之情。”十七年,改陵殿曰祾恩殿,门曰祾恩门。又建成祖圣迹亭于平台
山,率从官行祭礼。二十一年,工部尚书顾璘请以帝所上显陵圣制歌诗,制为乐
章,享献陵庙。礼部言:“天寿山诸陵,岁祀皆不用乐。”已而承天府守备太监
傅霖乞增显陵岁暮之祭。部议言:“诸陵皆无岁暮祀典。”诏并从部议。
隆庆二年,帝诣天寿山春祭。前一日,告世宗几筵及奉先、弘孝、神霄殿。
驾至天寿山红门降舆,由左门入,升舆,驻跸感思殿。越二日,质明行礼。帝青
袍,乘板舆至长陵门外,东降舆,由殿左门入,至拜位,上香,四拜。至神御前
献帛、献爵讫,复位。亚献、终献,令执爵者代,复四拜。馀如常祭之仪。随诣
永陵行礼。是日遣官六员,俱青服,分祭六陵。
万历八年,谒陵礼如旧。十一年,复谒陵。礼部言:“宜遵世宗彝宪,酌分
二日,以次展拜。”乃定长、永、昭三陵,上香,八拜,亲奠帛。初献,六陵二
寝,上香,四拜。其奠帛三献,俱执事官代。十四年,礼部言:“诸妃葬金山诸
处者,嘉靖中俱配享各陵殿,罢本坟祭。今世庙诸妃安厝西山者,宜从其例。至
陵祭品物,九陵、恭让、恭仁之陵止于酒果,而越、靖诸王及诸王妃则又有牲果
祝文,反从其厚者,盖以九陵帝后,岁暮已祫祭于庙,旬日内且复有孟春之享,
故元旦陵殿止用酒果,非俭也;诸王诸妃则祫祭春祭皆不与,元旦一祭不宜从简,
故用牲帛祝文,非丰也。特恭让、恭仁既不与祫享于庙中,又不设牲帛于陵殿,
是则礼文之缺,宜增所未备。而诸王诸妃祝文,尚仍安厝时所用,宜改叙岁时遣
官之意,则情顺礼安。”报可。
凡山陵规制,有宝城,长陵最大,径一百一丈八尺。次永陵,径八十一丈。
各陵深广丈尺有差。正前为明楼,楼中立帝庙谥石碑,下为灵寝门。惟永陵中为
券门。左右墙门各一楼。明楼前为石几筵,又前为祾恩殿、祾恩门。殿惟长
陵重檐九间,左右配殿各十五间。永陵重檐七间,配殿各九间。诸陵俱殿五间,
配殿五间。门外神库或一或二,神厨宰牲亭,有圣迹碑亭。诸陵碑俱设门外,率
无字。长陵迤南有总神道,有石桥,有石像人物十八对,擎天柱四,石望柱二。
长陵有《神功圣德碑》,仁宗御撰,在神道正南。南为红门,门外石牌坊一。门
内有时陟殿,为车驾更衣之所。永陵稍东有感思殿,为驻跸之所。殿东为神马厂。
○忌辰
洪武八年四月,仁祖忌日,太祖亲诣皇陵致祭。永乐元年,礼部尚书李至刚
等奏定,高皇帝忌辰前二日,帝服浅淡色衣,御西角门视事。不鸣钟鼓,不行赏
罚,不举音乐,禁屠宰。百官浅淡色衣、黑角带朝参。至日,亲祀于奉先殿,仍
率百官诣孝陵致祭。高皇后忌辰如之。
宣德四年令,凡遇忌辰,通政司、礼科、兵马司勿引囚奏事。五年,敕百官
朝参辍奏事仪。
英宗即位,召礼臣及翰林院议忌辰礼。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学士杨溥议:
“每岁高庙帝后、文庙帝后、仁宗忌辰,服浅淡色服,不鸣钟鼓,于奉天门视事。
宣宗忌辰,小祥之日,于西角门视事。”从之。
弘治十四年令,凡遇忌辰,朝参官不得服纻丝纱罗衣。景皇帝、恭让皇后
忌辰,遇节令,服青丝花样。宣宗忌辰,遇祭祀,服红。十六年八月,吏部尚书
马文升言:“宣德间,仁宗忌辰,诸司悉免奏事。自太祖至仁宗生忌,俱辍朝。
其后不知何时,仁宗忌辰,依前奏事。惟太祖至宪宗忌辰,百官浅淡色服、黑角
带。朝廷亦出视朝,鸣钟鼓,奏事。臣思自仁至宪,世有远近,服有隆杀。请自
仁宗忌辰、英宗生忌日,视朝,鸣钟鼓。若遇宪宗及孝穆皇太后忌日,不视朝,
著浅淡服,进素膳,不预他事。或遵宣宗时例,自太祖至宪宗生忌,俱辍朝一日。
宪宗、孝穆忌日,如臣所拟。”帝下礼部议。部臣言:“经传所载,忌日为亲死
之日。则死日为忌,非谓生辰也。其曰忌日不用,不以此日为他事也。曰忌日不
乐,是不可举吉事也,此日当专意哀思父母,余事皆不举。但先朝事例,迄今见
行,未敢更易。”帝乃酌定以浅淡服色视事。
嘉靖七年令,忌辰只祭本位。十八年令,高庙帝后忌辰祭于景神殿,列圣帝
后忌辰祭于永孝殿。二十四年令,仍祭于奉先殿。
○乘舆受蕃国王讣奏仪
凡蕃国王薨,使者讣奏至,于西华门内壬地设御幄,皇帝素服乘舆诣幄。太
常卿奏:“某国世子遣陪臣某官某,奏某国王臣某薨。”承制官至使者前宣制曰:
“皇帝致问尔某国王某,得何疾而逝。”使者答故。其仪大略如临王公大臣丧仪,
但不举哀。
凡塞外都督等官讣至,永乐间遣官赍香钞谕祭。后定例,因其奏请,给与表
里祭文,令携归自祭。来京病故者,遣官谕祭或赐棺赐葬。后定年终类奏,遣官
祭之。若在边殁于战阵者,不拘此例。凡外国使臣病故者,令所在官司赐棺及祭,
或欲归葬者听。
○乘舆为王公大臣举哀仪
洪武二年,开平王常遇春卒于军。讣至,礼官请如宋太宗为赵普举哀故事。
遂定制,凡王公薨,讣报太常司,示百官,于西华门内壬地设御幄,陈御座,置
素褥。设讣者位于前,设百官陪哭位东西向,奉慰位于讣者位北,北向。赞礼二
人,位于讣者位之北,引讣者二人,位于赞礼之南,引百官四人,位于陪位之北,
皆东西向。其日,备仪仗于奉天门迎驾。皇帝素服乘舆诣幄,乐陈于幄之南,不
作。太常卿奉:“某官来讣,某年月日,臣某官以某疾薨,请举哀。”皇帝哭,
百官皆哭。太常卿奏止哭,百官奉慰讫,分班立。讣者四拜退,太常卿奏礼毕。
乘舆还宫,百官出。东宫为王公举哀仪同,但设幄于东宫西门外,陪哭者皆东宫
属。
○乘舆临王公大臣丧仪
凡王公大臣讣奏,太史监择皇帝临丧日期。拱卫司设大次于丧家大门外,设
御座于正厅中。有司设百官次于大次之左右。侍仪司设百官陪立位于厅前左右,
引礼四人位于百官之北,东西向。设丧主以下拜位于厅前,主妇以下哭位于殡北
幔中。其日,銮驾至大次,降辂,升舆,入易素服。百官皆易服,先入就厅前,
分班侍立。御舆出次。丧主以下免绖去杖,衰服,出迎于大门外。望见乘舆,止
哭,再拜,入于门内之西。乘舆入门,将军四人前导,四人后从。入至正厅,降
舆,升诣灵座前,百官班于后。皇帝哭,百官皆哭。太常卿奏止哭,三上香,三
祭酒。出至正厅御座,主丧以下诣厅下拜位,再拜。承制官诣丧主前云“有制”。
丧主以下皆跪。宣制讫,皆再拜,退立于厅西。太常卿奏礼毕,皇帝升舆,出就
大次,易服。御舆出,丧主以下诣前再拜退。皇帝降舆升辂,丧主杖哭而入。诸
仪卫赞唱,大略如常。
其公、侯卒葬辍朝礼,洪武二十三年定。凡公、侯卒于家者,闻丧辍朝三日。
下葬,一日。卒于外者,闻丧,一日。柩至京,三日。下葬,仍一日。凡辍朝之
日,不鸣钟鼓,各官浅淡色衣朝参。初制,都督至都指挥卒,辍朝二日。永乐后
更定,惟公、侯、驸马、伯及一品官,辍朝一日。
○中宫为父祖丧仪
凡中宫父母薨,讣报太常寺,转报内使监。前期,设荐于别殿东壁下,为皇
后举哀位及内命妇以下哭位。皇后出诣别殿,内使监令奏:“考某官以某月某日
薨”,母则云“妣某夫人”,祖考、妣同。皇后哭,内命妇以下皆哭尽哀。皇后
问故,又哭尽哀。乃素服,内命妇皆素服,止哭,还宫。
内使监令奏闻。得旨:“皇后奔丧。”丧家设荐席于丧寝之东,从临内命妇
哭位于其下,主丧以下哭位于丧寝之西,主妇以下哭位于丧寝之北幔下。至日,
内使监进垩车,备仪仗导引。皇后素服出宫,升舆,三面白布行帷。至阁外,降
舆,升垩车。至丧家大门内,降车哭入,仍以行帷围护。从临者皆哭入。丧主以
下,降诣西阶下立哭。皇后升自东阶,进至尸东,凭尸哭。从临者皆哭。丧主升
自西阶,俱哭于尸西。皇后至哭位,内使监令跪请止哭。应奉慰者诣皇后前,奉
慰如常礼。如皇后候成服,则从临命妇应还者先还。如本日未即奔丧,则是晡复
哭于别殿。尚服制皇后齐衰及从临命妇孝服,俟丧家成服日进之。诣灵前再拜,
上香,复位,再拜。如为诸王外戚举哀,仍于别殿南向,不设荐位。
○遣使临吊仪
太常司奉旨遣吊。前期,设宣制位于丧家正厅之北,南向;丧主受吊位于南,
北向;妇人立哭位于殡北幕下。其日,使者至。丧主去杖,免绖衰服,止哭,出
迎于中门外。复先入,就厅前拜位。内外止哭,使者入,就位称有制。丧主以下
再拜跪。宣制曰;“皇帝闻某官薨,遣臣某吊。”丧主以下复再拜。礼毕,内外
皆哭。使者出,丧主至中门外,拜送,杖哭而入。宫使则称有令。至遣使赙赠及
致奠,其仪节亦相仿云。赙赠之典,一品米六十石,麻布六十匹。二品以五,三
品、四品以四,五品、六品以三,公侯则以百。永乐后定制,公、侯、驸马、伯
皆取上裁。凡阵亡者全支,边远守御出征及出海运粮病故半支。
其遣百官会王公大臣丧仪。前期,有司于丧家设位次。其日,百官应会吊者
素服至。丧主以下就东阶哭位,主妇以下就殡北哭位。百官入,就殡前位哭,主
丧主妇以下皆哭。止哭,再拜,主丧以下答拜。班首诣丧主前展慰毕,百官出,
丧主拜送,杖哭而入。会葬仪同。
○遣使册赠王公大臣仪
前期,礼部奏请制册,翰林院取旨制文,中书省礼部奏请某官为使。其日,
祠祭司设龙亭、香亭于午门前正中,执事于受册者家设宣制官位于正厅之东北,
南向;丧主代受册命者位于厅前,北向。礼部官封册文,以盝匣盛之,黄袱裹置
龙亭中。仪仗、鼓乐前导,至其家。代受册者出迎于大门外。执事舁龙亭置厅上
正中,使者入,立于东北。代受册者就拜位,再拜。使者稍前,称“有制”。代
受册者跪。宣制曰:“皇帝遣臣某,册赠故某官某为某勋某爵。”宣讫,代受册
者复再拜。使者取册授之,代受册者捧置灵座前。使者出,代受册者送至大门外。
如不用册者,吏部用诰命,丧家以册文录黄,设祭仪于灵前。代受册者再拜,执
事者展黄立读于左。丧主以下皆再拜,焚黄。
○赐祭葬
洪武十四年九月,衍圣公孔希学卒,遣官致祭。其后,群臣祭葬,皆有定制。
太祖谕祭群臣文,多出御笔。嘉靖中,世宗为礼部尚书席书、兵部尚书李承勋亲
制祭文。皆特典,非常制也。
隆庆元年十二月,礼部议上恤典条例:凡官员祭葬,有无隆杀之等,悉遵《
会典》。其特恩,如侍从必日侍讲读、军功必躬履行阵、东宫官必出阁讲授有劳
者。据嘉靖中事例,祭葬加一等,无祭者与祭一坛,无葬者给半葬,半葬者给全
葬。讲读官五品本身有祭,四品及父母,三品及妻。军功四品得祭葬,三品未满
及父母。讲读年久、启沃功多、军旅身歼、勋劳茂著者,恩恤加厚,临期请旨。
《会典》,凡一品官,祭九坛。父母妻加祭。或二坛、一坛,或妻止一坛者,
恩难预拟,遇有陈乞,酌拟上请。二品,二坛。加东宫三少,或兼大学士赠一品
者,至四坛,父母妻俱一坛,致仕加三少者加一坛,加太子太保者加三坛,妻未
封夫人者不祭。三品祭葬,在任、致仕俱一坛,兼学士赠尚书者二坛,未及考满
病故者一坛减半。造葬悉如旧例。四、五品官不得重封。故四品官由六七品升者,
父母有祭。由五品升者,以例不重封,遂不得祭。今定四品官,凡经考满者,父
母虽止授五品封,亦与祭一坛。四品以上官,本身及父母恩典,必由考满而后得。
然有二品、三品共历四五年,父母未授三品封,终不得沾一祭者,宜并叙年资。
二品、三品共历三年以上者,虽未考三品满,本身及父母俱与三品祭葬。三品四
品,共历三年以上者,虽未考四品满,本身用三品未考满例,祭一坛半,葬父母
祭一坛。凡被劾闲住者,虽遇覃恩,复致仕,仍不给祭葬。
勋臣祭葬,皇亲出自上裁。驸马都尉祭十五坛。公、侯、伯在内掌府事坐营、
在外总兵有殊勋加太子太保以上者,遵《会典》。公、侯十六坛,伯十五坛,掌
府坐营总兵有勋劳者七坛,掌府坐营年劳者五坛,掌府坐营而政迹未著者四坛,
管事而被劾勘明闲住者二坛,被劾未经勘实者一坛。勘实罪重者,并本爵应得祭
葬皆削。又正德间,公、侯、伯本祭俱三坛,嘉靖间二坛。今遵嘉靖例,以复《
会典》之旧。武臣祭葬,遵正德、嘉靖例,都督同知佥事、锦衣卫指挥祭三坛,
署都督同知佥事一坛,馀推类行之。
帝从其议。万历六年更定,凡致仕养病终养听用等官,祭葬俱与现任官同。
十二年续定,被劾自陈致仕官,有日久论定原无可议者,仍给祭葬,父母妻视本
身为差等。
○丧葬之制
洪武五年定。凡袭衣,三品以上三,四品、五品二,六品以下一。饭含,五
品以上饭稷含珠,九品以上饭粱含小珠。铭旌、绛帛,广一幅,四品以上长九尺,
六品以上八尺,九品以上七尺。敛衣,品官朝服一袭,常服十袭,衾十番。灵座
设于柩前,作白绢结魂帛以依神。棺椁,品官棺用油杉朱漆,椁用土杉。墙翣,
公、侯六,三品以上四,五品以上二。明器,公、侯九十事,一品、二品八十事,
三品、四品七十事,五品六十事,六品、七品三十事,八品、九品二十事。引者,
引车之绋也;披者,以纁为之,击于輀车四柱,在旁执之,以备倾覆者也;铎
者,以铜为之,所以节挽歌者。公、侯四引六披,左右各八铎。一品、二品三引
四披,左右各六铎。三品、四品二引二披,左右各四铎。五品以下,二引二披,
左右各二铎。羽幡竿长九尺,五品以上,一人执之以引柩,六品以下不用。功布,
品官用之,长三尺。方相,四品以上四目,七品以上两目,八品以下不用。柳车
上用竹格,以彩结之,旁施帷幔,四角重流苏。志石二片,品官皆用之。其一为
盖,书某官之墓;其一为底,书姓名、乡里、三代、生年、卒葬月日及子孙、葬
地。妇人则随夫与子孙封赠。二石相向,铁束埋墓中。祭物,四品以上羊豕,九
品以上豕。
初,洪武二年,敕葬开平王常遇春于钟山之阴,给明器九十事,纳之墓中。
钲二,鼓四,红旗,拂子各二,红罗盖、鞍、笼各一,弓二,箭三,灶、釜、火
炉各一,俱以木为之。水罐、甲、头盔、台盏、杓、壶、瓶、酒瓮、唾壶、水盆、
香炉各一,烛台二,香盒、香匙各一,香箸二,香匙箸瓶、茶钟、茶盏各一,箸
二,匙二,匙箸瓶一,碗二,楪十二,橐二,俱以锡造,金裹之。班剑、牙仗
各一,金裹立瓜、骨朵戟、响节各二,交椅、脚踏、马杌各一,诞马六,枪、剑、
斧、弩、食桌、床、屏风、柱杖、箱、交床、香桌各一,凳二,俱以木为之。乐
工十六,执仪伏二十四,控士六,女使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四,门神
二,武士十,并以木造,各高一尺。杂物,翣六,璧一,筐、笥、楎、椸、
衿、鞶各一,笣二,筲二,粮浆瓶二,油瓶一,纱厨、暖帐各一。束帛青三
段,纁二段,每段长一丈八尺。后定制,公、侯九十事者准此行之。余以次减杀。
○碑碣
明初,文武大臣薨逝,例请于上,命翰林官制文,立神道碑。惟太祖时中山
王徐达、成祖时荣国公姚广孝及弘治中昌国公张峦治先茔,皆出御笔。其制自洪
武三年定。五品以上用碑,龟趺螭首。六品以下用碣,方趺圆首。五年,复详定
其制。功臣殁后封王,螭首高三尺二寸,碑身高九尺,广三尺六寸,龟趺高三尺
八寸。一品螭首,二品麟凤盖,三品天禄辟邪盖,四品至七品方趺。首视功臣殁
后封王者,递杀二寸,至一尺八寸止。碑身递杀五寸,至五尺五寸止。其广递杀
二寸,至二尺二寸止。趺递杀二寸,至二尺四寸止。
坟茔之制,亦洪武三年定。一品,茔地周围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二品,
八十步,高一丈四尺。三品,七十步,高一丈二尺。以上石兽各六。四品,四十
步。七品以下二十步,高六尺。五年重定。功臣殁后封王,茔地周围一百步,坟
高二丈,四围墙高一丈,石人四,文武各二,石虎、羊、马、石望柱各二。一品
至六品茔地如旧制,七品加十步。一品坟高一丈八尺,二品至七品递杀二尺。一
品坟墙高九尺,二品至四品递杀一尺,五品四尺。一品、二品石人二,文武各一,
虎、羊、马、望柱各二。三品四品无石人,五品无石虎,六品以下无。
当太祖时,盱眙扬王坟置守户二百一十,宿州徐王坟置坟户九十三,滁州滁
阳王坟亦置坟户。四年,又赐功臣李善长、徐达、常茂、冯胜坟户百五十,邓愈、
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顾时、陈德、耿炳文、吴桢、孙恪、郭兴坟户百。成
化十五年,南京礼部言:“常遇春、李文忠等十四人勋臣坟墓,俱在南京城外,
文忠曾孙萼等,以岁久颓坏为言,请命工修治。”帝可其奏,且令无子孙者,复
墓旁一人守护之。
○赐谥
亲王例用一字;郡王二字,文武大臣同。与否自上裁。若官品未高而侍从有
劳,或以死勤事者,特赐谥,非常例。洪武初,有应得谥者,礼部请旨,令礼部
行翰林院拟奏。弘治十五年定制,凡亲王薨,行抚、按,郡王病故,行本府亲王
及承奉长史,核勘以奏,乃议谥。文武大臣请谥,礼部取旨,行吏兵部考实?责。
礼部定三等,行业俱优者为上,颇可者为中,行实无取者为下,送翰林院拟谥。
有应谥而未得者,抚、按、科道官以闻。
按明初旧制,谥法自十七字至一字,各有等差。然终高帝世,文臣未尝得谥,
武臣非赠侯伯不可得。鲁、秦二王曰荒、曰愍。至建文谥王祎,成祖谥胡广,文
臣始有谥。迨世宗则滥及方士,且加四字矣。定例,三品得谥,词臣谥“文”。
然亦有得谥不止三品,谥“文”不专词臣者,或以勋劳,或以节义,或以望实,
破格崇褒,用示激劝。其冒滥者,亦间有之。
万历元年,礼臣言:“大臣应得谥者,宜广询严核。应谥而未请者,不拘远
近,抚、按、科道举奏,酌议补给。”十二年,礼臣言:“大臣谥号,必公论允
服,毫无瑕疵者,具请上裁。如行业平常,即官品虽崇,不得概予。”帝皆从之。
三十一年,礼部侍郎郭正域请严谥典。议夺者四人:许论、黄光升、吕本、范廉;
应夺而改者一人:陈瓒;补者七人:伍文定、吴悌、鲁穆、杨继宗、邹智、杨源、
陈有年。阁臣沈一贯、朱赓力庇吕本,不从其议。未几,御史张邦俊请以吕柟
从祀孔庙,而论应补谥者,雍泰、魏学曾等十四人。部议久之,共汇题先后七十
四人,留中不发。天启元年,始降旨俞允,又增续请者十人,而邦俊原请九人不
与。正域所请伍文定等亦至是始定。凡八十四人。其官卑得谥者,邹智、刘台、
魏良弼、周天佐、杨允绳、沈炼、杨源、黄巩、杨慎、周怡、庄鹔、冯应京皆以
直谏,孟秋、张元忭、曹端、贺钦、陈茂烈、马理、陶望龄皆以学行,张铨以忠
义,李梦阳以文章,鲁穆、杨继宗、张朝瑞、朱冠、傅新德、张允济皆以清节,
杨慎之文宪,庄鹔之文节,则又兼论文学云。
三年,礼部尚书林尧俞言:“谥典五年一举,自万历四十五年至今,蒙恤而
未谥者,九卿台省会议与臣部酌议。”帝可之。然是时,迟速无定。六年,礼科
给事中彭汝楠言:“耳目近则睹记真,宜勿逾五年之限。”又谓:“三品以上为
当予谥,而建文诸臣之忠义,陶安等之参帷幄,叶琛等之殉行间,皆宜补谥。”
事下礼部,以建文诸臣未易轻拟,不果行。至福王时,始从工科给事中李清言,
追谥开国功臣李善长等十四人,正德谏臣蒋钦等十四人,天启惨死诸臣左光斗等
九人,而建文帝之弟允熥、允熞、允?熙,子文奎,亦皆因清疏追补。
○品官丧礼
品官丧礼载在《集礼》、《会典》者,本之《仪礼·士丧》,稽诸《唐典》,
又参以朱子《家礼》之编,通行共晓。兹举大要,其仪节不具录。
凡初终之礼,疾病,迁于正寝。属纩,俟绝气乃哭。立丧主、主妇,护丧以
子孙贤能者。治棺讣告。设必尸床、帷堂,掘坎。设沐具,沐者四人,六品以下
三人,乃含。置虚座,结魂帛,立铭旌。丧之明日乃小敛,又明日大敛,盖棺,
设灵床于柩东。又明日,五服之人各服其服,然后朝哭相吊。既成服,朝夕奠,
百日而卒哭。乃择地,三月而葬。告后土,遂穿圹。刻志石,造明器,备大举,
作神主。既发引,至墓所,乃窆。施铭旌志石于圹内,掩圹复土,乃祠后土于墓。
题主,奉安。升车,反哭。
凡虞祭,葬之日,日中而虞,柔日再虞,刚日三虞。若去家经宿以上,则初
虞于墓所行之。墓远,途中遇柔日,亦于馆所行之。若三虞,必俟至家而后行。
三虞后,遇刚日卒哭。
明日祔家庙。期而小祥。丧至此凡十三月,不计闰。古卜日祭,今止用初忌,
丧主乃易练服。再期而大祥。丧至此凡二十五月,亦止用第二忌日祭。陈禫服,
告迁于祠堂。改题神主,递迁而西,奉神主入于祠堂。彻灵座,奉迁主埋于墓侧。
大祥后,间一月而禫。丧到此计二十有七月。卜日,丧主禫服诣祠堂,祗荐
禫事。
其在远闻丧者,始闻,易服,哭而行。至家,凭殡哭,四日而成服。若未得
行,则设位,四日而变服。若既葬,则先哭诸墓,归诣灵座前哭,四日成服。齐
衰以下闻丧,为位而哭。若奔丧,则至家成服。若不奔丧,四日成服。凡有改葬
者,孝子以下及妻、妾、女子子,俱緦麻服,周亲以下素服。不设祖奠,无反哭,
无方相魌头,余如常葬之仪。既葬,就吉帷灵座前一虞。孝子以下,出就别所,
释緦服素服而还。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除期服奔丧之制。先是百官闻祖父母、伯叔、兄弟丧,
俱得奔赴。至是吏部言:“祖父母、伯叔、兄弟皆系期年服。若俱令奔丧守制,
或一人连遭五六期丧,或道路数千里,则居官日少,更易繁数,旷官废事。今后
除父母、祖父母承重者丁忧外,其余期丧不许奔,但遣人致祭。”从之。
○士庶人丧礼
《集礼》及《会典》所载,大略仿品官制,稍有损益。洪武元年,御史高元
侃言:“京师人民,循习旧俗。凡有丧葬,设宴,会亲友,作乐娱尸,竟无哀戚
之情,甚非所以为治。乞禁止以厚风化。”乃令礼官定民丧服之制。
五年诏定:“庶民袭衣一称,用深衣一、大带一、履一双,裙袴衫袜随所用。
饭用粱,含钱三。铭旌用红绢五尺。敛随所有,衣衾及亲戚禭仪随所用。棺用
坚木,油杉为上,柏次之,土杉松又次之。用黑漆、金漆,不得用朱红。明器一
事。功布以白布三尺引柩。柳车以衾覆棺。志石二片,如官之仪。茔地围十八步。
祭用豕,随家有无。”又诏:“古之丧礼,以哀戚为本,治丧之具,称家有无。
近代以来,富者奢僣犯分,力不足者称贷财物,夸耀殡送,及有惑于风水,停柩
经年,不行安葬。宜令中书省臣集议定制,颁行遵守,违者论罪。”又谕礼部曰:
“古有掩骼埋胔之令,近世狃元俗,死者或以火焚,而投其骨于水。伤恩败俗,
莫此为甚。其禁止之。若贫无地者,所在官司择宽闲地为义冢,俾之葬埋。或有
宦游远方不能归葬者,官给力费以归之。”
○服纪
明初颁《大明令》,凡丧服等差,多因前代之旧。洪武七年,《孝慈录》成,
复图列于《大明令》,刊示中外。
先是贵妃孙氏薨,敕礼官定服制。礼部尚书牛谅等奏曰:“周《仪礼》,父
在,为母服期年,若庶母则无服。”太祖曰:“父母之恩一也,而低昂若是,不
情甚矣。”乃敕翰林院学士宋濂等曰;“养生送死,圣王大政。讳亡忌疾,衰世
陋俗。三代丧礼散失于衰周,厄于暴秦。汉、唐以降,莫能议此。夫人情无穷,
而礼为适宜。人心所安,即天理所在。尔等其考定丧礼。”于是濂等考得古人论
服母丧者凡四十二人,愿服三年者二十八人,服期年者十四人。太祖曰:“三年
之丧,天下通丧。观愿服三年,视愿服期年者倍,岂非天理人情之所安乎?”乃
立为定制。子为父母,庶子为其母,皆斩衰三年。嫡子、众子为庶母,皆齐衰杖
期。仍命以五服丧制,并著为书,使内外遵宁。其制服五。曰斩衰,以至粗麻布
为之,不缝下边。曰齐衰,以稍粗麻布为之,缝下边。曰大功,以粗熟布为之。
曰小功,以稍粗熟布为之。曰緦麻,以稍细熟布为之。
其叙服有八。曰斩衰三年者:子为父母,庶子为所生母,子为继母,谓母卒
父命他妾养己者,子为养母,谓自幼过房与人者;女在室为父母,女嫁被出而反
在室为父母;嫡孙为祖父母承重及曾高祖父母承重者;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及
为所后祖父母承重;夫为后则妻从服,妇为舅姑;庶子之妻为夫之所生母;妻妾
为夫。
曰齐衰杖期者:嫡子众子为庶母;嫡子众子之妻为夫之庶母,为嫁母、出母、
父卒继母改嫁而已从之者;夫为妻。
曰齐衰不杖期者:父母为嫡长子及众子,父母为女在室者,继母为长子及众
子,慈母为长子及众子;孙为祖父母,孙女虽适人不降,高曾皆然;为伯叔父母;
妾为夫之长子及众子,为所生子;为兄弟,为兄弟之子及兄弟之女在室者,为姑
及姊妹在室者;妾为嫡妻;嫁母、出母为其子;女在室及虽适人而无夫与子者,
为其兄弟及兄弟之子;继母改嫁为前夫之子从己者;为继父同居两无大功之亲者;
妇人为夫亲兄弟之子,妇人为夫亲兄弟子女在室者;女出嫁为父母;妾为其父母;
为人后者为其父母;女适人为兄弟之为父后者;祖为嫡孙;父母为长子妇。
曰齐衰五月者:为曾祖父母。
曰齐衰三月者:为高祖父母,为继父昔同居而今不同者,为继父虽同居而两
有大功以上亲者。
曰大功九月者:为同堂兄弟及姊妹在室者,为姑及姊妹及兄弟之女出嫁者;
父母为众子妇,为女之出嫁者;祖为众孙;为兄弟之子妇;妇人为夫之祖父母,
为夫之伯叔父母,为夫之兄弟之子妇,为夫兄弟之女嫁人者;女出嫁为本宗伯叔
父母,及为兄弟与兄弟之子,为姑姊妹及兄弟之女在室者;为人后者为其兄弟及
姑姊妹在室者;妻为夫本生父母;为兄弟之子为人后者。
曰小功五月者:为伯叔祖父母,为同堂伯叔父母,为再从兄弟及再从姊妹在
室者,为同堂兄弟之子,为祖姑在室者,为从祖姑在室者,为同堂兄弟之女在室
者,为兄弟之妻;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适人者;为嫡孙妇,为同堂姊妹之出嫁者,
为孙女适人者,为兄弟之孙及兄弟之女孙在室者,为外祖父母,为母之兄弟姊妹,
为同母异父之兄弟姊妹,为姊妹之子;妇人为夫之姑及夫之姊妹,为夫之兄弟及
夫兄弟之妻,为夫兄弟之孙及夫兄弟之女孙在室者,为夫同堂兄弟之子及同堂兄
弟之女在室者。
曰緦麻三月者:为族曾祖父母,为族伯叔祖父母,为族父母,为族兄弟及族
姊妹在室者,为族曾祖姑在室者,为族祖姑及族姑在室者,为兄弟之曾孙,女在
室同,为曾孙玄孙,为同堂兄弟之孙,女在室同,为再从兄弟之子,女在室同,
为祖姑、从祖姑及从祖姊妹之出嫁者,为兄弟之孙女出嫁者,为同堂兄弟之女出
嫁者,为乳母,为舅之子,为姑之子,为姨之子,为外孙,为婿,为妻之父母,
为兄弟孙之妇,为同堂兄弟子之妇,为同堂兄弟之妻,为外孙妇,为甥妇;妇人
为夫之曾祖、高祖父母,为夫之叔伯祖父母,为夫之同堂伯叔父母,为夫兄弟之
曾孙,为夫之同堂兄弟,为夫同堂兄弟之孙,孙女同,为夫再从兄弟之子,为夫
兄弟之孙妇,为夫同堂兄弟子之妇,为夫同堂兄弟之妻,为夫同堂姊妹,为夫之
外祖父母,为夫之舅及姨,为夫之祖姑及从祖姑在室者;女出嫁为本宗叔伯祖父
母,为本宗同堂叔伯父母,为本宗同堂兄弟之子女,为本宗祖姑及从祖姑在室者,
为本宗同堂姊妹之出嫁者;为人后者为本生外祖父母。
嘉靖十八年正月,谕辅臣:“昨居丧理疾,阅《礼记·檀弓》等篇,其所著
礼仪制度俱不归一,又不载天子全仪。虽曰‘三年之丧,通乎上下’,而今昔亦
有大不同者。皇祖所定,未有全文,每遇帝后之丧,亦未免因仍为礼。至于冠裳
衰绖,所司之制不一,其与礼官考定之。自初丧至除服,冠裳轻重之制具为仪节,
俾归至当。”于是礼部议丧服诸制奏之。帝令更加考订,画图注释,并祭葬全仪,
编辑成书备览。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乐一

古先圣王,治定功成而作乐,以合天地之性,类万物之情,天神格而民志协。
盖乐者心声也,君心和,六合之内无不和矣。是以乐作于上,民化于下。秦、汉
而降,斯理浸微,声音之道与政治不相通,而民之风俗日趋于靡曼。明兴,太祖
锐志雅乐。是时,儒臣冷谦、陶凯、詹同、宋濂、乐韶凤辈皆知声律,相与究切
厘定。而掌故阔略,欲还古音,其道无由。太祖亦方以下情偷薄,务严刑以束之,
其于履中蹈和之本,未暇及也。文皇帝访问黄钟之律,臣工无能应者。英、景、
宪、孝之世,宫县徒为具文。殿廷燕享,郊坛祭祀,教坊羽流,慢渎苟简,刘翔、
胡瑞为之深慨。世宗制作自任,张鹗、李文察以审音受知,终以无成。盖学士大
夫之著述止能论其理,而施诸五音六律辄多未协,乐官能纪其铿锵鼓舞而不晓其
义,是以卒世莫能明也。稽明代之制作,大抵集汉、唐、宋、元人之旧,而稍更
易其名。凡声容之次第,器数之繁缛,在当日非不烂然俱举,第雅俗杂出,无从
正之。故备列于篇,以资考者。
太祖初克金陵,即立典乐官。其明年置雅乐,以供郊社之祭。吴元年,命自
今朝贺,不用女乐。先是命选道童充乐舞生,至是始集。太祖御戟门,召学士朱
升、范权引乐舞生入见,阅试之。太祖亲击石磬,命升辨五音。升不能审,以宫
音为徵音。太祖哂其误,命乐生登歌一曲而罢。是年置太常司,其属有协律郎等
官。元末有冷谦者,知音,善鼓瑟,以黄冠隐吴山。召为协律郎,令协乐章声谱,
俾乐生习之。取石灵璧以制磬,采桐梓湖州以制琴瑟。乃考正四庙雅乐,命谦较
定音律及编钟、编磬等器,遂定乐舞之制。乐生仍用道童,舞生改用军民俊秀子
弟。又置教坊司,掌宴会大乐。设大使、副使、和声郎,左、右韶乐,左右司乐,
皆以乐工为之。后改和声郎为奉銮。
洪武元年春,亲祭太社、太稷。夏祫享于太庙。其冬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明
年,祀皇地祇于方丘,又以次祀先农、日月、太岁、风雷、岳渎、周天星辰、历
代帝王、至圣文宣王,皆定乐舞之数,奏曲之名。
圜丘:迎神,奏《中和之曲》。奠玉帛,奏《肃和之曲》。奉牲,奏《凝和
之曲》。初献,奏《寿和之曲》,《武功之舞》。亚献,奏《豫和之曲》,终献,
奏《熙和之曲》,俱《文德之舞》。彻豆,奏《雍和之曲》。送神,奏《安和之
曲》。望燎,奏《时和之曲》。方丘并同,曲词各异,易望燎曰望瘗。太社太稷,
易迎神曰《广和》,省奉牲,余并与方丘同,曲词各异。
先农:迎神、奠帛,奏《永和之曲》。进俎,奏《雍和之曲》。初献、终献,
并奏《寿和之曲》。彻豆、送神,并奏《永和之曲》。望瘗,奏《太和之曲》。
朝日:迎神,奏《熙和之曲》。奠玉帛,奏《保和之曲》。初献,奏《安和
之曲》,《武功之舞》。亚献,奏《中和之曲》,终献,奏《肃和之曲》,俱《
文德之舞》。彻豆,奏《凝和之曲》。送神,奏《寿和之曲》。望燎,奏《豫和
之曲》。夕月,迎神易《凝和》,奠帛以下与朝日同,曲词各异。
太岁、风雷、岳渎:迎神,奏《中和》。奠帛,奏《安和》。初献,奏《保
和》。亚献,奏《肃和》。终献,奏《凝和》。彻豆,奏《寿和》。送神,奏《
豫和》。望燎,奏《熙和》。
周天星辰,初附祀夕月,洪武四年别祀:迎神,奏《凝和》。奠帛、初献,
奏《保和》,《武功舞》。亚献,奏《中和》,终献,奏《肃和》,俱《文德舞》。
彻豆,奏《豫和》。送神,奏《雍和》。
太庙:迎神,奏《太和之曲》。奉册宝,奏《熙和之曲》。进俎,奏《凝和
之曲》。初献,奏《寿和之曲》,《武功之舞》。亚献,奏《豫和之曲》,终献,
奏《熙和之曲》,俱《文德之舞》。彻豆,奏《雍和之曲》。送神,奏《安和之
曲》。初献则德、懿、熙、仁各奏乐舞,亚、终献则四庙共之。
释奠孔子:初用大成登歌旧乐。洪武六年,始命詹同、乐韶凤等更制乐章。
迎神,奏《咸和》。奠帛,奏《宁和》。初献,奏《安和》。亚献、终献,奏《
景和》。彻馔、送神,奏《咸和》。
历代帝王:迎神,奏《雍和》。奠帛、初献,奏《保和》,《武功舞》。亚
献,奏《中和》,终献,奏《肃和》,俱《文德舞》。彻豆,奏《凝和》。送神,
奏《寿和》。望瘗,奏《豫和》。
又定王国祭祀乐章:迎神,奏《太清之曲》。初献,奏《寿清之曲》。亚献,
奏《豫清之曲》。终献,奏《熙清之曲》。彻馔,奏《雍清之曲》。送神,奏《
安清之曲》。其社稷山川,易迎神为《广清》,增奉瘗曰《时清》。
此祭祀之乐歌节奏也。
洪武三年,又定朝会宴飨之制。
凡圣节、正旦、冬至、大朝贺,和声郎陈乐于丹墀百官拜位之南,北向。驾
出,仗动。和声郎举麾,奏《飞龙引之曲》,乐作,升座。乐止,偃麾。百官拜,
奏《风云会之曲》,拜毕,乐止。丞相上殿致词,奏《庆皇都之曲》,致词毕,
乐止。百官又拜,奏《喜升平之曲》,拜毕,乐止。驾兴,奏《贺圣朝之曲》,
还宫,乐止。百官退,和声郎、乐工以次出。
凡宴飨,和声郎四人总乐舞,二人执麾,立乐工前之两旁;二人押乐,立乐
工后之两旁。殿上陈设毕,和声郎执麾由两阶升,立于御酒案之左右;二人引歌
工、乐工由两阶升,立于丹陛上之两旁,东西向。舞师二人执旌,引武舞士立于
西阶下之南;又二人执翿,引文舞士立于东阶下之南;又二人执幢,引四夷舞士
立于武舞之西南;俱北向。武舞曰《平定天下之舞》,象以武功定祸乱也;文舞
曰《车书会同之舞》,象以文德致太平也;四夷舞曰《抚安四夷之舞》,象以威
德服远人也。此大乐二人,执戏竹,引大乐工陈列于丹陛之西,文武二舞乐工列
于丹陛之东,四夷乐工列于四夷舞之北,俱北向。驾将出,仗动,大乐作。升座,
乐止。进第一爵,和声郎举麾,唱奏《起临濠之曲》。引乐二人引歌工、乐工诣
酒案前,北面,重行立定。奏毕,偃麾,押乐引众工退。第二,奏《开太平之曲》。
第三,奏《安建业之曲》。第四,奏《大一统之曲》。第五,奏《平幽都之典》。
第六,奏《抚四夷之曲》。第七,奏《定封赏之曲》。第八,奏《大一统之曲》。
第九,奏《守承平之曲》。其举麾、偃麾,歌工、乐工进退,皆如前仪。进第一
次膳,和声郎举麾,唱奏《飞龙引之乐》,大乐作。食毕,乐止,偃麾。第二,
奏《风云会之乐》。第三,奏《庆皇都之乐》。第四,奏《平定天下之舞》。第
五,奏《贺圣朝之乐》。第六,奏《抚安四夷之舞》。第七,奏《九重欢之乐》。
第八,奏《车书会同之舞》。第九,奏《万年春之乐》。其举麾、偃麾如前仪。
九奏三舞既毕,驾兴,大乐作。入宫,乐止,和声郎执麾引众工以次出。
宴飨之曲,后凡再更。四年所定,一曰《本太初》,二曰《仰大明》,三曰
《民初生》,四曰《品物亨》,五曰《御六龙》,六曰《泰阶平》,七曰《君德
成》,八曰《圣道行》,九曰《乐清宁》。其词,詹同、陶凯所制也。十五年所
定,一曰《炎精开运》,二曰《皇风》,三曰《眷皇明》,四曰《天道传》,五
曰《振皇纲》,六曰《金陵》,七曰《长杨》,八曰《芳醴》,九曰《驾六龙》。
凡大朝贺,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之东西,北向;陈大舞于丹陛之东西,亦
北向。驾兴,中和韶乐奏《圣安之曲》。升座进宝,乐止。百官拜,大乐作。拜
毕,乐止。进表,大乐作。进讫,乐止。宣表目,致贺讫,百官俯伏,大乐作。
拜毕,乐止。宣制讫,百官舞蹈山呼,大乐作。拜毕,乐止。驾兴,中和韶乐奏
《定安之曲》,导驾至华盖殿,乐止。百官以次出。
其大宴飨,教坊司设中和韶乐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立三舞杂队于殿下。
驾兴,大乐作。升座,乐止。文武官入列于殿外,北向拜,大乐作。拜毕,乐止。
进御筵,乐作。进讫,乐止。进花,乐作。进讫,乐止。进第一爵,教坊司奏《
炎精开运之曲》,乐作。内外官拜毕,乐止。散花,乐作。散讫,乐止。第二爵,
教坊司奏《皇风之曲》。乐止,进汤。鼓吹飨节前导至殿外,鼓吹止,殿上乐作。
群臣汤馔成,乐止。武舞入,教坊司请奏《平定天下之舞》。第三爵,教坊司请
奏《眷皇明之曲》,进酒如前仪。乐止,教坊司请奏《抚安四夷之舞》。第四爵,
奏《天道传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乐止,奏《车书会同之舞》。第五爵,奏
《振皇纲之曲》,进酒如前仪。乐止,奏百戏承应。第六爵,奏《金陵之曲》,
进酒进汤如前仪。乐止,奏八蛮献宝承应。第七爵,奏《长杨之曲》,进酒如前
仪。乐止,奏采莲队子承应。第八爵,奏《芳醴之曲》,进酒进汤如前仪。乐止,
奏鱼跃于渊承应。第九爵,奏《驾六龙之曲》,进酒如前仪。乐止,收爵。进汤,
进大膳,乐作。供群臣饭食讫,乐止,百花队舞承应。宴成彻案。群臣出席,北
向拜,乐作。拜毕,乐止。驾兴,大乐作、鸣鞭,百官以次出。
此朝贺宴飨之乐歌节奏也。
其乐器之制,郊丘庙社,洪武元年定。乐工六十二人,编钟、编磬各十六,
琴十,瑟四,搏拊四,柷敔各一,壎四,篪四,箫八,笙八,笛四,应鼓一;
歌工十二;协律郎一从执麾以引之。七年复增籥四,凤笙四,壎用六,搏拊用
二,共七十二人。舞则武舞生六十二人,引舞二人,各执干戚;文舞生六十二人,
引舞二人,各执羽籥;舞师二人执节以引之。共一百三十人。惟文庙乐生六十人,
编钟、编磬各十六,琴十,瑟四,搏拊四,柷敔各一,壎四,篪四,箫八,笙
八,笛四,大鼓一;歌工十。六年铸太和钟。其制,仿宋景钟。以九九为数,高
八尺一寸。拱以九龙,柱以龙虡,建楼于圜丘斋宫之东北,悬之。郊祀,驾动则
钟声作。升坛,钟止,众音作。礼毕,升辇,钟声作。俟导驾乐作,乃止。十七
年改铸,减其尺十之四焉。
朝贺。洪武三年定丹陛大乐:箫四,笙四,箜篌四,方响四,头管四,龙笛
四,琵琶四,闉六,杖鼓二十四,大鼓二,板二。二十六年又定殿中韶乐:箫十
二,笙十二,排箫四,横笛十二,壎四,篪四,琴十,瑟四,编钟二,编磬二,
应鼓二,柷一,敔一,捕拊二,丹陛大乐:戏竹二,箫十二,笙十二,笛十二,
头管十二,闉八,琵琶八,二十弦八,方响二,鼓二,拍板八,杖鼓十二。命妇
朝贺中宫,设女乐:戏竹二,箫十四,笙十四,笛十四,头管十四,闉十,琵琶
八,二十弦八,方响六,鼓五,拍板八,杖鼓十二。正旦、冬至、千秋凡三节。
其后太皇太后、皇太后并用之。朔望朝参:戏竹二,箫四,笙四,笛四,头管四,
闉二,琵琶二,二十弦二,方响一,鼓一,拍板二,杖鼓六。
大宴。洪武元年定殿内侑食乐:箫六,笙六,歌工四。丹陛大乐:戏竹二,
箫四,笙四,琵琶六,闉六,箜篌四,方响四,头管四,龙笛四,杖鼓二十四,
大鼓二,板二。文武二舞乐器:笙二,横管二,闉二,杖鼓二,大鼓一,板一。
四夷舞乐:腰鼓二,琵琶二,胡琴二,箜篌二,头管二,羌笛二,闉二,水盏一,
板一。二十六年又定殿内侑食乐:祝一,敔一,搏拊一,琴四,瑟二,箫四,笙
四,笛四,壎二,篪二,排箫一,钟一,磬一,应鼓一。丹陛大乐:戏竹二,
箫四,笙四,头管二,琵琶二,闉二,二十弦二,方响二,杖鼓八,鼓一,板一。
迎膳乐:戏竹二,笙二,笛四,头管二,闉二,杖鼓十,鼓一,板一。进膳乐:
笙二,笛二,杖鼓八,鼓一,板一。太平清乐:笙四,笛四,头管二,闉四,方
响一,杖鼓八,小鼓一,板一。
乐工舞士服色之制。郊庙,洪武元年定;朝贺,洪武三年定。文武两舞:武
舞士三十二人,左干右戚,四行,行八人,舞作发扬蹈厉坐作击刺之状,舞师二
人执旌以引之;文舞士三十二人,左籥右翟,四行,行八人,舞作进退舒徐揖让
升降之状,舞师二人执翿以引之。四夷之舞:舞士十六人,四行,行四人,舞作
拜跪朝谒喜跃俯伏之状,舞师二人执幢以引之。
此祭祀朝贺之乐舞器服也。
当太祖时,前后稍有增损。乐章之鄙者,命儒臣易其词。二郊之作,太祖所
亲制。后改合祀,其词复更。太社稷奉仁祖配,亦更制七奏。尝谕礼臣曰:“古
乐之诗,章和而正。后世之诗,章淫以夸。故一切谀词艳曲,皆弃不取。”尝命
儒臣撰回銮乐歌,所奏《神降祥》、《神贶》、《酣酒》、《色荒》、《禽荒》
诸曲,凡三十九章,命曰《御銮歌》,皆寓讽谏之意。然当时作者,惟务明达易
晓,非能如汉、晋间诗歌,铿锵雅健,可录而诵也。殿中韶乐,其词出于教坊俳
优,多乖雅道。十二月乐歌,按月律以奏,及进膳、迎膳等曲,皆用乐府、小令、
杂剧为娱戏。流俗喧哓,淫哇不逞。太祖所欲屏者,顾反设之殿陛间不为怪也。
永乐十八年,北京郊庙成。其合祀合享礼乐,一如旧制。更定宴飨乐舞:初
奏《上万寿之曲》,《平定天下之舞》;二奏《仰天恩之曲》,《抚四夷之舞》;
三奏《感地德之曲》,《车书会同之舞》;四奏《民乐生之曲》,《表正万邦之
舞》;五奏《感皇恩之曲》,《天命有德之舞》;六奏《庆丰年之曲》;七奏《
集祯应之曲》;八奏《永皇图之曲》;九奏《乐太平之曲》。奏曲肤浅,舞曲益
下俚。景泰元年,助教刘翔上书指其失。请敕儒臣推演道德教化之意,君臣相与
之乐,作为诗章,协以律吕,如古《灵台》、《辟雍》、《清庙》、《湛露》之
音,以振励风教,备一代盛典。时以袭用既久,卒莫能改。其后教坊司乐工所奏
中和韶乐,且多不谐者。成化中,礼官尝请三倍其额,博教而约取之。
弘治之初,孝宗亲耕耤田,教坊司以杂剧承应,间出狎语。都御史马文升厉
色斥去。给事中胡瑞尝言:“御殿受朝,典礼至大,而殿中中和韶乐乃属之教坊
司,岳镇海渎,三年一祭,乃委之神乐观乐舞生,亵神明,伤大体。望敕廷臣议,
岳渎等祭,当以缙绅从事。中和韶乐,择民间子弟肆习,设官掌之。年久则量授
职事。”帝以奏乐遣祭,皆国朝旧典,不能从也。马文升为尚书,因灾异陈言,
其一访名儒以正雅乐,事下礼官。礼官言:“高皇帝命儒臣考定八音,修造乐器,
参定乐章。其登歌之词,多自裁定。但历今百三十余年,不复校正,音律舛讹,
厘正宜急。且太常官恐未足当制器协律之任。乞诏下诸司,博求中外臣工及山林
有精晓音律者,礼送京师。会礼官熟议至当,然后造器正音,庶几可以复祖制,
致太和。”帝可其奏。末年诏南京及各王府,选精通乐艺者诣京师,复以礼官言
而罢。
正德三年,武宗谕内钟鼓司康能等曰:“庆成大宴,华夷臣工所观瞻,宜举
大乐。迩者音乐废缺,无以重朝廷。”礼部乃请选三院乐工年壮者,严督肄之,
仍移各省司取艺精者赴京供应。顾所隶益猥杂,筋斗百戏之类日盛于禁廷。既而
河间等府奉诏送乐户,居之新宅。乐工既得幸,时时言居外者不宜独逸,乃复移
各省司所送技精者于教坊。于是乘传续食者又数百人,俳优之势大张。臧贤以伶
人进,与诸佞幸角宠窃权矣。
嘉靖元年,御史汪珊请屏绝玩好,令教坊司毋得以新声巧技进。世宗嘉纳之。
是时更定诸典礼,因亦有志于乐。建观德殿以祀献帝,如协律郎肄乐供祀事。后
建世庙成,改殿曰崇先。乃亲制乐章,命大学士费宏等更定曲名,以别于太庙。
其迎神曰《永和之曲》。初献曰《清和之曲》,亚献曰《康和之曲》,终献曰《
冲和之曲》,彻馔曰《泰和之曲》,送神曰《宁和之曲》。宏等复议,献皇生长
太平,不尚武功,其三献皆当用《文德舞》。从之。已而太常复请,乃命礼官会
张璁议。璁言:“乐舞以佾数为降杀,不闻以武文为偏全。使八佾之制,用其文
而去其武,则两阶之容,得其左而阙其右。是皇上举天子礼乐,而自降杀之矣。”
乃从璁议,仍用二舞。
九年二月,始祈谷于南郊。帝亲制乐章,命太常协于音谱。是年,始祀先蚕,
下礼官议乐舞。礼官言:“先蚕之祀,周、汉所同。其乐舞仪节,经史不载。唐
开元先蚕仪注,大乐令设宫县于北郊坛壝内,诸女工咸列于后,则祀先蚕用女乐
可知。《唐六典》,宫县之舞八佾,轩县之舞六佾,则祀先蚕用八佾又可知。然
止言舞生冠服,而不及舞女冠服。陈?昜《乐书享先蚕图》下,止有《宫架登歌
图》,而不及舞。夫有乐有舞,虽祀礼之常,然周、汉制度既不可考,宋祀先蚕,
代以有司,又不可据。惟开元略为近古,而陈氏《乐书》考据亦明。前享先农,
既以佾数不足,降八为六,则今祀先蚕,止用乐歌,不用乐舞,亦合古制。且以
见少杀先农之礼。”帝以舞非女子事,罢不用。使议乐女冠服以闻。礼官言:“
北郊阴方,其色尚黑。同色相感,事神之道。汉蚕东郊,魏蚕西郊,色皆尚青,
非其色矣。乐女冠服宜黑。”乃用乐六奏,去舞。其乐女皆黑冠服,因定享先蚕
乐章。
又以祀典方厘定南北郊,复朝日夕月之祭,命词臣取洪武时旧乐歌,一切更
改。礼官因请广求博访,有如宋胡瑗、李照者,具以名闻。授之太常,考定雅乐。
给事中夏言乃以致仕甘肃行太仆寺丞张鹗应诏。命趣召之。既至,言曰:
大乐之正,乃先定元声。元声起自冥罔既觉之时,亥子相乘之际。积丝成毫,
积毫成厘,积厘成分。一时三十分,一日十二时。故声生于日,律起于辰。气在
声先,声从气后。若拘于器以求气,则气不能致器,而反受制于器,何以定黄钟、
起历元?须依蔡元定,多截竹以拟黄钟之律,长短每差一分。冬至日按律而候,
依法而取。如众管中先飞灰者,即得元气。验其时刻,如在子初二刻,即子初一
刻移于初二刻矣;如在正二刻,即子正一刻移于正二刻矣。顾命知历官一人,同
臣参候,庶几元声可得,而古乐可复。
又言:
古人制为十六编钟,非徒事观美,盖为旋宫而设。其下八钟,黄钟、大吕、
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是已;其上八钟,夷则、南吕、无射、应
钟、黄钟、大吕、太簇是已。近世止用黄钟一均,而不遍具十六钟,古人立乐之
方已失。况太常止以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字眼谱之,去古
益远。且如黄钟为合似矣,其以大吕为下四,太簇为高四,夹钟为下一,姑洗为
高一,夷则为下工,南吕为高工之类,皆以两律兼一字,何以旋宫取律,止黄钟
一均而已。
且黄钟、大吕、太族、夹钟为上四清声。盖黄钟为君,至尊无比。黄钟为宫,
则十一律皆从而受制,臣民事物莫敢凌犯焉。至于夹钟为宫,则下生无射为徵,
无射上生仲吕为商,仲吕下生黄钟为羽。然黄钟正律声长,非仲吕为商三分去一
之次。所以用黄钟为羽,必用子声,即上黄六之清声,正为不敢用黄钟全声,而
用其半耳。姑洗以下之均,大率若此。此四清声之所由立也。编钟十六,其理亦
然。
宋胡瑗知此义,故四清声皆小其围径以就之。然黄钟、太簇二声虽合,大吕、
夹钟二声又非,遂使十二律、五声皆不得正。至于李照、范镇止用十二律,不用
四清声,其合于三分损益者则和矣。夷则以降,其臣民事物,安能尊卑有辨,而
不相凌犯耶?
臣又考《周礼》,圜钟、函钟、黄钟、天地人三宫之说,有荐神之乐,有降
神之乐。所为荐神之乐者,乃奏黄钟,歌大吕,子丑合也,舞《云门》以祀天神。
乃奏太簇,歌应钟,寅亥合也,舞《咸池》以祀地祇。乃奏姑洗,歌南吕,辰酉
合也,舞《大韶》以祭四望。乃奏蕤宾,歌林钟,午未合也,舞《大夏》以祭山
川。乃奏夷则,歌小吕,巳申合也,舞《大武》以享先祖,舞《大濩》以享先妣。
所谓降神之乐者,冬至祀天圜丘,则以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
羽,是三者阳律相继。相继者,天之道也。夏至祭地方丘,则以函钟为宫,夹钟
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是三者阴吕相生。相生者,地之功也。祭宗庙,以
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夹钟为羽,是三者律吕相合。相合者,人之情
也。
且圜钟,夹钟也。生于房心之气,为天地之明堂,祀天从此起宫,在琴中角
弦第十徽,卯位也。函钟,林钟也。生于坤位之气,在井东舆鬼之外,主地祇,
祭地从此起宫,在琴中徽弦第五徽,未位也。黄钟,生于虚危之气,为宗庙,祭
人鬼从此起宫,在琴中宫弦第三徽,子位也。至若六变而天神降,八变而地祇格,
九变而人鬼享,非有难易之分。盖阳数起子而终于少阴之申,阴数起午而终于少
阳之寅。圜钟在卯,自卯至申六数,故六变而天神降。函钟在未,自未至寅八数,
故八变而地祇格。黄钟在子,自子至申九数,故九变而人鬼享。此皆以本元之声,
召本位之神,故感通之理速也。或者谓自汉以来,天地鬼神闻新声习矣,何必改
作。不知自人观天地,则由汉迄今千七百年;自天地观,亦顷刻间耳。自今正之,
犹可及也。
并进所著乐书二部。其一曰《大成乐舞图谱》,自琴瑟以下诸乐,逐字作谱。
其一曰《古雅心谈》,列十二图以象十二律。图各有说。又以琴为正声,乐之宗
系。凡郊庙大乐,分注琴弦定徽,各有归旨。且自谓心所独契,斫轮之妙,有非
口所能言者。
疏下礼部。礼官言:“音律久废,太常诸官循习工尺谱,不复知有黄钟等调。
臣等近奉诏演习新定郊祀乐章,间问古人遗制,茫无以对。今鹗谓四清声所以为
旋宫,其注弦定徽,盖已深识近乐之弊。至欲取知历者,互相参考,尤为探本穷
源之论。似非目前司乐者所及。”乃授鹗太常寺丞,令诣太和殿较定乐舞。
鹗遂上言:“《周礼》有郊祀之乐,有宗祀之乐。尊亲分殊,声律自别。臣
伏听世庙乐章,律起林钟,均殊太庙。臣窃异之。盖世庙与太庙同礼,而林钟与
黄钟异乐。函钟主祀地祇,位寓坤方,星分井鬼,乐奏八变,以报资生之功。故
用林钟起调,林钟毕调也。黄钟主祀宗庙,位分子野,星隶虚危,乐奏九成,以
报本源之德。故用黄钟起调,黄钟毕调也。理义各有归旨,声数默相感通。况天
地者父母之象,大君者宗子之称。今以祀母之乐,奏以祀子,恐世庙在天之灵,
必不能安且享矣。不知谱是乐者,何所见也。臣观旧谱乐章,字用黄钟,声同太
庙。但审听七声,中少一律,今更补正。使依奏格,则祖孙一气相为流通,函黄
二宫不失均调。尊亲之分两得,神人之心胥悦矣。”诏下礼官。
李时等覆奏,以为:“鹗所言,与臣等所闻于律吕诸书者,深有所合。盖黄
钟一调,以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蕤宾为变徵,林钟为徵,南吕为羽,
应钟为变宫。旧乐章用合,用四,用一,用尺,用工。去蕤宾之勾,而越次用再
生黄钟之六,此旧乐章之失也。若林钟一调,则以林钟为宫,南吕为商,应钟为
角,大吕之半声为变徵,太簇之半声为徵,姑洗之半声为羽,蕤宾之半声为变宫。
迩者沈居敬更协乐章,用尺,用合,用四,用一,用工,用六。夫合,黄钟也;
四,太簇之正声也;一,姑洗之正声也;六,黄钟之子声也。以林钟为宫,而所
用为角徵羽者,皆非其一均之声,则谬甚矣。况林钟一调,不宜用于宗庙,而太
庙与世庙,不宜异调,鹗见尤真。自今宜用旧协音律,惟加以蕤宾勾声,去再生
黄钟之六,改用应钟之凡,以成黄钟一均,庶于感格之义,深有所补。”
乃命鹗更定庙享乐音,而逮治沈居敬等。鹗寻谱定帝社稷乐歌以进。诏嘉其
勤,晋为少卿,掌教雅乐。
夏言又引古者龙见而雩,命乐正习盛乐,舞皇舞。请依古礼,定大雩之制。
当三献礼成之后,九奏乐止之时,皛括《云汉》诗辞,制为《云门》一曲,使文
武舞士并舞而合歌之。帝可其议。
时七庙既建,乐制未备,礼官因请更定宗庙雅乐,言:“德、懿、熙、仁四
祖久祧,旧章弗协。太祖创业,太宗定鼎,列圣守成。当有颂声,以对越在天,
垂之万蜺。若特享,若祫享,若大祫,诗歌颂美,宜命儒臣撰述,取自上裁。其
乐器、乐舞、各依太庙成式,备为规制。”制可。已而尊献帝为睿宗,祔享太庙。
于是九庙春特、三时祫、季冬大祫乐章,皆更定焉。
十八年巡狩兴都,帝亲制乐章,享上帝于飞龙殿,奉皇考配。其后,七庙火,
复同堂之制,四时岁祫,乐章器物仍如旧制。初增七庙乐官及乐舞生,自四郊九
庙暨太岁神祇诸坛,乐舞人数至二千一百名。后稍裁革,存其半。
张鹗迁太常卿,复申前说,建白三事:一请设特钟、特磬以为乐节;一请复
宫县以备古制;一请候元气以定钟律。事下礼官,言:“特钟、特磬宜造乐悬,
在庙廷中,周旋未便,不得更制。惟黄钟为声气之元,候气之法,实求中气以定
中声,最为作乐本原。其说,若重室墐户,截管实灰,覆缇,按历气至灰飞,
证以累黍,具有成法可依。其法,筑室于圜丘外垣隙地,选知历候者往相其役,
待稍有次第,然后委官考验。”从之。仍诏取山西长子县羊头山黍,大小中三等
各五斗,以备候气定律。
明自太祖、世宗,乐章屡易,然钟律为制作之要,未能有所讲明。吕怀、刘
濂、韩邦奇、黄佐、王邦直之徒著书甚备,职不与典乐,托之空言而已。张鹗虽
因知乐得官,候气终属渺茫,不能准以定律。弘治中,莆人李教授文利,著《律
吕元声》,独宗《吕览》黄钟三寸九分之说。世宗初年,御史范永銮上其书,其
说与古背,不可用。嘉靖十七年六月,辽州同知李文察进所著乐书四种,礼官谓
于乐理乐书多前人所未发者。乃授文察为太常典簿,以奖劝之。而其所云:“按
人声以考定五音”者,不能行也。神宗时,郑世子载堉著《律吕精义》、《律
学新说》、《乐舞全谱》共若干卷,具表进献。崇祯六年,礼部尚书黄汝良进《
昭代乐律志》。宣付史馆,以备稽考,未及施行。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乐二

○乐章一
洪武元年圜丘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昊天苍兮穹窿,广覆焘兮庞洪。建圜丘兮国之阳,合
众神兮来临之同。念蝼蚁兮微衷,莫自期兮感通。思神来兮金玉其容,驭龙鸾兮
乘云驾风。顾南郊兮昭格,望至尊兮崇崇。
奠玉帛,《肃和之曲》:圣灵皇皇,敬瞻威光。玉帛以登,承筐是将。穆穆
崇严,神妙难量。谨兹礼祭,功徵是皇。
进俎,《凝和之曲》:祀仪祗陈,物不于大。敢用纯犊,告于覆载。惟兹菲
荐,恐未周完。神其容之,以享以观。
初献,《寿和之曲》:眇眇微躬,何敢请于九重,以烦帝聪。帝心矜兮,有
感而通。既俯临于几筵,神缤纷而景从。臣虽愚蒙,鼓舞欢容,乃子孙之亲祖宗。
酌清酒兮在钟,仰至德兮玄功。
亚献,《豫和之曲》:荷天之宠,眷驻紫坛。中情弥喜,臣庶均懽。趋跄
奉承,我心则宽。再献御前,式燕且安。
终献,《熙和之曲》:小子于兹,惟父天之思,惟恃天之慈,内外殷勤。何
以将之?奠有芳齐,设有明粢。喜极而抃,奉神燕娭。礼虽止于三献,情悠长
兮远而。
彻馔,《雍和之曲》:烹饪既陈,荐献斯就。神之在位,既歆既右。群臣骏
奔,彻兹俎豆。物倘未充,尚幸神宥。
送神,《安和之曲》:神之去兮难延,想遐袂兮翩翩。万灵从兮后先,卫神
驾兮回旋。稽首兮瞻天,云之衢兮眇然。
望燎,《时和之曲》:焚燎于坛,灿烂晶荧。币帛牲黍,冀彻帝京。奉神于
阳,昭祀有成。肃然望之,玉宇光明。
洪武八年御制圜丘乐章。
迎神:仰惟兮昊穹,臣率百职兮迓迎。幸来临兮坛中,上下护卫兮景从。旌
幢缭绕兮四维,重悦圣心兮民获年丰。
奠玉帛:民依时兮用工,感帝德兮大化成功。臣将兮以奠,望纳兮微衷。
进俎:庖人兮列鼎,肴羞兮以成。方俎兮再献,愿享兮以歆。
初献:灵兮皇皇,穆严兮金床。臣令乐舞兮景张,酒行初献兮捧觞。
亚献:载斟兮再将,百辟陪祀兮具张。感圣情兮无已,拜手稽首兮愿享。
终献:三献兮乐舞扬,肴羞具纳兮气蔼而芳。光朗朗兮上方,况日吉兮时良。
彻馔:粗陈菲荐兮神喜将,感圣心兮何以忘。民福留兮佳气昂,臣拜手兮谢
恩光。
送神:旌幢烨烨兮云衢长,龙车凤辇兮驾飞扬。遥瞻冉冉兮去上方,可见烝
民兮永康。
望燎:进罗列兮诣燎方,炬焰发兮煌煌。神变化兮物全于上,感至恩兮无量。
洪武二年方丘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坤德博厚,物资以生。承天时行,光大且宁。穆穆皇
祇,功化顺成。来御方丘,严恭奉迎。
奠玉帛,《肃和之曲》:地有四维,大琮以方;土有正色,制币以黄。敬存
于中,是荐是将。奠之几筵,临鉴洋洋。
进俎,《凝和之曲》:奉将纯牡,其牡童犊。烹饪既严,登俎惟肃。升坛昭
荐,神光下烛。眷佑邦家,报效惟笃。
初献,《寿和之曲》:午为盛阳,阴德初萌。天地相遇,品物光荣。吉日令
辰,明祀攸行。进以醇醴,展其洁清。
亚献,《豫和之曲》:至广无边,道全持载。山岳所凭,海渎咸赖。民次水
土,既安且泰。酌酒揭虔,功德惟大。
终献,《熙和之曲》:庸眇之资,有此疆宇。匪臣攸能,仰承佑助。恩崇父
母,臣欢鼓舞。八音宣扬,叠侑明醑。
彻馔,《雍和之曲》:牲牷在俎,笾豆有实。临之蕣蚃,匪惟饮食。登歌乃
彻,荐献爰毕。执事奉承,一其严粟。
送神,《安和之曲》:神化无方,妙用难量。其功显融,其礼攸长。飚轮云
旋,龙探鸾翔。拜送稽首,瞻礼余光。
望瘗,《时和之曲》:牲醴制币,馂馔惟馨。瘗之于坎,以达坤灵。奉神于
阴,典礼是程。企而望之,厚壤宽平。
洪武八年御制方丘乐章。
迎神:仰皇祇兮驾来,川岳从迎兮威灵备开,香烟缭绕兮神临御街。渐升坛
兮穆穆,霭瑞气兮应结楼台。以微衷兮率职,幸望圣悦兮心谐。但允臣兮固请,
愿嘉烝民兮永怀。
奠玉帛:臣奉兮以筐,玉帛是进兮岁奠以常。百辟陪祀兮珮声琅琅。惟南薰
兮解愠,映燎炎兮煌煌。
进俎:庖人兮净汤,大烹牲兮气霭而芳。以微衷兮献上,曰享兮曰康。
初献:初献行兮捧觞,圣灵穆穆兮洋洋。为烝民兮永康,鉴丰年兮耿光。
亚献:杂肴羞兮已张,法前王兮典章。臣固展兮情悃,用斟醴兮载觞。
终献:爵三献兮礼将终,臣心眷恋兮无穷。恐肴羞兮未具,将何报兮神功。
彻馔:俎豆彻兮神熙,鸾舆驾兮旋归。百神翼翼兮云衣。敬奉行兮弗敢违。
送神:祥风兴兮悠悠,云衢开兮民福留。岁乐烝民兮大有,想洋洋兮举觞载
酒。
望瘗:肴羞玉帛兮瘗坎中,遥瞻隐隐兮龙旗从。祀事成兮尽微衷,感厚德兮
民福雍雍。
洪武十二年合祀天地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荷蒙天地兮君主华夷,钦承踊跃兮备筵而祭,诚惶无
已兮寸衷微,仰瞻俯首兮惟愿来期。想龙翔凤舞兮庆云飞,必昭昭穆穆兮降坛壝。
奠玉帛,《肃和之曲》:天垂风露兮雨泽沾,黄壤氤氲兮气化全。民勤
<亩犬>亩兮束帛鲜,臣当设宴兮奉来前。
进俎以后,咸同八年圜丘词。
嘉靖九年复定分祀圜丘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仰惟玄造兮于皇昊穹,时当肇阳兮大礼钦崇。臣惟蒲
柳兮蝼蚁之衷,伏承春命兮职统群工。深怀愚昧兮恐负洪德,爰遵彝典兮勉竭微
衷。遥瞻天阙兮宝辇临坛,臣当稽首兮祗迓恩隆。百辟陪列兮舞拜于前,万神翊
卫兮以西以东。臣俯伏迎兮敬瞻帝御,愿垂歆鉴兮拜德曷穷。
奠玉帛,《肃和之曲》龙舆既降兮奉礼先,爰有束帛兮暨瑶瑄。臣谨上献
兮进帝前,仰祈听纳兮荷苍乾。
进俎,《凝和之曲》:肴羞珍馔兮荐上玄,庖人列鼎兮致精虔。臣盍祗献兮
馨醴牷,愿垂歆享兮民福渊。
初献,《寿和之曲》:礼严初献兮奉觞,臣将上进兮圣皇。圣皇垂享兮穆穆,
臣拜手兮何以忘。
亚献,《豫和之曲》:礼觞再举兮荐玉浆,帝颜歆悦兮民福昂。民生有赖兮
感上苍,臣惟鞠拜兮荷恩长。
终献,《熙和之曲》:三献兮礼告成,一念微衷兮露悃情。景张乐舞兮响锽
鋐,仰瞻圣容兮俯锡恩泓。
彻馔,《雍和之曲》:祀礼竣兮精意禋,三献备兮诚已申。敬彻弗迟兮肃恭
寅,恐多弗备兮惟赖洪仁。
送神,《清和之曲》:禋事讫终兮百辟维张,帝垂歆鉴兮沐泽汪洋。龙车冉
冉兮宝驾旋云,灵风鼓舞兮瑞露清瀼。洪恩浩荡兮无以为酬,粗陈菲荐兮已感歆
尝。香气腾芳兮上彻帝座,仰瞻圣造兮赐福群方。臣同率土兮载欢载感,祗回宝
辇兮凤啸龙翔。诚惶诚恐兮仰恋弥切,愿福生民兮永锡亨昌。
望燎,《时和之曲》:龙驾宝辇兮升帝乡,御羞菲帛兮奉燎方。环珮铿锵兮
罗坛壝,炬焰特举兮气辉煌。生民蒙福兮圣泽沾,臣荷眷佑兮拜谢恩光。
嘉靖九年复定方丘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俯瞻兮凤辇来,灵风兮拂九垓。川岳从兮后先,百辟
列兮襄陪。臣拜首兮迓迎,愿临享兮幸哉。
奠玉帛,《广和之曲》:祀礼有严兮奉虔,玉帛在笥兮来前。皇灵垂享兮以
纳,烝民率土兮乐丰年。
进俎,《咸和之曲》:肴羞馨兮气芳,庖人奉役兮和汤。奉进兮皇祗歆慰,
臣稽首兮敬将。
初献,《寿和之曲》:酒行初献兮乐舞张,齐醴明洁兮氙香。愿垂享兮以歆,
生民安兮永康。
亚献,《安和之曲》:载献兮奉觞,神颜和懿兮以尝。功隆厚载兮配天,民
感德兮无量。
终献,《时和之曲》:三进兮玉露清,百职奔绕兮佩环鸣。凫钟鹭鼓兮韵铮
鍧,愿留福兮群生。
彻馔,《贞和之曲》:礼告终兮彻敢违,深惟一念兮诚意微。神垂博容兮听
纳,恐未备兮惟慈依。
送神,《宁和之曲》:礼成兮诚已伸,驾还兮法从陈。灵祇列兮以随,百辟
拜兮恭寅。望坤宫兮奉辞,愿普福兮烝民。
望燎,曲同《宁和》。
洪武三年朝日乐章。二十一年罢。
迎神,《熙和之曲》:吉日良辰,祀典式陈。纯阳之精,惟是大明。濯濯厥
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
奠币,《保和之曲》:灵旗莅止,有赫其威。一念潜通,幽明弗违。有币在
篚,物薄而微。神兮安留,尚其享之。
初献,《安和之曲》:神兮我留,有荐必受。享祀之初,奠兹醴酒。晨光初
升,祥徵应候。何以侑觞,乐陈雅奏。
亚献,《中和之曲》:我祀维何?奉兹牺牲,爰酌醴齐,贰觞载升。洋洋如
在,式燕以宁。庶表微衷,交于神明。
终献,《肃和之曲》:执事有严,品物斯祭,稷非馨,式将其意。荐兹酒醴,
成我常祀。神其顾歆,永言乐只。
彻馔,《凝和之曲》:春祈秋报,率为我民。我民之生,赖于尔神。维神佑
之,康宁是臻。祭祀云毕,神其乐忻。
送神,《寿和之曲》:三献礼终,九成乐作。神人以和,既燕且乐。云车风
驭,灵光昭灼。瞻望以思,邈彼寥廓。
望燎,《豫和之曲》:俎豆既彻,礼乐已终。神之云旋,倏将焉从。以望以
燎,庶几感通。时和岁丰,维神之功。
嘉靖九年复定朝日乐章。
迎神,《熙和之曲》:仰瞻兮大明,位奠兮王宫。时当仲春兮气融,爰遵祀
礼兮报功。微诚兮祈神昭鉴,愿来享兮迓神聪。
奠玉帛,《凝和之曲》:神灵坛兮肃其恭,有帛在篚兮赤琮。奉神兮祈享以
纳,予躬奠兮忻以颙。
初献,《寿和之曲》:玉帛方奠兮神歆,酒行初献兮舞呈。齐芳馨兮牺色骍,
神容悦兮鉴予情。
亚献,《时和之曲》:二齐升兮气芬芳,神颜怡和兮喜将。予令乐舞兮具张,
愿垂普照兮民康。
终献,《保和之曲》:殷勤三献兮告成,群职在列兮周盈。神锡休兮福民生,
万世永赖兮神功明。
彻馔,《安和之曲》:一诚尽兮予心怿,五福降兮民获禧。仰九光兮诚已申,
终三献兮彻敢迟。
送神,《昭和之曲》:祀礼既周兮乐舞扬,神享以纳兮还青乡。予当拜首兮
奉送,愿恩光兮普万方。永耀熹明兮攸赖,烝民咸仰兮恩光。
望燎之曲:睹六龙兮御驾,神变化兮凤翥鸾翔。束帛肴羞兮诣燎方,佑我皇
明兮基绪隆长。
洪武三年夕月乐章。(周天星辰附。)二十一年罢。
迎神,《凝和之曲》:吉日良辰,祀典式陈。太阴夜明,以及星辰。濯濯厥
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四年,星辰别祀,改“以及星辰”句为“
惟德孔神”。)
奠帛以下,咸同朝日。
嘉靖九年复定夕月乐章。
迎神,《凝和之曲》:阴曰配合兮承阳宗,式循古典兮斋以恭。睹太阴来格
兮星辰罗从,予拜首兮迓神容。
初献,《寿和之曲》:神其来止,有严其诚。玉帛在篚,清酤方盈。奉而奠
之,愿鉴微情。夫祀兮云何?祈佑兮群氓。
亚献,《豫和之曲》:二觞载斟,乐舞雍雍。神歆且乐,百职惟供。愿顺轨
兮五行,祈民福兮惟神必从。
终献,《康和之曲》:一诚以申,三举金觥。钟鼓鍧鍧,环珮琤琤。鉴
予之情,愿永保我民生。
彻馔,《安和之曲》:礼乐肃具,精意用申。位坎居歆,纳兹藻蘋。彻之弗
迟,仪典肃陈。神其鉴之,佑我生民。
送神,《保和之曲》:礼备告终兮神喜旋,穹碧澄辉兮素华鲜。星辰从兮返
神乡,露气清兮霓裳蹁跹。
望瘗之曲:肴羞兮束帛,荐之于瘗兮罔敢愆。予拜首兮奉送,愿永贶兮民乐
丰年。
嘉靖十年,定祈谷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臣惟穹昊兮民物之初,为民请命兮祀礼昭诸。备筵率
职兮祈洪庥,臣衷微眇兮悃恳诚摅。遥瞻驾降兮霁色辉,欢迎鼓舞兮迓龙舆。臣
愧菲才兮后斯民,愿福斯民兮圣恩渠。
奠玉帛,《肃和之曲》:烝民勤职兮农事颛,蚕工亦慎兮固桑阡。玉帛祗奉
兮暨豆笾,仰祈大化兮锡以丰年。
进俎,《咸和之曲》:鼎烹兮气馨,香羞兮旨醽。帝垂享兮以歆,烝民蒙福
兮以宁。
初献,《寿和之曲》:礼严兮初献行,百职趋跄兮佩琤鸣。臣谨进兮玉觥,
帝心歆鉴兮岁丰亨。
亚献,《景和之曲》:二觞举兮致虔,清醴载斟兮奉前。仰音容兮忻穆,臣
感圣恩兮实拳拳。
终献,《永和之曲》:三献兮一诚微,禋礼告成兮帝鉴是依。烝民沐德兮岁
丰禨,臣拜首兮竭诚祈。
彻馔,《凝和之曲》:三献周兮肃乃仪,俎豆敬彻兮弗敢迟。愿留福兮丕而,
曰雨曰旸兮若时。
送神,《清和之曲》:祀礼告备兮帝鉴彰,臣情上达兮感昊苍。云程肃驾兮
返帝乡,臣荷恩眷兮何以忘。祥风瑞霭兮弥坛壝,烝民率土兮悉获丰康。
望燎,《太和之曲》:遥睹兮天衢长,邈彼寥廓兮去上方。束帛荐火兮升闻,
悃愊通兮沛泽长。乐终九奏兮神人以和,臣同率土兮咸荷恩光。
嘉靖十七年,定大飨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于皇穆清兮弘覆惟仁,既成万宝兮惠此烝民。祗受厥
明兮欲报无因,爰稽古昔兮式展明禋。肃肃广庭兮遥遥紫旻,笙镛始奏兮祥风导
云。臣拜稽首兮中心孔勤,爰瞻宝辇兮森罗万神。庶几昭格兮眷命其申,徘徊顾
歆兮鉴我恭寅。
奠玉帛,《肃和之曲》:捧珪币兮瑶堂,穆将愉兮圣皇。秉予心兮纯一,荷
帝德兮溥将。
进俎,《凝和之曲》:岁功阜兮庶类成,黍稷飶兮濡鼎馨。敬荐之兮惭菲
轻,大礼不烦兮惟一诚。
初献,《寿和之曲》:金风动兮玉宇澄,初献觞兮交圣灵。瞻玄造兮怀鸿祯,
曷以酬之心怦怦。
亚献,《豫和之曲》:帝眷我兮居歆,纷繁会兮五音。再捧觞兮莫殚臣心,
惟帝欣怿兮生民是任。
终献,《熙和之曲》:绥万邦兮屡丰年,眇眇予躬兮实荷昊天。酒三献兮心
益虔,帝命参舆兮勿遽旋。
彻馔,《雍和之曲》:祀礼既洽兮神人肃雍,享帝享亲兮勉歆臣衷。惟洪恩
兮罔极,俨连蜷兮圣容。
送神,《清和之曲》:《九韶》既成兮金玉铿锵,百辟森立兮戚羽期藏。皇
天在上兮昭考在旁,严父配天兮祗修厥常。殷荐既终兮神去无方,玄云上升兮鸾
鹄参翔。灵光回照兮郁乎芬芳,载慕载瞻兮愿锡亨昌。子孙庶民兮惟帝是将,于
昭明德兮永怀不忘。
望燎,《时和之曲》:龙舆杳杳兮归上方,金风应律兮燎斯扬,达精诚兮合
灵光。帝廷纳兮玉帛将,顾下土兮春不忘,愿锡吾民兮长阜康。
嘉靖十八年,兴都大飨乐章。
迎神,《中和之曲》:仰高高之在上兮皇穹,冒九围之遍覆兮罔止西东。王
者出王游衍兮必奉天顾,愚臣之此行兮亶荷帡幪。
初献,《寿和之曲》:于昭帝庥兮臣感恩渊渊,巡省旧藩之地兮实止承天。
下情思报兮此心拳拳,琼卮苍币兮捧扣坛前。
亚献,《敷和之曲》:乐奏兮三成,觞举兮再呈。帝鉴几微兮曰尔诚,小臣
顿首兮敢不严于此精。
终献,《承和之曲》:臣来兹土,本之思亲。思亲伊何?昌厥嗣人。嗣人克
昌,菲戴帝之临汝夫何因。
彻馔,《永和之曲》:肃其具兮祀礼行,备彼仪兮乐舞张。退省进止兮臣疏
且狂,沐含仁兮何以量。
送神,《感和之曲》:王之狩兮典有禋望,于维柴祀兮首重上苍。臣情罔殚
兮夙夜惶惶,祗伸愚悃兮允赖恩光。遥瞻兮六龙腾翔,帝垂祉兮万世永昌。
嘉靖十一年,定雩祀乐章,十七年罢。
迎神,《中和之曲》:于穆上帝,爰处瑶宫。咨尔黎庶,覆悯曷穷。旗幢戾
止,委蛇云龙。霖泽斯溥,万宝有终。
奠币,《肃和之曲》:神之格思,奠兹文纁。盛乐斯举,香气氤氲。精禋孔
,彻于紫冥。恳祈膏泽,渥我嘉生。
进俎,《咸和之曲》:百川委润,名山出云。愆旸孔炽,膏泽斯屯。祈年于
天,载牲于俎。神之格思,报以甘雨。
初献,《寿和之曲》:有严崇祀,日吉辰良。酌彼罍洗,椒馨飶香。元功
溥济,时雨时旸。惟神是听,绥以多穰。
亚献,《景和之曲》:皇皇禋祀,孔惠孔明。瞻仰来歆,拜首钦承。有醴维
醽,有酒维清,去韶侑献,肃雍和鸣。圣灵有赫,鉴享精诚。
终献,《永和之曲》:灵承无斁,骏奔有容。嘉玉以陈,酌鬯以供。礼三再
称,诚一以从。备物致志,申荐弥恭。神昭景贶,佑我耕农。
彻馔,《凝和之曲》:有赫旱,民劳瘁斯。于牲于醴,载舞载诗。礼成三
献,敬彻不迟。神之听之,雨我公私。
送神,《清和之曲》:爰迪寅清,昭事昊穹。仰祈甘雨,惠我三农。既歆既
格,言归太空。式沾下土,万方其同。
望燎,《太和之曲》:赤龙旋驭,礼洽乐成。燔燎既举,昭格精禋。维帝降
康,雨施云行。登我黍稌,溥受厥明。
祭毕,乐舞童群歌《云门之曲》:景龙精兮时见,测鹑纬兮宵悬。肆广乐兮
铿鍧,列皇舞兮蹁跹。祈方社兮不莫,荐圭璧兮孔虔。需密云兮六漠,霈甘澍
兮九玄。慰我农兮既渥,锡明昭兮有年。
洪武元年,太社稷异坛同壝乐章。
迎神,《广和之曲》:五土之灵,百谷之英。国依土而宁,民以食而生。基
图肇建,祀礼修明。神其来临,肃恭而迎。
奠币,《肃和之曲》:有国有人,社稷为重。昭事云初,玉帛虔奉。维物匪
奇,敬实将之。以斯为礼,冀达明祗。
进俎,《凝和之曲》:崇坛北向,明禋方阐。有洁牺牲,礼因物显。大房载
设,中情以展。景运既承,神贶斯衍。
初献,《寿和之曲》:太社云,高为山林,深为川泽。崇丘广衍,亦有原隰。
惟神所司,百灵效职。清醴初陈,颙然昭格。句龙配云,平治水土,万世神功。
民安物遂,造化攸同。嘉惠无穷,报祀宜丰。配食尊严,国家所崇。太稷云,黍
稷稻粱,来牟降祥,为民之天。丰年穰穰,其功甚大,其恩正长。乃登芳齐,以
享以将。后稷配云,皇皇后稷,克配于天。诞降嘉种,树艺大田。生民粒食,功
垂万年。建坛于京,歆兹吉蠲。
亚献,《豫和之曲》:太社云,广厚无偏,其体弘兮。德侔坤顺,万物生兮。
锡民地利,神化行兮。恭祀告虔,国之祯兮。句龙配云,周览四方,伟烈昭彰。
九州既平,五行有常。坛位以妥,牲醴之将。是崇是严,焕然典章。太稷云,亿
兆林林,所资者谷。雨?昜应时,家给人足。仓庾坻京,神介多福。祗荐其仪,
昭事维肃。后稷配云,躬勤稼穑,有相之道。不稂不莠,实坚实好。农事开国,
王基永保。有年自今,常奉苹藻。
终献,《豫和之曲》,词同亚献。
彻豆,《雍和之曲》:礼展其勤,乐奏其节。庶品苾芬,神明是达。有严执
事,俎豆乃彻。穆穆雍雍,均其欣悦。
送神,《安和之曲》:维坛洁清,维主坚贞。神之所归,依兹以宁。土宇靖
安,年谷顺成。祀事昭明,永致升平。
望瘗,《时和之曲》:晨光将发,既侑既歆。瘗兹牲币,达于幽阴。神人和
悦,实获我心。永久禋祀,其始于今。
洪武十一年,合祭太社稷乐章。
迎神,《广和之曲》:予惟土谷兮造化工,为民立命兮当报崇。民歌且舞兮
朝雍雍,备筵率职兮候迓迎。想圣来兮祥风生,钦当稽首兮告年丰。
初献,《寿和之曲》:氤氲气合兮物遂蒙,民之立命兮荷阴功。予将玉帛兮
献微衷,初斟醴荐兮民福洪。
亚献,《豫和之曲》:予令乐舞兮再捧觞,愿神昭格兮军民康。思必穆穆兮
灵洋洋,感恩厚兮拜祥光。
终献,《熙和之曲》:干羽飞旋兮酒三行,香烟缭绕兮云旌幢。予今稽首兮
忻且惶,神颜悦兮霞彩彰。
彻馔,《雍和之曲》:粗陈微礼兮神喜将,琅然丝竹兮乐舞扬。愿祥普降兮
遐迩方,烝民率土兮尽安康。
送神,《安和之曲》:氤氲氤氲兮祥光张,龙车凤辇兮驾飞扬。遥瞻稽首兮
去何方,民福留兮时雨旸。
望瘗,《时和之曲》:捧肴羞兮诣瘗方,鸣銮率舞兮声铿锵。思神纳兮民福
昂,予今稽首兮谢恩光。
嘉靖十年,初立帝社稷乐章。
迎神,《时和之曲》:东风兮地脉以融,首务兮稼穑之工。(秋祭云:“金
风兮万宝以充,忻成兮稼穑之工。)祀神于此兮苑中,愿来格兮慰予衷。
初献,《寿和之曲》:神兮临止,礼荐清醇。菲币在笥,初献式遵。神其鉴
兹,享斯藻苹。我祀伊何?祈报是因。神兮锡祉,则阜吾民。
亚献。《雍和之曲》:二觞载举,中此殷勤。神悦兮以纳,祥霭兮氤氲。
终献,《宁和之曲》:礼终兮酒三行,喜茂实兮黍稷粱。农事待兮丰康,予
稽首兮以望。
彻馔,《保和之曲》:祀事告终,三献既周。彻之罔迟,惠注田畴。迓以休
贶,庇兹有秋。
送神,《广和之曲》:耕耨伊首,(秋祭云:“耕耨告就。”)力事豆笾。
粢盛赖之,于此大田。予将以祀,神其少延。愿留嘉祉,副我洁虔。肃驾兮云旋,
普予兮有年。
望瘗,曲同。
洪武二年,分祀天神地祇乐章。
迎天神,奏《中和之曲》:吉目良辰,祀典式陈。太岁尊神,雷雨风云。濯
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
奠帛以后,咸同朝日。
迎地祇,奏《中和之曲》:吉日良辰,祀典式陈。惟地之祇,百灵缤纷。岳
镇海渎,山川城隍,内而中国,外及四方。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
格来歆。
奠帛以后,咸同朝日。
洪武六年,合祀天神地祗乐章。
迎神,《保和之曲》:吉日良辰,祀典式陈。太岁尊神,雷雨风云,岳镇海
渎,山川城隍。内而中国,外及四方。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
歆。
奠帛以后,咸同朝日。
嘉靖九年,复分祀天神地祇乐章。
迎天神,《保和之曲》:吉日良辰,祀典式陈。景灵甘雨,风雷之神。赫赫
其灵,功著生民。参赞玄化,宣布苍仁。爰兹报祀,鉴斯藻苹。
奠帛以后,俱如旧。
迎地祇,《保和之曲》:吉日良辰,祀典式陈。灵岳方镇,海渎之神,京畿
四方,山泽群真。毓灵分隅,福我生民。荐斯享报,鉴我恭寅。
奠帛以后,亦如旧。
洪武四年,祀周天星辰乐章。
迎神,《凝和之曲》:星辰垂象,布列玄穹,择兹吉日,祀礼是崇。濯濯厥
灵,昭鉴我心。谨候以迎,庶几来歆。
奠帛,《保和之曲》,词同朝日。
初献,《保和之曲》:神兮既留,品物斯荐。奉礼之初,醴酒斯奠。仰惟灵
耀,以享以歆。何以侑觞?乐奏八音。
亚献,《中和之曲》:神既初享,亚献再升。以酌醴齐,仰荐于神。洋洋在
上,式燕以宁。庶表微衷,交于神明。
终献,《肃和之曲》:神既再享,终献斯备。不腆菲仪,式将其意。荐兹酒
醴,成我常祀。神其顾歆,永言乐只。
彻豆,《豫和之曲》:祀事将毕,神既歆只。彻兹俎豆,以成其礼。惟神乐
欣,无间始终。乐音再作,庶在微悰。
送神,《雍和之曲》,词同朝日。
望燎,《雍和之曲》:神既享祀,灵驭今旋。燎烟既升,神帛斯焚。巍巍霄
汉,倏焉以适。拳拳余衷,瞻望弗及。
嘉靖八年,祀太岁月将乐章。
迎神:吉日良辰,祀典式陈。辅国佑民,太岁尊神。四时月将,功曹司辰。
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
奠帛以后,俱同神祇。
洪武元年宗庙乐章。
迎神,《太和之曲》:庆源发祥,世德惟崇。致我眇躬,开基建功。京都之
中,亲庙在东。惟我子孙,永怀祖风。气体则同,呼吸相通。来格来崇,皇灵显
融。
奉册宝,《熙和之曲》:(时享不用)维水有源,维木有根。先世积善,福
垂后昆。册宝镂玉,德显名尊。祗奉礼文,仰答洪恩。
进俎,《凝和之曲》:(时享不用)明明祖考,妥神清庙。荐以牲牷,匪云
尽孝。愿通神明,愿成治效。此帝王之道,亦祖考之教。
初献,《寿和之曲》:德祖庙,初献云:思皇高祖,穆然深玄。其远历年,
其神在天。尊临太室,余庆绵绵。歆于几筵,有永其传。懿祖庙初献云:思皇曾
祖,清勤纯古。田里韬光,天笃其祜。佑我曾孙,弘开土宇。追远竭虔,勉遵前
矩。熙祖庙初献云:维我皇祖,淑后贻谋。盛德灵长,与泗同流。发于孙枝,明
禋载修。嘉润如海,恩何以酬。仁祖庙初献云:惟我皇考,既淳且仁。弗耀其身,
克开嗣人。子有天下,尊归于亲。景运维新,则有其因。
亚献,《豫和之曲》:对越至亲,俨然如生。其气昭明,感格在庭。如见其
形,如闻其声。爱而敬之,发乎中情。
终献,《熙和之曲》:承先人之德,化家为国。毋曰予小子,基命成绩。欲
报其德,昊天罔极。殷勤三献,我心悦怿。
彻豆,《雍和之曲》:乐奏具肃,神其燕嬉。告成于祖,亦右皇妣。敬彻不
迟,以终祀礼。祥光焕扬,锡以嘉祉。
送神,《安和之曲》:显兮幽兮,神运无迹。鸾驭逍遥,安其所适。其灵在
天,其主在室。子子孙孙,孝思无斁。
二十一年,更定其初献合奏,余并同。
思皇先祖,耀灵于天。源衍庆流,由高逮玄。玄孙受命,追远其先。明禋世
崇,亿万斯年。
永乐以后,改迎神章“致我眇躬”句为“助我祖宗”。又改终献章首四句为
“惟前人之功,肇膺天历。延及于小子,爰受方国”。余并同。
嘉靖十五年,孟春九庙特享乐章。
太祖庙。迎神,《太和之曲》:于皇于皇兮仰我圣祖,乃武乃文,攘夷正华,
为天下大君。比隆于古,越彼放勋。肇造王业,佑启予子孙。功德超迈,大室攸
尊。首称春祀,诚敬用申。维神格思,万世如存。
初献。《寿和之曲》:荐帛于篚,洁牲于俎,嘉我黍稷,酌我清酤。愚孙毖
祀,奠献初举。翼翼精诚,对越我皇祖。居然顾歆,永锡纯祜。
亚献,《豫和之曲》:籥舞既荐,八音洋洋,工歌喤喤。醇醴载羞,齐
明其将之。永佑于子孙,岁事其承之。俾嗣续克承,百世其保之。
终献,《宁和之曲》:三爵既崇,礼秩有终。盈溢孚颙,显相肃雍。惟皇祖
格哉,以绎以融,申锡无穷。暨于臣民,万福攸同。
彻馔,《豫和之曲》:礼毕乐成,神悦人宜。笾豆静嘉,敬彻不迟。穆穆有
容,秩秩有仪。益祗以严,矧敢斁于斯。
还宫,《安和之曲》:于皇我祖,陟降在天。清庙翼翼,禋祀首虔。明神既
留,寝祏静渊。介福绥禄,锡胤绵绵。以惠我家邦,于万斯年。
成祖庙。迎神,《太和之曲》:于惟文皇,重光是宣。克戡内难,转坤旋乾。
外詟百蛮,威行八埏。贻典则于子孙,不忘不愆。圣德神功,格于皇天。作庙奕
奕,百世不迁。祀事孔明,亿万斯年。
初献、亚献、终献、彻馔、还宫,俱与太祖庙同。
仁宗庙。迎神,《太和之曲》:明明我祖,盛德天成。至治訏谟,遹骏有声。
专奠致享,惟古经是程。春祀有严,以迓圣灵。惟陟降在庭,以赉我思成。
初献,《寿和之曲》:币牲在陈,金石在悬。清酒方献,百执事有虔。明神
洋洋,降歆自天。俾我孝孙,德音孔宣。
亚献,《豫和之曲》:中诚方殷,明神如存。醴齐孔醇,再举罍尊。福禄穰
穰,攸介攸臻。追远报酬,罔极之恩。
终献,《宁和之曲》:乐比声歌,佾舞婆娑。称彼玉爵,酒旨且多。献享维
终,神听以和。
彻馔,《雍和之曲》:牷牲在俎,稷黍在簠。孝享多仪,格我皇祖。称歌进
彻,髦士膴々。孝孙受福,以敷锡于下土。
还宫,《安和之曲》:犆享孔明,物备礼成。于昭在天,以莫不听。神明
即安,维华寝是凭。肇祀迄今,百世祗承。
宣庙、英庙、宪庙俱与仁庙同。
孝庙。迎神,《太和之曲》:列祖垂统,景运重熙。于惟孝皇,敬德允持。
用光于大烈,化被烝黎。专庙以享,经礼攸宜。俎豆式陈,庶几来思。
初献,《寿和之曲》:粢盛孔蠲,腯肥牲牷。考鼓雰雰,万舞跹跹。清醑
初酌,对越在天。明神居歆,式昭厥虔。
亚献,《豫和之曲》:祀事孔勤,精意未分。乐感凤仪,礼虔骏奔。醖齐
挹清,载奠瑶尊。神其格思,福禄来臻。
终献,《宁和之曲》:乐舞既成,献享维终。明明对越,弥笃其恭。笃恭维
何?明德是崇。神之听之,万福来同。
彻馔,《雍和之曲》:牲牢醴陈,我享我将,黍稷苹藻,洁白馨香。彻以告
成,降禧穰穰。神锡无疆,祐我万方。
还宫,《安和之曲》:礼享既洽,神御聿兴。庙寝煌煌,以凭以宁。维神匪
遐,上下在庭。于寝孔安,永底我烝民之生。
武庙。迎神,《太和之曲》:列祖垂统,景运重熙。于惟武皇,昭德敕威。
用剪除奸凶,大业弗隳。专庙以享,经礼攸宜。俎豆式陈,庶几来思。
初献、亚献、终献及彻馔、还宫,俱与孝庙同。
睿庙。迎神,《太和之曲》:于穆神皇,秉德凝道。仁厚积累,配于穹昊。
流庆显休,萃于眇躬。施于无穷,以似以续,以光绍我皇宗。惟兹气始,俎豆是
供。循厥典礼,式敬式崇。神其至止,以鉴愚衷。
初献,《寿和之曲》:制帛牲牢,庶羞芬<月尞>。玉戚朱干,协于韶箫。清醑
在筵,中情缠绵。神之格思,仪形僾然。
亚献,《豫和之曲》:瑶爵再陈,侑以工歌。籥舞跄跄,八音谐和。孝思肫
肫,感格圣灵。致悫则存,如闻其声。
终献,《宁和之曲》:仪式弗逾,奠爵维三。乐舞雍容,以雅以南。仰仁源
德泽,岳崇海渊。愿启我子孙,缉熙光明,维两仪是参。
彻馔,《雍和之曲》:嘉馔甘只,亦既歆只。登歌迅彻,敬终惟始。维神孔
昭,赉永成于孝矣。
还宫,《安和之曲》:幽显莫测,神之无方。祀事既成,神返诸帝乡。申发
休祥,俾胤嗣蕃昌。宜君兮宜王,历世无疆。
○九庙时祫乐章
孟夏。迎神,《太和之曲》:序届夏首兮风气薰,礼严时祫兮拏击钟鼖。
迎群主来合享交欣,于皇列圣正南面,以申崇报皇勋。
初献,《寿和之曲》:瞻曙色方昕,仰列圣在上,奠金觥而捧币纹。小孙执
盈兮敢不惧{殷心}。
亚献,《豫和之曲》:思皇祖,仰圣神。来列主,会太宸。时祫修,循古伦。
惟圣鉴歆,愚孙忱恂。
终献,《宁和之曲》:齐醴清兮麦熟新,笾豆洁兮孝念申。仰祖功兮宗德,
愿降祐兮后人。
彻馔,《雍和之曲》:乐终兮礼成,告玉振兮讫金声。彻之弗违,以肃精诚。
还宫,《安和之曲》:三献就兮祖宗鉴享,一诚露兮念维长。思弗尽兮思弗
忘,深荷德泽之启佑,小孙惟赖以馀光。神返宫永安,保家国益昌。
孟秋。迎神:时兮孟秋火西流,感时毖祀兮爽气回。喜金风兮飘来,仰祖宗
兮永慕哉。秋祫是举兮希鉴歆,小孙恭迓兮捧素裁。
初献:皇祖降筵,列圣灵联。执事恐蹎,乐舞蹁跹。小孙捧盈兮敢弗虔。
亚献:再酌兮玉浆,洁净兮馨香。祖宗垂享兮锡胤昌,万岁兮此礼行。
终献:进酒三觥,歌舞雍韺,钟鼓轰铮。皇祖列圣,永享愚诚。
彻馔:秋尝是举,稌黍丰农。三献既周,圣灵显容。小孙时思恩德兮惟忡。
还宫:仰皇祖兮圣神功,祀典陈兮报莫穷。尝祫告竣,鸾驭旋宫。皇灵在天
主在室,万祀陟降何有终。
孟冬。迎神:时兮孟冬凛以凄,感时毖祀兮气潜回。溯朔风兮北来,仰祖宗
兮永慕哉。冬祫是举兮希鉴歆,小孙恭迓兮捧素裁。
初、亚、终献,俱同孟秋。
撤馔:冬烝是举,俎豆维丰。三献既周,圣灵显容。小孙时思,恩德兮惟忡。
还宫。(同孟秋,惟改“尝祫”为“烝祫。”)
大祫乐章。
迎神:仰庆源兮大发祥,惟世德兮深长。时惟岁残,大祫洪张。祖宗圣神,
明明皇皇。遥瞻兮顿首,世德兮何以忘。
初献:神之格兮慰我思,慰我思兮捧玉卮。捧来前兮栗栗,仰歆纳兮是幸已
而。
亚献:再举瑶浆,乐舞群张。小孙在位,陪助贤良。百工罗从,大礼肃将。
惟我祖宗,显锡恩光。
终献:思祖功兮深长,景宗德兮馨香。报岁事之既成兮典则先王,惟功德之
莫报兮何以量。
彻馔:三酌既终,一诚感通。仰圣灵兮居歆,万礻异是举兮庶乎酬报之衷。
还宫:显兮幽兮,神运无迹。神运无迹兮化无方,灵返天兮主返室。愿神功
圣德兮启佑无终,玄孙拜送兮以谢以祈。
嘉靖十年大禘乐章。
迎神,《元和之曲》:于维皇祖,肇创丕基。钟祥有自,曰本先之。奄有万
方,作之君师。追报宜隆,以申孝思。瞻望稽首,介我休禧。
初献,《寿和之曲》:木有本兮水有源,人本祖兮物本天。思报德兮礼莫先,
仰希鉴兮敢弗虔。
亚献,《仁和之曲》:中觞载升,于此瑶觥。小孙奉前,愿歆其诚。乐舞在
列,庶职在庭。祖鉴孔昭,锡祐攸亨。
终献,《德和之曲》:于维兮先祖,延庆兮深高。追报兮曷能,三进兮香醪。
彻馔,《太和之曲》:芬兮豆笾,洁兮黍粢。祖垂歆享,彻乎敢迟。礼云告
备,以讫陈辞。永裕后人,亿世丕而。
送神,《永和之曲》:禘祀兮具张,佳气兮郁昂。皇灵锡纳兮喜将,一诚通
兮万载昌。祈鉴祐兮天下康,仰源仁浩德兮曷以量。小孙顿首兮以望,遥瞻冉冉
兮圣灵皇皇。
洪武七年,御制祀历代帝王乐章。
迎神,《雍和之曲》:仰瞻兮圣容,想銮舆兮景从。降云衢兮后先,来俯鉴
兮微衷。荷圣临兮苍生有崇,眷诸帝兮是临,予顿首兮幸蒙。
奠帛,《保和之曲》:秉微诚兮动圣躬,来列坐兮殿庭。予今愿兮效勤,奉
礼帛兮列酒尊。鉴予情兮忻享,方旋驾兮云程。
初献,《保和之曲》:酒行兮爵盈,喜气兮雍雍。重荷蒙兮载瞻载崇,群臣
忻兮跃从,愿睹穆穆兮圣容。
亚献,《中和之曲》:酒斟兮礼明,诸帝熙和兮悦情。百职奔走兮满庭,陈
笾豆兮数重,亚献兮愿成。
终献,《肃和之曲》:献酒兮至终,早整云鸾兮将旋宫。予心眷恋兮神圣,
欲攀留兮无从。蹑云衢兮缓行,得遥瞻兮达九重。
彻馔,《凝和之曲》:纳肴羞兮领陈,烝民乐兮幸生。将何以兮崇报,惟岁
时兮载瞻载迎。
送神,《寿和之曲》:幡幢缭绕兮导来踪,銮舆冉冉兮归天宫。五云拥兮祥
风从,民歌圣佑兮乐年丰。
望燎,《豫和之曲》:神机不测兮造化功,珍羞礼帛兮荐火中。望瘗庭兮稽
首,愿神鉴兮寸衷。
洪武六年定祀先师孔子乐章。
迎神,《咸和之曲》: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
常,精纯益隆。神其来格,于昭圣容。
奠帛,《宁和之曲》:自生民来,谁底其盛?惟王神明,度越前圣。粢帛具
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惟神之听。(“惟王”,后改曰“惟师”。)
初献,《安和之曲》:太哉圣王,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斁。清酤惟
馨,嘉牲孔硕。荐羞神明,庶几昭格。
亚、终献,《景和之曲》: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
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惟三,于戏成礼。
彻馔,《咸和之曲》:牺象在前,豆笾在列,以享以荐,既芬既洁。礼成乐
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
送神,《咸和之曲》:有严学宫,四方来宗。恪恭祀事,威仪雍雍。歆格惟
馨,神驭旋复。明禋斯毕,咸膺百福。
洪武二年享先农乐章。
迎神,《永和之曲》:东风启蛰,地脉奋然。苍龙挂角,烨烨天田。民命惟
食,创物有先。圜钟既奏,有降斯筵。
奠帛,《永和之曲》:帝出乎震,天发农祥。神降于筵,蔼蔼洋洋。礼神有
帛,其色惟苍。岂伊具物,诚敬之将。
进俎,《雍和之曲》:制帛既陈,礼严奉牲。载之于俎,祀事孔明。簠簋攸
列,黍稷惟馨。民力普存,先穑之灵。
初献,《寿和之曲》:九谷未分,庶草攸同。表为嘉种,实在先农。黍稌
斯丰,酒醴是供。献奠之初,以祈感通。配位云:厥初生民,粒食其天。开物惟
智,邃古奚传。思文后稷,农官之先。侑神作主,初献惟蠲。
亚献,《寿和之曲》:倬彼甫田,其隰其原。耒耜云载,骖驭之间。报本思
享,亚献惟虔。神其歆之,自古有年。配位云:后稷配天,兴于有邰。诞降嘉种,
有栽有培。俶载南亩,祗事三推。佑神再献,歆我尊罍。
终献,《寿和之曲》:帝耤之典,享祀是资,洁丰嘉栗,咸仰于斯。时维亲
耕,享我农师。礼成于三,以讫陈词。配位云:嘉德之荐,民和岁丰。帝命率育,
报本之功。陈常时夏,其德其功。齐明有格,惟献之终。
彻馔,《永和之曲》:于赫先农,歆此洁修。于篚于爵,于馔于羞。礼成告
彻,神惠敢留。馂及终亩,丰年是求。
送神,《永和之曲》:神无不在,于昭于天。曰迎曰送,于享之筵。冕衣在
列,金石在悬。往无不之,其佩翩翩。
望瘗,《太和之曲》:祝帛牲醴,先农既歆。不留不亵,瘗之厚深。有幽其
瘗,有赫其临。曰礼之常,匪今斯今。
嘉靖九年定享先蚕乐章。
迎神,《贞和之曲》:于穆惟神,肇启蚕桑。衣我万民,保我家邦。兹举旷
仪,春日载阳。恭迎霞驭,灵气洋洋。
奠帛,《寿和之曲》:神其临只,有苾有芬。乃献玉歊,乃奠文纁。仰祈昭
鉴,淑气氤氲。顾兹蚕妇,祁祁如云。
初献,曲同奠帛。
亚献,《顺和之曲》:载举清觞,蚕祀孔明。以格以享,鼓瑟吹笙。阴教用
彰,坤仪允贞。神之听之,鉴此禋诚。
终献,《宁和之曲》:神之格思,桑土是宜。三缫七就,惟此茧丝。献礼有
终,神不我遗。锡我纯服,藻绘皇仪。
彻馔,《安和之曲》:俎豆具彻,式礼莫愆。既匡既敕,我祀孔虔。我思古
人,葛覃惟贤。明灵歆只,永顾桑阡。
送神,《恒和之曲》:神之升矣,日霁霞蒸。相此女红,杼轴其兴。兹返玄
宫,鸾凤翔腾。瞻望弗及,永锡嘉徵。
望燎,曲同送神。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乐三

○乐章二
洪武三年定朝贺乐章。
升殿,奏《飞龙引之曲》。百官行礼,奏《风云会之曲》。丞相致词,奏《
庆皇都之曲》。复位,百官行礼,奏《喜升平之曲》。还宫,奏《贺圣朝之曲》。
俱见后宴飨九奏中。
二十六年更定。
升殿,韶乐,奏《圣安之曲》:乾坤日月明,八方四海庆太平。龙楼凤阁中,
扇开帘卷帝王兴。圣感天地灵,保万寿,洪福增。祥光王气生,升宝位,永康宁。
还宫,韶乐,奏《定安之曲》:九五飞圣龙,千邦万国敬依从。鸣鞭三下同,
公卿环珮响玎<王东>,掌扇护御容。中和乐,音吕浓,翡翠锦绣,拥还华盖赴龙宫。
公卿入门,奏《治安之曲》:忠良为股肱,昊天之德承主恩,森罗拱北辰。
御炉烟绕奉天门,江山社稷兴。安天下,军与民,龙虎会风云。(后不用。)
洪武二十六年定中宫正旦、冬至、千秋节朝贺乐章。
中宫《天香凤韶之曲》:宝殿光辉晴天映,悬玉钩珍珠帘栊,瑶觞举时箫韶
动。庆大筵,来仪凤,昭阳玉帛齐朝贡。赞孝慈贤助仁风,歌谣正在升平中,谨
献上齐天颂。
宣德以后增定慈宫朝贺乐章。
《天香凤韶之曲》:龙楼凤阁彤云晓,开绣帘天香芬馥,瑶阶春暖千花簇。
寿圣母,齐颂祝,御筵奏献长生曲。坤道宁品类咸育,和气四时调玉烛,享万万
年太平福。
洪武三年定宴飨乐章。
一奏《起临濠之曲》,名《飞龙引》:千载中华生圣主,王气成龙虎。提剑
起淮西,将勇师雄,百战收强虏。 驱驰鞍马经寒暑,将士同甘苦。次第静风
尘,除暴安民,功业如汤武。
二奏《开太平之曲》,名《风云会》:玉垒瞰江城,风云绕帝营。驾楼船龙
虎纵横,飞炮发机驱六甲,降虏将,胜胡兵。 谈笑掣长鲸,三军勇气增。一
戎衣,宇宙清宁。从此华夷归一统,开帝业,庆升平。
三奏《安建业之曲》。名《庆皇都》:虎踞龙蟠佳丽地,真主开基,千载风
云会。十万雄兵屯铁骑,台臣守将皆奔溃。 一洗烦苛施德惠,里巷讴歌,田
野腾和气。王业弘开千万世,黎民咸仰雍熙治。
四奏《削群雄之曲》,名《喜升平》:持黄钺,削平荆楚清吴越。清吴越,
暮秦朝晋,几多豪杰。 幽燕齐鲁风尘洁,伊凉蜀陇人心悦。人心悦,车书一
统,万方同辙。
五奏《平幽都之曲》,名《贺圣朝》:天运推迁虏运移,王师北讨定燕畿。
百年礼乐重兴日,四海风云庆会时。 除暴虐,抚疮痍,漠南争睹旧威仪。君
王圣德容降虏,三恪衣冠拜玉墀。
六奏《抚四夷之曲》,名《龙池宴》:海波不动风尘静,中国有真人。文身
交阯,毡裘金齿,重译来宾。 奇珍异产,梯山航海,奉表称臣。白狼玄豹,
九苞丹凤,五色麒麟。
七奏《定封赏之曲》,名《九重欢》:乾坤清廓,论功定赏,策勋封爵。玉
带金符,貂蝉簪珥,形图麟阁。 奉天洪武功臣,佐兴运,文经武略。子子孙
孙,尊荣富贵,久长安乐。
八奏《大一统之曲》,名《凤凰吟》:大明天子驾飞龙,开疆宇,定王封。
江汉远朝宗,庆四海,车书会同。 东夷西旅,北戎南越,都入地图中。遐迩
畅皇风,亿万载,时和岁丰。
九奏《守承平之曲》,名《万年春》:风调雨顺遍乾坤,齐庆承平时节。玉
烛调和甘露降,远近桑麻相接。偃武修文,报功崇德,率土皆臣妾。山河磐固,
万方黎庶欢悦。 长想创业艰难,君臣曾共扫四方豪杰。露宿宵征鞍马上,历
尽风霜冰雪。朝野如今,清宁无事,任用须贤哲。躬勤节俭,万年同守王业。
(以上九奏,前三奏和缓,中四奏壮烈,后二奏舒长。其曲皆按月律。)
十二月按律乐歌。
正月太簇,本宫黄钟商,俗名大石,曲名《万年春》:奏天承运秉黄麾,志
在安民除慝。曾睹中天腾王气,五色虹霓千尺。龙绕兜鍪,神迎艘舰,嘉应非人
力。凤凰山上,废云长绕峰石。 天助神武成功,人心效顺,所至皆无敌。手
握乾符开宝祚,略定山河南北。饮马江淮,列营河汉,四海风波息。师雄将猛,
万方齐仰威德。
二月夹钟,本宫夹钟宫,俗名中吕,曲名《玉街行》:山林豺虎,中原狐兔,
四海英雄无数。大明真主起临濠,震于赫戎衣一怒。 星罗玉垒,云屯铁骑,
一扫乾坤烟雾。黎民重睹太平年,庆万里山河磐固。
三月姑洗,本宫太簇商,俗名大石,曲名《贺圣朝》:云气朝生芒砀间,虹
光夜起凤凰山。江淮一日真主出,华夏千年正统还。 瞻日角,睹天颜,云龙
风虎竞追攀。君臣勤苦成王业,王业汪洋被百蛮。
四月仲吕,本宫无射徵,俗名黄钟正徵,曲名《喜升平》:风云密,濠梁千
载真龙出。真龙出,鲸鲵豺虎,扫除无迹。 江河从此波涛息,乾坤同庆承平
日。承平日,华夷万里,地图归一。
五月蕤宾,本宫姑洗商,俗名中管双调,曲名《乐清朝》:中原鹿走英雄起,
回首四郊多垒。英主倡兵淮水,将士皆雄伟。 百灵护助人心喜,一呼万人风
靡。谈笑扫除蝼蚁,王业从兹始。
六月林钟,本宫夹钟角,俗名中吕角,曲名《庆皇都》:王气呈祥飞紫凤,
虎啸龙兴,千里旌旗动。四海欢呼师旅众,天戈一指风云从。 将士争先民乐
用,驾御英雄,圣德皆天纵。率土华夷归职贡,词臣拜献河清颂。
七月夷则,本宫南吕商,俗名中管商角,曲名《永太平》:凤凰佳气好,王
师起义,乾坤初晓。淮水西边,五色庆云缭绕。三尺龙泉似水,更百万貔貅熊豹。
军令悄,鱼丽鹅鹳,风云蛇鸟。 赳赳电掣鹰扬,在伐罪安民,去残除暴。天
与人归,豪杰削平多少。万里烟尘净洗,正红日一轮高照。膺大宝,王业万年相
保。
八月南吕,本宫南吕宫,俗名中管仙吕,曲名《凤凰吟》:紫微翠盖拥蓬莱,
圣天子,帝图开。历数应江淮,看五色云生上台。 栉风沐雨,攻坚击锐,将
士总英才。跃马定尘埃,创万古山河壮哉。
九月无射,本宫无射宫,俗名黄钟,曲名《飞龙引》,词同前《起临濠》之
曲。
十月应钟,本宫姑洗徵,俗名中吕正徵,曲名《龙池宴》:大明英主承天运,
倡义拥天戈。星辰旋绕,风云围护,龙虎麾诃。 旌旗所指,羌夷纳款,江海
停波。从今平定,万年疆宇,百二山河。
十一月黄钟,本宫夷则角,俗名仙吕角,曲名《金门乐》:庆皇明圣主开宝
祚,起临濠。正汝颍尘飞,江淮浪卷,赤子呼号。天戈奋然倡义,拥神兵百万总
英豪。貔虎朝屯壁垒,虹霓夜绕弓刀。 凤凰同势耸层霄,佳气五云高。爱士
伍同心,君臣协力,不惮勤劳。风云一时相会,看鱼龙飞舞出波涛。静扫八方氛
祲,咸听九奏箫韶。
十二月大吕,本宫大吕宫,俗名高宫,曲名《风云会》:天眷顾淮西,真人
起布衣,正乾刚九五龙飞。驾驭英雄收俊杰,承永命,布皇威。 一剑立鸿基,
三军拥义旗,望云霓四海人归。整顿乾坤除暴虐,歌圣德,庆雍熙。
武舞曲,名《清海宇》:拔剑起淮土,策马定寰区。王气开天统,宝历应乾
符。武略文谟,龙虎风云创业初。将军星绕弁,勇士月弯弧。选骑平南楚,结阵
下东吴,跨蜀驱胡,万里山河壮帝居。
文舞曲,名《泰阶平》:乾坤清宁,治功告成,武定祸乱,文致太平。郊则
致其礼,庙则尽其诚。卿云在天甘露零,风雨时若百谷登。礼乐雍和,政刑肃清。
储嗣既立,封建乃行。谗佞屏四海,贤俊立朝廷。玉帛钟鼓陈两楹,君臣赓歌扬
颁声。
四夷舞曲,其一,《小将军》:大明君,定宇寰,圣恩宽,掌江山,东虏西
戎,北狄南蛮,手高擎,宝贝盘。其二,《殿前欢》:五云宫阙连霄汉,金光明
照眼。玉沟金水声潺潺,頫囟观,趋跄看,仪銮严肃百千般,威人心胆寒。其三,
《庆新年》:虎豹关,文武班,五彩间庆云朝霞灿。黄金殿,喜气增,丹墀内,
仰圣颜。翠绕红围锦绣班,高楼十二栏。笙箫趁紫坛,仙音韵,瑶闉按,拜舞齐,
歌谣缵,吾皇万寿安。其四,《过门子》:定宇寰,定宇寰,掌江山,抚百蛮。
讴歌拜舞仰祝缵,万万年,帝业安。
洪武十五年重定宴飨九奏乐章。
一奏《炎精开运之曲》:炎精开运,笃生圣皇。大明御极,远绍虞唐。河清
海宴,物阜民康。威加夷僚,德被戎羌。八珍有荐,九鼎馨香。鼓钟鐄鐄,
宫徵洋洋。怡神养寿,理阴顺阳。保兹遐福,地久天长。
二奏《皇风之曲》:皇风被八表,熙熙声教宣。时和景象明,紫宸开绣筵。
龙衮曜朝日,金炉袅祥烟。济济公与侯,被服丽且鲜。列坐侍丹扆,磬折在周旋。
羔豚升华俎,玉馔充方圆。初筵奏《南风》,继歌赓载篇。瑶觞欣再举,拜俯礼
无愆。同乐及斯辰,于皇千万年。
奏《平定天下之舞》,曲名《清海宇》。(同前。)
三奏《眷皇明之曲》:赫赫上帝,眷我皇明。大命既集,本固支荣。厥本伊
何?育德春宫。厥支伊何?藩邦以宁。庆延百世,泽被群生。及时为乐,天禄是
膺。千秋万岁,永观厥成。
奏《抚安四夷之舞》,曲名《小将军》、《殿前欢》、《庆新年》、《过门
子》。(俱同前。)
四奏《天道传之曲》:马负图兮天道传,龟载书兮人文宣。羲画卦兮禹畴叙,
皇极建兮合自然。绵绵历数归明主,祥麟在郊威凤舞。九夷入贡康衢谣,圣子神
孙继祖武,垂拱无为迈前古。
奏《车书会同之舞》,曲名《泰阶平》。(同前)
五奏《振皇纲之曲》:《周南》咏麟趾,《卷阿》歌凤凰。蔼蔼称多士,为
桢振皇纲。赫赫我大明,德尊逾汉唐。百揆修庶绩,公辅理阴阳。峨冠正襟佩,
都俞在高堂,坐令八纮内,熙熙民乐康。气和风雨时,田畴岁丰穰。献礼过三爵,
欢娱良未央。
六奏《金陵之曲》:钟山蟠苍龙,石城踞金虎。千年王气都,于今归圣主。
六代繁华经几秋,江流东去无时休。谁言天堑分南北,英雄岂但嗤曹刘。我皇昔
住濠梁屋,神游天锡真人服,提兵乘势渡江来,语臣早献《金陵曲》。歌金陵,
进珍馔,皆八音,继三叹。请观汉祖用兵时,为尝冯异滹沱饭。
七奏《长杨之曲》:长杨曳绿,黄鸟和鸣。菡萏呈鲜,紫燕轻盈。千花浥露,
日丽风清。及时为乐,芳尊在庭。管音嘒嘒,丝韵泠泠,玉振金声,各奏尔能。
皤皤国老,载劝载惩。明德惟馨,垂之圣经。《唐风》示戒,永保嘉名。无已太
康,哲人是听。
八奏《芳醴之曲》:夏王厌芳醴,商汤远色声。圣人示深戒,千春垂令名。
惟皇登九五,玉食保尊荣。日昃不遑餐,布德延群生。天庖具丰膳,鼎鼐事调烹,
岂但资肥甘,亦足养遐龄。达人悟兹理,恒令五气平。随时知有节,昭哉天道行。
九奏《驾六龙之曲》:日丽中天漏下迟,公卿侍宴多令仪。箫韶九奏觞九献,
炉烟细逐祥风吹。群臣舞蹈天颜喜,岁熟民康常若此。六龙回驾凤楼深,宝扇齐
开扶玉几。景星呈瑞庆云多,两曜增晖四序和。圣人道大如天地,岁岁年年奈乐
何。
进膳曲,《水龙吟》:宝殿祥云紫气濛,圣明君,龙德宫。氤氲雾霭,桧柏
间青松。龙楼凤阁,雕梁画栋,此是蓬莱洞。
太平清乐曲,《太清歌》:万国来朝进贡,仰贺圣明主,一统华夷。普天下
八方四海,南北东西。托圣德,胜尧王,保护家国太平,天下都归一,将兵器销
为农器。旌旗不动酒旗招,仰荷天地。 《上清歌》:一愿四时风调雨顺民心喜。
摄外国,将宝贝;摄外国,将宝贝;见君王,来朝宝殿里,珊瑚、玛瑙、玻璃,
进在丹墀。 《开天门》:托长生,日月光天德,万万岁永固皇基。公卿文武来
朝会,开玳筵,捧金杯。
迎膳,奏《水龙吟曲》,与进膳同。升座、还宫、百官行礼,奏《万岁乐》、
《朝天子》二曲,与朝贺同。
大祀庆成大宴,用《万国来朝队舞》、《缨鞭得胜队舞》。
万寿圣节大宴,用《九夷进宝队舞》、《寿星队舞》。冬至大宴,用《赞圣
喜队舞》、《百花圣朝队舞》。
正旦大宴,用《百戏莲花盆队舞》、《胜鼓采莲队舞》。
永乐十八年定宴飨乐舞。
一奏《上万寿之曲》:龙飞定万方,受天命,振纪纲。彝伦攸叙四海康,普
天率土尽来王。臣民舞蹈,嵩呼载扬,称觞奉吾皇,圣寿天长。
《平定天下舞曲》,其一,《四边静》:威伏千邦,四夷来宾纳表章。显祯
祥,承乾象,皇基永昌,万载山河壮。其二,《刮地风》:圣主过尧、舜、禹、
汤,立五常三纲。八蛮进贡朝今上,顿首诚惶。朝中宰相,变理阴阳。五谷收成,
万民欢畅。贺吾皇,齐赞扬,万国来降。
二奏《仰天恩之曲》:皇天眷圣明,五辰顺,四海宁,风调雨顺百谷登,臣
民鼓舞乐太平。贤良在位,邦家永祯。吾皇仰洪恩,夙夜存诚。
黄童白叟鼓腹讴歌承应曲,曰《豆叶黄》:雨顺风调,五谷收成,仓廪丰盈,
大利民生。托赖著皇恩四海清,鼓腹讴歌,白叟黄童,共乐咸宁。
四夷舞曲,其一,《小将军》:顺天心,圣德诚,化番邦,尽朝京。四夷归
伏,舞于龙廷。贡皇明,宝贝擎。其二,《殿前欢》: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仰
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庭,朝仁圣。天阶班列众公卿,齐声歌太平。其三,
《庆丰年》:和气增,鸾凤鸣,紫雾生,祥云朝霞映。爇金炉,香味馨,列丹墀,
御驾盈。弦管箫韶五音应,龙笛间凤笙。其四,《渤海令》:金杯中,酒满盛。
御案前,列群英。君德成,皇图庆,嵩呼万岁声。其五,《过门子》:圣主兴,
圣主兴,显威灵,蛮夷静。至仁至德至圣明,万万年,帝业成。
三奏《感地德之曲》:皇心感地灵,顺天时,德厚生。含弘光大品物亨,钟
奇毓秀产俊英。河清海宴,麟来凤鸣,阴阳永和平,相我文明。
《车书会同舞曲》,其一,《新水令》:锦衣花帽设丹墀,具公服百司同会。
麟至舞,凤来仪,文武班齐,朝贺圣明帝。其二,《水仙子》:八方四面锦华夷,
天下苍生仰圣德。风调雨顺升平世,遍乾坤,皆赞礼,托君恩民乐雍熙。万万年
皇基坚固,万万载江山定体,万万岁洪福天齐。
四奏《民乐生之曲》:世间的万民,荷天地,感圣恩。乾坤定位四海春,君
臣父子正大伦。皇风浩荡,人心载醇,熙熙乐天真,永戴明君。
《表正万邦舞曲》,其一,《庆太平》:奸邪浊乱朝纲,构祸难,煽动戈斨。
赫怒吾皇,亲征灞上,指天戈,敌皆降。其二,《武士欢》:白沟战场,旌旗
云合迷日光。令严气张,三军踊跃齐奋扬,扫除残甲如风荡,凯歌传四方。仁
圣不杀降,望河南,失欃枪。其三,《滚绣球》:肆旅拒,恃力强,一心构殃,
筑沧洲百尺城隍。骋虿毒,恣虎狼,孰能御当。顺天心有德隆昌,倒戈敛甲齐归
降,抚将生还达故乡,自此仁闻愈彰。其四,《阵阵赢》:不数孙吴兵法良,神
谋睿算合阴阳,八阵堂堂行天上,虎略龙韬孰敢当。俘囚十万皆疏放,感荷仁恩
戴上苍。其五,《得胜回》:两傍四方,展鸟翼风云雁行。出奇兵,敌难量,士
强马强。遍百里,眠旌卧枪。胜兵回,乐洋洋。其六,《小梁州》:敌兵战败神
魂丧,拥貔貅,直渡长江。开市门,肆不移,宣圣恩,如天旷。纶音颁降,普天
下,仰吾皇。
五奏《感皇恩之曲》:当今四海宁,颂声作,礼乐兴。君臣庆会跻太平,衣
冠济济宴彤庭。文臣武将,共荷恩荣,忠心尽微诚,仰答皇明。
《天命有德舞曲》,其一,《庆宣和》:雨顺风调万物熙,一统华夷。四野
嘉禾感和气,一干百穗,一干百穗。其二,《窄砖儿》:梯航万国来丹陛,太平
年,永固洪基。正东西南北来朝会,洽寰宇,布春晖,四夷咸宾声教美。自古明
王在慎德,不须威武服戎狄。祥瑞集,凤来仪。佳期万万岁,圣明君,主华夷。
六奏《庆丰年之曲》:万方仰圣君,大一统,抚万民。丰年时序雨露均,穰
穰五谷货财殷。酣歌击壤,风清俗淳,四夷悉来宾,正统皇仁。
七奏《集祯应之曲》:皇天眷大明,五星聚,兆太平;驺虞出现甘露零,野
蚕成茧嘉禾生,醴泉涌地河水清。乾坤万万年,四海永宁。
八奏《永皇图之曲》:天心眷圣皇,正天位,抚万邦。仁风宣布礼乐张,戎
夷稽首朝明堂。皇图巩固,贤臣赞襄。太平日月光,地久天长。
九奏《乐太平之曲》:皇恩被八纮,三光明,四海清。人康物阜岁屡登,含
哺鼓腹皆欢声。民歌帝力,唐尧至仁。乾坤永清,共乐太平。
导膳、迎膳、进膳及升座、还宫、百官行礼诸曲,俱与洪武间同。
大祀庆成,用《缨鞭得胜蛮夷队舞》;万寿圣节,《九夷进宝队舞》;冬至
节,《赞圣喜队舞》;正旦节,《百戏莲盆队舞》。
○嘉靖间续定庆成宴乐章
升座,乐曲《万岁乐》:五百昌期嘉庆会,启圣皇,龙飞天位。九州四海重
华日,大明朝,万万世。
百官行礼,乐曲《朝天子》:满前瑞烟,香绕蓬莱殿,风回韶律鼓渊渊,列
陛上,旌旗绚,日至朱躔。阳生赤甸气和融,彻上元。历年万千,长庆天宫宴。
上护衣、上花,乐曲《水龙吟》:宝殿金炉瑞霭浮,陈玉案,列珍羞。天花
炫彩,照曜翠云裘。鸾歌凤舞,虞庭乐奏,万岁君王寿。
一奏《上万岁之曲》:圣主垂衣裳,兴礼乐,迈虞唐。箫韶九成仪凤凰,日
月中天照八荒。民安物阜,时和岁康。上奉万年觞,胤祚无疆。
奏《平定天下舞曲》,其一,《四边静》:天启嘉祥,圣主中兴振纪纲。颂
洋洋,功荡荡,国运隆昌,万岁皇图壮。其二,《凤鸾吟》:维皇上天佑圣明,
景命宣,五云辉,三台润,七纬光悬。协气生,嘉祥见。正万民,用群贤。垂衮
御经筵,宵衣勤政殿。礼圜丘大祀精虔,明水洁,苍璧圆。秉周文,承殷荐,眷
皇家亿万斯年。
二奏《仰天恩之曲》:皇穹启圣神,钦乾运,祗郊禋。一阳初动霭先春,万
福来同仰至仁。祥开日月,瑞见星辰。礼乐协神人,宇宙咸新。
迎膳曲,《水龙吟》:春满雕盘献玉桃,葭管动,日轮高。熹微霁色,遥映
衮龙袍。千官舞蹈,钧韶迭奏,曲度升平调。
进膳曲,《水龙吟》:紫禁琼筵暖应冬,骖八螭,乘六龙,玉卮琼斝,黼座
献重瞳。尧天广运,舜云飞动,喜听赓歌颂。
进汤曲,其一,《太清歌》:长至日,开黄道,喜乾坤佳气,阳长阴消。奏
钧韶,音调凤轸,律协鸾箫。仰龙颜,天日表,如舜如尧。金炉烟暖御香飘,玉
墀晴霁祥光绕。宫梅苑柳迎春好,燕乐蓬莱岛。其二,《上清歌》:云捧宸居,
五星光映三台丽。仰日月,层霄霁;仰日月,层霄霁。中兴重见唐虞际,太和元
气自阳回,兆姓欢愉。其三,《开天门》:九重霄,日转皇州晓。宴天家,共歌
《鱼藻》。龙鳞雉尾高,祝圣寿,庆清朝。
奏黄童白叟鼓腹讴歌承应曲,《御銮歌》:雅奏乐升平,瞻绛阙,集瑶京。
黄童白叟喜气盈,讴歌鼓舞四海宁。金枝结秀,玉树含英。听康衢击壤声,帝力
难名。
三奏《感昊德之曲》:帝德运光明,一阳动,万物生。升中大报苍璧陈,礼
崇乐畅歆太清。星悬紫极,日丽璇庭,乾坤瑞气盈,海宇安宁。
奏《抚安四夷舞曲》,其一,《贺圣朝》:华夷一统,万国来同。献方物,
修庭贡,远慕皇风,自南自北,自西自东。望天宫,佳气郁重重,四灵毕至,麟
凤龟龙。其二,《殿前欢》:瑞云晴霭浮宫殿,一脉阳和转。礼成交泰开周宴,
凤笙调,龙幄展,天心感格人欢忭,四海讴歌遍。其三,《庆丰年》:赖皇天,
锡丰年,勤禹稼,力舜田,喜慰三农愿。嘉禾秀,瑞麦鲜,赋九州,贡八埏。神
仓御廪咸充满,养民以养贤。其四,《新水令》:圣德精禋格昊穹,大一统。四
夷来贡,玉帛捧。文轨同,世际昌隆,共听舆人颂。其五,《太平令》:诞明禋,
天鉴元后,光四表,惠泽周流。来四裔,趋前拥后,献万宝,充庭满囿。稽首顿
首,天高地厚,祝圣人,多男福寿。
四奏《民乐生之曲》:大报礼初成,象乾德,运皇诚。神州赤县永清宁,灵
雨和风乐太平。阴阳交畅,品物咸亨,元化自流行,允殖群生。
迎膳曲,《水龙吟》:五色祥云捧玉皇,开阊阖,坐明光。钧天乐奏,冬日
御筵张。文恬武熙,太平气象,人在唐虞上。
进膳曲,《水龙吟》:玉律阳回景运新,燕镐京,蔼皇仁。光昭云汉,一气
沸韶韺。锦瑟和声,瑶琴清韵,瞻仰天颜近。
进汤曲,《太清歌》:万方民,乐时雍,鼓舞荷天工,雷行风动。喜今逢,
南蛮北貊,东夷西戎,来朝贡。大明宫,星罗斗拱。九重天上六飞龙,五色云间
双彩凤,普天率土效华封,允协河清颂。
奏《车书会同舞曲》,其一,《新水令》:五云深护九重城,感洪恩。一人
有庆,阳初长,礼方行。帝德文明,表率邦家正。其二,《水仙子》:万方安堵
乐康宁,九域同仁荷圣明。千年抚运承天命,露垂甘,河献清,见双岐秀麦连茎,
喜灵雪随冬应,睹祥云拂曙生,神与化并运同行。
五奏《感皇恩之曲》:双阙五星光,霓旌树,紫盖张。璇台玉历转新阳,钧
天广乐谐宫商。恩深露湛,喜溢霞觞,日月焕龙章,地久天长。
奏《表正万邦舞曲》,其一,《庆太平》:维天眷我圣明,礼圜丘,至德精
诚。乾元永清,洪膺景命,休徵应,泰阶平。其二,《千秋岁》:圣主乘龙御万
邦,庆云翔化日重光。群臣拜舞称寿觞,载歌《天保》章。其三,《滚绣球》:
五云车,度九重,利见飞龙。耀衮章,火藻华虫。击虎敔,考凫钟,鼍鼓逢逢。
八珍列,九鼎丰隆。尧眉扬彩舜重瞳,万国咸熙四海雍,齐歌颂圣德神功。其四,
《殿前欢》:万年礼乐中兴日,大化睹重熙。河清海宴臻祥瑞,五行顺,七政齐,
超三迈五贞元会,既醉颂凫鹥。其五,《天下乐》:万灵朝拱接清都,享南郊,
钦天法祖。愿圣人,承乾纳祜,中和位育,龟献范,马陈图。其六,《醉太平》:
礼乐万年规,讴歌四海熙。衣冠蹈舞九龙墀,丽正仰南离。紫云高捧唐虞帝,垂
衣天下文明治。镐鸟岐凤呈嘉瑞,真个是人在成周世。
六奏《庆丰年之曲》:圣人懋承乾,绥万邦,屡丰年。神仓御廪登天田,明
粢郁鬯祀孔虔。舆情咸豫,协气用宣,万古帝图传,璧合珠联。
七奏《集祯应之曲》:天保泰阶平,宝露降,浑河清,喜禾秀麦集休祯,遐
陬绝域喜气盈。一人有庆,百度惟贞,万国颂咸宁,丽正重明。
八奏《永皇图之曲》:镐燕集天京,颂《鱼藻》,歌《鹿鸣》。边陲安堵万
国宁,重译来庭四海清。咸池日曙,昧谷云征,帝座仰前星,豫大丰亨。
九奏《乐太平之曲》:皇极永登祥,乾符启,泰运昌。玉管回春动一阳,金
銮锡燕歌九章,虞庭兽舞,岐山凤翊,日丽衮龙裳,主圣臣良。
迎膳曲,《水龙吟》:香雾氤氲紫阁重,仰天德,瞻帝容。星辉海润,甘雨
间和风。乐比鸢鱼,瑞呈麟凤,永献《卷阿》颂。
进膳曲,其一,《水龙吟》:万户千门启建章,台阶峻,帝座张。三垣九道,
北斗玉衡光。元气调和,雅韵铿锵,昭代庆明良。其二,《太清歌》:万方国,
尽来庭。稽首歌帝仁,仰荷生成。振乾纲,阴阳顺序,民物乐生。逢明圣,万年
春,永膺休命。华夷蛮僚咸归正,苍生至老不知兵,鼓腹含哺囿太平,九有享清
宁。
奏《天命有德舞曲》,其一,《万岁乐》:太平天子兴隆日,履初长,阳回
元吉。醴泉芝草休徵集,曾闻道五星聚室。其二,《贺圣朝》:一人元良,百度
维新。握赤符,凝玄应,享太清。大礼方行,祀事孔明感天心,亿载恒承庆。明
王慎德,四裔咸宾。
奏《缨鞭得胜蛮夷队舞承应曲》,其一,《醉太平》:星华紫殿高,云气彤
楼绕。九夷重译梯航到,皇图光八表。玉宇无尘明月皎,银河自转扶桑晓,平平
荡荡归王道。百兽舞,凤鸣箫韶。其二,《看花会》:普天下,都赖吾皇至圣。
看玉关频款,天山已定。四夷效顺归王命。《天保》歌,群黎百姓。其三,《天
下乐》:九重乐奏万花开,望龙楼,云蒸雾霭。仰天工,雍熙帝载,臣民欢戴。
溥仁恩,遍九垓。其四,《清江引》:黄钟既奏阳和长,德盛天心贶。人文日月
明,国势山河壮,衢室民谣频击壤。
奏致语曲,其一,《清江引》:钧天毕奏日方中,既醉欢声动。云章傍衮龙,
飙势翔威凤,万方安乐兴嘉颂。其二,《千秋岁》:上下交欢燕礼成,一阳奋,
万汇咸亨。风云会合开明运,紫极转璇衡。
宴毕,百官行礼曲,《朝天子》:文班武班,欢动承明殿,礼成乐备颂声喧。
真咫尺,仰天颜,日照龙筵。风回雉扇翠蕤旋,奉仙銮,云间斗间,五色金章灿。
还宫曲,《万岁乐》:天回北极云成瑞,望层霄,重华日丽。九垓八极乐雍
熙,祝圣寿,万万岁。
永乐间小宴乐章。
一奏《本太初之曲》,《朝天子》:混兮沌兮,水土成元气,不分南北与东
西,未辨天和地。万象包涵,其中秘密,难穷造化机,是阴阳本体。乃为之太极,
两仪因而立。
二奏《仰大明之曲》,《归朝欢》:太极分,混然方始见仪形,清浮浊偃乾
坤定。日月齐兴,照青霄,万象明。阳须动,阴须静,阴与阳,皆相应。流行二
气,万物俱生。
三奏《民初生之曲》,其一,《沽美酒》:乾坤清,宇宙宁,六合净,四维
正,万象原来一气生。定三才五行,民与物,共成群。其二,《太平令》:为一
类不分人品,竟生食岂晓庖烹,避寒暑巢居穴遁,披树叶相寻趁,如何是爱亲。
世情治生。虽混然各安其性。
四奏《品物亨之曲》,《醉太平》:黎民生世间,万物长尘寰,阴阳交运转
循环,久远时庶繁。相传气候应无间,品物交错凭谁鉴。望圣人出世整江山,主
万民得安。
五奏《御六龙之曲》,其一,《清江引》:人心久仰生圣君,天使人生圣。
圣人受天机,体天居中正,御六龙,驿明登九重。其二,《碧玉箫》:君坐神京,
海岳共从新。民仰君恩,圣治有人伦。人品分,万物增,圣承乾,百福臻。垂法
明,尊天命,兴后朝,皆从正。
六奏《泰阶平之曲》,《十二月》:圣乃有言天,天是无言圣。圣人临正,
万物亨通,恩威盛,社稷安,仁德感,江山定。选用英贤兴王政,分善恶赏罚均
平。三公九卿,左右股肱,庶事康宁。
七奏《君德成之曲》,其一,《十二月》:皇基以兴,圣帝修身,奉天体道,
圣德愈明。敬天地,勤劳万民;立法度,上下咸宁。其二《尧民歌》:风俗礼乐
厚彝伦,爰兴学校进儒经,贤臣良将保朝廷,四野人民颂欢声。用的是贤英,贤
英定太平,寰海皆归正。
八奏《圣道行之曲》,其一,《金殿万年欢》:三纲既定,九畴复兴。圣道
如天,嘉禾齐秀,寒暑和平。圣威无边皇基稳,胜磐石,庆云生。景星长现,三
光辉耀,百谷收成,万姓安宁。其二,《得胜令》:圣德感皇乾,甘露降山川。
万邦来朝贡,奇珍摆布全,玉阶下鸣鞭。仰圣主,升金殿,丹墀列英贤,赞吾皇,
丰稔年。
九奏《乐清宁之曲》,其一,《普天乐》:万邦宁,皇图正。父君母后,天
下咸钦。君治外,永圣明;后治内,长安静。后圣承乾皆从正,德相传,圣子神
孙。天威浩荡,江山永固,洪福无穷。其二,《沽美酒》:和气生,满玉京;祥
烟起,映皇宫。明圣开基整万民,风云会帝庭。奏箫韶,九韵成。其三,《太平
令》:紫雾隐金鸾彩凤,祥光罩良将贤臣。玉案列珍羞美酝,宝鼎爇龙涎香喷。
至尊永宁,储嗣守成,贺万万岁一人有庆。
右二奏至八奏,俱奏百戏承应;第九奏,《鱼跃于渊》承应。奉天门宴百官,
止用《本太初》、《仰大明》、《民初生》三奏曲,其进酒、进膳乐同。惟百官
叩头礼,用《朝天子》曲。宴毕,导驾还宫,用《御銮歌》。
嘉靖间仁寿宫落成宴飨乐章。
一奏《本太初之曲》,《朝天子》:帝诚帝明,宝位基昌命。仙苑开筵歌《
鹿鸣》,亭殿天章映。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示周行,昭德音。日升月恒,万载
皇图正。
二奏《仰大明之曲》,《殿前欢》:天保定圣人,多寿多男庆。修和礼乐协
中兴,丽正重明,如山阜,如冈陵,如川方至莫不增。协气生,祯祥应,百神受
命,万国来庭。
三奏《民初生之曲》,其一,《沽美酒》:黄河清,宝露凝,瑞麦呈,灵鹊
鸣,诸福来同仰圣明。喜万宝告成,占景纬,泰阶平。其二,《太平令》:念农
桑,衣食之本;仰君德,独厚民生。事耕凿,群黎百姓。歌《鹿鸣》,神人胥庆。
明主宴嘉宾,承筐鼓瑟吹笙,继自今福增天定。
四奏《品物亨之曲》,《醉太平》:瑶宫怡圣颜,阆苑隔人寰。吹笙鼓瑟宾,
旨酒天开宴,《鹿鸣》歌舞黄金殿,赖吾皇锡福万民安,醉歌《天保》欢。
五奏《御六龙之曲》,其一,《清江引》:圣主有道乐升平,宴会延休庆。
务本轸民生,弘化凝天命。欣落成,万载开鸿运。其二,《碧玉箫》:帝重农桑,
法驾起明光。麟游凤翔,宴陈《天保》章。开玳筵,荐瑶觞,既醉颂洋洋。圣德
巍,皇恩荡,世际唐虞上。
进膳曲,其一,《水龙吟》:宝瑟瑶笙鼓吹喧,圣天子,御华筵。南山万寿,
瑞日正中天。百谷丰年,八方珍膳,人乐升平宴。其二,《太清歌》:祥麦嘉瓜
臻瑞,仰荷尧舜主,爱育群黎,感天意五风十雨。秋报春祈遍尔德,劝农桑,日
用衣食。嘉宾和乐开筵地,红云捧雕盘珍味。山呼万岁福无疆,日升川至。其三,
《上清歌》:仰赖吾皇,参天两地凝和气。四三王,六五帝,四三王,六五帝,
国家兴,贤才为上瑞。养万民,九域熙,百禄咸宜。其四,《开天门》:宝殿辉,
龙虎风云会。瞻丹陛,觐紫微,周诗歌《既醉》,《螽斯》《麟趾》开祥瑞,仰
飞龙,在天位。
豳风亭宴讲官乐章。
一奏《本太初之曲》,《朝天子》:九重诏传,殿阁开秋宴。授衣时节肃霜
天,禾稼登场遍。鼓瑟吹笙,升平重见,工歌《七月》篇。春酒当筵献,愿吾皇
万年,岁岁临西苑。
二奏《仰大明之曲》,《殿前欢》:凤苑御筵开,黄花映玉阶。《鹿鸣》《
天保》歌三代,古调新裁,奉君王寿杯。日月明,乾坤大,看年年秋报赛。太平
有象,元首明哉。
三奏《民初生之曲》,其一,《沽美酒》:熙春阳,化日长。执懿筐,采柔
桑。拾茧缲丝有万箱。染红黄孔阳,为公子制衣裳。其二,《太平令》:勤树艺,
岁年丰穰,九十月禾黍登场。为春酒瓮浮新酿,村田乐齐歌齐唱。飨公堂,杀羊
举觞,继进著兕觥,祝圣寿,万灵扶相。
四奏《品物亨之曲》,《醉太平》:纳嘉禾满场,酿御酒盈缸,公桑蚕绩制
玄黄,服龙衣衮裳。螽斯蟋蟀谐清唱,水光山色明仙仗,幽风亭殿进霞觞,祝圣
寿无疆。
五奏《御六龙之曲》,其一,《清江引》:九月风光何处有?凤苑在龙池右。
农夫稼已登,公子衣方授,万岁君王频进酒。其二,《碧玉箫》:凡我生民,农
桑最苦辛,终岁经营。气候变冬春,田畯欣,妇子勤。詠豳诗,仰化钧,场圃
新,风雨顺。宴御墀,龙颜近。
进膳曲,其一,《水龙吟》:养老休农敞御筵,泻春酒,介耆年,刲羊剪韭,
社鼓正阗阗。香粳米颗,升堂拜献,此乐真堪羡。其二,《太清歌》:九月天,
开西苑,宸居无逸殿,讲幄张筵。集儒流,云蒸星炫,璧纬珠躔。睹御制,焕天
章,昭回云汉。尧天舜日民安宴,御廪神仓百谷登,金辉玉灿休征见,大有丰年。
其三,《上清歌》:凤苑宸居,公桑帝耤今方举。躬耕蚕,劝士女,躬耕蚕,劝
士女。献羊羔,升堂奏乐舞,葵菽枣壶上珍厨,万寿山呼。其四,《开天门》:
豳风亭,共仰吾皇圣。百谷登,万国咸宁。民康物阜祯祥应,仰乾运,俯坤灵。
隆庆三年大阅礼成回銮乐章。
《武成之曲》:吾皇阅武成,简戎旅,壮帝京。龙旗照耀虎豹营,六师云拥
甲胄明。威灵广播,蛮夷震惊,稽首颂升平,四海澄清。
嘉靖间皇后亲蚕宴内外命妇乐章。
升座,奏《天香凤韶之曲》:春云缭绕芳郊曙,喜乾坤万象感舒,兰皋蕙圃
迎仙驭。采桑条,攀茂树。蚕宫茧馆亲临御。璧月珠星照太虚,开筵还驻翠旓旟,
万载垂贞誉。
进膳曲,《沽美酒》:蚕礼成,凤辇停,荐霞觞,列云屏。宫妃世妇仰坤宁。
祥云映紫冥,同祝颂,耀前星。
回宫,《御銮歌》:惟天启圣皇,君耕耤,后躬桑,身先田织率万邦。天清
地宁民阜康,百谷用成,四夷来王。治化登虞唐,世发祯祥。
永乐间定东宫宴飨乐章。
一奏《喜千春之曲》,《贺圣朝》:开国承天,圣感极多,总一统,封疆阔。
百姓快活,万物荣光,共沐恩波。仙音韵,合赞升平咏歌。齐朝拜,千千岁东宫,
满国春和。
二奏《永南山之曲》,《水仙子》:洪基永固海波清,盛世明时礼乐兴,华
夷一统江山静。民通和,乐太平。赞东宫仁孝贤明,秉钧衡端正,顺乾坤泰亨,
坐中华万世昌宁。
三奏《桂枝香之曲》,《蟾宫曲》:晓光融,宴飨春宫,日朗风和,喜气葱
葱。镇领台枢,规宏纲宪,礼节至公。事圣上柔声婉容,问安宁勤孝虔恭。果断
宽洪,刚健文明,圣德合同。
四奏《初春晓之曲》,《小梁州》:端拱严宸事紫微,秉运璇玑,四时百物
总相宜。仰赖明君德,大业胜磐石。皇储仁孝明忠义,美遐方顺化朝仪。孝能欢
慈爱心,敬笃上尊卑意,礼上和下睦民,鼓舞乐雍熙。
五奏《乾坤泰之曲》,《满庭芳》:春和玳筵,安邦兴国,钦圣尊贤,文英
武烈于民便。礼乐成全,享大业中庸不偏,顺天常节俭为先,达文献严仪训典,
孝敬亿千年。
六奏《昌运颂之曲》,《喜秋风》:文武安,军民乐。宴文华,会班僚,五
云齐动钧天乐。贺春宫,赞皇朝。
右二奏至六奏,俱奏百戏承应。
七奏《泰道开之曲》,《沽美酒》:布春风,满画楼,对嘉景,凤凰洲。高
捧金波碧玉瓯,设威仪左右,分品从,列公侯。其二,《太平令》:效圣上诚心
勤厚,主宗器严备《春秋》,谐律吕仙音齐奏,钦王政皇天保佑。拜舞顿首,赞
祝进酒,千千岁康宁福寿。
迎膳乐曲,《水龙吟》:方响笙闉鼓乐喧,排宝器,开玳筵。鸾仪旌工,锦
绣景相连。簪缨趋进,皆来朝见,春满文华殿。
升座、还宫、百官行礼,奏《千秋岁曲》:尧年舜日胜禹周,庆云生缭绕凤
楼。风调雨顺五谷收,万民畅歌讴。(朔望朝参同。)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拜岳老三为师,得到见面礼银两11.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仪卫

《周官》,王之仪卫分掌于天官、春官、夏官之属,而跸事则专属于秋官。
汉朝会,则卫官陈车骑,张旗帜。唐沿隋制,置卫尉卿,掌仪仗帐幕之事。宋卫
尉领左右金吾卫司、左右金吾仗司、六军仪仗司,主清道、徼巡、排列、奉引仪
仗。元置拱卫司,领控鹤户以供其事。历代制度虽有沿革异同,总以谨出入之防,
严尊卑之分。慎重则尊严,尊严则整肃,是故文谓之仪,武谓之卫。天子出,车
驾次第谓之卤簿。而唐制四品以上皆给卤簿,则君臣并得通称也。明初诏礼官,
卤簿弥文,务从省节,以示尚质去奢之意。凡正、至、圣节、朝会,及册拜、接
见蕃臣,仪鸾司陈设仪仗。而中宫、东宫、亲王皆有仪仗之制。后或随时增饰,
要以洪武创制为准则焉。兹撮《集礼》所载大凡,以备考核。其郡王及皇妃、东
宫妃以下仪仗,载在《会典》者,并著于篇云。
皇帝仪仗:吴元年十二月辛酉,中书左相国李善长率礼官以即位礼仪进。是
日清晨,拱卫司陈设卤簿,列甲士于午门外之东西,列旗仗于奉天门外之东西。
龙旗十二,分左右,用甲士十二人。北斗旗一、纛一居前,豹尾一居后,俱用甲
士三人。虎豹各二,驯象六,分左右。布旗六十四:门旗、日旗、月旗,青龙、
白虎、风、云、雷、雨、江、河、淮、济旗,天马、天禄、白泽、朱雀、玄武等
旗,木、火、土、金、水五星旗,五岳旗,熊旗,鸾旗及二十八宿旗,各六行;
每旗用甲士五人,一人执旗,四人执弓弩。设五辂于奉天门外:玉辂居中,左金
辂,次革辂,右象辂,次木辂,俱并列。丹墀左右布黄麾仗、黄盖、华盖、曲盖、
紫方伞、红方伞、雉扇、朱团扇、羽葆幢、豹尾、龙头竿、信幡、传教幡、告止
幡、绛引幡、戟氅、戈氅、仪锽氅等,各三行。丹陛左右陈幢节、响节、金节、
烛笼、青龙白虎幢、班剑、吾杖、立瓜、卧瓜、仪刀、镫杖、戟、骨朵、朱雀玄
武幢等,各三行。殿门左右设圆盖一、金交椅、金脚踏、水盆、水罐、团黄扇、
红扇。皆校尉擎执。
洪武元年十月,定元旦朝贺仪:金吾卫于奉天门外分设旗帜。宿卫于午门外
分设兵仗。卫尉寺于奉天殿门及丹陛、丹墀设黄麾仗。内使监擎执于殿上。凡遇
冬至、圣节、册拜、亲王及蕃使来朝,仪俱同。其宣诏赦、降香,则惟设奉天殿
门及丹陛仪仗、殿上擎执云。其陈布次第,午门外,刀、盾、殳、叉各置于东西,
甲士用赤。奉天门外中道,金吾、宿卫二卫设龙旗十二,分左右,用青甲士十二
人。北斗旗一、纛一居前,豹尾一居后,俱用黑甲士三人。虎豹各二,驯象六,
分左右。左右布旗六十四:左前第一行,门旗二,每旗用红甲士五人,内一人执
旗,旗下四人执弓箭。第二行,月旗一,用白甲士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
执弩;青龙旗一,用青甲士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执弩。第三行,风、云、
雷、雨旗各一,每旗用黑甲士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执弓箭;天马、白泽、
朱雀旗各一,每旗用红甲士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执弓箭。第四行,木、
火、土、金、水五星旗各一,随其方色,每旗用甲士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
人执弩,其甲木青、火红、土黄、金白、水黑、熊旗、鸾旗各一,每旗用红甲士
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执弩。第五行角、亢、氐、房、心、尾、箕旗各一,
每旗用青甲士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执弓箭。第六行斗、牛、女、虚、危、
室、壁旗各一,每旗用青甲士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执弩。右前第一行,
门旗二,每旗用红甲士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执弓箭。第二行,日旗一,
用红甲士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执弩;白虎旗一,用白甲士五人,内一人
执旗,旗下四人执弩。第三行,江、河、淮、济旗各一,随其方色,每旗用甲士
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执弓箭,其甲江红、河白、淮青、济黑;天禄、白
泽、玄武旗各一,每旗用甲士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执弓箭,天禄、白泽
红甲,玄武黑甲。第四行,东、南、中、西、北五岳旗各一,随其方色,每旗用
甲士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执弩,其甲东岳青、南岳红、中岳黄、西岳白、
北岳黑;熊旗、麟旗各一,每旗用红甲士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执弩。第
五行,奎、娄、胃、昴、毕、觜、参旗各一,每旗用青甲士五人,内一人执旗,
旗下四人执弓箭。第六行,井、鬼、柳、星、张、翼、轸旗各一,每旗用青甲士
五人,内一人执旗,旗下四人执弩。奉天门外,拱卫司设五辂。玉辂居中;左金
辂,次革辂;右象辂,次木辂。俱并列。典牧所设乘马于文武楼之南,各三,东
西相向。丹墀左右布黄麾仗凡九十,分左右,各三行。左前第一行,十五:黄盖
一,红大伞二,华盖一,曲盖一,紫方伞一,红方伞一,雉扇四,朱团扇四。第
二行,十五:羽葆幢二,豹尾二,龙头竿二,信幡二,传教幡二,告止幡二,绛
引幡二,黄麾一。第三行,十五:戟氅五,戈氅五,仪锽氅五。右前第一行,十
五:黄盖一,红大伞二,华盖一,曲盖一,紫方伞一,红方伞一,雉扇四,朱团
扇四。第二行,十五:羽葆幢二,豹尾二,龙头竿二,信幡二,传教幡二,告止
幡二,绛引幡二,黄麾一。第三行,十五:戟氅五,戈氅五,仪锽氅五。皆校尉
擎执。丹陛左右,拱卫司陈幢节等仗九十,分左右,为四行。左前第一行,响节
十二,金节三,烛笼三。第二行,青龙幢一,班剑三,吾杖三,立瓜三,卧瓜三,
仪刀三,镫杖三,戟三,骨朵三,朱雀幢一。右前第一行,响节十二,金节三,
烛笼三。第二行,白虎幢一,班剑三,吾杖三,立瓜三,卧瓜三,仪刀三,镫杖
三,戟三,骨朵三,玄武幢一。皆校尉擎执。奉天殿门左右,拱卫司陈设:左行,
圆盖一,金脚踏一,金水盆一,团黄扇三,红扇三;右行,圆盖一,金交椅一,
金水罐一,团黄扇三,红扇三。皆校尉擎执。殿上左右内使监陈设:左,拂子二,
金唾壶一,金香合一;右,拂子二,金唾盂一,金香炉一。皆内使擎执。和声郎
陈乐于丹墀文武官拜位之南,其器数详见《乐志》内。
三年,命制郊丘祭祀拜褥。郊丘用席表蒲里为褥,宗庙、社稷、先农、山川
用红文绮表红木棉布里为褥。十二年,命礼部增设丹墀仪仗,黄伞、华盖、曲盖、
紫方伞、红方伞各二,雉扇、红团扇各四,羽葆幢、龙头竿、绛引、传教、告止、
信幡各六,戟氅、戈氅、仪锽氅各十。
永乐元年,礼部言卤簿中宜有九龙车一乘,请增置。帝曰:“礼贵得中,过
为奢,不及为俭,先朝审之精矣。当遵用旧章,岂可辄有增益,以启后世之奢哉?
九龙车既先朝所无,其仍旧便。”宣德元年,更造卤簿仪仗,有具服幄殿一座,
金交椅一,金脚踏一,金盆一,金罐一,金马杌一,鞍笼一,金香炉一,金香合
一,金唾盂一,金唾壶一,御杖二,摆锡明甲一百副,盔一百,弓一百,箭三千,
刀一百。其执事校尉,每人鹅帽,只孙衣,铜带靴履鞋一副。常朝,各色罗掌扇
四十,各色罗绢伞十,万寿伞一,黄双龙扇二。筵宴,销金罗伞四,销金雨伞四,
金龙响节二十四。
皇后仪仗,洪武元年定:丹陛仪仗三十六人:黄麾二,戟五色绣幡六,戈五
色绣幡六,锽五色锦幡六,小雉扇四,红杂花团扇四,锦曲盖二,紫方伞二,红
大伞四。丹墀仪仗五十八人:班剑四,金吾杖四,立瓜四,卧瓜四,仪刀四,镫
杖四,骨朵四,斧四,响节十二,锦花盖二,金交椅一,金脚踏一,金水盆一,
金水罐一,方扇八。宫中常用仪卫二十人:内使八人,色绣幡二,金斧二,金骨
朵二,金交椅一,金脚踏一;宫女十二人,金水盆一,金水罐一,金香炉一,金
香合一,金唾壶一,金唾盂一,拂子二,方扇四。永乐元年增制红杖一对。太皇
太后、皇太后仪仗与皇后同。
皇太子仪仗,洪武元年定:门外中道设龙旗六,其执龙旗者并戎服。黄旗一
居中,左前青旗一,右前赤旗一,左后黑旗一,右后白旗一,每旗执弓弩军士六
人,服各随旗色。殿下设三十六人:绛引幡二,戟氅六,戈氅六,仪锽氅六,羽
葆幢六,青方伞二,青小方扇四,青杂花团扇四,皆校尉擎执。殿前设四十八人:
班剑四,吾杖四,立瓜四,卧瓜四,仪刀四,镫杖四,骨朵四,斧四,响节十二,
金节四,皆校尉擎执。殿门设十二人:金交椅一,金脚踏一,金水罐一,金水盆
一,青罗团扇六,红圆盖二,皆校尉擎执。殿上设六人:金香炉一,香合一,唾
盂一,唾壶一,拂子二,皆内使擎执。永乐二年,礼部言,东宫仪仗,有司失纪
载,视亲王差少,宜增制金香炉、金香合各一,殳二,叉二,传教、告止、信幡
各二,节二,幢二,夹槊二,槊、刀、盾各二十,戟八,红纸油灯笼六,红罗销
金边圆伞、红罗绣圆伞各一,红罗曲盖绣伞、红罗素圆伞、红罗素方伞、青罗素
方伞各二,红罗绣孔雀方扇、红罗绣四季花团扇各四,拂子二,唾盂、唾壶各一,
鞍笼一,诞马八,红令旗二,清道旗四,幰弩一,白泽旗二,弓箭二十副。从
之。
亲王仪仗,洪武六年定:宫门外设方色旗二,青色白泽旗二,执人服随旗色,
并戎服。殿下,绛引幡二,戟氅二,戈氅二,仪锽氅二,皆校尉执。殿前,班剑
二,吾杖二,立瓜二,卧瓜二,仪刀二,镫杖二,骨朵二,斧二,响节八,皆校
尉执。殿门,交椅一,脚踏一,水罐一,水盆一,团扇四,盖二,皆校尉执。殿
上,拂子二,香炉一,香合一,唾壶一,唾盂一。十六年诏,亲王仪仗内交椅、
盆、罐用银者,悉改用金。建文四年,礼部言,亲王仪仗合增红油绢销金雨伞一,
红纱灯笼、红油纸灯笼各四,敔灯二,大小铜角四。从之。永乐三年命工部,亲
王仪仗内红销金伞,仍用宝珠龙文。凡世子仪仗同。
郡王仪仗:令旗二,清道旗二,幰弩一,刀盾十六,弓箭十八副,绛引、
传教、告止、信幡各二,吾杖、仪刀、立瓜、卧瓜、骨朵、斧各二,戟十六,槊
十六,麾一,幢一,节一,响节六,红销金圆伞一,红圆伞一,红曲柄伞二,红
方伞二,青圆扇四,红圆扇四,诞马四,鞍笼一,马杌一,拂子二,交椅一,脚
踏一,水盆一,水罐一,香炉一,红纱灯笼二,敔灯二,帐房一座。
皇妃仪仗:红杖二,清道旗二,绛引幡二,戈氅、戟氅、仪锽氅、吾杖、仪
刀、班剑、立瓜、卧瓜、镫杖、骨朵、金钺各二,响节四,青方伞四,红绣圆伞
一,绣方扇四,红花圆扇四,青绣圆扇四,交椅一,脚踏一,拂子二,水盆一,
水罐一,香炉一,香合一,唾盂一,唾壶一,红纱灯笼四。
东宫妃仪仗:红杖二,清道旗二,绛引幡二,仪锽氅、戈氅、戟氅、吾杖、
仪刀、班剑、立瓜、卧瓜、镫杖、骨朵、金钺各二,响节四,青方伞二,红素圆
伞二,红绣圆伞一,红绣方扇四,红绣花圆扇四,青绣圆扇四,交椅一,脚踏一,
拂子二,水盆一,水罐一,香炉一,香合一,红纱灯笼四。永乐二年,礼部言,
东宫妃仪仗如亲王妃,惟香炉、香合如中宫,但亦不用金,其水盆、水罐皆用银,
从之。
亲王妃仪仗:红杖二,清道旗二,绛引幡二,戟氅、吾杖、仪刀、班剑、立
瓜、卧瓜、骨朵、镫杖各二,响节四,青方伞二,红彩画云凤伞一,青孔雀圆扇
四,红花扇四,交椅一,脚踏一,水盆一,水罐一,红纱灯笼四,拂子二。公主、
世子妃仪仗俱同。
郡王妃仪仗:红杖二,清道旗二,绛引幡二,戟氅、吾杖、班剑、立瓜、骨
朵各二,响节二,青方伞二,红圆伞一,青圆扇二,红圆扇二,交椅一,脚踏一,
拂子二,红纱灯笼二,水盆一,水罐一。
郡主仪仗:红杖二,清道旗二,班剑、吾杖、立瓜、骨朵各二,响节二,青
方伞一,红圆伞一,青圆扇二,红圆扇二,交椅一,脚踏一,水盆一,水罐一,
红纱灯笼二,拂子二。
旧例,郡王仪仗有交椅、马杌,皆木质银裹;水盆、水罐及香炉、香合,皆
银质抹金;量折银三百二十两。郡王妃仪仗,有交椅等大器,量折银一百六十两。
馀皆自备充用。嘉靖四十四年定,除亲王及亲王妃初封仪仗照例颁给外,其初封
郡王及郡王妃折银等项,并停止。万历十年定,郡王初封系帝孙者,仪仗照例全
给,系王孙者免。盖宗室分封渐多,势难遍给也。

[发帖际遇]: 孤傲飞鹰暑假期间在洛阳绿竹巷参加《任盈盈琴箫兴趣班》,学习初级课程,报名费银两26。
【武侠.中国】铁血丹心论坛(大武侠):致力于推广和发展武侠文化,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全球最大的武侠社区。
可能是目前为止最好的金庸群侠传MOD游戏交流论坛,各种经典武侠游戏等你来玩,各种开源制作工具等你来实现你的游戏开发之梦。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铁血丹心

GMT+8, 2024-11-21 2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